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光学显微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Nature Materials|光学显微镜爆炸性突破:超越衍射极限10倍,...
zodiac0318 2017-12-17 09:42
 这种以同位素提纯硼为原材料的下一代光学镜头,会不会也是诺贝尔奖水平的重大成果? 想象一下,你眼前有一个无比强大的 光学镜头 ,透过它你能看见一只正在 活细胞 表面趴着的小病毒——大胆一点,这不是想象,这种镜头已经快被制造出来了! 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机械工程学Joshua Caldwell副教授团队12月11日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Materials》发表文章,报道了这项不大不小的“奇迹”。    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试验玻璃、宝石和钻石等各种透光材料,终于磨制出能将物质放大近300倍的透镜。 从此之后,人类开启了极微小世界的观察之旅,点亮了浩若繁星的生命科学新发现。 在这篇文章中, 研究人员改进了一种天然晶体光学材料,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此前利用hBN分辨物体的最小分辨率大约比红外显微镜小36倍,差不多是小型细菌的尺寸(约0.5-1微米)。新文章报道,改进后晶体的潜在成像能力比之前最高水平大约提高了10倍! 典型的商用红外显微镜的设置(左)和 Cassegrain 反射物镜图解(右)以及红外显微镜的中心元件 “我们证明,透镜(hyperlenses)的固有成像效率限制可以通过 同位素 工程改造加以克服,”项目组成员、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Alexander Giles说。“在纳米尺度操纵和聚焦光线,其困难程度绝对超乎想象,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同位素改造竟能提高材料和器件性能。” 多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 许多仪器都具有纳米级分辨率成像能力,例如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但是,它们与活生物体并不相容,样品需暴露于有害辐射以及各种致命条件处理(如冷冻干燥等),而且需要在高真空条件下作业。 透镜技术与上述这些高分辨率显微术不同,只需要将样品暴露在低能光线(如 红外光 )覆盖得到的自然条件下,就能提供非常详细的活细胞图像。 长期以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被认为不会超过光波波长的一半,这被称为“阿贝分辨率”。如果实验中使用红外线,则“衍射极限”大概在3250纳米。 此前,科学家们发现hBN能支持由光子和振动耦合光子组成的混合粒子“表面声子极化激元(surface phonon polaritons)”,因此晶体内的带电原子的实际波长比入射波长要短得多。但是,实验发现这样利用极化声子存在一个问题,它们消散速度太快。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选用同位素分离的提纯硼制作hBN晶体。天然硼有两种同位素,二者质量相差约10%,虽然不易察觉,但细心比较后研究人员发现,混合了两种硼的晶体材料的光学特性显著下降。 通过计算,研究人员预测用纯硼制备的晶体透镜原则上能捕捉到 30纳米 尺寸的物体图像。一根头发直径约 8万-10万纳米 ,人血红细胞约 9千纳米 ,已知病毒约 20至400纳米 。如果计算正确,这意味着只需透过一块目镜,人类将能直接观察到小如病毒的物质活动! 为了证实推测,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制备了一小片由纯同位素硼(纯度99%)打造的hBN晶体,相比天然晶体,该晶体的光学损失明显下降,意想不到的是极化声子寿命也提高了3倍,分辨率也得到显著改善。“我们现在用的是提纯hBN的小碎片,等我们做出更大的晶体后,相信结果还会更好,”Caldwell说。 距离列文虎克手工制造了第一台显微镜363年后的今天,科学家们成功将超透镜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崭新水平。九泉之下的列文•虎克若能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也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在10月8日宣布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Eric Betzig)、威廉姆•莫纳尔(William Moerner)和德国科学家施泰方•海尔(Stefan Hell),以表彰他们在 超高分辨率 荧光显微技术领域的贡献。这种以同位素提纯硼为原材料的下一代光学镜头,会不会也是诺贝尔奖水平的重大成果呢? Ultra-low-loss Polaritons in Isotopically Pure Materials: A New Approach Abstract: Conventional optical components are limited to size-scales much larger than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as changes in the amplitude, phase and polariz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re accrued gradually along an optical path. However, advances in nanophotonics have produced ultra-thin, co-called flat optical components that beget abrupt changes in these properties over distance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free space wavelength. While high optical losses still plague many approaches, phonon polariton (PhP) materials have demonstrated long lifetimes for sub-diffractional modes in comparison to plasmon-polariton-based nanophotonics. We experimentally observe a three-fold improvement in polariton lifetime through isotopic enrichment o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hBN). Commensurate increases in the polariton propagation length are demonstrated via direct imaging of polaritonic standing waves by means of infrared nano-optics. Our results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a materials-growth-directed approach towards realizing the loss control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P-based nanophotonic devices. 研论文插图 数据处理 图表制作学习班开始报名了 由上海玮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由来自中科院的金老师授课 需要学习SCI图表制作的朋友 可以咨询谢老师报名 手机电话 17317557680 还等什么 机不可失 助你成功发表SCI论文 欢迎拨打电话(亦微信号)垂询! 免责声明:本文中的部分信息援引自网络。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一切仅为分享交流,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所有援引自网络的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原公众号或原网站所有,如有涉及版权敬请及时告诉我们,定将及时删除或妥善处理。 欢迎扫小编二维码 合作、投放广告等请扫上方二维码与小编联系,依托强大的生科粉丝群(目前接近8000+),提供最优质的满意服务!
个人分类: 仪器设备|1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胡克”和“列文胡克”,两位历史牛人!
热度 2 gjcnefu 2015-1-29 12:41
初中的时候,植物学老师告诉我们,胡克(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成就了一项伟大的发现。实际上,他观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而真正首先观察到活细胞的,是列文胡克。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两位牛人: 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又译胡克,1635年7月18日-1703年3月3日),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在机械制造方面,他设计制造了真空泵、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将自己用显微镜观察所得写成《显微术》一书;“细胞”的英文:cell,即由他命名。中文翻译后即称为细胞。胡克一生涉猎广泛,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胡克在仪器的制造和改进方面的特长,早在其作为玻意耳(自然哲学家,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人)的助手时就显露出来。由于胡克和玻意耳对英国皇家学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人们称颂他们:“如果说玻意耳是皇家学会幕后的灵魂,那么胡克提供学会的就是双眼和双手了。”因此,胡克因其兴趣广泛、贡献重要而被某些科学史家称为“伦敦的莱奥纳多(达芬奇)”。 胡克热爱科学事业,并为此奉献了一生。他研究的面十分广泛,如建筑、化石、气象等,他都有所涉猎和贡献。但作为科学家的素养,胡克还缺少熟练雄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功力作为进行研究和思维的武器,这样便不容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透彻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这也是胡克与牛顿、惠更斯相比的逊色之处。 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安东尼·范·莱文胡克。是一位荷兰贸易商与科学家,有微生物学之父的称号。最为著名的成就之一,是改进了显微镜以及微生物学的建立。他在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排名第四,高于第五伟大的伊拉斯谟(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 他通过手工自制的显微镜,首先观察并描述单细胞生物,他当时将这些生物称为“animalcules”。此外,他也是最早纪录观察肌纤维、细菌、精虫、微血管中血流的科学家。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在他的一生当中磨制了超过500个镜片,并制造了400种以上的显微镜,其中有9种至今仍有人使用。 胡克的生平十分传奇。胡克初中毕业后,做了镇政府的一个看门人。他年轻力壮、精力旺盛,工作又相当清闲,所以不得不另外找点活来打发多余的精力。他选择了磨镜片,这个活又费时又费工,足够他打发时间了。他磨呀磨呀,一直磨了60年。他的锲而不舍使他的技术渐渐超过了专业磨镜师。他磨出的镜片,放大倍数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时代。这么高的放大倍数能干什么呢?他无聊地把镜片贴到眼睛上:啊!他顿时倒吸了一口气——一个惊人的微生物世界出现了! 所以,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并得到了英国女王的接见。 两位划时代的伟人,自然科学领域的巨人,通过坚韧不舍的追求,精心的设计,细致的观察,做出了惊人的发现,大大地推动了人类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朋友们,我们又多了两个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http://zh.wikipedia.org/wiki/安東尼·范·列文虎克 http://zh.wikipedia.org/wiki/罗伯特·胡克 http://baike.haosou.com/doc/1159118.html http://baike.haosou.com/doc/5727366.html http://baike.haosou.com/doc/1377177.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 http://wenda.haosou.com/q/1362761144062132?src=130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32366 次阅读|3 个评论
超分辨在催化领域的应用——part1
zxczxc0417 2014-10-9 11:03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只有 ~200 nm ,在应用方面显得越来越不足。为了突破这一限制,发展了单微发光体光学超分辨成像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精确地得到众多单个微小发光体(如单个荧光分子)的位置来进行成像,分辨率约几十 nm ,甚至可小于 1 nm 。当有荧光分子参与催化反应的时候,即可采用该技术研究催化活性在纳米粒子上的分布,以及动力学相关的问题。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分子筛催化、光催化等领域得到应用,且已经展现出优越的特性。 相关文献: http://www.mscatalysis.net/ 10. X. Zhou , E. Choudhary, N. M. Andoy, N. Zou, P. Chen, “Scalable Parallel Screening of Catalyst Activity at the Single-Particle Level and Sub-diffraction Resolution”, ACS Catalysis , 2013 , 3, 1448-1453. 9. Xiaochun Zhou, Nesha May Andoy, Guokun Liu, Eric Choudhary, Kyu-Sung Han, Hao Shen, Peng Chen, Quantitative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Uncovers Reactivity Patterns on Single Nanocatalysts, Nature Nanotechnology , 2012 , 7, 237-241. 8. N. M. Andoy, X. Zhou , E. Choudary, H. Shen and P. Chen, Single-Molecule Catalysis Mapping Quantifies Site-specific Activity and Uncovers Radial Activity Gradient on Single 2D Nanocrysta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013 , 135, 1845-1852
个人分类: 好好学习|2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蚊子---微型传感器
热度 1 dxniu 2014-8-27 10:29
如果我手里还有一台AFM,外加一台光学显微镜,我一定把蚊子捉来,好好研究它们身上的各种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文献上都强调蚊子具有发达的嗅觉感知能力,没有光学感知的研究,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蚊子似乎对光是极度敏感的。我在太阳还没出来的凌晨观察过这些小东西,无需太阳完全升起,随着房间里的亮度越来越高,到了某一亮度,爬在蚊帐外面司机而入的小虫们仿佛一起接到了指令,纷纷起飞寻找阴暗的角落藏了起来;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下去注视过它们,哪怕是正在贪婪的嗜血,投射的目光也能让它立马逃窜:目光是发射源已经被证实(脑电波,目光传递能量,所谓放电),在背景噪音不那么强时,蚊子居然能察觉,我宁愿相信是它的光学探测器发挥了作用而不是看到了杀气腾腾的眼神读懂了人的心情。 力学传感器: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纱窗上弄坏了一个网格,结果这些小飞虫盘旋了一阵后,准确地落在坏洞旁前腿弓后腿绷的钻了进来,而且前仆后继,鲜有迷失。我还是不太相信蚊子视力超群,看出了半蚊子高的漏洞,更多的现象表明,蚊子感知了破洞形成的空气流动差异,作为飞行方向的判断。 哈哈,这就是民科的思维。 但是如果真的深入研究呢?
个人分类: 科学思考|48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奥林巴斯宣布推出3D测量激光显微镜和纳米显微镜
mshot 2013-5-31 12:05
奥林巴斯宣布出新的工业显微镜级别的3D测量激光显微镜LEXT(Rekusuto)OLS410和纳米搜索显微镜LEXT OLS4500(只在 中国和日本,韩国,泰国推出 )。 LEXT(Rekusuto)OLS410专用于3维物体表面和复杂的观察,高精度测量和观测,3维图像捕捉。纳米搜索显微镜“LEXT OLS4500”则是光学显微镜,激光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三者结合体,和岛津公司联合开发。
个人分类: 显微镜|3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观世界的突破
acthinker 2011-11-29 11:43
(想于2011年1月)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遵循公式:分辨率=0.61*光波长/物镜的数值孔径 当前的光学显微镜都在可见光范围内,所以分辨率有个 “ 阿贝极限”。 18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发现,可见光由于其波动特性会发生衍射,因而光束不能无限聚焦。根据这个阿贝定律,可见光能聚焦的最小直径是光波波长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00纳米。 现在我们还没找到更好的光学显微镜,能够突破这一瓶颈。特别对生物学研究,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特异的识别样本内特定目标的分布和形态,并且可以同时观察多个目标。 尽管有X射线显微镜,但是由于技术上还不成熟,它仍然没有被广泛应用。 不过根据公式,理论上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可以更小的,当它达到现在分辨率的10倍,也即20nm的时候,生物学的研究将会极大的收益,微观世界的美妙,将尽收眼底。 在此之前,需要一些列技术: 1)波长的选择; 2)光学镜片材料的优化,比如100nm的,甚至20nm的光; 3)光源发生器的改进; 4)短波长激发光荧光剂的发明; 5)低波长光学探测器的发明; 6)信号和噪音的处理技术,在低波长情况下,有可能可见光适用的信噪分析不行了。 7)样本处理技术,低波长时,光波和生物样品的尺寸将越来越接近,这时如何处理样本,使得短波长光能够到达深层的观察目标也是个问题。
个人分类: 窗前偶思|1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揭示细菌遗传物质组织机制(转科学网)
BTZHUANG 2011-9-15 20:41
素有哈佛美女教授之称的庄小威(Xiaowei Zhuang)博士被业内人评价为“有天赋的执着科学家”,她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考取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评选出的“天才奖”,独得奖金50万美元。之后在她34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哈佛大学正教授,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 这位女科学家主要进行的是显微成像方面的研究,在2005年的一项研究中,庄小威与其它同事发现了一种能够几百次反复在各种颜色的光照下使用的、能够驱动为荧光态和暗态的发光分子团,从而得到了一种比传统光学显微镜高10倍以上的分辨率的显微技术,并将这种技术命名为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法(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STORM)。 最近一期(9月9日)的《科学》( Science )又刊发了她与美国科学院著名华人院士谢晓亮(X. Sunney Xie)共同领导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结合染色体构象捕获分析法(chromosome-conformation capture assay)对活体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拟核相关蛋白(nucleoid-associated proteins ,NAPs)进行了跟踪观察,并由此揭示了细菌遗传物质组织机制。 不同于真核细胞,细菌细胞只具有原始的核,没有核膜及核仁,结构简单。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称为拟核,亦称细菌染色体。NAPs是一类结合在细菌染色体DNA上的小分子碱性蛋白质。过去的研究证实NAPs参与调控细菌DNA的复制、重组、转录和修复等多个重要生理过程,此外在拟核的结构形成中也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光敏开关染料标记蛋白获得了大肠杆菌活细胞中几种NAPs超高分辨率成像,并证实一种可导致基因转录沉默的NAPs——H-NS在细菌拟核结构形成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新研究结果证实了新型成像技术在解析活细胞超微结构中的应用潜力,并为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细菌中遗传物质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2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