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关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多方关爱是康复的动力:查出慢粒之后(二)
热度 29 Hongbolu 2015-2-10 10:18
一月下旬我在科学网披露了自己患病的消息: 从难以置信到树立信心:查出慢粒之后(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40do=blogid=862619 没想到让编辑给加精了(非常感谢!)。这下可好,来自各方的关心让我十分感动,这也让我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今天就将各方的关心挂一漏万地在这里披露以下,用该文对来自各方的关心表示感谢! 亲人的关怀: 2014 年 08 月下旬在赤峰查出 CML 后,最着急的当然是自己的亲人: 我弟弟妹妹多方联系,打听如何尽快确诊并获得及时的治疗。如果不是我妹妹给我验血,这种异常是不会这么早就发现的,因为自己没有感觉到任何身体上的不适。而之所以百忙之中回赤峰,一则是要与赤峰学院同仁一起考察赤峰北部第四纪冰川地貌,还有顺便看望老母亲(不好意思,每年夏天回赤峰都是跑野外为主,而看望母亲成了顺便之为,实为不孝!)。这次若不回赤峰而等到 2015 年春末学校统一体检恐怕病情进展就很难控制了。 我弟弟后怕地说:“大哥这次早发现问题,从根本上讲是老娘保佑了你。以后要勤回来看娘啊 … ”。妹妹则说:“以后必须每年回来体检 … ” 刚查出 CML 时,大家都不知道还有靶向药治疗,以为只能走骨髓移植的路。听到我弟弟妹妹议论这个事,我那准备上大学的外甥到我面前鼓励我说:“大舅你别着急,我马上验血,给你献骨髓 … ”。当得知不需要骨髓移植也能控制时,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为了不让娘着急,妹妹就对她说:“我大哥最近太累了,血象有点不正常,带他去北京检查一下 … ”但从娘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早已知道我这回可真的病了。从那以后每次通电话,她都一直在嘱咐我:“病好了吗?别忘了吃药!可别到处出野外了 … ”。 我生病后,弟弟妹妹们全部调动起来,既出力又出钱,嘱托我“吃最好的药,别担心钱 … ” 尽管自己突然成了 CML 患者,但我并没觉得十分着急或恐惧。然而,这个变故对于妻儿打击很大。儿子天天上网查阅英文文献,及时地将国外最新进展讲给他妈听,从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颓废中一下子走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了。原来都是我睡眠最少,现在我似乎放心睡觉了,而一贯能睡的夫人却常常侧夜难眠。她天天上网查阅关于 CML 的信息,了解用药情况,想方设法改进食物方案 ... ,现在成了全职医疗保健医生 … 我深深地体会到,身体健康永远不是一个人的事,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那是全家人的财富,再也不能太任性了! 来自学校的关怀: 回到青岛后,院系领导、工会主席和部分同事一起到家里看望我。院长带着惊讶的表情说:“吕老师生病颠覆了养生规律:勤奋锻炼、烟酒不沾、饮食清淡 … 反而突然生了大病,以后干脆改变生活习惯,‘吃喝玩乐’,病就好了 … ”。 当得知靶向药 — 进口格列卫每月要花 2.4 万元后,我一下子成老学校里的“困难职工”,校工会先后两次给我发困难补助(顺便向单位工会建议:以后还是给其他职工吧!)。 有同事提议在学院发动大家捐款。我一听就急了,我知道:我的治疗关键问题是降低药价,而不是将高昂的费用转嫁给同事,让他们遭受经济损失。而且,这种药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服用的,每年大约三十万的开销如何靠“捐款”解决? 学校统战部领导、教务处的小祝、校办的小徐等也先后到家里看望我。还有很多同仁、朋友来看望和关心,就不一一叙述了。 生病后更加体会到:学校就是我职业生涯的发展平台,为了在有限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我必须尽快康复! 来自学生的关怀: 很多听过我课的本科生、研究生纷纷打电话、发短信表示关心。我的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甚至从外地直接驱车到黄岛来探望。远在新疆工作的学生还特意购买当地的干果邮递过来 … 这么多学生关心我,如同自己生养了很多儿女,现在有种“多子多福”的感觉! 来自老师的关怀: 我的老师夏邦栋教授、卢华复教授得知我生病后都非常着急,嘱咐我一定要注意休息。夏老师在电话中强调说:“该考虑休息了,你已经为中国的地质学做出不少贡献了 … ”听到这样的鼓励我总有些“汗颜”之感。夏老师主编的教材在国内地学院校中保持畅销 30 年,而我自己计划编写的教材还是个“计划”,论贡献,我真的无法与前辈相比。我真切地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我要学习前辈对本职工作的认真精神 … 来自老同学的关怀: 南大地质系 78 级有个同学会,大家纷纷在微信群里表示关切,准备给我捐款。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最后还是从同学基金中拨款 1 万元表示关怀。离我近的老同学则上门亲自探望。 与我合作的师弟、校友们得知我生病后,也都打电话关心。因为参与我 2014 年的项目让他们垫付经费让我一直愧疚,我师弟赶紧表态:“甲方经费未到没关系,我那部分我自己先垫着,等以后他们拨款再说 … ”。 校友们的关怀毫无疑问也是我康复的动力! 上学期最后一节课的大奖: 尽管院系领导和同仁们一致建议:“吕老师在家安心养病,本学期课就别上了,安排人替你上课,以后也别出野外了 … ”。 陆老师还专门到家里探望并商讨上课事宜,冀老师多次询问并告知随时替我上课。 在感谢大家的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虽然 CML 属白血病的一种,但幸运的是有靶向药控制,我还可以正常工作。我承担两门课:一门是地质学专业本科生的《地球科学概论》,一门是研究生的《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我都是用双语授课的,突然将上课的负担转嫁给别的老师显然不合适,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上课任务。 况且我心里也一直不想这么早就停止自己的教学与科研生涯: 如果不上课,教学生涯就结束了;如果不做研究,学术生命就终止了。倘若这两个生命过早终止,仅留下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我的生活也就失去意义了。经过协商后,大家同意还由我上课,而冀老师和陆老师则准备好随时接替我上课。 有了大家做后盾, 2014 年 09 月下旬我又带着学生去川西野外踏勘, 10 月初返校,长假过后就正式上课了。 当我带病讲授完《地球科学概论》, 60 多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长时间鼓掌。这种来自学生的掌声意味着:我的教学工作获得他们的认可。 我承担的《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课程是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由于要求学生同时具有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两方面的专业基础,加之双语授课,最后要求学生作 presentation ,每年选修人数最多十几名,此外还有些旁听的。虽然讲授这门课已经有十年了,但每次讲授我都更新内容,将国外专著、文献总结的规律配以自己科研中和阅读中获得的实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基本内容的讲授,也随时追踪国内外前沿。 2015 年 01 月上旬最后一次课上,当最后一名同学讲解完他的 PPT 时,还有 40 分钟空闲时间。我建议剩下的时间自由讨论,结果同学们全部起立,齐声高喊着感谢与祝福的话语,不知从哪里变魔术一样捧出一簇鲜花,然后是每个人送来一张写有感言的明信片 … 我以前上完课经常获得学生的掌声,但上完课时当场受献鲜花还真没想到过。我强忍着热泪,除了连续说出几个“谢谢”之外,一时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 那个场面也太意外了,至今回忆起来仍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幸福感,即使是在电影中甚至在梦中也从未体验过。好像我一下子获得一个大奖,那簇鲜花就是巨大的奖杯,而一张张写满祝福的明信片就是一块块奖牌。今天回忆起来,那就是自己作为高校教师获得的最高荣誉,甚至比获得的省部级奖励都令我高兴,因为那是同学们从心里给出的评价! 当然,我也知道同学们用这种方式鼓励我、祝福我。因此,我一定要严于律己,尽快康复,无愧于“老师”这个神圣的称呼! 2015 年 02 月 10 日于青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345 次阅读|66 个评论
小女养鸟
热度 11 saraca 2014-8-10 09:07
人与动物仿佛生来就有一种天然的亲近纽带,几乎每个小孩看到小动物都会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喜欢与怜悯之心,小女也不例外。已 10 岁的小女曾养过一只小仓鼠、四五只兔子、十多尾金鱼等。然而,每一次都因为宠物日渐长大,没有太多饲养空间而不得不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送给别人。 尽管如此,小女依旧软磨硬泡地缠着要养小动物,经常依在我身边,如一只小狗似地在我身上不停地蹭着,小嘴不断地重复着“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之类的甜言蜜语,仅为央求着养一只小狗。忙于生计的我,哪有闲工夫来饲养一只小狗哇!不过,央求次数多了,心肠自然也就磨软了,思前顾后,只好应允养一对小鸟。对于这个退而求其次的妥协,自然赢得了小女的欢呼,不过前提是她可是小鸟的领养人。 对于鸟,我是不懂行的。在熙来攘往的花鸟市场,面对货摊上琳琅满目的小鸟,我几乎叫不出名字,只知道身披绿色羽毛,具有短而肥厚的鹰钩嘴的叫鹦鹉。摊边脚旁的一只箩筐里,有一堆仰头嗷嗷待哺的小黑鸟,胖乎乎的,很可爱。我好奇地问卖主:“请问这是什么鸟?”连问两次,那坐在躺椅里,带着鸭舌帽的卖主,半天才口齿不清地嘟囔了一句:“鹩哥”,语气里可是透着满满的不屑。然而,为了满足小女养小动物的愿望,我还是忍住了被人鄙视为无知的郁闷,面带笑容继续和小女一块挑鸟。不过,那一筐张着嘴巴的小鹩哥已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了:鹩哥的小嘴,嫩黄嫩黄的,可爱极了。 当然,从未养过小鸟的我们,自然不能选价格昂贵的鹩哥。在种类繁多的小鸟中,选体型轻巧,卖主说容易饲养的文鸟。文鸟一身光滑柔顺的羽毛,一只小巧可爱的红嘴巴,一对滴溜溜转个不停的小眼睛。它们在笼子里不断地跳上蹦下,可爱极了。正是由于文鸟的这股机灵劲儿,在鸟摊前看了半天的小女,尚未到家,就给手中提着的一对小鸟取了有趣的名字。灰色的是雄鸟,叫“蹦蹦”;白色的是雌鸟,称“跳跳”。 文鸟天生就是一种安静乖巧的小鸟。它很少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只是偶尔发出一两声“唧、唧”的叫唤,似乎在向主人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倒很合乎家里养鸟的心情,不要太吵,但也不至于太安静。卖主还说,文鸟很乖巧,飞不远,时间长了,可放在手心里玩,又称掌中鸟。如此说来,文鸟这个名字颇为贴切。 文鸟是被小女一路提着带回家的。刚到家,小女连饭都顾不上吃,就迫不及待地把它们安置在阳台上。她趴在鸟笼前,小心翼翼地添食加水,生怕它们饿坏似的。天黑了,她跑到阳台上,蹲在鸟笼前好大一会儿,看到两只小鸟尾巴各朝一方,并排蹲在横杆上,把小脑袋藏在翅膀下,进入睡眠模式。我轻轻地提醒小女把阳台的灯关了,再接着练琴。结果小女把客厅的灯全关了,回到房间琴凳上,踩下了低音踏板,把练琴的声音压得很低。我笑着说,没关系,小鸟不会受干扰的。不料,她却说,天早就黑了,怕吵到小鸟睡不够觉。翌日晨,小女一起来就跑到鸟笼前,打扫鸟笼,换水添食,静静地看着它们啄食嬉闹。目睹小女的举动,我似乎想起了小女出生不久的时光。面对一个柔弱的小生命,也曾那样轻手轻脚地哄她入眠,竭尽所能地尽量不让她受凉生病。而今,这样一份照顾小生命的情怀,竟然在小孩身上有所延伸,自然流淌着。 淘米时,发现几个米虫子,我轻轻地捉了放到鸟笼里。两只小鸟面对蠕动的小虫,慌张地跳上窜下,仿佛面对庞然大物似的,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小女埋怨地对我说:“妈妈,你为什么给它们虫子呢?小鸟连碰都不碰!”我有些愕然,笑着说:“还记得那一句话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见她点点头,我叹口气,接着说:“这小鸟多可怜啊!连送到嘴边的虫子都不知道吃啊!” 最近几天,小女先是扭伤了脚,接着又蹭破了膝盖。看着她受伤的样子,我心疼地笑着说:“接连受伤,多可怜啊!”谁知,小女一本正经地说:“我才不可怜呢,最可怜的是小鸟!” 我伸手摸摸她的小脑袋,认真听她接着说。“小鸟一出生,就离开了妈妈。没有人教它们捉虫子,也没有人教它们练习飞翔。它们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呆在那么小的一个笼子里。每天吃的食物都一样,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美味。” 我笑着说:“那把它们放生吧?” 小女吃惊地说:“放生?它们连飞都不会,放出去就会被饿死或被别人拣走关进鸟笼。唉,多可怜的小鸟啊!”听着年幼的她说得这么头头是道,我跟着也陷入沉默。但没过几分钟,小女又跑到鸟笼前,对着小文鸟说:“蹦蹦,跳跳,别难过,我会好好照顾你们的。”
个人分类: 家有小女|5586 次阅读|27 个评论
关爱考生别弄成闹剧
热度 2 shxzhang 2014-6-8 05:35
关爱考生别弄成闹剧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每年高考前若干天与高考两天,社会各界都争相表达对高考考生的关爱。 有抢眼的“爱心送考”:私家车送,出租车送,公交车送,地铁送,只没用空气球和直升飞机送啦。为了送考,司机可以一路闯红灯,交警可以“人性化执法”免予处罚! 有出彩的“噪音控制”:居民楼栋静默,居民社区静默,学校周边机构静默。为了静默,让机动车辆受到管制,让很多事停做。甚至有家长认为自行车声音碍事,集体拉起人墙,封堵考场周边道路两天。媒体报道,重庆一人高考,致十五层高楼电梯停运九十六户爬楼! 有超常的“特殊帮助”:考生忘记带准考证,各路人士爱心接力,正点送到考生手上;班主任睡过头,全班准考证被堵在路上,坐上交警摩托车抄小路狂奔,五分钟到达考场。 …… 这种种关爱,已经差不多弄成大闹剧,家庭闹剧,社区闹剧,甚至社会闹剧。 闹剧制造者,多数正念缺失,正气不足。考生自己,考生家长及亲朋等,正念在、正气足者,自然会泰然自若、从容不迫地对待高考。
个人分类: 世事閒談|244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句“我爱你”,比什么药都强
热度 29 何裕民 2014-5-22 15:36
夫妻和睦,大病变小 我指导的研究生李某曾在通州市做过一个癌症康复的社会学调查,发现家庭关系和谐、夫妻和睦的患者康复就要好得多。临床的确如此。 我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每次妻子陪丈夫、丈夫陪妻子、子女陪父母来求诊的癌症患者,以及家属倾注了全部爱心的癌症患者,其治疗效果往往要较初次陪来以后就只有患者独自一人自行求诊的要好得多。 我们追踪了 40 多位生存期超过 3 年的胰腺癌患者, 90 %以上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在我们看来,家庭关爱在癌症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特别是初期的癌症患者度过手术、化放疗等医疗难关中,起着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重要呵护与支持作用。 因此,适度的家庭关爱是帮助患者走出癌症阴影,追求长期稳定康复的重要一环。故要对家属强调康复期给予患者合理的家庭关爱的重要性。 多说几句“我爱你” 这里有个动人故事: 2001 年春节前,我应邀与上海市癌症俱乐部的同志一起赴山东教育电视台做“肿瘤康复”专题电视节目。当我们走进直播室时,一对中年男女突然走到我们面前,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是您啊!谢谢您!谢谢您!”妻子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说:“几年前就是您的一句话,激起了我们共同抗击癌魔的信心。这几年,我天天不断地对我丈夫说‘我爱你,你一定能坚持下去的’!”丈夫也激动地说:“这几年,我老伴每日鼓励我,我们的关系从来没像这些年这样好!老伴让我增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一定要活下去!”原来,他们就是几年前让我看病的那对山东夫妇。 1995 年身为副主任军医的丈夫张某是内科医师(妻子则是医院护士长),被确诊患了原发性肝癌,手术后进行了介入等规范治疗。 1997 年 6 日再次被确诊为肝内复发,伴可疑的转移。当地医院认为已没有“控制”的可能,夫妻俩失望之极,前来上海求治。补做了一次介入后,主治医生告诉他们,西医治疗就此结束,只能一切听天由命了。 无奈中,他们找到了上海市癌症俱乐部,俱乐部同志建议他来找我,由我给予他中医药诊治。而第二天,也就是 7 月 19 日,我正好在上海市科协会堂做“肿瘤康复”的公益讲座。他们夫妇俩也来听了。我在讲到亲情、关爱对癌症患者战胜癌魔的作用时,强调说:“当丈夫生了癌以后,妻子不妨多说几句‘我爱你’,反之亦然。夫妻间恩爱,可以帮助患者走出困境。” 此言一出,激起了全场 400 多名癌症患者的会心大笑和一片掌声,没想到这竟给他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他们完全照此践行了,而且大获成功!这对山东夫妻相濡以沫战胜疾病的事迹,让在场所有做节目的人无不感动。电视编导当即表示改编原节目脚本,把这段感人的真情故事加了进去。节目播出后,据说在全城引起了很大反响。 怎么做一个好医生 这个故事之外,还有一个小插曲。 2006 年间《健康报》展开了“怎么做一个好医生”的讨论笔会,邀我写第一篇文章。我当时就讲了这个故事,强调人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我的人认为我说得很对,很有道理,包括很多医学专家和医院院长。但是,也有很多人对我的观点持否定态度,也包括一些医生与院长。有人甚至嘲讽我说:何氏认为只要用宗教方法,就能解决医学问题。其实,他们恰恰就是忘了医学一个很根本的基准点:医学,不仅仅是门科学,不仅仅是种技术,更是一门人文关爱的学问,更需要精神呵护!谁都知道:人是靠精神而活着的,这一点怎么说都不过分。因此,我最欣赏的医学格言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癌症患者来说,给予精神的支持、给予心灵的关爱,尤其重要。有的时候,这些关爱胜过一打药物。这点永远不会错! 早就有研究表明:亲人的关爱,对帮助癌症患者战胜癌魔举足轻重。在我主编的规划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中,列有专门的篇章《家庭:特殊的“医疗护理机构”》来讨论这一命题。癌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治疗较为困难,而且癌症的治疗康复要坚持很长时间。癌症的特殊性决定着患者需要有长期治疗和坚韧的思想信念。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除依赖患者本人的精神外,还需要亲人的关爱与不断激励。夫妻恩爱、亲属支持,对癌症患者能否康复至关重要。
个人分类: 医学与人文|2757 次阅读|29 个评论
为什么哥哥姐姐比爷爷奶奶更有影响力
热度 21 tangchangjie 2013-6-1 09:13
原名:跨辈交流也求新---- 议 “关心下一代 ”之与时俱进 (唐常杰) 日前, 学校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和离退休处来学院调研,作为 快要退休的教师和 教学督导组成 员,参加了座谈,颇有启发,六一前夕,浮想联翩 。 含义丰富的下一代 “下一代”的语义颇为丰富,可随时随地而变,从而联想到不同群体。例如,在六一节前后,会联想到 小学、幼儿园;在五四青年节前后,会联系到青少年成长;在大学老师开会的座谈会上,常关注大学生 研究生;而在青年教师的联欢会上,就聚焦于年轻教师的成长了 如果想建个趣味的数学模型用于调侃,不妨引入新概念“下N代”,N=1,2,3; N有时是序数词,例如,对60多岁的人,“下第一代” ,可能指25-45岁的青年教师或研究生 ,“下第二代”指大学生,“下第三代”,是指小学幼儿园的孩子。   N有时又是基数词,当N=3,下N代就覆盖了比说话人更年轻的、跨度达45年的三代人了。那天 的讨论中,用的就是这个语义。       关心“下第一代”比较容易 在一个研究团队, 关心“下第一代”的重点是年轻教师的成长 ,代沟不大。年轻教师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在事业奠基、家庭建设与扩展。他们关心基金 申请、关心项目经费、关心奖励荣誉,也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常随项目进 展的成败、论文的录用退稿、孩子的升学情况而变;   关心他们常从这些事情入手:合作论文、 科研选题,修改基金申请书,以及 在学术界的推荐, 等等;   近年来,我们团队里的年轻人颇为争气,他们得到了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个博士点的 年轻教师基金,一个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好几位升了副教授,还有若干横向项目,经费两百多万 ,如果加上流动到外校的几位,上述指标还多一些;他们的家庭都和睦幸福,这些事实说明,关心“ 下第一代”比较容易。   有一个体会, 团队 中关心年轻教师,要雪中送炭,而不是坊间流传的锦上添花;要在他们还不太顺利、还不太能干的时候 ,就要多多关心;把他们关心能干了,他们还会参与关心那些后面一点的,整个团队就省心了。 关心“下第二代”稍难一些 关心“下第二代”,即关心研究生或更年轻的本科生,就稍微难一 点了;因为年龄差距大一些,代沟就大一些。   “ 下第二代” 的关注面比较发散,近期的关注点比较多,如学习难点,暑假教学活动,也包括钓鱼岛、校园 明星和爱情;中长期的关注包括:四年后的工作好不好找?出国的机会多不多?而憧憬着博士学位的同学的关 注点属于长期,七八年后什么研究方向好?   他们想的什么,追求的什么,困惑的什么? 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怎样影响他们?   经验表明,哥哥姐姐(如研究生、年轻的辅导员)比爷爷奶奶(如老教师)的影响力更大, 哥哥姐姐说的话更切近他们,更容易被接受,下面将解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关心先从填沟开始,填沟需得老人主动 ,代沟是影响隔代交流的障碍,让年轻人迎合老人比 较难,比较痛苦;而让老年人心态年轻化,主动缩小心理差距,不但可能,而且比较愉快。     在老同学们的聚会上,常听到比我大几岁的朋友数落孙儿孙女,数落归数落,语气却是愉快 而充满爱意的。下面列出几个例子,且为弱势(年轻)一方做点辩护: 教师甲:“听,听,这孩子就喜欢唱周杰伦,听不清唱什么,哪有老歌好听…;”    辩护要点--心理共鸣 :老人们熟悉的《实践论》中有段名言:“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 子,亲口尝一尝…...”老师甲对新潮歌曲有先验性的排斥,如果看看歌词,跟着旋律听一听 ,会觉得孩子们喜欢周杰伦是可理解的,歌词挺有文化底蕴。虽然,新潮的旋律不像老旋律那样恬静悠扬,也许 第一次听时还不顺耳,但多听几次,进而跟着哼一下,有了心理共鸣,还是挺入耳的。 如果祖孙两辈互相蔑视对方所爱,则很难接受对方关心。而改善关系的妥协,首先应由强势的老年方作出。   教师乙:“咬咬牙,给他买了平板电脑,谁知就玩个’愤怒的小鸟’,还有什么什么大战僵 尸, ……”   辩护要点--老年享受的核心内容 其实新媒体不只是游戏,如果老人放下架子,先 旁听孩子们的技术交流, 当好“旁听孙” , 再进阶为“研究孙”,会发现,当初把英文的Mobile Phone(移动电 话)翻译成“手机”而不是“手提电话”,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如今的平板电脑不只是游戏机,手机也不只是手提电话,它集成了好多“机”,如照相机、 录像机、录音机、名片自动识别机,条码扫描机,网络电视机、还有微信,就像一个能传图文声的对讲机,全 在一掌之中。原则上,安装一个新程序就可能增加一个机,现在已经有若干万个程序可安装。   劳累一生、已退休或将退休的老人,已到了Enjoy Life、享受生活的年龄。   以系统论观点看,“受”者,系统输入之谓也。吃香的、喝辣的,是口鼻通道的输入,属于物质 范畴;而看美的、听雅的,是眼耳通道的输入,属精神范畴,这种信息享受,才是老年人享受的核心 内容。   如果祖辈虚心当“旁听孙”,学会新媒体,学会集成的“多机”,不仅是一个愉快的挑战 ,为老年人的 生活交流提供方便,而且也是理解年轻人,缩小代沟的跨辈之举。   如果老年人通过微博 、QQ、微信去关心下N代,年轻人对“out”的先验性排斥就可减少很多,如果 老年人还能进一步幸福着年轻人的幸福, 担心 着年轻人的担心,则老人的阅历在新技术的武装下,一 定是很好的导向雷达。 教授丙:“希望孙儿学点历史,他只看《明朝那些事儿》,…..”     辩护要点--幽默着年轻人的幽默 :说话人是研究正宗历史的,对带着“儿”的《明朝那些事儿》 有点不屑一顾。其实,如果看一看《明朝那些事儿》,就知道非文史专业的年轻人,为什么喜欢 网络文史。在轻松幽默中,同样能了解的史实,同样能学到立场、观点、方法;而且,也许比从若明若 暗的正史中去苦参 苦 悟 更为多、快、好、省。 如果老年人能幽默着年轻人的幽默,交流一定有共同语言。 有一种大道理是小故事, 在网络上,见到过年轻人自爆的假期回家见闻,例如受到祖辈关于 人生观讨论的“接见”,或者,父辈的关于爱情婚姻的严肃约谈,年轻人用博文爆料调侃。有时候, 父辈板起面孔说大道理“当年我们…..”,晚辈通常是 “嗯,嗯”的承诺,但考察 他们的调侃,似乎不是很当真。如果能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把教训换成宽容和理解,把训斥换 成选择填空式的预见,也许效果好一些。 有一种关心叫“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必要的临界状态,“该出手时就出手”,是一种关心, 旨在给以必要的规范和引导,防止摊上大事。    有一种关心叫“不该出手时不出手” 有一位同学,学得不错,想请专家写推荐信,本来是挺简单的事情,但却转弯地让家长出面,家长在不该出手时出了手,笔者在同意推荐后问家长,如果他自己 连请写推荐信都搞不定 ,你还能放心让他到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去打拼吗? 在非临界状态,“不该出手时不出手”,也是一种关心 。如今的年轻人,信息比较畅通,可以在大数据中挖掘知识、发现真理,有一定自我纠错能力,要 相信和锻炼他们这种能力。   记得我家孩子小的时候,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公园,几家的家长约定了宏观调控策略:游乐 经费给定额,节约归自由支配,公园中的各项购买活动,都是孩子们的任务,家长们远远站在后 面,孩子们 胆怯时, 偶尔回望一下,知道有几双深情的眼睛在关注,就底气十足了。 家长们远远 看着他们玩,看着他们打闹,看着他们小哭,看着他们自己解决纠纷。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 该出手时不出手”。孩子读中学时,有一次几家人相约出境旅游,沿用这一规范,小事如购物接洽,大事如 海关手续,都让孩子们去锻炼(实践表明,中学的英语已经勉强够用了)。 这种锻炼的积累,化为了自信和 自律 ,封装在人生的缓释胶囊中,在后来的北大学习和国外学习的过程中,慢慢释放。 二十多年过去了,几家孩子的成长表明,“不该出手时不出手”的关爱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相关博文(感悟系列) 实干家和批评家在家庭中 --(实干家和批评家系列之一) 批评家类数平方根律与科学博客的改版(实干家和批评家系列之二) 民主是科学的先锋,融合是创新的方法 路与人,以及科研选题----节日感怀(图文) 人生与算法 爱情的点线面体,兼议引文标注 为什么哥哥姐姐比爷爷奶奶更有影响力 在哪些场合, 宁用技术而不动用管理和政策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观察感悟|11332 次阅读|43 个评论
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温暖与关爱
热度 2 baocunkuan 2013-2-24 21:31
前些日子发布的一个报告称, 70% 的中国人“不相信陌生人”。对于被称为“人情社会”的中国,居然成了这个样子,不免让不少人“唏嘘感慨”。其实不然,我的两次经历也许能说明,另外的“ 30% ”或许是“大多数”。 去年( 2012 )夏天,从南宁前往桂林参加一个城市规划学术论坛,我拖着行李箱从宾馆赶到郞东客运站,买好去桂林的车票到达候车室的时候,本来就爱出汗的我已经是“大汗淋漓”,而且还有一个长长的电话在打,狼狈的样子可以想象得出。刚一屁股坐下来,我左手接打话,右手不加思索地接过来旁边一个女孩随手递来的一张纸帕, 很自然地擦拭着脸上的汗和眼镜上的水气,之后才意识到那份来自一个陌生人的关爱。还有一次,就是前两天的大年初三,我从济南乘坐飞机去长春,飞机上向空姐讨要一罐啤酒,吃完航空餐盒里那包花生米的最后一颗,邻座一个女孩顺手递来她餐盒里的那包花生米,我也是坦然受之,回报一个颔首微笑,算是同意“受之”,也算是“致谢”,一切都那么自然。 人心向善,人与人之间即使陌生人之间,不经意间的一个举止甚至是一个眼神,也会传递着信任、温暖与关爱。
3248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2-03-09
热度 4 dahaidehaohan 2012-3-9 20:18
无言胜似有言。 含蓄是一种美。 有时候,不需要把情况说出来。如果在不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下,别人也能接受现实或结果,就更不必说出来。因为考虑到对方的感受,以免伤自尊或受挫。 有时候,不需要将情况直接说出来。可以用一种委婉、间接地方式来讲。因为,直接说,别人可能会受到伤害。即便没事,至少心里会不舒服。能用一种更好的、可接受的方式让对方明白,为何要让他不愉快呢? 有时候,不需要说的很明确。可以含蓄。轻描淡写即可。人各有所长,谁也不傻。有时,略微一点,对方便知。既传递了信息,也保留了尊严。不至于听者因为事情的发生而产生羞耻、恐惧、痛苦或者其它。 有时候,不需要将全部说出。在知道部分信息之后,若能明白结果,或者不耽误大事的情况下,便不需要将全部都告诉对方。告知者也有保留信息、隐藏的权利,为的是对方能够欣然接受现实。至于全部的原因,在时间的流淌中,自己慢慢就会愈加的明白。这种伤害或许会降到最低。 各种的交集——同理心。 站在别人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的一种方式。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情感。 内涵的共处——含蓄的表达。 生活有其美妙之处,语言有其残缺之美。含蓄和委婉,暗含的是一种关心和爱护。 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 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说出来。 有时候不是不明白,只是明白了也无能为力。 宁愿不明白,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让别人愉快接受,也是一种尊重。 含蓄中饱含平静、包容、同情、关爱…… 多为别人考虑,少去了多少麻烦,多了多少平静。
3713 次阅读|8 个评论
北京归来
热度 43 张三火 2011-8-22 21:28
北京归来
为期两天的“张三火关爱博友健康行活动”在众多博友的大力支持下,于8月19-20日在北京按照计划顺利完成。在京期间,与博友相见、给大家讲养生、为部分博友诊脉,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更有热情的款待,感觉到博友之间是一种好友重逢般的熟悉和喜悦,真的很奇妙,会陡然升起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欣喜呢!这要感谢科学网,感恩这个时代,让我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朋友! 本次利用两个下午时间为博友及其亲朋好友诊脉,共计30人次。广涉男女老少、内外妇儿各科,博友们的健康状况也有健康、小毛病、病情复杂等不同情况。对于每一个人,我都是经过一番诊察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疗方案或养生建议,给大多数人开了方药,希望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期待效果。但愿博友们都能够按时买药服用,不会让我的劳动付之东流,呵呵。稍后,我会把大家的门诊记录单逐一整理出来,把养生建议及注意事项填补上,然后发到各位的邮箱,以供参考,也给复诊留下参考和对照。 本次行动,最操心的是精明谦和的武夷山老师;最热心的是脱俗超凡的蒋劲松老师;最给面子的是陈辉老师;最给力的是酒家刘立老师;最健康的是赵明老师;最温和文雅的是刘红老师……还有:机灵可人的迟菲,远道而来的王号一家人,青年才俊王英安、胡俊平、张开明、王军波,特立独行才智卓越的 anonymity ,恩爱伉俪孙军昌夫妇,甜蜜情侣苗元华与女朋友,身体壮实的平文丽,懂得保养没心没肺的 zzjtcm ,心灵手巧的郭利萍,最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吴中祥老师(他那几天没有上网)……在此,一并谢过,感谢大家对三火的信任和支持,感谢赠送的珍贵礼物!!因为付出一点爱心,所以得到众多的爱!呵呵,虽然累了一些(昨晚深夜到家,今天上午出诊,下午睡了一小觉,现在已经恢复精神了),但是超级值得!!! 博友相见,分外高兴 竟然笑成这 样了(嘴巴咧的那么大,哈哈) 博友听的认真,还积极提问呢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7014 次阅读|123 个评论
你们的关爱,我的力量
热度 3 wyyhope 2011-7-18 20:31
你们的关爱,我的力量
有一段时间没有上科学网的博客了,今天我又回来了,其实我哪里都没有去,毕业在即,工作没谱,我实在没有心情上网写博文了,总是怨声载道也解决不了我的当务之急,工作基本确定了,也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我很满足,这一路走过,看似平淡,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明白,经历了坎坷曲折的过程,我也更珍惜眼前的拥有。有人说我淡定,有人说我目标明确,其实这些背后是我一颗坚强的心以及众多支持帮助我的师长、同学。我只想说:你们的关怀帮助我永生难忘,有你们的关爱,我有力量有信心勇往直前。 顺利地博士毕业了,但就业成为我自己、父母亲人、老师们最为关切的事,专业的限制、性别的歧视、自身不愿离京等等,诸多原因导致我毕业了一个多月仍困惑迷茫,不知所从。不是我没有努力去找,很多老师也给予推荐,特别是导师帮助问了几个单位都无法落实。我真的有些失望了,看着同学们个个有了去处,眼巴巴地羡慕呀!但这些我不会写在脸上,更不会向父母哭诉,我想最后搏一搏,若真的无能为力,我甘愿做博士后,因为我儿时就有一个梦想,向往北京天安门,北京生活的压力心知肚明,但我还年轻,我愿意接受挑战。留在北京的念头从来不曾消逝,就凭着这小小的信念,我一直在努力!一个偶尔的机会,我有了一个参加岗位面试答辩的机会,付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帮我理 PPT 的思路,出差前百忙之中抽空听我试讲,讲完后给我一页一页修改,出差后想起一些细节问题还给我发短信,我按照付老师的要求修改好 PPT ,又试讲了几次。 付老师出差一回来知道我还没有答辩,便让我再试讲一下。那天我为自己的迟到深感愧疚,付老师的一句话我会永远铭记:“态度有问题,细节决定成败。”虽说我不是故意迟到,但确实重视程度不够,我接受付老师的批评,而且再也不会有下一次了。上学这么多年很少挨老师批评,付老师的肺腑之言对我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大有裨益。付老师当时一定很生气,但还是让我定好会议室再正式试讲一次。我的导师和付老师提了很多建议,并帮我一一修改好才离去。望着老师的背影,又想起了老师的教诲,老师真的很伟大,他们对学生的帮助是真心实意的,是无偿奉献的,不求任何回报,每个学生都有安稳的归宿,他们会更满足、更欣慰。 后来面试答辩顺利通过了,得知好消息我第一个是与帮助我的老师们分享,他们比我还高兴,他们的辛勤汗水也没有白费。因为今年同门四个一起毕业,手续办完都要步入工作了。近几天办公室聚会很多,导师当然是主角,但每次导师的话都不多,最让我们感动的只有一句:“这里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若工作不顺或其他关系不能解决,可以随时回来做博士后,这里始终为你们留着最后一条路。”这一句话让我们的心都暖暖的,不需要说太多,有这一句足矣。十分感谢导师多年对我们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就业的帮助,更教育我要永怀感恩之心,挫折、困难甚至失败并不可怕,有这么多一路陪伴我的师长、同学,我相信前程仍充满阳光、鲜花和掌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路长途跋涉,披荆斩棘,我的力量之源便是无数人的关爱,我十分庆幸有这么多关心我的师长,十分荣幸我的研究生时光在温暖的大家庭中,有面红耳赤的争论,更多的是欢声笑语,老师自由开放的培养模式造就了我们独立承担的学习氛围,老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养成了我们轻松自在的生活环境,一个人的困难就是我们大家的困难,一个人的欢乐带动大家一起欢乐。分别在即,十分不舍。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但往日的朝夕相处一去不复返了,怀念、流连、难舍之情溢于言表。 各位老师的关爱我永记心底,各位老师的教诲我永生难忘,兄弟姐妹们的深情我用心珍藏。无论何时何地,研究生期间的酸甜苦辣都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翻翻老照片,常回家看看,兄弟姐妹们多聚聚,是我能做到的,也会一直这样做! 还是那句话:感谢所有人给予我的关怀与帮助,你们的鼓励是我奋发拼搏、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我会铭记这份恩情,将这份感恩之情传递下去!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图片源自网络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4400 次阅读|3 个评论
重要的是传递“关爱与信心”
热度 3 honluo 2011-5-28 07:15
五云山疗养院有个传统,每批离休干部来院疗养后都有一个健康促进意见征求会,主要收集来院疗养老同志的建议和意见。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被老同志点名表扬,表扬我的健康讲座非常好,归纳为两点,第一,表达了关爱;第二,传递了信心!固然这种表扬带有一些尊重疗养院院长的味道,但细细回想,感觉老同志画龙点睛的总结却是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什么是疗休养服务的内涵! 关于关爱,老同志指出,我的课幻灯片字体够大,考虑到了老同志的视力特点(老人家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我的课没有复杂的学术,内容很简单,很少,被指出老同志听了不累。 关于信心,老同志强调,他们这个年纪随时可能入土,来这里疗养本身就是来调养身心,会友休闲的,特别需要的就是鼓励和支持,而我的课则给他们了很多肯定,不是告诉他们做的不好,而是告诉他们已经很好,还很有希望!(我告诉他们,你们不管身体怎么样,能来这里疗养,就证明你们是好样的!我鼓励他们,不要说明年来不来不一定了,要告诉自己,明年我一定来!要告诉自己,管住嘴,迈开腿,心态好,就能活到120!) 其实,准备讲课的时候还没有这样的认识高度,被老同志这么一归纳,仔细体会下来,的确是那么一回事。举一反三,作为一名健康管理工作者,我们的职责所在恐怕就是传递“关爱与信心”! 突然想到市局陈卫强局长的一句话,他在美国考察看到医生的职责如下: 有时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作为一名疗养院的工作者,我们或许更多的责任在于安慰和帮助,从这个意义出发,“传递关爱和信心”将成为我们的一个工作原则。 时常问问自己,我们的服务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向我们的客户传递关爱和信心!!! 简单的一堂课,被老同志点名表扬后,有了升华的体验!
个人分类: 工作点滴|2648 次阅读|1 个评论
成长日记1
CAREERIMACHF 2010-12-9 10:07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曾在大学期间写的一篇文章,也是关于自己成长成才的励志之作,感觉值得回味,用心灵去体验母爱,师恩,友情和社会关爱。 和我另外一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在于这两篇都是我人生发生重大转折之后,发自内心的心灵之声。 神话不再是神话   每逢过节,我去看望年迈的外婆时,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总是:这娃一天天地长大了,有出息了,这真的是一个神话。于是,神话在我的心中渐渐地变得司空见惯了,偶尔有一次,我问起母亲,外婆为什么总是这么讲。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突然变得沉默了,过了许久,她才从口中挤出一句话:孩子,等你长大成人了,你就明白了。 看到母亲难为的表情,我就再也一直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从此以后,这个问题对我来讲就成了一个解不开谜。   直到有一天 2003 年 7 月 25 日晚上,那是我收到中国地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晚上,年过八旬的外婆在舅舅的陪伴下,从十多里外的村子越过山路,来到我家,为我这个农村首状元来道喜。并且用更神奇的语调,重复着那句让我熟悉而又陌生的话。看着她那种又惊又喜的表情,看着她那让人难以捉摸的笑容,我便顽皮地问她:您所说的那个神话是什么意思,到底为什么总是这么说。就在这一刻,我得到了让我迷惑近十年的谜底。 一个已经出生了三个多月的婴儿我又黑又瘦,时刻面临生命的结束,母亲的身体又瘦又弱,加上平时的营养不良,根本就没能力哺育我。在那三个月里,为了把一个小生命从死亡线上拽回来,母亲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她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虚弱。包括我外婆在内的许多亲戚,看到母亲憔悴的身体,看到我生存希望的渺茫,就多次劝母亲放弃我,他们说:这个娃你是没有办法养活的,你就不必费心了,先调养好自己的身体,以后还会有孩子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一位慈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孩子呢?坚强的母亲依然没有放弃最后的一线希望。在别人看来母亲能够养活我,绝对是不可能的。而是一个神话。   由于自己身体虚弱,缺乏营养,母亲就用小麦面粉熬成稀面糊,再加上少量的牛奶为我充饥,维持我弱小的生命。在当时,贫穷的山区,农民家庭完全靠天吃饭,加上家乡的气候干旱,农作物收成极不景气。一连几年,小麦颗粒无收。我们一家人,面临着挨饿的厄运,而且父母都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腿脚行走不便,更谈不上劳作,但是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为了我们兄妹的成长,父母拖着病身,去给别人打苦工,靠着微薄的收入来买一些面粉为我们熬粥。   听着外婆讲完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的身上。顿时,我充满喜悦的心陷入了沉思,我的眼前浮现出我求知生涯中的一幕又一幕。   1994 年的秋天,不满十岁的我,离开父母 , 到三十多里外的回民寄宿制小学读三年级,由于天旱 , 家里的小麦歉收 , 我每天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玉米面馒头度日 . 为了 69 元的学费,父母忍痛割爱,卖掉了家中唯一的一只山羊。但却因为报到晚了一天,那个学期,我就没有领到新课本。上课时我和同桌共用一本教材,下课后,趁同学们休息或者吃饭的时候,我就借同学的课本补充笔记,完成作业。幸运的是,我遇到的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对我都很关心。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我心中的孤单与无助渐渐地淡化了。从此我心中的压力减轻了,我可以平心静气的学习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突出。每次考试成绩公布之后,我的心中除了收获的喜悦,更多的是它带给我更大的动力和继续努力的决心。就这样,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毕业,住在只有一条破旧的被子却没有褥子的光板床上度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啃着又硬又发霉的玉米面馒头熬过了两千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冬天 , 没有袜子穿,没有帽子和手套戴,是求知的欲望和成功的动力帮我驱除身上的寒气 , 让我忘记早已冻得红肿的手脚的疼痛;夏天 , 为了充饥,啃着发霉的馒头,喝着带有煤油味的开水,是老师的关怀和帮助,让我征服了口中难以下咽的异味。   初中毕业了,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时还算有名的一所中专学校庆阳市卫生学校。捧着八年辛酸换来的录取通知书,我和全家人一样,心中真是三分喜悦七分愁。 5000 元的学费让将近残疾的父母到哪里去找啊,我开始有了放弃学业的念头,准备去西安打工,来维持因为我的学业而疲惫的家庭。   就在这时,我的命运发生了第一次转折,我们当地的一所普通中学给我寄来了一份录取通知书。父母为了不让我的学业前功尽弃,和我商量后,决定送我读高中。父亲在亲戚的帮助下,向别人借了 300 元的学费,把我送进了高中母校 ------- 正宁四中。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了解我的家庭情况后 , 和学校领导商量 , 决定免去我在高中阶段的一切学杂费和住宿费 .   学校的亲切关怀,老师的谆谆教诲 , 同学的爱心援助 , 社会的共同关注 , 让我很快地投入到了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去。紧张的课程学习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压力和负担,反而让我觉得生活得很充实。每天早上在校园的林荫道上的晨读,简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享受。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大家名家一起分享着知识的快乐。课堂上老师精辟的讲解,满足着我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课后在篮球场上的奔腾,让我挑战生命的极限。   然而,好景不常在,美好的日子总是很快地过去了。以前的饮食和劳累,在我的身体种下了恶果,就在读高一的那个寒冬,我每天忍受着疼痛不堪的胃炎。为了不让班主任老师担心,我趁同学课间活动时,悄悄地溜进寒气鄙人的宿舍,躺在床上,用被子裹住头,双拳顶着肚子,勉强地忍受着疼痛。最后还是让老师发现了,他来宿舍找到我,在寒风刺骨的黑夜里带我去了医院。直到今天,我还不清楚我当时的医药费,每次提及它的时候,老师总是说:现在先安心地学习,那点钱以后再说吧。每个学期,老师找我谈心似乎成了一个习惯,在高三最艰辛的时候,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我的后顾之忧,帮我消除心理压力,鼓励我坚持下去。 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诲 , 同学的帮助,让我克服了身体和家庭的不幸带来的种种困难,在这个充满爱的集体中完成了高中的学习。   中国地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圆了我近二十年的大学梦,肯定了我这十多年的辛勤劳动,带给我无限的喜悦和对大学的美好憧憬。但是这对一个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的贫家孩子来讲,我的大学也许真的只是一个梦。年过半百的父亲为了我的学费东奔西波。每天早晨怀着希望出去,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满脸刻着失望与焦虑。看到父母无奈的表情,我第二次有了放弃这个难得的求学机会的念头,但我这种想法很快地被父亲给打消了。我哪怕倾家荡产,也绝对不会不让你去上大学。父亲这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时刻激励我克服重重困难。他为了给我贷学费,被当地的农村信用社的年轻主任当众嘲笑;为了给我转户口关系,被当地派出所的业务人员厉声喝斥。看到这些情景,我的心就如刀割,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那些让人不堪入耳的风凉话,想到我这曲折的人生经历,哭声伴我到天亮,泪水随我到黎明。但是为了能够上学,我忍受着这一切的一切。让最苦最涩的泪水流进我受伤的心田。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最为难的时候,是这个充满了爱的社会带给了我希望。我的母校正宁四中上千名师弟师妹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曾经培养我的恩师献出了爱心;在我生活的那个贫困山村里,热心的乡亲们拿出了自己的血汗之财;正宁县黄金叶教育基金会也为每所中学的前两名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提供了资助。   在我临行前的那个清晨,村子里的乡亲们高兴地为我送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留给我最纯朴、最真诚的一句话:孩子,到学校要好好学,为咱老百姓争光。听着熟悉的声音,看着亲切的面孔,我的心中充满感激的泪和说不出的千言万语。这句纯朴的家乡话至今让我刻骨铭心。来到地质大学,这里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在这里,美丽的校园,渊博的老师,热情的同学,让我很快地熔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我在学校的帮助下顺利地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从此不再为学费发愁了。在这里,我充分享受着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这里,我自由地锻炼着自己的意志;在这里,我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在地大的两年生活中,我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学习了很多为人处事的知识,提高了个人素质,在这里我也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首次在大学担任团支书,工作的烦恼,学习的压力,让我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有些心灰意冷。是我们学院的辅导员老师,一次次地鼓励我、支持我。让我度过了大一时的彷徨。   去年,我又很幸运地获得了宋庆龄基金会的中海油助学金,加上在学校的各项奖学金,四年的生活费用不再让我头疼了。站在苍翠的南望山顶,遥望着这繁华的都市;漫步于神秘的化石林间,感叹生命的古老与伟大;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望着窗外宁静的夜空,此时此刻,我的心随着璀璨的星光,翱翔于奥秘的夜空。去寻找美好的明天。眼前的一切是我曾经所不敢想的,曾经梦寐以求的大学变成了今天的现实;曾经又冰又硬的光板床变成了今天又暖又软的床铺;曾经又硬又霉的玉米面馒头变成今天的美味佳肴。曾经受伤的心灵也得到了安慰。今天,我可以扬眉吐气地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今天不但长大了,而且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今天的这一切绝对不是一个神话。而是关爱,是关爱让我长大成材。在充满爱的社会中,艰苦的环境只会磨练我的意志,让我更加坚强,而社会的关爱才是我成材的力量。   是母爱给了我生命和坚强的身体;是恩师让我从黑暗中看了到光明;是学校给了我舒适的求知环境,给了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这个社会给了我学习的机会,给我创造了安逸的生活环境。 二十年的人生经历,发生在我身上的神话,已经不再神话。 爱,是爱创造了神话,是爱让神话不再是神话! 马春锋 2005年10月于武汉南望山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不小心就伤害了它
gaolibo 2010-7-27 13:33
一不小心就伤害了它们 做野外调研的时候,看到很多摄影爱好者、画家去野生动物保护区观光、写生,
个人分类: 呼吁社会|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爱小人物 体悟真人生——评《有一种感动叫分享》
majun007 2010-5-9 22:38
新闻图片《有一种感动叫分享》(以下简称《有》),从关注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向读者展示了小人物之间的友爱互助。烈日下,两位汗流浃背的工友正在共喝一碗水,阳光打在他们古铜色的皮肤上,工友甲一手叉腰,一手扶碗,正在开怀畅饮;工友乙同样一手叉腰,一手扶碗,开心地看着自己的同伴。 叙事是新闻图片在传播中的基本功能之一。《有》通过画面各元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新闻故事 : 炎热的一天(画面上的晴空,画面人物赤膊、汗流浃背),两位工友(通过画面人物的衣着以及皮肤颜色,大致可以推测出人物的工作属性)站在高楼上共同分享一碗水。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就是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它直观、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神态、表情以及事件发生的场面、氛围等,画面构成元素并不复杂,然而主要的新闻要素已经包含其中。 表达情感是新闻图片在传播中的又一个功能。新闻图片具有叙事功能,当这种叙事功能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时候,就可以大大拓展图片本身的意义空间。《有》画面简洁,主题相当突出,新闻人物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他们此时并没有用语言交流,然而通过人物脸上的表情,我们看得出来,两位工友之间的相互关爱。而人物之外的画面全部用来表达新闻事件:如晴空、水等。可以说画面没有任何 分散注意力、削弱主题的因素。通过这种聚焦的手段,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观情感也就更加明晰:小人物之间是有爱的,小人物之间的关爱互助让人感动。新闻是客观的,但是拍图片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主观的情感因素, 新闻图片通过截取 典型瞬间, 能真实深刻地表现人和事物的本质 , 展示现实生活中最突出最生动的精华部分。 新闻作品不仅应该关注大民生,对于小人物的命运以及小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样应该关注,毕竟小人物在这个世界上是广泛存在着的。《有》充分发挥了新闻图片的叙事和表达功能,作者将自己对小人物的关爱之情与画面各元素有机融合,将感动传递给了读者。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忙,也不能把童心丢失了
carldy 2010-3-17 08:16
转引自qq空间: 发表于2009年06月01日 22:00 阅读( 62 ) 评论( 3) 今天是儿童节。 儿子起床的时候,让我讲一个小故事。我一下子还没有清醒过来,昨晚加班加点的,说句实在话,我自己都还在梦境中呢。不过,今天是小孩的节日,他们有权享受这样的节日待遇哦。 不好拒绝,我就把梦境中的故事改改,凑成一个急就篇: 故事题名就叫《好礼物》: 故事的套路小孩都懂了,我这里不再重复。大意就是老鼠为了与猫群搞好关系,召开大会商讨给猫群送礼物事宜。结果,商量来商量去,结论就是没办法统一,最后还是鼠族长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给猫群送上隐形铃铛(为了避免雷同,加上隐形)。猫群呢,竟然答应并接受了,成为鼠群的偶像。但是,问题出现了,鼠猫关系弄好了,猫狗之间产生了矛盾。怎么办呢? 猫群问计于鼠族长,鼠族长搬弄是非,建议猫群把自己的计谋用到狗群当中去。。。 礼物想出来了,该如何体面送出呢? 关系是不是会改善呢? 我把故事抛给了小孩,让他接下去。。。。。。 该吃早餐了,儿子说,今天老师说让他们观看节目,包括电视节目。 上午在学校参加集体活动,下午放假就可以看电视。 他问:老爸,你今天有空吗?我不好意思地说,我上午要到大学城上班。那今天上午10:50就放学了,你不能来接我了哦。吃完早餐,赶往乘车点的时候,一块坐校车上学(班)了,儿子坚持要求我一定要来接他回家。 我答应了。 等我上完课,系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完成,我匆匆完成之后,坐公共汽车往家里赶,中途要换乘另一路公共汽车,等到他们学校门口的时候,已经11:26了。 等我回到家,儿子已经在门口等我了。 他很焦急,说,老师让我们看电视节目,时间已经过去了。真是急死我了。 我安慰她不要急,即使电视不能看到,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看。 可惜我们在网络上忙了一通,没能看到任何节目。 我安慰他,晚上有儿童节晚会童心如歌,到时候好好看看。 做为补偿,我找到悟空大战二郎神网络节目给他看。 下午我带上妻儿到外面去,首先完成了自己想要改变自己的项目。随后吃了一些点心,转到了省科技馆,答应让他去看看新的科技节目。正准备给他买票,却发现通知栏上说今天儿童可以享受免费待遇,不过闭馆的时间是下午5点。我们让小孩独自一个人进去。说句实在话,这里面很多东西,他都已经耳熟能详了。管理人员开始不让进去,一说时间不多了,二说人太多了。我央求他们,说小孩很想看看新节目。他们答应了,小孩高兴地冲进去,我们呢,在外面看书等候他。 难得的儿童节。 仔细想来,我对儿子的要求一直是很严格的。作父亲的,可能会把自己的那种要求,不知不觉之中,就套到了小孩头上。问心有愧哦。 每每想到这一点,我都会认真反思,然后加以调整。 生活就是这样,既需要一点激情,也需要有点动力。 童心未泯,时刻记得转变角度,转变身份,让自己站在小孩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生活是多么美好。 要求不多,没有什么失败成功的概念,总是相信明天更美好,自己能干得更好。 (悄悄话:这一次班上评三好,小孩回来说,自己没能评上。我问他,有何感受,他说没什么。三好学生很累人,不过自己会努力学习的。嘿嘿,酸葡萄理论的经典阐释。) 我们没有在儿童节的时候给孩子买什么礼物。 日常生活中,我们坚持一条:只要自己努力,想得到的礼物自然会到来。 本学期他已经努力地实现了一个很大的愿望,拥有一辆超级模型赛车。我们有约在先:每每做好一件事情,我们会给他记上一颗星星,等星星足够多的时候,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端午节那天,他终于实现了这一个梦想。 我们做大人的,也跟着实现了一个梦想。 童心,永远留在心中。 那就是:只要有希望,就会有无穷的动力。 只要认真付出,我们就能收获美好。 儿子,儿童节快乐,天天开心。 套用CCTV少儿频道童心如歌主题晚会的一句话: 也祝愿天底下所有的儿童,健康成长。 愿大家:拥有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 补注: 其实,小孩每天都希望拥有节日的快乐,而且要求也不高。 作家长的,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快乐了,自己也跟着快乐。 一个快乐,带来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个人分类: 童真世界 Time for Childhood|28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爱心接力
longfo 2010-3-1 11:37
我在重庆看到很多贫困方面的报道,很多西部志愿者也都很同情当地的孩子,想要帮助他们。我在想他们除了等待以外是不是也可以做点什么。从很多志愿者哪里发来的信息来看,我发现很多贫困的孩子学习都很好,成绩都不差。当然这些孩子都还小,不能做很大的事情。 但是,我时常告诉自己这里的孩子的物质需求其实远远低于他的精神需求。我把物质需求放在前面的意思就是说,不要把物质给与放在第一位上。孩子最需要的是精神需求。现在很多孩子都希望有个天使掉下来帮助他们,这在童话里面时常发生的故事,在现实中发生的几率较小。我在电视媒体上常常看到那个领导资助贫困儿童了,经常看电视的孩子都是受了这些影响,希望得到资助,可以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其实媒体在这方面是个误导,孩子自身的成长和本身的土壤有很大关系,即使有人帮忙,也需要自己努力,不仅仅是成绩好,综合素质也要高,不然今后的生活也很难过。 我有个朋友考上大学,走到社会上,时常感慨,懂得越多,在自身素质还不高的情况下,生活质量越低,当然,他这种观点有点过激,但是也说明了本身素质的提高有点重要的。我常常感慨,我们生活在上海的农村娃其实就相当于大山里的孩子,唯一不同的是,我们还有一些通过自身奋斗获取生活资源的斗志。而孩子们年龄还小,对于外界的依赖也越大。我想他们如果想走出大山,首先满足的就是精神的武装到位没有。 记得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只蝴蝶将要诞生了,但是却需要挣脱茧子对他的束缚,于是它就拼命的挣扎,结果有个小男孩看到了这个过程感觉到很难过就过去帮助蝴蝶把茧子拿掉了,蝴蝶也就永远失去了做蝴蝶的权利,因为它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 我在重庆开了一个培训班,大约招了 20 几个孩子,我第一课就是如何交流,和社会交流可以获得财富和权力,和人交流可以获得友情和爱情,和自然交流可以获得愉悦和健康,和心灵交流可以获得慰藉。孩子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与人交流,而不是拿了钱去上学,上了学也会遭遇更大的麻烦,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验证了这一点。 在这里我想说,孩子的心灵也需要尊重,他们的路还很长,有一颗坚定的心或许是他们为社会做贡献,今后生活幸福的源泉。 读者回复: noda ,不惧世的心态太重要了 ~~~~ 作者回答:呵呵,有些人没得必要去上大学,在家建设家乡也不错。现在的志愿者被一些领导调动了热情,缺乏了理性,我看问题要理性分析一下再做决定,如果再加上媒体渲染,对这些孩子危害是不小的。 读者 回复:我们这儿有些孩子被慈善和媒体宠坏了,有点飘飘然,认为一切获得理所当然,与家长和其他孩子交往也骄纵得很。其实也是一种自尊心被遮蔽、逃避内心恐惧,很危险的。 作者回答:恩,我看到志愿者去那些孩子家里,房子比我家的还好,一个劲的叫贫困,穿的衣服也不错。我觉得加强心理辅导很有必要,我在县城开了个培训班,第一节课就是交流,我讲了交流的主动性在于奉献,孩子们反响挺好,以后可以推广到乡镇上去,这是个好途径。 读者回复: spsp~~ 真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和我们的学校社工多交流,他们也在做一些类似的小组 作者回答:呵呵。谢谢。你可以去看看我教的学生,网上有照片,武术班的照片。 读者回复:这观点很正确 , 做得太好了 作者回答:谢谢,有些事情我想的可能对,但是操作起来,我发现方法我还不是很擅长。 读者回复:您好,刚看到您在 12 月 21 日发的贴志愿者要坚强孩子们的心觉得非常感动,您一定有丰富的志愿者活动经验,所以发信向您请教一下。 我大一的时候学校组织过一个长征贵州乌江复旦学校资助计划,我和班里几个同学捐助过一个 14 岁的女孩。之后,我们开始给这个女孩写信,大概每个月写一封。大二以后,原来的班级散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继续给这个女孩写信。从她的回信来看她好像不太愿意和我交流,也很少敞开心和我谈她的问题。我对她的关注好像反而成为了她的压力,她似乎总是有种如果成绩不好就对不起某某,必须努力地歉疚感。而我更想让她快快乐乐,即使成绩不够理想也要生活得健康乐观。她今年就要高考了,我们的联系变得没有过去那么频繁,我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她,怎么鼓励她?应该多和她谈哪些方面的问题?请您给我一些建议。 另外,我个人总是行动有些落后,想得比做的多。转眼就快毕业,想利用最后一点在校时间行动起来,多做点有意义的志愿者类活动,希望有经验的同学给点建议,介绍几个不错的项目。先在这里谢谢您。 作者回信:要给与受助者更多的自由,让她建立起来自己的理想,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准备下充足的精神储备。另外奉献精神本身就是存在的,不存在报答不报答,社会在发展,这种思想会逐步普及开来。参加志愿者活动要有心,不一定要做出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来,默默无闻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我的朋友组建的优爱助盲协会就可以,如有需要,我帮你联系。另外毕业了并不代表志愿者活动的终结,相反要更积极的参与到志愿者行列里面来,我也在筹划健康中国的公益组织,如果有兴趣,可以一起组建,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及时联系。 读者回复:谢谢你的回信。反思一下我之前跟那个孩子交往的方式的确不够好,可能反而让她感到些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会按照你的建议试一试。 你提到的在优爱助盲协会的朋友能介绍我认识吗?我愿意加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现在开始多一点行动。 你要在重庆服务到什么时候?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如果那时我还在上海的话非常愿意成为你协会里的第一批志愿者。 希望保持联系。谢谢你。 作者回信:好的。我在 6 月底回上海。谢谢支持。(联系方式略)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村“代课老师”岂能一“退”了之?
wangyk 2010-1-14 02:47
王 应 宽 2010-01-13 Beijing , China 农村代课老师岂能一退了之? 刚浏览网页,读到一篇报道:中国农村 代课教师 新年集体遭清退( http://post.news.tom.com/s/74000B071421.html )。文章说,据中国新闻网 1 月 1 日 报道,到 2009 年底前后,为了优化教师队伍,我国存有代课教师的绝大部分地区将进行最后的清退。代课教师这一称呼即将成为历史。在过去的岁月里为了解决偏远地区因财政困难而招不到公办老师或公办老师不愿去的困难,代课教师们以其吃苦耐劳、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蜡烛精神为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今,为了顺应趋势他们将回归田埂,又在以特有的方式做出更大的贡献。 进入 2010 年, 44.8 万代课教师将进行最后的清退。已清退的老师生活大多困难。而等待清退的老师,也难以期望拿到更多补偿,他们只希望这次能体面地离开,只希望自己走了孩子还能有人来教。 从这些报道,你读到了什么?农村代课老师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以其吃苦耐劳、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蜡烛精神为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等待他们的结果却是为了优化教师队伍,这个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但为乡村教育无私奉献数十载并做出了不朽贡献的代课老师却被无情的清退和无奈的成为历史。乡村代课老师的工资之低廉让人难以置信。如报道所言, 42 岁的苏汉伟的月薪 220 元,而在同一个学校里不到 30 岁的公办老师每月能有 2000 元左右工资,若加上其他福利待遇,前者的收入不足后者的 1/10 倍。但他们所付出的辛劳很可能是后者的十倍。还有代课老师更艰苦,月薪仅几十元。他们没有养老保险,没有退休金,被清退后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此清退代课教师是 过河拆桥 ! 也就是说,代课老师们干了几十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就下岗回家了。这样做公平吗?他们被清退后的出路在何方? 据报道, 2009 年 12 月 22 日上午 9 点 ,苏汉伟和在自己所带的一年级 10 名学生照全家福时抹起了眼泪。他说:每年只有在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的时候才会照一次相,这是他第一次和自己带的小学一年级娃娃合影。王安治是渭源县黑鹰沟村的一名代课老师。今年已 54 岁的他从 1974 年就开始在当地小学代课,因为中间停了 1 年而不符合转正条件,在 2009 年 9 月拿到 600 元补偿后被清退。家里已经 75 岁的老父亲患有白内障,两个孩子一个打工一个上学,外债欠了将近 5 万元,现在家里生计就靠老婆种的几亩薄地。代课已经 34 年的他在学校经历了 9 任校长,村里曾有一家三代都是他的学生,身有残疾的他因为教书,现在连农活也干不了。想想王安治老师代课 34 年,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安置,给 600 元补偿费就给打发回家了。管理层不是在很多方面(如分配住房)都制定实施了老人老办法吗?怎么在王安治这件事情上就不适用了呢? 回想起我 1989 年首次高考落榜,家里迫于经济困难,在热心亲朋的引荐下,安排我到一所中学当代教,准备教授初中英语。英语的优势让我在后来的发展中受益很多,但如果当初发挥英语特长去做了代教,很可能也逃不了如被清退的悲惨下场。英语很可能成为我的掘墓铲,真令人后怕。当然,也不排除我勤奋好学苦钻业务而后转成公办教师的可能。 乡村代教为什么必须成为教育改革的牺牲品?教育主管部门难道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好他们的问题吗?能否通过在职教育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转成公办教师呢?如果他们不能教课,可否留在学校做一些教辅后勤工作呢?可否买断工龄让他们退休呢?可否给他们提供再就业的机会? 面对几十万的代课老师,切不可一刀切,切莫一清了之,一退了之,即使清退,也应该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否则,会让几十万代课教师寒心。与其将几十万代课教师全部清退,不如通过一定的培训和选拔,让其中一部分优秀的教师转正,这样可能更符合农村教育实际,更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我们很多从农村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代课教师 ( 民办教师 ) 手把手教出来的。退一步讲,如果一定要把几十万代课教师全部清退,我们也应该以感激的心态,根据他们的从教时间和业绩,给予相应的补偿,给他们多年的奉献一个 说法 。 某网站商务运营总监梁树新在其微博上发起 关爱行动 :网站决定加入代课老师关爱行动,将发动网友进行爱心捐助。无独有偶,怒拍桌子的主持人钟山也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说: 钱江频道要为代课教师做点实事,代号是感恩行动,搜寻代课教师,然后进行募捐,做不到大动作,起码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新年,假如各位了解具体的代课教师的线索,请发给我们,谢谢! 后来,两个活动将并成一个活动,大家一起合作推进 感恩行动 ,信息共享,使用统一的捐款账号,征集的捐款将统一捐入壹基金账号,专款专用,一起来收集身边需要帮助的面临清退或已遭清退的代课老师,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生活的状况,然后给予帮助。 面对乡村代课老师的悲惨处境,网友们发起的关爱行动,感恩行动令人感动,希望社会能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乡村代课老师关爱。也衷心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制定合理的政策方案妥善安置这些代课老师。
个人分类: 随感杂谈|2925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活中的贝勃定律!
zuozw 2009-8-2 08:44
很久以前就看到这篇美文,每读都有所收获,今再次推荐给大家,希望您能从中有所领悟。 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人左手拿着300克的砝码.着时在他的右手也拿着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大的差别.直到右手上的砝码加至306克.他才会有所察觉.如果左手拿着600克砝码.右手的砝码的重量也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后来就必须加大更大的重量才能感觉到有所差别.这种现象就叫做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一份5毛的报纸.突然加到了1元.那么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再看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饿了,她才来到一个面摊,却发现忘记带钱了。好心的面摊老板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女孩感激地说:我们又不认识,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竟然对我那么绝情面摊老板说: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帮你煮了十几年饭,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整个人愣住了!是呀,妈妈辛苦地养育我,我非但没有感激,反而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门时,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妈妈看到女孩时,忙喊:饭都已经做好,快回去吃,菜都凉了!此时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 对于陌生人,我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因此他们的一点点帮助,我们都感动不已。对于亲人朋友,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习以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这便是贝勃定律在操作我们的感觉。 好好审视思考自己和周围吧!!学会感恩!对于陌生人的帮助,我们应当报以适当的感动。可是对于亲友的帮助,我们更应该报以更大的感恩。所以,珍惜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常思考自己,剔除思想垃圾,踏踏实实做人做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81 次阅读|7 个评论
生米煮成熟饭了
moxj 2009-6-10 17:02
一位姐姐刚刚说我的日记写的很露骨。我觉得很委屈,是说我描写性的事情吗?每天我都和一帮兄弟们在一起,在当前环境下长大的一个自信孤傲的孩子怎么可能接受和自己的兄弟发生与性有关的事情呢?同时我也不会否认自己和兄弟们的感情确实非常好。 如果让我放弃这些兄弟,选择一位异性做我伴侣,和她发生性行为,我认为现在自己还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如果你在我的日记里看到类似的字眼,请不要往露骨的地方想。这样很影响我和大家的交流,毕竟我还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也只有在日记里有这么一点空间我能坦白的对任何人讲话,不然那些油腔滑调的姑娘们连这点空间都不给我了,又要把我调侃得面红耳赤跑去休息室了。 这篇日记的准确记录时间我记不清楚了,推测应该在我做完采访,写了《 公元 3009 年的婚姻法 》之后。当时, 我周围的学者们不但没有见过嫁 、娶这两个汉字,就连和它们读音相同,但偏旁把女换成男的那两个子也是刚刚听说。 强调完上面两个字以后,我对题目的解释可以大大减少。不然又会有人说我太露骨或者问我和谁生米煮成熟饭了。 把题目里的这几个字借来用用,还要再借一句古诗补充:山雨欲来风满楼。如果需要注释,即是我们总用一些过时不合适再用的词语表达当前的意思,以至误会一直不能排解,更糟糕的是很多心地陷恶之徒利用他们蛊惑人心让老百姓遭殃。 这个题目不是要提醒大家性和婚姻分离,性解放的时代快要到了,也不是惶恐共产共妻的时代快要到了。而是 我在曝晒的太阳下,闻到了人们真诚的情感和坦白、宽容、理解、博爱的气息在上空弥散凝聚了。
个人分类: 未来文明|2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是标准我怕谁?
moxj 2008-11-10 22:53
(图片来源 http://www.polywin.cn/size.htm )   虽然我天生面目狰狞,但却一般是个内向害羞的人.所以有些事情和朋友交流的也很少.昨天回到寝室,涛涛- 在北京就和我一个寝室,算来一年多舍友了 -和老大- 刚三个月舍友 -正谈论找对象的事情呢.看到我回来后,老大马上和我开玩笑说,去泡妞了,这么晚才回来?没等我接话,涛涛马上回答,保哥连男女都分不清,还泡什么妞啊.之后还是他们俩的的对话,我一直也没有插上话. 在涛涛看来,我除了给爸妈问好,手机一年多都当固定电话扔在桌子上,所以我不可能有女朋友.在老大看来,我已经是有孩子的父亲了,所以过的很简单,不会和别的学生一起去找女生玩. 大家都知道我们计算物体速度的时候需要找一个参考系.不然任何东西都是运动着的,速度就没有意义.我们一般找什么东西做为不动的参照系呢?当然没有特殊情况,我们自己就是静止不动的,别的东西是在动的.其实我们分析速度之外的东西也是这样. 人总是习惯以自己为标准去衡量别的事物. 有的同学觉得两个人的距离太远了,分开的时间太久了,所以感情也就不现实了.如果站在这样的立场看,那和我一年多的生活足以判断我是一个没有女朋友也没有感情牵绊的人.有些年龄大的人,组建了家庭之后体验到了责任的存在.所以站在这样的立场,看到我愿意三个月过一个人的生活,就说明我是一个组建了家庭的人.也许这个时候会有人想知道上面问题的答案.非常抱歉,这种隐私我不能说,因为它是一种不属于一个人的隐私.如果你对这个回答不满意,我推荐你看 《我把秘密藏在你心里》, 写博开始我已经回答了这样的问题. 所以现在我的答案只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选取的参照物不一样.这样一个结论也许可以让少数几个人觉得有点逻辑,也许会让人更加矛盾和迷惑.如果你这个时候还要联想什么量子力学和测不准原理,我确定你是会走向一直的矛盾. 如果你这个时候能回过头来反省下自己,看看你这个参照系,那不是问题会简单得多吗?把地球做为中心,不断的用本轮来解释你看到的现象.我想谁都知道结果是什么样子了吧?我们比较不同参照系统里两个物体的速度谁都会知道是没有意义的.但却每天再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学过中学语文的人都记得有篇叫《皱忌讽齐王纳谏》我在 《抹翔鲸眼里的处女》 中也试图找到一个我们观察人类社会的参照系统.这些显然都没有提供一个可寻的标准. 但,平等,包容,首先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可能是我们进行人这种物体速度测量时很好的一个参照系统. (注:可以看到,包括题目括号里的字,所有括号的字都不是我写这篇短文时想要写的,所以请大部分读者略过,但这些括号里的字显然影响了我的正常思考,以至外面的字写的很不连贯,也有很多差却.打完球回来编辑这篇文章的时候,比赛网上看到了更多关于三峡在线的文章,对他的文章我们可以刻薄一点评论,因为那有比赛主题做标准,但对 王军 老师的评论,让我不能继续写上面这个话题.新浪网我不知道是个什么网,但我最近在看科学网,有的老师也在比赛博客和科学网博客里链接了投票,而且科学网还把这样的文章放在首页列表里,即使文章和主题紧扣,但那里投票的老师一定知道比赛的主题吗?是不是文章能说服别人投票就可以了?我好不容易告诉几个同学开博了,结果人家还说不知道投票在哪里,后来知道了,又说看我文章累的很,脑袋跟着跑很远了,管什么投票,所以建议我把投票放文章结尾.三峡在线的文章显然不是我的兴趣范围,所以我没有投过他,支持他.但今天比赛网把我心情搞这样,我不投他,还能投谁?也许还是文章结尾那局话, 首先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括号里的一些误解如果会让大家给科学网提意见,我很高兴,但如果攻击科学网,那我们还发帖到科学网做什么呢?) 关于票数,我先引用个不成熟的概念,网友投票,我想给我投票一般甚至还多的人是我认识的,但我好象还没有网友,所以请科学网选拔我是否能进决赛前,把我票数减掉一半.未免别人会攻击我,哈哈,但有些人的票虽然被质疑,却可能没有这种情况.具体意见,参见我写的 做自己的领导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399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