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天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七绝—美丽新疆
热度 1 王震洪 2011-12-28 00:28
七绝—美丽新疆
七绝—美丽新疆 天山冰雪映瑶池,喀纳 ( 1 ) 红松临玉渊。 交河 ( 2 ) 千年凸空叹,吐蕃 ( 3 ) 烈炎驾楼撵。 (1)喀 纳: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中段,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地带,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始终保持着原始风貌而被誉为“人间净土”,“天外玉湖”。在湖泊周围 1003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布尔津河谷、禾木河谷、禾木草原、禾木村寨、原始图瓦村落等国内外享有胜名的七大自然景观和三大人文遗迹,其中喀纳斯湖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湖泊”。 (2) 交河:交河故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城西 10 公里 的雅尔乃孜沟村。十六国至北朝期间为高昌国的交河郡城 , 唐贞观十四年 (640) 后为高昌郡的交河县城。以后逐渐衰落,至明永乐年间城中只剩几户人家。城址建在雅尔乃孜沟中间的土崖上,土崖高距现代水面约 30 米 。沟水在土崖北端分流 , 在南端合流 , 故汉代称此地为 “ 交河 ” 。 (3) 吐蕃:新疆吐鲁番。 交河故城 火焰山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喀纳斯草原 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 喀纳斯公路 喀纳斯一段河流 喀纳斯一段河 喀纳斯一段河 喀纳斯的贾登峪蒙古包 喀纳斯的贾登峪 喀纳斯的贾登峪 喀纳斯森林草原 布尔津河谷 布尔津河谷 我老人家在湖船上
个人分类: 作品|5538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夜,有一个美丽的童话
yurongming 2011-12-8 10:47
弯曲的草 努力挤一个动人的笑 风没有理会 朋友呵! 正如你淡漠的从我身边 潇洒走过 我走在白色的夜 眼望是一片 无人的荒野 月亮是一个老人,空洞的 眼神,编不出现实的童话 你是我的童话吗? 我的朋友!从你的 眼里,长出 天山的雪莲 从你的呼吸,我看到 远古的草原 就这样,我打落了时间 ……
个人分类: 现代诗歌|2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没有雅鲁藏布江学者和天山学者呢?
热度 4 pinjianlu 2011-11-25 11:59
似乎除了教育部的长江学者之外,每个省还有自己的江河湖海学者,但不知道西藏有没有雅鲁藏布江学者,而新疆就设立天山学者呢?光这名字就够酷的了,呵呵!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4244 次阅读|13 个评论
新疆天山天池后山行掠影(照片补充)
黄安年 2011-7-28 07:05
新疆天山天池后山行掠影(照片补充)
新疆天山天池后山行掠影(照片补充)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7 月 28 日发布 这里补发常真先生最近寄来的 2007 年 9 月 22 日的 28 张照片,请网友与 2007 年 11 月 9 日博文中照片相对照。 ******************* 新疆天山天池后山行掠影( 2007 年 9 月 25 日) 黄安年文 发表: 2007 年 11 月 9 日 9 月 25 日,我们在天山天池参观游览,我们的参观分进山和缆车观赏天山风貌;天池情,后山景三个部分。第一、二部分已经发布在前天和昨天的博客上,现在展现的是第三部分天池后山行掠影,后山风光别有风味,全程线路没有陡峭山峦小路,天山雪水顺着峡谷时而涓涓缓缓流下 , 时而形成百丈瀑布直泻而下 , 边走边看边聊,很有情趣 , 自上而下只需要 45 分钟光景,不必走缆车重复观看景点。 *********************************************** 附图 29 幅,均为笔者即时拍摄。其中第 19 图着红外套的是邢政委 , 另一位是常真经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0525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疆在沙漠里发现老鹰巢穴(图)
热度 1 zhangxw 2011-6-20 21:22
新疆首次在沙漠中发现老鹰巢穴 2011年6月20日 11:52 来源: 天山网 作者: 王涛 选稿: 张侃理   乌鲁木齐米东区北沙窝梭梭丛中的鹰巢。(萨依拉吾·阔依其巴依摄于2011年4月18日) 草原工作者在查看鹰巢。(穆晨摄于2011年4月18日) 老鹰蛋。(萨依拉吾·阔依其巴依摄于2011年4月18日)   本网资料图片:2010年3月20日,新疆阿合奇县一名柯尔克孜族猎手和他的猎鹰在一起,准备参加当地鹰猎表演。记者王涛摄影。   东方网6月20日消息:老鹰巢穴一般设在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或高大的乔木上。但是,新疆草原工作者今年4月底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北沙窝的灌木丛中发现了鹰巢,并拍摄到五枚老鹰蛋。这一发现丰富了人们对老鹰生活习性的了解。   这也是新疆首次在沙漠中拍摄到老鹰的巢穴。米东区北沙窝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   发现者是新疆畜牧厅治蝗灭鼠指挥部办公室(简称治蝗办)主任穆晨和治蝗办业务二科科长萨依拉吾·阔依其巴依等一行。今年4月18日,他们带领工作人员到米东区北沙窝里查看荒漠草场的鼠害情况时,无意间在一个沙包上发现了老鹰的巢穴。   萨依拉吾·阔依其巴依说,这个老鹰的巢穴建在一簇白梭梭灌木丛中,离地有大约两米高。巢穴由树枝、芨芨草、羊毛、卫生纸等组成,巢穴里有五枚蛋,老鹰的蛋大约和鸭蛋那么大。巢穴外面留有老鹰的羽毛、粪便和其他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骸骨。在巢穴不远处,一只苍鹰在空中盘旋。   巢穴下面的沙包下有许多老鼠洞,但已鲜有老鼠活动的迹象。   这可能也是离人类最近的鹰巢了,它离最近的居民点大概有六七公里。   新疆治蝗办主任穆晨分析说,老鹰能在沙漠平原地带安家落户,这是新疆荒漠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标志,也是新疆在招引老鹰防治草原鼠害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1990年起,新疆草原工作者放弃了采用剧毒农药防治草原鼠害的做法而改用招引老鼠的天敌——老鹰、狐狸、蛇等来防治草原鼠害。他们在草原上每隔一定距离用石块垒砌了圆锥形的招鹰墩,用水泥板搭起了“T”形招鹰架,这些招鹰墩、招鹰架离地面有两米多高,可方便老鹰站在顶部瞭望、歇翅和躲避地面天敌的捕杀进而安全进食。现在这样的招鹰墩、招鹰架在新疆数亿亩草原上已经架起了上10万个了。而在发现鹰巢的乌鲁木齐米东区北沙窝,草原工作者已经树起了近千座招鹰架。一个招鹰墩、招鹰架,辐射范围可达400亩。   新疆草原专家曾经对富蕴县吐尔洪乡的喀拉通克草原招鹰灭鼠进行研究,发现一只成年鹰一日可捕食20—30只老鼠,在设有招鹰墩、招鹰架的区域,鼠害防治有效率达80.25%。喀拉通克30万亩招鹰灭鼠试验区产草量比相邻的未设置招鹰墩、招鹰架的沙吾尔山区域产草量增加了18.2%,一年可增鲜草1650吨,可供904只羊食用1年。   穆晨说,从2003年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以来,新疆许多荒漠草场全面实施禁牧,人畜很少进入荒漠中,这给野生动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栖息条件。在进入米东区北沙窝荒漠草场考察时,他们几乎每走1公里都能发现老鹰在空中盘旋的身影。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5099 次阅读|1 个评论
知识改变命运
热度 9 ywang69 2011-6-12 16:06
今天终于把新房钥匙领取了,虽然装修的事情还漫漫长路猛于虎,但见到了交了钱快一年的房子长什么样毕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先乐一下吧。 【笑话 1】 一人去算命,算命先生摸骨相面掐算八字后,说,你二十岁恋爱,二十五岁结婚,三十岁生子,一生富贵平安家庭幸福晚年无忧。 此人先惊后怒,道:我今年三十五岁,博士,光棍,木有恋爱。 先生闻言,沉思良久后说:“年轻人,知识改变命运啊 !” 【笑话 2】 一次坐公交,一位漂亮MM上了车,掏出了卡来刷卡,只听刷卡机回复:滴---老人卡~!全车人冻住,皆而望她。她一脸黑线说:看什么,天山童姥,没见过啊,我都83啦?一大爷赶紧起身,说:来,大娘,您坐这儿! 【 笑话 3】游客入一寺庙。僧:施主捐善款吧,多少都行。客:没带钱,下次吧。僧:没事,我们这里可以刷卡。客:不好意思,卡也没带。僧:我们可以贷款,月息仅3%。客:不好意思,没啥可抵押的。僧:…那…麻烦您,填一下这个器官捐赠表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716 次阅读|17 个评论
子夜静思
hcrm 2011-6-8 09:23
蛙鸣虫唱连起, 星天山外空寂。 两三声犬吠里, 几人梦醒相似? 头枕春秋如砥, 闲看诗书笔记。 阡陌经纬 此地 , 从今往后才子。 六月六日子夜于章山
个人分类: 科学诗词|2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山冰期及其对古环境的认识
xkxu 2011-5-27 14:11
我们分析了天山第四纪冰期, 把整个天山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分别进行冰期序列和冰川作用范围的识别 , 据此讨论了我国西部水汽来源 , 以及西风带、印度洋季风、西伯利亚高压三者在冰期和间冰期时的影响范围等问题。具体文章见: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502-3885.2009.00118.x/abstract
3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曾天山:从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看高教研究的新进展
tangminqian 2011-4-25 14:52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论文论著 - 教育时文 -http://www.jlgjxh.cn/news_view.asp?newsid=1119 加入时间:2008-11-2 15:26:41  《中国高教研究》 从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看高教研究的新进展 曾天山 高等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龙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实现了大发展,跨越式地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高等教育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教育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发挥高小学科门类齐全和高层次人才众多的优势,从多学科多角度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使高等教育研究成为我国教育科学的“显学”,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系列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看,各级各类立项课题共计2840项。其中高等教育448项,占全部立项课题的15。7%,目前有50多项课题已经结题,大多数课题形成阶段性成果。这些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热点集中在高教大众化理论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质量、效益、评估的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研究;高校教学与大学生学习问题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高校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不同区域和同类高校研究等领域。这些课题既有理论的探讨,更多的是针对问题的研究。与“九五”相比,“十五”期间的高等教育研究视野更加宽阔,思想更加深刻,问题更加集中,方法更加得当,技术更加先进,研究更加深化,成果更为显著,取得了若干新突破。    一、大学理念的研究    有学者提出“大学职能的演进是学术潜能与日益丰富的社会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术活动的特点与原则规定着大学的实存状态与行为规律。”这一观点强化了“学术是大学本质所在”的观点。对于大学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的观点,有学者表现出担忧,认为部分大学推进的产学研一体化将不可避免地弱化大学教育理念,消解大学学术自由,分化大学价值追求,最终使大学出现内在的分裂。在全国看待大学内部职能这一问题上,有人认为重点大学应坚持“学术兼容,尊学为主”,地方大学应坚持“学术并举,崇术为主”。还有学者提出,在大学的诸多任务或功能中,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与基础,正确处理好大学诸功能之间的关系。不论什么类型的大学,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讲,来源并依附于大学理念。在对大学精神的讨论中,坚持学术自由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对其探讨已经上升到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层面。因此,大学文化建设成为近期讨论较为集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学术自由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根本。有学者认为,“大学的学术自由,很多情况下是自我丢失的。丢失的原因既有观念方面的,心理方面的,方法论方面的,也有自身体制方面的。”有学者则认为,政府所倡导的教育分权形式上帮助大学又有更多的自主权,但“就实质而言,政府在分权政策指导下对大学自主的定位是为了摆脱目前的财政危机,是基于经济利益的时常本位,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价值取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反映,与学术本位的大学自主办学存在着内在冲突。” 胡显章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大学文化研究”,则通过对大学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大学理念的继承、借鉴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提出,我国现代大学理念的确立,应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走古今中西融会之路,在综合中实现创新。大学要树立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服务社会、持续发展、面向世界的理念,已全面承担起社会赋予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服务与引导社会进步责任和国际责任。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它既是大学实现自身目标的动力,也是大学人为人、治学、做事的精神支柱。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体现在校训、校风和学风之中,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二、高教大众化理论研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理论和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潘懋元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构和体系研究”,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一种新的质量观,就是不能再用一个传统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否则得出的结论就不客观,不科学。提出扩招的主体不应该放在研究型大学,而应该放在地方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以避免大众化高等教育冲击精英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类型,不是一种层次划分,重点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他呼吁要加大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调整高等教育发展政策,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主体应该是地方、民间和企业。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企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关,所以应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更要强调教育质量,树立起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形成全面的素质教育质量观。 徐同闻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高校为区域社会服务探索”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把地市高等教育作为区域高等教育的一种特定类型,把区域高校社会服务作为高校社会服务的一种特殊类型进行专门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特点理论、区域高校社会服务“三条规律合力论”;在实践上,探索了一条区域高小通过社会服务,寻求区域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域高校为区域社会服务的思路和措施。通过案例实验探索完成的“政府主题、吸纳社会资源、联合民办、校企合作、吸引外资”多体制发展区域高等教育的模式,具有创新意义,对区域高小更新观念、冲破陈旧体制约束、多渠道办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张德祥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时常经济体制下‘政府、市场、大学’新型关系研究”,通过对政府、市场、大学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了大学传统的变化、政府职能的变化和市场发育的程度三者从不同的纬度,动态地构成对“政府、市场、大学”关系的制约和影响;通过对“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形成及影响变化的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政府的职能决定了它必然要关注大学、调控市场;市场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会通过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而影响大学;大学的传统与功能决定了它对“自主性”的追求,决定了它“反控制”的愿望,因此得出了由于政府职能、市场本性、大学传统与功能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了政府、市场、大学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的结论。通过对影响“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和对“政府、时常、大学之间关系”形成和变化影响的动态探讨,得出了大学传统的变化与政府只能的变化、市场发育的程度、三者从不同的纬度,动态地构成对“政府、时常、大学”关系的制约和影响的结论。课题通过对政府、市场、大学三种力量对高等教育领域的作用研究,提出要确保高等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三大领域:即“指定和实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有赖于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大学自身力量三者的综合作用的结论。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政府、市场、大学”之间新型关系的探索,得出了构建“新型公共教育权利结构”、构建新型“政府、市场、大学”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三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的新型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即新形式下中国“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新模式的结论。 高等教育改革包括高等教育举办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三个方面,由毕宪顺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从廓清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体制之间的关系,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权力配置问题,应科学区分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用制度规范和调适体制,用体制规范和确定机制,用机制规范和配置权力,形成了制度—体制—机制规范权力运行的框架。广义上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包括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高等学校内部行政体制、高等学校内部学术体制,应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内部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从建立现代大学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设想出发,从改革目标上提出了校务委员会制、董事会制、教授委员会制的多元化取向。 国家一般课题“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对校均在4万人以上的巨型大学建设提出了三个建议:巨型大学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应以学院为重心实行分权管理;巨型大学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应以“多方参与”为导向进行决策;巨型大学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应以“校区管理委员会”为过渡机构进行多种协调。采取校区管理 委员会进行协调,可以按工作任务需要协调的程度赋予校区管理委员会不同的权力;按校区间距离的远近,授予校区管理委员会不同的权力;按工作任务的相似程度,给予不同的权力。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本元素是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科,面对新时期新机遇新挑战,高校学科建设必须认清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现实环境和具体情况,提出进行学科制度改革的主要依据、基本思想、模式问题和实践原则。国家一般课题“中国高等学校学科划分与设置研究”对中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划分与设置的基础理论、历史、以及发展战略与策略进行了历史和比较研究。系统地分析我国学科专业制度的历史形成、长处和弊端,并与国外的学科专业制度进行了比较,得出学科专业制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研究生教育研究    创新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由此引发的理论研究多集中在探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上。由陈子辰主持的国家一般课题“研究生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要对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了考察,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不足与差距,提出研究生素质教育实施的背景,对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理论内涵几外延进行了探讨,提出研究生素质教育是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研究生的主体性,促进其内化和外化的良性互动,旨在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社会实践方式。同时,课题从宏观上探讨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途径和发展走向,对与研究生素质教育比较接近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生德育等进行了辩识,分析了研究素质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揭示了实施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六大规律”: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必须注重基于共性的个性发展;必须凸现教育过程的主体性和互动性;必须落实于科学研究的创新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生素质教育实施模式,如基础性素质教育的综合素质平台建构模式、专业性素质教育的课题全程参与模式、创新性素质教育的文化整合模式。    五、高等教育发展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由闵维方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研究”把研究工作定位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教规模的大幅度扩展与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实际值低于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国家的国际平均水平,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差别比内陆地区更大。其次,就业结构调整比经济发展速度对提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作用更大。第三,高教就业弹性与一般就业弹性密切相关,但是大于一般就业弹性;行业间高等教育“相对密集程度”的差异比地区之间的差异大;劳动力价格差异是造成受高等教育从业人员行业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第四,目前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行业垄断现象对高小毕业生就业的选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五,毕业生的基本教育情况、学业状况、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以及学校性质等是影响高校毕业声求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求职费用和次数、以及学校所在地等因素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间并无显著的因果关系。第六,教育层次对毕业生在不同岗位域中的工作机会和起薪有显著影响。在本科岗位域中本科生比专科生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专科岗位域中专科生并没有显现其明显优势。这从一个角度佐证了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比较而言基本是层次差别,而不是类型的差别。第七,为促进高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应积极发挥高校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扩大学校的就业工作规模,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就业信息,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加强高校教育改革。    六、高教信息化研究    由徐刚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西部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提出:(1)教育信息化是西部高校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教育信息化为西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2)西部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必须与教育观念再造、教育模式再早结合,为教育信息化奠定管理基础。重新规划高校内部业务管理流程,为高校信息化奠定业务流程基础。建立真正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的高校内部教学业务流程,对现行教学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对其中不合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整合。(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为建立校务公开、管理民主、教授治校的高校管理体制奠定网络信息技术基础。(4)关于信息化方案的技术性问题与高校教育质量本身的关系问题。西部高等院校信息化的发展必须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相结合,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关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信息化方面的战略关系问题。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在信息化基础上,通过教育部加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切实落实和实施“教育部关于东西部高等院校之间的‘一对一’对口支援有关政策。 “十五”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科研队伍日益扩大,科研质量明显提升的五年。“十一五”期间,伴随和谐社会的建设,结合推进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适应高教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的要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步入提高质量和推广成果阶段,一方面增大了教育科研课题的支持粒度,另一方面统筹规划,进一步反映教育政策、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的需要,布局更加合理,重点更加突出,目标更加明确,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推进开发研究,突出重点,明确方向。今后高等教育研究要重视高校分类标准研究,加强高校发展定位和特色及发展战略研究,重视高校组织特性研究,重视高校的投入与产出、条件与结果的研究,重视教育成本和公众教育负担能力研究,重视高校多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重视高校招生与就业制度研究,重视高校定位和发展特色研究,重视建立创新型国家与重点大学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研究,重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布局、结构、速度和路径的研究,重视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和大学文化的研究,重视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重视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重视大学培养成本研究,等等。 (作者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1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热度 5 xjtuhyg 2011-4-15 16:54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第二届“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征文( 2011年10月乌鲁木齐)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2011年4月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有丰富的土地、光照、风能、矿产资源。“ 引渤入疆”是 21世纪 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必将选择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论证 了引渤海水入新疆,恢复罗布泊,改善沙漠生态环境的气象、生态作用问题;充分说明实施海水西调工程,必将产生巨大的 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引渤入疆,海水西调,罗布泊,塔里木盆地,天山,气象作用, 去盐碱化作用 “引渤入疆”是21世纪 中华民族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必将选择的重大战略问题。如果每年能够调数百亿立方米的渤海水入新疆,那么整个新疆丰富的土地资源、光照资源、风能资源、矿产资源就像一个大棋局,将全盘活起来,或谓有水则灵。显然,如果能够科学论证恢复罗布泊与艾丁湖后的气象、生态原理,那么再仔细权衡 引渤入疆的调水 成本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究竟孰轻孰重,自然轻重自明。 一、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与罗布泊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三纪时期,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统一的大湖,罗布泊坳陷尚未形成。进入第四纪后,由于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塔里木盆地西部抬升而东部相对沉降,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罗布泊成了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在晚中更新世,罗布泊古湖开始出现钙芒硝沉积,表明已进入盐湖演化阶段。罗布泊湖盆范围基本以 800米等高线为界,呈椭圆形洼地,走向东北 ~ 西南,东西长 210公里,南北宽130公里,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 1 .1 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地理概况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公里,东西最长处1400公里。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位于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北为天山,西为帕米尔高原,南为昆仑山,东为罗布泊洼地,面积达33.7万平方公里。气候极端干旱,年均降水量仅10~60毫米,而沙漠内部年降水量却超过80毫米,高于沙漠边缘的绿洲。热量资源在中国各沙漠中占第1位,10 ℃ 以上的活动积温一般在 4000~5000 ℃ ,无霜期 180~240天,年日照时数可达3000~3500小时。 沙漠是位 居世界第 2位的流动沙漠。个体沙丘每年约南移50~60米, 以流沙占绝对优势,占整个沙漠面积的 85%,且沙丘高大,除边缘外,一般均在50~100米以上。 塔里木盆地荒漠类型有4种(据季方,2001):① 盐漠。地表的盐分表聚性很明显,一般地表盐分含量在 150克/公斤以上。处于现代积盐过程的盐漠,地表以稀疏的盐生灌丛为主,常见的有盐梭梭、盐爪爪、盐穗木、柽柳、骆驼刺等。因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如河流下切、河流改道、构造运动引起地层上升等)而脱离现代积盐过程的盐漠,地表同样是稀疏的盐生灌丛。而处于干涸湖滨的盐漠,地表裸露,完全无植物生长。盐漠表层有1~2厘米厚的盐结皮,有的甚至可形成厚达5~10厘米的盐结壳,它对亚表层盐和土的混合疏松层免受风蚀有一定保护作用。 ②泥漠。泥漠分布在古老冲积平原高阶地及湖积平原高台地,多是零散分布。地表面平坦、光滑,土壤组成物质以细颗粒为主,盐分含量不高。土体干燥,植物生长条件差,地表全部裸露,几乎没有高等植物,只偶见极个别的柽柳灌丛。③ 砾漠。砾漠分布在山前洪积扇。砾漠的地形坡度大,组成物质中含有多量砾石和粗砂,河流在此下切很深,有多级阶地和套生的洪积扇发育。砾漠地下水位低,埋藏深度多在 20~50米或更深。植被极为稀疏,主要植物有麻黄、琵琶柴、盐生草等,覆盖度多在1%以下。 ④ 沙漠。沙漠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心区域,是荒漠类型中面积最大的一类。沙漠的组成物质以细砂为主,分选很好。按沙丘的活动程度来分,可分成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 3类。 1 .2 罗布泊的自然地理概况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北有天山支脉库鲁克塔格山、东北有克孜勒塔格山、依格孜塔格山,东以北山为界与甘肃毗邻,南为阿尔金山,西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克沙漠,东部阿奇克谷地与疏勒河、河西走廊相连,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罗布泊则是塔里木盆地中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的归宿地。 本区属极端干旱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高、年温差和日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22.2毫米,年蒸发量高达2902.2毫米,夏季的蒸发量为同期降雨量的100多倍。7月平均气温为25 ~ 27 ℃ ,极端最高气温 45 ℃ 。干旱指数为 16 ~ 50。多风沙、浮尘天气,起沙风(≥5m/s)年均出现202天,最大风速20 ~ 24米/秒, 主风向为北东及北东东 。其中,6级以上的大风每年出现100多天,冬季极端最低温度-33℃,夏季极端最高温度45℃,地表温度达到71℃。生物种群贫乏,数量稀少。据统计,罗布泊地区现有植物种类约占新疆维管束植物的1%、全国的0.13%,是国内植物种类最少的地区。 罗布泊曾是塔里木河流域的尾闾湖,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和集盐中心,塔里木河水系的变迁直接影响着罗布泊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与特征。 据《汉书 ·西域传》记载: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据近代资料,罗布泊水面1942年大约为3000平方公里,1958年时已是一个水深仅数米的浅碟形咸水湖,1962年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消失(注: 罗布泊东湖早在公元前 3000年前后就已干涸,罗布泊西湖干涸的时间可能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据估计,罗布泊干涸前湖面积约 5400平方公里,目前湖底被厚20~40厘米的盐壳覆盖,海拔约780米。 中国科学院生态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罗布泊考察队队长夏训诚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罗布泊的干涸和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水体重新分配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西汉时期,塔里木盆地仅有23万人口,现在却达到了1000多万人。在清代,塔里木盆地耕地扩大到了60万公顷,建有大型干渠200余条;如今耕地已增至133.3万公顷,兴建了200余座水库,特别是50年代迄今塔里木河中上游的大量垦荒,改变了水资源的分配和平衡,中上游掠夺了下游用水,使流向下游的河水逐渐减少并最终断流。” 夏训诚说:“我国古代文献,对罗布泊的位置都有明确记载,它的位置是固定和始终不移的。据史料记载,罗布泊洼地由北向南,有3个较大的湖泊,其北为罗布泊,高度低于海拔780米;其中部为喀拉和顺湖,高度为海拔790米至795米;其南为台特马湖,高度为海拔807米。3湖中以罗布泊为最低,是洼地和集水中心,3湖均有河道相通,表明游移只能是单向的,即由高处的台特马湖、喀拉和顺湖流向罗布泊。” 杨谦认为, 罗布泊从中更新世以来,从淡水湖演化到盐湖直至 1972年干涸,其沉积中心基本是固定的,在新构造运动、气候和水源补给等的共同影响下,尽管其水域大小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其沉积中心也有过一定距离的迁移,但从总体来说并没有变化,因此,它不是“游移”湖。 1982年罗布泊探险队在湖盆中心钻井近9米深,经过分析测定其下层水生生物从古至今两万余年从未间断,这表明泥沙的沉积一直在持续,且入湖泥沙很少。同时,由于积盐等原因,湖水收缩后,湖底即迅速形成盐壳,这些盐壳厚10厘米到1米,坚硬无比,这些事实都证明罗布泊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大幅度抬高和降低,所谓“罗布泊游移”是不切实际的推断。 罗布泊“大耳朵”的形成是罗布泊水面不断收缩的结果,范围是罗布泊洼地中海拔高度低于780米的最低部分,测量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它的耳轮是罗布泊退缩的痕迹形成的盐层;“耳垂”则是喀拉和顺湖注入罗布泊时,由散流的河道形成的三角洲;“耳孔”则是罗布泊最后干涸的地方,面积为450平方公里。 近150年来,罗布泊红柳沙包是在区域风况和沙源条件的共同影响下,红柳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不断演化而形成。 通过测试和分析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沙物质的粒度可知:沉积纹层沙物质中细沙粒含量最多,占 58.3 ~ 73.5%;其次为粗粉粒,占10.9 ~ 23.0%;粗粘粒、细粉粒和粗沙粒都较少,分别为3.8 ~ 6.4%、2.8 ~ 5.3%和3.3 ~ 11.3%。 罗布泊地区的动物,前人考察成果认为有两栖类1种、爬行类7种、鸟类96种,由于罗布泊迅速干涸,动物种类正在逐渐减少。近100年来,罗布泊大批植物种类消失,目前仅有13科27属36种荒漠植物,这些植物为了适应盐碱和干旱的环境,进化出了特殊的生理结构。罗布泊地区是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分布有众多的历史古迹。譬如,在楼兰遗址东10余公里接近孔雀河处,发现大面积农耕遗迹,有明确的渠道、田块。这一遗迹,可能改变楼兰农田历史与楼兰古城独特的地位。小河墓地西北新发现的古城城墙年代大约在公元400 ~ 500年左右,形成于北魏时期。 罗布泊曾水丰鱼肥,孔雀河下游三角洲拥有长势繁茂的胡杨树、芦苇可供建筑取材,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据陈宗器(1935)《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记载,罗布泊海水的深度,深处为85厘米,浅处仅11厘米。此时水浅,可能与夏日有关。鱼在水中游泳颇不自由,极易被人所捕捉与击毙。捕得大鱼4尾,长90 ~ 110厘米,高14 ~ 16厘米。 2002年4月,为了开发罗布泊钾盐矿,新疆罗布泊盐钾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有关方面批准,正式建立了若羌县罗布泊镇。该镇位于若羌县东北部的罗布泊地区,划定面积5.1万平方公里(相当半个江苏省,两个以色列)。 2002年10月,中国石油为了切实解决罗布泊远离城市,没有加油站的难题,在离罗布泊镇政府800米处,投资新建罗布泊加油站。 若羌县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山盆构造带:①县境北部为塔里木盆地东部,大部为罗布 泊 洼地。 ②县境中部为阿尔金山,北坡正当迎风面,流沙见于海拔1500米上下。③县境南部是阿尔金山与昆仑山之间的封闭性山间盆地与藏北高原相连,海拔4000多米,年降水量100毫米以上,有大面积的高山草原。 二、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南疆)与罗布泊的气象特征 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地区,深深嵌入亚洲腹地,海洋水汽难以抵达,东缘至少低于河西走廊(孔道) 500米以上,北缘是高耸的天山山脉(以及走廊北山),南缘是巍巍的阿尔金山脉(以及祁连山)与昆仑山脉,盆地底部平坦且被高山围限,许多山峰高出盆地3000~4000米,甚至5000~6000米。这种 沙漠低、周边高的“两山夹一盆——山盆构造”的地理景观,孕育了独特的气象特征。            塔里木盆地(两山夹一盆)卫星图片 2 .1天山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南疆)的气象特征 新疆有极为丰富的光、热、土、草、能、矿等资源,然而相对于辽阔的土地面积,每平方公里的平均水资源量只有 4.8立方米,居全国倒数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新疆的降水量和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自西向东横亘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其降水量远远大于平原区,新疆地表水资源的一半发源于天山。 塔里木盆地的水分来源与水资源水分,主要来自西风气流,从中亚越过天山南脉河谷(如克孜河谷)或从准噶尔盆地越过天山垭口(如哈密、乌鲁木齐)进入盆地(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气候不受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天山将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南、北疆气候具有显著差异,北疆平原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277.3毫米,南疆年降水量仅为66.2毫米左右,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6 ~ 8月),其次是春季,降水变率比较大。 史玉光、孙照渤( 2008)研究认为: 新疆地处中纬度地区,天气气候受高、中、低纬环流系统的共同影响,尤其受西风带系统的影响,高纬度北方冷空气南下与低纬暖湿气流在新疆地区交汇,常造成新疆地区强降水,北方冷空气进入新疆会带来一部分水汽;同时,低纬暖湿气流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也为新疆地区输送丰沛的水汽;对流层高、中、低层水汽输送路径有很大差异 。水汽输送分析表明,各层及整层西边界为主要流入界,南边界和北边边界也为流入界 ,东边界为主要流出界。由于新疆三面环山的地形,水汽输送在 700 ~ 500hPa最大, 四季和年对流层中层水汽输送量最 大 ,低层和高层接近。夏季水汽输送量最大,约占全年的38%,春、秋季相当,约占全年的23% ~ 25%,冬季最少。近40年新疆年平均、春、夏和秋季空中水汽总流入量、总流出量为减少趋势,变化率很接近,且1976年后无明显变化趋势,使得净收支量无显著变化趋势。 2008年, 史玉光、孙照渤、杨青 利用新疆 144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1961 ~ 2005年降水量资料, 总结了“ 新疆区域面雨量年、季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 ,分析结果表明 :①新疆区域年平均面雨量约为2724.6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65.5毫米。②从空间分布来看, 天山山区(海拔≥1500米)面雨量最大,约占全疆面雨量的40.4%, 年平均降水量为409.1毫米,是新疆地表径流形成的主要源区。南疆地区最少约为25.3%,年平均降水量仅有66.2毫米。南疆地区最大降水区出现在南疆西部山区,降水量大多在300毫米左右;最小区在塔里木盆地和哈密南部地区,降水量一般为50毫米左右。天山山区面雨量年际变化最小;南疆面雨量年际变化幅度最大,是最不稳定的区域,充分表现出了干旱区的典型特征。③ 降水在200 毫米 以上的地区,大多都集中在山区,山区降水是新疆区域河水径流主要的补给来源之一。④ 从季节分布来看:夏季面雨量最大,约占全年面雨量的54.4%;春季次之,为23.6%;秋季为16.5%;冬季最少,约为5.5%。⑥新疆区域面雨量年际变化呈现出增多的趋势,1987年存在突变,在此之后降水量明显增多。 魏文寿,高卫东,史玉光(2004)研究认为, 新疆的气候类型(特别是降水),既不属于地中海气候类型,更不属于季风气候类型。而这种内陆干旱气候的形成,首先是受高大山脉的影响,海洋气团被阻挡,水汽很难翻越;其次是到达该区的季风水汽已所剩无几;第三是源于新疆沙漠戈壁下垫面所产生的热源,使对流加强,蒸发量加大。新疆地区由于高大山体的屏障作用与盆地的阻塞作用,使新疆的局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高山与盆地,局地气候效应非常明显。根据新疆年最大降水量年最小降水量台站的分析,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中国天山西部北坡中山带的积雪站,最大降水量可达 1124.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836.2毫米,而最小降水量出现在吐鲁番地区的托克逊站,年最小降水量仅为0.5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7.5毫米。对上述两站地理条件进行比较,海拔高度相差1775米,纬度差4b,经度差1b,但多年平均降水量却相差828.7毫米。由综合分析表明:①水汽来源 :新疆的降水主要由西风气流携带的水汽形成 ;②山地影响:由于 天山山体迫使气流抬升 ,以致水汽凝结并在山区产生大量降水,当气流到达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哈密等地时,所携带的水汽已所剩无几;③盆地与沙漠作用:在沙漠与荒漠下垫面的干热作用下,很难产生有效降水。虽然两站的降水量相差较大,但是近年的降水都呈增加的趋势。 史玉光、孙照渤( 2008)研究认为, 环流系统和地形作用是影响南疆降水的关键因素。天山山脉海拔约为 3000米左右,阻挡了北方冷空气进入,西侧帕米尔高原海拔为3000米左右,南疆处于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背风坡的下沉气流控制下,该地区产生降水的动力条件和水汽辐合条件十分不利于降水,虽然空中水汽高于北疆和山区,但降水量却远小于天山北侧地区。在天山北侧地区,其西方没有大尺度的高大山脉阻挡,而 北方冷空气和西方、西南方暖湿气流易于长驱直入,并受天山山脉阻挡发生交汇,在天山北侧迎风坡起到了抬升作用,有利于降水的产生 。夏季南疆西部以及北疆北部、西部,空中水汽含量呈增加趋势,与这些地区夏季降水增多趋势一致;冬季除南疆东南部外,空中水汽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他季节空中水汽含量无明显变化趋势。 彭宽军,史玉光,崔彩霞等(2009) 采用 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CERESSSFAquaMODISEdition1B云资料,对天山山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云水资源进行了研究。得到的成果是:虽然天山山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同属一个气候区,但两地云参量的年变化规律不尽相同。除7月高云云滴半径以外,无论低云还是高云,天山山区的云量、液态水柱含量和云滴半径的月平均值,均比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高很多。(参见表1) 表1 天山山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云水资源对比表 天山山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 月平均总云量 47% ~72% 12% ~50% 低云的月平均液态水柱含量 56.6 ~96.0g/cm 2 19.4 ~43.9g/cm 2 高云的月平均液态水柱含量 30.5 ~59.8g/cm 2 9.3 ~59.0g/cm 2 月平均云滴半径:低云/高云(μm) 12.6 ~16.0/8.6~14.8 8.8 ~11.3/6.1~11.1 注:据彭宽军,史玉光,崔彩霞等(2009)的研究成果整理。 一般认为, 天山地区的冬季降水与西风带相关 ,里海和地中海是新疆的水汽源地。天山山区和北疆冬季严寒,均有稳定深厚的积雪,成为了我国积雪最丰富的三大区域之一。杨莲梅,史玉光,汤浩(2010)利用1960~2004年、天山山区及以北地区(新疆北部)38个气象站日降水量和NECP/NCAR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新疆北部11、12月和1月降水异常的环流和水汽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斯堪的纳维亚环流型(SCA环流型)与新疆冬季降水异常密切联系;11月水汽输送量最大,1月最小;降水异常偏多时,新地岛以东北冰洋、西伯利亚和阿拉伯海向中亚地区水汽输送异常,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向中亚地区输送水汽汇合后 沿西风气流进入新疆 ,而非来自地中海和里海水汽源地;降水偏少时,里海以东随西风气流向新疆水汽输送减弱。 对流层中层水汽输送最强 ,这与新疆北部的地形有关,南侧天山海拔高度约为1500~4000米,西侧为天山的余脉海拔约为1000~2000米,因此,700hPa以下水汽输送弱于中层(注:2000米以下的气层,称为“对流下层”),高层水汽输送最弱。而 西风气流输送水汽的多少,决定了降水的数量 。 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沙和干热风: ① 风沙危害。 8级以上的大风(风速大于17米/秒),一年超过20天的只有若羌、喀什、库尔勒。但盆地边缘植被覆盖度仅10%,沙漠中心基本无植被,而风速每秒5米即起沙,故南部沙暴天气年达30~40天。 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盆地边缘沙丘南移现象严重。强沙尘暴均发生在4月到5月初期间。此时正是干旱区表土含水率最小的时期,干旱的下垫面(包括农田、戈壁和沙漠)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沙尘可随高空西风急流远距离输送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涉及我国东部各省市、整个东亚乃至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成为世界范围内风沙灾害天气的源头。 ② 干热风。重灾害地区为盆地东部,每年 10~20天;盆地其他地区出现次数较少。 2 .2 罗布泊 的气象特征 罗布泊凹地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 全年大风、沙尘暴和扬沙日平均为 102.5天,其中沙尘暴15.1天,8级以上大风18.6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38.5毫米/年,一般5 ~ 8月份为雨期,其中7月份降水量最大,其他月份降雨普遍较少。区内蒸发极为强烈,多年平均蒸发量达3776.5毫米/年,5 ~ 8月份为极强蒸发期,月平均蒸发量为626.85毫米。空气相对湿度较小,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46.5%。气温的年内变化较大,最高温度48%(8月),最低温度-17.5%(1月),年平均气温13.4 ℃ 。 区内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多风。 “两山夹一盆”的“山盆构造”,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特点之一。因为塔里木盆地 本身无法形成径流,但周围山区年降水量达 200~400毫米,可汇成河流到达盆地,这 也是罗布泊补充水源的重要途径,往往一次特大暴雨的降水量,可 以达到全年甚至超过全年的降水量,并快速汇集成洪流进入尾闾湖泊或沙漠。 譬如: 1958年8月天山暴雨,产生的洪水经孔雀河进入罗布泊,不仅使西湖面积扩大到450平方公里,另有大量水流经铁板河进入东湖,使干涸已久的东湖再次充水,形成面积达4900平方公里的浅水湖。 2003年6月,车尔臣河的洪水进入台特玛湖,形成一个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大湖。2005年5月初,阿尔金山的洪水进入了罗布泊东湖的南端。 夏训诚,赵元杰,王富葆等( 2008)指出: 罗布泊湖区的空气湿度极低,夏天通常在 10%左右,午后有时为0 ; 这里的年蒸发量高达 3000毫米左右。因此,如果是水深3米的淡水湖,在3年左右的时问内便可全部被蒸发干涸,在湖水浓缩过程中,蒸发量会降低,但所需时间也仅几年时间。 孙自永,余绍文,周爱国等(2008) 采用称重法,在高含盐量的罗布泊北部凹地首次进行了凝结水的野外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罗布泊地区凝结水的生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①凝结水来源于空气中的水气和深部土壤水分。②发生的时间,基本在晚上22:00至次日凌晨8:00。 如果有暖湿空气侵入,那么露点会升高,更有利于凝结。 ③从日均凝结水生成量来看,冬季凝结水生成量最大,可达0.275毫米/天;夏季次之,为0.159毫米/天;秋季最低,仅为0.127毫米/天。 依据日均降水量(38.5毫米/年=0.105毫米/天)为标准,显示出夏、秋、冬季的凝结水的日均生成量,均大于日均降水量。 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明显增加,空气中可供凝结的水气增多,由于已经进入冻结期,土壤温度相对其他季节较低,在土壤内部易形成一个较大的温度梯度,使得土壤深部水气进入近地表,所以这个时是凝结水形成的最佳时期。⑤ 空气相对湿度是控制土壤凝结水生成量的主要因素 。7月份空气相对湿度在20% ~ 30%间,空气中可供凝结的水气很少,该阶段以土壤水分的蒸发作用为主,凝结水生成量极少;12月份空气相对湿度多在40%以上,最高可达60%,该阶段以凝结水的生成为主,凝结水生成量显著大于7月份,蒸发作用较弱。⑥土壤的含盐量也影响凝结水的生成。 高含盐量的土壤,其凝结水生成量,明显高于低含盐量土壤。 这可能是因为土壤含盐量较高时,盐分对土壤吸湿系数和抗蒸发能力有显著影响,并能增大地温变幅,随着含盐量的增高,其吸湿系数和抗蒸发能力迅速提高,地表昼夜温差增大,从而提高了凝结水的生成量。 罗布泊湖心(一望无际的坚硬无比的盐壳) 三、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艾丁湖调水方案概要 目前海水西调至少有两种方案,若以阴山山脉为界,其北称为外线(陈昌礼2001)调水方案;其南称为内线(霍有光1997)调水方案。前者调水线路紧贴中蒙边界 (又称3000公里防火墙、防疫墙) ,具有调水线路漫长(5000公里)、水汽易于逃逸或渗漏、地形大起(狼山,海拔1500-2200米)大伏(居延海,海拔820米),调水数量与效益过分夸张等特点。 内线(霍有光)调水方案是:从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水,通过管道分级提升到海拔1280余米左右(1立方水,每升高200米,需要1度电;升高1280米,耗电6.4度),进入黄旗海(海拔1264~1266米),登上我国第二个地理台阶,形成2000平方公里的湖泊。然后修建防渗渠道,采用若干小提扬(10~20米)工程+长距离自流的办法,由黄旗海—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穿越河西走廊的荒漠戈壁,至玉门镇北的疏勒河(海拔约1300米),主干调水线路全长约1900公里。之后,利用疏勒河“自东向西流的”天然河道(大约550公里),不用开挖、衬砌,自流进入塔里木盆地之东缘的罗布泊。罗布泊(海拔780米)至艾丁湖(海拔-155米)的直线距离仅180公里,可获得930余米的落差,用来发电,意味能够补偿渤海西调工程所耗费的部分电能。 整个调水线路穿越的是比较平坦的沙漠地区或戈壁滩,并非内蒙古草原或传统的农耕区;与东西走向的山脉始终保持平行,没有穿插关系(穿插工程)。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的目的是:(1)以海水作为生态水填充沙漠中干涸的盐湖,利用大面积人造湿地镇压沙尘源,遏制沙尘暴;(2)利用沙漠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将海水蒸发为水汽,增加露水与降雨,以增雨所得的淡水,湿润北方气候;(3)利用沙漠人造海,发展海水养殖业与海水种植业(嗜盐作物);(4)利用多梯级的人造海,逐级浓缩盐类资源,发展盐化产业;(5)依托人造海获取淡水(如冬季采冰),发展采矿产业、热电产业、海水淡化产业(利用发电厂余热)、煤化产业、风电产业;(6)盐只有达到饱和浓度时才能够结晶,调水沿途(管道或渠道)不会出现所谓的污染问题,即便结晶,也只能沉积到盐湖里,这数十亿吨盐类资源,不过是增加了罗布泊的盐矿储量而已。可留给子孙后代发展盐化产业。 据有关资料,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疆艾比湖湖面海拔189米,湖长55公里,宽20~30公里,面积107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不到2米。2008年只有400平方公里,最深处不足2米,总水量6亿立方米左右。可以看出,尽管艾比湖的面积变化很大,但水的深度则变化不大,这说明湖底是相对比较平坦的。由此大胆推测,若在罗布泊地区维持一个3000平方公里(深约2米)左右的较为稳定的水面(注:陈宗器1935年考察夏日里的罗布泊水深为0.11~0.85米),每年应该调渤海水50亿立方米;若每年调水150亿立方米,理论上可维持0.9万平方公里(深约2米)的水面;若每年调水300亿立方米,理论上可维持1.8万平方公里(深约2米)的水面。假设自第二年起,每年蒸发的水量大约占调水数量的1/2,那么余下1/2的水量,则可用来大力发展工业(火电、化工、风电)、海水农业、旅游等产业。考虑到就地蒸发的水量(包括水面蒸发与农牧植被蒸发),还有一部分将变为降雨或径流补充人造海,那么在保证每年调水150亿立方米(或300亿立方米)的前提下,若干年后必将逐步形成人造海的蒸发——补给平衡,罗布泊保持0.9万平方公里(或1.8万平方公里)的稳定水面应该不成问题。(表2) 表2 恢复罗布泊人造海的调水数量与用水数量分配表 形成0.9万平方公里人造海 形成1.8万平方公里人造海 每年调水 (亿立方米) 每年用水 (亿立方米) 每年调水 (亿立方米) 每年用水 (亿立方米) 第1年 150 300 第2年 150 水面蒸发75 工农业用水75 300 水面蒸发150 工农业用水150 第3年 150 同上 300 同上 第N年 150 同上 300 同上 罗布泊北岸和东岸普遍发育三级湖积台地,其高度分别为 783~785米、789米和810~820米,相应的湖面积分别为9250平方公里,20000平方公里和55000平方公里。因此,可以利用三级湖积台地以及艾丁湖,至少可建立串珠状的四级人造海。除前三级人造海具有为抽水蓄能电站存储水能的功能外,它们还可以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并通过逐级下泄,浓缩盐类资源,发展盐化产业。 新疆罗布泊盐钾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应该向“以色列死海工业有限公司( DSW)”学习,该公司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化工产品生产商之一,已经具有90多年的生产历史。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占地150平方公里,仅1200名人员的现代化生产企业,盐化产品的出口额,就占到了以色列的第二位。池盐(晒盐)结晶后有利于机械化开采,同样的机械,可以用来冬季采冰。冰一次结晶脱盐后,接近淡水。因此,冬季可发展采冰业,获得“准淡水”,这样可提高盐化企业的效率。 四、恢复罗布泊、艾丁湖的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地质年代的 第三纪,塔里木盆地原本就是一个大湖, 吐鲁番曾繁衍过体长 9米、重达300吨的“天山巨犀” 。近代罗布泊 最终干涸的原因是,上游农建兵团大发展,截流喝干了塔里木河。被人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只有靠人为的办法来恢复!在继续保证上游农建兵团大力发展绿洲经济的前提下,采用外来水源恢复罗布泊地区的生态,应该是不违背当地原本的自然规律的,反而会营造新的生态平衡,走向新的有序。 4 .1“山盆构造”与天山等山脉的水塔作用 首先, 恢复罗布泊水面后,利用太阳能蒸发的大量淡水资源在当地就可能直接形成降雨。据 2010年11月8日《新疆晨报》第7版刊登《褐色盐壳地雨后变“雪原”》一文,披露了一则新疆“盐湖(或人造海)增雨作用”之实例。报道中说:“(罗布泊科考队队长)夏训诚则认为,罗布泊地区非常干旱,极少下雨。而前段时间连下两场雨,可能与罗布泊钾盐基地近年来开出的180多平方公里的盐池水面有关。‘这么大的水面可能改变了这个区域的小气候,在局地增加了降水。’” 显然,如果罗布泊水面恢复到 0.9万~1.8万平方公里(表2),那么将是“180多平方公里的盐池水面”的50~100倍。 据前苏联的研究成果,大约 2/5 的蒸发水汽可直接变成雨水回落到当地(沙漠)。也就是说,更大水面的蒸发作用, 会形成更大的降雨规模,通过局地水循环作用,一部分( 2/5 )蒸发的淡水资源(至少有 30亿立方米~60亿立方),势必回落到当地,对冲了罗布泊蒸发的部分水量(损耗);而另一部分( 3/5 )蒸发的水汽资源( 45亿立方米~90亿立方米), 将有助于直接提高当地的空气湿度, 改善罗布泊周边沙漠的生态环境。 这就意味,只要坚持源源不断的调渤海水,那么沙漠人造海( 罗布泊 )的水面规模,不仅可以维持并保持稳定,而且还有望逐年增加。 据前苏联的研究成果,大约 2/5 的蒸发水汽将可直接变成雨水回落到当地(沙漠),这就意味,只要坚持源源不断的调渤海水,那么沙漠人造海的水面规模,不仅可以维持,而且还有望逐年增加。 第二,天山山脉(以及走廊北山)将发挥水塔作用。由上述气象资料可知, 罗布泊(塔里木盆地东部)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 。当区内刮东北风时,罗布泊、艾丁湖蒸发的淡水资源,将吹向天山山脉(直线距离大约240公里),湿热的水汽被天山阻挡并抬升到高海拔地带时,与西风气流携带的水汽相汇合,逐渐冷凝结而形成更大量级的雨雪或洪水,分水岭南坡的山涧溪流,能将部分雨雪或洪水输入塔里木盆地及其尾闾。 这种“山盆构造”形成降水的气象学依据是: ① 低云与中云是降雨的源泉。低云的云底高度一般在 2500米以下,多由水滴组成,厚的或垂直发展旺盛的低云则是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混合组成。大部分低云都可能产生降水,雨层云常有连续性降水,积雨云多有阵性降水,有时降水量很大;中云的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5000米之间,中云多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常产生降水。 ② 高大的山脉具有拦截水汽的水塔作用。天山是亚洲中部的高大山系,从西 -西南向-东北延伸约2500公里,其中位于中国境内长约700公里。东段和极西的一些地方宽约500公里,中段宽度为350公里。山地平均海拔3500~4500米,不少高峰在5000米以上。天山是新疆最大的水源地,这主要得益于天山山体高大,可有效阻挡和抬高西风气流带来的水汽而成云,从而形成较多的大气降水。同时,高寒山区又发育有大量的冰川和积雪,形成了天然的固体水库。山区降水通过大小河流注入大小盆地成为盆地水源补给,或转化为山区冰雪或与冰雪融水相汇合,形成强大的地表径流,一部分汇聚到盆地,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滋润塔里木盆地的宝贵水源。 第三,阿尔金山脉(以及祁连山)与昆仑山脉 将发挥水塔作用。当区内刮西北风时,罗布泊(以及艾丁湖)蒸发的淡水资源, 与翻越天山山脉后的、少量的西风气流携带的水汽汇合, 将吹向 阿尔金山脉(直线距离大约 120公里)与昆仑山脉 。如前所述,罗布泊位于 若羌县境内,其北被阿尔金山( 3000 ~ 4000米)、昆仑山(5500 ~ 6000米)所屏障,海拔4000米以上有大面积的高山草原,更高还发育有大陆冰川。由罗布泊吹来的湿热水汽,会被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体所屏障,形成低云和中云,逐渐遇冷而凝结,在分水岭北坡形成雨雪,最终将回流到塔里木盆地。 4 .2罗布泊人造海的增湿(露水)作用 凝结水以露水和水汽吸附为主,露水能以毛细水形式保存于土壤中,可被根系吸收利用。当夜间土壤温度降低、“地表温度”低于“近地表温度”(即近地面气温大于地温)时,水气在温度梯度作用下进入地表,即生成凝结水。在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凝结水的生成量,往往大于降雨量,甚至可能是植物生存所需的唯一水资源,对改善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生发先锋植物有着重要的意义。沙漠中只要有露水,就能够使沙漠中的先锋植物赖以生存,而先锋植物的根系就可以遏制沙尘暴。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后,将大大提高当地的空气湿度,有利于增加露水的产出数量。 由上述气象资料可知,罗布泊地区每年 凝结水的数量,要大于当地的降雨量;夏、秋、冬季的凝结水的日均生成量,均大于日均降水量;如果有暖湿空气侵入,那么露点会升高,更有利于露水凝结;高含盐量的土壤,其凝结水生成量,明显高于低含盐量土壤。罗布泊地区形成露水的这些特点表明,如果以罗布泊空气相对湿度最低的 7月份(20% ~ 30%)为下限,那 么当罗布泊恢复水体后,每年经常性的空气相对湿度,就有可能提高 到 30%以上,不仅会增大露水的日均生成量,而且还有利于实施人工增水作业。 作为人工增水作业的对象,云是可持续利用的地球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云里的水分虽然很少,但却是降水的快速加工厂,是大气降水的前期指示物。从世界各国实践来看,在特定地区实施人工增水作业,季节性降水量可在自然降水量的基础上增加 6% ~ 30%。可见,人工增雨(雪)是干旱地区“开源”的主要途径之一。 据宇桓转载《阿拉伯商业》杂志的报道,阿联酋阿布扎比的科学家已经突破技术障碍, 在湿度达到30%的条件下 , 在沙漠晴朗干燥的不具备降雨的气象条件下,成功的实施了人工降雨。2010年夏季,在122天的时间段内,阿莱因市气象部门多次预报天气晴朗干燥,无云无雨,但 科学家却在湿度达到30%的条件下,成功实现了52场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是价值1100万美元的秘密项目Weathertec的一部分,主要是利用巨大的外形像灯罩的电离子发生器产生巨大的负极粒子磁场,制造出云层,最终实现人工降雨。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在完全晴朗干燥的气象条件下人工降雨。该项目由阿联酋总统哈里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SheikhKhalifa bin Zayed Al Nahyan)直接领导,得到瑞士方面的支持,并由德国马普学会气象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for Meteorology)监督。这项技术已经被视为“最高机密”之一。 显然,罗布泊恢复水面后,不仅有利于增加当地空气的相对湿度与土壤的露水,而且有利于今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4 .3减弱或遏制沙尘暴,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去盐碱化作用”) 恢复后的罗布泊水面,可直接镇压 大面积 的 盐漠并形成毗邻的湿地,使沙尘暴没有了可被吹扬的物质或碎屑。如果挖掘罗布泊可为抽水蓄能电站提供水能的功能,那么还可以用渤海水来恢复艾丁湖水面,镇压和遏制艾丁湖地区的沙尘暴。 艾丁湖位于吐鲁番盆地南部,海拔-155米,曾是一个大型盐湖,面积152平方公里,毗邻有微咸到咸水的沼泽。1958年湖水面积尚有20平方公里,后来萎缩为5平方公里。湖水矿化度高达210克/升。湖下地层约11米深是含盐地层,据考证,艾丁湖在2万年前就发展成盐湖。艾丁湖风沙区面积6000公顷;西部为风蚀区,面积为5000公顷,属于典型的雅丹地貌,最大的风蚀坑深达2米。东部为积沙区,面积1000公顷,6米高的新月型沙丘,平均每年向前移动28米。可以看出,由于艾丁湖处于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周边是风沙区,所以湖面还可以大大的扩展,从而产生更大 的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重新恢复 罗布泊与 艾丁湖 水面,它们的增雨、增湿作用,不仅可为 提高沙漠植被的生产力水平,发展沙产业带来光明的前景,而且还可能发生“去盐碱化作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必将改善沙漠的生态环境。 土壤盐渍化是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属化学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是由于气候、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及不合理灌溉方式等因素相互叠加所造成。然而,沙漠一般不存在 “地下咸水周期性地抬升并反复浸染地表”这样的条件。笔者在1999年就提出了沙漠人造海表层沙土“去盐碱化作用”的模型:即在水源有一定保证的前提下,盐水结晶将周期性地重复“盐类矿物质溶解——在水重力作用下垂直下渗——水分蒸发与盐类深部重结晶”过程。盐类反复溶解~反复结晶,使盐水含盐量越向下越浓,由盐水中自析的结晶物不断向下迁移并填补更下部的沙间空隙。结晶物(颗粒较大)受上层沙粒压制无法向上移动,而沙粒中的水分则可伴随蒸发作用、沿着沙间空隙向上运移。最后,在沙漠下层可形成巨厚的盐类沉积矿藏。同理,如果沙漠人造海能够使沙漠降雨量增加,也将有助于沙漠湖泊周边盐渍化沙地逐渐发生“去盐碱化作用”,植被逐渐生发,生态环境也将向良性方向转化。 无独有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周智彬等先生(2002)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对沙地盐分时空分布的影响》一文中,讨论了“去盐碱化作用”的实例。塔里木沙漠油田是21世纪我国石油生产的重要战略接替区,由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危害严重。为保障油田基地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1994年起建成人工绿地35公顷和35.2公里的沙漠公路防护林。沙漠腹地没有淡水资源,绿地建设长期使用地下咸水灌溉。区内年平均气温12.4 ℃ ,一年中最热月为 7月份,月平均气温28.2 ℃ ,最冷月为 12月份,月平均气温-8.1 ℃ ,极端最高气温 45.6 ℃ ,极端最低气温 -22.2 ℃ 。年降水量 11.0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29.4%,蒸发量为3638.6毫米,平均风速2.5米/秒,最大瞬时风速为20.0米/秒。地面景观为流动性高大复合沙垄。土壤特征随地貌不同而有所差异。绝大部分为流动风沙土,盐分含量为1.26~1.63克/公斤,在下层偶尔出现亚粘土,夹杂在风沙土中间,一般只有20~60厘米。自然植被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盖度极低,绝大多数地区无植被分布。沙漠有植物种27种,沙漠腹地仅有植物9种。 人工绿地选用柽柳、沙拐枣、梭梭3类27种灌木为绿化树种,配置方式为行间混交,株行距为1米×1米。在丘间的粘土地,栽种耐盐碱的梭梭和柽柳;在流沙地配置具有良好固沙性能的沙拐枣和梭梭。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或沟灌,灌溉周期为8~12天,灌水定额1000立方米/公顷。灌溉井水矿化度4.08克/升。“沙漠腹地人工绿地长期使用咸水灌溉,所携带的大量盐分在土壤中积聚或被迅速淋溶到土壤深层或地下水区域,土壤内水盐的运动异常迅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盐分含量增加,但没有出现严重的积盐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各层盐分含量逐渐减少,盐分被淋溶到土壤下层或地下水。”“绿地植物均为耐盐、泌盐的灌木,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盐分。土壤中的盐分在大量灌溉用水的淋溶下向下层移动。……大量的水分运移到200厘米以下,使得淋溶到下层的盐分难以返回。” 论文的结论是, 塔 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咸水灌溉 “输入的盐分绝大部分渗漏到2 米 土体以下,这是植物能够在高矿化度盐水灌溉下正常生长的主要原因。另外,各层土体的盐分储量在平衡期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 2米土体的储盐量减少了125.1吨,2米以下的土体增加了79.9吨,与植物生长紧密相关的2米土体的盐分在平衡期内急剧减少,120~180厘米三层土层盐分储量减少达25~37吨,脱盐率达60%~70%,同时,各土层的全盐量也显著降低,各土层的全盐在0.5~0.9克/公斤之间,远低于土壤原始全盐1.26克/公斤的数值”。 所以,与多数人关心沙漠“水平渗透”不同的是,笔者更关心的是沙漠的“垂直渗透”问题。而“垂直渗透”,使一些人担心盐类会过度堆积的问题,变为多余。大家知道,沙漠是覆盖在广袤的基岩之上的,沙子再薄,可能也要厚达10余米(注释:如果构造盆地里沙子太厚,不宜作为人造海的选址地区)。渤海水输入构造盆地后,沙漠最初可能类似吸满水分的海绵,先形成大面积湿地而不是大面积湖泊。 ① 引渤入疆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沙漠中大自然无偿赐予的太阳能,使海水蒸发,来改变沙漠的干燥环境。 ② 沙子孔隙度大、垂直 “渗透性极好”,沙漠构造盆地内沉积的盐类矿物质,会被调来的海水一再重复“盐类矿物质溶解——在水重力作用下垂直下渗——水分蒸发与盐类深部重结晶(去盐碱化作用)”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在厚厚的沙层“中下部位”形成巨厚的盐矿。 ③ 海水蓄积区,水面、湿地及周边生长的耐盐植物群落,可以遏止沙尘暴。构造盆地内发生盐碱化的低洼沙地,盐类结晶后,结晶物与相邻的沙粒板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厚度、一定面积的 “盐结皮”、“盐结壳”、“盐结壳层”,比普通流沙颗粒(重量)增大了几十倍到成百、成千倍,大风无法将其刮起。这就既固定了流沙,又减少了尘暴的物质来源。 ④ 大量蒸发的海水湿润了整个沙漠地区,甚至造成降雨(去盐碱化作用),增加了区内水资源总量,促使沙区生物的生存环境向良性方向转化。 渤海深深嵌入我国北方大陆540多公里,是大自然赐予中国的地利之源,有取之不尽的水资源。与国内其他跨流域调水方案不一样,西调渤海水不会改变我国陆地上任何一个地区原有水资源的数量,调水不会顾此而失彼,反而可为绿化西北沙漠、再造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遏止沙尘暴服务,为21世纪大力发展沙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季方.塔里木盆地荒漠类型及其抗风蚀特征初探 .水土保持学报,2001(1). 金炜.过度经济活动掠干罗布泊 .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03-09. 夏训诚,赵元杰,王富葆等.新疆罗布泊西岸地区河湖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干旱区地理,2008(4). 赵元杰,宋艳,夏训诚等.近150年来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沙物质粒度特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12). 杨谦.罗布泊不是游移湖从罗布泊的演化讨论罗布泊的游移问题 .湖泊科学,2004(1). 王富葆,马春梅,夏训诚等.罗布泊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第四纪研究,2008(1). 赵元杰,夏训诚,王富葆等.罗布泊现代盐壳地貌特征与成因初步研究 .干旱区地理,2005(6). 陈宗器 . 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 . 地理学报, 1936-03-01 . 彭宽军,史玉光,崔彩霞等.天山山区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云水资源的对比分析 .干旱区地理,2009(6). 杨莲梅,史玉光,汤浩.新疆北部冬季降水异常成因 .应用气象学报,2010(4). 史玉光,孙照渤 . 新疆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中国沙漠,2008(3). 魏文寿,高卫东,史玉光.新疆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沙尘暴的影响研究 .干旱区地理,2004(2). 孙自永,余绍文,周爱国等.新疆罗布泊地区凝结水试验 .地质科技情报,2008(2). 史玉光,孙照渤,杨青.新疆区域面雨量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应用气象学报,2008(3). 史玉光,孙照渤.新疆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高原气象,2008(2). 褐色盐壳地雨后变 “雪原” . 新疆晨报, 2010-11-8 . 宇桓 . 阿联酋实现在晴朗干燥沙漠地区人工降雨 . 国际在线(北京) 2011-01-05 . 周智彬等.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对沙地盐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2). 黄秉维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霍有光.西调渤海水改造我国北方沙漠生态环境的设想 .科技导报,1997(3). 霍有光.策论以黄河电力资源换取渤海水资源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4). 霍有光.策解中国水问题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4):139~201. 竹守章 . 东水西调能否改造沙漠 .光明日报,2000-06-08. 竹守章.东水西调彻底改造沙漠 .科技日报,2000-08-07. 霍有光.就渤海西调工程答疑者问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3). 霍有光.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9). 霍有光.开发大西北与绸缪水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 引渤入疆(海水西调)示意图 这是应“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之邀撰写的稿件,发表于 香港《成报》 2011 年 6 月 5 日的《国是今说》专栏。 ( 1)《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http://www.docin.com/p-97031080.html (豆丁网) http://www.zhizhen.com/book/read.jhtml?e=ba7f8462fd49aebf2f9b4619f3c0c674b7a96ac5e3c696aadd7f56c97354b262 (指针网)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046672.html?from=like (新浪爱问) ( 2)《策解中国水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924757.html (新浪爱问)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924757.html?from=like (新浪爱问)
18191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中亚天山大火成岩省得到国际认可!
warlong 2010-3-31 22:11
天山(中亚)石炭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 来源:西北地调 天山(中亚)石炭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研究,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为:200113000022、121201051180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为40472044)。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完成,主要完成人是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李向民、马中平、王立社。项目从2001年开始,历经6年,至2007年结束,已取得以下成果: 1.该研究建立了判别大陆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准则。运用该地球化学准则,并结合地质学(包括蛇绿岩和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证据证明:包括古亚洲洋在内的古生代洋盆在早石炭世早期已经闭合,自早石炭世早期开始,整个天山造山带及其相邻地区这一广袤的地域内,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地质历史演化阶段即造山后陆内裂谷拉伸阶段。该研究证明天山及邻区广泛发育的石炭纪早二叠世火山岩系为大陆裂谷火山岩系。 2.首次提出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岩系连同同时代的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和花岗岩共同构成了一个分布范围约170万平方公里的大火成岩省,简称为天山(中亚)大火成岩省。该大火成岩省囊括了境内外天山造山带以及天山以北的准噶尔地区和天山以南塔里木板块的中北部(包括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柯坪地区、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北山地区)。 3.最近,天山(中亚)大火成岩省已经得到国际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Bryan和Ernst(2008)在他们最新编制的全球大火成岩分布图上已经正式标出天山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位置和范围;Pirajno等(2008)也在他们最新发表的论文中正式对天山大火成岩省予以首肯。因此, 天山(中亚)大火成岩省是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后第2个得到世界地学界承认的中国境内分布的大火成岩省 。天山(中亚)大火成岩省的发现和厘定,无论是对于地学基础理论和成矿背景研究或是对于新矿产资源的寻找、勘查和评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大火成岩省活动很显然对于中亚地区此一时期众多大特大型矿床的形成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质背景意义。 4.研究查明:天山大火成岩省中裂谷火山岩系以玄武质熔岩为主,其次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酸性岩石是玄武质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该裂谷火山岩系源于具有Nd(t)+5、87Sr/86Sr(t)0.704、La/Nb0.8组分的地幔柱头。地壳混染作用和大陆岩石圈地幔对于该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裂谷火山岩系中所观察的地球化学变异与AFC作用一致。 5.研究揭示,代表北天山石炭纪蛇绿岩的巴音沟蛇绿岩形成于早石炭世中晚期(344325 Ma),它们是天山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系强烈拉伸的产物,形成于大洋裂谷向大洋裂谷转化的构造环境,是天山石炭纪红海型洋盆的地质记录,在早石世晚期,该红海型洋盆已经夭折。 6.该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37篇,出版专著一部。其中SCI检索论文7篇,国内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 function 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 防止撑破表格 { var w = $(Id).width; var m = 550; if(w < m) { return; } else { var h = $(Id).height; $(Id).height = parseInt(h*m/w); $(Id).width = m; } }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var Imgs = $("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var i=0; for(;i
个人分类: 道法自然|27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山之晨续
lixuekuan 2009-12-3 15:54
杨正瓴 老师给我要天山之晨的片子,有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还有几张比较好,就发来让大家欣赏!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814 次阅读|4 个评论
天山之晨
lixuekuan 2009-11-18 00:07
这次的新疆之行是痛苦的,这是说去时的航程,具体经历了怎么痛苦有空再写。 工作还是顺利的,给了这次旅程一点小小得安慰。 也有兴奋的,兴奋的是坐早班飞机飞越天山的时候哪美丽的风光。尽管看不到日出(只有飞行员能看到,正对太阳飞),可哪柔和的红光照在洁白的雪山上这美丽的瞬间使我很难忘怀。由于我预测到可能有这样的风景(以前错过一次),拿出相机就拍下来和您共享。 可惜的是飞机玻璃有点脏。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944 次阅读|13 个评论
风雪之夜过天山
llm 2009-11-17 20:49
刘亮明 10月中旬,受朋友之邀到甘肃西部和新疆东部考察矿产地质。10月14日,与友人相约从哈密到巴里坤一游,友人家在巴里坤,养了一大片湖面的大闸蟹。虽说以前曾到过巴里坤,但那是在夏季。初冬季节横跨天山,这还是第一次。行前,朋友的家人来电话告知巴里坤已下雪,要我们路上多加小心。因在哈密还是一遍艳阳,我们也就没当回事。进入天山后,天上就纷纷飘起了雪花,而且越往北,雪越大,路面上也逐渐有了积雪,但一路还算顺利,很快就到了朋友的家,此时巴里坤的大地已是白茫茫的一遍。 从冰冷的湖里捞起活蹦乱跳的鱼蟹很快就冻得梆梆硬,很快又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吃螃蟹到是别有一番风味。时间在热闹的气氛中过得很快,到我们准备离开时已近下午5点。按来时的速度,我们应该在下午7点多就能回到哈密。可到了天山的山口,就傻眼了。路上积雪太厚,警察已将路口封了。远远看去,通往天山的路上已歪歪斜斜地躺着好几辆大车。看来今天很难回去了,我和好几个朋友都动了返回巴里坤的念头,只是在朋友老张的坚持下,我们才决定停下来等一会儿,看看后面的变化再说。其实,此时大家都处于矛盾的状态,一方面肯定想尽快回到哈密,另一方面又怕路上危险,万一出了事故,卡在天山之中过夜怎么办。大约等了近一小时,警察终于对越野车放行了,我们便小心翼翼地开上了横跨天山之路。一路上,山边沟旁到处歪躺着动弹不得的大货车和小轿车,其实危险无处不在;长逾几公里的受阻车队总是停得多、动得少,搞不好真会阻在天山中过夜。不过,暮色下冰雪中的天山实在是太美了,美得足以抵消我们对危险的恐惧,拿出相机猛拍。慢慢地,天色完全黑了下来,阻车也更加厉害,停得多,走得少,终于在晚上10点平安地驶出了天山。 假如我们当初返回巴里,至少要在第二天的下午才可能回到哈密,而且也难以欣赏到风雪之中天山的美丽,我们得感谢老张。假如我们在天山中出了车祸或者阻在天山中过夜,大家可能会怨死老张了,幸好老张这次选择对了。其实人这一生会面临太多这样的选择! 金秋哈密 冰雪湖中捕蟹 天山路口 冰雪中美丽的天山 困在天山中的车队
个人分类: 游走天下|50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天山风景
baodezhou 2009-8-20 20:29
个人分类: 旅途剪影|66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天新疆柯坪县5.2级地震与天山断裂带
majorite 2009-2-20 22:24
今天新疆柯坪县5.2级地震与天山断裂带 新疆地震台网初步测定,北京时间今日十八时零二分,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发生五点二级地震。   据台网测定,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四十度七分,东经七十八度七分。   据柯坪县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地震发生时,柯坪震感强烈,大地晃动让人无法下楼。   地震发生后,柯坪县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各级政府部门立即派出调查组分赴全县多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目前地震损失情况还在调查中,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   柯坪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县城柯坪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一千多公里。   今年以来,新疆地震频繁。据新疆地震台网测定,一月以来,新疆已发生里氏三点零级以上地震十五次,级别最大的为五点零级,一月二十五日发生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县;二月十四日以来,地震次数更显频繁,截至昨日共发生八次里氏三点零级以上地震,其中四级及四级以上地震四次。   新疆地震局专家此前曾表示,新疆近期频繁地震是区域应力场增强的过程,也就是地震活动增强的一个表现。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新疆是地震多发区。统计资料显示,二十世纪以来这里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六级以上地震,特别是南天山西段,为中国大陆强震活动区中较为活跃的地区。 柯坪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苏地区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黑尔塔格山南麓。东与阿克苏市、阿瓦提县相邻,南面和西南面以柯坪山为界,与喀什地区巴楚县接壤,西北和北面以柯尔塔格山为界,与乌什县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合奇县相连。县城柯坪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146千米。全县总面积8976.6平方千米,总人口40,000. 古时属龟兹国,清时属温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为分防县丞,归温宿府辖。1928年设县佐,为阿克苏县柯坪分县。1930年正式建柯坪县,属阿克苏道。解放后沿属阿克苏专区(地区)至今w.xzqh.org   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地形分东北、西南部山区、县城盆地和阿恰勒平原3部分。水资源有柯坪河、红沙子河等水系。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充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夏季多干热风,年均气温11.4℃,年均降水72毫米。 天山断裂带 嵇少丞 天山夹在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之间 。有历史记载以来,塔里木地块内部没有发生过强震,是一个正在作顺时针旋转的刚性地块,其GPS位移速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小,从西边的10-12 毫米/年减到东边的4-5 毫米/年。塔里木地块绕直立轴顺时针旋转的速度每百万年0.6790.059,如此旋转使天山断裂带中地震活动由西向东逐渐衰减。天山西高东低,西边的汗腾格里山海拔5000 米以上,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35 米;库鲁克塔格以东一般在海拔1000-2000 米,说明构造挤压是西强东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张培震研究员的GPS资料显示:在西天山喀什以西,地壳缩短率约为18 毫米/年,喀什以东的地壳缩短率约为13 毫米/年,库车一带地壳缩短率约为7 毫米/年,乌鲁木齐南边东天山地壳缩短率2 毫米/年,在向东哈密一带东天山的地壳缩短率1 毫米/年 。在依连哈比尔尕山的哈希勒根达坂附近最大抬升速率达17.8 毫米/年 。在天山及邻区, 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大多为逆断层或走滑逆断层,北东向的破裂带主要是左旋走滑断层,北西向的破裂带主要是右旋走滑断层,近南北向的破裂带是正断层或走滑正断层。上述特征说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挤压应力呈南北向。乌恰-喀什-阿拉什地区一直是天山断裂带中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原因是该地区处于南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高原的交汇点,应力集中。1985年8月23日 (39.43N,75.43E) 新疆乌恰县城东南40 千米的克孜勒苏河谷中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9 千米,发震断层是卡兹克阿尔特推覆断层,其走向294、向北东倾46。乌恰县城被毁,后在原县城东北方向 6 千米的博鲁什重建新县城,1989年10月落成。2002年12月25日乌恰县发生5.8级地震 (39.583N,75.05E) 。2008年10月5日晚23时52分,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附近发生6.8级地震,震中 (39.5N,73.9E) ,震源深度12千米,发震断层走向北东77、向南东倾47,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1974年8月11日该断层的西段乌孜别山口一带发生7.1级地震。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6.9级地震 (40.00N,76.77E) 发生在走向近东西长约200 千米的托特拱拜孜-阿尔帕勒克断裂带上 (也称柯坪断裂) ,其走向252、向北西倾30,断裂性质是逆冲兼具少量左旋走滑,震源深度13 千米,该断裂带上历史上曾发生过阿图什8.25级大地震和多次6-7级地震。阿图什8.25级大地震发生在1902年8月22日上午11点左右,震中(39.9N, 76.1E)位于喀拉翁库尔附近,震源深度27千米。地震造成3万多间房屋倒塌,死伤1万多人。地震削掉托盖山南侧半个山头,崩落了30多万立方米的碎石堆积,最大岩块达1540立方米。地震附近喷水冒砂高达7-8米,3-4人合围抱不过来粗大的胡杨树也摇得左右扫地。 写到这里,我想起温家宝总理2009年1月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中曾这样赞美过胡杨: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胡杨是新疆荒漠和沙地上唯一能天然成林的树种,树干通直,树叶奇特,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叶子边缘还有很多缺口,有点像枫叶。胡杨之所以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原因是胡杨的细胞透水性较一般植物强,它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块,俗称胡杨泪或胡杨碱。当地居民用来发面蒸馒头,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其碱的纯度高达57%~71%。 阿图什地震的烈度10度区呈椭圆形,长轴走向NEE,长160千米,短轴48千米。主震前10年,地震活动增强;主震后,余震持续了24年,最先两年发生5.7-6.4级余震10次,1919-1926年这10年间发生4.5-6.7级余震12次。前震主要发生在天山山前断裂带,即主震的10度烈度区内,主要余震发生在震中附近,晚期余震活动主要出现在极震区以东地区。 1997年1月21日至1998年10月,新疆伽师附近地区即南天山南缘塔里木盆地一侧弋壁滩里,相继发生9次6级和6级以上地震,发震断层既有走滑又有正断。2003年2月24日伽师地区又发生6.5级地震,发震断层的走向300、向北东倾28,震源深度7.5 千米,为一条逆冲稍具左旋走滑的断裂带。 新疆省会乌鲁木齐受地震灾害威胁的状况和四川省的成都很相似 (图56) 。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的山前坳陷之中,这个前陆盆地东西长约300 千米,南北宽50-80 千米。乌鲁木齐前陆盆地南边就是天山,它是由三排逆断层-褶皱带组成,逆断层皆向南倾,上盘皆向北推覆。1965年11月13日乌鲁木齐东博格达山 (43.98N, 88.1E) 发生6.6级地震,以东西走向博格达断裂倾滑逆冲的结果。1906年12月23日玛纳斯7.7级地震 (43.90N,85.47E) 就发生在乌鲁木齐山前坳陷与北天山山体的分界线-准噶尔南缘断裂带上,断裂面近东西,南倾25-30。玛纳斯地震发生在当天夜里2点21分,所幸当地村镇寥寥,人烟稀少,加之房屋多为木架结构,故人员伤亡情况较轻(死300多人,伤1000多人)。玛纳斯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陡坎以逆冲为主,一般高2米左右,最大达4-5米。地震时,玛纳斯河水暴涨,水井水位升高。主震之前20年,该地区地震频度增加,强度也增大。 玛纳斯在蒙古语里为玛纳斯郭勒,郭勒是河的意思,玛纳即巡逻,斯指人,总的意思就是滨河有巡逻的人。秦、汉朝以前玛纳斯是塞人驰骋地,公元前3世纪河西走廊月氏受匈奴侵袭,西迁至天山以北,塞人迫于南移,此地为月氏人游牧之地,西汉前属姑师国地,后称车师,属车师部。西汉时玛纳斯以东为乌贪訾离国地,以西为乌孙地。三国时属乌孙;西魏为高车;北周为突厥地;隋朝时为西突厥铁勒部。唐宝应元年在此建西海县,隶北庭都护府,宋、元朝时属回鹘地;明朝时归剌地;清初隶属于准噶汞呼拉玛部游牧地。清乾隆二十八年建绥来堡。 1954年改绥来县为玛纳斯县,隶属乌鲁木齐专员公署。1958年始隶属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 1906年玛纳斯7.7级地震以及其它许多发生在北天山山前盆地内的地震都与沉积岩层褶皱下面的隐伏逆断层活动有关,这类地震的同震破裂往往传不到地表,逆断层的上端点和背斜褶皱相连,同震变形在地表以地面隆起 (背斜褶皱) 的方式出现,地面上的破坏主要是地震震动和重力效应造成的,由断裂在地震时扩展造成的岩层褶皱称之为断展褶皱或活动褶皱。 在乌鲁木齐以西东经84-85地区发生的地震多以走滑为主,例如,1944年3月10日乌苏7.2级地震和1949年2月24日年轮台 (42.0N,84.0E) 7.25地震。再往西就到了距乌鲁木齐约500 千米中天山西段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这里曾于1812年3月8日 (清嘉庆十七年) 发生了8.0级地震。据记载,兖造哈、胡吉尔台、齐木库尔图等处山裂四处,长二十至六十里不等,宽五六里不等,深十丈至二十丈,平地涌出高阜。房屋倾倒。压死放牧官兵39人,官府家奴8人,伐木工人及犯人11人,共计58人。官府和私人牲畜压死5300余匹。 据后来地质学家考察,这次地震造成长100余千米宽约40千米的走滑逆断裂带,走向280-290,北倾60-80 。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28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山一隅风景小瞥
moxj 2008-12-8 23:25
  (说伤感点,现在这个博客可能只是几个人交流的小平台,我坚持给大家发点东西,但没有用心整理.虽然学习忙是一个理由,大概也难以立足,也许真的有一天事情多到没有一点时间写博客.或许我因该把联系方式留给一些人.但如果我有一天突然接近了自己的理想,去了和你们隔绝的南极,西藏,深海,月球...你们不会怪我吧?)   说今天的正事: 在外面你用心感受这些东西,其实就像你在公园里欣赏景色一样. 看到上面的太阳能板了吧,这可是方圆百里草地上最豪华的一个蒙古包. 里面没有城市的房子装潢的好,也足够齐全了.这个时候你最好不要和我谈什么房价有多高.....(群众是不信仰那些比石头还难以琢磨的东西的) 别乱想,看看外面两个美女吧,几个月难得见到人,而且还是这么漂亮的妞! 蒙古包远处的景色你别忘了,不然会遗憾的. 哈哈,看到马我总是..... 这种底智商的动物很不好相处,但驮东西比马厉害多了. 没找到合适的牦牛照片,不好意思. 好不容易看到一只,还是和黄牛杂交的,找到合适的再给大家吧 黄羊,我们是照石头的,当然看不清楚它了. 还好,找到一张比较近的. 不过经常见到的是被狼吃剩的尸骨,这个角你可别乱拿,下山的路上会有警察把你抓起来的,哈哈. 狐狸的样子总是很猥亵. 成群的秃鹫在寻找食物. 这三张找的不好,大概表示下意思吧. 最让我高兴的是看到 段煦 的博客入围了,一直推荐的刘玉平老师的博客比赛完这段时间在这里看不到了.我接触网络的时间很短,很多都不了解,其实大家不应该太在意这个比赛,最多就是展示下自己就可以了.最近我在网络上浏览了下,如果有人愿意和大家挣,在入围的这50个人里,没有谁的博客不是相形见绌的.(当然我的前提是人家拿自己东西来和我们一起展示,并不是说重新写新东西,因为我们这里的很多人也是找了过去的东西,比喻我现在虽然是编辑新帖子,但照片是以前的,也是比赛时没有继续的一个原因,人难免犯错误,但要不断改正,哈哈.) 这个我不认识. 不但是雪莲,麻黄,党参,当归...都很多,认识一些植物也是很必要的.有的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的.这里还好,在四川,贵州,云南,神农架等这样的野外就要注意了. 寒冷的地方树生长是很慢的,有几张照片我在树的下面都显的非常小,这大概是杨树的一个亚种了,对植物和环境要多留意. 哈哈,有点职业病了,野外的线索,不能丢.....其他的图片就不展示了,我也搞不明白???? 这是我曾经生活的一个基地,所以叫故乡,湖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冰雪溶水积塞,里面没有动物.. 草最高的时候更美丽,不知道那个时候我是不是在附近游击. 想起上班是的情景了,哈哈 继续发风景!!! 看看时间,心里的美妙感觉都不一样. 再认识一种植物吧,学名我也不知道,明天会有人留言告诉我吗? 前面的照片是让大家认识植物的,不要被博主的样子吓跑了.拿这个帽子包装一下吧.我没有照过艺术照,估计更吓人.上面的样子虽然不好看,但是自然,我那年花在化装品上的钱是3.5元(买了块比较贵的香皂-舒服佳,结果山上的冰水里只有我在洗澡,也不适合用,回到武汉又用了半年才消费完)
个人分类: 地质队员|4101 次阅读|3 个评论
地质队之天山情趣
moxj 2008-12-7 21:40
   野外的故事不但很多,而且野外也是我们学习和科研的理想场所,最近没有精力兑现当初( 系列报道――几个地质队员在天山的一天 )栏目的后续内容,但既然有人喜欢这些内容,我就杂乱无章的介绍一点.考虑到不能让大家恐惧这个行业,(其实南极考察,海洋考察等都有这样的艰苦经历,甚至要艰难的多.)我就聊点愉快的事情. 和你的朋友好好相处,要记得照顾好它们. 掌握一种东西比强求达到自己的愿望要合适的多. 即使他们不像我们一样有专业知识,也是我们的老师. 时刻都要理性分析你看到的现象,而不像在旅游区那样. 感受野外动物为我们带来的情趣. 信仰有时是一种融洽,没有必要的时候你还在搞科学理性的分析是很糟糕的. 艰辛的不只是我们,时刻关注你周围的情况. 浪漫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在冰天雪地危险的环境下,让你一个人管理这些羊,一个月400块钱你是什么感觉. 前面我讲过这种草地,其实一种思维也不是什么好事情,有时候你放下严禁的大脑,写一首诗,也许生活大不一样. 从事地质工作的人都不会留恋旅游和被大家捧的很火的风景区,连吃饭时身边的花都是这样的美,生活还没有乐趣吗?
个人分类: 地质队员|359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