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施廷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意义非凡的图书馆学人物传记
libseeker 2011-10-16 12:45
意义非凡的图书馆学人物传记 ——读《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有感 通过与张厚生先生的交往,施廷镛先生走进我的视线。笔者2008年在张厚生先生的书房还曾读到过1979年10月3日钱亚新先生写给张厚生的一封信,提及与施廷镛先生探讨“南大研究生如何进行教学”(其时,施老86岁,钱老76岁)。此后,开始了对施老的进一步关注。种种原因,收获不多。日前偶然发现《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施锐编著.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6)一书信息,随即到孔夫子旧书网买了一本。我买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想了解一下这本图书馆学人物传记的写作水平。该书的作者是施廷镛先生(1893.2.28-1983.3.23)的长子施锐(煜华)先生,我对该书的质量充满好奇。 及至2011年11月15日下午收到图书拆封浏览之后,发现这是一本质量上乘的佳作,可谓爱不释手。由白化文先生作序,分思念父亲、清寒祖先、荣宗耀祖、“清华”情缘、日本侵华、“燕大”坚守、饥寒交迫、重返南京、思想改造、学术贡献、永远的怀念(施廷镛先生的同事、亲友、学生等写的散文)等章节,附施廷镛年谱及论著目录。全书19万字,图文并茂,史料翔实,选材得当。是一本意义非凡的图书馆学人物传记! 白化文先生序言道:“施先生并无高校文凭,连相当于大专的证书都没有。怹原先学的不是这一行。可是怹一入行就深入钻研,显露出特立独行的风格,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施老沉浸图书馆学界六十馀年,最后成为斯界文武昆乱不挡的全才。”,“怹把一生献给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并成为事业的带头人,我认为,应树这样的老一代学者和领导为标兵,作为榜样以励后人。斯人长往,然而有此一书,使我们能更加深入了解施老的一生,煜华先生起码是为我们图书馆学界作了一件大好事”。施锐(煜华)先生后记云:“《奋斗一生》是以父亲的别号‘奋生’与他奋斗终生的历史融合在一起而得名。主题切合实际,并具有深厚怀念的感情色彩。本书是旧知识分子自学成才和思想转变历程中一些真实的故事,不含虚构,内容可歌可泣。全文是根据父亲留给子孙后代的笔录和我个人的回忆编写而成的。重点讲述新旧社会的对比,新旧人物的对比,新旧思想的对比。” 该书97页有一张施廷镛先生(1893.2.28-1983.3.23)的聘书,内容如下:“南京大学聘书,兹聘请施廷镛先生为本大学教务处图书馆中文编目主任,月薪大米四九0斤自到职之日起支。校务委员会主席潘菽。公元1951年七月。”这个史料讲述的“历史”包括:图书馆史——介绍了图书馆学家施廷镛先生;图书馆发展史——南京大学图书馆曾隶属教务处;图书馆员薪酬史等。这样珍贵的史料数不胜数。 该书马鸿相《不能忘却的怀念——施廷镛先生二三事》(264-272)及该书作者为该文写的按语感人至深,师生情、同事情、邻里情、友情、恩情(知恩、感恩)……情情情深义重,笔者阅读时热泪盈眶。 该书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出人意料的子承父业,且子成父业。施锐先生1948年北平辅仁大学毕业之后在医务界工作,1991年(66岁)退休前从事医学科学研究数十年,退休之后不久“在我国图书馆界专家、学者的帮助下,开始整理、编辑出版施廷镛的遗作”,近20年间,成绩斐然,出版了《中国古籍版本概论》(1998)、《中国丛书综录续编》(2003)、《中国丛书题识》(2003)、《清代禁毁书目题注外一种》(2005)、《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2005,曾荣获2005年度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中国丛书知见录》(2005,曾荣获2005年度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中国货币沿革讲义》(2006)等7部著作。根据所附论著目录,施廷镛先生生前只正式出版《文史哲工具书简介》(1981,时年88岁)著作一部。在“三不朽”中,“立德”有赖于见仁见智、众口难调的外界评价,“立功”需要挤身官场且往往非一介书生的能力所及,文人每以“立言”为第一要务,以求不朽。施廷镛先生奋斗一生,硕果累累,泽被后人,名垂青史。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施锐先生年近古稀之年“子承父业”,且从其所取得的业绩可以说是“子成父业”,《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2008)传记可谓锦上添花。 相关资料 : 1 施廷镛.http://baike.baidu.com/view/2653300.htm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目组组长、主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学术委员等职。他以毕生的精力投身于图书馆事业,在目录学和版本学方面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主要著作有:《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题识》、《清代禁毁书目题注》、《中国丛书知见录》、《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以上五种均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中国古籍版本概要》(张秀民校,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施廷镛主编,南京大学1982年内部刊行)等。除了致力于图书馆学、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之外,他还进行地方志、丛书、文史哲工具书和古钱币的研究,这方面的著作有《施廷镛中国货币沿革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文史哲工具书简介》(施廷镛主编)等。其子施锐著有《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以示怀念。    施廷镛先生的一生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许多开拓性的工作。自1922年被调入东南大学图书馆工作开始,直到先生仙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把毕生精力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他在东南大学时,曾利用暑假开设图书馆学的有关课程,向学生传播和普及图书馆知识;直接参与图书馆的建设,曾参加筹备建立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工作;先后在南京、江苏、北平等地的图书馆协会任职并担任领导工作,对当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在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方面也有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图书分类方面。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他曾主持了对图书的科学分类工作,并创编了《图书分类法》和《著者号码表》。此分类法被称为“施法”,与当时由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创编的“刘法”并称于一时。直到今天,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古籍分类仍在采用“施法”。二是不遗余力地抢救整理国故。先生是因为对图书目录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而被调入图书馆工作的,此后一生都致力于古籍整理工作。1925年8月,他曾被清室善后委员会聘为顾问,清点和整理故宫图书。在整理昭仁殿藏书时,编撰了《天禄琳琅查存书目》,并对《掌故丛编》第十辑中的《禁书目录》进行了校注。在图书馆工作的几十年里,他所从事的工作也基本没有离开过古籍的采买与编目。他还曾编写了《古籍版本学浅谈》的讲稿,在高校中普及古籍版本学教育。先后主持编印了《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目录甲编一》、《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丛书子目书名索引》、《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旧籍分类目录(初稿)》,对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2 施廷镛论著目录:(1)《文史哲工具书简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中国古籍版本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3)《中国丛书综录续编》/北图出版社,2003;(4) 《中国丛书题识》/北图出版社,2003;(5)《清代禁毁书目题注外一种》/北图出版社,2005;(6)《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北图出版社,2005;(曾荣获2005年度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7)《中国丛书知见录》/北图出版社,2005;(曾荣获2005年度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8)《中国货币沿革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3《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封面.http://www.ezkaoyan.com/realbookimg/200919153229.jpg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4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六十年前的大学图书馆员工资
热度 2 libseeker 2011-10-15 21:20
《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施锐编著.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6)是一本质量上乘之作,其中有大量珍贵的图书馆史史料。 该书97页有一张施廷镛先生(1893.2.28-1983.3.23)的聘书,内容如下:“南京大学聘书,兹聘请施廷镛先生为本大学教务处图书馆中文编目主任,月薪大米四九0斤自到职之日起支。校务委员会主席潘菽。公元1951年七月。”(施锐编著.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6:97) 古时官场薪水多是俸禄和俸米两部分组成,行的是实物工资和货币工资双轨制。据说唐七品官韩愈月薪有米5.83石和钱4500文。其实米作工资的现象并非古代才有,解放前后也出现过,属于非常时期的大米货币。 据资料,同年:福建莆田县党政机关干部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大米22.5公斤;福建闽侯县一小学校长月薪160斤大米,教员140斤大米;江苏海门中学校医月薪280斤大米;四川江油县正副乡长和干事每人每月250斤,县级机关干部每人每月有400斤……由此得到的印象是,同比大学图书馆员施廷镛先生的工资似乎还“过得去”,较县级机关干部工资水平要高。 时过境迁。大学图书馆员如我,虽然年龄、资历等诸方面据施先生甚远,月薪换算成大米的话,时下,大米的价格不甚稳定,且因产品、产地、登记等价格各异,假定为每斤两元,约合2000斤大米吧。相当于施廷镛先生月薪的4倍有余(1951年,其时施先生58岁)。如果按施先生的年资在南京大学图书馆这会该远远超过5000斤大米吧? 趣味思考题 : 试问君(月薪)有多少(大)米? 相关资料 : “1950~1951年,贯彻中央‘凡留用原职的职工和公教人员,一般暂时按旧支薪,原实行供给制的干部不变’的规定,全县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并存的工资制度。当时,党政机关干部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大米22.5公斤。以后由供给制逐步过渡为包干制。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一部分实行供给制,一部分实行工资制。”( 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166index=1246 莆田县志) 1951年11月,“是月,教师工薪发小麦,县区党政机关干部全部实行供给制。 ”( http://www.sxsdq.cn/dqzlk/dfz_sxz/longxz/201004/t20100417_270691.htm ,陇县大事记) “‘当时我们月工资可是按大米来计算的。我的老伴当校长,他一个月是160斤大米。我是教员,一个月140斤。’日前,家住福州市光禄坊新村的侯建亚,打开了1951年她和老伴前往闽侯县一所小学任职的任命书:‘报到时应自带粮食(菜金由干校供给),并带棉被、铅笔,尽可能自带脸盆……’。”(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09-08/07/content_1157737.htm ,退体教师侯建亚:58年前小学校长月工资是160斤大米. http://www.iyaxin.com 2009-08-07 09:43:55 来源: 新华社 ) “ 笔者在主编《江油县志》时,曾查阅1952年县财政科一份业务档案并摘抄为资料卡片,资料证明,1951年7月全县大米平均市价每斤600元,1952年7月为850元,米价涨了40%,干部职工工资增长更多,最低的乡人民政府通讯员每人每月175斤,增长1.5倍。再是县、乡干部工资差距较大,正副乡长和干事每人每月250斤,县级机关干部每人每月却有400斤,高出60%。乡机关公什费(办公杂费)每人每月12斤,县机关72斤至195斤,高出5至15倍多。”( http://epaper.su-long.com/mywb/html/2009-12/19/content_30628.htm ,肖定沛.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油的“一百斤米干部”.绵阳晚报,2009.12.9) “聘书全文如下:‘海门中学校聘书,一九五一年二月×日、聘字第叁拾玖号。兹经主管机关批准聘请先生担任本校校医,月薪大米贰捌零斤,折合(人民币×××元)任期自一九五一年二月一日起至一九五一年七月卅一日止。此聘施志章先生。校长陈象新(印)。’在聘书的相关部位还盖有‘苏北南通区海门中学校务部’的篆体阔边大印和齐逢章。”“施志章早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海门地方名医,解放后首任茅三区人民医院院长,海门外科的创始代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32370100r0s6.html ,2011年3月2日《海门日报》副刊集版藏,该网址有聘书照片。) “1951年,王勇在韶关始兴县第四区府当主管财粮助理员,其中一项任务是领发工资。1951年1月的工资单上,王勇的工资和区委书记一样,都是13.37元,所谓的“工资条”是用复写纸复写的,只有5项:粮食费3.9元(可以买35斤大米);菜金4.5元(平均一天一角五分);服装费1.16元(攒两个月可以买件衣服);如果是女性,还多出0.16元妇卫费。当时正好是春节,还发了8角过节费,可以买一斤多猪肉。”( http://news.sohu.com/20090902/n266382498.shtml ,60年广州人工资涨了60倍.广州日报,2009.9.2)
个人分类: 图林漫步|546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