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许培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培基乃美玉,光洁质坚优——回忆我与许培基先生的通信
libseeker 2016-11-5 10:21
培基乃美玉,光洁质坚优 ——回忆我与许培基先生的通信 王启云 嘉兴图书馆郑闯辉先生向我约稿,告知许培基先生已于今年2 月12日仙逝,嘉兴图书馆馆刊《味书轩》拟编发一期纪念文字,让回忆我与许培基先生的通信。纪念是为了更好的传承,纪念宜趁早。特此依据图谋博客博文及电子邮件信息,作一梳理,谨以此文缅怀许培基先生。 依据《苏州图书馆编年纪事》(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4.7),许培基 先生,浙江嘉兴人,1926年2月出生,1949年12月参加工作,1992年3月退休,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职称为“研究馆员”。1949年毕业于苏州社会教育学院图书馆学系,1957年到苏州图书馆工作。1957年11月至1967年任苏州图书馆副馆长(“文革”夺权止);1977年9月至1978年2月为“负责人”;1978年2月至1979年9月为副馆长;1979年9月至1989年11月为馆长。曾参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三版修订,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著有《冒号分类法解释及类表》、《苏州市志·图书卷》、《江苏艺文志》(苏州卷主编)。参与《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苏州文化手册》、《苏州词典》的编撰。 2012年1月17日我同谢欢先生通过电子邮件分享钱亚新先生写给张厚生先生的信,电子邮件中有:“《图书馆学家张厚生先生纪念文集》将于2012年上半年出版。欲采用一些学术通信,特此将提供给东南大学的2封学术通信(附一张照片)与你分享”“白国应先生同你联系是电子邮件联系么?如果是,希望告知。白先生是张厚生先生的老朋友,我希望了解一下白先生那是否保留有张先生发出的信件?如果可能,最好能在纪念文集中选用。”2012年1月17日14:40,收到谢欢先生邮件“下午整理钱老诗词,其中有张厚生先生相关记载”,邮件中分享了钱亚新先生1977年9月24日写的《得宝》及附注。 2012年1月18日,我撰写了博文《钱亚新得宝的故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530018.html)。钱先生“得宝”是指许培基先生、张厚生先生。笔者通过挖掘“内幕”,可以再现当时“非常愉快”的场景。钱先生75岁,许先生52岁、张先生35岁,老中青三人志趣相投,相谈甚欢,相见恨晚。饱经风霜的钱先生因年事甚高,且疾病缠身,“四处求珍宝,多年志未酬”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及至遇到许培基、张厚生两位年轻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实乃“后继有人”,因而感慨“今朝得美玉,光洁质坚优。”,如获至宝,喜出望外。 随后,我通过邱冠华先生联系上许培基先生,并于 2012年2月7日收到许先生2012年2月1日(笔者注:是日为农历正月初十)给我写的回信。我与当天写了博文《钱亚新得宝的故事后续》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535127.html),写了个按语“年前拜托苏州图书馆邱冠华先生将《钱亚新得宝的故事》转给许培基先生,2月7日收到许先生来信。该信出自一位87岁高龄前辈之手,长达3页纸,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笔者通过电话向许先生表达感动与感谢,由于许先生听力不便,由许夫人转达。”,并全文转发了许培基先生的信: 启云同志,你好! 苏州图书馆转交给我你的大作《钱亚新得宝的故事》一文,十分惊喜。我以前也未听说过钱先生有此诗作。钱先生在此诗中称我为宝,我是愧不敢当的,但我们师生之间确实是情深谊厚的。钱师思想进步,1948年春夏之交,风闻国民党苏州城防司令部要到社教学院抓捕地下党团员及进步学生。当时,我是学生自治会学术部长也在疏散之列,我在苏州没有亲戚就跑到临顿路东北街口一条小巷里的钱师寓所平安过了一夜,却累得钱师一家不得安睡。解放后,钱师在南图工作,我在苏州图书馆任馆长,每次到省文化厅或南图开会,必到钱师家拜访叙谈。钱师常常留我便饭,亲似子侄。 你文中提到的参加中小型图书馆分类法这些同志,我大多认识,其中如胡积辉是文化部图书馆管理局长,周继良、张琪玉、成素梅、李兴辉都是和我一起参加《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修订工作的。我从苏州图书馆退休至今已十五年了,对图书馆界的现状比较隔膜了,不知这些同志近况如何?常在念中,你文中似提到张厚生同志已不在人世,他年龄不大,可谓英年早逝了,悲夫!在图书馆学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图书分类学似居图书馆学之前沿,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一部合适的大型图书分类法,当时只有人大法、科图法是大型的,但都有一定缺点,不适合全国公共图书馆之需要,另一方面是当时一些知名的图书馆学者如刘国钧、钱亚新等在这方面发表的论著较多。直到后来,才为情报检索所取代。 在图书分类法的具体编制工作中,李兴辉同志的贡献最多,《中图法》的几次修订都是他和韩承铎同志负责的,李兴辉工作比较踏实勤奋,但十分小心谨慎,在第二版的修订中,我负责D政治、K历史两大类,当时四人帮虽倒台了,但两个凡是影响仍在,所以样板戏之类之目删除了,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之类目仍未删去,所以当时编写的使用说明也存在这些错误,在我们修订过程中,钱师及张厚生同志曾提供图书馆学类目的修订方案,也因此未被采纳,当时对类目的取舍,较多顾虑各图书馆已分图书改号之困难,所以能不改号的尽可能不改号,以致很多类目不合理处仍在以后的各版本延续至今,我们参加修订的人,对此也是不满意而无可奈何的,中图法有一进步之处是首次应用了冒号:组配类目。所以,我和原湖北省图书馆后来到深圳的宋克强同志合作研究了印度图书馆学者阮冈纳赞的冒号分类法,译著了《冒号分类法解释及类表》一书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继刘国钧先生介绍后,第一部全面介绍阮氏理论的专著,也算我完成钱先生终身研究改进分类法的遗念了。我现已八十七高龄了,看到你们年轻人对老一辈的尊重与关怀,感到十分欣慰,故拉杂写此复信以表谢意也。 此祝 春节好 许培基 2012年2月1日 拙作《图书馆学随笔 ——图谋博客精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2)收到样书之后,于2012年3月7日给许培基先生寄出了一本,印象中曾接到许先生家人来电告知已收到赠书。 与许培基先生的通信,收获颇丰,不仅收获了图书馆史料,还感受到了图书馆学家前辈的为人与为学。斯人已逝,言犹在耳,精神长存! 由衷赞曰:培基乃美玉,光洁质坚优。
个人分类: 圕人堂|2891 次阅读|1 个评论
《钱亚新得宝的故事》后续
libseeker 2012-2-7 18:21
图谋按:年前拜托苏州图书馆邱冠华先生将《钱亚新得宝的故事》转给许培基先生,2月7日收到许先生来信。该信出自一位87岁高龄前辈之手,长达3页纸,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笔者通过电话向许先生表达感动与感谢,由于许先生听力不便,由许夫人转达。我打算过些时日写封信再回复许先生,届时将笔者的《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一同寄出,另希望可以提供更多许先生关注的信息(比如胡积辉、周继良、张琪玉、成素梅、李兴辉等前辈近况)。特此全文转发许培基先生的信,作为《钱亚新得宝的故事》的后续故事。 启云同志,你好! 苏州图书馆转交给我你的大作《钱亚新得宝的故事》一文,十分惊喜。我以前也未听说过钱先生有此诗作。钱先生在此诗中称我为宝,我是愧不敢当的,但我们师生之间确实是情深谊厚的。钱师思想进步,1948年春夏之交,风闻国民党苏州城防司令部要到社教学院抓捕地下党团员及进步学生。当时,我是学生自治会学术部长也在疏散之列,我在苏州没有亲戚就跑到临顿路东北街口一条小巷里的钱师寓所平安过了一夜,却累得钱师一家不得安睡。解放后,钱师在南图工作,我在苏州图书馆任馆长,每次到省文化厅或南图开会,必到钱师家拜访叙谈。钱师常常留我便饭,亲似子侄。 你文中提到的参加中小型图书馆分类法这些同志,我大多认识,其中如胡积辉是文化部图书馆管理局长,周继良、张琪玉、成素梅、李兴辉都是和我一起参加《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修订工作的。我从苏州图书馆退休至今已十五年了,对图书馆界的现状比较隔谟了,不知这些同志近况如何?常在念中,你文中似提到张厚生同志已不在人世,他年龄不大,可谓英年早逝了,悲夫!在图书馆学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图书分类学似居图书馆学之前沿,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一部合适的大型图书分类法,当时只有人大法、科图法是大型的,但都有一定缺点,不适合全国公共图书馆之需要,另一方面是当时一些知名的图书馆学者如刘国钧、钱亚新等在这方面发表的论著较多。直到后来,才为情报检索所取代。 在图书分类法的具体编制工作中,李兴辉同志的贡献最多,《中图法》的几次修订都是他和韩承铎同志负责的,李兴辉工作比较踏实勤奋,但十分小心谨慎,在第二版的修订中,我负责D政治、K历史两大类,当时四人帮虽倒台了,但两个凡是影响仍在,所以样板戏之类之目删除了,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之类目仍未删去,所以当时编写的使用说明也存在这些错误,在我们修订过程中,钱师及张厚生同志曾提供图书馆学类目的修订方案,也因此未被采纳,当时对类目的取舍,较多顾虑各图书馆已分图书改号之困难,所以能不改号的尽可能不改号,以致很多类目不合理处仍在以后的各版本延续至今,我们参加修订的人,对此也是不满意而无可奈何的,中图法有一进步之处是首次应用了冒号:组配类目。所以,我和原湖北省图书馆后来到深圳的宋克强同志合作研究了印度图书馆学者阮冈纳赞的冒号分类法,译著了《冒号分类法解释及类表》一书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继刘国钧先生介绍后,第一部全面介绍阮氏理论的专著,也算我完成钱先生终身研究改进分类法的遗念了。我现已八十七高龄了,看到你们年轻人对老一辈的尊重与关怀,感到十分欣慰,故拉杂写此复信以表谢意也。 此祝 春节好 许培基 2012年2月1日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2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钱亚新得宝的故事
libseeker 2012-1-18 16:40
2012年11月17日南京大学研究生谢欢整理钱亚新先生诗词时发现钱先生1977年9月24日所撰《得宝》诗一首:“四处求珍宝,多年志未酬,今朝得美玉,光洁质坚优。”其注云“昨日参加南图有关《使用说明》座谈会,未及一时,头昏呕吐,后由担架抬回。今朝约许培基、张厚生两同志来家会谈,除对《使用说明》发表意见外,并希望他们能撰一本关于‘中国图书分类法’的论著,以供图书馆界的参考。其内容可分为历史的、批判的和方法的三部分。培基本有此意,使我非常愉快。他们道别后,志勤对我说:‘你后继有人了。’此言正合我意,乃以《得宝》为题,赋上一首。” 近年来,笔者对张厚生先生、钱亚新先生有一定关注,搜集了若干史料,试着解读钱亚新先生得宝的故事。 先说钱先生为什么写起诗来?1974年3月,72岁的钱先生第三次呕血,住玄武区医院输血多至3600cc,住院五月有余,10月,友人建议,为养好身体,应学点文艺性的东西,于是结交了杨农伯、谷正风、饶利民等几位诗友,互有唱和。此后数年,诗作不断。 钱先生为何“未及一时,头昏呕吐,后由担架抬回”?1967年6月65岁的钱先生中旬被挂牌游街,内心彷徨,深感斯文扫地。1968年春第一次呕血,5月在家调养,又被强行批斗,右眼出血。6月1日至10月20日被关进牛棚,写检讨。1971年2-5月,忆苦思甜,发三个糠饼,钱先生哽咽两个,致呕血住玄武医院。对于一位经历过三次大呕血的75岁古稀老人,健康状况可想而知。 “注”中“南图”指南京图书馆,“《使用说明》”是指1973年7月由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组出版(内部发行)的《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使用说明》。1975年6月《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正式出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及其各个版本于1985年10月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一等奖。 许培基是谁?许培基,男,1926年5月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新睦镇。1946年秋考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馆学系,在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汪长炳、钱亚新、徐家麟、岳良木、黄元福等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也就是许先生曾为钱先生的学生。1977年9月12日,许培基先生被上级任命为苏州图书馆馆长。许先生参加了南京图书馆召开的座谈会,所提出的修改补充意见得到与会者的重视。不久后,参加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修订工作。 张厚生是谁?张厚生,男,1943年8月生于江苏泗阳,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张先生于1971年春季意外收到一封署名“图书分类法编辑组”的来信,此后作为中小型图书馆特别代表参加新分类法编辑工作会议,一道参加编辑研讨会的有胡积辉、彭斐章、周继良、张琪玉、钱培生、骆伟、成素梅、李秀英、张德芳、狄凤山、朱孟杰、赵永义等,倡导并起主要负责工作之一的是李兴辉。其时,张先生在盐城图书馆工作,1976年11月至1978年1月,张厚生借调在南京图书馆业务辅导组,从事对全省公共图书馆的调研工作。 吴志勤是谁?吴志勤是钱先生的夫人,江苏省立第二女师毕业,也是一名资深图书馆员(自1946年起),她追随钱先生的脚步,默默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奉献一生。她特别了解钱先生。 早在1972年,钱先生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稿)》写了意见书供编辑部参考。1975年3月,南京图书馆分类原来用《中小型法》,《中图法》出版后,采用什么方法?征求钱先生意见之后,决定采用《中图法》。 通过以上“内幕”,我们可以想象当时“非常愉快”的场景。钱先生75岁,许先生52岁、张先生35岁,老中青三人志趣相投,相谈甚欢,相见恨晚。饱经风霜的钱先生因年事甚高,且疾病缠身,“四处求珍宝,多年志未酬”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及至遇到许培基、张厚生两位年轻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实乃“后继有人”,因而感慨“今朝得美玉,光洁质坚优。”,如获至宝,喜出望外。 值得一提的是,自钱先生“得宝”之日直至1990年1月钱先生逝世,钱先生与张先生过从甚密。钱先生与张先生,年龄相差40岁,密切合作,成果丰硕。1983年3月19日钱先生写给白国应先生的信中说:“上月张厚生同志和我合写了《对图书馆学体系的初步研究》一文,对于这个问题,在我脑际,早在解放前讲授图书馆学时,就有一些想法,但自读了大作(指白国应《图书分类学》)以后,更有所触动,于是合作撰述。草就以后,也投了《图书馆工作》,建立这个体系是从目前大量发表的论文和百余种出版的专著出发,找出其中的实际情况和将来发展的路向,并依此而构成一张新的蓝图(略)。其中有不少派生学科学已经有专书,有些只有论文,但从我们的设想,要想把图书馆学的体系建立起来,并将这些派生科学一一加以理论的研究,再和实践的经验相结合,走您所走的道路不可。”《钱亚新文集》彭斐章序言道:“他与张厚生同志合写的《论图书馆学研究路向》、《论图书馆学研究的现状》等文章中,阐明了图书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归纳出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特点,分析了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观点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内涵的认识,还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两位最后的合作成果是“G25图书馆学(修订类目),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钱先生逝世至张先生2008年8月8日逝世,张先生为纪念和传承钱亚新先生,不遗余力,比如先后独立或合作撰写了《钱亚新先生与我国图书馆学教育》、《钱亚新在目录学上的成就》、《钱亚新先生关于目录学家的研究成果与贡献》、《钱亚新论著编译系年》;1991年编辑出版《钱亚新集》、2007年编辑出版《钱亚新文集》(张厚生先生承担全书框架设计、文章的筛选等重要工作)等等。 钱先生思想进步,风格高尚,勤于笔耕,奖掖后进,由钱亚新得宝的故事可见一斑。钱先生为图书馆事业奋斗毕生,道德崇高,文章传世,值得我们学习。
个人分类: 图林漫步|3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