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社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镇江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示
terahertz 2018-8-7 09:05
2018年8月2日 镇江市评奖办公示了 镇江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据了解,获一、二、三等奖的成果共计100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60项。本人报送的 《高校科研数据管理理论与实践》获得 二等奖。 链接:镇江市社科联(院) http://skl.zhenjiang.gov.cn/tzgg/201808/t20180802_2029450.htm
个人分类: 图书情报|3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1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热度 1 terahertz 2018-7-30 10:32
发表于《图书情报工作》2017年21期 137-144页的《 国内外数据治理研究进展:内涵、要素、模型与框架 》一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 此前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 2018年第2期 全文转载。 链接: 1.国内外数据治理研究进展:内涵、要素、模型与框架 http://www.lis.ac.cn/CN/abstract/abstract21938.shtml 2.国内外数据治理研究进展:内涵、要素、模型与框架-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glx_tsqbx/201806/t20180625_4395879.shtml 3.科学网—第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全文收录 - 刘桂锋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23-1110866.html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5661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生第4金——国家社科基金
热度 1 terahertz 2017-6-16 16:42
2017年6月16日, 全国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 公示了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本人报送的“开放科学理念下的科研数据治理研究”,有幸获得立项公示。 据了解,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获批一般项目100项,青年项目50项。
个人分类: 基金项目|317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社科领域应该多些像“石头剪子布”制胜策略类似的研究
热度 2 active007 2015-1-22 11:15
社科领域应该多些像“石头剪子布”制胜策略类似的研究,这才是科学意义上的社科研究,无功利目的在里面, 比那些某某的应用,某某的实证更具基础性,未来会更有利于我国科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研究“石头剪刀布”获胜法 获麻省理工大奖 本报讯 还记得本报去年报道浙江教授做“石头剪刀布”的实验吗?   4年前,这个被视为儿时的游戏,被学者用到一项正儿八经的科学研究中。   现在,这项此前被讥为“吃饱了撑的”研究,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成为了中国首次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社科领域成果。   据统计,近5年全世界共有50项成果入选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年度最佳成果,其中来自中国的共3项。该研究成果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入选,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这项由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科学院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完成的成果,叫作“石头剪刀布”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解释了“剪刀石头布”的制胜原理。   “石头剪刀布”研究采用经济学控制性实验方法—也就是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利用“石头剪刀布”这一家喻户晓而又在博弈论中处于元博弈模型的框架进行研究。这其中,包含了物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内容。   4年前,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王志坚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开始这项基于“石头剪刀布”模型的实证研究。   实验共招募36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参加,分成12组,让大学生们对着电脑做 “石头剪刀布”游戏,在线进行为期300轮的两两随机配对的“石头剪刀布”博弈。   这项研究旨在揭示“石头剪刀布”中的宏观周期现象与微观行为基础。研究发现,在宏观尺度下,对于不同激励参数,社会系统普遍存在持续的周期循环现象;而在微观层面,个体行为则存在一种隐藏的模式:在一定情况下,赢了会更多选择保留刚刚获胜的策略,输则更多按照“石头剪刀布”的名称顺序变动,而平的则按照“石头布剪刀”这样的反方向顺序变动。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   该成果已多次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研讨会讨论的内容,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并开始被正式发表的经济学和物理学类期刊论文引用。   本报通讯员 陈国利
1904 次阅读|1 个评论
Wiley OnlineOpen社会科学文章开放阅读!
WileyChina 2014-11-21 09:57
各位作者: 通过 OnlineOpen 这一Wiley的 开放出版方式 ,您的文章即可免费阅读、下载和分享,这一平台使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到您的文章。 点击阅读超过70篇近期出版的社会科学 开放出版 文章 ,还有如下领域的期刊: · 考古学 · 语言和语言学 · 人类学 · 政治学 · 发展研究 · 社会学 · 地理 · 城市研究 · 法律 ​ OnlineOpen意味着: 文章的潜在读者群大幅增加,也就是带来: 更多阅读量 引用次数增加 文章Altmetric 分数提高 跨学科的新读者群 完全遵照机构和资助者开放获取授权要求,授权作者可以将文章或PDF印刷版本: 放在您的个人网站上 放在机构知识库中 放在任何免费公共服务器上 点击这里下载Open Access指南
个人分类: Social Scence and Humanities|1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公示名单
berlindwh 2014-10-28 22:03
共171项,每项80万;这比给贪官贪要好。 德国相关选题五项: 2 罗莎·卢森堡著作的整理、翻译与研究 何萍 武汉大学 20 《莱布尼茨文集》翻译与研究 段德智 武汉大学 86 西方早期中国文学史纂及其影响研究 方维规 北京师范大学 90 《歌德全集》翻译 卫茂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 91 歌德及其作品汉译研究 杨武能 西南交通大学 这些选题以译介德国思想或者文学为主,具备国内一流水平,项目主持人也是相关领域的才俊。但是按照洪堡所倡导的“研究未知的东西才为学术”之标准,没有提出原创性思想,也没有原创性材料,离世界一流还有一定差距。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公示名单(171项) 序号 课题名称 首席专家 责任单位 1 毛泽东1949年以前著作版本的搜集、校勘与研究 萧延中 华东师范大学 2 罗莎·卢森堡著作的整理、翻译与研究 何萍 武汉大学 3 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 4 中国老学通史 刘固盛 华中师范大学 5 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研究 乔清举 南开大学 6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理论化与现代化研究 李清良 湖南大学 7 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 陈延斌 江苏师范大学 8 朱子门人后学研究 杨柱才 南昌大学 9 《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 彭林 清华大学 10 藏族哲学通史 刘俊哲 西南民族大学 11 《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 李景源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12 当代知识论的系列研究 陈嘉明 厦门大学 13 八卷本《中国逻辑史》 翟锦程 南开大学 14 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 杜国平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15 信息交互的逻辑及其应用研究 刘虎 中山大学 16 信息互动的逻辑、认知与计算研究 何向东 西南大学 17 世界科学技术通史研究 吴国盛 北京大学 18 欧洲生命哲学的新发展研究 高宣扬 上海交通大学 19 西方科学思想多语种经典文献编目与研究 安维复 华东师范大学 20 《莱布尼茨文集》翻译与研究 段德智 武汉大学 21 《梅洛-庞蒂著作集》编译与研究 杨大春 浙江大学 22 实用主义研究 陈亚军 南京大学 23 多卷本《中国宗族通史》 常建华 南开大学 24 中国古文书学研究 黄正建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5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文献整理及数据库建设 王其亨 天津大学 26 中国历史上的滨海地域研究 鲁西奇 厦门大学 27 简牍学大辞典 冯胜君 吉林大学 28 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 王子今 中国人民大学 29 《汉学大系》编纂及海外传播研究 朱存明 江苏师范大学 30 丝绸之路出土各族契约文献整理及其与汉文契约的比较研究 乜小红 武汉大学 31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张萍 陕西师范大学 32 五代十国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杜文玉 陕西师范大学 33 《宋会要》的复原、校勘与研究 陈智超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34 明清以来徽州会馆文献整理与研究 王振忠 复旦大学 35 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 张明富 西南大学 36 山西民间契约文书搜集整理与研究 刘秋根 河北大学 37 清代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 宝音德力根 内蒙古大学 38 盛京城考古与清代历史文化研究 刘凤云 中国人民大学 39 清代新疆满文档案研究 厉声 石河子大学 40 《地图学史》翻译工程 卜宪群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41 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 唐力行 上海师范大学 42 梁启超全集 汤志钧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 43 清代广州口岸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吴义雄 中山大学 44 汉冶萍公司档案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周积明 湖北大学 45 近代中外条约关系通史 李育民 湖南师范大学 46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与演变研究 张忠民 上海社科院经济所 47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 彭南生 华中师范大学 48 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的史料整理与研究 潘洵 西南大学 49 新中国治水史 王瑞芳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所 50 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发掘与多学科综合研究 曹建恩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 51 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考古发掘报告 黄凤春 湖北省文物考古所 52 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群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报告 王建新 西北大学 53 汉魏洛阳故城宫城南区考古发掘报告 钱国祥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54 新疆石窟寺研究 赵莉 新疆龟兹研究院 55 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 宋镇豪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56 济南大辛庄遗址考古发掘及综合研究报告 方辉 山东大学 57 西藏阿里地区古代石窟寺院壁画数字化保护与研究 张建林 浙江大学 58 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 阮荣春 华东师范大学 59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 60 文明交往视野下的中亚文明史研究 黄民兴 西北大学 61 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研究 陈志强 南开大学 62 苏联解体过程的俄国档案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 余伟民 华东师范大学 63 多卷本《非洲经济史》 舒运国 上海师范大学 64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诗学文献集成校笺 钟仕伦 四川师范大学 65 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 胡可先 浙江大学 66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集成 郭英德 北京师范大学 67 《文选》汇校汇注 王立群 河南大学 68 东亚《诗品》、《文心雕龙》文献研究集成 曹旭 上海师范大学 69 中朝三千年诗歌交流系年 赵季 南开大学 70 东亚笔谈文献整理与研究 王勇 浙江工商大学 71 蒙古文学学科史:资料整理与体系构建 满全 内蒙古师范大学 72 元明清蒙古族藏文典籍挖掘、整理与研究 额尔敦白音 内蒙古大学 73 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 左东岭 首都师范大学 74 《明文海》、《明文案》、《明文授读》及张宗祥《增订明文海》整理与研究 黄灵庚 浙江师范大学 75 《杨慎全集》整理与研究 雷磊 湘潭大学 76 清代诗人别集丛刊 杜桂萍 黑龙江大学 77 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 朱恒夫 上海师范大学 78 汉译文学编年考录及数据库建设(1896-1949) 李今 中国人民大学 79 近代戏曲文献考索类编 左鹏军 华南师范大学 80 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 刘俊 南京大学 81 “九·一八”国难文学文献集成与研究 高翔 辽宁社会科学院 82 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 83 “东方学”体系建构与中国的东方学研究 王向远 北京师范大学 84 中国“东方学”学术史研究 王邦维 北京大学 85 日本汉文古写本整理与研究 王晓平 天津师范大学 86 西方早期中国文学史纂及其影响研究 方维规 北京师范大学 87 当代西方前沿文论研究 朱国华 华东师范大学 88 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研究 蒋洪新 湖南师范大学 89 《剑桥俄罗斯文学》(九卷本)翻译与研究 林精华 首都师范大学 90 《歌德全集》翻译 卫茂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 91 歌德及其作品汉译研究 杨武能 西南交通大学 92 多卷本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 杨永龙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 93 汉语词汇通史 方一新 浙江大学 94 基于“华夷译语”的汉藏语历史研究 曾晓渝 南开大学 95 敦煌变文全集 项楚 四川大学 96 汉语方言音系汇纂及方音对照处理系统研究 胡安顺 陕西师范大学 97 《经典释文》文献与语言研究 杨军 安徽大学 98 功能-类型学取向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 吴福祥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 99 《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字形音义源流研究 陈双新 北京语言大学 100 新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抽样调查研究 李志忠 新疆师范大学 101 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藏语方言数据库建设 欧珠 西藏大学 102 基于中国语言及方言的语言接触类型和演化建模研究 陈保亚 北京大学 103 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语料库建设和综合比较研究 庄初升 中山大学 104 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 龙海燕 贵州民族大学 105 新发现民族古文字调查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李锦芳 中央民族大学 106 中国濒危语言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范俊军 暨南大学 107 海外华人社区汉语方言与文化研究 陈晓锦 暨南大学 108 韩国传世汉字字典文献集成 王平 华东师范大学 109 中国边疆地区的边民离散与回归研究 周建新 广西民族大学 110 藏文世俗法规古文献整理与研究 索南才让 西南民族大学 111 黎族通史 林日举 琼州学院 112 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社会与文化基础研究 庄礼伟 暨南大学 113 台湾原住民族群关系研究 董建辉 厦门大学 114 少数民族海外华人研究 丁宏 中央民族大学 115 近代以来域外中国藏学研究经典整理与研究 王启龙 陕西师范大学 116 梵蒂冈藏明清天主教文献整理与研究 张西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 117 藏传佛教思想史资料选编暨藏传佛教思想史论 班班多杰 中央民族大学 118 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 詹石窗 四川大学 119 云贵川百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研究 蔡富莲 西南民族大学 120 转型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 陈斌开 中央财经大学 121 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杨志勇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院 122 外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 贾根良 中国人民大学 123 从“大缓和”到“大衰退”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的大反思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 124 金融风险度量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及其在中国金融机构的应用研究 梁琪 南开大学 125 中外土地征收制度资料整理与比较研究 许中缘 中南大学 126 中国古代民间规约文献集成 卞利 安徽大学 127 民国江苏司法档案整理研究 谢波 江苏省档案馆 128 体育学基本理论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黄汉升 福建师范大学 129 多卷本《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 韩丛耀 南京大学 130 基于增加值率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田成诗 东北财经大学 131 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陆海统筹战略研究 栾维新 大连海事大学 132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我国税制体系重构研究 高培勇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院 133 中国稀土交易定价机制改革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干勇 中国稀土学会 134 中国家庭金融数据库建设及家庭金融行为研究 甘犁 西南财经大学 135 微电网利益相关者分析与市场交易规制研究 陈卫东 天津大学 136 基于国家金属资源安全视角的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研究 王昶 中南大学 137 信息网络技术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刘渊 浙江大学 13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边界调整与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路径研究 张学良 上海财经大学 139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记忆场所的保护与活化创新研究 陆邵明 上海交通大学 140 我国特大型城市生态化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王祥荣 复旦大学 141 生态价值补偿标准与环境会计方法研究 王立彦 北京大学 142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杨锐 清华大学 143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及其处置机制研究 杨立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4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制研究 陈诗一 复旦大学 145 采煤深陷区“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关系演化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 程桦 安徽大学 146 3D打印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研究 郑友德 华中科技大学 147 涉信息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刘宪权 华东政法大学 148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保障研究 胡光志 重庆大学 149 医保费用分配及监控的大数据研究 俞乔 清华大学 150 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新社会问题研究 风笑天 南京大学 151 中国沿海典型区域风暴潮灾害损失监测预警研究 殷克东 中国海洋大学 152 重大灾害时空规律及灾备资源布局的统计学研究 樊博 上海交通大学 153 突发事件语义案例库建设与临机决策模式研究 王文俊 天津大学 154 汉语非字面语言大脑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 江铭虎 清华大学 155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 王小潞 浙江大学 156 数位典藏的理论探讨和软件平台建设及其实践语言研究 徐世璇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 157 儿童阅读障碍的认知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刘翔平 北京师范大学 158 青少年网络语言生活方式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汪磊 广州大学 159 个体心理危机的实时监测与干预系统的建构 莫雷 华南师范大学 160 中国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数据库建设及其发展模式的分析研究 陈英和 北京师范大学 161 公平感对人类决策影响的社会神经科学研究 朱莉琪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 162 多语种涉华国际舆情案例数据库建设研究 郭可 上海外国语大学 163 国际智库当代中国研究数据库与重要专题研究 张树华 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院 164 中国南海问题主张的国际传播战略与国际话语权体系研究 鞠海龙 暨南大学 165 南海断续线的法理与历史依据研究 黄瑶 中山大学 166 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 蔡立辉 暨南大学 167 大数据环境下舆情分析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谢耘耕 上海交通大学 168 云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胡昌平 武汉大学 169 文化产业伦理研究 金元浦 上海交通大学 170 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任海 北京体育大学 171 生物哲学重要问题研究 李建会 北京师范大学
个人分类: 课题|3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曹刿论战》看语文教育的变革
yuanjiang 2014-1-1 02:50
从《曹刿论战》看语文教育的变革 王晓峰 一、《曹刿论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前几天看《古文观止》,在看到《曹刿论战》时觉得这是一个分析目前语文教学很好的样本。我看了百度百科相关词条,又找了几个教案,大致如下: 教学目标: 1 、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治准备 —— 取信于民的道理,在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2 、了解作者及《左传》的有关常识 3 、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4 、了解本文 以 “ 论战 ” 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 5 、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总结取胜原因: 1 、政治清明,民心所向(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2 、上下团结 君民一心(团结曹刿,知人善用) 3 、掌握策略 以逸待劳(不盲目向齐国迎战) 4 、把握战机 后发制人(彼竭我盈,一招致胜) 以上评价原则上都对,我们小时候也是这么学的,但结合文章就会发现存在几个问题: 1 、在没有对战争的各种关键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只根据政治清明、民心所向是无法做出“可以一战”的判断的。这些因素包括敌我情况对比、战略战术、政治准备、战争准备等,民心所向只是进行战争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 、战争是双方的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需要对敌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对对手的分析更为重要,也是制定战略战术的基础。完全不考虑对手是无法做出“可以一战”的判断的。 3 、基于鲁国相对弱小的现实情况,应该采取防御为主、伺机反击的战术。在第一次对话中,文章没有提及这方面内容,我们不能确定他们是否谈到采取何种战术,但从战争一开始就“公将鼓之”来看,很可能是面对面进行决战的架势,鲁国没有要打防御战、消耗对手锐气的意思。如果是坚守防御,可以等待“三而竭”的机会,并在判断敌人是真的军心动摇、主动退却后进行防守反击。但如果是与成吉思汗铁骑这样级别的强劲对手决战,可能在人家“一鼓作气”的第一波冲锋中就已经被击溃了,根本生存不到“齐人三鼓”、“可矣”的时候。 所以,我认为长勺之战鲁国的胜利应该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对手齐国不够强大或者同样准备不足 ,历史上对曹刿作用的评价偏高 。 在百家讲坛中讲述《春秋五霸》的李山教授在讲述齐桓公时说,齐桓公由于在继位过程中与鲁国存在矛盾,在刚刚继位、国内基础还不牢固的情况下对鲁国发动报复性战争——就是长勺之战,他的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他的观点给我的分析提供了佐证。 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决定其变革在教育改革中必须得到重视 我们不能对古人求全责备,但应该应用现有的知识和认识水平对经典作品进行批判的继承。在传统上的读书人眼里,圣人的话都是对的,而且圣人已经把道理都说完了,只要学好圣人的经典著作就可以了,“半步论语治天下”,留给后人的工作只是对圣人、古人的经典进行文本考证和用当代人的语言进行注释。今天我们似乎仍然受到这种思维定式的束缚,但明显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期望存在差距。 几年前中国的围棋教育也是同样的情形,有些棋的下法是不被允许的,“这样下棋是要被老师批评的”。但现在已经完全不同,感谢我们的邻居韩国,他们头脑中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偏偏用“不讲道理”的棋实现了对当时处于优势的中国和日本的逆袭,并称霸棋坛十几年。我们意识到棋原来可以这样下,于是逐渐抛弃了各种禁区,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中国 90 后从小就知道为了争取胜利采取什么战术都可以,他们非常灵活也非常顽强,成绩也越来越好,而固步自封的日本则江河日下。 难道国家也要在现实的博弈中吃尽苦头再做出改变吗? 语文承载的功能很多,包括中华文化的传承,获取信息,表达、交流和辩论,帮助整理和推进思考,独立思考习惯、能力和方法的养成;所以语文是将来无论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从事无论什么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基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对语文教育的变革在教育改革中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环节中都应该加强。 三、从曹刿论战看变革语文教育的路径 从教案样本看目前语文课程在教育过程的形式上已经有了一定进步,不再是照本宣科和填鸭式教学,引入了多种展现手段以便于理解,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课后的学习体会,但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且应该是实质性的改进。在《曹刿论战》的“教学目标”中,关于历史背景、语文和文学知识的内容没有问题,但第一条“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治准备 —— 取信于民的道理,在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不是知识层面而是认识层面的东西,虽然事实上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这样的表述已经预先给学习者的思维设定了框框,给他们这样的心理暗示——答案已经准备好了,不用费心自己想了;或者必须以这种预设的方式去理解。把认识和思考等同于知识,这就成了命题作文。这不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当然更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不是习惯性的认为目前存在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是创新的前提和动力。事实不等于完整的事实,也不等于真相。 我觉得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思维上的培养应该着重传授原则和方法,在具体的文章内容和事例的解读上应该具有开放性。 传达这样的信息——现实中通常没有标准答案,也很少有准备好的答案,更多的是相对较好的答案,或者现实条件下可行的答案。 2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合理的质疑,提出让老师意外的问题。 3 、引导他们正确地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的质疑,而不是离题的、哗众取宠的、吐槽式的问题;提出实质性的、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表面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解决问题和创新的基础,对博士与硕士要求的不同不就是发现课题的能力吗? 教育水平和研究水平是一脉相承的。在标准答案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人是无法做出开创性的研究的。 4 、鼓励和帮助他们进行独立的分析, 为自己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以我为主,在必要时寻求合作和帮助。 只要他们在逻辑上能够自洽,并能够找到支持自己观点和逻辑的证据,就应该受到鼓励和表扬,并在教育评估时得到成绩的认可。 5 、教师和教育系统对于意外的问题和不同的看法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尽可能地在它与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之间找到平衡。 四、课本应该作为语文学习的索引而不是范围 语文教育的重点是能力的培养(当然各门功课的重点都应该是能力的培养),应该根据孩子当前阶段应该达到的语文水平的目标而不是教材范围来组织教学活动。增加阅读量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英美教育的优点之一是学生的阅读量很大,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棋手提高水平必须有足够的对局量和强度作为支撑的,光看棋谱或者只琢磨几盘经典对局成不了高手。同样,学习者必须有足够高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速度、语感、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写作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看到各种不同角度的观点和阐述,就不会那么想当然了,思考能力会提高,视野会更开阔,考虑问题也会更全面。创造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创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任何新事物总是有些似曾相识。看的多了,自己的经验体系丰富了就容易形成自己的东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一方面对我们搜索、处理、分析大量信息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获得阅读资料、提高阅读量的成本也大大降低,所以做到这一点没有实质性障碍,重要的是教育理念和如何落实。 相对于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知识,学校教育的价值不应再是个别知识的传授,而是提供一个根据教育实践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的学习指引,和面对面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是互联网不能给予的。 我关于改进语文教育的建议如下: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 第二,应该教学生如何通过互联网快速搜索定位所需要的资料,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能够对资料进行识别、批判和综合的能力。 第三,教师应该围绕当前教学内容提供相关书目,让学生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理解,放在完整的上下文中理解,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那些经过时间沉淀证明是经典的著作。 第四,教育系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把原来用于把 90 分变成 95 分、 100 分的无谓浪费的时间留出来,用于丰富孩子的思想和心灵。如果考核和选拔机制不改革,价值导向不改变,仍然着重考核知识而不是能力,以上的讨论都没有条件实现。 第五,要求他们写自己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其目的不是为了复述所学内容或者书上的观点,而是通过写读后感强迫孩子进行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训练表达。阅读使人丰富,表达使人敏锐,书写使人清晰。 当然,这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教育部门在课程体系设计的调整上进行综合考虑,是加强语文的资源配置(学时、学分权重、教育力量),还是通过新设课程、或者通过其他人文课程教学的协同来实现该功能和目标。 另一方面,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不要总是把自己当做学生,学校教育只是他们的一种资源而不是保姆,学到最多的功课应该是怎么选择自己的道路、倾听内心的声音,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而不是依赖和人云亦云;人生最终要由自己塑造,他们是自己学习和成长中的主角。年龄与成就没有必然联系,当他们在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时,他们 90 后、 95 后的小伙伴们已经空前地包揽了 2013 年的六个围棋世界冠军! 可能有些理想化了,但我觉得改变是必须的,刻不容缓的,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新年快乐,共勉!
33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优化社科论文
yuliping 2013-5-13 18:24
做研究时,同样的素材,同样的模型,让不同的人写作,水平高的论文可以发在较高级别的期刊上,水平低的只能发在较低级别的期刊上,甚至难以发表。正如说相声一样,同样的段子让冯巩说肯定比其他普通相声演员说卖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好的论文是一段故事。从问题引入,到现状分析、文献综述、研究意义、模型建立、变量选取、实证分析、结果讨论等一气呵成,各部分联系非常紧密,看了赏心悦目。论文无论长短,要时刻记住它是一个整体。 搭好理论框架。很多论文是有理论支撑的,理论支撑最好能够以文献的方式写,加上自己的创新与深化,效果会更好。很多初学者往往不注意论文的理论架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这是需要改进的。 注意文献引用的全面性以及协调性。这个应该是常识,文献引用要注意处理好引用国外文献与国内文献的关系、引用权威期刊与一般期刊的关系,还有一点容易忽略的就是要适当多引用你准备投稿的期刊上的文献。 注意优化你的模型。任何模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也有长处和不足,对此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才能动笔,不能干巴巴地用软件算一个结果了事,对模型的运行结果讨论时千万要记住这些局限。 注意图文并茂。一篇好的论文,内容虽然是第一的,但如果兼顾框图、表格、图形进行分析,一定使人赏心悦目,赢得印象分。 注意论文的排版。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排版是基本功,大学里面 60 %的老师排版是不过关的,我说的比例一点都不过分。 不要用口语话语言,当然作者自己不一定能看得出来。 不要迷信权威期刊上的论文。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往往成为初学者模仿的样板,说某某杂志某某文章是这样写的。总体上权威期刊论文的水平是不错的,但也不一定。有的模型3年前发表时较新,问题没有人发现,3年后就不能轻易模仿了。 多请同事朋友看看。论文写好后不是一投了事,中就中,不中就拉到。要请同事看看,哪怕是外行看看,指出你论文的不足,加以优化提高。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jldxwsj2000 2013-5-6 20:16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的人吧!否则,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样的人生。 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落去飞翔的本领,怎能博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你很优秀,不要由于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压力,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变得俗不可耐,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雀为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就要和野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 一个人的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围的朋友决定的。朋友越多,意味着你的价值越高,对你的事业帮助越大。朋友是你一生不可缺的宝贵财富。因为朋友的激励和相助,你才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处则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生就是这样。想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就得聪明;想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得优秀。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长处,你就会成为聪明人;善于把握人生的机遇,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机遇,你就会成为优秀者。对他人的成功像对待自己的成功一样充满热情。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此乃成功之道。
个人分类: 哲理文学|1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缘2012 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图书情报、档案学)
热度 1 terahertz 2012-11-2 20:56
无缘2012 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图书情报、档案学)
近日,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公布了 2012 年度省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名单 。今年共立项 203 项,其中重点项目 33 项,一般项 96 项,青年项目 74 项。 这个项目,本来不想报,抱着买彩票的几率报了这个项目,结果可想而知,白白浪费100元评审费。这也是历史上第三次申报项目,第三次做分母。今年的基金梦想依然继续。感觉自己的水平与这个项目有很大的差距。今年新闻传播、图书情报、档案学共有15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6项,青年项目7项。 比较奇怪的是有两个立项的名字完全一致,即“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生态与服务变革研究”,一个是重点项目,一个是一般项目。 具体见下图:
个人分类: 基金项目|4833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好天地生数理化,不如有个社科老爸
大毛忽洞 2010-2-23 01:12
学好 天地生 数理化,不如有个社科老爸 《 10000 个科学难题》有点像《水浒》里的宋江, 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 ,而 《 10000 个科学难题》却 屏社会科学于科学之外。 对于青年人来说,了解几个社会科学难题比自然科学难题更重要。 事实证明,很多自然科学领域的精英人士,他们之所以成功而且永远(不倒翁似地)屹立于自然科学领域,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精通社会科学之道! 为什么不搞几个社会科学难题? 参考阅读: 《 10000 个科学难题》系列丛书数理化卷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而难题系列丛书《天文学卷》、《地球科学卷》、《基础生物学卷》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2/228573.shtm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4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之间的距离
maxiaorong 2008-10-8 19:09
我一直在想我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远的来说,科学的历程成就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近的来说,今年的诺贝尔奖,又花落各家。 实际一点来说,印印每天扎在实验室,连坐公车时拉着吊环都想着机器人的手臂。 这些才是与科学有关的人,而我呢?一个文字工作者。无病呻吟,伤春悲秋,堆文砌字,成了我的代名词。有些时候,自已也觉着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过,事物是有平衡点的,所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者缺一不可。 我没有直接参与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没有为科学作出什么贡献,但凭着学业的要求,对科学稍稍关注,也可以暂时用来安慰一下自已了。否则我真找不到参加这个科学博客大赛的理由。 重在参与。有这么一个平台,让我能从别人的博客里学到知识,拓宽眼界,这才是最重要的。
个人分类: 涂鸦|232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