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预祝大家2016春节快乐!
热度 3 zlyang 2016-2-5 16:52
预祝大家 2016 春节快乐! 累傻了,过年了。 预计今后3周不上网。
3092 次阅读|6 个评论
魂不附体---学者成为‘大家’的基础
热度 1 lin602 2015-10-29 07:16
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作家等,是人们对给社会与人类做出贡献受人尊敬的人的称呼。 而‘大家’,是这些‘家’中的重量级人物。 人的身体,从自然意义上来说,需要吃穿睡性,延伸与扩大了看,追求好的生活、有钱、有好的住房、有好的家庭及好的社会地位。 从历史记载来看,学者要成为‘大家’,他的所思所想及追求的东西,要超出他自己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让自己的‘魂’离开他自己的身体,站在空中,思考与探索自然、人类的奥秘及对社会的进步的规律。 有时候,他们就是为了一个‘梦’。 当学者做事,都想着如何对自己有益,例如:官位、钱、社会地位、人脉、留名等,他永远无法脱俗,无法进入到一种状态,永远无法成为‘大家’。 不少学者有点成绩就想着如何搞个官做做,经常为了得到数额不小的讲座费修改自己的讲稿与ppt,穿梭于各个会场,为了有点名气出了许多没有深度的书或专著,为了得到奖励或名气写了不少没有价值的论文,为了得到提成无节制地申请各种能做不能做的项目经费等。经常坐飞机来往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经常为了这些利益去拜访名流或有资源的官员,为了紧跟形势写违心的论述性文章。 只有‘魂不附体’的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大家’,人死了,但他的名还在,并永远载于史册。 ‘魂不附体’这个词不好听,但本质是‘无己’,没有功利性,但这个词 比较形象。 当然,吃穿不愁才能‘魂不附体’。
250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民国教育大师经典语录:分分钟亮瞎眼
jiangxinduyin 2015-6-16 19:49
导读 民国时期的那些名人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即使是说一些道理也是那么风趣幽默,充满智慧。如果给你上课的是这样有趣的老师,你还舍得逃课吗? 辜鸿铭刚到北大任教的时候,学生们看到他脑后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都忍不住哄笑起来。而他,则不动声色地走到讲台上,向下面的学生打量一番后,慢条斯理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面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一席话把学生统统镇住了。以后上课就没人敢笑话他了。 蒋梦麟说:“我在大学中搞了几十年,经过许多风潮,发现了一个规律:一个大学中有三派势力,一派是校长,一派是教授,一派是学生,在这三派势力中,如果有两派联合起来反对第三派,第三派必然要失败。” 陈寅恪每次讲课,开宗明义就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1924年,梁漱溟离开北大,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因为觉得当时的教育不对,先生对学生毫不关心。”他认为,先生应与青年人为友。所谓友,指的是帮着他们走路;所谓走路,指的是让包括技能知识在内的一个人全部的生活往前走。“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至要。” 1930年,钱穆到燕京大学任教,校长司徒雷登问他对燕大印象如何,他答道:“起初听说燕大是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的大学,心中特别向往。我来燕大一看,才发现并非如此。一入校门就看到M楼和S楼,这难道就是中国化吗?我希望将燕大各建筑都改为中国名。”不久,燕大专门召开会议,决定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一律赋以中国名称。钱穆还为校园的一个湖取名叫“未名湖”。 蒋百里就任保定军校校长的第一天,对全体学生训话道:“我此次奉命来掌本校,一定要使本校成为最完整的军事学府,使在座诸君成为最优秀的军官,将来治军,能训练出最精锐的军队。我一定献身于这一任务,实践斯言。如果做不到,当自杀以谢天下。”后来,他因学校被政府拖欠经费,深感愧对学生,遂写下遗书,真的当众自杀,子弹穿过胸膛,幸而未死。 林语堂在东吴大学讲英文课,开学第一天,先生带来一个皮包。皮包里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课堂变成了茶馆。林先生开始讲课,操一口简洁流畅的英语,大讲其吃花生之道。然后,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生。”学生们哄堂大笑。 闻一多上课别致。据学生回忆,他身穿黑色长袍昂然走进教室,先掏出烟盒向学生笑问:“哪位吸?”学生们笑而不接,他就自己点了一支,电灯光下烟雾缭绕,拖长声音念上一句:“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才开始讲课。 陶行知注重“启发式”教育,一次他到武汉大学演讲,一上台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他按着鸡头让鸡吃米,鸡死活不吃;后来他松开手,让鸡自己呆在那里,鸡却开始低头吃米。陶行知就此解释道:“教育如同喂鸡,强迫是不行的,只有让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会更好一些。” 南开是私立学校,经费需向社会各界募捐,有学生提出:“我们不要官僚军阀、土豪劣绅的臭钱!”张伯苓校长说:“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由粪水浇出来的!” 张伯苓常讲:“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越是倒霉,越要面净发理,衣整鞋洁,让人一看就有清新、明爽、舒服的感觉,霉运很快就可以好转。”他还编了句顺口溜:“勤梳头勤洗脸,就是倒霉也不显!” 1929年南开女中部第一届学生毕业,张校长的讲话既幽默又深刻。他说:“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为公为国,不要要求丈夫升官发财。男人升官发财以后,第一个看不顺眼的就是你这个元配夫人!” 张校长鼓励学生苦干,但又怕年轻人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他以炖肉为例说:“炖肉要慢火,长炖,不能性急,肉自然又烂又好吃。若心急,一会儿揭开看看,一会儿揭开看看,这锅肉是炖不好的。” 更多好文,可以关注博士圈微信公众号:doctorforum
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预祝大家2015年春节快乐!
热度 11 zlyang 2015-2-15 20:38
预祝大家 2015 年春节快乐! 预计今后有三周时间不上网了。期间不能及时回复您,敬请见谅!
4161 次阅读|21 个评论
祝科学网大家庭2015年元旦快乐!
热度 3 zlyang 2014-12-31 19:42
祝科学网大家庭 2015 年元旦快乐! 送上 天津大学 (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第二代 牛顿苹果 花和果! 这两幅照片的版权归《科学画报》。感谢您的理解!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http://www.tju.edu.cn/index.htm 科学画报,2014年第12期第9页: http://www.kxhb.com/2014/201412/6-9.html 【植物学】 牛顿苹果树 文/杨正瓴 英国林肯郡的伍尔斯索普庄园,生长着一棵300多岁的苹果树,其品种为罕见的肯特郡之花。它结出一种梨形的酸味苹果。1665—1666年的某天,一个苹果从这棵树上掉下来。尽管这个苹果并没有砸到剑桥大学青年学生牛顿的头上,他却灵光一现,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这段故事记载在1752年出版的 威廉·斯蒂克 利的《艾 萨克·牛顿爵士生平回忆录》里。牛顿苹果从此成为灵感与幸运以及现代科学精神的象征。这棵树也被称为“牛顿苹果树”而享誉 国际,被国际科技界推崇。引种牛顿苹果树成为追求真理与激发创造力的一种具体途径。 直接由牛顿故乡的牛顿苹果树枝条培育而成的苹果树,称为第二代牛顿苹果树。目前全球共有16家大学和研究机构拥有第二代牛顿苹果树。天津大学是我国唯一引种成功第二代牛顿苹果树的单位,由2007年春的牛顿苹果树枝条嫁接而成。 天津大学的牛顿苹果树2009年9月11日获得牛顿庄园《英格兰伍尔斯索普庄 园“牛顿苹果树”枝条捐赠协议》,即第二代牛顿苹果树 的“身份证”。 天津大学的牛顿苹果树自2010年开始开花结果。2014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这棵树出现了二次开花和结果。
3941 次阅读|6 个评论
预祝大家2014春节快乐!
热度 4 zlyang 2014-1-26 22:58
预祝大家2014春节快乐!
3539 次阅读|8 个评论
不容易分清楚的“家”
热度 4 fdc1947 2013-12-16 08:15
 家是最常用的汉字之一。自古至今,对于家字的原意、来历,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些暂且与我们无关,本文我们不讨论甲骨文之类的那些远古的事情。我们只来看一看现在还经常能见到的一些含家字的词,讨论一下在这些词中间“家”字的意思。 在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中,发音为阴平 jiā 和 轻声 ji ɑ 的 家字的义项有 9 项。“网上新华字典”有 12 项,与商务印书馆的大同小异,把那 9 项基本上都包含在内了。为了少打几个字,把网上新华字典的义项拷贝如下(减掉了一下例子):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 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 3. 居住:“可以家焉”。 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 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 h á ng )家。作家。科学家。 8.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10. 姓。 11. 词尾,指一类的人:老人家。姑娘家。(轻声) 12.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轻声)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家字所有的意思都已经包含在这 12 个义项之中。有些以“某家”为结构的人称代词就难以放在上述哪一类里,例如, 孤家 ,古人自称,后世只有帝王才能这样自称,现在还常常用孤家寡人这个词,上面的 12 个义项似乎都不合适。类似的词很多,表示第一人称的有: 哀家 (小说、传统戏曲、古装电视剧中太后的自称)、 奴家 (小说、戏曲中女性自称)、 咱家 (小说、戏曲中某些花脸自称) 、 洒家 (小说、戏曲中某些花脸自称)、 自家 (小说、戏曲中某些人物自称)、 侬家 (唐诗宋词中常见的自称)、 我家 (即我,古文中时见,如《世说新语·赏誉》“我家亦以为彻朗”)等等。表示第二人称的: 君家、卿家、汝家 等等。表示第三人称的: 此家、他家、是家、伊家、人家 等等。表示不定人称的: 谁家 等。 《辞源》中为这些词单列出一个义项:“ 自称、人称的语尾 ”,这样就解决了这些词的结构问题。 不过,还有一个词,虽然勉强也似乎可以放到这一个义项的框架中去,但是字义还是有点问题,必须要另外做些说明,那就是“ 大家 ”(指众人、大伙)。 在上面的这些“某家”词中间,除了那个没有什么正经来历的“哀家”之外,“某家”中间去掉这个家字意思大都不变,如侬家——侬,卿家——卿等。而“ 大家 ”却完全不是这样一回事,去掉一个家字,剩一个大,算个什么?所以大家这个词,似乎还不能与上面的的那些“某家”放在一起,它们不是同类的词。 先回过头来看看上述 12 个义项,实际上,除了第十个(姓)和第十一个(词尾)以外,都容易看出是从住房“家室”意义上的“家”派生出来的。例如,那户人家是种地的,就是农家,以后又引申为对于农事及与农事有关之事有研究的人。既然对农事有研究者称农家,对科学有研究的就是科学家。如此等等。 本文列出的那些以家结尾的人称代词,其实与家也是有关系的。我是“我家”的代表,因而说“我家”与说“我”没有多大的差别,卿家的代表是卿,如此等等。因此,说“我家”“咱家”就可以与说“我”,“咱”一样。这样说有没有什么证据?在吴方言中,现在还可以找到一点痕迹。比如,背称一个姓王的家伙,可以称“ 王家里 ”,此处家字读入声,读如“夹”。也就是说,可以用“王家里”来代指那个姓王的人。这与用“卿家”代替“卿”一样。而且,这样一来,本文什么所说的 以家为词尾的那些人称代词 里面的家与“家室”“家庭”还是多多少少有些联系的。 但是,“大家”与这些以家为词尾的那些人称代词不同,在“众人”这个意义上的“大家”并不能说代表哪一个家。 最早,“大家”这个词的意思并不是现在的“众人”“所有的人”的意思。在先秦的文献中,所谓“大家”主要指卿、大夫的领地(卿大夫有家,诸 侯有国,天子则有天下)。后来,也把富豪之家称为大家,如桓宽《盐铁论》:“往者豪强 大家 ,得管山海之利 … ”。又如《后汉书·梁鸿传》:“遂至吴,依 大家 皋伯通 … ”。但是,天下最大之家的家长,那就是天子了。所以,宫中近臣及后妃称皇帝为“ 大家 ”。汉末的蔡邕《独断》称“亲近侍从官称(天子)曰大家”。《旧唐书·吐蕃传》:“区区褊心,唯愿 大家 万岁”。《新唐书·李辅国传》 中李辅国 对皇帝说:“ 大家 弟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这样看来,到了唐代中期唐代宗的时候,“大家”的一个意思还就是皇帝。 然而,到了唐代后期,大家却有了现代意义上即作“众人”解的大家。杜荀鹤的一首诗《重阳日有作》称:“ 大家 拍手高声唱,日未沉山且莫廻”。他的另一首诗《途中有作》:“百岁此中如且健, 大家 闲作卧云翁”。 “大家”是怎么从“皇上”变成“众人”的?似乎还没有见到有人去解释。我看,这其中的道理,与把“老王的媳妇儿”(北方人称太太为媳妇儿)称为“老王家”有相同的逻辑。试看: “老王的媳妇儿”——简称“老王家的”——简称“老王家”。 众人与皇上是什么关系?《诗经》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皇上以天下为家,是这个家的主人,称为“大家”,那么众人就是“大家的臣”。这样: “大家的臣”(众人)——简化为“大家的”——简称“大家”。 于是,大家就成了众人,成了大家伙儿,成了芸芸众生你我他,而且,无论去掉你、或我、或他,也还可以是大家。你我大家哈哈哈。 不过,这个话说起来真有点绕舌,文章看起来有点费眼,对吧? 总之,要用家字的一个义项去简单地表述大家这个词中家字的含义,还真不容易。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3978 次阅读|7 个评论
别笑话-----最狠的是‘不要’!
热度 8 lin602 2013-5-27 17:53
作为学者,最狠的是‘不要’或‘给就给,不给拉倒’!包括院士、带头人、首席科学家、官位等。 自己的任务就是尽自己的力量静心做自己的研究,不在意别人说什么,不在意能够得到多少,写申请书,与企业合作,尽自己最大力量做事。 ‘淡泊名利’才能‘宁静致远’! 这样的学者是幸福的,这样的学者是无畏的,可能这样的学者是最后的‘大家’。陈景润曾经这样做过,他是‘大家’。 有时候,真厉害时,他们一定要将某些名头送给你,不要还不行。你不要其他人没有办法受。 能不能看淡一切,能不能静心尽力做自己的事而少受外界干扰,能不能练出自己一身的‘功夫’,能不能下出自己的一招‘怪棋’,这就是需要内心的修炼了。 肯定不少人不同意甚至笑我这‘愚笨’的想法。 真正的科学大家就是这样炼成的!
4414 次阅读|18 个评论
妇女命运国家、大家和小家
热度 1 黄安年 2013-3-8 07:11
妇女命运国家、大家和小家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3 月 8 日 发布 今天是进入 21 世纪的第 14 个年头的三八妇女节。妇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和争取妇女平等和解放相联系的。所谓解放主要是从长期以来男权中心和统治下解放出来。所谓平等指争取在国家、大家(社会)和小家事务中的平等地位,这个解放和平等都有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即使美国也不例外。 在我国纪念三八妇女节就是要用实际行动,争取妇女权益真正获得保障、真正做到男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当方面的地位平等、妇女享有各个方面进步的权益、妇女在经济、政治、种族等领域获得更大的解放、妇女加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今天某些 媒体突出关注的所谓“剩女”从主要层面上说不涉及妇女平等问题 , 而是涉及配偶选择偏好和“门当户对”等婚姻观念影响问题,此外就中国的实际情况看 , “剩男”多于“剩女”。 笔者重申五年前的文章中的观点:“在重男轻女的习惯势力下 , 在多年来独生子女政策下 , 我们的男女性别比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16.9比100,远高于国际认同的最高警戒线——107比100,而实际上我国局部地区的性别比甚至接近150比100,这已使我国成为全球人口性别比最不平衡的国家之一。我们知道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比女性偏多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同时也是女性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侵害的重要反映。如何处理好这样的问题不仅和长期以来重男轻女和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有关,也涉及到女婴来到人世间的生存平等权利问题 , 还关系到我们未来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 , 其中包括那些数以千万计的男子面临找不到配偶的大问题。在教育阶段 , 虽然条件远胜于过去的年代,而且由于女性幼儿相对男性成熟要早 , 影视媒体的普及 , 在享有教育平等权利下的女性高学历的还会高于男性学生 , 然而女性跨入就业门坎时势必遭遇事实上的不平等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不考虑到年轻妇女参加工作同时由于结婚生育带来的实际问题 , 因而妇女就职比起青年男子要困难。 谋求妇女解放不是一句空话 , 我们需要多做事实 , 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妇女解放的道路上迅跑。”(《漫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8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7604.html )
2943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感于《大家》的山寨刊
hailang0 2012-6-25 10:01
最近中国青年报曝光了云南官方办的核心刊物《大家》的不良行径: 云南一官方文学杂志出 “ 山寨刊 ” 每年敛财 2 千万 2012 年 06 月 25 日 04:15 中国青年报 王梦婕 http://news.qq.com/a/20120625/000083.htm?pgv_ref=aio 想一想,也觉得不奇怪,毕竟是市场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权威部门(掌控期刊核心评级的新闻署、研究机构)认定的“核心”是有限的,而申报职称要发论文者又是无限的。僧多粥少,正轨的牛刊(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各省区社会科学)等等的赞助版费都已经炒到了天价,一个被核心的《大家》岂能不每篇收它四五千元? 可是这样重金买来发表的论文,却是出现在《大家》的理论旬刊之上,一册 300 多篇论文,厚厚一大本,每页文字排得密密麻麻。和正规的文学《大家》相比,简直是小家子气十足!不是“山寨刊”又是什么? 《大家》杂志不是为了“敛财”(每月近 200 万元),又是为了什么? 问题是纯文学《大家》的期刊,官方为什么要允许它再来办另外三个旬刊的理论版,而且是刊发五花八门的职称文章呢?这些文学编辑们有资格为这些职评的文章来把关么? 说到云南的官方刊物,我又想到了更多公开杂志的越位,越俎代庖地发表论文了。 《名作欣赏》现在也是旬刊了,其中每月有一册是专门刊发文学等类研究文章的。而正刊也居然改换门庭,变作了一个关注当代文界动态、新人的一个文学杂志了。 《安徽文学》,本来纯文学的杂志也有了“下半月”的理论版了。 《山东文学》,某某校园文学,等等,……好多文学杂志也相继跳到论文批量生产的领域,来抢分一杯羹了。 难怪中国的科研论文产量已经逼近美国,高居全球第二!论文的产出俨然已经继烟草等行业,成为替国家 GDP 增长贡献甚巨的功臣啦! 然而《大家》等出版的这些论文的档次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呢。 为什么评职称一定要唯论文是求? 为什么随便什么杂志(只要有 CN 号)上的“论文”参评时都能算数呢? 如果负责职评的学术部门将职称变做了“直称”,直接称一下论文的重量、数量,请问世上还有真正的学术么? 职评目前严重的市场化现象,是该好好反省,认真遏制一下了。
个人分类: 国事|319 次阅读|1 个评论
积学集成 大家风范——初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
黄安年 2011-8-11 16:49
积学集成    大家风范——初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
积学集成 大家风范——初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8 月 11 日发布 宽堂冯其庸先生积十数年之功倾力完成的《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于 2005 年元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由墨色正文和朱色批语组成,共计 160 万字,书前彩色书影及印章 20 幅,书中彩色工笔画插图 30 幅,封面雅致,装帧大气,印制上乘。本书以其体式的包容性、内容的集成性展现出丰厚的学术涵量和作者的大家风范,它的面世是学术界和出版界值得庆贺的一椿盛事,也是红学爱好者和广大读者欢迎的一件幸事。 我们可以从文化品位、学术内涵和治学精神诸方面来认识这部新著(冯评本)对读书界和学术界的意义。 冯评本采用繁体字、直排,评批文字取浅近文言,体式承继传统的评点而有所革新。此种风貌决不是简单的形式问题,而是一种具有远见卓识的文化选择,要求评者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文字功力,体现出一种很高的文化品位。如今的年轻人已不识繁体字,包括文科学生,这样就难读中国古籍,对传统文化不能继承,谈何创新。因而少量图书采用繁体字是必要的、有远见的。红楼梦本身是古典白话小说,即用繁体字,可以作为识繁的一种读本。 “评点批阅”是传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的一种形式,渊源有自,在红学史上早以成为一大流派,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起,自嘉道以降风行不绝,建国以后遂而消歇,至近年方又复起。冯评本承继了这种传统的形式而又有革新和发展:在全书之前撰写了一篇三万余字的长序作为导读;每回之后均有回后批,平均在六、七百字,长者达四千余字,总说本回要点特色,或叙成议或举证,其实相当于百余篇文章;再加上大量的随文眉批和双行小字批。可以说从宏观、中观、至微观都照顾到了,这样,既避免了传统评点的零星片断、只重即兴感发的缺欠,又保留和发扬了它自由度大、包容量强的优长。今天的读者看到这种朱墨两色套印的评批本,可以十分直观地感受这种传统体式的优长,在评批者的引领下进入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全书的评批文字采用浅近文言,言简意赅、语约义丰,且常以诗句炼语作评,更觉韵味深长,传统评点中那些精彩的评语往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清代一位评家曾以“两个黄鹂鸣翠柳”“数声清磬出云间”来形容凤姐和贾芸两人对话的宛转流利、清脆可闻。现在我们在冯评本中看到了这样的风貌,而且新意迭出,更胜前人。兹举数例,以窥一斑。如批宝黛诉肺腑,非言语所能达,则曰“长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三十二回);批元妃省亲之侯驾肃静场面谓“万木无声待雨来”也,离去之际强忍悲痛批曰“别时容易见时难”也(十七、十八回);批宝玉离开村姑二丫头则曰书中“车轻马快,转眼无蹤”两句如读古诗“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十五回);批宝玉闻金釧死讯,恨不得跟了去,则谓“魂一夕而九逝”矣,精诚已随金钏去也(三十二回);批鸳鸯难逃贾赦魔掌则谓“茫茫大难愁来日”也(四十六回);批文章高潮过后之余横生则谓“余霞散成綺”也(第九回);批妙玉亲自烹茶,引东坡句云:“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四十一回);批宝钗之诗签“任是无情也动人”则当作“任是动人也无情”解(六十三回)余不多举。关于小说中诗会之作虽是代言,而评者谙作诗之道,对各人之诗及联句,亦指点高下,有助于读者鉴赏。 当然评批并非都用诗句才见精彩,多数是散体,如批凤姐不信报应谓只“迷信权力”、迷信银子,“到底开价了”,并在回末评中指出弄权一事揭露之深不亚于乱判葫芦案(十五回);又如黛玉曾对宝玉说:“我为的是我的心”,袭人劝箴也说“可知我心里是怎么样”,此处批曰“前面是与黛玉论心,此处却与袭人论心,然所论却非一心也。”(二十一回);批宝钗训斥莺儿回护贾环是“只有主奴之分,没有是非之分”(二十回);提示“小红一串话连用十六个奶奶”(二十七回);五十四回元宵夜宴将尽,批语特意抉出凤姐话中的“散了,散了”“完了,完了”“那里还知道底下的事了”,并指出小戏子打的《莲花落》,“乃乞食之歌也”,警示读者此皆衰败之兆。总之,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的点拨提示有赖于评者文字、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绘画等多方面的修养。从人物塑造到谋篇布局,从谴词造字到写景状物,都是评点这种体式可以发挥也是极见评点家识力的地方。 试想一部百万字大书,从头至尾要费多少神思气力!具有如此文化品位的著作,在当代出版物中实属难得。 正因为评批本这种体式相对自由、包容度大或曰弹性很大,因而它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更能充分体现 评批者的学养阅历、襟怀气度。冯先生是学问家,他治红学,亦治中国文学史、文化史、戏曲史、艺术史。 以红学论,几十年来冯先生在家世研究、版本研究、思想研究等方面都不断有专著问世,还主编过多种红楼梦的校本、辞典等。这些成果或曰其中的精华都荟萃浓缩在这个重校评批本之中。 好的版本是阅读和评批的基础,选择早期脂本作为底本和主要校本原是不言而喻的事,因为它比较接近曹雪芹的原著,这本是红学界多数的共识,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然而由于有否定脂本、认其为伪为劣的意见和著作在,因而重申脂本为真为优也就有其必要。冯先生有《石头记脂本研究》等版本方面的著作,选择庚辰本为底本,以甲戌、己卯、列藏等为主要校本是他的一贯主张,此次仍本此旨而重新校阅一遍,其于程本的长短优劣自不必一一列出,而某些关键处则仍在评批中加以说明,相信对读者是很有助益的。 评批部分量大、面广,凡例已经说明本书将早期抄本的脂评“择要录入”,这样,读者可以从本书直接看到这些最早的具有文献价值的脂评,而且通过冯评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证实。比如在作品的素材来源即曹家的家世方面脂评有所点醒和提示,往往只寥寥数语,冯评则以翔实的材料给以拓展和充实。曹家由盛而衰的最大关节在于南巡接驾和抄家败落两大事件,脂评都有所透露。第十六回回前脂批有“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之语,冯评本在眉批中进一步揭示凤姐与赵妪一段闲话“是明指康熙南巡也”,“按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曹寅第一次接驾,以后康熙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共四次,均由曹寅接驾。此处明写接驾四次,脂批有说是‘点正题正文’、‘真有是事,经过见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此是警醒之笔,意外之言,实即指曹寅当年接驾,大量亏空,皆‘往皇帝身上使’也,孰知竟因此败家乎!”在本回回后评中引述了当年泰州诗人张符骧《竹西词》中咏南巡接驾的四首诗,其中有句云“五色云霞空外悬,可怜锦绣欲瞒天”“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等等,可见排场之奢,耗费之钜。关于曹家的发家及败落在第一回甄士隐故事、第二回“成则王侯败则贼”、第五回荣宁二公嘱托、第七回焦大醉骂、第十三回秦氏托梦、以及五十三回乌庄头送租等多处都有寓托喻指,冯评本均在脂批的基础上拓展充实。比如说:“曹家最初确是以军功起家的。”“曹寅四次接驾,亏空巨额国帑,赖康熙维持,康熙一死,则曹家再无靠山矣”终至在雍正六年,获罪抄家,彻底败落。可以见出评批本吸纳了家世研究的成果。 这些史实,当然不可能是自传说的依据,正如第一回回后评中所说“作者只是家庭兴衰之过来人,其作小说,只是以故家祸福及亲朋祸福为素材”而平生的闻见、社会的风习、时代的氛围、思潮的激荡更会给作家以深刻的多方面的影响,正是在这些方面冯评本有更为开阔的眼界,给读者提供了理解作品更丰富的资源。 清初社会号称康乾盛世,而敏感的作家觉察到了廻光反照的末世景象,所谓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已虚空腐朽了。第四回乱判葫芦案的描写和护官符的讽世意义已为人所熟知。清代贪官之多贪污之甚有出于人们意想者,本书第四回冯评眉批有云“护官符写透官场,写透世情”“康乾盛世,其高官都有贪黩劣迹,如康熙朝之徐乾学、高士其、李光地、王鸿绪等,皆为贪官,乾隆宰相和珅,更是大贪污犯,雪芹写此一椿小小官司,亦即小见大也。” 和珅是大贪,人们都知道,而上举那些清初名臣,竟然都有贪污劣迹,可见官场空气之污浊,居然像传染病一样,如此盛世焉能持久!曹家在伺候皇帝之外还要上下里外打点,以致落到精穷、落下赔补不完的亏空也就不足奇怪了。在思想领域里,明末清初出现的有悖正统的学说应是那个时代重要的思想资源,这对理解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乖僻心性、痴狂言行至关重要,也是本书批语的重要方面。如第三回之后评谓宝玉“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一语,是当时反程朱理学思潮之透露,自明以来,反理学者咸以为程朱曲解孔孟。第十九回“禄蠹”一段眉批云“一段石破天惊之语”“骂尽天下腐儒”。第三十六回之回后评宝玉痛骂士大夫死名死节一段痛快淋漓,谓可与晚明李卓吾、清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傅山、颜元、唐甄、戴震、袁枚诸人的思想言论对看互参。指出这些反正统的思想,正是雪芹的思想渊源之现实基础。在第三回“女子无才便是的德”之眉批中特别强调理学扼杀女性生机,“清廷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提倡妇女守节。夫死,守节三十年者为‘节妇’,夫死殉夫者为‘烈妇’,未婚夫死而以死殉者为‘烈女’,各树贞节牌坊,免其赋役。故愚民殉死者成风,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 …… 此戴震所言‘以理杀人’之又一形态也。”冯先生近年有《论红楼梦思想》一书,可以说此书的许多心得都已融入评点本中了。 此外,清初社会还有一些为现代读者感到隔膜的风气和制度,评批本也给予了相当的注意,如王公贵戚的狎昵戏子、同性恋之风以及国丧期间的守制停乐等等。第三十三回忠顺王府索要琪官,谓“断断少不得此人”,该回在回后评中以几近一页的篇幅引用曹雪芹同时代人赵翼著作中《梨园色艺》的记载,见出其时“京师梨园中有色艺者,士大夫往往与之相狎。”不仅有名有姓,且与之交游,为之风靡。同回眉批更引蒋士铨诗《戏旦》末句“不道衣冠乐贵游,官妓居然是男子。”此类背景材料,对忠顺王府索人这一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当有更为真切的了解。五十八回回后评中针对本回老太妃薨逝须按例守制遣散戏班的描写,评语中特别记叙康熙二十八年国丧期间,京中因演《长生殿》传奇,致使作者洪昇落职,十五年后,曹寅在南京隆重延请洪昇重演此剧。这些史实,既涉及“国丧停乐”,又表现了曹寅与洪昇的情谊和他的戏剧造诣。均有助于了解小说情节及作者家学。小说中出现不少西洋物品,本书在相关批语中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背景材料。 以上从时代、历史、家世、版本诸多方面来看评批本的学术含量,可以看出具有一种集成的风貌。 冯先生今已八十开外,以他的人生阅历和广闻博见,在评批中不期而然地会发出慨然之叹,何尝不与昔之作书人与今之读书人相通呢!如四十八回写讹诈石呆子古扇,冯批曰,四人帮败后,“予曾见故宫展览康生所藏古砚极多,皆第一流珍玩。”“康生等亦是用贾雨村之法得之。”又如书中写凤姐挪用月钱放债生息及等人送贿,评者联想到抗战时亲历欠薪之苦,“其时物价飞涨,半月后已贬去其半矣,不意凤姐早已发明在先”又“凤姐要等送足了方办此事”“雪芹一枝笔,于二百年前,直写到今天”(见三十六、三十九回眉批)。此外,冯先生还以自己多方面的阅历闻见来参证书中的某些描写,如说自己曾在江西种茶,自采自制自烹乃初识茶味;数十年来喜看传统戏曲,故深味一举手一摔袖便能通情;三汊河行宫遗迹亦曾多次亲临考察,可以想见昔日之水上豪华。总之,丰富的人生阅历在书中留下了时代的和个人的印记。 冯评本是一笔精神财富,告诉人们应当怎样治学。冯先生是实践家,他行万里路,七度西行,入沙漠,越冰山,阅尽艰险。研究、评批《红楼梦》正如攀登一座文学的高峰、文化的高峰。十八年前冯先生在他的《八家评批红楼梦》序言中主张“应该给评点派红楼梦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呼吁有当世学者来“评批一部《红楼梦》”,冯先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实践了这个期盼。这里要特别提到本书卷首的照片,这是收入书中的唯一一张作者个人照,为冯先生 1998 年 8 月在帕米尔高原之明铁盖达阪山口,系一千多年前唐僧取经回国入口处。冯先生何以珍视这张照片?记得当时赵朴老尚在世,曾对冯先生说:“这件事是中国佛教界想做而未曾做之事,而你居然做到了。”可见其意义之重大。而对冯先生个人而言,始终以玄奘取经之宏愿毅力自我策励,此重校评批本巨轶,虽长途跋涉,未尝懈怠,终至告竣。置此照片于首,当有深意存焉。冯评本所体现的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超越红学、超越学术的。 写于 2005 年 1 月 (原载《博览群书》 2005 年第 2 期第 114-119 页)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家应到哪里去?
tchaoke 2010-10-15 09:31
30 年代 , 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 ; 40 年代 , 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 ; 50 年代 ,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60 年代 , 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 ; 70 年代 , 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些的地方去 ; 80 年代 , 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 ; 90 年代 , 到美国去,到法国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地方去 ; 2000 年代 , 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 ; 2010 年代 , 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个人分类: 其它文章|4118 次阅读|2 个评论
贾总编还是把问题看小了
liwei999 2010-9-23 21:08
贾总编还是把问题看小了。 (194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23, 2010 12:58AM 这是说贾老师的《科学打假的逻辑——科学新闻对决肖传国教授的反思》一文的思路( )。镜某认为那篇文章的理路不是很好。不要以为抱上了“科学”或者是“学术”的大腿,就“安全”了,就可以“横扫一切”了。还是应该充分认识到医(疗)的特殊性。 与其它的领域不同,医疗是个与人(患者)打交道的领域。镜某认为,医疗基本上与人们一般认识中的科学无关的事情。这样说是因为镜某比一般人对此事关心,比一般人了解医疗的历史、也了解医疗的现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领域,医生们“自我防卫”的手段也远比患者一方完备。因此舆论界在讨论医疗上的事情时,需要慎重选择“主攻方向”,不要“陷入”科学上的、技术上的争论。不幸的是,贾总编给出的“肖反射弧”的几个报道,都是企图靠“科学”来证明肖医生的“不是”。报道的动机也许是好的,但基本上从开始就是徒劳的,在整体上看,也是激化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和谐”。 仅仅是抓住肖医生个人的医疗行为讨论,被人认为是“揪辫子”也有口难辩。医疗问题还有很多侧面,比如如何开拓新的治疗手段?这个手续应该如何作?等等的。这就不是肖医生一个人的事情了。也许就是肖医生比别的医生功利一点儿、“冒进”一些。但这是否就可以因此而成为大众和舆论攻击的对象呢? 前些日子饶老师们论述过“职业精神”的话题。这个“职业精神”对舆论界的人也适用。镜某认为贾总编的《科学打假的逻辑—对科学新闻报道肖传国事件的反思》就很不敬业。比如这样的说法 引用: 对于任何一种疗法和药品,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它可能带给人们的福利,而首先是它可能带给人们的风险。这一点正是美国FDA审批药品的原则。 就是个明显的错误表述了。 看历史是个很有趣的事情。小学生的作文虽然简单、但有几分可爱。比较“汗颜”的就是中学、大学时代的作文了。如果没有的话,不妨看看这几十年的报纸。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文章大约不在多数。应该说这是个报界的“耻辱”。各位报界的人士不要以为那是他人的事情、是前辈们的无知。历史是有继承性的,所以今天报界(舆论界)的人士也是有“原罪”的。 新教徒们面对“原罪”的说法是通过勤劳来“赎罪”。贾总编们如何作才好呢?大约除了勤劳、学习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多学习、别在水深的地方玩儿就可以在将来少一些遗憾。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6674,66674#msg-66674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348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筐科学的开场白
ccpicasso 2010-4-13 10:25
按照常理,来之前自然应该先打声招呼,很不巧,这里是相反的:来了才问声好,不管您有空没有,霸王一样想来便来了。 在这里,一筐科学向大家问个好了。以后多多关照关注。也许一筐盛不了了,您也可以顺便拿点。在下倒是认为,人这一生,虽说只有一个筐,筐满了的人倒不多。 其实每个人的筐都一样,无论贵贱,无论大家或者无名小辈,只不过盛放的东西不同。 悲观了一点,但却足以此励己励人。 还是再道一声,大家有钱没钱都来捧个场。 谨此为一筐科学的开场白。
个人分类: About 一筐科学|2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切悼念逝去的学界大家!
kirluckystar 2009-11-9 10:21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我们国家相继有好几位学界的大家离开这个他们奋斗了一辈子的世界 文学界的大家 季羡林老先生 植物学界的大家 娄成后老先生 航空航天界的大家 我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老先生 他们悄无声息的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什么也没带走,可是留下的是他们为国家科技发展所作出的 巨大的贡献,还有他们艰苦创新的精神财富,这些将永远的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中国的科学家,尤其 是影响着年轻的一代又一代青年,艰苦奋斗,报效国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70 次阅读|2 个评论
何为国际化风范?国际化重要吗?!
liux831 2009-6-23 10:30
何谓国际化风范? 如果探究国际化,还是首推美国人的意识和风范。 我见过不少美国教授,他们知识渊博,为人谦卑,很是受人尊敬。 读了一篇博文,很受启发。 转载--- 成功大家风范之一------国际化风范 成功科学家只有两类。 一、名牌战略 在中国,北京大学为代表。我的一位好友,北京大学毕业,现在耶鲁大学做教授。毕业院校是名牌,就职单位也是名牌。完全是名牌战略。典型科学大家。 二、非名牌策略 毕业院校不是名牌。供职单位是名牌,也可以不是名牌。我介绍过几位。作为科学家,Cell,Nature, Science论文都有。 这两类人才是不同的。前者比较典型。前面好(本科背景好),后面好(前后贯通,一直名牌),人们佩服这类科学大家,口服心服。第二类人才更称怪才,也很聪明。人们也佩服,心服口服。 凡是人才,自有其聪明之处。 卓越大家的风范之一是国际化。我们看到美国教授都很随和。一次,我和一位美国大家谈笑,我要给你发邮件你可一定要回啊!那大家说,是啊,你看,你给我的邮件我都是第一时间就答复啊! 这让我真不好意思。有一次,我和他要个细菌,他好像没有。他很不好意思。总是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我说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么多信息。他回邮件:谢谢你对我的理解。我心里好笑,你认为我是靠你给我的那一个细菌生存吗? 国际化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是什么? 我觉得首先是一个大家风范(或叫大家风度!)。人家大人物找你,你给人家面子,小人物找你,你同样给人家面子。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9766 本文关键词: 成功 卓越科学家 风范 国际化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临走了,我能留下什么?
rock6783 2009-3-31 09:53
廖永岩 广东海洋大学 电子信箱: rock6783@126.com 本博文是博主对葛肖虹博文:《大家都来看 CCTV10- 大家-刘东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3490 )和杨秀海博文:《你们在天国还好吗?清明节寄语》(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3494 )的评论,现整理如下,为悼念地质学大家刘东生院士,更为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1 、悼地质学大家刘东生院士: 人人都得为己, 毕竟我们都是生物,我们都得生存。 但是,有的人只所以能成为大家, 是因为他们在为己的同时, 还想到自己作为人的责任! 2 、清明节寄语:  走的,毕竟走了, 没走的,也肯定得走。 走走,过过 人间,天国 我暂时还没走, 但我肯定将成为一个走的。 将来某一天, 在我临走之前, 我到底能给没走的留下什么, 来证明我曾经来这走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09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钱钟书的《围城》,欣赏大家的文采
zhangjd224 2008-11-26 18:51
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电视连续剧《围城》,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陈道明、李媛媛、吕丽萍、英达等人主演的,一共十集,小的时候不懂得欣赏,剧中情节也记得不甚清楚了,前段时间逛书店,偶然在书架上看到了《围城》,便抽出来随手翻了翻,谁知竟然放不下了,于是便买了回来细细欣赏。 《围城》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那么就不得不先来介绍一下钱钟书为何许人也了。 钱钟书(19101998),中国现代著名文学研究家、作家,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但在数学等理科方面成绩极差。十九岁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得15分,但因国文、英语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满分,而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3年大学毕业。   1935年,与作家、翻译家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在牛津大学攻读英文系。两年以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法国文学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后又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至1941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以上钱钟书生平参考资料 http://www.1-123.com/0wenxue/qianzhongshu6.asp ) 钱钟书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这本长篇小说《围城》,先后被翻译成了多个版本在世界范围流传。 《围城》电视连续剧序幕引用杨绛的评论说道: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或许这是对《围城》所要表达思想的精炼概括吧,人生是围城,婚姻也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恼所包围,于是又想逃出来。在这本著作中,人生的酸甜苦辣种种滋味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钱钟书的语言天才,真正的才情横溢,妙语连篇,整本书中,贯穿着钱钟书特有的讽刺主义幽默,看了让人忍俊不止,书中的人物也栩栩如生起来。这里从书中仅摘抄三两段,与君共赏。 当唐晓芙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书中描述道: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生下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 再比如,方鸿渐约到唐晓芙第二天吃饭,描写他前一天晚上的状态: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梗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他的快乐从睡梦里冒出来,使他醒了四五次,每醒来就像唐晓芙的脸在自己眼前,声音在自己耳朵里。他把今天和她谈话时一字一句,一举一动都将心熨帖着,迷迷糊糊地睡去,一会儿又惊醒,觉得这快乐给睡眠埋没了,忍住不睡,重新温一遍白天的景象。最后醒来,起身一看,是个嫩阴天。他想这请客日子拣得不安全,恨不能用吸墨水纸压干了天空淡淡的水云。 还有,讲到曹元朗对自己所写的诗《拼盘姘伴》自鸣得意时: 曹元朗脸上一圈圈的笑痕,像投了石子的水面。 不多列举,如果您有时间,请自己细细研读、欣赏。一个空闲的日子,一个好天气,一杯热茶,一本好书,一份好心情,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参赛博文,谢谢关注!支持请点击 投票
个人分类: 读书/休闲|640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大熊猫王国中的隐者-大家胡锦矗教授
zhangjd224 2008-11-2 20:30
今天拜读了王德华教授的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把交椅-胡锦矗教授,甚感高兴与欣慰,因为这说明一个人的成就与名望,不是通过头衔来让人记住的,也因为恰恰我有幸与胡锦矗教授认识,因为工作关系,向他请教一些问题,并在一起吃过几次饭,而且他的好几个学生是在下的好友。 得到世人的尊敬与认可并不是完全靠地位和头衔的,我所认识的胡老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已经快80岁高龄的老先生,笑眯眯的谈起了他喝酒的历史,他告诉我们他有60年的酒龄,从10岁开始到70岁,并神秘的告诉我们他家里是开酒厂的! 有一次,我们到南充找胡老先生,他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大熊猫的知识,中午时候非要请我们吃饭,走进南充街上一个弯弯曲曲的巷子,到了一个不起眼的饭店,胡先生告诉我们这个馆子味道很独特,昨天请几个老外也在这里,席间谈笑风生,给我们讲南充的豆角、白菜多少钱,怎么挑选好的,就好像一个和蔼的老爷爷给你讲怎么逛菜市场...... 胡先生弟子众多,他对每个弟子关爱有加,我有一位好友是他弟子之一,毕业时候,胡先生问他是否有女友,是否准备结婚,他说有,于是胡先生就说那就让你朋友来四川玩玩吧,顺便给你们举行个小型的婚礼,其他的几个弟子也是一样,这样的先生学生怎么能不爱戴? 胡锦矗教授的工作成就众所周知,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有中国研究大熊猫第一把交椅之称,实至名归! 胡锦矗教授 谈泊名利,虚怀若谷,是中国大熊猫王国的隐者-更是大家! 参赛博文,谢谢关注!支持请点击 投票
个人分类: 人物/体制|3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