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附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杨浦区教院附中学生参观我们实验室(图)
沈海军 2013-11-15 17:57
今天下午,学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两位老同志带来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中初一学生60来名,前来参观我们实验室。 现在,每周基本上都有两拨人前来参观,有点吃不消。但对于中小学生,还是要保证接待的,祖国的花朵,我们的未来呀!不废话了,上照片。 先是得瑟,教书匠就靠一张嘴吃饭的。 然后参观展厅。 展厅讲解。 合影呀。平时还没发现自己竟那么高大! 哎,每次照相都瘪嘴,老被老婆批评。 再合一张影! 参观大学生飞机设计间。 这是啥东东? 妹纸,眼珠子要掉下来啦。 这就是传说的苍蝇飞机? 西工大的领导也来凑热闹,刚送完学生。后脚他们就来了。再陪着参观一次吧!
3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贺任先生当选人大附中学生会宣传部部长
热度 13 rensl 2013-11-9 23:22
10月中旬的事了,听说竞争很激烈。 当时看任先生很认真地准备竞选海报和演讲材料,感觉很不容易。 贴出几张过时的宣传海报,以示纪念。 http://tieba.baidu.com/p/2666114813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7175 次阅读|29 个评论
戏说国师院附中
热度 1 luopengfeng 2013-11-4 17:04
———————— 一所学校的变迁能略微窥探政治的变迁,亦能析出社会、文化流动的影子。 ———————— 1938 年国立师范学院创立于湖南蓝田镇, 1940 年国立师范学院附中(简称:国师院附中)建立。 在战火纷争的年代,学校校址几度变迁。 抗战胜利后,国师院携附中迁往南岳衡山,但不久之后,国师院丢下附中前往长沙。 与国师院附中留守南岳的还有教育名校岳云中学。此时全国解放。建国初期,国师院附中死里求生,与湖南省立十二中合并。 之后,为附庸权势,改名为衡山县第二中学,而居于上者,便是岳云中学化身的衡山县第一中学。 世事变幻,政治更是如此,六十年代,置衡山县之湘江以东为衡东县,同时国师院附中再次变迁,校址前往吴集镇北坪,改名为衡东县第一中学。多年之后,改为衡山一中的岳云中学也易为原名,但到现在为止仍是苦苦挣扎。 可叹的是,这变迁之中终将国师院附中文脉与传统耗失殆尽。 可笑的是,国师院多年之后变身为湖师大,并另生一子为湖师大附中,倚靠丰盛母乳,师大附中现已成为湖南中学霸主,或仍甚念丧子之痛,湖师大另招三养子,但却始终不认早年遗弃的长子。 ————————— 历史有时候是一种资源,但若不利用便是一坨狗屎在那。 —————————
1593 次阅读|2 个评论
歌以言志——T大附中歌咏比赛曲目:我相信
热度 3 liuli66 2013-7-15 09:14
20130712 我相信 杨培安 唱 想飞上天 和太阳肩并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想做的梦 从不怕别人看见 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 何处不能欢乐无限 抛开烦恼 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 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i do believe 想飞上天 和太阳肩并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抛开烦恼 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 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i do believe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我相信我相信) i belive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 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i do believe oh ~~~ ah ~~~ 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707432.html (提醒:好友可见)
个人分类: 杂感|824 次阅读|9 个评论
人大附中数学老师王金战总结的教育之33条
xupeiyang 2013-7-9 06:41
【人大附中数学老师王金战总结的教育之33条】 他带的一个55人的班,37人考进清华、北大,10人进入剑桥、耶鲁、牛津等世界名校并获全额奖学金。不仅如此,音乐才子、辩论高手、电脑奇才、跆拳道高手在这个班比比皆是。他也是一名相当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也以优异成绩被北大录取。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10192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8) ── 附中、附小、幼儿园
热度 2 jiangxun 2013-1-12 01:20
作者:蒋迅 北师大有一个附属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一个附小“ 实验小学 ”。北师大的附中比较多,分别为“ 一附中 ”、“ 二附中 ”、“ 实验中学 ”。原来的“北京46中”变成了“ 三帆中学 ”,是二附中的初中部。原“北京123中”变成了北师大 三附中 。 我这次只看到了幼儿园、附小、二附中和三附中。整个感觉就是,这些学校更象贵族学校了。由于想进入这几个贵族学校的人太多了,现在第三代家属除非在校园里 有户口,都进不去,赞助都不行。我的一个同学曾经去找一个当了其中某学校 (附属学校) 校长的老同学,却发现老同学一脸官腔;还有一位老师见到了曾经的学生、某学校 (也是附属学校) 校长,还没开口,人家校长说:“有事请到办公室谈”。第二个感觉是,校园都是森严壁垒,院墙高筑。我当然是不能迈进半步的。所以能呈献的就是这几张照片。 我突然想到这次没有去一附中和实验中学。只好下次补上。 北师大幼儿园原来有两个。文革中被合并,另一处是在科技楼北面的平房那里,但显然房子都被推 平重建了。现在这个幼儿园里只有中间的两层楼是老建筑,其它都是新盖的。由此可见人口密度的大幅度增加。幼儿园里有许多小小的游乐场,似乎整体条件很好。 实验小学能保留下那个小操场,真不错。再多的印象就是多了几座楼。还是人口压力啊。二附中原来有一个三百米跑道的操场,可惜建了大楼。先是在南边建了老师 宿舍楼,后来西边也建了楼。不知道那个跑道还剩下多少? 实验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实验小学 实验小学 实验小学 实验小学 师大二附中 师大二附中 师大三附中 (原123中)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9) ── 大门
个人分类: 杂谈|5059 次阅读|3 个评论
谁是皮,谁是毛?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科学院
热度 2 liuli66 2012-12-4 13:14
talked with MySon about 造“神”超级中学的源起与隐忧 《南方周末》2012-11-15 人大附中有一个附属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 类比,则有: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科学院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谁是皮,谁是毛? 谁是皮毛?
个人分类: 杂感|2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人大附中VS杨东平:谁能推动真正的教育公平
热度 1 rensl 2012-11-17 18:46
人大附中 VS 杨东平:谁能推动真正的教育公平 http://city.qianlong.com/news/2012/1114/135287755781426.htm   随着杨东平教授一篇指责人大附中文章的浮出,教育公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杨东平教育与人大附中的分歧也是源于对教育公平的认识方面。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杨东平教授从理论的角度对他认识的教育公平进行了阐释,而人大附中则是立足于基础教育的实践,对教育公平做了完美演绎 。 可以说,二者都是站在教育公平的一端,但谁才能真正地推动中国教育公平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的教育公平不再是像以往那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杨教授作为研究教育和社会公平的学者,把矛头指向人大附中,仅仅是看中了人大附中高出其他学校的重点学校上线率和形形色色的素质教育项目,并由此推出人大附中是权贵资本左右教育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的样板。 杨教授以公平教育推行者自居,其言行显得理直气壮,却屈煞了人大附中,在积极推进中国基础教育发展道路上,人大附中躺着中枪。   在基础教育的发展中,人大附中作为一所学校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成绩不需要一一表述,从人大附中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口碑中就可以深切体会,特别是国家和社会对人大附中的认同,更说明了这一点。杨教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求人大附中放弃优质生源,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并没切中基础教育发展弊端的要害,也没有给教育公平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正如一位来自人大附中毕业生所说的那样:您 ( 杨东平教授 ) 这种居高临下自诩教育公平代言人进行道德批判的态度,确实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在杨东平教授的文章里,杨教授说道: “ 我对人大附中不是不了解,我家就住在附近 ” , “ 她 ( 刘彭芝 ) 希望我到学校看看,我谢绝了。 ” 因此,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杨教授对人大附中认识偏颇,主要在于他对人大附中的不了解。人大附中能够走到今天,固然是靠了政策的支持,资源的集中,但更多的还是靠一代代附中人的努力奋斗,奋发图强。人大附中每年的高考成绩都能傲视群雄,但她的学生并不缺少电影节、足球联赛、辩论赛和科研项目,人大附中的学生不是死读书,人大附中也不应作为阻碍教育公平的样板,相反,她应该作为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样板,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先前发展的样板。    中国基础教育的路还有很长,人大附中的路同样也有很长,因此,我们在正视中国基础教育的同时,应当正确地来看待人大附中和评价人大附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接近教育的真谛,才能触摸教育公平的实质 !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848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博】西工大附中今年共有94人考入清华、北大
热度 4 JRoy 2012-7-22 23:48
西工大有两个笑话 1,从附属小学到附属中学,再到西工大,一茬不如一茬跟中国足球队似的:越大越不行! 。 另一说:西工大最好的科研单位是西工大幼儿园,很多人能在西工大呆着都是为了孩子教育。 2,西工大附中的老师常常对学生们教导:好好学,不好好学就到对面(西工大和附中隔条马路)上大学去! 以上都是西工大人的自嘲 ... (西工大在西北有西交大压着也没办法,而西工大的附小附中可所谓打破西北无敌手。想想看,一个省将近一半的北大清华生出自一个规模并不大的高中)
个人分类: 分享|4930 次阅读|7 个评论
拜状元
热度 2 xupeiyang 2012-7-2 07:16
拜状元
人大附中学生“拜 状元 ”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24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人大附中真棒
热度 3 xupeiyang 2012-6-24 21:10
北京人大附中真棒
北京文理状元皆出自人大附中 分别报考北大清华 文理头名分别为670分、712分 人大附中自2004年以来包揽了10个第一名 北京文理科头名公布。文科头名为韩牧岑(右),理科头名为李泽(左),两人都来自人大附中。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267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上外附中高考复习课只1人上课 今年裸考生仅约10人
hoggy 2012-6-2 21:31
晨报记者朱晓芳实习生唐怡婷   一个教室里总共只有两个人,1个是学生,1个是老师,这便是上外附中校史上人数 最少的高考备考课堂。   今年,随着大量学生出国留学、保送国内高校,上外附中高三年级只有40多名考生 参加高考,其中还有30多人获得预录取、加分优惠,仅凭高考成绩报考的裸考生只占全 年级的4.56%。   一对一的英语课   3月20日,上外附中的英语老师周利华走进高三(4)班教室,吃了一惊,教室里只有 张以宁一个学生正襟危坐。周利华自嘲:“成了光杆司令,只有一个兵了!”   3月下旬,上外附中的出国生和保送生就不来学校上课了。选考化学的高三(4)班总 共30名学生,其中17名出国,7名保送,6名同学将参加高考。而6名学生分别学习英语、 德语和西班牙语,学英语的只有张以宁一人。于是,每当上英语课,这间教室就成了张 以宁与英语老师周利华两个人的备考教室。   39岁的周利华是个性格外向的老师,从教十多年的她第一次上人数这么少的课。   两个人的课堂,张以宁却还是坐在第三排他原来的座位,当老师周利华示意他往前 坐时,他不大乐意,找了个借口,“坐到前面,我还要回后面座位拿我的书包。”周利 华想了一想,坐到张以宁桌子前排的斜对面,成为“前排的老师”。周利华说,“学校 之所以不拼班,是因为原来的老师来教学生,这样更有针对性、更负责。”   从3月下旬至上周五的近2个月里,周利华只为张以宁一个人上英语课。她时常以讨 论的方式上课,例如英语作文“老年人在马路上锻炼身体,是否应该鼓励?”张以宁代 表正方,而周利华代表反方,两人在课堂用英文辩论。   尽管课堂只有自己一个学生,但张以宁却比较坦然。一方面他已拿到交大密西根学 院的预录取通知,迎考压力不大;另一方面,两个月的一对一学习,使原本内向的小张 与老师的沟通越来越好。张以宁自称不善言辞,但认可老师的帮助,“上课的时候周老 师盯得挺紧,效率也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下课后,张以宁会与周利华探讨自己的困惑,周利华则帮他分析未来,分析试卷。 上周五,最后一堂英语课的铃声响了,周利华还在向张以宁叮嘱复习方法——“多背单 词,多练听力,短期强化”。周利华笑着说:“你一个人考的可是全班平均分。”   每周都有人告别课堂   上外附中今年有219名学生即将毕业,其中80多名学生已获得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还有80多名学生被保送到国内各大高校,仅有4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30多人获得预 录取、加分优惠)。上外附中校长崔德明介绍,今年该校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比以往 更多。高三(3)班的高考生花赟则介绍,从上学期开始,班里基本上每周都会有一两名学 生被国内外高校录取而离开,现在只剩下14名学生参加高考。
个人分类: 囧文|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老师之2高鲁生
byk0104 2012-1-30 09:39
我和《天津歌声》 1990年12期天津歌声总第300期    1957年,是我音乐生涯的起点。就在这一年,我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也是在这一年,《群众歌声》月刊(《天津歌声》前身)发表了我最初的歌曲作品《登山》。这是我在群众艺术馆举办的作曲班和《群众歌声》组织的歌曲创作小组学习一年之后,在音乐创作的征途上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从那时到现在,我已经从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历经人生的种种坎坷,成了一个年近半百的中年人。三十三年来,载有那首《登山》的《群众歌声》剪页以及当时在《群众歌声》创作组同大家一起研究创作时所摄的照片,我一为珍藏至今。它时时唤起我初登音乐殿堂的种种美好回忆; 1956车,爸爸带我到刚刚成立的天津群众艺术馆,分别拜见了他的两位朋友:一位是《群众歌声》主编高鲁生,一位是辅导部的教师黄进贤。二位老师认为我天资不错,又有一定基础,便收我做了学生,并吸收我参加作曲班的学习和歌曲创作小组的活动。作曲班的主要课程都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担任的:汪毓和先生讲西洋音乐,王树先生讲民族音乐,张筠青和李艺之老师讲作曲基础。辅导部的黄进贤老师则担任视唱练耳课,我私下还从黄老师学习钢琴。除此之外,作曲班还不定期举办一些讲座,如王莘谈《歌唱祖国》和《农业合作化大合唱》创作体会,张鲁谈民间音乐在歌曲创作中的应用,骆玉笙谈曲艺音乐中“字”与“腔”的关系,等等,我至今记忆犹新。每周日上午,由高鲁生老师组织歌曲创作小组的作品讨论活动。我是创作小组年纪最小的一个,还是个带红领巾的孩子,但大家对我也平等相待,开诚相见。高老师有多年编辑工作经验,他对大家作品提出的修改意见都是很认真很中肯的。编辑部及辅导部的其他同志也都为安排课程、组织讨论和修改作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这一段学习,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年以后,我带着《群众歌声》刚刚发表的作品.走进考场,经过我认为并不吃力的视唱练耳考试和口试,以特别插班生的资格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初中二年级。我能跨进这所音乐学府的门槛,不能不归功于《天津歌声》诸位老师对我的精心培育。 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期间,我因集中学业,很少创作歌曲,但我仍是《群众歌声》的热心读者。爸爸作为这个刊物的一位主要词作者,凡载有他作品的刊物,必定寄给我一份。记得1963年夏天他寄给我的一期《群众歌声》,载有他和王莘、程瑞征合作的一首歌。他在信中告诉我,那是他们在一次群众歌咏大会上即席创作的。这一期封二还载有王莘、程瑞征在会上即席演唱这首歌的照片和一篇介绍这次即席创作的短文。爸爸的信中流露着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对我未来的期望。 1968年,在“文革”的厮杀声中,爸爸怀看极度失望离开了人世。同年起,我先后以“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和“五·一六”的罪名被“隔离审查”达五年之久。直到1973年解除审查后,才回到了阔别十五年的天津。    从这以后至今的十七年,我重新成为这个培育过我的刊物的作者。更名《天津歌声》之后,我曾在这里发表过一系列音乐知识短文,发表过《形式本无优劣,艺术应分高低》《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谈轻音乐》等专论,并在编辑部举办的多次音乐讲座中应邀担任主讲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同子承父业的胞弟鲍和平合作,在这里发表了《海河,我故乡的河》等后来在群众中传唱的歌曲。1987年,他调入《天津歌声》担任歌词编辑。在这里,他主办了歌词写作函授班,并连载了他的长篇大论《歌词随感》。先父知我兄弟二人在他当年的园地上有此作为,该含笑九泉了。    《天津歌声》出刊三百期,谨作如上文字,以示纪念。     1957年在天津群众艺术馆音乐创作组参加讨论。照片中左方带红领巾和校徽的(左一)是我,当时13岁,是刚刚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我的旁边是现在中国交响乐团的胡海林,当时他是天津耀华中学的学生。他也是从这个创作组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高中班的。右一为当时艺术馆音乐创作组的组织者高鲁生老师。 这张照片是新华社天津分社的一位朋友在1957年10月拍的,参过一次摄影展,展后,父亲从摄影者那里要来原作,一直保存到文革。文革中此照连同以上全部照片的一大本相册在抄家中丢失。1968年,父亲去世。1978年,文革过后,母亲辗转找到当时抄家的单位,居然找到了这本相册。 《天津歌声》1957年6月号刊登我的歌曲作品《登山》。7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插班生入学考试,我带着这个作品参加了考试。 1957年11月12日天津日报发表我的歌曲作品《歌唱美丽的长江大桥》    附记:当时在天津群众艺术馆学习时的两位启蒙老师——高鲁生和黄进贤,后来与我偶有通信往来。黄进贤老师在我考入音乐学院附中的当年,在天津被打成“右派分子”,一生受尽磨难。文革结束后在广西艺术学院从事钢琴教学。另文详叙。 高鲁生老师从天津群众艺术馆退休。这是2000年高老师给我的信。 鲍元恺同志:您好!   前些日子,清晨四时半,我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到你编曲的一组中国民歌管弦乐曲,非常优美动听。这几年你辛勤创作对交响乐民族化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实践,并取得卓越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过去外国人只认为《茉莉花》等少数几首民歌是中国的民族音乐,这主要与我们推荐不够,现在好了,你把那么多精彩的中国民歌通过老外也可以接受的形式再传递出去,对加强中外音乐交流,开拓他们的耳界,是功不可泯的。今日又听到中国爱乐乐团演你改编的《小河淌水》《对花》《走西口》等中华名曲,真是太优美悦耳极了,希望你继续不断地推出新作。大概你已经到了创作自己全新的交响乐的时候了。如果令尊在天也能听到你的音乐,他不知有多么高兴了。顺寄 令尊生前为我治印拓片,请你留念。有空时亦请你也赠我书法一张。你的书法颇似你的父亲。虽未达到他的高度,但却保留了他的神韵和风骨。还有和平的书法也接近令尊。很奇怪这是不是遗传呢?我和你父亲是好朋友,曾合作数首歌曲,在天津日报发表,但可惜我的旧稿遗失殆尽,但他的作品我印象很深,他很刻苦。你也继承了他的作风,顺寄一幅习作条幅。请雅正。 高鲁生 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十八日 爸爸为高鲁生老师和高夫人樊淑珍女士治印拓片
个人分类: 良师益友|4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加思考的唠叨 2010-12-1 20:11
tang64 2012-1-2 00:29
接到录取通知,孩子很满意,因为他喜爱从事建筑行业. 现在看来即使再多考20分,也还是同济土木,上帝还是公平的. 生物及化学竞赛,虽都拿了省一等奖,但没有一个进入保送行列,怪自己学业不精,也痛恨过某些机构的操作. 回顾孩子12年的成长,一切平淡无奇,一切又都顺理成章. 小学3年级从并州路小学(年级前三的学生,大队长)转入单位子弟学校,期末考试班级排名30来位,他很郁闷.学校的差距就是大,只好面对,毕业年级排名13.初中择校时,当时5中初中部很拽,不要我们. 后凭康大实验班的成绩,免费进入师院附中实验班(占用了人家的10个特长生指标之一,孩子二胡有8级证书,已经练到10级,考虑课业就没有参加10级考试。虽然他很痛恨练习二胡,但二胡成绩肯定好于课业).入学考试年级20名。三年后,中考成绩652分,年级12,13名。 中考2摸后,已经提前拿到10中,5中,山大附中实验班承诺.本计划让他去附中,但孩子考虑同学大部要去5中,大人也没有勉强. 以该中考成绩,进入5中,初始年级排名23,班级排名8,最后高考班级排名10(不含保送学生)。 没有什么惊喜,一切回归当初,误差范围之内。 高一,每天学到10点,我们着急. 高二,每天增加到10:30,有点进步了. 竞赛受挫,五校联考失利,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后,基本要学到12点了,状态才逐渐入轨. 高考比较轻松,虽然考得不很理想,但考虑孩子就喜欢去上海,并学习土木,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了----同济. 同济入学分差大,肯定不会报脱,但能否进入土木,孩子挺担心,那期间他自己吃睡不好,从来没有的事. 才明白孩子原来如此喜欢土木专业,也许小时候喜欢玩沙子就已经注定了他对未来职业的选择. 还好,今年同济高分学生少,孩子如愿了,没有被调剂到备选的交通工程及工程力学. 假期自己又上了半月新东方,本周又开始学习素描了. 孩子大了,看来自己也很关心自己的未来. 等会又要去接他了,,,,,,,,,,,,
2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访我的母校: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热度 1 techne 2011-12-14 02:19
重访我的母校: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重访我的母校: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王 键   毕业已经很多年了,以前回家时经常会回母校哈师大附中转转,但倒有很多年没访问过母校的网站。此前我知道师大附中的硬件条件是有很大改善的,比如校区扩大,运动场改建,教学楼和附属设施之类的,早都更新过,条件是相当不错的。但前几天偶然访问了一下学校网站,不仅大吃一惊。真是没想到,当初自己就读的这所学校,在硬件之外也居然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几乎已经成为中国国内排名前十位的中学,而且涌现出名人一大堆。      这位是沙洪泽校长。我在校读书时他还是副校长,那时也有过接触,留下的印象就相当好。后来前任王校长退休,他就被提拔为校长了,迄今已有10多年(此前担任副校长有10多年)。沙校长是很有水平的,即老成持重,又平易近人,讲话也很有水平。哈师大附中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位,沙校长的功劳最大了。      这位是校党委书记刘大伟,是位口才极好的老师。我读书时他还是青年教师,担任政治课老师。就是从这位刘老师的讲课里,在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了“黑格尔哲学”这个词。不过刘老师当时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用批判的方式来评价黑格尔的观点。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信息还是比较闭塞的,不像现在有互联网这么发达的信息搜索工具。当时听到黑格尔的观点,真是觉得玄而又玄。      这位是现任副校长付琪。我在校时他也还是政治老师,典型的东北大汉,说话做事极其豪爽,充满男性气概。         这位是现任校党委副书记张静萍,我在校时她教我们地理课,是一位非常耐心非常随和的老师。可惜我们那届随后高考改革,理科不再考地理课目了。不过后来经过调整,似乎又考地理了吧。      这位是前辈苏宁,为救战友挺身而出排险而牺牲,是师大附中校友。我在校时就听说过他的事迹,不过那时我还太年轻,根本体会不到其中的意义。      这位是2011年度附中之星常艺凡,同时被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三校录取,均获全额奖学金。实在太厉害了,这位小师妹确实很优秀。      这位80后美女是旅游卫视的主持人韩姝,无数粉丝心中的小天使和雅典娜。哈师大附中2001届毕业生。      这位暂时还算不上名人,不过是我高中时可爱的同桌,现在也已功成名就头衔一大堆,博士,副教授,某学会理事……在附中读书时最喜欢的就是她了,毕业后还写信向她表白,歇斯底里地追求了一番……可惜和同桌还是没有缘分啊。^_^ 不过,看到她的职称和业绩,真的还是感到有压力。在中国生活,有些事情和方向确实是很犯忌讳的,如果坚持去追求真相,必然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价。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据校方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哈师大附中高二和高三学生中已有四十多人考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匈牙利、新加坡等国外的大学。在我读书的时候,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另据校方统计。哈师大附中2011年保送生共计38人,56人次。38人中有5人为现高二学生,33人为现高三学生。无论是高三还是高二,哈师大附中保送生人数都名列全省第一。无论是高三还是高二,哈师大附中又一次名列全省第一。记得在我读书的时候,在哈尔滨市和黑龙江省内,公认最好的中学是哈三中(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哈师大附中只能排第二,现在行情显然已经变了。对此沙校长显然功不可没啊。不过说到这里脑子里突然冒出个问题:等沙校长退休了可怎么办?      最后这张图片是美国某评估机构对中国中学的排名。哈师大附中名列第九。在整个东北,哈师大附中排第二名,仅次于东北师大附中。即使在上海,这个成绩也能够排第三名。虽然已经毕业了很多年,但看到这么多母校令人欢欣鼓舞的信息,不仅回忆起当年在哈师大附中度过的那一个个难忘的日子,情窦初开,朦胧岁月,在绿茵场上的奔跑和拼搏,知识的启蒙和考试的紧张,还有如此之多的欢笑和哭泣……   今天母校发展了到一个新的水平,让我想起自己在母校曾受到的教诲。在一个人的早期阶段,所受的教育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我记得自己在哈师大附中学习的日子里,从没看到过有人考试作弊。学生风气是非常好的。老师也都很正派。自己当年的那些同学,也大都很正直,没有猥琐龌龊之徒。其中最有成就的8-10人,则大多已赴国外定居。这可能是唯一的遗憾。不管怎么说,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回报母校。一所好的学校,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个人分类: 时世评论|280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