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语文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平凡的人也可以过不平凡的一生
热度 3 zhxuepSci 2015-3-26 16:32
--- 《平凡的世界》的纸、音、影 这注定是一篇很短的杂文。何以为杂,因为我现在也不清楚我要把它写成个什么样子。那何以又短呢?因为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生活琐事真 TM 多。 记得第一次接触《平凡的世界》是在初中的时候,我们一向不羁的语文老师老田头突然有一天上课的时候,合了书本,三秒钟以后,曰:咱们以后几天的语文课就不上课了,我给你们读个小说。这必然是极好的,即使当时已然身为学霸的我听到不上课也是极欢喜的。随后,几天(抑或半月?),我们这群土疙瘩里的小子便被这本小说集体拿下了。怎么会有这么好看(准确点应该是听)的书呢?我当时必然已经为以前自己写给小伙伴同学录中最喜欢的书籍是学生天地而感到羞愧了。 应该是老田头读完第一部的时候就不再读了,原因可能是应试要求或者后面的内容对于我们太过遥远,反正是停了。这肯定不是好的,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他们就喜欢这样做,调到你胃口大开,然后,然后就没有了。这其实是难不倒我们的,我们发挥了主人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期末考试集体团灭的精神,淘到了一本亲切的盗版产品。正如孙少平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那本生产说明书一样,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排队措施。张三李四王星星一个个接着来,规定的时间看不完是不会给你延长时间的,正如考着试,你作文没写完结果时间到了考官也是要没收的,是一个理。于是,我们的午休时间、课间十分钟、自习课、老师发呆的课、放学回家喂牛羊猪鸡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这本书。有些不识字的家长那时候特纳闷,咦?咱家的大小子咋突然之间这么爱读书了呢? 时间一晃突然就到了大学。高中时段是灰色的,看闲书会认为是不上进颓废的表现,况且我们背着三座小山似的学习资料,自然也是没有多少时间看书的。但是时间就像上厕所的手纸,愿省还是有的。有的哥们疯狂地迷恋武侠,我一向是向往先进技术的,身边志同道合的也不少,我们践行着只有不断折腾的青春才是永不凋谢的花的指示,开黑团战 CS 红警。当时,这期间也是有一本极流行的书的,我当然也是欣喜地买了一本亲切的盗版《狼图腾》。今年过年的时候看了同名的电影,心里久久的不能平静,放映完果断买根雪糕,在二月的兰州。 于是,我们回到上一段的第一句话,时间一晃突然就到了大学。大一大二的我就如少平在原西县中学的第一年,兴奋憋屈自卑。那时候,家里的光景虽然没有书中孙玉厚老汉家里那么烂包,但是父母亲供我和我妹读大学依然是不堪重负的。或许现在有人看拍成的电视剧,无法体会孙少平在中学的窘迫,但这对于我来说却有切肤的体会。每年秋学期开学的时候,我和我妹一下子将近两万的学杂费对于父母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开学的前几天,父亲总是睡不着,盘算着怎么凑够这笔大款,他们宁可自己借钱的时候多给人说好话也不愿我和我妹在学校的时候因为没有交齐学杂费而难堪羞愧。平时班里有出游或者聚会的时候,我是不愿多去的,因为我很清楚,我每月刚刚够花的生活费父母也是勉力才补足的。 所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少安能够 18 岁当上队长,除却他本人的能力,家庭因素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家教很重要(我觉得这句话有些偏了,但是不知为什么还是要写上来)。 纸质的平凡该到尾声了,老妹特意买了一本正版的世界,虽然那逝去的盗版更加亲切。 去年的时候,下载了喜马拉雅电台,漫无目的浏览的时候看到了李也默演说的《平凡的世界》。是的,还是那最平凡的五个字眼,刹那间翻起我初中那青涩的记忆,我不可遏止的听了起来、听了下去。如果说初中的第一次书面阅读是猎奇新鲜的满足,那么伴随着李也默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叙事、时而高歌的演说,思绪想象思考才是这次的主角。孙少平为什么会有那样的选择?命运为何对少安秀莲如此的不公?文革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的集体迷失?…… 后来,妹妹本科毕业后在兰州找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而且可喜的是老妹今年五月份就要结婚了,这必然是极极好的。我呢,正如我在高中给一位同学回答的一样,我的理想是当一位科学家,从小到大一直从未改变。现在,正如少平坦然接受煤矿的生活一样,我积极面对博士阶段的压力与挑战,我很幸运我依然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前面铺满了荆棘。是的,只有永不遏止地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地凋谢 。 开年,一直翘首以盼的电视剧终于上映了。但是,正如我们平时的大部分际遇,对一件事情的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多。为什么没有金波?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一位藏族姑娘,一份凄美的爱情。但是,抛却这些,这部电视剧拍的还是挺好的,对原著的再现,对那个时代农村、农民形象的刻画,以及主旋律的体现都比较成功。毫不掩饰的说,作为一个大老爷们,在最后一集,我终于还是没有守住阵地,放下高冷拥抱手纸了。 当然,这部小说也是有瑕疵的。尤其令我反感的就是,为什么孙家三兄妹(除却兰花)的爱情婚姻都要与高官拉上关系呢?或许这与路遥先生本人一生仕途失意但又渴望宦海生活的境遇有关。 一不小心,这边很短的杂文变得名不副实了,而这我是很诧异的,想必大家都有过写作文凑字数的经历吧。好吧,本文就到此结束了,刚提笔时的思绪万千随着一段段的描述终归平淡,而平淡其实才是生活。
3811 次阅读|3 个评论
说公共场合的繁体字
热度 12 fdc1947 2014-12-18 08:00
说公共场合的繁体字 前些天,太原的 迎泽区建立的“文化墙”上出现了多个错误的繁体字,引起媒体的批评。 我国大陆自5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简化字以来,已经过去了近60年。在开始推行简化字的前四、五十年里,一方面由于人们感到方便,因为那时候人们都是用笔在书写,写简单一点,总是好的。何况这些字基本上不是新造出来的,都是老祖宗传下来,许多字民间已经写了几百年了,只是过去认为不规范,是俗字,现在“扶正”了,可以堂而皇之地印在正式的刊物上。另一方面,由于“舆论一律”,反面的意见大家也听不到。所以,那时候,简化字的推行很顺利,大多数人也已经熟悉、习惯于简化字,能够正确书写繁体字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甚至基本上不认识繁体字了。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港澳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由于舆论的放开,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繁体字的使用也大大增加。对于简化字的“微言”和恶语也常常出现在刊物和网络上。 应当说,对于如今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领域,简化字一般都能够满足人们应用的需要,但是,如果要较好一些地学习传统文化,那么还是需要懂得繁体字。我主张,青年人应该更多地认识一些繁体字。 但是,这样不是要增加年轻人的学习负担吗?我认为学习繁体字并不一定要在学校里面、课堂上面特意去学习。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学校里书本上介绍一下倒也很好,比如,在语文课上介绍一点文字史知识,也不必考试,这并不会增加学生的多少负担。当学生知道了一点文字史的常识之后,他们便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业余的学习之中,随时随地学到一些繁体字。 实际上,现在很多年轻人就是在看电影、唱歌等娱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许多繁体字的。 我们应当允许在公共场合的某些地方使用繁体字,例如商店的招牌、商业广告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使用繁体字并不妨碍人们得到他必须知道的信息。这些招牌、广告上面的字即使人们不认识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认识了也就多认识了一些字。在招牌、广告上认识了,到别的地方照样用,并没有什么坏处。 像太原的“文化墙”上,用繁体字刻上一些古诗,这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小学生走在路上,读着一些古诗,几个原来不认识的繁体字也认识了,多么好的事情。可惜,本来应当由文化人参与的工作,由于或者文化人的缺席,或者参与者的文化太差,把“翻译”的事情交给了计算机。而下面的这些工作人员又太迷信计算机了,真以为“电脑”无所不能(媒体上常常刊登出来被人笑话的英语翻译错误也大致如此),结果把一件好事办“砸”了。 我看,太原市的有关方面不要因噎废食,不要因为用错了几个繁体字就怕的要命,急忙声明要“统一使用规范简体字”,因为这里不是一般的宣传,而是学习传统文化,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是允许或者需要用繁体字的。 在对待繁体字的态度上,我认为有关方面应该更加自信一点,态度要开放一点。在学校和刊物上大家已经学习了足够的简化字,基础足够牢固了。在大陆的文字领域,早已经是简化字的一统天下,绝大多数人是只会简化字的,在某些地方写几个繁体字翻不了天,不会影响到简化字的绝对统治地位。让大家学习一点繁体字只能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总而言之,我主张:1.在语文课上,要讲述一点文字史的常识。2.在不影响公众必须知情的领域如商业招牌、广告、文化娱乐等方面,允许人们使用繁体字。
个人分类: 汉语言|6287 次阅读|18 个评论
两堂小学语文课的比较——答钱学森之问
热度 15 qyu111 2012-10-27 00:57
今天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上第一堂语文课。世界上有两堂语文课在地球的两端同日进行。 一堂课是在中国的小学里上的。中国的老师要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学写苹果两个字。 中国的老师在黑板上端正地写下苹果两个字,然后让同学们模仿她,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写。不仅笔画不能多、不能少、不能错,笔画的顺序也必须写正确。 课上完了布置家庭作业:每个人回家把苹果抄写50遍。 另一堂课是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的小学里上的。美国的老师也是要教一年级的学生学写 apple 这个字。 美国的老师站在黑板前什么也不写,面向小朋友说:“我们今天学习 apple 这个字的拼法。首先请你们告诉我,你们认为 apple 应该怎么拼?发挥你们的想像力,怎么想就怎么写,每一个人都在纸上写下你们认为正确的 apple ”。 等学生们都写好了,老师把不同的 apple 拼法都写在黑板上,并且请小朋友回答为什么这么写,然后再问其它的小朋友他说得对不对。最后告诉小朋友正确的拼法是什么,同时解释为什么。 中国的科学伟人钱学森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中国小学生的第一堂课也许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注释: 上面的两个故事不是我无中生有编出来的故事。前面的中国故事是我自己的小学经历。后面的美国故事是我旁听我女儿在美国的小学里的一堂课的真实记录。
个人分类: 文化教育|5183 次阅读|27 个评论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4)
kejidaobao 2012-2-28 11:58
——我的导师和我以及我和我的导师 文/冯长根 看完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想:“我的导师和我”就行了,啰嗦。的确,加上“我和我的导师”,又拖了个尾巴。“我的导师和我”这样的题目,符合语文课教义,又是人人习惯了可接受的,更何况最醒目的是这样的题目让人联想到导师们父母一般的温馨形象,“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题目好,主题也好。而写“我和我的导师”是有风险的,“你有资格这样写吗?”有人会想。这不是没有道理,“我”在前,十分容易被人认为“骄傲”、“自满”,至少有点自以为是。但我想了一想,还是准备用这个带着尾巴的题目。我想说明一个道理。 我想到了“我的导师和我”。我的第一位导师是陈福梅教授,从1978年到1979年她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其实她在我上大学时就是我的专业课程“首席”位上的老师。说起来好像故事并不多。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大学三年级时,系里告诉大家毕业后可以继续上研究生,这可是当时连想都没想过的事,陈先生——我们都这样叫她——就自告奋勇担当了辅导我们几位准备报考的学生英语的事。她的确像慈母一样。当时的情况是我们班大学英语课早就停了,书店里辅导材料是一本也没有的。陈先生拿了家里的厚厚一本英文“格林童话”让我们用来复习,她也每周召集我们几次拿它讲解。她希望我们考上她的研究生。别的同学后来没报名,我报了名,也考上了,但这本带着老师深情厚谊的“格林童话”的下落却无法记起来了。也许,已经还给了陈先生。其实令我最难忘的是有一次不知为了什么样的缘由,她对我说过这样一个意思的话:长根啊,你虽然学习成绩好一些,但也只能算是在这个班里,要是拿到全校呢?就算是全校,也只是今年你是全校最好,那还有明年、后年呢?更不要说全国呢!全球呢!陈先生说的时候一定比我记在这里的要精准的多,为此我一直记着她的教导。 我在英国留学时就不仅是一位导师而是3位导师。我到利兹大学——这是陈先生为我介绍和推荐的——在燃料与能源系注册,这个系管理研究生的一位老教授,是我最初有什么事都去找的人,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就是我的导师。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因为我坚持不从硕士生开始念,要直接念博士生。教育部的人告诉我,我去英国是念博士学位的。后来才从他苦口婆心对我的解释中——我的英语太差——知道一年半的硕士学习,在转为博士生时是计入博士3年之中的。但另一个意外又出现了:我坚持不在这个系学习,要到化学院物理化学系攻博。因为我查看资料发现那个系在搞的有些课题(发表的文章等),我在专业课上学习过,熟悉。说了几次,他问我原因,我记得我讲了一些大道理,什么国家需要,等等,似乎燃料与能源不是国家需要。后来有一天,他竟然同意了。不仅如此,他亲自带着我去见了物理化学系的主任,他也就是我的第二位导师。这中间是什么起了作用,我不知道。从此,我和他往来就不多了,好像去过他家,每年注册时要去一下那个系。但他留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是慈祥的和蔼的,这不仅仅因为他满头白发。我的第二位导师和另一位导师——他们带着我搞的课题——其实也是来往不多,但不是没有,只感到他们很忙,多数时候我找不着他们。有时心里着急是有的,但我也知道他们绝不可能随时等着我。手拍胸膛想一想,我攻博得到成功,和导师的来往不是本质的,因为“来往”是受许多偶然因素制约的,本质的原因是我导师们在学术上对我的影响。 我在利慈大学的故事,上面讲到的事,可以算是“我和我的导师”的故事。作为博士生,我们不仅要“欣赏”“我的导师和我”那样的故事,我们还要实践“我和我的导师”那样的故事。对于博士生导师,则要反过来理解。 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现实,即对于“我的导师和我”,博士生太熟悉了,故事太多了,期望很多,而对于“我和我的导师”,大家太不熟悉了,故事太少了。这个现象的本质是,“主动性”和“责任感”这样的事,在大家攻博的三、四年“字里行间”丢得差不多干干净净了。可是,该怎么办呢?这实际上说明了博士和导师之间存在着如何和怎样交往的问题。我在2007年开始撰写“主编心语”时,一开始就写了“与导师的交往”问题 ,后来听过我作同名报告的搞研究生教学和管理的老师和领导都反映这个问题重要。当时在讲摸清导师的脾气这一节时,大家听到了这样一句话 :“为了更有效起见,你也许需要鉴别你的个性和交往技巧与导师的差别,然后一步一步地消除这些差别。作为学生,这件事的责任在你身上。请记住,你的导师带着自己的脾气已经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成功的经历,你没有必要去犯一个低估自己导师的错误。”这里头份量最重的一句是“作为学生,这件事的责任在你身上。”在个别学生因某种原因在学校自杀(注意是“自杀”),也要学校承担责任作赔偿的时候,这句话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在“我的导师和我”阳光雨露充满晴空和校园时,说要让学生自己“负责任”,的确太冷酷了,也太“没有思想准备”了。王德华在本刊上说 :一个集体里有的研究生能够发表CNS,有的研究生一个字都发表不了。难道真的都是导师的原因吗?这引导我们去思考深层的问题,他的短文值得一读。阳光总是温暖的,只愿晒太阳的人们往往也是懒洋洋的,应该指出的是,这也会离开成功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就此看来,多讲“我和我的导师”的故事,对于博士生是有益的。新学期开始了,这一半故事,那一半故事,让我们一起讲好它! 参考文献 冯长根.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II) . 科技导报, 2007, 25(10): 78. 王德华. 真正优秀的研究生是不需要指导的 . 科技导报, 2011, 29(3): 82.
个人分类: 栏目:主编心语|2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论文写作
热度 2 lynntysz 2011-6-23 23:15
高中毕业很多年了,回顾自己的高中生活,那时候我是语文科代表,写作文的水平也是可以的。但自从上了大学,就不曾再写过文章,过去多年,已然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已经倒退太多了,或者说,根本不具备写作能力了。是什么让我失去了当初我那小才女的称号,是没有压力的大学生活,还是太久没有动笔写点什么。总感觉词不达意,或者根本无法具备吸引力。 科研固然需要我们扎扎实实的去研究,但是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做了再多的工作,看了再多的文章,心里有再多的思路、再多的想法,却无法表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种遗憾,更是堵住自己前进道路的一道围墙。 人生的道路需要压力,科研的道路也需要压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压力。不光要会写科研论文,还要会写科普文章。各有各的侧重点,面向的对象也不尽相同。理工科的研究生们必须要培养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表达能力(即会说会写)。
4694 次阅读|3 个评论
种籽学苑的语文课
cnfaith 2011-3-7 09:08
读《种籽学苑教育手记》,摘录笔记之二) “学苑初始的创校家庭,大多是文学修养很高的人,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有相当的涉猎, 培 养孩子良好的文学能力,一直是大人的心愿”,然而“回首种籽学苑两年来的办学历程,语文的学习是变动最大、挫折最多的科目。”与数学科完全不同的体验相 比,“除了再一次体认到,两者标志符号的复杂度相差太大之外,数学科可以从亲自操作和实际经验入手,可能是重要的原因。” “我们深信良好的语文能力,是引导孩子迈入文明世界、从事自主学习的必经之途,所以 全语言的学习情境 ,一直是学苑教师的努力目标。我们鼓励亲子共读,在课堂和图书馆替孩子说故事,在元宵节办猜灯谜,在课堂制作课本……” 1) 把工具和欣赏分开 “经过两年的实做经验, 学苑教师发现,如果照国语课本那样,一课课地结合字、词、句、文的教法,孩子会十分不耐烦,每周三到四堂课的时间也不够用。所以我们干脆把字词句文的工具 性学习和文学欣赏讨论分开,建立两道不同的学习引导系统,以免课堂中同步夹杂太多的学习项目,师生都觉得混淆而困难。” “现有的三位语文科老 师,是按照个人专长而分开负责的。淑贞老师担任一、二年级字词;黎光老师担任三至六年级的字词教学,而雅卿老师负责全部的作文指导课程。文学欣赏结合儿童 哲学讨论,学苑另外开课。第一级文学欣赏以绘本、图画书为主,第二级做选文讨论,第三级则为小说选读。” “学苑必修的语文课只有字词和作文,也就是语文的工具需求,有固定的作业。文学欣赏部分列为选修,没有家庭作业。” “根据研究,生字的学习效果一天写十次,不如分成三天,每天认真地写三次。” 2) “我们为什么要学作文?”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人,在他对面再画一个人,说:‘这人如果想让那人了解自己的想法,怎么办?’说话、手语、音乐、画画……老师的手不断地在黑板上记下孩子的主意。 “用写的可以吗?” “可以。学说话和写字是最方便的途径。可是距离的阻隔,会使语言的表达有所限制,文字就变得突出而必要了。 “像小蚂蚁的朋友毛毛虫,搬家搬得很远。小蚂蚁想念他,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表示:我想你。请邮差送给毛毛虫。毛毛虫接到信后,也回咬了三个洞,表示:看不懂。再叫邮差退回给小蚂蚁。小蚂蚁接到这六个洞的回信,你说他该怎么办?” “那我只要会写字就可以了。” “会写字和会用字,可不太一样喔!(解释信达雅的标准)……我们上作文课,就是学习怎么样让自己的意思,能又真实、又正确、又优雅地表达出来。” 3) 谁比谁更美? “有一位妈妈打电话告诉我:‘我的孩子坐在书桌前认真地想,想到生起气啦,因为他好想写,却不知道怎么写。’ “‘哦!然后呢?’我问。 “‘然后?然后他就哭啦!’ “‘再然后呢?’ “‘再然后我就打电话给你啦!……老师,你可不可以教我的孩子怎么写?我不能教他,他会生气,我不要回到以前体制内,逼孩子写功课的噩梦里,好吗?’ “‘只要孩子肯写、敢写、愿意写,哪怕只写一句话,我都接受。你可不可以帮你的孩子放下对作文的刻板印象,以为一定要一篇思想完整、结构清楚的文章,才能交给老师?……如果孩子吓得连一句话都写不出来,那要他写一篇作文,不是很要命的事吗?’” (和孩子们约定在作文上打记号,可不可以贴在墙上或是在课堂上念。) “是啊!比起如如结构完 整、丰富认真的作文来,那些只有三两句话,写得歪歪扭扭的作文,实在不能说好。可是亲爱的孩子,不是每个人都有你或其他孩子那样的资质和毅力的,老师希望 鼓励所有的孩子认真地写下去。只要认真地写,一次改进一点点,总有一天,他们一定可以写出丰富美好的文章来;就算不行,也不至于放弃学习。所以你的好,是 文章的好;他们的好,有些是肯努力的好,有些是情感真的好;有些是面对生活的好,你了解吗?” 4) 因材施教的开放式教育 “可 是我们缺乏医疗和专业人员做后盾,来帮孩子找到阻碍学习的根源。即使我们因为长时间的观察和摸索,确知孩子问题之所在,也难有专业机构来支援家庭或学校, 找出对孩子最有利的学习方式: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吗?可是这些特殊的教材哪里来?孩子思考的困难在哪里?他对抽象事物的理解限制在哪里?他对图像的掌握 可能有多大?我们要怎样才可以帮上忙?……每每思考这样的课题,就会对目前特殊教育的薄弱生气。 “目 前我们土法炼钢的心得是,对有心有力的孩子,维持办校初期的理想,给孩子最大的选择空间和可能的机会,让他们自在、自主地长大;对有心无力(无论是智力或 学习障碍)的孩子,在经过沟通和了解后,由教师采取主动介入的方式,以减少他们选择的困惑和自我约束的压力;对无心向学的孩子,则通过亲师协同和专业辅导 人员的协助,来达到办学之初“不放弃任何孩子”的本意。 “因 此,同样是作文高阶的课,有的班在教不同的诗体和说明,或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讨论;有的班则从中西式的信封格式、日记选材、感觉经验的唤醒开始。同样是作文 初阶的孩子,一班做记叙文体的分析,另一班从开用品清单、图画式的剪贴、便条、卡片做起——总之要让每位孩子扎扎实实地学到东西,并知道如何检视和修改, 以达到自我满意的目标。 5) 儿童哲学,共读课程、合作思考 理想的语文学习应该能够深入人的内心,拓展经验世界的感性认识,伴随着思维的发展和心智的成熟。开放式的共读课程,采用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的合作思考方式,同时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比如绘画、肢体动作,来表达自我的独特世界。 这样的课堂,无法预设“中心思想”,也因为孩子们的主体性,变得格外精彩。
个人分类: 儿童教育|4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村教育:这样的谁放心
热度 4 hjysci 2011-2-20 16:18
已经四、五年没有回过农村老家,偶然回去感慨颇多。农村教育呀,什么时候让人能整体上看到希望、感到放心?轻壮年的父母远走异乡打工挣钱,留下需要教育的少年、幼儿。然而,农村小学松散的管理、水平低劣而不具责任心的教师,我甚至感到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取得辉煌成绩的今天,个别地区的农村教育却倒退甚至不如70年代初期笔者读书时的水平! 至少我们读书时,有老师负责任的家访、有激发学生兴趣的音乐体育美术课、有早晨学生早操的哨声和铃声;至少老师教我们写字是从笔画开始的;至少在我们调皮或回答不上问题时不受到体罚;至少.......可是今天,即便你的孩子好久没有去学校,也看不到家访的老师;许多许多的自习课(甚至提早放学)代替了音体美课堂;没有早操的锻炼,只看到学生上学时松散的背影;语文课老师不再从笔画开始教授学生怎样写汉字(只告诉学生写哪些生字。笔者诧异:这是基础教学改革吗?),更不会有什么书法课;体罚普遍导致学生厌学......让你意想不到的竟然有四年级水平的老师去教五年级的学生的事! 这些问题谁能放心?是那些长期外出务工的孩子的父母,是我们领取工资薪水的教育工作者,还是国家政府的教育管理部门?
1644 次阅读|5 个评论
张老师,你还这样讲语文课吗?
shareworld 2008-10-30 22:54
我上完高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就爱上了语文。 刚刚开学,同学都还没有到齐,教室里有点热,所以上课的心情也不怎么好。这个时候,走进来一个个子偏矮的女老师。她并不说话,拿起一只粉笔,在黑板上径直写下这样几行字: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刚刚以优异成绩考到高中的我,自以为背诵过不少的唐诗宋词,偏偏对这样美丽的一句话一无所知。我带着几分渴望的心情,希望老师能够给个答案。大家都在仰着头,等待着结识这位美丽的女老师。 老师一句一句地分析,然后把相互关联的三首宋词也抄在了黑板上。她的字体娟秀,字迹工整,虽然不是什么大家书法,却让板书变得很精彩。我找了个新本,一点一点地抄了下来,不,不是抄写,我仿佛感到自己在绘一幅精美的画儿,在描绘一个美丽的世界。我的心中,是来自于文字和诗歌的震撼在鼓动。 那一节课,我在十分钟之内将三首诗歌全部背会。从此以后,语文老师要求的文章,不论是书本上的,还是书本下的,我都认认真真地背下来,没有一点懒惰。在我的心中,文章是美丽的,是有境界的,我常常在背诵的过程中忘记了自我。 多少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语文老师的那节课,正是那一节课,老师帮我推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五彩的世界。那节课过后,我们转入了正式的学习阶段,每天都要将课本的中心思想、字、词、句一点点地梳理一遍,有时间的时候,语文老师就给我们讲一些考试之外的语文,这些都是很享受的课。 现在,七年过去了。前几天回家,见到了语文老师,她正在忙着评高级教师。我想,这是语文老师的成绩得到了肯定,是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情!祝贺的同时,我也希望,评上高级教师之后,学生们依然能够听到她那颇为享受的语文课,而不是带着对语文的憎恨,在枯燥的题海里摸索。 上一篇: 伟大的牛顿让可怜的莱布尼茨心碎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609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