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小姑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别人的幸福
热度 4 pingcn 2011-9-23 22:49
傍晚出门时,看到同事和他女儿在玩,小姑娘爬到他身上,两个人笑着,闹着,无比温馨。 心里暗自羡慕了一番。 走到门口,阿姨问,“吃了吗?出去啊?” 我说“嗯,吃过饭了,出去散散步”她们说“看你这日子,多美!” 心里感慨—— 我们在羡慕别人的幸福生活时,可能也有人在羡慕我们的幸福。 反思—— 为什么别人的幸福总是看起来比我们自己的幸福更幸福一点呢?(这句话比较绕,哈哈) 反观痛苦,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正在经历的痛苦是世界上最最痛苦的!可是也有哲人说,如果把全世界的痛苦全都放到一起,让人去选择,可能每个人在仔细比较以后,还会选择自己现在正经历的痛苦。 也许因为不了解,所以就把别人的生活美化了?距离产生美? 或者也许如张爱玲所说, 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细细看时,上面却爬满了虱子 。 我们看别人的生活时,只看到袍子的华美;自己的生活中,却被那些“虱子”闹得抓耳挠腮…… 好了,胡思乱想到此为止,天色已晚,睡啦。睡啦。哈哈 某某说,博客写的都是寂寞。很同意。 写blog,读书,都是寂寞的人,杀时间(kill time)绝好的方式。
61 次阅读|5 个评论
烟台长岛月牙湾漂亮的小姑娘
热度 2 ssglwu 2011-9-12 00:14
烟台长岛月牙湾漂亮的小姑娘
吴国林 这是在烟台长岛的月牙湾抓拍的小姑娘,正在海边寻找海草与小石子。看,她们多欢快!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7756 次阅读|4 个评论
洗礼
shuixingoo 2011-8-30 20:28
你有过食堂帮陌生人刷卡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样的一个心路历程?我今天就感受了一次! 中午,食堂,许多人,一盘青菜炒蛋碎,两个馒头。 学校食堂大凡一个样,四座一体的餐桌,大家散座各处,有人图了清静自找一僻静地,小情侣攥住这可以腻歪一会的机会,你给我夹一筷子,我给你喂上一口的。我独自一个人找了个清静的区域坐定。一边啃着严重失水的馒头一边思考着最近困窘的生活状态,三十而立的古训总能让我低下本已不那么自信的头颅。研究生的生活估计就要这么研究着生活过去了。正在我思索着怎样从这种被放羊的生活中找到一种可以牧羊的方式时,一个小姑娘,十六七岁的样子,额头挂着几颗汗珠坐到了我对面。就在我抬起头的即时刻小姑娘甜甜的叫了声“哥哥”,还没等我回过神来:“我没带饭卡你帮我刷一下吧!”要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总之当时我什么想法也没有,匆忙啃完手里的一口馒头顺手一拎包:“走!”。看得出来小姑娘当时有些惊讶!但那只是一瞬间的表情,之后也没有喜悦的表情!小姑娘要求也不多就是买杯可乐然后买了个薄饼卷的烤肠,当我把烤肠递给她时她面带微笑的说了声:“谢谢!”,伴随着一声“不用谢!”我转身离开了食堂。在回实验室的路上我冷不丁又思考起刚才发生的这件事:为这姑娘有样的勇气感到佩服。再后来我是这样思考这个问题的:我给了她一次被信任的机会,于她而言是一次现实生活还是很美好的体验,于我而言,原来我还有相信的能力!
个人分类: 写在当下|3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由自在的科学
热度 1 duke01361 2011-8-18 08:25
科学这个东西很有些特点,很有个性,科学不希望人们过多的干预,科学喜欢自由自在... 科学的品性缘于自由的出身,科学从自由之家而生,因此科学禀性是自由的,喜欢自在地长大。 科学很多的时候看上去就象一位任性的小姑娘,她有自己的美感,喜欢自己打扮自己,喜欢自由自在地出入... 你如果因了自己的喜好,想给她打扮得更漂亮些?更俏丽些?更好看些?使她随了你的意,那么你会惹她到不高兴!她也会噘着小嘴儿发出怨气,很娇岑!所以你最应该放弃控制科学的想法,不要对科学人为得加以控制,科学会自由自在的生长,出落成一位俏丽的佳人。所以,你希望强加给她人为的意志,注定是徒劳的,也肯定会失败。 科学的血统属于自由自在,科学很任性,她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耍,一个人静静地玩耍,科学习惯了特立独行地穿行在街巷,漫步在原野,喜欢搏击海洋的浪花,她也愿飘逸地飞翔在天空里... 那么就随了她的心愿,随便她自由自在地穿行在你我之间好了!那么就给她自由,让她自由自在地生长在原野中....
个人分类: Science in action|2954 次阅读|2 个评论
点评嵇少丞的“浅谈学术诚信与耻感文化”—历史不是小姑娘
热度 2 husherong 2011-7-16 10:58
点评嵇少 丞 的“浅谈学术诚信与耻感文化” — 历史不是小姑娘 - 美丑甜苦不能随个人好恶 嵇少 丞 的“浅谈学术诚信与耻感文化” 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办的《民主与科学》上发表了。本人非“九三学社”社员,读过该刊的一些文章,但是不多。 这样的刊物,从逻辑上来说,应该是严肃的。 然而,该文的瑕疵,有失作为科学工作者应有的严谨和严肃态度。 这篇文章在本网和新浪网上都有发表,其文章的非严肃性,不仅让人觉得文章作者自身有对历史的轻率,也可能殃及刊登文章的网络的信誉! 我们看看 1985 年 8 月 3 日新华社刊发的报道: “新华社北京( 1985 年) 8 月 3 日电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调查组在江苏省调查组的配合下,最近就南京博物院院长姚迁自缢身死问题作了调查,向中央写出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认为,原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对姚迁同志的结论性意见和《光明日报》对姚迁的点名批评不是实事求是的,定性是错误的。中纪委调查组就姚迁自缢身死问题提出调查报告。” “报告说, 早在 1982 年冬,有人揭发姚迁同志在文章署名中有侵占他人学术成果问题。 1983 年 3 月和 7 月,《光明日报》进行了两次片面的调查,并提出对姚迁要登报批评。当时江苏省文化局党组没有同意《光明日报》的意见,认为姚迁是属于工作中的缺点,姚迁同志 1983 年 7 月在党的生活会上也作了自我批评。可是,时隔不久, 1983 年 11 月,《光明日报》又在它的一个刊物上发表了姚迁剽窃、侵占科研人员学术成果的文章。省委宣传部便组织调查组,再次调查了姚迁同志的问题。” “报告说,省委宣传部根据调查组的调查,认定姚 迁不但在署名文章上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而且在执行知识分子政策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个结论性意见是在没有向本人认真核对事实和听取意见的情况下作出的。省委宣传部同时又同意《光明日报》于 1984 年 8 月 26 、 27 日发表了《南博院长姚迁以权谋私侵占科研人员学术成果》、《对姚迁同志所犯错误问题江苏省委宣传部作出有关决定》和《姚迁在执行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三篇报道。《光明日报》还配有《知识分子的智力成果不容侵占》的评论员文章。报道中说姚最近几年侵占他人学术成果二十余篇(本),并说姚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凭借权势,不择手段,把科研人员作为获取名利的摇钱树,还批评姚边查边犯。” “调查报告说,姚迁同志看到《光明日报》的报道后,连喊冤枉。南京博物院一副院长说,这是对姚迁同志搞倾盆大雨,不教而诛。这些报道使姚精神压力很大,情绪反常,于 1984 年 11 月 8 日凌晨在家中自缢身死。” “中纪委调查组对姚迁在署名问题上受到指责的二十五篇文章、图录作了具体调查和分析,认为省委宣传部对姚迁在文章署名问题上侵占他人学术成果、有的文章还带有剽窃性质的认定,不是实事求是的, “ 侵占 ” 、 “ 剽窃 ” 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 “调查报告说,《光明日报》在姚迁事件中,犯有严重错误:报道时既不核实情况,又不听取本人意见,严重失实就连续报道,公开批评,并且在评论中任意上纲。对姚迁这样一个在国内外博物馆界有一定影响的党内知识分子,轻率地横加罪名,无限上纲,致使姚迁同志含冤去世,严重违反了党的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中央纪委责成《光明日报》编委会对此作出认真检查,对有关人员作出处理。江苏省委对在查处姚迁问题过程中犯有错误的人员也作出了处分决定,这些处分决定已经中央批准。” 对史料的断胳臂缺腿的裁剪,是得出想当然结论的原因! 对“ 因涉嫌没有花什么劳动而挂名论文、专著,自杀谢罪的姚院长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的帽子,姚先生可能委实承受不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80 次阅读|3 个评论
7月9日户外救助,不知道该怎么奖励自己
热度 1 moxj 2011-7-10 20:53
前天浏览户外论坛,看到一位老朋友组织7月9号活动的帖子,自己也想参加,便查阅了天气预报。虽然兰州的天气预报一般不准,但看看晚上的天气和预报情况,8号晚到10号白天头有雨,不能参加。早上醒来果然有雨,给朋友发消息建议活动改室内,无奈很多报名的人已经在出发的路上了。按原则我只能留在室内等待,在寝室溜达了两圈还是不放心,换了双鞋子也赶去和队伍同行了。整天下雨,行程辛苦,下山的路更是湿滑,自己没换合适的裤子去逞能也跟着遭罪。下山途中先是一位小姑娘因为寒冷抽筋和摔跤停下来了,我比较害羞,对她救助比较笨拙,伏天随后替换我搀扶小姑娘下山。走在最后的是小姑娘的哥哥,比她还差一个级别,摔了十几次,不敢往前走了,我返回到队伍最后一路扶着小伙子安全下撤。 去年我接触户外是因为看兰州驴友很热心,组织救援学习,进行安全讨论,自己也本着提高自己服务别人的想法参加了两次,没想到后来这个组织便解散了。偶尔出去走走见到兰州驴友,也都很傲慢和自大,自己从心里对驴友这个群体也没有了什么好感,一直保持距离。 9号的这次活动已经违反野外活动的原则,我在野外工作和活动这几年也很注意这些,活动没有及时取消,大家一路艰辛回来,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活动也想我预想的一样自己去了真成了救援别人的人,心里不知是啥滋味,破例搞个题目表扬自己一下,希望能引起户外活动者的注意。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300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受“唱读讲传”影响大四学生考研专业变了
wcswolf 2011-6-24 07:10
华龙网5月15日12时30分讯(记者康延芳) “我们一点都不觉得累”、“参加了这次演出,以后再也不逃思想政治课了”、“我们学校有个小朋友,发高烧都还坚持要演出,令我们很感动”……今日上午一回到重庆,每一位参加“唱读讲传”晋京演出的演职人员,都有很多感悟。 两个小女孩下了火车还一路哼歌 “不是那样唱的,是这样唱的。”刚下火车,两个小女孩就这样讨论着,说着说着还开心地哼唱起来。原来这两位小姑娘分别叫张欧和蹇洁,分别是谢家湾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她们这次晋京参演的节目是诵读《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共产主义接班人》。两位小姑娘告诉记者,在北京的这几天,她们基本上都是早上六七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左右才睡觉。“那是不是很辛苦很累呢?”对于记者的问题, 小姑娘回答:“不觉得累,我们觉得挺好玩的。” 有个10岁的孩子发高烧还坚持演出 人和街小学副校长曾菁,带着学校的66名师生参加了这次的“唱读讲传”进京演出,她告诉记者,在演出第一天,学校一个叫李沁怡的小女孩就开始发起高烧,一度烧到39度多。这时老师建议她不参加演出,但小沁怡不肯,打电话给沁怡在重庆的父母,父母也觉得孩子参加这样的演出不容易,尽量不要缺席,最后,小沁怡还是坚持了演出。后来在清华大学那一场,小沁怡很期待,打扮得漂漂亮亮,但最后因为身体状况确实不允许,小沁怡最终还是没上场。 但学校的其他65名师生受小沁怡精神的影响,演出特别动情。 受“唱读讲传”影响大四学生考研专业变了 四川外语学院大四学生张毓鹏称,他以前经常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逃课,但自从参加了“唱读讲传”合唱团,观念发生了变化,这次考研究生,他选择的专业也是西南大学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此次在北京演出,张毓鹏参演的是川外用八种语言诵读的《共产党宣言》,为此, 他专门学习了怎么用八种语言来诵读这一段。
个人分类: 见仁见智|15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窗外那片绿
热度 1 ralon 2011-4-27 21:57
清晨的实验室里,窗前坐着一个发呆的小姑娘,这就是我。我以双手托腮,在这如冰窖一般的阴冷包围之中,眼睛死死盯着窗外的世界。忽然,一条水泥小道羊肠走入我的视线,是的,水泥小道修好了,我不禁出声呢喃。多少次,我坐在这儿盯着那块土地反反复复的看;多少次,我望着窗外行人穿越这块土地,把她走成一条路,却不是那么名正言顺;多少次,我坐在这儿抱怨这么一个科研味浓重的基地理应有点春色;多少次,我坐在这儿幻想着她理应被改造后的模样;多少次,我幻想着她下一刻就变成我幻想中的那个模样;多少次,记不清多少次了,总是有这么一个小姑娘,坐在实验室冰冷的窗前,期盼着外面的世界有所改变。 即使一丁点,也足以满足她对这个世界的新鲜感。
27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可怜的姑娘
热度 1 zqz41393834 2011-4-9 23:15
今天下午上完课回到宿舍,房间里突然多了一位女生。是舍友的老乡,来这里报调剂的。分数考的还可以,比C类线多出了13分,到我们学校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位女生在网上已经填报调剂了,但是学校却一直没有发出通知,因此心理很着急。而且是选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担心报想学的专业被淘汰,他们哥几个一直给宽心出谋划策,我听了之后对他们说,基本条件都够了为什么还要选一个不好的专业,就选自己喜欢的。因为早上我去招生办问过情况了,和她类似。所以就一直给她打包票,自己有实力害怕人家不要吗?小姑娘还是不放心一脸愁容,看她可怜的样子,我就直接给我们老师打电话,给她确定下,顺便也走走关系。老师也挺好的,条件都满足了应该没什么问题。挂电话之前老师又多问一句,是本科毕业的吗?这个我还没有落实,不是,是同等学力,工作三年的。后面的话就让人特别失望,我不知道该如何对她说。今年学校下了通知,调剂的必须是本科五年毕业的。只好让舍友转告她了。今年学校提出这样的要求,无独有偶其他院校估计也差不多。唉,可怜的姑娘。如果她还想继续深造,我建议她明年继续考,就抱我们学校,第一志愿。虽然有点残酷,到这个时候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比这个更有保障。若在报其他学校上等次的学校,即使考过了,会合今年一样吗?那时候岂不更加痛苦啊! 进入工作以后,在这个社会上就会发现人脉排在第一,学历排在第。。,能力吗我不确定。这个小姑娘也和我们一样,想通过自己努力体现自己的价值,生活上有点变化。但是命运往往捉弄人,通过一年的备战努力,好容易有个成绩,却也一样。对我们这些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打拼的无产阶级者,上进努力也许是唯一的出路,上天应该体恤下,不应连这扇门也给关闭了!!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8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一个在美留学女博士的七年
热度 22 gwyan3410 2011-3-31 21:36
首先声明,文章完全属于转载 2003年8月12日,到今天正好来美7周年。对我来说,5年感觉挺短,10年就觉得很长,数字7么,不长不短的,写点东西好像正好。 7年如果看做一个可以移动的框,放在人生的初始,是从襁褓到走进小学,再往后挪挪,是从小姑娘变成大姑娘,再后面就是从离家一天都想家的宅女到只身去北京上学。而现在的这个框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22岁到29岁这段人生最美丽的时光。 在美国这7年,是一场游历,一场冒险,一场人生观的洗礼。从平凡到努力追求光环,到回归平凡。从cultural shock,到适应这里的生活,到reverse cultural shock,到能够在中国美国之间自如地穿行。 有那么多事情看着一头雾水,居然慢慢也能学会,然后做好。有那么坎好像真的过不去了,却也终于安安稳稳全都跨过。也许没有了身边父母的指引,朋友的影响,反而更容易长大,更懂得珍惜。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 让我把自己看清楚 谨以此献给过去的7年 谨以此憧憬那未知的将来 2003-2004 第一年 出国那年赶上美国这边砍research funding,中国SARS爆发,总之offer很少,签证更 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得难,每天只过有限的几个。当时学校实行封闭制,出个校门要上 报到学校党委,好不容易批准了出去签个证。怕坐地铁,坐公车传染,居然和朋友两人 从五道口一路骑车去的大使馆。那天我所见到的那群签证的人里面,一共过了两个,我 和我的朋友。回来的路上,我们一路都在day dreaming美国的生活,就好像那个原本陌 生的国家忽然变得那么近了,看得见摸得着了一样。 事实证明,那天的想象和现实差的很远,美国和中国仍然隔着12个小时的时差。 登陆美利坚的那天,我们12个人,结伴从上海飞往北卡。我小心翼翼得看管着自己的两 个158,外加手里一个塞得鼓鼓囊囊的登机箱,因为那时候,这些就是我在美国赖以生 存的全部家档。没有高楼,没有华丽的装修,有的是蓝天白云,红花绿草,和之间那些 漂亮的小房子,和想象里的美国挺不一样的。在最初的几周里,忙碌得穿梭在学校的各 个地方,参加各种orientation,吃各种免费饭,自己几乎没有开过火。于是给爸妈男 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这里的生活真好啊。唯一遗憾的是英语测试口语和笔试都没过关 ,被学校要求上英语补习课,要强的我郁闷得哭了两场。 当最初的新鲜感慢慢淡去,学校开始上课,免费饭活动基本结束之后,生活开始走向美 好的反面,无聊和单调渐渐笼罩了我。在北卡没车寸步难行,我没车,有也不会开,所 以出了学校去哪儿都要求人带。带人买菜逛街吃饭的通常是一帮子师兄们,他们问我有 没有男朋友,我说有,关系很好,他们就不来带我了。还好我室友比我聪明,告诉人家 男朋友出国前分了,所以师兄们就乐颠乐颠来带她,我就每次也蹭个座。 我们系里(工程专业)有一半以上是中国人,剩下的也是印度的,南美的,和广大第三 世界国家的,英语全都说不利索,所以大家默认只和自己国家的人hang out,用母语说 话。我老板是中国人,组里除了一个土耳其小伙,清一色中国人,老板知道大家英语不 好,所以要求大家在学校不可以说中文,要用英文交流。中国人和中国人说英语是一件 很变扭的事情,所以我们决定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说话,大家自顾自埋头做research。上 课老师讲的话我能听懂1/3,能猜到1 /3,剩下1/3听不懂,好在班里有美国同学,老师 一提问或者让大家提问题,他们就冲上去了堵炮眼了,不用担心会问到我们头上。我们 老板上课我都能听懂,因为他不太说,在黑板上一黑板一黑板得写公式,美国同学全部 lost,我们中国学生能follow。Office hour我是不去的,有问题我也问不清楚,有那 个空问自己琢磨会儿就明白了。 我不会做饭,我以为我会,因为我看过我爸做饭,觉得不难。我室友比我放弃的早,她 每天早上剁一堆的生菜,一天就吃沙拉。吃沙拉我受不了,吃冷三明治我都反胃,我是 中国胃,在吃了一阵方便面煮蔬菜之后,我决定自己尝试做菜。煮坏了两个汤锅(烧干 了)一个炒锅之后,我发现做菜的真理在于xx炒xx,你把一样荤菜,一样蔬菜放在一起 炒,放一点盐,一点糖,一点味精,出来就是一道菜。好像我们同去的一帮人都有差不 多的感悟,因为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互相邀请吃饭,或者是一起聚餐,大家的菜 都大同小异,不过是不同的xx炒不同的xx,大家都为自己饿不死了而感到很骄傲。我不 喜欢买东西,因为买什么都要乘以8,乘以8之后什么都觉得贵,觉得贵又没钱就有一种 心疼的感觉,跟着师姐去过一次mall,和中国衣服一样好看的都比中国贵,和中国衣服 一样价钱的,都比中国差,只有化妆品看着还行,于是买了一支眼霜回来了,送了我一 袋子的礼物,受宠若惊。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学期,老板很喜欢我,因为我听话,学东西又快,而且除了吃饭睡 觉,我没什么别的事情干,所以有无数时间给他干research。第一学期三门专业课,全 部都是A,只有英语课得个B,总结一下,考试写公式和数字的哪怕上课听不懂也是A, 如果是用英语的,就没戏了。 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出现,生活也许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下去,在science的奇妙世界里曲 高和寡。她是我们的engineering school 的dean,Stanford 博士,我佩服她不是因为 她research做得好,事实上她好像都不怎么做research了,而是她的优雅,她的言谈, 她的魄力。她让我明白到,在美国,每个人都有机会,但你必须有勇气,敢想敢做,敢 表现自己。Perception is reality,如果不能有漂亮的表达,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因为别人看不到你,也就看不到你身后的成就。我问自己,你为什么要来美国?如果 你来美国就是为了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用中国的方式生活,用中国式的思维处事, 用中文和人说话,吃自己做的蹩脚中国菜,蜗居在电脑前推公式写程序读paper,那么 你没有必要来美国,这些事情在中国你完全可以做的更好。If the point of coming to a foreign country is to have the experience, then you have to open up to it. 所以我决定走出我火柴盒一样的生活空间。 You can't fill a cup that is already full。所以第一步是要让自己改变习惯。 我鼓励自己用英语去思考,开始很难,因为一 不留神想东西就用中文了,但是用中文思考然后翻译成英语说出来,比直接用英语思考 会慢很多,表达会比较生硬。我给自己创造各种各样听和说英语的机会,我去参加学校 的,各个系的,本科生的研究生的event,和不同的人聊天,学到什么就在自己心里默 念几遍,然后找一切机会现学现卖,social对于我们来说不单单是学语言,也是学生活 ,学交际,扩大朋友圈子,很简单的道理:局限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是无法真正体验美国 生活的。晚上从办公室回家的路上没有人和我说话,我就自己和自己说,我还给各种 customer service 打电话(现在知道很多其实是印度人在接哈,不过那时候就是印度 人英语也比我好),和他们argue,和他们询问这个那个的服务,他们的工作就是陪顾 客聊天,所以你说,他们就得陪着,就这么简单。我也去mall和sales聊天,谈话通常 从我指着一样东西问what is it开始,然后人家说了以后,我paraphrase,用自己理解 重新说一遍,到人家说exactly为止。渐渐的,我体会到用非母语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把一个观点表述清楚,甚至把一个人说服了,是技巧,更是艺术。这些技巧我用在和老 板开会说research上,老板夸我presentation skill很有进步,以前每次老板问个什么 ,自己心里明明知道,但就着急怎么说都说不清,慢慢地,被问什么都不慌了,想几秒 钟,用浅显的方式先把事情说清楚,对方明白个大概,再加detail,就容易理解了,就 好象小波分析一样。 第二学期除了修三门专业课,我还跑去修了本科生的accounting,MBA的一个 consulting课,还有心理系的课,反正我喜欢什么去学什么,我当我在美国上第二个本 科了,呵呵。学校经常请各种各样的人来做seminar,speech,除了学术的,还有很多 人文的,一般是吃饭的点,我经常去,连饭也解决了。我参加研究生学生会,我们系外 国学生多,都没啥民主意识,我冲出来volunteer,理所当然就成了我们系代表了,每 周在会上要发言说说自己系里同学的活动心声,回来要和系里同学说说学校有什么机会 啥的。因为做了系里的代表,名字就会被抄送来抄送去,系里的老师就都知道我了,觉 得我是小学生头,有什么大事都还告诉我一声啥的,我们dean都定期和我有 appointment,聊点这个那个的事情,从我这儿听听学生的声音,我有了更多接触她的 机会,她告诉我了很多她的故事,一步步成功的经历。她说,you can do better than me, if you keep up the good work. 这话我至今记得,也许在于她(美国人很善于 赞扬人哈)只是随口一说,对于我却是莫大的鼓励。 当了代表没几个月,就赶上全国开研究生大会,在DC,作为我们研究生会里少数 minority面孔,我就被选中代表学校去开会,以显示我们的 diversity。于是我屁颠屁 颠地坐着同去的美国同学的车,来到了DC这个七年后我生活工作的城市,在capital hill上做lobby,挨家的去找senator要求取消研究生stipend的征税,呵呵,在中国, 要见个领导有多难,在美国,我第一天上学就见到了校长,去趟国会山,就见到好多 senator,无论政治家们内心有多阴险,他们看上去都好nice,有个senator还让我在他 办公室坐着拍了个照,我给爸妈发回去,差点没轰动了我们半个城市。我和DC一见钟情 ,喜欢它干净的街道,尤其喜欢national mall一片,爱死了那些博物馆们,那时候脑 子里有一闪而过的念头,我以后要到DC来就好了。 天知道呢,也许就是这样一闪念的东西往往在我们潜意识里牵引我们,等我们有一天走 到了,忽然发现,原来你心早有所属。 2004-2005 第二年 第一年的暑假我回国了,老板很不情愿,希望我留下做research,但我坚持,他也没办 法。我老板的学生都很听话(系里的中国学生其实都很听话),所以让他最头大的估计 就是我了,我的labmates一般老板说什么就算心里不高兴也不敢吱声,回到lab里又抱 怨,我有什么不同意的,我就丁是丁卯是卯和老板说,谁说得过谁就按谁说的做,被说 服了就去做,心里没结很舒服。 再回到学校的时候,有很多事情变了:我男朋友也来了(巧得很,他也是8月12号来美 国的,所以今天也是他的6周年纪念),我的世界一下子就多了很多两个人可以做的事 情,吃饭,逛街,看电影都有乐趣了。我买车了,在挑选了三个月之后,花3000大刀买 了一辆7年新的Nissan Altima,花了我当时积蓄的大头,我开车很有天赋,以前没有摸 过方向盘,晃晃悠悠在学校停车场学了两次之后,居然就上路了,两个礼拜就拿到了驾 照,有了车世界就大了很多,其实世界就那么大不是吗,只是你能看见多大就觉得它有 多大,或者说想看见多大才能看见多大。我当上了中国学生会的主席,颠颠地组织大家 去接新生,去学校要钱然后办活动,因此和学校的很多部门都搞得很熟很熟,其实私立 学校都是很有钱的,这些钱来自于学生,所以里面有一块是专门留给学生花的,你找一 个好的理由去要,它就会给你,给你很多,然后你就可以去做点事情,这个取之于民用 之于民的道理在美国其实是民主的一部分,政府花钱也是一样,你想少交一分钱税是很 难的,比你想个办法去申请笔funding要难。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 在美国,有很多很 多这样那样的机会,但它们不会砸到你头上,而是得你去争取,你得告诉别人你想要, 如果有好几个人要,你就要告诉别人为什么应该给你而不是别人,为什么你的想法更值 得被fund,任何事情,如果有 competition,就要敢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想法,hold your position,否则就算事实上事情做得比人家好几倍,还是会输。 有一次我看到一 个在夏威夷开的东西方交流的会议,觉得自己可以去讲讲在学生会做的如何推动中美文 化交流的事情,从投稿被录取,然后去学校pitch travel funds支持我去开会,最后成 行,我再次体会到了,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想不想做,怎么去做的问题。 我没申请过research grant,但想必万事都是相通的,道理应该也差不多。 第二年在research上遇到了一些瓶颈。我不太喜欢我老板给我的题目。我的老板是属于 很nice一类的,很典型的中国学者,聪明(博士读了两年半就毕业了),努力(拿到 tenure以前是7 点来lab,11点走),但是不是一个好的business man,不善于sell ideas,不善于言谈,所以纵然学术很强,也受人欺负。所以他对学生的要求也一样, 希望大家勤能补拙,表达的缺陷用加倍的学术水平来弥补。这点上,我心里并不赞同。 我本来research就很一般,比中国同学差,比美国同学好点,如果再来个做8分,只能 讲出4分,就彻底没竞争力了。我知道我跟着我这 nice的老板估计肯定是朽木一块了, 所以我决定自救。我们那学校的EE一般,但是BME很强,我对医学的东西也比较感兴趣 ,我和老板说我想做医学应用,老板回答,我没钱。我见过有人读到一半转系的,有人 转老板的,有人被老板派去和别的系一起做项目的,但我没见过学生自己去找合作项目 搞钱的,不过我想试试也无妨,美国没什么不可能的。所以我就去BME系找老师。我去 学他们的原理,然后sell我的算法,告诉他们我的东西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还真 的让我在一个全国有名的组里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应用,对方同意教我数据采集,用他们 几百万的机器做实验,然后用我的算法处理数据,于是两个老板就用我的idea写了个 proposal,很快拿到funding,我就开始做我想做的事情了。然后我又想反正我也在BME 做research了,不如拿个BME的MS,有此想法跑到grad school一问,回答说理论上可以 ,但是如果想不交学费,必须EE的老板同意,EE 的系主任同意,BME 的老板同意, BME的 系主任同意,再加研究生院院长同意,被告知难度比较大,至今还没有先例。我发现我 的中国式思维真的开始变了,以前我会想一件没有先例的事情多半也做不成,做不成不 如不要去做。而那时候我却想,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先例,那么我就可以放手一搏,做不 成无所谓,大不了就还是没有先例,做成了我就是第一个了。无数的persuading,无数 次地defend自己的想法,当我最终拿到五个人的签字的时候,觉得太有成就感了。 和我的EE 老板不一样,我的BME老板是一个很好的sales man,美国人,很聪明,他数 学物理计算机医学都懂一点,都不精通,组里有很多postdoc甚至phd比他强,但之所以 他是大老板完全在于他的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你和他说个东西,他很快能明白,然后 用华丽而浅显的方式再表述出来的时候,你会惊叹,原来我的idea是那么brilliant。 所以我决心向我的EE老板学治学,向我的BME老板学academic sales,取长补短。 我身边学理工科的学生大多很专一,每天想的就是research,大家平时见个面,三句又 说到research上,好像别的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我比较喜欢折腾,坐不太住,一个礼拜 做一件事情会疯掉的那种(其实这也注定我不是做research的料)。所以我就满世界的 找事做,除了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之外,我就跑各处去上课,我在business school, medical school,law school都上过课,反正PHD学生多选课是不要钱的。b-school和 law school的课和engineering的课很不一样,很多reading,很多课堂讨论,每个人都 suppose要发言,要take participation,相比之下对表达的要求比engineering school更高。开始是不适应的,憋半天把答案在心里说了好几遍才敢举手,慢慢也就习 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其实那些classmates说的仔细想想也实在是很平常的东西,人 家自己觉得很brilliant,说出来就中气十足的,我也有我自己unique的想法,说出来 就完了。business school那个老师特别喜欢我,秋季学期上完课的之后,问我愿不愿 意做春季课的TA,于是我又颠颠得给MBA做了一学期TA。工程系的PHD跑去 B-school做TA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又是史无前例。 2005-2006 第三年 在这里不得不说说我的男朋友,爱折腾如我,他总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做得好就表扬我 ,做得不好就提醒我,失败了鼓励我,被人批评了他顶我。他本来是要本科学校读博的 ,我走了之后几个月,他思前想后还是quit了,然后申请出来和我在一起。现在想想, 两个人在一起真的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没有对方在身边分 享,那也没有什么意思。 第三年搬家住进了house,在一个single family house的neighborhood里,有一个小院 子。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找最佳契合点,买东西要买好的,但又 不能贵,我们住的 house拿到了一个特别好的deal,2000多sf,只收$450一个月,包水 电utility,比住apartment环境好很多,却反而便宜,房东的条件只是要我们定期割下 院子的草,等于house sitting,对我们来说,割个草有什么难的,当是去趟gym了。都 说中国人经常讨价还价,其实在美国才真的是什么都可以negotiate,买家具,买床垫 ,找任何的服务,租房子,在mall里买个skincare送礼物,全部都是可以negotiate的 ,只要你有砝码就可以谈。而 negotiate的关键不是在于你知道你要什么,而是在于你 知道对方可以接受什么。任何时候,if you think in his shoes, you will find the best deal for yourself. 尽管你始终是在关心自己的gain和loss,但话到嘴边,讲 得一定是对方的gain和loss。这个事情当我多年后上negotiation课的时候,惊叹当年 我实践得出的经验与真知如此接近。男朋友不是一个好的negotiator,但是找deal巨牛 ,所以我们算是很好的搭档。虽然stipend不高,虽然我们东西买的都不差,saving却 涨得挺快的。 经过两年孜孜不倦得英语训练,开始有人见面夸我your English is really good了。 我颇开心了一阵,后来我想了想不对,其实这只能说明我的英语对方能听懂,但是同时 对方很轻易就能听出来我是外国人,所以才会自然得夸英语好,什么时候听见美国人夸 另一个美国人英语好来着。于是我对自己说,你还有很长路要走呢。 英语有三个境界, vocabulary,pronunciation,intonation ,刚来时候结结巴巴不知道怎么说,颠来倒 去那几个词,那是 vocabulary问题,我的pronouciation还可以,所以要提高就要在 intonation上下功夫。这个东西,无他,唯手熟尔。留意别人说话的语调,然后模仿, 这个和我小时候练书法一样,开始就是临摹,到你写100遍的时候,提起笔来就可以写 自己的style了。 第三年的research做得没什么波澜,第二年末就顺顺利利把master给拿到了,第三年春 天又把prelim做了。我已经慢慢变得喜欢写东西,喜欢 presentation了,写程序我写 不过我的labmate,但是答辩我要强点,我们系里有几个老师对中国学生不太友好,原 因是觉得中国学生的 presentation太差,听不懂,所以他们就喜欢答辩时候问问题来 challenge你,我们系学生请committee member都绕着走。我就喜欢去惹这些tough的人 ,比较有挑战性,如果一场答辩是因为你的committee放你一马而过的,那过了又有什 么意思。我答辩完了,我的committee member总是会和我老板说,嗯,你这个学生不错 ,所以我老板每次都很高兴。 PHD 的定义是你毕业之后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做research的,约定俗成有两条路, academia或者industry,我们系毕业去academia的很少,一般都是那几个美国学生,国 际学生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多半都是去industry。我两个老板都很想我去做faculty ,中国老板觉得我表达很好(相比于中国学生),美国老板觉得我学术不错(相比于美 国学生),其实我知道我都是三脚猫,为人师表,有点惭愧。另外,有件事情基本让我 把 academia的门关上了。我老板让我写过一篇paper,是第一年时候做的一个东西,实 话实说,我觉得没什么东西,事实证明,也是peer review批评比较多,我和老板说, 要不算了,这玩意就算有发明也是点皮毛啦,没做什么实际的贡献。老板听我一说 upset了,他指着他那满书架的 IEEE 杂志,说你看看这一堆东西里面有几个是真正的 revolution,多数的文章就是在灌水。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大, 一个人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对自己做的事情必须有认同感 ,如果做学术的自己都觉得自己在灌水,理由是身边大多数人也是在灌水,那么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去做它。 所以academia就被我否决了,剩下industry觉得可以去试试,毕竟industry做的比较实 用,哪怕技术上讲不怎么惊天动地,能带来真实的产品提高或者成本降低,也算是有意 义的事情。于是第三年的暑假就联系了行业里的三强之一S公司的研究中心去实习。这 个研究中心在NJ靠近Princeton 的地方,环境很好,第一个礼拜做得挺有味道的,因为 在公司做research和在学校做还是挺不一样的,而且我C不好,公司实现都要用C,所以 开始还颇觉得有挑战性。但没过多久那种无聊的感觉又来了,每天完成工作真正需要的 时间只要2-4小时不等,也就是说一天有一半时间是荒废掉的,无论是等程序运行,上 网闲逛,还是和同事聊天,哗啦时间就过去了。郁闷的我后来只能每天去gym消磨时间 ,3个月intern减了30磅下来(这个收获真不小)。这个site 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人 印度人太多,做事方式还是中国那一套,我们组manager是中国人,人很nice,但是英 语表达实在很抱歉,所以他能不说英文就不说,组里反正基本是中国人。大家平时也基 本说中文,中午大家都带饭,然后热了在一个大multipurpose room里一起吃,吃饭的 时候中国人和中国人做,印度人和印度人做,剩下的欧洲同事就和欧洲同事一堆。大家 在一起吃饭就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讨论一下 bbs上的哪个坑,在要不就是说 research,反正这个site后来是把MITBBS屏蔽掉的,员工上班不能上,可见这地方有多 中国圈。我觉得这个工作的pay很对得起所付出的劳动,但是那些正式员工告诉我,相 比于别的公司的Research Center,这里是算比较累的,而且在high tech领域,尤其研 究中心,外籍的比例就会很高。这个挺打击我的,也就是说如果在industry工作,就要 准备好过这样的生活,轻松,高薪,但是封闭,没盼头,还要deal with亚洲人特有的 办公室政治(有话开会不说,底下斗得厉害,对上面言听计从,对下面就压,下面做得 好就像take credit)。我现在很庆幸我去做了这个intern,这是体验生活的最好方法 ,有时候理性得去看待一些书面的材料,比如薪水,location,career path等等,都 是抽象的,不如深入其中,闭上眼睛,follow your heart去体会:这是我未来10年想 做的事情,想呆的地方吗?intern完之后,我的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平心而论,我知道 这个地方是很多人梦寐以求想去的,工资高,地方好,做的东西还算是比较有意思的, maybe it's just my cup of tea. Maybe industry overall is just not my cup of tea. 2006-2007 第四年 从 S intern回来,得到一个噩耗,老板说我们那个项目到期,本来是自动要续的, funding cut,明年5月到期,老板说,要么找点别的东西做,要么就快点做,争取5月 毕业。从说这句话开始到5月,还有8个月的时间。如果我要毕业,就意味着要在 8个月 里把prelim propose的那堆东西做完,要写论文,要准备答辩,然后还要找到工作,不 是任何一份工作(找一份应该对我不太难),而是一份合适的工作,然后要搞定工作签 证问题(否则身份就有问题了)。老板说你可以试试,但我strongly doubt你能做到, 如果你做得到,那么你是一个superwoman(这些是老板原话)。老板说此话不是没有根 据,那时候funding cut不单单是我的项目,组里别的同事也都差不多处境,老板通知 他们的时候,他们一般已经prelim一段时间了,但是即便如此,on average,他们的毕 业时间是一年半到两半(after notice),而且有些最后还是老板去帮求情committee 放一马过得,毕竟这个过程有很多困难,很多未知因素,delay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对 做超女不感兴趣,但是我不想好好的去修改research topic,很有可能又要做自己不想 做的东西,而且能早毕业是件好事,我老板25岁拿到博士,我没那么牛,但是26岁至少 应该试一试。funding cut不是我能左右的事情,但是8个月毕业这件事情成不成不在天,在我。我有控制权的事情,我就应该去做到它。 Commitment is nothing without a good planing. 有想法没行动=白日做梦。 把所 有要做的事情都详细列出,把所有可能的困难都想一遍,具体的timeline,并且想好 fall back plan,虽然事情很多,但是如果我把每一天当一天用,还是可以做得很轻松 的,我甚至还安排了thanksgiving去cruise,然后春节回国过年(正好写论文)。有了 计划事情忽然就简单了,因为我只需要按计划做就是了。research是按部就班的,自己 多和老板们交流,确认每一步都是on the right track就行了。找工作相比就太需要主 动了,尤其是在决定了不去做faculty,而且犹豫还去不去industry之后,一时间基本 咩有头绪我到底要去干什么,去了一些career center的活动,找一些alumni咨询,看 各种论坛,慢慢就有点想法,觉得做management consulting还挺好的,尤其M大公司有 个APD program,专门招advanced degree的,所以就投了些简历,很快就有一些回音, 收到M的第一轮面试通知,表现不错,进了第二轮,我们学校当时进第二轮的有那么7-8 个人,我和另外一个中国人之外,其余都是美国人,大家就组织了个case study group ,分享资源,一起练习什么的。大家一来两去的都成了很好的朋友。第一和第二轮面试 之间,M给很长时间,目的恐怕就是让你去练习,对半路出家的 PHD学生来说,case study是新事物,而consulting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快速的学习和消化东西,所以这个 break应该是测试的一部分。consulting还是很适合我爱折腾的性格的。其实早在来美 国之前,我在申请PHD的同时也申请了MBA,有admission,但是我读不起,当时并不知 道本科毕业也可以申请law school,不过即使申了,结果也一样读不起,读大学开始我 就已经不再向父母要钱,学费用每年的奖学金cover,生活费就靠家教和做翻译,出国 上学这点上也是早就决定要自食其力的。在美国,professional school的模式就是先 砸钱,然后用高回报的收入来还债。我没有钱,所以我只能用时间来换,PHD的一个好 处了,除了学东西拿学位,还不用付学费,还有生活费。人生都是在建筑砝码,如果你 开始就有钱,钱就很多时候是你的砝码,或者可以给你买来砝码,如果你咩有钱,你就 要想办法把你有的一枚曲别针去换一座大house,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但是你走快点, detour也不见得就比直线距离慢。总之,人么,只能work with what you have,找一 个最好的solution出来,问心无愧就好了。 Thanksgiving cruise一趟回来之后,就去M第二轮面试了。这里插句,其实cruise有很 多deal的,找对时间地点很值得经常去,很relaxing,又能认识很多人,cruise ship 上有世界各地各种经历的人,老人偏多,聊聊听听他们一辈子的故事其实很有启发,运 气好如果有遇到特别谈得来的,又有很好connection的人,也许就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 机遇,这个思路,和Wendy Deng姐姐的想法好像异曲同工,只不过Wendy赌的大,用自 己做砝码,我们是纯粹玩带碰碰运气,no pressure。M的面试被我blow off了,如果没 有,也许现在还真在做consulting。面试是三个case study,两个做的非常好,有一个 interviewer都说我一定会推荐你,希望以后有机会和你一起做project了,但是我砸在 了另一个case 上,面试的是一个associate principal还是partner级别的人,印度裔 的,case本身没有问题,我很快想到了好的framework,开始给他讲,不知道为什么他 总是板着脸,很不高兴的样子,然后打断我,问一些很奇怪的问题,我怎么讲他好像就 是不明白,很明显他不喜欢我,十分钟之后,我有点乱了,我有种感觉我完蛋了,越是 这么想就越着急,后来就都不记得开始自己的思路了,越讲越没信心,对他的问题实在 抵挡不住了。面试之后,我收到了这个人的一个电话,他告诉我,我的其它表现都特别 好,另两个interviewer都recommend了我,但是我咩有通过他特殊的测试,他说在M, 在consulting行业,当一个年轻的consultant被派出去做项目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来此 客户内部的抵触,资深的主任们为什么要听一个小孩bullshit,他们会 challenge你, 有时甚至你的solution很完美,他们的问题很无耻,所以他就模拟了这样一个场面给我 ,看我如何来处理。It's part of the test, and I blew it. 我的朋友谁也没有遇 到类似的测试,但是我觉得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让他决定这样测试我,他都有一个很好 的理由这么做,而我也确实没做好,所以对此我输的心服口服。我的中国朋友表现很好 ,最后拿到了M的offer,现在已经辞职回中国做企业内部的策略经理了,我非常看好他的。 对于M的一个梦忽然中止了,不管它有多适合自己,有多少的遗憾,有些事情错过了就 咩有回头。从M回来,我沮丧了一段日子,我曾经离终点那么近,现在又回到起点。M之 前基本上只在学校网站上投了投简历,M之后才把简历往外发。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 mit的 career center网页上有PHD jobs outside academia,讲到这个option,说有律 所在一定情况下会破例招收有PHD的人去做知识产权法的工作,然后sponsor去law school。我当时眼前一亮的感觉。其实我最想要的是一份工作可以用上我整个的skill set,我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我首先是一个工科PHD,我不是科研人才,但是我热爱技术 ,并有很好的技术背景,其次我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表达,喜欢接触新的事物,新的 挑战,最后我喜欢写东西,我高中想读文科,我们老师校长和我急了,说浪费了我理科 的好料,高考我又想以理科生身份报考新闻系(有些学校可以的),但是后来报送理工 科学校,想读文科的想法再次泡汤。呵呵,人生的一些想法有时候暂时不实现,它也会 在你心底深处一直藏着,在合适的时候,会有什么东西再次触动它,然后你发现其实你 从来没有忘记过,也许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所以我就拿了一份top IP law firm的 list,一个一个去人家网站上用最笨的办法投简历。那时候离毕业走人还有4-5个月, 而且12月一般大家都过节基本hiring都停止的,所以我为了保险,也申请了一些 industry job,作为backup,我申的基本上都是每个行业的TOP几个,各种职业圈子都 投了一些简历,包括第一是技术类的,行业里有三大,G,S,P,还有一些和我研究沾 边的图像处理的公司,另外是几个软件公司,反正研究每天也是在推公式,编程序,不 过投的公司都是我知道名字的,了解的大公司,所以范围虽然大,一共也就10几个。 投完简历我就回国过年了。回国前一天,我收到了一个电话,没有任何预兆的,打到我 的手机上,我还没反应过来,对方就开始一直说,我只听到是一个law firm,然后对方 就问我为什么要申请它们之类,这就是传说中的电话面试吧,可怜我连她是谁都没听清 ,我说什么好呢,于是只能胡说,结果可想而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对方最 后只说了句thanks for your time,就挂了,连再联系都没说一句。晚上回家,我查了 电话号码,我的天哪,原来是NO. 1的IP律所F啊。第二天早上,在芝加哥转机,有一个 小时的时间,我心里一直好懊恼自己错过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不甘心,我又一次想起 了M的经历,也许 out of nowhere的电话本身就是一种测试,我应该再努力一下。于是 我拨通了对方的电话,我很坦诚得告诉对方,我昨天咩有听清她的名字,所以如果那是 一个面试的话,我肯定fail的很惨,但是如果她愿意再给我10分钟,我一定会让她改变 她对我的看法。so she did, and I managed to impress her. 我下飞机回到家,就已 经收到了她的email,她说她没有遇到过一个candidate,在如此差的表现之后还有勇气 打电话给她要second chance,并且成功说服她的,所以F邀请我去onsite。我觉得M给 我的伤痕在那一刻被抚平了。 过年过得很开心,虽然我每年都和男朋友回国,但是回去过年还是第一次,我之所以坚 持在毕业之前回家,是因为知道夏天可能会有因为某些签证啊什么的因素而不能回家, 我在渐渐得融入美国的生活,但我从来都没放弃过中国我的根,我有太多东西和中国分 不开,以后不管做什么,中国背景都将是我的一个asset,而不是缺陷,所以我冒着被 check的危险年年回国,体会和适应国内的变化,和朋友们吃饭聊天,最重要的是陪父 母外婆尽孝心。在家的日子,除了写论文,就是电话面试,投了二十几家律所,拿到13 个电话面试,投的10几个industry工作,拿到4个电话面试,鉴于我投简历并不是知道 有opening才投,是我觉得喜欢的公司才投,所以这个面试比例还算比较高。17个电话 面试,除了有一个law firm明确说不给申请H1B,我就withdraw了之外,其余都拿到了 on site,因为2月底才回去,而H1b那年形势看紧,一定要4月1号前递上去,所以面试全 部密密麻麻安排在3月份。第一个面试就是F,虽然我对law基本没概念,但是通过那么 多的电话面试,和那么多人聊了之后也对它有了个基本概念,我们的dean告诉我,没有 人能真的什么都懂,但是人和人的差别不是谁懂得多,而是谁学得快,她说她和很人谈 的之前是不知道他们说的东西的,但是谈话的过程就是她学习的过程,谈完她可以去和 别的人绘声绘色的说的像一个专家。我用了同样的策略,现学现卖,而且要卖的如同你 对此已经很熟悉,了然于胸的样子,这个事情并不难,只需要三样东西,超强的自信心 ,超快的理解能力,和超好的表达技巧,其中没有一样是可以短时间内获得的,我多年 的折腾paid off。面试F后第二天的早上,我在行业大头P的lobby室里等待面试的时候 ,收到了F recruiting partner的电话,告诉我欢迎我加盟F。有了F的offer在手,面 试更放松,所以表现就越来越好,无论是law interview,还是technical interview, 做presentation,都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每一个面试基本上hiring manager/partner 都会在第二或者第三天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给offer,我的每一天就是面试,然后接offer 电话,家里男朋友会告诉我某某的书面offer寄到了。 在拿到全部12个law firm offer和2个技术公司offer之后,我决定withdraw剩下的两 个技术公司面试,分别是G和S,G的manager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想说服我去面试,他 说他还没见过G给了面试自己不去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再面试下去了,我应该已经很清 楚自己要什么了。随后我就拒绝了两个技术公司的 offer,P的manager也很惊讶,马上 给我打电话,说如果是因为薪酬问题,他可以加一万的工资,一万的sign on bonus, 另外一个K的manager跟我说,他连我去干什么都想好了。我告诉他们能够得到他们如此 的器重,我真的感到非常非常的幸运。在筛选了一下之后,我留下了四个law firm做最 后的比较,有专门做IP的,也有general practice的,它们都很友好,派专门的 associate甚至partner给我打电话,来回答我的问题,并且争取我。有一家texas based IP firm叫S P,他们NJ和NC的办公室都想要我去,在NJ面试后,那个partner 还专门开着他的宝马去看million dollar house,跟我说,one of them could be yours in a few years,后来又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让我接受他们的offer,有一天, 我还收到了这个所得second naming partner P的留言,说欢迎我去,我还没来得及回 电话谢谢,第二天,first naming partner S又给我来电话。还有一个firm的partner 再三和我说在我最后决定之前,一定一定要给他打电话,他会做最后努力。这些的这些 都在我意料之外,让我受宠若惊,也许是当时经济很好,大家都很想招人,也许是我的 skill set正好是人家想要的:Ph.D.,EE+BME,Chinese,Japanese等等,再也许就是我 真的被什么幸运星砸到了。空中飞人的三月在于我的人生,在于我事业的起点都实在 too good to be true了。我老板都和我说,为什么对别人很难的事情,对你都那么容 易? 当我有很多offer可以选的时候,我才发现那几千甚至上万薪酬的差别有时候并不是最 重要的因素,这是一个影响到很久将来的决定,money is good, but it's just a means not an end. 综合考虑了很多,决定follow the heart去自己一直想去的DC,挑 了面试的时候环境和人给我感觉最好的F,离男朋友也近一点。终于在3月31号下午把 H1B的申请扔出去了。长长叹一个气,可以准备5月初答辩了。 人不能期望一路顺风,有好事,太好的事情,可能马上就会有坎坷。果然不出所料, committee member接连出状况,有人生病了,不能来参加答辩了,有人时间上有 conflict,所以要换人,要继续协调,答辩这个事情,如果你能把 committee请到一块 ,估计都花一半力气。临时换人是很难的,还好系里有那些绕着走的教授,总算给我请 到两个,我和我老板说的时候,他脸都绿了,说你请这两个那么tough的,到时候我照 不了你,你好自为之。终于把答辩定在了6月初的一天。2007年是第一次H1B申请多到要 抽签的,紧张得等到4月中,终于得知advanced degree的还没满,不用抽,终于放心。 但是等啊等,很多人都批准了,我还没动静,直到5月底的某一天,收到移民律师电话 ,说我的申请被退回来了,我被错误的放进了要抽签的category,又幸运地没抽上,这 样的概率大概是几万分之一,被我遇上了,也许这就是好事多磨。虽然这事可能让我所 有的努力前功尽弃,所有的计划都要重来,但是我自认这个事情不在我的控制之内。如 果我可以做什么我一定会去做,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就接受,然后move on。后来 在我工作几个月后,终于appeal成功,拿到了H1B。 答辩那天,知道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technical presentation讲自己的东西,所以我格 外用心,依依不舍,答辩完了之后一个绕着走的教授和我老板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 law firm要她了。这个教授说他当年也很想去law school来着,没去成,所以至今不能 释怀。 3 年零10个月,除去每年回国的时间,4个月intern的时间,大概是3年多一点的样子, 拿了一个PHD,一个外系的MS,修了80几个学分的课,做了一年中国学生会主席,三年 研究生院代表,带着M给我的教训,和之后那些offer给我的信心,我离开了校园。I have no complains. 2007-2008 第五年 工作和在学校的时候还是挺不一样的,我们所没有什么training,一下子就把我放到第 一线做事情,其实law firm这种partner带associate的形式,本身就是由于law practice是一个经验活,就是得边做边学。F是vault上best firm to work for,当初 选它就是因为考虑人的因素,大家都很团结,一起做事,我有不懂,很多人都愿意牺牲 自己的时间来帮助我,律师是做billable的,上一天班,如果不是做billable的工作, 那么就等于没上班,所以他们能够来帮我真的是很让人感动。开始什么都不懂,要靠不 断学习人家的work来改进,也要靠在不断做的过程中来熟悉每个领域,每天都在take in无数的信息,技术也好,法律也好,都是新的。晚上下班就逛逛街,和朋友吃吃饭, 周末就去hiking,去逛博物馆。 上班的同时,也开始准备9月的LSAT考试。一年前我都无法想象自己会去读law school ,而且还是免费去的。读PHD的时候,去law school听过一个课,那时候觉得law离自己 好远啊,那些忙忙碌碌的law student和我简直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当初看 legallyblond的时候,就觉得好喜欢那个女主人公啊,也喜欢她的男朋友。转眼自己也 在往这路上走了,虽然晚是晚了点,人生的路真是不好说。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自从离开学校开始,我就仿佛在没路的地方 走路 ,读PHD的时候,虽然我比较爱折腾,做了一些别人不care去做的事情,但总体上 讲还是遵循着一个每个PHD都要完成的计划,qualification exam,prelim,defense, 找工作,在不同的阶段都可以找到很多前人的经验,也有很多同级的人可以一起讨论。 但是工作之后,只有不断地有朋友或者学弟学妹来问我这条路怎么走,没有人来领着我 走这路了。工作上,即使同事很nice,他们也无法真正体会一个外国人做美国法律会遇 到什么样的困惑,甚至连OPT期间不用交SSN和medical care这个事情,我都要自己花半 天时间去研究IRS的pub,然后去说服我们HR的人我是对的。申请学校上,中国人读JD的 总体不是很多,大部分是国内法学本科毕业出来读LLM的,或者是LLM后来转JD的,所以 他们的经验很难借鉴,而很多美国学生的申请论坛,也不会告诉你怎么去搞中国的成绩 单之类的事情, 总之,being somewhere in the middle, you are on your own。 每次 遇到困难,我只能鼓励自己, leaders almost always have to travel on a road that is never or less traveled, and that's why they are the leaders. 我是一个相当不善于标准化考试的人,每一次标准化考试我都要靠别的途径去弥补,我 上大学的时候是保送的,所以成功得规避了高考,出国的时候GRE和托福都很一般,只 能在PS等申请材料上下功夫,我老板招我是因为他被我的PS打动(是老板后来亲口告诉 我的),当我再一次面对LSAT这个最难的标准化考试的时候,我依然不能逃脱这样的宿 命。law school的申请还不像grad school,录取的大头是看LSAT和本科成绩,而对外 国学生(本科不在美国念的)来说,本科成绩也基本不看,所以说到底就要看LSAT。如果LSAT 考接近满分,那么几乎申请交张白纸就可以拿到admission了。用我后来学校的 招生办主任的话说,申请是跨门槛,好的LSAT会把你垫高很多,在其他方面你一般就可 以跨过门槛了,反之,并不是你没有机会,只是说你要用别的把这个落下的高度补回来 。可惜我是后一种,注定了要拼尽全力去够的那种。我的PS 写了五稿,推荐信拿了6封 ,好在无论以前的导师还是现在的老板们都对我印象不错,所以每封推荐信都写得很有 分量。我在工作中给一个很难please的 partner干活,每一个人都警告我这个partner 有tough,听了很多horrible story,然而以前的经验告诉我,tough的人只是有更高 的标准,如果你能达到这个标准,那么他会比别人更赏识和信任你,于是我就默默的努 力,当我服务的客户不断地去这个partner那里夸我的时候,partner亲自给我打电话, 告诉我他很满意。他得知我要申请law school,就主动说帮我写推荐信,并且还去说服 了我们所最资深的partner给我写。我们的这个资深partner于是把推荐信直接写到了我 想申请的法学院的院长那里(他们都是很好的朋友),他说,我虽然没有和这个年轻人 有过很深接触,但是我们所最苛刻的partner告诉我一定要把她推荐给你们,所以我确 信这个年轻人一定不简单。就这样,我以比较底的LSAT,拿到了DC周围最好的两个法学 院的admission。有的时候,go above and beyond,自己把标准定的高一些,勇于去接 受比别人更大的挑战,也许一时显得很傻,但以后一个不经意的场合却会帮你一个很大 的忙。我感到如此幸运,不是因为不劳而获,而是因为努力终有回报。 拿到admission那天正好是情人节,是一个星期三,中午收到信,兴奋得给男朋友打电 话报喜,他接电话好像身边特别吵,当时太高兴也没在意。晚上回到家,看见他居然站 在我家门口等我,我的天,他大老远从北卡开过来了,要知道他上个周末刚来看我,周 日晚上回去的,这大周三的他又来了。他做这种偷偷默默的事情是有前科的。我博士答 辩那天,他原本是在马里兰做 intern的,晚上答辩完了我就一个人跑去逛mall,看电 影,我给他打电话,他还和我说不好意思啊这么重要的日子你只能一个人过了,我说没 关系的你也有你重要的事情在忙,他还问我打算什么时候电影,等到到电影院门口,看 到这个人居然在那里拿着盒 Godiva巧克力朝我笑呢,原来他早就偷偷跑回来了,陪我 看了个电影,第二天天没亮又走了赶去上班。这次他又是开那么老远为了给我送情人节 礼物,一根 Tiffany的项链,可惜我都不知道他要来,晚上去哪儿都没座了,最后只能 买了两块cheesecake factory的蛋糕,然后跑回家给他炒了两个菜吃,第二天早上他又 回北卡了。这是我第一件T家的首饰,也是以后很多很多T的开始。每个女生都爱礼物, 不过在我看来,再好的礼物,都及不上一个懂得浪漫,懂得珍惜你的男人。 工作的第一年,生活上倒是没有什么太大改变,仍然是租房子住,每个周末不是我回北 卡,就是他来DC,我们俩开长途的能力都变得巨牛。薪水一下子涨了很多,但是消费习 惯不会一下子改变,学生时的观念还是会多少滞留一段时间,偶尔去逛逛Tysons的两个 mall,还是觉得贵,去leesburg的 outlet,感觉东西买的下手的才比较多。我一直以 来都崇尚高质量但节俭的生活,我不去买很差的东西,如果一样东西是因为质量差而便 宜,这个钱省得就没有价值。 我的第一辆车在服务了我3年,陪伴我从东岸的最北面到最南面整整一个来回之后,罢 工了。男朋友怂恿我用全款买了辆可爱的MINI COOPER,手动的。我不会开手动车,我 男朋友也不会,问了几个朋友,说女生千万别开手动车,学不会的,但我男朋友说,如 果我以后想开保时捷法拉利这样的好车,都是手动的爽,开自动的没有感觉的,这话对 我很有激励作用,我就买了辆手动车。MINI是没有库存的,买车要先订,付了钱等着, 卖价价钱比 MSRP一般要高。在等待MINI的一个月里,男朋友先去找北卡的朋友学手动 车,然后等MINI到了,他带我去晃晃悠悠一路熄火10几次开回家,然后用周末来看我的 时间教我开,我就拿着一个新车学。开手动车就和游泳一样,开始要想着每一步,还可 能手忙脚乱的,但是熟了之后,就成为本能,不用想就能做出动作。这辈子如果肯定要 学的事情还是早点学,学会了就是你的了,忘也忘不了。这样我就开着我的小MINI, day dreaming着开保时捷法拉利的将来。 2008-2009 第六年 第五年的周年纪念是在Glacier国家公园度过的,那天在最后的Glacier附近遇到了 grizzly。在完成了超过billable requirement的工作量的20%之后,partner们逼着我 去take vacation了,我在denver机场还在给一个partner发一点最后的东西,结果人家 回信:go back to your vacation。每一个人都告诉我,full time law firm work+ part time law school = HELL,所以要抓紧最后狂欢的时间来善待自己。我比较低估 形势,因为本科和PHD之前,都有过类似的warning,说有多tough,但我走过来,实在 没觉到什么压力,所以这一次我也就以为又是一场“狼来了”的虚惊,觉得半个月渡假 应该能够让我撑过1L了。如果现在有人问我,读JD之前应该做什么,我会告诉你,赶紧 把婚结了,孩子生了,房子买了,该装修的都装修了,该置办的都置办了,然后什么都 不要想了,每天花8个小时工作,5个小时上学,剩下的时间除了你吃饭和communite的 时间,就是你睡觉的时间。 我的JD生涯在我懵懵懂懂中开始了。 Orientation第一天,系主任说,look to your left, look to your right, and remember these people, because a year from now , one of you three will disappear from this class. 此话出自经典law school movie: the paper chase。可见在law school,1L的竞争是白日化的,JD三年就是这样 的,第一年拼命的学,第二年拼命的面试,第三年拼命的玩。JD学生最后的Offer通常 是第二年暑假summer intern的地方给的,而summer intern是第二年刚开始就申请的, 用的是1L的GPA。照理说,我有工作,没有必要也没有资本去拼命,可是我念书不是只 为拿一个学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真正的学到东西,那么拿一个证书没有意思。 law 的学习方法和engineering很不一样,每天的reading assignment多,然后到课堂 上基本上是讨论这些读过的材料,上课要看发言,既有自己举手,也有on call,所以 说白了是自学为主,老师点拨为辅,考试是考实际应用,全部是open book,不需要背 任何东西,但又绝对要对内容烂熟于心。law和science的最大不同是science我们总是 在追求正确答案,如果不能证明它正确,就去证明它错误,没有“可能”,没有“模棱 两可”。但是law没有正确答案,law的nature决定了任何事情都可以argument from both sides,作为一个律师,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找你代理,你都要从浩瀚的法典和案 例里去寻找支持你客户的论据。我觉得辩论这个事情真的是很有趣,你要用层层铺垫去 说明为什么你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而且这些观点要以第三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 达,因为最后评判输赢的是这个第三方。这也是为什么总统议员多半是律师出身, debate和上庭make argument所用技巧大同小异。有argument,就有counter argument ,所以在用任何一个argument的时候,都要去预期对方的counter argument,然后准备 好如何来反驳这个counter argument。law student必看的一本书叫做getting to maybe,从工程师的mindset到一个律师的mindset,就是要把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变浑 沌了,然后练就一身你说他是黑他就是黑,你说他是白他就是白的本领。 我觉得我很幸运,我的同学忙忙碌碌多半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我忙忙碌碌是为了学我 感兴趣的东西,相比之下,I get to enjoy law school more. 人的发展是有一些特定 轨迹的,沿着别人的轨迹走往往事半功倍,而你本身又在加深这条轨迹,久而久之,这 些轨迹因为如此的深,使得人觉得非这么走就不行了,反而禁锢了思维,比如PHD就应 该去找教职,不找教职就找公司研发,比如JD就是要第一年拿个好成绩然后去拿一个好 的summer intern。我经常听我身边的同学朋友说,我读PHD,因为I have no choice, 我读完PHD,找不到教职我就得做postdoc,因为I have no choice,我要申请绿卡,因 为没有绿卡就找不到工作,就不能转行,就不能回国,I have no choice。Well,我总 是和自己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you always have a choice. If you do something, it's better what you choose to do. 如果做postdoc是一个大计划的一 部分,then go for it and it's a great choice,如果只是因为觉得非如此不可,那 么事情不管做的成做不成,都不会有成就感。我的Torts老师在最后一堂课,和我们说 了她拿了 Economics PHD,后来又去法学院,毕业了决定不考bar,而做law school processor的经历,她对我们说,不要觉得因为你做之前做了什么,之后就一定要做什 么,你只做你想做的事情,为此你可能付出别人无法想象的努力,遭遇别人的不理解, 遇到别人遇不到的困难,但是,hey, it feels so good when you did it。她临走前 ,在黑板上写下五个字送给我们,DO WHAT MAKES YOU HAPPY,为此我热泪盈眶。我觉 得自己一直以来不妥协不放弃,坚持去做自己有认同感的事情,无论多么难,都努力去 披荆斩棘,为的就是这几个字吧。 这个世界上没有超人,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关键在于懂得自己独特的地方 ,然后寻找自己的perfect niche 。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读人物传记不是为了读完说, wow,这人真厉害,然后go on with my own crappy life,读人物传记也不是为了看牛 人是怎么做的,然后跟着去follow,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只有struggle to success的方法和心境可以借鉴。牛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定,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 了自己的perfect niche。 无论是谁,22岁之前的经历都大同小异,无非是上学,当然 每个人家庭环境不同,感悟会有所不一样,这之后人和人的差别就会很大,Jack Welch ,一个普通的化工PHD,在GE一步一步成长成了掌门人,奥巴马同学,law school毕业 ,去law firm,然后又辞职去教constitutional law,去从政。他们的出众之处是在走 当下这一步的时候已经想好了下一步要做什么,他们知道每一步是如何fit in a big plan,and before all of these, they knew at the very beginning who they are and what the big plan is。 只有自己主宰自己要走的路,不随波逐流,才能到自己想 到地方。Do what makes you happy, and enjoy it,其实就那么简单。 IP law 对于我,现在看来还是一个不错的niche。工程的PHD学位为我在起步阶段赢得 了客户的信任和无数珍贵的机会,一个小associate,刚开始 practise的时候最难的就 是表现自己和获得机会,consider legal profession是一个靠经验吃饭的行业,开始 能获得什么机会,就直接决定了你能学到什么和你用多块的时间达到同样的高度。因为 patent law是基于技术的,而且通常是cutting edge的技术,所以有些案子很自然会要 求很强很专业的技术背景,当时有一个litigation案子,正好firm里就我懂这个技术, 那个 partner就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样找到我,在engage客户的阶段就involve我,把我 放到第一线去见客户,跟他去做presentation,后来客户因为看到我真的很懂这个技术 ,把原本想给另一个firm的这个案子给了我们,partner专门来我办公室和我说 congratulations,做成这样的事情,真的很有成就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别 人学不到的宝贵经验。还是那句话,生活is all about砝码,要努力获得砝码,也要懂 得运用砝码。 除了技术背景之外,我的中国背景和语言优势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机会。在美国有很多华 人,每一个华人的梦想都是能够做一些bridging中美文化贸易技术等等的事情,希望自 己中西方兼容的背景成为自己的优势,然而这样的工作很少,或者说这样的机会在 entry level很少。但是在law firm,语言和外国背景绝对是一个plus。我们有不少 asian的客户,firm都喜欢让我们这些亚洲面孔去impress客户,通常也确实是亚洲人更 能理解亚洲人的思维模式,交流更有效。同时,F和很多firm一样,一直在探索中国市 场,以前在日本和台湾的成功经历使得firm都很重视中国,作为下一个strategic market,这一年,F在上海开了中国办公室,需要有人经常得去中国做rotating attorney,我就报名了,很幸运的成为这个team里唯一一个没有过bar的成员。此后, 我每年都会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在中国期间,有比在美国更多的机会,直接去面对和 engage客户,和firm里最senior的partner们一起travel,hang out,最近距离的学习 他们的一些skill。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穿梭,在美国improve自己的practice,上law school,在中国improve自己的client development/management的能力,keep up with the network I built in the past 20 years,还能和爸妈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尽 尽孝心,觉得与我心中想做的事情很契合。 我们还没有绿卡,但是我这个人很不喜欢生活的局限性,我对自己说,what the hell ,该去哪儿我还是去哪儿,想做什么我还是去做,与其因为一个身份问题而放弃某些机 会,我宁愿冒险。事实上,我们去过很多地方,护照上有无数个签证,除了我PHD第一 年回家被check了一下(其实主要是check我老板),之后签证都一帆风顺,我们去加勒 比cruise,去以色列出差,去中国 rotation,都签证,上海签证处的人都认识我了, 每次去聊两句就过了,反正我是签证的老油条了。可见有些事情是纸老虎,你越把它当 回事,它越挡着你,反而让你失去了很多属于你的机会。经常看到幸苦等绿卡的故事, 觉得等拿到绿卡,我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而事实是,大多数人,拿到绿卡,生活没 有任何改变,反而白白等了好多年。 机遇是给准备好的人,不是给拥有一张纸的人 ,这 个和拿学位是一样的,学位有时候可能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不是拿到 PHD学 位就一定有教授当,不是拿到JD就一定可以进big law,nothing is guranteed,能不 能做还是看自己。 我经常告诫自己,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2008 年的秋天,男朋友也从北卡毕业了,在DC找到工作,搬过来团聚了,我们终于结 束了DC-NC的commute生涯,开始考虑我们在一起的事情,弹指一挥,我们俩已经在一起 8年了,出国前觉得自己都还小,现在在国外风雨同舟,不觉间就27了。在家庭上,我 们真的是落后分子,但是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想法,成家就要有家的感觉,寄人篱下的 日子不像家的样子,而且结婚是一辈子的纪念,还是想搞的好一点,给自己一个回忆。 念PHD的时候,身边有很多人回国登记一下就算结婚了,挤在租来的apartment里抚育宝 宝,去参加过几个朋友的婚礼,基本上就是请大家吃个饭,这都很正常,学生时代大家 经济都不宽裕,没有什么随心所欲的资本。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俩心照不宣的 觉得应该在自己有了能力之后再去make committment,当然,这个观点我现在还不确定 是不是对的。anyway,我们就这么拖着到了27岁,2008年底,我俩看了看自己的存款和 收入,觉得经济上够做这些想做的事情了。于是2008年底,我们开始在DC周围看房子, 买房子这个过程相当费时间,我们做了不少research,尽量避免很多first time home buyer常犯的错误,比如开始和agent说budget的时候我们先给了一个比真正budget低25 %的数字,因为看得过程中总是会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而overbudget,房子总是越贵的 看着越好嘛,所以我们开始说50万,然后慢慢涨点涨点,最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 neighborhood,房子 floorplan也满意,只有一任屋主,房子结构和maintain的都不错 ,唯一缺点是里面的装修是original的,有点老了,最后价值80多万的房子以70万买到 。比较有意思的是,买房子的过程用到了很多1L law school学到的东西,比如 property, contract,甚至torts,我们agent和closing attorney都说,看不出来, 你第一次买房子,知道的倒是不少。拿到钥匙那天,心里那个美啊,自从出国之后,我 们都没有拿家里的一分钱,父母为我们操心一辈子,如果那么大年纪了还不能自立,实 在太失败了。从2003年带着5000个美刀,三个箱子登陆美利坚,六年后居然完全靠自己 的努力在美利坚的土地上成为有产阶级了,说实话,我感到很骄傲。 2009-2010 第七年 有了house,不管你需不需要工作,不管你有没有嫁人,你都是house wife,里里外外 比住租来的房子多操好多心。我家装修比较老,就需要一点一点update,现在已经把厨 房整个翻了重新做了,接下来要做 bathroom,地毯也都换成了hardwood floor,另外 ,因为我们是从1 BR apartment搬进这个大house,家具连一个房间都塞不满,所以又 折腾去北卡买家具,一个一个房间的furnish起来。这每一件事情,都付出了无数的心 血,都是我一个project,从什么都不懂,到成为expert,把事情做好,经历了太多过 程中的痛苦和成功后的喜悦。我做什么事都不喜欢拖着,做什么都不喜欢半途而废,做 什么都要做到最好,我是完美主义者,我做一个project就尽力做好,然后take a moment to celebrate,然后就move on到下一个。厨房装修的帖子在华人家居版上,有兴趣的mm可以翻一翻。 做事情从不懂到懂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 ,如果总是重复在做自己懂得事情,只能说明在原地踏步,呵呵。做一件事情,我总是事前向很多人请教,听大家的经验和建议,但是 我从来不跟从别人的想法和做法,我把它们作为砖头来建我自己的城堡,我的做法必然 是融入了我自己想法,有我自己特点的,我只做我喜欢的东西,但是别人的经验真的可 以让自己少走很多的弯路。我发现我做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以比我大五六岁甚至十岁的 人为目标,20岁的人不能去和50岁的人比成功,环境机遇人生的积累都大不相同,但是 可以试着去超越时间,beat your age,读PHD那会儿大家毕业的平均年龄是30岁吧,所 以我赚了4年的光阴,同进firm的人,一般会在2年后开始读法学院,我用了一年,所以 又赚了一年,我28岁买房子settle down,开始资本的积累,比我身边的朋友好像也早一些。 几年的law firm工作,加上law school,加上要take care of房子, 我慢慢意识到了人生最重要的是时间,是quality time,钱不过是获得quality time的一个途径,不是唯一途径。quality time有很多成分,生活的质量是一部分,事业上的成功感是一部分 ,家庭是一部分,万事都是在寻找一个平衡。 我做事的方式,价值观都因此而在改变, 我们不能改变一天只有24小时的事实,但怎么样来过好,过得有效率,过得开心,全部都在于自己。 2009 年8月12日,是我从上海rotation回来那天,也是来美6年纪念日,男朋友把一枚大大的T钻戒递到了我面前。这个男人等那么久,原来是要等自己攒够三个月的工资去 给我买戒指,真够傻的。这下我又有了一个新的project,就是准备婚礼,儿女的婚礼 也是父母的梦想,所以我们决定借回去 rotation的机会在中国办两场婚礼,然后美国 再办一场,给家人也给自己最好的回忆。现在中国的两个婚礼已经办好了,9月5号是我 的美国婚礼,这也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写到这里,把我这7年都差不多唐完了。之所以要写出来,完全因为这是给我自己的一 个纪念。看看7年前的我和7年后的我,我不知道再过7年我会在做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The beauty of life is in its uncertainties 。我对未来非常非常的期待。
5837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为什么女研究生会爱上男导师?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1-3-19 19:49
  鲍永利的名字看上去象是位男士,看照片就发现以名推人是多么的错误。   不过,文章写得很语重心长,值得晕了爱情细胞的小姑娘们作为重要参考文献阅读。   在杨振宁和翁帆结婚之后,之后华夏大地一片哗然。李敖说(大意),老男人们表面上口诛笔伐,心里不定多嫉妒呢。   我也特意写了文章,赞成这样的恋爱形式。说,对于翁帆来说,虽然是28岁得选择,也许就是一生中唯一重要的一次选择。   后来还见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猜测,甚至还有据称是翁帆临时男友的人出来说什么什么,我觉得均是无聊,即便是真的,也很可以忽略之。   再后来,我还特意翻译了一首翁帆写给杨振宁的英文诗《 I Have to Go 》,不过乐府风格的翻译被别人抢了去(题目取做《妾当道别离》,很贴切),我只好把它翻译成了现代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0861 )。   杨振宁先生有很多值得“爱”的地方,他的才华出众,不只是物理才华,文学修养也很好,组织能力出众,讲演表达能力出众,长得也是浓眉大眼,帅气得很。除了几个老年斑,我真看不出现在的年轻人在竞争力上怎么能和他相比。说实话,30岁的小伙子还真得比不上杨先生,即使那杨先生30岁的时候来比也一样把全天下的小伙子给比下去。   鲍永利的文章里大约说到,青春的力量是有限的,作为导师的教授们,往往会超过40岁,马上就迈入垂垂暮年,所以,为了一个马上就要枯萎凋谢的残花,姑娘们真是不值得。   这个论证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论证的过程我却不敢苟同。   爱情之花盛开的日子都一样短暂,即便你和同样年青的小伙子结婚,作为一种物质的“爱情”本身也一样,没有半年,自动从身体内部彻底消失,剩下来的也就炒菜的“油盐”罢了,和与年长者结婚并无不同。   那么,爱情会怎样产生的呢?   这个问题几乎不用回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年代和环境,因为不与外界接触,所以,看到一个尚可的小伙子或姑娘就会爱上,而且一把就能爱到死都不会醒来。而专有名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里的小姑娘竟然会爱上绑架自己的绑匪,一个女研究生爱上导师那就更不奇怪了。      1,导师指导学生的自然身份使之有居高临下的光芒   2,导师的见多识广使得他本身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   3,导师为“过来人”,对于生活和爱情的感悟更深
个人分类: 人论|3829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热度 2 dygnuist 2011-3-17 12:15
--钱塘江大桥(即现今的钱江一桥)的历史怎么会 如此混乱 ? 众所周知,钱塘江大桥是在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39岁的茅以升博士主持下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的。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大桥全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下层铁路桥长1322.1米,单线行车;上层公路桥长1453米、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雄伟壮观。茅以升是我国现代铁路桥梁工程的奠基人,著名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学生。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所采纳。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作出了惊醒世人的重大决定——他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终于爆发,整个9月、10月,淞沪抗战异常激烈。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杭州上空,钱塘江大桥的施工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阻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然而,持续了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也危在旦夕。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在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型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怀着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难忘、最难受、最难捱的一天,事后他对家人的回忆诉说中,那种痛苦,那种无奈,真使他欲哭无泪。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么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大桥全面通车的第一天,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也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终于接到炸桥命令: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下午5点,终于将桥炸断(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茅以升先生凝视着由他一手炸毁的大桥残影,看着江北岸愈来愈亮的火光,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上面这段文字,与历史事实基本上是吻合的。但是,遗憾的是,下面这段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文字却在网上到处转帖。就连最近重庆卫视推出的新版大型电视节目《记忆》中(记不清是2月底或3月初的哪一天)关于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的记忆,居然也出现了不符合真实历史场景。在其解说词中提到: “他的愿望直到全国解放之后的1953年才得以实现。如今,杭州段的钱塘江上耸立着六座大桥,钱江二桥、钱江三桥、钱江四桥……,唯独钱塘江大桥桥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轮山前。大桥北堍,竖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铜像,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中国杰出的桥梁专家、深沉的爱国主义者,人们也不会忘记钱塘江大桥的这一段惨痛的传奇历史。” 这是真的吗?究竟真实的历史如何呢? 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 “炸毁大桥对阻滞日军南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日军曾对大桥寄予很高的期望,通过它可以直抵战争后方。日本人花了整整7年时间,才于1944年将大桥勉强修通,而此时距他们战败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钱塘江大桥的命运却如危难中的中国一样,命运多舛,一波三折。抗日游击队员为了阻止日军南侵,先后两次将日军修复好的大桥炸毁。1946年,茅以升开始修复大桥。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当日,国民党节节败退,在大桥第5孔钢梁下放置了炸药,再次炸断大桥。到1953年修复完成,历时整整7年,远远超过了当初两年半建桥的时间。 另外还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 “1987年,钱塘江大桥建桥50周年时,茅以升再一次登上钱塘江大桥。他对身边的人说,半个世纪前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回忆起父亲最后一次登桥,女儿茅玉麟眼圈一红,潸然泪下。那时她父亲茅以升已经90多岁了,眼睛不好,只能看到很近的东西,而且只能看到影子,所以他一直抚摸着钱塘江大桥的栏杆,没有话,只看着远方。我想他心里肯定是非常激动的,或许他知道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登上钱塘江大桥,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 两年后,茅以升逝世,享年94岁。如今的钱塘江上,已经有了6座跨江大桥。在今天的中国,这些新建的大桥再不用担心像第一桥那样历经磨难了。 而在另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记述: “1937年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以便安装引线。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最难受、最难捱的一天。12月12日,淞沪会战以上海陷落告终。12月23日,日军开始攻打杭州。下午1时,茅以升接到炸桥命令。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长的卧江长龙从6处被截断。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在通车的第89天被炸毁。这一天晚上,茅以升夜不能寐,写下“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诗句,并题了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抗日战争胜利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全部修复工程结束,钱塘江大桥又重新飞跨在钱塘江的波涛之上。如今,钱塘江大桥被誉为“中华桥魂”,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顶级档案名录,是罕见的还在使用的“活文物”。” 作者为何如此关心钱塘江大桥的这段历史?说来话长。1948年初秋(当年我才8岁)跟随父母及他们的几位好友,相约到中国当时最优美的风景城市杭州游玩三日。其中六和塔、钱江大桥是著名的风景点,当然必去。记得那天是午后,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与父母穿的衣服都有点多,我们三人从桥北的公路口走到了上层的公路桥上,我当时是一个儿童,出于好奇心,想亲眼看看一列火车从下层的铁路桥通过,父母也从未见过这样壮观的大桥,都想亲眼目睹一下火车过桥。果然,过了一会儿功夫,恰巧有一列从北向南来的火车过大桥。当时桥面上振动很厉害,我们算是亲身感受到了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过江大桥。之所以对钱塘江大桥的这段历史如此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该桥的主建人茅以升博士,中国桥梁工程学家,其原籍正是我们的家乡,他家的堂兄弟是我父的朋友之一,直至2010年的前几年,我80多岁的老母还居住在他家的老柌堂旧房中。由此可见,从钱江大桥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到1948年3月再次修复,该桥的主建人茅以升博士经历了建桥、炸桥、再修复的全过程,花了整整14年。然而,这段历史的具体描述,却为何又有如此大的出入?令人费解。 作者对此之所以十分敏感的是,我虽已年迈,却在当年亲眼见证了1948年已经修复的钱江大桥。然而,竟有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描述文字,居然堂而皇之的在电视节目中出现,我不知,这是否有意误导现代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儿童们。将来还有谁来作证?由此我也联想到:一段很小的历史时段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都可能“以讹传讹”,那么更大的历史事件岂不是更容易被人篡改吗?
个人分类: 科学时评|3615 次阅读|1 个评论
亲爱的
热度 6 pup 2011-3-15 00:49
亲爱的
1. 亲爱的,有一天我跟一个朋友谈到我们的故事:话说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大校园,两个最好年华的大姑娘相遇在考场。你借了我的钢笔,从此,这支钢笔书写了这么多年的情谊……朋友哈哈大笑,说小姑娘的友谊来得可真邪门。 2. 亲爱的,我花了一个小时整理行李,接着再花三个小时说服自己乖乖入睡。回忆好像是大片的云海,却看不清过往的粉黛。我真想将很多细节写下,放上十年,让某年某时候突然发现过往的情绪,美滋滋的惊叹曾今的自己。 3. 亲爱的,最近我在看谍战片,有一句台词说:认识你真是我的荣幸。我们都是会在喧闹中放空的人,手牵手,走很长的路,可以长时间不说一句话,也可以叽里咕噜讲上数小时。最重要的是,即使我们不说话,那也不是尴尬。 4. 亲爱的,还记得吗?我们总是同时爱上同一个牌子的布料,同一个款式的裙子。也许有一天,我会突然买一张机票,飞到需要护照才能通关的地方去看你,只为再和你一起逛逛街。 5. 亲爱的,很多成功人士说,当人生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只有回忆往事才觉得有点意思。虽然我离那一定高度还十万八千里远着呢,但已经发现自己在不断的回忆往事了。 6. 亲爱的,6年前我们一起在北京过年,有人说我们疯了。现在流行“有的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那时候的我们太酷啦! 7. 亲爱的,我的记忆力越来越不好了,我甚至记不清你在353或者717的宿舍号了,但却清楚的记得你那个绿色裙子,还有一套红色毛衣配冬裙。也许我们真是老了呀,穿裙子的时光越来越少啦。 8. 亲爱的,你从传说中的女博士又要晋级了,我真替你高兴呐。
个人分类: 生活家|3449 次阅读|5 个评论
花海之上,帅爷遇上了小美女
热度 23 gfcao 2011-2-20 12:44
花海之上,帅爷遇上了小美女
邀儿子陪我一起去百万葵园拍照,这小子忒懒,借口说作业没完成,不愿意跟我去,我只好自己练独孤九剑。在花海之上,遇到了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小女孩,对方请我为他们拍张合影留念。我一下来了精神,因为那个小女孩真的很清纯,一张小脸人见人爱,慷慨为其按下快门。按完快门后心想,现在都讲究个投入产出,我不能白白为人家服务啊,于是小心翼翼地说道:“小美女,我可以给你拍几张照片吗?”没想到小姑娘很大方,痛痛快快任我拍摄。我得寸进尺,又要求跟她合影,小姑娘毫不犹豫,其父亲满脸笑容地为我们留下美好的记录。 小姑娘开朗的性格很对我老人家的脾胃,我是越看越喜欢,忽然心生一个念头:这不是我儿子前世的缘分么?于是跟那父亲套起近乎来。了解后方知,除了比我儿子大几个月,各方面都很般配。于是我发挥厚脸皮功夫,大胆说出我的想法,并把我手机里儿子的照片给他们看,那父女看了也很满意。没想到葵园之行收获巨丰,征求一下儿子的意见,改天让他们见面。:) 不过没征求对方的意见,不方便把小美女的照片放上来,真是可惜。大家都说我装酷,现在来一张不哭的。:)
个人分类: 游记|5733 次阅读|64 个评论
叼三样东西的野兽
热度 1 techne 2011-2-15 17:47
N年前在学校读书时写的,一不留神露出哥特风格。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确实是年轻气盛,很野蛮很给力啊。 叼三样东西的野兽 一位远方的圣者来到这里 圣者总要戴着光环 还总要引发道说,还有聚集 一只野兽在不深的夜里静静徘徊 野兽总是孤独的 还要去获取,甚至失望 野兽的嘴里恰好叼着三样东西 它们是政治、艺术和技术 这还不算太沉重 野兽已听腻了岸然的说教 他想远离圣者,去追自己的影子 追的到或追不到,不重要 野兽在独自行进着 一位小姑娘恰好从它身旁经过 小姑娘看起来是白色的 它凝视她一眼 她却木然地前行 她不想懂得拓展,或者视野为何 她很快就把它远远甩在身后 它只好对自己大笑 轻轻的叹息,不太够刺激 她在渐行渐远 距离,还有前和后的意义涌现出 可她并非在用自己的腿走路 远方的终点似乎有一股引力 将她和它向哪里牵引 有引力的并不只是大地或一双手 漫步,看,还有思 寒冷,灯光,还有晦暗 最寻常的世界,充满悬念和精彩 圣者的亲临带来了聚集和散场 散场,聚集就会有散场 而聚集,散场也就会有聚集 终点的牵引让世界的真实尽显 那里是眼眸的汇聚之地 凝望,拥抱,旁观者的褪隐 为那难舍难分似的离别伴奏的 只有晦暗的天空和大地 和野兽的低声咆哮 晦暗,总是很特别的晦暗 掩盖了她,也隐蔽了他 在闪烁的遮挡中,他们都消失 聚集会呈现出消失 可她和他随后又在隐蔽中相聚 所以消失也会呈现出点什么 散场,聚集,消失,相拥 奇妙的人生舞台在不停变幻 它为缺席而感到无聊 于是野兽忍不住想嗜血 它渴望着用利刃划破他的脖子 刺进去,再割下头 梦想,爱情,自由,尊严 为它们而战,宁用火和刀去征服 宁用生命为之决斗 女神,一个战士的梦想 让红色的液体涂遍黑色的大地 为历史举行一场真挚的祭祀 白,红,晦暗的舞台,一个头颅 野兽妄图用思和疯狂燃烧自己 它忍不住要呲出牙 可它却突然惊觉 有三样东西,亲近着他的嘴和牙 正当它渴望燃烧,血和利齿 那一刻,犀利的武器 正在负载着三样沉重的词和物 它们是政治,艺术和技术 它感到了重,和深深的痛 它意识到自己还叼着那三样东西 它并非一无所有,在终点 帷幕落下,转身,一条熟悉的路 也许还有嚎叫,嘶鸣,呜咽 可一切终究都要归为沉寂
个人分类: 诗情话意|171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妙解6套班子
冯用军 2011-2-2 17:52
一小姑娘看报纸,完事问妈妈:什么是党委啊? 妈妈拿着炒勺:党委就是你爸,整天不干活,还老骂人。 小姑娘又问:什么是政府啊? 妈妈炒菜中:政府就是你妈我,整天干活,还被你爸骂。 小姑娘再问:什么是人大啊? 妈妈擦汗:人大就是你爷爷,名义上是一家之主,但整天提个鸟笼子,啥事也不管。 小姑娘继续问:什么是政协啊? 妈妈捶腰:政协就是你奶奶,整天唠唠叨叨,但是没人听她的。 小姑娘还问:什么是团委啊? 妈妈盛菜:团委就是你哥,整天在外面瞎折腾,啥忙都帮不了。 小姑娘最后问:什么是纪委啊? 妈妈拿过小姑娘的报纸:纪委就是你啊,名义上是监督父母的,但是吃父母的,穿父母的,受父母领导,关键是还整天问这问那....行了,洗手吃饭去。
个人分类: Politics Review|1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捉小鱼儿
sychun 2011-1-6 11:01
威海沙滩:捉小鱼儿(孙英摄制)
个人分类: 诗词与艺术|2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姑娘换衣裳
luohuiqian 2008-11-3 22:10
今天无心撰文,特此贴图一副,娱乐大家,嘿嘿! 不知何处转载的了,请见我sohu博客: http://penrose.blog.sohu.com/98371766.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3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