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医药文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李民:本世纪前中医药在俄罗斯传播的特点
fqng1008 2019-4-20 08:46
摘要: 从中俄关系的角度探讨本世纪之前以汉文化为基础的中医药在俄罗斯的传播,焦点集中在传播始因、传播动力、传播主体、传播过程中异质文化的影响等方面,以期探讨中医药在俄罗斯传播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俄两国关系是中医药传播的基础性条件,中俄两国的医生是传播的主体,政府对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俄罗斯占主导地位的生物医学理念仍然是传播的阻碍。 以汉文化为基础的中医药在俄罗斯的传播是其在世界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问题关注很少,零星的材料和研究见诸于俄国汉学史( П.Е. 斯卡奇科夫,1977)、中俄关系史(蔡鸿生,2006)、中俄文化交流史(宿丰林,2003)和中外医学交流史(李经纬,1998)中。而系统地从流传始因、发展规律、传播主体和两国不同医学文化传统方面探讨显然不够,为此本文拟从以上方面进行概括性梳理描述,以期从宏观上勾勒出中医药在俄罗斯传播的特点,启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策略。 1 中医药在俄流传是两国关系的产物 1.1 早期中医药在俄国的流传 中俄两国在文化上的往来是随着两国地理上的接近而逐步展开的,具有两国关系在其他领域早期发展的共同特征。蒙元时代之前,中国与基辅罗斯是两个地理上相距遥远的国家,没有直接的人员往来,相互也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更不知道彼此有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唯一依稀的联系可能就是古老丝绸之路上的零星贸易: 10 世纪在基辅罗斯的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中国的丝织品、锦缎等货物。 随着蒙古人的铁蹄征服了欧亚大陆,汉人和罗斯人同属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此时的两国在 “同一统治下”有了交通的可能。按照蒙制,汉人被虏,随着西征的蒙军来到基辅罗斯服役,罗斯人也被虏到中国参加诛灭汉人的征战。在西征的队伍中,汉医的出现为基辅罗斯带去了中医药的最初信息。15 世纪初麝香、大黄已出现在撒马尔罕的市场上。希瓦和布哈拉商人把中国的货物运抵阿斯特拉罕,进而沿伏尔加河运抵俄国各中心城市。 随着蒙元帝国的分崩离析,中俄两国又回到了相互隔绝的状态,横亘在它们之间的是无边的草原和山脉。 15 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为西方世界打开了通向美洲、亚洲的道路。此时的俄国也征服了西伯利亚,中俄在地理上开始接近。17世纪英国人与荷兰人在海上竞争激烈,英国人试图通过西伯利亚找到通往“富饶”中华帝国的道路。但他们的请求遭到了俄国人的拒绝。俄国人自己开始了探索通往天朝帝国之路。 俄国位于中国与欧洲之间,居间的巨额贸易吸引着俄国人不断地来到中国,其主要形式有国家商队,也有私人贸易。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医药信息、中国的大黄流入俄国。尤其是大黄,它一度作为俄国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而由俄国政府直接管控。 18 世纪,中俄交往进入到条约化时期。中俄贸易和中医药流入逐渐增多。但总体上说,19 世纪之前中医药流入俄国还只是偶发的、民间的、伴随状态的,俄国人对中医药的认识还处于朴素状态。 1.2 19世纪中医药在俄国的传播 19 世纪是中医药流入俄国的重要时期。世纪初,随着英美两国在太平洋地区贸易的扩张,俄国在恰克图与中国的贸易大量缩减,俄国人开始调整东方政策:积极东进。此时俄国驻北京的非正式使团——东正教使团——发挥了特殊的功能。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使团承担了全面了解中国、服务国家远东政策的任务。俄国政府为了保障使团这一功能的实现,在使团中派遣了医生,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中国医学。 俄国人从理性上认识中医药即从此时开始。这一时期流入到俄国的中医药典籍、中药材品种都是之前不可比拟的。俄国人对针灸和中药的临床实验也开始于这一时期,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一时期,中医药流入俄国的载体除了职业医生外,还有俄国汉学家、植物学家、商人和军人。 1.3 20世纪50年代中医药在苏联的发展 20 世纪上半叶的苏俄、中国都处在剧烈的社会变革和国内战争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国关系也处于不稳定状态,中医药的发展没有实质性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两大对立阵营的形成和新中国的成立使得有着共同意识形态的中苏两国结成全面的同盟。在这一背景下,大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帮助中国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这些专家中包括苏联医生,他们来华的目的主要是支援新中国的卫生事业,也有少部分苏联医生怀着极大兴趣学习了中国的古老医学,尤其是针灸疗法。正是这些医生回国后,开始了具有特色的苏联针灸的研究、实验和针灸教育。针灸疗法得到了官方的承认,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 1.4 后苏联时期和俄罗斯时期中医药的传播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两国人员交往几乎中断。80 年代后期随着两国关系的转暖,人员交往也逐渐恢复。90 年代苏联解体,中俄之间的人员往来迅速增多,官方往来也逐渐增多。这一时期苏联针灸学继续在苏联境内按照自己的轨道发展,出现了不少成果。中苏国家关系正常化以后,也有中国的医生随着官方访问团来到俄罗斯进行医学交流,其中有部分人留在俄罗斯继续中医药事业。1996 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 21 世纪中俄两国多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两国关系全面升级,两国卫生事业的交流也逐年增多。目前在俄罗斯的东方医疗中心就有上百个,其中很多是以中医药手段为患者治疗。中医药典籍也有译本出现,市场上也经常看到中医药养生的印刷品。总之,这一时期中医药在俄罗斯发展处于一个平稳阶段。 2 中医药在俄发展的主体是职业医生 中医药在俄罗斯发展的主要承担者是俄罗斯医生,他们不仅将中医药典籍、药用植物、中药材从中国带回俄罗斯,同时也对中医药理论进行了翻译、研究,并对中医针灸和中药进行了试验性研究。 2.1 19世纪上半叶俄国医生对中医药流入俄国的贡献 19 世纪上半叶是中医药流入俄国的开创时期,期间最主要的活动者是俄国驻北京东正教使团的随团医生。他们分别是О.П.沃依霍采夫斯基(О.П.Войцеховский)、П.Е. 基里洛夫(П.Е.Кирилов)、 А.А. 塔塔里诺夫(А.А.Татаринов)、С.И. 巴济列夫斯基(С.И.Базилевский)、П.А. 科尔尼耶夫斯基(П.А.Корниевский)。他们从中国带回俄国的中医药典籍近百种、药用植物近千种、中药 600 多种。他们对中医药的研究涉猎面非常广,包括:中医药历史、中医药文献、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中医藏象理论、中医经络、中药理论(包括本草)、中药分类、中药剂型及炮制、中药服用方法、中国医疗机构、医生教育、医生社会地位、行医条件、行医方式、行医风俗、中医谚语、百姓医学观念、农村医疗、太医院等,甚至对祝由术、中国人的体质也有研究。这里的集大成者是塔塔里诺夫,他一人带回俄国的中药植物就有 570 种、中药近 600 种,研究中医药手稿达 1577 页。这个时期俄国医生对中医药的引介和研究对后来者影响深远,尤其是他们对中医药基本理念的判断和对中国医疗状况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后来者的延续。 俄国医生除了在理论上引介、研究中医药,在实践上也对中医疗法和中药进行了实验研究。 19 世纪 20 年代法国和英国已经开始了针刺的临床试验,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新思想和新疗法怀有浓厚兴趣的俄国医生 П.А. 恰鲁科夫斯基(П.А.Чаруковский)获得这一信息后,也开始进行尝试性的针刺试验。他在 1828 年的文章中详细描述了针刺的工具、操作方法、禁忌、适应症、电针等,并为一位患有十年坐骨神经痛病史的官员进行了针刺,选用足少阳胆经上的环跳穴和悬钟穴,并加以电针,效果良好。两星期后患者病痛复发,恰氏再次施以针刺,效果仍然不错。遗憾的是,这种从欧洲医生那里借鉴来的针刺疗法在俄国并未受到重视,也没有扩散和延续。 19 世纪在圣彼得堡还有一次中药临床试验也是由俄国医生们主要参与的,其中重要成员之一就是曾经在北京履行过传教团医生使命的 П.Е. 基里洛夫医生,试验是在皇家外科医学院和第二陆军医院进行的。他们对黄芪、天门冬、干地黄等 38 种中药材进行了试验,但结果并不理想。之后不久,他们又对塔塔里诺夫在北京购买的 18 种药材进行了 17 次试验,其结论也不能令人满意。但这毕竟是俄国首次中药临床试验。 2.2 20世纪50年代之后苏联、俄罗斯医生对针灸发展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全面结盟,两国的合作展开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卫生领域。50 年代中期,苏联医生 В.Г. 沃格拉里克(В.Г.Вогралик)、И.И. 鲁谢斯基(И.И.Русецкий)、Э.Д. 德卡琴斯卡娅(Э.Д.Тыкочинская)、М.К. 乌索娃(М.К.Усова)、Н.Н. 奥西波娃(Н.Н.Осипова)来到中国(主要在北京)学习针灸。他们回去后分别在高尔基、喀山、列宁格勒、莫斯科展开了针灸的研究与实验。由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这种疗法逐渐在苏联境内多个城市展开,医学教研机构也培养了大批针灸医生。据 20 世纪 70 年代末统计,苏联境内共培养了 15000 多名针灸医生,他们分别工作在苏联的各级医院、研究所、研究中心。这些人都经过了严格的现代医学训练,之后也经过特殊的针灸培训,他们无论在临床医疗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收到了不少成果。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这种状态没有实质性改变。也正是由于这些人在职业生涯中实际使用着针灸疗法,并取得良好效果,这种疗法才逐渐被政府承认、被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在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虽然有现代针刺学和传统针灸学的派别之争,但针灸疗法在总体上是在向前发展。如果说,19 世纪是中医药流入俄国的开创时期,那么 20 世纪 50 年代可以说是中医针灸在苏联的全面发展时期,直至后来的进一步延续,在这一过程中职业医生承担了主要的角色。 3 政府对中医药在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医药在俄罗斯发展的另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这一点既表现在中医药流传的肇始、衰微阶段,也表现在其迅速发展、扩张阶段,这不得不说与俄罗斯国家的政治体制有关。 3.1 19世纪俄国政府的指令对中医药流入俄国的影响 19 世纪初俄国政府实行积极的东进政策,对派驻北京的东正教使团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包括在组织上为使团增派医生,并委以使命,也通过下属的科学院、医学院等学术、教育机构为这些医生下达了具体任务,这直接导致了俄国人系统了解中医药的活动。这里仅举几例来说明俄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1818 年在俄国外务院给使团的一般性指令中写道: 至于您属下的使团四名大学生,他们共同的任务是学习汉语和满语;另外一项任务就是根据他们以前所学的知识、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其中一个(也就是医学院毕业生)要关注中国的医学和自然历史。 科学院、医学院、莫斯科自然学者学会、圣 -彼得堡矿物学学会要接收这些学生为自己的通信会员,他们有义务向这些学会汇报自己力所能及的发现和评价。这些机构也要从自己的一方,在使团出发时和到中国后,给自己的通讯会员以专门的指令和任务。 使团有义务用拨给自己的经费搜集不仅仅是图书,还有其他稀有之物,设法搞到地图、城市平面图、种子,尤其是那些对俄国有益并可在俄国栽种的种子,包括大黄属的种子,搜集需要的植物、矿物、稀有之物,以及所有的可以有助于精确了解中国、丰富科学、艺术、对我们工业有用的东西。 医生们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我们可以在皇家植物园第一任园长 Ф. 费舍尔(Ф.Б.Фишер)1818 年写给第十届传教使团随团医生 О.П. 沃依采霍夫斯基的指示中找到(指示一共有 52 项内容,这里择其二三): 1.为了植物学研究,应当在去北京的路上和在北京城郊,收集各种草本植物的原本或标本,不仅收集稀有植物,也收集最普通的植物…… 2.……要收集尽可能成熟和新鲜的种子……收集的这些种子需要每年带回俄罗斯。 …… 38.需要收集各种药用种子和根茎,注明药用功效…… 我们也可以在 1839 年皇家医学院给第十二届传教使团医生 А.А. 塔塔里诺夫的指示中找到学院对他的具体要求(指示共 24 条): …… 5.尽力了解中国人的医学、外科和自然科学。 6. 了解他们的理论医学和生理学概念。 …… 10.记录下针灸法、帕金森病、磁疗法、眼科手术。 11.收集那里的药材,搞清楚中国人的药材加工和使用方法。 …… 13.尽可能地搜集有关中国古代医学的信息,中国人所患疾病的性质、病程,气候的影响,以及每个季节患什么疾病,尤其是皮肤病、眼病、梅毒,政府对疾病的防疫措施、治疗药物。 …… 20.努力收集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每个标本都要用汉语标出植物的名称和采集地点。 这些医生基本上完成了政府和科学院交给的任务,对中医药和中国的医疗状况有了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应当承认,政府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在自己的国家传播中医药,而是为了全面了解中国,但这一措施的客观效果却导致了大量中医药典籍、中草药流入俄国,俄国医界对中国医学也有了初步的认知。随着俄国公馆取代了传教团的外交功能,中医药传入俄国的活动进入一个低谷:使团医生研究中医药的大量手稿没有刊印,基里洛夫医生带回俄国的 127 种中药放置了 9 年时间才进行实验,而且后续的实验工作似乎也没有完成。 3.2 20世纪50年代以后政府的政策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20 世纪 50 年代中苏全面结盟,两国合作全方位展开,包括医学领域。苏联医学科学院对中国的针灸非常感兴趣,1956 年苏联卫生部成立针灸疗法专业委员会,1957 年通过了“针灸疗法临时实施准则”。这期间在苏联还成立了多个针灸研究和临床试验机构:莫斯科的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针刺疗法实验室、列宁格勒的别赫捷列夫心理精神疾病研究所针灸实验室、高尔基医学院住院部教研室、喀山医生培训部神经病教研室等。在这些机构里,从北京学习回来的苏联医生们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之后的岁月里,苏联卫生部又颁布了多个有关发展针灸疗法的文件,在各地也出现了很多针灸疗法的机构和培训中心。可以说,针灸疗法是在政府的直接领导、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相对来说,这一时期对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药材实验研究则显得非常薄弱,发展也受到限制,存在着中医师资格的认证问题、中药的应用和销售等问题。这与政府没有相关的法令有直接的关联。 4 生物医学认知阻碍中医药在俄发展 俄国自彼得一世以来就全面接受了西方医学,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官方医学。其对任何外来的医学都要以西方医学的理念为标准进行评价,包括传统医学;当然也只有通过了官方医学的检验,外来医学才有资格在俄罗斯的国土上推广。如此,西方医学理念与传统中医药学相牴牾的地方自然也表现在俄国医生对中医药的认识上,进而影响到官方、大众对中医药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发展。 19世纪的俄国的医学界普遍认为,中医是古老的医学,发展已经停滞;建立在哲学宇宙观基础上的医学观不符合逻辑,也从未在实验中检验,只能算是一种猜测;中国人的解剖观与自然现象不相符,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楼;中国的药学还停留在民间水平,不符合现代科学的要求。类似的认知我们在 20 世纪初俄国的有关文献中也能找到,例如在 П.Я. 皮亚谢斯基(П.Я.Пясецкий,1882)、В.В.科尔萨科夫(В.В.Корсаков,1902)、Я.А.威亚林(Я.А.Виолин,1903)的论述中。 П .Я.皮亚谢斯基的肖像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这种看法有所改变。苏联医生认识到传统中医药学虽然不系统、不完善,但其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是很有特色的“医学民俗”,是当时那个时代完善的医学学说;中国医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治疗手段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它的纯自然的治疗方法、预防疾病的方法、绝无仅有的针灸疗法均值得研究。在药物方面,有可能从中药和其方剂中获得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前苏联及俄罗斯医生对针灸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参照神经反射学和现代生物学的原理,对中药的研究也是基于现代药物学,而没有更多地关注经络学和药物配伍的原理。 从整体上来看,俄罗斯医学界、政府、民众对中医药的看法仍然寓于现代医学的藩篱之内,只是希望中医药在技术手段上对现代医学有所补充,而没有从根本上重新审视中医朴素的 “人医学”理念。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医师在俄罗斯并没有合法的营业执照,绝大部分中药在俄罗斯也没有获得准入的许可。尽管如此,俄罗斯对中医药在临床中的作用还是有部分肯定的;中医在俄罗斯的非正式行医、部分中药的准入都是很好的证明,但目前这部分仍处于一个灰色地带。 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面向未来。既然中医药在俄罗斯发展有以上特点,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俄政治关系良好的今天,通过加强两国医疗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医生在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在其中的影响力,从新的高度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手段,建立以人为本的新的医学模式,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摘自《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 1 期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2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中药经济到中医文化
热度 1 fqng1008 2017-9-29 17:29
因为需要,在网上检索到一篇关于全国中药材市场的文献。我并不清楚它们目前的经营情况,不少资料肯定已经过时,但足可见中医药在我国的深厚渊源,以及巨大的利益关联。此外,还有庞大的中成药市场、中药注射剂市场,以及中医院、中医诊所和综合医院科中医科等等,该有多么巨大的利益链条?! 曾几何时,从余云岫到张功耀宣扬要“取缔中医”。面对如此强大利益、强大文化背景之下的中国,他们只能是“小小寰球,有几个 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我们一直是一个具有实用主义传统的泱泱大国,人们对纯粹理性向来嗤之以鼻。尽管这些不利于纯粹科学的发展,以及纯粹理性的成长,但仍然不妨碍 我们 能够成为经济大国,甚至经济强国。 下面是当代17家规模较大的中药材市场。不知道以中医药为卫生保健主体的古代,那时候的中药材交易会有怎样的繁荣? 一、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四大药都之一) 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该“中心”座落在国家级历史名城——安徽省亳州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内。京九铁路、105国道、311国道从旁边交叉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该“中心”占地4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已拥有1000家中药材经营铺面房:32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安置了6000多个摊位进声经营;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办公主楼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内设中华药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机构、大屏幕报价系统、交易大厅电视监控系统、中华药都信息中心、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销售部、中药材种苗检测中心、中药材饮片精品超市等。交易中心自开业以来,交易鼎盛,热闹非凡。 目前中药材日上市量高达6000吨,上市品种2600余种,日客流量约5-6万人,中药材处成交额约100亿元。1995年元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为亳州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卫生部部长张文康把亳州命名为“中华药都”并题词鼓励:“弘扬华佗精神,办好亳州药都”。目前亳州市农村约有60万亩土地种植中药材,50万人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经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同时,以交易中心为龙头,促进了亳州市交通、旅游、通讯、信息业和市政建设的迅勐发展。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材交易中心的龙头作用,增强交易中心的辐射力,占地180亩的交易中心二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项目包括铺面房、大型仓储、大型停车场、学校、医院和中华药都大酒店。中华药都投资股份公司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二期工程的开发、建设、从而使交易中心形成交易规管理科学、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二、山东鄄城县舜王城药材市场(十七家大型中药材市场之一。山东省唯一的药材专业市场) 鄄城县素有“中国绿色药都”之称。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0万余亩,中药材加工企业30余家。鄄城县建设的鄄城县舜王城中药材专业市场,是继安徽亳州、河北安国之后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是全国、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该市场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拥有固定门店460余套,日上市摊位1000余个,经营品种1100多种,年经销各类中药材5万吨,成效额3亿多元。 由新疆汇通集团投资20.8亿元建设的山东舜王城中药现代科技园,将按照“大市场、大物流、大药都”的思路,利用3-5年的时间,建设成集中药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产学研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中药现代化科技园。目前,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首期项目“舜王中药城”现在正在紧张施工,按照规划设计,主要建设280套风情典雅的商铺楼、标准仓库、一处中药材交易大厅及各种配套工程,预计10月份可投产运营。 三、河南省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有中国药城美誉,国家级定点药材市场,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 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禹州的医药业也得到大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伴随着药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朝时期,禹州就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 1996 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2001年,禹州市投资两亿元人民币新建了现今的河南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又称中华药城)。目前该市场是中国十七家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国家级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药城占地面积四百余亩,包括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可容纳两千五百个摊位的中心交易大厅,以及2000余间三层以上经商楼,并附属仓储、银行、饭店、停车场、娱乐场等各种服务设施,是一所集物流、信息、金融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经营品种上千种,固定从业人员上万人,年交易额达10亿元人民币。位于中华药城中心位置的交易大厅,由河南宋基投资公司独资兴建,禹州市药业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是中华药城的主要建筑设施。它占地三十亩,分上下两层,层高8米。主要采用柜台陈列式经营。3平方米的摊位售价约为15000人民币,一次性付清的可获赠交易柜台。租用该摊位的租金每年需2000元人民币左右。对于购买交易大厅摊位的买主,由政府有关部门办理权属证明,拥有对摊位的出让权、出租权、继承权、抵押权。整个大厅宽敞、明亮、整洁、有序,是八方客商云集的中药材主要交易场所。市场内二间三层(其中门面房84平方,共计230余平方)经商楼的年租金为7500-8000元人民币;三间三层(其中门面房126平方,共计370余平方)的年租金为1万元人民币。 为适应中药材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华药城交易大厅目前正在重新改造和定位。改造后的交易大厅将设立河南省唯一经国家授权,按GSP标准经营中药饮片的法定场所。 目前,禹州中药材市场拥有全国各地药商600多家。同时,在市场周边聚集着许多内地知名中成药厂家,市场经营的中药材品种达上千种,以批发为主,兼顾零售,主要是现金交易。 由于依托周边乡镇三十余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华药城的药材价廉物美,在国内中药材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颇受商家青睐。 四、成都市荷花池药材专业市场(四大药都之一,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 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是1996年由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位于成都市五块石蓉北商贸大道42号,是1996年由原荷花池中药材交易区和五块石中药材市场合并而成。该市场占地80亩,拥有3500个铺面、摊位,年成交量20万吨,药材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并销往沿海一带,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其规模和效益在17个被国家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国家工商局定点批办的专业药材市场中名列前三位,是西部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五、河北省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四大药都之一) 药都”安国市古称祁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素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安国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药兴市、科技兴药”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药业特色经济新格局;全市药材种植常年保持在13万亩以上,药材产量占河北省的75%以上;占地2000多亩的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东方药城有药行(栈)近300家,中心交易大厅摊位4000多个,市场去年成交额逾50亿元。 东方药城东侧正在施工的市场升级工程———东方药城国际中药材商贸中心,总投资2.2亿元,是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代仓储等功能为一体的河北省市场建设示范项目。 六、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四大药都之一,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 江西省樟树市在唐朝即辟为药墟,宋元时形成药市,明清时期臻于鼎盛,终成“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的大气候。但由于设施落后,交易方式陈旧等原因,近年来,“药都”繁华逐渐逝去。   2004以来,樟树开始规划建设一个档次高、规模大、硬件设施一流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规划面积为500亩,建筑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拥有集商贸、仓储、居家为一体的店铺1000余套,设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交易大厅,以及休闲广场、阳光草坪、景观大道等配套设施。 新中药材专业市场一期规划紧邻105国道,长500米,纵深311米,占地235亩,市场主入口处设置一个直径为120米的半圆形广场,建筑围绕广场展开,铺面房由3层半联排式单元组成,市场中央设置综合服务大厅,后侧布局停车、货物配载中心。一期市场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店面4万平方米,交易大厅0.6平方米,仓储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亿元,可同时容纳1000户以上药商入市经营。二期市场规划用地256亩,用于中药材加工、仓储、中转。 现有16个省(市)、72个县(市)的300余户药商在场内经营,年成交量10万吨,交易额超10亿元,辐射全国21个省(市)、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 七、广州市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之一) 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于1979年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开办,是全国首批8个重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广州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是1996年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之一,是广州市惟一合法的中药商品交易场所。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年成交金额高达10亿元以上,经营户来自五湖四海、商品交易活跃,销往全国和港澳台、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是南中国最大的中药材特别是贵细滋补性中药材--南药的集散地和进出口贸易口岸。 2006 年3月27日,由广州清平集团投资,广州清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位于广州清平路与六二三路交界处的清平中药材市场全面竣工。标志着有26年经营历史的清平中药商铺正式升级换代。 八、重庆市解放路药材专业市场(全国首批八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重庆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市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为六楼一底的大型室内交易市场,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共设摊位400个,写字间40套。 九、哈尔滨三棵树药材专业市场(我国北方中药材经营的集散地) 哈尔滨三棵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建立于1991年,是通过国家“三局一部”验收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的中药材市场。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新址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容纳的商户由原来的百余户增至千户,内设中草药种植科研中心,电子商务网络中心、质检中心、仓储中心及商服、银行等配套机构和设施,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市场,无论从规模到设施均达到国内同类市场一流水平。 十、兰州市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十七家大型中药材市场之一) 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17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1994年8月创办,1996年9月经国家一部三局联合批准为甘、宁、青、新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也是兰州市十大市场之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营业额已达上亿元,实现利税上千万元,逐步形成了立足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经营格局。甘肃陇西中药材专业市场2003年6月18日公司中药材专业市场已整体顺利搬迁至黄河国际展览中心2号展馆。进行市场化经营和商业化管理模式,树立了全新的服务和品牌。2003年9月为响应国家对专业市场的整改,以消除对中药饮片经营的影响,10月初公司向省药监局提出中药材专业市场改制申请,并于年底正式领取了中药饮片批发公司经营许可证,目前正按GSP要求的标准筹建中药材批发有限公司,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中药品牌、模式和供销网络。 十一、西安万寿路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西安药材市场已经发展成为营业面积45万m2有固定、临时摊位1500余个,市场经营品种达1600多种,日成交额150多万元且经营机制健全、服务优良的新型药材市场。其销售辐射新疆、甘肃、兰州、青海、宁夏及周围市县。 十二、湖北省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蕲州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不仅品种较多,而且门类也较齐全,是我国著名的盛产道地药材之乡,历来为重点药材产区之一。1991年,设立了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该市场占地102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年销售额近3亿元,上市中药材达1000多个品种,年销售丹皮,杜仲,桔梗等地产药材近800吨,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良性循环,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 十三、湖南岳阳花板桥中药材市场 湖南省岳阳市花板桥中药材专业市场简介岳阳市花板桥中药材专业场由岳阳市农办、农业局、农科所于 1992年8 月联合创办,是国家首批验收颁证的全国八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市场位于岳阳市岳阳区花板桥路、金鹗路、东环路交汇处,距 107国道5公里,火车站2公里,城陵矶外贸码头8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市场占地123亩,计划投资1.6亿元,现已投资5800 万元,完成建筑面积5.5 万平方米,建成封闭门面、仓库、住宅2000 余套(间),并完善了学校、银行、医院、邮电等设施。市场现有来自全国 20多个省、市的经营户480多户,年成交额近3亿元。花板桥中药材专业市场是湖南省重点市场之一。 十四、湖南省邵东县药材专业市场(全国大型药材市场之一) 湖南省廉桥中药材专业市场(前身邵东廉桥药材市场)位于邵东县廉桥镇,320国道与娄邵铁路纵横贯通,交通便利。湖南省廉桥中药材专业市场源于隋唐,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停业。1983年后逐步恢复并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市场拥有各类中药材专业药材经营店、栈800多家,经营场地3万多平方米,经营中药材1000余种(其中本地产药材200余种),集全国各地中药材之大成。市场经营方式灵活,批零兼营,并可代购代销。医疗、电讯、托幼、食宿、短途搬运,长途发运等服务设施配套,购销便利。药材销售辐射到全国各地,部分品种运销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96年成交额达1.5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并跻身全国十大药材市场行列。有“江南药都”之美誉。市场现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管理,走上了更加健康发展的轨道。是湖南省内两个经国家审批设立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十五、广西玉林中药材业专市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广西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位于玉林市城区东南面的中秀路,距离玉林火车站800米,公路、铁路运输十分方便。玉林市中药材市场1988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场占地60亩,共有铺面式摊位812间,市场经营户800多户,经营药材品种1000多种,市场年成交额近10亿元,年创税费1000多万元。玉林中药材市场是全国十七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市场贸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转口远销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对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进玉林中药产业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十六、广东省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 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清年代,就是粤东地区中药村集散地。普宁是广东山区市之一,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67%。境内山川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良好生态条件,各种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南阳山区的后溪、船埔、黄沙、梅林一带山区野生药材400多种,尤其是陈皮、巴戟、山栀子、千葛、乌梅、山药等品种为当地名特产,还有梅林盛产的枳壳、厚朴、千重纸等,构成了我市药源基地。同时,外地药材商品集散地。目前,市场日均上市品种700多个,年贸易成交额8.5亿元以上,中药材销售已辐射到全国18个省市,且远销日本、南韩、东南亚、港澳、北美等国家和地区。1996年7月,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被国家批准为首批8个国家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一个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的传统中药材集散地,是南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最大窗口。 中国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国家批准的首批8个国家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于1998年10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该市场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设施配套完善,拥有铺位400多间,经营商户405户,经营全国地道中药材共1000个品种。市场配备有电脑信息、电视监控、药物检验、中药鉴别等综合服务机构和现代化设施,总投资1.5亿元。 十七、昆明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位于昆明市东郊路174号的昆明市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始建于1991年,于1996年通过国家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严格的全面考查审批,经验收合格后,挤身进入全国十七家被保留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列,成为云南省唯有一家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内现有经营商户300余家,经营中药材4000余种,担负着我省80%以上的中药材收购、储藏和批发全国各地的重任,年贸易额可达10亿元人民币。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83 次阅读|3 个评论
太湖文化论坛:向全球推广中医药文化
hucs 2012-6-10 12:18
太湖文化论坛:向全球推广 中医药文化 http://www.thffc.com/ 以 “ 促进人类自然和谐健康发展 ” 为主题,由 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太湖文化论坛主办的 太湖文化论坛 中医药文化发展 ( 南昌 ) 高级别会议, 于 2012 年 6 月 5-8 日在江西省南昌市江中药谷举行。 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五大洲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药学专家、科学家、政治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共 200 余人参加。会议达成了诸多共识,通过了南昌宣言。(本博主综合报刊消息)
个人分类: 学术活动|2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药文化科普任重而道远
热度 14 张三火 2011-12-23 21:58
中医药文化科普任重而道远
11月末,在北京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第二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班”,我省选派五位业内人士参加。 此次培训班日程安排的很紧张,从中收获颇多。 首先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教授主讲:中医药文化科普公共语言表达及演讲技巧。气质优雅的鲁教授风趣生动的讲述了“如何激发语言表达的欲望”“感之于外,动之于情”等说话技巧,强调说话要做到:眼到——心到——嘴到,以及关于声音形象的塑造等专业技能,她还举了不少实例,讲课真是引人入胜,不愧为语言艺术大师。她说:“朗读让人变得更加精致”,可以让人忘忧、心情舒畅。我确信这一点!不信,你也试一下哦!从朗读《黄帝内经》开始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孙光荣老师讲了“中医药文化科普的宗旨、原则、内容与要领”,指出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肩负着三项崇高的重大的使命,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灵魂和根本,并指出近现代以来东西方文明交汇碰撞使中医药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挑战,中医药文化的本源特色优势有被西化、被虚化、被玄化、被僵化的趋势。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中医药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温长路教授讲了题为“中医药文化与科普讲座的创作思路”的报告,阐述关于中医药文化的定位、关于中医药科普的定位、科普讲座的一般要求、如何解决学术语言与普及性语言的表述关系、科普讲座应把握的几个原则等问题,使中医药科普的目的意义更加明晰。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6186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从民诗、民词、民联、民信中看中医药文化
dongzg101 2011-8-2 06:17
从民诗、民词、民联、民信中看中医药文化 已有 59 次阅读 2011-7-30 15:39 | 个人分类: 杂谈 | 系统分类: 人文社科 从民诗、民词、民联、民信中看中医药文化 江志超 民诗、民词、民联、民信 ,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真实记录和缩影。中医药做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应用中医药这个真枪实弹同疾病做斗争的同时,它不仅治愈的是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包含着更为重要的对身心健康治愈的更高境界。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在自我明鉴,它更在让人流连忘返,从以下民诗 、民词、民联、民信中你将看到中医药文化之瑰丽: 1 、民诗 “乌头早续杏林春,远志高标更除尘; 厚朴晚须成大器,从容金尚德闲身; 百年阴德当归后,六枝神功独活人; 别去参辰应念我,天南星斗望户深。” (河南省郑州市博物馆一墓碑) 2 、民词 “ 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 。 ----- 吴西逸 “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难。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 。 ---- 郁达夫 3 、民联 上联:阳春三月 天仙红娘子 龙骨玉肉 首乌容少 一点朱砂痣 面扑天花粉 头插金银花 身穿罗布麻 项带珍珠 腰挂珊瑚 怀抱太子 在重楼连翘百步仰望天南星 盼槟榔 下联:冰雪连天 日人白头翁 血竭陈皮 满面花椒 两撮银柴胡 背搓猪牙皂足登棉皮鞋 披挂穿山甲 颈缠金缨 胸佩琥珀 手拄虎杖 上常山独活千年 欲成威灵仙 弃鼠妇 横联:各有远志 (一民间对联,出处不详) 4 、民信 “白术兄:君车渡大海,独活于异乡生地,如浮萍飘泊,牵牛依篱,岂不知母亲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乃祖居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红花紫草苏木青,金樱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昔日沙苑滑石之上,现已建起凌霄重楼,早已不用破故纸当窗防风了,而是门前挂金风,悬紫珠。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益母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藤、青风藤,南园结有石莲子、芡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勃,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藿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 ! 令堂泽兰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惟时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念寄生地,愿君早茴香 ( 回乡 )! 弟杜仲顿首。” 这是某报刊载过的安徽汪济老先生所写的一封《致在台 ( 湾 ) 古人》信。 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以上民诗、民词、民联、民信仅各从一窥视中医药文化,但其构思之精巧,语言之优美,立意之新颖,读来使人深然有趣,耐人寻味。 “ 诗言志,歌咏言 ” 。 它们所包含的“不仅是治身,更是治心”。
1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