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伪科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伊姆雷.拉卡托斯及其《科学与伪科学》
热度 1 Bobby 2009-3-21 16:25
伊姆雷拉卡托斯( Imre Lakatos )( 1922-1974 ),著名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国内有其《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译本。拉卡托斯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不同,他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主张以科学史检验科学方法论,并倡导以典型历史实例进行案例研究的方法。他提出科学研究纲领(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 )的概念,并且认为科学进步是由进步性的研究纲领( progressive research programme )取代退步性的研究纲领( degenerating research programme )或进步性的问题转移( progressive problem-shift )达成的。 On close inspection both Popperian crucial experiments and Kuhnian revolutions turn out to be myths: what normally happens is that progressive research programmes replace degenerating ones. 他指出理性评论的单位实是一个科学研究纲领,即是一整串不停发展及不断修正的理论。进步性的科学研究纲领乃是指新的研究纲领较前一个纲领有更多的实情內容,亦即指能预测若干新的前所未有的事实;实情上进步則指这种进步的实情內容是可证实的。相反的,假若科学研究纲领仅是因为不断发现的新事实面调整其內容,則称之为退步的。应接受哪一个研究纲领 , ,应看长期表现。 以下《科学与伪科学》英文版本从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 LSE )( 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lakatos/scienceAndPseudoscienceTranscript.htm )转贴;中文版本在天涯杂谈上找到(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295541.shtml ),自《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年。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科学与伪科学 【 NB The following transcript of the talk contains additional passages that Lakatos subsequently included in the text version of his talk published in Philosophy in the Open and in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Philosophical Papers Volume 1. They are highlighted in italics within square brackets. Other passages he omitted from the published text are emboldened. 】 Man's respect for knowledge is one of his most peculiar characteristics. Knowledge in Latin is scientia, and science came to be the name of the most respectable kind of knowledge. But what distinguishes knowledge from superstition, ideology or pseudoscience? The Catholic Church excommunicated Copernicans, the Communist Party persecuted Mendelians on the ground that their doctrines were pseudoscientific. But then the problem of the demarca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not merely a problem of armchair philosophy: it is of vital social and political relevance. 尊重知识是人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拉丁文知识为 scientia ,从而 science (科学)一词便成为最受尊敬的那一部分知识的名称。但是,知识与迷信、空想或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呢?天主教教会借口说哥白尼理论是伪科学而开除了日心论者的教籍,前苏联共产党借口说孟德尔学说是伪科学而迫害了孟德尔论者。可见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不全然是一个书斋里的哲学问题:它是一个与社会和政治息息相关的问题。 Many philosophers have tri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emarcation in the following terms: a statement constitutes knowledge if sufficiently many people believe it sufficiently strongly. But the history of thought shows us that many people were totally committed to absurd beliefs. If the strengths of beliefs were a hallmark of knowledge, we should have to rank some tales about demons, angels, devils, and of heaven and hell as knowledge. Scientists, on the other hand, are very sceptical even of their best theories. Newton's is the most powerful theory science has yet produced, but Newton himself never believed that bodies attract each other at a distance. So no degree of commitment to beliefs makes them knowledge. Indeed, the hallmark of scientific behaviour is a certain scepticism even towards one's most cherished theories. Blind commitment to a theory is not an intellectual virtue: it is an intellectual crime. 许多哲学家试图按照下面的说法来解决分界问题:如果足够多的人足够强烈地相信一个陈述,那么,这个陈述就构成了知识。但是,思想史告诉我们,许多人完全虔信荒唐的信仰。如果信仰的强度是知识的标志,我们就不得不不把关于神灵、天使、魔鬼和天堂、地狱的某些故事看作知识。另一方面,科学家们甚至对自己最好的理论也是非常怀疑的。牛顿理论是科学所曾产生的最有力的理论,但牛顿本人从不相信超距的物体会互相吸引。因此,不管怎样虔信,都不能使信仰成为知识。实际上,科学行为的标志是甚至对自己最珍爱的理论也持某种怀疑态度。盲目虔信一个理论不是理智的美德,而是理智的罪过。 Thus a statement may be pseudoscientific even if it is eminently 'plausible' and everybody believes in it, and it may be scientifically valuable even if it is unbelievable and nobody believes in it. A theory may even be of supreme scientific value even if no one understands it, let alone believes in it. 因此,即使一个陈述似乎非常 有理 ,每一个人都相信它,它也可能是伪科学的;而一个陈述即使是不可信的,没有人相信它,它在科学上也可能是有价值的。一个理论即使没有人理解它,更不用说相信它了,它也可能具有至高的科学价值。 The cognitive value of a theor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ts psychological influence on people's minds. Belief, commitment, understanding are states of the human mind. But the objective, scientific value of a theory is independent of the human mind which creates it or understands it. Its scientific value depends only on what objective support these conjectures have in facts. As Hume said: 一个理论的认识价值与它对人们的心智的心理影响毫无关系。信仰、虔信、理解是人类心智的状态,但理论的客观的、科学的价值与创造理论或理解理论的人类心智无关。它的科学价值只取决于这些猜测事实上所得到的客观支持。正如休谟所说的那样: If we take in our hand any volume; of divinity, or school metaphysics, for instance; let us ask, does it contain any abstract reasoning concerning quantity or number? No. Does it contain any experimental reasoning concerning matter of fact and existence? No. Commit it then to the flames. For it can contain nothing but sophistry and illusion. 如果我们拿起任何一本书,例如,关于神学或学院形而上学的著作。让我们问一下,它包含任何涉及量或数的抽象推理吗?没有。它包含任何涉及事实和存在的经验的推理吗?没有。那就将它付之一炬,因为它含有的不过是诡辩和幻想。 But what exactly is 'experimental' reasoning? 但什么是 经验的 推理?如果我们看一下 17 世纪关于巫术的浩瀚文献,它充斥着关于认真观察和宣誓证词甚至实验的报告。早期皇家协会的住会哲学家格兰维尔把巫术看成经验推理的范例。在我们按休谟的说法去焚书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经验推理。 In scientific reasoning, theories are confronted with facts; and one of the central conditions of scientific reasoning is that theories must be supported by facts. Now how exactly can facts support theory? 在科学推理中,理论要面对事实;科学推理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理论必须得到事实的支持。那么,事实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支持理论呢? Several different answers have been proposed. Newton himself thought that he proved his laws from facts. He claimed that he deduced his laws from the 'phenomena' provided by Kepler. But his boast was nonsense, since according to Kepler, planets move in ellipses, but according to Newton's theory, planets would move in ellipses only if the planets did not disturb each other in their motion. But they do. This is why Newton had to devise a perturbation theory from which it follows that no planet moves in an ellipse. 人们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牛顿本人认为事实证明了他的定律,他以不作纯假说而感到自豪:他只发表由事实得到证明的理论。尤其是,他声称他由开普勒所提供的 现象 推出了自己的定律。但他这一吹嘘却大谬不然,因为,开普勒认为,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而按照牛顿的理论,只有当行星在运行中互不干扰时,它们才沿椭圆轨道运行。但是,行星实际上是相互干扰的。这就是牛顿不得不发明摄动理论的原因,由此理论推知,任何行星都不按椭圆轨道运行。 One can today easily demonstrate that there can be no valid derivation of a law of nature from any finite number of facts; but we still keep reading about scientific theories being proved from facts. Why this stubborn resistance to elementary logic? 今天,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证明,从任何有限数量的事实中不可能合法地推出一条自然定律;但我们仍然不断地获悉由事实证明地科学理论。为什么对基本逻辑的抵抗会这样顽强呢? There is a very plausible explanation. Scientists want to make their theories respectable, deserving of the title 'science', that is, genuine knowledge. Now the most relevant knowledg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when science was born, concerned God, the Devil, Heaven and Hell. If one got one's conjectures about matters of divinity wrong, the consequence of one's mistake was no less than eternal damnation. Theological knowledge cannot be fallible: it must be beyond doubt. Now the Enlightenment thought that we were fallible and ignorant about matters theological. There is no scientific theology and, therefore, no theological knowledge. Knowledge can only be about Nature, but this new type of knowledge had to be judged by the standards they took over straight from theology: it had to be proven beyond doubt. Science had to achieve the very certainty which had escaped theology. A scientist, worthy of the name, was not allowed to guess: he had to prove each sentence he uttered from facts. This was the criterion of scientific honesty. Theories unproven from facts were regarded as sinful pseudoscience, heresy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对此有这样一个非常可信的说明。科学家想使自己的理论受到尊敬,配得上 科学 即真正的知识这个称号。在科学诞生的 17 世纪中,大多数重要的知识都与上帝、魔鬼、天堂和地狱有关。如果一个人对关于神学的事情作了错误的猜测,那么他就要为此遭到永久的谴责。神学知识是不容出错的:它必须是不容怀疑的。而启蒙运动认为我们是可以出错的;而且对神学的东西,我们是无知的。科学的神学是没有的,因而神学的知识也是不存在的。知识只能是关于自然的。但这种新型的知识却不得不根据它们直接由神学继承过来的标准加以判定:它必须被证明是确凿无疑的。科学必须达到神学未达到的那种确实性。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家是不容许猜测的:他必须由事实来证明他所说的每一句话。这就是科学诚实性的标准。未经事实证明的理论在科学界被认为是罪孽深重的伪科学和异端。 It was only the downfall of Newtonian theory in this century which made scientists realize that their standards of honesty had been utopian. If all scientific theories are equally unprovable, what distinguishes scientific knowledge from ignorance, science from pseudoscience? 只是由于本世纪中牛顿理论的垮台,才使科学家们认识到他们的诚实性标准原来是乌托邦。在爱因斯坦之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牛顿通过事实的证明已经揭示出了上帝的最终定律。在 19 世纪初,安培感到他必须把自己有关对电磁学的推测的一本书叫做:《明确地由实验推出地关于电动现象地数学理论》。但在该书的末尾,他漫不经心地承认有一些实验从未进行过,甚至连必要的仪器也未曾建造过!如果所有科学理论都是同样不可证明的,那么科学知识与无知、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On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was provide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by 'inductive logicians'. Inductive logic set out to define the probabilities of different theories according to the available total evidence. If the mathematical probability of a theory is high, it qualifies as scientific; if it is low or even zero, it is not scientific. Thus the hallmark of scientific honesty would be never to say anything that is not at least highly probable. 20 世纪的 归纳逻辑学家 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答案。归纳逻辑根据可资利用的全部证据来着手确定不同理论的概率。如果一个理论的数学概率很高,它就够得上科学的资格;如果它的概率很低,甚至概率是零,它就不是科学的。因而,科学诚实性的标志就在于永远只讲至少有很高或然性的事情。概率主义具有一个吸引人的特点:它不是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提出一种截然分明的区别,而是提出一个从概率低的差理论到概率高的好理论的连续的尺度。 But, in 1934, Karl Popper,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hilosophers of our time, argued that the mathematical probability of all theories, scientific or pseudoscientific, given any amount of evidence is zero. If Popper is right, scientific theories are not only equally unprovable but also equally improbable. 但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卡 尔 波普尔于 1934 年论证到,在任何特定数量的证据下,所有理论,无论是科学的理论还是伪科学的理论,其数学概率都等于零。如果波普尔是正确的,那么,科学理论不仅是同样不可证明的,而且是同样不可证伪的。 A new demarcation criterion was needed and Popper proposed a rather stunning one. A theory is 'scientific' if one is prepared to specify in advance a crucial experiment (or observation) which can falsify it, and it is pseudoscientific if one refuses to specify such a 'potential falsifier'. But if so, we do not demarcate scientific theories from pseudoscientific ones, but rather scientific methods from non-scientific method. Thus a proposition may petrify into pseudo-scientific dogma or become genuine knowledge, depending on whether we are prepared to state observable conditions which would refute it. 这就需要一个新的分界标准,波普尔提出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分界标准。一个理论即使没有丝毫有利于它的证据,也可能是科学的;而即使所有的现有证据都支持一个理论,它也可能是伪科学的。也就是说,确定一个理论的科学性质或非科学性质可不依靠事实。假如人们事先就能规定出一项能够证伪理论的判决性实验(或观察),那么该理论便是 科学的 ;假如人们拒绝规定这样的一种 潜在的证伪者 ,该理论便是伪科学的。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是区分科学的理论和伪科学的理论,而是区分科学的方法和非科学的方法了。波普尔论者认为,如果马克思主义者准备规定一些事实,这些事实一旦被发现,就会使他们放弃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的。如果他们拒绝这样做,马克思主义就成了伪科学。有什么可能事件将使马克思主义者放弃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总是有趣的。如果他虔信马克思主义,那么他必然会感到规定一种可以证伪马克思主义的情况是不道德的。因而,根据我们是否准备规定可以反驳一个命题的可观察条件,该命题或许僵化为伪科学的教条,或许变为真正的知识。 Is, then, Popper's falsifiability criterion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demarcating science from pseudoscience? No. For Popper's criterion ignores the remarkable tenacity of scientific theories. Scientists have thick skins. They do not abandon a theory because facts contradict it. They normally either invent some rescue hypothesis to explain what they then call a mere anomaly and if they cannot explain the anomaly, they ignore it, and direct their attention to other problems. Note that scientists talk about anomalies, and not refutations. History of science, of course, is full of accounts of how crucial experiments allegedly killed theories. But all such accounts are fabricated long after the theory has been abandoned. 那么,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标准解决了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吗?没有。因为波普尔的标准忽视了科学理论明显的坚韧性。科学家的脸皮很厚,他们不会只因为事实与理论相矛盾就放弃理论。他们通常发明某种挽救假说以说明他们届时称为只是一种反常的东西,如果不能说明这一反常,他们便不理会它,而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的问题。注意,科学家谈论的是反常、顽例,而不是反驳。当然,科学史充满了理论如何被所谓的判决性实验所扼杀的说法。但这些说法是理论被放弃之后很久才杜撰出来的。假如波普尔问牛顿派科学家,在什么实验条件下他将放弃牛顿理论,某些牛顿派科学家就会像一些马克思主义者一样不知所措。 What, then, is the hallmark of science? Do we have to capitulate and agree that a scientific revolution is just an irrational change in commitment, that it is a religious conversion? Tom Kuhn, a distinguished American philosopher of science, arrived at this conclusion after discovering the naivety of Popper's falsificationism. But if Kuhn is right, then there is no explicit demarca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no distinction between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intellectual decay, there is no objective standard of honesty. But what criteria can he then offer to demarcate scientific progress from intellectual degeneration ?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标志呢?难道我们不得不投降并赞同科学革命只是一种信念的非理性变化,是一种宗教的皈依吗?杰出的美国科学哲学家汤姆 #8226; 库恩在发现了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朴素性之后得出了这个结论。但是,假如库恩是正确的,那么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就没有明确的分界,科学进步与知识退化就没有区别,就没有客观的诚实性标准。那么,他能够提出什么标准以区分科学进步与知识退化呢? In the last few years I have been advocating a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which solves some of the problems which both Popper and Kuhn failed to solve.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倡导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它解决了某些波普尔和库恩所未能解决的问题。 First, I claim that the typical descriptive unit of great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s not an isolated hypothesis but rather a research programme. 'All swans are white' may be falsified by the discovery of one black swan. But such trivial trial and error does not rank as science. Newtonian science, for instance, is not simply a set of four conjectures - the three laws of mechanics and the law of gravitation. These four laws constitute only the 'hard core' of the Newtonian programme. But this hard core is tenaciously protected from refutation by a vast 'protective belt' of auxiliary hypotheses. And, even more importantly, the research programme also has a 'heuristic', that is, a powerful problem-solving machinery, which, with the help of sophisticated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digests anomalies and even turns them into positive evidence. For instance, if a planet does not move exactly as it should, the Newtonian scientist checks his conjectures concerning atmospheric refraction, concerning propagation of light in magnetic storms, and hundreds of other conjectures which are all part of the programme. He may even invent a hitherto unknown planet and calculate its position, mass and velocity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anomaly. 首先,我主张典型的描述重大科学成就的单位不是孤立的假说,而是一个研究纲领。科学决不是试错法、一系列的猜测与反驳。 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可以由于发现一只黑天鹅而被证伪。但这种不足道的试错法算不上是科学。例如,牛顿科学决不是四个猜测 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的组合。这四个定律只构成了牛顿纲领的 硬核 ,而一个巨大的辅助假说 保护带 顽强地保护这一硬核使之不致遭到反驳。更重要的是,牛顿研究纲领还有一个 启发法 ,即一种有力的解题手段,借助于复杂地数学技术以消化反常,甚至把反常变成肯定地证据。例如,如果一颗行星的运行出现了反常,牛顿派科学家就会检查他关于大气折射的猜测、关于光线在磁暴中传播的猜测以及成百上千的其他猜测,这些猜测都是牛顿纲领的组成部分。他甚至可以发明一颗迄今不为人知的行星并计算出它的位置、质量和速度以说明行星运行的反常。 Now, Newton's theory of gravitation, Einstein's relativity theory, quantum mechanics, Marxism, Freudism, are all research programmes, each with a characteristic hard core stubbornly defended, each with its more flexible protective belt and each with its elaborate problem-solving machinery. Each of them, at any stage of its development, has unsolved problems and undigested anomalies. All theories, in this sense, are born refuted and die refuted. But are they equally good? Until now I have been describing what research programmes are like. But how can one distinguish a scientific or progressive programme from a pseudoscientific or degenerating one?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都是研究纲领,它们各有一个受到顽强保护的独特的硬核,各有自己较为灵活的保护带,并且各有自己精心考虑的解题手段。这些研究纲领在自己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有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消化的反常。从这一意义上说,所有理论之遭受反驳是与生而来、随死而去的。但所有这些研究纲领都是同样好的吗?直到现在我还是在描述研究纲领是怎样的东西,但怎样才能区分科学的或进步的纲领与伪科学的或退化的纲领呢? Contrary to Popper, the difference cannot be that some are still unrefuted, while others are already refuted. Kaufmann, a distinguished physicist, refuted Einstein's relativity theory in the very year it was published. But all the research programmes I admire have one characteristic in common. They all predict novel facts, facts which had been either undreamt of, or have indeed been contradicted by previous or rival programmes. In 1686, when Newton published his theory of gravitation, there were, for instance, two current theories concerning comets. The more popular one regarded comets as a signal from an angry God warning that He will strike and bring disaster. A little known theory of Kepler's held that comets were celestial bodies moving along straight lines. Now according to Newtonian theory, some of them moved in hyperbolas or parabolas never to return; others moved in ordinary ellipses. Halley, working in Newton's programm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observing a brief stretch of a comet's path that it would return in seventy-two year's time; he calculated to the minute when it would be seen again at a well-defined point of the sky. This was incredible. But seventy-two years later, Halley's comet returned exactly as Halley predicted. Similarly, Newtonian scientists predicted the existence and exact motion of small planets which had never been observed before. Thus, in a progressive research programme, theory leads to the discovery of hitherto unknown novel facts. 与波普尔的观点相反,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有的纲领尚未遭到反驳,而其他的纲领已经遭到反驳。当牛顿发表他的《原理》时,它甚至不能适当地说明月球的运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上,月球的运动反驳了牛顿。就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的那一年,杰出的物理学家考夫曼就反驳了相对论。但我所敬佩的所有纲领都与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预测了新颖的事实,这些事实要么是先前的纲领所梦想不到的,要么是实际上与先前的或竞争的纲领相矛盾。例如,当 1686 年牛顿发表他的万有引力理论时,关于彗星有两种流行的理论。其中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彗星是上帝愤怒的信号,预示他要打击人类并使人类遭难。另一个鲜为人们所知的开普勒理论认为,彗星是沿直线运动的天体。现在,牛顿理论认为,有一些彗星沿双曲线或抛物线运行,永远不再返回;另外一些彗星沿普通的椭圆轨道运行。按牛顿纲领从事研究的哈雷,观察了一颗彗星的一段轨道,据此计算出它将在 72 年的时间内返回,计算出它再次出现在天空某个明确规定的点上的时刻,精确至分钟,这是难以置信的。但 72 年之后,牛顿和哈雷都去世很久了,哈雷彗星正像哈雷所预测的那样再次出现了。同样地,牛顿派科学家还预测了过去从未被观察到的小行星的存在及其精确的运行轨道。让我们再以爱因斯坦的纲领为例。爱因斯坦作出了惊人的预测,如果在晚上测量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并且再在白天测量这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在日食的时候可观察到它们),两次测量的结果将是不同的。在爱因斯坦的纲领之前,没有人想到过作这种观察。因此,在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中,理论导致发现迄今不为人们所知的新颖事实。 In degenerating programmes, however, theories are fabricated only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known facts. Has, for instance, Marxism ever predicted a stunning novel fact successfully? Never! It has some famous unsuccessful predictions. It predicted the absolute impoverishment of the working class. It predicted that the first socialist revolution would take place in the industrially most developed society. It predicted that socialist societies would be free of revolutions. It predicted that there will b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s between socialist countries. Thus the early predictions of Marxism were bold and stunning, but they failed. 相反,在退化的研究纲领中,理论只是为了适应已知的事实才构造出来的。例如,马克思主义可曾成功地预测过惊人的新颖事实没有?从来没有!它只有一些著名的失败的预测。它预测过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它预测过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将发生在工业最发达的社会。它预测过社会主义社会将不再发生革命。它预测过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将没有任何厉害冲突。可见,马克思主义的这些早期预言是大胆的、惊人的,但这些预言都破产了。 Marxism 'explained' all its failures. It 'explained' the rising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working class by devising a theory of imperialism; it 'explained' even why the first socialist revolution occurred in industrially backward Russia. It 'explained' Berlin 1953, Budapest 1956, Prague 1968. It 'explained' the Russian-Chinese conflict. But their auxiliary hypotheses were all cooked up after the event to protect Marxian theory from the facts. The Newtonian programme led to novel facts; the Marxian programme lagged behind the facts and has been running fast to catch up with them. 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所有的失败作了说明:他们发明了一个帝国主义论来说明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甚至说明了为什么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工业落后的俄国。他们 说明 了 1953 年的柏林事件、 1956 年的布达佩斯起义、 1968 年的布拉格之春。他们 说明 了俄华冲突。但他们的辅助假说都是事后为了保护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受事实的反驳而编造出来的。牛顿的纲领导致新颖的事实;而马克思主义的纲领落后于事实,并正在迅速奔跑以赶上事实。 To sum up: so-called 'refutations' are not the hallmark of empirical failure, as Popper has preached, since all programmes grow in a permanent ocean of anomalies. What really counts are dramatic, unexpected, stunning predictions: a few of them are enough to tilt the balance; where theory lags behind the facts, we are dealing with miserable degenerating research programmes. 总之,经验进步的标志不是微不足道的证实:波普尔正确地指出,这种证实当以百万计。掷石坠地,这无论重复多少次,也不是牛顿理论地成功。但波普尔所鼓吹的所谓的 反驳 也不是经验失败的标志,因为所有的纲领永远都是在大量的反常中成长的。真正重要的是戏剧性的、出乎意料的、惊人的预测:这种预测只要有几个就足以改变局面;一旦理论落后于事实,我们所论述的纲领就可悲的退化了。 Now, how do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ome about? If we have two rival research programmes, and one is progressing while the other is degenerating, scientists tend to join the progressive programme. This is the rational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But while it is a matter of intellectual honesty to keep the record public, it is not dishonest to stick to a degenerating programme and try to turn it into a progressive one. 那么,科学革命是怎样到来的呢?假设我们有两个竞争的研究纲领,一个是进步的,而另一个是退化的,科学家们倾向于参加进步的纲领,这就事科学革命的基本原理。但是,尽管公开竞赛记录是知识诚实性的问题,坚持一个退化的纲领并试图把它转化为进步的却不是不诚实的。 As opposed to Popper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does not offer instant rationality. One must treat budding programmes leniently: programmes may take decades before they get off the ground and become empirically progressive. Criticism is not a Popperian quick kill, by refutation. Important criticism is always constructive: there is no refutation without a better theory. Kuhn is wrong in thinking that scientific revolutions are sudden, irrational changes in vision. On close inspection both Popperian crucial experiments and Kuhnian revolutions turn out to be myths: what normally happens is that progressive research programmes replace degenerating ones. 与波普尔相反,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并不提供即时的合理性。必须宽厚地对待年轻地纲领:研究纲领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开始发展并成为经验上进步的纲领。批评并不是像波普尔所说的那样通过反驳很快地扼杀一个纲领。重要的批评总是建设性的:没有一个更好的理论,就构不成反驳。库恩认为科学革命是突发的、非理性的视觉变化,这是错误的。科学史驳斥了波普尔,也驳斥了库恩:仔细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波普尔地判决性实验还是库恩的科学革命其实都是神话:通常发生的情况是进步的研究纲领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 The problem of demarca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has grave implications also for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riticism. Copernicus's theory was banned by the Catholic Church in 1616 because it was said to be pseudoscientific. It was taken off the index in 1820 because by that time the Church deemed that facts had proved it and therefore it became scientific.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in 1949 declared Mendelian genetics pseudoscientific and had its advocates, like Academician Vavilov, killed in concentration camps; after Vavilov's murder Mendelian genetics was rehabilitated; but the Party's right to decide what is science and publishable and what is pseudoscience and punishable was upheld. The new liberal Establishment of the West also exercises the right to deny freedom of speech to what it regards as pseudoscience, as we have seen in the case of the debate concerning race and intelligence. All these judgments were inevitably based on some sort of demarcation criterion. And this is why the problem of demarca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not a pseudo-problem of armchair philosophers: it has grave ethical and political implications. 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对批判的制度化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哥白尼理论在 1616 年被天主教教会所禁止,因为据说它是伪科学。 1820 年天主教教会从禁书录中解放了哥白尼理论,因为这时教会认为事实已经证明了哥白尼理论,因而它成为科学的。 1949 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布孟德尔遗传学是伪科学,并在集中营处死了孟德尔遗传学的拥护者,如瓦维洛夫院士;处死瓦维洛夫之后,孟德尔遗传学说被恢复了名誉。但党仍然持有决定什么是科学,可以发表,什么是伪科学,应该惩处的权利。西方的新自由派势力集团同样对它所认为的伪科学行使否定言论自由的权利,就像我们在关于种族和智力的辩论中所看到的那样。所有这些判定都不可避免地取决于某种分界标准。这就是为什么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不是一个书斋哲学家的伪问题的原因:它有着重大的伦理意义和政治意义。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7876 次阅读|20 个评论
蕭重發先生的評論點評
jiangjinsong 2009-3-21 14:15
蕭兄在劉進平教授博文後曾貼出兩個評論的帖子,他要求在下予以點評,我覺得這是一個深入交流的好機會,談談我的看法,也歡迎重發兄、劉教授批評指正。 【我觉得有几个概念要搞清楚:科学(science)、非科学(non-science)、反科学(anti-scinece)、伪科学(pseudo-science)。 前三者刚好组成一个集合(科学、非科学、反科学),就是把这个世界的一切东西按科学的标准来划分。这是一个分类学的知识问题。当然其中隐含了科学的强势及其内在的价值。但至少这是一种事实区分。 但是伪科学不在上述的分类里面,它直接跟科学组成一个集合(科学、伪科学),但这种分类不是事实的分类,而是一种价值的区分。为什么世上有伪科学,那是因 为科学太强势了,在大家的眼里,科学代表着正确,而其他的一切东西就是不正确,所以,其他的东西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伪装成科学的样 子,这个时候这种东西就是伪科学,而伪科学按其内容来分是可以分为上面我说的三类(科学、非科学、反科学)。如马哲是哲学(非科学),但在中国却伪装 成科学(伪科学),如气功是一种文化,但它也伪装成科学(伪科学),但或许气功本身有其科学的因子。再如水变油,永动机是反科学,但它却伪装成科学的样子 (伪科学)。 总之,(科学、伪科学)是一个价值概念,而(科学、非科学、反科学)是一种事实概念。伪科学你一下子是反不了,因为它是科学的倒影。科学越强势,伪科学越厉害。】 蕭兄對於科學主義的總體態度與在下接近。但是,在某些細節方面仍然有分歧: 我認為科學、非科學是一個基於內容的劃分,也可以說成是事實概念。但是,反科學就內容來說當然屬於非科學,就其論題涉及範圍來說,必然要與科學相重合,否則就談不上什麽反。就這層意義上說,似乎也可以說是所謂事實概念,但是站在科學主義立場上看,反也包括了態度、立場,這樣似乎也是價值概念。 偽科學按我的理解,應該是所謂事實概念,一切本來并非科學的東東偽裝成科學都是偽科學, 如果不接受科學主義假定,不假定科學就是正確的、合法的,偽裝成科學本身并不一定就是負面的價值。 例如,我的牙齒掉了裝了個假牙。它明明不是原本的牙齒,卻偏偏要做成牙的樣子,甚至由於我的牙齒比較發黃,假牙還要做成發黃的樣子來,這當然是偽裝,但是我們很少以輕蔑的口吻說是個偽牙。這是因為,假牙可以發揮正面的作用,如可以幫助我吃東西,讓我說話 不漏風,讓我笑起來時沒有顧慮等等。我認為,假牙是個描述性的概念。 同樣,偽裝成科學的偽科學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發揮正面作用。沒有理由一定要認定它就是消極的東東。 結論:只要撤掉科學主義的假定,以上的概念都應該是描述性的概念。 【但科学和伪科学区别应该是有一定标准的, 而非简单的价值判断, 就像真货和假货的区别一样. 当然有标准阿,但这个标准是价值标准。任何东西其实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但由于现代科学的强势,导致不符合现在主流科学的其他一切东西为了 博得认同,都只好伪装成科学的样子,这个时候它就是伪科学。比如说中医,现在中医喜欢说自己是科学,它的意思就是说它符合现代科学那一套价值,这 个时候其实它就成为了伪科学。但你能说中医就不能治病了么?当中医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我,我就是中医,我就是几千年来能治病的中医时,它就不是伪科 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伪科学仅仅是一种价值判断。伪科学是科学的孪生弟兄。他们如影相随。 至于你说就像真货和假货的区别一样,我是不赞成的,价值领域的东西,最好公权力不要介入。至于很多伪科学的东西打广告变成产品来挣钱,我们现有的法规就能处理(他们是价值中立的),不必再专门搞什么伪科学法等处理。一定要把行为和价值区分清楚! 】 以上我都同意,這恰恰支持我的觀點:偽科學應該是一種描述性的判斷,本身不應該賦予特定的價值評判。當然,現在社會上流行的用法是把偽科學當作一種貶義的價值評判的概念在使用。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3995 次阅读|34 个评论
回應“偽科學爲什麽要偽科學”
jiangjinsong 2009-3-21 10:28
劉進平先生對拙文偽科學的科學價值寫了篇回應的博文,這讓我感到很受寵若驚,簡單回應如下。 1, 不确定 蒋 先生从伪科学里寻找科学价值是先知还是强辩。 自以為不過是從科學哲學的角度談一些基本的常識,但在科學主義盛行的中國,人們往往會感到驚訝,懷疑是故作驚人之語,其實,如果對我的一貫論述了解多一點,就釋然了。科學文化人的許多觀點,既不像支持者所認為的那樣深刻,也不像反對者想象的那麼荒謬,其實不過是一些常識而已。 2,偽科學的動機是多重的。除了 人们对科学具有前所未有的信任和依赖 之外,不可否認,國內科學主義猖獗,科學往往意味著合法、正確、可靠,在許多科學主義者眼中,科學之外無真理,科學之外無價值,許多并非現代科學的文化要想獲得生存權,必須要宣稱自己為科學,這也是偽科學的一個重要來源。要消除此類偽科學,根本的解決之道是消除科學主義的強勢,讓非科學的文化傳統有合法存在的空間。 3,劉進平先生說得對,偽科學并不一定有害,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種見識要比許多科學主義者高明太多。 4,雖然從科學哲學這門學科誕生起,科學哲學家們就想在科學與非科學之間劃出清晰的界線,想通過幾條簡單的原則來劃界,幾十年努力的結果是:科學哲學家們一直承認,根本不存在簡單的原則來予以區分。最後,必須要依靠科學家共同體在具體語境中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從來都是歷史的、相對的、可錯的。 5,科學哲學家為何如此賣力要在科學與非科學之間嚴格劃分界線?其實,背後有一個假定:科學一定比非科學高明,非科學要以科學為楷模。後來的歷史主義學派和后現代科學哲學已經否定了這一假定。作為科學哲學壓倒一切任務的劃界的必要性就被解構了 6,劉華杰教授的偽科學元定義把不是科學的說成是科學的,這種宣稱是偽科學最為嚴格,遠比列舉幾條標誌來得嚴謹。 7,偽科學不等於欺騙、欺詐,完全有這種可能:一個人在真誠地從事偽科學研究。 8,有時候偽科學不過是弱勢文化在科學強權下的反抗義舉而已。我認為,在不違背國家法律和良好習俗的前提下,公民有從事和宣傳偽科學的神聖權利,當然,他人也有批駁和反對偽科學的神聖權利 9,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某些人曾以政治力量干預科學,現在同一些人居然又以科學為名同樣來壓制不同的聲音。表面的話語修辭雖然不同,但是,背後的思想專制的傾向是一以貫之的。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3861 次阅读|2 个评论
伪科学为什么要伪科学?
热度 1 Bobby 2009-3-20 21:00
题解: 第一个伪科学是名词,第二个伪科学是动宾词组。 从蔣勁松 先生的博客《偽科學的科學價值》(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488 )引出的一个话题。伪科学是我自以为了解,其实我并不怎么了解的一个词,所以我也不确定 蒋 先生从伪科学里寻找科学价值是先知还是强辩。 一、北京大学哲学系 吴国盛 教授《科学与人文》中说到 学问普遍的科学化倾向和功利化,导致了社会科学的兴起,也使人文学科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近代以来,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即社会科学日渐兴起,它们进一步挤占了传统人文学科的地盘。人文学科甚至到了只有栖身在社会科学这个牌子才有生存机会的地步。社会 科学 的概念取代了 人文 的概念, 功利 的概念取代了 理想 的概念。在一个科学化的时代,为了争得在学术殿堂中的位置,人文学界也出现了 人文科学 的说法。这个词组的用意并不是想阐明科学本质上就是人文 ―― 就象我们在第一二节所阐明的那样 ―― 而是说,人文也是一种象近代科学那样的 力量型 的学问,借以在科学时代合法地谋得一席之地。 在我看来,人文学科要争着戴科学这顶帽子,不仅是由于当今科学的功用性日趋强大,而且还在于人们对科学具有前所未有的信任和依赖。伪科学又何尝不如此呢?正如人们相信蛋白质是好的营养,才会有人往奶粉中填加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 二、科学是从我国近代从西方引入的观念,伪科学的概念出现应该也不会太早。由于人们习惯于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一切,因此中国一切古代的和现代的东西都被重估。我觉得这一重估结果不应该用 科学、伪科学二分法,中间还应该有一个非科学。只有那些将非科学的东西伪装或声称为科学时,就划分到伪科学中去。 三、伪科学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我认为伪科学有些是有害的,有些是无害的。在伪科学是否有害的问题上,似乎也有争议。例如在百度百科的定义中提到 某些拥护伪科学的人纯粹是因为他们对科学或科学方法的本质有所误解;但亦有人会蓄意去杜撰、散布虚假的知识去欺骗大众,以得到金钱上或其它的利益。有些人觉得所有伪科学都只是无害的娱乐;相反也有些人(如理查德 道金斯)则认为所有伪科学都是有害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则有一句名言: 科学经常是错的,而伪科学倒有时是对的 。 (见后) 四、伪科学要打击?还是容忍? 根据 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国 15 岁及 15 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有一亿八千万,占总人口的 15.88 %,其中 70 %为妇女。文盲、半文盲主要在农村( http://www.m188.com/zhfw/content_show.asp?id=23829 )。城乡户籍制度对教育的影响显著:在农业户口的居民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口仅占 0 . 7 %,达到初中教育以上水平的不足 20 %。而在非农业户口的人中,对应的比例分别为 12.3 %和 85 %( http://xsh.gxun.edu.cn/excl/2009/0306/article_1220.html )。 2005 年全国 1% 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 ( 指大专及以上 ) 的人口为 6764 万人,高中程度 ( 含中专 ) 的人口为 15083 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 46735 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 40706 万人。( http://info.edu.hc360.com/2006/03/17090690868.shtml )。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认为中国目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要普及科学,反对伪科学,尤其是要反对有害的伪科学。现在商家以科学的名义大量制作虚假骗人的广告, 以及前几年发生的几次严重的社会事件表明,伪科学对社会的危害能量还很大。 五、什么是伪科学?我查了一下网上对伪科学的定义。 1 、 A pseudoscience is a belief or process which masquerades as science in an attempt to claim a legitimacy which it would not otherwise be able to achieve on its own terms; it is often known as fringe- or alternative science. The most important of its defects is usually the lack of the carefully controlled and thoughtfully interpreted experiments which provide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which contribute to their advancement. Above: Johathan Hope: Theodorus' Spiral (2003) Of course, the pursuit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usually involves elements of intuition and guesswork; experiments do not always test a theory adequately,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be incorrectly interpreted or even wrong. In legitimate science, however, these problems tend to be self-correcting, if not by the original researchers themselves, then through the critical scrutiny of the greater scientific community. Critical thinking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science. 详细见: http://www.chem1.com/acad/sci/pseudosci.html 2 、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非科学的事物大量存在,而且通常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文学、艺术、魔术等等,一旦有人把它们宣称为科学,则这种宣称本身也就成为一种伪科学。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 知识 。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 科学 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某些拥护伪科学的人纯粹是因为他们对科学或科学方法的本质有所误解;但亦有人会蓄意去杜撰、散布虚假的知识去欺骗大众,以得到金钱上或其它的利益。有些人觉得所有伪科学都只是无害的娱乐;相反也有些人(如理查德 道金斯)则认为所有伪科学都是有害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则有一句名言: 科学经常是错的,而伪科学倒有时是对的 。 详细见百度百科 : http://baike.baidu.com/view/428.htm 3 、伪科学(英語: Pseudoscience )又稱疑似科學,是指任何經宣稱為科學,或描述方式看起來像科學,但實際上並不符合科學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識、方法論、信仰或是實務經驗。偽科學一詞最早的使用紀錄出現於 1843 年,使用者是法國哲學家弗朗索瓦馬讓迪( Franois Magendie )。此用詞帶有貶義,將某一對象指為偽科學,會將其貼上不正確或偽裝成科學的標籤。也因此,被指控者通常拒絕承認這樣的稱呼。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C%AA%E7%A7%91%E5%AD%A6 其英文版本: Pseudoscience is a chiefly derogatory term applied to any knowledge, methodology, belief, or practice that is claimed to be scientific, or that is made to appear to be scientific, but which does not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method, lacks supporting evidence or plausibility, or otherwise lacks scientific status. The term comes from the Greek root pseudo- (false or pretending) and science (from Latin scientia, meaning knowledge). An early recorded use was in 1843 by French physiologist Franois Magendie, who is considered a pioneer in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详细见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http://en.wikipedia.org/wiki/Pseudoscience 4 、 A pseudoscience is set of ideas based on theories put forth as scientific when they are not scientific. Scientific theor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uch things as (a) being based on empirical observation rather than the authority of some sacred text; (b) explaining a range of empirical phenomena; (c) being empirically tested in some meaningful way, usually involving testing specific predictions deduced from the theory; (d) being confirmed rather than falsified by empirical tests or with the discovery of new facts; (e) being impersonal and therefore testable by anyone regardless of personal religious or metaphysical beliefs; (f) being dynamic and fecund, leading investigators to new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edness of the natural world rather than being static and stagnant leading to no research or development of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nything in the natural world; (g) being approached with skepticism rather than gullibility, especially regarding paranormal forces or supernatural powers, and (h) being fallible and put forth tentatively rather than being put forth as infallible or inerrant. Some pseudoscientific theories are based on an authoritative text rather than observation or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Creation science devotees, for example, make observations only to confirm dogmas, not to discover the truth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Such theories are static and lead to no new scientific discoveries or enhancement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world. The main purpose of creationism and intelligent design is to defend a set of religious beliefs. A scientific theory like the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is not based on a text. Creationists * distort the truth when they call evolution Darwinism, as if the science were based on a belief in the infallible words found in Origin of Species or Descent of Man and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Sex. Natural selection is one of several mechanisms put forth by scientists to explain the fact of evolution. The various theories of evolution, i.e., mechanisms that explain how evolution occurs, are defended not by deference to texts but b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everal scientific fields: embryology, the fossil record, homology, genetics, biogeography, molecular biology. Some pseudoscientific theories explain what non-believers cannot even observe, e.g. orgone energy, N-rays, or chi. Or, if the non-believers make any observations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this alleged energy, their comments regard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lead people to believe in such chimeras. We are not, of course, claiming that science deals only with what can be observed in the present moment. Science often concerns itself with what probably occurred in the past based on inferences from empirical data. Science also often studies causal events that can't be observed such as cigarette smoke causing cancer. Some creationists claim that since nobody has seen a cat evolve into, say, a dog, evolution doesn't happen. That is, they claim that since nobody observes evolution of one species to another in the present, evolution doesn't happen. Anyone who would make such a claim is simply exposing his ignorance of what evolution actually claims. (Another sign of ignorance regarding what evolution actually claims is the assertion that humans evolved from modern apes or monkeys. Evolution claims that humans and modern apes have a common ancestor, not that we evolved from modern apes.) Some pseudoscientific theories can't be tested because they are consistent with every imaginable state of affairs in the empirical world, e.g., L. Ron Hubbard's engram theory. Scientific theories not only explain empirical phenomena, they also predict empirical phenomena. One way we know a scientific theory is no good is that its predictions keep failing. Predictions can't fail unless a theory is falsifiable. Some pseudoscientific can't be falsified because they are consistent with every imaginable empirical state of affairs. Karl Popper noted that psychoanalytic theory, including Freud's theory of the Oedipus complex, is pseudoscientific because they seem to explain everything and do not leave open the possibility of error. Even contradictory behaviors are appealed to in support of the theory. Creationists who claim that evolution can't be disproved are mistaken or lying. All it would take would be to find the presence of mammals in the pre-Cambrian fossil beds or human and dinosaur fossils in the same sedimentary layer. Creationists, on the other hand, are apologists for the faith, not scientists interested in discovering the truth about the world. They already know the truth: it's in their sacred text. So, their whole function is to deny and try to find fault with any scientific claim that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ble. Some pseudoscientific theories can't be tested because they are so vague and malleable that anything relevant can be shoehorned to fit the theory, e.g., the enneagram, iridology, the theory of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the theories behind many New Age psychotherapies, and reflexology. Creationists often mistake the fact that discoveries in various sciences keep confirming evolutionary hypotheses as evidence that evolutionists won't give up their theory no matter what. Nonsense! As noted above, all it would take would be to find some fossils of mammals (a rabbit or sheep would do) in pre-Cambrian layers and evolution will have to be re-examined, revised, or even revoked. Some theories have been empirically tested and rather than being confirmed they seem either to have been falsified or to require numerous ad hoc hypotheses to sustain them, e.g., applied kinesiology, astrology, biorhythms, 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 plant perception, and ESP. Yet, despite seemingly insurmountable evidence contrary to the theories, adherents won't give them up. Creationists often point to errors made in science, real or imagined, to defend their notion that evolution is not a science because it will defend things that are not true rather than give up its central tenets. Nonsense!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history of pseudoscience that compares with the convoluted kinds of reasoning creationists have used to argue that all scientific methods of dating are wrong, that Noah's ark landed in Turkey, that the Grand Canyon was formed in a short time by the great flood that sent Noah's ark to Turkey, etc. Creationists often point to Haeckel's embryos as proof that evolution is a pseudoscience. What rubbish! (Click here for more embryo comparisons.) Some pseudoscientific theories rely on 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rather than on physical evidence, even whe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hose legends either requires a belief contrary to the known laws of nature or to established facts, e.g., Velikovsky's, von Dniken', and Sitchen's theories. This is the central feature of so-called Young Earth Creationism (YEC), the notion that the Bible reveals that God created the universe about 6,000 years ago. Scientists date the birth of our solar system to about 4.5 billion years ago and the universe to about 13.7 billion years ago. These scientific notions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and our solar system are based on a variety of dating techniques, none of which appeal to ancient myths or legends. * The YECs use this belief about a recent creation as the main motivating force to find fault with anything science claims that conflicts with their faith. Scientists, on the other hand, have found trees that are older than what the YECs think the earth is. Of course, the YECs say the scientists are wrong. Some pseudoscientific theories are supported mainly by selective use of anecdotes, intuition, and examples of confirming instances, e.g., anthropometry, aromatherapy, craniometry, graphology, metoposcopy, personology, and physiognomy. Nobody, I would hope, would accuse either creationism or evolution of basing their notions on anecdotes or intuition. The one is based on the Bible and the other on the empirical evidence gathered from a variety of sciences. Some pseudoscientific theories confuse metaphysical claims with empirical claims, e.g., the theories of acupuncture, alchemy, cellular memory, Lysenkoism, naturopathy, reiki, Rolfing, therapeutic touch, and Ayurvedic medicine. Creationism is, in essence, a metaphysical theory about the origins of the universe and of life because it asserts the cause is supernatural. By definition the supernatural is non-empirical. Science maintains that all theories about the causes it studies refer to natural causes that have empir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ay be supported or refuted by empirical facts. Creationism asserts that no empirical fact could ever refute it because it is known a priori to be absolutely true. Some pseudoscientific theories not only confuse metaphysical claims with empirical claims, but they also maintain views that contradict known scientific laws and use ad hoc hypotheses to explain their belief, e.g., homeopathy. Creationists have tried to maintain that evolution violates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but this idea has been thoroughly discredited by those who understand physics. Pseudoscientists claim to base their theories on empirical evidence, and they may even use some scientific methods, though oft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 controlled experiment is inadequate. Many pseudoscientists relish being able to point out the consistency of their theories with known facts or with predicted consequences, but they do not recognize that such consistency is not proof of anything. I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but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that a good scientific theory be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s. A theory which is contradicted by the facts is obviously not a very good scientific theory, but a theor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s is not necessarily a good theory. For example, the truth of the hypothesis that plague is due to evil spirits is not established b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duction that you can avoid the disease by keeping out of the reach of the evil spirits (Beveridge 1957: p. 118). 详细见: www.skepdic.com/pseudosc.html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6737 次阅读|8 个评论
黃維是否違反了科普法?
jiangjinsong 2009-3-20 15:56
黃維是否違反了科普法? 蔣勁松 原載《博 有意義。但他仍不死心,最後在他長期死磨硬纏之下,監獄管理者居然同意並支持了他的永動機研究。    撫順戰犯管理所長金源認為,'永動機'是幻想。但抱幻想,對每個人都是正當的。......我考慮,應該肯定他的幻想,同情他的舉動,以此找出幫 助他轉變思想的突破口。於是對他講:我對你研究的永動機很感興趣。如果成功了,對人類將是莫大的貢獻。不要有顧慮,要繼續研究,希望成功。黃維立刻 激動得熱淚盈眶,這樣親熱的話,今天第一次聽到......金源讓管理所電機廠的4名技術人員和學理科出身的幾名戰犯成立科研小組,幫助黃維研製永 動機。   幾經周折之後,永動機的研製工作全面展開。一切都按照黃維的設計圖紙進行製作。為了支持他的設計,管理所還花費了一些經費,委託機械廠加工某些技 術要求較高的配件。最後的結局是,永動機只轉動幾圈便停了下來。黃維臉色紫紅,低頭站在機器旁。金源此時一面安慰黃維,一面警告那些譏諷黃維的人。他 說,永動機失敗了。但不能灰心,要有勇氣。失敗是成功之母。606號殺蟲藥是經過606次試驗後取得成功的。僅憑一次試驗就能成功這也不可能,嘲笑失敗 的人是無知的人。黃維深受感動地說,沒有成功。但對我來說,有了比成功更加珍貴的收穫,我今天才真正瞭解了中國共產黨的幹部。我真心欽佩。這是黃維 在監獄20年來第一次發自肺腑的反省。   出獄後,黃維擔任全國政協常委,儘管社會活動繁忙,但他仍然堅持研究永動機。周恩來總理得知後,還向他索要永動機的模型,親自觀看。1979 年6月,黃維在政協分組會議上,就開發重力能源做了長篇學術報告。會議通過決議,支持黃維提出的科研專案。後來,黃維年邁無力,便將研製永動機的 項目交給了在江西機械廠當工程師的兒子。不知後來黃維的兒子是否真得在搞永動機研究,還是僅僅善意欺騙父親而已,無論如何結果當然一定是沒有成功。   應如何看待這項研究呢?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偽科學研究。它違背基本的科學原理,違背科學研究的基本規範,符合一切偽科學的定義和標準。能量 守恆及轉化定律決定了永動機是不可能設計成功的。這是非常基本的科學常識。現代科學研究是一種社會性的事業,每個研究者可以獨立進行研究,但是他的研究必 須建立在科學共同體研究成果基礎上,研究工作必須要接受同行的評論。普通的偽科學研究者是缺乏黃維這樣得天獨厚條件的,中國科學院一般來說是不會回應這樣 的研究報告的。但他並不珍惜和尊重中國科學院這樣權威機構的論證結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頭至尾,黃維的偽科學研究都沒有涉及到作偽、欺詐。順便說一句,宋正海先生說,偽科學一詞原來是指偽造科技成果或剽竊他人成 果,我認為他是將偽科學與科學的欺詐、不端行為搞混了。相反,有充足的證據表明,黃維是以一種獻身科學的精神來從事這項偽科學研究的。當金源代表政 府問他有什麼要求提出時,他說,只有一個要求,請允許我研究永動機。黃維夫人探監給黃維帶來魚肉飯菜,勸黃維認真學習,不要再搞永動機。黃維居然生氣 地把筷子放在桌子上,說要來說這些話,就別再來看我。從現在起不吃你做的飯菜。你也別來看我!有人認為,他是想通過將功折罪來避免被判死刑。此說難以 成立,他後來出獄擔任政協委員後,仍然熱心研究永動機。在此,我們發現黃維獻身科學的精神十分令人感動,簡直與那些偉大科學家毫無二致。當然,這種為科學 獻身的精神,由於缺乏必備的基礎,對科學的進步毫無貢獻,不過是在給古往今來多如牛毛的偽科學荒唐之舉又增添了一個心酸而有趣的故事而已。另一方面,這個 案例同時表明,偽科學研究並非必然包含作偽、欺詐在內。   還應該注意的是,這是一項得到中國政府支持的偽科學研究。倘若沒有管理所長金源(很可能還有更高層領導)的支持,一個失去了自由的戰犯根本不可能進行 永動機發明的實際實驗,充其量只能停留在紙上和腦海中。後來黃維出獄當上政協委員後的永動機研究,固然是受惠于政協委員們的決議,但若無高層領導(很可能 包括周恩來總理)的首肯,也是難以想像的。實際上,相關領導支持黃維從事偽科學研究,是一種國家行為,而且動用了國家的寶貴資源,包括人力和物力。   然而,國家對於戰犯從事偽科學研究的這一支持,卻似乎很少有人會去批評指責。相關管理者對這場偽科學研究的支持,非但沒有也不應該受到任何指責,反而 應當受到稱讚。因為,這一偽科學研究活動雖然毫無科學價值,卻並非毫無意義。這些行為的正面價值是顯而易見的。黃維因此而受到感化,認識到共產黨領導的政 府對他的耐心、理解和尊重,從而積極進行思想改造和反省,後來主動地協助黨和政府開展相關統一戰線的工作,為黨和人民做了很多他人難以替代的重要貢獻。那 些在偽科學研究中被耗費的資源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在這個具體案例中,倘若管理者禁止了黃維的偽科學研究,看似堅持了科學精神,其實反而是思路僵化、偏狹,缺乏對人的尊重。金源以及其他相關負責人士, 正確地認識到此項偽科學研究的思想改造和統戰屬性。他們支持黃維所進行的偽科學研究,並不是要反對科學,而是尊重戰犯黃維個人的思維自由、探索自由,體現 了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體現了人民政府的寬容大度。撫順戰犯管理所曾被公安部授予全國改造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從對待黃維發明永動機一事看來,的確名副其 實。   這個案例很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偽)科學活動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部分。(偽)科學活動除了其科學價值和影響之外,還會因特定的環境和條件,產 生其他方面的影響和價值。正如科學活動可能會產生負面作用一樣,偽科學活動也可能產生正面價值。不分青紅皂白簡單地否定一切偽科學活動是犯了形而上學的錯 誤。至於通過法律來反對偽科學就更是違背法理的荒唐行為了。   現在讓我們做個思想實驗,如果當時有了《科普法》,我們如何看待黃維、管理所長金源和那些政協委員們(也許包括周恩來總理)的行為,他們違背了《科普法》第八條嗎?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5345 次阅读|3 个评论
偽科學的科學價值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09-3-20 15:44
從今日起,每天最多貼三篇博文,只封頂不保底。 偽科學的科學價值 蔣勁松 博 有爭議的前提假定:偽科學必然是一種消極的、負面的文化現象。我覺得這一假定是站不住腳的,它不過是科學主義流行的產物。實際上目前偽科學概念強烈的修辭色彩,就是要強調科學與非科學的本質區別,防止人們在二者之間混淆。而隨著科學哲學、科學史和科學社會學的新發展,這一假定正在受到越來越普遍的懷疑。 首先,科學與偽科學的界線只能是相對的、歷史的,它無法通過某種定義精確的原則來區分,而只能由實際從事科學研究的實踐者們作出可錯的判斷。過去科學哲學家們認為,可以從研究方法上將科學活動與非科學活動嚴格地區分開來。所有不符合科學研究方法原則,卻以科學自居的活動都是偽科學。然而,隨著歷史主義的興起,科學哲學家已經證明實際上不存在絕對的、永恆不變的、普遍適用的科學研究準則。這不是科學哲學家無能,而是對於所提議的任何一個普遍準則,科學哲學家都能成功地找到反例。如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德指出,對於任何給定的法則,不管它對於科學來說多麼基本或必要,總會有一些境況,在那裏不僅無視這法則而且採取它的反面是明智的。 這樣一來,想從研究方法上簡單地確定偽科學的策略是行不通了,也就是說,在科學研究方法上,科學與非科學的界線開始模糊了,偽科學這個概念原先所具有的使科學純潔化的功能也開始變弱了。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庫恩指出:占星術不可能被排斥於科學之外,因為其預言也是以科學形式出現的。也不能因為術士們為失敗辯解的方式而排除占星術。其實今天解釋醫學或氣象學中的失敗,也總是這樣來論證的。即使是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精確科學,如果碰上麻煩,也會這樣論證。占星術為失敗所作解釋,也沒有什麼不科學之處。他還說,歷史學家們還面臨著日益增多的困難,即如何區分出過去的觀察和信念中'科學成分,與被他們的前輩們已經標明是'錯誤和'迷信的東西。例如,他們越仔細地研究亞里斯多德的動力學、燃素化學或熱質說,就越確鑿地感覺到,那些曾一度流行的自然觀,作為一個整體,並不比今日流行的觀點缺乏科學性,也不更是人類偏見的產物。由於科學與偽科學區分的相對性,簡單粗暴地反對偽科學,可能會導致對科學事業的傷害。 另外,正如在特定條件下,科學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一樣,偽科學也可能會有正面價值。例如,黃維當年在獄中從事永動機的研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這項偽科學研究產生了非常良好的統戰效果,對社會很有利。這是偽科學在科學之外具有正面價值的典型例證。這個案例很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科學和偽科學活動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部分,科學和偽科學活動除了在科學方面的價值和影響之外,還會因特定的環境和條件,產生其他方面的影響和價值。不分青紅皂白簡單地否定一切偽科學活動是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 拋開其他方面的正面價值以外,甚至於在科學上,偽科學也可能會產生正面的價值。李醒民教授曾說過,可以從三個不同層面來談科學,即作為活動的科學、作為知識體系的科學和作為社會建制的科學。我認為,在這三個層面上,偽科學都可能有正面的科學價值,也就是說:在這三個層次上都存在這樣的案例,雖然它們違反了科學的原則和規範,只能說是一種非科學,但是把它們當作科學來對待,卻對我們今天毫無爭議地當作科學成果的認識產生了積極的、正面的影響。 一,偽科學活動也能產生正面的科學價值。偽科學活動雖然不符合科學活動的一般研究規則,而且往往達不到其預定的目標,卻常常能產生一些具有科學意義的結果。許多我們引以為榮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就是那些一心要煉出仙丹的道士們所做的成果。以我們今天的眼光看,煉丹是偽科學活動,但不能否認其對現代化學的正面價值。 二,作為知識體系的偽科學可能會有科學價值。某個理論在科學上不能成立,沒有足夠的依據,如果把它當作是科學理論,那就是偽科學,但它在科學上仍然會有其意義。在恩格斯《自然辯證法》裏有一個經典案例,就是康得的星雲假說,它是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石。它從來沒有被科學家普遍接受,仔細推敲起來是站不住腳的,其思路與現在許多偽科學理論的思路差不多。但是,它對於後世自然觀的突破乃至自然科學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甚至比很多實實在在的科學成就帶來的影響更大。 三,作為社會建制的偽科學可能會有科學價值。現實中科學的社會建制是有缺陷的,科學共同體得出的集體結論不一定是科學的,因為很多外部因素干擾著科學共同體。傳統的科學社會學所宣稱的科學祛利性原則掩蓋了科學活動中的利益與權力關係。而流行的科學觀認為,科學共同體是知識的唯一鑒定者,這使得外行難以批評作為整體的科學共同體。 美國著名營養學家坎貝爾,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揭露說,由於醫學共同體受到大型醫藥公司非常深重的影響和控制,那些以科學名義發佈的醫學和營養學結論往往是不合理的。他指出, 科學家得到的這些資助都是由像米德詹森營養學實驗室、LEDERLE實驗室、BIOSERVE生物工程公司以及以前的寶潔公司,還有達能營養中心提供的。這些都是食品工業和藥物工業的衍生機構,他們代表的是科學界和產業界的一種畸形的聯姻。你能相信這些所謂科學界的朋友,真正致力於追求科學的真相,而不管結論對他們的影響是好還是壞嗎? 傳統科學觀認為,脫離了地域局限性的職業科學共同體,要比受限於地方特點的公眾更有權威性。這種普遍主義的觀點掩蓋了科學知識本質上的地方性。例如,在英國坎布裏郡羊污染事件中,最後的結果說明當地牧羊人的判斷比科學家們更加高明。 所以,科學共同體之外的觀點往往反而是正確的。把違背科學共同體的觀點稱之為科學,這種做法通常我們認為就是典型的偽科學,而實際上它可能就是真理。外部力量對科學共同體的干預可能會產生正面的影響。比如對於中國共產黨在西方傳統的醫學體制中引入中醫的做法,費耶阿本德就大加稱讚,認為中西醫結合開創了一種有趣的醫學發展路線。 傳統的科學社會學認為科學不應該受到特定價值觀念的影響,否則就是偽科學。著名科學哲學家桑德拉哈丁的立場認識論認為,這種備受推崇的中立性,可能正是實現客觀性最大化的障礙。在科學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宗教偏見、民族情緒、性別意識、階級觀念等非普世主義價值可能促進科學發展。這方面案例很多,如畢達哥拉斯的宗教觀念之於數學研究,太陽崇拜之於哥白尼日心說,階級意識之於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女性主義之於生命科學等等。 偽科學最大的害處據說是非理性。然而,費耶阿本德在深入研究了伽利略的案例後指出,論證若審慎地加以應用,本來可能阻止現代科學的興起。論證可能阻滯科學,而瞞騙則是促進科學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某些特定條件下,甚至在科學中連使用非理性的手段也常常是有益的。顯然對新思想的歸順將不得不借助論證之外的手段促成。它的實現將不得不依賴非理性的手段,諸如宣傳、情感、特設性假說以及訴諸形形色色偏見。我們需要這些非理性手段來維護新思想,它們在找到輔助科學、事實和論據之前只是一種盲目的信仰,在那之後,才轉變成可靠的知識。 當然,承認偽科學在一定條件下有正面價值,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弘揚偽科學,也不否定那些為了科學發展而真誠地批駁和反對偽科學的努力的價值。因為,偽科學的正面價值必須要在特定條件下才能顯現,而且其負面價值確實是普遍存在。我們所強調的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即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搞形而上學的一刀切。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4940 次阅读|7 个评论
比爾.蓋茨為何相信風水?【轉帖】
jiangjinsong 2009-3-16 08:57
比爾.蓋茨為何相信風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4 15:16:35 不知從哪年哪月,中國人開始集體犯賤,凡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玩意兒,只要一進課堂,總會引來一片罵聲。人人都在強調堅 決不能和中國古人一般見識,好像當代中國人一夜之間都脫胎換骨,成了西方科學的嫡傳弟子。只要科學不懂的東西,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就絕難被看作學科。任 何學問,只要沾上傳統的邊,好像立馬就會腐爛。於是,風水學在這普照九州的科學陽光之下,也成了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黑戶。   風水一方面成了多數房產商為樓房偷偷灌下的春藥,一方面又成了某些人恨不得真空密封起來的絕世毒品。與風水學卿卿我我的人,稱這是一件願打願 挨的事;而那些一心糟蹋風水學的科學信徒,除了以決絕的姿態進行聲討外,還嬌滴滴述說著自己對科學的哀怨戀情。風水學到底是傳統文化中的黃蓉,還是蠶食科 學精神的蝗蟲,倒成了值得一辯的問題。   去年看新聞,就聽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的於希賢教授介紹,比爾蓋茨到中國來選擇所住房屋時,都曾專門找他看過風水。在科學信徒們眼中,比爾蓋 茨無疑是深具科學精神的偶像,連這樣一位偶像都相信風水,雖然說明不了風水學就是真理,但至少可以說明相信科學的人並不都是狹隘、盲目、性急的主兒。科學 證明不了的智慧,未必就不科學。   中國人大多只有在國外的威逼利誘下,才會趕鴨子上架地相信一點自己祖先的智慧。2003年韓國開始梳理中國風水,政府啟動了整體風水地 理項目,將其列為韓國的申報世界遺產項目。這個項目不僅由韓國中央博物院主持,更有聯合國數十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參與。其後不久,又傳來日本也在偷偷著手 風水申遺的準備。這時,相關政府部門才發現風水原來也是一個寶貝,勉為其難地開始對風水學有所接納。   2004年,國家相關中心在《2004年健康住宅技術要點》中婉轉地表了個態:住宅風水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有深遠的影響。 它既含有科學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2005年8月,建設部下屬某中心下發了一份關於成立風水文化專家委員會的通知,明確說建築風水文化是中國 傳統建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強調的和諧、循環、平衡等觀點,對於我們今天建立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現實的參考價值。這回算是松了口,風水 有了一個國家說法。   即使這樣,風水學在進入大學與研究機構的途中,依然阻礙多多。各個關卡總會跳出一些所謂的科學信徒,對風水學進入課堂和研究大加阻撓,生怕繼 承了這份祖宗的遺產,就會扒了科學的祖墳。好像信了一點祖宗的智慧,地球就會失去了引力。要知道,目前在日本已有110多所大學都開設了風水專業,日本算 是一個信奉科學的國度吧。   南師大的物理學博導張棟傑有過一個不錯的定義,稱風水學就是研究電磁場跟生態影響的一門學問。其實在上世紀前,中國的哪一個城市、哪一幢住 宅、哪一座墳墓,不是由風水師選址建造的?難道非得把風水這個古老名字,改為建築生態影響學這樣的現代名詞,才能最終得到各大學和普通民眾的認 同?(來源:人民網/中國青年報)
个人分类: 精彩轉帖|4241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真理、权威、伪科学
cutefay 2009-3-13 19:49
引子:这篇博文前面提到了民科问题,但是实际上重点不是要谈论民科问题,而是从这个引申出来,谈论挑战权威的问题,这也是最近科学网上争辩最激烈的问题的中心思想了。 正文:我原来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见了民科就打击,而现在我有点感悟了。其实也不是每一个民科都受到打击,在我们国家有很多民间的人士发明一些专利或者搞出一些很好的种植、养殖的办法,人们对这样的民科却很少有打击的,而对于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民科则严厉打击。 有的科学是很容易通过实验和事实证明或者证伪的,例如一个农民研究了一种让庄稼长得更好的办法,有效果那就是被证明,没效果就被证伪。所以当科学能够很容易被事实所证明的时候,问题就简单多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讨论和争论。而现在很多科学理论,是现阶段没有办法被证明,或者很难被证明,并且连证伪也很难或者没办法证伪,这样的理论,就复杂很多,科学界激烈的争论和讨论大多集中在这样的理论方面。在理论不能被证明或者证伪的情况下,那么该相信谁?人们倾向于相信权威,并且去维护权威。因此,我觉得挑战权威的理论和挑战权威的人,会成为人们打击的对象。管它是民科还是官科,只要是挑战权威的,一律格杀勿论。只不过因为民科中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敢者更多,并且因为大多数民科理论专业知识不行、思想极端,所以绝大多数的民科的理论都是错误的,所以民科向来是重点打击对象。官科因为受到传统权威思想的教育,所以很少有挑战权威的,而一旦有挑战权威的,也会被那些维护权威的人打击的。在这里我说这话并不是要支持民科或者反对民科,而是说,其实,即使你是官科,一旦挑战了权威,维护权威的人还是会把你当民科一样对待的。 我觉得权威之所以能够成为权威,还是有其科学实力的,权威的理论往往是众多假说或者理论中最能够解释事实的那一个理论。现在的权威理论,往往是很多年前很多敢于挑战权威的优秀科学家经过艰苦的奋斗来挑战当时的权威,以及经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实践检验而形成的。这些理论在当时的年代,也往往是被扼杀的对象,但是它们没有被扼杀死,历史的实践检验让它们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光芒。 科学活动是人们发现和探索自然界真理的过程,在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人们用一些理论来解释真相,就是理论。理论有公理、定理还有假说。公理和定理这样的理论,人们不会去挑战的,这是因为公理就是不能被证明也不需要被证明的的真理,定理是根据事实和逻辑能够被证明出来的。而人们挑战的,往往都是一些假说,就是没有被证明或者很难被证明的理论。对于最能够解释真相,最接近真相的假说,就被奉为权威。 权威的理论不容易被动摇,因为它毕竟最接近真相,除非你的新理论能够比权威的理论更能够解释真相。挑战了权威的理论,绝大多数都不如权威的理论更能够解释事实,或者本身能够被证伪,但是也不排除有极个别的理论比权威的理论更接近真相。 一个理论,如果能够严格地证伪,那么就是错误的,应该被打击。而现在的很多挑战权威的理论,既不能证明它是正确的,也不能够证明它是错误的。有太多这样的理论了。因此,维护权威的人就感觉到了压力,索性只要是挑战权威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打击。 我之前查了一下什么是伪科学,答案是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就是伪科学。而现在,人们把太多的东西归为伪科学了,例如把一些非科学的东西,硬要说成伪科学来打击。这些东西本身跟科学不沾边,非要让它沾边,然后打击。就像是别人不愿意到你家去做客,你硬要把人家拉来,还把人家暴打一顿,跟他说:你干嘛要闯进我家里?还有一类,是把不能够被科学证明,也不能被科学证伪的东西也当成伪科学了。我觉得不能严格地被证伪的东西都不能叫做伪科学。其实现在很多权威的理论,也都没有严格地被证明,还只是一种假说。并且现在不能被科学所证明的东西,不代表以后不能被科学所证明。因此,现在有些不能被科学所证明的东西,有可能将来有一天会成为权威,或者能够被证明。 要证伪一个理论,跟要证明一个理论一样,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证伪和证明,都是要用事实和逻辑来证明,而不是用现在没有被严格证明的理论来证明,哪怕是权威的理论,只要是没有被严格证明,就没有资格用它来证伪其他理论。而现在科学界太多的情况是:用没有被证明的权威理论来证伪其他理论。这样的方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觉得科学界应该多一些包容性,给那些非权威的还未被证明也不能被证伪的理论一点空间。如果权威的理论真的是对的,那么在其他非权威理论的陪衬下,它的科学风采会更大,对于站不住脚的理论,实践一检验就出问题了,必然会自动从科学界消失的。让它们自生自灭,不比这样严厉打击要好吗?要知道,任何争辩都比不过实践的力量巨大。是好猫还是坏猫,争辩是没有用的,谁能够捉到老鼠,谁是好猫。让科学理论的猫儿们都去捉实践检验这只老鼠吧!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4560 次阅读|8 个评论
“天地生人”电子谈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09-3-11 16:45
天地生人电子谈 (2008-10-26 13:47:56) var $tag='天地生人,科学文化人,科学主义,文化'; var $tag_code='ecc379cb96a0c2df05ade79fc904d44e'; 标签: 天地生人 科学文化人 科学主义 文化 分类: 科学文化 天地生人电子谈 (5-1) 宋正海 蒋劲松 蒋(蒋劲松简称,下同) : 宋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通过email的访谈。 自 从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发起了要求删除科普法中反对和抵制伪科学条款的签名后,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知名度大增,当然评价 分歧很大。但是外界对于天地生人并不了解,天地生人好像也没有什么全面的介绍。我作为科学哲学研究者,对于中国科学文化界重要的天地生人现象 很感兴趣,想通过这次访谈,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一个基础。在访谈中,我会尽量持中立的立场,有可能会质疑、追问,要求您提供证据,要求您解释我的某些困惑, 希望您不会因此而反感。 首先说明一下,天地生人是个群体现象,非常复杂,您也只是其中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我们这次的访谈,仅 是您个人的观察和意见,并不完全代表天地生人。我早就和您很熟悉,您可以将此次对话看成是个人间的聊天。在此定位下,我想您应该没有什么顾虑,可以畅 所欲言。 1,幼年对大自然的好奇 请先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您是什么地方人?家庭情况如何?儿时有什么理想?为什么会走上学术的道路,为什么会学习地理学?幼年的经历对您后来的学术发展有什么影响? 宋(宋正海简称,下同) : 谢谢您对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关注,欢迎您的采访。 我1938 年生于浙江海宁。1964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分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至今。1993年评研究员。1998年退休。长期从事地理学史、海洋学 史、科学史理论、历史自然学研究。1990年在北京创办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社会之间的大交叉问题,现办到第730讲 (约2000个报告)。 我兄弟姐妹10人,弟弟妹妹多人上山下乡,父亲早亡,生活一度十分艰难。我幼年身体较弱,但赶上时机仅我上了大学。我初中在当地海宁一中念;1954年在嘉兴一中念高中;1957年到北京,至今已半个世纪。 初 中时,就对自然科学有广泛兴趣,阅读了许多科普书和杂志,曾与好友经常一起谈论自然科学知识,还在小实验室做实验,晚上一起认星座等。高中时,继续保持对 自然科学的热情和对大自然的好奇。高中时代开始对自然辩证法有了兴趣,也集中读了不少小说。但我对语文、历史从没有产生大的兴趣,故成绩一般。 由于对大自然的感情,特别当时对《知识就是力量》等刊物介绍的前苏联的改造自然宏伟工程的新奇,我对自然地理学十分热爱。 幼 年经历对我后来的学术发展应当有所影响,如(1)海宁是钱塘江观潮胜地,潮汐文化熏陶可能在我从事自然科学史研究工作后,选择海洋文化和海洋学史为主要研 究方向。(2)我对语文、历史没有产生大的兴趣,而对自然科学情有独钟,所以在不得已从事自然科学史工作后,没有重视考证工作,而努力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 自然科学倾向(优势),如发展历史自然学、强调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科技价值等。 2,不得已转行科学史 蒋 :您说是不得已从事科学史研究的,能简单谈谈具体是什么因缘吗?您是不是认为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研究相比,自然科学研究更有价值?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所从事的研究,在您看来是一种自然科学吗? 宋 :大学期间,我憧憬毕业后是一个投身大自然的地学工作者,从未准备将科学史作为终身职业。因身体原因不宜跑野外而分到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文 革开始前,我所就在朝内137号大院,在东北角,此大院俗称九爷府(现称孚王府,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古建。此所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任务是发 掘中国古代科学遗产。图书馆中书不少,但现代科学的很少,主要是古籍和旧书。由于当时全书在外地搞四清,留守的研究人员很少,故集中在一个大办公室内。 室内有钱宝琮、王奎克、吴和梅和我。每周来两天是物理学家叶企荪。这个环境很安逸,人很和气,但我仍一度很不习惯,主要是住在这人少的古建筑中,读古书, 从事发掘遗产工作,这与我的思想准备和生气勃勃的大学生活完全不同。我说的不得已从事科学史研究是指此。至于对中国古代科学史的巨大社会价值,当时我 的认识是远远不足的。 天地生人综合研究是指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社会之间的大交叉、大综合研究。从学术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天 地生的综合研究,这主要是自然科学的综合研究;另一种是人(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主要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大交叉研究。根据中国具体情况,天 地生人学术讲座还有多种大交叉研究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包括现代科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西文化(包括科技)的本质差异和优势互补等。由于天地 生人综合研究在思维和方法论上与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近代还原论科学有本质的差异,所以常被轻视、被误解乃至被打成伪科学。为了新学术领域生存和发展, 必定要重视整体论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以对抗强势的科学主义的压迫。 天地生综合研究、天地生人综合研究是符合当代正迅猛崛起的科学整体化大趋势。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是顺应也推动这科学大趋势的。顺应潮流,则事半功倍,得道多助,讲座在一穷二白情况下坚持17余年,办到730讲,组织2000个报告,是个明证。 3,生气勃勃的大学生活 蒋 :我刚刚可能急了点,跳过了您的大学生活。能否请您简单谈谈您生气勃勃的大学生活,入学和毕业是什么时间?除了学到的具体知识之外,思想上有那些重要的收获和发展,对后来的研究有什么样的影响? 宋 :我说生气勃勃的大学生活,是相对于当时的冷冷清清感受而说的。这不是说我在大学是个活跃人物,相反我是很不活跃的。 我1957年进入北大,在自然地理57届。58-59年因病休学一年,这样就到了58届。地质地理系是理科,是5年制。但在教育改革中,当时北大和清华可能有两届改成6年。这样我原本1962年毕业,64年才毕业。 大学7年是我人生打基础的时段,尽管与当前大学生生活相比有不理想地方,但也有收获和发展,对后来有深刻的影响,确值得回忆和总结的,初步考虑如下: (1)经常性的政治运动,使我经了大风雨见了大世面。 (2)学了许多门课,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基础,有利于我后来的科学工作。例如,尽管自己从事地球史和地球科学史等整体论科学,但本人也能从力学、物理、化学等还原论科学来分析问题,并且也发表了多篇物理学史、化学史、天体力学史方面的论文和文章。 (3) 在20世纪50-60年代,学科分化和分类研究占主流,大学中也不例外。但是唯独自然地理学是个例外。这涉及到当时地理学面临着生存危机和提出了解决危机 的办法。在这场地理学空前危机中,苏联地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强调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四个圈层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在这个综合体中有着十分复杂的内在联系,有着各个圈层所没有的特性和规律,而自然地理学就是研究这种复杂自然综合体的现状、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当时 中国地理学就是学习苏联这套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在还原论科学占统治地位的学术大潮中,我能在高水平的大学中学习综合自然地理学,提前几十年接受了正规的系 统的综合训练,这使我对当前科学由还原论到整体论,由简单性探索到复杂性研究转型中,较敏感地看清科学大潮的变化,并能较早为促进天地生人大交叉研究、综 合研究做了些工作。 (4)接触了大自然,更多去了解大自然。尽管后来无缘再跑野外,但与大自然的感情是较深的,这也使我的科学史工作中有强的自然倾向。 (5) 北大兼收并蓄的学术民主精神的影响使我基本能耐心听取学术不同意见以提高自己的见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在组织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后,我能坚持学术平等,并且 有意识支持年青同志和民科,这不仅是扶植,更主要是他们更有创新的观点。从而我能长期坚持多学科交叉和不同学术观点平心静气交流,办好讲座。 天地生人电子谈(5之2) 宋正海 蒋劲松 4,同事的理解与支持 蒋 :那您进入自然科学史所之后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是您自己根据兴趣选择的,还是所里下达的研究任务?科学史所的老先生或者其他科学史研究者对您的影响如何?您觉得您的研究和科学史的同事们的工作有没有大的区别?他们怎么评价您的工作? 宋 :我进入自然科学史所正赶上连年政治运动,全所科研长期停顿。75年开始恢复业务,我所又提出文革前的编写大书(《中国古代科 技史》丛书)计划。我们地学史室则承担大书中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书。写书的分工基本是根据兴趣的,一些无人承担的章则请外单位同志。我本人受海宁观潮 文化的熏陶,对海洋有较深感情,自然要求承担了海洋学史章。 我所老先生和其他科学史研究者对我的影响总的讲是广泛而深刻的。他们大多很善良为人正派,是我们年青人学习做人的榜样。关于业务,当时全国尚没有专门培养 科学史的系或专业,我们新来所的大学生要搞科学史研究,均要补学许多知识。所内专门安排古文献课等课程,但更主要在实际工作中由老同志带着搞,边搞边教边 学。所以我所老同志实际上都是年青人的老师,他们均满腔热情帮助任一个向他们请教的年青人。很自然我也经常得到老先生的教导和帮助过。至于年青同志之间也 是相互关心、帮助的。虽文革中一度因派性影响了团结,但文革后随着派性的消除,又逐步恢复相互关心和帮助。在学术上年青同志间的帮助是十分普遍的,我是深 有体会的。 当对所的工作有了较清楚了解之后,我的确对我所只搞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并主要搞发掘、考证是有意见的,为此给所领导写了一份关于全面拓展我所研究领域的建 议书(可称万言书)。回忆起来,建议书大致是三个内容:不能只研究中国科技史也要研究世界的;不能只研究古代科技史也要研究近现代的;不能只搞科技史 考证研究也要搞理论研究。 我认为我所老先生和同事们绝大部分对我的评价是不错的。这是因为我所同志从理论上是同意我的观点的,他们作为科学史工作者能更多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和艰巨性,所以对科学研究的途径、方法、观点的多样性有很大的宽容性。但从我本人讲也有我个人的因素: (1)我主张我所全方位发展的建议是从全所利益出发的,因而得到绝大部分同事的理解乃至支持的。 (2)我对我所中国古代史研究和考证工作一直是有较高评价并对一些老先生学术水平是十分佩服的。总之,我没有在学术领域具体(主动)贬低过人或伤人。事实上,在我所具体学术环境中,我自己也主要从事并努力发掘整理中国古代科学遗产,并对所涉疑题作必要考证的。 (3)我与自然辩证法界联系较多,故在这些领域发表了不少成果,但我的理论性文章纯理论的东西并不多,主要是科学史问题的综合研究。即使我与邢润川同志在 山西大学合作开设科学史理论课,我承担的部分也较少涉及很抽象的理论。因此我从事的这种科学史理论性工作,我所极大部分人并不反对的,相关文章也不少 发表在我所正统的《自然科学史研究》上,因而我曾被该学报评为优秀论文作者。在我所多届领导和广大同事的理解和支持下,我长期呼吁的又一个愿望在 1993年实现了,我所成立了科技史综合研究中心(组)。 (4)我在科学史工作中常常考虑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科学创新服务,这样使我的工作也得到现代科学界的认可和支持,这使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上的申请较为顺利,有关成果也比较容易得到出版社的支持。这些做法也得到了我所绝大部分同事的肯定和鼓励的。我与天地生人讲座一些同志努力申 请第58次香山科学会议中华科学传统与21世纪科技原始创新。这得到我所领导和中科院有关院士的大力支持乃至领导。在我们编写的书中,《天地生人丛 书》等多次得到我国德高望重的学者的支持并成为顾问。如我与孙关龙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论文集,中科院卢嘉锡老院长题了书名;路甬祥院长 同意任顾问。任顾问的还有许多位老院士、国学大师和著名学者。 (5)文革之后,本人特别注重消除派性,努力恢复与原不同派同事的友好关系。我与老、中、青同事私人关系均较好。我的课题,我所同事参与较多,但从未见有人在合作上对我有大的意见,因此能多次合作。 鉴于我在发表成果上、在资料发掘整理上、在国家基金承担次数上、在学术成果得奖上、在争取我所同事参加合作上、在争取学术界支持上、在消除派性力争同事间 和谐友好上等均是持续努力去做好,所以我确信我所老先生和同事们对我有公正评价的。至于我组织的关于爱因斯坦相对论、民间科学、科学伪科学问题、蒋春暄现 象等学术敏感性问题的讨论并(合作)主编,出版了《相对论再思考》、《时空理论新探》、《自然国学》、《挑战丛书》等,虽学术敏感性比较大,但基本在我退 休之后搞的,并严格遵循百家争鸣方针以及公平、公正、不歧视的社会做人原则的,所以也会得到我所老先生和同事们的理解,反对者较少,不然,天地生人学术 讲座早已不能坚持17余年之久。 5,天地生人的创立因缘 蒋 :我注意到,您提到了 在科学史工作中常常考虑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科学创新服务,这样使我的工作也得到现代科学界的认可和支持,这的确是很有意义的科学史研究路线。 您还谈到了成功申办第58次香山科学会议中华科学传统与21世纪科技原始创新。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活动是不是从这次香山科学会议之后开始的?请您 谈谈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创立的因缘与动机。 宋: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是1990年4月创办的,而第58次香山科学会议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前沿发展是1996年6月召开的,所以天地生人学术讲座 不是从这次香山会议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创新这一方向确实是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创新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而58次香山会议的申办成功及与 会高级专家呼吁书,鼓舞了讲座。 涉及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创立的因缘与动机可以分所外和所内两方面。先讲所外方面。70年代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明显紧张,引起全球的反思。在中国,邢台、海 城、唐山地震后,中央对地震工作十分重视;70年代气候异常也使中央十分关注气候变迁问题。于是灾害学,特别是灾害预报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许多学科的专 家向灾害学靠近探索预报难题,于是形成多学科大交叉形势。1983年5月20日,张衡学社在北京大学地学楼成立,旨在以地球科学综合研究为主,以研究地 震、旱涝等自然灾害为主要目标。 1983、1986、1989年在中国科协及其10多个学会的支持下,在张衡学社成员的具体组织下,第1、2、3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召开,有 力推动宇宙-地球-生物大交叉研究发展。但到了90年代,中国科协改革,虽同意继续召开第4届会乃至国际会,但不能再资助会议和论文集,需要我们自己筹集 经费,这对张衡学社是很困难的。 但在三届会的影响下,当时已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大交叉研究并已有许多成果急切要求交流,这成为推动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产生的强大学术基础。 80 年代三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会议,本身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灾害学、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等等是人与自然关系。会上谢家泽(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老院 长)提出的天地生人系统;陈之荣建立人类圈等均强调了人的因素,从而从理论上把人与自然关系提到新的高度。因此将1990年我们新创办的学术讲座定名为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是自然的了。 早在张衡学社成立前,不少成员已广泛应用中国古代自然灾害记录探索灾害的规律以及不同自然灾害间的相互关系。张衡学社成立大会上,学社顾问张家诚(中国气 象科学院院长)强调指出,在探索天地生相互关系综合研究中要发挥我们民族文化优势,这是有战略意义的。这个传统不仅在80年代三届会上已较明显,而且更成 为90年代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传统。 6,张衡学社 蒋:如此说来,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张衡学社了?您是不是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张衡学社?创立时主要组织者是谁,经费来源怎么样?从您介绍他们的学术活动看,好像规模还不小,现在它还存在吗? 宋:还不能说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前身是张衡学社,因为两者没有组织上直接联系。成立初参加具体组织的人虽有张衡学社主要成员,但仍以我所同事为 主;还有原我所科学史理论小组(李家明、林文照、宋正海等)和原北京科学史理论小组(樊洪业、李家明等)的学术传统也起作用。这使我所领导和同事们对天地 生人学术讲座有所理解和较大支持。我所和我本人长期与中国社科院同志关系密切,所以有哲学、史学、文学、经济等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参加;后还有医学、人体科 学、相对论、数学等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参加。 但我认为,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基本发展路子是直接来自张衡学社开辟的大交叉新观念传统。并且张衡学社主要成员(包括本人)自始至终成为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坚定成员,讲座和学社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均是整体思维的,均能为发展我国宇宙- 地球-生物-人类社会综合研究事业做出最大努力,并均能自觉抵制科学主义,因而能团结越来越多其他的专家到这一大交叉大综合科学事业中来。 张衡学社是群众性学术团体,成员有中科院、国家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北京大学等中年科学工作者。第一任社长是北大地质系张淑媛老师。张老 师逝世后,先后有徐道一、张勤文、李致森、宋正海、高建国等教授任社长。现任社长仍为高建国。顾问是张家诚(气象科学院院长)、马宗晋(地震局研究员,中 科院院士)。张衡学社旨在献身科学,追求真理、振兴中华,服务人民,以地球科学综合研究为主,以研究地震、旱涝等自然灾害为主要目标。开拓学术领域主 要有天文地质、天文地震、天文气象、地震气象、历史自然学、灾害学等大交叉学科。 学社主要活动在80年代:定期不定期召开多学科专家参加的学术交流会,也有报告会和讲课。在北京大学开设过天地生综合研究、历史自然学和自然史料整理等课。学社一般学术活动均在教室,估计不用化钱,似不存在大的经费问题。 学社还组织两次全国地球表层学学术讨论会;参与发起和组织1626年北京地区特大灾异综合研究学术研讨会、全国灾害与社会暨第三届全国灾害学学 术讨论会、首届《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全国学术讨论会。学社主要成员还参与组织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等多种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许多会出版有 论文集。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在第3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开幕式报告时,指着第2届和第3届会两本大论文集时说,翻看了这两本论文集,说明我国的 天地生综合研究是有世界水平的。学社成员均有各自的本学科成果,也有大量的大交叉研究成果,发表不少论文和专著。 天地生人电子谈(5之3) 宋正海 蒋劲松 7,张衡学社的衰微 蒋 : 既然张衡学社过去曾经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也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学生研究成果,而且同样坚持大交叉、大综合观念的天地生人学术讲座能够长期坚持,为什 么张衡学社却已经停止活动了呢?原因究竟何在?是张衡学社的领导人的问题,还是张衡学社的组织机制的问题,还是研究路线不行了,还是得不到经费等资源的支 持?还是受到了有关政策的限制? 宋 : 张衡学社在80年代的短短10年 中,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因为她较自觉符合了70年代以来科学的整体化潮流,并以解决人与自然的日趋严重的冲突问题(主要是灾害问题)为主。至于她在80年代后逐步停止活动,是有多种原因的,我考虑主要有四个方面: (1)学社所以在80年代轰轰轰烈烈,主要有中国科协和所属学会的大力支持。中国科协成立了天地生综合研究联络组,由张衡学社主要成员组成。中国科协曾组 织和领导三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每届会均由中国科协出经费用于会议和论文集。但第3届会后,中国科协经费问题实行改革,经费问题要我们自己解 决,而这对我们研究工作者是十分困难的。 (2)张衡学社第一任社长张淑媛老师对学社创办和在北京大学发展贡献很大。80年代中期她逝世使张衡学社伤了元气。后来学社成员又逝世多人。 (3)张衡学社成员在学社成立时已经是中、壮年,随着年龄增大,加上科研任务日重,所以很难经常一起进行学术活动。本人在城内,80年代还能经常骑自行车 到北大,但后来跑不动也不跑了。到现在主要成员均70岁上下,最年青的现任社长高建国(地震局研究员)也已退休。有的社长还已定居国外。 (4)张衡学社开创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她不同于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只是学术交流平台,有一定程度的大课题组性质,这就不能吸引更多其他学科人士参加。 8,自然科学史所的支持 蒋:自然科学史所作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机构,能长期支持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很了不起,对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您再谈谈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创立的因缘与动机中所内的因素。 宋:我所长期称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旨在发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文革后,我本人在从事中国古代地学史的同时,也积极思考并参加科学史整体发展工 作,如参加全国科学史发展规划制订,在山西大学合作开设科学史理论课并合作培养研究生,参加《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地学哲学、环境科学哲学)编写组,参 加组织多届全国地学史会,提议并参加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参加张衡学社,组织三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会议,参加组织自然科学史所理论 小组、北京科学史理论小组、北京地学哲学讨论会等。这对后来组织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在业务上我努力探索中国古代科学史的功能,自然十分重视其现代功能。1987年发表古代科学遗产与当代四化建设(《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期)。1990年在创办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目的之一也是为了科学史学科在天地生人综合研究中路子越走越宽,对社会有更大贡献。 我所由干校回京,无固定办公地。1990年所址总算安定下来。在所领导和广大同事支持下,我们借用我所会议室办起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原只是想临时办以替补 全国会议的学术交流功能,没想到全国会议因经费问题无法再开成,于是讲座坚持下来,由100讲到200讲直到今天740讲。 本人在80年代参加组织过几个学术交流系列,但持续时间均不长,究其原因是我们期望较急,均希望能尽快出学术成果,所以常集中某一个学术问题。这样实际把 不专门搞这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逐渐排在外面,于是人数越来越少,最后,小组因而办不下去了。正是从这个教训出发,我们在1990年4月决定举办天地生人学 术讲座时就书面规定:不把讲座上升为少数人感兴趣的课题组活动,我认为这也是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持续至今的基本原因之一。 9,天地生人的宗旨 蒋:您说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举办之初就有书面规定,这份规定保留下来了吗?除了强调广纳贤士之外,还有那些重要的规定?另外,据我看来,贵讲座低门 槛的策略,虽然您认为是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但弊病也不小。许多缺乏起码科学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民科、气功修炼者混迹其中,他们有些人甚至根本不知道 如何进行学术讨论。这是不是同时也影响了天地生人的学术形象,让天地生人在学术界越来越边缘化呢? 宋答 : 1990年5月30日举办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第1讲前的4月份,已有一个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创办的介绍。现把介绍前三部分在这里先介绍如下:  一,宗旨:促进自然史研究和科学史研究;科技史研究和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综合;加强人与自然关系基本理论的探求;推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提倡在研究中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为在中国繁荣天地生人学术研究,促进四化建设作贡献。   二,原则:为使学术讲座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宗旨,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学术标准坚持百家争鸣和自由参加的原则。   三,主题和主题报告的选择:   1,有关天地生或天地生人的综合研究成果。   2,当代学术热点,或是估计会引起激烈争论的重大学术问题,或可能有广泛影响的学术生长点。凡对当前流行的重大学术理论问题,基本持反对意见并已有一 定研究深度的观点,尽可能安排报告。所以这样安排,只是为了贯彻百家争鸣,并不说明讲座组织人有很高的学术鉴别能力或有某种学术倾向。凡有重大争论的问 题,要争取双方在同一讲座中报告。凡有争议问题的讲座,报告后将安排充分时间进行讨论。 3,报告人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并有将与学术观点不同的同志一起讨论的勇气和准备。 4,讲座主题要及时更新以吸引参加者,不把讲座上升为少数同志感兴趣的课题组活动。 讲座不能有单学科中很专门的题目,这主要是为了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交流以开辟综合研究的新学术领域。这当然有不少民科参加。对待民科过去因接触少了 解不多,但举办讲座接触多后,感到民科不仅是个庞大群体,更是科学上藏龙卧虎之地。民科人士常有奇思妙想。他们由于条件所限,学术水平整体不高,但水平高 的也不乏其人。 我个人认为,学术研究不能只是实验室、图书馆,也要走出象牙塔与社会接触了解社会呼声,吸收大众营养,最终更好为社会服务。这对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科学哲 学和自然科学史,尤为重要。事实是通过17年的讲座,我们在大交叉学术上已开辟许多全新的领域,并且通过研究和反复的争论,现整体水平均较高的。更可 喜的是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传统还原论科学体系的整体论科学体系已见端倪。 关于讲座学术水平是有保障的:(1)讲座组织人(约 40位)绝大多数是有高级学术职称和高学术水平的,他们各自在本专业领域已功成名就,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科学技术的热情。(2)讲座报告人也大 多是有高级学术职称的。(3)天地生人学术会议是自由报名的,相对宽松些,但也是有学术底线的。(4)对重大的有争论的学术理论问题,我们是召开天 地生人学术座谈会进行深入讨论,这有课题组功能。这种座谈会是用于弥补讲座无课题组功能的不足的。 由于讲座追求当代学术热点,或是估计会引起激烈争论的重大学术问题,早期正赶上气功热,因此举办过气功外气是否存在的学术大讨论,有成果但也 有副作用。后来认识到副作用后,我也作了自我批评,并反复强调神秘文化可以研究,也应当研究,但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不搞。这条规定至今仍坚持着。 10,为何后继无人? 蒋:您坚持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学术水平是有保障的,并且说水平高的也不乏其人, 但是如何解释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多年来多是退休或接近退休的老人作为主力,还有许多学界评价不是很高的民科,但很少有年轻人的新鲜血液加入?难道不 是天地生人的学术形象不好所致吗?据说,科学史所址就要搬迁了,作为主持人的您年纪一天比一天大,天地生人讲座会不会走向终结? 宋 :您指出的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多年来多是退休或接近退休的老人作为主力,还有许多学界评价不是很高的民科,但很少有年轻人的新鲜血液加入?这些都是事实,但这不能说明是天地生人的学术形象不好所致? 首先谈退休或接近退休的老专家学者。在当前除了极少数院士事实上不退休外,其他专家学者基本是一刀切赶回家的。有的单位人性化好一些,注意发挥老专家学者 的余热,可申请到少量科研经费,但许多单位则对老同志是扫地出门,不给经费,不留一席之地(办公室)的。我们中的不少老专家学者仍希望搞科研乃至开拓新的 学术领域,要把新成果新思想贡献给国家。因而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客观上就成了老教授俱乐部。讲座核心的40位成员中,不少是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 直属局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有首都高校的资深教授。仅我所知,其中国家级有杰出贡献(青年)科学家就有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则更多(本人也算一 个);留苏的就有4人;文革前北京大学毕业的就更多。他们许多人的论文在百篇以上和多本专著,等等。不少德高望重院士、多位国学大师、多位著名学术界老领 导还是我们讲座和论文集的学术顾问。 再谈民科。在我们讲座,我们推荐的民科人士大多有较大创新科研成果的,其中可能有重大创新的,例如刘子华、张颖清、陆家羲、蒋春暄、王迪兴、陈光柱等。 您说的学术界估计不包括民科,应是主流派或科学共同体。我毕业于北京大学,分配到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十多年,后 又在中科院从事科研工作近30年,不仅熟悉科学共同体的规则,而且一直对科学共同体是深信不疑的,并努力按共同体的规则办,这自然是应当的。但问题是现在 越来越显示出中国的科学共同体是有诸多问题,这已逐渐使她失去权威性。我们老说民科水平低,其实这是很不公平的。当然如果人们抱着学历、职称的成见是无法 欣赏他们的。可是糟糕的是我国在人才选拔上就存在严重问题,忽视多元化人才培养;忽视学习目的纯洁性的培养。带着极大功利心是不可能完成以孤寂、困苦为代 价的科研探索工作的。我甚至可以说,如民科只得到官科十分之一的经费,就有可能干出等效的成果的。当然这需要时间的考验,我们可拭目以待。显然当前中国的 科学共同体是需要从体制上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建立一个能包容官科民科,有极大创新能力,不压制或少压制非共识和重大创新成果的体制,并 且投入与产出比合理的科技体系,这样的科学共同体才能重建权威地位。 在我所搬到中关村前办到800讲应没有问题的。800讲也是一个完美的数字。明年我也正好70岁,也已力不从心。所以从我个人讲,到2008年天地生人学 术讲座应该见好就收,也算善始善终。但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是否停办,现已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数的。这种多学科的大交叉研究,不同学科、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在 一起共同讨论自由发表学术见解;一种关心人类命运,涉及传统文化弘扬,和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构建的主旋律;一种不化钱,化小钱办大事的学术交流活动,可能是 会被更多人继承和发扬光大的,讲座的诞生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正是全民一心搞经济建设的时期,其实讲座从一开始就在存亡的边界线上。而时至今日, 讲座犹如越挫越勇的红梅已到了怒放时期。至于今后,我们只希望春催百花争艳,我们在丛中笑。 对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如何评价,主要应留给历史去评说,这对我70岁老人是无所谓的。我自认为在世界科学潮流从还原论向整体论;从简单性探索向复杂性研究过 渡中,我用晚年18年时间在中国首都北京办了一个多学科交流平台,作了一些科学整体化潮流的推动工作,这就安心了。但是说,因为 很少有年轻人的新鲜血液加入,而认为天地生人的学术形象不好那就错了。这涉及到几十位组织人、几百位资助人、几千位报告人和几万位参加人的荣誉问 题,更涉及对老年知识分子发挥余热;对民科的公正评价问题。 天地生人电子谈(5之4) 宋正海 蒋劲松 11,主要骨干 蒋:都有哪些人参加了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最早的活动? 一直都在科学史所举办吗? 宋: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创办时的组织人是宋正海、周嘉华、高建国、李安平。但随着时间进行,工作任务变动,组织人也有一定变动和大的增加。实际上组织人很 多。主要是张衡学社主要成员起作用,如徐道一、徐欽琦、徐好民、任振球、陈必忠、商宏宽等。我认为张衡学社的支持是讲座能继续下来的又一基本原因。另 一重要组织人是我所的同志,如漾正冈布、陈朝勇、张九辰、屈宝坤等。随着讲座在内容上不断地扩展,组织人也在变化着,陆续还有其他学科专家,如王玉 春、刘长林、马晓彤、郑继兵、孙关龙、周明、孙振远、王文光、胡祖尧、孙文鹏等同志参加。需要提出的是,讲座基本在我所(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举办, 但也在其他地方办过,主要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欽琦、刘振声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高建国、徐道一、徐好民等);中关村和欧洲(王玉 春、沈澄如等)、五大藏区(漾正冈布等)。 12,宋正海的工作 蒋:您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前沿发展这一科学史的新路线,请问在这一领域的开拓中,您本人的工作主要有哪些? 宋:我曾迷恋于现代科学的,只是因身体不好跑不了野外由于组织上照顾才搞科学史,故对现代科学仍情有独钟。因此当了解到,中国古代科技有现代科技创新功能时,就喜出望外并努力为开拓此功能努力工作,具体成果可谈四方面: (1)创建历史自然学(historical naturology) (2)强调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的现代价值 (3)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努力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彻底平反。 (4)重视科技传统缺陷的研究与当代科技发展联系。 13,学术路线 蒋:请问,您所说的科学史新路线是否已成为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学术路线,还是仅仅是您个人的学术倾向呢? 宋: 1990年4月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创办时确定宗旨是促进自然史研究和科学史研究;科技史研究和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综合;加强人与自然关系基本理论的探 求;推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提倡在研究中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为在中国繁荣天地生人学术研究,促进四化建设作贡 献。17余年来,讲座正是遵循此宗旨,顺应了科学的历史潮流,才得持续和发展的。 天地生人综合研究是全方位大跨度的交叉研究、综合研究、系统研究,故思路广阔、观念新颖,富有启发性。通过文革后到90年代的学术活动,本人深信当代科学 正经历着由简单性探索向复杂性研究过渡,由分析潮流向综合潮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整体论的思维和方法可以发挥借鉴作用。对于这种观点也是我们讲 座极大部分组织者和参与者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创新上,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有了大幅度的发展,成为基本路线并有新的发展: (1)重点是周易与科学(即科学易)。 第1 讲即是徐道一的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这引起极大兴趣,报告后争论热烈。于是在第3讲举办当代周易热是落后文化现象还是先进文化现象(4人对4人的专 题辩论会),发表两个笔谈:1990年《当代周易热是落后文化现象还是先进文化现象》(笔谈)(《科学技术与辩证法》5期);1991 年《科学》2期是与非专栏发表两篇:《周易》热是科学进步的必然(宋正海、徐道一、陈瑞平、寇长江);另一篇是当代《周易》热是落后文化现 象。科学易是讲座一个重点,报告较多。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内容的讲座很多,又专门组织了天地生人学术会议,并发表了笔谈,如1997年,《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现代化》(笔 谈)(《科技智囊》,1期);1998年,《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物理学》(笔谈)(《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4期)。 2004年,因杨振宁、吴文俊、何祚庥三院士贬低阴阳五行、《周易》,在全国学术界掀起激烈学术争论, 讲座因而召开了第17次天地生人学术会议周易阻碍科学发展还是促进科学发展研讨会,有54篇论文参加。讲座中有着不少高水平的科学易专家,如 徐道一、刘长林、商宏宽、周明等人。本人虽积极组织讲座、会议、笔谈等,也写了几篇综述性文章,但始终没有在《周易》研究上下功夫,这是遗憾的。 (2)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组织了许多讲座,并进而组织了专题讨论会和笔谈,如1991年,应如何理解和对待地理环境决定论(笔谈)(《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期);1998年,《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持续发展》(笔谈)(《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期)等。 (3)组织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的争论。 如第7次天地生人学术会议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座谈会和《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笔谈)(《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年4期)。 由于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引发了对中西科学本质的讨论,进而提出并发展自然国学。如第4次天地生人学术会议中西科技传统的本质性差异会议; 第 5次天地生人学术会议中西医哲学比较研究座谈会;《中西科技传统的本质差异》(笔谈)(《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2期);《中西医哲学本 质差异》(笔谈)(《中国气功科学》,2000年);第11次天地生人学术会议自然国学是否能形成体系和《自然国学能否形成体系》(笔谈)(《太 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期)。2006年,孙关龙、宋正海主编,《自然国学21世纪必将发扬广大的国学》论文集出版(学苑出版社)。 由于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和对中西科学本质的思考,发展起什么是科学问题的讨论,如第10次天地生人学术会议赝科学,真科学与科技创新和《赝 科学与伪科学》(笔谈)(《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2年3期)。由于方舟子、何祚庥等人制造三大伪科学冤案(蒋春暄数论、张颖清全息生物学、徐业 林无偏二极管),进而又把打假矛头针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再进而要废除中医。发现他们根本目的是要消灭中国传统文化、 打击民间科学和扼杀国家重大原始创新,这就不得不引发一场大争论。2006年12月1日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组织全国150位高级专家学者签名的《不要让伪 科学一词成为灭亡传统文化的借口恳请将伪科学一词剔除出科普法》,恳请将伪科学一词剔除出科普法,以维护科普法的尊严。于是引发了全国 乃至世界华人参与的大争论。凤凰卫视组织公开的大辩论,许许多多媒体参与报导,至今不绝。 (4)科技传统缺陷的研究与当代科技发展 鉴于90年代,科学的综合潮流已明显发展,科学潮流已由以还原论为主的近代科学进入到以整体论为主的现代科学阶段,因此学术界再不能同80年代那样过多沉 缅于李约瑟难题,而更迫切任务是抓紧机遇推动创新,推动科技大发展,要揭露已在中国泛滥的科学主义及其在一些领域对整体论思维的重大创新成果的压制和 排斥。所以讲座不再把80年代的热点科技传统缺陷的研究与当代科技发展列为主要路线和内容,但讲座在早期还是对这一领域作了一些总结性工作, 如 1997年第2次天地生人学术会议中国科技传统的缺陷方面会议,并《中国科技传统的缺陷》(笔谈)(《科学学研究》,1998年2期)。1999年宋 正海、孙关龙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论文集(浙江教育出版社),其中第七编即科技传统缺陷的研究与当代科技发展编。 当然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旨在全方位推动科学文化的大交叉大综合,所以在内容上是无框框的,不一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也不一定涉及科技内容,实际有着更广泛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志,可以查阅天地生人讲座网(www.tdsrjz.org)。 14,如何看待科学文化人? 蒋:说起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那是在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与今天被媒体称之为科学文化人的那批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学者之间 开展的。他们之中有上海交大的江晓原、清华大学刘兵、北京大学的吴国盛、刘华杰教授、北师大的田松等人。按刘华杰的说法,在中国科学文化界有三极分别 是 天地生人、科学文化人和以方舟子、何祚庥等人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者。有意思的是,这三极两两之间都曾发生过影响较大的交锋:天地生人与科 学文化人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科学文化人与科学主义者关于科学主义的争论;天地生人与科学主义者关于中医等传统文化的争论等等。 您能否谈谈天地生人对于科学文化人的看法?多年过去了,您怎么评价当年这场争论。 宋 :我与科学文化人派的同志关系一直很好。我作为长期重视并努力推动我所科学史理论工作的老科学史工作者,自然十分欣赏他们年青 的活力,较强的理论水平和高产的学术成果。何况,他们每个人均与我有深一层关系:有的已是多年朋友;有的是同校同系的校友;有的是我们所培养的研究生;有 的是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哲学室时我就认识的(而我与此室许多老人是多年朋友)。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与科学文化人在许多问题上相同相通的。尽管我与他们在一些问题,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对民科的评价等问题上有所不同,但我认为这纯粹是 学术上的问题。这与我们的不同学术经历和知识结构有关的:天、地、生专业与数、理、化专业的不同;年龄和社会阅历的不同、中国古代科学史与西方近代科学史 的不同等。 但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与科学文化人的某些学术观点不同是与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与方舟子、何祚庥等人的争论是有本质不同的。 我认为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与科学文化人各有长短,应该更多交流,相互启发,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蒋 :您是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天地生人与科学文化人双方观点的主要分歧,经过那么多年,您觉得双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有无改变?您说 双方应该更多交流,相互启发,您觉得实际上双方有没有相互启发?也就是说,科学文化人有没有受到你们的什么影响?你们有没有受到他们的什么影响? 宋 :我们与科学文化人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相近的,主要不同观点是: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对民科的评价这两个方面。由于经历不同、学 科不同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人们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一时有差别是正常的,这是学术兴旺和双方共同提高的内动力。随着事物的进一步展示,双方观点自然会有变化 的,所以我们多应有平常心态坚持各自认为正确的观点,并努力去做,但也能重视、思考不同的看法,和而不同嘛! 由于我们与科学文化派在地域上离得较远,相互又忙于各自的工作,所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不多,但我们的讲座海报、快讯、会议通知均及时用电子邮件发给科学文化人的。我们也很高兴,在京的科学文化派代表人物均接受邀请到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作过报告,影响启发了我们。 在九三学社总部,《科学与民主》杂志社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委员会曾联合组织过一次争论十分激烈的学术讨论会,我们难得与多位科学文化派人一起讨 论。会上,我深深感到,我们在许多方面观点是接近的,更值得高兴的是科学文化派对民科是同情和支持的,说了不少公道话。之后,科学文化派又重视民科调查。 由刘华杰和您编的《我们的科学文化》丛刊第2期,总题目就叫阳光下的民科,要展示民科阳光的一面,这很好,我们是支持的。田松先生最初的民科观点是我 们不能认同的,但他的民科研究引发了社会对民科这个巨大群体的注意、思考、调查、研究,这是有作用的。田松到北师大后,曾接受邀请到我们讲座作过一次有关 民科的报告。这次报告缓和了田松与民科的关系,有了较好的结果。吴国盛先生接受邀请到讲座作博物学传统的复兴的报告,对大家有启发的。几年前科学文化 派在上海集会,会议发表一个反对科学主义的宣言,这个宣言理论水平较高,对我们是有大的启发的。 天地生人电子谈(5之5) 宋正海 蒋劲松 15,如何看待科学主义者 蒋:谈完科学文化人,再请您谈谈科学主义者,您对他们怎么评价,对与他们的争论怎么评价,能否对天地生人两个争论对手与两场争论作一个简要的比 较?我有一位朋友认为,无论是科学文化人还是科学主义者都否定传统文化(如中医)是科学,他们是一唱红脸一唱白脸,并无本质区别,您同意这种说法 吗? 宋 :尽管中国古代整体论科学十分发达,但以还原论科学(实验科学)为主的近代科学则诞生在西欧。由于科学在近代阶段飞速发展,以 西方还原论(体系)为核心的科学主义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性强势文化,相应,各国民族科学体系被排挤,乃至在本土逐渐被遗忘。科学主义虽有片面性,但早期在科 学的进步中是有较大贡献的。当代,科学的双刃剑性质已显现,人与自然的对立十分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主义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 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这种越来越清楚的背景下,只要我们有一平常心,能尊重事实,有社会责任感,就会或迟或早,自觉或 不自觉起来批判科学主义的,科学文化派和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均在艰难地走这条路。我们主要是从复杂性研究(天地生人及其综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科学 等方面来认识科学主义的危害性;而科学文化派可能是从国外后现代研究,如女性主义、生态主义、博物学等方面来认识科学主义的危害性的,实殊途同归。应当 说,两者各有优势,应优势互补,没有必要过多地强调曾有过的争论。 科学主义绝大部分是个认识问题,故需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解决的。我们相信绝大部分人在更多的事实面前,迟早会对科学主义的危害性有彻底认识的。只要他们中 的少数绝对科学主义者不要滥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对国家利益和民族荣誉构成损害,就不必反击,大家可忙于自己工作就可以了。 对于何祚庥、方舟子等人则可能不是用一个科学主义所能解释的。半个世纪来,何祚庥一直是大批判高手,他的理论根据并非一贯是科学主义,难道不是吗!作 为一个院士,一个科学哲学家,仅根据陈晓旭一人之死就以点推面,说中医90%以上是糟粕;仅根据近代还原论科学不在中国产生,就说中华文化90%以上 是伪科学。这不仅仅是哗众取宠,而应认为是存心不良,利用自己的名人地位糟蹋中华文化,给中国人脸上抹黑,给西方文化中心论张目。在这里我们根本看不 到他的科学精神。 对于方舟子,科学主义只是一个棍子而已,高举这个棍子可有效打击我国在中华整体论启发下产生的重大具有挑战性的科学原始创新成果。目前已越来越证明他的打 假,许多是打错的,已有多起官司败诉。作为科技打假名人,他不在美国打假,专来中国打假,而打假手段之狠,矛头直指中医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中华整 体论科学思维启发下产生的重大科学成果。故他的打假真实目的是令人生疑的,特别是他作为三无人员他的高额的活动经费来源至今讲不清楚。如果在以前,方舟子 这样的人应该是马列主义哲学家何祚庥的批判对象,但现在两个人竟建立神圣同盟,实在令人费解。 16,关于废除反对伪科学条款 蒋 : 最近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颁布,删去了原来讨论稿中的反对伪科学,您和天地生人的朋友们大概一定很高兴吧,能不能简单地谈谈您和150名学者联名发 表公开信要求删去科普法中反对伪科学条款的想法?我注意到了您将伪科学界定为学术活动中的弄虚作假、不端行为,这是和学界一般理解完全不同的。我认 为,只要把非科学的学说、活动硬说成是科学的,这种做法就是伪科学,虽然也许它是很真诚的,根本没有弄虚作假,如黄维先生搞永动机就是,您的意见呢? 宋 科学技术进步法删去原来讨论稿中的伪科学一词是全国人民反对以何祚庥、方舟子为代表的妄图消灭中国传统文化和打击科技自主创新的一次重大胜利,大家为之高兴是自然的。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旨在推动宇宙-地球-生物-人类社会的大交叉研究,突破还原论科学主义禁锢,开拓科技新观念,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尽管我们力图把讲座 控制在学术范围内,尽管我们对方舟子反伪科学活动一度有些好感,但经过多年来的对伪科学问题的关注和辩论,特别当我们了解的蒋春暄数论、张颖清全 息生物学、徐业林无偏二极管、刘子华八卦宇宙论、翁文波可公度性灾害预报、多种非经典灾害预报法等重大创新成果以及《周易》、中医等中华科学文化被打成 伪科学后,我们也就越来越认清,何、方他们做法并非是其所标榜的维护科学精神而是亵渎科学精神。不管他们是否有国外政治背景,他们多年来力图操纵舆 论,以科学哲学家为外衣,以科学精神为幌子,已把整个学术界搞得乌烟瘴气。在他们制造和形成的中国学术界语境中,伪科学就等同学术弄虚作假。伪科 学一词成为中国学术界最大耻辱,其实际效果是要消灭中国传统文化、打击科技自主创新。这就自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警觉。2006年末,当张功耀要在网上发 动万人大签名废除中医时,何、方的政治目的已大白于天下。正是在这种危急时刻,我们讲座只能针锋相对,组织了150人(高级职称、职务)实名签名。但 主要是中央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了何、方等人的这一损害国家利益、民族荣誉的活动,扭转了乾坤。 由此可见,在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科技工作者也不能以善良之心,从单纯学术问题来弄清是非曲直,以避免被利用。 另一个问题,对待科学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有人给它扣上永动机、水变油、人体特异功能、UFO等之后,就认定是假的、是非科学的 了,并进一步认定是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恩格斯说得对,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主要形式就是假设,故不能把假设等同于非科学,否则阻碍了创新。科 学、非科学的区分要通过反复的科学实践。但科学实践不等于科学实验,在经验科学、复杂性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广大群众(包括科学工作者)的科学观察、经 验总结也是重要的。至于黄维搞永动机问题,我是第一次听到,故无从评论。但我们讲座多位专家看过徐业林的无偏二极管实验,是成功的;也专门组织过专题学术 讨论,参加者有不少是熟悉物理学、哲学的,还有物理学教授。讨论结果普遍认为这不是永动机,因为有关热力学第二定律实是指封闭系统中,而无偏二极管是开放 系统,由环境不断补充能量的。既然在应用权威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时要具体分析,那么对西方哲学流派的证伪理论更不宜轻易认作金科玉律。 17,回顾与展望 蒋问 :多谢宋老师的耐心回答,关于天地生人的访谈,我觉得才刚刚开了个头,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暂时只能到这里了,以后有机会我会 继续向您请教。最后的问题:您对刚刚过去的2007年的天地生人及其事业如何评价?哪些事情让您感到欢欣鼓舞,哪些让您感到遗憾或者不满,08年天地生人 有什么重大动作和展望? 宋 : 经过2007整整一年的全国性大辩论,在中央英明决策下,终于有了实质性的结果:(1)何、方等少数人以反伪科学为名,根本是要消灭中医等中国传统文 化;打击民科和非共识科技原始创新成果的险恶企图已彻底暴露;(2)中央政策明确支持中医药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 步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12月 29日修订通过,正式接受卢瑞华、杨兴富委员的意见删去了修订草案中的伪科学的提法,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和群众的意志,维护了法治精神和科学精神! 这是全国欢欣鼓舞的。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旨在推动宇宙-地球-生物-人类社会大交叉研究,这是非主流的,因而受到某些人的排斥,乃至受到方舟子等人的打压是意料之中的,讲座人没有得失的执着心,只是尽力做我们该做的事,也就没有遗憾和不满。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长期受我所支持提供会议室,而已坚持18年。但我所年内要搬迁到中关村。作为讲座主要组织人我家住建国门,今年已70岁,再去中关村 组织讲座恐能力不足。现有情况下2008年有可能是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最后一年,故今年将把总结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具体如下:(1)坚持日常工作:讲座办 到第800讲、《快讯》办100期。(2)组织天地生人学术会议4个:中国南方特大冻雨雪灾成因的多学科研讨会、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世界文明的 贡献研讨会、构建科技创新型体制,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研讨会、离退休知识份子为祖国创新事业再立新功研讨会。(3)联合主办民间科技发展北京 论坛。(4)《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年表》;《离退休科技人员学术新成果汇编》。
个人分类: 科學傳播|5358 次阅读|2 个评论
什么是科学?
rumford908 2008-12-20 13:03
贝尔纳: 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 科学不是一个 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焉的单一体。 生物学哲学家迈克尔 鲁斯 建议的科学标准 (1) 它以自然规律为向导 (2) 通过论及自然规律,它必须是解释性的 (3) 它在经验范围内是可以检验的 (4) 它的结论是试探性的,例如,不一定是最终 的结论 (5) 它是可证伪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58 次阅读|1 个评论
星座文化引来的思考
lxwang 2008-11-3 10:11
现在青年男女谈恋爱,动不动就分析星座合不合,很看重和自己星座很合得来的星座的人,说什么女人是双鱼座,喜欢幻想,就应该找一个天蝎座的男人,比较务实。和自己星座合的来的,一见面就有好感。星座不合的可能见都不会去见。殊不知,多少男女因此而错过美好的姻缘。也有很多所谓很合得来的星座配对的情侣在一起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就纳闷了,什么星座是由出生的月份决定的,你出生在七八月你就是狮子座,说狮子座的人专制,是什么决定你专制?难道是七八月份的天气?抑或是七八月份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所处的位置还是地球本身自转的角度?或者说是那个时候的地磁场?双鱼配天蝎,你出生在三月就一定要找一个出生在十月的?出生在什么时候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自己的性格是由后天影响的,如果说出生在那个月就由那个月的星座来决定岂不是宿命论。这和中国古代或者是现代的某些地方某些人结婚时配八字有什么区别。也有的人在乎属相配对,也是同理,我认为都是无稽之谈。 网上随便一搜,各大门户网站都有所谓的星座频道。在那里,你可以查看星座运势,查看每日运程,进而到每周每月;你还可以算命,可以知道找什么星座的伴侣,可以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甚至星座会决定你适合在哪个城市居住。这种看似荒诞的说法吸引了现在很多的少男少女,特别是喜欢憧憬喜欢幻想的少女。我认为所谓的星座文化就是伪科学,仅供娱乐还可以,如果拿它说事就太过于牵强附会。 星座分析写的都是些大而化之,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东西,你看了结合自己的出生月份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往自己身上套,觉得人家分析的怎么就和自己那么相像呢。看起来好像有道理,其实很容易给人以错误的心理导向。岂不知,如果有一天你父母告诉你你其实不是那个月出生的,是别的哪个月,你再结合那个月的星座一分析,觉得又是那个星座和自己很符合。这在心理学上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这就好比出去旅游,导游指着一个假山或者一个别的什么东西说大家看看它像什么,所有的游客就盯着那看,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却怎么也想不出它到底像啥,这时候导游说你们看它像不像那个什么什么东西,所有的人才恍然大悟,哦,就是,就是像那个东西,你看那个地方是头,那个地方是尾,真的是越看越像。詹姆斯兰迪说,扔掉算命纸牌,别理睬那些星象专栏。它们是骗子的产物。那些荒唐的话作为心灵的皇帝已经统治的太久了。好好看看吧,皇帝没有穿衣服! 有一个这样的试验,关于天秤座有这样的描述:天秤座的优点:值得信赖,不怕艰难、有耐性,做事谨慎;缺点:严于待人,遇事举棋不定,容易一成不变。如果你是天秤座,是否觉得这番话正是对你性格的描述?很神奇是不是?不过抱歉,刚才弄错了,刚才的那段话其实应该属于摩羯座,而不是天秤座。 所以最后我想说,别再拿星座说事,只有不合的星座,没有不合的人,合不合还要看你们的相处。所谓相遇是缘,相处是分,不可思议的相遇加上和谐默契的相处才叫有缘分,珍惜眼前人,珍惜你们的缘分。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2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许小年:宏观经济真是伪科学
huangwd99 2008-10-14 23:00
许小年:宏观经济真是伪科学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80927/19055351360.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19:05 新浪财经   2008年9月27日,由中国证券市场设计研究中心、《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主办的2008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以下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演讲。   许小年:我本来是想讲宏观经济的,因为刚才几位意见我都不能同意,做预测宏观政策这事是非常不靠谱的,我自己一直研究宏观经济,一直教宏观经济,我演义不要做必修课要做选修课,甚至取消我也没有意见,其实宏观经济是一个伪科学。宏观经济预测,做到后来感到非常沮丧,不是因为老输给宋国青,后来发现宋国青只不过跟统计局联系的好一点。   这是非常不靠谱的事,要求国务院微调经济,恰到好处既不过分又不欠缺,这样的事没有办法做的,做这样的事前提是对经济有准确的预测,这样政策才有超前性。我们知道预测是充满误差、个人判断、不决定因素的事件。而且中国,要做预测,做比较好的预测一定要有可靠的数据,咱们的数据有多可靠,宋国青比我清楚,因为他跟统计局沟通的多。我们宏观调控我们发现我们神了,我们想让通货膨胀下来的时候就下来,CPI4.9怎么碰也碰不上,CPI确实是在下降,但是把单项加总怎么加也加不上,我们说控制通胀就下来了,我们说持续内需就上来了。8月份零售销售总额增长,怎么看看不懂,增长20%多,把通货膨胀扣掉,实际增长16、17,这不知道从哪来的,去年GDP增长11.9%,把投资消费、进出口等等加起来,再把电力消耗和11.9对一下,根本对不上。如果消费、投资、进出口算,去年GDP增长在14、15之间。所以这样的数据充满无意识误差,有意识的我们这些宏观经济学家干脆失业就完了。怎么预测宏观经济未来的发展,如果不能很好的预测,你的政策怎么样能微调恰到好处?所以宏观经济真是伪科学。   当前我觉得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关键问题并不是说GDP增长速度下行,我同意国清的观察,经济不断的减弱。要不要重新气度货币政策重新放松,我觉得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你放松,永远有松早了,松晚了,有可能不到位、又有可能到头了,永远有这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对这个数据不完整的、充满误差的,只是抓到了经济的一小部分,我们的预测一定会出现偏差的。这个问题上我回到我的问题上,这次美国闹出这么大的事,就是美国货币政策过宽,放出过多流动性,把市场资 金价 ( 185 , -9.71 , -5.00% , 吧 ) 格全部扭曲了,扭曲资金价格指引下,投资银行开始搞金融创新,搞出各种各样的进创新,是因为格林斯潘的措施。格林斯潘个人的历史地位在几个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银行家现在堕落到次贷危机、美国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银行家不是格林斯潘是沃尔克,在位的时候的备受争议。所以你说格林斯潘这么聪明的人,大家充满的跟神似的,货币政策怎么有这些大的篓子啊?所以货币政策我们能掌握到什么程度?货币政策不出大问题已经是万幸万幸。   目标值不是用宏观政策微调经济,而是宏观经济如何不犯大错误,保证国民经济宏观的环境稳定,这已经相当好了。大家看一下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美国货币史里,弗里德曼很详细的回顾了美国货币政策,用数据说话,不是像我们这几位在今天空口无凭的争论,用数据说话,说的是美国70年代80年代的货币政策根本就没有平滑经济的波动,恰恰相反,美国经济周期是跟着美国货币周期走的,换句话说货币政策不是经济的稳定器而是经济周期的发生器,货币本身是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因此弗里德曼讲,为了稳定经济最好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本身保持稳定。因此是经济波动的根源,你做相关性分析看的非常清楚,货币政策的波动在前,经济波动在后,谁是原因,是谁结果一目了然。这对格林斯潘有非常大的影响,他不要做制造经济不稳定的美联储主席,货币政策要改弦更张,结果是流动性过剩。 所以我们在宏观经济、市场面前,不要老想着参破市场的形势,不要做这样的幻想。市场是什么?市场是超越我们认知能力的,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超越人类的物质能力的。过去我们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脑袋发昏,人类说认识自然是为了改造自然,现在不说了吧?为什么不说了?在大自然面前大家感觉到大自然是无法改造的,货币学派的核心是的什么?弗里德曼的哲学含义是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超越人类能力的力量,在这些力量面前,不要幻想我们比市场、比自然、比上帝聪明,来驾驭市场、改造自然,受了惩罚之后老实了,人和自然最好的办法是顺应自然,认识自然是为了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还有我们说驾驭市场,宏观经济学就是为了驾驭市场而设计的,如果驾驭市场是不可能的,宏观经济学可以不教,但微观经济学一定要教。我们的经济和我们的企业缺乏应对的弹性,缺乏应对的充分灵活性,这是我们的问题。应对目前的宏观环境的剧烈变化,我觉得是微观改革,要问一下为什么我们的中小企业人民币升值10%就活不下去?《劳动法》一颁布,公司成本上升10%就活不下去?为什么长期以来利润率那么薄?有什么办法增加中小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有什么办法增加中国经济应对宏观环境的问题?这是我们要问的问题,所以对我们来说微观改革的紧迫性远远大于对宏观经济预测。   我讲完了,下面讲什么?市场?市场其实已经没有再可以讲的了,该讲的全讲过了,他不听,把赌注越下越大,最后看怎么收场。现在把央企弄进去了,就差国务院、财政部自己买股票了,还有什么措施?你买进去了股值你知道到底部了么?如果没有到底部,停止买的那一天就是市场狂抛的时候。如果一个理性市场上,当央企停止购买的时候,市场一定是在他们买最后一笔之前全抛出去。任何理性投资者都是这样的,怎么判断这个市场到了底部?首先要判断深市公司的盈利到了底部?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要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到了底部?刚才说了不可能,不可能有人抄到底。大家都说抄底,真正在市场上谁抄底了,真正抄底的是坐在家里的,处心积虑想抄底的一般都撞在高山上,如果市场能被我们抄底了,这就不是市场了。市场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不可知的。我们市场上的措施,经济学中有一个叫政策经济效益递减。党刊发社论,中央电视台给大家鼓劲市场都没有动静,才拿走2500万你忽悠谁啊?央企资产有多少咱们算算。我们资本市场上也是国进民退,国有化之后谁玩啊?市场还是市场么?再往下走怎么走啊?这些问题不考虑,老说美国救市咱们也救市,美国救市和中国救市有什么区别?美国如果不救,这个金融体系跨掉,所以为什么我看我们网上讲鲍尔森给佩鲁西(音译)下跪。如果高盛倒掉了,还有谁不能倒?所以他能不救吗?中国救谁呢?救什么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它在救什么?指数跌到2000如果不救中国体系就跨了么?中国经济就完了么?我不知道它在救什么?当然记者报道的时候手下留情,不然明天我上不了街。我们要思考一些问题,这样的方法,在市场上,我非常赞同于颖讲的,于颖小孩子开始走路了,推出一个轮椅,于颖小孩子开始可以吃固体食物了,又把三鹿奶粉给整了这样市场什么时候成熟起来啊?什么是市场成熟不是看指数在6000还是指数在2000,市场成熟是投资者能够根据风险和收益给资产低价。眼看我们投资者开始看基本面了,大家对于经济未来感到担忧的时候,股市开始反映经济的波动了,市场的价值的好不容易向下走了,政府过来一棒子打开。你们不要看基本面你们要看我的政策。大家又跟政策走,我们市场上什么时候只有价格反映价值才能有效配置资源。我们老看正常功能,好不容易有了正常功能又要敲下去。   根基是什么?根基就是对资产进行理性分析,在理性分析上决定交易行为,形成价格,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这个价格用价格型号指导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市场是有他实实在在的经济功能的,不要把它当成工厂、民生工具,它是配置资源的。就讲到这里。
个人分类: 转载|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系统生物学"想到的
yhqsd 2008-9-30 23:13
近日阅读了周旭的博文系统生物学是皇帝的新衣吗以及其对系统生物学的解释,知道系统生物学有三个要点:从整体上把握、定量模型、可以通过实验证实或证伪(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820 )。由此想到了中医学和全息生物学。 可以通过实验证实或证伪是系统生物学更重要的一条,中医学和全息生物学虽然也都是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生命现象和过程,但由于难以被通过实验证实或证伪而被某些大家斥之为伪科学。 不过难以证实或证伪,并不是不能证实或证伪。中医对许多疾病的成功诊疗就是很好的实证。细胞的全能性是全息生物学一个典型实例,细胞的全能性不仅被植物组织培养所证实,也被多莉羊的成功克隆所证实。即使是这样,也被人打成伪科学,可能与中医学和全息生物学缺乏良好的数学支撑有关。 没有数学的支撑难以成为严密的科学。自相似性是全息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可以用非线性数学---分形几何来支持,但没有人去深入研究。中医学也应当能够找到数学支撑,也同样没有人在此下工夫,或者当今已有的数学门类难以为中医学提供数学支持。系统生物学虽有定量模型做数学支撑,但也很不完善,不过没有被打成伪科学,恐怕与系统生物学是洋人提出的有很大关系。 中医学和全息生物学按照成熟科学门类的标准,它们在数学和实证方面是不完善、不成熟,但国人对自己祖宗和同胞创造的科学门类为什么不下工夫去完善?对洋人提出的尚处于初创阶段的科学门类为什么倍加推崇? 我不是反对国人研究系统生物学,只是由此想到中医学和全息生物学的悲哀命运。同时,认为系统生物学的思想和理论与中医学和全息生物学应有相通之处,共同之点;要在系统生物学领域有大的成就,需要借助我们民族思维方式和我国传统哲学思想。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05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再论科学与“伪科学”——答[游客]andrewsun 先生
可真 2008-9-8 11:43
andrewsun 先生希望我再思考和讨论一下什么是科学与伪科学的问题。 一、什么是科学? 这个问题就象我作为一个从事哲学专业的人要回答什么是哲学一样困难。不过,我对回答这类问题所应当坚持的原则还是有所思考的,其根本原则就是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的原则。 如果历史地、辩证地来看,什么是科学呢? 首先, 科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为什么人类社会会有科学?是因为人类具有与语言纠缠在一起的精神(意识、思维)。这就是说,科学是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语言现象。没有语言、没有精神,就没有科学。 其次, 科学是人类精神生活多样化的产物 。人类最初的精神是一混沌体原始思维,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一切思维形式都以潜在的形式包含于其中,只是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足以让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从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者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观念活动的时候,原始思维才发生了分化,从而产生了相对独立于社会物质生活的社会精神生活。人类社会最初的精神生活是被后来称之为原始宗教的活动,专门从事这种精神活动者就是所谓巫师之类的人。后来从原始的宗教意识形式中孕育和形成了哲学。古希腊,哲学一词的含义是爱智慧,而 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 3 页,商务印书馆。 1959 年),故爱智慧也就是爱知识,哲学则是出于爱知识而对知识的求取活动。故当时的一切知识都包含在哲学中,即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到了亚里士多德时代,哲学内部已经发生分化,形成了诸多知识部门,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知识分化的现状,把整个知识体系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另一类是知识的工具。属于知识类的有三种:诗学或美学 --- 包括美术、修辞学;实践科学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理论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物理学之后)和神学。知识的工具,即是逻辑学。亚里士多德把形而上学称作第一哲学。亚氏对知识的这种分类表明,当时人类的社会精神生活已然丰富多彩,已经产生了艺术(美术、修辞学)、科学(数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第一哲学)、宗教(神学)这样一些不同类型的思维形式。从亚氏的分类可以看出,今天被我们称之为科学的知识部门有两类:一类是实践科学,一类是理论科学。 再次, 直到近代,科学依然从属于哲学 。笛卡尔( Rene Descartes , 1596 - 1650 )曾如此解说当时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一词表示关于智慧的研究,至于智慧,则不仅指处理事情的机智,也兼指一个人在立行、卫生和艺术的发现方面所应有的完备知识而言。 全部哲学就如一棵树似的,其中形而上学就是根,物理学就是干,别的一切科学就是干上生出来的枝。这些枝条可以分为主要的三种,就是医学、机械学和伦理学。 到了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17701831 )时代,科学已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知识部门 。黑格尔认为哲学与科学(他称之为特殊科学)的区别在于: 哲学与艺术,尤其是与宗教,皆共同具有完全普遍的对象作为内容 ; 特殊科学的对象只是有限对象和现象。把关于这种内容的知识聚积起来本身就不是哲学的任务。这种内容以及它的形式均与哲学不相干 。 这是从知识的对象方面来界定科学,在这种界定中,科学被定义为关于有限对象和现象的知识部门。由于有限对象和现象是多样的,故科学据其对象和现象之性质的不同而可被划分为诸多不同的学科。在此意义上,科学可以被理解为分科之学。因其研究的对象和现象有限而可以分门别类,故黑格尔称其为特殊科学。到了 19 世纪上半叶,启蒙运动中要求用理性法庭来裁决一切的理性主义演变为要求以自然科学来统治世界的科学主义,如圣西门 (1760--1825) 就曾声称上帝已委托牛顿来教育和指挥一切星球上的居民,而担任过圣西门的秘书的孔德( 1798--1857 )更宣布人类在经历了迷信的神学时代、思辨的形而上学时代之后,正在进入以经过经验证实的科学(以牛顿力学为典范)为一切知识的准绳的实证科学时代。 按照孔德的观点,人类知识可被划分为 迷信的神学、思辨的形而上学和证实的科学 三个部门。如此,科学被界定为证实的学问。这显然是从求知方法角度来定义科学的,其与黑格尔从研究对象角度来定义科学有明显区别 。至 19 世纪下半叶,科学主义上升为居西方学术界主导地位的思潮。 20 世纪 20--30 年代,逻辑实证主义又进一步发展了科学主义,其声称只有可能得到经验证实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真命题,而全部真命题的集合就是自然科学,至于其它的理论,则都只能算是纯粹废话的堆砌。按照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既然人是理性动物而科学又是合理性的顶点,科学就是模范的人类活动。而对文化的其他部分还需要说明的一点点,就是殷切期望其中有些领域(例如哲学)本身可能会变得较科学些。 逻辑实证主义者对科学的界定与孔德又有所区别: 孔德从求知方法角度来定义科学,而逻辑实证主义者则从表述知识的命题角度来定义科学 。 从上述可见, 关于科学是什么的问题,历史上并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答案 。就现代科学界而言,不仅科学主义内部有不同的科学概念(如孔德和逻辑实证主义者的科学概念就并不完全相同),在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思潮之间更有不同的科学概念。这也就是说,现代科学界并没有一个为科学共同体所公认而无分歧的科学概念。我以为这种情况不过是表明了这样一点: 科学与艺术、哲学、宗教等人类思维形式之间的边界并不是可以被绝对划定的,它们之间的界限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是由于人类思维处在发展过程中,这种发展伴随着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互渗互动,并且在其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思维仍在继续分化;另一方面,科学本身是一个多面体,具有多重属性,因此人们就可以从不同方面来界定科学。所以,从科学的历史性和具体性角度来看,应该允许或容忍不同科学概念的多元并存,即不能据主流科学概念来排斥和清除非主流科学概念 。 二、什么是伪科学?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发有相关文章,说明伪科学一词其实是中国学者对英文名词 Pseudoscience 的一种误译,它本不应汉译为伪科学,而应该译成假冒科学名义的社会团体,虽然后一种译法只是依据我现在的认识,未必确切,但至少伪科学这种译法是我所断断不能接受的。 andrewsun 先生说: 为什么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不就是在装、在伪,假如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已经搞清楚 ?我认为,关于为什么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的问题,这需要具体地加以分析不同的情况: ( 1 )在某种情况下,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者,他们本不是什么科学研究者,只是出于科学在当今世界的崇高威望而企图狐假虎威才借科学之名而用之,其实他们所搞的一套与科学之间并无历史联系,亦即他们的一整套观念与方法并不是在其科学研究过程中,基于对科学史或当今主流科学观的深入研究或反思性批判所采取的一种新的科学观念与科学方法。科学对他们来说仅具有语言符号意义,而不具有认识意义和实践意义。此种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者当然无疑是所谓 Pseudoscience 。 ( 2 )在某种情况下,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者,他们本是科学研究者,只是他们的研究还处在自发状态,亦即他们并未经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对科学史或当今主流科学观完全没有做过研究或进行过反思,而只是依凭着他们自己对科学的简单理解或主观想象和对科学的好奇或嗜好抑或对探求宇宙奥秘的兴趣去从事其研究活动,他们自以为这样的研究活动就是科学活动,而实际上无论是与基于当今主流科学观的科学活动,还是基于对当今主流科学观的认真而深刻的反思性批判的科学活动都有区别,因而不为后二者所认同和接受,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与企图狐假虎威的 Pseudoscience 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即他们并不象后者那样需要借助于科学之名来达到其别有用心的目的。此种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者当然不属于 Pseudoscience 。 ( 3 )在某种情况下,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者,其实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者,只是坚持某种科学观的人从其科学成见出发,对那些持有不同于他们的科学观的特殊科学观的人的观念及其活动的一种主观偏见,并出于这种偏见而把后者视为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者。其实,后者何尝是什么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者呢?他们原本都是从事传统的或正统的科学研究者,只是出于对科学史或当今主流科学观的深入研究或反思性批判,而采取了一种新的科学观念与科学方法来开展其科学活动罢了。 从中国学术界的现状来看,我至今看不出上述第一情况有多么严重,也许法轮功是所谓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的 Pseudoscience ?我对法轮功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但除此以外,当今中国真有所谓 Pseudoscience 吗? 有人说爱好气功者是所谓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的 Pseudoscience ,可是气功是什么呢?那些声称其为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的 Pseudoscience 的人们对气功有过深入的研究吗?就算他们对此有所研究甚至很深入的研究,然其采取的研究方法能充分保证气功这种现象一定是属于非科学现象吗?我认为,对于气功问题,最好是采取孔子所主张的阙疑态度,如此对它存而不论,或许更符合科学精神。我个人认为,只要气功锻炼者不借气功来危害社会和危害国家利益,完全可以允许或容忍他们的行为,何况这种行为多少还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锻炼锻炼有什么坏处呢?如果对这种无害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锻炼行为也非必欲清除而后快,这算是一种什么态度呢?我平时喜欢抽烟,但地球人都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然而只要我的抽烟行为不危害他人,你管我抽不抽烟呢?如果一定不让抽烟,国家完全可以立法取消一切烟厂,如此岂非一了百了?可是现在国家明知抽烟有害国民身体健康,却依然允许烟厂存在并且鼓励烟厂为国家多争利润,这又算是一种什么思想和行为呢?就因为并不危害他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练气功完全不能为国家创收就必要清除而后快,而抽烟能给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就纵容和鼓励有害国民身体健康的烟业的发展? 至于上述( 2 )、( 3 )两种情况,又哪里能称得上是什么 Pseudoscience 呢?现在中国科学界有些人对这第( 2 )种情况特别反感,甚至斥之为伪科学(不等于 Pseudoscience ),必欲清除而后快,对此我不仅感到奇怪,更感到有些愤怒! 你们凭什么要如此对待这些出于个人爱好而自发从事他们所认为的科学研究事业呢?真是欺人太甚了!这完全是一种强横霸道作风,就凭这种强横霸道的作风,你们又怎么能搞好自己的科研? 附: andrewsun 先生评论: 我感觉到,您的观点和我有很大的分歧,你越回应我,我想说的话就越多。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累的缘故。 就您这篇文章而言。我澄清一下,强调 什么是科学 这一问题,不是说这个问题不容讨论,恰恰是想引导人们讨论这个问题。问题是有先后的,既然你说你的是科学我说你的不是科学,那就应该先讨论什么是科学,再讨论你的科学。 此外,关于伪科学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非科学就是非科学,一个中性词。没有人说世界上除了科学全是坏事。但为什么非科学而又自称科学,就不是在 装 在 伪 ,假如 什么是科学 这个问题已经搞清楚? 或者您会认为, 什么是科学 这一问题,是永远搞不清楚,是一直在发展的?我也同意这一点。但您是不是因此就认为科学交流就不用有任何共识的前提?又或者,您认为现在全球科学界进行正式交流和同行评议时所基于的那个共识和前提,就是计划经济有害结果? 我曾问您的问题就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情况如何,如果您说中国的科学体制计划经济残余严重? 暂时就先搁下这些话。我会关注您的回应,但我也许近期内不再讲这个话题了。这本是科学哲学的讨论,本想试图与哲学专业的您讨论获得一些科学哲学的心得,但我从您的博文里看不到这样的方向或深度。 笛卡尔:《哲学原理》序言,商务印书馆, 1958 年。 笛卡尔:《哲学原理》,第 xvii 页。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 62 页,商务印书馆, 1959 年。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 58 页。 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49 页。
个人分类: 科学之思|314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基因有“好”“坏”,种族无优劣
songshuhui 2008-9-2 15:41
DNA 发表于2008-06-2 星期一 13:52 分类: 生物 | | (注:这篇文章已被39健康网等网站擅自转载,标题被改为《基因有好坏,种族无优劣,科学不是工具》。所以如果有恰巧已经读过的同学别误会,我可不是抄袭,是如假包换的原作者。) 去年诺贝尔炸药奖得主DNA之父James Watson放出黑人不如白人聪明的政治错误言论,遭到各界猛烈抨击,逼得Watson不得不公开道歉。但恐怕还是有不少人会暗自困惑黑人平均智商比白人低的说法不是有科学依据的吗?这其中顺带的还扯出东亚人智商最高的论调,估计咱们时时举着民族大义旗帜的爱国青年很高兴这个调调。 这个说法的始作俑者是个有种族偏见的英国科学家,他将各国的智商测试结果比较了一下,就得出这么轻率的结论。其实一般人不需要专业知识也能判断但凡做过智商测试的同学都会知道,无非就是搞一些有潜在规律的图片字母数字之类的东西,让你选出符合规律的选项。这样的智力题不能说不科学,大概是测试所谓的逻辑推理能力、演算能力、理解能力等等;但其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对于经常做类似题目的人和从未接触过的人来做同一套题,其熟练度肯定不一样;那些从未受过教育的人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懂,又如何来演算推理这奇奇怪怪的图案呢?方舟子说得对,其实智商测验本身一定程度上就是反应了应试能力,也难怪中国人得分最高。 虽然我也对同一地球上不同人种的文明历程的巨大差异存在很大疑惑,但我是坚决反对危言耸听的本质论将不同人种分为三六九等,尤其是打着科学的名义。 有趣的是,最近发表在世界上最牛B的学术杂志《自然》上的一篇研究论文声称白人基因组比黑人基因组携带了更多有害基因变异。研究者对比了20个白人和15个黑人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英文简称SNP)这个东西就是在基因组里特定位点单个核苷酸的可遗传变异,在遗传疾病和进化研究中有重要作用。这一研究再次证实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也就是说黑人的基因更古老,黑人是最早出现的人类,也就是说非洲大地上已经有了直立行走的人类时,欧亚大陆上还是猴子在树上爬呢。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白人总体基因组多态性低于黑人,然而白人基因组里潜在有害的变异的比例高于黑人。科学家们比较了两组基因组中的3万9千多个SNP,以黑猩猩基因组中相对应的SNP做为祖先SNP,与祖先SNP不同的SNP变异带来的蛋白质的改变就被视为潜在有害的变异(基因变异通常都是有害的,例如癌症和遗传性疾病;但是基因变异也是物种进化的基础)。虽然白人基因组中的很可能有害变异(15.9%)比黑人(12.1%)仅高出3.8%,但是这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谓统计学意义(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是所有自然科学要用到的数学方法,差异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就没有意义,相反差异再小有统计学意义就有意义虽然我个人对这百分之三点几的差异不以为然。 说到这里,大概一直对白人不服气的同学要拍手鼓掌了看来白人的基因不健康啊,气死你丫的白人(我曾认识一位爱国青年,此人称白人为直肠白猿,我被震撼得不轻,这与一些白人对有色人种的蔑视和偏见又有什么本质不同?);但是别着急,学术界又有科学家批评这个研究了。 批评者认为研究者对有害SNP的计算方法有问题。研究者将有害SNP分为可能有害(possibly damaging)和很可能有害(probably damaging),事实上从他们发表的数据来看,白人和黑人总的有害SNP比例是基本相同的,而研究者只强调了很可能有害SNP的差异。而且研究者的论文标题有误导读者的嫌疑,暗示白人比黑人有更多潜在有害的遗传负荷。当然,研究者马上进行了辩解和表态,目前这些SNP变异对健康的影响并不知晓 ,更不能以此作为种族歧视的依据,这项研究也不能说明白人就比黑人有更多的遗传疾病的风险。 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内部存在争议的体系;在每一个学术领域内,每年都会成千上万的结论相反的学术论文发表。但是科学又是一个开放的自我修正的体系,在月积年累中能够被不断重复和证明的结论逐渐成为共识,那些不可重复的结论也就被摒弃。然而,即使是如此,科学依然有其致命的弱点由于科学(尤其是实验科学)所运用的数学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因此不管多么牛B的科学结论从理论上来说并不能代表绝对事实和规律。就好比上文中那个智商测试,各个国家百十个参加测验的人的智商平均值就能绝对代表了种群种族的智商了吗?即使上千上万的测试者也不能绝对代表几十亿人群之间的差异。还有这个SNP变异的分析,难道仅仅20个白人15个黑人就能代表了白人与黑人两个庞大群体?科学只是一种较为客观中立的认识世界的方法,然而具体的科学方法却有各种各样的局限;另外,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在不同的条件环境下可能得到很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偏偏这些尚不成熟的片面的局部的科学结论容易被心怀偏见的人所误读,甚至是被有偏见的科学家故意误导。 基因也许有好坏之分,比如令所有人头疼的癌症基因(其实这个说法也不科学);但是妄图将不同人群(比如黑人白人,东方人西方人,男女)各方面的差异归结于基因的优劣之分,由此为种族(性别)歧视找到科学的依据,其实是甚为阴险的伪科学。 相关链接: http://jingliumm.spaces.live.com/ http://www.nature.com/news/2008/080220/full/451876a.html http://dx.doi.org/10.1038/nature06611 《智商的傲慢与偏见》方舟子,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43690/43694/4305171.html 标签: 五香松仁 , 伪科学 , 基因 , 种族主义 , 科学
个人分类: 生物|1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总拿弗洛伊德说事儿
songshuhui 2008-9-2 15:31
0.618 发表于2008-06-7 星期六 20:52 分类: 心理 | | 如果让你立刻说出一个心理学家的名字。你很可能脱口而出弗洛伊德!有人把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并称为20世纪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两个犹太人。很多人认为弗洛伊德的思想是具有革命性、开拓性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的推广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也使得普通大众对心理学产生了误解,并且随着现代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这种理解也越来越背离当今的科学心理学。 很多人认为弗洛伊德的思想是具有革命性、开拓性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弗洛伊德之前,欧洲至少有七本书中出现过潜意识(unconscious),知觉(conscious)。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儿童性欲(infantile sexuality)等概念也不是他首先提出的。甚至一些文学作品也比他更早提出无意识驱动行动、梦中的性欲表征物、内心冲突,甚至俄底普斯情结等概念。 弗洛伊德只是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集它们之大成,将这些思想综合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并不是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弗洛伊德创造性地提出了那些思想。 弗洛伊德的理论甚至很难被界定为到底属于科学还是哲学。因为如果从科学的实证主义来看,弗洛伊德的理论是不可能被证伪或者证实的。因为 很难找到不能支持弗洛伊德的论据 。打个比方吧,一个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师说你潜意识中有一种对母亲的强烈的憎恨。那么,你怎样反驳他呢?你说你并不记得自己憎恨过母亲?他会说你抑制了这种情绪;你还会描述你是多么爱你母亲?他会说你是反应生成(无意中做与自己潜意识相反的事);当然,如果你不加辩驳,他就会高兴地说自己做出了正确的诊断。他会说自己成功地将信息从你的潜意识中提取出来。这种既不可被证实,又不可被证伪的理论在科学研究中是没有什么科学价值的。 尽管如此,弗洛伊德还是在尽量为自己的理论寻找证据的,但问题也正出在这些证据上。他总是用自己的病例作为自己理论的依据。要知道,那时看得起精神病的都是富有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怎么能代表所有人呢?更何况这些人都有精神病,他们的思维和正常人怎么能一样呢?从这些人身上得出的结论当然不能在普通人身上推而广之了。另外,这些病例都是弗洛伊德自己的病人,病例都是他自己整理的,他可能有意无意地选择那些支持自己的案例,而忽视或根本注意不到其它的。同时,弗洛伊德还会有意无意引导病人说他想听的(这不能怪他,人类都避免不了),而病人也会因为迷信权威或者为了取悦别人而无意地说那些弗洛伊德想得到的。因此,这些案例并不能作为弗洛伊德理论的强有力的证据。 弗洛伊德早期有大量追随者,后来大都决裂了, 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些人里包括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等一大批著名心理学家。因为他们的观点与弗洛伊德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比如,他们有些人认为弗洛伊德只注重了五岁前的经历对人格的影响,而忽视了五岁以后漫长的人生经历,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弗洛伊德理论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还有人认为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本能,等等。 批评弗洛伊德的声音还不止这些,可是他的名气却丝毫未减。他的理论对我们传统的思维产生的冲击太大了!最重要的是,他提供给人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自身进行更多思考。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不等于心理学,更不能代表现代心理学,它只是心理学的一个早期的流派。 所以,不要总是拿弗洛伊德说事儿。 标签: 伪科学 , 心理 , 科学家
个人分类: 心理|1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人也在预测地震:地震规律研究值得重视
杨学祥 2008-8-25 07:23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科学家 8 月 21 日 表示,纽约正面临比先前想象的更加严重的大地震的威胁,而这次地震比预想的也要强烈得多,恐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估计,纽约地区遭受大地震可能会造成 390 亿到 1970 亿美元之间的经济损失。此发现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地震学会公报》(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上。科学家表示,地震破坏的范围可大可小,但此强烈事件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科学家先前已经发现纽约地区存在微妙但活跃的断层,如今他们又发现了新的断层,这使得纽约面临更大的地震危机。科学家表示,这些断层处建有印第安角( Indian Point )核电站,此核电站位于纽约市以北 39 公里 处,且正好处于先前没有确定的 2 处活跃地震带的交叉点上,相当危险。根据以往地震的历史,研究人员表示平均大约每 100 年就会至少出现一次 5.0 级的地震。拉蒙特多赫蒂地球天文台的研究人员约翰阿姆布鲁斯特说:如今,如此多的人和建筑汇集于纽约,纽约中心区如果发生一场 5 级地震,就会特别引人关注。我们将会看到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一些建筑会倒塌,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科学家认为纽约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地震。科学家表示,此断层的长度和经受的压力表明纽约可能会发生 6 级甚至 7 级地震,这比 5 级地震大 10 100 倍,且这相当有可能。科学家计算出,纽约地区大约每 670 年就发生一次 6 级地震,每 3400 年就发生一次 7 级地震 。 大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小概率事件;上天有路,人地无门,迄今人类尚不能深入到发生地震的地球内部安设仪器、对地震的震源进行直接的观测;地震现象本身的复杂性等因素,使得掌握地震的规律面临很大困难。尽管自从 1975 年成功预报海城地震后,中国地震监测台网相继对中国大陆 28 次大地震作出了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这相对于大量没有预测的地震简直是微乎其微,以致悲观的情绪曾经弥漫着国际地震学界――地震是不可能被预报的。 1996 年 11 月在英国伦敦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地球物理联合会召开了地震预报体制评估研讨会。有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的代表参加。后来,卡甘、盖勒和杰克森等 3 位教授联名在美国 Science 杂志发表了论丈《地震不能预测》,他们认为:在对地震预测进行了近 30 年的苦心研究以及对各国地震进行预测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不可能在几小时、几天或几周前预测出地震;目前只能做到中长期预测;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学会原理事长陈运泰认为,地震预报分为以 10 年 20 年为尺度的长期预报、以一两年为尺度的中期预报、以月为尺度的短期预报和以天和小时为尺度的临震预报。通过对地震活动性的长期观测、地质调查以及深部构造环境的探测,长期预报和中期预报已达到一定水准,比较有把握。然而,长期和中期预报对公众从大地震中逃生没有直接的帮助。对于公众最关心的短期和临震预报,地震学界意见分歧很大 。 目前地震是不可能被预报的的观点被误传,一切预测地震的论文都被称为伪科学。事实上,这一观点的准确结论是:目前不可能在几小时、几天或几周前预测出地震;目前只能做到中长期预测;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工作。 美国人至今还在做地震的中长期预测,地震规律研究值得重视 。 参考文献 1. 尼特。科学家称大地震威胁纽约 恐造成 2 千亿美元损失。来源:网易探索。 2008-8-22 15:49:4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8/210334.html?id=210334 2. 人类何时才能准确预报地震?资源网。来源: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时间: 2008.08.13 。 http://www.lrn.cn/science/disasterPreventting/dzkp/dzyb/200808/t20080813_264398.htm 3.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发表于 2008-5-10 11:08:2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246 次阅读|6 个评论
神奇的麦田怪圈
suqing1961 2007-7-25 11:29
2007 年 7 月 2 日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戈斯波特市摄影师亚历山大及其妻子卡兰在英格兰威尔特郡发现了一个直径约为 61 米 的三维立体麦田怪圈,从图案的复杂性来看,该麦田怪圈的艺术水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据悉, 2006 年 7 月,英国牛津郡曾发现过世界首例立体麦田怪圈,其直径为 110 米 。亚历山大的发现使麦田怪圈这一神秘现象再次引起感兴趣者的关注。 该 报道称,这一离奇三维立体怪圈出现在英格兰威尔特郡西尔布利山的一片麦田中,距离拥有 5000 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最大最辉煌的墓葬坑遗址 西肯尼特长塚 只有数 十米 之遥。怪圈图案所绘的内容是:在一块西洋跳棋棋盘状的地板上,一个个长方形门框层层嵌套组成一条漫长的长廊,一直延伸至象征远方的中心处。 山大及其妻子卡兰研究麦田怪圈这一奇妙现象已经有 15 年的历史了。卡兰说: 在传统的几何图案中,方形代表了现实物质世界,而圆形代表了神的天堂。很多人认为,这个怪圈的象征意义在于:通过尘世之路,走向神圣世界。 亚历山大同时否认了麦田怪圈是 某些人的恶作剧 。他说: 这样完美的图案需要在黑暗中花 7 小时不停地割麦子才能创造出来。我认为,人类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几百年来,麦田怪圈这一神秘现象一直不断出现,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亚洲等地均有发现,但绝大部分出现在英国。从有关记载看,麦田怪圈出现最多的季节是春天和夏天。麦田怪圈的图案各不相同,由一个圈慢慢进化成两个或三个相似的圆,曾出现过蝎子、蜜蜂、花卉等图案。 神秘的麦田怪圈一直是科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成因尚无定论, 2005 年 8 月 15 日 《环球时报》曾载文归纳了 5 种成因说法。 一是人造说。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所谓麦田怪圈只是某些人的恶作剧。英国科学家安德鲁经过长达 17 年的调查研究认为,麦田怪圈有 80% 属于人为制造。英国人马特里德利曾向媒体坦白,他和一些朋友就是伦敦麦田怪圈的制造者。他们事先设计好图案,在麦子快成熟的时候,用一根长钉揳在麦田里,以钉子为中心,用绳子贴着地面转一圈,一个麦田怪圈就出现了。 二是磁场说。也有一部分怪圈已被排除人为的可能。因为它们复杂的构图、庞大的规模、精巧的设计,绝非人力一夜之间可以造出。安德鲁虽然坚称 80% 麦田怪圈是人造的,但他也相信,其余 20% 的怪圈是因地球磁场的作用天然形成,磁场中有一种神奇的移动力,可产生一股电流,使农作物平躺在地面上。美国专家杰弗里威尔逊研究了 130 多个麦田怪圈,发现 90% 的怪圈附近都有连接高压电线的变压器,方圆 270 米 内都有一个水池,由于接受灌溉,麦田底部的土壤释放出的离子会产生负电,与高压电线相连的变压器则产生正电,负电和正电碰撞后会产生电磁能,从而击倒小麦形成怪圈。 三是龙卷风说。美国密西根大学大气物理学家特伦斯米顿博士认为,夏季天气变化无常,龙卷风是造成怪圈的主要原因。他通过研究发现,很多麦田怪圈出现在山边或离山六七公里的地方,这种地方很容易形成龙卷风。 四是外星制造说。很多人相信,麦田怪圈大多是在一夜之间形成,很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早在 1990 年,摄影家亚历山大就说,他在麦田里发现奇怪的光,光在两个怪圈之间飞来飞去。 五是异端说。一些人相信,麦田怪圈背后有种神秘的力量,就像百慕大三角一样。根据这种猜测,就有人把麦田怪圈说成是灾难预告,借以散布异端邪说。 本人对麦田怪圈现象并无研究,出于好玩将收集到的各种麦田怪圈图案公布于此,供大家娱乐。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7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