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红腹锦鸡长尾巴模拟小米谷穗
lcguang 2019-3-27 23:54
在微信群看到河南三门峡的红腹锦鸡视频, 我说那地方肯定产小米, 网上一查, 果然是! 还看到“三门峡的坻坞小米献于皇上”。可见此地小米和红腹锦鸡共生已久。 需求关系培育了鸟类的审美趣味, 雌性的审美趣味又选自了雄性羽毛。 更多讨论, 见: http://survivor99.com/lcg/books/beauty/index.htm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3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探索审美趣味和鸟类华丽羽毛起源》--难出版的书稿
热度 2 lcguang 2016-3-17 23:26
已经完成的内容, 含有大量图片: http://survivor99.com/lcg/beauty/ExploreBirds.pdf 全书约 12 万字, 100 幅图片。合计占版面相当于 20 万字。 希望全书用彩页,图片随文字。 我的个人主页: http://survivor99.com/lcg/ 其中有我以前的美学专著全文,及相关文章。 图片大部分来自维基百科,可以免费试用,少数来自别处,有些需要得到许可。 内容提要 人类和鸟类的审美趣味以及鸟类华丽羽毛的起源是达尔文留下的未解之谜。作者 30 年前提出需求美学,继而发现:鸟类华丽羽毛大多反映了它们的食物和环境需求,比如孔雀模拟浆果树,雄鸡模拟谷穗,蜂鸟和极乐鸟模拟花,鸳鸯模拟蚌,王绒鸭模拟螺丝,南美拟鹭模拟蝴蝶,簇缨海鸚模拟对虾,红胸黑雁模拟岛,花脸鸭模拟河上沙洲 … 这些发现反过来支持了需求美学的观点,使得我们可以用特殊的需求关系解释特殊的鸟的审美趣味,而不是满足于笼统抽象解释。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介绍了作者探索经历和思路历程,它包含一次又一次困惑和顿悟;下篇是理论总结,它包含性选择理论和美学理论的回顾及改造,用需求关系解释鸟类审美现象的总结,理论的难点,以及用波普尔信息准则对理论的检验。本书既考虑到学术研究者的研究兴趣,也考虑到广大自然爱好者的阅读兴趣。 目录 序言——想请鸟类或生物学专家写 自序 上篇 探索过程 (以下内容还会增加或细化) 1. 从我的中学色盲同学曹虹谈起 2. 美学的进化难题和进化的美学难题 3. 美学顿悟 4. 色觉顿悟 5. 一个不被理解的新大陆发现者 — 在山东的经历 6. 学术转机——几篇文章发表 7. 从美感到色觉到信息论——几本专著介绍 8. 最搞笑艺术家——鸭类的审美趣味 9. 红胸黑雁和花脸鸭脸上的航拍图 10. 红腹锦鸡和王蓉鸭——鸟论坛上的打赌 11. 水鸟的审美趣味 — 模拟深水, 浅水, 湿地,岛, 海礁 …… 12. 金刚鹦鹉——从困惑到豁然开朗 13. 再从王鹫再看特殊的审美趣味如何来自特殊需求 14. 簇缨海鸚的喙——逼真的立体画 15. 原来南美拟鹭真的喜欢吃蝴蝶 16. 这些鸟吃蚂蚁吗? 17. 水纹的挑战 18. 绿头鸭翅膀上的绝妙风景画 19. 亭鸟的歌舞 20. 极乐鸟的艺术——原来它们喜欢花喜欢昆虫, 模拟瀑布 21. 孔雀再发现——模拟蓝莓树 22. 依然令人困惑的鸟:艾草松鸡,军舰鸟 22 推理“有黄色则喜欢吃花蜜”的检验——改进 Popper 理论的意外进展 下篇 理论总结 (可以是独立文章) 1 引言:回顾达尔文和华莱士发起的争论 ... 5 2 用需求美学解释性选择以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 7 3 反映食物的一般规律 ... 12 3.1 颜色反映 ... 12 3.2 模拟水果或花 ... 14 3.3 模拟谷穗和种子 ... 16 3.4 模拟昆虫 ... 18 3.5 模拟水生动物 ... 21 3.6 模拟其他食物 ... 22 4 反映坏境的一般规律 ... 25 4.1 颜色反映 ... 25 4.2 模拟岛和沙洲 ... 26 4.3 模拟水流或雪地 ... 28 4.4 显示水纹 ... 30 4.4.1 下水鸟 ... 30 4.4.2 岸边鸟 ... 31 4.4.3 喜欢喝水的鸟 ... 32 4.5 模拟某种植物 ... 34 4.6 模拟窝 ... 35 4.6 表现意境 ... 36 5 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 38 5.1 疑难例子 ... 38 5.2 鸟类的声音和舞蹈 ... 41 5.3 中间类型 ... 41 6 用信息准则检验理论和预测 ... 42 6.1 Popper 关于科学理论进步的信息准则 ... 42 6.2 用信息量公式评价预测 ... 43 7 总结 ... 46 自序 本书标题说的审美趣味主要是指人类和鸟类的审美趣味。至于其他动物是否有审美趣味,我以为大部分有,但是我不想在这本书里争论。对于那些否定鸟类有审美趣味的人,他们可以把本书说的美感理解为视听快感,从而避免鸟类是否有美感之争。因为鸟类视听快感的起源也是需要搞清楚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个难题不会因为不讨论鸟类美感而消失。 有的鸟还用皮肤和喙模拟喜爱的对象从而表现美,所以,本书所说的鸟类华丽羽毛也可以理解为鸟类华丽外表。 鸟类华丽羽毛的起源问题是性选择的最主要问题。本书一方面是要解决达尔文留下的性选择难题,另一方面是要通过鸟类审美现象支持我的需求美学理论,这一理论试图更好文学艺术现象及人类需求进化。 我曾说过,我不会再写书了。但是我最近几年的鸟研究进展,使得我忍不住要把我这方面研究好好总结一下。我探索人类和鸟类审美趣味和鸟类性选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我接触进化论开始,大概是 1971 年,那时候我还在上高中。随后我下午农村,有机会面对自然界各种动植物做进一步思考。上大学后我接触到达尔文的两本著名专著, 以及各种美学理论。 1987 年,我在《自然信息》杂志上发表了我自以为有历史意义的文章:《 试析达尔文留下的香甜美难题 --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生物学推广 》 , 提出人类和鸟类审美趣味反映需求关系,孔雀通过模拟浆果树表现美。后来美国学者 Jacobs 于 1998 年的专著中也肯定孔雀模拟浆果树 ,但是他不认为孔雀有审美趣味。因为从事信息论和哲学研究,也因为生活所迫,从 1990 年到 2001 年,我关于美学和性选择的研究基本停止。 第二阶段是 2002 年开始,那时候我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鸟图片了,虽然那时候网上图片和现在相比还很少。我很惊喜地发现, 有好几种鸭子模拟螺蛳,鸳鸯模拟蚌,锦鸡模拟松果,某种鹌鹑模拟谷穗,红腹锦雉模拟蝗虫,很多水鸟模拟水纹,红胸黑雁和花脸鸭模拟岛 … 2003 年, 我发表了专著《美感奥妙和需求进化》,它主要讨论人类美感和各种需求的起源,也讨论了自然美和鸟类审美趣味的起源, 提出需求进化的一般规律——途径变目的。大概是 2010 年, 我写了篇文章《自然美新解和性选择》, 其英文发表在一个英文网站上了 。这篇文章总结了我第二阶段关于鸟类华丽羽毛的发现。 第三阶段是 2012 年开始,我买了几本鸟类图谱书,系统地考察了数千种鸟类羽毛和外表,发现了更多支持理论的例子。新的例子比如:金刚鹦鹉通过模拟粘土表现美,簇缨海鸚通过模拟红色对虾表现美,南美拟鹭通过模拟蝴蝶表现美,王鹫通过模拟动物尸体表现美 … 现在这本书就是我三个阶段研究的总结,它也涉及我的色觉研究,信息论研究和分析哲学研究。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和大家分享我探索过程中的乐趣,也希望它反映我的学术研究成果。所以我思考再三,决定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写探索过程,下篇写理论总结。读者可以选择顺序看或先看下篇后看上篇;也可以只看上篇或只看下篇。 如果这本书能让大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将非常欣慰。 已经完成的内容, 含有大量图片: http://survivor99.com/lcg/beauty/ExploreBirds.pdf 看书稿如何遭遇出版社聘请的鸟类专家情绪化评议: http://survivor99.com/lcg/beauty/kxzmn.html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5073 次阅读|3 个评论
绿头鸭的审美趣味
热度 3 lcguang 2015-12-27 11:26
最近东海战机出事,是因为绿头鸭: http://hk.on.cc/cn/bkn/cnt/news/20151226/bkncn-20151226200407104-1226_05011_001_cn.html 我对绿头鸭有特殊兴趣,所以特地分享我的研究结果。 绿头鸭英文是Mallard, 中国和北美都很常见。栖息地主要是池塘,小湖,河沟。 上面是雌的, 下面是雄的。 家养麻鸭就是绿头鸭驯化来的。 雌雄共同特点是翅膀上有白边夹蓝色带状图案。 我的研究结论是: 那是模拟河水的, 白边正是模拟浪花。 那图案很像小河的航拍图。根据我的美学理论, 喜爱就美。它们对河水的需求和喜爱培育了相应的审美兴趣, 雌性的这种兴趣选择了雄性的外表——看来美的雄性可以赢得更多雌性的亲睐。 雄性的外表可能传给了两性后代。详细讨论见: http://survivor99.com/lcg/books/beauty/index.htm 但是雌性需要孵卵, 隐蔽更重要, 所以雌性的河水图案在孵卵的时候是藏起来的, 飞的时候才明显。而雄性表现美,边际效用更高, 所以色彩和图案更突出。雄性的绿头看来也是表现水的, 有道是青山绿水嘛!绿头鸭的近亲林鸭头上则表现出螺蛳形状(和王绒鸭类似)。我怀疑绿头鸭的绿头也曾表现过螺蛳。 最令人叫绝的是雄性翅膀上的图案: 好一幅水墨画!似曾见过? 我在温哥华附近经常看见绿头鸭飞来飞去。 有一天, 我终于明白:它们喜欢小河,更喜欢山洼中静静的小湖, 还喜欢经常换地方。 换到哪里去? 它们的审美趣味起着引导作用。仔细看, 那灰白色是有波纹的,灰白色上方的咖啡色图案不正是模拟山在湖中的倒影!它们对小河和山中湖的审美趣味加强了它们寻找适合环境的动力,从而也增强了它们的生存能力。 鸟类通过模拟环境表现美,不只是绿头鸭,花脸鸭也很明显——模拟河上沙洲, 参看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671ce010009dn.html 有道是善在美的后面,美感包含了生存经验的总结,绿头鸭如此, 人又何尝不如此?! 微信留言: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9777 次阅读|6 个评论
雄孔雀模拟果树吸引雌性--美国人的发现比我晚
lcguang 2014-12-16 14:05
最近看到美国学者Jacobs 1999年的专著: http://naturalscience.com/ns/articles/01-11/ns_mej.html 其中肯定鸟类炫耀羽毛和食物有关,认为孔雀模拟果树, 许多热带鸟类 羽毛模拟花果。 我是1987年发表的文章: http://survivor99.com/lcg/my/005-dawinleaft.html 2003年发表专著的: http://survivor99.com/lcg/books/beauty/index.htm 2010年英文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有更多图片: http://thegreatdebate.org.uk/ESexualSeln.html 更多图片见我的相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6do=albumid=23161 感谢《自然信息》发表了我的文章, 不然人家会说我抄袭洋人! 虽然有相同发现, 但是理论解释不同。 Jacobs认为雄性表现食物是提示, 而不是引起美感, 因而否定达尔文鸟类有美感的说法。 而我肯定达尔文鸟类有美感的说法。 只是,我还追究鸟类审美趣味的来源--鸟类对食物和环境的需求关系选择了它们的审美趣味, 后来这些趣味选择了雄性或异性的羽毛。 看看谁的理论能取胜, 走着瞧! 有关期刊编辑, 我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7791 次阅读|1 个评论
《舌尖上的中国》贯穿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lcguang 2014-4-19 12:03
  舌尖上的中国影响巨大, 其与众不同在哪里? 就在于其中贯穿的 历史 唯物主义思想——食物生产方式决定味觉快感! 而这一思想就是我的专著《美感奥妙和需求进化》中的基本思想: http://www.survivor99.com/lcg/books/beauty/index.htm ;  以前的美食大多是表现特色, 好吃, 却没有追究其 历史 原因,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原因。  舌尖上的中国不同, 它探究好吃的 历史 必然性。历史唯物主义肯定, 存在决定意识, 意识反映存在又反过来促进存在发展。我们的味觉——意识之一—也是如此, 它反映食物生产方式和需求关系。 有人喜欢吃毛豆腐,臭豆腐; 而其他人不喜欢。 显然是生产方式和需求关系的原因。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有少数民族稻田养鱼,从而有烤鱼美食; 有肉类存储方式, 于是有金华、 诺邓火腿 等腊味。 编剧或许看我的书,如果没看过,那是英雄所见略同。 我相信我的书会加深大家对《舌尖上的中国》的理解。 不光味觉快感如此,其实美感也是如此。 不光人类如此, 动物也是如此。老虎不喜欢吃水果, 兔子不喜欢吃肉, 好吃的性质不在食物本身, 而在需求关系之中。  鹦鹉居然觉得泥土美, 并且表现在脸颊上了。 原来鹦鹉喜欢吃树叶, 同时吃粘土可以排毒。 喜欢吃螺丝的鸭子。 更多的例子和图片见这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6do=albumid=23161 人类需求和各种快感 功能是如何进化的? 达尔文及生物学本身解决不了, 而推广历史唯物主义某些思想到生物学, 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3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终于搞清了日鳽(南美拟鹭)多彩的秘密
lcguang 2014-2-3 02:07
日鳽英文名sunbittern, sun的意思地太阳,bittern的意思麻鸭。合起来意思就是像太阳似麻鸭的鸟。 翻译过来是: 日 鳽 ( jian, 第一声), 太阳鸟, 日 䴘 , 南美拟鹭。 感谢摄影作者 Tomas Grim , 网页: http://ibc.lynxeds.com/photo/sunbittern-eurypyga-helias/one-bird-perching-rock-middle-cristalino-river 根据我的美感和性选择理论,鸟对食物或环境的需求选择了鸟的审美趣味, 后来雌性的审美趣味选择了雄鸟的外表。我找到了很多例子。参看我先前的文章:《我终于搞清了鹦鹉审美趣味的秘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56-728694.html , 以及我的专著《美感奥妙和需求进化》 http://survivor99.com/lcg/books/beauty/index.htm 我的相册: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6do=albumid=23161 日 鳽 如何解释?我曾经认为它像蝴蝶,看到上面照片, 我就更加相信, 这种鸟对蝴蝶的嗜好选择了它们的审美趣味。雌性的对蝴蝶的审美趣味选择了雄鸟的羽毛。 但是, 这种鸟吃蝴蝶吗? 这种鸟显然是水鸟——像鹭鸶, 又经常在水边。这也是我以前不敢肯定的原因。 于是我下决心好好搜索看看,到底 日鳽 是否喜欢吃蝴蝶。 很幸运, 我搜索“ sunbittern butterfly ” , 发现不止一个 日鳽 吃蝴蝶的图片, 还找到一个视频: http://ibc.lynxeds.com/video/sunbittern-eurypyga-helias/bird-hunting-swallowing-butterfly 。 可见它的生活的环境, 以及它是怎么扑捉蝴蝶的。我太幸运了!原来蝴蝶就喜欢在水边湿地上, 日鳽喜欢吃水生动物,比如青蛙,也喜欢吃昆虫,特别是蝴蝶和蛾子。 另外, 我还找到这样的说明: 日鳽 在遭到威胁的时候会展开翅膀, 用翅膀上的斑眼吓唬敌人,在求偶的时候更常展现其羽毛。 我们知道很多蝴蝶翅膀上有两个“大眼睛”, 目的是恐吓天敌, 比如某些鸟类。想必这效果对南美拟鹭来说不灵。 日鳽模拟带斑眼的蝴蝶,不但能够吸引异性,也能恐吓天敌,这是一举两得,所以被保留。 附言:我的发现足以改变进化论历史,一个鸟就可以写成一篇论文。 欢迎鸟类和生物类学者一起开发新大陆, 欢迎相关期刊约稿。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10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鸟雀眼中的意境美
热度 1 lcguang 2013-11-17 16:28
我对鸟雀的华丽羽毛和性选择的解释是: 鸟雀和食物及环境的需求关系选择了他们的审美趣味, 后来雌性的审美趣味选择选择了雄性的外表。比如林鸭和螺蛳的需求关系选择了林鸭的审美趣味,后来雌性林鸭的审美趣味选择了雄性的外表,有这样外表的雄性就有了更多后代。 图 1 北美雄性林鸭和北美的螺蛳 开始, 我只注意到, 鸟雀的华丽羽毛反映了它们的食物需求, 比如 孔雀和孔雀雉羽身上有浆果的形状,王蓉鸭和林鸭脑袋上有螺蛳形状,而且中国的王蓉鸭头上有中国螺蛳的形状, 北美的林鸭脑袋上有北美的螺蛳形状。 图 2. 王绒鸭和螺蛳 鸳鸯翅膀上有蚌的形状,红腹角雉头上有蝗虫的形状。 图 3 鸳鸯尾羽像是蚌伸出的肉身 图 4 红腹锦鸡呈现出蝗虫的形状 后来注意到, 鸟雀的华丽羽毛有时也反映了它们对环境的需求, 比如,加拿大天鹅和许多水上的鸟身上有湖水的形状,花脸鸭脑袋上有河上沙洲的形状, 红胸黑雁脑袋上有岛(比如珍宝岛)的形状,很多鸭翅膀上有深潭浪花形状。 图 5 头上有“珍宝岛”形状的红胸黑雁,那是他们繁殖的好地方 图 6. 花脸鸭头上有河上沙洲形状(深绿色和黄色之间的白色像是浪花)。详细讨论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310/20/21767_392292.shtml 现在, 我有注意到, 有些鸟雀身上有它们喜欢的场景——不只是环境, 可谓意境, 或场景——包括它们自身。 比如, 帝企鹅脑袋上有企鹅在旭日背景中飞翔的形状。 图 7. 帝企鹅脑袋表现出企鹅在旭日阳光背景中飞翔 想必严寒过去太阳升起的时候, 是企鹅捕鱼的好时候。有这种审美趣味的鸟,捕鱼就更有动力, 捕食更多,因而其后代更多被自然选择所保留。后来,企鹅(也可能是雄性, 因为雄企鹅孵卵)的审美趣味选择了异性的外表, 使得有这种外表的企鹅有了更多后代。 就像人类吧他们欢快的打猎场景画在岩石上一样,企鹅也把它们喜欢捕鱼场景“刻画”在同类的外表上了。打猎和捕鱼场景都起到激励作用,都有生存意义。 无独有偶, 下面这种鸭类水鸟脑袋上也有飞翔形状: 8. 一种鸭类水鸟,脑袋上有同类飞翔场景 那正是同伴在天上翱翔的样子。这与人类把骑马飞奔场景视为美是类似的,那是壮美。 下面是环领鹬,它求偶时表现的是同类展开翅膀觅食的场景。 9 环领鹬模拟觅食场景,吸引异性 这和印第安人的捕鱼场景壁画是类似的, 和们蒙古人举起套马杆的绘画是类似的。 下面是一种鸽子, 叫维多利亚鸽,生活在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上的沼泽森林中。 10 维多利亚鸽, 模拟同类森林中场景 注意它的眼睛周围有一个反方向的脑袋。 原来它模拟的是同类在森林中场景。看来森林对于它们来说是逐渐稀缺的。它们喜欢森林,把松枝表现在头上,这和人类喜欢自然山水,把桃花源表现在艺术中是类似的。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3644 次阅读|7 个评论
鸟论坛上的戏剧性论战2
热度 1 lcguang 2013-11-16 04:36
《鸟论坛上的戏剧性论战1》见这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56-733880.html 反对者关于红腹角雉打赌失败, 还不罢休, 要我找到王绒鸭吃螺丝的证据。我说鸭子吃螺蛳是常识, 我们那里每个农民都知道。 他们说我对王绒鸭的生活环境无知, 说这种鸭生活在北极, 那里没有我说的螺蛳。 看来科学检验够严厉的了, 我的命题在逻辑上被证伪太容易了。 但是, 可幸的是, 我找到一个专门研究王绒鸭的网页,把鸭子的迁徙轨迹都显示出来,上面专门说了, 王绒鸭首先喜欢吃花甲和螺蛳, 其次是其他水生动植物。 http://www2.dmu.dk/1_Om_DMU/2_Afdelinger/3_AM/4_Expertise/5_Research/6_satellite_tracking/eiders/king_eider_en_biology.asp 我又找到一个网页, 显示了北极海水螺蛳的种类和分布: http://www.arcodiv.org/seabottom/Gastropods.html 这里的螺蛳壳颜色和王蓉鸭头上的颜色更加符合。 看看这帮反对者还有什么可说: http://www.birdforum.net/showthread.php?t=268403page=23 科学进步不容易啊, 人微言轻, 就更不容易了。 但是,我相信我的美感和性选择理论是overwhelming,谁活着, 谁就能看见! 我在科学群组上发了个帖子: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1270993-1-1.html 欢迎留言。 更多鸟雀图片我的相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6do=albumid=23161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477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终于搞清了鹦鹉审美趣味的秘密
lcguang 2013-9-29 08:23
我写《美感奥妙和需求进化》 http://survivor99.com/lcg/books/beauty/index.htm 的时候,举了很多例子, 说明鸟雀华丽羽毛如何反应食物和环境需求。 但是, 谈及鹦鹉, 觉得有点为难。 我猜测鹦鹉吃花和绿叶, 鹦鹉身上有多采羽毛反映了它们对花和树叶的需求。但是也不排除鹦鹉羽毛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现在, 我可以完全排除人工选择的假设, 确信鹦鹉喜欢吃花和树叶。 不但如此,它还喜欢吃粘土, 粘土也反映在鹦鹉的脑袋上了。 植物为了自保, 其叶子和花往往含有某种毒素。 而鸟兽饿了有时也吃花和树叶。 为了排毒,吃粘土可以解决问题。而吃花和树叶对某些鹦鹉(比如金刚鹦鹉)来说更加频繁, 他们吃粘土也更加频繁, 于是视红绿颜色是美的, 甚至也视坑坑凹凹的粘土为美的。 看看鹦鹉脑袋上那浅黄色道道沟纹,怎么会是美的呢? 需求决定快感, 鹦鹉就觉得是美的。 有这种审美趣味的鹦鹉, 寻求粘土就更有动力,对生存更有利,于是更多被自然所保留, 后来雄性有了这种外表, 受到更多雌性青睐, 于是有了更多后代。这种形状后来同时传给了雌雄后代。 从鹦鹉这个例子看, 我相信, 还有很多鸟雀华丽外表我们不能理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其特殊生存环境。按照需求关系决定美感的思路, 我们一定能合理解释更多鸟雀华丽羽毛。 鹦鹉吃粘土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3Njg5NDY4.html ​ ​ 关于这个主题的更多讨论见这里: http://survivor99.com/lcg/books/beauty/index.htm 更多用以说明鸟雀华丽羽毛反映食物或环境需求的图片在这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6do=albumid=23161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7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舌尖上的中国》和需求美学的一致性
lcguang 2013-1-20 08:45
需求美学认为,审美趣味来自需求关系。 人类需求的一般规律是途径变目的。 一切快感的意义都是促使人把某种对生存有用的活动由途径变为目的。美感的意义是促使人把接近对象由途径变为目的。需求关系决定快感, 快感有反过来促进需求关系。 参看《美感奥妙和需求进化》: http://survivor99.com/lcg/books/beauty/index.htm 央视播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极大反响。 http://jishi.cntv.cn/program/sjsdzg/index.shtml 以前的美食纪录片, 特别是大量的港台的美食纪录片和它相比,都上不了档次。这是因为,它从生产关系的高度看待人类美食的产生和发展。他回答的不是是什么, 而是为什么。它谈美食, 实际上也在谈食物加工方式, 谈自然地理和历史,谈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适应。。。 人和动物的味觉快感是他们的寻食或生产方式决定的,老虎不喜欢苹果,兔子不喜欢肉。人类和动物味觉快感的必然性就在于生产方式的独特性。人类美感亦然! 什么叫历史观点? 这就是! 什么叫深度? 这就是!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3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内心的美感为支撑——寻找内在力与外在力之平衡的探讨
snzgdushu 2011-5-1 16:10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然而这种经济发展优先的策略在带来国家物质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政府以自我殖民和剥夺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利为手段调控全国利益资源配置,结果贫富悬殊,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协调,社会失衡断裂;政治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步伐渐进过度,产权不清导致权力与资本相结合,腐败贪污四起,社会资源被少数人独占而广大人民群众却得不到分享;在全球金融海啸面前难以明哲保身,失业问题背后连锁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竞相凸显;社会价值观多元得混乱,以致公序良俗节节败退,整个社会过分地世俗化,以行为的效果和效用来选择和评价行为的新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人们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到了不顾道德理论、无视法律规章的地步。 这就是我们当下所生活的社会状况。如涂尔干所言,社会事实将它的一切强加给了我们这些生活于其中的个体,它的存在有一种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性。社会的整体运转状况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个体的生活经验进行一种投射: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的社会失衡和断裂,通过周围人群平时吃穿用行的异质性而表达出来;金融危机使大企业纷纷裁员减薪,大学生就业问题严峻,直接关系到我们两年之后何去何从;生产商缺乏社会责任道德意识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再加上工业和科技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的健康和生命都间接或直接地受到了无可逃脱的威胁。 准此,市场经济的自由给了社会中的个体以 惶惑不安、孤独、恐惧、焦虑和怀疑,这就是一个快速发展、带有更多不确定因素的社会带给个体的深层情感。 在一个除魅的、意义缺失的社会中,由工具性主导的人际关系网所连接的被机器和金钱异化的个人组成的群体集体无意识地陷入浮躁且快节奏的程式化生活模式。但当社会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商业化社会的喧嚣在满足群体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又愈益促使城市人滋长出一种反城市化反工业化的心理诉求,萌发了对传统社会的节奏、文化和美感的回归。这种对现实社会商业化的心理逆反,促使了市政建设对城市人文历史内涵的开发和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反作用效果,其中隐含着一种由个体内在力促成的群体心理场抵抗和驱使社会商业化外力服从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群体心理场的形成可以归因为涂尔干所谓同质性群体产生的机械团结,是自发聚合而成的,决非群体心理学中的个体屈从迎合的意义。所以,群体心理场是一种共鸣,如果除掉由个体组成社会整体的过程中突生的种种群体特质,探求这种群体心理场的个人本源,我们会发现这种向自然和文化传统回归的社会心态,其实是个体内心美感的支撑。 我个人是认同康德先验论的,虽然它指向了神秘不可知的终极实在。涂尔干认为范畴的起源是社会,照他的逻辑程式,美感的起源也是社会,那么,如果社会是如本文开头的那般状态,在这种社会中成长的个人当会在喧嚣的商业氛围中形成一种属于商业的喧嚣美学才是,准此,美的相对性被夸大,人的主观能力被放大,而人作为高级生物体的共同生命感被消解,人类精神生命的基始被颠覆,那么,如何解释前文所述的那种对内心美感回归的群体心理场呢? 作为一种形而上的价值认定,我相信人类本性中一种向往“至善”(或称“道”)的绝对价值取向,这种“善”可以被人类赋予不同的称谓,比如“上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仁义”等等,称谓的不同恰好也反映出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终极价值取向的同一性,而人类现实社会也在这种终极价值理想的引领下,不断地自我调整以适应人性美感的高级情感需求,因为精神的愉悦即内心的平安与喜乐终究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落脚点。 这种价值认定需要我们一定要用综合逻辑去思考我们的存在,而不是那套分析演绎逻辑。个体独立性导源于个体灵魂的自卑性和孤独性,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的道德律又在我们服从必然因果律的同时给了我们自由意志,而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便是沟通自然和自由在情感感受力上的一种统合。 这种统合需要回归人性的本初,是对自己灵魂深处的内观返照。这是人性生命上的必须,除非人性被完全物化和扭曲了。这是一种毫无功利性的“善”的在场,是非实用主义的,是在一种静观的态度中被动地得到的。这种“善”在西方被人格化为上帝的在场,在东方被上升为一种称为“仁”的最高价值理想,它们都可以说是给作为个体的人一种信仰层面的整体掌控的安全感、神圣感和美感,从而使人在静默和沉静中获得内在的充实,在庄严肃穆中得到灵魂的澄清和生命的“第二次出生”。 总之,人的本心是逃避喧嚣和浮躁的,只有在空灵的状态下,内心的美感才能自然生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自然与心灵在此契合,即自成一种安宁心境和情感氛围,海德格尔所倡导的“诗意的栖居”大概就是指的这种状态。所以,与重金属和强节奏的商业音乐相对立的飘渺空灵的灵乐文化和新世纪音乐被追求内心宁静美感的人群所喜爱,当年在五四运动中被科学和理性驱逐的修身养性的国学在中国复兴,诗词曲赋、琴棋书画这些“乐感文化”的传统符号重新走进大众,作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作为一种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寻求内心美感的合适表达。 人的内心世界是稳定的,不像外部世界瞬息万变不可掌控。如果成为了外部世界的奴隶,整全自我缺失的后果就是成为韦伯所谓“无灵魂的专家,无心的(物质)享乐人”,一旦这种生活形成了惯性,人们将永无终日地疲于奔命,为了迎合外部世界而迎合外部世界。如果人们把这种生命状态当成了所谓的“诗意”,不对物质利益符号顶礼膜拜便觉内心不安,这种扭曲的灵魂状态与吸毒上瘾所致的迷狂状态无异,这不能不说是对生命的可怕糟践。 不过这的确只是一种极端状态,更多的状态是自我的部分缺失。社会力相对于个人内在力来说总是处于强势地位,若内心的精神不够强大,没有充沛的心理能量,则很容易被社会的噪音所干扰,不能保持内在的和谐和美感的个人成了社会的应声虫,缺少主见和定力,屈从于外力的生命也不是我们内心所向往和追求的。 那么,如何平衡内在力与外在社会力之间的关系呢?弗洛姆提出了两种方法:一是“ 爱”,二是“工作”。虽然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提议,但我觉得这两种方法是较有价值的。“爱”意味着对他人的自发的肯定,是以自我保留为基础,而使自己与他人合为一体。而“工作”则强调一种能动性的联结状态,这种状态使个体从被动屈从的地位转为积极主动。积极的自由在于总体的、完整的人格的自发活动,即是自我的自由活动。这种灵命的发展是由内而外自觉性驱策的, 我们应当去正视生命固有的软弱,而不是去回避。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软弱就将全部的人格都让渡给权威,独立的人格是要具备的。然而,生命的健康成长仅仅靠脆弱的生命本身是不够的,就像一个孤儿,完全独立生活是会夭折的。生命的成长需要食粮,这就需要外界给予扶持和顺应生命个性的引领(而不是完全不要引导),权威的作用不是压抑个体的发展,而是启发、帮助个体拥有独立的生命,所以感恩之心也是人性的一个主题。社会组织和宗教思想基本不再是专制的“虐待狂”,而是个人生命发展的助推器。 因此,独立的人格成为了平衡的关键点。坚定而挺立的人格如何形成?这更是一个心性的锻炼培养过程,明心见性之“明”即是一个内心修炼的过程。东方哲学综合逻辑所讲究的“悟”的过程即是一个拂尘的过程。因此,国学经典一是以修身为本,远离浮躁,从中国智慧和形象思维中得到一个大写的“人”字将有助于我们建构一个执中守正的人格。在这个自主性人格的架构之下,是一个得到涤荡澄清的内心。 由本心则自然生发美感,这种强大的美感甚至具有一种向外渗透性。于是,外物不能以主动的姿态搅扰我们的内心,以内心的美感为支撑,我们向外渗透的美感促使我们怀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这时我们便能凭着充沛而坚实的内在力在社会外力中披荆斩棘,使现实世界向理想无限趋近,这便是 个体生命平安喜乐向社会“大我”的提升过程 。 作者:冯川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TheGreateDebate.com网站发表了一篇关于性选择的文章
热度 1 lcguang 2010-12-11 07:14
摘要:雄孔雀和雄鸭为什么长成那样? 达尔文说是因为雌鸭的审美趣味选择的结果。但是这趣味怎么来的? 达尔文说这难以解释。 华莱士说, 你这样解释就是在适者生存原理之外增加一条原理--按美选择原理。 这不行。雄鸭那样还是因为对生存有利。 可是旁观者说了: 有利在哪?我们都看不出来。 费希尔说:孔雀羽毛是追求大尾巴形成的泡沫(就像当初年轻人喜欢大喇叭裤)。 《蚂蚁和孔雀》鼓吹的是费希尔的解释, 也没啥创建, 现在作者成权威了。 可是众人还是不解,那鸭子脑袋, 鸳鸯尾巴又是因为什么?没有必然性? 都是偶然的? 我的发现: 原来是因为需求关系选择了孔雀和鸭子的趣味--有这种趣味,孔雀寻求浆果, 鸭子寻求螺蛳的动力更足。后来, 雌孔雀对浆果形状的审美趣味, 鸭子对螺蛳形状的趣味。。。选择了雄性的外表。 就这么简单!看看下面图片, 你能找到更简单的解释? 发表文章: http://www.thegreatdebate.org.uk/ESexualSeln.html 最然只是网络杂志, 但是我相信它会被传到权威们那里去。 我的性选择理论被广泛接受, 只是迟早的问题。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39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活中发现的广告词
hjf306 2010-7-13 18:14
平时看杂志或闲逛时,经常会特别留意各类商品的广告词。总觉得广告词很能体现语言的美感,无论是汉语或者英语,都极具语言形、音、义之美。简洁明了、短短数语便能彰显品牌特色,打动人心。一般而言,品牌做得越大,所用的广告词越简约。以下是一些自认为不错的广告,贴于博客与各位博友分享,若有新的发现定会不断更新,敬请关注。 雷克萨斯 各显英姿,统领风潮,驾驭多面人生 立刻唤醒另一个自己,享受不一样的人生美景!当置身于雷克萨斯硬顶敞篷轿跑车 IS300C 中,顶篷开启的刹那间,你已被倾慕的目光包围;而当你驾驭雷克萨斯豪华轿跑车 IS300 激情驰骋,可尽情穿梭于都市的动感光影。更有 LEXUSG-BOOK 雷克萨斯智能副驾为你护航,体验尊崇、便捷的驾驭感受。人生每一面,皆有雷克萨斯与你同赏美景。 JEEP 征服心版图 群山阅尽,桀骜之心仍激荡。于浩瀚心境,征寻无尽版图。四驱鼻祖 Jeep 全系原装进口车型,以各具特色 4*4 系统引领同侪,与我一道力拓心版图,寻找中国的越野圣地 Rubicon 之路,探寻圣地奇景,亲历非比寻常。征服之乐,存乎我心。 美的空调 看得见的创新科技,让空调状态一目了然 海尔空调 风随人动,自动调温 SONY 数码相机 自信展现你的影像世界 瑞士 MIDO (美度)表 REflectingonTime 飞亚达手表 光阴巨制,微妙玄通 TCL 互联网电视 无论文艺片还是喜剧片,两个人一起看就是爱情片 桃花源别墅 桃源深处,一墅一生 舒阔天地,封疆内心 桃源有境,大爱弥珍 奥迪 重要的不是它变强了,而是你要变得更强了 在所向披靡之时仍能自我进化,这是强者才有的基因。新奥迪 Q7 深谙进化之道,再次升级憾世而出:纵向镀铬的一体式进气格栅,于不动声色之中气吞山河; LED 日间行车灯、转向灯及尾灯,配合新款双氙气大灯,处处投射远见未来的气魄;第三代 MMI 多媒体交互系统、全新升级空调座椅及 BQ 音响系统等内部豪华配备,更可轻松坐拥无上尊享。 此外,性能卓越的全新 3.0TDIquattro 清洁柴油发动机车型亦领驾登场,恭候遴选。在此盛邀莅临一汽 - 大众奥迪特许经销商处,领略更多强者气势,更可品鉴奥迪百年的非同凡想。 水井坊 中国高尚生活元素 深蕴传统,彰显时尚,尊崇如出一境,气韵一脉相承。融会高尚之美,品味和谐心境。 PARKER 讲述你我的故事 站在世纪之巅,尽览辉煌一刻。红日初升,城门巍峨 优雅的朱红笔身,衬托出独具东方神韵的金色笔冠; 18K 金笔尖融合了刚毅的五角星与柔美的祥云。派克笔世纪系列限量版将伟大的历史时刻,化为一段永恒的回忆。 香水城别墅 用 一碗汤 的距离保温亲情 想的到每周给她打电话, 想不到她会用整个下午等电话; 偶尔吃地道的家乡菜,却怎么也尝不出熟悉的亲情味; 妈妈,我爱你 有些话,年龄越大越难讲出口。 有些事,做再多,不在身边还是做不到。 用 1+1 的空间凝聚友情 童年时,和伙伴的距离是橡皮筋的长; 大学里,和挚友的距离是上下铺的高; 工作了,和同事的距离是玻璃板的厚; 成长的围墙阻碍了友情的生长,惟有在香水城, 1+1 和居别墅 中全部找回。 大益茶 嫡出勐海古生茶园 高山品质专业成就 历经时光洗练 唯此国饮典范 方可匹配共和国华诞献礼 三年岁月打磨 三年自然醇化 缔造臻品普洱的灵性与韵味 盛世华章中 以茶之名共祝国运昌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现者的苦难
lcguang 2009-5-14 02:15
我的更多发现, 参看 http://survivor99.com/lcg
个人分类: 杂谈|44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让美感成为科研创新的激励力量
shareworld 2008-11-11 13:32
这是一幅很美丽,很个性的图片,它属于分形数学的研究范围。现在,分形数学已经在数学和艺术的边缘,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数学和美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是一幅分形数学经典图片,局部和整体完全相似,展现出惊心动魄的美丽。浏览更多,请点击: 数学分形图片 ) 实际上,当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只要肯用心发现,就一定能够感受到那公式背后无声无息的大美。公式的推理充满了思辨之美,公式的结论充满了简洁之美,而公式对于整体的归纳和统一,更是一种震撼心灵的美丽。科学家A.Renyi曾经说过:数学是有用的,如果谁想理解自然并利用它的能量,那他甚至不能离开数学。不但如此,数学还是有趣的和美丽的,是令人兴奋的,是一项美妙的人类思想探险活动。我想数学的美不是一件辅助的、附带的事,它是数学的一个基本特征。真理永远是美的,而美的东西也总是真的。杨振宁也经常在他的演讲中提到科学的美,不遗余力地赞扬。 不仅仅是在数学中,在任何一门科学中,都充满了美。我们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将美作为我们科研创新的内在动力呢? 爱因斯坦根据科学创造的动机把所有的科学家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人是从纯粹的功利目的出发,把科学作为一种获取生活报酬的手段;第二种类型的人则是把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娱乐,因为科学能够给他们某种超乎常人智力之上的快感,他们通过这种娱乐来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与雄心壮志的满足;而第三种类型的人则既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消遣,他们之所以要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科学事业完全是出于一种不可遏制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别无其它的动机。 我认为,美感就是将科研人员从第二种类型向第三种类型转变的有力工具。 美感甚至可以直接带来创新的灵感,指导科研成果的发现。美感运用在抽象的理论分析中,可以指导我们做出大胆的预测和估计,从而建立起敏感的科研直觉;美感应用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上,可以指导我们建设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成果;美感应用在日常的科研生活中,可以使我们始终保持一颗生动活泼的心灵,永远热爱生活,热爱科研,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 相信在美感的激励之下,能够成材的科研人员,必定是大家。 上一篇: 【分享】至纯至美 数学分形图片 下一篇: 研究生多收 1 元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691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