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职业安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第二十五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 全健康学术研讨会
Greg66 2017-6-21 22:13
377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安全免费百科全书
HeNingID 2017-5-11 09:36
点击访问 http://www.ilocis.org/
个人分类: 博闻|1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安全免费百科全书
Greg66 2017-5-10 21:17
点击访问 http://www.ilocis.org/ 遇到问题可以查询
个人分类: 1|1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拾萃
wangbing187717 2016-11-4 14:27
世界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拾萃 文 /王秉 本节通过梳理和例举世界上一些典型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 5 个国家)在 1990~1999 年间的职业安全(包括健康)大事记,来简单了解一下世界各国的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发展历程。 1. 中国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 ( 1 ) 1923 年: 1923 年 3 月 29 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公布《暂行工厂规则》,内容包括最低的受雇年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对童工和女工工作的限制等规定; 1923 年 5 月 5 日,公布《矿业保安规则》,当时的安全被称为“保安”,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政府颁布的专门矿业安全法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规范了采矿业、冶金业的安全要求; 1923 年 5 月 15 日,公布《矿场钩虫病预防规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预防职业病的劳动卫生方面的法规; 1923 年 5 月 17 日,公布《煤矿爆发预防规则》,这是中国近代预防煤矿瓦斯和煤尘爆炸的第一个专业安全法规,对安全巡检、通风、安全灯的使用、炸药的管理等做了说明和要求。 ( 3 ) 1922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劳动大会”通过《八小时工作制案》。 ( 4 ) 1929 年:国民党政府于 1929 年 10 月颁布《工会法》,它实际上是限制与剥夺工人民主自由的法律。 ( 4 ) 1930 年:中央苏区颁布《劳动暂行法》,第一次为工人建立了真正的社会保险,比如,规定长期雇佣的工人遇有疾病或死伤者,其医药费、抚恤费由业主给予,标准由工会自定。 ( 5 ) 1931~1932 年: 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正式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并于 1932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工人患病或发生其它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服伺家中病人时,雇主必须保留其原有的工作和原有的中等工资;当年老、残废(包括因工或非因工)可以领取残废或老弱优抚金等。 ( 6 ) 1940 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陕甘宁边区劳动保护条例》,晋察冀边区政府制定《边区政府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条例》,晋绥边区政府制定《关于改善工人生活办法草案》。 ( 7 ) 1941 年: 1941 年 11 月 1 日,晋冀鲁豫边区公布《晋冀鲁豫边区劳工保护暂行条例》。 ( 8 ) 1942 年:冀中总工会和农村合作社冀中总社制定《关于各级社工厂职工待遇之共同决定》等,规定:机关工作人员疾病伤亡时,发给生活费;职工死亡厂方埋葬并酌情给予抚恤等。 ( 9 ) 1948 年:中国共产党为保护工人的利益,在获得解放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哈尔滨市政府制定了《战时劳动法》,同年 12 月 27 日颁布《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时劳动保险条例》。 1949 年 4 月 1 日起,在铁路、邮电、矿山、军工、电气、纺织等 7 个行业中试行; 7 月 1 日起,扩大到东北地区所有公营企业实行。这些法案及条例对工人的劳动保护内容有:职工因工负伤,企业负担全部医疗费,工资照发;因工残废,按其残废程度和致残原因,发给本人工资 50~60% 的抚恤金;非因工残废,发给救济金,数额为因工残废恤金额的 50% ;职工因工死亡,发给丧葬费标准为最多不超过 2 个月的本人工资数,按致死原因及工龄长短定期发给相当于死者本人工资 15~50% 的遗属抚恤金。非因工死亡,丧葬费为最多不超过死者本人一个月的工资。按死者工龄长短一次性发给 3~12 个月的死者本人工资作为救济金,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死亡 , 发给丧葬补助金,数额为职工工资的 1/3 等等。 ( 10 ) 1949 年: 9 月,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共同纲领》。在这部非常重要的纲领文件中,对劳动者的安全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保护青工女工的特殊利益;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 ( 11 ) 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下的法律地位与职责,如第 7 条规定:“工会有保护工人、职员、群众的利益,监督行政方面或资方切实执行政府法令所规定之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工资支付标准、工厂卫生与技术安全规则及其他有关之条例、指令等”。 ( 12 ) 1951 年: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在全国范围内凡有职工百人以上的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和合作社的企业中实行。 ( 13 ) 1956 年: 5 月 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上通过《工厂安全卫生规程》,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较为全面的劳动安全规程。这部规程在厂院,工作场所,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锅炉和气瓶,气体、粉尘和危险物品,供水,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安全等方面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同时还颁布实施《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此外,在 5 月 31 日,发布《国务院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主要为了消除厂、矿企业中矽尘的危害 , 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其中对工作中应当遵守的操作规程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 ( 14 ) 1963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的定期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等事项做了特别规定。 1963 年 5 月 28 日,劳动部发布《关于加强各地锅炉和受压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的报告》,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规定由本地区各级劳动部门的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和企业共同负责安全监察,保证了生产建设的安全进行。 1963 年 9 月 18 日,又发布《国营企业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作了细致的规定。 9 月 28 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劳动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防止矽尘危害工作管理办法》。 ( 15 ) 1979 年: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同年 2 月发布《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同年 4 月发布《国务院批转国家劳动总局、卫生部关于加强厂矿企业防尘防毒工作报告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厂矿企业尘毒危害严重的状况,保障了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同年 10 月发布《国务院批转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健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报告》,加强对特种工业生产安全的规制力度。 ( 16 ) 1980~1984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农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十个部门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开展安全月活动,并确定今后每年 5 月都开展安全月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 17 ) 1985 年: 1 月,成立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国务院下设的非常设机构,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协调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指导全局性的安全生产工作。 ( 18 ) 1991 年:全国安委会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 2. 美国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 ( 1 ) 1938 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 Fair labor standards act ,简称 FLSA ),它是改善劳资关系的法律。该法律又称为《工资时数法》,是一项关于有关工人工资与工时的法案。该法针对雇用未满 18 岁的年轻工人的企业,由劳工部的“工资和工作时间雇佣标准部”进行管理和执行,旨在保护美国年轻人的健康和福利。 ( 2 ) 1941~1952 年: 1941 年,颁布《煤矿检查法》,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授权给检查人员,赋予他们可以进入煤矿进行检查的权利,可以对事故进行调查,对煤矿安全提出改进意见。但因缺少强有力的法律条款的支持,使《煤矿检查法》的影响力难以维持,煤矿劳动安全效果不明显。为弥补先前法案的缺陷, 1952 年出台《联邦煤矿安全法》,但是事实证明它也并不完善。 ( 3 ) 1969 年:通过以“严厉”著称的《煤矿安全与健康法》,这部法案大大加强了联邦检查员的权力,并且细化了安全和健康标准,对美国现在的劳动安全规制起到深远的影响。 ( 4 ) 1970 年: 12 月 29 日,尼克松总统签署《职业安全和健康法》,宣告着保护工人远离职业伤害的历史新纪元,该法案第一次以全国联邦法规的形式保护全体劳动者免受与工作相关死亡、伤害和疾病。 ( 5 ) 1971 年: 4 月 28 日,成立“职业安全和健康机构”( Ocu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简称 OSHA ),隶属于美国劳工部。 ( 6 ) 1977 年:“矿业安全和健康机构”(“ Mine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简称 MSHA )主要负责管理和执行 1977 年颁布实行的《矿山安全和健康法》。该法是由 1966 年颁布的《金属和非金属安全法》和 1969 年颁布的《煤矿安全与健康法》合并修改而成,它与《职业安全和健康法》共同形成了有关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基本法律框架。 3. 英国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 ( 1 ) 1974 年:英国政府颁布《工作健康与安全法》,通过这部统一的法律对工作中产生的健康和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在该法规下,建立了 2 个新机构:健康和安全委员会( The Health and Safety Conunission ,简称 HSC ),其首要职责是确保工作场所内工人和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福利,包括提出新的法律和规定,开展研究,提供信息和建议,控制炸药和其他危险物质;健康和安全执行局( The Health and SafetyExecutive ,简称 HSE ),它有自己特殊的法律责任,最重要的就是执行安全和健康法案。 ( 2 ) 1975~1993 年: 1975 年颁布的《农业安全规制》对 1956 年颁布的《农业(安全、健康和福利)法》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和调整后实施的; 1992 年实施《近海作业安全法》; 1993 年实施《煤矿安全和健康管理与执行条例》。 4. 德国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 ( 1 ) 1900 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明确规定:雇主在安排劳动过程时,应在许可范围内,保护劳工免于生命及健康的危险。 ( 2 ) 1905 年:德国政府实施《工人保护法》,规定拥有 100 名雇员以上的采矿企业应当成立工人委员会代表工人的利益。 ( 3 ) 1970~1990 年: 1974 年,颁布《职业安全卫生法》。此后,德国又颁布实施数十项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如《工作安全法》、《设备和产品安全法》、《工业安全和健康法》、《操作安全技术规章》、《个人保护设备使用规范》、《工作场所保护法》、《年轻工人保护法》和《工作时间法》等,对特殊工作岗位及就业群体的劳动保护更加完善 ( 4 ) 1996 年: 7 月 1 日,成立联邦职业安全和健康机构,总部设在多特蒙德,同时在柏林和德累斯顿设有办事处,在开姆尼斯设有分支机构,它是没有立法权的公众法律机构,是联邦劳动和社会事务部一个权力机构。 5. 日本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 ( 1 ) 1911~1949 年:日本在 1911 年通过《工业法》, 1916 年正式实施; 1927 年,将“绿十字主题”作为职业安全的标志; 1928 年,开始“全国安全周”活动; 1929 年,《工业事故预防和健康(保健)条例》开始实行; 1932 年,设立国家工业安全大会; 1942 年,工业安全研究机构成立; 1947 年,在厚生劳动省下设劳工标准局,成立劳工局,履行原厚生劳动省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能,并颁布《工业安全健康法》。 ( 2 ) 1950~1959 年: 1950 年,开始“全国工业卫生周”活动; 1952 年,发起“零事故”运动; 1953 年,全国性安全组织成立,同时把“白十字主题”作为职业健康的标志,成立国家职业健康大会( 1967 年更名为“国家工业健康和安全大会”); 1957 年,建立全国工业卫生学院; 1958 年,启动第一个“全国工业事故预防五年计划”; 1959 年,颁布《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法》和《离子化辐射危害预防法》。 ( 3 ) 1960~1969 年: 1960 年,颁布《尘肺病法》、《四乙基铅中毒预防法》、《有机溶剂中毒预防法》; 1961 年,颁布《高压危害预防法》; 1962 年,颁布《起重机安全法》; 1964 年,颁布《工业事故预防组织法》,成立日本工业安全健康组织( JISHA ); 1967 年,颁布《铅中毒预防法》; 1968 年,颁布《四烷基铅中毒预防法》; 1969 年,颁布《敞蓬货车安全法》。 ( 4 ) 1970~1999 年: 1971 年,颁布《特定化学品危害预防法》和《缺氧预防法》; 1972 年,颁布《工业安全健康法》,修订《劳动标准法》有关条例; 1975 年,颁布《工业环境检测法》; 1978 年,建立职业与环境健康大学; 1979 年,颁布《粉尘相关危害预防法》; 1982 年,成立日本生物鉴定研究中心; 1998 年,启动第 9 个“工业事故预防五年计划”; 1999 年,发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方针》,成立日本职业安全健康国际中心。
1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职业安全》杂志作者系列小文——面对事故,给自己一个问号
wangbing187717 2016-9-4 16:38
面对事故,请给自己一个问号 中南大学 王秉|文 历代思想家、伟人都重视自我反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老子言“圣人病病,是以不病”;法国作家雨果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毛泽东曾说“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以及周恩来也曾说“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唯有不断反思自己,才能更大进步,安全生产工作也不例外。 也许,您已经历、目睹或听闻过成百上千的大大小小的事故,现在,请你闭上双眼,静下心仔细想想从这么多事故中你到底学到了什么?毫不夸张的讲,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无论是天天做事故新闻报道的媒体工作者,还是一位普通民众,甚至是事故的亲身经历者,都觉得自己并未学到什么。这就会让我们感到很诧异,我们天天在关注与报道事故(一般而言,较大特大事故都是新闻的头版头条),或是曾经亲身经历了一些事故,那为什么我们自己觉得并未学到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是我们关注的出发点和焦点出现了偏差,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模式已经成了定式,那就是我们总是习惯在别人身上找事故原因与安全责任等,而实则大多数人极少反思自己。 你扪心自问,面对许多可怕的事故,你是否真正反思过自己。若您是党政领导,您是否反思过自己过去是否真正重视、关注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若您是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您是否反思过自己履责及安全监管等是否到位;若您是企业领导,您是否反思过自己过去是否真正重视安全投入和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是否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若您是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您是否反思过自己过去对安全管理工作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及时发现并消除企业安全隐患,企业安全事故(包括未遂事故)记录是否真实,应急体系的建立和演练是否充分等;若您是企业普通员工,您是否反思过自己过去是否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充分的安全知识技能等;若您是有车一族,您是否反思过自己的车是否占据了消防通道…… 其实,需反思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包括安全评价公司反思自己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是否合法、真实而客观;民众反思个人周围都有哪些安全隐患,个人是否具备足够高的安全意识和相应的安全自救知识和技能等;老师和家长反思是否给自己的学生或孩子讲过要“时刻注意安全”,等等。无论您是谁,您都应该反思,因为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安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是,很遗憾,每次事故发生后,我们对自己反思实在是太少了!笔者认为,无毋容置疑,缺少对事故的个人反思是导致诸多事故一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并非说我们不应找别人的问题和责任,这必然也是事故调查和预防的关键环节,也是值得和理所应当的。笔者仅是强调,当我们把某一股力量太强化的话,有时候会忽略一些根源的问题。就人的安全意识而言,人们普遍认为我国民众的安全意识已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实,笔者觉得不然,或者说仅是表层安全意识的提高。这是因为,我们可把人的安全意识划分为 2 个层次,一是表层的安全意识,即关注安全事故,找别人的问题和责任,从而督促别人为安全负责;二是找自己的问题和责任,从而提高个人的安全素质。很明显,现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安全意识还仅停留在第一层次(即缺少对事故的个人反思),或者说,这种安全意识对个人真正预防与控制事故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唯有主动地进行个人安全反思,才能真正提高个人的安全素质,才能真正发挥每个人对事故预防和控制的贡献力。 由此,我们就会明白,事故发生的根源原因之一是人的安全观念问题,其中,缺乏对事故的个人反思之心就是一个典型表现。因此,无论是安全教育活动,还是安全文化建设,我们都应尽可能教育人、说服人与感化人去认真反思过去发生的每一个事故,反思自己到底缺少哪些安全意识、知识或技能等。我们要克服只喜欢做表面文章而拒绝深刻个人安全反思的安全文化缺陷,唯有改变这一点,我们才能建设优秀的安全文化,才能在企业或全社会实现“人人想安全,人人为安全,人人能安全,人人都安全”的美好安全愿景和目标。 备注:该文刊载于《现代职业安全》杂志2016年第8期(总第80期)的“安康文化”栏目,原文由改动。
1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职业安全》杂志作者系列小文——《天工开物》中的安全文化
wangbing187717 2016-9-3 07:53
《天工开物》中的安全文化 中南大学 王秉|文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我国生产文化的源泉,其初刊于 1637 年(明崇祯十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值得一提的是,《天工开物》中有许多宝贵的生产安全文化财富,我们不妨去一一挖掘和品味吧。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难能可贵的是,据考证,《天工开物》也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许多有关安全生产的知识与经验,以及一些生产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我国古代生产的顺利安全发展,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它可视为是我国甚至是全世界生产安全领域内最早且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安全文化遗产。《天工开物》中部分文字与图画如图 1 所示。 值得指出的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诸多生产安全问题,虽比较简单,但其基本原理直到今天还是适用的,有的生产安全问题还是现代科技急需进一步解决的安全课题。总言之,这在古代有关著作中是很少见的,《天工开物》应是研究我国古代生产安全文化的珍贵史料。 图 1 《天工开物》插图 1.《 天工开物》之采煤的安全文化 ( 1 )原文: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 ? 拾取者。或一井而下,炭纵横广有,则随其左右阔取。其上枝板,以防压崩耳。凡煤炭取空而后,以土填实其井,以二三十年后,其下煤复生长,取之不尽。 ( 2 ) 译文:煤层出现时,毒气冒出能伤人。一种方法是将大竹筒的中节凿通,削尖竹筒末端,插入煤层,毒气便通过竹筒往上空排出,人就可以下去用大锄挖煤了。井下发现煤层向四方延伸,人就可以横打巷道进行挖取。巷道要用木板支护,以防崩塌伤人。煤层挖完以后,如果用土把井填实,二三十年后,煤又会重生,取之不尽。 ( 3 )评述:即便是现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事故还是频发。你也许不禁会问, 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煤矿开采中,人们是如何确保自身安全的呢?上述这段文字就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利用通风排除煤矿瓦斯以及防止冒顶和填充等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2. 《天工开物》之采宝石的安全文化 ( 1 )原文:凡产宝之井即极深无水,此乾坤派设机关。但其中宝气如雾,氤氲井中,人久食其气多致死。故采宝之人,或结十数为群,入井者得其半,而井上众人共得其半也。下井人以长绳系腰,腰带叉口袋两条,及泉近宝石,随手疾拾入袋(宝井内不容蛇虫)。腰带一巨铃,宝气逼不得过,则急摇其铃,井上人引縆提上,其人即无恙,然已昏瞢。止与白滚汤入口解散,三日之内不得进食粮,然后调理平复。 ( 2 ) 译文: 出产宝石的矿井,即便很深,其中也是没有水的,这是大自然的刻意安排。但井中有宝气就像雾一样地弥漫着,这种宝气人呼吸的时间久了多数都会致命。因此,采集宝石的人通常是十多个人一起合伙,下井的人分得一半宝石,井上的人分得另一半宝石。下井的人用长绳绑住腰,腰间系两个叉口袋,到井底有宝石的地方,随手将宝石赶快装入袋内(宝石井里一般不藏有蛇虫)。腰间系一个大铃铛,一旦宝气逼得人承受不住的时候,就急忙摇晃铃铛,井上的人就立即拉粗绳把他提上来。这时,人即便没有生命危险,但也已经昏迷不醒了。只能往他嘴里灌一些白开水用来解救,三天内都不能吃东西,然后再慢慢加以调理康复。 ( 3 )评述:上述文字提及矿井中的有害气体会使人死亡。因此,为了确保安全,需注意以下 3 个问题: ① 采矿时必须要多人合伙,这可视为最早的采矿安全管理理念; ② 下井时必须腰间 系一个大铃铛,当矿井中的有害气体使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昏迷时,人可以及时摇晃铃铛以示需要马上提出矿井,以保安全; ③ 矿井中的有害气体使人窒息后应及时 灌一些白开水 等安全救护问题。 3. 《天工开物》之提炼砒霜的安全文化 ( 1 )原文:凡烧砒时,立者必于上风十余丈外,下风所近,草木皆死。烧砒之人经两载即改徙,否则须发尽落。此物生人食过分厘立死。 ( 2 ) 译文: 烧制砒霜时,操作者必须站在风向上方十多丈远的地方。风向下方所触及的地方,草木都会死去。所以烧砒霜的人两年后一定要改行,否则就会须发全部脱光。砒霜有剧毒,人只要吃一点点就会立即死亡。 ( 3 )评述:砒霜,即三氧化二砷( As 2 O 3 )的俗称,它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上述文字明确地指出了砒霜的剧毒性,它可使人中毒死亡。为了防止烧制砒霜时使人中毒,应利用风向及安全距离加以防护; 烧制砒霜的工人应 2 年后改行,以免 砒霜对人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这可视为是现在“职业危害岗位轮岗制度”的雏形。 4. 《天工开物》之采珠的安全文化 ( 1 )原文: 凡采珠舶,其制视他舟横阔而圆,多载草荐于上。经过水漩,则掷荐投之,舟乃无恙。舟中以长绳系没人腰,携篮投水。凡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口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绳,其上急提引上,无命者或葬鱼腹。凡没人出水,煮热毳急覆之,缓则寒栗死。 ( 2 ) 译文:采珠船比其他的船要宽和圆一些,船上装载有许多草垫子。每当经过有旋涡的海面时,就把草垫子抛下去,这样船就能安全地驶过。采珠人在船上先用一条长绳绑住腰部,然后带着篮子潜入水里。潜水前还要用一种锡做的弯环空管将口鼻罩住,并将罩子的软皮带包缠在耳项之间,以便于呼吸。有的最深能潜到水下四五百尺,将蚌捡回到篮里。呼吸困难时就摇绳子,船上的人便赶快把他拉上来,命薄的人也有的会葬身鱼腹。潜水的人在出水之后,要立即用煮热了的毛皮织物盖上,太迟了的话人就会被冻死。 ( 3 )评述:为确保 采珠人的安全,上述这段文字提及了 3 方面的 安全防护: ① 采珠船上需装载一些草垫子,若遇到了旋涡的海面,就把草垫子抛下去,这样船就能安全驶过; ② 采珠人需用长绳、篮子与锡做的弯环空管等来保护采珠人安全; ③ 人潜入水中感到呼吸困难以及出水后的安全防护措施。 5. 《天工开物》之炼银的安全文化 ( 1 )原文: 靠炉砌砖墙一垛,高阔皆丈余。风箱安置墙背,合两三人力,带拽透管通风。用墙以抵炎热,鼓鞲之人方克安身。 ( 2 ) 译文:靠近炉旁还要砌一道砖墙,高和宽各一丈多。风箱安装在墙背,由两三个人拉动鼓风。靠这一道砖墙来隔热,拉风箱的人才能有立身之地。 ( 3 )评述:上述文字指明了冶炼时必须注意隔热、散热,以保护操作者安全的问题。“隔离”或“减弱”的安全防护思想与办法也是现在惯用的安全防护思想和办法。 参考文献: 《湖南安全与防灾》编辑部 . 《天工开物》中的安全技术 . 湖南安全与防灾 , 2011(2):56. 张启寅 . 我国明代采矿冶金安全技术点滴 . 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0(4):37.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理论小组 . 从《天工开物》谈安全生产 . 劳动保护 , 1975(2):21-24. 期刊稿件(稍有改动): _天工开物_中的安全文化_王秉.pdf
4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职业安全》杂志作者系列小文(2)——漫谈“安全”
wangbing187717 2016-8-6 10:53
稿件引用:王秉. 漫谈“安全” . 现代职业安全,2016,06:114-115. 稿件下载: 漫谈“安全” 漫谈“安全” 王秉 | 文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 中文中的“安全” 在辞海与辞源中,无“安全”一词之合解,仅有对“安”与“全” 2 者的分别释义。 ① 对“安”的解释为:在辞海中,解释“安”为安全与安稳之意;而在新华字典中,对“安”的基本释义是无危险、不受威协、平静、稳定、安定、安心与安宁等,与其含义相对应的成语有“转危为安”、“安之若素”、“安身立命”与“安邦定国”等。 ② 对“全”的解释为:在辞海中,“全”为完备与齐全之意;而在新华字典中,对“全”的基本释义是使不受损伤、保全、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与齐全等,与其含义相对应的成语有“全力以赴”、“全璧归赵”、“苟全性命”与“五毒俱全”等。 根据汉语构字法,也可对“安”与“全”之意进行释义。 ① 在王筠的《文字蒙求》中,将“安”字解释为“从女在冖下”,即为屋檐下之女,有“女子受到保护”之意,或者说“保护女子”之意,颜烨认为还有“安稳是人生存之母、生存之基”之意。 ② 而“全”是由“人”字与“王”字一上一下构成,有人之最大、最高、最核心、最基本等之意,简言之,安全的根本的主体是人,即所谓的“安全以人为本”。 在康殷的《文字源流浅析·释例篇》中,“安”字被解释为“像妇女在家中之状”,表明有家庭主妇的处所即是“安”,这与古语“妻贤夫安”的含义也恰好相吻合。由此可见,这也是被当代人认为是对“安”字的最深刻而贴切的解释“‘安’字,上面一个宝盖头喻义为家,就是告诉男人,女人就是家,家里有一个女人,你的心里才能安宁,你才能感觉温暖”的由来。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全”字被解释为“篆字同仝从王……全,绝玉也”,说明有家庭和财产(玉)即视为“全”。在《列子·天瑞》中,还有“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的记载。 此外,在中国还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一些关于“安”与“全” 2 个汉字的有趣字谜,如关于“安”字的有“宝玉不在姑娘在”与“家里卖猪得千金”等,关于“全”字的有“大干变了样”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还需一提的是,“安”与“全” 2 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也极其复杂,具体见表 1 。 其实,在中国古代,“安”与“全” 2 个汉字也通常用来表达“国安”之意,如“定国安邦”、“长治久安”,以及“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国策·齐策六》)等就表达该含义,只是未直接出现“全”字而已,但是“全”字的含义还是被囊入其中了。由此可知,在古代汉语中,并无“安全”一词,但“安”字却在许多场合下表达着现代汉语中“安全”之意,再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系辞下》),这里的“安”是与“危”相对的,并且如同“危”表达了现代汉语的“危险”之意一样,“安”所表达的也就是“安全”之意。 在中国,对于“安全”一词的释义,最早出于《周易》里面的《易传》中的“无危则安,无损则全”这句古语,被认为是先贤对“安全”含义的最早、最为经典的概括与阐释。从新华字典中求证,“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与不出事故之意。此外,由上述对“安”与“全” 2 个汉字的分别解释可知: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安全”首要的是家庭及家庭成员的祥和平顺,其次是家庭财产的富足稳定。 外文中的“安全” 安全的梵文为 sarva ,意即无伤害或完整无损。在安全科学领域,目前,学界一般将汉语“安全”一词英译为“ safety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 6 版)》对“ safety ”主要释义有 2 个: ① 安全、平安( the state of being safe andprotected from danger and harm. ); ② 安全性、无危险( the state of not being dangerous. )。此外,关于“ safety ”有 2 条经典谚语:“ safety is first (安全第一)”与“ there’s, safety in numbers (人多保险)”。 据考察,英文词汇“ safety ”更多指称物态意义上的硬安全,而还有另外一个表“安全”之意的英文词汇“ security ”,其更偏重于人文意义上的软安全(同时包含采取措施保障安全的涵义),如《韦伯国际词典》将其解释为:安全即表示一种没有危险、没有恐惧、没有不确定性、免于担忧的状态,同时还表示进行防卫和保护的各种措施。就词源而言,“ safety ”、“ security ”与 sure (确定的)同源,含有安全、平安、稳妥、保安与可靠等意思。综合来看, 2 者都含有“安全、保障、稳定”的意蕴,意义上几乎无显著差异。 目前,中国政界、学界更是基于“大安全”视角,把安全问题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安全与社会公共安全 4 大块,这样可谓囊括了“ safety ”和“ security ”意义上的安全。从这个层面上说,安全不仅仅是一种状态,还包括获取安全的手段,这 2 层含义也是经常被安全专家学者提及的关于“安全”的含义的 2 方面。 鉴于某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会随着时空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因此,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安全”之含义的理解与体会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笔者在此大胆提出一个设想。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场景,若未来机器人充满了工厂,甚至是整个社会各个角落,危险作业几乎都被机器人所取代,也许那时我们的“安全”概念的内涵就会发生巨变,即或许那时“安全”的主体就开始转向“机器人的安全”,而并非仅是“人的安全”。 备注说明:此系列为《现代职业安全》杂志的作者被约稿,具体 详见原稿。
4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职业安全》作者系列小文分享(1)——安全标语创作与应用
wangbing187717 2016-6-20 20:42
说明:好久不单独写博文,一方面本来就写的少了,另一方面今年来有幸被《现代职业安全》杂志约稿,所以,后边把写的一些小的拙文就投给了该刊,故再没有发博文。由于写的系列小文大多都是安全文化,所以将集中于“安全生产月”前后刊出,今天就分享1篇拙文刊登于第5期“思考发现-交流平台”的拙文(原文见参考文献,版面设计的较为美观),该文还有幸被推荐至“杂志封面”。在此,顺便谢谢 《现代职业安全》的刘主编和郁编辑等的支持和鼓励,也向大家推荐 《现代职业安全》杂志,很接地气的杂志! 谈安全标语创作与应用 王秉 | 文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 安全标语作为“安全文化”的重要载体,应用非常广泛,犹如全天候安全管理员对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通过观察、走访与调研发现,当前安全标语创作与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安全标语效力的发挥。 鉴于此,为提升安全标语的应用效果,笔者结合个人关于安全标语的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当前安全标语在创作与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安全标语创作及应用提出 5 点基本要求和 7 条具体建议。 1 存在问题 1 )内容方面,主要存在 5 方面问题: ① 内容老化、 更新缓慢、老调欠缺创新而致使受众对其司空见惯,失去了其原有的警示与鼓动作用。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几乎随处可见,甚至受众开始对其置之不理或麻痹大意,已基本失去了其警示与鼓动作用; ② 内容虚化,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作用。如电气设备开关旁的“注意安全小心触电!”,内容泛泛而谈,没指明具体的安全隐患或事故预防措施,而“闸刀半分半合最危险”把电器闸刀处于半分半合状态易导致事故的隐患写明了,更具体; ③ 内容雷同化,无针对性。部分安全标语不分行业、岗位、设备,仅是简单的复制或改动,乱用、滥用问题严重; ④ 内容失当,对受众进行恐吓或造成隐形伤害。如“天堂不远,超速就到”、“小孩放火,父亲坐牢”等; ⑤ 内容 偏离组织安全文化建设的主线。如大多组织均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条安全标语当做组织的安全价值理念来宣传,致使组织安全价值理念失去了对组织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2 ) 安全标语牌设计方面,主要存在 3 方面问题: ① 材质选择。经费投入不足,为节省成本,选用次品和便宜品现象多见,严重影响安全标语牌的使用时长等; ② 尺寸选择。缺乏根据实际情况和标语内容长短等进行合理选择,尺寸同一化问题频繁,与实际应用不匹配; ③ 背景与字体设计。对背景图案、颜色以及字体类型、大小、颜色的设计,欠考虑受众的审美需求,且不够醒目显眼。 3 ) 应用过程管理方面, 主要存在 2 方面问题: ① 缺乏相应法规、标准等对安全标语的内容设置、张贴悬挂位置、发布时长、文字使用、标语牌设计等作出具体规定; ② 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规范安全标语的应用和后期维护、更换,特别是对安全标语后效利用性的管理明显不到位,容易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等。 究其原因,重要包括以下 3 方面原因: 1 )安全标语设置者本身存在的缺陷。目前大多安全标语设置者是一些文字功底很强的人,他们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科学教育,从遣词造句的对仗、上口、流行等方面,过分注重强调对安全标语的雕琢。 2 )安全标语设置存在误区。目前组织把安全标语设置更多地当作是一种单纯的文字创作工作,彻底搞成了文字游戏,在古籍里面找典故,在现实中找对应,在字词上做足文章,牵强附会,就是不与安全科学原理及组织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实际相联系。 3 )安全标语设置形式化、观念滞后、精度明显不够。目前安全标语设置具有形式陈旧(如不配图案等干瘪瘪的大字标语已经滞后)、布设混乱(如缺乏相关布设要求等而导致安全标语随意布局)、内容雷同及空洞(如随意抄袭、模仿或不接地气、唱高调的安全标语)等弊病,严重阻碍安全标语文化力效用的发挥。 2 基本要求 1 )内容健康,引导正确。安全标语创作时,需要注意 2 点: ① 直接摘录会议讲话、文件或相关安全政策、法规中的语句作为安全标语时,一定要透彻理解会议讲话的精神要旨,全面领会文件的要义,决不能随意摘取,断章取义; ② 安全标语的引导要正确、积极、健康、向上,决不能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安全标语创作者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能掌握安全相关理论、吃透相关会议精神、把握安全政策及法规等,否则就可能会写出一些有负面影响的安全标语,对受众造成误导等不良影响。 2 )结合实际,体现主题。 安全标语设置一定要结合组织安全管理实际,严格以组织具体安全价值观念、重要安全科学理论等为依据,并应基于组织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行为观察结论,尽可能实现常见隐患可视化与组织安全理念凸显化,即安全标语设置要有针对性,保证设置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合理性。 3 )符合对象,通俗易懂。安全标语的创作和应用必须要充分考虑受众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力求通俗易懂,即要具有针对性。由于 受众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和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而且,对于一些具体的作业场所,作业特点和存在的危险因素等有很大的差异,若 不考虑受众因素,则会直接影响安全标语的传播效果。 4 )注重时效,及时调整。应根据具体安全形势、任务和需要的变化,及时调整安全标语的内容。如每年“安全生产月”都有一个主题,应围绕每年的主题逐年更新相应的安全宣传标语;对于一批新进的员工,起初,安全标语内容应重在宣传一些基本的安全规程等,目的是告知他们作业的危险区域或因素等,而当员工熟悉本岗位作业过程后,安全标语内容的侧重点就要发生相应转移,主要是告诫他们要遵守安全规范等,或是创作一些宣传企业安全理念等的安全标语。 5 ) 适应场合,协调美观。安全标语应适应其应用环境, 要迎合受众的审美需求 。 ① 合理布局和安排安全标语的位置,确保安全标语能够直接、显眼地展示给受众; ② 注意安全标语的文字形式、载体背景等的设计,符合受众审美需求的设计可促进受众对安全标语的关注、接受和认可。 3 具体建议 1 ) 安全标语创作应具有人性化倾向,尽可能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与特征。人都希望得到快乐、尊重、赞扬、祝福或避害趋安等,若安全标语内容能够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性关怀,注重亲情、爱情等情感诉说,使安全标语感情化、温馨化、形象化,则必会打动受众,并得到受众的认同和响应。 2 )安全标语创作应具有实用性倾向,避免内容虚化。在安全标语创作时, 要尽可能体现安全管理者的目的和要求,并 融入安全科学内涵、事故预防原理等实质性的内容,使安全标语成为安全管理的一种实用性手段。 3 )安全标语创作应具有强调 事故的严重性或安全的重要性倾向。由恐惧诉求理论 可知,夸大事故的严重性或安全的重要性可刺激受众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安全需求,从而起到规范受众行为的作用。 4 )安全标语应用应具有规范化管理倾向。政府及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安全标语的重要性,积极发挥政府及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快制定规范安全标语应用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标准,促进安全标语应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5 )安全标语应用应具有契合组织安全文化倾向。安全标语设置一定要严格以组织具体安全价值观念为依据,尽最大可能表达和宣传组织具体安全价值理念,从而保证组织安全价值理念对组织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6 )安全标语应用应具有科技化倾向,保持与现代科技同步发展。 ① 在安全标语制作、设计方面,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广告技艺,不断提升安全标语的整体效果; ② 在安全标语传播方面,要充分应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拓宽安全标语传播渠道,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 7 )安全标语应用应具有公益化倾向。安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安全标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是对广大受众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目视管理的便捷工具,随着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安全标语受众已从过去的仅限于部分群体逐步向更大的受众群体发展,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安全标语的社会价值,安全标语应尽可能体现公益化倾向,为营造全社会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供助力。这也是安全标语的未来发展方向。 稿件原件: 安全标语创作与应用_王秉.pdf
2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阴里的安全文化(15)——中国古代职业安全文化剪影
wangbing187717 2016-4-30 15:55
中国古代职业安全文化剪影 文 / 王秉 总结中国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发现安全预防思想遍及中国古人的日常起居、婚丧嫁娶以及劳动作业中,并由此产生了诸多巫术、迷信保安方式。若抛去其中迷信的部分,这其实是中国古人最原始和朴素的安全预防思想的体现。其实,中国古人也逐渐慢慢意识到“真正的预防应该在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后,洞察先机,从而做到预知和控制危险,进而做到科学保障安全,即形成科学安全文化”,这一点在中国历代的职业安全实践活动中被诠释的淋漓尽致,也可找到诸多例证,让我们一同去发现吧! 安全生产,或者说职业安全,始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据作者考证,中国古代人们就在劳动中注意职业安全,并随着对自然及事物的不断认识提高了职业安全保护的能力。本书作者通过搜集、罗列与简单评述中国历代的职业安全文化典例,与你一同领略中国古人宝贵的职业安全智慧和职业安全文化精髓,同时也带着崇敬来体验中国古人在保障职业安全探索中的艰苦历程!下面开始“播放”中国古代职业安全文化剪影: ( 1 )先秦(包括战国)(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221 年)的职业安全文化典例: ① 《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造物、科技著作,记载了近 30 个工种的产品形制和工艺规范,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手工业部门,堪称“百工技艺之书”。从造物艺术的角度讲,《考工记》是中国设计艺术史上的第一部专著;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讲,《考工记》可以延伸并折射出一些重要的安全管理思想与安全人机工程学知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安全思想观念,具体已在前文做了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② 战国时期所著《黄帝内经》中说:“有病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可反映出当时人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经验。 ( 2 )西周(前 1122 年 - 前 771 年)的职业安全文化典例: 开采年代起于西周早期的铜绿山古矿遗址中,共有采矿井巷近 500 条, 8 座炼铜竖炉,有大量用于采矿、选矿和冶炼的铜、铁、竹、木、石制生产工具,并且发现在当时的作业中就采用了自然通风、排水、提升、照明以及框架式支护等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 ( 3 )汉代(前 202 — 220 年)的职业安全文化典例: 汉代王充所著《论衡》中说:“试以一斗水灌冶铸之火……或近之,必灼人体”,“当冶工消铁也,以土为形,燥则铁下,不则跃溢而射,射中人身,则皮肤灼剥”,那时就有了冶炼过程中发生灼伤及火烟侵害眼、鼻的记载。 ( 4 )隋朝( 581 年 -618 年)的职业安全文化典例: 隋朝方巢编著的《诸病源侯论》中记载:”……凡古井家和深坑井中多有毒气,不可辄入……必入者,先下鸡毛试之,若毛旋转不下即有毒,便不可入。” ( 5 )唐代( 705 年 -907 年)的职业安全文化典例: 公元 752 年,唐代王涛著的《外台秘要引小品方》中提出,在有毒物的处所,可用小动物测试,“若有毒,其物即死”。 ( 6 )北宋( 960 年 -1127 年)的职业安全文化典例: 中国建筑业的职业安全保护工作,也是早有记载的。北宋木结构建筑匠师喻皓在建造开宝寺灵感塔时,每建一层都在塔的周围安设帷幕遮挡,既避免施工伤人,又易于操作。这种安全防护措施一直沿用至今。 ( 7 )明朝( 1368 年 -1644 年)的职业安全文化典例: ① 在中国古代采矿业中,记载了处理矿内瓦斯和顶板的“劳动安全技术”,如明朝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采煤掘进的情况:“深至五丈许,方始得煤。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一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攫拾取者,或一井而下,炭纵横广有,则随其左右阔取。其上支板,以防压崩耳。凡煤取空,而后以土填其中。”; ② 明朝盛行建筑,南北两京造宗庙、宫殿、王府、公主府等,征发 30 多万建筑工匠,当时职业安全保护有了极大改善,由屯土改为起重机,有三种起重方法:一是独杆螺旋式;二是滑轮式;三是轱辘把式,显著减少了工匠伤亡; ③ 明代的《农政全书》提到了“地中之脉,条理相通,有气伏引焉,凡凿井遇此(毒气),当有急飒飒侵入,急起避之,俟泄尽更下凿之。欲侵知气尽者,缒灯火下视之,火不灭是气尽也。”,可知当时已经用动物和灯火试验来探测古冢、深坑、矿井中的有害气体,即“缒灯火”到井下测试毒气的办法; ④ 明代的《本草纲目》详细记述了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及其预防的措施。 参考文献: 张秋秋 . 中国劳动安全规制体制改革研究 . 辽宁 : 辽宁大学 , 2007.
3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探寻安全文化起源与发展(14)——世界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剪影
wangbing187717 2016-4-29 22:34
世界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剪影( 1900-1999 年) 文 / 王秉 本小节作者通过梳理与罗列世界上典型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 5 个国家)的 1990-1999 年间职业安全健康大事记,与你一起欣赏世界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剪影。 1. 中国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剪影 ( 1 ) 1923 年: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 1923 年 3 月 29 日公布《暂行工厂规则》,内容包括最低的受雇年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对童工和女工工作的限制,以及工资福利、补习教育等规定; 1923 年 5 月 5 日公布了《矿业保安规则》,当时的安全被称为“保安”,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政府颁布的专门矿业安全法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规范了采矿业、冶金业的安全要求; 1923 年 5 月 15 日公布《矿场钩虫病预防规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预防职业病的劳动卫生方面的法规; 1923 年 5 月 17 日公布《煤矿爆发预防规则》,是中国近代预防煤矿瓦斯和煤尘爆炸的第一个专业安全法规,对安全巡检、通风、安全灯的使用、炸药的管理等做了说明和要求。 ( 3 ) 1922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劳动大会”通过《八小时工作制案》。 ( 4 ) 1929 年:国民党政府于 1929 年 10 月颁布《工会法》,它实际上是限制与剥夺工人民主自由的法律。 ( 4 ) 1930 年:中央苏区颁布《劳动暂行法》,第一次为工人建立了真正的社会保险,比如,规定长期雇佣的工人遇有疾病或死伤者,其医药费、抚恤费由业主给予,标准由工会自定。 ( 5 ) 1931-1932 年: 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正式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并于 1932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工人患病或发生其它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服伺家中病人时,雇主必须保留其原有的工作和原有的中等工资;当年老、残废(包括因工或非因工)可以领取残废或老弱优抚金等。 ( 6 ) 1940 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劳动保护条例》,晋察冀边区政府制定了《边区政府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条例》 , 晋绥边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改善工人生活办法草案》。 ( 7 ) 1941 年: 1941 年 11 月 1 日晋冀鲁豫边区公布《晋冀鲁豫边区劳工保护暂行条例》。 ( 8 ) 1942 年:冀中总工会和农村合作社冀中总社制定了《关于各级社工厂职工待遇之共同决定》等,规定:机关工作人员疾病伤亡时,发给生活费;职工死亡厂方埋葬并酌情给予抚恤等。 ( 9 ) 1948 年:中国共产党为了保护工人的利益,在获得解放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哈尔滨市政府制定了《战时劳动法》,同年 12 月 27 日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时劳动保险条例》。 1949 年 4 月 1 日起在铁路、邮电、矿山、军工、军需、电气、纺织等七个行业中试行, 7 月 1 日起扩大到东北地区所有公营企业实行。这些法案及条例对工人的劳动保护内容有:职工因工负伤,企业负担全部医疗费,工资照发;因工残废,按其残废程度和致残原因,发给本人工资 50-60% 的抚恤金;非因工残废,发给救济金,数额为因工残废恤金额的 50% ;职工因工死亡,发给丧葬费标准为最多不超过 2 个月的本人工资数,按致死原因及工龄长短定期发给相当于死者本人工资 15-50% 的遗属抚恤金。非因工死亡,丧葬费为最多不超过死者本人一个月的工资。按死者工龄长短一次性发给 3-12 个月的死者本人工资作为救济金,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死亡 , 发给丧葬补助金,数额为职工工资的 1/3 等等。 ( 10 ) 1949 年: 1949 年 9 月,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了《共同纲领》。在这部非常重要的纲领文件中,对劳动者的安全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保护青工女工的特殊利益;实行工矿检查制度 , 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 ( 11 ) 1950 年: 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下的法律地位与职责,如第 7 条规定:“工会有保护工人、职员、群众的利益,监督行政方面或资方切实执行政府法令所规定之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工资支付标准、工厂卫生与技术安全规则及其他有关之条例、指令等”。 ( 12 ) 1951 年: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在全国范围内凡有职工百人以上的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和合作社的企业中实行。 ( 13 ) 1956 年: 1956 年 5 月 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上通过《工厂安全卫生规程》,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较为全面的劳动安全规程。这部规程在厂院,工作场所,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锅炉和气瓶,气体、粉尘和危险物品,供水,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安全等方面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比如第 75 条规定,“在有危害健康的气体、蒸汽或者粉尘的场所操作的工人 , 应该由工厂分别供给适用的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毒面具等”。同时还颁布实施《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对建筑施工的一般安全要求、施工现场、劳动者应配备的防护用品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三项规程体现了社会主建设初期国家对劳动者安全保护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遗留在企业中的不安全、不卫生的情况。此外, 1956 年 5 月 31 日发布《国务院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主要为了消除厂、矿企业中矽尘的危害 , 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其中对工作中应当遵守的操作规程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比如,要求矿山应该采用湿式凿岩和机械通风,彻底改进湿式凿岩方法和整顿通风系统,并且加强管理;必要的时候可采用吸尘、洒水等防尘措施。 ( 14 ) 1963 年: 1963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的定期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等事项做了特别规定。 1963 年 5 月 28 日,劳动部发布《关于加强各地锅炉和受压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的报告》,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规定由本地区各级劳动部门的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和企业共同负责安全监察,保证了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 1963 年 9 月 18 日又发布《国营企业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作了细致的规定。 1963 年 9 月 28 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劳动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防止矽尘危害工作管理办法》。 ( 15 ) 1979 年: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同年 2 月发布了《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同年 4 月发布《国务院批转国家劳动总局、卫生部关于加强厂矿企业防尘防毒工作报告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厂矿企业尘毒危害严重的状况 , 保障了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同年 10 月发布《国务院批转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健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报告》,加强对特种工业生产安全的规制力度。 (16)1980-1984年: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农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十个部门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开展安全月活动,并确定今后每年5月都开展安全月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开展安全月活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关怀,也是“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全国安全月”从1980年一直持续到1984年。在历经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期间,我国着重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17)1985年:1985年1月,成立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国务院下设的非常设机构,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协调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指导全局性的安全生产工作。 (18)1991年:1991年,全国安委会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安全生产周”从1991年一直持续到2001年。11年来,“安全生产周”活动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积累和创造了许多安全宣传教育成功的经验。需指出的是,从2002年开始,中共中 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委确定2002年6月份开展首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安全生产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延伸。 2. 美国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剪影 ( 1 ) 1938 年: 1938 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 Fair labor standards act ,简称 FLSA ),它是改善劳资关系的法律。该法律又称《工资时数法》,是一项关于有关工人工资与工时的法案。该法针对雇用未满 18 岁的年轻工人的企业,由劳工部的“工资和工作时间雇佣标准部”进行管理和执行,旨在保护美国年轻人的健康和福利。 FLSA 对雇用工人的最低年龄、年轻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类型都做了具体的规定。 ( 2 ) 1941-1952 年: 1941 年,颁布《煤矿检查法》,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授权给检查人员,赋予他们可以进入煤矿进行检查的权利,可以对事故进行调查,对煤矿安全提出改进意见。但因缺少强有力的法律条款的支持,使《煤矿检查法》的影响力难以维持,煤矿劳动安全效果不明显。为了弥补先前法案的缺陷, 1952 年出台《联邦煤矿安全法》,但是事实证明它也是不完善。 ( 3 ) 1969 年:通过以“严厉”著称的《煤矿安全与健康法》,这部法案大大加强了联邦检查员的权力,并且细化了安全和健康标准,对美国现在的劳动安全规制起到深远的影响。 ( 4 ) 1970 年: 1970 年 12 月 29 日,尼克松总统签署了《职业安全和健康法》,宣告着保护工人远离职业伤害的历史新纪元,该法案第一次以全国联邦法规的形式保护全体劳动者免受与工作相关死亡、伤害和疾病。 ( 5 ) 1971 年:“职业安全和健康机构”,英文全称为 Ocu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简称 OSHA ,成立于 1971 年 4 月 28 日,隶属于美国劳工部。 ( 6 ) 1977 年:“矿业安全和健康机构”,英文全称为“ Mine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简称 MSHA ,主要负责管理和执行 1977 年《矿山安全和健康法》。该法是由 1966 年的《金属和非金属安全法》和 1969 年的《煤矿安全与健康法》合并修改而成 , 它与《职业安全和健康法》共同形成了有关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基本法律框架。 MSHA 负责保护所有在矿山工作的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无论矿山规模、雇员人数,或是采矿方法的异同,法律适用于全美所有的煤矿开采和加工过程。 3. 英国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剪影 ( 1 ) 1974 年:英国政府颁布《工作健康与安全法》,通过这部统一的法律对工作中产生的健康和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在该法规下,建立了两个新机构:健康和安全委员会,英文全称“ The Health and Safety Conunission ”,简称为 HSC ,其首要职责是确保工作场所内工人和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福利,包括提出新的法律和规定,开展研究,提供信息和建议,控制炸药和其他危险物质;健康和安全执行局,英文全称“ The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简称为 HSE ,它有自己特殊的法律责任,最重要的就是执行安全和健康法案。 ( 2 ) 1975-1993 年: 1975 年的《农业安全规制》对 1956 年的《农业(安全、健康和福利)法》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和调整后实施的; 1992 年实施《近海作业安全法》; 1993 年实施《煤矿安全和健康管理与执行条例》。 4. 德国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剪影 ( 1 ) 1900 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明确规定:雇主在安排劳动过程时,应在许可范围内,保护劳工免于生命及健康的危险。 ( 2 ) 1905 年:德国政府实施《工人保护法》,规定拥有 100 名雇员以上的采矿企业应当成立工人委员会代表工人的利益。 ( 3 ) 1970-1990 年: 1974 年颁布《职业安全卫生法》。进入八、九十年代,德国颁布实施了数十项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如《工作安全法》、《设备和产品安全法》、《工业安全和健康法》、《操作安全技术规章》、《个人保护设备使用规范》、《工作场所保护法》、《年轻工人保护法》和《工作时间法》等,对特殊工作岗位及就业群体的劳动保护更加完善 ( 4 ) 1996 年: 1996 年 7 月 1 日 BAuA 成立(“联邦职业安全和健康机构”,英文全称为“ The Feder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Safety and Health ”,简称 BauA ),总部设在多特蒙德,同时在柏林和德累斯顿设有办事处,在开姆尼斯设有分支机构,它是没有立法权的公众法律机构,是联邦劳动和社会事务部一个权力机构。 BAuA 共有 556 人,划分为 6 个特殊的部门,另有德国职业安全和健康展览馆作为补充机构。这 6 个部门是:策略和原则事务部、“产品与加工过程安全和健康管理部、企业职业安全和健康部门、化学与生物企业安全和健康管理部、化学品的发布与认证管理部和信息中心与职业 安全和健康法律事务管理部。 5. 日本近现代职业安全文化剪影 ( 1 ) 1911-1949 年:日本在 1911 年通过了《工业法》, 1916 年正式实施; 1927 年将“绿十字主题”作为职业安全的标志; 1928 年,开始“全国安全周”活动; 1929 年从《工业事故预防和健康(保健)条例》开始实行; 1932 年设立了国家工业安全大会; 1942 年工业安全研究机构成立; 1947 年,在厚生劳动省下设劳工标准局,成立劳工局,履行原厚生劳动省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能,颁布《工业安全健康法》。 ( 2 ) 1950-1959 年: 1950 年,开始“全国工业卫生周”活动; 1952 年,发起“零事故”运动; 1953 年,全国性安全组织成立,同时把“白十字主题”作为职业健康的标志,成立国家职业健康大会( 1967 年更名为“国家工业健康和安全大会”); 1957 年,建立全国工业卫生学院; 1958 年,启动第一个“全国工业事故预防五年计划”; 1959 年,颁布《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法》和《离子化辐射危害预防法》。 ( 3 ) 1960-1969 年: 1960 年,颁布《尘肺病法》、《四乙基铅中毒预防法》、《有机溶剂中毒预防法》; 1961 年,颁布《高压危害预防法》; 1962 年,颁布《起重机安全法》; 1964 年,颁布《工业事故预防组织法》,成立日本工业安全健康组织( JISHA ); 1967 年,颁布《铅中毒预防法》; 1968 年,颁布《四烷基铅中毒预防法》; 1969 年,颁布《敞蓬货车安全法》。 ( 4 ) 1970-1999 年: 1971 年,颁布《特定化学品危害预防法》和《缺氧预防法》; 1972 年,颁布《工业安全健康法》,修订《劳动标准法》有关条例; 1975 年,颁布《工业环境检测法》; 1978 年,建立职业与环境健康大学; 1979 年,颁布《粉尘相关危害预防法》; 1982 年,成立日本生物鉴定研究中心; 1998 年,启动第 9 个“工业事故预防五年计划”; 1999 年,发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方针》,成立日本职业安全健康国际中心( JICOSH )。 参考文献: 张秋秋 . 中国劳动安全规制体制改革研究 . 辽宁 : 辽宁大学 , 2007.
1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理解“化工过程安全管理”
热度 1 lanxum 2015-1-28 10:38
如何理解“化工过程安全管理” 150127 李健 目前我国化工领域推行的“过程安全管理”(PSM,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是学习美国OSHA 有关PSM标准(1910.119)得来的。按《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3034-征求意见稿)中的术语定义,“过程”是指任何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活动过程,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处置或搬运,或者与这些活动有关的活动。具体展开包括14个具体管理要素,分别是过程安全信息、工艺危害分析、操作规程、培训、承包商管理、开工前安全审查、设备完整性、作业许可、变更管理、应急管理、事故/事件管理、沟通、员工参与、符合性审核与改进。 对PSM有以下几个理解,共同讨论。 ① PSM比“本质安全”、“工艺安全”有了理念认识上的进步 ,它不仅解决“不安全物态”,即达到设备设施或生产技术工艺固有的、内在的功能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即本质安全),而且还关注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关注了事故致因链条上的大部分“过程”。 ②从 傅贵2-4事故致因链模型看 (如图),以上14个PSM要素主要解决了事故致因链上三个阶段问题,即运行行为、习惯性行为和一次性行为和物态。 但根本的“安全文化”要素(即指导行为)并没有在“过程”中提到。 (安全文化,即安全理念,共32个量化要素)而 美国过程安全首先强调的是“过程安全文化” 。(来源:CCPS/“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Guidelines for Risk Based Process Safety) ③PSM仍倾向关注与危险化学品活动有关的本身过程以及关联过程,如操作和维修人员与“过程”相互影响的方式, 其关注重点仍是围绕解决“不安全物态”问题 ,包括由于人员“不安全动作”带来的“不安全物态”问题。人的“不安全动作”(职业安全)并未深入涉及,而最终预防事故发生是由“系统安全”中的“过程安全”(Process Safety)与“职业安全”(Occupational Safety)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美国OSHA在这两方面则给予了同等的关注。 ④再看“职业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中定义,指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安全的条件和因素。其影响人员的“安全的条件和因素”当然包括“物态”,即PSM关注的重点。所以, “过程安全”与“职业安全”关注的要素相互渗透,共同决定着系统安全。 所以,化工领域在注重过程安全管理的同时,应同样注重职业安全管理的人因素(Human Factors),两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所以预防事故、达到系统安全,不仅仅是工艺“过程安全”,也要关注人的“过程安全”。
个人分类: 安全概念理解|1302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长输管道安全管理之鉴
baodongdong 2014-3-17 13:51
转载自《现代职业安全》杂志2014年第1期 作者:李健,鞍山立思辰安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企业可视化安全管理研究,为企业规划设计安健环标识系统。 美国近年也先后发生了3次影响较大的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面对公众对管道安全管理的批评和对安全法规缺陷的质疑,美国政府把事故当作进一步推动管道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和促进管道安全立法的重要机遇,这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非常重视管道事故后要做的工作。例如,对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并应用数理方法来分析判断在油气管道安全评估、风险分析及可靠性设计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重视事故后安全立法,几次管道安全法案的通过,与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管道事故有密切关系。像通过几起事故发现的问题而制定的《管道安全改进法案》,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程序,它是美国管道工业实践完整性管理理念最重要的立法。 日常管理方面,美国管道行业实行风险管理,重视管道安全评估。实施油气管道公司风险管理示范活动,并对各自提交的风险管理计划进行认证。严格执行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规范中关于管道公共安全条文的规定,对天然气管道及通过高层建筑、交通繁忙的公路、当地已埋设有不少地下设施地区的输油管道,进行安全性评价。此次“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暴露出的是城市建设规划缺乏安全风险意识,难怪中国石化说“不是输油管道紧邻居民区,是居民区紧邻输油管道,输油管道是27年前建的,排水管道是2007年建的。” 事故应急决策、救援方面,美国也有充分的预防性措施。如建立国家管道地图系统,它是国家管道紧急响应、检测计划等基本决策的支持工具。反观“11•22”事故,中国石化早就发布公告称输油管道存在安全隐患,并因为被各类管线占压难以维修,事故发生后,政府规划部门才开始排查摸底,整理布局图。此外,美国《管道安全法》要求各州建立“统一电话报警系统”,当事故发生时,涉事各方利用该系统可尽快向国家应答中心(NRC)报告事故情况,由NRC统一协调。而“11•22”事故的“关键7小时”,出现协调不力、响应迟缓的问题,与我国缺少类似NRC的机构有很大关系。我国法律规定的当地政府和企业都有通知疏散的责任,无疑会造成管理资源浪费;而规定事故企业应向当地县级政府报告,再由县级政府继续上报并决定是否启动本行政区域应急预案,这一程序也会浪费宝贵的疏散时间。假如此次青岛事故能有NRC这样的简捷报警程序,或许伤亡会没那么惨重。 美国还将油气管道安全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管理层面。美国运输部管道安全办公室是管道运输系统的联邦机构,美国国土安全部运输安全管理局是管道安全管理的领导机构,都有对管道进行安全管理的职能,如此便将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置于政府控制之下。
1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球职业安全卫生期刊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AlpineGao 2013-10-13 10:54
全球职业安全卫生期刊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已有 195 次阅读 2013-9-13 02:21 |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AAEM - Annals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农业环境医学年报 ISSN : 1232-1966 - - ( EN ) www.aaem.pl aaem@galen.imw.lublin.pl Accident Analysis Prevention 事故分析与预防 ISSN : 0001-4575 - - ( EN ) www.elsevier.com/locate/aap/ fahaight@uci.edu Accident Prevention 事故预防 ISSN : 0044-5878 - - ( EN ) www.iapa.ca/apmag/resources_ap.asp eorlando@iapa.ca African Newsletter o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非洲职业安全卫生通讯 ISSN : 0788-4877 - - ( EN ) www.ttl.fi/en/publications/electronic_journals/african_newsletter/pages/default.aspx Suvi.Lehtinen@ttl.fi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美国工业医学 ISSN : 0271-3586 - Ref. ILO/BIT : P46071 - ( EN ) www3.interscience.wiley.com/cgi-bin/jtoc/34471/ cs-wis@wiley.co.uk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美国公共卫生 ISSN : 0090-0036 - Ref. ILO/BIT : P49433 - ( EN ) www.ajph.org ashell.alston@apha.org Applied Ergonomics 应用工效学 ISSN : 0003-6870 - - ( EN ) www.elsevier.com/locate/apergo john.wilson@nottingham.ac.uk Asian-Pacific Newsletter o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通讯 ISSN : 1237-0843 - - ( EN ) www.ttl.fi/en/publications/electronic_journals/asian_pacific_newsletter/pages/default.aspx inkeri.haataja@ttl.fi Aviation,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航空、空间与环境医学 ISSN : 0095-6562 - - ( EN ) www.asma.org ASEMJournal@worldnet.att.net Barents - Newsletter o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巴伦支海职业安全卫生通讯 ISSN : 1455-8459 - - ( EN ) www.ttl.fi/en/publications/electronic_journals/barents_newsletter/Pages/default.aspx Suvi.Lehtinen@ttl.fi Clinical Biomechanics 临床生物力学 ISSN : 0268-0033 - - ( EN ) www.elsevier.com/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30397/description#description Concawe report 欧洲石油化工协会报告 ISSN : 264 - - ( EN ) www.concawe.org Concawe review 欧洲石油化工协会评论 ISSN : 266 - - ( EN ) www.concawe.be Fire risk management 火灾风险管理 ISSN : 1478-3576 - - ( EN ) www.fp-fej.com sales@thefpa.co.uk GOHNET - The global occupational health network 全球职业卫生网络 ISSN : 330 - - ( EN ) www.who.int/occupational_health/publications/newsletter/en/index.html www.who.int/occupational_health/en/ ochmail@who.int Health and Safety Newsletter – HSE 英国卫生与安全通讯 ISSN : 301 - - ( EN ) www.hse.gov.uk/pubns/books/newsletter.htm newsletter@hse.gsi.gov.uk Hygiène et sécurité du travail – HST 劳动安全与卫生 ISSN : 0007-9952 - - ( FR ) www.hst.fr hst@inrs.fr IAEA Bulletin 国际原子能组织通讯 ISSN : 0020-6067 - - ( EN ) http://www.iaea.org/Publications/Magazines/Bulletin/Bull521/index.html Official.Mail@iaea.org IATSS RESEARCH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raffic and Safety Sciences 国际交通与安全科学协会研究 ISSN : 0386-1112 - - ( EN ) www.iatss.or.jp/activities/publication/iatss-research/ wwwsoc@nii.ac.jp ILO and cooperatives newsletter 国际劳工组织与合作通讯 ISSN : 338 - - ( EN ) www.ilo.org/coop coop@ilo.org Inspektor Pracy 劳动监察 ISSN : 0239-3417 - - ( POL ) gbpizs.home.pl/index.php?option=com_weblinkscatid=17Itemid=23 rzecznik.prasowy@gip.pl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国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档案 ISSN : 0340-0131 - Ref. ILO/BIT : P40467 - ( EN )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01165/ journals@springer-ny.co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国际工业工效学 ISSN : 0169-8141 - Ref. ILO/BIT : P49513 - ( EN ) www.elsevier.com/locate/ergon agramop@eng.clemson.ed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国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ISSN : 1077-3525 - Ref. ILO/BIT: P49363 - ( EN ) www.ijoeh.com/ joeladou@aol.co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国际职业医学与环境卫生学 ISSN : 1232-1087 - Ref. ILO/BIT : P49909 - ( EN ) www.imp.lodz.pl ow@imp.lodz.p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rgonomics – JOSE 国际职业安全与工效学 ISSN : 1080-3548 - Ref. ILO/BIT : P49890 - ( EN ) www.ciop.pl/jose jose@ciop.pl ISO Focus 国际标准化组织焦点 ISSN : 1729-8709 - - ( EN ) www.iso.org/iso/en/commcentre/isofocus/index.html sales@iso.or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Food Information 农业与食品信息 ISSN : 1049-6505 - - ( EN ) www.tandf.co.uk/journals/WAFI getinfo@haworthpress.com Journal of Agromedicine - practice, policy research 农药实践、方法与研究 ISSN : 1059-924X - - ( EN ) www.tandf.co.uk/journals/WAGR getinfo@haworthpress.com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危险品期刊 ISSN : 0304-3894 - - ( EN ) www.elsevier.com/locate/jhazmat fingas.merv@etc.ec.gc.ca Journal of Japan Society for Safety Engineering 日本安全工程师协会期刊 ISSN : 0570-4480 - - ( JA ) wwwsoc.nii.ac.jp/jsse3/ fvgn7330@mb.infoweb.ne.jp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职业及环境卫生 ISSN : 1545-9624 - Ref. ILO/BIT : P49937 - ( EN ) www.e-joeh.org customerservice@taylorandfrancis.com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职业及环境医学 ISSN : 1076-2752 - Ref. ILO/BIT : P40082 - ( EN ) www.joem.or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and Toxicology 职业医学与毒理学 ISSN : 1745-6673 - - ( ENG ) www.occup-med.com info@biomedcentral.com Journal of the ICRU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期刊 ISSN : 1473-6691 - - ( EN ) jicru.oxfordjournals.org janet.boullin@oupjournals.org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日本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期刊 ISSN : 1347-6459 - - ( JA ) www.niph.go.jp isono@niph.go.jp 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毒理学与环境卫生 ISSN : 1528-7394 - - ( ES ) www.tandf.co.uk/journals/titles/15287394.asp subscriptions@tandf.co.uk National safety - The magazine of the National Safety Council of Australia 澳大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期刊 ISSN : 1445-9922 - - ( EN ) http://www.nsca.org.au/Resource_Centre/National_Safety_Magazine/Overview_1.aspx helen.borger@edgecustom.com.au NFPA Journal 美国国家防火协会期刊 ISSN : 1054-8793 - - ( EN ) www.nfpajournal.org NFPAJournal@NFPA.org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Journal 噪声控制工程 ISSN : 0736-2501 - - ( EN ) www.i-ince.org/publications.htm ibo@inceusa.org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职业及环境医学 ISSN : 1351-0711 - Ref. ILO/BIT : P41368 - ( EN ) www.occenvmed.com oemeditorial@bmjgroup.com Occupational Medicine 职业医学 ISSN : 0962-7480 - P46977 - ( EN ) www.occmed.oupjournals.org janet.boullin@oupjournals.org Official Bulletin - Series A -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物通报 ISSN : 0378-5882 - - ( EN ) www.ilo.org/public/english/support/publ/pindex.htm pubvente@ilo.org Plant Engineer 工厂工程师 ISSN : 0032-0838 - - ( EN ) www.soe.org.uk/publications/plant-engineer/ joe.fraguela@soe.org.uk Prevention today 今日预防 ISSN : 1120-2971 - - ( IT - EN ) http://prevenzioneoggi.ispesl.it/Nindex.asp?lang=_it prevenzioneoggi@ispesl.it Safety Science 安全科学 ISSN : 0925-7535 - - ( EN ) www.elsevier.com/locate/ssci nlinfo-f@elsevier.com SHP - The Safety and Health Practitioner 安全卫生实践者 ISSN : 0958-479X - Ref. ILO/BIT : P46466 - ( EN ) www.shpmags.com shpeditor@cmpinformation.com The newsletter of homeworkers worldwide 全球家政工人通讯 ISSN : 336 - - ( EN ) www.homeworkersww.org.uk www.homeworkersww.org.uk/resources/newsletters info@homeworkersww.org.uk Work Stress 工作与压力 ISSN : 0267-8373 - Ref. ILO/BIT : P48408 - ( EN ) www.tandf.co.uk/journals/tf/02678373.html beverley.acreman@tandf.co.uk World of Work - The Magazine of the ILO / Travail 劳工世界 ISSN : 1020-0010 - - ( EN - FR ) www.ilo.org/public/english/bureau/inf/magazine/printed/index.htm communication@ilo.org
0 个评论
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统计方法建议
热度 1 Greg66 2013-8-20 23:38
我国职业安全统计方法建议(征询意见稿): (1) 统计主体。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其行政管辖范围内统计范围的职业安全健康数据的统计、上报、发布,以月、年为统计、发布周期。 (2) 统计范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全部合法组织内所有用工类型的雇员为统计范围,不考虑行业特点。 各个社会组织要向当地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其职业安全健康数据。 (3) 统计内容。以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数据为统计内容,包括雇员为其组织工作过程由于工作原因、以任何方式造成的致命伤害,非致命伤害与疾病发生人次数,损失工作日数,它们分别叫做职业伤害人次数、损失工作日数。 (4) 安全指标使用致命职业伤害人数、非致命职业伤害人次数、工时损失日数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绝对指标,以 10 万员工致命职业伤害率、 20 万工时非致命职业伤害率为相对指标。 为执行上述统计建议,具体操作时需以下规定: (1) 职业伤害中所患疾病,不限于我国 2002 发布的职业病目录中的 115 种职业病。 (2) 伤害是指误工时间超过 30 分钟及以上的事件。 (3) 致命伤害是指受到伤害后 1 年之内的医学死亡或者失踪 1 年的人员。 (4) 统计 误工天数时,损工时间不足 1 个标准工班( 8 小时)的工时损失,不计入统计,误工天数按照 GB6441-1986 、 GB/T 15499-1995 的规定进行折算。离岗、转岗、工作受限都叫做误工。 (5) 上下班途中发生的致命与非致命职业伤害,原因比较复杂,不进行统计。 (6) 组织报告数据时,不论其业务在国外还是国内的任何地理位置,均由其直接法人向其管辖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报告。 (7) 军队、警察、专业救援、保卫等组织的雇员不在统计之列。 (8) 经本组织同意的外来正式业务人员在本组织办理业务时受到的伤害,由于原因有多方面,折算为本单位伤害人次数的 1/2 ,这样有利于促进本组织保护外来业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 (9) 我国现存的专项事故统计可以依然存在。
个人分类: 2|4535 次阅读|2 个评论
安全学科的重要名词及其管理意义讨论
热度 3 Greg66 2013-1-27 11:06
近日写了一篇小文章,现将摘要贴在下面: 安全学科的重要名词及其管理意义讨论 摘 要: 安全学科中一些重要名词的含义在我国学术界尚有一些分歧,给安全工作思路及工作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根据事故发生中人的意志的作用,把事故分为人为主动策划、人为非主动策划和自然运动引发三类之后,可以将安全生产、生产安全、公共安全、职业安全四个名词解释为从不同角度涉及不同类别事故及其后果的学科或者工作领域。由于涉及的内容不同,前三者按照行业或事故类别管理其业务,后者则按照组织进行管理。管理思路的不同,使得我国的安全管理和西方国家的职业安全管理所用统计指标有不同,统计数字也不具有比较意义。 关键词: 安全生产 生产安全 公共安全 职业安全 含义解释 管理意义
个人分类: 1|4147 次阅读|7 个评论
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
After50 2012-9-12 11:32
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
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香港职业安全卫生协会、中华安全卫生协会、澳门劳工事务局、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合办,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承办的“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12 学术年会”今天上午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之后的两天会议将有多位专家就职业安全健康主题做系列的报告。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33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共安全与职业安全的关系
热度 2 Greg66 2012-8-1 22:50
我的理解: 公共安全事故,是研究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事故手段的学科(应急管理与救援也带有预防色彩,也是预防问题,下同)。研究范围暂时不是很明确。 职业安全(科学),是研究社会组织内(的工作人员、合法进入该组织的人员)的安全事故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手段的科学。 所以公共安全包括职业安全。职业安全是以组织为研究范围的,研究范围比较明确。范围明确,(事故的原因)统计、预防则容易得多。 生产安全,是指研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所管理的工矿商贸事故、火灾、道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水上交通等十大类事故(国家局网站上可以下载)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的活动。 安全生产,很泛的一个词,谁都很难给出一个定义,当初造这个词的人(据说是李立三),给我们出了一个太难的难题、长时间解释不了的词汇。 一些人认为他们搞煤矿安全技术、工程就不是公共安全,不关心公共安全的学科发展,不参加公共安全的活动,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注:(安全)事故,是指一切造成伤亡、经济、环境损失事件。
5116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生产安全、安全生产概念的最新理解
Greg66 2012-2-16 17:50
他们都是行政概念而不是完全是科学概念。 职业安全健康统计、生产安全统计数字不具有可比性,因为统计过程中所执行的行政规定是不同的。如,依据我国生产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得到的死亡人数很多与工作(职业)活动不相关,不包括职业病伤亡人数,可能也不包括食品、医疗事故、军事活动等死亡人数等;而依据美国的统计制度统计得到的死亡人数都与工作相关,可能还包括工作中得病(和我国的 “ 职业病 ”也 不对等)死亡的人数。工作活动造成的组织外人员的伤亡是否进入统计,各国的规定也不一样。
6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逻辑方法在职业安全与卫生中的应用
After50 2011-8-18 21:58
逻辑方法在职业安全与卫生中的应用 “逻辑”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词汇和应用的方法,在安全领域人们同样经常有意和无意识的运用。然而,将安全逻辑作为一门学科分支来研究和推广却是新鲜的。应用逻辑来研究和分析事故,探求防止事故的发生和职业危害的规律、方法,开展预测、预控系统危险性方法的研究等,均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生产和安全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任何生产系统,既是一个按人类设计方案运行的系统,给人类创造财富,同时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一个非正常运行的系统,给人类带来灾难,且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人类在与事故作斗争时,运用着综合性的安全科学。人们运用逻辑方法去研究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探求其规律,提出防止事故发生及职业危害的措施和方法,以指导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特别是在现代安全科学技术中,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事故预测预控等方面,逻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劳动保护工作和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1. 在探求事故规律实行安全生产方面   ( 1 )探求事故规律指导安全生产。通过观察、比较、综合、统计、分析、归纳,得到了大量的十分有益的规律,如: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该方针就是规律,国内、国外都是一样;人们通过长期实践,归纳得出对于危险因素防护的 11 个原则,即消灭潜在危险、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坚固、薄弱环节、不予接近、闭锁、取代操作人员、警告和禁止信息的原则;处理事故必须严格执行“三不放过”原则;等等。这些规律指导着人们进行安全生产。   ( 2 )总结经验教训制订规章制度。为了实现安全生产,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且要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条款,基本上都是通过血的教训,加以分析、判断、归纳而获得的。   ( 3 )经常进行安全检查预防事故发生。为了安全,人们要进行日常、定期、专业性的安全检查,通过观察、测试、分析,判断有否隐患存在,如有隐患则要采取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 4 )类比发生的事故防止重复和同类事故发生。在获得事故信息后,总要尽可能地了解事故的性质、规模、原因等,并类比自己的情况,防止重复和同类事故的发生。   ( 5 )分析事故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当事故发生后,常要采用逻辑的方法并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分析事故,必要时还要做试验 ; 在分析清楚事故的原因后,就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2. 在职业卫生方面   逻辑在职业卫生方面曾作出过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工作。通过对大量焊工的观察、分析、比较、实验、归纳、判断,得出了电焊工人长期大量地接触焊接烟尘,容易患尘肺,由此,焊工尘肺也被列入我国职业病名单之中等等。    3. 在分析和认识事故方面   事故发生后,当人们去分析、认识事故时,常常运用逻辑方法,如观察、调查,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有时还采用比较、假说、模拟、实验及论证等方法。在分析和认识事故后,再采取对策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在运用逻辑方法分析事故的原因,思考采取对策、措施时,有时会有突破性进展,发现或创造出对人类极有贡献的理论和发明,如:古代的鲁班被丝茅草划破了手脚而发明了锯子; 19 世纪意大利化学家苏雷罗教授因爆炸事故获得启发,运用类比,发明了新的炸药和治疗心脏病的应急良药 - 硝化甘油;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将军亚得利安类比炊事员举锅反扣在头上、胸腹部御防弹片,从而保住了性命的案例,他下令对此进行类比研究,钢盔由此产生,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有 70000 多人次因此而免于死亡;上海起重工包起帆通过自身及同事的事故,创造发明了既安全,效率又高的抓斗,并获得了国际大奖;等等。    4. 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方面   在安全预评价技术中,逻辑的应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逻辑推理评价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由于在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时,虽然评价系统的特点、属性、事件的随机性千变万化,各不相同,而评价的领域、方法、手段也种类繁多,但其思维方式均遵循 5 个原理,即相关原理、类推原理、概率推断原理、惯性原理以及从量变到质变原理。其中就有类推原理。由此形成的类推法 ( 或称类比法 ) 已成为预评价时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2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究竟怎样才算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统计问题2011-9-12修改
热度 5 Greg66 2011-8-3 03:54
为什么我国许多人会问:单位(组织)究竟怎样才算安全? 原因:我国目前缺乏明确的事故统计指标,造成了这个困惑。如果参考欧美经验,设计下面的职业安全健康统计(注意:不是安全生产)指标,就可以明白,你所在组织怎样才算安全了。下列指标不妨暂时这样定义(尚不太严密): 1.死亡人数。组织内由于工作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单位是“人”。可以包括非组织成员因本组织工作导致的死亡人数。 2.可记录伤害次数:组织内“由于工作原因而导致的离岗、转岗、工作受限达1个工班及以上的人次数”;单位是“人次”。可以包括非组织成员因本组织工作导致的伤害。 3.损工伤害次数:组织内“由于工作原因而导致的离岗达1个工班及以上的人次数”;单位是“人次”。 4.误工天数。组织内由于工作原因负伤而离岗、转岗、工作受限达1个工班及以上的总工班数。单位是“天”。 5.使用相应的“率”,如10万员工死亡率(人/10万人)、20万工时事故率(人次/20万工时)等。 说明:(1)关于工作原因、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上述情况,可另行详细、明确规定。(2)上述的“天”=“工班”,因为国际上人们习惯用“天”,实际是不准确的。(3)上述指标在运用(统计)时,是以组织为统计范围、以工作伤害为统计对象、以某一固定时间段(如周、月、年等)为统计统计区间的。(4)非组织成员由于本组织业务所受到的伤害是否计入统计,可另行详细、明确规定。(5)上面的离岗、转岗、受限等,是实际发生的,而不是折算的。 如果你所在组织的上述三个指标值连年(或周、月)下降,则安全工作是在进步着。如果你单位的指标值低至很多单位的同类指标值以下,则你单位的安全状况好于他们的。如果上述指标都是零值,则你的单位是安全的。 运用上述思路和指标进行职业安全统计的好处是: 统计范围(空间范围是本组织业务、内容范围是工作伤害、时间范围是规定的时间段)是清楚的。本文的“安全”实际上是“安全健康”的含义,下同。 企业员工能够确切理解“零事故”理念或者“零事故”目标,他们是组织搞好安全所必须的理念。 事故统计已经很细致(微小事故、事件进入了统计),从而可以根据事故三角形预防事故;我国过去使用、现在沿用的“造成‘折算’歇工天数105天及以下的伤害为轻伤”的概念,实际上这样定义出来的轻伤,有些已经是很严重的重伤了。 各个行业能够通用。因为这套指标的统计思路是从工作事故的后果来设计的。任何事故的后果都是人员的死亡、伤害、工作日损失、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职业安全健康重视的是组织成员的安全和健康,所以对财产损失没有设计统计指标;环境破话,属于环境管理的内容,此处暂不涉及。将来可以考虑设计一个经济损失指标来衡量组织的安全状况。 包括了职业病伤害的统计(职业病的效果也无非是造成死亡和工班或者工作日损失); 一切社会组织均可使用,不仅仅应用于目前很不明确的“生产经营单位”。任何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都有安全健康问题。 与国际接轨,应用简单。 职业安全健康是由于组织业务活动或者工作原因所引起的对组织成员或者非组织成员的伤害。和安全生产的概念不同。我国目前使用的“安全生产”一词,其内容是很不明确的,空间、内容边界均不清楚。 在我参加的无数个国内会议上,几乎总要讨论的问题有两个:安全生产都包括什么;安全文化都包括什么内容。持续讨论,持续没有结果。在国际会议上,几乎不存在这样的困惑。 国务院493号令中规定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故,从事故救援的角度来应用比较实用,从事故预防的角度应用,困难比较大。比如,很多企业都提了“零事故”理念,但我国目前连(进入统计的)事故的明确规定都没有,怎么能理解“零事故”理念呢?理解不了、形同虚设的理念对安全生产能有实质性作用吗?各种来源的“安全生产”统计数字,似一堆浆糊,没人能说清楚,统计工作人员自己都充满困惑,对于事故预防,这些数字更是难以发挥作用。 事故预防是以事故统计为基础的,在不能清楚理解什么是事故的情况下,事故预防几乎是无从谈起。印象中,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历史上都有Data Campaign,原因就在于此。 因为统计指标的问题,企业、班组、员工等,经常要问,安全是不是个无底洞,我们怎样做才算安全了?就目前的世界水平来说,上述定义的指标应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say,50年内)可以实用。如果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述指标在数年时间内都是零了,则可以把上述指标定义得更严格一些,如“误工1个工班”可以改为“误工1个小时”等,但这可能是50年以后的事情,后人的智慧肯定超过我。 我国目前的安全统计指标体系、行政管理体系,都因历史原因难以改变,但是本文所设计的指标对于企业事故预防来说,一定是实用的和必须的,所以它成为国家推荐标准(GB/T)一定是可能的,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上面定义了“什么是样才是安全的”,那么为了安全,组织就必须:查找引起死亡的、引起伤害的、引起职业病的直接、间接因素,再加以治理,这就是(广义的)安全管理---(事故预防)。为衡量查找因素、治理的进展,可以引入leading indicator(事前安全指标),作为上面统计指标(lagging indicator)的支撑。但是,目前没有所有社会组织都认可的事前指标,所以不能作为所有社会组织或国家层面共用的统计指标,各组织只能自己使用自己的,当然也可以相互借鉴。
6942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