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老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市井老街的百年洋房
zhengyongjun 2018-12-2 10:17
\0 \0 \0
个人分类: 好摄之图|2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嘉定老街
热度 1 Mech 2018-6-1 17:55
夜游嘉定老街,人声嘈杂,现代都市气象。凌晨在嘉定老街散步,寂静可喜,闭目仿佛有古意。虽然天气不佳,还是拍些照片。 \0 \0 \0 \0 \0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317 次阅读|4 个评论
北京二环内东北角老街小转
yaoweijian 2017-11-15 07:42
    2017年9月4日清晨,离开地坛公园,看时间还早我漫步街头看看雍和宫、孔庙、国子监(各景点都还没有开门,只好在门口看看。),穿过箭厂胡同、五道营 胡同完成了上班前的转悠。 雍和宫(The Lama Temple)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康熙帝       在此建造 府邸 、赐予四子雍亲王,称 雍亲王府 。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 喇嘛庙 ,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 牌坊 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 占地面积 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 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得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筑群体。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箭厂胡同,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在箭厂处标有箭亭,位于国子监西墙外,由此推溯,箭厂应源于乾隆之时的箭亭,是国子监学生射箭习武的处所。清宣统时称慈悲胡同。1949年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将慈悲胡同改为箭厂胡同,原箭厂改称箭厂北巷,与其相对应,原慈悲胡同南口东侧的盲巷随之称为箭厂南巷。 五道营 胡同,明朝属崇教坊,称武德卫营。据传此地为明朝守城的兵营驻地,故名。清朝属镶黄旗,称五道营。营与卫均与驻军有关。营是一种军事单位,驻军之地一般也称为营。卫是明代的军事单位。五千六百人为一卫,有内外之分,驻京者称京卫。驻京外者称外卫。外卫皆隶属于 五军都督府 。京卫有亲军与非亲军之别,后者亦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卫的名称有不同的来历,或以职司,或以地域、或以佳语。 武德卫,当是佳语。武德卫营,即武德卫驻地。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小头条、小二条并入,改称五道营胡同。  
3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街.12
热度 3 heartuser 2015-1-27 21:33
老街 回一趟老家,街道上尘土飞扬,忽然有一种不愿意在街道上多呆一秒的的感觉。人车声、叫卖声,杂乱,繁华的街景,突然变得陌生。远处,很熟悉的稻田,如今,变成了一幢幢商品房,听说还卖的不错。附近的农民,渐渐地离开自己熟悉的村庄,搬到了街上。开发商在稻田里建起的商品房,打着广告称是别墅。曾梦想住进城里,远离让自己身心疲惫的土地的农民,舒服地住进别墅。走出小区,能方便购物,就医,小孩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下雨天不用再担心泥泞的烂路 …… 外出务工的青年一代,结婚后,选择在城里打拼。婚后小孩,让上一代抚养。年轻一代,在城里有了一定积蓄,在家里带孙儿的爷爷奶奶可以不用务农,成了全职的保姆。田地闲了,长满了草。村小学废了,成了村干部开会的场地了。学校陆续整合到镇上,小孩都挤进镇里的学校,听说一个班上有一百多人了。以往,认为一成不变的事,在发生着变化。 老街的变化地越快,切换出如今以往对比的画面愈明显。 粮站。记得小学时,还记得需要缴粮。一袋袋装满谷粒的袋子,用拖拉机从家家里拉到老街上。那时还有一个粮站。装满袋子的拖拉机,排在粮站里,等待清点和检验。现在,还能体会农民在农田里挣生活的艰辛。街上拖拉机几乎绝迹了,满街都是外地牌照的小轿车,在街上跑着,行人和车是一个道,喇叭声追着人群跑。如今,老一代的农民,因为身体渐渐不允许再去负荷过重,只能干一点养生的农活。村子里大片的山,被挖土机推成了梯田,种满了茶树。村里,慢慢由家庭耕种模式向集中承包耕种模式转型。 扎故事。总觉得街道还应该是坑坑洼洼,靠街道的房子还应该是挂满纸布招牌,楼房还得有木柱子木门。那时,老街还流行扎故事,很多民间艺人,踩着高跷,沿着街道表演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故事。比如,西游记。扎故事的艺人走过的街道,就像船游过的湖面一样,沿着街道两旁看故事的人,顺着艺人末尾,将撕开的街道口子填地满满的。大多数故事耳熟能详,艺人表演都会恰到好处,传递出来的信息尽量会做到妇孺皆懂。当时,看故事可是大事情,农活大多都会放下来一天。 电影院。爷爷是一名老党员,村里大大小小的会议他都会去参加。焦裕禄的电影,他看过很多遍。每次爷爷教育我们,总会说一些振奋人心的话语,现在想来应该和他参加过很多这种会议、看过很多这种类型的电影有关。街上有一个影院,随爷爷一起看过了几次电影。电影名已记不住了,如今看来是一件很温馨的事情。念小学、中学时学校也会组织去电影院,大多数电影都是抗战的,情景大多都是经过浴血奋战,红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老街的电影院承载了无法抹去和一幅幅温馨画面的回忆,难以重来。 石板街。大学时,看过的杂志多于专业书籍。有一期 深圳青年 介绍了家乡的石板街,感觉很诧异。有一种人的职业,到处去旅行,然后去开发一些原生的景点,用文字图片的方式介绍出来让更多人知道。从街道老人口中询问得到的回答,及石板街石板的纹路,石板街的历史都是上了百年。石板街两旁是木楼,清晨雾里石板路,湿漉漉的,早餐店竹笼中蒸馒馒头散发的白雾、香气,整个街道满是生活的气息和味道。理发师傅、竹篾匠人、算命的八字先生、推着车叫卖的卖货郎、脖子上挂着摊子卖香烟的 …… 理发店。满爷爷是剃头匠,一辈子都是。他的理发店就在石板街,店面是二层木楼的第一层。理发店旁边就是瞎子桥,桥头坐满了算命的先生,先生坐在石板街的边沿,身边放着矮凳,要算命的人坐矮凳上。在店门口来往的人挺多,满爷爷的熟人也多,这些熟人一些是街上结识的朋友、邻居,一些是村里、邻村里过来剃头或者上街过来问声好,过来坐一会儿的熟人。门口门框上挂着一个桶子,桶里放着一个瓢,有人要洗头时,桶里掺满温水,客人低着头,水顺着从桶里引出来的管子流出来,就可以洗头。进门的左侧是一面狭长的玻璃,有一个台面承着这面玻璃,台面上放满了剃头的工具,有推子、剃头刀、牛皮。推子上电时,发出咔嚓的声音,刺耳、舒服。用了推子后,接着就是剃头刀,那些毛发茂密又堆积起来几月未做修理的庄稼汉,就靠它来改头换面。牛皮,用来拭去剃头刀上的毛发。理发过后,他会拿着扫帚,将见土的地面扫地发亮。满爷爷,特别敬业,斯文又干净,没上过几天学,却像先生。出奇的爱干净,从头上到脚下,衣服规整、洁净,穿的是布口子的衣服,理发总会戴着老花镜,仔仔细细地对待每一根待理的发。理发店就是自己的家,理发后,总会小酌一杯,酒从来都未离身。不管在哪里见到他,总能见到他手上跟随他多年的铝制的酒杯。他给我理过发,念中学后,就会去别的理发店,因为觉得他理的发不够‘流行’,没有式样。渐渐长大,渐渐老去,满爷爷回到村里,去了敬老院,在敬老院都会给别人理发,一个手艺人,一天不摸工具,一天就会手痒,直到他不能动的那一天。 粮站、扎故事、电影院、石板街、理发店,远去的老街,却又格外近。越想去获取的,其实早已得到过。老街换了景,走了人,变了味道。四季轮换,得到过的失去了,去找回来后却又不记得是哪一天的故事。
2462 次阅读|5 个评论
南翔老街
热度 3 Mech 2014-9-6 17:02
从古猗园出来,去南翔老街转转。来去匆匆,随手拍摄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626 次阅读|6 个评论
宽窄巷子 2009-03-02 08:17
taodeng 2014-2-9 22:56
四川 成都 青羊 北京有石刹海、上海有新天地,成都也要有一个喝茶聊天的地方。当然,喝茶的地方在成都是太多了,可要么是公园的茶座不时尚,要么是宾馆的茶室没韵味。于是,宽窄巷子就应运而生。这里原本是清代满人在成都聚居的众多街巷之一,早期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不过后来全改成民国风格了。至于现在,就是一个崭新的老成都电影道具。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山老街 2009-02-13 10:52
taodeng 2014-2-9 22:51
四川 屏山 龙华 盘旋的山区公路将我们带到绿色怀抱中的小镇,一座风雨桥直通场口,条石砌筑的寨门只剩下颓败的风景。街道狭窄,两旁木板房的屋檐之间仅有一线阳光投入。这是旧时四川极普通的居民点,没有大户人家的府第,都是简陋的店面和朴素的住宅。有意思的是这里的生活也仿佛停摆在悠闲的岁月中,背筐挑担的山民依旧穿行在小街细巷里。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嘉定老街
热度 3 huailu49 2014-1-17 07:39
个人分类: 人文地理|2761 次阅读|6 个评论
二进七宝老街
热度 2 huailu49 2012-11-28 07:00
二进七宝老街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4347 次阅读|4 个评论
老街芝麻饼
热度 4 学数学的苹果 2012-11-16 20:45
老街芝麻饼
周末了,想捣鼓点什么吃吃,也不要太麻烦,简单就好。 这款老街芝麻饼,真是简单不容易失败,建议大家没事做一下。一口一个满嘴香香的,幸福极了。柚子可以败火,没事可以吃半个 ;做成柚子茶就更赞了。 咱减肥的口号是:吃饱了再减肥,一口一个芝麻饼,一口一块柚子,然后再来一口普洱茶,多惬意的周末。 柚子 好让人有胃口 进烤箱前 那么多,怎么没有了?
2193 次阅读|18 个评论
寻找老街西来桥
黄安年 2012-5-20 16:46
寻找老街西来桥
寻找老街西来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5 月20 日 发布 我们在 19 日上午来到我的家乡西来桥(江苏扬中县西来桥)。当天下午在陆咏梅(通发实业有限公司经理)陪同下冒雨寻找当年 老街西来桥,今天上午又在冯友林(前家乡村支部书记)陪同下再次来到老街西来桥,试图更多地唤起儿时的回忆。 我在七岁前住在老街西来桥镇的乡下,来老街西来桥镇上的时间很少 , 本来对这里印象就不很深 , 不过这里不仅父母亲有房子住过,而且不少父母亲的亲友也住在这里。西来桥镇之所以称为西来桥,是因为这里有座石板桥 , 建桥于光绪二十二年间,即 1896 年 , 迄今已有 116 年历史 , 西来桥两边延伸建起了许多民房,西来桥镇由此而来,现在的西来桥是 2004 年在原来的石板桥西来桥旧址基础上再度改建而成,穿过西来桥的小河也加以拓宽和绿化 , 而沿河两岸修建了可以通公共汽车的马路,西来桥镇则在新街落成。人们要寻找当年的回忆需要到老街来走走和看看。 照片 21 张是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拍摄的。 西来桥 百科名片 西来桥镇地理位置 西来桥镇地处江苏省扬中市东南角,是长中下游由泥沙冲积面成的椭园形小岛。东隔长江与泰兴相望,南、西面隔夹江与常州新北区丹阳为邻,北隔夹江与八桥镇相对。全镇总面积 16.1 平方公里。下辖 6 个行政村、一个幸福社区。总人口 17288 人。 2007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3.79 亿元。东江沿线是优良的深水岸线,可建万吨级码头引。基础设施完善,西来桥镇社会事业发展迅猛,投资环境良好。 目录 基本概况 历史沿革 经济概况 文化教育 社会事业 1. 道路交通 2. 邮政电信 3. 供电用电 4. 自来水供应 5. 医疗卫生 6. 有线电视 7. 集镇建设 经济发展 1. 工业生产 2. 农业生产 3. 第三产业 基本概况 历史沿革 经济概况 文化教育 社会事业 1. 道路交通 2. 邮政电信 3. 供电用电 4. 自来水供应 5. 医疗卫生 6. 有线电视 7. 集镇建设 经济发展 1. 工业生产 2. 农业生产 3. 第三产业 展开 bk.view.catalog().start("0"); 编辑本段 基本概况 西来桥镇一景   西来桥镇镇域位于东经 119°5′ ,北纬 32°06′ 附近。岛上年均温度 15℃ ,年均降雨量 1066.2 毫米,四季分明 。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西来桥镇于清 乾隆 年间坍而复涨于江中,故原名 “ 中心沙 ” 。 1800 年属 武进 市,名为复兴洲。 1927 年,通江市撤销,成立区、乡、保、甲,西来桥划属武进三区,名为福星镇, 1940 年,武进抗日民主政府到西来桥开辟,划属 扬中 新六区,西来桥划为东进、西来、南阳、北胜四个小乡, 1957 年 10 月,区乡建制又一次调整时,西来桥 4 个小乡并为幸福大乡, 1958 年 9 月,乡改人民公社, 1983 年 7 月更名西来桥乡, 1985 年 11 月撤乡建镇。   西来桥镇是革命老区之一。抗战伊始,共产党领导的江南抗日挺进纵队来此开辟。西来桥地理位置独特,圩内埭框成行,树竹繁茂,芦柳丛生,便于我党政军人员打埋伏和隐蔽。广大群众为了抗日做到要什么有什么,全力支持抗战, 陈毅 、 粟裕 、 谭震 林 、 陈丕显 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西来桥看到这里的革命形势和群众的抗战热情,都先后称赞西来桥为苏南的 “ 小莫斯科 ” 。西来桥集镇是西来桥党委、政府的所在地,是西来桥人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集镇面积 2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含外来务工人员) 1.7 万人。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2010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25 亿元,年均增长 26.27% ;财政总收入 8173 万元,年均增长 28.47%,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3718 万元,年均增长 27.66% ;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17 元,年均增长 15.77% ;三次产业比例由 “ 十五 ” 末的 10 : 59 : 31 优化为 5 : 70 : 25 。 2009 年被镇江市委、市政府评为跨越发展有功单位; 2010 年被扬中市委、市政府评为 “ 双提升 ” 有功单位。一是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五年来,新增农业科技示范园 1 个、镇江市农业龙头企业 1 家;流转土地 200 亩,建成秧草种植和苗木花卉基地;新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10 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1 家,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新增一批蔬菜、花卉、家禽、高效渔业等特色种养殖基地,规模农业快速发展。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造一步出江排涝站 2 座,圩内一、二级河涵洞 25 座。成功创建为江苏省平安农机示范镇。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新增耕地面积 210 亩。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2010 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 30.3 亿元、销售 28.42 亿元、增加值 8.6 亿元、利税 2.13 亿元,年均递增分别为 47.58% 、 49.31% 、 47.07% 、 52.91% ;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亿元企业达到 5 家,龙源港机有限公司进入全市 10 强行列。三是沿江开发成功破题。充分发挥区位和岸线优势,倾全镇之力推进沿江开发,沿江区域已成为我镇吸引大项目、集聚大产业、支撑大发展的前沿阵地。自 2006 年以来,先后引进柏伦宝船业、苏洋船舶、龙源港机等企业,逐步形成以港口机械、船舶制造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临港产业占全镇经济的比重超过 60% 。四是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总投资 100 亿元的中石油江苏长江项目、总投资 20 亿元的龙源港机扩能及海工项目、总投资 30 亿元的浙江和润集团粮油深加工及仓储物流项目先后签约落户,为西来桥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五年来,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 家、省高新技术企业 2 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4 个;成立院士工作站 1 家、省防腐技术工程中心 1 个;申请专利 186 件;成功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4 个,获 315 万元资助;引进省高层次 “ 双创 ” 人才 4 名,获 300 万元资助。 编辑本段 文化教育   西来桥中学在 1984 年,依靠社会捐资 30 余万元,新建了第一幢三层共 12 个教室, 6 个办公室的教学大楼。 2002 年与西来中心小学共建了一幢二层共 1235 平方米的师生餐厅。 2003 年全部更新办公桌椅,建了校园网,每个办公室都有电脑,打印机、一体机、复印机齐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1999 年通过了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的创建评估验收; 2001 年通过了 镇江市 教育现代化创建先进乡镇的合格验收。   原来西来桥镇每个村都有一个小学, 1990 年开始逐步以班拆、并入中心校,直到 2000 年,各村的小学悉数全部拆完。为了适应这一情况的新变化,学校采取自筹和集资相结合的办法, 1999 年又新建了一栋教学大楼,总面积 2685.8 平方米。 2006 年的时候,中学与小学合并成立了全市唯一的一家九年一贯制学校 —— 西来桥学校。   西来桥镇建有万册图书馆,有科普、法律、历史、小说类图书,报刊丰富,品种繁多,可供不同类型的读者选择,成为人民群众吸取知识、增长才干的宝库。 1996 年被评为江苏省文化先进乡镇。西来桥镇农民体育运动丰富多彩, 1996 年被评为江苏省农民体育运动先进镇, 2000 年被国家农业部等部委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道路交通    1985 年 5 月实现汽渡通航, 1992 年自筹资金 200 万元建成幸福大桥,和常州武进相连,彻底结束孤岛历史。 2002 年 11 月在镇江、扬中两级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投资 1000 多万建成 238 省道西来桥段, 2004 年 10 月扬中二桥建成通车,使西来桥成为扬中通往苏、锡、常等发达地区的 “ 江中走廊 ” 。南距常州民航机场 30 公里,沪宁高速公路 26 公里,对外交通便捷。岛内道路纵横交错,村村通有水泥路。 邮政电信    1995 年 12 月建成占地面积 7.08 亩、建筑面积 1911 平方米的邮电大楼。 2007 年西来桥电信电话机交换容量达 7000 号线。截止 2007 年底,小灵通基站达 15 座,信号覆盖全镇,固定电话 4468 户,宽带上网 506 户。 1997 年获江苏省电话小康镇称号。 2004 年开通铁通电话,用户达 700 多户。同时建有移动和联通基站,开通移动电话达 4000 多部。 供电用电    1993 年底,建成占地面积 4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1951 平方米的电力管理大楼。西来桥镇现有 35KV 变电所一座,容量 10000KAV , 10 千伏线路 4 条,总长 58 公里,变压器 112 台,总容量 22499KVA 。西来桥镇投入 900 万元资金对农村高、低压电网进行了彻底改造,新架设配电变压器 6 台,容量 1040 千伏安;增容 16 台,容量 3180 千伏安;新架造 400 伏线路 3.21 公里,整改 400 伏线路 7.86 公里,整改农户 1314 户,全镇高低压线路及设备运行良好,足够满足全镇工农业生产的用电需求。 2007 年,全镇用电量达万度。 2004 年西来桥镇供电所被镇江市供电公司授予 5S 供电所称号,被江苏省供电公司首批授予 “ 农村一流供电所 ” 称号。正在筹建 11 万伏变电所,建成后,能满足西来桥今后大项目发展的要求。 自来水供应    1982 年始建自来水厂,当时仅供应集镇及附近农村。 2000 年,在镇江、扬中两级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镇自来水厂整体搬迁至集镇,取水口设在东江长江主航道。新水厂按日供水 2 万吨规划, 1 万吨设计施工,供水范围覆盖全镇。自来水普及率 100% 。水厂内设有化验室,备有增养箱、干燥箱,各种试剂等设备。水被制成合格水后,以直径 300 毫米、 200 毫米、 150 毫米管理输入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确保全镇人民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西来桥镇自来水厂多次被镇江市、扬中市评为先进集体、文明单位和省先进自来水厂。 医疗卫生   西来桥镇卫生院是一所一甲卫生院,创建于 1958 年,于 1992 年实现整体搬迁,占地 9.6 亩,其中医疗用房 2407 平方米。全院共有在职员工 57 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 16 人,中专 18 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10 人。主管护士 3 名,初级医师职称 23 名。内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针灸理疗科、 B 超室、 X 光室、检查科和防保科等科室,主要备有 300 毫安 X 光机、全自动血球计数仪、 KXT—Ⅲ 型治疗仪、 B 超心电图机等及 17 张病床等医疗器械和设备。同时,在农村设有 4 家村卫生室,基本满足全镇人民群众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 有线电视   西来桥镇有线电视站创办于 1995 年, 12 年( 1995—2007 )来总投资 300 多万元。 2007 年有线电视用户 4000 多户,门樘入户率达到 95% ,线路总长 200 多公里,台内有 26 名外勤施工人员,全天候为用户安装和维修有线电视。 集镇建设   集镇建成区 2 平方公里。 2000 年通过镇江市新型示范小城镇验收。 2003 年投资 1 亿元,建设占地 300 多亩、建筑面积 11 万平方米的幸福花苑,安置拆迁农民,花苑按现代理念设计,布局合理,景观、绿化等设施一应俱全,尽显现代小城镇气息。 2006 年西来桥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 2000 年投资 210 万元整体搬迁镇敬老院(老年公寓),造型美观,设施齐全。占地面积 10 亩,建筑面积 2000 平方米,可集中供养老人 60 名,让老年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编辑本段 经济发展 工业生产   西来桥镇工业起步较晚,解放后从仅有的几家铁匠铺发展到五金厂、铸造厂、农具厂、毛纺厂、眼镜厂等企业。八十年代后,逐步形成机械、化工、纺织、电器、铸造、电讯等六大行业, 670 多个规格品种的支柱产品,部分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 1995 年镇办企业全面实行风险经营承包责任制。 1998 年以后,镇办企业全面改制,由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截止 2003 年基本改制结束。西来桥镇目前已经形成以船舶制造、港机制造、阀门制造、新型涂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格局, 06 年引进的投资上亿元的柏伦宝船业、苏洋造船、龙源港机、亚钢物流及钢材加工这 4 个项目已经开始边建设、边见效,初步形成临港产业的集聚优势。 2007 年共完成工业产值 10 亿元,在 2006 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实施技改项目 12 个,财务支出 4.16 亿元。销售额 500 万元以上企业达到 19 家,职工 2075 人,销售收入 5.34 亿,实现利税 4242 万元。定报企业经济总量占全镇的份额达到了 80% 。个私经济蓬勃发展,个私企业 105 家,从业人数 4205 人,实现利税 3500 万元。 农业生产   西来桥镇是长江中泥沙冲积而成的一个岛镇,地势平坦,土质较为稳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小表、油菜、棉花、大豆、瓜果、蔬菜和放养鱼、虾、蚌等水产。西来桥镇四面环江,素有 “ 脚踩一只盆,头顶一江水 ” 的说法,解放前曾多次倒圩被淹。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防洪标准和农业生产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383 公里江堤全部土方达标,东江迎风顶浪地段浇筑砼护坡和挡浪墙,堤顶建成公路。坍江地段得到很好治理。现有电灌站 17 座,灌溉总动力 1150 千瓦。基本实现粮食种植机械化。农业新技术推广率达 90% 。良种覆盖率 98% 以上。年产粮食 8000 吨。西来桥多种经营较为发达,已建成万头养猪场、大棚蔬菜、稻鸭共作等种养基地,建有集观光、旅游、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个。西来桥镇江滩广阔,盛产 杞柳 、芦苇,杞柳编织业为传统项目,尤为发达, 2006 年成立了柳编协会, 2007 年协会实现销售 1 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市场,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市场。 第三产业   西来桥镇初围圩时,仅有临时市场,开有药铺、豆腐店、杂货店等少数几家,后几经战乱,市场更趋萧条。解放后,集市贸易又逐渐兴旺起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商品流通领域更加畅通。集镇建有农贸市场,方便农民进行农产品、小商品的交易。流通形式主要有国营、集体、个体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西来桥镇的三产得到迅速发展,进镇从事商业、餐饮、服务业的农民越来越多。集镇主干道店堂密布,门市林立。各种副食品超市、生产资料部、农机门市站、鞋服店、药店、饭店、宾馆齐全。 (function(){window.rsInsertData=window.rsInsertData|| ]);})(); 参考资料 1 图片 http://http://www.zgxc.org.cn/xjhylist3.asp?id=783 扩展阅读: 1 参考资料: 2 http://www.hudong.com/wiki/%E8%A5%BF%E6%9D%A5%E6%A1%A5%E9%95%87 3 http://tieba.baidu.com/f?kw=%CE%F7%C0%B4%C7%C5 百度西来桥吧 开放分类: 地理 , 江苏 , 地名 , 乡镇 , 行政区划 baikeViewInfo.cataList= ;if(typeof PDC!="undefined"){PDC.tti();} 我来完善 “ 西来桥镇 ” 相关词条: 八桥镇 三茅镇 新坝镇 扬中 西来桥 http://baike.baidu.com/view/566850.htm 八桥镇 三茅镇 新坝镇 扬中 西来桥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8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的名镇与老街
huailu49 2012-3-5 10:05
上海有哪些名镇,众说纷纭。有人说,上海四大名镇是松江镇、嘉定镇、南翔镇和朱家角镇;也有人说,上海四大名镇是朱家角镇、枫泾镇、吴淞镇、川沙镇。 官方的认定应当是比较权威的。据说, 1991 年上海市政府曾批准公布了嘉定镇、朱家角镇、南翔镇、枫泾镇为上海历史文化名镇。更权威的是,从 2003 年开始,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迄今已历五次,上海市先后已有 8 个镇获此殊荣,它们是:金山区的枫泾镇和张堰镇、青浦区的朱家角镇和练塘镇、嘉定区的嘉定镇和南翔镇、浦东新区的新场镇和高桥镇。 上述的名镇中,笔者去过的约有一半。明显可见,无论上述哪一种版本的名镇清单,朱家角都位列其中。此外如闵行的七宝、松江的泗泾等,感觉也都还可以。 初步印象,在老街的保留、维护和旅游开发方面,大多数镇都做得不错,只是朱家角、七宝、南翔、枫泾等镇人气更旺些。
个人分类: 人文地理|3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七宝老街
huailu49 2012-3-3 16:38
七宝老街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翔老街
热度 2 huailu49 2012-2-10 16:54
南翔老街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4209 次阅读|4 个评论
屯溪老街
热度 2 huailu49 2011-12-9 16:00
屯溪老街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896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