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车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明灯之外是长空
squirrelroco 2019-10-15 10:50
个人分类: 玩耍|2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站桩
squirrelroco 2019-10-11 20:22
个人分类: 玩耍|2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领导的思维和正常人的思维
热度 8 zhgzhang 2017-1-5 10:52
最近去华东最大城市中某大学访问。 大学在该城南郊,觉得时间够用,就选择了乘地铁。 虽然每年都去这个城市,乘坐地铁的机会不多。此次乘地铁的体会:1 、车厢 狭窄、矮小且无行李架,伸手能够到车顶,非常压抑憋闷;2 、换乘非常不便,要走很远很远;3 、车站设置,离某大学非常远,要续乘公交车或出租。出租车司机们还非常牛X ,一听去某大学,都立刻拒绝。该城市出租车的混乱早有体会,每年参加学术会议,会场周围基本上没有正规出租车,都是漫天要价的“黑车”。 到了大学和教授们聊到交通,他们说了这样的往事,说当初建地铁线时,计划要从学校穿过,并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设站。不过要学校出钱几千万。校领导的思维方式很独特:地铁穿过校园会给校园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地铁站离校园越远越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满足校领导的愿望,本来穿过校园是“近路”的地铁线路,竟然要绕一个大弯绕开学校,凭空增加了建设成本和师生们去校园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现在的地铁站周围,既无商业群,也无居住区,冷冷清清。 不要说邻国日本的地铁如何方便快捷,就是我呆过的法国,里昂和格兰诺贝尔,轻轨车是开进校园、在校园内设好几站的!人家怎么就不怕“安全问题”?这些领导按说也都不该是土包子,应该是出国见过世面的人,怎么就做出这样愚蠢的决定?最根本的原因:领导们从来都是以管理文本,而不是以人为本!领导们也显然不是乘地铁上下班的!
2350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车站
renlimin2012 2015-7-2 11:51
从前的车站, 慢。 现在的车站, 一年四季,从头到尾, 一直是这么的热烈。 一列车,一到站,一阵沸腾,一阵平静; 一列车,一出站,一阵沸腾,一阵平静。 满车站都是左右摇晃的耳朵 , 满车站都是左右眺望的双眼, 满车站都是左右飘荡的 呼喊 。 耳朵,眼睛,呼喊 像是急于锁定目标的雷达, 焦急而专注地等待着她或他的出现。 等待是车站一个永恒的标签, 是人心底最响亮的呼唤 。 一张票,一站台,一列车,一个人, 等待着离别, 等待着再见, 等待着一个电话, 等待着一个短信, 等待着一辈子的祝愿, 等待着一辈子的诺言!
个人分类: 情感随忆录|2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火车站进站人群移动特点
vcitym 2014-1-19 10:53
在火车站进站等候上车,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经历和体验。但是从这些人群的活动特点上可以归纳出车站人群活动的一般特点。这里以北京为例进行简要总结。 一般人群的移动是按照进站时间的缩短而发生变化的。 北京站进站时间一般是:G和D字车是距离开车时间提前20分钟,T字头30分钟,K字头等其他车35-40分钟。 这里以G字头为例进行说明。 大约在开闸前30分钟以上,乘客一般按照自己的乘车知识和判断,以及车站的提示信息,随意在提示的闸口零星等候。这个时候一般不会超过20人,也就是10几个人作用零星、稀疏站在距离闸口一定距离悠闲地等车。 随着时间逐渐缩短,闸口的人数以及等候通道上开始逐渐增加人数,大约在开闸前15分钟,整个通道基本可以散布满稀疏的乘客。这个时候的人员一般没有紧密的感觉,一般同行者之间的距离大约1米以上。这样的距离一般随着距离闸口远近越越小。 大约距离开闸10分钟左右,车站广播开始提醒大家具体的候车信息以及注意事项。比如红色车片走第二通道,蓝色的走地体通道,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这个信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之前还是随机站队等候,乘客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有人员走动。广播后,一些乘客开始移动,主要是不同颜色的持票人在移动,向广播中的通道移动。也有一些有经验的乘客没有按照广播指令进行移动,因为他们知道站到那个通道都可以进入车站。同时,大家体开始向闸口紧密移动。乘客之间的间隙开始处于50公分左右。基本上仍然是随闸口越近越紧密。这是时候即使有些摩擦或小碰撞,人们一般也就看上一眼也就过去了。这种小摩擦假如是在其他场合,可能会发生升级。 闸口开启后,人们开始鱼贯秩序进入。 这样的一个过程在人群疏散以及ABM、CA等模拟过程中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规则依据。
个人分类: 技术相关|4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同的人生3——选择的维度
热度 11 lvnaiji 2013-8-15 08:35
吕乃基 哪一天记不住了,告别泉阳和湾沟,应该是1978年的6、7月间吧。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班上的学生,还有不少教过的其他班级和年级的学生,以及部分同事,一起到车站送行。小小的站台挤满了人,车来了,车站上哭声一片。泉阳和湾沟,毕竟倾注了我的青春年华……。 35 年过去了,已然淡忘。此刻,0862勾起沉睡已久的记忆,让我有机会在今日反思当年的选择。 人生,以及企业、学校,乃至国家,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无非就是一连串的选择,走过接踵而来的分岔。未必“从胜利走向胜利”,但一定是从一个分岔走向另一个分岔。每一次选择,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在所选择的道路上得到的同时,也就付出了另一条道路上的代价。究竟什么是“正确的”选择? 1978 年第二次进入复旦大学,不是化学系,而是哲学系,师从中国早期即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陈圭如教授,实现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根本转折。从1982年起,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上课,在全国各地做200余场讲座,对象有市民、企业家和官员。我的关于“科技黑箱”的观点被用作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博主关于 “ 科技黑箱 ” 论文被摘编用作2012高考语文试题 )。自2008年在科学网上开设博客,发文600余篇,点击129万余次。这是因我的选择而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然而我对不起那些学生,他们是那么纯朴和需要我。如果当年我毅然选择留下,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他们,或他们中的某人会因我而改变了命运……。看看时下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以及策划“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放弃了……机会、谢绝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优厚的待遇……,毅然留在贫穷偏远的山村,“默默地”一干就是二三十年,最终当上了十大“最美……”。这是另一种选择。 可是要是我选择留下,那么后来真实发生的一切,所有我教过的学生,听众,他们因听我的课和讲座,看我的书和论文,所感所悟,也就化为乌有。 选择和放弃,这两条道路究竟孰重孰轻,孰优孰劣? 结果自明,就摆在眼前。当然这里还是会引发伦理学的争论。 退一步说,如果难以从选择引起的社会影响来衡量选择的是非曲直, 那么可以由选择者本人因此而发生的变化来选择的正确与否。 30余年来,我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100多篇文章,策划编写了《院士思维》,出版《科技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等多部著作,成果获中国图书奖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3等奖,以及被评为二级教授。这些自然只是数字而已,并不代表什么。 可以从知识和社会化两方面来理解选择主体的变化。 文如其人。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是他内心世界的显现。知识,可以区分为知识的面和认识的深度。我没法知晓在各种情况下,我的选择会对他人有什么影响,更无从比较这样影响的大小和轻重;不过若是留在山村当中学老师,受环境和工作的制约,可以推知我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学识和见解,当然可以有豪言壮语和感人事迹,乃至达到某种神的境界。 社会化程度,即个人与社会彼此间的融合,同样会有深度和广度。我想象不出继续留在那里会与社会有什么样深度的沟通。沟通越深,我必定更深地嵌入于那狭小的环境之中。至于广度,那就想象一下一所山村中学吧。就生命而言,一个山村里的农民与乔布斯一样珍贵,就社会化而言,前者可以离群索居,后者不可须臾离开世界舞台,二者有天壤之别。当然,一旦成为神,如基督,如佛陀,拥有数亿信徒,则另当别论。再补充一句,这里说的知识和社会化都是指沿着人类进步的方向,而不是反之。 选择的正确与否,如果难以从贡献来区分,那么就沿着个人的知识和社会化两个维度判断。 多年后,我曾数次回到我度过最好年华的地方。一样的贫穷,而那山那水尚不如当年那样青翠和清澈,当年学生的情况更令人心碎。“子非圣贤”。我看不出,若是我留在那里会改变多少现状。但是我看得出的是, 若是我留在那里,我一定成不了佛,而是注定被环境所同化。 其实,数以亿计离家进城的农民工,就是怀着同样的梦想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留在山村,需要改变的是整个环境甚至整个社会;离开,需要改变的只是我自己。 对此,每个人可以自由做出选择。但是没有必要在个人面前横亘起社会的高墙让个人去碰,没有必要树起道德楷模让个人去效仿。感动只在一时一事,理性方可普遍长久。(大多数) 个人无力改变社会,但如果每个个人都努力改变自己,社会也就因此而改变。 这一点类似于亚当斯密所论述的市场经济。每个人虽然都盘算自己的利益,却在市场经济的有限规则和重复博弈中走向诚信(参见 当代中国诚信缺失的文化根源(原文刊《艺术百家》2012,5) ),并在演进博弈中推动社会前进。相反,道德高调的社会,却往往事与愿违。 附言: 不知可否由科学网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需要,本人愿意为白山市和吉林省尽绵薄之力。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211 次阅读|36 个评论
几个安全小案例分享——响应近期出现的法国留学生事件
elric1986 2013-7-27 03:19
做实验间隙休息之际,我给大家分享4个留学生的案例,谨防初到国外时的新生上当受骗。 第一个是我本人的经历 ,去年也就是2012年9月23日晚在布鲁塞尔南火车站(Brussels Zuid),因为第二天24号的飞机是早班6点多,所以打算在此火车站过夜,赶早班火车去飞机场。因为从根特出发有点晚,没能赶上去飞机场的最后一班火车,只能呆在布鲁塞尔南站了。到火车站时约晚上11点半,此时车站内部休息的地方人已不是很多,是不是的也会有警察巡逻,心里还算放心。时间过得真慢啊,特别9月底天气变冷,在空旷的火车站眯一会儿也很冷。过了零点后,警察巡逻的次数减少,大概为一小时几次吧,主要是赶走没票的流落街头的闲杂人等,当然也是为了旅客安全。 大约到了凌晨4点左右,我实在是冷的不行就想去找个暖和的地方呆着,于是就靠着一个叫Panos的面包店,店里员工已开始忙活了。ok,截至到目前,都正常,状况马上就要发生了。我当时想着带着大箱子和电脑包,还有个书包,共三样,包的位置是被偷的关键,时候我觉得,当时时大箱子在前,电脑包在大箱子后面,书包在大箱子右侧面,我站在电脑包后面。我是找个背后有玻璃,在拐角的地方,因为这样子我只要注意前面的动静和路人,背后是不会出现东西被拿的情况。我也有耳闻丢东西被偷的一些案例,可没想这即将发生在我身上,我本人还算比较细心的平时。大概在4点20左右,有两个中东地区摸样的中年男子,注意一般偷东西的,跟你搭讪的,大部分不是比利时当地人,都是些不知道从哪来的闲杂人等,土耳其人占多数,而且听说这些人专会挑亚洲面孔的人下手。 场景回放:两个人走过来,一个人见我落单,就和我搭讪要香烟,见我没给。接着就要钱,我当时手放在裤兜里,他就问你兜里是什么。他丫的,我兜里是什么关你屁事啊。他不依不饶,我说没钱,我不搭理他-(我估计他的同伴这时应该已经得手,把我的书包从侧面拎走了,转弯进了另一个过道,这是过会儿才知道的)。幸运的是第一个家伙突然问我地上放的包里有没有香烟,我就低头看,这一低头我着实紧张了,因为我放在右边的大包不见了。这时,我赶紧寻找眼前周围可疑人等,没有发现,我就想到可能是转弯了~果然我就站在过道的十字路口这,看到他的同伴也就是第二个一直没和我说话,突然不见了的家伙领着我的包正准备出地下过道,目测距离约20m。我不管了,相信周围肯定有便衣警察或巡警,我就大声叫到“Hey,hey,hey~what happened to you? Why did you take my bag? I will call the policemen?"第二个家伙见我发现了,就站着没动,此时我不敢去追拿回我的包,因为我的大箱子和电脑包还都暴露在第一个坏蛋的手边。我连续大声叫了几遍,就这样僵持了大概几十秒,第一个家伙可能是担心警察过来,不好脱身,他就慢慢走过去和同伴说了几句话,没听清楚。 他就拿着我的包回来给我了,我稍微松了一口气,拿回包不再理睬这个坏蛋,他的同伴等他送回我的包就走了。 事后我仔仔细细想了怎么发生的,这还是第一次发生在我身上,虽然我很小心。 几个小细节导致这次意外发生:1,这两个家伙肯定是老手了,有经验有预谋,他们绝不会耽误时间如果搭讪不成找不到下手机会,立马就会找其他目标。2,我虽说习惯了独立,内心有时还蛮胆小不够坚强的,气势上压不住坏蛋,要是我是那种一看就是悍匪刚放出来的那什么,估计他们也不敢下手。所以现在我绝对是短头发,光头也可以考虑,健身把身板子练练好,到时候追赶个几公里不成问题。3,我书包放的位置绝对是这次意外的关键,我应该把所有包都放在托运的大箱子后面,我在站在后面,那样坏蛋就不会从侧面下手了。4,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第一个家伙和我说话,意不在要香烟和钱,意在吸引我的注意力,同时转移我的视线到左边,他的同伴顺利下手拿走我放在右边的包。因为坦白讲,包被拿走时我是一点察觉都没有,事后想来也是心有余悸。 我想这也是我的一个经历吧,还好他们还回了包,要是第二个家伙没停下来站住,而是跑的话,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又不能去追,因为大箱子和电脑包还在第一个家伙眼皮底下,那就只能大声呼救警察和其他旅客了。 题外话:我的书包里几乎是我这么多年来的全部材料家当了,护照,id,银行卡,国内的身份证,还有各种学历学位证明,这边的硕士毕业证,CSC的公派证明,都是我认为最最重要的东西随身带着的,真是紧张到要命。 第二个的案例是我读硕士时听我一个国际同学讲的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他们一起去阿姆斯特丹游玩,几乎每个到欧洲留学旅行的都会去的地方,有red light street和sex museum,还有梵高博物馆,哈哈。 途中他们拍照,一个同学背了书包,就随手把书包放在给他拍照的另一个同学脚边。很蹊跷,拍完照后书包就不见了,拍照的同学也没注意到,这还算正常吧,被拍的人肯定也是在找风景或是摆poster,大街上那么多人,忽略了放在脚边的书包了。 很简单,书包就这样子被拎走了,这些小意外都是真实发生的,而且还蛮普遍的。 第三个我先申明是我们根特的 ,但不方便透露具体的人和事,加上我本人也了解不多,只是听说。那就只说个重点吧,事情发生在去年9月刚到比利时的留学生身上,两个人一起的,一男一女(没记错的话,待当事人更正)。从布鲁塞尔飞机场出来坐上来我们根特的火车,大箱子放在旁边,背的书包和电脑包那就像在国内一样,放到火车上那个横梁上面吧,很正常的日常行为。 聊聊天,缓缓神,休息下,一切还算顺利,终于坐上去根特的火车,马上就要到达心目中的学校了。从布鲁塞尔火车发出的车,途中会停靠布鲁塞尔北站,中心站和南站。我忘了是在哪个站出的意外,可能是在南站吧,状况就要发生了。 快到站了,据听说是旁边座位上的旅客起身准备下车,而是他却莫名地从裤兜里掏出一把硬币,然后还很不小心的掉了撒了一地。 这下子我们两位同学就着急了,这都快下车了,那么多硬币掉地上滚来滚去的,赶紧帮忙捡吧。我想这是每个善良热心的人都会主动去做的,这没有错,一个成熟的人不能因为别人的坏而放弃了坚持自己认为好和正确的道德与行为,可是这却被邪恶的坏蛋分子利用了。 就是短短的一会儿,火车停个站,大概1-2分钟的样子。捡完硬币了,那个人下车了(同伴也下车了应该是)。喘口气缓过神来的同学忽然发现放在横梁上的书包和电脑包都不见了,那就赶紧下车追啊,可惜啊~还是没有有发现可疑的,事后报案,和联系大使馆教育处,事情才算慢慢解决。 可是你要知道,托运的大箱子里都是可以丢的东西,真是要丢的话,书包和电脑包里面可是全部的家当和重要文件材料,包括电子版的。时候听说还有家里有做过相关的公证件,否则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突如其来的事故。 第四个就是前几天刚刚发生的我师弟身上的 ,具体的细节他还会慢慢与大家分享,我也不是了解很清楚。大概是上周出去布拉格玩,在车上把钱包丢了,所有玩意儿都没有啦,什么护照id啊,各种卡啊,都没了。 那可怎么办啊,紧张,慌张准确的说,还有一起的同伴好朋友帮忙稳定情绪~我还不知道具体的细节,暂且不说那么多了,我估计是首先报警,找当地大使馆领事部办旅行证件,得先能上飞机回比利时再说啊。 昨天又听说书包找到了,正在联系布拉格的中国学生帮忙呢,这也算是经历了一遭,体验会非常深刻啊。 我还开玩笑说这就和我在印度背包时被骗在警局呆了还几个好时一样,轻松的旅行当然是好的,可心酸的故事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成长吧。体验越多,经历变得丰富,遇到事情处理能力就会提高,这也许是旅行的意义吧,看风景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体验真实的世界才最重要。 旅行时,各种复印件和紧急求助电话警局和大使馆,朋友的一定要写下来随身带着,放在一边,或者小组中细心的人专门负责。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要慌张,当然这是难免的,报警,联系朋友和找教育处求助。 最后,祝大家在海外学习生活愉快, 不要忘了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这非常重要。 Brussels Zuid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5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车
热度 2 haojiafei 2012-5-13 14:58
今天是母亲节,决定在科学网写下我的第一篇博客。 我家门口就是一个车站。从上高中开始,我就离开了家,从家门口的车站出发。上高中的时候,开始每个周末都回家,后来学校开始补课了,就两个周、一个月回一次家。每次从家走的时候,妈妈就会指派爸爸到车站等车,如果爸爸远远地看到我要坐的车开过来了,就会迅速跑回家,喊我去车站坐车。其实我很不喜欢爸爸妈妈这样,尽管我知道他们怕我误了时间,但我总是觉得他们要让我赶紧走,赶紧离开一样。尤其每次爸爸都很着急地对我喊:“车来了!赶紧走!”我心里很不高兴。 直到有一次,爸爸满头大汗跑回来告诉我:“车来了!赶紧走!” 我说:“我不走,我不着急!”爸爸妈妈有点愣住了。 我说,我不想每次都让爸爸帮我等车,也不想让妈妈送我到车站。我说我自己可以的,我能掌握时间,不会迟到;我可以背包到车站,就几步路。 爸爸妈妈同意了。后来爸爸再也没有替我等车,妈妈再也没有替我背包送我到车站。我每次优哉游哉地吃饭,然后背包,缓缓地去车站。但其实我能从爸爸妈妈的目光里看出来,他们还是挺焦虑的,还是怕我坐不上车,还是怕我误了时间。他们内心里还是想去替我等车,还是想送我到车站的。他们为我想的,其实比我自己想的,要多很多。 每次回家,我会给爸爸妈妈提前打电话。每次到家门口的车站的时候,爸爸总是在车站等我。其实我知道,他自己不知道在等了多少趟车后,才等到我坐的那趟车。尽管家门口是个车站,但对我来说,家是我的终点站。
3832 次阅读|3 个评论
挤还是不挤?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1-8-30 07:16
挤还是不挤? --- 十八天的惊与喜( 2 ) 蒋继平 2011 年 8 月 29 日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登上了从酒泉到兰州的 K9202 次快车的 5 号软卧车厢。 我的票本来是 1 号卧室的下铺, Jackie 的票是上铺。 考虑到她年纪大,身体肥胖, 睡上铺很不方便, 我和她换了一个铺位。为此, 她和她丈夫 Pieter 非常感谢我。 在这一点上, 西方人是非常讲礼貌的。 一路无事。 列车按时到达兰州车站。 下车后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潮走出车站的出口大门。因为我们还要乘车到宁夏的中卫去,而且到开车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我们就在车站的出口大门和进口大门之间的地方找了一家餐馆吃早饭。 有一家是美国连锁店,肯德基炸鸡店( KFC )。 餐馆内的人很多。 我们找到一张桌子坐下后, 我让 Pieter 夫妇看好行李,我自己就去排队买早点。 站在队伍后边,一边排队一遍看菜谱, 以决定买什么食物。 几分钟之后,我突然发现我仍然是最后一位,原来比我晚到的人都跑到我前面去了。那些人根本不顾什么次序, 只顾往前挤。 我不想跟他们学, 还是按照次序排队。 结果总是在最后。 一位服务员大概实在看不惯, 她就从柜台内跑出来,专门来到我的身边, 问我需要买什么。我跟她订了三份早餐。 吃完早饭, 我们就去候车室。 在进入候车室之前, 必须经过安全检查。这个时候是候车高峰期, 有很多人在广场上要经过安检进候车室。 队伍排得很长。 我和 Pieter 夫妇照样按照规矩排队, 可是,人潮汹涌, 非常拥挤, 有些人根本不顾次序, 急着往前挤。尤其是在安检的地方, 我们三个人都有笨重的行李箱, 我们已经习惯了有条有理的做事方式, 因而, 我们按照规定一件一件地往安检仪上摆放行李和相关物品, 可是, 在我们身边的人, 不顾一切地往前挤, 急急地把他们的东西乱扔上去, 使我们感到非常吃惊。 通过安检, 我们来到了规定的二号候车室。 因为 2636 次列车是从兰州始发的 , 因而,候车的人特别的多。 候车室内各个座位座无虚席, 而且空地上也坐满了人。大概到离开车时间还有半小时的时候, 有经验的旅客们就开始在检票口自动排队。 由于人实在太多,车站又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 人们前推后拥,拥挤不堪。 我们三人在这拥挤的人潮中, 即使根本不想挤, 也没有任何办法, 只能随波逐流, 跟着拥挤的人潮往前移动。 在推推撞撞的尴尬处境中通过了检票口, 急急忙忙地来到了 13 号车厢。我们随身带的行李箱的尺寸太大,车厢的行李架上根本不能放, 只好把它们安放在床底下。到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发现, Jackie 的大行李箱已经被割开了两个大口子。 经过这个过程, 我在想,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我们应该学会挤,还是应该像在美国一样, 按照次序排队? 不去挤的话,那么, 我们永远只能在最后, 会不会因此而失去规定的车次。去挤的话,有这个必要吗?要是大家都能按照次序排队,不要争先恐后,车站管理上加以一定的改善, 以保证各位旅客能准时从容地登上自己的车次, 那就根本用不着挤。 从内心中说, 我不想挤, 也不愿意挤!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8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带个笔记本电脑出差很不方便
热度 6 xupeiyang 2011-7-15 16:28
其实带着笔记本电脑出差很不方便,很累赘。 车站、机场的人都背个电脑,好像是必须的,其实很多人不一定需要。 安检时,拿出来 整天陪着它,无法好好休息 最大的问题是担心遗失 被盗了就麻烦啦 宾馆房间里没有电脑,五星级的也没有,不像话,太不方便啦,商务区也没有网吧,还不如有些洗浴中心有网吧呢。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3147 次阅读|9 个评论
【博问大赛】离别的车站
lixiaoyan 2008-11-4 19:30
很早以前就说过,很讨厌去车站,尤其是离别的车站,今天外公要回家了,真的很遗憾,在医院没有好好陪陪外公,我赶到车站已经是11点了,刚好错过了11点的班车,只好买了12点的,我是很高兴,可以再陪陪外公,真的好高兴 心里莫名的难受,一个下午头都晕晕的,趴着睡了一个多小时,PPT也看不进去,那些试管也不想洗,明天再说吧 那些逝去的岁月就像沙滩上的脚印,再也寻不着心里为两个女同胞默默的祝福希望她们永远快乐 关机了
个人分类: 智慧人生|2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