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冻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冻雨中的南天竹
热度 6 mimu 2018-1-26 08:38
昨天中午武汉冻雨,出门拍了几张。拍摄时很冷,很多都拍虚了。挑几张能看的发上来和大家分享: 南天竹,小檗科,注意果实很好看,有毒,不可食用。
5806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局地冻雨降雪日数多 专家详解入冬以来异常气候
热度 1 杨学祥 2012-2-3 11:11
局地冻雨降雪日数多 专家详解入冬以来异常气候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03日 09时14分   来源:气象局网站 中东部持续低温 雾霾频发 局地冻雨降雪日数多 专家详解入冬以来异常气候 水管被冻裂、“冰雾”频现、冰冻连连、“雾闪”逼停动车、口罩成为热销品、PM2.5被寻常百姓惦念……尽管这没有好莱坞大片《2012》描绘的火山吞噬自然、海啸淹没大陆等场景吓人,但这个冬天老天爷还真是有点“鬼”。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入冬以来(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1月30日),中东部持续低温,平均降水较常年偏多,尽管全国的气候总体平稳,但是不乏“极端”和“异常”。 中东部持续低温,降水偏多但时空差异明显 春节长假,武汉虽未遭遇雨雪天,但最低气温跌破冰点,天然气用气量达到2600万立方米,再创新高;在浙江金华各大医院,倒下的大多是坚信能扛住低温冷冻的年轻人;冷冻令佛山大部分景区游客量锐减,叫苦不迭…… 据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艾婉秀介绍,入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为-5.5℃,较常年同期(-4.6℃)偏低0.9℃,比去年同期偏高0.5℃,为近27年来同期次低。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西南地区偏高0.1℃外,其他地区均偏低。 在冬季,即使是气温偏低0.1℃,一旦超出生物的承受能力,生物就会发生大面积的冻伤、冻病甚至死亡。根据气象监测数据,入冬以来,东北大部、西北大部、华南中西部及内蒙古大部、贵州等地气温偏低1℃~2℃,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的部分地区偏低2℃以上。 不只如此,这个冬天的雨雪有点怪异。“降水偏多,但时空差异明显。”据艾婉秀介绍,全国平均降水量24.2毫米,较常年同期(22.5毫米)偏多7.6%,但比去年同期偏少7.3%。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和华北降水量偏少,其中东北地区偏少78.4%,为近61年来最少;1月1日至30日,南方区域平均降水量为53.7毫米,较常年同期(33.5毫米)偏多58.6%,为近14年来最多。 局部地区雾、霾多达25天,冻雨和降雪达15天 这个冬天,“PM2.5”热了,红了。 这个原本对很多人来说是既陌生又专业的词汇,一时间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几近家喻户晓。 而其背后是雾、霾天气的轮番表演。入冬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5~25天的雾、霾天气,局部地区超过25天。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华北西部、黄淮东部、江淮等地偏多3~10天,部分地区偏多10天以上。 雾、霾监测预报预警以及PM2.5观测等,受到各地政府及气象、环保等部门空前重视。如北京市人大代表在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建言,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提升空气质量。江西省将建设能见度、 PM2.5、负离子等自动观测设备,提高城市雾、霾自动监测能力。该省气象局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尤其是环鄱阳湖城市率先建立观测系统,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这个冬天,冰冻和雨雪也频频使坏。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冰冻灾害,从范围和影响程度等方面都无法与2008年年初南方地区出现的大范围的冰冻灾害看齐,但是,艾婉秀称,入冬以来,贵州、四川东南部、云南东北部等地出现了3~15天的冻雨天气,部分地区超过15天。冻雨出现在这些地区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正值春节假日,春运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入冬以来,除华南及云南等地外,全国大部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其中江南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青海、甘肃东部、贵州等地降雪日数有5~15天,局部超过15天。与常年同期相比,江南及青海、甘肃、贵州、内蒙古东北部等地降雪日数偏多。 多种因素致气候异常 专家建议科学应对极端灾害 大气环流形势变化是气候异常的重要标志。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柳艳菊认为,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续发展,利于我国大部气温偏低。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西伯利亚高压持续偏强,海陆热力差异加大,利于东亚冬季风偏强。 1月中旬后期,大气环流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北极涛动出现明显转折,高纬地区乌拉尔阻塞高压建立并维持。这种形势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1月上中旬,低纬地区南支波动比较活跃,印缅槽偏强,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与此同时,西太平洋副高明显偏强、偏西,利于水汽的输送。在这样的环流配置下,来自低纬的两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我国西南、华南和江南南部汇合,从而造成这些地区降水的异常偏多。 对于前期中东部地区频发的雾、霾天气,柳艳菊称,前期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偏少,且强度偏弱,地面风速小,有利于水汽在大气低层积聚,对雾、霾的形成较为有利;另外,青藏高原南侧暖湿空气活动偏强,使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极其活跃,这股暖湿气流沿西南路径将丰沛的水汽输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且到达北京附近,使这些地区湿度明显增加,易于形成低层逆温,非常有利于雾、霾天气的形成。 不过,专家指出,除了气象条件外,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增加,都是雾、霾多发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处于临界点,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空气质量在扩散条件较好时能达标,一旦遭遇不利天气条件,空气质量就会迅速下滑。 至于入冬以来的异常天气气候是否有电影《2012》中提及的世界末日的迹象,艾婉秀认为,《2012》所表现的一些信息非常有意义。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很多电影里描述的灾难都不同程度时有发生,不过这并不是说将要到世界末日了,只是启示人类要更好地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要科学应对极端天气灾害,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防灾减灾民生工程建设及强化民众的自救意识。 新闻链接:当前该关注哪些灾害 今年1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遭受寒害、雪灾;内蒙古、青海部分牧区遭受白灾;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导致西南地区小麦、油菜病害发生。尽管1月农业遭受寒冻害和雪灾情况总体偏轻,但是2月应重点防范南方低温冻害和北方牧区白灾。 2月,南方开始春播,夏收粮油作物生长加快;北方冬小麦开始返青,牧区进入接羔育幼阶段。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艾婉秀称,应密切关注低温阴雨对华南春播的影响和后期春旱可能对冬小麦生长和东北春耕的影响。 艾婉秀建议,低温阴雨影响较明显的地区需提前准备,适时采取覆盖、增施热性磷钾肥等措施,土壤过湿的地区要及时清沟理墒,防御湿、渍危害,降低不利气候条件对春播的影响;冬小麦生长区应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提早做好抗旱准备工作。春运后期,南方仍可能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要加强春运的组织管理,避免和减轻雨雪天气对春运造成影响。(中国气象报记者 郭起豪 通讯员 郭战峰) http://www.gov.cn/gzdt/2012-02/03/content_2057348.htm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贵州广西等四省区出现电网线路覆冰:关注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2-1-6 07:05
贵州广西等四省区出现电网线路覆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5日23:4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1月5日电 (王华 蓝旺)强劲寒潮导致南方电网区域内的4个省区均出现电力线路覆冰,贵州、广西电网公司相继启动低温冰冻灾害黄色预警和Ⅳ级应急响应。   南方电网公司1月5日的监测数据显示,贵州有15条500千伏线路、29条220千伏线路、13条110千伏线路覆冰,覆冰厚度为3至5毫米;云南有3条500千、10条220千伏、16条110千伏线路覆冰,最大覆冰厚度分别为8毫米、24毫米、16毫米,云南昭通供电局挂冰冻灾害黄色预警。   此外,广西桂林、百色有4条110千伏线路出现覆冰,最大覆冰厚度达8毫米。广东韶关、清远高寒山区部分线路、铁塔塔身、绝缘子1月5日也出现轻微覆冰现象。   针对线路出现覆冰,贵州电网公司4日对六盘水两条110千伏线路实施今年以来首次直流融冰,覆冰最快可在半小时内全部融化脱落,效果明显。目前贵州所有投运融冰装置已准备到位,2381名冰情监测人员分布在1401个人工冰情监测点,重点监测364条线路;此外,共有10623人的275支应急队伍已准备就绪。   据介绍,位于粤北的广东电网韶关供电局组建7支应急队伍,可迅速投入785人的抢修力量;清远供电局也已准备了102支近6000人应急抢修队伍和物资准备,确保灾害发生后能第一时间投入抢修工作。   云南电网公司的应急抢修队伍24小时严阵以待;广西电网开展线路特巡、加固改造输电线路等工作。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通过开展线路抗冰加固工程、实施直流融冰技术、建设覆冰监测预警系统“三大措施”,大幅提高了电网防冰抗冰能力。目前,南方电网共配备44套直流融冰装置,这些装置可直接对293条110千伏及以上的线路进行融冰,通过串接方式还可以额外对80条110千伏以上线路进行融冰。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融冰装置的接入及操作步骤,装置接入平均时间由3小时缩减至1小时,大大提高了融冰效率。(完) http://news.sina.com.cn/c/2012-01-05/234523753069.shtml 专家称本轮雨雪不会导致大范围持续性冰冻灾害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6日04:3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月5日电 (记者刘毅)近几日,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阴雨雪天气,对交通运输等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5日表示,从大气环流条件分析,本轮低温雨雪天气不会导致2008年那样的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冰冻灾害。   中央气象台预计,6日,随着温度的小幅回升,南方雨雪和冻雨的范围将有所缩小,强度也有所减弱,但总体来说,未来3天南方持续大范围阴雨雪的天气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马学款说,“这次南方低温雨雪天气并不会造成2008年那样的持续冰冻雨雪灾害,因为未来几天北方地区冷空气虽然活动频繁,但势力较弱,对南方的影响较小,10日前南方大部气温会逐步回升,长江以南地区的降水以雨为主。”   针对贵州部分地区出现的冻雨,马学款表示,这个季节贵州部分地区的冻雨是比较常见的。目前,影响南方的冷空气已是强弩之末,随着气温的缓慢回升,从6日起,贵州的冻雨范围将明显缩小。   不过,中央气象台专家提醒,持续的低温雨雪会对春运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有出行计划的人应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出行安排。 http://news.sina.com.cn/c/2012-01-06/043723754530.shtml 2012年1月潮汐组合:7-9日冷空气活动较强 2011-12-20 05:52 2012年1月潮汐组合:7-9日冷空气活动较强 杨学祥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2012年8月-9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2年3月-7月,2012年10-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2年1月是上半年第1个弱潮汐月,潮汐强度相对变小。今年冬春弱潮汐在前,强潮汐在后,后期较冷,时间延长,有利于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A:2012年1月1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11月3日为月亮远地潮,比近地潮强度减少35%;2011年12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2度,三者两两强叠加,潮汐变化达到最小值。 潮汐组合B:2012年1月9日为日月大潮,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22.3221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月16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8日为月亮近地潮,1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1度,三者两两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潮汐组合D:1月23日为日月大潮,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2.2930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月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2度,2012年1月31日为上弦,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0124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4940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4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克服电线结冰危害的一个处方
热度 7 zhangxw 2011-1-25 16:49
给电线结冰危害开个处方! 张学文, 2011-1-25 今年( 2011 )年初我国南方所谓的冻雨危害(我认为准确的名称应当是雨凇危害)除了公路,也危害了高压线和它的铁搭架。而 2008 年南方的那次雾凇危害,据说总计损失 1500 亿! 细细的电线或者它的铁架子被冰、雪围裹成为粗棍子却是使电线或者电线杆承受不起,从而出现断电,电线杆倒塌现象。它造成大面积的停电这自然是严重的灾害。 有什么办法治疗这个自然现象吗? 这里容我提出一个简单的主意,成不成我不好断言,但是它成本不高,不妨试试! 我提出的治疗电线(含电线杆等)结冰,结霜(雨凇、雾凇)的办法很简单,预先给电线(含电线杆下同)穿上一件园筒型的外衣(如塑料的圆筒),它可以是 360 度封闭的也可以是有缺口的,让电线在圆筒内部。 这能成?! 据我观察电线结冰与所谓冻雨滴落地、雪花落地的物理过程是不同的,也与雨滴、雪花自然降落在电线上不同。电线结冰不是雨滴、雪花随机地落到电线上形成的,而是不移动的电线把冻雨滴、雾滴特意吸引过来的。改变电线的物理性状,就可以改变它吸着雨滴、雾滴的能力。 大家都看到过树枝、树叶上结了冰霜的情况,但是大家也可能注意到越是细小的树叶、树枝结的冰越多,而粗的树干反而结的冰少! 这为什么? 在我分析,树干不是那么尖,它处处都比较圆是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越是尖锐的部件越容易结冰,而圆滑的部件不容易结冰。说得学术一点:冰雪容易凝结在曲率半径小(比较尖)的地方,曲率半径大了不容易出现凝结现象。 所以,给曲率半径是 0.5 厘米的电线穿上曲率半径是 20 厘米的很薄的塑料外套,输电线的外形就整体改变了外观,这类似细树枝变成了粗树干,其集结的冰霜反而少了。 对于支撑电线的铁塔,不妨在其顶部搞个塑料圆形的外罩,就像某些卫星天线的外罩那样。我估计结冰现象也要好转很多。请注意现在的电线杆是铁的,其菱角太多,而这些棱角都是容易结冰的地方。 我估计电线杆上的外罩也好,电线上的圆筒外套也好都不一定要密封得很严。 这能成吗? 让试验去检验把(也可以在树枝的冻结现象上再寻找灵感)。成功了,请记住这是张学文提的主意;错了,大家都长一智。
个人分类: 灾害问题|7125 次阅读|11 个评论
大家都在冰冻,我解冻了!
热度 2 zhengqinzhu 2011-1-17 09:05
惭愧啊! 1月12日因找不到合适的实习编辑,就随性在这里发了一个招聘贴. 没想到居然犯了科学网禁忌, 账户被冰冻! 急死我了! 当天我就发现问题,赶紧删除了那个招聘贴,但是后来账号就不能再用。 于是赶紧给科学网编辑写信说明情况,并为自己的无知道歉。 昨天终于收到了反馈,账户解冻了! 不容易啊,这么大冷天,大家都在冰冻,我解冻了! 今天自由了,就要开始胡言乱语了: 1. 很奇怪,天气寒冷下冻雨还有气象预报员提前预报一下,怎么我的账户被冰冻前一点提示都没有? (小小抱怨:不够人性化) 2. 被冰冻了,俺小老百姓赶紧知错就改, 科学网的编辑是不是也要快速反应一下呢? 在过去5天之后才解冻,实在是冻死我了,本来那两天看到一个博客很有感触,结果因为被冰冻了,思想火花也被冻住了! (科学网的效率有待提高啊.) 啊呀,我这么胡言乱语可能又要被冰冻了。 不过我也想清楚了,如果这样也会被冰冻,那这个科学网也没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了,俺可以另找窝呆着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4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未来三天贵州湖南局部有大雪 广西云南等有冻雨
杨学祥 2011-1-8 14:00
未来三天贵州湖南局部有大雪 广西云南等有冻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8日07:27 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 8日-9日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9日-10日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受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局部地区降温可达10℃以上,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黄淮、江淮等地伴有4~6级偏北风。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中部、东北地区东部、江汉、西南地区、江南、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其中,贵州东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部的局部地区有大雪,云南西部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另外,贵州大部、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以及云南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具体预报如下:   8日08时至9日08时,内蒙古中部、东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东部以及华南西部等地有小雪(雨)或雨夹雪,其中,贵州中西部以及云南东北部的局部地区有冻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华北、黄淮等地有4~6级偏北风。我国大部海域有5~7级,局地阵风8~9级的偏北风。   9日08时至10日08时,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大部、江汉、江南、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其中,贵州大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冻雨,云南西部的局部地区有大雨。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有4~6级偏北风。我国大部海域有7~8级,局地9~10级的偏北风。   10日08时至11日08时,西南地区大部、江汉、江南、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其中,贵州东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部的局部地区有大雪,贵州大部、湖南南部等地有冻雨。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等地有4~6级偏北风。台湾海峡及其以南海域有7~8级、阵风9~10级的东北风。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1/0108/62338.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有一番的凝冻
pedestrian99 2011-1-7 14:54
2011年的元旦是在凝冻天气下度过的,一连几天湘渝贵很多地方下起了冻雨,导致道路封闭,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猫在室内,固然不受外界干扰,一想到外面世界的诱惑,就有了冲出斗室,融于大自然的冲动。 外面刮着寒风,犀利的冻雨下着,顿感嗖嗖寒意,有了望而却步的打算,忽又想,既来之则安之,继续前行,看到晶莹剔透的枝条犹如树挂,傲立寒风的鸟儿雕塑一般,受到极大鼓舞。凝冻之外,别有一番景致。 (阴霾下的城市) (凝冻双子楼) (铮铮铁骨) (独立枝头) (挺立夜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俄部分地区因冻雨冰层厚达30厘米 2千居民断电
杨学祥 2011-1-7 10:32
俄部分地区因冻雨冰层厚达30厘米 2千居民断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7日08:1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7日电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紧急情况部6日在其网站发布公告称,过去的一昼夜间,电力维修人员恢复了莫斯科州80个居民点(6000人)的供电,目前尚有2000名居民遭受断电之苦。   报道指出,2010年12月最后一周,经历冻雨后的俄罗斯中部地区陷入供电困难。冻雨形成的冰层覆盖在树枝、电线、汽车和路面上,最厚处达30厘米。由于树木倒地、降雪和强风,一些地区的电线被折断,造成莫斯科州、特维尔州、下诺夫哥罗德州与斯摩棱斯克州多个居民区断电。因此,莫斯科州州长鲍里斯格罗莫夫于1月2日宣布该州18个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公告中说:截至莫斯科时间6日6时,3个地区(80个居民点、2300个家庭6300名居民、248个变电站)的供电已经恢复。   此外,尚有6个地区断电,覆盖48个居民区、678个家庭2100名居民、279个变电站。 http://news.sina.com.cn/w/2011-01-07/081721775561.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冻雨是合格的科学名词吗?
热度 1 zhangxw 2011-1-3 21:50
冻雨是合格的科学名词吗? 张学文, 2011.1.3 据报道, 2011 年伊始就是冻雨出现在贵州、湖南,它严重影响着高速公路的通行和电力、通讯电缆的安全 我要请教的问题是冻雨是个合格的科学名词吗? 一个科学名词应当有相当的确切性,一种大众认可的自然现象应当是可观察,最好还是可测量的。可冻雨这个所谓的天气现象,究竟是什么,它可观察、可测量吗? 查百度和气象网站上对冻雨的解释,说冻雨是过冷却水滴与物体碰撞后立即冻结的液态降水,并且说这是 全 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审定的。 现在问冻雨可观察、可测量吗?它是合格的科学名词吗? 1. 大家知道降雨是可以看得见的,这包括降落中的雨点是可见的以及落地的雨水厚度是可以度量的,它就是所谓降水量,以毫米计量。现在的问题是所谓冻雨 过冷却水滴,看得见吗?它会落到地面上吗,它也有降水量?情况是报道冻雨的严重性的新闻很多,但是我们用眼睛看不到过冷却水滴,用手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地面也自然也测量不了它的降水量。气象学家所谓的冻雨自然现象本身是大家都看不到的对象! 2. 人们会说冻雨形成了电线结冰严重危及了输电线的安全,我说是的。结到物体上的冰壳后果很严重。但是这些冰壳一般称为雨凇。所以应当把它称为雨凇(结在物体上)而不是冻雨(没有雨滴和降水量)。要明确,危害我们的是结在电线等物体上的雨凇,而不是眼睛看不到的水滴(气象学家说是过冷却的水滴)。 3. 有人会说电视不是也有向公路上撒盐,避免打滑的镜头吗?这说明地面也结了冰!在此需要说明,根据我的经验,下了雨时如果地面温度在零度以下,就会结冰,这是十分危险的自然现象,它使汽车,行人几乎都不敢行动。但是这时下的是雨,它是看得见,可以测量降水量的降水。而这时我们不需要使用冻雨一词(那些水滴是否为过冷却的是无所谓的,也是一般测量不到的。所以不宜随便戴上冻雨的帽子)。请不要把降落到低温公路上的雨水说成是冻雨。冻不冻并不简单地由雨滴温度所决定。 4. 根据我的经验,电线、树枝结冰多出现于冷雾(而不是高层的云里掉下来的水滴)里,那里的雾滴遇上更冷的物体而凝结就形成了雨凇。结在电线,物体突出部分的冰壳的数量固然与雾滴有关,但是也与该物体的温度比一般物体更低有关,而且与风有关。这时地面可以湿滑一点,但是地面结的冰远没有树枝、电线多。暴露的小轿车顶上的温度比地面低,车顶可以结上冰壳,而地面则难。雨下到冷地面结成冰,与电线结冰是两个有区别的自然现象,它们并不同时出现。前者后果严重,出现机会少,但是我们不需要用冻雨一词来描述它,后者形成于雾中,也不需要冻雨这个词来描述,直接说出现了雨凇就可以了。 5. 降雪会影响公路交通,降雨落到温度低的公路上形成结冰会影响交通,电线、树枝、以致汽车车体上形成结冰会影响电力、交通这些都是对的。但是冻雨不能代表它们中的任何一个现象。而冻雨是一个内容含糊的词,在我看,它不是科学名词。在天气预报中使用这个词不妥当。 6. 是的,按照冻雨定义,它是过冷却水滴与物体碰撞后立即冻结的液态降水,那么冻雨究竟是冻结前看不见的水滴,还是冻结后的冰?冻雨具体指认的对象是什么,它如何观测、测量? 全 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承认的这个定义是否存在概念不清问题?不用这个含义不清楚的词,气象科学、天气预报就难以推进了?
个人分类: 气象|557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 冻雨灾害
xupeiyang 2010-2-27 12:36
1955年,浙赣地区曾因冻雨倒毁电杆数百根,南浔、浙赣铁路运可逆热机输一度中断;1987年11月和1989年12月,郑州市先后两次出现冻雨,受伤的就有200来人;前苏联西南部地区,一次冻雨拆毁、倒翻电杆近万根,造成大面积的电讯中断。1972年2月底,我国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冻雨,广州、长沙、南京、昆明、重庆、成都、贵阳等地至北京的电信一度中断,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1984年1月中旬后期,受强冷空气影响,贵州、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不少地区出现冻雨天气,造成电线断线倒杆。贵州省的有线电话全部中断,严重可逆热机影响通讯工作。湖南输电线积冰厚度在20毫米以上,一些高压线路一 天溶冰5-6次。因受冰冻天气影响,贵阳客车站停开长途车803班次,农村公共汽车间断停开418班次。湖南长沙附近几个县停开班车339班次;仅临武、资兴两县折断竹、木近500多万根(棵)。贵州有10%提早抽苔的油菜 受到 冻害 。   2008年1月,江西南昌曾因冻雨,市区3小时停电,火车因铁轨冻冰无法驶出,进入南昌火车站,致使几万人拥堵在火车站。   2008年1月,我国湖南省遭遇冻雨,导致路面结冰,我国南北大动脉京珠高速湖南段出现交通堵塞。湖南郴州市电缆、电塔等大部分压断、倒塌,导致郴州市停水停电8天。   此次灾害导致贵州黔东南大部分农村停电长达20天以上,直至农历2009年正月初一才恢复用电。居民生产生活严重受损,当地人都说五十年难得一遇。   2010年2月24日至25日凌晨,辽宁省大部分地区降冻雨,是当地自1999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此次冻雨造成沈阳至北京间旅客列车停运3列、晚点107列,同时冰雨天气造成沈阳北部地区部分供电中断,致使无法供水。 http://baike.baidu.com/view/26375.htm?pf=1#2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辽宁遭遇10年来最严重冻雨 高速一度封闭(组图)
杨学祥 2010-2-26 14:12
辽宁遭遇10年来最严重冻雨 高速一度封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6日02:20 京华时报   2010年2月25日,辽宁大部路面结冰情况严重,气象局频发道路结冰红色预警,公路铁路交替受影响。雷磊/CFP 2010年2月25日,受阴雨天气和冷空气的影响,辽宁沈阳市出现罕见冰挂奇观。蔡冰/CFP   2010年2月25日,辽宁大部路面结冰情况严重,气象局频发道路结冰红色预警,公路铁路交替受影响。雷磊/CFP   高清图: 辽宁遭遇10年来最严重冻雨   据新华社电 受冷暖空气影响,2月24日25日凌晨,辽宁省大部分地区降冻雨。这也是当地自199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截至25日14时,冻雨影响逐渐减轻,全省一度封闭的 视频:辽宁遭遇10年来最严重冻雨 来源:辽宁卫视《第一时间》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298, //宽 playerHeight:250,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0 //推荐 };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29534695);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http://video.sina.com.cn/iframe/fourlists/news/c/v/2010-02-26/101055514.xml");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16条高速公路均恢复通车,晚点列车也在恢复正常运行。   2月24日辽宁境内普降小雨或雨夹雪,16时后气温下降,风力增大,沈阳、盘锦和鞍山等地的电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冻雨覆冰灾害。沈阳中心气象台24日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25日升级为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受其影响,辽宁省内16条高速公路封闭;铁路接触网严重结冰,部分旅客列车受阻晚点超过10小时;多架航班不能正常起降。   气象专家表示,南方经常出现的冻雨在我国东北地区并不多见,对交通和电力安全有着严重不利影响。24日夜间,沈阳铁路局管内的京哈线沈阳山海关间、沈阳四平间,沈大线沈阳大石桥间等部分线路区段铁路接触网(即列车运行的电线)严重结冰,致使部分旅客列车出现晚点,其中包括4趟动车组列车。   从25日中午开始,由沈阳北站、沈阳站始发的各趟列车已经恢复正点运行。一度关闭的高速公路均已全部开放。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一度受到跑道湿滑影响,25日早间有15个航班未能进出港。   沈阳中心气象台副台长袁子鹏说,受冷空气影响,25日凌晨辽宁各地气温开始下降,26日早晨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6℃-8℃,气温偏低时段将持续至27日前后。 http://news.sina.com.cn/c/p/2010-02-26/022017129609s.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早晨的雪到冻雨及其它
moxj 2008-11-26 23:50
(来自维普网) 今天早晨兰州下了今年冬天以来的第一场雪.中午吃饭的时候,同学突然问我这雪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兰州污染这么厉害,雪还是白色的.显然是一个让大家哭笑不得的问题.当时我只回了一句:你在北京食堂的时候不是听到两个博士讨论的问题很幼稚就说人家是文盲吗?咱要是在食堂讨论这个问题,那些附中一起吃饭的孩子怎么看我们?     其实我的知识水平距离这个问题是何等的遥远.又怎么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只是当时觉得关于风霜雨雪的知识小学老师是讲过的. 雪不同雨的只是以晶态存在的水。形成雪大概需要几个条件.首先是空气中的水汽处在过饱和状态.另外就是要有凝结核.说到凝结核就可以想到开始说的兰州空气污染很厉害的事情,那就是很好的凝结核.不过形成雪花后凝结核显然在里面了.即使雪花足够透明,这么大的空间里有那么小个颗粒也不是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是温度了.不是低于零度就形成雪花了.温度不但可以对水汽的过饱和状态起到弥补的作用.也足够影响了雪花的形状.具体雪花有什么形状,也许孩子们可以把他看作是形态各异的艺术品或者圣诞节的礼物. 不过今年在我国南方的冻雨却是引起了足够多人的重视. 冻雨其实也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有的地方具备这样的条件,经常见到冻雨.只是我国年初的冻雨范围太大了,时间太长了,所以造成了破坏也非常大.     首先,冻雨在我们看到之前是一种处于不稳定状态的过冷水滴.水滴的温度低于零度.当这些水滴遇到地面物体时,立刻结冰.就成了我们看的冻雨.在东北的的早晨人们经常会看到雾凇.有些类似, 雾凇是由水汽凝华而成。这其中温度和凝结核等条件共同作用控制了这些水、汽的最终形态.我只是在最小范围内这样讲,也许情况不是这样.如果从很高的空中开始聊可能会有不少话题,中间也有一些不确定回有多种情况.     关于今年南方的雨雪大概大家在新闻里听过如下的说法.     我国南方在冬天受冬季风影响,北方的冷空气经华北、长江南下越过长江 , 在长江以南呈扇型展开 , 并继续南下。当扇型冷空气的西南翼到达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时 , 受高山阻隔 , 在山脉以东的广大区域内不断堆积 , 于是在云、贵、川、桂 , 包括湖南西部的地面和低空 , 形成在气象学上称之为冷垫的冷空气层。每到冬季 , 这一区域同时还受到来自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 , 这股气流在越过横断山脉后 , 便覆盖在冷垫上 , 形成一个 1.5 公里到 3 公里左右的暖层。冬季北方的冷空气持续南下时 , 又形成一个更高更冷的气层。冷空气与暖气流相遇时 , 就产生了降雨雪的有利条件 , 冷暖对比越鲜明 , 降雨也就越激烈。而这种两冷夹一暖的 三明治气层 , 更是产生冻雨的理想温床 : 中间的暖层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 输送到高层的冷空气层中 , 迅速凝结成长为过冷水或雪花 , 过冷水再通过贝吉隆过程 ( 一种云中降水形成机制 , 指云中较少的冰晶只要有较多的微滴来供应水分时 , 冰晶就能增长到形成降水的程度。这一冰晶过程称为 贝吉隆过程。 ) 变成大雪花。大雪花下降到暖层中融化成水滴 , 水滴继续下降到冷垫上遇到物体再度凝结 , 形成外冰内水的冰珠 , 最终降落到地面 , 产生冻雨。当地夜晚的寒气 , 使这些冰水混杂的冻雨在地面、屋顶 , 以及各种裸露在户外的公共设施上进一步凝结 ( 称为雨凝 ) 灾情便在这里孕育着 , 蓄势待发。(这段话引自洪蔚的报道) 气候的变化是空间大范围内的一种现象,很多因素都有影响.我在 《 从 ENSO 到全球环境变化 》 提到过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其实这也只是地球这个范围内的事情.中国人喜欢从大范围内考虑问题.把地球的事情和天文现象都联系起来.我在行星和月球里大概提的事情太少了.其实不只是潮汐现象是地球和其它星球的关系作用形成的.气候也许也非常重要.我国当前的模拟水平可能和欧洲有不小的差距.空间上的事情先聊这么多.回到地球,时间上的事情也是这样.有不少人都问过地球上的石油为什么分布这么不均匀.可能有人回答了一点石油形成时代的地球状况,但我还没有看到有人用当时的气候和生物分布来解释这个问题.更没有看到有人用那个由于小小地形变化而造成的 焚风来结实局部的能源格局... (这几天有个同学刚结婚,放学后的时间要聚会和喝酒,也许也是博文质量下降的原因,非常抱歉.)
个人分类: 科普思考|339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