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定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脑残的英文定义
andyco 2010-5-9 19:54
脑残: Your brain hastwo parts: one is left, the other is right. Your left brain has nothing right. Your right brain has nothing left. So.........
个人分类: 科普杂谈|619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的科学真的落后吗?——兼谈科学的定义
sheep021 2010-5-8 23:22
中国的科学是否落后,关键看怎样定义 科学 。 遗憾的是,科学似乎没有一个严格而统一的定义。 所谓的分科研究的学问算是科学的狭义概念。而且是初级阶段的科学,请问客观世界分科吗?宇宙分科吗?如果你头疼,去医院看病时就知道分科是多么混蛋的一件事情了你可能已经看完所有科的医生了,所有的检查都做了,还没找到病因,你又被医生推到第一个科室了。 有人说科学是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看看科学发展史就知道了。昨天的正确认识,今天就可能被推翻。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记录:科学是对现实世界规律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既然是个过程,就说明眼前的认识未必是 正确认识了。 中国《辞海》定义科学为: 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这个定义够狭义了,难道 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非得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吗?换个方式就不行吗? 英国科学史家贝尔纳称: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贵的成果。 这种说法包括的范围甚广,人类所有的优秀认识成果均被科学一网打尽。 所以,广义来说,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局部或整体表现出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认识。 而且这种知识体系的表达方式不是唯一的,所谓的西方现代科学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之一,而且他还是个半成品,还在积累之中,所以,现代科学总是证伪。像是盲人瞎马一样,摸索前进,永远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是个什么样子。 按照这一广义的定义,科学是伴随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人类发展史即是科学发展史。人类社会对自然或宇宙的一切认识成果,均可归为科学的表现形式之一,如中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学、气象学、地震学、医药学,生命学,当然,科学不是真理,科学始终离不开错误,也是不断发展的。 如此说来,中国的科学还落后吗? 我不认为中国科学落后,目前技术目前落后倒是真的(曾经领先过,将来肯定继续领先)。 但 科学 与 技术是两回事。 更多中国古代科学,可参见《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茅以升同志为本书做序: 初版序言   茅以升 正当全国人民努力奋斗,争取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赶超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时候,出版这本介绍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书,是否会有不急之务的感想或疑问呢?水有源,树有根,科学技术也有继承发展的问题.毛泽东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列宁也说: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因此,这本书的出版,正是为了鉴古知今,来加强我们当前为了宏伟目标而奋斗的信心.从这本书的内容来看,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时期处于世界上的前列,有过惊人的辉煌历史,只是在近二三百年,才开始走下坡路.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所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科学技术的成就,并非纸上谈兵,而应该是确实无疑地表现在活生生的各种事实上.如果一项科学创见或技术发明不能最终反应到人民生活上来推动历史前进,那就不能算是成就.这本书所介绍的成就,都可以在我国历史上得到验证,都可以算是当之无愧的成就.   首先,几千年来,我国除短暂时期外,政治上始终统一,尽管民族众多而末分裂成欧洲那样;更不像罗马帝国或蒙古帝国,只是盛极一时,以后就衰亡下去.我们中国和它们不同.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四千年,屹立于大地,而且日益繁荣昌盛.主要原因之一,正如本书的内容所体现的,就是由于我们有自己的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国国土并非最大,但是人口最多.这不能说只是由于地理条件如气候,土地,资源等比较优越的缘故,因为有同样优越条件的国家,人口都比我国少得多.这应当主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的农业和医药科学的成就.当然,其他文化和经济方面也有重大影响.   在国内人口增长的同时,海外华侨人数也很多,到今天已有三四千万人,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在东南亚一带,在当地作出多方面的贡献.他们依靠祖国的文化,形成团结的力量,这文化里就有科学技术,是华人立足海外的一种凭借.   说到华侨,不由地想到两千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影响.汉代张骞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通往中亚,西亚各国;唐代鉴真和尚去日本;明代郑和下西洋.不少的探险先驱,都带去了祖国的科学技术.当然,这也同时开辟了我国吸收外国文化的途径.   从十七世纪耶稣传教会传教士来到北京以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输入我国.到了清代末期,封建统治者崇洋媚外,五四运动后又有人提倡全盘欧化论,结果西方的科学技术就逐渐占领了我国的文化阵地.直到解放以后,由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才逐步恢复到它应有的地位.因而全国各地都特别重视出土文物的发掘,整理,研究,展览等工作,并对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桥梁,古迹等贯彻执行由国家重点保护的方针.从大量的古代文物中,可以验证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我国悠久文化所起的重大作用.   建国不久,1950年,我中央人民政府就颁布法令,规定古迹,珍贵文物图书和稀有生物保护办法,并且颁发古文化遗址的调查发掘暂行办法.二十八年来,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非常惊人,使我们对我国各民族的文化遗产有了广泛和深切的认识,特别是对古代科学技术,能亲眼看到它成就的伟大.比如: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文帝年间的古墓里有非常完整的男尸一具,外形和内脏的保存都胜过长沙马王堆汉墓里的女尸;陕西岐山扶风交界处发掘出西周大型建筑遗迹;陕西咸阳发掘出秦始皇时代宫殿遗址;广州市发掘出秦汉造船工场遗址;等等.数不胜数的两千年前的遗物中,哪一项里没有科学技术的贡献呢!   当然,从这许多文物和遗址中,首先接触到的是当时手工艺的水平,在某些方面,两千年前劳动人民的技巧,竟可以同今天的技巧相比.手工艺表现的物质上的成品,必定牵涉到各种材料的生产和利用,如铜铁,玉石,木材等等.在材料的制成和使用中,结构和装配等等里面就都有技术,有属于冶金工程的,有属于采矿工程,土木工程的,甚至还有化学工程.我国两千年前就有了这样的技术,这是很可以引为自豪的.至于科学水平,这是表现在技术上的,技术之所以成功,必定暗含科学道理,这就证明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已经掌握了自然界里物质运动的一些规律.   在秦汉以后的文化高潮推动下,我国的科学技术逐步发展,如本书中所介绍.更可贵的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如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学,医学,药物学等等,有的成就 超过西方一千年,如祖冲之的圆周率;以及气象学,地震学方面,也处于世界的最前列.至于技术,对人类的贡献就更多了.如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等都是我们祖先发明的.在各种工程上的成就更是数不胜数.所有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都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勤劳勇敢,机智奋斗的结果.我国人民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富于创造性,不但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艺方面,也表现在科学技术方面.   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几千年来并未得到充分发展,特别表现在科学技术上,否则成就 一定会更加伟大.也因为这个缘故,古代科学技术上有过特殊贡献的学者,技师和劳动人民,大都是没没无闻的.然而名虽不传,他们的功绩是不朽的.他们的辛勤成果,犹能重见于今日.   现在看来,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否都已经陈旧,不值一顾了呢?如果把今天的新科学,新技术好好分析一下,往往可以看到旧科学旧技术的痕迹,因为新的总是从旧的发展而来的.从整体看来,当然已经面目全非,但是从它组成的部分或零件来深究,穷源探本,往往能看出它的脉络所在.即使是从西方传来的东西,也会发现有的部分原来是从我们传过去的旧东西里继承来的.从实践来的旧技术,有的形成传统,到今天还有它一定的价值,所以还能古为今用.最突出的例子,河北省赵州桥可以算一个.它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的敞肩拱技术,今天桥梁工程上还在广泛应用,并且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新型的双曲拱.由此可见,在科学技术上,优良传统是很宝贵的.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领先的.在科学技术的竞赛场上,我国是得过锦标的.我国有过这样的历史,在今天的同一竞赛场上,对世界的先进水平,我们是能够赶上并且超过的.我们不但有信心,而且有能力.这本书就是有力的鉴证.   1978年一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74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endnote的几个概念
fatmoon599 2010-4-12 09:30
① Library(*.enl/*.enlx)另:*.enw、*.ris可以直接导入导入endnote,不需要选择过滤器) 个人图书馆、文献库、书目文献数据库(Bibliography) 存储和管理文献数据的Endnote文件 ② Filter (*.enf) 过滤器将格式不统一的文献数据形成统一的endnote格式文献 ③ Style (*.ens) 文献输出格式、期刊编排格式,出现于word写作区、文献显示区和输出区 用于将统一的endnote格式文献输出为具有特定格式的文献 ④Connection file (*.enz) 链接文件用于在线检索时链接网络数据库的文件 ⑤ Term list (*.txt) 术语列表文献库内某一字段的所有词汇集合,在文献添加时自动产生,包括author、keyword、journal。其中journal也可以由endnote自带的term list文件直接导入 ⑥ Template (*.dot) 期刊投稿模板自动产生期刊所要求的投稿格式 ⑦ Group Custom group 一般组,需要自己添加 Smart group 智能组,通过检索策略定义,自动添加 Unfiled group 一般组外的文献,可以自由选择智能组文献是否在内,自动添加
个人分类: endnote问题|7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时间定义’的讨论
热度 1 chenfap 2010-3-8 07:17
关于时间定义的讨论 2009年10月13日我发表过一篇博文,题为《再谈尺缩和钟慢的物理根源 (什么叫物理根源?(二))》(id=262084)。昨日 余晓辉在这篇博文的评论栏中对有关时间的定义问题,提出了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我同他进行了一些讨论。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和看法。但我觉得他提出的一些问题可供大家讨论;由于上述博文已发表近5个月,再去看的人很少,为便于让广大网友发表看法,征得 余晓辉同意,特把我同他的讨论按先后顺序贴为此篇博文。欢迎大家参加讨论。 为搞好讨论,谨提出三项要求如下: 一、 本次讨论只限于物理学的范围之内。因时间概念在日常生活和哲学等处也常遇到,为不至于扯得太远,故要限定讨论的范围。 二、 讨论物理问题时,如同踢足球一样,是要遵守一些规则的,这就是要按照一些公认的物理概念、物理量定义、物理规律来进行讨论。允许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但要说明其根据和旧的错在那里?不能泛泛其谈。 三、 这是学术讨论,重在说理!要求文明的态度和语言,不容许骂人、和人身攻击。 如严重违反上述三项要求,本博主将行使删去之权。 余晓辉 ip:61.152.251. : 学物理的都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东西!没有看见哪个物理学家给时间下过准确的定义!所以要用数学来阐述物理概念的时间是根本错误的。老爱连时间是什么、怎么定义都没搞懂,就得出时间变换这样荒谬的东西!数学不能随心所欲地修改受限制的物理条件和物理参量!时间是受限制的物理条件和参量! 博主回复:维基百科认为定义是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人们对时间基本属性的认识随着科学的进展不断有所改变,难以给时间下出准确的定义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物理学在各个阶段,都曾对时间的特性作过一些假定和提出过一些测量时间的方法。这是研究物理所允许的,不能看成是随心所欲地修改受限制的物理条件和物理参量。 余晓辉 ip:222.73.190. : 没有给出时间的准确定义,是不可能了解此参量受到什么限制的!时间的定义是完全可以给出的,只不过被人忽略了而已!时间是一个表征系统某一属性的参量,而参照系只是动力学状态的参量,这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参量,不具有相关性!如果认为参照系变换而影响时间,则这两个参量是不独立的,即可以从一个参量导出另一个参量。这显然是违背基本物理现象的,因为在很多物理系统中不需要动力学参量! 博主回复:时间是一个表征系统某一属性的参量,这样定义时间有问题! 1、它没有说明时间的基本属性。例如,同样也可说能量是一个表征系统某一属性的参量;那么,时间与能量有何区别呢? 2、所谓参量,是指其数值能确定一个系统的特征或行为的一组物理性质中的任何一个性质(见维基百科),参量只用来表明一个物理系统的某一性质。而时间是宇宙的基本特征,是独立于一个物理系统的客观存在。把时间只看成参量,太小看了时间的含义。 余晓辉 ip:61.152.251.: 我并没有给出时间的定义,并不是没法给出!而是在讨论此问题时不需要给出!只要确定参量的独立性就可以讨论此问题。时间、空间、动量、能量等都是人为主观选择的表征系统属性的参量。要表征一个系统性质,可能要选择许多参量。认为时间是属于宇宙的,显然对人类认识行为缺少思考。总之,从参量的独立性判断,狭义相对论认为的时间、质量等随参照系变化的结论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些独立参量是不能相互改变的!独立参量只能由系统开放改变,只能由其他系统的相同参量改变!导致狭义相对论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混淆了数学和物理之间的关系!数学参量是可以任意转换的,而物理参量是要受限制的! 博主回复:你先说没有给出时间的准确定义,是不可能了解此参量受到什么限制的!现在又说在讨论此问题时不需要给出!只要确定参量的独立性就可以讨论此问题。岂不前后矛盾??希望你把时间的定义写出来!!又这篇博文已发表近5个月,再看的人很少,只两人在讨论,没有意思,建议把这些讨论贴为一篇博文,让广大网友发表看法,好吗? 余晓辉 ip:61.152.251.: 我非常赞同先生将此讨论再发贴,以便更多的人讨论!由于对物理概念的定义各不相同,也是需要认真讨论的。当然我的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6368 次阅读|9 个评论
什么是哲学
热度 2 lixm 2010-2-4 15:14
什么是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心得) 什么是哲学?哲学家安东尼昆顿在为《现代思想词典》撰写哲学词条这样感慨: 这是一个若用一个简单界说加以定义就不可能没有争议的术语 。也许因为哲学是一个不可能没有争议的术语,《不列颠百科全书》干脆不设这个条目,只是在西方哲学史条目之下设了哲学的本质这样一个子目。它说: 在各种各样的界说中,很难判定是否能找到某种共同的因素或为哲学找到某种中心含义,以它作为一种普遍的、全面的定义 。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的确可以给哲学许多的定义。 中国哲学家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 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 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 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 这样的学问叫做哲学。 毛泽东 说: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 认识论 。 德国浪漫派诗人 诺瓦利斯 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 寻找精神家园 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 黑格尔在《小逻辑》认为: 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中国高中教科书上给出的哲学定义:从哲学自身的知识构成和研究重点出发,可以将哲学定义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部分 。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是世界观和 方 法论 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 社会科学 。 哲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上的一切普遍规律的科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普遍规律的科学,就是通过研究自然界、人类认识、人类种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人类种族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切普遍适用的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科学。研究规律是手段,为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目的。人类怎样认识世界,就会怎样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哲学,归根结底就是研究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 哲学是人类对世界终极意义的认识和界定,它在认识和界定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哲学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包含了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是研究范畴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 古希腊哲学家通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 1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2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3 )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可见,哲学包括 世界观 、 认识论 和 实践论 ( 方法论 )三个部分。 Philosophia (哲学)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 术语 。 希腊语 Philosophia 是由 philos 和 sophia 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 philein 是动词,指爱和追求, sophia 指 智慧 。 Philosophia (哲学)按其本义而言,乃是指爱智慧、追求智慧、追求真理。   最早使用 philosophia (爱智慧)和 philosophos (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戈拉斯。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德在《论无生物》中记载,当毕达戈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 philosophia (爱智慧)的词语,并且把他自己称作 philosophos (爱智者)。毕达戈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 猎手 ,而 philosophos (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他明确地把爱智者归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联系在了一起。追求真理的人,也就是追求智慧的人。 十九世纪末,日本学者西周将希腊文 philosophia 译成汉文 哲学 。 黄遵宪 又将哲学一词转介到中国。中国清代以前的文化典籍中并无哲学一词,只有 哲 这个词, 哲 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 明智 、 明理 、 明道 , 明 是动词,明智、明理、明道是动词 明 的使动用法,明智、明理或明道是使被遮蔽的智、理和道显明出来的意思,与 philosophia (爱智慧、追求智慧、追求本真)的语义相贴近。 学 有系统化、理论化的含义。哲与学两个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语使用,具有使被遮蔽的理和道以系统化、理论化的形式显明出来的含意。 综上所述,我对哲学的理解是:哲学有两个定义。一个是哲学的原义,从形式上对哲学定义;另一个是现代的哲学定义,从哲学的本质、内容、目标方面加以定义。 哲学的原义:人类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反思,抽象更高层次道理所表现出的智慧的辩证,即哲学。哲学的素材是知识,哲学的工作方式是反思,反思的形式是抽象,抽象的要义是道理;道理是单方向的,是科学;道理可正反两个方向辩证,即道理是辩证的,就是哲学了。辩证的智慧越高,哲理越强。 科学、哲学、宗教是意识形态的三种状态,是并列关系。哲学夹在科学与宗教之间,有接近科学的哲学,也有接信宗教的哲学;事实上科学与哲学、哲学与宗教之间没有明确分界线。一般说来,科学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自然知识,哲学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智慧知识,宗教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虚幻知识。 为了说明哲学是什么?举例如下: 例 1 :鸡是从鸡蛋孵出的是知识,不是哲学。鸡蛋是母鸡生的也是知识,不是哲学。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论证,是哲学。 例 2 :意识是知识, 物质也是知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论证,是哲学。意识第一、物质第二的论证,也是哲学。 例 3 :牛顿三大定律是从大量知识抽象出来的物质世界的道理。如何应用它,是科学。如何(辩证)对待它,就是哲学。 哲学的第二个定义,是现代的哲学定义。现代的哲学脱离了初始为哲学而哲学状态,把哲学演变为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指导意义的一门学问。 (有待继续,暂时告一段落)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330.htm
个人分类: 业余遐想|6633 次阅读|2 个评论
超短的“幸福”定義
LEOLAND 2009-12-30 13:13
曲津華 幸福即感受。 (有感於微博日盛,咱也來一個,五個字) 2009-12-30
个人分类: 闲读偶得|2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王铮先生感情交流 on《毛泽东当然是北大校友》
baijiab 2009-12-27 00:21
与 王铮 先生感情交流 __on 《 毛泽东当然是北大校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475 讨论问题须遵循标准(定义),否则争论不休,毫无结果。 校友 的英译 alumnus 。按 Wikipedia 大全定义:校友是中学、大专、大学的毕业生或正式学生。( An alumnus (pl. alumni)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is a graduate (JC) or former student of a school, college, or university. ) 按这一国际通用的定义,毛泽东不算北大校友。 如果按任意感情定义,比如我的定义: 与该校最有关联的人 ,毛泽东则是天经地义的、当然的 北大校友 。理由如此: 毛泽东 曾说北大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 北大曾在毛泽东年轻的心灵中留下了妖魔王八的历史阴影。于是, 1957 年在这里他发动了反右斗争。深觉当时校长江隆基反右不力,将其发配兰州大学。再调干将陆平扩大反右指标。然而,在他心灵中妖魔王八的历史阴影依旧, 1965 年再次在北大支持聂元梓发起文革。他对北大付出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个人分类: 人文历史|1115 次阅读|5 个评论
老师,绝对温度有负的吗?
wangxh 2009-11-29 17:40
生:老师,绝对温度有负的吗?(却生生地) 师:没有!看看绝对温度的定义。(理直气壮地) 生:是的,看了。但是被定义之后,温度就成了物体凉热程度的度量热的温度高,冷的温度低。虽然按照温度的定义,绝对零度达不到,但是作为一个可测物理量,感觉不仅有零度,而且可能出现负值,只是现在手段不具备没有实现罢了。(逐渐理直气壮地) 师:如果绝对温度有零或负值,理想气体的体积在降温过程中就会出现零或负值,你认为也可能吗?(逐渐心里没底似的) 生:老师,您说,是不是可以重新定义理想气体呢?另外,熵不是利用可逆过程定义的吗?但是定义之后,成为一个状态函数,在非可逆过程中也存在的呀!绝对温度也是一个状态函数,为什么定义之后不能脱离定义而独立存在呢?(理直气壮地) 师:别跟我提熵,纯粹给我添堵!(语气挺硬,好像完全心里没底啦!)
个人分类: 科研|6638 次阅读|4 个评论
最基本概念的循环论证
zhulin 2009-11-20 12:54
最基本的概念是无法说清自身的,非得用其它有关概念来说明,但是这些有关概念是建立在该最基本概念上的,其结果必然是逻辑上的循环论证。这同牛顿关于力和质量的定义所作的循环论证一样,但这不妨碍牛顿第二定律是人类发现的最伟大的定律之一。惯性系问题也是如此, 牛顿、马赫、爱因斯坦等直到如今所有的人也都没搞明白 。或许还有波粒二像性等。其实想一想哥德尔定理或《易经》可能就明白了,霍金正是到后来由于领悟了哥德尔定理的深刻思想,才终于知道自己哪有问题,并公开宣称该放弃什么了,体现了一个科学家的高贵品质。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通过不断更改定义而辩护
tian2009 2009-11-4 08:30
我们很多人的对科学的辩护,是通过不断的修改定义而进行的。 比如你说,科学的负面效应,他会说:这不是科学干的,是技术。 比如我以食品加碘为例,论证科学依据不可靠,他会说,那个不算科学依据,因为没有经过严格证实。 他们是一群游移的靶子,永远扛着靶子躲避你的子弹。 无论你的子弹打在何处,他们都说,没打中尽管,靶子上早已百孔千疮。 他们的心中都有神圣的信念, 好的归科学,坏的归魔鬼。
个人分类: 逝者如斯|380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关于正确的描述和科学的描述(了解一下科学的特点)
iSci 2009-9-21 03:46
一些鸟会飞和所有的鸟会飞这两种说法,前一种很正确却非科学的,后一种我们知道是不正确的却比较接近科学地描述。 前一种,我们无法证伪,一些这个词很含糊,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且更要紧的是,我们无法通过一些鸟会飞这个论述来进行逻辑推理预测未知! 而后一种,所有这个词明确了论述的适用范围,可以指导我们去证伪这个论述,只要我们发现某种鸟(比如企鹅)不会飞,这个论述就不正确,我们就需要对所有这个描述适用范围的前提进行修正,比如说简单的变成除了企鹅以外的所有鸟。而使用这种描述的好处是,由于适用范围的明确性,我们可以凭此论述进行推论 在上面的例子中,比较科学的论述并不是正确的论述,反倒非科学的论述是正确的,但非科学的论述是无助于预言未知的。 来自、西西河社区的、不爱吱声: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413294
个人分类: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4388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与伪科学,定义与争论
chrujun 2009-9-4 21:19
对于中医是不是伪科学,近年来引起了很大争论。本人也无意中卷入。科学和伪科学这两个词都是来自西方。由于很多人对科学和伪科学有不同理解,导致各执一词。最近特意看了一下维基百科英文版,将有关科学和伪科学的定义和相关的一些争议摘译了一部分。其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到中医。 维基百科认为中医是原始科学,不是伪科学 。 摘译内容如下: 科学的定义 广义上的科学指任何系统的知识体系或者指能够预测结果的规定性实践。 狭义上的科学指基于科学方法获取知识的系统,以及通过科学方法获取的有组织的知识体系。 伪科学的定义 伪科学指声称符合科学、看来像科学,但实际上与科学方法不符合、缺乏证据或合法性、或缺乏科学特征的方法、信仰与实践。 科学与伪科学的争议 尽管科学哲学家和各领域的科学家一直争论了一个多世纪,并且在科学方法的基本原理上取得了某些一致,但科学与伪科学的边界一直存在争议,并且难于通过分析确定。 在历史上, 大陆漂移说、宇宙哲学和球型闪电等等观点长期被认为是伪科学 。 原始科学,如针灸、中医等文化的、传统的和古老的实践,它们与现代科学原理不符合,但不是伪科学,因为它们的提出者没有要求这些实践与今天的科学方法的标准相符合 。 参考链接: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ie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Pseudoscience 如翻译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哲学与科学|6945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实验室对云计算的定义
libing 2009-8-15 21:45
一 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一个提供便捷的通过互联网访问一个可定制的IT资源共享池能力的按使用量付费模式(IT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服务),这些资源能够快速部署,并只需要很少的管理工作或很少的与服务供应商的交互。云计算提高了可用性,由五个主要特点,三个交付模式 ,和四个部署模式组成。 二 主要特点 按需自助服务。消费者可以单方面部署资源,如服务器和网络存储,资源时按需部署而不需要服务供应商进行人工交互。 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 并可以通过标准方式访问,以通过瘦客户端或富客户端推广使(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等。 独立于地点的资源池。供应商的资源被池化,以便以多用户租用模式被所有客户使用,同时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可根据客户需求动态分配和重新分配。客户一般无法控制或知道资源的确切位置。这些资源包括存储、处理器、内存、网络带宽和虚拟机器。 快速伸缩。资源可以迅速和弹性地部署,以便快速扩展和快速释放。对客户来说,可以获取的资源看起来似乎是无限的,并且可在任何时间购买任何数量的资源。 按使用付费。对资源的收费是基于计量的一次一付,或基于广告的收费模式,以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比如计量存储,带宽和计算资源的消耗,按月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收费。在一个组织内的云可以在部门之间计算费用,但不一定使用时机货币。 注:云计算软件通过着重于无国界、低耦合、模块化和语义互操作性的面向服务来充分利用云计算模式的优势。 三 交付模式 云计算软件即服务。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服务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各种客户端设备上通过瘦客户端界面访问,比如浏览器。消费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的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单个应用程序的功能,可能的例外就是需要设置一些有限的客户可定制的配置设置。 云计算平台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是将客户用供应商提供的开发语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Net)创建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客户不需要管理或控制的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但消费者能控制部署的应用程序,也可能控制应用的托管环境配置。 云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是出租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消费者不管理或控制的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储存、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选择网络组件(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 四 部署模式 私有云。云基础设施是被一个单一的组织拥有或租用,该基础设施完全该组织管理。 社区云。基础设施被一些组织共享,并为一个有共同关注点的社区服务(例如,任务,安全要求,政策和遵守的考虑)。 公共云。基础设施是被一个销售云计算服务的组织所拥有,该组织将云计算服务销售给一般大众或广泛的工业群体。 混合云。基础设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云(私有,社区或公共)组成,每种云仍然保持独立,但用标准的或专有的技术将它们组合起来,具有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例如,可以用来处理突发负载)。 每个部署模型实例有两种类型:内部或外部。内部云存在于组织的网络安全边界之内,外部云存在于网络安全边界之外。 原文: Peter Mell and Tim Grance --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aboratory Note 1: Cloud computing is still an evolving paradigm. Its definitions, use cases, underlying technologies, issues, risks, and benefits will be refined in a spirited debate by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These definitions,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will evolve and change over time. Note 2: The cloud computing industry represents a large ecosystem of many models, vendors, and market niches. This definition attempts to encompass all of the various cloud approaches.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is a pay-per-use model for enabling available, convenient, on-demand network access to a shared pool of configurable computing resources (e.g., networks, servers, storage, applications, services) that can be rapidly provisioned and released with minimal management effort or service provider interaction. This cloud model promotes availability and is comprised of five key characteristics, three delivery models, and four deployment models. Key Characteristics: On-demand self-service. A consumer can unilaterally provision computing capabilities, such as server time and network storage, as needed without requiring human interaction with each services provider. Ubiquitous network access. Capabilities are available over the network and accessed through standard mechanisms that promote use by heterogeneous thin or thick client platforms (e.g., mobile phones, laptops, and PDAs). Location independent resource pooling. The providers computing resources are pooled to serve all consumers using a multi-tenant model,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and virtual resources dynamically assigned and reassigned according to consumer demand. The customer generally has no control or knowledge over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provided resources. Examples of resources include storage, processing, memory, network bandwidth, and virtual machines. Rapid elasticity. Capabilities can be rapidly and elastically provisioned to quickly scale up and rapidly released to quickly scale down. To the consumer, the capabilities available for rent often appear to be infinite and can be purchased in any quantity at any time. Pay per use. Capabilities are charged using a metered, fee-for-service, or advertising based billing model to promote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use. Examples are measuring the storage, bandwidth, and computing resources consumed and charging for the number of active user accounts per month. Cloud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accrue cost between business units and may or may not use actual currency. Note: Cloud software takes full advantage of the cloud paradigm by being service oriented with a focus on statelessness, low coupling, modularity, and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Delivery Models: Cloud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The capability provided to the consumer is to use the providers applications running on a cloud infrastructure and accessible from various client devices through a thin client interface such as a Web browser (e.g., web-based email). The consumer does not manage or control the underlying cloud infrastructure, network, servers, operating systems, storage, or even individual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with the possible exception of limited user-specific 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 settings. Cloud 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 The capability provided to the consumer is to deploy onto the cloud infrastructure consumer-created applications using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tools supported by the provider (e.g., java, python, .Net). The consumer does not manage or control the underlying cloud infrastructure, network, servers, operating systems, or storage, but the consumer has control over the deployed applications and possibly application hosting environment configurations. Cloud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The capability provided to the consumer is to rent processing, storage, networks, and other fundamental computing resources where the consumer is able to deploy and run arbitrary software, which can include operat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The consumer does not manage or control the underlying cloud infrastructure but has control over operating systems, storage, deployed applications, and possibly select networking components (e.g., firewalls, load balancers). Deployment Models: Private cloud. The cloud infrastructure is owned or leased by a single organization and is operated solely for that organization. Community cloud. The cloud infrastructure is shared by several organizations and supports a specific community that has shared concerns (e.g., mission, security requirements, policy, and compliance considerations). Public cloud. The cloud infrastructure is owned by an organization selling cloud services to the general public or to a large industry group. Hybrid cloud. The cloud infrastructure is a composition of two or more clouds (internal, community, or public) that remain unique entities but are bound together by standardized or proprietary technology that enables data and application portability (e.g., cloud bursting). Each deployment model instance has one of two types: internal or external. Internal clouds reside within an organiz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erimeter and external clouds reside outside the same perimeter.
个人分类: 云与服务|68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傻帮讲座(2):您知道自己是谁吗? (增补版)
热度 9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09-4-25 03:40
傻帮讲座(2) 。。。 您知道自己是谁吗 ? ... ( 哲学--- 定义、赋值与属于 ) (物理---质量、能量与时空) 【 1 】序曲: . 早几年,成龙拍了个电影,叫“ WHO I AM ?”。。。是讲一个人如果失去记忆,是否就失去了他自己?难道一个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他脑袋里的那些记忆吗?就算全世界其他人都记得他是谁,如果他自己不记得自己是谁, 又有什么用呢? . 就象另一部电影“满汉全席”里的那个高手,如果不能唤起他自己的记忆,他所谓“天下第一”的手艺能发挥出来吗? 突然又想起一件事。。。就是最近得奥斯卡奖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面的那两个童男童女。他们在美国好莱坞得到了极大的荣耀和刺激,如第三只眼顿开...可惜,“万事浮云过太虚”,他们最后还是回到了该回的贫民窟...... . 他们刚回去时,情绪十分亢奋,也必然是原来社区伙伴的英雄! 于是,第一天,他们开讲美国的高楼大厦,讲好莱坞的镁光闪烁,讲五星级宾馆中自助餐的山珍海味。。。小伙伴们个个如听天书、满脸羡慕。。。 于是,第二天,他们又讲美国的高楼大厦,讲好莱坞的镁光闪烁,讲五星级宾馆中自助餐的山珍海味。。。小伙伴们个个满脸羡慕、心生嫉妒。。。 . 于是,第三天,他们还讲美国的高楼大厦,讲好莱坞的镁光闪烁,讲五星级宾馆中自助餐的山珍海味。。。小伙伴们个个心生嫉妒、大彻大悟! . 你牛你的!关我屁事? ... 于是大家一致同意这两个人“疯了”。。。不跟他们玩了! . 于是这两个小孩郁闷了也孤独了,甚至失去了他们那些没有任何经历的伙伴们一样曾经有过的天真和快乐!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正想入非非、陷入极大的迷茫和困惑之中。。。 那个女孩总不脱下人家送她的那身漂亮的连衣裙 ... 那个男孩则老在孤独地仰望星空 . 【 2 】抛砖: . 因为科学网开通了几个圈圈,二傻有机会将一些旧文重新展现在阳光之下。比如说: “ 科学中的 “ 鬼 ” --- 无穷小和无穷大问题 ” 被“ 物理圈”重新推荐(谢谢伯乐的啦!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 推荐来作甚?作“抛砖引玉”之用也! 于是,招来了个科学网上二傻最佩服的吴老(吴中详)老先生。他搞过两弹,弄过激光,退休后又鼓捣出一套“时空可变多线矢理论”,还特别喜欢抨击科学网对“求真”的那个什麽...实在是厉害! 尤其高兴的是!吴老对“ 1/3 ”也感兴趣,更讨论得十分认真! 在关于 “ 科学中的 “ 鬼 ” --- 无穷小和无穷大问题 ” 文章的讨论中, . 吴老首先说: . 、无穷循环小数 0.33333…… 并不 =1/3 ;而只是极限趋于 1/3 。 . 二傻问: . 、您说 : 无穷循环小数 0.33333…… 并不 =1/3 ;而只是极限趋于 1/3 ,那我反问 : 1/3 = 0.33333…… ( 无穷循环小数 ) 否 ? . 吴老又说: . 、你反问 : 1/3 = 0.33333…… ( 无穷循环小数 ) 否 ? . " 时空主人 " 答曰 : 只有 " 无穷循环 " 的小数 0.33333…… 才趋于 1/3! 它 , 实际上 , 并不 =1/3 ! . --- 区分 " 趋于 " 与 " 等于 ", 应是捉住你所感到的 " 鬼 " 的关键所在 ! . 您明白吴老在说什么吗 ? . 我也不是十分明白!但是,二傻知道他想说什么。。。 . 为了达成共识,二傻 转发了一个 " 过客 " 的具体例子和俺的回复,想请他再批评: . 、 " 过客 " 说 --- 我可以证明 1/3 不等于 1/6*2 ,证明如下 : 1/3=0.3~~~3( 如果有最后一个数 , 则最后一个数字是 3) 1/6*2=0.16~~6*2=0.3~~~2 ( 注 : 如果有最后一个数 , 则最后一个数字应该是 2) " 过客 " 的问题是 --- 问题难道出在分数与小数的转化 ? 、对 " 过客 " 的问题,二傻窃以为: . (1) 分数是定义 “ 良好 ” 的,具有明确的几何背景和意义; ( 2) 小数则是算术的... . 人们一直相信 “ 算术 ” 可以覆盖 “ 几何 ”... . 但是,在几何中有严格定义的 1/3 ,在算术中却无法严格定义! . ... 再有(天狼星秘密),关于代数运算规则 , 如分配率: A*(B+C)=A*B + A*C, 您知道为何是这样的吗?您能证明它吗? 二傻研究过 “3 态布尔代数 ” ,目前进展缓慢,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不满足以上分配率! 答案是: . 地球人的代数运算规则,全部都是建立在平面欧式几何的基础上的! . 请设想:( 边长为 A 和 B+C 的长方形的面积 ),是否等于( 边长为 A 和 B 的长方形的面积 ) + ( 边长为 A 和 C 的长方形的面积 )? . 再设想: 如果在曲面上呢?以上等式还成立吗? . 、吴老继续讨论如下: 必须弄清 : “ 循环小数 ” 只是趋近于而非等于相应的 “ 分数 ” ! 你所说 “ 过客 " 所证明的,实际上只是: 有限位小数 0.16~~~6 (后面没有了) *2 不等于有限位小数 0.3~~~3 (后面没有了),并不是证明了 1/6*2, 不等于 1/3 ! . 因为: . 1/6 应只是 0.16~~~6 (后面还有无穷位 6 )趋近于而非等于, 1/3 应只是 0.3~~~3 (后面还有无穷位 3 )趋近于而非等于, . 所以: . 0.16~~~6 (还有无穷位 6 ) *2 只是趋近于而非等于 0.3~~~3 (后面还有无穷位 3 )! . 于是: . 0.16~~~6 (后面没有了) *2 当然不等于 0.3~~~3 (后面没有了)! 但是, 1/6*2 却是等于 1/3 的! 这也正表明: 不能把 “ 趋近于 ” 混同为: “ 等于 ” ! 不能把 “ 分数 ” 混同为: “ 循环小数 ” ! 在此 “ 分数 ” 和 “ 循环小数 ” 的定义都是确切无疑的,严格的, 只是必须弄清: “ 循环小数 ” 只是 趋近于 而非 等于 相应的 “ 分数 ” ! 。。。 【3】引玉: . 鉴于吴老的最后这句地球人的名言已经"趋近于"天狼星水平,惊动了俺师傅!俺师傅特让俺再透露点天狼星秘密如下 : 首先,只有象吴老这样 " 追根寻底 " 的人,才有可能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东,才能搞原子弹(和 " 电子弹 ")! 其次 , 所谓等号 "=", 其实只是个符号 ... 其真实意义,地球人被数学 科学误导了很久很久 ... 在数学中 , 我们习惯地以为等号意味着起两边的东东是一模一样的 ! 如 "A=B", 意味着 A 和 B 是一模一样的 ... 可以随便代换的 ... 问题是 : . 如果是一模一样的东东,为何要用两个符号来表示 ? . 而实质是 : 之所以要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它们是定义在不同的系统中 ! A 只在 A 系统中有定义, B 只在 B 系统中有定义 ! “等号”的目的和意义是人为地让两个系统发生关系 ... 是一种 " 定义 " 或 " 赋值 "! 学过计算机程序的人 , 比较明白什么是 " 赋值 "... (俺又想起了鬼王!) " A=B " 意味着 " 我让 A 的值等于 B "... 并不是意味着 A 和 B 是一模一样的东东 ! 于是 , 我们该明白 : . 当我们说 : "1/3 = 0.33333..." 时 , 我们是在作一种 " 赋值 "! 其 1/3 只在几何中有定义 , 而 0.33333... 只在算术中有定义 . . 当我们说: "我是个基督徒"时, 我们是在作一种"属于"! 其"我"只在生活中有定义, 而"基督徒"只在圣经中有定义...... 问题是 : 这种 " 定义 " 或 " 赋值 "或"属于" 无法 100% 准确 ! . 原因是: 一个"准确"的定义必须建立在“全系统的全现象集合”之上 ... 如果 A 在 A 系统是定义"准确"的 , 说明 A 在 A 系统中全面有效 ! 如果 B 在 B 系统是定义"准确"的 , 说明 B 在 B 系统中全面有效 ! 而如果 A 系统和 B 系统并不全同 ( 否则就没有必要存在两个系统了 ), 则显然 : 对 A 系统全面有效的定义,在 B 系统中必然是定义不准确的 ! 于是 , " 定义 " 或 " 赋值 "或"属于" 所带来的矛盾是必然的 ! 可怕的是 : 人们已经完全忽视了这种必然的矛盾 ... 在黑白之间 , 晕乎乎地飞呀 , 飞呀 ... 忘了自己曾经是 A, 后来被 " 定义 " 或 " 赋值 "或"属于" B... 然后以为自己就是 B, 继续晕乎乎地飞呀 , 飞呀 .. 飞在花丛中啊! 但内心里,总隐隐约约感觉到 A 的影子。。。于是 , 更晕了 ! " 我 " 是谁 ??? 我的衣服 , 我的房子 ...... 身外之物 --- 可以不要 ! 我还是我 . 我的手臂 , 我的大腿 ...... 神外之物 --- 身残志坚 ! 我还是我 . 我的师傅 , 我的知识 ...... 生外之物 --- 智慧犹在 ! 我还是我 . 我的智慧 , 我的思想 ...... 灵外之物 --- 可以改变 ! 我还是我 . 我的灵魂 , 我的生命 ...... 零外之物 --- 可以归零 !!! 问题是: "我"到底在哪?! 。。。 【后记】物理圈主 ISING 大侠批评本文太过意识流,不知是在讲数学、哲学还是宗教?好像其中更是没有任何物理?怎么也敢自我推荐到物理圈? . 哈哈! 其实真正的思考是不能分为是哲学还是科学还是宗教的 。。。但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出现在物理圈圈中,二傻决定增补以下三点,以表示哲学思考对科学研究、特别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性: . { 附注一 } :先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 “质量”。 . 几乎所有的物理理论都离不开“质量”这个名词!但各种理论在使用“质量”这个“名词”时,往往代表完全不同的“概念 / 内涵” ------ 牛顿运动学理论中的“质量”是表示与加速度之难易程度有关的性质(亦称“惯性质量”);牛顿万有引力理论中的“质量”则是与物体间相互吸引程度有关的性质(亦称“引力质量”)。两者的内涵完全不同!事实上是属于两个不同理论体系中的定义。 但由于采用了同一个名词,人们很容易认为这两个概念是一回事,并误以为或者干脆相信“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固有的内秉性质,它既可以引起“惯性”,又可产生“引力”。在牛顿时代,“质量”这个名词其实有着“内秉质量”的内涵! 后来,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其实也是一种“运动学”理论)出现。在狭义相对论中,我们只能定义“惯性质量”,而“惯性质量”是可以因为观察者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的!这就直接颠覆了“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固有的内秉性质 ”的信念!我们最多只能定义一个物体的“静止质量”(即相对静止的观察者所观察到的“惯性质量”)。 再后来,为了在狭义相对论的时空框架中建立与牛顿万有引力理论类似的动力学理论,爱因斯坦首先必须定义一个东东,它能产生引力效应。由于“内秉质量”概念已经被他自己的狭义相对论颠覆,爱因斯坦无法使用“内秉质量”作为万有引力的源泉。而用“静止质量”作为万有引力的源泉显然十分荒唐 --- 因为它直接违背了其相对性原理的哲学理念!。。。没办法,爱因斯坦还得引进“广义相对性假说”(即:无论观察者是谁,其观察到的“惯性质量”其实就可以定义为其“引力质量”)。。。很明显,这是爱因斯坦对牛顿“内秉质量”的回归,只是要将“内秉”这个字眼去掉!(因为“内秉”是属于上帝的,而“广义相对性”是属于观察者的!) . 多么复杂!最后爱因斯坦自己都不能在这些乱七八糟的关于“质量”定义的“怪圈”中说服自己,最后总算用“时空弯曲”这个崭新的概念才躲开了其理论中涉及到“质量”这个名词时无穷多的陷阱! ( 当然 , 也带来了无穷新问题 ... 哈哈 !) . 敢问,目前我们的科学研究中有多少人在用“质量”这个名词?大家在用这个名词的时候,是否在不自觉地或故意地混淆其中各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内涵? . 特别是,在量子力学中,质量又意味着什麽? . { 附注二 } :再 举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 “能量”。 所谓 " 能量 " 实际上没有先验的脱离具体理论的 " 一般定义 "... 对吧 ? --- 您能给出 " 能量 " 的一般定义吗 ? --- 又 有谁知道 " 能量守恒 " 的确切含义吗 ? (1). 最早牛顿时代大家知道的是 " 动能 + 势能 " 守恒(其实是时空平移不变假设的结果) ; (2). 后来出现 " 热能 ", 于是出现 " 动能 + 势能 + 热能 " 守恒 ; --- 谁知道所谓 " 热能 " 是什么东东 ? --- 所谓 " 热能 " 其实是微观分子的运动 " 动能 ", 它可以来自化学能 , 核能 ... ---" 热能 " 本身是个唯象的定义 , 而非本质的能量形式 ! ---" 化学能 " 也是非本质的 , 它只是 " 电磁能 " 的表现形式之一 ! (3). 于是 , 干脆说 :" 动能 + 势能 + 电磁能 + 核能 " 守恒 ,OK? ---" 核能 " 还是非底层的说法 ! 正确的说法应该建立在四大相互作用上来说 : 强力 , 弱力 , 电磁力 , 万有引力 . --- 于是应该说 : " 强场能 + 弱场能 + 电磁场能 + 引力场能 " 守恒 ? (4). 按相对论质能方程 , 还有一个 " 内秉质量能 " 呢 ! --- 于是应该说 :" 强场能 + 弱场能 + 电磁场能 + 引力场能 + 内秉质量能 + 动能 " 守恒 ? (5). 如果还有其他额外维 , 将其它宇宙膜的能量传过来 , 还应该加上 " 额外宇宙能 "... --- 于是要说 :" 强场能 + 弱场能 + 电磁场能 + 引力场能 + 内秉质量能 + 动能 + 额外宇宙能 " 守恒 !!! 明白了吗 ? 无论您发现任何新的能量形式 , 就把它加到上述加法系列 , 反正 " 总能量一定是守恒的 "! 为何 ? 因为 " 能量必须守恒 "!!! 哇塞 ! 到底是上帝来了, 还是无赖来了 ? . 其实,以上的分析还可以这麽来理解: (1). 所谓 " 能量 " 实际上没有先验的脱离具体理论的 " 一般定义 "... 对吧 ? --- 您能给出 " 能量 " 的一般定义吗 ? (2). 如果 " 能量 " 没有一般性定义 , 如何敢说存在一般性的 " 能量守恒定律 "? --- 这点还真象 " 上帝是万能的 " 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论述句 ... 不如不说 ! (3). 一个误导许多人多年的东东其实是 " 哈密顿量 / 拉氏量 " 的理论体系 . --- 在经典牛顿力学中 , 哈氏量确实是 " 牛顿能量 " 的体现 , 而且由于哈密顿理论体系将时间放到 H 之外了 ( 所谓保守系统 ), 所以总有 " 牛顿能量守恒 " 的结果 . 后来 , 事实上 , 许多人已经不管 " 能量 " 本身是什么了 , 将所有的理论都建立在哈密顿体系中 ( 各种不同物理模型其实就是去构造各种不同类型的哈氏量 )... 所谓 " 体系的能量 " 就是该哈氏量所代表的意义 . 牛顿力学如此 ! 量子力学亦如此 ! 场论还是如此 ! --- 总是一边是时间 , 另一边是哈氏量 ... 如果只允许这样的理论框架 , 则确实可以说 " 能量守恒 "( 其中 " 能量 " 就定义为哈氏量的值 )... 但是 , 所有的动力学体系都是 " 哈密顿体系 " 所能描述的吗 ? 答案当然为否 !( 所谓 HELMHOLTZ 条件 ) 于是问题是 : --- 对于那些不能用 " 哈密顿体系 " 描述的动力系统 , 其 " 能量 " 概念还存在吗 ? 刘全慧 大侠对以上问题的回复是: . 在物理上,基本相互作用中,就有能量的隐忧:引力场的能量没有一个物理学界都认可的完美定义。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左边是几何,右边是物资。几何场中有能量,岂非怪哉 ? 如何得到一个普适的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哈密顿力学形式,也是个问题。丘成桐有个正能量定理,研究场论的朋友告诉我,条件很苛刻,是完美的数学珍品,物理学们一般束之高阁。 但是,假设引力的问题解决了,还是有问题 : 1 ,还有其它的基本相互作用类型吗 ? 2, 微小的不可观测的能量不守恒是存在的:例如微观中的虚过程和宇观中的物质创生 ( 例如说: 1 个氢原子 /( 世纪 * 立方米 )) , ...... 。 ANYWAY, 我觉得是物理来了 ! 当年的 Beta 衰变 , " 能量守恒定律 " 眼看要垮台, Pauli 大哥说有个看不见的东西把能量带走了。 于是天地间澄明如洗 . 可见,我们对能量的形式及其载体还知之甚少啊。 暗能量暗物质,现在就是一个难缠的问题。 为什么要找那个看不见的东西 ??? 郭汉英 先生反过来问: 也许我们要再次反思一下时空? . . . { 附注三 } :最后 举一个最重要的例子 --- “波粒二象性”。 光是什麽? 是几率波、是电磁波、是光子? 粒子是什麽?是粒子、是物质波、是几率波? 问题是: 光子是粒子吗?电磁波是物质波吗?物质波是几率波乎? 学过几天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总以为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了! 可惜,费恩曼大侠一再提醒我们: 谁认为自己明白了量子力学,说明谁还没有真正懂量子力学! 。。。。。。。。。。。。 (由于许多具体的探索还涉及到科学网上赵国求、甘永超、朱林及刘晓东、李卫、杨正瓴、贾湘平、李亚辉、想而兄弟、小苹果等大侠们的多年思考,二傻不想过早泄露天狼星的秘密,嘿嘿!。。。) . . .
个人分类: 傻帮讲座|15929 次阅读|58 个评论
关于科普的定义问题
yangwenzhi 2009-2-14 18:43
目前,科普还没有一个共识性的概念和定义,对于科普的内涵、结构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一致。目前科普定义有教育定义论、传播定义论、科学学定义论、词义定义论、法律定义论等几个不同的流派。他们的观点几乎完全不同,蕴含的科普理论基础和学科发展方向也有很大的不同。 1.教育学定义论 这种流派对科普的定义倚重于教育学,如《科普创作概论》对科普定义为:“科普就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广泛地转播到社会的有关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用以提高学识,增长才干,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它是现代社会中某些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认识过程的概括,是人们改造世界,造福社会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这种定义基于教育学原理的科普,实际上把科普定义为公众科学教育。虽然它没有把科普的传授主体(科技工作者)表明,但把公众视为一般的学生,定义在教与学、知识上游与下游、成熟知识传承的关系之上,是以教者为主导的科普。主要强调科学技术的传承,而忽视科普活动中公众的探索和创新,以及学习者的知识迁移和构建。 2.传播学定义论 这种流派对科普的定义倚重于传播学,强调科普过程中传播的重要性。如《科技传播学引论》认为“科普活动是一种促进科技传播的行为,它的受传者是广大公众,它的传播内容有三个层次,包括科学知识和适用技术,科学方法和过程,科学思想和观念。科普活动要通过大众传播,从而达到提高公众科技素养的效果。”吴国盛教授等在《从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中明确提出,建议用科学传播取代科学普及的观点;强调科学传播可使科学普及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的过程;科学传播是科学和人文交互融合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建设活动。这种定义基于传播学原理,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之上,依靠大众传媒进行科普的理念,突出科普以受众为中心,传播者与受众的平等互动。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建立在现代印刷、电子出版、影视声像、网络、多媒体等基础之上的科普传播手段,具有传播距离远、传播速度快、知识信息容量大、保真性强、可信度高、中间环节少等特点,可以充分满足科普大众化、公平性、平等性、低成本、高效益、自然风险小等要求,因而大众媒体已成为公众获得科技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大。 3.科学学定义论 这种流派对科普的定义倚重于科学学,《基层科普干部简明读本》认为“科普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基于科学学原理的科普,它把科普认定为是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产生于科学活动向社会延伸的阶段之内,产生于科学的理论和成果向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力转化的过程之中,是整个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活动两翼中的一翼。它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把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4.法律定义论 这种流派对科普的定义主要法律适应性角度。2002年6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二条定义为:“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这实际从法律的适应性角度,把科普规定为国家和社会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5.借用定义论 这种流派对科普的定义主要借用了国外公众理解科学运动、STS等多种理念,认为科普就是科学家与普通公众之间的相互交流过程。一方面科学家要以平等的姿态与普通公众一起探讨解决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公众理解科学,另一方面科学家也要理解公众,科学已不仅仅是科学家的科学,而是全社会的科学,全社会的事业,公众具有参与政府对科技发展及政策的决策权。 6.词义定义论 这种流派对科普的定义是基于科普的词义,认为科普就是科学技术的普惠。也有人认为,科普词义本身就不准,应采用科技传播或公众理解科学的名词更为合适。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4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分控释肥料和缓释肥料的意义
小林 2009-2-10 22:29
在我国复合肥料研究初期阶段,处于复合肥料制造技术和设备水平有限的年代,我国的复合肥料实际上是把几种单质肥料粉碎、混合后重新造粒的肥料。后来习惯上称之为复混肥料,并一直沿用至今。但是目前我国的复合肥料制造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因此市场上肥料营销界早已经把混合肥料和配成肥料(即复合肥料)区分对待,因为后者的质量和效果明显优于前者。如果仍然笼统的称之为复混肥料,那么的确不利于复合肥料的发展。 同样的道理,在 控释肥 料研究领域,至今控释肥料的概念与缓释肥料的概念也被混沌的称之为缓控释肥料。其实在控释肥料研究初期阶段,特别是在控释技术尚不完善的时期,将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合二为一不无优点,其优点在于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控释肥料研究队伍,普遍提高控释肥料的研究水平, 另一方面能够早日推动我国的缓释肥料、控释肥料产业化。但是当我国的控释肥料研究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有必要将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 两个内涵截然不同的肥料区分对待。这不仅仅是因为缓释和控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释放机理,而且如果仍然把缓释和控释混为一谈,那么不但难于深化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且难于将各自的制造技术有针对性的用于生产实践,并体现其各自的实用价值。例如缓释尿素的造价低,只要改造尿素的生产线并添加缓释剂等就能实现大批量缓释尿素工业生产,其优点是能够在较低的成本下实现大田作物施用长效氮,但是不宜于景观园林、花卉施用;而控释尿素或控释(复合)肥(树脂包膜尿素或包膜复合肥)则是在尿素或复合肥的表面均匀的喷涂树脂,并形成一定厚度包膜层的尿素或复合肥,其造价比较高,不宜单独施用于大田作物,但是却是景观园林、花卉的最佳选择。如果硬把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混为一谈,那么实际是自己给自己找了许多麻烦,单就肥效期( Longevity )评价标准而言,很难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51 次阅读|1 个评论
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liufeng 2008-12-21 13:22
作者:刘锋 《互联网进化论〉第二版电子书下载 互联网无疑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名词,但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好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一些概念如万维网也经常和互联网混淆。 1969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进行数据交换和通讯。这是历史记载中人类首次正式建成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由此也宣告了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 在接下来的近40年里,互联网高速蓬勃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成为当今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最新统计,互联网在美国的普及率已经达到82%,0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总数量也首次超过美国,以约2.44亿人的规模,成为世界第一大互联网用户国。 全球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互联网定义, 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FNC: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通过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 1.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2.通过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 3.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4..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在计算机科学中,计算机网络是由七层结构组成的统一体,从底层到高层分别是:1 物理层----- 2 数据链路层------ 3 网络层----- 4 传输层------ 5 会话层------- 6 表示层----- 7 应用层 万维网 亦作WWW、W3,英文Web或World Wide WeB,万维网常被当成互联网的同义词,但从技术角度看万维网只是互联网上的一组应用的统称。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万维网主要是指BBS及其功能衍生产物的统称。 这些定义各有特点,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互联网的要素和特征,但它们都忽视了一个对于互联网异常重要的因素人的作用。     图一 传统互联网模型图   互联网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它其产生的根源和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联网。通观互联网的架构和使用情况,我们认为互联网应该是由 物理网络 、 计算机节点 、 使用计算机节点的人 和在 网络,计算机节点,人之间储存和流动的数据 等四个要素组成。 互联网=网络+计算机节点+互联网用户+网络数据 计算机节点=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终端设备+其他 终端设备=台式机+移动计算机(笔记本)+无线设备(手机等)+其他 网络数据=网络协议传输数据+网络应用程序传输数据+计算机节点存储的数据+互联网用户大脑中的数据 图二 新互联网模型图 更多关于互联网进化的讨论欢迎访问 互联网进化学术讨论网站http://www.intevl.com
个人分类: 互联网进化论|4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的定义
lyh0688 2008-11-17 12:34
也许真得不对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86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传播学”照镜子
seeryaochao 2008-10-27 21:48
给传播学照镜子 传播学是什么?这可能是每一位刚踏入这块土地的人首先想知道的。而我不能直接告诉你,因为它太善于隐藏了,但我可以为它照照镜子,给你一个它的镜像。 我们是传播的动物;传播渗透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它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我们的感觉和我们的信息渠道。 传播的特点决定了传播学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它具有任何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性,我们可以说,传播学像是一门十字路口上的学科,有很多学科予以穿插,但没有停留下来。这种定义用的镜子便是其他学科。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这里强调的是人类传播而非其他物的传播,这就提示 我们传播还有它的乏概念,但却不是传播学要研究的对象。这是我们用人类传播活动这个镜子为它下的定义。 传播学是通过理论来理解和把握象征符号和符号系统的生产、处理和效果,以便解释与这些生产、处理和效果相关联的现象。这些现象本身从社会在经济意义上的再生产和象征意义上的再生产转向全球化运动。这里的镜子是符号 传播活动是依靠各种媒介才得以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传播学也是研究各种媒介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如何扮演的。媒介是镜子 传播的主体是人,载体是媒介,那内容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信息,当然麦氏认为载体和内容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说传播学也是研究信息流动过程的。信息是镜子 ...... 我们在为它下定义时,其实就是在为它找个合适的镜子。什么样的镜子由你决定。
个人分类: 传播传播学|3354 次阅读|1 个评论
重力场是力还是场?
jlpemail 2008-9-2 13:10
曾华霖教授和万天丰 在 2 004 年 10 月出版的《地学前缘》发布论文《重力场定义的澄清》中建议: 重力场的定义如下 : 地球内部及其附近空间一点处存在的重力作用 , 或单位质量受到的重力。重力场是一个力或力场 , 重力场的测量应当是在重力场存在的空间 ( 即场域 ) 中 , 而不是在重力场中进行。 第一句,简言之:重力场就是重力。那末,场哪里去了? 第二句,简言之:重力场的测量不是在重力场中进行。(重力场存在的空间 ( 即场域 ) 不属于 重力场吗?假如重力场和场域都看成集合的话,它们是什么关系?无非是包含(包括相等)、不包含的关系,重力场和场域谁包含或者不包含谁呢?) 笔者糊涂了。 曾教授认为:重力场定义为重力或重力作用存在的空间 , 重力效应可以测量的空间 , 即 : 力或重力存在的空间。是说不通的,这令人赞同。提出的建议,我觉得还是没说通,那么该如何定义重力场呢?恐怕还得从场的定义开始。场的定义明确了,力场、重力场,地球重力场的定义都好办。
个人分类: 时空与重力场|741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