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宁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宁静而致远
热度 2 feizhuzaitian 2012-4-25 10:10
这两天很烦闷啊,什么都不想做,又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纠结。。。想来做研究的工作,到底应该保持一个怎样的心态?我想我是太浮躁了吧,做事情经常飘在上面,没有深入到本质,急功近利,所以很多事要么涉险过关,要么功败垂成,我想这不应该纠结于命运的,而是自身的问题。 好在拜读了几位大师的博客和qq空间,看到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研究心得,让我的心也慢慢安静下来,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仿佛能看到,他们内心是多么的纯净啊,专注,热爱,安静,乐观。。。 现在感觉好多了,做研究工作应该保持一颗纯净的心,摈弃一些功利事情的烦扰,静下心好好做做研究,这样,生活才会充实,才不会烦闷,好了,做下计划吧,再来...宁静而致远
个人分类: 生活心得|3268 次阅读|4 个评论
黑没黑的黑
热度 1 JRoy 2012-3-21 21:32
送精神紧张有抑郁的同仁: 《 黑没有黑的黑 》 我张狂,我肆虐,我口中一团火 我沉寂,我宁静,我面前一片湖 如果我能把自己的头卸下,然后向橄榄球一样踢得高高的,我想那时候我一定是站在一个不同的位置了 回头凝望,一个可怜的没有头脑的东西杵立着 那个也是我 哪个才是我? 我想抱团火,带她跳入湖水中,沉寂 湖底才有,黑的黑
个人分类: About me|242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刹那芳华
热度 1 huajianping 2011-9-28 13:27
旧日时光依然那么清晰,不过才几千天而已,光阴带不走过去的故事… 是因为过去的是是非非,点点滴滴一旦成为回忆,全是美好; 我们缅怀; 未来的路展眼看来,漫天彩霞,一轮明月,天高地阔,想想,偶感兴奋不已… 是因为未来的辛酸苦楚,奔波劳碌一旦融入汗水,都是精彩; 我们憧憬; 有人说人生如戏,又有人说人生如梦; 掐指一算,不过就一场几万天的大梦而已; 在时间面前,它依然是瞬间的光辉; 庆幸; 除掉时间,全部都是可选项; 所以人生虽短,却可超越永恒; 这场梦虽有几万天之长,在时间面前,不过尘埃一落,简单至极; 容不得你驻足,容不得你徘徊; 因为我们要在大梦觉醒那天 笑着醒来; 正如清晨的露珠: 嘘…小琳子,快,把耳朵侧; 你听…大地之音,风儿,鸟儿,小溪,哗哗… 这是自然之音; 嘿…小琳子,快,睁大眼睛; 你看…那边,小鹿笨笨在吃草,贝贝在溪边饮水; 这是自然之美; 呼吸,呼吸… 把眼睛闭上,你的表情一定是甜美的笑容; 放松,放松… 把眼睛睁开,你的神情一定是安详,舒适; 啊…太阳出来了! 恩…不要害怕; 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接受阳光; 准备好折射它,反射它; 准备好迸发出最后一刻的永生; 准备好刹那芳华; 日出之前,可以向往光明,体验生活之美; 日出之时,拥有一切,体验人生之快; 美丽是可以从头到尾的… 朋友们 岁月不饶人,抓紧时间去幸福吧 让我们从一而终地去美丽 秘诀是:用宁静的心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3617 次阅读|2 个评论
机场晚霞
热度 1 xucq45 2011-7-9 19:1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的扩大,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现在的城市居民很难像儿时那样轻而易举地看到朝霞和落日。 一个月前今天的傍晚,哈尔滨刚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顿时清新了不少。 19 时许,我们按时登上了哈尔滨飞往韩国济州岛的飞机。从机窗望去,机场一片霞光。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取出相机,抢拍几幅机场晚霞的照片。 今天恰逢科学网黑客事件后能顺利登陆的第一个周末,我愿意将它们奉献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几分宁静、安详和快乐!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990 次阅读|2 个评论
早晨的宁静
热度 2 陈龙珠 2011-6-16 21:05
早晨的宁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89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为啥子不怎么留恋北京?
热度 22 hongfei 2011-5-1 22:39
我为啥子不怎么留恋北京? 2011.05.01 我自己都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己并不感觉十分留恋北京。 刚才看陈安学弟的博文《海龟的四个类型:“回国得瑟型”好像最能刻画中国国情》,在他博文下面留下下面的评论: hongfei 2011-5-1 21:54 俺在北京的恐怕是属于减少型。31岁回国前,俺只在28和29岁时短暂只去过两次北京。尽管到目前为止,北京是我生活过 最长时间的地方,但仔细想想,从文化到生活来讲,北京适应起来其实比外国还难。 评论后我问自己:为什么自己会觉得“从文化到生活来讲,北京适应起来其实比外国还难”呢?结果又评论了一句: hongfei 2011-5-1 21:58 补充一点。这种感觉很可能是因为我在北京的十年是北京改变最大的十年。尤其是中关村,从相对的宁静到彻底的喧嚣, 恍若隔世。刚回到北京时候的建筑和街道,大都彻底变了样。所以每次回纽约和费城,反而感到更为亲切。 陈安《海龟的四个类型:“回国得瑟型”好像最能刻画中国国情》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39341 感觉得出陈安老弟常常对“海归”之“得瑟”耿耿于怀。大概他作为“土鳖”的确在这些方面受过不少刺激。其实,除了少数被党和政府树为典型的人之外,绝大多数海归并没有“得瑟”,他们到了北京上海这种中国的首善和首富之区,不管是来自纽约还是巴黎,也还是觉得自己是乡下人进城。 仔细想想,北京比之纽约,对我来说事实上有很多值得留恋的地方。不过可能的确是因为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时间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比较晚,所以对其生活和文化会缺乏深刻的感受。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如果从一个省到地域文化差别相当大的另一个省去生活,事实上常常给人的文化冲击(culturalshock)并不见得会亚于到另外一个国家生活。记得将近30年前刚到合肥上大学的时候,我在公共汽车上几乎听不懂当地人在说些什么,感觉他们好像是在说日语。 另外,过去30年中国所经历的变化太大,很难让人有踏实和亲切的感觉。近些年回到合肥很多次,因为合肥城市变化太大,除了科大校园的某些地方以及在逍遥津划船还能引起我比较亲切的回忆之外,真的不觉得那是自己曾经生活过将近八年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地方。 也许以后自己会觉得北京异常亲切。因为北京城在未来的一个世纪,应该不会再经历过去二、三十年的那种巨大变化和重建,在街头徜徉也会让我产生回到纽约或者费城时会感受到的那种亲切。 那个时候,自己肯定已经老了。 罗大佑-《鹿港小镇》,台北不是我的家
个人分类: 自言自语|15682 次阅读|45 个评论
[转载]四壁雪
hjf306 2011-2-9 22:50
文/羽清雪 古时苏东坡曾有一间雪堂,绘雪于四壁之上,这是文人的一分雅致。我也有小屋一间,四壁如雪,不曾装饰瓷砖或实木,虽则异曲同工,但到了咱这里,其实只是懒人的闲致。于是,一人一屋,持本来面目,素面相对。 时间愈久,愈爱这一室虚白,像画面上的大片留白,情味隽永。世界至繁,天地至简,这小小一室,容得下一个人的万千思绪。坐在这简单的四壁之间,无琐事之繁,独品一刻之闲。 我们需要的生活,其实比想象的更加简单,所谓 “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 。身无长物,是一种让人羡慕的状态。也许我们本来就无须为太多的念头埋单,美丽的风景,看过就好。 庞杂的愿望中往往夹杂着太多的奢想,付账时常常随着别人的风向,有时忘了自己的初衷。 加法生活里充满太多多余的对比和向往,不如试试减法生活,如这四壁白雪,保留天生的一点天真和质朴。放轻松,抛开重负,世界还是一样美好。 没有什么不能舍弃的追逐,没有什么不能停下的疾驰。我们需要一个小小的角落,简单而宁静,可以放松自己;我们需要一段留给自己的时间,想一些事情,过去的或者未来的。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地坐在这里,发一会儿呆,便觉得无限美好。 四壁雪,澄静一刻时光。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1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宁静包围着我--2011年1月9日
xiezuopeng 2011-1-11 15:24
今天全校停电一天,我一个人静静地在实验室看了一天的书,久违的感觉,我一直想要的感觉,也是我一直想要的这般静谧!个人觉得温馨而能够让人思考!宁静包围的感觉真好! 今天一气呵成看的书为《宇宙的本源》接近量子引力之途径。为厘清中西思想之脉络,更新学术之传统,作者把十多年和诸多同事朋友的心血,娓娓道来,阐幽发微,意趣兼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本人觉得,做学问和做人一样,而且先要为人方能为学,做诚实而负责任的人,做诚实而负责任的学问。书中提到为人为学的诚实和责任之外,还要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牛顿的伟大在于他能坚持自己的绝对的时空观而不顾他人的反对,我联想到牛顿晚年转而研究神学,是为找寻心灵和灵魂的依托,或者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再摆脱他的困惑吧!为人为学,时常是有困惑的,这需要我们慢慢去分析去理清!伟大的牛顿有困惑,伟大的爱因斯坦在他的为学过程也是有诸多困惑的,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他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在寻求量子引力的过程中,我们可爱的作者李.斯莫林,说:1、宇宙之外一无所有,我们将知道的更多,但是观测者多而世界不多。2、过程而非事物构成宇宙,但空间是离散可分的,而且数目有限!因而我认为人或人生也是有过程或连续的故事组成的,时间与空间没有绝对的意义,它们不过是关系构成的系统。 而通向量子引力的途径有:1、黑洞热力学 2、 圈量子引力 3、 弦理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宁静的早晨
jlxt33 2010-11-28 09:58
昨天限行至24点,今天就没车开了,乘公交到学校,怎么这么少人呢? 居然有座位哦,6折的票价,挺划算的,要不是怕挤成肉饼,我也不愿开车。 从校门口走进来要20多分钟,虽然有事但不是很急, 就慢慢散步进来,难得的悠闲,在这宁静清爽中浸润在华农的晨景中。 荡漾的湖水泛着微微的晨光,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满眼的绿色,间或有些黄色、红色、粉色,甚至蓝色; 那些植物或挺拔英俊,或盘绕缠绵,或遗世独立,或相依相偎; 偶尔飘下的落叶,形态不一,色泽各异,一样的是那摇曳的身姿; 萦绕耳边的是那清脆婉转的鸟鸣,不知其种类,一样的优美动听; 哇,眼前的金黄一下子摄住了我的双眼,细碎的黄色的花瓣撒满地, 以前怎么没发现呢? 是啊,这美景和歌声,只能慢下来、静下来才能看到和听到呢。 沿途的绿色中还有着醒目的黄色马甲的学生们, 他们是在为参加卢永根院士80诞辰庆典的嘉宾指路的。 当然这样的庆典离我们是遥远的,尽管就在红满堂, 还是来办公室制作课件备课吧,下午还得参加科研工作会议呢。
个人分类: 品味感悟|3999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练瑜伽随感
ljry8044 2010-10-27 19:22
负氧离子 我们真正的家只在当下,能活在当下是一种奇迹。奇迹不是在水面上行走,而是此刻漫行于绿茵茵的原野上,欣赏眼前一切可见的宁静与美。宁静无处不在,它包围着我们,浸润着我们;它在外面的世界里,在大自然中,也在我们的肉体和灵魂里。一旦我们学会品味宁静,我们的生命就将得到疗救和改造。这不是一个信仰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我们只要能找到使我们的身心回归当下的方法,就能感受到一切清新和生机勃勃的美妙事物。 我们中的许多人,虽然活着,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因为我们没有能够感受到当下的生命。如加缪所言,我们像活死人。在这里,我很愿意提供给大家几种简单的练习方法,这些方法能使我们身心合一,体验到当下的生命。第一种方法就是注意呼吸,我们人类做此种练习已经有三千多年了。当我们吸气时,我们知道我们在吸;呼气时,我们知道我们在呼。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周围和内在的许多快乐的因素,我们真正能够享受体察呼吸和我们在活着这一事实的乐趣。 当我们看到某人正处于痛苦之中时,如果我们带着同情去抚慰她,她会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安慰与爱。当我们自己处于痛苦中时,我们也同样可以这样做。这种方式的抚摸,可使每个人都受益。最好的触摸方式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你们知道下意识的触摸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早上洗脸时,你可能触到你的眼睛,但是你没有意识到你正在触摸它们,你也许在思考其它的事情。但如果你专注地洗脸的话,意识到你有眼睛可以看东西、你的洗脸水来自远方的源泉,洗脸对于你来说就有了更深的含义。当你触摸到你的眼睛时,你可以对自己说:吸我注意到我的眼睛了:呼我对我的眼睛微笑。   我们的眼睛可以使人振作,使人恢复生机,获得宁静。我们在错误的东西上倾注了那么多的注意力,为什么不能注意一下精彩的和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呢?我们极少抽出时间来关注我们的眼睛。如果我们有意识地用手去触摸眼睛,就会注意到我们的眼睛是无价之宝,是我们幸福的源泉之一。那些丧失视力的人觉得,如果他们能像我们一样看得见东西,那他们就已经是在天堂里了。而我们只须张开眼睛,就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事物:蓝天,优美的山峦,树木,云朵,河流,孩童,蝴蝶仅仅坐在这里欣赏这些色彩和形状,我们就能感到极大的愉快。看是一个奇迹,是我们感到愉快的条件之一。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天堂里。当我们练习吸气、注意到我们的眼睛时,呼气、对我们的眼睛微笑时,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宁静和愉悦。心脏的练习是一样的。吸气,我注意到我的心脏了;呼气,我对我的心脏微笑。这样练习几次以后,我们就会意识到,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心脏多年来一直日夜不停地辛苦工作。它每天不间断地吐纳数千加仑的血液,甚至在我们睡觉时,它还继续工作着,为我们带来舒适与宁静。我们的心脏是宁静和愉快的要素之一,但是我们却不会去体味或欣赏它。我们只注意那些使我们痛苦的事物,而且因为这一点,我们的心脏承受着来自我们的种种焦虑情绪、各种强烈感情以及饮食方面的压力。上述情形侵蚀了我们的宁静和欢愉。当我们练习吸气、注意心脏,呼气、对心脏微笑时,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豁然开朗。我们如此清晰地看见了我们的心脏。当我们对心脏微笑时,我们就是在有意识地对它进行按摩。如果我们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该喝什么、不该喝什么,以及应当避免哪些焦虑和失望,我们就可以使心脏保持健康。对身体里的其它器官,我们也可以做同样的练习。 当我们与我们的眼睛、心脏、肝脏、呼吸、健康的牙齿接触并享受它们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获得宁静及愉悦的种种条件本已存在。当我们专注地行走并用脚去感知泥土时,当我们与朋友喝茶、品味着茶香与友情时,我们便得到了宁静,而且我们还可以将这份宁静带给社会。我们过去受苦受难越多,现在就可能越健康。因为我们可以学习将烦恼转变成对友人和社会有益的洞察力及智慧。 如果我们想步入人间天堂,只需要有意识地行走和呼吸就够了。 当我们感受到宁静的时候,一切事物都变得真实起来。我们成为自己,完全活在当下。树、我们的孩子以及所有其它一切事物,都带着它们全部的光辉,展现在我们面前。 奇迹是在大地上行走, 这个宣言是临济禅师说的。奇迹不是在稀薄的空气中或水面上行走,而是行走于大地上。大地是美丽的。我们也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全神贯注地行走,以我们的每一个步履去感知大地我们胜妙的母亲。我们不必祝福朋友愿宁静与你同在宁静已与他们同在。我们只须帮助他们培养起能够每时每刻感知宁静的习惯就够了!
个人分类: 经典转载|2545 次阅读|4 个评论
对学者,你最好别理他
yangwenzhi 2010-10-26 11:24
杨文志 学者需要宁静。宁静致自由,自由成学术。18世纪德国启蒙主义哲学家伽渥曾有句名言:良知的声音是轻微的声音,它在尘嚣之中难以被听到。学术也是轻微良声,它需要人们忘却世间的激越,在寂静中倾听。柏拉图认为,哲学的思考与人的身体的需求是不相容的,身体的需求只能导致财富,以及由此引起的军事政治等纷争,而它们正是哲学思考的障碍。所以哲学家为了知识,必须摆脱肉体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欲望,如柏拉图所说:要与知识接近,除非绝对有必要,必须尽量避免与肉体往来联络。孔子也有相近的看法,把为学问道与富贵名利看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他曾表白不希冀富贵,乐于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生活,并赞扬其弟子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轻视身体和物质的需要,实际上意味着埋头于自己的事业,远离社会的名利之场,远离人事纷争,追求宁静、独立和孤独。 学者需要独立的空间。学术永远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即自由行为和思想的空间,独立的立场。学者只有有了自由的行为、思想的空间,以及持独立的立场,才能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如果学术研究变成了获取名利的工具,变成了少数人手中的玩物,那么学术也就不成其为学术。即便这样的学术再有市场,也绝不意味着学术的弘扬与胜利,恰恰意味着学术的衰败与消解,因此学者的治学境界应是为科学而治学,是为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为追求真理而从事科学研究。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之所以能不畏千辛万苦,能克服各种困难、义无反顾地献身科学研究,说到底是出于对真理的热爱,是为了追求真理,并实现对真理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传统的学术研究理念并未失去其价值,任何真正的学术研究说到底都是一种个人性的创造性活动,它需要可供自由灵活支配的时间,使其能够长时间地沉潜其问题之中,需要有学术上的信念和执著精神,甚至对研究对象的迷恋,而不为学术之外的种种利益所左右。 参考文献: 1.郑永流,学术自由及其敌人:审批学术、等级学术,新语丝,2003/09/11。 2.柏拉图.辩护词 .水建馥译.西安:西安出版社,1998,p95。 3.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第39卷第6期。 4.陈绍山,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4月第5卷第2期。
个人分类: 学术共同体|3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稳静的交通是生活质量的一部分
weberfrank 2010-10-6 10:37
俗语有云,衣食住行,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四种基本需求。这个顺序的排列,是民间智慧的总结。关于出行,位列最后,也就意味着需求的迫切程度最次。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与衣食住条件逐节攀升不同,自从百年前,关于行的追求明显地越来越强,结果却显得愈发令人难以满意。不妨就看国内,近30年的过程,是西方经济和生活发展的浓缩。温饱/小康/福利目标逐一实现,甚至住房矛盾也不是不可调和。始终萦绕无解的,却只剩位列最末关于行的问题。 有关行事,最受关注的是交通拥挤。这一世界难题,愈演愈烈,蔓延成燎原之势。交通拥挤并非不治之症,系列博文在前已有初探,这里却是题外话。本文打算换个角度,想说的是,行事乃生活质量的一部分。也许或者即便,交通拥挤的困扰无法免除,但我们仍能够追求更有质量的交通。这是关于稳静交通的话题。 稳静的交通,外文是Traffic Calming,国内专家又多称交通宁静。我独喜多个稳字的说法。一字之差,交通的质量,又增半边新天地。 让我讲个故事吧,是我自己最新的经历。又逢国庆长假,外出旅游者众。我携夫人,就市内逛街购物,意在闹中取静,添置些家用物什。为保证精神和体力,早上足睡饱餐,十点钟出门。最近的公交车站,需要步行1km左右,中间过个信号路口。一路规矩,走人行道,刺耳的喇叭声充斥着路段和路口。有的车鸣车,要超车。有的是鸣自行车,要从非机动车道闯红灯。有的电动三轮车在尖叫,是汽车停在了非机动车道等红灯。我们步行着,隐隐担忧安全,将夫人揽到自己右手边,再取耳塞堵起一直紧张地竖立的双耳。这效果恰到好处,能听到喇叭,足以确保安全,但又至遭受刺耳的骚扰。如今,除眼镜外,耳塞已成为我们出门必带之物品。戴上它们,如同自己身在密闭的汽车内,喇叭声听起来像是自己按下的,冲别人在尖叫。呵呵。 乘上公交,开始一项独具特色体育活动。这运动,考究体力/集中力/平衡感,要求腕力/腰腹力/扎马步多项功夫。一路上,公交一边加速减速,一边左右换道,有时抢红灯赶绿灯,有时争车位堵加塞。乘客如同立在水流湍急的摆渡之上,享受4D颠簸的效果。有人稍不留神,荡了开去,可能撞出人体一串,鞋脚一叠,怨声一片。 据说,为解放饱受折磨的市民,成都JG有奇招:公交限速,30km/h。留心的朋友,在成都公交上,会听到嘟嘟的报警声,是动用了GPS瞬时测速的成果。效果怎么样?答曰:那嘟嘟声蛮大的(一笑)。 再换乘一次公交,用一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后,人已如经历了场惊涛骇浪的小舟,几欲散架。边歇边逛2小时后,仓促打车回家,倒头睡了一觉,人才缓过来了些。 这是说,交通也关乎生活质量,多一点稳静是该追逐方向。车水马龙的道路边,笛鸣不休,商户们谈笑风生,围炉煮饭,那只是无奈后的习惯。没人愿意,自家窗外,车流不息,呼啸不绝于耳。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按下的喇叭,不止会冲挡了你道路的家伙大鸣大放,还会扩散波及其他无辜的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常常发现一声车鸣,会扩散很远,甚至至半个城市。所以,当你按下的时候,请注意喇叭声不是没有波及那么远,而是常常被其他人更大的噪音淹没了。每个坐在车窗内的人,请少按些喇叭吧,如果可以,就请轻轻地按。 稳静的交通在国外炒得热,是对密封车窗外交通和生活的追求和平衡。其中涉及到的元素很丰富。禁鸣区和限速是关注临街居民和商贩的生活质量;6m宽的非机动车道,1.5m高的机非隔离是对骑车人的关怀;优先或/专用的公交车道,平稳地换道与加减速(决非低速也)也关怀了选择了低碳交通方式的乘客;轻声细语的众人则表现着彼此对公共环境的尊重。 朋友,最后这点,是你我都能做到的。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3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于无声处蓄惊雷——静的最高境界
热度 4 ljry8044 2010-9-17 09:36
静,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不仅在于能致远,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更在于其能于无声处蓄惊雷,而后爆发出宏大磅礴的气势力量。 静极而动,蓄而后发,才是宁静的根本价值所在。 倘若静极不动,则反不得静,只能压抑成浮躁以不时地缓压;蓄而不发,最终必会累积成洪灾爆发。 道理非常简单,参看 运动,得享受,唯有如此才能也必然能促进健康 一文, 文中列举的十多位朋友原本好久坐,看似静,实浮躁得很,至深夜仍无法静心入睡,多失眠; 坚持运动后,全都获得了更加平和、安谧的心境,而且,很早就能酣然入梦。 因此,动,才是静之根本所在。因此,伟大的武学、兵法天才,民族英雄戚继光如此论静: “ 静不仅是坐禅时的心如止水,还是做事时的淡定和专一 (博主,世人往往只见前者,不见后者,而后者才是入静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比如,在战场上,不能淡定就不能冷静分析,不能专一就不能全力以赴”。这正如佛经所言,“行住坐卧恒三昧”。三昧就是禅,就是静。 所以,戚继光能在明军两万对倭寇两千常遭惨败的情况下,创立戚家军,横扫倭寇,百战百胜,而且常能以少胜多,一般也就付出数人或者零的生命代价,所灭杀的倭寇却高达数百、数千人,这在世界军事史记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所以,戚继光在镇守蓟北时,豪情冲天,居然直接率领八千戚家军出城至草原与三万进犯的蒙古铁骑交锋,而且还将敌军全歼。之前,明军一般都不堪蒙古铁骑之一击,甚至都险到了京城被蒙古铁集围困的地步,所以,之前看到戚家军出城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是自杀…… 戚继光还常搞军事演习,并邀请蒙古将领过来参观(数百年之后,美军才学会这一招),从此,西线无战事。 戚继光还创编戚家拳,共32式,被名将陈王廷收录29式创编了举世著名的太极拳,至清朝,杨露禅学成后杀入江湖,打遍京城无敌手,从此太极拳远扬天下。 因此,静应为一种追求极致的至善境界, 是一种全身心专注于一体的大智慧,为天才的根本优势所在。 诺贝尔奖获得者,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天才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所研究的那门学问上的最高能力。 这种能力往往须只能在生理顶峰期的中青年之际发挥之极致。研究数据也表明,老年人的干扰力及专注力远逊于看似浮躁的中青年人。 故而,爱因斯坦、牛顿等大批世界巅峰天才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全都是年轻时完成,因为那时能最大程度地将全部精力专注至科研方面。 所以,对广大青年朋友来说,主静不如主动,当然并非随波逐流的被动,而是浪遏飞舟、力挽狂澜的积极主动,否则,只能很快被历史潮流所湮没,尤其是80后一代,家境贫寒的往往只能在连个窝都没有的痛苦挣扎中被快速吞没,连动物都不及。 于无声中积蓄惊雷吧,积蓄好,就是沧海横流中显现出来的本色英雄,积蓄不好,就如野生动物中的弱者,在弱肉强食的残忍规则中被淘汰掉。 标题: 发表评论人: QFL 删除 回复 呵呵,那“泰山崩于眼前而不为之动容”比之于“于无声处蓄惊雷”如何? 博主回复:同一境界,但相较而言,前者更虚,后者更实。 戚继光能率八千戚家军出城至大草原与三万蒙古铁骑交锋,至三万铁骑冲至数十米近时,仍寂然一片,真正的“泰山崩于眼前而不为之动容”,为何?因为后面暗藏积蓄了多年的惊天炸雷,能在泰山压顶之际将其劈开炸碎。可若换了其他明军,立马会被泰山压得粉身碎骨。
个人分类: 享受孤独|804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宁静的校园
武继磊 2010-7-24 17:47
转眼来ANU已经近两周了,今天中午接到房东电话,明日就要搬离暂居的学生宿舍,到正式租住的地方了。新的住所距离ANU较远,但不知道今天购置的自行车装备和已经购买了多天的自行车是否能够应用的上,但无论如何,也要发挥自行车的优势,在这里多转一下。呵呵 两周的时间,虽说不上长,但对原来国内朋友提到的安静这个说法基本认同了,早晨去学校,远处的电视塔在矗立在清澈的空气中,傍晚返住宿处,路边河流也在默默的流淌,除了个别匆匆行人,路边总少不了悠闲的鸟儿在享受着这份安宁,只是似乎对我这远方来的客人的关注,感到惊奇!
个人分类: 闻道悟行|40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躁动的‘教授心’
lin602 2010-4-3 21:45
相对来说,大学教授(包括一般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心比较宁静,潜心于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科研上成绩。 但事实上,这种宁静是非常难以达到的。仔细观察与思考,是不是这样?以下现象普遍吗? 1 许多老师担心手中的钱贬值,买二套房子甚至多套房子,以增值。所以学校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买房子。 2 炒股及买基金也有不少教师做,前段时间有一些人赚了点钱,近期好象要低潮点了。 3 升职,因为当官好处太多,也有权力,还得到别尊敬,所以谋职也是一部分人所向往的。 4 跑课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跑,课题难以得到,如果跑,那么也挺闹心的。看到别人跑到不少经费,自己也不心甘。 5 开公司也是大有人在,有不少教师有自己的公司,或者参预公司的股份,是不是科研上有成绩无所谓的,因为收入挺多的,划算。 6 其他.....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05 次阅读|4 个评论
宁静难得
fxf 2010-1-3 11:46
生活中,俗务太多,宁静难得。 人世的纷扰嘈杂何止名利,总有百般无奈等着你、候着你,正如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说得真好。才女之所以吸引人,不只因为有才,更因为天性纯洁,不着俗念、不落俗套、不求俗利。其实,吸引人的男人何尝不是如此。 在我眼中,天下最不堪注视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俗利挂骨的女人,不是为了生计,终然也是水做的皮肉,却是一滩浑水;一种是欺软怕硬的男人,不是为了生计,终然也是浓眉大眼,却是贱骨一堆。若是身处社会底层,为了生计、活命,我则权且忍着,看她(他)一眼。 生命中,最大的无奈是,既然穿了这袭袍,就得面对虱子。想想庙里的和尚,即使不能得悟成佛,至少落得个清净;原本许多人出家,就是为了清净,而不是为了成佛。 古人说: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说得很好。但是,前者容易做到,后者却是困难。平凡时代最不平凡的人毛主席,渡江战役时,三天只吃三餐,睡两小时,不是他不镇定,应是镇定很难。 人宁静了,一切容易变得美丽。甚至自己的呼吸也有了值得欣赏或揣摩的节奏,无论眼中、心上更为有趣的东西。生活中的许多事,刻薄一点说,总是从不得不开始,从我喜欢结尾。爱情是这样。事业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当我们终于,从不得不走到了我喜欢,是应该值得庆幸的;因为有许多人,从未走出不得不,从未走到我喜欢。这也许是生活的常理。我们总是无比接近一种纯粹的东西,却永远达不到这种纯粹。人生是这样。事业是这样。爱情更是这样。 一人一世界。我们每个人以自己的轨迹理解着斑驳的生活,生产着一个必然迥异另一个的第三者式感受。我是这样。你是这样。他也是这样。狗眼必然看人低。所以,我能够理解有人怀疑 钱钟书 先生与 杨绛 先生的爱情。 宁静难得。唯喧嚣的人、浮躁的人,才需要宁静。当然,这个需要并不必须发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时间永在流淌,我们常在变化。宁静时,花开的声音应该能听到,心开的声音更应该能听到,听到了就笑笑,拈花一笑佛祖会意,点心一笑善良会意。
个人分类: 关于生活|3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宁静生活
陈龙珠 2009-12-27 21:16
在上海东南郊 区的黄浦江畔。周日,午餐之后,一人坐在案前小息,打开电脑音响,选了一首长笛曲子,让悠扬 的音符在房间里流淌,宁静,温馨。 从窗口向外看去,天空雾霭,细雨夹杂着雪花,纷纷地飘落到行人稀少的院子里。这是我入冬以来在上海见到的第一场小雪,令人欣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44 次阅读|3 个评论
宁静的珠海
罗帆 2009-11-20 10:04
上周五早晨到达珠海,住在望海楼宾馆,从房间的窗户就能望海。 武汉已经很冷了,来时穿着高领毛衣和大衣,但到珠海就要轻装了。 出了大门,穿过一条马路,走下去就是海边的情侣路。四周很安静,独自一人在路上走着,很难碰见行人。 一个男孩子在沙滩上挥舞着竹竿,好像挺惬意。不远处是野狸岛,旁边的仿古建筑是得月舫酒楼。 海风阵阵吹着,穿着单薄的衣服,不禁感到丝丝凉意。 晚上就要开始讲课,接着周六和周日全天有课。为了节省体力,没有去旁边的滨海公园。 随手拍了几张照片,记录了望海楼宾馆附近海滨的宁静。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3958 次阅读|3 个评论
惊涛骇浪中的安宁
mylord 2008-10-22 20:54
惊涛骇浪中的安宁 今听闻此词,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是什么样的人啊,能在惊涛骇浪中感受到安宁? 在极端恶劣的外部环境中,或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真正能够在心底感受到平安,而不绝望。这绝对是一种超然的境界。 真正的智者,该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个世外桃源。无论外边是电闪雷鸣,还是狂风大作,在他内心之中,总有一杆永不摇动的秤,一架永不失衡的天平。让他能对环境泰然处之,对未来充满希望。如何能够做到这点? 我想可能要历经世事的磨练,才能沉淀下来这样的智慧。但聪明人似乎可以走捷径。 这样的心境,同样需要对生命和死亡作出新的诠释。因为只有视死如归,才能傲视一切磨难。死亡决不应该是生命的终结,而该是他的升华!虽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决不是从生命的开始就在排队走向死亡。我曾经看过这样的漫画:一列很长很长的队,从队尾的婴儿到队首的老翁,每人身上都佩戴着一朵白花,在他们前面是死亡之门,从那门里渗出阴森酥骨的寒气。让我感到惊愕!生命难道就是这样无奈地走向死亡的过程?决不!其实我打心里欣赏死亡,正因为有了死,我们现在才能如此积极的活。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在有一息尚存的时候,懂得追求永恒。伟大的人,将他们的丰功伟绩留在人间,他们的生命在我们的文化和头脑中得到永恒。而他们肉体的陨灭,是将其生命推向高潮。 我想此种智慧,是每个人都要历尽一生来不断学习和完善的。其实,道理都我们懂,但真到了拿出来检验的时候发现还欠火候。要不然,我们就不整天喊郁闷了! 无论是柳暗花明,还是山穷水尽,都能保持安详的心态,知道自己稳若泰山。这样的人,圣人是也!
个人分类: |2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