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资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绿色水利-水资源与环境新论》后记
姜文来 2009-4-20 06:19
《绿色水利-水资源与环境新论》后记 本书即将付梓之际,觉得还有好多话要说,不吐不快。 本书是近年来作者对水资源环境问题思考的总结,每篇文章的观点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和作者写作时的认识水平,一些观点可能还不成熟,本书记录了当时思考的结果。随着对水资源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作者的观点和认识也可能逐步发生了变化,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所以,本书只代表作者写作时的认识水平。此外,由于写作时间相对较长,不同文章之间个别数字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并不影响文章思想,所以就没有做进一步的修订,希望您理解和谅解。 思考需要思考的环境,我庆幸自己拥有这样难得的思考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 我所在的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学术气息浓厚宽松,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到安心和快乐。非常感谢以唐华俊(博士,研究员)所长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创造的和谐、宽松、向上、团结、创新的学术环境,让我有条件在纷杂的社会中,能够安下心来专心学术思考。张海林、王道龙、张维理、任天志、梁业森等所领导给予大力关照,杨宏、苏胜娣、白丽梅、郭同军、王秀芳、张宝华等处长及他们所在的部门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和关照,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我所在区域发展研究室富有团结合作的传统,在罗其友(研究员)主任的带领下,研究室人员团结向上,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和相互帮助。感谢罗其友研究员、周旭英研究员、屈宝香副研究员、陶陶副研究员、唐曲助理研究员、李建平博士、周振亚硕士、黄宏武助理研究员和张晴助理研究员,我们共同创造了研究室和谐向上氛围,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和关心!特别感谢唐曲,我们长期在同一课题组工作,她工作认真,思路清晰,有强的创新意识,为项目的完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借此机会,向她表示真诚的谢意!感谢我的研究生雷波、夏铭军,由于他们努力参与课题研究,让我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术思考和交流。 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影响。我的硕士生导师于连生教授,已经退休,但人退心未退,依然战斗在环境学界,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和博客,让我感动不已,备受鼓舞和激励。我清楚地记得即将结束吉林大学学业踏入新的征程时,在送别的餐宴上,于教授将一个鸡翅放在我的碗中,祝福我飞得更远更高,导师的殷切期盼和谆谆教诲,是我奋斗的源泉和动力。我的博士生导师王华东教授已经离开我 10 年了,但他传授给我的学术精神和为人宽厚的优秀品质已经根植于我的学术生涯之中,书中收录了对他的回忆,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与怀念。感谢所有教过我的孙艺臻、孙义、刘凤芝等众多老师。 我成长在富有爱心向上的家庭里。尽管自己出生于辽宁凌源市三家子乡二丈子这个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偏僻农村,但穷困的生活并没有影响我健康地成长。父亲姜学颜、母亲赵素英勤劳、善良、刚直不阿的优良品质已经注入我的血液中,对我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清楚地记得奶奶生病的时候,妈妈为奶奶精心烹制好吃食物。妈妈亲口对我说她用出嫁的钱为姥爷姥姥购买了寿材。我小时候家庭人口多,吃不饱,妈妈带我们去挖野菜、采杏树叶(有毒,牛喝了浸泡杏树叶的水都会毒死),妈妈总能将其调制出我们爱吃的东西,让我们在吃糠咽菜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母亲晚年患脑血栓,但她很顽强,用一只手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其坚强的性格让我难忘,我深深地体认了母亲的伟大!我清楚地记得奶奶生病的时候,在漆黑的夜晚爸爸走 10 里山路回家,如果不是一个闪电照亮眼前的路,爸爸就掉下悬崖。爸爸勤劳能干,担任乡办企业七 O 砂厂长期间效益明显,创造的利润为乡购买了第一台汽车。他和工人同劳动,在劳动过程中,被砸断了左腿(粉碎性的),后来一直带着钢板生活。我也清楚地记得,爸爸从来不吃工厂改善生活的肉,而是带回家与我们分享(逢年过节,工厂就杀一头猪改善生活,每个工人都分几片肉),那香味至今深深地扎在我的脑海中。爸爸后来拖着病体还坚持工作,在车站看过砖、在工厂买过砖。爸爸晚年投入村里的公益事业,奔波到离世(我们村的山地被其它村占领,父亲代表全村自费上访,多次走遍乡、凌源市和朝阳市,上访 5 年,直到含憾而去也没解决)。我曾邀请爸爸妈妈来北京看看,他们怕给我们添麻烦,一直没有来,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也成了我终身遗憾!姐姐姜秀荣对我寄予厚望并大力支持,她将婆家买给她的手表送给我,多么深的姐弟情。 现在我有幸福的家,妻子李昕聪明能干,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将我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我所用的一切都是她购买的,我至今都不清楚自己穿的衣服的型号。她任劳任怨,心地善良,用满腔的热心投入生活和工作。女儿姜雨皓,聪明伶俐,学习好,很懂事,总能将自己的事情安排有序,她善于独立思考,作文写的也不错,电子琴学习也考过了 9 级,伴随她的琴声,家庭充满了欢快和谐的气氛,她时常用英语与我说话,剑桥英语考试很好。女儿今年就要升入初中,人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在这里给她一个诚挚的祝福,祝愿女儿一生安康,快乐如意!岳父李连起、岳母刘玉霞对我很好,将我看视作儿子百般呵护,我的脖子粉瘤发炎切开,他们很焦急,电话里指导我怎么做,让我很感动。 在后记中写下这么多感谢的话,是发自内心的,毫无作秀之意。只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孕育和滋润出丰硕的果实。我所取得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地恩惠于他们,忘记他们等于背叛! 本书是一个媒介,将你我联系在一起,但愿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是这样,那将是对我的巨大安慰和鼓励。欢迎与您进行学术交流,联系地址和方式为:姜文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 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电话: 86-10-82109630 , E-mail :jiangwl#126.com , 网站水资源环境网(网址: http://www.jwater.cn ), QQ : 503463675 。 (名为后记,实际上是感谢。感谢所有关心爱护和帮助我的朋友们--姜文来)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5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两个网站
tengyi1960 2009-4-9 19:15
推荐两个网站 美国绘制科学地图——Map of Knowledge 网站是印第安纳大学图书信息学系建立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可以看一些科学地图,包括专利图(Taxonomy Visualization of Patent Data),还链接了许多相关著作,包括Eugene Garfield几篇早期文章,主要作者是W. Bradford Paley等 http://www.nytimes.com/2009/03/16/science/16visuals.html?_r=1 第一公共科学图书馆——一个open access 的电子学术期刊 http://www.plosone.org
个人分类: 我与图书馆|2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9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emlyn 2009-4-7 16:51
资源经济与世界资源研究室2009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发布处室:科技信息与学会部发布日期:2009-4-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经济与世界资源研究室的学科目标是:以发展资源经济学及区域生态经济学为主要学科方向,建立和完善资源经济学学科体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推进资源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创新。主要研究方向:(1)刻画自然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过程,揭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和一般规律;(2)探索中国和世界资源时空组合规律、资源消费格局、资源流动过程与资源优化配置机理和途径;(3)研究资源-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互动机理、地域分异规律和空间格局及调控模式。 目前研究室有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1人,博士后、项目聘用人员和研究生近30名。研究室目前主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项,主持973计划课题1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中国科学院重点咨询课题2项,以及国际合作、部门与地方委托项目若干项,课题任务充足,研究领域集中。 因研究室发展和科研工作需要,现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3-5名,其中资源安全与亚洲及非洲国家资源战略方向1-2人(合作导师:沈镭研究员吕耀副研究员),能源安全与能源经济模拟方向1-2人(合作导师:沈镭研究员),资源经济方向1人(合作导师:谷树忠研究员);生物能源与资源地缘政治方向1人(合作导师:沈镭研究员王礼茂研究员)。 申请人面试后一经录用,享受中国科学院规定的博士后工资和生活待遇,全日制参加本室的研究工作,时间为2年,也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适当延长。 工作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招聘条件:2009年春季与夏季应届博士毕业生,往届博士毕业生;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英语读写、综合分析和论文写作能力;具有相近专业工作经验,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学风严谨,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 应聘者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信(重点说明申请方向、申请理由、未来科研计划) 2.个人简历 3.发表论文清单、代表论文首页、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4.两封推荐信(其中1封为博士学位导师的) 申请截止日期:2009年4月31日 联系人:吕耀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经济与世界资源研究室 邮编:100101电话:010-64888196E-mail:luy@igsnrr.ac.cn
个人分类: 资源环境|853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些IDL网络资源
environment 2009-3-24 20:17
2009年3月24日验证有效的IDL网络资源 http://ross.iasfbo.inaf.it/IDL/ http://astro.berkeley.edu/~marc/idlshare/general/html/ http://astro.uni-tuebingen.de/software/idl/ http://sohowww.nascom.nasa.gov/solarsoft/gen/idl/ http://cow.physics.wisc.edu/~craigm/idl/ http://www.astro.washington.edu/docs/idl/htmlhelp/slibrary28.html http://idlastro.gsfc.nasa.gov/homepage.html http://www.astro.virginia.edu/class/oconnell/astr511/IDLresources/idl-faq-ivsoft-v4.html http://www.metvis.com.au/idl/ http://www.sljus.lu.se/stm/IDL/Surf_Tips/ http://www.astro.virginia.edu/class/oconnell/astr511/IDLguide.html
个人分类: 学习研究|3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垃圾=?资源
zhhou 2009-3-24 15:32
我家有一对电源线。弃之,不忍。留之,无处。 我家有一废电器。弃之,无处。留之,无处。 记得幼时,街头绝无玻璃(瓶)、塑料(袋)、铁筋头。 为何?有国家收购也。 时至今日,我国富有乎?很富有乎?非常富有乎?及其富有乎? 为何国家不再收购它们了呢? 当前十分瞩目的话题:白色污染! 如果国家仍旧回收它们的话,它们水污染吗?是废品吗? 我赞同刘欢兄的话:废品是放错地方的宝贝。 国家是否能够重新建立废旧物资再利用网络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COS合作资源系统
liux831 2009-3-6 13:05
COS全球合作资源系统包括两个独立模块: 1.战略人才 这个情报-信息系统包括省部级以上的国家领导。中国已经转过来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书记都是政治局委员。美国的克灵顿先是当州长,再当总统。实际上,是指向国家和世界层面的。 2.国防系统 国际战争,太空计划,核武,导弹计划...... 贺福初最近的一个蛋白质项目,100亿!也是牵动世界的行动! 美国拉动内需,救世,才7000亿啊! 我们想到了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海南撞机...... 我们想到了美国和俄罗斯战略导弹计划..... 在战略层面,也有信息专线,也有专门会议。 与此相关的是远程控制理论和远程控制系统。 我们不能只闭门造车,还需要联通世界。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的资源政策危机:资源枯竭后中国跌入彻贫
huangwd99 2009-2-25 08:51
中国的资源政策危机:资源枯竭后中国跌入彻贫 摘自《现代和谐论》 大洋信鸽 中国的资源政策危机:资源枯竭后中国跌入彻贫--摘自《现代和谐论》P464-470资源、除了资源、还是资源,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中国发展最难以逾越的坎,也是世界发展的瓶颈。支撑中国强大的其它因素,如人力、经济、科技、军事,中国都具有、或者正在逐步具有,如果中国不存在资源瓶颈的制约,未来将必然全部具有。 资源不仅包括自然矿物资源,水气山土,也包括生态环境资源。 资源短缺是和谐主义的现实物质基础,是和谐主义的时代召唤。资源短缺是现代和谐论的两个公理之一。资源短缺的理念,是日益得到实践印证的现实。 日益高涨的资源短缺前景,不仅使得财富极大涌现从而按需分配的乌托邦无法实现,也使得自由资本主义的贫富悬殊和利润最大化导向的个人主义体系不能和谐持久。只有和谐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适应未来的资源短缺的现实。 不仅世界如此,中国尤其如此。 只有和谐主义的经济,才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依赖财富极大涌现的经济,不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以个体利润最大为导向的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中国的持久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日益高涨的资源短缺前景,日益迫切地需要中国实践和谐主义的理念。不要再是GDP挂帅;不要再是为了短期稳定而饮鳩止渴,为了保GDP增长而承受浪费性投资,因为GDP发展不是没有尽头的;不要再是资源不节俭的生活方式;不要再是资源不节俭的生产方式;不要再是脱节的、甚至南辕北辙的宏观和微观政策。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每天向世界输送天文数量的产品。这些产品全面消耗着中国的各种资源,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物能源。几十年后,至多几百年,我们将用光需要地球经过4亿年才积累起来的化石燃料性资源。世界各地态势基本相同,只是中国的消耗的比世界平均水平更快。中国出口的越多,资源枯竭的就越快。一旦中国的资源全面枯竭,中国将可能很快跌为彻贫。这是极其恐怖的可能性。因为那个时候,各种资源都需要进口,而且价格是现在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不少有份量的文章都预测,再过几年,石油可能涨到每桶300美元。2008年7月石油价格达到147美元,10年前的1998年,油价曾经只有10美元,1970年还只有美元。虽然中国拥有大量的机器设备,但未来可能老化、闲置生锈而不堪再用;虽然中国现在挣了一些钱,但微薄的利润还根本不足以支付未来的资源价格的飙涨。2008年底的原料价格和石油价格的回落,并不改变资源紧缺和价格持续走高的长期趋势。 从未来历史的眼光看中国现在的发展,中国当前的盛世,有可能是短暂的盛世,有可能是泡沫的繁荣,而且是道德有缺陷的繁荣。因为中国正在面临资源枯竭。中国人当有非常清醒的认知,中国存在未富先枯竭的可能性。依靠微薄的利润率,仅仅依靠制造环节的利润,是很难做到真正富裕的。国外有文章分析中国,认为中国存在未富先老的问题,指的是计划生育的后果;国内也有文章认为,中国存在未富先贵的问题,因为物价和人工持续高涨。无论如何,当今中国并未富裕,而且富裕的还仅仅只是少数人。 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不仅要全面消耗自身的各种各样的资源以供应全世界,包括基本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木材、水、电、油、气等几乎是全方位的资源,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不断透支环境和生态。现在,中国每周新建一座火力发电厂。从GDP角度看,这代表飞快的发展;从资源角度,每一座发电厂,以及相应的庞大产业生态链,都代笔煤、水、土地、环境、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耗。其中,一些辅料和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中国现在的繁荣,确实存在不可持续的可能性:自然资源枯竭式的不可持续、生态环境资源枯竭式的不可持续、贫富悬殊导致的社会的不可持续、腐败和不公正导致的政治不可持续性。 中国存在这种前景:现代化之后,接踵而来的可能是彻贫,这个彻贫将是资源枯竭式的彻贫,包括环境生态资源的枯竭,如山西的地陷和煤炭资源趋于枯竭,东北和华北已经属于资源枯竭地区。这次彻贫,有别于中国以前百年来的彻贫。百年来的彻贫,是由知识贫乏而导致的彻贫。资源枯竭的彻贫,可能比知识贫乏的彻贫,更加难以应对。以上是从经济角度看。如果从安全角度,那么也可以认为,在未来的世界上,对于必要的资源,如果中国紧缺而且其它国家也紧缺,那么,中国还不算危险;但是如果中国没有而其他国家拥有,那么,中国就是危险的。现在的GDP挂帅、全面生产、全面供应世界、全面消耗资源、而且没有面向未来的适当应对的模式和政策,就有可能置中国于未来国际的不安全境地。中国不能因为对过去彻贫的恐惧,变成对当前繁荣的极端强烈的渴望,以至于达到不顾未来可能再度彻贫的地步。 目前某些对诸如稀土、焦炭和煤炭等资源的出口进口的应对政策,某些不合理的出口退税、能源补贴、煤价电价限制等政策,实际上成了中国资源消耗的加速器。中国的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美国的2.5倍、欧盟的5倍和日本的9倍,一吨钢的水耗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40倍以上;目前中国GDP约占世界的5%,但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等实物产出分别占世界25%至40%。这些数据不会是偶然的,也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程度的问题,必然和国家政策导向有内在关联。中国目前拥有了世界上极大比重的纺织厂、钢铁厂、化工厂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低端竞争性产业。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一条资源高耗、能源高损、废弃物高排放、高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甚至不治理的路子。当前,很多产业的微薄的利润率,甚至还不够治理污染环境。未来,依然还是很不容乐观的局面,因为,社会的观念依然陈旧,依然是以财富创造为中心,依然是巧取豪夺,依然是以自身的短暂和局部钱财满足为最高目标。 由于资源意识薄弱,缺乏战略性的规划和调控,加上只盯着税收增长和GDP数字,曲解出口创汇和招商引资的真实价值,已经使中国矿产资源严重透支和严重流失。 专家估算中国的金矿还可支撑开采15年,银矿20年,铜矿31年,镍矿46年,石油30年,而其余大部分矿物资源也都在百年以内开采完毕。只要再二十年,江西的稀土资源矿将消失,世界储备量最大的钨矿资源也将消失;再三十年,世界最大的稀土矿的包头鄂博矿藏将消失。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铟在电子电信、光电领域、航空航太、国防、通讯等领域不可缺或,但全球储量仅为1.6万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铟国和出口国,原生铟产量占全球60%以上。80%都出口给日韩,但是定价权却在别人手里。中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也是低廉,从而导致西方国家大量囤积中国稀土,同时却实行限制或停止开发自己的稀土矿。日本进口的稀土83%来自中国,映射了中国的出口强度。 钨矿资源是中国的国宝。二战时期希特勒曾哀叹:要是再给我一万吨钨砂,就可以征服俄罗斯。全世界消耗的80%至90%的钨资源,都是来自中国。由于滥采加上管理混乱,中国的钨矿资源已濒临枯竭。业内人士分析,有色金属总公司直属的10年以下的大中型矿山有9个,年产钨精矿1万吨以上,预计仅仅七八年后都将消失。现有10个大型黑钨矿山,8个矿山已开采了几十年进入到中晚期。 50年后,很可能不需要50年,中华子孙拿什么和别人竞争,如何生存于世? 在宏观政策引导和允许下,云南、四川、陕西等重要西部矿业省份,制定了优惠的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地方法规。贵州的烂泥沟金矿、辽宁的猫岭金矿、云南的播卡金矿,都是探明储量超百吨,远景储量达数倍的世界级金矿。但是,这三大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掌控,控股比例高达85%、79%、90%,而且是被外资低价圈占,同时还享受西部免税等优惠政策。 如果说,用牺牲子孙后代的富足,来换取自己一代的富足,不仅是自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犯罪;如果连自己的人民都没有享受到,只是出口到国外让别人享受,则不仅可能是一种犯罪,更是一种愚蠢。 未来的国家竞争,既拼发展速度,也拼资源保持速度。持有资源到最后者,将是笑到最后的。现在的中国,恐怕已经笑不出来了。 美国前国务卿黑格1980年就说了,资源战争的时代已经开始。中国输不起的最后战争,将是世界战略资源争夺战;中国最不该输的战争,是自己国土之内资源的世界争夺战。资源,包括能源,应当成为国策和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经济政策最高优先度之一。 2008年12月30日,在纪念有色金属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强调全面提升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合作的层次、规模和水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党委书记康义也指出,3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到全方位的开放。2000年9月28日,国土资源部等六部门颁布指令,进一步开放非油气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允许外商独资进行勘查,允许外商购买国有企业的探矿权、采矿权。 可以看出,政策的时代敏感性是不足的;甚至,有些和应有的却是背道而驰。贵州云南等三大世界级金矿廉价地被人搞走,不是偶然的。 中国应当及时建立资源的抑出励进的政策,实施全面的全球资源战略。在金银方面,目前中国实际上的政策是限制金银进口,鼓励金银出口。进口金银要有人民银行的批件,还要收17%的增值税。进口半制成类黄金,均征收50%的进口关税。而出口金、银,却无任何关税。中国的黄金国家储备只有600吨,还是李先念总理时代攒下来的。金银之外的工业资源,更应当实行全面的抑出励进政策。 中国的矿务资源,不仅不应当对外资开放,甚至,重要的资源还应该国有化。私人拥有矿田也有财富不公平、以及国家资源安全战略不利等宏观弊端。社会暴露出来的某些山西煤老板的行径,其乱采乱伐的糟蹋资源、奢侈示富的冲击社会节俭道德、不公暴富的贫富悬殊化,是应当有系统性的纠正举措了。中国应立即开始严格的资源节俭的战略,不仅仅因为节俭是一个现代社会的重要的道德支持,更由于节俭是中国这种资源贫乏社会的重要支撑。中国不仅要技巧地中止资源对外开放战略,而且要适时中止资源输出战略;还要全面关注各种资源,而还不仅仅关注稀土、焦炭、煤炭、钨等重点资源。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制造中心,资源损耗已经极其严重,每天的透支巨大,早就是吃不饱了,还要支援别人,既不公平,也不智。 除了自然矿物资源短缺外,中国的生态资源也已经严重短缺和透支。中国的酸雨的覆盖率达到国土的1/3,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0%流经城市的河流严重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至1949年的工业化以来,百分之八十的中国江河湖泊断流或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沙漠化土地每年递增3400平方公里,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百分之百的土壤板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等五类水。环境生态资源,也是到了不能再透支的地步。 中国真正的资源高损耗时期其实是最近60年,尤其是最近30年。幸亏时间还不算是特别、特别长。虽然透支巨大,但还是可以、也应该亡羊补牢。补牢的基本途径,就是放弃以财富追求为中心的策略,转以和谐为中心的发展策略。
个人分类: 转载|1092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8-08-10 | 我珍惜的资源——On getting a paper published
zhijieleng 2009-2-9 13:14
关于英文文章,一共只发表了2篇,不是很容易的事,发现何老师见地十分投缘,摘录下来供自己和学生参考。 关于论文发表(原文及译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934 学者何毓琦 发表于2008-7-21 23:45:45 After you have followed all the advices on how to write a paper, had it submitted to a journal of your choice, here are things you should do: 1. If the editor and the journal areestablished and responsible, you should receive an acknowledgement within two weeks. Otherwise, you should post an inquiry. Manuscripts do get lost at times. 2. Once receipt is acknowledged you should wait patiently for a review decision. I personally suggest that if you have not heard from the journal in four months time, then you should politely write to the editor to inquire about progress on the review. Since occasionally there are irresponsible editors and reviewers.Once they agreed to process your paper, they owe you some timely response. But be polite and professional in your dealings. Remember reviewing a manuscript is a volunteer activity. As authors, demanding actions will get you nowhere. 3. Finally the reply came back from the editor. If the editor accepted the paper without modification or with request for minor revisions only, congratulations! 4. More likely than not, the paper is not accepted as is and the editor wants major revisions and re-review; or worse, the paper is rejected. In either case, you have some decisions to make. Here I offer my own experience on what to do next. 5. If the paper is rejected outright, then you need to decide if the decision is justified. Most of the time, this is done with good reason including value judgment. The author should accept an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n the rare occasion when you think a real injustice has been committed and you want to protest, you better do it with very strong evidence and well supported reasons. Furthermore, if you balance your action against the cost of protest often times you will realize it is not worth the trouble. Foralmost everyone, you will only have truly significant discovery a couple of times in your entire life. No one said the world is fair and most of the time, it is not worthwhile to get angry with the small stuff. 6. Most reviewers are fair and have constructive things to say which you should consider carefully when attemptingto revise your paper. Try not to get annoyed by the sometimes sarcastic remarks of the reviewer. Often time it is their chance to payback when they were on the receiving end as authors. Thus, dont be sarcastic and mean in responding to their reviews. Getting angry will only hurt your cause. As the saying goes dont get mad, get evenby having your paper accepted 7. When responding to a reviewer with your revised manuscript and/or specific replies, remember that months probably has gone past sincethe reviewer read your paper and wrote his/her review. Make the job easy and pleasant for him. First write a general covering letter to each reviewer thanking him or his effort and comments. Then promise that you have considered each of his comments and what you have done and responded to each. Finally reproduce his review and give your reply side by sidefor each remark. Remember, by this time most reviewer probably has forgotten what he said about your paper. You need to make things easy and to remind him. Also showing you took his comments seriously will impress him with your effortand sincerity. 8. If you did #6 and #7 above well, you need not agree with everything the reviewer said. But if you must disagree, do it professionally and with no rancor. Above all, explain why you cannot do what he suggests with a good reason. Fair referees and editors will respect you. 9. Above all, remember your task is to win over the reviewer and not to fight with him. The playing field between a reviewer and an author is NOT level. You can seldom win a fight with an editor or reviewer. 10. Finally, I fully realize under current practice in China, quantity of publication is all important. This together with the relative lack of punishment have led to all kindsof incentives for aberrant and unethical behavior. However, if China is going to take her rightful place among nations, she will eventually have to confirm to established custom and traditions of academia. The emphasis on quantity will soon pass and you will regret if you give in to such incentives in the short term. 关于论文的发表 你在遵循了所有关于论文撰写的建议并将文章投给选择的期刊后,就应该做下面这些事情了: 1,如果该期刊和它的编辑在业内有了一定名气而且比较负责任的话,你将会在两周内收到一封确认函。否则,你应该咨询一下,因为有时确实会发生稿件丢失的情况。 2,确认稿件收到后,你应该耐心地等待评审决定。我个人建议,如果四个月内还没有收到消息的话,你应该给编辑写信,礼貌地询问评审的进展。因为有时有的编辑和评审人确实不负责任。一旦他们答应处理你的论文,他们就应该给予你及时的答复。不过,你一定要有礼貌,表现出应有的专业精神,要记住,论文评审是一种志愿行为。作为作者,一味苛求别人对你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 3,终于,编辑的回复来了。如果编辑接受了你的文章,不需要修改或仅仅要求很小的改动,那么,恭喜了! 4,更为可能的情况是文章不会被原样照收,编辑会让你大改特改,然后重新接受评审;或者情况更糟文章被拒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你都需要作出决定。现在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下一步该怎么做。 5,如果文章直接被拒了,那么你需要考虑这一判决是否正当。大多数时候,期刊拒绝文章都有很充足的理由,包括对你的文章的价值的判断。这个时候作者应该接受这一结果,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极少的情况下,如果你认为结果确实不公平,想要提出抗议,那么你的证据务必非常充足,理由非常充分。此外,很多时候如果你权衡一下抗议行为所要付出的代价,你会发现其实惹这些麻烦并不划算。我们几乎每个人一生可能只会做出那么一两个真正重要的发现。没人说世界绝对公平,大多数时候并不值得为这种小事生气。 6,大多数评审人都是公平的而且会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当你修改文章时应该仔细地考虑这些意见。尽量不要因为某个评审人讽刺挖苦你就生气懊恼,轮到他们自己投稿时,便是他们还债的时候了。因此,回应这些评论时别冷嘲热讽,小里小气的。恼怒只会伤害你自己的事业,有句话说得好:别生气,想办法让论文被接收才叫打了个平手。 7,当你写回信的时候,附上修改稿和/或者对评审意见的逐条回复,要记住,现在距离他/她上次审阅你的文章和写下评论可能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所以,要尽量使他觉得简单轻松。首先,给评审人每人写一封通用的封面信,感谢他们的工作和评论。接下来向他/她保证你已经考虑了每一条意见,并罗列出你的补充工作,逐条答复评审意见。最后逐条复制他们的评论并同时并排给出你的答复,要记住,这个时候大多数评审人可能已经忘记了他们以前是怎么评价你的文章的了。你需要把事情弄得简单些,给他们一些提醒。此外,这样做表示你认真考虑了他们的评论,你的努力和诚恳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的。 8,如果你很好地做到了上述的第6条和第7条,那么并不是评审人的所有意见你都必须赞同。不过如果你真的不能同意他们的意见的话,一定要显得专业,不带一点怨气。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很好的理由解释清楚为什么你不能按照他的建议去做。公平的评审人和编辑会尊重你的。 9,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你的任务是赢得评审人而不是跟挑战评审人。评审人和作者之间的战斗根本就不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所以你很少能够赢得与编辑或评审人的战争。 10,最后,我完全明白,在目前的中国,论文发表数量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加上惩罚措施相对缺失,触发了各种各样的异常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然而,如果中国打算取得她应有的国际地位,早晚有一天必须遵守国际学术惯例和学术传统。对量的强调很快就会过去,如果你屈服于眼前的这些短期利益的刺激的话,将来会后悔不迭的。(科学网 梅进译 何姣校)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合作带来前途
liux831 2009-1-19 13:20
我上大学时第一次地理解了合作,合作是在共同研究中形成的。 读硕士,做了两个课题,一个是导师的课题。一个是合作课题。在中国科学院做实验,第一次地体会了研究。晚上12点以前,谁也不回家。周六、周日,也是在实验室做实验。 读博士三年,做的课题是导师与别的单位合作承担的课题。这其中,合作必不可少。因为是四个单位合作承担,牵涉的合作关系比较复杂。正是复杂,才理解了复杂合作。 现在博士毕业了,从事的研究有一定自主性了。自己设计,自己组织,研究很有意思的。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合作项目谈判了。 在形成合作中,实现了资源共享。从事科学研究十年,已经有了一些积累。 科学研究的一种收获是SCI. 发表SCI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英语写作提高最快。多发表几篇SCI,多改几次稿子,多受几次指点,现在也习惯了。 科学的精神在于创造。因为创造,拥有了创造的快感。 科学的精神在于科学传播。我的SCI被引用中实现了和同行的交流。 这就是资源共享。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明创造能给人类带来什么?
famingkuang 2009-1-6 11:03
发明创造是人类幸福的使者还是促使人类走向灭亡的加速器? 在资源越来越稀缺的今天,面对着诸多自然资源都面临枯竭的明天,每一个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对人类未来走向有重大影响的决策者们,都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整个人类的总路线走对了没有?我们整个人类的追求目标正不正确?我们总的价值观要不要重新定位? 纵观地球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不懂得发明创造的恐龙在这个星球上幸福的生活了几亿年,而不完全算得上是人的人类祖先也在这个星球上幸福的生活了几百万年,真正能称为人的不过是几万年;而成为地球的霸主的现代人类不过几千年,可是尽管如此,人类都从来不用担心人类未来的命运,只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改造地球的步伐越迈越大,仅仅才过去两百多年,人类就品尝到了发明创造所带来的第一次极度快感,现在的我们正处于发明创造快感后时代。快感是不可能持续的,我们将为下一次的快感到来而忙碌着还是为第一次快感而还债?如果我们不能找到另一个的重大的发明,我们人类将就将如何持续发展?我们是不是就这样快步的走向灭亡? 每一个的发明都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幸福和快乐,但由于人类的贪得无厌,它们最终都将成为推动整个人类走向灭亡的加速器。
个人分类: 反思|1566 次阅读|26 个评论
木桶理论和帐篷理论之外篇,评论的回复
windlight 2008-12-23 06:03
木桶理论和帐篷理论之一 主要探讨了由顾校长所遇到的一个两难问题,我个人从中学到或思考一些类似的问题,但时间有限,未能完成。有幸得到科学网推荐,也有几位评论,李博还专门 写博回应 ,我就在这里统一作答,并继续思考这个话题。 资源分配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或学习。我的签名已经把这个问题的终极哲学或原则总结出来。总是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就没有什么新鲜意思,结合具体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之路才是当为之事。 所以评论2、3评论感觉不过瘾。 李博的文章,还有些意思,他的第二个问题有些道理,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可选出路,就如我签名所说的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变成无限,但有一个问题,这不是顾校长在面临学科建设时,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不能完全回避掉的,当你作为一个校长时,您不能劝大家说,请大家都自己想办法吧,我这个校长就在后面给你们精神支持。 至于清华只向政府要钱,这个李博有些臆断了,顾校长根本没有提到,我也没有提到这些学科建设的钱都是国家的,我不知道清华从国家能拿多少,从企业拿多少,从校友捐赠里拿多少,他只提到了羡慕哈佛有一个470亿美金的发展基金,而这个基金大多来源于校友和社会捐助(李博说清华缺钱,看跟谁比了,世界一流当然是跟世界一流比了)。 顾校长作为校长,作为一个大的利益体的领导者,开源节流是他当为之事,你说的各种争取资源的方式,我相信清华的领导都在做。 但问题的关键是,作为校长或学校领导层,他们手头肯定有些资源(而不管这些资源是社会捐助还是政府投入)是有自己的支配权限,而同时他们又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和目标,而达成这个目标,对于大学来说,主要就是学科建设问题,那么在这个问题面前,他们要采取什么原则,是一碗水端平,还是有倾斜,如果倾斜,向谁倾斜就是问题所在了。 至于李博的第一点,我不认同,科学问题来源于对自然的发现归纳抽象和提高。而管理或经济学同样也是要用这种拓扑学的手段,抽象问题的关键,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这不是政论性的隐喻,我本人发表此文,没有任何经济利益上的诉求,而是自己对一些理论思辨感兴趣,同时也验证自己的所学,毕竟我学的这些理论自己去实践也不是现实的,去听去看别人是怎么处理问题的也是一种实践方式。而经济学或管理学由于涉及要素过多,通过这种理想化实验或简化模型来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方式。有时间,我找些经典的经济学理想化实验与大家分享。 而经济学就是一个研究人们如何选择的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这门学问不是幌子,而是一个需要理论家去研究理论,实践家们去执行验证的科学。 不管怎么说,还是谢谢李博的认真阅读和回应,真理越辩越明,但请不要臆断,否则这种指名道姓的说清华怎么样,对其有失公平。 zt 李斌博士的回应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964 看了赵先生的blog,很有感触。原因在于,1 隐喻的方式禁锢了人类的思维,2 内讧型争抢行为司空见惯。表面上大家谈的是两个理论看资源分配问题,实质则是争夺资源的幌子。 先说第一个问题,隐喻也就是打比方,木桶和帐篷的比喻是不是合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不过是用其为美丽的幌子,争资源是实质。 第 二个问题,国内的研究全依赖于国家政府的投入,因此各个高校都在想办法得到国家更大的支持,个人争取更多的课题和经费。可是做学术仅此一条路么,社会资 源、企业资源、国际横向合作、技术产品化不也可以弄到钱么,拼命向上伸手,拿到了多少的资金才算是够用呢?无非是说“多多益善”。如果清华都说经费短缺, 那其他的学校简直没法度日了。投入是应该依据投入-产出比的,不是靠谁说得漂亮,谁的嗓门大。所以,我认为用木桶和帐篷做比喻,实在不恰当。 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没有经费不行,但一流大学的精英如何全靠政府供养着,他们对社会又能多少回报呢?可悲的是,不是大学不想挣钱,有了一个好的技术可以产品化 的时候,就会有一批人上来争抢。科技产业化,不仅需要政策的知识,更需要人们唾弃内讧型争夺意识。这种意识很可怕,因为他永不满足,只知道占有占有,产出 是与其无关的事情。 踏实做事,形成有凝聚力的科研团队,疏通科研与产业的沟通瓶颈,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了,每个人都会有创造和收获的乐趣。如此,世界一流大学,指日可待! 木桶 理论和 帐篷 理论之一 听顾秉林校 长谈学科建设问题 木桶理论和 帐篷 理论之二 赵凤光 木桶理论与 帐篷 理论之三 木桶理论和 帐篷 理论之外篇,评论的回复
个人分类: 思辨|5800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命科学热点---生物资源
liux831 2008-12-11 10:45
生物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耗资30亿美元,历时15年,可谓重要。 对人类来说,没有任何课题比对人类本身的研究更为重要。 生物资源分生物自然资源和次级开发资源。 生物自然资源包括诸如大熊猫、银杏之类的自然资源。 生物的自然资源还可以产生次级资源(进一步开发又出现新的次级资源---次次级生物资源)。比如,人们利用某些细菌生产益生菌剂。 沃森基因测序后,进行了系列组装和序列分析,所得结果也是次级资源的一种。 来源于长药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克隆后用于亚洲栽培稻的育种。这里,也是作为次级资源利用的。 在浩如海洋的生物资源中,可资开发的资源很多。石明松在农垦58水稻品种大田里发现了光敏不育基因,从此催生了两系杂交稻。袁隆平的助手发现了野败不育株,以此产生的次级资源---野败不育系,经三系配套产生了杂交稻。据悉有望得到诺贝尔奖。 生命科学的最热点领域------生物资源开发。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63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8年合工大五套卷,我这里有
shareworld 2008-11-24 17:13
合工大的五套卷与真题的难度几乎完全一致,模拟效果非常好,因而备受好评。 2009年的最后五套卷还没有出来,大家都在期待。同时,需要2008年试卷的人也不少。 我自己在搜索合工大最后五套卷的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幸好搜到了。我想,肯定还有不少同学,也在苦苦寻觅这五套试卷。 我决定向大家提供这五套试卷,但是不提供下载。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在下面留下邮箱,我将会在两天之内将邮件发送到那个邮箱里。 上一篇: 四年同窗,一生兄弟 下一篇: 喝酒是科研的必备素质吗?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1781 次阅读|48 个评论
迷人的火山
moxj 2008-11-5 15:15
有动物学家曾说,地球也是一个巨大的有生命的物体.火山就是它的 鼻孔,岩浆是它的血液,地震是它的脉搏。   虽然我们生活的地球有 70% 为沉积岩覆盖,然而它们的平均厚度只有 735m .即使是地壳,也主要是由浆岩组成的.火山是地球的灵魂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除了木卫 I0 以外,只有地球有频繁的火山喷发,表明火山活动是星球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 地球可能是行星系中最年轻 , 最富有生命力的。 火山是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窗口.即使讨论有关地壳演化的板块学说也和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研究有关生命起源的很多假说都和火山有关 ―― 生命是蛋白质的表现形式,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构成,氨基酸由甲烷、氨、醛和水合成,而甲烷、氨、醛和水又是由 C 、 H 、 O 、 N 四大元素化合而成,它们化合合成所需的高温条件,在自然界可由火山喷发提供。美籍俄裔科学家佐洛托夫认为,火山口内气体温度高达 12000C, 当这些气体进入火山口上空的蘑菇云时,气体的温度将降至 300150 0C ,这一过程(催化剂存在)有利于蘑菇云中 C 、 H 、 O 、 N 等元素化合成简单的有机物,进而合成氨基酸乃至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核糖核酸。 虽然火山活动有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灾难,但火山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矿产和其他资源.包括当今的许多自然旅游资源.其中有些由火山活动带来物质更是我们新兴材料的先驱. (欢迎有兴趣的同学留言,以后继续讨论这方面话题.盼望相 关专业 老师提供指导.下面附相关图片介绍.主要为刘嘉麒院士讲课资料,未详细查阅标注,请勿转载) 中心式喷发火山 裂隙式喷发火山 普里尼式火山喷发(喷发猛烈) 乌尔堪式喷发(烟柱) 斯特朗博利式喷发(白色气体,水气等) 夏威夷式喷发(岩浆喷溢) 冰岛式喷发(宁静溢流) 台湾高雄泥火山 美丽的火山湖 原图地址: http://www.gettyimages.cn/index/showmid/photoid/474387.html 我国与火山有关的地质公园
个人分类: 科普思考|7458 次阅读|2 个评论
没有限制,就没有竞争
wangdh 2008-11-5 12:12
没有限制,就没有竞争 ( 王德华 2008.11.5) 记得在研究生院讲授《动物生态学》课程的时候,讲述动物的生存策略时,经常给学生讲的一句洋话是: No Limitation, No Competition (没有限制,就没有竞争)。 动物(生物)一生有两件大事:活着( Survival )和繁殖 (Reproduction) 。活着的目的是将基因传下去,保持家丁兴旺。因此生物界归根结底似乎就是:繁殖。 为了活着,为了繁殖,各种动(生)物面对大自然的(选择)压力,各显神通,百花齐放。如生活方式: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海陆双栖的;活动节律:有光天化日之下耀武扬威的,有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生活环境:有在草原上驰骋的,有在沙漠中煎熬的;食性:有花天酒地不吃素的,有粗茶淡饭的素食者;组织:有群体作战的,有单刀匹马闯江湖的; 家庭:有三宫六妾(一夫多妻)的,有水性杨花(一妻多夫)的,也有忠贞不渝(一夫一妻)的 动物界的丰富多彩,造成了今天的动物多样性。生物学大师达尔文告诉我们:生物界的今天是自然选择 (natural selection) 的结果,生物界的昨天是一曲曲自然选择的悲歌。自然选择中,性选择 (sexual selection) 又是一个重中之重。性,在生物界不回避,不隐讳,不躲躲闪闪,总是坦坦荡荡。传种接代,天经地义。生物竞争的历史,可否就是性的历史?物竞天泽,优胜劣汰,胜者为王败者寇。自然界中无弱者。生物界不相信眼泪。谁相信鳄鱼的眼泪?那你就认命吧。 活着,自然需要资源。衣食住行,哪样不是资源?这才是生物的根本利益。家族延续,配偶选择,繁殖后代,需要资源。没有配偶(有性生殖),如何延续香火?没有资源,又如何获(赢)得配偶?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万物共享一个地球。空间有限,资源有限。因此,(自然界)竞争不可避免。弱肉强食,太残忍,但确是自然选择。恶性竞争,你死我活,既不可取,也不和谐。适当的竞争有利于自然界的和谐,有利于自然界的平衡,有利于自然界的良性发展。自然界没有大锅饭。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每种生物都有绝招。每个物种都可以卡着腰说:小样,没有两把刷子,敢在江湖上混? 资源一定是有限的!没有限制,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谈何和谐?没有和谐,如何持续? 自然界的道理,我们是不是都很明白?要知道,我们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员,也是生物界的一员。当然,人类具有社会性和生物性双重特点。这一点也不能忽视。 现代 人的生物分类地位 : 哺乳纲 (Mammalia) 、 灵长目 (Primates) 、 人科 (Hominidae) 、 人亚科 (Homininae) 、 人属 ( Homo ) 、 现代人 ( Homo sapiens ) 。 (王德华 2008.11.5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7981 次阅读|14 个评论
土地资源虽少但足以够用 现代农业生产力时空无限
mg 2008-11-4 10:42
中国土地资源虽然稀少但并非缺乏 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时空广阔无限 根本问题在于生活生产方式变革树立崭新的网化农业时空观 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真谛硬功夫在于牢固坚持唯物历史观 任何时候如果背离了人民创造社会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必然陷入困难困惑困境 建立现代农业机制首先需要着力繁育现代农业经济体以适应社会主义规划市场经济体制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的前进方向是构建现代农业城市 现代农业城市的细胞组织系统功能结构的基本计算单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庄 (详见《可拓农业与工庄战略》和《市场经济与规划经济》郭世胜著) (欲览全文可拨打 13691530978 或 twna8@sina.com 信箱联系)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空中水资源应当是公认量的6倍!?
热度 2 zhangxw 2008-4-4 15:46
空中水资源应当是公认量的6倍!? --空中水究竟有多少水问题 张学文 (2008-4-4注,最近我才知道2004,5?年我投给一个会议的文章{会议没有让我参加}2005年被中国沙漠杂志以水汽的聚合体模型从空中有多少水谈起的标题收入其增刊310-312页,现在修改了标题转贴这里,也希望对水分子的聚合问题比较熟悉的学者关注和提出看法张学文) (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 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提要: 空中水资源的数量联系着人工影响天气的可能性和成效和许多环节。过去认为大气的水汽含量约为25mm深的水柱。本文则根据气体状态方程、静力学关系和地面水汽压力数据,认为它是目前公认数量的6倍,既它是150mm。究竟是25还是本文提出的150。为解决这个矛盾,本文提出了关于水汽(分子)在大气中以聚合体形式存在的猜想(模型)。本文设计了一种气象学观测实验,它可以判定哪个认识是正确的。建议组织这个实验和讨论。 关键词: 空中含水量 聚合体 1. 空中的含水量是 25mm 大气各个高度上都存在水汽,大气柱的总含水量(如果以单位面积的含水厚度计算也称为可降水量)应当是大气各个高度的比湿乘以空气密度再对高度的积分(或者对大气压力的积分除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利用世界各地的探空资料就可以求得气柱含水量的平均值。目前计算出来的全球平均值就是25mm,即平均而言,把大气中的水汽全部分离出来,它折合25mm深的水层 。这就是现代气象学的观点和计算结果。 把它与地球的面积相乘,就得到地球大气中的总的水汽数量,12900立方公里。它就是大气水资源的总体积。把它乘水的密度(1t/m 3 )就得到大气中水资源的总量1.2910 13 t 。 2. 静力学方程给出另外的结果, 150mm 2.1 静力学方程的考虑 大气遵守静力学方程(关系)是气象学普遍承认的,精度很高的定量公式。静力学方程的原始形式就是质量为 m 的物体静止地放在地面上,它给予地面的压力 p 恰好等于地心引力。即 p = mg (1)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ec 2 。在这里压力 p 与质量 m 是成正比例的物理量。如果 p 是大气压力,那么 m 就是大气的质量。如果海平面的大气压力是1000hPa(百帕),那么海平面以上的大气质量就是1000 hPa /9.8msec -2 ,即每平方厘米底面积上的大气质量大约是1kg。地球的表面积是51010 6 km 3 (平方公里),于是计算出来了包围地球的大气的总质量是5.310 15 t。 根据道尔顿的气体分压定律,我们把大气压力看作是由干空气压力 p 1 和水汽压力 p 2 和合计值,即 p = p 1 + p 2 (2) 如果用 m 1 和 m 2 分别表示单位面积上空干空气和水汽的质量,并且认为干空气和水汽都分别符合静力学方程,那么有 p 1 = m 1 g (3) p 2 = m 2 g (4) m=m 1 +m 2 (5) 公式(4)告诉我们,知道了水汽压力 p 2 就知道了水汽的质量 m 2 。这显然给出另外一个计算大气中的水汽总量的方法。现在我们要用海平面的水汽压力(全球、全年平均)计算大气中的水汽总量。 2.2全球全年海平面水汽压力的平均值 过去用全球全年大气压力的平均值计算了大气总质量。现在要利用对应的公式计算全球水汽总质量,这就需要知道全球全年水汽压力的平均值。过去全球全年水汽压力的平均值这个数据不为人们关注,现在我们估计它。 根据几何学知识,地球的南北纬30度恰好把地球分成中间的50%面积和南北两端的50%面积。即北(南)纬30度恰好代表了地球的平均情况(按面积)。所以30度纬圈上的水汽压力对全球平均值具有代表性。我们参考了中国在这个位置附近的气象站(如杭州等)的水汽压力平均值 ,再考虑中国气候的特殊性,最后取14.8 hPa为全球全年水汽压力的平均值。 依公式(4),把 p 2 用14.8 hPa代入,得到地球大气中的平均持水量(可降水量)为150mm。 于是,把静力学方程用到大气水汽上,我们得到了关于大气可降水量的另外一个数值150mm,它是前面得到的实数据的6倍。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究竟大气平均含水量是25mm还是150mm?它们两者只有一个最符合实际,气象学应当回答这个基本问题。 3. 水汽压力铅直分布 空中水资源量是25mm还是150mm?这联系着水汽是否符合状态方程和静力学方程。 气象学承认状态方程和静力学方程适用于空中水汽。探空观测中等压面高度计算中利用静力学方程并且对温度进行虚温订正是例证。确实,气象部门分析了60年的高空等压面天气图。在这些天气图上等压面在各地的具体高度并不是直接测量的,它们都是利用了关于干空气和水汽的状态方程和静力学方程计算出来的。如果状态方程和静力学关系对水汽不适用(虚温订正公式不正确),那么60年来的天气图都存在系统错误。 但是承认状态方程和静力学方程适用于水汽,也应当考虑由它们引伸出来的其他结论。例如它们可以推导出水汽压力在铅直方向的分布规律。粗略地说,水汽压力也是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的。因为水汽的分子量比空气小,水汽压力比空气压力随高度而减少的要慢(轻的水汽延伸到更高的位置)。在典型环境下,干空气的压力大约在5.5公里的高度上减少到地面大气压力的50% (压力从1000 hPa到500 hPa)。对于分子量不是29而是18的水汽,它减少到地面水汽压力的50%时所要达到的高度就不是5.5公里,而应当是8.5公里。 这个结论应当得到观测的证实,但观测的结果恰好相反。水汽压力随高度减少的速度反而比空气压力还要快。从地面开始高度上升了2公里后,水汽压力已经减少了大约50% 。 水汽压力随高度的上升而迅速减少的事实与水汽服从状态方程、静力学方程的推论不一致。这是关于空中水汽知识的另外一个疑点。 4. 大气中水汽的聚合体模型 上面揭露了大气中的水汽知识显然不是自恰的。那么问题究竟出在那里? 4.1两个6的提示 我们已经提出一种方法推算的大气含水量是25mm,而另外推算结果是它的6倍(150mm)。这里再提出另外一个6倍 。 水汽压力随高度的减少比空气要快的提法突出了减少的速率的区别,但是也注意到水汽压力随高度而变化的公式(就多日的平均而言)依然是负指数型的,只不过负指数公式中的一个系数的理论值为实际值的6倍。 例如文献 给出中国新疆12个探空测站的多年平均(四季代表月份)的水汽压力随高度的一般公式为 p ( z )= p (0)exp 这里的 p ( z )、 z 0 、 p (0)、 H 、e分别表示高度 z 处的水汽压力、大气下界某处的海拔高度和对应的水汽压力、水汽的特征高度和自然对数的底(2.71828)。这个公式类似于干空气的静力学方程。它体现了压力是随高度的增加而依照负指数关系减少。其减少的速度显然与 H 的值有关,而 H 与该气体的分子量有关。对于分子量为29的干空气, H 大约等于8 km(公里),如果水汽压力服从关于水汽的状态方程和静力学方程,水汽的 H 值大约为13 km(公里)(8乘29/18)。但是新疆各地实际的水汽压力资料显示 H 大约为2.2 km。即理论值是实际值 的6倍。 上面的分析又出现了一个6倍。它提示这个6倍于与空中含水量的两种计算方法差6倍有着相同的成因?为了化解这些矛盾,我们提出了下面的模型。 4.2水汽分子的聚合体模型 水的分子式是H 2 O,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几个水分子聚合在一起的情况是存在的 , 。我们的猜想是在大气中存在的水汽是以5,或者6个水分子聚合在一起的形式存在的。这种水分子的聚合体依然符合气体分子运动理论,符合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由于每个聚合体由5或者6个水分子组成,有关水汽公式中的分子量的数值部分就由原来的18改为518、618,即90、108代替了。 4.3新模型解决了前面的矛盾 如果大气里的水汽粒子是由5,或者6个水分子组成,水汽压力随高度减少的负指数分布公式的外型固然依然与过去相同,但是原来公式中有分子量(18)的地方改为现在的90,或者108了,其结果是公式里的 H 就变成了原值的1/5,或者1/6,这样理论公式就与观测数据一致了。水汽的聚合体模型化解了一个前面揭露的矛盾。 另外,5、6个水分子的聚合体的比湿与水汽压力的关系公式也有修订。其结果是用各个高度上的比湿计算出来的大气含水量也要扩大5,6倍。这样又化解了我们最初提出的矛盾(25mm还是150mm?)。而我们地球大气中含有的水分的数量就比过去认可的数值扩大了数倍(具体计算请参考待出版的大气水文学一书)。 5. 新模型的其他的影响 把空中水汽粒子看作是5或者6个水分子的聚合体,等于我们猜想了一个新的大气水分模型。它化解了前面提出的两个重要矛盾,也使大气含水量比原认识的数值提高了数倍。它也影响其他方面的一些认识。 5.1降水的动力学模型大为改善 过去,按照动力气象学原理计算出来的降水量比实际发生的降水量小很多(这是动力气象学不愿意宣传这个事实)。新模型等于把空气比湿提高了数倍,于是相同的动力学条件下形成的降水量就比过去计算出来的理论值大了好几倍。从这个角度看,新模型也完善了动力学的降水模型。 5.2台风、气旋中心附近的高空天气图上的低压更明显了 虚温订正公式 T v = T (1+0.378 e/p )的应用结果是越是潮湿的地方上下层等压面的厚度越要大一些(难怪很难在高空天气图上看到台风!)。根据新模型,虚温订正公式应当为 T v = T (1-2.73 e/p ) 。它显然使潮湿区(如台风中心、气旋中心)的高层等压面高度减少,涡度增加。我们知道涡度大是预告员报降水的重要依据。所以新模型使潮湿区的高空天气图的低压、底槽更鲜明了,降水预告也更好做了。 6. 用实验检验本模型 为解决大气水分知识体系的矛盾,本文提出了关于空中水汽粒子是由5,6个分子组成的聚合体模型。这个模型没有改变通用气体的状态方程,但是改变了这个方程用于大气水分时需要具体代入的分子量的数值,从18改为90或者108。对状态方程的修订固然克服了气象学的某些矛盾,但是大气水分真的符合这个新的状态方程吗? 在自然的条件下(不是实验室内)检验这个做法的一个方法是在比较潮湿温暖地区(季节)利用某高塔(50米以上,如电视塔、气象塔)的上下两端测量其大气压力、水汽压力、温度。由于上下两端的高度差是固定的值,把这个固定值与不同模型下的理论测算厚度(状态方程和静力学方程)做比较。就可以判定新模型是否正确(当然是取多次观测的平均值做比较)。 另外一个检验方法是用带着GPS(地球定位系统)仪器的探空仪在潮湿、温暖地区进行观测。用GPS得到的高度来对比不同的虚温公式得到的高度。利用实际适用的虚温公式可以反算水汽粒子的质量。如果它是18就代表空中水汽是以单分子形态存在,如果是90,则提示是水汽粒子是5个分子的聚合体。 7. 小结 l 利用现在的观测数据和静力学关系可以推算出两个大气的含水量数据,一个是目前公认的25mm,另外一个150mm。他们的比例是1:6。这是个严重的矛盾。我们需要一种理论以说明哪个是错的。 l 本文提出大气里的水汽可能是由5,或者6个分子的聚合体的形式而存在的见解,支持大气含水量是150毫米的见解,并且与水汽的含量迅速随高度减少的事实在定量意义上互相吻合。 l 如果本模型正确,那么动力气象学过去难以解释为什么实际降水量大而理论降水小的问题,就消失了。 l 如果本模型正确,那么用了60多年的虚温订正公式要变成另外的样子,并且它使台风、低纬度雨区上空的涡度变大,从而使天气图更容易预告降水。 l 建议用一个气象学实验检验究竟哪个模型正确。 l 见于本问题的重要性,希望同时开展学术讨论。 感谢:余南先生提供的不同温度的液体水的聚合情况的定量数据对本人有参考价值。在此对余南先生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David R. Maidment,水文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页 张家诚,林之光,中国气候,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581页 张学文,新疆水汽压力的铅直分布规律,新疆气象,25卷,4期,2002,1-2,14页 李英干,范金鹏,湿度测量,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1页   注2006.8.25余南先生来信谈了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且附了下面的表,这个表给出了液体水的聚合情况,它可以作为气体水汽聚合的旁证。这里向余南先生表示谢意。 不同温度下水分子聚合体的分布(%),06年8月,余南来信提供 分子式 冰 水   0℃ 0℃ 4℃ 38℃ 98℃ H 2 O 0 19 20 29 36 (H 2 O) 2 41 58 59 50 51 (H 2 O) 3 59 23 21 21 13  
个人分类: 空中水科学|5665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空中水资源
zhangxw 2007-11-4 22:09
关于空中水资源 张学文,20050716 (气象港*20050716*张学文) 空中水资源概念 由于城市用水紧张、华北干旱,人们在考虑新的淡水来源。把极地海域浮冰拖来融化是一个议论的方案,另一个考虑就是开发空中水资源。空中水泛指空中的气体状态的水汽、云中的水和尚没有落地的雨滴、雪花等。按照空中水资源的思路可以问空中究竟有多少水汽、云或者雨滴(类似静态资源)。据计算全球各地大气中含有的水汽的数量的平均值大约是 25 毫米厚的水层。即把空气中全部的水汽挤干变成雨水,它仅相当于 2.5 厘米厚的水层。这主要是指气体状态的水汽。而大气中云里的含水量很小,它不足水汽的 1% 。把云里的水分挤干以后平铺到地面上也只有两三张报纸那么厚!特别厚的积雨云里的含水量也难形成 1 厘米厚的降水。一般计算空中水分时都忽略云里的含水量。 也可以从动态角度分析空中水资源。这时要分析每天(每月)有多少吨水汽、云、雨滴从本地(单位横截面)经过。计算表明,每年流经中国的空中的水汽的流量大约是 18 万亿吨,新疆为每年 1.1 万亿吨。无论是静态的大气含水量还是动态的水汽的流量,它们固然与降水量有关,但是它们的关系很复杂,远不是含水量大(或者水汽的流量大),降水量必然大的简单关系。在一般没有产生降水的情况下,大量的空中水来到本地域,又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当地。只有在特殊大气环流背景下的水汽才在当地变成了雨雪而落地。 新疆的动态空中水(汽)资源量(空中水汽的流量) 空气里有水汽,空气的流动自然也带动了水汽的流动。对于某个截面,我们可以分析单位时间流过单位截面(或者全截面)的水汽数量是多少。它需要利用高空气象观测中各个高度上的风和水汽的数据进行计算。针对新疆,考虑阿勒泰、乌鲁木齐、库车、和田这 4 个探空气象站位于纵剖新疆的断面上,利用它们观测的高空风和水汽含量的逐日数据就可以计算横跨新疆的水汽的流量(动态水汽)。伊宁、乌鲁木齐、哈密在横切新疆的断面上。利用它们观测的高空风和水汽含量的数据就可以计算纵跨新疆的水汽的流量(动态水汽)。把这两个计算数据做向量加法,就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流经新疆的总水汽的数量(它与地理位置有关并且与横截面的长度、维持时间的长度成正比例)。计算表明,冬季三个月流经新疆上空的水汽大约是 1470 亿吨,夏季三个月为 4930 亿吨,春、秋分别为 2810 和 2330 亿吨,全年为 11540 亿吨。新疆空中的水汽主要是从西方向东输送。这些水汽的一部分就是新疆降水的水汽来源,另外一部分水汽它们进了新疆又从空中离开了新疆(主要是进入中国东部)。 新疆空中的含水(汽)量 所谓空中的含水量是指某时刻(瞬间)从地面直到高空的空气里的总含水量。它是通过对各个高度(实际上计算到拔海 9 公里的高度就可以了)上的空气含水量的累加而计算出来的。新疆各地大气中含有的水汽量是夏季多冬季少。 表( 1 )四季代表月新疆各地空中含水(汽)量表 (克 / 平方厘米,或者理解为水层的厘米厚度) 阿勒泰 伊宁 乌鲁木齐 哈密 库车 和田 春季(四月) 0.97 1.47 1.30 0.77 0.94 1.12 夏季(七月) 2.40 2.90 2.77 2.10 1.97 2.40 秋季(十月) 0.84 1.49 1.24 0.77 0.88 1.18 冬季(一月) 0.29 0.63 0.49 0.37 0.51 0.51 表中给出了新疆 6 个点的上空的单位面积含水量的数据。它表示即便在含水量大的夏季,把本地上空所有空气里的水汽都凝结为雨而落地,它形成的雨量,也仅是 20-30 毫米厚的水层(一场大雨)。 新疆四季的大气中的总含水量见下表。四季平均,新疆上空大气里含有的水汽是 163 亿吨。折合为 163 亿立方米的水。如果平铺新疆各地,只有 1 厘米厚。 表( 2 )四季代表月新疆空中含水总量表 单位:亿吨 空中的水汽主要集中在大气的低层。离地面 5 公里的上空的水汽一般仅是地面附近的水汽量的 1/10 。 这样计算得到的空中含水量的物理意义类似静态的空中水资源。它固然与地下的煤矿资源有类似的意义,但是由于空气本身有流动性,如果我们通过人工的方法把这里的水分取走,空气也会自动把水分再补充进来。所以把它看作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不妥当的。 准葛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区 合计 春季(四月) 59 71 9 139 夏季(七月) 130 162 22 314 秋季(十月) 58 71 10 139 冬季(一月) 22 34 5 61 平均 67.3 84.5 11.5 163 新疆的云中水 与空气里看不见的水汽比较,云里的含水量很小,在计算空中水分总量时都(忽略)不计算它。指望把普通的云通过人工作业变成雨,雪是不现实的。只有含水量特别丰富的云,在特殊天气条件下,这种作业才可能有成效。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新疆准噶尔盆地冬季的低层云。这种云固然不厚(一般数百米),但是它存在于盆地内,并且可以稳定存在数日或者更持久。这提示我们即便通过人工方法把它变成雪而落地,大气很可能依然会再形成这种低云。新疆已经开展了针对它的研究和人工增雪作业。  
个人分类: 水资源|385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