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张爱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张爱玲为什么不自杀——水木丁
热度 2 nitzschia 2013-9-29 14:18
前一段时间看蔡康永谈张爱玲的文章里说,“凡有边界的,既是地狱——,人生是监狱。” 又说“ 很多人要被拉出去处决了,就大呼小叫,拼命扳住门框不放,搞得其它囚犯心情都变得很坏。当然也有微笑退场,也有发表激昂演说再赴刑的。 也有人,在大家的注视之下,悄无声息的,越狱了。 …… 张爱玲不见了。 越狱成功。 很多人悄无声息的死了,很多人越狱成功。 可是张爱玲,是人生的重刑犯 —— 她从人生狠狠劈下几块黄金、犯下几件巨案、再大大留下几调线索,然后,飘然远去。” 看完有所悟,想起当初刚看完《小团圆》的时候,读了篇书评,作者说有一个困扰了她很多年的问题就是,张爱玲晚年为什么不自杀?当时看到这句话,感到很不高兴,只是因为觉得作为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任何人都不该被问这样的问题,哪怕她是张爱玲。任何人也不该问别人这样的问题,要死你自己怎么不去死。但是后来看了蔡生的文章,之前又读了米兰·昆德拉《不朽》(天呀,我又要提这本书啦)。从另外的角度想了想,就对之前的耿耿于怀一笑了之了。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曾经描写过人类的两种灵魂,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要不断的表现自我,突出自我,要让人看到自己走在街上,听到自己的意见,声音,要与这个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的灵魂,人们结婚生子,不断的说话,穿奇装异服走在大街上,拍照片搔首弄姿,都是潜意识里,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为了对世界说,看我,看我,以此来更加强调自我的存在。而另外一种人,他们则有一个做减法的灵魂,他们觉得跟这个世界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希望能过点安宁的日子,不被人打扰,去除和人的关系。在他们的世界里,就像蔡康永说的那样,“凡有边界的,即是地狱,人生就是监狱,” 他们老想逃跑,总想越狱,因此总是自动给自己的灵魂降噪,希望有一天偷偷的挖个去另外一个世界的洞就消失掉而不被人发现。昆德拉说,前一种加法灵魂走向极端的危险之处在于一个人的自我会过于膨胀。而后一种减法灵魂的声音走向极端的危险,就会最后消减为零。这零,并不是死,只是零而已。在昆德拉的小说中,姐姐阿涅斯是减法灵魂。 我从未见过真正的像阿涅斯一样的人物。后来我看到蔡康永说张爱玲的越狱,才突然想到,原来晚年的张爱玲是阿涅斯。她在美国深居简出,没有人能找到她,她的地址连家人和朋友都不会告知。因为身体的缘故,再加上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搬家,世人都在寻找她,有记者甚至住到她家隔壁,但是却毫无头绪,只好翻检她的垃圾想寻得她的一点点蛛丝马迹。这是唯一的一次世人逮到她。但也立刻被她溜走了。在她生命最后的十几年,她把她灵魂的声音几乎削减为零。有一次,她和一直帮助她的林式同先生通电话,抱怨牙痛,林就说:“牙齿不好就拔掉。我也牙痛,拔掉就没事了!”她若有所悟,自言自语地说,“身外之物还是丢得不够彻底。” 既然这样,活着为何,何不干脆自杀?昆德拉说,自杀的人,并不是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是为了让人永远的记住自己。这话不能概括全部,但是的确是一部分的原因。三岛由纪夫是最突出的例子。他暴烈的自杀,是为了永恒的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但是阿涅斯没有自杀,她只是在一次车祸之后,在丈夫赶来之前,自行的放弃了生命,退出了生命,用自然的消逝,终于越狱成功,也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的抹掉了自己,这是一个做减法的灵魂得到的最大的平静和幸福,并不是一死了之就可以。张爱玲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过“不自杀”的决定。这个决定,她贯彻了一生。因为她洞彻了生死,也洞彻了自杀这件事。她要活着越狱,要活着抛开这一切。冷眼看这世界,看这世人,翻天覆地的将她找遍,想捉拿她的,观赏她的,利用她的,对她品头论足的,但她就是不满足你们,你们只好拿着她前尘遗事反复咀嚼,嘬点滋味出来。你们在监狱里的自以为是的这些人怎会知一个越狱者的平静满足。你们想看她自杀,但是她才不会死给你们看的,你们想以此来满足自己嚼老婆舌的快感,在她自杀后对她指指戳戳的说,看,我早知道她会自杀的。但是你们休想。 人人都感慨张爱玲晚景凄凉。我始终不觉得。在选择生死的问题上,到底选择了生还是选择了死,都不是悲剧的判断依据,最重要的是,你选择了你想选择的那一个。因此三岛由纪夫的暴烈自杀也好,张爱玲选择的活下来也好,在我来说,都是让我尊重的选择。因为他们都是经过了漫长而严肃的思考做出的选择。最后各取所需,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尤其要说的是,张爱玲对生的选择也让我明白了一点,当一个人,在真正经历过生死的抉择,经历过怀疑和迷惑,而最后依然放弃了死而选择了生的时候。才可以说这是由自己做出的,一种相对自由的选择。那些从来不敢追问自己,想都不敢想活着到底是为什么的人,也不敢认真面对死,从来不敢怀疑人生的胆小如鼠的人,却只因为被人教育了人该活着,就认为活着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味否定自杀的人,其实和一时冲动就从楼上蹦下去的自杀者,本质上是一样半斤八两,浑浑噩噩的事。 蔡康永曾经说到过自杀这个问题,说自己“一直都在想这件事,这是我最大的乐趣,一想到可以自杀,就好放松。”看到这句,我就笑,老琢磨着越狱的人,看到同类就会心有戚戚焉。我的普鲁斯特问卷里,对于“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这一道题的答案,就是“不能自杀。” 但是自杀是暴动,技术含量明显不高,比如最近离开的贾宏声,他是一个可怜人,他一定是烦这个世界烦得不行了,但是却没法越狱,因为张爱玲毕竟经济上没问题,人又身在美国,生活要求也降到极低,心无挂碍。但是他却只能依靠他人生活,他人也必须对他负责,这是他和家人的双重的监狱,不暴动就没戏。我相信这世界上肯定在各个角落都隐藏着越狱成功的人,只是他们不像张爱玲这样重罪得惹人注意。所以难度系数也没有这么高罢了。而张爱玲奶奶是肖申克,拿着小勺挖个大洞越狱,剩下的留给你们去扯淡。所以张爱玲这个人,越想越觉得她有意思,她前半辈子灵魂做加法,晚年灵魂做减法,可见加法减法这种事,也不像米兰昆德拉小说里那么绝对。于是我想了想我自己的灵魂,觉得它基本上还是比较倾向于阿涅斯。但也同样不是那么绝对,时而也会摇摆抽风,减减加加。但基本上,还是比较无法忍受自己的灵魂太吵闹了。烦自个儿的时候,就挖个洞把自己埋起来。至于今后如何也挖能个洞越狱成功。这个技术工程,我还没想好做不做,怎么做。反正来日方长,慢慢想也不迟。我也不是劈了金砖的重刑犯,被人遗忘很容易。关键只在于自己扔不扔得彻底,想到这里,就觉得好放松。 张爱玲死后,人们第一次进了她的居所,家徒四壁,屋子的女主人,过着极简的生活。我想起《FIGHT CLUB》里,皮特把诺顿家里的东西都扔掉,把房子点着的镜头。人们叹她晚景清贫,她却只嫌身外之物丢得不够。她说: ——“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 这收梢,我也喜欢,看得懂的人,就知道她干得有多漂亮。
2534 次阅读|8 个评论
红与白
pingguo 2013-9-7 21:57
玫瑰开一朵,两朵,无数朵, 开白花,红花,总之是恰到好处。 从任何角度看都是, 这便是大自然不可思议的地方。 不要说这是很平凡的事, 这样的恰好,我一次也没有遇到。 夕阳以颤抖的唇红倾其所有, 对我的示范作用不会全然没有。 今天没有说出的话, 也许,一生都将沉默。 对这红与白,张爱玲有精彩的议论。 几乎叫人断定她前世乃风流男子, 不然,她非得有孙猴子的本领, 可以轻易钻进别人的心窝里。 该惭愧吗,我既没获得白也没得到红, 生活仿佛是梦打完折扣的结果。 我处在红与白的某种关系里, 或者说,我像一个粉色的艺术家, 所有的激情最终都朝向自己发射。 不曾经历红与白的冲突,不好说爱过。
个人分类: 诗歌|2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爱玲经典语录
热度 1 zywsict 2013-8-16 08:40
1.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半生缘》 2.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倾城之恋》 3.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 4. 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谈女人》 5. 你疑心你的妻子,她就欺骗你。你不疑心你的妻子,她就疑心你。 6.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碰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以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爱》 7. 因为平淡,我们的爱情有时会游离原本温馨的港湾;因为好奇,我们的行程会在某个十字路口不经意的拐弯,就在你意欲转身的刹那,你会听见身后有爱情在低声地哭泣。 8 爱情 犹如一场奢华的盛宴,每每盛装出席,结果却总是满杯狼羁。而下一次盛宴到来,却依然又要盛装出席…… 9 人生就象高速行驶的列车,初恋正如路边美丽的风景。我们可以坐在车上静静的欣赏它,却不能跳下车去流连忘返。毕竟,终点站才是我们最终目的地~ 10 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 11 不能见面的时候,他们互相 思念 。可是一旦能够见面,一旦再走在一起,他们又会互相折磨。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97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代才女张爱玲
热度 6 zywsict 2013-8-11 09:10
花了三天时间,读完才女司美娟所著的《张爱玲传奇》。该书以爱情故事为主线, 用灵动的文字,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张爱玲情感世界的火与冰,揭示了她凄凉坎坷的一生。 张爱玲出生于名门世家,体内流淌着贵族的血液。她的祖父是清流派代表张佩伦,曾外祖父是清末重臣李鸿章。虽出生贵族,但她的童年并不快乐,父亲张廷重风流成性,整天穿梭于花柳之间,无心留恋家庭。善良有个性的母亲受不了凌辱毅然提出离婚。父母离异后,年幼的张爱玲跟随父亲生活,受到继母非人的虐待。当她读完中学,母亲回国,帮她联系国外高校,向父亲索要 学费 时受到 毒打,差点殒命 ,进而被关禁闭一年 。 最后 在佣人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出来。 因为战乱,她未能到英国读书,只身来到香港,又因为战乱,半途中断学业,辛苦得到的全额奖学金泡汤,回到上海,和姑姑住在一起,从此,开始以文字为生。 在她年轻气盛、事业处于巅峰时,邂逅了胡兰成,开始了一段倾城之恋。胡兰成是汪伪政府与日军驻华机构的红人,是臭名昭著的汉奸,但 他有着儒雅的风度,指点天下的胸襟,气 吞 万千的才华 。情窦初开的她,经不住他的软膜硬泡,终于屈服在他的才情下,成为了他的情人。但好景不成,生性风流的胡兰成,在去武汉任职时,又勾搭上护士周训德,出双入对,俨然是一对夫妻。抗日胜利后,胡兰成逃到浙江诸暨的农村,在情况稍微稳定后,又勾搭上范秀美。张爱玲旧情未了,就去找胡兰成。此时的胡兰成已不在衷情于她,对她的到来非常不满,并对她 怒声呵斥:“你来干什么!” 自此她醒悟了,认清了负心郎的真面目,于是 痛定思痛,毅然斩断情丝 。 她本以为曾经沧海难为水,此生再也找不到爱情了,然而爱神却再次眷顾了她。在迁居美国后,丘比特之箭借着年过六旬的赖雅射向她。赖雅的热情温暖了她受伤后冰冷的心。他的温柔、体贴给了她安全感。正当她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年迈的赖雅因病过早的离开她。赖雅的死,令她悲痛欲绝,因此她心中有个部分也随之一起死亡,此后她与红尘中的情爱再也无缘。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91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张爱玲遗产执行人称张爱玲晚景不凄凉 有32万美元存款
lzxun123 2013-6-5 13:08
转自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3-06/04/m_124807165.htm 南方都市报 2013-06-04 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给宋淇夫妇的张爱玲遗物清单 张爱玲晚年常用的胶底浴用拖鞋 宋淇传奇 从宋春舫到张爱玲 31 林式同处理张爱玲后事 张爱玲死后,遗嘱执行人林式同需要处理两件事。一是,处理遗体。9月30日,治丧小组的成员林式同、张错、张信生三人在加州租船出公海洒骨灰,尊重遗愿同时遵守法律。二是,张爱玲遗嘱说她所拥有的东西交给宋淇夫妇,包括钱财与一些遗物。 于是林式同再去张爱玲的家整理遗物,这所房子位于洛杉矶市10911号R ochester A venue206室,根据林式同的描述:“正对着电梯口,一条笔直的走道,四面没有窗,灰灰的日光灯,整天亮着。到了尽头,靠左边,就是张爱玲住的房门。一打开门,房里弥漫着沉郁的空气,我很快的把所有的窗户打开……地上摆着许多纸袋,包着不同东西,门旁靠墙放着那一张窄窄的行军床,上面还铺着张爱玲去世时躺的那床蓝灰色的毯子,床前地上放着电视机,落地灯,日光灯,唯一的一张折叠桌倚在东墙近门的地方,厨房里搁着一把棕色的折叠椅,一具折叠梯,这就是全部的家具了。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轻便好拿,包括电视,她原来有个小的,只有五六吋,大概太小了,看不清楚,搬家后买了一个新的,大一点,有十几吋,也不重。张爱玲买了大量的灯泡,因为她怕黑怕冷清,电灯电视一天到晚开着,这习惯她曾经跟我谈起过,‘有时还藉电视声音催眠。’对门朝北的窗前,堆着一叠纸盒,就是写字柜,张爱玲就坐在这堆纸盒前面的地毯上,做她的书写工作……墙上没有挂任何东西,连一张日历也没有,真可算是家徒四壁。张爱玲的房内除了她自己的作品和定期杂志外没有书。” 最后一点其实不对,因为房间内有张爱玲最爱的《红楼梦》和丈夫赖雅的亲笔签名书。 “更衣室里除挂着的衣服外,地上堆满了各色各样的纸袋……她从来不用箱子,什么都是临时现买,一搬家就丢的就丢了。她不用普通的女鞋,唯一常用的是胶底浴用拖鞋,买了好几大包,全是新的,用脏就丢。”此外张爱玲生前在韩国城租了一个三英尺见方的小仓库来摆东西,全用纸袋装着。 外界有人看到这些描述就觉得张爱玲晚年很凄凉。我觉得,只要张爱玲自己喜欢,何必要求她一定要住花园洋房,坐跑车、养番狗、吃鲍参翅、穿名牌时装、携高贵手袋、戴钻戒、搞整容?就我所知,张爱玲在赖雅之后的感情生活应该是空白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为什么一定要她有个伴侣呢?没有这些东西就一定很凄凉吗?你可能有如此想法,但正如她那篇散文所说的,她要你“包括她在外”。 以我自己来说,最近作家陈玉慧发表了一篇文章回忆数年前上门来探访我,她写:“宋家现在是宋以朗一个人住,张爱玲的文件和书稿,全置于客厅一大桌上,再加上一墙壁张爱玲或有关张爱玲的著作,除此,没有别的家具或装饰。”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无妻无儿,家徒四壁是很凄凉,反而这种生活我喜欢得很啊! 林式同将张爱玲家里的物品归类,分为九大块:一、银行财务及税务部分,需要让律师处理,其结果将专函报告;二、家具,包括电视、灯桌、桌子等;三、衣服,包括化妆品等;四、来往信件,分为宋淇夫妇、亲戚(姑姑与弟弟)与其他人的信件;五、作品手稿。六、身份证明,包括结婚证、公民证;七、随身用品:眼镜、假牙等;八、照片;九、书籍。 他来信咨询我爸爸妈妈需不需要将这些东西原封不动地运回香港。他说如果全部装箱里的话需要让海关检查,并要本人到海关处去取。我爸妈回复他说某些普通东西不需要,如桌子、梯子、电冰箱、电视机。最后林式同以海运方式寄了14箱东西过来,包括书籍、照片、衣物、鞋子、手提包、假发、毯子以及两箱手稿。 1997年,我妈妈将一些手稿捐给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其中包括《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手稿(2004年出版);《海上花》的英文译本打字稿(后来由孔慧玲完成,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少帅》的英文打字稿(期望在2013年翻译成中文出版);《中文翻译:一个文化影响的媒介》的英文演讲稿(期望在2013年翻译成中文出版)等等。在1992年2月25日的信里,张爱玲曾提及一份关于林彪的英文稿,但该稿不在遗物中,现在不知所踪。 当时我妈妈留下一些张爱玲遗物中的手稿在家中,不知它们可否出版。我妈妈去世后由我处理出版,包括《重访边城》(2008年);《异乡记》(2010年);《雷锋塔》《易经》的英文打字稿(后来由赵丕慧翻译成中文,2010年出版)。这里有逸事一桩。当时香港科技大学学生孙晓明找上门,要求阅读《雷锋塔》、《易经》作为他的硕士论文题目,结果我同意了。不幸张爱玲将两份打字稿的封面掉乱。结果2009年论文《天才梦:张爱玲美国时期的生活与写作初探》里面的《雷锋塔》应该是《易经》,而《易经》则应该是《雷锋塔》。不过孙晓明还是第一个写了有关这两本书的人。 张爱玲晚年的经济状况 林式同还去银行把张爱玲的存款取出。张爱玲在美国有六个户口,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林式同总共找到有28,107.71美金。去银行取钱并不能凭着一份所谓遗嘱就可以拿到,因为银行不会根据一张纸头而将户口全数转账。林式同要经过洛杉矶市遗产承办法庭去办理手续,需出具死亡证明、确认遗嘱、确认遗嘱执行人。完成后,法庭就会发指令给林式同去银行取钱。外面有一些说法是,林式同从来没走过法律途径就把钱取出了,因此没有法律效应。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可能,银行不会随便把钱给人,他们只服从法庭的指令。 林式同先把张爱玲银行的两万八千美金全数汇给我父母,并列出消费清单,包括黑箱车、冷藏、火葬、租船、找遗产承办法庭所用的律师费、所租单位的清洁费、搬运费、电话费、邮费、煤气费、电费、把东西运回香港的运输费等。林式同告知上述费用估计是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七元三分钱美金,我爸妈随后就把这笔费用汇还给他。张爱玲有两万八千美金的存款,当时港币汇率是7.75左右,所以张爱玲死后是有二十几万港币,这在当时不算多也不算少,网上有人说她生前贫穷到需拾纸皮来糊口,是无稽之谈。 林式同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他的太太是日本人,后来患了老人痴呆症,忘记他是谁,让他痛心,因此他写了一本《你是谁?》。他寄了一份电脑打印本给我父母,应该没有出版过。书的后语是:“这是一个大时代的一对小夫妻的故事。这是个不能留学而留学,不愿移民而移民,抗日而和日本人结婚,自认是中国人而不是中国人,要爱国而没有国可爱的人,挣扎着度过了一生的故事。这故事由老人痴呆症的来临而结束。它和每一对夫妻一样,期间充满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我要补充的是张爱玲究竟有多少钱。先前我们说美国银行有两万八千多美元,扣除身后事费用后是一万七千美元左右。我手上有些张爱玲与我父母的通信,里面有提及财务报告,我爸爸在香港帮张爱玲买了一些外币或定期存款。哪个国家利息高,通货膨胀低,赚的钱就比较多。我妈妈在香港以她自己的名义开了多个银行户口,其中一些是帮张爱玲管理的存款,但也有其他户口是我父母,我三叔宋希,与其他亲朋戚友的。我不清楚哪些钱具体属于哪个人,银行也不会随便给我详细资料,因为他们不可以无故揭人隐私,子女也不例外。 这里有一张纸条,1996年12月18日,是我妈妈的笔迹,上面写着张爱玲的英文名字E .C hang,计算“绿簿子”(银行外币存款)剩余32万多美金。这不是什么法律认可的证据,因为只是一张字条。按照当年的汇率,那大概是240万港币左右。如果张爱玲当年带这笔存款回中国就是个百万富翁了。今天莫言拿到一百万美元的诺贝尔文学奖金还会给人取笑他在北京买不起一套房子,但在1995年,240万港币在大陆(或香港)不是一个小数目。 话至此,澄清了张爱玲晚年的状况。 张爱玲版税收入现在的用途 回看张爱玲的遗嘱附信,大概意思就是把剩下来的钱让我爸爸妈妈照顾身体。他们两个人给病魔折磨多年,医药费是远远超过张爱玲剩下来的钱。现在我爸爸妈妈都已经去世了,那些版税收入就另有用途。 张爱玲在遗嘱附信里说要“请高手译”她的作品。现在张爱玲的作品已经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捷克文、日文、韩文、越南文等。其实它们都是外国出版社自己找上张爱玲的国际代理再签合同,他们自己付翻译费。有些张爱玲的英文作品翻译成中文,如《雷锋塔》、《易经》、《少帅》,则从张爱玲的版税入息里付。 香港大学张爱玲纪念奖学金从2009年开始,每年颁予一位从内地或台湾来港,于香港大学修读文学科及人文学科之本科女学生,每年在读颁发5万港币,如今已经有三位大陆学生与一位台湾学生受惠。当年香港大学的奖学金是张爱玲后来成为作家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奖学金得以帮助背景和张爱玲相似的女学生。我相信她会同意这种做法。 张爱玲五年研究计划由2011年开始,每年一届,持续五届,每届将选出3-5个研究项目进行资助,论文与文字创作资助金额为五万元人民币,纪录片为十万元人民币。三年来已经有15人受惠。实行这个计划中,金钱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出版社(新经典文化、青马 文化、香港与台湾的皇冠出版社)付出的人力,因为行政事务繁重。 2010年是张爱玲诞辰九十周年,香港浸会大学举行了张爱玲国际学术研讨会,差不多一百位学者参与,后来出版了论文集《张爱玲:传奇·性别·系谱》(林幸谦主编)。此外,浸会大学的纪念张爱玲系列活动颁出了首届张爱玲绘画奖,其中冠军奖金为5万港元,后来出版了《印象·张爱玲》一书。以上活动从张爱玲的版税入息支付。 2010年,北大百年讲堂举行了“2010北京张爱玲纪念研讨会”,两岸三地学者齐聚一堂,包括马家辉、止庵、陈子善、苏伟贞、郝誉翔、符立中、格非、吴福辉、杨联芬等。以前试办的张爱玲研讨会都碰到阻力而停止,所以这个会议是大陆的第一次的张爱玲研讨会,以后就应该容易得多了。这个会议也是从张爱玲的版税入息支付,加上出版社们的帮助。 还有逸事一桩。2011年我在北京召开张爱玲研讨会时遇见一位以前的台湾记者,她跟我道歉,说:“不好意思,打搅你妈妈了,我曾在当年打电话给你妈妈询问张爱玲死讯,我也知道这是非常心烦的。”我当时也不知道我妈妈心情如何,回来后看到她的日记才顿时明白。我妈妈听见张爱玲逝世的噩耗,当天做了记录:“1995年9月9日,中秋节,倒数661天。惊闻爱玲噩耗(孤寂中离开人世,是祸是福?),四十余年旧事涌上心头……整天电话不绝,烦愁到极点……总解不开生死之谜。”她在日记里列了来电名单:郑树森、平鑫涛(数次)、《联合报》陈××以及其他报界人士,“都想拿资料”。信中的倒数661天是指离香港回归的日子。她“烦愁到极点”后,夜深去听法国作曲家马斯标(JulesM assenet)的歌剧《泰伊思》(T has)里面的小提琴名曲M editation来解压,“动我心弦”。 (下一期将讲述宋淇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等,敬请关注。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宋以朗口述、供图
个人分类: 博览|2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难爱张爱玲
热度 9 Bobby 2013-1-25 10:52
我已经过了阅读文学的年龄,但以前多少是读过张爱玲的作品。她那虽有才情,但琐屑、细 腻 、略带灰暗的风格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改革开放后张爱玲的走红,与文学评论家 夏志清的推崇不无关系。 夏志清 说“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国人都应当阅读张爱玲的作品。”他更是在 《中国小说近代史》大篇幅加以论述,夏对张的揄扬可见《 夏志清 与张爱玲 》。张的走红也跟这个社会道德松弛有关,正如汉奸周作人可以走红,那么道德上不那么周正的张爱玲同样也可走红。 与她齐名的苏青,被人称作“文妓”(网上有文介绍:《 乱世才女苏青 : 花落人亡有人知 》、《 民国 “ 文妓 ” 女作家 : 张爱玲 称其才情高于冰心 》),根据他的朋友就可知其为人,那么与苏青猩猩相惜的张爱玲,在道德上也不无瑕疵。部分可见《 吴小东 : 张爱玲 —— 被虱子吞 噬的女人 》,文中说张的名言“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是那么痛快。”露骨而无耻,其行为也与周作人有一比。她的很多话也都直率而露骨,再如“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遍的妇女职业,为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这也无庸讳言 —— 有美丽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丽的思想,以思想悦人,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分别。” 对张爱玲,喜欢的人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的人再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关于张爱玲的介绍,张的粉丝可看如下著作:夏志清《中国小说近代史》、高全之《张爱玲学》、刘绍敏《到底是张爱玲》、宋淇《张爱玲私语录》、张子静《我的姊姊张爱玲》、沈双编《零度看张》、陶方宜《寻踪·张爱玲》、陶方宜《霓裳·张爱玲》、陶方宜《大团圆 - 张爱玲和那些痴情的女人们》、清秋子《爱恨倾城小团圆》、张均《张爱玲传》、魏可风《临水照花人·张爱玲传奇》、费勇《张爱玲传奇》、胡兰成《今生今世》、胡兰成张爱玲《张爱胡说》、周芬伶的《哀与伤》、刘川鄂的《张爱玲传》、王德威《落地的麦子不死》、陈子善的《说不尽的张爱玲》、余斌《张爱玲传》、苏伟贞《孤岛张爱玲 : 追踪张爱玲香港时期》、陈子善《说不尽的张爱玲》、止庵 万燕《张爱玲画话》、水晶《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刘绍铭《到底是张爱玲》、宋淇、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等。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4185 次阅读|22 个评论
《也谈语文》:歧视冰心
热度 18 freefloating 2013-1-22 22:45
昨晚陪儿子准备他第二天的语文考试,也就是写写字,翻翻书,我总听说现在的中学语文的课本里删了鲁迅的文章,虽然我并没有去读新的语文书,但失望愤怒之情已然几溢于言辞。 因为我在中学语文中最喜欢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和古文了,每每要学到那些部分时,心里就欢喜激扬起来,最最不喜欢的就是郭沫若的《屈原》之类,那是一读就让我浑身难受的文字…… 可怜当初高二换了一个我最不待见的女语文老师,那篇文章竟然没被一带而过,反倒很仔细地让同学们当堂朗诵宣讲,我不知道被激灵灵打了多少个冷战…… 而至于冰心,我唯一的印象是《小桔灯》,因为很想看那暗夜里朦胧的光,觉得一定很漂亮,尝试过很多次,却总无法固定蜡烛在桔子皮中,让我觉得自己的手一定是太不灵巧的…… 还因为儿子的缘故读过《寄小读者》,也不喜欢,坚持着以读人的心态大致读完…… 我感觉冰心不是个好母亲,她定是个幽幽怨怨,整日里调出一些眼泪,一些微笑,一些崇高……等着别人来爱怜的女人,讨要着世上所有人的宠,甚至包括她自己的孩子和世上的孩子们……, 所以才惹得她的孙子在她死后还要涂污墓碑“教子无方枉为人表”…… “一片冰心在玉壶”,少了生命的热度…… 我猜我肯定更喜欢莫言的母亲…… 昨天竟然在人教版的七年级《语文》的最后看到了梁实秋对冰心的《繁星》《春水》的评价,也因此发现现在的《语文》教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鲁迅的《风筝》也在其上的…… 能发现与梁实秋先生所见略同,让我着实洋洋得意起来…… 我读冰心诗,最大的失望便是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繁星》《春水》这种体裁,在诗园里面,终归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样也许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积月聚便成一集。这是一种最易偷懒的诗体,一种最不该流为风尚的诗体。 《繁星》《春水》又有一个缺点,便是句法太近于散文的。 总结一句: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 ; 《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 一一梁实秋 跟儿子说起这些,儿子说我:你歧视冰心…… 我实在不应该有歧视冰心的理由,因为冰心是一名因反复歌颂:母爱、童真、自然而著名的女作家,宣扬“爱的哲学”,而我也是整日里把“爱是第一推动力”、“敬畏自然”、“儿童和神灵最接近”挂在嘴边,理应是一个统一战线才对…… 但我坚持对她的评价,如果被人认定为歧视,我也没有办法,因为我不希望这样的文风被褒奖,被效仿,误导了孩子们…… 我想她对爱、自然、童真的崇尚也许不过如女人们对华丽妆容的崇尚一样,只是换了一种矫情的方式而已…… 就连张爱玲也说: 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    ------ 张爱玲 当然我也不喜欢张爱玲,虽然她的语言有一种美丽,对人生有一定的参悟,但是总感到弥漫着对生活的无奈、失望、奢华与沉迷,少了智慧的火花和人性的升华。 好在这世上有那么多美丽可以品味,只要没有人往我们脑子里强塞占位,存在就有存在的意义,由它们去吧…… %--------- 《盘丝生活》 昨天上午姑家妹妹到我家,帮我检查并上报了考试成绩,下午我们去办公室溜达一圈,开始整理我的报销票据,晚上我去上了一节爵士课,跟儿子聊了一会语文,累了,左肩有点疼,打算早睡,其实已然 12 点了,老公更晚回来,总之没睡够,于是今天上午和老妈去看侄子(咳嗽住院),下午睡了一大觉,老公去给我买了针灸用的银针 70 根,才 13 块钱,太便宜了,无怪乎大医院都一次性的呢?晚上我去上了节平衡课,儿子去老高家玩儿,老公忘带钥匙,吃完和乐回家在楼下车里玩手机等了两个小时……
个人分类: 盘整生活|4882 次阅读|55 个评论
[社科类]《张爱玲之谜》(刘川鄂)影印版[PDF]
lcj2212916 2012-12-17 19:47
中文 名: 张爱玲之谜 作者: 刘川鄂 资源 格式: PDF 版本: 影印版 出版社: 中国书店 书号: 9787805688114 发行时间: 2007年1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张煐煐为什么改名张爱玲?她有哪些“天才的乖僻缺点”?傅雷为什么批评她?为什么她父亲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为什么说她是文化汉奸?为什么三十六岁的爱上了六十五岁的?为什么她“选择了孤独,甚至享受这个孤独”?……一切答案尽在本书——《张爱玲之谜》。   大师之谜系列丛书之《张爱玲之谜》,将带领您跟着名师读大师,破解张爱玲人生之中的一个又一个谜团 目录: 写在前面:张爱玲与我 一、身世之谜 二、亲情之谜 三、天才之谜 1.香港的冲击 2.文学的准备 3.锋芒初试 4.文坛反响 5.天才谜一样的个性 四、 爱情 之谜 1.才女初恋 2.“你的人是真的吗?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吗?” 3.沉寂岁月 4.重回香港 5.初到 美国 6.台港之行 五、地位之谜 1.老鼠洞里 2.学者生活 六、终了之谜 1.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2.“不要人看到遗体” 下载地址 : http://www.ctdisk.com/file/13702580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1041-1-1.html
2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张爱玲之秋雨
blownsand 2012-9-30 07:35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料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1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脏好乱好快活”之张爱玲版
热度 5 Wuyishan 2012-5-18 06:04
“好脏好乱好快活”之张爱玲版 武夷山 “好山好水好寂寞,好脏好乱好快活”,也许是对一部分海外游子面对“归不归?”问题时的纠结心境的传神概括。 张爱玲当年说过: “所以在中国就有这样可爱,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 (张爱玲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2 ,第 140 页) 这一说法与“好脏好乱好快活”的内涵虽不完全一样,但也相当接近。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5967 次阅读|7 个评论
微博: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热度 5 xcfcn 2012-3-6 12:40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看到他们小年轻说这两句话,我就很崩溃!这样的话也不适合口头语。就算要说,也只能对某一个人说!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一直想做个安静的女子,在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 或者陷在一本光影流年中,翻看那些依稀旧梦。 时光仿佛一杯静水,依然深刻依然可以深流,而一份心情却与风月无关,水逝惊鸿去。 站在时光的路口,回望曾经走过的美丽和温柔。 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曾经花发枝满的渴求与憧憬,依然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过,又默默回溯。 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所谓的执念也许只是虚妄,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终点。 生命不止,红尘无尽。 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仅以一程换一场经历,如此,而已。 滚滚红尘,谁又是谁生命中的看客和过客? 推开一扇叫岁月的门,许多年华终于被渐次搁浅。 而你,永远是斜格子里的光影,游走在梦与现实的边缘。 若是时光锁住的葱茏,曳动冷冷的素月清秋,那么弱水三千,谁取你一瓢,醉饮红尘外? 此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一篇已经不知道作者的网络文章 )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张爱玲和胡文成的爱情中,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几句话! 1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2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3 、你的人是真的么?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么? 4 、结婚文书: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5 、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
个人分类: 杂论|457 次阅读|6 个评论
名人效应
热度 1 duke01361 2011-2-22 19:29
名人效应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颇有名望的书法家,其书法受到了很多人的热捧。一日有叶公好龙之徒向其求字,万般不得推托,只好请该人在堂屋等候,自己则到书房密献墨宝。书房里,只见书法家拿出一只鲜活的“屎壳郎”扔在在装满墨汁的砚台中,随后让浑身沾满墨汁的屎壳郎在白色的宣纸上爬来爬去,不大一会儿,一幅狂草就写好了... 张爱玲曾经说过:要出名就及早啊!可能是她悟出了我们要说的“名人效应”,并发此感慨! 人怕出名,猪怕壮?过如是乎?窃以为非也!君不见社会上各色“名人”拥俎者若婺? 那个样子,就连“名人”的虚功恐也会被跟风吃了!嘿嘿... 各位!还是张小姐那句话:要出名就及早啊!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316 次阅读|2 个评论
张爱玲爱情絮语
嫫梦 2009-12-18 22:42
一直很喜欢张爱玲,在这惆怅满怀的冬夜,看到她的爱情絮语,感觉像一剂熨帖,希望能把我的心熨得平静一些。很多话,不用说,心里什么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一)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你问我爱你值比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都是严格的考验。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是袖珍戏剧。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的出藉口。 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 回忆永远是惆怅。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 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受人欢迎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 人因为心里不快乐,才浪费,是一种补偿作用。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 男人做错事,但是女人远兜远转地计划怎样做错事。女人不大想到未来同时也努力忘记她们的过去所以天晓得她们到底有什么可想的! 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惟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 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却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的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太大的衣服另有一种特殊的诱惑性,走起路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颤抖,无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颤抖,虚虚实实,极其神秘。 (二)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短的是生命,长的是磨难。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硕达无比的自身和这腐烂而美丽的世界,两个尸首背对背栓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 但是,酒在肚子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象隔着一层,无论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 男人彻底懂得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爱她的。 他看着自己的皮肉,不像是自己在看,而像是自己之外的一个爱人,深深悲伤着,觉得他白糟蹋了自己。 女人还没得到自己的一份家业,自己的一份忧愁负担与喜乐,是常常有那种注意守侯的神情的。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深情是我担不起的重担,情话只是偶然兑现的谎言。 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 小小的忧愁和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象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得很。 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三) 世上最凄绝的距离是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相爱,距离变得很近。然后有一天,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 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我的快乐,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 两个人一起是为了快乐,分手是为了减轻痛苦,你无法再令我快乐,我也唯有离开,我离开的时候,也很痛苦,只是,你肯定比我痛苦,因为我首先说再见,首先追求快乐的是我。 狗不会瘦,因为它不会思念。人会瘦,因为他思念着别人。人总是被思念折磨,在思念里做一头可怜的流浪狗。 凡事皆有代价,快乐的代价便是痛苦。 开始的时侯,我们就知道,总会有终结。 爱情还没有来到,日子是无忧无虑的;最痛苦的,也不过是测验和考试。当时觉得很大压力,后来回望,不过是多么的微小。 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 我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谁知道她有时毫无力量。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阴晴圆缺,在一段爱情中不断重演。换一个人,都不会天色常蓝。 爱情要完结的时候自会完结,到时候,你不想画上句号也不行。 同一个人,是没法给你相同的痛苦的。当他重复地伤害你,那个伤口已经习惯了,感觉已经麻木了,无论在给他伤害多少次,也远远不如第一次受的伤那么痛了。 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 爱一个人很难,放弃自己心爱的人更难。 当爱情来临,当然也是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是要付出的,也要学习去接受失望,伤痛和离别。从此,人生不再纯粹。 我们也许可以同时爱两个人,又被两个人所爱。遗憾的是,我们只能跟其中一个厮守到老。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点害怕,怕得到他;怕失掉他。 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不能见面的时候,他们互相思念。可是一旦能够见面,一旦再走在一起,他们又会互相折磨。 只想找一个在我失意时可以承受我的眼泪,在我快乐时,可以让我咬一口的肩膊。 别离,是为了重聚。 爱火,还是不应该重燃的,重燃了,从前那些美丽的回忆也会化为乌有。如果我们没有重聚,也许我僣带着他深深的思念洽着,直到肉体衰朽;可是,这一刻,我却恨他。所有的美好日子,已经远远一去不回了。 追求和渴望,才有快乐,也有沮丧和失望。经过了沮丧和失望,我们才学会珍惜。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得很。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小团圆》有感
yangfangimr 2009-5-7 19:05
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今年四月在内地隆重登场了,在这久不见天才的文坛里倒称得上是盛事一件。十二岁时就开始读她的书,她最后一部作品,我自然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欣欣然在网上定了她的书,很喜庆的封皮,看了让人眼前一亮。 书是周一送到的,这两天赶着做实验,但还是忙里偷闲抓紧时间看完了。我看书的速度一向奇快,而且只要捧着书不看完绝对不愿撒手。书是终于看完了,但很是惆怅,说不出的滋味,从心底里怜惜这个女子。书是她一贯的嘲讽口吻,像个冷漠的人,站在云端看俗世,看人情世故,看骨肉亲情,看所谓万转千回后的爱情,一切都完全幻灭了,还试图抓住一点什么,其实什么都没有,幻灭了其实就是幻灭了,爱玲心里清楚的很,我透过书本看到她嘴角的一丝冷笑。 书名叫做《小团圆》,其实只是一个空心的圆圈,空荡荡地圈住逝去的时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你找不到起点自然也找不到终点。所谓小团圆,是爱玲回首往事三十岁前的盘点,是一场接一场考试之间的噩梦,是从睡梦里醒来的她絮絮叨叨讲给自己的一个故事,本不想给我们这些不相干的人看,但踌躇很久却也终不忍心销毁,把两难的选择留给后人,她躲在云端吃吃的笑。你们不是总盼着万事都有个大团圆嘛,我偏偏叫它《小团圆》;你以为小团圆就真的是团圆嘛,那只是个镂空的圆圈,什么都没有剩下。倒只剩下一些居心叵测的闲人在圆圈外晃悠,试图看看才女笔下的花好月圆,郎情妾意,然后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说一说汉奸之妻,人人可戏的花边新闻。爱玲,我扭转身为你掬一把热泪,你又是何苦来着,就算是一个人的孤寂,也该咬咬牙挺着,你的笔下自有烟霞,沉香屑里第一炉香的余香还烟雾缭绕,倾城之恋里流苏那低头一笑还没来得及抬起,金锁记里七巧还在凝望三十年前的那轮月亮,你又何苦写这劳什子的小团圆,白白让别人看了笑话。 文风明显是淡了,不再有以前的精雕细琢,心里嫌脂粉污了颜面,这一次,她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写。一出场就是浩浩荡荡一大批人名,她是存心要让那些看笑话的人看不下去,她冷冷的笑,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头高高地昂着,她一贯的姿势。等着那些看笑话的人走开了,三十年前她的故事仍然在继续。洋派的母亲很漂亮,但却吝于伸出手拉着女儿一起过街,偶尔手指的触碰,母亲就皱起了眉头;父亲是典型的晚清遗少,空有名家的家世,却空荡荡的像个稻草人,躲在床幔的背后吸者大烟,怒视着小小的孩子在他面前重复背一篇又一篇的古文,听到后娘的诬告,一脚一脚踢在那个倔强女孩的身上;违心的说更喜欢那个给她做衣服的烟花女子,因为二婶给她做的衣服是用旧衣服改的,小小的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屈辱 。终于长大了,告别了悲惨的童年,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换钱了,和三姑二婶在财务上要分得清清楚楚,欠下的债是她心头的一道疤,寄人篱下的感觉,从来就没有离开这个敏感的女子,她活得很累,但生活就是这样,她无法选择。二十二岁,花一般的年纪,她可以自己选择了,是一个为日伪卖命的文人,她明明知道结局,却还是奋不顾身去爱了,把高傲的头颅低地很低,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可是她心是欣喜的,以为是碰到命里注定的知己,以为那个老男人的步伐会因为她而驻足。谁知道不过是昙花一现,年轻的后面永远都有更年轻的,她以为自己二十二岁是风华正茂,足以取代他家里那两个年老的妻,谁知道武汉还有十六七岁的小周,小周之后自然还有那个千里护京的范美秀。滥清的男人什么时候少过,爱玲自然不能与半个人类为敌,却也终是厌了,扭过头去,不愿看那个和半只苍蝇一样让人恶心的男人。以后又碰到那个导演,终究还是一场云烟。 原以为是金光闪闪的金子,切开来看,却是一块稀土金属,在时光的氧气里一层层氧化,一层层剥落,多年后回首再看,原不过是一堆让人避之不及的灰尘粉末,风一吹就淡了,散了,远远望去,一个空空的圆圈。而关于联考的噩梦,依然一个接着一个。 《小团圆》,不过是爱玲自己讲给自己听的一个故事而已。
个人分类: 众生百态|520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张爱玲笔下的《色,戒》
carrielu 2008-10-25 18:56
《色,戒》上映以后倍受关注,叫好声与叫骂声 一片。单纯从电影的艺术效果来讲的评论我甚少关注,而娱乐八卦也并非我所钟爱。惟这一篇原载于 羊城晚报 花地_连载 的李建军先生的系列文字让人眼前一亮,下面节选一段与大家分享: 李安承认自己是张爱玲的奴隶:这两年张爱玲做我的主人,不管乐意不乐意,我都被她奴役了两年。 这就是说,问题的根源,还在张爱玲那里。 那么,再来看看张爱玲写得怎样。 张爱玲的《色,戒》我读了至少三遍。它的语言依然是华丽的,描写也还是细致的,但是,作者的态度却显得游移不定,似乎总是回避那些最难以面对的问题,回避那些最复杂的心里感受:一个负了荆轲使命的圣女贞德,怎么就一下子变成了颠鸾倒凤的潘金莲?这种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由于叙述的是一个并不可信的故事,所以,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的情节不仅写得含糊、费解,而且在人物塑造上,表现出一种简单而虚假的性质:王佳芝的心理永远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有半个她在熟睡,身在梦中,知道马上就要出事了,又恍惚知道不过是个梦;那,难道她有点爱上了老易?她不信,但也无法斩钉截铁地说不是,因为没恋爱过,不知道怎样就算是爱上了。不知道怎样就算是爱上了?作者在这里把刻骨铭心的爱情变成了恍兮惚兮的做梦,把人类的基本经验变成了抽象而神秘的玄学。其实,作者这是为自己的写作上的偷懒找借口,为自己随意而任性的编造留逃路:陪欢场女子买东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随侍,总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丝毫不带讽刺性,不过有点悲哀。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紧接着,王佳芝就低声说快走,易先生这个汉奸逃脱了惩罚,而暗杀组织的行动失败了。所有参与暗杀行动的人,都被逮捕、处决了,王佳芝也未能幸免兽欲不是爱情,易先生不可能饶恕她。 在这里,作者几乎所有对于王佳芝心理活动的描写,都是缺乏深度和可信度的。突然和轰然这种飞扬的修饰语,这些在人物心理描写上最为忌讳的套话,竟然被她堂而皇之地连续用在一起。她把人物变成了自己情绪和观念的容器,把她变成了一个虚假而苍白的符号。唐文标先生在《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张爱玲早 期小说长论》中说她笔下的人物:看起来像丧事里纸扎的童男童女,一个个直挺挺站在那里,虽然吓人,但了无生气。原因是作者太单纯化他们了。有时单纯化得不能令人相信,这世界中的人竟不是生成的,而只不过是作者向他吹一口气,强令他活得那个样子。(子通、亦清主编:《张爱玲评说六十年》,第294页,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8月)他尖锐地批评张爱玲世界:我们以为这世界太小、太特殊,和我们世界日距日远,有什么帮助的地方呢?里面宣传的失败主义,颓废哲学,和死世界的描写,我委实只感染到绝望和对人类失去信心,我想,上海那类都市罪恶不应代表人间,男盗女娼只是租界的产物,过渡期人类劣根性的表现,我们不能讳言其必无,但深信活下去是为了把这现象改正,代替以人间的爱和同情(同前,第297页)。从王佳芝身上,我们看到的就是失败主义,就是颓废哲学,就是对人性的简单理解和扭曲表现。张爱玲的世界让人恐惧、厌恶和绝望,而不是让人觉得真实、可爱和亲切。 傅雷先生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批评《倾城之恋》时说:这篇小说在对最关键的地方的处理,未免太速写式的轻轻带过去了。可是这里正该是强有力的转捩点,应该由作者全副精力地去对付的啊!错过了这最后一个高峰,便只有平凡的、庸碌鄙俗的下山路了。(《傅雷文集文学卷》,第182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又在批评《连环套》的时候说:描写色情的地方(多的是!),简直用起旧小说和京戏尤其是梆子戏中最要不得而最叫座的镜头!《金锁记》的作者不惜用这种技术来给大众消闲和打哈哈,未免太出人意外了至于人物的缺少真实性,全都弥漫着恶俗的漫画气息,更是把taste看成了脚下的泥。西班牙修女的行为,简直和中国从前的三姑六婆一模一样。(同前,第185-186页)用傅雷先生的这些观点来批评《色,戒》,没有一句是不命中靶心的。 傅雷先生的《评张爱玲的小说》写于1944年,张爱玲的《色,戒》写于1950年。当年,看到傅雷的文章,张爱玲很快就写了一篇题为《自己的文章》的文章,拒谏饰非地替自己辩护:现代文学和过去不同的地方,似乎也就在这一点上,不再那么强调主题,却是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所能取得的。(《张爱玲文集》,第四卷,第175-176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拒绝批评的结果,是她不仅没有改掉傅雷先生所批评的坏毛病,反而堕入更加危险的歧途在艺术上,她没有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价值观上,她没有确立稳定的立场;在人性问题上,她没有形成健全的知识。这样,在民族危亡的时刻,面对一个最基本的善恶问题,她表现出的却是完全冷漠的因而应该谴责的态度:她竟然在一个女子和一个汉奸之间编排出了一场滑稽的爱情游戏。 原文链接: http://www.ycwb.com/ycwb/2008-01/05/content_1744725.htm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