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慕田峪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长城你是否感觉到蒋继平的心跳频率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6-2 08:17
长城你是否感觉到蒋继平的心跳频率 蒋继平 2018年6月2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 是炎黄子孙护国爱民, 爱好和平的标志性建筑。我小时候读的最多的书是毛主席写的, 记得他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这句话对我幼小的心灵影响很大。 谁年轻时没有当英雄好汉的梦想?所以,在青年时代, 我就在心中立下在有生之年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志向。 我人生中第一次实现这个志向是1996年夏天。 当年我从美国到中国出差, 负责种子生产的质量检查,生产基地主要在甘肃酒泉附近。在一位公司在中国分部的负责人陪同下,造访了位于长城最西端的玉门关。那次我对长城的印象很差,一副破败不堪的样子, 完全没有我心目中想象的那么雄伟壮丽。当时,站在已经相当模糊不清的玉门关长城遗址上,我真切地感悟到唐朝诗人王之焕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景象。 第二次登上长城是1997年夏天。那是我第二次到中国出差。 这次我和夫人一起游览了长城的八达岭景点。 我和夫人都登上了八达岭的最高烽火台。这次造访长城,彻底改变了我对长城的看法。 站在八达岭的最高烽火台上,举目远望,可见雄伟的长城像一条巨龙游荡在山恋之间, 真使人感到是人间奇迹。 第三次登上长城是2011年夏天。 这是我第12次到中国出差。出差的主要任务是陪同公司从荷兰聘请的一位种子质量管理专家到中国进行田间种子质量检查。这位顾问叫皮得范登堡。 他和他的夫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他们都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很感兴趣。在工作之余, 希望我带他们去举世闻名的长城看看实景。 因为我们住的酒泉宾馆离嘉峪关很近,皮得又是我的老朋友, 又是公司聘请的专家顾问, 所以, 我就在当地聘请了一位英语导游, 带着他们夫妇一起登上了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嘉峪关长城。登上嘉峪关城堡, 塞外风光尽收眼底,在那种境况下, 我觉得天下第一雄关的称号非其莫属。 第四次登上长城是2012年夏天, 这是我第14次到中国出差。这次出差是和我的美国顶头上司一起到中国来的。他是第一次到中国,也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 他希望在北京能够亲眼目睹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 我把这个信息告知我在北京的朋友。 他们说最好游览慕田峪长城, 那里游客比较少, 也不堵车, 风景很好。我听从他们的安排。在北京的好友,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小儿子戴长健亲自开着他心爱的路虎越野车, 在北京世诚科技种业公司总裁张伟和河南工业大学理学院朱光有书记(教授)的陪同下, 我们一行五人登上了别有一番风情的慕田峪长城。 因为慕田峪长城在山岭之上, 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所以, 登上慕田峪长城的最高烽火台需要一些登上运动, 会出现心跳加速的现象。我不知道长城是否感觉到我的心跳频率。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21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情定小馆——慕田峪,我们的“家”
热度 3 Wuyishan 2011-11-23 14:26
(博主按:下文中的尚珠丽女士,是我1982年在中美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学习期间认识的美国朋友。她当时在培训中心担任美方教务长的中文助理。今天偶尔发现了这篇不完整的文章,转发一下,祝愿她全家幸福愉快!) 情定小馆——慕田峪,我们的“家” http://www.womenofchina.net/html/report/2664-1.htm 作者: 叶珊 张平    《中国女性》海外版: 2011 年 07 月    时间: 2011-07-12 上世纪80年代初,尚珠丽从美国马塞诸塞州的家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这片东方的土地上,她意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与丈夫王培明相识、相知。经历了分居两地、聚少离多的考验,他们依然选择在一起,成为那个年代少有的 “中西合璧 ”夫妻档。 不仅如此,2006年,他们与好友萨洋夫妇合伙,把闲置的小学校舍改造为慕田峪长城脚下远近闻名的 “小园餐厅”;又把校舍旁的村粮库改为 “小园玻璃”艺术作坊;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他们把农家饭馆装修成为“大路馆儿 ”,农家小院挂牌成为 “小庐面 ”;又让旧琉璃瓦厂变身“瓦厂酒店”。 独具特色的餐馆儿、民俗院,建起了一条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成为他们夫妻生活一个特别的归属,一个别样的“家”! 一辈子的决定 我的家乡在马塞诸塞州,一个叫“Shelburne Falls”(霄本村)的地方。我的家人都对外语很感兴趣,妈妈教法语、西班牙语和拉丁文。高中时,我就读的学校与其他公立学校不同,设置了一些在其他学校学不到的科目,比如:亚洲历史、非洲历史、不同地域文化比较等等。 其中的一个老师曾经旅居印度多年,对印度教、佛教、道教都非常有研究,课讲得亦十分生动有趣。在他的影响下,我从10年级就开始对亚洲文化着迷。在马州州立大学入学时,我主动向校方表示自己想学习一门亚洲语言的愿望,所以从1973年,我开始正式学习中文。 大学毕业后,我在美国外交部实习过一段时间,但实习期结束后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之后我搬去了加州,并申请就读加州州立大学的研究生。在那期间,我认识了一位教授,他1980年曾到过中国,参与过一个中美合办的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的项目。当时,这个中心恰巧需要一个会讲中文的美国人来做协调人。 神秘的东方一直牵引着我的心,于是在1981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那年4月到11月底,我们在大连理工大学(当时的大连理工学院)开短期的学习班。接下来的几年间,我随教授成立了一个贸易中心,帮助一些美国小公司来华做投资。1986年,在协助美国某公司去上海做砂布生意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丈夫培明。 在我眼中,培明是个从小就自力更生、自学能力非常强的人,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吸收储备知识之后,学以致用,培明却是个例外。他的好奇心特别强,这也是这么多年他最吸引我的一点。那时候我们一个住在大连,另一个住在上海,没有网络、电子邮件等先进的联络方式,就像“牛郎和织女”一样,别说见一面了,连通一次电话都要排很长时间的队。 在那个年代,一个外国女人和一个中国男人谈恋爱,在中国还很少。虽然我们时不时会去彼此的城市,但很难说我们能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为了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我帮培明在美国申请学习一年,利用在美国生活的日子增进对彼此的了解。1988年,我和培明在美国我的家乡结了婚,之后又在上海举办了一场中式婚礼。
个人分类: 东鳞西爪|3086 次阅读|3 个评论
箭扣-慕田峪雾中赏秋篇(2):秀丽慕田峪
热度 6 dreamgirl 2011-10-30 17:51
箭扣-慕田峪雾中赏秋篇(2):秀丽慕田峪
上个周六,室里迎新活动即是爬慕田峪;因为有事也因为天气不好(连日的大雾)就未报名,以为这周会转好呢!看红叶的心好迫切,可惜到了昨天又如此这般...箭扣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树要么掉了叶子,要么是枯树,心中颇有些失望~~ 还好,穿越过来后,见到了些许美丽的山间彩叶(红-黄-绿相间其中),少却了部分遗憾,遂足以。后来,返程的路上,前锋总结说,我们这天的行程大约7.5公里,直线上升高度900米。可是,疲惫不堪的我们感觉比走了20公里山路还要累腾。谁说不是呢,这7.5公里,上山下山,攀岩,砖烽火楼不计其数... fig1. 箭扣与慕田峪的交界处 两年多不见,慕田峪俨然又向外延伸了许多;09年来的时候,这里还属于乱石嶙峋的‘野长城’吧! 从箭扣穿越过来的我们,欣赏了慕田峪的风光却少却了这里的门票费,PS:下山的时候还发现一条逃票路线呢! fig2.回看走过的慕田峪 fig3.迷雾中的长城 fig4. 迷雾,迷雾还是迷雾 fig5.秀丽的慕田峪的游客为什么这么清静呢!嘻嘻,真好:) fig6.彩叶环绕 fig7. 城墙一角 fig8.别有洞天 fig9.黄绿秋色 fig10.秋 fig11.硕果累累 fig12.藏在山间的野生香石竹
个人分类: 享受生活|4559 次阅读|12 个评论
箭扣-慕田峪雾中赏秋篇(1):冷峻箭扣
热度 10 dreamgirl 2011-10-30 17:19
箭扣-慕田峪雾中赏秋篇(1):冷峻箭扣
箭扣的险,为咱‘圈内人’所熟知。 向往许久,却迟迟不敢下决心走一遭;这个久久的‘奢望’,终于在昨天实现,前提是有‘保镖’护身O(∩_∩)O~ 闹钟叫了一次,醒不来;第二次一叫,骨碌爬起,一看表5:40。 匆匆洗漱完毕,6:00出门,辗转618,315,6:55到达集合地点上包车。约莫7:20发车,8:45到达卧佛山庄,开始爬行。 fig1.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上了山顶 可能是前一天晚上没睡好,也可能是起步比别人晚,着急赶了一阵路;登顶的过程,着实费劲。还好,有收队和驴友陪伴。一路支招才挺了过来,不禁叹息,曾经前队的我也老了... fig2. 巍峨险峰 fig3. 别有洞天 fig4. 残垣断壁 fig5. 秋的讯息 fig6. 通体白石 fig7. 悬崖峭壁 fig8. 穿行其间 fig9. 正北楼午间进食,稍作休息 我们参加的队伍(酷我户外),一行50人左右;加上其他几个户外队,当天约计200人左右穿越箭扣 最后说下这次我们跟的队伍--酷我户外’,虽然也是商业队,但却改变了我和龙仔对之前两次商业队的成见,(1)没有那么财迷:上车就收钱还来回一起收,收费还算合理(比AA贵不了多少);(2)前锋、中锋、收队全程押队,对队员的照顾也很周到,特别感谢收队MM O(∩_∩)O~;(3)灵活,返程的时候,队员可以和领队和司机商量中途下车,不像上次明明要过西直门却非得在预定的终点站东直门停车,囧!!(4)路线很实在除了登山还有攀岩,爬上爬下走到你走不动为止,不像上次总感觉太轻松不尽兴,看来我还是适合走自虐路线,吼吼!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4925 次阅读|2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