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泸州医学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泸医更名风波再起
热度 30 mdzhao 2016-5-25 10:10
逐渐淡出众人视野的泸州医学院更名事件再起波澜。一位原华西医科大学的校友在向教育部举报“泸州医学院升格为大学不符合条件”无果后,将教育部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令教育部依法作出答复。(见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72904 ) 此前对泸州医学院的更名事件,我曾写过两篇博文: 丢失的何止是高校名? 泸州医学院更名风波是否真的尘埃落定了? 现在看来,更名风波还真没有尘埃落定呢!教育部最近有点烦。。。 说实在的,对于学校的更名我一直觉得不是什么值得赞赏的事情,不过从这次的新闻报道才知,原来教育部对学院升格为大学的条件还有详细的说明。关于“设置标准”的规定有:“在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称为大学的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称为大学的其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且至少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如此看来,那么多高校热衷于扩大学校规模,不管有没有条件都要设人文社科的专业,都要招研究生等等,也是有原因有道理的。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些专业性院校,比如农业类、地质类、海洋类、医学类院校会开设管理、外语、中文、法律、计算机等看上去与其专业方向不怎么相关的专业和院系,那是升格为大学的必要条件啊! 如此想来,教育部的文献也说明“大学”比“学院”上档次啊!如果够条件而不改名的学校,确实不太会有。 原华西医科大学1995届校友刘某称,他于2015年10月将上述质疑以举报函的形式向教育部反映,称泸州医学院不符合升格为大学的条件,希望教育部对此进行自我监督检查。但教育部在法定期限60日内未对该举报作出答复。刘某认为,教育部未在法定期限60日内回复其举报已经涉嫌行政不作为,遂于2015年12月15日将教育部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教育部对其举报作出答复。2016年1月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记者从原告律师处获悉,2016年1月20日,教育部曾就此事发给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份行政诉讼答辩状,该答辩状称刘某不是适格的行政诉讼原告,请求法院驳回刘某的诉讼请求。但是法院并未驳回这一诉讼请求。该案开庭传票显示,此案本应于2016年5月11日开庭,后又改为2016年5月23日。目前,法院已告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时间又有变化,新的开庭时间还未确定。不知为何这个开庭时间一再有变,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静观事态的发展。
个人分类: 其他|9402 次阅读|34 个评论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西南医科大学
热度 2 冯用军 2016-3-11 00:22
难道我们真的只能看着这一幕幕教育闹剧重演 【教部就应该去行政化,少管大学的事;大学改名更名与否及是否侵害他人,自有法律决断】 最近,第二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院士炮轰泸州医学院,列举了一大堆理由,西南医院甚至发了措辞严厉的声明,但显然炮火虽猛,但杀伤力太小,为何?因为这些院士没学教育史,没找到“杀手锏”,故而无法撼动泸州医学院的毫毛,今我给他们提供一发炮弹,保准百发百中,一炮将西南医科大学打回“原型”——泸州医学院。 列为看官若不信,请耐心看完下文: 一、第三军医大学的身世    打开第三军医大学的官方网站,在学校简介中,是这样介绍的:“学校于 1954 年由原第六、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第六军医大学前身系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原国立中正医学院,第七军医大学前身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 1975 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    所以,三军大的老祖宗有好几个: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原国立中正医学院,以及,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    今天,我要重点谈的就是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 二、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曾经改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是在解放战争中建立起的军医学校。解放战争后期,攻克南京之后,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便短暂驻扎于南京。而第二野战军则转战大西南。    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在南京时,参与对原中央大学医学院的改造,共用了一些师资力量。 “西南医科大学”就应该在1950年初这个时期诞生的。但是具体的命名年月,目前并不清楚,还需进一步查证史料。       (1950 年,大西南解放之后,以第二野战军为主题体,成立了西南军区。此时,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便奉命从南京开赴西南。这是 1950 年 4 月的新华日报,二野医大告别南京、誓师出发,“为西南医药卫生事业而进军”。这条报道意思很清楚:兄弟们要去做中国医疗的“西南王”了!) 三、“西南医科大学”的历史痕迹    有很多史料可以证明“西南医科大学”的存在。   如下 这本《生理学大纲》,出版于 1950 年,是生理学家吴襄编写的。出版机构是“西南医科大学”。       当年,“西南医科大学”除了出版医学教科书之外,还出版了不少医学专著:       下面这本《细菌学》,也出版于 1950 年,在南京印刷。很多“西南医科大学”的书都是在南京印刷的。       那么有重庆印刷的“西南医科大学”的出版物吗?当然有。    这是 1950 年 8 月《西南医学》杂志第二期,由位于重庆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和西南医科大学联合出版。       还有这本 1950 年 12 月油印的《显微术》教科书,落款是“西南医大”。可见当时连公认的简称都有了。       还有很多文学作品,也通过社会记忆的形式,记录下“西南医科大学”的存在。有心者有空可以查阅一下。 四、历史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回过头,再来看看近期的“西南医科大学”校名事件。    这个事件发展至今,无论是申请者、决策者、还是反对者,都没有研究和表述过“西南医科大学”的历史。很让人遗憾。    我是巴蜀人,非常热爱家乡,也希望家乡的大学发展得更好;    同时,我非常爱好教育史,看到有人连六十年前的历史也不去翻、而贸然行事,我表示遗憾。    希望大家多读点教育史的书、多了解点教育史、多喜欢点教育史,仅此而已!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925 次阅读|3 个评论
西南医科大学的红旗还能打多久?
热度 1 冯用军 2016-3-11 00:00
最近网上流传着2个段子,很有意思,姑且录此存照: (一) 西北某地一学生,志存高远,矢志从医。首次高考考入泸州医学院,到校后发现不理想,学校名气太小,果断返乡复读,一年后成功考入四川医科大学,到校后傻眼了,发现还是原来的泸州医学院。于是再回家又复读一年,更加刻苦努力。第三年如愿考入西南医科大学。到校后据说人已经疯了…… (二) 重庆大学五年内换了三个校长,某学生本科读的重大,硕士读的浙大,博士读的北大,结果毕业证上统统盖的林建华的章。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说:“同学,造假也要专业一点嘛,你就不能多刻几个章?”该同学至今还失业ing 我还是坚持一个观点:教部应该专业化招点教育史的也不至于闹这么大的笑话无法收场、区区泸州医学院也应该知趣点改个泸州医科大学或者泸州老窖大学或者西南医学院或者川南医科大学或者川南医学院有何不可,领导实在想高大上干脆申请地球医科大学或宇宙医科大学(估计不会被投诉),必然霸气侧漏、牛逼哄哄... 2015 年 4 月 28 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       2015 年 6 月 9 日,四川大学正式向教育部发函反对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    2015 年 12 月 19 日,据微博用户 @永远的华西 称,泸州医学院从即日起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不得使用「四川医科大学」和「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的校名,自此华西泸医校名之争有了一个最终的结果。    2016 年 1 月,原 「四川医科大学」 低调换上「西南医科大学」新招牌。    2016 年 1 月 26 日,西南医院通过官网发布声明,要求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并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       好了,前情介绍到此结束。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简单的提几个问题,来问问泸州医学院为什么非改名字不可,又为什么屡次与兄弟院校起利益冲突?    泸州医学院如果更名为泸州医科大学,既能传承校史,顺理成章,也可以避免争议,为何不可?    泸州老窖,没有叫四川老窖,也没有叫西南老窖或者中国老窖,一样享誉全球,一个名字就那么重要?    西南有重庆市和云贵川三省,西南的范围远远大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州医学院的领导和教育部的官员难道不知道?    西南医科大学今后怎么称呼它自己的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简称「西南医院」?    根据目前的军队改革政策,如果第三军医大学交给地方,和他的老大哥,原「第一军医大学」改为南方医科大学一样独立建校,那么顺理成章地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如果这个名字被泸州医学院抢用,那三军大又叫什么?叫高滩岩医科大学么?    教育、教育,教学育人的地方,理应踏实办学,提高实力才是正道。不知道是谁出的馊主意,非得从名字上去弄巧,搞得世人取笑。不过通过几次更名,现在泸州医学院倒是全球出名了,难道这个是其真实目的?那倒也真是用心良苦了。       借用网友一句打油诗来规劝一下有关各方: 泸医更名起风波 误伤兄弟战友情 也伤校友思念心 全是天马在行空 空留人间显笑谈    最后,我们来猜一猜,这一次,西南医科大学能活多久?会创下中国高校校名更换的最快纪录么?据说上一个记录是四川医科大学!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3466 次阅读|2 个评论
泸州医学院更名风波是否真的尘埃落定了?
热度 26 mdzhao 2016-3-1 14:37
今天看到报道,原泸州医学院此前还保留的“四川医科大学”官方网站已悄然更改,此前有报道,早在春节前,“西南医科大学”的招牌已经换上,但网站还沿用“四川医科大学”的名称,直到2月28日,学校官方网站的抬头才更新为“西南医科大学”。(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2/339283.shtm )。这个经过多次起伏的改名事件似乎画上了一个句号。不过且慢,因为目前这个“西南医科大学”的名称同样遭到第三军医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南医院许多教师和专家的反对,担心西南医院与西南医科大学今后在名字上出现混淆,会误导患者就诊。据说重庆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均有反响,认为泸州医学院就其历史源流和发展水平上看,不能代表西南地区的医学教育水平。 与第一次更名让泸医的学生很是欣喜有所不同,这次再也没有看到学生对改名有什么反应。记得当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成功之后,有报道说其2011级的毕业生“左手泸州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右手四川医科大学的毕业证书”,让这些同学非常自豪,也感到非常幸运。现在看,这些学生大概是唯一的一届拿到四川医科大学毕业证的学生了,他们还会感到幸运和自豪吗?改名风波更像一场闹剧,一个笑话。而这一次,2016年的毕业生就该是“报考泸州医学院,就读于四川医科大学,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的一批学生了。只是,因为有了上一次教育部发文后再次改名之先例,如果争议声太大是否还有可能再次更名呢?似乎不是不可能。 当然,对于目前的在校学生来说,总是赞成更名的,何况西南医科大学的名头听上去比四川医科大学更大呢!只是多大的帽子就需要多大的头来戴,否则帽子可就会把整个脑袋都盖住,脸都没了。记得上次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之后,我曾写过 一篇博文 ,预测此事虽遭到反对,但不会有什么变数了,现在看来该预测是错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让我觉得这一次的更名或许也还有变数也未可知。毕竟,一个学校所用名称从市名到省名再到地区名,那个帽子是越来越大了,泸医是不是有那么大的头呢?从学校的反应看,泸医对每次更名似乎都动作很快,很有点想快点把生米做成熟饭的味道,就怕别煮出一锅夹生饭啊! 其实改名除了让人熟悉和适应新校名有一个过程外,造成的浪费会有多大不知道是否有人算过这笔账?别的不说,就是学校和各院系以前印好的各种宣传品、小册子、信笺、信封都将报废,那是一个多大的量?将浪费多少纸张?还有学校里里外外那么多的牌匾、标识等等,更换所化金钱和人工又是多少?当然,如我这样的俗人总在算这些小账,在许多高瞻远瞩的人看来大概只有被讥笑的份了,只是许多事情的得失谁又真的能算清楚呢?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其他|10239 次阅读|38 个评论
[转载]“泸州医学院”为什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
热度 1 rongqiaohe 2016-2-5 11:34
“ 泸州医学院 ” 为什么更名为 “ 四川医科大学 ”? 原文作者:方山香樟 每一个心系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海内外中国人 都知道 : 发展西部,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是实现 “ 中国梦 ” 的重要国家战略。与此同时,提升和促进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成为西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在西部高校调整过程中, “ 泸州医学院 ” 更名为 “ 四川医科大学 ” 只是西部地区,众多更名高校中的一员 。西部高校的更名不仅看水平高低,更重要的是实现发展西部教育事业的战略性调整和布局。 1 、加快西部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是我国新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 西部面积为 68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的 71.4% 。人口为 37127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28.7% (2004 年全国人口统计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东部的 40% ,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东部的 50% ;中国农村 60% 以上的贫困人口在西部地区。没有西部的崛起,就没有中国的强盛,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 西部开发战略是中国 “ 两个一百年 ” ,即 “ 中国梦 ”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攻坚战。 2、 西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 “ 中国梦 ” 的重要环节之一 要发展西部经济,就必须发展西部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教育是一个周期长且面向未来的事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需要决策者有宏观视野,胸怀、仁爱和智慧,科学的配置资源(时间、资本、精力 …… ) , 以协调各方诉求。正所谓百年树人,教育先行;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为西部高等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无论是在优秀人才培养的数量上,还是在人才培养的类型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推动高等教育,扩大规模,超速发展,提高西部地区的自身 “ 造血 ” 能力,以满足西部发展和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早日实现中国梦。 3 、教育部出台了内地高校 “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 在西部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的学校需要帮扶。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是西部高校高速发展的保障。十几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措施,为西部高教事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如 2001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 “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 的通知》(如表 1 所示),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3 所高校采取一对一方式,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等西部高校。 教育部及时出台了《 2004-2010 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 2005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 “ 援疆学科建设计划 ” 的通知》 , 决定由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41 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 11 所高校的 82 个一级学科建设。也就是说, 实力较强的高校,参与扶持和帮助实力相对落后的西部高校发展 。 表1、东部发达地区的优秀高校帮扶西部地区高校发展( 源于:教育部官网)。 2013 年 5 月,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向社会发布《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012-2020 年)》,提出发展目标是:到 2020 年,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又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为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此,国家在 2012-2015 投入 100 亿元,重点支持 100 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加快发展,提高本科教学基础能力,重点支持西部每个省份建设一所地方高水平大学,重点选派 1,000 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培训。 支持扶持西部高校发展、办好西部高等教育,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战略需要,是优化高等院校区域布局、缩小差距,扩大中西部学生入学机会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维护区域政治稳定和保持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4 、泸州医学院是西部众多更名高校中的一员 根据西部大开发高等教育规划,西部各省市重新布局医学高等教育,使之结构更合理,层次更丰满;期间,兰州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分别并入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四川大学,列入国家教育部 “985 工程 ” 建设高校,创建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性大学;青海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创 “211 工程 ” 大学。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西部各 省属 医科院校教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先后更名升级为医科大学,如 2008 年,宁夏医学院升级为宁夏医科大学; 2012 年,内蒙古医学院升级为内蒙古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升级为昆明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升级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5 年,又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西部年, 国家再一次加强了在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改革和战略布局, 共有 18 所西部 省属 高等院校获教育部批准更名升级,其中有 6 所是医学院校,占三分之一,他们是:贵阳医学院更名升级为贵州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更名升级为四川医科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升级为甘肃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升级为陕西中医药大学;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名升级为甘肃医学院,还有一些省市卫生学校在过去 10 年中陆续改建、升级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并新建一些医学高等学校,如陕西省于 2009 年新建了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表2、 在发展和调整西部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过程中,众多学校根据需求进行了更名。 更名仅仅是推动高校发展的手段之一。 2015 年,陕西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四川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这些新科西部 省属 医科大学被列入了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及试点项目名单》中,在加快推进中医学(含民族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做好中医学专业院校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促进中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自 2010 始,为落实国家医改任务,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教育部联合卫生部实施了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为农村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全科医生;每年为中西部农村地区培养 5,000 名全科医生,主要覆盖临床医学,中医学和民族医学,如藏医学等。中西部地区 23 个省份 51 所高等医学院校近 22% 的招生计划调整为免费培养计划。如四川医科大学自 2010 年始,每年招收 500 名免费医学生,约占全国医学免费生的 10% ,广西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还成立了由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广西医科大学专门设置了全科医学院,建设了一批全科医生培养基地, 为国家 “ 十三五 ” 的新医改任务 “ 分级诊疗体系 ” 建立人才基础。 5 、 通过改革调整有利于西部地区高校的发展和重新定位 所有的这些改革,大大的提高了西部地方医学院校学科发展和健全,扩大招生人数,有利于实现全社会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从而解决 “ 看病难,看病贵 ” ,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通过这些改革,优化了区域教育布局和结构,使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有不同的定位分工,如位于四川成都的 “985 工程 ” 建设部属高校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和四川省属地方高校四川医科大学(川医大)的差异定位表3所示: 表3、“华西医学中心”与“四川医科大学”的区别 “ 华西医心中 ” 多年来,从业务和人才等方面,帮助过泸州医学院,这两所大学,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者又取长补短,互补合作,即 “ 华西 ” 有高、精、尖的基础,同时 “ 泸医 ” 有深入基层,乃至边远地区包括青藏高原的卫生所,两者应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上、下联动 ,互补合作,携手共同为区域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最大贡献。作为 西部及 四川省医学领域中的领头羊, “ 华西医学中心 ” 应该有其自信,且能够继续支持(原泸州医学院)四川医科大学的发展。 教育始终着眼未来,它事关民族兴旺、国家强盛;我国西部地区高校的调整与更名,将有利于推动相关地区的教育、经济、社会、文化、医疗的发展,正如泸州医学院的更名,最终受益的是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的人民。正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原文网址: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cid=1001603938927714146232vid=extparam=from=wm=0ip=221.219.108.9 参考资料来源: l 教育部官网 l 中国教育报 l 四川省教育厅官网 l http://www.baidu.com l 四川医科大学官网 l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官网
个人分类: 浅谈|2040 次阅读|2 个评论
泸医改名再遭院士炮轰2-王正国院士致袁贵仁部长公开信
热度 2 冯用军 2016-1-30 23:19
【附信件版权归王正国研究员所有】 北派五爷曰: 在天朝,无论是企业,还是大学,起名、改名等,如果不冠以“全球”、“世界”、“中国”、“中华”、“华东”之类“高大上”的前缀,似乎都不好意思示人。 在21世纪第二轮更改校名的热潮中(后30年),大致有如下的规律: 一是变区域性院校为全域性院校。属于省或直辖市的,就把名称升级为全国性的;属于地市级的,就把名称拔高为省级的或“华南”、“华北”、“中南”、“西北”、“江南”、“东北”、“北华”、“南华”、“西华”、“东华”之类片区级的。比如把“浙江美术学院”改为“中国美术学院”,把“青岛海洋大学”改为“中国海洋大学”, 把“泸州医学院”改为“四川医科大学”再改为“西南医科大学” ,把“无锡轻工学院”改为“江南大学”等等。 二是变学院为大学。在中国人眼里,学院(college)似乎比大学(university)要矮一截低人一等,因此,那些校名中带有“学院”的恨不得都变成“大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那时“不差钱”啊。 三是变专业院校为综合院校。通常的做法是:把钢铁、轻工、纺织、化工、机电改名“科技”或“工业”,把石油、矿冶、煤矿、水电、地质改名“工程”或“理工”,把铁道改名“交通”,把水产改名“海洋”,把银行改名“金融”,把师范改为“文理”。如 原名“河北地质学院”摇身一变成了“石家庄经济学院”再变为“河北地质大学” ……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们的大学在改名中“质”与“文”的错位,反映了教育界的虚浮。这一状况若不改变,恐怕将离“君子”越来越远。 尊敬的袁部长: 您好!久未致函,甚以为念。部长自署理教育部以来,把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主题,紧抓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深谋远虑,成绩有目共睹。 近闻教育部对泸医更名“四川医科大学”所引发争议进行了行政复议,其体现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原则,正是我国教育事业“十三五”依法治教的发展重点,令人欣喜。然又听悉泸医将另行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我校专家教授对这种传言议论纷纷,既对我校西南医院即将被卷入混淆深感不安,又对泸医试图冠以“西南”之名十分不解。故此致函,恳请部长和教育部ld予以慎重考虑。 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又名西南医院,始建于1929年,1950年更名为“西南医院”,一直沿用至今,不仅多次出色地完成国内外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受到国务院、军委高度赞誉,也始终秉承我军忠诚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为全国各地前来求医的患者提供一流医疗服务。六十六年来,“西南医院”为我国国防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名称在社会上和学术界赢得了公认的美誉。由于我国医学院校与其第一附属医院多有同名的传统,如协和医学院与协和医院、同济医学院与同济医院,这代表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之间血肉相融、文化相承的亲密关系。如“西南医科大学”校名一旦出现,恐怕百姓们都将误把西南医院归为这所“西南医科大学”名下。不难想象,这将对普通公众造成许多现实的不便,无论是患者寻医问诊可能走错医院,或是学子高考报名因校名难辨而大费周章,都将给我校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一更名将造成我校西南医院六十余年的声誉“被动易主”。我校专家教授对“西南医院”的发展历史有着深厚感情,对这一名称背后来之不易的声誉非常珍惜。也许泸医并无借“西南医院”这块牌子沾光之图,但这一误读与改写,实在让我校几十年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老专家、老教授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校之名,反映了该校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地理依托、办学定位和规模等级等诸多因素,不可不慎之又慎。泸州医学院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一名称也普遍被人们所承认,并对川南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不久前与几位老专家叙谈,大家都表示,泸医即使希望升格为大学,但弃已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和几十年的传承于不顾,这一做法实令人费解。就其历史源流和发展水平上看,该校毕竟不能代表西南地区的医学教育水平,这不仅是我校所持观点,听闻重庆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均有反响。泸医若冠以“西南医科大学”的名称,恐怕难以服众,若更名为“泸州医科大学”则似乎比较顺理成章。 虽是出于对更名传言的忧虑,更是对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赤情,草草急书,多有冒昧之词,还请部长海涵指正。 以上所请,恳盼慨允,更祈政安! 敬礼! 第三军医大学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正国 二〇一六年一月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621 次阅读|4 个评论
泸医改名再遭院士炮轰1-孔祥复院士致袁贵仁部长公开信
热度 4 冯用军 2016-1-30 23:11
【附信件版权归孔祥复教授所有】 北派五爷曰: 据统计,全国两千多所公办高校中,过去20年有近一半改过名字。尤其近6年中,共有472所高校改名,占总数的23%。2015年,32所高校更名;2016年,39所高校又改名。 除了改名之外,我们的院校还热衷于更改简称: 南昌大学以前简称“昌大”,2015年突然改为“南大”,让人分不清是南京大学还是南昌大学还是南开大学还是西南大学还是云南大学还是湖南大学还是东南大学还是南华大学还是中南大学还是华南理工大学 。这还引起南京大学的抗议。【类似的还有“华工”、“华师”、“华农”、“科大”、“北大”等等】 中国有重名不重实的传统,把校名改成“高大威猛”的名字之后,据说还真能在招生和录取分数上获得好处。照这种改名态势,如果可以自由取名,将来冒出“世界大学”、“全球大学”甚至“银河大学”、“宇宙大学”都不奇怪。 可是在2016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里,我们却极少见到以国家冠名的大学。只有排在第27名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用了“瑞士”,排在第49的新加坡国立大学里有“新加坡”。而排在第2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排在第7的加州理工学院(CIT),都没有把“学院”改为“大学”(前50名中有5个仍叫“学院”)。 其实,世界著名大学的校名大多数还是按照学校所在的城市来命名的。这种命名位置指向明确,不像位于小城市的院校却冠以“中国”那样容易让人找不着北。 尊敬的袁部长:    您好!我是孔祥复,是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研究所教授、西南癌症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一名学者,首先感谢您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付出的辛劳工作。    对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一事,我院专家教授和海内外校友反应强烈。在元旦前的一次教授会上,一人谈及此事,不想全体教授一致声援,认为这是对西南医院六十余年独立发展历史和成就的否认和篡改,认为这是对医学院校命名传统的挑战,甚至认为此举是刻意制造我国医学教育格局的混乱!最近全院教授谈论最多的就是四川医科大学更名的事,并且一谈及此事,大家都义愤填膺,反应十分强烈。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严重伤及我院专家教授的感情,甚至影响到了我院教职员工的正常工作生活。教授们纷纷表示,要联名给教育部领导写公开信,甚至发动海内外校友在网上声援。考虑到稳定大局等因素,我自愿代表西南医院专家教授先写这封信,反映民情民意民心。    1945年我出生于重庆,在美国学习工作30多年后,毅然决定回国工作。5年前,当我人生面临再次选择时,我回到了重庆,选择了西南医院,既因为我出生重庆有着浓浓的乡情,更因为西南医院领跑西南、享誉全国的品牌与实力。    我在国外工作期间,多次听人说起“西南医科大学”,到西南医院工作后才知道,有很多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教授以“西南医科大学”学者的名义对外交流,“西南医科大学”其实就是第三军医大学。    我始终认为,虽然原泸州医学院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依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 18号),其国家科技奖励、主要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等升大学的资格尚存争议,并且其整体实力和其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难以代表西南地区的医学教育水平,何以支撑“西南医科大学”校名。一所大学是靠实力享誉全球,而不是靠更名来支撑学校的发展。在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是用城市或者当地地名甚至是个人名字进行命名的,因此我建议,四川省“泸州医学院”如果更名为四川省“泸州医科大学”或者“川南医科大学”似乎比较合适。    以上拙见,谨供部长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谨致    敬礼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〇一六年一月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741 次阅读|5 个评论
泸州医学院的更名:第二个回合,还没有结果
热度 12 rongqiaohe 2016-1-28 13:12
2015年5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 【第一回合】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坚决反对“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理由是:尽管 “华西”早就 不 想 要 “四川医学院”这块牌子,三十年前( 1985年) 就从“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了,但是,看见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毅然决然要讨回“四川医学院”的名益权(虽然讨回来,自己也不用)。 【结果】 国家教育部认可了“华西”的述求,把刚刚改名的“四川医科大”,又改为“西南医科大”。 【第二回合】 刚刚改名为“西南医科大”之后,“第三军医大”重庆附属医院之一“西南医院”,又提出反对意见。泸州医学院改名为“西南医科大”侵犯了“西南医院”的名益权。 这一回,我们翘首国家教育部,看看我们的国家教育部,是否能够顶得住地方势力的又一次挑战?
个人分类: 评论|2987 次阅读|28 个评论
四川大学的霸道与无耻
张厚刚 2015-7-1 10:07
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如果不合法,你四川大学可以起诉;如果合法,那就太颟顸霸道,只许你曾经叫“四川医学院”,而不许别家叫“四川医科大学”。只许和尚摸得,而不许阿Q摸得,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通过发文打报告、施加霸道,一个大学把力量用错了地方罢。
个人分类: 大学批评|3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曝四川医科大学更名被取消改为四川第二医科大
ajygz 2015-6-28 10:26
曝四川医科大学更名被取消改为四川第二医科大 http://legal.people.com.cn/n/2015/0627/c188502-27217838.html
个人分类: 大师大学大楼|1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浙江农林看“川医”之争
jiangming800403 2015-6-24 22:31
位于浙江临安的浙江林学院翻盘成为浙江农林大学的时候,浙大和老浙农都没有说什么。当然浙江农林不同于浙江农大。这样看来泸州医学院是不是可以改名为四川医药大学或四川医药科技大学,简称川医药,这样会不会就不会有川医的困扰了。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何必好虚名?-泸州老窖泸州医
热度 2 lxchencn 2015-6-22 16:47
泸州产名酒,泸州老窖有口碑,老品牌日久见人心,酒还是那个酒,酒名还是那个酒名,喝的还是那个老窖味。泸州有医学院-泸州医学院,也是老牌子,尽管在泸州也还是医学院嘛,改了名,换个马甲就不认得你了?泸州医学院,你是换个名字让人记住还是让人忘记呀?换个名字何必搞的那么辛苦?川医?有川医吗?只有华西医,华西医反对川医?你是在给新牌子添彩呀,你是越反对,人家觉得越值钱,值钱的名字不改,傻瓜呀,由他去吧!捡了个川医的牌子,丢了泸医的牌子,捡到的钱有人看到,丢的钱没有人看到,反正钱多,不评也罢!
4468 次阅读|4 个评论
由更名之争想到的
热度 2 xdcaxy2013 2015-6-21 09:01
最近川大和泸州医学院因为校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两校学生还利用新媒体在微信平台上以投票方式进行对抗,作为一个局外人,深深的感觉到,中国人为什么就这么喜欢窝里斗呢?确实,文人相轻,自古有之;同行是冤家,也是司空见惯;从华西校友来说内心绝对是不能接受,难免会有“一个屌丝二本学校,改个名字就想挂我‘川医’的校名”;从大众第三方局外人角度来说“首先的感觉是,人家改名你凑什么热闹啊;其次是以大压小,自己占据有利地形,就去压榨同行百般刁难;还有就是一个学校还是那群人,改个名字就高大上了,不去注重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医院治疗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而花大量财力物力去改个校名”。从泸州医学院师生角度:“好不容易摆脱了地级市挂名的校名,冠以省级名称,让别人听来首先觉得应该会在省城,其次还能提高一下自信,从某种程度上摆脱一下华西高富帅的压迫和人才吸引,使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殊不知患者不会管你是华西毕业的还是泸医毕业的,能少收费看好病就成。”
226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丢失的何止是高校名?
热度 45 mdzhao 2015-6-20 17:06
当四川医科大学2011级的学生在为自己成为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首届毕业生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四川大学却正在为把这个事情弄黄了而努力着。“左手泸州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右手四川医科大学的毕业证书”,这的确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但四川大学为什么要如此反对呢?据四川大学向教育部发出的反对函,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是因为“四川医科大学”的简称“川医”,将混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百年老“川医”品牌,后者曾用名“四川医学院”,也简称为“川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的校友更是旗帜鲜明地发起“反更名”的签名行动,他们认为“更名”不仅侵犯母校权益,更有“搭便车”之嫌。 这件事情想想倒是挺好玩的,按说四川大学与“四川医学院”这个校名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当初合并高校的时候,合并过来的学校已经叫做华西医科大学,那个“四川医学院”的名字早已被废弃了。不知道当初改名的时候,原来的那些四川医学院的学生是否也为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学校名而欢欣鼓舞?扔掉的时候并不珍惜的校名,为什么看到被别人宝贝似的捡去时却心痛了,要反对了?还要把人已经完成的好事去搅黄了?据报道,四川大学就教育部批准“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决定提起了行政复议。而教育部则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听取多方意见。此后,教育部与四川教育厅在四川大学听取师生关于更名一事的意见,但后续究竟会如何发展却并没有明确的报道。此事目前还在发酵之中,不少人开始猜测,改名之事是否会出现什么变化?不过,偶预测此事是不会有什么变数了,当然理由可以列出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但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当然偶也不会告诉你,因为这个原因肯定不会出现在罗列出来的那些理由里。 其实偶早就说过,学校如果办得好,校名就是学校的无形资产,这个时候与学校究竟是国字头还是省字头或市字头并没什么关系,与叫学院还是大学也没有关系。可惜我们现在有多少高校珍惜自己学校的名称?每年那么多改名的高校就说明了问题,大家都争相把学校名字改得高大上,以至于许多校名都没了辨识度。不觉想到当年高校合并的高潮,华西医科大学就是在这个合并潮中并入川大而把自己的校名彻底丢掉了。据说当年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就因为在校名的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而最终没有合并,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也因为相同的原因而使合并的动议流产。时至今日,江苏和天津其实应该为当初的坚持而庆幸的,毕竟本地能得以保留一所985优质大学,对地区、对考生乃至对高校自身都是好事。而合并潮中,浙江是唯一把本省最顶尖的四所高校合到一起的一个省,当年的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在全国的地方性综合院校、全国医科大学、全国农业大学的排名中都是非常靠前的,但合并后全都被浙大的阴影遮盖,其结果也就是收获了一个超级大学而已。可怜浙江这么一个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最后只有浙大一个985+211高校,竟再也没有第二所211高校,据说浙工大拼命努力想进入211高校的行列,可惜在差不多达到条件的时候教育部却宣布不再评选新的211高校了! 当年浙大合并的几个学校中,杭州大学是对自己的校名最珍惜的一家,合并的时候就对校名作了保护,省内并非没有高校不觊觎这个校名,也有领导想打造一个新杭大,却都没能达到目标,以至于浙江也是全国不多的没有一所以省会城市命名的高校的省份之一。只是,即便再也没有别的高校叫这个名字,但原来的那些高校名丢了也只能丢了,最多也只有存在于历史中。 再回到泸州医学院改名的事情上来,其实,它并不会因为改名而就让自身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同样,早已亲手断送了那个“四川医学院”名字的华西医科大学,当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时候,又有什么资格霸着这个名字呢?高校这些年一阵风一阵风似的改革,改名不过是最外化的一个表象而已。当高校的老师不能安心做自己,高校更不能坚持做自己的时候,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东西,又何止是几个校名呢?
个人分类: 杂谈|16766 次阅读|80 个评论
泸医更名,川大缘何不淡定了
热度 53 liangdeng 2015-6-19 23:23
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四川大学表示反对,这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 现在的四川大学,是由老川大、成都科大、华西医科大学三校分两次合并而来的。川大的合并,是强强合并,昔日成都科大、华西医科大的风头一点也不比老川大低,也正因如此,每次合并后的磨合期都是伴随着一些痛楚的。 第一次合并是在 1994 年,老川大和成都科大合并。成都科技大学在 80 年代就已经是全国重点,是曾经科学院下属的三所大学之一(另两所分别是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大后隶属于教育部),在工学领域拥有不错的口碑,而老川大则长于文理。国家要办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合并是大势所趋,川大的合并是全国高校合并的试验田,是由总理李鹏亲自来抓的。老川大自然是很愿意合并的,而成都科大则有些不情不愿,最后好说歹说总算合并到了一起。 然而,合并后两校间的磨合却是异常痛苦。合并后的校名就是个问题,叫四川大学吧,成都科大委屈,感觉自己不是合并,而是被川大给吃掉了;叫成都科技大学吧,老川大也不同意。最后不知哪个大神,提议叫“四川联合大学”,两家才勉强接受。但这样也不好,毕竟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这两块商标还是很光鲜的,自家不用,别人注册去了,岂不吃了大亏,这才在四川联合大学后面又加了一个括号,注明“原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成都人的幽默从此校名可见一斑。 结果当年的高考生源一落千丈,原因是考生找不到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弄个四川联合大学,还以为是某三本院校呢。据我所知,好像也只有一届校友毕业证书上是四川联合大学,很快学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多方面的工作,才将校名改回来,是为四川大学。 合并的好处是大大的,比如说两校合并后,手牵着手共同迈进了 211 高校的行列。 相比于后面和华西的合并,老川大和成都科大的合并那点痛苦都不是什么事。 先是有人找到当时的川大校长卢铁城,说要拿几个亿给川大建设一个医学院。卢铁城校长很有战略眼光,婉拒了对方的好意,因为他知道华西医科大学迟早会和川大合并。 卢校长为什么知道呢?可能是因为两件事。一是 1998 年 5 月,江泽民主席在北大校庆上讲话,提出国家要拿钱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二是当时有风声,说是卫生部将不再管大学,也就是说,隶属于卫生部的重点医科大学将会下放到省里,比如华西医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是医学领域的四大名校之一,风头比川大盛多了,尤其是口腔医学,是国内当之无愧的鼻祖,只需去查一查其他名校口腔医学的三代,差不多都有华西的校友影子。跟她一比,川大确实挺屌丝的。 还有一个不利因素,昔日老川大和成都科大好歹是邻居,仅隔了一条路,而华西和川大有半小时的路程。 困难是有的,但川大还真就上演了一出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故事。刚跨入新世纪,也就是 2000 年,四川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合并,揭开了川大历史新的一页。 合并的好处是大大的,比如说 1998 年选出了第一批 985 高校共九所,没有川大,而合并后,川大的名字很快就出现在了接下来的 985 高校名单中了。川大拿到了大笔的经费,科研教学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并拿出 20 个亿修了江安新校区,校区建成还上了新闻联播,也算是大大风光了一把。 华西医科大学能和川大合并,固然有其利益诉求,但两校合并如此之快,其中也有不少形势所迫的味道,毕竟不抱个大腿,没准卫生部不管了,下放到省里,别说 985 、 211 ,连重点都不是了,还傲娇个甚。 但合并吧,确实让老华西人感到憋屈,所谓的独立出去的无稽之谈一直都有。 15 年过去了,新的川大在谢和平校长的带领下,早已经旧貌换新颜,有了很大的发展。昔日的三校经过朝夕相处,渐渐气血相通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合并带来的集成效应正在日益显现。老川大、老科大、老华西大家愉快的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平静的生活因为泸州医学院的更名被打破了。 泸州医学院要改名四川医科大学,首先是华西的海外校友反对,然后才是川大学校层面的公开叫板。 华西医科大学在1953-1985年这段时间里校名是四川医学院,简称川医。川医是华西医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名字,偏偏老川医人业务上太过较真,一不小心就把川医的影响搞得很大,使其成为了华西医学的另一身份标识。 在成都,有问路的“川医怎么走?”;有问诊的“在哪里挂川医老专家的号?”;有问学的“川医的临床分类是什么?”···这些事每天都在上演,鲜活灵动,充满着市井气息。虽然 ,四川医学院在85年就已经不存在了,但川医却继续骄傲地存在着,存在于市井生活中,也存在于教科书中。川医当年的一些成果已经写进了教材,并直接冠以川医之名。 现在,泸州医学院改名后简称也是川医,华西老校友不干了,这不混淆视听吗? 可问题来了,泸医改名是省里极力促成的事情,教育部也已经批复,要撤回决议,不是让省里和教育部自己扇自己耳光吗? 不过川大这次是卯上真格的了,明确表示不同意,要求教育部复议。如果教育部不同意,还会采取其他措施。 说到底,川大是进退为难,反对得罪教育部,不反对则对不住华西的老校友。正如川大给教育部的复函中所说:川大合并的稳定局面来之不易,如果川大不能给华西校友讨个公道,华西那边就会有重新独立出去的念头。这真有点“不反亡国,反则亡党”的悲情意味。 华西那边的一些老师也表示,如果泸医执意如此,那么以后在招收研究生和科研合作方面会与对方保持距离。当然,川大学校层面对此没有明确表态,也不可能表态,毕竟这话说得有些不太厚道,视之华西老校友的气话即可,不必过度解读,跟胸怀也没关系,毕竟这事搁谁家都很伤感情。值得一提的是,泸州医学院现任党委书记正是华西的硕士校友。 所以,川大这次不惜顶撞教育部,除了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也是对华西老校友们一个交待,这其中 多少有些不得已。而泸医呢,难道要步川大的后尘吗?泸州医学院简称泸医,也是川内乃至西南片区很有些影响力的品牌。泸医更名,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首先,医学院是否有必要更名为医科大学,更名后系科设置怎么办?其次,更名是否考虑过老泸医人的感情,创业维艰,泸医的品牌也不是一天两天成就起来的。 古人云,名者,实之宾也。如果川大这次真能把这事给顶回去,不仅川大出息了,教育部也出息了,整个高等教育界也大大的出息了一回。之于川大,以下犯上,主动维权,这不就是精神独立的范本吗?之于教育部,虚心纳谏,过而能改,不正是民主的范本吗?之于整个高等教育界,则明确传递一个信号,世道变了,风气正了,改名这种投机取巧的把戏再也行不通了,还是多下点实在功夫吧,如此,我们的高等教育界岂不大大出息了一回?
23664 次阅读|95 个评论
[转载]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发函反对
ajygz 2015-6-17 15:17
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发函反对 四川大学给教育部所发反对泸州医学院更名的函 泸州医学院官网已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 南都讯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前身为“华西医科大学”,再往前的名字为“四川医学院”,简称“川医”。泸州医学院改名后的简称与此相似,故“川医”老校友认为这会抢走“川医”的名头,侵犯了母校的权益。   6月9日,四川大学也正式向教育部发函,表态“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还透露,校方如今“已正式向教育部提起行政复议”。 详见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0616/t20150616_518859333.shtml
个人分类: 大师大学大楼|1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牙病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研究的基因知识发现
xupeiyang 2011-6-30 10:43
知识发现平台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edit_b.cgi 检索策略与发现结果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query: Erectile Dysfunction C-query: Tooth Diseases The B-list contains title words and phrases (terms) that appeared in both the A and the C literature. 1 articles appeared in both literatures and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rocess of computing the B-list but can be viewed here . The results of this search are saved under id # 32620 and can be accessed from the start page after you leave this session. There are 570 terms on the current B-list ( 51 are predicted to be relevant), which is shown ranked according to predicted relevance. The list can be further trimmed down using the filters listed in the left margin. To assess whether there appears to be a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 and BC literatures for specific B-terms, please select one or more B-terms and then click the button to view the corresponding AB and BC literatures. Use Ctrl to select multiple B-terms. 发现的基因,请专业科研人员看看,有点启发吗?有研究价值吗?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view_b_txt.cgi?ID=32620 B-list on Wed Jun 29 21:46:57 2011 1 mpz 2 myelin protein zero 3 metabolic syndrome 4 vegf 5 akt 6 ssri 7 connexin 8 sonic hedgehog 9 neurotrophin 10 body mass index 11 16s 12 statin 13 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14 inos 15 cdna 16 intron 17 erk1 18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19 nd 20 twin 21 phosphodiesterase 22 p38 23 diabetes mellitus 24 connexin43 25 polyneuropathy fap 26 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27 calcitonin gene related 28 gene related peptide 29 ptsd 30 nhs 31 rdna 32 inr 33 apex 34 fk506 35 template 36 prostate cancer 37 angiotensin receptor 38 lamin 39 rho 40 diabetes 41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42 mesh 43 body mass 44 short form 45 growth factor gene 46 exon 47 3d 48 bdnf 49 gene patient 50 cleft 51 wire 实证研究论文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show_sentences.cgi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B literature B-term BC literature Erectile Dysfunction mpz Tooth Diseases 1: 2009 Add to clipboard 2: Chronic cough due to Thr124Met mutation in the 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zero (MPZ gene).2004 Add to clipboard 1: Clinical features and molecular modelling of novel MPZ mutations in demyelinating and axonal neuropathies.2009 Add to clipboard 2: Severe demyelinating hypertrophic polyneuropathy caused by a de novo frameshift mutation within the intracellular domain of myelin protein zero (MPZ/ P0).2009 Add to clipboard 3: Rapid progression of late onset axonal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MPZ mutation in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2007 Add to clipboard 4: Phenotypic clustering in MPZ mutations.2004 Add to clipboard 5: Axonal and demyelinating forms of the MPZ Thr124Met mutation.2003 Add to clipboard 6: Mutation analysis of the MPZ and PMP22 genes in Croatian patients.2002 Add to clipboard 最新研究动态: 研究发现牙病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有关联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6月28日报道,《性医学杂志》刊登中国泸州医学院一项以实验鼠为对象的最新研究发现,牙周病或牙龈炎可能以另一种方式妨碍正常性生活——导致男性ED。 http://health.sina.com.cn/news/2011-06-30/102722732881.shtml
个人分类: 知识发现|2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