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卫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卫生部今日发布2010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
xupeiyang 2011-1-10 12:17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1:58 中国网   中国网北京1月10日讯 卫生部1月10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发布2010年卫生十大新闻。   邓海华在会宣布了2010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分别是:   第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建议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1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医生卫生发展趋势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第20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姓名、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给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第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一年来,全国卫生系统根据国务院2010年度医改工作安排,以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为核心,加大力度,稳步实施,总体进展顺利。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0%以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稳步推进。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16个国家级联系试点城市和31个省级试点城市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第四,国务院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2010年1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12月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探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致孤儿童,慰问工作在艾滋病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并进行座谈。11月22日,李克强副总理考察了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主持召开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要求提高科学防治艾滋病工作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五,全国医药卫生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5月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启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基层单位党建工作。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国医药卫生系统的实际出发,以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加强基层组织为总的实践载体,努力创建以五个好为基本要求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以五带头为主要内容的优秀共产党员。   第六,我国完成1.02亿人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10年9月,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以尽可能给予免疫空白人群接种机会,最大限度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加快消除麻疹进程,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9月11日至29日,全国共接种1.02亿人,没有与疫苗接种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没有群体性不良反应发生。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参考指南,低于既往水平。   第七,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胜利。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舟曲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卫生部门迅速启动卫生应急一级响应,创新建立前后方指挥一体化、军警地协同一体化工作机制,协调组织全国卫生力量奔赴灾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全力指导支持灾区卫生部门开展紧急医学救援、伤员转运、疾病控制、卫生监督、高原病防治、心理援助和鼠疫防控等工作,实现了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和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第八,我国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2010年2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病毒检测项目,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时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此项措施得到了公众的积极支持。   第九,我国检测出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2010年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NDM-1耐药基因检测时,检出3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国际上报道发现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卫生部立即组织有关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了该耐药菌的调查、检测和监测,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确保广大群众健康。   第十,卫生部调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情况。2010年8月,针对媒体报道有婴幼儿因食用圣元乳粉导致性早熟的情况,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卫生部成立专家组,会同有关部门和湖北省立即开展调查处理,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估,并及时向社会通报。卫生部专家组评估认为,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个人分类: 医疗改革|1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要用化粪池
anan 2011-1-6 11:35
各居民小区草坪下面均配有化粪池,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处理构筑物。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12~24h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悬浮物。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3个月以上的厌氧消化,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稳定的无机物,易腐败的生污泥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改变了污泥的结构,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定期将污泥清掏外运,填埋或用作肥料。 然而,目前许多小区的化粪池已经年代久远,有的多年年无人清理,有的井盖已经坏了也无人修理,故臭气熏天,或导致小孩掉入致死事故,已是屡见不鲜。本人也亲历了一次,那天在小区草坪旁边的过道上打羽毛球,一脚踩空,原来是小区化粪池的井盖没有盖好,被我踩翻了,幸亏我反应快,本能的闪开了,到现在都心有余悸,还好是踩翻了井盖,如果是踩空了漏下去了,可就玩儿完啦! 从污水处理管理和技术层面上来讲,传统的化粪池并不环保,化粪池产生的一些气体是有毒有害的,尤其是沼气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将化粪池改造为沼气池是比较经济环保的,既具备原来化粪池的功能,又回收利用了沼气,同时避免了二次污染和能源浪费,一举两得。 此外,从长远来看,如何对屎尿进行源头分离,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意义重大的课题。
个人分类: 环境保护|67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幼儿的拇指
热度 1 sstone2009 2010-12-31 23:24
听一位朋友讲:前几日,一位安微的幼儿断了拇指,前往南京就医,进入南京,得到警车开到护送,到达南京的一个儿童医院,医生却把幼儿断指截了。 当日的电视媒体报道了此事。警车的鸣笛、幼儿的苦痛、记者的煽情,都吸引了无数民众的眼球。 我却倍感悲哀。我知道,如果有足够水平的显微外科医生和必要的设备,幼儿的拇指或许可以被再植,可是,这家医院没有足够的显微外科技术。我知道,如果接诊医生(或医院)能够将患儿推荐到到具有条件的医院,幼儿的拇指或许可以被再植,可是医生没有向患儿家属推荐! 我知道,一个可以医治病人的医生是好医生,一个不能医治病人但能够把病人推荐到可以医治的医生那里也是好医生。 我知道,患儿父母肯定寻着一个可以值得信任的医院去了,可是,他们或者还不知道是否这家医院具备这样的水平? 我曾经在《完美医疗》中提出可能首诊医生,他(她)应该担当什么?我们的制度安排又该承担什么? 我的眼前,仿佛就晃动着一位三岁幼儿嚎啕的泪眼,看着他一生背负失去拇指之痛! 而,我们具备了这样的水平,本可以挽救
个人分类: 医疗实践|2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知觉的损失
sstone2009 2010-12-28 20:23
科里住了一个患者,刚刚从一家县医院转来。十天前,患者左小腿被撞伤、胫腓骨骨折。受伤后第三天,装了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在伤后第四天,患者一直发烧近39,不退;昨天做了切开减压手术。晚上转到我们科里。 上午查房,大概了解了情况,接下来的治疗计划是:防范可能存在的需要减压室间隔,防治肾功能损伤,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血色素9.7、蛋白低、转氨酶高),继续换药、引流3~5天然后做一次清创手术(没有切除干净的坏死肌肉切除干净),5~7天后关闭创口,然后进行必要的功能康复和等候骨折愈合。患者的肢体应该可以保住,可是功能会很受损。 在作病例讨论的时候,我提出:这个患者,如果受伤后及时(争取6小时内)进行室间隔切开减压,应该可以避免大量肌肉组织坏死。 这是十分可惜的一个结果。 治疗的方案不同,导致的医疗费用相差很大,导致最后的预后也有很大的差别。
个人分类: 医疗实践|2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欧洲典范——解析法国献血管理机制
LEOLAND 2010-11-12 13:07
高 远 法国血液管理机制被称为欧洲最健全机制,体制与管理方法值得国内学习借鉴。 1 、法国献血管理机制什么样? 1952 年开始,法国就实行了以免费、自愿和匿名为原则的无偿献血制度。全法每年平均有近400万人次献血,拯救150万人的生命。80年代,全法各地采血机构就达150余家,由于各机构性质不同,管理较混乱,血液来源不安全,献血者中出现大量传染病病原体和吸毒者,导致1985年艾滋病毒经过血液制品传染事件,此次感染艾滋病毒者达4000余人,卫生部长因此引咎辞职。 此事件使政府和人民充分认识到血液管理的重要性,90年代分两次先后重组采供血机构,全法151个血站全部归法国血液管理局统一管理,并由国家领导任职组成一个专业委员会,制订了细致的管理条约,该条约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进行完善修改,由管委会和都监监督实施。98年成立全国血液管理中心(DSE),主任由卫生部长直接任命,负责全法血液具体管理工作,也保证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中心专职人员近万人,负责采血、供血、检验、制品、输血等各项工作。 法国血液中心是国家设立唯一采供血机构(包括临床用血),集中监测采集的血液,以免造成技术或管理所引发的失误,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采用高精尖仪器统一试剂、程序的标准,既集中了专业人员,又节省了资金、发展了设备配置,法国血液中心被欧洲人誉为最健全的血液管理体制。 2 、为什么不会出现买卖血液现象? 由于法国的采供血机构与血液的管理,采供血的制度完善、规定严密、操作程序规范,无质量认可证书的单位不能进行采供血业务;官方机构的垄断,杜绝了买卖血液现象的发生。 另外,法国人把献血看作非常郑重和神圣的事情,认为血液是人身器官的一部分,献血超越了普通的慷慨概念,某种意义上是把生命给予了别人,不同于任何捐赠,更不能把血液当作商品看待。不仅法国,整个欧洲都遵循欧洲议会一项决议提出的道德规范:血液买卖违反人体和人体任何部位不得转让或者出售的原则。 3 .如何保证献血者的安全 1998 年,法国通过法规,进一步强化输血安全问题。法案规定,法国血液中心为保证良好的输血条件,负责推广献血安全宣传,普及输血科技知识,促进研究工作,掌握稀有血型的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资料安全。同时,必须保证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卫生安全,防止献血者在体检中隐瞒病史。全国18个血液分中心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技术监督,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法国血液中心极为重视血源的安全性,血源虽不紧张,但不容忽视,因此,血液中心的医生对每一个献血者认真进行咨询。医生有单间,为了保护献血者的隐私。一对一的交谈、咨询,了解献血者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疾病史等,可排除大多数的高危献血者如同性恋者、吸毒者、多性伴侣者、潜在疾病者等献血,献血者的资料一概保密。然后进行体检。通过层层把关,最大可能的保证血源源头的安全系数。法国普通人对血液制品的疾病传播了解也很深入,能充分认识献血安全的重要性,所以,身体携带病毒和患有血液疾病者会避免献血,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遗患他人。  4 .都是什么样的人献血? 法国鲜血以无偿、匿名、自愿、非盈利为原则,法国人为无偿献血制度的成功一直感到骄傲,认为体现了团结一致、互相友爱的法兰西精神。法国鲜血人群,年轻人最多,其中大学生为首。这是因为年轻人具有普世意识和友爱精神,与国内某些硬性摊派或者利益交换不同。其次是名人效应,法国政府官员,体育娱乐明星,都已积极献血为荣耀,体现出友爱精神,带动社会各阶层踊跃献血。 这与国内学生最多,私营企业人员和农民工居次,再次是国家公务人员,而企业老板几乎没有的现象大相径庭。在法国,政客、公务员与名人必须以身作则,特别是对公益事业的支持,这是一切根本。 5 .为何从未出现过血荒 法国目前有6000万人,每年有60多万人接受输血,平均每天要有近万人次献血才可能满足供血需求。一年四季有100多辆流动献血车,穿梭各大学和机关之间,全法设有200多个固定献血点,以方便献血者献血。法国媒体与义工大力进行献血宣传,特别是献血者以亲身经历动员公民献血,号召力很强。法国各地还有民间自发组成的献血者协会,推动促进民间人士献血,缓解了法国血液供应的强度。 法国何种形式的献血,医生会根据献血者的身体状况决定抽血数量。献血后,只给一杯咖啡加奶作为酬谢。以法国人的素养、觉悟和献血系统的公正、安全,保证了法国输血渠道用血,因此用血量非常大的法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血荒。 尽管中法历史背景、文化观念不同,医疗体系和技术层面可能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法国血液管理等各项形式上,求得一份血液真经。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1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医药行业格局在2010年代的嬗变
自我源于思考 2010-8-20 21:33
前言 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实行在即,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已经将国内医药行业推上了快速改革的车道,中国医药行业格局将在 2010 年代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 一、中小药企的危境 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新医改深化,新 GMP 标准提高,药品再次降价,这些政策压力让中小企业不重负,而流通领域的代理商又不断地蚕食他们的利润,种种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中小药企选择放弃,并寻求产权转让。 政府医改的方向就是提高产业集中度,而这对中小药企来说等于判了必然执行的缓刑。当前的形势对大多数中小药企来说,无疑是一场危机,但毕竟会有一部分中小药企仍然能够在危境中找到一条道路,并且做大做强。那么,如何来渡过危机呢? 第一点,当然是产品线,产品线是药企的生命线,一两个拳头产品完全可以撑起一个药企来。以库比斯特公司的达托霉素为例,它从大药企手中获得了产权,并将之开发上市,通过这一个产品,短短几年,就在美国市场实现了 4 亿美元的销售额。不但发展的医药科技,而且加强了疾病治疗,并且以自己的成功向医药界展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库比斯特的模式完全有可能在我国上演,适合于这一模式的领域很有可能在疫苗、干细胞等生物药品上出现。 我国的研发实力本来薄弱,并且全球医药研发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而由于很多跨国药企巨头在我国的销售额只占其营业额的 10% 左右,所以很多药物并未对我国进口。而这些药物就是 3.1 类新药,对于这一类药物,药监局的定位是大仿制药物,所以研发起来相对简单,这对于资金相对匮乏的中小企业将是一个扩大产品线的突破口。 第二点,要果断舍弃部分低端品种,把价格低的品种转让给生产能力大,有产能优势的大型药企来生产,这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也符合人民健康的利益。 中小企业仍有非常多的优点,如能采取更为灵活、高效的研发模式,仍可凭借新的产品,带动企业长足的发展。 二、医药物流业的困境 国家对于医药集中采购的规则重新进行的修订,将药品集中采购权上缴到省级机关。由生产企业或委托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向医疗机构直接配送,原则上只允许委托一次。即采取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模式,并且采取零差价的措施,这对于医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现代储存、配送能力等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行业门槛提高,招标过程透明的是中小企业减少,面对越来越少和越来越大的药个,医药物流业在利润分配上的话语权会逐步下降。小企业在供应链缩短、招标配送模式改变后,会面临一定的困境,而对于大的医药物流企业,则进一步走强,这时,就要提防他们借自己的地位,强行对药企实行二零扣。 三、医药主管部门的窘境 由于监管不力、内部腐化等一系列负面新闻的传播,药监部门越来越慎重地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随着中国进入老年社会,人保部、卫生部更面临越来越大的医疗开支的压力,这些部门与药监局一道,力图通过政策法规的制订使医药行业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从而提高全民医疗健康水平。 一方面,不断地通过行政手段压低药价,目前已经通过行政手段连续降价达几十次之多,如果以后的医药格局变化不大,可能这一手段还会使用多次。药品降价的针对性是非常强的,但为什么以前几十次降价措施,所得到的效果总是短暂的呢?关键在于医药行业格局、医药行业运营模式未发生大的转变。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医药主管部门开始通过法律法规提高行业门槛,改变目前的行业运营模式,使之更加有利于大药企、大医药物流商和大医药零售商,从而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而非公关能力的途径排挤一些质量生产水平低的中小医药企业。当医药行业整改措施深入到物流、招标、配送等领域并顺利实施的话,当在未来几年产生良好的效果。 最后是通过药监部门直接制订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新版 GMP 实施,药品的电子监管,严格新药审评,限制新药批准数量,提高仿制药门槛,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等等,最终来确保整改后的医药运营模式与国际接轨,步入安全、创新、发展的轨道。 但即便如此,医药主管部门仍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协助国内药企发展壮大,并与国外药企竞争。 建议采取以下几点: 首先是打破垄断,无论对于国产还是进口的对独家产品,只要专利期到期后,仍未采取降价措施的,则必须有其它厂家仿制,让仿制药与之竞争,从而打破垄断。一般不允许处方保密产品,对于特殊情况的处方保密中药产品,可以允许其作为独家品种,但要进行特殊管制,限制其利润。 其次,对于新药开发方面,虽然限定了新药批准数量,但对于仿制国外的 3.1 类药物,仍应当积极批准,这本身也是为人民谋利。对于创新性药物,不宜模仿国外,而应走自己的道路,树立自己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国内医药行业更快地成长。例如,对于生物药研发,国外是人源化单抗为主,我们当然也要发展这方面,但也应对国外尚未关注的干细胞领域加大扶持。 再次,关于中国药企的数量,鉴于中国不平衡发展的现状,拥有 300-500 个药企是合适的。其中 50 家左右的大药企,其余为中小药企,并从中培养 3-5 个跨国药企。 四、医药零售业的顺境 中国连锁药店的发展壮大,成为药品产业链上最为市场化的一环,已经从单一的卖药小店,发展成为多元化的连锁药店:健康城、平价药品超市、保健品店、健康大药房、网上药店等多业态的各种各样的药店。目前全国各区域均有各自的品牌连锁药店,并且实现了区域或全国性连锁。 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医药零售业的发展会更加顺利,相比于医院药房,他们会有更大的竞争力,并且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很多医药物流企业也开设有连锁药店业务,这也成为了他们转变盈利模式的一个好机会。 对于药店, OTC 产品发展潜力最大,而 OTC 产品的销售,更多是通过患者(顾客)的自我诊断。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药店服务人员熟悉医学知识,那么,药店将很难对自我诊断的患者(顾客)提供全面的服务,医药零售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 五、大药企的佳境 在未来的医药格局中,大药企无疑是最 happy 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如何走出去,如何更进一步,发展为跨国药企,与现在的国际药企巨头展开竞争? 而我国的大药企要走出去,除了必须培养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培养国际化的研发队伍以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企业的净利润要达到 20% 以上,否则难以到国际上一争短长,如果只能依靠证券市场融资和国家基金扶持才能逐步壮大,那只会变得不伦不类,最终也只能徘徊在世界二流水平。 结束语 我们希望通过医药行业格局的改变,能够加快医药行业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但具体实施的过程可能是很辛苦,也可能是很痛苦的。另外,既然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全民的福利,所以,更为重要的是,它离不开全民的监督,否则就可能偏离我们的初衷。
个人分类: 医药|5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mirror - 什么是脏?
liwei999 2010-8-5 17:08
力学上没有新的。但是进化上就邪了。 (26686)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13, 2006 11:15AM 孩子们的感受与成年人不一样。对文字没有免疫力。 带着侄女旅游,死活不肯吃苍蝇叮过的东西。宁可饿着。问其理由,曰:说上讲苍蝇有细菌,不卫生等等的,有十万个理由。镜某就要给孩子重新洗脑了。什么脏?第一是血液制品,第二是各种人的体液。第三是医院的空调和垃圾,第四公共场所。其他的,都不在话下。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7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史上最牛的苍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主题征文
lxwang 2010-5-1 16:55
中科院兰州分院为倡导文明风尚,展示研究生精神风貌,优化公寓卫生环境,举办研究生有奖征文比赛,这次征文的主题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一名研究生,不光需要埋头书堆,潜身实验,同时也需要注意生活点滴,努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及个人素养的培养,是成就大事的前提。 以下是我此次征文比赛的参赛作品: 初夏,校园里到处洋溢、挥洒着朝气蓬勃,清香美丽。天上白云缓缓的漂动着,太阳透过榆树密密层层的叶子,将阳光的圆影照射在大地上,三三两两穿梭在校园中的学生低声讨论着什么,似乎怕破坏了这份静谧 嗡嗡嗡嗡,我和表弟闲来无事,路过这美丽的校园便决定进来瞧瞧。 我说表哥,我们苍蝇怎么生来就声明狼籍呢,落得个人见人拍!表弟问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他们人类还不是根据我们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研制出一种安装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仪器,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还有,咱们的楫翅,又叫平衡棒,人们据此才制成了 振动陀螺仪 。这种仪器听说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你看看我们苍蝇为他们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我愤愤的说。 哇!我们原来还这么有用啊!表弟惊奇的眼神下露出骄傲的神情。 我还有更绝的呢,今天露给你瞧瞧。我带表弟来到了一间宿舍的窗口。 映入眼帘的是,屋里凌乱不已,几双鞋子肆无忌惮的横在宿舍明眼处,被子散漫的堆在床脚,还夹杂着一只袜子,床头扔着好几件不知是否干净的衣服,难道晚上睡觉盖的是衣服?费解。最下层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杂物:喝水杯、矿泉水瓶、刷牙杯、几个不知道装的什么的塑料袋,还放着中午吃剩的方便面饭盒,上面飘的油花让我不由想起了心爱的地沟油。在放了这么多东西的窄小的桌子上又强行放着一台电脑,上面还颤颤的立着一个摄像头。桌子旁边放着两个脏脏的水壶,不远处的垃圾桶里散发着阵阵我爱的气味。饭渣和气味立刻博得我的欢心,我继续搜查好东西。阳台上晾着 1 件衣服,水滴滴答答的落在墙边立满的空啤酒瓶和饮料瓶上,角落里还堆着几双鞋。 看完这些后,我问表弟:你觉得住在这里的是怎样一个人? 这还用问?邋遢加懒惰再加贪杯呗!表弟懒懒的说。 恩,这些是显而易见的,我说点其他的你听听。我神秘的说。 这位仁兄,身高 175cm 左右,身体略胖,戴一副眼睛,学习的是电子自动化专业,今年毕业,酷爱动画设计和打游戏,没有女朋友。他的优点是:斯文好静,挺爱钻研。缺点呢:自闭,懒惰,邋遢,不爱打算宿舍卫生,做事习惯差,用完的东西随手就扔那里。由于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精神散漫、压抑、消沉,不爱学习,回到宿舍只愿意睡觉和喝闷酒。加上宿舍卫生差,他从不爱让其他同学来宿舍玩,同学关系不是很融洽,脾气暴躁。表弟静静听完我的分析,惊呆在那里。半天才说:真的假的,你怎么知道?肯定是你以前来过这里,见到过他吧。不,我之所以判断出这么多,是因为我发现了一系列细节,经过简单分析从而得出,这中间的步骤是这样:根据他的鞋和衣服的尺寸及桌上的眼镜盒,我得出他的身高、身材和近视眼;根据他上层书桌上摆放的专业书籍可以看出他的专业,几份个人简历说明他正在忙于找工作准备毕业,而不少的动画设计杂志说明他喜爱这方面的知识;宿舍邋遢的卫生以及到处乱扔的杂物也证明他懒惰,有坏习惯。不爱学习爱玩游戏则体现在他专业书上一层灰尘,电脑键盘和鼠标却被磨的发亮。剩下的方便面和矿泉水瓶说明一个对健康都没什么要求的人对生活能有什么更高要求呢?所以肯定消沉,散漫,而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有女朋友呢?另外,我发现他落在宿舍的手机上的漆也被碰掉许多,对于生活心态好的人,会对价值不低的物品这么不经心?很多小物品的破坏也说明他脾气不好,且不懂得珍惜。我没落下什么吧?呵呵!我轻松的说完。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听你这么一说还确实有道理!只是怎么才能证明你说的对呢?表弟还有点怀疑的神情。 先别忙,他们还没有回来,咱再去别处看看吧。我离开了那间宿舍。 哇!表哥,这里好美,快来看看!表弟兴奋的说。 一阵微风吹过,叮叮当当的悦耳声飘过,放眼看去,原来阳台的窗户上系着一个风铃,窗户四周也用彩纸装饰了出来。窗台上的花在阳光中笑的很灿烂。几件还飘着皂香的浅色衣裤在风中飘荡。宿舍里整齐有序,淡淡飘出一股香味。干净的瓷砖地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刺眼的亮光。可爱又整洁的床上静静的躺着一只白绒绒的小熊。床下是两个鞋盒和一双拖鞋。高层的书架上整齐的摆着各种书籍,中层是一些常用的化妆品和一个饭盒。下层是两三本书,台灯,表,相框,一个水杯及一个多功能尺具。书桌旁的墙上贴着一张逼真精巧的小猪十字绣。 表哥,我知道这一定是个女生的宿舍,让我也猜猜,她肯定漂亮吧,这么爱干净整洁的女孩怎么会丑呢? 说的对,不过你还是落下很多哦! 这位小姑娘是独生女,个子不高,喜欢学习,应该是学理工类专业,也是今年毕业,不过似乎刚刚和男朋友分手。她爱好干净,心灵手巧,性格开朗,遇事沉稳,心态积极,美中不足的是她太过单纯,可能容易被别人欺骗。我似乎在自言自语。我说表哥,身高和长相我也看出来了,那里有相框嘛,可是其它的你是怎么得知的?说出来其实没什么复杂,只是很简单的推理。相框里只有他们一家三口,可见应该是独生女。同样,专业书籍、尺具及简历显示了她的专业方向和毕业信息。至于对她的性格分析嘛,我觉得在面对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和失去爱人的痛苦下依然将宿舍收拾的这么整洁有序,没有积极的心态、合理的处事方式及良好的习惯是做不到的。等等,她失恋你是怎么知道的?表弟打断了我的分析。这个也不难,我看到床头枕边有一张他两的合影,但是枕巾好像是湿的,可见昨晚哭了很久,现在面临毕业,分手是很多情侣无可奈何的选择啊!表哥接着分析!表弟饶有兴趣的看着我。你说这么好的女孩,那个男生还是离开了她,而她只是选择了将痛苦独自留在深夜,这不正说明她单纯善良吗?而且从她绣的十字绣上我也发现每格都均匀一致,可见她确是心灵手巧之人。至于爱好干净自不必说了,从阳台刚清洗的浅色衣裤、书桌床铺的有序整洁、到整个房间的净洁和温馨,都不难说明这一点,而在这样环境中生活的女孩,学习自然也是不差的,听说现代 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良好的环境会使脑效率提高 15% ~ 35% 呢。 表哥,你说居住环境的好坏会影响一个人吗?表弟若有所思的问我。 当然了 ,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客观刺激引起,而居住环境是人的感觉反映的客观实在,它属于客观刺激物。但是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用心收拾自己的居住环境,能够促使居民者形成良好的居住心态,激起积极努力的思想。好好努力学习,为社会努力工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就是说 你居住环境的整洁与否 直接影响着你的情绪,甚至是心态。在良好的居住环境中你感到轻松、温馨和舒适, 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精神饱满地面对第二天的工作,而且还为大脑智力发育提供了条件。 而面对恶劣的居住环境,常常会让你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意志消沉,而这样的心态下又更加厌恶环境,继而产生更暴躁的情绪,甚至是丧失斗志。这么年轻的大学生,如果处于这样的心态,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呢?更别说成为建设祖国的先锋和栋梁!我不禁有点感慨。 表哥快看,他们好像回来了,咱去看看房间主人吧!表弟耐不住的说。 真是他妈的气人,连我这样的人才都不要,那些公司简直是瞎了眼了。只见一个满脸写着愤怒和埋怨的男生用力将简历仍在桌上,桌上的几个矿泉水瓶立刻被挤在地上,而方便面盒也无奈的倒在桌上,顿时油汤浸满了整个桌面。靠,人倒霉了,喝凉水也塞牙缝。他随手将饭盒扔进已经塞满的垃圾桶,饭盒又滚在了地上。匆匆擦了油渍以后,他打开了电脑,自言自语道:都是他妈骗人的,只有在游戏里才让人开心。 啪啪啪啪 打死你丫的!他狠狠的点着鼠标。 表哥,这个男生真的如你所说啊!你简直比福尔摩斯还厉害!表弟羡慕又惊奇的说。 我再去看看那个女生。表弟迫不及待的飞了过去。 今天找的还蛮顺利,竟然有两家单位都愿意和我签约,呵呵!她不禁在宿舍翩翩起舞,为自己感到高兴。突然她停了下来,只是这两个地方都离他家好远啊!哎!再也不能为难他了,算了,我要想开些,我年轻嘛,就应该多出去锻炼一下,要学得独立自主些,别老想着依靠男人了,我以后一定会找到真正属于我的幸福!她的脸上重新充满了笑容。 嘻嘻嘻嘻 吃饭去喽! 她拿起饭盒走了出去。 表哥,她真是个善良可爱的女孩,我都很喜欢她,她以后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对吗?表弟带着憧憬的神情缓缓的说。 恩,我也觉得的,咱走吧,去别处转转。 当心,我要飞进你的宿舍了!小心被我看穿哦!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2992 次阅读|2 个评论
吃火腿肠想到的
ccpicasso 2010-4-13 13:12
我的中午饭一直就没有规律;晚饭还好,食堂提供,按时按量;早饭基本不吃,一般就是在办公室泡点燕麦片算了。 今天中午去超市买了点火腿肠,凑合吃了。 吃火腿肠时候发现,每一次剥肠衣都不方便,我一般不怎么吃这玩意,所以剥肠衣笨拙的很,可能每一次里面还会剩很多。 以前有朋友告诉我一个方法,在火腿肠一端的金属箍儿处咬开一个小口,然后咬住金属箍儿顺势往另一端用力拉,就可以把肠衣撕开。 慢慢的吃的火腿肠多了,我自己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两端用力折火腿肠,使肠呈弧状,在弧上部位置咬开一个小口,然后在小口处用手向四周用力,使小口变大,可以控制其撕开方向。这样就可以食用火腿肠了,此方法仅咬一次即可,避免了用口接触金属。 鉴于以上方法的不方便、不卫生,今天吃火腿肠时就想是否应该有容易剥开的肠衣,然后就想出了一个方案,从略。 在网上一查,发现居然有这样的易拆肠衣,而且很多相关专利(如以下截图)。但是为什么火腿肠商家从来就没有想过方便消费者呢?至少我从来没有见过那种易拆肠衣。 这就又凸显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众多可以提升我们生活水平的东西不能被利用?其实问题很简单,只要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就可以了。
个人分类: NO生活,BUT生&活|3538 次阅读|1 个评论
警惕持续干旱导致的卫生健康风险
drqian 2010-3-29 05:08
此次西南干旱可谓百年一遇,目前虽有零星降雨预期,但仍不足迅速缓解旱情。这种持续造成的饮用水缺乏、营养支持不 利、空气质量下降、作业风险增加、生活条件下降,疾病发病率上升等情况均需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干旱造成的饮用水匮乏和营养摄入不足可使人体生理平衡受到冲击,免疫力下降,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都会增加,特别是以下流行病发病率将会有所上升: 1.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炎症 长期干旱造成空气干燥,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质增加,空气质量下降。加之干旱季节风力减小,空气流动性不佳,很多有害 气体有可能聚集(如汽车尾气);继发的山林野火可造成更多的有害悬浮颗粒,人们吸入后将造成呼吸系统的问题,如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炎症的发病几率将上升。 这些粉尘颗粒也给某些疾病带来了传播的可能,如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的孢子本来存在于土壤中,干旱将帮助它们通过粉尘传 播。 2. 传染病爆发 降水的减少将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被污染(或者说水本身拥有的抗污染或稀释污染的能力被减弱),使用这样的水源容易 导致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而且水量减少造成的水流淤滞也给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以及宿主生物的以繁殖的机会,如果季节合适,蚊子会在此时大量繁殖。 目前报道的在干旱中可爆发的此类疾病有尼罗河病毒、东方马型脑炎、圣路易斯脑炎等。 3. 心理疾病 对缺水的担忧和对水资源争夺中出现的冲突会给灾区人民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负担,长期处于悲伤、焦虑、愤怒、失落等状 态将严重影响人民的心理健康。澳大利亚2004年和2007年的两份关于旱灾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的研究均表明,长期的旱灾将让青少年遭受较重的精神损害, 其实12%的青少年已经到了需要临床干预的水平。 如同地震、海啸、洪水等其他灾难一样,旱灾以及灾后的卫生健康风险同样需要我们小心对待,包括卫生健康风险控制在内的立体抗灾体系是应付目前频发天灾的不二法门。 参考资料: 1. Public health and drought 2. Mental health impact for adolescents living with prolonged drought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4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
xupeiyang 2010-1-13 16:40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2日13:4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记者刘天思)卫生部于2010年1月12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09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政策措施,医改工作全面启动。有关部门和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实施方案,制订配套政策,落实资金投入,各项工作进展有序。医改工作达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人民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看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11月30日参加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代表党中央,向为防治艾滋病作出贡献的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志愿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2月1日考察北京红丝带之家,看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9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紧紧依靠社会各方的支持,坚持依法、科学、有序防控,有效减轻了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取得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四、《食品安全法》颁布并施行。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并自6月1日起施行。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组织开展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五、全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序开展。从2009年9月开始,全国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以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为总的实践载体,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统一思想认识、推动各项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卫生问题,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六、医学家王忠诚同志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9年1月9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同志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继吴孟超同志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医学家。   七、卫生等部门积极创建平安医院。2009年6月,福建省南平市发生严重医患纠纷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月,全国连续集中发生7起严重的扰乱医疗秩序事件,社会影响很大。卫生等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妥善解决,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关部门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综合治理和医院内部管理,完善预约诊疗和投诉处理,推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医闹等违法犯罪行为,优化医疗执业环境,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2009年媒体报道了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等系列职业病患者维权案件,职业病防治工作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卫生部8月印发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对职业病诊断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九、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2009年年底媒体报道了南京市儿童医院患儿死亡等医疗安全事件,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卫生部召开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视频会议,对有关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进行通报,要求全国医疗机构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落实医疗核心安全制度,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十、卫生部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专家提建议应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本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对象为15~69岁的常住人口,共计调查79542人。
个人分类: 医疗改革|1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完美医疗:疾病控制论初探》导言
热度 1 sstone2009 2010-1-5 18:57
一 2009 年 10 月 20 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组织了几位博士后的中期汇报,我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以《完美医疗:疾病控制论初探》为题做了汇报。答辩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称为疾病控制论是否欠妥? 不久,我们的研究小组就此问题提出几点想法: 1. 如果需要把小组的有关研究工作,集中到一个理论概念上来,这个理论是不是可以叫疾病控制论? 2. 如果不能叫疾病控制论,那么应该叫什么? 3. 对于一个首次提出的名称,应该具备什么约束条件?疾病控制论,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 4. 如果可以叫做疾病控制论,小组的系列研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广度和深度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5. 鉴于我们目前开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叫初探可不可以?或者导论,概论等。 我和我的合作导师刘大成博士做了一些补充探讨,最后决定加写一章导言,希望可以把本研究工作的来龙去脉交代一番。如果这部分文字可以解释清楚使用疾病控制论的由来,则幸甚!如果无法解释清楚,那就姑且当做今后评说的一些轶事吧。 二 我出生于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村家庭,据我的父亲讲述,我的爷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灾荒中与村子里其他许多青壮年和老人、儿童一样离开了人世。饥馑、疾病折磨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灵,直至他们的精神和肉体一起湮灭。几年以后,我的奶奶不堪家庭重负,也疫病而去。那时候,我的父亲大约十七、八岁。那些传述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异常久远,也许是我没有历经那个年代的缘故,那些往事并未真正触动我的心弦。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抽着老旧的烟斗,里面实实地填满了劣质的烟叶。我常常在一边认真地看着父亲把烟斗在门槛上嘟嘟嘟地敲,把烟斗里的烟灰敲干净,然后装上新的烟丝,然后点火、陶醉着吸着烟管,吐出满口烟圈,异常呛人。后来父亲把烟斗改成了劣质的纸烟。那时候,我已经懂得了吸烟的害处,时常劝告父亲戒烟。 父亲也确实戒过几次烟,其中一次大约在我初中的时候,原因却不是因为我的劝告。有一次从学校回家,家里人显得很悲伤,我在沉闷的空气里闻到了不祥之兆,我隐隐听到了父亲的胃病,而且很重,要做手术。那天,我没有见到父亲抽烟。此后一个多月里,我也没有见到父亲抽烟。但,当有一天大家又有了轻松的言谈和表情后,父亲又开始抽烟了。 2004 年初秋,习惯于找村子里赤脚医生看病的父亲找到了我,他说咳血丝痰半年多了,一直在医务室打止血针。我惊愕之余,赶紧给父亲做了相关的检查,结果十分不好:肺癌晚期,纵膈淋巴结肿大。作为在临床工作了近十年的医生,我已经很清楚这样的诊断意味着什么?所有的努力,没有把父亲从癌病的手中挽救过来,不到一年,父亲便离开了我们。最后的近一年时间里,父亲却真的把烟给戒了。可惜,对父亲而言,一切都晚了。 1991 年春天,我已经成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半年多了,这也本是温暖艳丽的季节,我大姐多次癫痫发作,检查出患了脑胶质瘤。大姐做手术的时候,我没有回家陪伴,听我母亲讲,大姐十分乐观,她还把期望寄予了我,相信我会成为有本事的医生,为她治好病。手术以后,大姐一直坚持着服用药物,偶尔有癫痫发作。此后,疾病一直折磨着大姐。疾病之外,村里的乡亲大多用另外的眼光看待着大姐,这恰是最让大姐感到痛苦的。大姐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意思。这些都让我很苦闷,因为面对所有一切,我束手无策。 1999 年底, 大姐癫痫发作频繁起来,检查显示,脑内胶质瘤已经复发。在医生的建议下,又做了一次手术。手术后,大姐头部的创口没有愈合,医生也没有丝毫办法。因为经济原因,大姐不久便回家住了。在家里的那些日子,我每天给大姐换药,每次跟她说,比以前好些了;收拾换药器皿的时候,我常常泪流满面。次年春天,大姐走了。大姐临走前,给了我一个微笑,大姐已经无力再给我儿时记忆中灿烂或者威严的微笑了,大姐依恋着生活,她的苦涩的微笑中依然饱含着对我的无限期待。 我在这里回忆我的亲人,并非要表示我对文学的喜好,恰是物质匮乏、生活陋习、经济窘困、医疗技术等等制约因素逐渐纠缠在我对疾病、医疗、健康的认识过程中的深刻反映。生命之重或生命之轻,在疾病面前的无奈、彷徨、因果,是那样强烈地刺激着我,因为我的亲人,因为我的思考。 三 大学毕业后,我到坐落于兰州五泉山脚下的解放军第一医院工作。我现在一直很庆幸,参加工作的头三年时间里,有两位优秀的医生带着我,一位是张金山主任,一位是张伟主治医师。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职业操守,一开始就使我坚信医生职业的伟大,即使在今天这样的背景里,不时有人将医疗中的个别孤立事件狂热地炒作,甚至诋毁着医生,我也坚信着医生职业的伟大所在。 那时候,我有一位病友,从偏远的农村来做手术,他们卖了几头羊,凑了一千多元钱,他和他的家人每天就着开水,吃着干结的馍,张伟医生见到后悄悄地给了他们一些钱,出院的时候又给了路费。病人回来复查的时候,告诉了这件事,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现在,张伟医生已经是新一任的科主任了,去年在婴幼儿三鹿奶粉事件中,他不仅以其卓越的医疗技术和崇高的职业操守挽救了几十位重症婴儿的生命,也为揭示劣质奶粉和婴幼儿结石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的许多老师,包括在解放军三零四医院实习时候带过我、给我过教诲或者共事过的那些医生和护士们,都给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也是让我不敢放弃对医学追求的理由。 离开兰州后,我回到了苏州的一所乡镇医院工作。从三级甲等医院到一级医院,我一开始抱着美好的期望,相信一样可以发挥、发展自己,不枉所学。但现实没有那么简单,由于种种原因,半年后,我不得不辞职。 后来我去了广州,在那里看到了一种与以往所见不同的医疗模式,那就是一些勇于创新和负责任的医生,正在探索救治那些被遗弃或者忽略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工的手外伤。后来,我也有幸参与了这样的探索。这种探索,十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我庆幸,我所参与的团队,正在做着十分有益的事情:药品比例降低到了 15% ;医疗费用降低了 1/3~1/2 ;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管理水平大大改善;实现了让许多得不到合理治疗的病人花比较少的钱获得了优质的服务。 在我最近十年来的医疗工作过程中,我有机会去了全国内地除西藏、福建、广西、海南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大小不等的城市、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乡镇、风土人情迥异的农村,使得我多少了解了各式各样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现状;我也有机会结识了许多医疗界和非医疗界关心医疗的朋友,包括病友,在和他们共事或交往过程中,耳濡目染,感触颇多。基于本文主旨,我不便在此一一表述我的所斯所想。 然而,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不停地思考一些新的问题,比如: 我们的医疗管理,是不是可以更加高效? 药品比例居高不下,是不是可以改善? 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许多问题,对我这样的年轻医生来说,就像是杞人忧天一样。好在,我没有放弃已经有的念头,希望能够更客观、全面地理解当前存在于医疗界的许多现象。为此,我开始做着一些新的努力。 四 2005 年底,我与我的导师夏春林博士商量我的博士课题,我提出了新生儿臂丛损伤的防治系统研究。导师起初并不理解我的选题,这实在是与当今解剖学科的研究热点相去甚远的题目。那时候,我对医疗服务流程理解很肤浅,更没有关于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认识,我无法向导师解释得很清楚。在我的意识里,新生儿臂丛损伤的防治问题,远远不应该只是治疗技术的改进问题,揭示其发生机制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因为获得一个认识进展。很庆幸,导师十分支持我,并把江苏省卫生厅的一个相关的重大课题交给了我。 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中,我渐渐地把新生儿臂丛损伤的各个流程梳理清楚,包括:新生儿臂丛损伤发生的各个过程和各种影响因素、防治系统的设计和构建等等。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我的思路更加清晰,并隐约感觉有更好的表述方法、途径,可以把我所想的表达出来。 我的博士课题研究得到了方仁杰、宋占锋、刘海昌等几位师弟的帮助,许多资料的收集耗费了他们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得到了软件工程师吉连兵的鼎力相助。在和大家探讨的过程中,我常常得到启发,这些启发推动了我的思考的深入。在 2008 年年初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博士论文初稿已经大致完成,在几次讨论后,我突然有了疾病控制论的概念。但,那时候我自己都无法说清楚。 博士毕业前,我曾经一直希望能够留在苏州大学解剖教研室协助我的导师工作,遗憾的是,我没有能力留下来。在我寻找下一步出路的时候,我想到去北京的著名高校继续深造。 2008 年 9 月上旬,我有幸见到了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 刘大成 博士,在与他近一个小时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了流程再造、流程改进等,对我来说全新的概念,并且敏感地感觉到我以前说不清的许多问题,也许可以换个这样的角度得以阐明。 就这样, 2008 年 11 月,我进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开始进行医疗服务流程研究。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导师给了我六个月的时间补充知识结构的不足。在前三个月里,我阅读了有关控制论、系统论、业务流程、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工业工程等方面的著作和文献,思路豁然开朗。在随后给导师提供的一份名为《医疗服务流程的构建和改进策略》的研究提纲中,我把疾病控制论作为第四部分写了进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疾病控制论研究是需要建立在对医疗服务流程洞彻的基础上开展。 导师对研究提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并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这使我有信心往前行走。鉴 于 博士后两年研究时间的短暂和研究提纲所规定研究内容的繁复,我必须选择某一侧重点,很自然地,我选择了疾病控制论入手。在我们看来,也可以这么说,疾病控制论应该是构建和改进医疗服务流程的理论依据。 经过研究小组的多次讨论并确定,此后,我们把研究提纲撂在一边,开始专注于疾病控制论。 疾病成因于人类和人群所处的环境及致病物所处机体的状况,单一或多种病因作用于机体,导致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个体或群体失健康,对抗疾病的策略需要从可能起始的源头出发,明确参照,对环境因素及机体状况进行有利调节,移除病因,恢复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或相对健康并长期维持。 我们即称之为疾病控制论。我们所定义的疾病控制论( disease cybernetics )是关于疾病的控制论,区别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P )关于疾病控制的概念。 有一点我们想在此补充说明。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状况总体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如 看病难、看病贵等,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 医疗卫生现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在面对医疗问题上,各个领域的差别很大,卫生经济学家、政府部门官员、医院管理者(有代表政府的和代表资方的)、社会学家、媒体、医务工作者、富裕的患者和贫苦的患者等等,由于所持的观点、所站的角度不同,常常理解不同、看法不同,甚至更添了额外的矛盾。产生种种分歧的原因诸多,其中之一便是缺乏统一的理论依据。我们开展疾病控制论研究,另有个良好的心愿,希望这是为各方提供一个共同的理论依据所进行的一次探索。 五 我们从导弹飞行轨迹的控制问题,得到启示:疾病控制论所研究的每一个具体的系统,应该具有一个未来希望达到的理想目标。这个理想目标就如同导弹所要击中的靶子,这是我们改进医疗服务系统和其所属的所有子系统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经过时间以及反复的输入、输出、反馈控制等,我们希望把今天的系统变成未来的系统,而未来的系统是一个理想的系统,也是一个理想目标,这个理想目标既是我们研究的参照,也是我们研究和实践期望的目标。 我们开始的第一项研究是关于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为了简化国家卫生服务系统(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 NHSS )中那些异常复杂的因素(人为的、认识的、系统外因素的等等),我们假设存在一种理想的国家卫生服务系统,我们称之为 完美医疗 ( perfect health service system , PHSS )。我们并没有对完美医疗给出足够清晰的阐述,但至少提出了针对于 NHSS 的理想状态,并设想了这种理想状态的一些特征。事实证明,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研究置于这样一种特殊的状态中,研究变得十分简单。 完美医疗的提出,给我们的研究提供的方便远远不至于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也常常把一些复杂的、争议的问题,置于这样的系统里。有一点我们必须说明,我们并不是为了躲避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我们坚信,疾病问题就是现实的问题,解决疾病有关的问题绝对不能脱离现实问题,我们只是希望避开一些很难在现有条件下纠缠清楚的问题,然后在很纯净的背景底下,理清楚思路、找到相应的比较理想或完美的结果。 基于这样的研究策略,我们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研究中发现: PHSS 时, PH BHC 总费用 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增加,但增长率 低于 GDP 增长率 ,并符合一个关系式。 就这个研究结果,在正文部分第三章我们会详细阐述。有一点我们想在这里借此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我们有关疾病控制论的研究,不管是针对整个理论体系的研究,还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研究,都是初步的研究,我们称之为疾病控制论初探,一方面表达了我们对这个全新理论的敬畏之情,我们不敢妄想仅凭一个研究小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便可以做出多么深入的研究,也不敢断定这就是一个多么优秀的理论;另一方面我们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很自信,这是基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挚感情,也是基于我们对让现实变得美好的期望。 我们是这样怀着敬意、真情,开始疾病控制论的研究。 六 在我开始写导言的时候,疾病控制论的初步研究计划已经完成,《完美医疗:疾病控制论初探》的初稿也已经完成。我们大致把研究归结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述。 这部分主要是对疾病控制论中几个重要概念进行阐释,这些概念包括疾病之黑箱、信息、系统和控制。坦率地说,这些概念在控制论和系统科学中,是再基础不过的概念了,我们的阐释根本不可能给这些概念带来任何新意,但,正是这些概念,构成了疾病控制论的骨架。疾病控制论研究的基本对象是疾病,疾病存在于特定的系统,从不同角度、宽度、深度看,疾病所处的系统是不同的,这些系统可以是人体的某个器官、组织、系统或整个机体,也可以是人所处的人群、社区、城市、区域对疾病认识过程即是揭示疾病之黑箱的过程,而人类认识疾病的根本目的是对疾病达到控制,使人类处于最健康状态,这也是疾病控制论研究的根本目标,我们也把这样的目标所处的状态成为 完美医疗 。实现完美医疗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相关信息是获得进展的基本依据。我们认为:分类工作是信息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疾病信息标准化是疾病控制论的重要基础条件。从未来的疾病控制论研究预计看,这项工作远不能达到使用要求。 第二部分是卫生经济方面的研究。 卫生经济学已经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研究深入的比较成熟的学科,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做大量研究,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实践和研究思考,我们选择了有关医疗总费用和医疗成本控制两个点,前者通过建立在完美医疗状态下的数学模型,来推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特征;后者结合我们在医疗实践中的经验,对医疗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初步探讨。在这部分中,我们收入了一个关于公立医院向社会融资问题的附录,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医疗机构的多元化是有益和必然的趋势,但是,这一个过程并不是十分简单,其间必然充满磨砺。 第三部分是疾病的控制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中记载的疾病名称达到一万多种,我国《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疾病分类编码表》把疾病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内分泌疾病(营养和代谢疾病及免疫疾病)、精神病、神经系病、 眼及附器疾病 、 耳和乳突疾病 、 循 环 系 统 疾病 、 呼吸系 统 疾病 、 消化系 统 疾病 、 泌尿生殖系 统 疾病 、 妊娠 和 分娩病及 产 褥期 并发 症 、 皮 肤 和皮下 组织 疾病 、 肌肉 和 骨骼系 统及结缔组织 疾病 、损伤 和中毒 等十七类疾病。我们选择了其中的几种疾病进行研究,这几种疾病具有各自的特点。 结核病 是一个古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人们一度认为,征服结核病指日可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实表明:结核病的控制仍然任重道远。 新生儿臂丛损伤是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对象,在疾病控制论的初步研究中,我们再次选择它作为研究对象,并不只是因为我们对这种疾病比较了解,更重要的是也许可以用它来部分代表那些散在发生的慢性疾病的存在模式,并以此研究预防和控制思路。 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它往往来势凶猛,传播广泛,危害巨大,这些急性传染病甚至影响了一定时期的历史进程。 2003 年, SARS 发生以来,人们似乎空前关注起这类疾病来。 中枢神经损伤( CNS )是人类正在面对的另一种棘手的疾病。科学家们围绕着 CNS 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个个突破性的成果;医生们在实践中,却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未来, CNS 能否达到完美状态? 我们对上述四种疾病从不同侧重点进行了初步阐述,可能首诊医生、 结核病控制整体流程、区域设置、防治系统、预警机制、防控策略、三层次防控体系、疾病的完美状态我们提出一些设想、观点、思路,这些并不能构成疾病控制论对疾病阐述的全部,但我们期望至少是一部分,并且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投石问路的作用。 第四部分是哲学层面的考虑。 在这部分中,我们讨论了以疾病为中心的观点和变被动为主动两个问题。我们认为,疾病控制论应该是必须立足于以疾病为中心,才能够通达完美医疗的未来。 2009 年 6 月 10 日,在与刘大成老师的惯常讨论中,他给了我一个命题:当前我们的医疗改革是否存在主动性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研究计划中额外加入了必要的一部分:《变被动为主动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医疗改革》。在漫漫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剥去一切不科学外衣,做到 不回避、不敷衍、不呆滞、不盲从、不短视、不折腾,从此变被动为主动推动人类征服疾病的进程。 七 行文至此,我们实际上依然无法回答疾病控制论是否合适的问题,但这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了。名称只是一个称谓而已,就像父母为新生的孩子起名一样,并非一定要个究竟的。疾病控制论,这只是我们姑且起的一个名字,不一定最合适,在找到最合适的名称之后,再更改也不迟。 恰在我们准备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的收尾之际,我们十分荣幸获悉本研究得到了中 国 博士后基金委员会面上资助(一等资助 20090460023 )。一直以来,作为一项全新的研究,甚至疾病控制论的名称尚在争论中,我们始终怀着忐忑不安,无论我们多么自信,我们仍然害怕失败,担心我们的研究结果毫无意义,不被同行认可。我们在孤寂中默默地耕耘着。这项如期而来的资助,仿佛雪中送炭,也仿佛突然在我们前方亮起的灯塔,给予我们新的希望和信心。在此,我们诚挚地感 谢中国 博士后基金委员会和评审专家们。 我们的研究倾注了许多朋友、同事、前辈的关注和帮助,除了在上文提到的外,特别包括解放军总医院国家喜副主任医师和李诚博士、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处叶乔生副处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秋霖博士、南通大学严美娟博士、清华大学材料系谭新玉博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许长军博士、周雷博士以及郑鑫、李宁、伍锐豪、刘子园、黄思冲、丰志华等同学,还有其他,我们并未一一罗列,我们一样投以无限敬意和感激。 最后,我要感谢苏州工业园区汉德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朋友们,在与他们曾经共事的过程中,我不仅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他们的智慧和勤奋,一样感染了我,给我以工作和研究的勇气。我还要感谢汉德公司,给予了我汉德公司卫生科研项目资助( T2009001 ),这是我来到清华大学的第一份研究经费资助,使得我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启动。 2009 年 12 月 16 日初稿毕 2010 年 1 月 5 日二稿于清华园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43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际卫生信息学文献计量分析
xupeiyang 2009-11-21 16:18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kk9j8gzu2kadI1mI36I0 Health Informatics 9,117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6 985 2007 946 2008 908 2009 823 2005 809 2004 752 2003 680 2002 520 2001 400 1998 356 1999 354 2000 342 1997 261 1995 248 1994 191 1996 161 1993 105 1991 66 1992 64 1990 39 1 2 1 2 3 4 5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3,695 United Kingdom 637 Germany 445 Canada 329 Netherlands 308 Australia 305 Japan 264 China 168 France 159 Austria 155 Sweden 148 Greece 131 Italy 120 Switzerland 94 Taiwan 88 Belgium 79 Denmark 76 Hong Kong S.A.R., China 62 Spain 61 Finland 55 1 2 3 4 5 1 2 3 ... 41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New York 227 Portland 210 London 210 Boston 201 Salt Lake City 152 Pittsburgh 133 Sydney 131 Seattle 123 Bethesda 117 Atlanta 106 Rotterdam 100 Washington 98 Baltimore 95 Nashville 79 Amsterdam 73 Geneva 71 Athens 70 Toronto 70 Victoria 65 Maastricht 62 1 2 3 ... 41 1 2 3 ... 80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1,189 Int J Med Inform 438 Amia Annu Symp Proc 394 Method Inform Med 319 J Am Med Inform Assn 272 Proc Amia Symp 155 J Biomed Inform 108 Bmj 97 J Med Internet Res 82 Inform Prim Care 80 J Public Health Manag Pract 78 Yearb Med Inform 75 Healthc Inform 73 Proc Annu Symp Comput Appl Med Care 71 J Med Syst 67 Jama-j Am Med Assoc 66 Bmc Med Inform Decis Mak 61 Health Info Libr J 60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59 J Med Libr Assoc 55 1 2 3 ... 80 1 2 3 ... 331 Top Terms Publications Humans 6,542 Patients 2,740 Health Care 2,047 Technology 2,021 Delivery of Health Care 1,941 United States 1,781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1,741 Medical Records Systems, Computerized 1,510 Data Collection 1,351 Electrons 1,276 Electronics 1,273 Hospitals 1,199 Hospitalization 1,193 Knowledge 1,159 Nurses 955 Nursing 946 Medicine 876 Adult 874 Physicians 852 Public Health 770 1 2 3 ... 331 1 2 3 ... 1088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Haux R 74 Ammenwerth E 50 Coiera E 48 Hersh W 43 Van Bemmel J 42 Westbrook J 41 Patel V 41 Bakken S 40 Ash J 40 Cimino J 34 Hasman A 34 Mandl K 33 Blobel B 32 Kohane I 27 Rigby M 26 Knaup P 26 Tilg B 26 Demiris G 26 De Lusignan S 25 Ball M 25 1 2 3 ... 1088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从正确洗手开始
wangyk 2009-11-14 12:09
王 应 宽 2009-11-13 UTC-6 CST UMN, St Paul 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从正确洗手开始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是保持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能保证饮食安全卫生,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传染病。 一只手黏附40多万个细菌。勤洗手是防控包括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红眼病、腮腺炎、肠道传染病等多种传染病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实验表明,人的一只手上大约黏附40多万个细菌,而人在一小时内会至少三次用手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细菌和病毒可能通过手-口途径传播到人体内。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例,流感虽然是呼吸道传染病,但病毒通过病人喷出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可以黏附在物体上,存活两个小时。日常生活中,双手与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大,打喷嚏时用手捂嘴巴、揉眼睛,或是接触门扶手、电梯按钮、公共电话、超市购物篮等等,都可能为病原传播创造机会。 那么什么时候应洗手呢?一般在接触眼、鼻及口前;进食及处理食物前;如厕后;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触摸过公共物件,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等,均应该立即洗手。 经常和有效的洗手十分重要。但很多人不会正确洗手。根据世卫组织指引,从淋湿双手、搓洗到把手擦干,大约需要40秒,其中仅六步搓洗法(附后)就需20秒。据调查,仅有17%的人洗手时能够坚持搓洗20秒,基本达标,60%的人只冲洗手背手掌,而23%的人随便冲洗一下。除了时间不达标,很多人洗手方法也不对。第五步和第六步很重要,可很多人不会。 如何正确有效地洗手呢?本人在去黄石公园的途中在一厕所里拍到教你如何有效洗手的方法,编译如下,不详之处略有补充。 1 从分配器取出卫生纸叠成纸巾(为洗后擦手备用)。 2 打开水龙头,把水温调至舒适。 3 将洗手皂/洗手液分发到手中揉搓。 4 搓手至少20秒钟,除了手掌,向上洗至手腕3英寸处(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 轻轻抖手除去水珠,再用预先备好的纸巾擦干手(或用干手机吹干双手)。 6 先用抹手巾包裹着水龙头再关掉水龙头(双手洗干净后,保护你的手而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 尽管洗手的这些知识或常识书本上、或网络上都可以找到,但很少有人去看,或者看后也未必记得住,特别在洗手的时候很难有机会参阅操作。老美的厕所不但干净卫生环境好,全部供应冷水热水、洗手液、卫生纸等,有的厕所里还把这些有用的常识列出来,指导如厕者有效的洗手。相比之下,再看看我们的厕所文化又如何呢?大家肯定在公共厕所,甚至大学厕所里看到很多不堪入目的文字和图画。但是很少见到类似有用的小知识或小常识。从厕所文化就可窥知,文明就差在这些方面。 小贴士:六步搓洗法   第一步,五指并拢、掌心擦掌心;   第二步,手指交错,掌心擦手背;   第三步,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   第四步,两手互握,互擦指背;   第五步,拇指在掌中旋转;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 小资料:关于洗手液的种类 洗手液共分两大类,一类是普通洗手液,另一类属消毒产品。前者起到清洁去污的作用,后者才含有抗菌、抑菌或杀菌的有效成分。两类洗手液在外包装上有分别,普通洗手液一般为准字号,消毒洗手液则多为消字号。洗手液一般无磷、铝、碱、烷基苯磺酸钠等成分,采用温和去污的原理,容易被皮肤接受。 小贴士: 绝对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纸巾。 抹手纸用后应妥为弃置。 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如能预备多条毛巾供替换,则更为理想。 在没有洗手设备的情况下,可用含65%-95%酒精的洗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资料链接:专家教你如何洗手。 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3-04/17/content_829610.htm 俺在去黄石公园路途中一个公共厕所里拍摄的照片,反映其厕所文化 以下几张照片是我所在的UMN-BioAgEng办公楼的公共厕所 厕所附近一般都还配备有经过滤和制冷的饮水机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3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SSCI新收录期刊《卫生社会学评论》特刊预报
wanyuehua 2009-7-26 07:24
Health Sociology Review 《卫生社会学评论》澳大利亚 期刊网址: http://hsr.e-contentmanagement.com/ ISSN: 1446-1242 , 1991 年创刊,全年 4 期 , 2008 年开始被 SSCI 收录, 澳大利亚( ECONTENT MANAGEMENT, PO BOX 1027, MALENY, QUEENSLAND 4552, AUSTRALIA )出版。 2010 年将出版一期特刊: Special Issue on Mental Health and Illness: Practice and Service Issues 特刊投稿指南: http://hsr.e-contentmanagement.com/archives/vol/19/issue/4/call/ Last Day for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 November 15, 2009 Scope This special edition is prompted by ongoing claims about escalat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their management in Australia and other affluent countries. High prevalence disorder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alcohol and substance abuse are said to be epidemic. Following the closure of many large asylums in Australia, a number of reports have raised questions about the efficacy, scope and accessibility to community-base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his edition aims to facilitate discussion of central issues relating to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including effective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unity care, access and equity, and the marginalization of sufferers of mental illness. Topics * Evaluation of particular therapies, for example, the widespread use of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and the role of counseling for sufferers of psychotic illnesses *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ental illnes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public hospitals * Evaluation of particular services, for example, age-specific services, and step-up/step-down facilities * Social supports for mentally ill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for example, welfare and housing *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mental illness, for example, children who care for mentally ill parents * The place and evaluation of 21st century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mental illness (internet, telephone, mobile phone, sms etc) * Professionalisation and specialisation, for example, nurse practitioners and the treatment of mentally ill clients * Forensic issues including management of psychiatric services in custodial settings and the evaluation of mental health courts * Medication and compliance issues including the use of non-prescription drugs * Working partnerships between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d other health and welfare services, for example, in the case of client physical ill-health, unemployment, drug and alcohol misuse and where children require protection Submission Information Authors are invited to submit abstracts of 400-500 words and to discuss their proposed papers in advance of submission. Contact: Pauline Savy (p.savy@latrobe.edu.au) or Katy Richmond (k.richmond@latrobe.edu.au) Manuscript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p.savy@latrobe.edu.au Guidelines for manuscript preparation are available at:www.healthsociologyreview.com/author-guidelines.php Contact Pauline Savy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 Email: p.savy@latrobe.edu.au Contact Katy Richmond La Trobe University,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ustralia Email: k.richmond@latrobe.edu.au This issue will be published in December 2010. Authors are invited to submit abstracts of 400-500 words and to discuss their proposed papers in advance of submission. Manuscript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p.savy@latrobe.edu.au by 15 November 2009. Guidelines for manuscript preparation are available at: www.healthsociologyreview.com/author-guidelines.php
个人分类: SSCI投稿|5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打扫实验室的小趣事
cutefay 2009-7-8 11:09
每次有人到我们所参观实验室,我们课题组的固态发酵实验室就成了重点参观对象。因此,每次参观之前,我们实验室的人都要稍微打扫一下那个实验室。今天下午有爱因斯坦讲习教授要到我们所一些实验室参观,于是我们上午花了一点时间打扫一下那个屋子,大家一起劳动很快就把实验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在打扫过程中,大家互相开开玩笑,挺热闹的。 当大家互相问起下午是谁来参观的时候,在回答的时候有人把爱因斯坦讲习教授简称为爱因斯坦了,结果大家互相传的是爱因斯坦到我们实验室参观了。有个男生就开玩笑地说:如果真是爱因斯坦到我们实验室来参观,那么,这时,另一个男生就接着他的话说:那么我们就拿个纸符啊,桃木剑之类的。他的话引起大家的笑声。 我们打扫卫生的时候都穿着白大褂,但其中有两位男生觉得天热就没有穿,当别人问起他们怎么没穿白大褂的时候,其中一个男生开玩笑地说:你看我们这不穿着的嘛!我接着这个男生的话说:**和**穿着白大褂,愚蠢的人是看不到这白大褂的 我记得大学大四快毕业的时候,那时非典刚刚有些平息,上级领导要到我们学校检查卫生。于是各个实验室在这之前开始大扫除活动。因为听说上头检查卫生很严格,所以我们打扫得非常认真,每个死角都打扫干净。打扫完之后我到隔壁实验室去借东西,看到他们实验室的某个大试剂瓶上贴着很大的剧毒两个字,我觉得有点怕怕的,这时他们实验室负责的男生看出我的心情了,就跟我说:放心吧,这个没毒的。我们是怕上级领导到我们实验室参观的时候会查得特别仔细,就贴个剧毒的标志,估计他们会赶紧走的。而我们隔壁另外一个实验室呢,则在实验室门口贴着非典病毒研究实验室的标志,这样的话,估计领导更不敢进他们实验室了。其实他们虽然研究的是和非典相关的东西,但是他们研究的是非典的二次抗体,不会跟非典病毒接触的。 实验室,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地方。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165 次阅读|2 个评论
游泳也会过敏
moxj 2009-6-3 18:58
我一直自信自己是个健康的孩子,没想到最近游泳总是感冒。无奈,喝了一次感冒药,但没见什么效果。 我开始思考这项被人们推崇的运动为什么会让我这么无奈:首先想到的是游泳池里那些讨厌的女人导致我身体不适。我这么讲,身边的朋友一定会支持的,因为最近总要和女生一起游,大家看我情绪也很不好。更何况去年和兄弟们一起打球时,有个妹妹突然跑过来要我联系方式,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撒腿跑回了寝室。今天首先提了这个事情,因为我看到一个帖子讲在欧洲那边一个海滩上人们袒露乳房享受阳光浴的事情。正好我前几天写了日记《 坦然 》,其实,我很多时候这样讲是在讽刺那些我认为顽固、扭曲、不开化、变态的想法。但,如果你说我对一些女人很反感,我是会承认的,毕竟我是个男人,很多女人的喜好和性格和我差别很大,我当然不愿意委屈自己那样保持绅士风度和她们多呆一会儿。 上面提到的变态让我对这几天的感冒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人们总喜欢按常理考虑问题。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关于表态的这个问题。日常生活中,大家习惯把不入主流的行为灌上变态这个词。后来我发现: 如果拓宽时间和空间认识范围,其实我们人类在一定时期的风俗和共识往往是变态行为。就同我前面提到的一些表现女士矜持和高贵的习惯,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陋习和人类自私的占有欲的一个婢女而已。 我跑去医院确诊我的不舒服是不是一种变态反映。也许因该叫过敏反应更合适。具体这个过敏反应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我就不浪费时间了。有人游泳会有皮肤过敏行为,我的是呼吸系统过敏。 大家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一定要科学对待,不要随意乱用药。 确定了这件事情。我当前的计划并不是去打针产生抗体。像我在日记开始放的照片一样,那是我唯一一张吸烟的照片,因为我对烟也过敏,所以没有敢点着。但我会去尝试,培养自己克服这些。烟我是不会去锻炼自己适应了,但我从小晕车,后来经过不断尝试,已经没有一点症状了。对水里氯离子的这个过敏,不要抱怨现在环境太差,自己生活在古代的社会就好了我会让自己进化的更快一点。兄弟们,等着我在游泳馆里不间断、无症状游一个月的消息吧。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3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昆虫与人类生活
hexapodium 2009-4-11 20:44
昆虫是地球上动物中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种类,它既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 成为我们生存的竞争对手, 如为害作物和建筑以及传播疾病的害虫;又能给人类带来显著的利益,如蜜蜂、家蚕等益虫,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宗就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养蚕植桑、防治虫害。然而直到现在,不少人对于昆虫的认识,依然觉得无足轻重,把昆虫学看做雕虫小技,很少有人了解昆虫在基础科学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的影响,知道昆虫学与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关系。 1 昆虫与基础科学 自从现代生物科学在上个世纪降临,昆虫在提供生命基础知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有关遗传学、 染色体行为、动物生态学、 进化生物学、 物种的形成等诸方面的知识首先是从昆虫获得的。Kopec在 1917年发现了盐泽灯蛾 Estigmene acrea (Drury)的脑对变态起激素调节作用。Karl Van Frisch 因对蜜蜂行为的研究而获得1973年的诺贝尔奖。Morgan 等对果蝇的研究成果成为当今遗传学和发育学最重要的基石。 Kettlewell对胡椒尺蛾 Biston cognataria (Guenee)的研究已成为自然选择理论的典型范例。昆虫作为实验动物,具有易于饲养、生命周期短、后代繁殖量大的特点,也不至于象高等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那样受到社会和道德的约束,因此昆虫作为模式系统已为越来越多的实验科学工作者所采用。 2 昆虫与卫生 有的昆虫是我们人类许多疾病的传播者,如疟疾、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以及黄热病等多种病毒病。仅由昆虫传播的疟疾,最近估计在 102个国家有地区性发生,对20亿人构成威胁,每年约有 2亿人感染此病,1--2百万人死于非命。这类事情自古有之。在14世纪,鼠疫遍及欧洲大部,估计有2500万人丧生,比当时欧洲大陆总人口的1/4 还多。现在我们知道,这种细菌病的传播者,是一种叫东方鼠蚤 Xenopsylla cheopis (Rothschild)的昆虫。据记载,巴拿马运河开凿时工程被迫延迟了,原因是工人们染上了黄热病,最终研究发现这种病毒病的传播者是埃及伊蚊 Aedes aegypti (L.),这称得上是实验医学上的一大成就。当蚊子防除后,工程才得以完成。可见解决类似问题,需要包括昆虫学家和医学家在内的多学科科学家并肩作战。目前,由于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和渗透,医学昆虫学家可利用ELISA和DNA杂交等技术,探测昆虫体内的病原和抗体,了解有关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细胞的分化以及病原与宿主害虫间的互作机制。 3 昆虫与农业 昆虫与农业的关系则更为密切,因为昆虫种类中的 1/3取食植物,其中数百种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危害,以我国历代成灾的东亚飞蝗为例,给中国农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有史书记载的严重蝗灾就达 530余起,解放后经过10余年的努力,改治并举才解决问题。有时一种害虫的发生能改变一个地区的农作物结构。在19世纪末,棉铃象甲 Anthonomus grandis Boheman席卷美国南部,造成棉花绝收,许多农民丢弃了土地,有的则试种其它作物,结果导致亚拉巴马州和佐治亚洲花生的大面积种植,随后花生工业迅速发展,以至于当地企业界为棉铃象甲树碑立传。整整一个世纪过后,另一种棉花害虫在我国暴发。1992年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bner)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棉区6000多万亩棉田同时特大发生,使我国当年棉花总产减收30%以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农民的植棉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 如何防治害虫是昆虫学研究的焦点,以虫治虫是防治害虫的一条重要途径。1887年美国加州的柑桔业由于吹绵蚧 Icerya purchasi Maskell猖獗的破坏而受到威胁。当时美国联邦政府中昆虫组主任 Riley认为,该虫最初分布于澳大利亚,是在20年前从澳州传入加州的。他提出一项到澳大利亚去寻找这种害虫天敌的计划。计划实施后,一种捕食性甲虫----澳州瓢虫 Rodolia cardinalis (Mulsant)被引入加州。在果园释放后,这种甲虫不久就在当地建立了种群,消除了介壳虫对柑桔业的威胁。这样生物防治作为一种防治害虫的有效方法而被创立。 4 昆虫与工业 害虫防治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瑞士科学家Mller对DDT的神奇功效的发现,由此他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奖。当时这种杀虫剂不仅很便宜,而且用量很少就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效果。另外,它的长效、使用方便、杀虫范围广也是前所未有。在二次大战期间,作战双方都意识到昆虫传播疾病在军队中的潜在危险,因此, DDT成为消灭士兵身上虱子、 跳蚤、 臭虫的必备药 物。 战后杀虫剂广泛应用于防治农林害虫, 农药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其它的有机氯杀虫剂如林丹、狄氏剂、甲氧DDT、氯丹等不断发现,与此同时,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也相继发展起来。到90年代全世界每年应用农药有效成分达50万吨,在1988年的消费市场上, 共销掉价值200亿美元的农药, 其中的30%是杀虫剂。自1940年以来,杀虫剂的用量增加了约10倍,而害虫使作物的产量损失也增加了 1倍,如果不用农药,产量的损失会更高。农药的用量还在继续增长。 5 昆虫与环境 杀虫剂的畅销,广泛地大量使用,逐渐地显现出它所带来的弊病。最先的暗示是一些重要害虫对杀虫剂的毒性产生抵抗力,同时害虫的天敌却被大量杀伤。杀虫剂滥用的最大恶果是使环境受到污染。 农民喷洒的杀虫剂,仅有 0.1%的量直接作用于目标害虫,而99.9%进入了环境中, 残毒和生物富积直接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生存和人类的健康。Rachel Carson在1962年发表《沉寂的春天》,有力地抨击了对于无区分地使用农药和农药对环境的长期影响, 令世人震憾, 公众突然觉得自己被一度视为救世主的科学技术蒙骗了。 害虫防治策略必须改弦易辙, 不能单一地使用化学防治,由此,害虫综合治理(IPM)思想应运而生。 害虫综合治理理论的核心是从生态学观点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控制因素,使用各种相互协调的方法,以求得到害虫的最佳防治和对环境的最少破坏。按照这一理论,害虫的最佳防治并不是全部消灭,而是要把它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保留一定的种群数量。这是因为昆虫的害与益是相对的,它们在环境中作为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至少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因为它是环境稳定和持续农业的核心。正如本文开始所讲的那样,昆虫始终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要素。据哈佛大学E O Wilson估计,有过记述的脊椎动物总共约有42,580种,无脊椎动物约有990,000种,而其中仅昆虫纲的鞘翅目甲虫就占有290,000种,为全部脊椎动物种类数量的7倍。看了这些数据,也许我们会重新考虑谁在支配着地球。 6 展望 当今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应用于昆虫学,使已有的广博昆虫学知识更易于为人们所获得,也促进了社会对昆虫学家所起作用的正确评价。 但是影响昆虫学对社会贡献的决定性限制因素不是软件,也非硬件,而是我们知识上的空白。我们需要查清昆虫许许多多未知的种类,了解昆虫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掌握调控它们的方法和技能。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昆虫学向这一方向迈出一大步。目前,果蝇的基因图谱即将完成;在医学方面,科学家正在将一种阻断疟疾传播的抗体基因转入蚊子胚胎,使其在中肠中表达,工程蚊子将获得无传播能力的遗传特性,若能成功,有可能消灭疟疾;在农业方面,转基因抗虫作物品种已经问世,即将推广应用,转基因天敌昆虫的研究也在进行,以期它们具有抗药性等优良性状;在杀虫剂研制方面,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神经肽对昆虫生长发育、生殖的调控机理,指望能够干扰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开辟化学防治的新途径。最重要的是,人类需要并且已经达成一个共识,保护我们和其它生物共同拥有的地球。我们不能再蹈污染环境的覆辙,对生物工程产物的利用要慎重再慎重,以生态的和环境的观点防治害虫、保护和利用益虫。 注:此文曾以昆虫与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为题发表于昆虫知识(1997,34(1): 35-37)。在今天看来,特别是最后展望部分,显然有的已经变成现实,有的发展超出预想,有的问题则尚未解决。那么,近10余年来有哪些新的重要变化?未来将如何发展?很希望与感兴趣的网友进行探讨。
个人分类: Journal Club|20427 次阅读|1 个评论
现在知道有点晚了
liuying56 2009-1-13 01:24
对我来说现在知道有点晚了,但是年轻的朋友们要注意喽! 人们往往疏忽自己入口和出口的健康,所以有一口好牙的人不多,更有十人九痔之说。这两个地方出了问题,虽然不致于有生命危险,但使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0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对母校的一点建议
lxwang 2008-11-10 11:45
大学的时候,我曾在学校的建议箱里投过这样一份建议书,后来似乎不了了之。建议书里写的现象在各个大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希望我的建议能有人能采纳。 下面就是我当时写的,题名为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 十一期间,我去了南京。逛完了雨花台、中山陵等风景区,我顺便去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师等几所大学的老校区,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浓厚的学术气息,或者是那古老的建筑,而是那干净的校园环境,特别是南京大学擦的非常干净的玻璃,几乎是一尘不染。这和我们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看我们学校,虽然最老的建筑也不过是矿大1979年以后搬到徐州后建的,到现在不过二十几年,可看起来却似乎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霜,主楼、教一等几个楼许多教室都缺少玻璃,窗框锈迹斑斑,几乎都没有了油泥,玻璃更是脏得似乎几十年没擦过一样。我是两年多以前来矿大的,我不敢说玻璃以前一直没有擦过,可我知道,这两年的确没有见有人擦过。 以前上中学乃至小学时,一个班一个教室,每天有值日的学生打扫卫生,学校每周都会组织进行卫生大扫除,虽然那个时候每周都很讨厌大扫除的那天,因为我们得一遍遍的扫地、擦窗户,直到一切都打扫干净。可现在我发现我很怀恋那个时候,我向往那时候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学校现在除了综合楼实行物业管理,稍微干净一点外, 虽然其余各楼也还有专人打扫,可我们见到的确实肮脏的地面、看外面迷迷蒙蒙的玻璃,再加上涂着文人骚客诗句的桌面、墙壁,还有上课上自习随地吐痰的同学,这样的学习环境,如何让人能够舒心的学习,更别提学习效率了。 既然来到了矿大,矿大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我们校园里的一切。矿大在我入校是曾搞过向一切不文明行为告别的主题活动,可至今效果甚微,许多同学照样我行我素,随意践踏草地、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校园里随处可见乱扔的垃圾,随耳可闻令人很不愉快的脏话。以前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至今记忆犹新,说西方一个国家宾馆的电梯里贴着用中文写的一句话请不要随地吐痰,这是写给本国人或是别的外国人看的吗?耻辱啊!中国人留给他们的就是这样的印象。前不久非典时期《参考消息》上还有一则报道,说外国某家报纸上报道,非典使得许多中国人改变了随地吐痰的坏习惯,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有何感受,难道应该感到欣喜?先不说社会上的人如何,就我们自己,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美其名曰天之骄子,可我们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许多人的种种行为如何称得起大学生这个称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时时刻刻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时刻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进而去爱我们的国家。 还有,我想提一个建议,建议学校彻底搞一次卫生大扫除,清理一下或许十几年没有清理的垃圾,擦一擦或许十几年没有擦过的玻璃。我们理解学校的难处,自从大学扩招以来,学校早就是超负荷运行,其实不光我们学校,很多学校都是如此。可我们希望学校能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有所改善,比如给没有玻璃的窗户上安上玻璃,在油泥脱落的地方重新填上油泥,然后搞一次卫生大扫除,之后隔不久就搞一次,再有专人维护校园的环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靠我们自己保持。我们学17楼西面的山下曾堆满了垃圾,不久前曾有人彻底清理了一次,可现在没过多久,下面垃圾依旧,只是现在有树枝树叶挡着,到冬天肯定会露出其真面目。我经常见楼上有人向下扔垃圾,这样的话,每天打扫又有何用。 还是那句话,请像爱我们的家一样爱护我们的校园!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3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