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平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就这样窝囊的活着
热度 2 xcfcn 2012-12-7 18:50
不敢谈理想。 也不敢说自己平庸。 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活着。 像自己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个人分类: 杂论|120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什么我们尽了努力还是平庸
热度 31 jiangjiping 2012-5-21 07:53
为什么我们尽了努力还是平庸 蒋继平 2012 年 5 月 20 日 前几天科学网的彭思龙博主发表了[我们平庸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平庸]( 1 )一文,被编辑部加精置顶, 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他从四个方面谈论了导致中国人平庸的因素, 分析的相当有道理和深度。 可是, 很但率地说, 彭先生的分析只是从主观意识上来考虑的, 因而, 谈及的是影响人生成败的一个主观因子, 而忽视了影响人生命运的客观因素。 凑巧的是, 今天我又读到王成社博主的[ 成就人生的七大要素 ]( 2 )一文。 王成社先生把天赋,生活环境, 个人喜好,个人努力, 有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受到社会群体的认可和机会运气看成是影响了人生的七个要素。 他在博文的最后一段给了一个总结, 现抄录如下: [这七点是成就人生的基本要素,集少点有小成就,集多点有大成就。大部分人都是集少点,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多点聚集。所以人生大多数人是平常人,小成绩;只有个别人是杰出人才,大成就。举个形象的例子像球王贝利,首先他遗传基础好,和他同时踢球 的球友很多,他成了球王,说明他天赋好适宜足球运动;其次是他生在了足球王国,使天赋得以发挥,如果他生在中国的一个山沟里,不知道什么是足球,就不可能 踢球,何来球王;第三如果他因某种原因不喜欢踢足球,不刻苦去训练,怎么能成为球王;第四,即是他球踢得很好,如果国民都不喜欢,也没有比赛的平台,谁能 知道他呢?谁赏识他呢?他有什么影响,有什么价值呢?。由此可见,球王贝利是集多点于一身才成了球王。] 我是比较认同王成社博主对人生成败的看法的。 我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努力这条路的,而且是尽了努力的( 当然, 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可能不一样)。 不管这种努力是主动的, 还是被动的, 在现在的中国, 从幼儿园开始,几乎每个青少年都在努力奋斗, 为了将来能进入一所理想的好大学, 为自己的优秀前程创造有利条件。 因而, 很明显, 人们选择的是优秀, 人们努力也是为了优秀。 但是, 社会现实很残酷, 尽管我们大家已经尽了很大努力, 可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仍然很平庸。 中国大量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在一致努力, 希望和选择能够进入像清华和北大这样的知名学府。 可是, 他们中有多少人能够如愿以尝呢? 这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而是清华和北大选择的结果。 所以, 我认为人生的成败不但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 所以, 一个人是出色还是平庸, 是自我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综合产物。 拿王博主的 7 要素来说, 其中的个人喜好和个人努力属于自我选择, 而其他的五要素属于自然选择。 很明显, 个人选择对人生成败的贡献还没有自然选择的贡献大。 因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我们虽然尽了力, 但是, 还是很平庸。 这么说是不是宿命论, 也就是说个人努力是不是不重要? 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在家庭背景, 生活环境和个人天赋很相近的情况下, 个人的选择和努力就成了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同一个家庭中的几个兄弟, 他们的天赋和生活环境应该很相近, 每人的成就差异就是个人的选择和努力不同造成的。 其实, 平庸是世界的主流, 杰出的人物是少数。 正因为这样, 这个世界才充满魅力。 要是大家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大家都依靠杰出的天赋成为杰出的人才,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逊色得多。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一个人如果不努力, 可能连平庸都做不到,就会处于社会的下层。 在这种情况下, 生活只能用可怜和悲惨来形容了。 (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572340.html ( 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002-572928.html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8692 次阅读|63 个评论
选择平庸还是追求卓越?
热度 1 xuexspoc 2012-5-18 12:29
是放纵自己,选择平庸呢?还是潜心修炼,步步为营,追求卓越? 还是选择后者吧,哪怕每天只前进一点点!
3445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活:我们平庸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平庸
热度 123 stone1971111 2012-5-18 11:12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好比即便在村子里,也希望让别人尊重,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牛。但是我们很遗憾的发现, 不管我们的主观愿望有多么强烈,最终的结局我们还是很平 庸,并没有成为自己想象中那种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我个人短暂的人生经验,加上看书得到各种信息,个人以为, 这不是外在原因和先天缺陷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在潜意识当中选择了平庸 。这就是很矛盾的,表面看,我们并不希望平庸,但是为什么潜意识中选择平庸呢?我认为如下几条可以探讨。 一、中国人的现实主义情节造成了我们选择的保守性。 我们生活在这个土地上,从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受到这个土地上的各种明文化和潜文化的影响。其中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其中积淀最深厚的一种文化。我们的父母师长,无时无刻都在传递这种精神,但是正是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让我们变得更加平庸。 实用主义让我们需要立刻看到效果,而不是长远的虚无缥缈的未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下的最优选择往往不是历史的最优选择。 整体原因还在于我们的目光往往并不长远,只看到现在,是远远做不到整体最优的判断。西方人总的来说喜欢冒险,在不知道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奋斗,这样即便不是个个都能成功,但是毕竟走出了局部极小值的范围。 对现实利益的过分看重也限制了我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得我们总是去思考身边的问题,而不是思考更广泛的问题。 二、我们对于结果的重视远大于过程。 成王败寇的历史给我们太多的告诫,那就是一定要好的结局。实际上谁都不知道如何达到好的结局。结果是坏的,那这个人就是坏的。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思想抹杀了人性中复杂和丰富的本质。 当一个人在风光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跟着捧场和赞扬,而不去看他成功的过程和真正经验,也不去赞叹其中的各种值得分析的精神,我们看的都是表面的东西,这使得我们往往失去自己成长的机会。 我们可以看历史上的各种文学和历史书,很少有客观的,大多数一边倒。 这种文化氛围并不是适合各种有意义的探索,因为我们不能真正的尊重所谓的失败者。 三、思想的懒惰让我们平庸。 我们在大多数成长的过程中, 思想是懒惰的,因为我们过于相信老师,相信名人,把自己的未来完全的交给别人。 谁说中国人勤奋,勤奋只表现于体力劳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动脑筋。 我们把太多的时光浪费在小事情上,把太多的关注浪费在口舌中 。法国的勒庞在他的书《乌合之众》中详细分析了类似现象。为什么一个个好人,最后可以被一个领导引领到一个危险的地步。这种群体心理的扩大化,导致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失去了独立的自我,甚至以参与其中而感到自豪。说中国人聪明,也都体现在小的细节上,我们可能在精雕细刻上有自己的思想, 自秦朝之后,中国似乎就没有新的思想,这就反映了我们思想上的懒惰, 我们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在享受而不知道自耻。 四、贪心让我们平庸。 我们大多数人表面看是对人都很好,但是往往 实质上是贪婪的,既希望事业成功,也希望声望成功,也希望生活成功, 实际上,世界上肯定不存在这么完美的事物,包括人生。 我们的贪婪使得我们在每一个选择中总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会去选择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这在《失败的逻辑》一书中做了有趣的分析,我们之所以选择去做一件事,在内心深处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大致的预期,我们的选择恰是我们很容易达到的,而我们不选择的,往往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如果一切都是没有风险的平静,平庸是必然的结局。梁漱溟是个倔老头,但是他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他敢于和毛主席对着说,尽管他要付出自己的代价。 可是与其没有精神的活着,还不如有精神的死去。 我们不是没有成为杰出者的潜力,也不是没有成为有用人才的条件,我们最终成为了平庸的人,成为社会上可有可无的人,那是我们潜意识中选择的结果,我们过于现实主义,过于重视结果,我们过于懒惰,也过于贪心,因此,对于平庸的结局,我们也似乎只能“幸福”地面对。
个人分类: 空闲时光|30482 次阅读|260 个评论
平庸与杰出
热度 3 yyhsci 2011-12-25 19:15
2011 年 12 月 25 日星期日 师弟借我一本书《把时间当朋友》,上面谈了一些平庸的人与杰出的人之间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区别等等,师弟在旁边写了一些批注,把自己的感悟也写在其中的空隙处,有些虽然有些道理,但却显得有些不成熟。 师弟是本科毕业工作了一年再考研的,估计在那一年中,也经历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也慢慢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决心考研,希望通过自己的三年努力,自己能够在专业上能够有所突破,也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所以从进校起,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呆在图书馆啃那些专业书,而对于其他的事情却不怎么关心,实验室的组织的一些业余活动基本上不怎么参加,有时虽然参加了,却也不主动融入。 我较能明白他的一些想法,因为自己大学开始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生怕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总觉得被时间追着,每天都有计划,每天都忙不停,可是后来却发觉,这却不是真正好的学习状态,虽然有时候也能很沉浸于其中,但失去的东西仿佛更多,不能很好地处理好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事情,一经受打击,很可能把自已业已坚持的东西全部放下来,进而怀疑起人生,怀疑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好在自己后面也慢慢地康复过来,到现在虽然觉得那种状态也让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但终归不是一种最好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不过也或许只有经历过了那种状态才能知道什么才是更好的状态吧。 回到书中的批注,我却觉得他对平庸与杰出的理解还不够成熟。当自己很努力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时,看看周围的人,的确是没有如你那样努力的人,此时容易把自己想象成杰出的人,或许以后会杰出,而周围很多人却不是,这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可现实中我却觉得不能如此的区分。向我们周围看看,能找出多少真正杰出的人?大多数人注定会平凡或者平庸。况且谁也不能保证谁一定会杰出,谁又能断定谁将平庸下去呢?一个真正在走向杰出的人,不应该拒绝向周围的人交流与学习,而应该是一种虚心的接受。 我相信一个真正想要杰出的人永远是在超越于自己的平庸,而不是在区分自己与他人。
个人分类: 点滴思考|2963 次阅读|6 个评论
学习漫谈(63):平凡而不平庸 缺条件而不缺精神
热度 14 sqdai 2011-10-8 06:29
过节,看电视,很欣赏“我要上春晚”这档节目。昨晚,看到青藏公路沿线高山兵站战士自编自演的一个小品,听到其中有一句台词:“我们兵站战士平凡而不平庸,缺氧而不缺精神!”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我们做人应该这样,做学问也应该这样!因此,将其中的提法稍作变动,用作这次学习漫谈的题目。 唐古拉山口的兵站,海拔 5321 米 ,全年平均气温零下 7 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 45 摄氏度,周边没有鲜花,没有小草,连高原苍鹰都不愿意停下来落脚。就是在这样的苦寒之地,一群兵站战士守卫在那里,保卫着蜿蜒在“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给过往车队送去温暖。在寻常日子里,生活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常年驻守在那里的战士喊出:“我们平凡,但是不平庸!” 查词典,“平凡”、“平庸”都有“寻常而不希奇”之意,似乎差别不大,但细细体味之下,还是有微妙的差别,“平庸”含有“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意思。可爱的兵站战士(如今多为“九〇后”)懂得生活的真谛,他们懂得所在平凡岗位的不平凡的作用,硬是要把自己造就为非平庸的青年人材!在平凡的送往迎来中营造乐观向上的氛围,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刨雪开路,为人排忧解难,同时练就自己的钢筋铁骨。 我经常说,在做学问方面,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天才,平凡得很,不可能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叱咤风云,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从而名垂科学史册。然而,我们应该像兵站战士那样,全身心地投入科研教学,心无旁骛地做学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尽管我们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成绩依然平平,但只要尽力了,奋斗过了,就可以问心无愧了,因为,我们虽然平凡,但曾努力为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尽管很不起眼)。当我们走到生命尽头之时,就可以像保尔 • 柯察金那样感慨:“ 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所以,对我们这些做学问的凡夫俗子而言,应该把“追求卓越”这句口号改成更容易践行的“追求不平庸”! 听到高山兵站战士述说的艰苦条件,我们平时遇到的“困难”真的算不了什么。在极端缺氧的环境里,一次百米冲刺就可能命丧黄泉!但是,他们咬着牙挺过来了,还生活得乐滋滋的,比方说,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在雪地上摆起啤酒瓶,用篮球打起“保龄球”;再如,小战士给慰问团的女歌手献上象征着坚忍不拔的“骆驼刺”(一种高原植物)。他们的口号是:“我们缺氧,但是不缺精神!”他们爱兵站如家,每个复员战士都对兵站恋恋不舍。 做学问的年轻朋友可能遇到另类困难。据我平时了解,主要有: 1. 做学问的环境不理想,干扰多多,无法心无旁骛地静心学习、科研; 2. 学习、科研的基本条件不理想,缺少必要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等; 3. 申请资助项目屡战屡败,似乎一下子很难出头; 4. 缺少高人的具体指点,学习科研不得其门而入; 5. 生活压力大,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保证衣食无忧、居有定所。 还可以列出很多。应该说,有些困难不是以某个个人之力可以一下子解决的,需要科技主管部门顺乎民心,有所作为。但是,就是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应该向兵站战士学习:“我们缺条件,但是不缺精神!”有些境况,经过自身努力,是可以改变或改善的,只要我们有藐视困难,勇闯难关的精神!科学研究是对未知的探索,没有这种精神必将一事无成,而有了这种精神,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摸索前行,创造出非平庸的成绩,乃至大一点的成果、成就。 总之,要努力做到“缺条件而不缺精神,平凡而不平庸”。愿与朋友们共勉之。 写于 2011 年 10 月 8 日晨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8907 次阅读|22 个评论
做平庸的人——读金汕博文“我佩服林彪的大女儿”有感
热度 2 fqng1008 2011-7-27 08:46
读金灿的博文“ 陈士榘上将之子:我佩服林彪的大女儿”,其中谈到陈人康先生(开国上将陈士榘的儿子)的一些感慨。他们那些红色后代常常一起聚会,大家都是一介平民(做高官的一般不参加),心态都很平和,感到不高高在上的日子也很踏实。尤其是林彪的大女儿林晓霖,在参加了2007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114周年的大型文艺演出”后,时间已经很晚,仍然坚持自己坐地铁回去。陈人康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拥挤的人群中不禁感叹:“她当年可是‘红色公主’,中国人都没有车的时候,她家有了中国最好的车,如今中国那么多人有车,她还在挤公交车。我真的很钦佩她!” 是啊,红色后代也必然要进一步分化,接班的接班,接不了班的大多数自然要做平民。我很欣赏那些做平民的红色后代,他们以平常之心看待功利得失,父辈的功过以及彼此之间的恩恩怨怨都化为云烟,大家尽可能享受平凡的友谊,与那些做高官的红色后代自然不同。也许,从老一辈的观念(除少数人看穿官场的外),大多数是想子孙后代都能接班,能够接班的是成气的,接不了班的是不求上进。但是,接不了班的更有平和心态,更符合未来的公民思想,这使我想到应该提倡“做平庸的人”。 也许,作为等级社会的中国由来已久,“望子成龙”思想是等级制的必然产物。如此一来,中国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缺乏做人基本素质的“精英”,他们竭尽全力唯利是图,满脑子出人头地,一心一意的想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他们没有平等观念,没有“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只奉行“要做爷爷,必须先做孙子!”这样的“精英”难道还是“精英”?这样的人还能够成为社会的推力? 作为“地球村”,自由、平等、公正以及相适应的法制社会是大家共同的信念,特色的等级制不能坚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逐渐改变过去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特权思想而不是相反,因此我倡导“做平庸的人”——因为,平庸的人更接近本质的“人”! 附金汕:陈士榘上将之子——“我佩服林彪的大女儿!” (2008-03-14 10:58:18) 林彪前妻张梅与女儿林晓霖 陈人康(右)与李天佑上将之子和毛泽东女儿李敏 章帼艳摄 毛泽东女儿李纳陈人康摄 将帅子女纪念平型关战役70周年陈人康摄 林晓霖在父亲林彪像前 将帅子女参加林彪诞辰100周年,前排右起第6人为林晓霖 林晓霖手迹 陈人康先生是开国上将陈士榘的儿子,我和他(还有陈义风先生)共同完成了30余万字的传记《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完成后,我们感到这毕竟是上一个时代的人物,能否被当今的读者认可还是个问号。但是书出版后,这个疑虑终于打消了,国内各报刊转载不计其数,尤其经过新浪读书频道的推介,点击达到几十万人次,新浪读者不少留言让人感动,有位年轻的读者说:“我是八零后,看了传记,真悔恨为什么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这是多么朴实的语言!新浪至今仍把这本书做为推荐书,长时间的挂在相关栏目里。 陈上将那一代人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他们也走了不少弯路甚至错路,但他们的理想是纯真的,干劲儿是巨大的,付出的鲜血和生命是惊人的。而他们以忠于一个人为信念,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遗憾。正是一段理不清的历史和一个复杂的人物,使得这本书在2007年最佳图书评选活动中,以38.3%的得票率高居人物类图书第一名。 为此,我最近和陈人康做了一次交流,陈人康先生说:“不仅仅书取得了好的影响,而且我本人也像新闻人物一样,被很多报刊采访,尤其凤凰卫视著名栏目‘口述历史’的主持人曹景行与我对话40分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时间我所在的对外经贸大学的同事都惊奇地问我,你父亲和毛主席在井冈山熟悉了?这本书出版,恰逢秋收起义80周年纪念、井冈山纪念活动、平型关大捷70周年纪念,我都做为当年战将的后代参加了。我们一些将领的后代聚到一起都感慨万千,父辈当年出生入死、叱诧风云,现在都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们自己都成了老头儿、老太太。我们相聚,大多数人都是一介平民(当年高干子女如今做高官的也不少,一般不参加我们平民的聚会),但大家的心态都很平和,感到不高高在上的日子也很踏实。在纪念活动中,不少将领的孩子成为朋友,大家交谈起来格外亲切。一位上将的儿子看过这本书后对我说,这本书不错,咱们的老爷子都信毛泽东。但是我要是写我们老头子,绝不用你《一生紧随毛泽东》这个书名。我们老爷子文革被抓起来,他一直认为不是毛主席的决定而是林彪迫害,总认为最多是毛主席受到林彪蒙蔽。后来陈锡联上将告诉我父亲,说抓他的决定确实是毛主席亲自批示的,这让他父亲很失望,但这位上将的儿子却感到很正常,他认为到了上将级别的人被抓,毛泽东不会仅仅是受蒙蔽。” 陈人康还说 :“在井冈山我见到了王佐的后代,王佐、袁文栋当年带兵投靠共产党,可以说是井冈山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可惜后来被错杀,成为冤案。如果不是冤案,他们无疑都是高级将领,但冤案造成他们的孙辈依然在大山里。想起来,像我这样的家庭应该是很幸运的了。” 陈人康还特别提到,井冈山人曾经说起一件让他们很不理解的事情。一位重要人物的孙子到井冈山非要住总统套间,接待的人做工作,你住在你爷爷住过的地方多好,这个年轻人不干,一再做工作才勉强接受。我们一些五、六十岁的人听了都摇头。 陈人康特别提到,2007年年底,这些高级将领甚至国家领导人的后代,在一起搞了一个纪念林彪百年诞辰的聚餐。参加者近百人,刘少奇、任弼时、罗荣桓等领导人的后代都参加了。陈人康说:“刘少奇和林彪的后代坐在一起,这说明这些后代更记得父辈一起出生入死,愿意淡化文革的不幸经历。这个活动是林彪的大女儿林晓霖组织的,我真的很佩服这位大姐。在聚餐前,林大姐说‘感谢大家赶来参加父亲诞生百年的活动。我向受过父亲打击的人道歉,向受到父亲牵连的人道歉。’我们知道她的父亲在革命年 代有功绩,但在文革中有罪。咱们这本《一生紧随毛泽东》也非常鲜明地道出我父亲晚年的评价——林彪是个罕见的军事天才。我们感到林彪的女儿很客观地看待他的父亲和历史,在事隔几十年后还不忘道歉,是很有大局观的。林晓霖很细心,事后她把我们几十个人的合影照片一一邮寄来,而且按照位置注明每个人是谁的后代,字写得很漂亮。” 陈人康介绍道:“林晓霖是林彪与前妻张梅的女儿,我父亲说过,张梅无论人品还是外貌,都比叶群强得多,林彪闹到那一步与叶群有很大关系。林彪在抗日战争初期去苏联治伤,张梅也跟了去并在苏联生下了林晓霖,后来林 彪从苏联回延安,与张梅的婚姻关系中断,不久林彪与叶群结婚。林晓霖记忆中,父亲对她非常疼爱,可是作为继母的叶群,经常从中挑事,林晓霖就回到生母身边长大。林彪文革前仕途一路顺风,文革中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叶群对林晓霖这个非亲生女儿态度冷淡,后来由叶群口授,秘书记录整理,写成一份所谓的《林彪声明》,大意是:晓霖一贯反对我(林彪)。她在外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并不代表我,我概不负责。从现在起,我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其实这件事林彪根本就不知道,恶毒后娘把她发配到西北大沙漠中的一个武器试验基地工作多年。” 陈人康还说:“那次活动后,我与林晓霖有了联系。2007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14周年的大型文艺演出,我想邀请她去,但由于林彪和毛泽东最后的关系,我顾虑她是否愿意去。我还是打了过去,林晓霖很坦然地说,‘纪念毛泽东的演出,那我得去’。她赶过来看演出,而且聚精会神,看的很投入。演出结束,时间已经晚了,她又没有车,我说把她送回去,林晓霖坚持自己坐地铁回去。我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拥挤的人群中不禁感叹,她当年可是‘红色公主’,中国人都没有车的时候,她家有了中国最好的车,如今中国那么多人有车,她还在挤公交车。我真的很钦佩她!”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4433 次阅读|3 个评论
平庸的起源
热度 1 metanb 2011-7-3 13:08
按:最近有一些关于“拒绝平庸”方面的博文,主要是起源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下面是早先给所带 研究生发过的两封email(节选). 2011.5.13 根据我前半生的经验,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奋斗经验,我想送你一句话:无非常之举,无以成非常之事。 这句话我最早大约在2001年前后跟一位朋友讲过。平常的人从生下来到老都没有整块的时间去做一件 事情,我想这大概就是大多数人平庸的起源(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建议你了解史玉柱和 求伯君的传记或经历,应该会有启发。 我希望你在这几年能静下心来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结合学业),至少是开个头、打下基础。 你现在应当尽量设法推掉一切不必要的事情,不要因为眼前的小利而耽误了人生的大前程。有时候你要 学会说不。当然,我有时会让你帮我做些事情,但不会没有限度。 我因为最近很忙也顾不上具体指导你,希望尽快将边界元的程序完成并调试、优化代码;在此基础上 进行 GPU编程的学习,同时逐渐实现边界元程序的GPU编程改造。 以上的话,希望你能多想想,并付诸实践。 2011.5.11 研究生期间时间很宝贵,我的建议是集中精力弄通一两门技术,提高英语水平,切忌 分散精力。我注意到你现在的时间已经分割成很多碎片,这样很难做出什么显著的成绩。 通常的情况是:人们对自己没有很大的期望,而周围的环境也没有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 于是就那样想当然的平庸下去。希望能够注意这一点。
个人分类: 心路里程|2398 次阅读|1 个评论
何以“拒绝平庸”?
热度 21 boxcar 2011-7-2 19:17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昨天 在马臻老师的博客中看到了一篇江苏省的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 1 】。我不想去评价这个比我小大约 20 岁的高中毕业生的文章,只是 觉得这个题目本身挺有意思,按捺不住一种想一试文笔的冲动,决定用一个类似的标题,专门写篇博文。 当然,我这篇博文肯定没机会得满分,因为按照我的风格,它通常会是“错字连篇”(撷英太多!)的,按照当年我的高中语文老师的扣分标准(一个错字扣 5 分! ),很可能迅速扣到零分。而且,由于可能给很多语词做出了过多与正规语文教学完全相悖的解读(拆字),加上我总是喜欢沿着“跑题”的方向去写作的恶习,如果我亲自下场参加高考,很可能由于这样一篇作文,把整个语文考卷清零的。好在我现在是在科学网上写博客,这里只有阅读、点评、推荐和小红花的多少,没有成绩,更与能否烤上大学完全无关的。不扯别的了, 言归正传,写上我的作文——何以“拒绝平庸”? 要“拒绝平庸”,必先“咀嚼平庸”(疑似错别字!)。应该先弄清楚“平庸”是神马(注意,又一组错别字货真价实的错别字!)?答:平庸不是神马。因为,“平庸”首先不是万众敬仰的神,恰恰相反,平庸经常是被人们蔑视和唾弃的。“平庸”也不是神仙的马,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神仙们的马(座驾),自然也不会平庸。看看西游记里那些神仙们的座驾们,即使落入凡间,也个顶个都是身怀绝技或宝器、啸聚一方的妖精,抓个把唐僧跟玩儿似的,本事捅天的孙悟空都奈何不了它们,怎会“平庸”?!。如果说“平庸”还有可能是“马”,那也只能是“骈死于槽枥之间”的“牵犁马”或者“潜力马”,最平凡、最普通、干得活儿很多很重,吃得很差的那种,而绝对不会是已经名动江湖、身价不菲的“千里马”或“钱利马”。 这段“神马”说完,大家马上应该明白,所谓“拒绝平庸”,大概是要避免充当社会上那些吃苦受累出大力赚小钱的寻常角色,而要去追求卓越、彰显突出,坚决争当“千里马”,努力摆脱“潜力马”,最好能一步登天成为神仙彻底地摆脱平庸,即使退一步讲做不到神仙,起码也要去混个金毛狮子吼、白龙马啥的“神马”的岗位。为啥社会上有那么多人要不遗余力地往上爬、不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 X ?当然是因为他们都要努力“拒绝平庸”。从这个意义上讲,“拒绝平庸”这个响亮的口号在促进个人乃至社会进步方面似乎是很给力的。 然而,“拒绝平庸”说来容易,想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试问:世界上是“平庸”的人多呢?还是“不平庸”的人多?答案自然是“平庸”的人多,“不平庸”的人少。由于“不平庸”的人注定是很稀少的,想要做到“不平庸”也就格外的不易,至少不是喊出一句“拒绝平庸”的响亮口号就自然而然地做到的,而应该志存高远,付出非常非常多的努力,通过不断地完善、提升和超越自我,逐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所说的“拒绝平庸”,恐怕还带有拒绝与大多数常人为伍,或者拒绝成为普通人的涵义。如果个人的天赋很高,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顺利,那么或许有条件真正做到“拒绝平庸”而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但是,如果天资寻常,人生际遇也很一般,个人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并没有强大到能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地步,最好还是安安稳稳地做一个普通人,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而不应在“拒绝平庸”这种大而空的口号驱使下,为了证明自己的非凡和卓越去拼命做那些完全力不从心的事情,结果一再品尝失败的苦酒,最终留下一阵阵“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哀叹。 总之,卓越者自然会选择“拒绝平庸”,奋进者也将不断尝试“拒绝平庸”,但若由平庸者本人去“拒绝平庸”,最后被拒绝的很可能是“自我”。 参考: 【 1 】马臻: 高考满分作文不过如此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461047
个人分类: 社会|5984 次阅读|56 个评论
平凡还是平庸?
huanglu 2010-6-9 11:57
如今,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平庸经常与平凡混为一谈,平凡成了平庸无能的代名词。其实平凡是指:不高傲、不崇高、不夸张和不虚饰,它是一种平常而不庸俗的状态。平庸是指寻常而不突出,没有作为。二者显然有着很大差别。 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不必苛求自己一定要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来,在平凡的事情上也要脚踏实地。平凡的人如果抛弃自己的理想将会体现出另一种心态,即平庸,或是终日碌碌无为、随波逐流,或是敏感于名利的得失之中,斤斤计较。平庸之人的心态是老迈的、消极的,永远是这个世界的看客,连参与的勇气都没有,最终一无所有。 平凡与平庸,是生活中两种不同的状态。平凡之人虽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但是他们能够正确地估价自己的能力,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从而找好自己的位置,脚踏实地锻炼自己的才能,为走向成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平庸之人则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无所用心,在理想追求上或安于现状,故步自封,或慨叹命运的不公,自命不凡、牢骚满腹。 但是在很多人眼中,脚踏实地与碌碌无为的界限是不明晰的,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拒绝平庸呢?关键在于培养追求卓越的心态。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善尽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飞利浦公司的口号,也是每一名飞利浦员工的理念。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人生活在世上不求有所为,但求有所事,无所事事是最糟糕的。我们可以平凡,但决不可以平庸!平凡的生活中,我们要拥有不平凡的心,认认真真地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人。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同样写道: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地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平凡还是平庸,很多时候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或许你努力奋斗后不一定会成功,却会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不平凡的光彩,如果你没有目标没有责任感,就只能一步步滑落到平庸的深渊。 可见,一个人不管从事哪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只有这样,追求完美的念头才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变得根深蒂固。正如《人力资本》杂志的调查结果:90%的优秀推销员都不是口才很好、擅长交际的人;相反,他们的性格偏内向,相貌平平,然而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品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人。 生活其实是很公平的,得到的和失去的总是在平衡之中转变着。也许你不是最优秀的,但只要你能始终如一地向着目标前进,在激烈的竞争中没被淘汰出局,度过寒冬,坚持到最后,你就是胜利者。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不也是这样吗?只要我们认真地做好自己平凡的工作,我们就能远离平庸,把平凡做成伟大,从简单中看出不平凡来。 评价他人,总是轻而易举。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是否走出了平庸这个狭窄的盒子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80 次阅读|4 个评论
平庸
metanb 2010-5-14 14:09
它起源于信仰,就是那种对平庸的深度信仰。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
metanb 2010-3-16 13:56
不应是劝说学生甘于普通和平凡的地方--普通和平凡就是指平庸和没出息。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167 次阅读|1 个评论
平凡
metanb 2010-2-20 19:35
即平庸。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庸
metanb 2010-2-20 19:35
你平庸是因为你和周围的人都将自己看得平庸;然后,你就决定去做一个平庸的人。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优秀与平庸
zhenzhong 2010-1-24 15:16
一个优秀的人如果太长时间沉默,太长时间没有奖励或表扬,他会慢慢的退化,退化成平庸。 可是回过来想,如果他做的一切都是平庸的,没有吸引公众和社会眼球的东西,那又凭什么来获得认可呢? 如果是优秀的人就应该有取得社会的认可成果。怎样取得社会的认可呢?那要看社会有什么评价体系,比如:搞学术的看论文发表情况。如果你一篇论文都没有,尽管你做了很多事,可谁知道你做了什么啊?不知道你做了什么怎么来关注你啊? 所以,尽管个人有自己的个性,必要的时候也要抽出一些时间来迎合一下社会所谓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被社会认可,以后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人类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复杂就复杂在人性的多样性方面,。既是一个群体,就必然有群体规则。人类数千年的实践证明,群体规则有诸多的好处,它有利于人类向前发展。个人服从社会规则是有道理的,也是对个人有好处的。 ( 忙里偷闲一下,发表点自己的体会,偶尔所感,可能会表现出浅薄,见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庸
metanb 2010-1-14 19:08
即大多数。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 平庸并不幸福
gwailee 2009-7-12 01:33
平庸并不幸福 李貴 2009-7-11 题记:这篇短文是我今天对一个失落朋友的谈话,稍加润色。题目还是我的那位朋友想的看来效果不错。借此分享给大家。 我曾一度以为平庸就是幸福,没有做歌星影星的烦恼,没有做名人的压力,没有做白骨精的紧张。后来,我发现错了,平庸并不幸福。 如果人生就是游戏的话,你发现你老是输,总不是滋味。 如果人生就是马路的话,你发现马路太直,看透了,没意思。 站在人堆里不被人发现的感觉其实是并不很好。 我曾经很平庸。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有这样一段值得品味的事情:我初中比较贪玩,学习成绩排到年级一百开外。一年级期末的时候,看见那个年级第一名的人拿了奖,很得意,我很不是滋味。 接着我开始观察他,模仿他。他晨跑,我也跟着,他学习我也跟着。有了参照物,学习不再平庸。一年后,我考了全校第八名,再一年就是第五。中考的时候,我考了全镇第一,他名落孙山。 超越平庸让我感到满足。看来,没有参照物,一路第一的并不意味着最后第一。 后来的学习里也是用这样的方法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如果当年不是自己不甘平庸的话,现在就不会和大家分享博客了。 我仔细观察过体育界发现那也是如此。当然,我倒也经常拿田径比赛的第一。我在比赛的时候往往跑在第二,只有在最后一圈的时候,突然超过第一。这一招屡试不爽。 以第一作为参照物,最终你就是第一。 1984 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矮个子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成绩,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 不过大家都认为,这个家伙走了狗屎运或者故弄玄虚。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米兰举行,山田本一又获得了冠军。记者又采访他为何获冠。山田本一说的还是那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道中没有再说他故弄玄虚,只是不解。十年后,这个谜被解开,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的: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研究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参照物记下。比如第一个是银行,第二个是大树,第三个是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终点。比赛开始,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把目标分成一个个参照物,最终不再平庸。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农村家庭的三个孩子居然全都考上北大。且不说老大老二是如何考到的,老三是个男孩从小调皮不是很爱学习,学习成绩也只是班级里的二十名左右,而且平时喜欢上网吧。当二姐也考到北大时他开始觉得自己这样下去不行了,因为两个姐姐都考到北大,自己没考到会很丢面子。于是发奋学习成绩一跃从二十几名到第一名。这样的突飞猛进令老师也很吃惊。其实老三正是因为有了一颗不甘平庸的心,看到了比自己优秀的人并努力使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分子。和优秀的人为伍,自己也会优秀。你要想第一,跟着第一的脚步跑。 超越平庸,奔向幸福( http://haha.nynews.gov.cn/Article/tddy/200809/36480.shtml ) 还有,我发现在体育课上的立定跳远,如果你的目标是两米五,那么你很难突破这个数字。如果你看着前面很远的一棵树,同样是你,会一下子跳到三米甚至更远我经常拿最高分的哦。 学习如此,生活也如此。 很多毕业于三流学校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用周围同学的成绩来衡量自己应该努力的程度,结果心安理得,觉得自己还过的去虽然比其他人差那么点。越这么想越是将自己定格在三流水平上,从此失落度日。日日如此,越活越差。 和同等水平的人比,越比越差。这就像圣经里面最为著名的马太效应,越穷越剥夺,越富越拥有同样,越平庸越剥夺,越不平庸越拥有。 超越平庸才是福。
个人分类: 水煮人生|1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男儿有志 泪不轻弹
simonjo828 2008-11-4 22:18
作者手记:我是一个平凡而又不甘平庸的人,我时刻与生活、与自己作着奋争   一   1980年,桂花遍地之时,在湘南,一个活泼而又可爱的小孩呱呱坠地了,那就是我。当时,有名望的大爷希望我日后能出人头地,能为国为家争光、争气,故为我取名子勋。   我的童年交织着痛苦与欢乐。我的出生,给家中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爷爷整日把我抱了又抱,亲了又亲;父亲也乐得合不拢嘴,母亲更是慈爱有加。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一岁半时,爷爷就闭上了慈祥的双眼,与我永别了。   父母为了安葬老人家,向亲友借了一千多元钱的下葬费,在当时,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后来,父母为了还债,早出晚归,省吃俭用,从没吃过一顿好饭,穿过一件新衣,而我也只有独自一人在地面爬着,在泪水和泥水中逐渐长大。   到了6岁时,家中光景转好,我也如愿上了小学。但我仍带不起午饭,饿得受不了就偷偷溜出去捡别人丢的红薯躲到教学楼后面和着泪水咽下去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我深知父母的良苦用心,就发奋学习。后来,我胸前飘起了红领巾,逐渐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堆在我头上的乌云,也渐渐消散。   二   1995年,我小学毕业,顺利考上了县重点中学。   中学住校,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每个月60元的生活费,对于正长身体的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我深知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是靠卖鸡蛋、卖小菜和当苦力积攒起来的,于是我千方百计地节省,有时肚子饿了就跑到水龙头边,以水充饥。每次回家,父母都问我怎么这么消瘦,是不是在外吃不惯、吃不饱。后来父母知道了我的情况,心疼地说:儿呀,身体是自己的本钱,只有身体好,才能安心学习。是啊,父母说得非常对,可每次看到他们这样劳累,我就想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后来在老师的指引下, 我试着投稿,也获得了些稿费。尽管家境如此艰难,但父母一直没让我辍学,我也努力不让他们失望。   1996年,我在年级第一个加入共青团,在校担任班长、团支书、广播员,多次在省、市各类征文、知识竞赛中获奖,时有文章在校内外发表。看到父母欣喜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生活的一线曙光。   我的天性中有一些诗人的敏感和脆弱。在中考前,我没有勇气去选择继续升学的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想辍学。   当我对父母说出我的想法时,父亲毅然对我说:你一定要把书读下去,要上大学,这是你爷爷生前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希望。   三   1998年,如父母所愿,我怀揣着父母积蓄的一千元钱,背着行囊走进了市重点高中,远离了父母,才悟出世界上不能仅仅依靠避风的港湾;走出了家园,才知道生命更需要自身的勇敢。一个人穿梭于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穷困并不使我退缩,尽管生活不遂人愿,但它促使我开始思考生活、认识生活、深入生活;尽管落日的余辉有些令人伤感,但它亦是一种伟大的爱的积蓄。尽管成功的彼岸是如此遥远,但我仍会勇往直前。   入校不久,我便被华夏青少年成才研究所聘为学生记者,为《中学生心语》、伟人故乡行进行各方面的采访和组稿。课余时间又当起了报纸推销员。文学成了我最钟情的朋友。   我将在校的一点一滴都写信告诉在家操劳的父母,让他们不要有太多牵挂,我深知他们的许多苦痛是我无法理解甚至不能很深体会的,我只有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让我欣喜的是,高中三年我连续被评为优秀干部,但唯一令我痛心疾首的是妹妹为了我而毅然退了学,南下打工去了,这是我永远心安不得的。   高考前一个月,我突然倒下去了--我得了胸膜炎,需要一千元的医疗费,这更加重了父母的负担。在痛苦悲伤、无奈茫然之中,我写下了一首《足迹》:   夜色中/停泊/一叶小舟/边远的角落/静静地/敷上满脸的风霜/幽梦/无力浪迹天涯/没有星光/抬头望不到天/ 心已坠落/方向是什么/谁在这一刻成为忧伤   其实,我在心底里早就知道自己是个苦命儿,虽然这样,我却不自卑,不畏缩,因为我深知爷爷的灵魂时时在保佑我,鞭策我,父母永远在鼓励我、支持我,可以说我是在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中长大的。疾病终于好了。   四   2001年暑假,那是个闷热的夏天,刚高考完不久的我拼命地流汗,在工地上承受烈日的焙烤,我要让自己的神经在不停息地干活中麻木,我害怕那种漫长的焦灼等待。   黑色的等待终于过去,五彩的云霞洒满头顶,皇天不负苦命人,因为成绩优异和在文学方面的特长,我终于被某大学录取了,并且学校还减免了我一年的学费。虽然这样,可我许多时候还是独自一人在黄昏中从校园这头走到那头,在秋的萧瑟中我想唱个歌给远方的父母听,我要唱首快乐的歌,天真的歌,像山上的泉,像一只麻雀随意的啁啾,或一只燕子无忧的呢喃,哦,它应该什么也不像,只是一首简单的歌。   弱者等待机遇,强者把握机遇,智者创造机遇,我要做一个智者。我凭借自己的实力,当选过《校园快报》的编辑、记者及《记者摇篮新蕾专刊》的主编,《文学战线》的主编,《新闻前线》的执行主编,还加入了中心报道组。后来又在学报《记者摇篮》报当起了记者部副主任,接着又与学友一起创办了文学社团报《光明导报》,此报以新闻人物通讯为主,直击校园流行色彩,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报道校内典型人物,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校园文学研讨会上受到有关领导的称赞。   由于我时常在学报上发表一些小文,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老练的文笔让一年四季碰不到几次面的老校长所感动,于是要我负责编辑《精品荟萃》(书名由中国记协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先生题写,全国人大常委、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先生作序),通过自己组稿、改稿、打稿、编辑等一系列出版程序地锻炼,使自己有了更大的提高。   为了学业,为了文学,更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我失去了同龄人应有的浪漫,品尝着生活的五味酸甜。对于我来说,生活不是诗,当作家不是梦,它是一条艰难的生活之路,一旦选择了,需要你在浪漫的幻想中去把握一个理智的尽度,在丰富而脆弱的感情中寻找毅力和心理承受力的支点,需要在成熟中走出自己的人生。云烟而过的那些日子,我的心有太多的感触。风雨中漂泊,坎坷中拼命,负载的灵魂在不安中沉浮,无形中意识到自己一直在疲惫中度过,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我不会预测明天,我也不知自己的前途会怎么样,我只是觉得,生活中的路,不会总是直线,有时小弯,有时大弯;生活中的路,不会总是平坦,有时小崎岖,有时大坎坷。看来,生命之路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所走的路通向何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不能永远沿着前人走出来的路走。否则,人类社会就将原地踏步了。人,应该尽快走完前人走过来的路,然后,用自己的脚,用自己晶莹的汗珠去开辟一条新路--一条通向霞光的路!
个人分类: 随笔散记|288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