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一流学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地学一流的高校们
热度 1 cgh 2017-9-23 14:36
地学一流的高校们 地学在自然科学中处于什么地位?不好说啊,肯定没有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火爆,也没有数学和物理学那么基础或者高深。不过,从双一流名单似乎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地学的地位或者说是国民紧要度。 从一流学科名单中,列出来属于地学的包括:理科:生态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工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 ---------- 学科在高校分布如下: 生态学(11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兰州大学、青海大学 地质学(6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物理学(3校):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地理学(3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大气科学(3校):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海洋科学(2校):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8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 矿业工程(6校):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南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4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3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 测绘科学与工程(2校):同济大学、武汉大学 ---------- 涉及地学高校的地学学科数超过2个的,也就是地学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5),南京大学(4),北京师范大学(3)、武汉大学(3) ---------- 地学建设的一流学科点总共是61个,对比的是,材料学与工程是30个、医学是31个、化学是3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14个、控制科学与工程是9个、教育学是2个;这基本反映地学在国家发展和经济的地位; 生态学包括11个点,很有几个点为支撑一流大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环境科学与工程包括8个点,这好像还不完全属于地学的学科; 西北大学居然只有一个一流学科地质学,出乎我的意料,似乎成了西北地质大学; 地学强校似乎并不是地学专科学校了,还是传统的综合高校,这背后的因素应该缺不了经费支撑和人才政策的差距;
个人分类: 杂谈|3467 次阅读|3 个评论
国家双一流高校入选学科排名
冯用军 2017-9-21 14:42
排序 一流大学 学校 入选学科数 自主建设数 1 A 北京大学 41   2 A 清华大学 34   3 A 浙江大学 18   4 A 复旦大学 17   4 A 上海交通大学 17   6 A 南京大学 15   7 A 中国人民大学 14   8 A 北京师范大学 11   8 A 东南大学 11   8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   8 A 中山大学 11   12 A 武汉大学 10   13 A 中国农业大学 9   14 A 华中科技大学 8   14 A 西安交通大学 8   16 A 同济大学 7   16 A 哈尔滨工业大学 7   16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   19 A 四川大学 6   19   东北师范大学 6   21   华中农业大学 5   21 A 国防科技大学 5   21 A 南开大学 5   21 A 吉林大学 5   21 A 厦门大学 5   26 A 天津大学 4   26   北京科技大学 4   26 A 中南大学 4   26 A 兰州大学 4   26 A 华南理工大学 4   26   北京协和医学院 4   32 A 华东师范大学 3   33   北京中医药大学 3   34 A 北京理工大学 3   35   华东理工大学 3   36   南京农业大学 2   37 A 西北工业大学 2   38   中国矿业大学 2   39   中国地质大学 2   40   中国石油大学 2   41   北京林业大学 2   42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43   中央美术学院 2   44 A 山东大学 2   45 A 电子科技大学 2   46   中国传媒大学 2   47 A 中国海洋大学 2   48   东北林业大学 2   49   江南大学 2   50 B 云南大学 2   51 A 大连理工大学 2   52   北京邮电大学 2   5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   54   河海大学 2   55   华中师范大学 2   56 B 湖南大学 2   57   中国科学院大学 2   58   中国药科大学 1   59 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   60   南京林业大学 1   61   北京交通大学 1   62 B 东北大学 1   63   中国美术学院 1   64   南京师范大学 1   65   西南交通大学 1   66   第二军医大学 1   67   华南师范大学 1   68   东华大学 1   69   南京理工大学 1   70   西北大学 1   71   中央财经大学 1   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1   73   南京中医药大学 1   74   天津中医药大学 1   75   上海音乐学院 1   76   西南大学 1   77   北京体育大学 1   7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   79 A 中央民族大学 1   80   中央音乐学院 1   81   北京外国语大学 1   82   成都中医药大学 1   83   哈尔滨工程大学 1   84   上海海洋大学 1   85   上海体育学院 1   86   上海外国语大学 1   87   天津工业大学 1   88   西南石油大学 1   89   中国政法大学 1   90   中央戏剧学院 1   91   成都理工大学 1   92   首都师范大学 1   93   上海财经大学 1   9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95   南昌大学 1   96   武汉理工大学 1   97   南京邮电大学 1   98   河南大学 1   99   宁波大学 1   100 A 重庆大学   3 101 B 郑州大学   3 102 B 新疆大学   3 103   苏州大学   1 104   四川农业大学   1 105   大连海事大学   1 106   北京工业大学   1 10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 108   北京化工大学   1 109   暨南大学   1 110   上海大学   1 111   西南财经大学   1 112   长安大学   1 113   东北农业大学   1 114   合肥工业大学   1 115   华北电力大学   1 116   陕西师范大学   1 11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 118   外交学院   1 119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 120   天津医科大学   1 121   河北工业大学   1 122   太原理工大学   1 123   内蒙古大学   1 124   辽宁大学   1 125   延边大学   1 126   安徽大学   1 127   福州大学   1 128   湖南师范大学   1 129   海南大学   1 130   广西大学   1 131   贵州大学   1 132   西藏大学   1 133   青海大学   1 134   宁夏大学   1 135   石河子大学   1 136   第四军医大学   1 137   中国音乐学院   1     小计 415 44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6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烈祝贺中科院大学跻身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热度 3 cgh 2017-9-21 12:55
热烈祝贺中科院大学跻身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教育部公布了“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 第一印象: 1、一流学科,基本重现了高校合并大潮前的强势学科格局; 2、一流高校,至少有三个以上一流学科,实力望尘莫及,非传统综合高校和成功潮后综合高校莫属。 3、这次双一流,是对二十年高校改革成果的阶段性淘汰和升级级,之前没有抓住机会的,后面的基本没有机会了,激励机制显著! 不过,中科院大学这样年轻的实力大学,跻身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值得热烈祝贺 。公布的材料看,虽然只有化学和材料两个一流学科,中科院的院士和研究员们会感受到锦上添花的荣耀。科技部要再来个“双一流”研究院所,谁与争锋! 前段翻看了一下今年各省招生高考录取分数线的高校排名,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刻苦”的省份中前几名高校都有中科院大学,中科院大学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再次祝贺中科院大学!
个人分类: 杂谈|338 次阅读|3 个评论
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母校上榜没?
冯用军 2017-9-21 12:10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信息索引: 360A22-07-2017-0005-1 生成日期: 2017-09-21 发文机构: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发文字号: 教研函〔2017〕2号 信息类别: 高等教育 内容概述: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信息公开_部函 教研函〔2017〕2号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 学科名单的通知 教研函〔201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   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等三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遴选认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现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各单位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决策部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坚持内涵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推动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加快发展,取得更大建设成效。   特此通知。   附件:1.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 年9月20日 附件 1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 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 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附件 2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北京大学: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注: 1. 不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 “ 双一流 ” 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 2. 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 “ 双一流 ” 建设专家委员会建议由高校自主确定的学科; 3. 高 校建设方案中的自主建设学科按照专家委员会的咨询建议修改后由高校自行公布。 清华大学 :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现代语言学 北京交通大学 :系统科学 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自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林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外交学院 :政治学(自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学(自定)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学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自定)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学、设计学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南开大学 :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天津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自定) 河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自定)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内蒙古大学 :生物学(自定) 辽宁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东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吉林大学 :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延边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东北农业大学 :畜牧学(自定)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林学 复旦大学 :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 同济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 :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华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药学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上海财经大学 :统计学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学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上海大学 :机械工程(自定) 南京大学 :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东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 南京理工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 :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浙江大学 :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学 安徽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自定) 厦门大学 :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福州大学 :化学(自定) 南昌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山东大学 :数学、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郑州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 河南大学 :生物学 武汉大学 :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自定) 湖南大学 :化学、机械工程 中南大学 :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中山大学 :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暨南大学 :药学(自定)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 海南大学 :作物学(自定) 广西大学 :土木工程(自定) 四川大学 :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自定)、电气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学 四川农业大学 :作物学(自定)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西南大学 :生物学 西南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贵州大学 :植物保护(自定) 云南大学 :民族学、生态学 西藏大学 :生态学(自定) 西北大学 :地质学 西安交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长安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自定) 兰州大学 :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青海大学 :生态学(自定) 宁夏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定)、化学(自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定) 石河子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宁波大学 :力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防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二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 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709/t20170921_314928.html 2017-09-21  来源:教育部   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三部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日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三部委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双一流”建设实施推进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   稳中求进,即从建设基础出发,平稳开局,平稳过渡,平稳推进,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继承创新,即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发展,即以改革为动力,既要坚持竞争开放、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强化绩效激励,又要强调改革引领、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    2.“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是如何遴选认定的?   答: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以增量方式统筹推动建设,以存量改革激发建设活力。“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高层次战略专家作用,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具体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然后,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此后,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三部委审议确定“双一流”拟建设高校及拟建设学科名单。   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拟建设高校编制论证建设方案,经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三部委。专家委员会对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审议咨询,首先把牢政治关,其次坚持综合评价和内涵发展导向,逐校对建设方案提出具体咨询意见。三部委研究后,根据咨询意见通知有关高校修改完善建设方案,并对修改完善情况进行核对把关。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其中,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了一批建设学科,考虑到这批学科的特殊性,在名单中特予注明。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3.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认定体现了哪些战略考虑?   答: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既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打破终身制,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注意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落实“四个服务”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二是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前列或行列,是突破性工程,重在扶优扶强、引领示范,必须坚持高水平、鼓励高水平、支持高水平。   三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作为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因素,把“211工程”“985工程”等作为重要基础,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是扶持特殊需求。对于经过长期建设、具备鲜明特色且无可替代的学科或领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评价中难以体现的高校予以扶持。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遴选,既要体现冲击一流的水平,也要与我们的国情国力相适应;既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也要与以往重点建设项目平稳衔接。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以学科为基础,一流大学拟建设高校从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中遴选产生,主要根据客观数据和综合评价。   有两个主要考虑:一是落实稳中求进、继承创新的原则,既要继承原“985工程”建设基础,又要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增加建设动力,特别是加大对那些需要加强建设的高校的压力,实行存量改革、激发活力。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并有利于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同时,考虑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建设任务更重,示范效应更加明显,更需要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在具体工作中,将做到三个同等,即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同等重视,就是一视同仁,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是冲击世界一流的重点建设对象;同等建设,就是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同等考核,都按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标准评估考核,一个尺子一个标准。    4.遴选认定的第三方评价是如何选择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各方对此次遴选的评价如何?   答:对于大学、学科的第三方评价,目前国内、国际有几十种。选用第三方评价的原则,一是坚持中国特色,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坚持传承中国文化,引导高校把“四个服务”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简单套用国外的标准排名,不把中国特色狭义理解等同于学科特色;二是坚持综合性、多维度,利用各类评价,从各个侧面、多个维度对高校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不与单纯的人才指标、论文指标挂钩;三是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用。   专家委员会经过比较论证,综合各方意见建议,考虑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从我国实际和可操作性出发,确定采用的国内国际评价为:(1)4类国内第三方评价:一是人才培养类,体现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二是学科水平类,体现高校学科水平;三是贡献奖励类,体现高校学科的社会贡献;四是政策导向类,综合考虑高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重大发展战略布局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2)高校认可度较高、客观性较强的的国际第三方学科评价,体现各学科点的实力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依托选定的上述第三方评价,专家委员会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突出考查有关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科水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等。评价大学办学质量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来没有一个评价及其标准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此次遴选认定制定的标准,是在现有条件下比较科学合理、共识比较广泛、负面影响比较小、相对最可行的标准。   此次遴选得到各方的认可和好评。有关地方表示,“双一流”建设站位高、视野广,体现了国家计划国家标准,有利于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专家委员会委员认为,程序设计科学合理,不申报、不评审,杜绝了不正常的人情往来,结合各种因素依据第三方评价结果实行综合认定,标准全面客观,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高校认为,不申报、不折腾,不干扰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有利于学校把精力和重心放到自身内涵建设上来。有的高校表示,标准客观公正,程序严格规范,虽然自身没有占到“便宜”,但充分认可。    5.遴选认定工作有哪些机制创新?   答:三部委在总结以往重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高等院校设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工作的推进机制,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认定遴选机制的改革创新,主要有:   一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成立专家委员会、建立战略专家咨询组织,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创新,也是实施推进的重要保证。专家委员会由来自有关部委、高校、科研机构、学会协会和咨询机构的代表组成,特别兼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代表,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权威性,不仅在认定遴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方案咨询、跟踪指导、建设中期和周期评价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改革认定工作流程。采用认定方式遴选,不组织高校申报,不需主管部门推荐,在确定一流学科建设范围时,专家委员会不对具体高校或学科进行评审,而是根据国家战略、水平标准、特殊需求等原则,论证确定认定标准,再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专家不直接对某一高校是否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做出评判。认定标准对所有高校一视同仁,不区分中央高校、地方高校,最大程度保证遴选的公平公正、开放竞争。   三是依托第三方评价。认定遴选标准的依据、数据,充分依托第三方评价,根据已公开发布、可公开获取、高校普遍认可的国内、国外第三方权威评价结果确定,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要依据,体现内涵发展要求,注重既有成效的客观评价、整体评价、质量评价,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坚决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6.“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经过专家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审议咨询,最终形成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突出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关于中管高校巡视情况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坚持内涵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综合评价和内涵发展导向,兼顾前瞻性和可行性,制定相互衔接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对学科建设作了系统安排部署,详细规划设计路径、内容、举措。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通盘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和建设学科目标,统筹安排部署;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把建设学科摆在建设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作出长期规划安排。   建设方案由高校另行公布。    7.下一步进入实操阶段的“双一流”建设有哪些重点工作?   答:下一步,“双一流”建设进入新阶段,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将进一步深化。三部委的工作重心将从遴选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转换到有效推进实施上来,建设高校将从凝练学科方向、编制建设方案转化到全面落实上来。   主要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建设高校深化认识,通过座谈会、宣讲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宣传解读“双一流”建设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交流经验,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带动帮助建设高校开好头、起好步、走对路,抓好建设落实。二是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和相关政策举措,通过高校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深入论证提出新时期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标准,一方面为建设中期评价指导和周期评价作准备,另一方面把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办法的过程变成建设高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成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的有力抓手,引导“双一流”建设健康发展。 2017-09-21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围绕一流学科目标定位 引领行业高校特色发展 2017-09-21 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我所了解的“双一流”建设 2017-09-2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峰:“双一流”建设应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2017-09-21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努力服务区域发展 扎实推进一流建设 2017-09-21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抓住用好机遇 积极主动作为 大力推进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 2017-09-21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荣:扎根云岭大地 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布局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46/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双一流正式名单
pinjianlu 2017-9-18 12:57
很多学校自己都公布了进入双一流或者一流学科建设范畴。但是教育部一直没公开正式名单,教育部这次是玩儿深沉啊!低调,低调,再低调!
2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
fqng1008 2017-6-29 12:08
 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正式发布!2017排名覆盖52个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     此次排名的对象为全球4000所大学,共有来自80个国家的1400余所高校最终出现在各个学科的榜单上。中国大陆共有162所高校上榜,上榜总次数1289次,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    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52个学科状元高校      美国大学在各学科排名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在32个学科中夺冠,上榜总次数达到3857次。其中哈佛大学占据15个学科榜首。   中国大陆高校在7个学科位列世界第一,分别是清华大学(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中南大学(冶金工程)。   北京大学是中国高校中上榜各学科次数最多的高校,共计42个学科上榜,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分别以37次、34次、34次和31次上榜数排在全国前五。清华大学在23个学科入选世界前50,在7个学科跻身世界前十。   中国大陆高校在理学和工学学科表现强势,超过50所中国高校上榜的学科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电力电子工程、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国高校表现       52个学科中国大陆高校排名    理学领域   在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理学领域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等6个学科。中国大陆高校在数学和化学这两个学科中表现突出,分别有63个和71个高校上榜,尤其是在化学学科,中国大陆有17所高校进入了世界百强!巧合的是这两个学科的“国内第一”的称号都被北京大学摘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所高校则包揽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三个学科的中国大陆高校前三名。地理学虽然只有9所大陆高校上榜,却有3所高校挤进了全球前50名,他们分别是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球科学       地理学       生态学       工学领域   在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工学领域包括了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仪器科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资源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遥感技术、矿业工程、冶金工程等22个学科。   工学领域是中国大陆高校表现最优异的一个领域,超过50所中国大陆高校上榜的学科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在本次学科排名中,中国大陆高校在7个学科位列世界第一,而这7个学科都来自工学领域。这7所高校和7个学科分别是清华大学(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中南大学(冶金工程)。    机械工程       电力电子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通信工程       仪器科学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化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纳米科学与技术       能源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资源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遥感技术    矿业工程    冶金工程    生命科学领域   在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包括生物学、基础医学、农学、兽医学等4个学科。中国大陆高校在农学学科上表现最好,有48所高校上榜,其中有8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行列,中国农业大学更拿到了世界第三的好成绩。生物学有33所高校上榜,但只有上海交通大学一所挤入了世界百强行列。基础医学虽无高校进入世界百强,但是有31所高校入围榜单。兽医学作为一个小学科,也有13所高校上榜,其中有4所高校进入了世界百强行列。    生物学    基础医学    农学    兽医学       医学领域   在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医学领域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药学等6个学科。有46所中国大陆高校进入药学学科的世界前500名,中国药科大学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中国大陆高校药科学科的“领头羊”,北京大学以3分的微弱劣势屈居第二。口腔医学学科虽仅有9所高校入围,但却有5所高校挤入了世界百强行列,其中四川大学位列全球第45名。护理学仅有中南大学一所高校代表中国入围榜单,但取得了第76-100名的好成绩。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医学技术虽均有较多高校入围榜单,遗憾的是均未有高校挤入世界百强行列。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       口腔医学       护理学       医学技术       药学    社会科学领域   在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工商管理、金融学、管理学、公共管理、旅游休闲管理、图书情报科学等14个学科。很遗憾的是,中国大陆高校在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这4个学科中均为上榜。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大陆高校在管理学学科上表现最好,以上海交通大学为首的30所高校榜上有名,同样进入管理学世界百强的还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经济学、统计学、政治学和工商管理的榜单上均位列全国第一。上海财经大学在经济学、统计学和金融学的排名均进入全国前三。图书情报科学的榜单中仅有6所中国大陆高校上榜,却均进入世界百强行列,其中武汉大学更位列全球第四。政治学和心理学都仅有两所中国大陆高校上榜。教育学和旅游休闲管理均仅有一所高校上榜,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    经济学       统计学       政治学       教育学       心理学       工商管理       金融学       管理学       旅游休闲管理       图书情报科学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使用一系列国际可比的客观学术指标对全球大学在相关学科的表现进行测量,包括科研规模、科研质量、国际合作、高水平科研成果、国际奖项等。    指标定义与统计方法    数据来源      来源:软科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马47】 大盗至圣
热度 48 yuncai 2017-6-11 19:47
袁绍院士和高干杰青被人实名举报学术造假。 举报人还是大名鼎鼎的中科院蔡邕老研究员! 蔡邕举报袁绍和高干发表在《自然》子刊《生殖》上的文章数据造假。蔡研究员说,根据文章中的数据,袁绍他们需要在一天内给40万只小白鼠做完实验。但是,现在全世界的动物中心都不可能提供这么多的小白鼠。 收到举报信后,我连忙向校长请示:这可咋办呢?要不要先启动调查?最近学校的负面新闻太多了。 校长皱着眉沉思了一会,说:拖着吧。以静制动,看看蔡老头有无下一步动作再说。 我有点不解:“调查清楚不更好吗?如果院士没有做假,就大张旗鼓地还院士一个清白;如果真造假了,也可以借机整顿一下我校的学风,重树科学精神。” 校长右手支着下巴,头微仰,深邃的目光定焦在无穷远:“你不懂。这种事最怕争辩,动静越小对学校越好。再说哪个名医没治死过病人?哪个大学者没有点瑕疵呢?” 我心里不满意这种缩头乌龟的做法,就婉转地说:“我还以为凡事要早做准备、有备无患呢。” 校长笑了笑,说:“你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故事吗?如果蔡老头不再纠缠了,不就没事了?” 但校长低估了蔡邕的顽强。在三封举报信都石沉大海后,蔡邕一怒之下,将举报信发在网上。而各网站为了增加访问量,纷纷转载。事情这下闹大了。 校长比任何人都关心学校和她本人在网上的声誉,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蔡教授的举报信。发现事情的进展与自己预期的不一样,校长让我将袁院士涉嫌做假的论文连同蔡邕的举报信打印出来,让她看看。 校长先翻了翻以前蔡邕写给我校的举报信,发现网上的举报没增加新内容,脸上 竟闪过一丝诡异 的微笑。又拿起袁院士和杰青高干的文章,看到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高干,院士只是通信作者,就说:“这那里是院士造假,应该是高干造假嘛! 院士 的原始积累都完成了, 没有造假的动机嘛。只有那些想成为院士、教授,想拿到文凭的人才会去造假——高干造假倒是有理由,看来这小子进取心还不小,不亏是院士的外甥。不错、不错!” “校长,如果高干造假,您这么还说他不错?” 校长笑着解释说:“你看,高干已经55岁,一般的杰青到了这个年龄,不愿意研究小问题,又解决不了大问题,结果就什么也做不了,学校也就没有了经费和文章,但咱们还不得不把他们供着——万一人家跑了,对学校影响多不好。这个高干还没有放松追求,心里还在瞄着院士呢,好!”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继续听着。 “你知道这个第二作者, Erxiao Wang 是谁?”校长又拿起高干的文章翻起来。 我凑过去,盯着 Erxiao Wang 这个名字努力想着,“王二小!这是王二小!”我脱口而出。 校长说:“噢,我记得他,我们还发动过全校为他捐过款呢。” 这个可怜的王二小是高干的博士生,读了六年还没达到高干的要求,反被查出白血病来。高干要求每个博士生必须发表5篇SCI文章,且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之合要大于15分才能毕业。校长知道这一情况后,督促高干尽快让王二小毕业,千万不要让二小死在学校里,还发动全校师生给二小捐了4万多。高干发觉事情不妙,就带上几个教授去了二小的病房,在病床上为二小举行了博士答辩仪式,及时撇清了二小 与 学校 的关系。 王二小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病情不仅没好转,反倒收到几次病危通知书。好心的主治大夫知道这个病是个无底洞,二小的父母已经四处借债,就让二小回家,在农村自主治疗。 校长抬起头盯着我说:“你作为学术委员会的学术不端小组的组长,赶紧发布消息,说我校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已责成学术委员会组成专门调查小组,开始了调查核实。如果举报内容属实,将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我知道校长口误了,误将我们的‘学术纪律小组’说成‘学术不端小组’,但此时纠正领导的口误就没意思了。“那您对这个专门委员会的人选有啥建议?”我请示道。 “只是让你以学术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个消息。调查的事你们不用管,交给组织吧。” 很快学校开了校长办公会,很快学校以学术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了调查结果:蔡邕举报袁院士造假是不属实的。高干文章中的数据错误是原学生王二小瞒着导师高干与袁院士所为,学校已决定追回王二小的博士学位;高干作为导师,负有失察责任,学校相关部门已进行了诫勉谈话;袁院士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署名,无责任。 高干听到这个消息,还有点不好意思见人。没想到,第三天,学校任命高干为生物学院的院长。组织部长在生物学院宣读高干的任命文件时说,高干是临危受命,他要领导大家在这次的‘一流学科’评估中将生物学科的排名挤进全省第一、全国前十。 高干不亏是人才,说服校长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做强而不是做大。既然学校的材料学科、环境工程怎么也评不上一流学科,还不如将这些学科的成果都整合到生物学院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提升生物学科的论文GDP。浅挖十坑不如深掘一井,学校想要争取到上级的一流学科拨款, 用几个二、三流学科的材料整合出一个一流学科 是其他学校惯用的窍门。 校长大喜。 但材料学院和环境工程学院的院长不高兴了,向校长抱怨说:我们不能总给别的学科做支撑,我们学科也要生存和发展呀。我们同意学科要做强不是做大的理念,但你现在人还是原来的人,啥也没变,怎么原来就是做大,现在就是做强? 校长大怒:你们身为院长,不知道学院利益服从学校利益!你们身为党员,不知道个人服从组织!城中村的农民都能够将家拆了,你们的成果就不能被整合嘛?这是命令,理解要执行,不理解就先撤职后执行! 也是高干的运气好,就在一流学科评估之际,袁院士承担的一个仿制国外新药的重大项目获批了,该项目总经费超过了1个亿,一下子让我校的生物学科在一流学科评估中胜出没有了悬念。 而我还在为王二小的事郁闷,晚上忍不住找老马诉说。老马不以为然且嫌我唠叨,扔给我一根烟,说:“抽烟吧。要知道法不加于尊。” 我想想也对,‘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理想,‘刑不上大夫’是现实。就说:“老马,原来做同样的事,不同的人结果不一样呀?” 老马毫无表情地说:“是呀, 同样的事, 你去做就是流氓,才子去做就是风流,天子去做就是宠幸,这结果能一样吗?其实,同样的事,还看你干的大小和多少。你做一次是流氓,你做一辈子就是爱情故事了。” 我有点脑洞大开,老马还在继续讲:“编造自己文章中的数据叫造假,编造大家的数据就叫学科建设了。” “ 我们还是喝茶吧!”老马淡淡地说。 2017年6月9日晚草于西郊宾馆
个人分类: 小说|31153 次阅读|55 个评论
教育部长陈宝生:大学双一流建设进入专家评估阶段
热度 2 pinjianlu 2017-3-5 20:30
3月5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四川团全体会发言时表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设纲要和工作方案都已出台,现阶段正在搞专家评估,大体思路是在过去211、985计划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可以用四句话概括: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不搞终身制,也不靠几个指标评估,而是借助第三方专家进行评比,最后服务于国家战略。不分部属学校和地方学校,只要专家评下来具备条件就可以,但这是动态的。 参考链接: http://news.163.com/17/0305/19/CEPP98RC0001875N.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71 次阅读|4 个评论
国家“双一流”战略推荐名单
热度 2 冯用军 2016-6-12 16:23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讨论国家“双一流”战略(简称“818”工程)前, 先思考4个大问题: 一、中国历史上是否有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历史上是有世界一流大学的,远的太学书院不说,近的有西南联大、唐山交大、圣约翰大学... 二、当代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还有多远? 1949年建国至今,经过近70年的曲折建设和发展,中国已经有一批大学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大陆如北大清华,港台如港大台大... 三、中国哪些大学可以先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先分类: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世界标准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当然也有既符合中国特色,也符合世界标准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大陆的北大、清华优先纳入,上交大、浙大、南大紧随其后,国科大、复旦、南开(如与天大合并可能会挤掉南大)、哈工大、中科大、人大(中国特色)、武大、川大、中大、吉大将争夺剩下的5个名额,国防科大将以军方名义单独纳入(中国特色),形成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综合类大学“10+1”第一方阵;未进入的5所高校+港大、台大、港科大纳入世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第一批预计总计不超过18所,10【综合类】+8【学科类】;第二批预计总计不超过28所,18【综合类】+10【学科类】;第三批预计总计不超过38所,18【综合类】+10【学科类】+10【行业特色类】)... 四、中国大学何时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没发生国内动乱和外敌入侵,中国最早到2020年最迟到2025年将建成5所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北大 清华 港大 台大 交大,世界大学排名前30名,称为T1),到2030年将建成10所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T1世界大学排名前20名+港科大 复旦 南大 国科大 浙大,这5所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称为T2),到2050年将建成20所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T1可能有1-2所跻身世界大学排名前10+T2可能有1-2所跻身世界大学排名前30+中科大、南开、武大、中大、川大、吉大、人大(中国特色)、哈工大、上纽大、港中大或台成大、台清大、台交大,世界大学排名前70名,称为T3);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行业特色1个名额,也可能是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上海纽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1个名额,也可能是西交利物浦、宁波诺丁汉、北理莫斯科、清华伯克利、上交巴高科、北师大浸会等)、武昌首义学院(民办高校1个名额,也可能是文华学院等)、汕头大学(一流本科教育1个名额,也可能是别的高校)等单列... 再看点参考文献: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直以来,这个追问始终困扰着中国高等教育。过去20年间,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的持续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稳步迈进,一批大学开始跻身世界知名大学排行榜。然而,面对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欧美名校,中国高校还有一定差距。《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后,国务院11月5日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路径。中国高校亟待在坚持中国特色、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发力迈进。近日,一份关于2020年中国24所世界一流大学、23所国际知名大学分布表(含港澳台地区)网上热传,现将该网传名单公布如下,仅供参考! 北京(8所) ■清华大学(协和医科) ■北京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黑龙江(2所)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1所) □吉林大学 辽宁(2所)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山东(2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上海市(4所)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天津(2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重庆(1所) ☆重庆大学 江苏(5所) ■南京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河海大学 浙江(1所) ■浙江大学 安徽(1所) ★中国科技大学 福建(1所) □厦门大学 湖北(2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2所)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广东(2所)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3所)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陕西(3所)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甘肃(1所) □兰州大学 军事系统(1所) ★国防科技大学 香港(2所) ■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台湾(1所) ■台湾大学 备注1: 根据“2080定理”得出如下结论: 80%的世界一流大学,产生在20%的国家级科教城。 20%的世界一流大学,产生在80%的国家级科教城。 中国79.17%的世界一流大学(2020年是:19/24),成双成仨地都是扎堆在中国同一个城市里。 备注2: ■综合型世界一流大学 □综合型国际知名大学 ★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 ☆特色型国际知名大学 备注3:2020年闽台地区只能产生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备注4:2020年珠三角只能产生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1766 次阅读|6 个评论
大学能否一流看教授追求什么
热度 45 SoSoliton 2016-5-30 09:46
现代大学有四大功能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了五项重点建设任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其中“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居五项重点建设任务之首,其它四项任务其实也是大学四大功能追求的目标。两相比较,老文理解,“双一流”建设,就是通过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把大学的四大功能做到一流。也因此,大学能否一流,关键看教授(包括正、副教授和助理教授)追求什么,教授如果不追求一流,可以预计“双一流”等于零。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大多追求什么?最近,《高等教育杂志》 一篇论文 研究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教授们死后如果希望得到同事的评价,那么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评价?这看似一个身后名的问题,其实关乎教授对学术声誉的追求。佐治亚大学社会学教授Joseph Hermanowicz采访了60位美国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发现教授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致可分为两类,而这两类与教授们的学术地位有很强的关联性。 学术地位高或论著颇丰的教授大多希望获得专业成就上的认可,如被评价为“是某个领域的领导者或某种理论的创立者,就像人们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有受访者甚至表示,如果能够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something solid)并赢得同事的尊重的话,他可以“随时死而无憾”(he could “die anytime”)。 学术地位一般或论著平平的教授,大多希望获得个人品质上的评价,如“是个好人,诚实、平易近人、勤奋”。他们在学术上更在意方式方法正确,而不是成果一流。他们往往通过抢占道德制高点为自己没有完全实现自我提供借口和解释,因此,在职业上被别人认为是个好人就成了比较性失败的补偿。 作者的统计表明,第一类教授基本上在一流大学或一流物理系,而第二类教授则以排名较低的大学居多。这一结果也反映出,是否追求学术上的一流是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与一般大学或一般学科的教授的最大区别。试想,如果一所大学的教授只满足于做事正确而不追求专业上的崇高成就,这所大学能成为一流吗? 当然,追求一流不一定最终成为一流。但是,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追求一流的教授也不是好教授。理由至少有两条:其一,于已来说,不追求一流不可能成为一流;其二,作为老师,不追求一流不可能激励学生成为一流,因为激励一流的,除了一流业绩,更是一流精神。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科学泰斗林家翘先生谆谆告诫学人:要紧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做第二等的题目。 中国人特别有诺贝尔奖情结,常常自省我们为什么很难得诺贝尔奖?做第二等乃至更低等题目的人太多且更容易获益,也许是症结之一。诺贝尔奖就像麻将里的大胡子,努力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要想做。实践证明,如果大家都想做大胡子,那么做成大胡子的概率就高,相反,如果多数人热衷于小打小闹、见牌就和,那么个别想做大胡子的人就很难成功。从这个角度看,追求一流也在创造一流。 我们身边的教授大多在追求什么?这从教授们聚在一起聊什么可见一斑。作家冯骥才对画家有过观察和感受:“画家聚在一起聊什么?聊谁的画价高,而非谁的画质好。”他说:“我仔细看他们的作品,没有进步,可画价怎么就猛涨呢?”他感觉“好像出了不小的问题”。同样的,教授聚在一起聊什么?最常听到的是,聊哪所大学待遇好(这也逼迫大学在人才招聘广告中的开价一家比一家高)、一篇SCI论文奖多少钱、最近发了篇几分的论文、还发几篇可以当名山秀水学者等等,这是否也“好像出了不小的问题”? 追求错位肯定是有问题的。据说 英国女王安娜有一次参观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 ,当她知道天文学家们的薪金很低时,表示要给他们加薪,可是天文学家们恳求女王千万别这样做,他们说:“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高收入,那么以后到天文台来工作的将不是天文学家而是一些混子了。” 教授们为什么追求错位?这不能怪教授们,如果要怪教授们,那只能怪教授们太顺从学校。教授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大学的追求,特别是在行政化依然严重的大学,校长的喜好强烈引导甚至制约着教授的追求,道理类似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英国一项针对20位大学校长的 调查报告 指出,高等教育全球化和“世界级”(world-class)大学(相当于“双一流”)的概念把大学推向了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在此背景下,大学校长陷入了声誉和效率的矛盾困境之中:一方面,校长们都知道诸如诺贝尔奖这样的一流成果对提高大学声誉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把用指标和排名来衡量的效率和效果置于头等重要地位。 创一流指标易,树一流口碑难 ,所以校长们虽然鼓励追求声誉(Prestige-seeking),但真正激励的是效率和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短平快。激励短平快最有效的法宝是什么?地球人都知道,当然是教授们聚在一起最爱聊的东西。 一所大学之所以被公认为世界一流,核心在于那所大学出了不少享誉世界的人物和成果,在于那所大学的教授一直致力于追求一流,因而可以预期那所大学现在和将来还可不断涌现那样的人物和成果。一所大学也许至今没有出过,或许也很难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不朽人物,但一所大学里的教授如果压根儿就没有成为这种人物的梦想和行动,那么这所大学永远不可能成为公认而不是自己证明的一流。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26528 次阅读|51 个评论
在《双一流方案》中贵校定位在哪里?
热度 2 coffer 2015-11-14 23:05
在《双一流方案》中贵校定位在哪里? 2015 年11月5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面世。 2015 年11月10日,看到网传重点建设一流大学名单,并与《双一流方案》建立关联。其实是个假消息。 2015 年11月11日,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发布消息辟谣,告知教育部未发布过名单的事实,拨开众看官各种猜想的谜团。 一个假消息迅速传播,教育部出面辟谣,足以见此事的社会关注度。笔者试图通过对《双一流方案》的文件解读,结合一点数据支撑,对高校的发展定位开展一点个人思考,纯属个人行为。 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进而推出《双一流方案》,是推进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又以重大举措。策略有所调整,重点有所调整,支持政策将有所调整,在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起,定然有一批高校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双一流方案》支持序列,获得经费、政策、资源、条件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向着世界 一流的行列或前列奋进。究竟谁能获得支持?能获得什么支持?支持的重点如何?发展的中心如何?应该是在现有发展基础之上,高校的自我设计定位与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布局的相互磨合。对国家来说,只要有特长,能干好,校校有机会,个个有可能。对高校来说,只要不努力,不真干,支持没希望,老本吃不长。( 参见《双一流方案》五项任务草根说 )。因此,国家一定有一套遴选的标准和计划。高校一定要找准定位,摸清方向,做好设计,避免与此次重大机遇失之交臂。 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第四部分支持措施中,对高校的定位提出了指导性的思路:“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拥有 多个国内领先 、 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 的大学,要在多领域建设一流学科,形成一批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 。拥有 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 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围绕主干学科,强化办学特色, 建设若干一流学科 ,扩大国际影响力,带动 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 。拥有 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 ,要突出学科优势,提升学科水平,进入 该学科领域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 从以上指导性思路看,对目标高校总体分成了三类,对三类高校分别提出了基础要求和目标要求。如下表: 高校基础 发展目标 第一类:拥有 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 高水平学科 进入 世界一流大学 行列或前列 第二类:拥有 若干国内前列 、 国际 同类院校中 居于优势地位 的高水平学科 强化办学特色,建设 若干一流学科 ,学校进入 世界同类高校前列 第三类: 某一高水平学科 该学科领域世界一流 行列或前列 三类高校的区别主要在于优势学科的数量和优势学科质量。第一类高校需要优势学科水平高且数量多。第二类高校较第一类而言对学科的水平要求和数量要求均有所下调,但需要保证多学科的较高水平,且学校本身应有所特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符合“世界同类高校”的对比要求。第三类高校对优势学科数量并无要求,但拥有的优势学科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条件。 一、判断依据假设 (一)水平判断依据(未必准确,只是抛砖引玉) 1 、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作为国内领先与国内前列学科的判断依据。以学科排名进入前5名或前5%代表国内领先,以进入前10名或前10%代表国内前列 2 、以ESI前1%学科作为国际前沿水的判断依据(2015年9月发布数据)。 (二)以ESI学科领域总数的50%作为数量定标(真心说不出为什么) 1 、以11个代表多个 2 、以5个代表若干 二、建设基础量化 基于以上假设,对三类高校的基础可以量化为: 第一类高校: 11 个以上学科进入教育部学位中心排名前5或前5%,同时有11个以上学科进入ESI前1%。 第二类高校: 除第一类高校外,5个以上学科进入教育部学位中心排名前10或前10%,同时有5个以上学科进入ESI前1%。 第三类高校: 除第一、二类高校外,有学科进入教育部学位中心排名前5或前5%,同时有学科进入ESI前1%。 三、三类高校统计结果 (一)第一类高校 序号 高校 国内前5或前5%学科数 Esi 前1%个数 1 北京大学 38 19 2 清华大学 30 14 3 复旦大学 18 16 4 浙江大学 17 18 5 南京大学 16 15 6 上海交通大学 15 16 7 武汉大学 14 12 8 中山大学 12 17 9 北京师范大学 11 12 (二)第二类高校 序号 高校 国内前10或前10%学科数 Esi 前1%个数 1 四川大学 20 12 2 南开大学 20 10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 8 4 华中科技大学 17 13 5 吉林大学 17 9 6 厦门大学 16 9 7 中南大学 15 8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4 10 9 同济大学 14 8 10 天津大学 14 6 11 中国农业大学 13 8 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 5 13 东南大学 12 8 14 山东大学 11 13 15 西安交通大学 11 8 16 华东师范大学 11 8 17 大连理工大学 9 8 18 上海大学 8 6 19 华南理工大学 7 6 20 中国地质大学 7 5 21 兰州大学 6 12 22 中国海洋大学 5 9 23 湖南大学 5 6 24 第二军医大学 5 5 (三)第三类高校 序号 高校 国内前5或前5%学科数 Esi 前1%个数 1 南京农业大学 8 4 2 国防科技大学 7 1 3 华中农业大学 7 4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 2 5 北京科技大学 5 3 6 华中师范大学 5 3 7 中国矿业大学 4 1 8 西北工业大学 4 3 9 江南大学 4 4 10 东北师范大学 4 3 11 重庆大学 4 3 12 华南农业大学 3 2 13 西北大学 3 2 14 北京林业大学 3 2 15 上海中医药大学 3 2 16 北京中医药大学 3 1 17 东北大学 3 4 18 华南师范大学 2 4 19 电子科技大学 2 4 20 首都师范大学 2 2 21 云南大学 2 1 22 南京师范大学 2 3 23 南京工业大学 2 3 24 中国药科大学 2 3 25 西南大学 2 2 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 2 27 北京交通大学 2 3 28 中国石油大学 2 4 29 东北林业大学 2 1 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2 3 31 四川农业大学 2 2 32 北京化工大学 1 3 33 浙江理工大学 1 2 34 上海理工大学 1 1 35 扬州大学 1 4 36 江苏大学 1 4 37 沈阳药科大学 1 2 38 青岛大学 1 2 39 北京理工大学 1 4 40 东华大学 1 3 41 苏州大学 1 7 42 北京邮电大学 1 3 43 天津科技大学 1 1 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 1 45 昆明理工大学 1 1 46 南京医科大学 1 5 47 河海大学 1 1 48 武汉理工大学 1 4 49 宁波大学 1 2 50 南昌大学 1 4 51 华东理工大学 1 4 5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3 53 南京理工大学 1 3 54 西南交通大学 1 2 55 上海海洋大学 1 1 结语:此篇纯粹是在周末空闲,自我娱乐之作。哪个高校究竟进入哪个序列建设,应该还有申报评审过程,高校自身自均有定位,国家自有考虑和安排。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或许文中有些数据未统计准确,敬请见谅。 2015年11月14日
13669 次阅读|3 个评论
数(图)读《双一流方案》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热度 5 coffer 2015-11-12 10:02
数(图)读《双一流方案》 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中国未来30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制定了一个总体目标。 1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2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3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短短三句话,描述了未来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国际位置,其中主要涉及 时间、类型、数量、程度 四个纬度的关键信息。 时间: 2020 年、2030年、2050年 类型: 大学、学科 数量: 若干、一批、更多 程度: 世界一流行列、世界一流前列 各种关键信息中,多数内容都是描述性的表示,难以量化和直观表达,如若干、一批、更多分别指多少?世界一流如何界定?如果以某种或某多种国际高校排名指标体系来表达,一流行列是多少名区间?一流前列又是多少名之间? 一、图读发展目标 但是从文件看,描述性指标之间必然存在了量化关系,如若干一批,前列名次优于行列名次等等。因此拟以图示化方式呈现中国高等教育未来三阶段大学与学科的国际地位。 l 大学发展情况图示 说明: 1 、每个柱子是对我国大学进入世界一流情况的描述,其中宽度为进入数量,高度为进入水平。 2 、蓝色柱子表示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红色柱子表示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3 、纵坐标坐标轴外的两条横线表示世界一流行列和世界一流前列的边界线。 4 、x1,y1等标记为交叉点标志, x1x2 表示点x1到点x2的距离。 5 、发展目标的数学表示: (1) x1x2 = 若干 (2) x3x5 x1x2 (3) x3x5 - x1x2 =更多 (4) x3x4 = 若干 (5) x6x8 x3x5 (6) x6x7 x3x4 (7) x6x8 y1y3 (8) x6x7 y1y2 (9) x6x8 / y1y3 * 100%较大,在各国高校此项比值中名列前茅(一流大学数量多) (10) x6x7 / y1y2 * 100%较大,在各国高校此项比值中名列前茅(一流大学实力强) l 学科发展情况图示 1 、每个柱子是对我国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情况的描述,其中宽度为进入数量,高度为进入水平。 2 、蓝色柱子表示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红色柱子表示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3 、纵坐标坐标轴外的两条横线表示世界一流行列和世界一流前列的边界线。 4 、x1,y1等标记为交叉点标志, x1x2 表示点x1到点x2的距离。 5 、发展目标的数学表示: (1) x0x1 = 若干 (2) x0x2 = 一批 (3) x3x5 x0x2 (3) x3x5 – x0x2 =更多 (4) x3x4 = 一批 (5) x6x8 x3x5 (6) x6x7 x3x4 (7) x6x8 y1y3 (8) x6x7 y1y2 (9) x6x8 / y1y3 * 100%较大,在各国高校此项比值中名列前茅(一流学科数量多) (10) x6x7 / y1y2 * 100%较大,在各国高校此项比值中名列前茅(一流学科实力强) 二、数读发展目标 世界一流行列,世界一流前列的排名边界究竟在哪?暂时未知,我们暂且抛开一流定义,依照某一大学排名,从不同的名次段看看中国优势大学数量在国际上的位次。(具体内容见后述) 全球高校据说约4.5万所,如按400名作为边界线,已是前1%强。中国内地高校从世界400强到300,200,100,50强,入选高校数量均排进TOP10,且占比不断提高,从3.75%上升到4%。但未有跻身前20名的高校。从此排行榜看,中国内地已有部分高校跻身世界一流,但跻身世界一流前列有待努力,且世界一流大学数量提升尚有空间。 如以世界前100作为世界一流行列的边界线,以世界前20作为世界一流前列的边界线,以此排行榜排名现状为起点。将《双一流方案》中的“若干”、“更多”等描述性词语大胆估计转化成数量指标,待被拍砖。到2020年,前100名5所左右;到2030年,前200名7-8所,前20名有0的突破;到2050年,前100名10所左右,前20名2+所。 该排行榜当前排名国别/地区统计如下: 1 、前400名数量top10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79 19.75% 1 英国 48 12.00% 2 德国 28 7.00% 3 澳大利亚 21 5.25% 4 法国 20 5.00% 5 加拿大 15 3.75% 6 中国内地 15 3.75% 6 日本 14 3.50% 8 荷兰 13 3.25% 9 中国台湾 9 2.25% 10 韩国 9 2.25% 10 2 、前300名数量top10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62 20.67% 1 英国 39 13.00% 2 德国 19 6.33% 3 澳大利亚 16 5.33% 4 加拿大 13 4.33% 5 荷兰 13 4.33% 5 法国 13 4.33% 5 日本 11 3.67% 8 中国内地 11 3.67% 8 韩国 8 2.67% 10 西班牙 7 2.33% 11 3 、前200名数量top10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49 24.4% 1 英国 30 15% 2 荷兰 12 6% 3 德国 11 5.5% 4 加拿大 8 4% 5 日本 8 4% 5 澳大利亚 8 4% 5 瑞士 7 3.5% 8 韩国 7 3.5% 8 中国内地 7 3.5% 8 4 、前100名数量top10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30 30% 1 英国 18 18% 2 澳大利亚 7 7% 3 荷兰 5 5% 4 日本 5 5% 4 德国 4 4% 6 中国香港 4 4% 6 瑞士 4 4% 6 中国内地 4 4% 6 加拿大 4 4% 6 5 、前50名数量top10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18 36.00% 1 英国 10 20.00% 2 澳大利亚 5 10.00% 3 加拿大 3 6.00% 4 新加坡 2 4.00% 5 中国香港 2 4.00% 5 中国内地 2 4.00% 5 韩国 2 4.00% 5 法国 2 4.00% 5 瑞士 2 4.00% 5 日本 2 4.00% 5 6 、前20名数量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10 50.00% 1 英国 5 25.00% 2 新加坡 2 10.00% 3 瑞士 2 10.00% 3 澳大利亚 1 5.00% 5 7 、前10名数量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5 50.00% 1 英国 4 40.00% 2 瑞士 1 10.00% 3 2015 年11月11日
16529 次阅读|6 个评论
《双一流方案》五项任务草根说
热度 3 coffer 2015-11-6 20:24
《双一流方案》五项任务草根说 2015 年11月5日,国务院公开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是我国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将是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的战略性部署。 从《方案》看,此项举措将打破高校原有身份,引入立项竞争机制,统筹考虑支持范围。不歧视、不摊派,不重复。 草根说: 1 、只要有特长,能干好,校校有机会,个个有可能。 2 、只要不努力,不真干,支持没希望,老本吃不长。 3 、只要有重复,同质化,共享是方向,统筹齐商量。 对国家而言,《方案》吹响了冲击高等教育强国的冲锋号,对高校而言,《方案》注入了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心针。各大高校相信已经进入了认真摸清家底,明确定位,找准方向的关键阶段,毕竟离2016年《方案》新一轮建设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方案》提出了5项建设任务。 草根说: 对五大任务总结为5个词,分别为“聚人才、育英才、重科研、扬文化、促发展” 1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聚人才)。 重在汇聚一批师德高尚、水平高端的领军人物(攻坚战),重在开展优秀团队建设(集团战),重在培养中青年骨干(持久战)。 草根说: (1)一批高校必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愈加重视的时代大有所为,以越来越接近国际标准的薪金(甚至赶上或超越),越来越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水平人才。 (2)希望尽量避免都用国家投入造成对人才的非正常竞争现象。 (3)新老人才的待遇平衡问题一直是个难题。 (4)管理人员虽未战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未为高校发展指标做出直接贡献,但管理人员也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支重要队伍。遗憾的是《双一流方案》似乎未涉及。 2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育英才)。 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草根说: (1)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要义,其在高校中的位置放在多高都不过分。生源是入口,毕业生是出口,如果将学生比作大学培养的产品的话,除了关注毕业生质量外,其实也应该关注出口和入口之间的差距,差距更能体现培养水平。 (2)方案将创新、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了创业教育与创业引导在人才培养环节的地位。实用主义是对这个要求的较好诠释,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接轨,在培养观念和培养模式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3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重科研)。 强化问题导向,改变作业方式,明确发展重点,优化评价体系,提升原创能力。 草根说: (1)科学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是发挥好社会服务功能的前提。 (2)根据方案要求,大学需要对科研重点方向有所选择,择优择重,有所取舍。研究问题趋向重大问题和学术前沿。研究方式需加强交叉合作。评价体系需多元,学术环境需宽松。 (3)科研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风投,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和预见性,因此评价科学化既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难的任务,或者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评价科学化或许只能在特定目标的设定之下相对科学。我们不应只观测量化的指标评判科研工作,更应看到其发展过程和发展成效,但评定者和决策者的水平与魄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宽容失败,但各大学可以承担多少次失败的成本需要各自认真测算。 4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扬文化)。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融入教化育人。 草根说: (1)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是重中之重,对家,对校,对国,对社会均是。 (2)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建立并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事,应该从学前就已开始,应该贯穿于人自生开始的受教全过程。想起国庆节8岁女儿对同龄儿童做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调查,结果出乎意料。(调查结果初步统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77932do=blogid=933152 ) 5 、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促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校与产业互动,打通高校到产业的链条,推动多要素融合,增强高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草根说: (1)高校有很多的科研成果,可是转化率极低,除缺乏转化机制和转化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研究与应用的脱节,为研究而研究,为专利而专利,很多研究成果其实在现阶段毫无转化价值,因此难以转化。(并非说不该有如此研究,也没有贬低之意) (2)将转化考虑在研究前期或初期,为社会实际需求开展研究,促使研究落地,应是促进转化的有效方式。需要大学积极走出大学,与政府合作,与企业合作,与各类社会组织合作,把握社会需求,开展实用研究。 (3)促发展的过程中有诸如收益分类问题、成果产权问题、研究人员下海问题等需要制度的保障,不但大学本身通过改革建立新机制,更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引导和保障。 2015 年11月6日
625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