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蚊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广州的天气与蚊子
热度 12 cutefay 2011-7-11 00:10
我记得去年7月4日去了杭州和上海,刚好赶上江浙一带高温天气,在外面游玩的时候就像洗桑拿,很憋气。而今年的7月4日则出差去广州,恰好又赶上广州的高温天气。 初去广州对广州的天气很不适应,就跟去年去浙江一样,湿度太大,让人感到胸闷。好在去调研的地方以及住的地方都有空调,还不至于那么难受。但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广州的蚊子。 我是O型血,好像是除了B型血之外最招蚊子的血型。我记得在以前实验室里,我的座位周围有几个人比我更招蚊子,只要他们在,蚊子从来不叮我,而我这次来广州,和我同来的几个人都没有我爱招蚊子,于是,我就成为蚊子的食物了,每天腿上都会被咬好几个大包。广州的蚊子特别厉害,咬一下会起很大一个包,并且广州的蚊子白天也很叮人。尽管随身带着风油精,但仅仅靠局部涂一点点风油精的威力还不足以驱蚊。于是就赶紧去买了一瓶驱蚊花露水,每天胳膊和腿上都涂上,结果就这样,还是被蚊子叮了两下…… 就冲着南方的这种天气和蚊子,我可不想在南方的城市工作和生活,虽然北方冬天比较干燥和寒冷,但我还是想继续生活在北方。
个人分类: 游记|4014 次阅读|25 个评论
抗议,强烈谴责
w357768473 2011-6-7 13:00
我已经与相关蚊子进行接触,提出了严重抗议,强烈谴责其在不告知的情况下侵犯本人,我将除武力之外的任何手段,对其进行疯狂报复,O(∩_∩)O哈哈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夜色下的一只蚊子
热度 4 BaoHaifei 2011-6-7 12:25
夜色下的一只蚊子 鲍海飞 2011-6-7 昨夜蚊子嗡嗡叫,左耳唱来右耳闹; 想想苦来又可笑,小小蚊子本领高。 叮人鼻子咬人脚,一夜无眠烦又恼。 开灯怒起寻小咬,两只飞客落墙角; 拿起拖鞋高举起,屏住呼吸轻落脚; 待到近前一声响,一只死去一只逃。 拍死蚊子印墙上,孤苦伶仃细腿脚, 却是血迹斑斑溅,呼风唤雨或许消。 暂留墙上作警示,哪个蚊子还敢嚎! 若要再来寻烦恼,此个下场此个照!
个人分类: 流水诗|29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有关在学生中间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话题
tengyi1960 2011-4-7 11:01
对于信息素养的培养问题,是教育上一个长久不衰的讨论话题。 许多学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前端教育——如何获取文献,卓有成效,然而在 信息素养的中、后端——分析利用和正确展示方面的教育 “给力”不足。 由于许多科研人员在这一方面存在少许的“缺陷”,所以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具有较广泛的满足用户需求的“机会”和“能力”,表现为: 首先是“20%知识解决80%问题”原理的应用。 如:在“信息丰富,知识贫乏”的现状下,聚焦于“目的性(捉住最关键的问题)”和“受众收益分析(价值计算)”的训练能够有效避免收集信息后“高射炮打蚊子”和“对牛弹琴”等低效用的现象。 其次是“信息增值——减少平均信息量”原理的应用。 如:在信息处理中正确选择和处理信息吸收、消化、排序、浓缩、扩张、交流、检验、表达等必要方法和程序,有效地产生信息增量(创新点)或知识结构与效益的改良。 最后是信息关联、链接、延续性、连续性问题的处理。 如:对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知识点连续性发展说明;对相关影响的学科或研究范畴的知识链接和参照说明; 对公理、定律和假说的运用程度或质疑的力度把握;对组织力、影响力、说服力提升在表达效果中的安排等。 这些曾经被许多同志忽视掉的能力培养,正是区别劳动者信息素养的重要标准。 是在激烈竞争中能够胜出的“秘密”武器:)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1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度技术——灭蚊激光炮
songshuhui 2011-1-5 14:03
猛犸 发表于 2011-01-04 15:48 微软的前首席技术官Nathan Myhrvold是个有趣的人。他建立了微软研发中心、跑遍世界去挖恐龙化石、摄影,以及借助一篇关于企鹅排便的论文来研究企鹅泄殖腔的物理特性看起来简直像是《生活大爆炸》里那类极客的真人版。这位极客在今年演示的一种新灭蚊工具不仅获得了盖茨基金会的赞助,还入选了《时代》周刊今年的五十大最佳发明榜单。这种新工具一把微型激光炮,全自动击发,三十米范围内百发百中,而且只会消灭雌蚊子并非性别歧视,而是因为雄蚊子是纯素食主义者。 雌蚊子也只是在要产卵的时候才会吸血,以供应卵发育时所必需的蛋白质。它们会用口器上的锯齿锯开皮肤,刺进毛细血管,注入唾液以防止血液凝固,然后饱餐一顿。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也许人们还能忍受那一点点红肿和瘙痒;问题是,一些病毒、病菌和原生动物也会随之进入人体的血液,不同种类的蚊子将会让人们染上从丝虫病到脑炎等等多种类型的疾病,而其中又属疟蚊携带的疟原虫带来的危害最大这种单细胞的原生生物会在肝脏和血液中大量繁殖,破坏肝细胞和血红细胞。按照国际卫生组织的估算,每年大约有三亿人会感染疟疾,其中的死亡人数则会超过一百万。 通过大量喷洒DDT这种剧毒有机杀虫剂,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几乎完全消灭了疟疾,并且顺手杀害了大量的其他昆虫、鸟类和鱼。直到1962 年,以那本《寂静的春天》的出版为起点,人们又花了十几年时间才逐渐意识到DDT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直至让DDT退出历史舞台。目前疟疾肆虐的地区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和依然保留着原始风貌的地区,特别是在内战频繁、公共医疗和卫生条件恶劣的非洲尤为严重。 盖茨和梅琳达比尔基金会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赞助那些能够减少疟疾的发明和方法。2008年,这个基金会向Nathan建立的Intellectual Ventures公司投入了一百万美元资金,以资助他们开发出遏制疟疾的方法。IV公司很快研发出了一系列工具,为疟疾检测和低成本的疫苗保存都提供了新方案。而这个激光炮灭蚊的主意,则是这一系列解决方案中重要的一环。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参与设计星球大战计划的物理学家Lowell Wood就曾经提出过用激光灭蚊的想法,不过当时并没有人打算将其付诸实施。在二十年之后的2008年,他和来自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 Jordin Kare,以及Nathan及其他几位研发人员终于有机会实践这个主意,最终开发出了这种小型激光炮的原型,它能够在一秒钟之内消灭数十只蚊子,而不会伤及其他生物。 这种自动防御装置的基本构成并不十分复杂,所有硬件基本上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开发者们甚至还在一本手工杂志《Mak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教人们自己在家里做一个灭蚊激光炮。你可以在ebay上买到部件。他们说。 所需的部件包括几个红外发光二极管、数码相机的CCD(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光驱或者蓝光DVD播放机里的激光器、一些透镜、拥有一定程度计算能力的硬件和软件,以及一些用于路标和隔离带的逆反射材料这种材料能够把光线沿着入射方向反射回去。把它们组装在一起,就能造出一部微型蚊子防御系统了。 在这个系统中,灭蚊过程可以分成探测、识别、验证和消灭四个阶段。首先,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会射出红外线,照射到对面的逆反射条再反射回来,形成一个光回路,被CCD接收。如果有任何物体遮挡住反射光线,CCD就会捕捉到物体的影子,交由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整个过程的原理与一些银行或博物馆的安全系统很像。接下来,如果初步判断入侵者可能是蚊子的话,一束不具杀伤性的激光将会射向这个飞行物,来判断它的体型、振翅频率,以进一步识别它的种类。这个过程能够分辨蚊子和其他飞虫,甚至能辨别蚊子的性别因为和雄蚊子相比,雌蚊子的振翅频率更低一些。然后,如果确认是需要消灭的雌蚊子,激光炮将会再发出一束无害激光,确保激光头和蚊子之间没有其他障碍物。最后,杀伤性激光射出,一道轻烟之后,蚊子被击落。它们将会因为高温而死去,或者因为翅膀被烧焦而丧失飞行能力。 激光武器不像高射炮那样需要测距之后再发射,而和光速比起来,飞行中的蚊子就像悬在空中的雕像一样稳定,不会打偏。而且,杀灭蚊子这样的小昆虫并不需要太高的能量,也就避免了误伤其他动物或者人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它对环境完全不会产生危害。 目前这种激光炮的有效距离大概是30米,激光器的旋转范围为22度,如果要在自家四周建立起一个防蚊网的话,最少需要八台这种设备。听起来似乎是一大笔投资,但是Nathan认为,如果大量生产的话,成本将会降到50美元以下。 不过,这种装置也许并不会很快投入使用。IV是一家发明公司,他们本身并不打算生产这种产品,也不打算将其推向市场。而这种激光炮只是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过测试,在真正使用时是否有效,目前断言还为时过早。它是否能够在各种天气状况下都能有效工作?那些刚好停在人们身上而混过这道安检的蚊子该怎么办?以及,50美元的成本是否过于乐观? 当然,这些问题都不妨碍它成为今年《时代》周刊评选的50大最佳发明之一。毕竟,对于那些疟疾肆虐的地区来说,这种灭蚊激光炮可能是最无害也最有效的工具了。
个人分类: 物理|1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后的疯狂
songshuhui 2010-12-21 20:07
liunianlong 发表于 2010-12-14 11:13 饱受了一个夏天的蚊虫滋扰,原本指望秋风能像扫落叶一样,把万恶的蚊子赶尽杀绝。可惜事与愿违,就在这天下无蚊的黎明之前,却迎来了蚊子的疯狂反扑。 29℃左右是蚊子们最中意的温度。毫无疑问,夏天的蚊子最兴奋。但经验告诉我们,却是10月底的蚊子最恼人。这个季节夜晚气温较低,而暖洋洋的室内,就是最舒服的所在。在体温和二氧化碳的吸引下,雌蚊子们扯着母爱的大旗,肆无忌惮地把我们的呼噜撕成碎片,用嗡嗡的婚礼进行曲,给我们的美梦送葬。 没错,雌蚊的振翅频率较低,正是雄蚊心中的琴瑟之声。雌蚊必须从人血中吸收了充分的蛋白质,蚊子卵才能成熟,成为吸血这一崇高事业的接班人。 准妈妈们准备了吸血利器。利嘴尖端的一列锯齿,可以轻易地割开皮肤,而且刺激最小,力争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公子哥们缺少这一圈锯齿,空有一张唬人利嘴,也只能在花丛中吸点植物汁液,嘴巴都能淡出鸟来。就像多数雄性动物一样,花枝招展的外貌,都是些吸引娘们的花招。不过,这些哥们充其量只是只贷不存的精子银行,供雌性储户们随时取用,被挤兑一空时,就只能呜呼哀哉了。可真是一帮吃斋的料。 雌蚊子倒也没有辜负银行的一片苦心,这一辈子只交配一次,把的精子都留在体内备用。一旦卵子在人血的滋润下瓜熟蒂落,就分出一小撮精子,用来受精。想来也是,当她们冲破纱窗蚊帐的层层设防,屏声静气等待除虫菊酯(杀虫喷雾的主要成分)的毒气散尽,捏着鼻子绕开涂了避蚊胺(驱蚊水的主要成分)的美味地带,好不容易从肥得流油的五花肉处啃得一口,谁敢担保软弱无能的精子银行就在附近开有提款机呢?所以,随身备一大钱包装满现钞是最保险的做法。 随着气温骤降,雌蚊也得为自己准备后路了。她们得趁着身子骨还能动弹,捞上最后一票,为漫长冬天储备能量。来年开春时,再从蛰伏中苏醒,制造新一批害人机器。 一旦寒冬来临,她们只能躲在尽可能温暖的处所,哆哆嗦嗦地过冬。她们从来不做寒号鸟,因为她们根本就没有垒窝的意识,砖缝、门背、衣橱就是过冬的好场所。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地方挨冬,会是多么辛苦的工作。而且死亡率极高,绝大多数的雌蚊都会葬身于此。 别太悲天悯人,这只是自然界的自然调节方法,没有这么一个淘汰率极高的冻死过程,来年的春天将会有超出承受力的巨大种群,对于整个蚊子家族来说并不是好事。要知道,理想情况下,每10天蚊子就能繁育约100只后代,一个夏天下来,一只雌蚊子就能摇身变出上亿只后代! 想到这一点,对于她们这最后一顿年夜饭,我已经深表同情。但仅仅只是同情而已,齐桓公却已经实实在在地行动起来。齐桓公对管仲说: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再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吃不饱穿不暖的可怜人了。我只是对有一件事非常忧心。现在蚊子到处飞舞,肯定是没有吃饱啊。老子真不安心哪。于是打开翠纱帐篷,引蚊入帐。 得瑟到这个份上,齐桓公的脸皮之厚,就算谈不上后无来者,也绝对算得上旷古未有。 本文发表于11月6日?《信息时报》生物圈专栏
个人分类: 生物|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称个空瓶,放只蚊子进去,看质量变化否
liwei999 2010-11-4 20:16
称个空瓶,放只蚊子进去,看质量变化否。 (116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04, 2010 03:27AM 这是老帖《一个在行驶的汽车里飞的蚊子会增加汽车的重量吗?》里的一个新跟帖,是个好的提案( )。问题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这样的实验就无法实现。因为能测量出来这样现象的天平很贵重。 有跟帖认为这要看空瓶是否有密封的盖子,就像车窗是否密闭一样。如果有密封的盖子,蚊子改变称的结果,结果将变大,无论蚊子静止还是悬空。如果没有盖子,蚊子不停留在瓶子上,结果将不变,停留在瓶子或秤盘上,结果将变大。 还有唐老师的帖子,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从瓶子到瓶子+盖,再到盖不盖,问题变得简单且有趣了。 (瓶子+盖)的体系中,盖不盖是个问题。不封盖,则瓶子壁的体积承受空气浮力,盖上盖后,瓶子的体积承受空气浮力并且瓶中的空气也算入瓶子的重量当中了。这类现象日常中也可以看到:没有瓶盖的瓶子沉水底,有盖封的则漂浮。这个层次是小儿科了,都能理解。但是,获得的空气浮力与瓶内的空气重量抵消,结果是瓶子和盖子,盖不盖都一样重。 第二个场景是封瓶中有个蚊子。飞起来时与落在瓶壁上重量是否一样?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应该是一样的。 第三个场景是开口的瓶中有个蚊子。按跟帖的说法,开口的瓶中蚊子飞则轻,蚊子落壁则重。这个说法合适么?镜某以为不合适。因为换成鱼缸就不会有人说鱼游的时候就轻,挨着缸壁就变沉了吧?。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1013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775 次阅读|1 个评论
聪明的蚊子
ldh 2010-10-10 07:25
昨晚看完江苏卫视台的节目非诚勿扰后,10点多点我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了。躺在床上没多久,大概10多分钟吧,一个蚊子在我头上嗡嗡地飞来飞去,我用手在我的头上抓了几下,这只蚊子跑掉了,过了一会儿这只蚊子又飞到我的头上嗡嗡地乱飞,看来这只蚊子非得吸上我的血不可。还好我在北京养肥了一些,不怕它叮。只要是在不声不响中吸我的血,这对我也就无所谓了。 我实在忍受不了这只蚊子对我的这种态度,爬起来打开灯,心想一定要打死它。由于自己眼睛近似,我找了十多分钟也没找着它。突然隔壁我老婆睡觉的房间也亮起了灯,她也起来打蚊子了。尽管自己住的是五层楼,蚊子还是有不少。尤其是在以前。 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我在衣橱柜上发现了这只蚊子,一掌下去把它给打死了。由于衣橱柜的颜色与蚊子相差不大,所以很难发现它。看来蚊子也晓得躲到与它颜色相近的地方。 我关上灯又上床睡觉了,大约20分钟后,一只蚊子又在我的头上嗡嗡地乱飞。怎么还有蚊子?我又用手在我头上周围抓了几下,这只蚊子匆匆地飞走了。以后再没有来骚扰我了,这样我就很快进入了梦乡。等天刚刚亮我醒来时,我想昨晚那只蚊子一定吸了我的血,我就在房间里面找它。哈哈,果不其然,这只蚊子吃得饱饱的,正趴在墙上睡觉呢。一掌下去,我手上全是血。真不知道它昨晚吸了我多少血啦? 看来,人不能老想到自己聪明,其实蚊子有时候也很是聪明的!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7736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蚊大作战
songshuhui 2010-8-26 15:07
史 军 发表于 2010-08-26 14:58 秋风吹起,蚊虫的攻势仍然不减。各种灭蚊产品也在超市的货架上依然热销,冒烟的蚊香、无色无味的电蚊香液、驱蚊贴、驱蚊手环不一而足。在日益注重生活的消费者看来,除了灭蚊驱蚊效果,还要够安全够健康。网络上宣传的驱蚊产品对健康的影响究竟是真是假?那些宣传中的纯天然从植物中提取的灭蚊剂是不是更安全呢? 对蚊子的蛋白质痛下杀手 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目前市场上能杀灭蚊虫的药剂,无论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里面的有效成分都是菊酯。你要是觉得它名字有个菊字,就以为是植物精华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最初的天然除虫菊酯类物质,确实是从菊科植物除虫菊中提取出来的,不过这种结构复杂的化合物,一到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丧失作用。在上世纪中叶,化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类似化学结构且杀虫效力相当的物质,这些物质更稳定,结构更简单,适于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因为,相貌相似所以沿用了菊酯这个名字。 虽说是人工合成的,并且杀虫速效,但是对人的影响却不大。其中奥秘还是要看它的攻击原理:拟除虫菊酯是一种神经性毒剂,它可以与细胞膜上掌管钠离子进出的蛋白质结合,从而让这些细胞丧失传递神经电信号的能力,最终导致昆虫麻痹死亡。听起来是个挺恐怖的过程,不过,同昆虫的蛋白质相比,人体细胞膜上的蛋白对拟除虫菊酯的敏感度要低得多。有实验表明,药量增加到对昆虫剂量的4500倍左右时,人体细胞膜的蛋白才会做出反应。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安安心心的点着蚊香看世界杯了。当然,有些劣质的蚊香中添加了DDT、六六六之类的违禁杀虫剂,那就要当心点了。 除了灭蚊,驱蚊花露水和驱蚊贴也是异常火爆,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同样无色(或者有淡褐色)无味的驱蚊胺(DEET,N,N-二乙基-3-甲基苯甲酰胺)。这种成分并不是什么新产品,它是美国在上世纪40年代作为军用驱蚊剂开发出来的。不过,一直以来对其作用机理一直没有完全搞清楚。目前,公认度最高的说法是,因为这种物质牢牢掌控了蚊子的鼻子(感受味道的蛋白质),从而让它们丧失味觉,无法判断出我们皮肤的方位。至于安全性,在将近60年的使用中,还没有危害报道。只要在合理的使用剂量之内,大可放心。 当然还有一些植物性提取物,比如桉叶油、薄荷脑也会对蚊子产生一定的趋避效应,不过对于同样不喜欢这些味道的人来说,还是选用无味的拟除虫菊酯和驱蚊胺吧。 植物精华能止蚊子叮的痒吗? 任你用了电蚊香,驱蚊剂,电蚊拍,百密一疏,总有漏网之鱼来我们皮肤上小小美餐一顿。况且,跟恋人在月光下、萤火虫飞舞的花园里散个步,中招的几率就更大了。 蚊子吃饱肚子走了,留下的红疙瘩可是让人难熬。在我的印象中,花露水、大蒜汁是祖母对付这种情况的两件法宝。如今,还有号称添加了植物精华的止痒花露水,这些植物的精华究竟能不能解决蚊子给我们的礼物呢?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蚊子叮人为什么会引起瘙痒。这难忍的同样不是因为蚊子的嘴巴触碰了我们的神经,也不是因为蚊子释放的毒素在杀伤我们的细胞。实际上,痒的感觉是我们肌体自己敲响的警钟。我们的免疫系统通常对侵入机体的蛋白质或者有害物质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异物,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组织胺,引起皮肤痒痛,同时加速组织液的分泌,召唤各处的免疫蛋白来消灭入侵者,蚊子释放那些可以阻止血液凝结的唾液就是这样的入侵者。这样看,形成肿块,引发瘙痒倒是人体的自我保护的功能,但是这样的战场多少让人不适,何况有些情况下会持续数周。要想让战争停息,抑制组织胺的释放及其对组织的刺激是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好了,知到了痒的根源,我们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止痒工具,看看植物精华能不能止痒了。首先是大蒜,很遗憾,这里面没有。倒是大蒜素,有时会让我们的破损皮肤感受到一些辛辣刺激,能转移一下我们对瘙痒区域的注意力。但是这不会对瘙痒的根源产生什么影响。人们常说大蒜能杀菌止痒,能杀菌不假,可惜这跟止痒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同样的,在花露水中经常用到冰片和薄荷醇,也无法对抗组织胺。不过,这些物质在酒精溶剂的配合下,可以让涂抹区域的毛细血管扩张,影响此区域的神经活动,并达到局部麻醉效果。在这些物质挥发散去之后,神经缓过劲来,痒痒的感觉就又回来了。不过,冰片和薄荷醇可以让皮肤角质层的细胞变得疏松,帮助药物更好地通过,在它们的帮助下有效药物,可以迅速达到目的地。 目前,最有效的止痒方法就是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很遗憾目前的抗组织胺药物都是人工合成的,并非植物精华)。像无极膏这样的经典药物中,抗组织胺的丙酸倍氯米松就是主角,而我们闻到的薄荷香味的薄荷醇再带来一些清凉,当个好帮手也是不错的。还有些报道是说,用维生素C溶液或者用磨碎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植物茎叶(如马齿苋)来对抗组织胺,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无可靠的实验数据证实此种说法。在没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试试到也无妨。 还有传闻说,只要让蚊子舒舒服服地吸饱血,它就会把注入我们体内的抗凝剂再吸回去。我不知道这则消息是从那条小道上蹦出来的,事实情况是,注入人体的抗凝剂早都扩散开来,况且引起痒痛的是我们体内自己分泌出的组织胺,这跟跟蚊子的嘴巴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所以,看见蚊子在身上吸血,最好的对策就是先赏它们一巴掌,然后再视情况需要抹药膏吧。 已发表于《新京报》
个人分类: 健康|1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最讨厌蚊子了!
songshuhui 2010-7-17 00:37
四月 发表于 2010-07-12 13:36 早晨,兔路过大橡树的时候,发现松鼠居然站在他的橡树屋门口,很明显他没想到这个时候兔会来,在看到兔的那一瞬间,松鼠的表情有点奇怪。 你怎么啦?今天起得这么早。兔龇着大牙向松鼠打招呼。 早啊,今天天气真不错!松鼠抬抬胳膊,算是打了个招呼。 下午要不要一起去獾老先生家里玩?兔邀请道。 松鼠还没来得及回答,忍不住抓耳挠腮起来,把背靠在门框上,使劲儿蹭着。 哈哈哈兔子看到松鼠滑稽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来,但是对待朋友,这不是大笑的好时间。你、怎么了?兔关切的问。 昨天睡觉的时候,被蚊子叮了,不仅胳膊和腿上有,背上也有,抓痒痒都够不着!松鼠一边蹭着背,一边愁眉苦脸的说。你家现在还没有蚊子吗? 好像确实还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被蚊子叮到。兔想了想说,不过,也许蚊子喜欢松鼠多过于兔子也不一定。 哎,还是你帮我抓抓吧。松鼠从树上跳下来,背对着兔,说,就在背的中间,快帮我挠挠。 嘿,怪不得,你背上有三个包,两大一小,这一定是蚊子一家三口咬的。兔子的判断让松鼠忍不住连连点头。挠了一会儿,松鼠才抖了抖尾巴,转过身来说:昨天晚上别提有多惨了,刚躺下没多久就听见蚊子在耳边嗡嗡嗡飞个不停,我点起灯又看不见他们了,可是躺下没多久又能听见嗡嗡嗡,后来我只好把窗户都关上了,免得月光透进来,这样屋子里一片漆黑,蚊子应该看不见我了吧,可是它们还是出来讨厌的嗡嗡嗡了。最后我只好趴在床上像个鸵鸟一样把脑袋塞进枕头下面,没想到早晨起来就成了这样儿。 到了下午的时候,兔和松鼠去獾老先生家喝绿豆汤,汤里加了点薄荷,味道凉凉的,把夏天的暑气一扫而光,真是太舒服了,而松鼠还是一直坐立不安,在椅子的靠背上蹭来蹭去的。 哈哈,松鼠的房子住进了蚊子一家,咬的满身都是大包。兔忍不住笑着向獾老先生说起来。 这你可说错了,蚊子一家里面,只有母蚊子,尤其是要产卵的母蚊子才会吸血的,这样才能够让她们得到充足的蛋白质来补充营养,而公蚊子吃植物的汁液就可以存活了。獾老先生笑眯眯的说着。 如果是这样,直接吸血就好了嘛,为什么把我弄得满身是包,痒痒的难受死了。松鼠东抓抓西挠挠,忍不住抱怨说。 这是因为蚊子在吸血的同时,也会把它的唾液带进你的皮肤里,它的唾液中含有一些抗凝血剂和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刺激你身体的免疫系统,释放出一种叫做组胺的物质,引起皮肤的红肿,这其实是对蚊子唾液中蛋白质的一种过敏反应。獾老先生解释说。 抗凝血剂?兔不明白。 母蚊子的嘴巴尖尖细细的,像个吸管一样插进皮肤里面,这么细的吸管如果被凝固的血液堵住了蚊子就吸不了血啦,蚊子在吸血之前就像打针那样,把唾液释出来,使血液没那么快凝固,她们才可以大口大口的吸血。一般一只母蚊子要喝2~10mg的血液才能吃饱。这相当于她自身体重的3倍,这样她才有足够的营养,来找个地方把卵产下。獾老先生很有耐心的说着。 哦,可是为什么蚊子都不咬兔子呢?松鼠问。 蚊子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有些蚊子喜欢叮人,有些蚊子喜欢叮动物,不过应该还没有专门挑食不吃兔子的蚊子吧。獾老先生哈哈大笑起来。汗液挥发出来的气息,对我们来说可能臭臭的,对于蚊子来说,就像臭豆腐一样,是闻着臭吃着香的,不过,也有可能对他们来说,闻起来都是香的。松鼠是不是没有好好洗澡呀? 我有好好洗澡的!松鼠抗议着,像兔子那样龇起牙来,我可比兔爱干净多了。 一般来说,蚊子寻找目标主要是靠着三个方式,一个是我们温热的皮肤,一个是我们呼吸出来的二氧化碳,另一个就是刚才说过的汗液的气味。蚊子靠触角和腿上的感受器来感知空气中的热量,二氧化碳以及他们喜欢的汗液中的气味来自哪里,即使关了灯也能准确的找到目标,才不管你是松鼠还是兔子呢。獾老先生笑得更大声了,他摸摸兔的脑袋,说,你的房子门口不是有丛薄荷吗,薄荷中有种叫做薄荷醇的物质,蚊子不喜欢薄荷醇的味儿。 是不是因为蚊子不喜欢薄荷醇的气息,于是就绕道而过了?松鼠快言快语的说,那我也要在我家门口种点薄荷,这样蚊子就不会进来啦。 不是的,薄荷本身对蚊子没什么驱赶效果的,只有当薄荷叶子被揉碎了之后薄荷醇的气味才会大量散发出来。獾老先生解释说。 怪不得,前几天我做了好多薄荷酱!兔拍拍脑袋说。 是啊,你看这块绿油油的薄荷汁都蹭到你屁股上了,哈哈!不过,对我来说更有效的方法是涂点花露水儿。獾老先生从书柜的隔板上举起了那个墨绿色的小玻璃瓶儿。 从獾老先生家回来的时候,松鼠开心极了,他口袋里装着獾老先生送给他的礼物一瓶花露水儿然而对于此刻的他来说,更喜欢的是另一样东西,听听他的赞美就知道啦:这个痒痒挠儿真是太好用啦!那是兔用薄荷的枝桠帮他做哒!
个人分类: 少儿科普|1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熬夜”往事
热度 1 boxcar 2010-5-22 00:22
正如我前面的博文年少几曾工作狂【1】 中所说,当年读硕士和读博士期间我是有些在实验室熬夜的工作的经历的,前次所说的做电路板这次算是其中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今天再说几个熬夜的往事: 1)熬夜记录。 我在实验室连续熬夜的最高记录是5天,那还是在我做硕士论文的末期。由于工作需要,我在硕士3年开始后改变了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当时这个新课题要完成的工作量很大,当时很多精力花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加上限于实验条件,能够出数据写进硕士论文的东西却并不太多,所以我的硕士论文的实验数据主要是在最后那个学期取得的,等到我要开始写论文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多,每天白天一如既往地要做实验,加上用来打字的计算机只有一台,白天还轮不到我用,所以论文写作就只能在晚间进行。在那段时间,每天晚上10点钟其他同学离开后我开始写论文,头两三天精神头还比较足,每天写到后半夜2点多,这样进展还比较快;此后每天晚上能坚持工作的时间就逐渐缩短,出错也在增多,直到第5天,写到1点多,已经困倦得不行,趴在键盘上睡着了。。。只好中断连续熬夜的奋战,晚上乖乖地回寝室正常休息,养足了精神后,继续熬夜。 2)夜半惊魂。记得博一的春天的某个午夜,我正在五楼的实验室熬夜干活,忽然听到下面某个楼层的楼道里面传来一阵阵很响亮的撞击声。虽然理化楼里面没有什么闹鬼的故事,但也曾有过夜间发生的撬门别锁丢东西的案例。例如,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生机房就曾进过贼,幸好这个贼很OUT,仅仅偷走了螺丝刀、钳子、测电笔之类的工具,却没有动当时很值钱的软盘(Maxell的五吋盘当时卖到八块五,而当时的平均工资不足百元)。这不由得让我疑心这阵撞击声会是什么来头?略一定神,我还是决定在给门卫的两位老大爷打电话报告前自己亲自去查看一下,于是锁好自己实验室的门,蹑手蹑脚地下楼,向着有响动的地方走去。。。下了两层楼,真相大白,原来是磁学教研室的一个比我低一届的硕士生在用锤子砸自己实验室的门(门锁坏掉了)。嗨!吓我一跳。 3)熬不住夜球迷。再过若干天,就又是男足世界杯了,毫无疑问,这是球迷们的盛宴。回想12年前的法国世界杯,当时我在职读博,手下指导了3名本科毕业生,他们清一色是少年班的娃娃。其中一个少年老成,个子很高还满头花发,自称球迷,这世界杯的比赛自然是要看的了。于是,有一天晚上,从来没包宿做过实验的他(白天工作还是很积极的)得知实验室的计算机里面装有电视卡可以当电视看,就忽然很有兴致地要在晚上呆在实验室看球。可巧那天晚上一共有三场比赛,而且相互PK都是牛队,如果熬一宿看下来,那收获绝对超值。但,等到屏幕上鸣哨开站,我们几个看比赛的人却听到背后有轻微的鼾声,回头一看,这小同学已经趴在一排椅子上沉沉地睡去,叫也叫不醒。结果,我们把三场比赛看完,天色已经大亮,这小同学也起床,然后回寝室继续补觉,让我们见识了一个不能熬夜的球迷。 4)今夜无眠。在实验室熬夜,冬天还好说,和衣而卧再盖件军大衣,觉睡得都够安稳。夏天最是难熬,因为常会有蚊子不停地骚扰。话说硕士毕业后不久,参加一个在长春应化所开的会议,会议最后安排了去长白山旅游,为了赶上次日早晨的出发时间,我和一个同学就都在实验室熬夜了。那是7月中旬,夜里闷热潮湿,蚊子很多,这些蚊子很不讲究,不但不时扑上来吸血,而且一直在耳边吵闹,搞得我整夜都无法安睡,就此一直熬到天亮。当然,这一夜缺的觉,就只能在长途大巴上去补了。大巴开出长春9个小时后,行至松江附近,当时一路在下雨,就在我靠在大巴的座位上补觉时,司机也开始打盹,结果发生了险情,险些翻车(这故事以后再讲)。 ~~~~~~~~~~~~~~~~~~~~~~~~~~~~~~~~~~~~~~~~~ 参考: 【1】吕喆:年少几曾工作狂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5562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6867 次阅读|16 个评论
高压电的生活应用
creator 2010-5-13 14:30
高压电的产生 一般电池规格1.2V,1.5V,4.5V,USB约4.7-5.2V, 9V,汽车点烟器12V,市电220V。用他们作为基础获得高压电都比较容易。 最常见的高压发生电路是Marx电路。 现在多有专属芯片来辅助 网上搜索可以获得很多电路图,要升至高达百万伏的电压都可以,比如一些电击设备如Taser等。而普通的电蚊拍的电压差不多2000多伏特已经足够。 1, 电蚊拍,电蚊诱捕钟罩,电蚊网 在两个金属网面之间产生约2000多伏特的电压,当蚊子接触时就会被杀死。 将电蚊拍的网面设置成钟罩型,在钟罩内部放置诱饵,即可电击蚊子,苍蝇。不用手动挥舞。最简单办法,将电蚊拍一直打开,防止在诱饵上。 2, 电老鼠 电老鼠220市电也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将火线伸出头放上诱饵,当老鼠一尝就被掀翻,但是,如果没有中间电器的话,可能被识别为漏电而跳闸。 可以将电极绒球化,即把电极展开像蒲公英一样,回路不接地,诱饵放在中间,老鼠很敏感,一般不会吃感觉危险的东西,他们最多是在这个食物周围转转嗅嗅,看是否危险。如果将电极绒球化,可以使其在嗅的过程中就被电击。 1, 电灭蟑 简单的可以是线型,复杂点可以是点阵电针型(钉床结构,相邻针之间电极不同)。蟑螂跑得快,而且体积较蚊子大许多,所以,需要将电压升高。 双线可以做成长条形,放置在厨房里,在蟑螂活动的道路上拦截,一旦其从双线上爬过就会被电击。体积小,好放置。 钉板型需要不相邻的针脚串联起来,相邻针脚间形成电压差,当老鼠蟑螂爬过就会被电击,最好斜着放置,针脚可以是金属触点。吸引性更强。 为了防止威胁人,引起安全事故,可以在其上部增加一个塑料盖板,或者将边缘加宽,使得手无法触碰到。
个人分类: 经济生活|3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只苍蝇”与“极个别”
wangxh 2010-4-30 10:26
五一将至,春日正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想起了几句话,何人所说,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大记得了。如果列位看官实在想知道,就 千里寻她 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小小寰球,有 几个苍蝇 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跨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 改革开放,犹如封闭多年的屋子打开了一扇窗户,在阳光和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蚊子也跟着进来了。美丽的祖国像花园,花园的鲜花多鲜艳。万紫千红的百花苑 飞进 几只苍蝇 、蚊子怕什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打死它们不就完了嘛 ! 一定要 严惩腐败、贪污行为,同时,更应该看到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是人民的好公仆!但也有 极少数 例外。 所谓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现象,只是 极个别 的现象 。 我国多次在大型活动中允许外国艾滋病人入境, 未造成不良后果 。所以, 取消对患有艾滋病、性病、麻风病外国人的入境限制,并限定禁止入境的患有精神病和肺结核病外国人的范围 。是啊,我们自己的吸毒者、艾滋病患者都已经以几何级数增长了,还担心 极个别 的外国人! 中国人太多了,素质差、卑微卑劣的中国人太多了,当没有战争的时候,净化他们最好的手段可以是矿难、瘟疫、病魔、地震等。
个人分类: 心之悟|3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蚊虫如何寻找寄主
dbmoth 2010-3-10 20:25
ByDennisO'Brien March9,2010 Thepotentiallydeadlyyellow-fever-transmittingAedesaegyptimosquitodetectsthespecificchemicalstructureofacompoundcalledoctenolasonewaytofindamammalianhostforabloodmeal,AgriculturalResearchService(ARS)scientistsreport. Scientistshavelongknownthatmosquitoescandetectoctenol,butthismostrecentfindingbyARSentomologistsJosephDickensandJonathanBohbotexplainsingreaterdetailhowAe.aegypti—andpossiblyothermosquitospecies—accomplishthis. DickensandBohbot,attheARSInvasiveInsectBiocontrolandBehaviorLaboratoryinBeltsville,Md.,haveshownthatAe.aegyptitapsintothe"right-handed"and"left-handed"structuralnatureofoctenol,whichisemittedbypeople,cattleandothermammals.Thisabilitytodetectthe"handedness"ofmoleculeshasbeenshowninmammals,butthediscoveryisthefirstcaseofscientistsfindingouthowitworksinaninsect,accordingtotheresearchers. Whentheyhuntforabloodmeal,mosquitoeshoneinonavarietyofchemicals,includingcarbondioxide,lacticacid,ammoniaandoctenol.Octenolisoneofmanycarbon-basedcompoundsthathaveamolecularstructurethatcantakeoneithera"right-handed"or"left-handed"form.Eachformisamirrorimageoftheother,andaform's"handedness"isdeterminedbyhowitsmolecularbondsareassembled. Thescientistsusedfrogeggstohelpthemmaketheirdiscovery.TheyinjectedRNAfromAe.aegyptiintothefrogeggs,allowingtheeggmembranestomimicthemosquito'sabilitytodetectoctenol.Thentheyattachedmicroelectrodestothefrogeggcellmembranes,passedoctenoloverthemandrecordedtheelectricalsignalsstimulatedbytheodors. Theyranthetestsusingboththeright-andleft-handedformsofoctenol.Thescientistsfoundheightenedelectricalactivitywhenthemembranewasexposedtotheright-handedform,andweakenedactivitywhenitwasexposedtotheleft-handedform. Therearemanynaturalcompoundsthatcantakeoneitheraright-handedorleft-handedform.Whiletheeffectsofthosedifferencesonmanyplantsandanimalsremainsamystery,thereport,publishedinPLoSONE,showstheeffectsofoctenol'sdualstructureontheyellowfevermosquitoandaddstoscientists'understandingofhowmosquitoessensetheworldaroundthem.Italsomayopenthedoortospeedierdevelopmentofbettermosquitorepellentsandtraps,accordingtoDickens. Theteam'sresearchisbeingfundedbytheDepartmentofDefenseDeployedWarFighterProtectionResearchProgram. ARSistheprincipalintramuralscientificresearchagencyoftheU.S.DepartmentofAgriculture. http://www.ars.usda.gov/is/pr/2010/100309.htm
个人分类: 植保|2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羡慕蚊子
llgkyy 2010-1-4 20:20
我历来将蚊子看成敌人,每个夏天,与蚊子大战,苦不堪言。蚊子是最顽强的对手,无孔不入,纠缠不休。一只蚊子,足可以让你皮肉受苦,心情烦躁。被蚊子骚扰的时间越长,愤怒越强烈。一旦逮住机会,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扬手狠命一击,蚊子小命休矣,化做桌边、墙壁上的一抹鲜血。不知来自何处,此时归入虚空。这种时候,我从不怜悯,从不内疚。只有消灭敌人的快感。 直到昨天读到南帆的散文《家居四君子》中写蚊子的一段 :人们可以回顾一下:蚊子的一生多么自在啊风度翩然,曲不离口,得吃且吃,当死即死,从来不把外界的风风雨雨放在心上。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吗? 此君笔下的蚊子俨然成为深谙生活哲理的大师,悠然自得,令人羡慕。我突然意识到蚊子竟然也是带着温热气息的生命。其实关于蚊子,在沈复的《浮生六记》中,我还读到过一段妙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文人雅趣,口吐莲花。妙笔一支,化腐朽为神奇,赋生气于死物,状魔鬼为精灵。此后,再见蚊子,必然不敢轻易出手消灭。即使万不得已,看到蚊子死后留下的那抹鲜血,也会平添悲壮的色彩,知道那是一抹血染的风采。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蟑螂蚊子还是做大熊猫?
whitesun 2009-12-6 12:47
每个社会或环境都给蟑螂蚊子和大熊猫同样的生存环境,但由于自身原因(至少包括物质基因和精神基因),甚至我们想方设法发明各种毒药或武器消灭蟑螂蚊子,而发明保健药或盾牌保护大熊猫,结果呢?蟑螂蚊子还是那么多,大熊猫还是那么少?而究竟它们谁更对社会发展有好处?谁更应该存活下去?或者说谁该存活下来才是对的?说到底是一个利益问题,是强者法则被迫遵守的结果。一般来说,大部分人或物既不会长期出于蟑螂蚊子的处境也不会长期享受大熊猫的待遇,但一些不幸的人却先享受了大熊猫待遇后进入了蟑螂蚊子的生存环境,这可以说是包括家人、领导、朋友在内的社会的失职。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5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蚊子:不管公的母的,咬人就一定是母的——您知道为什么吗?
famingkuang 2009-8-2 21:16
下图这些蚊子,请您辨认,哪只是公的,哪只是母的? A B C D 那么,蚊子是如何分公母的呢?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它们的触角和口器,一: 母蚊子的触角是光滑的直线型 的; 公蚊子的触角是羽毛状 的。二:母蚊子的口器是直线型且光滑的;公蚊子的口器前端有分叉。 公蚊子的身体结构图 母蚊子身体结构图 现在您能区别公蚊子与母蚊子了吧?您也知道为什么公蚊子不会咬人了吧?因为它分三个叉的口器根本无法刺入人或动物的皮肤里。 以后打蚊子可要辨别清楚了,可别再滥杀无辜了,哈哈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63 次阅读|14 个评论
“屠城”——都是蚊子惹的祸
chni 2009-6-24 11:17
屠城 都是蚊子惹的祸 小小蚊子,也能屠城,屠杀之惨,惨绝人寰!说来你信吗?不信?那么请看看 4000 年前的蚊子屠城之谜。 那时由于洪涝引发了蚊子传播疟疾,一座当时文明程度极高印度河谷城市从那时起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文明遗址--堆满尸骨的城市废墟。 20 世纪 20 年代在巴基斯坦的莫希尼厄达罗和哈里帕发掘的古代城市,提供了第一条关于印度河谷存在 4000 年以前文明的线索,证实了这里文明足以与名声远播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 竞相媲美 。这些城市的市政规划和生活设施震惊了那些发掘者:房子里设有烧砖构建的浴室,有的还有卫生设施,废水也能进入用烧砖修葺精当的下水道,从街道中央流出,上面覆盖着砖质或者石质盖板,下水道留有检修口,流进污水坑的固体废料得以定期清理;蓄水池和水井用楔形砖建筑完好,确保饮用水的供应。莫希尼厄达罗设施异常完善,全城大约有 700 眼水井,除此之外,大多数城市住户还拥有一眼私人水井。 高耸的城堡护堤可以了望全城的居民区,上面还建有莫希尼厄达罗人引以为自豪的大澡塘,用精选的烧砖、石膏浆、防水沥青分层悉心建造的浴池,普遍认为是为宗教典礼时净身所用。在它的北面建有一组浴室,在通向城堡的阶梯的尽头,另有一处浴室,暗示着进入这个区域之前需要净身,就像在今天的印度,似乎这种洁净是共同参加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交活动时现实与礼仪上所必须的。 与设备完善的房子和清洁的街道形成鲜明的、颇具戏剧性的对照,莫希尼厄达罗社会的最上层却容纳肮脏、得过且过的居室环境,粗心大意的混合居住与劳工活动搀杂在一起,甚至随处可见四仰八叉的骷髅杂乱无章地倒伏在街道上、房子里。在城市某处设有公用水井的房间里,有两具分开的骷髅似乎正在拼命地爬上房子与街道相连的楼梯,不远处躺着另外两具跌倒的遗骸,这个地方还发现了 9 具拧麻花般的,以及不完整的遗骸,也许是被扔进了一个简陋的土坑里。在另一处位于两幢房子之间的小巷里,则有 6 个骷髅被松散地盖上了些泥土。 城市的另一角,还有三个互不关联的遗骸群。其中的一个闹剧般地被命名为死人小巷,由一付骷髅的胸腔、上肢以及头骨碎片组成,背部横跨着一条小巷仰卧在那里;另一条巷子里, 5 具遗骸躺在一层厚厚的碎石、灰烬和砾片之中;再则是 5 号房子里发现了 13 具遗骸,扭曲的姿势让人想起他们因暴力致死的痛苦,其中一个还受到一记砍伤,大概是刀剑掠过。 显然,对这些惊人的遗迹需要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难道所有的人都死于暴力?有些早期的发掘者认为这些人分别死于谋杀事件或者武力攻击。摩蒂马威勒阁下 1950 年参加了莫希尼厄达罗的发掘,他深入思考后认定这些人是一起大屠杀的牺牲品,他兴奋地宣称战神因陀罗遭受指控,公元前 2000 年来自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印 度 雅利安人在印度安顿下来,正是这些新来的武装入侵者不可思议地消灭了印度河文明 。联想到那 6 组骷骨,威勒料想,他们是战斗到最后的城市保卫者,痛苦地目击了入侵者的毁灭行径。他的推断如此令人信服,以致于他的观点成了有关印度河文明命运的权威版本。 然而这个故事仍不乏破绽,不久前一些考古学家其中包括著名的乔治戴尔斯开始对此质疑。有些学者怀疑曾经发生过次大陆印度雅利安人入侵,更多的人赞同受到印度雅利安人的影响,但应发生在印度河城凋谢之后,而且不是主要的因素。看来关键还在于 莫希尼厄 达罗大屠杀,没有证据支持这些人是城市保卫者的观点,没有与他们相关的武器,他们倒在居民区而不是城堡里城市最后的战斗通常应当发生在那里,不管是在他们周围的房子里,还是在这座城市里,都没有发生暴力毁灭的蛛丝马迹,他们也不是在战斗中被砍倒,仔细检查所有骨骸发现,其中只有两具带有暴力痕迹,但他们的外伤已经愈合。如果碰巧在某人死亡之前至少 6 个月的时间内,头部遭到斫伤,情况也是如此。 更有甚者,如果这些骷髅代表着城市最后岁月的大屠杀,他们所有的人都应当处于占领城市的最后阶段,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使他们都处于占领 莫希尼厄 达罗的 后期 ,而是从不同的场合来到这里,当然也是一种模式。不管怎样,他们所有人都属于城市已经毁灭的特定阶段,此时巷子和庭院已经填满了垃圾甚至是故意在下层无房户抢住之前从底到顶塞满整座房屋,除非这些骷髅是来自棚户区被埋葬在房子的地板下面或者胡乱抛弃在废弃的街道和屋子里。 最近的调查获得 了莫希尼厄达罗发生洪水造成多层泥土的可信证据。印度河易于改变河道,经过几个世纪的运动,已逐渐东移,导致它分阶段地冲进城市。事实上,城里那个巨大的砖砌台堡以及周遭的防御工事就是为阻挡洪水、保护城市而设计建造的。当萨拉斯瓦蒂河流入印度南部时,在公元前 2000 年开始变得干涸,一个原因是它的支流苏特莱杰河灌入印度河系,使印度河水猛增,因而更易于造成水患。 莫希尼厄 达罗被迫拼命地采用坚固的材料来抬高城市的地势,试图使房屋高于不断上涨的洪水。 K A R 肯尼迪教授致力于印度文化遗址和那个时期的遗骨研究,他在检验 莫希尼厄 达罗大屠杀遗骨时有趣地发现,他们举出了一例极为偶然的骨疏松性骨质增生患者,这种情形牵涉到由于缺铁导致的贫血或者血色素异常,尤其是它经常出现在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症候人群中,虽然这种令人逐渐虚弱并最终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源于同质性(近亲婚配的)父母,但杂质(仅仅从父母中的一方受到遗传)人群能够产生一些抵抗疟疾感染的方法,因而很少有严重的情形发生在这类人群中。最终,长期生活在疟疾高发区的人们愈发感染上了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症候。镰状细胞几乎不能向人身输氧,从而导致长骨的骨状髓质聚增,随之而来的是让人成为骷髅。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症候的影响可以从其它贫血症中辨别出来,它影响人类头颅的额骨和顶骨。 莫希尼厄 达罗遗骨看上去骨质肥厚并带有大片的孔状损害(骨质疏松),尤其是眼窝,证明了上述情形的存在。 肯尼迪因此得出结论,由于疟蚊滋生在洪水过后的静水和难以保养的城市排水系统中,疟疾便成为这座城市的地方病,恶化了这里的公共健康状况,循环往复的凋零由此展开,市政维护水准很低,可能进一步助长了健康损害的程度,由此导致了更为严重的衰败。 多孔(骨质疏松)性的骨质肥厚证明了疟疾在这座城市后期居民中的存在,其它同样可怕的疾病或许没有在他们的骨骸上留下痕迹,兴许根本不曾发生过。生物学家保罗尤华德认为 莫希尼厄 达罗供水和排污系统的效能讽刺性地助长了城市的没落,尽管印度人用心良苦地设计使用了陶瓦管道和砖砌的排水系统让饮用水与污水分开,然而事实上,他们的技术尚不足以防止排水系统的污水渗漏到提供城市饮用水的那些水井中,当那些排水系统得不到适当的维护的时候,特别是城市遭受洪水浸袭时,情形就会变得更加糟糕。一些水生疾病,尤其是霍乱的传播蔓延的时机也许已经成熟,虽然还无法证明确实发生过霍乱流行,得这种情形使得发生霍乱流行的可能性极大。 现在可以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所谓 莫希尼厄 达罗大屠杀的牺牲品,其实并非人类侵略,而仅仅是大自然致命疾病的戏剧性的牺牲品。他们杂乱无章甚至肢离破碎的样子,表明许多情况下试图处理他们尸体时却难以妥为安葬。有些尸体甚至根本没有埋葬,只是从毁损的建筑物上落下的垃圾和尘土覆盖了他们。   (本文题材源自WRITTEN IN BONES,《骨中罪》一书,PAUL BAHN著,王立等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93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