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得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随想] 为什么近几十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等外人难以准确预测?
热度 1 zlyang 2019-12-11 15:06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为什么近几十年 诺贝尔科学奖 得主等外人 难以 准确 预测 ? 一、二战之后,人类科技进入“平缓”时期 近70多年,已经很少见到真正的高创新科技、数学成果。除了计算机之外*,二战之后的其他科技成果,多数为“平常”级别的。这是一个“小创新、微创新”十分活跃的时期。 由于很少见到“鹤立鸡群”的高创新成果,所以大多数科技、数学成果都处在彼此相当的水平。因此,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数学菲尔茨奖、数学阿贝尔奖得主,外人很难事先准确预测。 驱动目前人类进步的主要科技、数学成果,几乎都是1940年以前出现的。 二、统一数学 数学上,只有1967年Robert Phelan Langlands 的朗兰兹纲领(Langlands Program),是高创新吧? 佩雷尔曼(Grigori Perelman)2002年证明庞加莱猜想(Poincaré conjecture),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1995 年 证明费马大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科恩(Paul Joseph Cohen)1963 年 证明“连续统假设对ZF独立”等等,都比不上朗兰兹纲领吧? 在数学、科技里,方法的贡献往往要比结果的贡献更重要。换言之:创造新的普适方法,是最高层次的贡献。如微积分、牛顿力学体系。 所以,当人们问希尔伯特为什么他不证明费马大定理,并赢得沃尔夫斯克奖时,他说:“为什么我要杀死下金蛋的鹅?”When people asked Hilbert why he didn't prove Fermat's Last Theorem and win the Wolfskehl Prize, he said, Why should I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 —— Constance Bowman Reid 谷山-志村定理(Taniyama-Shimura theorem,谷山–志村予想),和朗兰兹纲领,都可以看成是统一数学一些具体例子。从2005年开始,几何曲线和代数域建立了直接的联系。 三、第一台现代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布的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其基础包含1936年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建立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理论模型;1946年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提出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多少有点伤感,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1937年开始设计,1942年开始测试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通常简称ABC计算机)才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4年英国Bletchley Park 的 Colossus 是第二台电子计算机? 四、学科越分越细的恶果 将科学技术分类成学科,源自人类认识能力的不足(求原文)。分类的后果,会使得本来的联系被破坏,极大地妨碍了人类的认识。 当一位 外 星人 看着 地球人的照片 ,进而感慨“ 地球人是二维平面生物 ” 时 ,其实是学科分类引起的假象。或者 外星人 看 地球人拍摄的电影 ,惊讶 二维地球人 居然能够 自由地三维变形 时,还是学科分类的恶果! 参考资料: 董洁林,2015-06-05,创新与未来:大繁荣还是 大停滞?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88744-895630.html Dong J, Li W, Cao Y, et al. How does technology and population progress relate?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last 10,000 years .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6, (103): 57-70. 2015-05-07,他的观点,会改变你三十年来的思考方式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A5ODg1Mg==mid=205241969idx=1sn=536a8ea78665e4041ae24e488c8d8aa0scene=5#rd Langlands Program,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AS) https://www.ias.edu/idea-tags/langlands-program Weisstein, Eric W. Langlands Program. From MathWorld--A Wolfram Web Resource. http://mathworld.wolfram.com/LanglandsProgram.html 谷山-志村定理的歷史 https://wiki.mbalib.com/zh-tw/%E8%B0%B7%E5%B1%B1%EF%BC%8D%E5%BF%97%E6%9D%91%E5%AE%9A%E7%90%86   定理在1955年9月由谷山豐提出猜想。到1957年為止,他和志村五郎一起改進了嚴格性。谷山於1958年自殺身亡。在1960年代,它和統一數學中的猜想朗蘭茲綱領聯繫了起來,並是關鍵的組成部分。猜想由安德烈?韋伊於1970年代重新提起並得到推廣,韋伊的名字有一段時間和它聯繫在一起。儘管有明顯的用處,這個問題的深度在後來的發展之前並未被人們所感覺到。   在1980年代當Gerhard Frey(弗雷)提出谷山-志村猜想(那時還是猜想)應該蘊含費馬最後定理的時候,它吸引到了不少註意力。他試圖通過表明費馬大定理的任何反例會導致一個非模的橢圓曲線來做到這一點。肯尼斯?阿蘭?黎貝後來證明瞭這一結果(黎貝定理)。在1995年,安德魯?懷爾斯和理查德?泰勒證明瞭谷山-志村定理的一個特殊情況(半穩定橢圓曲線的情況),這個特殊情況足以證明費馬大定理。   完整的證明最後於1999年由Breuil、Conrad、Diamond和Taylor作出,他們在懷爾斯的基礎上,一塊一塊的逐步證明剩下的情況直到全部完成。   數論中類似於費馬最後定理的幾個定理可以從谷山-志村定理得到。例如:沒有立方可以寫成兩個互質n次冪的和, n ≥ 3。(n = 3的情況已為歐拉所知)   在1996年3月,懷爾斯和羅伯特?朗蘭茲分享了沃爾夫數學獎。雖然他們都沒有完成給予他們這個成就的定理的完整形式,他們還是被認為對最終完成的證明有著決定性影響。 Colossus | computer | Britannica https://www.britannica.com/technology/Colossus-computer The First Public Discussion of the Secret Colossus Project 作者: Williams, Michael R. IEE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 卷: 40 期: 1 页: 84-87 出版年: JAN-MAR 2018 Thomas Harold (Tommy) Flowers: Designer of the Colossus Codebreaking Machines 作者: Haigh, Thomas IEE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 卷: 40 期: 1 页: 72-82 出版年: JAN-MAR 2018 推荐阅读: 武夷山,2019-06-25 ,博学多才者的时代终结了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86700.html 武夷山,2018-05-10,古今博学多才者名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13221.html 武夷山,2009-03-13,理想的跨学科通才是什么样子?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19982.html 相关链接: 2019-12-02,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2019-12-06,同行评议“不靠谱”的本世纪一些典型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027.html 同行评议的局限性和改进之策 ,《科技中国》,2019年第十一期pp.34-36,日期:2019-11-19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6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6879.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从 2019-12-11 15:06 ,到 2019-12-13 12:32 只有 一位 老师推荐!
2703 次阅读|6 个评论
[求证] 2017诺奖得主 Jeffrey Hall 因经费短缺关闭实验室?
热度 5 zlyang 2017-10-11 23:10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 求是理论网 资料 理论著作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新民主主义论, http://www.qstheory.cn/zl/llzz/mzdxjd2j/200906/t20090630_4053.htm 2017诺奖得主 Jeffrey Hall 因经费短缺关闭实验室? 贾大帅在 精选 博文《诺奖获得者的吐槽》里幽默地说: 201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 Brandeis 大学退休教授 Jeffrey Hall,在200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几年后却因为经费短缺而被迫关闭实验室。 当年Hall在接受 Current Biology 的采访时,吐槽说那些不断在高影响期刊上发表文章并赢得大量的研究经费的科学明星们,未必有真才实学 (some of these ‘stars’ have not really earned their status)。 请问:这些都是真的吗? 有什么可信的英文权威出处? 2012年诺贝尔生理奖得主 Kobilka 也担心 funding 的问题, 同年的 山中伸弥 因经费不足跑马拉松。 这些都是真的吗? 2003年 一位自称上帝的先生,告诉我: “我创造了宗教,宗教堕落了。 我创造了科学,科学更快堕落了!” 我在《科学网》博客的 “评论”里应该多次转述过。目前能 找到的最早的是 2011-12-30 18:47,应该还有更早的。 假如您见过,请告诉我。衷心谢谢! 比2013年7月31日英国《Nature》的“NIH mulls rules for validating key results,US biomedical agency could enlist independent labs for verification.”越早越好。 是不是阿Q,需要客观的证据 。 学习遵义会议之前的毛泽东同志。 相关链接: 贾伟,2017-10-11,诺奖获得者的 吐槽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1080133.html 新浪科技,2017-10-08,2017诺奖得主经费短缺关闭实验室 吐槽明星科学家 http://tech.sina.com.cn/d/2017-10-08/doc-ifymrqmq1135432.shtml?luicode=20000061lfid=4160859041193741 科学网,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10-18,山中伸弥抱怨经费不足 为发薪跑马拉松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0/270630.shtm 科学网,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10-16,日本内阁拟集资为诺奖得主山中伸弥捐赠洗衣机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0/270528.shtm 杜洋,2012-10-11,记我的博士后导师Brian Kobilka:当之无愧的科学英雄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5902-621443.html HHMI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我觉得美国有时候很奇怪,我知道的有时即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能保证funding(科研资助)每年都能顺利renew(更新)。虽然Brian现在每年都还在担心funding的问题(估计是被那几年搞怕了),但是我相信按照现在实验室的研究势头在今后的几年应该不会是个问题吧。 2012-10-12,恐怖与恐惧的 pure scientist (纯粹的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21707.html 张九庆,2015-01-06,科学进步的未来:一个比喻性的总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42-856902.html 2013年7月31日英国《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透露,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存在大量不具有可重复性的实验研究。例如,2011年,德国拜尔公司的一项内部调查发现,在67项内部临床前研究中,大约2/3无法验证。2012年,美国加州一家名为安进的制药公司对53项关于癌症的论文进行重复性检验,89%的研究结果无法重复。2013年5月,对美国德克萨斯州MD安德森肿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至少有50%的已发表数据无法进行重复。这些证据说明医学论文中可能存在大量的科研不端行为。 注:《NIH mulls rules for validating key results. 作者: Wadman, Meredith. NATURE 卷: 500 期: 7460 页: 14-16 出版年: AUG 1 2013》, http://www.nature.com/news/nih-mulls-rules-for-validating-key-results-1.13469 (科学更快堕落了!2011-12-30),武夷山,2011-12-30,某些国际学术期刊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因子的?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23501.html (科学更快堕落了!2012-03-19),夏新宇,2011-11-23,重大 新闻!又 一批“气候门”邮件公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036-510847.html 2014-10-17,科学,您可以不堕落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3644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刘进平 老师《2017诺奖得主 Jeffrey Hall 因经费短缺关闭实验室?》 提供的英文链接: Natasha Salmon,2017-10-07,Jeffrey Hall wins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shortly after leaving science due to lack of funding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americas/nobel-prize-medicine-winner-2017-jeffrey-hall-left-science-lack-of-funding-biological-clocks-a7986441.html Jeffrey Hall left science 10 years ago but has now won the prize for his work on biological body clocks A retired professor who won the 2017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has said he left science due to a lack of funding and an increase in “institutional corruption”. Kristy Hamilton,2017-10-07,This Year's Nobel Prize Winner Left Science Because Of Lack Of Funding http://www.iflscience.com/editors-blog/this-years-nobel-prize-winner-left-science-because-of-lack-of-funding/all/ “I admit that I resent running out of research money... recent applications from our lab have had their lungs ripped out, often accompanied by sneering, personal denunciations – perhaps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this old-timer has lost his touch. But I still love the little flies and claim that my colleagues and I could continue to interact with them productively.”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038 次阅读|13 个评论
天津大学,中国拥有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大学!
热度 29 zlyang 2017-2-25 11:22
天津大学 , 中国拥有 诺贝尔奖得主 最多的大学! 天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国之大学,肇基北洋。 天津大学,是中国学风最好的大学。 未来的世界顶级大学。 截 止2017-02-24,天津大学已经拥有 5 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2016年诺贝尔化学 奖获得者弗雷泽·斯托达特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获得者布鲁斯·博伊特 勒,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 得者阿达·约纳 特,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 得者罗伯特·格 拉布,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者巴里·夏普莱 斯。 Sir J. Fraser Stoddart,Prize share: 1/3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6 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16/ Bruce A. Beutler,Prize share: 1/4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1 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1/ Ada E. Yonath,Prize share: 1/3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9 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09/ Robert H. Grubbs,Prize share: 1/3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5 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05/ K. Barry Sharpless,Prize share: 1/2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1 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01/ 相关链接: 新华网,2017-02-23,诺奖 大师与高中生分享“科学人生” http://www.tj.xinhuanet.com/xhvision/2017-02/23/c_1120514814.htm 天津大学,2017-02-24,五位诺贝尔奖得主全成天津大学教授 http://www.tju.edu.cn/synrfb/sybyhct/201702/t20170224_290335.htm 天津大学,2017-02-23,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天大讲堂 对话学子分享科研人生 http://news.tju.edu.cn/zx/ky/201702/t20170223_290325.htm Nobelprize.org - Nobel Prizes and Laureates 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 2016-10-06 ,天津大学教授获得“ 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07061.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10557 次阅读|71 个评论
突破数据共享封锁线的领头人--数据库界的四位图灵奖得主(3)
热度 24 tangchangjie 2015-4-27 08:04
   突 破数据共享封锁线的领头人--数据库界的四位图灵奖得主(3)(唐常杰)       孤帆远影,他走了 2007年1月28日,数据库界的第三位图灵奖得主James Gray( 昵称Jim Gray),要去做一件善事--百善孝为先--他要为过世的97岁的老母亲撒骨灰。   和往常的休闲航海一样,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然后,然后他就失联了。   海岸警卫队、志愿者、学术界朋友加入了大搜寻。据说动用了卫星和若干先进技术;没有消息,没有蛛丝马迹,到2月1日,海岸警卫队宣布放弃搜索。   人们怎么也不相信,这一次竟会是孤帆远影碧波尽,唯有英名学界留!       朋友们美好的愿望 Jim Gray曾经给记者玛丽安.温斯特讲过曾经的遇险经历,过去总能逢凶化吉,人们祈祷这次也能遇难成祥。   崇拜者中不乏科幻迷,有网文说,希望是外星人飞碟把他带走,作为地球数据库界的使者,说不定,若干年后,带着奇特的经历,带着先进的知识,回到地球…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五年又四个月后(2012年5月16)才宣布他的死亡。            多角色的吉姆:良师、益友、大师,航海发烧友 他的音容笑貌给人以亲和,他乐于助人,所以朋友遍学界,他循循善诱、点石成金,所以是人们心中的师长。   数据库人都用昵称吉姆·格雷(Jim Gray) 亲切地称呼他。   不论是失联还是失踪,都可概括为汉语中的:他走了;   他带着微笑,带着理想,带着睿智,带着在数据库事务处理和系统实现方面的功勋,走了;给我们留下了怀念,留下了思考。       阅读本文可用蛙跳法 为思考Jim Gray 留给我们的知识财富和方法启迪,笔者从电子教案中取了一些页面, 稍加通俗、 略减严格,难免趣味和枯燥交织,读时不妨“蛙跳”:如某段难懂,跳一段,说不定下一段又有趣了。       科学问题时有新,江山代有才人出 Jim Gray 生于1944年(在中国的同龄人中,大约有1%有机会在1961-62年进大学,属于红卫兵大学生)。   在UC Berkeley 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他有幸成为计算机学院的第一个博士,那时的中国,还没有(或很少)有计算机专业,   他以青椒角色进入IBM的时候,比他年长20岁的 C.W. Bachman和 E.F.Codd ,正带着团队进行着 “数据库向何处去”的大讨论,关系数据库在讨论中艰难地突围,已初见端倪。   但是,“数据库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就像当时一个东方国度的名言,“七、八年又来一次”,当他这一代独当一次面时,上述问题具体化为:   “数据库管理系统怎样才能多、快、好、省?”?   为了“多、快”,人们提出了多事务并发,但很难同时做到“好、省”,因为,有一道源于并发事务相互干扰的封锁线。       数据共享封锁的窗户纸 科技发展历程中术学中常见一个现象,一道封锁线拦在前进路上,一旦有人捅破,才发现封锁线其实不过是张窗户纸,解决方法原来如此简单! 人们都问“为什么他想到了,我想不到?”(其实,缺的是“眼光”!)   在事务处理中,数据共享与封锁机理就是这样一道封锁线兼窗户纸,是Jim Gray在代表作 “共享数据库的一致性和锁的粒度 ” 中率先捅破的。   这篇代表作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概念和协议,如封锁的粒度和层次、共享锁、排他锁、相容性矩阵……, 解析了封锁粒度、共享程度和一致性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立下大功。   这篇开辟方向的论文也展示了他的风格,眼光独到,文章直白,没有复杂、难懂、绕圈子的定义,都是干货。如今,已经是数据库方向硕士生教材的标准内容。        并发vs.并行 :开车打手机 vs. 和尚抬水吃 在数据库技术中,一个CPU(或一台主机),作多个任务,称为并发(concurrence) ;就像开车时打手机,还听歌且聊天;一心多用,当然,弄不好要出事的。   而多个CPU(或主机)分担完成同一个应用,称为并行(parallel);弄不好则忙闲不均,有累死的,有打酱油的,就 像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并发与并行,虽都有个“并”,但二者难点不同,技术要点也不同。   在Jim Gray 的时代,“并行”还有待硬件发展(他曾在一个访谈中,认为并行时代还远),他要解决的是多事务并发。       一个真实的故事----瘦脸风波,事务的原子性, 多年前,某地一商家为促销瘦脸机,打出免费体验广告,有人中招,投诉到消协:原来,广告上画的是左脸,左脸免费,而欲继续瘦右脸,须付1千元;最后,真善美战胜假丑恶,消费者胜诉。 当时,笔者正准备事务处理教案,把此事写进了教案(那时教室没投影机,没作PPT)。   从数据库事务观点看,“瘦左脸+瘦右脸”是一个不可拆分的原子事务,要么都不做, 要么都做。   书归正传,在银行数据库中,账户A转账50元给账户B,有4个动作:     “A:=A-50”;保存A;     “B:=B+50”;保存B; 这4个动作是不可拆分的,必须一气呵成,才能保证A+B的值不变(财产没有不翼而飞,也没有无中生有)。所以这是一个(原子)事务。 虫洞怎样破坏一致性? 人 民大学孟小峰教授提醒, Jim Gray在《事务处理》一书中,提过一个“虫洞定理”,说事务没有虫洞。让我们放飞思维的翅膀, 斗胆 科幻一下,请朋友们指正: 设有两个平行宇宙,都是四维空间,各自进行着从A到B的转账业务,不幸在更大的五维空间中,出现了虫洞,且在 两个事务很关键的地方发生了粘连,本来要转到空间1中B的500万 ,转到了空间2的B之上,出现了数据不一致。如果,事务 空间没有虫洞,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错误。    事务的酸性 如上面提到的瘦脸行动,是一个事务。Jim Gray及其团队描述了事务的下列性质:   原子性 A tomicity., 如瘦脸(或理发)是一个事务,不能只作一部分;   一致性 C onsistency, 如上面的A+B在转账前后一致;   隔离性 I solation , 如T1:“A转账到B”,和T2:“C转账到D”,是两个隔离事务,互不干扰;可先做完T1,再做T2,也可反过来;不过最快是妥善交叉;   持久性 D urability. 对A和B的更改,要妥善保存。   巧得很,四个性质的词头组成英文单词 ACID (酸的,刁钻刻薄的),人们有时为了助记,也说这就是事务的酸性,或 事务处理的 刻薄性,比方,当不易完美满足时,可调侃说“The ACID properties is very acid。       飞机火车上的卫生间:共享与私密的矛盾 飞机、火车上的卫生间是共享资源,但一个时间只能一个人用;既共享,又私密,能做到吗?   幸好我们生活在四维空间,可以打时间差,人们在卫生间加锁。用红色的“有人”提示封锁,表示资源正被占用,用绿色的“无人”表示解锁,可供使用。   对于上面的A向B转账的事务,必须先对A,B实行封锁(相当于“有人”红灯),防止其它干扰,做完后再解锁,才能保证A+B不变。      在介绍事务调度前,还需明白电脑的“一心假多用”。    一心假多用 “开车打手机”属于一心多用,不能提倡。而事务处理技术,可比喻为“一心假多用”,是计算机能(安全)做到的。   例如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把时间分成小片段,在时间片1,3,5..,左手画方,在时间片2.4.6右手画圆,在每个时间片,还是一心一用;如果时间片足够小,远看起来,似乎左手右手都能流畅地完成不同任务。   这是在时间维上想办法,打时间差。   这个比喻可能不很严谨、贴切,在此向网友征求更好的适合科普的比喻。 铁路调度 VS 数据库事务调度 。在轨道资源固定的条件下,妥善的调度,可以跑更多的车,当一路列车停站上下客时,有一段铁轨闲置而打酱油了,让另一列车跑上去,提高总通过量,当然,还要保证安全。   下图中有两个数据库事务,A转50元给B,C转40元给D,   T1和T2可以单独做完一个,再做第二个,用时多一些;   T1和T2可以如下调度(交叉),总时间会少一些,充分利用了时间和计算能力;        有错能纠,必须有案可稽 错案常常引起社会轰动,如有案可稽,比较易纠正,如案卷不齐,要补充侦查;数据库中的“案”是运行日志log。       小结:Jim Gray的功绩 上面的并发、分布、事务特性、调度,日志, …,等等,特别在事务处理中数据共享的 封锁、排他锁、共享锁,封锁粒度、层次封锁协议、相容性矩阵,正是Jim Gray及其团队,以及同时代的众多研究者提出并实现的,在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上一系列新奇实在的贡献。      这些当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现代科学成就是人们共创共享的),但Jim Gray是中流砥柱,是带头人,是主要贡献着;这份图灵奖给他,实至名归。    征服学术界的获奖演讲 图灵奖获仪式上, Jim Gray发表了获奖感言,题为“下一步何往?十二个遗留的IT问题” (What Next?--- A dozen remaining IT problems),   这个演讲有四个特征:广、实、远、新;   它大气磅礴,囊括计算领域,涉及可扩展性,图灵测试,语音文本,文本语音,视觉智能,存储器,远程介入,无差错系统。安全, 自动编程,等等,目标远大,不是大师讲不出来,,征服了学术界。   重读这份报告,有一种感觉,他不得奖,谁得奖!?       “这个世界需要几个疯子” 这是Gim Gray对记者 玛丽安.温斯特 说的话,他说,如果你有眼光,并且知道自己很有眼光,你就一定要追求有远见的研究。   这段话强调了眼光,那种捅开窗户纸的要眼光。 Gim Gray在科研中,有时会不按常理出牌,敢疯一把,结果常常是出奇制胜,敢疯一把的底蕴在于眼光、在于魄力、也在于他在科研第一线上积累的实力。       一点思考:脱离士兵实践的将军难得是好将军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说的是理想和魄力;兵家还有一个说法,脱离士兵实践的将军是有缺陷的将军。这说的是实践出真知、实战积实力。   Gim Gray的博士论文属于理论研究,进IBM在编程第一线打拼,成为数据库系统实现方面的编程高手,他对记者玛丽安妮说,在开发System R的过程中,大概写了5万--7万行代码,主要是涉及并发、恢复、安全管理等,在 第一线积累的实践经验和与时俱进的广博知识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   相比于Gim Gray,如今我们的一些年轻学者,未达“不惑”之年,就开始脱离实验第一线,满足于“高层次”地对博士生的发号施令。   现在科学知识更新快,在中年或壮年时,还吃青年时的实践知识老本,发出的“号”和“令”很可能是刻舟求剑。曾经听某校博士生私下抱怨,某指导教师早年经验年久失修,对新项目画的框图都是错的,...   这就像一首绕口令,“理论上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理论脱离实践”,把自己绕进去,把课题组绕进去,把学生绕进去,最后,把科学绕寄去;把中国人的图灵奖梦想也 绕进去。 参考文献 J.N. Gray, R.A. Lorie, G.R. Putzolu, I.L. Traiger.?Granularity of Locks and Degrees of Consistency in a Shared Data Base.?IFIP Working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of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s, 1-29, AFIPS Press.?1976 J.N. Gray, The Benchmark Handbook:for Database and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第1版于1991年,第2版于1993年出版。 相关博文 需要多少论文才能得到图灵奖 – 数据库界的四位图灵奖得主( 1) 解决科学问题才是硬道理-—数据库界的的四位图灵奖得主(2) 冲破数据共享封锁线的领头人--数据库界的四位图灵奖得主(3) 冲浪在数据潮头的实干家----数据库界的四位图灵奖得主(4) 其他相关博文 人物类 : 我所认识的Adlman 系列 共6篇 他凭什么得了图灵奖,侧应钱学森之问,计算机病毒的教父,DNA计算 ; 科普类 : 趣味数据挖掘系列 被打和北大, 烤鸭,数据血统论,博客均击量,干预规则,分房与分类, 宴会上的聚类, 灯谜、外星殖民、 K-平均聚类与蛋鸡悖论, 愚公移山和进化计算,基因表达式编程GEP,数据挖掘与哲学;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科普札记|51662 次阅读|54 个评论
2013诺奖得主詹姆斯•罗斯曼的主要学术贡献
热度 1 Bobby 2013-10-7 19:28
美国科学家詹姆 斯· 罗斯曼膜融合的研究获得 2013 年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内的若干奖项。 大家知道,细胞内有很多小泡或囊泡( vesicle ),是由单位膜包围而成的、含有特殊内含物的封闭囊泡。这些小泡携带大量不同的蛋白质至细胞质内的不同细胞区间( compartment )。该过程涉及小泡流动和膜融合,对每个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都至关重要。该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子机制是怎样的?詹姆斯 . 罗斯曼发现了细胞内膜融合的分子原理,就是膜融合的特异性是由膜之间的 SNARE蛋白 配对决定的。这种机理对理解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胰岛素向血液的释放、大脑中神经细胞的通讯、爱滋病毒侵入感染细胞等都十分重要。 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读者可参阅《 小泡的定向运输、停靠和融合机理〔细胞生物学〕 》 重要论文: Thomas H. Sllner, Sidney W. Whiteheart, Michael Brunner, Hedlye Erdjument-Bromage, Scott Geromanos, Paul Tempst James E. Rothman: 'SNAP receptors implicated in vesicle targeting and fusion', Nature 362, 318 (1993); Walter Nickel, Thomas Weber, James A. McNew, Francesco Parlati, Thomas H. Sllner James E. Rothman: 'Content mixing and membrane integrity during membrane fusion driven by pairing of isolated v-SNAREs and t-SNAREs', PNAS, 96, (22), 12571 (1999); B. Brugger, W. Nickel, T. Weber, F. Parlati, J.A. McNew, J.E. Rothman, T. H. Sllner: 'Putative fusogenic activity of NSE is restricted to a lipid mixture whose coalescence is also triggered by other factors', EMBO Journal,19 (6), 1272 (2000).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10733 次阅读|2 个评论
[旧作]苏联科技队伍的发展及其贡献
huailu49 2013-2-25 09:15
(看到 曹聪老师论及苏联诺贝尔奖获奖情况的博文 ,借机发一篇旧作) 十月革命前的旧俄国, 9 岁以上居民文盲率高达 76% , 1915 年在校大学生人数仅 12.7 万,就业人口中知识分子仅 70 万人。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发展作为科技进步基础的教育事业,在国家经济情况稍有好转之际,不失时机地于 1930 年开始实行 4 年制义务教育,随后又从 1934 年、 1958 年和 1975 年起分别实行 7 年制、 8 年制和 10 年制义务教育。到了 1983 年,苏联的适龄居民文盲率已降至 0.2% (低于日本的 0.3% 和美国的 1% ), 有 86.8% 的苏联公民受过中等以上教育,即使在体力劳动者中也有 80.1% 的人受到过中等以上教育,全国具有大学学历者已超过 1800 万人。目前苏联拥有 894 所高等院校(其中 600 所培养研究生),在校大学生 530 万人,研究生约 10 万人(另有在职研究生 15 万人),平均每年大学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均在 100 万左右;中等专业学校 4500 所,每年毕业人数为 120 万人。 1985 年全苏共有 7 个国家级进修学院和 43 个部门进修学院,每个在职科技人员平均 5 年可进修一次,以进行知识更新。 苏联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技队伍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全国只有 289 个科研机构, 1.17 万名科学工作者, 41 名科学院院士和 50 名通讯院士。然而到了 1984 年,苏联已拥有一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科技队伍:全国共有 5300 个科研机构(其中 1400 个培养研究生)、设计机构 1 万个、科技情报机构 1.2 万个;科技战线职工总数达 500 万,科学工作者 150 万人(占世界科研人员总数四分之一),工程师 600 万人(若包括设计师和工艺师等则达 1350 万人);各级科学院院士 2898 人,其中全苏科学院院士 256 人,通讯院士 574 人,外籍院士 107 人;全国共有博士 4 万人,副博士 44 万人。该年度科研经费达 275 亿卢布。 十月革命前,苏俄学者仅有 И·П·巴甫洛夫( 1904 年生物医学奖)和И·梅契尼可夫获得过诺贝尔奖金。而在 1917 — 1986 年间,共有 13 名苏联学者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们是: 1956 年的Н·Н·西蒙诺夫(化学奖)。 1958 年的П·А·契林柯夫、И·М·弗兰克、И·Е·塔姆(以上三位均为物理学奖)以及Б·Л·帕斯捷尔纳克(文学奖)。 1962 年的Л·Д·朗道(物理学奖)。 1964 年的Н·Г·巴索夫和А·М·普罗霍洛夫(均为物理学奖)。 1965 年的М·А·肖洛霍夫(文学奖)。 1970 年的А·И·索尔仁尼琴(文学奖)。 1975 年的А·Д·萨哈罗夫(和平奖)、Л·В·康托罗维奇(经济学奖)。 1978 年的П·Д·卡皮察(物理学奖)。 另外,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创设以来,已有两位苏联学者榜上留名,他们是: 1970 年的С·П·诺维科夫和 1978 年的Г·А·马尔古列斯。 苏联科学家以其杰出水平和卓越贡献赢得了国际科学界的尊重与推崇。至 1980 年苏联科学院有 500 名科学家当选为世界各国 200 多个科学院的院士或成员。 苏联正是依靠这样一支日益壮大的科技队伍,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苏联在数学、量子力学、核动力学、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天文学、地质学,以及物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可控热核聚变、激光技术、磁流体发电、宇航技术、海洋技术、人造金刚石、光导纤维等技术科学领域也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 1953 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54 年第一座核电站落成、 1957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和第一艘原子破冰船下水、 1961 年加加林首次绕地球飞行,以及 60 年代中期以来“东方”、“日出”、“联盟”、“礼炮”、“和平”、“量子”等系列太空飞船的成功航行,均曾轰动过全世界。 (本文节选自《苏联的科技进步与科技人员的地位》,原载《苏联东欧科技进步研究论文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87 年 12 月版,第 234-242 页) 【一点说明】 由于当年笔者的疏忽,在统计苏联诺贝尔奖得主时漏了一位,那就是1933 年的И·А·布宁(文学奖)。1987年文章发表后,陆续又有3位苏俄人士获得诺贝尔奖,他们是: 1990 年——М·С·戈尔巴乔夫(和平奖) 2000 年——И·А·若列斯(物理学奖) 2003 年—— В·Л· 金茨堡(物理学奖)
个人分类: 旧作盘点|2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 SCRIP奖候选者名单揭晓,11月28日在兰开斯特酒店公布得主
zhpd55 2012-11-21 16:03
2012 SCRIP 奖候选者名单揭晓 , 2012 年 11 月 28 日 将在英国伦敦兰开斯特酒店( London's Lancaster Hotel )公布最终获奖者并举行颁奖仪式。届时主办方《 Scrip 》将宣布第 8 届 Scrip 新兴市场最佳公司奖( Best Company in an Emerging Market )、临床试验最佳技术研发奖( Bes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linical Trials )、最佳合作联盟奖( Best Partnership Alliance )、本年度融资经营奖( Financing Deal of the Year )、本年度临床研究团队奖( Clinical Research Team of the Year )、 本年度临床研究进展奖 ( Clinical Advance of the Year ) 、本年度许可上市奖( Licensing Deal of the Year ) 、本年度高管奖( Executive of the Year ) 、本年度生物科技公司奖( Biotech Company of the Year )、最佳合同研究机构奖 ( Best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 、本年度管理团队奖( Management Team of the Year )、最佳新药奖( Best New Drug )以及本年度药业公司奖( Pharma Company of the Year ) 等 13 项奖项得主。 百济神州获得 The SCRIP Award 2012“ 新兴市场最佳公司 ” 奖 提名 , 此次入围新兴市场最佳公司奖的还有印度 2 家公司即 Aanjaneya Lifecare 和 Laurus Labs 以及新加坡的阿斯兰药业公司( ASLAN Pharmaceuticals ),该奖项是鼓励和表彰在医药研发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和做出杰出贡献的领先医药公司。在 61 个入围提名的候选者当中,究竟最后花落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2 SCRIP 奖提名候选者名单如下: the shortlist for the SCRIP Awards 2012 Best Company in an Emerging Market Aanjaneya Lifecare (India) ASLAN Pharmaceuticals (Singapore) BeiGene (China) Laurus Labs (India) -------------------------------------------------------------------------------- Bes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linical Trials ICON's ICONIK platform MakroCare's DDi division's mPORTAL Medidata Solutions' Medidata Balance Pierrel Research Europe's iPAL PPD's PPD 3D Quintiles' Infosario -------------------------------------------------------------------------------- Best Partnership Alliance Amgen and MedImmune (AstraZeneca) for five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inflammation AstraZeneca and the UK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to develop new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for AstraZeneca compounds Roche, PTC Therapeutics and the SM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drugs for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 Financing Deal of the Year Prosensa's series C financing Valeritas' series C financing Vernalis' placing and open offering -------------------------------------------------------------------------------- Clinical Research Team of the Year ICON's clinical operations team MakroCare Clinical's MCSMO team Tasly/ICON's clinical research team -------------------------------------------------------------------------------- Clinical Advance of the Year Galapagos' Phase II study of GLPG0634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Mesoblast's Phase II trial of stem cell therapy Revascor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Novartis' Phase III EXIST-2 study of everolimus in tuberous sclerosis SkyePharma's Phase III programme for Flutiform for asthma Vectura and Novartis' Phase III IGNITE programme for QVA149 in COPD -------------------------------------------------------------------------------- Licensing Deal of the Year Abbott and Biotes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BT-061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psoriasis Abbott and Galapago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GLPG0634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AstraZeneca and Hutchison MediPharma for the co-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volitinib in cancer Nordic Group and Taiho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Teysuno for gastric cancer ThromboGenics and Alcon (Novartis)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ocriplasmin for vitreomacular adhesion outside the US Vernalis and Tris Pharma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multiple novel prescription cough/cold products -------------------------------------------------------------------------------- Executive of the Year Chris Blackwell,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Vectura Patrik de Hae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ThromboGenics David Ebsworth,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Galenica Group and Galenica's Vifor Pharma Peter Grant,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SkyePharma Angus Russell,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Shire Georg Toufar,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of Mundipharma International -------------------------------------------------------------------------------- Biotech Company of the Year Avila Therapeutics Galapagos Mesoblast Prosensa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ThromboGenics -------------------------------------------------------------------------------- Best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ICON INC Research Micro Therapeutics Research Labs PAREXEL PPD Quintiles -------------------------------------------------------------------------------- Management Team of the Year Alkermes' 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 ASLAN Pharmaceuticals' senior management team Clinigen's 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 Quintiles' Asia markets leadership team Shire's senior management team -------------------------------------------------------------------------------- Best New Drug Incyte's Jakafi (ruxolitinib)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Eylea (aflibercept) Roche's Zelboraf (vemurafenib) -------------------------------------------------------------------------------- Pharma Company of the Year Abbott Astellas Pharma Europe Novo Nordisk Shire Takeda
个人分类: 新观察|3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诺贝尔奖得主平均年龄
热度 1 JRoy 2012-10-7 23:54
诺贝尔奖得主平均年龄
诺贝尔奖得主平均年龄 表1: 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不同年龄段的百分比和数量 表2:各个年代获奖者的平均年龄 表3:各个奖项类别获奖者的平均年龄 related: 诺贝尔奖历年的获奖者名单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年龄分布 最年轻和最年老的诺贝尔获奖者
个人分类: 分享|75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诺贝尔奖有没有可能被超越?
热度 2 uvard 2012-7-7 15:41
得诺贝尔奖之后 一百多年来,得诺贝尔奖一直是科研人员,国家,民族的重大愿望和梦想之一。得了诺贝尔奖的人也像是神一样存在的人物。人们会无比的尊敬,无比的崇拜!如果同一人能够第二次,第三次得到诺贝尔奖,那就......!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 化学家 、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的部分遗产(3100万 瑞典克朗 )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一.居里夫人(Marie Curie)    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Marie Skłodowska–Curie ,1867年11月7日 – 1934年7月4日),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她也是法国巴黎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的第一位女教授。   1903: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和亨利·贝克勒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共同对贝克勒而发现的放射现象作出了杰出工作。   1911:玛丽·居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Ra)和钋(Po),分离出镭,同时研究这些标志性元素的化学本质及其化合物。 二.约翰·巴丁(John Bardeen)    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荣获1956年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一位在同一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56: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莱共同荣获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贡献在于:1947年巴丁和布拉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此后一个月,肖克莱发明PN结晶体管。获奖理由: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对晶体管效应的研究。   1972:约翰·巴丁、列侬·库珀、约翰·R·施里弗共同荣获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获奖理由是:1957年共同提出低温超导理论,即通常所说的BCS理论(BCS分别为他们的姓的第一个字母)。 三.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    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分别荣获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和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他是目前为止(2008)唯一一个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54:莱纳斯·鲍林独享诺贝尔化学奖。他的贡献在于阐释化学键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复杂物质的结构。   1962:莱纳斯·鲍林独享诺贝尔和平奖。他的事迹是,不仅反对核武器实验,核武器扩散,核武器使用。诺贝尔奖委员会评价为:"Linus Carl Pauling, who ever since 1946 has campaigned ceaselessly, not only against nuclear weapons tests, not only against the spread of these armaments, not only against their very use, but against all warfare as a means of solv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四.弗雷德·桑格尔(Fred Sanger)     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桑格尔(Fred(Frederick) Sanger,1918年8月13日— ),分别获得1958年和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同一领域内两次获奖的第二人,更关键的是,两次获奖理由都可归结为:测序。并且,他是目前唯一在世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58:弗雷德·桑格尔发明酶法测定人胰岛素序列,从而确定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开创了蛋白质测序的领域。   1980:弗雷德·桑格尔、沃尔特·吉尔伯特共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贡献在于: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测定DNA的序列。Sanger法后来成为主流,并用于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测序。 将来有没有可能诞生什么奖,超越诺贝尔奖呢? 国人什么时候能拿到诺贝尔奖呢? 什么科研土壤才是诺贝尔奖诞生的科研土壤? 国内有这样的科研土壤吗? 能得到奖,很牛!让人敬佩,是学习的榜样。如果得奖之后,还能够继续努力,做出实质性的贡献,那就更加了不起!!在国内能得到院士的称号,那是让人尊敬和佩服,值得学习的。 如果成为院士之后,还能够公平的发挥余热,再次做出巨大成就,那就更加了不起了! 参考: 1.http://baike.baidu.com/view/6170.htm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938312.htm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772 次阅读|14 个评论
什么样的人品得到诺贝尔经济奖
热度 3 zlyang 2009-10-29 13:20
Clive W. J. Granger ( 1934 – 2009 )是诺贝尔经济奖 2003 年得主: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2003 ,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economics/laureates/2003/index.html Granger 2003-12-08 “ Nobel Lecture ”的最后一段是: Over my career and before today, I have met twenty-one Nobel Laureates: one in Physics (Dennis Gabor, 1970), one in Peace (Phillip Noel Baker, 1959), one in Chemistry (Harold Urey, 1934), plus 18 Prize winners in Economics. Without exception I have found them to be both very fine scholars and also having excellent personalities, willing to help a younger, inexperienced worker when seeking their advice or meeting them socially. I hope that I am able to live up to their very high standard. 不知道其他的Nobel Laureates有怎样的人品(Personality)?欢迎大家赐教! 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主编,对德才关系论述为:“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 。” ------------------------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 相关链接: 《“Nobel经济奖”与“时间序列分析”》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7069 ——————————————————— 上面英文的翻译 ——————————————————— 蒋继平 2012-3-19 10:07 在我到今天为止的职业生涯里,我曾幸遇过21位诺贝尔奖得主,一个物理奖得主Dennis Gabor, 一个和平奖得主Phillip Noel Baker,一个化学奖得主Harold Urey,再加上18个经济学得主。无一例外,我发现这些人不仅本身学问精深,而且,人品极佳:当年轻人或者资历不深的人来寻求他们的指点或者进行社交往来时,他们都竭尽所能给与帮助。我希望我也能够达到他们那种水平。 蒋继平《和世界粮食奖得主在一起的一个星期》: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49196 李宁 2009-10-30 14:22 杨老师,按您的吩咐进来看了。我觉得cosismine翻译得还是比较准确的。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其中,有两处可能容易误解:第一是蓝字部分,因为太长,需要分解一下。大师帮年轻人和资历尚浅的同志,是在这些人向大师或者与大师在社交场合见面的时候。第二是最后一句有个短语 live up to,别误解了,就行了。 刘玉仙 2009-10-30 09:25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我曾幸遇过21位诺贝尔奖得主,一个物理奖得主Dennis Gabor, 一个和平奖得主Phillip Noel Baker,一个化学奖得主Harold Urey,再加上18个经济学得主。我发现无一例外,这些人不仅本身学问精深,而且,人品极佳:当年轻人或者资历不深的人来寻求他们的指点或者进行社交往来时,他们都竭尽所能给与帮助。我希望我也能够达到他们那种水平。 感谢三位专家!
个人分类: 科研|4376 次阅读|8 个评论
2008:诺奖得主仙逝八
jlpemail 2009-2-4 13:24
   2008年度中,故去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八个。 名单见参考文献。其中有科学奖得主,也有文学奖得主。 他们都是文化精英,名字将不朽。无论他们生前是否非常 出名,是否非常富贵。 News from Nobelprize.org January 30, 2009 As well as being a time of new beginnings, the start of the year is a moment for looking back, reflecting on what came to pass in the previous year. This newsletter focuses on the eight Nobel Laureates who died during 2008. Some of them will be familiar, and I daresay some you will never have heard of before. But all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benefit of mankind, and you can get to know each one a little better through Nobelprize.org. The eight Laureates listed below had rather differing amounts of time to enjoy their Laureate status, from just a few months in the case of Leonid Hurwicz, to over 50 years for Thomas Weller and Willis Lamb. Of the 789 individuals who have so far been made Laureates, 285, or around 36%, are currently living. As we near the end of January, and the close of the nominations for 2009, thoughts turn to who will be awarded Nobel Prizes next December. For those wanting to know more about the selection process, a succinct description of how it works in each discipline can be found on Nobelprize.org (see, for instance, the process for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 Adam Smith Editor-in-Chief LEONID HURWICZ At the age of 90, Leonid Hurwicz was the oldest person ever to become a Laureate when he was awarded the Prize in Economics, together with Eric Maskin and Roger Myerson, in 2007. Nobel Media's short film portrait of the three of them introduces us to the man they call the father of mechanism design theory. Watch the video portrait HAROLD PINTER When Harold Pinter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2005 he was too ill to travel to Stockholm, so he gave his Nobel Lecture via video from London. The subject of much discussion at the time because of its overtly political message, this lecture ranks among one of the most viewed pieces of video on Nobelprize.org. Watch the lecture D. CARLETON GAJDUSEK Many science Laureates recall how important it was for their development as scientists to be able to take a few risks during childhood experiments. Carleton Gajdusek, recipient of the 1976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along with Baruch Blumberg, was no exception, describing in his autobiography how I had problems with my teachers for carrying to school insect-killing jars, correctly labeled 'Poison: potassium cyanide'. Read Gajdusek's autobiography GEORGE E. PALADE Romanian-born George Palade carefully charts the makings of a successful scientific career in his autobiography, written in 1974, the year he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his work on cell biology, together with Albert Claude and Christian de Duve. Read Palade's autobiography ALEXANDR SOLZHENITSYN Having been awarded the 1970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Solzhenitsyn's path to Stockholm was plagued by barriers. Upon finally appearing to give his banquet speech, he apologized to the assembled company that they had probably never had as much bother with anyone as they have had with me. A short recording of that speech (in Russian) is preserved, alongside the full text in either English or Russian. Read, or listen to, the banquet speech JOSHUA LEDERBERG Another classic banquet speech was that given in 1958 by Joshua Lederberg, one of that year's Medicine Laureates. In particularly elegant phrasing, he stressed the potential danger of singling out individual researchers in the face of the webs of interdependence of each investigator in the global commun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hen reading it, bear in mind he was just 33 when he got the prize! Read Lederberg's banquet speech WILLIS E. LAMB Nobel Lectures in Physics can make daunting reading for the non-specialist, but past lectures can reveal how science goes in phases. Nowadays everyone's waiting for high energy physicists to come up with the next new particle, but things were different when Willis Lamb gave his lecture in 1955, where he joked that the finder of a new elementary particle used to be rewarded by a Nobel Prize, but such discovery now ought to be punished by a $10,000 fine. Read Lamb's short, and accessible, lecture THOMAS H. WELLER People sometimes remark on the fact that no Nobel Prize was given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polio vaccine. One was, however, awarded in 1954 to Thomas Weller, along with John Enders and Frederick Robbins, for the basic research in virology that then made the subsequent vaccine development possible. That work, and its contribution, is well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ation speech. Read the presentation speech THE NOBEL FOUNDATION A private institution established in 1900, based on the will of Alfred Nobel. The Nobel Foundation manages the assets made available through the will for the awarding of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Peace, and administers informational activities and arrangements surrounding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Nobel Prize.
个人分类: 消息场|3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次感受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师风范(图)
sxzx 2008-11-1 16:42
两次感受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师风范(图) 作者:三峡在线 2006年6月与11月,我们三峡大学分别迎来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麦克德尔米德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 作为三峡大学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为能如此近距离目睹大师风采,聆听世界学术大师的专场学术报告会而感到无比幸福与自豪! 艾伦麦克德尔米德教授是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一直致力于能源危机的对策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6年6月17日下午2:30,79岁的麦克德尔米德教授精神矍铄的步入会场,全场观众热烈欢迎,表达了对麦教授的敬仰和热爱。 艾伦教授教授结合自已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科学研究的工作经历,讲述了《AGRIENERGY (AGRICULTUER/ENERGY) WHAT DOES THE FUTURE HOLD?》即:《农业能源未来的依托》。麦教授在报告中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世界未来面临的最大危机是能源危机,并提出解决能源危机的诸多设想和研究领域,重点是大力开发生物能源、农业能源、燃料电池等新型能源,并用这些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如大豆酿造乙醇替代汽油等。同时,麦教授还对未来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他说,三峡世界能源未来的中心,必将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三峡大学不仅要加快水电能源及其它领域能源建设的速度,还要加强与世界各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借鉴巴西生态农业能源方面的经验,开辟更广阔的合作领域。 艾伦教授教授还回答了学生和记者的提问。当学生问到,您如何看待中国现在的教育考试制度时,艾伦风趣地说:考试制度在全世界都存在,我本人也有过多次考试没通过的经历,也许我自己也是个非常愚蠢的学生(笑)。在中国、日本等国家,学生考大学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大学并不能成就一个人,但一个人可以成就一所大学!(持续热烈鼓掌)只要在某些方面有良好的品质和能力,就最终会成功的,我认为考试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艾伦教授在回答您觉得中国人一直无缘诺贝尔奖的原因是什么?时说:从古至今,中国都有很多高水平的科学家,但到现在都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这可能因为中国存在一些科学体制方面的问题,暂时不能被世界所接受。中国科学界发表论文的压力太大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高端科技的研究。我认为:对于每个人来说,科学实验几乎有95%是失败,但你不可能从这些失败中写出大量论文! 艾伦教授的演讲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他的演讲爽朗之中透着机智,质朴之中蕴涵幽默,他那深邃精辟,充满哲理的阐述宛若一股强劲而又清凉的学术风,沁人心脾,发人深省。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是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2006年10月11日晚7:30 ,在三峡大学大学生体育馆,3000余名师生和600余名宜昌市市委、市政府及各大型企事业单位学者、官员一起领略学术大师的迷人风采。 在近2个小时的讲座中,蒙代尔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诺贝尔奖自1901年创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他说,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已有好几位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会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 蒙代尔教授在题为《诺贝尔奖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中国》的讲座中认为,亚洲的政治格局与欧洲不同,他说:亚洲不可能实行统一货币,我所说的亚元区,就是建立统一的亚洲货币计量单位,而非单一的货币。 蒙代尔教授谈到世界经济中的中国经济时说,中国经济起点低,但是增长速度快,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图表显示,现在中国制造能力仅次于美、日、德三国。他预言,2010年中国制造能力肯定超越德国,2030年中国经济和货币力量将超越日本,到2060年中国的GDP将超过欧洲,中国与美国将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蒙代尔教授说,中国汇率一直非常稳定,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支点,其它经济都围绕着这个支点转动。中国宏观调控成功的秘诀在于固定汇率,而不是采用浮动汇率。对于刚刚实施的货币汇率改革,罗伯特蒙代尔教授表示非常震惊,他挥着手臂说:人民币的汇率应该固定在1:8,升值将会对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人民币升值不仅带来失业、外资引进下降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将失去区域性货币的地位。 蒙代尔教授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他在中国建立诺贝尔论坛、展览馆,还建立了以他自己命名的学校。教授晃着手中的中国绿卡,笑眯眯地说,很多朋友都羡慕我拥有中国的绿卡,那样出入中国就变得非常方便。接着他站起来严肃地说:我确实喜欢中国、热爱中国,但是支持中国的汇率,是我50年来对汇率研究得出的结论。 蒙代尔教授还就观众提出的人民币汇率、不良资产、能源以及经济学方面的理论问题等进行了回答和诠释。 蒙代尔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语言精辟,分析独特,讲座中多次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与世界级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大家感到受益匪浅。 在两场报告会之前,我们的刘德富校长分别给艾伦麦克德尔米德教授与罗伯特蒙代尔教授颁发了三峡大学荣誉教授证书。 我相信:有大师的引领,我们三峡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这也是我们三峡大学广大师生的共同心声! (特别感谢:三峡大学宣传部 )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教育成长|2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