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踏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命名建议] “新华网”聘用制危害科技原创定理?
热度 3 zlyang 2020-8-12 13:07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为我国2070年开始 的诺贝尔 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新华网” 聘用制危害科技原创 定理? 一、命名建议:“新华网” 聘用制危害科技原创 定理?   日本学界认为,日本研究水平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增长而提升,现在有不少尚未斩获诺贝尔奖的重要研究成果,意味着“诺奖热潮”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一热潮最终会“冷却”。   从过去情况看,获得诺奖的成果大多是研究人员25至45岁取得。 在当前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20岁至39岁的年轻研究人员大多采用聘用制。 研究人员 追求短期 成果, 难以作出 大胆挑战 和 踏实 从事基础 研究 。 而且,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数量200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1/c_1210307397.htm 二、同行评议真的会迫使“学术水平普遍下降”吗? 1980年代阿加西这样说; 2017年Sir Richard Roberts(1993年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这样说。 还有丁肇中说过的:“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同行评议的先天性内在的本质性缺陷: (1)用旧知识评论新知识; (2)打击对手(同行是冤家)。 三、同行评议适用范围 阻碍“0到1”, 不阻碍“1到2”, 帮助“2到3”。 显然,在靠近“未知”的地方,应该淡化同行评议; 相反,在靠近“已知”的地方,应该强化同行评议。 参考资料: 新华网,2019-10-11,日本迎来“诺奖热潮” 从科学到工程获奖领域广泛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1/c_1210307397.htm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107383699397810wfr=spiderfor=pc http://news.china.com.cn/2019-10/11/content_75290207.htm 科学网,2018-08-14, 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8/416516.shtm?id=416516 http://wap.sciencenet.cn/blog-1 792012-1116106.html 精选 科学网,2020-03-31,莫让博士后成短期科研政绩工具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3/437712.shtm 科学出版社,2018-06-09, 21世纪的物理学,迷失方向了吗? http://www.sohu.com/a/234786002_410558 Timeline of Mathematics https://mathigon.org/timeline Enago英论阁,2020-01-08,申请科研项目如乐透中签?不如随机筛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1387-1213386.html 目前适合的审查人越来越难求,成为同行审查制度的重大限制。 国家要保障最“具有创造知识可能性”的项目得到发展机会。 中国科学报,2017-04-18,荷兰试点经费分配新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758.shtm 而现有的同行评议体系十分无效且不公平, 科学网,周程,中国科学报,2019-12-16,日本诺贝尔奖为何“井喷”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2/352012.shtm 日本政府拨付给大学和科研机构的 稳定支持经费依然占全部经费的70%以上。 在多年不见成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锲而不舍地继续从事相关研究。 刘庆宽,2019-10-11,又有日本人获诺奖!扒一扒这所诺奖最多的大学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255-1201481.html 1. 没有大团队 2. 师生接触密切 3. 教授始终在科研一线 4. 不急于出成果 5. 不跟科研成果挂钩的薪资政策 王鸣阳. 科学创新,社会的责任——读《居里夫人文选》有感 . 科普研究, 2010, 5(2): 82-8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UYT201002018.htm http://kpyj.crsp.org.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002013 http://cfi.crsp.org.cn/ScienceCommunication/SciRationality/032Q12016.html “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热忱无私的学者,全部身心埋头于一项伟大的研究,可是一生都受到物质条件的掣肘,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该会留下多么大的遗恨啊!这个国家有她最优秀的儿女,是她最大的一笔财富,然而他们的天赋、才能和勇气竟然遭到荒废,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深深的痛惜。” “无论什么职位都自己去谋取,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事情啊。我实在不习惯这种做法,它会使人道德败坏。” 相关链接: 2019-04-07,“数数 + 短期”科技评价:人类科技的自我毁灭之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71962.html 2020-07-25,成就伟大科学成果的,是编辑,而不是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3559.html 2020-06-08,原创申请书:“研究目标”与“实际的发现”之间没有多少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6956.html (1)丁肇中申请书理论: 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 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 为了 获得 经费 ,要写一个 申请 报告书,设定一个 目标 ,说服政府的人 投钱 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 实际 的 发现 跟原来的目标 根本没有关系 。 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要实现你的目标的话, 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不能因为别人反对你就停止。而且,你对意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 2020-02-22, 《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科技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9824.html 2020-07-23, Zenas 公理:阿加西教授(Joseph Agassi)于1980年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3254.html “学术监察”(即评论家的赞许)无法防止言之无物文章的泛滥,它只会导致普遍水平的下降。 2020-05-20,破除论文“SCI至上”:科技评价,到底评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4068.html 显然,在靠近“未知”的地方,应该淡化同行评议; 相反,在靠近“已知”的地方,应该强化同行评议。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科学 - 艺术 - 社会|3031 次阅读|33 个评论
张海霞︱踏踏实实做个知识分母
热度 4 张海霞 2020-4-2 09:34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上,有着无数的行业,我们这些传播知识做科研工作的人被统称为知识分子,我觉得其实我们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分子就应该有分母,和每个行业一样,如果把那些再科研上做出杰出成果的人做为这个行业的 “分子”的话,那么我们绝大多数科研从业者就是这个团体的基数“分母”,应该被称为“知识分母”。 其实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首先都是“知识分母”,他们 在不断地学习和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努力地解答未知、创造新知,这些努力种类繁多、有大有小、有轻有重,像是在农民在土地上耕耘庄稼和养殖牲畜一样,各自对社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不思进取沿用别人方法和道路前进的,有独辟蹊径探索新路的,有领跑的也有追随者,有背氧气瓶的也有冲顶的,按理说只有做出了重要贡献之后才有机会成为这个“知识分母”群体的代表 — “知识分子”,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就像郭永怀先生这样。 可是,为什么我们当下的“知识分子”却不是这样的状态,不仅是自我感觉很不爽,社会影响也是每况愈下,学术界有越来越“不堪”的趋势,为什么呢? 是我们的科研条件不够好吗? 还真的不是,现在中国学术界的条件今非昔比,各种实验设备和经费资助条件都好起来了,特别是过去十年,国内的各种科研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观,都让国际同行羡慕嫉妒恨了。 是我们的人才团队不够好吗?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大力引进各种人才已经形成兵强马壮之势,研究的问题基本与世界科学前沿接轨,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都已经跃居前列。 那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知识分子”如此不爽呢? 归根结底是忙忙碌碌终日却距离真正创新性的成果越来越远的那种失落感和挫败感已经成了当下“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挥之不去的心魔!为什么会有这个心魔?仔细想,还是这个“知识分子”名字惹得祸,大家都是“分子”不是“分母”,正好也就被现行的管理体制利用了这个特点,巧妙地设立了形形色色的奖项、头衔和经费把大家驱赶到不同的渠道上去竞争某个特定的“分子”,而且这个竞争基本是无序的,这就让广大本该踏踏实实在自己土地上耕耘和慢慢成长的“分母”成了一群被“名利”驱赶的“牛羊”、在某片土地上插了红旗之后又急急火火地去占领更高的山头和土地了,长期下来,除了在集体疯狂践踏之后留下的荒芜土地和废墟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因为没有人真的去思考:这一波一波的名利追逐之后到底要干什么,所以疯狂的科研大军看起来所向披靡、旌旗招展,但是所过之处却是寸草不生、无人耕耘 …… 这就是当下我们被“学术名利战车”绑架的现状,不仅仅是我和你,其实是身处其中的所有人,都无处可逃,因为我们都是“知识分子”!我们自认为是“分子”的那份骄傲和虚荣都在这里被自己和他人利用和放大无疑,以至于我们都成了这疯狂战车上那个看起来所向披靡、貌似攻占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其实一无所有的疯狂战士,但是今天我们都停不下来,也很难跳车,因为我们都还是“知识分子”! 所以,从今天起,做个踏踏实实的“知识分母”吧!认认真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学生带好,一天一天进步一点儿,不仅仅是不断地在壮大知识分母的队伍、也是增加培育优秀知识分子的机会,就像屠呦呦先生一样做个50 年的 知识分母 又何妨?!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8018 次阅读|8 个评论
常与同好述争鸣,不与不知论长短
yaojunwei 2019-10-13 21:45
学术讨论后回来,想看看电影,最近都没有时间看了,想偷闲一下。突然想看看康定情歌,苏有朋主演的,但是这个电影结尾不是很好,觉得很有遗憾。其实最早看的是1991年的《跑马溜溜的山上》,这个黑白短剧曾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短剧奖,主演是陆剑民、蒋雯丽、纪原。那时候我特别小,但是还隐约记得一些情景,一个大学生去康定县城写生,后来认识了李大姐,这个李大姐应该是由蒋雯丽主演的,帮助这个大学生一起写生,后来他们认识了,但是他们的结局不是很好,大概印象朦朦胧胧,只记得这么多了。这是童年的记忆,详细的剧情都记不清了,网上也查不到具体的消息了,还记得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现在的电影很少有这种感觉了,虽然那时候拍摄的很简单,没有现在技术这么强,但是那时情境和电影传递的意境很具有穿透力,虽然那时候很淳朴,但是却是经久不衰,让我现在不绝于心,可惜现在的电影没有这种感觉了,不知道我的认知和喜好还是停留于童年阶段,还是其他……。就像88年播放的聊斋(现在一看篇名“聊斋”字体颇为熟悉,后来一查还是范曾提的),现在看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尤其是开始“呜呜”的旋律,配上一盏忽明忽暗的纸灯,当时关上灯,一家人躺在被窝里面看,着实把几岁的我吓得够呛,一到这个时候,我就用被子盖上头,过了这一段片头就探出头再看,我现在一想就想起来,一个炕上挤着我爸爸、我妈妈、我大姐、我二姐,这个挤着不是拥挤的意思,就是一家五口人一起睡在炕上,我和我妈妈一个被窝,晚上就是看着这个聊斋的电视机在害怕又想看的矛盾情境中睡去,那时候空气很好,月亮很亮,村里没有路灯,我们照样在月亮地下面玩“踩影”的游戏。不知道从哪里看来这句话,“一旦经常回忆小时候的场景,就意味着老了”,嘿嘿,我知道真的假的?我只是觉得小时候的夜里很温馨,偶然起夜的时候就是爸爸呼噜声,但是丝毫不影响我睡眠,大了就不行了,我爸爸打呼噜,我往往要推醒他,然后我睡着了,他的呼噜声才不会干扰到我,也许抵抗力没有这么高了,或者睡眠质量没有那么高了……。 话题转到自己的科研上面来,今天下午学社一场交流,明天早上刘超老师组织一次交流,中午和杨志磊律师约得一起吃顿饭,顺便聊聊。 和杨志磊律师聊天很有收获,就像他自己说的,可以带给我不一样的视角。 学术上最好的心态是:喜欢研究的照样喜欢,但是允许自己暂时无法做到极致;反对的依然反对,但是接受它的客观存在。 我觉得学术上的稳重,就是能在无谓的争辩中全身而退,能对不如己意的言行保持克制,也能对不伤筋骨的挑衅一笑置之。 学术上的踏实,就是不需要靠顺从他人来获得安全感,不需要靠贬低别人来获得优越感,不需要靠被人看到来获得存在感,就是能平静地面对一切,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可以不必做什么。 学术上的清醒,就是当有人抬举你的时候,你别拿自己当回事,就是任凭这个学术圈如何疯狂、浮躁或复杂,而你始终保持警觉、善良和一尘不染。 学术上的主见,就是你的判断是基于你掌握的信息,然后分析,思考,继而独立得出的结论,而不是因为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都是这样说了,所以你也这样说。 学术上的坚持,就是等别人的耐心都耗光,而那些日积月累的坚持,早晚会变成别人的望尘莫及。 学术上的分寸,就是有力排众议的资本,却不会离经叛道,有犀利的锋芒,却不会颠倒黑白,有胜人一筹的智慧,却不会喧宾夺主。有肝胆相照的交情,却不会学术底线全无。 每个学术阶段都有每个阶段对应重要的事情,每一件事都需要自己脚踏实地的去落实,无一例外。学生时代做好学生的事情,职场岁月就尽心尽职。需要明白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然后做好它。这样的话,才有可以在下一个阶段随心所欲,在更高的层次里如鱼得水。所以,即使有人告诉你用六分努力就能蒙混过关,你也得做足十二分的准备,而不是在仅有两三成准备的时候,就侥幸赌上一把。所谓的高枕无忧,其实就是准备充分。
个人分类: 应如室|2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踏实做事最终会给我们带来更甘甜的收获!
热度 10 xipeng1 2016-1-13 09:36
本文是我的一位合作伙伴,悉尼科技大学金大勇教授委托发在我的博客中。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作者:金大勇 2016 年元月 11 日 今天清晨,正值我们团队的又一个突破性科研成果 “ Three-dimensionalcontrolled growth of monodisperse sub-50 nm heterogeneous nanocrystals“ 刚刚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发表之际(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6/160108/ncomms10254/pdf/ncomms10254.pdf ),我接受了澳洲国家电台 ABC Radio National(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的采访 ( http://www.abc.net.au/am/content/2015/s4386155.htm 附录音),谈新一代生物 医疗试剂 (号称生物技术中的液体黄金)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我们的这一工作解决了多功能纳米探针材料的可控、可重复而且高效率合成的技术难题,也为新型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思路。我们为科学界展示的是一个通过可编程化高度可控合成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纳米晶体材料世界。而真正让我兴奋的是摆在眼前的商业契机,即发展生物医疗诊断和医疗影像方面的多功能探针造影剂。与传统技术相比,它们不但在性能上有大幅度的提升,而且附加了更多的功能,为多模态影像、生物传感和纳米药物靶向输送提供更有效的细胞级的探针材料。 很多同行可能还在纳闷儿,我以前一直是以光学仪器和其应用为特色的,为何会在短间内于材料合成领域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在这里我要为这篇工作的幕后英雄和合作伙伴点赞!是他们的努力工作和鼎力支持帮助我们取得了上述成就。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我的学生刘德明,于 2012 年从吉林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硕士毕业并获得中国留学基金委员会奖学金资助,加入到了我在 Macquarie 大学的团队攻读博士学位。起初,他的课题传承我们组在上转换纳米材料和生物光子学应用的优势,着眼于研究核壳结构的纳米功能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最初的一年多,他的项目和其他大多数的博士研究课题一样,只是进行比较平淡简单的模仿和扩展。直到 2013 年 7 月 ,我和德明几经讨论他的项目方向,得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挑战材料工程的极限,在材料合成上实现像计算机编程那样高度可控和可程序化生长。我们为这个想法取了个名字“programmable growth” ¾ “ 我设计叫材料怎么长,最终材料就能怎么长”! 这个大胆的想法令我和德明振奋不已,可是许多相对保守的组员对这一想法持怀疑态度。2013年是我们的丰收之年,各种好消息接踵而至:我们不但中了三项大型国家科研基金(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我个人的Future Fellow人材计划),而且还有两篇代表性的作品被Nature子刊收录。这种强大的正能量气场鼓舞着包括德明在内的所有人。2014年2月份,我们 共同参加了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办的国际纳米科学及纳米技术大会,在会议上,德明受到了进一步启发,他励志要加倍努力在博士期间做出最漂亮的科研,并发表 Nature/Science 级别的文章。可在当时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理论上实现的可能性报道和试验数据上的支持,然而,我始终对学生们强调: “ 意志的坚定程度就已经决定了结局的胜负,所以 我们要大胆想象,不懈坚持!” 阿德莱德的会议结束后,我们小组给德明启动了一个12周计划,打算系统性的收集试验数据作为理论依据。在此期间,德明每周都要进行十余次合成实验和表征分析。五周过后,实验出现了瓶颈,但德明顶着压力凭着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一股信念成功的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就好像是长跑运动员突破了极点,开始享受奔跑的快乐。德明的努力工作换来了持续不断的数据更新,这不仅让他在每周的组会中都能成为焦点,还促使了这项工作的转折点的出现。起初我们只计划控制晶体横向生长和纵向生长,可德明在数据中观察到了腐蚀生长的现象(Programmable生长中的“减法”),也就是我们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2014年全年,德明做了超过 800 组合成实验,摸索出了纳米可控生长的关键技术核心。 每当我把德明的经历将给同行们听时,他们都要感慨现在像德明这样的学生实在太少了。 由于评价机制的导向,大多数的科研只注重文章数量,不求重大突破。 德明能在浮躁的环境下坚守自己的信念,认真完成从想法印证到实验设计再到表征推理的每一个环节,不被小利而诱导,实在难能可贵!我为我的学生刘德明感到自豪! 坦白的讲,在材料合成领域,我也是个“门外汉”。2014年之前,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还有些不够自信。或许就是“吸引力法则”(the Secret)的缘故吧,当年4月,正在德明日夜兼程紧锣密鼓的实验中,徐晓雪博士从西澳大学毕业加入到了我的团队,我和德明迎来了一个材料合成上的帮手。尽管晓雪没有接触过光学材料和稀土材料,可她凭着扎实的晶体学功底和和善的为人很快就融入到了我们组的工作中,并在德明 实验过程中几个关键的环节发挥了一个“中场球员”的作用! 应该说,我这几年总结出一个做大工作的哲学,就是每一个出色的工作需要领跑的队员用尽他百分百的努力做到整个项目的60分,然后我这个教练才能够调动我们整个团队把接下来的20分拿到,而到了最后最艰难的15到20分,“外援”的帮助尤为关键。 或许是由于深厚的文科底蕴,Macquarie大学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错过了全世界都在狂热的追求的学科材料学浪潮,我们这个“半路出家”的组居然是整个学校使用透射电镜最活跃的团队,而这台老电镜据说已经服役超过了30年!其性能已经无法达到我们这个项目的需求。说来也真的是巧,恰恰这个时候我们开始了和卧龙岗大学窦院士和杜博士的合作,他们帮助我们高标准的完成了表征测试。我们的文章送审Science后,审稿人对我们出色的电镜照片大为赞叹! 7 月份,我把我们这个项目介绍给了新加坡来访的张博士和谢博士(刘小刚课题组)。无巧不成书,刘老师的博后覃博士一直以来都在建立一个计算机模型来模拟表面活性剂和纳米晶体不同晶面的相互作用!这正是这个项目需要的理论计算基础!直到今天我还在感慨那次“机缘巧合”。坦白的说,当时我们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理论计算,如果只凭单打独斗,没有一年两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这个项目的。所以, 科研上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在大项目和跨学科项目上,显得尤为重要。 2015 年的一月份,经过这么多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对自己的工作从理论的预见性,想法的新颖性,到实验数据的确凿性,以及文章的构思和写法,都达到了满意,我们将研究成果投稿到了全世界最著名的期刊之一 Science“ 科学 ” ,一周之后顺利通过编委会讨论外审。三周后就收到了审稿意见。三位审稿人对我们的数据和结果十分欣赏,但十分可惜的是他们对稀土材料的前景不是很感冒。我们最终被 Science 遗憾退稿 。 又经过了几个月的周折,终于尘埃落定,我们的成果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 自然 - 通讯 ” 杂志上发表 。 这篇工作为其他项目打开了新局面,目前我们课题组的几名博士生正在开展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我们坚信新一代的多功能性纳米生物试剂有望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产业化和临床。 我更想借助此文呼吁我们的同仁 能够鼓励学生以应用为导向,深刻钻研科学问题,围绕一个科学问题展开具体和透彻的研究,并持之以恒的进行实验。 踏实做事最终会给我们带来更甘甜的收获!
个人分类: 金大勇|1649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做博士后才叫做“踏踏实实”吗?【转载】
热度 14 schoolcao 2015-3-20 00:48
【几位朋友问起本文。。。实为转载老同学临走的一篇内部分享文章。。。】 博士毕业一年半了,昨日在香港的几位老同学一起聚会为一位在香港理工毕业并留校做了博士后半年的朋友送别。席间,这位朋友力劝我不要再在科研院所做博士后或者过渡性的研发工作,迅速回国到一个二流院校找个教职。他的理由有二: 1、年龄这么大了,作为正常人,应该过上正常生活了,再这样像90后年轻博士生一样过日子的话,这辈子都要过一半了。 2、国内一流大学竞争白热化,资源有限,待遇不好,还不如到二线城市,找个有实验条件的二流院校,竞争缓和些,待遇好,让自己的基本生活迅速走向正常,然后才能谈得上发挥才智。 他用了一个词,叫做“ 踏踏实实 ”的生活。刚读到科学网博客首页推荐的热点博文《 我国博士后制度迈入而立之年 出路何在 》,里面借一位清华的博士后之口说: “现在的社会这样浮躁,大家都想尽早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谁还会 踏踏实实 地做博士后啊?”同一个词语,在两个博士后的口中用来形容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令人深思。事实上,该文章也说道: 曾有一份数据显示,在高校博士生毕业后的去向中,有四成选择进入高等院校,有一成选择进入科研设计单位,仅有不到3%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在国内做博士后研究工作。难道我们国家辛辛苦苦花了这么多年培养的博士,97%以上的都是不踏实的人吗? 事实上,就算“踏踏实实”留在国内高校做博后,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为了继续科研奉献青春吗?事实上青春已经过去,早已全部奉献给科研。突然想起前几年前两会之后,某位总理搞记者招待会时,回答记者关于博士生津贴待遇的问题的提问时,该总理答道:“为什么不多想想祖国培养了你这么多年,你还没有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呢?”我当时还在香港科大读博,此回答在我们同学中引起了一片哗然,看来我们燃烧青春做科研,在总理心中,是对社会毫无贡献的事情。可能,这就是一些人心中真实的想法吧,只是,实话往往很伤人。 以前我刚到香港科大读博的时候,老同学或多或少都羡慕,现在,他们无论从职位、收入,还是生活愉悦度,都要远胜于我。很多人都生孩子了,而我,当初在男女比例7:1的哈工大,竟然交了漂亮的女朋友,现在,博士毕业,博后做了一年,研究所做了半年,连个女朋友都没有了,是不是因为我还不够踏实,博士后做得不够而引起的 ? 想到这些,不禁浩叹。
7829 次阅读|20 个评论
你踏实地付出,就能踏实地收获
热度 2 pgg 2013-5-19 17:39
你踏实地付出,就能踏实地收获 ——《学习贵在开窍》读后感 I 市面上的书多了,不乏花里胡哨炒作的,名字起得掉眼球的,找专家名人写书评腰封的,很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找一本好书有点难,但今天是猪头哥的幸运读书日,因为我读了钟道隆先生的《学习贵在开窍》(钟道隆, 2002 年,清华大学出版社),也 向大家推荐此书 ! 45 岁自学英语,一年后成为翻译;设计发明了电脑语言复读机。    52 岁自学电脑,成为电脑作家。十几年写作与翻译了 30 余本书。    57 岁学习和研究记忆方法,现能背出圆周率 4000 余位。 光靠这份简介片段,大伙首先能想到什么?刻苦!对,就是这个词!当年徐特立老先生 60 岁开始学英语让毛主席都赞扬,钟先生稍微年轻点,但掌握三门工具技巧,这也够牛的! 什么?您说他是不是特聪明?这个问题钟先生被无数人羡慕嫉妒恨地问过,他的回答只有一个:说他聪明是误解,其实刻苦踏实地付出才是本质! ①注意总结和积累小经验 只要有点体会就要及时总结,不要因为是小经验而不重视。任何完整的系统的经验一开始都是各种零碎的小经验积攒起来的。而总结的最好方式就是写成文字的东西。写和不写大不一样,写的过程就是不断提炼的过程! 猪头哥现在也朝着这条路走,请让实践证明吧! ② 注意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总结与思考的基础是资料,没有资料,思考与总结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资料只有积累到一定数量和时间才能显现出价值。钟先师从大学毕业后做了 20 多年通信工程的设计工作。 不论工程大小,坚持每搞一个工程就总结一次,将实际工程变成文字材料,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查找各种文献。 这不正是搞科研的路子嘛! ③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培养毅力 这一点猪头哥现在算是有点体会,起码每天坚持跑步,看着不断增长的里程数,让自己多少有点成就感,体力上的增强不用多说。 钟先生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你踏实地付出,就能踏实地收获,别扯爱情,只说事业! 另:猪头哥也扯个八卦: 钟道隆先生的父亲 钟士模 曾获麻省理工学院( MIT )电机工程系博士学位,是中国自动控制学科和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创建人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自动学与远动学专业和自动控制系, http://www.baike.com/wiki/%E9%92%9F%E5%A3%AB%E6%A8%A1 钟道隆先生的弟弟 钟道新 先生是当年王志文的热播剧《黑冰》( 据说曾创下 13.6% 的收视率 )的编剧,也是一位知名作家,可惜英年早逝!其实猪头哥最喜欢的一部王志文的电影 《超导》 也是他编剧。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943 次阅读|4 个评论
积累
lvscien 2012-5-16 23:13
最近比较忙,一边在急诊,一边加急报名北医二阶段,一边备考中级,前两天又全身心的投入到文章中去。几件事赶在一起,深刻体会到平时积累的重要性。 首先是文章,其实之前要是找时间,还是找得出来的,还是可以早一些写完的,总是有侥幸心理,觉得来得及,一拖再拖,到最后自己心里都没底了,搞得压力山大,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的。 其次是报名,平时太懒,人家有的勤劳的同志每星期登记一次工作量,报名时轻轻松松,而且诊断可以真的精确,腰穿、抢救一个不漏,我这可好,几百个会诊要一下子输完,当然要腕管综合征了,而且质量难以保证,漏了腰穿、抢救。更痛恨自己的是,管病人的时候懒惰,有的患者忘记登记入出院登记本了,有印象的想尽办法找出来,没印象的有的只好放弃了,真是悔的肠子都青了。 还有中级,这个时候才体会到以前学知识时一步一个脚印的重要性。复习的时候,大学课堂上的印象,见习时的收获,以及实习时的实践仿佛像电影一样又浮现在眼前,执业医师的复习过程太过匆忙,所以印象不深了。有的时候老师当时一句生动形象的讲解,到现在还像在昨天一样清晰。以前熟悉的,看看很快就可以想起来,以前就没弄通的,现在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了。 吸取教训,踏踏实实做事。逐渐克服懒惰的习惯。
个人分类: 感悟|2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应当脚踏实地。
xutao9119 2012-1-26 21:07
饭后,看电视,是最喜欢的CCTV科教频道。这期《我爱发明》栏目说的是高压水流可以轻易切割木材,金属等材料的事。(视频地址: http://kejiao.cntv.cn/C24907/classpage/video/20111210/100778.shtml ) 其实,高压水刀可以用来切割的事情早有耳闻,貌似技术也比较成熟。这个发明与以前设备的区别就是“便携”,而且经过发明人的创新,不经能够用来安全切割遗留弹药,还增添了穿墙灭火的功能。 这样一个发明,不知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对某些产业的作业方式能带来多大改变,个人感觉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我是学生物的,重点不是说这个发明本身。节目介绍“水刀”的发明过程,同样要查文献,同样要做实验,其实这个过程是不是同样也是“科研”吗? 联想到24日蒋高明老师的博文 《 解读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SCI灰头土脸 》 ,科研成果真的不只有论文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发明者立足于已有技术,进行创新,让技术能发挥它更广泛的价值。而非为解决问题,就要用“世界领先”,“全国首创”的技术。回头再看现在一部分硕士论文的创新点也敢冠以“首次”、“首先”的大帽子。也许发明者这种立足解决实际问题,脚踏实地的方式和做法才是我这只科研菜鸟所应效仿的。 作为菜鸟,还没有那么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文笔也还生疏的多。由文所思:自己把基础打实,认真对待科研和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对于科研道路上的长征来说是不无裨益的。 新的一年,要踏实下来,认认真真做科研,扎扎实实过生活! 祝自己每天都有新进步!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3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什么叫工作踏实
anan 2011-1-12 19:31
几年前,大学刚毕业的郝妮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在接到几家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之后,郝妮到几家单位去看了看,回来后,这个学物流专业的女孩子居然选了一个待遇很低的文字录入的工作。这是一家食品公司,工资很低,专业也不对口。好朋友知道郝妮的决定之后,摸着她的脑袋,瞪大眼睛问她:你脑袋也不热啊!怎么做了这么一个不明智的决定?   郝妮笑着告诉对方,自己看了几家公司之后,发现其他职位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即使能进入公司,也很容易被淘汰出来。而文字录入的工作虽然报酬差些,可是自己常年上网聊天练出来的飞快的打字速度却比竞争者们有着明显的优势,很容易站稳脚跟。而且,在其他单位实习的时间很长,不像文字录入这个岗位,很快就能转正,可以拿到正式工资,虽然报酬不高,可也为以后的职场之路打下基础。正因为这个岗位被辞掉的风险最低,郝妮才舍弃了其他机会。朋友眼看无法说服郝妮,叹息着离开了,继续投入求职的大军之中。   郝妮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工作。当同学们还在天南海北地找工作的时候,郝妮已经转正拿到了正式工资。就这样,郝妮在这家食品公司里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郝妮渐渐融入同事们的圈子之中。以前的同学有不少工作还没有着落,大家聚在一起唉声叹气的时候,郝妮则忙得不亦乐乎。转眼之间,郝妮已经工作了大半年。这时候,公司业务发展越来越大,各个岗位都急需一大批有经验的人员,尤其是急需面向各个客户的配送人员。这时候,郝妮主动向上司提出来,表示自己愿意跟车配送。上司看了看郝妮纤瘦的身材,好心提醒她配送工作是个苦差事。郝妮告诉上司,通过和同事们平时的接触,她对配货的技巧比较熟悉。公司新招聘的文字录入人员打字速度越来越快,与其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岗位上竞争,还不如去做一个公司急需而自己又能胜任的工作。做配送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自己熟悉业务,被淘汰的风险很低,自己完全能够胜任。上司看了看郝妮坚定的神情,微笑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郝妮就跟着配货的同事们开着车把货品运到各个商店、KTV和其他娱乐场所。一个月下来,虽然累得浑身都快散了架,可郝妮却和客户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伙儿都特别喜欢这个为人和气又特别爱笑的女孩儿,所以郝妮配货的商家对公司很少有投诉和不满意的情况。就这样,郝妮每天跟着车四处奔波,公司上下对这个肯吃苦的小姑娘都刮目相看起来。   秋去冬来,眼看一年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春节前夕,当老板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张桌子上的贺卡比自己收到的还多。老板好奇地问身边的人,这是谁的办公桌?属下告诉他这桌子是一个叫郝妮的小姑娘的,贺卡都是她的客户送给她的。老板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郝妮的桌子,默默地离开了。几天之后,老板找到了郝妮,告诉她自己查看了她负责配送的区域,发现在她配送的区域里,公司的销售量上升得最快,所以想提拔她做销售部的主管。   老板没想到,沉默了一会儿的郝妮推掉了做销售主管的任命,而是希望能调到仓储运输部。郝妮告诉老板,自己并没有特别的销售能力,学物流专业出身的她更能胜任做现在这个工作,帮助公司管理一下仓库,并且善于根据各个商家的需要随时调整配货的种类和数量。在这个能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岗位上,风险最低,也最能做出成绩来。在得到老板的同意之后,郝妮很快就成了仓储运输部门的负责人。到了新的岗位之后,郝妮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她详细搜集了商家们的资料,根据最新的资料制订了一个全新、完善的供货计划。这个计划详细地掌握了客户的需要,为每个商家都制订了一个合理的供货方案,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   不久之后,郝妮因为对公司作出的特殊贡献,被老板提拔成了副总经理。当不少同学刚刚在职场站住脚跟的时候,郝妮已经成了职业圈里的佼佼者。当她面对刚刚踏入职场新人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选择风险最低的工作,就能提高成功的胜算!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790228
个人分类: 工作学习|2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崭新的分类——新家新生活
aimeiya 2010-8-5 20:50
又回到了酷热的南方!这次的回归有了很强的渴望,是迫切的回家的渴望!从今天的博文开始新建立一个分类新家新生活,我很明确地知道,我的新家、新生活应该是真正开始了。 暑假还没到一半,我在凉爽的北方就呆不下去了这和我预期的状况有很大的差距。之前我也是那么迫切地想回去的,一方面是因为上学期一直很忙,特别想休息;另一方面,在我心里真实的感觉一定是长春更亲切些,除了设计一些预期的工作,我还很想念长春的朋友。但这次回北方的感受却很特别,因为暑假是野外工作的最佳时间,很多想见的人都没见到,渐渐地就没有心情会友了,觉得长春已经不是我熟悉的生活场了,我不属于那里了。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房子房子卖了,家就不存在了!我卖了房子、销了用了很久的电话号,这样一个我学习、生活了二十多年城市好像突然就和我没了关系,那种感受特别难以描述,和去年暑假离开时很不一样。临走时,我还在房间里留恋地转了几圈,想哭。把钥匙留在房间,关上门,咔嗒一声,这个房子就和我没了关系;上了火车,这个城市就和我没了关系。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很疑惑对于一个城市或者家乡的感受,到底是来自城市本身的还是来自房子的?以后再到长春就要住宾馆了,那么长春对于我来说和其他的城市还有多大区别呢? 写这些时,我还是想哭~~~
个人分类: 新家新生活|31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实验中的一些感悟
热度 2 angelfish512 2010-7-30 17:19
最近在实验中有一些感悟,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 做任何科学实验绝不可抱侥幸心理。 做科学实验不同于买彩票,买彩票前大家都抱着侥幸中奖的心理,都是碰运气。科学实验中虽也有运气成分,但归结到底,成功的科学实验还是依靠缜密的思维和熟练的技术。如果对于实验中的每个环节不做到一丝不苟,想凭运气得到想要的结果,最后往往得到的是更大的失望。 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实验中的环节才能得到成功。如果你糊弄了实验,实验结果也会糊弄你。 2. 做实验要有全局观、大局观,不可因小失大。 做实验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对于每一个实验步骤要进行统筹安排,预想一些可能的实验结果,只有具备前瞻性的目光才能做到应对自如。实验中需有大局观,不能因片面的考虑而破坏实验的整体进程。比如,在实验中如果发现试剂不太正常或仪器运转不良因当机立断更换试剂或仪器,不能因怕浪费或习惯用某台仪器而继续使用,最后得不偿失,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实验中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 3. 做实验一定要静心、静气、静神。 做了这么长时间实验,感悟到其实做实验和修炼太极、瑜珈有许多相似之处。太极、瑜珈讲究的是一个静字,太极的招式千变万化却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不变应万变。做科学实验的最高境界也在于此,能抛开凡尘杂事,沉心静气,聚精会神,方能成大业。但如今能真正能达到此境界的科学实验人应该为数不多吧,上至博士、博后,下到本科生,谁做实验不是为了赶紧发文章、毕业?有多少人是抱着探求科学真谛的单纯动机去做实验的呢?当然这种浮夸的心态与体制和科学研究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在此也不做更深入的讨论。 科学实验人还是需要具备一种特殊品质的,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做实验。就好比不是人人拿到剑谱都可以练成独孤九剑一样。若没有一颗宁静、不为外物所扰之心,是很难真正做出大的成就的。做实验也如修身养性一般,对人的耐性是很大的考验。碰到实验失败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不能静心以对而是暴跳如雷,只会适得其反。 对于以上几点,我修炼得还不够。写下一点点感悟希望和所有的科学实验人共勉!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6086 次阅读|3 个评论
谁有保卫咱:手里有武器,心里才踏实?
famingkuang 2010-6-7 09:41
今天看到腾讯新闻《 农民自制土炮轰退百人强拆队 自称非钉子户(图 ) 》 http://news.qq.com/a/20100607/000445.htm ,心里很震惊,农民已经开始懂得利用武器来保卫自己了,这是个什么信号?虽然他的武器不过是烟花,但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件。 另据报道,多地警方开始收缴弹弓,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件,悠悠世界几千年,这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呀! http://view.news.qq.com/zt/2010/dangong/index.htm =================================================================================== 妖王语录 屋有余粮,心中不慌 手中有枪,国家不亡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4256 次阅读|18 个评论
119天跨校跨专业文转理考研成功的经验
mixinwei1987 2010-5-27 17:23
119 天跨校跨专业文转理考研成功的经验 现在网上大家分享最多的就是《(转) xx 天攻克 xxx 考试的诀窍》之类的东西,有的文章我看过,质量真的不敢恭维,纯属 YY, 要么就是作者 为了显示自己有多牛 A, 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说的一套一套的,好像专家,什么考试到了他口里都那么简单。大家看了总觉得离自己很远,很飘渺,很难实现,除了标题带给你的那三分钟兴奋,什么作用都没起到。于是, 大家分享了之后想着以后看,但实际上几乎不会再看了。 我是凌晨两点从床上爬起来写的这篇日志,因为忽然觉得有这个必要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大学生们更是喜欢投机取巧,喜欢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我的这个《 119 天跨考的经验》标题,应该会很吸引人。 先自我介绍一下:去年暑假忽然萌生考研的念头,于是选专业、查学校、买书,最终定下考华师是在 9 月初开学后,这样算,到 1 月初考研初试,正好是四个月一百二十天, 考研前还 顺便蒙过了英语六级。我的这些经历,谈不上牛 A ,但也不差太远,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谈谈我的经验,我尽量不写得太拽,大家不要砸鸡蛋啊。 我比较懒,复试后写过一次《考研心路》就不想再写了,那篇主要是写的这几个月自己的体会,随心写的,没有多少明确的经验,而且罗里啰嗦有 8 千多字(我的毕业论文都怎么憋也憋不出来)。后来系里组织了考研报告会,让给师弟师妹们讲经验,我本来想随意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然后让大家提问,我不想总结一条一条的经验,觉得那样很死板,很虚。但后来还是服从安排被迫做了 PPT ,这次就参考一下那里的吧。 第一条 ,为了学习而考研。 考研的利弊我就不罗嗦了,大家自己上网看,思考清楚,考研适合对某个学科有特别大的兴趣想进一步学习、钻研的学生。 第二, 立大志,成中志。 为自己设定个高目标,这样才有希望考上。要想着考专业第一名,拿全额奖学金。我当时目标是考 390 ,然后分到每科,英语 70 ,政治 75 ,专业课一 125 ,专业课二 120 ,(根据自己的基础大家灵活掌握复习的侧重点),后来就考了 343 ,英语 44 最惨,政治 OK 67 ,专业一 120 还好,专业二 112 也在意料之中。这就是那句话立大志,成中志。 第三, 信心。 呐,刚才我还讽刺那些标题党,其实我当初也受过一篇类似文章的鼓舞才有了信心的,叫《 80 天考研成功》。我是跨校、跨专业、文转理考研,所以难度不小, 8 月开始看书打算考中国地质大学的生态地质学,辛辛苦苦学了一个月生物和地质,后来担心自己的文科基础会死在复试那关,所以 9 月又换了学校换了专业,当然,参考书也换了,所以当时真的是没多大信心,但是你看,现在不也考上了吗?所以,你也要有信心,应该有信心。我讨厌人们投机取巧,讨厌那些喜欢这种几十天搞定什么考试的文章的人,但是如果是真实的经历,像我,一个普通人,真的做到了,不是唬人,这还真的有指导作用。 可能有人会说我没有你那么勤奋啊,怎么办,我能考上吗 ?我告诉你,我也不勤奋,从小没有完成过作业,练习册都白板,大学几年除了极少几门喜欢的课认真学了以外都及格万岁,复习考研那段时间状态时好时坏,上午一般都睡懒觉,状态好的时候下午和晚上去上自习,没状态的时候几乎好几天没有看过书,都忘了自己是干啥的了,这样平均起来一天也就三四个小时,当初那篇 80 天成功的文章的作者是严格执行计划每天 9 小时,睡前还把当天学的复述一遍,他是超人,一般人很难做到。不过,三四个小时你肯定能做到。 可能有人看到前面我的英语才 44 分会担心:你英语六级都过了考研英语才 44 ,那我四级还没过岂不是没希望了?不是的,我很多同学有的也没有过四级,但是考研英语都考了 60 分,我这次是严重失误而已,(后面有详细说明,给复制了过来我考研做阅读时身后有个老师的衣服很吵,搞的我很烦,加上那天刚出太阳,午后就很困,为了调整好状态我还趴在桌上睡了十几分钟,醒来还是心烦,阅读没心看,本来也很难,就直接看选项猜,所以后来就杯具了) 第四点, 一心一意 。考研工作两不误是很难做到的,不要学小猫钓鱼,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不能三心二意,咱们大学生了,不要再犯这种严重错误了。很多人都是顺便考或者说是裸考,所以只要你一心一意,他们都不是对手。 考研战线比较长,而且这段时间又是实习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选择的路不一样,不要看着别人面试了、实习了、考公务员了,你心里痒痒,不要,什么都考的话没有一个能考上。我的考研之路走得很坚决,难听一点叫孤注一掷,但是记住,不冒险就没有收获。 第五, 研友。 同伴很重要,能随时提醒你自己是干什么的,在你状态低迷的时候他可能状态正好,可以带带你,喊你去上自习,共享英语和政治复习资料,还有报名啊确认啊之类的也省心很多。还有,就是考研那段时间很多都结了课了,同学都去实习了,玩了,我们考研几乎是在赌博,这时有个人作伴就不会太孤单,不会情绪不稳定,有个同伴会让你感觉安全点,就算一起走向火坑,好在有个和你一样苦命的家伙,呵呵 ~~~ 第六点, 勤奋。 刚才我说了自己在考研之前是多么懒 , 但是因为我考研是为了学我最喜欢的地理,为的是将来可以做自己最热爱最擅长工作,所以我考研很有动力 , 我说一下我那时候有多勤奋吧:假期在南门外租房,因为要自己做饭洗衣服,觉得很浪费时间,但不做又不行,我就边做饭洗衣服边放老友记或者 discovery 的纪录片来听,不管听懂多少,比不听强吧,呵呵,至少没有浪费时间,心里就很踏实,做这些活儿的时候也没那么痛苦了。 不做无聊的事 ,很多同学喜欢玩农场、停车之类的来消磨时间,我一直不能理解这样的游戏怎么会这么流行,我们的时间都这么不值钱吗?至少考研的同学大家不能这样浪费时间了,有空散散步、打打球,不要老呆在电脑前, 呐,上面啰嗦的也不少了。下面就讲讲分科的学习方法。在讲方法之前大家记住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要生搬硬套,不管是自己的学习方法、计划、还是报辅导班的问题,都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 英语 ,我这次差点栽在英语上,没经验,但是有教训,所以也可以谈谈。在大学里我的英语都是靠看老友记,几乎没有背过单词,没有做过模拟卷,没有练过那些什么 20 天突破听力或者作文之类的东西。但是过了六级,有一点经验是 学英语是考整体实力的提升的,不要迷信专项攻破什么之类的,像我就看老友记,好的对白会记下来,没了,我没练过作文,但是六级作文 90 多分。道理就是大家不要研究卷子了,要把重点放到 日常的积累 上。 我这次考研就差点栽在英语上,让我受尽折磨,(详见考研心路),教训是我没有读过,平时懒,没读过,考试时都是在心里默念才能读文章,大家知道这是个很致命的坏习惯,读文章要用眼去扫视,不能在心里默念,考研英语不是古诗词,不求读懂每词每句,只求看懂文章的大概意思,弄清什么问题在哪个地方,就够了。 关于报班 ,前面已经说过了,学英语不要研究考试,要靠平时积累。我就试听了一堂起航的英语辅导课,老师讲得很好,但是我还是没报,除了为了省钱,还有个原因就是不适合我的学习方法。老师把阅读理解的每词、每句、语法、解题技巧都讲得很清楚,但是我说,这很浪费时间,这是我们大一大二应该做的。而且我也有点怀疑,就是说,考试时根本不可能把一篇文章读那么透,他们这么教不是自欺欺人吗?很可笑,打着考前冲刺的旗号在教大家学高中英语基础,浪费考前的宝贵时间又误导了大家的学习侧重点。如果真是应付考试的话只要求读懂大概意思,看题目在原文找到要点就行了。大家练阅读时千万不要像前面说的那样把文章啃那么透。应该练习略读的能力,用眼去扫,不要一个词一个词的看。 考研英语除了阅读就是作文,小作文 10 分大作文 20 分。我考研做阅读时后面有个老师的衣服很吵,搞的我很烦,加上那天刚出太阳,午后就很困,为了调整好状态我还趴在桌上睡了十几分钟,醒来还是心烦,阅读没心看,本来也很难,就直接看选项猜,后来到写作文时差不多才调整好心态,做完还有时间也没心再看回前面的阅读,反正都是蒙,所以就把选择题答案写在橡皮上带回去晚上上网对了答案估了分,前面选择才蒙了 20 分,后来成绩出来发现多了很多分,应该是作文答的不错,满分 30 分竟然都得了 24 分。但是我从没练过作文啊。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断地强调学英语要靠综合实力的提升了,靠平时的积累。之前看了那么多遍老友记,不知不觉就能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这就是作文最基本的基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大家记住,平时积累的英语要去用,去揣摩,试着用英语编自己想说的话,如果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在心里揣摩也行,趁没人的时候自言自语也行。不仅是作文这一点受益,还有助于让你摆脱中式英语,学会用英语的思维来讲英语。 政治 就简单了,大家尽管放心,高中政治基础不错的同学我建议 考前两个月 左右认真看一遍基础知识,因为看的太早会忘了,看的早就要复习很多遍,不仅拖累了整个考研复习,还容易引起审美疲劳,效果很差。基础知识就买一本任汝芬的《序列一》就行了,其它参考书不要买,我买了也没看,都四十多块钱一本的大厚书,很可惜。 不要钻难题,易考点划住方便以后复习, 做张卷子,而后隔星期就翻翻书,然后考前两周再看一遍书,这是符合遗忘曲线的,这时候再做几份卷子,揣摩一下出题的习惯和简答题的答题方法。 政治其实就是靠吹水,考试时 大胆吹,多多写 ,分数不会低。唉,废话不多说了,政治很简单,没有几个人是因为政治拉分的,所以不在这里罗嗦了。 政治完全不需要报班,老师讲得很细,但是对于应付考试来说没必要,考前时间太宝贵了,不要在这里浪费。我当初是在学校里听免费的辅导班,刚开始很有兴趣,后来发现这不符合我的学习计划,老师讲太细了。因为我是跨专业,专业课要下很大功夫,所以我就做出了取舍不再去听辅导班了,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复习。大家注意这里,如果老师的进度与你自己的复习计划有冲突,要以自己的计划为重,因为毕竟老师只研究这一门课,他讲得那么从容不迫、不紧不慢,哪里知道我们要综合权衡四门课的时间。所以说要有自己的计划,不要只跟着老师,老师不知道你学的怎么样、不知道哪里该松哪里该紧,这很危险。 专业课 ,我考的人文地理学虽然属于理学类,但是出题方式都是简答论述之类,跟文科类似,所以我接下来说的也都是针对文科。 历年真题有用,很有用,但是大家记住,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想着我把这些真题都背了吧?不要,背了也没用。真题的作用在于了解出题习惯,适应答题方式。但是考试范围绝不止这些真题。范围是整本参考书,就算题目看着一样,但是要答好题不是你靠记忆就能拼凑出来的,是建立在自己的理解自己对这块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之上的。不要迷信真题,所以说大家也不要再费心思找历年真题的答案了,记住答案有什么用?将来再出题就算类似,你也要靠自己答,凭记忆拼凑是不行的。答案就在书本里,如果找不到具体的分条答案,就要自己对这一块知识要有系统的把握,要真正学会了才行,所以,还是那句话,不要投机取巧,要认真学,抓好课本,吃透课本,掌握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思维。不要想着走捷径, 复试,最大头的是专业综合面试,这里有点要提醒大家,我就吃了这方面的亏,就是要趁早看看导师的研究方向,了解下他写的书,结合自己报的方向,至少要看一本相关的书,(最好是这个导师写的),这里不用花太多时间,因为面试时间只有几分钟,而这才是提问的问题之一而已,你只要说出对这本书的见解就行,当时老师问到我,我实话说了没有,当时的气氛明显就一下子转冷了,这是个教训。这里还有个重要的经验要告诉大家,就是你要表现出求学的欲望,老师不想要来混的学生,你要表现出真的是热爱这个学科,想在这个领域搞研究或者教学。还有,就是要自信,不管自己的硬件软件和别人比起来怎么样,你都要表现出自信,老师才可能信你。 复试还包括专业课笔试,这个要好好准备,题不难,还是要抓好课本基础知识。另外如果要考翻译,这个大家不要过度紧张,虽然平时很少翻译,但是这里考的都不难,还是那句话,英语靠平时的积累,靠整体实力的提升。翻译这里不用专门花太大功夫。然后有英语面试,有的还会放段听力,还是,靠平时积累,不用太紧张考试,很简单的,难度在 VOA 慢速到 VOA standard 之间,平时听听就行了。 还有一点想提醒大家, 关于考研的经验,最初我也是很着急,花了很多时间上网查,恨不得把所有前人的经验都学到,恨不得自己马上就能用最好的方法、最近路来复习。但是后来发现经验还是要自己揣摩,不要想着万事俱备,不要想着走捷径。具体的学科学习经验大家可以上网搜搜,但不要迷信,还是要自己有考量,结合自己的基础和学习习惯。不要花太多时间上网查资料看经验,自己总结最重要!!!我的这些经验也大部分是考自己总结的,就算吸取前人的一些经验也是经过后来的亲身实践鉴别的,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也不要生搬硬套。 最关键的是在整个复习考研的过程中自己一定要清醒,要自知自觉,知道自己的计划,知道自己的状态,这最关键。 不要稀里糊涂地人家考我也考,自己没个想法,那不行,一定要清醒。 罗里啰嗦几千字了,回顾一下要点, 1, 不要投机取巧, 2 ,,,哦,其实也就这么一点,就是 不要投机取巧。 下面是我之前写的《考研心路》,把我当初的辛苦历程给大家分享下,呵呵,其实也不算辛苦,干啥不辛苦呢? 所以,大家努力吧,既然设定了目标就踏踏实实努力吧,梦想会实现的!!! 选读部分 《考研心路》 (一) 因为考研初试英语没考好,折腾了我两个月 当初准备初试并不累,因为从心底里喜欢地理,后来因为考研英语没考好,一直担心卡在英语这里,直到 3 月 23 号才确定可以进华师复试,这期间什么都想了,考完英语就想着自己可能要调剂到西部了,后来回家就想着可能要明年再战了,于是还打算在这一年里找个中学边教学边复习考研,因为学校里有气氛,在家事儿多,学不成。想过考教师证,差点就买了参考书,还专门去县教育局问。什么都想了,就是没想复试,以为自己进不了复试。后来 2 月 27 考研分数公布了,英语比较烂,虽然可以过国家线但是担心过不了华师线,因为去年国家线 38 ,华师线 47 ,我今年才 44 ,凶多吉少啊,于是就开始找调剂,查学校,连着两天查到凌晨四点,早上 9 点又开始,好辛苦,后来担心搞坏身体就回家歇了一天,然后又进行了一次,筛选了所有学校,给二三十个学校发了邮件申请,打电话,有几个还寄了挂号信。终于调剂告一段落,可以歇歇了,等消息。 因为不同学校复试科目不同,我又买参考书,没怎么看,心里好累。 3 月 15 号 34 所自主划线学校公布分数线,好多都降了英语分,甚至降 5 分的都很多,我又看到希望了,想着,可能华师怎么都得降 3 分吧,正好够我的。而且,每次我都是把问题想得太严重,实际没那么糟糕,所以这次应该还有希望。所以接下来就重新安下心来复习华师的参考书,因为初试时没考这本,所以是从零开始学,好大压力。 (二) 原来用不着调剂,担心过头了 终于到 24 号看到华师复试线,英语才 39 ,我还多出 5 分呢。哈哈,好兴奋,又有点气愤,因为我之前担心进不了复试考教师证、找调剂,那么辛苦,那么担心,经过了 2 个月的煎熬现在终于能进复试了,但时间又是这么的紧迫。现在终于可以安心准备复试了吧,这才发现任务是那么重,知道今年复试要提前,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最早可能月底就复试,晚也在 4 月初,而我这几个月都没有看书啊, 都在忙着做最坏的打算,反而最好的事情来了竟然无法招架了。 (三)回忆考研开始时 去年暑假之前,一直没想到会考研,以为考研就必须考本专业,必须考数学,并且考研很难,所以根本就没有再多想一点儿。暑假临放假,上网发简历找工作,这才偶然间看到上海师大环境科学考研 ,竟然不用考数学,我看了他们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那些课我都感兴趣,一下子兴奋了,原来我可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 !!!只不过那时候只看到环境科学,虽然不考数学但还是要学生物化学的,所以也没有再说考研的事儿。 暑假在电脑城打工,同事都是中专生,比我小几岁,却每天都有他老婆给做饭。而我,每天早上 7 点就要爬起来洗菜切菜炒菜,煮米饭,弄好之后用饭盒装好带去中午吃。然后走出出租屋站半小时公车(上下班时间别指望有座)到湾仔沙,再在店里站一天,只要有顾客走过就必须上前问需要些什么,然后有的东西不懂还要自己用心多补补课,这一天紧张又无聊的工作从早上 9 点半到下午 6 点半,口干舌燥两腿发麻,再站半小时回住处,下了车路过菜市场买些肉和菜,带回去洗切炒煮,吃完刷刷就到 9 点多了,再洗洗衣服,忙得马不停蹄,却好像什么都没有得到。周围住的都是民工,隔壁就有一对小夫妻,跟我们同样年龄,比我过得好多了,两个人随便谁煮饭都行,忙完还出去逛逛。而我就孤孤单单一个人,什么活儿都自己做,有话都没人听啊,简直是受罪,简直是肉体和灵魂双重的摧残。刚开始差点坚持不下去。第一天我进到淋浴间冲凉,发现竟然连个挂衣服的勾都没有,有几个钉子都很脏,牙膏牙刷洗面奶沐浴露洗发水一大堆没地儿放,然后一关门顿时觉得空间这么小,我简直就要崩溃了,现在大家经常用崩溃这个词,但我这时候是真的精神崩溃了要,我应该是有点什么 幽闭空间恐惧症。 想着自己这么累到底图的什么呢。我对电脑不感兴趣,对经商更不感兴趣,将来不打算干这行,那我现在这么辛苦对将来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像这样只靠辛苦而不是靠知识来挣钱,太难了。像现在每天精力耗尽根本没办法学习,我不是说要学劳保,我讨厌劳保,我是要学英语啊, 6 月这次六级考得也是蒙的,很可能过不了,如果我这两个月丢了英语,以后就别指望在捡起来了,那损失就太大了。而且,做廉价劳动力太辛苦了,觉得还是学校里好啊,于是就又想起了 3 月份曾了解过的考教师证,我竟然差点忘了这事儿,后来想,当中学老师不如当大学老师啊,如果能考英语研究生到大学当英语老师多爽啊,于是回去就去网吧上网查,好兴奋。辞了工作,配了电脑,( 6 月初不小心撒了半杯水把笔记本给烧了),为了省钱就在自己店了装了台台式的,总共才 2200 。考英语研究生要考二外,我选了法语,买了书,回去学了一下午,就没学了。这几个月我能不能把英语赶上去都是问题更别提二外了,后来还是放弃了考英语研究生。我又想到了丢了好几年的地理,一搜发现很多学校考地理不用考数学,超爽,我选择了中国地质大学 那几个地质类的,比较冷门,但我感兴趣,辛苦我不怕,去野外工作简直是我的梦想,哪里会辛苦。而且将来打算继续读博,然后当大学老师,多好啊。后来上网买书,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参考书不一样,我还没确定学校和专业,就把所有参考书给买了,因为将来学习研究肯定都要看的,不能只看指定的那两本,买了 400 块钱的书,哇,我的出租屋终于有点东西了。 靠着一种 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 支撑着 我考研不是仅仅为了选好眼前这一步,而是为了追求梦想。我从小喜欢自然科学,但是高一贪玩把数理化丢了,高二不得已选了文科,后来一直觉得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还好文科班还有地理。后来上大学,因为数学英语拖后腿,三本没地理,只好学文,其实也庆幸过终于不用再学数学了,但是文科真的很枯燥,很空洞。大二做过职业兴趣测试,都是些工程师之类的理科工作。我有个老同学在河南上的二本,学的建筑学,哇,羡慕死我了。唉好无奈呀,身在文科,心在理科,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么遗憾下去了。后来终于有机会找回梦想,我一定不能错过! (写这篇日志之前都不知道我有这么啰嗦,但是没办法,为了完整记录考研之路,只能啰嗦。) (四)初试前那段充实的日子 买了书回来就学呗,学地理好爽啊!在上冲租到一个月就退了房回学校南门外租房,还是白天晚上学。不同的是这里有很多同学玩,谭宇、阿成、佳胜,可以打球,太爽了。考研就考英语、地理和政治,政治高中有些基础,所以现在 战略上藐视 它。又因为喜欢地理和英语,所以学起来也不累,我选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生态地质学,参考书是《地球科学概论》和《生态学基础》,地科概论还好学,虽然比高中难,但是已经入了门,很有信心;然后生态学基础有点难度,虽然对生物学也很感兴趣,但是因为高中文科班生物课都是看动物世界,没基础,我就下载了很多名牌大学的生态学教学视频看,学得很认真。其实,之前看那么多动物世界还有探索发现频道、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都有用。只是在这里还是要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很浪费时间,于是我就在做饭洗衣服的时候放老友记或者国家地理纪录片,一边听英语一边干活儿,不浪费一点时间,所以这也是后来对英语听力有信心的原因,(自我感觉良好,呵呵呵)。在南门这一个月很舒服,后来因为在住处坐在床头学习容易瞌睡(往后一躺就能睡,呵呵),就想着到学校课室里学习,但是没开学教室不开,我就偷偷跳窗进去,一个人在教室里学,很感叹自己怎么从一个管着看着还不学的坏学生 成长 为跳窗也要学习的好学生了,嗬嗬嗬嗬。不过那段时间还真有意思,很充实,也不累。 后来开学了,觉得应该珍惜这最后几个月和同学相处的时间,所以就搬回了寝室住,当然,这样一来玩得也多了,差点影响了考研。不过还好,有个仙 bitch 和我一起考,总算有人提醒我自己是干什么的,不能和其他不考研的同学整天玩,所以现在觉得我这考研之路能走下来要感谢仙 bitch 。 开学后就经常去自习室,还好不是很吵,不过老是晚上 10 点就关门,有时候状态好还正学得认真,就被恶狠狠的一声 关门了! 给打断,所以很恨那些家伙。自习室有美女,有时遇到特别吸引的类型我就分心了,呵呵,也就想那么一会儿,还是会以考研为重的。其实别说现在考研,我在大三下学期早就不打这主意了,那时候就觉得自己是要走的人了,遇到美女我都不忍心看,看到的越漂亮我心里越难受,哈哈哈哈。 对了,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心得 既然定了目标,其它任何有碍实现目标的事都要闪开。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 上完自习回宿舍时拿着书心里很舒服很充实,有时候看到校园里那些低年级的学生搞什么活动也会站那儿看会儿,虽然觉得自己是局外人有点失落,但心态还算很好,因为心中有理想。看看蓝天白云,看看朗朗星空,看看学校的一草一木,看看一栋栋教学楼,我很享受。 12 月六级考试,考前我思考了一个战略问题,觉得六级可以不过,到研究生阶段再考不迟,但是如果因为六级影响了考研就不值了,耽误一年,所以就根本不理英语,继续学地理专业课。都这样想了,考六级时本来应该不会紧张的,但是这次却是我经历过的最紧张的考试,前面作文听力做得都很好,后来因为很得意的听写部分在听完之后整理修缮得太久了,耽误了些快速阅读的时间,做快速阅读时就催自己 快快快 ,搞得阅读短文时看进眼里看不进心里,一塌糊涂,全蒙了,唉,也算了,反正不过也无所谓,只是没想到心里素质会这么差,忽然就联想到将来考研笔试时紧张成这样不就惨了?哇,这次敲了个警钟,看来还是要好好学英语啊。 但是接下来由于在地理专业课上花的心思太多,还是忽视了英语。导致考研英语超烂,超级烂,差点就杯具了。考研英语是这几个月里我被折腾的根本原因,以为自己就栽在这上了。好后悔,觉得又一次杯具重演 我以前说过一句话,是当初没考过四级时写的: 没想到自己没太在意的事竟然成了我的梦魇 。。。 好在最终最终没有栽,没有栽那么惨,跌跌撞撞总算是进了华师。 复试前后在华师住了有十来天,华师的住宿条件太差了,没有独立洗手间,没有太阳能,没有洗衣机。冬天又冷,饭也不便宜,唉, xibalu ,不过好在是可以缓解一下当前的压力,有这个调整期可以学自己最喜欢的地理,算是挽救了我本科阶段的失误,算是找回了自己的梦想。 (五)险象环生的复试经历 9 号上午报到,下午专业课笔试,还好没有太迷信猜题,没有把复习的面给限制住,因为考的很广,整本书,都是很基本的东西。因为前些天把书啃了很多遍,所以要点差不多都记得,但这也有个坏处,就是不敢随意发挥自己 胡编乱造的长处了 了,字数没有展开,担心掩盖了要点,分数量大而答的字数太少,就算要点全写上,老师也不好给分啊,所以这里吃了点亏。然后汉译英马马虎虎,英译汉材料是人类起源方面的 ,比较专业,但我经常看国家地理和探索频道的纪录片,看过这些,所以连译带猜也翻译的不错,只是有几个单词记不清楚哪个是 智人 南方古猿 直立人 大猩猩 ,搞得混了,不过总体还很好。 专业综合面试差点栽 4 月 10 号专业综合面试,我竟然迟到了!我报到时抽签抽了第一号,就是面试时我是我们组第一个进去。 8 点 30 面试。其实那天很早就睡不着觉了,起床准备面试时怎样回答提问。我以为我的第四组是排在一二三组后面进行面试的,所以就没有马上去。后来到了 8 点 45 ,我还在宿舍,忽然想万一这几组是平行进行的,我不就惨了?吓坏了,赶紧穿衣服,往城环学院跑,跑到那里已经面试到第五号了,领队的师姐让我第六个进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重视得要命的复试竟然迟到了,而且是故意晚来了会儿,是为了在寝室准备。感觉好像天塌下来了一样,我又跑得气喘吁吁,准备的东西还哪里记得,很快 5 号出来了,我开门进去,先说老师好,然后说对不起我迟到了,简短解释了一下迟到的原因。六个城环学院的老师面试,包括院长,院党委书记。院长说: 如果这是你去应聘迟到了的话,肯定就被淘汰了,不过这是学校,老师就还给你机会。 我马上恭敬地说是。然后让我自我介绍,我就说家在浚县,本科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四年学习委员,英语六级 ...... 竟然没了,紧张得想不起来了,就点点头示意结束了。然后那个院党委书记笑了 这么简短? 他好像一直对我很不屑。然后最左边的老师做记录的,他问我 四年都在珠海读吗? 我接过来说 是的,是独立学院 。躲不过的,是三本就是三本,大方承认比掩盖好,如果正视自己的劣势还能表现出自信,那老师才会对你有信心。然后老师问我本科是什么专业,我说劳动与社会保障。其实这时他们已经拿到了我的个人自述材料,有个人陈述,有证书复印件。他又问, 那你为什么要考人文地理呢? 我说 我热爱地理,而且将来想做研究或者教学 。 其实为什么跨专业这里最关键,我准备了很多,这里不能只说一个热爱,要说的深入点,我准备了,但是当时紧张就没说好。我是特别热爱地理,而且我觉得自己的性格适合钻研,这本来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展现给老师的,但是没发挥好。然后老师说: 那你这跨度可够大的。 最右边的老师说,跨专业有优势也有劣势, ... 我就听到他提到了优势,心里马上晴朗了很多,证明他们不是一味排斥跨专业的,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地方。他说, 跨专业有优势也有劣势, ... 因为你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那你的专业思维可是比不上人家 。老师提问时我是一直认真恭敬地看着老师,然后尽量显得自信一点,我说 是,是,我已经认识到了我这方面的差距,就比如我看这些参考书,要很下功夫才行,可能地理专业的学生经过老师的讲解自己看两遍就能理解得很好,但是我要看五遍甚至更多 其实我当初写个人陈述材料时写了自己的差距和弥补差距的对策,后来删掉了那部分,因为这个差距是明摆着的,占着宝贵的个人陈述材料不如等老师提问时再回答,说的时候要有自信,把劣势暴露出来不可怕,利用这个机会表达自己对地理的热爱和努力付出,这是加分的机会。然后党委书记说 你跨专业的那你昨晚加试了没? 我说没有啊,他笑着说, 要加试的 ,他的表情就像说 那没戏了你 ,我当时也的确被吓住了,以为自己真的跌倒了悬崖下面,连考试都错过了,那不死定了。当时脑子里马上就闪现着自己今年考研失利然后该怎么办的那几个选择,难道真的要当兵?或者再考一年?这些念头很快过了一遍,然后调整了一下,我认真地说 :我以为不用加试,只有同等学力考生需要加试,而且昨天报道也没说要加试,后来填表,上面说跨专业要不要加试等院里通知,但是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被告知要加试。 我尽力撑着没有崩溃,哪怕还有一点希望我也要尽力挽回。后来想,可能是老师故意给我制造紧张,不过还好我撑住了。然后院长最慈祥,说 小米啊, ... 我一听到他这么称呼我,马上微笑着微微点了下头,看着老师,认真地听他提问。他问我有没有看过旅游方面的书籍,因为我当初初试前报名时填的方向是 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我说 因为本科没有学地理,地理只是作为一个兴趣,所以没有看专业方面的书籍,不过在图书馆看过很多旅游地理方面的杂志 其实这里是我最失败的一点,但是没看过就是没看过,如果瞎编的话,你面对的可是专家,你可以编出书名,但是他会接着问你对这本书的看法,你怎么编?总会露馅的。所以我就实话实说了。然后院长可能是愿意接受我,他就问 你们学校没有地理专业? 我答 是 ,(因为我自述材料里写了自己多么得热爱地理,只因为数学英语拖后腿上了三本,而三本没有地理专业这才遗憾地告别了地理。)老师又问 那你这次考研都是靠自学的咯? 我说 是的 他说 你的《地理科学导论》学的不错嘛, 120 分,挺高的, 然后他拿材料侧身给党委书记看,一直鄙视我的党委书记这时候也小声说 是啊,他这科考得挺高的 我一边接话回答 是啊,这本书我学得特别好!很有把握! 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挺直了腰杆,充满信心地说的。其他老师也说 120 分不错啊 有点对我刮目相看的感觉,呵呵,我就马上接过来话说 嗯,我觉得作为一个跨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考出这样的成绩说明了他对地理的热爱,而且也有一定的地理基础 做记录的那个老师点点头。差不多就这样了。后来老师又问了几个问题好像,然后说可以了,我就起身微微鞠了个躬,说谢谢老师,然后出来了。领队的师姐问 为什么面你面了这么久?别人都五六分钟,你进去十来分钟了有? 我说不知道啊,然后好几个快轮到的同学围过来问老师都问了我什么问题,我刚从那种地方出来又给面试了一遍。她们说 哦,原来你就是 1 号啊,怎么迟到了呢? 我出名了,丢人呐! 看看,面试迟到,这还有戏吗?打击多大啊! 下午英语口语面试烂的一塌糊涂 下午英语我一定要发挥好点,把分挣过来!别人都在打听听力材料,说什么听力很难听懂,有的只能听到几个单词。我晕。后来听说是 VOA special ,切 ,小菜,我以前都嫌它慢,都是听 VOA standard ,或者更快的 Scientific American 。当你听惯了快的再听慢的时候就特别清楚,甚至嫌它慢,担心思路脱节。于是我就不怕了,下午好好考。 但是下午可能是因为是复试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师临时决定改为两人一组面试。有个女生问 1 号来了吗? 我就在旁边,说 我就是 1 号 她马上笑了,说我以为你不来了呢, 上午师姐找了半天一号还是没来,就让我第一个进去了。 我这才知道她是 2 号。我们一会儿就一起进去面试了。临进门,我又办了蠢事,本来带了纸笔一会儿听力做笔记的,但是由于还带了个本子,太厚了,就临进门一慌张全塞给师姐了,只带了铅笔,超弱智。然后进去老师让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因为我是跨专业的,她问我为什么跨专业,本来我这段准备的很好的,把我对地理的热爱和信心表达出来多好,但是当时紧张,就没说好, I'm obsessed by Geography 那个 obsessed 说的时候有点口吃,就重复了一遍,一紧张没接好后面的主要内容,编着编着就把那段话过早地引到了结尾,好惨,然后更惨的是老师问我本科学的课程,我编了几个实在是编不出来了,先说了社会学 social... 不知道怎么结尾的这个 ... 学 就赶快加上了个 ...economics ,后来几个科目也是同样问题,没办法,也只好都加了 ...economics 呵呵,好恶心,老师都很无辜地看着我,应该她是没听懂一科。(呵呵,现在想到还真搞笑,我们以前有门政府经济学,老师是个牛人,几乎周游世界研究教学,她上课时经常给我们补充英语单词,呵呵,她最常说的就是 economics 我们那时候还逗笑时经常模仿她的音调, economics 成了那位老师的代名词,所以现在紧张起来脑子里就这个单词印象最深,呵呵 。) 很烂啦已经,超烂,后来回答完,老师怔了怔说 OK ,我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想到我又一次搞砸了,我这次看来没希望读研了,心里就忍不住这样想,后来听听力时还在忍不住想是不是要去当兵了。又没有纸可以做笔记,铅笔是太硬在手上写不了,超弱智,听力很慢,所以就很久,简单得几乎每个单词都听清楚了,但是没有笔记就只记了些大概,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答案是短文里的一个数据来的,我能记得,但是随后问我复杂的要用好几条来回答的,我就犯了难,编,编的很烂,而且自己编担心引到不会说的词,所以也不敢乱编,反正回答得就很烂,紧张得口语也说的不好。唉,面试完出来,觉得,哇,我就这么地了,应该是没戏了,其它同学又问面试内容,我讲完自己弱智的经历之后就和 2 号一起去体检了,竟然瘦了 9 斤,特别是 3 月 23 号到 4 月 1 号这几天,吃不下饭,心里堵得慌,觉得自己肯定瘦了很多,一称果然是,现在复试这么糟糕,不知道会不会继续瘦下去。体检交了四十块钱,还抽了血,我跟一起排队的同学说: 都抽了我的血了,得让我上学吧。 当时院内调剂表我勾了剩下那三个专业: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现在复试这么烂,我都担心能不能调到专硕了。 (六)当幸福终于降临的时候,那种感觉是那样的强烈,感觉幸福来得太快,一秒钟前还在谷底,一秒钟后却已登上了山顶。好像还没有做好迎接幸福的心理准备。这时候,所有曾经的辛苦付出都已不算什么。 4 月 19 号,晚上和同学出去打完桌球回来,一看 QQ 有动静,是一个复试时认识的同学,他说 恭喜你了 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问恭喜什么啊?(我这时有点激动了,因为我前天问他能不能提前打听到录取结果。)然后他说 你被人文地理录取了 ,我这是还不敢相信,因为我以为月底才公布的,我问是网上公布的吗?他说是,哇,我一查,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拟录取名单上,好激动,喊了好几声,激动万分!!! 终于考上了!!! 现在想,可能是我专面迟到反而让老师有时间认真看了我的个人陈述材料,所以没那么糟;而下午英语口语听力自我感觉超烂、很不满意,可能别人也没有发挥得很好,所以我不是最烂的,呵呵, 在这之前从没有哪次考试让我如此重视,就连高考,当时虽然压力比现在大,但是也没有做到坚持不懈,高考前很多天都看不进去书了,而这次在考研的前几天晚上我都耐心地把参考书翻了一遍,看到晚上 11 点,自己都惊讶竟让做到了如此努力和认真,我想可能是长大了吧。 总之,挤进去了,这几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终于找回了地理梦,终于实现了这个人生理想,以前以为再也没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理科的工作了,以为要这样遗憾一辈子,现在终于拨开了这块乌云,太幸福了。虽然考上研只不过是过了眼前的一道坎,就像当初考上本科那样,不是完事大吉。每过一道坎,只是赢得了一个缓冲期,不久的将来还是会有另一道坎的。但这次考研对我来说,意义不同,我是为了追逐梦想,为了找回人生的方向而考研的,虽然将来还要面临很多挑战,但是我总算过了这关键的一关,找回了方向,以后我都不怕了。 现在闲下来了,从当初那种高压下面解脱出来了,好像还有点不适应。回忆大三以前对自己未来的彷徨,和去年暑假选择考研时的义无反顾或者说是孤注一掷,还有后来对考研的坚持,结课时送走同学的感伤,但又不敢太投入担心影响了考研复习,还有后来考研英语对我的打击,考试后对前途的担忧,以为要调剂到贵州去,以为要再战一年,担心那些关心你的人看不到你的前途,这最可怕,后来还对考研抱着点希望,盼望着奇迹出现,到后来成绩出来除了英语其它都还很满意那种悲喜交加的心情,再到后来担心进不了华师而熬夜上网查调剂时的忙碌、辛苦、忧虑,还有后来期盼六级通过好在调剂申请上加上个重要砝码,那种期待这个救命稻草时的焦急,到后来终于查到六级通过时那种兴奋、那种压抑已久终于迸发出来的畅快,后来等调剂消息时的那种忐忑,再到后来调剂申请石沉大海后的近乎绝望,垂死挣扎时终于看到自主划线学校很多都降了英语线时那种在黑暗里又看到一线光明的喜悦、企盼,终于有一线生机了强迫自己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准备华师复试,但是又每天都在等国家线的消息,后来国家线出来了很低,但是还是担心华师线会很高,就这样每天忐忑不安还要强迫自己静下来学习,到 23 号终于得知可以进华师复试了,更是百感交集: 重现生机那种喜悦、白忙活辛苦两个月的后悔、还有临近复试时间紧迫的焦虑 ,真的很复杂,到后来专业课书苦读不得要领的苦恼,和一天天临近考试的担心,吃不下饭,后来终于提前去了武汉,乱起八糟的事儿,复试前还没有看透课本那种担心,专业课笔试很满意那种喜悦,专综面试迟到后那种致命失误的打击,就靠着一种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强撑着没有放弃,英语口语听力发挥失常的进一步的失望、跌倒谷底的感觉,复试总算结束时终于抛开压力那种放松又带点担忧的心情,后来等待的时间是那样的漫长,终于在一周后看到拟录取名单时那种胜利的酣畅淋漓,那种从压力下终于解脱的快感,让我当时忍不住大喊了很多声。这一路走来真的不易,可谓刻骨铭心。、。。。当压力终于消散,那种解脱、放松、幸福的感觉是那样的强烈,这时候对未来的信心和憧憬,终于实现人生理想,跟遗憾说拜拜,走上最热爱的道路的那种幸福难以言喻。。。
个人分类: 未分类|6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9月开始复习,119天跨校跨专业考研成功的经验,告诉你考研有多简单!!!!!!!
mixinwei1987 2010-5-27 17:23
现在网上大家分享最多的就是《(转) xx 天攻克 xxx 考试的诀窍》之类的东西,有的文章我看过,质量真的不敢恭维,纯属 YY, 要么就是作者 为了显示自己有多牛A,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说的一套一套的,好像专家,什么考试到了他口里都那么简单。大家看了总觉得离自己很远,很飘渺,很难实现,除了标题带给你的那三分钟兴奋,什么作用都没起到。于是, 大家分享了之后想着以后看,但实际上几乎不会再看了。 我是凌晨两点从床上爬起来写的这篇日志,因为忽然觉得有这个必要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大学生们更是喜欢投机取巧,喜欢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我的这个《 119 天跨考的经验》标题,应该会很吸引人。 先自我介绍一下:去年暑假忽然萌生考研的念头,于是选专业、查学校、买书,最终定下考华师是在 9 月初开学后,这样算,到 1 月初考研初试,正好是四个月一百二十天, 考研前还 顺便蒙过了英语六级。我的这些经历, 谈不上牛 A ,但也不差太远,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谈谈我的经验,我尽量不写得太拽,大家不要砸鸡蛋啊。 我比较懒,复试后写过一次《考研心路》主要是写的这几个月自己的体会,随心写的,没有多少明确的经验,而且罗里啰嗦有 8 千多字(我的毕业论文都怎么憋也憋不出来) 。后来系里组织了考研报告会,让给师弟师妹们讲经验,我本来想随意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然后让大家提问,我不想总结一条一条的经验,觉得那样很死板,很虚。但后来还是服从安排被迫做了 PPT ,这次就参考一下那里的吧。 第一条 ,为了学习而考研。 考研的利弊我就不罗嗦了,大家自己上网看,思考清楚,考研适合对某个学科有特别大的兴趣想进一步学习、钻研的学生。 第二, 立大志,成中志。 为自己设定个高目标,这样才有希望考上。要想着考专业第一名,拿全额奖学金。我当时目标是考 390 ,然后分到每科,英语 70 ,政治 75 ,专业课一 125 ,专业课二 120 ,(根据自己的基础大家灵活掌握复习的侧重点),后来就考了 343 ,英语 44 最惨,政治 OK 67 ,专业一 120 还好,专业二 112 也在意料之中。这就是那句话立大志,成中志。 第三, 信心。 呐,刚才我还讽刺那些标题党,其实我当初也受过一篇类似文章的鼓舞才有了信心的,叫《 80 天考研成功》。我是跨校、跨专业、文转理考研,所以难度不小,8月开始看书打算考中国地质大学的生态地质学,辛辛苦苦学了一个月生物和地质,后来担心自己的文科基础会死在复试那关,所以 9 月又换了学校换了专业,当然,参考书也换了,所以当时真的是没多大信心,但是你看,现在不也考上了吗?所以,你也要有信心,应该有信心。我讨厌人们投机取巧,讨厌那些喜欢这种几十天搞定什么考试的文章的人,但是如果是真实的经历,像我,一个普通人,真的做到了,不是唬人,这还真的有指导作用。 可能有人会说我没有你那么勤奋啊,怎么办,我能考上吗 ?我告诉你,我也不勤奋,从小没有完成过作业,练习册都白板,大学几年除了极少几门喜欢的课认真学了以外都及格万岁,复习考研那段时间状态时好时坏,上午一般都睡懒觉,状态好的时候下午和晚上去上自习,没状态的时候几乎好几天没有看过书,都忘了自己是干啥的了,这样平均起来一天也就三四个 小时,当初那篇 80 天成功的文章的作者是严格执行计划每天 9 小时,睡前还把当天学的复述一遍,他是超人,一般人很难做到。不过,三四个 小时你肯定能做到。 可能有人看到前面我的英语才44分会担心:你英语六级都过了考研英语才44,那我四级还没过岂不是没希望了?不是的,我很多同学有的也没有过四级,但是考研英语都考了60分,我这次是严重失误而已,(后面有详细说明,给复制了过来我考研做阅读时身后有个老师的衣服很吵,搞的我很烦,加上那天刚出太阳,午后就很困,为了调整好状态我还趴在桌上睡了十几分钟,醒来还是心烦,阅读没心看,本来也很难,就直接看选项猜,所以后来就杯具了) 第四点, 一心一意 。考研工作两不误是很难做到的,不要学小猫钓鱼,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不能三心二意,咱们大学生了,不要再犯这种严重错误了。很多人都是顺便考或者说是裸考,所以只要你一心一意,他们都不是对手。 考研战线比较长,而且这段时间又是实习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选择的路不一样,不要看着别人面试了、实习了、考公务员了,你心里痒痒,不要,什么都考的话没有一个能考上。我的考研之路走得很坚决,难听一点叫孤注一掷,但是记住,不冒险就没有收获。 第五, 研友。 同伴很重要,能随时提醒你自己是干什么的,在你状态低迷的时候他可能状态正好,可以带带你,喊你去上自习,共享英语和政治复习资料,还有报名啊确认啊之类的也省心很多。还有,就是考研那段时间很多都结了课了,同学都去实习了,玩了,我们考研几乎是在赌博,这时有个人作伴就不会太孤单,不会情绪不稳定,有个同伴会让你感觉安全点,就算一起走向火坑,好在有个和你一样苦命的家伙,呵呵~~~ 第六点, 勤奋。 刚才我说了自己在考研之前是多么懒 , 但是因为我考研是为了学我最喜欢的地理,为的是将来可以做自己最热爱最擅长工作,所以我考研很有动力 , 我说一下我那时候有多勤奋吧:假期在南门外租房,因为要自己做饭洗衣服,觉得很浪费时间,但不做又不行,我就边做饭洗衣服边放 老友记或者 discovery 的纪录片来听,不管听懂多少,比不听强吧,呵呵,至少没有浪费时间,心里就很踏实,做这些活儿的时候也没那么痛苦了。 不做无聊的事 ,很多同学喜欢玩农场、停车之类的来消磨时间,我一直不能理解这样的游戏怎么会这么流行,我们的时间都这么不值钱吗?至少考研的同学大家不能这样浪费时间了,有空散散步、打打球,不要老呆在电脑前, 呐,上面啰嗦的也不少了。下面就讲讲分科的学习方法。在讲方法之前大家记住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要生搬硬套,不管是自己的学习方法、计划、还是报辅导班的问题,都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 英语 ,我这次差点栽在英语上,没经验,但是有教训,所以也可以谈谈。在大学里我的英语都是靠看老友记,几乎没有背过单词,没有做过模拟卷,没有练过那些什么 20 天突破听力或者作文之类的东西。但是过了六级,有一点经验是 学英语是考整体实力的提升的,不要迷信专项攻破什么之类的,像我就看老友记,好的对白会记下来,没了,我没练过作文,但是六级作文 90 多分。道理就是大家不要研究卷子了,要把重点放到 日常的积累 上。 我这次考研就差点栽在英语上,让我受尽折磨,(详见考研心路),教训是我没有读过,平时懒,没读过,考试时都是在心里默念才能读文章,大家知道这是个很致命的坏习惯,读文章要用眼去扫视,不能在心里默念,考研英语不是古诗词,不求读懂每词每句,只求看懂文章的大概意思,弄清什么问题在哪个地方,就够了。 关于报班 ,前面已经说过了,学英语不要研究考试,要靠平时积累。我就试听了一堂起航的英语辅导课,老师讲得很好,但是我还是没报,除了为了省钱,还有个原因就是不适合我的学习方法。老师把阅读理解的每词、每句、语法、解题技巧都讲得很清楚,但是我说,这很浪费时间,这是我们大一大二应该做的。而且我也有点怀疑,就是说,考试时根本不可能把一篇文章读那么透,他们这么教不是自欺欺人吗?很可笑,打着考前冲刺的旗号在教大家学高中英语基础,浪费考前的宝贵时间又误导了大家的学习侧重点。如果真是应付考试的话只要求读懂大概意思,看题目在原文找到要点就行了。大家练阅读时千万不要像前面说的那样把文章啃那么透。应该练习略读的能力,用眼去扫,不要一个词一个词的看。 考研英语除了阅读就是作文,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我考研做阅读时后面有个老师的衣服很吵,搞的我很烦,加上那天刚出太阳,午后就很困,为了调整好状态我还趴在桌上睡了十几分钟,醒来还是心烦,阅读没心看,本来也很难,就直接看选项猜,后来到写作文时差不多才调整好心态,做完还有时间也没心再看回前面的阅读,反正都是蒙,所以就把选择题答案写在橡皮上带回去晚上上网对了答案估了分,前面选择才蒙了20分,后来成绩出来发现多了很多分,应该是作文答的不错,满分30分竟然都得了24分。但是我从没练过作文啊。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断地强调学英语要靠综合实力的提升了,靠平时的积累。之前看了那么多遍老友记,不知不觉就能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这就是作文最基本的基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大家记住,平时积累的英语要去用,去揣摩,试着用英语编自己想说的话,如果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在心里揣摩也行,趁没人的时候自言自语也行。不仅是作文这一点受益,还有助于让你摆脱中式英语,学会用英语的思维来讲英语。 政治 就简 单了,大家尽管放心,高中政治基础不错的同学我建议 考前两个月 左右认真看一遍基础知识,因为看的太早会忘了,看的早就要复习很多遍,不仅拖累了整个考研复习,还容易引起审美疲劳,效果很差。基础知识就买一本任汝芬的《序列一》就行了,其它参考书不要买,我买了也没看,都四十多块钱一本的大厚书,很可惜。 不要钻难题,易考点划住方便以后复习, 做张卷子,而后隔星期就翻翻书,然后考前两周再看一遍书,这是符合遗忘曲线的,这时候再做几份卷子,揣摩一下出题的习惯和简答题的答题方法。 政治其实就是靠吹水,考试时 大胆吹,多多写 ,分数不会低。唉,废话不多说了,政治很简单,没有几个人是因为政治拉分的,所以不在这里罗嗦了。 政治完全不需要报班,老师讲得很细,但是对于应付考试来说没必要,考前时间太宝贵了,不要在这里浪费。我当初是在学校里听免费的辅导班,刚开始很有兴趣,后来发现这不符合我的学习计划,老师讲太细了。因为我是跨专业,专业课要下很大功夫,所以我就做出了取舍不再去听辅导班了,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复习。大家注意这里,如果老师的进度与你自己的复习计划有冲突,要以自己的计划为重,因为毕竟老师只研究这一门课,他讲得那么从容不迫、不紧不慢,哪里知道我们要综合权衡四门课的时间。所以说要有自己的计划,不要只跟着老师,老师不知道你学的怎么样、不知道哪里该松哪里该紧,这很危险。 专业课 ,我考的人文地理学虽然属于理学类,但是出题方式都是简答论述之类,跟文科类似,所以我接下来说的也都是针对文科。 历年真题有用,很有用,但是大家记住,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想着我把这些真题都背了吧?不要,背了也没用。真题的作用在于了解出题习惯,适应答题方式。但是考试范围绝不止这些真题。范围是整本参考书,就算题目看着一样,但是要答好题不是你靠记忆就能拼凑出来的,是建立在自己的理解自己对这块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之上的。不要迷信真题,所以说大家也不要再费心思找历年真题的答案了,记住答案有什么用?将来再出题就算类似,你也要靠自己答,凭记忆拼凑是不行的。答案就在书本里,如果找不到具体的分条答案,就要自己对这一块知识要有系统的把握,要真正学会了才行,所以,还是那句话,不要投机取巧,要认真学,抓好课本,吃透课本,掌握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思维。不要想着走捷径, 复试,最大头的是专业综合面试,这里有点要提醒大家,我就吃了这方面的亏,就是要趁早看看导师的研究方向,了解下他写的书,结合自己报的方向,至少要看一本相关的书,(最好是这个导师写的),这里不用花太多时间,因为面试时间只有几分钟,而这才是提问的问题之一而已,你只要说出对这本书的见解就行,当时老师问到我,我实话说了没有,当时的气氛明显就一下子转冷了,这是个教训。这里还有个重要的经验要告诉大家,就是你要表现出求学的欲望,老师不想要来混的学生,你要表现出真的是热爱这个学科,想在这个领域搞研究或者教学。还有,就是要自信,不管自己的硬件软件和别人比起来怎么样,你都要表现出自信,老师才可能信你。 复试还包括专业课笔试,这个要好好准备,题不难,还是要抓好课本基础知识。另外如果要考翻译,这个大家不要过度紧张,虽然平时很少翻译,但是这里考的都不难,还是那句话,英语靠平时的积累,靠整体实力的提升。翻译这里不用专门花太大功夫。然后有英语面试,有的还会放段听力,还是,靠平时积累,不用太紧张考试,很简单的,难度在 VOA 慢速到 VOA standard 之间,平时听听就行了。 还有一点想提醒大家, 关于考研的经验,最初我也是很着急,花了很多时间上网查,恨不得把所有前人的经验都学到,恨不得自己马上就能用最好的方法、最近路来复习。但是后来发现经验还是要自己揣摩,不要想着万事俱备,不要想着走捷径。具体的学科学习经验大家可以上网搜搜,但不要迷信,还是要自己有考量,结合自己的基础和学习习惯。不要花太多时间上网查资料看经验,自己总结最重要!!!我的这些经验也大部分是考自己总结的,就算吸取前人的一些经验也是经过后来的亲身实践鉴别的,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也不要生搬硬套。 最关键的是在整个复习考研的过程中自己一定要清醒,要自知自觉,知道自己的计划,知道自己的状态,这最关键。 不要稀里糊涂地人家考我也考,自己没个想法,那不行,一定要清醒。 罗里啰嗦几千字了,回顾一下要点, 1, 不要投机取巧, 2 ,,,哦,其实也就这么一点,就是 不要投机取巧。 下面是我之前写的《考研心路》,把我当初的辛苦历程给大家分享下,呵呵,其实也不算辛苦,干啥不辛苦呢? 所以,大家努力吧,既然设定了目标就踏踏实实努力吧,梦想会实现的!!! 选读部分 《考研心路》 (一) 因为考研初试英语没考好,折腾了我两个月 当初准备初试并不累,因为从心底里喜欢地理,后来因为考研英语没考好,一直担心卡在英语这里,直到 3 月 23 号才确定可以进华师复试,这期间什么都想了,考完英语就想着自己可能要调剂到西部了,后来回家就想着可能要明年再战了,于是还打算在这一年里找个中学边教学边复习考研,因为学校里有气氛,在家事儿多,学不成。想过考教师证,差点就买了参考书,还专门去县教育局问。什么都想了,就是没想复试,以为自己进不了复试。后来 2 月 27 考研分数公布了,英语比较烂,虽然可以过国家线但是担心过不了华师线,因为去年国家线 38 ,华师线 47 ,我今年才 44 ,凶多吉少啊,于是就开始找调剂,查学校,连着两天查到凌晨四点,早上 9 点又开始,好辛苦,后来担心搞坏身体就回家歇了一天,然后又进行了一次,筛选了所有学校,给二三十个学校发了邮件申请,打电话,有几个还寄了挂号信。终于调剂告一段落,可以歇歇了,等消息。 因为不同学校复试科目不同,我又买参考书,没怎么看,心里好累。 3 月 15 号 34 所自主划线学校公布分数线,好多都降了英语分,甚至降 5 分的都很多,我又看到希望了,想着,可能华师怎么都得降 3 分吧,正好够我的。而且,每次我都是把问题想得太严重,实际没那么糟糕,所以这次应该还有希望。所以接下来就重新安下心来复习华师的参考书,因为初试时没考这本,所以是从零开始学,好大压力。 (二) 原来用不着调剂,担心过头了 终于到 24 号看到华师复试线,英语才 39 ,我还多出 5 分呢。哈哈,好兴奋,又有点气愤,因为我之前担心进不了复试考教师证、找调剂,那么辛苦,那么担心,经过了 2 个月的煎熬现在终于能进复试了,但时间又是这么的紧迫。现在终于可以安心准备复试了吧,这才发现任务是那么重,知道今年复试要提前,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最早可能月底就复试,晚也在 4 月初,而我这几个月都没有看书啊, 都在忙着做最坏的打算,反而最好的事情来了竟然无法招架了。 (三)回忆考研开始时 去年暑假之前,一直没想到会考研,以为考研就必须考本专业,必须考数学,并且考研很难,所以根本就没有再多想一点儿。暑假临放假,上网发简历找工作,这才偶然间看到上海师大环境科学考研 ,竟然不用考数学,我看了他们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那些课我都感兴趣,一下子兴奋了,原来我可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 !!!只不过那时候只看到环境科学,虽然不考数学但还是要学生物化学的,所以也没有再说考研的事儿。 暑假在电脑城打工,同事都是中专生,比我小几岁,却每天都有他老婆给做饭。而我,每天早上 7 点就要爬起来洗菜切菜炒菜,煮米饭,弄好之后用饭盒装好带去中午吃。然后走出出租屋站半小时公车(上下班时间别指望有座)到湾仔沙,再在店里站一天,只要有顾客走过就必须上前问需要些什么,然后有的东西不懂还要自己用心多补补课,这一天紧张又无聊的工作从早上 9 点半到下午 6 点半,口干舌燥两腿发麻,再站半小时回住处,下了车路过菜市场买些肉和菜,带回去洗切炒煮,吃完刷刷就到 9 点多了,再洗洗衣服,忙得马不停蹄,却好像什么都没有得到。周围住的都是民工,隔壁就有一对小夫妻,跟我们同样年龄,比我过得好多了,两个人随便谁煮饭都行,忙完还出去逛逛。而我就孤孤单单一个人,什么活儿都自己做,有话都没人听啊,简直是受罪,简直是肉体和灵魂双重的摧残。刚开始差点坚持不下去。第一天我进到淋浴间冲凉,发现竟然连个挂衣服的勾都没有,有几个钉子都很脏,牙膏牙刷洗面奶沐浴露洗发水一大堆没地儿放,然后一关门顿时觉得空间这么小,我简直就要崩溃了,现在大家经常用崩溃这个词,但我这时候是真的精神崩溃了要,我应该是有点什么 幽闭空间恐惧症。 想着自己这么累到底图的什么呢。我对电脑不感兴趣,对经商更不感兴趣,将来不打算干这行,那我现在这么辛苦对将来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像这样只靠辛苦而不是靠知识来挣钱,太难了。像现在每天精力耗尽根本没办法学习,我不是说要学劳保,我讨厌劳保,我是要学英语啊, 6 月这次六级考得也是蒙的,很可能过不了,如果我这两个月丢了英语,以后就别指望在捡起来了,那损失就太大了。而且,做廉价劳动力太辛苦了,觉得还是学校里好啊,于是就又想起了 3 月份曾了解过的考教师证,我竟然差点忘了这事儿,后来想,当中学老师不如当大学老师啊,如果能考英语研究生到大学当英语老师多爽啊,于是回去就去网吧上网查,好兴奋。辞了工作,配了电脑,( 6 月初不小心撒了半杯水把笔记本给烧了),为了省钱就在自己店了装了台台式的,总共才 2200 。考英语研究生要考二外,我选了法语,买了书,回去学了一下午,就没学了。这几个月我能不能把英语赶上去都是问题更别提二外了,后来还是放弃了考英语研究生。我又想到了丢了好几年的地理,一搜发现很多学校考地理不用考数学,超爽,我选择了中国地质大学 那几个地质类的,比较冷门,但我感兴趣,辛苦我不怕,去野外工作简直是我的梦想,哪里会辛苦。而且将来打算继续读博,然后当大学老师,多好啊。后来上网买书,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参考书不一样,我还没确定学校和专业,就把所有参考书给买了,因为将来学习研究肯定都要看的,不能只看指定的那两本,买了 400 块钱的书,哇,我的出租屋终于有点东西了。 靠着一种 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 支撑着 我考研不是仅仅为了选好眼前这一步,而是为了追求梦想。我从小喜欢自然科学,但是高一贪玩把数理化丢了,高二不得已选了文科,后来一直觉得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还好文科班还有地理。后来上大学,因为数学英语拖后腿,三本没地理,只好学文,其实也庆幸过终于不用再学数学了,但是文科真的很枯燥,很空洞。大二做过职业兴趣测试,都是些工程师之类的理科工作。我有个老同学在河南上的二本,学的建筑学,哇,羡慕死我了。唉好无奈呀,身在文科,心在理科,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么遗憾下去了。后来终于有机会找回梦想,我一定不能错过! (写这篇日志之前都不知道我有这么啰嗦,但是没办法,为了完整记录考研之路,只能啰嗦。) (四)初试前那段充实的日子 买了书回来就学呗,学地理好爽啊!在上冲租到一个月就退了房回学校南门外租房,还是白天晚上学。不同的是这里有很多同学玩,谭宇、阿成、佳胜,可以打球,太爽了。考研就考英语、地理和政治,政治高中有些基础,所以现在 战略上藐视 它。又因为喜欢地理和英语,所以学起来也不累,我选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生态地质学,参考书是《地球科学概论》和《生态学基础》,地科概论还好学,虽然比高中难,但是已经入了门,很有信心;然后生态学基础有点难度,虽然对生物学也很感兴趣,但是因为高中文科班生物课都是看动物世界,没基础,我就下载了很多名牌大学的生态学教学视频看,学得很认真。其实,之前看那么多动物世界还有探索发现频道、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都有用。只是在这里还是要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很浪费时间,于是我就在做饭洗衣服的时候放老友记或者国家地理纪录片,一边听英语一边干活儿,不浪费一点时间,所以这也是后来对英语听力有信心的原因,(自我感觉良好,呵呵呵)。在南门这一个月很舒服,后来因为在住处坐在床头学习容易瞌睡(往后一躺就能睡,呵呵),就想着到学校课室里学习,但是没开学教室不开,我就偷偷跳窗进去,一个人在教室里学,很感叹自己怎么从一个管着看着还不学的坏学生 成长 为跳窗也要学习的好学生了,嗬嗬嗬嗬。不过那段时间还真有意思,很充实,也不累。 后来开学了,觉得应该珍惜这最后几个月和同学相处的时间,所以就搬回了寝室住,当然,这样一来玩得也多了,差点影响了考研。不过还好,有个仙 bitch 和我一起考,总算有人提醒我自己是干什么的,不能和其他不考研的同学整天玩,所以现在觉得我这考研之路能走下来要感谢仙 bitch 。 开学后就经常去自习室,还好不是很吵,不过老是晚上 10 点就关门,有时候状态好还正学得认真,就被恶狠狠的一声 关门了! 给打断,所以很恨那些家伙。自习室有美女,有时遇到特别吸引的类型我就分心了,呵呵,也就想那么一会儿,还是会以考研为重的。其实别说现在考研,我在大三下学期早就不打这主意了,那时候就觉得自己是要走的人了,遇到美女我都不忍心看,看到的越漂亮我心里越难受,哈哈哈哈。 对了,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心得 既然定了目标,其它任何有碍实现目标的事都要闪开。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 上完自习回宿舍时拿着书心里很舒服很充实,有时候看到校园里那些低年级的学生搞什么活动也会站那儿看会儿,虽然觉得自己是局外人有点失落,但心态还算很好,因为心中有理想。看看蓝天白云,看看朗朗星空,看看学校的一草一木,看看一栋栋教学楼,我很享受。 12 月六级考试,考前我思考了一个战略问题,觉得六级可以不过,到研究生阶段再考不迟,但是如果因为六级影响了考研就不值了,耽误一年,所以就根本不理英语,继续学地理专业课。都这样想了,考六级时本来应该不会紧张的,但是这次却是我经历过的最紧张的考试,前面作文听力做得都很好,后来因为很得意的听写部分在听完之后整理修缮得太久了,耽误了些快速阅读的时间,做快速阅读时就催自己 快快快 ,搞得阅读短文时看进眼里看不进心里,一塌糊涂,全蒙了,唉,也算了,反正不过也无所谓,只是没想到心里素质会这么差,忽然就联想到将来考研笔试时紧张成这样不就惨了?哇,这次敲了个警钟,看来还是要好好学英语啊。 但是接下来由于在地理专业课上花的心思太多,还是忽视了英语。导致考研英语超烂,超级烂,差点就杯具了。考研英语是这几个月里我被折腾的根本原因,以为自己就栽在这上了。好后悔,觉得又一次杯具重演 我以前说过一句话,是当初没考过四级时写的: 没想到自己没太在意的事竟然成了我的梦魇 。。。 好在最终最终没有栽,没有栽那么惨,跌跌撞撞总算是进了华师。 复试前后在华师住了有十来天,华师的住宿条件太差了,没有独立洗手间,没有太阳能,没有洗衣机。冬天又冷,饭也不便宜,唉, xibalu ,不过好在是可以缓解一下当前的压力,有这个调整期可以学自己最喜欢的地理,算是挽救了我本科阶段的失误,算是找回了自己的梦想。 (五)险象环生的复试经历 9 号上午报到,下午专业课笔试,还好没有太迷信猜题,没有把复习的面给限制住,因为考的很广,整本书,都是很基本的东西。因为前些天把书啃了很多遍,所以要点差不多都记得,但这也有个坏处,就是不敢随意发挥自己 胡编乱造的长处了 了,字数没有展开,担心掩盖了要点,分数量大而答的字数太少,就算要点全写上,老师也不好给分啊,所以这里吃了点亏。然后汉译英马马虎虎,英译汉材料是人类起源方面的 ,比较专业,但我经常看国家地理和探索频道的纪录片,看过这些,所以连译带猜也翻译的不错,只是有几个单词记不清楚哪个是 智人 南方古猿 直立人 大猩猩 ,搞得混了,不过总体还很好。 专业综合面试差点栽 4 月 10 号专业综合面试,我竟然迟到了!我报到时抽签抽了第一号,就是面试时我是我们组第一个进去。 8 点 30 面试。其实那天很早就睡不着觉了,起床准备面试时怎样回答提问。我以为我的第四组是排在一二三组后面进行面试的,所以就没有马上去。后来到了 8 点 45 ,我还在宿舍,忽然想万一这几组是平行进行的,我不就惨了?吓坏了,赶紧穿衣服,往城环学院跑,跑到那里已经面试到第五号了,领队的师姐让我第六个进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重视得要命的复试竟然迟到了,而且是故意晚来了会儿,是为了在寝室准备。感觉好像天塌下来了一样,我又跑得气喘吁吁,准备的东西还哪里记得,很快 5 号出来了,我开门进去,先说老师好,然后说对不起我迟到了,简短解释了一下迟到的原因。六个城环学院的老师面试,包括院长,院党委书记。院长说: 如果这是你去应聘迟到了的话,肯定就被淘汰了,不过这是学校,老师就还给你机会。 我马上恭敬地说是。然后让我自我介绍,我就说家在浚县,本科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四年学习委员,英语六级 ...... 竟然没了,紧张得想不起来了,就点点头示意结束了。然后那个院党委书记笑了 这么简短? 他好像一直对我很不屑。然后最左边的老师做记录的,他问我 四年都在珠海读吗? 我接过来说 是的,是独立学院 。 躲不过的,是三本就是三本,大方承认比掩盖好,如果正视自己的劣势还能表现出自信,那老师才会对你有信心。 然后老师问我本科是什么专业,我说劳动与社会保障。其实这时他们已经拿到了我的个人自述材料,有个人陈述,有证书复印件。他又问, 那你为什么要考人文地理呢? 我说 我热爱地理,而且将来想做研究或者教学 。 其实为什么跨专业这里最关键,我准备了很多,这里不能只说一个热爱,要说的深入点,我准备了,但是当时紧张就没说好。我是特别热爱地理,而且我觉得自己的性格适合钻研,这本来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展现给老师的,但是没发挥好。然后老师说: 那你这跨度可够大的。 最右边的老师说,跨专业有优势也有劣势, ... 我就听到他提到了优势,心里马上晴朗了很多,证明他们不是一味排斥跨专业的,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地方。他说, 跨专业有优势也有劣势, ... 因为你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那你的专业思维可是比不上人家 。老师提问时我是一直认真恭敬地看着老师,然后尽量显得自信一点,我说 是,是,我已经认识到了我这方面的差距,就比如我看这些参考书,要很下功夫才行,可能地理专业的学生经过老师的讲解自己看两遍就能理解得很好,但是我要看五遍甚至更多 其实我当初写个人陈述材料时写了自己的差距和弥补差距的对策,后来删掉了那部分,因为这个差距是明摆着的,占着宝贵的个人陈述材料不如等老师提问时再回答,说的时候要有自信,把劣势暴露出来不可怕,利用这个机会表达自己对地理的热爱和努力付出,这是加分的机会。然后党委书记说 你跨专业的那你昨晚加试了没? 我说没有啊,他笑着说, 要加试的 ,他的表情就像说 那没戏了你 ,我当时也的确被吓住了,以为自己真的跌倒了悬崖下面,连考试都错过了,那不死定了。当时脑子里马上就闪现着自己今年考研失利然后该怎么办的那几个选择,难道真的要当兵?或者再考一年?这些念头很快过了一遍,然后调整了一下,我认真地说 :我以为不用加试,只有同等学力考生需要加试,而且昨天报道也没说要加试,后来填表,上面说跨专业要不要加试等院里通知,但是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被告知要加试。 我尽力撑着没有崩溃,哪怕还有一点希望我也要尽力挽回。后来想,可能是老师故意给我制造紧张,不过还好我撑住了。然后院长最慈祥,说 小米啊, ... 我一听到他这么称呼我,马上微笑着微微点了下头,看着老师,认真地听他提问。他问我有没有看过旅游方面的书籍,因为我当初初试前报名时填的方向是 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我说 因为本科没有学地理,地理只是作为一个兴趣,所以没有看专业方面的书籍,不过在图书馆看过很多旅游地理方面的杂志 其实这里是我最失败的一点,但是没看过就是没看过,如果瞎编的话,你面对的可是专家,你可以编出书名,但是他会接着问你对这本书的看法,你怎么编?总会露馅的。所以我就实话实说了。然后院长可能是愿意接受我,他就问 你们学校没有地理专业? 我答 是 ,(因为我自述材料里写了自己多么得热爱地理,只因为数学英语拖后腿上了三本,而三本没有地理专业这才遗憾地告别了地理。)老师又问 那你这次考研都是靠自学的咯? 我说 是的 他说 你的《地理科学导论》学的不错嘛, 120 分,挺高的, 然后他拿材料侧身给党委书记看,一直鄙视我的党委书记这时候也小声说 是啊,他这科考得挺高的 我一边接话回答 是啊,这本书我学得特别好!很有把握! 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挺直了腰杆,充满信心地说的。其他老师也说 120 分不错啊 有点对我刮目相看的感觉,呵呵,我就马上接过来话说 嗯,我觉得作为一个跨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考出这样的成绩说明了他对地理的热爱,而且也有一定的地理基础 做记录的那个老师点点头。差不多就这样了。后来老师又问了几个问题好像,然后说可以了,我就起身微微鞠了个躬,说谢谢老师,然后出来了。领队的师姐问 为什么面你面了这么久?别人都五六分钟,你进去十来分钟了有? 我说不知道啊,然后好几个快轮到的同学围过来问老师都问了我什么问题,我刚从那种地方出来又给面试了一遍。她们说 哦,原来你就是 1 号啊,怎么迟到了呢? 我出名了,丢人呐! 看看,面试迟到,这还有戏吗?打击多大啊! 下午英语口语面试烂的一塌糊涂 下午英语我一定要发挥好点,把分挣过来!别人都在打听听力材料,说什么听力很难听懂,有的只能听到几个单词。我晕。后来听说是 VOA special ,切 ,小菜,我以前都嫌它慢,都是听 VOA standard ,或者更快的 Scientific American 。当你听惯了快的再听慢的时候就特别清楚,甚至嫌它慢,担心思路脱节。于是我就不怕了,下午好好考。 但是下午可能是因为是复试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师临时决定改为两人一组面试。有个女生问 1 号来了吗? 我就在旁边,说 我就是 1 号 她马上笑了,说我以为你不来了呢, 上午师姐找了半天一号还是没来,就让我第一个进去了。 我这才知道她是 2 号。我们一会儿就一起进去面试了。临进门,我又办了蠢事,本来带了纸笔一会儿听力做笔记的,但是由于还带了个本子,太厚了,就临进门一慌张全塞给师姐了,只带了铅笔,超弱智。然后进去老师让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因为我是跨专业的,她问我为什么跨专业,本来我这段准备的很好的,把我对地理的热爱和信心表达出来多好,但是当时紧张,就没说好, I'm obsessed by Geography 那个 obsessed 说的时候有点口吃,就重复了一遍,一紧张没接好后面的主要内容,编着编着就把那段话过早地引到了结尾,好惨,然后更惨的是老师问我本科学的课程,我编了几个实在是编不出来了,先说了社会学 social... 不知道怎么结尾的这个 ... 学 就赶快加上了个 ...economics ,后来几个科目也是同样问题,没办法,也只好都加了 ...economics 呵呵,好恶心,老师都很无辜地看着我,应该她是没听懂一科。(呵呵,现在想到还真搞笑,我们以前有门政府经济学,老师是个牛人,几乎周游世界研究教学,她上课时经常给我们补充英语单词,呵呵,她最常说的就是 economics 我们那时候还逗笑时经常模仿她的音调, economics 成了那位老师的代名词,所以现在紧张起来脑子里就这个单词印象最深,呵呵 。) 很烂啦已经,超烂,后来回答完,老师怔了怔说 OK ,我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想到我又一次搞砸了,我这次看来没希望读研了,心里就忍不住这样想,后来听听力时还在忍不住想是不是要去当兵了。又没有纸可以做笔记,铅笔是太硬在手上写不了,超弱智,听力很慢,所以就很久,简单得几乎每个单词都听清楚了,但是没有笔记就只记了些大概,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答案是短文里的一个数据来的,我能记得,但是随后问我复杂的要用好几条来回答的,我就犯了难,编,编的很烂,而且自己编担心引到不会说的词,所以也不敢乱编,反正回答得就很烂,紧张得口语也说的不好。唉,面试完出来,觉得,哇,我就这么地了,应该是没戏了,其它同学又问面试内容,我讲完自己弱智的经历之后就和 2 号一起去体检了,竟然瘦了 9 斤,特别是 3 月 23 号到 4 月 1 号这几天,吃不下饭,心里堵得慌,觉得自己肯定瘦了很多,一称果然是,现在复试这么糟糕,不知道会不会继续瘦下去。体检交了四十块钱,还抽了血,我跟一起排队的同学说: 都抽了我的血了,得让我上学吧。 当时院内调剂表我勾了剩下那三个专业: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现在复试这么烂,我都担心能不能调到专硕了。 (六)当幸福终于降临的时候,那种感觉是那样的强烈,感觉幸福来得太快,一秒钟前还在谷底,一秒钟后却已登上了山顶。好像还没有做好迎接幸福的心理准备。这时候,所有曾经的辛苦付出都已不算什么。 4 月 19 号,晚上和同学出去打完桌球回来,一看 QQ 有动静,是一个复试时认识的同学,他说 恭喜你了 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问恭喜什么啊?(我这时有点激动了,因为我前天问他能不能提前打听到录取结果。)然后他说 你被人文地理录取了 ,我这是还不敢相信,因为我以为月底才公布的,我问是网上公布的吗?他说是,哇,我一查,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拟录取名单上,好激动,喊了好几声,激动万分!!! 终于考上了!!! 现在想,可能是我专面迟到反而让老师有时间认真看了我的个人陈述材料,所以没那么糟;而下午英语口语听力自我感觉超烂、很不满意,可能别人也没有发挥得很好,所以我不是最烂的,呵呵, 在这之前从没有哪次考试让我如此重视,就连高考,当时虽然压力比现在大,但是也没有做到坚持不懈,高考前很多天都看不进去书了,而这次在考研的前几天晚上我都耐心地把参考书翻了一遍,看到晚上 11 点,自己都惊讶竟让做到了如此努力和认真,我想可能是长大了吧。 总之,挤进去了,这几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终于找回了地理梦,终于实现了这个人生理想,以前以为再也没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理科的工作了,以为要这样遗憾一辈子,现在终于拨开了这块乌云,太幸福了。虽然考上研只不过是过了眼前的一道坎,就像当初考上本科那样,不是完事大吉。每过一道坎,只是赢得了一个缓冲期,不久的将来还是会有另一道坎的。但这次考研对我来说,意义不同,我是为了追逐梦想,为了找回人生的方向而考研的,虽然将来还要面临很多挑战,但是我总算过了这关键的一关,找回了方向,以后我都不怕了。 现在闲下来了,从当初那种高压下面解脱出来了,好像还有点不适应。回忆大三以前对自己未来的彷徨,和去年暑假选择考研时的义无反顾或者说是孤注一掷,还有后来对考研的坚持,结课时送走同学的感伤,但又不敢太投入担心影响了考研复习,还有后来考研英语对我的打击,考试后对前途的担忧,以为要调剂到贵州去,以为要再战一年,担心那些关心你的人看不到你的前途,这最可怕,后来还对考研抱着点希望,盼望着奇迹出现,到后来成绩出来除了英语其它都还很满意那种悲喜交加的心情,再到后来担心进不了华师而熬夜上网查调剂时的忙碌、辛苦、忧虑,还有后来期盼六级通过好在调剂申请上加上个重要砝码,那种期待这个救命稻草时的焦急,到后来终于查到六级通过时那种兴奋、那种压抑已久终于迸发出来的畅快,后来等调剂消息时的那种忐忑,再到后来调剂申请石沉大海后的近乎绝望,垂死挣扎时终于看到自主划线学校很多都降了英语线时那种在黑暗里又看到一线光明的喜悦、企盼,终于有一线生机了强迫自己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准备华师复试,但是又每天都在等国家线的消息,后来国家线出来了很低,但是还是担心华师线会很高,就这样每天忐忑不安还要强迫自己静下来学习,到 23 号终于得知可以进华师复试了,更是百感交集: 重现生机那种喜悦、白忙活辛苦两个月的后悔、还有临近复试时间紧迫的焦虑 ,真的很复杂,到后来专业课书苦读不得要领的苦恼,和一天天临近考试的担心,吃不下饭,后来终于提前去了武汉,乱起八糟的事儿,复试前还没有看透课本那种担心,专业课笔试很满意那种喜悦,专综面试迟到后那种致命失误的打击,就靠着一种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强撑着没有放弃,英语口语听力发挥失常的进一步的失望、跌倒谷底的感觉,复试总算结束时终于抛开压力那种放松又带点担忧的心情,后来等待的时间是那样的漫长,终于在一周后看到拟录取名单时那种胜利的酣畅淋漓,那种从压力下终于解脱的快感,让我当时忍不住大喊了很多声。这一路走来真的不易,可谓刻骨铭心。、。。。当压力终于消散,那种解脱、放松、幸福的感觉是那样的强烈,这时候对未来的信心和憧憬,终于实现人生理想,跟遗憾说拜拜,走上最热爱的道路的那种幸福难以言喻。。。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的乐趣
热度 1 hpuwsj 2010-1-18 22:32
本人所在学科为采矿工程,以粗线条著称,导师也曾说过采矿无科学的话,让人很是迷茫。研究手段无非就是相似模拟、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等。以横向课题为主,说白了很多都是在忽悠,其实解决不了太多的问题。现在做博士论文,感觉想量化一个东西很难,多数只能定性分析。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个人分类: 未分类|6918 次阅读|3 个评论
“踩梯”“爬竿”和“拽绳”的上升
boxcar 2010-1-16 00:30
吕喆 今天,吴飞鹏老师在他的新博文 给自己搭一架向上的梯子 【1】中,形象地用梯子作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术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具有关键作用的因素。 我认为,不但个人学术能力的提升如此,其实个人方方面面的发展都应该是个稳扎稳打的踩梯子过程,只有每一步都踩得很踏实,才能不断前进和获得稳定的上升。然而,我却不无遗憾地发现,现在很多人是没有耐心找好支点竖梯子,然后再慢悠悠地、一步步地踩梯子,他们认为这样太慢、太累、太费劲也太没效率了,于是,他们要跨越式发展,开始寻找不踩梯子的其它方式谋求上升了。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要想上升,总是需要一个向上的力,来帮助克服地球的重力作用的,这个力可以是来自下面的支持力,也可以是来自上方的牵引力,还可以是静摩擦力。踩 梯子的时候,就是靠支持力可以保持不下坠和获得上升的动力。靠支持力上升的时候,如果没有现成的台阶,那就得自己找梯子甚至做个梯子再寻个牢靠的地方支好了,再踩着它一步步地往上爬,做学问便是这样。 靠上方的拉力也行,这时一般需要个绳子拽着,如果上面有人拉,只要你紧紧地攥住了绳头,就能上去。不过垂在绳子下端的人没有站在梯子或者台阶上的人稳当,难免左右摇晃,还得不时地担心绳子是不是够结实、上面的人是不是在使劲拉你。搞学问也是这个道理,有绳子和上面的拉绳人就相当于上头有人有关系,这么拉着(提拔)上得肯定快,所以很多人倾向于这种模式。但是,用这种办法也有犯愁的地方,如果上面的人数和力道有限,而想靠这个上去的人太多,那么被拉的人多半要为上面的人是不是想提拔自己、关系够不够铁而忧心,试想,如果上边的人半道撒手或者绳子断了,那被拉的人可能会被摔得很惨。 靠摩擦力的典型例子是爬竿子。可以把一根竹竿插到地里立住了,然后手脚并用顺着竿子往上爬,如果体力好,爬竿的速度可以很快,迅速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这好比做学问选对了一个上手容易的研究方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爆发,产出大量的研究成果,成就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不过这样虽然可以很快爬到一定的高度,但却也仅仅是一定的高度,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长远目标,一旦爬到百尺竿头就没法更进一步了,会缺乏继续上升的后劲儿。爬竿子还有些儿风险:其一是竿子的下边没插住,爬着爬着竿子可能会倒,也就是说一个方向的基础如果不够好(例如出发点就不对,有严重的先天缺陷),搞的人可能会随着方向一起忽然崩溃;其二是爬竿的人没抓住竿子,是由于正压力不足导致的静摩擦力小于重力,结果人会不小心也会滑下去,这相当于搞研究的过程中忽然发现底蕴不够和能力不足,目标定得太高太大,难以实现,甚至是牛皮吹大了,结果没弄上去却下来了,反而会搞得灰头土脸。 以上所说的踩梯子、拽绳子和爬竿子,分别对应目前学术界的学者们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也包括学术能力)的三种的模式。三者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踩梯子虽然慢,但却异常的稳,是做学术的正道。拽绳子见效虽快,但并由于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上去的,不够稳妥,而且人上去了以后不管别人咋看,当事人自己可能也没信心;爬竿子算是介于二者之间,上去得比较快,但同时也有滑倒或滑下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吴飞鹏, 给自己搭一架向上的梯子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 id=287392
个人分类: 科研|7514 次阅读|8 个评论
不浮躁+求自强=踏实
freton 2008-10-23 00:25
去清华听周润德老师的一门课程《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老师讲得很不错,有时也不乏幽默、深刻的言语。有两点与大家分享一下。 周老师讲到连线不要悬空时,说:悬空的线因悬浮而不稳定,也可能带来噪声,所以千万不要浮,学习、做研究都要不得浮躁。的确,一根悬浮的线会给一个电路或一个系统带来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也浮躁了,就永远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无法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态。学习的时候,做研究的时候,得让自己稳下来,心静下来,思维才能活跃下来。进一步讲,唯有不浮躁,才能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渐入佳境。 周老师提到另一点,两根平行的连线容易产生串扰,但自身强大了相对来说就不易受到干扰。换句话说,得求自强,自身强大了,就不会倚重外界,不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求自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有较强的内驱力,学会自我控制,驱动自己去精心精心做自己的事情。到了大学,到了研究生阶段,更有必要拥有这种内驱力。上周所里三位优秀的师兄做报告时也提到,优秀的人往往都有很强的内驱力,内驱力在目标驱动下让自身不断强大,不断充满内涵。《廊桥遗梦.梦系廊桥》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与你自身的弱点斗争,而不要花心事去寻找他人成就中的不完美之处。是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发展和完善自已,积极主动地,坚持不懈地。引申开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唯有自强,才能不息。 给出这么一个公式:不浮躁+求自强=踏实。每一个求学路上的学子,每一个做科研的工作者,不妨常用这么一个公式衡量自己,让自己踏实有为,自强不息,找到属于我们的奋斗目标。当我们茫然、浮躁的时候,不是让懈怠占据自己,而是该尽快找到心中的等式,让自己有落笔之处,来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2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