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复杂网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概率与复杂性之三:小世界和随机游动
zhouda1112 2009-4-27 12:34
复杂网络中的小世界现象是有点哲学意味的。 它揭示出咱们这个社会,或者其它的一些复杂系统,都存在某种“厚尾”扰动。这种扰动不大不小,恰能使得一些规则系统在经历扰动之后,变得有些混乱,但又没有混乱到杂乱无章的地步。 基础数学研究是以美为最高追求的。所以数学的传统课题所针对的对象都较为规则。即便引入“扰动”,数学家习惯的是“轻尾”扰动,因为轻尾扰动一般不会对系统造成太大的影响。另一个极端是把随机扰动弄得很大。比如大家熟知的ER随机图。 那么当随机扰动不能忽略不计,但又不至于太强势的时候,系统的现象会如何?这也许成为复杂性研究的一个思路。 对应到随机游动。我们可以把简单对称随机游动(就是抛硬币模型)模型看成是规则系统。现在加入扰动,就是隔一段时间,就让粒子“不听话”地蹦到远端,而不是规则的跳到邻居点。这样一来,这种带扰动的随机游动就有可能实现小世界现象。 从测度的观点来看,带扰动的概率模型可以看成是原有概率测度和噪声测度的线性凸组合。这种模型已经得到了很多学科的关注,影响较大的是演化博弈论中的“随机演化策略”理论。
个人分类: 概率论问题讨论|52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复杂网络节点的主体性演化对网络结构特性的影响
zhanghaisu 2009-4-26 22:08
张海粟 主体性的演化对于网络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种影响最终通过节点之间的连接(度的数目和邻居节点的选择)形成的拓扑来体现。对网络抱团特征的变化以及骨干网的反演特征的研究,将能够揭示网络拓扑结构在主体性演化中的变化。这两方面的研究在针对具体载体的背景下,如图书在线网络,则可发现读者群体的兴趣转移、重要图书内容领域转移等;南部妇女活动网可以发现参加者社会活动倾向性的转移;网络流量中可以发现负载较重的网络节点在不同时段中是如何转移的,骨干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度随着时间是如何转移的;传感器网络的功率优化规划中则可以发现随着节点的功率衰减,网络不同时刻的抱团与骨干节点的最佳选择。 抱团是网络热点的集中所在,也是网络不均匀性的重要体现,如何挖掘出主体性演化中报团特性的变化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的社团挖掘算法完全是按照拓扑结构进行划分的 。拓扑结构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系统利用点和线所进行的最本体的抽象。因此,仅仅依照拓扑结构来划分社团的唯一合理物理意义也许就在于模块度(社团内部连接密度大,社团间连接密度小),或者模块度的变形表述(加权等)。这种社团挖掘没有充分考虑代表节点主体性的质量m在社团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局域影响作用。 若能为网络加入节点质量,并且利用势的概念来定量刻画节点间相互影响在形成抱团结构时的作用,将可提高社团挖掘的质量和可信度,使得抱团的物理意义更加明确,在网络演化过程中的报团变化特征更加准确。具体包括考察给定m(t)的条件下:社团数目的变化(图书所集中热点领域数目的变化);节点vi处于何种位置(或者势值位序),其倾向于保留在社团Ck中抑或相反;社团Ck规模的变化(哪一方会有更多图书支持)。但是,选择哪一种物理性质作为节点的质量,这和最终需要挖掘的知识强相关。将考察根据已知的节点质量符合某一种特定分布的前提条件,生成节点质量的估计值的方法,进而用此估计值来指导社团的挖掘以及演化模式的发现。 演化过程中的偏好依附性和网络骨干节点具有重要联系 ,如何在主体性演化中判断网络的骨干节点演化特征,并且根据此骨干节点形成的网络能够模拟反演出与原来网络具有很大相似统计特性的网络,是一个重要且有趣的问题。骨干节点集合应该具备的性质有: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的集合;网络中最重要的边的集合;网络中不同社团的铁杆成员集合;能够保留网络的抱团特征;以骨干网作为种子,能够自动生成各式各样的、但却依然符合原来网络所具有的各种统计性质的新网络。骨干网在演化中应该起到决定网络基本统计特征的种子作用,因此,挖掘出的骨干网依照某种方式演化(偏好依附方式)需能够得到和原来网络非常一致的统计特征。 通过边势差(边两端节点的拓扑势差)的定义来刻画骨干网演化特征的方法。网络中任意一条边两端节点的势值差,其值的大小反映了此边两端节点重要性差异的程度。某一节点所有边中边势差最小的边反映了这条边两个端点在网络中具有最接近的重要性。显然,这条边(对于此节点来说)也是重要的。从拓扑势最大的节点开始,通过边势差最小的边逐步向外扩散,直至两个节点间的边同时为边势差最小停止,得到第一个最重要的骨干节点集。再依次寻找势值较大节点(前提是未在上步中出现的节点)的骨干节点。最终全网络的骨干成员是由这些依次挖掘得到的骨干节点的集合。通过骨干成员检测可以实现图书推荐,与销售排名相比较,可以在兴趣热点转移、时间转移等方面得到更加深入与切合实际意义的知识。
个人分类: 复杂网络演化|5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杂网络书评系列之五:《复杂网络》文集
zhanghaisu 2009-4-20 20:51
张海粟 复杂网络在2000年左右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然后在后面的8年中研究者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国内复杂网络研究的主要领行者们将他们在本领域独到的研究体会和综述分别撰写成文,放入本文集中,不论是初学者,还是大拿,都应该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目前为止,复杂网络书评系列介绍的几本书相得益彰,可以说是国内目前为止介绍复杂网络研究成果相当全面的中文资料. 对于有人认为本书不是特别适合初学者阅读的问题,我想是一个重要的障碍可能是因为初次接触复杂网络的研究人员在首次浏览这本论文集之后,一时搞不清楚其组织的逻辑体系,以及其中众多的数学推导公式难住了。对于这两个问题,结合目前我自己学习的体会和粗浅感知,给出以下建议: 关于第一个问题,复杂网络的研究主要逻辑体系为用一句话机器简略的说明为:网络统计特性(小世界和无标度)、动态和演化网络、网络同步、网络传播以及针对具体领域的实证例子研究等。参展这样的逻辑体系组织,再对照本论文集中的相关文章,应该就能大概摸清楚文集的逻辑组织:) 关于第二个问题,首先推介复杂网络的两篇基础性的奠基论文:最重要的综述之一是Barabasi的《复杂网络的统计动力学》,statistical mechanism of complex networks,看完之后你对于第一个问题应该就有更好的定位了。另外,本论文集的第一篇值得所有初学者认真研读,这样能够了解几个基本的、重要的数学方法(要调动你所有的数学知识好好的思考和演算哦:)我觉得,只要具有统计、概率、图论、微积分以及一些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的读者应该是能够读懂的。 另外,有一点觉得似乎值得提出来:经过近10年的研究,现在复杂网络领域正在蕴蓄、也及其需要一场新的突破,是不是需要从单纯的统计(指标)特性的研究向更深层次的物理规律进发? 《复杂网络》 作  者: 郭雷,许晓鸣 主编 出 版 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1
个人分类: 复杂网络演化|4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杂网络书评系列之四:《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
zhanghaisu 2009-4-15 22:15
张海粟 这是2009年刚刚出的关于复杂网络基础知识和理论介绍方面的最新的一本书。作者是国内作为活跃的三个复杂网络研究团队的领军人物。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复杂网络的数学基础、基本研究成果、研究方法,都能够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为了了解复杂网络的基本理论体系,这本书又给了我们一个新的选择和视角。就我个人而言,收获比较大的有: 其一,关于基础知识的归纳。包括数理统计、博弈论、物理学等基础理论的系统归纳,有很浓的教科书的味道,高等教育出版社保证了这方面的质量。 其二,关于复杂网络发展方向的评论。每一个相关章节都有相关的评论,而且由于书是最新的,因此吸纳了不少最近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信息传播、网络博弈等方面成果的系统介绍。 还有一些内容我还没有完全读完。总体来说,这本书既是国内很活跃的复杂网络三个课题组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又是复杂网络领域研究内容的最新总结。值得一读。 《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 作者:何大韧 刘宗华 汪秉宏
个人分类: 复杂网络演化|5134 次阅读|2 个评论
复杂网络书评系列之三:《复杂网络理论与应用》
zhanghaisu 2009-4-13 23:05
张海粟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复杂网络的专著,由汪小帆、李翔和陈关荣三位老师合著而成。本书几位作者均是复杂网络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在复杂网络同步、演化模型以及混沌等方面的工作在国际上也就有不小的影响力。 复杂网络的研究正处在飞速的发展之中,同时,经历了十年的爆炸之后,复杂网络也正等待着一个新的突破发生。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基础上的统计特性研究似乎逐渐倾向于像更多的网络功能和物理背景方面的研究倾斜。因此,如何从已有的统计特性、传播特性、同步特性和演化特性的复杂网络成果中提炼、孕育出新的具有实质性的、超越统计(指标)意义的研究成果,也许将是下一阶段复杂网络研究取得突破的主要方向。 这本书是复杂网络基础研究的入门书籍。作为了解复杂网络已有成果是比较好的读物。但是正如上面说得,我们更重要的是从上述研究成果中发现和整理出新的突破。书中的实例、载体和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发。
个人分类: 复杂网络演化|5450 次阅读|2 个评论
复杂网络书评系列之二:《社会网络与组织》
热度 1 zhanghaisu 2009-4-10 21:06
张海粟 为什么要在复杂网络书籍推荐系列中,介绍一本社会网络与组织行为学方面的书籍?主要原因有二个: 第一,复杂网络从一开始兴起就处处有社会网络的影子在出现。社会网络、生物网络、Internet和包括电力网络、交通网络在内的技术网络等构成了复杂网络研究的主要载体,也是新思想出现的源泉。社会网络里面关于派系、抱团等研究概念已经在复杂网络里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第二,这本书本身非常有特色地探讨了社会组织的演化的目标、演化的驱动等问题。对于复杂网络演化的研究来说,从网络个体与背景、目标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解释了网络演化的机理。 对于第二点展开一些来说。作者回顾了社会网络研究中主要的两个派别(结构主义和个体主义)的论点,以及各自在发展之中有失偏颇的地方。作者回顾到,社会网络的著作中对于个体主义的抨击很强烈,因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结构主义的社会学著作中,网络的节点以及网络的整体行为是一个非常常规的、可以预测的行为,而节点本身的活力被网络研究中完全忽视了。 作者试图以一种兼顾的方式将两种研究联合起来,对结构主义之中呼唤个体主义的重新回归大加推崇。此时的社会网络中加入了节点个性,而不是先前的割裂节点之间联系而只关注个性的研究。 作者在带有个性的组织网络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组织网络的动态演化问题:首先作者也依照惯例猛烈地抨击了从(社会)网络研究的奠基人开始,网络研究只是关注于静态网网络统计特性,而忽视了很多网络演化特征的研究。作者提出了网络两个演化驱动力,非常有启发。一是随机偶的网络,比如分寝室,大家上人们的偶然相遇等形成的网络。第二是目标引导的网络,比如带有会员性质的俱乐部等。这两种社会组织网路的演化轨迹是不是一样的?外界的条件是如何影响和促进这些网络的演化的?这些都是作者热衷于考虑的问题。也和我们目前的想法比较吻合,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社会网络与组织 Martin Kilduff and Wenpin Tsai 王凤彬,朱超威 译 人民大学出版社
个人分类: 复杂网络演化|5358 次阅读|4 个评论
复杂网络书评系列之一:《链接》
zhanghaisu 2009-4-5 21:10
张海粟 《链接网络新科学》这是一本科普性质介绍复杂网络研究的源起、过程和初步成果的很棒的书。 这本书的质量很高,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作者和译者认真的态度之外,显然,作者Barabasi本人作为掀起复杂网络研究热潮的主要人物之一,为这本书的质量奠定了的决定性的基础。 Barabasi是复杂网络研究的开创者,这本书不仅仅介绍了复杂网络研究能够带给大家什么鲜活的知识,而且描写了原来仅仅通过他的学术论文看不到的他的科研团队在研究中的心路历程和不少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心路历程和小故事告诉了我们在学术文章严肃的结果的背后,发现者们的那些好奇心和如何异想天开的故事。这是一项发现背后的真实的过程,比起发现本身来,我们更能够触摸到发现者们原始的好奇心来自哪里,又在哪里瞥见了上帝编好的大书的这个精彩一页。在轻松愉悦的笔触中,不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研究人员,都会报以会心的一笑。 我从刚拿到手到我读完,仅仅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呵呵,很快又读了第二遍。 对于科技人员来说,联系的、全局的思维观能够帮助我们从网络特性的角度来把握我们的研究对象以前 我们也尝试着去把握全局,但是确实缺少一种能够实实在在的把握全局的方法论知道,网络科学会给你打开 这扇窗。 对于经营和管理人员来说,联系的、全局的思维观对于全面把握事物的联系也是及其重要的,甚至是基础的 世界是联系的,关系和营销是网络的整体行为的涌现,因为单个个体并不能形成真正有意义的结果。 对搞复杂网络研究的同行们来说,这本书虽然介绍的科普性质的知识,但是,从这门学科发展的源起、作者 研究的心路和思考等等描述来看,这是我们研读专业文献中看不到的。这往往更加能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求知欲,更加明确地感受到那种发现新知识的动力与鼓励。 上面主要内容我在当当网上的书评里说过一些,这里做了部分改动。再下面是当当网上另一位读者LeiTiger 发表的书评,摘录如下供参考: 尽管还没有读完,我还是等不及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尤其是对涉及复杂网络研究和应用的人。我有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并不是同一类别。该书对这两个观点的潜在认同感促使我非常喜欢它。 首先,书中提到了网络结构所蕴涵的巨大能力。包括对阿根廷著名作家Jorge Luis Borges万物相互影响 的引用,以及作者自己对该书的观点的归纳为网络的结构是理解我们周围复杂世界的关键。这是在与我 万物皆链接的观点太符合了。这也是促使我不能满足于从图书馆借阅,立即买了一本收藏。顺便展开一 下我的观点。万物皆链接指事物的时空约束;这句话还有后半句,话叫万事皆过程,体现了因果约 束。过程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链接(我最近也在研究因果网络),因此,也可以仅用万事万物皆网络来 表述,综合了时空因果约束。 第二,该书详尽全面的介绍了复杂网络思想的历史,从欧拉开始,涉及若干研究者,甚至还有作家和戏剧。 如果要记住和引用学术成果,也许查阅学术论文就足够了;但是如果要理解研究思路,尤其是想要沿着思路 继续研究下去,有必要了解做研究的人、组织、社会、时代、群体,以及他们的言行、交互过程等等,大致 归结为历史这个概念。这是我的第二个观点,研究要有故事,故事如果追溯得久远一点,就成了历 史。 再接下来是《链接》的内容简介: 从鸡尾酒会到恐怖分子的巢穴,从远古的细菌到国际组织所有这一切各自都是一种网络,都是一个令人 惊讶的科学革新的一部分。21世纪初,有科学家发现,网络具有深层的秩序,依据简单而强有力的规则运行 。这一领域的知识帮助我们了解时尚、病毒等的传播机制,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健性,以及经济体系的脆弱性 甚至是民主的未来。 一位致力于研究链接和节点的科学家将首次带领我们领略网络革新的内幕。在本书中,作者生动地讲述 了相互联系的系统的历史:从瑞士数学家莱奥哈尔德欧拉18世纪末对图论的开创性研究,至生物学家基于 对细胞网络的了解而展开的治疗癌症药物的研究等。 本书叙事生动,充满真知灼见,它使我们认识了许多现代社会的制图师,这些人正在多个科学领域研究 绘制网络地图,在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他们正一步步揭示出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和细胞等拥有的相似性其 实超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他们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己周围相互连接的世界的重要的新视角。 目录 第1章 导言 第2章 随机宇宙 第3章 六度分隔 第4章 小世界 第5章 中心节点和连接者 第6章 80/20规则 第7章 富者愈富 第8章 爱因斯坦的遗产 第9章 阿基里斯的脚踵 第10章 病毒与时尚 第11章 互联网的觉醒 第12章 破碎的万维网 第13章 生命地图 第14章 网络经济 第15章 没有蜘蛛织网的网络 注释 译后记 作  者: (美)巴拉巴西 著,徐彬 译 出 版 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1 字  数: 版  次: 1 页  数: 327 印刷时间: 开  本: 印  次: 纸 张: I S B N : 9787535748584 包  装: 平装 Barabasi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科学家,演讲的技巧也比较高,最近对于人类行为学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经历。下面是今年2月份上海complex2009学术会议上的演讲情况和合影,呵呵:
个人分类: 复杂网络书评系列|5023 次阅读|2 个评论
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
郭崇慧 2009-2-24 10:39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 Internet 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大步迈入了网络时代。从 Internet 到 WWW ,从大型电力网络到全球交通网络,从大脑神经网络到各种新陈代谢网络,从科研合作网络到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关系网络等,可以说,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复杂网络的世界中。人类社会的网络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提高了人类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但也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如传染病和计算机病毒的快速传播以及大规模的停电事故等。因此,人类社会的日益网络化需要人类对各种人工和自然的复杂网络的行为有更好的认识。长期以来,通信网络、电力网络、生物网络、和社会网络等分别是通信科学、电力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而复杂网络理论所要研究的则是各种看上去互不相同的复杂网络之间的共性和处理它们的普适方法。从 20 世纪末开始,复杂网络研究正渗透到数理学科、生命学科和工程学科等众多不同的领域,对复杂网络的定量与定性特征的科学理解,已成为网络时代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甚至被称为网络的新科学( new science of networks )。 以生命科学为例, 20 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主流是建立在还原论基础上的分子生物学。还原论的基本前提是,在由不同层次组成的系统内,高层次的行为是由低层次的行为所决定的。具有还原论观点的生物学家通常认为,只要认识了构成生命的分子基础(如基因和蛋白质)就可以理解细胞或个体的活动规律,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常常被忽略不计。尽管基于还原论的分子生物学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单个分子功能的认识,然而绝大多数生物特征都来自于细胞的大量不同组分,如蛋白质、 DNA 、 RNA 和小分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这些极其复杂的交互作用网络的结构和动力学的理解已成为 21 世纪生命科学的关键性研究课题和挑战之一。 对网络的科学研究最早起源于著名的欧拉七桥问题。之后的近两百年中,数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简单的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进行抽象的数学研究。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存储能力和处理数据能力的增强,以及一些大规模系统的数据库的建立,人们重新获得了真实网络的特征数据,发现真实网络既不是规则的,也不是随机的,而是呈现一定规律的复杂网络。复杂网络之所以复杂,不仅在于网络规模的巨大,网络结构的复杂,而且网络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动态的复杂性,网络行为也具有复杂性。 许多真实系统都可以用网络的形式加以描述,一个典型的网络是由许多节点与链接节点之间的边组成的。节点代表系统中的个体,边则表示节点之间的作用关系。如 WWW 网络可以看成是网页之间通过超链接构成的网络; Internet 网络可以看作不同的计算机通过光缆链接构成的网络;科学家合作网络可以看作不同的科学家合作关系构成的网络;基因调控网络可以看作是不同的基因通过调控与被调控关系构成的网络。 这些真实网络的普遍存在,促使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共同致力于复杂网络的研究。这些学科领域包括复杂性科学、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等。复杂网络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系统,为设计具有良好性能的网络提供依据。同时复杂网络的理论成果将会广泛地应用到生物、计算机等各个学科领域。 复杂网络的研究大致可以描述为三个密切相关但又依次深入的方面:大量的真实网络的实证研究,分析真实网络的统计特性;构建符合真实网络统计性质的网络演化模型,研究网络的形成机制和内在机理;研究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如网络的鲁棒性和同步能力,网络的拥塞及网络上的传播行为等。 最新进展请访问NETWIKI网络科学网站: http://netwiki.amath.unc.edu/Main/HomePage 参考文献: 汪小帆,李翔,陈关荣 .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郭雷,许晓鸣 . 复杂网络 . 上海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6. 曾宪钊 . 网络科学 .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6 . 何大韧,刘宗华,汪秉宏 . 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1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Complex09 Call For Participation
Hsu 2009-2-20 16:51
Complex09 Call For Participation Welcome to Complex2009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lex Scienc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发件人Xiao Shi XiaoShi@ntu.edu.sg 回复Xiao Shi XiaoShi@ntu.edu.sg 发送至 COMPLEX_2009@mlist.ntu.edu.sg 日期2009年2月17日 下午7:03 主题Complex09 Call For Participation 邮送域mlist.ntu.edu.sg 隐藏详细信息 2月17日 (3天前) 回复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complex systems have gained extensive research interests. Significant impacts have been made by such studies on a wide range of different areas including physics, biology, economics, social sciences, etc., and penetrating into variou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n the long-term future, the way we understand and cope with the world may all be revolutionized by such studies. Complex'2009,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lex Scienc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aims to provide a unique and convenient platform for people working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complex systems to exchange their ideas and their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Topics of interests address,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areas: -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mplex Networks -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s - Econophysics - Sociophysics - Complex Systems Methods - Complex Systems in Engineering We look forward to your participation in COMPLEX'2009 to make this conference a success. CONFERENCE DATE AND LOCATION February 23-25, 2009, Shanghai, China CONFERENCE PROGRAM The detailed conference program is available at http://www.complex-sys.org/ . The conference features: - Seventeen technical sessions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190 high-quality technical papers - Five collated workshops. - Four Distinguished Keynote Speakers and Fifteen Invited Speakers. COLLATED WORKSHOPS Causality in Complex Systems (ComplexCCS) http://www.complexsystems.net.au/wiki/Complex_%2709_Workshop_on_Causalit y_in_Complex_Systems Complex Engineering Networks (ComplexEN) http://complexen.icstweb.org/ Complexity Theory of Arts and Music (COART) http://coart.icstweb.org/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Human Dynamics (MANDYN) http://pil.phys.uniroma1.it/~gcalda/Complex2009Satellite/ Social Phys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SPA) http://socialphysics.ac.cn/NewsView.Asp?id=46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http://www.complex-sys.org/ 回复 全部回复 转发
个人分类: 学术科研|47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书笔记一)非均匀网络中的反应扩散过程与种群模型
bupt1419 2009-2-16 05:13
(读书笔记一)非均匀网络中的反应扩散过程与种群模型 Reaction-diffusion processes and metapopulation model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Nature Vol 3 Page 276 动态反应扩散过程与种群动力学是一种标准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模拟广泛的现象,在这些现象中,局域的性质,比如密度,势,粒子依据物理规律相互扩散和作用。在这里,我们研究了一种基本的反应扩散过程(B--A,B+A---2A),这个过程发生在拓扑非均匀节点数目不限制的复杂网络上。我们研究了网络的拓扑结构对系统的相位图案的基本特点的影响。我们发现网络的非均匀性促进反应的活性,甚至在粒子密度消失的极限下也是,最终抑制了密度驱动相变的临界值。而独立与粒子密度的相变和临界值不受拓扑改变的影响。这个工作是学习很多实际种群和基于个体模型的理论与计算的微观框架性工作。
个人分类: 未分类|5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回顾之一
热度 1 bupt1419 2009-2-13 05:03
我的第一篇论文 最近发现这个网站的可读性很高,blog里也有很多有用的资料,所以打算我在这里也安一个家,和大家一起交流。 首先就从我的科研经历开始回顾,2005年本科毕业,阴差阳错,没有保上本校的研究生,去了隔壁北邮理学院,跟随肖老师,毕业前,在北师大听过狄老师的一个讲座,内容是关于复杂网络的,很感兴趣,没想到自己将来从事的也是这个方向的研究,听过讲座后,我就选择郑老师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题目是复杂网络的同步研究,研究的是复杂网络中的振子模型。从那个时候,开始真正写程序,学会了Fortran,熟悉了Matlab,为我的将来打下了基础。当时的毕业论文基本上是重复了郑老师一本书里的某一章的内容,一点新意都没有。 进了研究生开始,由于是保研的,大四下学期已经熟悉了实验室,所以一进北邮,没有经历一般研究生的第一学期无所事事的时期,直接就开始跟师兄学习怎么进行科研,开始想做的课题是非线性电路,学了段时间,发现关于电路的基础太差,放弃了。后来肖老师让我跟着杨老师学习怎么从0开始科研,从怎么读文献,选题开始。开始选的题目是想做复杂网络里的传播问题,读了很多文献,对这个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复杂网络也有了一些清晰的概念。同时马师兄还留下了一份某集团短信计费数据,我也试着在处理这些数据。关于传播问题的课题一直没有进展,处理短信数据的时候,倒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不知道什么时候,脑子里突然想到一个模型,就开始仿真,没想到模型的结果和实际短信数据的结果很吻合,就拿着这些结果和杨老师讨论。老师也说结果不错,接着让我补充计算一些东西,然后就开始写文章,修改,再写,再改。中间有个插曲,突然某天,我在arxiv上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有点类似,吓了一跳,担心变成了抄袭,后来咨询了老师,老师说没关系,arxiv上的那篇文章还没发表,而且我们的和那篇不一样,可以继续。 就这样改了又写,写了又改,在研一结束放暑假前终于把文章投到了物理学报,经历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得到了一个很意外的过程 送审 编者 2006-7-10 审稿阶段:初审 送审时间:2006-7-10 14:20:33 审回 编者 2006-7-10 审稿阶段:初审 审回时间:2006-7-10 21:12:34 当天送审当天就审回了,而且只有一个审稿意见,就是让我自己看看需不需要修改,然后加点参考文献。当时吓了一跳,以为被据了,不然不可能这么快。后来证明是错误的,真的就这么顺利,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经历了这件事,让我熟悉了一个从0开始思考,做科研的过程,让我有了信心。 PS:手机短信网络的生产过程研究 中文摘要: 模拟了短信网络的生长过程并研究其拓扑结构.发现短信网络在生长过程中,度分布、节点的度与其加入网络时间的关系、平均度随时间的变化等方面与先前的模型有所不符.根据短信网络的数据分析,提出了短信网络的生长机制局部优先连接机制.结果表明,模拟以短信网络为代表的实际网络时,局部优先连接模型优于其他网络模型. http://wulixb.iphy.ac.cn/cn/ch/common/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w20070432 还有一个意外,这篇文章在物理学报的年终报告里被认为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不知道是巧合呢,随便选被选中呢,还是真有价值就不知道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523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