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对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张海霞︱教师若不能传递正义就是教唆犯
热度 1 张海霞 2019-8-19 15:08
【题记】河南招生的事情还在发酵,这两天给不同地方的老师做培训讲座的时候大家也会不约而同地谈起这个问题,谈起这此事件对我们做教师的冲击以及对教育工作的思考,大家的意见空前一致,就如同我这位老乡的留言一样:“我是河南一线中学教师,支持张教授!希望老师和家长们停止以不正当的方式“为学生好”,教师若不能传递正义,就是教唆犯。 ”这正是我8年前写的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老师,可以教得不够好,但绝对不可以教错》。 张海霞︱老师可以教得不够好,但绝对不可以教错 2011-8-9 周日的一个聚会,与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教育理念,就谈起了iCAN的经历和理念,她很感慨:问我为什么会对学生的事这样用心?我跟她讲起了我做老师的心路历程。 去美国的时候虽然我已经博士毕业,可是还是觉得自己跟学生一样,所以除了工作之外就常常跟学生混在一起,聚会、出游,不亦乐乎,这期间有一位同学很特别,大家都不喜欢他,可是我在国内的时候就认识他,很聪明,他的老师在圈内也很有名气,所以,我每次组织活动都叫他。几次下来,我发现我也不能忍受他了: 聚餐的时候他总是最后一个到(要开餐的时候就来了,买东西、做准备的时候不见踪影),提前离开(快吃完的时候他一定会接一个电话:抱歉,我有事要先走。洗碗收拾残局的时候又没他人影儿了)。 席间谈话的时候,更加过分,不顾话题是什么他总会扯到自己在国内的经历拿来炫耀:我的老板怎么怎么的牛,去北京跑关系送礼的时候我给他做什么准备,我们怎么接待来的专家和官员,怎么应付检查、怎么申请项目......简直是一个现实版的“学场现形记”! 我终于忍不住了:你千万不要这么说了,虽然没有你的老师有名,但是国内绝大多数老师不是这样的,大家都是认认真真教书和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只是个别人才这样,你这样说,让外国人怎么看我们这些在国内做科研的人?! 从那个时候起,我认识到: 做为一个老师,务必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能力可能有高低,可能教得不够好,课可能上得不够精彩,科研可能做得不够前沿和成果显著,但是绝对不能在教育的精神上有欠缺,不能教错的、坏的东西给学生,因为,你毁掉的是一代又一代人! 从那个时候起,我对学生的事情开始无比的用心:每一堂课、每一次讲座、每一次谈话、每一次活动,都认真对待,都从真善美的方面去引导学生,这也让我进步很大,不仅仅是讲课的能力和技巧的提高、科研水平的进步,还有内心的不断成长和成熟,同时也收获了全世界的朋友和合作! 作为一个老师,在这个纷繁复杂、鱼龙混杂的社会里,不要抱怨,也不要无奈,其实历史以来社会都是这样的,甚至很多时候更恶劣,远到指鹿为马的赵高时代,近到血雨腥风的四人帮时代,又怎么样? 历史的长河不会停止前进、而正义的力量最终会战胜邪恶,其中朝代更替、风水流转,谁是那个支撑社会的良心和中流砥柱?是那些认真传播真善美、坚持教书育人的先生们!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感到幸运,我们做了这项教书育人的工作,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学生、客观传播知识、积极对待生活、尽力普及教育,那再混乱的社会也会逐渐清明起来,反之,我们的抱怨、我们的消极、我们的等待、我们的无为,也会给其他人更多做错的机会,这是我们不希望的。 所以,亲爱的同行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3727 次阅读|1 个评论
难以界定的选择逻辑
热度 8 xuxfyuwp 2015-6-9 21:14
前两天在一次会议休息期间,与几位来自不同省份的代表谈论长江 “ 东方之星 ” 号沉船事件,一位来自天津的代表谈到一位亲戚家发生的事,这位亲戚为了让常年很少出门的父母能有机会出去看看,特意为他们买了船票,父母本不愿去,没经住劝说,难得出去一游,最终如期成行,但没能回来,这位亲戚现在后悔死了,如同是自己害死了父母。 另一位记不清是来自何地的代表接着话茬说,看来对待父母一定要顺着来,孝顺,孝顺,一要孝,二要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有 “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 ” 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老人有老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只要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千万别强求。这些事后的论断,听着似有些道理,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不太通了,显然这不应是顺从或不顺从的问题。 一位来自上海的代表则谈了另一相关事例,他的一家邻居老两口与另几个家庭的老人约好一起去游长江,买的也是这趟游轮的票,但被女儿知道了,从票价上看认为太便宜了,肯定条件和服务都不会好,担心父母受委屈,就没让去。由于老两口与其他几位老人是牌友,准备上船后一起打牌消磨时间,这家老人撤出了,另几家也随之放弃,最终规避了这场灾难,躲过一劫。这位邻居家的女儿无意间成了这几位老人的救星。 除了这些议论中谈到的事,在新闻报道中还可以读到一些场景,如有位儿子对失去父亲表示了深切的悔恨: “ 父亲一辈子为我活着,我却送他上了这条船。 ” 另一位年轻男子撕心裂肺地跪在地上哭喊着: “ 爸妈我错了,我不该让你们去玩的! ” 我能理解这些晚辈们的深切自责,但凭心而论,他们真有什么错吗?为父母创造些条件出门看看、四处走走又有哪里不对。即便老人们有些不适应、不情愿,儿女们的初衷也没有任何可被指责之处。我也为那位阻止了父母上这趟船参加旅游的女儿感到庆幸,虽非真有什么预感,但确实避免了几位老人遭遇灾难,而其中的情理逻辑却又不知该怎样解释。船票价格低,可以放弃不去,但绝不该因服务条件差一些而连安全也失去保障,这不该是做出选择的缘由。 对于以上叙事或报道所反映的实情,静心思考一下,无论是那些躲过此劫的万幸者,还是未能生还的遇难人,结局显然都是事先难以预料的。出门旅游,可以采用简朴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优质条件,甚至享受豪华设施,这仅是在价格成本上有所差别,而不应因此而降低生命安全的底线。若在这一基本保障方面有任何松动,无疑应被一票否决,不存在选择的余地。 鉴于此,在这一令世人震惊的事件中,对于事先做出的任何选择及面对最终发生的结局,情感上的表达都可理解,但对错的论断则难以做出。旅游不是探险,不能在安全上赌运气,本是不该发生的灾难,又如何界定选择的逻辑呢?
个人分类: 杂感|4949 次阅读|7 个评论
考试作弊不是学生的错?
热度 5 lengyu 2012-10-22 19:19
考试作弊不是学生的错?
期末考试的七月,学生作弊的事情让我很心痛,悲伤中写了一篇纪实日记 ( http://user.qzone.qq.com/952852935/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41512189 ),引来学生的关注,“老师,我觉得这个不是学生的错。”——于是一个“错”与“对”争论展开了...... (我把原文和争论的内容放于此,希望得到广大老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指点和高见,谢谢!) 原文: 题目: 这个无法入眠的深夜 内容: 在这无法入眠的深夜里 静静的流泪 虽然我不是一位母亲 这一刻却完全理解了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尽管我对着每个孩子叮嘱了你别走在路边上 防止坠入泥潭 可是你们,还是让我失望 让我在这几个夜晚 争着双眼熬到天亮 夜好漫长 一个人对着长夜思量 如同是我犯了错 割断了门口的丁香 领导们的安慰是一种宽容 也是一座压顶的大山 我止住泪水,回来再淌 长夜里我无法合眼 不知道天亮后又会有谁掉入泥潭 白天支撑着身体监考 从不曾在考场上坐下 吃饭不再是一种享受 成为了折磨 真想把一个个同学进行搜身 再让他入场 不然如何心安?! 师生的语言对决截图:
个人分类: 学生管理|6648 次阅读|14 个评论
谁在禁锢我们的创造力?
热度 14 taol 2012-6-5 00:09
谁在禁锢我们的创造力?
和往常一样,每天午饭时间总要与组里的几位老师一起聊天,科研、生活、教育、八卦(当然不包括娱乐八卦,因为貌似组里没人娱乐八卦)等等。午饭时间也就基本上成为了沙龙时间。H老师经常会给我们讲她的小女儿和伊在幼儿园的朋友们的一些趣事。H老师对她女儿的教育算是比较偏重“西化”的,相对来说很宽松,很注重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今天提到小姑娘在幼儿园画画的一些事情,不禁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教育和西方的一些差异。 小姑娘在幼儿园画画,幼儿园的美术老师指导的时候常说 “画得不对”“应该这样画,不应该那样画” ,有个小朋友画画的时候最喜欢画太阳,画什么都要画太阳,“ 画夜晚”的时候也要画个太阳上去 。美术老师批评晚上不能画太阳,晚上没有太阳。小孩子画人,脑袋画成方的了。老师: 不对,人脑袋应该是圆的 。 我想知道, 孩子与大人眼中的世界必须一模一样么?小孩子为什么不能 天马行空 地想象反而一定要“实事求是”、“求真求实”? 太阳一定要画成红太阳?绿的、黄的、黑的成么?五颜六色的太阳成么?夜晚天上为什么“不准”挂太阳?我还不止一个挂上很多个太阳呢!脑袋为什么一定画成圆的,方型不成?三角形不成? 小孩子怎么画才 “对”? 有正确答案么? 孩子眼中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个人分类: 看法|4650 次阅读|23 个评论
对错VS真假
热度 2 liuchao666 2012-5-6 09:59
对错VS真假 胡德平先生的签名很有意思。 “欢迎大家坦陈交流各种观点,说真话放第一位、对错放第二位,友谊不受影响。 ” 呵呵,真的很有意思。 通常的看法是——真的就是对的,假的就是错的。 胡先生将真的与对进行了区分, 结合徐迎晓先生的另一个讨论: “色情图片罗生门 ” 可以得到如下一个简单的结论: “真的”是一个主观的概念,针对同一个事物,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真的”的叙述。 “对的”是一个客观的概念,只能由实践或者历史来检验 ——或者说,根本没有检验结论 ——因为实践与历史的检验永远也不会结束。 主观与客观的区分, 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相当重要, 对此, 有兴趣者可以参考这篇博文。
2977 次阅读|4 个评论
不贵对错贵朦胧
热度 1 mqr 2012-1-19 17:18
不贵对错贵朦胧 —— 读 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 野渡无人舟自“横”, 千年佳句古人风; 是“横”是“顺”谁曾辨? 不贵对错贵朦胧。 附韦应物原诗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个人分类: 旧体诗|2663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书识小1】结论诚可贵,方法价更高——莫以对错论英雄
热度 2 bianyi1 2011-12-28 00:09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任教的著名历史学家劳干先生曾这样总结道:“ 凡属任何学术的进展,前人一定有疏漏,甚至于有错误,但是‘功不唐捐’,不论如何的疏漏,如何的错误,在学术的发展史上,总应当占一席之地。 ”以史为鉴,诚如是哉。 盖由学术史视角观之,某研究方法之对错,其意义常远胜于某结论之对错。 若方法无价值,则结论虽正确亦无足轻重;反之,方法若有价值,则结论纵有纰误,其意义亦不可小觑。定性为主的人文社科诸学问皆合此理,定量为基的自然科学各领域亦应作如是观。 故不能单纯以胜败论英雄,亦不可单纯以对错论学人也。
2731 次阅读|3 个评论
“反调”、“小鞋”及其他
boxcar 2010-7-30 08:50
最近科学网比较流行唱反调。昨天施一公教授公然高屋建瓴地《 鼓励学生唱 反调 》,今天早上大宝宝同学(吴宝俊)又现身说法地认真分析了学生唱反调往往导致穿小鞋这种现象【1】。比较巧的是,昨天晚上苗元华的新博文图解托里拆利定律【2】中,恰好就讲说了托里拆利跟导师唱反调、纠正导师错误的故事,他居然没被穿小鞋,而是出现了胸怀宽广的卡斯特里看到这篇文章以后,十分高兴,认定托里拆利大有培养和发展前途,立即决定让他当自己的秘书,在学术上给予他指导.的完美故事。看来,唱反调的结局不一定不好,不过我们也别受点儿鼓舞就飘飘然、遭受一次打击就觉得面前的世界一无是处,应该得理性地分析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唱反调的效果和结局。 其实唱反调之后是否会穿小鞋,主要决定于导师的气度和人品。如果导师很大度(大肚到能撑船),性格谦逊,听得进学生提出的相反意见,并且能发挥学术民主,平心静气地和学生讨论问题,让学术的归学术,地位的归地位,谁的意见对就按谁的办,则在这种明师(明白人!但不一定是名师)面前学生唱反调没有什么问题,也无须顾虑。唱反调的学生即使不会立刻被破格重用(一次唱反调还不足以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但也肯定不会被穿小鞋,明师可能会找双合脚的鞋给学生穿上,找一条好路领着这个学生继续翻山【3】。相反,如果导师的性格比较孤傲,自视极高以至于认为学生不可能强过自己,则学生的反调一般都会白唱因为导师可能根本听不进去,更糟糕的是如果导师的气量在偏狭些,则唱了反调的学生就得回去做被穿小鞋的准备了。真的给穿了小鞋,再给指一条手脚并用都爬不上去的崎岖、险峻山路让学生自己去爬,那学生的前途和钱途真的都会非常凶险。 唱反调是否一定会导致被穿小鞋,还和反调如何唱、调门儿起多高有关。如果学生勇敢地在业界名流云集的场合公然指斥导师的错误,来一次赫鲁晓夫苏共20大式的突然袭击,估计不但导师会不高兴,甚至旁观者如果一时没搞清楚问题的究竟(一下子判断不了谁对谁错)也可能要怀疑者这学生是否有欺师灭祖、想一下子打倒导师自己扬名立万的不良企图。或许是碍于面子,即使平时很谦逊、很理性也很宽容的导师,也未必会在这种特定的场合下勇敢地承认错误。如果遇到超级好面子、报复心又非常强烈的导师,如此唱反调的学生的小鞋恐怕是被穿定了。 其实,纠正一个错误,如果不急于一时,不妨采用更柔和的方式而非特别激进的方式,例如可以在个别沟通或小范围交流时逐步地把问题讨论清楚。所唱反调也应该是就事论事、就是论是的,而不是随意上纲上线,即使爆发激烈争论,也必须保持足够的理性和最大限度的克制,不宜把对学术问题的争论扩张到对人的攻击上。 如果不把唱反调的范围控制在学术争鸣层面之内,不与名利划清界限,将是非常危险的。我们都见过很多为了出名炒作而反对或炮轰的名人的现象,这种反调唱的人多了以后,大家就只看热闹不看门道了。演员艺人在娱乐圈里面不出名、不争取一定的曝光率没法混出个好身价,刚入门或者出道的学生在学术圈里面如果还一门心思地想出名,搞不好可能反而是除名。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平心静气地搞研究是正道。这样虽然成名成家的路途超级漫长,但只要你在往前走,就是在靠近目标。 关于唱反调,学生和导师都应该有个基于自己对对方的了解的基本的判断,换句话说决定于双方的相知程度。如果学生明知唱反调必然被穿小鞋,而自己又无法忍受穿小鞋所带来的恶果,不妨三思而后唱。导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中总会有某个人是敢于而且善于唱反调的,就该多发扬学术民主,让学生真有反调要唱也要唱在平时、唱在小范围内,这总好过蓄积在一起到一个大场面下去来个总喷发。 ~~~~~~~~~~~~~~~~~~~~~~~~~~~~~~~~~~~~~~~~~~~~~~~~~~~~ 参考: 【1】吴宝俊: 【科学网】 唱反调 与 穿小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8404 【 2 】苗元华:图解托里拆利定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8357 【 3 】吕喆:导师应该带研究生们去翻山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1573
个人分类: 科研|3920 次阅读|10 个评论
霸权主义:真理面前老子第一,老子面前对错平等
大毛忽洞 2009-11-11 07:52
霸权主义:真理面前老子第一,老子面前对错平等 前苏联,也被咱们称呼为苏修,苏修社会帝国主义。 苏修侵略阿富汗 10 年,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苏修侵略阿富汗,是对外霸权主义。 苏修对自己的老百姓,也搞霸权主义。 因此,苏修的霸权主义,是广义的霸权主义。 苏修完蛋是广义霸权主义的必然结果。 美国,也被咱们称呼为美帝,美帝国主义。 美帝对外实现霸权主义, 这是地球上的动物都知道的事情。 美帝搞的霸权主义,是狭义霸权主义。 如果美帝对待它的老百姓像对待萨达姆那样, 那么,美帝也变成了广义霸权主义。 如果是这样的话, 美帝完蛋的日子就指日可待。 霸权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真理面前老子第一, 老子面前对错平等。 霸权主义的触角无孔不入, 前苏修的某些科学家搞的就是霸权主义: 在真理面前老子第一, 在老子面前对错平等。 因此,你永远也扳不倒霸权主义科学家。 因为他是老子,排在第一, 而在他面前,对错平等。 你用什么把他扳倒? 除非霸权主义完蛋!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抹翔鲸眼中的处女
moxj 2008-10-20 19:45
        (图片来源 http://bbs.tianji.com/bbs/zhuti/20080729/1069998/ ) 人类今天自我约束和评判他人的道德法则是从哪里来的呢?也许现在已经不能精确追溯它了.但我还是相信今天那些诸于高贵、好及卑贱之类的词是经历了人类与自然抗挣以及后来人类内部斗争之后带上了那些处在自我保护有利位置人的影子之后继承下来的.以至于我们今天的的审美是不是完全处在自我满足的囚笼中呢?如果你发现了自然之美,那也只是符合你自己审美的美,似乎很多时候美只能以人类自己为标准. 如果事实是这样,那今天象征高贵和纯洁的处女又是代表什么呢?难道它只是那种引起哺乳动物大脑中枢兴奋,给它奖励的东西吗?还是它能散发出刚刚发芽小草的气息,演奏出美妙悦耳的旋律,描绘出赏心悦目的美景呢?如果这些都难以捕捉,那生活中的处女又在哪里呢?从我在书上看到了这个词和它的一些解释后,来到生活中找到的如下三群人无疑依旧是保留在我心里的处女. 逆戟鲸和独角鲸的外婆一定是处女,但我他们的妈妈一定不是。 (图片来源 http://news.sanxia.net.cn/html/20080603/146358.html ) 逆戟鲸和独角鲸的奶奶对我们每个孩子都很公平,她们也很慈爱.用今天的话来讲她们一样天真,她们的追求和我们一样直白.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有像每天在放学路上对着橱窗里的玩具一样恋恋不舍的感觉。每次我要走的时候逆戟鲸的外婆都送到门口来,她说话不多,但她的眼睛会告诉我们,她邀请我下个星期再来。他们妈妈的眼睛似乎化装的很漂亮,然而飘忽不定的眼神不但让我觉得一点诚意也没有,而且狡猾的气味让我的心里一点都不舒服.在我们和奶奶眼里他们最多是幼稚而已. 大街拐角处卖荸荠的那几个阿姨一定是处女。 (图片来源 http://www.dahe.cn/xwzx/sh/qwqs/t20080925_1392328.htm ) 从他们执着的表情,我非常确定自己几次观察的判断。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到这座城市上大学了,她们从遥远的农村来到这里。上班时间经常有城管来骚扰,有几个便衣还拿着用来砍她们筐子的刀。我常看到她们拎着箩筐慌不择路的样子,动作也像孩子一样敏捷,但难免和他们成熟的身体有点不相称了.如果你注意到了在处女词条里有不娴熟、紧张和做人厚道这样的注解那无疑在这些阿姨身上都能找到. 吧台的 那几位 小姐一定是处女. (图片来源 http://hi.baidu.com/totti1997/album/item/235623fb820b14354f4aea87.html ) 你没有看到吗?正在哭的那个神态和小孩子一样没有一点做作,哄她的那两个同样显得不知所措。站在后面的那三个一看就是顽皮型的孩子,她们因为有自己的秘密,表现出古灵精怪的样子。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表现在他们对生活观念的变化,你没有感觉到吗?我或许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但还不能在整体上把它说清楚.和神经有关的药品,甚或毒品频繁的进入他们是世界,涉足色情服务业甚至使她们很自然觉得是一种时尚。刚才哭的那个是因为和客人有分歧了。后台的三个即使知道自己做了冒失的事情还是在那里一点都不安分.也许她们只是被社会开始关注的正在增加的但不是主流的一部分人群. 那随着高教扩招分布在各类学校中的年轻人们又在做什么呢?他们对传统观念里的道德标准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当他们也站在了自我保护有利地位的时候,那我们今天的标准在明天又会被改造成什么样子呢?首先从我们对潮流的追赶中已经注意到了审美在变迁.其它还会远吗?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净不垢.我们的各类标准最终都变空了.没有人再幼稚的像先前的圣人一样蓬头垢面了.是不是还有不辩是非黑白的的圣人会出来再造我们的道德和法度呢?一定有,他已经存在了,不是你我,是每一个人. (今天不小心浏览到了 酷儿理论 这个词,虽然没有看这本书,也不会去找它,但想起了以前一篇日记,并把他整理成上面这段话. )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4802 次阅读|1 个评论
现实面前,对与错已不重要
kerer009 2008-10-20 16:21
多年以前的一个深秋,那时我正在哈尔滨的一所大学里上学,周末准备乘车去长春的二姨家。记得当时在学校里吃食堂,肚子里油水有限,到长春后我的二姨会好好治治我肚子里的馋虫,到二姨家去改善伙食是令我十分兴奋的事,因而在买完车票后去候车室的路上我兴致很高。 突然一位的老妇人迎面出现在我的面前,轻声问道:小伙子,能帮我个忙吗?,老人穿着旧式深褐色大衣,我回应道:阿姨,有事您说,孩子,我不小心把钱包弄丢了,你能不能借我几块钱?我跟家里打个电话,我不由得仔细打量了一下老人,老人头须发白,慈眉善目,衣着简朴却十分利落,质朴的神态上展露着一丝雍容,我不由想起我从未见过面的奶奶的形象,老人面带微笑的眼神让我不忍拒绝,我没有再多想,就从兜里掏出所有的零钱,留下公交车费后全都交给了老人,老人的一句谢谢你了,孩子的话,让我有了助人为乐的喜悦,我的心情更加舒畅,我继续向候车室方向走去。 这时,在我前面的一名中年男子转身过来告诉我,小兄弟,你上当了,她是骗钱的,顿时觉得被泼了一盆冷水,我不由得愣住了,我怎么也不相信这样一个慈祥的老人会是骗子。于是我继续向前,走到一个柱子后面观察,结果发现老人又在接着向别人重复刚才的故事,我顿时怒不可遏,觉得老人骗了我,慈祥老奶奶的形象突然变成了骗子让我简直无法接受。 我面带怒容蹬蹬蹬地走了过去,见我回来老人突然愣了一下,嘴张了张没有说话,随即又镇定下来,我气愤地说:老太太,你怎么能干骗钱这种事呢?,老人目光躲闪着没有说话,走,跟我去派出所去!,我气急了,拉着老人的胳膊就往站前广场去,老人一扭身,低声喝道:别拉我,我自己走!,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我不由得放开了手,和老人一起走到了大厅门外,老人边走边说着说:孩子,我这也是没有办法啊,连这里的警察也都知道我的情况啊,我真的是实在不容易才这样做的啊!,我也很生气地数落到:那你也不应该骗钱啊,我上学还得打工挣钱呢,难道我就容易吗?,老人听了后把钱还给了我,我把钱揣回兜里,准备离开。突然我发现老人用手捂着脸,无声地哭了,花白的头发也散落下来,我顿时有点于心不忍,就走上前去,又把钱塞往老人的手里,她急忙摆手不肯接,于是我直接把钱塞到老人的大衣兜里,就疾步转身离开了,听见老人在后面急声说:好孩子,你快把钱拿回去,这钱我不能再要啊,我听了觉得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于是就更加加快了脚步向通往候车室的电梯走去,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我一直没有回过头看,耳边还隐约传来老人的声音。 二天后,当我从长春回来路过候车厅时,再没有看见老人的身影。 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老人为了生活而这样做的对错始终让我萦绕于怀,虽然老人曾经欺骗过我,但我还是不知道我的做法是对是错。我的做法只是出自于我本心,对与错已经不重要,只是觉得对方处在那种困难之中我就应该那样做。
个人分类: 心灵随笔|4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