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三度人格
caoman 2010-9-1 17:13
根据人性格的不同,把人格划分为双重人格、多重人格、九型人格等。而性格的区分是根据其行为表现来判定的,若直接根据其行为表现来划分人格就直观易懂了。这里根据看人和事的维度不同,将人格划分为三度:高度、角度、深度。 就象灯塔,越高照的越远,向不同的方向照去会照到不同的景象,照的远近或深浅不同照到的景象也不同。对人来说,站的越高看的越远,从前后左右看人看到的是人的不同侧面,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不同。按看人和事的维度不同区分人格是很有意义的。 高度,高度越高看到的越完整。 胸怀大志的人拥有高度人格,做人做事考虑的是集体,甚至行业、国家和人类,做决定时考虑到后几步,甚至未来和持续发展,能赢得更多、更久的支持和资源;目光短浅的人缺乏高度人格,做人做事考虑的是自己、家庭、小团队,做决定时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将失去更多、更久的支持和资源。 角度,角度越广看到的越全面。 看人和事全面的人,做人做事公正合理,会掌握大量素材后才能做评论和决定,而不会轻易行动下结论,成功率高,能赢得尊重;看人和事不全面的人,喜欢从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角度看,犹如盲人摸象,往往断章取义、以点代面,常常走弯路、做错事,分歧多,不成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深度,深度越深看到的越真实。 看人和事深入的人,做人做事能一针见血、抓住本质,决策准确,能从事上看到背后的人,能从一个人看到背后的其他人,脚踏实地,关注结果,效率高;否则,肤浅的人,做事不深入,做人不稳重,不务实,经常一知半解、半途而废,重复率高,考虑问题务虚、不深刻,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高度决定走多远,角度决定走向哪,深度决定走多久;高度决定地位,角度决定价值,深度决定稳固;高度决定赚多少钱,角度决定能怎么赚钱,深度决定拥有多少钱。高度决定胸怀和气度,角度决定快乐和资源,深度决定健康和生命。有高度就有机会,有角度就有办法,有深度就有结果,有三度就有人格魅力。 提高人格魅力,从修炼三度人格开始。
个人分类: 哲学|2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傲骨---别自贬也别让他人伤你人格的尊严
lin602 2010-7-23 10:01
关于傲骨的讨论多了起来,各人观点不一样。我认为,傲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采用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维护与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卑不亢是最简单的四个字。 别为了得到领导常识,别为了科研经费,别为了升官,别为了发财,别为了男人或女人,别为了所谓的面子(好面子,不属于傲骨),别为了哗众取宠,别为了出风头,别为了许多利益,去讨好别人,自贬自己,在会上领导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意见与领导不一致时,随着领导讲,当生活上有问题时,低三下四地去向别人要。 靠自己的能力挣钱,挣科研费,去打江山,得到朋友并成为其核心。在总理面前不低,在小孩甚至乞丐面前别趾高气扬并欺负他们。 自己讲的话做的事,是自己心里想做的,不是随别人的。不管做成功还是失败,这与傲骨无关,这是与能力相关的。 在这地方,要区分许多,我认为,北京地铁中拉小提琴的人,别人给他丢钱,他不讨不要,别人给他钱他也非常自然与坦然,我不认为他就没有傲骨。因为他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在电视上见到许多国外这种情况的艺术家,我也非常尊重他们。 穷人也有傲骨,靠自己的力量挣饭吃,尽管吃得差点。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别自贬自己,当别人损害你人格尊严的时候,不管他是谁,你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力量来维护你的尊严。最终极的做法,用自己鲜血甚至生命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例: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关云长就是有傲骨的,而刘备就不行,秦始皇手下的李斯、赵高就没有傲骨。 最为重要的是,有傲骨的是人,不是神,更不是佛。不要用神与佛的要求来要求他们。傲骨与钱多钱少无关,与是官是民也无关,与穷与富无关,仔细看一下,都能够从中找到例证。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点理解。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98 次阅读|5 个评论
“人外无诗,诗外无人”
tongqb 2010-7-17 11:59
前些日子,给一位老同学的传记写序。我不得不花了很多时间,去阅读那本传记稿本。这位同学是一位菲律宾商人,但他在从事商业之于,也热爱文学和文章,写下了不少诗歌、散文和实时评论,出版了六本书。这样一手经商,一手写作,的确是很辛苦的。但传记作者在传记中,有一点是我不能理解的。他认为我的这位老同学最终之所以走上亦商亦文的道路,是因为他受到了某位名家的指点与鼓励,没有这位名家的指点与鼓励,他就不可能拿起笔写作。对此,我不表赞同。我的序中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一个商人拿起笔来写作,这是因为他心中有许多情感的蓄积,所谓思积而满,满则不能不溢出。别人的指点与鼓励只是一种契机,根本的动机是他蓄积而满。这样,他不能不宣泄,不能不通过文章来宣泄自己的幸福、快乐、感伤、烦闷、痛苦、愤怒等各种各样的情感。 文章只能是人们的心中块垒的外化而已。这种观点自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提出后,就不断有新论。如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中说:看来作文,全要胸中先有缘故,若有缘故时,便随手所触,都成妙笔;若无缘故时,直是无动手处,便作得来,也是嚼蜡。 近读清代大学者龚自珍文集,其中有一篇题为《书汤海秋诗集后》,提出了与前面所述的观点相似的观点,但有的确有所不同。龚说: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谿,及宋元眉山、涪陵、遗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这里的完作完整或融为一体解。整句的意思是,人以诗出名,而诗尤其以人而出名。唐代的大家,如李白、杜甫、韩愈、李贺、李商隐,以及宋元以来的苏轼、黄庭坚、元好问,当代的诗人吴伟业,都是诗与人融为一体。人之外无诗,诗之外无人格,诗人与其诗总是完整地融为一体的。这个思想,是对古代文如其人思想的发挥,但又所不同。他的话除了强调诗人的人格与诗格要保持一致之外,透过人外无诗,诗外无人的提法,突出强调诗人与其诗的关联,任何人的诗总是要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因此我们一读诗就会知道这是何人写的诗。 更有意义的是,龚自珍还说: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者而卒不能不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这是说清人汤海秋(汤鹏)的诗,无论怎样,都可以看出这是汤鹏的诗。龚自珍列举了四种情况:一是一吐为快的,二是不想说最终不能不说的,三是不想说最终也没有说的,四是本不该说到底还说的。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可以看到汤鹏的为人与写实的融合为一,即所谓完。最奇怪的是第三种情况:不想说最终也没有说的。这种情况怎么能看出诗人的为人和思想呢?这可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要从字里行间去看了。的确,真正的诗人常把自己的感情隐蔽起来,让读者从字里行间去揣摩自己的思想感情。(2010-7-7)
个人分类: 未分类|7243 次阅读|3 个评论
写作计划: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arithwsun 2010-6-28 14:46
国内现在不少家长,以及民间教育家,不再坐而论道,起而行之要去办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花力气培育自己的孩子。我部 分 参与了北京海淀区家长们的这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一个比较完善的筹备建设方案,对做事情的重要性。 因而萌生动意,准备利用这个暑假,写出一个这样的方案,结集出书,使得智识不限于一地一校,而能够为其他愿意做这些事的家长们、教师们使用,比如,可将这个方案做适当的修改,就能拿去跟当地的教育系统谈,谈的时候,有一个可以思考和讨论的基础。 本方案的大部分内容,将采用幻灯片的格式书写,一页为字数较疏,方便在讲座时投影使用,下一页则为上一页的解释部分,字数较密,方便阅读思考,未来的推广者、演讲者,则可将该页作为上一页的画外音,在放投影时跳过。 本书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具体的建设方案; 第二部分. 幼小打好敬智之基:培育型教育原理和均衡型教学大纲。 所谓幼小,是指,幼儿园和小学。 第一部分具体的建设方案,包括:家委会,途书馆,频议网,校级改革的治理结构章程,各地建校感触性散文。 家委会,该实验班的组成必须是那些热心教育、愿意积极参与教学建设过程的家长们, 家长们参与教学,是学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法门,尤其是对于幼小教育,效果更为显著。只想把孩子放到学校教育、甩手掌柜型的家长,本教育实验班是应该拒绝考虑的。 个性化的教育,只有家长们有条件真正完全彻底地实施,所以,家委会的重要目的,是形成机制,培训家长,其次,是利用家委会的资金,资助任课教师进修培训,最后的任务,才是普通人理解的促进校方和老师、家长们的沟通。实际上,有了前面两个任务, 家长们真正地理解了教育原理, 这种沟通就不再是论事就事,解决一个问题再等待着发生下一个类似问题。 我们家委会的沟通机制应该主要是放在智识、理念上的沟通,很小的一部分才是具体问题的讨论。实际上,学校具体问题的 真正 解决,还是应该相信校方和任课教师们的处理能力,家长们不应做过多干涉。 家委会建设方案中,包含了很多具体的、细节的实施办法,以供后来者参考,节省思考力,直接转化为行动力。 途书馆, 取名之义是,与人生旅途相伴的图书馆,离家离学校路途很近的图书馆, 用途中 包含实践性活动、社交性活动的图书馆。这一点的重要性,普通的家长们很难体会到,但实际上,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体系,是这个国家教育和科研的重要血脉。因为,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核心能力,图书馆则无疑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载体,所以,不少教育界有识之士,如朱永新、尹建莉,都将建设图书馆,作为他们工作计划中的一个重点。 我们国家,太缺少星罗棋布、使用方便的图书馆了。虽然现在各地开始自发地建设一些社区图书馆,这些 社区图书馆租上民居,面积100多平米,靠数百元的会员费,试图提供混龄人群的图书服务,其质量自然可想而知,因为100多平米的面积,根本是无法容纳下面向混龄人群的图书量的,为此目的,面积至少应该在1000平米左右。 我们方案中的途书馆,同样是租民居(在学校附近),100多平米,但是面向的是同一个年龄甚至是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们,所以图书范围缩小,足以提供相当优质的服务了。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全国每个学校附近,都有几个这样的 家长自治型 途书馆,再通过网站联络起来,其对中国社会的草根级推动力,不言而喻。 网络,是新时代的重要技术,因为有了网络,教育的模式将发生巨大的改良。 除途书馆联网会带来的集成效应,生成新的图书发行渠道的商业模式外。本方案中,还将述及另一个促进教学互动的互联网构设。 频议网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教学互动,目前国内外都出现了评老师网,各个学校也在建设自己的学生评价教师系统。实际上, 在人类历史上, 人才的制造,发展至今,不超过两种模式,一种即是考试选拔制,一种即是评议推举制,后者是在历史上先出现,使用了数百、数千年之后,才逐渐被 考试选拔制所取代。 现在,随着人类文化越来越走向开放和沟通,又有着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撑, 评议推举制将重出江湖,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实际上,这一点已经在美国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录取上,有了非常充分的反应。这种大势所趋,必然是教育界的新机会,一直参与这种频议网活动的学生和老师们,在面临升学或求职的时候,就可以提供出一份详尽的个人评议材料,增加沟通了解的信息量。 频议网,有几个特点,将是目前社会上 评老师网或学校里教师评价系统所没有的,a. 频字意味着频繁,目前的评价系统,每学期一次,课程结束了才评一次,对教学互动的作用太低。频议网将采用固定周期(每两周一次)和自由随时两种方式,保证了教学互动的数量,才能以此促进质量;b. 频议网,不仅是评老师,更重要的是评学生,将学生们的闪光点发现于平时,不至于忘记,将来总结出来,就是一封非常好的升学推荐信了,其中自然允许很多个性化的设置和选项;c. 频议网,不止于一地一校,当这个学生、这个老师离开本地、本校,频议网的历史记录不会消失,社会上的 评老师网,过于自由,不经老师和学校授权,不确认学生资格,就任由评价,公信力很差,频议网将联合老师和学校,真正与班级的实际教学活动同步;d. 对于优秀学生,频议网将组织适应级别的校外精英人士(科学家、教育家、各行业精神领袖),跟他们每年接触一次,每次两三个小时,写下评议保存,数年积累下来,将是这些人才成长的最佳历史记录,想必会大大地推动中华民族的顶级人才质量。 家委会的建立,必须通过学生所在学校的同意;频议网,则不见得需要学校同意,只要任课教师同意即可;途书馆,则不需要学校和任课教师同意,只要数个家长们齐心协力,就完全可以建成。不过,因为本建设方案,是针对于跟学校谈判而写的,所以将重要性的先后顺序,设定为:家委会,途书馆,频议网。 后两者的载体网站,不是单个学校的能力就能建成的。 目前,除了在公立学校建设教育实验班的想法,还有相当多的人更喜欢直接尝试去建设一个民办学校(或称私立学校,独立学校)。教育,应该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所以这种尝试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版,明确含有托管办学的文字,也说明了政策导向是有利于这种尝试的。 即使是在公立学校,尝试建设教育实验班,也是离不开家委会资金的支持的。 家委会的资金,将独立于学校,为此目的,必然需要事先做好治理结构的设计,使得一切事情都预先放到台面上,透明化,方能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 校级改革的治理结构章程,本质上,删减之后,也能用于公立学校的教育实验班。其思路是,将一个学校中最重要的两大资源的管理,即,资金流跟师资流分开,教学的人员,就好好专心教学,不要操心资金管理,而资金管理人士,则不能干涉具体的师资选拔和教学过程,要对教育人士,有完全彻底的尊重和最大可能的授权。 只有做到钱--权--智的相对分离,才能让不同类型的人才和贡献者,各安其位,各谋其责。 如果学校发展较大之后,还可以把资金的筹措、决策、监督三大过程,分离到对应的相对独立结构,把师资的吸引、选拔、培养三大过程,也分离到对应的相对独立结构。 这些方案,准备都写得比较详细,完备,这样将来各地建校建班人士,可以直接拿来用,稍作删减,就可行成合适自己的文档。 第一部分的最后几篇,如果可能的话,将收集各地民间公益建校人士的感触,述说最近发生的建校历史,以偏于感性为主,用来增加感性认识,将来用于从情感上打动谈判方。 第二部分, 幼小打好敬智之基:培育型教育原理和均衡型教学大纲,更偏重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即我们心目中的教育,其大致模样应该是怎样的。 人类的教育系统,功能无非有二,其一为培育,其二为选拔,但是几乎让中国所有教育人士和家长们讨厌的是,中国当前传统教育, 太注重考试选拔功能 了 ,就像一个大轮子,虽然不喜欢,但是车轮到了每个人面前,往往只能选择被卷入。 如果我们想做一个以培育功能为主的学校或班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去掉或者说不强调考试机制之后,我们还有什么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可以使用,使我们培育出的孩子,不负国家和民族的期待。 在我接触民间教育家和激进家长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将培育型的,或曰健全型的教育,跟精英教育相对立。实际上,作为教育改革,必须要将自己的教育实验,跟培养精英相联系,不管世界上对精英有多少种定义,该教育实验都应该有信心说,按你们的定义,我们都有(一定人数的)学生能够达到。 这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求,也是一个独立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初建学校,真正立稳根基,需要十年二十年,也就是建校第一代人士的工作活动期,在第一代人士离校后,这个学校能不能接着发展下去,最重要的就是看它前面培养出的学生了。如果,它前面培养的学生,自己生活都还紧巴巴的,那就不可能给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一个较为完备的学校,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光靠收学费,是办不下去的。 如果,这个学校建立十年二十年中培养的学生,在文化进步上没有达到足够的声誉,那么也就不可能给学校提供声誉的支持、智识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这个学校初建十年二十年来形成的学校文化,将因为第一代人士离去,毕业校友们缺乏文化声誉,缺乏影响力,而逐渐消失殆尽。 所以,精英教育的发展方向,不仅跟独立学校的建设方向有联系,甚至可以说成是生命线似的相济相成关系,以精英教育为一条生命线,学校的师资发展,才有了一个鲜明的方向,学校的人才环境,才有了一个必须开放、尊重沟通 的 实事求是 心态。 当我们不再以考试选拔为主攻方向之后,我们才能开始真正重视那些不太容易考试的课程,如体育类、艺术类课程,而这些课程,相比于理性训练型课程,在幼小阶段(幼儿园和小学),实际上更加重要。 我们需要一个均衡的教学大纲,使得学生们可以均衡地发展能力,同时又能够个性化的成长。本书中的教学大纲,将主要侧重于小学低年级,这与本书的写作初衷,构设一个可行的建班、建校方案相一致。 这个教学大纲,将教育课程类型分为两大型六类,第一大型包含三大基本语言课程,即自然语言(汉语、英语),数学语言,艺术语言(音乐为主),第二大型包含三大训练方法,即力性(体育和手工),礼性(人格完善与社会化礼仪),理性训练方法。 这种分法,来源于人类历史的已有总结。如,IB课程(国际文凭组织)的 PYP (Primary Year Program,幼小纲要,3~12岁)的课程分类,也是六种,含义跟本书完全一致,只是没有像我们把这六类又分为两大型,从而可以二维相交,形成9宫,用于理解和安置具体课程。我们中国教育的古代圣人,孔子,将课程亦是分为6种, 礼、乐、射、御、书、数,跟我们的分法,也能相洽,比如可以名词对应为, 礼(礼性训练)、乐(艺术语言)、射(力性训练)、御(理性训练)、书(自然语言)、数(数学语言)。 教育是一个减法的过程,人类数千年文明积累下的 巨大卓越的思想, 丰富多彩的形式 ,以及各行各业产生的精华,要想将之融纳吸收到教育系统,只有删繁就简,那么一个教育体系的 删繁就简的标准是什么,就来源于这个教育体系对课程分类的理解,如IB课程,和孔子教育系统,都将 人格完善与社会化礼仪或曰 礼性训练,视为六大之一,给予高度的地位,也就是来源于它们对培养人类顶级人才、领袖型人才的认识。其实,普通人又何尝不需要这种训练呢,普通人至少有一个家吧,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啊。 为什么当前中国对教育改革的呼吁特别迫切,很大程度就源于,传统的教育忽视了这方面。体格不健,人格不全,不少大学生,竟然连写信的规范,走路时打招呼的礼仪,使用批判性思维时的注意事项,都乏善缺如,缺少必要的社会化常识。其实,好些东西,应该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教的,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 似乎我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国人,他们的观点都是,中国教育体系已经到了不改不可的地步了。要改革,总要有个开始,有个结晶生长点。 有自上而下形式的,由国家领导人忧国忧民,直接推动,促进下面来做事。 我们这个方案,则是偏于自下而上形式的,希望通过每个家长、每个老师,每个关心教育的中国人的合力,为自己的孩子们,建设起一个个、一座座,接近于心目中理想的班级和学校。 本书准备取名为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大概在8月底能够结束初稿。因为,这件事情,属于公益的推动,所以,我没有采用商业性的做法,将书名现在就公诸于众。在这个主题上,不怕人多。 敬请诸位提供帮助: 1. 帮助联系愿意推动此事的出版社,因为出版发行流程,是一个很专业和技术化的流程,确实是有优劣主动之分的。 2. 帮助提供各种教育材料,如国外各种教育体系的经验,教学大纲,治理结构章程。 3. 帮助提供本书第一部分的最后一章,即,各地公益建校人士的感触文章,述说最近发生的建校历史,以偏于感性为主,增加感性认识。 若是推荐者,请提供原作者的联系电邮。 4. 对本方案中各种想法的具体建议。 祝好!多谢! 王永晖 儿子2011年上小学 电邮地址: 实体书籍材料寄送地址(请在8月底前寄到,因为我8月底将出国至少半年): 地址中文: 100048 西三环北路105号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 王永晖 地址英文: Yonghui Wa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ath.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Xi San Huan Beilu 105 Beijing 100048 P.R. China
个人分类: Book-W|3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尊严生活的前提是人格平等
fqng1008 2010-5-19 02:19
那天,湖北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李伟同学路过深圳,大伙趁机小聚。言谈间,大桥跟李说起我最近跟院长较劲是事,言语中主要是劝诫,带一丝嘲讽。我没有吭声,只是中国式地把目光投向李,因为在场的就他一个官员。他也很官场特色地回了一句专家嘛!大家都心领神会,似乎作为专家,还有较劲的资本。 在中国人的交往中存在很多等级,这种等级不仅现实地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而且形成了一种观念、一种文化。在官民之间、贫富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或者是主仆关系,或者是雇佣关系,不是巴结就是仇视,缺乏某种平起平坐的人格平等。因此,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拼命奋斗,希望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而不是普通人,家长也望子成龙。于是巴结上司,轻视下属成为常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成为潜规则;互相利用、互相拆台,人际关系相当复杂。当然,在这里面,同学、战友关系似乎突破了一些,还夹杂一些友谊、一些义气 今天,读到王亦农的博文 尊严来自平等面子来自特权 , 很受启发。 的确,要实现温总理的 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因为 尊严 就是权利被尊重。 人格 尊严是人类生而自由并享有相等的权利,这种权利应该收到全社会的尊重,也需要大家互相尊重: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穷人还是富人,也无论是下级还是上级、学生还是老师、子女还是父母。正如 罗素 所说的,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下面,我摘抄了王亦农的几段博文: 在许多人看来,面子就是尊严,当然这是中国式的理解,属于特色文化的核心。但面子与尊严确实不是一个东西。面子有大小之分,比如说家里遇到红白喜事,捧场的地位高人数多,这家人面子就大,反之就小;尊严却无高低之别,不会因社会等级财产多寡民族肤色文凭高低分出大尊严和小尊严来。尊严,天然地和平等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 没有平等就没有尊严。当百年来中国人争取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的时候,就是要求与西方列强平等。平起平坐,权利与义务对等。平等了,尊严也就来了。处处受制于人,任人喝三吆四,看人眼色行事,是无任何尊严可言的。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以国家和民族的平等为前提,同一道理,个人的尊严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前提。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谈人的尊严无异于痴人说梦。 也有人认为等级社会中地位高的人有尊严,地位低的人没有尊严,从而拼命向上爬以获得做人的尊严。这样的话,除了位居权力金字塔顶尖的那个人皇帝,其余的人都没有真正的尊严。只要想到任何人的一切包括生命都掌控在更高层级的他人的手中,能够傲视下层级的尊严就可能随时坍塌。 在等级社会中即使皇帝的尊严也不可能进入保险柜,当皇帝所持的暴力小于推翻他的暴力时,皇帝的尊严会坠入十八层地狱。 1644 年农历 3 月 19 日,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上吊于景山。在走出皇宫前,崇祯手持宝剑亲手杀死了他的嫔妃和公主,不愿其沦为做人奴婢的境地。此时崇祯的尊严已万劫不复了。 尊严不是威严。靠暴力和强权可以获得威严,可以获得俯首听命、阿谀奉承、一呼百应,但那绝对不是尊严。尊严不能靠利用他人的贪婪和恐惧之心获取,只能靠以德行浸润的才华赢得。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即是你的尊严,当然,这是以他人处在于与你一样的平等和自由的状态为条件的。因而,温总理 2 月 27 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说道:我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赋予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人格
hillpig 2010-4-4 05:36
关于人格 记得几年前,在一次谈话中,母亲告诉我,说孩子,挣钱不要急,重要的是把人格培养好。我当时心里就范嘀咕,什么是人格? 六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萦绕在我心头也有六个年头了吧,今天眼睛疼不能多看代码,就查查。 传统,先看wiki: http://baike.baidu.com/view/19715.htm 。 通观全文,我比较认同第一点:人格指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为什么母亲要说这么一句话呢,现在想起来,可能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让我先想明白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过一种什么样子的生活。 母亲经常批评我穿衣服不修边幅,完美的继承了老爸的传统,应该好好向我弟弟学习,新潮而又有品位,现在想起来真是有道理,这叫气质。 有些理论上的东西,在生活中就是这么简单而又普通。
个人分类: 杂七杂七加一|3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的性格与人格
harmonism 2010-3-20 18:32
科学家的性格与人格 曾纪晴 大众对科学家的一般印象似乎是,性格内向、刻板甚至有些古怪,他们能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人格高尚。我们小时候正值科学的春天,那时每个人的理想几乎都是长大了要当科学家。然而,理想中的科学家形象在长大之后却变得越来越朦胧起来。现在,当年心仪的科学家已经成了我们的老师或者同事,科学家的高大形象却始终难以寻觅。他们跟我们一样其实都是普通人。 人们似乎本能地以为,从事高尚职业的人必是高尚之人。科学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啊科学家自然就成了人们心目中高尚的人了。特别地,为了显示自己的高尚,某些人还专门贬低他人的职业,比如遇到学术观点不同时就贬低对方为伪科学、民科。只要自己紧紧地抓住了科学的正宗大旗,就当然地保证了自己的高尚与正确,对方也就成了自己的对立面。电影《天下无贼》里有一句台词:开好车的就是好人吗?!,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反问:搞科学的就一定高尚吗?! 其实,职业是否高尚并不能推断从事该职业者是否高尚,人们早就明白其中的道理。最明显的就是,被认为是从事上帝的职业的神父或者牧师常常是强奸或诱奸民女的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所谓的白衣天使,也常常干出禽兽不如的事情。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然而,人们往往对科学家或者教师这类所谓高尚的职业却始终有一种难以摆脱的先入之见,总觉得他们是高尚的。偶尔有几个败类被报道出来,也要赶紧与他们划清界限,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捂着掖着不让人们知晓,害怕玷污了所有此类职业者的光辉形象。当然了,他们相对于从事伟大光荣正确事业的官员来,还算是小巫见大巫。在咱们神奇的 土地上,谁要是胆敢怀疑从事伟大光荣正确事业的官员,搞不好就要被躲猫猫、喝开水的。 扯远了。言归正传。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现状又是如何呢?虽然在下搞了多年的高尚事业,可是高尚之人却见得不是太多。我们见得多是阿谀奉承、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尔虞我诈、自私自利的市侩,很少看见那种理想中的不畏强势、坚持真理、独立人格的科学家形象。我们有的是御用科学家、商人科学家。 其实,科学早已不是纯粹为了兴趣而进行的个人娱乐活动,而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正如任何职业一样,再高尚的职业也不过是赖以谋生的手段。科学家并不是一个性格和人格同质化的群体,而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体所组成。人们对科学家性格和人格的刻板印象会逐渐地改变。 2010-3-20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83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成熟人格四条标准 二十弱冠 三十而立
xupeiyang 2010-1-7 21:3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4日10:21 生命时报   随着2010新年钟声的响起,我们的年轮转入了一个新的十年90后开始渐次进入20岁,而80后将陆续迎来30岁。古人说,二十弱冠,三十而立,经过了十年,我们到底成熟了没有呢?我们又该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自己成熟与否呢?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张晓告诉记者,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威斯特提出的心理成熟任务,典型的有如下四个实际标准。    1.平视异性。   美国心理学家赫威斯特的婚姻关系成熟标准指出:理性地考虑并选择婚姻对象,并开始准备成家过独立的家庭生活;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实际点来说,就是用从容和自然的态度,在面对异性时既不太在意对方对自己的看法,也不会矫枉过正地轻视或厌恶对方。   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可能在见到异性时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这是因为少男少女对异性没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因此充满了好奇心、神秘感。另外,还有些人虽然不会失态,但会特别注意自己仪表和举止,下意识地表现自己以获取异性关注,这表明其过于重视异性的认可,同时也可能在爱情关系中,把吸引力、激情等不稳定因素置于亲密感、承诺等稳定因素之上。还有些人,一口一个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或女人就是一架生育机器,可能是因为说话者心里有没愈合好的暗伤。这些都是不够成熟的表现。    2.否定自己。   赫威斯特所指的自我认同的成熟就包括: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不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也不过分掩饰自己的缺点,发挥最大潜能。从青少年开始,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迅速觉醒、发展壮大,这时候就可能出现自我中心的倾向。到16岁左右,那种认为自己最独特最重要的想法也逐渐减少,但有些人到了二三十岁仍受其困扰,比如,与朋友发生争执时明明错了也死鸭子嘴硬,与伴侣吵架时打死也不愿意让步,遇到挫折就怪运气不好世道不公,就是不找自己的原因。    3.学会宽容。   赫威斯特的人际关系成熟包括: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在内。谚语说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所以虽然疾恶如仇、尽善尽美都是褒义词,但对缺陷和不完美的宽容更象征着心理成熟。宽容指的是对人性缺陷的包容和理解,指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得饶人处且饶人。    4.重视简单。   赫威斯特的思维模式成熟标准认为:在知识、观念等各方面,都能达到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标准;在个人的行为导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于认知境界,从复杂回归到简单,就像是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回到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有些人喜欢深刻的大道理,其实是在追寻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价值观,还处在借鉴和参照的阶段,等到能够独立建立起个人经验系统,反而会喜欢平常生活中的简单真理。
个人分类: 心理障碍|2918 次阅读|1 个评论
九型人格简易测试
xupeiyang 2010-1-5 08:52
 ① 下面有108个称述.   ② 在你认为符合你的称述面前做个记号,注意遮掩每个称述前面的数字   ③ 然后把同一数字后面的记号统计相加,比如数字"1"后面有3个记号,数字"2"后面有8个记号,数字"3"后面有一个记号,数字"4"后面有5个记号,等等.   ④ 拥有最多记号的数字很有可能就是你的类型号.   ⑤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接只是一个供参考结论,更精确的判断还需要在深入了解和揣摩比较后获得.   9 1.我很容易迷惑   1 2.我不想成为一个喜欢批评的人,但很难做到   5 3.我喜欢研究宇宙的道理,哲理   7 4.我很注意自己是否年轻,因为那是找乐子的本钱   8 5.我喜欢独自自主,一切都靠自己   2 6.当我有困难时,我会试着不让人知道   4 7.被人误解对我而言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2 8.施比受会给我更大的满足感   6 9.我常常设想最糟的结果而使自己陷入苦恼中   6 10.我常常试探或考验朋友,伴侣的忠诚   8 11.我看不起那些不像我一样坚强的人,有时我会用种种方式羞辱他们   9 12.身体上的舒适对我非常重要   4 13.我能触碰生活中的悲伤和不幸   1 14.别人不能完成他的分内事,会令我失望和愤怒   9 15.我时常拖延问题,不去解决   7 16.我喜欢戏剧性,多彩多姿的生活   4 17.我认为自己非常不完善   7 18.我对感官的需求特别强烈,喜欢美食,服装,身体的触觉刺激,并纵情享乐   5 19.当别人请教我一些问题,我会巨细无遗地分析得很清楚   3 20.我习惯推销自己,从不觉得难为情   7 21.有时我会放纵和做出*越的事   2 22.帮助不到别人会让我觉得痛苦   5 23.我不喜欢人家问我广泛,笼统的问题   8 24.在某方面我有放纵的倾向(例如食物,药物等)   9 25.我宁愿适应别人,包括我的伴侣,而不会反抗他们   6 26.我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就是虚伪   8 27.我知错能改,但由于执著好强,周围的人还是感觉到压力   7 28.我常觉得很多事情都很好玩,很有趣,人生真是快乐   6 29.我有时很欣赏自己充满权威,有时又优柔寡断,依赖别人   2 30.我习惯付出多于接受   6 31.面对威胁时,我一是变得焦虑,一是对抗迎面而来的危险   5 32.我通常是等别人来接近我,而不是我去就接近他们   3 33.我喜欢当主角,希望得到大家的注意   9 34.别人批评我,我也不会回应和辩解,因为我不想发生任何争执与冲突   6 35.我有时期待别人的指导,有时却忽略别人的忠告径直去做我想做的事   9 36.我经常忘记自己的需要   6 37.在重大危机中,我通常能克服我对自己的质疑与内心的焦虑   3 38.我是一个天生的推销员,说服别人对我来说是一件轻易的事   9 39.我不相信一个我一直都无法了解的的人   8 40.我爱依惯例行事,不大喜欢改变   9 41.我很在乎家人,在家中表现得忠诚和包容   5 42.我被动而优柔寡断   5 43.我很有包容力,彬彬有礼,但跟人的感情互动不深   8 44.我沉默寡言,好象不会关心别人似的   6 45.当沉浸在工作或我擅长的领域时,别人会觉得我冷酷无情   6 46.我常常保持警觉   5 47.我不喜欢要对人尽义务的感觉   5 48.如果不能完美的表态,我宁愿不说   7 49.我的计划比我实际完成的还要多   8 50.我野心勃勃,喜欢挑战和登上高峰的经验   5 51.我倾向于独断专行并自己解决问题   4 52.我很多时候感到被遗弃   4 53.我常常表现得十分忧郁的样子,充满痛苦而且内向   4 54.初见陌生人时,我会表现得很冷漠,高傲   1 55.我的面部表情严肃而生硬   4 56.我很飘忽,常常不知自己下一刻想要什么   1 57.我常对自己挑剔,期望不断改善自己的缺点,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4 58.我感受特别深刻,并怀疑那些总是很快乐的人   3 59.我做事有效率,也会找捷径,模仿力特强   1 60.我讲理,重实用   4 61.我有很强的创造天分和想象力,喜欢将事情重新整合   9 62.我不要求得到太多的注意力   1 63.我喜欢每件事都井然有序,但别人会认为我过分执著   4 64.我渴望拥有完美的心灵伴侣   3 65.我常夸耀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十分有信心   8 66.如果周遭的人行为太过分时,我准会让他难堪   3 67.我外向,精力充沛,喜欢不断追求成就,这使我的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6 68.我是一位忠实的朋友和伙伴   2 69.我知道如何让别人喜欢我   3 70.我很少看到别人的功劳和好处   2 71.我很容易知道别人的功劳和好处   3 72.我嫉妒心强,喜欢跟别人比较   1 73.我对别人做的事总是不放心,批评一番后,自己会动手再做   3 74.别人会说我常常带着面具做人   6 75.有时我会激怒对方,引来莫名其妙的吵架,其实我是想试探对方爱不爱我   8 76.我会极力保护我所爱的人   3 77.我常常可以保持兴奋的情绪   7 78.我只喜欢与有趣的人交友,对一些闷蛋却懒得交往,即使他们看来很有深度   2 79.我常往外跑,四处帮助别人   3 80.有时我会讲求效率而牺牲完美和原则   1 81.我似乎不太懂得幽默,没有弹性   2 82.我待人热情而有耐性   5 83.在人群中我时常感到害羞和不安   8 84.我喜欢喜欢效率,讨厌拖泥带水   2 85.帮助别人达致快乐和成功是我重要的成就   2 86.付出时,别人若不欣然接纳,我便会有挫折感   1 87.我的肢体硬邦邦的,不习惯别人热情的付出   5 88.我对大部分的社交集会不太有兴趣,除非那是我熟识的和喜爱的人   2 89.很多时候我会有强烈的寂寞感   2 90.人们很乐意向我表白他们所遭遇的问题   1 91.我不但不会说甜言蜜语,而且别人会觉得我唠叨不停   7 92.我常担心自由被剥夺,因此不爱作承诺   3 93.我喜欢告诉别人我所做的事和所知的一切   9 94.我很容易认同别人为我所做的事和所知的一切   8 95.我要求光明正大,为此不惜与人发生冲突   8 96.我很有正义感,有时会支持不利的一方   1 97.我注重小节而效率不高   9 98.我容易感到沮丧和麻木更多于愤怒   5 99.我不喜欢那些侵略性或过度情绪化的人   4 100.我非常情绪化,一天的喜怒哀乐多变   5 101.我不想别人知道我的感受与想法,除非我告诉他们   1 102.我喜欢刺激和紧张的关系,而不是稳定和依赖的关系   7 103.我很少用心去听别人的心情,只喜欢说说俏皮话和笑话   1 104.我是循规蹈矩的人,秩序对我十分有意义   4 105.我很难找到一种我真正感到被爱的关系   1 106.假如我想要结束一段关系,我不是直接告诉对方就是激怒他来让他离开我   9 107.我温和平静,不自夸,不爱与人竞争   9 108.我有时善良可爱,有时又粗野暴躁,很难捉摸 http://baike.baidu.com/view/510310.html?fromTaglist
个人分类: 过敏反应|2469 次阅读|0 个评论
震怒于奥数老师的独立人格、灵魂的丧失
ljry8044 2009-12-12 12:03
引子: 先给大家介绍一件事情吧。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特浮躁,虚假横行,其中,新兴的防雷行业则将这种浮躁之风吹之极致。比如,在一般民用建筑上安装避雷带是最经济、实用也最有效的,如果是避雷针,则既贵又不安全,但防雷公司更易多报价赢利,检测部门通常不会管(暗地里也能分一杯羹)。所以,大家只要看看周围的楼顶就知道,很多民用建筑实是在花钱买雷劈,事实上,已经发生过多起了。心惊吗? 不过还好,这个行业还有位敢说实话的高人——梅忠恕,因为他的存在,整个现代防雷界才能听到一些真话,才能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可回忆(比如说他的大作 洋避雷针比普通避雷针更好吗? ), 不至于使后人太羞愧。他极有才华,能在学术造诣上与其相当的寥寥无几(可这些人当中却没有谁敢像他那样开口说实话),可他现在却病困交加,因为他有良知,因为他敢说实话。 不知道大家至此的感受如何,不过,还请不要抱怨这个行业,因为我们的奥数行业有过之无不及,还没有出现一位梅忠恕式的人物(不仅要有良知,而且也得有一定才学,否则白搭),尽管我们的奥数老师理论上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尽管我们的奥数老师说说实话绝不会遭致梅忠恕式的后果。 且继续听我慢慢道来: 在这个神奇的现代社会,一切皆有可能,我们的有关部门真是强大,居然能绑架整个社会,施行全民皆“奥数”政策,还将奥数与升学等挂钩了…… 悲剧就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他说,奥数并非没有价值,但如今演变成升学的工具,就成了折磨大多数孩子的手段,将奥数推广到大面积学习训练,将会是灾难性的结果。 可叹,孙云晓不懂奥数,只说对了一半,大面积学习训练不仅在危害大部分孩子,也在扼杀我们的天才,危害的可不是大部分孩子,而是全部! 尤其是各周末填鸭式的“奥数”班,通杀! 让真正喜好数学的孩子挤进一教室去听老师讲授某些偏题的技巧,完全是在谋害国家的未来! 唯有自己系统连贯地自学,智商才能得到本质的提高,智商是学习、思考、锻炼出来的,绝不是听出来的,听出来的技巧只是花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也应付不了奥数。 我们很多乡村中学老师都知道,要学奥数就得首先系统自学基础教材,比如,在一个暑假或者学期将所有中学数学教材学完,并自学系统的奥数教程。事实上,最终能获奖的也都是这些依靠自学成才的学生,像我自己以及我高中下铺等很多获奖的同学无一不是如此。 总之,自学才是提高数学技能的关键所在!上奥数班等同于浪费青春,自杀!奥数老师所应起的就是一些引导作用,教学生如何自学,该学习哪些书,我们的中学老师都知道,顶尖的奥数高手都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如果广大百姓明白了这些道理,各所谓的“奥数班”之害则绝不会猖獗至今天的地步,宣传奥数真谛才是对付“奥数班”之害的釜底抽薪的根本之法。 非常遗憾的是,没见到一位资深奥数老师出来告诉大家这种事实(因为不敢抵触某些团体的利益,因为害怕大家都知道奥数真谛后自己地位、名望下降)。我在网上搜寻了好久,没见到一例,所有的宣传都与奥数班挂钩:所有的学生都得进奥数班,进通杀中国青少年的奥数班! 如果我们的资深奥数老师能早点将“奥数班通杀”的道理讲出来,奥数绝对不会沦落至今天这种局面,可恨的这些自私、肤浅的家伙坚决不说。 后果是灾难性的: 成都市已经封杀奥数了,因为“奥数比黄赌毒”还坏,在这个神奇的现代社会,真真是无奇不有,将有关部门造成的危害全推给奥数了,将吵架时指桑骂槐的手段用到教育决策中去了,这个时代必定会因此而被耻笑,后人也必定会因此而蒙羞,尤其是我们成都的。 此时,我们的奥数资深专家们终于跑出来了,指出不是“奥数”之祸不是奥数的错,奥数是为5%的天才而设的,是为兴趣爱好者而设的。 现在才出来说话(还没完全说人话),当初跑哪儿去了,你们这些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呢,你们的良知呢?你们这些自私、冷血的精英自以为很聪明,振振有词地指出,奥数危害是广大百姓愚昧、肤浅之故。我们广大百姓是可能愚昧了点,但至少知道要求政府通过封杀奥数来保证自己孩子的权益,反正,成都的已经封杀了;你们是聪明了点,聪明至自己所擅长的奥数被封杀的地步了,一个人在家里搞奥数吧。 因为害怕大家都知道奥数须靠自学成才的真谛后导致自己地位、名望下降就不说,就以为自己地位、名望保住了,结果呢,名声更臭,至少,成都的已经被打入地狱了。 因为害怕抵触各奥数班等集团的利益就闭口不言,以为可以没事,结果呢,奥数被封杀了,你们这些奥数老师却失业了,各奥数班还在变换名字变换花样继续搞培训。 希望我们的奥数老师能早点明白如下道理: 没有 道德良知支撑的智慧不能叫智慧,只能算作小聪明,必会被社会所唾弃。如果不想被社会所唾弃,不想为子孙后代所不耻,还是做点对得起自己道德良知的事情吧,哪怕多说点坦荡的话也行。 ------------------------------------------------- 附: 天才陶哲轩 比如说陶哲轩,被《探索》杂志评选为美国40岁以下最聪明科学家。年仅31岁就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为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颁奖评价为:“陶哲轩是一位解决问题的顶尖高手……他的兴趣横跨多个数学领域,包括调和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组合论。 ” 洛杉矶加州大学物质科学学院院长、数学教授陈繁昌(TonyChan)说,“像他这样的人数十年才出一个。他解决了几个数学领域中困扰别人多时的重要问题。” 洛杉矶加州大学数学系前主任约翰·加内特(JohnGarnett) 说,“他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才,还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 而这样一位杰出天才的成就之路就是奥数之路: 上幼儿园的一年半里,陶哲轩还在母亲梁蕙兰指导下完成了几乎全部小学数学课程。母亲更多是对他进行启发,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数十人一起的周末奥数班即是如此)。而陶哲轩更喜欢的也似乎是自学,他贪婪地阅读了许多数学书。 7岁时,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因为自己喜好。而小学校长也意识到小学数学课程已经无法满足陶哲轩的需要,在与陶象国夫妇讨论之后,他成功地说服附近一所中学的校长,让陶哲轩每天去中学听一两堂数学课。 陶哲轩8岁半升入了中学。9岁半时,他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 …… 以上这些,全是奥数式的教学,我们很多乡村中学老师(比如,我的班主任)都知道这么训练学生,挖掘潜力,开发智力,都知道这种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意义。 因此,奥数极利于学生成才发展,奥数对推进科技教育有着无法估量的巨大价值意义,我们不仅不能禁止,反而要促进其发展。 很遗憾的是, 太多浮躁的现代人却不知道这些道理。以为财富可以一夜暴涨,智商也能一夜暴涨。以为聪明才智可以花钱从“奥数班”上听到,却不知道自学(注意,自己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也只有自己才能永远把握好最适合自己的节奏、方法)、思考、锻炼才是智力得以提高的根本所在,才是奥数的真谛所在 -------------------------------------- 我偏好理科,尤其是数学,不过,初一数学期末考试就70分。而后,班主任张玉新老师引导我自学,结果就疯狂沉迷于其中,暑假期间,一口气将整个初中数学教材自学完,并自学了几本奥数书籍,然后轻松取得了全县奥数第一名。 正因为如此,我才能轻松考取国家重点示范高中的实验班(班上高手云集,我拼了命也仅从倒数位置挤到中游水平,考取了武汉大学,整个班级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名校),进入了实验班后才发现,班上的很多同学都有与我类似的奥数经历。 比如,我下铺的同学曾在初二一口气将初中数学教材学完,并学完几本奥数教材,然后轻松取得江苏省奥数比赛第一名,满分。 诱导学生自学的效果比课堂教学高很多倍,聪明才智从来只能修炼而至,而非听讲听来。 可惜的是,在中国,这样诱导自学方式往往只能局限于某个区域某个时间段,所以,我们只能拿一些奥赛奖,而国外则能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所以他们能拿诺贝尔奖。 我一次在初二问问题时,班主任非常坦诚地跟我讲:“你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我,自己尝试解答吧,你学习的那本教材非常经典,连贯起来,应能解开”。我后来解开了,但从未因此鄙视班主任,反而更加感激了。我后来发现,一些优秀的初高中教师普遍承认自己智力不及优秀的学生,而且有时还会向学生请教问题。 不过,老师也不是完全不管,我后来才知道,班主任为了给我找优秀的教材,煞费了苦心,他觉得优秀的教材和合理的自学方式才是学生成才之关键所在。所以虽然我们学校因师资实力过差被撤并到乡重点初中了,但我们班有三个考取了国家重点高中,都是班主任引导自学所致,他知道我们跟着他听课必会被耽误,因为他的大课必须对整体实力差得多的学生负责。 我们的大学导师呢,都有乡村中学教师这等包容、谦虚、诚挚的博大胸怀吗? 谨以此文纪念我初中班主任张玉新老师!
个人分类: 科研教育|1638 次阅读|3 个评论
悼念我们敬爱的学长——钱学森教授
wuhongcai 2009-11-2 12:03
怀着最为沉重的心情和难以抑制的悲痛心情怀念科学家的楷模,中国人民最杰出的儿子我们的学长钱学森教授。 作为交通大学的学子,有您这样的学长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我们对您的敬仰不仅仅是您对祖国母亲作出的巨大贡献,还在于您的伟大的爱国情怀,您的伟大人格。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祖国母亲刚刚诞生,百废待兴的时候,您不为外边的舒适生活,良好的工作环境,丰厚的待遇所动,历尽千辛万苦,冲破重重阻拦,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您为祖国做出的两弹一星的巨大贡献使得我们站直腰杆,面对全世界深感自豪和骄傲。您的人格的伟大还在于您为祖国和人民只有付出,不图回报,在您离开之际,您还住在不足九十平方米的老房子。天下人们,看一看吧,我们老一代的科学家是何等的伟大!回想起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生廉洁,身后竟无丝毫存款。正是您们这些老一代的革命家,科学家,人民的公仆一生的心血使祖国变得繁荣富强和伟大!您们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先锋! 您的离去是我们国家的巨大损失! 敬爱的钱学森学长永垂不朽! 您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大师---杰出的学术贡献+不屈的头颅
lin602 2009-8-15 21:46
我心目中学术大师的形象为:做出在学术界及社会公认的学术贡献,加上他的人格尊严。第一条比较好理解,这种学术贡献,在学术界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公认,并得到科学的验证,或见到很大的社会贡献。 对于人格的尊严,我觉得作为学术大师让大家从心底对其尊重与承认的基本素质。 有的学者,遇到政治运动时,或在一些关键时候,放弃自己的一贯的学术观点与主张,写文章,迎合当时的政治气候,以得到自己所期望的东西。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学术观点变了,有时候让人觉得他是在投机。 有的学者,为了得到一些利益,对有权有势的领导或社会力量,直不起腰来,愿意为其出力与服务。其形象脱离了不卑不亢的范畴。让人觉得不象个学者。 有的学者,非常热衷于所谓的公益活动(与真正的公益活动是有本质差别的)。为的是为自己的利益团体或自己得到好处。如果是热衷于真正的公益活动,是得到所有人尊重的。 我看过一些书与文章,我觉得陈寅恪、王选、陈景润等,是真正的学术大师(当然还有许多人)。 季羡林让媒体及管理层称为国学大师,一是这个名称本身就得到他本人的不同意,(因为他不是研究国学的),第二也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大家都在寻找学术大师,说明这个时代大师少了,二是有些符合大师条件的学者,不在主流之中。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红猪]忍住了,别偷吃 (下)
eloa 2009-7-24 21:50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7-23 6:55 原文 ,《别偷吃》的上见 此 。译者:tantuyu(这是一只松鼠) 对成人来说,这种技能通常被称作元认知或者关于思维的思维,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自身的弱点。(奥德修斯让人把自己绑在船桅上就是在运用一些元认知的技巧:他知道自己难以抗拒女妖歌声的诱惑,所以他事先就主动排除了屈服于诱惑的可能。)米歇尔从各种研究得到的大量数据中发现,那些能够准确理解自我克制原理的孩子可以更成功地延迟获得满足。有趣的是,四岁大的孩子就开始明白思维的规则了。那些不能延迟获得满足感的孩子通常把思维的规则搞反了。他们以为抵抗棉花糖诱惑最好的办法是盯着它,是密切关注目标。其实这个想法很糟糕。你一旦这么想,你会等不及我离开屋子就按铃。 米歇尔说。 在米歇尔看来,意志力的观点也有助于解释棉花糖实验为何可以成功预测被试未来的行为。米歇尔说道:如果你能克制自己的热望,那你就会为SAT考试好好复习功课,而不是去看电视,你就会为退休后的生活存更多的钱。这就不仅仅是棉花糖那点事儿了。 米歇尔和他的同事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甚至在十九个月大的被试身上都出现了这些差别。通过观察刚会走路的幼儿跟母亲分开时的反应,他们发现有的孩子立刻开始哭闹或者死死抓住门,而另一些孩子则会通过玩玩具来分散自己注意力,从而克服紧张。当这批孩子长到五岁大的时候科学家们再把他们作为棉花糖实验的被试,他们发现那些容易哭闹的孩子更难抵抗所面对的诱惑。 克制能力在早期就能够表现出来,这提示它有一定的遗传基础,这也是人格特质由先天决定的一个例子。不过米歇尔反对如此轻易就下结论。要区分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就跟要区分人格和环境条件一样困难。他说,两种影响是密切关联的。比如,当米歇尔让布郎克斯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做延迟满足实验的时候,他发现他们延迟的能力要低于平均水平,至少跟来自帕洛阿图区的孩子比起来是这样。如果你在贫困中长大,你很少有推迟满足欲望的机会。 米歇尔说,如果你不经常实践这种克制能力,你就不清楚如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就难以学会一套克制欲望的策略,而这些好的策略也就不会成为你的习惯。换句话说,就像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一样,人们通过试错的方式来学习如何思维。 不过米歇尔发现了一条捷径。他和同事教给孩子们一套简单的思维技巧例如把糖果当成一幅画,画周围有一个想象的画框这使得他们自我克制的能力大为提高。那些一分钟都不愿意多等的孩子现在可以耐心等上十五分钟了。我所做的只是给了他们一点点如何使用思维的提示, 米歇尔说道,一旦你认识到意志力其实就是学会如何控制注意力和思想,那么你就可以增强它。 马克伯曼(Marc Berman)是个研究生,他瘦高个儿,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当他谈到自己的研究时流露出的热情极富感染力,就好像一个新生第一次上哲学课一般。伯曼在 约翰乔戴德( John Jonides)的实验室工作。约翰乔戴德是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一位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他在最初的Bing课题里面负责脑部扫描的实验。伯曼知道检测成年人的自我克制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说:我们不能给他们棉花糖。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参与的是一项延迟满足感的长期研究。如果他们一眼看出你的目的是要测试他们的延迟能力,那他们就会努力附和你的实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去碰棉花糖的。 这意味着乔戴德的实验团队不得不找出一种间接的检测意志力的方法。一个小孩子推迟吃棉花糖的行为依赖于他排除吃棉花糖这种想法的能力,基于这个前提,他们选定了一系列任务来检测被试控制工作记忆内容的能力(工作记忆是我们随时可以意识到的数量相对有限的信息)。乔戴德认为这就是自我控制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兑现的:作为一种引导我们注意力焦点的能力,防止我们的决定被错误的想法所左右。 去年夏天,科学家选取了五十五名被试,克制能力强的和克制能力弱的各占一半,然后发给他们每个人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存储了检测工作记忆的实验程序。其中的两个实验相当有意思。第一个是叫做压抑任务的直接练习。给被试显示四个随机词汇,两个蓝色两个红色,并要求被试看完这些词汇后尽力把蓝色的词汇忘掉而努力记住红色的。然后科学家给出一系列的探针词汇,并询问被试这些词是否是先前要求他们记住的那些。虽然这个实验跟延迟满足看似没有直接关系,但其实它们检测的基本机制是一样的。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那些克制能力强的人在做压抑任务时也完成得比较出色,他们不会把该忘记的词当作该记住的词。 第二个实验叫做反应/不反应任务,在这个任务中一组表情会在被试面前闪现。一开始要求被试每当看到一个笑脸的时候就按下空格键,这并不费劲,因为笑脸会自动触发所谓的亲近行为。然而几分钟以后则要求被试在看到愁眉苦脸的时候才按空格键,这时被试就需要克服本能的冲动了。结果显示那些克制能力强的人在看到笑脸时更能抵抗按键的冲动。 当我去年夏天第一次跟科学家们谈起这些实验的时候,他们起初很担心在两个群体之间很难发现什么差别。直到今年一月份他们才获得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一点也不奇怪,要从克制能力低的人那里要回笔记本电脑也困难得多-_-!),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两组人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一个图表显示随着四岁时测试延迟满足的时间缩短,他们在成年后的测试任务中出错的次数显著增加。 科学家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这种行为上的差异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仪是否也能探查到。虽然乔戴德和他的团队刚开始进行扫描工作,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但他们对实验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对这些测试任务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因此我们知道该扫描哪些部位,也能够估计到将会发现什么结果。 乔戴德说道。他一口气罗列出相关脑区的名称,这些部位是他们业已证明负责工作记忆训练的区域。这些脑区主要分布于额叶皮质眼球后上方的大脑区域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前额叶皮质、前扣带以及左右额下回。科学家早就发现这些区域跟自我控制有关,同时它们也是工作记忆发挥作用和引导注意力所必需的。在科学家看来这不是一个巧合。我们有强烈的本能要得到棉花糖或按下空格键, 乔戴德说唯一能够抵制这种本能的方法就是回避这些事物,也就是说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我们把它叫做意志力,但它其实跟意志无关。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正田裕一(Yuichi Shoda )曾经是米歇尔的研究生,他负责这个课题中有关行为学和基因组学方面的实验。他对那些棉花糖实验的受试者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随访。正田裕一了解他们的一切从他们的成绩单和社交礼仪到他们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他无所不知。从基因组学方面着手的研究能够取得多大进展还是个未知数。自从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许多研究都旨在寻找决定人格的遗传学基础,但是对于许多所谓与人格相关的基因目前还存有争议。人类是相当复杂的生物 正田说,就算人格特质中最简单的方面也要通过许多基因共同起作用。科学家们决定把精力集中在参与多巴胺信号通路的基因上,因为这种神经递质被认为跟动机和注意力有关。然而,哪怕造成延迟满足的基因间的确存在微小的差别这是很有可能的正田也不指望自己能够发现它,因为样本量实在太小了。 近些年来,研究者开始对当时的许多被试进行家访,其中也包括卡罗琳韦斯,因为他们想更好地了解家庭环境如何参与塑造自我控制能力。他们把我家厨房变成了实验室 卡罗琳告诉我说,他们支起个小帐篷,然后在那里用饼干给我的大女儿做延迟满足的测试。我还记得当时我很希望自己女儿能够忍住。 检测工作记忆的实验和脑部扫描得到的数据越来越多,米歇尔对进一步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也更加充满兴奋和期待。我对于仅仅运用一台高档仪器进行脑部扫描并不感兴趣。他说,我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利用这些fMRI的数据做一些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米歇尔正在申请一项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经费,用于从注意力的控制和引导方面来研究像强迫症和注意力缺失这样一些精神疾患。米歇尔和他的团队希望找到和大量精神疾病都有关的神经环路。如果真的有这样一条环路,那么有助于四岁小孩延迟满足的办法,也可以帮助成人对付他们的综合征。最让米歇尔激动的一个例子是,那些四岁时在棉花糖实验里失败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年后变成了克制能力很强的人。这个人群是最令我感兴趣的 米歇尔说,他们从根本上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米歇尔还在准备一项大规模的研究,该项研究试图考察是否可以让几百名来自费城、西雅图和纽约的小学生学会自我控制的技巧。此前,他通过教授小孩子一些简单的思维转换技巧,比如把棉花糖想象成云彩,从而使他们在棉花糖实验中完成得更好,但是这些新技巧能否长期保持还不清楚。换句话说,这些技巧只是在实验中起作用呢,还是可以被孩子运用到生活中,比如决定是做作业还是看电视?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安杰拉李杜可华(Angela Lee Duckworth )负责这个课题。她是在高中做了几年数学教师以后开始对这个学科感兴趣的。通常,那种经历令人相当沮丧她说,我渐渐相信给那些没有自制能力的小毛头上代数课简直就是徒劳。因此,在杜可华三十二岁的时候,她决定做一个心理学家。她主要的一个研究课题是考察自制能力和平均积点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一些八年级的学生是否愿意现在得到一块钱还是愿意等到下周拿两块钱,她发现延迟满足的能力比智商测试能更好地预测学生的在校表现。她说她的研究表明智力虽然很重要,但自制力更重要。 去年,KIPP的合伙人大卫莱文(David Levin)拜访了杜可华和米歇尔。KIPP是一个由全美六十六所公立特许学校组成的联合组织,这些学校以加班加点而闻名学生早上7:25上课到下午5:00才放学当然他们的考试成绩也远远高出当地的平均成绩。(南布郎克斯区KIPP学校八年级的学生中,有超过80%的八年级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方面达到甚至超过年级水平,而这个数量几乎是纽约市平均水平的两倍。)KIPP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性格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 莱文说,教育工作者在孩子们还上幼儿园的时候倒喜欢谈论性格技巧在送他们回家的时候给一张评价他们和别人相处融洽或者守规矩,排队发言的卡片。可是,当真正需要这些技巧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却停止帮助他们提高了。我们只是袖手旁观怨声载道。 自我控制是KIPP所强调的基本的性格优势之一例如,费城的KIPP学校给学生发放绣着别吃棉花糖标语的衬衫。但是莱文对这个项目能取得多大进展还没有把握。他说:我们懂得怎样教数学,但衡量性格优势要困难得多。 因此他来拜会杜可华和米歇尔,答应他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和KIPP的学生进行接触。莱文还帮助联系那些希望参与到这个实验中来的其他学校,包括布郎克斯区一所叫河谷(Riverdale)的私立乡村学校, 华盛顿州雪兰(Shoreline)市一所专收天才儿童的叫做长荣(Evergreen)的学校,以及费城的特许专科学校。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研究者们已经在教室里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把心理学概念介绍给小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研究针对的是四至八岁的学生,所以课程主要靠同龄人的榜样来起作用,例如给幼儿园小朋友看棉花糖实验里成功转移注意力的小孩子的录像。科学家们已经得到一些鼓舞人心的初步结果经过一些课程的培训后,学生在诱惑面前显示出较强的抵抗能力不过,科学家们对长期研究会得到什么结果还很谨慎。当人们做这类跟教育有关的大规模研究时,常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原因导致实验功亏一篑。 杜可华说,也许因为某个教师没有给孩子们放录像,或者该做测验的时候偏偏学生要出门做实地考察。这些问题都让我寝食难安。 米歇尔主要担心的是,就算他的教学计划有效,这些功效也很有可能被一些科学家不能控制的因素所抵消,例如家庭环境的影响。他知道仅仅教孩子们思维上的技巧是不够的真正的困难在于把这些技巧转变成习惯,那需要多年的刻苦实践。这个时候家长就该发挥重要作用了 米歇尔说,他们是不是把每天迫使孩子克制作为常规?他们是不是鼓励孩子忍耐?他们是不是让孩子觉得等待是值得的?在米歇尔看来,童年最常见的一些小事例如饭前不吃零食,或者攒零花钱,或者忍耐到圣诞节第二天早晨再去打开礼物这些都是在对认知能力进行用心的训练:我们在学习如何思考,从而战胜自己的欲望。不过米歇尔对这种非正式的方式并不满意。他说:我们应该对孩子说看到这些棉花糖了吗?别急着吃,你可以忍忍的。我来教你怎么做。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红猪]忍住了,别偷吃(上)
eloa 2009-7-24 21:49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7-22 21:00 原文 。译者:So随心,她的更多译作见 这 。 19世纪60年代后期,留着长长棕色头发,四岁的卡罗琳韦斯(Carolyn Weisz)被请进了斯坦福大学Bing幼儿园的一间游戏室。这房间跟一个大的储藏室差不多大小,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卡罗琳被要求在椅子上坐下,并从盘子里的棉花糖、曲奇和脆饼中挑选一种来享用。卡罗琳选了棉花糖。尽管她今年已经44岁了,但对于那些用玉米糖浆和明胶做出来的松松软软的食物,卡罗琳还是难抵诱惑。我知道我不该喜欢它们,她说。但它们实在太美味了!研究人员给了卡罗琳一个选择:她要么马上吃掉一颗棉花糖,或者如果她愿意在研究人员出去的几分钟时间里等一等,那么等研究人员回来后她就可以吃到两颗糖。研究人员说,如果卡罗琳在他外出期间按了桌子上的铃,他就会跑回来,卡罗琳就只能吃到一颗糖,另一颗要被没收。随后研究人员离开了房间。 尽管现在卡罗琳对于实验内容已没有了直接的记忆,科学家们也不愿透露有关被试的任何信息,但卡罗琳仍强烈怀疑她可以延迟获得满足。我一直很擅长等待,卡罗琳告诉我,如果你给我一项挑战或任务,我会找到一种方法去完成,即使这意味着不能吃到我喜爱的食物。她的母亲,凯伦索提诺(Karen Sortino)更加肯定地说:当卡罗琳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她就非常耐心。我肯定她会等待的。但她的哥哥克雷格(Craig)却未能表现出足够的坚忍性,他也参加了这一实验。克雷格比卡罗琳年长一岁,仍然记得等待过程中的煎熬。在某一时刻,我确实突然间感到只有自己一个人,他回忆说。于是我就开始吃掉了所有的糖果。据克雷格所言,他还接受了小塑料玩具的相关测试如果他等一等就可以得到两个玩具不过他弄开了桌子,因为他知道那里有更多的玩具。我拿走了所有我能得到的东西,他说。我把它们席卷一空。此后,我发现老师们劝我再也不要走进实验房间了。 纵观这些进行了数年的实验,它们的确很折磨人,因为孩子们要挣扎力求忍耐得久一点以延迟获得满足。有些孩子用手蒙住眼睛或是转过身去不看盘子。另一些则踢桌子、拉辫子,有的孩子轻轻摩挲棉花糖,好象那是一个填饱了肚子的小动物一样。有一个头发梳得干干净净的小男孩,仔细环顾房间以确定没有人可以看到他,然后拿起一块奥利奥饼干,小心地把它分成两半,舔完当中的白奶油,再把两片饼干放回盘子中,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 大多数孩子象克雷格一样,他们尽力抵制诱惑,但平均等不到三分钟的时间。一些孩子索性马上就吃掉棉花糖,负责这项实验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瓦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回忆说。他们甚至不会去按铃。还有一些孩子会直勾勾地盯着棉花糖,30秒以后就按铃。然而,大约30%的孩子会象卡罗琳那样。他们成功地延迟了获得满足的时间直到研究人员在约15分钟后回来。这些孩子在与诱惑作斗争的过程中,找到了抵制诱惑的方法。 实验的最初目的在于弄清是什么心理过程使得一些人延迟获得满足而另一些人索性放弃。在70年代初就Bing的研究发表了数篇论文后,米歇尔继续在其他领域进行了人格分析的研究。你可以用很多种方法让孩子们不去吃棉花糖。 但有时候,米歇尔会问他的三个女儿在Bing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的情况,她们都在Bing学习。这纯粹是为了打发晚餐时间而进行的对话,他说。我问她们,珍尼怎么样?艾里克怎么样?她们在学校表现如何?米歇尔开始注意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业表现与他们等待第二颗棉花糖的能力之间的联系。他要求他的女儿用0到5的尺度标准对她们的朋友们的学业情况进行评分。将这些评分与最初的数据进行比较后,他看到了相关性。就在那时我意识到我必须认真对待这个结果,他说。从1981年开始,米歇尔向所有可以联络到的653个参与棉花糖实验的被试的家长、老师和导师发放了调查问卷。这些被试当时还在读高中。他询问了所能想到的各种个性特征,从计划能力和预想能力到很好地处理问题并与同伴协作的能力。他还询问了他们的SAT成绩。 当米歇尔开始分析这些结果时,他发现低延迟者,就是那些很快按铃的孩子,似乎更有可能出现行为上的问题,在学校和家都是如此。他们的SAT分数也较低。他们在压力较大的环境下手忙脚乱,通常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也很难维系友谊。那些能够等上15分钟的孩子在SAT的分数上平均,比那些只能等上30秒的孩子的SAT分数要高出210分。 卡罗琳韦尔斯是高延迟者的典范。她进入斯坦福大学进行大学本科的学习,并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她是Puget Sound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与此同时,克雷格去了洛杉机,在娱乐行业做过各种工作,主要是制作工作。他近期还协助编写和拍摄电影。当然,我希望我能够更加耐心一些,克雷格说道,回首从前,有很多时候如果我再耐心一点,我也许可以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 米歇尔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对这些被试进行随访直到他们快四十岁加里弗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心理学助理教授奥兹兰艾杜(Ozlem Ayduk)发现低延迟性的成年人体重指数出奇的高,更可能染上吸毒的问题遗憾的是这有赖于自我报告。在人们愿意告诉你有关他们的情况和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表现上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他解释说。因此,已经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米歇尔与他的合作小组在去年将最初Bing实验中的被试请到了斯坦福大学,用fMRI仪器进行为期几天的实验。卡罗琳说她会参与在夏季晚些时候进行的扫描实验;克雷格在几年前完成了一项调查研究,但还是不得不应邀去帕洛阿图(Palo Alto,斯坦福大学所在地)。科学家们期望确定导致人们延迟获得满足并控制情绪反应的大脑特定区域。他们也进行了多种基因测试,寻找影响等待第二颗棉花糖能力的遗传性个性特质。 如果米歇尔和他的团队成功的话,他们将找到负责自我控制的神经环路。几十年来,当要预见未来生活的成功与否时,心理学家们都将原始智力作为最重要的变量加以关注。米歇尔争辩说,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控:即使最聪明的孩子也需要做作业。我们真正想要用棉花糖测量的不是意志力或是自控的能力,米歇尔说。而是比那更重要的东西。这一任务迫使孩子们去寻找一种趋于有利情景的方式。他们想要得到第二颗棉花糖,但怎样才能得到呢?我们不能控制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怎样去认识它。 如果研究成功,米歇尔和他的团队就能勾勒出负责自我控制的神经回路。几十年来,心理学家都把眼光聚焦在智力上,把它当作预测被试日后成功的首要变量。而米歇尔认为,智力很很大程度上受到自我控制的支配:再聪明的孩子也得完成作业。米歇尔说:棉花糖实验的目的并非测试意志力或自控力。其目标比那重要得多。这项任务迫使孩子们设法让环境为自己所用;他们想要第二颗糖果,可要怎么才能到手呢?世界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我们对世界的想法是可以控制的。 瓦尔特米歇尔是一个纤瘦而又优雅的男人,头发总是剃得干干净净,脸上印着深深的皱纹。他讲话带着布鲁克林地区浓重的口音,而且他喜欢边说边用动作表现出来。所以当他在描述棉花糖任务的时候,他会模拟一个不耐烦的四岁小孩的肢体语言。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一些小孩可以等待而另一些却不能,那么你必须像那些孩子那样去思考问题,米歇尔说道。 米歇尔于1930年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位谦逊的成功商人,对咖啡和世界语情有独钟,他的母亲长期躺在病床上,额头上还敷着冰块,用以缓和她脆弱的神经。这个家庭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被接纳,但当纳粹在1938年把奥地利吞并后,米歇尔还记得在学校里米歇尔总是被希特勒式的青年嘲笑辱骂;父亲由于幼年时期患上的小儿麻痹症而步履蹒跚,只能被迫穿着睡衣一瘸一瘸地在街上行走。德国接管奥地利几周后,在烧毁犹太血统的证据时,瓦尔特找到了一张长久被遗忘的美国公民的资格证,那是几十年前他的外祖父取得的。这份证明拯救了整个家庭。 全家移居去了布鲁克林,在那里米歇尔的父母开了家一元店。米歇尔进入纽约大学学习,跟着戴尔默舒瓦兹(Delmore Schwartz)和艾伦塔特(Allen Tate)学习诗歌,还与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一起参加了舞台艺术课程的学习。他还对精神分析学以及新兴的人格测验异常着迷,例如罗厦(Rorschach)人格测验。那就好象一台心理X射线仪,他说。你可以通过向人们展示一幅图片来解释这个人。尽管他被迫加入他叔叔的雨伞业从事商业活动,但他最终还是在俄亥俄州取得了临床心理学的博士学位。 但米歇尔注意到,学术上的理论应用起来却很局限,对于大多数人格科学的无用性,他感到很受打击。他不愿像那帮愚蠢的研究生一样,靠一套毫无意义的测试就作出诊断。1955年,米歇尔得到了一个去特立尼达研究Orisha教神灵附体典礼的机会。起初他计划运用罗厦测试的方法来揭示被神灵附体的人的无意识状态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但不久米歇尔便对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产生了兴趣。他住到了一个平均分布着东印第安人和非洲后裔的小岛上;他注意到这两个群体对对方都有着很深的陈见。东印第安人会把非洲人描述成感情用事的享乐主义者,他们总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从不为将来打算,他说,与此同时,非洲人会说东印第安人不懂得如何生活,会把钱塞进床垫里,从不享受生活。 米歇尔从这两个群体中抽出了一些孩子并要求他们做出一个简单的选择:他们可以立即获得一个巧克力条,或者如果他们愿意等待几天的话,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大一些的巧克力条。米歇尔得到的调查结果显示,种族跟生活态度并无关系另一些变量,例如孩子们是否与他们的父母同住,却被证明跟他们的生活态度有关但他们确实让米歇尔对延迟获得满足的问题发生了兴趣。为什么一些孩子可以等待而另一些却不能呢?是什么使得等待成为可能?不像那些泛泛的特质似乎做套人格测验就可以评估,自控能力虽然也可以被测量,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 1958年,米歇尔成为了哈佛大学社会关系所的一名助理教授。他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有关人格评估的研究性课程。米歇尔很快得出结论,现行的理论认为具有某种人格特质的人会表现出相应特质的行为,但现有的数据不支持这一假设。人格,至少按照当时的定义,根本不可能被可靠评估。几年后,他被和平部队(Peace Corps.)聘请为人格评估顾问。早年和平部队的志愿者曾惹了许多麻烦,很令人尴尬某人邮寄了一张明信片,在上面写着表达对东道国卫生习惯厌恶的言语所以肯尼迪政府希望用一种筛选方式来淘汰掉那些不适合从事外交事务的人。志愿者们要接受标准化的人格特质测试,米歇尔把测试结果与志愿者们在这一领域的表现情况作了比较。他没有发现任何相关性;这一费时的测试什么也不能预见。就这一点来说,米歇尔意识到问题不在于测试本身而在于它的前提。心理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找一种独立于环境而存在的特质,但当人格与环境无法分离开来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与我们自古至今对人格问题的看法是背道而弛的,他说道。 正当米歇尔开始分析他的领域所采用的种种方法时,哈佛大学心理系却闹得一片乌烟瘴气。1960年,人格心理学家提摩太里瑞(Timothy Leary)帮助启动了哈佛迷幻药项目,该项目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自体实验。米歇尔还记得研究生们摆课桌的地方却摆上了床垫,以及瑞士汽巴精化公司寄来的大包裹。米歇尔并不反对嬉皮士,但他希望现代心理学是客观严谨的。所以在1962年,瓦尔特米歇尔去了帕洛阿图,并在斯坦福大学工作。 米歇尔身上有着某种深刻的矛盾性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几十年来一直在批判人格测试的有效性发明了棉花糖任务,这是一个简单的测试,却产生了发人深省的预见性。然而米歇尔认为并不矛盾。我一直相信,在一个人身上一定存在着某些一以贯之的东西是可被观察到的他说道,只是我们应该采用正确的方式。米歇尔的一项经典研究记录了在某次夏令营中,儿童在各种情景下的攻击行为。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性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但米歇尔发现孩子们的反应取决于相互之间作用的一些细节。在同一个小孩身上可能同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被他的同龄人嘲笑时,他会猛烈回击,但遇到长辈的惩罚时,他可能很快就会屈服。而另一个小孩则可能对老师的警告置之不理,却与他的同伴相交甚好。当使用米歇尔称作如果那么模式的话,可以很好地对攻击性进行评估。如果某个孩子被同伴嘲笑的话,那么他将会带有攻击性。 对于这种相互作用主义的人格模型,米歇尔最喜欢用的比喻之一就是一辆小汽车正在制造刺耳的噪声。机械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总是先试着确定引起噪声的特定情景。当汽车在加速或者换挡,或者减速行驶的时候有没有这种噪声?除非机械工能够确定汽车在什么场合下发出这种噪声,否则他根本不能找出汽车到底哪个零部件坏了。米歇尔希望心理学家们能象机械工那样去思考问题,观察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反应。最大的困难在于要设计出一种能够精确模拟出与预测行为相关情景的测试。为了找寻一种更有意义的人格测试,米歇尔在1968年重新审视了自己十来年前对特立尼达儿童采用的实验方法。他自己也已经有了三个女儿,那项实验似乎也更重要了。小孩子完全是凭本能冲动行事,米歇尔说。他们开始不能等待任何东西无论是他们想要的还是他们需要的。但是随后,由于我观察了我自己的孩子,我惊讶地发现,他们逐渐学会了怎样延迟以及怎样获得更多其他东西。 在1966年,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成立了Bing幼儿园。教室被设计成了实验室,里面有一些很大的单面镜,那可以使研究人员很好地观察孩子们。学校的校长助理詹妮弗温特(Jennifer Winters)在二月份的时候带领我参观了学校的大楼。Bing幼儿园现在仍然是一个研究中心孩子们对观测他们的研究生很快就熟视无睹了温特并不确定米歇尔的棉花糖任务是否可以在今天被重复。近来我们在尝试做一个类似的实验,孩子们对可以在游戏室里吃东西感到非常兴奋她说道,但是现在诸如如过敏、偏食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已经不太用食物做实验了。 米歇尔通过在餐桌上对他的女儿进行测试从而改进了他的实验方法。当你在调查一个四岁孩子的意志力时,小小的事物可能会产生很大的不同,他说。棉花糖应该有多大?用哪种曲奇饼干最好?经过了几个月的耐心改进,米歇尔形成了一套难度接近于延迟获得满足的实验设计。在1968年春天,他在Bing进行了首次实验。当我们一向孩子们解释实验条件时,一些孩子就想要放弃,我知道我们的实验设计应当做得更好一些,他说,孩子们知道这个实验会很难。 那时,心理学家们认为,孩子们等待的能力取决于他们有多么想得到棉花糖。但很显然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那额外的一颗糖。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自我克制呢?基于成百上千个小时的观察,米歇尔得出的结论是,关键性的技能是注意力的策略性分配。耐心的孩子不会一直围着棉花糖转棉花糖是一种热刺激他们通过蒙住眼睛、假装在桌子底下玩躲猫猫或者唱芝麻街的歌来分散注意力。他们的渴望并未受挫它几乎被遗忘了。如果你总是想着棉花糖,想着它多么美味可口,那么你就会马上吃掉它,米歇尔说。关键在于不要老去想它。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68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格比知识更重要---(转载)
footwhf 2009-7-14 21:35
近年来,知识性电视节目在内地颇受欢迎且不说《开心辞典》和《幸运52》的收视率居高不下,就连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也凭借知识性很强的综合素质测试吸引了很多观众。这种状况固然反映了国人对知识的偏爱,但是如果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人格的养成,也是一种不正常的倾向。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它主要靠记忆来实现,是一种层次较低的智力活动,所以人们把长于记忆、懒于思考的人讥为两脚书橱;但是人格的养成却相当复杂,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教养、广泛的兴趣、高尚的情操和真正的智慧。因此健全的人格应该是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诚实作风、仁爱品德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有知识的灌输而没有人格的养育,所谓知识就很可能成为争名夺利的武器,危害社会的工具。 对于这个问题,前人早有申述。比如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便认为既然革命已经成功,所谓爱国精神就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养成完全之人格。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后,他又反复强调: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研究学理的结果,必要影响于人生。因此他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应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为此,我想起了 张元济 先生。民国初年,他负责商务印书馆时,因为病休便要求停发自己的工资。董事会不同意,他就拒绝领取。公司将钱存入银行,几年后连本带息达到5000多元,他又建议把这笔钱当作教育基金,为公司低收入职工的子女缴纳学费。前不久《南方周末》报道说,安徽阜阳地区出现一种怪现象:领导干部为了收受贿赂,积累了一套无病住院的经验。他们住院时,由于许多人要去看望,所以一次住院的纯收入,少则5万元,多则数十万。同一期《南方周末》还有一篇文章说,考完歌手就该考官员了,估计他们肚里的那点知识未必能够过关。这想法固然不错,但我以为在干部使用上,就算他知识能够过关,也还有一个人格的问题。对于那些见钱眼开的人格卑劣者,即便是学历再高,本事再大,也不能使用。这个问题不能只限于清谈,应该尽快形成制度。 此外,张元济在1949年参加新政协会议时,也有许多事让人感动。比如当时他曾往上海发过一份电报,电报费本来已经由大会招待处代他结算,但他认为这是私事,一定要自己出这笔钱。又如为了照顾其生活起居,有关方面允许他的儿子张树年到会陪伴,并给张树年送来零花钱,但是张元济却坚决不受。再如会议期间毛泽东约他去游天坛,并一起摄影留念,事后他写信要照片,还一定要洗相费。 一封电报,一份补助、一张相片,虽然是些小事,却展现了张元济的人格风范。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人格取向在他们那些人中非常普遍。比如梁实秋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他的老同学吴景超在学校时循规蹈矩、刻苦用功,后来在南京政府经济部任职,所用邮票分置两纸盒,一供公事,一供私函,决不混淆。可见其为人之一斑。另一个老同学张心一在抗日战争时担任银行总稽核,他外出查账,一向不受招待,某地分行为他设盛筵,他闻声逃匿,到小吃摊上果腹而归。难怪蒋梦麟要说,到了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以及银行、海关、邮政、铁路、盐务等部门对公款处理的态度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从而比较有效地扼制了腐败。 与蒋梦麟相比,张元济看到的是问题的另外一面。抗战前夕,他用白话文写过一本小册子,名为《中华民族的人格》。他认为:社会上迷漫着一种骄奢、淫逸、贪污、诈伪、颓惰、寡廉鲜耻的风气,与大家只注重新知识,将人格扶植、德性的涵养都放在脑后有关;如果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把人格的扶植放在脑后,那就很容易诱导人们置良心于不顾,去竭力追求物质的享受;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便以为只要抢得富贵,免得贫贱,什么都可以不管了;长此下去,只能造成整个民族的堕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3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wido 2009-6-13 15:20
克林顿当年在白宫的办公室和刚毕业的莱温斯基发生了性行为,因此遭到弹劾。事后,很多人开始讨论:一个人或者一个总统的执政能力是不是应该和他在私人空间所做的一切联系起来,并以此作为评判标准? 讨论的双方,各有其理。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一句叫砍柴挑水,皆为妙道,也就是说细微处有大文章。所以我认为,私底下的行为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没有把一屋打扫干净的态度,也就无法干成大事。 为什么中国的学术界总是有那么多的剽窃和抄袭?顾左右而言他的讲就是监管体制不严、学术方向和政治方向挂钩导致急功近利等等。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更重要的内因存在?会不会是这些人在私底下的行为导致其渐行渐远并最终积重难返?我不是娱乐记者,只是猜测,绝不想追踪。 人生就像是在一个花园里种花,最后的成果跟平时的细致料理绝对是分不开的,要想有好花长成,拒绝心灵里杂草的出现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不要给杂草生在的空间,整理干净心灵上的灰烬,努力的干实在的事情,偶尔抬头看看前头的路标,就绝对不会迷失方向。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做了伟大的事情,而是他有一个伟大的目标。
个人分类: 被生活打败|4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儒家经典与现实生活之间搭桥
jiangjinsong 2009-4-28 20:12
在儒家经典与现实生活之间搭桥 作者 : 王丽 专家观点   多年来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奠定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是在大学学了哲学或 政治课开始的,而是在中学时代,从十二三岁时随着身体的发育、知识的积累、意志的培养平行前进,同步开展的。再回想自己成长的过程,也是在中学时已经考虑 过将来如何做人。这套台湾版的中学国学基本教材,我看了选材篇目,选看了其中解说注释,认为选材精当,注解简明。它不光是增加古汉语知识,对培养青少 年品格全面发展也有益。台湾和大陆,血脉文化本属同根。在众多繁茂的语文教材中增添一株奇葩也是一件好事,值得向社会推荐。   任继愈(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台湾版中学国学基本教材,就内容而言并不新鲜,不过我们常说的四书而已,但创新处在于试图把经典与当下社会经验沟通的努力。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学的 一个明显失误是只把中国传统文化停留在技术层面理解,在流行的中国大陆语文教材中,到现在也不过是把文言文的简单识读,看成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而对传统 文化中的精华却极少注意,特别是对儒家经典的正面评价,也是近几年才取得共识。现在引进台湾版中学国学基本教材,我以为正当其时,它的一个最大优点不 光是让学生识读文言,而是理解和体会儒家文化的精神,特别是这种精神的现代意义。台湾版中学国学基本教材在这方面的努力,对我们极有启发意义。   谢泳(厦门大学教授)   当2008年迎新的钟声即将响起之时,这套国学基本教材终于行将问世了。    早在前几年,我就有个想法:站在现代的立场,将儒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书五经,请国内一流学者重新加以选辑注释,对象为中学以上文化的读者。后来咨询 了庞朴、童庆炳先生等几位师长,他们都认为此事很有意义,但做起来并不容易,首先是找不到有水平又愿意担当的学者,于是只好作罢。   去年 五月,我从厦门松柏中学的林采凤老师那里得知有这么一套书台湾正中书局出版的高中中国文化基本教材。2005年,林采凤老师曾借鉴这套教材,在本 校高一年级开设了两岸语文教学比较的选修课,其中重点介绍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开始时由于名额限制才30个学生。第一堂课上完后,学生非常喜欢 听,并且认为很有用。第二堂课听课人数一下子增加到80多名,普通教室坐不下,只好换到大的多媒体教室。   林采凤老师的大胆尝试使我对这套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她应我的要求将书寄到北京。我看了后,觉得这正是我心目中设想的适合中学生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读本。    这套教材共分六册,初版于1999年,是依据1995年台湾教育部最新修订公布的《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编写的。自1967年始,台湾教育部 便要求各中学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课程。因此,这套教材是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前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精心打磨、不断修订而成。第一、二、三册为《论语》 选读,四、五册为《孟子》选读,第六册为《大学》、《中庸》选读,供台湾高级中学三学年六学期教学之用,为每一个中学学生在国语课上的必修,不但要逐章逐 节背诵默写,还要举行考试。教材编辑目标为陶铸中学生优雅之气质、高尚之品德、并启导人生意义,宏扬中华文化。选辑内容之标准为以能反映中华文化之 精髓,培养伦理道德之观念,且具有时代意义者为考量。   也许是因为我当过多年中学语文教师,近年来又参与了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 故特别注意编者对经典的立场,尤其是从原著中延伸出来的思考讨论题。因为选编一套四书五经通俗读本并不难,市面上充斥的同类读物已经无数,但能够做到既忠 实于原著,同时又能将传统与现代打通,以现代来激活古老经典的却很少见。   而这套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析论部分紧扣原著要义进行阐发。如第一册论君子篇共选了孔子13条言论。其中第6条为: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教材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    一个人的内在和外表都很重要。内在等于本章讲的质,指学问、道德等而言;外表等于本章讲的文,指口才、仪态等而言。假如一个人学问很好,却拙于 言辞,不会表达;或者说品德很好,却仪容不整,不够雅观,给人呆板、粗野的印象,这就是质胜文。反过来说,假如一个人的言词非常流利,却没有内容;或 者说相貌堂堂,威仪过人,却品德低下,给人浮夸、虚假的印象,这就是文胜质。质胜文或文胜质,都有缺憾,因此,内在外表,朴实与文采要配合得 当,才能成为表里一致、彬彬温雅的君子。   在此基础上,编者又进一步发挥说:   一个人的内在与外表,犹如一件器物的材质与 外貌,材质好、外貌不好看,或者外貌好看、材质不好,人们不一定会很喜欢它,必须要二者兼美,才会得到人的喜爱,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内在外表双美具备, 才能称为彬彬君子。要特别注意的是,外表是指表现在外的语言能力、举止行为,不是指天生外表的美丑。   最后编者总结说:   一个人的内在与外表,又如一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内容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念,而形式指文笔或书法,也必须二者兼美,才是好文章,要称为一个彬彬君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样的阐释堪称循循善诱,精当恰切,令人信服。   而每小节末的问题与讨论尤具特色,启发读者联系现代生活领悟原作精髓,生动活泼。如君子与小人一节是这样设计的:   1.你是否有过义、利交战的心理经验?结果如何?   2.想法、生活习惯与你差异很大的同学,你会如何与他相处?你会考虑自己来适应他吗?   3.对于别人骄傲、骄纵的行为,你作何感想?自己是否也有过骄傲的心态举止?改正了吗?    综观六册教材,可以说它们在解读上既尊重原著又联系现实,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无道德说教之嫌。联系学界近年来一直探讨的关于儒家文化如何完成现代转型 的课题,这套国学教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和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具体切实的实践范本。后来,我在自己的文章《语文丢失了什么》中对台湾的此套教材及国文教 育状况做了介绍。文章在2006年6月21日《中国青年报》刊出后,被各门户网站广泛转载,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在引进此书的过程 中,我得到了很多师长与朋友的支持。首先是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当我将书带去请他过目之后,他便认定这是一套好书,认为忠实原文,朴素、简 要、有新意,深入浅出,是一套很适合青少年读者的好书。他还认为,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的传统文化传承之所以做得比我们好,原因就在于他们有这样的教科书。 任继愈先生还多次表态:如果找不到出版社来出,我愿意凑一份钱,我们自己来出。   还有现任山东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庞朴先生,虽然他人在山东,没有见到这套书,但听了我的详细介绍后,积极支持我的想法,多次跟我说:这件事很值得做。我给你摇旗呐喊。此外周围还有一些朋友,自始至终地充当我的参谋,给予我最无私的支持。   朱自清先生在他的《经典常谈》一书序言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的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诚哉斯言。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对传统文化的价值都逐渐开始有了共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个只有高GDP而不珍惜自己文化的民族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也是很难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在此背景下,台湾版中学国学基本教材的出版有其特殊意义。    毛泽东当年曾经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周恩来总理也在70年代一次接待外宾时说过:你们看台湾地区, 把中华文化保持得要比大陆的好。而儒家文化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历二千年而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它所倡导的推己及人、反求诸 己、诚信仁爱、躬行实践、重义轻利、自强不息和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等,是与人类普世价值相通的,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因此,也是所有炎黄子孙都应 该拥戴崇仰并身体力行的经典。   笔者在文革动乱中度过中小学时代,于批林批孔的大批判声中完成最初的语文教育。笔者至今记得初一作文 课上为写不出批判孔老二文章时的苦恼。直到笔者师范毕业做了语文教师,才慢慢习惯用孔子的称呼来替代原先心目中那个丑陋的、丧家犬般的孔老 二形象。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系统的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已成了笔者一生中无法弥补的缺憾。笔者读这套书,深深觉得这些两千年前的先贤先哲们 是还活在我们身边的蔼然长者。他们富于个性,亲切幽默,平易宽和,乐于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启迪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坦荡、更奋发、更仁爱、更勇毅、更有 智慧,从而成为既有现代人格又有中国心灵的名副其实的君子。   笔者愿意将这套书的出版看作是从海峡对岸引来的一根青枝、一泓清泉,以 期为大陆语文教育注入新鲜养料和活力,以承续中断了的传统和血脉;同时也使大陆的读者能够一睹台湾中学经典教育的面貌。如果有一天,这套书能成为所有 大陆高中学生语文课堂上的中国文化选修教材,笔者于愿足矣。 轉帖者言:發發兄一心一意致力於兒童教育 , 在下建議他參考王財貴先生發起的兒童經典誦讀運動,結果發發兄心態開放,海納百川,欣然接受。由於小發發過於早熟,纏著發發兄講解,逼得發發兄必須惡補國學。在下建議他參考《基本國學教材》 , 特轉帖將此書引入大陸的王麗女士對此書的介紹,以便發發兄以及其他感興趣的朋友參考。我本人從此教材受益良多,也算是小小的報恩。這算加入育兒圈後的第一個帖子吧,雖然僅僅是轉帖 。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640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政治和人格
iwesun 2008-12-20 04:22
科学、政治和人格    杨玲 同学的《 想起了海森堡 》,科学网首页标题推荐,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看来这个世道还是开放了很多。   不知道人们是不是理解杨玲的本意,但误读的可能很多,有说, 科学家应该和政治家彻底绝交,决不屈服 ;也有说, 科学家就离不开政治家,献媚很正常,尤其是发自内心的献媚,更是无可厚非。    李宁 同学《 漫谈科学家与政治家 》,讲述了更为广泛的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 既然科学家不能摆脱与政治家的关系,那么,不妨大大方方地跟政治家们拉关系吧。只要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不是为了打击异己,不是为了损害别人的利益,只要你的出发点是为了推动科学事业,是为了民族的强盛,跟政治家们打交道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其实这已经不单纯是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了,是个人就生活在社会里,就会牵扯到政治,人不能生活在真空里。   政治本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本来就是社会需要,纯粹的上帝管理的世界,人类也实践过,效果并不好, 社会需要凯撒,并不管凯撒的人品是否卑劣。    政治家集中体现了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全部矛盾,善良与残忍,高尚与卑鄙,诚实和谎言,美好与丑恶,每一个成功的政治家都是如此,中国也不例外。    甘地 至死也不从政,就是因为他只想扮演一种角色,而这种角色可以超越一切权力的荣耀,达到心灵的永恒。    有少数政治家,可能比较偏科, 这类政治家其实是不太合格的政治家,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发挥特定的作用,比如 华盛顿 ,他就是 坚强和诚实 ,其他方面并不出众,胜仗其实也没打过几个,甚至可以直言不讳的说,华盛顿的智商低的可怜,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选择了他, 华盛顿 有个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自知自明,能干啥,不能干啥,他心里清楚,任用几个比较能干的手下,自己天天晒太阳,不迷恋权利,差不多就走人, 反正都是晒太阳,在自己的园子里晒,可能更爽些。    华盛顿 的威望,来之于他的偏科的品格和历史的选择, 一个刚刚建国,百废待兴的国家, 有华盛顿这样一个半白痴的领袖,是一种福气。    中国是全能的政治家,大凡政治家首先是思想家,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思想和文化都得从这起源,人类全部优秀的品格,一应俱全,还没啥缺陷。    其实,中国的搞法,无非是把上帝请到人间当总统,人类不是没实践过,实践的结果大家都看得到。    全能的政治家,势必造就全能的科学家。    政治作为人类现实生活的基本需求的集中体现,必须反应人类本身的各种需求,不让搞鬼的社会,决不是人类想要的, 欺负人乃快乐之本 ,是人类本质的需求之一, 快乐乃智慧之本 ,越是纯净的政治,越是更加虚伪。    但我们必须清醒,没有政治家的卑鄙,也成就不了你清高的高尚。    政治决策决不能依赖于某个人的品格和良心,而是一种现实的斗争平衡。 对于有限条件下,有限时空边界,是可以科学化的,政治学的科学化,不是建立在某个人的品格和良心的基础上的, 其本身是一种优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控制手段, 这个优势群体,不一定是人数上的划分,可以是多数也可以是少数,其形式也是可以转化的。    政治家的个人品格和良心,尽管和政治决策,会有很大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应该尽可能受到约束,也不是放大。    正常社会的政治家,仅仅是这个斗争的代言人,也就是能把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说清楚,这就够了,你去深挖洞,广积粮,要求政治家是纯净的,只能找到一个假神,危害更大。    政治家,能够代表人类的根本利益么?能够代表人类社会进化的方向么?这都是胡扯!因为人类自己都不知道人类的根本利益在哪儿,也不知道人类社会进化的方向到底在哪儿,这都是斗争的结果, 没有斗争就没有结果。    政治家,希望代表全人类的利益,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也是空洞和不现实的, 科学化的决策,遇到这个大而全的边界条件,就会无解。    政治决策的边界条件,必须简单化单纯化, 没啥害臊的,老美都能喊出来,美国利益高于一切。,每个人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你藏着掖着,只会使你丧失斗争的机遇和权力,然后发动更为残酷的清洗或者被清洗。    政治家就是个花瓶,是个传声筒,你又不是同性恋,崇拜个花瓶做什么?    如果政治家成为主脑的社会,是个无趣的社会,啥东东一旦无趣了,就离死亡不远了。   人和政治的关系,和政治家的关系,其实人人都一样,科学家也没啥特殊的。    但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科学家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应该更加清晰的看清人类的未来,到底能不能看清,看清多少,先不谈,至少公众有这个心理需求,以前听牧师的,牧师被打倒了,现在总的造个依靠吧。    在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这个心理依赖尤为严重,也造就了科学家的一种神秘的、近似绝对权威的崇高地位。    科学家一面享受着这种崇高地位带来的种种有待,一面作为一个社会中的实际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    科学自身被神秘化,科学家也就难免被神秘化,某种程度上科学家也成为了一种宗教领袖般的精神支柱。    在中国,这种宗教领袖般的精神支柱,和传统文化中的文人的虚无缥缈的精神幻境结合起来,很容易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在中国,科学家成了牧师。   中国原本就不具有大一统的宗教,也未经历宗教治国的苦难历程,半宗教、半文化、半政治、半科学的绝对权威,很容易生根发芽,乃至泛滥成灾。   在中国,科学和政治的联姻,也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时至今日,中国仍未摆脱半宗教、半文化、半政治、半科学的虚幻的理想,政治是通往科学成就的捷径, 科学原本没有捷径,现在既然有了,怎么会没人去走呢?   我不说,大家都知道,领导的意见对于鉴定会的成败是多么重要,哪有人研究马赫问题?哪有人研究参照系的主观性?哪有人研究波粒二象性的根本起源?哪有人研究量子到底啥含义?    现有的科学研究,无非是两类,一类是根本不可能运用的超弦科学 ,比如宇宙学,一种类似纯幻想的数学推演,这类科学,只要老外喜欢,就算是成就; 一类是接近技术的所谓的基础科学 ,其实绝大多数的所谓的科学家,都在搞这部分技术研究。这部分,你想有个绝对的技术创新,其实也很难,因为搞的人很多很多,大把大把,绝大多数人都在搞相对创新。    一谈到相对创新,政治就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芝麻可以搞成个西瓜, 相对论的根本含义,其实政治家远比物理学家理解得透彻。 造新词 ,这年头人人都会。   其实大家见到的可能远远比我多,而且其中还大量包含着剽窃和伪造, 而且很多在国外是个商业化的小发明,在国内可以搞出个科学大发现, 不说汉芯,大家都知道是伪造,就说热的不行的龙芯,下载一个免费的IP核,修改一下,就能拿到国家级的大奖和基金。这样的事,在台湾,3、5人的小公司在干,干出来也不用吆喝啥科学,赶紧卖钱就行了,动作慢了就卖不出去了。   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也好意思说, 都是纯商业的事,也要拿到科学的殿堂里说事儿。    没有商业眼光和头脑,看待科学问题,中国大多数所谓科学成就,能经得起投入产出比的考核么? 真经得起的话,也不用为了点科研经费打破头了。    鸿飞 兄说 99%不合格。 ,有人不服气, 说起码是中科院和清华北大之类的都基本合格,搞个面向对象也好意思说,其实,最不合格的就是中科院和清华北大,投入产出比,你怎么忘了。   在中国,只要你搞政治,有来头, 可以不计成本的搞一件原本没啥前途的技术, 尽管你搞出点小名堂,但就凭这东东,对得起纳税人么?    科学就是用来卖的,卖不出去的科学,就是垃圾。    别以为基础科学就没人买 ,哈佛每年近百亿美元的捐助,就是基础科学的市场价值。    俺所经历的唯一一次没通过的鉴定会,就是中科院的项目, 本来就搞的乱七八糟,结果还不懂人事儿,上海人的小算盘打得叮当,安排俺和我们主任住一个房间,能通过才怪。    中科院啊,不安排几个小姐给你们当当院长,彻底洗洗脑,再往后真得饿死。   我们的某个大领导,头脑发热,学习国外的经验,大学是科研的主力, 没啥项目是清华搞不出来的。 几十亿砸进去,连个响都没听到 。不过, 倒是造就了一批的名副其实的教授老板 。有的老板也很慷慨,研究生加个夜班打游戏,会有几百元、上千元的补助,下馆子的餐票,从来没啥二话。    党的恩情暖心窝!    中国人虚荣到如此地步 ,在中国, 到处都是轰轰烈烈的大科学 ,更有甚者,有人竟然明目张胆的喊出, 拿出几十亿,贿赂诺贝尔奖的评委,就不信他们不食人间烟火?    甘大侠 就极力支持, 科学就是政治! ,中国的繁荣富强,希望就在于此了。    在中国,政治和科学的联姻,是不争的事实,有没有人清醒点,这个联姻的结局,会比在南京大学跑公共汽车更好么?   科学和政治,原本很简单,工作关系,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也很简单,还是工作关系,大家讲讲职业道德,OK了,无他。    李宁 同学在《 漫谈科学家与政治家 》里,讲述了现代社会中,国家的大型科技项目,对基础科学和技术的支撑作用,科学离不开政治。   国家需要搞一些大型的科技项目,比如军事领域,比如空间技术,比如高性能计算机等等,可能牵扯面很大,会带动一系列基础科学和相关技术的研究,这很正常,这时候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技术员,都是打工仔,没啥好说的,国家让你干什么,你也愿意干,你就应该干好,讲讲职业道德就行。如果你对某些领域的研究,不符合你的道德标准,比如,研究一种超级毁灭性的病毒,你不同意,走人就是了,很简单。   这种合作关系不涉及到人格问题,并不因为政治家多英明,你就会崇拜的一塌糊涂,也并不因为政治家有多卑鄙,就拒不参加国家需要的工程项目。国家上什么项目,是国家的需要,政治家是个代言人,有啥好崇拜的?    不可否认,政治家也有其个人魅力,但这是私人的事儿,不能把它上升到一种具有 导向性 的宣传和崇拜。    如果这个政治家,不是代言人,而是科学发展道路的创造者,其实这种人危险得一塌糊涂,你还是离他远点,你和他黏糊在一起,搞不好就会粉身碎骨。    当然也有,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科学家,政治和科学联姻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领袖,谁能抵抗这样的光环?   科学家搞国家项目,不过是个打工仔,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他事情另外谈。这是职业道德问题,不涉及倒人格问题,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天经地义。    科学家被政府所雇用, 这毫无问题,科学家又不是神仙,本来就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没人会反对。 大面上说,我效忠的是国家,不是任何政党和个人。    在中国,科学家不是被政治家雇用,而是附庸, 这个问题就大了,不是工作关系,而是附属关系,你还能保持独立人格么?   工作关系很正常,政治家来了,接受检查,接收下一步的指令,这很单纯,是命令,不需要你去分析命令有多伟大,执行就行了。    附庸是一种寄生关系,离开了政治家,没法活了,至少是活不出人模狗样了,这样的科学家其本身就没啥真本事,人格都丧失了。    科学家的人格独立 ,在民主社会,并不妨碍和政治家的交往,因为民主社会的政治家,大家本来就没把他当回事儿,你骂他两句,他有可能更乖。    李文河 一夜成名,不也活得好好的么?换了环境,这简直是奇迹。   炫耀一下和政治家的照片,也不可厚非, 名人都有纪念价值 。 俺要是有和 垃登 的合影,俺肯定四处炫耀。别和我说,你见到 拉登 ,为啥不和他搏斗?,俺根本不屑理会你这个大傻冒,喝酒还来不急呢,还搏斗?你有病啊?    李远哲 为阿扁拉选票,在科学界其实是他的一个污点,但也无可厚非,都是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没必要把科学家神秘化,一战,二战,各个国家的科学家,GCD,不也是一样都投靠政府,管它三七二十一,研究先进武器,去打击敌国。中国也会如此。    科学家也有权利,表达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只要是他自己的想法,是真实的,也无可厚非,这是基本人权之一。但这都是个人的事儿,并不代表科学和科学界。其实原本就没必要让科学家承担这个精神负担。   也是有趣,和明星一样,又想出风头,又不想承担负担,活得自由些,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但科学家作为人类公共的财富,应该更多地考虑全体人类的未来,而不是狭隘的国家和民族,能不能做得到,另谈,但至少公众的期望是这样的,否则,全都倒向了政治,就不平衡了。   人活着总的有各念想吧?    总之,科学家和政治家的交往是正常的,有良好的私人关系,也是正常的。但不能丧失人格,成为政治的附庸。    科学政治事件的报道,也是正常的,新闻事件无可厚非,但国内惯用的领导人的事件的报道方式,估计大家都很反感。    其实,说的简单,在目前政治和科学联姻大行其道的中国,能做到是绝无可能的。   中华科学恐龙号,且不论科学本身内在无奈和幻觉,50年的光辉岁月,已经被政治的镪水,腐蚀得千疮百孔,承载着13亿人民的重望,还不断有人要在甲板上蹦跳、欢呼,没人关心,海水已经淹没了轮机仓,只看见,伟大的舵手,还在舰桥。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939 次阅读|18 个评论
如厕引出的故事
wangdh 2008-7-24 01:37
新园区内与厕所相关的故事 我们所于 2007 年由高技术区的中关村搬迁到了奥运园区。到了新园区后,实行物业管理。卫生有专人打扫,开水是现成的。每个会议室都有倒茶水的。有人服务感觉真好! 我们所的物业工作人员十分敬业,楼道地面不一会儿就拖一遍。每次去厕所,总是看到保洁员在厕所门口忙碌。有段时间保洁员是个男性,男厕所门口面对的是开水炉,这样他在休息时就蹲在女厕所门口。这样问题就产生了,以至于有些女同志说,我们现在几乎都没有隐私了。 有些日子厕所的门闩损坏了许多,有些已经失去了功能,还有些是传递错误信息。明明里面没有人,信号却显示是红色的(门闩关闭是红色,开着是绿色)。由于我们所在的楼层较高,据说由于水压不足,便后不能冲水,这样解决内急需要到低楼层厕所去解决。光顾了不同楼层的厕所,发现不同的楼层门闩都有损坏,保洁员每天都很卖力地工作,不知他们是否跟物业管理部门反映过这种情况。由于几次的尴尬场面,打开厕所门,革命者们正在努力工作着,还不好打招呼,是您呢,你说这是什么话?不是我是谁呀。有的时候一句对不起,熟悉的同事笑笑了之。考虑到我们现在开放了,外宾访问我们所是很经常的事情,如厕自然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那么要是出现上面的尴尬场面,可实在就是个国际影响了。于是返回办公室,在研究所内部网上给所综合办公室留了个言,反映了门闩损坏的问题。物业部门还真不错,很快他们就将所有损坏的厕所门闩更换成了不锈钢的,这样大家就可以放心如厕了。 由于水压问题,导致高楼层的厕所不能冲水,这是个问题。物业也很为难,都是大科学家和研究生,怎么办呢?科学家和研究生也是要如厕不是。只好在厕所内贴个告示,说尊敬的老师同学您好,由于水压等原因 .. 您如厕后,请您转告保洁员,他们会尽快协助清洗干净。我一开始见到这个告示就感觉别扭,谁如厕后还好意思说,师傅,我刚才大便了,现在结束了,请您去冲洗一下吧。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物业还在厕所内放置了水桶,希望大家如厕后,能进行冲洗。我起初认为不会有什么人用的,多尴尬。即使自己冲洗,如厕后,忙着舀水冲厕所,是不是也很不自在?干脆到低楼层如厕不就得了,走走路,还锻炼身体,多好。 没想到,我的估计还真错了。还是有人在此大解的。既然是厕所,用用当然是没有错误的。有一天早上刚到所里,在电梯里碰见了保洁员,那位女同胞抱怨着请求说,你们是老师吧,能不能请你们跟你们的学生们说说,如厕后能用水桶的水冲洗一下。大便时间长了,就不好冲洗了。我天天在用力冲洗、擦洗,我们也准备了水,可是没有人便后冲洗,我们实在太累了。我非常理解这种情况,马上说没有问题。可是也不能说就是研究生们如厕后不冲洗呀。到办公室后,先给自己研究组的所有成员发个 mail ,告诉他们保洁员有抱怨了,我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为了尊重他们的劳动,建议大家到 5 楼以下去的厕所去如厕。我又打印了几张告示,贴在每个厕所的门上,说鉴于 7 楼水压不足,为了减少清洁人员的劳动,建议大家能到 5 楼以下进行如厕。同时我又给所综合办留言,希望他们能考虑尊重每个人,既然高楼层水压不足,不如干脆将大便池封门,只留小便池就可以了(当时没有考虑到女同胞的权益,实在是罪过!)。物业行动也很快,一会儿功夫,等再上厕所时就发现黄色告示封条已经贴在了高层的厕所门上,说是根据部分研究人员的建议 .. 建议大家到 5 楼以下如厕云云。 后来也听到了一些议论,有些人对此不是很满意。我当时的想法也很单纯,心想我们与保洁员的人格都是平等的,为什么让人家给你清洗大便?既然我们自己冲洗都为难,为什么要为难保洁员呢?我们都是能活动的健康人,只要稍微多走几步路,就会给他人带来很多方便,为什么不做?我们是完全可以在这里如厕,但要是我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或者权益的话,保洁员就要忍受很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去清理、冲洗,这实在有点不公平。 我没有考虑到的是女厕所锁门。直到有一天我的俄罗斯外宾 Nina 问洗手间在哪里,我给她指了指方向,她就去了。但很快就折回了,说是门锁了。我说不会吧,怕是保洁员在里面清理吧。我又带她回去,发现厕所门还真是锁着。没有想到,我只考虑到关闭大便池后男厕所还有小便池,能小解,而没有考虑到女同胞门的利益。社会有两性,处处需留心呢。文明社会,还要 Ladies first ! 人格平等,尊重个体,尊重隐私,应该是和谐社会和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 (王德华 2008. 5 月写, 7.18 修改)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1631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