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东南亚国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浮萍命运:东南亚国家的华人为什么“有钱没地位”?
热度 1 duanrf 2013-10-14 08:13
浮萍命运:东南亚国家的华人为什么“有钱没地位”? ​ 信源:网易博客|编辑:2013-10-12 ​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 ​ 因为APEC及东盟峰会接连在印尼、文莱召开,作为媒体人,不禁引发对那里华人政治地位问题的再次关注。 大家都知道印尼的华人不少,约占两亿多人口总人口10%,上千万华人在印尼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该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印尼全国有100多家银行,华资银行超过70家,占一半以上;印尼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华人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著名的三林集团、阿斯特拉集团、力宝集团、金光集团、巴里多太平洋集团均为华人华侨创建。 但如此强大的经济人群,却是该国最没有政治社会地位的族群,众所周知,印尼是排华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度之一。曾发生过许多起大规模的排斥、屠杀、迫害华侨华人的惨剧。 固然这有历史方面的原因,已经消失的印共被定格为洪水野兽,牵连了大量无辜华人。 这段不幸历史过去半个世纪,但华人的政治地位依然没有明显改观。在震惊世界的1998年印尼首都雅加达大骚乱中,大量华人商店被砸,不少华人被杀,许多华人妇女遭强暴。迫于世界舆论压力,当时的哈比比总统宣布取消华人身份证的特殊记号,对华文的使用有条件地松动,允许华人组织社团和政党,随后执政的瓦希德总统更进一步,撤消1967年颁布的限制华人公开庆祝自己节日的第14号总统决定书,宣布孔教(儒教)为合法宗教。 虽有上述的变化与进步,华人依然在印尼难以取得事实上的平等地位。印尼现有法律仍有这样的规定:国民信仰自由,但必须拥有信仰,否则就被视为非法的共产党。这使得被贴上“政治排斥标签”的华人很小心翼翼生存。 再看看马来西亚:人口总数近三千万,华人占四分之一。他们掌握了国家经济的大部分,在当地多处于富人阶层。但是再来看看历年来的马来西亚总统,没有一个华人。而只占8%的印度人却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政府,社会组织中到处都活跃着印度人。  当一个族群长期被歧视,首先要做的不应该是抱怨历史,而是三省自身。拿出突破解现实瓶颈的实际行动。 一个国家一个人群的政治地位,是与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正比的。 不得不承认,除了历史原因外,华人自身存在严重政治品格缺失----不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做公共领域大事的主动性较弱,不愿“管闲事”、不敢主动出头“挑大梁”,是南洋华人的通病。这是他们在东南亚没有政治地位的现存主要原因。他们长期以来“明哲保身”,不愿参与军事到政治领域,只乐衷于自己的大宅门。 这就是在印尼华人虽富,却悲剧连连的主要原因。本土人并不因为你不愿“管闲事”而高看你、反倒轻视你胆小自私。当他们认为,你只是窃取了他们的经济利益的奸商贩,那么悲剧就一再发生了。 而同样富甲天下的犹太人,就值得海外华人照镜子。他们之所以世界赢得比较高的地位,不仅是因为他们很能赚钱,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思想有行动有责任心,在各国积极参与各项政治活动、承担各项责任,所以他们就有了各项权利和尊严。 权利的获得从来都是以承担责任为先导的,任何只想享受权利而不愿承担责任的想法都是短视,甚至是愚蠢的----因为这样人再有钱也掌握不了自己命运。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责任的逃避也就是对权利的默认放弃。为此,华人要想彻底站起来,必须改掉“明哲保身”的旧传统。须知一群把自己封闭在社会、政治之外的有钱人,只能重复历史长河上的浮萍命运。
186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李克强在广西调研:让老百姓过甜日子
热度 1 dongzg101 2013-7-10 04:58
李克强在广西调研:让老百姓过甜日子 2013年07月09日14:5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7月8日至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考察调研。李克强总理指出,广西是西部唯一有沿海大港口的省份,钦州港面向东南亚国家,应该和防城港区、北海港区一起统一开放形成多元化投资体制,让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向东盟开放的一个战略支点。   8日下午,李克强总理一行冒雨来到广西北部湾深水大港钦州港调研。李克强与港口工作人员亲切交谈,当得知钦州港货运吞吐量比以前增加,往东盟航线也增加了,工人比以前更忙了。他高兴地说:“你们港口忙了好呀!说明大家收入增加,港口兴旺,国家在发展。我们港口贸易东方不亮西方亮,东部几个港口有下行压力,西部港口兴旺,说明经济回旋余地大,你们要多做贡献。”   在钦州港,李克强还同部分小微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针对提出的汇率、融资、土地等建议,李克强指出,如果说把我国大型骨干企业称为顶天立地的话,小微企业就是铺天盖地。小微企业不仅在推动经济发展、创造经济效益中不断努力,同时又承担了社会责任,容纳大量就业。国家要优化环境,研究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9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来到广西那马镇冲陶村,看望当地蔗农。他冒雨爬上湿滑的泥坡,详细了解甘蔗种植情况和价格变化波动,关心对农户的补贴是否到位。李克强对蔗农说,糖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你们的工作不可或缺。政府会从农资、糖价上帮扶你们。一方面你们自己要想办法提高生产能力,多搞合作,降低成本,优选品质,提高甘蔗质量;另一方面,国家将保护蔗农利益。这不仅是保护农民利益,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收入增加,老百姓的日子会好起来、甜起来!   下山路上,李克强还特意叮嘱村民:“路滑,你们要小心。” 分享到: 33 (责编:凌陈) 相关专题
个人分类: 心情随笔|194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华文化是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
热度 1 duke01361 2012-8-15 23:49
中华文化是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 许多文化学者都承认,世界上主要存在着三大文化体系,一是中华文化,辐射周边的朝鲜、日本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另一个文化体系是印度文化,主要影响中东地区;第三个文化体系是英语国家的文化,主要代表是英美,辐射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这三大文化体系,其他欧洲区的文化基本上和英美文化大同小异,只是发展阶段上的差异。 这三大文化体系背后对应着三大宗教体系,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如果要严格相互对应的话,由于文化之间曾经多次发生融合,而宗教文化基本上却能够独善其身,所以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清晰的边界。文化的融合与宗教的融合比起来要相对容易很多。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本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中华文化中有很多元素来源于印度文化。 中国的诸子百家文化与佛文化的整合,铸造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使得中华文化同时体现中华本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精华。 同时也是的这种文化辐射更为辽阔。 基督教是最后进入中国的一个教种,与佛教在中国传播相对顺利的情况相比较,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始终得不到任何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不能受到中国民间的更为广泛的接受和相应。 这样直接导致了中华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之间的明显差异。 中华文化脱胎于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在封建社会架构这个舞台上演化和发育,最终使得中华文化成为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封建文化中最为优秀的文化体系;与此类似,英语国家的文化跨越了封建和资本社会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所依附的社会基础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英语国家文化已经基本上剔除了其封建文化的核心,应发展成为一种典型的资本主义文化。 再加上文艺复兴的助推,英语国家的文化在其所承载的“价值”方面已经更加关注人性的素求,换言之,英语国家的文化是一种经过妥协后再生的一种文化;而对于中华文化而言,由于没有经历过类似文艺复兴式的涤荡,依然保有完整的封建文化核心要素,包括封建文化的核心价值。类似于文艺复兴运动的五四运动旨在涤荡中华文化中的封建要素,但是由于中华文化已经在把封建文化演绎到了尽致,因此成效远不如文艺复兴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影响来的深远。 本质上而言,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所负载的价值差异主要在于对人的属性的诠释。 很多迹象表明,人性的生物学因素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人性中的生物因素可能会成为除生产力、生产方式之外最大的可变量。几乎可以肯定是,人类的生产能力和人性的生物学诉求相比,后者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基于上述理解,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最大的前提很可能会回归到人性的生物学属性上。 如何处理人性诉求,是否能最大可能满足人性诉求标示了一种文化体系的竞争优势,甚至是生命力。 2012年08月15日于京南小镇 Chinese culture is the feudal culture of the synthesizer Many cultural scholars have recognized thatthere are three major cultural systems in the world, one of these is Chinese culture, the radiation surrounding the Korean, Japan and som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nother cultural system is the Indian culture, mainly affecting the Middle East; the third culture system is t he culture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mainly represented by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which has aradiation of the world's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addition to these three cultural systems, other European culture is basically similar to Anglo-American culture and differs just in developmentstages. Interestingly, behind these three cultural systems,there are threecorresponding major religious systems, including Buddhism, Islam and Christianity. Should strictly correspond to each other, then had repeatedly occurred fusion between due to cultural, religious and cultural basically was able to be spared, so we will fin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integration is relatively easy compared to many. The local culture in China has a huge influence from the spread of Buddhism in China. Thus, many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have been adopted from the Indian cultu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philosophers of culture and Buddhist culture, has largelycasted the core part of Chinese culture,givingChinese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China's local culture and Indian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is culture is extended toa more extensive radiation. Christianity is the last to enter China, a teaching, and Buddhism in China spread relatively smooth compared to the spread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is still unable to get any government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not by the private sector more widely accep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is led directly to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English national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born out of the superstructure and the economic base of the feudal society, has experienced a long period of feudal society,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on the stage of the feudal social structure, and ultimately make the Chinese culture to become the master of feudal culture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feudal culture cultural system; Similarly, the culture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cross the two phases of the feudal and capitalist society, the social basis of these two stages are attached to the obvious differences,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culture has been largely removed the feudal culture of the core , should be developed into a typical capitalist culture. Plus the boost of the Renaissance, hosted by the culture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n their "value" has been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ime demand of human nature, in other words, the culture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s a compromise after regeneration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did not experience similar to the Renaissance-style cleansing, still re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feudal culture, including the core values ​​of the feudal culture. Similar to the Renaissance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ims to wash away the feudal elements in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the feudal culture of interpretation to every minute of it, so the result is far better than the Renaissance to the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culture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Essentially feudal culture and capitalism load value difference li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people. Are many indications that the biological factors of human nature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biological factors of human nature may be the largest addition to the productivity, production methods can be variable. Almost certainly yes, compared to the biological demands of human capacity and human nature, the latter has a broader space for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nflict and fusion of the biggest premise is likely to return to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human nature. How to deal with the demands of human nature, to the maximum extent possible to meet human demands marked a cultural system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even vitality. Xuefeng Pan(need to be modifed) August 15, 2012 in the town of South Beijing
个人分类: On Culture|3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香蕉纤维
nanyq 2012-3-23 00:21
香蕉纤维是利用香蕉茎杆为原料,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化学脱胶后的纤维可用于棉纺。采用生物酶和化学氧化联合处理工艺处理,经过干燥、精练、解纤而制成的纤维,其具有质量轻、光泽好、吸水性高、抗菌性强、易降解且环保等功能。日本对香蕉纤维的研究走在了前列,印度等具有丰富香蕉资源的东南亚国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国对该种纤维的提取及产品开发也在进行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香蕉纤维的成功制取,极大的扩展了香蕉茎杆的应用,同时又缓解了国际天然纤维的短缺。 精细加工的香蕉纤维   香蕉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有“快乐水果”、 “智慧之果”之称。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以中美洲产量最多,其次是亚洲。香蕉茎杆仅中国每年就有超过200万吨被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然而,近几年香蕉茎杆已经不再被丢弃,利用香蕉茎杆提取纺织用纤维(香蕉纤维)成为热点话题。 化学成份  香蕉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其纤维素含量相对亚麻和黄麻较低,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含量较高,故纤维的光泽、柔软性、弹性和可纺性等均稍逊于亚麻和黄麻。 技术指标  精细化加工的香蕉纤维的技术指标:   A、纤维平均支数2386Nm.   B、束纤维平均断裂强度3.93CN/dtex.   C、强度不匀率 34.3%   D、主体长度:70mm   E、回潮率:7.1% 物理机械性能 香蕉纤维的结构形态   香蕉单纤维长度和黄麻相近,相对亚麻较短,不能用于直接纺纱,必须加工成工艺纤维,其工艺纤维长度也和黄麻相近,但远高于亚麻,因此香蕉工艺纤维可在黄麻纺纱系统上进行纺纱。对香蕉工艺纤维进行化学脱胶处理后,可降低纤维长度,提高纤维细度。化学脱胶后的纤维可用于棉、毛纺纱系统。 开发过程  香蕉纤维产品的开发过程如下:将香蕉茎皮切为几段剥取→用灰汁精练,然后水洗除去灰汁→用竹制剪刀夹住柔软纤维,分几次刮除杂质→将纤维浸在水中,从根部割裂纤维,经过打结或捻接后制成一根长丝→加捻→整经织造。 使用范围  香蕉纤维可用于制作家庭用品,手工剥制的纤维可用于生产手提包和其他装饰用品,或是在黄麻纺纱设备上加工成纱,制作绳索和麻袋以及家纺用品。由于香蕉纤维轻且有光泽,吸水性高,也可以制成窗帘、毛巾、床单等。香蕉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织物可织造牛仔服、网球服以及外套等,目前香蕉纤维的混纺率为30% ,混纺纤维是7s-12s的粗支纱,可进一步开发细支纱和100% 香蕉纤维。香蕉纤维还可用于制造高强度纸和包装袋等。 市场应用  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国家较为流行香蕉纤维面料,面料由手工制作,相当于中国的苎麻夏布。许多人还记得,一次在菲律宾出席东盟系列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开会时身穿由香蕉和菠萝纤维手工编织制成的服装。   目前世界上的香蕉纤维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全球约有129个国家种植香蕉,香蕉茎皮每年废弃量巨大。日本对香蕉纤维的研究开发走在了前列,已有公司成功实现香蕉纤维的产业化,印度等具有丰富香蕉资源的东南亚国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国对该种纤维的提取和产品开发正在进行中。   在我国香蕉纤维应用起步不久,生产企业较少,并且均处于开发、试生产阶段,已生产出21S纯纺纱,以及与棉、粘胶和绢丝混纺生产出了40S香蕉纤维混纺纱。该纱线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天然材料,织物可制作服装、窗帘、毛巾、床单、帽子等。   据中国棉纺织信息网数据显示,香蕉纤维技术指标:束纤维平均断裂强度393CN/dtex;纤维平均支数2386Nm。已脱胶可直接用于纺纱的香蕉纤维价格在7万元/吨左右,利用该纤维已生产香蕉纤维纱线36Nm、48Nm和60Nm,开发的坯布规格有48Nm×48Nm 60×60 1/1等。    香蕉纤维及制品的开发生产为纺织行业增添了一种新型的环保天然纤维材料,对纺织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香蕉纤维、纱线及产品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未来发展  随着生态组织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绿色消费已成为纺织消费的主导模式。香蕉纤维作为一种源于绿色植物的新型天然纤维,其具有的一系列其它纤维无法比拟的优点,使之成为一种十分具有竞争力的新型春夏季服装面料和高透气性纺织用料,业内专家将香蕉纤维服装面料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纺织健康面料” 。
33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美关系和亚洲集体安全的未来
whyhoo 2011-12-5 16:02
本栏上周讨论了中美关系和亚洲的安全困境问题。但亚洲的安全困境,除了中美关系,更要把小国(或者较小国家)考量在内。在任何地方,小国家需要多边主义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较之大国,小国的选择比较少。小国的各方面的需要,包括主权国家和安全和发展,都要求和大国处理好关系。因此,无论是东北亚国家还是东南亚国家,他们的选择是,继续和美国发展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和中国发展紧密的经济关系。对小国来说,战略和经济这两方面都非常重要。   在和中、美两大国的关系上,亚洲小国家也面临困境。如果这两大国发生冲突,甚至是战争,那么情况就会很糟糕,因为这表明,这些国家就会被迫选择一方。选择中国,就要牺牲和美国的战略利益;选择美国,就会牺牲和中国的经济利益。很显然,这个选择非常困难。但另一方面,如果中美两国之间形成了前些年所谓的G2结构,或者“中美国”,两国紧密合作,不让小国参与其中,那么小国家的国际空间也会遽然缩小。如果什么事情都由中美两大国决定,那么小国家在国际事务上就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所以,无论从中美双边关系还是小国家的自身利益来看,小国家都会选择多边安全关系。对小国家来说,多边关系至少有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美两大国的行为。大国不仅仅追求物质利益,也追求声望、信用等非物质利益。在多边关系之内,中美两大国都要顾及声望问题。其次,多边主义有利于小国家参与国际和区域事务,或者说,多边主义是小国家参与国际和区域事务的有效手段。   东盟(亚细安)一些小国家也正是这样做的。一般认为,东盟国家采用的是平衡(balancing)战略,就是说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作一平衡作用。但实际上,东盟的战略正在努力超越这种简单的平衡战略。东盟为了自身的利益,曾经努力阻止其他大国的介入,来保证区域内的和平与稳定。但现在正在转型成为大国互动的平台,东盟尽最大的努力在促成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的同时,实现本身的参与。不过,东盟是否能保障大国之间的和平相处,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就是说,作为一个大国互动平台,东盟要转型成为亚洲的集体安全体系的基础,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安全困境困扰着整个亚洲。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在维持亚洲安全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扮演一个关键角色。美国作为唯一霸权的行为逻辑已经比较清楚,即在很不自信地预防着中国的挑战,无论是实在的还是假设的。另一方面,中国则比较小心地维持着和美国的“和平”关系。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不能放弃北朝鲜,但中国尽量和美国合作,最大程度地来约制北朝鲜的行为,尽管中国的约制并不总是成功的。在上海合作组织方面,尽管俄罗斯趋向于强调安全面,中国更多的是强调商贸,中国的最大考量也是不要去触动美国的安全神经。在中国东盟关系上也是这样,到目前为止的关系的主体是经贸关系。同时,中国也没有显现出任何国家意志和计划,和美国竞争霸权地位。中国在根据自己的步伐进行国防军事的现代化建设。   但不难看出,这是一种脆弱的“和平”局面。美国并不因为中国的“低调”而感到放心,而中国本身的“低调”也是有限度的。中国如果不当心,就会陷入不安全困境。 亚洲缺乏集体安全体系   亚洲缺乏集体安全体系。现存的机制多为经贸关系。如本栏上周所说,尽管存在着一些次区域的安全机制,但这些机制并没有任何能力来应付亚洲的安全困境,相反,它们有可能随时恶化亚洲的安全局面。   要实现亚洲长久和平,亚洲显然需要一个集体安全体系,一个包括中国、美国和亚洲国家在内的多边集体安全体系。   积极的信号是,中美两国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亚洲集体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在开始追求如何实现集体安全体系的确立。美国尽管在努力强化其和盟国之间的安全关系,也意识到现存安全机制的局限性,主要是没有把中国容纳其中。这些年来,美国在努力追求和中国发展军事和国防关系,迫切想了解中国的国家安全意图。同时,美国也在发展共同安全机制上有所努力。   中国方面更是这样。中国的很多行为多是反应式的,是深感“不安全”的产物。从台湾海峡、黄海、东海、南中国海,中国都面临着因为美国或者周边国家所导致的“不安全”局面。可以说,中国尽管是崛起中的大国,但对安全的需要远远超出了其他所有大国。中国一直在努力提倡“和平崛起”及“和平发展”,一方面是为了向其他国家昭示自己对世界和平的愿望,表示自己的崛起不会导致世界的不和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追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中国也在追求如何实现安全的机制和手段。在最近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更是提到了“共同安全”的概念,把此作为新安全观来提倡。尽管中国使用“共同安全”的概念意在和西方国际关系中的“集体安全”概念区分开来,但在实践层面,两者更多的是重合的。   中国周边的小国家更是需要一种集体安全机制。如上所说,这些国家都在继续维持和美国的安全关系的同时在追求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安全和经济关系对这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不过,也有一些国家已经感觉到了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果中美两国关系恶化,对他们来说,这种战略和经济分开的关系就变得不可持续了。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包容美国、中国和他们自己在内的亚洲集体安全机制。   那么,如何发展出这样一种集体安全体系呢?现在中美双边关系上已经有了中美年度经贸对话和战略对话机制。这个机制的产生是因为中美两国间这些关系方面发展的需求。中美两国之间已经建立的双边战略对话,也有可能再进一步建立制度化的安全关系。不过,这种双边关系并不够,并不能解决安全困境,因为双边关系是排他性的,把很多小国排挤在外。亚洲国家需要多边关系,把小国的安全利益考量在内。   因为中美双方的经济互相依赖性的日益增加,从长远来看,战略关系会变得重要起来。这些年来的经验表明,中美两国双边关系的进展正在受到这两个国家(尤其是美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关系的制约。很显然,美国在和中国发展关系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美国和日本、韩国、东盟等国家的关系;同样,中国在发展和美国的双边关系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中美双边经贸和战略关系得不到深化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之间的互动日益增多,但各方面的制度化水平低下,很难提高。这就说明了,中美关系如果要得到具有实质性的发展,就必须超越双边关系,而在多边关系上下功夫。 东亚峰会存在开发潜能   亚洲现存的很多次区域安全机制造成了亚洲国家(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不安全感,而中美双边对话的深化的需要,要求超越双边关系而走向多边。这就表明,亚洲需要一个新型的、能够同时超越和整合现存诸多次区域,或者双边机制的集体安全体系。   很多人现在都希望东亚峰会能够成为这样一个体系的开端和起点。东亚峰会包容了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所有亚洲国家,并且是一个开放体系,不排除其他国家。这本身就和传统尤其是冷战时期建立的多边组织区分开来。它是开放性的,不是针对另外一个国家或者集团的,从而不会对外部世界构成不安全;相反,它是通过协调组织内部不同成员的行为而增进互信、减少不信任和安全困境,而实现集体安全。东亚峰会也并不见得是纯多边安全体系,它可以是一个综合性的多边组织,包括安全、经贸、政治和外交等多方面,也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来调整其重点。   这样一个体系对美国和中国都有好处。如果能够建立这样一种集体安全体系,就表明中美两国存在于同一个体系之内,而非属于两个不同体系。这就可以避免冷战期间美国集团和苏联集团之间对立所造成的世界性的“不安全”局面。处于同一个体系之内,中美的互动可以制度化。尽管两国在体制内的各种竞争(例如竞争领导权)不可避免,但在同一个体系内则可以避免大规模的争霸战争。中美两国之间、中美各自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其它小国的制约作用或者平衡作用,大国对国际声望的竞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对中美两个大国的行为构成制约。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交互作用,会使得大国在处理互相关系的时候,变得更加理性。而经贸力量和军事力量的交互作用,也会使得这些方面处于平衡发展,减少军事力量的单方面作用。从长远来看,同一个体系内也会出现领导权更替的问题,但这更多的是会是伴随着国际责任而来的领导权的和平转移。   作者是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1018.shtml
个人分类: 外交|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实际控制了多少领土?
热度 12 chrujun 2011-10-2 11:12
根据教科书,我国的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 由于黄河的造地作用和沿海大规模填海造地活动的开展,中国的国土面积还在增加。 然而,中国地图上标示的领土范围里,很多地方并不在中国的实际控制下。 最大的一块是被印度控制的藏南。最有名的是日本实际控制的钓鱼岛,大部分岛屿被东南亚国家实际控制的南沙群岛。 在中国的新疆,和中亚国家存在领土争议的面积也不少。 这就有一个问题,中国究竟实际控制了多少国土? 在我方标示的领土范围里,有多少领土被外国实际控制? 为了培养中国人的危机意识,我在这里公开提一个建议。建议我国出版的地图同时标明中国的实际控制线和中国领土界线。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说明,被外国实际控制中国部分领土的历史和原因。 延伸阅读: 中塔新划定国界交接 1158平方公里国土回归(图), http://news.sohu.com/20111002/n321184020_1.shtml?pvid=tc_newsa=b=%E4%B8%AD%E5%A1%94%E5%9B%BD%E7%95%8C%E5%88%92%E5%AE%9A%E5%8E%86%E7%A8%8B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43674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转载:人民日报"严重的战略误判"
热度 1 bioysy 2011-8-3 00:06
严重的战略误判 钟声 《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02日 03 版)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拥有南海部分岛屿主权的东南亚国家应携手把充满争议的南海变成和平、自由、友好及合作的区域”。10天前,菲律宾外长在印尼巴厘岛说得很动听。据说,菲律宾还向东盟提交了一份相关协议的提案,要鼓动东盟国家一起签署。   “和平协议”显然只是马尼拉的一个小把戏。这几天在中国南沙群岛的费信岛上发生的事情表明,菲律宾说的和做的根本不是一码事,马尼拉明显缺少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诚意。   据《菲律宾明星报》网站7月31日报道,菲律宾海军工程队在中国领土——南沙群岛的费信岛上修建的第二座建筑即将竣工。据称,修建该建筑是为了“让保卫备受争议的领海的菲律宾部队躲避恶劣天气。”此举严重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同样是在10天前,中国和东盟10国的外长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行动指针达成一致。确保南海局势走向稳定,当务之急是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这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基本共识。菲律宾方面的做法不只是对中国领土的侵犯,也是对东盟立场的破坏。   南海主权问题的和平解决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首先需要各方按照“指针”确定的原则,通过合作逐步建立互信,为今后的双边谈判打下基础。中国并不反对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开始有约束力的准则谈判,但当下最重要的是务实合作。菲律宾这种违背“宣言”、破坏下一步合作的举动理应受到严格约束。   中国早就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也一直是按这一原则去做的。有关各方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原则立场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随意让某些国家乘机“蚕食”中国的领土。在这一问题上作出严重的战略误判,势必付出应有的代价。 ...... 钟声:敲警钟的声音 另附,前两次人民日报在战争前的警告 一:中印战争前人民日报的公开警告 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 9月20日二十四时到21日七时,我守卫中印边界东段西藏扯冬地区择绕桥西的边防哨兵,遭到印军连续攻击,我军官一名中弹牺牲,战士一名负重伤。直至21日上午八时半,印军仍未停止射击,当地情况十分险恶。对于印度军队这种疯狂的挑衅罪行,全中国人民不能不表示极大的愤慨!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我们完全拥护我国政府对印度提出的最严重、最强烈的抗议。中印边界东段发生的这一空前严重事件,是印度政府蓄意侵占我国领土的侵略计划所造成的;是印度政府把我国的克制和容忍态度当作软弱可欺,越来越猖狂,在中印边境全线加剧紧张局势的必然结果。印度军队在印度政府有计划的部署下,不仅已在中印边境西段侵入我国境内建立四十一个据点和在中段违反双方协议,侵入乌热地区;而且在东段又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入侵。自从最近印军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中国勒村扯冬地方,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局势以后,印方不顾我国警告和抗议,继续深入我国境,扩大挑衅。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印度政府得寸进尺,妄想以武力扩大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众所周知,所谓麦克马洪线完全是非法的,从来没有得到中国历届政府的承认。从“麦克马洪线”以南到喜马拉雅山山麓的广大地区,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只是在1951年以后,印军才利用我和平解放西藏的时机,进占了这些地方。可是,印度政府贪得无厌,竟在1959年我国平定西藏叛乱以后,越过“麦克马洪线”,侵占线北的中国一些地方,硬说这些地方在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南。现在又进一步深入我国领土,进占我扯冬、择绕桥地区。同印度方面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相对照,更加充分说明了,中国边防部队一贯严格执行中国政府避免冲突,停止在边界二十公里以内巡逻的命令,也只因为如此,印度军队才得以乘虚入侵。但是,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自己的国土任意被印度侵占,决不能坐视自己的边防人员惨遭杀害!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天本报发表了中印两国政府就中印边界谈判交换的照会。全世界从这些照会中,清楚地看到,印度政府是何等粗暴蛮横,再一次拒绝了中国政府迅速开始中印边界问题谈判的具体建议,而在中国政府9月13日重申前议,并且为了和缓边境紧张局势,提出双方武装部队沿边境全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的建议之后,不过几天,印度军队却在东段发动了新的侵略。盘踞中国西藏境内班公湖地区的印军也在9月19日向中国边防部队挑衅,包围我巡逻小组,只是由于中国边防部队的极端克制,才避免发生冲突。而9月20日,印军又在东段猖狂向我边防哨兵进攻,造成我边防军官和士兵的伤亡。所有这一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印度政府毫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愿望。印度政府所追求的,只是用和平谈判作幌子,蚕食中国领土,改变边界现状。但是,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和中国边防部队的忍耐不会是没有限度的。我国政府在21日向印度政府提出的最严重、最强烈的抗议中,要求印度方面立即停止进攻,立即从扯冬、择绕桥等地撤出印军,并且保留要求印度政府道歉和赔偿的权利。如果印度政府不立即接受中国政府的要求,那么,为了保护择绕桥以西中国边防部队的安全,为了恢复他们同后方的联络,中国方面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如果印度部队在中国部队的防御行动中仍然开枪射击,则中国部队必将坚决自卫,而印度方面在中国自卫火力下的任何伤亡,都必须由印度方面自己负完全的责任。 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1962.9.22 二:中越自卫反击战前人民日报的公开警告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最近,越南当局对中国的挑衅越来越猖狂。越南武装力量不断侵犯中国领土,任意枪杀和枪伤我边境居民和渔民。越南当局如此肆无忌惮地欺侮中国,已经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长期以来,中越边界一直是一条友好的边界,两国边民一向频繁来往,和睦相处。在越南抗美 战争期间,中越边境的中国一侧成为越南的可靠后方。中国边境的广大人民不惜承担牺牲,给越南军民提供了巨大的有力的支援。但是,从一九七四年起,特别是越 南实现统一以后,越南当局为了迎合苏联,疯狂反华,竟然忘恩负义,有组织、有计划地在边界许多地段挑起纠纷,制造摩擦。他们经常越界到中国一侧巡逻、修 路、开荒、植树,干扰中国边防部队的正常巡逻,窜扰中国村寨,干涉中国边民生产,破坏中国边境的生产设施,甚至绑架中方人员,开枪威胁中国群众,制造多起 流血事件。越方公安人员以种种借口,任意指认边界走向,企图单方面强行改变边界现状。正是由于越南方面的挑衅,致使边境局势日益紧张。边界问题成为近几年 来中越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中越边界纠纷事件一九七四年发生一百多起,一九七五年增加到四百多起,一九七六年剧增到九百多起。一九七七年 又连续发生越南公安人员开枪威胁我边民的事件。今年越南反华升级以来,越南方面在边境的挑衅活动更是有增无已。仅从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到 十二月十五日,越南当局就侵入我广西境内近百处地段,大量蚕食我国领土;出动武装人员两千多人次,挑起两百多次边境事件,造成我边境群众数十人伤亡。 与此同时,越南当局加强战争准备,在全国加紧征兵,扩充军队,频繁进行以中国为目标的军 事演习,在边境地区加紧“净化”活动,增派军队。最近,越南当局又掀起一个全民总动员的“大运动”,公然叫嚣中国是“新的作战对象”,要“打一场大规模的 战争”,其气焰之嚣张,达于极点。 越南当局不仅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蚕食中国领土,而且无理地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一九七五年四月,越南当局在解放西贡的前夕,乘机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六个岛屿,继而在国内外大造舆论,宣传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是越南的领土,妄图鲸吞我大片南海海域和岛屿。 越南还打算强占北部湾的广大海域。北部湾是中越两国陆地和中国海南岛所环抱的一个半封闭 海湾。它历来是中越两国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世界各国同中国南部和越南北方往来的一个海上交通要道。中越两国之间的北部 湾海域从来没有划分过。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越南外交部副部长向中国提出:“两国在北部湾海域由于越南一直处于战争环境,至今未划分”,“建议两国 政府派代表团,就划分北部湾海域问题进行谈判”。中国方面表示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同越南协商解决这个问题。可是,越南当局后来竟出尔反尔,硬说越南和 中国在北部湾的边界线早已划定,并把它的所谓边界线划到中国的海南岛边上,要把三分之二的北部湾海域划归越南。这种毫无道理的要求,充分暴露出越南当局贪 得无厌的领土扩张主义野心。 越南当局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岛屿,妄图把北部湾海域大部分攫为己有,蚕食中国边境领土,同 它对柬埔寨的侵略活动,几乎都是在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前后发生的。这就说明,越南当局今天在中越边境的挑衅活动和对柬埔寨的侵略战争之间,是有着有机的联系 的,是它的地区霸权主义野心的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对于越南当局这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背信弃义的行径,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中越友谊,顾全 大局,一直采取忍耐和克制的态度,或则建议进行谈判,或则在两国领导人会谈中婉言劝告,希望越南当局有所悔悟。但是越南当局却以中国的忍耐和克制为可欺, 不仅不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依仗有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作它的靠山,更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 尤为令人愤慨的是,越南当局如此欺侮中国,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装出一副受中国欺侮的 可怜的样子,妄图欺骗世界舆论。越南宣传机器口口声声说什么越南是个小国,惹不起中国呀;接受中国的援助是“含辛茹苦”的呀;甚至侵占中国的南海岛屿也是 “忍气吞声”的呀,等等。越南当局这种装蒜的流氓手法,令人作呕,十分卑鄙。越南当局以为,只要一说越南是个小国,不管它干什么坏事,人们自然都会同情 它。但是,一个国家欺侮不欺侮别的国家,不在于这个国家是大国还是小国,而决定于它的政治路线和对外政策。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贯奉行无产阶级的外交路 线和政策,历来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九年以来,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领土,没有在外国驻 军,没有欺侮过任何人。越南当局自称搞社会主义,实际是搞民族沙文主义和地区霸权主义。它的野心所向,不问大国小国,它一律都要欺侮。越南今天北欺中国, 西侵柬埔寨,难道不是对它反诬中国的谬论的最有力的驳斥吗? 越南当局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得到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鼓励和支持。中国正在为加速实现四个 现代化而进行新的长征。全国安定团结,生气勃勃。世界各国人民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却如坐针毡,忐忑不安。中国的安定和强大,是妄图称霸 世界的苏联和妄图称霸东南亚的越南当局的一块心病。用边界挑衅和战争威胁给中国制造困难,破坏中国的安定团结局面,阻挠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是它们 两家的共同需要。但是,它们这个阴谋是绝对不能得逞的。 越南当局在反华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够远了。中国人民的忍耐和克制是有限度的,中国不欺侮任何人,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们说了的话从来都是算数的。我们要严正警告越南当局,如果你们仗恃有苏联的支持,得寸进尺,继续恣意妄为,必将受到应得的惩罚。我们把话说在前面,勿谓言之不预。
222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