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孤寡老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故乡纪事:根爷那些事
热度 10 zhengyongjun 2019-4-23 10:54
在故乡,根爷的故事虚无缥缈。 记得小时候上学放学,天天从根爷家门口路过。他的家在村西头的黄土崖上,孤零零的一座大院子。黄泥墙围起来的院子,有半个打麦场大小,面积比一般人家大许多。院门有些残破,是一种非常乡土建筑样式,故乡人称之为吉雅式过道门。院子里坐北朝南的三间平顶土墙房是正房,旁边还有几间简易的窝棚。透过颓败的院墙豁口,看见根爷终年在院子里忙碌,春天制盐熬硝,冬天编制柳根绳。 根爷是个多面手,一人会很多门手艺。熬土硝是根爷最拿手的手艺。故乡位于湖西平原,低洼盐碱地上虽然不长庄稼,但却出一种特产——土硝。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天,田野里干旱的盐碱地上,会拱起大片大片的盐土。白花花盐碱滩上,蓬松的盐土呈褐色,一片连着一片,那景象与人身上长的皮肤癣非常类似。村里老土墙屋的墙角、厕所、猪圈,也都布满了这种褐色的潮土。村里人称这种土叫硝土,是生产土硝的原料。春天干旱少雨,是收集硝土的黄金季节。等到雨水多起来,硝土便消失了。每年这个季节,会看见根爷天天出门,忙着去四处收集硝土。他把硝土挑回家,堆在院子里。 土硝的提取方法,采用的是古老的渗漉法。把硝土放进大石槽里,表层留出一个浅浅的洼。洼里加满水后,渗漉的硝水慢慢从石槽底部洞里流出来,滴进地上的瓦盆里。这个季节,院子里几棵梧桐树和槐树正盛开。记得小时候,晚饭后经常跟父亲去根爷家串门。静谧的春夜,夜幕四合,几个邻居坐在偌大的院子里,一边抽着烟一边聊着庄稼,身后硝池里硝水滴落瓦盆,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夏盐落花流水硝”,那场景真是一幅优美的田园图画。 土硝不仅是制作鞭炮的重要原料,乡村搞皮革加工都离不了它。记得当时公社的供销社收购土硝。根爷熬出来的土硝,一般是拿到干鱼头集市上去卖。由于他熬制的土硝品质好、纯度高,是市场的抢手货。根爷淋硝工艺使用的水是独家秘方,秘不示人。后来学了化学,我才明白他是在水中加了草木灰。土硝的生产工艺,利用的是简单的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利用草木灰中的钾离子取代硝土中的钠离子,从而置换出硝酸钾。草木灰中的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与硝土中的钙镁离子结合,生成难溶性的盐而沉淀去掉。最后熬硝的一步,也非常重要。 根爷的第二个手艺是编柳根绳。故乡柳根绳的历史无从考证。在牛耕文明时代,这种粗粗的柳根绳,一般被用作耕地工具牛套的绠绳。在我们村周边十里八村,根爷是唯一精通柳根绳编制手艺的人。农闲时候,经常见他抗着一把板铲,四处去刨柳树根。刨来的柳树根,垛在院子里。柳根绳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先把柳树根泡软了,用木锤把纤维捶打出来,再经过反复多次的整理捶打。柳根绳编织是靠一台古老的合绳机上完成的。用柳树根纤维为原料编制得绠绳,在我小时候还能见到,80年代消失不见了。 根爷的厨艺也不错,村里有红白喜事时,许多人家请他做乡厨。在村里老一辈男人圈里,根爷算得上一位气质男,颜值挺高的,和国父孙中山先生有点象。关于根爷的故事,大多是从街坊邻居的聊天之中获得的。把这些支离破碎的碎片信息拼凑起来,他的人生经历大致如下:根爷的是家里的独子,少年时代游荡乡间,不司农事。长大成人后当过兵,曾远征到过云南、缅甸等地。解放前夕,根爷从国民党部队开小差,偷跑回了老家。根爷后面的故事,和早年一部电影《菊豆》情节有些类似。在根爷成家立业的年龄,他和同村一个媳妇勾搭上了。论其辈分,他应该管这个女人叫婶子。俩人暗地里厮混几年。村里人传言,这女人生的孩子是根爷的种。五八年左右,这家男人莫名暴病身亡后,俩人关系已半公开化了。但是碍于辈分习俗,俩人无法结婚组合家庭。只好半公开地在一起搭伙生活。他俩生的那个孩子长大后,村里人的闲言琐语使他对根爷产生了仇恨,硬硬把两人拆开了。七十年代初,根爷曾收留过一个湖东讨饭的女人,俩人合伙过了两年。后来这女人的家人找过来,把人领走了。又剩下根爷孤零零一人了。 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好像是八十年代初,根爷的小院半夜失火,根爷被烧死。当时村里传言,根爷是被他“儿子”偷偷放火烧死的。因为当时他所谓“儿子”突然找上门,要在根爷的宅基地上盖房子。根爷忌恨这小子拆散自己的好事,没答应。派出所根据群众举报,把他“儿子”抓进去关了几天,没审出什么结果,便把人放了。 根爷的死因,一直扑朔迷离。根据《无机化学》的常识,推测根爷当年可能死于土法小化工的一次安全事故。因为土硝的最后工艺,是用铁锅熬制硝水,利用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差异,使硝酸钾结晶出来。土硝主要成分是硝酸钾,受热极易分解爆炸,是一种化学危险品。可能是根爷半夜熬硝时,操作不慎导致锅里的土硝爆炸起火。因为半夜失火时,村里人听见很响的一声爆炸声。 往事如烟,几十年过去了,村里和根爷的同代人大都作古,很少有人记得他了。每每想起根爷,感觉他老人家的一辈子,活得真象一篇小说。
个人分类: 故乡纪事|4664 次阅读|20 个评论
谁来给农村孤寡老人养老送终?
热度 15 rczeng 2011-7-1 21:54
80多岁的伯伯去世5天了,弥留之际未层留下一句话。伯母已去世半个世纪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在小时候夭折了。孤苦的他瘫痪已经一年多了,唯一的女儿在农村也自身难保。伯伯一直以来与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瘫痪之前一直独门独户、生活自理,自己做饭吃,自己种田种菜。瘫痪后,70多岁的爸爸妈妈尽管身体不好,却主动承担了照顾义务。我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家里只剩下三位老人,成了空巢。他临走前我爸爸刚好在菜地里。而我正在与弟弟通电话,探讨他的窘境和如何延长老人的寿命和有尊严的活着。刚刚放下电话,噩耗就传来。身为村干部的弟还在城里兼职,对农村现状和相关政策很了解。政府对农村老人无能为力,这类孤寡老人太多了。 每次接家里打来的电话之前,总是很紧张,总是担心接到伯伯离世的消息。每次出国之前,总是嘱咐家人和朋友,如果伯伯离世,如何应对。今年过年返青前给老人告别的时候,老人坐在椅子上紧握着我的手。或许知道来日不长,或许预感到从此天各一方。他期盼着看着我,说道:“荣昌,靠你了”! 由弟弟亲自操办伯伯的丧事,在堂姐、我弟妹们和亲朋戚友的努力下,伯伯的丧事还办得比较体面。堂姐和爸爸妈妈很满意。 家里还有一个单身的年过六旬的叔叔,他如果生病,谁来领他看病,照顾他的起居? 侄儿侄女没有法定的赡养义务。只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尽力而为。如果没有侄儿侄女,农村老人们的命运又如何? 目前,在湖南农村丧葬费用一般在2万左右,老人们如何积攒如此多去天国的买路钱?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占8.87%,老年人达1.78亿。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预计到 2018年,老年人口将约占总人口的1/6,2025年将占1/5,2050年将占到1/3。 “我国农村老年化程度远远高于城市!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从1982年的20.6%上升到1990年的26.3%、2000年的36.09%、 2010年的49.68%。进城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也就是说年轻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农村成了老弱病残的基地。比如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表数据,65岁及以上老人比例,城市、镇、农村分别为8.7%、8.12%、9.55%; 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城市、镇、农村分别为12.3%、11.7%、13.7%。换句话说,农村生育率高,但生产出的人口却帮城市人口去养老去了,导致 农村老人老无所养!”(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73/1/584258.shtml) 谁来给农村孤寡老人养老送终?
6465 次阅读|3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1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