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实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朝鲜战争连载】钓鱼岛事件暴露的实力
热度 3 cgh 2013-4-5 03:21
钓鱼岛事件整个过程至今只不过半年, 美国从整个过程清楚探测到中国的实力: 民众昙花一现的爱国抗议, 网上渴望避免战争的歇斯底里, 让美国人知道中国面对的战争社会基础, 离不开美日企业和技术, 国内企业的唯利是图经济 , 让美国人知道中国面对战争的经济, 维护二战相关协议的外交言辞, 联合国及国际媒体的交锋, 美日的多轮访华, 让美国人知道中国面对战争的外交无助, 钓鱼岛远海的巡航, 短暂退回的巡航飞机, 东海训练舰队的对抗, 反导系统的比拼, 让美国人知道中国面对战争的军力不济, 如此实力, 连自己的领土都守不住, 也没有决心守住, 如何能保住其他战略地域。
个人分类: 新朝鲜战争|2204 次阅读|8 个评论
钓鱼岛,秀才的媳妇被氓流霸占了
热度 1 cgh 2012-7-16 07:36
钓鱼岛,秀才的媳妇被氓流霸占了 秀才可能是状元的苗子。 氓流怕封官的状元,而欺负潦倒的秀才。 秀才有时候憧憬有一天衣锦还乡,只能埋头苦读、韬光养晦。 氓流们也时不时给秀才们吹捧一下,你们是世界的高层。 孔乙己虽然没钱没本事,享受花生米和小酒,还是必须的。 当然,氓流们虽然认为没有文化,世界不可能是他们的; 但是,大鱼大肉没少过。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和不应该的。 氓流觉得霸占秀才的媳妇,没什么不可以。 秀才讲大律、讲文化、讲道德,忍辱负重; 期望氓流们,性本善,少做恶; 终归没人搭理。 氓流没有文化理解道德,有的是歪门邪道的伎俩; 氓流没有道德去讲大律,什么证据都能创造; 氓流没有大律去讲文化,天高皇帝远,强势就是理。 钓鱼岛就是被氓流霸占的秀才媳妇。 秀才,展示你的肌肉,而不是你的墨水。 美国西部最大的艺术博物馆里,丰富的是欧亚的艺术品; 太平洋里穿梭的是美利坚的战舰。 秀才,你还有力量和勇气维护你的媳妇吗? 具有阿Q精神的秀才,谁也帮不了你。
个人分类: 杂谈|3102 次阅读|1 个评论
【陈氏微博】永远赶不上许培扬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2-7-2 00:00
俺们是来科学网比较晚的,可是许培扬比俺来得还晚。 许培扬在科学网上一面旗帜,俺可以这样说,在科学网上,总体实力俺一定会毫无悬念地超过黄安年先生,可是,在各个方面,俺们一定无法超过许培扬。 这是俺真诚的绝望。
个人分类: 物论|3710 次阅读|16 个评论
关于控烟,关于签名抵制活动引起的反应,毛毛说两句
热度 24 bianyi1 2012-4-11 08:44
关于控烟,关于签名抵制活动引起的反应,毛毛说两句
前几天扯淡了个 《毛毛逮到了三个很不自觉的家伙,请诸位裁决》 ,那纯属是戏谑之文,没啥观点的恶搞耳(不过您要是心情不爽时过去看看那个倒可以开怀一笑~ )。今儿毛毛就不荒腔走板了,稍微正经点。 关于控烟本身的那些事儿,前天大宝在 《有烟有钱的黄金时代》 一文里有详细且比较透彻的分析,毛毛大体上赞同大宝的论述。 毛毛家乡辽宁的北方频道每周末晚上有一档《老梁说天下》节目,主持人梁宏达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他在这档节目中以社会时事为题材阐论看法,见解挺独到,分析挺精辟,用他那个性化的“东北腔”娓娓道来,常让人忍俊不禁但又耐人寻味,毛毛还是蛮爱看他的节目的。在去年12月18日的《老梁说天下》中,老梁以 “‘烟草’院士的风波” 为主题,对所谓“降焦减害技术”做了鞭辟入里的解读,对中国控烟难的原因做了一针见血的分析,并对中国院士选举及学界奖评等问题进行了反思(毛毛觉得最后这方面老梁的观点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与深化)。毛毛把这期节目的视频放在下面,推荐大家来看一看。看过这生动形象的影音论道,结合大宝入木三分的文字阐述,应该会对当今中国的控烟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层系统的认识。 《老梁说天下》之“烟草”院士的风波 吸烟对人们的身体有严重危害,这不容否认;控烟对公众及子孙后代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也毫无问题。 基于此,科学网这几天开展了一个 “征集签名抵制卷烟技术入选科技奖” 的活动。此举一出,在科学网众博友中间“一石激起千层浪”, 随着事态的发展,讨论的主题也大大超出了控烟本身的范畴,在局部区域内,还上演了“英雄气短”、“壮士断腕”之类的活剧。 对于控烟本身,毛毛是绝对支持的。至于这次签名抵制活动合适与否,毛毛这两天也在思考,但是还没有得到答案。所以,毛毛直到现在也没有过去签上自己的名字。 当毛毛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没有得到答案的时候,我宁愿静下心来多看几眼书,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哪怕在夜色中遥望窗外去思念一下远方的心上人,也绝不会轻易地在博客中去发表一些廉价的意见与看法。因为我觉得,任何冒失鲁莽缺乏审问明辨的“慷慨陈词”,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不负责任的亵渎。 我们这个国度会痛陈时弊指出问题的人自古就多如牛毛,北京几乎每辆出租车的驾驶座上都坐着一位“指点江山”的“草根总理”;我们也从来不缺乏爱唇枪舌剑分析问题的人,好多大学的寝室和公司的office里都有那么一个半个“魅力四射”的“意见领袖”。我们缺的是什么?我们缺的是那些真正能埋头实干解决问题的人。 我在上一篇博文里转载了 《凤凰周刊》记者郑东阳的文章 ,里面的一些段落发人深省。 “ 在这个国度,不少媒体从业者(毛毛按:当然不限于媒体从业者,也包括媒体的受众)几乎都有公知欲望,他们自诩最客观、看的书最多时总是会透露出一丝傲慢和偏见,不装深沉甚至难熬过黑色的夜晚。”“如果只是质疑的态度,再采取咄咄逼人的面对面PK,那么几乎每个大学寝室楼都会有一个华莱士,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呛声与反对。”华莱士一样有态度,拥有质疑精神,甚至拥有F1般的侵略性,但就像华莱士所说得那样,“这基于我们的调查足够扎实,满足了这点,任何我们的电视观众可能想问的问题,我都会毫不留情地追问被访者,这有可能是抓着别人的隐私不放,甚至是无理的、挑衅的。” 我想这就是华莱士法拉奇们这样真正有价值的公知与一些“微博公知”、“博客公知”的一个重要区别,前者的底气来源于深刻的阅读学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砥砺出来的雄厚实力;而自负一腔豪情,挟带满脸质疑,走马观花看上几本书,还没来得及仔细咀嚼消化,就操起单薄的思想作为武器,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敲一些以“独立人格”自况的文字,除了越来越示人以浮躁之气,又于解决问题何益?! 无论提出问题还是分析问题,最终能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的是我刚才说的真正的实力。 当我对某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宁愿静下心来多看几眼书,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也不会把时间空耗在无谓的争论与诘难上,为的也是酝酿与积淀这样一种实力。毛毛最欣赏我所钦佩的弗拉基米尔·普京说过的一句话—— “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这句话,适用于某些对卷烟技术入选科技奖愤怒抵制的人,也适用于某些对这种签名抵制行为愤怒质疑的人。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十个字在今天已被某些读书人用烂矣,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已然有能力扛起它来作为自我彰显的一面大旗。 其实想真正意义上实现这十个字又岂是到处标榜的儿戏, 没有严谨扎实的根底哪里来吐出它的底气, 即使整天挂在嘴上也显得那么软弱无基。 稍学有所得便飘飘乎玩遗世独立, 觉得自己已水击三千里而其他人还可怜地趴在井底。 看到一个签名活动便忍不住狂抖知道的些许道理, 梅花间竹式地出手颇似铁拳游戏里的保罗连击。 当感到自己的呼吁有些回天无力, 便开始仰天长啸悲歌一曲; 又发现自己的质疑还遭到了其他人的质疑, 更效仿管宁割席弃袍断义。 绝交者中有人向以狂狷自居以犀利自诩, 也发一“阅后删”予以反击。 乃又草一篇借古讽今春秋笔体, 本就事论事的讨论此时已离题万里。 如此无谓地折腾来折腾去, 与学术交流的初衷相差不能以道里计。 若这般不知蓄积流于意气, 又遑论思想自由精神独立。 再不去潜心涤虑修炼自己, 润之兄有语——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毛毛以前一度也常写“梨花体”,后来不咋用了。不过我把上面这段一口气写完之后回看,发现倒蛮适合用“梨花体”的,于是便把它分行拆开,作为毛毛的心语。 毛毛开博的时间不过三个来月,与科学网中的绝大多数博主之前都不曾相识,至今也素未谋面。我也没有加入任何群组和与科网相关的QQ群,因为一旦成为某“小团体”中的一员,想保持客观与独立也就不是容易的事了。毛毛与上面“梨花体”语涉人等尚没有任何私交,有关博主们背后的一些分歧与恩怨毛毛也向不知晓。 但无论如何,对事的争鸣最终却总要以对人的诘责来收场,永远都是让人叹息心寒的事情 (有关学术讨论的对事不对人,我以前的文章里也谈过,常留意毛毛博客的朋友或曾看到)。 毛毛是个走在路上的年轻人,科网中有博主也是与毛毛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上面的文字就算是毛毛对网上萍水之交有关治学与处事态度上的一点微末的建议吧,同时也作为毛毛的自勉。 若感到言语上有所冒犯或心有委屈,毛毛先行致歉。 上个月科网上大家熟悉的,也同样是年轻人的曾新林博主在 《轻轻地,道声别》 之后暂时隐退,他的那篇归隐文给毛毛感触很深。现转录其中头两段于此: “《 科学网》 开博一年多来, 数数也写了几百篇文章, 昨天晚上重新 捡 起自己 以前写的 一些 文字 看了看, 发现除了肤浅苍白而毫无说服力外,就是满腹牢骚的杀伐之语,杀伐的不仅有权贵也有平民,却唯独忘了杀伐我自己,这样的文字 对于 我,对于每一位读过我文字的人, 乃至于 对社会 对国家不仅毫无建设性,而且只有破坏性 。 诚然,写作是我的嗜好,但 一个只 懂得杀伐别人 而不懂得 杀伐自己的人除了 证明是一个幼稚而又肤浅的人 外 , 再要么就是个怨天尤人而不敢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的懦弱之人。鉴于此,为了让自己能够安下心来多读点书而不再 幼稚肤浅 下去, 为了 让 你们不再看到我的 牢骚之语而能够 耳根 清净 , 也为了好好地杀伐、反思、沉淀一下自己从而让自己能够变得敦厚、与人为善点,我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在这里写博,特地来向朋友们道声别,也是为了兑现六天前我向朋友们作出的承诺:‘ 以后若长时间开溜的话必定向朋友们吱一声 。’惭愧,没想到这么快就向朋友们说这句话。俗话说,龙也有阳九之厄的时候,何况是人呢?待时机成熟,我必回来。” 虽然我从未和曾新林博主在观点上用文字交锋过,但说实话我与他文章中的很多思想是有较大分歧的,也曾对他的观念态度心有微词。但单凭他能写出上面这两段文字,毛毛敬他!我也相信现在的他要比以前更加进步更加成熟了。 这篇博文是从控烟本身的那些事儿谈起的,现在毛毛再回到控烟本身的事上来。由于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形成的强大阻力,这次科学网签名抵制活动能取得的效果还是不太乐观,即使此番靠大家的努力成功抵制卷烟技术入选科技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控烟难的问题。我想,对于我们每个赞成禁烟的个体来讲,眼下力所能及的事,还是先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戒烟控烟。在目前参与签名抵制活动的数以百计的博友当中,一定不乏还在喷云吐雾的“瘾君子”,我也看到有人发出类似“我虽然自己是烟民,但我强烈支持这次抵制活动,强烈呼吁社会禁烟”这样的话。如此这般去禁烟,即使呼声再强烈那也无异于“叶公好龙”之举。中国控烟难是因为控烟的人同时还在卖烟,而如果我们希望禁烟的同时自己还在抽烟的话,岂不是在为我们所反对的势力推波助澜,要让控烟难上加难吗?试想一个手夹香烟的父亲即使横眉立目不许孩子抽烟,那又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呢? 在这里,我也不怕自揭旧短,不瞒诸位说,毛毛虽未及而立,但算来烟龄已六年有余,最厉害的时候,一天也有小一包了。虽然仗着年轻,平时也常体育锻炼,目前还没看出身体因此出现直接问题,但对健康肯定是产生潜在的负面效应了。而且由于二手烟的影响,我也曾让爱我的人苦不堪言。抽烟这事儿,真TMD既伤身体又伤感情,抛开国家经济不谈,于个人而言,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从上月下旬起,毛毛已经彻底意识到了抽烟的巨大危害,并开始强力戒烟了,到今天已经成功持续了十六天。刚开始那几天有时确实憋得浑身难受咬牙切齿,也产生过动摇的念头,但想到男人在这种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对自己狠一点是不行的,还是竭尽全力挺了下来,最近几天不得劲儿的感觉已经逐渐淡多了。人说二十一天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曙光在望,毛毛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我坚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与毅力,能够取得个人戒烟运动的最后胜利! 不要再为抽烟找种种貌似合理的借口,也不要再为戒烟留种种可以复燃的余地。毛毛的亲属和认识的人当中,有的抽了数十年最后都能一鼓作气地把烟戒掉,说明戒烟绝不是什么mission impossible。让我们都从现在做起吧,如果您决定签下自己的名字,也请同时彻底地与香烟说拜拜,为控烟作出良好的表率。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控烟事业虽夜长路长,但前景可期。 行文至此,东方大白,上滑鼠标,发现自己居然写了这么多,似乎说了好几个事儿,但我想还是没有脱离毛毛一贯“形散而神不散”的风格吧,呵呵,惭愧。科学网上的每一次积极的思想互动,每一次有价值的观点争鸣,都有它或在当下或在长远的意义,都会给有心人以昭示和启迪。在真理面前,我们都是稚嫩的孩子,毛毛愿与诸位博友一道努力,在通向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长路上,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 PS: 昨夜北京城降起了久违的春雨,彼时恰逢毛毛在穿越一条长长的小巷。不禁忆起85年前的一个江南雨夜,一位年轻的诗人满腹心事地写下一首重章叠唱的咏叹。有人说他是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也有人说他只不过是单纯表达对爱情的失落和迷惘。毛毛觉得,也未尝不可将其中的“姑娘”看作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良知与理想,将这种“彷徨”看作是对真理孜孜以求的渴望。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希望每个知识分子都能在不懈的求索中走出那条泥泞的“雨巷”,觅得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4866 次阅读|61 个评论
一匹大马等于几马力?
热度 9 zjwumei 2012-2-1 14:23
一匹大马等于几马力? 经历数年之久,欧洲人终于研发出实用的提供动力的机械(比如改良蒸汽机)。 为了向不懂科学的普通民众说明这个机械能做多少事情,借用“马力”来对其进行描述…… 马力 ,用马匹的工作能力来定义功率的大小。但是“ 马力”轻松地穿越了物理单位,它横跨了科学研究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它把科学技术和民众生活联系到了一起,它从诞生开始就清楚地向世人展示了“由机械带来的可预见的财富”。 我第一次看到“14马力拖拉机”是小时候在农村过暑假。新奇过后,首先就是对 马力 这两个字困惑不解,于是就找很多人请教……最后在明眼人的点拨之下:“1 马力 ”就相当于“1匹大马”,这 才恍然大悟,“N马力=N匹大马”,自己又推论“ 马力 =马的干活能力”。 很快 又开始困惑了,仅凭当时的智商和理解力,我最终也无法将“一台14马力的小四轮拖拉机在田间地头干活的场景”与“14匹健壮的大马在田间地头干活的场景”联系起来 。 无解之后,我却联想到了另一个场景,“14大马与1台14马力的拖拉机同场竞技”,这14 马对 马力 又将如何看待?……小时候,我总觉得同类之间更容易相互理解 ,比如人不懂野兽的语言,但是野兽懂得野兽的语言…… 【博主自评: 一件小事,反映出来的是“中土与西方”有多远,在中土学习现代西方的科技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说今天的学生,学的辛苦、学的苦逼、学的迷茫,这真是一件非常让人心痛,但又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如果要搞懂一件事情,在自己不知道也想不明白的时候,就只能一个人一个人的请教,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尽量领会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真实的情况是,找到“有我师的那三个人”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任务,而且有时不知不觉的自己也进入到了“有我师的那三个人”的候选名单。与其说是拼智力,不如说是拼体力;与其说是拼体力,不如说是拼意志力。 自立者天助之!】 经历工业时代的后发,到进入信息时代的竞争,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显然又一次落于了下风…… 如果信息时代比拼的不是机械,而是人……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哪个人被贴上 人力 的铭牌(就好像人们从工业时代开始给机械贴功率标签)。 那么, 当一个人清醒的时候—— 他、她、它能否相信,居然在地球上还存在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可以用“其他的人类作为基本单位”来标定自己的工作能力; 他、她、它能否相信,居然在地球上还存在着这样的一群人,“这群人自身变成了基本单位‘ 人力 ’ ”,于是“有些人=1 人力 ”、“有些人=N 人力 ”; 他、她、它能否相信,“他们居然等于N个自己”(这太匪夷所思了……)…… 透过玻璃我们看到的是别人; 当全部目光不穿过玻璃时,我们看到的是自己; 仔细想想,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有一部分目光穿过玻璃,另一部分没有穿过玻璃”; 所以 “ 把玻璃往眼前那么一放,我们往玻璃上那么一看,其实谁都能看的到”, 但是 “我们真正看到的” 其实是 “我们自己想看到的……” 如果说“人对 马力 这个词感到困惑”的原因,是人们‘无法在短暂的时间里’接受工业化带来的超越“生化个体”的“超能力”。 那么当我们 被进入信息时代时,我们能接受 人力 与 人 的强烈反差么? 我们站在那面镜子前面看到了自己么? 如果说,某人站到那面镜子前碰巧看到了自己: 他、她、它, 是会下意识的慌恐呢? 还是会下意识的恐慌呢? 还是会下意识问上这么一句“我看到的这个人是多少 人力 的人”呢? 抛开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等等各种时代…… 某人站到那面镜子前,碰巧应该看到 是 “ 自己 ”呢?还 是 “ 别人 ”呢? 当各色人类 站到那面镜子前,又有多少人不能看到“ 只要是人的时代,只要是在人类之间发生的竞争,比拼的永远都是人 ”呢? 人力 使 人类 完成了生物界几乎不可完成的任务,超越了“自身”,超越了“生化个体”对人类的限制。 当站在这样出乎意料的 人力 平面上时,这样一个‘ 不能够通过简单算数,使用加法数人头来计算力量 ’,而必须要‘ 综合使用加减乘来计算总实力 ’的平面上时: 又有多少人不能下意识地问出 “我=? 人力 ”、“这个国家=?人力”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呢? 同时,又有多少人不能下意识地问出“人类中的哪些?他、她、它(们)成为了 人力 的基本单位。”
个人分类: 盲人摸象|11053 次阅读|28 个评论
既需实力 又需合力----评美国参院10月6日通过议案为排华法案道歉
热度 1 黄安年 2011-10-9 20:47
既需实力 又需合力----评美国参院10月6日通过议案为排华法案道歉
既需实力 又需合力 ---- 评美国参院 10 月 6 日通过议案为排华法案道歉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0 月 9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对于美国经济大国的形成和崛起具有重大影响的横贯两大洋的太平洋铁路建成已经 142 年了 中国“沉默 ” 劳苦华工对于这条有着世界意义的铁路建成并提前通车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美国的利益集团以华工过于廉价侵犯了美国工人利益而煽动排华浪潮, 1882 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一个国家人民的排斥法律,从而成了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移民史、政治史和人权记录史上最可悲的记录之一。 1943 年 10 月 11 日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要求美国国会正式通过立法 , 废除一系列排华法令。他说:“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 , 并加以改正。” “采取这种早就应采取的措施 , 纠正过去对我们朋友不公正的行为”。 1943 年 12 月 17 日美国国会迅速通过并由总统签署,宣布废除《排华法案》。多年来 , 美籍华人华侨和美国政界有识之士为美国国会通过为美国历史上排华行为正式道歉并采取相应措施的决议和法案。 2011 年 10 月 6 日 , 美国参议院 6 日晚以全票通过一项法案,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法律表达歉意。报道称 “ 这一法案由参议员黛安·法因斯坦和斯科特·布朗等人联署提出。法案说,许多华人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发展、西部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遭受到种族歧视与暴力侵害,美国政府还通过排华法案等歧视性法律,对华人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对这些排斥华人的法律与其造成的不公正,参议院表示深深的歉意,并表示将致力于保护华人等少数族裔享有与其他美国国民相同的民权与宪法权利。”尽管这一法案姗姗来迟,也未能平息美国华裔的心灵创伤,还是具有象征意义, 表达美国民意的法律代表们意愿改变错误的人权记录和对华人的不友好政策,笔者以为这不仅仅是中国实力增强的结果, 这主要是各种合力的作用 , 既有中国逐步强大和美国需要中国的作用 , 更有美国华人坚持不懈的争取和美国政界有识之士协同努力的结果,仅仅依靠实力未必能导致参议院通过这类决议。 还要看到,这样的决议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 笔者期望美国政府和国会有进一步的实际行动来挽回影响 , 例如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决议为当年华工竖立纪念碑;为死难华工列出补偿费法案;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迫害华人华工真相等。此外,美国政府和国会需要从美国当年排华的错误导向中汲取教训,避免重犯当年制裁和排华的错误 , 如果一面通过决议为当年错误行为道歉,另一面继续重犯当年的错误 , 那么这种决议的积极意义会大打折扣的。 附相关报道和笔者《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前言( 2006 年 10 月)及《道钉 , 不再沉默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序言 。照片 7 张转自上述报道 , 更多照片请见笔者关于沉默道钉的两本书 (2006 , 2010) ******************* 美国参院通过议案为排华法案道歉 2011 年 10 月 09 日 09:02:43 来源: 钱江晚报 新华微博   美国参议院 6 日晚以全票通过一项法案,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法律表达歉意。推动法案通过的华人领袖 7 日表示,这一法案通过为美国华埠了结了百年耻辱,带来了迟到的公正。   这一法案由参议员黛安·法因斯坦和斯科特·布朗等人联署提出。法案说,许多华人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发展、西部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遭受到种族歧视与暴力侵害,美国政府还通过排华法案等歧视性法律,对华人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对这些排斥华人的法律与其造成的不公正,参议院表示深深的歉意,并表示将致力于保护华人等少数族裔享有与其他美国国民相同的民权与宪法权利。法案通过后,布朗表示,尽管道歉并不能补偿过去这些歧视性法律为华人带来的伤害,但承认过去犯下的错误仍然非常重要。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09/c_122130804.htm 美参议院通过议案为排华法案道歉 排华法案有何内容 2011 年 10 月 09 日 07:49:49 来源: 光明日报 新华微博 *************************** 图为在美国的华人劳工。(资料照片) 美国参议院 6 日晚以全票通过一项法案,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法律表达歉意。推动法案通过的华人领袖 7 日表示,这一法案通过为美国华埠了结了百年耻辱,带来了迟到的公正。 这一法案由参议员黛安·法因斯坦和斯科特·布朗等人联署提出。法案说,许多华人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发展、西部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却遭受到种族歧视与暴力侵害,美国政府还通过排华法案等歧视性法律,对华人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法案认为,这些法律与美国独立宣言中人人平等的理念不符,与美国宪法精神相违。对这些排斥华人的法律与其造成的不公正,参议院表示深深的歉意,并表示将致力于保护华人等少数族裔享有与其他美国国民相同的民权与宪法权利。 法案通过后,布朗表示,尽管道歉并不能补偿过去这些歧视性法律为华人带来的伤害,但承认过去犯下的错误仍然非常重要。法因斯坦此前说,她希望道歉法案能让人们了解过去那段历史,为受到排华法案伤害的华人家庭带来慰藉。(光明日报华盛顿 10 月 7 日电 / 记者 余晓葵)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09/c_122130148.htm *************************** 美国华人反响 议案最早推动者之一、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7日对记者说,听到法案在参院通过的消息后他激动不已。他说,这一法案的通过为美国华埠了结了百年耻辱,带来了迟到的公正。他说,法案在参议院通过之后,下一步就是推动众议院版本的道歉议案通过。众议院版本的道歉议案由华裔女众议员赵美心联合众议员朱迪·比格特与麦克·科夫曼提交。薛海培希望能在明年5月前促成其通过。 薛海培认为,推动国会通过道歉议案只是这件事的第一步,下一步他还希望推动白宫方面对此作出表示,并在华裔社区开展长期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华人了解自己祖先在美国的历史,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王丰丰杜静)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09/c_122130148_2.htm ****************** 华人研究学者:让别人道歉,归根结底还是靠实力 2011 年 10 月 09 日 08:49:00 来源: 广州日报 新华微博 华人研究学者:美国排华潮涌动时清政府也曾交涉 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   翻拍于旧金山的美国华人历史学会展馆。华人使用摇槽淘金的老照片。 广州日报记者庄小龙摄 匆匆去修建铁路的华工。资料图片 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有美国华人领袖称,“这是美国华裔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一天”。   这迟来的道歉为何意义重大?号称将“平等”作为立国之本的美国,为何在百余年前出台一个针对华裔的排斥法案?昨日( 10 月 8 日),记者专访了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潮龙起,请他为我们一一道来。   史料记载,华人在 19 世纪中期开始进入美国。 1849 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美国甚至世界各地因淘金热纷纷来到加州。华人也以极快的速度涌入美国。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潮龙起告诉记者,到了 19 世纪后期,华人交纳的淘金税占美国淘金税总数的一半。   排华根源 失业 + 工人运动   为拉白种工人选票,各州推出排华法案。    19 世纪 70 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排华思潮开始在美国白种劳工中抬头。美国工人认为,是华人劳工抢走了自己的就业机会。经济危机发生后,针对华人商店的抢劫、纵火和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不断增加。   “美国工人的运动也影响到政界。政客们为拉白种工人的选票,在各州乃至联邦推出限制、排斥华人的法案。”潮龙起介绍,除了被当做经济危机的“替罪羊”,华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也是他们被抵制的重要原因。   废除法案因世界局势   太平洋战争,美国需要中国作为盟国。 1943 年 2 月,《排华法案》被废除。   《排华法案》为什么会废除?潮龙起介绍,这与当时的世界局势分不开。    1943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需要中国作为盟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长期影响中美关系的《排华法案》问题引起美国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1943 年 2 月,延续了 60 年的《排华法案》被废除。   尽管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将《排华法案》称为“历史性的错误”,但此后的近 70 年时间里,美国国会或总统都没有对这部违反美国宪法,违背美国立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精神的《排华法案》表示道歉。   道歉不是“良心发现”   现在华人力量壮大了,再也不容小觑。   “但应该看到,这可不是美国政治家的‘良心发现’。在这近 70 年当中,一系列因素推动了今天的道歉。”潮龙起介绍,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美国民权运动兴起,少数族裔开始伸张自己的权利。“排华潮”从法律上和社会氛围上都被打破。   一方面,美国本土的华人群体在发展和提升。他们从“劳力阶层”逐步转变为“知识阶层”,从低等行业上升到实业与金融业,从不敢“发声”到参政、争取政治权益。 ……………………………………………………………………………… 反映资本家剥削华工的漫画。   翻拍于旧金山的美国华人历史学会展馆,参与修筑北太平洋铁路的华工老照片。 广州日报记者庄小龙摄   另一方面,进入美国的新华人移民也不再是“猪仔”。潮龙起介绍:“到现在,美国共有 400 万华人,是亚裔移民中的最大族群。这些华人移民有的来自中国内地,有的来自港澳台地区,有的来自东南亚国家。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掌握的技能、拥有的财产都有明显的提升。”   “让别人道歉,归根结底还是靠实力。 19 世纪后期,美国排华潮涌动时,清政府也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现在华人力量壮大了,再也不容小觑。”   被针对 只因树大招风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为何如此针对华人?这里面也有‘树大招风’的因素。”潮龙起介绍,在 19 世纪后半期,华裔是在美亚裔族群中的第一大族群。到 1882 年《排华法案》出台之时,在美华人的总数已经超过 10 万人。“当时就有美国媒体担心‘黄祸’,民间的工人运动甚至直呼‘中国人必须滚出去’。”   习相异 分歧导致排斥   “从生活习惯方面来说,华人还留着长辫子、喜欢聚居,这和美国本土居民截然不同。很多美国本土居民不了解华人,从而产生偏见,进而歧视、排斥华人。”潮龙起说,另外,美国的主流文化是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美国人也害怕华人奉行的东方文化对此发起挑战。   “《排华法案》及其补充法案剥夺了中国人的移民权,也剥夺了在美华人的基本生存权。”潮龙起说。比如,不允许华人的妻女来美团聚,导致在美华人几乎全是男性。中国人最珍视的家庭被残忍分隔。    1885 年,也就是《排华法案》出台后的第三年,美国怀俄明州发生了“罗克斯普林斯大屠杀”。由于华工工资低廉,当地矿山大量雇用华工,导致大量白人劳工失业。   罗克斯普林斯在 1885 年 9 月 2 日发生排华暴力事件, 28 名华人劳工死亡, 15 人受伤。 75 所华人房屋遭到烧毁。   在《排华法案》实施的 61 年间,华人进入美国的通道几乎被封死,已经在美居住的华人也受到各种刁难或被遣返。   “到了 1910 年 ~1920 年期间,在美国的华人人数下降到 6 万多人。”资料显示,到 1943 年《排华法案》废除之时,在美华人的人数约为 7 万余人。(文 / 记者黄茜 通讯员卢健民,除署名外)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   ■专家观点   通过道歉议案有利美国和谐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表示,美国参议院通过议案为排华法案道歉,是一项恢复历史公平和正义的积极举措,同时也对促进美国多族群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正面作用。   首先,排华法案问题是中美关系一个特殊的历史问题。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当时中国晚清官员懦弱,多次交涉无果,几十万华工在开发美国大西部过程中饱受奴役,之后却受到美国排华法案的长期打压和歧视。如今,美国参议院通过道歉议案,恢复历史公正,对促进中美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美国自身,通过道歉议案也有其重大意义。美国是一个多族群移民国家。有美国社会学家表示,族群关系永远是美国社会最大的一个问题。“但美国至今仍存在种族问题,这是奥巴马自己也承认的。因此,通过道歉议案对今天美国多族群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大有裨益。”   这次参议院通过道歉议案,与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渐增也不无关系。“近年来,中美关系越来越对称。美国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中国。这一点对于议案获得通过也会起到心理上的推动作用。”   美国华人组织还将推动众议院版本的道歉议案通过(由华裔女众议员赵美心联合众议员朱迪·比格特与麦克·科夫曼提交),争取在明年 5 月前获得通过。(记者 王希怡)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09/c_122130489_3.htm ***************************** 美修铁路华工多是江门人 每根枕木下都葬着华工尸骨 2011 年 10 月 09 日 08:54:03 来源: 广州日报 新华微博 1.5 万名华工十分之一以上死在铁路线上 几乎每一根枕木下面都埋葬着一个华工 华博馆内的塑像,再现了当时华侨在候审所被“问口供”的场景。 口供纸。    39000 多件华侨文物见证五邑先侨血泪史   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的广东江门,那里有一座华侨博物馆,里面收藏了 39000 多件华侨文物,见证了五邑先侨们在异国他乡生存闯荡的血泪史。昨日( 10 月 8 日),记者来到华侨博物馆一探究竟。   “当时华侨出国,主要为了生存。”江门市华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解道。 19 世纪中期,中国内忧外患交迫,加上五邑地区人多地少,民众生活非常艰难,当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先后发现金矿的消息传来,于是一批又一批五邑人前赴后继漂洋过海谋生。   “美国修建铁路雇用了约 1.5 万名华工,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江门人。” 华博馆工作人员讲解道,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华工们还要忍受白人监工的暴力鞭打,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华工死在这条铁路线上。“几乎每一根枕木下面,都埋葬着一个华工。”   尽管华工为加州黄金的开采和铁路的修建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美国白人对华侨的歧视、排斥却有增无减。 1882 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开始限制外来移民进入,排华运动愈演愈烈。   口供纸——排华时期的独特产物   “《排华法案》通过后,华工出国谋生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必须经过层层审核。后来, 1906 年的旧金山大地震使情况出现转机。”据华博馆工作人员介绍,旧金山大地震使当地政府存放的档案和资料毁于一旦,许多华人利用重新到移民局填写资料的机会,成为美国公民。为了应对美国移民局的审查,华侨们编制了一种“一问一答式”的移民培训资料,“口供纸”这种独特产物应运而生。  据华博馆工作人员介绍,当年华侨出国,要先由国外的亲友在当地移民局提交一份详细资料,官员会根据所提交的资料对申请者进行盘问,只要有一个问题回答不对(又称“爆纸”),申请者就不能进入美国。华侨们集中在旧金山的天使岛候审所等候接受歧视性的身份甄别,他们不仅要赤裸着身体进行体检,还要不停地被问问题。   据了解,目前华博馆收集到最早的口供纸写于 1902 年,而最长的口供纸则有 7 米长,上面记载了 800 多个问题。   华博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口供纸是江门五邑地区所独有的一种华侨历史文物,它是美国排华的一个见证,贯穿了《排华法案》存在的整个时期。”   美国侨领致力废除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的废除,著名美国侨领司徒美堂可谓功不可没。   祖籍广东开平的司徒美堂年仅 12 岁时便只身远渡重洋去美国闯世界,旅居美国 69 年期间,他领导当地华侨团结互助、除暴安良,深受拥戴。司徒美堂曾多次以致公党的身份代表美洲洪门广大华侨兄弟,多次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请求他提请国会讨论废除不得人心的《排华法案》。   罗斯福任司徒美堂所创立的华侨社团安良堂的法律顾问十多年,同司徒美堂结下深厚情谊。司徒美堂的来信言词恳切,使他深受感动。    1943 年 10 月 11 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一份议案,要求尽快废除《排华法案》。同年 12 月 17 日,国会讨论通过了这份提案,罗斯福立即签署总统令,正式宣布废除实施了 61 年的《排华法案》。(文 / 图:记者华莹、黄国金、黄文生)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09/c_122130596.htm ********************** 《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前言 ( 2006 年 10 月) 19 世纪 60 年代和 80 年代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在美国和加拿大先后建成,这在美国和加拿大历史上竖起了一座走向现代化、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谐的不朽丰碑。而这条铁路的建设与一个半世纪前远涉重洋来到北美的华工先驱们的伟大功绩密不可分。正是这支不畏艰险、勤劳朴素、沉默奉献的生力军,为太平洋铁路的建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862 年正值美国内战的关键时刻,林肯总统做出了建设太平洋铁路的重大决策 ,137 年前的 1869 年 5 月 10 日,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经过连续七年协同努力艰苦奋战 , 两支筑路大军,即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向东修筑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大军,和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向西延伸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大军,在犹他准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接轨,其中西段承担最艰巨任务的主力正是特别能吃苦和具有聪明才智的华工。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片,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并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同时也表明中国的最初移民潮,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等西部地区的崛起,做出了杰出贡献。    1871 年,成立不久的加拿大联邦政府决定修建一条像美国那样贯穿东西海岸的太平洋铁路,几经周折, 1880 年 4 月破土动工,但是进展缓慢。 1881-1885 年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发扬建设美国铁路的艰苦奋斗精神,仅凭铁锤、钢钎等简陋工具,穿过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难以逾越的山脉,终于在 1885 年 11 月 7 日在克莱拉奇地区打下最后一口道钉。贯通加拿大全境的太平洋铁路,为加拿大的国家统一,推动加拿大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样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中国劳工在建设横贯北美太平洋铁路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些无名的筑路英雄,就像无数沉默的道钉那样,铺就了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从事高强度、高风险工种,其中许多人因疾病、高寒、超强度劳累,以及塌方、雪崩、坠岩等工程事故而殒身异乡。在美国,他们不仅酬金极其微薄,而且还遭受种族歧视和排华浪潮等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铁路先驱们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用自己的血汗书写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1877 年美国国会两院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联合特别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书 , 就是当年美国排华和中国华工贡献于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见证,表明没有中国华工的参与,中央太平洋铁路要按期修建成功是不可能的;中国华工承担了横贯太平洋铁路工程中最为艰巨的任务,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中国华工在众多劳工中,最为勤劳苦干,最为出色,是廉价劳动力的最好来源;美国政府和铁路部门给予华工的待遇和白人劳工相比是不公正的。按照美国自由民主的立国精神、美利坚民族的传统精神、勤俭奋斗的精神、自由移民国家政策、自由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竞争规则以及《独立宣言》所倡导的人权价值观,华工应当得到公正的待遇和客观的评价;作为迈向现代化、建设北美家园、与各族移民和谐相处的楷模,中国华工是当之无愧的。    华工对于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开发的贡献,并不限于建设北美大陆铁路。他们积极投身于北美社会的各行各业,顽强不息、奋发图强,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内华达、亚利桑那、科罗拉多、爱达荷、犹他和新墨西哥等地和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等西部地区,华工开发金矿和其他有色金属;参加加州等其他路段铁路的修建,疏通河道、排涝改造加利福尼亚的低洼地、修筑堤坝、变沼泽地为农垦地;种植谷类等农作物和豆类等菜蔬,种植瓜果和栽培葡萄、苹果、核桃、樱桃、橙子等果树,使加利福尼亚成为果木园;此外,他们在发展捕鱼业、毛纺、制鞋、制帽、烟草、服装、冼衣、餐饮等行业中也起了独特的作用。早期赴加拿大的华工也不例外。华工在第一次北美移民潮中,无论是开矿、修路,还是务农,是名副其实的促进西部发展的生力军和推动东西文化交往的纽带。    然而不幸的事情随之发生 , 美国加州等地掀起了排华浪潮,华工的廉价劳力居然成了排华的主要依据。 1882 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一个国家人民的排斥法律,从而成了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移民史、政治史和人权记录史上最可悲的记录之一。在加拿大,随着太平洋铁路的顺利通车,也在 1885 年规定对华人入境加征“人头税”的歧视性法案, 1923 年更通过了禁止华人入境的排华法案,排华浪潮席卷加拿大。在风云变幻,黑云压城的极其恶劣环境下,美国和加拿大华人华侨在其后半个多世纪的北美社会中,忍辱负重艰难生活,努力和美国、加拿大主流社会相适应,度过难关,继续奉献美国、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社会。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汲取历史教训,才能共同面向未来。中国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历史的经验表明:美国和加拿大经济大国的崛起和发展,包含着中国华人华侨开发和建设北美的一份贡献,仅仅认为美加的发展是美加白人及其后裔努力的结果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移民政策是关系美加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中国华工开发美国西部和加拿大所做出的里程碑贡献是功不可没的,然而某些私利集团在国会通过了历史上对一个国家居民的排斥法令,违背了对于自由、民主、人权的承诺。美加人民要求公正地对待中国移民,有远见的政治家开始重新审视对华移民政策。 1905 年底 , 西奥多 ? 罗斯福总统第五个年度咨文中承认 , “排除华人移民歧视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我们国家过去对中国非常不公平 , 而且已经做了错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中结盟对法西斯侵略国家作战,在美国陆军服役的华人超过 1 . 3 万多人,占美国华人总数的 17 %,是美国各族裔参军人数百分比最高的族裔之一。加拿大的华人在二战期间应征入伍,被派往欧亚各个战场出色服务。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加深了华人华侨和美加人民的情谊,也促成了美加政府先后废除了排华法令,给华人华侨以公正的待遇。 1943 年 10 月 11 日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要求美国国会正式通过立法 , 废除一系列排华法令。他说:“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 , 并加以改正。” “采取这种早就应采取的措施 , 纠正过去对我们朋友不公正的行为”。 1943 年 12 月 17 日美国国会迅速通过并由总统签署,宣布废除《排华法案》。加拿大政府也开始了纠正排华的错误, 1947 年 6 月 17 日加拿大国会通过废除排华法案。 2006 年 6 月 22 日加拿大政府就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人头税”政策向全加华人正式道歉。    排华在美中、加中关系友好交往史上是一幕令人很不愉快的插曲。雨过天晴之后,中国华人华侨开始了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新生活,迄今数以百万计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港澳地区、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人华侨积极参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社会。美国、加拿大华人、华侨社会生活、结构和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几十年来,美国和加拿大华人华侨数量大增,在美国 2002 年时已达到 250 万,其中 70% 以上为第一代。 2005 年,华人已经成为加拿大第一大少数民族。今天,传统的唐人街已不再是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而是新移民甫抵新大陆的落脚点和中转站。在美国约 300 万华人华侨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已占三分之一强。华人华侨中具有高学历者的比例超过了其他族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北美主流社会的科研教育界工作,在工商企业界创办公司也渐成气候,并涌现出一大批闻名于世的杰出代表。美加华人在认同和努力融入美加主流文化的同时,还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愤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不仅“叶落归根”而且“落地生根”,为在丰富多彩的北美多元文化生活中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东西方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为建设北美发展和谐社会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促进了美中加中文化交流和美中、加中关系的和睦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事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前进,那些“沉默的道钉”、那些建设北美铁路的无名华工,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客观公正的评价。美国和加拿大领导人曾多次赞扬中国华人建设美国和加拿大的历史贡献。中国领导人也一再给予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以充分评价。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说:“中国移民早就来到美国,并为开发西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说:“19世纪中叶,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和美国人民一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共同铺设了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中国数以万计的华工参加了美国横贯东西部大铁路的修建工作”,“无数人为这个工程献出了生命”。许多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高度赞扬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功绩。这段历史愈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美加许多城市和社区都为沉默的道钉立碑,纪念这些“籍籍无名”华工开路先锋的丰功伟绩。 1991 年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向中国上海捐赠了一座用 3000 多枚道钉塑造的纪念碑,以表彰建设铁路的华工的功绩。碑文写着:“中国建筑工人所做的贡献是连接美国东西部海岸并促成其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也许这碑文能告慰于那些曾献身于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    跨入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今天,面向欣欣向荣的浩瀚太平洋,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美国、人均面积世界第一大国加拿大、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当共同珍惜和继续发展这来之不易的中美两国、中加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这是美加中人民和社会各界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们的共同期望。 100 多年前,中国的劳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越过重洋,构建中美、中加人民友谊的桥梁;在当代世界,太平洋理应成为联系中美、中加人民和政府间友好合作、和谐发展的更加坚实的纽带。    本画册依据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较为翔实的文字资料,反映了 19 世纪中晚期数万华工漂泊海外的坎坷遭遇,展现了一百多年前在北美建设的华工从生存挣扎到立足生根,为当地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希望画册的出版将有助于北美华人华侨了解、认识、参与建设北美社会的历史,有助于促进中国与美国、加拿大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友好交往,有助于北美移民社会和多元文化和谐家园的建设。    本画册的图片包括历史老照片、历史图片、当年报刊杂志漫画,以及必要的历史地图、铁路建设图,历史文献等。画册希冀图文并茂,寓叙事于图片。画册的附录包括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图片来源和注释,后记说明画册编著过程及感受。为适应不同读者对象的需求,本画册中前言、引言、附录,力图兼顾可读性、知识性、资料性。限于篇幅,在编辑出版时我们不得已舍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加华人生活巨变的大量珍贵图片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黄安年   写于 2006 年 5 月 10 日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全线贯通 137 年周年之际   (《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前言原载《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中文版) (说明 : 《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大型历史图片画册, 2006 年 10 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以中文版、英文版分别公开出版,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10 月 27 日发布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0100cid=21 )本书的 2006 年 4 月 4 日前言修改稿中还写有如下一段话 : “画册还反映了华裔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与美国人民并肩战斗打败侵略者的情景,汇集了近晚以来的美加华裔优秀代表,包括被誉为华人中的马丁·路德·金的王清福, 1932 年美国跻身好莱坞的华人艺术家黄柳霜( Anna May Wong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振道、丁肇中、朱隶文、崔琦、李远哲,著名华裔科学家吴健雄,美国华人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明,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丘成桐,美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和卢杰,在经济领域,苹果电脑创始人王安,来自台湾的美国华人 Yahoo 创始人杨致远,华裔女青年——“越战纪念碑”设计者林璎,著名画家丁绍光,青年华人作家《南京大屠杀》的作者张纯如,美国第一位华裔劳工部长赵小兰,华人冰上舞蹈世界冠军关颖珊,发现当年华工工资账本的铁路华工后裔赵耀贵,为推动加拿大平反排华法案及人头税 83 岁华人老翁黄金焕,以及靠自力救助还原当年无名华工墓碑,重建百人墓的侨界领袖,华工后裔的国会领袖,毕生为人头税平反的二战退伍老兵等等,以期全方位、多角度真实地还原历史面貌。”由于篇幅限制 , 最后出版时内容中删去了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的部分。) 《道钉 , 不再沉默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序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20 日发布 2009 年是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流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140 年前的 1869 年 5 月 10 日,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经过连续七年的协同努力艰苦奋战 , 两支筑路大军,即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向东修筑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大军,和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向西延伸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大军,在犹他准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接轨,其中西段承担最艰巨任务的主力正是特别能吃苦和具有特别聪明才智的华工。美国太平洋铁路是美国近代工业化的标志性产物,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片,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并推动美国迅速崛起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洋的世界经济大国,同时也表明中国的最初移民潮,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等西部地区的崛起,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奉献精神应为人们所了解,并给美国和中国人民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教育,成为美中人民友好交往、协同发展的难得教材。我们应该永远怀念这些沉默无语的“道钉”。 在谈到推动美国崛起的诸因素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外来移民对美国崛起所起的积极作用,也不能不提到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时铁路先行的作用,其中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建成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铁路运输是美国工业化道路中的先行官,对加快太平洋铁路在 1869 年的通车做出无可替代的历史功绩正是远涉重洋沉默奉献的攻无不克的冲锋队和敢死队的外来中国农民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近代中国最早一批的建设北美世界的农民工 ---- 华工和美国的崛起有着不解之缘。 但是在犹他准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汇合处的庆典上,人们分享欢乐时,竟然没有华工的身影。招募华工的倡议者查尔斯·克劳克感到很尴尬,便在萨克拉门托的一次庆祝会上以一句话提醒大家:“我愿意提请各位注意,我们建造的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被称为中国的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表现卓异的忠诚和勤劳。” 这一讲话被誉为美国移民史中著名的“一句话历史”。   历史是不该被遗忘的,太平洋铁路的建成离不开成千上万铺路的“沉默的道钉”——华工。正是万余名华工不顾生命安危和生活艰苦,在关键时间、关键路段,在平整路基、开通隧道、爆破山腰等关键岗位上连续奋战,才有横贯大陆的铁路开通。历史终于给勤劳纯朴、不畏艰险的中国工人以公正的评价。太平洋铁路贯通 50 年后,在犹他准州奥格登金色道钉 50 周年纪念活动中,一辆彩车上站立着当年被选中参加最后铺轨的八位中国工人中的三位,表明历史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华工对太平洋铁路建成的历史贡献一直为学术界所称道。有论著称,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完成“全为华人之功”,华工是“美国开路先锋”,“如果没有炸药知识并重视炸药的使用,如果没有中国人在令人目眩的高空贴在几乎垂直的悬崖上干活,如果没有中国人用生命闯过了白人难以忍受的艰苦难关,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负责的路段决不会建成。即使建成,时间上也要拖得很久。”“修筑这条铁路所要克服的障碍几乎是难以逾越的”,要“同山中的暴风雪和沙漠的酷热作经常性的斗争”,“这些困难的克服”,要归功于包括华工在内的数千劳工的“勇敢和献身精神”,施工中“最沉重的部分都落在他们强壮的肩膀上”,“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发觉中国劳工比加利福尼亚本地劳工更为得力,更能使公司获得巨大利润。这使后来承包美国西部地区铁路工程的资本家竞相仿效,引入更多的中国劳工。”华工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中最艰难的一段被称作“ 19 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连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也说,正是有了这条铁路,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梦想才得以实现,“过去即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从纽约到旧金山也要走六个月,而现在只需要七天”。    1998 年我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华人在开发美国西部所作的历史贡献与中美关系”上海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提交了《 1998 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长篇论文 , 以充分的历史文献资料论述在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中,华工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取得了决定性的贡献。他们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量华工在高强度、高风险劳动中死亡。然而令人愤慨的是,中国劳工在当时受到了酬金微薄、种族歧视和排华浪潮等不公正待遇。这种现象,甚至引起一些有良知的美国人的不平。今天,正确评价华工的贡献和揭示他们的悲惨遭遇,还他们一个公道,将有助于中美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2006 年 , 我编著了大型历史图册《沉默的道钉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中英文版同时出版) , 该画册依据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翔实的文字资料,反映了 19 世纪中晚期数万华工漂泊海外的坎坷遭遇,展现了一百多年前在北美建设的华工从生存挣扎到立足生根,为当地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画册的图片包括历史老照片、历史图片、当年报刊杂志漫画,以及必要的历史地图、铁路建设图,历史文献等。画册希冀图文并茂,寓叙事于图片。画册的出版有助于北美华人华侨了解、认识、参与建设北美社会的历史,有助于促进中国与美国、加拿大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友好交往,有助于北美移民社会和多元文化和谐家园的建设。    随着时代的前进,那些“沉默的道钉”、那些建设北美铁路的无名华工,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客观公正的评价。美国和加拿大领导人曾多次赞扬中国华人建设美国和加拿大的历史贡献。在跨入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向欣欣向荣的浩瀚太平洋,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美国、人均面积世界第一大国加拿大、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当共同珍惜和继续发展这来之不易的中美两国、中加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这是美加中人民和社会各界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们的共同期望。一个半世纪前,中国的劳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越过重洋,构建中美、中加人民友谊的桥梁;在当代世界,太平洋理应成为联系中美、中加人民和政府间友好合作、和谐发展的更加坚实的纽带。 2009 年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改革开放 30 周年,也是中美建交 30 周年,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国际事务严峻挑战,美中两国之间再次携手共进,回顾 140 年前中美两国人民合作共建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历史,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去年以来,山东齐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告诉我,准备拍摄北美铁路华工的系列记录片或进行专题报道 , 我尽己所能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及建议 , 希望这些影视记录作品能够早日和观众见面。 笔者曾多次呼吁加强对于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学术网络开发和系统研究工作 , 在这方面美国已经远远地走在我们的前面,笔者希望看到社科院、教育部等主管科研部门做出积极反响。国家科学院的信息研究部门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合作研究开发 , 将会事半功倍。 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研究实际上也应该是投资上亿的“清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涉及清政府时期的涉美和涉及英属加拿大的关系。我们不仅需要列入研究计划 , 还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财力。 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研究涉及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收集和研究 , 这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 迄今我们的华工究竟有多少人在多长时间内参加了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建设 , 还不甚了了,国内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对此也极少涉猎。 我国近代农民工最早出洋并取得最大成效的莫过于华工建设北美铁路 , 他们对于建设北美家园的贡献最大 , 然而又是弱势集团 , 如何维护这些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基本人权,是我们在研究农民工问题上需要特别重视的课题。 华工建设北美太平铁路的研究涉及对于华工遗族的追踪调查 , 这是口碑史料的重要内容 , 需要有专门部门负责牵头来从事这项研究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国内的而且需要美国和加拿大的学者协同配合,笔者在美国曾去过麻州北亚当斯探访在高校任历史系主任的华人教授,他告诉我在北亚当斯就有一些安葬华人的坟墓,上面写的是英文名字,中文名字叫什么需要考证,其中有些人可能是太平洋铁路建成后来到这里的。 从事美中关系史研究不仅要考察研究政治和文化现状,而且要研究历史上美中两国人民的交往,像具有标志意义的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研究是个重要的立项题目,我们的各类社科项目和美中关系史研究会的研究者需要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 大型图册《沉默的道钉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展现给读者的是珍贵历史图片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本书《道钉,不再沉默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则主要是对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的文字研究成果和资料辅以必要的图片。该书不仅集中了笔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 而且充分阐述深入研究这一课题的历史、现实意义,呼吁学界和媒体以“道钉”精神来探寻 140 年前中国建设北美家园农民工们的历史贡献和默默无闻的奉献。 本书收录了 31 篇文章。开篇《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贡献》详尽论述了建成与华工的关系。第 2-16 篇是对《沉默的道钉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画册的详细说明和补充 , 限于篇幅画册中言犹未尽的部分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尤其那些资料来源对于进一步研究有着借鉴意义。第 17-27 篇说的是笔者对铁路华工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建议。第 28-31 篇则附有四位专家对于笔者北美铁路华工研究成果的批评。 蒙白山出版社积极支持出版本书 ,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献给 140 年前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 沉默的道钉! 写于 2009 年 6 月,修改于 2009 年 7 月 (原载《道钉,不再沉默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 1-5 页,白山出版社, 2010 年版 , 又载《社会科学论坛》 2010 年第 16 期第 203-208 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64761
个人分类: 纪念沉默道钉(07-11)|4088 次阅读|2 个评论
网海泛舟:博文短评一则
pww1380 2011-8-4 22:18
杨文祥 如果勇气不足实力不强,就不要虚张声势,这样于事无补,徒生困扰。 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今人的头脑如果尚不及古人的智慧,中华民族这几千年的历史岂不等于白纸一张?! 如果勇气十足实力强大,那么用实力和事实说话就是,何须张牙舞爪,徒惹是非! ——评读马立诚博文《 2010 :周边外交痛定思痛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b8c780100stdv.html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2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力与评价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1-7-25 12:02
你的能力与实力,决定你的行为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别人对你行为的评价是“正面”或“负面”的。 如果你是伟人,你说的话叫做“主义”、“思想”、“理论”;如果你是普通老百姓,你说的话叫做“牢骚”、“扯淡”、“无聊”。 如果你是院士,你说的话往往代表“学术方向”、“未来发展趋势”,即使说的不正确,别人的评价往往是“高瞻远瞩”、“高,实在是高!”; 如果你是普通科研工作者,你说的话即使正确,别人的评价不外乎是“后生可畏”、“孺子可教”、“有点想法”、“这人还行”、“不要翘尾巴”等等。呵呵,是这样吧! 如果你是如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一样的伟大科学家,即使有“花边新闻”,也被称为“风流轶事”、“风流才子”、“一代佳话”;如果你是普通的科学家,别人的评价往往是“花心大萝卜”、“风流成性”、“见异思迁”、“喜新厌旧”。 …… 在某种程度上,你拥有的实力大小决定了别人对你的评价好坏。看来,若想得到别人的“正面”评价,还得大大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与“硬实力”才行。
个人分类: 趣谈|2401 次阅读|3 个评论
谈谈本土论文感想-论文、学者评价新角度
lxchencn 2011-3-15 20:50
近日欣闻F10科学论坛的唐朝克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JBC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可喜可贺!这让我想起多次谈到的关于本土论文的话题。 何谓本土论文?土生土长的思路、自己实验室完成、自己书写修改、以自己单位为第一单位、自己为第一或通讯作者的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也就说真正的自己实验室的论文。当然,每个人对本土论文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没有来自外力帮助的论文,这是最能体现实验室、学者真正水平、实力的一个指标,也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也是最值得让人尊敬、佩服的指标! 中国的科学研究已经与国际同行处于同一个合作、竞争的平台上,是骡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国际合作、国内合作非常重要,但原产地论文更应该受到重视和尊重,这是国家发展兴盛的必由之路和原动力,科学研究不仅仅要对人类有所贡献,更应该对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造福,更应该对自己身边的老百姓服务,让纳税的人们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本土论文多多益善,国际发表的高水平本土论文更让期待!
3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科学时代怎发展?世界科技重组 中国显实力
xupeiyang 2010-11-5 16:19
 日前,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院士第14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近80位院士和来宾共聚一堂,商讨欧亚发展与科技合作大计。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蒋正华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邦杜尔等出席会议。    世界科技重组中国彰显实力   2006年,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曾在两会期间呼吁,中国需要争取国际组织总部前来落户。   据统计,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国际组织有4万余个,但只有寥寥几个组织的总部设在中国。难怪会后几位中国院士纷纷感慨,这次国际欧亚科学院将总部秘书处落户中国,实在难能可贵。   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目前已拥有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澳洲等46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名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他们都是来自各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社会科学家。   1996年,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宣告成立。国际欧亚科学院先后11次选举出中国院士、通讯院士及荣誉委员(包括港、台和外籍华裔科学家),共计134名。他们之中有近1/3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其他国际科学院及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除了在俄罗斯、中国、英国、德国、日本等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科学中心外,国际欧亚科学院还设立了3个区域中心,即欧洲区域中心、欧亚区域中心和亚太区域中心,其中亚太区域中心涵盖了在世界经济与科技版图中最为厚重、最具活力的亚太范围。   成立14年来,中国科学中心在国际欧亚科学院的影响和地位不断增强。在本届院士大会之前不久,国际欧亚科学院总部主席团决议由蒋正华出任国际欧亚科学院执行院长,并在北京设立国际欧亚科学院总部秘书处,中国科学中心常务副主席汪光焘出任秘书长,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刘遵义出任亚太区域中心主席。   作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在贺信中也表示,中国院士份额不断增强,执行院长由中国人担任,在北京设立秘书处,这些都说明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在国内外科技合作舞台上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当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接见了以邦杜尔为首的国际欧亚科学院有关领导,表达了北京市加强与国际性科技组织合作的意愿,以及对国际欧亚科学院秘书处(北京)成立的支持。    别具一格的科学家共同体   14年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在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探索科技发展模式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在开展国际合作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受到国内外科技界同行的关注。   蒋正华在大会工作报告上将中国科学中心14年的发展经验总结为对外和对内两个方向。向外看,是加强中国科学中心同总部以及各国科学家的关系,使其能在更大维度上发挥作用。向内看,是增强自身的立足点,强化融合院士智力和汲取院士智慧的平台,使中国科学中心以一种新的姿态自立于国际科学组织之林。   与一般意义上的国立科学院不同,国际欧亚科学院是一个自主管理的科学家共同体。中国科学中心则于2009年经批准成为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   解决了法人和性质问题之后,中国科学中心开始积极筹措资金。目前中心筹集的捐赠款项共计2600万元人民币。此外,中国经济交流中心四川地震研究分析项目3万元美金的研究经费也已到账。   沿承非政府组织(NGO)灵活的管理模式,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态势。   比如今年5月,新疆吐鲁番的生态新区建设项目开工;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科学中心与欧洲科学院共同发起了城市卫生的未来论坛,成为世博会重大学术活动之一;10月,中心主办的中美地震科学与减灾研讨会在京召开;11月,中心还将在香港组织数字城市群建设和管理学术研讨会。   在聚集院士力量方面,中国科学中心迄今已涌现出3种类型的院士工作站/室:一种是专业性的,如吴清玉牵头的郑州心脏诊治院士工作站,一种是地域性的,如广州院士工作站,一种是学术群与地域结合式的,如北京城市科学学部院士工作站。   蒋正华表示,这3种类型院士工作站的出现,为进一步探索如何发挥院士智慧提供了初步的实践经验。   对于未来中国科学中心的发展战略,蒋正华透露,中心近期要积极参与和承担十二五规划的国家任务,继续加强中心的重要工作。同时,中心还要梳理出战略发展的路线图;总结学部和院士工作站/室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凝聚院士智慧的组织形式;拓展咨询的力度和层次,为智库建设铺路;履行国际责任,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责任编辑:马丽)
个人分类: 未来预测|1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一样的国家,不一样的实力
tarimriver 2010-9-13 05:19
1、美国人的实力:想打谁就打谁。 2、英国人的实力:美国打谁我打谁。 3、法国人的实力:谁打我我打谁 4、日本人的实力:谁打我我让美国打谁。 5、韩国人的实力:谁打我我和美国一块演习。 6、以色列的实力:谁心里想打我我就打谁。 7、俄罗斯的实力:谁骂我我打谁。 8、 朝鲜人的实力:谁让我心里不痛快我就打韩国 以上转自网络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157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科技将称霸全球
longfo 2010-7-17 06:03
美国《福布斯》杂志7月14日文章,原题:中国将在科技领域称霸的五个原因 中国对科学技术的关注持续不断,并且这种关注遍布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国的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日渐上升,管理者开始关注创新,而政府则在修改其政策,迫使美国公司不得不交出他们的技术。 这一趋势让华盛顿方面忧虑不断,然而这里却有五个理由,使得中国可能成功地达到在科技上称霸全球的目标: 1、中国的领导者懂得工科 在中国,9个政治局常委里有8个都拥有工科学位。美国的15名内阁议员当中,有六名的学位很低,只有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拥有较硬的科学背景。总统奥巴马和副总统拜登都是学法律出身。 评论:无论是工科还是其他,政策和政策贯彻的力度才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的发展除了领导的重视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成长的土壤. 2、中国的领导者希望在创新上超越美国 中国的政策将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都摆在了首位,无论是超级电脑的开发还是纳米技术,而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也是一大亮点。谷歌集团董事、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曾说:美国人在薯片上的投资都比在清洁能源研究上的多,这无疑令人感到悲哀。 评论:这是好现象,但是美国人也不傻. 3、中国的科技人才数量庞大 中国的科技人才库之庞大难以想象,位于上海的一家公司曾使用智商测试来筛选应聘者,最终竟然将门槛设置到了140,照理说全世界只有1%的人口智商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而美国公司在招聘时一般将门槛设置在125,因为美国的科技人才数量并没有那么多。 在2005年,美国共授予了137500个工科学位,而中国授予了351500个。 评论:嫩芽多,千万要保住咯. 4、美国的数学和科学教育相当失败 德克萨斯州的教育专家将美国高中毕业生与中国大学的招生标准进行对比,发现德州仅有41%的人的数学可以达到中国准大学生应有的水平,而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能达标的人只有24%。在之后的教育当中,只有2%的男生和1%的女生选择工科,但是中国的毕业生有近一半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评论:美国的教育的确失败,中国的也不见的成功. 5、中国正在获得美国的技术:全部 在2008年,索尼公司关闭了在美国的最后一家工厂,它的绝大部分电视机都在亚洲制造。中国的目标显然不是仅仅制造电视或电脑的配件,政府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正在鼓励中国的原创技术浮出水面。这项政策同时鼓励科技转型,迫使美国将其技术教给中国人,以换取其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商务部长骆家辉已经在6月份见证了这样一幕。 评论:中国不仅仅要获得,还要控制. 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或许成效缓慢。前不久,中国刚制造了全世界第二快的超级电脑,该电脑使用了英特尔制造的芯片。但是只要这项政策被执行下去,中国造出属于自己的芯片仅仅是时间问题。(来源:环球时报) http://tech.cn.yahoo.com/yxk/20100716/3o1r.html
个人分类: 伯乐论|2716 次阅读|9 个评论
逆转
tongqb 2010-6-10 17:44
昨晚看电视,打开第五频道,看瑞士女排精英赛。对抗的两队是德国队和美国队。德国姑娘多浅色头发,穿白色队服,一看就知道是欧洲日耳曼人种。美国姑娘则多黑人,穿红色队服,中间也有白人,但少。 比赛一开始,德国人凭着老队员多,准备充分,打得很顺。美国队则年轻队员多,心态似乎有波动,一传接得不好,处于逆境。很快,德国队就占了上风,并赢下第一局。当时我觉得美国队的实力不弱,特别是其中的一位黑人主攻手,攻球力量大,掷地有声。其他队员身高、力量多在德国之上,为何反而输球了呢?而且我觉得美国队的球队指导,是2008年带队力克巴西男队的指导,水平也在德国队指导之上,应该赢球才对,怎么反而输了第一局。第二局开始,德国队还是占了上风,美国队落后了不少,眼看美国队要玩完。到了后局,美国队队员显得不慌乱了,沉稳起来了,突然发力,一分一分追,从22比22,你来我往,一路比下去,竟然打到33比33,这时候美国队凭着二传的发球,得分,二传再发球,德国队竟然没有救起来,35比33,美国队赢了。随后两局,美国队实力发挥出来,明显占了上风,连下两局,实现大逆转。我一边看,一边想,美国队凭什么实现这大逆转的呢?第一,美国队适应了德国队的节奏,觉得只要把自己的东西打出来,是可能赢的,所以心态放得比较平了;第二,这是最主要的,就是美国队整体力量强于德国队,在平静的心态下,有韧劲了,把力量释放出来了;第三,转机的出现,美国队拦网比德国队强,拦死了德国队几个球后,德国队心态反而变得急躁起来,感到束手无策。 其实,在运动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逆转。但逆转的原因归结起来,无非都是我上面说的这几条。特别是有实力是逆转的基本条件。 我从这场球的大逆转,想到逆转是人生的一大主题。人们啊,千万不要因为暂时落后,或遇到困难,或遭受打击,或遇到不幸的事,就悲观失望起来,以至于得了忧郁症,不断地想跳楼。其实,人只要自己有力量,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暂时的逆境就迟早会过去,而迎来的是人生的春天。 最早悟出这个道理的是汉代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是陕西韩城南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的太史令,很有学问。他的传世之作是《论六家要旨》,他把战国时期的百家之说概括为六家,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并认为道家兼得五家之长,而无五家之弊。这在当时汉武帝贬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环境下,实在是大胆之论。司马谈很爱惜自己的儿子司马迁,他听说自己的儿子好学,就在司马迁十岁那年,把他从乡下接到长安,亲授古文。不久,又让儿子拜当时最负盛名的学问家董仲舒、孔安国为师,研究古今学术,通晓百家经典。就这样,司马迁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有实力的学问家。其后,他的父亲又鼓励他游览天下,亲历历史现场,搜集遗漏史事,开阔眼界,夯实学问的基础。司马迁游览过的地方遍及大江南北。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到这个时候,司马迁已有超人的实力。其父去世后,他被任命为太史令。他利用职务之便,博览皇家藏书处,收集了许多资料。经过四五年的准备,他于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在他把《史记》写了一小半的时候,大祸临头。原因是他在朝廷上为他的因深入匈奴腹地而寡不敌众的朋友李陵投降匈奴求情,汉武帝勃然大怒,下令施以宫刑,这不但使司马迁遭受无比的痛苦,还让他感到奇耻大辱。在这种逆境下,依照司马迁的性格,他宁可自杀,也不愿再活下去了。但司马迁为什么不自杀呢?他是怎样想的呢?原来他是想逆转。他想到历史上成就的伟业:西伯被囚(久)里,而演《周易》;孔子困厄不遇,乃作《春秋》;屈原放逐,遂著《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修治《兵法》;吕不韦贬蜀,世有《吕览》(《吕氏春秋》);韩非拘秦,乃传《说难》、《孤愤》这些前贤遭遇到这些苦难,可他们都能忍隐下来。我自己正在撰写的《史记》,为什么不可以隐忍苟活下来,把《史记》写完,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呢?这就是司马迁人生逆转的关键。他出狱后,决心发愤著书,他虽然出任中书令。但他的心不在做官上面,而一心撰写他的《史记》,最终在他在53岁那年,完成了《史记》的写作。《史记》成为中国史书的典范,成为无韵的离骚,成为二十四史之首。司马迁就这样实现了人生的逆转,从一位受宫刑的罪人逆转成伟大的历史学家、伟大的文学家,他成为中国历史书写独特体例的开创者。 当你面临困难和苦难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灰心。你完全可以凭你的实力和生活给你提供的机会,以勇气,以信心,以耐心,以恒心,实现一次伟大的逆转。 (2010年6月10日)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8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中美博弈背后的实力对比
qlms 2010-2-9 23:14
本文转载于联合早报网,网址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us100209a.shtml 从最近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执意会见达赖、中美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联想到十几年以前的银河号事件、美军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及南海撞机风波,都是美国佬首先发难,挑起事端。美国人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我们除了无可奈何地愤怒和严正交涉、抗议之外,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每一次美国挑衅的结果,几乎都是美国占上风,维护了美国的利益和霸权尊严,损害了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众自尊心。几个月后,雨过天晴,中美彼此照顾对方关切,成了利益攸关者。时间不长,美国再次有恃无恐地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再次一贯地、明确地交涉、抗议!两国关系重又回到冰点。周而复始,没完没了。   究其原因,这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有关。美国对于潜在的竞争对手一直采用处处打压遏制的手法。二十年前与前苏联冷战对峙,直至苏联瓦解,分崩离析。随后,美国便把遏制的重点转向了蓬勃发展的中国,视中国为头号敌人。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中美之间的实力悬殊过大,导致中国没有能力回击美国的挑战,只好一次次吞下美国塞给的苦果。   那么,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妨从经济、军事、科技、政治影响力四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经济领域的差距。2009年,美国的GDP达到15万亿美元,中国的GDP近5万亿美元,占美国的1/3,人均GDP仅占美国的1/15。世界企业500强,美国占140家,中国内地占34家,中国入围的系清一色的政策垄断性企业。两国贸易:美国商品已经渗透进中国的各个角落,并且占有相当大的稳定的市场份额。穿的有耐克;喝的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吃的有肯德基、必胜客;汽车有通用、福特;电脑有HP、戴尔;98%的电脑用户安装的是微软的操作系统;网络搜索引擎有谷歌;医院使用的CT诊断机,产自美国的GE;民航飞机市场被波音和空客占有,波音占据了中国民航市场最大份额;卫星导航有美国的GPS,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用户还非常有限。反观我国的输美商品,以服装鞋帽、箱包、打火机、紧固件、橡胶轮胎等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美两国倘若全面开打贸易战,结局如何呢?美国限制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输美,市场商品空白将会有韩国、越南、菲律宾、墨西哥以及南美洲的国家来填充,对美国的影响不是很大。而对中国却影响巨大,将会有大批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中国限制美国商品进口,对美国的影响依然不是很大,而对中国的影响却是很大,因为美国的一些高科技产品是我们必须的、不可替代的。假若美国限制英特尔、AMD的CPU向中国出口,会使中国的所有电脑生产企业停产;我们买不到美国高通、德州仪器的手机基带芯片,会使我国的高档手机生产线停摆。有人会说,我国减持8000亿美元的国债,迫使美元贬值来对美国施压,不是有力的反制手段吗?岂不知这正中了美国人的圈套。到去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4万亿美元,如果美元兑换人民币贬值10%,我国将蒙受2400亿美元的损失。美元贬值反而会增强美国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进而降低美国的失业率。奥巴马最近强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就是看到了这一点。   军事领域的差距。美国军队的人数虽然只有中国的一半,但军事投入、军事思想、武器装备、军人素质、战场经验等形成的综合作战能力,却是中国军队无法相比的。现在已不是冷兵器时代,那种僵化的精神致胜论其实早已过时。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军人士气不可谓不高涨,但在美军陆海空饱和火力的轰击下,迅速土崩瓦解。南联盟军人的意志不可谓不坚强,在北约军队七十多天连续不间断的空袭下,只能到处躲避,最终失掉了科索沃。现在的美国军队是高技术武器与高素质军人的融合体,军事实力毫无疑问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与之相比差距巨大。去年美国的军费开支占世界军费的一半,达到6120亿美元,我国的军费开支不到700亿美元,只有美国的1/9。就主要武器装备来讲,存在着2050年的代差。美国的小鹰号系列常规动力航空母舰,首舰1961年4月服役,标准排水量6万吨,该型4艘航母已全部退出现役。尼米兹级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1972年下水,满载排水量9万多吨。目前美国在役的航空母舰共有11艘,舰载战斗机和预警机一千余架。而我国现在连一艘航母也没有,据网友推测,排水量4至6万吨的航母正在江南某船厂设计建造之中。如果消息属实,服役也是5年以后的事情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C-5银河军用运输机,载重能力高达120吨,1970年春开始交付美国空军使用。而四十年之后的今天,我国载重50吨的大型军用运输机,才刚刚进入设计制造阶段。我军现在使用的仍然是俄罗斯的伊尔-76和载重20吨的运-8国产运输机。我国生产装备的歼-10战斗机,据说能够达到F-16战机的水平,而F-16战机美国早在30年前就已部署,现在已经面临淘汰。世界上典型的4代战机F-22,美国已经装备了近二十年,我国的4代战机还没有试飞,据传闻要8至10年才能装备空军,比美国晚了又是30年。电子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网络信息作战能力远较其他国家更胜一筹。军事能力最为强大的美军,假设介入台海战事或中日争端,必将发挥他的信息作战能力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那种寄希望在陆地与美军一决雌雄的情形,恐怕不会出现。   科技领域的差距。在世界一流大学百强排行榜中,近六十所美国大学位列其中,我国的清华、北大是否在百强之内尚存争议。钱学森生前曾对温总理感叹道: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美国的高素质教育和创新性社会环境,使之成为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度。美国的科学发明占世界的80%以上,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占世界的70%以上。美国硅谷早已成为世界IT业的发动机。我国企业是靠生产服装、煤炭、钢铁等实物生存,美国企业是靠奇思妙想的智力产品赚钱。美国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IBM、HP、GE、通用、波音等一些老牌巨型企业,单个企业每年的科研投入都在百亿美元以上,远超我国中科院科研拨款总合或者是我国所有高校的研究经费总合。美国的英特尔、微软、思科、苹果、谷歌等高科技IT企业,凭借高额薪酬待遇以及能够激发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吸引来世界各地的IT精英从事研发,企业研发人员的比例达到50%以上,并且每年要拿出销售收入的10%-40%作为研发经费。精英人才加上高额投入,使美国企业牢固占有科技制高点。英特尔的CPU电脑处理器,占世界市场的80%左右;微软的电脑操作系统更是一统天下;苹果仅凭一款iphone智能手机,竟然创造了全球年销量6000万部的奇迹。与之相比,我国的国有或是民营企业无不相形见绌。美国强大无比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美国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近年来尽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科技创新体制存有缺陷,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科技进步的步伐相对比较缓慢。对此结论,有人会质疑说,我国的航天技术不是挺先进的吗?殊不知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早在1969年就载着3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据我国航天专家透露,我国的载人登月最快要在2020年,至少比美国整整落后60年。   政治影响力的差距。一是意识形态迥异。美国所标榜的自由、民主、人权,已成为西方世界的普世价值观,从而使美国似乎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脱胎于封建专制社会的中国体制,却不断遭到戴着墨色眼镜的西方世界的质疑和诟病。二是国家分离主义作祟。美国结束南北战争以后,实现了国家统一,不存在分离主义的问题。在我国,藏独、疆独、台独三独势力相互勾结,在国内和国际上不断制造事端,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及国家利益。为了在国际上遏制他们分裂祖国的图谋,极大地消耗了我国的经济资源和政治外交资源。三是新闻媒体宣传的强势与弱化。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大型报业媒体集团,控制着美国甚至世界的大部分重要新闻信息资源。他们对中国肆无忌惮、连篇累牍地进行歪曲报道和宣传,千方百计诋毁我国的政治体制。我国的报纸、电视、电台及网络传媒虽然在国内的宣传铺天盖地,但在国外的声音却十分弱小。这种舆论宣传一边倒的失衡态势,往往使我国处于被动难堪的境地。四是经济、军事、科技综合作用的差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乔治.马歇尔,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即美国帮助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渗透和扩张。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欧洲盟国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美国也借此加深了与欧洲国家的政治军事联系,形成了跨大西洋联盟。目今的世界,美国与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以及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结成了牢固的军事同盟关系,美国在世界的120多个国家建有永久性军事基地。我国虽然朋友遍天下,但是结交的都是亚非拉的穷哥们,一个个饥寒交迫、战乱不止。假如中美走向全面对抗,铁定支持美国的至少有几十个发达国家,而与我们站在同一条战线的又会有谁呢?是朝鲜、伊朗、巴基斯坦还是委内瑞拉?我们不得而知。   落后就要挨打。要彻底改变中国受美国欺负的命运,必须中国人团结一致、发奋努力,具有超越美国的强盛国力。然而,实现这样的目标还十分遥远。   山东 张安来
个人分类: 联合早报网|23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震:考验国家的硬实力
大毛忽洞 2010-1-17 10:26
地震:考验国家的硬实力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一个国家的实力硬不硬,强不强, 不是政治家说了算, 也不是经济学家说了算, 也不是军队统帅说了算, 而是土地爷说了算。 因为土地爷主管地震。 谁能控制土地爷的破坏效果, 谁就是世界第一强国!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4681 次阅读|4 个评论
第十次全球综合国力排名
canoco 2008-10-24 23:21
2008年8月24日,美国发布《第十次全球综合国力排名》。中国综合国力在美、日、德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其中经济实力世界第三,军事实力世界第三,科技实力世界第八,教育实力世界第十。 中国的综合国力相当于美国的48%,其中政治力相当于美国的92%,外交力相当于美国的89%,资源力相当于美国的88%,军事实力相当于美国的36%,经济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5%,科技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0%,教育实力相当于美国的12%。 中国经济崛起刚刚开始,还差的很远 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是世界第三,但仅相当于美国的25%,人均GDP位列全球第100位,仅相当于美国的5.5%。无论从经济总量上看,还是人均GDP看,中国经济与美国的差距都非常巨大。这说明中国经济的崛起才刚刚开始。 中国军事崛起方兴未艾,但仍然脆弱 天基力量:中国仅为美国的5% 美国的卫星数量超过400颗,占世界卫星总量的一半以上,军用卫星超过100颗。 中国在轨卫星一共20颗,且中国官方一直声称都是民用卫星,最多也就是军民两用。 空军:中国仅为美国的20% 美国空军38.26万人,配备预警机52架,战斗机2674架,战略轰炸机174架(其中B-1B型95架、B-52H型66架、B-2A型13架),侦察机57架,运输机846架,加油机607架,教练机1225架,直升机220架。另外,美国民用直升机在1万架以上。 中国空军22万人,各型作战飞机3000余架,直升机250架,600座地对空中程导弹发射装置,2000门高炮。 按照质量乘以数量的原则,中国空军的实力仅为美国空军的20%。 海军:中国仅为美国的15% 美国海军57万人,配备潜艇95艘(其中战略潜艇18艘、战术潜艇75艘、其他用途2艘),航空母舰12艘,导弹巡洋舰30艘,导弹驱逐舰57艘,导弹护卫舰44艘,巡逻舰艇20艘,扫雷舰艇25艘,两栖舰艇252艘,支援及杂物舰艇93艘(其中中途补给舰40艘),军事运输司令部辖船只123艘。 美国海军航空兵配备飞机2732架(其中作战飞机1598架),直升机1361架(其中反潜直升机321架、攻击直升机180架)。 美国海军陆战队17.3万人,配备各型飞机约1000架、主战坦克403辆、轻装甲车590辆、两栖装甲车1258辆、火炮857门、反坦克导弹3225具、火箭筒3142具。 中国海军30万人(包括海军航空兵5.6万,海军岸防部队3.5万,海军陆战队5.6万人),配备74艘主战舰艇,55艘柴电潜艇,6艘核潜艇,55艘中型和重型两栖攻击舰,49艘海岸导弹巡逻艇。 按照质量乘以数量的原则,中国海军的实力仅为美国空军的15%。 陆军:中国与美国相当 美国陆军49万人,配备主战坦克M-60A3、M-1A1、和M-1A2型等共7836辆,轻型坦克M-551型131辆,装甲侦查车狐狸113辆,步兵战车M-2和M-3型共6720辆,装甲输送车M-113型18200辆,各类火炮7428门,高炮329门,反坦克导弹32857具,防空导弹复仇者式660部,爱国者式474部,各型飞机264架,直升机5002架,两栖舰艇161艘。 中国陆军18个集团军共140万人,配备59式坦克5500辆,69式坦克200辆,79式坦克500辆,88B式坦克500辆以上,98式坦克约500辆,99式坦克700辆。 按照质量乘以数量的原则,中国陆军的实力与美国相当。 核力量:中美双方均能确保摧毁 美国拥有洲际弹道导弹580枚,其中民兵-Ⅲ型530枚,和平维持者50枚。美国拥有的432枚潜射弹道导弹配置于18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俄亥俄级S□□N-734型10艘,每艘携带24枚三叉戟D-5导弹;S□□N-726型8艘,每艘携带24枚三叉戟C-5导弹。 中国拥有160枚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3200公里洲际弹道导弹20枚,射程12800公里的东风5A型导弹30枚,射程8000-10000公里的东风31型导弹24枚,射程12000公里的东风31A型导弹50枚,092级海军巨浪2型导弹20枚,094型战略核潜艇巨浪4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16枚。 按照确保摧毁的原则,中美双方均能确保摧毁。 台海战争:中国不敢轻举妄动 虽然中国的天基力量仅为美国的5%,空军仅为美国的20%,海军仅为美国的15%,但是由于中国陆军与美国相当,且中美双方均能确保摧毁,所以中国的军事实力在总体上相当于美国的36%。 台海战争是天基力量、空军和海军的战争,美国只要动用全部的天基力量,10%的空军和10%的海军就可以对中国形成军事优势。因为中国的天基力量仅为美国的5%,空军仅为美国的20%,海军仅为美国的15%,且中国无法把其全部海空力量都投入到台海战争中。中国辽阔的国土和海疆使得中国最多只能将80%的海空力量投入到台海战争中。 战争是军事实力、军事谋略和战争意志的较量,美国可以凭借其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数量在台海战争中占据军事实力的优势,但解放军总是能够凭借军事谋略和战争意志以弱胜强。因此,解放军的不败神话与美军的科技神话都避免在台海发生碰撞。谁都不希望自己的神话破灭,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原创几乎为零,教育质量非常有限 中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歼10以及歼14等都是跟随性科技成果,从1949年到2008年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原创只有十几项,与美国取得的近千项重大科技原创相比,中国的科技原创可以说是几乎为零。 这是由中国的教育质量所决定的。中国人很聪明很勤奋,但是中国人经过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之后,就非常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只是锻炼出很强的考试能力。中国大学的宽进宽出使得中国大学流行60分万岁,这样中国人经过大学教育之后,连考试能力都丧失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中国教育的确如此糟糕。但是对于少数中国精英而言,中国教育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不可否认,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是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差距不断缩小的根本原因,而中国教育在这个过程是做负功的。 但是,中国潜力令美国感到恐惧。一旦中国大学学习美国大学搞宽进严出,中国的科技实力就爆炸性增长。中国大学的宽进严出才是对美国真正致命的一击。但是让美国感到欣慰的是中国大学仍然对宽进宽出这种自废武功的教育非常满意。 与美国相比,中国当前的经济、军事、科技和教育都非常稚嫩,中国国内也存在各种问题,但是中国崛起已经不可阻挡。中国教育的进步非常缓慢,但最终会实现对美国真正致命的一击。中国本土的人力资源一旦被中国教育培养成人才资源,美国就注定会丧失人才资源优势。这样一来,中国超过美国就是历史的必然。中国超过美国或许是在2020年,或许是在2050年,这取决于中国教育何时实现对美国真正致命的一击。
679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