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制冷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四说伦敦高层建筑大火
热度 3 fpe 2017-7-20 20:37
冰箱为何会自燃? 2016 年 8 月 21 日下午,福建南安美林邱洋村一幢两层砖房发生制冷剂泄漏事件,引发的混合气体爆炸(见图 1 ),导致兄妹二人死亡(见图 2 )。这一则事故看似简单,却有很大的代表性,可能发生在任何空调或冰箱上。因为现代的环保制冷剂大都含有 R290 (丙烷)和 R600a ( i-Butane ,异丁烷),虽然只有 60~80 克,其泄漏仍然有可能在室内形成可燃可爆的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些制冷剂的物性特征虽然环保,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燃爆的安全隐患。 Figure 1 . 福建南安美林邱洋村冰箱自燃事故。 Figure 2 . 福建南安美林邱洋村冰箱自燃事故的受害者。 Figure 3 .冰箱自燃来源于可燃的制冷剂。 当制冷剂发生泄漏以后, 100% 浓度的制冷剂气体会与空气混合,向着空气的组成进行稀释,这一稀释过程一定会穿越可燃区间,如果在可燃区间内发生点火,有可能产生爆炸性的后果。通常位于可燃(或称爆炸)区间内的混合物对点火强度的要求非常低,只需要不到 1 毫焦的能量即可点燃,而压缩机或整流器在启动的瞬间,完全有可能产生几十毫焦的电弧,所以冰箱和空调的压缩机和整流器完全可以点燃位于可燃区间的气体混合物。在外人看来,由于点火能量非常微小,而且位于系统的内部,所以是一种“自燃”。自燃这个概念,在国内经常被滥用,也容易造成错误的认识。既然是自燃,就意味着没有人点火,那么就不需要研究了。这是舆论中有意无意的认识,拦阻了相关的研究。 从火灾动力学角度看来,气体“自燃”,往往是电弧点燃 (spark ignition) ,比如空调自燃;液体“自燃”,其实是高温导致的“热燃”( Auto-ignitionor thermal ignition ),比如公交自燃;固体“自燃”,往往是堆积和氧化过程造成的热走失 (thermalrunaway) 或自燃( spontaneous ignition ),比如仓库自燃。由于我国流行问责制,专家群体都不敢说话,记者也很为难,他们总是在有意无意地混淆概念,向民众灌输非常不科学的概念和知识。 自从 2016 年 8 月 21 以来,国内发生了多次的冰箱空调问题,与制冷剂的选择关系很大。类似制冷剂自燃的事故,发生在美国的可能性非常低,因为美国有一家政府机构,叫做 Consumer Products Safety Commission ( www.cpsc.gov ) ,类似于安监局的功能(我国安监局是不管产品的),专门监管市场上的不安全隐患。假如我国也有一家类似的监管机构,李淼的悲剧一定可以避免,我们也不用随时担心家中的定时炸弹了。美国政府深深知道,个体消费者与生产厂家的博弈是不对称的,所以政府的强制干预极为重要。只要有用户的举报, CPSC 就一定参与监管,让最先进的测试设备发现问题,解决商品中的安全隐患。没有政府的监管,生产厂家极为嚣张,吃亏的永远是老百姓。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722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清凉一夏,制冷剂的那些姿势
ningbi 2017-6-26 12:04
进入六月,热浪来袭,京城的气温节节走高,一轮又一轮的“烧烤”模式,简直让笔者有一种走着走着就会被熔化变形的感觉。这种天气只想抱着空调蹲在家,让冷气再把自己凝固回来。相信很多人会和笔者一样感慨,啥也不说了,这条命是空调给的。空调之所以会让我们清凉一夏,制冷剂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制冷剂的那些姿势。 制冷剂,也称为制冷工质,它是在空调、冰箱等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自身的状态变化来制冷的物质。当我们打开空调时,压缩机先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冷凝器(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空调室外机内的散热铜管)在室外放热后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再经过毛细管膨胀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之后经过蒸发器(室内机铜管)吸热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室内空气在经过换热器表面时被冷却降温,从而达到降低室温的目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再被压缩机吸入,如此循环往复。简单来说,制冷剂就是支持空调机运转的血液。 随着制冷业的快速发展,从早期的氯氟烃类制冷剂,到后来的氢氯氟烃和氢氟烃类制冷剂,再到目前的混合型制冷剂,制冷剂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扩展,已达近百种之多。如果没有统一的命名规则,那对于冰箱、空调的制造企业来说将会是一件很崩溃的事情。于是,很多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关于制冷剂命名及安全性分类的一系列标准,用于统一制冷剂的命名规则及其安全等级。比如,空调维修师傅在给空调加制冷剂的时候,常常会说加的是R22或R410A,而不会像你的化学老师那样,告诉你加的是二氟一氯甲烷或共沸氢氟烃混合物。 那么,究竟有哪些制冷剂的国际标准呢?这些标准中都规定了些什么呢?让 国际标准数据平台Techstreet 来告诉我们答案。在制冷剂命名及安全等级和分类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以及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均以标准的形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5年首次发布制冷剂命名方法的国际标准ISO817,该标准在2014年进行了更新,标准名称变为为《制冷剂—命名和安全分类》,明确了制冷剂的命名和构成符号方法,标准覆盖的制冷剂种类包括甲烷、乙烷、丙烷和环丁烷系的碳氢化合物、卤代烃制冷剂、醚基制冷剂、混合制冷剂以及其他各种有机化合物制冷剂和无机化合物。在制冷剂的安全分类方面,根据制冷剂的毒性将制冷剂分为A类(较低慢性毒性)、B(较高慢性毒性)两类,并根据制冷剂的可燃性将制冷剂分为1(不可燃)、2(微可燃和可燃)和 3(易燃)三类。 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通过标准ASHRAE 34 制冷剂名称和安全分类,ASHRAE 15 制冷系统的安全标准,两项标准规定了制冷剂的命名方法和安全分类方法。这两项标准已经被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采纳为美国国家标准。ASHRAE 34覆盖的制冷剂的种类更加全面,除了ISO817中覆盖的制冷剂类别外,还增加扩展到一些新型单一或混合制冷剂,目前已经包括提议作为制冷剂使用的161种化学品和混合物。在制冷剂的安全性分类方面,该标准与ISO817的分类方法基本相同,将毒性分类A(低毒性)和B(高毒性)两个等级,可燃性分为1(不可燃)、2(低可燃性)、2L(低可燃性,燃烧速度小于10cm/s)、3(高可燃性)四个等级,利用上述字母和数字两个特征进行组合,可以把制冷剂划分为八个独立的安全等级分类。从1994年以来,ASHRAE 34和ASHRAE 15两个标准每三年更新一次,对新的制冷剂进行命名和分类,并更新制冷系统在安全设计、使用、安装和运行方面的要求,更新内容主要来自于研发、经验以及设计师、制造商和用户的建议。 好了,学习了这么多的制冷剂的姿势,有没有在这炎炎夏日感受到一丝清凉呢?如果您想要进一步了解 制冷领域的国际标准 ,或者 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的其他标准 ,欢迎您访问 Techstreet网站 (www.techstreet.com) 进行查找。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企业国际化智库 ” 。期待与企事业单位从事 国际业务 的人员,以及 “商标”、“域名”、“标准”、“品牌保护” 和 “专利” 等领域的人员共同交流。
个人分类: 标准合规|1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冷冻法封堵溃口——临时策划
热度 2 lwd8811 2016-7-13 00:02
冷冻法封堵溃口 刘闻铎 汛期一旦发生溃堤,将不惜代价封堵溃口,或将巨石、卡车、拖拉机,甚至驳船投入溃口,往往因为溃口高速水流产生的巨大冲击力,造成施工极其困难。若采用冷冻法可能凑效,即将扁钢(或扁钢管)焊接成大型栅状板,在扁钢上附装制冷管,将栅状板设法插入溃口。因水流不会对栅状板产生巨大冲击力,重量轻,比较容易施工操作。栅状板一旦插入溃口,即可在制冷管内注入制冷剂,使有栅格支撑 保护 的制冷管外侧开始结冰,随着冰层加厚水流减弱,加紧安装支护构件,或增加新的制冷栅格板,直到形成“冰坝”。在继续涌水的地方也可继续使用小型制冷栅格板使之冷冻封堵。一旦水流得以控制,其它封堵措施则应继续 实施 跟进。 2016.7.12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06 次阅读|3 个评论
思而不学则殆之二
liwei999 2011-7-20 14:44
给麦教授——2,相当不好了。有磁悬浮的轴承,也有空气的 (111547)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03, 2007 04:37AM “摆轴磨断”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这样的技术信息都不能把握,那么还是充充电才是。 另一个不能与时俱进的就是“一个能够自我修复的仪器,也必然要有一个核心装置是不变的,而这个装置,也是会坏的(侯世达,1996)”陈述。不知侯世达是何方神圣,但是核心装置在原理上是可以不坏的。自我修复的仪器的核心,显然是“信息”。而信息是没有“损耗”的概念的。 同样,“加氟!无论空调中的管道造得怎样密封,也不可能让氟里昂之类的制冷剂在里面永远循环,而是必然会有氟的耗散,所以必然要加氟”也没有道理。连氦气都能封存的技术时代,封个氟利昂是没有丝毫的问题的。 教授先生,到了“美丽间”一遭,还是要想得更深刻些才好。“生物圈2号是一个悖论,仅有能量输入,还不能使其中的物质实现自循环”一段,显然是个奇谈怪论。“生物圈1号”的存在是一个悖论么?显然不是。那么1号和2号的区别在哪里呢?只是大小。也就是说,人们在做几何缩小的过程当中损失掉了一些东西,只注意了几何尺寸的大小,而忘记了某些环境的物理性质随尺寸变化的比例关系。还有就是“加氟”这样的技术上的缺陷。 测量一定要伴随着微扰。国人以“辩证法”的思维很容易接受这个说法。但是,这个说法已经被淘汰了。测量不一定要伴随着微扰!这就是今天的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对此能丝毫不感觉有“意外”才是合格的教授。 一般情况下是如此:“而即使这样的系统,也会在系统内部积累越来越多的垃圾,使得系统老化,直至解体!——死亡降临!” 但是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呢?复生的可能性? 人是不大可能的了。其它生物如何呢?一个有绿藻的封闭鱼缸里,只有太阳光投入的条件下,小鱼是否能颐寿天年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