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批评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痛悼著名语言学家、批评家伍铁平先生(1928.6—2013.5.26)
热度 2 黄安年 2013-5-27 09:29
痛悼著名语言学家、批评家伍铁平先生( 1928.6—2013.5.26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5 月 27 日 发布 从伍铁平先生的夫人施老师、以及北师大王宁教授、学术批评网那里获悉 , 著名语言学家、批评家伍铁平教授在久病之后 , 昨天凌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重病已久 , 但每次都化险为夷 , 所以对于他昨天的去世反而思想准备不足。前两天,我还在童庆炳家谈起要去看望伍先生 , 前一个月在伍先生家还和施老师说起要去他时住三里河的疗养院看望他 , 但是这一切由于我太相信他能够一次一次地挺过来,而没有去。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不知疲倦、不顾疾病、特别能战斗的永不停息的战士。即使在医院里 , 他还感到没有“学术味”。几乎我每次去他家,他总是给我讲到刚刚出院的情况 , 而侃侃而谈对学术界的忧患。他的倒下 , 让我感到十分的悲伤,也给我留下了一个战士生命不息,战斗不已的永不磨灭的印象。 明天上午,我将去北医三院向这位学术战线的来战士,作最后的告别。 伍铁平先生安息吧! 施老师及家人节哀 ! ******************* 杨玉圣:著名语言学家、批评家伍铁平教授逝世 时间 :2013 年 5 月 26 日 作者: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暨主持人)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 : 今天下午 4 时 25 分,自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先生处惊悉,著名语言学家、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伍铁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 2013 年 5 月 26 日 凌晨三时在北医三院不幸逝世,享年 85 岁。 伍铁平先生,湖南湘潭人, 1928 年 6 月生。早年先后就读于贵州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现黑龙江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国外语言学》杂志主编、国外语言学研究室主任。主要致力于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国外语言学的研究。著有《模糊语言学》《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比较词源研究》等。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等。合译《词的语法学导论》《普通语言学纲要》《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人的思维和人工智能》等。作为著名语言学家,伍先生晚年致力于学术批评与语言文字学学科评论,著有《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文集》《语言和文化评论集》,成就卓著,影响广远。 据悉,伍铁平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将于 2013 年 5 月 28 日 上午十点在北医三院告别厅举行。 伍铁平教授安息! 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首发 2013 年 5 月 26 日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5107type=1013 伍铁平 伍铁平 男,1928年6月生,湖南湘潭人。中国当代著名 语言学 家,现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退休教授。 伍铁平早年先后就读于 贵州大学 和 西南联大 先修班、 清华大学 化工系。 1948年—1950年在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 现黑龙江大学) 学习。曾任 中国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国外 语言学 》杂志主编、国外语言学研究室主任。主要致力于 语言学 理论,尤其是国外语言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普通 语言学 概要》(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汉法德俄英西文对照国际歌=(商务印书馆):《欧仁·鲍狄埃》(合作北京人民出版社):《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言学是一项领先的科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主要译著有:《词的语法学导论》(合译科学出版社);《普通 语言学 纲要》(合译,商务印书馆);《词典概论》(合译,商务印书馆);《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人的思维和人工智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要论文有:《正确理解拉法格的(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语言词汇的地理分布》;《论汉语中的从儿称谓及有关现象》;《男性直系亲属名称的类型比较》;《从语言学的颌先地位谈到它在方法论上对哲学研究的意义》;《开展中外语言学说史的比较研究》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1204373.htm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712 次阅读|2 个评论
批评家=巫师?
热度 1 xcfcn 2011-7-25 00:05
文艺批评家 = 巫师? ——文艺批评何以可能? 同济大学的博导张生教授在报上 撰文批评周立波在《中国达人秀》的表现 。结果老周恼了,立马在微博上现身说法破口大骂:“ 像你这品种的教授,江河湖海沟到处都有!但周立波再烂也就一个,这就是我和你最大的区别! ”、“ 骂你都嫌口脏但你命真好!居然有幸成为周立波口中的半口脓痰! ” 我在这里无意讨论他们两者的是非,但是这触发了我想讨论一个稍微理论一点的问题:文艺批评何以可能?但是我却不想以理论的方式进行讨论,而是把文艺批评家跟巫师做一个古今对比。 1 、沟通功能的丧失 以前艺术家和读者之间横隔着专业读者——文艺批评家。读者本身基本上是沉默的。文艺批评家起着沟通读者和作者的作用。相当于古代的巫师,绝天地通后,只有巫师才能沟通天地。 可是现在是即时互动时代,文艺工作者可以跟受众直接对话,批评家反而成为了读者和作者沟通的障碍和累赘了! 2 、指导功能的丧失 以前因为艺术的小众化 / 精英化,有比较高的门槛,有专门的人把关,你的艺术要跟大众见面,你首先要过了“把关人”如编辑和发行人那一关,所以作者很重视批评家的指导,对于他们的批评不管是对还是错总是一股劲的点头,一口一个老师的叫,批评家享有着高度的权威。但是现在网络时代是零门槛制,你只要有作品了,你不用别人把关,你就可以直接放到网络上,让自己的作品直接面对受众,接受他们的评判。是受众这些消费者决定作品的命运!以前,国王打战是一定邀请巫师占卦的,结果出来基本上是要听从巫师的解读。但是现在,就是我们平头老百姓也不鸟巫师了,高兴了扔几个钱听听巫师瞎掰乎,信不信完全由你老人家自己决定。 3 、批评家的自我解构 / 祛魅 以前批评家共享着一套理论,对作品有着一个比较统一的评判标准,可是在后现代的今天,道术为天下裂,众神群舞的时代,谁也没有绝对的解释权。当批评家自己都没有自信的情况下,你有什么资格让作者买你的帐?所以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说过也就过去了,甚至更可悲的事,批评成为作品炒作的一环,变成一场娱乐狂欢或一地鸡毛的口水战。这跟巫师流落街头卖艺一样,批评家的批评仅仅是炒家的一盘菜而已。 当批评家自己解构,并丧失了批评的沟通和指导功能后,文艺批评何以可能? 我想唯一的出路就是批评家隐身到读者 / 受众群里并作为他们的一分子重新开始自己的发言。 这或许是批评家的悲哀,但更是他们的重生。
个人分类: 杂论|40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