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华侨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DDAP10大会报告
bhwangustc 2019-4-29 14:37
由 esther 发布 报告题目 Titl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mplex Networks — Application of Renormalization Group Method Speaker: Binghong Wang 报告人: 汪秉宏 视频播放器 00:00 27:25 学术视频 科普视频 科研程序 科学杂谈 科研笔记 问答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搜索: 本文已被浏览了103次 喜欢 3 由 esther 发布 报告人: 汪秉宏 Speaker: Binghong Wang 报告题目 Titl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mplex Networks — Application of Renormalization Group Method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ffiliatio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视频播放器 Nov.1th – 6th, 2018 分类: 第十届亚太动力学大会 发表评论 名称 * 电子邮件 * 网站 在想些什么? 搜索: 搜索… 视频列表| Video list 姚宏 (清华大学): Universal Properties of Many-Body 倪朝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康复一 鹿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lisfranc损伤 刘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桡神经损伤病例 刘奇航 (南方科技大学): Doping effects of quantum m 学术视频 科普视频 科研程序 科学杂谈 科研笔记 问答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宿州新材云计算服务有限公司 0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1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大的杜鹃花
zywsict 2017-4-8 08:12
个人分类: 图片博文|2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问题哲学研究中心欢迎英才加盟
马雷 2017-1-15 15:08
华侨大学问题哲学研究中心2017年招收科学哲学、数学哲学方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具体信息见华侨大学研究生院网站),随时招聘科学哲学、数学哲学方向博士后。在职和脱产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5岁。在职博士后可以在原单位领取薪酬,华大补贴2万元科研启动费;脱产博士后年薪8万;师资博士后年薪12-15万,出站符合副教授任职条件可以留校。参选博士后不受原专业限制,理工类博士照样欢迎。一旦入选博士后,即成为问题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或专职研究员。有意者可致信:lma@hqu.edu.cn
个人分类: 问题哲学研究中心|3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7年复杂网络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华侨大学,厦门)合影
热度 1 bhwangustc 2017-1-10 22:56
2017 年复杂网络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 Photos 2017年1月5日
个人分类: 网络科学论坛|460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7年复杂网络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华侨大学)通知
热度 1 bhwangustc 2016-12-28 01:29
2017 年复杂网络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华侨大学,厦门) 2017年1月4-7日 第二轮通知 为了加强复杂网络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华侨大学拟于 2017 年 1 月 4 日至 7 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举办“ 2017 年复杂网络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围绕多层网络和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建模等主题,探讨复杂网络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的最新进展。本会议不收取注册费,住宿和交通费用自理。 一、会议主题(不限于) 复杂(多层)网络的建模、结构与功能分析; 复杂(多层)网络的同步、传播和控制; 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建模与分析 ; 复杂多个体系统的控制和稳定性; 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动力网络等; 复杂网络及相关的统计物理问题; 二、组织机构 会议主席:吕金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郑志刚(华侨大学) 会议顾问:陆君安(武汉大学) 组委会成员: 李继彬(华侨大学)夏永辉(华侨大学)虞文武(东南大学)吴晓群(武汉大学) 周 进(武汉大学)汤龙坤(华侨大学)汪东树(华侨大学)庄锦森(华侨大学) 组委会秘书: 汤龙坤( 13959802958 , tomlk@hqu.edu.cn ),汪东树( 18259288056 , wds-03@163.com ) 三、会议举办单位 华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华侨大学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四、会议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 2017 年 1 月 4 日至 7 日, 4 日报到, 5-6 日报告, 6 日下午泉州校区参观考察,在泉州晚餐,晚餐后回厦门, 7 日自由活动 ; 会议地点: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 研讨会日程表 一、 1 月 5 日(周四)上午 (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 G203 报告厅) 时间 主持人 报告人 题目 8:00-8:40 开幕式(领导致辞及合影) 8:40-9:10 陆君安 汪小帆 ( 上海交通大学) 社会网络分析的几个不同视角 9:10-9:40 靳祯 (山西大学) 网络结构与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 9:40-10:10 史定华 (上海大学) 自然数同余网络的可控性 10:10-10:30 茶歇 10:30-11:00 汪小帆 胡進錕(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mplexnetworks 11:00-11:30 虞文武 (东南大学) 复杂网络抗干扰协同控制 11:30-12:00 吴晓群 (武汉大学) Synchronizability of multi-layer networks 12:00-14:30 午餐(紫荆第二餐厅二楼)、午休 二、 1 月 5 日(周四)下午第 1 分组 (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 G203 报告厅) 时间 主持人 报告人 题目 2:30-2:50 占萌 刘维清 (江西理工大学) 耦合振子系统的减振控制研究 2:50-3:10 吴金闪 (北京师范大学) 多层网络上的node2vec 3:10-3:30 和望利 (华东理工大学) Synchronization and Pinning Control in Multiplex Networks 3:30-3:50 虞文武 孙文 (长江大学) Cooperation behavior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mismatched parameters 3:50-4:10 陈飞 (厦门大学) The Composite Laplacian Quadratics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ulti-Agent Systems 4:10-4:30 茶歇 4:30-4:50 周进 刘小洋 (江苏师范大学) Further results on finite-time consensus of second-orde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out velocity measurements 4:50-5:10 汤龙坤 (华侨大学) Master stability functions for multiplex networks 5:10-5:30 丰建文 霍良安 (上海理工大学) Effect of individual behavior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awareness and disease spreading in multiplex networks 5:30-5:50 韦相(武汉大学) 关联网络协作传播建模研究 1 月 5 日(周四)下午第 2 分组 (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 G201 报告厅) 时间 主持人 报告人 题目 2:30-2:50 靳祯 赵洪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无线传感网络恶意软件传播分析与控制 2:50-3:10 刘建国 (上海财经大学) 在线社会网络用户的行为建模与分析 3:10-3:30 张子柯 (杭州师范大学) Coupling dynamics of information diffusion and epidemics spreading on social networks 3:30-3:50 刘建国 胡延庆 (中山大学) Critical Amount of Resource for Containing Catastrophic Epidemics 3:50-4:10 易鸣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调控网络的随机性研究 4:10-4:30 茶歇 4:30-4:50 池丽平 顾长贵 (上海理工大学) 增强生物节律的途径 4:50-5:10 邹为 (华中科技大学) Restoration of rhythmicity in diffusively coupled dynamical networks 5:10-5:30 姚成贵 周湘辉 (长江大学) Dynamic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stochastic neural networks driven by memory-noise 5:30-5:50 何志威 (绍兴文理学院) Algorithms for finding the singleton attractors and functional backbone networks of biological regulatory networks 6:20 晚宴(紫荆第二餐厅二楼) 三、 1 月 6 日(周五)上午 (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 G203 报告厅) 时间 主持人 报告人 题目 8:00-8:30 汪秉宏 陆君安 (武汉大学) 网络的牵制控制与节点重要性 8:30-9:00 占萌 (华中科技大学) 复杂电力网络的稳定性研究进展 9:00-9:30 郑志刚 林伟 (复旦大学) A framework for data-based detection of time delays in nonlinear and complex dynamical systems 9:30-10:00 关治洪 ( 华中科技大学) 基因调控网络的多吸引性分析及控制 10:00-10:20 茶歇 10:20-10:50 李继彬 汪秉宏 (中国科技大学) 对于复杂网络结构的重整化群方法探讨 10:50-11:20 卢文联 ( 复旦大学) Epidemics in Networks: Modeling, Dynamical Analysis and Control 11:20-11:50 吕琳媛 (杭州师范大学) 待定 11:50-12:00 闭幕式( 郑志刚、汤龙坤 ) 12:00-13:00 午餐(紫荆第二餐厅二楼) 四、 1 月 6 日(周五)下午: 前往泉州校区、闽台缘博物馆考察参观 , 晚餐后回厦门
个人分类: 网络科学论坛|5364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7年复杂网络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2017-01-04~07)
热度 1 zgzheng 2016-12-9 11:51
2017 年复杂网络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为了加强复杂网络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华侨大学拟于 2017 年 1 月 4 日至 7 日在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 举办“ 2017 年复杂网络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围绕多层网络和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建模等主题, 探讨复杂网络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的最新进展。 会议规模小(专家、代表 40 — 50 人),不收取注册费,住宿和交通费用自理 。 一、会议主题 会议主题包括(不限于) 复杂(多层)网络的建模、结构与功能分析; 复杂(多层)网络的同步、传播和控制; 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建模与分析 ; 复杂多个体系统的控制和稳定性; 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动力网络等; 复杂网络及相关的统计物理问题; 二、组织机构 会议主席: 吕金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郑志刚(华侨大学) 会议顾问: 陆君安(武汉大学) 组委会成员: 李继彬(华侨大学) 夏永辉(华侨大学) 虞文武(东南大学) 吴晓群(武汉大学) 周 进(武汉大学) 汤龙坤(华侨大学) 汪东树(华侨大学) 庄锦森(华侨大学) 组委会秘书: 汤龙坤( 13959802958 , tomlk@hqu.edu.cn ), 汪东树( 18259288056 , wds-03@163.com ) 三、会议举办单位 华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华侨大学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四、会议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 2017 年 1 月 4 日至 7 日, 4 日报到, 7 日自由活动; 会议地点: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 五、交通和住宿 住宿安排: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林广场学术交流中心(厦门校区内) 交通指南:从厦门北站乘坐 BRT 快速公交 10 分钟;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乘坐的士 20 分钟,乘坐 BRT 快速公交 30 分钟。 六、往年 1 月份气温: 平均高温: 18 ℃,平均低温10 ℃ 会议回执请下载,填好后发给组委会秘书: 研讨会回执.doc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6882 次阅读|2 个评论
调动时的心情
热度 2 马雷 2016-11-30 17:41
在东南大学工作了二十年,近日正式调往华侨大学。有两种心情:一是依依不舍,一是心驰神往。其中故事,一言难尽。 到华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问题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感谢华侨大学的大力支持!就 个人而言,能有机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当知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99 次阅读|3 个评论
CN域名杯博客征文大赛走进华侨大学
zhengwen2013 2013-12-31 14:24
2013年11月28日,CN域名杯“科研梦,从这里起步”博客征文大赛校园行来到了美丽的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依山面海,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在36摄氏度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左右。树木四季常青、气候湿润怡人,荣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100佳”和福建省“优雅校园”称号及“文明校园”称号。 我们在学校的中央食堂开始活动,我们的横幅更是挂于中央食堂广场的正上方。来来往往的同学们络绎不绝,有的还与工作人员热情的讨论起来。 CN域名杯“科研梦从这里起步”博客征文大赛火热报名中! 报名地址: http://zhengwen.sciencenet.cn/index.php?s=/Index/infield.html
个人分类: 征文大赛|2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收到了来自华侨大学的《中国旅游安全报告》蓝皮书第二册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3-10-12 17:11
   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都是国家侨办下属的学校,都很有特色。    华侨大学有一个旅游学院,几年前还成立了一个旅游安全研究基地,俺们也被聘去当了客座研究员。    这几年,华侨大学的这个旅游安全研究基地一直在做工作,这不,继去年出版了第一本《中国旅游安全报告2012》的蓝皮书之后,今年又出版了第二册。    目录分了三个部分,开始是2012-2013年的中国旅游安全形势分析与展望的总报告,随后则是专题报告(产业安全、事件安全、安全管理),最后一部分则是“区域报告”,对北京、福建、吉林、汶川、陕西、港澳、台湾、出境等旅游安全形势做了研究。    做“皮书”系列是件很费力的事情,一旦有了一个开始,就要继续下去,否则就算前功尽弃,所以,做“皮书”算是自己给自己下了个套,如果没有固定经费来源的话,则更难。    我们研究所也有做皮书的传统,比如《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就做了十多年了,也算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以前也曾经有过做“皮书”的计划,但是,由于自己还要完成《应急管理汇刊》和网站的维护,系列专著也只出了三本(我计划要出10本),所以,实在是没有精力在做皮书。
个人分类: 书论|31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华侨大学照片-2
热度 1 melius 2013-8-31 14:18
个人分类: [Photo album] 光与影|31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华侨大学照片
melius 2013-8-29 22:54
个人分类: [Photo album] 光与影|2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中国财政耗费在特权上
热度 1 x224179896 2012-12-18 20:35
三公经费2万亿,华生的详细解读。 我们在财政资源上面大量得用在特权方面的太多了,从办公楼到各种各样的楼堂馆所,到各种各样的培训中心、疗养中心,到给各种各样的人安排的休息、修养、出游、出巡的地方,这块耗费了我们财政资源相当大的部分    201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论坛上表示,我们在财政资源上面大量得用在特权方面的太多了,从办公楼到各种各样的楼堂馆所,到各种各样的培训中心、疗养中心,到给各种各样的人安排的休息、修养、出游、出巡的地方,这块耗费了我们财政资源相当大的部分。    以下为华生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    今天的题目是讲财税,昨天为了参加这个会,我专门看了一下网易关于年会的说明,还有我看把前几年的会议都附上去了。我有一个感觉,现在政府都开始不说空话、套话、假话、大话,开始扭转了,但是我看看我们年会上的话,财经界也基本上是空话、套话挺多。当然是不同形式的套话,那边的套话是从马列主义开始带一大堆,我们每年说的话,我看前几年的发言拿到今年也一样可以用。所以,因为今天下午的分组我不能参加了,答应人家到山里面去,虽然下雪了,但是答应人家的还是要去,我讲完了就走。    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媒体办的研讨会,很多话我都不太懂,比如网易年会的标题是“重返民富之路”,我昨天琢磨了半天,我没有懂这是什么意思。“重返民富之路”就意味着我们曾经有过民富的时代,最近没有了,原来民富过,现在不富了,所以要“重返民富之路”,但是就我活了几十年,我不记得以前有什么民富之路,所以不知道往哪重返。这几年如果公告的说,比如农民工,农民工前几年都是几百块钱工资,现在是几千块钱工资,由于劳动成本上升,一些企业家说生产成本太高了,所以很多移到东南亚了,所以一线的工人的工资是增加了。富人是不是变得比较穷了?也不是,前两天我看计量司的年度经济任务,大佬们赌一件事情,一赌都是拿一个亿赌,现在贫困县一年财政收入恐怕也不到一个亿,所以富人也很富。所以,我就是没有明白,我们今天讲“重返民富之路”是说的什么意思。    再回到这个分论坛,我首先给主人提个建议,叫做“深化财税分权”,这个我也没有太明白,财税分权这是政府的事情,政府研究财税分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经常开会,他也不请我们去,人家自己把这个问题该讨论的都讨论了,真是用不着咱们帮助他们操心。中国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比例关系,如果和起来国家比起来,比例也很正常,跟别人差不多,中央财政占的比例也不算高,转移支付的情况其他国家也存在,我在英国生活很多年,他的集成度比咱们还高,转移度更大,这个有没有问题?有问题,但是显然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问题。财政税收体制有没有问题?肯定问题,而且有大问题。可惜就像我们现在城市化的问题、收入分配的问题、证券市场的问题,我觉得媒体上讨论的基本上都不是讨论的真问题,基本上都是说一些空话、套话、大话,重复以前的一些形式上的话。    就我来看,我们先讲财政体制,中国的财政体制现在首要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我认为中国财政体制现在有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卖地财政问题,就是我们的财政收入其中相当大一块是非税收入,还不是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这么大,这个跟其他国家相比是不正常的。同时,我们这个非税收入非常主要的一块是靠倒卖土地来的,我们学的是香港的办法,香港的地本来就是官地,就是港府的地,我们这还不是自己的地,我们是收了农民的地倒卖,所以我们准确的说咱们不是土地财政,我们是“倒地财政”,这个“倒地财政”我觉得是财政体制要改革的第一件事情。明年要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没有这个毅力,有没有这个决心来动这个“倒地财政”,这是对新政府第一个最大的挑战。很可惜我们媒体,包括学界对这个问题说法也不一,起码没有把它作为首要问题。在我来看新一届政府改革能不能有突破,在经济上面能不能有突破,第一个试金石,第一个最重大的考验,就是对“倒地财政”采取什么态度。就目前来看,基本上卖地财政在新型城镇化的口号下还在继续蓬勃发展,我看媒体上也在推波助澜,媒体上基本上炒作的都是这一套。    原来我们倒卖土地的财政是和旧城市化配套的东西,新型城市化是不能搞这个的,这是我们帮助媒体都没有搞清楚的事情。那个东西就跟计划经济一样,计划经济是专门为那个时代配套的,现在这个时代倒卖土地的财政是不能给新型城市化配套的。因为新型城市化建设,我2006年就给领导提出了建议,我说新农村建设这个事情不是龙头,龙头是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型和旧型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现在基本没有讨论的问题,什么叫做新型城市化?原来那个旧在什么地方?这个新又新在何处?我觉得政府没有明白,我们媒体和学界有责任要把这个说清楚。我当时提新型城市化,最主要说的新型就是新在新要解决人口,先要解决户籍,旧城市化核心问题就是我们会讲到的土地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脱节,现在要搞新型城市化的核心就是要让你的土地为外来人口的落户服务。但是,我看了直到今天的所有的中央文件基本没有这个内容,基本上还是包括开发商怎么疯狂的拿地为了迎接新型城市化,我说那不是迎接新型城市化,那是迎接旧型城市化,因为新型城市化首要是解决人落户的问题,土地制度的改革怎么转过来,从过去为大楼、大广场服务、为开发商赚钱服务、为城中村和成交农村补偿服务,转到为城市化的主体,农民工主体、以及外地来移居的人口服务,这才是新型城市化。    财政体制要为新型城市化服务,我认为要打的第一个大仗就是改变倒卖土地的财政,但是现在我们在这方面可以说没有任何准备。如果没有这方面动作和准备,我觉得所谓的新型城市化最后必然还是旧城市化,还是少部分人获益的城市化,大多数人被排挤在外的城市化,就是我们今天的状态。所以,我认为财政体制要改革的核心,第一仗就是要动摇买卖土地的财政。动摇这个东西后面带出来一系列的问题,因为批评它是容易的,但是要替代它,问题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土地还在招拍挂,如果按照中央文件里面说的“严格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征地”,当然这个口号我认为也是不对的。假定按照这个口号去做,就不能招拍挂了,不能卖地了,卖地就结束了,但是现在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做任何准备。按照现在这条路走下去,因为这种招拍挂的模式必然会抬高城市土地价格,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开发商的暴富,中国财富榜上有那么多大开发上,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这个只有香港有,因为我们是从香港学来的拍地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把少数土地资源给少数大开发上,所以我们福布斯排行榜很多地产商在上面。所以一说新型城市化,地产股都上涨,我说这完了,这不是新型城市化,这是旧型城市化。所以我们的财政体制用什么来替代过去我们称之为土地财政的模式?土地如果不用拍卖的方式是用什么方式?现在又有新的建议,说是政府和农民是双轨制的方式,双轨制的开头跟我有关系,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搞双轨制我是反对的。实际上无非就是在政府卖地财政的同时允许城中村和城郊村农民分享一个更大的蛋糕,等于是政府、开发商和城中村和城郊村的这些既得利益者做进一步分脏而已,这是解决不了新型城市化的问题的。    所以,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倒卖土地财政的问题,现在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已经占很大比例,如果不从根本上动摇这一块,而且设计一套新的技术完全替代这一块,那么我们新型城市化拉动经济发展就会完全落空,因为靠少数人发财拉动不了中国GDP,只有几亿农民工和他们在农村的家属、留守的儿童,还有大量丛中小城镇到沿海一线大城市转移过来的外来人口,这些人的安置,这些人有土地权利,有住房权利,才会真正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所以,我个人认为财政体制第一个问题,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倒卖土地财政的态度和措施。    财政体制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财政资源歧视性的分配。我说的这个可能都不是现在媒体讨论的热点,但是我认为这是主要问题。我们中国之所以现在贫富差距大到今天这个程度,除了市场本身的马太效应以外,很重要的是因为我们财政资源分配加重了一部分人更好、一部分人更差。我们财政资源的分配首先跟刚才说的有关系,就是我们的住房,我们城市保障房主要是对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基本上住在地下室和工棚里面。教育方面现在还在争论外来人能不能参加本地高考的问题。医疗更是向城市人口,特别是向体制内倾斜。这个加剧了我们整个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这个在我们国家跟计划经济是相关联的,因为我们从计划经济时代保的就是这批城市人口,当年很困难的时候,城市人口有布票、有粮票、有油票,保证了至少最基本的供应,但是其他人是没有的。我们的公共医疗资源主要是集中在城市,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体制内,用掉了医疗资源绝大部分。所有这些过去习以为常的东西,跟我们财政体制都是有关系的,就像广州市稍微公开一点,马上公开出来说他的财务里面有一部分资金,几千万是拨给省立或者市立幼儿园的,就是他财政资源分配是严重不均等的。别人的财政资源的分配可以减弱市场本身分配所造成的差距,而我们的财政分配从整体上强化的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这是我们财政体制的一个主要的问题。    当然,这个改起来非常不容易。因为财政体制现在的分配完全是有利于城市居民的,完全是有利于体制内的,这样会触动巨大的既得利益,而且包括我们各界精英,不光是权力精英,包括我们的财经精英,艺术精英,体育精英,都是这个体制受益的,要动摇这个是难度很大的。所以,我一直说收入分配的改革第一步是做不了的。这是我认为财政体制第二个主要问题,就是我们财政资源歧视性分配,严重的强化了我们的贫富差距。    第三个问题,这个就更难了,就是我们财政资源的特权分配。现在我们开始新一波的反腐败,腐败是非法的,特权是合法的权力的滥用,特权是法律给你的。因此反腐败要深入,最后肯定涉及到特权,实际上从开头已经涉及到了,比如说过去领导一出门要封路,现在不封路了,实际上这个碰的是什么?这个碰的不是腐败,碰的是特权。但是,概念上可以区分,一个是反腐败,一个是反特权,这两件事做了,政治提出已经做了一半了。    这个特权在我们原来财政分配体制里面,它是向特权倾斜的。举个例子,我们的办公楼,最近有人把地方办公楼搞的富丽堂皇,比人大会堂还气派,不光是它,全国办公楼都膨胀,这就涉及到权力。我去日本议会议员办公室,日本议会议员不是我们人大代表,谁在议会里面议员多数就组成政府,他们是真正执政党的精英,他的议会议员至少相当于我们党的中央委员会。他们的办公室,每个议员一间房,当中挂一个布帘隔一下,秘书坐外面,他坐里面,我还上了一趟厕所,厕所很小,不太方便。所以,我们在财政资源上面大量得用在特权方面的太多了,从办公楼到各种各样的楼堂馆所,到各种各样的培训中心、疗养中心,到给各种各样的人安排的休息、修养、出游、出巡的地方,这块耗费了我们财政资源相当大的部分。所以,反腐败的深入必然是要碰到对特权的限制,包括对办公面积的限制,更不要说办公以外大量的设施。我去参加美国国务院的会,美国国务院没有地方招待,找一个公关公司给你安排在宾馆里面,会议厅都是在外面,我们基本上都是用自己的。    所以,真正的财政资源,就是财政体制改革在我来看是这三大问题。首先要突破的我认为是第一个问题,因为第一个问题既是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而且它的收益很明显,我们现在想要经济增长,想要持续发展,不解决第一个“倒地财政”的问题就不能前进,其他的问题只能是循序渐进。所以,我认为这是财政体制真正问题,根本不是中央和地方分权,地方的钱是不是少了一点,我想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问题,其他国家都是转移支付的,中央财政占大头,各个国家都是如此,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值得值得在这上面耗费脑筋。关于财政问题我就简略的说这些。    下面我再讲税制。如果财政问题上是一片混乱,税制问题上基本上是错误思想占主导。刚才我们主持人还说结构性减税只见结构不见减税,这个我觉得也不够公平,因为营业税改增值税实际上就是降低增值税税率,我们原来增值税是17%,现在推广到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就把17%降到了7%、5%,确实会减一部分税。    但是,我要说的实际上中国税收体制主要问题,我们现在主要攻击的就是国家税收太多了,在我来看并不多。中国的税收现在占GDP20%多,是非常正常的水平,它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税收以外的非税收入,所以加起来以后到了30%多。如果真正像我们刚才说的把非税收入拿掉,税收的主要问题就不是砍总量的问题,就不是减税的问题。当然,喊减税,这都高兴,现在在这方面的意见归纳起来可以归纳为两句话:第一,减少税收,所有人都欢迎。第二,增加福利,大家也很高兴。要提高低收入人怎么办?要增加福利,这样提低,另外就是减少税收。现在美国和欧洲都是这个问题,美国和欧洲所有难题就是一边要减少税收,一边要增加福利,所以美国出的财政悬崖,欧洲出了债务危机。因为如果是把政府多吃多占的那块拿出来以后,政府本身实际上是一个过路财神了,他收的少就干的少。你可以增加税收,然后增加福利,也可以减少税收减少福利,但是唯一不能持续的就是减少税收增加福利,这个是混不下去的,这也是今天美国和欧洲混不下去的原因,这显然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在这么低的发展水平上要学美国和欧洲,我们肯定是死定了。    因此,税收上的问题,尽管这个话不受人欢迎,我觉得解决了非税收入以后,税收本身这个水平恐怕基本上是降不下来的,按照现在政府所承担的职能,包括对农村、对医疗、对方方面面大家所要求他花的那些钱,他这个税收减不下来,就像美国现在一样,共和党说税是绝对不能加了,砍不砍福利你们看着办?税不能加,只能砍福利。奥巴马说福利一定不能砍,因此必须加税收。    中国税制问题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在我来看不是总量问题,不是结构问题,要看的是税收之外的非税收入,要砍的是不合规,把那一大块砍掉以后,税收这块在中国现在发展水平上,20%多是非常正常的。中国税收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问题,什么结构问题?我们现在是以间接税为主体,基本上没有直接税。所以,像调整经济结构一样,税收制度最主要是调整税收结构,实现从间接税向直接税的转变,但是这个转变的口号大家是喜欢的,做起来没有一个人欢迎,包括我们在座的人。间接税监管都是老百姓承担的,你去买个馒头,买个消费品都交税了,富人消费的少,所以他交的少,穷人交的少,但是这是间接的,没有直接从你口袋里面掏,从口袋里面拿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所以,中国个人所得税现在工薪阶层当中只有7%的人交,7%的人当中有6%点几只交5%,真正叫超过5%的个人所得税的人不到1%,现在又有新建议,说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到1万元,网民大多数赞成,也就意味着中国人的偏好是最好个人所得税取消才好。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少了,提到1万元是百分之零点几的人交税,美国是40%的人交税。    个人所得税如此,我们财产税也是全都没有。所以,美国大选这次辩论的话题是欧洲社会主义和美国资本主义,中国的税收主义是比资本主义还资本主义。我在参加政府会议上就讲了,我说中国税收主义是世界上最热爱资本主义的税收制度了,因为我们基本上对资本不征税。我们共和党右派主张拿到中国来就是很左派了,因为我们没有遗产税,我们没有赠与税,我们也没有固定资产保有税,美国人炒股一年以内卖出的要交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40%,长期炒股也是20%,最近优惠了是15%,我们这个税基本上是没有的。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如果不喜欢这些税,也是可以的,但是贫富差距大家就得忍一忍,因为没有这个调节,贫富差距一定很大,而且越来越大。因为市场经济本身,不要说发展中国家像中国这些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因为很多人说所有这些问题是因为市场化改革不彻底造成的,市场化彻底了,就像美国和欧洲的贫富差距在税收和福利调节下仍然是很大的。美国和欧洲在一次分配结束的时候,基尼系数也是0.5左右,是通过税收和福利的再分配把0.5调到0.4左右。欧洲呢?在美国人眼里面欧洲是社会主义,所以他从0.5调到0.3左右,调低20个百分点。我们呢?刚才我讲了,我们前面的财政体制的再分配是强化一次分配当中的不平等,税收该调节的完全没有,而且我们不喜欢,所以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以前我说一定在0.5以上,最近有人说到了0.6,没有准确的数据计算,但是我想中国基尼系数在0.5以上恐怕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因为连人家完善的市场经济在二次分配之前也是0.5左右,我们肯定比他高得多。    所以,我觉得我们税收体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么样实现从间接税向直接税的转化。中国现在的税收制度相当于18世纪美国、欧洲的税收制度,就是对资本基本不调节的税收制度,不是现代资本主义,我们离现代资本主义还有很长距离,严重现代资本主义从罗斯福新政开始,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开始,从8小时工作制到个人所得税,到遗产税,到赠与税,到固定资产税,到一系列对资本调节的措施。    所以,我开头说的就是空话、套话的问题,我的意思就是说当我们面对现实的时候,这个现实有时候是很残酷甚至是很丑陋的。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状况,就是说如果我们税收制度还停留在18世纪的原始资本主义的税收制度,我们必然有一个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否则我们想改变这个状态,我们就必须在税收制度上做重大的变革。而且没有直接税的时候,基本上隐性收入也是很难办的。只有当一个税收体制是以直接税为主体的,这个时候隐性收入才能提上日程,有人算中国隐性收入是8万亿、10万亿,相当于GDP的20%,如果真有这么大,居民收入占GDP就不低了,我们说的套话又不成立了,我们说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如果算上隐性收入的话就不是这样了。如果撇开套话,我们跟老百姓的真实感受是有关系的,跟我们的购买力也是有关系的,我们的奢侈品,全世界25%的奢侈品是被中国人买走了,说明我们在这方面差距是惊人的。这样就需要你转到这样的税收体制上来,这样你才有可能针对隐性收入。税收体制以直接税为主,隐性收入才会成为主要的东西,而且它也是遏制腐败主要的东西,因为在西方国家,在一定意义上反腐败主要不是靠我们的纪委,靠的是税务局。西方人最普遍的一句话就是税收和死亡一样不可避免,所有人最害怕的都是税务,因为每个人都逃不脱。    这样我觉得在财政税收体制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是非常大的,其中有政府的阻力,还有帮助我们自己在内的各界精英的阻力,因为讲既得利益集团,我们都在既得利益集团当中。房产如果开始收税,收1%,我们大家觉得已经很严重了,从第三套收,很多人提出很多意见来,说这个有不合理之处,如果真像日本、韩国那样从第一套就收,到了第三套住别墅收7%,住一个1亿元别墅,每年交700万,每个月交60万,这样人们早就晕过去了。但是,人家能够越过中等收入陷井就是靠这套制度安排。我们现在设想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包括我们唱的高调,讲市场化、攻击别人都可以,但是当所有这些东西落到我们自己头上的时候,包括有话语权的精英的头上的时候,这是取决于中国能不能真正前进的关键。    所以,我觉得财政税收体制的题目,这个分论坛的大题目是非常好的,这确实是整个改革推进的关键之所在,因为西方国家大选的时候,所有人最关心的是财政部长的演说,因为他的演说里面讲税,全国人都停下来看明年的税又怎么征了,因为那是涉及到每个人利益的。你去搞选举最多四年、五年投一次票,而且到时候可能还不去,你说今天我要送孩子上学,就不去投了。但是,经济利益是跟你每天都发生关系的,你的基本权利在这里。所以,我觉得财政税收体制是改革的核心所在,但是这里面的难度我们要有充分的预计,它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而这些我们基本上准备的都很差。    所以,我个人觉得刚才我说的这些改革三五年内都很难,我希望能够在一两个问题上突破,比如在倒卖土地财政上突破,因为土地收益占我们收入不平等很大一块,使这块受益不被我们政府、开发商、城市精英、城中村、城郊村的农民瓜分,而真正让大多数城市化主体农民工家属和外来人口获益,能够走出这一步,大局就会有比较根本性的扭转。其他事情有待于我们统一思想,逐步形成共识,然后再下决心慢慢去做。    我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
2287 次阅读|1 个评论
华侨大学授林丹硕士是自轻自贱
热度 14 outcrop 2012-10-20 11:21
没有经过正规的硕士学习、考试与训练,居然颁发了正式的学位,而且不敢透露林丹的学习过程。 我认为这是华侨大学自轻自贱,是高校对名号的屈膝,是文化的丧失,是知识对虚名的奴颜。 各种学历也是被这种无底线、不透明的行为给慢慢作践了。 中国人向来习惯拜衣冠,如今连高校都变得如此没文化了,实在让人气愤! 类似的事情还不少,只是华侨大学又一次突破了底线。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41 次阅读|36 个评论
教育部,敢不敢从林丹查起?
热度 109 qpzeng 2012-10-20 08:04
林丹今年可谓鸿运齐天、三喜临门!近日他从华侨大学校长手中接过硕士学位证书,轻松地成为中国羽毛球队内学历最高的运动员。早前他又幸福地迎娶了素有羽坛“鸳鸯鸟”之称的广州新娘谢杏芳,并在伦敦奥运会上光荣地一跃而成为世界羽坛“一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赛场称雄日”都被林丹赶上了,确实达到他人生最鼎盛、最显赫、最辉煌的时期,可遇而不可求! 从新闻报道透露出来的消息看,林丹从华侨大学拿到的是跟普通学生一样“货真价实”的硕士学位,而没有“荣誉”二字。我很纳闷,他成天转战南北,满世界跑,哪会有时间念书呢?莫非是华侨大学主动送给他的?假如这个学位属于荣誉性质,颁发给林丹或者其他什么人,我想应该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给一个“名人”授予需要3年刻苦攻读才能获得的硕士学位,倘若社会没有一点“杂音”反而不正常了。 林丹也许是个精力充沛的“奇人”,在导师主动上门“求被教”和专门“开小灶”后,真的可以在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同时还能把羽毛球比赛打到世界第一的位置。我宁愿相信林丹有这种能力,而唯一难堪的要数李宗伟了,恐怕他的脸要“红到耳根”吧!因为他不仅是林丹的手下败将,而且没听说他学业上有长进,更不用说拿学位了。 中国如今有数不胜数的政府高官、社会各界“名人”、港澳台“成功人士”通过在职攻读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让学位这个东西从“学术资历”变成了一种“荣誉称号”,更让它成为某些投机取巧的人捞取更多政治资本和攫取社会财富的工具。 我不敢妄猜林丹的学位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取得的,但教育部是否能以林丹作为鉴别学位来历的突破口,集中查一查全国高校历年那些在职研究生是怎么毕业的?又是如何拿到学位的?那些正在政府做高官在职取得的“博士、硕士”学历是否应该一律改为“荣誉研究生”学历?我看不是能不能,而是敢不敢! 其实,毕业文凭的来历——是“送”来的还是“挣”来的,应该有据可查。如果真要查它个水落石出,也并非难于上青天,我想到的就至少有如下几招。万一还有造假,可以请司法部门进行笔迹鉴定,甚至还可以测谎。 第一,查培养档案。研究生必修课及选修课成绩单(学分)、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答辩记录等。 第二,查实验记录或调查提纲。理科生的实验原始数据,文科生的调查访谈笔记。 第三,查论文、论著。研究生毕业如今都要求发表论文或论著,白纸黑字,百口莫辩。 遗憾的是,高校领导看重“名人效应”,研究生院看重“经济效益”,研究生培养单位看重“光荣记录”,因此从上到下形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契,让不学无术者得以蒙混过关。在参与学生论文答辩时,假如有个别“不识时务者”唱反调(质疑),立即取消你答辩委员的资格,让你对“黑箱操作”毫不知情! 拿港澳台的那些“社会名流”来说,年纪一大把,家里的事情一大堆,这样的条件不可能允许他们来大陆高校脱产攻读学位!如果大陆高校为了吸引他们捐资助学,发挥名人效应,那么为他们颁发一纸“荣誉证书”或“名誉学位”当无可厚非! 可是,令人不齿的是,个别高校竟然不顾诚信的原则而集体造假,不仅主动组织专门的“打手”做实验,还主动委托专门的“枪手”写论文,而那些“真正的学生”却没有留下任何学术活动的记录,只要在毕业答辩的那几天赶到现场照本宣科地宣读论文就万事大吉了,因此常常在答辩时闹笑话、出洋相! 这样的恶劣行为不仅可耻,而且异常有害。一是严重破坏我国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形成“以金钱买学位”的“潜规则”。长此以往,大陆高校的“水文凭”将在港澳台地区泛滥成灾。如不及时制止,大有向全世界蔓延的趋势,届时冠有“中国”名号的“水军”将遍布全球,“烂桃李满天下”! 二是对脱产读研的人不公平。脱产读研很辛苦,尤其是硕士,一没工资,二没补贴,三年下来全靠父母接济,而且一年四季天天泡在实验室。反观在职读研的,一不需要上课,二不需要做实验,手上还拿着丰厚的工资和奖金,却能像脱产读研的一样拿到完全一样的学位证书,实在令人愤愤不平! 三是让文凭贬值和文人丧志。没有人关心你拿没拿研究生毕业证书,只要有学位证书,你就是硕士、博士。那些从来不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竟然既是高官、老板,又是高学历者,这让“穷书生”、“穷教书匠”们情何以堪?在官场、商场上不是他们的对手,在做学问最讲究的高学历方面竟然也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四是助长歪风邪气。脱产读研者对学校纵容在职读研者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也让这些脱产读研者觉得,他们的毕业论文那么好写,我又何必如此认真,即使搞个“假实验、编记录、凑数据”一条龙,也不会出事!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不及时整治,即使“孟母”再世,想“搬家”恐怕也来不及了。 总之,如今“官而优则学”、“富而优则士”的丑剧愈演愈烈,“送文凭”、“买文凭”已成为学界公开的秘密,但有关高校及个别导师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世道真的变了?!不知教育部敢不敢从林丹下手,一举刹住“学位交易”歪风?可不可以一声令下,从此不准为在职研究生颁发“真材实料”的学位证书?对于已经颁发的学位证书,勒令即日起全部改为荣誉学位证书? 附: 林丹获硕士学位惹争议 华侨大学拒透学业如何完成 2012年10月19日 07: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据福建媒体报道,中国羽毛球队男单一号选手、两届奥运会冠军林丹,昨天领取了华侨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同时,他还获得了学校给予的10万元人民币奖励。林丹的队友、伦敦奥运选手汪鑫、李雪芮和谌龙,也作为华侨大学的学生获得了奖励。林丹在领取学位证书后,表达了他继续在华侨大学读博的想法。 今天,这条消息引起了网友热议。人们感兴趣的,并非林丹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第一位现役运动员硕士, 而是林丹在常年训练和参加国内外比赛之余,是如何拿下硕士学位的。很多人提出疑问,在林丹获得硕士学位的背后,是否存在奥运冠军为学校扬名,学校为奥运冠军获得文凭提供便利的某种默契? 依照福建媒体的报道,华侨大学以教师上门授课等方式保证了林丹等现役运动员完成学业,其间,并不存在为这些运动员降低学习要求的现象。 不过,记者今天下午就林丹具体是如何完成学业的,诸如他修满了多少学分,哪些课程完成得较好或较差,与普通学生的毕业要求是否有差异,毕业论文的主题是什么等问题,向华侨大学提出采访要求时,华侨大学却拒绝接受采访。 大学是高等教育场所,大学文凭是一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达到相应教育水平并通过考核的凭证。外界对优秀运动员以运动成绩换取大学文凭的潜在风险早有疑虑,华侨大学此时无法正面回应林丹等中国羽毛球队运动员能否确保学业完成和达到毕业要求,只会引起外界对“高校要的是奥运冠军的名声”、“冠军运动员挂名上大学”等说法的进一步质疑。 就在上个月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期间,部分高校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长、副校长在参加全国高校体育工作会议时,已经对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时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提出了疑问—— 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原本是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很多学校却是由退役或现役运动员构成了高水平运动队的主力,这当然是学校在运动成绩提高和打响知名度上见效最快的一种做法。 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体教结合”的落实,自主培养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并带动高校体育的全面发展。但很多高校却将高水平运动队视作为学校扬名立万的工具,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应,一些高校开始争抢国家队主力、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等知名运动员。 据某大学副校长介绍,由于国家队现役运动员常年处于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之中,让这些运动员在业余时间完成大学学业几乎不可能实现。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为运动员保留学籍,等他们退役后再进校完成学业。 但现在比较普遍的做法,却是学校以所谓的单独授课方式为运动员“开小灶”,实际上却是大幅度降低对运动员的考试和学分的要求。 在这种方式下,运动员没有感受过一天的大学生活,也达不到应具备的学识水平,却在挂了几年某大学学生的头衔后,和普通学生一样拿到了毕业文凭。这种方式损害的是高校学风和国家为优秀运动员提供的免试就读大学政策的实际意义,但对部分学校和运动员来说却是一拍即合,因为学校要的是大赛成绩和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名,运动员要的是获取大学文凭的便捷。 我国因为体育体制原因,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早早就失去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国家设立的为优秀运动员提供免试就读大学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弥补运动员早年文化教育荒废的缺憾,有利于运动员在退役后更好地走向社会,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这一政策的最重要价值正是运动员接受教育的过程。 在国外,优秀运动员以竞技体育专才的身份被招收进大学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学校因为优秀运动员的知名度就对其降低学业要求的例子却几乎没有。倒是有一个例子值得很多中国高校反思: 德国著名足球运动员 巴拉克 ,在2004年向 科隆 体育学院递交过攻读体育管理学研究生的入学申请,却被科隆体育学院拒绝,因为科隆体育学院认为,依照巴拉克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量和比赛任务,他不可能再同时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业。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5155 次阅读|173 个评论
百年暨南
热度 21 gfcao 2011-10-19 21:44
百年暨南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华侨大学,也是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目前境内外学生比接近 1:1 ,是海外学生最多的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在扩招之风盛行的时代,暨南大学一直保持着不足两万在校本科生的规模,数学系虽然有三个专业,但三个专业每年招生总数不足 80 人。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暨南大学似乎没有提出创建一流大学的口号,他们的建设目标是把暨南大学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曾经来过暨南大学老校区数次,但每次都是驱车从校园内经过直奔他的招待所,只有这次例外。今年是暨南大学 105 周年庆,我那数学系的哥们要我去给他们的学生做个讲座,昨天晚上我依约前往,给大家做了个“数学教会我们什么?”的报告,这可能是我面向学生做的人数最少的一次报告,教室里虽然几近座无虚席,无奈小小课室也只能容下三四十人,与以往动辄数百人的规模相比,倒像是一次讲课。不知是何缘故,报告之后没人提问,这是我给学生做报告时唯一一次没人提问,是我做的不够精彩还是大家对我的话题没兴趣?亦或是同学们出于礼貌,不好意思为难我?好在我这人自我感觉比较良好,就当是我讲得太完美了,人家没问题。 由于车子又一次进了 4S 店,我便提前一点时间乘公交从大学城来到暨大,也是想借此机会一睹暨大的风采。暨大老校区地处黄金宝地的赛马场,校园显得有点拥挤,不过建筑物颇有点西方特色。走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主教学大楼,大楼的右侧是医学院,左侧是校部机关办公楼,这样的格局似乎显得有点不合潮流。 主教学大楼是我看到过的最大的纯粹教学楼,大多数的学生都在这里上课。教学楼的前面是个小草坪,一个银色的地球仪立于草坪上,上书忠信笃敬,草坪的前面立有一块刻着百年暨南的石碑,教学楼背后有一个大概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东东 — 万国墙。与教学楼紧挨着的是图书馆,两者构成了学校的主体。图书馆的两边有两簇看上去有点像夹竹桃的植物,开满了鲜红的花儿,我知道他们应该不是夹竹桃,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小花。 感觉这是个不错的袖珍式校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个人分类: 游记|5720 次阅读|4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