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和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026创造一个没有唠叨的家庭
ggjjhh 2016-1-16 09:50
创造一个没有唠叨的家庭 〔美〕戴安娜·黑尔斯 著 高金华 译 自来水龙头滴了三十多天,圣诞节的装饰品一直挂到复活节,鞋子被它们的主人随便放在任何地方。作为一个有自尊心的妻子和母亲,我用一种历史悠久的方式进行反抗:唠叨、再唠叨、不停地唠叨。什么事情也没有改变,倒是我厌恶了自己的嗓门。我不明白,是否有别的办法,能能创造出一个没有唠叨的家庭。 绝对能,我所求教的专家们确认。《积极惩罚》一书作者、教育学家简·纳尔森说,“唠叨张口即来,非常容易。因此有人总是愚弄自己,以为它能创造奇迹,但实际上它无能为力。” 唠叨具有性别特点。圣弗朗西斯科的诊疗专家梅洛迪·洛曼认为,“丈夫的唠叨恰恰和妻子一样多,但方式不同。”妻子们唠叨希望丈夫去做的事情。例如,“该剪草坪了”,随后她们却自己干了起来。丈夫们往往是事后唠叨。他们会说:“你把我的汽车弄得一塌糊涂”或者“你花钱太多了”。 人们为什么要唠叨呢?“无论何时,只要一个人在某方面比另一个人有更高的标准,唠叨就会产生。”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奥尔森说,只有少数人意识到唠叨其实是一种掩饰责备的方法。 唠叨具有消极性。洛曼认为,它“烦扰着亲人的心境”。但这种消极作用未能阻止人们去唠叨。 令人宽慰的是,如果唠叨具有普遍性,那它尚不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毛病。这里有些建议可能会使你家成为没有唠叨的乐园。 一、直接了当。我家厨房十英尺高的天花板上有一个灯泡烧坏了,我想这是身高六英尺的丈夫该干的活。星期天吃晚饭时我宣布:“厨房水池子上面的灯泡烧坏了。”整整一周我不停地重复“灯坏了”,我甚至要用下巴夹着一个手电筒刷碗。最后,我吼了起来,“你为什么不换灯泡?”结婚18年的“老伴”鲍勃却回答说“你没有告诉我要换灯泡。” “如果她不提出明确要求,男人很难弄清楚女人想要干什么”,洛曼认为。如果先说一句“我有一个问题”,丈夫知道他不会又要挨批。向他说明你为何不安(例如,积雪太多,你怕伤着小孩),你想让他干什么(把人行道铲干净)以及什么时候干(现在--有人受伤之前)。 对自己的孩子也要直接了当。取代这类陈述--“别搞得乱七八糟的”,指出他应该干什么--“把你的上衣挂起来”。与其说“别晚了!”,不如告诉他当时准确的时间。 二、禁止责备。圣弗朗西斯科的一对新婚夫妇共用一个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户头。丈夫是一个认认真真的会计,记下了他的每一笔花销。妻子却很少想起记下开出的支票。每当收到银行透支通知时,他就唠叨。他发誓要更加努力地去做记录,但到时候又忘了。到月末仔细检查帐单时,他们总是要展开一场相互指责的竞赛。 很多人象这对夫妇一样经常陷入没有赢家的争论。这对夫妇必须把注意力从反复述说问题转移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上来。一位银行出纳员建议他们改用复写支票簿,它能形成一个副本。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导致不停的唠叨。 当某个问题困扰着整个家庭时,避免集中责备的方法是把每个人召集在一起,确认引起唠叨的行为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假定一位母亲总是抱怨洗澡间太乱,通过讨论可能都会同意把湿毛巾挂起来、把脏衣服放进篮子里,或者大家轮班清理洗澡间。 三、保持焦点。纽约有一位妇女告诉正要出门上班的丈夫:“今天晚上我要烧些好菜,请在七点钟以前回家。”晚上八点钟,他才慢悠悠地走进家门。“你总是晚回来!”她充满责怪。“你老是不停地唠叨!”他针锋相对。 盐湖城的一位诊疗专家乔·安·拉森认为,唠叨导致一种不断产生消极循环的家庭关系。” 更糟糕的是,唠叨转移了人们对根本问题的注意,本身又成为问题。那些未换灯泡或不遵守时间的人往往要抱怨被人唠叨。 拉森建议,“把焦点定在问题上。要说‘这不是唠叨的问题,而是回来晚了的问题,我们怎样做才好呢?’”关键是要进行对话,而不是轮流唱独角戏。 四、相互商量。马里兰州有位妇女,家住市郊。每次把汽车开进车库时,她总要叹气。破玩具和工具堆满了工作台,旧油漆桶和破木板挤靠着一面墙。几个星期以来,她一直唠叨丈夫“干点活儿”。最后,她改变了主意,让丈夫想想应当怎么做。 “我们需要扔掉一些东西,”他回答。 平时他对杂物的态度与她大相径庭,认为任何东西都有用。妻子趁机建议:“你清除油漆桶和木板,我清理工作台好不好?”于是这对夫妻确定了一个时间表。 “唠叨者采取的态度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情应该立即发生,”戴维·奥尔森说,“被唠叨者想的却是一星期左右把它完成。他们必须商定一个现实的目标。” 由于丈夫上班太累,这对夫妻决定星期六行动。没用多长时间车库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妻子愉快、丈夫高兴,因为唠叨消失了。 诊疗专家梅洛迪·洛曼认为,“婚姻美满的人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比别人少,但他们懂得如何更有效地解决矛盾。” 五、求得共识。每天早晨,圣路易斯市的一位妇女都要在洗澡间的水池上梳头,脱落的头发掉进水池里。丈夫警告说“你的头发会堵塞排水管。”她回答“我一定弄干净。”匆匆忙忙地帮着孩子准备上学然后自己披上外衣去上班,她经常忘记捡头发。只要水流不下去,愤怒的丈夫就会不停地唠叨。她觉得这种谴责既不公正又伤感情。 这位丈夫所形成的误解具有普遍性。“以为只要告诉别人做什么事情,他就会去干这件事。其实这不并是人类的行为方式。”简·纳尔森说,“我们认为对家人唠叨的事情是重要的,而他们并不这样认为。”要达到目的,必须促使人们分担我们的忧虑,而唠叨只是一种拙劣的推进器。 怎样才能让人们自觉地把水池擦干净或把牙膏盖拧上?拉森认为,“与其强求不如学会提出能改变现状的请求。”取代威胁或让人厌烦的口气,说一声“请”或“谢谢”,避免使用“不能”、“不该”等消极词语。 在重要的事情上求得共识的另一种方法是事先说出后果。例如,要让孩子们知道,如果他们不把盘子送回厨房,以后就不许他们把快餐带回家来吃。 六、尽量少说。那些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的男人往往不会去干要求他们去做的事情--至少不会立即去干。语言学家德博拉·坦嫩在《你恰恰不了解》一书中写到:有些妇女总是重复她所提出的要求,“因为她以为只要丈夫知道她想干什么他就会去干什么。”然而每当她提出要求时,他极少爽快地答应,因为他想避免让人以为自己正在执行命令。 加利福尼亚州马林县有一位房地产代理商,每当她唠叨自己十岁的儿子做家务时,他就搪塞。于是她决定给他写一张便条列出需要干的事,然后把它贴在冰箱上。“现在我回到家时,”这位女商人说,“他总是把每件事做得井井有条。” 七、顺其自然。犹他州的一位母亲,曾经录下了星期六一天她对十岁的女儿说过的每一句话:“你还想睡一天哪!”“你的壁橱里一团糟!”“站直喽!”仅仅是22次喋喋不休的抱怨中的三句话。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听起来会很熟悉。我们不是唠叨自己孩子的每一个缺点,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使自己气恼的事情上。缺乏反思的问题是:这种行为会引起什么后果?我们的反应为什么如此强烈?是他们的过错还是我们的问题? “我们往往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延续,”拉森解释说。一位父亲唠叨他的孩子要迟到了,因为他为自己总是准时而自豪。“当他们不按我们的标准生活时,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失败了。”拉森认为,“就我们所爱的人来说,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控制更不该试图控制。尽管承认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把焦点从家里什么事情是错误的转移到什么事情是正确的。“只要你能说明家人的什么行为是你所喜欢的”,拉森指出,“他们就会更经常地表现出这种行为。” 译自:美国《读者文摘》1996年第 9期第21~26页。 原载:《女性研究》1997年第4期第30~31页。
个人分类: 已发译文|1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自私走向合作——3有尊严才能和睦
热度 11 xying 2013-4-5 07:49
这个有限次的重复博弈的结论有点出乎意外,与人们的直觉经验不大一样。在这论证之中,人可以精到从最后的第一万次不能吃亏算起,一脑门心思栽在最坏的情况,全然没想到变个路子还有多进账的可能,真不知道是聪明还是真傻。虽然现实中的重复博弈次数总是有限,但一般难以知道终点,也就无法从终点倒着算计。所以在现实中的人或自然活物都不见得按照这个有限次重复博弈逻辑进行。 朋友就说:“是呀,这笨匪 Bob , Al 和博弈双方怎么老想着最坏的情况呢?为什么不互相信任一起往好处奔呢?” 问题是你有什么保障能够信任对方?就拿 Bob 来说吧,不要说两肋插刀去保 Al ,就是为了自己抵赖不招。那头 Al 怂了。最后他出去了,可把你往里埋了十五年。 Bob 那个悔呀,我干嘛那么傻,指望 Al 也不会招!心里恨得把 Al 杀死一百回也不顶用了。不是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吗?谈恋爱,两人花前月下甜言蜜语后,要进围城了,不还得前思后量的。因为这也是囚徒困境,没有得到真心实意,判断绝不会出错之前能跨出最后一步吗?这赌的大了,可不是过家家,差就是那么三瓜两枣的,没有个切实可信的保障,行不得那个险! 所以,积极的策略光有愿望还不够,必须有切实的办法,让对方是真心要合作才行。还是转回来,看看理论研究有什么结果。 无法知道终点的情况与折现到无限重复博弈在考量上是等价的。我们来考虑这种情况。 重复博弈与一次博弈重大的区别在于:局中人在乎的是多次博弈中总的收益或者平均收益,为此可以暂时牺牲一下眼前的收益。这也需要对方的配合。说教对唯利是图的人是不起作用的。为了使得对方相信有些便宜是不能占的,你必须让对方知道,当善意被认为是可欺的后果,这会得到报复,让他知道如果选择只顾眼前的策略,下一步起就要吃大亏了。让他权衡从此往后的收益,从而改变短视的做法。 这个带有报复威胁的策略在博弈论中叫着“触发策略 (TriggerStrategy) ”。最简单的触发策略是“冷酷策略( GrimStrategy) ”。 现在看一下“冷酷策略”怎么让重复囚徒困境博弈走向合作。这个的冷酷策略是:小子,你要胆敢“背叛”我,从此你就别想有“合作”了!当然,外交和教养的艺术会把这句话包装的比较温柔一点,使得比较情绪化的人好接受一些,但意思是一样的。 说到这里,淑女不爱听了:“什么报复威胁,冷酷策略呀。文雅的人从来不用这粗鲁的一套!” “谁昨天还对男朋友说:‘要是还同那妖精来往,就再也不理你了’,这也不正是冷酷策略吗?”另外,淑女自己可能很温柔,你敢坑了她,也许就触发了她家人的冷酷策略的报复。 在这个冷酷策略下,对方都不会愿意破坏双方一直合作的大好局面。为什么呢?假如你想占便宜,下一步要背叛,就会再想想:触发了报复的冷酷策略,再下一步往后,我都要面对着对方“背叛”的局面了,我以后不论怎么做,这个收益可要比大家都合作来的少,几步下来,那一步占便宜的好处都抵不上这样减少了。所以还是不变的好。这是每一个精于计算的人都能想明白的事。至于没有这个思考能力的微生物,这个威慑则是在进化过程中,经过残酷的自然淘汰,形成了某种模式识别的本能。因此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可以在冷酷策略威慑下保持合作。 这便是重复博弈中“无名氏定理( theFolkTheorem )”证明的基本思路。 光有善意是不够的,能报复才能维护尊严,威胁才能带来和睦,这对善良人的想法真是一个很大的讽刺,但也十分现实。中国的“反分裂法”就是应用这个冷酷策略来应对台海博弈,以阻吓可能走向双输的对抗。 在这里有一个关键是:这个威胁必须是“可信的( Credible) ”才能吓着对方。对唯利是图的博弈者,没有实现策略能力的问题,只要这个策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让他吃亏,就有可能去做,这个威胁也就是可信的了。这时对手在行动时就要认真地对待这个威胁,掂量一下是不是值得改变既定的默契而遭到报复了。 1996 年台海危机时,李登辉得悉大陆军事演习用的是空包弹后,这个威胁马上就是不可信了。这个军演透露出来的信息不仅没有起到冷酷策略的作用,反而让对方放心地用对抗来占你要合作的便宜。 让我们验证一下真正的冷酷策略的可信性。当我遭到背叛启动了这个报复策略以后,不管你是什么策略为都报之以“背叛”。如果这时你是“背叛”,我也是“背叛”,针尖对麦芒,自然比傻乎乎的还再来个“合作”强。如果你这时悔改了要“合作”,晚了!我的“背叛”就占了你的便宜。所以无论你怎么着,我这个冷酷策略与其他可能的选择来比都不亏。这个策略是可信的了。 在这几年朝核问题就面临重复“囚徒困境”的博弈,双方都软下来谈判,是都在维持“合作”的局面。北朝鲜一次次的惹事,一次次的面临“囚徒困境”的博弈,而都能“合作”谈判是因为双方的“冷酷策略”都是可信的。美国的不用说了。金二虽然实力不如,但全军全民一个声音,说要不让我搞核武器就和你打,炸平了也要拖个垫脚的,这敢与你同归于尽的威胁也是可信的。这威胁要搁在日本或其他不那么”流氓“的国家说,可信度就差了,也就不会那么老“合作”谈判了。当然,在现实中的威胁可信性,会随着实力,决心,及其他选择的出现而改变,整个局面会随之而改变。耍无赖到人人都烦,到没有合作价值时,就剩下欠扁了,这是局中人不可不察的。金三这次威胁能否善了,就看各方怎么看这合作的价值了。 野蛮女友要是每天都吃醋,砸锅摔碗的,总有一天继续合作的价值不高了,她的“冷酷策略”怕就不灵了。 使用报复的先决条件是能提供双方都能得利的合作意愿,当合作的价值不足以克服对抗时,这个报复维持的就不是具有善意的尊严,而不会得到尊重。 “无名氏定理”,有时翻译为“民间定理”或者“俗定理”,其实是一组在重复博弈中寻求可行解决方案( SolutionConcept )的定理,有着不同的版本。它的基本思想早在 50 年代末便不加证明地散见在一些论文中,后来大家发现这个思想对重复博弈非常重要。在 1971 年 Friedman 正式在他的论文中用了这个名字。被大家通常引述的 Rubinstein1979 年的证明便沿用上述的思路。 重复博弈从某一步开始往后的一系列博弈叫做它的“子博弈”,如果各博弈方的某个策略组合在所有子博弈都构成纳什均衡,那么这个策略组合称为“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重复博弈一旦进入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状态,从利益角度也就难以单方面改变了。谁变了就是不吃亏也没好处。这类比于单次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状态。 “无名氏定理”其中一个比较含糊通俗的表述是: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如果局中人对未来足够重视,那么,任何程度的合作都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得到。这里“合作程度“定义为整个博弈中合作出现的频率。这个博弈解能够存在的关键,是具备有报复性的触发策略。 这使得重复博弈要比其单一博弈要丰富多彩得多。我们以后有兴趣时再专题讨论。 (待续)
个人分类: 科普|7922 次阅读|26 个评论
随笔之152:《道得》“仁公谦恕和忠道”
uvard 2012-8-19 23:05
道得 仁公谦恕和忠道, 做事为人宝典格; 心发厚德恒久律, 广顺敬服睦信得。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3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庭对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cutefay 2008-10-31 00:46
上周六去太阳村看那些孩子的时候,同学觉得我很善良,并且心态很好。仔细想了一下,心态和成长的家庭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却非常和睦,我的整个大家族也是这样的,和睦团结,亲戚们互相帮忙比较多,儿女都很孝顺父母,并且儿女们都很争气,很有事业心,大家又都很有爱心和善心。在这样的一种大家庭里成长,自然就会被这种气氛所熏陶,心态就会很好。能够生活在这样一种家庭中,我觉得很幸福。 小的时候,长期处在这样的一种家庭环境中,就不觉得自己的家庭多么好;上大学了,离开了这个家庭,跟其他同学们聊天的时候交流起自己的家庭,才觉得自己的家庭是多么幸福。我发现在大城市里的很多家庭,往往很少有家族的观念,亲戚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像小地方那么深厚;另外,似乎家庭的和睦程度也没有我们那个小地方高。也许,是因为我见到的只是个例,没有深入广泛地研究,还不能明确下结论。也许是因为我们那个小地方民风淳朴,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吧。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39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