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综考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科院综考会天然草地资源考察研究文集》编纂记
duzhanchi 2020-8-29 11:06
题记: 完成了《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综合试验研究文集》的 编纂工作之后, “新冠”疫情仍在继续,只好依旧足不出户。于是,又编纂了 《中科院综考会天然草地资源考察研究文集》。现将序言与目录予以发布。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天然草地资源考察研究文集 序言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1956年成立,1999年撤销, 历时 44载,先后组织过34个综合科学考察队, 其中有草地资源研究内容的考察队有十余个。 草地资源研究的对象是 “ 以生长各类饲用植物为主,可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的土地类型 ”; 在五、六十年代,一般称其为 “草场”。 目前 大多数学者 称其为 “草地”, 但亦 有的学者称其为 “草原” ,或者称其为 “牧地”。本文 集将草场、草地和牧地视为同义词。 在几十年的考察中,对天然草地资源的研究范围,从北方到南方,从区域到全国。研究内容包括类型、分布、面积、产草量、载畜量、营养价值、饲用植物特性,以及区划、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系统工程,技术经济,遥感制图等。既有应用研究,也有应用基础研究。 通过考察研究,先后出版专著 5 部:《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天然草场》(主 编:廖国藩.科学出版社, 1980 )、《贵州草地》(主编:苏大学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 《西藏自治区草地资源》(主编:苏大学.科学出版社, 1994 )、《中国草地资源》(主编: 廖国藩、贾幼陵 .中国科技出版社,1996 )、《中国草地资源调查与地图编制》(苏大学 .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3 )。 除专著外,还在《草地学报》、《中国草地》、《草业科学》、《四川草原》(《草业与畜牧》)、《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草原与草坪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西藏畜牧兽医》《畜牧兽医学报》和《 宏观经济研究 》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不少论文。此外,还散见于会议文集和相关著作中。现对其搜集整理,进行归类,汇集成册,是为本文集。全书共 128篇文论,依据其主要内容,大致分为:特征与评价、开发与利用、保护与管理、产量与潜力、饲用植物、草地与牧业、持续发展与对策、遥感与制图、其他,计9类。类内依发表时间排序,从中可以看出研究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杜占池 2020年8月20日 目录 (一)特征与评 价 北疆放牧场和割草场的类型、特征及经济价值……………… 廖国藩,冷巧珍,吴述政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然草场资源……………………………… 廖国藩,冷巧珍,吴述政等 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哲里木盟 天然草场资源及其评价 ……… 廖国藩,谷锦柱,马骅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草场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条件 …………………… 杜占池 贵州铜仁专区草场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 杜占池,黄威廉,刘民生 川滇黔接壤地区天然草场资源评价及其合理利用 …………………………………… 杜占池,何妙光,杨宗贵,李琼华,孙玉平,肖育檀 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天然草场资源概况………… 田效文, 廖国藩 , 朱宗元 内蒙古锡林河地区天然草原的评价…………………………………………………… 姚彦臣 山西省白羊草草地的特征及其经济评价…………………………………………… 姚彦臣 中国南方天然草场类型分类的探讨………………………………………………… 苏大学 广西兴安县天然草地的生态类型及经济评价……………………………………… 杨汝荣 贵州天然草地资源的自然特征和评价……………………………………………… 苏大学 干草原植物群落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 姚彦臣 内蒙古干草原区沙地植被主要类型经济评价及其合理利用……………………… 姚彦臣 我国草地资源的特性及其评………………………………………………………… 姚彦臣 我国锦鸡儿属灌丛草地类型的基本特点及其经济评价…………………………… 姚彦臣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部地区草地资源特点…………………………………… 钟华平 西藏草地资源的结构与质量评价 …………………………………………………… 苏大学 略论我国草地资源综合评价的基本内容…………………………………………… 姚彦臣 关于牧地的概念及其类型划分的探讨……………………………………………… 杜占池 我国不同自然区域天然牧地和人工牧地营养价值比较研究…………… 杜占池,杜菁昀 采用不同指标评价牧地载畜能力的比较研究………………………………………杜占池 中国草地资源分类系统与评价 ……………………………………………………… 苏大学 我国牧地资源类型及其分布 ………………………………………………………… 杜占池 (二)开发与利用 新疆天然草场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廖国藩,沈长江 伊克昭盟草场资源的特点和草场利用的若干问题…… 李德新,刘钟龄,雍世鹏,赵献英 呼盟岭北地区缺水草场开发利用途径………………………………… 章祖同,廖国藩,等 新疆天然草场资源的合理利用 ………………………………………………………… 廖国藩 矮灌丛草地的生产及其利用…………………………………………………………… 姚彦臣 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发展畜牧业的考察报告(湘、桂组) ………………………………………………………… 李志农,廖国藩,陆文高,周省善 关于我国南方草场资源与经济地带性的开发问题…………………………………… 廖国藩 试论我国南方草山草坡的治理与草场资源开发……………………………………… 郭秀英 南岭山区的草地资源及合理利用……………………………………………………… 杨汝荣 努鲁儿虎及其毗邻山区草地畜牧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 郭志芬 宁南的饲草饲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杜占池 西南地区天然草地与其他饲料资源 ………………………………………………… 田效文 西藏山南地区河谷五县饲草资源及其利用………………………………………… 钟华平 藏南谷地饲草资源及其利用………………………………………………………… 钟华平 五台山地区草地资源类型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与综合发展的建议 …………………………………………………………………………… 姚彦臣, 杨汝荣 南岭山区草地资源的垂直生产特征与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杨汝荣 南方山区草地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途径和原则 ………………………………… 樊江文 南方山区草地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利用途径 ……………………………… 高永革,樊江文 内蒙古东部草地开垦调查报告……………………………………………………… 苏大学 我国西部的南方省区草地资源及其开发…………………………………………… 杜占池 草业应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 …………………………………… 范小克,韩建国,苏大学 50年来我国草地开垦状况及其生态影响 ………………………………… 樊江文,钟华平 (三)保护与管理 锡林河流域草场资源的特征及其管理利用问题……………………………………… 赵献英 呼盟牧业四旗草场退化与资源管理…………………………………………………… 田效文 紫茎泽兰对畜牧业的危害与防治途径………………………………………………… 杜占池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的经济特征及其经营管理…………………………………… 姚彦臣 适于我国草地建设的部分绿篱植物 …………………………………………………… 郭志芬 西南地区草地资源的保护……………………………………………………………… 杜占池 黄土高原生物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姚彦臣 新疆草地畜牧业与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沈长江 保护长江、黄河上中游的天然草地 , 防止水土流失 ………………………………… 苏大学 草地生态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及洪水灾害的重要举措………………………… 苏大学 保护草地,防止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 苏大学 保护草原减轻沙尘暴危害…………………………………………………………… 苏大学 天然草原在防治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苏大学 西部草原治理与保护区划…………………………………………………………… 苏大学 西藏阿里地区草地退化现状与防治措施…………………………………………… 杨汝荣 中国西部牧区退牧还草的政策支持………………… 王向阳,王济民,张蕙杰,杨汝荣 中国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分级指标的商榷 ………… 苏大学 , 张自和 , 陈佐忠 等 关于退牧还草的意义和技术标准问题探讨………………………………………… 杨汝荣 我国草地资源快速消失与保护对策 ………………………………………………… 苏大学 论实施草原生态移民搬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苏大学 兴资源持续利用__科学防治沙尘暴 ………………………………………………… 苏大学 (四)产量与潜力 西辽河流域草场资源及其生产力……………………………………………………… 姚彦臣 锡林河流域草场的主要类型及其生产量……………………………………………… 姚彦臣 试论我国温带草原生产力特征及其合理利用与开发建设的方向………… 孙鸿良,赵献英 过牧冷蒿草地的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 姚彦臣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苔草、杂类草草甸的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姚彦臣 中国草地资源的区域分布与生产力结构……………………………………………… 苏大学 内蒙古洮儿河流域草地资源特点与畜牧业发展潜力的分析………………………… 姚彦臣 辽河西部流域草地资源与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及对策的研究……………………… 姚彦臣 华北山区草地资源及其生产力的研究………………………………………………… 姚彦臣 中国南方草地的开发及生产潜力分析……………………………………………… 苏大学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草地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杨汝荣 我国饲用植物的中期生产量及载畜潜力预测……………………………………… 杜占池 中国天然牧地和人工牧地的生产能力及其开发 …………………………………… 杜占池 我国南方地区天然牧地营养价值和生产能力评价及其开发潜力 …………………………………………………………… 杜占池,樊江文,梁飚,刘建华 (五)饲用植物 川滇接壤地区常见野生饲用植物评价………………………………………………… 杜占池 横断山区几种蓼属植物的饲用价值 ………………………………………… 田效文,孙庆国 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饲料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郭志芬 西藏砂生槐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利用 ………………………………………………… 李玉祥 (六)草地与牧业 我国的牧业资源及其优势…………………………………………………… 苏大学, 甘发英 关于我国亚热带农区草场畜牧业开发研究的探讨…………………………………… 廖国藩 关于南方草山草坡发展畜牧业的调查报告(鄂、赣组 ………………………………………………………… 何昌茂,陈哲忠,余复陶,韩念勇 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发展畜牧业的考察报告(湘、桂组)………… 李志农, 廖国藩 , 陆文高 山西省草地资源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畜牧业合理布局………………………………… 姚彦臣 山西省草原概况和畜牧业发展方向…………………………………………………… 杨汝荣 利用亚热带丘陵草坡发展畜牧业的探讨……………………………………………… 韩念勇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场地域特征和畜牧业发展趋势………………… 姚彦臣, 李凤鸣 兴建海南岛热带草地外向型商品肉牛基地………………………………… 苏大学, 廖国藩 天津市草场资源与牛羊基地建设的战略研究 ……………杨铁民,袁文成, 廖国藩 我国草地资源开发与草食家畜的发展 ……………………………………………… 黄文秀 我国山区草地利用及其畜牧业发展 ………………………………………………… 郭志芬 南岭山区的草地资源与草地牧业发展……………………………………………… 杨汝荣 开发草业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 姚彦臣 当前南方发展草食畜体系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解决模式的探讨………………… 王淑强 西辽河流域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发展前景…………………………………………… 姚彦臣 中国湿草地中的水禽栖息地及其水禽资源 ………………………………………… 苏大学 用草地农业系统工程开发南方草地资源发展精准养殖业的可行性分析………… 杨汝荣 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草地资源及季节性畜牧业模式研究 …… 樊江文,于秀波,陈立波 西藏草地畜牧业的调整战略 ………………………………………………………… 苏大学 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工程发展南方精准养殖业……………………………………… 杨汝荣 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苏大学 (七)持续发展与对策 我国饲草饲料资源的生产现状与长远发展的战略预测……………………………… 姚彦臣 青海省草地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 ……………………………………………………… 黄文秀 华北山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姚彦臣 中国西部草地退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 杨汝荣 我国牧地资源永续利用及牧业持续发展对策………………………………………… 杜占池 我国西部草地退化原因及可持续发展分析…………………………………………… 杨汝荣 西藏自治区草地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杨汝荣 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结构的三个转移 …………………………………… 苏大学 中国草地资源的安全战略研究 ………………………………………………………… 苏大学 防治沙尘暴须坚持草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苏大学 (八)遥感、制图与数据库 关于 中国草地资源数据库的研究 ……………………………………………苏大学,廖国藩 草地资源数据库方法-SOCRATE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苏大学,廖国藩 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的编制与研究……………………………………………… 苏大学 1∶4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的编制………………………………………………………苏大学 中国草地资源第二次遥感调查研究……………………………… 苏大学 ,刘建华,钟华平等 中国草地资源遥感快查技术方法的研究…………苏大学, 刘建华 , 钟华平 ,香宝,邵彬 黄土高原地区草地资源两次遥感调查比较研究………………… 刘建华, 苏大学 , 钟华平 (九)其他 草场资源考察三十年 ………………………… 廖国藩 , 苏大学 , 田效文 , 刘玉红 , 姚彦臣 南方山区草地植被理论类型及演替导向的研究 ……………………………………… 樊江文 草业应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 ………………………………………… 范小克 , 韩建国 , 苏大学 草原、草地与牧地辨析……………………………………………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
个人分类: 牧地资源生态|5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综考队员之歌
duzhanchi 2020-2-28 08:32
题记 : 2018年9月25日, 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 , 发出了《 开展庆祝建国、建院 70周 年征文和征集歌词活动的通知 》。 2019年,是 中科院成立 70周年 , 也 是中科院综考会消逝 20周年。值此之际,回想当年综考队员,肩负重任,为国奉献,翻山越岭,南征北战;而今虽成往事,依然旧景常现,脑中盘旋,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遂 写 “ 综考队员之歌 ” , 献给曾为综考事业做过贡献的战友 。 综考队员之歌 我们是综考队员, 为祖国重任在肩, 面向国民经济, 查明自然资源, 周密计划布局, 提出开发方案。 我们是综考队员, 不畏惧苦累艰险, 翻越群山峻岭, 深入荒漠草原, 踏遍神州大地, 常年南北征战。 我们是综考队员, 多学科专业齐全, 发挥综合优势, 有效利用资源, 成果独树一帜, 为国为民奉献。 注释 : 综考队员,指原 “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科考人员。 该单位, 于 1972 年 第一次被撤销 , 1978年恢复重建;1999年 12月 23日 再次被撤销 , 并入地理所 。 2019年3月8日
个人分类: 诗词摄影|1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科院综考会草地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热度 1 duzhanchi 2020-2-22 11:19
中科院综考会 草地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草地资源的研究对象是 “以生长各类饲用植物为主,可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的土地类型”。在五、六十年代,一般称其为“草场”;七十年代之后,多数学者称其为“草地”,有些学者称其为“草原” 。本人认为,称其为 “牧地”更为科学。故此,本文将牧地、草地和草场视为同义词,文中按原态表述。 我国天然草地资源极其丰富,依据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包括草原、荒漠、灌丛、草丛、草甸、沼泽在内的草地,达 3.9亿多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4%,居我国各土地类型面积之首。因此,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此类资源,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尤显重要;而欲对其评价,必须首先建立评价体系,目的是 揭示草地资源的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和环境状况,以便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中科院新疆综考队。其后,在几十年的综合考察中,研究步步深入,范围、对象和内容逐步拓宽。与之相适应,其综合评价体系亦经历了一个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中科院新疆综考队隶属于 1956年成立的中科院综考会。综考会自成立之日起,草地资源便是其重要考察研究内容之一。 1956年,依据国务院制定的《1956 ~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组建了中科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先后任命李连捷和周立三为队长。查清包括草场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及分布是重要任务之一。廖国藩、冷巧珍和吴述政等,参加了由中国专家和苏联专家组成的植物草场组。通过4年的野外考察,撰写了《新疆天然草场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960年)一文,这是评价我国天然草地资源数质量的首篇文章。后来又发表了《天然草场的特点及其基本类型》(1964年)、《 天然草场资源的合理利用》( 1978)等。其评价方法为,以草场类型的产量、载畜量和质量为主要指标,结合草场的有效利用系数、供水、地形和地势、改良难易程度等因素,将季节牧场分为优、良、中、低、劣五等。据此,对新疆的各草场类型、各地区和县市、各类季节牧场(夏场、冬场、春秋场、全年牧场)进行评价。这是首次对我国草场资源数质量的评价,可称其为:产草量- 营养含量评价, 但尚未形成体系。 1961年,在新疆考察即将结束之时,成立了以候德封为队长的中科院内蒙、宁夏综合考察队。草场组的成员有:廖国藩、章祖同、田效文、朱宗元、宝音乌力吉、姚彦臣等。经过三年时间,完成了野外调查。 通过总结,撰写了《昭哲两盟天然草场资源的特征与评价》( 1963年)等论文,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毗邻地区天然草场》(1980年)一书,建立了以产草量- 饲用价值为主的数质量等级综合评价体系,即依据牧草的饲用价值(适口性和营养含量)、地形和水源条件,将草场分为优、良、中、低、劣五等。依据单位面积鲜草产量,将草场分为 1、2、3、4、5、6级。等和级交叉组合,共30个不同等级。依据此标准,对全区各专区(盟)、县(旗)市的草场资源进行了等级与载畜量评价。 1963年,国家制定了《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要求综合考察工作由边疆向内地转移,成立了以冯仲云为队长的中科院西南地区综合考察队,下设四川、贵州、川滇接壤等数个分队。 1964~1965年,杜占池先后参加贵州分队和川滇接壤分队,对黔东、滇北、川西南地区的草场资源进行了考察。通过总结,写出了《川滇接壤地区天然草场资源综合评价及其合理利用》(1966年)等文,这是评价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草场资源数质量的首篇文章。本文借鉴内蒙古以产草量- 饲用价值为主的数质量等级综合评价体系,结合亚热带山地的具体条件,对川滇接壤地区各县(市)各天然草场类型进行了等级与载畜量评价。具体内容是, “质”的评定指标为饲用植物的饲料价值(粗蛋白质、适口性)、地面坡度和森林密度,据此分为五等;“级”的评价指标为全年可食产量,据此分为5级。 正当研究工作继续深入之时, “文革”开始,草场资源考察随之中断,时间长达12年之久。 1979年,国家科委和国家农委根据《1978~1985年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要求,下达了全国草地资源调查任务。 1980~1990年,在中科院综考会“南草办”(主任:廖国藩)和中国农科院草原所“北草办”(主任:刘起)主持下,首先编写调查规程,接着对全国草调人员进行培训,而后各省区全面开展草地资源调查,历时10载完成了全国2000多个县的调查及成果验收。其后5年,对南、北方草地资源调查汇总,出版了由廖国藩和贾幼陵主编的《中国草地资源》(1996年)一书。此前,湖南、河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宁夏、河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省区,依据本省区的草地调查资料,先后编纂、出版了 各省区的草地资源专著。其中贵州和西藏由综考会主持调查,先后出版了苏大学主编的《贵州草地》( 1987)和 《西藏自治区草地资源》( 1994 )。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完善了以产草量 - 饲用价值为主的数质量等级综合评价体系。其项目包括:( 1)各省区市的等级评价。“等”以草群的营养价值、适口性与采食率为指标,分为优、良、中、低、劣Ⅴ等,“级”以鲜草产量为指标,分为8级。(2)各类草地的产草量评价和营养评价。其中营养评价包括营养成分含量、各类有机物质的消化率、营养价值(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和营养类型。(3)以鲜草产量计算的各类型及各省区市的载畜量评价。 1997~2000年,杜占池参加了中科院重点项目“中国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负责“我国牧地资源开发及其永续利用”的研究。本项研究,利用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数据,按照重新划分的类型和区域,对其天然草地资源数据进行了重新归纳统计,并搜集了大量各类人工草地产草量及营养物质含量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撰写了《我国牧地资源开发及其永续利用》专论,并发表了《 我国天然牧地和人工牧地的生产能力及其开发》、《我国不同自然区域天然牧地和人工牧地营养价值比较研究》、《我国不同类型人工牧地生产力的比较研究》、《我国各类人工牧地的营养价值评价》等论文。取得了如下进展:( 1)用术语“牧地”代替“草地”,更为名符其实,更为科学合理,并可避免与植物地理学中的“草地”概念发生混淆;(2 )对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力同时进行了评价;( 3 )对我国不同自然区域的天然牧地和人工牧地同时进行了评价;( 4 )采用了以代谢能和可消化蛋白为主的能量 -营养 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有: ① 第一性生产能力,包括:群落地上部生物生产能力(干物质和热能)和营养生产力(以代谢能和蛋白质为主); ② 第二性生产能力,包括:适宜载畜能力(用代谢能计算)和畜产品生产能力(产肉能力及其热能)。但由于课题要求的囿限,没有进行等级划分。 综上所述,中科院综考会评价草地资源,采用的是数质量等级综合评价体系,方法为常规评价法。评价指标有产草量、热能、代谢能、饲用价值、载畜量、生境等,评价范围从区域扩展到了全国,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需要提及的是,除上述之外,还有许多单位和学者用其他方法及指标对草地资源进行过评价。从评价方法看,有:数学模型法( 王昱生 等,1985;赵新全等,1987;张金屯,1989;徐泽荣等,1991;林元哲等,1998)、遥感技术法( 查勇 ,2004)、遥感技术与数学模型结合法(周咏梅,1997)、层次分析法( 孟林 ,1998; 鲁为华 等,2004)。从评价指标看,有:经济( 陈学钦 等,1985;陈谷等,1989; 刘艾 等,2004;)、生态安全( 徐瑶 ,2013;刘依川,2019),生产适宜性(孟林,2000)、健康( 韩国栋 等,2004;梁燕等,2004; 高安社 ,2005; 娜日苏 ,2010; 杨文才 ,2010; 贾志锋 等,2012; 刘焘 ,2014)、可持续利用( 赵英伟 等,2002、2004; 贾慧 等,2010; 孙维 等,2013; 王祥兵 等,2015; 李文彦 ,2017)、生态服务功能( 石益丹 ,2007; 阿依古丽 ,2009; 张小军 ,2011),生态风险( 徐丹丹 ,2011)等。从评价对象看,几乎全为天然草地。从评价范围看,大都囿于县、专区、省和区域评价。 首次全国草地资源统一调查至今已近 30年,我国草地资源,特别是天然草地资源的质与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企盼第二次全国草地资源统一调查早日到来,期望草地资源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阿依古丽 . 吉林西部草地动态变化分析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 吉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 陈学钦 , 王德钟 . 东方县热带草地资源及经济评价 . 中国草原与牧草 ,1985. 陈谷,王心东.黑龙江垦区草地源及经济评价.草业科学,1989(1). 高安社 . 羊草草原放牧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内蒙古农业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2005. 韩国栋 , 赵萌莉 , 高安社 , 红梅 , Walter D.Willms . 草地资源健康评价 . 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 .2004. 贾慧 , 周国富 , 李守乾 . 贵州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贾志锋 , 王伟 , 石红霄 . 称多县高寒草甸草地资源健康评价研究 .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2. 李文彦 . 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 西北师范大学 ,2017. 林元哲,李维炯,倪永珍.内蒙古化德县草场资源多目标综合评价研究. 中国草地,1998(6). 刘艾 , 刘德福 . 草地资源的经济评价及资产化管理 . 中国草地 ,2004. 刘焘 .川西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红原安曲社区草地. 四川农业大学 ,2014. 刘依川,陈志彤,陈松林,应朝阳.福建省草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 梁燕,韩国栋,赵萌莉、潘林瑞.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内容与实施方法. 生态工程,2004(6). 鲁为华 , 于磊 . 层次分析法在天然草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 草原与草 ,2004. 孟林 . 层次分析法在草地资源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 草业科学 ,1998. 孟 林.草地资源生产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草业学报,2000(4). 娜日苏 . 基于遥感技术的丘陵草甸草原健康评价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院 博士学位论文,2010. 石益丹 . 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2007. 孙维 , 李建强 , 罗鑫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王祥兵 , 陈永祥 . 草场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 划 ,2015. 王昱生 , 潘介正 . 草场资源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5. 徐丹丹 . 甘南天然草地生态风险评价和预测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徐瑶 . 藏北草地退化遥感监测与生态安全评价 . 成都理工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2013. 徐泽荣,李玉德.亚热带草地资源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绵阳农专学报, 1991(3). 杨文才 . 青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以称多县为例 . 甘肃农业大学 ,2010. 查勇 , 倪绍祥 , 沈宁泽 . 草地资源退化的定量遥感评价方法研究 . 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 ,2004. 张小军 . 基于 RS和GIS的苏尼特右旗草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研究 .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张金屯.山西高原草地资源的类型.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 赵新全,皮南林.青海草场资源的综合评价.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87. 赵英伟 , 刘黎明 . 西藏高寒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评价与管理对策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2. 赵英伟 , 刘黎明 , 白晓飞 . 西部大开发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发展 对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周咏梅.青海草地资源评价模型,中国农业气象,1997(1).
个人分类: 评论|542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科院曾有这么个单位
duzhanchi 2019-3-19 16:41
中科院曾有这么个单位 (一) ① 中科院曾有这么个单位 , 名称为综合考察委员会 ; 一九五六应运而生 , 一九九九随风飘逝 , 四十四年两上两下 , 历经坎坷风风雨雨 。 (二) 在被撤销二十周年之时 , 在这建院七十周年之际 , 我心潮澎湃 , 我难抑思绪 , 往事历历在目 , 情不自禁追忆 。 (三) ② 我国综考奠基人竺可桢,组建了综合考察委员会; 这个单位与研究所不同,多学科多专业人才荟萃; 既有研究室亦设综考队,研究组织功能二者兼备; 贵在综合研究综合开发,重在面向发展国民经济。 (四) 政治挂帅、经济为纲、科学论证,是综考指导思想; 查明资源、提出方案,是综考宗旨; 以点带面、远近结合,是综考方法; 任务带动学科,是综考最佳之举。 (五) ③ 组织全国专家学者,考察研究自然资源; 参加单位八百有余, 专业上百人次二万。 从填补空白到区域开发,从局部开拓到全面发展; 既有综合考察又有单项研究,既有考察探索又有定位实验。 (六) 数十年来南征北战,踏遍祖国万水千山。 西北荒漠,青藏山原, 东北边陲,西南群山, 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南方丘陵,北方草原。 (七) 综合考察队员,远离亲人家园, 长期出差在外,为国为民奉献。 不怕酷热,不畏严寒, 不怕苦累,不惧危险, 爬山涉水,历尽艰辛, 默默耕耘,无悔无怨。 (八) 综考亦有欢乐,乐在山水之间。 万里长江滚滚,九曲黄河流缓, 喜马拉雅巍峨,雅鲁藏布急湍, 昆仑山脉连绵,纳木错湖潋滟, 天山南北无垠,千里戈壁浩瀚; 青海湖水荡漾,巴颜喀拉蜿蜒; 澜沧江水滔滔,横断山区绵绵; 大兴安岭葱郁,黑龙江水滚翻; 呼伦湖水耀金,锡林河水潺潺; 十万大山盘亘,珠江之水湛湛, 大巴山区崎岖,洱海滇池碧蓝。 考察顺便赏景,心情愉悦劲添。 (九) ④ 综考成果累累,业绩 一帜独树 ; 创建资源学科,著作论文无数。 科考专著, 图集画册, 科普丛书,外文译作, 业绩突出,获奖丰硕。 为国家计划布局,为区域提出方案, 为加速基地建设,为合理开发资源, 为整治生态环境,为促进经济发展, 提供了科学依据,做出了 重大贡献。 (十) 自然资源日显重要, 资源部门日益增多; 单项研究十分火爆,综合研究明显缺少。 大势所趋,时不我待,当务之急,传承综考; 企盼重建国家综合机构,期望资源开发更为有效。 注释: ① 1972 年,第一次撤销“综合考察委员会”;1978年恢复重建,名称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9年再次被撤销。2019年12月23日,是综考会消逝二十周年纪念日。 ② 竺可桢曾任中科院副院长,兼综考会主任。 综考会组建的 考察队 , 前期主要有 :中科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考队、中苏科学院云南紫胶队、中科院黑龙江流域综考队、中科院新疆综考队、 中科院盐湖科学调查队、中科院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考队、中科院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中科院青海甘肃综考队、中科院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考队、中科院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考队、中科院治沙队、中科院西藏综考队、中科院内蒙古宁夏综考队、中科院西南地区综合科考队、中科院紫胶考察队; 后期主要有 :中科院青藏高原(西藏)综合科考队、中科院托木尔峰登山科考队、中科院南方山区综合科考队、中科院横断山区综合科考队、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科考队、中科院新疆资源开发综考队、中科院西南地区资源开发综考队、中科院青藏高原(喀喇昆仑-昆仑山区)综合科考队、中科院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队等。 设置的 研究室 先后有:农林牧资源研究室、综合经济研究室、水资源研究室、矿产资源研究室、综合动能研究室,综合研究室、生物资源研究室、土地资源研究室、农业资源经济研究室、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室、工业布局研究室、气候资源研究室、林业资源生态研究室、农业资源生态研究室、草地资源与畜牧生态研究室、资源战略研究室 、遥感应用研究室、科技扶贫与资源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室等。 研究台站 有: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红池坝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试验站、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九连山森林生态试验站以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和综合研究中心。 学科专业 有: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气候、地貌、土壤、植物、草场、畜牧、林业、农学、农业气象、水文、水能、水利、水工、地下水、地质、矿产、煤炭、工业、交通、能源、电力、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资源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生产布局、测量、遥感、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等。 ③ 综考会 先后组织过34个综合科学考察队和13个专题科考组,以及6个科学试验示范站(点),大约有850多个单位、上百个专业、约2万人次参加,考察地区遍布全国31个省区。先后在 综考会工作过的人员达1100多名。 ④ 综考会共编写出版科考著作310卷,学术著作和科普丛书94卷,画册及图册18部,外文及译作24卷,主持出版了6种科学刊物。并荣获有14项国家奖,53项省部级奖。
个人分类: 诗词摄影|2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廖国藩先生引领我们步入草场资源研究之门
duzhanchi 2019-2-25 09:14
廖国藩先生引领我们步入草场资源研究之门 1963年,我从内蒙古农牧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中科院综考会农林牧研究室草场资源组。与我同时进入草场组的还有:我的同窗宝音乌力吉、内蒙古大学的田效文和南京大学的高兆杉。 当时,综考会草场组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草场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大学期间我虽然学的是草原专业,但对此草地资源研究却十分生疏,必须学习相关知识,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廖国藩先生是草场资源组组长。他1956年毕业于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分配到刚刚成立的综考会, 当年即参加中科院新疆综考队,曾在前苏联著名草原学家A.A.尤纳托夫教授的指导下工作;紧接着,1961年又参加了中科院内蒙、宁夏综考队考察。7年间,廖先生积累大量草场资源资料,取得了丰富的科考经验, 绘制了我国第一幅季节牧场图, 建立了以饲用价值-产草量为中心的草场资源等级评价体系,成绩斐然。 为了尽快进入草场资源研究之门,廖先生首先给我们系统地讲述草场资源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介绍参考书目。之后,立即投入工作实践。我9月份报到,10月份便赴内蒙古乌兰浩特参加蒙宁队总结,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计算各类草场面积与载畜量等。1964年1-3月,在交通部招待所集中,接着进行总结。工作之余,我阅读了廖先生撰写的《新疆天然草场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昭哲两盟天然草场资源的特征与评价》等考察报告。期间,与廖先生朝夕相处,感情甚笃。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于助人,诲人不倦,不断给我们 传授草场资源的各种知识,我们也不负廖先生的厚望,虚心学习,主动请教,一心一意地想尽早步入草场资源研究之门。 在廖先生的亲自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 草场类型的划分标准、饲用植物的营养评价、草场资源的数质量评价原则、草场资源调查和载畜量计算方法等专业知识。为今后独立工作打下了基础。 1964年,组织分配 我到中科院西南队贵州农水分队工作。我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刚刚走出校门,没有实践经验,从未去过南方,一个人完成贵州草场资源考察任务,谈何容易。就在此时,廖先生鼓励我说:每个综考队都有许多专业,可以相互学习;参加贵州分队植被草场组的成员有许多大学老师,只要虚心学习,完成任务没有问题。我无后路可退,只能知难而进。此后,在廖先生的帮助下,我狂补草场资源知识,并到 农业部、林业部和植物所等单位搜集有关资料, 熟悉南方草场和畜牧业情况。 当年4-11月,考察了贵州省 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铜仁专区。1965年3-12月考察了川滇接壤地区的西昌、丽江和楚雄专区。果不其然,队内专业多,老师多,大家朝夕相处,为我们这些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贵州分队植被草场组 组长赵儒林(南京大学)、黄威廉(贵阳师范学院)与组员胡成华、左文江、俞泽华、姜守忠、刘民生、王增学等,以及接壤分队植被草场组组长何妙光(中科院植物所)和李琼华(昆明农林学院)与组员肖育檀等,都成了我植被调查和植物分类的老师。 1966年2-5月,在成都进行大总结, 草场资源方面的工作由我负责。我与同事一起,编制了《 川滇接壤地区天然草场资源等级统计表》, 绘制了草场类型图及其资源图,写出了 《川滇接壤地区天然草场资源综合评价及其合理利用》。这是按等级评价我国南方亚热带草场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首篇文章。文中借鉴内蒙古以饲用价值-产草量为中心的等级评价体系,结合亚热带山地的具体条件,对川滇接壤地区各县(市)各天然草场类型进行了等级与载畜量评价。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廖先生的关怀、培养密不可分。他是我步入草场资源研究的引路人,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位恩师。 不久,“文革”爆发,草地资源研究工作中断。再后,综考会解体。我被分配到植物所, 参加了作物生态研究。尽管我不再从事草地资源工作,但旧情难忘,依然对此相当关心。1980年,廖先生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区域草地资源专著:《 内蒙古自治区及毗邻地区天然草场资源 》出版。1996年廖先生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全国草地资源专著:《 中国草地资源 》出版 。我均及时翻阅、学习,感到十分亲切,从中受益匪浅。因缘巧合,恰在这年,我有幸参加了中科院重点项目《中国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课题,承担其中的《我国牧地资源开发及其永续利用的研究》。我利用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按照课题的需要,重新整编、归类、计算,完成了这项任务。期间,廖先生虽然没有对我面授机宜,但间接给了我极大帮助。我由衷地感谢他,感谢他今生直接或间接对我的引导,对我的启发。 2018年农历八月五日,廖先生90大寿。我们原草场资源组的成员:刘玉红、杜占池、郭秀英、王淑强、钟华平、樊江文、刘建华和廖先生的同窗沈长江先生夫妇,与廖先生夫妇及其家人欢聚一堂。廖先生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我们为他祝福,为他祝寿,祝他身心康泰,祝他寿山福海!
个人分类: 回忆录|2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中科院综考会会志》和《中科院植物所志》的些许补充与订正
duzhanchi 2016-10-15 14:49
以往阅读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志》,近日浏览了新近出版的《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会志》,深感写《志》不易,准确更难。其中,《综考会会志》历时数年,先后组织了70余人编写、近30人审阅,几易其稿,始得出版,确实难能可贵。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书中仍存在某些不尽人意之处。 我在职期间,虽然在综考会、植物所、地理所分别工作了约23、13和2年,但对各所的情况只略知一二,仅对自己参与的工作知之较多。阅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两个单位有了一个全面了解,但也发现了少许不足之处。现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予以补充和订正。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一. 《中科院综考会会志》(科学出版社,2016) (一)关于“中科院西南队渡口分队”(103-107页) 书中将渡口分队与川滇黔接壤分队视为一个考察队,不妥。 尽管因为“文革”来临,渡口分队中途夭折,但将其等同于接壤分队,与事实不符。 因为: ① 考察研究任务大相径庭 。 川滇黔接壤分队的任务是 : 配合西南重点地区工业建设的需要, 摸清接壤地区的地貌、土壤、植被的分布规律,绘制土地资源图,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潜力与布局,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服务。而 渡口分队的任务是 : 制定渡口市的农业生产综合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包括:(1)以改土为中心,水土结合,合理布局和大力建设基本农田,逐步实现粮食和蔬菜自给;(2)发展以养猪为主,猪牛羊并举的畜牧业生产,以解决肉食和农田肥料;(3)发展以绿化厂矿周围和荒山为主,兼顾经济林的林业生产,以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经济水平。 ② 工作方式截然不同 。 与上述任务相适应,接壤分队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面上考察,渡口分队为定点研究。 ③ 考察研究地区差别甚大: 接壤分队为川滇黔接壤地区的数个专州,渡口分队仅为渡口市。 此外,接壤分队规模较大,队长为 程鸿 ;渡口分队规模较小,队长为 孙鸿烈。 由于队名通常依据考察研究地区和内容而定,所以,鉴于上述,中科院西南队 正式决定,将接壤分队改名为渡口分队。 (二)19 紫胶考察队(紫胶队 1966-1970) (112-114页) (1)原文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突出重点;二是考察任务和内容残缺;三是考察时间不确切;四是参加考察人员名单遗漏太多;五是没有列出领导班子成员。 (2)确切情况如下(为1967-1970年的考察,不包括1966年上半年的考察): ①考察任务 :摸清紫胶资源及其发展潜力;研究紫胶虫冬代保种途径;加强寄主树的抚育和管理,建立紫胶园;开展紫胶土法加工。 ②考察 内容: 资源组 : 查清紫胶寄主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其数量;确定紫胶虫及其寄主植物分布的上限与下限;估算紫胶发展潜力。蹲点组 : 研究建立各种类型的优质高产紫胶园的途经,制定合理的紫胶虫放养及紫胶树更新、复壮、抚育的方式。紫胶土法 加工组: 建立加工车间,采用酒精溶解法,提炼紫胶。 ③考察时间和地区 :先后 共出队 3 次: 第一次, 1967 年 8 月至 1968 年 1 月,考察地区为云南省玉溪专区;第二次, 1968 年 12 月至 1969 年 10 月,考察地区为云南省红河和文山二州;第三次, 1970 年 1 月至 9 月,考察地区为云南省怒江和大理二州、贵州省黔西南和黔南自治州、四川省西昌专区等地的紫胶新产区。 ④队领导成员 :第一次出队为:杨绪山(会革委会)、凌锡求(造反派)、王联清(造反派)、梁玉仲(工人)、张光鼐(地方人员);第二次出队为李作模(革命干部)、凌锡求(革命群众)、陈才金(工人);第三次出队为戴文焕(革命干部)、庄承藻(革命干部)、李作模(革命干部)、张谊光(革命群众)、陈才金(工人)。 ⑤遗漏的考察人员 (33人): 业务人员(16人):王联清、牛德水、田济马、刘举鹏、刘付强、孙兴远、石竹筠、朱忠玉、许景江、宋世廉、杜占池、陈斗仁、梁春英、张耀光、凌纯锡、候光良。 党政人员(2人):庄承藻、戴文焕。 司机(7人):梁玉仲、石贵良、刘金喜、张永庆、刘炳奎、吴凤仁、吴加林。 昆明虫胶厂(2人):李桂珍、杨玲珍。 云南省省级与地级机关(6人):林锦义、赖永琪、张光鼐、张其立、李文星、李汝琼。 (三)关于《中国非耕地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349页) 在原文“成果有:“中国非耕地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蒋世逵、张宪洲主编”之后,应加上 “未印刷出版” 。 (四)关于“ 红池坝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试验站(1986—1999)”(372-376页) 应当作如下补充说明: 红池坝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承担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第二阶段,在承担国“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的同时,中科院于1992年下文,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并提供经费;第三阶段,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草地群落退化演替的植物竞争关系和稳定性研究”。 (五)大事记(595-657页) 书中缺少对“文革”期间重大政治事件的记载,似编纂者有意为之。其实,无须顾虑,不应回避,因为这不是表达政治观点,而是书写历史;全面如实记述,应是写《志》必须遵循的准则。今尽我所知,补充如下: 1966 年: 6 月,中科院西南队各分队科考人员,在取得中科院西南队、综考会和 中共西南局各级党委同意后,停止野外工作,回到北京,参加文化大革命。 7 月26日,中科院 派来以李秉枢为首的工作组, 协助综考会开展文化大革命。 8 月3日, 撤销漆克昌“文革”小组领导成员职务。 8 月5日,综考会成立文化革命委员会, 韩炳森任主任。 8 月13日,工作组成员全部撤离。 8 月中旬,中科院宣布,运动归综考会党委领导,负责人为李应海; 文化革命委员会由 党委领导。 8 月下旬,各室成立“红卫兵”组织。 9 月5日,综考会临时团委成立,王新元任书记。 10月29日,选出综考会临时团委成员,蒋世奎任书记。 11 月11日,综考会革命造反派实现大联合,成立《东方红战斗团》。 1967 年: 1 月16日,成立“综考会革命造反临时委员会”,何希吾任主任。 3 月16日,将“革命造反委员会”,更名为“革命委员会”。 8 月11日,紫胶队全体队员在昆明集中,其后4个月,考察了玉溪专区。 1968 年: 2 月中旬,举办“第三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学习班全体大会上,副院长兼综考会主任竺可桢讲述了有关资源考察问题。 2 月,选举综考会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3 月14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中科院首届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9 月中旬,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中科院。 12 月12日,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九一七”大楼三所。 12 月23日,紫胶考察队队员到达昆明。其后10个月,先后考察了 红河和文山二个自治州。 1969 年: 11 月25日,“九一七”大楼三所召开大会,欢送驻三所“工宣队”。 1970 年: 2 月中旬,紫胶考察队队员陆续赴滇,其后8个月, 考察了云南省怒江和大理二州、贵州省黔西南和黔南自治州、四川省西昌专区等地的紫胶新产区。 10 月6日,全会召开“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著作”动员大会。 10 月13日,全会召开“一打三反”动员大会。 10 月23日,全会召开“整团”动员大会。 12 月23日,包括中科院在内的 国家机关开始试点拉练,综考会是其中的一个排,排长为戴文焕。 1971 年: 3 月,中科院发给每人几本马列原著,要求配合“批陈整风”运动,开展理论学习。 4 月13日,全会召开深挖 “五·一六” 反革命阴谋集团誓师动员大会。 7 月12日,传达中科院核心组决定:包括综考会在内的撤销单位,全部到“五七”干校搞运动。 8 月15日,综考会最后一批人员下放到湖北省潜江县中科院“五七”干校。 1972 年: 5 月上旬,综考会全体“五七”学员,由湖北“五七”干校返回北京。 6 月下旬,综考会正式并入地理所。综考会人员按专业分配到地理所相应的研究室。 1973 年: 6 月, 中科院决定 ,将与地理所不对口的专业人员, 按专业对口原则,分 配到 院内各 相关研究所。 (六)附表8 获奖成果 书中,成果《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及其群落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同时出现于附表8-1 主持完成获奖项目(696页)和附表8-2 协作完成获奖项目(698页)。应从附表8-1中删除,并将附表8-2中的 二等奖改为三等奖 。 二.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一) 第129页: (一)人工植被条件下光能利用研究,主要完成人,书中为:姜恕、 盛修武 ;应为:姜恕、 杜占池、戚秋慧。 (二) 第129页: (四)药用植物穿心莲实验生态学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 ,书中为:黄德华、杨宗贵、孙可群,应为: 刘菊生 、黄德华、杨宗贵。 (三) 第134页 :书中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及其群落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28篇,成果获中国科学院 科技进步 三等奖”,应改为“草原光合生理生态研究公开发表论文共 47 篇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及其群落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获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个人分类: 评论|89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淡淡人生亦有痕》编辑小记
duzhanchi 2016-8-16 10:40
2008 年 ,中科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决定,在 编纂《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会志》的同时,动员科考队员撰写回忆录 。当时,我虽已退休,但仍在回聘,忙于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学术论文,尚未萌生写回忆录的念头。2010年不再回聘,恰在此时,《综考会回忆录编辑小组》再次进行动员;为响应号召,写了《对我国南方草场资源评价的首次尝试》、《难忘的一九六五》、《锡林河畔二十年》和《魂牵梦萦红池坝》等数篇回忆。在此过程中,翻阅笔记,闭目冥想,思绪遨游,寻觅往事,身心愉悦,乐不可支。于是,其后便在游玩、阅读、写论文之余,陆续写了点回忆文章,有些已作为博文发表。转眼6年过去了,日积月累,竟然行文数十万字。这些忆述,未按时序,各自独立,互不衔接。敝帚自珍,难以舍弃,拟对其进行补充修改,整理加工,成为系统的回忆录,名曰:《淡淡人生亦有痕-杜占池自述》,目录如下: 序言 第一篇 碌碌尘缘 (一)家乡与家世 (二)战火纷飞的婴幼时期 (三)四处漂泊的小学时期 (四)少小离家的初中阶段 (五)激情燃烧的高中阶段 (六)安心定志的大学时期 (七)意气风发的工作初期 (八)变幻莫测的失常年代 (九)繁忙充实的改革时代 (十)逍遥自在的退休生活 第二篇 旧情恋恋 (一)滇黔情浓 (二)川渝情愫 (三)西藏情结 (四)草原情深 (五)农田情怀 (六)“文革”情境 (七)同行情意 (八)苏德情致 第三篇 专题忆念 (一)科研回顾 (二)流连综考 (三)思想历程 (四)奇趣往事 (五)缅怀双亲 第四篇 闲适赏玩 (一)学生时期 (二)工作初期 (三)特殊年代 (四)改革时代 (五)退休之后 第五篇 附录余篇 (一)年谱 (二)学术论著 (三)科研成果
个人分类: 回忆录|3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在中科院综考会《会志》与《回忆录》出版之际
热度 4 duzhanchi 2016-7-20 09:29
中科院综考会《会志》和《回忆录》, 共约170万字,其 撰写、编辑和出版,历时8年,终于在2016年8月,即综考会消失16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 综考会时乖命蹇。1956年成立,10年之后“文革”来临,考察工作基本停顿;1972年被撤销,综考人才大量流失,资源考察倍受摧残;1978年恢复重建,蒸蒸日上,如日中天,资源学科日臻完善;不曾想,又被机构合并之飓风吹散,于2000年并入了地理所。时至2008年,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决定写《综考会会志》及其《回忆录》。此时的老综考,有的流落外地,有的已驾鹤西去,有的已为耄耋老人,最年轻的亦近古稀之年。这些,均为编写工作增加了困难。但是,在有关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在编辑组的不懈努力下,在老综考的鼎力协助下,几经周折,数易其稿,终于得以出版。八年奋战,实属不易;好事多磨,真容得见。可喜!可贺! 《会志》共分十篇,全方位记录了综考会的发展历程、研究项目、内容及成果,以及科考队、研究室、野外试验站、国际交流与合作、科研辅助系统、管理系统、挂靠单位、人物志和大事记。在附表中,列出了院士名单,领导机构、学术机构、综考队、管理系统、研究系统和党群系统的领导成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奖成果、职工名单等;并对获 奖项目、享受政府津贴人员、研究生导师及其学生等资料,进行了统计。 《会志》真实地记录了综考会的发展全过程。从中可以看出,综考会既是组织单位又是研究单位,既有考察队又有研究室,既有综合研究也有单项研究,既有考察研究又有实验研究,在全院、全国独具特色,无以替代。综考会专业之多,综合性之强,野外考察时间之长,科考队员之艰辛,在中科院无与伦比,名震一时。 回忆录的书名为《踏遍神州情未了》,恰如其分地表述了综考队员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和对综考事业恋恋不舍的深情厚意。全书分为14篇,即缅怀开拓者和领航人、探索与追求、放眼江南、深入草原、荒漠和沼泽、勇闯“世界屋脊”、江河峡谷揭秘、走进横断山区、攀登高峰、能源与矿产资源考察研究、“粮草先行”、科技扶贫、野外试验站、综考情结和永远的怀念。共收录了181篇文章,从各个侧面生动地展现了当年的科考生活。综考人远离城市,远离家乡,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死,不计报酬,默默耕耘,踏遍了祖国山山水水,为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开发,为国民经济的综合规划和发展,为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和规律,历尽艰难,尽职尽责,成绩斐然,独树一帜。内容丰富多彩,故事真实感人,他们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勇于拼搏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将名标青史,永远激励后人。 综考会从成立到撤销的44年中,先后在 综考会工作过的人员达 1100 多名, 先后组织过34个综合科学考察队和13个专题科考组,以及6个科学试验示范站(点),大约有850多个单位、上百个专业、约2万人次参加,考察地区遍布全国31个省区。通过考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案与建议,为国家和地方制定资源开发方向,进行生产力布局,加速工农业基地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为发展自然资源科学和相关学科,做出了 重大贡献。总共编写出版科考著作310卷,学术著作和科普丛书94卷,画册及图册18部,外文及译作24卷,主持出版了6种科学刊物。并荣获有14项国家奖,53项省部级奖,可以说是成果丰硕,贡献突出。 而今,时过境迁,综考会已不复存在,但《会志》将使其永放光辉,综考事业亦不会就此中断。近年来,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为此,国务院成立了国土资源局,国内近百所大学设置了资源与环境学院、系或相关专业。资源环境科学被列入18个基础学科中的一个独立学科领域,资源科学与技术已成为一级学科。《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资源科学》、《资源科学技术名词》等专著的先后出版,标志着资源科学日趋成熟。 目前,自然资源的单项研究蒸蒸日进,但包括各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多学科综合考察研究与开发利用十分欠缺。就资源学科本身特点而言,无疑,必须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才能更好地发现其内在规律及其与外部的深层关系,才能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在新的形势下,恢复重建国家级的资源科学综合研究机构,已是当务之急。尽管其名字不会还称“综考会”,但应当传承综考会的宗旨,进一步推动资源科学的发展。老综考们期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个人分类: 评论|7279 次阅读|6 个评论
“文革”亲历记(4)
热度 1 duzhanchi 2015-9-16 11:18
(八)滇西与黔南紫胶考察期间 1970 年2月中旬,紫胶队队员陆续来滇,到安宁温泉宾馆集中。全体队员选出考察队领导小组:组长戴文焕、副组长李作模与庄承藻、成员张谊光和陈才金,是一个革命干部、科研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党员开会,选出支部成员:书记戴文焕,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庄承藻,宣传保卫委员李作模。 下旬,进行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内容包括:学习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王国福;批判“极左”思潮;召开生活会。会上,队领导、老革命老戴提出,开除王联清的队籍,原因是没有按时来滇报到。对此,绝大多数队员表示反对,因为王联清患有肝炎,正在半休,且其小孩近日要动手术,已经在北医三院预约,所以请假晚来一些时日合情合理,名正言顺,为何要剥夺他的考察权力?双方争论激烈,相持不下,但胳膊拧不过大腿,领导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手段,强行决定开除王联清的队籍。大家愤愤不平,心情不畅,觉得用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方式,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实在难以服众。不过,在京的综考会革委会何主任,还比较通情达理,准许王联清书面说明情况,待办完家事后,再赴滇归队。第一场辩论就此过去。 3 月上旬,制定“四好”班组和“五好”个人计划。前者为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生活管理好;后者为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接受再教育好、团结互助好。并决定考察期间,要天天早请示,晚汇报,开展红哨兵活动。 中旬,全体人员到昆明虫胶厂参加劳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而后,来到泸水县城-鲁掌镇。县城极小,只有一条街道,四周全是布满森林的山崖,山中有几个大小不一的防空洞,据说是为了躲避帝修反空袭。如此偏远的深山老林之中,还用得着防空洞吗?有点匪夷所思,但也深深感到毛泽东思想的无比威力,“要准备打仗”已深入基层,深入边疆,深入人心。晚上,学习讨论《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红旗》杂志第3期文章,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下旬,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农村调查序言》。这时, 老戴提出,为发扬革命传统,锻炼吃苦耐劳精神,要自带行李,以免打扰老乡。专业人员表示反对,因为天天爬坡,还要观察记录,背着行李行动不便,影响考察工作,况且与老乡同住,并非扰民,而是接近贫下中农,增强阶级感情;提出自带行李者,是不是嫌老乡的被褥脏呢?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后不了了之, 第二场辩论暂时息鼓。 月底,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总结:这段考察,坚持了天天读,天天听,但没有参加生产劳动。讨论到背行李问题时,再次引发争论。要点是,背行李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是怕苦怕累还是怕脏怕熏?思想依然无法统一,仍旧 各行其是 。此乃第二场辩论的延续。 4 月上旬,在南涧县神舟,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对照最高指示,检查自己的错误思想。又一次引发争论,焦点是:从泸水去南涧,该不该绕道保山专区和临沧专区。老戴认为, 绕道保山, 不符合勤俭节约原则 ,有游山玩水之嫌;大多数队员认为,绕道保山,沿途考察,增加感性认识,利于工作。双方激烈争论,面红耳赤, 虽然场面生动活泼,但是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第三场辩论仍是毫无结果。 中旬,在南涧县新民,学习了《走上海机床厂的道路》和《创办新型的农业大学》等文章,以及关于解放军某部“三抓”、“四结合”的报道。此时传来消息,中科院工宣队郝副总指挥讲,以后综合考察,由生产部门组织较好;撤销综考会的方案已于元月份递交中央,但尚未批复。此事,似在意料之中。不过,大家还是为自己将来何去何从而忧虑。 野外考察结束后,回到昆明,召开生活会和讲用会,检查“四好”、“五好”落实情况。大家认为,这段时间,学习毛著的自觉性不高,没有参加生产劳动;虽然坚持了天天读,天天听,开展了红哨兵活动,进行了一事一议,但效果欠佳。 此时,收到综考会从北京寄来的红宝书:《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论述》,人手一册。该书系科学院内部印制,128开,562页,便于携带,内容丰富,我们将其视为珍宝,爱不释手,天天阅读。全书分为14部分:(1)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3)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中心仍然是政权问题;(4)无产阶级专政下革命的主要对象;(5)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6)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要“斗私,批修”,解决人们的世界观问题;(7)把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8)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9)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阶级路线和阶级政策;(10)无产阶级专政下党的建设;(11)无产阶级专政下人民军队的建设;(12)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3)关于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14)关于我国和外国的关系。内中所收入的946条语录,全面阐述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要点:(1)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2)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还存在着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3)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仍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则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政权;(4)社会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必然会反映到党内来。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人物;(5)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6)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纲领是“斗私,批修”。 期间,有关部门告诉我们,为了落实“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最高指示,昆明正在开展“围海造田”运动。这项运动始于1969年底,约有十万军民参加,至今已进行了四个多月。闻听后,领导毫不犹豫地决定,抽出一天时间,参与这项运动。大家一早来到滇池之畔,但见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你来我往,热火朝天。我们的任务是用铁锹挖土和用箩筐挑土。平时很少干这种劳动,一天下来,有的肩膀红肿,有的腰酸背痛,有的手掌磨出了水泡,但大家心情十分愉快,因为既得到了锻炼,又为云南生产“战备粮”做出了些许贡献。尽管我们是自然资源科学工作者,但当时并无生态系统观念,没有意识到这是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据后来报道,所围之田,不仅产量低,农场亏本,而且还对昆明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等,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得不退田种草种树,但滇池缩小的水面,再也无法得到恢复。可悲!可叹!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搞科学的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屡见不鲜。当晚,学习空军某部董小海的文章《我是这样坚持天天读的》,认为必须坚持天天读,否则,就不可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必须狠抓活思想,坚持一个“斗”字,读毛著才会生效。 之后,离昆明,赴贵州,途径石林,顺路一游。由此再次引发这是不是游山玩水的争论,依然是各抒己见,不欢而散。这是第三场辩论的继续。 下旬,来到兴义。恰遇“兴义地区林业会议”闭幕式。与会,听取了“贵州省林业会议纪要”传达,其中写道:贵州省是三线重点建设地区之一。要狠抓根本,狠抓阶级斗争,狠抓革命大批判,狠批反革命修正主义流毒;下午,部队支左领导小组方主任和芦师长先后讲话,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毛主席批示的五个照办,把“三查”运动搞深搞透;狠批派性,团结起来,加强战备,抓好革命,促进生产。此间,学习了《列宁主义,还是社会帝国主义》一文。文中转述了 毛主席的论断:“修正主义上台,也就是资产阶级上台”;“现在的苏联是资产阶级专政,是大资产阶级专政,德国法西斯式的专政,希特勒式的专政。”还引用了列宁的语录:苏联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即机会主义变成了帝国主义”。 5 月上旬,来到望谟县蔗香公社,革委会介绍情况,其中谈到:现在落实中央4个文件,扭转了单干妖风,正在深挖现行反革命分子;目前中心工作是“三查”,“三查”搞不好,生产就上不去。 中旬,来到广西 隆林县的委乐,学习《人民日报》刊登的《天天读毛主席的书,紧跟毛主席干革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十个连队“天天读”的经验》和《人民解放军某部一一九艇落实林副主席提出的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方针中的几个“怎么办”》;而后写大批判稿“极左思潮在紫胶队的表现必须彻底批判”。 5 月下旬至6月初,在兴义县城停留10天,进行休整和总结。期间,检查“四好”、“五好”落实情况,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极左思潮。 6 月上旬,到达罗甸县城,看到从北京发来的电报:“综考会撤销已批下来,同意我四原则”。单位被撤,不知将被分到何处,人心有点动摇。不过,站好最后一班岗,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6 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小结,评“五好”,召开“讲用会”。 与此同 时,政治学习亦未放松,学习了《加强党委会的思想建设》等文章,各组与全队分别进行了《政治思想工作总结》,评出了“四好”班组与“五好”队员。此间,因前不久队领导乘火车分段买票问题,引发了第四次辩论。事因如下:一位队领导乘火车从贵阳赴成都检查工作,中途本无公事,却分段买票,在遵义和重庆两次下车。依据财务条例,应买直达车票,如因私事而分段买票,超出费用自理。所以,考察队的财务人员不给报销其超出部分,而这位领导坚持要报,各执一词,激烈争论,得不到解决,只得暂时搁置一旁。据说,回京后,综考会财务科也认为超出费用应当自理。于是,这位领导,又多次写材料向院部财务处反映情况,要求报销,其实,超出费用不足10元。然而双方均认为,这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非得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在考察队史上,领导与队员在短短的时间内,进行四次毫无结果的激烈辩论,大概只有在这史无前例的运动中,才会发生这种有趣无益的荒诞之事。期间,队领导收到 《中科院关于体制调整的通知》,决定撤消综考会。 7 月末,考察结束。返京途中,路过陕西华山住宿,登记时服务员询问家庭出身,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如果说是地主,怕受歧视,如果说是贫农或中农,便是撒谎。与我同行的崔仕英,家庭出身亦是地主,他立即接过话茬,说出身中农。我默然,表示认同。政治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违心撒谎似乎比实事求是更为现实。 (九)在京参加运动与拉练 1970 年8月初,回到北京,至1971年4月间的7个月中,主要参与了如下活动: (1)参加“一打三反”运动 早在1970年1底至2月初,中央就连续发出了 3,5,6号文件,分别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综合其内容,就是要开展一场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和反对铺张浪费的运动(简称“一打三反”运动)。但紫胶队队员直到9月份回京后才亲身参与这项运动。 9 月上旬,请地理所介绍经验。该所将“一打三反”分为准备阶段、正式阶段和整改阶段。其中,正式阶段又分为:领导班子学习班阶段;发动群众大学习、大宣传、大动员阶段;开展大检举、大揭发、大批判和大清查阶段;大批判阶段及整风阶段。 下旬,被调到“三反组”工作。举办学习班,学习中央文件;参观“丰台区商业局经济领域阶级斗争展览会”;有关人员介绍综考会的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假公济私等问题。如:变速箱、电动机、汽油票、木料、公车私用、吃烤鸭、送白薯等。 10 月初,全会重新分组:紫胶队和青海队为一连,陕西队和留守组为二连,清办、分配办、三反办公室和后勤办为三连。 上旬,“一打三反”部署准备工作。 中旬,全会召开“一打三反”动员大会。会后,通过简报、广播、大字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举办展览,展示公物还家、铺张浪费等实物和事件。 期间,收听了“九届二中全会公报”广播,传达了关于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事宜,并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公报中写道:“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运动,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和经验。打击反革命分子、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的运动,正在深入进行”, “ 要把‘一打三反’运动抓紧,继续有力地打击一小撮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分子”;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策,继续完成党的“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 11 月上旬,全院召开深入开展“一打三反”运动,落实政策大会。当日下午,“九一七”大楼三所召开深入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大会。 中旬,中央发出[1970]62号文件:《关于传达陈伯达反党问题的指示》。号召全党同志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同陈伯达划清界限,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从此开始了“批陈整风”运动。 11 月中旬至12月初,与同事徐振山赴吉林省磐石县,就变速箱与电机等事进行外调。走访了该县县革委会计划组、工业局、物资局、农机厂、钢铁厂、机床修造厂等单位,进行了实地调查,实物和书面材料取证。 12 月上中旬,与孙鸿烈、刘广寅、祖玉亭、 郭寅生 等同事,先后到北京石油公司、大庆石油商店,以及平安里、积水潭、东大桥、北苑、沙河、昌平和通县等加油站,依据票据号码,查找综考会外流的汽油票。 (2)开展“批清运动” 1970 年9上旬,“九一七”三所听取植物所召开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大会录音。 中下旬,全会分为三组。分组开会,讨论“三一五”专案问题。主内容有:(1)整理无产阶级司令部材料、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问题;(2)为反革命分子、叛徒翻案的问题;(3)是王锡鹏直接操纵的。而后,写揭发批判大字报。期间,集中力量搞“批清”运动。 (3)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著作高潮 1970 年10月上旬,召开动员大会,军代表讲解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学习目的是,为了推进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人民大众,为了改造世界观与思想革命化,为了搞好斗批改,为了搞好三大革命运动。学习内容为:毛主席五篇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从那里来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方法是,二坚持,即坚持少而精和短而少,坚持学习制度;三结合,即结合思想、工作和三大运动,结合批判形而上学、唯心论与斗私批修,结合调查研究。并要求建立哲学学习小组,订出学习计划,推动“一打三反”和科研生产等各项工作,推动“三个面向,三个到”,推动领导班子革命化,改变领导作风,改造世界观,制定好“四五”规划与1971年计划。 下旬,学习《人民日报》社论:《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文中写到: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就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按照无产阶级的面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理论基础。 11 月上旬,学习了毛主席为《经验主义,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书写的前言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由于书是借阅的,所以进行了大量摘抄。至此,学习告一段落,各小组召开“讲用会”,我的发言题目是“要学好哲学必须学好老三篇”。 1971 年,继续学习。2月上旬,学习《北京日报》刊登的思想评论:《为革命认真读书》、《“综合经济基础论”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反动理论》和《解放军报》刊登的文章《在斗争中学,在斗争中用,不断提高路线斗争觉悟》。4月上旬,学习了《北京日报》刊登的文章《彻底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认真读书,识别真假马列主义》。 (4)整团 1970 年10月下旬-11月中旬,进行整团。首先作动员报告,分三步进行:发动阶段、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主要是“斗私批修”,内容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情况、对毛主席忠不忠、继续革命怎么样、阶级斗争中表现怎么样、“红与专”关系处理的怎么样、革命大团结怎么样。在会上,我也进行了“斗私批修”,主要内容为:由于自己有剥削阶级思想烙印,受到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所以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觉悟不高,“红与专”的位置摆得不对,对继续革命理解不深,干劲不足,有老好人思想。今后一定要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与工农兵相结合,改造资产阶级思想。 (5)中科院试点拉练 1970 年11月,中央 69号文件,传达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野营训练是一种好办法”;“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全军是否利用冬季实行长途野营训练一次,每个军可分两批(或不分批),每批两个月,实行官兵团结、军民团结”。并进一步指示:“党、政、军、民、机关除老年外,中年、青年都要实行军训,每年二十天”。 一声令下,全国军民齐响应, 拉练随即在部队、党政机关、科研单位和学校等部门全面展开。 12 月,国家机关开始试点拉练, 共组建8个团。其中,中科院为第八团,下设7个连,每个口为一个连,分别为:数理化口、新技术口、生物学口、计量标准口、情报口、地震口和工业出版口。下共设59个班,每班设正、副班长、战斗员、纪律检查员、宣传员、炊事员和卫生员。 中科院直属机关和各研究所,抽调少量人员参加试点。生物学口为一个连,每个研究所组建一个排,共7个排,分别为植物所、动物所、微生物所、遗传所、生物物理所、地理所和综考会。每个排30人左右。综考会这个排的排长为戴文焕、孙鸿烈;下有3个班,我是班长之一。 下旬,中科院生物学口,在微生物研究所召开誓师大会。军代表讲话,强调从实战出发,练好思想,学点军事,做好群众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强调拉练是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好办法,“四忆”,即忆阶级斗争,忆路线斗争,忆革命传统,忆备战思想,是提高思想觉悟的好措施。并强调指出,拉练是毛主席建军思想的新发展。 接着,全团在位于三里河的中科院院部召开誓师大会。全团961人,团长为柳忠杨。会 后立即出发。全团战士身负行李背包,拉练20天,途径石景山、头沟区的三家店、角岭、斋堂、八亩堰、百花山、河北省涞水县的半边桥、房山县的堂上、霞云岭、长操、河北庄和门头沟区的桥户营,回到三里河。 在拉练中,每天肩负沉重的行李,步行几十里路,对于常坐机关的干部,的确是一次严重的体力考验。即使对于经常从事野外工作的综考队员,也觉得有些疲劳。然而,到达宿营地后,我们放下背包,不顾劳累,又马不停蹄地立即投入新的战斗,有的挑水,有的扫院,有的搞卫生……,忙个不停。特别是挑着比背包重得多的两桶水,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步行走,腰酸腿软,气喘吁吁,其中滋味难以道尽。真是绝好的锻炼,思想的升华,耐力和毅力又一次得到提高。 特别是夜间急行军演习,更是极大的考验。有一次,凌晨3点起床,3点半出发。规定不准开灯,摸黑起床、洗漱、出恭、打背包,并在半小时内完成。真是一团忙乱!有的丢三落四,有的来不及洗脸刷牙,有的背包打得不成样子。数九寒天,虽身穿棉衣,亦感冷风嗖嗖。一阵急行军,有时简直就是小跑,没一会儿冷意全消,进而觉得有点热乎,随后有些出汗。中途短暂休息时,感到内衣湿冷,寒气阵阵。这都不在话下。没想到的是,遗传所一位50多岁的科研人员,居然腿脚不听大脑支配,站不起来了。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坐入随队缓行的汽车。第二天清晨,该同志去公厕,双腿仍然疼痛难忍,无法蹲坑。锻炼强度之大,可想而知。好在大多数队员都是30~40岁的年轻人,未遭此难,但不少队员的两条腿都酸痛了好多天。 平时,以排为单位进行军事演习。操练项目通常是队形训练,但我排排长老戴,是参过军、打过仗的老革命,他与众不同,在进行常规训练之余,又带领大家在地上跌打滚爬,匍匐前进。我穿的军绿色棉衣外罩,是新做的,拉练前几天刚刚穿上。在泥土地上磨蹭,确实有点不忍。但想到革命战士应当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把衣服弄脏、磨破又算得了什么呢! 此外,还 传达了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认识到,野营拉练到农村,课堂最广,教员最多,教材最丰富,教育效果最好,受得锻炼最大。进一步明确了拉练的目的是,开展人民战争思想教育,进行“四练”,做到“四会”。“四练”是练思想、练作风、练指挥、练战术,“四会”为会行军、会做饭、会休息、会放哨。 1971 年1月中旬,回到三里河,野外拉练计20天,其中,行军10天,参加农业劳动5 次,听模范事迹和阶级斗争报告2次,讲村史、家史和战史3次,忆苦思甜2次,军事演习2次,“讲用会”3次,总评2次。在总结会上,大家认为:(1)通过行军、劳动、军事演习、讲“三史”、讲阶级斗争、忆苦思甜,加深了对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的无产阶级感情,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和思想水平,加强了团结和纪律性;(2)对于贫下中农对我们的深刻教育和农村干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一定要铭记在心,做到不铺张浪费,不腐化堕落。不日,全团在中关村“四不要”礼堂召开了“讲用”与总结大会。至此,为期25天的试点拉练宣告结束。 (6)深挖“ 五·一六 ”反革命阴谋集团 清查“‘五·一六 ’集团起于1967年。该年 9 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姚文元的《评陶铸的两本书》一文中,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五·一六’的组织者和操纵者,是一个搞阴谋的反革命集团,应予彻底揭露”。1968年,中央成立了以陈伯达为组长的清查“五一六”专案领导小组。1970年3月下旬,中央[ 1970 ] 20 号文件,发出了《关于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通知》。通知说:“国内外阶级敌人同我们的斗争是很复杂的,反革命秘密组织决不是只有一个‘五·一六’”。但综考会此前一直没有对此大动干戈。 1971年1 月中旬,学习《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狠抓两条路线斗争教育》。内中讲到:路线教育的全过程,概况起来就是五个字:学、摆、分、批、改。学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摆、分、批、改,是具体运用毛泽东思想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学是基础,摆是前提,分、批是关键,改是检验。要认真发动群众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批判。 3月上旬,传达了中央 13号文件,批准建立 “五·一六” 专案联合小组。文件指出: “五·一六” 反革命集团 的罪行是:疯狂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攻击周总理,攻击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击新生的红色政权-革命委员会,实际上是攻击林副主席,妄图夺取军权。 4 月中旬,召开全会大会,进行“揪刘火线”问题小结。并传达 周总理有关 “五·一六”的 指示:(1)在深挖 “五·一六” 的群众运动中,个别单位出现扩大化,但主要是一风吹;(2)挖 “五·一六”, 首先要挖罪行;(3)要充分发动群众,专案与群众相结合;(4)要抓重点事件,抓骨干和幕后操作者等关键人; “五·一六” 的总后台是肖华、杨余傅、王关戚。 下旬,全会召开了深挖 “五·一六” 反革命阴谋集团誓师动员大会。战斗口号是:“革命加拼命,全歼‘ 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和一切反革命分子 ”。 5 月初,召开全会“四大”阶段动员大会,进入深挖“ 五·一六 ”第二阶段。紧接着,进行大揭发、大检举。 中旬,“九一七”三所召开大会,公布“ 五·一六 ”反革命阴谋集团骨干分子王锡鹏的部分罪行材料。包括其黑线关系和反革命罪行。据揭发,王是戚本禹亲自推荐的黑线人物,他参加并发展“ 五·一六 ”反革命组织,操作联络站,搜集黑材料,恶毒攻击、疯狂反对无产阶级司令部,反军乱军,破坏革命委员会,破坏清查“ 五·一六 ”运动。 在大会上,连代表做了动员报告,内中谈到:下一步要以中央文件为指针,以批修为重点,以深挖“ 五·一六” 为中心,进行大学习、大揭发、大检举、大声讨、大批判,带动各项工作,掀起“批修整风,深挖 五·一六 ”的新高潮。这是“三个斗争”的继续,在思想和组织建设上有深远意义。在运动中,要抓罪行、抓骨干、抓后台;将深挖“ 五·一六”同 批修整风、学习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要学习紧跟、思想紧跟、组织紧跟、行动紧跟;要正确对待群众运动、正确对待自己。同时,要把群众组织与反革命组织区分开来,要把“ 五·一六” 组织与极左思潮区分开来,要把骨干分子与受蒙蔽者区分开来,要把坦白交代者与顽固不化者区别开来。会后,继续进行检举、揭发和批判。 6 月初,传达了院革委会对当前“批清”运动的部署,指出:清查“ 五·一六” 是批修整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批修整风把清查“ 五·一六” 推向高潮。贾萼在讲话中谈到:“ 五·一六”组织是 利用专案搜集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黑材料,所以要继续清查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事件;清查王锡鹏围攻中南海、抢档案和西南联络站等活动;凡是戚本禹部署的都要搞清。今后计划:(1)狠抓根本,认真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要活学活用,狠批“黑四论”;(2)加强领导,专案与群众密切结合;(3)集中力量抓好“ 五·一六” 落实工作;(4)政策攻心,执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给出路的政策,严禁逼供信。而后,崔星副主任讲话,其中说到:“ 五·一六”组织 一是反革命,二是搞阴谋。清查要向纵深发展,把敌人罪行公布于众,抓好革命,促好生产。 此后,传达了8341部队在二七机车车辆厂清查“ 五·一六” 的指导思想、基本做法和特点。 上旬,全会召开了揭发批判反革命“ 五·一六” 骨干分子王锡鹏罪行大会,以及揭发批判何希吾干扰破坏“批清”运动罪行大会。 (7)开始阅读马列主义原著 1971 年1月开始,党的各级领导机构逐步开展“批陈整风”运动。 毛主席指示:“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懂得多一些更好。就是说,要搞马克思主义,不搞修正主义。”遵照这一教导,3月份 院里给每人发了 《 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 《 国家与革命》、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 马列原著。我又购买了《 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 、 《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主义中的“左派”幼稚病》,以及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普列汉诺夫的《阶级斗争学说的最初阶段》等著作。中旬,学习《文汇报》刊登的文章《我们是怎样读马列主义原著的?》,文中说:在学习中主要抓三个字,即破掉一个“怕”字,记住一个“带”字,做到一个“活”字。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在具体学习方法上,灵活掌握,由浅入深,学一点,弄通一点。从此,由原来只读毛著,扩展到了同时阅读马列原著的阶段。 (8)传达中央文件、会议精神和领导的讲话 第一,1970年9月10日,收听“九届二中全会公报”广播。中旬,传达中央 56号文件:《宪法修正草案》,其后,连续讨论2天。 第二,1970年10月上旬,传达《 1970 年国民经济计划》与《第四个五年计划草案》。内中写道: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称为大三线。“四五”期间,60%投资到“三线”地区。各地要建设好小三线。全国十大协作区,各大区要成龙配套,自成独立体系。中央各部门所属单位大部分下放地方,少数双重领导。要扭转北煤南运,南粮北调。 第三,1971年3月上旬,传达中央 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机关“五七”干校的通知》谈到:中央机关共办干校106所,共去了9万名干部,1万名工勤人员,5千名知识青年,3万名家属,计13万5千人到过干校。目前已有1万人走出干校,1万4千名干部走上了新工作岗位。现1/3干校生产的粮食基本可以自给。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办好干校的几点意见:(1)充分认识开办干校的意义,明确干校的发展方向;(2)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培养一支忠于毛主席的干部队伍,这是根本任务;(3)狠抓阶级斗争,继续认真搞好斗批改,搞好清队,搞好解放干部与定案工作;(4)以干校为基地,实行留校与插队相结合;(5)发扬抗大革命传统,一面学习,一面生产。计划3-5年内,在职干部分期分批下放一次。现在校干部有7万5千名,相当于在职干部编制的1/5-1/4。现有工勤人员8千人,可在干校长期安家落户;现有老弱病残5千人,一般去农村落户、回原籍或到干校。 第四,关于撤销综考会的问题。 1971 年3月中旬,传达 崔星副主任讲话。其中谈道:综考会有各方面的人员,将来要到广阔天地里去。运动搞不好不要分配,阶级阵线不清不要走,如分出去会兴风作浪。为此,搞1年、3年、5年都是值得的。也不准备给你们任务了,至于到哪儿,正在考虑。批修整风要搞好,批修是重点。批修是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整风是把半条心变成一条心。有的人,东搞一下西搞一下,王锡鹏就是这样。 7 月上旬,综考会领导传达中科院核心组的决定: 撤销单位均到干校搞运动。 中旬 ,传达岳志坚讲话。内中说道:院核心小组决定撤销单位全部下干校,搞斗批改,搞运动。到干校有利于改造世界观。何时分配,要看运动进展情况。人员使用院里意见有分歧,一种认为应集中使用,因为培养这么一批人员不容易,一种认为应分散使用。那种意见是正确的,有待实践证明。 第五,1971年3月下旬,传达《科学院计划会议座谈纪要》。主要内容有:(1)为使科研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必须做到五条: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反对技术第一;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反对个人名利思想;坚持走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反对学院式研究;坚持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专家路线;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科研,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2)用毛泽东思想培养一支红专科研队伍,彻底改变科学院面貌。(3)发挥两个积极性,京外单位下放地方。动物所、植物所、古脊椎所、数学所、力学所、化冶所、电工所、科仪厂、自动筹等九所实行双重领导;成立兰州、福州、成都、昆明、南京、武汉、广州、新疆、沈阳九个地震大队,实行双重领导;成立国家地震局,由科学院代管;大气所交给总参气象局。 第六,1971年3-6月期间,数次传达周总理讲话,有关内容有:(1)关于国际形势:要支援世界革命,首先要把我们自己搞好。现美苏矛盾激化,要争霸权就会发生战争,就要划分势力范围。中东是两个超级大国争夺最激烈的地方,石油问题,海洋问题。日本经济比战前增加40倍,仅次于美苏,世界第三位了,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必然向外扩张,要向亚洲、非洲扩张就要有军队保护。援助巴基斯坦,开始3亿元(人民币),毛主席说:“你们是吝啬鬼,给5亿元。你们随便打扫几个仓库,几亿就出来了。”(2)《在全国计划会议》上讲道: 援助巴基斯坦,开始 3 亿元(人民币),毛主席说:“你们是吝啬鬼,给 5 亿元。你们随便打扫几个仓库,几亿就出来了”; “大学,5年没有招生了,现在从工农兵中招生,学习1-2年,再回到工作岗位,这是新的道路。”(3)《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讲道:“历史书籍要出,不能否定历史,不能不讲历史,不懂历史总是差劲。中国人不懂中国历史怎能行?”(4)《在援外会议》上,传达了毛主席的话:“我们都是烈士堆里爬出来剩余的人,如果我们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改造思想,怎么能对得起先烈呢?” 第七,1971年4月下旬,传达林副主席有关指示:“我们发展是很快的。我们的原子弹、氢弹、导弹比资本主义国家都要快,而且一次成功。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第八,1971年4月下旬,传达国务院关于全国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会议的报告,主要内容有:(1)形势: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形势很好。1970年比1969年,棉花增长12%,花生、油茶、芝麻增长18%,糖料增长26%;(2)狠批阶级斗争熄灭轮,牢树阶级斗争观念;(3)以粮为纲,全面发展;(4)认真落实政策。 第九,1971年7月上旬,传达关于挂毛主席像之事,江青讲:“不是不要,要适当”。国务院批示:要“庄重,整洁,适当”。 (9)评比“四好” 1971 年6月下旬开始,进行“四好”初评动员。首先在班组评选,而后在连内评选。 7月中旬,全会进行“四好”评选总结。
个人分类: 回忆录|1739 次阅读|1 个评论
“文革”亲历记(3)
热度 2 duzhanchi 2015-9-1 10:05
(五)返回北京,既抓革命,又促生产 1968 年1月上旬,回到北京后,复又参与本单位运动,前后大约10个月。期间,主要参与了三项工作,一是讨论科学院、综考会的生产任务,二是选举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三是开展革命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准备整党建党。 首先,学习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简称“两报一刊”)发表的元旦社论:《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传达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 (1)讨论科学院、综考会的生产任务 1 月中旬,到化学所礼堂参加“黄淮海”动员大会。后来又传达了具体内容:科学院分工负责面上的工作,各所已有1000人报名参加,其中综考会150名。 2 月上旬,学习《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社论:《华北山河一片红-热烈欢呼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文中转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很多问题可以在学习班得到解决”。并收听了周总理的录音报告,讲了形势、大联合、解放干部、三结合、大批判、斗批改、整党整团、准备“九大”以及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后,请地质所介绍经验,其中谈到:科学院要搞探索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研究;生产实践是科学实验的广阔战场,但科学实验不是全部来源于生产斗争。地学应做的工作包括:支农、综合利用、基本建设、空白地区与“两极一脊”的综合考察、自然博物馆以及相关情报资料。 中旬,举办了“第三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全体大会上,副院长兼综考会主任竺可桢到会,谈了四个问题:(1)查明资源不单是综考会的事,以前各部门均在查资源,但查明的程度不同,目前矿产资源查得多,农业资源查得少;(2)资源考察是不是需要呢?有这个必要。如:新疆的荒地资源及相关的水资源,地质部和农垦部均未搞;(3)综考会是组织机构,还是业务考察机构的问题:综考会办研究室很难办好,在科学院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就够了;综考会可以成为一个单位,放到那里都可以;(4)与其他部门分工的问题:科学院应搞长远性、特殊性、探索性的研究;搞基础科学理论,单单考察一下,写个报告,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此外,传达了聂荣臻副总理接见科学院革委会常委的谈话记录。其中讲到:综合考察还是需要的。中国这么大,你们考察了多少?我不相信你们已经考察完了。现在综合考察要完全依据国家计划也很困难。综考会就是要考察我国的资源,查明了由计委有关部门去采用。我们现在对资源的了解还少得很。 3 月上旬,传达了李富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业务小组会议,建立了“黄淮海”业务领导小组,组长为郝仲士,成员有钱正英、吴正和刘西尧。其后,举办了“黄淮海”学习班,进一步落实任务。 中旬,请上海生化所同志介绍“胰岛素工作中的两条路线斗争”;李作模同志汇报黄淮海工作;植物草场组为将要召开的“全国草原工作会议”准备材料。 下旬,传达“关于新技术与科学革命”的绝密文件。翻阅各种小报时,看到若干条毛主席“关于家畜、牧草和农林牧业的论述”的语录。没想到毛主席在这方面也有教导,与本人专业有关,感到新奇,特录如下:“牲畜的最大敌人是病多与草缺,不解决这两个问题,发展是不可能的”(1942年12月)、“推广牧草种植。边区牲畜大多数是放牧,牧草不佳,容易生病,因此应该普遍推广苜蓿的种植”(1942年12月),“派一个强有力的人去领导,大搞饲料生产,有各种精粗饲料。看来包谷是饲料之王”,“苏联伟大土壤学家和农学家威廉氏强调地说,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这是完全正确的。我认为,农林业是发展畜牧业的祖宗,畜牧业是农林业的儿子。然后,畜牧业又是农林业(主要是农业)的祖宗,农林业又变成儿子了。这就是三者平衡地互相依赖的道理”(1959年10月)。 (2)选举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1968年2 月中旬,开始选举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其条件是:(1)政治可靠,立场坚定,决心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2)在改造思想、破私立公方面有明显成效;(3)抓革命促生产有显著成绩。选举方法是:人人总结,广泛讲用,群众鉴定,由组到室再到会,然后报院,层层产生。首先,每个人进行总结,在组内讲用。其后,在室内讲用,并提名各室的积极分子。 下旬,室内 介绍提名积极分子的事迹, 进行评选;最后,由会革委会确定的积极分子有:刘学义、陈根富、关志华、金秀华、陈富田、赵峻山和炊事班。此外, 到民族文化宫参观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事迹展览”。 3 月中旬,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了“中科院首届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下旬,传达了“空军第二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其中总结出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经验有:(1)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感情、认识和教育;(2)毛泽东思想就是阶级斗争的思想;(3)毛主席倡导的革命学风,最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4)狠斗“私”字,大立“公”字。而后,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内中说到: 混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叛徒、特务,党内一小撮顽固不化的走资派,以及社会上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分子, 每日每时都企图复辟,“切不可书生气十足,把复杂的阶级斗争看得太简单了”。 (3)开展革命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准备整党建党 1968年3 月下旬,到中关村参加“批判、斗争张劲夫、裴丽生大会”。 4-5 月间,多次到中关村参加全院斗争特务、叛徒大会。 5 月下旬,传达《转发毛主席关于〈北京新华印刷厂军管会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的批示的通知》,主要内容是要进一步开展 清理阶级队伍运动。 6 月底,购买斯大林的《 论列宁主义基础》一册。 7 月1日,院革委会发给每人一本中科院印刷厂印制的《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一册。 至此拥有不同版本的《毛选》3套。 中旬,室文革小组派我去“群众专政组”,参与管理隔离审查人员,直到9月份。白天,看着他们劳动、学习,负责他们的安全。当时认为,被揪出来的人都不再是同志,亦不准互称同志。此间,曾到中关村礼堂参加全院召开的“庆祝全国山河一片红大会”;到原院部参观“万人坑”展览;到北京第二机床厂参观。 下旬,学习了《人民日报》发表的调查报告:《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在编者按中,转述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8 月下旬,学习《红旗》杂志第二期发表的文章:《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文中转达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必须有工人群众参加,配合解放军战士,同学校的学生、教员、工人中决心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的积极分子实现革命的三结合。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参加学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文中提出:“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不论是学校,还是别的单位,都应有工人、解放军开进去,打破知识分子一统天下,占领那些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占领那些‘多中心即无中心’论者盘踞的地方”。 9 月上旬,《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的社论,传达了最高指示:“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工厂里的斗、批、改,大体经历这么几个阶段”。文中说到:全国山河一片红“标志着整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斗、批、改的阶段”。 中旬,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科学院。 10 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林彪在国庆十九周年的讲话,再次传达了毛主席“要认真搞好斗、批、改”的指示。 上旬,参加驻院“工宣队”召开的庆祝大会。 中旬,先后 到中南海门口报喜,祝贺最新指示发表,到中关村参加“欢迎国庆观礼工人代表归来大会”。此外, 学习了《红旗》杂志第4期社论:《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其中写到:“中国赫鲁晓夫推行所谓的‘六论’即‘阶级斗争熄灭轮’、‘驯服工具论’、‘群众落后论’、‘入党做官论’、‘党内和平论’、‘公私溶化论’(即吃小亏占大便宜),就是用修正主义去腐蚀工人群众,腐蚀党。‘六论’的中心是‘阶级斗争熄灭轮’和‘驯服工具论’”,“前者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后者否定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必须继续革命”。 下旬,先是在会内参加了《打倒孙新民战斗组》专案会议、“政策体现大会”、斗争老右派崔克信大会,后到中关村参加全院揭发批判张劲夫反党集团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罪行大会。 11 月上旬,召开全会大会,揭发批判漆克昌反革命修正主义组织路线罪行。其后,连续2天,先后到海淀和天安门游行,庆祝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发表。 期间,公布了会革委会成员的分工:何希吾主管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和清理阶级队伍,老红军李友林负责清理阶级队伍和定性定案,杨绪山和孙永顺抓整党建党,薛建环抓革命大批判,戴文焕抓体制改革,陈富田抓生产。同时,会革委会 何主任传达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坚决贯彻执行“八届十二中全会”的措施:(1)学习宣传执行贯彻公报是当前最大的政治;(2)继续开展革命大批判,认真做好清理阶级队伍;(3)以大气所、印刷厂和地理所做试点,搞好整党工作;(4)坚决执行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教导;(5)掀起抓革命、促生产新高潮。而后, 提出四点要求:(1)要做好“两忆三查”,即忆受刘少奇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毒害之苦,忆受旧社会之苦,查对毛主席的衷心,查革命干劲,查对敌斗争狠不狠,以提高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觉悟;(2)要开展革命大批判,搞好清理阶级队伍工作,把大叛徒顽固不化的走资派漆克昌批倒批透,做好落实定案工作;必须挖出现行反革命分子,将其斗倒斗臭;(3)要做好整党建党的准备工作,清除漆克昌等人出党; (4)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上中旬,多次召开全会和分室大会,深入揭发了批判漆克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组织路线及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罪行,包括:封锁和抵制“五一六”通知、业务大辩论、围攻长条大字报、围攻“许克敏谈话纪要”、围攻司机班、围攻西南队、整理黑材料等。其 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种种表现有:(1)打击广大革命群众,把革命群众打成反革命;(2)打击广大干部,把大批好的和比较好的干部打成黑帮;(3)挑动群众斗干部,挑动干部整群众;(4)在基层干部中大搞人人检查下楼。期间,全会还召开了“斗争现行反革命分子张有实大会”;请北京市供电局军代表介绍了整党建党经验。 下旬,军代表 王克仁传达“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精神。 该会是10月中下旬召开的。在会上,毛主席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全会通过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核报告》和附件《罪证》,做出了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在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中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此间, 学习了 《两报一刊》社论:《认真学习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内中写到:“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史”,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刘少奇及其一伙党内的走资派,都曾经代表了资产阶级和地富反坏右的利益,从右的方面或以形‘左’实右的形式,向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进行过拼死的斗争。”此外, 革委会还介绍了其他单位的整党经验。 12 月中旬,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九一七”三所。与此同时,着手准备整党工作,请其他单位来会介绍了整党经验。 (4)其他 6 月上旬,吃忆苦思甜饭;到中关村,参加科学院革委会召开的“学习合门讲用会”。 中旬,到昌平县东小口公社太平庄大队三小队参加“三夏”劳动。期间,在农村池塘开始学游泳,回到“九一七”大楼之后,在用郭沫若稿费修建的游泳池继续练习,7月份基本学会了蛙泳和仰泳。 7 月中旬,到颐和园观看中科院游泳健儿横渡昆明湖。 9 月下旬,到怀柔北房六队参加三秋劳动。 10 月下旬,先后参加全院和全会召开的“隆重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科学院十周年 大会。” 11 月上旬,参加综考会与遗传所联合召开的“忆苦思甜阶级教育大会”和“山东省慧敏县小赵大队贫协代表报告会”。 该年, 发给 北京铁二中《干到底》兵团、紅代会北京水力发电学校《红旗》翻印的 《 毛主席、马恩列斯语录》和中科院革委会编印的《毛主席最新指示》各一册。购买《毛主席诗词》、《鲁迅言论集》、《鲁迅言论辑录》和北京师院《鲁迅兵》等编辑的《鲁迅语录》各一册。 至此拥有各种版本的鲁迅语录8本。 (六)云南省红河与文山地区紫胶考察期间 1968 年11月上旬,综考会革委会要求,认真贯彻“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最高指示,紫胶考察尽快上马。 中旬,紫胶队开始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参加人数14人。首先, 学习了《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五七”指示等文件, 接着进行了深入讨论,主要内容如下:(1)应从国家需要和贫下中农需要出发,尽快出去考察;(2)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3) 要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发展紫胶生产的政治意义,实行革命干部、科技人员和工农群众三结合; (4)要走五七道路,以紫胶为主,亦工亦农亦研;以需要为主,适当考虑专业;(5) 认真总结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 两条路线斗争的情况以及村史、家史;(6)要以斗私批修为纲,进行革命大批判。 12 月上旬,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结业,大家纷纷表决心,内容有:(1)在考察中,一定要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最新指示,并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运用,克服单纯军事观点;(2)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拜贫下中农为师, 实行“四同”, 参加生产劳动, 进行 忆苦思甜;(3)遇到困难找毛著,克服动摇性,破旧立新,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4)努力完成考察任务,为贫下中农出力献策。 并决定,到达昆明后,首先去虫胶厂,学习紫胶生产技术,进行劳动锻炼,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出队前,综考会有关领导指示:一定要走“五七”道路,亦工亦农亦研,参加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定要彻底改变旧观念,为工农兵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支援世界革命;一定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与群众相结合,拜贫下中农为师;一定要突出路线斗争,开展革命大批判,打破修正主义考察路线,打破走马观花的旧习惯,打破综考会不蹲点的老传统,打破政治避风港,闯出一条考察新路。 12 月下旬,到达昆明。26日那天,到虫胶厂参加“欢庆毛主席75岁诞辰大会”。翌日,考察队19人开始在虫胶厂参加劳动。同日,厂革委会付主任介绍该厂的发展历史、当前运动等情况;厂军代表介绍昆明“文革”运动情况。新年过后,听取了关于云南“文革”动态的录音;参加了昆明市义务劳动-建设“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到云南大学参观了“滇挺”罪行展览;到昆明展览馆参观了“安展”等。 1969 年1月上旬,学习《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 》,传达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清理阶级队伍,一是要抓紧,二是要注意政策”。但我们身在云南,远离北京,无法参与本单位运动,只能就综考会的有关问题议论一番。 中旬,劳动结束。在总结中 大家一致认为,本阶段 与工人同吃、同劳动、同商量,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思想觉悟有所提高。 2 月中旬,来到石屏县 大桥区,立即请区革委会介绍本区“文革”运动、阶级和路线斗争情况。春节期间,区里召开联欢晚会,考察队有几位略具文艺细胞的队员,登台演出-跳忠字舞。在演出中,有一位当地姑娘,将毛主席像章别在脑门肉中,以示 对毛主席的无限衷心,崇拜程度无以复加,令人唏嘘不已。 这一时期,北京盛行“ 早祝晚颂”,我们虽然远离北京,但仍坚持不懈。究竟有何意义?大家心知肚明,闲谈时也有非议,然而无人在公开场合发表异议,因为顺应形势,随波逐流,安全保险。 春节后,连日召开队会,讨论如何“抓革命,促生产”的问题。经过一番争论,有2点意见比较一致,一是要参加当地文化大革命运动,要批判修正主义科研路线;二是无论蹲点或跑面,都要走毛主席指出的“五七”道路。 下旬,全队在大桥公社二队参加劳动。此时正值甘蔗收获期,我们的任务是用搞头挖掘甘蔗残留在地中的根系。平时经常爬山,腿部强健有力,然而胳膊缺少锻炼,一天下来,有点臂痛腰酸。 3 月上旬,到达绿春县考察,首先请县革委会介绍当地“文革”运动情况,然后到县文化馆参观“三忠于展览”。 中旬,来到在三楞区,在此工作约一个月。此间,在从事业务工作的同时,还有三项必修课程:(1)参加当地运动:在三楞区,革委会介绍了本地两条路线斗争情况,参加了“区护林防火和紫胶生产会议”、“强烈抗议苏修叛徒集团反华新罪行大会”;在骑马坝乡,革委会一位成员介绍了参观山西大寨观感;在洛马底合作社参加了当地揭发批判大会;在三楞乡参加了“进一步掀起春耕生产高潮誓师大会”,会前鸣枪50响,以示隆重,接着宣读“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掀起春耕生产新高潮的通知》;还参加了《声讨苏修叛徒集团罪行大会》。每次会后,大家分头写稿,如:向“九大”表决心、声讨苏修叛徒集团等;(2)坚持政治学习:内容有《红旗》杂志社论《关于总结经验》,文汇报调查报告《松江县泖港公社贫下中农教育知识分子的办法》等;(3)参加农业劳动:亲身参加了哈尼族梯田建设劳动,如:在三楞合作社刨山地种旱谷、坡改田;在洛马底合作社坡土改梯田等。午间休息时,在地边生火烧饭,就餐。烧柴、蔬菜、碗筷尽皆就地取材。收集枯木枝干为柴,采野生树头菜、蕨菜煮菜,摘芭蕉叶当碗,剪细竹子做筷。为了增强阶级感情,有时还吃适口性更差的忆苦思甜饭。 4 月1日,收听《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广播,林副主席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当晚,参加三楞区庆祝“九大”召开的准备工作。2日,参加区召开的“最最热烈欢呼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大会”,会前,民兵鸣枪111响,会后鸣枪112响。晚上召开庆祝联欢晚会。 中旬,回到绿春县城。由于前段时间天天爬山,日日挥汗,缺少蔬菜,没有水果,我的肠道功能严重失调,7天未大便,下腹疼痛日重。只好到县医院就诊,连续灌肠2次,才把坚硬无比的粪球冲洗出来。 6 月上旬,来到红河县,大约考察了10天。所到之处,有些山寨路口建有忠字室,里面供奉着毛主席雕像。此间,大都与 哈尼族村民 同吃同住。餐中缺少蔬菜,主要为哈尼豆豉、辣椒和树头菜,虽然味道欠佳,但仍狼吞虎咽,因为一则是天天爬山,饥饿难当,二则是为了培养贫下中农阶级感情。夜间,住在阁楼,楼下火盆烟雾袅袅上升,有时被熏的双眼流泪,口干舌燥,但心甘情愿,毫无怨言。 中旬,讨论落实毛主席在“九大”的最新指示:“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并依据前段的考察实践,自拟宣传提纲,包括:(1)紫胶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国防、反帝反修具有重大政治意义;(2)紫胶在宣传毛泽东思想、军事工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均有重要用途,且是出口物资;(3)宣传广大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大力发展紫胶的动人事迹。 7 月初,回到大桥,参观三树底胶园。蹲点组的几位队员,四个月来,为了建设紫胶园,与胶农一起,天天早晨下山,大砍杂木,抚育改造寄主树;傍晚返回宿舍,要爬相对高差500米的大坡,辛苦异常,劳累不堪,有的甚至双手血泡斑斑。身体瘦小的黄瑞复,消化系统本来不好,此时更加衰弱,胃部经常不适。回京后,到医院检查,发现胃下垂四指;多年治疗不愈,直到老年才慢慢恢复正常。 而后,到石屏县医院体检,项目主要为肝功和尿常规。结果,有的队员黄疸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值,确诊为慢性肝炎;有的尿蛋白明显超标,肾功能受损;体重普遍下降,包括我在内的几位,不足百斤,其中有的身高在175厘米以上,消瘦程度可想而知。 8 月,从广播中收听到毛主席的指示:“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斗志。 接着,进行全州的总结。其中包括如下2项政治工作:(1)进行思想总结。首先每个队员各自写出本人的政治思想工作小结,然后组内讨论,分组小结,再行交流,写出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总结。大家认为,考察的大方向是对的,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宣传毛泽东思想,参加当地运动,走“五七”道路,与贫下中农实行“四同”,得到了锻炼,思想收获较大。(2)进行开门整党。综考会革委会专门派出余光泽,从北京来到云南,指导整党工作。整党分为四个阶段:①思想发动、组织准备阶段:学习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学习毛主席无产阶级建路线,学习新党章;请石屏县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作两条路线斗争报告;②大批判阶段:批判刘少奇的“三党”、“六论”;③党员斗私批修阶段;④小结。我虽不是党员,但亦需参加学习和批判,写出整党体会总结。 期间,学习毛主席“在 九届一中全会”上 的最新指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有些事没有做完,现在还有继续做,譬如讲斗、批、改。”遵照这个指示,我们讨论了综考会和紫胶队的体制改革问题。此外,在考察队自建的虫胶土法加工厂参加劳动,熟悉生产程序与设备,并参与铺路劳动。此外,传达了中央指示,主要内容是:宣传毛泽东思想 不要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报纸刊头不印毛主席像; 禁止在瓷器上印制毛主席像;不要搞“忠字化”运动;不要修建封建式的建筑;不要搞“早请示、晚汇报”、饭前读语录、向主席像行礼等形式主义活动。 10 月中旬,回京途中,路过湖南株洲,下车,到毛主席故居韶山参观;再到上海,参观中共第一次党代会会址。 (七)短暂回京期间,制定“四五”规划与科研计划 10 月下旬,回到北京。 向上级部门汇报,得到好评。中科院“工宣队”郝副总指挥说:紫胶考察很鼓舞人心,符合毛主席“五七”指示,应当鼓励,要继续搞。科学院革委会生产组刘同志说:紫胶队与工农结合,走“五七”道路,土法上马,方向是对的。好好总结,继续干吧!“九一七”大楼三所军代表连同志说:紫胶队搞得很出色,有普遍指导意义,要认真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大家很受鼓舞,患有慢性肝炎的队员,也表示要继续参加考察。 这次在京仅仅待了二个月。此间,多次传达中央首长讲话,有周总理的指示,有陈伯达、康生、黄永胜、余秋里、刘西尧、杨俊生、黄作珍等领导的讲话。主要内容为: (1)苏联成立了中亚军区,在我国“三北一疆”边境,集结军队百万,飞机千架、坦克数百,威胁我们,欲意签订城下之盟。所以,我们要用“备战、备荒、为人民”统帅一切,用战备带动一切,包括科研战线在内,要纳入战时战备体制;要把打仗和“斗、批、改”统一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上来;要长期备战,持久作战,独立作战;要准备打仗,要有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和行动准备;要加强革命性、组织纪律性和科学性;要平战结合,以战为主;要劳武结合,以武为主;要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国民经济的发展,要农业第一,轻工业第二,重工业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省的粮肉要自给。现城市人口多,要大力疏散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2)现在到了“斗批改”阶段,关于科学院的体制,不管怎么变,目的是备战、备荒、为人民。体制改革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发展生产的需要,国防的需要。科学院体制存在的问题是:脱离使用、生产,自成系统;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战线过长,应有尽有。对科学院进行改革的设想是:要搞综合性、长远性、探索性的任务;要使用、生产、科研相结合。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群众路线、三结合和统筹规划。改革的原则是:利于加强党委领导,利于全面规划;利于设备成龙配套;利于走“五七”道路,利于改造科研队伍,利于广泛交流与协作,利于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国防、国民经济和人民服务,利于推广应用。具体做法是:依据研究所的类型,有的交国防部门,有的归口,有的下放地方,保留基本理论研究。无非有三种出路:一是全部分光,划归产业部门,二是基本不动,全部保留,三是归口或下放后,部分留科学院。 (3)国防科委、国家科委、科学院等单位,11月下旬撤出工宣队。 (4)科委要成为真正的办事机构;科协由各级党委领导,去掉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 11 月上旬,发给每人中科院革委会印制的《最高指示》、《林副主席语录》和《 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毛主席、林副主席指示)》各 一册。购买《 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一册。 中旬,传达了科学院最近举办学习班的情况。学习班分为三组:技术组、生物学组和地学组。制定出了科学院粗线条的“四五”赶超规划。期间,郝副总指挥作了“四五”赶超规划报告,其中讲到:科学院二十年来有成绩,但与科学院这样庞大的机构比较,是不相称的。科学院能力是有的,要有志气,有信心。搞规划,要以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五七”指示,以及陈伯达的“探索性、长远性、综合性”为依据;要立足所内,眼望全国,落实于科学院。不仅科学院要抓重点,各所也要有重点。重点是指具有普遍性、关键性和决定性的问题。此外,传达了青海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兰州军区三线建设规划小组和总后勤部军马部在8-9月份的来函,请求综考会对其矿藏、工业、交通、水力、土壤、地质、地下水、农业、牧业、草场等进行考察。 下旬,根据中央指示,“工宣队”开始撤离。“九一七”大楼三所召开大会,热烈欢送驻三所“工宣队”,而后,我们亲自将队员送回清河毛纺厂。隔日,在北京展览馆,召开全院隆重欢送驻科学院工宣队大会。柳宗阳、刘桂英(京棉二厂副主任)、郭沫若、刘西尧先后讲话。出席者还有:4800部队副军长、国家科委军管会主任石方等。 期间,紫胶队对以往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讨论制定了1970年考察计划。同时,举办了综考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制定了综考会“四五”规划与1970年生产科研计划。“四五”规划内容有:紫胶考察、生产与土法加工、青藏高原综合考察、三线建设重大问题、山地综合利用、植物草场资源及其利用与改良等。其中,与植物草场组有关的有:紫胶生产与加工、军马场、三线建设地区的山地综合利用和青藏高原考察。讨论中,提及的1970年综考会的任务有:紫胶队,军马场,橡胶组,四川农业,渡口,黄淮海,西北考察等。此外,评比出四好连队和五好个人。此间 发给每人一册中科院编印的《 最高指示》,内含:毛主席语录、5篇著作和诗词。 至此拥有各种类型的毛主席语录10本。
个人分类: 回忆录|2008 次阅读|2 个评论
“文革”亲历记(2)
热度 1 duzhanchi 2015-8-16 09:35
(三)造反派夺权,成立革命委员会 (1)革命造反派夺权 1967 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了元旦社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指出:1967年将是全面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将是更加深入地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清除它的影响的一年,将是一斗、二批、三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的一年。这标志着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的新阶段。 1月上旬,传达了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去年12月30日在清华大学的讲话,号召学习下列著作: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自由主义》、《老三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与时局》、《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以及林彪和陈伯达在“党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当时综考会并未布置读马列原著。只初步学习了几篇毛著与《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群众里面去》、《大联合要以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为核心》等文章。 此间购买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册。 1967 年1月中旬,东方红战斗团召开大会,提出砸烂综考会党委、政治部等一切机构,成立“革命造反委员会”,进行夺权,包括革命领导权、生产业务领导权和财务经费监督权。接着,召开综考会“革命造反大会”,宣布行动领导小组,计划夺印。而后,综考会所属战斗团(队)召开大会,选举“革命造反临时委员会”组成成员,当选者有何希吾、杨绪山、李宝庆、陈根富、陈富田、薛建环和孙永顺。其后,东方红战斗团再一次召开大会,确定下一步运动重点,即结合综考会成立十年来执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进行深入批判。主攻方向为会党委和政治部。李应海代表会临时党委作检查。其中谈到:运动初期,由于受漆克昌蒙蔽,成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帮手;工作组时期,也参与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会临时党委时期,同样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此间,传达了周总理“1月17日和18日2次接见科学院造反派代表时的讲话”,其中谈到:夺权后,如能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中央就承认你们;要打破级别,科学院也由你们青年人来干,走资派靠边站;要把尖端科学抓起来;对犯错误的干部的处理,分四种情况,即罢官撤职、撤职留用、停职留用和留用工作;张劲夫、韩光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陶铸干了很多坏事。李富春、聂荣臻是可以批评的;“无限造反”是资产阶级口号;革命造反派主流是好的,思想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但组织不能分化。 下旬,参加了全院召开的“京区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夺权大会”。王锡鹏主持,会后给毛主席发了致敬电。此时,中科院革命造反团已发展到7000人。我参加的“红缨枪战斗队”召开会议,确定总负责为杨绪山、陈振杰和高家表。并将队员分为材料组和宣传组。前者负责搜集大字报、会议记录和会内外调查,后者负责报道好人好事、传达重要讲话、讲述运动动态、发放传单、张贴大标语和制作语录牌。 (2)革命造反临时委员会领导运动阶段 1967 年1月下旬,《红旗》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传达了最高指示:“从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手里夺权,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革命,即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的革命”。 2 月上旬至3月中旬,在革命造反临时委员会领导下就行了如下几项工作: 第一,揭发批判漆克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首先,全会召开“彻底清算漆家王朝罪行誓师大会”。其后,又陆续召开了6次批判大会,其罪行有:(1)不突出政治,不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2)积极推行修正主义、资本主义考察路线;(3)推行资产阶级干部路线,招降纳叛,结党营私,排挤打击工农干部子弟;(4)专横跋扈,大搞一言堂;(5)养尊处优,飞来飞去;(6)生活糜烂,腐化堕落,阅读低级下流小说;(7)与黑帮、反革命分子勾勾搭搭;(8)顽固站在资产阶级反动立场上,镇压革命群众;(9)避重就轻,拒不交代,顽固到底。会上,还传达了周总理的讲话,其中讲到:由于东欧没有采用自下而上的群众夺权运动,没有开展文化大革命,所以出现了修正主义。实践证明,脱离了毛主席的领导,就要出现修正主义。目前,全部夺权的是少数,没有夺权的也是少数;夺文化大革命领导权,实行业务监督的是多数。 第二,整风。2月下旬,综考会革命造反派召开“整风动员大会”。主要内容为:(1)数月来,东方红战斗团和革命造反委员会成绩巨大,但有许多缺点,甚至错误,如:没有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和军委指示,存在打倒一切的现象;抓革命、促生产这样的大问题,没有在群众中讨论;有小团体主义,闹不团结;有的造反派领导有官架子了,听不进批评意见,不敢使用新生力量;浮在上面,忙于事务,脱离群众,运动群众,埋怨群众,只少数人作重大决定。(2)确定本阶段的整风内容,为夺权后领导产生的问题,重点是群众路线问题,即民主集中制的问题,要边战斗边整风。 3 月上旬,全面开展整风。首先学习整风文件;而后,主任何希吾代表革命造反委员会对一个月来的工作进行检查,认为以下六点是影响我会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1)没有很好地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2)不能很好地贯彻党的方针路线;(3)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4)未能团结大多数;(5)领导班子革命化不够;(6)有单纯军事观点。而后,各室和各造反派组织各自召开整风会议,有关领导进行检查。下旬,全会再次召开整风大会,革命委员会主要成员依次进行检查。其后宣布:(1)革委会成员的分工,李宝庆、戴文焕、陈根富、薛建环、陈富田负责运动;李文亮、孙永顺负责生产;李友林、杨绪山负责党务;(2)从下周开始,周一、二抓生产,暂无生产任务者均搞运动;(3)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此外,还给院级革命造反派领导成员与机构提了意见。 第三,促生产。2月下旬,传达了林业部下达的紫胶考察任务,以及祁连山考察及西南三线考察任务。3月上旬,传达了紫胶考察的具体任务。林业部认为这项工作是国家任务,希望综考会原班人马参加,会里打算扩大人马;考察地区以云南为主,时间从1967年9月至1968年5月。4月下旬,“中科院支援三线建设座谈会”在西安召开。与此同时,会内讨论了综考会的“去留存废”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对以往的成果应该“一分为二”;如何“改”,要在实践中摸索。有的认为,综考会以前的成果基本无用,主要原因是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今后,如果改变考察方向与方法,深入下去,既为计划部门服务,也直接为生产服务,并搞出特色,亦可保留。有的则认为,要彻底砸烂综考会,要斗批散,否则,就是对漆克昌修正主义路线还有感情。不同意见针锋相对。至于当前工作,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综考会必须促生产,但今年上半年暂不出去。但也有的主张只抓革命,不促生产,有任务先推出去,让别的单位去承担。此外,还传达了科学院的体制问题,拟与科委合并,挂2个牌子;科学院的新技术学部划归国防科委管理。 期间,在“九一七”大楼三所造反派大会上,传达了全国运动情况,内中说到:全国有150个全国性组织,其中3个是反动组织,6个是坏组织。3个反动组织为:全国灭资造反团总部、全国国营农场红色造反团与全红总。6个坏组织为:全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捍卫真理造反团、全国军垦战士革命造反团、国际红卫兵中国支队、全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红色革命造反团、全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红色第一线战斗队、全国聋人革命造反联络部。其反动和破坏性表现为:有地富反坏右参加;矛头指向毛主席,破坏文化大革命;污蔑社会主义制度;冲国务院;挑动武斗;强占公房;大搞经济主义;破坏国家财产;为“五类分子”翻案;乱搞男女关系。 此外,全院还召开了“愤怒声讨苏修反华法西斯暴行报告会”,发言者有红卫兵代表、留法学生代表、驻古巴学生代表、留阿尔巴尼亚代表。 (3)革命委员会领导运动阶段 毛主席发出指示:“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权力机构的名称,叫革命委员会好”。 经过各室、队一周的酝酿后,3月中旬召开了全会革命“三结合”大会,选举出戴文焕、李文亮、李友林为三结合对象,参加革命委员会。同时,将“革命造反委员会”,更名为“革命委员会”。同时,宣布了各部门的具体负责人,其中,生产班子为陈富田、孙永顺、李文亮;办公室为冯德元、王加胜、孙永顺;业务处为康庆禹、陈富田、张天光;研究室为:范增林、廖国藩。 下旬,革委会负责人对前段运动进行小结,谈下一步运动搞法。而后进行讨论,谈思想、谈形势、谈做法;大家认为领导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办事缺乏群众基础,没有形成民主的辩论气氛;必须团结大多数,才能把运动进行到底。 27 日,河北省河间与大城县交界发生地震,6.3级。为了安全起见,领导将我们住在顶层的集体户,转移在另一个楼的底层居住。 月底,传达了周总理3月28日的讲话,其中谈到:29个省市都实现和准备实现革命的“三结合”,或者准备经过军管过渡到“三结合”。中央和国务院部门大都实现了革命“三结合”临时权力机构,一般是夺取运动权和业务监督权。夺权有三种形式:(1)无产阶级革命派本身有能力夺权;(2)革命造反派没有真正联合起来夺了权不能掌握,需要帮助的,实行军管;(3)不需要夺权的,领导干部可以工作,也要搞“三结合”。 这个期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的主要内容是,检查自己的思想状况,克服怕字,破私立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月初,全会召开“彻底批判刘邓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誓师大会”。隔日,参加科学院召开的“控诉批判刘邓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誓师大会”,约2万人参加。接着,参加了北京召开的“控诉批判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少奇大会”,约70个单位,2万多人参加。其后半个月,会内召开了“批判控诉刘少奇罪行大会”;科学院召开了“批判斗争张劲夫反党集团大会”。室内、队内召开数次会议,批判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交流大学《老三篇》的心得体会。有人联系考察实际,认为四川省委的水利方针是反毛泽东思想的,综考会张有实等发现这个方针与中央的水利方针是矛盾的,于是提出了发扬大寨精神的水利方针。有人认为,《红缨枪战斗队》长期以来是个大杂烩,队领导右倾思想占优势,根本原因是队内没有开展两条路线斗争。队员中,有的前段积极,后来干劲不大,有的一直随大流,不敢发表意见,不能触及自己的灵魂。我大概属于后者,但发言者并未指名道姓。 此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高举无产阶级的批判旗帜》,提出“把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把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批倒、批深、批透”,矛头直指刘少奇。 期间,听说10日清华大学要批斗王光美。我们如期来到清华操场,但见人山人海,我们只能远远瞭望:王光美被几个红卫兵押着,站在主席台上,身穿紧身旗袍、头戴洋式草帽,脖挂乒乓球项链;旁边有 彭真、罗瑞卿、陆定一、薄一波等人陪斗; 有一名红卫兵 正在声嘶力竭地进行批判,不时呼喊口号,有时让她交代问题。对于这种场面,我们似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再像运动初期那么新奇。 中旬,周总理联络员刘西尧接见全会同志。会上,会革委会负责人讲,当前主要有三项工作,即批判刘氏黑修养、抓革命促生产及讨论综考会“去留存废”问题。接着,刘西尧讲话,其中谈到:综合考察、综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是需要的。从整个国家考虑,综合考察工作不但不应削弱,还应大大加强。现在把综合考察这个重要工作忽视了,是不应该的,即使将来综考会散了,恐怕还是要搞综合考察和综合利用的。但综考会是否存在,还是可以考虑的,问题是具体放在那里。现在的国家大事,就是彻底批判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批判黑修养,但国防任务、重大国民经济任务还是要搞的。恨漆克昌是对的,但应更恨刘少奇、邓小平和陶铸。 下旬,参加全院“批判斗争张劲夫反党集团大会”。其后数日,讨论当前形势,批判《整改七条》,讨论干部培养的标准和途径。主要内容有:(1)以往重业务轻政治,用“公私溶化论”、名利思想来引诱干部;(2)《七十二条》中的第四章“科学队伍”,共5条,只有一条空谈政治思想,其余4条,均为业务,即业务水平、研究生制度、考核和奖励制度;(3)以往培养干部的方法是“修养”;采取的手段是物质刺激,只看业务成绩和考绩,只看论文和报告,不看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生产的作用,致使文中“对国家建设实际应用的贡献”这句话,变成了空话;(3)成立“批判综考会科考路线联络站”,为深入批判综考会的任务来源、为谁服务、人才培养,以及“十年规划”等做准备。此外,还有人提出:(1)综考会成立初期,是右派分子顾准掌权,可将这几年的文件拿出来批判;(2)漆克昌的综合考察是“三脱离”、经济为纲,进行布局只考虑合理性和可能性,不考虑阶级斗争的需要。 5 月初,会革委会传达了西北考察任务和甘肃南部农业考察任务。并传达了5月4日和5日聂荣臻副总理的指示。其中讲到:军管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军管要搞大联合、三结合;文化革命委员会要长期存在,你们的“斗批改”还要深入;刘西尧到科学院当总理联络员,是王任重提出,我同意的;科学院和科委合并,可节省一些人力;历次运动总是自上而下,都不彻底,只有这次最彻底,由下而上的发动群众斗争,没有经验,有错的,有对的;科学院无政府主义太严重,你们夺权委员会有分歧,坐下来谈清楚,不要分裂。院革委会主任王锡鹏在讲话中谈到:全院干部共有1113人,目前结合的不到20%。 5 月中旬至6月下旬,召开了“揭发批判‘打击一大片,保护一小撮’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成立了“打倒孙新民联络站”、“打倒冷冰联络站”和“打倒赵峰联络站”。 室文革小组分配我参加“打倒孙新民联络站”。其后50多天,多次召开串联会,先后专访了李作模、吴传钧、刘忠轩、郭敬辉等,查看档案材料中有关孙新民的材料,了解他在黑龙江队、南水北调队、西南队、“反右倾”运动、“四清”运动和三线建设中的问题。此外,在批判副院长裴丽生的大会上,有关人员亦揭发了孙新民在黑龙江队的问题。 7 月初,再次传达甘南农业考察任务,以及西南考察(六水盘矿区、渡口市)任务。 除上述之外,还召开了全会和全室“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整风会议和彻底斗倒漆克昌串联会。并到颐和园,参加庆祝毛主席畅游长江活动,观看2万人横渡昆明湖。 此间购买了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俄文版《毛主席语录》一册 。 (四)云南省玉溪地区紫胶考察阶段 1967 年8月中旬,全体考察队员在昆明集中。考察期间,除业务工作外,读毛著,学政治,参加运动和生产劳动占据了大量时间,下面只记述与此有关之事。 下旬,召开民主生活会。大家表示,一定要天天学习毛主席著作,雷打不动;要关心北京和全国的文化大革命,采用正面宣传的方式参与当地运动。本着这种指导思想,我们前往省博物馆,参观了“闫红彦罪行展览会”;对当地的主要造反派队伍-毛泽东主义云南无产阶级革命派和八二三无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详细分析;三次到昆明市区观看武斗形势,在大街上信步漫游,枪声阵阵传来,不时有满载红卫兵的卡车呼啸而过。回到旅馆后,有位队员说,他正在路边行走,突然一声枪响,不远处有人应声倒地。 月底,来到玉溪,开始实地考察。首先,全体人员投票选举领导班子-“勤务组”。票数最多的五位当选:杨绪山、凌锡求、王联清、梁玉仲、张光鼐(专区林业站)。其后,在新班子的领导下,讨论“政治学习计划”,包括:(1)及时发现活思想,结合当时形势,决定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内容;(2)摸索考察中突出政治,“抓革命,促生产”的经验;(3)通过“四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 向群众学习,增强与贫下中农的感情,改造思想; (4)及时传播最新最高指示及中央政策。 9 月上旬,玉溪武斗形势严峻,有点小紧张。开会讨论何去何从,并给会革委会拍电报请示。回电说:“办好补助粮,下去考察”。于是,再次召开队会讨论,大家认为形势大好,但有曲折,有困难,要响应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尽量多地考察一些地区。并派人到处联系,搞了一点汽油。 我们立即行动,将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的《关于不准抢夺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和各种军用物资的命令》(即《九五命令》), 写成大字报贴出。 下旬,全体队员来到元江县青龙镇岔河紫胶园,与胶农并肩 劳动,一起调查研究,为时一周。 10 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林彪在国庆十八周年的讲话中,转达了毛主席“要斗私,批修”的指示,并再次转述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 10 月中旬,野外考察结束,回到元江县城,请元江林业站干部介绍当地文化大革命概况;讨论政治思想工作计划;学习毛主席7-9月“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的重要指示”。其中谈到:“全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形势,不是小好。整个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有些地方前一段好像很乱,其实都是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要斗私批修,要拥军爱民,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同时,召开毛主席著作讲用会。大家认为,关键是要斗私批修,要把自己摆进去,革自己的命;要加强宣传紫胶生产的政治意义,提高各级干部与群众对紫胶的认识,普及紫胶生产技术,把考察工作搞得更好。 12 月中旬, 进行了为期2周的总结。首先开会讨论政治思想如何开展,决定每天“斗私批修”1.5小时。 这次考察,与“文革”前明显不同,考察队不仅是一个调查队、一个研究队,而且也是一个宣传队、一个工作队。在与农民“四同”的过程中,亲身体会他们的贫困生活,亲眼目睹他们的艰辛劳作,直接感受他们淳朴善良的优良品德,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这犹如一面镜子,时时激励我们,破除名利思想,献身祖国科考。 由于搞不到汽油,无法继续考察,只得提前收队 ,于1968年1月上旬回到北京。。 这个期间,除紫胶考察外,祁连山考察队对甘肃省 肃南县的天然草地资源和畜牧业进行了调查。 在10-12月期间,与综考会有关的生产任务相继而来,如:国家科委召开的甘南任务座谈会、中科院召开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总结工作会议和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第二次总结工作会议等。 回京后购买了《 毛泽东思想万岁》,以及中科院自动化所《东方红公社》、中科院植物所《捍卫毛泽东思想大队》等编印的《毛主席论科学技术》、国际关系学院《五洲风雷》编辑部编印的《鲁迅文录》和首都紅代会《新北大井冈山兵团鲁迅纵队》编印《鲁迅语录》各一册。
个人分类: 回忆录|1748 次阅读|1 个评论
“文革”亲历记(1)
热度 13 duzhanchi 2015-8-1 14:16
“文革”,在我国空前绝后,在世界绝无仅有。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十年间,随着最高指示的不断发表,事件与小运动层出不穷, 环环入扣,使人应接不暇,唯有步步紧跟。期间, 被打倒者甚多,靠边站者无数,始终巍然屹立者寥寥;高层领导频繁更迭,变幻莫测 , 令人眼花缭乱,往往出人意料。 这是个失常的年代:今天上台,明天下台;今日趾高气扬,明日阶下成囚。这是个反常的年代:学校长期停课,工厂屡屡停工,学生送往农村,干部下放干校。这是个无法无天的年代:各级领导随意被斗,大师名家任意被抄,文物古迹肆意被毁,国家主席惨死异乡。这是个展现人性的年代:有的人狂热不羁,有的人逍遥自在;有的人尽情表演,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选择忍耐,有的人选择自杀;有的人洋洋得意,有的人谦卑受辱;有的人大义凛然,有的人委曲求全。这是个大批判的年代:批判资本主义,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批判官僚主义,批判业务脱离政治,批判理论脱离实际。这是个至今仍有争议的年代:有的认为应当全盘否定,有的认为这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伟大创举。 无论如何,“文革”运动都是十分奇特的,翻天覆地的,刻骨铭心的,终身难忘的。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既是责任,也有必要。至于孰是孰非,任由后人评说。 “文革”前期,即1966-1971年,我在中科院综考会农林牧研究室工作。此间,有时在京参加运动,有时在外进行考察,还曾到过“五七”干校。后期,即1972-1976年,我先后到中科院地理所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室和植物所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室工作。下面依据时空与运动内容的变化,拟分为十二个阶段予以记述:(1)“文革”开始,主动投入运动;(2)返回北京,积极参与运动;(3)造反派夺权,成立革命委员会;(4)云南省玉溪地区考察期间;(5)返回北京,既抓革命又促生产;(6)云南省红河与文山地区考察期间;(7)短暂回京,制定“四五”规划与科研计划;(8)滇西与黔南考察期间;(9)在京参加“一打三反”和 拉练;(10) 湖北“五七”干校期间;(11)地理所期间;(12)植物所期间。 (一)“文革”开始,主动投入运动 1966 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京召开,通过了毛主席主持起草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宣布撤销 《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 (即《二月提纲》和“文化革命五人小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会。这一举措非同小可,标志着吹响了文化大革命的号角。当时,《通知》虽然只传达到党内科级以上干部, 但 《人民日报》从6月1日至7日,连续发表了七篇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夺取资产阶级霸占的史学阵地》、《毛泽东思想的新胜利》、《撕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遮羞布》、《做无产阶级革命派,还是做资产阶级保皇派》和《我们是旧世界的批判者》,这 实际上已将其精神和内容公布于众。 当时,我们中科院西南队川滇接壤分队正在成都进行大总结,大家虽然感到形势严峻,但并无回京参加运动的想法,因为 我们认为,搞好科研是研究人员的天职,是最大的政治。 所以,总结结束后, 没有进行休整, 便立即前往渡口市,开始了新的考察。 真正使我们发生思想变化的是6月18日。这一天晚间,从广播中听到北京女一中和北京四中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两封信,提出废除旧升学制度的强烈要求。《人民日报》在为此发表的社论 《彻底搞好文化革命 彻底改革教育制度》 中写道:“这场斗争,还是刚刚开始,许多资产阶级的顽固堡垒还没有攻破” ,“我们要随时准备迎击来自反动阶级和他们的代表人物的各种挑战,给他们以坚决的毁灭性的打击” 。大家感到,科技界同样存在着严重问题,两条道路斗争同样十分激烈,必须全力向那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学者权威”展开坚决斗争。为表达我们誓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分队党团组织决定予以效仿,委托张烈、李百浩和我起草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电报,经讨论修改后立即发出。同时给西南队和综考会领导分别打电报,请求回京参加战斗。 21 日,收到综考会回电:“如工作需要,可继续,否则回京”。请示渡口市委,有关领导表示,支持我们回京闹革命。于是,我们在队长孙鸿烈和李龙云的带领下,立即离开渡口,27日到达成都。 此时,西南队各分队均已到达。28日召开西南队全体队员会议。会上,群情激昂,发言踊跃。西南队李文亮队长在讲话中谈到:各分队都积极起来进行文化大革命,写倡议书,给党中央、毛主席打电报,要求彻底革命,我们坚决支持。中共西南局指示:(1)一切服从文化大革命;(2)综考会直接发电报给各分队(组);(3)同意你们的意见。所以决定,全队集中返京参加运动。接着,各分队领导和队员发言:大家感到综考会党委按兵不动,犹豫不决,封锁消息,压制运动。回京后要求保留西南队建制,要求会党委表态,要求撤回综考会全部在外人员,揭发综考会的老大难问题、干部政策问题、歪风邪气问题。以往在大会上向来不发言的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情绪,说了几句;主要内容是运动一定要有党的领导,既然会党委领导不力,就应请求上级单位派工作组,到综考会领导运动。最后,李队长表示:队党委坚决完成革命同志的委托,回京后先向党委汇报,请求作动员报告。翌日,乘火车离蓉城。 (二)返回北京,积极参与运动 (1)综考会党委领导运动阶段 30 日回到北京,看到楼内贴有数百张大字报,有阶级路线的,有科研方针的,有干部政策的,有男女关系的,有 辩论“胡克明谈话记录”的, 还有关于会党委对待文化大革命态度的,等等。主要内容为:综考会严重“三脱离”,没有突出政治,领导工作不深入,考察综而不合,出成果不及时,铺张浪费严重,有“大少爷”作风等。总之,综合考察虽有一定成绩,但综考会问题很多。 其中,有几张长条大字报,从六楼一直垂到一楼,长达20米。看后, 感到综考会的问题的确不少,会党委的问题确实很大,但是否应该把书记打倒,一时认识不清,觉得尚需进一步揭发。 此时此刻,亲身体会到了最高指示的威力:“大字报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新式武器”。正如6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的大字报是暴露一切牛鬼蛇神的照妖镜》一文中所言:“要放手发动群众,采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方法,让群众把意见充分地讲出来,把那些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统统揭出来,把一切牛鬼蛇神统统揭出来,把资产阶级的反动堡垒一个个地砸得粉碎”。 7 月1日,综考会党委书记漆克昌立即召开座谈会,讲述会内文化大革命的过程:6月6日贴出第一张大字报,标志着综考会文化大革命开始。15日,中央动员在北京郊区参加麦收。期间,应用地球所和化学物理所出了问题,反革命分子破坏文化大革命。院里通知,集中力量在这两个所夺权。会内又进行了动员,文化革命高潮又起来了;我会运动发展是健康的。现在明确了运动的矛头是党内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权威”和一切牛鬼蛇神。搞法是依靠党,依靠群众。武器是革命的大字报。党委愿意接受群众审查。 当时,每天白天与周一、三、四晚上搞运动。开展运动的方法为边学,边议,边看大字报,边写大字报。学习内容为毛主席著作、《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社论。并规定“三不”:不打人、不上街、大字报不写男女关系和政治历史问题。 随后数日,针对西南队的大字报逐渐增多,大会小会也讨论西南队问题。 在此形势下, 西南队的某些领导和一些队员的 思想开始转变,觉得会党委对运动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召开成都“6.28”会议的动机是不好的。我的思想也有所动摇。 对此,会党委采取了安抚政策。在全会大会上,漆书记说:西南队要求回京参加运动,积极揭发问题,是很好的,贴出的大字报绝大部分是好的。在野外不了解情况,好人说错了话,改正就是了,写的大字报不太合适,可以不贴出来。对西南队领导不批评,不指责。 其后,大字报数量日趋增加,可达千张。 这段时间,我的热情较高, 写了2张大字报,其中一张是《综合考察应当“三抓”》,认为以往领导只重视抓出队和总结,而忽视抓考察,其内容可以说是不痛不痒。 这个期间,主要学习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努力做坚定的革命左派》和刘英俊的先进事迹。传达了张劲夫副院长代表院党委作的报告。其中谈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势猛,声势壮,形势好,意义伟大;要进一步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强调要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好学生。 (2)中科院工作组领导运动阶段 鉴于综考会运动起落不定,问题较多,领导落后于群众,阶级斗争的盖子没有揭开,于是,7月26日 院部派来了以李秉枢为首的10人工作组, 协助搞好文化大革命。 不日,召开全会大会,由漆书记作检查。其中谈到,前段时间,把西南队问题当成了运动中心,是颠倒了主次;应将领导的问题揭深揭透,才是把文化大革命搞好的关键。综考会以前有成绩,但阶级斗争很尖锐,问题很多。产生的根源,一是没有认真学习主席思想,对文化大革命的意义认识不够;二是没有建立起牢固的群众观点;三是没有彻底消除个人私心杂念。接着,工作组组长李秉枢讲话,认为综考会的主要问题是大胆放手发动群众不够,以至于运动三起三落,热一阵冷一阵,未能步步深入。下一步要认真进行总结,成立文化革命委员会。工作方法是,开会与大字报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座谈会与个别谈话相结合。运动中,各级领导要敢于引火烧身;要保证国家重要项目正常进行,保证国家机密不受损失;不批斗群众与科级以下的科学家;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后来才知道,7月 25 日, 毛主席 在接见各中央局书记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时就已谈道:工作组“起坏作用,阻碍运动”,“不要工作组,要由革命师生自己搞革命”。 28 日,中共北京市委正式发出《关于撤销各大专院校工作组的决定》。而中科院却刚刚派工作组到综考会,明显落后于形势。 没过几天,院里决定,撤销漆克昌的文革小组领导成员职务。接着,漆作第二次检查。其中谈到,认识到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主要原因是怕出乱子,怕牵连党委,实际上是害怕群众起来革命,以至造成运动“三起三落”。当时认为什么都可以揭发,没有引火烧身,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既没有经验,又不向群众学习,以老经验、老框框办事,以资产阶级老爷式的态度对待群众,以个人代替了真正的党。西南队回来后,名为给西南队介绍情况,实际上起了“下马威”的作用,虽未号召,但曾暗示揭发西南队的问题,对同志们揭发西南队的问题持默许态度,所以这段运动走上了支流,而自己却主观认为这是一个高潮。因此,群众对领导的不满越来越多。后来又重新动员,想要引火烧身,但未能消除群众顾虑,所以运动没有形成新的高潮。 而后,有的同志当即上台发言,提出七点质问,认为漆的检查很不深刻。随后党委委员李应海、李文亮、韩沉石先后作检查。最后,李秉枢总结说:今天大会开得很好,由检讨会变成了辩论会。现在有许多大是大非问题没搞清楚,需要辩论,这是群众的要求。 8 月5日,综考会成立文化革命委员会, 韩炳森和徐振山任正副主任,范增林、孙永顺和何希吾为委员。其后数日 ,连续召开了4次“ 全会辩论大会”。此间, 工作组成员陆续撤走,转为文化革命委员会在党委领导下开展运动。 期间,传达了“7月31日中科院文革动员会”。会议由造反派王锡鹏主持,陈伯达、李雪峰、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张劲夫先后讲话。 这个阶段,8月1-12日, 中共中央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扩大),公布 了《关于 无产阶级 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即《十六条》),发表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并决定撤销彭、罗、陆、杨的职务。毛主席指示:“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公开支持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造反活动。自此,全国上下大乱,群众组织中出现了保皇派和造反派的尖锐对立和斗争 。 12 日,《解放军报》社论发表了 “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最高指示。 (3)文化革命委员会领导运动阶段 8 月18日,与毛主席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林彪,发表讲话说:“我们要打倒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要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要打倒一切资产阶级保皇派,要反对形形色色的压制革命的行为,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8 月中旬,中科院宣布,运动复归会党委领导,负责人为李应海; 文化革命委员会由 党委领导。但在实践中,运动是由 文化革命委员领导的。此间, 继续开展全会辩论大会,截止到9月中旬,又召开了5次 。接着,漆克昌作了第三次检查。其中谈到:自己在运动中犯了严重错误,主要是将自己的认识作为党的政策来贯彻,在领导干部中散布错误言论,在党的系统中布置错误路线;犯错误的根源是地主资产阶级思想没有彻底改造,对运动的观点都是右倾机会主义的。 至8月下旬,综考会共揪出了24名“牛鬼蛇神”,全被隔离、审查、劳动 。这时,我所在的 农林牧研究室成立了“红卫兵”,条件是红五类出身中表现好的。我当时家庭出身地主,有一种原罪感,与此天然无缘。这个期间,曾到王府井等闹市逛街,发现红卫兵横扫“四旧”所向披靡,战果“辉煌”,霓虹灯被一扫而光,凡是留长辫子的姑娘或发型与众不同的青年,一律当场剪掉。综考会的红卫兵虽未上街,但到被揪出的“牛鬼蛇神”家中抄家乃为常事。 31 日,在毛主席首次接见外地来京革命师生大会上,林副主席传达了最高指示:“要注意团结大多数,集中力量打击一小撮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打击的重点,是钻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一定要掌握这个斗争的大方向”。 此间,主要学习了 《中共中央关于 无产阶级 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人民的好儿子》、《从群众中来,到群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等文章。 此外,还有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情:某日中午,我们闻听在九一七大楼路南,某生产队的造反派正在打人。于是,纷纷端着饭碗前往,边吃边看。打手们手举扁担,边打边让被打者交代问题,但被打者咬紧牙关,一言不发。一直打到人不动弹了,造反派仍不叫停,又让社员轮流,每人再去打一扁担。真是惨不忍睹,但大家均无动于衷。后来听说,被打者本人并非地富分子,而是该队地主的儿子。此人是解放军某部的炊事员,造反派让他揭发其父的问题,他不揭发,于是惨遭毒打。该人是否有性命之忧,不得而知,看来凶多吉少。相比之下,综考会的运动就温和多了,充其量也就是戴高帽子游街,批斗时坐坐“喷气式飞机”。 9 月5日, 《人民日报》社论《用文斗,不用武斗》发表了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实现这场大革命,要用文斗,不用武斗”的最高指示。 9 月初, 参加在中关村召开的全院辩论大会。会上,张劲夫表态说,前一段右倾思想严重,犯了方向、路线错误,致使科学院的阶级斗争盖子迟迟没有揭开。主要错误有“应地所事件”、“化冶所事件”和面上运动中的错误,使京区30多个单位的运动出现曲折,希望大家进一步揭发批判。犯错误的原因,一是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举得不高,没有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二是在新事物面前,没有到群众中去当小学生;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彻底改造。教训是深刻的,我内心是沉痛的,诚恳要求党中央给我组织处分。我要痛改前非,诚恳当人民的儿子。自十六条公布以来,科学院文革运动蓬勃发展,形势好得很,希望大家大胆揭,勇猛批,把科学院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接着,王锡鹏发言,认为“应地所事件”是张劲夫对抗中央、镇压革命群众的严重事件,是揭开科学院阶级斗争盖子的关键。“6.24”夺权后,实行专政,对革命群众进行白色恐怖。接着有数人发言,有的认为张劲夫的检查是诚恳的,是犯了方向、路线错误,不是黑帮;有的认为检查很不深刻。 隔日晚间,再次到中关村,参加全院辩论大会。发言者认为,6月24日是个界限,之前是革命的。周恩来总理与会讲话,其中谈到:你们科学院的问题也是斗批改的问题,炮打司令部的问题。科学院既要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要抓生产实践,不能使最紧急、最需要的工作受到影响;我很不安心。很想听听反对院党委的意见,我要听各方面的意见。阶级感情要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这是主席思想。革命要靠自己,靠本单位。不要把争论拖得太久。出身不好,就要背叛家庭。会议一直进行到翌日凌晨3时。 随后几日,会内讨论张劲夫的表态,意见分歧较大,有的主张罢官,有的主张停职,有的主张不罢官、不停职,有的主张“三不一加强”,即不停职、不罢官、不改组,加强院党委领导。 期间, 综考会临时团委成立,王新元和黄家宽任正副书记,委员有杨辅勋、吴加林、刘学义、张桂兰和杨志敏。 中旬,中科院 造反团成立,人数约占全院的7%。期间,农林牧研究室成立文化革命小组,组长为高兆杉,副组长为赵存兴和蒋世奎;共青团农林牧研究室支部进行选举,蒋世奎任书记,刘玉红和许观甫任委员。 期间,到中宣部、美协、文化部、中关村等地看大字报,周扬、许立群、华君武、米谷、蔡若红、陈荒煤等的大字报较多。 15 日,在毛主席第三次接见外地来京革命师生大会上,周总理传达了最高指示:“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生产,保证文化大革命和工农业生产双胜利”。 下旬,传达了“中央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接着,参加中科院召开的“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大会”,京区全体人员参加,约2万人。张劲夫和周总理联络员刘西尧分别讲话。此后,综考会召开大会,增选蒋世奎和张天光为文化革命委员会委员。 此间购买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精装本一册。 9 月份,愈来愈强调阶级成分,凡是大会发言者,均要自报家庭出身和本人成分。 10 月上旬,运动难以深入,大家学习毛著,读文件,做笔记,进行小组与全室讨论,召开“讲用会”。 《红旗》杂志发表社论:《在毛泽东思想的大路上前进》,指出:“有极少数人采取新的形式欺骗群众,对抗十六条,顽固地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极力采取挑动群众斗群众的形式,去达到他们的目的。”“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必须彻底批判。” 中旬,综考会临时党委负责人 韩沉石、 李应海前后2次表态说:临时党委存在不少缺点 和错误,主要表现在放弃对党团组织领导,放弃对文化革命委员会的领导,没有深入群众,没有抓好学毛选;当前有决心做好三项工作,即搞好我会运动,搞好抓革命促生产,组织好学习。会文革委员会代表 赵峻山 在大会上发言,认为文革委员会成立后,扭转了运动局势;前一段运动,以斗垮、斗倒以漆克昌为首的资产阶级当权派为中心,主流是好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接着,传达周总理“10月9日接见科学院不同意见代表时的谈话”。其中讲到:你们综考会已成立10年,还没有定下方向、任务,是个奇文,是个新问题。 下旬,到中关村,参加“控诉院党委镇压我院革命群众大会”。会后,分室讨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在会内的表现、根源与危害。大家认为院工作组在综考会同样执行了一条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客观上保护了漆克昌。接着,全会召开“彻底揭发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大会发言分歧较大,主要是:当前,是以批判会文革委员会为主,还是以批判临时会党委为主?前一段运动是以右为主,还是“形左实右”为主?有无群众斗群众现象?不少人认为,前段冷冷清清,是因为文革委员会没有很好发动群众。最后,副院长裴丽生在讲话中说,他是在7月29日“万人大会”上才明确了派工作组是方向性错误,中科院是否撤工作组当时还不明确。 月底,选出综考会临时团委成员,蒋世奎任书记,委员有:杨志敏、张桂兰、黄家宽、 刘学义、刘玉凯、 杨辅勋、陈根富和吴加林。 10 月份,先后听取了刘秀荣的录音报告,以及巴桑·土登尼玛和尉凤英活学活用主席 著作的报告; 传达了“关于接待外地革命师生工作的报告”; 学习了“32111”英雄钻井队事迹;举行了数次毛主席著作学习讲用会。学习文件主要为《老三篇》、《新民主主义论》、大庆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经验。 (4)革命造反派大联合,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11 月3日,《红缨枪》战斗队派我参加毛主席第六次接见各地来京革命师生大会。会上,林副主席在讲话中传达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最高指示。 11 月上旬,全会召开了2次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周总理联络员秦宝珍讲:路线错了方向必错,资产阶级路线的方向就是斗群众。现两个司令部的问题已解决了,中央怎样指示,我们就怎么做。原工作组组长李秉枢,就工作组在综考会期间所执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作检查。其中谈到:当初主观愿望是想发动群众,揭开阶级斗争的盖子,成立文革筹委会,但由于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所以支持了一部分群众,压制了另一部分群众。 中旬,综考会革命造反派实现大联合,成立《东方红战斗团》,包括如下战斗队(组):革命工人造反队、革命造反队、红缨枪、红水兵、普通者、锄毒草、硬骨头、险峰、挺进、红岩等。在誓师大会上,主席团主席刘杰汉讲:当前主要是肃清漆克昌、院党委、工作组和临时会党委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肃清一切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思潮。并宣读了《东方红战斗团》宣言书,会文革代表韩炳森和会临时党委李应海也到会表态。几日后,我所参加的《红缨枪战斗队》选举出了张㢠远、高家表、张谊光、陈振杰等五人核心小组。并确定目前重点是搞临时会党委,查黑材料。 其后,召开了批判以冷冰为首的西藏队党委所执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传达了周总理连续4次分别接见中科院各方代表的情况。被接见的为:造反团代表、串联队代表、不同意见的代表和各个方面的代表。 期间,还传达了“关于红卫兵接待工作问题”,谈到:毛主席已接见640万人;住九一七大楼三所的串连者已5500人,其中综考会1700人。现平均每天来京20万人,预计到11月20日停止串联时,可达300-400万。12月到明年4月之间为步行串连,4月份恢复火车串连。 下旬,传达周总理联络员刘西尧的讲话。其中谈到:我们在政治、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但在思想上还未取得完全的统治地位。“旧”的实质是在“私”字上,“新”的实质是在“公”字上。共产主义可以说是公产主义。 12 月,会内先后召开“两条路线斗争辩论大会”、“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和“批判斗批改大队”执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斗批改战斗队》的成员(组)有:串联队、永向阳、舍得刮、红旗、长征、28支队和党委政治部。会后讨论,认为当前批判重点应是《斗批改战斗队》。该组织大方向没有对准,只抓枝节问题,犯了方向性错误,受到当权派的欢迎,这是一场路线斗争。目前不急于为西南队平反。 11 月中旬至12月中旬,“红缨枪战斗队”负责人派我参加接待红卫兵的工作,为期一个月。主要负责学生的住宿安排、管理和返程火车票。11月26日,随来京串连学生,到天安门,参加了毛主席第八次接见各地来京革命师生大会。 此间,举行了2次毛主席著作讲用会。后一次,不是自由发言,规定人人必讲,我就讲了《学习“老三篇”的一点感受》,内容是参加接待外地革命师生工作的事。大致内容是,开始不愿意去搞接待工作,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就去了;不久就疲沓了,学习了《纪念白求恩》,精神劲又来了;后期,疲倦日盛,学习了《愚公移山》,增强了坚持到底的信心。可谓活学活用,立竿见影。 11 月底,西藏综合考察队收到中共西藏101指挥部来电,提请考察西藏东部地区工业、农业方面共13项具体任务。但在当时形势下难以实现。 1967 年1月上旬,九一七大楼三所-地理所、遗传所和综考会,召开“彻底批判刘邓反动路线誓师大会”。而后,会、室连续召开大会,继续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主要内容,一是揭露《斗批改战斗队》是怎样执行刘邓反动路线的,主要表现为保张劲夫,保漆克昌,保临时会党委;形左实右,矛头向下,唯我革命,群众斗群众;二是批判文化革命委员会执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个人分类: 回忆录|2802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科院综考会草地资源研究回溯
热度 5 duzhanchi 2013-3-20 20:43
中科院综考会成立于1956年,全名“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是兼具组织协调与资源研究的机构。1972年一度被撤销,并入地理所,1975年恢复重建,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2000年再度被撤销,与中科院地理所合并,新所取名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综考会从此不复存在。 综考会在长达44年的历程中,共组织过几十项大型综合科学考察和资源研究活动。其中有草地资源研究内容的考察队有十余个之多。从综考会成立之日起,草地资源便是重要考察研究内容之一。草地资源研究的对象是“以生长各类饲用植物为主,可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的土地类型”;在五、六十年代,一般称其为“草场”。目前大多数学者称其为“草地”,但有的学者称其为“草原”,有的则认为称“牧地”更为科学。本文将草场、草地和牧地视为同义词。 在综考会,承担草地资源研究任务的是草地资源组。该组除参加科考队之外,还承担过不少部委等部门下达的草地资源项目和课题。据回忆,曾经在该组从事过研究的人员有:廖国藩、张莉萍、陈兴瑶、黄瑞复、赵献英、杜占池、田效文、宝音乌力吉、高兆杉、姚彦臣、刘玉红、苏大学、杨汝荣、韩念勇、张振华、郭志芬、郭秀英、孙庆国、樊江文、钟华平、王淑强、刘建华等。在几十年的考察研究中,草地资源组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对象逐步拓宽,步步深入。从北方到南方,从区域到全国,从面到点,从天然草地到人工草地,从草地资源类型、分布、面积、产草量、载畜量、营养价值,到区划、开发、管理,再到系统工程、技术经济等,从利用、改良、保护等应用研究,到牧草生物学、生理生态学、营养生态学等应用基础研究。 纵观综考会草地资源研究史,当初最具特色的研究内容是:草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综合评价。现以此为主线,结合研究课题、内容和对象的动态变化,将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发展期、停滞期、鼎盛期、持续期、后续期五个阶段。 (一)发展期(1956~1966年) 1966 年以前, 为适应综合考察事业发展的需要,植物草场组迅速壮大。到1965年,增至10人,即廖国藩、张莉萍、赵献英、黄瑞复、杜占池、田效文、高兆杉、宝音乌力吉、姚彦臣、刘玉红。 此间 ,中科院组织过15个综合考察队。其中有草地资源研究的有3个,即新疆综合考察队、内蒙宁夏综合考察队和西南地区综合考察队。研究对象均为天然草地,研究内容主要为数质量综合评价与开发。 (1)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 1956 年,国务院根据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制定了“1956-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其中第四项为“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地区综合考察及其开发方案的研究”。为此,中科院成立了直属单位-综合考察委员会,并组建了先后 以李连捷和周立三为队长的 新 疆综合考察队,该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了解新疆农、林、牧业生产现状、发展历史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查清其自然环境条件及演变规律,以及以农、林、牧、水为中心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为合理开发利用提出设想与方案。草地资源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廖国藩,来到北京,进入综考会,参加了由中国专家和苏联专家组成的中科院新疆综考队植物草场组。通过4年的野外考察和2年的室内总结,对新疆各类草场资源的数量、质量与载畜量,进行了等级评价,并分别以县市、地区和全疆为单元进行了统计;查清了放牧场和割草场的类型、特征和经济价值,提出了开发途径 。 这是首次按等级对我国草场资源进行数量和质量评价。在1978年出版的《新疆植被及其利用》一书中的《 天然草场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章 ,部分反映了上述研究成果。 (2)中国科学院内蒙宁夏综合考察队 1961 年,在新疆考察即将结束的时候,成立了以候德封为队长的中国科学院内蒙、宁 夏综合考察队。廖国藩、赵献英、黄瑞复、田效文、宝音乌力吉、姚彦臣等先后参加了该队考察工作。 1962 年,考察正式开始,经过三年时间,完成了野外调查。通过总结,对内蒙古的草场类型和饲用植物营养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各旗县、专区(盟)和全区草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分等级进行了评价,并就其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建立基本草场等提出了方案。与新疆考察比较,增加了关于草场营养类型的评价。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干扰,专著《内蒙古自治区及毗邻地区天然草场资源》,直到1980年才得以完稿出版。 (3)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综合考察队 1963 年,国家制定了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要求综合考察工作由边疆向内地转移, 于是成立了以冯仲云为队长的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综合考察队,下设数个分队。 1964 年,杜占池被分配到贵州农水分队,对贵州省东部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铜仁专区 的天然饲用植物和草场类型进行了考察 。 1965 年, 杜占池被调到 川滇接壤分队,对 四川与云南 接壤地区的天然草场资源 进行了考察。通过总结,对该地区的 草场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其中统计项目包括:分县(市)、分类型、分等级的草场面积及其载畜量等。这是首次对我国南方地区的草场资源按等级进行数量和质量评价。这一年, 高兆杉来到贵州农水分队,考察了黔西北的毕节专区和遵义专区的草场资源。 1966 年,正当草场资源研究继续深入之时,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考察就此中断,研究成果未能公开发表。 (二)停滞期1967~1978年) “文革”初期,野外考察全部停止。 1966 年下半年,先后发表了“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抓革命,促生产”的最 高 指示, 野外考察工作陆续开始,先后约有10个专项考察队(组)出队,均规模较小,时间较短;只有中科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规模大、时间长、成果多。上述与草地资源有关的只有3个项目。加之,在“文革”后期综考会遭受到撤销-恢复的严重波折,原草场资源组人员流失过半,犹如雪上加霜,元气大伤,致使研究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下面简述与草地资源有关的三个项目。 (1)甘肃祁连山草场资源考察队 1966 年成立祁连山考察队,到甘肃省肃南自治县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考察,中途因文化大革命而终止。1969年,重建祁连山队,再次对该地区草地资源进行考察。先后参加人员有赵献英、方德罗、刘玉红、乌力吉、高兆杉、苏大学等。通过考察,提出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草场资源评价”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区草场资与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2)青海玉树草场资源考察队 1970 年,成立以王震环、杨绪山为队长的青海玉树草场考察队,计划对该地区的天然草场资源,人工饲料和畜牧业布局和生产潜力等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但由于当时综考会面临撤销,人心涣散,考察后仅提出“东畜西迁”的草场条件及迁移界限的报告,就草草收兵回京。 这一年,中国科学院 报请国务院批准,决定 撤销 综考会 。 1971 年,综考会 “连锅端” ,人员全部 到 中科院 湖北“五七”干校 ;1972年返回北京,并入地理所;1973年按专业在中科院内进行对口分流。植物草场组人员大都到了植物所。 (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西藏)综合科学考察队 为加强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在1966—1968年对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1973—1980年综合科学考察规划》。 1973 年,成立了先后以冷冰和何希吾为队长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但由于原综考会植物草场组人员已离开了地理所,所以均未参加青藏考察。 1975 年,虽然中科院发文重新组建综考会。但由于有的已到调到京外工作,有的已在新单位从事新的研究,所以重返综考会的草地资源人员不足一半。因此,青藏考察野外工作虽然历时四年,但是参加草地资源考察的,却主要是中国农科院草原所和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等协作单位的人员,主要有刘丰贤、董维惠、邓立友、包纯志、牟新待、谷安琳、乔秉钧、张普金等;只是到了后期,综考会才有新来的大学生郭志芬参加。 这次青藏考察,先后共有72个单位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参加,编著出版专著32部42 本,规模之大,专业之多,前所未有。草场组写出《西藏草原》一书(谷安琳统稿)。该书主要内容有:西藏草原类型,发布,饲用植物,等级评定,载畜量,区划,合理利用和培育,以及草原类型图等。 (三)鼎盛期(1979~1990年) 这一时期,草地资源研究欣欣向荣,考察范围广阔,北到内蒙古,南至广东,西到青藏高原,南临东海之滨,处于全盛时期。人员增至12人,课题多达10余个。其中,农业部主持的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是重中之重;中科院组织的10个综考队有4个与草地资源有关;还有定位研究3项,其他课题3个。同时,研究领域较宽,著作数量大增。这个阶段,研究对象仍以天然草地为主,研究内容为资源评价、开发与草地管理并重,同时进行一些与草地管理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并开始涉足人工草地。 (1)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 1979 年,国家科委和国家农委根据《1978-1985年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要求, 下达了全国草地资源调查和编写1 :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的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采取了分工合作的办法,成立了北方和南方草场资源调查二个办公室,分别由中国农科院草原所和中科院综考会负责。廖国藩和苏大学先后担任“南草办”主任,参加过这项工作的人员还有郭志芬、杨汝荣、郭秀英、刘建华等。下面重点记述由综考会负责的南方草地资源调查研究。 首先,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主持,综考会生物资源室草场资源组负责,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了《中国亚热带草场资源考察研究方法导论》,并从理论、技术和技能等方面对参加草调人员进行培训,接着便在部分省区展开调查。 1981 年,对上述教材进行修改,组织编写了《中国南方草场资源调查方法导论及技术规程》(主编:廖国藩,刘德福),参加编写的还有郭志芬、苏大学等。随后,又举办了第二期草调人员培训班。 1983 年,对第一个草场资源调查成果-湖南草场资源的考察报告、统计及资源图,进行验收;其后,又对各省(区)“草调”成果逐个验收。与此同时,综考会还先后参加主持了贵州省和西藏的草地调查;参加人员有:廖国藩、苏大学、郭志芬、郭秀英、杨汝荣等, 至1990年,南方十八省(区)草场资源调查成果全部完成验收。就此,历史10载,覆盖全国2000余县,耗资3000多万元的全国首次统一草地野外调查宣告结束。 在此期间,廖国藩发表了《向南方草山草坡要牛肉》一文(光明日报,1979年),引发了两种不同意见的争鸣。1987年,廖国藩又与张其盈合作,发表了《开发我国第二个羊毛羊肉生产基地》一文(科技日报)。 (2) 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试验 ( 红池坝草地-畜牧生态试验站 ) 廖国藩等提出的在我国南方建立羊毛羊肉生产基地的建议,得到了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认可,于是将 “南方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实验区”课题,列入了“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畜禽水产开发”项目。综考会所承担的“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试验”是其中专题之一;主持人为廖国藩、刘玉红,综考会参加人员还有樊江文、王淑强等。 1986 年开始,以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为基地,建立人工草地,养殖绵羊等畜禽。5年中,研究了人工草地的建设和综合管理技术,草食家畜饲养管理技术,圆满完成了攻关指标。取得了满意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天然草场资源的生态地理特征 ( 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 1979~1982 年,赵献英、姚彦臣、杨汝荣等根据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建站的需要,对锡林河流域的草场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阐述了该地的生态环境,草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类型,并对其生产量和质量进行了评价,估算了载畜量,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4)典型草原地区单子叶牧草光合生理生态研究( 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1987 年,杜占池从植物所调回综考会,继续在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站从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提高生产力途径”的研究。这个阶段,主要研究了以典型草原建群种羊草和大针茅为主的单子叶植物的光合生态特性,主要内容有:光合速率与土壤水分、光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的定量关系,光合速率日变化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刈割对羊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等。旨在深入揭示草原物质生产规律和能流过程,综合分析草原群落生产率高低的原因,提高和预测草原光合生产力,并为划分草原植物生态学和生物学类型提出定量指标,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5)中科院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 依据“1978年~1985年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的要求,1981年重新组建了以孙鸿烈为队长的中科院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考察工作历时5年。综考会草地资源组的田效文、刘玉红、苏大学、孙庆国、韩念勇、张振华等参加了这项工作,研究内容主要为滇西北地区天然草场资源评价、饲用植物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6)中科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 依据《1980~1985年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和《1978~1995年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 1980 年组建了 以席承藩为队长的中科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考察工作历时9年,于1988年结束。考察工作分二期进行,第一期以赣南山区吉泰盆地为重点,第二期以国家计委和中科院下达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国亚热带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治理途径”为中心。草地资源专业主要是围绕农业区划、综合治理、资源开发和发展战略进行工作。参加植被草地资源研究的人员有:综考会的杨汝荣、廖国藩、郭志芬、韩念勇及植物所的杨宝珍、孔德珍等。 (7)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1983 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议中科院,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以国土整治为主要目的综合考察。为此,1984年成立了以张友实为队长的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考察历时6年。综考会草地资源与畜牧生态研究室的苏大学、王钟建和李玉祥参加这项考察,研究内容主要有草地的培育和保护,林草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建立不同类型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林牧结合经济带。此外,植物所的王义凤、姜恕负责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对草地植被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8)中科院西南地区资源开发考察队 依据全国“七五”科研项目“西南地区国土资源综合考察和发展战略研究”,1986年成立了以李文华为队长的中国科学院西南资源开发考察队。野外工作历时4年。综考会草地资源与畜牧生态研究室的黄文秀、田效文、杜占池、孙庆国、钟华平、梁飚参加了“西南畜牧业资源开发与基地建设畜牧业基地建设”的考察研究,对该地区的天然草地与饲料资源进行了评价,对草地资源保护和人工草地建设等提出了建议。 (9)四川省宁南县饲草饲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宁南县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项目) 1987 年,草地资源组的杜占池参加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宁南县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的子课题-“宁南县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对该县的饲草饲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进行了考察研究。 (10) 南方红壤地区综合开发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 (中科院千烟洲红壤丘陵开发试验站) 1988 年,在 中科院南方山区综合科考队结束之后, 正式建立中科院千烟洲红壤丘陵开发试验站。基本任务为:研究我国中亚热带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水土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及其监测、研究和示范,为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建立丘陵地区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体系,并建设一个科学可行的示范样板。草地资源以及人工牧草种植,是该项研究中的重要组分,在“丘上林草丘间塘,河谷滩地果鱼粮”的生产格局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草地资源组的杨汝荣参加了这项工作。 (11)中科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从1989年开始.青藏队依据“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要求,对西藏东部 和南部,开展了一系列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首先考察了“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拉萨河、年楚河)中部流域,制定了该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其中草地资源与畜牧业是主要内容之一。草地资源与畜牧生态研究室的田效文、钟华平、李玉祥、梁飙、杜占池等参加了这项考察,编制了该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规划。 (四)持续期(1991~1996年) 1991 年之后,人员有进有出,但数量变化不大,课题虽有所减少,但却 是全国性草地资源研究出成果的时期,所以著作数量明显增加,处于持续发展时期。这个阶段,除继续进行天然草地评价、管理和基础研究外,人工草地研究投入的力量明显增多,呈现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并驾齐驱的态势。此外,还参与了西藏南部和东部一些地区,包括草地资源和畜牧业在内的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1) “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室内总结 1991 年,开始对南、北方测定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历时5年。由 “南草办”主编(苏大学)的《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由“北草办”主编(孟有达)的《中国草地资源数据》,以及由编委会主编(廖国藩、贾幼陵)的 《中国草地资源》专著, 于1992、1994、1996年陆续出版。这是我国的第一幅全国草地资源图,第一本全国草地资源数据集,第一部全国草地资源专著。 通过本次调查,摸清了中国草地资源的自然环境、天然草地类型、饲用植物类群及其组成,并从产草量、营养、载畜量和等级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论述了各个自然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件、各类天然草地的分布、数量、产草量、载畜量、人工草地和牧业生产现状,以及草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保护措施,改良和建设途径。对草地资源数据进行了详尽统计,包括:所有草地类型的面积、产草量和载畜量;各省(区、市)不同等级的草地面积和载畜量及各县的草地面积和载畜量。在草地资源图上,标绘有800多个草地类型。这些成果,不仅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经济规划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规划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不仅为科研单位积累了文献,而且为教学单位编写教材提供了资料。这次“草调”参加人员之多,调查范围之广,研究内容之深,以及资料和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均前所未有;对草地工作人才的培养和草地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亦功不可没。可谓硕果累累。 (2)亚热带中高山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 (中科院南方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站) 这个项目是“七五”项目“ 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试验”的延续。1991年开始,1995年结束。主持人为黄文秀、刘玉红等,参加者有:杜占池、孙庆国、钟华平、樊江文、王淑强、李继由、梁飙、徐六康、 王善敏等 。与“七五”项目比较,除继续“七五”的应用项目之外,新增加了《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结构、生产力及其营养物质循环》、《人工草地的刈割演替》、《人工草地产草量与气候的 关系》 等应用基础研究课题,此时,红池坝试验区已被纳入中国生态系研究统网络,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站”。通过研究,制定了人工草地稳产高产的管理技术,利用筛选出的优良牧草所建立的混播草地,青草期比原来延长了2-3个月。选育出了牧草新品种-巫溪红三叶,依据营养元素循环特征,提出了合理施肥的种类、数量,施肥期,最佳刈割时间等。 (3)典型草原地带双子叶牧草光合生理生态研究 (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此阶段,杜占池和植物所的杨宗贵,主要研究了以豆科牧草为主的草原双子叶植物和栽培牧草的光合生态特性,主要包括:牧草的光合速率与土壤水分、光辐射和温度的定量关系,暗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大气二氧化氮浓度增高对牧草光合速率的影响等。 (4) 优质牧草筛选及人工草地建设 (中科院西藏高原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 钟华平等在中科院西藏高原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参加“ 藏南谷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式与技术集成研究”。具体 承担人工牧草种植试验研究。对 引进牧草品种进行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筛选出近30个适宜高原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有的已在当雄和那曲等地中试和推广。 (5) 南方红壤地区综合开发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 (中科院千烟洲红壤丘陵开发试验站) 1991 年之后,这项研究深入开展。杨汝荣继续从事牧草栽培和选育的研究,为综合开 发治理,建设立体农业,取得最佳效益做出了大量工作。 (6)天然草地改良和牧草青贮技术 樊江文、王淑强、钟华平等1990~1995年承担了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天然草地改良和牧草青贮技术”研究。 (7)中科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1991-1992 年,青藏队继续对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进行深入考察,制定了艾马岗和江北的农业综合开发区规划设计,对江当农业综合开发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同时还考察了尼洋河流域,制定了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综合规划。草地资源开发是重要内容之一。草地畜牧生态研究室的田效文、钟华平、李玉祥、孙庆国参加了这项工作。 1996 年,综考会组建了包括草地和畜牧在内的12个专业组成的规划组,对昌都地区“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资源态势、区情、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总体纲要、综合开发规划、开发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各类规划。包括草地资源在内的畜牧业规划是其中之一。草地畜牧生态研究室的杨汝荣、王钟健参加了此项工作。 (五)后续期(1997~2000年) 从1997年到综考会被撤销期间,“老综考”陆续退休,没有新人进入,课题和人员逐渐减少。但是,由于继续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撰写论文,所以发表著作数量有增无减。此间, 尚未退休的草地、畜牧专业人员,参加了与草地有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科院“九五”重点项目和 全 国草地资源第二次遥感调查等 应用基础研究。 (1)草地群落退化潜脊的植物竞争关系和稳定性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97~1999 年樊江文、杜占池、梁飙等在重庆市巫溪县进行了“草地群落退化潜脊的植物竞争关系和稳定性调控”的研究。主要内容主要为 黑麦草与白三叶、鸭茅、白茅、芒草、 绣线菊和地榆等6种植物之间,在不同压力和干扰条件下的竞争关系,以系统分析黑麦草草地 群落的发展、演替规律和生产力的形成机制, 探讨其退化演替的机理,进而提出了 通过控制水肥和利用强度,来调节植物的竞争关系,维持草地稳定的管理对策。 (2) 草原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光合生态特征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1997~2000 年,杜占池和植物所博士后崔晓勇参加了吕达仁等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负责其中“草原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光合生态特征”的专题。研究了典型草原地区主要类型的群落、植物纲、植物科和植物种的叶面积指数动态特征,以及主要草原群落二氧化碳气体交换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动态。 (3)我国牧地资源开发及其永续利用的研究 ( 中科院“九五”重点项目 ) 1997~2000 年,杜占池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中国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负责“我国牧地资源开发及其永续利用”的研究。本项研究, 利用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成果,按照重新设定的类型和区域,对其天然草地资源数据进行了重新归纳统计,并搜集了大量各类人工牧草的产草量和营养物质含量数据,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取得了如下进展: 建立了以能量(代谢能)为中心的草地资源综合评价体系; 对我国不同自然区域天然和人工草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对我国各类人工草地生产力和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 将四类牧地,即天然牧地、人工牧地、粮(经)草复合农牧地和乔(灌)草复合林牧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系统分类; 提出用“牧地”一词来概括“ 以生长各类饲用植物为主,可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的这一土地类型。其群落类型包括:天然的草原、草甸、荒漠、灌丛、草丛、沼泽、冻原、疏林,以及人工栽培的饲用草地、灌丛和林地等。 (4) 中国草地资源第二次遥感调查研究 1999-2000 年,苏大学、刘建华、钟华平等 以 20 世纪末 陆地卫星 TM 图像作为草地资源遥感调查的数据源和草地类型判读依据。采用与八十年代全国首次草地资源调查相同的草地属性的界定标准和相同的草地分类系统 , 对中科院资源环境数据库最新的 1:25 万土地利用数据中涉及到的草地、荒草地及与草地有关的疏林地、沼泽、盐碱地、滩地 , 进行草地范围的重新界定。并运用路线调查和典型地区调查相结合的野外作业,建立草地资源遥感判读标志 , 经过综合分析、判定草地资源类型。然后,按照草地分类系统 ,对各类 草地类型面积进行量算。并将八十年代中期全国草地资源首次统一调查所获 l:100 万中国草地资源地图数字化 , 在相同的草地类型分类系统、相同比例尺和相同调查精度的背景下 ,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将 20 世纪末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两个时间段的草地资源图件数据 , 进行复合、叠加、分析、比较 , 建立了 1:10 万比例尺水平的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本底数据库,可快速查明中国草地资源的面积、类型和分布。 附录:中科院综考会草地资源著作目录 (一)天然草地 1. 专著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主编:廖国藩).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天然草场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贵州省农业厅畜牧局,中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编:苏大学). 贵州草地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苏大学(主编).西藏自治区草地资源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主编:廖国藩,贾幼陵).中国草地资源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苏大学.中国草地资源调查与地图编制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2. 天然草地资源调查研究 中科院新疆综考队植物草场组.北疆放牧场和割草场的类型、特征及经济价值 .新疆综合考察报告汇编 .1957.(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廖国藩,沈长江.新疆天然草场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960年.(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中科院新疆综考队,新疆畜牧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然草场资源.1961.(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李德新,刘钟龄,雍世鹏,赵献英.伊克昭盟草场资源的特点和草场利用的若干问题.1963. (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章祖同,廖国藩,等.呼盟岭北地区缺水草场开发利用途径.1963.(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廖国藩,谷锦柱,等.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天然草场类型的质量鉴定与天然草场类型的生产力特征.1963.(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贾愼修,廖国藩,谷锦柱.昭哲两盟天然草场资源的特征与评价.1963.(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杜占池,等.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草场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条件.1964. ( 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杜占池,黄威廉,刘民生.贵州铜仁专区草场资源及其合理利用.1964. ( 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杜占池,何妙光,孙玉平,等.安宁河谷草场资源评价.1966.(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 图书馆藏) 杜占池, 何妙光,李琼华,等 . 川滇黔接壤地区天然草场资源评价及其合理利用.1966. (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杜占池, 杨宗贵,等 . 川滇黔接壤地区天然草场资源数据.1966.(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田效文, 廖国藩 , 朱宗元 . 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天然草场资源概况.资源科学1977,(1). 廖国藩.天然草场资源的合理利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M)(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廖国藩.向南方草山草坡要牛肉.光明日报,1979年8月10日. 苏大学, 甘发英 . 我国的牧业资源及其优势.资源科学,1981,(2). 姚彦臣.西辽河流域草场资源及其生产力.中国草地学报,1982,(1). 田效文.呼盟牧业四旗草场退化与资源管理.中国草地学报,1982,(2). 赵献英.锡林河流域草场资源的特征及其管理利用问题.资源科学,1982,(1) 廖国藩.关于我国亚热带农区草场畜牧业开发研究的探讨.资源科学,1983,(1). 姚彦臣.内蒙古锡林河地区天然草原的评价.四川草原,1983,(4). 姚彦臣.锡林河流域草场的主要类型及其生产量.中国草地学报。1983,(4). 姚彦臣.矮灌丛草地的生产及其利用.草原与草坪.1983,(6). 何昌茂,陈哲忠,余复陶,韩念勇.关于南方草山草坡发展畜牧业的调查报告(鄂、赣组).中国草原,1983,(3). 李志农 , 廖国藩 , 陆文高 . 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发展畜牧业的考察报告(湘、桂组).中国草原,1983,(3). 姚彦臣.山西省白羊草草地的特征及其经济评价.资源科学.1984,(4). 姚彦臣.山西省草地资源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畜牧业合理布局.中国草地学报,1984,(1). 孙鸿良,赵献英.试论我国温带草原生产力特征及其合理利用与开发建设的方向.资源科 学.1984,(2). 廖国藩 , 苏大学 , 田效文 , 刘玉红 , 姚彦臣 . 草场资源考察三十年 . 自然资源,1986, (3). 廖国藩.关于我国南方草场资源与经济地带性的开发问题.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2). 杨汝荣.山西省草原概况和畜牧业发展方向.中国草原,1986,(1). 杨汝荣.广西兴安县天然草地的生态类型及经济评价.中国草原,1986,(5). 苏大学.中国南方天然草场类型分类的探讨,资源科学,1986,(2). 姚彦臣.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苔草、杂类草草甸的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四川草原,1987,(2). 廖国藩,张其盈.开发我国第二个羊毛羊肉生产基地.科技日报,1987年10月22日. 赵献英.喀喇沁旗植被的过渡性及牧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资源科学,1987,(3). 苏大学.贵州天然草地资源的自然特征和评价.自然资源学报,1987,(2). 韩念勇.利用亚热带丘陵草坡发展畜牧业的探讨.中国草原,1987,(1). 郭秀英.试论我国南方草山草坡的治理与草场资源开发.中国草原,1987,(3). 姚彦臣, 李凤鸣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场地域特征和畜牧业发展趋势.资源科学,1987,(2). 苏大学, 廖国藩 . 兴建海南岛热带草地外向型商品肉牛基地.资源科学,1988,(1). 杨汝荣.南岭山区的草地资源及合理利用.中国草原,1988,(1). 杜占池.紫茎泽兰对畜牧业的危害与防治途径.中国草地,1988,(5). 杜占池.川滇接壤地区常见野生饲用植物评价.草业科学,1989,6(3). 杨铁民 , 袁文成 , 廖国藩 . 天津市草场资源与牛羊基地建设的战略研究 . 中国草地 , 1989,(4 ). 姚彦臣.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的经济特征及其经营管理.中国草地,1989,(5) 姚彦臣.内蒙古干草原区沙地植被主要类型经济评价及其合理利用.四川草原,1990,(3). 杨汝荣.南岭山区的草地资源与草地牧业发展。自然资源,1990,(6). 杜占池.宁南的饲草饲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宁南县农村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农业出版社,1991. 田效文,天然草地与其他饲料资源 .西南地区畜牧业资源开发与基地建设(主编:黄文秀) .科学出版社,1991. 姚彦臣.开发草业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资源科学,1991,(3). 王淑强.当前南方发展草食畜体系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解决模式的探讨.自然资源,1991(3). 钟华平.西藏山南地区河谷五县饲草资源及其利用.资源科学,1991,(1). 钟华平.藏南谷地饲草资源及其利用.中国草地学报,1991,(5). 姚彦臣.我国锦鸡儿属灌丛草地类型的基本特点及其经济评价.中国草地学报,1992,(2). 姚彦臣.黄土高原生物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贵州科学,1992,(3). 姚彦臣.我国饲草饲料资源的生产现状与长远发展的战略预测.草业科学,1992,(5). 姚彦臣.我国草地资源的特性及其评价.四川草原,1992,(1). 姚彦臣, 杨汝荣 . 五台山地区草地资源类型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与综合发展的建议.中国草地学报,1992,(4). 姚彦臣.西辽河流域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发展前景.四川草原,1993,(1). 苏大学.中国草地资源的区域分布与生产力结构.草地学报,199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中国农科院草原所,中科院综考会(主编:孟有达)中国草地资源数据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杨汝荣.南岭山区草地资源的垂直生产特征与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四川草原,1994,(1). 钟华平.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部地区草地资源特点.自然资源学报,1994,(3). 姚彦臣.内蒙古洮儿河流域草地资源特点与畜牧业发展潜力的分析.资源科.1994,(6). 苏大学.西藏草地资源的结构与质量评价.草地学报 , 1995 ,3(2). 姚彦臣.辽河西部流域草地资源与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及对策的研究.四川草原,1996,(4). 苏大学.中国湿草地中水禽栖息地及其水禽资源.自然资源,1996,(1). 姚彦臣.略论我国草地资源综合评价的基本内容.四川草原,1997,(1). 姚彦臣.华北山区草地资源及其生产力的研究.四川草原,1997,(4). 王淑强.饲草饲料规划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草业科学,1997,(1). 苏大学.内蒙古东部草地开垦调查报告.中国牧业通讯,1998,(4). 苏大学.中国南方草地的开发及生产潜力分析.草原与草坪,1998,(3). 杨汝荣.红壤丘陵小流域生物生产能力分析.资源科学,1998,(S1). 姚彦臣.华北山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四川草原,1998,(4). 杜占池.关于牧地的概念及其类型划分的探讨.四川草原,1999,(2). 苏大学 . 保护长江、黄河上中游的天然草地, 防止水土流失 . 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 ,1999. 苏大学.草地生态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及洪水灾害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2). 苏大学.保护草地,防止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森林与人类,1999,(2). 闵庆文,杨汝荣.试论西藏草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建设途径 .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 .2000. 杨汝荣.中国西部草地退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 .2000. 杨汝荣.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草地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 苏大学 . 保护草原 , 减轻沙尘暴危害 . 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 ,2000. 苏大学.天然草原在防治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中的作用与地位.草地学报,2000,8(2). 杨汝荣.用草地农业系统工程开发南方草地资源发展精准养殖业的可行性分析.中国草地,2001,(1). 杜占池.我国饲用植物的中期生产量及载畜潜力预测.中国草地,2001,23(3). 杜占池.我国牧地资源永续利用及牧业持续发展对策.草业科学,2001,18(5). 范小克 , 韩建国 , 苏大学 . 草业应作为我国优先发展的产业 . 宏观经济研究 , 2001 ,(9 ). 杜占池.我国西部的南方省区草地资源及其开发 .21世纪草业科学展望—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论文集 .中国农学通报(增刊),2001. 苏大学.保护草原减轻沙尘暴危害.草业与西部大开发(主编:洪紱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苏大学.西部草原治理与保护区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1). 杨汝荣.西藏阿里地区草地退化现状与防治措施.中国草地,2002,(1). 杨汝荣.我国西部草地退化原因及可持续发展分析.草业科学,2002,(1). 苏大学,刘建华,钟华平,等。中国草地资源第二次遥感调查研究 .现代草业科学进展 ,2002. 范小克 , 韩建国 , 苏大学 . 草业应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 . 草业科学 , 2002, (3 ). 杜占池.我国天然牧地和人工牧地的生产能力及其开发,资源科学,2002,24(3). 杜占池,杜菁昀.我国不同自然区域天然牧地和人工牧地营养价值比较研究.中国草地,2003,25(1). 苏大学 . 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 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管理第四次学术交流会 .2003. 杨汝荣.西藏自治区草地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草业学报,2003,(6). 王向阳,王济民,张蕙杰,杨汝荣.中国西部牧区退牧还草的政策支持.农业经济问题,2003,(7). 苏大学 . 我国草地资源快速消失与保护对策 . 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草业科学增刊,2004. 杨汝荣.关于退牧还草的意义和技术标准问题探讨.草业科学,2004,(2). 苏大学 . 中国草地资源的安全战略研究 . 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 .2004. 杜占池,樊江文,梁飚,刘建华.我国南方地区天然牧地营养价值和生产能力评价及其开发潜力.草业科学,2004,21(9). 苏大学.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草地学报,2005,(S1). 刘建华, 苏大学 , 钟华平 . 黄土高原地区草地资源两次遥感调查比较研究.草地学报, 2005,(S1). 苏大学 . 兴资源持续利用, 科学防治沙尘暴 . 2006 中国草业发展论坛 .2006. 苏大学.论实施草原生态移民搬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草原与草坪,2006(1). 苏大学.草地资源分类系统与评价.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研究(主编:孙鸿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苏大学.中国草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主编:成升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苏大学.防治沙尘暴须坚持草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草地学报,2008,(2). 杜占池. 草原、草地与牧地辨析.草业与畜牧, 2009,( 7 ). 杜占池.我国牧地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一).科学网博文,2010. 杜占池.我国牧地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二).科学网博文,2010. 杜占池.我国牧地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三).科学网博文,2010. 杜占池.我国牧地开发利用及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科学网博文,2011. 3. 天然草地制图研究 苏大学,谷锦柱,鲁征.1:500000黄土高原地区草地资源图.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1. 1:1000000 中国草地资源图编辑委员会.1:1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编制规范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 1 :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编制委员会(主编:苏大学).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的编制研究.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 1 :1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编制委员会.1:1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3. 苏大学 .1:100 万 中国草地资源图的编制与研究 . 自然资源学报 ,1 996 ,11(1).. 苏大学.1∶4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的编制.草地学报,1996,(4). 苏大学,鲁征,刘建华,等.1:4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苏大学(主编).1:4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说明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苏大学(主编).1:1000万中国草地类型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国家自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9. 4. 天然草地实验研究 廖国藩, 姚彦臣 . 羊草水分生态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中国草地学报,1980,(3). 姚彦臣.放牧绵羊采食习性及其对蒿类草地的影响.草业科学.1984,(3). 姚彦臣.放牧家畜对草地的物理影响.中国草地学报,1985,(4). 姚彦臣.过牧冷蒿草地的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量的初步研究.四川草原,1985,(4). 姚彦臣.干草原植物群落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四川草原,1988,(2). 杨宗贵,杜占池.喷施TS制剂对羊草生长影响的比较研究.中国草业科学,1988,5(3). 杜占池,杨宗贵.三十烷醇对天然羊草草原优势禾草的影响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4集 (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编)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杜占池,杨宗贵,崔骁勇.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5类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的比较研究.中国草地,2001,23(5). 5. 草地生理生态研究 杜占池,杨宗贵.十种草原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的关系.生态学报,1988,8(4). 杜占池,杨宗贵.刈割对羊草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1989,13(4). 杨宗贵,杜占池.不同生长时期羊草、大针茅光合速率与气温关系的比较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9,13(4). 杜占池,杨宗贵.草地光合生态研究.自然资源,1990,(5). 杨宗贵,杜占池不同生长时期羊草、大针茅光合速率与光照关系的比较研究.植物研究,1991. 杜占池,杨宗贵羊草光合作用日进程类型的研究.自然资源,1992,(6). 杜占池,杨宗贵.羊草和无芒雀麦叶片光合和蒸腾作用日进程特征的初步研究 . 作物与水分关系研究(主编:谢贤群,于沪宁)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杜占池、杨宗贵.羊草光合能力的研究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4集(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编) ,科学出版社,1992. 杨宗贵,杜占池.不同生长时期冰草光合速率与气温关系的比较研究 .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4集(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编) ,科学出版社,1992. 杜占池,杨宗贵.羊草呼吸作用与温度、光照和土壤水分的关系.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1993. 杜占池,杨宗贵.土壤水分对羊草光合和蒸腾特性的影响.植物学通报(增刊),1993,(10). 王淑强.内蒙古草原四种主要禾本科牧草若干生理特性的研究.自然资源学报,1994,(4). 杜占池,杨宗贵.不同土壤型羊草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植物学报,1995,37(1). Du Zhanchi,Yang Zonggui,Characteristics of diurnal course of photosynthesis in three water ecotypegrasses from a typical steppe. Chinese Journal of Botany, 1995,7(2). 杜占池,杨宗贵.温度对不同生育期冷蒿枝条净光合和暗呼吸速率的影响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5集(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编) ).科学出版社,1997. 杜占池,杨宗贵.扁蓿豆、冷蒿和木地肤枝条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关系的动态特征.草地学报,1997. 杜占池,杨宗贵,崔骁勇.草原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中国草地,1999,(3). 杜占池,杨宗贵.不同密度的羊草种群结构及其光照分布的研究.草地学报,1999,7(3). 杜占池,杨宗贵.冰草叶片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草地学报,2000,8(3). 崔骁勇,杜占池,王艳芬.内蒙古半干旱草原沙地植物群落光合特征的动态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0,24(5). 崔骁勇,陈佐忠,杜占池.半干旱草原主要植物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的研究.草业学报,2001,10(2). 杜菁昀,杜占池,崔骁勇.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常见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草业科学,2003,20(6). 杜占池,杨宗贵.老芒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温生态特性研究.科学网博文,2012. 杜占池.CO2浓度倍增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光温生态特性的影响,科学网博文,2013. 杜占池.CO2浓度倍增对羊草和大针茅光-光合特性的影响, 科学网博文,2013. 杜占池,杨宗贵.22种草原植物光合速率与光辐射关系的比较研究, 科学网博文,2013. 杜占池,杨宗贵.不同生态条件下大针茅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 . 科学网博文,2014. 6. 草地饲用植物研究 富象乾, 刘玉红 , 贾幼陵 . 沙打旺种群分类问题的探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1). 田效文.横断山区几种蓼属植物的饲用价值.资源科学,1985,(1). 樊江文, 刘玉红 , 廖国藩 ,等.对红池坝野生鸭茅的初步研究 . 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综合试验研究(主编:廖国藩,刘玉红) .文津出版社,1992. 樊江文, 刘玉红 , 廖国藩 , 等.对红池坝野生红三叶的初步研究.草业科学,1993,(2). 刘玉红.我国西藏四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观察.草地学报,1994,(2). 刘玉红.多枝黄芪的核型研究.草地学报,1994,(1). 刘玉红, 王善敏 , 王东江 . 我国西藏四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观察.草地学报,1994,(2). 王善敏, 刘玉红 , 许毓英 ,等.西藏砂生槐的核型分析.中国草地,1995,(4). 王东江,刘玉红, 王善敏 . 横断山区6种饲用植物染色体数目观察(简报).草地学报,1995,(3). 刘玉红, 王善敏 , 王荷生 . 论沙冬青属的染色体地理.地理研究,1996,(4). 樊江文, 刘玉红 , 廖国藩 . 红池坝野生鸭茅生物学和生产特性的研究.四川草原,1997,(3). 7. 草地研究方法 (1) 草地资源研究方法 南方草场资源调查科技办公室(主编:廖国藩,刘德福).中国南方草场资源调查方法导 论及技术规程 .1981.(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图书馆藏) 苏大学,廖国藩.关于我国草地资源数据库的研究.畜牧兽医学报,1983,14(4). 苏大学,廖国藩.草地资源数据库方法-SOCRATE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中国草原,1984,(4). 苏大学,孟有达,武保国.NY/T635-2002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北京:标准出版社,2002. 苏大学 , 张自和 , 陈佐忠 , 等. 中国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分级指标的商榷 . 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 .2003年8月. 苏大学,张自和,陈佐忠,胡兴宗.中国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分级指标的商榷.中国治沙沙产业研究(中国治沙沙业学会).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苏大学,张自和,陈佐忠,胡兴宗(起草).GB19377-2003中国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化分级指标国家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苏大学, 刘建华 , 钟华平 ,等 . 中国草地资源遥感快查技术方法的研究.草地学报,2005,(S1). 杜占池.采用不同指标评价牧地载畜能力的比较研究.四川草原,2005,(9). (2)草地生态研究方法 杜占池,杨宗贵.草原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的测定-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和同化室联用法 .草地生态研究方法(主编:姜恕) .农业出版社,1988. 林舜华,杜占池,李海涛,等.植物及其群落生理生态学特征的测定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察与分析(主编:董明)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杜占池,胡春胜,黄建辉,等.植物群落生物量与第一性生产力的测定 .同上. 杜占池.测定草原植物群落叶面积的适用方法的研究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5集(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编) .科学出版社,1997. 杜占池,杨宗贵.草原植物叶片光合速率测值与叶室气封量和流量关系的研究 .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5集(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编) .科学出版社,1997. (二)人工草地 1. 人工草地管理实验研究 杜占池,杨宗贵.人工羊草草地喷施三十烷醇的生态效应.中国草地,1987,(3). 杜占池,杨宗贵.三十烷醇对栽培羊草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中国草地,1988,(5). 胡民强 , 王淑强 , 廖国藩 , 等. 红池坝人工草地放牧强度试验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990, (5 ). 胡民强,廖国藩,刘玉红,等.亚热带中山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 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草业科学,1992,(2). 樊江文,刘玉红,等.红三叶、鸭茅人工草地群落混播技术研究 .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 工草地养畜综合试验研究(主编:廖国藩,刘玉红) .文津出版社,1992. 樊江文,刘玉红,等.红三叶、鸭茅人工草地群落施肥试验研究 . 亚热带中高山地区 人工草地养畜综合试验研究(主编:廖国藩,刘玉红) .文津出版社,1992. 王淑强,刘玉红,廖国藩,等.人工草地合理的放牧高度与留茬高度的模拟试验 .亚 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综合试验研究(主编:廖国藩,刘玉红) .文津出版社, 1992. 王淑强,刘玉红,廖国藩,等.人工草地杂草防除研究.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 综合试验研究(主编:廖国藩,刘玉红) .文津出版社,1992. 樊江文 , 刘玉红 , 廖国藩 , 等.红 三叶和鸭茅牧草刈割利用特性的研究 . 四川草原,1994, (4) . 王淑强.红池坝人工草地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的研究.草地学报,1995,(3). 王淑强,胡直友,李兆方.不同放牧强度对红三叶、黑麦草草地植被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自然资源学报,1996,(3). 王淑强,李兆方,胡直友,等.人工草地绵羊放牧与割草综合利用的研究.草地学报,1996, (3). 王淑强,梁飙,胡直友.红池坝人工草地恶性野灯心草的控制研究.草业科学,1996,(4). 高永革,樊江文,等,草地生态与生产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杨汝荣,蒋世逵,陈永瑞.红壤丘陵区果园内套种牧草的综合效益分析.资源科学,1998,(S1). 杨汝荣.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工程发展南方精准养殖业.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 钟华平,樊江文,杜占池,梁飚.黑麦草人工草地数量化管理指数的研究.草业科学,2003,20(6). 樊江文,钟华平,梁飚,杜占池.在不同压力和干扰条件下黑麦草与其他6种植物的竞争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3,27(4). 钟华平,樊江文,杜占池,等.黑麦草种间竞争与草地数量化管理指数的关系.草业科学,2004,21(5). 樊江文,钟华平,杜占池,等.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草业学报,2004,13(3). 钟华平,樊江文,杜占池,等.白三叶人工草地数量化管理指数的研究.草业学报,2006,15(1). 钟华平,樊江文,胡中民,杜占池,等.白三叶种间竞争与草地数量化管理指数的关系.草业学报,2006,15(4). 2. 人工草地 结构与生产力研究 樊江文,廖国藩,刘玉红,等.红三叶、鸭茅群落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生产力动态的初步研 究 .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综合试验研究(主编:廖国藩,刘玉红) .文津出 版社,1992. 王淑强,陈宗玉,等.在不同利用条件下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变化研究 . 亚热带中高山 地区人工草地养畜综合试验研究(主编:廖国藩,刘玉红) .文津出版社,1992. 杜占池.我国不同类型人工牧地生产力的比较研究.四川草原,2004.(3). 樊江文,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和鸭茅种群生物量和叶面积的时空结构特征.草地学报, 2004, 12(3) .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1)红三叶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外貌结构特 征.科学网博文,2012.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2)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初级产物的积累量 结构.科学网博文,2012.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3)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同化器官的结构 特征及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科学网博文,2012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4)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中气候因子及其 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 . 科学网博文,2012. 3. 牧草化学元素与营养价值研究 钟华平,杜占池.红三叶N、P、K、Ca、Mg元素含量与动态.草地学报,1995,3(2). 钟华平,杜占池.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鸭茅、红三叶-鸭茅人工测定群落生物量动态研究.草地学报,1995,3(3). 钟华平,孙庆国,杜占池.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黑麦草人工草地刈割演替研究.自然资源,1996,(5). 杜占池,李继由,钟华平.不同利用期对红三叶种群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草地学报,1996,4(4). 钟华平,杜占池.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鸭茅凋落物分解速率与气候因子的定量关系.中国草地,1997,(6).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人工草地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植物生态学报,1998,22(2). 杜占池,钟华平.川东红池坝地区红三叶和鸭茅人工草地土壤和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1998,22(4). 杜占池.我国各类人工牧地的营养价值评价.四川草原,2001,(2). 杜占池,钟华平.施肥对红三叶群落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四川草原,2001,(4).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和鸭茅种群的营养价值动态特征 .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草业科学(增刊),2002. 杜占池,钟华平.施肥对红三叶草地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中国草地,2002,24(1).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人工草地群落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与动态特征.草业科学,2002,19(6). 杜占池,杜菁昀.几种优良人工牧草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四川草原,2003,(1).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种群叶片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草业科学,2003,20(7). 钟华平,杜占池,樊江文.红三叶人工草地微量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积累量的分配与动态特征.草业学报,2003,12(5).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红三叶种群生物积累速率动态的研究.中国草地,2004,25(1).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红三叶种群光合器官的动态特征.草业学报,2004,13(1).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红三叶和鸭茅叶片在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变化的比较研究.四川草原,2005,(1).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红三叶和鸭茅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草业学报,2005,14(6).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李继由.不同利用期红三叶种群营养元素积累量的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6,14(1).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红三叶和鸭茅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及其相关性研究.草业科学, 2007 .24(3). Du Z C, Fan J W, and ZhongH P..Biological absorbing capacity ofnutrient elements in some temperate tame grasses. MultifunctionalGrasslands in a Changing World. Volume 1. Edited by Organizing Committee of2008 IGC/ IRC Conference. Guang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8.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红三叶和鸭茅化学元素的生物吸收能力研究.草业学报,2008,17(2).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1).科学网博文, 2011.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2). 红三叶的矿质元素含量及其动态. 科学网博文,2011.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3). 红三叶矿质元素相对生物吸收能力. 科学网博文,2011.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4). 红三叶群落 的矿质元素积累特征. 科学网博文,2011.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5) 红三叶种群凋 落物在分解过程中矿质元素的变化. . 科学网博文,2011.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6) 红三叶草地矿质元素的生物循环. 科学网博文, 2012.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7). 刈割时期对红 三叶种群矿质元素特征的影响. 科学网博文,2012.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8) 施肥对红三叶 群落矿质元素特征的影响. 科学网博文,2012.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特征。科学网博文,2013. 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不同器官矿质元素生物吸收能力的比较研究。 科学网博文,2013. 4. 人工牧草研究 刘玉红.草木樨属(Melilotus)九个种的核型比较研究.植物研究,1984,(4). 刘玉红.我国11种披碱草的核型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1985,(4). 刘玉红.野豌豆属五种牧草的核型分析.中国草地学报,1986,(5). 刘玉红.八种野豌豆属植物的核型研究.遗传学报,1988,(6). 刘玉红,樊江文,等.野生牧草引种和筛选试验研究 . 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综合试验研究(主编:廖国藩,刘玉红) .文津出版社,1992. 从德国引进牧草及饲料作物在红池坝品比筛选试验 . 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综合试验研究(主编:廖国藩,刘玉红) .文津出版社,1992. 刘玉红,王淑强,王善敏.鸭茅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简报).草地学报,1995,(2). 陈默君, 朱勇 , 刘玉红 . 苜蓿抗乙硫氨酸(ETH)变异体的初步筛选.草地学报,1996,(3). 王淑强,王善敏.刘玉红新麦草幼穗组织培养及再生植株的研究.草地学报,1997,(3). 刘玉红, 肖飚 , 袁昌定 . 红池坝牧草引种试验研究.草地学报,1997,(2). 杨汝荣.王草的品种源问题与植物生产性能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4). 2013.03.20 2014.04.12 (补充与编辑专著目录)
个人分类: 回忆录|14708 次阅读|6 个评论
难忘的一九六五-中科院西南队接壤分队考察轶事(续篇)
热度 5 duzhanchi 2012-12-21 12:42
(9)考察途中行车之险 川滇接壤地区山脉众多,知名的有高黎贡山、怒山、雪盘山、云岭、清水朗山、雪山、点苍山、玉龙山、绵绵山、牦牛山、白林山、白草岭、小相岭、三台山、鲁南山、拱王山、梁王山、大凉山、五莲峰、乌蒙山,等等,最高峰-梅里雪山海拔达6740米,最低处金沙江畔只有600米,极为悬殊,俗称“坝子”的山间盆地所占面积极小。河流西有怒江、澜沧江,中有金沙江及其众多支流。可谓高山遍布,河流纵横,深谷峭壁,地势险峻。 公路都是盘山而修,路面窄,弯道多,路面与谷底之高差,小则数十米,大则数百米。通往乡镇的公路,窄处只有3-4米宽,如果汽车狭路相逢,需要一方主动相让,将车倒到路面稍宽之处,才能错车;万一司机顶起牛来,僵持不下,只好原地等待。不过,我们还算幸运,只遇到过一次“顶牛”,没有耽误太多时间。 考察队的汽车司机,大都是专业军人,责任心强,技术全面。尽管坐着“嘎斯-63”天天在深山峡谷中穿行,还是比较放心的。不过,当行至毗邻万丈深渊的狭路时,有时不经意地从车上向深谷一望,还是脉搏加快,心里发怵。在云南省丽江专区考察时,有一次,天色已晚,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此时迎面开来一辆大卡车,路窄无法错车,我们主动相让,将车倒了几下;司机怕出意外,叫大家下车等待。我们下车一看,吓了一跳,左侧后轮已经悬空,就差那么一点,车即跌入深谷。真是上天保佑,没有酿成大祸。还有一次,汽车沿盘山道而上,拐弯时,突然发现对面开来一辆货车,我们的司机紧急刹车,但对方车速较快,又是下坡,刹车不及,将我们的车撞的后退了好几米,好在有惊无险,没有坠入悬崖。又有一次,在四川省西昌专区,考察途中,遇一无桥小河,下车询问当地居民,说是平日水量较小,汽车可涉水而过,这几日大雨,河水猛涨,过河有些危险。如果掉头原路返回,势必影响考察计划。司机胆大心细,对河水深度和流速仔细做了一番调查,决定冲过去。他将车往回倒了几十米,然后开足马力,车速极快,向前猛冲,行至河中,尽管车速有所减缓,但万幸没有熄火,谢天谢地谢司机,顺利度过了一关。这些与科研人员朝夕相处的司机师傅,为考察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我都非常想念他们。 (10)感受社会教育之深 考察之初,我们这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总觉得自己工资微薄,生活水平低下,工作辛苦劳累。经过几个月的爬山涉水,亲历目睹,彻底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云南山高谷深,村庄一般搭建在山坡上部,农田分布在下部和谷底,所以出门就得徒步爬坡。为了生计,农民早出晚归,背着沉重的背篓,步履蹒跚地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显得十分吃力;一年四季日日操劳,风雨无阻。有的彝族老乡家里,家产只有“一担挑”,即一个扁担就能将全部财产搬走。他们住的房屋,四处漏风;冬半年,屋内用火盆取暖,有时烟熏火燎,呛鼻熏目,滋味着实难受;被子油渍麻花,被头乌黑发亮;有的甚至没有被子,夜间盖着白天防寒避雨的披毡睡觉。吃的是数量有限的包谷、洋芋,没有白面和大米,蔬菜极少,辣椒是最好的下饭佳肴。劳作之余,他们几乎没有娱乐生活,看一场电影犹如参加一场盛会。 有一次,当我们谈及北京都是平地,没有大山时,他们好奇地问:在平地上,背着背篓怎么歇歇呀?又问:你们与毛主席住在一个寨子里,是不是天天都能见到毛主席啊!这也难怪,外面的大千世界,对于他们如同天方夜谭,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在他们当中,有的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生养自己的土地,甚至没有去过本地的县城。 与这些农民相比,我们出门有科考车,装备齐全,单位配有皮大衣、蚊帐等等,还有生活补助费;吃住大都在招待所和宾馆,没有寒冷和饥饿之苦,有的仅仅是爬山之累。工作之余,有时还能看场电影。二者有天壤之别,反差极大。 经过近一年野外考察的历练,不,应该是二年,因为此前在贵州山区已经过一年的体验。有一次,途径贵州威宁。此地海拔较高,正值天寒地冻,积雪未化;有几个小孩穿着单薄的衣服,打着赤脚,在我们乘坐的汽车后面追逐。我心里一阵酸酸楚,几欲落泪。 与贵州比较,云南的山体更高大,悬崖更陡峭,环境更闭塞,考察时间更长,少数民族更多,亲身感受更深。我虽然经历过遭遇大饥荒的六十年代,但当时我尚在大学读书,只是节衣缩食而已,并未感到忍饥挨饿的痛苦,更未看到大量农民饿死的惨状。云南高原的科考经历,给我上了社会和人性教育的一课,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一直珍藏在心。这种亲身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对增强吃苦耐劳精神,削弱追名逐利思想,培养容忍谦让性格,坚定为科考事业献身的决心,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每当我遇到人生不如意的事情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深山中的他们,以此来平静自己的心绪,摆正自己的心态。直到如今,虽已年逾古稀,但每当独自静思,回忆这段经历时,往往情不自禁地泪水盈眶;有时与家人谈及这段经历时,便会哽咽难言;现在比年轻时更甚,似乎人老了,身心更为脆弱。
个人分类: 回忆录|4746 次阅读|4 个评论
怀念综考会(钗头凤)-为中科院综考会消失十二周年而作
duzhanchi 2012-12-21 09:17
钗头凤 - 怀念综考会 忆综考,心如潮,踏遍神州情未了。 日如梭,人已老,满怀 思 绪,至今难消。 恼,恼,恼。 看今朝,更知晓,缺少综合无高效。 空蹉跎,枉言说,覆水难收,何人之错? 莫,莫,莫。 注释: 《钗头凤》──词牌名。原名《撷芳词》。无名氏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后陆游用此调,两片结处各加三叠字,改名《钗头凤》,遂成定格。 题记: 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简称:综考会) 1956 年成立, 2000 年消失。在短短的 44 年生涯中,科考队员们转战南北,奔走东西,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原始资料如山,科研成果累累。不料,正当科考事业如日中天,科考队员豪情满怀之时,一阵飓风吹来,使综考会无疾而终。对此,科考人员十分惋惜,特别是五十年代就开始参加综考的老科学家,更是痛心疾首,难以名状。转眼十二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每当老综考相聚,谈及这件事情之时,有的仍然心情激动,慷慨陈述综合考察研究的重要及撤销综考会的损失。目前,自然资源的单项研究蒸蒸日进,但包括各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多学科综合考察研究与开发利用十分欠缺。就资源学科本身特点而言,无疑,必须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才能更好地发现其内在规律及其与外部的深层关系,才能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未来,综考会再次恢复已无可能,但出现具有原综考会功能的类似机构不无可能。老综考们期望这一天早日到来。然而,社会发展规律大概也摆脱不了混沌论法则的支配,其中的不确定因素是难以预测的。 而今,老综考们大都年事已高,通常不玩电脑,不会上网,更未开博。在“文革”前参加工作的“老综考”中,我大概只能算是最小的小弟弟之一。不日,综考会消失二十周年即到,本人突然想到,应该写点东西纪念一下,于是就编了上面的一首拙词,以表达我的心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反映了不少“老综考”的心声。唉!聊以自慰吧!
个人分类: 回忆录|3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难忘的一九六五------中科院西南队接壤分队考察轶事
热度 11 duzhanchi 2012-12-12 11:57
在我的工作生涯之中,先后参加过10次科学考察。第一次是1964年,最后一次是1989年;时间跨度达25年之久。连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约300天,最短的一次仅17天。考察范围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四川和西藏。 比较这10次考察,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1965年川滇接壤地区的综合考察。之所以难忘, 是因为,在这一年,考察时间之长,足迹范围之广,攀登高山之多,原始资料之丰, 综合性 之强,团结协作之好,学识收获之大,忍受生理极限之苦, 云南众“怪”之趣,均是其他几次考察难以企及的。 (1)考察时间之长 川滇接壤地区的野外考察于1965年4月中旬开始,12月中旬结束;历时8个月。如从3月24日出队,到1966年1月12日回京,则近10个月之久。若从1964年12月8日,我们从贵阳到昆明收集资料算起,到1966年6月2日在成都初步总结完毕,这次科考跨越了1964~1966年3个年份,前后历时18个月,其中在京时间不足4个月;连续2个新年是在四川度过的。这在我的考察经历中,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值得我终生怀念。 (2)足迹范围之广 这次考察范围包括云南省丽江、大理和楚雄三专区(州)的27个县,及四川省西昌专区的11个县。从南到北,最远处约500公里,从东到西,最宽处约400公里,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左右。垂直分布范围,下至海拔1500米以下的暖热河谷,上至4000米以上的严寒高山。足迹所至的最低点,是四川省宁南县葫芦口,海拔640米;最高点是,西昌的螺髻山,海拔4100米。相对高差达3500米。水平范围广,垂直高度之大,为我所参加的其他历次考察所不及。 (3)攀登高山之多 1965年,是我攀登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最多的一年。在云南省,有丽江的玉龙雪山、大理的点苍山、剑川的老君山、永仁的白草岭、大姚的昙华山;在四川省,有西昌的螺髻山和牦牛山、盐源的牦牛山和小高山,以及大火山和狗壁山,共11座。这些高山,没有公路,无法开车,只有靠二条腿攀登;其相对高差都在1000米以上。此外,乘车翻越3000米以上的地段还有5处:丽江的栗地平、西昌的热窝塘、会东的夹马石、盐源的棉垭口、冕宁的洋洛沟。我所参加的其他考察,有的步行爬山更多(如紫胶考察),但海拔高度远不及此;有的海拔更高(如西藏),但在高原面上行车,没有攀登山峰的机会。就攀登高山之多而言,均无法与这次考察相比。 (4)原始资料之丰 植被与草场最为基础的原始资料莫过于样方调查记录。在历时8个月的南征北战中,共取得500余份样方资料,为编制植被类型图奠定了基础。攀登众多高山,所取得的优势植物种的分布上限,尤为珍贵。大量的草场利用及适口性访问和实地观察,为草场资源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5)综合性之强 在分队长程鸿、孙鸿烈的领导下,经过多次认真讨论,明确了全队的总体任务是,配合西南重点地区工业建设的需要,考察研究川滇接壤地区的农业发展潜力与布局,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服务。与之相适应,成立了土地资源和农业二个任务组。前一个组的中心任务是,土地资源评价及其利用方向。在孙鸿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一整套土地资源评价系统、内容、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其中,编制土地类型图是最为基础的工作。为提高制图精度,在野外,植被、土壤、地貌等专业,在同一地点同时进行观测;在室内,首先制定统一的制图指标,而后利用地形图和航空照片,有关专业将各个相关自然要素,依次添加到同一张底图上,绘制出土地类型图。然后,以此为基础,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宜农荒地资源图、草场资源图、宜林地和森林资源图等应用性图件。其后,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条件,以及宜农、宜牧和宜林地的各自指标,编制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图,并计算出增产潜力及其途经。上述工作,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缺一不可,其综合性之强,可见一斑。 (6)团结协作之好 植被和草场虽同为一组,但毕竟是二个不同的学科。所以,野外调查和室内总结内容均有所差别。前者,主要任务是探索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绘制植被类型图,为土地类型图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后者,主要任务是对草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任务虽然不同,但全组成员均将其视为一体,同等对待。在野外,按照事先拟定的调查详纲,全面进行样方记载,一起收集各类资料,深入进行调查和访问。特别是在分路考察的情况下,无论是谁,对各项考察内容,均无一遗漏。在室内,当任务需要时,大家并不固守自己的专业。如当草场资源统计缺少人手时,植被专业的杨宗贵,就毫无怨言的承担了这一本不属于他的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发扬,是我们这一代人长期受到道德教育的硕果。也是大家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同甘共苦,相互关怀,感情至深的体现。时至今日,这次考察中的情景,依然不时在梦中再现。 (7)学识收获之大 我是草原专业出身,刚刚参加工作,思路狭窄,知识有限。分队的众多专业和老同志,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孙鸿烈、李缉光、何妙光等同志,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我终生受益。在专业组内,肖育檀、李琼华等都是我的植物分类老师。在任务组内,田济马、刘朝端、魏正仓等,教我认识土壤类型及其剖面特征;从朱景郊、张耀光和李万等同志那里,学到了许多自然地理知识。此外,气候组的李继由、沙万英;畜牧组的汤火顺、李实喆;农业组的张烈、陈振杰;水利组的章铭陶、陈根富,经济组的朱忠玉、钟烈元,等等,他们各自的学识,在日常工作和学术交流中,使我受益匪浅。这短短的一年,学识收获之大,犹如上了一次综合性大学。 (8)忍受生理极限之苦 这一年的5月7日,离丽江,前往永胜。中午时分,行至金沙江畔。正值烈日高照,干热异常之际。事有凑巧,工人正在修桥,汽车暂时无法通过。我与肖育檀,不愿在车上坐等,就徒步过桥;沿金沙江支 流-五朗河而 上。开始,一边聊天,一边观察江边植物,有说有笑,怡然自得。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口渴难忍。习惯性的一摸腰间,才发现,一时疏忽,忘记了带铝制水壶。想返回车上去取,但此地已比河面高出二、三百米。心想,等等吧!汽车很快便会开来。一等再等,迟迟不见汽车踪影。于是,我们继续前进;盼望发现一个小河沟,或者找到一户人家。但举目四望,除了余甘子、车桑子、扭黄茅等构成的干热植被之外,一无所有。此时,前胸后背已全湿透,嗓子冒烟,全身无力,腿脚重似千斤。无奈,不得不躺在河谷中的“大树”,其实只有2米高的小叶栎下苟延残喘,等待汽车的到来。这大概就是书本上所说的人体生理极限吧!不曾想,此次在1400米的金沙江畔,亲身体验到了。这是一次极难找寻的锻炼机会,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仅此一点,就不虚此行了。 (9)云南众“怪”之趣 刚到云南,就听说“滇有十八怪”,心中甚感稀奇。所以,在考察中,每到一地,必定观察访问之。渐渐得知,原来所谓之“怪”,其实是外地人不懂当地风俗习惯,自以为是的少见多怪。当我们与云南人谈及此事时,他们反问道:你们北京,鸡蛋叫鸡子,不也很怪吗? 云南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风俗习惯各异,在外来人眼中,又何止十八“怪”呢!请看,下面收集到的“云南三十六怪”: 草帽当锅盖;竹筒当烟袋;鸡蛋串串卖;姑娘叫老太;青菜叫苦菜;粑粑叫饵块; 酸萝卜满街卖;树头菜摘不败;火车不如汽车快;汽车不如人走快;狗不如猪跑得块; 狗咬汽车啃轮胎;火车烧煤汽车载;火车夜里不能开;公鸡母鸡吊着卖;韭菜当作米线卖;狗肉当成羊肉卖;猪血大米做肠卖;草鞋不穿提起来;脚趾露在鞋帮外;男士布鞋系鞋带;老太绣鞋向上歪;盖被两头露在外;小孩被子大人盖;蓑衣当作被子盖;褥子只到腿膝盖;被比褥子还要窄;丈二青布绕脑袋;炉灶冒烟窗户排;男女篮球混合赛;姑娘背娃谈恋爱;句句代“嘎”赛口才;羊肉带皮来做菜;蚂蚁烧汤来招待;辣椒当饭饭当菜;苞谷辣椒屋顶晒。 考察时间一长,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但这些习俗,为我们的考察增添了不少情趣,至今历历在目,犹如昨日。
个人分类: 回忆录|5138 次阅读|22 个评论
忆念综考会(如梦令)
duzhanchi 2011-7-8 16:09
如梦令 ① 忆念综考会 常忆科考成就, 当年一支独秀。 一阵合并风 ② , 资源学科摒黜。 醒悟,醒悟, “综考” ③ 理应恢复。 注释: ① 《如梦令》──词牌名。原调《忆仙姿》。唐庄宗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故改调名为《如梦令》。 ② 合并风──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掀起的全国机构合并热。 ③ “综考”──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简称综考会)的代称。此处指国家级的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机构。 题解: 成立于 1956 年的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在“立足资源,突出综合;面向国民经济,发展资源科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以任务带学科”的方法,历经 44 载,先后组织了包括气候、土壤、地貌、农、林、牧、水、能源、草地、资源植物、经济等诸多专业参加的大量综合科考队伍。综考人历尽艰辛,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荣获了许多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为加速发展国民经济,为工农业生产建设,为百姓脱贫致富均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有不少重要的新发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综考事业如日中天,资源科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业己初步形成,日臻完善。 不曾想,正值综考会蒸蒸日上之际,却遭遇了机构合并热的波及, 1999 年末被判与地理所合并。按照常规,合并后的新所名应为“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即既研究地理科学,也研究资源科学。然而,有关权威人士却把所名定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英 文全称为“Institute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尽管只是在“地理”之后加了“科学”二字,但其寓意十分清楚,即新所是研究地理科学的,至于资源嘛, 不再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 仅仅作为任务顺带调查而已。 这一点,可从英文名称得到佐证: Geographic 之后为Sciences,而Natural Resources之后为Research。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资源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为此,国务院成立了国土资源局,国内近百所大学设置了资源与环境学院、系或相关专业。资源环境科学被列入 18 个基础学科中的一个独立学科领域,资源科学与技术已成为一级学科。 《资源科学导论》(2004)、《资源科学》(2006)、《资源科学概论》(2008)、《自然资源基本原理》(2009)等专著,以及《中国自然资源丛书》(1995)、《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2000)、《资源科学技术名词》(2008)的先后出版, 标志着资源科学已经形成。在新的形势下,中科院应当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幡然改图,再次恢复重建国家级的资源科学研究机构,已是当务之急。尽管其名字不会还称综考会,但她将传承综考会的宗旨,继续综考会的事业,进一步推动资源科学的发展。
个人分类: 回忆录|4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