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粮食进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粮食危机警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热度 9 杨学祥 2016-10-16 16:00
粮食危机警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杨学祥 内容提要 :虽然从 2003-2015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的增长以及消费需求的提升,使得中国粮食的总产量与总需求出现缺口, 2010 年需求高于产量 352 万吨,而到了 2015 年这一缺口达到了 2000 万吨。   产量不足也导致中国粮食进口量的大幅增长, 2014 年首次突破 1 亿吨,从 2002-2015 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 780%!   而专家预测,到 2020 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上升到 5.54 亿吨,但粮食需求大约为 7 亿吨,有近 2 亿吨的缺口。 与此同时,中国的粮食价格也在不断增长, 2009 年至今小麦和大米的价格分别上涨 59% 和 69% ,粮价的上涨也进一步推高了食品价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 ,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能指望国际市场来解决,必须守住自给率“红线”。 周立曾在美国做过一年的田野调查,在采访了诸多美国消费者、农民与非政府组织后,完成了题为《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的报告。 “ 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食品巨头形成了 ‘ 粮食帝国 ’ ,控制了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 周立认为,粮食危机不过是这一帝国扩张的结果,但现在问题正在变得更加严重。曾任美国里根政府农业部长的约翰 · 布洛克曾说 :“ 粮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他们就不会捣乱。 ” 美国粮商与美国政府互相需要,当局将粮食视为战略武器,粮商要靠政府撑腰,推行利于自身的贸易政策 。 我在 2008 年指出,中国人口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可靠稳定的粮食供给和能源资源供给,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必然导致生存和发展条件受制于人。 急于发展的中国人过于相信世界政治的公正,世界市场的公平,奥运圣火传递风波和世界粮食危机敲响了盲目相信国际社会和盲目依赖世界市场的警钟 : 如果中国真正变为世界加工厂,世界市场能否成为中国稳定可靠的粮仓? 时隔 8 年,警钟再一次敲响!!! 相关报道 中国下一场危机:粮食危机 影子金融 mp2016-10-16 10:36:12   从 2002-2015 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 780%! 如今,中国的双脚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依赖海外粮食进口的疆土。   城市的扩张使得中国的耕地面积开始减少。越来越多的进口粮涌入中国,引发了业界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农民到城市务工,承受着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却没能享受到市民该有的福利。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农村居民到城市来就业和生活,每天直接和间接消费的粮食将会增加 20% 。一正一反,加剧了粮食供需的不平衡。   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使得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的价格持续下跌,跌幅甚至达到“腰斩”的地步。但在众多大宗商品中,粮食却是个异类。   从 2000 年开始,粮食价格开始缓慢增长, 15 年时间上涨了 50%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和 2010 年,粮食价格迎来两波高峰,而从 2011 年开始,粮食价格有所下跌,并从 2016 年开始再次呈现涨势。   世界银行预计,到 2030 年全球范围内对粮食的需求将增长 50% 以上,而到 2025 年将有 36 个国家的 14 亿人将陷入缺少食物的危机中 ( 中国目前尚有 1.3 亿左右的饥饿人口 ) 。世界经合组织—粮农组织则指出,未来 10 年农产品价格保持较高的态势将成为市场非常明显的特点,农产品和水产品的价格将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中国的粮食供需关系   虽然从 2003-2015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的增长以及消费需求的提升,使得中国粮食的总产量与总需求出现缺口, 2010 年需求高于产量 352 万吨,而到了 2015 年这一缺口达到了 2000 万吨。   产量不足也导致中国粮食进口量的大幅增长, 2014 年首次突破 1 亿吨,从 2002-2015 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 780%!   而专家预测,到 2020 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上升到 5.54 亿吨,但粮食需求大约为 7 亿吨,有近 2 亿吨的缺口。   与此同时,中国的粮食价格也在不断增长, 2009 年至今小麦和大米的价格分别上涨 59% 和 69% ,粮价的上涨也进一步推高了食品价格。   越来越多的进口粮涌入中国,引发了业界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在经济学人最新公布的《 2016 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在 42 位,西方国家占领了全球粮食安全系数排行榜第一梯队。大大领先于中国的,包括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 (18 位 ) 和韩国 (24 位 ) 。如今,中国的双脚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海外粮食进口的疆土。    城镇化加速粮食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从 1978 年至 2015 年,中国的城镇化人口从 1.72 亿人增加至 7.7 亿人,城镇化率达到 56.1% 。与此相对的是,乡村人口已减少到 6 亿人。从 1978 年到 2000 年,中国城市数量从 193 个增加到 663 个,建制镇由 2173 个增加到 20312 个,而到 2015 年中国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达 15 个。   城市的扩张使得中国的耕地面积开始减少。 2003 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开始大幅增长,这一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火热,是巧合还是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耕地面积大幅下降   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014 年 ) 》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 1981 年的 6720 平方公里扩增至 2014 年的 4.99 万平方公里,增长了 6.44 倍,年均增长率达 6.27% ,呈现明显扩张态势。其中, 2000 年以来年均净增长高达 1940 平方公里。   同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也居高不下。数据显示, 2014 年中国城市人均建设面积为 129.57 平方米 ,大大超出国家标准的 85.1 至 105 平方米 / 人,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人均 84.4 平方米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均 83.3 平方米 的水平。与此对应的是,中国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快速下降。   中国的耕地面积从 1991 年开始便逐步减少,年均减少 433 万亩,至 2013 年下降至 1.3 亿公顷 ,占土地面积 11% 。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减少到 0.08 公顷 ,即人均 1.2 亩。对于一个人均耕地面积不到美国 1/6 、不到俄罗斯 1/10 的国家来说,这种下降更值得警惕。    房地产过热是诱因   尤其是房地产的狂热发展,导致大量的可耕地被占用。   从 2006-2010 年,房产开发用地从 6 万公顷 左右增至 15 万公顷左右,可见此时的房产市场火热,而占用耕地面积也有增无减。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每年国家及省份批准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均在 20 万公顷左右,直到 2015 年才下降到 16 万公顷。   耕地被侵占,房子占的土地多了,种粮食的土地少了,因此就造成了粮食供应量减少,粮食进口数量增加,粮食价格上涨。   在中国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大幅下降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土地却无人耕种,“撂荒”的现象在农村也越来越普遍。国土资源部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撂荒耕地近 3000 万亩,这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而言,无异于背后插刀。   而造成撂荒这一现象,依然要从城镇化说起。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成为“市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经商的数量也一直飙升不下。    务农人员减少是本质 2004-2015 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呈直线上升, 10 年来增长 48% ,再加上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中国农民工总数维持在 2.7 亿人左右。   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放弃农业生产,把土地留给家中的妇女或者老人耕种,直接造成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空洞化和农村破产化,也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再加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田水利基建滞后,使得种地成本增加,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民无利可图。   而在脱离农业的人口中有近 1/4 没有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过多时间,一代农村居民在脱离土地,他们的子女 ( 尤以 80 后、 90 后为主 ) 读过大学后留在城市,更成为普遍现象,家乡的土地逐渐被遗忘。    农村居民 这不能责怪于农民。农民也是投资者,他们可能对收益率没有概念,但对务工和务农的收入有着直观的对比,在城市务工每月可拿 3000-4000 元的工资,收益远大于务农,这也是他们在权衡之后做出的合理行为。 http://business.sohu.com/20161016/n470389663.shtml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 马志刚 2013 年 12 月 27 日 13:30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来源:经济日报 近一个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 ,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能指望国际市场来解决,必须守住自给率“红线”。 粮食在一国是占有基础性地位的,有人将其比喻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一点都不过。大家都知道石油很重要,但油紧缺了,可以实行汽车“限行”、“限购”,粮食缺了,有哪个政策能限制吃饭呢?客观地说,在“十连丰”背景下,我国粮食的自给率还是挺高的。有统计表明,我国三大谷物平均自给率约 98 %。但变动趋势值得警惕。一方面,刚性需求在增加。现在,我国城镇化在加快推进,农民变市民必然会带来农产品需求的增加。道理很简单,城里人吃水果常榨汁, 4 个苹果才能榨一杯,农村人吃苹果多是削一个吃。肉、蛋、奶也存在类似现象。不仅如此,粮食用途的拓展,包括工业用、医药用也在提高消费量。另一方面,供给问题凸显。资源约束、耕地被挤占、粮农减少等问题,都使得扩供给的难度越来越大。 有人会认为,粮食问题完全可以靠国际贸易来解决,毕竟经济全球化了嘛!表面看这有些道理,保障粮食安全不可能“万事不求人”,但更要注意到 3 个事实:一是国际市场养活不了中国人。稻谷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体,占口粮近 6 成,消费量每年约为 3700 亿斤,而国际市场大米贸易总量也就 600 亿斤左右,调剂空间十分有限。二是买不起。有人曾举例:如果需要 1000 公斤 粮食, 800 公斤 靠自产, 200 公斤 靠进口,这个时候若粮价高了,就可少进或不进口;但如果 800 公斤 需进口,那出口方就可漫天要价了,因为买者没有选择余地。 2008 年粮食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粮价飙升。泰国大米 2006 年初每吨价格不足 300 美元, 2008 年最高突破 1000 美元。三是大规模进口粮食不现实。种地种粮仍是农民收入的主渠道,粮食问题是与农民、农村问题连在一起的。如果过度依赖进口,大量粮食不用自己生产了,很可能会导致千千万万农民失去生计。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经济学来看待粮食贸易,还应站在全局高度来认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立足粮食基本自给 , 世界市场不是也无法成为中国的可靠粮仓。 立足粮食基本自给,眼下要紧的是保护、稳定和提高种粮的积极性。坦率地讲,现在一些农民是不拿种地当回事的,在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多是妇女和 60 岁左右的老人,也就是被人戏称的“ 3860 部队”,抛荒现象也较严重。为什么这样呢?不是农民的眼光有问题,而是种粮收益确实太低。收益低的原因,与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弱有关。调查显示,几毛钱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了餐桌,价格要翻好几倍,但这些增值和农民没有半毛钱关系。提高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就要改变这种“小生产、大市场”的现状,让农民在收益分成上说话更有分量 ,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 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当然,提高种粮收益从根本上讲还得靠科技、靠农业现代化。这不仅是资金问题,也是人才问题。现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青黄不接,许多农民不会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只有培养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发展才能呈现另一番天地。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27/c40531-23960128.html 我们在为自己的愚蠢买单:别成为三大“战争”的失败者 2008 年 10 月 07 日 08:28 凤凰网资讯 来源:中新网 作者:杨学祥 中新网 10 月 4 日 电 涉及七千多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北京时间 4 日凌晨 1 时许经过美国众议院的投票表决,以 263 票支持 171 反对获得通过。因为此前参议院已经表决通过,因此该方案随即交到积极推动其通过的布什手上,这位美国总统迫不及待地在上面 签字生效。在众议院投票通过后,布什马上就发表了评论,表示欢迎。他说 : “我们应该采取这个大胆的行动,以防止发生在华尔街的危机蔓延到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上。”不过,他也认为,这并不能包治百病,“我们的经济还要面对很多严峻的挑战。”也许是出于对前景的担忧,美国道琼斯指数在飙升了二百多点后,在随后的一个小时里又大幅跌落。可见,投资者对于美国的经济前景的预期分歧很大 。 我在 2008 年 9 月 22 日 指出,次债危机的本质是,美国人花未来的钱购买房产,超过了其偿还能力,导致次贷银行面临破产、相关银行危机四伏的金融风暴。资本的金融市场是一架可以买空卖空的魔术机器,近几年重返资本市场的中国社会一直在宣传这一神话。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花未来的钱,并不是全球的人都能化未来的钱。以未来的钱做赌注,只会周期性的引发金融危机。股市是这样,楼市也是这样!中国应该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汲取教训,而不是匆匆忙忙去步美国的后尘,甚至去为美国次贷危机买单 。 我在 2008 年 6 月 20 日 指出,气候政治化、粮食危机政治化。富国在气候危机到来之前力图凭借政治、军事、经济、科技优势向穷国转嫁灾害危机。急于发展的中国人过于相信世界政治公正,世界市场公平,世界粮食危机敲响了盲目相信世界市场的警钟 : 如果中国真正变为世界加工厂,世界市场能否成为中国稳定可靠的粮仓 ? 杭州商贸 (2008 年第 7 期 ) 在转载我的文章《美国的“粮食武器”正逼近中国》编后中写道 : 今后的事情尚待事实来证明,而美国借助经济优势来推行强权政治却是明摆着的事实。大国之间充满了算计,何况中国还被别人视为异类,其逻辑必然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如是观之,相信什么“世界政治公正、世界市场公平”,那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为什么中国现在还需要特别强调 ? 那就得考虑这些年来,我们的主流理论和主流舆论说了些什么 。 我在 2004 年 5 月 31 日 指出, 2003 年中国的电荒、煤荒和油荒引发了“谁来供应中国”的大讨论,能源危机最终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是高速度和高消费导致的高风险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模仿美国成为石油第一大消费国,我们却不能模仿美国成为海洋第一大强国。卡住了中国的石油海上通道,汽车、飞机和轮船就变成一堆毫无用途的废铜烂铁。石油进口风险预示着简单模仿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终结 。 “量入为出”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策略。无视中国人多地贫资源少的基本事实,盲目倡导高消费高能耗,企图以高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中的拔苗助长和饮鸩止渴,完全违背高积累带来高增长的经济基本规律。如果高消费能带来经济发展,世界就不会存在贫穷的国家。面对电荒、煤荒和油荒,旅游费用的上涨不可避免,假日旅游经济面临新的考验。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调节经济的平衡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急需人力物力的加强。经济的宏观科学管理不应停留在理论上 。 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问题不仅加剧了国内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而且引发国际的石油竞争、政治矛盾和战争风险。作为倡导世界和平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政治大国,应该率先垂范,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走绿色环保之路,扭转能源和资源危机造成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格局,缓和世界的重重矛盾 。 美国《侨报》 10 月 2 日 发表社论文章说,此次金融风暴说明,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难以为继。在此次金融动荡中,美国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就是中国人抱持传统的“量入为出”观念,可以说,中国式谨慎理财作风再次显现价值 。对那些鼓吹美国财富神话,极力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人,这篇文章堪称经典之作,值得一读 。 《三大“战争” 难道我们都是买单者?》一文揭开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几十年前就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可惜,这句无意中泄漏天机的话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应有的警觉,但是,这并不妨碍某些国家一直奉此为教案。可以说,在金融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粮食危机已经明确无误地展现在所有世人面前。这也是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三大危机同时出现在一个时点上。这个危机,其实不是台风洪水、火山地震等自然的危机,而是不折不扣的人为的危机,是由某些力量人为造成的危机,其破坏力不亚于三场战争,甚至要远远超过三场战争,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三场战争,只是被人讳言而已。在金融危机中,我们成为了买单者,在石油危机中,我们也成为了买单者,在接下来的粮食危机中呢 ? 不要成为三大“战争”的失败者 : 事实证明,我们正在为自己的愚蠢买单,错误和挫折应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一点。 参考文献 1 . 美国众议院通过救市法案 布什闪电签署正式生效。 2008 年 10 月 04 日 03:21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ohu.com/20081004/n259844998.shtml 2 . 杨学祥 . 金融风暴和股市风险 : 有多少人在花未来的钱?发表于 2008-9-225:52:3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888 3 . 杨学祥 . 从石油争夺到粮食控制 : 美“粮食武器”逼近中国 . 刊发时间 :2008-06-20 光明观察 . 国际·军事。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6/20/content_793893.htm 4 . 杭州商贸 (2008 年第 7 期 ) 。 2008 年 6 月 4 日 杭州市贸易局商业总会会刊。 http://www.hzsm.gov.cn/dynamic/InfoList.asp?BcgID=264IciID=16130 5 . 莫让石油进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死穴 . 光明博客。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4/4786.html 6 . 作者 :yresfdgq143 。美国《侨报》 : 金融危机印证中国传统价值。时间 : 2008-10-03 10:22:29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http://post.news.tom.com/D8000AAF47.html 7 . 杨学祥 . 美国神话的破灭 : 金融危机印证中国传统价值 . 发表于 2008-10-4 11:46:1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1364 8 . 三大“战争” 难道我们都是买单者? 2008 年 08 月 01 日 09:46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 来源 : 证券日报 ) ( 责任编辑 : 李瑞 ) 。 http://business.sohu.com/20080801/n258523940.shtml http://news.ifeng.com/opinion/detail_2008_10/07/1328514_0.shtml 从石油争夺到粮食控制:美“粮食武器”逼近中国 2008 年 06 月 20 日 12:23 凤凰网资讯 来源:光明网 - 光明观察 作者:杨学祥 今年世界粮食危机,成因已近乎教科书式语言 : 发展中国家需求量增大、气候变化与生物能源抢占耕地造成产量减少、资本投机与美元贬值使粮价据高不下。但实际上,一整套 “ 阳谋 ” 却被国际舆论忽略了 。(国际先驱导报 6 月 18 日 ) “ 全球食品巨头对粮食的垄断性操控才是粮食危机的推手。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周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周立曾在美国做过一年的田野调查,在采访了诸多美国消费者、农民与非政府组织后,完成了题为《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的报告。 “ 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食品巨头形成了 ‘ 粮食帝国 ’ ,控制了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 周立认为,粮食危机不过是这一帝国扩张的结果,但现在问题正在变得更加严重。曾任美国里根政府农业部长的约翰 · 布洛克曾说 :“ 粮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他们就不会捣乱。 ” 美国粮商与美国政府互相需要,当局将粮食视为战略武器,粮商要靠政府撑腰,推行利于自身的贸易政策 。 我们在 2006 年 12 月指出,类似 20 世纪 60-70 年代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经到来 1959-1961 年中国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前苏联农业连年歉收最终导致政治解体,历史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减肥,电荒和水荒呼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护资源的务实政策 。 中国人口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可靠稳定的粮食供给和能源资源供给,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必然导致生存和发展条件受制于人 。 在粮食产量上,美国、 澳大利亚 、巴西等国居垄断地位,仅美国一国,粮食年出口量所占全球份额常年稳定在 35 %左右,其中小麦更高达 60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出口国和乙醇燃料生产国。美国现有耕地面积 1.9 亿公顷 ,由于生产效率高,农产品过剩,长期采取部分土地休耕制度,一旦需要可很快复耕,且目前多数土地每年仅一熟,而其气候条件完全可一年两熟,可见国际 “ 粮荒 ” 和粮价上涨其实仍处在可控的局面,而控制手柄就掌握在美澳等国,尤其是美国手中,一旦它们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或提高粮食战略储备量,危机就会缓解。美国掌握了世界粮食市场的控制权,粮食进口国将受控于美国是国际市场粮食短缺造成的必然趋势。美国每年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印度推销其农产品,而印度为了保护自身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拒绝大量进口美国的农产品,力图实现粮食自给。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始终在大国之间反复较量 。 印度目前是一个由粮食 “ 出口国 ” 衰落为 “ 进口国 ” 的反面教材。印度在粮食生产上走的弯路,值得很多国家来吸取教训。印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维持了粮食自给自足的状态,但是自 2005 年开始,印度的粮食安全问题开始逐步显现,粮食的产量也开始无法满足国内人口的日常所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印度政府于 2006 年 7 月首次从 “ 小麦出口国 ” 变成了 “ 小麦进口国 ” ,进口了 300 多万吨小麦以缓解国内的粮食危机。 2007 年,印度又连续第二年从国际市场进口了小麦。印度农业委员会的一个官员告诉记者,辛格政府已经认识到粮食生产低迷 “ 已经严重威胁到印度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 、 “ 粮食安全甚至比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安全对印度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重要 ” 。 国际市场油价和粮价的攀升,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显著的影响,粮食安全象能源安全一样,成为大国自身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国家兴亡的一个古老课题,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却依然存在。 2000 年世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频发 —— 气候剧变 —— 旱涝交替 —— 流感疾病流行,灾害链的历史轨迹值得关注 。 粮食危机提前到来的启示 : 历史上,世界粮食危机与灾害天气有关,气候导演了世界战争 。本次粮食危机早于气象灾害,表明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政策失误和利益冲突。 气候政治化、奥运政治化、粮食危机政治化,富国在气候危机到来之前力图凭借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优势向穷国转嫁灾害危机,抑制不发达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全球化的经济遭遇不和谐的非全球化的不公正的政治,世界经济市场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急于发展的中国人过于相信世界政治的公正,世界市场的公平,奥运圣火传递风波和世界粮食危机敲响了盲目相信国际社会和盲目依赖世界市场的警钟 : 如果中国真正变为世界加工厂,世界市场能否成为中国稳定可靠的粮仓? 世界市场经济中的财富是不断变化的,中国人的财富观应该适应世界市场的发展。我们用资源、环境和数十年的辛劳赚得的美元,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又能买回多少石油和粮食?在西方经济规则控制下的世界市场中,穷国永远是受害者。 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把此轮粮食危机比喻成 8 亿辆 汽车 与 8 亿饥民间的 “ 夺粮大战 ” ,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让 · 齐格勒 20 日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正导致一场 “ 无声的大规模谋杀 ” 。中国的经济学家目前还缺乏这种勇气和远见。不过,有一点已经得到确认 : 依赖世界粮食市场无异于国家自杀,多国在粮食危机中的动荡正在证实这一观点 。 结构性的动荡已经使世界粮食陷入深度危机,随之而来的气候灾害将使欧洲的 “ 减排计划 ” 黯然失色,换句话说, “ 减排计划 ” 造成的高成本将推动世界粮食危机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断粮的穷国饥民, “ 减排计划 ” 无异于画饼充饥,更有甚者是雪上加霜。 美国五角大楼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 “ 秘密 ” 报告警告说,今后 20 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超过恐怖主义 : “ 今后 20 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 ” “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 5 华氏度 (2 . 8 摄氏度 ) ,北欧下降 6 华氏度 (3 . 3 摄氏度 )…… 到 2020 年,欧洲的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暴乱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 ” “ 中国南部地区在 2010 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 10 年的特大干旱。 2010 年以后,中国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 ……” 。 这些 “ 预言 ” 绝不是空穴来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将在 2010-2020 年进入高潮 。 参考文献 1 . 作者 :kaaf 。食品巨头推动粮食危机 美 “ 粮食武器 ” 逼近中国。时间 : 2008-06-18 16:50:54 (国际先驱导报)。 http://post.news.tom.com/0100061C398.html 2 . 杨学祥 . 灾害天气导致粮食安全隐忧 . 2006-12-17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1486 3 . 杨学祥。莫让石油进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死穴。 2004-5-31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40 4 . 杨学祥 . 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 : 从石油争夺到粮食控制 . 2007-11-22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 · 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22/content_701187.htm 5 . 马小宁,陈继辉,陶短房,青木。世界粮食储备只够吃 57 天 印度难以实现粮食自给。 2007-11-21 来源 : 环球时报 - 环球网。 http://news.sohu.com/20071121/n253378942.shtml 6 . 杨学祥 . 禽流感是世界头号威胁 : 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 .2007-10-17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547 7 .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8 . 杨学祥。气候导演战争。新发现。 2007 年 12 月号 :68-73 。 9 . 粮价危机 :8 亿辆汽车与 8 亿饥民间的 “ 夺粮大战 ” 。 2008-4-19 10:55:59 人民网 · 天津视窗。 http://www.022net.com/2008/4-19/436876292511469.html 10 . 李健。美五角大楼 “ 秘密报告 ”:2010 年中国气候突变。 2004 年 07 月 07 日 00 时 00 分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http://news.tom.com/1002/20040707-1068715.html 11 . 杨学祥 .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 . 刊发时间 :2008-04-2211:40:09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 · 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4/22/content_764829.htm http://news.ifeng.com/opinion/detail_2008_06/20/1347734_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23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国人吃饭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热度 3 蒋高明 2016-5-12 20:30
中国人吃饭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蒋高明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出现了“三高一低”现象,即 粮食 高产量、收购量高和库存高量、且价格低。统计 数据 显示, 2014 年我国 粮食 总产量 6.07 亿 吨,比 2004 年增加 1.38 亿吨, 粮食 连续 十一年增产,增幅高达 29.3% 。但与之不协调的是,农民增产不增收。 2014 年小麦收购价一度回落到 1 元 / 斤以内,玉米回落到 0.8 元 / 斤。 如果单纯从粮食“三高一低”的表观现象来看,似乎中国人吃饭可高枕无忧了——粮食那么多,又那么便宜,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形势。然而,如果深究起来,我们吃饭问题背后的隐忧却不容乐观。 第一,我国大部分省份粮食不能自给自足。 我国大陆 30 个省市自治区中,一半以上的省份粮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自足率只有 12%-56% 。粮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省份,自给率 150%-375% 。而甘肃、宁夏、江苏、湖南、四川等刚好够用 ( 自给率 102%-107%) ,几乎无粮可调。 第二,中国耕地质量整体退化,粮食生产潜力已严重透支。 我国耕地总面积在世界上排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我国人口太多,平均到每个头上,拥有耕地才 1.4 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50% 。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 190 多个国家中排 110 位以后。由于耕地少,耕地休养生息的机会几乎没有。且种地不挣钱,农民就不好好伺候土地。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被无情抛弃,转而依赖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造成地力严重下降,突出表现在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重金属污染、耕地污染等。因地力下降,我国粮食单产最近 8 年几乎没有显著增长,但化肥施用量却增长了 40% ,每公斤化肥生产的粮食不足 19 公斤。化肥利用率不断下降,由当年的几乎 100% 逼近目前的 30% 。 第三,中国 粮食 种植到不适应的地区,造成水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湖广熟、天下足”,我国传统的优质的耕地是在黄河以南水热充足的地区,但那里的人多地少。种地比较效益低,江南农民率先撂荒,农业进军到地广人稀、规模效率高的东北黑土地以及内蒙古草原地区,甚至新疆的荒漠地区,出现了“北粮南运”的格局。但是,我国北方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作物生产耗水量大,“北粮南运”的结果是造成缺水地区更缺水,干旱地区更干旱,生态退化造成大量宝贵的国土流失,出现了很多生态难民,造成了新的民族矛盾。 第四,中国粮食后劲不足,种粮大县多为贫困县。为国家贡献了 74% 粮食的 800 个种粮大县, 100 多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谁种地谁吃亏, 农民种地成本高,而价格低廉。以山东农村种植小麦玉米为例,化肥、农药、除草剂、机耕、浇水、收获、种子等种地成本每亩 580 元,山东中产田小麦玉米大约都是 800-900 斤 / 亩 (不计人工成本)。 如遇天旱、化肥、农药涨价,收入只有 500-600 元。上世纪 70 年代,山东一带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即突破 1000 斤 / 亩,可收入人民币 200 元,若以黄金购买力计算,值今天的 2.7 万元!不解决种地人吃亏问题,我们指望谁供给食物? 第五,进口压力持续增大。一方面中国粮食丰收,农民自己的粮食卖不动,一方面大量进口国外的粮食,形成“外粮内运”局面。 我国粮食进口量近 10 年来屡创新高。据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介绍,这些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在不断增加, 2014 达到最高,进口总量大的数字是 1 亿吨,这 1 亿吨中 70% 以上进口的是大豆 ( 转基因大豆为主 ) ,达到了 7140 万吨。 2015 年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在内的谷物及谷物粉 1629 万吨,同比增长超过 60% 。加上大豆,中国粮食自给率已低于 80% ,这对 13 亿的大国是很令人担忧的。 第六,国际资本尤其种业大军进军中国。国际资本瞄准了中国市场, ABCD 四大粮商都在中国布局。种业沦陷严重,继中国大豆种子被垄断后,中国蔬菜、玉米种业岌岌可危。而就在 欧盟几乎全面退出转基因的同时,国外转基因公司联络境内的生物技术专家,鼓吹政府大力发展既不增产,又不环保,且有健康安全隐患的转基因种业。欧盟 28 个成员国中,已有 17 国(和地区)正式绕开转基因陷阱“上岸”。它们是,奥地利,克罗地亚,法国,希腊,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荷兰,波兰,比利时国的 Walloia 地区,保加利亚,丹麦,德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英国的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区,其余欧洲小国采取谨慎观望态度。在全球转基因市场严重萎缩的今天,转基因公司将目标锁定中国,这不能不令人生疑。 第七,人类食物生产与给动物饲料生产采取同样的方法,食品品质下降。目前动物消耗的粮食已超出人类,跃居首位,但很多动物并不是以粮食为食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粮食与副食品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脱钩,再加上长期以来农业重数量,轻质量,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廉价的食品逐步与垃圾联系在一起。食堂、个人、家庭,以及粮食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浪费严重,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可养活 2.5 到 3 亿人!我们大量进口的粮食,在餐桌上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垃圾。 食物直接等同于垃圾,是个非常严重的社会危机信号,而这个危机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上世纪 60 年代那场“三年特殊时期”发生之前,就存在严重的食物浪费,如果那场饥荒是政治挂帅造成的,未来的粮食饥荒则将由无节制的自由市场经济引爆。 针对上述出现的客观现实,建议中央政府果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牢牢把握中国人吃饭权,中国人饭碗里要装中国自己的粮食。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将人类吃的粮食与动物饲料粮分开,分类生产口粮与饲料粮。对于口粮和主要经济作物,在水热资源较好的传统农业地区,采取精耕细作的办法,即生态农业的办法生产,达到国家要求的有机标准或至少绿色标准。提高优质健康无农残粮食与食品附加值,释放城市人群的购买力,全民动员解决“吃得饱、吃得好”问题。 第二,就地城镇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目前我国还有一半人在农村,另外我国的土地一家也就十来亩地,与国际资本拼数量是我们的劣势,但发展高效优质的生态态农业是我们的优势。采取科学的生态种养措施,农药和化肥用量可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改善。围绕着种植、养殖、加工与销售等等环节,增加生态就业机会。如果市场前景看好,农二代、大学生二代等优质劳动力会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粮食生产潜力会进一步释放。中国涉农与环保方面的资金,即健康保障、社会服务的资金应向广大农村倾斜,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盘活农村市场。 第三,育种要多渠道。对于一些传统的种子资源,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来的种畜禽资源一定要保护。育种是要靠高科技的,但育种是多途径的,分子育种或转基因育种,不能是唯一的途径,不能将经费都押宝到转基因育种上。目前经费支持严重失衡。对于一些种质资源,国家可通过让农民种植,国家高价回购的方法维护下来,并不断提高质量,而来年继续种植富裕的种子可作为粮食消耗。 第四,立足国内,适度进口,但进口的粮食以做饲料为主。不停止粮食大量进口,化肥农药即使零增长,也是在高位运作。人与动物吃的粮食在质量上没有区别,城里人与农民是的蔬菜、肉、蛋、奶、粮食采取双轨制,农民自己留着吃的食物不能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进口虽短暂缓解粮食安全压力,但长久也不是一个好的计策,且有安全隐患,当战争或市场波动时,有钱也买不到粮。 第五,适度鼓励种粮大户连片集中土地,提高规模效益,但其用途应以饲料和工业原料为主。当前的做法是借助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的技术,利用大型机械,实现大规模生产,政府的各项补贴向大农户倾斜。好处是管理起来容易,缺陷是食物多样性和粮食单产出现不可扭转的下降。对于土地广袤的东北、华北平原,这个对策是有效的。不过这样粗放式农业方式产出的粮食,我们建议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但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田,逐步退出恢复草原和荒漠,发挥其生态屏障功能。 第六,建立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以严谨的科学数据和事实来说话,以计划 + 市场行为带动粮食安全问题解决,避免政策上“一刀切”现象。国家购买农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服务,发挥国家涉农、涉环保、涉健康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前提条件是,国家资金向环境友好型、粮食保障性的生态农业倾斜,鼓励固氮、固碳、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型农业。 总之,粮食问题不是单一的科技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还是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如果找对了路子,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但有解,还捎带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雾霾问题、医患矛盾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和谐问题等等。反之,如果路线错误,我们可能面临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乃至社会动荡。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466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人吃饭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热度 6 蒋高明 2016-1-13 19:34
中国人吃饭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蒋高明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出现了“三高一低”现象,即 粮食 高产量、收购量高和库存高量、且价格低。统计 数据 显示, 2014 年我国 粮食 总产量 6.07 亿 吨,比 2004 年增加 1.38 亿吨, 粮食 连续 十一年增产,增幅高达 29.3% 。但与之不协调的是,农民增产不增收。 2014 年小麦收购价一度回落到 1 元 / 斤以内,玉米回落到 0.8 元 / 斤。 如果单纯从粮食“三高一低”的表观现象来看,似乎中国人吃饭可高枕无忧了——粮食那么多,又那么便宜,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形势。然而,如果深究起来,我们吃饭问题背后的隐忧却不容乐观。 第一,我国大部分省份粮食不能自给自足。 我国大陆 30 个省市自治区中,一半以上的省份粮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自足率只有 12%-56% 。粮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省份,自给率 150%-375% 。而甘肃、宁夏、江苏、湖南、四川等刚好够用 ( 自给率 102%-107%) ,几乎无粮可调。 第二,中国耕地质量整体退化,粮食生产潜力已严重透支。 我国耕地总面积在世界上排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我国人口太多,平均到每个头上,拥有耕地才 1.4 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50% 。加拿大人均耕地是中国的 18 倍,印度是我们的 20 倍。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 190 多个国家中排 110 位以后。由于耕地少,耕地休养生息的机会几乎没有。且种地不挣钱,农民就不好好伺候土地。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被无情抛弃,转而依赖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造成地力严重下降,突出表现在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重金属污染、耕地污染等。因地力下降,我国粮食单产最近 8 年几乎没有显著增长,但化肥施用量却增长了 40% ,每公斤化肥生产的粮食不足 19 公斤。化肥利用率不断下降,由当年的几乎 100% 逼近目前的 30% 。 第三,中国 粮食 种植到不适应的地区,造成水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湖广熟、天下足”,我国传统的优质的耕地是在黄河以南水热充足的地区,但那里的人多地少。种地比较效益低,江南农民率先撂荒,农业进军到地广人稀、规模效率高的东北黑土地以及内蒙古草原地区,甚至新疆的荒漠地区,出现了“北粮南运”的格局。但是,我国北方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作物生产耗水量大,“北粮南运”的结果是造成缺水地区更缺水,干旱地区更干旱,生态退化造成大量宝贵的国土流失,出现了很多生态难民,造成了新的民族矛盾。 第四,中国粮食后劲不足,种粮大县多为贫困县。为国家贡献了 74% 粮食的 800 个种粮大县, 100 多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谁种地谁吃亏, 农民种地成本高,而价格低廉。以山东农村种植小麦玉米为例,化肥、农药、除草剂、机耕、浇水、收获、种子等种地成本每亩 580 元,山东中产田小麦玉米大约都是 800-900 斤 / 亩 (不计人工成本)。 如遇天旱、化肥、农药涨价,收入只有 500-600 元。上世纪 70 年代,山东一带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即突破 1000 斤 / 亩,可收入人民币 200 元,若以黄金购买力计算,值今天的 2.7 万元!不解决种地人吃亏问题,我们指望谁供给食物? 第五,进口压力持续增大。一方面中国粮食丰收,农民自己的粮食卖不动,一方面大量进口国外的粮食,形成“外粮内运”局面。 我国粮食进口量近 10 年来屡创新高。据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介绍,这些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在不断增加, 2014 达到最高,进口总量大的数字是 1 亿吨,这 1 亿吨中 70% 以上进口的是大豆 ( 转基因大豆为主 ) ,达到了 7140 万吨。 2015 年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在内的谷物及谷物粉 1629 万吨,同比增长超过 60% 。加上大豆,中国粮食自给率已低于 80% ,这对 13 亿的大国是很令人担忧的。 第六,国际资本尤其种业大军进军中国。国际资本瞄准了中国市场, ABCD 四大粮商都在中国布局。种业沦陷严重,继中国大豆种子被垄断后,中国蔬菜、玉米种业岌岌可危。而就在 欧盟几乎全面退出转基因的同时,国外转基因公司联络境内的生物技术专家,鼓吹政府大力发展既不增产,又不环保,且有健康安全隐患的转基因种业。欧盟 28 个成员国中,已有 17 国(和地区)正式绕开转基因陷阱“上岸”。它们是,奥地利,克罗地亚,法国,希腊,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荷兰,波兰,比利时国的 Walloia 地区,保加利亚,丹麦,德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英国的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区,其余欧洲小国采取谨慎观望态度。在全球转基因市场严重萎缩的今天,转基因公司将目标锁定中国,这不能不令人生疑。 第七,人类食物生产与给动物饲料生产采取同样的方法,食品品质下降。目前动物消耗的粮食已超出人类,跃居首位,但很多动物并不是以粮食为食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粮食与副食品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脱钩,再加上长期以来农业重数量,轻质量,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廉价的食品逐步与垃圾联系在一起。食堂、个人、家庭,以及粮食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浪费严重,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可养活 2.5 到 3 亿人!我们大量进口的粮食,在餐桌上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垃圾。 食物直接等同于垃圾,是个非常严重的社会危机信号,而这个危机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上世纪 60 年代那场“三年特殊时期”发生之前,就存在严重的食物浪费,如果那场饥荒是政治挂帅造成的,未来的粮食饥荒则将由无节制的自由市场经济引爆。 针对上述出现的客观现实,建议中央政府果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牢牢把握中国人吃饭权,中国人饭碗里要装中国自己的粮食。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将人类吃的粮食与动物饲料粮分开,分类生产口粮与饲料粮。对于口粮和主要经济作物,在水热资源较好的传统农业地区,采取精耕细作的办法,即生态农业的办法生产,达到国家要求的有机标准或至少绿色标准。提高优质健康无农残粮食与食品附加值,释放城市人群的购买力,全民动员解决“吃得饱、吃得好”问题。 第二,就地城镇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目前我国还有一半人在农村,另外我国的土地一家也就十来亩地,与国际资本拼数量是我们的劣势,但发展高效优质的生态态农业是我们的优势。采取科学的生态种养措施,农药和化肥用量可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改善。围绕着种植、养殖、加工与销售等等环节,增加生态就业机会。如果市场前景看好,农二代、大学生二代等优质劳动力会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粮食生产潜力会进一步释放。中国涉农与环保方面的资金,即健康保障、社会服务的资金应向广大农村倾斜,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盘活农村市场。 第三,育种要多渠道。对于一些传统的种子资源,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来的种畜禽资源一定要保护。育种是要靠高科技的,但育种是多途径的,分子育种或转基因育种,不能是唯一的途径,不能将经费都押宝到转基因育种上。目前经费支持严重失衡。对于一些种质资源,国家可通过让农民种植,国家高价回购的方法维护下来,并不断提高质量,而来年继续种植富裕的种子可作为粮食消耗。 第四,立足国内,适度进口,但进口的粮食以做饲料为主。不停止粮食大量进口,化肥农药即使零增长,也是在高位运作。人与动物吃的粮食在质量上没有区别,城里人与农民是的蔬菜、肉、蛋、奶、粮食采取双轨制,农民自己留着吃的食物不能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进口虽短暂缓解粮食安全压力,但长久也不是一个好的计策,且有安全隐患,当战争或市场波动时,有钱也买不到粮。 第五,适度鼓励种粮大户连片集中土地,提高规模效益,但其用途应以饲料和工业原料为主。当前的做法是借助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的技术,利用大型机械,实现大规模生产,政府的各项补贴向大农户倾斜。好处是管理起来容易,缺陷是食物多样性和粮食单产出现不可扭转的下降。对于土地广袤的东北、华北平原,这个对策是有效的。不过这样粗放式农业方式产出的粮食,我们建议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但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田,逐步退出恢复草原和荒漠,发挥其生态屏障功能。 第六,建立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以严谨的科学数据和事实来说话,以计划 + 市场行为带动粮食安全问题解决,避免政策上“一刀切”现象。国家购买农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服务,发挥国家涉农、涉环保、涉健康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前提条件是,国家资金向环境友好型、粮食保障性的生态农业倾斜,鼓励固氮、固碳、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型农业。 总之,粮食问题不是单一的科技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还是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如果找对了路子,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但有解,还捎带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雾霾问题、医患矛盾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和谐问题等等。反之,如果路线错误,我们可能面临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乃至社会动荡。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5345 次阅读|6 个评论
卖粮难、粮食进口、食物浪费与环境污染
热度 2 蒋高明 2015-10-1 17:36
卖粮难、粮食进口、食物浪费与环境污染 蒋高明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加上医疗与农业市场化加速,出现的微妙关系值得玩味。这就是国内粮食多了;但难卖了;进口更多了;农田污染重了;食物链污染监管变难了;医院里病人尤其怪病多了;在一些场合食物与垃圾划等号了。如果将这一系列现象串起来,都可以看到资本的影子。而国家采取的一些对策没有从根本上治理,反而帮了资本的大忙,掠夺穷人的财富给富人花,或给国外富裕的农民花。 一、卖粮难让农民增产不增收 据报道,全国夏粮总产量 14106.6 万吨,比去年增产 447 万吨,增长 3.3% 。但与之对应的是,农民增产不增收,小麦收购价一度回落到 1 元 / 斤以内。 新华网河南频道 7 月 27 日电(记者宋晓东)粮仓里 100 多万斤小麦堆成了冒尖的小山,粮食丰收了,可河南省汝南县种粮大户彭治合的眉头却拧成了疙瘩。 “ 当了一辈子农民,年年盼着粮满仓,可今年丰收了粮却卖不出去,堵得人心慌。 ” 彭治合说。记者在河南省中南部多地采访了解到,由于今年麦收期间连遭降雨,小麦赤霉病、黑胚病高发,不完善粒超标,导致小麦质量普遍达不到国家托市收购标准,造成河南传统夏粮主产区驻马店、南阳等地粮食积压在种植大户和粮食经纪人手中,出现 “ 卖粮难 ” 问题。 http://www.ha.xinhuanet.com/hnxw/2015-07/27/c_1116053286.htm http://country.cnr.cn/focus/20150728/t20150728_519337325.shtml 二、粮食与食物进口有增无减 粮食卖不动是什么原因 ? 是我国粮食太多了吗 ? 如果粮食太多,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我国粮食进口量近 10 年来屡创新高。 2015 年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在内的谷物及谷物粉 1629 万吨,同比增长超过 60% 。问题出在哪里 ? 2014 年我们进口了多少粮食呢?据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法,这些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在不断增加, 2014 达到最高,进口总量大的数字是 1 亿吨,这 1 亿吨中 70% 以上进口的是大豆 ( 转基因大豆为主 ) ,达到了 7140 万吨。 http://www.tech-food.com/kndata/detail/k0165821.htm 再来看肉类进口,先看猪肉。根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 2014 年我国总体进口猪肉以及猪杂碎 137 万吨,其中猪肉进口量为 56 万吨,环比下降 3.4% 。我国进口猪肉主要以冷冻肉为主, 2014 年月度进口数据中, 4 月猪肉进口量最大达 5.97 万吨; 2 月份的猪肉进口量最小,只有 3.45 万吨。进口猪肉的主要来源国为美国、德国、西班牙以及丹麦,分别占我国进口猪肉的 20.76% 、 18.92% 、 16.22% 以及 11.97% 。 http://www.21food.cn/html/news/39/2254916.htm 牛羊肉方面,中国大约每年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进口 50 万吨的。仅看 2015 年一季度数据看见一般。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牛 羊肉 13.9 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 10.5% ;价值 36.1 亿元人民币,下降 8.6% ;进口均价为每千克 26 元,上涨 2.1% 。其中 3 月份进口 5.7 万吨,减少 1.8% ;价值 14.6 亿元,下降 1.9% ;进口均价为每千克 25.7 元,下跌 0.2% 。 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5/06/16/152946b93i.shtml 这里最有意思的是价格,进口的牛羊肉才合 12-13 元 / 斤,这在国内是购买活体牛羊的价格(目前山东肉牛活牛价 13 元 / 斤)。国外的牛羊肉为什么那么便宜呢?其一解释是国外土地多,规模效益大;其次就是国外自然资源便宜,土地使用不要钱;其三是政府补贴高;其四是采用工业化措施生产,流水线上长大的牛在美国已经不是什么神话了。然而,这样的牛羊肉再让中国消费者食用的时候,给大家说清楚了没有? 还有进口奶粉、鸡肉等,这一切都根据市场规律,洋食物大举进军中国,其超低的价格更加打压了国内食物市场,造成了中国卖粮难、卖奶难、卖菜难、卖肉难。 三、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据有关专家估算,中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 2000 亿元(人民币, 416 亿新元),相当于 2 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http://www.afinance.cn/new/gncj/201410/766859.html 你能相信北京市仅中小学生每天午餐浪费粮食 270 吨吗 ? 北京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李嫣和吴映雪两位同学,对学校食堂浪费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两位同学采用称量、访谈、对比、图象等多种方法,一个个同学谈,一份份剩饭称,一桶桶泔水计量,终于得出惊人的调查结果:平均每人每天午餐浪费掉了 17.775 克粮食,如此推断,全北京市 150 万中小学生每天午餐浪费粮食多达 270 吨 ! 小学生也许不懂得 “ 粒粒皆辛苦 ” 的道理,那么,被誉为 “ 象牙之塔 ” 的清华学府中的 “ 天之骄子 ” 们又是怎样对待粮食呢 ? 只见空空荡荡的食堂内,有几十个清洁工人正在收拾 “ 残局 ” ,那盘中吃剩的鱼,吃剩的各色菜肴及还没有吃的白花花的米饭,都被 “ 爽快 ” 地倒入了垃圾桶。清扫完毕, 18 个 100 加仑的汽油桶都装得满满的,原来这就是受过高等教育学子们的 “ 杰作 ” 啊 ! 比起小学生,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调查,一个大学食堂一个中午的浪费量相当于 500-600 斤粮食。 以上出处: http://bg.yjbys.com/diaochabaogao/16551.html 而社会上,由于讲排场,像婚宴那样 的食物 浪费, 不计其数。这就意味者,一方面我国农产品面临低价卖不动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帮助外国农民解决农作物出路问题,造成中国农民与国内外资本打压的严重局面,种地人吃苦,只有用最省力的办法生产食物。 四、农田面源污染 然而,用省人工的办法生产食物其代价的是巨大的,首先是环境代价,其次是健康代价。先来看环境代价。 农用物资包括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各种兽药、激素等等都是围绕食物生产而展开的,生长这些东西本身就造成环境污染,而当这些化学物质进入生态环境时,首先引起的是空气污染,其次是土壤污染,然后是淡水污染,最后是海洋污染。而有害食物链以后,会引起食物污染。这不仅是造成食物污染,还造成了食物风味的严重下降,再加上价格低廉,餐桌浪费就不可避免。 关于农田污染,笔者以前撰写过大量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3405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BetBoB4YKUhKc6-y617Rum2Y0erkrWzs9HWEAcSNXy9xoe5h0KA6ARDOcp_3qEBTRAyx5lnU46ilhRSCB0oWlslY4obrkwl_x3lo_PtBkHa 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1/05/27/010931075.shtml 这就是说,按照目前的经济格局,我们是一边生产食物,一边污染环境,一边制造垃圾,同时制造大量病人。当食物与垃圾联系到一起的时候,社会深层矛盾的暴露就是迟早的事情。过去我们说快餐食物是洋垃圾食物,现在普通的食物也在大中小学校、机关食堂、各类餐馆、甚至家庭消费者,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垃圾。现在城市居民倒掉的垃圾有很大部分。是食物和平年代可能闹饥荒的概率小,但当上述矛盾累计到一定程度,谁也不愿从事农业劳动的时候,社会上可能会出现食物饥荒。 我们每年花费大量的金钱进口食物,且以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及其下游产品如牛肉、牛奶为主,这笔付出是巨大的,所能支撑的人口据测算够 2 亿中国人吃;而餐桌上的浪费也几乎够 2 亿人吃,而处理垃圾又是一笔不菲的费用。也就是说,我们花了大量外汇,帮助了国际资本解决的食物过剩生产问题,却由于低价的价格,打压了国内食物生产积极性;而国内农民的应对措施就是尽量用最省力的办法生产食物,这样的食物其营养质量下降不说,还带上了各种化学物质,造成食物链污染,进而是环境污染和人民群众健康质量下降。 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进口的费用,各种化学添加物生产与消费的费用,加上食物浪费及其食物垃圾处理的费用,政府对化学农业补贴的费用,适当鼓励优质农产品生产,让一线的农民愿意从事安全优质食物生产,市民为保护自身健康和生态环境,多付出一点费用消费优质农产品,则这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述恶性循环的发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8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廉价进口西方农产品或压垮中国农业
热度 10 蒋高明 2015-7-22 10:40
廉价进口西方农产品或压垮中国农业 蒋高明 最近,笔者了解到,继我国从美国等国进口大豆、玉米、油菜籽、苜蓿外,还要与新西兰、澳洲等签订牛奶自由贸易协议。 http://www.dac.org.cn/index/gjpd-15071515020081310308.jhtm 如果上述协议生效,中国奶业将面临发展的沉重危机。 我国是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历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粮食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去年 5 月份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已经表示,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 87% ,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 70% 左右, 30% 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本国的粮食产量连本国人民都供应不上,还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长期以往,我们必将受制于人。 http://www.wyzxwk.com/Article/sannong/2015/07/348133.html 众所周知,由于不加防范,中国的大豆产业已基本被打垮,市场上 80% 以上的大豆来自西方市场转基因大豆;国内油菜籽价位也出现高于进口局面,如果措施不当也将面临沦陷;制糖产业也受进口材料低于国产材料的严重局面而面临沦陷;蔬菜种业中 90% 也被人垄断。这样看来,如果放任进口,持续打亚中国农业,中国人吃肉、吃油、吃糖、吃豆腐、喝奶、吃菜,都将沦落为看别人脸色的地步。这还不算,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仍由着国际市场冲击,中国还将面临严重的社会、政治与军事危机。 2014 年,我国仅进口 大豆 就达 7140 万吨,突破了 7000 万吨大关。从进口价格来看,进口 大豆 平均成本低于 3400 元 / 吨,合每斤 1.7 元,而中国东北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收购价 2.01 元 / 斤,山东农区大豆低于3元每没有人生产。这就是业内津津乐道的“地板价高于天花板价”现象。大豆产量低,种植季节长,与国际市场难以抗衡,农民多改种玉米,中国 13 亿人的植物蛋白来源拱手让给国外资本。 为什么国外的粮食那么便意呢?这是不公平竞争造成的结果,实际上粮食背后,还有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社会、政治、军事成本,这些成本都是没有计算的,让我们分析一下: 第一,中国的小农是与国外大资本在竞争,他们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笔者曾实地调查过美国的家庭大农场,看到他们的农场都在 1000-10000 英亩之间,且依然处于兼并中, 1 万英亩以上的农场已非常普遍。 1 万英亩相当于中国的 6 万亩,而中国农民种植的土地,只有区区几亩,流转后也就百多亩地,只有内蒙古、东北等地才见到千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美国人用百倍乃至千倍以上的土地,来击败中国的小农户,还有什么值得炫耀呢?他们的规模效益显然是中国农民无法比较的。 第二,美国农民种地是有补贴的,他们收入的 40% 来自政府补贴,也就是说只有种地,这 40% 就是纯利润的,且没有人敢克扣。中国的小农呢?每户几百元不到的补贴连贫穷的中国农民都看不上眼,他们在城里打工一天就能挣到。那么,美国人哪里来的钱补贴美国农民呢?花的是中国人的钱,我们挣钱舍不得花,被美国人拿去花,且数目不小。美国人花中国人的钱,打败中国农业,这样的便意事比战争是不是更合算呢? 第三,生态环境与健康成本没有计算。美国大农场经营,已经没有能力采用可持续的农业方式,离不开大量化肥、农药和除草剂,还需使用转基因技术,内外对抗害虫与杂草。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明显的,对人体健康是有潜在危害的。抛开这种农业做法对美国本土的生态破坏,中国进口廉价的大豆、玉米与苜蓿,其中的草甘膦残留,转基因成分的残留,没有人关注过。进口的廉价粮食是不适合人类食用的,严格来讲喂养动物都有问题,法国科学家实验已经证明转基因玉米对试验动物有诱发肿瘤的很大几率。而我们不加设法地进口补充人的口粮,用来榨油,作为动物饲料进一步进入人类食物链,都是欠考虑的。针对其中的科学问题,是需要认真研究一下的。大规模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导致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全球三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来自规模化农业开垦,这笔账也是没有人认真算的。 第四是生物多样性成本没有计算。规模化农业势必造成栽培多样性下降,病虫草害也增多,间作套种、合理密植、种养结合等好的做法免谈。人类保存几千年的栽培物种惨遭丧失,转基因技术应用加快了天然物种多样性丧失速率。规模化农业种植区连鸟的叫声都难以听到,蜜蜂受害、蝴蝶受影响,蛙类天敌难见,最终对人类的生存也造成潜在影响。 第五是政治与军事成本没有计算。天下最大的买卖是革命,将政府推到了重来。因此,历任政府谁也不敢对政权掉以轻心,而巩固政权的最大机器是军队,军队就需要有震慑人的武器,每年国防开支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武器研发。然而,我们在重视核武器、激光武器、太空武器的同时,却忘记了粮食是更大的武器,转基因生物武器的杀伤力是远远大于核武器的,因为它可以至于于死地而不露形,即使普通的粮食武器也能轻易置人于死地,只有你敢一年不种地。我们是从曾经的的敌对国进口粮食,就更应当防范一些可能的粮食攻击。如此低价进口粮食正常吗?如果人家白给你粮食,我们也敢要吗?人家可以承诺白给我们一两年粮食,引诱中国农民不种地,只要你敢答应,恐怕到不了那个时候国将不国了,这样的战争成本太低了。 廉价农产品进口对中国农业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撂荒、倒牛奶、杀牛这些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代的现象在中国也重演了。这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农民种地积极性的打击是难以用金钱而弥补的,如果我们将进口粮食的钱,将生态破坏后治理的钱,将健康保障投入的钱适当补贴到中国农民头上,鼓励他们从事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将经费花在中国农民身上,则增强了我国农业的竞争优势。 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显然在于质量农业,即我们针对不同的生态农业区,如高山、丘陵、草原、荒漠和湿地,我们可以发展精耕自作的农业,停用或少用化学物质投入,为人吃的食物禁止转基因,提高农产品质量,带动城市中产以上人群的消费,既保护的生态环境,又增加了食品供应,还稳定了农业就业队伍,强壮了国民身体,这样,我们就打赢了一场农业战争。西方的现代化农业在中国的质量农业面前是不堪一击的,由于城市化好劳动力成本等原因,西方国家很难做到精耕细作了。 因此,我们不能与他们拼土地数量、拼农产品数量,而是要拼质量,释放城市人群对优质农产品的购买潜力,反哺农业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国人远离医院。设想一下,中国停止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这个庞大的粮食武器返回其生产国,其杀伤力也是巨大的,足以让我们有更宽裕的时间,和平发展经济。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迎击。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994 次阅读|14 个评论
是输出革命还是经济危机?
jiangming800403 2014-2-17 21:21
中国进口粮食是输出革命,中国不进口粮食是输出经济危机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粮食进口,恶劣生态环境下的无奈之举
蒋高明 2014-1-14 11:16
更可持续的农业方式,比如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是在有限耕地基础上提高产量的最好方式。 山东弘毅生态农场 在杜绝农药,化肥,农膜,充分利用生态循环原理的情况下,6年平均来看,产量超出普通农田24%,经济效益超出40%,最后3年超出110%。 如果不搞生态农业,不去调整的话,现在已经大概看出来,需要外国人来满足我们吃饭问题。进口粮大概解决了我们近两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个账要好好算算,这个是很不可持续的。 文章 Articles中国粮食进口:恶劣生态环境下的无奈之举 http://www.中外对话.net/article/show/single/ch/6636-Polluted-farmland-leads-to-Chinese-food-security-fears 王 悦 07.01.2014 comments 1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迫使中国在未来恐将越来越依赖粮食进口,以保障国内供给。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粮食生产已越来越跟不上膨胀的人口需求。图片来源: 绿色和平 中国几十年来追求产量的粗放生产方式则导致 土壤污染 和 地下水严重枯竭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日前 透露 ,全国中度与重度污染土壤约达5000万亩,面积大概有比利时全国那么大。这些土壤大多不宜耕种,且基本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鱼米之乡。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这几年的粮食进口逐渐增加。过去的三年里,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已经 翻了一番 。美国农业部去年十月份曾 预测 中国2013年粮食进口粮将达到两千三百万吨。在水资源和耕地十分稀缺的情况下, 中国粮食自给率 已经跌破90%,低于官方要求的95%。美国全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的创始人莱斯特·布朗认为,这表明中国已正式从一个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成为全球主要粮食进口大国之一。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日的一份 报告 也指出,中国在未来的十年内必定会更加依赖粮食,油料和肉类进口。报告说,在资源逐渐紧张的情况下,满足中国的粮食需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布朗认为,中国领导人清晰的意识到粮食进口背后潜在的政治风险。2007年时,粮食生产大国,诸如俄罗斯和阿根廷, 纷纷限制出口 ,导致国际粮价飙升,甚至造成一些国家内乱。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的外部环境变化了。我们不能在封闭的条件下保护粮食安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说,“2014年我们看到可喜的变化,国家特别提出要适度进口。” 可持续农业 现在中国的化肥使用量是 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到四倍 。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排放是土壤污染的 主要原因 。今年五月, 广东发现来自湖南大米加工厂的产品镉超标。湖南官方则 宣称 大米中的镉可能是由肥料带入。而镉的毒性具有 积累效应 ,长期摄入可能发生极易骨折和肾衰竭,肝脏损伤的情况。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蒋高明研究员认为,可持续农业是能长期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蒋高明说,现在可持续农业仍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他认为,要做到真正的可持续,首先要将化肥使用量减少50%,而农药使用量则至少要减少80%到90%。 找到新的耕地绝非易事。城镇化的进程造成农民和城市建设“争地”的情况频频发生。中央 宣布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然而, 数据显示 ,耕地短缺问题十分严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公布,人均耕地较1996年第一次调查时下降至1.5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中国日报的一篇 社论 指出,城市建设和保存耕地间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 蒋高明说,更可持续的农业方式,比如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是在有限耕地基础上提高产量的最好方式。他介绍说,他主持的 山东弘毅生态农场 在杜绝农药,化肥,农膜,充分利用生态循环原理的情况下,6年平均来看,产量超出普通农田24%,经济效益超出40%,最后3年超出110%。 “如果不搞生态农业,不去调整的话,现在已经大概看出来,需要外国人来满足我们吃饭问题。进口粮大概解决了我们近两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个账要好好算算,这个是很不可持续的。”他说。 难度很大 联合国粮农组织北京代表张忠军认为,地方政府在发展可持续农业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农业对地方GDP贡献不大,官员积极性一直不高。 “追求产量仍然是首要目标。地方对环境的重视远远不够。”他说。 蒋高明说,地方上仍然对可持续农业持怀疑态度。这种耕作方法前期投入比较大,且见效慢。“地方政府现在让我们自生自灭。农药和化肥的一些利益集团阻挠生态农业的推行。我们的做法已经表明,生态农业到了第四年,产量比起初翻了一倍,将低产田改造成了吨粮田。” 除了地方政府外,农民也对可持续农业缺乏热情。较高的前期投入使农民的获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在“粮贱伤农”的现状下,已有许多农民选择去城市打工,而它们的土地也被“撂荒”。“中国需要加大符合世贸组织规定的补贴力度,鼓励农民继续进行粮食生产。” 张忠军说。 李国祥认为,土地改革也是大规模推广可持续农业的关键。现在农村土地使用权不可流转的现状阻碍了农业大型经营。大幅度推广可持续农业更是遥遥无期。李国祥说,如果农村土地能够流转出来,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大规模去种,那么粮食安全会得到进一步保障。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顾秀林五驳人民日报:你的饭碗在谁手上
蒋高明 2012-12-28 12:16
我对中国粮食自我供给率的判断并没有人民日报说的那么乐观。我国粮食进口的压力依然是很大的,进口已经突破10%警戒线,逼近20%,并不是人民日报吹牛的小于5%。要知道,种植大豆要用2亩种植谷物的土地的。我们曾经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还有过粮食出口,而今我们吃饭要看国际ABCD四大粮商脸色,要揣摩孟山都等转基因公司心情,再继续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粮食供应链一旦出席问题,对于近14亿人的大国来讲,是会不战而败的。 (2012-12-27 02:54: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drj.html 中国第一大报,党报。今天发出第五个求证:“境外个别媒体揣测中国粮食安全“红线”松动,记者调查——我们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署名记者 3 位:杜海涛 史鹏飞 成 慧。 “求证”不编号了,好像暗示系列要收尾了。这回的喧哗来自“境外个别媒体”;真相呢?像前四个真相一样,还是假的。 一、粮食安全“红线”松动了吗?【回应】 粮食既有进口也有出口,今年主要粮食自给率仍稳定在 95 %以上 这个提携全文的第一题目,措辞就很怪:红线松动,指什么?是指下调粮食安全水准,从自给率 95% ,降到 90% 或者更低了?还是指 95% 没保住、掉到红线以下了?通观全文,答案既是 1 ,也是 2. 中国第一大报,讨论天下第一大问题,题目如此之怪、内容如此含糊,题目和内容有大量“不交集”,那记者的饭碗是谁给的?中国第一大报,在天下第一大问题上,竟会借助一位助理研究员魏亮的两张嘴皮,来玩偷换主题和偷换概念。中国进口大豆 2012 年估计超过了 5600 万吨,达 6000 万吨,已相当于全部国内生产的农产品 10% 以上了,还什么“我国粮食自给率维持在 90% 以上,谷物自给率维持在 95% 以上”;第一个“ 90% 以上”现在还有吗?加上第二个不真实的 95% ,魏亮玩了一个用“谷物”自给的感念,替换“粮食”自给概念的游戏,他胆子很大! 把大豆当作非粮食的油料作物,把大豆从粮食的概念中“切割”出去,该有多么愚蠢,十二年前,死乞白赖要加入 WTO 那时候,中国有关人士、有关部门,就曾这样自欺欺人地自慰:没有放弃“粮食”嚒,只放了大豆,不要紧的,就这样轻率地打开了中国农产品大门,然后呢,就一路下坡一败涂地了。 到了今天,第一大报讨终于来论粮食供给安全了, 3 个记者不够用,匪夷所思搞来一个助理研究员,出面给“切割大豆”颁发合法证章来了 ! 我该如何理解呢:是谁允许一个助理研究员在人民日报上这样说话?第一题,答案 768 个字:不存在风险。第一大报,你们也搞这么低级的自欺欺人?切割大豆的那种愚蠢正在把我国农业推向完败之路,你们还想跟着蠢?究竟要蠢到哪一天? 共有 5 位专家一位匿名 4 位署名出来站台。 我不得不说:我学会“听话听音”了,如果你们说不存在风险,那就是说,风险一定是很大了,离预警状态恐怕是不远了。 引用:【将我国粮食自给率维持在 90% 以上,谷物自给率维持在 95% 以上,主要粮食产品基本自给仍是必要的。当前我国粮食自给程度仍符合以上指标,不存在风险。】 第二个问题:进口增加是粮食不够吃了吗?【回应】 不是为了满足口粮需求,而是工业、饲料用粮等多样化消费需求;还与国际市场粮价走低有关。 本节中提到,酿酒和饲养动物消耗很多粮食,这是通例或者常识,就像“简称条例”一样,放在这里占版面,更像是一个回避问题的手法;“国际粮价走低”,是一个明目张胆的谎言,紧接着在下面的陈述中,这个谎言被 3 位记者 3 位专家自己撕扯得稀巴烂。还是助理研究员魏亮初生牛犊不怕虎,敢说话:“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粮食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为避险,我国部分粮食企业进行了一定的国际采购。而在国际市场上,又以中国购粮作为炒作、煽动价格上涨的理由。于是形成了越买越涨、越涨越买,最终进口了不少粮食的局面”。 我又无语了。 价格到底是低了,还是高了?中国买粮食,到底是买便宜了,还是买贵了? 3 位记者 3 位专家,你们的饭碗是谁给的?是不是必须拿普通人当傻瓜,才能当专家? 三、如何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回应】 需要利用国际市场,但保持适度规模;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瞧瞧人民日报自己说的话:“虽然目前粮食自给率依然保持在 95 %以上,但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供应问题是重中之重,必须未雨绸缪。” 其实并没有人要抽你,你咋就一抽二抽、自抽不停手呢?中国粮食自给率“依然保持在 95% 以上”?上面不是刚刚说明白,连 90% 都没有了吗?单说谷物的 95% ?连这都难说了啊!中国这样的第一人口大国,在粮食上出问题只要有 0.1% ,世界市场都会动荡的, 5% 那么大的一块,怎么能轻描淡写地就玩没了呢?知道中国的 5% 是个什么分量的事件吗? 3 位记者,你们的饭碗里可还有稀粥? “如何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这么大的问题 , 546 个字讲完。还是魏亮这头牛犊敢开牙,他给我们开了一付 4 味药的方子: 1. 将外资控制的粮食产、购、配、销限制在政府能够调控、管理的范围内 。 2. 积极审慎发展农业科技,加强粮食价格的监测预警,防范国际价格大幅震荡传导引致我国粮价起伏甚至输入型通胀的产生。 3. 粮食安全说到底是要提高产量。这就需要产、储、销密切配合,尤其是要保障农民生产、自储、代储和销售的积极性。 4. 加强对国际粮食安全的监管权,中国一定要自主。 我告诉你魏亮,不管你是哪个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胡说八道也得有边,不能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1. “外资控制的粮食产供销”,你想限制在中国政府能调控的范围内,你是做梦。你说的外资,别当我们不知道,不就是四大粮商 ABCD 么,个个富可敌国,全球 60 亿人口 80% 的粮食市场在它们手里;四家一拉手,中国政府还想限制、还想调控?你有何德何能,敢说你知道怎么限制怎么调控?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其前身可参考现代历史上的东印度公司,今天它要谁死谁就活不成,你却要调控人家,你还要给人家划出一个接受管理的范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2. 加强粮食价格的监测预警。什么叫加强?怎么预警?农业科技放在这儿,它和加强粮食价格的检测预警,是一回事吗?你自己不是说,中国今年在国际市场上遭坑蒙拐骗,“在国际市场上,又以中国购粮作为炒作、煽动价格上涨的理由”,“越买越涨、越涨越买,最终进口了不少粮食的局面”,这不就是“输入型通胀”的通道吗?你是不是要说,中国越买越涨、越涨越买的事,不能干了?这样说才像话,知道吗? 3. “粮食安全说到底是要提高产量”, 50% 和主题有交集了,为此仅仅需要“产、储、销密切配合”?这是谁跟谁、哪儿和哪儿?保障农民的积极性,3个积极性,生产积极性、自储积极性、代储和销售的积极性,它们是一回事吗?一扯到积极性,就是一个事?我又要无语了。农民不愿意种地是普遍现象,为什么呢?怎么去“保障”?这事你说不了,那你就别“开牙”;“农民销售的积极性”,是个什么事?改革开放之初就有多人正确地提出,让农民参与到农产品流通中来,是农村改革的十字路口;可是农民在这十字路口一站就是 30 多年,再拖拖就半个世纪了,死活也走不过去——你有什么高招来“保障”农民走过这个十字路口、获得销售的积极性?财富分配通过流通实现,这是最肥的聚宝盆,除非农民能组织起来、能形成抗衡流通垄断利益集团的强大实力,否则是永远也不要想“染指”流通的;上嘴皮擦擦下嘴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4. 魏亮的第四味药更离谱:“加强对国际粮食安全的监管权,中国一定要自主”。国际粮食安全是什么? 也许是人人有饭吃?这事是个监管的事吗?中国连自己的粮食安全都颤颤巍巍的了,你一跳半天高,要监管国际粮食安全?还有一个监管权?我怎么就从来没听说中国对国际粮食安全有什么监管权呢? 不是跨国公司在管市场管销售吗?市场不是全球化了吗?“中国一定要自主”,在自己的粮食安全上,中国当然、必须也只能自主,但你不是在说国际粮食安全监管权的自主吗,魏亮助理研究员? 这是一个糟糕透顶的“求证”,问题当然不是魏亮一个人的,管报道的还有 3 位人民日报记者,管版面的还有人民日报编辑,你们背后还有上级。把个重大问题的“求证”搞成这样,实在太丢人了吧。 一个比人民日报小一大半的报纸,也不能把吃饭这第一大问题讨论得这样差劲。我是真的无语了。 中国农业自给率,实实在在地说,已经不足 90% 。在危险面前,缩头没有用。问题不解决,就会积累、系统状态会越来越糟糕,而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无限度地承受内部矛盾不断累积的压力。 干农业,不能偷懒。水肥土种密保管工,一个也不能少。一味地投机取巧,早晚会遭报应的。 此求证系列从转基因开始,终结的时候,转基因莫名其妙地缩头了。人民日报始终没有敢像李家洋那样疯狂,说转基因技术是中国农业的唯一道路、转基因主粮的事必须干,是吧?策划的初衷改变了吗?只有你们自己知道。 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太大了,你们这样搞系列,搞的再长也难以说清,但是再难的问题也有归宿点,你们还是先想想这里:你们自己的饭碗,在谁的手上? 回到系列题目: 喧哗背后的真相 ,你们的意思是:批评主流、反对转基因农业技术这所谓“国策”,就叫“喧哗”。喧哗这个词儿,不是中性的,人民日报。我们大家都懂的。其实呢,真相也不是你说真相就能真相的。在你划定的“喧哗”范围里,你一点真相也没有“找到”。 本人坚持一个立场:坚决彻底反对转基因技术用在任何农作物上。 本人坚持一个判断:转基因污染已经在中国东南西北泛滥了,真正的罪魁祸首躲在舞台帷幕背后,大家心里都明白的。这是一个国际事件。 本人坚持一个基本观点:如果从农业可持续和为了全人类安全的立场出发,那么转基因技术是根本错 误的。仅仅当从垄断 的利益集团的 立场出发, 才能看到“发展转基因”的好处和理由:赚大钱,永远垄断全部农作物种子。什么新科学、高技术,那不过是一条破烂的成人尿裤。 包括中国的 那些迫不及待要开发中国农民“大金矿”的种子公司巨头在内,转基因这条路线,真的是走错了。 本人坚定不移地相信,转基因农业技术的错误路线,数年后一定会被全世界放弃。错误的代价、纠错的成本,我很想请人民日报“未雨绸缪”,和我一起来预计一下:做下一个“真相专辑”,我为你们提出了一个备选题目。 本人清清楚楚地知道,利益集团仇恨我们,仇恨的程度,早已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我们在一起反转的人,都不害怕,因为我们都知道,“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人民日报,要闻四版,请再发一封电邮来吧。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2-12/26/nw.D110000renmrb_20121226_7-04.htm 境外个别媒体揣测中国粮食安全“红线”松动,记者调查—— 我们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本报记者 杜海涛 史鹏飞 成 慧 《 人民日报 》( 2012年12月26日 04 版)   近5年我国谷物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比率   制图:宋嵩   近日,有国外媒体报道称,中国正在狂热地购买粮食,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的政策“红线”或许已开始松动,中国农业面临更大压力。在粮食九连增的背景下,我国粮食进口量为何会增加?中国粮食自给率有没有突破“红线”?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粮食安全“红线”松动了吗?   【回应】粮食既有进口也有出口,今年主要粮食自给率仍稳定在95%以上   “尽管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但是粮食进口量确实也在增加,主要原因还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比例在不断提升。”12月25日,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记者查阅海关总署统计数据发现,今年1—11月,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达134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00.7%。但从近几年来看,粮食进口数量有增有减。2010年,我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571万吨,比上年增长81.2%。而2011年谷物及谷物粉进口略有下降,当年进口545万吨,比上年减少4.6%。   今年进口大幅增加是否意味着我国放松粮食自给率要求,粮食安全存在隐忧?   对此说法,国家粮食局的一位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把粮食高自给率作为重要目标。根据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   毕美家介绍说,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58957万吨,同比增长3.2%。就进口总量来看,玉米、小麦、大米这三种粮食的进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比重不足2%。我们完全有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总量基本平衡。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指出,中国承诺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在粮食国际贸易上成为一个稳定性、建设性的力量。中国的这一承诺使得40多个已经丧失了粮食安全和食物主权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全球近10亿的饥饿人群,不因中国的粮食进口政策而面临灾难性影响。   记者查阅计算了近5年来我国粮食进口与生产数据发现,2008年至2012年前11月,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比重分别为0.30%、0.59%、1.05%、0.95%、2.28%。也就是说,今年主要粮食自给率仍稳定在95%以上。此外,记者还发现,虽然近年来粮食进口增加,但每年仍有粮食出口。就在今年前11月,我国出口了大米、玉米51万多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魏亮表示,作为粮食和人口的双重大国,将我国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0%以上,谷物自给率维持在95%以上,主要粮食产品基本自给仍是必要的。当前我国粮食自给程度仍符合以上指标,不存在风险。   进口增加是粮食不够吃了吗?   【回应】不是为了满足口粮需求,而是工业、饲料用粮等多样化消费需求;还与国际市场粮价走低有关   分析粮食进口量增加的原因,毕美家认为,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一些高端优质的大米、优质强筋弱筋的小麦需要适量进口作为调剂。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作物、工业原料,随着养殖业、深加工等消费领域的迅速发展,供求关系也趋紧,需要适量进口。“以酿酒业为例,酿一斤好酒约需5斤粮食,这无疑也增加了粮食市场需求。”   原南京财经大学校长、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徐从才认为,今年谷物及谷物粉进口增速较快与国际市场粮价走低也有一定关系。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谷物的价格相对比较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进口。今年越南、印度等国大米在我国南方粮食主产区已很常见,不少加工企业和经销商也开始用进口米做当地米的配米。   “根据肉类与粮食的转化比例,每生产一斤肉蛋奶,需要几斤甚至十几斤的粮食。如此,玉米、豆粕等饲料粮油产品需求量成倍上升。”魏亮说,另外两方面因素也导致我国粮食进口增加。一是之前进口基数小,所以一旦提高进口数量,从比例上看就显得更高。如玉米等饲料粮食产品,此前基本自给,如今开始进口,进口量就显得增速快,但我国水稻、小麦等主粮仍基本保持自给自足。二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粮食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为避险,我国部分粮食企业进行了一定的国际采购。而在国际市场上,又以中国购粮作为炒作、煽动价格上涨的理由。于是形成了越买越涨、越涨越买,最终进口了不少粮食的局面。   魏亮指出,总体来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蛋白质需求增大,我国粮食进口尤其是饲料相关粮油产品进口增长仍然是个长期趋势,由此造成的粮食缺口需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国际市场两个方面来弥补,不可偏废。   如何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回应】需要利用国际市场,但保持适度规模;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虽然目前粮食自给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但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供应问题是重中之重,必须未雨绸缪。   徐从才建议,需进一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适当改变补贴制度。比如,变按亩补贴为按收获量补贴,更为直接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并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减税等手段降低种植成本。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比如,这些年东北地区粮食连年丰收,传统的“南粮北运”已经被“北粮南运”所取代,而粮仓未能随之进行有效调整,造成流通环节多,物流成本高。今后,需要合理调整粮仓布局,实现产区、销区和中转地粮食物流有效衔接,进而降低物流成本,稳定粮价。   周立指出,由于粮食的特殊社会属性,是生存必需品、战略品和国家公共物品,需要在具有消费刚性的口粮上自给自足,在具有消费弹性的饲料、榨油等用粮上综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但保持适度规模。   魏亮认为,国家维护粮食安全的重点应放在如下方面:一是将外资控制的粮食产、购、配、销限制在政府能够调控、管理的范围内。二是积极审慎发展农业科技,加强粮食价格的监测预警,防范国际价格大幅震荡传导引致我国粮价起伏甚至输入型通胀的产生。三是粮食安全说到底是要提高产量。这就需要产、储、销密切配合,尤其是要保障农民生产、自储、代储和销售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对国际粮食安全的监管权,中国一定要自主。      本期栏目统筹:罗彦李浩燃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Source"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网友撰文质疑粮食“八连增”
热度 2 蒋高明 2012-3-25 23:34
望远镜:粮食“八连增”? 作者: 望远镜 文章发于: 乌有之乡 点击数: 6582 顶 荐 望远镜 : 粮食“八连增” ?   望远镜 2012-3-14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203/301587.html 摘要:鉴于 2004-2011年统计公布的粮食总产连续8年增加,人均占有粮8年增90.7公斤,同时人均净进口又增54.6公斤,人均可供量共增145.3公斤。8年粮价却上涨98.3%。故对粮食“八连增”打上问号。   粮食“八连增”成了最近报道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对此打了问号。    所谓“八连增”是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粮食总产量从 2004年起,至2011年止,连续8年比上年增产。具体数字见表1。   表 1 2003~2011年粮食总产及人均占有量表 单位:万吨,万人   年份    总产量    人口    人均粮食 -公斤   人均比上年增加 -公斤   2003   43070   129227   333.3   -22.5   2004   46947   129988   361.2   27.9   2005   48402   130756   370.2   9.0   2006   49804   131448   378.9   8.7   2007   50160   132129   379.6   0.7   2008   52850   132802   398   18.4   2009   53082   133474   397.7   -0.3   2010   54648   133972   407.9   10.2   2011   57121   134735   424   16.1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2011年数字据当年统计公报。   由表 1可见,2004-2011年,每年的粮食总产量均超过上年。2011年比2003年总产量增加了14051万吨,增幅达32.62%,年均增幅达3.59%。人均粮食也从2003年的333.3公斤增加到424公斤。除2009年比上年人均粮食减少0.3公斤外,其余各年均比上年增加。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别比上年增加10.2公斤和16.1公斤。如果真是这样,谢天谢地,那太好了。实际情况如何?   1、粮食总产“八连增”,粮价“连年涨”,违背“供求规律”。   我们知道 :粮食的价格早已被放开,那些天天咒骂计划经济是“僵死的”,天天歌颂“市场万能”的精英们,比所有的人都熟悉:按供求规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可供的粮食增加了,粮价自然会下跌--即所谓“看不见的手”起作用。也就是说,每年粮食的漲幅应该低于包括粮食在内的“居民消费价格”的漲幅。但实际情况是:8年内只有2005年粮价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0.4个百分点,其余7年前者均高于后者,见表2。   表 2 2004~2011年粮价涨幅与居民消费价涨幅对照表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8年累计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3.9%   1.8%   1.5%   4.8%   5.9%   -0.7%   3.3%   5.4%   28.8%   粮价比上年涨    26.4%   1.4%   2.7%   6.3%   7.0%   5.6%   11.8%   12.2%   98.3%   粮价比居民消费价涨幅高 -百分点   22.5   -0.4   1.2   1.5   1.1   6.3   8.5   6.8   69.5   人均粮食产量 -公斤/人   361.2   370.2   378.9   379.6   398   397.7   407.9   424      人均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 -公斤/人   27.9   9   8.7   0.7   18.4   -0.3   10.2   16.1   90.7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摘要》 ,2011年数字来源于中国统计网。   按统计口径,表中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是由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 8个大类,按一定权数加权平均,与上年比较而得。在“食品”中,又由粮食、肉禽及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鲜果等6小类加权平均与上年分别比较而得。可见粮价只是8大类中的1小类。由表2可见, 8年内全国人均粮食增加了90.7公斤,增幅高达27.2%。 那么只要去向不变,粮价涨幅应低于“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但实际上,8年粮价累计涨幅高达98.3%, 比同期“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涨幅高69.5个百分点。   以大米为例, 36个大中城市2004年4月平均零售价格为每斤1.40元,12月下旬新米上市为1.37元。 而2012年3月14日“中华粮网”44个品牌大米,每斤报价:国产中低档26种平均4.91元,其中小于3元只有3种,其余23种为3-7.0元;中高档8种,7.01-9.9元;高档10种,平均19.8元。以中低档4.91元计算,比2004年4月(即2003年所收稻谷加工的米)的1.4元上涨了250.7%!年均涨幅17%!   是不是唯独稻谷减产呢?否,按统计数字 2010年稻谷的人均占有量比2003年增加了21.8公斤。2011年早稻比上年增产4.5%,以稻谷为主的秋粮比上年增产5.1%。    2、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每人直接消费的粮食减少,增产的粮食哪里去了?   既然国产的人均粮食可供“数字”增加了 90.7公斤,增幅达27.2%,那么粮价猛涨是否由消费增加所致呢?粮食消费最多的是“直接食用”和“猪饲料粮”。先看直接食用,如表3。   表 3 2003~2010年城乡人口平均直接食用粮食统计表 单位:公斤原粮/人.年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农村人口 -万人   76851   75705   74544   73742   72750   72135   71288   67415   城镇人口 -万人   52376   54283   56212   57706   59379   60667   62186   66557   合计    129227   129988   130756   131448   132129   132802   133474   133972   城市比重    40.5%   41.8%   43.0%   43.9%   44.9%   45.7%   46.6%   49.7%   农村比重    59.5%   58.2%   57.0%   56.1%   55.1%   54.3%   53.4%   50.3%   农村人均消费原粮 --公斤   222.4   218.3   208.8   205.6   199.5   199.1   189.3   181.4   城市人均购买粮食 --公斤   79.5   78.18   76.98   75.92   77.6   79.45   81.3   81.5   城市人均买粮折原粮 —公斤   113.6   111.7   110   108.5   110.9   113.5   116.1   116.4   每位居民购粮和农民消费的平均数 —公斤原粮   178.3   173.8   166.3   163   160   160   155.2   149.1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及 2011年《中国统计摘要》,其中2008年缺数字,按07及09年平均估算。成品粮重(如大米)/70%=原粮重(如稻谷)。   由表 3可见,2010年 每位居民购粮和农民消费的平均原粮数, 反而比 2003年减少了29.2公斤。按总人口推算,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直接消费的粮食应比2003年 减少3066万吨 (( 178.3*129227-149.1*133972)/1000) 。    中国粮食消费第二个大宗去向是生猪饲料用粮。    因为防疫“需要”,县级农牧局人员也难以进入规模猪场的生产区,清点生猪头数,更不要说统计饲粮用量了。所以全国的生猪饲养总量及饲粮消耗总量没有一个机构能提供可靠数字,只有靠市场价间接估计饲料用粮的变动情况。 2011年城市的家庭主妇们不会忘记,6月起猪肉价每月都上涨,国庆节后略降,春节前又回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50个城市每斤后腿猪肉的价格:2011年2-5月只在12.29-12.49元间波动,可是6-9月从13.92元一路攀升至15.81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4%~64%。 事实上远远高于此价:去年7月初笔者在上海一家菜市场问及猪肋排价(带骨的肋骨肉,当地叫“小排”),摊主回答“35元一斤”,竟然亲见一位市民按此价成交,笔者为之咋舌。中秋及春节前,笔者在北京超市了解到,每斤后腿猪肉都在18-19元。物稀为贵,因为上市肥猪少了,专家解释是春季疫病死亡所致。不管什么原因,总之存栏、出栏的猪减幅较大,消耗的饲料粮也相应减少。   可见粮价上涨并非由消费增加所至。    3、既然人均粮食“连年增”,人均消费又未增,为什么连年增加进口粮?   是不是把增产的粮食用于出口换汇呢?更不是,详见表 4。   表 4 2003-2011年中国粮食 净 进口统计表 单位:万吨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谷物及谷物粉    -1986   501   -387   -247   -831   154   315   571   545   稻谷和大米    26   76   52   73   49   -97   -78   -62   -52   玉米    -1639   -232   -864   -310   -492   -27   -13   -13   -14   大豆    2047   1990   2619   2786   3036   3744   4164   5480   5264   合计净进口    -1552   2335   1420   2302   1762   3774   4388   5976   5743   人口(亿人)    12.92   13   13.08   13.145   13.21   13.28   13.35   13.4   13.47   人均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 -公斤   -22.5   27.9   9   8.7   0.7   18.4   -0.3   10.2   16.1   人均粮食净进口量 -公斤   -12.0   18.0   10.9   17.5   13.3   28.4   32.9   44.6   42.6   资料来源: 2003-2007年数据来自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1年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网。负数表示净出口。   由表 4可见,2003年粮食 净出口 1552万吨,2011年却 净进口 了5743万吨,由此,国内粮食总供应量比8年前净增加了7295万吨。人均可供量净增加54.6公斤。加上按统计公布数计算的人均增量90.7公斤,人均可供增量达145.3公斤,比2003年人均占有国产粮增加了43.6%。粮价理应大幅度下跌才是。也许有人认为2011年全年进口的粮食,是在产量数尚未汇总情况下成交入关的。就全国而言,至少在11月份前,国家统计局应该知道各级上报的粮食总产数。并将把相应信息反馈至粮食进出口的决策部门。然而, 2012年1月又进口了谷物及谷粉113万吨,比去年同期进口的14万吨增加了99万吨 。一个月进口量就达去年全年进口量的20.7%。而这一决策是在已经知道2011年粮食总产量数字比上年增加2473万吨的背景下作出的,可见国家是知道粮食“八连增”有水分的!   4、增产的粮食跑到仓库去了,令人难以置信。   当然粮食的去向还要排除库存的增加。但由朱 镕 基和温家宝两位总理的讲话可推出:中国粮食库存在 2002~2007的短短6年时间减少了1~1.5亿吨 。何况,明知2011年粮价猛涨,“以人为本”的政府,理应抛库存平抑物价,决不会囤积粮食的!   综上所述, 2011年与2003年相比:    按统计公布数计算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了 90.7公斤,人均净进口又增加54.6公斤,人均可供粮食增加了145.3公斤,达2003年人均占有量的43.6%。   人均粮食消费量未增,按理库存也不会增加。    而 8年内粮价却上涨98.3%,比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69.5个百分点。那么粮食“八连增”怎能不打问号呢?   请参阅“乌有之乡”网:望远镜:“对近几年粮食总产数字的疑问”    关健词:粮食“八连增” 疑问    2005-1-17海南价格网“2004年粮食价格走势分析及2005年价格预测”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   2011年《中国统计公报》。   见国家统计局网。    见望远镜“对近几年粮食总产数字的疑问”一文。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10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