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黄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满江红  咏黄帝
热度 2 sychun 2017-3-1 07:50
满江红 咏黄帝 太古之初,洪荒处,散耕群猎。黄帝起,作车作礼,威德朝野。战阪泉而神农顺,征涿鹿则蚩尤灭。号轩辕,河洛掌乾坤,远夷谒。 安华夏,成基业,铸金鼎,升仙界。定人文,子嗣绵延不谢。魏晋胡兵刀上血,汉唐盛世长安阙。到如今,再祭有熊魂,雄心烈。
个人分类: 诗词与艺术|3013 次阅读|6 个评论
黄帝战蚩尤的时候,PM2.5是多少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6-12-20 18:54
5000年前,轩辕黄帝会战蚩尤于涿鹿城,也曾经漫天迷雾,不见日月星辰,黄帝做指南车始战胜蚩尤。两千多年前齐桓公征山戎的时候,就在今天唐山北部迷谷的地方因大雾而迷路,这也是“老马识途”故事的由来。 虽然,硫的排放煤可能占主导地位,但是硝化物更多的来源于生物质的燃烧和土壤中有机氮的分解,我国每年要烧掉三至四亿吨秸秆,秸秆中氮的含量在1%以上,比化石能源高出至少一个数量级。所以农民灶膛释放的氮氧化物恐怕比所有发电厂、高炉和汽车尾气都多,环保局连居民考腊肉都想管,将来会不会禁止农民烧柴禾做饭?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22050.html 上一篇: 一个控烟不利的国家,有必要关注雾霾问题吗?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2666 次阅读|1 个评论
黄帝传说中的气候变化与雾霾之灾
热度 5 fpe 2013-12-27 01:13
黄帝传说中的气候变化与雾霾之灾 黄帝是谁? 有人会很奇怪这个似乎是很简单的问题,按照《互动百科》的说法 “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前 2717-前2599年)少典之子,黄帝诞辰是二月初二(“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意正是源于此)。曾战胜炎帝于阪泉 ,战胜蚩尤于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子,取名轩辕,为轩辕氏。由于崇尚土德,土是黄色的,所以称为黄帝 。“ 这种说法,因为是民间传说而不断加深我们的印象,以至于看上去像真的一样。 这里有一个问题,黄帝诞生于中国文字发明之前,因此不可能有这么详细的资料产生。那么,上述说法就是民间传说,传说之中有相当的真实背景,也有故意虚构的部分,比如传说掩盖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黄帝部落的外来属性。黄帝不可能是中华大地的原住民,按照戴蒙德的观点,发明创造不可能是突然产生的,而黄帝据说是很多 发明的创造者,如车、 陶器 、 井 、 鼎 、 音乐 、 铜镜 、 鼓 等。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表明,黄帝部落的迁徙过程带来了很多外部的科技,是技术的传播者,而不是技术的发明者。另外,考古学证据表明,(公元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曾经受到外来文明的侵袭,很多非本地的技术和文化特征,几乎是一夜之间产生的,更加深了黄帝外来的可能性。 根据中科院已故外籍院士许教授靖华猜测,黄帝部落很可能来源于西伯利亚地区。因为气候变冷,不得已迁居中原。黄帝姓什么?轩辕,轩辕是什么意思?车轮。也就是说,黄帝部落的迁徙,使用了大量的车轮,给本地的原住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因此以轩辕为号,以示区别。黄帝部落与当地的蚩尤和炎帝部落发生冲突,最终驱赶炎帝部落向南部迁移,成为南部少数民族的祖先。另根据戴蒙德的说法,现在中南半岛的越人(与澳洲土著同源),曾经广泛地居住在中国的南方(越与粤同源,都被炎黄部落向南方驱赶的南方原住民。为什么能够迁移南方?因为气候变冷,南迁成为可能)。这些人现在属于亚澳血统的人种,和中华民族大部分的蒙古(或西伯利亚,或汉藏)血统有很大的区别。 黄帝传说中的气候信息 作为消防工作者,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司马迁的《史记》中,透露出一点气候变化的信息,具体说来,就是四个字 “ 节用水火 ” 。节用水火,不是节约使用水和火,而是按季节使用水和火。为什么要按季节使用?因为气候变冷,导致水源紧张(气候变冷容易干旱),而且风干物燥,容易失火。黄帝时代,人民开荒的主要手段是用火,而气候导致的风干物燥,是野外烧荒的最大敌人。如果不能按照预期的目的去 放 火,会导致两种可能性。一是,雨季来临,再也无法 放 火了,来年就没有收成。庄稼总是竞争不过野草的。二是,放火过早,肥料流失严重,同样影响来年的收成。为此,黄帝时代极为简单的法规中,流传下来的,仍然突出火灾的风险。 “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也同样带来了气候变化的信息。黄帝为什么要来到中原?因为炎帝部落打不过蚩尤,所以把黄帝请来(类似于吴三桂预期打不过李自成,把满清从关外请来)。 炎黄汇合后,终于发生一次超级的 “ 世界大战 ” 。根据 《山海经·大荒北经》 的记载,蚩尤首先兴兵讨伐黄帝(类似于李自成首先动手),“ 黄帝乃令 应龙 攻之 冀州 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 ”这里的气候信息是,由于黄帝的带来,中原大地曾经经历了干旱,而干旱是气候变冷的附带产物。那么,洪水表明什么? 1953 年是全球变冷高峰年,伦敦和洛杉矶发生雾霾灾害,中国火灾大典上记录了创纪录的社区火灾(全村烧光),第二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当时我老爸在芜湖读书,对洪水的印象是屋顶抓鱼,大街捉鳖。第三年,大旱,中国大地经历了最恐怖的火灾高峰年(当然也和三反五反,没收财产,受害者纵火报复有关)。 从这个典型的气象特征,我们可以理解传说中黄帝控制应龙制作洪水,蚩尤来自海边,产生大量的降雨,洪水之后是干旱,与黄帝的使者魃相应,后者是干旱之神。吴三桂虽然赢得了战争,可是被发配到南方,与炎帝的命运相当的契合。炎帝之所以被称作“炎帝 ” ,就是因为他们是火耕部落,缺乏工具,需要仰赖降雨来灌溉,仰赖火种来烧荒,为了保证不会把自家家园烧掉,他们需要不断寻找南方合适的土地来从事他们有限的耕作技能“刀耕火种 ” 或“刀耕火耨”。这是生产方式决定的民族命运。吴三桂会反叛,炎帝也不心甘啊,于是有“阪泉之野”的炎黄大战,大战的结果,就是炎帝部落被收编,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一部分,勉强保住了华裔的身份。 另外,为什么黄帝要发明指南车? 《太平御览》 卷十五引 《志林》 记载:“ 黄帝与蚩尤战于 涿鹿 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 风后 法斗机作 指南车 ,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这表明,当时全球变冷的气候,导致大气层异常稳定,羽流无法上升的结果,就是雾霾。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雾霾之灾,性质与北京雾霾是一样的 。别担心,气候有冷暖,雾霾会过去,总会有一天,北京政府也会像伦敦政府一样宣称,“我们战胜了雾霾 ”,黄帝也曾经干过这件事。 无独有偶的气候历史 也许,您说这是偶然。后来气候变暖,就没有火灾的风险了。不错,西周初年(前十世纪到前八世纪中叶),中原大地经历了另一次气候变冷,虽然在竺可桢从历史书中找到了大量的物候学证据来证明气候变化(记载在《竹书纪年》中的 “ 周孝公七年,江汉冰 。 ” 当时竺可桢认为是公元前 903 年,按照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提法,周孝公七年是公元前 886 年,一个气候周期的 58 年之后,发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区大火, “共和十四年(前 828 年),大旱,火焚其屋 ” ,当时的芮良夫创作的《诗经大雅》第二首 “ 民靡有黎,具(俱) 祸以烬 。“似乎也说的是这一把火。)消防领域的证据却藏在《礼记》的《周礼》中。《周礼》成书年代不详,作者不详,很可能是管仲时代的事情,但说的却是西周初年的官制,有很多管理火源的官职,现在都没有了。当时为什么当时要管理火源,按季节使用火源?因为气候干燥,野火容易失控,部落的灭顶之灾,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西周历史上有很多北方民族的入侵事件,也是气候变冷导致种族冲突的例证。当然,您也可以说《周礼》是胡编出来的,无法验证周礼的真伪,从气候变化导致火灾高发的角度论,姑且信之。与此相对应的是,几乎在同时代的西周年间(西方历史学家所谓的文化沉沦的“ 黑暗岁月 Dark Ages ” ),希腊半岛产生了普罗米修斯的传说(《荷马史诗》中的众神,从来没有普罗米修斯,因为后者还没有诞生哪。荷马生活在黑暗岁月之前),大概当时的人无法解释火灾突发的局面,只好创造了一个神灵,用来解释突发天火的神秘威力。等到天气转暖的公元前 750 年,罗马建城,拉丁民族突然兴旺起来。各个民族的命运,其实都是掌握在气候变迁的无形之手中,黄帝炎帝蚩尤等部落的命运,也不例外。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6704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一个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
热度 2 zbouyang 2012-8-17 11:10
据说,蚩尤是炎帝的孙子。又据说,蚩尤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实际应是蚩尤部落发明了用铜铁做的头盔),用石头铁块当饭吃(实际应是蚩尤部落用石头炼铁,用铁块打制器械和工具,不知内情的人以为他们在把石头和铁块煮着当饭吃)。但是一个有关蚩尤墓的故事却让人不得不感动,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在全世界都未曾有过的感动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于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蚩尤战死后,其尸体被部下背至一山岗安葬,为了防止黄帝的追究,将其命名为白龙墓。蚩尤的部下及其后代们世世代代守护着这座墓,为了安全起见,每一代人中只有一个人知道这座墓是蚩尤的墓,每一代的知情人仅在快咽气的时候才将秘密传给下一代中的某个人,如此代代相传,至今已经有约5000年。这样的忠诚,世上确实少有!这样的忠诚应该只有一名备受爱戴的伟大祖先才能得到!这样的忠诚应该只有伟大的民族中才会出现!黄帝、炎帝、蚩尤帝部落现已经融合为中华民族,为我伟大的祖先和伟大的民族讴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89 次阅读|3 个评论
月亮之上的真相
sheep021 2012-8-11 21:42
月亮之上的真相
《黄帝虾蟆经》假借 “ 月中有虾兔 ” 之说,形象描绘了 “ 人气 ” (气血)在一月中(30天)随月盈亏,在人体不同经络的分布及针灸禁忌图解。 本书是现存较早的针灸文献之一,系根据方士言月中有虾兔之说,逐日推算针灸禁忌的专书。记有 “ 八术 ” 、 “ 阳燧 ” 等灸法资料及禁忌孔穴名称,如禁剌穴位,春夏秋冬四时禁剌等,还介绍了几种木火灸法引起的良后果等。 虾蟆,即蛤蟆,蟾蜍。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 月中之兽,兔、蟾蜍也。 ” 汉画像石原石原拓拓片。 人们在谈到月亮和祭拜月神时 , 总是想到玉兔。晋 傅玄《拟天问》 :“ 月中何有 , 白兔捣药。 ” 可见把玉兔当作为月之代名词的观念久矣。 “ 兔儿爷 ” 泥塑像 , 正是西王母神话中的玉兔的造像。 古人凭什么说月亮上有蛤蟆和玉兔呢?一个网友,独具慧眼,终于发现月亮之上的真相: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昨天晚上很多朋友都去看月亮了,是否和古人一样看到了如下情景呢…… 我们看到的月球是这个样子: 把它的“阴影”部分提取出来,看看像什么? 将轮廓精细化,这样看起来就更形象了 不妨把玉兔、蟾蜍周围明亮的环形山和其他阴影想象成云雾,增加一些仙境的感觉。 上图亦即: 详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a638701013i3t.html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5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山非好看
sheep021 2011-5-6 13:59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泰山,看过了。下一个该是黄山了。 都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谁知“道家一个也不放过”。 黄山,古代秦时称黟山,相传公孙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此传说,唐玄宗赦改黟山为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078平方公里。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素称黄山“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黄山8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 黄山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纪,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这里就居住着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会稽郡属地。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郡府搬迁又始终未离开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称新安,其源盖出于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诏改为徽州。关于徽州名称的起源,一说因其境内有徽岭、徽水、大徽村等,州则因地得名;另一说赵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对这一地区的失而复得。此二说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历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时候,就是摘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 黄山乃黄帝之山 黄帝源位于黄山的东大门,进去的地方方圆35公里左右,也是那种登 黄山惯见的树荫长道。这里还是一个自助攀登黄山的地方,只是比黄山的南大门与北大门要僻静一些。顺着清澄碧绿的黄帝源泉而下的乃是象征帝后的凤溪,顺着这溪,就可以历数出以黄帝身边14大臣命名的各峰。在前往黄帝源的途中,有玄女洞、丹井、采芝石等相传与黄帝晚年在黄山炼丹修仙有关的景点,而黄帝得道升天的地方正是著名的始信峰。得道升天与采芝炼丹这类说法来自道教,难怪后人把道教与黄帝和老子联系,说成黄老之学了。黄山的景区不只是山美树多水丰景秀,文化上也很能凑趣。其间可参观的一些经典上八卦、五行、河图洛书之类的景点倒也是不少,至少到了黄山发现大家靠着黄帝整了不少事情。其实,到这里我才意识到黄山之黄来自黄帝,而这一点其实一般人还真不知道。我现场给10个朋友短信测试,结果都以为黄山是因为石头或者土黄而得名,而此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黄帝现在被公认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传说出身于河南新郑,壮年时与炎帝、蚩尤大战于河北涿鹿,晚年居于黄山。这几个地方我都有幸去过。想想那个时候的交通条件,黄帝能在这么大范围内南征北战(好像轩辕也就是牛车的意思),那得花多少时间!光看那时在黄山爬上爬下,也没现在这道路条件,山体两壁还都是60度左右的倾角,那他老人家身体条件也得相当不错才能行走,可真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佩服。有文化的人是得好好读读据说是他老人家总结写下的《黄帝内经》,后世的养生之学源出于此经者多有。传说是传说,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黄山被正式命名作为黄帝的祭祀之地,其实我想一定不是没有一点缘起的。这个传说不必全信,但是后人弄明白黄山名字的本意还是必要的。现在想想,安徽南部的黄山一带虽然给我们外地人很封闭落后甚至贫穷的感觉,但是来了就会发现这个地方从建筑到其他的地标挺有文化,反正我自己直观的印象就是到了一个地名不太好辨认的就数这个地方多。因为那些字儿词儿透着源远流长的意思,现在想来与黄帝的这个传说不无关系。说起来,炎黄子孙多少都跟黄帝沾点关系,好像我们老袁家起初应该是给黄帝赶牛车的轩辕之辕的退休车夫的后代吧?所以每次我看到那牛车的车轱辘总有那么一点亲切感。其实我说这黄帝之山的湮没不彰也别无深意,也就是提醒大家一个慎终追远的意思吧。 黄帝与黄山 来源:政协办 作者:政协办 罗毅力 2007-9-25 公孙轩辕黄帝是否来过黄山?是否在黄山升天?这个问题历来被看作是神话传说。但是,我们在追索历史的时候,仍然有一些蛛丝马迹在告诉我们,黄帝在黄山的活动并非是空穴来风,远古时期因没留下任何历史文献,使我们无法确证曾有过的历史事实,正如林河先生所著的《古傩寻踪》一书所言:"黄帝的时代离我们太远了,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靠口头传说去认识黄帝的,传说的真实与否,只能依据传说的合理性去判断"。那么,我们能否依据一点仅有的材料对黄帝在黄山升天的故事进行合理的判断呢?我们先可以体验一下黄帝以及黄帝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面貌。 一、司马迁记黄帝给我们的启示 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历来都被世俗都盲目肯定是黄帝逝世的地方,其实这个黄帝陵是在汉代武帝以后才被命名的,也仅只是依据黄帝在黄河流域的活动范围所选择的一个地点。而把黄帝当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正式进行祭祀则开始于晋朝。这些事实使我们看到,黄帝在中国更多的是种文化概念,而不是具体的历史人物,他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文化象征。要认识黄帝的本来面貌,我们只能依据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录和描述。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写道:"黄帝者,少典之子也,姓公孙,名轩辕"。这说明黄帝不是神,是个有名有姓的人。关于黄帝的出生地,司马迁并没有告诉我们他出生在哪里。关于黄帝的死,司马迁在《史记》里除了说"黄帝崩,葬桥山"外,也没有告诉我们黄帝究竟在何地逝世。在《史记·封禅》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这似乎说明黄帝在荆山铸鼎成功后得道升天,但前面已说葬于桥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史记·封禅》又作了解释:"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原来葬于桥山仅只是个"衣冠冢"。这里说的"首山铜"是一种铜矿石的名称。黄帝把从首山采来的铜运到荆山去铸造铜鼎(首山与荆山应该相距很近,否则在当时交通情况下是无法运输的)。荆山应是黄帝升天的地方。 荆山以“荆”而名,我们完全可以看作是在长江以南的"荆蛮"之地。也可看作是古时的黄山。黄山自古以来就有"吴头楚尾"之说,也就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战国晚期,楚国统一了整个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大部分地区。中原人有可能称"大楚"之奇山黄山为"荆山"。 可以有把握地讲,黄帝是在南方某地采集铜矿时逝世的。这正是青铜时代的早期(2000-2500 B.C),符合目前"三代"断代工程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从司马迁论黄帝的言语中可得出一个结论:黄帝逝世的地方不在北方或中原,北方只有黄帝的衣冠冢。 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黄帝的家系包含了西北和东南两大族群,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不同的政治族群都是与黄帝有关的亲缘氏族。周族的一支 "吴泰伯"就是从西北来到长江流域,并长期居住在南方荆蛮地区的一个大部族,最后形成了古吴国。我们知道古吴的核心基地主要是在南陵县大工山一带。这里有数千年以前的铜矿遗址。黄山恰好是古吴发源地青弋江流域的源头。因此黄帝到黄山无论是逻辑上,还是史实上应该说都是可以成立的。 二、轩辕黄帝为什么来黄山? 我们以前很少思考黄帝文化为什么会出现于黄山。为什么轩辕黄帝要来黄山?庞大的华夏民族之所以可以形成,是因为在上古时期就存在着一个长时间的部落战争和文化征服战争。因为不停的战争与媾和形成了多民族的融合,以至于形成了占据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的华夏古族。炎黄时期,两个大族轮番做主。《史记》曰:"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轩辕部落发迹时,炎帝部落已经开始衰落了,不能号令天下,也无力控制天下。黄帝与炎帝打了三场战争,并建立了征服天下的信心。这时期,南北部落之间的土地征战、资源争夺、人口争夺等社会矛盾已经非常激烈。"炎黄大战"、"黄帝战蚩尤"说明了南北、东西部落族群发生了多个方面的利益矛盾。黄帝来黄山的时间应该在战胜了南方大盟主——炎帝和东南部大盟主——蚩尤。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征服蚩尤和炎帝部落的人民,侵占他们的土地和资源。 轩辕黄帝所处的是青铜时代,尤其是与蚩尤大战后对铜资源的需求显得格外强烈。我们知道史书记载了蚩尤当年铜头铁身的传说实际上是蚩尤部落已经使用了金属兵器和金属盔甲。黄帝战蚩尤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因此,黄帝南征江南目的是寻找铜矿和冶炼铜的技术。我们知道黄帝在黄山的民间传说讲的是在黄山随浮丘翁学习"炼丹术"的故事。道家所讲的炼丹术实际上就是古代的金属冶炼技术。 三、黄帝文化在黄山的形成 黄帝祭祀在黄山的形成可以说由来已久。在黄山的七十二峰中,东方第一大峰——轩辕峰就位于黄山区三口乡夫子山的上方。在那里有关轩辕黄帝的历史遗迹和传说随处可见。如,始建于晋代的"黄帝宫"和唐代天宝年间的"轩辕古刹"、传说的黄帝炼丹台和修炼用的"神仙洞"、黄帝洗药的"鼎湖"、黄帝居住的"黄帝宫"以及祭祀黄帝的"黄帝坑"。 黄山轩辕峰下面的夫子山一带早在商周时期或更早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而且从已知的出土物件来看,那里的文化品位是很高的,类似黄山北大门"蒋家山遗址"的良渚文化(5000年左右)。在三口夫子山的黄帝坑、新民樵山神仙洞、黄山轩辕峰上的神仙洞陆续出现了与黄帝祭祀、商代、西周王系的石刻。文字大多介乎甲骨文和青铜铭文之间。部分文字明显不同与现已收入《甲金篆隶大字典》,具有地方特色。 在这些石刻中"黄帝天位"头像牌位式石刻显然是祭祀黄帝的牌位(图1)。还有刻有"巢居屋"的鱼形石刻具有明显的鱼图腾崇拜的意味。"旦王令传万年"石刻侧首像,"上甲王示、龙帝令安"石刻龙、"太甲王祭"石刀等都与商周王系有关。但更多的是没有文字的图腾石刻如"鱼鸟图腾"(见图2),"太阳鸟"图腾(见图3),"太阳神"图腾(见图4)。这些图腾实际上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还有一些图腾与《山海经》中记述很近似如,"人面鸟神"陶图腾(见图5)、"人面兽身"陶图腾(见图6)。这两个图腾反映了人类进入"人治"社会的神人合一的初级阶段。此外还有两个女祖神的石刻雕像:"母祖氏"石刻和神兽佑护的裸体女神(图7、图8)。这两个石刻反映了祭祀黄帝的时代仍然保留了母系崇拜的习俗。 从以上黄帝文化的遗物老判断,黄山的黄帝文化历史应该发生在3500年--2500年左右的时间,即商代初到西周末或春秋初。 《山海经》记载,上古时期黄山名叫"三天子都"。这三天子相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另一种说法是浮丘翁、容成公和黄帝。在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里就有"螺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由此可见,黄帝的一族支系——青阳在上古时期就散居在长江流域。而在以黄山为源头的长江支流——青弋江中游就有一个"故青阳城"(在南陵县大工山西周古铜矿遗址周边)。那里曾经是西周的"泰伯奔荆蛮"后居住的故城。泰伯是勾吴的始祖,也就是吴人的一世祖。周人居西方一直以"黄帝嫡系"自称。因此在西周灭商后,就开始了以"周公旦"和召伯为首的"伐淮夷"和"伐楚蛮"的大举南进的"布道宣德"之战。黄帝及其大公至德的思想则是周族人高举的精神旗帜。 四、“召伯伐楚蛮”强化了南方的黄帝文化 在黄山西北麓的郭村乡一直流传着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型祭祀活动。周武王灭商之后,建立了著名的国家原始法典——《周礼》。"甘棠"的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也一直被后人看成是《周礼》传播、推广至"五湖四海"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范例。旧时传说,西周时召伯(召公)循行南国,宣扬文王之政,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后作为对地方官吏的颂词。在古老的黄山脚下,世居于此的山越人都认为是召公把周天子的德化传给了他们。古时,这里民众广植甘棠树以怀召公之德,因名聚落为甘棠。在《史记·燕召公》世家篇里有"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讼政事于其下","召公卒,而民思召公之政,怀甘棠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这首诗就是《诗经》中的《召南·甘棠》篇: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公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公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斫、召公所说。 这首诗实际上是上古南方的劳动人民假借甘棠树来抒发对召公的思念和敬意。司马迁的《史记》和《诗经》中所说的地方与黄山脚下的甘棠有什么关联呢?我们首先可以肯定地讲,《史记》也好、《诗经》也好,其中所讲的"甘棠"都是发生在南方之国。明代余邵鱼撰写的《周朝秘史》第十三章题名就是"南人不敢伐甘棠",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召公回朝见成王,王问:'南方教化任何?',公具鹊鸠共巢,成王大喜"。这里的"鹊鸠共巢"讲的是水居的鸠族和陆居的鹊族和睦相处。在春秋以前,这应该指楚吴两族的关系。黄山北大门的婆溪是在芜湖入江的"青弋江"之源头,而芜湖古名为"鸠兹"属于吴越族系。"鸠"是古吴越的图腾鸟,"鹊"是楚蛮部族的图腾鸟。《史记·吴太伯世家》里有司马迁的自叙"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之勾吴兄弟也"。 勾吴当时在"九夷"之地的南方还是"少数民族",力量薄弱;楚国是世居的楚蛮的大族,侵扰小部落是常事。所以召公举兵"以伐宣德",南征选择在"吴头楚尾"用兵也是最恰当的地方。事实上关于召公伐楚的史实,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人员近年在青铜器铭文中已经发现了新的证据,与《史记》不同的是,铭文是"召伯伐楚蛮"。因此召公南征,是可信的事实了!周人是黄帝的嫡系,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黄帝祭祀应该就是周人开始的。由于黄帝文化是中原的根文化,在其“伐楚蛮”之后,在南方得到强化。 中国著名风景区黄山游览指引(组图) 2009-10-27 13:10:30 来源:腾讯旅游 作者: lixiaobo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m。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 资料图:黄山迎客松 资料图:黄山风景 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 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8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黄山主要旅游区有温泉、玉屏楼、北海、云谷寺、松谷庵、钓桥庵六个风景区。 黄山风景 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桃源仙境:温泉景区 黄山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一般来说游览黄山均乘车至此,现为黄山旅游的接待中心之一。景区以揽胜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桃花溪和逍遥溪贯穿其中,中心海拔高度在650米左右。主要接待宾馆包括桃源宾馆、温泉酒店、黄山宾馆等。由此到通常所说的前山(慈光阁)登山口,公路里程为1500米,步行仅需25分钟,到后山(云谷寺)登山口,公路里程为7公里,有多班公交车可以抵达。 桃花溪风景 位列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朱砂泉,有两个出露口,据宋景佑《黄山图经》记载,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皱折消除,返老还童,温泉因此名声大振,被称为“灵泉”,温泉位于紫石峰南麓,汤泉溪北岸,海拔650米,温泉主泉泉口的平均温度为42.5度,副泉泉口水温为41.1度,水温还随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温泉的流量原池昼夜最大流量为219.51吨,最小流量为 145.23吨。因其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又被称为“灵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和保健效果。温泉区现建有独立的温泉浴室和游泳池,游客也可在下山后到此沐浴,舒缓登山疲劳。 人字瀑风景 温泉区的主要景点有人字瀑、三叠泉、鸣弦泉,丹井、醉石、慈光阁等。人字瀑位于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海拔660米,瀑布一瀑两流,以26度夹角相交,形如“人”字。瀑长50米,宛如两条白龙飞奔岩下,声震山谷,溅珠喷玉,气势磅礴。瀑布中间的岩壁上,有明代登山石级,游人拾级而上,有如罗汉升天,故名罗汉级。桃花峰办的观瀑楼,为观看人字瀑的最佳位置。 慈光阁,原为慈光寺,古称朱砂庵。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普门和上改名为法海禅院,名声渐大,传入宫廷,并于万历三十八年钦赐“护国慈光寺”。现为黄山前山登山入口,也是玉屏索道的入口。 旅游提示:温泉区从黄山大门上行约3公里,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须在黄山大门处换车上行,有中巴车和小面的可以乘坐。如果您抵达黄山市区的时间是在晚上,建议不要预订温泉住宿,此时到温泉已经没有公共交通工具了,除非选择包车,从市区到温泉约 80公里。温泉区停车不住酒店的贵些。 奇妙景观:玉屏景区 黄山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通常人们所说的前山,就是指的这一景区。沿途有“蓬莱三岛”、“百步云梯”、“一线天”、“新一线天”、“鳌鱼洞”等奇妙景观。 百步云梯景观 蓬莱三岛 玉屏楼地处天都、莲花之间,这里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黄山绝佳处之称,驰名中外的迎客松挺立在玉屏楼左侧,右侧有送客松,楼前有陪客松、文殊台,楼后是玉屏峰,著名的“玉屏卧佛“就在峰顶,头左脚右,惟妙惟肖。峰石上刻有毛泽东草书“江山如此多娇”。楼东石壁上,刻有朱德元帅的“风景如画”和刘伯承元帅所做的《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抗日之军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黄山自古云成海,从此云天雨也多。 天都峰位于玉屏峰南,相距一公里,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之处,海拔1830米,古诗赞曰: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上天都之路极为险峻,近些年来,经过建设者们的不断开拓,使登峰道路有惊无险。天都峰顶有“登峰造极”石刻,使人有“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 莲花峰,位于玉屏楼北,是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宛如初绽的莲花,故名。从莲花岭至莲花峰顶约1.5公里,这段路叫莲花梗,沿途有飞龙松、倒挂松等黄山名松及黄山杜鹃。莲花峰绝顶处方圆丈余,中间有香砂井,置身峰顶,遥望四方,千峰竞秀、万壑生烟,在万里晴空时,可东望天目山,西望庐山,北望九华山。雨后,纵观八面云海,更为壮观。 从莲花峰下山,过龟蛇二石、百步云梯,穿过莲花洞,便来到鳌鱼峰。此峰高1780米,峰以形名,那巨大高昂的鲸首,大有鲸吞天地之势。下鳌鱼峰便是天海,天海位于黄山前、后、东、西海之中,为黄山之中心位置。在这1750米的高山盆地中,生长着众多国内外罕见的植物物种,黄山园林部门利用天海独特的气候条件,创建了天海高山植物园。天海近旁有海心亭、凤凰松等著名景点。 以峰为体:北海景区 黄山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在光明顶与始信峰、狮子峰、白鹅峰之间,东连云谷景区,南接玉屏景区,北近松谷景区。是一片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山开阔地带,面积 1316公顷。北海景区以峰为体,汇集了峰、石、矼、坞、台和松、云奇景,以伟、奇、险、幻为特色,天工的奇妙布局,琉璃色彩变幻,构成一幅幅伟、奇、幻、险的天然画卷,是黄山的风景窗。狮子峰、清凉台、猴子观海、仙人背宝、梦笔生花、飞来石、十八罗汉朝南海等令游人目不暇接。北海群峰荟萃,石门峰、贡阳山,都属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峰,形如屏障,隔开南北。海拔1690米的狮子峰却头东尾西的横卧在景区之中。始信峰虽不如天都、莲花峰高,也不在36 大峰之列,但雄踞险壑,竖立如削,三面临壑,悬崖千丈,峰顶拳拳之地,近揽远眺,面面受奇,古有“黄山之雄甲宇内,幽秀灵齐聚后海”之句,更有“始信黄山天下奇”之誉。狮子峰上的清凉台是观赏云海和日出的最佳之处。 钓鱼庵 丹霞峰 北海是黄山高山主景区和游览接待区,以北海宾馆为中心。登黄山自古形成四条路,即从温泉经慈光阁、玉屏楼、天海至北海的南路(修建有玉屏索道);从焦村经钓桥、天海至北海的西路;从苦竹溪经云谷寺至白鹅岭、北海的东路(修建有云谷索道);从芙蓉岭经松谷庵、十八道弯登山到北海的北路(修建有太平索道);北海地处黄山中心,东西南北四条磴道都至北海,北海另有游览小道与各景点相连,形成网络,北海便自然成为人流汇集的景区。 白云景区 黄山白云景区位于黄山西部,面积1655公倾,南起云门溪上的续古桥,北至伏牛岭,东起云际、石人二峰,西至双河口畔。景区以钓桥庵为中心,钓桥庵位于石人峰下,白云、白门两溪汇合处,海拔610米,钓桥庵又名白云庵,明前为道院,清康熙间改为佛庵,后沿用地名至今。庵周围景致清幽,峰峦叠峙,松石争奇,层竹铺翠,溪流环绕。白云景区集松、石、泉于一体,独具黄山山水之胜。白云溪水流充沛,瀑潭相接,溪畔有悬瀑10余处,潺潺流水,如同琴音;雨后水涌,急流奔腾,声震山谷;山水迸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为将白云景区、松谷景区和北海景区联为一体,黄山管委会组织开发了新景区——西海大峡谷。“千峰划然开,紫翠呈万状”的黄山西海大峡谷是黄山又一绝胜处,她将伟、奇、险、幽兼容并蓄,景区内从美纷呈——奇松林立,怪石遍布,石峰簇拥,谷底幽深,云雾缭绕,溪水叮咚。大峡谷位于西海群峰中,北起西海排云亭,南至白云景区步仙桥,景区总面积约16、5平方公里,这一景区是游人仰视黄山的理想场所。 西海大峡谷 翡翠池 后山之秀:松谷景区黄山素有“前山险,后山秀”之说,后山就是指黄山北大门的松谷景区。 山松谷景区地处松谷景区位于黄山北坡,是狮子峰、骆驼峰、书箱峰、宝塔峰之间的山谷合称。游客抵达黄山的北大门--太平后,选择从北大门芙蓉岭进山是最佳的游览方案。由芙蓉岭徒步上山,需蹬爬6500余级石阶,海拔高差1100米,一路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巧石名潭尤为佳妙。景区山高林密,千峰滴翠,飞瀑流泉,寺庵幽古。奇花异木,气候宜人。溪、池、潭是景区的独特景致,谷内千峰叠翠,万木葱茏,四季常青,苍松翠竹隐现其中,该区清幽秀丽,溪水淙淙,池、潭、泉、瀑共同构成了松谷景区独特的景色。而散处谷中的"芙蓉居"、"松谷禅林"等古建筑,则给这静谧的幽谷平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松谷摩崖石刻值得游客赏玩。梅雨季节游览此景区,更有"松谷听涛"著名景观。 游览松谷景区可以观赏到芙蓉峰、丹霞峰、松林峰、双笋峰等著名的山峰,仙人观海、仙人铺路、老虎驮羊、关公挡曹、卧虎石等怪石巧石,翡翠池、五龙潭等水景,芙蓉居、松谷禅林等古建筑。 ---------------------------- 黄山五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1、奇松 探海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黄山迎客松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位于玉屏索道附近),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位于卧云峰陡腰),卧龙松(位于卧云峰),团结松(连理松位于始信峰途中),龙爪松(位于始信峰),竖琴松(位于卧云峰侧北坡),陪客松(位于玉屏景区)──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 2、怪石 指路石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黄山怪石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等,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欣赏时不妨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可获更高的审美享受。 3、云海 云海 黄山云海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大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时为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如大河奔腾,又似白色的壶口瀑布,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 4、温泉 黄山“五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 黄山温泉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初,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黄山三瀑 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黄山之水,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每逢雨后,到处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瀑布响似奔雷,泉水鸣如琴弦,一派鼓乐之声。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危岩百丈,石挺岩腹,清泉分左右走壁下泻,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古人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是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百丈瀑在黄山青潭、紫云峰之间,顺千尺悬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台,台前建有观瀑亭。 5、冬雪 黄山的冬雪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上乘之作,是精品中的“极品”,是当之无愧的黄山“第五绝”。 黄山冬雪不同于北国的冬雪,它不是那种厚重严实,并且持久不化的雪,黄山的冬雪,妙就妙在与黄山的松、石、云、泉巧妙而完美的结合。黄山冬雪 雄伟壮丽的黄山,挺拔秀丽,冰雪又给她增添了无限的风采。劈地摩天的天都峰,宛如银妆素裹的神女;隔壑相望的莲花峰,如同一朵盛开的雪莲;九龙峰也变成了一条蜿蜒腾飞的玉龙,飞舞在黄山的云海之上;西海群峰奇异的石林,像一尊尊身着素服的神仙,聚集在峰头之上。冰雪覆盖的狮子林,银峦相拥的玉屏峰,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绝妙画图。黄山自古云成海,云赋于黄山冬景无穷的魅力——奇妙的雾松、雪松、树挂,把黄山妆扮得如同一个珊瑚盛开的世界。 飞雪、冰挂、雾凇堪称黄山奇景。 冰挂:黄山的冰,千姿百态。泉有多宽,冰有多宽;瀑有多高,冰有多高;著名的人字瀑、九龙瀑一改往日“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珠溅玉、声响如雷的气势,将一匹匹好似半透明的汉白玉挂在悬崖上,银光闪烁,洁白无瑕,这就是黄山冬景中著名的“冰挂”奇观。与“冰挂”并称双绝的是“雪帘”。桃花峰麓的水帘洞“冰挂”如钟乳石般地悬挂着,洞顶突出的部位雪上加雪又冻成冰盔,并呈下垂状;在黝黑石壁的衬托下,就像人工织成的图案,故被人誉为“雪帘”。 黄山景区景点详解 大门:黄山大门不是买门票的地方(买门票的地方为:云谷寺--后山,慈光阁--前山,和北门三个地方),其实是一个牌坊,现在所有的车辆,包括黄山本地的车到此就不能再进入了,这里也是新国线运输公司的一个车站,必须换成新国线公司的车方可到达云谷寺和慈光阁。一般来说游览黄山均乘车至此,现为黄山旅游的换乘中心之一。黄山大门上的“黄山”两字为陈毅手书。 慈光阁:前山票房和缆车站所在地。可以步行到达温泉。横穿公路走台阶道大约20分钟到达温泉,途中经过人字瀑。 半山寺:半山寺因为在玉屏楼和慈光阁中间而得名,半山寺为刘伯承手书,寺前可看金鸡叫天门等景点。 玉屏景区: 以玉屏楼为中心,包括莲花、天都两大主峰。雄山怪石、奇松险壑、摩崖古刻、云海烟云构成景区景观的主体。此处可观迎客松、送客松、送客松、孔雀戏莲花、姜太公钓鱼、仙人飘海、犀牛望月等景观。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离玉屏峰约1公里。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 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 莲花峰:海拔1864.7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一高峰。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百步云梯:200级台阶,下面的观景台可以看:猪八戒写情书(老僧入定),鳌鱼吃螺蛳,老鼠偷油。鳌鱼峰:黄山36小峰之首。有鳌鱼驮金龟景,去莲花峰方向有左右两条路,左走一线天,右走鳌鱼洞。 天海:黄山的中心,黄山五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冬雪,因为云海为五绝之首,所以黄山又名为“黄海”。 光明顶: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比最高峰莲花峰1864米低四米,莲花峰高,光明顶平,天都峰险。 白云景区:也叫白云溪景区、钓桥景区,位于西海群峰之中,光明顶与鳌鱼、圣莲、云际、石床诸峰环列四周。它东起海心亭,西至排云亭,景区面积约16.5平方公里,高度落差近千米,被游人视为“神秘的黄山西部世界”。 西海景区:是观黄山云海、落日的极佳地点。这里簇拥着许多箭林般的峰峦,大峰磅礴,小峰重叠,每当云雾萦绕,层层叠叠的峰峦时隐时现,酷象浩海中的无数岛屿。若是夕阳西斜,整个山谷沐浴在万道阳光之中,层峦尽染,气象万千,呈现着无限瑰奇的绝妙景象。西海峡谷因群峰兀立、谷深不可测而被称作神秘谷。 西海景区是黄山风景中最秀丽、深邃的部分之一。 丹霞峰:住宿西海饭店和排云楼宾馆可以在此看日出,不过冬天此处就看不到日出了。 排云楼(亭):排云楼宾馆为90年代新建的一个三星酒店,边上不远的排云亭为宋美龄1934年捐资而建。 西海大峡谷:可以从排云亭进入,从步仙桥出去;也可相反而走。峡谷全长15公里,呈U型,下七上八一般行程4小时,排云亭到谷底一段为下坡,中间有循环道,左右都可以走,过谷底有山洞数个然后到达步仙桥,过了步仙桥那边可以拍照,后还要回过桥往天海方向走,还可通往黄山的西大门――三溪口、钓桥庵、焦村镇。切记:不可走钓桥庵方向。西海大峡谷从排云亭下到谷底下坡多,上坡少,相对轻松点,建议排云亭--一环(左边的线路)-二环(右边的线路)-栈道-步仙桥-观景台-海心亭。 北海景区: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后山,为黄山中心景区之一。北海林木似海,名松甚多。黑虎松、龙爪松、双龙松、卧龙松、接引松、连理松、麒麟松、大王松、团结松、辕门松、孔雀松、棋枰松、扇子松等古今名松,都长北海,株株盘结挺拔,又奇又秀。贡阳山前散花坞,四面峰峦环峙,坞内林木茂密,奇松怪石荟萃。 狮子峰:北海宾馆前一山峰,景点有曙光亭,清凉台,清凉台可看十八罗汉朝南海,仙人下棋,丞相观棋,峰顶可看猴子观海等景点。在狮子峰北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人称“猴子观海”。 始信峰: 从黑虎松进入依次有黑虎松、连理松、龙爪松,在观景台前方有石笋峰,石笋峰远眺有观音漂海。观景台左有卧云峰,卧云峰上有探海松、卧龙松,观景台右行10米有竖琴松(辕门松),观景台左行去始信峰顶边有接引松,始信峰顶有聚音松。 白鹅岭; 后山缆车站上站,左走可以直接到光明顶,右走可以到北海,西海个景点,白鹅岭观景台往南可以看莲花峰,天都峰,香炉峰。 佛掌峰前下方看飞来鼓,右上方看鲤鱼跳龙门等景点。在白鹅岭,下盘道右侧,有大小七块岩石,形状不一,天然与叠在一起,协调和谐,天然成趣,故名“七巧石”。 ---------------------- 小贴士: 黄山门票 黄山门票价格 黄山景区及山脚下景点门票价格 2010年 景点名称 价格 景点名称 价格 黄 山 门票 230元/张,淡季150 翡 翠 谷——情人谷 50元/张 缆 车 云谷缆车 80元/人趟,淡季65 野生猴谷 30元/张 玉屏缆车 80元/人趟,淡季65 九 龙 瀑 30元/张 太平缆车 80元/人趟,淡季65 黄 帝 源 35元/张       凤 凰 源 30元/张 然游览黄山3月16日~11月15日为旺季,但冬天被游客称为是黄山最美的季节。黄山的冬季比较长,每年10月下旬左右就要飘雪了,11月至翌年3月全山飘雪,12月至翌年2月为最旺雪期,也是冬游的最佳季节。 总之,10月下旬便可看到雪景,即使不下雪也能看到美丽的“雾凇”(又称雾挂),它和雪一样给树木、岩石、屋舍披上一层晶莹的白色,且比雪更白、更透明、更瑰丽,因而也更富有韵味。 冬季还是云海出现最多的季节,有时云海可持续三天不散。但要注意天都峰、白云溪此时封山 黄山名称由来 黄山古代秦时称黟山,相传公孙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此传说,唐玄宗赦改黟山为黄山。 黄山气候 黄山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黄山阴雨天多,云雾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摄氏度左右。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年均气温7.8°C,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mm。西南风、西北风频率较大,年平均降雪日数49天。 黄山观景佳处: 观日出最佳地点:清凉台、曙光亭、狮子峰、始信峰、丹霞峰、光明顶、鳌鱼峰、玉屏楼。 看晚霞最佳地点:排云亭、丹霞峰、飞来石、光明顶、狮子峰。 看云海最佳地点:玉屏楼观前海、清凉台观后海、白鹅岭观东海、排云亭看西海、光明顶看天海。 看雪景最佳地点:北海、西海、天海、玉屏楼、松谷、云谷和温泉。 景点间距离参考: 云谷寺--白鹅岭步行6.5公里上坡(缆车8分钟)。 白鹅岭--黑虎松300米下坡。 白鹅岭--光明顶2公里上坡。 黑虎松--始信峰往返30分钟上下坡。 黑虎松--北海宾馆400米下坡。 北海宾馆--狮子峰往返40分钟上下坡。 北海宾馆--经过西海饭店到排云楼(亭)1.5公里上下坡。 北海宾馆不经过西海到光明顶2公里上坡。 排云亭(楼)--飞来石--光明顶2.5公里上坡。 光明顶--天海300米下坡。 天海--鳌鱼峰300米上坡。 鳌鱼峰--百步云梯500米上下坡。 百步云梯--莲花峰--玉屏楼(迎客松)4公里上下下坡。 百步云梯--直接到玉屏楼1.5公里下坡。 玉屏楼--步行慈光阁7.5公里下坡(缆车8-15分钟) 温泉--云谷寺,慈光阁分别为8公里和5公里。乘班车。 梦幻景区(西海大峡谷)就是指的排云亭--步仙桥--天海一段,一般行走时间要4小时 上海黄山二日游 第一天: 上海乘K8419次(17:45发车)到黄山站(06:55),黄山市乘车到温泉景区(约1小时40分中途不换车),步行至慈光阁,可选乘缆车至玉屏楼(迎客松)---莲花峰----百步云梯------一线天-------鳌鱼峰----天海---光明顶----飞来石----排云亭---西海(开出房间,放下行李,休息一下),到排云亭看晚霞,(日落时间:17点左右)。 第二天: 早在丹霞峰(10分钟)或清凉台(15分钟)观日出(日出时间在6:00左右),回西海吃早餐,上午由排云亭-----下梦幻景区(往返来回约3小时),经西海-----北海-----狮子峰-----(返北海)----梦笔生花-----始信峰------ -----缆车或步行下山,(步行1.5至2小时)---云谷寺-----车返市区,.晚乘晚乘K8420次(20:05)返上海(7:04到) 黄山二日游(后山上): 第一天: 上海乘K8419次(17:45发车)到黄山站(06:55),黄山市乘车到云谷寺(约1小时40分,中途不换车),步行或缆车-----白鹅岭-----始信峰-----北海----西海(开出房间放下行李)-----排云亭------下梦幻----返排云亭-----飞来石---观完日落返西海住宿. 第二天: 早在丹霞峰(10分钟)或清凉台(15分钟)观日出(日出时间在6:00左右),早餐后退房----光明顶----天海------走白云景区(来回约2小时)鳌鱼峰-----百步云梯---莲花峰----玉屏楼----缆车或步下山----慈光阁------车返市区,.晚乘K8420次(19:10)返上海(07:35到) 1、如果选择步行登山的话,建议大家从后山(云谷寺)开始登山,比从前山要相对省力,如果您乘坐缆车,建议您从慈光阁上山,旺季时后山的缆车排队时间较长。前山上山,缆车需要10分钟左右,大约可在中午抵达天海(近光明顶),中餐后下午游览西海飞来石、排云亭等景点,可至北海(方便次日看日出)住宿。 2、玉屏楼有宾馆可供下榻,因为玉屏索道修好后上山很方便,如果您只在黄山住一个晚上,建议住到北海或西海景区,如果在山上住两个晚上,可在此地或者天海景区留宿一晚。 3、上山轻装,少带行李,以免过多消耗体力,影响登山。 4、黄山气候变化很大,时睛时雨,反复无常。登山时要带雨衣,下雨风大,不宜打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海泛舟:关于黄帝、佛、道的超时空天人对话
热度 3 pww1380 2011-3-13 22:05
网海泛舟:关于黄帝、佛、道的超时空天人对话 杨文祥整理 刚才,与王号老师进行了一次关于黄帝、佛、道的网络对话。退而思之,这一对话的意义并不仅限于两个人之间的思想交流,而是通过网络对话的形式,实现并完成了一次今人(笔者与王号)与古人(黄帝),人与天 ( 佛、道 ) 的超时空天人对话。 这样,这一对话,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也许会对解放思想,开阔思路,释放人们的潜在智慧和潜能有所启迪。兹记录如下,以备查考。 王: 《黄帝内经》中提到上古之人、中古之人、今人。其实,也不能按时间来划分。而是一种修行境界的划分。说白了,任何时间,都有上古之人、中古之人、今人并存。有人在天上,有人在人间 。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 真人 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 ,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 道生 。中古之时,有 至人 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 积精 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 八风 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 恚嗔 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 精神 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 日月 ,辨列星辰, 逆从 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 释迦牟尼佛赞叹世界上的人类众生,忍受痛苦的功力很强,所以叫 “ 堪忍 ” 。 但是一般佛经不喜欢用这两个字,认为意义不能概括梵文的 “ 娑婆 ” 痛苦世界。 有位科学家昨天跟我提到他所领悟的,譬如佛家讲的 六道轮回 (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他认为 一切都在人间,凭我们身心的感受,就可以了解六道轮回 。这是非常准确的观念,也就是禅宗大师的观念,他一下就悟出来了 。(引自:参考文献 1 ) 杨: 善哉,博主之所言!诸佛存乎于心。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亦不同层次之心境——精神境界。六道轮回亦如是。 王: 这样看来,也就没有迷信了啊。佛经 道经说的都是事实 处于哪个世界,完全看个人修炼啊。 杨: 佛、道之至境为“悟”,而非“迷”。“悟”者,启蒙也。 哀哉!凡迷信者,皆自迷也,非佛、道迷之。君不见,凡反对和铲除“迷信”最力者,恰恰执迷于另一更大的迷信。 条条道路通罗马。大智慧者,决不执于一端,更不囿于一隅。 于己如是,于人亦如是。如此,不昧己,不愚民,方臻至圣之道。 王: (既然)凡迷信者,皆自迷也, (那么,)凡开悟者,皆自悟也。 所以,佛说,他不能超度任何人。人人都要靠自己超度自己。 杨: 于是有六道之轮回,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常人(君子、小人)之分别。 王: 佛道一理,古今一理。 杨: 所言极是。万物同源,古今同理。 参考文献: 1 .王号. 天上人间大揭秘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56do=blogid=421922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3761 次阅读|6 个评论
厚重河南——华夏文明根源
热度 6 zhoulingna12 2011-1-5 11:03
厚重因为她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为华夏文明之根源。 黄帝与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我们今天皆称为“炎黄子孙”。据史料记载有熊是黄帝的出生、成长和建都的地方,约 5000 年前,这一带的黄土养育了强大而先进的有熊部落,黄帝是部落酋长少典的儿子,传说他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史记》说他很小就会说话,少年思维敏捷,青年时醇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担任部落酋长后,他英明果决,广纳人才,表现出卓越的才干,越来越多的部落聚集在他的周围。 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在他的《中国人史纲》中谈及了当时的“天下形势”:仅黄河中游跟汾水下游一带,就有一万个以上的大小部落。其中以三个部落最为强大,一是正在没落中的神农部落,根据地在陈丘,酋长是炎帝,是五氏之一的神农氏的后裔。一个是强悍善战的九黎部落,根据地在涿鹿,酋长蚩尤;他有九个儿子,都是万夫莫当的勇士,附近部落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另一个就是文化水准似乎较高的新兴起的有熊部落,根据地在有熊,酋长姬轩辕;他有很大的智慧和很大的能力,集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和魔法家于一身。 相传那时候各部落为了争夺地盘和人口,相互攻击,战乱纷纷,生灵涂炭。黄帝这位杰出的领导人“修德振兵”,经 52 战,先后打败、融合了炎帝和蚩尤部落,结束战争,在有熊大会诸侯,被拥立为中国第一个“天下共主”。有熊就是现在的新郑,也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但黄帝被人遗忘了,上个世纪新郑在文化浩劫中遭到蔑视和摧残,新郑古建筑几乎无一幸免。记忆中的故里变成了一座荒漠。直到 1984 年的一天,当陕西黄陵县志办来人了解黄帝的情况时,新郑县志办主任刘文学却含糊不清,刘文学深感惭愧,从此开始了对黄帝的深入研究。赵国海也是研究中的一员, 1983 年的一天,他寻根来到新郑却看到一种苍茫时,萌发了他对黄帝的研究,新郑人叫他“赵黄帝”。二老对黄帝的关注,最终引起了新郑人对黄帝的关爱。 20 世纪 90 年代起,新郑开始对黄帝故里的山门、大殿、厢房和门前广场进行了整修和大规模扩建。如今黄帝故里已是国家 AAA 级景区,最有名的数黄帝宝鼎坛。宝鼎安放在坛中间,高 6.99 米、重 24 吨,号称天下第一鼎,它继承了 8000 年前裴李岗文化遗址中的圆鼎鼎式,鼎腹有龙,寓示九州;龙首有宝珠,象征九芒;鼎足为熊,寓黄帝立国于有熊,鼎四边分放着 8 个小铜鼎。 庄子所言:“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在黄帝的大旗下,中国成一个整体。其后代分布全国各地,历史上的唐尧、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满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甚至西迁欧洲的匈奴,也都认为是黄帝的子孙,黄帝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人文始祖”。 2000 年 4 月“龙岁故乡行——中原大寻根”活动,吸引了 200 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来新郑寻根,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叶落兮归根,故乡兮牵魂。”他增强了世界华人的凝聚力。 相传黄帝西巡时辞世,衣冠葬在远离家乡的陕西桥山,即现在的黄帝陵。 相关信息来自《厚重河南》。 图片来自网上,仅供欣赏,谢谢! 2011 年 1 月 5 日 星期三 10:49
个人分类: 厚重河南|5941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真正的神汉,竟然是我们的祖先——黄帝
sheep021 2010-11-7 20:37
黄帝,公认的中华先祖之一。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神也,人也,巫也? 最少,在当时,说谁是神汉,那绝对是个褒义词。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黄帝内经 素问》 梁冬:这是一种比喻或是寓言了吧? 徐文兵:这是道家修行的一个境界,修行到一定程度可以出神入化,可以魂魄离体。《黄帝内经》也讲了,修炼道家有四个境界,叫真至圣贤。我们经常说的圣人,好像高得不得了,在道家其实排名第三,算不上什么,真正的道家最高境界叫真人。这种真人,能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达之外。 孔子是圣人,他的弟子叫七十二贤人。儒家的鼻祖孔子在道家的观点来看,他只是一个圣人,是生活在世俗中间的一个比较高的人。真正的道家讲的,孙思邈,是一个真人,孙真人,还有那个邱处机。 梁冬:北京白云观,邱真人,在中国古代真人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徐文兵:黄帝修到了这个境界,叫成而登天,登天是到了真人的境界。 梁冬:我还以为,成功人士当了老板了,登天嘛,天子。 徐文兵:天子还是个人。修到真人的话可以魂魄离体,游行于天地之间,就是在时空中穿梭。 梁冬: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相信朋友们从这二十四个字里面看到了一个事业成功人士的一辈子,以前的成功是你真正地明白了世界真理的成功,现代的成功境界低很多啊!现代的成功,充其量就是有一点钱而已,有一点合法的钱算是成功人士。 徐文兵:对,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一样。道家的成功还是叫返璞归真。它把那些苛罚自己,雕琢自己的那些东西都看成是一种及其凶残的东西,它以保存自己的纯真的天性为一种追求的目标。所以《庄子》一本书整个讲的都是道家讥的儒家的一本书。孔子带学生,看见一个老头在打井,抱着一桶水浇地,孔子学生问老头,你怎么不弄个水车呢?一车水又省劲,效果又好。 结果人家就说,你是孔子的学生吧? 你动了这种机巧之心,你就失去了你那种纯朴天然的本性,你耍的是小聪明,所以,道家是反对这种机巧营技,这种花哨人为的东西。你看我们小时候学《劝学篇》,荀子,荀子是孔子孙子的学生,他讲的是儒家的那一套。他讲什么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是说能划船的人呢,你善于利用船啊,你学会这个技巧,你虽然不会游泳,你就可以航行很远。这是儒家的思想。道家是说,你要是老是去想,利用这种机巧的东西,物质的东西,而不去发挥你的本性的话,你貌似得到了成功,其实你是个大失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讲到养生,有一些人能活到一百岁,而且活得很好,而有些人半百而衰,为什么?我妈妈是中医,她吃斋念佛也有十多年了,她那天跟我说了一句话: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多。 梁冬:你妈妈不小心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徐文兵:不小心说出了一句很重要的(原因)。 徐文兵:黄帝离我们相当于四千五百年左右,在黄帝那个时候,他又问他的老师,在他那个年代在问上古。这个上古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三黄五帝的开始,伏羲、女娲的时代。 梁冬:六、七千年前? 徐文兵:很早,比这还早。按南怀瑾先生解释说,中国的文化从盘古开天地开始,那是很深远的。我们现在都学西方的历史,必须要实证,考古拿出实证来证明。所以他说这个上古就是我们道家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最自然纯朴的那个状态,那状态是什么呢?你想想,人能够在地球上生存靠的是什么?人没有虎豹的爪牙之力,没有兔子、羊、鹿的奔跑之快,(梁冬:没有蟑螂的繁殖能力。)人靠什么能生存下来?凭什么?凭什么你就成了万物之灵?在你发明了武器弓箭弹药之前,你还是个人,你靠什么生存? 梁冬:这问题问得太深了,您直接说吧。 徐文兵:靠的就是我们讲的生而神灵,它有一种与天地沟通的本领,它有一种对将来灾害的预知,这是通神的。人得天地之全气,所以通神通灵,动物草木得天地之偏气,它是部分通灵。所以,人为什么在母系社会女性领导天下的时候,那会儿人是靠体力干活的,是不是?需要狩猎、需要耕种,为什么女人当头?应该选一个膀大腰圆,肌肉发达的男人当头啊。为什么选一个女人当头?领导这个氏族部落的人她是一个与天地沟通的人,能预测。比如说,汶川要地震了,这个女巫就说咱们走吧!离开这儿。 她有这种能力,而其它的动物没有这个能力,然后就哗埋进去了。所以我们讲这种生而神灵,黄帝都生而神灵了,他还怀着无比钦敬羡慕的这种心情问他的老师歧伯,天师。歧伯,我考证,他是在现在巫山西陵峡一带一个部落的大巫师。后来,黄帝娶了嫘祖,四川人,养蚕的那个鼻祖,他们这个部落通婚合并以后,他把人家西陵氏部落的天师请到了中原做了他的老师。你到巫峡去看看,那儿还有古代的观星台。巫山,为什么叫巫山?为什么叫巫峡?那都是古代大巫聚集的地方。 详见: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第一讲 (下.文稿) 修炼之法,不外乎精气神: 心 印 妙 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  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气盈,  不凋不残,松柏青青。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轻,  太和充溢,骨散寒琼。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拍卖公告(100处黄帝故里等)
lin602 2010-6-15 16:18
今天看到二省四地争朱熹故里,花40亿元给他做寿。(见 http://news.cn.yahoo.com/10-06-/1413/2kgz9.html )。所以我建议,可以拍卖如下光荣地名(各100处,按实际拍卖价高为准,如果现在地点确认有点模糊的,也可以拍卖): 黄帝及炎帝故里及陵,曹操故里及墓,诸葛亮故里及墓,刘备故里及陵,秦始皇故里(他的陵不能再增加了,因为是确定的),西门庆故里及墓(已经争了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0487 ),祝英台夫妻墓,李白墓,宋江墓,秦桧墓,和珅故里及墓,岳飞故里及墓,赵高故里与墓,老子墓,墨子墓(孔子不能再搞了要出事情的),朱熹墓及故里,武则天故里.....。 反正不要什么成本,多卖点增加点收入,也可以发展当地旅游事业,也让当地人自豪一把。 另外,安徽的屯溪改成了黄山市(其实离黄山很远),江苏的淮阴市因为周恩来故居(其实他老人家也住了很少时间)改成了淮安,那么建议西安改成兵马俑市或华山市,泰安市改成泰山市,成都市改成峨眉山市或者乐山大佛市,洛阳市改成武则天市,安徽凤阳改成朱元璋市,杭州改成宋都市...... .。 你可以先买下来,等涨价后再卖出,比炒房划算多了。 以下争夺名人故里的链接,可以作为投资参考: http://news.cn.yahoo.com/10-06-/1413/2kf0v.html http://news.cn.yahoo.com/10-05-/1413/2kbly.html http://news.cn.yahoo.com/10-05-/1413/2kbfj.html http://news.cn.yahoo.com/10-05-/1055/2k9pl.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32 次阅读|5 个评论
“慢生活”,慢慢进入视野
sheep021 2010-2-10 09:58
首先,祝大家新年慢乐。(慢慢乐,才能常乐。) 选择快乐或者慢乐,是一个恒古不变的话题。但是,快与慢又是相对的,追求快乐这早死,追求慢乐者长命,实在是个有趣的事情 《黄帝内经 素问》 开篇即说: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发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目前来说,追求快乐是主流。但是,物极必反,走得太快,容易累,终归要停下来休息一下,最近,慢乐之风又逐渐抬头。慢生活,慢慢进入视野 附:慢生活:平凡而从容地活着 王大庆 刊发时间:2010-02-08 光明日报 慢生活这个词近来在媒体上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有关的图书也已经出了若干本。   慢生活一说据说源于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出现的慢食运动。提倡慢食不仅仅是因为细嚼慢咽有利消化,更因为只有慢下来才能用心体会生活、关注精神世界。慢生活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社会最应提倡的新健康生 活模式,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健康方面的促进项目之一。在一本关于慢生活的书里,作者倡导了九慢:慢吃、慢睡眠、慢工作、慢运动、慢读书、慢休闲、慢音乐、慢社交、慢情爱,以达到节奏慢下来、效率提上去、心态平下来、健康升上去的目的。作者提出的口号是:工作再忙心不乱,生活再苦心不累。总结起来,关键还在心态,简单说就是两个字:从容。   但世上的事大都是知易行难,真的让心态从容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几年前有关方面曾经发布过一个关于幸福感的调查,结论是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虽然这一调查结论引起了不少争议,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金钱的多少,幸福更是一种自我感觉的东西。以我对农村生活的有限了解,农民之所以比城里人更觉得幸福,有以下两点很重要:   一,物质欲望不高。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大多数农民都在为衣食发愁。这让他们特别容易满足。当然,会有人批评这是一种低水平的满足。然而,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一书中的这句话从另一方面给了我们提醒,不知餍足的物欲才是生活慢不下来、心态难以从容的真正原因。   二,人际关系亲密。对于住在村里的农民来说,从村东到村西,不是朋友就是亲戚。这与城市的情形有着巨大反差,以《瓦尔登湖》一书闻名的美国人亨利大卫梭罗有句名言: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地生活的地方。被亲情友情包围着的人无疑是幸福的,而城市中人际关系的陌生疏离正在成为精神压抑、孤独抑郁的源头。   简单的物欲、亲密的人际让农民们虽然活得平凡,却经常能够保持从容。   中国在30年中走过了别的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也承受着数百年被压缩了的焦虑?若果真如此,慢生活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就更有了特别的意义。   最后,请允许我再引用亨利大卫梭罗的一句话: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难以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Simplify ,sim plify ,simplify(简朴,简朴,简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1 次阅读|1 个评论
《阴符经》陋见
sheep021 2009-6-1 13:34
《阴符经》,历代人们认为它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按所需将其用于政治、军事、治国、修身、处世、养生及练功、练丹等等。 读之月余,有几点陋见,交流一下: 1.书名的含义: 有人说,阴符有暗合之意,似乎有点牵强,个人理解似有2种解释: 1)阴阳符,符是符合的意思,为何只说阴符合呢,因为阴阳互根,说阴而阳在其中也。即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意思,这个解释也比较牵强。 2)隐伏经,这既有谐音的意思,也是通篇的主题思想。如: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从下文可知,天性善藏(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静亦有伏藏的意思。火藏于木,奸藏与国,只要不动,则没有祸患,就不会溃。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莫能见,莫能知,不就是伏藏吗?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藏一而得十,藏三而得万。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天,非以其无私也,善藏其私,故用之至公 隐伏,是要顺天行事,而不是一味的不作为,关键要把握好时机。食其时,百骸埋;动其机,万化安,食,应该是违背的意思,违背时机,则死,择时而动,则万事成。 隐伏,与道德经的无为一样,顺其自然,藏而不露,以无为达到无不为 2 盗的含义 有人说:道者,盗也,说修炼者要善于盗窃天机,天气,地气,人气之类。本人认为这正好犯了大忌。原文作者把道写成那个盗,恰恰是在警告:天机不可盗,只可顺应而不可强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也是对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的具体化。而且盗取的思想也与通篇的主题思想隐伏相违背。 3.关于章节标题 据说原文不分章节,没有标题,好事者加了三个章节标题,个人感觉,强奸了原文的意思,破坏原文的结构,影响甚至误导了读者对原文的理解。 ----------------------------------------------------------------------------------------------------------------------------------------- 《阴符经》,全称为《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 , 可谓是最早、最短、最简、最容易理解的一部古代哲学文献。 是道学中一部重要典范(《阴符经》,《道德经》和《周易参同契》同称为道家三大基本经典。)。此书作者不详,伪托为轩辕黄帝所作,故名《黄帝阴符经》,历代名家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及宋朝大儒朱熹对此均颇有深研集注。有将此书列入兵家类,也有列入道家类,历来对其注释有上百种之多,各言其是,从诸多名家之研,注释之多,可见其在中华文化上的重要性和影响之大。《阴符经》 全文四百四十八字,包罗广大,含意丰富。 历代学者认为《阴符经》与儒道有密切关系,清朝名医徐大椿曾说: 阴符赞易之书也。 即《阴符经》是有助于对《周易》的理解,不只是前人所说的 赞易之书 ,而是一把金钥匙。此经与易道广大处差不多,包含有极广极深的哲理,历代人们认为它 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 。按所需将其用于政治、军事、治国、修身、处世、养生及练功、练丹等等。 原文如下: 黄帝阴符经 神仙抱一 论道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富国安民 论法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强兵战胜 论术章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虞愚圣,我以不虞愚圣。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85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刑天舞干戚
satangell 2009-4-23 10:30
图片引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68976.htm ,原作者不可考。 “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海外西经》 刑天本来是不叫刑天的,他写过歌,歌名《丰收》,也做过曲,曲名《扶犁》。 刑天就是炎帝的一个乐官,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本来就这样下去的话,人们能记住的刑天也就是一个长相魁梧、性格温和的乐官。 黄帝出现了,他领着自己的部族一天天的壮大,大到要夺炎帝的土地。炎帝号神农,可想而知他的主要爱好就是种地,面对咄咄逼人的黄帝,炎帝选择了退却。听说这平原之外,南方还有莽莽的群山,那里杳无人烟,应该不会有人和我们争土地了吧?炎帝领着自己的人去到了南方,继续自己的生活。 炎帝可以忍让,但是刑天不行,他不能看着自己景仰的对象如此的忍气吞声。他不愿意这样屈服,他要找曾经的黄帝、现在的天帝要个说法。可天帝连炎帝都不会给个说法,又怎会理你这小小的乐官。战斗不可避免的发生,刑天和天帝从天上打到了地下,打到了常羊山旁,终于输给天帝一筹,被砍了脑袋。将刑天的头埋入了常羊山后,天帝施施然的回了天庭。 被砍了头的刑天,他不知道天帝走了没有,他也找不到回南方的路,那里有他的家人,和他景仰的炎帝。对,为了炎帝,他必须舞动手中的干戚,他要让世人知道,炎帝还在,他刑天也还活着,只要他刑天活着,炎帝的尊严就还在。 血从刑天的断颈处流下,流过了他的双乳,双乳成了眼睛,他可以看见了,远处的空中静静的立着一人,袖着手,那是天帝吗? 不!那不是天帝!那是炎帝,是他为之拼命的炎,为什么?他为什么会在这里?他不是在南方种水稻吗? 刑天突然想起,在他和炎帝辞别,要找天帝讲理的时候,炎的眼中是那样恐慌;在他不顾炎的拦阻转身的时候,炎眼里的恐慌变成了决绝。是的,是决绝。炎为了撇清关系,早已和天帝说了自己的举动。难怪自己喝下了天帝的劝和酒时,会感觉模糊,否则,以天帝那老迈之躯,又岂能逃过我手中干戚! 血还在流,流过了刑天的肚脐,肚脐成了口,刑天可以呐喊和说话了!他张开口,却只是对着远方的人影叹了口气,说道:“你走吧”,便不再出一言,默默的继续舞动着手中的干戚…… 干戚,成了刑天最后的寄托,他不知为谁而舞,也不知舞动的意义,可他当初是为了战斗而来,那就战斗下去吧,只要自己还站着,那就一直战斗,和没有敌人的敌人战斗…… 血还在流,远处空中的炎帝缓缓的离开,他还要去扶犁耕种,他还要去丰收水稻,只是,在扶犁和丰收的时候,他能不能想到那乐曲是他曾经的一个乐官所做?而那个乐官,还在常羊山下,舞动着手中的干戚…… 《读山海经》(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后记:很久以后的后来,人们已经忘记了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恩怨,他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常羊山下,那个舞动着干戚的身影,也已经渐渐的被淡忘……
个人分类: 风月杂谭|7518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华始祖
lxwang 2008-11-8 18:21
曾经到过黄帝陵也就是轩辕庙,后来又去了伏羲庙。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 黄帝相传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熊氏。他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黄帝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中最精彩的就要数黄帝与炎帝、蚩尤的战争了。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 黄帝陵祭祀大典目前为国家级祭祀大典。关于黄帝有两个传说, 传说一、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传说二、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 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又相传他是古代华夏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伏羲(约前1万年)生于古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与平凉市静宁县的交界带),因伏羲孕十二岁而生(古以十二年为一纪),所以把伏羲出生地叫成纪。因此,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目前伏羲祭祀仅为省级公祭。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智慧人生|3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