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日快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又到一年生日时,自己祝自己生日快乐
热度 16 runrun 2011-9-22 15:46
原来今天是我的生日,呵呵,自己祝自己生日快乐。没有祝福,没有蛋糕,这一天在平淡中度过,幸亏还有老妈记得我的生日,谢谢妈妈。 我的生日愿望: 1、希望老爸老妈幸福快乐,不要天天吵架,希望爸妈身体健康,希望老妈可以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爸,自己却傻不拉几地什么都不吃。希望老爸老妈身体能好点,快快乐乐地安享晚年。 2、希望哥哥可以安定下来,脚踏实地地工作,有空的时候可以长回家看看爸妈。 3、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坚强点,不要轻易掉眼泪,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教老师。 4、希望我的学生健康快乐,无忧无愁。 5、希望我喜欢的老师少抽支烟,注意身体,健康快乐。 6、希望带我的这位老师在新加坡有一个好的开始。 我知道愿望都是浮云,要靠自己争取,所以,我要加油! 祝所有今天生日的人生日快乐!健康幸福!
602 次阅读|18 个评论
同学们,谢谢你们:生日快乐!
张海霞 2011-8-26 13:18
今晨的一场大雨让我在路上整整折腾了三个小时,还因为涉水熄火,车的发动机也出了问题,最后换成地铁终于赶到参加组会,一进会议室,大吃一惊:学生们竟然买了蛋糕,还专门制作了一个FLASH,祝我生日快乐!那一刻,真的很想掉眼泪,这么多年,主动过的生日不多,也就淡忘了,今天本来是记得的,可是这一折腾加上要出差,也忘掉了,现在学生们想起来,还做得这么温馨,怎能不感动呢?! 都说女士到了一定的年纪后,很不想愿意提年龄,敏感,确实是变了,以前那个意气风发、青春洋溢的女生,现在已经人到中年,就像妈妈几年前年说我的那句话:“中年妇女,你早就是了!”其实也不怕,因为青春固然亮丽,可是中年妇女却增加了阅历和资历,都是美的。 谢谢你们,同学们,我们一起快乐!
3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邝计嘉生日快乐
lifescience1 2011-7-24 00:27
今天是2011年7月23日农历6月23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有些人今天在庆祝生日。祝计嘉生日快乐 早上到中午那会天空没有一朵白云,圆圆的、火红的太阳照耀着我们,炙烤着活着的人们。 下午4点过的时候大地刮起了大风,医院旁边的大树和小树在风中不停地摇晃。不时扔下些枝条和叶子。 我一路狂奔的从医院跑回住地关窗户,在路上的时候 我不断的抬头扫看路边在风中摇晃的树,看看会不会有树枝掉下来放在我的肩上。当我狂奔到小区的门口时,迎面来了一阵阵大风,猖狂的很,夹杂着道路上的细沙子,汹涌的扑面而来,击打着我的脸庞和赤裸的手臂以及光溜溜的双腿,我只能站在原地等待他们的肆意吹打,皮上感到针刺的阵阵痒痛。 回到住地迅速的将衣服收拾了把窗户赶紧关上,停下来之后,全身皮肤开始大量分泌着汗水,湿透了。 我开始坐下来休息,窗外开始闪电雷鸣,一波接一波,像梅花树枝一样的一道道亮光在我的眼前和窗前闪烁着,发出的声音是一个比一个大,仿佛就在耳边。我的心在开始不由自主的想着一些事情和画面。 我打开电脑,想写些字来记录这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有人在23年前的今天来到了这个多彩美丽的世界上。我的思绪开始乱飞,难倒N年前得那天就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晚些狂风闪电雷雨交加的日子......... Happy birthday to you!
个人分类: 我的思想|3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zico生日快乐
热度 6 babyann519 2011-7-23 10:11
zico生日快乐
送上亲手制作生日蛋糕一枚,只能看不能吃 哈哈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04 次阅读|17 个评论
今天是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诞辰189周年
热度 1 duke01361 2011-7-20 11:33
今天是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诞辰189周年
1822年7月20日,在奥地利西里西亚诞生了“遗传学之爹”孟德尔! 特此祝福他老人家189岁生日快乐! Biography (来自wiki) Mendel was born into an ethnic German family in Heinzendorf bei Odrau , Austrian Silesia , Austrian Empire (now Hynčice , Czech Republic ), and was baptized two days later as Johann. He was the son of Anton and Rosine (Schwirtlich) Mendel, and had one older sister (Veronica) and one younger (Theresia). They lived and worked on a farm which had been owned by the Mendel family for at least 130 years. During his childhood, Mendel worked as a gardener, studied beekeeping , and as a young man attended Gymnasium (school) in Opava . Later, from 1840 to 1843, he studied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philosophy as well as phys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Olomouc Faculty of Philosophy , taking a year off through illness. When Mendel entered the Faculty of Philosophy, the Department of Natural History and Agriculture was headed by Johann Karl Nestler , who conducted extensive research of hereditary traits of plants and animals, especially sheep. In 1843 Mendel began his training as a priest. Upon recommendation of his physics teacher Friedrich Franz , he entered the Augustinian Abbey of St Thomas in Brno in 1843. Born Johann Mendel, he took the name Gregor upon entering religious life . In 1851 he was sent to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to study under the sponsorship of Abbot C. F. Napp. At Vienna, his professor of physics was Christian Doppler . Mendel returned to his abbey in 1853 as a teacher, principally of physics, and by 1867, he had replaced Napp as abbot of the monastery. Besides his work on plant breeding while at St Thomas's Abbey, Mendel also bred bees in a bee house that was built for him, using bee hives that he designed. He also studied astronomy and meteorology , founding the 'Austri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in 1865. The majority of his published works were related to meteorology. Experiments on plant hybridization Gregor Mendel, who i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 was inspired by both his professors at the University of Olomouc (i.e. Friedrich Franz Johann Karl Nestler ) and his colleagues at the monastery (i.e. Franz Diebl ) to study variation in plants, and he conducted his study in the monastery's two hectare experimental garden, which was originally planted by the abbot Napp in 1830. Between 1856 and 1863 Mendel cultivated and tested some 29,000 pea plants ( i.e., Pisum sativum ). This study showed that one in four pea plants had purebred recessive alleles , two out of four were hybrid and one out of four were purebred dominant . His experiments led him to make two generalizations, the Law of Segregation and 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which later became known as Mendel's Laws of Inheritance. Mendel did read his paper, Versuche über Pflanzenhybriden ( Experiments on Plant Hybridization ), at two meeting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of Brünn in Moravia in 1865. It was received favorably and generated reports in several local newspapers. When Mendel's paper was published in 1866 in Verhandlungen des naturforschenden Vereins Brünn , it was seen as essentially about hybridization rather than inheritance and had little impact and was cited about three times over the next thirty-five years. (Notably, Charles Darwin was unaware of Mendel's paper, according to Jacob Bronowski 's The Ascent of Man . ) His paper was criticized at the time, but is now considered a seminal work. Life after the pea experiments After Mendel completed his work with peas, he turned to experimenting with honeybees, in order to extend his work to animals. He produced a hybrid strain (so vicious they were destroyed), but failed to generate a clear picture of their heredity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controlling mating behaviours of queen bees. He also described novel plant species , and these are denoted with the botanical author abbreviation "Mendel". After he was elevated as abbot in 1868, his scientific work largely ended as Mendel became consumed with his increased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ies, especially a dispute with the civil government over their attempt to impose special taxes on religious institutions. At first Mendel's work was rejected, and it was not widely accepted until after he died. At that time most biologists held the idea of blending inheritance , and Charles Darwin 's efforts to explain inheritance through a theory of pangenesis were unsuccessful. Mendel's ideas were rediscovered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and in the 1930s and 1940s the modern synthesis combined Mendelian genetics with Darwin's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 Mendel died on January 6, 1884, at age 61, in Brno , Moravia , Austria-Hungary (now Czech Republic), from chronic nephritis . Czech composer Leoš Janáček played the organ at his funeral. After his death the succeeding abbot burned all papers in Mendel's collection, to mark an end to the disputes over taxation. Rediscovery of Mendel's work Dominant and recessive phenotypes. (1) Parental generation. (2) F1 generation. (3) F2 generation. It was not until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at the importance of his ideas was realized. By 1900, research aimed at finding a successful theory of discontinuous inheritance rather than blending inheritance led to independent duplication of his work by Hugo de Vries and Carl Correns , and the rediscovery of Mendel's writings and laws. Both acknowledged Mendel's priority, and it is thought probable that de Vries did not understand the results he had found until after reading Mendel. Though Erich von Tschermak was originally also credited with rediscovery, this is no longer accepted because he did not understand Mendel's laws . Though de Vries later lost interest in Mendelism, other biologists started to establish genetics as a science. Mendel's results were quickly replicated, and genetic linkage quickly worked out. Biologists flocked to the theory, even though it was not yet applicable to many phenomena, it sought to give a genotypic understanding of heredity which they felt was lacking in previous studies of heredity which focused on phenotypic approaches. Most prominent of these latter approaches was the biometric school of Karl Pearson and W.F.R. Weldon , which was based heavily on statistical studies of phenotype variation. The strongest opposition to this school came from William Bateson , who perhaps did the most in the early days of publicising the benefits of Mendel's theory (the word " genetics ", and much of the discipline's other terminology, originated with Bateson). This debate between the biometricians and the Mendelians was extremely vigorous in the first two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ith the biometricians claiming statistical and mathematical rigor, whereas the Mendelians claim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iology. In the end, the two approaches were combined as the modern synthesis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especially by work conducted by R. A. Fisher as early as 1918. Mendel's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later been the object of considerable dispute. Fisher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F2 (second filial) ratio and found them to be implausibly close to the exact ratio of 3 to 1. Only a few would accuse Mendel of scientific malpractice or call it a scientific fraud —reproduction of his experiments has demonstrated the validity of his hypothesis—however, the results have continued to be a mystery for many, though it is often cited as an example of confirmation bias . This might arise if he detected an approximate 3 to 1 ratio early in his experiments with a small sample size, and continued collecting more data until the results conformed more nearly to an exact ratio. It is sometimes suggested that he may have censored his results, and that his seven traits each occur on a separate chromosome pair, an extremely unlikely occurrence if they were chosen at random. In fact, the genes Mendel studied occurred in only four linkage groups, and only one gene pair (out of 21 possible) is close enough to show deviation from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this is not a pair that Mendel studied. Some recent researchers have suggested that Fisher's criticisms of Mendel's work may have been exaggerated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现代遗传学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是遗传学的奠基人。1865年发现遗传定律。1822年孟德尔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里,父母都是园艺家. 人物生平 早年   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西里西亚(现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外祖父是园艺工人)。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   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主攻古典哲学,但他还学习了数学。学校需要教师,当地的教会看到孟德尔勤奋好学,就派他到首都维也纳大学去念书。   1843年大学毕业以后,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布隆城奥古斯汀修道院,并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教的是自然科学。他由于能专心备课,认真教课,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后来,他又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也受到杰出科学家们的影响,如多普勒,孟德尔为他当物理学演示助手;又如依汀豪生,他是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还有恩格尔,他是细胞理论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但是由于否定植物物种的稳定性而受到教士们的攻击。这些为他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德尔经过长期思索认识到,理解那些使遗传性状代代恒定的机制更为重要。   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豌豆实验   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达尔文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至今的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   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大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   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前辈生物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但他还是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以期更加臻于完善、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两次宣读。第一次,与会者礼貌而兴致勃勃地听完报告,孟德尔只简单地介绍了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为时一小时的报告就使听众如坠入云雾中。 结论被埋没   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   豌豆的杂交实验从1856年至1864年共进行了8年。孟德尔将其研究的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但未引起任何反响。其原因有三个。   第一,在孟德尔论文发表前7年(1859年),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出版了。这部著作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几乎全部的生物学家转向生物进化的讨论。这一点也许对孟德尔论文的命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当时的科学界缺乏理解孟德尔定律的思想基础。首先那个时代的科学思想还没有包含孟德尔论文所提出的命题:遗传的不是一个个体的全貌,而是一个个性状。其次,孟德尔论文的表达方式是全新的,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使得同时代的博物学家很难理解论文的真正含义。   第三,有的权威出于偏见或不理解,把孟德尔的研究视为一般的杂交实验,和别人做的没有多大差别。   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 守得云开见月明   随着20世纪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00年,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   今天,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   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 其他方面成果   除了进行植物杂交实验之外,孟德尔还从事过植物嫁接和养蜂等方面的研究。此外,他还进行了长期的气象观测,他生前是维也纳动植物学会会员,并且是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和奥地利气象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编辑本段 孟德尔遗传定律 基本定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同当时热衷于这门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紧密相关,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孟德尔就是遗传学杰出的奠基人。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其人   1822年出生于当时奥地利海森道夫地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擅长于园艺技术,在父亲的直接熏陶和影响之下,孟德尔自幼就爱好园艺。1843年,他中学毕业后考入奥尔谬茨大学哲学院继续学习,但因家境贫寒,被迫中途辍学。1843年10月,因生活所迫,他步入奥地利布隆城的一所修道院当修道士。从1851年到1853年,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了4个学期,系统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课程。与此同时,他还受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良好训练,这些都为他后来从事植物杂交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854年孟德尔回到家乡,继续在修道院任职,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长达12年的植物杂交试验。   在孟德尔从事的大量植物杂交试验中,以豌豆杂交试验的成绩最为出色。经过整整8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两个重要规律的发现和提出,为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孟德尔名垂后世的重大科研成果。   孟德尔的这篇不朽论文虽然问世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那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显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直到1900年,他的发现被欧洲三位不同国籍的植物学家在各自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也就很快地发展起来。 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这很符合孟德尔的试验要求。所谓性状,即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性的总称。在他的杂交试验中,孟德尔全神贯注地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所谓相对性状,即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花色有红花与白花之分,种子形状有圆粒与皱粒之分等等。为了方便和有利于分析研究起见,他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再观察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这种分析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大家知道,孟德尔的论文的醒目标题是《植物杂交试验》,因此他所从事试验的方法,主要是“杂交试验法”。他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亲本以P表示),在它们的不同植株间进行异花传粉。如图2-4所示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异花传粉的示意图。结果发现,无论是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还是以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即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它们杂交得到的第一代植株(简称“子一代”,以F1表示)都表现为高茎。也就是说,就这一对相对性状而言,F1植株的性状只能表现出双亲中的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另一亲本的性状——矮茎,则在F1中完全没有得到表现。   又如,纯种的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试验时,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植株全都是红花豌豆。正因为如此,孟德尔就把在这一对性状中,F1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红花,叫做显性性状,而把F1未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如矮茎、白花,叫做隐性性状。孟德尔在豌豆的其他5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都得到了同样的试验结果,即都有易于区别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分离现象及分离比   在上述的孟德尔杂交试验中,由于在杂种F1时只表现出相对性状中的一个性状——显性性状,那么,相对性状中的另一个性状——隐性性状,是不是就此消失了呢?能否表现出来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孟德尔继续着自己的杂交试验工作。   孟德尔让上述F1的高茎豌豆自花授粉,然后把所结出的F2豌豆种子于次年再播种下去,得到杂种F2的豌豆植株,结果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高茎的豌豆(显性性状),一种是矮茎的豌豆(隐性性状),即: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高茎和矮茎性状都表现出来了。孟德尔的疑问解除了,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现象。不仅如此,孟德尔还从F2的高、矮茎豌豆的数字统计中发现:在1064株豌豆中,高茎的有787株,矮茎的有277株,两者数目之比,近似于3∶1。如图2-4A所示。   孟德尔以同样的试验方法,又进行了红花豌豆的F1自花授粉。在杂种F2的豌豆植株中,同样也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红花豌豆(显性性状),另一种是白花豌豆(隐性性状)。对此进行数字统计结果表明,在929株豌豆中,红花豌豆有705株,白花豌豆有224株,二者之比同样接近于3∶1。   孟德尔还分别对其他5对相对性状作了同样的杂交试验,其结果也都是如此。   我们概括上述孟德尔的杂交试验结果,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   (1)F1的全部植株,都只表现某一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而另一亲本的性状,则被暂时遮盖而未表现(隐性性状)。   (2)在F2里,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又都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性状分离现象。由此可见,隐性性状在F1里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遮盖而未能得以表现罢了。   (3)在F2的群体中,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数,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分离比,其比值近似于3∶1。   3.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对上述7个豌豆杂交试验结果中所反映出来的、值得注意的三个有规律的现象感到吃惊。事实上,他已认识到,这绝对不是某种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遗传上的普遍规律,但对于3∶1的性状分离比,他仍感到困惑不解。经过一番创造性思维后,终于茅塞顿开,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1)生物性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后来被称为基因)。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成员来自父本,另一个成员来自母本,二者分别由精卵细胞带入。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又彼此分离,并且各自进入到一个配子中。这样,在每一个配子中,就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成员,这个成员也许来自父本,也许来自母本。   (3)在杂种F1的体细胞中,两个遗传因子的成员不同,它们之间是处在各自独立、互不干涉的状态之中,但二者对性状发育所起的作用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一方对另一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有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之分,随之而来的也就有了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   (4)杂种F1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其数目相等,而雌雄配子的结合又是随机的,即各种不同类型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等。   为了更好地证明分离现象,下面用一对遗传因子的图解来说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及其假说,如图2-5所示。我们用大写字母D代表决定高茎豌豆的显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d代表矮茎豌豆的隐性遗传因子。在生物的体细胞内,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在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内含有一对决定高茎性状的显性遗传因子DD,在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内含有一对决定矮茎性状的隐性遗传因子dd。杂交产生的F1的体细胞中,D和d结合成Dd,由于D(高茎)对d(矮茎)是显性,故F1植株全部为高茎豌豆。当F1进行减数分裂时,其成对的遗传因子D和d又得彼此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一种是含有遗传因子D的配子,另一种是含有遗传因子d的配子,而且两种配子在数量上相等,各占1/2。因此,上述两种雌雄配子的结合便产生了三种组合:DD、Dd和dd,它们之间的比接近于1∶2∶1,而在性状表现上则接近于3(高)∶1(矮)。   因此,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使得豌豆杂交试验所得到的相似结果有了科学的、圆满的解释。   基因型与表现型我们已经看到,在上述一对遗传因子的遗传分析中,遗传下来的和最终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如当遗传结构为DD型时,其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高茎豌豆,而遗传结构为Dd型时,其表现出来的也是高茎豌豆。像这样,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外形特征和生理特性叫做表现型,如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而生物个体或其某一性状的遗传基础,则被称为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由相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叫做纯合体,如DD和dd的植株;凡是由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则称为杂合体,如Dd。   基因型是生物个体内部的遗传物质结构,因此,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例如,含有显性遗传因子D的豌豆植株(DD和Dd)都表现为高茎,无显性遗传因子的豌豆植株(dd)都表现为矮茎。由此可见,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由以上分析我们还可知道,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却并不一定相同。例如,DD和Dd的表现型都是高茎,但其基因型并不相同,并且它们的下一代有差别:DD的下一代都是高茎的,而Dd的下一代则有分离现象——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4.分离规律的验证   前面讲到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仅仅建立在一种假说基础之上,他本人也十分清楚这一点。假说毕竟只是假说,不能用来代替真理,要使这个假说上升为科学真理,单凭其能清楚地解释他所得到的试验结果,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这一假说。下面介绍孟德尔设计的第一种验证方法,也是他用得最多的测交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按照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杂种子一代F1(Dd)一定会产生带有遗传因子D和d的两种配子,并且两者的数目相等;而隐性类型(dd)只能产生一种带有隐性遗传因子d的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中遗传因子的作用。所以,测交产生的后代应当一半是高茎(Dd)的,一半是矮茎(dd)的,即两种性状之比为1∶1。如图2-6所示测交实验的方法。   孟德尔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相交,得到的后代共64株,其中高茎的30株,矮茎的34株,即性状分离比接近1∶1,实验结果符合预先设想。对其他几对相对性状的测交试验,也无一例外地得到了近似于1∶1的分离比。   孟德尔的测交结果,雄辩地证明了他自己提出的遗传因子分离假说是正确的,是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   5.分离规律的实质   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用他自己所设计的测交等一系列试验,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亦被后人无数次的试验所证实,现已被世人所公认,并被尊称为孟德尔的分离规律。那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呢?   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杂合体中决定某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在揭示了由一对遗传因子(或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之后,这位才思敏捷的科学工作者,又接连进行了两对、三对甚至更多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试验,进而又发现了第二条重要的遗传学规律,即自由组合规律,也有人称它为独立分配规律。这里我们仅介绍他所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1.杂交试验现象的观察   孟德尔在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时,仍以豌豆为材料。他选取了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一个亲本是结黄色圆形种子(简称黄色圆粒),另一亲本是结绿色皱形种子(简称绿色皱粒),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所得到的F1全都是黄色圆形种子。由此可知,豌豆的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所以F1的豌豆呈现黄色圆粒性状。   如果把F1的种子播下去,让它们的植株进行自花授粉(自交),则在F2中出现了明显的形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在共计得到的556粒F2种子中,有四种不同的表现类型.   如果以数量最少的绿色皱形种子32粒作为比例数1,那么F2的四种表现型的数字比例大约为9∶3∶3∶1。如图2-7所示豌豆种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从以上豌豆杂交试验结果看出,在F2所出现的四种类型中,有两种是亲本原有的性状组合,即黄色圆形种子和绿色皱形种子,还有两种不同于亲本类型的新组合,即黄色皱形种子和绿色圆形种子,其结果显示出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   2.杂交试验结果的分析   孟德尔在杂交试验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如果单就其中的一对相对性状而言,那么,其杂交后代的显、隐性性状之比仍然符合3∶1的近似比值。   以上性状分离比的实际情况充分表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是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着,其传递方式依然符合于分离规律。   此外,它还表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与另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无关,二者在遗传上是彼此独立的。   如果把这两对相对性状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虑,那么,这个F2表现型的分离比,应该是它们各自F2表现型分离比(3∶1)的乘积:这也表明,控制黄、绿和圆、皱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既能彼此分离,又能自由组合。   3.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那么,对上述遗传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孟德尔根据上述杂交试验的结果,提出了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中自由组合的理论。   因为最初选用的一个亲本——黄色圆形的豌豆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YYRR,在这里,Y代表黄色,R代表圆形,由于它们都是显性,故用大写字母表示。而选用的另一亲本——绿色皱形豌豆也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yyrr,这里y代表绿色,r代表皱形,由于它们都是隐性,所以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由于这两个亲本都是纯合体,所以它们都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即:   YYRR——YR   yyrr——yr   二者杂交,YR配子与yr配子结合,所得后代F1的基因型全为YyRr,即全为杂合体。由于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所以F1的表现型全为黄色圆形种子。杂合的F1在形成配子时,根据分离规律,即Y与y分离,R与r分离,然后每对基因中的一个成员各自进入到下一个配子中,这样,在分离了的各对基因成员之间,便会出现随机的自由组合,即:   (1) Y与R组合成YR;   (2)Y与r组合成Yr;(3)y与R组合成yR;   (4)y与r组合成yr。   由于它们彼此间相互组合的机会均等,因此杂种F1(YyRr)能够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相等数量的配子。当杂种F1自交时,这四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便在F2中产生16种组合中的9种基因型合子。由于显隐性基因的存在,这9种基因型只能有四种表现型,即:黄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圆形、绿色皱形。如图2-8所示它们之间的比例为9∶3∶3∶1。   这就是孟德尔当时提出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假说,这个假说圆满地解释了他观察到的试验结果。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最基本的遗传定律,这就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遗传定律——自由组合规律,也有人称它为独立分配规律。   4.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与分离规律相类似,要将自由组合规律由假说上升为真理,同样也需要科学试验的验证。孟德尔为了证实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F1杂种,确实产生了四种数目相等的不同配子,他同样采用了测交法来验证。   把F1杂种与双隐性亲本进行杂交,由于双隐性亲本只能产生一种含有两个隐性基因的配子(yr),所以测交所产生的后代,不仅能表现出杂种配子的类型,而且还能反映出各种类型配子的比数。换句话说,当F1杂种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后,如能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后代,而且比数相等,那么,就证实了F1杂种在形成配子时,其基因就是按照自由组合的规律彼此结合的。为此,孟德尔做了以下测交试验,如图2-9所示。   实际测交的结果,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都得到了四种数目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后代,其比数为1∶1∶1∶1,与预期的结果完全符合。这就证实了雌雄杂种F1在形成配子时,确实产生了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从而验证了自由组合规律的正确性。   5.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根据前面所讲的可以知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孟德尔遗传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后来发现的许多遗传学规律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产生并建立起来的,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近代遗传学发展的前途。   1.理论应用   从理论上讲,自由组合规律为解释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大家知道,导致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却是出现生物性状多样性的重要原因。比如说,一对具有20对等位基因(这20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0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生物进行杂交,F2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有220=1048576种。这可以说明现在世界生物种类为何如此繁多。当然,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因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这在后面还要讲到。   分离规律还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因。由于有些遗传疾病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些遗传病在通常情况下很少会出现,但是在近亲结婚(如表兄妹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致病基因,从而使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必须禁止,这在我国婚姻法中已有明文规定。   2.实践应用   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植物的杂交育种上。在杂交育种的实践中,可以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再经过自交,不断进行纯化和选择,从而得到一种符合理想要求的新品种。比方说,有这样两个品种的番茄:一个是抗病、黄果肉品种,另一个是易感病、红果肉品种,现在需要培育出一个既能稳定遗传,又能抗病,而且还是红果肉的新品种。你就可以让这两个品种的番茄进行杂交,在F2中就会出现既抗病又是红果肉的新型品种。用它作种子繁殖下去,经过选择和培育,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能稳定遗传的番茄新品种。 孟德尔 - 被称为“怪人”   1857年,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南郊的农民们发现,布尔诺修道院里来了个奇怪的修道士。 这个“没事找事”的怪人在修道院后面开垦出一块豌豆田,终日用木棍、树枝和绳子把四处蔓延的豌豆苗支撑起来,让它们保持“直立的姿势”,他甚至还小心翼翼地驱赶传播花粉的蝴蝶和甲虫。   这个怪人就是孟德尔。   在其他修道士眼中,孟德尔的样子是使人过目不忘的:“头大,稍胖,戴着大礼帽,短裤外套着长靴,走起路晃晃荡荡,却有着透过金边眼镜凝视世界的眼神。”   孟德尔出身于贫寒农家,很喜欢自然科学,对宗教和神学并无兴趣。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生活,他不得不违心进入修道院,成为一名修道士。   当时的欧洲,人们热衷于通过植物杂交实验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奥秘,而研究遗传和变异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孟德尔选择了豌豆。1857年夏天,孟德尔开始用34粒豌豆种子进行他的工作,开始了被人称为“毫无意义的举动”的一系列实验,并持续了8年时间。
个人分类: Science in action|5500 次阅读|1 个评论
呵呵,生日快乐:)
zlhua 2011-7-1 18:47
祝福所有的党员节日快乐...祝福我们党青春活力每一天.....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学院,生日快乐!
热度 3 jlxt33 2011-3-26 11:23
今天是理学院成立15周年院庆日,到处张灯结彩。 15年前的3月18日,由原基础部中的数学组、物理组、化学组、计算机组组成的理学院正式成立,当时有数理化和计算机四个系,目前计算机已独立成为信息学院(软件学院)。 理学院由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应用化学系组成。 回首走过的路,虽然没有陪伴理学院、应用化学系一起走过这15年,但是从刚刚过去的5年所经历的一切,可以看到一个学院和一个学科的发展。 应用化学系的第一个本科专业是应用化学专业从1998年招收本科生、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成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9年成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04年开办材料化学本科专业,目前已成为校级特色专业;2010年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将于今年招生;经过一波三折的起伏,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也获得批准。科学研究从零起步,到现在每年都能有国家基金、省基金的支持等;同时也获得了校级“211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建设的资助。 十五年可以见证一个学科的发展,还有很多的实例告诉我们,五年可以改变一个学科,怎样走下个五年的路,是需要认真谋划的。 一会儿将要召开校友理事会,下午是院庆庆典以及文艺表演,晚上还有全院的庆祝晚宴。 热闹终将散去,留下的是踏踏实实的工作。 不管怎样,在这喧闹的热烈中,道一声祝福:理学院,生日快乐!
个人分类: 品味感悟|2996 次阅读|6 个评论
休止符
soundsilly 2010-12-15 19:15
这个呢,是休止符,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符号,它代表了静止、休息、呼吸,然后再重新来过。其实每一个符号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当你真的了解它之后,你再回头去看它,它就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情感 这是来自奶茶主演的《生日快乐》中的小米说的,让我想起以前自己的一段话:电子是没心的东东,但是当您爱上它的时候,它就会载上您的心,您的思想,您的爱恋... 《生日快乐》是一部比较不错的情感电影,奶茶说我希望自己永远都不懂爱情,这样我可以永远对它有着幻想
个人分类: 信仰|2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亲亲宝贝,生日快乐
gaojianguo 2010-9-23 21:06
为什么我要采摘那么多的花儿送给您?因为您是我的整个世界! 宝贝,生日快乐!! 1. 朝鲜国花:金达莱( Rhododendron ) 2. 斯里兰卡国花:睡莲( Nymphaea alba ) 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花:百日草( Zinnia elegans ) 4. 黎巴嫩国花:雪松( Cedrus deodara ) 5. 以色列国花:银莲花( Anemone ) 6. 土耳其国花:郁金香( Tulipa ) 7. 瑞典国花:铃兰( Convallaria majalis ) 8. 俄罗斯国花: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 9. 波兰国花:三色堇( Viola tricolor L.) 10.意大利国花:雏菊( Bellis perennis ) 11.德国国花:矢车菊( Centaurea cyanus Linn.) 12.英国国花:月季( Rosa chinensis ) 13.爱尔兰国花:白车轴草( Trifolium repens Linn.) 14.法国国花:鸢尾( Iris tectorum ) 15.加拿大国花:糖槭( Acer saccharum ) 16.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 Acacia farnesiana ) 17.海地国花:刺葵( Phoenix ) 18.智利国花:野百合( 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 19.斐济国花:扶桑( Hibiscus rosa-sinensis ) 20.赞比亚国花:三角梅( Bougainvillea ) 21.南非国花:帝王花( Protea cynaroides ) 22.中国国花: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 23.蛋蛋的生日花(真漂亮~):新娘草( Linaria vulgaris )。今天是蛋蛋的23周岁生日,祝蛋蛋永远像新娘草一样顽强的美丽!!! (图片来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特此致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袁隆平院士生日快乐! 1930年9月1日
xupeiyang 2010-9-1 11:18
袁教授、院士,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http://baike.baidu.com/view/9239.htm?hh=255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 1906年,清廷宣布 预备立宪 1930年,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出生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爆发 1974年,第七届 亚洲运动会 开幕 2008年, 温家宝 出席北川中学开学典礼 温家宝贾庆林致信祝贺袁隆平80岁生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7日06:49 东方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资料图片)   东方网9月7日消息:今天是袁隆平院士的80寿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百忙之中致信袁隆平表示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也发来贺信,祝贺袁隆平院士80岁生日。    温家宝贺信   隆平先生:   您好!   许久未见面了,甚念。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在先生八十华诞到来之际,我谨向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愿,愿先生健康快乐,愿先生在水稻研究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愿先生的科研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温家宝   2010年8月27日    贾庆林贺信   尊敬的袁隆平院士:   在您八十寿辰之际,谨向您致以诚挚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您是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您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您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您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您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著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贾庆林2010年9月2日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相关报道:    袁隆平:90岁时争取水稻亩产1千公斤    袁隆平:已做好准备帮助其他国家研发杂交水稻    转基因专家接受袁隆平提议 建议招募志愿者试吃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2709 次阅读|3 个评论
生日之歌-------献给陈亚宁老师
热度 1 tarimriver 2010-5-28 13:34
轻轻地,我走了 但我却顾盼留恋 让我感恩戴德的 是导师的培育与铸炼 今天是一个平常的日子 但在学生心中 却卓尔不凡 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把感激之情展现 遥远的我 不能递上一篮温馨的花 无法敬上一杯祝福的酒 所以期待 逢十逢百您大寿庆典 天南海北弟子欢聚的笑颜 今夜星光灿烂 今起春意盎然 在这特殊的时刻 我们衷心向您 --- 尊敬的陈亚宁老师 表达生日的祝福: 祝您生日特快乐 祝您桃李天下满 祝您事业更腾达 祝您身体永硕健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4396 次阅读|2 个评论
沙漠中瑰丽的花-----------致李卫红老师
tarimriver 2010-5-26 20:50
塔里木河是新疆人的母亲河 塔河沿岸是荒漠中珍稀的绿色 蒹葭苍苍 罗布茫茫 是塔河孕育了楼兰文明曙光 罗布人逐水而居 罗布人伐木为舟 罗布开花分外香 罗布泊奏出塔河最美的交响 三千年不死 三千年不倒 三千年不朽 胡杨演绎出死亡之海边的坚强 春天粉红点缀沙漠 夏天暗红写满沙丘 秋天深绿染天地 柽柳以美丽阻沙保家园 人越来越多 水越来越少 流越来越细 沙尘越来越急 胡杨忍不住干渴而朽 柽柳在沙漠的进攻下孤军难支 曾经的楼兰美女何处追寻? 美丽的塔河风光不再 你来了, 走在 深冬 冰冷的沼泽 双膝的关节炎 使记忆不再磨灭 酷暑烈日下的奔波 任烤熟鸡蛋的沙丘 炙烤着曾经娇嫩的双脚 草鳖子 连黄牛都害怕的虫子伺机偷袭 大如斗篷的蚊子铺天盖地 你却以美丽挥洒着坚强! 劳累了一天 吃的只有坚如磐石的馕 饥渴难耐 只有一个半升的水瓶相伴 潮湿的棉堆里曾经做出香甜的梦 维族老乡的羊圈里不时窜出的老鼠 打断刚开始的美丽的梦境 学生们也曾经跟您一样遭受 他们只是 3 年或者 6 年 您却年复一年 以胡杨的精神 柽柳的斗志 为曾经美丽的家园 为西北生态的安全 一直这样奋斗着 在您生日到来之际 李卫红老师! 祝您身体健康 祝您生日快乐!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嘿,姑娘,生日快乐
fengzhigu123 2010-5-11 22:19
   嘿     姑娘     生日快乐     我嘴唇一张一合间     对你送出祝福     昨晚这个季节的第一声春雷是我先送到的礼炮     春的序曲已经展开     海棠绮丽,演绎着绿肥红瘦     桃花初绽,花瓣间含情脉脉     白玉兰依旧露出闺秀气象     你迈着毅然的脚步     踏走隆冬寒气,迎来暖春节气     也似奇葩一株,迎风歌唱          嘿     姑娘     生日快乐     我搏动心灵的琴弦     为你演奏祝福的曲子     二十二个逝去的春秋就是属于你灵魂的记录     满满的涂满各种色彩     红色,演绎着激情     粉色,是你的浪漫     蓝色,昭示着幻想     你已涂满了足足二十二张书页     抛弃了彷徨心伤,走向欢乐境地     也是又走又停,但却永远坚定          嘿     姑娘     生日快乐     我驱动黑夜的天使     为你献上婀娜舞步     未来的时日萤火虫将为你带路     指引你走向永远的光明境地     舞步一旦展开,就不会有终结     虽然无缘同行     但我已向萤火虫支付了足够费用     她们也向我承诺要永远为你指引方向     我知道她们是重承诺的     你可以信任她们     因为她们也像你一样快乐坚定的追寻幸福          嘿     姑娘     生日快乐啊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3488 次阅读|2 个评论
悄悄话
qqyang 2008-11-13 22:32
这一篇,只写给你看,算做生日礼物吧。 在五教某处拍的。9月份开学时第一次看到,当时脑子一片空白,觉得你好像阴魂不散然而前进几步,我就觉得自己好像被耍了。 我果然是笨蛋。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想念你,这种视错觉才会让我觉得感慨吧。小妈终究是内向害羞的,越来越少表达感情。即使在小潘在电话那头无声哭泣说想念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办法当面说出我想你这么简单的话,在这样一个到处叫着我爱你的时代。这也算是我的怪异之处吧,老古董一个shyshy。 下面是最近造访院子的各类野猫,小白,小黑,小金,虎斑。我最喜欢小金,因为它很害羞,不过我最喜欢的品质却成为我无法接近它的理由,矛盾吧,嗯。最害怕虎斑,它有一双全黄的眼睛,眼球中央处劈出一道黑线,委实透着邪恶凶狠。我努力让自己对着它笑,可是我不能太自欺欺人,内心的恐惧我想它是能感觉到的吧,唉,我终究还是会以貌取人。它们近期的频繁造访其实是因为白菜姐姐晒了很多海鲜干货在院子里,是腥味把它们吸引过来的。然而每次看到它们都会让我想起你,好像是你的回归在提醒着我生日将近。我并不爱猫,始终爱不起来,想要关心它们纯粹是因为你们喜欢你,嘟嘟,潘,移情吧可能。 ~~~~~~~~~~~~~~~~~~~~~~~~~~~~~~~~~~~~~~~图片区结束~~~~~~~~~~~~~~~~~~~~~~~~~~~~~~~~~~~~~~ 记得看电影的时候,有几次在片子里看到KINO一词,觉得很吃惊,查了字典,kino,有一个解释是指(欧洲的)电影院,kinematograph的缩写。看电影,是我对你最初的印象。我不知道这个和你和阿no的名字有无关联,可是当时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是很感慨的,突然觉得有些美好或劫难真的是注定的,连当事人都无可奈何,又何况我等一两个外人。于是原谅了自己的束手无策,对于自己彻底不能改变的事情,我会觉得释怀一点。其实是想收集很多截图做个小集子给你看的,可是回过头来去找却再也找不到了,原谅小妈的懒惰,咳。 有时候觉得和你很遥远,从地理到心理。但是生活里太多细节却总让我想起你。我始终觉得我们是不同类的人,像个X,交点就那么一个,因此我也不会强求,远远看着也可以吧。看《水仙已乘鲤鱼去》(张悦然的一本小说,忽略)的时候,里面有两个女孩子,优弥和璟。她们是很好的朋友,拥有数年珍贵的友谊。优弥是个平凡的女生,璟是个天才作家(角色设定的与我无关),而优弥觉得,她认识璟,帮助璟成功是自己平凡生命中唯一不平凡的使命,于是她在做出自我牺牲后,从容地淡出璟的世界。我当时看得很感慨,优弥的从容真不平凡。然而我说这些其实是想说,尽管我和院长曾经觉得,如果干脆不认识你我们的生活会单纯很多快乐很多,可是我们最终的结论还是,我们都很庆幸能够认识你,你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一些我们接触不到的问题,有更丰富的人生。虽然这些可能对生存无用,可是对于生命有很大意义。谢谢你,其实你对于我们而言很重要。我只有在这样的间接交流中,才好意思用出这么郑重的词吧,咳咳。于是我想,即使我们之间只有小小的一段交集,也是要好好珍惜的。然而能见面的时候很多话是没法说的,所以有时候想想,距离其实也很好,见面变得不是那么必不可少。除了想和你们一起k歌的时刻以及许多细小的孤独的时刻。 那天你问我有没有开博,我说我改写日记了。其实我开了新博,不过也不算骗你,新博地址没有告诉任何人,所以说在写日记也算诚实。只是纯粹的精神发泄,也不打算告诉任何人。很down情绪很糟糕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而且也不算少,vivi偶尔看过,呵呵。可是我决定不让你们看到,不是觉得我们不够亲近,只是不想而已。那是连我自己都讨厌的时刻,不提也罢。现在说话写字也学着不再煽情,我院人士现在都已练就光天化日毫无预警地流泪的本事,煽情变得太多余。用冷静的口吻说话感觉也很好嘛。 ~~~~~~~~~~~~~~~~~~~~~~~~~~~~~~~~~~~~~~~~回忆分割线~~~~~~~~~~~~~~~~~~~~~~~~~~~~~~~~~~~~~ 得知你飞去法国是在某天晚饭后。我,刘滨,张虎伟和大S,我们七手八脚地做了一桌菜,刘滨的鸡翅炖土豆糊了,大S的菠萝油条虾被张虎伟买的酸奶搞砸了,我的鸭腿烧毛豆油放多了。好不正常的一天。那天还异常闷热啊,热得我们汗一直一直流,我们异常艰苦地挤在狭小的客厅里吃饭偏偏客厅风扇还坏了,god。然后白菜姐姐刷碗的时候我回房间看到嘟嘟的短信,说她哥今晚的飞机去法国。我读得出她的伤感。当时脑子突然很空。身边人很多环境吵杂,心里却安静得很,我觉得我们可能就这样各自奔天涯了吧。若无其事地面对身边新加入的朋友,谈笑风生,努力过自己的新生活,不论如意与否。还是遗憾没有说再见,没有说保重,虽然只是些俗气的话。 ~~~~~~~~~~~~~~~~~~~~~~~~~~~~~~~~~~~~~~~~~未来未来~~~~~~~~~~~~~~~~~~~~~~~~~~~~~~~~~~~~~ 我总是期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不期而遇,各自都过得很好很好。还是可以像以前那样微笑,拥抱。为了让你,你们看到很好的我,我努力地生活。这是我努力生活的动力之一,当然,还为我自己。这样的想法让我觉得安心,也比较有动力。我和院长都明白得很,无论怎样,你还是你,固执的生活态度不是我们可以说服改变的。只是,为着我们无条件的远远的关心,可不可以让你觉得有一点点点点振作呢? 罗里吧嗦说了一堆话,其实都是自己一直想对你说的话,强迫你看还说是打包送你的礼物,咳,人都是最顾及自己的感觉的吧那就不啰嗦了。想录歌来着,找了一大圈却挑不出一首合心境的歌,于是作罢。 生日快乐啊,小孩。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8: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