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重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重 阳
热度 1 mqr 2013-10-6 21:37
重 阳 老伴儿于2001年九月九日重阳节离世,至今整整十二个年头了,写此诗以再祭。 一二九九菊花香, 巡天俯地视家乡。 最恨乌云遮望眼, 闽山兴安辽水长。 八千里路风雨尽, 雏飞人去两茫茫。 老骥枥边混浊泪, 天上人间叙家常。
个人分类: 旧体诗|2192 次阅读|2 个评论
九月九说秋
热度 10 wangdh 2012-10-24 00:31
九月九说秋
九月九说秋 (王德华) 秋黄,秋冷,秋萧瑟,秋萧条。秋,金光闪闪;秋,果实累累。 有诗语“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么秋天到了,冬天可就跟到眼前了。 俗语说,春捂秋冻,说的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是逐渐的,突冷骤热,生理平衡态被打破,就会引起部分人群的身体不适。知冷知热,是我们身体上有温度感受器,所以随温度变化更换衣服是人类基本的行为特征。如果看到谁三九严寒天穿 T 恤,酷热的夏日穿棉大衣的,不是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可能是人家在拍电影或者什么演习呢,是被迫的一种活动或行为。违反常规的行为可视为奇异行为,这样的奇特自然不是创新,也不值得效仿,反而应当避免和预防才是。 天凉好个秋。温度变化是大自然最明显的气候特点,尤其是温带地区。科学告诉我们,温度是大自然中影响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了,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衍衰老,无一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有高低之分,动物适应环境温度也有各种策略。动物有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也可以分为内温动物和外温动物。科普杂志上经常出现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实际上这两个术语在专业上不是很严谨,应该避免使用,因为现在发现冷血的动物在某个生活阶段也会有很高的体温(如 25 度以上环境里的蜥蜴、蛇、龟等,昆虫起飞振动翅膀时,海水金枪鱼的身体深部等,温度都不低),同样热血动物在某个生活时段也会变得冷血,如冬季一些哺乳动物的冬眠和休眠。 季节交换,温度变化大,人身体的生理功能需要进行调整。如果调整速度与环境温度变化的速率不合拍,就会导致一些生理功能失调。在季节转换季节,我们会发现感冒等患者的数量增加,据说原因之一是因为秋季温度变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了改变。那么初秋季节,温度变化幅度不是很大,免疫功能如何随温度的稍微变化而改变呢?我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温度变化幅度大的季节里,如深秋和冬季,身体逐渐适应了环境的变化,对温度变化反而不那么敏感了,也就是说身体中生理功能新的平衡态建立起来了,温度感受器的阈值改变了。 秋,是多事的季节,生理上容易出问题,心理上也容易出问题。最近收到研究生部的紧急通知:“深秋与初冬季节是学生心理问题易发的高峰时间,鉴于历年经验总结,为防患于未然,特别提醒各单位对学生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问题,积极主动做好相应的工作,防患于未然。”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 … ,积极组织开展多种适宜的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化解压力,疏导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愉悦身心,严防因精神心理疾患、失恋等原因而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 看来我们大家都应该适当注意,在这个逐渐转冷的秋季,在这个多事的季节里。 今日是重阳节。九月九,登高望远的节日。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7034 次阅读|20 个评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重阳节忆一位老师
热度 24 bianyi1 2012-10-23 20:04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重阳节忆一位老师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故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因此又称“老人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今天的主题。 照片中的这位老人名叫刘本培,他是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大地史学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和大地构造学领域颇有建树。他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当年即来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至今已在地大度过了整整60个春秋。他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侏罗纪分会终身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得主,2003年获中国地球科学教育的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教师奖。他上世纪90年代编写的《地球科学导论》是今天中国很多地学学子案头常备的经典教材。 很多时候,一个成名已久的学人到了晚年,便会淡出科研与教学的前台,优哉游哉地享受着曾经的成就给自己带来的晚年的安逸,偶尔指导下研究生,或以指点江山的姿态做一两个不疼不痒的报告。到课堂上给学生讲一学期的课?呵呵,似乎那是晚辈们的事情。 但时至今日,已逾八旬的刘本培先生,仍然在三尺讲台之上耕耘着。 上面这张合影,摄于毛毛还在读硕士的时候。那一年,刘本培先生已76岁高龄,负责主讲专业选修课《地球系统科学》。那门课是比较冷门的学科,又因为刘先生年事已高,虽在圈内声名卓著,但对于年轻学子还很陌生,所以全校选那门课的学生总共只有6人,而坚持到期末的只有照片中的4人。即便如此,刘先生仍然兢兢业业地讲授着每一堂课,耐心回答着学生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老一辈地质教育家的敬业精神让毛毛肃然起敬。这张照片就是最后一堂结课之时四名学生与刘先生的合影留念。 曾经问过刘先生:“您都退休这么多年了,该得到的也都得到了,应该在家安享晚年了,为什么还要回到讲台上,而且一上就是一学期?”刘先生的回答很淡然:“挂着教授衔,要是既不教也不授了,还叫什么教授啊,呵呵……” 大学的职能有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而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就是教学,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科研的水平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但在今天的中国大学里,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原因,重科研而轻教学的风气甚嚣尘上,有些名声在外的教授一年到头也不上几次讲台,即使讲课也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在他们那里教学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些人在刘先生面前应该感到深深的汗颜。 毛毛永远也忘不了当初上刘先生那门课时的一个片段,那是个暴雨倾盆的下午,当我赶到教室的时候已经迟到了,我发现偌大的教室里只有照片中那个女生在座,而讲台上的刘先生仍然挥洒自如地讲着,好像底下坐着满屋子的人一样。毛毛在门口怔住了,直到刘先生笑着招呼我:“快进来坐吧,多来一个学生我们的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那堂课距现在已经很久了,课上的内容毛毛已经有些模糊了,但今天每当我走过那间教室门口,就不由得忆起当年那个风雨交加的午后,一个76岁的老人面对着两个学生,依然从容不迫,谈笑风生…… 毛毛读过卡迈什瓦尔·瓦利写的著名的科学家传记——《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里面提到一个极其感人的故事,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大师钱德拉塞卡每星期从芝加哥大学叶凯士天文台驱车数百英里到芝加哥大学校园讲一门只有两名学生选了的流体力学课。十年后,这门课上仅有的两名学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叫杨振宁,一个叫李政道。 当然,刘先生不是钱德拉塞卡,毛毛又岂敢比杨李二位巨人前辈,但我想,这种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的精神是相通的。出色的园丁浇灌出芬芳的桃李,芬芳的桃李后来也成为了出色的园丁,人类文明的火炬在卓越教师们的手中接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现在毛毛和刘先生仍然保持着联系,有时通过伊妹儿与先生探讨一些问题,先生也总是在第一时间有求必应。去年,毛毛再次执弟子礼旁听了刘先生的《天文地质学》课,几年过去了,变化的是刘先生的头顶更渐稀疏,不变的是课堂上那温雅的笑容和爽朗的声音…… 课堂上的人依旧不多,但氛围依旧盎然,《论语·先进》“侍坐章”中提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述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情景吧。 值此九九重阳之际,拙撰一副对联,送给刘本培先生,表达一个深受其影响的晚辈对他的敬意: 六十年学苑寻真,慰观半世耕耘结秋蕊 一甲子杏坛布道,喜看满门桃李共春风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全天下所有的老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晚年幸福,阖家欢乐! PS: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也是所有在外漂泊奔波的游子们望乡感怀的日子。放上毛毛很喜欢的古风歌者董贞创作并演唱的一首《重阳》,以遣天下羁旅之乡愁,祝海内外四方游子万事顺遂,幸福安康。“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重阳(董贞) 词:李清照董贞紫云纱随风 曲:董贞陈迪 编曲:陈迪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曾记否 隔烟雨话红楼 往事付水东流 月匆匆 怎奈何悲欢离合谁人能参透 邀明月 把酒送清风 怨酒浓 凭栏醉芙蓉 暮秋时候 望乡台回眸 那日初相逢 笑语如昨但看朱花红 重阳约 仿若古道中 你执手 欲把古琴奏 琴意悠悠 弹指已深秋 离歌唱不休 曲终人依旧 如南柯一梦 晚风过 烛火隐隐触动 庭院夜雨深锁 话懵懂 却道是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 旧时歌 他乡谁人吟 我抚琴 可笑无人听 暗香初醒 秋风画冷屏 关山月藏影 茱萸插遍人却自飘零 旧书信 归鸿可曾递 无音讯 寥寥归无期 旧时景 喃喃话心语 同饮谱新曲 黄花伴风清 何日共月明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个人分类: 高山流水|9403 次阅读|36 个评论
重阳说老人
heitiedan2012 2012-10-23 18:48
今天是重阳,两个“九”在中国的文化中都是“阳”的极致,所以才有“重阳”一说。古诗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是相念远方的兄弟。重阳有登高的风俗,现在似乎不是太盛了。反正这些天是香山红叶节,也有去爬“鬼见愁”的。上“鬼见愁”据我所知有三条路,一条是坡度最缓的,慢慢走,像是走盘山路,最终也能走到,且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不算累。还有一条是先到香山南部的红叶区,再沿着山脊往北走,也能走到。但这段路走得要长一点,比前一条也要耗费一些体力,会有点累。最短但也最难走最枯燥的就是沿着香山公园的北墙踩着石阶往上爬。那条路最短,有体力的人走得最快,但也最累。 现在怎么做老人?这个老人的概念就比较含混。虽然有一些国外的定义,说65岁是较年轻的老人,70岁以后算是一般的老人,80岁以后才是高龄的老人。这前后也差着十几二十年呢。要搁过去,老年人退休后叫享清福。到现在,我也不太明白这个清福是什么,怎么个享法。这清福与不清的福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差别,也弄不太清楚。猜的意思,就应该是不再管凡间的浊事,是为清福。 这也许就跟爬“鬼见愁”的那几条路的意思差不多。最缓也最好走的,就是凡事不管,而且什么事也没有必要惦记和着急,慢慢走,走到哪儿算哪儿。能爬上去就爬上去,爬不上去就歇会儿,或者再爬,或者就下山。这种走法最悠闲,也不跟自己较劲。也许这就是享清福的境界了吧。 那条先到红叶区,再沿着山脊走的路,应该是有点跟自己较劲的路。想看红叶,凡心未泯。其实,看红叶就是远处看还行,层次分明,色泽多样。真到跟前再看,那叶子都是锈的,没有什么美感。毕竟红叶是秋叶,是即将落下或者已经落下的叶子,它再怎么红,再怎么好看,也比不了春天的花朵。香山内外,那些放在封套里的枫叶,怎么看都像是假的,根本不值得花钱。当然,有点凡心也没有什么不好。凡人嘛,没有凡心还能去做神仙?只要体力允许,别勉强自己,在不把身体弄得疲劳至极的情况下,看看风景,赏赏红叶,确也是别有一番意境。 顺着公园北墙,拼着命地往上爬的那条路,是不适合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那条路既没景,坡也不缓,也没有个歇脚的去处。当然,也有的老年人,年轻时身体极好,也经常锻炼,即使上了年纪,也不愿意服老,甚至还想跟年轻人比试比试。他们登山时,经常大步流星,汗流浃背,但是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神情。可是,话又说回来,毕竟是上了点年纪,不能看这样的表面现象。我认识一哥们儿,比我大一岁,五十多岁时还一直登山、跑步、骑自行车远足。在他们那个群体中,他也算个领头的。可是快六十岁的时候,膝关节一下子就毁了,完全不能跑步了,只能做最简单的散步运动了。这还是好的,因为他算是及时刹车了。如果不管不顾,还照原来的样子那么折腾,估计现在都要换关节了。 老人不是一下子老的,是从年轻时一步一步,一年一年走过来的。我认识一位同事,也是比我大一岁,刚退休时,心理根本无法接受,觉得我这辈子就这么着结束啦,想干点什么也不让干,干不成啦,心理负担很重。他后来也慢慢适应了,但还是没有完全适应。要让我看,这叫想不开。反正人过一辈子都要走过这个阶段,你适应也好,不适应也好,都要走这段路。你硬要想不开,就等于硬要跟自己过不去,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真退下来之后,其实能做的事,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而且都不是硬要逞强才能做到的。只要有事做,就是在创造生活,生活的创造不会因为退休而中止。做事不一定是挣钱。能挣点钱,也不坏,但为此去过分劳累,那就没有必要了。那就跟玩命去登山一样,一般有点岁数的人都吃不消。 在走向老年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理肯定会发生变化。只是我觉得,这个变化我们事先应该有所心理准备。既不能完全不服老,认为自己什么都行,甚至比年轻人不差。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同时也不能倚老卖老,到哪儿都拿自己当老太爷,那要不讨人嫌才怪呢。 当年考研究生时,英语试卷引用了罗素的一段文章。说年轻时的生命就像山间的小溪,活泼跳跃,到了大江大河,河水就平缓了下来,慢慢流动着。快到了出海口,流动得就更缓慢了。到了大海里,生命就同这个大海完全融为一体了。看到这段话,一直让我很有感触。生命的美丽和价值并不受年龄的限制,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美丽,也有不同的价值。而我们享受人生,享受生活,也就必然要享受生命的各个阶段,这样我们的人生才算更加完整,更加多姿多彩。
2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阳又感怀
热度 1 zhangqifeng0504 2012-10-23 10:48
重阳又感怀 早上要不是师妹和师姐聊天,真难想象今天又到重阳节。清楚的记得,去年重阳节我在科网开博了,第一 篇随笔就是有关重阳的,参看 重阳感怀 。到今天为止博客开通已经一年有余,虽然期间博客断断续续,但是 浏览科学网已俨然成了我的习惯。 自去年九月正式读博以来,这一年对我而言极不平凡。清楚得记得去年硕士毕业时,当身边最好的朋友都找到了 满意的工作,远赴京广上,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当时可谓后悔的肠子都青了,每天心里念叨最多的一件事就 是为什么当初自己会转博。由于是换了专业,基础又差,没法动笔,每天坐在实验室真的是一种煎熬。 待到九月,身边的熟人已基本上走光了,我心里也沉寂了许多,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情况,于是开始从基 础学起,和本科生一起上课,记笔记,打基础,一个学期下来觉得确实有不少收获,可是离科研入门还有很 大距离。 十一月份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整整半年,也就是到今年四月初,这段时间最为痛苦。这期间有 了几个小想法,并设法努力的去实现,可是到最后发现全部是错的,或者工具根本不行。四月底自己觉得自 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挫伤,一度有放弃的打算。导师见我很是痛苦,可也帮不了什么。师兄师姐更是帮不了, 大家方向差异太大。五月份果断放弃眼前的学业,出去旅游了。于是就有了前面博客中的 南京游 ,岳阳游。 一番旅游回来,发现精神状态好了不少,于是继续自己的学习生活。 终于熬到了秋季,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的成果也陆续付梓出版了。不过导师明确指出,想通过他的答 辩,需要继续努力,不管怎样,毕竟有信心了,温总说的好,“信心胜黄金”,为了最后的目标,继续Fighting ! 一年以来,科学网让我收获很多,感谢科学网,感谢新老博友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谢谢你们,最后预祝诸位重阳节快乐! 我相信歌 词 歌手:杨培安 专辑:午夜两点半的我 词:刘虞瑞 曲:陈国华 杨培安-我相信.mp3 想飞上天 和太阳肩并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想做的梦 从不怕别人看见 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 何处不能欢乐无限 抛开烦恼 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 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I do believe 想飞上天 和太阳肩并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抛开烦恼 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 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I do believe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我相信我相信) I BELIVE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 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I do believe
2940 次阅读|4 个评论
【微博】风雨过后是重阳
热度 1 等离子体科学 2012-10-23 10:40
古人有句曰:满城风雨近重阳。 京城前日风雨交加。可知古人诚不欺我。 昨日艳阳高照,今日再见阳光——正合“今又重阳”四字。 ——寥廓江天万里霜。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33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又重阳,换了风光
chenxiaoblog 2012-10-23 10:22
半月羞掩见重阳 叶染晨霜浴新凉 丝晖寸草旦相逢 遍洒金光自流香
个人分类: 解码情思|2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阳祭
mqr 2012-10-23 10:20
重阳祭 佳节重阳, 走的匆忙。 香消梦断, 未了衷肠。 九重高天, 扶摇直上。 清泪抛洒, 细雨茫茫。 孤魂悠悠, 凄凄怆怆。 祭酒溢悲, 人间天上。
个人分类: 新诗|2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阳杂说
热度 9 fdc1947 2012-10-23 09:14
夏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一、三、五、七、九被称为阳数,二、四、六、八、十被称为阴数。我们人生活的空间被称为阳间,阳间的人总不大喜欢阴,把蛇、老鼠这些令人厌恶的动物称为阴物。一年之中,重阳的日子,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是重要的节日。九是阳数之最,《易经》中索性用九表示阳。于是,重阳的名字就理所当然的赋予了九月九日。 我懂事的时候,已经是“新中国”了。老百姓轰轰烈烈搞建设,批判旧社会、旧思想,阴啊、阳啊之类的东西没有人提起了。重阳节只剩下一个名称,家里父母只是说一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能会买几块黄松糕、赤豆糕之类的给我们吃吃。由于没有什么特色,印象并不深刻。至于登高一事,家里从未说过。那是读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之后才知道的。 再后来看登高的来历,知道了费长房,据说这是东汉的神仙一类的人物。“ 汝南 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 “ 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 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 “ 此可代也。 ” ”于是,后世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 看了上面这段话,我想不少人会和我一样,怀疑费长房这家伙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如果,现在出了这么一个案子,家里死了这么多鸡犬牛羊,警察们怀疑的第一个对象便是费长房。他把人家骗上了山,然后往人家家里下毒,药死牲畜,如此而已。但是,近二千年以前的案子,断不清楚了。骗子也罢,神仙也罢。大家跟着登高爬山,已经千年。何况登高爬山,锻炼身体,实在是一件好事。即使偶然爬爬山,也是享受生活。所以,人们宁可相信这是神仙对人们的恩惠。 登高不光是锻炼身体,也不仅仅是陶冶心情,享受生活,更主要的是讨个吉利。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总是想高人一等,往上爬。过去,皇宫的三大殿是最高的建筑,三大殿上皇上的位置是最高的。直到如今,据说是人人平等了,可是,还是有高级干部之称。学校里还是为了讨一个高级职称打得一塌糊涂,或痛哭流涕,或挥舞老拳,或请客送贿,或出卖色相等等等等。所以,重阳之时,讨一个步步登高的口彩也是一桩好事。 人们重阳登高,兴高采烈。商人们要趁机多捞一把,农民和小贩们也想多赚一点,于是,各地的重阳山会便兴隆起来。兴旺了许多百年。不巧得很,我小时候能够自主活动时已经是 50 年代中期,那时候讲合作化,讲走社会主义道路了,又要上学,家里又穷,所以对于家乡的虎丘山会说不出什么来。后来改革开放了,我也定居在济南,知道一点济南的千佛山山会。 济南的千佛山会在山东省很有名的。拍成电影的吕剧《逼婚记》,就说的是国舅爷 洪彦龙,在重阳千佛山会上看中了才子兰中玉的妹妹兰贵金,便要抢亲,最后反而搭上了自己妹妹的故事。如今, 重阳前后,山会上更是人山人海。年轻的时候,陪太太去挤过几次,头都发晕。太太倒很感兴趣,每次都能够买到一些平时见不到的民间的小工艺品。现在,年龄大了,我劝太太也不去了,为了淘到一点小玩意儿,万一被挤出了事就不值得了。 中国人长期贫穷,过节总是要弄点好吃的。讨口彩、图吉利,这又是几千年的传统。于是,重阳节吃重阳糕就是一个传统。糕者,高也,还是要图高升。糕中还要放枣,以期早点高升。过去连高高在上的皇帝老儿也要与民同乐,“ 重九日,敕赐百官花糕宴 ”。不过,上古是没有这个糕字的,至少在儒家五经中没有。这是一个后起的俗字,于是,文人作诗便不敢用。据宋代 邵博所撰《邵氏闻见后录》说,: “ 刘梦得 (即刘禹锡——博主注) 作《九日》诗,欲用 ‘ 糕 ’ 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 ” 这样,才被二百多年后北宋的宋祁笑话,说: “ 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代豪。 ”  (转引自清·顾禄《清嘉录》)过去文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用字严谨。北京烤肉季的老板,请齐白石用篆字写烤肉季的店面匾额,烤字并没有篆字,齐白石先生虽然吃人家嘴短,写了篆字“烤肉季”,但是又在匾额后用小字注出,烤字为“ 自作篆 ”。现在是反过来了,最好是用一些谁也看不懂的“火星文”,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才叫做文章和诗。 说远了,还是说高。现在人们虽然要步步登高,但是,也不是什么都是高好。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就不好,人们趋避之。不过好得我们的祖先早就替我们想好了。上面说的神仙或骗子的费长房给他的徒弟桓景的方子里就有:饮菊花酒。不过,这也不是费长房的发明,据《西京杂记》中记载,被吕雉做成人彘的戚夫人的宫人贾佩兰称:在汉宫之中 “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 不过好像汉宫中人也并没有长寿。古人写重阳节饮菊花酒的诗词很多。现在,大家也都喝菊花茶。我想,饮菊花酒、菊花茶应该差不多,用我们化学家的术语,无非都是用溶剂把菊花中的不知什么成分萃取出来而已,如果是有机成分,乙醇作溶剂更好,不过,热水一遍遍的冲泡也差不多。我们的前人为他们的后人想得很周到,几乎无微不至,喝菊花饮料竟然还能够抗电脑的电磁辐射,这对于我们坐在电脑前上网的各位真是福音。 由高说到了糕,唱戏的唱“赵子龙老迈年高”,说相声的说成“赵子龙老卖年糕”。老迈年高等同于老卖年糕,于是,这些年重阳节就成了老人节,而且据说现在已经改称老年节,可以与青年节相对称。我国的老年人数,现在大概接近青年人了,将来还有可能超过(前提是现有定义不变)。所以,设立老年节,更加关爱老年人,是有必要的。 人老了,器官要退化,大脑要退化,老人有时候跟小孩似的。有人戏称无锡人称小孩为“老小”就是此意。老年痴呆病人会越来越多,据记者们说,老年痴呆有歧视之意,因此,他们呼吁,改掉此称呼。现在是公务员怕记者,记者一报,公务员就考虑乌纱的问题。因此,卫生部连忙响应记者们的呼吁,声称要改名。不叫老年痴呆,叫什么?叫老年聪明吧,不歧视了。但是,这样,聪明就成痴呆了。与其花力气改个名称,不如踏踏实实地宣传科学,给大家(包括记者们)讲讲,如何多动动脑筋,以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5709 次阅读|24 个评论
重阳节祝老年朋友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xupeiyang 2012-10-23 06:41
【重阳节,爸爸妈妈你们好吗?】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素有登高游玩、赏菊饮酒等习俗。由于“九”“久”谐音,寄托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又被定为“老人节”、“敬老节”。这些泛黄的照片勾起了温暖的记忆,漂泊在外的你,别忘了关心父母,老人最在乎的,就是那一声平安,一句牵挂。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5897 次阅读|2 个评论
父亲手书毛泽东诗词之五:采桑子·重阳
byk0104 2012-1-25 09:25
父亲手书毛泽东诗词之五: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个人分类: 家族文化|1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又逢九重阳
yangyongtian 2011-10-5 08:22
今天又逢九重阳, 鹫峰极顶赏菊黄。 香山黄栌叶尚绿, 不日火红迎朝阳。 清晨薄雾锁京畿, 登高难见好风光。 风轻人静神情爽, 闲适欢乐度假忙。
个人分类: 节庆|1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庚寅年重阳
yangyongtian 2010-10-16 12:09
枫叶红于二月花, 夕阳余晖胜朝霞。 九九喜登香山顶, 扪参历井笑天涯。 环顾四周萌秋意, 盼望九州孕春华。 惟有不老凌云志, 生机勃发九霄达。
个人分类: 节庆|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阳
happycat0924 2010-10-16 11:08
今天是周末,学院实验室照样不开放,所以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 今天的天气不错,阳光明媚,秋风习习,金色十月不知是谁最先说出的,的确用的恰到好处。 今天是重阳节,中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故早上起床后,分别给长辈们发了短信祝福他们健康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愿天下所有的老人节日快乐,安享晚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阳
yangyongtian 2010-9-18 16:06
今又重阳, 枫红松绿菊黄。 登顶八大处, 环眺四周楼正长。 暮年吉祥, 颜欢面慈心畅。 不忘四季炼, 威风八面红夕阳。
个人分类: 诗词|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晚秋邂逅(外一首)
jlpemail 2009-10-27 19:32
将登西山赏黄栌 忽闻大驾临近处 欲将扁舟泛名湖 水路茅塞少浆 橹 重阳 重阳时节喜相逢 何必西山香炉峰 黄花香气漫燕京 茱萸暖色动心旌
个人分类: 诗词场|3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天下老人健康快乐!
李丕鹏 2009-10-27 10:27
九九又重阳, 云游在异乡。 遥祝生养者, 心乐体安康。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2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重阳。
kingstar 2009-10-26 22:44
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2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忆江南
dewyeyed 2008-10-7 21:30
遥闻故人讯,知是江南好。景依稀,境犹在,忆年少。 春花烂漫,芳草如茵,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便是诗意的江南罢。都说要跳出画框看风景,那么江南的柔婉、明媚、秀丽和蒙胧,都得隔着远远的山峦、滔滔的江海,才能体味更深罢。 从小生长于江南,惯于春日湖堤的桃柳相映,惯于夏意骤雨的风雷交加,惯于秋季温度的热情流连,惯于冬天满目的松青郁郁。后来才渐渐知道,不是所有的春天都可以呼吸水晶般通彻的空气,不是所有的夏天都伴着杨梅枇杷,不是所有的秋天都能桂香满城,也不是所有的冬天都有绿色缤纷。在大千世界的季节变换里,江南是物候的宠爱。后来也慢慢发现,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山明水秀,也不是所有的山水都衬雅诗韵词。在历史长流的人文演进中,江南是人心的偏向,也是美景妍语的源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的色彩,浓烈而洋溢;即使岁月老去,也能一直在记忆中鲜活如初渲。仿佛初夏绽放的粉荷,凝露持香,顾盼流霞,盈盈满湖的清新。又恰似金秋灿烂的桂子,含笑吐芳,攒集纷扬,漫漫天地的甜香。无怪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陶醉了亡国君臣,也引来了胡人的无限向往与举国入侵。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行人都往,眉眼盈盈处。江南的形状,灵动而活泼;无论观者老暮或青春,都能感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心悸。这是一千个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也是一万个观众眼中的蒙娜丽沙。白居易,两度太守,终不能忘,于是晚年长忆江南。苏东坡,也曾为太守,心醉于此,不禁感叹一半勾留是西湖。 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恰巧,常常也有那么多的错落。于是常常怀念,于是每每怅望。有人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浙江人,总是最盼望回家的。不知道是因为浙江山水孕育了太深的恋家情节,还是由于浙江众多的游子太能游历四方。不管是谁,总会觉得自己的家乡最好。在行走的路上和独自的梦里,也总会不自觉地,寻找家乡的影子。不一定是最美,只是那一份亲切,伴着成长的记忆,是一生都抹不去的眷念。而当这眷念,加上风景依旧,加上诗词千古,就成了更深的情思。 重阳是应该登高的。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在遥遥相望的眼光中,一定有许多是向着家乡的方向。这些寄予水乡的无限怅望,于秋风中微凉,待秋雨后凝霜,总是心路上抹不去的景象。
个人分类: 矮纸闲草客京华|2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