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玉米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玉米

相关日志

山西大宁县有机农业建设获重要突破
蒋高明 2020-8-22 09:18
本团队在山西省大宁县昕水镇耳吉村建立的六不用实验田,玉米仅使用有机肥底肥,中间不追肥,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激素,也不用转基因种子,不灌溉靠天吃饭,发展旱作有机作物。2019年产量1200斤/亩,2020年因雨水好,产量有望突破1400斤/亩。六不用生态农业模式还减少了追肥与打药的人工,仅物理除草,总体投入人工成本呈现下降趋势。同时获悉,该团队指导的果园生草、落叶归园、枝条粉碎还园、物理+生物控虫、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在苹果、桃、核桃、梨、樱桃等已在全县基本普及,2020年六不用果树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舌尖到眼角——话说观赏作物(二)
df730227 2020-7-24 19:06
观赏荞麦 荞麦是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很早就有荞麦栽培,并广布全国各地。我国有荞麦野生种 25 个,主要栽培种两个:苦荞和甜荞。 荞麦 全身是宝,最为大众喜欢的是: 荞麦 皮的枕头,苦荞的茶,爽滑的荞麦凉面和碗托。茶余饭后,荞麦的观赏价值也从人们的舌尖走到了眼角。白居易很早就借诗 “月明荞麦花如雪”赞美荞麦开花时朴实无华的白色。与我国常见的白花荞麦不同,日本的长野县箕轮町被称为“红荞麦之乡”,每年 9 月,红宝石般夺目的荞麦田会吸引大量游客。以赏荞麦花为主的荞麦节同时也是韩国的特色节目。如今,借着乡村振兴的号角,我国宁夏、重庆和越来越多的地方在重视开发荞麦功能食品的同时,发展荞麦旅游产业。 荞麦手捧花 日本长野县箕轮町荞麦田 山西农业大学荞麦基地红荞麦 彩色玉米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美洲和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因其耐旱耐瘠薄的适应性成为我国的高产粮食作物。如今,除了走入餐桌,用于饲料,观赏玉米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与其它观赏作物以整株或花为观赏对象不同,除植株矮小的彩叶玉米供整株观赏外,玉米的果穗也极具观赏性。玉米果穗的观赏性在于丰富的色彩和形态。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等玉米粒外,美国农民培育出的宝石玉米每一棵果粒都能在阳光下闪烁不同寻常的光芒。 袖珍型彩色草莓玉米 是 当今 玉米果形变化 最 有 创意 的类型,这个 普通玉米的变异品种, 约 1 m 高 ,三个多月即可结果, 还 可生食。 一定要说一句,彩色玉米不是转基因玉米,是自然变异或人工杂交而成,放心食用或把玩吧。 宝石玉米 草莓玉米 彩叶玉米 观赏藜麦 藜麦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藜麦叫 “麦”不是麦,是藜科藜属植物。藜麦被认为是单作物即可满足人类所需全部营养的粮食, 1980 年代,被美国定为宇航员太空食品, 2013 年是联合国钦定的国际藜麦年。我国在上世纪 80 年代引入藜麦,并于 2010 年左右大规模种植。藜麦品种多样,株高 0.2~3.0 m ,种子和果穗成熟后可呈红、紫、黄、黑、白等不同颜色,给原本朴素的农田增添了绚烂的生机。虽然目前还没有培育出专有的观赏藜麦品种,但青海、甘肃、山西、四川等多个省市已经在用实实在在的产业带动旅游发展了。今年,你要不要去甘肃天祝、四川松潘、青海西海欣赏一下多彩藜麦呢? 无特殊说明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1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地贪夜蛾田间危害玉米(图)
热度 1 zhengaiping 2020-7-21 09:19
草地贪夜蛾食量大,没有了嫩叶,连叶尖都要吃,收不到种了。 感虫植株 抗虫植株
2158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粮食有多便宜?
蒋高明 2020-1-7 10:00
美国粮食有多便宜 蒋高明 都说美国的粮食便宜,便宜到什么程度呢?有位在饲料厂打工的农民告诉我,进到他们厂的美国玉米大约0.4元/斤; 最近有企业老总告诉我,美国本土玉米价格只有3美分/斤,合人民币0.2元/斤左右,感觉到这个价位低到不可思议。今查到下面的图,发现高价时也就7.5美分/斤,合0.52元/斤人民币,低价时玉米真是三四分美元/斤。如此低廉的粮食,果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直逼我国农民纷纷撂荒,粮食进口依赖的度不断加大。美国粮食价格为什么那么低?他们为什么赔钱卖给中国(美国农民种地会得到大约40%的政府补贴)?背后的原因非常值得深思。除了满足粮食数量之外,美国的粮食质量是很差的,大豆,玉米,油菜,甚至苜蓿都是转基因的,是给牲口吃的,或者是做燃料的。美国种了全球最多的转基因,中国消费了全球最多的转基因,大都是以饲料或工业原料进入我国食物链。有一天,当美国白送我们粮食时,我们还敢要吗?经济学必须要考虑政治,军事,社会,健康乃至生态环境各要素,不能任由他人管我们的饭碗。反过来讲,我们也白送美国农民美元,只要他们三年不种地,看看他们敢要么?那样的战争成本实在太低了。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8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有机玉米田杂草群落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蒋高明 2019-11-17 10:55
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有机玉米田杂草群落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博文静 , 郭立月 , 李静 , 韦继光 , 李彩虹 , 李勇 , 蒋高明 * (*通讯作者 ) 中国科学院植物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植物学报 , 2012, 47(6): 637-644. 【摘要】 农田杂草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农田杂草控制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 ,通过施肥方式改变杂草的竞争格局有望成为杂草控制的新途径。以暖温带有机玉米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种不同处理,即不施肥对照处理(CK)、施用牛粪处理(CM)、施用蚯蚓处理过的牛粪处理(EM)、免耕秸秆不覆盖处理(NT)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S),研究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对田间杂草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玉米农田内共发现杂草17种,CK杂草总密度最高,但杂草总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EM杂草总生物量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生物量最高,分别比CK增加了192.6%和224.8%(P0.01),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优势集中度指数较高。NS杂草总密度、总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与NT相比显著降低。此外,EM玉米(Zea mays)产量比CK高40.2%(P0.01),比CM高19.6%(P0.01)。施用蚯蚓处理过的牛粪不仅提高了玉米产量,而且可以促进优势种杂草的生长,提高杂草群落的优势集中度。 关键词 : 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优势种;施肥;杂草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and fertilization methods on weed community and crop yield in an organic corn field Bo Wenjing , Guo Liyue , Li Xiao , Wei Jiguang , Li Caihong , Li Yong , Jiang Gaoming* (*Correspondence autho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 20, Nanxin cun , Xiangshan, Beijing 100093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 012, 47(6): 637-644 Weed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 Weed control in organic farmland is a big problem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t is expected to be a new way to change the competition pattern of weeds by applying fertilizer. Five different treatments, CK, cm, EM, NT and NS ,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and fertilization methods on weed density, biomass, biodiversity and crop y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7 kinds of weeds were found in organic corn field, and CK had the highest weed density, but the total weed biomass and biodiversity index were low. The total biomass of EM weeds and the biomass of Eleusine indica were the highest, increased by 192.6% and 224.8%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K (P 0.01),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biodiversity index were lower, and the dominant concentration index was higher. The total density, biomass and biodiversity of NS weed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NT. In addition, the yield of EM maize ( Zea mays ) was 40.2% higher than CK (P 0.01), 19.6% higher than CM (P 0.01). The application of cow manure treated by earthworm not only increased the yield of corn, but also promoted the growth of dominant species of weeds and the dominant concentration of weed community. Key words: biodiversity; biomass; dominant species; fertilization; weeds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0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牛粪堆肥与化肥配施对中国东部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机质、容重和蚯蚓活动的影响
蒋高明 2019-11-10 07:55
牛粪堆肥与化肥配施对中国东部小麦 - 玉米轮作系统有机质、容重和蚯蚓活动的影响 土壤与耕作学研究 , 156 (2): 140–147. ( 影响因子: 4.675) 郭立月 ab1 吴光磊 a1 李勇 c 李彩虹 a 刘文静 d 孟杰 a 刘海涛 a 虞晓凡 ab 蒋高明 * a ( * 通讯作者)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院 摘要 将牛粪堆肥( CMC )与化肥( CF )配施于我国东部小麦 - 玉米轮作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土地生产力进行了评价。对表层土壤( 0-20cm )有机质、碳储量和固碳量、容重、含水量、全氮含量和蚯蚓种群等指标进行了分析。该研究( 2009-2014 年)是在相同的氮、磷、钾总量( 375.0 kg N ha-1 yr-1 、 92.4 kg P2O5 ha-1 yr-1 和 316.3 kg K2O ha-1 yr-1 )的基础上进行的。六个处理设计为:( 1 )对照,不施肥;( 2 ) NPK , 100%CF ;( 3 ) NPKM1 , 25%CMC+ 75%CF ;( 4 ) NPKM2 , 50%CMC+50%CF ;( 5 ) NPKM3 , 75%CMC+25%CF ;( 6 ) CM , 100%CMC 。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水量、全氮和蚯蚓密度与 CMC 显著正相关( P0.01 ),土壤容重与 CMC 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小麦 - 玉米轮作系统的 NPK 、 NPKM1 、 NPKM2 、 NPKM3 和 CM 年平均产量显著提高( P ≤ 0.05 ),其中 NPKM1 产量最高。单施 CF 不仅降低了蚯蚓的 SOM 、水分和全氮含量,而且对蚯蚓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而 CMC 则减轻了这种负面影响。该发现可能有助于在环境友好前提下,增加粮食供应,改善土壤条件与有机肥堆肥的应用。 关键词: 牛粪堆肥、化肥、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蚯蚓活性 Effects of cattle manure compost combined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 on topsoil organic matter, bulk density and earthworm activity in a wheat-maize rotation system in Eastern China LiyueGuo ab1 GuangleiWu a1 YongLi c CaihongLi a WenjingLiu d Jie Meng a HaitaoLiu a XiaofanYu ab Gaoming Jiang a Soil tillage research , 156 (2): 140–147. (IF=4.675) Abstract Cattle manure compost (CMC) combined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 (CF) was applied to a wheat–maize rotation field, in Eastern China, to assess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land productivity. Indicators of organic matter, carbon storage and sequestration, bulk density, water content, total N content and earthworm population from topsoil (0–20cm) were quantified. This consecutive study (2009–2014)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e of the same total N, P, K application rate (375.0kg Nha − 1yr − 1, 92.4kg P2O5ha − 1yr − 1and 316.3kg K2Oha − 1yr − 1) in each treatment that was fertilized. Six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as: (1) CK, without any fertilizer; (2) NPK, 100% CF; (3) NPKM1, 25% CMC combined with 75% CF; (4) NPKM2, 50% CMC combined with 50% CF; (5) NPKM3, 75% CMC combined with 25% CF; and (6) CM, 100% CMC.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organic matter, water content, total N content and earthworm density from topsoil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P≤0.01) related to CMC input, with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ing observed between soil bulk density and CMC input. The average annual yield of the wheat–maize rotation syste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in NPK, NPKM1, NPKM2, NPKM3, and CM compared with CK, with the highest yield being obtained from NPKM1. Applying merely CF not only led to the lower SOM, water content and total N content, but also resulted in negative effects on earthworm activity, while CMC alleviated such negative effects. Our finding may help to increase food supply by improving soil conditions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compost application. Keywords: Cattle manure compost, Chemical fertilizer,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bulk density, Soil water content, Earthworm activity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9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刍草等位基因有利于紧凑株型,提高玉米高密度种植的产量
zhoutianshun 2019-10-22 09:28
大刍草等位基因有利于紧凑株型,提高玉米高密度种植的产量 名称: Teosinte ligule allele narrows plant architecture and enhances high-density maize yields 期刊: Science 作者及其第一单位:田金歌 , et al, 田丰 ( 中国农业大学 ) DOI: 10.1126/science.aax5482 通过密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粮食短缺的有效手段。直立叶株型有助于减少密植时植株间的遮挡,从而植株能够捕获足够的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和叶鞘形成的叶夹角(叶舌区域,包括叶舌和叶耳)决定了植株的整体株型。 UPA2 通过 ZmRAVL1 调控叶夹角 利用 866 株 BC 2 S 3 重组自交系群体( W22 X CIMMYT8759 )共鉴定到 12 个 QTLs ,其中具有最大效应的时位于 2 号染色体的 UPA2 基因,且大刍草所携带的等位基因有助于减少叶夹角。 UPA2 的近等基因系 UPA2 -NIL W22 和 UPA2 -NIL 8759 的上、中、下叶的叶夹角全部不同,表明 UPA2 能够改表玉米株型。电子扫描显微镜和组织学分析发现两个近等基因系的耳廓细胞大小相似,但耳廓扩张有差异。 UPA2 -NIL 8759 表现出直立叶,舌状区更小,成熟时耳廓更小,叶舌区域的近轴面具有更多的厚壁组织细胞层数。 (A) BC 2 S 3 群体中间叶叶夹角的 QTLs 定位 (B) UPA2 -NILW 22 和 UPA2 -NIL 8759 的大体形态 (C) UPA2 -NILW 22 和 UPA2 -NIL 8759 的上中下叶叶夹角比较 (D) UPA2 -NILW 22 和 UPA2 -NIL 8759 的叶舌区域的扫描电镜分析 (E) UPA2 -NILW 22 和 UPA2 -NIL 8759 的叶舌宽和耳廓边缘比较 (F) UPA2 -NILW 22 和 UPA2 -NIL 8759 成熟耳舌区的横切面比较 (G) UPA2 -NILW 22 和 UPA2 -NIL 8759 近轴面耳廓细胞层的数量比较。 UPA2 最终定位于 240bp 的非编码区域, GRMZM2G10205 9 ( ZmRAVL1 ) 位于 UPA2 下游 9540bp ,且定位在细胞核。 UPA2 -NIL 8759 叶中的表达量比 UPA2 -NIL W22 低,表明 UPA2 可能是 ZmRAVL1 的远端顺势调控元件。 ZmRAVL1- RNAi 和 ZmRAVL1- KO 株系的叶夹角减小,而 ZmRAVL1- OE 植株的叶夹角增大。表明 ZmRAVL1 正调控玉米叶夹角。 UPA2 的图位克隆 (A) ZmRAVL1- KO 株系叶夹角减小 (B) ZmRAVL1- RNAi 株系的叶夹角减小 (C) ZmRAVL1- OE 株系的叶夹角增大 W22 和 8759 品种中 UPA2 的序列分析表明,两者具有一个 SNP 和 3 个序列多态性( S1-S4 )。其中 S2 (TG/-) 侧翼序列包含一个 C2C2 结合基序,且 drl1 (drooping leaf1) 和 drl2 的 N 端包含 C2C2 结合基序,且其突变体叶夹角增加,表现为披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 (EMSA) 和染色质免疫沉淀 PCR(Chip-qPCR) 表明 UPA2 的 S2 位点突变改变了和 DRL1 的结合能力。 lg1 和 lg2 突变体中 ZmRAVL1 的表达受到抑制,而 ZmRAVL1- KO 株系中, lg1 和 lg2 的表达没有变化,且 ZmRAVL1- KO 株系中叶舌发育正常,仅耳廓扩张受到影响,表明 ZmRAVL1 与 lg1 和 lg2 下游。酵母单杂 (Y1H) 和 EMSA 表明 LG1 能结合到 ZmRAVL1 启动子区域的 GTAC 位点。 (A) UPA2 和 ZmRAVL1 .S2 的相对位置 (B) S2 突变体的 EMSA 实验表明 S2 位点突变使与 DRL1 的结合能力改变 (C) ChIp-qPCR 表明 DRL1 能在体内结合到 S2 序列附近 (D) EMSA 实验表明 LG1 能结合到 ZmRAVL1 启动子区域的 GTAC 位点 (E) ChIp-qPCR 表明富集片段包含 ZmRAVL1 启动子区域的 GTAC 位点 酵母双杂 (Y2H) 和荧光素酶互补实验表明 LG1 和 DRL1 互作。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表明 DRL1 与 LG 直接互作,减少其对 ZmRAVL1 的抑制作用。 (A) Y2H 实验表明 LG1 和 DRL1 在体外互作 (B) 荧光素酶互补实验表明 LG1 和 DRL1 体内互作 (C) 瞬时转录激活实验所用载体的示意图( D) DRL1 抑制 LG1 对 ZmRAVL1 的激活 UPA1 编码 brd1 GRMZM2G103773 ( UPA1 ) 位于 1 号染色体,编码 brd1 (油菜素内酯合成最后一步催化酶), UPA1 改变近轴面耳廓大小和厚壁组织细胞层数,增大叶夹角,且对于不同的叶具有冠层效应。 W22 和 8759 品种中 UPA1 的序列分析表明 UPA1 具有 7 个 SNPs ,其中有两个非同义突变但未位于保守区域。 UPA1 -NIL 8759 叶中的表达量比 UPA1 -NIL W22 高, UPA1 -NIL W22 表现为小叶夹角。 brd1 -OE 叶舌发育正常但叶夹角增大,表明 brd1 参与玉米叶夹角的调控。 ZmRAVL1- KO 株系中甾酮含量下降, brd1 的表达下降,而 brd1 -OE 中甾酮含量上升, ZmRAVL1 的表达量未发生变化表明 ZmRAVL1 影响内源油菜素甾醇的含量。 (A) UPA1 -NIL W22 和 UPA1 -NIL 8759 的大体形态 (B) UPA1 -NIL W22 和 UPA1 -NIL 8759 的不同叶片的叶夹角比较 (C) UPA1 位于 1 号染色体 (D) UPA1 的精细定位 (E) 定位片段仅包含 UPA1 ( GRMZM2G103773 )一个基因。 UPA1 - UPA2 共同调节叶夹角模型 位于 ZmRAVL1 上游 9.5Kb 的 UPA2 由 2-bp 的突变控制, UPA2 -NIL 8759 包含 TG 核苷酸,和 DRL1 具有高的亲和力, DRL1 与 LG 结合,并抑制 LG1 对 ZmRAVL1 激活表达作用,低 ZmRAVL1 表达下调 brd1 的表达,使内源油菜素甾醇含量下降,叶夹角减少。 UPA2 -NIL W22 具有低的 DRL1 结合能力,释放 LG1 激活 ZmRAVL1 的表达,进一步上调 brd1 的表达,内源油菜素甾醇上升,叶夹角增大。 大刍草的 UPA2 和编辑 ZmRAVL1 提高玉米产量 在 508 份玉米自交系、 50 份地方品种和 45 大刍草品种中检测是否含有 S2 基因型,发现仅 2 份大刍草品种含有 S2 基因型,表明 S2 突变在驯化时丢失。 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 (67,500 and 105,000 株 / 公顷), UPA2 -NIL 8759 产量更高,密植增加所造成的减产比列降低。将大刍草等位基因 UPA2 渗入到农大 108 中,发现低密植条件下与野生型产量相似,但高密植条件下, UPA2 渗入系得产量更高。表明大刍草等位基因 UPA2 能够用于现代玉米品种的株系改良,并提高密植时的产量。 ZmRAVL1 -KO 株系的叶夹角减少,高密植条件下产量增高。利用剔除 Cas 蛋白的 ZmRAVL1 -KO 株系、 ZmRAVL1 -RNAi 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发现杂交种 ZmRAVL1 表达下降,叶夹角减少。因此,操纵 ZmRAVL1 可以产生直立叶株型,提高密植状态下的产量。 (A) UPA2 -NILW 22 和 UPA2 -NIL 8759 株系的单株产量比较 (B) UPA2 -NILW 22 和 UPA2 -NIL 8759 株系每公顷产量 (C) 农大 108 和农大 108 的 UPA2 渗入系的单株产量比较 (D) 农大 108 和农大 108 的 UPA2 渗入系的每公顷产量比较 (E) ZmRAVL1 -KO 株系和 WT 的单株产量比较 (F) ZmRAVL1 -KO 株系和 WT 的每公顷产量比较 可能存在的问题 1、 大刍草和玉米之间是否存在杂交不亲和? 2、 是否有和大刍草等位基因连锁的其他不利基因? 3、 玉米中是否有 ZmRAVL1 的自然变异品种?
个人分类: 论文阅读日记|3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ZmFBL41的自然变异赋予玉米纹枯病抗性
热度 1 zhoutianshun 2019-10-16 21:02
ZmFBL41 的自然变异赋予玉米纹枯病抗性 题目: Natural variation in ZmFBL41 confers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 in maize 期刊: Nature Genetics 作者及第一单位: Ning Li, et al, Zhaohui Chu ( 山东农业大学 ) DOI :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19-0503-y 研究背景 玉米纹枯病是由坏死性真菌立枯丝核菌 ( Rhizoctonia solani ) 所引起的重要病害。研究表明纹枯病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未发现有主效基因存在。目前,虽然有很多抗性相关的 QTLs 和防御相关的基因被鉴定,但是对立枯丝核菌病原菌的认识较少,且玉米和水稻抗纹枯病的机理尚不清楚。 材料和方法 材料: 318 份自交系群体( 133 份热带 / 亚热带起源自交系、 78 份温带起源自交系和 71 份混合起源自交系) 处理方式及性状鉴定:随机选取 10 株接纹枯病病原菌, 5 天后测量病变长度 研究结果 1、 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的 GWAS 分析 自然变异群体中的病变长度出现差异,且热带 / 亚热带起源自交系的更强的纹枯病抗性。利用 542438 个 SNP 进行纹枯病抗性的 GWAS 分析,鉴定到 28 个纹枯病抗性关联 SNP ,这些 SNP 对应 9 个位于 1 、 4 、 7 和 8 号染色体的基因座。 (a) 不同自交系群体在接种纹枯病后的病变长度 (b) 不同起源的自交系群体的病变长度 (a) GWAS 的曼哈顿图 (b) ZmFBL41 区域的局部曼哈顿图 关联最显著的 SNP 位于 4 号染色体 GRMZM2G109140 的第二外显子, GRMZM2G109140 为假定的分子量为 41KDa 的 F-Box 蛋白,命名为 ZmFBL41 。 ZmFBL41 定位在细胞质。对 23 个抗性自交系( RH )和 28 个敏感自交系( SH )的 ZmFBL41 测序发现, 4 个位于 ZmFBL41 第二外显子的 SNP 与纹枯病抗性连锁。 51 个自交系可以分为两个单倍型: ZmFBL41 B73 和 ZmFBL41 Chang7-2 ,且 ZmFBL41 B73 和纹枯病敏感型呈线性相关。对 20 个 SH 和 17 个 RH 的表达检测发现, RH 和 SH 之间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表明 ZmFBL41 的单倍型的抗病和感病与表达量无关。 (a) 基于 ZmFBL41 的连锁作图和不平衡分析 (b) 玉米自然变异群体的单倍型 (c) 抗性自交系和感性自交系的 ZmFBL41 的表达分析比对 2、 ZmFBL41 B73 是玉米纹枯病的负调控因子 转座子插入突变体 Zmfbl41 中的 ZmFBL41 表达量下降,且抗病能力增强,抗病相关基因 ZmPR4 和 ZmPR10 的表达量升高。在水稻中异源过表达 ZmFBL41 B73 的抗病能力下降,抗病相关基因 ZmPR4 和 ZmPR10 的表达量降低。 (a) 转座子插入突变体 Zmfbl41 的纹枯病抗性鉴定 (b) 转座子插入突变体 Zmfbl41 的抗性基因表达 (c) 水稻异源过表达 ZmFBL41 B73 植株对纹枯病敏感 3、 ZmFBL41 B73 与 ZmCAD 互作,促进 ZmCAD 的泛素化降解 利用无细胞翻译系统检测细胞提取物中 ZmCAD 的降解程度,发现 ZmCAD 蛋白能够被 ZmFBL41 B73 介导的 26S 蛋白酶体降解。当蛋白酶体的活性被抑制时, ZmCAD 蛋白更加稳定,且 ZmCAD 蛋白的降解部分依赖于 ZmFBL41 B73 。 (a 、 b 、 c) ZmFBL41 B7 通过 LRR 结构域与 ZmCAD 互作 (d) ZmCAD 的降解依赖于 26S 蛋白酶体 ( 无细胞降解实验 ) (e) zmfbl41 突变体的细胞提取物的降解速度更慢 (f) MG132 处理抑制 ZmFBL41 B37 诱导的 ZmCAD 降解。 4、 ZmCAD 通过调控木质素合成途径正调控作玉米纹枯病抗性 玉米转座子插入突变体 zmcad 的纹枯病抗性降低,且相关基因 ZmPR4 和 ZmPR10 的表达量降低。水稻 ZmCAD 同源基因 OsCAD8B 敲除株系的株高降低,木质素含量下降,抗纹枯病能力下降。这表明 ZmCAD 和 OsCAD8B 时纹枯病抗性的正调控因子。 通过测量 10 个抗病自交系和 12 个敏感性自交系侵染 48h 后的木质素含量发现,木质素在所有自交系中均先上升后降低,但抗病自交系的木质素含量更高。此外, zmfbl41 和 zmcad 突变体的木质素低于野生型。敲除 ZmCAD 后木质素合成途径并没有完全阻断,且玉米中存在 12 个 CAD 基因, CADs 之间这表明可能存在功能冗余。 (a) zmcad 转座子插入突变体的抗病能力下降 (b) zmcad 转座子插入突变体抗性相关基因表达降低 (c) OsCAD8B 敲除株的抗病能力下降 (d) 10 个抗病自交系和 12 个敏感性自交系的木质素含量 。 (e), zmfbl41 和 zmcad 突变体的木质素含量测定。 5、 ZmFBL41 B73 的自然变异阻碍 ZmFBL41 B73 与 ZmCAD 的互作 通过点突变获得 ZmFBL41 B73 LRR(E214G),ZmFBL41 B73 LRR(S217R) 和 ZmFBL41 B73 LRR (E214G/S217R) 突变体,用 Y2H 验证是否与 ZmCAD 互作。 ZmFBL41 B73 LRR(E214G) 和 ZmFBL41 B73 LRR(S217R) 仍然与 ZmCAD 互作,但 ZmFBL41 B73 LRR(E214G/S217R) 和 ZmFBL41 Chang7-2 LRR 不能与 ZmCAD 互作。这表明 LRR 结构域突变能妨碍 ZmFBL41 Chang7-2 和 ZmCAD 互作。 玉米细胞提取物的降解实验和烟草瞬时表达系统降解实验表明 ZmFBL41 Chang7-2 由于 LRR 结构域的 E214 和 S217 突变导致不能与 ZmCAD 互作, ZmCAD 积累。 (a) LRR 结构域突变阻碍 ZmFBL41 Chang7-2 和 ZmCAD 互作。 (b) ZmFBL41 Chang7-2 细胞提取物中 ZmCAD 的稳定性 (c) ZmFBL41 Chang7-2 不能促进 ZmCAD 的降解 (d) ZmFBL41 B37 的单个氨基酸替换不影响 ZmCAD 的降解 小结 敏感型玉米品种在纹枯病菌侵染早期, ZmFBL41 与 SKP1 互作形成 SCF FBL41 复合体, 招募 ZmCAD 蛋白被 26S 泛素化降解, ZmCAD 蛋白含量降低,使得木质素合成减少,细胞壁防御强度下降,最终被纹枯病菌侵染。而抗性品种中 ZmCAD 蛋白不能与复合体互作使得抗纹枯病能力增强。 问题: 1、 木质素含量是否可以作为纹枯病抗性的生物标记,若不能,该如何寻找? 2、 突变敏感型品种的 ZmFBL41 或者过表达 ZmCAD 基因是否会增加植物在正常条件下的能量损耗,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者产量? 3、 作者推测 CAD 家族成员存在功能冗余,是否真的存在该现象,若有,该如何鉴定?若没有,是否存在其他互补途径?
个人分类: 论文阅读日记|4525 次阅读|1 个评论
放线菌农用研究(14):放线菌对玉米发育进程的促进作用发现
热度 1 xuequanhong 2019-7-28 15:43
在 2013 年之前,我们对放线菌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重点放在园艺作物及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上,对大田作物涉及很少。主要原因是粮食作物种植效益差,农民没有种植积极性。另外,粮食作物的连作障碍也不明显。 从 2013 年开始,我的想法发生变化,认为过去将放线菌的应用对象仅限于园艺作物有局限性,应将放线菌的应用研究扩大到大宗粮食作物。 尽管种粮食农民不赚钱,但粮食生产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粮食高产种植技术研究不能停止,要保证实现和达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 换言之,即使我们的粮食够用了,过剩了,暂时不种了,但如果需要,我们的土地就能立即生产出大量粮食,我们的技术贮备就能支持生产出大量的粮食。在粮食生产与供给上,决不能受制于人。“中国人的饭碗要始终端在中国人的手里”。 有了上述想法,我们就开始放线菌在小麦玉米上的增产效果研究。选这两种作物是有原因的。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约 3.6 亿亩,玉米种植面积约 5.4 亿亩。小麦玉米单产决定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从 2013 年开始,我们就将部分力量转到放线菌对小麦玉米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上。 放线菌活菌剂生产成本高,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于化学肥料和有机肥,不能采用化肥和有机肥的用法在小麦玉米上使用放线菌。 对放线菌而言,在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上,最经济简便的用法就是将放线菌活菌包裹在玉米小麦种子上,再按常规方法种植。这种使用方法,接种量少,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在 2014 年的夏玉米上,我们进行了种子包衣试验。 种子包衣,就是给玉米种子表面均匀包裹上一薄层放线菌活菌粉,数量约为 90mg/ 粒。相当于给玉米种子穿上用放线菌菌粉为“布料”制作的“衣服”。 包衣后,带菌的种子种到土壤中,放线菌就发挥作用:直接促进玉米发芽、生根及生长;调整种子周围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种类,通过土壤微生物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发育,达到抗病增产效果。 包衣种子播种后,出现了许多令我们高兴的现象。 最先看到的令人鼓舞的现象:玉米出苗快,植株生长良好。该现象与放线菌在其他作物上的促生作用吻合,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图 1 )。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通过种子包衣试验,发现了放线菌具有促进玉米发育进程提前的功能: 抽雄早,吐丝早,开花授粉时间提前(图 2, 图3 );种子灌浆进程加快,菌剂包衣处理玉米籽粒饱满,干物质累积多(图 4 )。 这又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一个意料之外的现象! 让记忆的镜头回到 2014 年 9 月 3 日上午 10 点左右: 我们去试验地观察放线菌种子包衣玉米的生长情况:包衣处理的玉米抽雄扬花已结束,玉米雄蕊上的花粉已荡然无存,而未包衣对照玉米的抽雄扬花正在进行,雄蕊上布满花药;包衣处理的玉米穗上雌蕊已干枯,授粉结束(图2,图3),而对照玉米穗上雌蕊正在吐丝,花丝鲜嫩(图 2 , 图 3 )。 菌剂包衣与对照玉米形成天壤之别,犹如一个人已步入老年,另一个还风华正茂。 上述现象表明,用放线菌活菌种子包衣接种,可显著加快玉米的发育进程。 为了研究放线菌种子包衣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我们进行破坏性采样,对照与处理各采 3 株,测定茎叶鲜重,根系鲜重等指标。 当对所采玉米棒称重后准备上锅,蒸熟食用时,又发现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 剥开玉米棒的外苞皮时,发现对照玉米棒上的籽粒颜色浅,用手指掐时有白浆流出,而包衣处理玉米穗籽粒颜色深,饱满,用手指掐时无白浆流出。该现象表明,包衣处理灌浆速度快,干物质累积多(图 4 )。 看到如此大的差异,我们非常惊奇,立即将玉米棒带回实验室,拍照,并将籽粒剥下测定玉米穗的各项参数。经测定,对照、包衣处理的百粒鲜重分别为 24.8g 、 32.8g ;烘干后,对照百粒干重仅为 5.6g ,包衣处理为 10.3g ;籽粒含水量,对照为 342.8% ,菌剂包衣处理为 218.4% (以干基计);单穗籽粒重,对照为 22.6 g/ 穗,包衣处理为 45.0g/ 穗。 上述在玉米灌浆期间的测值表明,菌剂包衣对玉米的灌浆速度影响显著:灌浆快者,含水量低,干物质多,灌浆慢者,含水量高,干物质少。 此前,我们曾经在辣椒、草莓、黄瓜及西红柿上观察到菌剂穴施处理开花提前 3-7 天,但这些作物的发育进程差异仅体现在开花时始花时间早晚上,对比不够强烈、显著。 玉米的开花授粉与其他作物相比,别具一格,开花的早晚在抽雄和吐丝上差异表现强烈,从而更容易观察到放线菌对植物开花授粉等发育进程的影响。 根据玉米种子包衣出现的玉米抽雄授粉提前,以及多种园艺作物施用放线菌活菌后开花提前现象可知,放线菌促进作物发育进程提前不是个例,具有一定普遍性。其原因与放线菌产植物激素有关。 玉米包衣剂所用的两株防病促生放线菌为密旋链霉菌 Act12 及娄彻氏链霉菌 D74 。 从上述两株放线菌的无细胞发酵液中,我们检测到 4 种已知植物激素(图 5 ),其中包括脱落酸。 脱落酸影响植物发育进程,通过该激素可以解释放线菌施用后开花、灌浆提前的有趣现象。 从玉米种子包衣试验中出现的奇特现象,我们发现了放线菌能加快玉米的发育进程。同时,试验结果也表明,放线菌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也很显著,干燥后的 籽粒 产量增加25.3%,在后续的多点试验中,增产幅度大多在15%左右。仅种子包衣处理,增产幅度就如此之高,令人欣慰,该技术值得继续研究推广。 结合此前我们在辣椒、草莓、黄瓜及西红柿等作物上观察到的菌剂施用后开花提前现象,我们得出了放线菌对植物发育进程有显著促进功能的结论。 放线菌对其他作物的发育进程有无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关论文: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SB201701039.htm 图1.放线菌种子包衣玉米生长状况 图2.放线菌种子包衣(右)与未包衣对照(左)的玉米抽雄比较 图3.放线菌种子包衣(右)与未包衣对照(左)的吐丝比较 图4.放线菌种子包衣与未包衣对照的玉米穗 图5.2株放线菌无细胞滤液中的植物激素
个人分类: 科研进展|3214 次阅读|2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18)
jiangjiping 2019-2-19 07:36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18) (十八)友好的工作环境是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 蒋继平 2019年2月19日 因为人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工作场所度过的, 所以, 工作场所的环境和气氛对于人生的幸福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 在许多不同场所学习和工作过。 在大多数场所, 都感到友善的人际关系, 只有两次遇到了怀有敌意的个别同事。 在这种环境下, 我立即决定离开这样的场所, 另找施展才能的地方。 我现在工作的场所, 同事之间的关系很友善。大家互相关心, 互通有无。 比如说, 同事们都喜欢吃中国的馒头, 饺子和包子。 我就利用同事们的生日宴会为他们专门做这些中国特色的食品。 他们对我非常感激。 同样, 他们也非常慷慨地给我一些我喜欢的东西。 比如说, 他们自己院子里种了许多果蔬, 通常会主动地给我一些。 今天有个同事从家里拿来一大包玉米棒子,有十几穗, 放在厨房的桌子上让大家分享。 我向她要了六穗, 结果她马上又拿来几十穗, 叫我全部拿回家。 不过, 因为我们家只有我和夫人两个人, 很多玉米是在短时间内是吃不完的, 考虑到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我只拿了六穗。 不管怎么说, 我们都很高兴。 非常实事求是地说, 一个友好的工作环境确实使人感到幸福。 很容易理解, 当工作是一种幸福的时候, 那么人生一定不会差到那里。
个人分类: 工作环境|1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叶倾角的理解。。。
luopl 2018-6-7 15:01
我现在在做的方向是:基于遥感进行玉米生长参数(LAI、Biomass等)的反演,因此涉及到叶倾角的测量,首先对 叶倾角 有个正确的认识非常重要。 由于没有好意思找同学和老师讨论(大家都很忙,没好意思打扰,也许别人看来这是一个too simple iterm),自己查询了一些资料,我认为自己有了基本的理解,请大家帮忙批评指正。 叶倾角就是叶片腹部法线与地面的法线的夹角(有点绕),或者说,它是叶片方向与地面水平方向的夹角。画个图(图是自己用画图软件画的,轻喷),展示一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叶倾角其实没那么复杂。 (1)当叶片弯曲时,可以测量叶腹法线与地面法线的夹角(如图1)。 (2)当叶片弯曲时,连接叶耳与叶尖,测量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2)。 (3)当叶片较直时,直接测量叶片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即可(如图3)。 但是我有个问题,当叶片弯曲度比上图大时,该如何处理?是不是需要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话,该怎样理解该叶片的叶倾角是什么?怎样测量比较合适?困惑。。。恳请专业人士支招 。非常感谢。
个人分类: 科研足迹|11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到底是种玉米还是大豆?
热度 1 jxz1963 2018-4-25 14:18
近期有些烦,特别是在经历了一些对玉米和大豆的调研后,对中国的农业更加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开始迷惑了。 有朋友问:今年有几万亩地,到底是种玉米还是种大豆呢? 我语蔫了,竟然无法回答朋友的问题了。 从今年春节后,就不断有朋友给我推荐玉米种子,说今年的玉米价格好于往年,种玉米的收成要好许多,而且春节后,东北、华北等地玉米价格涨幅 20% ,由过去的 9 毛涨到 1.2 元(虽然随后价格有些回落),但这多少与吉林、黑龙江等地出台玉米、大豆补贴的相关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朋友进一步说:玉米的产量大,如果选择种植的话,肯定是首选玉米。 进入三月份后,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拉开,更是把大豆拉进了这场惨烈的 “战争”中,于是乎:“大豆今年肯定要涨价!”这种呼声更进一步喧天了。更有甚者,还说今年的大豆价格要突破 4 块大关。 我国的大豆价格自古以来都没有到过 3 元的价格,就是在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也没有到这个价格。除非从现在开始到年底一颗美国的豆子都不进口,但到底能不能涨到 4 块我们试目以待。 但是, 2017 年玉米在秋季都被秋雨给霉在地里的场景还厉厉在目,正可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到底是种玉米,还是种大豆,现在都成了一块心病! “老天保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009 次阅读|2 个评论
又被无名英雄了
realbaryon 2017-12-17 08:05
刚在微信里偶然看到“ PocketPlant3D:使用智能手机App分析冠层结构 ”,和我们的工作很相关,饶有兴趣的读了下去。 最后的图片觉得好漂亮,可是突然觉得眼熟。我们在2009年发表“ Wang H, Zhang W, Zhou G, et al. Image-based 3D corn reconstruction for retrieval of geometric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9, 30(20): 5505-5513. ”,好像是其中的图片,赶紧查看一下。 果然一样,只是背景色不同。又想了一下,应该是在我的个人主页介绍“ 植物几何结构参数测量 ”时出现过这个图片,看了一下,这次背景也一样了。 用我们的图没问题,能标明个出处吗?就算不引用文章,给出我的主页链接也可以啊。扫了一眼PocketPlant3D的英文原文,也没有引用我们的文章。又被无名英雄了,真不受待见啊,看来文章写得不好啊。
个人分类: 植物|5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米烘干的威力初显
jxz1963 2017-10-26 09:58
今年北方的秋雨从国庆节前的9月20号左右就一直下个不停,到昨天还在下雨,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许多地区秋玉米就因下雨发芽、发霉,许多农户因天气原因一愁莫展。 昨天我们在陕西武功见到了一种玉米烘干塔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了秋玉米的烘干,通过烘干后的秋玉米,其品质可以达到储存条件,更好解决粮食产后储存的问题。 通过烘干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粮食销售难、农民卖粮难和提高粮食品质的问题。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1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牛粪养蚯蚓并种植有机玉米可增加304%经济效益
蒋高明 2017-10-8 12:13
牛粪养蚯蚓并种植有机玉米可增加304%经济效益 郭立月 吴光磊 李彩虹 刘文静 虞晓凡 程达 蒋高明 农业生态系统污染是由于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和牲畜粪便大量排放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对养殖场粪肥进行安全处理,将牛粪转化为有价值的堆肥就是一种很好的出路。然而,传统堆肥相对耗时,且会造成大量养分损失。利用牛粪养殖蚯蚓并发展堆肥是一种替代方法,但目前为止开展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比较蚯蚓堆肥和牛粪普通堆肥种植的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蚯蚓粪营养含量低于传统堆肥,然而,蚯蚓养殖可带来2172公斤/公顷活蚓产量,为农民提供4008.1美元额外收入。此外,蚯蚓粪堆肥可增加玉米地上生物量增加7.7%,籽粒产量18.3%。蚯蚓处理牛粪并堆肥种植有机玉米可提高304%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增加籽粒产量和蚯蚓收入而实现。 上述研究结果于2015年5月份在法国Agronomy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上发表。2015年9月24日被欧盟委员会在Science for Environment Policy对该成果进行了专门介绍,供19000多名欧洲政策决策者,学者和商界人士参考。 报道网址为: http://10.255.253.201:9011/ec.europa.eu/environment/integration/research/newsalert/pdf/compost_made_by_worms_from_livestock_manure_yields_benefits_when_applied_to_maize_428na3_en.pdf Vermicomposting with maize increases agricultural benefits by 304 % Liyue Guo, Guanglei Wu, Caihong Li, Wenjing Liu, Xiaofan Yu, Da Cheng Gaoming Jiang Agron. Sustain. Dev. (2015) 35:1149–1155, INRA and Springer-Verlag France 2015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is due to the excessive use of mineral fertilizers and mass discharge of livestock manure.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for disposing manure safely, for instance by transforming manure into valuable compost. Traditional compostingis, however, time-consuming with considerable nutrient losses. Vermicomposting is an alternative method, but so far, there are few quantitative evaluations of vermicomposting. We therefore compared vermicomposting and traditional composting of cattle manure with maiz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nutrients from vermicomposting is lower than that from traditional composting. Nonetheless, vermicomposting yielded 2172.0 kg of earthworms per hectare, which provided an additional income of US$4008.1 to farmers. Moreover, vermicomposting increased aboveground biomass by 7.7 % and maize grain yield by 18.3 %. The global output of vermicomposting was thus higher by 304 % due to higher grain yield and earthworm income. Keywords Cattle manure .Vermicompost .Traditional compost .Maize .Economic benefits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茬新苗
热度 2 huailu49 2017-8-5 06:22
春玉米刚收完,秋玉米又种上了: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183 次阅读|4 个评论
希望的田野
热度 9 lixuekuan 2017-6-22 10:18
太行山区大部分就种一季,这一季大部分是玉米。山上的玉米现在差不多是齐腰深了,明显比山下的矮。 今年雨水不错,玉米长势喜人,如果天气不出意外应该是丰收。在农民的院子里还能看到堆在一起去年收获的已经开始霉变的玉米棒子。 问农民怎么不卖?答不值钱。 我住的农民家有7亩地,除自己吃的蔬菜和少量谷子外都是玉米。全年收获的玉米除掉种子(每年要买,不能自己留种)和化肥的成本就是不算人工成本不如出去干两个月杂工的收入。 如果一直这样谁还种地?这样的希望的田野还有希望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963 次阅读|36 个评论
青纱帐
热度 3 huailu49 2017-6-17 06:17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4990 次阅读|6 个评论
再谈东北
热度 10 xuxfyuwp 2017-5-2 21:27
上篇博文《气温难以承受之重》仅是想对将东北经济不景气,留不住人归于气象条件谈些看法,不认同这种相关性,但没有涉及东北发展的具体问题,这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不过,谈不是什么确实相对简单一些,而要说清楚是什么则要难许多。 既然不能归于天气,那么所谓体制机制问题的具体表现又是什么呢?最近读到东北财大王玉霞教授的一篇文章,是针对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毕竟是专业人士,又身处东北,感受会更深一些,分析起来也有说服力。其中有两点是关于政策问题的,与体制机制有关,有一定代表性。 一是关于粮价政策。玉米在吉林被称为“铁杆庄稼”,具备产量高、易于大面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等特点,从2007年开始,国家对玉米开始实行临储政策,使种植玉米的风险显著降低,玉米收购价一涨再涨,达1元/市斤以上,农民种玉米积极性高涨。农民愿意种粮了,本应是好事,又何忧之有呢? 一个较直接的问题是大面积持续过度种植玉米这样的单一品种,不断使用农药、化肥,消耗水资源,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以水资源为例,由于在一些雨水并不丰沛的地区也发展玉米种植,只好通过消耗地下水的方式来维持,辽宁省昌图县曾经在地下几米处就能找到地下水,现在是几十米都难了。 另一个问题是造成储粮的严重浪费。玉米的收购价加上存储价,每吨的成本达2400元,而国外玉米的到岸价是1600元/吨左右。这样的差价无法与市场接轨,粮食存三年就会发生严重陈化,每拍卖一吨玉米要赔1000多元,粮储部门也在抱怨。 而来自粮食加工和畜牧养殖企业的叹息则更直观,说我们是躺在苞米堆上使用着最高价的玉米。大型农牧企业不是诞生在东北的粮食生产大省,而是南方的广东,温氏集团的市值已达1400多亿,每年的利润也达100多亿。若不从政策上解决粮食的成本问题,东北的企业是不会有竞争力的。 如果说临储政策有其合理的一面,毕竟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还需要设法调动,另一项关于公路限速的问题则更显荒唐了。据王教授介绍,在吉林曾经不论省道、国道,一律限速4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限速60公里/小时,并说她的儿子、儿媳2014年就因在去长白山的高速公路上在没看到限速要求的情况下,因车速达90公里/小时而被罚款,并被关进了学习班。我本以为这种限速是出于交通安全的考虑,但吉林某市的一位交警政委谈道出了问题的玄机,他坦言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呀。 一项不合理的政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吉林种玉米多,秸秆也多,无法有效处理,就只好烧,漫山遍野的浓烟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这些秸秆真的没有用吗?一位企业老板说,怎么会没有用,我的机器用80元的成本将秸秆粉碎打包,马上就会有人200元来收购,这样的利润哪去找?问题是一车秸秆若被交警罚去200元,谁还敢来收呀? 王教授文中还谈了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问题涉及到体制机制设计的合理性,包括国家政策制定、生态保护、市场规律、企业成本、部门利益、投资环境、百姓生活质量等,也包括部门利益问题,是以牺牲整体利益为代价的。随着问题的呈现和改革的深入,有些政策已被调整,一些不合理做法也相继得到纠正。如临储政策于2016年已经终止,改为“市场化”+“补贴”的新机制;道路限速政策也做了调整,如长白山的高速路已将限速提高的100公里/小时,限速标志也醒目了。 任何问题的解决,首先应对问题分析到位,搞清究竟是怎么回事。过于笼统显然无济于事,但简单下结论也未必能抓住症结要点,王教授看到并分析的案例,或许反映了某些侧面,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因素。导致东北发展下滑的原因不会仅是如此简单,还需要更完整、细致的揭示。
个人分类: 文章|6680 次阅读|8 个评论
长袖善舞
热度 1 huailu49 2016-11-22 09:36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259 次阅读|2 个评论
二茬玉米
热度 7 huailu49 2016-10-15 17:11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4011 次阅读|12 个评论
青纱帐
热度 5 huailu49 2016-8-17 09:46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3939 次阅读|10 个评论
骄阳下的田野
热度 4 huailu49 2016-8-1 10:31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550 次阅读|10 个评论
本团队蚯蚓处理有机肥还田增产实验被欧盟委员会SEP专题报道
蒋高明 2016-4-15 18:24
本团队蚯蚓处理有机肥还田增产实验被 欧盟委员会SEP 专题报道 郭立月 蒋高明 随着集约化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过量使用化肥和畜禽粪便的随意堆放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的一条解决途径为将畜禽粪便转化成安全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虽然普通堆肥方法简单方便,但耗时较长,而且流失了大量的养分;蚯蚓堆肥看似复杂,但其处理过的粪便更易被作物利用,而且还可获得大量的优质动物蛋白。究竟哪种方法更能充分利用畜禽粪便里的养分和产生更高的经济收入呢? 植物研究所蒋高明课题组,将相同重量的牛粪分别经过普通堆肥和蚯蚓处理,之后,将处理过的牛粪施入到大田中,全面分析比较了“牛粪 - 普通堆肥 - 玉米”和“牛粪 - 蚯蚓堆肥 - 玉米”两个不同生产模式中的养分利用、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牛粪经蚯蚓处理后养分含量较普通堆肥后低,但是前者产生了 2172.0kg/ha 蚯蚓,增加了 4008.1 美元,另外,施入蚯蚓粪后,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增加 7.7% ,籽粒产量增加 18.3% ,经过计算,发现牛粪经过蚯蚓处理后比普通堆肥后再施入玉米田可提高收入 304% 。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 KSZDEW-Z-012-2 )和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经费( No.00523902 )的共同资助。 该研究结果于 2015 年 5 月份在法国期刊 Agronomy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上正式发表,并于 2015 年 9 月 24 日被欧盟委员会在 Science for Environment Policy 进行了专题报道,该成果介绍已被介绍给 19000 多名欧洲政策决策者 , 学者和商界人士参考。 报道网址为: http://10.255.253.201:9011/ec.europa.eu/environment/integration/research/newsalert/pdf/compost_made_by_worms_from_livestock_manure_yields_benefits_when_applied_to_maize_428na3_en.pdf (郭立月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 Scie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 简介 Science for Environment Policy is a free newsand information service published by Directorate-General Environment, EuropeanCommission. It has a mailing list of some 6000 people across Europe and aims tohelp policymakers keep up-to-date with the latest environmental researchfindings needed to design, implement and regulate effective policies. Thelatest newsletter has profiled a recent PBMS study (Crosse et al., 2013) onpoly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PBDEs) in sparrow hawks, highlighting how ourstudy may help explain why different studies report different PBDE levels insparrow hawks for the same countries and time periods. The Science forEnvironment article is: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integration/research/newsalert/pdf/335na5.pdf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米的支持根及果穗
热度 2 nyj 2016-2-4 13:33
玉米的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生于地上茎节的节根为支持根,是一种气生根,在玉米抽雄穗前后形成,对防止玉米后期倒伏至关重要。 玉米支持根在地上茎节由下到上依次形成,层层轮生,一般 2~3 层,多者可达 5~6 层,由茎节斜向下生长,粗而坚,先端呈黄绿色,主体呈现紫红色,端详一下,还是挺漂亮的。以下照片拍于 2015 年 8 月 3 日。 玉米的雌果穗即大家熟悉的玉米棒子,下面这样的果穗你见过吗? 是不是感觉和平常见到的玉米棒子不太一样?这是一个玉米果穗的俯视照片。一般玉米果穗由于受土壤养分、小穗退化、花期不遇、气象条件、栽培措施等因素影响,顶端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结籽粒或籽粒不饱满的现象,这就是玉米秃顶或秃尖。生产上一般较少见到籽粒能长满全穗轴的果穗,即使是长满了,顶端籽粒也要小一些。像这样籽粒不仅长满果穗而且顶端籽粒还这么大的,还是比较罕见的。 下面是这个玉米果穗的侧视照片,从这个角度看就比较像平常见到的玉米棒子了。拍于 2015 年 9 月 23 日。
个人分类: 花草树木|4928 次阅读|4 个评论
路透社:辽宁不同地区玉米抽样93%有转基因污染
热度 2 蒋高明 2016-1-7 07:37
继大米检出转基因成分以后,据绿色和平组织调查,我国东北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转基因非法种植问题,涉及种子、粮仓、超市玉米产品,检出率异常高。 在黑山县、新民市和法库县的种子市场随机收集的 7 个 玉米种子样品 中, 6 个 检测出非法转基因成分 。在 黑山县、新民市、法库县、彰武县和康平县随机采样的 45 个 田间玉米样品中 42 个 检测出非法转基因成分,占田间样品总量的 93% 。 有关部门信誓旦旦地宣称,中国是对转基因监管最严格的国家,既然最严格那如何来解释这些异常现象呢?按照新公布的食物安全法,大范围转基因种植、收储和销售都是非法行为,谁该来为这些违法行为负责呢?希望有关部门尤其那些挺转专家们,能够尽快给中国消费者一个说法。现附上路透社的报道,供科学网网友参考。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82/45/89/1_1.html 路透社:辽宁不同地区玉米抽样93% 有转基因污染 Chinesefarmers are illegally growing GMO corn: Greenpeace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gmo-corn-idUSKBN0UK06B20160106 BEIJING | BY DOMINIQUE PATTON A harvester unloads corn to a cargo truck at a farm in Gaocheng,Hebei province, China, September 30, 2015. REUTERS/KIM KYUNG-HOON Farmers are illegally grow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inChina's northeast, said environmental non-profit Greenpeace on Wednesday, in areport that may generate further distrust of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ensurea safe food supply. Beijing has spent billions of dollars to develop GMO crops thatit hopes will ensure food supplies for its 1.4 billion people but has not yetapproved commercial cultivation amid deep-seated anti-GMO sentiment. The newfindings seem to confirm concerns that Beijing will be unable to supervise theplanting of GMO crops once commercial cultivation is permitted, leading towidespread contamination of the food chain with GM varieties. In its report, Greenpeace said 93 percent of samples taken lastyear from corn fields in five coun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part of China'sbreadbasket, tested positive for GMO contamination. Furthermore, almost all of the seed samples taken from grainmarkets and samples of corn-based foods at supermarkets in the area also testedpositive. It is very likely that much of the illegal GE corn hasalready entered grain storage warehouses, wholesale and retail markets acrossthe country, ultimately ending up in citizens' food, said Greenpeace in areport. While Greenpeace said it was not clear how the GMO corn seedsgot into the marketplace, it has long been alleged that GMO plants being testedin field trials have been illegally sold to farmers for commercial use. Such reports have intensified public opposition to thetechnology, with some anti-GMO campaigners going as far as suing the governmentover the failure to disclose information about its approvals for imported GMOcrops and plans to allow domestic cultivation. Among the six corn seed strains that tested positive in theLiaoning seed market, three have not been certified by China's agricultureministry, while three others were certified as conventional seeds and thereforehad been contaminated by GMO varieties, said the organization. The agriculture ministry did not immediately reply to a requestfor comment on the Greenpeace report. The ministry said last year it was changing regulations toincrease supervision of biotech products under development. The GMO corn strains identified in the survey belong tointernational companies Monsanto, Syngenta and Du Pont Pioneer, saidGreenpeace. None of the companies responded to emailed requests for comment. Greenpeace blamed an extremely lax and disorganizedseed market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of illegal seedvarieties. It said many small seed breeders are not aware of the names ofseeds they are breeding on behalf of other companies nor whether the origins ofthe seeds are legal. Greenpeace recommends that the government investigate all cornbreeding companies and destroy illegal GMO seeds. Additionally, there should beannual inspections of crops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sowing season, andtougher supervision of GMO crop research and cultivation. It says farmersshould be compensated for their losses if GMO crops are destroyed. The new findings could make Beijing even more cautious aboutproceeding with commercialization of any GMO crops, frustrating internationaland domestic seed firms. Proponents of biotech crops in China argue that commercializingGMO products will reduce the need for farmers to resort to unapproved varietiesto boost their yields. (Reporting By Dominique Patton; Editing by ChristianSchmollinger)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812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士毕业了-和大家分享两篇文章(待续)
热度 2 WeiQin 2015-12-2 19:10
大家好~ 我的研究主要关注 全球农田系统中的作物产量与水氮关系, 水氮利用效率,水氮相互作用以及水肥一体化优化。研究的农田系统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和柑橘生产体系。在大田作物体系中,因为主要关注旱地系统,因此没有包括水稻。而在柑橘体系中我主要关注水肥一体化及优化。 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 一、建立全球农田系统大数据库,对大数据和复杂数据进行整理和标准化,并通过 meta 分析方法(包括使用 R 语言、混合模型、分位数回归等深度数据分析方法和手段)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 二、结合长期定位实验以及土壤与作物模型模拟,探索和提高全球主要农田系统的作物产量以及水肥管理优化措施。 非常幸运和感恩,最近有两篇文章被接收,文章内容和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文章一:通过 meta 研究方法,构建了全球小麦与玉米生产体系针对土壤秸秆覆盖及覆膜研究的大数据库,深入分析并定量化秸秆覆盖及覆膜对产量的贡献(高达 60% ),以及气候变化、土壤性状及有机质、以及作物类型对水氮利用效率和相互作用的影响。 该研究于 2015 年 11 月 20 日发表于 Scientific Reports ,并得到瓦格宁根大学官方新闻网的报导。 文章链接: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6210 文章二:通过长期定位实验与土壤 - 作物模型相结合,定量化华北平原旱地小麦 - 大豆轮作体系中水分平衡与去向,植物蒸腾需水与土壤蒸发耗水量关系,不同施肥与土壤改良措施对作物产量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该研究对华北平原旱地小麦 - 大豆轮作体系的生产力以及可持续性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评估,并通过模型模拟,深度探索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水肥管理优化措施和技术。 该研究于 2015 年 12 月 2 日发表于 Scientific Reports 。 文章链接: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7514 这两篇文章是我博士论文中的两个重要章节,很开心能得到评审专家们的认可。 这里也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和同事们的指正! 也十分期待未来与 各位老师 和同事们合作共事的机会! 谢谢大家!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覃伟 2015年12月2日 于荷兰瓦格宁根
6301 次阅读|8 个评论
晚玉米
热度 3 huailu49 2015-10-12 16:29
都10月了,大田里的二茬玉米刚刚抽穗,不过这样也蛮好......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173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伊利诺伊州Mahomet市丰收节(Harvest Party)
terahertz 2015-10-5 09:25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4日下午1:00至3:00参加了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Mahomet市 Dick Janet Watkins 家的 丰收节(Harvest Party)。
个人分类: 出国留学|3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米受灾了
热度 12 nyj 2015-8-4 14:36
今年的玉米真是多灾多难。全区自 5 月份以来降水稀少,造成一万多亩无水浇条件或水浇条件较差的夏播玉米无法及时播种,直至 6 月 18 日 一场 18mm 的中雨后才勉强播上。此后,又是一个月基本无有效降水,水浇条件较差的夏播玉米受旱严重。到了 7 月下旬,降水才陆续增多,旱情逐步解除。 7 月 30 日 下午,一场大到暴雨夹着冰雹袭来,并伴有 8~9 级大风,全区有六成多的玉米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雹灾、风灾,出现了叶片被打碎、茎秆折断、倒伏等情况,损失相当严重。 7 月 14 日 的受旱玉米田,远看基本见不到绿色,正常的玉米田已经 9 片叶左右,达到人的膝盖了。 植株严重萎蔫。 根虽少,但拼命向下扎。 玉米苗还没有麦茬高。 基本挖不到湿土,越向下越干。 地上的苗还不到 20cm 高,地下的根就有近 30cm 长了。 7 月 30 日 下午的狂风暴雨加冰雹,打得楼下各色轿车一片惨叫。半下午我们办公楼顶降水就达到了 80 多毫米。 雨停后,东南方向云层间的阳光。 7 月 31 日 ,查看田间玉米受灾情况。茎秆折断的玉米。 被冰雹打碎的叶片。 成片倒伏的玉米。 倒伏的玉米,少数倔强站立的也被冰雹打得很惨。 茎秆折断。 齐刷刷地倒伏,居然没有一株站立。 大片倒伏。 倒伏加雹打。 没有受灾的正常的玉米田,长的多喜人啊。 又是倒伏加雹打。 这块地显然是前期受旱没有长高,虽然抗倒伏了,却被冰雹打得更惨。 这块地的玉米叶子被打碎后茎秆又被刮折了。 先遭雹打,又被刮倒。
个人分类: 管窥工作|4419 次阅读|28 个评论
夏赏荷花及其它
ldzpwtbob 2015-6-28 12:10
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边。今年西安的夏天风调雨顺,百姓夏粮丰收,玉米刚种下一两天,老天爷就下了一场透雨。本以为立马升温入盛夏,夏至刚过,又来几场喜雨。雨后灞水边赏花,风轻气清人心爽,顺手拍些荷花及其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米地
热度 1 huailu49 2015-5-28 06:33
去年, 这一大片地还种着西瓜 ,今年却换成了甜玉米..... .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190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Nature子刊:首次实现玉米单细胞测序
zhpd55 2015-3-27 09:42
Nature子刊:首次实现玉米单细胞测序 2015-03-26 测序中国 2015年3月24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玉米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利用基于单孢子测序的四分体分析解析玉米重组机制”(Dissecting Meiotic Recombination based on Tetrad Analysis by Single-Microspore Sequencing in Maize)。二年级博士生李响为本文第一作者,严建兵教授为通讯作者,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李林博士也参与了该研究。 遗传重组是物种进化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作物遗传改良的理论与物质基础。四分体是一次细胞减数分裂后的直接产物,是遗传重组分析的理想材料。分离四分体的四个小孢子并进行单细胞基因型分析是研究遗传重组机制的最佳方案,尽管目前动物单细胞测序技术较为成熟,但植物中,因为细胞壁的存在让单细胞DNA难以获取,致使这一研究举步维艰。面对这一学科前沿的挑战,严建兵教授课题组发展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成功分离出玉米四分体的四个小孢子,并提取其完整DNA,首次实现了植物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多个创新性的科学发现。 通过对玉米24个四分体96个小孢子的全基因组低通量测序分析,获得了近60万高质量的SNP标记,构建了接近单碱基水平的重组图谱,首次准确计算出玉米一个细胞一次减数分裂平均发生重组交换的次数,定位了多个重组热点区域。揭示基因转换是重组过程中普遍发生的重要遗传现象,本研究不但证实了基因转换的发生并精确计算了它们的大小。首次证实了在植物中存在较强的重组负干涉和复杂的染色单体干涉,环境因素显著影响重组频率等重要遗传学现象。这一创新性技术的建立,不但可以应用于其它植物的单细胞测序研究,同时对玉米重组规律有了新认识,丰富了遗传学理论,为作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严建兵教授透露这一试验是博士研究生李响同学花了不到半年时间完成,能获得如此快速的进展得益于实验室高通量测序平台的建立。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个人分类: 新科技|20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没有转基因主粮-关于转基因粮食的权威消息
热度 3 chrujun 2014-12-4 23:39
今年年初,《麻省理工技术评论》一篇重磅文章对转基因粮食的现状和未来做了权威解读,应该对国内流传的关于美国转基因粮食信息起到正本清源作用。择其重要内容如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原文。 转基因土豆,颜色好像不对啊?(来自MIT技术评论) 几种主粮的转基因现状: 1、土豆,没有一种转基因土豆商业化种植,自1985年以来美国批准了863种转基因土豆测试。 2、水稻,没有一种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自1985年以来美国批准了286种转基因水稻测试。 3、小麦,没有一种转基因小麦商业化种植,自1985年以来美国批准了461种转基因小麦试。 转基因主粮无法商业化的原因在于老百姓反对,看来美国也有反转基因粮食的民意。 转基因农业作物目前尚无法解决增产问题,也无法抗旱。相反小麦价格由于种植面积下降,从2000年的2.5美元每蒲式耳狂涨到2012年的将近8美元每蒲式耳。 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主要用于动物饲料,生物燃油和烹饪用油(cooking oils)。 只有很少的美国产玉米用在人类食品中。大约4%用于玉米糖浆,1.8%用于麦片和其它食品。 目前的转基因技术无法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美国的权威科学家Walter Falcon基于科学推理认为不宜对转基因技术抱太大期望,但他认为未来10年转基因技术会有技术进步。 详情请参考: David Rotman,Why We’ll Nee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MIT Technology Review, Vol.117 No.1, 2014,p28-37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69 次阅读|4 个评论
生态农场再传好消息:有机模式下小麦玉米周年亩产量1.25吨
热度 3 蒋高明 2014-10-13 17:56
蒋高明 刚刚收到博士生刘海涛在科研一线发来的信息——我们连续8年的有机作物种植试验田玉米产量突破1364斤/亩,加上小麦,达到2491斤,逼近1.25吨/亩。这个消息令人兴奋,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非常感谢研究生和一线农民们,是他们多年合作攻关才取得了这样的成果,尽管期间走了不少弯路。我们还将继续努力,朝周年亩产1,5-2吨有机粮食努力。最近,农业部韩长赋部长撰文农业产量要“藏粮于地”,如何藏粮于地呢?改良土壤有非常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比改良种子的做法来讲,在当前形势下可能还要有效。我们的产量是在低产田基础上获得的,我们种地的办法是“六不用”,即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激素、转基因,其原理是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民的劳动,精耕细作,让一亩地获得5亩乃至10亩的产量,让一亩地产出满足8-10口人以上的年粮食需求,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农业之路。这样获得的粮食品质优于欧美有机认证标准,市场前景看好,对农二代有吸引力。关于品质表现,我们正在努力攻关,说清楚其中的科学机理。。。 下面是学生的来信: 蒋老师: 您好! 好消息!今天已经完成院里有机玉米的测产工作,今年有机玉米产量为 1364.7斤/亩 ,行距71厘米,株距30厘米,亩穗数3130株/亩,连续取4个15穗风干称重(风干后含水量13%左右),平均每穗0.22kg。加上今年有机小麦 1126.98斤,今年周年产量为2491.68斤/亩。 敬颂 大安! 海涛 2014-10-13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4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平淡,且真实
yanghualei 2014-10-1 12:22
刚秋收过的农地 裸露着白色的田埂 玉米杆并排躺在其上 后庄的那片杨树林 被秋风吹得 只剩下树梢的叶子 拿一个小椅子 坐在堂屋门口 晒着那暖呼呼的太阳 看着那觅食的小鸡 想着中午的蒸面条 和卫勇家后石头上的少校 下午 去趟菜园,摘几个梅豆角 去趟田间,包谷杆下逮几个蟋蟀 还有傍晚 那村头的小河边 随性的散散步 晚饭时候 去饭场,那里的人很多 和大伙,毫无目的的聊些。
2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王大元:谈谈美国的转基因玉米
热度 2 bioxncai 2014-9-21 10:42
提要: 美国所有玉米食品(除了甜玉米外,下同)全部含有转基因成分, 因为法律规定10%的非转基因玉米必须与转基因玉米混种, 其结果就是非转基因玉米与转基因玉米混种,混收,混加工,混出口。 所谓的BT“毒蛋白”在美国已经不归类为农药范畴,没有残留量指标,任何食品和饮用水中的BT蛋白含量无需监测,不仅不是毒蛋白, 而且属于食品蛋白范畴。 美国第一代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专利保护期已经到期,任何人现在都可以合法随意栽种。 正文: 美国现在种植的10%非转基因玉米是法律规定的 美国转基因玉米栽种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90%,剩下的10%是非转基因玉米。转BT基因的玉米能杀死鳞翅目和鞘翅目的害虫, 但也存在少量存活下来的害虫, 经过几代繁殖后,可能产生抗BT蛋白的抗性害虫。为了解决害虫产生抗药性这个问题,美国环保局制定了一个必须种10%的非转基因玉米的法规,称之为庇护所(Refuge)法规, 其要点是: 所有出售转BT基因玉米的公司(美国玉米种子的销售单位是按袋来计量, 每袋可以种植1英亩农田),在销售转BT基因玉米时,必须在销售袋里附有10%的非转基因玉米的小口袋。农民购买种子时要签合同,同意按规定栽种10%的庇护所玉米(非转基因玉米), 其目的是让非转基因玉米成为害虫的庇护所, 绝大部分的害虫在转BT基因的玉米上被杀死后, 还有10%的害虫在非转基因玉米上没有死, 保证了没有抗性的害虫群体占统治数量。 即使在转基因玉米地里有少量存活的抗性害虫, 与占统治数量的非抗性害虫交配后也被稀释得没有了。 (编者注:有专家修订如下:关于避护所玉米要求根据产品不同有5%、10%、20%,并非都10%。再者它可以是非抗虫转基因玉米(如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并非一定是要非转基因玉米。) 庇护所消除抗性害虫产生的原理示意图 如果农民不按合同规定种植庇护所非转基因玉米,第一次犯规会接到种子公司警告书,第二次违规,种子公司将取消该农民3年购买转基因玉米的权力。 如果美国EPA(环保局)发现很多农民都不遵守庇护所规定,就会吊销这个公司转BT基因玉米的生产销售证书。 庇护所的安排布局有多种,取决于害虫的种类。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混栽的排列,说在美国的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美国无法分开收获,所以美国送到加工工厂去做食品和饲料的玉米,全是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混在一起的。 美国所有玉米食品基本上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由前述美国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混栽的庇护所法规措施可以知道,美国这10%的非转基因玉米是与90%的转基因玉米一起收获后,混在一起,送到各个不同加工点,混杂在一起加工成食品或饲料的。可以说美国的所有玉米食品都至少含有90%的转基因玉米成分,这些食品包括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玉米饮料、各种玉米谷片、饮用玉米酒类、食用玉米油等等。 那些说美国的玉米食品是用10%的非转基因玉米生产的,是没有根据的。关于美国转基因玉米混栽、混收、混加工和混出口,还有几个根据。 (一)美国EPA测定了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玉米食品中的BT成分,结果是基本都有BT蛋白(BT蛋白有很多种类,用Cry后面跟数字和英文字母来表述)。 湿磨玉米产品: 中纤维BT含量为 0.46 μg mCry3A/g,细纤维含 0.26 μg mCry3A/g,玉米面筋含0.24 μg mCry3A/g 干磨玉米食品: 各种级别的grits (grits是把玉米打碎的产品,但又不是粉,有点像我国的玉米碴,且有不同大小)都含有BT蛋白:flaking grits 含2.12 μg mCry3A/g,corn hulls 含1.42 μg mCry3A/g,coarse gri含 0.92μg mCry3A/g 玉米面、蛋卷冰淇淋的玉米蛋卷、玉米粉的Bt蛋白含量为 0.32~0.69 μg mCry3A/g。 在玉米油中没有检测到 mCry3A protein 。 (二)美国农业部(USDA)给我的私人回信。 2012年6月, 我给USDA经济服务处(USDA,ERS)等部门发函索要美国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作物出口的统计数字, USDA的一个官员给我的回信说美国出口的玉米是不区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实际上就是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是混在一起出口的。 (三)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玉米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混在一起,日本称之为 GMO-not-Segregate, 这类玉米基本上是不标识的。 个别日本食品公司如Zen-Noh ,为了标明它的食品是非转基因的,与杜邦先锋种子公司签订了每年供应50万吨非转基因玉米的5年供货合同。 此外,美国最大的食品供应公司 General Mills, 一年前声称其主要产品之一Cheerios(燕麦食品),是没有转基因成分的 。但后来发现花了上千万美元购置新设备想要回避转基因玉米和甜味剂几乎是不可能的。 总之, 现在美国生产的所有食品,只要含玉米,全有转基因成分。除非跟玉米生产公司签定长期供货合同,到一个偏远的隔离地区去种植非转基因玉米,用专用的交通工具运输,在加工工厂用专用的加工生产线生产,否则没有人敢标识自己是非转基因的(查出来有转基因成分,你就是欺骗消费者)。 BT蛋白的毒性 转 BT基因玉米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其表达的BT蛋白的毒性上,真的是“虫吃了都要死,人吃了还不死吗”? 过去的回应是BT蛋白经高温变性后失活没有毒, pH=2的胃酸15秒就可以分解BT蛋白,加上哺乳类动物肠道没有BT蛋白受体,所以吃转BT基因的玉米是安全的,老百姓不容易理解的是什么叫变性,什么叫受体结合。本文从科学试验的结果来说明BT蛋白就是蛋白, 对人毫无毒性, 甚至可以作为饮用水和饮料来补充氨基酸营养。 1. BT蛋白的毒性检查测定 EPA对所有批准的转基因玉米都做了急毒试验检测:给小鼠一次性喂食高剂量的纯BT蛋白。 现举MON810为例,转进去的BT基因是Cry1A(b)。其结果是: 一次性喂食纯Cry1A(b)蛋白的试验,喂食剂量达到4000毫克/公斤体重以上时,非但没有做出LD50,连最大耐受量都没有做出来。换算为人时, 人的体重以50公斤来计算, 即每个人吃20000毫克(已经除以10了),没有毒性。MO810玉米粒中BT蛋白(Cry1A(b))含量是0.46毫克/公斤玉米粒, 换言之, 一次性吃下43478公斤转BT基因玉米, 也不会有毒性。 之所以用MON810做例子,是因为MON810栽培面积最大,栽种时间最早,我国和大多数国家都批准其进口做饲料和加工食品。 其实每一个美国批准的转基因玉米都做了类似的急毒试验, 而且还有很多其他模型的毒性试验数据(包括喂食3代的动物实验)。迄今为止,所有蛋白类的食品和药品的试验,如果有毒性, 都会在低剂量的急毒试验中表现出来。BT在高剂量的急毒试验中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毒性。 EPA对所有批准的转基因玉米都做了一次性高剂量急毒试验,每一个审批报告都长达250页左右, 美国现在批准的转基因玉米事件(Event)在100个左右, 我不可能一一查看,上图就选择几个常见的转基因玉米事件的急毒试验的最大耐受量给各位作为参考数据。 2.BT蛋白已经从监管的农药名录撤销 美国EPA(环保局)今年年初发文公告(EPA-HQ-OPP-2013-0704),BT蛋白没有残留量的上限指标,在食品和饲料中,已经不再需要做残留量分析。意思就是说“毒蛋白”BT,不仅不是低毒农药,而且不是农药了。而 FDA已经把转BT基因的作物视作与原来作为食品的非转基因玉米等同,所以现在在美国,BT蛋白实际上就是一种蛋白类的食品或饲料,在饮用水中也不测定BT蛋白的含量了。 与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相比,草甘膦虽然是低毒农药,但仍然有残留量指标,需要测定其最大允许的残留量。在大豆等油料作物中,草甘膦的最高残留量是40毫克/千克食品。我国现在大量(2013年进口6900万吨)进口大豆做食品加工和饲料,但对于美国已经归类于食品的所谓“BT毒蛋白”的作物玉米却一直迟迟不予批准种植是一件不合理的做法。 美国第一代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的专利期已经于去年过期 根据孟山都2013年的年报(MONSANTO COMPANY 2013 ANNUAL REPORT),孟山都第一代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的专利保护已经到期,美国市场的专利保护2014年到期。孟山都第一代转基因玉米YieldGuard 的专利保护已经到期,美国市场的专利保护2014年到期。孟山都的2013年年报还提到,他们目前的主要战略是推广多价的转基因玉米,并已在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国获得成功。 2000-2013年美国采用转基因玉米形状的变化 我在转基因玉米最近13年种植面积变化图中标注了单价转基因玉米是我们现在推广种植的空白点,这里我还要说明的是,这也是我国在世界转基因玉米种业中占领一席的唯一机会了。因为只要我们发现了一个优良农艺性状的基因,转入这个专利期已经过了的单价转BT基因玉米之后,我们的新优良农艺性状的基因就有了专利保护,而且可以跟孟山都的多价转基因玉米做专利相互授权使用的交易。 根据这个信息,我们现在可以直接把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基因在国内做杂交转换,找到我国区域适栽的品种。我国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西药,基本上都是美欧等国专利已经过期的药,专业用语称之为Generic Drug(专利过期药)。本人建议在现阶段两条腿走路(仿制与创新),在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上,我用“Generic GMO” 这个概念,开发我们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 这一点,“墨西哥小麦玉米研究中心”(CYMMYT)已经在做了。比尔盖茨与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共同捐款2500万美元于CYMMYT, 开发转基因玉米,在谈到专利问题时,比尔盖茨说道,可以先把专利快要过期的玉米开发出来。 除美国外,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棉花,中国曾经在转基因作物研发行业是世界第二强国,但现在只能使用人家已经过期的专利,也是不得已而为的。转BT基因的玉米和大豆在未来新开发的转基因作物中保存下去是必然的,因为新开发的转基因性状(如抗旱, 抗寒, 改善品质等)都需要保持BT的这种抗虫性。BT基因引入的作物会保存相当长的时期,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来源:生命世界 基因农业网 http://www.agrogene.cn/info-1785.shtml
1915 次阅读|3 个评论
在西藏做农业科研之难_气候篇
热度 8 kerer009 2014-9-19 12:41
我所在的林芝地区八一镇,所在地区高山密布,河流纵横,受地形因素,以及低纬高海拔等因素综合影响,气候状况极为复杂。日照少且降水多,常冬无夏、春秋相连,种植业生产不稳定。 2012 年和 2013 年的气候状况都正常,在 2013 年 8 月下旬,我课题组种植的大面积玉米植株高度基本都在 2.0m 以上,玉米在当年亦能够正常结实,测产的产量每亩接近 600kg; 图1 2012年田间玉米照片 2013年田间玉米照片 而在 2014 年,连续数月的低温寡照(下图中有当地天气预报的截图;在今年七八月份来林芝,傍晚不穿上羽绒服是很冷的),以及几乎每天都数次来报道的降雨,让玉米生长严重不良,到了8月的时候,玉米植株高度仅 1.6m左右 ,草都比玉米高,玉米虽然能够结实,但估计减产得在40%以上。 图3 2014年夏季天气预报截图1 图4 2014年夏季天气预报截图2 图5 2014年8月玉米田照片 这样的条件是否还有必要发展种植业呢?许多人在我的博客中也对此有所质疑,这个命题有点大。我个人认为,在西藏发展种植业是必须的,西藏种植业是无可替代的,至于原因不必细说,社会生活维持、生产互补、经济收入等方面的理由都非常充分;另外,从农业生产稳定性角度来说,发展麦类、豌豆和油菜作物生产,以及河谷玉米生产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对我在种植的山地玉米来说,有点不是很稳定。 不过,即使在冷凉的山地种植玉米(尽管与河谷的高差仅有 100m 左右),也是有相当生产价值的,毕竟林芝地区有充足的降水和比中西部其他地区相对优越的温度条件,在提升传统作物潜在生产力水平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发展潜在生产力水平高的生产方式,还是有很大的生产价值的。还是以玉米为例,在一般正常生产年份里,高产的玉米籽粒用途非常广泛,而且更为高产的玉米秸秆更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解决农户牲畜冬季饲料极度匮乏的难题。 整个西藏的河谷地区和西藏中东部地区基本上都能够解决玉米需水的生产问题(只有很少地方气候条件能满足粮食玉米生产要求),如果能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探索出一条收入倍增、环境友好、(农牧民)生活安定的生产新路子,对于西藏农牧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推动,而这样的生产模式在西藏这样一个条件恶劣的地区都能满足,相信到了内地也一样能行,这就是我目前所从事的研究中心。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还算正常,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就差时间积累去说明问题了。
8074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新京报:仅有的3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未获批复
蒋高明 2014-9-4 20:21
最新消息:仅有的3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未获批复 2014-09-04 08:50:58 来源:新京报 作者:金煜 李丹丹 本文链接: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4/09/04/332561.html 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jy/2014-09-04/61730.html 点击:6263 评论: 9 (查看) 分享到: 12      昨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转基因试验田,工作人员在检查转基因抗虫玉米的抗虫害情况。新京报记者侯少卿摄   原标题:3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未获批复   我国仅有的转基因主粮作物——两个转基因水稻作物的安全证书,以及一个转基因玉米作物的安全证书,在今年8月17日同时过期。昨日在位处廊坊的中国农科院万庄试验基地,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称,转基因玉米作物安全证书在等待地方农业厅批复。记者另外从多渠道获悉,研发转基因水稻的华中农大已经向农业部递交续申请,但过了8月17日节点仍未得到批复。   安全证书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一步,取得安全证书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品种审定、申请加工证书经营证书,和商业化种植。    转基因玉米作物研发者:希望地方农业厅批复   一个转基因玉米作物,两个转基因水稻作物的安全证书,均在8月17日到期,其分别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研发。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对新京报记者证实,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安全证书的重新申请。   昨日,在位处廊坊的中国农科院万庄试验基地,该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从事该玉米研发工作的科研人员表示,安全证书续申请的工作从去年年底开始,但因材料未收集全,至今仍未提交农业部。   根据有关简化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续申请程序的农业部第736号公告,每年两次申请截止受理时间分别为3月31日和9月30日,农业部在收到申请之日的两个月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答复。   根据规定,转基因研发在哪个地方进行大田试验,需要得到当地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审批。针对上述转基因玉米作物,农业部公开的相关安全评价资料显示其在山东省进行大田试验种植。   上述科研人员表示,研究所已提交相关申请材料,暂时未获当地农业厅批复。   记者昨日就该玉米的安全证书续申请事宜致电山东省农业厅转基因办公室。一位谭姓工作人员表示,在其印象中,并未给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发出正式受理文件。其没有透露未受理原因,表示需要咨询相关领导。截至发稿,记者未获山东省农业厅回复。    转基因水稻作物“按照中央政策继续积极研发”   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另两个安全证书过期的转基因水稻作物安全证书续申请得到了湖北省农业主管部门的审批,全部材料已递交农业部,但至8月17日节点仍未得到批复。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大昉说,虽然中央明确了对于转基因“积极科研,谨慎推广”的精神,但个别地方领导干部受舆论影响而“怕事”,“造成程序走得特别慢,以致耽误了8月17日的节点。”他说。   “产业化减缓,长期而言会对上游的科研有负面影响,”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蔡晶晶说,“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我们也会按照中央政策继续积极研发。”记者金煜李丹丹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隆平高科收购奥瑞金的战略意图
热度 5 bioxncai 2014-8-19 20:27
隆平高科(000998)打算收购奥瑞金种业,显然有其战略意图。作为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追求公司的长远、高效发展是其本能。它的战略意图是什么?看完下列资料就知道了。 原文标题:隆平高科(000998)战略性收购奥瑞金 种业巨擘呼之欲出 正文: 投资要点 事件: 隆平高科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新大新公司拟要约收购在美上市的中国种子企业奥瑞金种业(SEED.O),现金要约收购价2.5 美元/股,收购价5684.6 万美元,总成本约5800 万美元。同时,隆平高科公告表示该拟议交易完成后,在条件合适情况下,将把奥瑞金整合入隆平高科。 首先针对此次交易,就几个市场关注的细节问题,我们作如下解读:(1)为什么通过大股东来要约收购,而非隆平高科直接收购,主要原因在于奥瑞金通过VIE 构架在美上市,双方交易所针对跨境上市公司并购有不同的法律程序,尤其我国监管部门对国内上市公司并购海外VIE 仍有些许法律障碍,因此通过大股东收购进展更为顺利。(2)根据公司公告,“本公司愿意收购目标公司,除非本公司允许延长时间,则在拟议交易全部手续完成后的一年时间内,新大新股份按拟议交易实际发生的成本将取得的目标公司控股股权优先转让给本公司”,表明未来大股东将按照收购价格将奥瑞金注入隆平高科上市公司内,无任何溢价。 未来奥瑞金种业成功注入隆平高科后,对隆平高科而言有两层意义。其一,对公司目前杂交玉米种子业务形成有效补充;其二,公司在转基因生物技术领域将获得重大进展。 奥瑞金种业是国内杂交玉米种子龙头企业,其业务收入80%来自于杂交玉米种子业务,且主要推广区域在东北区域,与隆平高科现有产品形成区域互补。奥瑞金种业2013 年收入4.82 亿元,其中杂交玉米种子收入3.82 亿元,占比接近80%,毛利率38.6%,公司玉米种子储备有57 个,其中自育品种35 个,主力推广品种为蠡玉系列,主要推广区域为东北春播区。尽管2013 年公司整体净利润仅有749.4 万元,但是奥瑞金种业具有深厚的品种储备和销售底蕴,我们认为奥瑞金整合入隆平高科体系后,通过管理改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至行业正常的15%-20%水平,预计每年贡献盈利约5000-7000 万元。 其次,奥瑞金种业是国内首例获得转植酸酶基因安全证书的种子企业,在转基因作物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和产品储备,此次收购对隆平高科在转基因生物技术领域布局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奥瑞金种业于2000 年开始开展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并于2005 年设立了国内第一家以企业为主体的玉米种子生物技术研发中心,除植酸酶转基因玉米外,公司已经将抗除草剂、抗虫、抗旱、氮转化等性状成功引入玉米自交系,在转基因技术储备方面具有核心技术优势。 此次新要约收购奥瑞金种业的战略意义在于,使得隆平高科快速切入转基因玉米技术领域,假若未来政府放开转基因玉米商业化推广,公司将成为最先受益者。 简单测算显示,奥瑞金种业的市场价值应在15-18 亿元左右,注入预期对隆平高科股价形成向上催化。(1)目前处于同样境遇(有收入但利润较低)的可比A 股种业公司荃银高科和万向德农,PS 分别为3X 和8X左右,即使按3XPS 计算奥瑞金种业市场价值应在15 亿元左右;(2)如果考虑未来2-3 年业绩改善情景,按6000 万净利润给予30X 估值,对应市值应在18 亿元左右。因此我们认为奥瑞金注入预期,将对隆平高科股价形成显著的向上催化作用。 由于注入时点尚未确认,我们暂不调整隆平高科盈利预测,维持公司2014-16 年EPS 预测值0.82、1.00、1.27 元,按40X2014PE 计算,目标股价32.8 元,“买入”评级。公司未来股价催化剂包括:(1)以638S和4155 为亲本的两系杂交革命性新品推出,带来公司业绩增速拐点机遇;(2)安徽隆平的杂交玉米新品陆续推出,市场份额稳步提升;(3)国际进程加速,公司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和印尼的本土化推广将实现突破性进展;(4)隆平高科作为中国种业领军企业,引领行业并购重组版图的合纵连横,估值溢价幅度将客观存在并有望进一步抬升,中长期持续看好隆平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稳健成长。 来源:齐鲁证券 http://www.qlzq.com.cn/news/NewsContent.jsp?docPara=8a071d59a5ac07f76e99ecc5f302f340b817096549c89d0b
4917 次阅读|22 个评论
欧洲食品安全局声明法国禁种转基因玉米无科学依据
热度 10 bioxncai 2014-8-9 22:32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于2014年8月1日发表声明表示,法国于2014年4月15日通过的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法律提案没有科学依据。在此之前,法国曾经两次禁止转基因玉米的种植,欧洲食品安全局也曾经于2008年10月31日和2012年5月21日两次发布专家评估报告,声明法国的禁种法令缺少科学依据,其后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两度判决法国政府的禁令无效。 由此可见,一些反转基因人士拿法国禁种转基因玉米说事,以此作为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证据,显然不靠谱。法国禁种转基因玉米实际上并非因为安全性原因,而是因为政治、宗教、文化传统等原因。 有报道显示,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为保护法国的核电利益曾经与绿色和平达成政治交换,以倾向反对转基因换取绿色和平在核电上的让步。法国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发源地,为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有机农业的思想深入民间。绿党势力强大,法国国民议会人民运动联盟党团主席克里斯蒂安•雅各布曾经表示,该法案只是为了讨好极端环保主义的绿党。该法案是由左翼政党社会党、绿党、共产党支持的,而在野的右翼政党则反对该法案,他们认为现任政府禁种法案违反宪法,与欧盟法律相抵触。 附: 欧盟认为法国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MON 810无科学依据 2014-08-05 来源:食品伙伴网 http://news.foodmate.net/2014/08/269815.html 食品伙伴网讯 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应欧盟委员会要求,8月 1 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就法国提交的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 MON 810 的紧急措施发表声明。欧盟食品安全局转基因专家组认为,法国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MON 810的做法缺少科学依据。 去年12月份,欧盟食品安全局对转基因玉米MON 810进行了评估。欧盟食品安全局专家组得出结论认为,转基因玉米MON810种植期间不会对人、动物和环境构成影响。 法国近期禁止了转基因玉米MON 810的种植,并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相应的紧急措施文件。3月25日欧盟委员会要求欧盟食品安全局对法国提交的文件进行评估。 欧盟食品安全局对法国文件进行审查后发现,文件当中涉及到的大部分科研成果,欧盟食品安全局以及转基因专家组之前早已做过分析,因此不再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剩余的科研成果,欧盟食品安全局重点关注了与转基因玉米MON 810相关的部分。 经过研究,欧盟食品安全局认为,法国方面提交的科研成果以及论点不能否决之前转基因专家组所得出的风险评估结论。 欧盟食品安全局最终认为,在人类与动物或者环境风险方面,法国提交的文件缺少具体的科研证据做支持,之前欧盟食品安全局转基因专家组得出的风险评估结论仍然有效与可行。 相关链接: http://www.efsa.europa.eu/en/efsajournal/pub/3500.htm http://www.efsa.europa.eu/en/efsajournal/pub/3809.htm
357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心中的开心农场
热度 3 square 2014-7-25 09:35
永远也改变不了天性当中的一种土气。住所后院里有块空地,在今年春天,每天下班回来,都会盯着看半天。将将地,萌发了开垦种地的想法。终于 到了四月。一天周末,到Home Depot买了一个铁锹,若干花草种子。 亚特兰大白天气温高,穿着短袖出门,不过几分钟,就会感觉皮肤都要化了。没有考虑这些,穿了长裤,主要是为了防蚊;穿了一件长袖运动服;又戴了去年八月看龙舟比赛时买的一个越南产大草帽,把自己打扮成了一幅庄稼人的样子,在烈日下面干了整整一下午,给自己开垦了几平米开心农场。心里期盼着,以后每天下班回来,就去浇水、锄草。 这几平米地,就巴掌大;但一度感觉就如同一片大森林。钻进里面,感觉无边无际,时不时会想起曾经自己写过的那句诗——天地玉阁拨云雾,青山一笑世如烟。 春天花败了之后,落了一地。 种好了种子,盖了一层塑料 向日葵发芽了 南瓜苗绿了 玉米长了小腿高了 南瓜开花啦 向日葵也开花了 南瓜开始长了 八仙葫芦也结出来了,到现在一共结了11个。希望有一天能开始说话!
个人分类: 开心农场|4992 次阅读|6 个评论
玉米
huailu49 2014-7-12 05:22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1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黑土地的收获(2012-10-07)
xuxfyuwp 2014-6-19 09:58
缓缓江水东去 阵阵稻谷飘香 习习秋风吹过 穗穗火红高粱 朵朵野花绽放 粒粒玉米金黄 茫茫黑色沃土 岁岁收获真忙
个人分类: 诗歌|1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拒收美国转基因玉米引关注 食用风险有多大
redtree 2014-5-15 22:57
中国拒收美国转基因玉米引关注 食用风险有多大 作者:董峻 周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4-5-15 10:42:44 国家质检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13年10月至今,因为检出未经我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已退运了100多万吨美国进口玉米。 对于转基因农产品,社会认识不统一。转基因玉米用途是什么?食用是否安全?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为此,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走访了中国农业部、美国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的有关负责人及权威人士。 拒收美国转基因玉米,是否涉及食用风险 MIR162玉米是瑞士先正达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特点是抗鳞翅目昆虫。这一品种2008年获得美国FDA核准作为食物和饲料,2010年获美国农业部批准商业化种植,还相继获得台湾、巴西、加拿大、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批准。但目前为止,我国农业部还未批准。 “根据我国规定,只有经我国农业部安全批准的转基因产品,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申请报检并办理相关进口手续之后,方可向中国出口。”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说。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先正达公司已向我国提出转基因玉米MIR162的材料入境申请,在我国境内开展的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检测。此后,该公司多次提交进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证书申请,目前正在审批过程中。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品种在美国已经过批准允许商业种植,而美国并不实行转基因农产品标识制度,因此这种未获中国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可能是混入允许出口中国的玉米品种中。 美国农业部部长办公室生物技术协调员迈克尔·沙克曼日前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种植的玉米90%以上是转基因品种。2012至2013年度,美国玉米产量中90%以上都本土消费。“主要出口国是墨西哥、日本、中国、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大多用于饲料,2013年出口中国玉米400万吨。” “对于转基因食品话分两句说:第一,凡是经过批准的都是安全的;第二,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所以要通过严格的科学评价和测试。”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不久前对记者说。 转基因玉米用作饲料安全吗 罗云波告诉记者,目前转基因玉米基本上全部用于饲料加工,市面上基本上买不到鲜食的转基因玉米。“一是进口有严格的用途监管,二是玉米品种的专业性很强,做饲料的玉米拿去榨油或者鲜食,口味和价格都是不合算的。”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介绍,我国目前共批准发放了7种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如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抗病毒番木瓜等。 进口方面,转基因作物都是用作加工原料,其中转基因大豆数量最多。 “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种食品的安全评价都严格。”罗云波说,各相关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一致认为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不存在食用安全问题。 “美国商业化最成功的是转基因大豆,已有近20年历史,很多美国人用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豆油进行烘焙、煎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安全问题。”迈克尔·沙克曼说,美国出口的转基因农产品和本土食用的转基因农产品是一样的。 不久前,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在世界上已有18年历史,迄今还没有发生一起被科学所证明有安全问题的案例。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再表明,经过安全论证的转基因产品与传统农产品一样安全。 罗云波介绍说,欧洲并非拒绝转基因食品,相反,它是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和食用较多的地区。1998年欧盟批准了转基因玉米、油菜、大豆、土豆等在欧洲种植和上市。 出于安全考虑,欧盟曾经耗资2.6亿英镑对超过50个转基因安全项目进行风险评估,2000年、2010年的欧盟委员会报告中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和食品及饲料安全造成比传统作物更高的风险;二是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转基因作物甚至可能比传统作物和食品更加安全。 转基因玉米饲料,会否流入食品市场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今年“两会”期间公开表示,目前批准种植的只有转基因抗虫棉和抗病毒番木瓜。“主粮中,请大家相信现在还没有商品化生产,肉蛋奶和水产品也没有。” 业内人士指出,我们常说的小番茄(圣女果)、紫薯并不是转基因产品。例如,圣女果是最原始的番茄品种,而我们常吃的大个番茄是通过不断杂交育种产生的;紫薯是特定地理条件和育种技术产生的。 尽管国家规定转基因玉米不得用于鲜食,转基因大米不得种植售卖等,但是不能排除有部分转基因食品存在滥种或流入市场,却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标识。 2012年深圳市疾控中心的一篇论文显示,该中心在市面上购买了26份大豆和80份大豆制品进行检测,发现两个样品转基因阳性,且并未进行标识。2014年3月,海南省农业厅曾通报,发现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转基因作物研究试验的行为。 彭于发介绍,上世纪90年代前,当时的转基因技术缺乏安全评价和法规管理,导致有些种子外流。“大米的情况就是历史问题,种子一污染,可能很多年弄不干净。” “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监管问题,而非安全性问题。”罗云波说,例如我们进口转基因大豆大多是大型炼油厂,品种也是高含油量的,用于制作豆制品并不合适。出现阳性的可能性很复杂,有可能是运输途中低水平混杂所致。“商家故意去拿转基因大豆做豆腐的可能性非常小。” 专家认为,对有的地方查出有转基因大米的情况,必须追查到底。但关于转基因的误解较多,目前农业部开设了“转基因权威关注”的网页,多方面进行科普,消费者可以前去查询权威信息。 据新华社上海5月14日电(原标题:食用风险有多大?中国拒收美国转基因玉米引发关注)
个人分类: 生活与健康|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冯言冯语]转基因食品有害添新证
冯用军 2014-5-6 23:22
老冯故事会iStory of Feng(冯用军说时事)之“转基因的阴谋”? 唐山市著名教育学者、河北省历史文化讲师、中国最年轻资深大学评价专家 冯用军博士 很早就说过,美国大规模倾销中国转基因食品是有战略阴谋的。这个阴谋不是只有孟山都参与、只有比尔盖茨参与、只有巴菲特参与,背后还有美国政府、美国军方、奥巴马... 美国十年前搞跨了中国的小榨油厂,让中国老百姓开始吃上了“米国转基因油”... 政府部门为利益蒙蔽双眼推广转基因作物,老百姓存来年种子的习惯已经荡然无存... 不仅有农业部副部长充当美国孟山都等转基因战争制造者的“喉舌”(顾问),也有 农业部 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志喜等人说“民众质疑转基因食品源于无知”,更有农业部及其内部幼儿园严禁食用转基因油了的说法。 甚至, 农业部 科教司副司长石燕泉说食用转基因大豆油无害,可以放心食用,因为美国人也吃,美国官员实行民主直选轮流执政,中国官员也要实行吗?油价高房价贵看病难上学难就是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 法国国会决定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 4小时前 法国明令禁止种植 转基因 玉米 因安全性受... 新浪财经 9小时前 法国决定禁止种植美国孟山都810号 转基因 ... 新浪财经 转基因 是导致近代不孕不育率倍增提高的主要原因 精 点击:170 回复:231 吃 转基因 会导致脑残 精 点击:222 回复:50 转基因玉米那么好,为啥喜欢美食的法国人不吃? 被迫害吃“转基因”食品,那是没法,但不代表没“错”、没“危害”、“安全”... 支持转基因的转基因犬们,法国都禁种转基因玉米了,难道东北老鼠吃转基因玉米变傻全都是“谣言”? 为中国安全和中国人安全,应禁种禁食转基因食品,更不能进口美国转基因食品... 凡是在国内推销转基因玉米大豆或制销转基因玉米大豆产品的,一律拉出去枪毙...^_^ 谁说转基因食品没害的,你敢一直吃吗?你家人敢一直吃吗?你妈知道吗? 农业部 科技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全国农业 转基因 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付仲文说农业部幼儿园吃转基因油,你信吗?
个人分类: CHAM胜美公司Corporation国安中心|1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质检总局已退运112.4万吨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
蒋高明 2014-4-30 10:56
【明辨是非】这条新闻的关键词,转基因,玉米,美国,退运,有害生物。看来中国动真格了,那些挺转人士们,快来打质检总局的假吧。实际上,假的是那些辩论连真名都不敢属的人。转基因三步曲,游说官员,拉拢专家,收买记者,是正人君子所不齿的,只有肮脏的资本那样干。转基因那么好,干嘛要那样低三下气乃至穷凶极恶呢?美国的转基因,运回家自己吃去吧,看看美国人民答应不答应。 质检总局:已退运112.4万吨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429/c1007-24958474.html 2014年04月29日19:25 来源: 人民网-科技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欧兴荣)今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陈熙同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在112.4万吨进口美国玉米及其制品中检出MIR162转基因成分,已依法作出了退运处理。 他表示,自2013年10月深圳口岸从一船进口美国玉米检出未经我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后,截止到2014年4月21日,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在112.4万吨进口美国玉米及其制品中检出MIR162转基因成分,对这112.4万吨进口玉米及其制品,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均依法作出了退运处理。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继续加强口岸把关,一旦在进境农产品中检出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成分,一律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他还介绍说,今年3月以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870种49407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39种4832次,一般有害生物1731种44575次。 据统计,截获的有害生物主要来自货物检疫,占截获疫情总次数的76.93%。其次是集装箱检疫占 8.08%,旅客携带物检疫占 7.22%,运输工具检疫占4.17%,木质包装检疫、邮寄物检疫等占 3.60%。 其中,有害生物主要是杂草,占总截获疫情次数的 44.15%。其次是昆虫占33.11% ,真菌占15.67%,线虫占3.70%,细菌、病毒、螨类、其他检疫物占3.37% 。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泰国、日本、越南、加拿大、喀麦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菲律宾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针对发现的疫情,检验检疫机构已依法作退运、销毁、除害处理等检疫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并向国外通报,要求采取改进措施。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5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招安”野猪
xuxfyuwp 2014-4-25 14:24
曾读到过一个外国故事,是关于驯养野猪的事。 有一个人自称不用刀枪就能捕获野猪,别人不信,他便带他们去看,结果使这些人很惊讶。他真的捕获了一大群野猪,且都是活捉的,被圈了起来。这些野猪很听话,甚至放它们走它们都不走。人们向他求教捕获的方法,他说:“我最初发现野猪时,先扔一些玉米给它吃,它不吃,我就走远一点,于是它开始吃,但吃一个玉米后便抬头看我一眼。第二天我又在同一个地方扔玉米,那只野猪便不再犹豫了,来了就吃,但仍然不时地抬头看看我。到第三天这只野猪吃玉米时已经对我毫无戒心了。我于是弄了大量的玉米来,它吃不完,就带别的野猪来吃。几天后我开始在野猪眼皮底下筑墙,野猪也越来越多。最初还有野猪从墙上跳进来吃玉米,后来墙筑高了,所有的野猪就都从我给它们留的缺口进出了。最后我在缺口处做了一扇门把它们锁起来。我又继续喂了它们一阵,它们现在已经不习惯自己找东西吃了。” 当时读后只觉得这是个寓言故事,大概是想表达某种哲理,对外界的依赖使野猪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大概牛、马、鸡、鸭等也是这样被驯化而来的。 最近,一则新闻报道了发生在广东韶关“招安”野猪的真实故事,与上边那个故事有些类似。 在韶关市始兴县澄江镇上洋洞村,有个野猪林。野猪经常出林来祸害庄稼,甚至伤人,但村民被限制使用猎枪射杀野猪,只能用夹子来对付野猪,捕获的野猪远赶不上它们的繁殖速度。 去年3月的一天,三头野猪误入村民饶国柱的猪圈,这引发了饶国柱驯服野猪的想法。他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使这三头野猪逐渐习惯了猪圈内的生活,又将它们放回树林。两个月后,三头野猪又回来了,并在饶的猪圈里生了20几头小野猪。 饶采取了来去自由的政策,猪圈不设门栏,野猪们不断返回山林,又不断回来,常常是走10头,回12头,新来的野猪在好吃好喝的诱惑下,就不愿走了。如今,饶国柱在半山腰建起的野猪养殖场已经超过2000平方米,野猪数超过了200头。 关于野生动物的驯养,柴静在博客中曾谈到过贾雷德·戴蒙德所著《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的说法,陆地上有148种大型食草野生哺乳动物,最后只有十四种通过人类的试验,成为家畜。书中还谈到安娜·卡列尼娜原则:驯养的动物都是一样的,没驯成的各有各的不同,全世界得到驯化的野生动物都必须同时具备以下特点,少了哪个都不成:不能吃太多、长得快、能被安排繁殖、乖、麻木、乐于接受驱使。 我无法判断野猪是否同时具备这六个特点,至少有几项是值得怀疑的,如不能吃得太多、乖就不太具备,乐于接受驱使也是有条件的,必须有利益牵引。而正是这种利益与自由的交换,使这些野生动物最终为人类社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原文写于2011-04-13 23:59:23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感|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光明日报:法国立法禁止转基因玉米种植
蒋高明 2014-4-19 21:58
光明日报:法国立法禁止转基因玉米种植 http://news.gmw.cn/2014-04/17/content_11057882.htm 2014-04-18 09:00:43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梁晓华 点击:4258 评论: 5 (查看) 分享到: 37   4月15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由本届政府提交的、旨在禁止种植美国孟山都810号转基因玉米的法律草案,以立法形式保障该项禁令,这也填补了法国禁止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法律空白。 新华网消息:法国三度禁止种植孟山都 转基因玉米   孟山都810号转基因玉米是欧盟此前唯一批准成员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但法国政府坚持奉行对转基因作物种植一律禁止的“审慎原则”,一直以政府令的形式禁止种植。不过,法国宪政法院于今年2月再次否决了现政府对种植孟山都810号转基因玉米的禁令,认为禁令有违欧盟法律。法国农业部随后在《政府公报》上再次发布禁止种植孟山都810号转基因玉米的政府令,并于3月播种季节前紧急起草相关法律草案,提交国民议会审议。 《参考消息》2012年的报道   禁止符合审慎原则   法国政府提交国会表决的这项禁令写道: “禁止符合审慎原则。根据目前国际最新和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孟山都810号转基因玉米种子的推广种植假如缺乏有效管理,不仅会给环境带来危险,还会使具有抗体的有害生物得到传播 。”但是,该禁令的通过遭到法国玉米生产者联盟的抗议,认为禁止种植抗病虫害转基因玉米限制了农民“使用生物技术创新成果的权利”。   法国社会党议员团发言人对此间媒体表示,该禁令的通过“是一场必要的斗争”,就是要“向固守过时的产量至上生产方式的农业组织和想方设法排除法律障碍的院外集团表明,也向不顾多数成员国的反对而企图降低转基因作物限制门槛的欧盟传递一个简单明了的信息:我们反对在法国种植转基因作物”。   这位议员说,“目前《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正在进行,该法律的通过尤其必要,因为法国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不打算为了一小盘转基因豆菜而廉价出卖自己农产品的优良品质。” 另一位左派党议员也表示,“法国不需要转基因作物,因为不仅其对环境的影响无法控制,而且其产量至上的生产方式也与我们保护传统农业的理念相违背。”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法国禁止进口转基因食品   法国社会对转基因作物种植一直存在激烈争论。此前的政府相关禁令遭宪政法院否决后,又被参议院于2月17日投票否决,现在才由国民议会表决通过,一锤定音 。目前,法国进口30多种转基因农产品,用于牲畜饲料,主要包括玉米、土豆等,并对葡萄、棉花和杨树进行转基因种植研究。但20多年来,法国一直坚持禁止进口转基因食品 ,并以法律规定对含有1%左右转基因原料的饼干、甜点等任何食品进行标注。这种“审慎原则”是基于法国对食品安全的严格监督与审查制度,也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   与法国相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目前已大量种植孟山都810号转基因玉米。 在美国种子公司和院外集团坚持不懈的游说下,欧盟对转基因玉米种植的限制逐渐放松,今年又解除了对美国先锋TC1507号转基因玉米的种植禁令,且不顾法国等19个欧盟成员国的反对,强行推广 。法国欧洲事务部长日前在法国《世界报》发表文章称,欧盟委员会此举“不可思议”,因为在预计5月下旬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前强行通过这项遭到多数成员国反对的种植令,“只能给欧盟机构的形象带来非常危险的后果”。   (本报巴黎4月16日电 本报驻巴黎记者 梁晓华)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1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zhengaiping 2014-4-8 10:52
发布时间: 2014-03-19 发布者: yms 点击数: 119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呈重发态势,明显重于常年,预计发生面积11.7亿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重点病虫害,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实施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和物理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 三、防控措施 (一)不同区域防控重点 北方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玉米矮化病、二代和三代粘虫、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二代和三代粘虫、棉铃虫、蓟马、玉米茎腐病和褐斑病,山东、河南、河北兼顾玉米粗缩病;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纹枯病、小斑病、大斑病和灰斑病,注意二、三代粘虫;西北地区重点防控玉米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甘肃和宁夏兼顾大斑病。 (二)主要技术措施 1 .地下害虫 (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利用噻虫嗪、吡虫啉等拌种或包衣,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 2 .土传病害( 丝黑穗、矮化病 )。 利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杀菌剂拌种或包衣防治丝黑穗,矮化病重的地区可用丁硫克百威拌种或包衣。 3 .玉米螟。 夏玉米区秋季秸秆还田,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对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或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杀灭菊酯等喷雾,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4 .玉米茎腐病。 选用种植抗病品种。利用咯菌·精甲霜、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等拌种或包衣可降低发病率,同时控制丝黑穗病,兼治根腐病等。 5 .玉米叶斑类病害。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适时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或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叶面可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三唑酮、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7~10天再喷1次,但总次数不能超过2次。根据叶斑病种类对症选用药剂。 6 .玉米纹枯病。 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井冈霉素、烯唑醇、代森锰锌等;或剥掉基部叶鞘,可减轻发病,结合喷药防治效果更佳。施药间隔期为7~10天。 7 .玉米蚜虫。 盛发初期施药,可喷施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 8 .玉米叶螨。 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叶螨点片发生时,可选用阿维菌素、炔螨特、哒螨灵、噻螨酮、氟虫脲、四螨嗪等喷雾,可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 9 .玉米粗缩病。 粗缩病严重发生区,避免小麦与夏玉米套播;夏玉米适期晚播,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选用噻虫嗪、吡虫啉等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包衣或拌种;玉米2叶1心至4叶1心期, 田间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杀虫剂,消灭粗缩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其他害虫。苗后若喷施有机磷类药剂,不要与化学除草药剂同遇,两者要间隔7天以上。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 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 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破坏病虫害栖息场所,有效降低病虫源基数。 (二)白僵菌封垛技术。 在玉米螟化蛹15天以前,组织农民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 (三)种子处理。 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加强种衣剂质量监督工作,提高治虫防病效果。 (四)诱杀成虫技术。 在玉米螟等害虫成虫羽化期,组织农民使用杀虫灯诱杀各代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五) 心叶末期病虫防控。 在玉米喇叭口期,组织农民统一采用Bt、白僵菌灌心或喷雾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采用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等杀虫杀菌剂合理复配,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 (六)释放赤眼蜂技术。 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地设置3~6个释放点,统一组织农民释放赤眼蜂2~3次,将蜂卡(放蜂器)别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信息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4年小麦、水稻、玉米重大病虫害以及蝗虫、草地螟、粘虫、二点委夜蛾、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马铃薯晚疫病和柑橘大实蝇防控技术方案 http://www.moa.gov.cn/zwllm/zxfb/201403/t20140318_3818446.htm )
1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科学家揭露转基因玉米MIR162安全评估造假
蒋高明 2014-3-29 22:03
本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ecok.html 德国“生物技术影响独立评估研究所”(TestBiotech)科学家揭露揭先正达转基因玉米MIR162安全评估造假欺骗18个问题,批准这样的转基因作物颁发“安全证书”是残害中国人民法西斯行为!:1)转基因玉米MIR162 逐年在不同地方种植的额外蛋白表达含量发生变化,表明不同环境状况影响其基因表达水平”,证明转基因玉米 MIR162 不稳定; 2 )对“基因构成及其功能稳定性”没进行“极端气候条件下试验”; 3 )没有“对转入额外基因基因组活动性以及作物代谢进行研究”; 4 )“对测量作物不同部位 VIP 3A 毒素与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 PMI )含量的方法,没有由独立实验室进行评估” ; 4 ) “ 先正达提供的数据表明,转基因玉米 MIR162 与其传统非转基因作物之间”,在有益营养“成分与农艺性状表现方面,存在数项显著差别”; 5 )没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通过应用代谢分析等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实际的差异进行研究”; 6 )“缺乏对于相关作物成分的基础信息”,先正达故意造假,用美国土壤气候条件下种植的转基因玉米 MIR162 某些数据,代替“不代表这些玉米将种植的相关地球气候区域”的巴西种植转基因玉米 MIR162 对应数据; 7 )“转基因玉米 MIR162 产生的 VIP3Aa20 毒素,从来没有由农药监管机构进行评估”,安全评估却“假设人类与动物,甚至消费者,过去接触过 VIP 毒素“; 8 )安全评估无视“先正达转基因玉米 MIR162 中产生的 VIP 毒素与传统混合杀虫剂中用的 VIP 毒素有几种重要的差别”,无视“将 DNA 迁移转入作物基因组的过程中,其 DNA 数项细节被改变”; 9 )“先正达转基因玉米 MIR162 中产生 VIP 毒素”,然而“人们还不理解 VIP 蛋白质呈现选择性和毒性的详细情况。没有这样的知识,对 VIP 蛋白对食品链长期影响无法结论”; 10 )更应当引起担心的问题被无视 : “与 Cry1Ab 蛋白毒素相比, VIP3A 毒素的毒性看来不依赖特定的受体”,也“无法假设 VIP3A 也有这样的选择性”,无法假设 VIP3A 毒素“对哺乳动物的安全性”; 11 )“体内和体外进行的研究的结果, … 例如,在 90 天的研究中有数项显著的发现,如喂养( MIR162 )转基因玉米的处理组中发现肿瘤与低数量的细胞计数”; 12 )“已发布学术论文表明, VIP3A 蛋白,可能会显示与其他 Bt 毒素、其他压力和植物酶之间的协同效应和交互作用, … 由于这些( MIR162 )作物将在食品与饲料中使用,可能与其他转基因作物混合,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试验来确定潜在的积累性或结合性作用”; 13 )安全评估对先正达 MIR162 转基因玉米“整个作物对这些蛋白的热稳定”没进行试验研究; 14 )已知道转基因 Bt 作物“ Cry1Ab 毒素在胃蛋白酶消化试验中很快分解,但是在真实条件下能够生存通过肠道”,对 MIR162 转基因玉米 VIP3A 蛋白“没做任何试验对其他的蛋白真实条件下的分解进行研究”; 15 )“ VIP3A 蛋白可能具有辅佐剂作用,如某些 Cry 蛋白那样,因此提高植物内源性蛋白质的免疫反应。如果 VIP3A 蛋白有这样作用的话,那么对玉米蛋白的过敏性反应可能显著加强”; 16 )“对( MIR162 )玉米作物过敏性蛋白的成分,与对应非转基因作物相比,是否发生变化,没进行任何研究”; 17 )安全评估声称“( MIR162 )对环境的接触是通过动物的粪便与排泄。然而,对这些转入的额外蛋白消化过程中的命运,或者对它们在粪便中的含量与它们在环境中的命运,没有提供任何数据或进行评估”; 18 )安全评估机构“声称的没有必要监控健康影响的意见是错误的”;【结论:必须拒绝监管机构的意见,拒绝批准先正达转基因玉米 MIR162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农业单产水平高主要是因为高产的玉米占主体地位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4-2-23 17:52
RT。美国的粮食生产主要是喂牲口的,不是人吃的。主要的口粮小麦和水稻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只有10%几,而高产的玉米占了70%以上。 我国虽然没有转基因玉米,但东北黄金玉米带春玉米的亩产并不低于美国。 实际上我国南方早稻滞销,也应该多种玉米,少种稻谷。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289 次阅读|5 个评论
玉米万岁
jiangming800403 2014-1-15 21:53
粮食增产靠玉米,玉米万岁,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玉米产量增加了2倍多,小麦只增加了1倍,水稻更少,只有50%。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友回答豆油里面到底有没有转基因?
热度 6 bioxncai 2014-1-1 10:32
李维老师发文:“豆油里面到底有没有转基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754631 ,以下是jiaxing9 网友的回答。 李维先生:我不得不说你几句了。在转基因食品的大数据输入问题上,不少网友指出了你输入的数据是伪数据, 我没有进来说什么。现在你又来说什么转基因大豆油的问题了。 尽管你是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信息科学博士,我也确信你是那个领域有水平的学者。 但不得不说,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领域,你的知识与一般的大学本科的学生没有什么区别。你要在这个领域里指教别人,其结果就步崔永元的表演,现在崔永元已经下不了台了。 所以我奉劝你不要不在不是自己专业的领域内指教别人(我没有在大数据里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不是我的专业),还是找这个专业的专家多请教一下比较好(我决没有指责你的意思, 完全是好言相劝)。现在就转基因大豆油给你说几句吧。 1. 所有的食用油都要经过一个精炼去除杂质的程序,其中一个精炼程序就是用水来萃取所有的水溶性杂质,转基因所产生的BT蛋白(对玉米油和菜籽油-conola)以及大豆里的转抗除草剂草甘膦的蛋白,是水溶性的,都被水带走了,在油相里是没有转基因的BT蛋白和除草剂草甘膦的蛋白,在用PCR扩增技术(我没时间给你解释PCR了),也基本检测不出BT基因和和除草剂草甘膦的基因和它们的片段碎片(武汉的油料作物研究所采样上百批,只在个别样品中检测到痕量的转BT基因的残片)。 所以你的标题“豆油里面到底有没有转基因”,让内行人看了很搞笑的。 2. 你说的“玉米的问题 ,主要用途也是榨油和提取淀粉、造酒精,不是作为主要食品”也是很搞笑的。我可以告诉你转基因玉米的淀粉和高果糖糖浆里都含有BT蛋白的,甚至你在美国经常吃的corn chip里也含有BT蛋白的,EPA有检测Corn chip 里面BT蛋白的含量报告。 你吃的很多玉米食品, 如Corn Muffin等等都有BT蛋白在里面的。美国的甜玉米, 50%是转基因的,在groccery 和路边小摊(农贸市场)上卖的甜玉米都是转基因的。 美国90%以上的速冻甜玉米粒(我想你经常在吃吧)和罐装玉米粒基本都是转基因甜玉米做的。美国的软性饮料可乐,雪碧,7-up,雀巢/麦氏咖啡里面的甜味都是加转基因玉米糖浆来的(这就是可口可乐,pepssi,雀巢咖啡等公司在加州是否要做GMO标识时,给了很多钱来反对反转分子的主要原因。否则所有的软性饮料和咖啡的包装上都要印上GMO可乐或GMO雪碧,或GMO雀巢的标识了。如果有人说我不吃加了转基因玉米糖浆的可乐,我只吃diet 可乐或雪碧,那么我告诉你,diet可乐里面加的甜味素阿斯巴也是转基因的产品,比转基因玉米还要“可怕”,是从大肠杆菌里提炼出来的。麦当劳,Berger Kin(估计你吃了不少)的Big Mac 和whopper 来说,把肉末黏在一起的淀粉就是转基因玉米的淀粉(里面 含有BT蛋白)。美国人每天都要吃蔬菜沙拉,上面浇的Drressing(就是中国人说的浇头)都是用转基因的豆油,或玉米油,或canola(菜籽油)配制的。所以你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玉米食品,可能是你自己不了解事实,无怪乎人家说你的大数据输入是伪数据,结论没有意义。我告诉你吧,美国的玉米总产量中有21%的玉米是生产食品的,大部分都是美国人吃掉了。 我讲的上面情况,还没有包括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做饲料喂出来的几十万亿头的家畜家禽。 抱歉,没有指责你的意思,就是提供一些信息供你参考。祝你元旦快乐!
2706 次阅读|5 个评论
玉米万岁,地膜万岁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3-12-20 19:33
中国玉米增产不能靠转基因,而是靠地膜。我喜欢膜,O(∩_∩)O哈哈~ 在相同生产条件下,转基因品种一般不高于而是低于传统品种。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非转基因玉米亩产早已在600kg以上,甚至800kg以上。 只有在不除草不治虫的前提下,转基因品种才可能具有产量优势。玉米属于单子叶农作物,而传统杂草多为双子叶植物,因此,即使我国玉米不转基因,现实生产中也广泛使用除草剂。bt毒蛋白虽然具有一定的抗虫作用,有可能减少农药用量,但问题是并不能根除所有害虫,结果还是要用农药。而且广泛应用转bt毒蛋白基因的生态风险不容小觑。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43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勿让玉米成为“大豆第二”
热度 1 bioxncai 2013-12-20 19:16
(黄大昉文)由于国内大豆生产难以满足养殖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强劲需求,近年进口大豆数量剧增,以致国内市场基本为国外所控制,这一教训极为深刻,发人深思。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再次敲响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警钟。 “前车不忘,后事之师”。当前,一个更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是:作为三大谷物之首﹡的玉米能不能基本自给?会不会成为“大豆第二”? 1、 促进玉米增产是谷物自给要解决的突出矛盾 近年我国玉米生产保持波动性增长态势,2012年总产已达到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拉动,饲料用粮刚性增长,工业加工用粮快速发展,玉米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玉米进口已呈逐年递增,难以遏制之势。 未来中国玉米缺口究竟有多大?至今缺乏权威的统计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预测,今后国内玉米需求将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而玉米单产增速仅为2.2%。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专家提出,国际上衡量畜牧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指标之一是玉米的人均占有量。中国玉米人均占有量从2008年的126.4公斤已增至2011年的140公斤,2015年后将很快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约为207公斤。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如以人均占有量200公斤计算,届时玉米需求总量将达2.9亿吨,而我国目前玉米产量尚不足2.1亿吨,据此推算,中国未来可能出现数千万吨的缺口。尽管该报告对我国玉米生产潜力缺乏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但确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国内近年玉米总产虽然逐步增加,但靠的是挤占其它作物种植面积而非本身单产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未来我国继续扩大玉米耕地面积已无可能,若要填补或缩小玉米供求的缺口,实现玉米自给,唯有通过提高单产来增加总产,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保障粮食安全,避免重蹈大豆进口覆辙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2、 加强科技支撑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根本途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科技支撑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 作物单产水平是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玉米平均单产约380公斤/亩,仅为美国的6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高玉米单产要采取包括基础设施与耕作方式改善、良种选育、土肥管理等综合农技措施,但是,10年来国内玉米单产年均增长缓慢,说明仅仅依靠传统技术难以突破发展的技术瓶颈、短期内无法实现玉米单产的大幅度提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值得关注的是多种新兴技术,特别是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例如,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玉米单产约为400公斤/亩,但以后大力推进抗虫、抗除草剂玉米商业化育种,主要通过转基因、分子标记、以及双单倍体(DH)等先进手段与杂交技术紧密结合,仅用不到20年时间玉米单产提高近50%,现已超过600公斤/亩。又如发展中国家阿根廷,该国多年坚持推进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平均单产已由1995—1999年间的342公斤/亩提高到2005—2009年间的471公斤/亩,15年间提高了38%;过去10年,总产翻了一番。实践证明,发展生物育种,加强科技支撑,可以较快提高玉米产量。 3、 推进自主研发的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是缓解玉米供求矛盾的有效手段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选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大大增强了我国玉米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快了新品种研发进程。例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于国外的植酸酶玉米已成为标志性成果之一。这一产品可以降低环境中磷污染40%和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30%而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国内还分别自主研发了可与国外同类产品抗衡的抗虫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保障玉米增产、降低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进耕作方式等综合效益。上述产品均依据相关法规进行了科学、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分别获得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或允许进行生产试验,其环境与食用安全性完全能够得到保障。此外,上述转基因玉米品系多已进行技术转让,为国内种子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预计推广之后年增效益可达数百亿元之巨。 目前国际玉米市场上基本上都是转基因玉米。如果我国不愿大量进口玉米,不让玉米成为“大豆第二”,那只有下决心加快转基因玉米自主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这不仅是战略的选择,也是从务实的考量。 如果从现在开始积极推进,预期植酸酶玉米“十二五”末即可实现产业化;抗虫、抗除草剂玉米也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间进入产业开发阶段,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2020年可达到较大应用规模。据保守估计,玉米单产若能提高20%,总产年增可达4000万吨以上,国内玉米供求矛盾将有望得到有效缓解。(﹡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已超过水稻和小麦,居谷物之首。) 转载自: http://www.agrogene.cn/info-799.shtml
1341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法国的转基因产业被一个政治交易谋杀
bioxncai 2013-12-16 21:42
2007年8月26日,法国反全球化运动标志性人物、欧洲议会议员若泽·波维(中)在南部弗尔丹带领人们手持玉米秆示威,反对种植转基因玉米 ( 三联生活周刊 ,袁越文)法国南部的波尔多地区距离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省只有200多公里远,属于同一个气候带,都是玉米螟曾经肆虐过的地区。农场主克劳德·梅纳拉(Claude Menara)在他新建的库房里接待了本刊记者,这座库房是用来安置大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屋顶装有一整排太阳能电池板,除了自用外还可以把多余的电以很高的价格卖给电网。法国政府在这方面相当激进,为发展新能源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 但是,在转基因领域法国政府就很保守了。“我早在1992年就听说转基因玉米了,当时我去美国考察,看到了这种新作物,经过了解后我预感到这将是农业的未来,便和一家种子公司合作,于1998年在自家农场种了5公顷MON810试验田。”梅纳拉告诉本刊记者,“这件事是经过当年执政的法国社会党,以及身为绿党成员的环境部长批准的,是合法行为。” 梅纳拉说,他的农场总面积为450公顷,其中380公顷种的是玉米。玉米螟猖獗的那几年,每公顷每年平均减产0.5~2吨。种了转基因抗虫玉米后,不但保住了收成,且新品种抗倒伏性能好,玉米颗粒脱水快,干燥成本大大下降,霉菌的问题也解决了。可惜的是,梅纳拉只种了一年转基因玉米,禁令就下来了。 “1996年爆发的疯牛病在法国民众中引起了恐慌,来自民间的针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质疑声铺天盖地,法国政府应接不暇,没有对转基因做出合理的解释,只好在1998年底颁布了禁令,终止了转基因玉米在法国的种植。”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主任马塞尔·昆茨(Marcel Kuntz)博士对本刊记者说,“有人借机指责法国政府不负责任,盲目引进转基因技术,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事实上,法国科学界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一个部门专门研究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1989年又成立了另一家机构研究同样的问题。所以说法国科学家和政府对此都早有准备,甚至是比其他新的农业技术准备得更加充分。” 虽然政府下了禁令,但研究还是可以进行的。2001至2004这四年间,法国玉米种植者协会(AGPM)、法国应用农学研究所(ARVALIS),以及其他一些法国科研机构在“生物技术作物评估计划”(POECB)这一项目的支持下在法国做了大量大田试验,证明转基因玉米非常安全。法国政府实在找不出理由继续禁止,于是2004年底解除了禁令,梅纳拉便又得以种上了转基因玉米。 “因为法国民众的普遍反对,法国农民种的转基因玉米没办法在本国销售,只能卖到西班牙。西班牙用这种玉米喂养出来的肉禽蛋再返销到法国,这实在是一件非常荒诞的事情。”梅纳拉对本刊记者说,“事实上法国畜牧业一直在进口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只因为饲料进口商的势力太强,运粮船卸货时都有保安把守,反转组织不敢去找他们的麻烦,只好把气撒在了我们这些势单力孤的农民身上。” 2005年10月,在AGPM的请求下,梅纳拉开放了自家农场供媒体记者参观,没想到大祸从此临头,他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 “法国民众通过媒体知道我在种转基因,于是各种死亡威胁接踵而来。法国反全球化运动的标志性人物、欧洲议会议员若泽·波维(José Bové)带了300多人来我的农场抗议,绿色和平组织也把我的名字放在它网站上的‘恶人’一栏里,派了8名成员铲去了我种植的一些玉米,还在我的田里做了一个直径50米的大圈,中间摆出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图案,在空中都可以看到,以此想让人更容易找到我的农场。”梅纳拉对本刊记者说,“我的所有种植行为都是合法的,于是我找警察帮忙,要求保护,但警察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间接纵容了这种非法行为。我觉得法国警察这么做是有政治原因的,无论是萨科齐还是奥朗德都需要选票,而法国的绿党势力很强,谁也不敢得罪他们。” “法国有个‘收割志愿者’(Faucheur Volontaire)组织,笼络了一批无政府主义者,到处破坏农民和科研人员的转基因试验田,法国的有机农场和绿色和平等环保组织是他们的幕后支持者。”AGPM副主席席琳·杜洛克(Celine Duroc)对本刊记者说,“法国警察一直在纵容这种行为,部分原因在于法国记者们一直在报纸上为这种行为叫好,警察不敢得罪民意。” 即使面临如此大的阻力,法国的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仍然在增加。2006年首次放开种植后,法国农民只种了5000公顷,结果表明,每公顷可以减少0.5吨的虫害损失,为农民增加100欧元的经济收入,于是第二年种植面积就增加到了2.2万公顷。照这个速度发展,要不了几年法国境内受玉米螟影响的67.5万公顷玉米地很可能都会变成转基因的。 没想到,2007年底法国政府又下了一道命令,再次禁止在法国种植转基因玉米。欧盟允许各成员国单独禁止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但必须提供科学的理由。法国政府无法提供科学理由,于是AGPM两次向欧盟相关执法机构投诉,两次都获胜。今年8月AGPM再次向法国最高行政法院(Conseild’état)投诉,再次获胜。但是法国政府依然不肯撤销禁令。 “这张禁令是萨科齐为了保住法国核电,和环保组织达成的一个秘密交易。”昆茨博士对本刊记者说,“核电是法国经济的支柱,萨科齐绝对不敢得罪,只好牺牲转基因,以换来法国环保组织对核电的宽容。” 据昆茨介绍,2006年法国举行总统大选时,萨科齐是唯一没有公开发表反对转基因言论的总统候选人,因为他本人其实不怎么关心这件事。但是当选总统后,他必须安抚国内的环保势力,而当时法国绿党对核电很有意见,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抗议行动。法国的核电是由法国国家电力公司控制的,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0%以上,其中一部分多余的电力还出口到周边国家,是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萨科齐不敢得罪核电,便召集环保人士开了一个闭门会议,用转基因作为诱饵,换来了环保组织对核电的沉默。闭门会议结束后,萨科齐又召开了一个公开的环保大会,向法国民众宣传自己的环保理念。就在这次公开大会上,他宣布禁止转基因玉米在法国的种植。 “坊间对这个秘密协议一直有传言,但没有证据。‘维基解密’率先公布了会议纪要,但还是有人不愿相信。”昆茨对本刊记者说,“今年6月25日出版的《回声报》(Les Echos)刊登了弗朗索瓦·菲永(Fran~oisFillon)接受记者采访时提供的证词,终于证实了这件事。菲永是萨科齐政府的总理,亲自参加了那个秘密会议。” 就这样,法国的转基因产业被一个政治交易谋杀了。 “这件事背后是两种生存哲学的对抗,在法国表现得格外强烈。”昆茨对本刊记者说,“在法语里,‘农民’这个词有两个不同翻译,一个相当于英文的Farmer,意思是为了挣钱而种地的人,另一个相当于英文的Peasant,意为自给自足,不靠任何人,不买任何东西的人。后一种概念代表了法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的农民形象,这就是很多法国人为什么反对全球化,不相信自由市场的原因。当年杂交种子刚刚进入法国的时候,也曾遭到过很多法国人的反对,认为这种技术剥夺了农民自留种子的权利。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杂交种子的优势太明显了,这场反杂交种子的运动便自行消亡了,如今这场关于转基因的斗争其实就是在重复上次那场战争。”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法语词就是Produit de Terroi,这个词很难翻译,大意是说每块土地都有属于自己的神秘特性,这块土地上出产的东西别的地方无法复制。”昆茨继续说,“这个概念帮助法国人赚了很多钱,葡萄酒就是最明显的案例。法国的有机农业领域之所以如此发达,与这个概念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认为转基因毁掉了这个概念,所以才会如此反对。” “法国农业过去确实是自给自足的。‘二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法国农民坚持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使用化肥和任何化学制剂,也不用拖拉机,可以说非常环保。”梅纳拉对本刊记者说,“但是后来法国人口迅速增加,光靠这种方式养不活这么多人了,只有对外开放,扩大生产规模,引入机械化生产方式和化肥农药,法国的粮食问题这才终于得到了解决。” 结束采访后,梅纳拉带着本刊记者参观他的家。这是一幢石头房子,本身有100多年的历史,建在一个年代更为久远的水车上。梅纳拉很喜欢这座老房子,打算在这里一直住下去。
1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国粮食产量首破6亿吨,实现十连增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3-12-3 11:51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12039亿斤),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247亿斤),增长2.1%。夏粮、早稻、秋粮分别增产196万吨(39亿斤)、78万吨(16亿斤)和962万吨(192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12000亿斤)大关,实现10年连续增产。 由于政策推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201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1951千公顷(167927万亩),比2012年增加747千公顷(1120万亩);同时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大豆、春小麦等低产作物种植面积, 增加高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1093千公顷(1640万亩)。因播种面积增加增产粮食约396万吨(79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32%。 玉米万岁~~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1156 次阅读|5 个评论
退运转基因玉米不等于其不安全
热度 4 bioxncai 2013-12-1 13:25
近日有报道说,中国退运了从美国进口的6万多吨转基因玉米。于是,有些反转基因人士出来说:你们看看,转基因玉米不安全吧,所以退货了。更夸张的说法是:“中国抗击转基因行动”取得了很大胜利。 进口的转基因玉米是因为不安全而退货的吗?事实并非如此。 在国际贸易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各国的法律法规往往不相同,一种产品在一个国家是合格的,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变成了不合格产品。所以,被别国认为不合格的产品,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就是“伪劣”产品。完全可能是由于不符合对方的产品标准、审批手续等等,而被认为不合格。 像这次中国退运从美国进口的6万多吨转基因玉米,是因为其中含有的MIR162转基因成分还没有得到中国有关部门的批准。尽管美国已经批准了,但是没有用,一定要中国政府批准了才行。显然,退货的原因是由于手续上不完备,而不是这批转基因玉米不安全。如果美国方面以后还要出口含有MIR162转基因成分的玉米到中国的话,就应该向中国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以得到批准,在批准以后就不会再因为同样的原因而退货了。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了多种转基因玉米的进口许可,例如,MON810,MON863,TC1507,59122,Bt11,Bt176,MON87460,3272等。中国从去年到今年已经进口了300万吨转基因玉米,预计明年会更多,有可能达到700万吨。 希望反转基因人士能够客观地、正确地看待此事,而不要曲解。
1969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中国退运一批美国转基因玉米!
热度 1 lbjman 2013-11-30 07:49
中国退运一批美国转基因玉米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办主任陈熙同29日表示,我国近期退运一批美国进口玉米,原因是从中检出未经我国农业部门批准的转基因成分。陈熙同当天在质检总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质检总局下属的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日前在对一船进口美国玉米实施检验检疫中,检出含有未经我国农业部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该批玉米重量6万多吨。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照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该批玉米进行退运处理。根据公开资料,MIR162是抗鳞翅目昆虫的转基因玉米。
54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新华网:“转基因玉米致癌”论文被撤稿
bioxncai 2013-11-30 00:28
新华网华盛顿11月28日电(记者林小春)法国研究人员2012年在《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上发表转基因玉米致癌论文,已成为部分人士反对转基因食品的重要证据。但杂志出版方爱思唯尔公司28日在美国宣布,由于进一步分析显示论文数据不足以支持其结论,因此决定撤除这篇论文。 爱思唯尔公司在声明中说,《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对所发表的论文及论文所报告的数据进行了彻底的、长时间的分析,对论文发表的同行评议过程也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欺诈或对数据有意曲解的证据”,然而,“有理由担忧”论文所提及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实验大鼠数量和类型。 声明说:“对原始数据的深入调查表明,用如此小规模的样本数据无法得出明确结论”、“考虑到(实验中所用的)斯普拉格-道利大鼠的已知肿瘤高发生率,喂食转基因玉米组所观察到的更高的死亡率及肿瘤发生率的原因不能排除是正常变化”。 声明说,归根结底,论文的结果“尽管无不妥之处”,但是“没有说服力”,因此这篇论文达不到《食品和化学毒物学》的出版要求。 声明还说,这篇论文发表后编辑部收到多封来信,对论文描述结果的有效性、实验动物的合理使用表达关切,有些来信甚至称其中存在欺诈,多数来信呼吁撤回这篇论文。这些来信以及支持这篇论文的来信,都已和作者的回应一并发表。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说,这一撤稿举动并不令人意外,《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主编本月初曾要求作者主动撤回论文,并表示如果作者拒绝,杂志方也将予以撤稿。报道还说,论文作者把撤稿形容为“丑闻”,并声称,这是因为杂志任命的一名编委此前曾在转基因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工作过7年。 2012年,《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刊登了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称,将100只雄性和100只雌性大鼠分成10组,分别喂食孟山都公司的NK603转基因玉米及其他食物,两年后发现,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实验大鼠出现肿瘤的风险高、寿命短。 这一结论在全球引起风波。法国国家卫生安全署、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均对塞拉利尼等人的研究展开调查,结果均认为,该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
1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质检总局对转基因出手:近期退运一批美国进口转基因玉米
热度 1 蒋高明 2013-11-29 21:51
国近期退运一批美国进口转基因玉米 2013年11月29日 18: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0 )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11-29/5564441.shtml 转基因玉米。资料图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林晖、陈炜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办主任陈熙同29日表示,我国近期退运了一批美国进口玉米,原因是从中检出未经我国农业部门批准的转基因成分。   陈熙同当天在质检总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质检总局下属的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日前在对一船进口美国玉米实施检验检疫中,检出含有未经我国农业部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该批玉米重量6万多吨。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照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该批玉米进行了退运处理。根据公开资料,MIR162是抗鳞翅目昆虫的转基因玉米。   陈熙同表示,质检总局已将有关情况通报美方,希望美方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美玉米出口商,要求其加强输华玉米出口前检验工作,以确保美国输华玉米符合中方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质量安全标准。   陈熙同同时介绍,在日前召开的中美商贸联委会工作组会议上,质检总局和美国农业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进行了会谈,中美双方同意就美国30月龄以下牛肉输华问题开展进一步技术沟通和交流。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73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球变化与中国的大豆危机
jiangming800403 2013-11-24 18:54
随着全球变暖,东北北部积温增加,生育期延长,玉米和水稻的种植界北移,因为玉米和水稻的产量远高于大豆,而豆价不过是粮价的2倍,因此玉米和水稻大规模的取代大豆。其实在西北地区春玉米取代春小麦的趋势也很明显,喜温暖的棉花的播种面积的扩大。玉米万岁,三十年来玉米产量大约增加了2倍,是我国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2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继平转基因错误言论2-Tortillas是什么?
热度 1 bioxncai 2013-11-18 18:32
蒋继平在其发表的博文“再次让事实来说话”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742644 中,他通过对一个超市的调查,试图告诉人们,一种名叫Tortillas的墨西哥食品,主要是用小麦做的,而不是玉米做的,还提供了数据:“从整个货架来看,玉米做的只占到20%,面粉做的占到80%。” 这很让人迷惑,根据常识,墨西哥人的主食是玉米,Tortillas怎么会主要由小麦做的呢? 我们不妨查一下英语词典,金山词霸有在线查词功能 http://www.iciba.com/ ,输入单词Tortillas,得出的词义解释为:n. 玉米粉圆饼( tortilla的名词复数)。金山词霸同时提供了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的释义: (用玉米面和鸡蛋制成的)墨西哥玉米薄饼 A tortilla is a piece of thin flat bread that first came from Mexico, and is made from corn and eggs。看到这里可知,Tortillas根据原始含义确实是由玉米制作的,这很好理解,因为Tortillas原本就是墨西哥食品,墨西哥人的主食是玉米。 再进一步去看例句, 8个例句中的7个出现的是单词Tortillas,1个例句中出现的单词为Corn tortillas,6个翻译为玉米饼或玉米粉圆饼等,显然是由玉米制作;有2个翻译为薄烙饼、小饼,没有明确是否由玉米制作。 从蒋继平博主提供的照片中,找到2个名叫flour tortillas的产品,确实是小麦面粉做的。 再查维基百科可知,tortillas的传统的制作方法是以玉米为原料,随着墨西哥移民大批来到美国以后,tortillas也传到了美国,在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制作方法,也包括也开始用小麦面粉制作tortillas。人们为了区别传统的tortillas,就在tortillas前面加上修饰词flour,即flour tortillas,以表明是小麦面粉制作的,相应地corn tortillas的表达也就出现了。其实corn tortillas就是墨西哥人的传统食品tortillas,一般来说英文句子中如果只出现tortillas就翻译成玉米粉圆饼,出现flour tortillas才翻译成面粉薄饼。 所以网友说tortillas主要是玉米做的,不能算错。至于Tortillas传播到美国以后,美国人将多少Tortillas做成了flour tortillas,还有多少tortillas是维持墨西哥人传统的用玉米制作的tortillas,不得而知。博主的样本量少,也缺少代表性,尚不能据此断定就是80%和20%的比例。 结合蒋继平博主一贯的反对转基因的立场,不难猜测,博主可能试图将美国人吃转基因玉米的数量往小了说,但是,三千多万墨西哥移民是个不小的数字,全部都入乡随俗,放弃玉米为主食的习惯的可能性似乎太小了。
1684 次阅读|1 个评论
打败东北大豆的是玉米和水稻,不是转基因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3-11-17 22:26
不是转基因。 玉米和水稻的单产是种大豆的3到4倍,而豆价是粮食价格的不到2倍。 或者说打败大豆的是大豆自己(产量低)。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350 次阅读|5 个评论
屎你研究吗?
热度 1 ljxm 2013-11-9 11:05
请 问黄 牛人 “科学家共同体”是个啥? 为什么不标注就是非转基因的标志多卖钱?非转基因的好 为什么米国人还投票要选择权? 60个国家,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吃了转基因食品? 网民、消费者是自发组织的一些转基因食品的品尝的吗? 试吃者未经消化的带整粒玉米的屎你研究吗?有转基因成分不?会不会造成基因污染?
2071 次阅读|3 个评论
巴西转基因玉米获准进入中国市场
热度 2 tarimriver 2013-11-8 20:47
羊城晚报记者报道,11月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证实批准进口巴西玉米。巴西是三大转基因玉米生产国,80%的玉米为转基因。 此前,美国和阿根廷的玉米都获准销售中国市场,他们生产的玉米80%为转基因。 中国进口转基因粮食始于1997年,转基因大豆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现在中国的大豆已成为转基因的天下,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油菜、转基因玉米连同转基因大豆是我国正式批准允许进口的4个作物品种。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受到不少民众的质疑,但愿这种质疑只是杞人忧天。
164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向全球前三大转基因玉米产地“开门”
ljxm 2013-11-8 16:43
  昨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证实了中国批准进口巴西玉米的消息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      图/东方IC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勇报道:昨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证实批准进口巴西玉米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巴西是全球第三大转基因玉米产地。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至此全球前三大转基因玉米生产国的玉米已全部获批进入中国。有分析称,这或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入华的节奏将加快。    阿根廷巴西8成玉米为转基因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7日在官网发布消息称,该局副局长魏传忠6日参加中巴高委会第三次会议,代表总局与巴西农业畜牧和食品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农业畜牧和食品部关于巴西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巴西玉米获得了出口中国的检验检疫资格。   资料显示,2012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关于进口阿根廷玉米植物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称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中阿两国检验检疫部门协商,双方签署了《关于阿根廷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阿根廷玉米获得出口中国的检验检疫资格,允许符合《进口阿根廷玉米植物检验检疫要求》的阿根廷玉米进口,该《要求》参考的法律法规依据包括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13年6月,中粮集团购进了一船6万吨阿根廷新季玉米,8月6日运抵中国,自此我国进口阿根廷玉米的诺言正式兑现。   阿根廷和巴西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两大玉米供应国, 但每年生产的近80%的玉米均为转基因品种,我国对此随即采取了既开放又谨慎的玉米进口策略。至 此,全球前三大转基因玉米生产国的玉米将悉数进入中国市场。在卓创资讯玉米分析师徐晓苗看来, 这意味着我国玉米进口越来越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转基因作物未获准在华种植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巴西进口的应该和阿根廷的要求一致,均为 非种植用的玉米 。目前,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 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 , 进口的转基因玉米等的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不得在国内种植。 我国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   今年5月,就有外媒报道称,据巴西一名官员透露,将游说中国加快三种转基因品种大豆以及一种玉米的进口审批速度。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品种在近日先后获批,或将意味着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进口加速。   今年6月,农业部公布了三种进口转基因大豆,目前暂无法证实这三个品种是否是巴西方面希望加快审批速度的品种,而农业部回应称,这三个品种从最初收到申请到批准安全证书历时3年左右,质疑者仍称此举有闪电批复的嫌疑。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批准已经加速。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始于1997年,在今年的3个获批品种之前,总共裁批准了5个转基因大豆品种进口。同样,2012年,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等在内的19种农作物品种获批进口, 2004年-2011年这8年间共有79个进口品种获得安全证书 。编辑:   (原标题:中国向全球前三大转基因玉米产地“开门”) http://news.sina.com.cn/o/2013-11-08/052228654665.shtml
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盟建议成员国核准种植转基因玉米遭各方非议
热度 1 ljxm 2013-11-7 09:54
中新社 布鲁塞尔11月6日电(记者 沈晨)欧盟委员会向转基因玉米亮“绿灯”放行,周遭随即响起一片非议之声。知名的环保组织“地球之友”放言,欧盟迫于业界压力放行的转基因玉米“巨毒”,将危机百姓健康与生存环境。   欧盟卫生和消费者事务委员托尼奥·博格11月6日在此间向外界披露,欧盟委员会起草了一份允许杜邦先锋公司旗下转基因玉米TC1507在欧盟境内批量种植的草案,提请欧盟各成员国商议。外界分析认为,欧盟此举是向转基因玉米亮“绿灯”放行。根据欧盟委员会披露的日程安排,欧盟成员国代表将于12月13日就此事进行讨论,以决定是否核准批量种植转基因玉米TC1507。   为获取欧盟核准文书奔走近12年的杜邦先锋公司对欧盟的最新举措表示欢迎。该公司当天发表声明指出,转基因玉米TC1507完全符合欧盟规定的各项要求,核准批量种植的决议不能再拖了。   欧洲的环保人士却不这么认为。知名的环保组织“地球之友”成员穆特·申普夫直言相告,欧盟迫于业界压力放行的转基因玉米“巨毒”,将危机百姓健康与生存环境。他认为,转基因玉米“有毒”,不仅危害食用者,还会对种植地周边的昆虫产生不良影响。世界绿色和平组织与“地球之友”的观点如出一辙,他们不推荐欧盟核准转基因玉米的“合法化”。   欧洲农业政策非政府组织董事马里奥·柯乃特则认为,盲目地将转基因玉米合法化是很不明智的决定,欧盟委员会只考虑到这些生化科技公司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正是由于外界非议之声层出不穷,欧盟市场对转基因食品的“戒备心”很重,迄今只核准了两种转基因作物批量种植。1998年,欧盟核准批量种植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MON810。但该转基因玉米在欧盟的市场占有量微不足道,仅占欧盟玉米产量的1.35%。有消息称,该公司已于今年7月放弃了在欧洲继续推广转基因作物的计划。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欧盟向转基因玉米亮“绿灯”放行,但各成员国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拒绝”转基因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11-07/5472423.shtml
924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台不种棉花了吗?——张掖“禁转令”的疑问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3-11-6 21:37
今天才想到高台县也属于张掖管,但是现在哪里才能找到非转基因的棉花种子。难道高台就此不种棉花了? 由于地势关系,甘肃河西走廊是越往西北越温暖,因此,在张掖西部和酒泉可以种棉花,而在走廊中部主要种玉米,在走廊东部的武威和金昌则以春小麦为主。 当然,张掖是全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而玉米是风媒异花授粉作物,因此保持遗传环境的纯洁是必要的,但问题是现在并没有准基因玉米商品化种植,我国唯一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就是抗虫棉。 其实,河西的地势也是一种隐喻。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42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给水稻增添“增产基因”
热度 1 bioxncai 2013-11-3 09:52
有一个退休多年的“农业专家”在媒体上发惊人之论:转基因作物能增产是骗人的,因为没有“增产基因”!目前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抗虫、抗除草剂品种,它们是没有“增产基因”,但是同样能够增产,只不过是通过防止虫害、杂草造成的损失而间接地增产。那么以后能不能给作物加入“增产基因”,让它们直接增产呢?完全有可能。我们已经知道,有些基因与作物的高产有关,其中主要是一些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基因。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光合作用分成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叶绿素吸收太阳光,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生成能量分子ATP。这个过程叫光反应。第二个过程叫碳反应,在酶的催化下,消耗ATP提供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碳反应的第一个步骤是要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某个物质上不让它跑掉。对绝大多数植物来说,它们用来固定二氧化碳的物质是一种本身含有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叫做二磷酸核酮糖,二氧化碳和它结合后让它多了一个碳原子,但是新生成的这个6碳分子很不稳定,立即分裂成2个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固碳的植物,叫做碳三植物。碳固定下来之后,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淀粉。 这个固碳过程需要一种酶的催化,这种酶有个很长的名称叫核酮糖1,5一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即使用其英文缩写也不短,叫RuBisCO。从名称看它实际上有两种酶活性:羧化和加氧。把二氧化碳加到有机物上面去,让它的碳链变长,这叫羧化。加氧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种酶并不能很好地区分二氧化碳和氧,如果遇到二氧化碳,就把二氧化碳加到二磷酸核酮糖上(羧化),如果遇到氧,就把氧加到二磷酸核酮糖上(加氧),后一过程是一种浪费,简直是在捣乱,大大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空气中是同时存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而且氧气的浓度要比二氧化碳高很多,幸好RuBisCO对二氧化碳的亲和力比氧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低效率的固碳方式能被容忍,这种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的远古时代进化出来的古老的固碳方式,就一直保留了下来。现有的植物物种中95%都是碳三植物,例如水稻、小麦。 但是在炎热干旱的条件下,这种低效率固碳方式就很不利了。为了能够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植物叶子上有很多气孔,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也能通过气孔蒸发掉。实际上,植物从土壤吸收的水分,97%都蒸发掉了,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被植物利用。在炎热干旱的条件下,水分的丧失就会成为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植物不得不尽可能关闭气孔,只在短时间开放。但是气孔开得少了,进入叶子的二氧化碳的量也少了,而光合作用却不断地在产生氧气,结果是叶内的氧气浓度越来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少,RubisCO固碳效率也越来越低。而且,温度越高,RubisCO对氧气的亲和力也随之增强。所以,在炎热干旱的条件下,碳三植物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有些植物就抛弃了祖先的遗产,发明了新的固碳方式。它们不直接用RuBisCO来固碳,在叶肉细胞里,没有RuBisCO,而是另一种羧化酶,它能很好地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只把二氧化碳固定到另一种化合物上,生成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含有4个碳原子,所以采用这种固碳方式的植物称为碳四植物。但是植物要利用固定下来的二氧化碳,还是离不开RuBisCO的。碳四植物的RuBisCO哪里去了呢?在维管束周围,包裹着一层鞘细胞,碳四植物的RuBisCO就躲在这里。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源源不断地跑到了维管束鞘细胞,释放出二氧化碳供RuBisCO使用,而空气中的氧气是到不了这里的,这样,RuBisCO就只发挥其羧化酶的作用,不干加氧的杂活了。 这样固碳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就可以缩短气孔开放的时间,减少水分的蒸发。碳三植物每固定一分子的二氧化碳,要丧失833分子的水,而碳四植物只丧失277分子的水。少浪费水还能高效固碳,碳四植物也就特别适合在炎热干旱的条件下茁壮成长。大部分的碳四植物实际上是草(禾本科),但是它们有的长得如此高大,很多人都不知道它们是草,例如玉米、甘蔗、高粱。 既然碳四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如此之高,为什么它们没有征服全世界,只占植物中的一小部分呢(大约占3%)?这是因为其高效是以多耗费能量为代价的。由于多出了一个步骤,碳四植物的光合作用要耗费更多的能量,每合成一分子葡萄糖要耗费30分子的ATP,而碳三植物只需要耗费18分子ATP。ATP是由光能转化来的,在阳光强烈、充足的炎热地带,不缺ATP,为了多固碳多耗费ATP是值得的。但是在阴凉、寒冷的地带,多耗费ATP就没有优势了。所以碳四植物最适合在热带地区生长,在其他地区就未必能竞争过碳三植物了。 水稻原产热带,但却没有变成碳四植物,可能是因为它的原产地水分充沛。但是如果让水稻变成碳四植物,提高了它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它的产量而且还能抗旱吗? 但是要把水稻变成碳四植物所需要的基因是水稻中原来没有的,只能用转基因技术,从碳四植物(例如玉米)中引入。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需要引入的新基因多达13个,而且光是引入基因还不够,还要让它们能够发挥作用,形成特殊的细胞构造。目前国际上有一个碳四水稻研发项目,集中了十几家研究机构的力量。一旦研发成功,将能让水稻增产50%,提高水分利用率1倍,并降低对肥料的需求。大自然没能造就的,人工可以帮助它完成。 给水稻增添“增产基因” 来源:科学公园 http://www.scipark.net/archives/11992
237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法国威马种子公司将推出转基因玉米、小麦
bioxncai 2013-10-27 14:35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世界第四大种子生产商法国威马种子公司近日表示,公司即将向美国市场推出其转基因玉米产品,但是推出转基因小麦则需花费更长时间。 法国威马由法国 Limagrain 公司控股,此前与德国 KWS SAAT AG 公司合资研发自己的转基因玉米。该公司表示,公司希望在三年内推出第一款产品。 公司首席执行官 Emmanuel Rougier 透露,美国农业部批准了其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性状,产品可能首先在美国这一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进行销售。他在谈到美国农业部的审批时表示,“这是漫长的发展道路的第一步,但这意味着事情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法国威马仍需要得到像日本和欧盟那样的玉米进口国的批准以上市销售,他补充说,但公司在短期内不打算向欧盟提交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申请。他认为在欧盟,除草剂抗性问题并不严重,而对转基因作物的敌对情绪依然很激烈。 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需求的挑战都聚焦在了增加这种全世界最广为种植的作物产量上,法国威马也首次加入商业开发转基因玉米的行列。 Rougier 表示,由于研究进展缓慢,法国威马现计划在 2020 年之后进行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销售,晚于先前在十年内上市的预期。 法国威马表示将从 Aico 非洲有限公司处收购津巴布韦种子公司 15% 的股份。并在 1 月收购南非 Link Seed 多数股权之后,可在 2014 年年底提高其持股比例至 25% 。 公司首席财务官 Daniel Jacquemond 说:“我们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大洲上站稳了脚跟,”他同时表示,非洲种子市场规模大约为 10 亿美元,而全球市场超过 370 亿美元,非洲大陆的其他区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津巴布韦种子公司是非洲最大的作物种子公司之一,在马拉维、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区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而 Link Seed 是南非的第四大作物种子公司。但它们仍然面临着与杜邦先锋和孟山都的竞争。 来源 :Agropages ( 世界农化网 )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6110.htm
1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作物长期生物安全性评估:抗虫Bt11转基因玉米
热度 2 nqed 2013-10-26 15:01
转基因作物长期生物安全性评估:抗虫Bt11转基因玉米不影响小鼠的后代表现以及寿命 转载自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831995-1.shtml 楼主: GARUNNER523 时间:2013-07-22 ------------------------------------------------- 2009年,日本国立动物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nimal Health)的中岛康之(Yasuyuki Nakajima)在在《公开植物科学杂志》(The Open Plant Science Journal)3卷49-53页发表了标题为Longterm Biosafety Assessment of A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Plant: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Insect-Resistant Bt11 Corn Does No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Generations or Life Span of Mice的论文。(转基因作物长期生物安全性评估:抗虫Bt11转基因玉米不影响小鼠的后代表现以及寿命)   这个研究历时数年,总共进行了5代,其中第四代一直喂养到动物自然死亡,寿命最长的一只老鼠居然是喂食转基因玉米的,活了1072天,相当于人类117岁。最后的结论是Bt转基因玉米无害。既不影响老鼠的自然寿命,也不影响老鼠的后代。   反转基因的斗士们,该如何面对这个研究呢?   应对之策楼主已经帮大家想好了:   (1)这个中岛康之被孟山都的收买了,昧着良心撒谎;   (2)没有发现危害不等于没有危害,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和无知;   (3)动物和人一样吗?人民不是小白鼠;   (4)欧洲人不吃转基因,日本人不吃转基因,农业部不吃转基因......   (5)转基因让领导先吃,让这个中岛康之先吃,让楼主先吃,祖孙三代天天吃转基因;   ...... ---------------------- 文克玲评注: 原来转基因作物长期生物安全性评估,日本科学家早就做过了。五代,四年以上。 科学家觉得很正常,没有特别反应。 媒体觉得没有新闻价值,不值得炒作。 反转干将自然视而不见。 哈哈! ---------
2043 次阅读|6 个评论
崔永元实话实说:美国超市没有买到转基因玉米和油
热度 2 蒋高明 2013-10-25 22:58
蒋高明 权威部门,权威机构,权威网站神马的都是浮云,事实才胜于雄辩。小崔再次调查发现,美国两家超市卖的甜玉米不是转基因的,而此前,我们被告知,美国人吃的甜玉米大都是转基因的。人家也不卖转基因的油。请挺转者快告诉小崔,到美国的那家超市去买转基因,他人现在就在美国呢——他在日本没有买到,这次到了全人类据说是最大的消费国的美国了,固执的小崔一定要带回几份转基因礼物来的,等着瞧吧。。。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9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墨西哥法官禁绝转基因玉米
蒋高明 2013-10-24 23:27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乡,人类培育的大部分玉米起源于该国。墨西哥人针对转基因玉米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墨西哥法官禁绝转基因玉米 指控造成迫在眉睫威胁 来源: 新浪博客 | 作者:陈一文 | 点击:4036 | 拉·阔帕拉查,联邦法官,命令墨西哥的农业部长,以及环保部长,立即“终止涉及在墨西哥转基因玉米种植的一切活动,终止对实验性的以及商业化种植先导项目的批准。” 该项没有先例的禁令由墨西哥城民事事务第十二联邦地区法院发布。法官杰米·埃杜瓦·瓦杜果写了该项法律意见,并将“对环境造成迫在眉睫危害的风险”是该项决定的基础。法官的命令同时裁决,在公民、农民、科学家与公民社会团体发起的联合法律诉讼做出通过司法系统努力期间,禁止像孟山都与先锋这样的跨国公司在墨西哥乡下释放转基因玉米。该项裁决成为墨西哥公民实现“无转基因国”要求长期斗争的里程碑,雷尼·山彻斯·伽林多,诉讼原告方的法律补充说,该项裁决有严格的强制性条款,包括“对允许向墨西哥引入转基因玉米负责任的官员提出刑事罪”的可能性。【评论: 向坚持不懈抵制转基因危害的英雄的墨西哥人民与站到人民立场下达禁绝令的法官致敬!墨西哥人民能够做到,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够做到!】   Mexican judge bans GMO corn citing ‘imminent threat’   墨西哥法官禁绝转基因玉米指控“造成迫在眉睫威胁”!   转载与翻译:陈一文( cheniwan@cei.gov.cn )   《转基因技术与人类安全》研究专家、80年代前全国青联委员   《新浪网》“陈一文顾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eniwan   转载自《食物自由新闻》网站:    http://foodfreedomgroup.com/2013/10/12/mexican-judge-bans-gmo-corn-citing-imminent-threat/   By Devon G. Peña Environmental Food Justice    作者:迪文· G ·佩纳环境与食物正义    About the author: Devon G. Peña is a lifelong activist in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resilient agriculture movements, Devon G. Peña is a Professor of American Ethnic Studies, Anthrop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Seattle.    关于作者: 迪文·G·佩纳是环境性正义与适应性农业运动的一位终身活动家,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美国种族研究、人类学以及环境性研究教授。   An October 10 press release with Mexico City byline announces the banning of genetically-engineered corn in Mexico.    2013 年 10 月 10 日 ,墨西哥市名义发表的新闻稿宣布在墨西哥禁绝转基因玉米。   According to the group that issued the press release, La Coperacha, a federal judge has ordered Mexico’s SAGARPA (Secretaría de Agricultura, Ganadería, Desarrollo Rural, Pesca, y Alimentación), which is Mexico’s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and SEMARNAT (Secretaría de Medio Ambiente y Recursos Naturales), which is equivalent of the EPA, to immediately “suspend all activities involving the planting of transgenic corn in the country and end the granting of permission for experimental and pilot commercial plantings”.    根据发布新闻稿的组织,拉·阔帕拉查,联邦法官,命令墨西哥的农业部长,以及环保部长,立即“终止涉及在墨西哥转基因玉米种植的一切活动,终止对实验性的以及商业化种植先导项目的批准。”   The unprecedented ban was granted by the Twelfth Federal District Court for Civil Matters of Mexico City. Judge Jaime Eduardo Verdugo J. wrote the opinion and cited “the risk of imminent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for the decision.    该项没有先例的禁令由墨西哥城民事事务第十二联邦地区法院发布。法官杰米·埃杜瓦·瓦杜果写了该项法律意见,并将“对环境造成迫在眉睫危害的风险”是该项决定的基础。   The judge’s order also ruled that multinationals like Monsanto and Pioneer are banned from the release of transgenic maize in the Mexican countryside” as long as collective action lawsuits initiated by citizens, farmers, scientists, and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re working their way through the judicial system.    法官的命令同时裁决,在公民、农民、科学家与公民社会团体发起的联合法律诉讼做出通过司法系统努力期间,禁止像孟山都与先锋这样的跨国公司在墨西哥乡下释放转基因玉米。   The decision was explained during a press conference in Mexico City yesterday by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that sued federal authorities and companies introducing transgenic maize into Mexico.    发起控诉转基因玉米引入墨西哥的联邦政府部门与公司的社区为基础的团体的成员,昨天在墨西哥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法院的决定进行了解释。   The group, Acción Colectiva, is led by Father Miguel Concha of the Human Rights Center Fray Francisco de Vittoria; Victor Suarez of ANE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ural Commercialization Entertprises); Dr. Mercedes Lopéz of Vía Organica; and Adelita San Vicente, a teacher and member of Semillas de Vida , a national organization that has been involved in broad-based social action projects to protect Mexico’s extraordinary status as a major world center of food crop biodiversity.    称之为《联合行动》的团体的领导人, Fray Francisco de Vittoria 人权中心米格尔·孔查牧师;农村商业企业全国协会( ANEC )的维克多·苏阿雷兹;有机协会的莫西迪斯·罗佩兹,以及阿迪丽塔·圣·维森特,老师与 Semillas de Vida 成员,涉及保护墨西哥作为粮食作物生物多样性世界中心特别资源广阔社会行动项目一个全国性组织。   According to the press release, Acción Colectiva aims to achieve absolute federal declaration of the suspens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ransgenic maize in all its various forms – including experimental and pilot commercial plantings – in Mexico, “which is the birthplace of corn in the world”.    依据新闻稿,《联合行动》的目标是实现联邦宣布在“世界玉米的发源地”墨西哥全境全面禁绝引入转基因玉米的所有形式 – 包括实验性的以及商业化种植先导项目。   This ruling marks a milestone in the long struggle of citizen demands for a GMO-free country, acknowledged Rene Sanchez Galindo, legal counsel for the plaintiffs in the lawsuit, adding that the ruling has serious enforcement provisions and includes the possibility of “criminal charges for the authorities responsible for a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ransgenic corn in our country”.    该项裁决成为墨西哥公民实现“无转基因国”要求长期斗争的里程碑,雷尼·山彻斯·伽林多,诉讼原告方的法律补充说,该项裁决有严格的强制性条款,包括“对允许向墨西哥引入转基因玉米负责任的官员提出刑事罪”的可能性。   Father Miguel Concha said the judge’s decision reflects a commitment to respect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expressed in various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nd statements of human rights. Concha emphasized that the government is obliged to protect the human rights of Mexicans against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big business.    米格尔·孔查牧师说,法官的决定反映尊重某些国际协议与人权声明中表达的“预防性原则”的承诺。孔查牧师强调,政府有责任保护墨西哥人民遭到大企业经济利益威胁的人权。   The lawsuit seeks to protect the “human right to save and use the agrobiodiversity of native landraces from the threats posed by GMO maize”, said the human rights advocate.    该项法律诉讼寻求保护“挽救与使用遭到转基因玉米威胁的地方品种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人权活动者强调。   The class action lawsuit is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evidence from studies that have – since 2001 – documented the contamination of Mexico’s native corn varieties by transgenes from GMO corn, principally the varieties introduced by Monsanto’s Roundup ready lines and the herbicide-resistant varieties marketed by Pioneer and Bayer CropScience.    该项共同起诉得到 2001 年以来的研究科学证据的支持 – 它们档案记录了墨西哥当地玉米品种遭到转基因玉米的污染,主要是孟山都引入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品种以及杜邦先锋与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推销的抗除草剂品种。    参考资料:   农业部官方网站《转基因权威关注》刊载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2013-04-27造谣文章《 国外转基因 “ 事件 ” 有哪些? 》: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zswd/201304/t20130427_3446865.htm   “(4)关于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1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莱分校的两位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文章,称在墨西哥南部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地方品种样本中,发现有CaMV35S启动子及与转基因抗虫玉米Bt11中的adhl基因相似的序列。文章发表后受到很多学者的批评,指出其试验方法上有许多错误。一是原作者测出的CaMV35S启动子,经复查证明是假阳性;二是原作者测出的adhl基因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l?F基因,与转入Bt11玉米中的外源adhl?S基因,两者的基因序列完全不同。事后,Nature编辑部发表声明,称“这篇论文证据不充分,不足以证明其结论”。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经对种质资源库和从田间收集的152份材料的检测,均未发现35S启动子。”    墨西哥玉米转基因污染事件,农业部官员公然撒谎谁来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e0u8.html    神话:Chapela检测结果错误;真相:墨西哥玉米转基因污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e1g4.html   The collection of the growing bod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introgression of transgenes into Mexico’s native corn genome has been a principal goal and activity of the national campaign, Sin Maíz, No Hay Paíz .    搜集到一起的越来越多关于转基因渗入墨西哥当地玉米品种基因组的科学研究,一直是《没有了玉米,就没有了国家》全国性运动的主要目标与活动。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2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大豆玉米提炼出的油,究竟算不算转基因食品
热度 5 liwei999 2013-10-20 13:00
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提炼出的油、淀粉、糖等,究竟算不算转基因食品????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19/2013 10:53:20 在博文 《转基因 的话题,听饶老师讲座的感想》 的留言里,有人主张当然要算。理由是因为 Quote 由转基因作物加工而来的食品当然都属于转基因食品,因为转基因作物整个植株都是由被“转”了的基因DNA表达的,其中的果实、种子、秸秆等各个部分;加工而成的油类、糖类等等都可能含有与非转基因作物不同的成分,如蛋白质、油中的脂肪酸等等。 这类说法是不能令人诚服的。【加工而成的油类、糖类等等都可能含有与非转基因作物不同的成分】的说法显然是不能成立的。这位留言者想表达的大约是 同样成分的比例不同 。通过转基因,使作物的营养成分高了、好吃了,这与传统的品种改良没有什么不同。油类、糖类、淀粉等,都是可以把握的物质成分。消费者也能理解这种操作。 转基因 在这样的领域里甚至是个“附加价值”的标识。 基于这样的原因,镜某认为有必要区分 转基因作物 和 转基因食品 。理由也简单,只要是可以通过常规化学方法可以识别的、超过一定量(浓度、比例等),就要有标识。糖类一般可以认为是纯物质,与其原料是否是 转基因作物 没有干系,因此可以不标识、不分类在 转基因食品 里面。食用油也一样,即便是 同样成分的比例不同 ,与人工调配也没有区别,因此也可以不标识。 主张“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提炼出的油,淀粉,糖算转基因食品”的人,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别有用心、混淆视听。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大问题是“心”的问题。比如说拉二主张“玉米淀粉里也含有蛋白质”就是“心”有问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19/2013 19:46:57 因为都说了是 淀粉 ,可他非要“搀”些 蛋白质 进来。如此的话,这事儿就说不下去了。因为产 品淀粉的一般理解是不带 蛋白质 的。即便是有些混入,也是很低的量不会有象直接食用玉米那样的摄入量,不是大问题,。 做标识的成本应该不大。不过商家只喜欢标注那些对促销有利的说法,而不愿意说那些稍有不利的。比如说,因为使用转基因原料,使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油含量高,那么就要大力宣传。因为这些事情是可以说得请楚的,所以百姓也会认可。但是如果是“吃豆腐”,恐怕商家就要大力声明没有使用转基因的大豆做原料了。因为用转基因的大豆后,很多事情说不清楚、或者是暂时说不清楚。 说得极端些,论 科学 ,即便是以地沟油为原料的食油产品,如果用常规的化学方法不能识别的话,也没有必要“歧视”。这类事情要被禁止的理由并非是由于“科学”,而是违背了“常理”。吃肉的事情也是这样。在 科学 上,不能区分吃羊肉和吃猪肉的优劣。但是有些人不吃猪肉(产品),所以就要求有伊斯兰的标识。镜某以为,标识转基因与标识伊斯兰食品的思考可以是等价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438 次阅读|10 个评论
瓦房村旧事(之三十五) 青黄不接
mqr 2013-10-9 09:51
青黄不接 何为青黄不接?简而言之,就是农民家中的粮食吃不到新粮下来就没了,地里还是青青的庄稼,锅里就断顿了,新粮陈粮接不上茬。 怎么办?一是饮鸩止渴,忍痛吃自家刚灌浆的玉米、高梁……二是高利贷台粮,三是野菜充饥,四是到田里偷别人家的苞米穗或高梁穗……这几招一般都不是孤立地用,而是双管或多管齐下。 吃嫩玉米或高梁,是把带着浆的玉米或高梁用碾子压或捣成糊状,与用水焯过并切碎的野菜搅和在一起,做成菜糢。高利贷台回的粮,要省而又省地吃,主要是磨面,然后用面做菜团子。所谓菜团子,是指把野菜用水焯过后,剁碎攥成团儿,在干面上滚,也就是用沾的少许面当皮儿。小孩儿吃野菜,一个一个都吃成大肚子,甚至连肚皮都吃薄了,使肚皮青拉八叽的,十分可怜,这样的孩子,连名字都吃没了,人们就干脆叫他们“大肚子”,如张大肚子,李大肚子等。 每年一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屯里就要顾人派出“看青的”,拿着扎枪24小时轮班在田间流动值守,有钱人家也都出人看管自家的地。尽管如此,偷粮的事儿仍不断发生,因为人们对挨饿的忍耐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青纱帐的掩护下,挖野菜时,在别人家的地里做点儿手脚,如裤腰里藏几穗玉米,野菜筐里藏一点儿土豆,那是很容易的事儿。这样的小偷小摸,“看青的”很难发现,就是发现了,都是乡里乡亲一般也拉不下脸来挑明。最主要是要看紧那些大偷,抓住后是要经“官”的,轻者由屯里处置。严重者,掌握足够证据后,要抓人,起赃,送人(送到村公所),挨打挨罚就听天由命了。每年在这段时间,都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人们也都不足为怪。 一直到秋粮下来,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个人分类: 瓦房村旧事|2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塞拉丽尼团队证实农达除草剂和抗农达转基因玉米长期毒性
蒋高明 2013-10-8 19:23
农达除草剂和抗农达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9914110101gx0n.html 塞拉利尼 翻 译: 柴卫东 下文是 2013 年 7 月 13 日下午,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教授在“ 2013 转基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题目是《转基因与农药污染的长期效应》。由于译者并非生物和医学专业工作者,翻译不准确、疏漏和错误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更正。 感谢听众,感谢主办方和顾教授邀请我到这里来。我想科学研究的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被用来批准转基因产品的那些数据的透明度。 如各位所知,我本人是分子生物学教授,我曾为法国政府服务了 9 年,作为专家去研究转基因领域的问题。我本人倒是赞成在实验室里应该多做一些转基因研究,来研究基因的作用,离开这种研究,我们无法想象每一个基因的功能。在实验室,可以通过转基因手段制造蛋白质,从中可以提取出很多种药物。对于严格限定在封闭的实验室里,在封闭的空间里进行的研究,我并不反对。 但是如果转基因涉及到开放环境中的食品和饲料的话,问题就截然不同。因为它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露天的环境,这类研究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你没法控制转基因带来的影响,它的后果就是无法控制的。除草剂或者杀虫剂对农业的应用,如果你无法控制就有问题了,实际上它们已经造成了不利的健康影响。 我在法国的博士论文是关于致癌因素研究的,之后我又花了四年的时间在北美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如果我们想正确地评价露天转基因物种的安全性,其中 99% 被用于食品和饲料,这时我们的研究需要真正的科学,而真正的科学从真实透明的数据才能开始。但是,比如说通常情况下谈到的安全测试,是行业自己做的,通过这个来批准,比如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 在 2012 年,实际上 100% 的转基因产品被投放到环境中了,其中几乎全部都含有比过去更多的杀虫剂成分, 61% 的转基因作物对除草剂有抗药性,主要是抗农达特性, 17% 的转基因产品则产生可以杀虫的毒素,以前自然界并不存在这类毒素,更没有做过这类毒素对人体细胞毒性的研究,如 BT 毒素。 22% 的转基因品种则同时含有杀虫剂和对除草剂的抗性。 所以非常讽刺的一点是,转基因行业宣称他们致力于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量,但事实上跟他们宣传正相反,他们使植物中的杀虫剂更多了。并且,他们还需要直接向植物喷洒农达除草剂,农达已经成为全世界用量最大的除草剂。 我们对转基因植物的 BT 毒素也做了研究,去年我们发表了全世界第一篇 BT 毒素对人类细胞影响的研究论文,之前行业从来没有进行过此类研究。我们是全世界首次进行这类研究的。我们看到 BT 毒素对人类细胞产生了副作用,另外对人类细胞的各种副作用我们也进行了研究,两天前我们又发表了一篇论文,揭示了转基因作物是有毒性的,它影响到细胞的应激反应,这种 HSB 表达是蛋白的一种过分表达,导致细胞会对压力产生反应。 实际上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这一问题的团队,我们发表了大量的论文,都是关于农达的。农达是草甘膦加上许多其他有毒佐剂而形成的除草剂,我们研究了农达对人体细胞的影响。我们已经有 35 篇论文在同行专家评审的杂志上发表了。对人类细胞来说,远低于农业允许含量的农达,其毒性都是不可忽视的。在市场上出售的农达,其浓度稀释到差不多 10 万分之一的时候,对人体细胞仍然有影响,具体说就是性激素都会受到扰乱。 我们的研究领域不仅有生物积累效应,也包括长期效应,包括化学品对健康的影响。 大家也知道,对健康的危害有两种,一种是短期效应,一般来自细菌、病毒感染的影响,另一种是长期影响,一般来自化学污染物。 今天,实际上已经有超过 15 万种有毒物质被各国政府允许投放到环境中,其中有些进行了老鼠试验,有些则没有。 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个会场的每一个人,没有谁的大脑、肠胃、乳房、子宫不含有数百种化学污染物,这种情况在二战之前根本是不存在的。但是现在存在了。 我们的研究领域正是这些化学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在前 10 种化学污染物的研究中,你会发现有 3 种来自孟山都。我倒不是反对孟山都公司本身,但是我所研究的 10 大污染物,很多与孟山都公司有关,比如说有多氯联苯 PCB ,它存在于塑化剂里面,还比如农达除草剂,以及二恶英,二恶英是越战当中美军投放的除草剂橙剂的成分。 我们的研究证明,基于草甘膦的农达除草剂对人类细胞系是有毒性的。我们看到的蓝色曲线对应单纯的草甘膦,单纯的草甘膦,在农业应用所建议的 1% 浓度水平,不呈现毒性。但是在真正的农业中,从来不会使用纯净的草甘膦,人们所使用的是农达,即在草甘膦种加入了多种有毒的佐剂,这些佐剂有助于草甘膦进入植物细胞当中并累积。如果没有这些助剂,草甘膦的毒性会难以表达。 但是,在农业应用的浓度下,与这些有毒助剂混合起来,草甘膦就具有了严重的毒性。从某种意义上,草甘膦帮助有毒佐剂实现了它们的毒性。 但是孟山都公司对此进行了隐瞒,声称这些佐剂是惰性成分并进行保密。事实上这些佐剂是毒性的,从瓶装产品的浓度稀释 10 万倍,对人类健康仍然是有影响的,不管是对胎儿还是对脐带等方面都是有影响的。 我们的研究一直证明,对人类细胞,不管是胚胎细胞还是肾细胞,农达的毒性都远远大于纯粹的草甘膦。 我一开始接触到转基因的时候发现, 80% 的转基因都是孟山都公司的抗农达品种。后来我研究了植物本身所含有的农达残留的数量与毒性,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这里可以看到正常的胚胎细胞,对比一下被农达污染所破坏的胚胎细胞。比农业中使用的农达浓度稀释很多倍之后,农达仍然能够杀死胚胎。作为与转基因品种配套使用的世界第一大量的农达除草剂,与其说是除草剂,还不如说是胚胎杀灭剂。 这里可以看到农达对性激素受体的抑制,在被污染的生物体里面,打破了性激素的平衡。 世界上,我们首次在德国的法庭上要求孟山都提供转基因试验的相关原始数据,这些数据是孟山都据以批准转基因产品的依据。最后孟山都居然攻击德国政府和法庭,指责他们把数据给了我们。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 21 世纪的今天,孟山都的攻击有道理吗?这是正常的吗?政府向公众提供这样的数据, 20 到 40 个试验鼠血样的分析数据,难道有什么不对吗?这种攻击证明,我们的社会已经受到大公司的伤害。 当然这个案子我们胜了,我们拿到了数据。安东尼奥教授刚才也给大家展示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发现,即使对这 90 天的测试,孟山都竟然隐瞒了一些副作用,主要是对肝和肾所产生的危害效应。然后我们复查了全世界 19 种转基因产品,之前都公司自己进行的测试,这是阅读量最多的论文。我们也看到在所有的案例中,原始数据都揭示,转基因对肝和肾都会产生相关的负面影响。 孟山都知道这些情况,但是孟山都对所有这些信息都进行了屏蔽隐瞒,正如安东尼奥教授所指出的,他们总是诡称,这些差异不具备生物学显著性。 当我离开政府聘任的专家岗位,我决定和我的团队独立开展转基因产品长期影响的科学研究,这是团队的部分成员。我们得到了 CRIIGEN 的支持,我们发布了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在网上也有,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上去看一看我们的科学家是怎么做的。 我们在全世界第一个进行了转基因对哺乳类动物长期影响的研究,世界上这种研究是不多的,其它的研究也不像我们的这种研究,他们没有做充分的血液分析和对肿瘤的分析,不像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 2012 年 9 月我们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正如大家了解到的,转基因公司所授意的一些机构迅速攻击我们,他们说转基因是被批准的,完全可以让老百姓食用。我的回应是,如果真的想要弄清真相,请通过互联网向科学界公布你们当初用于转基因安全评估的原始试验数据,然后我们可以开展坦诚的对话。但是实事上,他们根本不想这么做! 令人惊奇的是,几乎所有世界上搞转基因安全评审的机构总是重复这样的一个结论,即孟山都公司做的是对的,他们的意思是说,就连 90 天的试验对哺乳类动物都已经太多了,太长了。就算有一些区别,也没有生物学显著性,所以不足为虑。 我认为这些论调是不讲道理的。那些差异是否具有生物学显著性,需要用实验研究来证明,这也是我们延长了老鼠喂养试验时间的原因。 其实我们对所有的批评都是持开放态度的,但我们听到最多的批评竟然是,他们指责我们试验所用的老鼠种类不好,老鼠数量不够,统计数据不够等。 对这些批评我深感惊奇,因为评估化学品毒性的试验 98% 所使用的正是这种老鼠。 他们还说,这些鼠类本身就有很多的肿瘤——但是我们研究了历史数据,发现他们在说谎!因为他们所谈论的试验的对照组的老鼠,对照组老鼠所使用的饲料,被转基因和除草剂、杀虫剂所污染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对照组所使用的饲料,仅对应于我们试验中的试验组。 因此,他们的数据不能用来描述实验鼠 SD 鼠的特性。那些对照组老鼠之所以被他们说成“容易生肿瘤”,恰恰是因为它们的饲料被转基因、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其他化学品所污染。 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对于对照组的饲料,我们十分严格地消除了转基因和除草剂等化学品的污染。 他们还污蔑我们没有详细的统计分析,但很明显他们在说谎。事实上我们进行的是全世界最严格、最棒的统计分析。我们考虑因素间的交互影响,在这个研究中我们测量了 11 万项数据。 这是迄今全世界最长的啮齿动物喂食实验,我们做了详细的数据记录,我们在饮水中设计了三个不同剂量的农达水平,在饲料中设计了三个不同的转基因剂量水平,还设计了在饲料中同时添加转基因成分和农达的组合,以观察毒副作用到底来自转基因还是来自农达,还是相互结合的。这些都是针对转基因的实实在在的实验,我们追踪检测了多达 34 个器官,在两年间对每只老鼠的 50 多个生理参数进行了 11 次检测。 2 年, 200 多只老鼠, 50 个参数, 11 次检测,这意味着超过 11 万个数据。转基因行业从来没有这种实验。我们做了这种实验就完全有实力说话,我们有基础说这些话,我们进行这个实验花了 300 万欧元,对于一个生物试验室来讲,以前欧盟或者我们法国政府从来没有给一个实验室 300 万欧元这么大的资金支持。 另外我们也做了性激素方面的分析,过去转基因行业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测试和分析。我们用了新的方法,主要是应用统计方法进行一些基因组的分析,从统计角度来说,对于人类细胞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们看到肝、肾脏方面的相关数据,我们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看到对性激素的影响,农达总是造成肝、肾、性激素方面的损害。 大家可以看到钠盐等等在我们的肾脏或者尿液当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另外性激素也出现了逆转,我们看到雌鼠出现的情况更复杂一点,出现的频率更高一点。经过一年的试验,我们看到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结果,我们看到性激素的逆转,这足以促使我们应该叫停农达的使用了。 但是,他们总是说,这不足以引起重视,而苟且维持着现状。 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喂养转基因饲料的雄鼠,其第一只死亡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了一年,雌鼠则是 8 个月,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更重要的是,从死亡率来讲,转基因饲料喂养的雌鼠死亡率要高 2~3 倍,在第 17 个月,喂食 11% 转基因成分的雄鼠的死亡率则高了 5 倍。 这些表格表达的是不同剂量的情况。喝了农达污染饮水的雌鼠的死亡率会更快,这条绿色曲线是对照组的情况,红色曲线是农达污染的情况,而农达的含量并不高,也就是是 0.1ppb ,其实这个浓度,也就是在法国、英国或者美国的自来水里面发现的农达的污染程度,量非常小。这远远小于实际上在农业当中使用的含量,是 0.1 ppb 而不是 ppm ,它们之间是 1000 倍的比例关系。 用转基因和农达饲料喂养试验鼠,其发生肿瘤的时间比对照组提前很多,雄鼠的肿瘤(皮肤和肾)发生比对照组最多提前了 600 天,雌鼠(乳腺肿瘤)平均提前了 94 天,整个肿瘤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出 2~3 倍。 这再次提示,应该对农达的使用叫停了。 更为重要的是,实验组老鼠的肿瘤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出 2~3 倍,不论雌鼠还是雄鼠都是这样。 虽然这种实验成本比较高,但是我认为,不管是从欧盟还是法国、中国的角度来讲,这种成本是有必要承担的。希望今后中国也有条件用我们这样的实验为不管是转基因大豆还是其他什么品种,都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实验数据支持,因为中国毕竟在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十分巨大! 我们看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鼠肿瘤发生总是会高出两三倍,雌鼠和雄鼠都是这样的,雄鼠抵抗力稍微强一点。即使是浓度极低的农达污染的饮用水,对老鼠都会造成问题。绿色曲线是对照组的情况,红色曲线是农达污染的情况。这些肿瘤整个是受激素影响的。对血液进行了多大 50 项生化指标检测,分析者并不知道哪些老鼠吃了转基因和农达。病理学家不知道老鼠吃的什么,但他们知道试验鼠的肝、肾或者乳腺出了问题,并会造成死亡。 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据,很好地揭示了 GMO 以及农达与所观察到的病理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些参数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是非常有用的。雌鼠差不多 93% 都是乳腺方面的肿瘤,还有一些垂体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再次看到法国政府的一些相关的机构,孟山都等公司支持的一些机构,他们不承认存在垂体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异常现象。 但是我们研究了行业自己试验的一些历史数据,结果发现,实验鼠差不多有 99% 都存在垂体的问题,因为实验鼠的饲料已经被严重污染,而公司对此则毫不介意,一点都不考虑结果。实际上这些公司给对照组老鼠提供的是被毒素污染的饲料,包括转基因和除草剂、杀虫剂的污染。因此,行业自身用被污染的饲料所喂养的对照组,去评估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那么永远都无法看到特定因素的实际影响效果。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总是忽略转基因负面作用的原因,他们的方法就是错误的。 我们看这张图,在致癌因素试验中, OECD 规范(经合组织规范)的要求是起码要做 50 个小白鼠的实验。但是我们对历史的数据的研究说明,之前转基因行业自己进行的试验中,对照组的饲料已经被污染了。 我们拍了一个电影对我们的试验进行说明,已经翻译了中文字幕,并且是免费的,网上可以下载,顾教授那儿也有。这个电影解释了我们的实验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面临的相当大的压力。我也写了一本书,是法文的,目前还没有被翻译成中文,在这本书里,我解释了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我们团队做实验的时候压力很大,包括政治压力、经济压力等等,还有一些来自机构组织的压力。 这种现实真的是不正常的。有不同的公司会找我们,试图让我们为他们工作。但是,我不愿意为这些公司服务,我更愿意为公众健康安全服务,我更愿意为我的孩子的健康说话,这样的话我晚上不会做恶梦。 肝当中有一些充血和坏疽的问题,肾也有一些炎症,和慢性行进性肾病。进行还有一些其它的问题,雄鼠的情况是这样的,病理现象跟性别有关系,存在非线性,雄鼠和雌鼠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是激素依赖的。 这些都可以用草甘膦的效应来解释。安东尼奥刚才也提到了一个实验的结果,用另外一种方法也已经发现了肝细胞的损伤结果,跟我们另外一位合作作者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农达对人类肝细胞存在损害作用。我们用老鼠做了证明,之前人类细胞系的试验也有同样结果,肝细胞受到伤害。我们的试验揭示出农达的长期效果,说明我们的试验控制是有效的,方向是正确的。 我们已经解释了在肝、肾方面(食物和饲料中的)农达残留的损害后果是什么样的,不管是它单独作用,还是和转基因共同作用。我们也已经理解了农达残留损害细胞的生物学机理,它能够穿透细胞并达到细胞内的生物学靶标,诱发细胞自杀。 那么,没有施用农达的,单独的转基因(玉米)的作用又是怎么样呢? 我们的证据表明,转入的外来基因导致某种酶(注: EPSPS 酶,即转 5- 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 -3- 磷酸合酶),过度生成,这种酶可以提供对农达的抗性,但同时也会吞噬许多有益的化合物,而正是这些化合物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具体说就是咖啡酸和阿魏酸(译注:抗农达转基因作物中阿魏酸减少 16~30% ,咖啡酸减少 21~53% )。咖啡酸和阿魏酸具有护肝作用,并能够防止乳腺肿瘤的发生。在一些传统的药用植物中都存在这两种物质,我们也从植物中提取的这两种酸,研究证明它们确实能够促进人体肝细胞的修复。 因此很清楚,阿魏酸与咖啡酸缺乏,将导致前述各种病理现象。转基因作物,仅仅因为某种酶的过度生成,就吞噬了对健康有保护作用的有益化合物,这直接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包括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乳腺疾病。 我们做一个结论,转基因对肝、肾还有乳腺肯定会产生影响,是不安全的,我们应该对转基因叫停。 因此,仅作 90 天的动物实验肯定不行,其实在 90 天以内就已经发现问题了。这不仅是不安全的,也是不正常的。 大家是否已经意识到,从进口角度说,比如中国的第一次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时候,竟然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要求进行哪怕一个月的白鼠实验,而这是批准药物用于人体的最后要求。 也就是说,如果生产商不进行这种白鼠的试验,那么我们全体就已经成为了试验的小白鼠。 目前糟糕的惯例是,社会把是否进行试验交给这些公司去控制。公众的钱不能用来控制一家公司,但是当公司要进口转基因产品的时候,政府应该要求用与公司内部试验相当的经费,通过公共科研机构完成这些实验。如果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公共科研,也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公信力。 因此,公司以保密为借口把这些数字都把持着,保密,这是很不正常的。我提醒大家,对转基因的安全性当然存在巨大争议,但是,如果政府真的意识到了转基因存在严重健康危害的话,那么所有争议将烟消云散,因为转基因一定会被禁止。 (在转基因威胁面前)惭愧的是,我们,作为地球上的人类,没有能够站出来声明,我们需要透明性,需要试验结果的透明性。 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王国,这个王国不是政府的王国,而是极少数大公司的王国,这些大公司能够通过专利制度把生命个体也作为自己的财产。 而大家也都知道,这些大公司在乎的并不是公共健康,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私利。 谢谢大家这么耐心地听我讲。 我也希望未来,通过一些更加透明的措施,中国能够有效保证食品和饲料的安全。 我确信,通过有机农业,不仅可以养活中国人民,而且也可以养活全世界人民。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1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直链玉米淀粉促进肠道产氢保护肝功能
热度 4 孙学军 2013-9-23 15:12
来自日本学者的研究发现,喂 20 %的直链玉米淀粉可以促进肠道氢的产生,预防肝脏缺血引起的转氨酶增加。该论文最近发表在 Bioscience of Microbiota, Food and Health 。 全文: Bioscience of Microbiota, Food and Health Vol. 31 (4), 103_108, 2012 .pdf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喂高氢抗性淀粉对亚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大鼠饲喂 20 %的高直链玉米淀粉( HAS )或普通饮食对照 14 天。于第 12 天,制备肝脏 30 分钟缺血 45 分钟再灌注模型(这个研究显然有预防的目的和成分)。和对照组相比,喂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动物门静脉氢器浓度显著增加。缺血引起的血浆中丙氨酸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受到明显抑制。结果表明,促进肠道细菌氢气产生的抗性淀粉对肝脏缺血有显著的预防效果。这一研究提示,高直链玉米淀粉可以作为一种诱导氢产生的健康食品成分。对各种氢气有效的疾病具有潜在的预防价值。 评价:该研究中和氧化应激相关的指标没有发现明显改变,特别是没有针对肝脏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是非常不够的。作为氢效应研究的模式,连续喂食对肝脏缺血的预防,从道理上并不是非常合理的设计。 采用灵敏的氢检测仪器,对各类可能影响氢产生的食品进行筛选,或许可以寻找到一类可以促进健康的保健食品。例如含甘露醇很高的冬虫夏草和海带,经过变性处理的淀粉,大豆中的寡聚糖等等。 We examined whether feeding high hydrogen generating resistant starch could suppress subacute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Rats were fed a control diet with or without 20% high amylose cornstarch (HAS) supplementation for 14 days. On day 12, rats were subject to ischemia-reperfusion treatment. Portal hydrogen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in the HAS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plasma alanine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ies due to ischemiareperfusion treatment tended to decrease,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was observed by HAS feeding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conclusion, HAS, which enhances hydrogen generation in the hindgut, alleviated subacute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个人分类: 诱导氢气|7119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2013年农业部玉米主导品种和技术
wangpingxi2009 2013-9-20 14:57
玉米( 28 个) 一、黄淮海地区 (一)郑单958:适宜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二)浚单20: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中南部、陕西、安徽、江苏、山西运城夏播区,以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三)鲁单981: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安徽、江苏、山西运城夏播区种植。 (四)金海5号: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山西运城夏播种植,叶部病害和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五)京单28: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省夏玉米种植区、内蒙古≥10℃活动积温2750℃以上的地区,以及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 (六)中科11号: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 (七)蠡玉16:适宜在河北、陕西、安徽、河南、北京夏玉米区,吉林中晚熟区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八)苏玉20:适宜在江苏沿江沿海和苏皖淮河流域地区种植。 (九)中单909:适宜在河南、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东(滨州除外)、陕西关中灌区、山西运城、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淮北市除外)夏播种植。瘤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十)登海 605: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中南部、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适宜区域、陕西省、浙江省种植,褐斑病、南方锈病重发区慎用。 (十一)伟科 702: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东华北春玉米区及西北玉米区种植。 二、西南地区 (一)川单189:适宜在四川、贵州(毕节除外)、云南(曲靖除外)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春播种植。茎腐病高发区慎用。 (二)东单80:适宜在辽宁、吉林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春播和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三)雅玉889: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地区、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云南省海拔800-1700米玉米产区中、上等肥力地块及中北部海拔1800-2200米春播玉米产区种植。 (四)正大619:适宜在广西玉米主产区推广种植。 (五)贵单8号: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在丝黑穗病常发区慎用。 (六)登海11号: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夏玉米区和四川、重庆等适宜地区种植,但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区慎用。 (七)成单30: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和底山区种植,与麦苕间套种或净作均可。 (八)中单808:适宜在四川盆周山区种植。 三、北方地区 (一)吉单27:适宜在吉林省东西部等早熟区及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二)辽单565:适宜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通辽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和北京市、河北省唐山市、内蒙古自治区审(认)定确定的区域种植。 (三)龙单3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内蒙相关区域种植。 (四)绥玉1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及内蒙相关区域种植。 (五)兴垦3: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六)农华101: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晚熟区、辽宁中晚熟区、吉林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山东、河南(不含驻马店)、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灌区、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种植。 (七)京科968:适宜在北京、天津、山西中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和通辽、辽宁中晚熟区(丹东除外)、吉林中晚熟区、陕西延安和河北承德、张家口、唐山地区春播种植。 (八)克单 14:适宜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如北安、五大连池、讷河北部、伊春、鹤岗、萝北、嘉荫等地区)。 四、南方玉米区 (一)京科糯2000:适宜在北京、吉林、上海、福建、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种植。茎腐病重发区慎用。 农机主推技术 玉米精量播种与收获机械化技术 A. 玉米精量机播保苗机械化技术 B.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 栽培技术 一、黄淮海地区 (一)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二)夏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 二、西南地区 (一)旱地垄播沟覆保墒培肥耕作技术 三、北方地区 (一)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技术 (二)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三)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综合技术(10项) (一)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二) 旱地膜覆盖技术 (三) 略 (四) 水肥一体化技术 (五) 地力培肥与土壤改良结合配套技术 (六) 高效缓释肥施用技术 (七)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八)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九)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 (十)略
2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黄淮海玉米区域分析
wangpingxi2009 2013-9-20 11:49
黄淮海夏玉米区域分析示意图 从春节之后,笔者自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到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运城临汾,最后跑完河北、山东、河南,感受到有一亿多亩面积的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变化很大,总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一、农民对简约化的玉米种植方案要求更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务工收入大幅度增加。笔者调研的地区,农民务工最低收入每天80元,最高达到每天170元! 农村日益短缺的劳动力,使简易化栽培技术推广非常迅速。如机械化耕作、种植不用管理(农民对“懒汉种植”这种说法极有兴趣)、播种施肥一体化等等。这样的需求,使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发展有以下几点趋势: 1、 单粒点播将快速成为普及技术。 2、 一切有利用机械而非人工操作的种植方案农民都极易接受。 3、 种植方法越简单越好,“抗性就是产量”成为农民最易接受的信条! 二、机械化普及快于预期 农村变化带来的需求和国家推动农村机械化的力度加大(农机补贴等等),夏播玉米的机械化普及速度要远远超过很多人的预期。 比照当年小麦快速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播种在黄淮海大部已经普及,但总体机械化收获发展不均衡。山东德州地区从推广到普及机械化收获玉米仅用了两年时间,而所有黄淮海夏玉米区估计也仅再有一到两年时间将实现机械化收获的普及。 该图为机械化收获玉米的现场图片。一切不利于机械化收获的因素都将成为品种推广的重大缺陷。如倒伏、熟期晚、脱水慢及果穗包叶紧等等! 三、夏播玉米区的换代品种大大延迟出现对市场影响是巨大的 黄淮海夏玉米区已有十年没有进行有效的玉米品种换代,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突出。如果按中国的历史来比喻,不象自周朝之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而更象大唐之后的中国“五代十国”! 1、 大量的类似血缘品种长期种植,造成玉米病害发生较重。矮花叶病多发生在山西、陕西、豫西;粗缩病除山东外在中原的部分夏播区常发生;锈病、青枯病都发生较重。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除小斑病外,原主要发生在春播区的大斑和褐斑在黄淮局部也加重发生! 2、 农民换品种开始“常态化”,“企业乱生产、经销商乱推广、农民乱种植”的情况比较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种的饥渴症不仅在企业和经销商,更在于农民! 四、高粮价使农民更接受高“品质” 玉米价格的持续高启,黄淮海农民也开始高度关注玉米品质。同时,因为去年黄淮海阴雨天多,局部也发生“穗腐”,农民更是对品种品质开始关注。 笔者在多地都遇到了农民正在退去年很早就定购的种子,还是国内著名公司的。原因是卖粮的时候发现品质不好! 五、夏播玉米区的土地流转进程将加快 笔者只想讲一下这次亲历的一件事情!笔者走访了一位包地大户,他包下了五千亩地,主种玉米。笔者问他种地挣不挣钱,他算了一笔帐,各种投入、加机械用油和人工费用,一亩地的产值正好和投入持平。笔者问他怎么挣钱,他说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和各种地方补贴算下来有二百块钱,这样五千亩地每年净收入一百万! 笔者说,如果有好品种和更容易的栽培技术,从高产和省费用上每亩地卖粮净收入再增加一百块钱,他有什么想法?他极其高兴的询问方案。 讲这个事情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 土地流转不可逆、速度会更快,最终玉米营销会巨变。
2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玉米主栽区的品种血缘浅析(二)
wangpingxi2009 2013-9-20 11:33
自郑单958和先玉335大面积推广以来,我国的育种家们共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模仿先玉335或改造郑单958。 东华北春播区模仿先玉335成功的品种(两个以上位点不同),主要是通过简单改造或从变异株中直接选育,当前有几个品种已经有一下影响!较为敏感,品种名略。 黄淮海区改造郑单958除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的品种外,有两个品种重点提出: 华农18:北京华农伟业种业公司育成,2011年通过国审。 M6×京68 母本M6是由郑58与京89杂交后与郑58回交一代再经连续自交6代而成。京89来源于掖478与78599的选系。(郑58×(掖478×78599))×郑58(这种写法虽然不科学,但很形象)。 父本京68:京24×昌7-2连续自交6代而成。(注京24是早熟性好的黄改系) 伟科702:2012年参加国家东华北春播、西北春播和黄淮海夏播区试和生产试验。 WK858×798-1 母本来源:(8001×郑58)×郑58 父本:(昌7-2、K12、陕314、黄野四、吉853、LX9801)与高抗倒伏材料组配育种小群体,经连续二次混合授粉后的群体选育。笔者一直在关注该品种,主要是父本黄改系是否有重大突破。 二、用先玉335血缘或其他新国外系选新系,与国内系配组(注以下品种可以在笔者6月份发的博文:我国育成的较有影响的玉米品种中看到) 该思路育种模式在先玉335推广之初,很多超前的育种家就开始了该项工作,以李登海先生登海605通过黄淮海审定为标志,陆续各地推出了类似模式的品种。 登海605 DH351×DH382 母本DH351 是以DH158为母本,以掖107为父本杂交,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注DH158为X178杂株选系,X178是农大108的母本,78599选系;掖107是由莱州农科院从XL80中选出的自交系,中国第三代玉米品种掖单2号的母本) 父本DH382是以美国杂交种X1132X为基础材料,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当然,见过登海605制种的种业人士对其父本有共同的观点。(注:X1132X是先玉335在我国的品种参试代号) 基本配组模式:(P系×改良瑞德)×兰卡斯特 农华101 NH60×S121 母本NH60是由德国杂交种与美国1160R、1140D、X1132X混合授粉后经连续8代自交选择育成。 父本S121是丹340与H201、H204混合授粉后经连续6代自交选择育成。 农华101的母本是改良瑞德系为主体、一部分兰卡斯特,父本是黄改系和旅大红骨,如此丰富血源是其产量高、广适性好、尤其是抗病性强的根本原因。其血源中的旅大红骨系——丹340是个抗性好、适应性强的的好自交系,但其固有的配组杂交种生育期长、有可能抗穗腐性差,如果比例高在当前极度重视玉米品质的今天,将是一个缺憾。农华101的推广在于准确的市场定位上。 基本配组模式:(瑞德×兰卡)×(旅大红骨×黄改) 良玉11、良玉88的模式与农华101相近,此处略。 京科968 京724×京92 母本来源美系 父本来源(昌7-2×京24)×LX9801 其基本模式是改良瑞德×黄改系 潞玉36 2012年结束国家东华北春播试验,进入审定程序。笔者是其被省第一名推荐进入国家东华北区试时开始关注该品种。 该品种如果今年国审,详述。 利民33 L201×L269 母本L201以竖叶6-3×7922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11代选育 父本L269以国外杂交种KX0769为基础材料自交7代选育 “国内改良瑞德和国外瑞德配也能出大品种”,这是几年前就有社会育种家提出的思路。也是我们关注利民33的原因。 利民33穗位低、耐密植有所突破,生育期适中,只有抗病性和广适性需要大面积检验了。 三、用先玉335或其他美系血缘改造郑单958或用郑单958改造先玉335 良玉99 M03×M5972 母本M03是以美国杂交种X1132X的F2代为母本,以郑58为父本杂交后,经连续8代自交育成。 父本M5972是以丹598为母本,以昌7-2为父本杂交得到F1,再以其为母本,以昌7-2为父本回交一次,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 之所以把良玉99单独从良玉系列品种中拿出,是因为笔者个人认为,该品种是宋协良先生育成的推广者最喜欢的品种。 我们从不科学但很形象的公式里来分析吧。 (先玉335F2×郑58)×((丹598×昌7-2)×昌7-2) 抗倒性大幅提高。抗斑病能力突出。由于旅大红骨系丹598的原因,生育期显稍长。 用先玉335或其他美系血缘改造郑单958的例子还有: 隆平206 (郑58×美系血缘)×昌7-2选 屯玉808 (郑58×美系血缘)×(昌7-2×K12) 中单909 郑58×(昌7-2×美系血缘) 四、瞄准国外新血缘,加快与国内血缘结合育出突破性品种 中国历代玉米品种的突破,都是应用了国外血缘的结果。随着近十年来,育种同质化,我国育种的资源越来越窄,从而形成了“郑单958的耐密性(极早熟区的德美亚1、2号)”、“先玉335好品质”难以逾越的“两座大山”。但随着跨国企业的全面进入,育种资源的不断丰富,虽然商业化育种体系在国内还处于初期建设阶段,但中国庞大的玉米育种规模使中国的玉米育种突破的曙光破云而出。 首先让我们关注跨国公司在国内的育种进展情况: 先正达 以下是先正达公司在中国审定的部分品种 品种名称:先正达408 审定编号:蒙审玉2007020号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NP2034为母本,以外引系HF903为父本杂交育成。 母本NP2034是以NPJ8601BC1/NP795为基础,采用系谱法经六代以上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父本HF903引自黑龙江省。 品种审定编号:蒙审玉2010017号 品种名称:先达407 品种来源:以HF903为母本、NP2031为父本选育而成。 母本引自黑龙江省,掖107血缘; 父本来源:1986年组建育种群体NPJ8606/NP787,用NPJ8606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获得回交一代NPJ8606BC1/NP787,连续6代自交而成。 审定编号:蒙审玉2011013号 品种名称:先达201 品种来源:以NP2052为母本、113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母本属依阿华马齿血缘,来源于群体XXII003/PI3751; 父本来源于黄芽和桦94后代。 审定编号:蒙审玉2011014号 品种名称:先达301 品种来源:以NP2174为母本、K1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母本属坚秆综合种(SS)血缘; 父本为瑞德血缘。 审定编号:桂审玉2010003号 品种名称:先达901 品种来源:NP5024×NP5603。 母本NP5024来自Suwan 1 群体,泰国的Kasetsart大学对Suwan I群体进行了8个轮回的定向改良后,先正达公司又进行了2个轮回的改良,并于1996年选育出自交系NP5024。 父本NP5063来自改良的Tuxpeno群体,先正达公司在该群体中加入了25%的美国优良种质血缘,经多年的自交纯合和鉴定筛选出自交系NP5603 审定编号:桂审玉2010004号 品种名称:先达902 品种来源:5912×5913。 5912来自Suwan硬粒综合种,从中用系谱法分离的自交系。 5913来自马齿综合种,从中用系谱法分离的自交系。 审定编号:桂审玉2011003号 品种名称:先达903 品种来源: NP5213/NP5203。 母本NP5213来自Suwan1种质, 父本NP5203来自Amarillo Dentado。 审定编号:桂审玉2011004号 品种名称:先达904 品种来源: NP5804/NP5819。 母本来自Amarillo Dentado种质, 父本来自Suwan1,均为利用系谱法分离的自交系。 先正达的品种从当前表现看在东华北和黄淮海区还处于突破的前夜。 KWS 德国KWS的品种在中国极早熟玉米区已经全面突破,而且未来的品种在该区域也将是最具竞争力的,所以不久的将来,大家除了听到德美亚1号、2号、3号的品种名外,还将听到往下排序的优势品种! KWS在中国温带的东华北晚熟区和黄淮海夏播区,品种在产量、品质和耐密性上都已突破,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抗斑病的问题,如果一旦解决将极具优势。 孟山都 孟山都在中国开展了全面的国外血缘与国内血缘结合的育种,但当前推出的品种以父母本均为国外血缘为主。笔者两年的迪卡516的观察来看,该品种在耐密性上其实已经全面突破,品质好、高抗倒伏,但有可能其热带血缘比例偏高(纯属臆测),是其推广中面临的主要注意因素。 迪卡516东北的推广人员很了解了,不作过多的介绍。 当然,国内的一些优秀育种家早已开始了引入国外新血缘,与国内血缘结合育种实现突破的育种工作。 从当前看,有些育种家已经在全面突破的前夜。笔者四年前遇到了一位八零后的育种家,其选系方法和育成的品种在当时已令笔者惊叹!其已审定的品种在行业内开始产生了影响。 十几天前,笔者与先玉335的育成人柏大鹏先生促膝长谈很久,柏先生作为江苏金华隆公司的总经理仍将育种作为第一要务,审定品种达九个之多,其中宁玉524已经有些影响。 这样默默育种的人还有很多,中国宠大的、分散的、重复工作多的、互相交流少的大型玉米育种体系,将决定了很多优秀品种将以“黑马”的形式出现,这个时间已经不会太长了! 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笔者一直试图用中国历史的某个时刻贴切的能够比喻出当前中国玉米的育种现状和未来发展。 想来想去,只有在距今1600年前的那个时期类比比较合适。 当时的中国开始处于南北朝的分裂对峙时期,且北朝的一百多年还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南朝的一百多年也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后大隋统一中国,但仅不到四十年而亡,成为中国历史上较短的朝代。但这之后中国开始进入兴盛的大唐时代! 之所以用这个时期比喻,是因为先玉335(包括类品种)在北方春播区与处于南方黄淮海的区郑单958(浚单20、包括类品种)对峙已经多年,但随着品种种植时间越来越长,种植面积下降趋势明显,必将出现,某一个或几个品种在该对峙时期内各领风骚一两年的情况,而再现当年南北朝的情景! 但换代品种必将出现,而结束南北对峙的局面,但该品种必是短命的,因为长期的相似血缘品种种植,使各种病害生理小种长期积累而病害多发。 但这之后,中国的玉米品种必将出现兴盛的大唐盛世! 笔者用这两段话作为该文的结尾: 《三国演义》的开篇是这样说的:欲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哲学中的辨证唯物主义这样论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人掌握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斧正!
4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玉米主栽区的品种血缘浅析(一)
wangpingxi2009 2013-9-20 11:30
玉米主栽区特指东华北中、晚熟区和黄淮海夏播区,其他区域的情况在另文中论述。 当前的品种必提两个:郑单958和先玉335 郑单958 作为我国第六代品种的代表,实现了以下突破: 1、 耐密。是该区域内有史以来最耐密植的品种。 2、 生育期短、高产。有效的突破了生育期缩短和产量提高的矛盾,将原种植需要有效积温2900-3100度积温的品种,一次提升到2800度积温,并实现增产。 3、 抗性好。高抗倒伏,抗主要病害。 4、 广适性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干旱、阴雨),不同地力条件下(肥沃、贫瘠)保证稳产。 5、 制种产量高。将中国的制种产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郑单958实际上是两个自交系的突破。 母本郑58。 郑58是由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堵纯信先生在掖478的变异株中选育成功的。 掖478是李登海先生用沈5003×U8112育成的自交系。 沈5003是由沈阳农科院从先锋杂交种3147中选出的自交系。 U8112是由莱州农科院从美国杂交种U8中选出的U8112的简称。 从这个意义上讲,郑58就是美系血缘,我们现将其归为改良Reid(瑞德)。 父本昌7-2。 昌7-2的育成应该说是我国从本地血缘四平头类育成的黄早4(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又一黄改类的里程碑式自交系。其由安阳农科所崔俊明先生以昌单2号二环系导入含有热带种质的S901而育成,因其血缘广(有陕西地方品种、黄马牙、热带血缘等等)成为抗性极佳的自交系。 郑58×昌7-2在当年是个绝配(改良瑞德×四平头,四平头以下笔者简称黄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改不好郑58品种的耐密性就会出问题,如果改不好昌7-2抗性一般都有所下降!郑单958本身还有不抗粗缩病、矮花叶病、南方锈病,对青枯病的抗性没有达到高抗水平的缺陷,所以跨越郑单958要有新思维! 这里我们按时间顺序谈几个品种,是几个较成功的案例: 安玉5号:掖478×昌7-2,这个品种很多人都没听过,是因为郑单958的快速推出,是真的生不逢时。虽然郑58来源于掖478,但其与昌7-2配组,从耐密性、产量性状、抗性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安玉5在郑单958的海啸中被淹没了! 浚单20:9058×浚92-8,9058太敏感,就不提了。浚92-8来源于昌7-2×5237。应该这样说,浚单20走的是高产的路子,郑单958走的是耐密的路子。所以浚单20结实性上、产量上优于郑单958,在耐盐碱、抗矮花叶病较其更强,但耐密性上较郑单958差,如果当年浚单20按先玉335的推广来运作,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吉祥1号(武科2号):武9086×昌7-2。笔者在八年前在武威农科院由李子善所长介绍了该品种。武9086客观来讲也来源于郑58的变异株,但青出于蓝而“不逊”于蓝,应该这样说,改造郑58中最成功的案例是吉祥1号! 中科11:CT03×CT201,母本来源(郑58×CT01)×郑58,父本黄早4×黄168。 蠡玉35:L5895×912,母本来源(郑58×MO17)×郑58 隆平206:L239×L7221,母本来源美国杂交种改造郑58,父本是昌7-2选系。 另一个要谈的品种就是先玉335。 先玉335笔者称之为玉米六代半品种的原因是,品种本身并没有实现较郑单958跨越式的突破,尤其在种植密度上还走了下坡路。先玉335是良种良法成功的典范,其影响在改变了中国玉米的种植模式、提升了中国玉米的商品品质,提高了中国种业的市场价值、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上,先玉335成就了中国玉米的单粒点播,单粒点播也成就了先玉335!试想,先锋公司推广的是最先期的登海3、先玉32D24、先玉508和后期的先玉420、先玉696、先玉698等等,是能成就品种,还是能成就单粒播? 先玉335的双亲,母本PH6WC、父本PH4CV在美国现代玉米育种水平来讲是走了回头路,这已是玉米育种的共识,但就在该种植密度情况下,两亲本也是绝配,即动了母本6WC品质会下降,动了父本4CV适应性会下降。 先玉335的突破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又一次突破了生育期缩短和高产的矛盾,并有效的解决在无霜期长的区域内后期不早衰的问题!把该区域内原种植需要有效积温2800度,降为2650-2700度,并实现增产。 2、 出籽率高、品质好、后期灌浆快、脱水快。尤其在收获后抗穗腐上,是当代品种的佼佼者。(中国玉米的品种史上,第四代品种掖单13一半是因为斑病一半是因为穗腐,第五代品种农大108是因为穗腐而换代!穗腐是玉米收获后,造成农民减少收入的最重大因素。) 3、 适应性广,抗旱性好。 4、坚茎秆、抗倒折。(虽不抗倒伏但抗折,这是其在东北年年有倒,但年年种的重大原因。) 先玉335因耐密性、抗倒性差、后期抗病差而显得很“娇气”,所以不能称之为一代品种,我们只谈品种不谈推广因素(也极其重要),试分析一下先玉335的种植区域和发展历程,可窥其实。 先玉335在黄淮海区局部集中种植的区域都是倒伏、病害轻发区。 在山西省春播区,因为是非倒伏区(推广上讲,山西是最不易发生倒伏的区域),因多年种植以国内血缘为主的抗病品种,病源少、病害轻,先玉335的优势在该区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东北中晚熟春播区,2007年吉林玉米灰斑病爆发,先玉335高抗灰斑一越而起;2009年农民收获的玉米因为后期雨水大,穗腐发生极重,先玉335优势尽显;2010年,春季东北低温多雨,玉米播种期延迟十五天以上,使短生育期品种优势显现;2011年,东北9月20日下霜,生育期长的品种都未成熟。 但客观上讲,就当前的能打败先玉335的不是别的品种,而是先玉335自己。虽然东北今年遇到较大的问题,有些是致命的,但黄淮海区仍然有巨大的上升潜力! 虽然今年东北倒伏很重,但先玉335真正最重大的问题是后期不抗大、小斑病。其实先玉335在灌浆成熟前是高抗斑病的,但由于后期高感,而导致每年大量的病源产生和积累(我国的玉米种植不倒茬,同时单一血缘的品种大面积集中种植),有些生理小种的变异和积累就会导致斑病在适合的年份大爆发。先锋公司从推广先玉335开始就面临着,快速推出更好的品种和大小斑病变异的生理小种的速度的游戏! 大小斑病是玉米的癌症! 郑单958把中国的玉米育种带入到了耐密植的正确路子上来,但就影响来讲,先玉335影响更大。 在先玉335推出后,品种生育期走向中熟、玉米品质要求、脱水快、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等等都开始深入中国种业的所有环节! 甚至于玉米株型上育种家都提出了要求:小雄穗、深根系、坚茎秆、叶浅绿、节间长、低穗位、中型穗、出籽高、中抗性等等等等! 对玉米脱水快的研究也很深入,比如穗轴细、穗轴硬、苞叶薄、层数少等等,当然还有熟相。 先玉335成熟先从上部叶片衰亡,然后下部开始,只保留穗部功能叶,而有效的实现脱水快。
2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民日报公布转基因作物名单 包括大豆玉米油菜
redtree 2013-9-16 10:41
人民日报公布转基因作物名单 包括大豆玉米油菜 2013-09-16 02:57:00 来源: 人民日报 (北京) 版式设计:蔡华伟 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关注,网上流传的“转基因食品名单”靠不靠谱?一些所谓“鉴别转基因作物方法”正确吗?国家正式批准生产或进口的转基因作物有哪些?就这些问题,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及专家学者。 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回应】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证书的批准信息已经在农业部相关网站上公布(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各批次的批准情况都可以查询。 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谢家建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申请品种审定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生产许可证审批、经营许可证审批都需经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谢家建表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据了解,我国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部门负责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监督管理,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口岸的标识检查验证。据介绍,这些管理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标识做到了应标尽标。 与传统食品不同就是转基因? 【回应】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表示,圣女果更接近人工驯化前的野生状态,其实野生的板栗、核桃、苹果等也都远小于常规栽培品种。人类驯化野生植物一般是为了提高产量,主要做法是增大果实,但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多样化,出现了很多小型化的瓜果蔬菜,如早春红玉西瓜等。这些小型化品种都来源于带着祖先原始基因的种质资源,与转基因无关。 吴刚说,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仅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黄瓜。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吴刚表示,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萝卜也有红萝卜、绿萝卜、白萝卜等。“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但与常规甜椒相比,转基因甜椒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吴刚说,在有些品种中,突变产生的颜色甚至取代了野生的颜色,成为栽培品种的主流,如原始的胡萝卜以紫色居多,现在最常见的橙色胡萝卜是荷兰育种家根据荷兰国旗颜色选育出的。因此,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果蔬,其颜色跟转基因没有什么关系。 王志兴解释,棉花、辣椒、玉米、水稻等有不同颜色,是天然存在的遗传基因差异,并非转基因的结果。比如彩色棉花从古就有,但由于彩色棉花纤维短、强度差,过去很少种植,而现在因为不染色吸引了部分消费者,农民就开始种植了。彩色辣椒也是天然存在的,只是过去未大面积种植,普通消费者很少见到。 吴刚表示,以上这些瓜果蔬菜都是常规育种手段非常容易做到的,用转基因反而是不经济的做法。“常规育种主要通过选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新品种。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选’。自然发生的基因变异,往往也是随机发生的。”吴刚解释说,“无论大小、颜色,在自然界的自然突变体中,都可以找到。育种家做的工作仅仅是将这些突变体找到,并和其他好的性状聚合到一起,成为品种。” 吴刚介绍,番茄、甜椒、南瓜、黄瓜在国内外都曾有转基因研究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其中仅有番茄与甜椒获得过世界范围内商业化种植的批准。商业化种植过转基因番茄的国家有美国(6种)、墨西哥(3种)、日本(1种)、中国(1种,“华番一号”)等。 吴刚解释,早期没有延熟番茄,转基因的延熟番茄储藏期长是个优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育种家们获得了非转基因的延熟番茄,转基因番茄在储藏方面的优势不再,产量低就成为很大一个问题,又因皮厚口感差,直接被市场淘汰。 “自从1998年以来,全世界已经没有新的转基因番茄获准商品化种植。在我国,转基因番茄已经退出市场。”吴刚说。
个人分类: 生活与健康|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估算美国人吃了多少转基因玉米
热度 10 bioxncai 2013-9-11 18:02
有一种谣言说:美国人种植了大量的转基因作物,但是美国人自己不吃,专门卖给中国人吃,用来毒害中国人民,让中国亡国灭种。 事实是这样吗?美国政府官员就曾经多次澄清过事实。原载环球时报2007年1月19日第17版有一篇记者《专访美国时任农业部长约翰斯》的文章,其中一部分的小标题为“美国7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文中这样写道:“记者: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是否在包装上有明显的标记,标明这是转基因产品?约翰斯:不,美国没有这么做。在美国,70%的加工食品都或多或少具有转基因成分。如我刚才所说,由于安全工作做得好,美国消费者很乐意接受转基因食品” 。 那么美国人吃了多少转基因食品?由于美国的转基因食品不强制标识,超市里出售的食品并没有标识哪些是转基因食品,试图通过访问美国超市来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进行估算。 从美国农业部网站可以查到2013年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已经占总面积的90% ( http://www.ers.usda.gov/data-products/adoption-of-genetically-engineered-crops-in-the-us.aspx#.UgYFs3_5DSg ) 。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另一个数据( http://www.ers.usda.gov/datafiles/Feed_Grains_Yearbook_Tables/Corn_Feed_Seed_and_Industrial_Uses/FGYearbookTable31.pdf ), 2013 年包括玉米片、玉米面包、玉米渣、膨化玉米、玉米油炸片、玉米粉等的直接食用的数量是205.35百万蒲式耳,2013年美国人口为3.1574亿,美国90%的玉米为转基因玉米,可以先算出美国人直接食用的玉米总量平均每人每年约16.52公斤,然后算出美国人直接食用的转基因玉米平均每人每年约14.868公斤,即平均每人每天直接食用转基因玉米40克。这个计算结果与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EWG) 的相似,他们的计算结果是平均每人每年吃了29 磅,即13.15公斤的转基因玉米食品,EWG认为实际的数据可能更多。间接吃的高果糖玉米糖浆、葡萄糖、淀粉等就不计算了,如果也包括进去,那就更多了。 本文只是计算了美国人食用转基因玉米的数量,其它的转基因食品没有包括进去。每人每年约14.868公斤是对全体美国人而言的平均数,对于移民到美国的墨西哥移民,由于他们的传统主粮是玉米,所食用的转基因玉米数量应该远远超过这个平均数。
4783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品尝转基因是“作秀”,更是科普
热度 4 bioxncai 2013-9-9 21:19
转基因玉米在美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已经吃了十几年,但在中国还是很稀罕。我也是前几天才知道,我们国内也有种植抗虫转基因玉米。前几天我和方玄昌到北京植物园做一个调查,里面有一个科普展览是关于大豆的,其中有一个板块是介绍转基因大豆的,都是谣言,把转基因大豆说得很可怕。当时我听方玄昌说中国农大有转基因玉米,我说能不能组织一个转基因玉米品尝会?转基因大米品尝会在全国各地都已经举行了二三十次,大家不稀罕了,搞一个首届转基因玉米品尝会,会更吸引人,现在不是都在讲“首届”吗?第二天方玄昌来电话说,必须马上组织,如果再过十几天,玉米就太老不好吃了。 转基因大米品尝会也好,转基因玉米品尝会也好,在科学上是没有意义的。它们的安全性在科学上早已被证实,美国人从1996年吃到现在,吃了16年,根本不需要再找一批志愿者尝尝这个东西安不安全。像这种品尝会的方式也不是严格的科学实验。那些反转基因人士说我们的品尝会只是作秀,这的确是“作秀”,因为它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但是有科普的价值。 之所以要组织品尝会,是因为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那些反转基因的人说,转基因食品对健康多么多么有害,而我们一说转基因食品很安全,他们就问“你们敢吃吗”,那我们就吃给他们看看。全国各地的转基因大米品尝会,不光是吃,还有各种各样的科普活动,请了一些研究转基因技术的人士做科普。结合这些科普,品尝会更变成了一种科普活动的方式。 此前,华中农大的转基因大米品尝会曾经邀请参加者到转基因水稻的试验田现场去看过。今天我是第二次到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现场。与单纯看文章相比,这种现场观察的体会是很不一样的。举一个例子,三年前有一个叫金微的记者发了一篇报道,造谣说中国东北、山西等地种的玉米先玉335是抗虫害转基因的,导致当地老鼠绝种、牲畜流产了。我们今天看到了,这里也种了这种玉米作为对照,玉米棒子都已经被虫子咬得破破烂烂的,根本就不是抗虫转基因的。所以现场看的,跟在文字上看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我写了好几篇文章驳斥这个谣言,但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玉米被虫子咬成那个样子,这是亲身感受,把这些照片拍下来发到网上去的冲击力比写多少文字都强。还有其它的谣言,都是针对转基因玉米的,包括说吃了转基因玉米后老鼠长肿瘤等等。所以我们今天吃转基因玉米的意义比吃转基因大米的意义还要大。 反转基因的那些人会说,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是长期的,不是吃了一次就表现出来,你们光吃那么一两次有什么意思?你有种就天天吃。我们也想天天吃,问题是现在没有条件天天吃,只能是从试验田里尝个新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在造谣,说这个东西有害,影响了舆论,政府不敢批准,农民不能种植,我们想天天吃也没有这个条件。 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创造这个条件,创造像美国人那样天天能吃转基因食品的这样一个条件,到最后让大家变得吃转基因食品跟吃普通食品不觉得有什么区别,甚至连这种尝尝鲜的心情都没有。今天很多人到这儿来吃转基因玉米,不是说奔着好吃,而是带着尝鲜的心情来的。这是一种猎奇的心态。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让大家觉得吃转基因食品跟吃非转基因食品没有差别。 但我们要创造这个条件,目前来说非常困难。现在是各方面的势力都在反转基因。在政治上不同的派别,那些所谓的左派和右派,在其它的问题上观点不一样,只有在转基因的问题上,不管左右派,他们都联合起来一起反对。在中国研究转基因也好,推广转基因也好,阻力非常大,甚至比欧洲还要大,这体现的是民众科学素质的问题。我们整个公众的科学素质还是比较低的,包括官员的科学素质也比较低。在国外驳斥过的谣言,在中国过一段时间还会出来,还会有很多人相信。 今年形势有所转变,甚至连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都破天荒地给转基因食品辟谣了。但在网上还是能看到,反转基因的人士还是在拿这些谣言说事。因此需要有一定科学素质的人站出来反击这些谣言。我们今天在一起品尝转基因玉米,我觉得最重大的意义就在这儿,大家都站出来,支持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推广,这也是一种科普,并且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今天是转基因玉米品尝会的第一届,希望以后同类活动还可以在全国各地组织。(本文根据作者在9月7日中国农大抗虫转基因玉米现场体验活动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来源:基因农业网 http://www.agrogene.cn/info-509.shtml
1236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农大转基因抗虫玉米现场体验
热度 2 river 2013-9-8 18:58
昨天去中国农大转基因抗虫玉米试验基地去参观,并吃了一根玉米。说实话,尽管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一再强调,这种玉米并非甜玉米,是主要作为饲料用的。但当天的玉米很粉嫩,香气逼人,口味为大家一致认为还不错,比预期的要好。 转基因玉米(郑单958)与非转基因玉米( 先玉 335 )在分割线两侧成鲜明对比,一侧郁郁葱葱,一侧果实虫迹斑斑,霉菌感染显著。方舟子评论说: 《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金微三年前在《国际先驱导报》造谣说先玉 335 是抗虫转基因玉米,种植它让老鼠绝种、牲畜流产。抗虫转基因玉米试验田旁边有一片先玉 335 做为对照,没打农药,看看其玉米棒都被虫子吃成什么样子了。这是玉米先是被虫子啃过,鸟为了捉虫子吃,再啄一遍。 当天参与人数众多,专家队伍蔚为壮观,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多位院士教授参加,网友20多人,记者16人,加上带家属,多达80人参与这个活动。 戴景瑞院士在为记者讲解玉米虫害问题。 黄大昉研究员在为媒体和网友讲解转基因抗虫玉米的情况。 院士专家带头吃转基因玉米。
26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应让国人天天吃”“主要作为饲料”品种的转基因玉米?
热度 2 黄安年 2013-9-8 07:09
“ 应让国人天天吃 ” “ 主要作为饲料 ” 品种的转基因玉米?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9月8日发布 京华时报关于 “ 科普作家方舟子表示,品尝转基因玉米虽无科学研究价值,但有科普价值,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 ” 的报道不知道是否事实无误,如果真是发起人方舟子的原意,那么倒有点耐人寻味。 方称: 其安全性早已被证实, “ 美国人从1990年开始吃到现在,根本不需要再找一批志愿者尝尝这个东 西安 不安全。 ” 他指出,试吃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实验,确实是一个 “ 作秀 ” 。 可是报道没有说,美国人天天吃的比例究竟占多少?何况1990年到现在才23年,一种经得起科学反复检验的安全性东西23年够吗?滴滴畏产品获了诺奖结果又怎样? 报道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赖锦盛介绍,该安全审批书与平常提到的转基因食品 “ 安全证书 ” 不同,后者相当于拿到一个学位,前者只是修了一个学分,有效期满后要继续申请才能继续种植,做下一阶段试验。 这样看来,该试验品连学位证书还没拿到呢,就可以天天吃了? 报道说: 专家介绍,这个品种的转基因玉米主要作为饲料。 既然主要作为饲料,为和不让动物来试验,而让人来吃,而且还号召天天吃? 报道说: 林敏华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应该为转基因 “ 正名 ” ,带儿子一起来是为了让身边认为吃转基因食品 “ 断子绝孙 ” 的人们看到,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是谣言。 在转基因问题上,不宜将不同意见争论加上谣言之类的措词! ***************** 方 舟子召集网友试吃转基因玉米 称应让国人天天吃 2013 年09月08日 02:13 来源: 京华时报 网友试吃的这种转基因玉米尚未获批上市。京华时报记者商西摄 原标题:院士携网友试吃转基因玉米 京华时报讯(记者商西实习记者樊瑞)昨天上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玉米改良工程中心主任戴景瑞等专家带领下,20多名主动报名的网友来到中国农业大学玉米试验基地现场采摘转基因玉米,并煮熟品尝。活动发起人、科普作家方舟子表示,品尝转基因玉米虽无科学研究价值,但有科普价值,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 尚无转基因玉米上市 中国农业大学用于种植转基因玉米的试验田面积15亩,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试验田前竖着一块“BT-799抗虫玉米”的牌子。据介绍,该玉米由中国农业大学玉米改良中心育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该转化体已进入生产试验阶段,田间性状显示该转化事件达到大规模产业化的要求”。牌子下方附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和农业部颁发的安全审批书。 记者发现,农业部的安全审批书显示,项目试验规模为北京市15亩,吉林省15亩,有效期为2013年5月21日至12月31日,有效期只有7个月。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赖锦盛介绍,该安全审批书与平常提到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证书”不同,后者相当于拿到一个学位,前者只是修了一个学分,有效期满后要继续申请才能继续种植,做下一阶段试验。 赖锦盛表示,目前国内已有转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但还在品种审定和种子生产、加工、销售许可审批阶段,尚未上市,所以普通市民还吃不到转基因玉米。 网友带孩子参加试吃 除了“BT-799抗虫玉米”,试验田中还种着目前东北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先玉355”,以及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郑单958”。相比之下,转基因抗虫玉米遭虫害更少。 网友们走进试验田,掰了几筐已经成熟的转基因玉米。按规定,这些玉米不能自行带走,而是由工作人员统一加工,并对玉米包衣进行集中处理。 现场还有两个孩子的身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带着妻儿一同前来,37岁的电子工程师林敏华也带着6岁的儿子前来试吃,他在微博上看到活动消息后就主动报了名。 林敏华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应该为转基因“正名”,带儿子一起来是为了让身边认为吃转基因食品“断子绝孙”的人们看到,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是谣言。 专家介绍,这个品种的转基因玉米主要作为饲料,既非甜玉米也非黏玉米,但当煮熟的玉米出炉后,现场不少网友纷纷赞叹“很香”、“好吃”。 活动发起人方舟子则表示,无论是品尝转基因大米还是玉米,科学上没有意义,因为其安全性早已被证实,“美国人从1990年开始吃到现在,根本不需要再找一批志愿者尝尝这个东 西安 不安全。”他指出,试吃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实验,确实是一个“作秀”。 方舟子提到,网上流传的“吃转基因玉米后老鼠长肿瘤”等,都是针对转基因食品的谣言,尽管在美国吃转基因食品很平常,但在中国,这是首次组织普通市民品尝转基因玉米,因此科普意义很大。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9/08/29410278_0.shtml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1825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人到底吃多少转基因食品(2):有关玉米的一些信息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3-8-25 03:24
美国人到底吃多少转基因食品( 2 ):有关玉米的一些信息 蒋继平 2013 年 8 月 24 日 今天继续向大家介绍美国超市中有关玉米食品的一些简况。今天我去的是本市一个叫 Sam'sClub( 山姆俱乐部)。这个商场属于沃尔玛( Walmart) 的一个分支,是仅凭会员证才能在此购物的综合性商场。这个商场与 Costco 超市是同一类型,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竞争关系。 超市的规模也是很大的。 今天的调查结果与大豆有所不同,今天我找到好几种与玉米直接有关的食品。因为玉米既可以作为粮食, 也可以作为蔬菜,而且它的制成品还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以,在这个超市内我比较容易地找到了一些玉米食品。但是, 几乎所有这些玉米食品都没有是否是转基因的标记。 不过,实话实说, 即使这几种玉米食品确实存在, 但是,它们在整个商场的食品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几乎不会超过 3% 。除了下面列出的几种玉米的直接食品外,与玉米有关的制成品主要是玉米油( Cornoil) 和糖浆( Syrup) 。 作为主粮的谷类,美国超市中最常见的是小麦( Wheat), 燕麦( Oat), 大米( Rice) 和玉米( Corn) 。但是, 在这四种谷类中, 玉米的比例是最小的。由小麦制成的食品占主要地位。 玉米作为直接食品的一个最大的形式是爆米花,其次是早餐吃的谷片,然后是作为蔬菜的甜玉米棒和玉米粒。 当然,由玉米炼制成的玉米油和糖浆恐怕是最大的销售部分。 在我的印象中,美国人是比较喜欢吃爆米花的。 他们在观看大型体育比赛时一般会吃爆米花的。还有, 在当今减肥运动中, 有的人也用爆米花来作为减肥的一种措施。但是,美国人一般不用玉米油或者菜油来炒菜, 他们会用 Cheese 和 Butter 来调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不知道这些玉米食品是不是属于转基因产品。这是因为商品包装上找不到这样的说明。 图1: 山姆俱乐部的门面 图2: 用来做爆米花的大袋玉米。 这是我能够找到的最大的玉米直接食品。 图3: 用来做爆米花的纸盒子装的玉米。 图4: 冷冻的塑料袋包装的甜玉米棒; 图5: 冷冻的塑料袋包装的甜玉米粒 图6. 小玉米穂与其他蔬菜的混合食品 图7:早餐吃的一种谷片 图8: 这种谷片的组分说明 图9: 燕麦做成的谷片 图10: 其他谷类制成的谷片 还有很多种类的谷片, 因为篇幅关系, 不上传照片了。
个人分类: 转基因|5759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基因玉米在美国
热度 17 SMACs 2013-8-10 17:41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玉米种植国, 2013 年数据表明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总玉米种植面积的 90% ( http://www.ers.usda.gov/data-products/adoption-of-genetically-engineered-crops-in-the-us.aspx#.UgYFs3_5DSg )。 在如此高的种植比例下,美国人究竟会不会吃到转基因玉米?如果能,会吃到多少?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从美国农业部网站可以下载到两张表格,从第一张表中( http://www.ers.usda.gov/datafiles/Feed_Grains_Yearbook_Tables/US_Supply_and_Disappearance/FGYearbookTable04.pdf ),可以查到美国 2013 年玉米的总供给和消耗。 2013 年玉米总产量为 13950 百万蒲式耳( millionbushels, MB ),加上上年库存, 2013 年玉米总供应量为 14709MB 。其中国内消耗 11500MB ,占当年总供应量的 78.18% 。美国每年会有 20% 左右玉米出口。在国内用途中,食品及工业用途 6325MB ,占国内用途的 55% ,饲料及其它用途为 5150MB ,占 44.8% ,还有大约 0.2% 留种。再看第二张表( http://www.ers.usda.gov/datafiles/Feed_Grains_Yearbook_Tables/Corn_Feed_Seed_and_Industrial_Uses/FGYearbookTable31.pdf ),列出玉米的食品及工业详细用途。其中 2013 年度在食品及工业用途中,最主要的是生产燃料酒精,消耗玉米 4900MB ,占食品及工业用途的 77.17% 。再除去生产高糖糖浆( 8.03% )、葡萄糖( 4.57% )、玉米淀粉( 4.41% )及食用酒精( 2.20% )后,用于玉米麦片等食品( Cerealsand other products )生产的量为 205.35MB ,占食品及工业用途的 3.23% ,占 2013 年玉米年总供应量的 1.38% 。由这两张表格可知,美国只需要很小面积比例的玉米种植,就可以满足美国人日常生活中吃到的玉米麦片等玉米食品。 美国农业部( USDA )在描述玉米( corn )用途时,明确指出主要为饲料用。用于食品加工的只有玉米淀粉、甜味剂、玉米油、酒精,并未提到什么玉米麦片( cereal )、玉米渣或糊( hominyand grits )等( http://www.ers.usda.gov/topics/crops/corn.aspx#.UgXilX_5DSg )。由以上数据可知,这些用途属于玉米的极小量用途: Most of the crop is used asthe main energy ingredient in livestock feed. (多数玉米用于牲畜饲料中的主要能量配料) Corn is also processed into amultitude of food and industrial products including starch, sweeteners, cornoil, beverage and industrial alcohol, and fuel ethanol. (玉米也被加工为大量食物和工业产品,包括玉米淀粉、甜味剂、玉米油、软饮料和工业酒精,以及燃料乙醇) 在 USDA 网站上可以查到 2010 年人均食用玉米可获得量为 33.1 磅( http://www.ers.usda.gov/data-products/food-availability-%28per-capita%29-data-system/.aspx#.UgViaH_5DSg ),约合 15kg 。这些消费包括玉米粉( Cornflour and meal ),玉米渣或糊( Corn hominy and grits ),玉米淀粉( Cornstarch ),不包括用于生产软饮酒精的玉米( U.S.per capita food availability: Grains by grain subgroup: Corn products: All(Available weight in lbs. ) ),用不着我们的很多专家去计算 。在除去销售及储存等的损耗后,玉米粉( Cornflour and meal )年人均可获得量为 13.6 磅,玉米渣或糊( Cornhominy and grits )年人均可获得量为 6.5 磅,玉米淀粉( Cornstarch )可获得量为 3.17 磅,共 23.27 磅,合 10.47kg ,日均约 28.7g ,大概是半两。 为了让大家对这个数据有个较直观的认识,我们可以和美国人的小麦消耗做个比较。根据世界粮农组织( FAO )给出的统计数据( http://faostat.fao.org/site/368/DesktopDefault.aspx?PageID=368#ancor )( 2009 年已是最新),小麦占美国人谷物蛋白提供量的 80.66% ,占总蛋白提供量的 17.36% ,玉米占谷物蛋白提供量的 7.00% ,占总蛋白提供量的 1.50% 。 美国市场上转基因食品不强制标识,于是有些人很希望它们就是来自转基因玉米。很可惜,美国食药局( FDA )对于转基因作物用途的解释(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352067.htm )很明确,它们绝大部分被用于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使用,来自转基因作物的配料或添加剂基本不含有转基因有效成分(即蛋白和基因成分)。比如转基因玉米生产的玉米淀粉,用于汤或酱汁,生产的玉米糖浆作为甜味剂使用。在 FDA 登记的所有完成了咨询程序的用于食物 / 饲料的转基因作物,均由食品添加剂安全办公室( Officeof Food Additive Safety )管理 。下面这段直接来自 FDA 对生物技术,即转基因作物的 QA ( http://www.fda.gov/Food/FoodScienceResearch/Biotechnology/ucm346030.htm ): “6.Which foods are made from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lants? ” (哪些食物由转基因作物制成?) “The majority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plants - corn, canola, soybean, and cotton - are typically used to makeingredients that are then used in other food products. Such ingredients includecornstarch in soups and sauces, corn syrup as a general purpose sweetener, andcottonseed oil, canola oil, and soybean oil in mayonnaise, salad dressings,cereals, breads, and snack foods.” (主要的转基因作物 —— 玉米、加拿大油菜、大豆及棉花 —— 典型地用于制备其它食品的配料。这些配料包括在汤或酱中的玉米淀粉,一般用途甜味剂中的玉米糖浆,及蛋黄酱、沙拉调味汁、麦片、面包及小点心中的棉籽油、菜籽油和大豆油)。 根据 USDA 给出的数据,在玉米的食用用途中,玉米麦片、粉、渣等用途合计占(粗加工)直接食用玉米用途的 86% , FDA 为何不将它们列入以上转基因作物有关玉米的典型用途中,却列出了只占约 14%玉米 用途的玉米淀粉?对此,只有一种合理解释,即如果有转基因玉米用于制作玉米麦片甚至用玉米粉加工面包等,则是它们的“非典型”用途,否则就应该在上面的回答中直接列出。即,转基因玉米并不用于玉米麦片、粉、渣等粗加工直接食用 用途,即使有,也少到了被 FDA 忽略不计的程度。而制作玉米淀粉,其中蛋白或基因含量均很低。 所以结论是,虽然在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很大,但是直接食用或粗加工后食用的量却很低,只需要不到 2% 的玉米种植面积就足以满足这些消耗,而现在,仍有 10% 的非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其次,转基因玉米占总玉米种植面积的 90% ,但 FDA 已说明除去工业及饲料等用途,获得食用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典型地仅用于食品配料加工,这些配料中基本不含有蛋白或基因等转基因有效成分。因此,在美国的朋友放心吃玉米吧,只要少吃罐头等加工食品,即使没有标签,你闭着眼睛吃到转基因有效成分的可能性很低。
个人分类: 杂谈|10246 次阅读|64 个评论
中国首次大规模进口阿根廷转基因玉米
热度 2 xupeiyang 2013-8-8 15:14
中国首次批准大规模进口阿根廷转基因玉米  8月6日,阿根廷农业部对外表示,中国已批准进口首批阿根廷转基因玉米。这意味着,中国最终也许会从美国等其他生产国进口转基因谷物。   阿根廷农业部部长Norberto Yauhar称,中国卫生部门批准进口6万吨阿根廷转基因玉米。这批玉米已经发货,将用于喂养猪和鸡的饲料。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808/013916378602.shtml
个人分类: 转基因学|11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批准进口的第一批阿根廷转基因玉米已在中国卸货
bioxncai 2013-8-7 17:51
路透社 (Reuters) 独家消息 布宜諾斯艾利斯 阿根廷, Tue Aug 6, 2013 中国批准进口的第一批阿根廷转基因玉米已在中国卸货 , Exclusive: China approves genetically modified Argentine corn shipment 阿根廷农业部长 Norberto Yauhar 今日宣布,中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审批部门已经完成了对阿根廷进口所转基因玉米的 所有的审批手续,批准了进口 6 万吨阿根廷转基因玉米做猪和家禽的饲料。货船于今年 5 正月份就离开在阿根廷驶向驶中国,现在已经在中国港口卸货完毕,今年还有更多的阿根廷转基因玉米运往中国。 阿根廷农业部长说,“我们努力多年,终于敲开了向中国出口转基因玉米的大门,向中国出口一船高质量的玉米。为我国今后大量出口转基因玉米到中国这个巨大市场打开了大门。阿根廷是世界第三大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出口国,中国过去已经从阿根廷进口了大量的转基因大豆。负责进口阿根廷这批 6 万吨转基因玉米的单位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粮集团( COFCO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做了最后的批准。 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获知中国从阿根廷进口转基因玉米后,美国的玉米期货价格应声而降,因为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转基因玉米到中国的数量将减少。
1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号称邓牛研发成功全球精度最高玉米育种芯片
maizecorn 2013-8-3 16:02
今天下午看到一则报到-- 全球精度最高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研发成功,细看原来是邓牛团队 成功开发包含玉米约9万位点的芯片,并称此芯片可将玉米的育种的年限由8-10年缩短至4-5年。看完后,第一感觉是牛人确实有前瞻性,在别人还在幻想或者是摸索怎样将海量的基因组数据运用到实践中时,他们已实践成功;其次,这是实验室“精确育种”向“经验育种”的一次挑战,随伴随着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传统育种年限已大大缩短,但是仍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此类芯片的诞生对育种工作者来说,不啻为福音。 然而事实总是比理想略显骨感,芯片的诞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实践的反馈效果如何,我只能说拭目以待。个人感觉,传统育种中的经验成分仍难以被完全取代,正如虽然我们无法解释清楚一些中医药方的原理,但是其疗效却是有目共睹。基因位点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过于单一,远不能反应各种相互作用关系。若是此类芯片可不打折扣的取得成功,我们岂不是直接设计一类“perfect maize chip”,育种工作者就可以考虑转行的问题了!
3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玉米让她的失眠头痛和慢性恶心?
热度 2 LongLeeLu 2013-8-2 07:03
转基因玉米让你生病了吗?一个女人如何被告知流行的成分是她的失眠,头痛和慢性恶心的原因 Is GMO CORN making you sick? How one woman was told that the popular ingredient was the cause of her insomnia, headaches and chronic nausea Corn is in everything from take-away coffee cups to Vitamin E supplements Experts say that natural cross-pollination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o organic crops means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GMO-free corn anymore By DAILY MAIL REPORTER PUBLISHED: 16:37 EST, 29 July 2013 | UPDATED: 16:50 EST, 29 July 2013 802 shares 29 View comments A woman who suffered from 'weird' symptoms like burning face rashes, pain in her joints, chronic fatigue, nausea, severe insomnia and a constant head cold, has opened up about her deteriorating health and how genetically modified c orn may be to blame. In an essay for Elle.com , Caitlin Shetterly, 37, explains how after nearly four years of frustrating doctor visits and no explanation in sight, the mother-of-one was diagnosed as having developed a reaction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by allergist Paris Mansmann. But the MD's directive to strip all corn from her diet was harder than the Portand, Maine resident and author of Made for You and Me: Going West, Going Broke, Finding Home, could have ever imagined. Health risk: Caitlin Shetterly, 37, from Portland, Maine, suffered from face rashes, joint pain and a constant head cold; after four years of doctor visits, she was diagnosed as having developed a reaction to GMO corn Mr Mansmann’s advice was to eliminate all corn, even organic corn, because 'it's almost impossible to find a corn source in the U.S. that doesn’t have the in it,' he said. Many experts agree that because of cross-pollination via winds, birds, and bees,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o organic crops,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GMO-free corn anymore. A desperate Mrs Shetterly , whose tight, achy joints meant that her hands froze into claws while she slept and hurt to uncurl in the morning, expected Mr Mansmann's recommended diet to be a cinch. More... Is the McDonald's McDouble the 'cheapest, most nutritious and bountiful food that has ever existed in human history?' The bread that can help you get fitter, not fatter: Loaf contains SEVEN TIMES as much protein as regular bread - and it's full of Omega 3 too 'After all, how hard could it be to give up corn?' she wrote. 'The answer was: way harder than I imagined.' Corn popped up everywhere: in tea bags, juice, and cheese culture; it lined her take-away coffee cups and even plastic bags full of frozen vegetables. 'Almost everything my family used, no matter how piously natural and organic, had corn in it. It came under the guise of dozens of names like “xanthan gum,” “natural flavors,” “free-flowing agents,” “vitamin E,” “ascorbic acid,” “citric acid,” and “cellulose,” to name a few,' she explained. And because c orn is fed to animals whose meat and eggs she ate, and whose milk she drank, Mrs Shetterly had to restrict her diet to only vegetables, grains other than corn, grass-fed beef and dairy, and wild fish. 'Almost everything my family used, no matter how piously natural and organic, had corn in it' 'My husband and I threw ourselves into the corn-free diet with gusto: We began baking all our bread, we learned how to make our own flour tortillas and sweet treats like muffins and cakes. 'We eschewed anything premade and began gathering foods from local sources we could trust. I stopped taking every medicine or supplement with corn in it (which was most of them). Wherever I went, I took my own stainless-steel coffee cup.' Mr Mansmann estimated that it would take about four months of eliminating corn for the white blood cells called eosinophil - which were in overproduction thanks to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s proteins, which were acting as allergens - to cycle out of Mrs Shetterly's body. But blam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for any kind of health problem is controversial. Amal Assa’ad, MD, dismissed anxiety over 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What’s wrong with chemicals?' she asked. 'A lot of chemicals have helped us—a lot of medications are chemicals. ' produce better crops that have increased production, that are resistant to pesticides—crops that can feed the rest of the world.' Starting in the Eighties, the biotechnology giant Monsanto began to genetically alter corn to withstand its herbicide Roundup, so that weeds but be eradicated but not crops. Enlarge More transparency: Whole Foods Market announced this March that by 2018 everything it sells in the U.S. and Canada will be labeled to show customers genetically modified products The changes in the corn's DNA produce certain kinds of proteins that can act as allergens, provoking multisystemics disorders, such as Mrs Shetterly's, according to Mr Mansmann. '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the proteins actually become systemic throughout the plant, so it cannot be washed off,' explained Dr Joseph Mercola, the author of the No-Grain Diet and The Great Bird Flu Hoax. 'Once you eat it, it ends up in your gut where it can wreak total havoc with your health,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80 percent of your immune system resides there and is dependent on a healthy ratio of good and bad bacteria.' Previously , Mrs Shetterly had tried everything from painkillers; elimination diets of nuts, soy, dairy and gluten; herbal supplements; iodine pills; hormone treatments; acupuncture; a meditation class and even a treatment of antibiotics for Lyme disease, but nothing worked. Caitlin Shetterly: The author explains how it took nearly four years of frustrating doctor visits for her diagnosis After four months of a corn-free lifestyle, her skin rashes began to dissipate. 'Then, slowly, my body stopped aching, and I could walk or even jog easily, for the first time in years,' she remarked. 'I started to have more energy, and I slept better at night. The head cold went away—poof—and I wasn’t going through a box of tissues a day. My hands became less stiff. 'I realized, in retrospect, that my frozen hands had been the hardest symptom to tolerate: I could barely button my son’s small shirts or apply a Band-Aid, which made me feel useless as a mother.' With the fairly widespread acceptanc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 the U.S., compared with Europe where they are banned in many countries, it seems the allergens are here to stay. But better labeling of such products is slowly increasing, helping thousands of people who suffer from such allergies. Whole Foods Market, for example, announced this March that by 2018 everything it sells in the U.S. and Canada will be labeled to show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But Mrs Shetterly's fight is far from over. ' Although Dr Mansmann told me that most people allergic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can end up tolerating small amounts after a couple years of abstinence,' she wrote, 'each time I’ve dared cheat, I’ve awoken the next morning with a frozen left hand, a sore hip, and a facial rash. ' Read more: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2380985/Is-GMO-CORN-making-sick-How-woman-discovered-widely-used-ingredient-caused-insomnia-chronic-nausea-headaches.html#ixzz2al18lTiS Follow us: @MailOnline on Twitter | DailyMail on Facebook Controversy Main articl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controversies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controversy is a dispute over the rel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ood derived from GMOs,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used to produce food and other goods, and other us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in food production. The dispute involves consumers, farmers,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governmental regulator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scientists. The key areas of controversy related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food are: risk of harm from GM food, whether GM food should be labele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regulators, the effect of GM crop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impact of GM crops for farmers, including farm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role of GM crops in feeding the growing world population, and GM crops as part of the industrial agriculture system. There is broad scientific consensus that food on the market derived from GM crops pose no greater risk than conventional food. No reports of ill effects from eating GM food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the human population. Supporters of food derived from GMOs hold that food is as safe as other foods and that labels send a message to consumers that GM food is somehow dangerous. They trust that regulators and the regulatory process are sufficiently objective and rigorous, and that risks of contamination of the non-GM food supply and of the environment can be managed. They trust that there is sufficient law and regulation to maintain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for seeds, believe that GM technology is key to feeding a growing world population, and view GM technology 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manipulation of plants that humans have conducted for millennia. Some advocacy groups such as Greenpeace and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have concerns that risks of GM food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identified and managed, and have questioned the objectivity of regulatory authorities. Opponents of food derived from GMO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safety of the food itself and wish for GMOs to be banned or at least labeled on the food packages of foods they are in. They have concerns about the objectivity of regulators and rigor of the regulatory process, about contamination of the non-GM food supply, about effects of GMOs on the environment, about industrial agriculture in general, and about the consolidation of control of the food supply in companies that make and sell GMOs,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Some are concerned that GM technology tampers too deeply with nature. Other environmental groups, including The Nature Conservancy and former anti-GMO campaigner Mark Lynas support the use of GMOs as beneficial for the environment.
个人分类: 我的微博|7579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玉米和肿瘤-人类自己成了科学实验的“小白鼠”
热度 2 LongLeeLu 2013-8-2 06:48
瑞士化学家保罗·赫尔曼·穆勒(1899年1月 - 1965年10月12日)获得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1939年发现和使用滴滴涕杀虫剂控制病媒引起的疾病如疟疾和黄热病。它宣布走向全世界胜利--征服害虫。中国科学院院士蒲蛰龙先生 一针见血地指出 : 农药 滴滴涕杀虫剂 漂移 污染 环境导致出现 《寂静的春天》, 怪只怪在征服自然的伟大科学运动中,人类自己都无可避免地成了科学实验的 “ 小白鼠 ” ,而且现在仍然如此-"转基因玉米和肿瘤"-人类自己成了科学实验的“小白鼠”,而且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这想起来,免不了总有点悲哀。 ” 事實上,西方人也是探索中,看如下: GMO CORN LINKED TO CANCER TUMORS By Mike Adams, Natural News Eat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GMO corn) has caused rats to develop horrifying tumors, widespread organ damage, and premature death. That's the conclusion of a shocking new study that looked at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consuming Monsanto's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The study was published in The Food Chemical Toxicology Journal and was just presented at a news conference in London. The study has been deemed "the most thorough research ever published into the health effects of GMO food crops and the herbicide Roundup on rats." News of the horrifying findings is spreading fast, with even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shock over the photos of rats with multiple grotesque tumors; tumors so large the rats even had difficulty breathing in some cases. GMOs may be the new thalidomide. "Monsanto Roundup weedkiller and GMO maize implicated in 'shocking' new cancer study" wrote The Grocery, a popular UK publication. It reported, "Scientists found that rats exposed to even the smallest amounts, developed mammary tumors and severe liver and kidney damage as early as four months in males, and seven months for females." The Daily Mail reported, "Fresh row over GMO foods as French study claims rats fed the controversial crops suffered tumors." It goes on to say: "The animals on the GMO diet suffered mammary tumors, as well as severe liver and kidney damage. The researchers said 50 percent of males and 70 percent of females died prematurely, compared with only 30 percent and 20 perc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The study, led by Gilles-Eric Seralin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en, was the first ever study to examine the long-term (lifetime) effects of eating GMOs. You may find yourself thinking it is absolutely astonishing that no such studies were ever conducted before GMO corn was approved for widespread use by the USDA and FDA, but such is the power of corporate lobbying and corporate greed. ​ Findings From The StudyHere are some of the shocking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Up to 50% of males and 70% of females suffered premature death. Rats that drank trace amounts of Roundup (at levels legally allowed in the water supply) had a 200% to 300% increase in large tumors. Rats fed GMO corn and traces of Roundup suffered severe organ damage including liver damage and kidney damage. The study fed these rats NK603, the Monsanto variety of GMO corn that's grown across North America and widely fed to animals and humans. This is the same corn that's in your corn-based breakfast cereal, corn tortillas and corn snack chips. The UK's Daily Mail is reporting on some of the reaction to the findingsFrance's Jose Bove, vice-chairma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 commission for agriculture and known as a fierce opponent of GMO, called for an immediate suspension of all EU cultivation and import authorisations of GMO crops. 'This study finally shows we are right and that it is urgent to quickly review all GMO evaluation processes,' he said in a statement. 'National and European food security agencies must carry out new studies financed by public funding to guarantee healthy food for European consumers.' Our analysis clearly reveals for the 3 GMOs new side effects linked with GMO maize consumption, which were sex- and often dose-dependent. Effects we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the kidney and liver, the dietary detoxifying organs, although different between the 3 GMOs. Other effects were also noticed in the heart, adrenal glands, spleen and haematopoietic system. We conclude that these data highlight signs of hepatorenal toxicity, possibly due to the new pesticides specific to each GMO corn. In addition, unintended direct or indirect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the genetic modification cannot be excluded. Here Are Some Quotes From The Researchers About The Findings "This research shows an extraordinary number of tumors developing earlier and more aggressively - particularly in female animals. I am shocked by the extreme negative health impacts." - Dr Michael Antoniou, molecular biologist, King's College London. "We can expect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GMO maize and the herbicide Roundup, impacts seriously on human health." - Dr Antoniou.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a long-term animal feeding trial has examined the impact of feeding GMO corn or the herbicide Roundup,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and the results are extremely serious. In the male rats, there was liver and kidney disorders, including tumors and even more worryingly, in the female rats, there were mammary tumors at a level which is extremely concerning; up to 80 percent of the female rats had mammary tumors by the end of the trial." - Patrick Holden, Director, Sustainable Food Trust. http://foodmatters.tv/articles-1/gm-corn-linked-to-cancer-tumors THE STUDY ABSTRACT CAN BE READ HEREThe study is entitled,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ree GM Corn Varieties on Mammalian Health." and the abstract can be read here: http://www.biolsci.org/v05p0706.htm Source Link: h ttp://www.naturalnews.com/037249_GMO_study_cancer_tumors Brian Barackman · FJC The Feds should charge Monsanto with terrorism crimes, imprison all affiliated, confiscate all assets and use the money to rid the planet of GMO's. There is no seeds because they want to in slave the world. Reply · 1 · · 14 June at 13:16 William Kimball · Top commenter Do you even know why you hate Monsanto? You don't... the reason you hate them is because of the OTHER pesticide and herbicide companies' propaganda, they dump it on the web and people eat it up. They do it in ways that provide no scientific credibility while being totally convincing to people who cannot understand science. The Monsanto haters are just more "Useful Idiots". They spread information that is untrue, they are a plague. This study proved little more then the fact that rats get tumors. That is the real results of this study... http://news.discovery.com/ earth/plants/ gm-corn-tumor-study-120920. htm Reply · · 19 July at 13:40 Keith Douglas · Top commenter Unfortunately, the study led by Gilles-Eric Seralin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en has been largely determined to be flawed by much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which has been unable to reproduce it with these results and has called on Seralini et al to provide the complete data for review. That said, read the stickers on produce. As noted in other posts, these will alert one to which is or is not GMO. And, of course, the ORGANIC labelling precludes these. Mary Shelley had it spot on, the Promethean monster does ultimately destroy it's maker. If we agree to use these products we collude with the likes of Monsanto. Reply · 1 · · 28 May at 06:25 Nicki Jones Awe those poor animals:( Reply · 1 · · 27 May at 11:40 Heather McCoy Agreed. Genetically modified not good Reply · · 27 May at 13:23 William Kimball · Top commenter Heather McCoy too bad the rats were going to get those tumors no matter what food they ate... Sucks to be a rat with high tumor rates in a non-scientific study. Reply · · 19 July at 13:41 Ceally Patterson Fight for your right to know your food!!!! Reply · 2 · · 25 May at 07:51 Sarah O'Brien · Works at Security Guard Scary! Reply · · 26 May at 09:00 Deyan Ruggs · Top commenter · Trent I'm more scared by the fact that people actually think Mike Adams and NaturalNews.com are reliabl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Reply · 3 · · 14 May at 20:40 Michael Iltis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I don't know how reliable they are but this article that they left out would seem to be reliable : http:// www.herbogeminis.com/IMG/ pdf/ roundup_toxicity_seralini-2 .pdf Reply · · 26 May at 22:52 Joana Antunes · PhD student - Biochemistry at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Yes! that is the correct article, not the one on the link above! Thanks for sharing it Michael! Reply · · 27 May at 05:20 Wren Déjà Vu SmilingDeer · School of ROCK It would be nice if you and your beloved chemical company would stop trying to force yourselves upon the world. We really do not want you in our food thank you. Reply · 1 · · 30 May at 16:04 View 5 more Cate Morris · Works at Cate Morris Music This is worth the read! Reply · 1 · · 13 May at 09:21 William Kimball · Top commenter So is this http://news.discovery.com/ earth/plants/ gm-corn-tumor-study-120920. htm Reply · · 19 July at 13:43 Helen Tatsios · Top commenter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at Cortland We should be asking ourselves what kind of president we have. He signed the Monsanto Protection Act. Reply · · 13 May at 08:17 Joana Antunes · PhD student - Biochemistry at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The study on the abstract link provided here doesn't show the pictures on the top nor it shows that there were tumors being developed in those animals. The study shows kidney and liver effects and basically the scientists in this article were merely analyzing data from a study that Monsanto did and did wrong (or at least with not enough statistical power and/or proper biochemical tests being conducted). Read the article by clicking on the link mentioned above. Reply · 1 · · 13 May at 06:54 Michael Iltis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http:// www.herbogeminis.com/IMG/ pdf/ roundup_toxicity_seralini-2 .pdf Reply · 1 · · 26 May at 22:45 Michael Iltis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what you say of the abstract is true but not true for the article linked to above which does in fact have the pictures lf these tumors Reply · · 26 May at 22:49 Joana Antunes · PhD student - Biochemistry at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The link they give you here is of another study and not the cancer one...I told them that, they'll change it soon enough. Thanks for sharing the source! Reply · · 27 May at 05:21 Danny Leblanc · Le Cordon Bleu College of Culinary Arts Lets start our own country, one field at a time. Reply · 3 · · 8 March at 07:50 Cityminiranch Goats · Portland, Oregon They've even come out with GM Alfalfa so all the regular store milk will be GM contaminated by the cows eating the alfalfa. Then they can be fed GM corn on top of it. It's pervasive. Reply · 1 · · 17 February at 21:43 Benita Kathy Oldaker · Lexington High School My question is, why were the rats allowed to live this long with such horrible tumors throughout their bodies and to suffer God knows what pain! How much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e toxicity levels in animals AND humans? Why isn't the use of animal (cow, horse) manure used to fertilize these crops? Why genetically altered foods? I believe most if not all chemicals that are man made or altered are an endangerment to all living beings! INCLUDING MOST MEDICATIONS! I've said enough! Reply · 2 · · 27 January at 09:27 Carol Denton-Smith You can tell the type of produce by the code. All conventional fruits and vegetables have a number on their label(sticker). Conventional is a 4 digit number. Organic is a 5 digit number beginning with 9. GMO is a 5 digit number beginning with 8. Reply · 7 · · 15 January at 17:22 Judy Johnson · Top commenter · London, United Kingdom It is not just GM corn that is a problem. It is GM anything; it is like Pandora's box! Reply · 2 · · 14 January at 12:57 Pierre Collins · Liberty University I believe that Monsanto should put its money where its mouth is. They say there crap is safe, healthy etc. They should put themselves through a 5 year study proving the safety of their GMO weed killer and crops. Don't market something as being healthy or safe unless you'd be willing to guinea pig yourself to prove that point. Anyone who agrees with me, please write a letter challenging them to do so and send it to. Monsanto Company 800 N. Lindbergh Blvd. St. Louis, MO 63167. Reply · 8 · · 13 January at 18:41 Pierre Collins · Liberty University The sad part about this is the study wasn't taken serious and thanks to those in power, the study has been highly criticized for being inadequate. There's not been any study that's gone beyond 90 days for gmo foods in the U.S. and Monsanto is full of politicians and law makers who work to keep the public in ignorance of these dangerous crops. Articles like this are a drop in the bucket to taking them down, but most people aren't going to read this or won't care if they do. It's sad that something which was created to nourish the body has been manipulated to do the opposite. Reply · 2 · · 13 January at 18:12 Mary Dicerni · Top commenter · Sheridan College Best to get organic seeds from "Seed Savers" and also best in greenhouse because the GMO pollen is around. Heritage seeds will soon disappear unless we save them from monsanto.. Popcorn is my worry.. Reply · 2 · · 11 January at 14:50 Daniel Esteves You can clearly see or read who are the trolls and who is really contributing to this posting. Some are here only to discredit the hard work of others for their own monetary gain, while others are trying to actually HELP humankind NOT kill it! Keep up the good fight, knowledge is power. Reply · 3 · · 10 January at 09:05 Judy Nutting Fletcher Baker Creek Heirloom Seeds is awesome - check them out for pure seeds. Reply · 1 · · 10 January at 05:41 Meh Di · Colorado Check out this other article covering the issue and featuring Food Matters: http:// solsticeson.wordpress.com/ 2013/01/09/ gm-food-causes-tumors-what- happens-when-we-wait/ #more-684 Reply · · 9 January at 19:49 Anna Laura · Representative at Oad Reizen How do I know which corn is genetically modified? Isn't that most of the corn? Reply · · 9 January at 19:24 Dave Joeright · Head Grower at Spring Meadow Nursery Inc I love heirloom seeds as much as anyone. But it's difficult to feed a family with them, unless you use fungicides. Or unless you have lots of land to grow them knowing you'll lose 50% of your crop. So-called organic pesticides/fungicides are generally more expensive and less effective. Sure it's possible, but it costs more money and time than most people have. YES Heirloom varieties taste better, but DO NOT have more nutrition, DO NOT have more yield, and ARE NOT inherently safer (in my plant science professional opinion). If you want taste, then yes go heirloom! If you want nutrition, then it doesn't matter which you choose - GMO, grocery store, Walmart, organic, or heirloom. Plants are plants, the mechanisms of biology are the same. And there are very few food products that fall under the category of GMO, maybe only be ... See more Reply · 1 · · 9 January at 16:29 Patrick Smiley Go to seedsavers.org for heirloom seeds ... non-GMO Reply · · 9 January at 15:37 Alysia Smith · Lodi, California How do you kinow if something is non-GMO. Does it have to say non-gmo... or is Organic non-gmo. I am looking for a creamer for my coffee that is gmo free.. I like creamer, but not cancer:)) Thank u Food matters for this article and what u do to keep us informed.. if you can help me to know how to avoid gmo's.. that would be great! Reply · · 9 January at 15:11 Dave Joeright · Head Grower at Spring Meadow Nursery Inc I think you're safe with your coffee creamer, except for the potential trans fats. Or just go with real "dairy creamers" instead of "non-dairy". I don't believe "real" cows are genetically modified.... yet. Reply · · 9 January at 15:20 Dave Joeright · Head Grower at Spring Meadow Nursery Inc Companies that produce these products DO NOT want you to get sick, because then they'll be out of business when we're all dead. If you, or a few rats, eat ONLY corn and Roundup as your sole diet, then you'll probably die, possibly with tumors. With 6 billion people on this planet in 2013, we can still only properly feed 4 billion of us, and unfortunately without modern agriculture techniques (including GMOs) that number goes up. I don't see 2 billion volunteers to give up their food. Reply · · 9 January at 14:44 Bernadette Couture · Chatham, Ontario This infographic was a huge inspiration to us! Look at the incredible loss of diversity (93%) in our major food crops. We can change this! Help us reach the halfway mark to fund our new film SEED: The Untold Story, which will investigate...this loss of diversity and a new movement of hope! http:// www.kickstarter.com/ projects/1165887134/ seed-the-untold-story-docum entary-film *Infographic by John Tomanio, first featured in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See More. This infographic was a huge inspiration to us! Look at the incredible loss of diversity (93%) in our major food crops. We can change this! Help us reach the halfway mark to fund our new film SEED: The Untold Story, which will investigate...this loss of diversity and a new movement of hope! http:// www.kickstarter.com/ projects/1165887134/ seed-the-untold-story-docum ent ... See more Reply · · 9 January at 14:11 Lori Nellessen-Meszaros We keep hearing that bees are dying off because of cell phone use... Ever thought its from the bees trying to cross pollenate GMO crops??? Reply · · 9 January at 13:30 Andrea Barnes · Westwood College How do you know if you are getting GMO foods? Reply · · 9 January at 11:51 Graeme Kearney The true meaning of DNA is "DO NOT AJUST" Make this year the year you plant and eat your own vegetables. Reply · · 9 January at 11:14 Cathy Fleming · Virginia Tech STOP SHARING THIS! The scientific article linked at the end isn't even the one talked about in this smear of an article.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ree GM Corn Varieties on Mammalian Health." is published i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 NOT The Food Chemical Toxicology Journal. AND THE WORD TUMOR DOES NOT EXIST IN THAT ARTICLE! Reply · 3 · · 9 January at 10:46 Dan Willis · Grants Pass, Oregon As a top secret military witness who testified in Washington regarding illegal rogue government operations that have hidden technologies that would help humanity and the planet, I can tell you there is without doubt a shadowy government that has a plan to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population on the planet through various means and the GMOs are without a doubt a major part of that plan. The mainstream media is controlled so you won't hear about this on CNN, CBS etc People need to demand accountability from the media and expose the manipulations within our entire infrastructure. There are solutions to the worlds problems that can serve humanity better than the agenda of a few. Reply · 16 · · 9 January at 08:56 Linda Montgomery Keep up the good work Dan! You are an exemplary human being.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 expression, "Energy flows where attention goes ?" I say, focus on what is truthful and life affirming. Let the rest atrophy and drop dead. Reply · 2 · · 9 January at 10:15 Carol G. Carrillo · Emory University I have absolutely no doubt this is the plan and it is frightening. Reply · · 10 January at 09:29 Judith Lawson · Georgetown University Dan Willis or anyone who knows how to contact him, please be in touch with me ASAP. jwzcls@gmail.com Independent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 working on Monsanto story. Reply · · 13 May at 13:06 Linda Watson · Chief cook and researcher at Cook for Good This article links to an older study that called for the long-term study that's currently making the news. Here's the correct link: http://ac.els-cdn.com/ S0278691512005637/ 1-s2.0-S0278691512005637-ma in.pdf?_tid=b7e68a50-5a7a- 11e2-99b1-00000aab0f6cacd nat=1357749575_d6f92cb777e 117a852d523d0272897bd Reply · 1 · · 9 January at 08:40 Dave Joeright · Head Grower at Spring Meadow Nursery Inc Thank you for posting this. I think it proves that the current article making the rounds is complete B.S. Reply · 2 · · 9 January at 15:29 Terrie Brown For the folks who are promoting to "Grow Your Own" - please beware that Monsanto has also infiltrated some of the SEED companies. Please do your research on the seed companies also. Reply · 1 · · 9 January at 06:51 longhornchristianacademy (signed in using yahoo) How are Texans supposed to eat our Tex-Mex? Full of corn tortillas, etc. There needs to be an uprising! Reply · 1 · · 9 January at 06:24 longhornchristianacademy (signed in using yahoo) How are Texans supposed to eat their Tex-Mex? There needs to be an uprising! Reply · · 9 January at 06:23 Maryanne Johnston · Owner at Lil' Sweetpeas Organic Dayhome And we wonder why there are so many children with cancer!!!! This sickens me Reply · · 9 January at 05:58 Debbie Mullins · Huntington Beach High Some people thought the world would end on 12-21-12 and others thought there would be a shift in global conciousness. I think the shift is happening now. Maybe this is what the Mayans were talking about. While this study is obviously devastating news I couldn't be more excited that the truth about Monsanto is finally being revealed by the scientists. Maybe now all my friends and family who have called me 'crazy' when I bring this up will have to open their eyes and see the truth--and it will literally save their lives. Death to Monsanto, the FDA, the USDA and Big Pharma who makes big money when big groups of people get big tumors. I wish all those poor 3rd, 4th and 5th generation farmers could get their farms back after Monsanto's 'investigators' put them out of business because of a corn stalk on their land wind-pollinated by the franken-corn. Now that the word is out let's revolt...... and re-vote on that GMO labeling bill. Reply · 14 · · 9 January at 05:53 Mary Ash It isn't only corn we must be looking out for. Soy in its various forms is also in many things. But in addition, most animals that end up being our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are raised on GMO feed. No the FDA is not looking out for the people--they are in bed with Monsanto. To quote a newsletter from last fall: "Obama has appointed Monsanto chief lobbyist as senior advisor to the FDA. This is the same man that was in charge of FDA policy when GMO's were allowed into the US food supply without undergoing a single test to determine their safety. He had been Monsanto's attorney before becoming policy chief at the FDA he became Monsanto's Vice President and chief lobbyist. Now Obama made him the senior advisor to the commissioner of the FDA. He is now Obama's food safety czar." Reply · 3 · · 9 January at 04:49 David Smith · Prairie Central High School Dont they feed this same stuff to livestock that we eat wtf is wrong with these peole just shows how important the almighty dollar is Reply · · 9 January at 03:37 John F. Sayer · Barrie Central Collegiate Monsanto the Devils flagship F D A the ships captain Time to change eating habits Share this information with everyone The best weapon avainst this duo THE INTERNET. Reply · · 9 January at 00:20 Maria Mejia · Works at Go Vita - Wynyard Jeannine Shingler, where did you get the idea that this study was discredited? Where did you read this? Because I just read the article you posted and it's got nothing to do with this study. Mark Lynas (founder of an anti-GMO campaign) wasn't involved in the study. So what are you getting at? Like Marilyn said, I do wonder how much he was paid to now promote GMO foods :) Reply · · 8 January at 22:22 Kent Carla Zilliox - 5 Pillar Health Yes, it's safe to say eating Super Foods and doing a nutritional cleanse every so often is the new norm. If you are not doing this your body is collecting GMO's, toxins and other impurities, storing them in fat cells. Our calories and carbs we are eating are nutritionally bankrupt. They say on average a person who thinks they are eating "healthy" (fruits and veggies) they will consume a gallon of pesticides/herbicides/ fungicides annually. I've been on the best super food brand for the last year...what a change (weight loss, sleep, energy, Zest, etc.) Reply · 1 · · 8 January at 21:24 Kent Zilliox · Owner at Self Employed (Business) Actually, becoming the new norm in America, 65% of the planet cleanse regularly. As guess what...the USA is the most unhealthy, sickest industrialized country on Earth. 5% of the planets population and consumes over 50% of all pharmaceuticals sold!!! Big Pharma loves the USA! Reply · · 7 March at 01:09 Cathy Pagendarm Please wake up and see what is happening to your food and other supplies that we are using, called lotions, toothpaste, soaps, shampoo, chemical cleaners (Chemical Flu - check it out) and the list goes on. Grow your own food with organic seeds but make sure the company you get them from aren't owned by companies that produce seed - which are GMO's already. GMO's need to be "Labeled on the Food"! Who agrees with this? Reply · 53 · · 8 January at 20:24 Sonya LaRose · Anchorage, Alaska Everyone keeps saying grow your own food but where do you find the seeds? Reply · 3 · · 8 January at 23:16 Daria Gimon · McGill University That was my question... how do you KNOW you're eating GMO corn or GMO anything? Reply · 1 · · 9 January at 06:58 Mark D. Nerger · Top commenter · Owner-Operator at Gulf Coast Grillle There are many organic seed sites on the web. Reply · 5 · · 9 January at 09:15 View 13 more Amy Gilpin · Phoenix, Arizona Scary!! Reply · · 8 January at 20:04 Lee Carter · Top commenter In the 1950s how meany people had a problem with Peanut butter or milk? Could it be that today we are bombarded with over 70,000 new chemicals. People are now eating intimation man made (food) Not real live healthy food like we use to get? Our immune system is over worked trying to keep us alive, We are what we eat and drink. Reply · · 8 January at 19:51 Helen Tatsios · Top commenter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at Cortland i really agree with that. i have a gluten allergy. Reply · · 13 May at 08:47 Dina Delicce Wilson · Founder at Nourish Magazine scary stuff! Reply · · 8 January at 18:21 Steve Bricks · New Bedford, Massachusetts Disgusting Reply · · 8 January at 18:14 Jeannine Shingler · Top commenter · Chief Shaker Dream Maker at IsaBody Lifestyle · 253 subscribers It's too bad Food Matters doesn't do a more scientific vetting before spreading mis-information. This study has been discredited -- bad science. And in fact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anti-gmo movements has recanted his position and regrets spreading inflammatory, irresponsible and non-science rhetoric about the science of food production. Check out his public lecture here where he details his regrets and the many ways he got the science wrong. My hope is that Food Matters will turn to science to promote wellness living http://www.marklynas.org/ 2013/01/ lecture-to-oxford-farming-c onference-3-january-2013/ . Reply · 4 · · 8 January at 18:06 Linda Murphy · Top commenter · Nutritional Counselling at Registered Holistic Nutritionist There is plenty of science showing the rf Effects of the dangers of GMO 's. have you read the book from Jeffery smith. Reply · 2 · · 8 January at 18:40 Paul Fassa · Top commenter · Santa Fe, New Mexico So now Monsanto has a super shill! What is it with you pod people that come on as scientific eggheads to defend an evil corporation that harms small farmers with a stated goal of controlling the world's food supply?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international studies that recommend regional organic farming with a focus on supplying each region's food is the way to avoid world hunger. BTW - an academic whistle blower has testified that it's the main GMO gene transfer agemt CaMV35 that raises hell with our intestinal flora that's a major part of our immune systems. Reply · 7 · · 8 January at 21:48 Marilyn Joyce · Top commenter · Inspirational Author, Speaker and Trainer at Dr Marilyn Joyce · 1,103 subscribers And I wonder who in govt and/or Big Pharma (or both) paid this scientist off to recant his position - or instilled in him the fear of death for himself and his family! Follow the money honey! My background is science and GMO's in particular. There's plenty of science that proves the hazards of GMO's! It's time to say No to GMO! Reply · 16 · · 8 January at 21:55 View 10 more Shirley Gorman There is something so very wrong when you are looking at a fruit/food package, and trying to find its' origins, or whether it is GMO free and the info is not there. It is such a shame that we consumers are so unprotected when it comes to knowing what we are eating. At the very least, give people info so they can make their own choice! Reply · 17 · · 8 January at 17:42 Linda Montgomery Maybe it is time for us to grow up,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whatever is wrong, especially the labeling. Waiting for someone else to do it is an act in futility. There are good food product companies out there that have no problem giving consumers all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make an informed choice. We should support them. If in doubt, don't buy it. We also need to learn how to prepare healthy convenience foods. Most convenience foods are toxic or cost prohibitive. Reply · 7 · · 9 January at 10:27 Mary Dicerni · Top commenter · Sheridan College ingredients list on all popcorn packages .. is it GMO popcorn ?? Reply · · 11 January at 14:53 Laura Mertens · Clover park tech college I believe like Dr Price led the way, these foods are changing our sexual balances as well. The first thing to go when breeding animals without proper nutrition is reproduction. Reply · 4 · · 8 January at 17:29 Laura Ririe Pickard Grow your own garden and know exactly where your food comes from! It's just going to get worse, I am sorry to say. Reply · 9 · · 8 January at 17:07 Cynthia Ann Williams · Top commenter · Personal Life Coach at Private Contract Life Coach Schopp Germany Make sure your seeds are organic Reply · 3 · · 8 January at 20:17 Cat Albaugh · Works at Artist, crafter, writer I totally agree, but what is to stop the GMO corn from cross pollinating with our garden corn like it does with nonGmO farmer's corn Reply · 2 · · 9 January at 07:41 Sarah Powell Johnson You also have to be careful where you get any topsoil for your garden. You should also garden in a raised bed so that any contaminants in your or your neighbor's yards don't run-off or drain into your garden. Nothing is simple these days! Reply · 1 · · 9 January at 08:43 View 3 more Martha Dobson Griffith · Parker, Colorado Corn products are in everything! Not just the obvious, lets not forget 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which is killing our young. We must educate now! Reply · 24 · · 8 January at 16:53 Christal Bowman · Durham, North Carolina This study has been widely and justifiably pann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cluding Europe, which is notoriously cautious regarding GMOs. http:// dotearth.blogs.nytimes.com/ 2012/10/19/ six-french-science-academie s-dismiss-study-finding-gm -corn-harmed-rats/ http://www.efsa.europa.eu/ en/press/news/121128.htm You can read letters to the editor of the publishing journal here: http:// www.sciencedirect.com/ science/article/pii/ S0278691512005637. By the way, the pesticides engineered into these crops are sprayed onto ORGANIC crops, and have been for decades. Reply · 7 · · 8 January at 16:53 Helen Disler · Monash University Have you sourced where the panning originated from, please? And what pesticides are you referring to that are sprayed onto certified organic crops? Reply · 7 · · 8 January at 17:43 Christal Bowman · Durham, North Carolina Yes, you can see the letters and individual responses from other scientists in those links I've supplied (not sure why they are not hyperlinked). It's best to read the responses in the journal itself, but here are a couple more articles regarding the response from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http://storify.com/ vJayByrne/ was-seralini-gmo-study-desi gned-to-generate-negati http:// www.foodnavigator.com/ Science-Nutrition/ EU-rejects-Seralini-study-l inking-GM-maize-and-cancer http://rt.com/news/ seralini-corn-cancer-monsan to-study-987/ http://www.forbes.com/ sites/jonentine/2012/09/30/ does-the-seralini-corn-stud y-fiasco-mark-a-turning-po int-in-the-debate-over-gm- food/ The pesticides I refer to (actually insecticides to be technically correct) are the Bt toxins. The Mon810 corn is engineered to make Cry1Ab, and this is one of the Bt toxins, which are approved for use under the label of 'organic' because they are proteins. Reply · 3 · · 8 January at 17:59 Tom Cail · New Paris, Ohio Christal, your 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Except for one reference to herbicide (bt) the entir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round-up GMO corn (herbicide). Reply · 4 · · 8 January at 18:26 View 2 more Lynn Tempesta Is this study going to be enough? Reply · 1 · · 8 January at 16:42 Harry Diamond · Executive Trainer and Master Cellular Cleansing Coach at Isagenix If you look, you will notice that "The Elite"(the members of Royalty, societies like the Brotherhood, Masons, Illuminati etc.) DO NOT EAT THIS STUFF. Reply · 10 · · 8 January at 16:35 Kevin Rebal · SHW Good more for me! Reply · 1 · · 8 January at 16:50 Sally Welka · Warrenton, Oregon 'Course NOT!! Population control!! Reply · 1 · · 8 January at 19:54 Leah Hahn I have a tray package of Green Giant corn from Pioneer Growers Cooperatives in my fridge. I went onto there site to see if they are genetically modified in any way. Well, there site looks nice and says all the right things but not one mention of the earth the corn grows from or any mention of any fertilizer or herbicide used in the aiding of the growth of the Super Sweet Corn. Garbage! I think the good folks that have any part of GMO's should be sat down to the table every meal to only the food they have a hand in producing. Reply · 3 · · 8 January at 16:22 Dave Joeright · Head Grower at Spring Meadow Nursery Inc Yes Leah, Of course they are only eating and feeding their families the "special-secret-organic" food, straight-from-the-field corn, without pesticides, and without fertilizers (except manure/shit of course) so they can continue to live long, healthy lives while continuing to control the world... What is this? An episode of the X-Files? BTW rich people don't give a shit about organic non-GMO foods. They eat the same shit the rest of us do. So I kindly disagree with you. Reply · · 9 January at 15:49 Leah Hahn Who said anything about being rich? lol You just said a lot about being ignorant thou!! :D Reply · · 10 January at 14:16 Sandi Brown · Real Estate Broker at Prudential Seaboard Properties please read this other countries did this test. Reply · 3 · · 8 January at 16:09 Caroline Morse · Owner/ President at Delivering Results LLC This is getting dangerous. I keep reading about GMO's causing auto immune disorders, autism and cancer. Be careful. Eat organic! Stay away from restaurant food or moderate eating out. Monsanto needs to feed billions of people. 216,000 new people in the world come to the dinner table each night. This is where the industry has gone with trying to supply huge volumes of food, corn, pestisides, now pesticides inside the corn, Wow! Reply · 3 · · 8 January at 16:07 Hans Batra · Atlanta, Georgia The Dekalb Farmer's Market is fantastic for organic produce at reasonable prices. I prefer the DFM over Whole Foods. Reply · 3 · · 8 January at 16:26 Roberta Philbrick · Top commenter ·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Really sucks for those consumers who are gluten intolerant...no more corn cereals, chips or tortillas people unless you find them from another country. So sad that our government fails to protect us once again! Reply · 22 · · 8 January at 16:04 Sally Welka · Warrenton, Oregon As stated below, only way is grow 'Your Own'....wouldn't trust foods from another Country, Monsanto is World-Wide....OUR GOVT. 'PROTECT' US?!! Are YOU KIDDING!!?? They're in the 'Pockets' whatever of the Elite, WhoEVER is Running this world!! THEY could give a S*$!! Reply · 11 · · 8 January at 19:58 Anaïs Nedermeijer Organic corn is safe Reply · 5 · · 8 January at 23:14 Renee Marie Dattellas There are plenty of gluten free products that are GMO free. And more companies are labeling their packaging. Just bought a yummy bag of GMO free tortilla chips the other day!! Reply · 4 · · 9 January at 07:04 View 4 more Kendra Babcock · Works at Leprino Foods Wow... I've been saying this all a long and get called crazy from time to time... I knew IT! Reply · · 8 January at 16:01 Erica Babcock Noble · Watertown High School That sucks....I am sure it's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I can only imagine what all the unpronounceable additives to food does to us... Reply · 2 · · 9 January at 03:36 John Swartz · Owner at Self Employed Contractor Eat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GMO corn) and consuming trace levels of Monsanto's Roundup chemical fertilizer.. caused rats to develop horrifying tumors! Are we Next? Reply · 1 · · 8 January at 15:52 Traci Lee Park · Works at Volunteer for meals on wheels This is real. Know what you are eating and what your kids are eating. Eff the FDA and USDA! Reply · 9 · · 8 January at 15:50 John-LaRae Groom · Owner/Diver at Underworld Diving Services Thank You... :) Reply · · 8 January at 19:08 Venus - A Fitness Studio For Her Please read this article. It shows alarming effects of GMO corn (which is pretty much all corn). Reply · · 8 January at 15:50 Suzanne Fillion · Vice President/CFO at Fillion Home I so believe this! Reply · · 8 January at 15:49 Related Products GENETIC ROULETTE Never-Before-Seen-Evidence points to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a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rising disease rates in the US population, especially among children. Monsanto’s strong arm tactics, the FDA’s fraudulent policies, and how the USDA ignores a growing health emergency are also laid bare. This sometimes shocking film may change your diet, help you protect your family, and accelerate the consumer tipping point against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Don’t miss this film! Format: DVD - Region Free Running Time: 85 minutes Price: $19.95 LEARN MORE FRESH THE MOVIE Fresh is more than a film it is a reflection of a rising movement of people and communities across America who are re-inventing our food system. Fresh is a guide that empowers people to take an array of actions for healthier local food solutions. Format: DVD - Region Free Running Time: 72 minutes Price: $19.95
个人分类: 我的微博|9681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基因食品是部分美国人的主粮
热度 7 bioxncai 2013-7-31 23:11
有人说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转基因食品主粮化”, 美国虽然 70% 的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但那毕竟不是主粮,所以不用担心。我们知道墨西哥人的主食是玉米,美国有大量的墨西哥移民,根据维基百科,墨西哥裔美国人现在占美国人口的 10.8% ,数目达到 3356 万人(详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2%A8%E8%A5%BF%E5%93%A5%E8%A3%94%E7%BE%8E%E5%9B%BD%E4%BA%BA )。墨西哥移民虽然有一部分人入乡随俗了,仍然有很多人是以玉米为主食吧。根据“转基因食品不能主粮化”的观点,对这一部分墨西哥裔美国人来说,转基因玉米是不能商品化的,但是美国 1995 年 7 月 14 日就已经批准了转基因抗虫玉米了。 1995 年 7 月 14 日到现在多少年了? 18 年了吧, 18 年前美国就搞了转基因主粮的商品化了(对墨西哥裔美国人而言)。按照某些反转基因人士的观点,这怎么可以呢? 下面转一篇有关墨西哥人食用玉米的文章供参考: 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7/06/content_956246.htm   新华网墨西哥城7月5日电 墨西哥人的玉米情结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乡,当地人对玉米有着深厚的感情。过去5000年来,玉米从一种不为人知的野生黍类成了世界第三大粮食来源,这离不开墨西哥人的勤劳与智慧。墨西哥人还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创造出了玛雅和阿兹特克文明。墨西哥人常说:“我们创造了玉米,玉米同时也创造了我们,我们是玉米人”。   4000年前的玛雅时期,玉米在印第安人的培育下已经成为主要农作物和粮食来源。关于玉米的起源,在现代墨西哥土著民族中流传着很多传说。现代考古证实,玉米起源于一种生长在5000年前墨西哥米切肯州巴尔萨河流域的野生黍类,这种黍类变异性较强,经过墨西哥人数千年的培育,成为今天拥有数百品种的玉米。    今天,玉米仍是墨西哥人的主食,墨西哥人每年消耗的粮食中近一半是玉米,而玉米则提供了墨西哥人日常生活中近一半的热量。 因此,玉米对于墨西哥人来说是“生命的源泉”,对于远古时代农作物结构单一的印第安人来说更是如此。   据拉美有关资料表明,玉米产量直接关系到文明的兴衰,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玛雅文明的灭亡。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玛雅文明的灭亡与公元十世纪发生的一场大旱有关。当时玛雅人的玉米生产完全依赖降雨和地表水源,他们依靠先进的水库灌溉系统建成了大规模的玉米种植区,满足数百万居民的生活需求,但持续的大旱破坏了玛雅社会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从而使该文明走向灭亡。   正因为玉米与人类生存之间的这种互为依存的关系,古代墨西哥人围绕玉米种植创立了很多以“祈福”为目的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仪式,许多习俗一直保留至今。例如,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每年在玉米丰收的时候都要举行玉米节,人们用玉米秆搭成神龛,上面摆满了各种玉米,手提熏香围着神龛唱歌,以感谢“玉米神”的恩赐;墨西哥南部米斯特卡人在播种前将鸡血和甘蔗酒撒在玉米地中央,以此祈求好收成。   神话传说、民间习俗只体现了“玉米文化”的一个侧面,玉米作为古代墨西哥人生活的核心,对其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习惯也产生了相当影响,这种影响被墨西哥人类学家称作玉米的社会效应。例如,随着古代玛雅社会人口的增加,每个家庭的玉米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加,人手不够的情况下,社区内家庭与家庭间相互协作,这种农业上的相互协作机制后来演变为土著社会的“徭役”,即社区内所有居民必须提供义务劳动,如修缮校舍、道路、水库等。此外,印第安人的生活节律也完全以玉米为中心。例如,玛雅人在史前时代制定了一部专门指导玉米种植的天文历法,墨西哥南部的玛雅人居住区仍在使用这种历法。   同其它地区的“酒文化”、“茶文化”一样,墨西哥人种玉米久了自然也就酝酿出自己的“玉米文化”,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玉米烹饪文化”。墨西哥人除了将玉米煮熟食用外,还用玉米面烹饪出花样繁多的小吃和菜肴,例如墨西哥传统小吃“塔哥”(玉米卷饼)、玉米粽子、玉米饺子等。据统计,用玉米制作的小吃和菜肴总数有605种之多,其中仅“塔哥”的吃法就有166种,墨西哥的男女老幼一日三餐少不了“塔哥”。因此,西方人把“塔哥”称作墨西哥人的面包。    墨西哥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对玉米果实的利用上,他们还利用玉米皮、玉米秆等制成生动有趣的手工艺品。在墨西哥城的文化市场上,各种以玉米为材料的小玩具随处可见。墨西哥人对玉米的热爱几乎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2596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我国育成的当前有影响的一些玉米品种
lycdenmark 2013-7-31 16:41
农大108育成人许启凤教授曾向笔者传授过“美国育种之王——Troyer”说的这句话: 玉米育种不是数量的游戏,而是把热带的作物驯化成适应美国温带玉米种植环境的游戏。更好的适应性就是更高的产量。 ——A. F. Troyer 我国玉米种植带跨度极大,按中国的气候带划分标准,北起农牧交错区接近寒温带的极早熟玉米,跨过中温带、暖温带,直达亚热带和热带。 我国不是玉米原产国,从元代开始种植玉米的说法肯定不对!因为在大明朝最兴盛时的1405年郑和开始下西洋,但去的是非洲。而近一百年之后,1492年哥伦布才发现了美洲大陆,自此后,玉米才传遍全球。这样算起,玉米在我国种植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到现在有五百年的历史。经过五百年的人工驯化,我国本地农家玉米已经适应了中国的环境,这也是我们有了唐四平头和旅大红骨群的原因。 如果以上的话都是真理,那中国的育种就是充分利用国外热带、亚热带、中温带、暖温带玉米资源,结合中国本地抗性,而让玉米更适应中国玉米种植环境的游戏。更好的适应性就是更高的产量。 以下就是我国种植的一些有影响的玉米品种及其血缘说明,各自交系来源均出自新品种权申报或公告。笔者不作任何解释性说明,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看热闹吧! 西南玉米区 潞玉13(长玉13) 海9-21×1572 母本海9-21:选自78599等4个先锋优良杂交种组成的综合种,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 父本1572:5003×旅系为基本材料,连续自交5代 中单808 CL11×NG5 母本CL11:来源于78599 父本NG5:95236×95167,引自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 黄淮海区 郑单958 郑58×昌7-2(都知道,就不介绍了) 浚单20 (都知道,就不介绍了) 吉祥1号 母本:武9086为综合种选育与郑58杂交,再回交郑58 父本:昌7-2 隆平206 L239×L7221 母本 L239 是由郑 58 与美国杂交种杂交后经 8 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父本 L7221 是由昌 7-2 经连续 6 代自交选择育成。 蠡玉35 L5895×912 母本 L5895 是以郑 58 为母本,以 Mo17 为父本杂交后,再以郑 58 为轮回父本回交 3 代,此后自交 5 代选育而成 父本912黄改系 登海605 DH351×DH382 母本DH351 是以DH158为母本,以掖107为父本杂交,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注DH158为X178杂株选系) 父本DH382是以美国杂交种X1132X为基础材料,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 登海662 DH371×DH382 母本DH371 是以沈5003杂株为基础材料,经连续8代自交选育而成。 父本DH382是以美国杂交种X1132X为基础材料,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 中单909 郑58×HD568 父本HD568 引自美国的杂交种 为母本,以昌 7-2 为父本杂交后,又以昌 7-2 为轮回父本回交一次,此后经连续 8 代自交选育而成 屯玉808 T88×T172 母本 T88 是美国杂交种与 郑 58杂交 经南繁北育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父本 T172 :昌 7-2 × K12 东华北春播区 良玉 88 M54 × S122 母本 M54 是以美国杂交种美 X1132X 为母本,以铁 7922 为父本杂交后经连续 8 代自交选择育成 父本 122 是以掖 H201 为母本,以丹 340 为父本杂交后与丹 340 回交一代,再经连续 8 代自交选择育成 农华 101 NH60 × S121 母本 NH60 是 由德国杂交种与美国 1160R 、 1140D 、 X1132X 混合授粉后经连续 8 代自交选择育成 父本 S121 是丹 340 与 H201 、 H204 混合授粉后经连续 6 代自交选择育成 下两张图片,秋季补上 良玉99 M03×M5972 母本M03是以美国杂交种X1132X的F2代为母本,以郑58为父本杂交后,经连续8代自交育成。 父本M5972是以丹598为母本,以昌7-2为父本杂交得到F1,再以其为母本,以昌7-2为父本回交一次,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 利民33 L201×L269 母本L201以竖叶6-3×7922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11代选育 父本L269以国外杂交种KX0769为基础材料自交7代选育 京科 968 京 724 × 京 92 母本来源美系 父本来源(昌 7-2 ×京 24 )× LX9801 对以上重点自交系作个注解: 78599是我们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由中国农科院由加大拿引入的先锋杂交种,该系列品种选育的自交系,育种家常称为P系,因其属硬粒型,现与兰卡斯特统归类划为NSS群 5003是由沈阳农科院从先锋杂交种3147中选出的自交系沈5003的简称 7922是由铁铃市农科院从先锋杂交种3382中选出的自交系铁7922的简称 8112是由莱州农科院从美国杂交种U8中选出的U8112的简称 107是由莱州农科院从XL80中选出的掖107的简称,是中国第三代玉米品种掖单2号的母本 478是李登海先生用沈5003 ×U8112育成的自交系掖478的简称,是中国第四代玉米品种掖单13母本 郑58是从掖478变异株的选系 昌7-2、京24、K12、LX9801是唐四平头的代表自交系 丹340、丹598是旅大红骨的代表自交系 以上多次提到的美国杂交种X1132X是哪个品种,估计只要搞玉米的都知道。 当然,当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中有三个跨国企业为代表品种尤其值得我们反思 先玉 335 亲本来源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反思 注:该图片来自于农业部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李少昆研究员 另外接近于寒温带中国黑龙江极早熟玉米区由德国KWS的品种一统天下,但其在中国的中熟到晚熟的玉米主栽区没有太大进展,这是不是也值得我们的育种家反思。 KWS 的玉米品种 以德美亚 2 号为例 品种(曾用名: KXS2030 、 KX2030 )是以 KW5G321 为母本,以 KW1A139 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其中,母本 KW5G321 已获得德国的品种权,其公告号为 M9123 ;父本 KW1A139 已获得德国的品种权,其公告号为 M9351 。 孟山都的迪卡系列和正大的619在亚热带的广西占绝对主栽地位,为什么呢? 孟山都的迪卡 008 为例 以源自Suwan群体的H1087为母本,以源自Tuexpeno血缘的T3261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其中,母本H1087是孟山都泰国育种站以H4423Z与D8118Z杂交育成;父本T3261是由B5165Z与D2822Z杂交育成。 但跨国企业也开始使用国内血缘育种 如利马格兰的利合16 品种是以外引系CKEXI13为母本,以自选系LPMD72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其中母本CKEXI13引自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父本LPMD72是法国利马格兰公司以(LPDP53A×NNEG5)F1为基础材料经6代自交选择育成。 如孟山都申请保护的玉米自交系H1675Z 以美国自交系HCL609为母本、以昌7-2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群体,在该群体中进行4年8代的自交选择而获得的稳定自交系。其中,HCL609为美国非坚秆系统自交系。
个人分类: 科技|2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育成的当前有影响的一些玉米品种
lycdenmark 2013-7-31 16:39
农大108育成人许启凤教授曾向笔者传授过“美国育种之王——Troyer”说的这句话: 玉米育种不是数量的游戏,而是把热带的作物驯化成适应美国温带玉米种植环境的游戏。更好的适应性就是更高的产量。 ——A. F. Troyer 我国玉米种植带跨度极大,按中国的气候带划分标准,北起农牧交错区接近寒温带的极早熟玉米,跨过中温带、暖温带,直达亚热带和热带。 我国不是玉米原产国,从元代开始种植玉米的说法肯定不对!因为在大明朝最兴盛时的1405年郑和开始下西洋,但去的是非洲。而近一百年之后,1492年哥伦布才发现了美洲大陆,自此后,玉米才传遍全球。这样算起,玉米在我国种植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到现在有五百年的历史。经过五百年的人工驯化,我国本地农家玉米已经适应了中国的环境,这也是我们有了唐四平头和旅大红骨群的原因。 如果以上的话都是真理,那中国的育种就是充分利用国外热带、亚热带、中温带、暖温带玉米资源,结合中国本地抗性,而让玉米更适应中国玉米种植环境的游戏。更好的适应性就是更高的产量。 以下就是我国种植的一些有影响的玉米品种及其血缘说明,各自交系来源均出自新品种权申报或公告。笔者不作任何解释性说明,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看热闹吧! 西南玉米区 潞玉13(长玉13) 海9-21×1572 母本海9-21:选自78599等4个先锋优良杂交种组成的综合种,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 父本1572:5003×旅系为基本材料,连续自交5代 中单808 CL11×NG5 母本CL11:来源于78599 父本NG5:95236×95167,引自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 黄淮海区 郑单958 郑58×昌7-2(都知道,就不介绍了) 浚单20 (都知道,就不介绍了) 吉祥1号 母本:武9086为综合种选育与郑58杂交,再回交郑58 父本:昌7-2 隆平206 L239×L7221 母本 L239 是由郑 58 与美国杂交种杂交后经 8 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父本 L7221 是由昌 7-2 经连续 6 代自交选择育成。 蠡玉35 L5895×912 母本 L5895 是以郑 58 为母本,以 Mo17 为父本杂交后,再以郑 58 为轮回父本回交 3 代,此后自交 5 代选育而成 父本912黄改系 登海605 DH351×DH382 母本DH351 是以DH158为母本,以掖107为父本杂交,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注DH158为X178杂株选系) 父本DH382是以美国杂交种X1132X为基础材料,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 登海662 DH371×DH382 母本DH371 是以沈5003杂株为基础材料,经连续8代自交选育而成。 父本DH382是以美国杂交种X1132X为基础材料,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 中单909 郑58×HD568 父本HD568 引自美国的杂交种 为母本,以昌 7-2 为父本杂交后,又以昌 7-2 为轮回父本回交一次,此后经连续 8 代自交选育而成 屯玉808 T88×T172 母本 T88 是美国杂交种与 郑 58杂交 经南繁北育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父本 T172 :昌 7-2 × K12 东华北春播区 良玉 88 M54 × S122 母本 M54 是以美国杂交种美 X1132X 为母本,以铁 7922 为父本杂交后经连续 8 代自交选择育成 父本 122 是以掖 H201 为母本,以丹 340 为父本杂交后与丹 340 回交一代,再经连续 8 代自交选择育成 农华 101 NH60 × S121 母本 NH60 是 由德国杂交种与美国 1160R 、 1140D 、 X1132X 混合授粉后经连续 8 代自交选择育成 父本 S121 是丹 340 与 H201 、 H204 混合授粉后经连续 6 代自交选择育成 下两张图片,秋季补上 良玉99 M03×M5972 母本M03是以美国杂交种X1132X的F2代为母本,以郑58为父本杂交后,经连续8代自交育成。 父本M5972是以丹598为母本,以昌7-2为父本杂交得到F1,再以其为母本,以昌7-2为父本回交一次,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 利民33 L201×L269 母本L201以竖叶6-3×7922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11代选育 父本L269以国外杂交种KX0769为基础材料自交7代选育 京科 968 京 724 × 京 92 母本来源美系 父本来源(昌 7-2 ×京 24 )× LX9801 对以上重点自交系作个注解: 78599是我们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由中国农科院由加大拿引入的先锋杂交种,该系列品种选育的自交系,育种家常称为P系,因其属硬粒型,现与兰卡斯特统归类划为NSS群 5003是由沈阳农科院从先锋杂交种3147中选出的自交系沈5003的简称 7922是由铁铃市农科院从先锋杂交种3382中选出的自交系铁7922的简称 8112是由莱州农科院从美国杂交种U8中选出的U8112的简称 107是由莱州农科院从XL80中选出的掖107的简称,是中国第三代玉米品种掖单2号的母本 478是李登海先生用沈5003 ×U8112育成的自交系掖478的简称,是中国第四代玉米品种掖单13母本 郑58是从掖478变异株的选系 昌7-2、京24、K12、LX9801是唐四平头的代表自交系 丹340、丹598是旅大红骨的代表自交系 以上多次提到的美国杂交种X1132X是哪个品种,估计只要搞玉米的都知道。 当然,当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中有三个跨国企业为代表品种尤其值得我们反思 先玉 335 亲本来源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反思 注:该图片来自于农业部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李少昆研究员 另外接近于寒温带中国黑龙江极早熟玉米区由德国KWS的品种一统天下,但其在中国的中熟到晚熟的玉米主栽区没有太大进展,这是不是也值得我们的育种家反思。 KWS 的玉米品种 以德美亚 2 号为例 品种(曾用名: KXS2030 、 KX2030 )是以 KW5G321 为母本,以 KW1A139 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其中,母本 KW5G321 已获得德国的品种权,其公告号为 M9123 ;父本 KW1A139 已获得德国的品种权,其公告号为 M9351 。 孟山都的迪卡系列和正大的619在亚热带的广西占绝对主栽地位,为什么呢? 孟山都的迪卡 008 为例 以源自Suwan群体的H1087为母本,以源自Tuexpeno血缘的T3261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其中,母本H1087是孟山都泰国育种站以H4423Z与D8118Z杂交育成;父本T3261是由B5165Z与D2822Z杂交育成。 但跨国企业也开始使用国内血缘育种 如利马格兰的利合16 品种是以外引系CKEXI13为母本,以自选系LPMD72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其中母本CKEXI13引自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父本LPMD72是法国利马格兰公司以(LPDP53A×NNEG5)F1为基础材料经6代自交选择育成。 如孟山都申请保护的玉米自交系H1675Z 以美国自交系HCL609为母本、以昌7-2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群体,在该群体中进行4年8代的自交选择而获得的稳定自交系。其中,HCL609为美国非坚秆系统自交系。
个人分类: 科技|1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米 SHOW SHOW
热度 8 liuli66 2013-7-25 18:17
01 02 03
个人分类: 杂感|659 次阅读|19 个评论
读图: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哪里去了?
热度 2 river 2013-7-19 15:15
较好的年份,美国有130亿蒲式耳玉米产量,2012年由于大旱,只有108亿蒲式耳产量。只有很少的玉米棒直接到餐桌上,绝大部分玉米用作饲料(尤其是牛饲料)和酒精生产。2012年有45亿蒲式耳玉米用作酒精生产。42.7亿蒲式耳玉米用作饲料。数据来源: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40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法国科学家:实验确实证明了转基因玉米诱发肿瘤
热度 2 bmzy 2013-7-18 14:04
 2012年9月,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在 《食品与化学毒理学》发表文章称,使用抗除草剂的NK603转基因玉米喂养的试验鼠出现高致癌率,试验老鼠身上乒乓球大小的肿瘤很快传遍世界,也登上了中国各大媒体网站的显著位置。 7月13日,塞拉利尼刚现身研讨会就引起媒体的关注。针对外界对小白鼠致癌试验的质疑,塞拉利尼回应说,“我们进行的是全世界最棒的测试和分析,这个事件当中我们做出了好几百例的证明,相关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塞拉利尼说:“我们做动物90天的试验已经发现了问题,90天的相关测试都证明孟山都的产品对肝和肾都是有害的,所以90天的实验肯定不行。孟山都生产的全世界十几种转基因产品中,我们看到哺乳动物的肝和肾都出现相关问题,我们认为肯定是与消费或食用转基因有关。” 目前,转基因试验有个规定,即90天的哺乳动物试验证明安全就可以进行食用。但是塞拉利尼团队在世界首次突破了90天界线。塞拉利尼说,这是世界上的第一个长期的研究,而且我们有针对性地对肿瘤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年间50只鼠的34个器官都增大了,我们做了200个小白鼠的实验。” 塞拉利尼举例说,试验不仅看肾脏肝脏方面的相关数据,还有对性激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也间接地导致了老鼠的死亡,其中试验雄鼠在食用转基因饲料一年后死亡,雌鼠八个月就死,雌鼠的死亡率更快。“我们进一步观察发现,差不多90%都是乳腺方面的肿瘤,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肿瘤。我们的结论是,转基因对肝、肾还有乳腺肯定会产生影响,是不安全的,我们要停止使用。” 在回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塞拉利尼说,如果说扰乱到激素的话,你的细胞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说性激素受更多转基因影响的话,肯定会导致肿瘤,“实际上它不是一个什么谜,它完全可以引导这些负面情况出现,因为实际情况中鼠类已经出现了。” 中国科学家对塞拉利尼的试验也分成了两派。 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作客人民网时说 “塞拉利尼自己做了批评了,说自己搞错了,以后不再发转基因文章。” 当现场有观众提到上述科学家的攻击时,塞拉利尼有些无奈地说,“实际上人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辩论的论据了以后就找这些借口。” 塞拉利尼称,自己并不反对孟山都公司本身,“我不愿意为这些公司说话,我愿意为我的孩子,为我的健康说话,这样的话我晚上不会做噩梦。” 另外,美国胡伯教授也提到:“当后世的人回看我们书写的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不会在意我们用了多少杀虫剂,他们会惊讶于我们怎么能够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世世代代的未来的生存安全,仅仅是为了迁就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好象是为了赚钱,或者说主要是为了挣钱。” 2011年初,胡伯曾致信美国农业部长,警告他不可轻易批准更多的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因在广泛使用的转基因大豆中发现了可疑的新型微生物,疑似导致大量的母牛流产的致病源,美国某些养牛场母牛流产率高达45%。 
188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法国科学家:实验证明转基因玉米诱发肿瘤
yulele 2013-7-16 12:58
今日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首页 - 每日经济新闻 - 帮助 文章搜索 : 用户名:  密码: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每日经济新闻20130716期 第07版:公司·综合 法国科学家:实验证明转基因玉米诱发肿瘤 稿件来源: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2012年9月,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在 《食品与化学毒理学》发表文章称,使用抗除草剂的NK603转基因玉米喂养的试验鼠出现高致癌率,试验老鼠身上乒乓球大小的肿瘤很快传遍世界,也登上了中国各大媒体网站的显著位置。 7月13日,塞拉利尼刚现身研讨会就引起媒体的关注。针对外界对小白鼠致癌试验的质疑,塞拉利尼回应说,“我们进行的是全世界最棒的测试和分析,这个事件当中我们做出了好几百例的证明,相关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塞拉利尼说:“我们做动物90天的试验已经发现了问题,90天的相关测试都证明孟山都的产品对肝和肾都是有害的,所以90天的实验肯定不行。孟山都生产的全世界十几种转基因产品中,我们看到哺乳动物的肝和肾都出现相关问题,我们认为肯定是与消费或食用转基因有关。” 目前,转基因试验有个规定,即90天的哺乳动物试验证明安全就可以进行食用。但是塞拉利尼团队在世界首次突破了90天界线。塞拉利尼说,这是世界上的第一个长期的研究,而且我们有针对性地对肿瘤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年间50只鼠的34个器官都增大了,我们做了200个小白鼠的实验。” 塞拉利尼举例说,试验不仅看肾脏肝脏方面的相关数据,还有对性激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也间接地导致了老鼠的死亡,其中试验雄鼠在食用转基因饲料一年后死亡,雌鼠八个月就死,雌鼠的死亡率更快。“我们进一步观察发现,差不多90%都是乳腺方面的肿瘤,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肿瘤。我们的结论是,转基因对肝、肾还有乳腺肯定会产生影响,是不安全的,我们要停止使用。” 在回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塞拉利尼说,如果说扰乱到激素的话,你的细胞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说性激素受更多转基因影响的话,肯定会导致肿瘤,“实际上它不是一个什么谜,它完全可以引导这些负面情况出现,因为实际情况中鼠类已经出现了。” 中国科学家对塞拉利尼的试验也分成了两派。 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作客人民网时说 “塞拉利尼自己做了批评了,说自己搞错了,以后不再发转基因文章。” 当现场有观众提到上述科学家的攻击时,塞拉利尼有些无奈地说,“实际上人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辩论的论据了以后就找这些借口。” 塞拉利尼称,自己并不反对孟山都公司本身,“我不愿意为这些公司说话,我愿意为我的孩子,为我的健康说话,这样的话我晚上不会做噩梦。” 另外,美国胡伯教授也提到:“当后世的人回看我们书写的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不会在意我们用了多少杀虫剂,他们会惊讶于我们怎么能够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世世代代的未来的生存安全,仅仅是为了迁就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好象是为了赚钱,或者说主要是为了挣钱。” 2011年初,胡伯曾致信美国农业部长,警告他不可轻易批准更多的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因在广泛使用的转基因大豆中发现了可疑的新型微生物,疑似导致大量的母牛流产的致病源,美国某些养牛场母牛流产率高达45%。
个人分类: 学术打假|8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法国科学家:实验证明转基因玉米诱发肿瘤
热度 1 wya 2013-7-16 09:49
http://money.163.com/13/0716/01/93S9A7U400253B0H.html?from=news 2012年9月,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在 《食品与化学毒理学》发表文章称,使用抗除草剂的NK603转基因玉米喂养的试验鼠出现高致癌率,试验老鼠身上乒乓球大小的肿瘤很快传遍世界,也登上了中国各大媒体网站的显著位置。 7月13日,塞拉利尼刚现身研讨会就引起媒体的关注。针对外界对小白鼠致癌试验的质疑,塞拉利尼回应说,“我们进行的是全世界最棒的测试和分析,这个事件当中我们做出了好几百例的证明,相关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塞拉利尼说:“我们做动物90天的试验已经发现了问题,90天的相关测试都证明 孟山都 的产品对肝和肾都是有害的,所以90天的实验肯定不行。孟山都生产的全世界十几种转基因产品中,我们看到哺乳动物的肝和肾都出现相关问题,我们认为肯定是与消费或食用转基因有关。” 目前,转基因试验有个规定,即90天的哺乳动物试验证明安全就可以进行食用。但是塞拉利尼团队在世界首次突破了90天界线。塞拉利尼说,这是世界上的第一个长期的研究,而且我们有针对性地对肿瘤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年间50只鼠的34个器官都增大了,我们做了200个小白鼠的实验。” 塞拉利尼举例说,试验不仅看肾脏肝脏方面的相关数据,还有对性激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也间接地导致了老鼠的死亡,其中试验雄鼠在食用转基因饲料一年后死亡,雌鼠八个月就死,雌鼠的死亡率更快。“我们进一步观察发现,差不多90%都是乳腺方面的肿瘤,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肿瘤。我们的结论是,转基因对肝、肾还有乳腺肯定会产生影响,是不安全的,我们要停止使用。” 在回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塞拉利尼说,如果说扰乱到激素的话,你的细胞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说性激素受更多转基因影响的话,肯定会导致肿瘤,“实际上它不是一个什么谜,它完全可以引导这些负面情况出现,因为实际情况中鼠类已经出现了。” 中国科学家对塞拉利尼的试验也分成了两派。 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作客 人民网 时说 “塞拉利尼自己做了批评了,说自己搞错了,以后不再发转基因文章。” 当现场有观众提到上述科学家的攻击时,塞拉利尼有些无奈地说,“实际上人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辩论的论据了以后就找这些借口。” 塞拉利尼称,自己并不反对孟山都公司本身,“我不愿意为这些公司说话,我愿意为我的孩子,为我的健康说话,这样的话我晚上不会做噩梦。” 另外,美国胡伯教授也提到:“当后世的人回看我们书写的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不会在意我们用了多少杀虫剂,他们会惊讶于我们怎么能够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世世代代的未来的生存安全,仅仅是为了迁就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好象是为了赚钱,或者说主要是为了挣钱。” 2011年初,胡伯曾致信美国农业部长,警告他不可轻易批准更多的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因在广泛使用的转基因大豆中发现了可疑的新型微生物,疑似导致大量的母牛流产的致病源,美国某些养牛场母牛流产率高达45%。 http://health.gmw.cn/2012-09/30/content_5253903.htm 正确面对法国转基因玉米致癌研究的国外批评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12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新华网:意大利禁种一种转基因玉米
蒋高明 2013-7-15 09:11
意大利禁种一种转基因玉米 2013年07月13日 11:34:38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07/13/c_116522840.htm 新华网罗马7月12日电(记者刘宇)意大利农业部、卫生部和环境部12日联合签署法令,禁止在意境内种植MON810转基因玉米。 MON810转基因玉米由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发,是目前获准在欧盟种植的两种转基因作物之一。 意大利农业部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说,签署这项禁令是因为意大利和欧洲研究发现,抗虫的MON810转基因玉米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不排除它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 意大利农业部长农齐亚·德吉罗拉莫在该网站上表示,颁布禁令是为了保护意大利农产品的独特性,避免单一化。多样性和质量是意大利农业的根本,农业部不会为经济利益而冒险,并且转基因食品在价格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力。 根据相关法律,由三部部长联合签署的法令将在政府公报正式刊出后立即生效,但需要在18个月内通过议会投票成为正式法律,否则将失效。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1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玉米研究网站(互相学习,交流分享)
热度 1 wangpingxi2009 2013-7-13 11:39
MAIZE RESOURCE: 1、 http://www.agronext.iastate.edu/corn/ ( IOWA STATE UNIVERSITY )研究玉米的一生和玉米起源的历史。 可以查找玉米生产相关的最新信息 , 包括生长发育、杂交种选育 / 遗传、育种计划及育种方法等等。是 CORN PRODUCTION CENTER. 2、 GRAMENE, http://www.gramene.org/ ( 做玉米比较基因组学必备的网站,更新非常快,非常牛的水稻相关数据库 ) 3、 WebFPC :MAIZE, http://www.genome.arizona.edu/fpc/WebAGCoL/maize/WebFPC/ (玉米物理图谱网站) 4、 MaizeGDB , http://www.maizegdb.org/ 玉米研究者每周至少去一次的地方。 关于玉米最全面的网站,多数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利用的人很少。历年的玉米遗传学大会及育种大会,所有的 MAIZENEWSLETTER 文章都挂在这里,所有国际会议的文章及最新育种动态(美国)都在这里。 5 、 PANZEA http://www.panzea.org/ (研究玉米基因组分子和功能多样性的,包括很多种质研究,其 proposal 写的非常非常好,其中有 Buckler 的贡献) 6 、 http://www.pioneer.com/web/site/portal/ (地球人都知道的先锋公司网) 7 、 http://www.chinamaize.com.cn/ (中国玉米论坛) 8 、 http://www.cplbookshop.com/contents/C2051.htm (有关单倍体的网站) 9 、 http://www.cimmyt.org/ ( CIMMYT 中心,索取材料的好地方,免费发放) 10 、 http://www.chinamaize.com.cn/index.htm (中国玉米网,在这里可以获得国内玉米的有关信息) 11 、 http://www.maizecdna.org/outreach/resources.html (玉米全长 cDNA 计划网,值得关注) 12 、 http://www.ncga.com/education/main/index.html (在这里可以学习到关于玉米育种及分子方面的一些知识) 13 、 http://mtm.cshl.edu/ ( Maize targeted mutagenesis database ) 关于玉米突变体库的最强 网站 14 、 http://www.maizearray.org/index.shtml Maize Oligonucleotide Array Project. 玉米芯片数据汇总网站。也是新兴研究热点 eQTL 的基础网站。 15 、 http://genome.purdue.edu/maizetilling/ maize tilling project 16 、 http://www.plantgenomics.iastate.edu/maize/ MAGI, 是个好地方,学玉米的都应该去看看 17 、 http://www.sciencevie.cn/ (新发现,科学人文杂志,科研工作者必看) 18 、 http://www.oursci.org/ (国内各个科研领域牛人写科普的地方,值得关注) 19 、 http://www.sciam.com.cn/ SCIENCE AMERICAN, 环球科学 ,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 20 、 http://www.fao.org/Biotech/index.asp?lang=zh 联合国粮农组织 ( FAO ) 21 、 http://www.sciencenet.cn/ 科学网,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22 、 http://maize-mapping.plantgenomics.iastate.edu/ ( maize geneticmapping project , Schnable , Iowa State University ) 23、 http://www.maizegenome.org/ (玉米测序实时数据) 24 、 http://maize.tigr.org/ 数据非常丰富 25 、 http://www.maizesequence.org/index.html 玉米测序实时数据 26 、 http://www.agronext.iastate.edu/corn/ 玉米的一生和玉米的起源 玉米相关工具网站: 1、 http://www.ncbi.nlm.nih.gov/ , NCBI 地球人都知道,可惜真正利用的人较少,尤其会用的少。 2、 http://mendel.cs.rhul.ac.uk/mendel.php?topic=fgen-file Bioinformatics WEB server , gene finding 。基因预测及其它工具 3、 http://genes.mit.edu/GENSCAN.html the new GENSCAN Web server at MIT, 基因预测工具 4、 http://www.cshprotocols.org/ Cold spring harbor protocols 实验操作手册。 5、 http://www.nslij-genetics.org/soft/ 生物软件集成。 6、 http://rootgenomics.missouri.edu/prgc/index.html Plant root genomics consortium ,作根部研究的要看看。 7、 http://markers.btk.fi/ 苦于开发标记的同学一定要看看 8、 http://zlab.bu.edu/~mfrith/NucFreqMat.html cis-finding 顺式作用因子,做功能的看看 9、 http://www.epd.isb-sib.ch/ 启动子数据库 10、 http://www.ba.itb.cnr.it/UTR/ UTR 测序 ( internet Resources for sequence analysis of 5’ and 3’ untranslated regions of Eukaryotic mRNAs ) 11、 http://genes.mit.edu/GENSCAN.html genscan, 基因预测的工具。 12、 http://opal.biology.gatech.edu/GeneMark/genemark24.cgi 基因预测工具,尤其是从已经测序的 cDNA 里面发掘基因。 13、 http://ricegaas.dna.affrc.go.jp/ 也是一个基因预测工具,尤其是对 BAC 。 14、 http://rootgenomics.missouri.edu/prgc/index.html 做根部性状的可以看看 15、 http://www.plantstress.com/ Plant stress 作物研究的必然方向。 16、 http://www.epd.isb-sib.ch/ EPD 启动子数据库 17、 http://gqtl.maizecenter.cn/ QTL-Finder ,中国玉米中心,数量性状位点发现工具。 18、 http://www.ncbi.nlm.nih.gov/sites/entrez?cmd=searchdb=pubmed 实际上是 NCBI 的 PubMed 工具。 19、 http://zlab.bu.edu/~mfrith/NucFreqMat.html 做功能研究必看网站 20、 http://opal.biology.gatech.edu/GeneMark/genemark24.cgi GeneMark Version 2.5 , mRNA 和 cDNA 分析。 21、 http://www.ba.itb.cnr.it/UTR/ UTResource , UTR 预测。细胞生长发育、差异研究、环境反应等基础的分子生物学。 22、 http://www.protocol-online.org/ 本网站几乎所有的涉及生物方面分析的 PROtocol 、生物软件、生物信息分析、生物产品、论坛、 blog 、、、、、等,还包括文章推荐和 PUBalert 类似于 my NCBI 、、、、是一个超强的生物站点 23、 http://www.rug.nl/gbb/index 计算生物学,需要智慧!!! 玉米学术界 famous researchers : 1 、 http://www.genetics.uga.edu/jlblab/BenCV.htm Jeffrey LynnBennetzen 植物比较基因组权威专家 2 、 http://teosinte.wisc.edu/ Doebley 研究玉米进化的 , 美科学院院士 3 、 http://waksman.rutgers.edu/Waks/Dooner/dooner.html 4 、 http://www.maizegenetics.net/ 玉米 LD 分析鼻祖Buckler 5 、 http://www.umsl.edu/services/kellogg/ 分子进化和发育 6 、 http://schnablelab.plantgenomics.iastate.edu/ 玉米基因组权威专家 7 、 http://pgir.rutgers.edu/ 玉米基因组另一个专家 8 、 http://www.plantgenome.uga.edu/personnel.html 植物基因组 9 、 http://www.cropsci.uiuc.edu/faculty/rocheford/#pubs 高油玉米,中国农大的合作者 10 、 http://www.genome.arizona.edu/ Rodwing 植物基因组,玉米基因组测序主持人之一 11、 http://faculty.ucr.edu/~jkzhu/ 植物领域的权威专家,尤其是抗旱。华人的典范。 ​
个人分类: 科研方面|10033 次阅读|3 个评论
玉米的身世
热度 10 river 2013-7-2 20:52
考古学者发现的玉米样本,自古至今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图 © Robert S. 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大刍草(左)种子有坚硬的外壳,颗粒也少。图utah.edu 提要:进化不仅可以是缓慢渐进的,还可以因为某个基因微小变化而产生迅速剧变。玉米便是此中典型案例。 孙滔 /文 1492 年哥伦布在美洲发现印第安人以玉米为食物,于是将其带回欧洲 , 随后传播种植到世界各地。中国则在明代将玉米引进。 玉米是一种驯化作物。与小麦、水稻有明显的野生近缘种不同,人们很难找到果实颗粒分排密布在玉米轴上的野生品种。 玉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目前认可较多的一种说法是,其祖宗是墨西哥的大刍草,又称为类蜀黍。其植株形态和果实形态均与现代玉米有较大出入。 大约一万年前,在墨西哥区域居住的古代农民开始选育玉米,他们选择了其中或较大的,或味道较好的,或更容易磨碎的种子来播种。最终玉米棒变得更大,颗粒更多,成为现代玉米的模样。现今玉米的无稃(果实硬壳)以及果穗外包厚厚苞叶便是人们长期选育的结果。 通过遗传学分析,大刍草的果实与玉米有着相同数目的染色体和类似的基因序列。事实上,大刍草与现代玉米可以杂交,自然繁殖为新的品种。 但这就引发在进化上一个巨大难题。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进化始终是缓慢而渐进的,缘何玉米会突然出现在大刍草的进化舞台上?这难倒了科学家。 人们最终推倒了原来的进化认识,转而倾向于认为在玉米驯化最早的时候,单个基因的微小变化而产生了戏剧性结果。 科学家想弄清楚两者杂交的历史过程,以便了解其 DNA 水平的变化详情。如今结合遗传学研究和考古记录,人们已经拼凑出玉米演化的故事。 大刍草中的 tga1 基因使得其籽粒被较长的坚硬稃壳包裹,而玉米中的 tga1 则使得玉米颗粒无壳且柔软。科学家将玉米的 tga1 基因转移到大刍草后,发现其外壳变小且转变为半包裹状态,而两者 tga1 基因之间仅一个核苷酸的差异。 另外一个重要基因则是 tb1 ,与玉米分蘖有关。这个基因在大刍草中被抑制,结果产生许多分蘖,而在玉米中表达更多,结果则是无分蘖或少分蘖。一个依据是, 科学家将大刍草的 tb1 转移到玉米中,导致玉米的分蘖陡增。 玉米具有分蘖的特点,但分蘖会 会消耗自身营养,减弱主茎的生长发育,分蘖一般难以发育成果穗,从而影响最终产量。因此大刍草 在人类长期栽培驯化后变得无分蘖或少分蘖。 大刍草和玉米的分蘖区别在于 tb1基因。图 utah.edu 这正说明,某个基因的微小变化可以产生剧变,这也就也解释了玉米为何会突然出现。也就是说,进化并不总是渐变的。 当然,玉米进化会涉及许多基因,只是其基因效应相对较弱。如淀粉类型和含量,不同气候和土壤的适应能力,果实颗粒的长度和数量,颗粒的大小、性状和颜色,抗虫性等等,这些变化正应传统进化论的看法:进化是渐进缓慢的。 选育还不止如此, 野生植物的驯化并非易事 。 已有实验证明,从墨西哥类蜀黍到玉米要经历不到 20 代植物的驯化。 野生谷物为了更大范围传播其种子以求较高存活性,其种子成熟时便自动脱落。但这个植物天生的求生本能却导致农民不能充分收获种子,只有这些种子留在穗上等到所有种子成熟方能充分收获。要成为粮食作物,这些野生谷物便要减弱其落粒性,我们的祖先一直在驯化谷物的低落粒性。人们在采集的时候倾向于采集那些不易于脱落的种子 , 这种无意识的选择驯化的长期结果便是产生不落粒品种。 另外,与其它多数作物不同,玉米被人类驯化得失去了自然繁衍的能力,必须靠人为手段才能得以繁衍。 研究还显示,作物驯化并非快速、本地化的过程,而可能是在不同区域进行很长时期的不断试错过程。 当然,到现在玉米育种早已不再是自然杂交产生的选育。作为高新农业育种技术,转基因玉米已经有抗虫、抗除草剂、抗旱、转植酸酶玉米等多个品种,而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更是大受农民欢迎,并且已经有育种公司推广了 8 个基因转移的玉米 。 主要参考: http://learn.genetics.utah.edu/content/variation/corn/ http://news.wustl.edu/news/pages/20914.aspx http://epaper.hljnews.cn/ncb/html/2010-06/29/content_542169.htm
28060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中国为何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
热度 2 river 2013-6-30 21:57
图blog.campusgrumble.com 作者 孙滔 近期带有“玉米进口”“转基因玉米”两个关键词的新闻不断。中储粮订购了96万吨的美国转基因玉米,创下近年中国玉米进口订单记录。有业内人士预计中国今年可能的进口720万吨玉米。6月,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抗旱玉米获得中国审批。与此同时,去年沸沸扬扬的法国“转基因玉米致癌”研究再掀风波。 事实上,沸沸扬扬的新闻背后的真正问题是,中国为何要进口玉米,尤其是转基因玉米,且要从美国进口? 2012年,中国进口玉米创造了记录,达到520.74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玉米多达511.33万吨。也就是说,有98.2%的进口玉米来自美国。 有网友评论:500多万吨只是中国玉米产量的9牛一毛。言外之意,不必为这520万吨进口玉米大惊小怪。 事实并非如此。中国2012年玉米产量约2亿吨,进口520万吨不过中国产量的约1/40,也就是说,每40个中国人需要有1个人来靠外国(主要是美国)来供给玉米(当然还包括猪肉、酒精、糖类等副产品)。 如果这还不算什么,我们来看中国玉米进口数据的变化(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 如图所示,与此前偶尔进口玉米不同,中国在近几年玉米进口量连续增加,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大力发展城镇化的时期。城镇化就意味着肉蛋奶的消费剧增,而肉蛋奶与玉米关系不言而喻。加上人们对玉米加工产品(酒精、玉米浆、玉米蛋白粉、糖类添加剂)需求的急剧提升,都增加了中国对玉米的需求。 那么,这个需求还会继续,因为领导说了,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时候,粮食不够了,怎么办?只有进口。这个时候,你还觉得520万吨玉米是小事吗? 再加上一个数字的话,就会有人不安了。2012年、2011年两年间,美国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占88%的比例;而此前中国已经通过多个品种的转基因玉米进口审批,这就意味着,中国进口的这些玉米中将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转基因玉米。当然,这些玉米都用于饲料加工。 中国在2012年玉米播种面积34949千公顷,分别比2011年增加1407千公顷;玉米产量20812万吨,增产8.0%。这就让人不得不产生疑问,为何在国内玉米产量提高的情况下,进口玉米还是陡升呢? 将这个问题以历史眼光来看。中国进口玉米在2009年前后出现大幅度上升。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大力发展城镇化的时期,肉蛋奶的消费提高就要求饲料消费攀升,玉米深加工产品和畜牧业需求上升,而饲料的来源主要为玉米、大豆。同时,玉米在酒精、玉米糖浆、淀粉、玉米油生产中角色更加重要。 只是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业的加工深度不够,综合利用度低,而美国有更加精确的数据。玉米在其他食品、种子和工业用途有14亿蒲式耳(1蒲式耳玉米=56磅,约25.40公斤),相当于3556万吨。玉米作为酒精燃料的使用46.5亿蒲式耳,饲料和残渣用量则是44亿蒲式耳。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2008年,其玉米粒(不包括爆米花和甜玉米)约占12%的美国农产品出口值。其出口量的增长系由于俄罗斯、日本、欧洲和发展中国家的强劲需求所致。 有数据显示,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副产品,玉米酒糟蛋白(DDGs)饲料在北美洲年产约320万吨~350万吨。在美国和加拿大国内消耗的玉米酒糟蛋白60%用于饲喂奶牛,36%用于饲喂肉牛,4%用于饲喂猪、鸡和其他动物。而中国2012年进口了玉米酒糟蛋白238.2万吨,这个数据不算在前述511.33万吨之中。 据中国海关数据,2012年前11个月玉米进口均价为每吨326.2美元,即2元每公斤。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中美玉米种植的成本比较。 依据这篇文章《 2012年我省玉米成本效益分析 》,山东省每亩玉米产量520公斤,每公斤价格为2.2元,当年每亩玉米总产值1200.4元,扣除总成本1011.08元(总成本与表格有误差,原文如此,可能信息有缺失),每亩纯收益为189.32元。 美国的情况为(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亩产493.77公斤,价格1.64元每公斤,总产值810.6元,除去总成本620.43元,净收益为190.17元。 表一 美国与山东的玉米种植成本分析(2012年) 表二 美国与山东每亩玉米净收益对比(2012年) 事实上,美国2012年玉米生育期逢上大旱令玉米减产。以2011年为例(之前的数年玉米产量更高),其亩产为589公斤,2012年锐减至493.77公斤。而中国粮食当年为九连增,2012年全国农业气候条件总体较好,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旱涝灾害。玉米产量也创新高,玉米每公顷产量达到5955公斤,增产207公斤。也就是说,全国玉米亩产仅397公斤(如《 神农架林区2012年度玉米种植成本收益分析报告 》中九户农民65亩玉米的2012年亩产量平均396.6公斤,《 云南省2012年玉米作物成本效益分析 》中调查点4个、共调查39户农户、157.46亩的样本量得出结论称玉米单产521.12公斤,《 四川省2012年玉米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分析 》则称全省18个市、州29个县270户玉米平均亩产410.02公斤)。 图三中国玉米单产水平与美国及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数据来自FAO(自李永祥,中国玉米品种改良及其种质基础分析,2013) 即使如此,美国玉米仍然在成本、出口价格上占据优势。由此,我们即明白为何要大量进口玉米。当然,价格只是其中因素之一。更多原因系国内需求增长,国内种植无法满足,而美国系世界上最大玉米出口国。 好了,回到转基因玉米问题。有分析指出,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25%提高到目前的88%,主要得益于抗虫、抗除草剂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的大量种植。农场主正是出于增产、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田间管理等因素考虑大量使用转基因玉米种子。 当然,种子仅为作物产量提高的因素之一。玉米产量与技术的改进(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生产实践(减少耕作,灌溉,作物轮作,病虫害管理系统)均有密切关系。 美国玉米生产技术简化,在玉米生育期间很少进行田间管理,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是重要因素外,种子筛选加工、单粒播种、免耕、子粒直接收获等技术,减少了田间管理,减少机械作业和燃油消耗,减少果实晾晒、脱粒等环节。甚至一些农场还在播种、施肥和收获机械上安装了GPS装置,如此可准确控制行距、播种量和产量。
11161 次阅读|3 个评论
EPPO:阿根廷首次报道发生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fumigation 2013-6-13 11:01
2013/083 First report of Pantoea stewartii in Argentina During the 2010/2011 and 2011/2012 growing seasons, symptoms of bacterial leaf blight were observed in maize ( Zea mays ) crops in the province of Córdoba, Argentina. In this province, the disease incidence reached around 54%. Leaf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0 symptomatic maize plants, grown in 15 fields covering a representative geographical area. Molecular (PCR) and pathogenicity test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Pantoea stewartii (EPPO A2 List) in diseased maize plant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P. stewartii is reported from Argentina. The situation of Pantoea stewartii in Argentina can be described as follows: Present, first detected during the 2010/2011 and 2011/2012 maize growing seasons in the province of Córdoba. Source: Albarracín Orio AG, Brücher E, Plazas MC, Sayago P, Guerra F, de Rossi R, Ducasse DA, Guerra GD (2013) First report of Stewart’s wilt of maize in Argentina caused by Pantoea stewartii . Plant Disease 96 (12), 1819-1820. Additional key words: new record Computer codes: ERWIST, AR
个人分类: 检验检疫|2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销毁三批美国转基因玉米震撼全球
热度 1 蒋高明 2013-6-1 21:58
中国人对转基因说不了,销毁三批美国转基因玉米。如果没有安全问题,好好的粮食缘何销毁?请挺转专家和挺转官员们来解释一下吧。 中国销毁三批美国转基因玉米震撼全球, 被称为爆炸性新闻 作者:半解一知半解 时间: 2013 年 5 月 24 日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60/65/26/9_1.html 在中国,关注转基因状况的人都会注意到媒体和网络最近报道的中国销毁 3 批进口的美国转基因玉米的事件,凡是知道转基因“致病致死、断子绝孙、亡国灭种”巨大危害的人们,特别是长期默默无闻坚贞不屈反转基因的民族英雄们,都会认为这两次销毁行动大快人心,都会为新的党中央和中央政府为民除害感到欢欣鼓舞。 这两个重大消息在被提供给欧洲著名反转基因网站 GMWatch 点 org( 《转基因监测网》 ) 并以 China destroys three shipments of GM corn from US ( 中国销毁来自美国的三批转基因玉米 ) 为标题大幅报道以后,在国际上也引起了除主流媒体以外的大众网络和媒体的极大关注,被称为“爆炸性新闻” (breaking news) 、“特大新闻” (great news) 的到广泛传播,从部分国外网友的评论来看,中国新政府的这次销毁行动赢得了国际大众的人心,有的甚至因此临时改变了过去对中国有偏见的看法。相信这个重要新闻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还会继续热传,甚至不排除部分国际主流媒体加入传播的可能性。 实际上,中国销毁美国转基因玉米的消息既是喜又是忧,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新的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已经突破新旧农业部的信息封锁、信息误导、信息欺骗和信息过滤,已经明确知道转基因的巨大危害,而且已经开始出手为了全国人民、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生存安全严查、严控转基因,只要坚持到底,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彻底消灭转基因骗子集团和转基因食品的国家;忧的是仅仅在 5 月份,就有三个批次的非法转基因强行闯关企图危害同胞和国家,那么,没有被检查或者查出来的有不有呢?这些年来有多少呢?中国在新旧农业部的欺骗性大力强推下,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种植国、生产加工国、消费国、进口国、污染国和受害国,这种祸国殃民的严峻现实何时才能有根本好转呢?而且,以猛散毒为首的国际转基因骗子种族灭绝犯罪集团又会如何勾结美国政府对中国新的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施压呢? 这次南北两地销毁非法美国转基因玉米的行动既有象征意义,也有现实意义,象征意义是新的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表明了维护人民、民族和国家利益毫不动摇的坚定决心,实际意义就是警告国内那些黑白猫的徒子徒孙们不要企图把自己肮脏、罪恶的利益凌驾于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之上,更不要昧着做人做事的起码良心为了自己肮脏、罪恶的利益危害人民、民族和国家利益。同时,也是警告国内外的转基因骗子集团,不要企图在转基因这个涉及到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上挑战新的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否则就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虽然中国的转基因黑幕早已是冰冻三尺,但我们坚信,有全国众多不屈不挠的反转正义人士的坚决斗争,由全国人民的觉醒,有以习总为首的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的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道路,全中国人民没有慢性巨毒品和生物武器转基因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转基因种族灭绝犯罪分子汉奸卖国贼们也必将受到严惩! 希望习总在 6 月份访美行程中保持这个来之不易的国内国际的良好势头和良好声誉,不要签任何进口美国转基因产品的订单或者协议。 只要以习总为首的新的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继续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民族的生存、发展为重,尽快彻底粉碎国际国内转基因骗子种族灭绝集团企图象灭绝北美印第安人那样用转基因灭绝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罪恶阴谋,就不仅一定会赢得全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爱戴和全力支持并名垂青史、流芳万世,而且在国际上也会赢得全世界人民的高度尊重和敬仰,从而把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 一.以下是《转基因监测网》该文的中文翻译,需要查看原文的网友请自己网搜。 中国销毁来自美国的三批转基因玉米 China destroys three shipments of GM corn from US 周三, 2013 年 5 月 22 日 10 时 26 分 1 。珠海市湾仔口岸销毁了两批进口的转基因食品 2 。哈尔滨共截获转基因玉米种子 115 公斤,将被销毁 注:以下新闻报道称中国政府 5 月份摧毁了三批来自美国的转基因玉米。根据中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这些货物为非法。 为了验证种子开发商提供的数据,法律规定,农业部应要求中国机构进行环境和食品安全检测。在农业部日签发安全证书前,所有这些文件必须由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审核。 然而,根据下面的新闻报道,这三批美国玉米并没有相关的安全证书和批准文件。 一位我们称之为李先生的中国公民称新政府销毁非法转基因的果断行动是“一大进步、令人鼓舞并大快人心”。他认为这标志着新政府践行了为人民和民族服务的承诺。 李先生说:“大力发展转基因的前政府不会将这样的事情公之于众, 可能会偷偷返回货物,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不会检查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货物”。 上届政府属下的农业部违反中国法律,没有要求对猛散毒 (Monsnto) 的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进行独立的实验检测,这引起了国民的愤怒: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2-06-12/content_6157498.html (双语,超过 3 页) 李先生说,不过,他和其他人相信,要消灭全国性种植的转基因、禁止种植和进口转基因,,新政府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中国告诉巴西大豆生产者代表团富裕的民众即使多花钱也希望吃非转基因大豆之后不久,就传出了中国新政府采取销毁行动的新闻: http://gmwatch.org/latest-listing/52-2013/14778 --- --- 1 。珠海市湾仔口岸销毁了两批进口的转基因食品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13 年 5 月 7 日 http://www.zhciq.gov.cn/showInfo.do?infoId=26648 (由中国李先生翻译) 日前,珠海检验检疫局湾仔办事处在对某公司进口美国食品进行检验检疫时,先后检出两批含转基因玉米制品,不符合我国《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该办按规定对两批进口食品作销毁处理。 --- --- 2 。哈尔滨截获美国转基因玉米种 21 箱共计 115 千克,将被销毁 2013 年 5 月 19 日 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3-05/19/content_28867193.htm (由中国李先生翻译) 日前,哈尔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入境邮件中截获 21 箱来自美国的玉米种子,共计 115 千克,检测后发现其为转基因种子,这是黑龙江省检验检疫系统首次截获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入境玉米种子。这些玉米种子将被销毁。 由于美国是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疫区,我国禁止美国玉米种子进口。上述玉米种子发自美国同一家公司,分别邮向黑龙江省内两家种业公司。按照我国相关规定,从境外引进所有安全等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引进单位或境外公司均应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但本批玉米种子未获得相关安全证书和批准文件。 据检验检疫相关负责人介绍,未经风险评估和审批引入含有转基因成分,有害生物随之传入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控制不严,将会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二、以下是国外网站 greenmedinfo 点 com 对这次销毁事件的延伸解读与配图,需要查看英文原文的网友请网搜: 爆炸性新闻:中国销毁 3 批美国的转基因玉米 Breaking News: China Destroys 3 US Shipments of GM Corn 支持转基因的全球大潮中能否转向?一份新的报告显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食品消费国之一,过去推广转基因的中国政府开始严厉打击来自美国没有遵守有关生物安全法规的几批转基因玉米。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中国当局销毁转基因种子的这些措施看似严厉,但去年《中国日报》的一篇文章解释说,转基因大豆的消费在中国已经很普及,甚至不顾公众普遍关注转基因大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安全测试: 摘要:进口的 RR 大豆(抗农达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已经占领 80% 以上的中国大豆总消费量,但初期的进口转基因大豆的评估和审批程序却遭到质疑,因为检查程序存在缺陷。据新闻报道, 2012 年 2 月 20 日,顾秀林和其他 3 位公民经申请被批准审核“获得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的证明文件”。 《中国日报》的文章接着引述农业金融与教育司副主任石燕泉的话,他在 2012 年 4 月 20 日表示,仅在 2011 年,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就超过了 5000 万吨。文章还提到这样的事实, 8 年来, 13 亿中国消费者一直在食用孟山都的转基因食品,其安全评估完全依赖生物技术的资金,中国政府对其进行任何独立的安全检测。此外, 2012 年的一项揭秘研究证实,中国的文字媒体 ( 平面媒体 ) 完全成了生物技术行业影响的忠实伙伴。研究透露说,“ 48.1 %的文章基本上支持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计划和转基因棉花的种植,而 51.9 %的文章对转基因话题是中性的。报纸文章中会提到与转基因相关的风险,但没有一篇文章表达对转基因的不利语气”。作者得出结论:“中国文字媒体基本上是支持转基因的。这也表明文字媒体把中国政府描述为积极推行全国的转基因研究和发展计划并促进转基因棉花的使用。” 最近发生的这几个事件是否表明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更加严肃对待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健康威胁呢?据《转基因监测网》的匿名新闻提供人“李先生”说: 新政府销毁非法转基因的果断行动是“一大进步、令人鼓舞并大快人心”。他认为这标志着新政府践行了为人民和民族服务的承诺。 李先生说:“大力发展转基因的前政府不会将这样的事情公之于众, 可能会偷偷返回货物,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不会检查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货物”。 三、以下是 naturalsociety 点 com( 美国自然协会网站 ) 编辑 Anthony Gucciardi 的评论文章节选: 中国焚毁 3 批美国的转基因玉米 China Incinerates 3 US Shipment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 此说让人想起了 100 多年前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为国为民正义壮举。中国政府的这一依法行动可以说羡煞了同样饱受转基因毒害美国民众,他们深感美国与中国相比现在是冰火两重天! ) 我怀疑中国的这一行动会受到类似的掌声欢迎,因为它代表着一种直接反猛散毒立场 – 实际上猛散毒公司花的是纳税人的钱 ,由美国国务院直接做销售。即使路透社和其他人也对这些泄露的信息进行了报道,记者们得知这个新闻后深感震惊。现实不仅说明了为什么尽管转基因造成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美国政府却不停地批准和向外支持孟山都的转基因,也说明了为什么 对那些反猛散毒的国家,美国会威胁采用“军事方式的贸易战” 。 情况越来越清楚,象 FDA( 美国食药监局 ) 负责人迈克尔·泰勒这类猛散毒安插在政府的卧底正在用连我都吃惊的方式帮助这场转基因转基因全球大举进攻。 也许这种情况最意味深长的是,中国 已经基本上对美元采取行动,通过销毁这些美国政府强加给其他国家的转基因作物,已基本上在与美国分庭抗礼,而谁藐视猛散毒,美国就会会讨伐谁。这可以说是一种比派遣一艘军舰靠近美国本土更严重的行为!它显示了许多美国政府官员的真实优先政策:如果公众健康阻碍了不可一世的扩张,政府也可以对其漠不关心。 即使不管中国销毁这些货物的真正原因,这被称为是打击甚至没有遵守基本批准程序的转基因货物,但人们可以预见美国官员(尤其是国务院的那帮人)会为猛散毒大喊大叫。 甚至连中国都有销毁猛散毒转基因的意志,那么美国官员也就有问题了:每天几百万人食用充满猛散毒除草剂的转基因食品,而这些官员却坐视不管。值得庆幸的是,美国民众正在快速采取行动。两天以后将举行“抗议猛散毒游行” , 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来揭露腐败的转基因巨头和转基因的普遍危害。 四、以下是部分国外网友对这个重要新闻的评论。网友们异口同声赞不绝口充分说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对转基因的巨大毒害和转基因骗子种族灭绝集团丧尽天良的滔天大罪早已深恶痛绝、仇恨刻骨。 因时间关系,此部分另外发文。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39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玉米图位克隆
zhuhong 2013-5-26 17:43
分子标记的开发与筛选之SSR 精选 已有 527 次阅读 2013-5-26 15:32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的 开发 以图位克隆技术克隆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与筛选是关键步骤之一,差异明显的分子标记在数据统计上一清二楚,不容易出错,如果能够以琼脂糖胶来分辨,更是极大的节约了实验时间。现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获得一个物种完整基因组变得越来越容易,因此分子标记的开发也不再是什么难事。结合这几年的研究工作,来说一下目前最经常用到的 SSR 和 InDel 分子标记的开发与筛选,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以玉米为模式生物基因克隆过程中标记的开发为例。 先说个题外话,很多刚刚接触分子标记的人,常常会问到底什么是分子标记?多态又是什么?举个简单例子,你出门去某个地方,查询得知,要经过一座大桥,一个公园,一个别墅小区,一栋 99 层的大楼,这些大桥、公园、小区、大楼就是你到目的地前首先要找标志性建筑,在基因克隆上就是所说的分子标记。那么什么是多态呢?所谓多态其实就是差异性。月季花应该都见过,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红色的,这些颜色上差异就是多态,只不过这个多态是形态学上的多态。如果说到这里还不是很明白,不用着急,当你亲手做一段时间后,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是分子标记了。 SSR (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简单重复序列,又称之为微卫星 DNA ,在拟南芥、玉米、水稻、小麦、烟草等植物中非常丰富,因此被广泛用来基因定位、亲缘分析等。其串联重复的核心序列为 1 — 6 bp ,重复单位数目不一样,高度多态性就是来源于其串联数目的不同,因而能够用 PCR 的方法扩增出不同长度的 PCR 产物,将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就能够显示出差异性。 克隆一个基因首先要对其粗定位。在玉米中,如果一个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还未知,可先进行全基因组的筛选。我要克隆的基因,前人已经粗定位于 4 号染色体两个分子标记之间,但这个定位并不准确,只是一个参照。所以当我接手这个基因后,首先在这两个标记上下游延伸了 40M 的距离,在玉米数据库 MaizeGDB 上重新挑选了一些 SSR 标记,对其区间进行了确认。 对这个基因粗定位了以后,此时数据库上前人开发的标记已不能满足定位需求。根据粗定位区间,在其内挑选了一些 BAC ,在这些 BAC 上开发 SSR 标记。 BAC 的序列可以在 MaizeGDB 或者 NCBI 上获取。 BAC 序列截图: 在获得这些 BAC 序列后,接下来就要找到 SSR 的位点在哪里,有很多工具可以利用,网上有在线的 SSR 序列分析。我一般都是使用 SSR Hunter1.3 进行 SSR 位点的搜寻,该软件简单实用,参数设置只有两个:构成重复元件的核苷酸数最多是,重复次数最少为。可根据对标记的需求来设置。 SSR Hunter1.3 界面: 将得到的 BAC 序列输入到 SSR Hunter1.3 左边方框中,设置好参数,点击“ SSR 位点搜索”就可以了。 搜索结果如下,点击保存。 acaaatgacaaacatggtgaacgaaatgcaaaatcagataaggcaagaatgccaggaaatgcgtcaagaccggctggagatgcgtcaagaaatgaggcaagcacggttggaaagacaacagcaccaccacccaccaccaactccaccaag ATATATATATATATATATAT tactatttgtaagacctaaatgttactttagttagtagttaatattttactattttaggaataataataaggtctattaaccctatgtgttgctatgcatcatgctgagatttttatttatgcatacattcggagacaacattattatac 红色 字体即为SSR位点,在得到这些SSR位点后,就可以直接拿来设计引物,引物设计软件很多,我一般习惯使用NCBI的在线引物设计,因为玉米的基因组序列已存在,当其设计好引物后,会自动在数据库里搜索一翻,如果匹配到其他位点上,给出的引物报告单会自动注明,可以选择是否用该标记。 SSR引物设计时PCR产物选择多大呢?我们一般都是80-150bp,这样扩增时不但丰度很高,扩增后信号很强,而且避免了非特异扩增,而且在选择电泳时,我们以小板胶来跑,EB染色,比设计300-500bp,用大板胶跑,银染节约了很多的时间。 有多态的分子标记: 小板胶来跑,EB染色电泳图: 大板胶来跑,银染色电泳图: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7244-693661.html
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哈尔滨截获美国转基因玉米种子
热度 1 liruzi 2013-5-18 22:16
哈尔滨截获美国转基因玉米种子115千克   东北网5月18日讯 日前,哈尔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入境邮件中截获21箱来自美国的玉米种子,共计115千克,检测后发现其为转基因种子,这是黑龙江省检验检疫系统首次截获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入境玉米种子。这些玉米种子将被销毁。   由于美国是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疫区,我国禁止美国玉米种子进口。上述玉米种子发自美国同一家公司,分别邮向省内两家种业公司。按照我国相关规定,从境外引进所有安全等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引进单位或境外公司均应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但本批玉米种子未获得相关安全证书和批准文件。   据检验检疫相关负责人介绍,未经风险评估和审批引入含有转基因成分,有害生物随之传入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控制不严,将会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个人分类: |79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日报网:研究揭露转基因玉米含大量毒素(中英对照)
蒋高明 2013-4-21 00:23
有人说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至今没有证据。事实上,国内外发现的转基因食品的有害证据多达数百组(以发表的论文计)。对于这些证据,挺转专家总是选择性失明,或者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但不管你认账不认账,那些科学实验证据都在那里,留给历史去判断。今天,中国日报网又报道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转基因玉米含有大量毒素。要是用这样的玉米喂养动物,或者人吃,能不出问题吗?研究揭露转基因玉米含大量毒素 Study reveals GMO corn to be highly toxic 来源:中国日报网 ​ 字号 !--enpproperty 2013-04-19 09:01:40.0研究揭露转基因玉米含大量毒素转基因玉米大量毒素,转基因玉米有毒,转基因食品有毒,GMO corn highly toxic,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toxic,双语新闻,双语Study reveals GMO corn to be highly toxic 双语 1159410双语新闻2@lt/nodesearchname/enpproperty-- A leaked study examining genetically-modified corn reveals that the lab-made alternative to organic crops contains a startling level of toxic chemicals. ​ A leaked study examining genetically-modified corn reveals that the lab-made alternative to organic crops contains a startling level of toxic chemicals. An anti- GMO website has posted the results of an education-based consulting company’s comparison of corn types, an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may be more hazardous than once thought. The study, the 2012 Corn Comparison Report by Profit Pro, was published recently on the website for Moms Across America March to Label GMOs, a group that says they wish to “raise awareness and support Moms with solutions to eat GMO Free as we demand GMO labeling locally and nationally simultaneously.” They are plotting nationwide protests scheduled for later this year. The report, writes the website’s Zen Honeycutt, was provided by a representative for De Dell Seed Company, an Ontario-based farm that’s touted as being Canadian only non-GMO corn seed company. “The claims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GMO corn and NON Gmo corn’ are false,” says Honeycutt, who adds she was “ floored ” after reading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GMO corn tested by Profit Pro contains a number of elements absent from traditional corn, including chlorides, formaldehyde and glyphosate. While those elements don’t appear naturally in corn, they were present in GMO samples to the tune of 60 ppm , 200pm and 13 ppm, respectively. Honecutt say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FDA) mandates that the level of glyphosate in American drinking water not exceed 0.7 ppm and adds that organ damage in some animals has been linked to glyphosate exposure exceeding 0.1 ppm. “Glyphosate is a strong organic phosphate chelator that immobilizes positively charged minerals such as manganese, cobalt, iron, zinc copper,” Dr. Don Huber attested during a separate GMO study recently released, adding that those elements “are essential for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soils, plants and animals.” “Glyphosate draws out the vital nutrients of living things and GMO corn is covered with it,” adds Honeycutt, who notes that the nutritional benefits rampant in natural corn are almost entirely removed from lab-made seeds: in the samples used during the study, non-GMO corn is alleged to have 437-times the amount of calcium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versions, and 56- and 7-times the level of magnesium and manganese, respectively. 点击查看更多双语新闻 (Source: rt.com) 一项被泄漏出来的检测转基因玉米的研究揭示,实验室造出的有机玉米替代品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含量惊人。 一家反转基因食品网站已经上传了某教育型咨询公司对两种玉米的比较结果,结果揭示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可能比人们先前认为的更大。 咨询公司Profit Pro的2012玉米比较研究报告近日发布在“全美母亲呼吁转基因食品标签”网站上,该组织称他们希望“通过要求在地方和全国出售的转基因食品上同步贴上标签来提高母亲们在这方面的意识,为母亲们提供食用非转基因食品的途径”。他们还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策划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 网站的真•哈尼卡特称,该研究报告是由德•戴尔种子公司的一名代表提供的。德•戴尔种子公司的农场位于安大略,号称是加拿大唯一一家出售非转基因玉米种子的公司。 哈尼卡特说:“那些宣称‘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没有差别’的论调是错误的。”她还表示,自己在读过这一研究报告后被“震撼了”。 根据这一分析报告,Profit Pro公司检测的转基因玉米含有传统玉米所没有的多种物质,包括氯化物、甲醛和草甘膦。天然玉米中不含这些物质,但在转基因玉米的样品中,这几种物质的含量却分别高达百万分之六十、百万分之二百和百万分之十三。 哈尼卡特说,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美国饮用水中的草甘膦含量不得高于百万分之零点七,而且她还补充道,某些动物的器官损伤已被证实和草甘膦含量超过百万分之零点一有关。 唐•胡贝尔博士在新近发布的另一篇独立的转基因研究报告中证实道:“草甘膦是一种强力的有机磷酸螯合剂,它能阻滞如锰、钴、铁、锌、铜等有益矿物质的流动。”胡贝尔博士还补充道,这些化学元素“对于土壤、植物和动物的正常生理机能至关重要。” 哈尼卡特补充说:“草甘膦会把生物中至关重要的营养素抽离出去,而转基因玉米则含有大量草甘膦。”她指出,天然玉米中所含的丰富营养价值几乎全部被从实验室造出的转基因种子中剔除了:在研究所用的样品中,据称非转基因玉米中的钙含量是转基因玉米的437倍,镁含量和锰含量也分别是转基因玉米的56倍和7倍。 相关阅读 阿根廷转基因奶牛能产人奶 研究:转基因“紫番茄”或可抗癌 研究:朋友多少由基因决定 研究:男人爱看美女基因使然 女人爱购物 都是基因惹的祸 研究发现高跟鞋情结可遗传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陈丹妮) ​ Vocabulary: GMO: 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tout: 吹捧 floor: 使震惊 to the tune of: 达到……程度,达到……之多 ppm: 百万分之…… immobilize: 使不动;使停止流通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NBA 太牛了
dongzg101 2013-3-22 11:38
76人对掘金,NBA太牛了!76人小队员居然两罚不中,让掘金这只平民球队又翻盘了!101比100!过瘾,过瘾......
2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恭贺我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考取中国农大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
热度 1 lycdenmark 2013-3-19 00:49
我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姜露光、曹金伶同学经过艰苦而漫长的硕士研究生初试、复试等环节,最终被中国农大遗传育种专业录取。其中,姜露光同学将在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等领域研究。祝贺他们!! 同时,近日我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还将有几名同学前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参加复试,预祝他们心想事成、取得好成绩!!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1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迟来的承诺:中国推迟引入转基因水稻和玉米
蒋高明 2013-3-11 12:30
【本博按】 面对民意汹汹的转基因主粮安全问题争议,有关部门沉默多年后终于有了说法,即 5 年内不引入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这个消息是在路透社中文网站发的。为什么不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发表呢?是公众科学素养低才担忧转基因安全吗?为什么不给他们科普呢?能够说得明白吗?不是已经出版了转基因 100 条明白纸吗?四年前,有关专家信誓旦旦承诺的要在三到五年内将转基因大米端上老百姓餐桌,看来现在 8-10 年内无望了,总得出来给大家一个说法吧?推迟引入转基因水稻和玉米,那发的安全证书呢?不引入外国的,中国科学家转基因大跃进搞的一百多个转基因作物或动物就是花巨资图个热闹吗?那些偷偷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或不标注的转基因食物怎么处理?为什么不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利和弊都客观地告知国人,从此打消他们的顾虑呢? 中国推迟引入转基因水稻和玉米 时间 : 2013-03-09 257 次 http://www.82158.com/html-26613.html http://t.qq.com/p/t/221325061328942 中国农业部旗下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彭于发周四称,为了缓解公众担忧,中国推迟引入转基因水稻和 玉米 。公众对此存有争议,相关机构也一直没有向公众披露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充足信息。转基因作物必须得到愿意购买的消费者和愿意种植的农户的认可,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五年时间。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同日也称,公众依然十分担心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但为了填补粮食供应缺口,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进口一定的转基因的农产品 “ 不可避免 ” 。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于 2009 年向转基因 Bt 水稻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颁发了安全证书。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 大豆 进口国,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棉花种植国。   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大豆上,去年我国进口了 5838 万吨的大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它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最主要是两个用途,一是榨油,就是我们吃的大 豆油 和调和油中都有一部分是大豆榨出来的油。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玉米品种区试与审定:改革与创新是唯一希望
lycdenmark 2013-3-3 16:27
调研发现,某省北部玉米种植密度竟然几十年不变,停留在每亩3200至3500株的水平;据一位老先生讲,几十年来,东北某省玉米种植密度是下降的。这种局面很不理智,民粹主义者无论抬出什么理由也解释不通。这首先归咎为育种科技人员没有尽到责任,当然,比失职更不可容忍的是利益驱动技术倒退。我们面临的首先是改革,然后是创新。这是唯一的希望。 现在东华北春播玉米区域试验的密度上升到每亩4000株,意味着审定的品种可推荐3200株/亩的安全种植密度;今年,黄淮海夏播区的试验密度,在各路砖家激烈反对下,好不容易确定在5000株,这意味着可建议农民种植4000株/亩,但在这个密度下试验和审定的杂交种不可能超越郑单958。这几年黄淮海地区的玉米播种量大约是5000粒/亩,实际成苗均在每亩4200-4300株,在这个密度下,黄淮海夏播区年年发生玉米倒伏和各种风险。解决的办法只能继续提高玉米品种的试验密度,才可能培育出超过郑单958的新品种。 科技人员和管理者要区分生产目标密度和品种试验密度。5年以后,黄淮海夏播玉米的生产目标密度应该大于当前的实际密度,即在4300株以上,考虑到现在试验的品种要满足5年以后的生产需求,那时候的目标密度应该在4800株以上,那么今天的品种试验密度就应该超过6000株。 在当前审定制度下,春播区审定品种如果推荐密度超过3200株,夏播区超过4000株都可能隐含风险。这么一比便知道我国玉米育种与大田生产之间的差距就在育种内部和试验方法的自我约束,同时也容易理解,玉米生产上因灾害损失的根源在育种而不是栽培,进而知道为什么产量增益缓慢。从品种试验和审定两个环节看出,我国种业技术根基软弱。所以,改革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办法迫在眉睫,旧的制度既阻碍生产发展,也阻碍技术进步,不能不改。改革意味着重新调整那些过时、不合理或被扭曲的政策,平衡各方利益格局,必要时,踢开羁绊,打破旧的利益格局。育种和种业发展周期较长,竞争压力大,留给我们的时间却不充裕,再不改革,种业和作物育种都难以激发活力,甚至死路一条。希望今天的育种者和管理者不要在十年或二十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心中充满历史的负罪感。 经过转型,要实现公益性科研与企业协调发展;有必要修改种子法和相关法规;国家扶持企业能力建设,就必须加强品种管理,彻底改革品种审定制度。 科研单位和企业育种者都要开阔眼界算大帐,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上不再彷徨,在品种试验密度上不能再犹豫,选育自交系的早代群体种植密度要在区试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而品种筛选试验要比生产目标密度增加25%,现阶段提倡每亩增加1000株,但在新疆和黑龙江要大大超过这个增量。如果从2002年以来,中国玉米育种界的双重利益集团不是抵制这些原理的话,我们现在已经普遍具有了抗衡跨国公司的能力;已经争论了十年,但现在除了模仿和搭车以外,仍然没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究其原因,寻找对策,需要在种质基础和试验方法(密度)两个方面都采取强有力措施才可能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个人分类: 科技|1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十年倒退,十年争论,十年转型,十年大发展
lycdenmark 2013-3-3 15:46
十年倒退,十年争论,十年转型,十年大发展 摘要 :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在李竞雄那个时代创造了40年辉煌,随后进入令人遗憾的10年倒退和10年争论,现在是充满挑战的10年转型期;今天的转型将为迎来10年大发展时期奠定基础。 一、四十年辉煌 在李竞雄那个时代(特指20世纪50至80年代),我国玉米育种的水平比美国低很多,但有李先生作领路人,全国各地的育种方向就不会错。在李先生那个时代,尽管起点低,我国玉米育种的整体水平却提高得很快。那是艰苦创业和奋发进取的年代!在李竞雄院士带领下,我国玉米育种者经过艰苦努力,曾经把与美国的技术差距从30多年缩小到10-15年,那是值得一代人骄傲的辉煌时期。 二、十年倒退 在1980年代末期,我国玉米育种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倒退苗头,当时骨干品种中单2号和黄417的产量水平难以超越,于是一些地方的育种目标开始朝着高杆、大穗、晚熟和稀植的方向走偏,在实验田里制造高产现象。在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潜在危险降临的时候,李先生已经敏锐地察觉倒退苗头,并在1990年3月5日南京举行的全国植物遗传理论与应用研讨会上呼吁纠正高杆、大穗、稀植的育种目标,首次提出密植育种的概念。但李先生没来得及深入扭转育种方向,在1993年3月因病入院治疗,不能视事,从此中国玉米育种进入十年倒退期。曾经被压抑的错误方向猛烈反弹,并在1997年承德会议上达到其喧嚣的顶峰。 李先生于1997年7月逝世,一个月以后,一伙人即召开承德会议,从此中国玉米育种进入一个加速浮躁的时代,背离了李先生奠定的技术路线和指引的正确方向,玉米育种的方向和目标失去控制。也恰恰就在这十年,中国玉米生产的产量增益开始下滑,从李先生那个时代每年126公斤/公顷锐减到每年40公斤/公顷以下。这个下滑趋势一直延续到最近几年才开始扭转。 按说技术上十年倒退和后来十年争论期的一些政策措施对玉米育种非常有利。科技体制改革和中国加入UPOV都有利于科技人员以育种成果从市场获取额外收入。但在后李竞雄时代,育种者陷入浮躁氛围而失去理智,以至育种方向、目标和技术路线像脱缰的野马越走越偏。十年倒退就是这么来的。回过头去看,不服气不行。李竞雄是真正的旗手,他指引的方向就没出过错。李先生去世后,中国玉米界陷入迷茫和混乱。但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2002年,孙世贤组织南京会议,我对高杆大穗晚熟和稀植的育种方向提出质疑,当时产生的震动不算大。随后孙世贤组织玉米品种管理人员去美国考察,回来后思想认识变化很大。到2003年12月昆明会议,柏大鹏、孙世贤和我不约而同地否定了高杆大穗晚熟和稀植的育种方向。我们没有任何沟通,只是到了会上,三人讲话的口径恰好一致。于是产生很大震动。其实,我们只是讲出了大家心里都渴望释疑的真话而已。 那次会议所产生的震动有助于玉米育种人员解放思想,走出阴影,但由于利益冲突和理论缺失,当时没能终止育种方向的倒退趋势,混乱的技术路线也很难予以扭转。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僵持与争论以后,商业育种的基本原理才被广泛接受和付诸实践。在这过程里,先玉335趁虚而入,以其辉煌业绩和理念冲突为扭转育种方向做了最有说服力的注脚。总体上来说,那是双重利益集团主导的令人痛惜的十年。 三、十年争论(僵持阶段) 八十至九十年代,我国大量引进外来种质,但遇到混乱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这个拦路虎。按照当时流行的复杂观点,很难把外来种质融入本地适应种质。所以,我们不得不研究简化杂种优势群。就这么点事,反对的声音铺天盖地;多数反对者,只是不明白其中隐含的理论,这需要一个认识过程,而个别人是凭借优势地位而故意反对。学术之争掩盖着利益诉求。这对基层的育种实践产生误导。但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很关键,一旦突破,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就都迎刃而解了。 枯燥的争论很烦人。但我们判断,抓住种质就抓住了机遇,抓住种质就扭转了全国的育种方向。实践证明这个判断符合当时(10至20年前)中国玉米育种界的理论状况和实践方向。而忽视种质,就会被边缘化和陷入被动。即使在今天,依然是这个道理,公益性科研机构坚持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才能团结基层育种者和促进产业发展。但研究种质必须诚实、深入和一丝不苟,不可浮躁,更不能搞成欺骗。公益性科研机构研究种质是社会责任。在浮躁的科研管理体制下,社会责任被淡化,几乎没人愿意做公益性的种质研究。 九十年代以后,探讨两个杂种优势群的理论,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关系,育种目标与耕作制度,矮秆、早熟、耐密植和适应机械化的育种方向,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和高密度育种策略等,逐渐形成商业育种的思想体系;一些人反对,据说这些理论来自美国,不适合中国。争论差不多延宕了十年之久。其实这些理论都是些浅显易懂和普适的基本道理,原本用不着争论。 十年倒退,紧接着十年争论,这期间中国玉米育种处于迷茫状态,育种的方向和技术路线继续倒退,加起来耽误了二十年。其实并没有深奥的理论障碍,任何人都不难理解,关键是利益拖累。十年争论耽误了很多时间,但总算有收获,玉米界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育种的理论、方向、技术路线和种质基础逐渐回归国际主流。从目前来看,至少争取了一点喘息时间,缓解了“灭顶之危”。但在我看来,这是浪费大好光阴令人惋惜的十年时期。 四、十年转型 十年倒退之后,经过十年争论完成了理论铺垫,现在进入十年转型期。玉米育种的理论误区已经荡涤清净,方向越来越明确,玉米商业育种的技术路线基本成形,今后不必再纠缠理论,即使过去反对的人,私下里也早就知道该怎么做。剩下的事情靠大家努力,国内育种界将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现在进入充满挑战和催人奋进的十年转型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践理论,为2020年以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产业基础。但十年转型期将充满风险和痛苦,我们能否扛住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尚属未知,再一个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完全取决于当前这十年的努力成果。 我国种子产业和商业育种技术领域有明显缺陷,但在某些环节科技和产业资源又严重过剩。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很大,设施、项目和人力资源相当丰富,但分散,低效,而对瓶颈环节却谁都不愿投入。生产和加工能力过剩将越来越严重,甚至拖垮某些企业。这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也包含来自利益集团的误导。国家制定种业发展规划须着眼于改革与创新,而不能迁就于少数强势集团,国家的种业发展规划必须协调与整合各路资源和调动各方积极性。如果做到这一点,我国作物育种研究还是有一些独特优势,在今后转型期,民族种业有可能抗衡跨国公司的挑战。这一切取决于管理部门的态度和决心。 在产业政策尚不明朗,科技管理体制和种业相关政策尚待改革的大环境下,应鼓励基层科研单位和民间育种者,朝着基础种子公司的方向发展,满足国内种业的技术需求。国家科研机构应从技术、种质、信息和人才培训等方面支持基层科研单位转型和民间育种者的创新努力。 从技术上来说,当前要抓两件事。第一是改造育种材料,即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第二是提升密度。 十年转型的难点在改造种质基础。不是要狗熊掰棒子,而是丢弃那些难以改造的高杆大穗晚熟和稀植的高风险型种质。这些种质在中国大规模延续了二十年之久本身就是对育种理论的扭曲。并不是那些材料无法闭门改良,而是我们已经没有充裕的时间应对外部竞争,只好用欧美先进的商业种质改良国内优良自交系,效率会高一些。同样,紧凑型也需要深度改良,或许还有回旋余地,黄淮海地区的育种者不要错过机会。中国玉米育种者对种质基础很茫然,由于长期与国际社会隔绝,至今缺乏深入了解。专家和教授们有责任搜集和提供信息,帮助基层育种者认识和改良玉米的种质基础。这是一个难点。 十年转型的关键在于提高品种的抗逆性。这是容易操作,却又是大家轻易不敢涉足的技术领域。这暴露出中国高等教育和理论研究的缺陷。所谓提升密度,是通过增加育种圃的种植密度,识别遗传方差和加大对基因型的选择压力。选系早代要高密度,筛选杂交组合也要增加密度。现在,大家已经普遍接受高密度育种原理,只是态度不坚决,原因是理论上还不很清楚。我们已经没有回旋余地,在育种方向和种质转型阶段,只能坚定不移地推行高密度育种策略。这是美国先锋公司70年代的技术,我们要学习和加快推广现代育种技术。本质上,这是个竞争力问题,不是小事情。 在十年转型期,我们必须抓好这两件事,目的是为2020年以后的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就是说,要做好心理准备,一直奋斗到2030年前后,我们的企业才有可能扭转十年倒退和十年争论所遗留下的被动局面,进入良性发展时期。 对全国来说是抓好两件事,但对一些基础较好,种质和技术积累较丰富,正在提高育种圃试验密度的企业和科研单位来说,还有必要抓好第三件事,即建设新品种测试网和信息平台。一些企业已经按照新思路培育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现在需要贯彻高密度筛选策略,建立多年多点试验,利用G×E效应筛选优良基因型。这显然要把前面两件事做好,才有必要建立大规模的新品种测试网。 有人建议这三件事齐头并进,但就全国来说,当前应强调高密度育种策略。所谓转型是在10年倒退加10年徘徊的基础上重新向合理方向回归,必须经过高密度育种这个过程,而不可犹豫。跨国公司经过几十年发展历程,技术和种质积累相当丰富,他们在中国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技术,而中国育种者不但缺乏积累,还处于向上攀登的艰难过程;个别外企曾经对我们威胁甚巨,现在却表现出保守性。但这只是暂时现象,我们是要缩小差距,因而不可动摇自己的创新方向。 虽然中国玉米育种刚开始大规模转型,但已经取得可喜进步,一些民间育种者起步早,调整育种思路比较快,东北和黄淮海地区都出现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杂交种。虽然个体育种队伍鱼龙混杂,但其中不乏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者,而个别科研单位包括中央单位或类似人员中竟出现剽窃育种现象。倒是一些基层育种者正在脱颖而出,备受瞩目。希望民间育种者埋头苦干,低调行事,坚持探索,从模仿走向创新。民间育种者朝基础种子公司的方向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 五、十年大发展 经过十年倒退和十年争论与徘徊,现在基本扭转了玉米育种的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为今后大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但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赢来中国种业技术值得期待的大发展时期。在此之前,我们将长期面对严峻的竞争压力。 跨国公司已经完成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接下来是发起攻势,在各个方向逐一突破,可能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育种研发体系包括国家、省和地区三个层面,还有大中型企业和民间育种者。国家层面的研发系统效率低下,行动缓慢。中国一直理不顺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关系,而产业政策中又缺乏鼓励基础种子公司发展的制度安排,现在蓬勃发展的民间育种者却在填补这项空白。民间育种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但这支队伍比较复杂,需要区别对待和适当扶持。 剽窃育种现象很复杂,可通过接受UPOV1991版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自会引导育种者向着创新的方向转型,剽窃现象会逐渐消除。我见到几个成绩突出的民间育种者恰恰表现了较好的创新能力,但他们需要支持。这一段话不是袒护侵犯知识产权现象,而是建议通过修改法律法规的途径制止侵犯知识产权。退一步说,要严格执法,即使按照1978版本,也应该打击侵权行为,但由于利益纠葛,大学和科研单位也搅和近来,加剧了体制和技术混乱,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没有办法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和优秀品牌。同时,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有创新能力的民间育种者更受青睐,更有市场前途。对他们要鼓励和支持。 2020年以后,将是我国玉米育种技术和种业大发展时期,但这取决于育种者是否自觉地接受商业育种的理念,今后这几年是否大幅度调整育种方向、目标和技术路线,还取决于政府支持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坚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同时修改种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排除干扰,促进种业发展。 如果管理部门态度坚决,政策明确,措施得力,在2020年至2030年,我国有可能在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上缩小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出现真正的大企业,并有可能走向亚洲种业市场,而在国内市场则扛住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但这一切都是命悬一线,取决于政策,而技术是第二位的。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基层育种人员已经明白,商业育种的原理就那么一点点,但来之不易,我们要按照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实践和向前推进,那样,中国玉米育种还是有希望的。但同样实行商业育种,结局可能会很不一样,有的企业做得好些,有的育种者可能就不那么顺利,先起步者容易抓住机遇,后来者往往在竞争中就差一点点,但结局却很不一样。市场竞争要抢占先机。那要靠自己努力。
1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风起青萍——玉米滞销降价
jiangming800403 2013-2-27 10:08
昨日 (2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 微博 )》记者从卓创资讯网站了解到,近期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粮价格节节走低,市场14%水三等玉米最低进厂价已跌至1960元/吨,合每斤不足1元,时隔数年后重返“1元”时代。 “现在从农户那里收的玉米,价格大概一斤9毛5。”一位吉林的玉米种植户告诉记者。 步入2013年以后,全国玉米价格持续走低。 一亩田数据中心做的近期全国玉米价格走势统计显示,2月18日全国玉米价格为2.46元/公斤,之后呈震荡下滑态势,2月25日已跌至2.38元/公斤。 “这是元旦过后东北粮价下降最快的一段时期。”卓创资讯玉米行业分析师徐晓苗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玉米价格在1月中旬开始走低,一直持续到现在,预计下跌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昨日,中国玉米网从吉林省延边地区某贸易商处获悉,当地个人粮库收购40%~45%水分新玉米的价格为0.5~0.6元/斤。 市场分析认为,玉米价格可能要到二季度初才会回升。 “去年冬天下雨较多,粮食含水分较多,价格卖不上去。过了五一粮食水分降下来之后,价格才会涨上去。”上述农户表示。 去年冬季,我国东北地区降水量较多,增加了粮食的水分含量,导致玉米不易保存,促使农户急于抛售。 徐晓苗分析称,现在玉米的总体需求不尽如人意,供应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一是由于年前农户惜售心理,导致大量粮食推迟至年后售卖;二是粮食水分偏高,高水分玉米不易保存,导致农户集中抛售。 “现在的粮食达不到安全水分,进入粮库前必须烘干,而烘干需要很大成本。”上述农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安全水分要求的水分含量是14%~15%。而据了解,当前东北地区玉米水分含量平均在30%左右。 下游需求疲软“夹击” 据中国玉米网的消息,农历正月十五过后,东北产区销售活动重启。不过,因近期市场 行情 走弱,贸易商观望气氛浓厚,多数压价收购。 据了解,作为玉米下游的两 大消费 主体,当前饲料养殖和深加工企业正面临着加工效益疲弱的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销售,造成了供强需弱。 徐晓苗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主要产品为淀粉等,而当前淀粉的市场销售疲软,导致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从而影响了其采购玉米原料的积极性。 一般来讲,玉米深加工可以占到玉米年消费量的25%左右,另外约65%的玉米用来进行饲料加工。 据悉,东北地区的玉米主要供应饲料企业,且集中于生猪养殖方面。 数据显示,本周猪粮比价从上周的6.19:1暴跌至5.91:1,同比下降16.22%。已经跌破6.0的盈亏点,猪市正式进入亏损期。 徐晓苗认为,猪粮比从7.5:1跌到现在的5.91:1,无疑会影响上游生猪养殖企业的积极性,继而影响下游饲料加工企业,从而影响玉米的市场需求和价格。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1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 GenNetics在线发表玉米穗行数数量变异机理文章
lycdenmark 2013-2-5 11:37
3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藻是未来的燃料吗?能源政策有争议
热度 5 zhpd55 2013-1-24 17:54
2012 年 3 月 8 日 Nash Keune 在《国家在线评论》( National Review Online )杂志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 藻 类 是 未来的燃料 吗 ? 奥巴马总统 2012 年的最新可再生能源定位就是藻类。他在迈阿密大学( University of Miami )演讲时 , 宣称他的政府将在燃料方面投资 2400 万美元 , 并声称 “ 不管你信不信 , 我们可以依靠美国自产替代 17% 的进口运输石油燃料”。 2010 年 , 美国能源部给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创建可持续藻类生物燃料财团 (SABC) 拨款 600 万美元 , 对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建藻类生物燃料商业化财团 (CABC) 拨款 900 万美元 , 对夏威夷凯鲁亚·科纳( Kailua-Kona, Hawaii )的 Cellana LLC 财团也拨款 900 万美元。然而 , 据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助理教授 Matthew Posewitz 博士估计 , 还有上百家学术机构也在致力于将藻类转化为燃料的研究工作。 从藻类制造燃料并不像听上去的那么荒谬,甚至可以将对藻类的研究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就有科学家推测可以由藻类通过提取生产脂质的可能性,然后再进行转化和精炼使其转化为燃料。有研究人员把石油本身看作是 “ 古代藻类 ” 。 藻类脂质与我们从化石燃料中提取的物质非常类似,它只是没有一直在地下进行长达 2 亿到 3 亿年的漫长分解罢了。 藻类燃料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玉米相比具有一些实质性的优势,有研究人员估计,藻类会在其生命过程中消耗 CO 2 , 实现自身作为燃料产生 CO 2 的再利用即碳中和,不会对大气带来温室效应。与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生产不同 , 藻类燃料能自由与化石燃料混合 , 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通过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输送。在相同面积情况下,藻类的产量是玉米产量的 10 倍,而且 藻类甚至可以在沙漠中种植 。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玉米种植需要良田,而且是适宜粮食生产的耕地 , 无疑会使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基于这种原因,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要求 20 国集团停止补贴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生产。假设美国沙漠自然资源保护者对于利用沙漠养殖藻类有抗议 , 藻类也可以在养殖池进行培养 , 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进步,因为藻类养殖不会与玉米等其他粮食生产争占土地。但藻类燃料仍然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关于藻类微生物尚有太多的未知因素,在藻类可以用来取代我们目前使用的石油,更不用说是其中的 17% ,甚至任何比例,研究人员将需要从基因方面强化藻类,分离出最佳、最健壮的菌株,并对其在不同生长系统中的生长情况进行测试。目前 , 藻类燃料费用约为 8 美元 / 加仑。为了生产 1 加仑 藻类燃料水的需求量为 350 加仑 。兰德公司( Rand Corporation )的一项最新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藻类燃料的适销性至少还需要十年。如美国能源部藻类可行性报告的合著者艾尔·达津斯( Al Darzins )所言, “ 通往藻类生物燃料的商业化之路可能并非完全依赖于任何一个单元操作或技术 , 而是依赖于这个行业的整合能力以及可伸缩技术的解决方案 ” 。 风险投资家和私营公司已经开始投入这项研究。 2009 年 , 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 )石油公司与合成基因组( Synthetic Genomics )公司合作,成立了一个 6 亿美元的伙伴企业,研究藻类燃料萃取和生长技术。几家不同的风险投资公司 , 包括比尔 • 盖茨的级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Bill Gates’s Cascades Investment LLC )和洛克菲勒家族的 Venrock ( Rockefeller family’s Venrock )已经在蓝宝石能源( Sapphire Energy )投资了数千万美元。蓝宝石能源成立于 2007 年 , 是藻类研究的领军企业 , 已经培养了藻类 4000 多种不同菌株。该公司已经生产藻类喷气式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料 , 并由美国大陆航空公司成功地进行了应用试飞。 2011 年 11 月 , 蓝宝石能源公司被《福布斯》( Forbes )杂志列为美国最有前途的 16 家销售额过百万美元的公司之一。 藻类燃料研究的教训是政府资助的风险资本主义一直是一种主要的市场利益滞后指标。藻类投资已经起飞,而政府正忙于补贴其他事情 , 这是最好的。在藻类燃料开发方面,许多研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死胡同,迄今为止已经工程化筛选的 4000 种菌株,只有其中极少数将产生重要影响。私人担忧和当地担忧超过了愿意慷慨投资这些努力并愿意承受任何现有损失。事实上 , 即使接受了美国能源部拨款的三个财团中的任何一个 , 都收到了大量私人投资。例如 ,Cellana LLC 财团接受美国能源部拨款最多(900万美元) ,另外 筹集资金约 1 亿美元。 肯尼斯 · 格林( Kenneth Green )是一位常驻美国企业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的学者,也写了很多关于生物燃料方面的作品 , 通过对藻类研究提供资助推测 , 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播美国能源部为藻类研究的投资 , 奥巴马政府正试图提供一些积极的、真正具有潜力的对策 , 面对不断上涨的石油价格和穿越保护区( ANWR )、 Keystone 输油管道( Keystone pipeline )、页岩储量等进行的持续争论。但绿色组织对奥巴马政府兜售其藻类研究也表现出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政治化的藻类研究可能对其研究本身带来一场灾难性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迫使负责任的私人投资藻类研究的资金撤出,而吸纳一些不负责任的投机商进入藻类研究领域,使投资成为一种不可靠的政治足球 , 随后就是绿色组织描绘的那样,成为绿色死亡之吻( green kiss of death )。作为能源政策争论一直持续到 2012 年之夏 ,但是 奥巴马政府将继续颂扬其在藻类研究方面的投资。在这种环境下 , 由于私营部门愿意投资藻类研究 , 联邦资金就没有必要再插手,否则也可能会适得其反。
个人分类: 新观察|7892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俄罗斯取消对转基因玉米NK603临时禁用
热度 1 bioxncai 2013-1-20 16:17
俄罗斯国防部管辖的对环境卫生和流行病监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人类福利联邦服务处”( The Federal Service for Supervision of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and Human Welfare )报告说俄罗斯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所王城对康草甘膦的转基因玉米 NK603 安全性的评估, 分析了在整个评估时期人类食用 NK630 的结果。 根据对转基因玉米 NK603 的科学分析结果, 我们的结论是: • NK603 的化学成分与其相应的非转基因玉米实质等同; • 草甘膦蛋白( CP4 EPSPS )对人类既没有毒性也不是致敏因子; • 在对转基因玉米 NK603 组的所有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揭示,没有任何毒性,基因毒性(即不损害 DNA 引起突变或癌变)过敏性,致敏作用和免疫性改变作用, 与常规的非转基因玉米一样,也没有任何协同副作用。 目前,转基因玉米 NK603 已经在包括欧盟, 美国, 中国, 巴西, 日本,阿根廷,加拿大等在内的 17 个国家注册,并被批准用于人的食品。 在上述国家作为食品使用的整个期间从没有发现转基因玉米 NK603 对人类的健康有不利副作用。对法国人发表在“化学品的食品和毒性杂志”( "Food and Toxicology of Chemicals” magazine , September 19, 2012 )上的文章做了全面分析后, 所做的结论是, 那个法国人的研究报告完全违反了科学研究的程序。 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 EFSA )的官方结论和许多独立专家的观点, 我们的结论是法国人在食品和化学品毒性杂志上发表的 NOK603 致癌的研究论文是不可信的。 有鉴于此, 我们取消以前对转基因玉米 NK603 暂时禁止使用的禁令。 英文原文链接: http://news.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8695.htm 转自中华网: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55/88/26/5_1.html
1734 次阅读|1 个评论
育种专家佟屏亚先生点评2012年种业要事
热度 1 蒋高明 2013-1-9 21:56
佟屏亚先生是玉米界德高望重的育种专家,他的点评是很有分量的,转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佟屏亚:点评2012年种业要事 作者: 佟屏亚 发表时间: 2013-01-08 评价得分: 暂无 查看评论 http://book.wyzxsx.com/article.php?id=3264   2012年,中国种业有喜事也有囧事,有坦途也有坎坷。中国种业市值跃升至1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经过梳理有32家获得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资证;种子企业建成商业化育种的主体已成共识,但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是一个难迈的坎。    一、“一号文件”强调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新华社,2月1日)   点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孕育的中国种业,从座胎儿起就是个“畸形儿”,育、繁、推脱节,产业链割裂。90%以上的种质资源和育种人员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90%以上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应用技术研究。种子公司只卖种子,不搞科研;科研单位只管育种,不问市场。育种研究、种子繁育、技术推广自成体系。中国种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和资金有限,种子企业要想进入市场必须拥有自主产权的品种才能跨进市场的大门。“一号文件”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和推进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是明智决策。    二、浚单20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浚县农科所完成的“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温家宝总理为项目第一完成人程相文颁发了获奖证书。(新华网)   点评:基层科研人员能出成果,靠的是坚忍不拔、执著追求。程相文领导的科研团队40年如一日,辛勤劳作,有12个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其中浚单20全国种植面积最多时达4700万亩,荣获国家大奖。温家宝总理写给程相文的亲笔信说:“一个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一大批像程相文这样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有为科技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程相文献身玉米育种事业的事迹应该表彰。”   三、 农业部推介主导品种再陷窘境   农业部办公厅推介发布2012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在被推介的28个玉米品种中,有刚刚被通过国审品种,如京科968、中单909等,而很多民营企业的品种没有被推介。(2月8日农办科 9号)   点评:农业部科教司推介玉米品种又留下了纰漏。推介了郑单958和浚单20,却没有推介种植面积居第二位的先玉335。官员可能会理直气壮地说,先玉335是“外企”培育的,但被推介的品种中却有一个正大619,它也是外企培育的啊!这就又回到农业界热议的先玉335“虫子不吃”、“猪不下崽”的老问题上了。怎么回答?又够科教司的官员招呼一阵子了。农业部很习惯发布“通知”,搞个“推介”,指令全国用何品种;何时播种。今天基本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了,农业部官员应该经常到种子市场和田间转看一看,“推介”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四、农业科研院所,中央再吹体制改革号   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为事业单位。(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点评:农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最概括地解读:“基础研究政府办,应用技术企业办。科研院所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把种子企业建成科技创新的主体。”今天农业科研院所的一整套体制,完全是从“苏联老大哥”那里照搬过来的,“苏联”已经沉没20多年了,俄罗斯可能也不搞这一套了。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中央再次吹响体制改革进军号,期盼科技部和农业部要有行动,在实质问题上迈大步。    五、种业“创新战略联盟”能走多远?   科学技术部发布《农作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由33家单位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登海种业、中种集团、大成集团等企业。山东登海种业任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科学技术部,4月28日)   点评:国务院《意见》第(八)款关于“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规定:构建一批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好事啊!因为有经费扶持又有品种优惠,很快,各省(区)此类“创新战略联盟”纷纷亮相。快速建立起来的“创新战略联盟”依然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种子企业做大做强是市场行为,需要经历市场竞争的历练。若不从体制改革入手实现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结合,所谓的“创新战略联盟”只能是虚文巧饰、哗众取宠,摆个样子给你看,等待“给予扶持”或“政策倾斜”。经由政府计划主导的松散的战略联盟能走多远?拭目以待。    六、从“大部门制改革”说到种子产业的发展   媒体报道科技部职责调整与剥离的设想:“科技部的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发展计划司和社会发展科技司的职能划归工信部,成立‘工业和信息技术部’;农村科技司并入农业部,基础研究司、国际合作司以及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归并入教育部。”(《华夏时报》,5月19日)   点评:十八大报告指出“稳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遵循这个思路,从顶层设计“科技部变革”,剥皮剔骨,将会引发农业科研体制一系列的深层变革。一是农业科学属于应用技术科学,基础研究比例很少,随着“科技部变革”,基础研究这一块理所当然地划归教育部了。二是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如种子、化肥、花卉、饲料、农药和农产品加工等)贴近市场的研究项目和人员应该进入企业,企业建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种子产业才会兴旺发达。这不仅需要大刀阔斧的政治勇气,也需要统筹兼顾的政治智慧。该有多少脱胎换骨的阵痛,壮士断腕的决断,甚至凤凰涅槃的悲壮!    七、面对洋种子“竞争”应有行动啊   中央电视台以《玉米:洋种子逼退中国种子》为题,播发东北地区玉米先玉335种植情况。报道说,玉米种业逐渐失守,如不采取相应对策,我国的玉米种子市场十年后将被跨国种业集团控制。(《经济半小时》,5月24日)   点评:现代种业竞争的核心是优良品种,农业生产力的突破与跨越,总是以种子革命为先导。新世纪以来,先玉335种植面积超过4 000万亩;正大号玉米遍植十多个省区;德美亚玉米扎根东北;迪卡号玉米西南热销;利马格兰公司育成利玛玉米系列;先正达多个玉米品种通过审定。跨国公司在中国土地上培育出适合生态环境的新品种,为农民增产增收,也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这应该是 “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古云:师夷长技以制夷。应该认真学习它、超过它。政府和官员应该有行动啊。切莫是“铁打营盘流水的兵”、“当天和尚撞天钟”!    八、玉米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大豆”   农业部韩部长在《人民日报》发表《玉米战略》一文,强调在粮食安全战略中必须将玉米放在重要位置,把玉米产业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决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人民日报》,5月28日)   点评:韩部长文章论述全面,措施清楚。但文中突然插入了一句:坚决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外行人如坠五里云中,玉米和大豆是两种作物啊?而业内人立即明白这不是空穴来风,玉米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大豆”!其一,农产品价格偏低,种地不如进城务工。二是,农田不断减少,大量的优质耕地被圈进去了。三是,玉米“九连增”,这是以减少大豆棉花面积为代价的。四是,媒体报道“洋种子”逼退国产种子,而国内科研院所固步自封,缺乏紧迫感和和责任感,没有优良品种怎么去竞争呢?要头脑清醒,警钟长鸣。    九、炒作“太空种子”引发争议   神州9号载人飞船搭载了近百种农作物种子,在太空遨游13天成功返回。“太空种子”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出现十几家销售“太空种子”的网店。(新华社 6月27日)   点评:随着神州9号载人飞船归来,“太空种子”掀起又一波促销浪潮。市场上炒作“太空种子”最多的为蔬菜类,还有“太空水稻”亩产1 400多公斤,“太空玉米”亩产1 500多公斤。“太空种子”已经成为一个“产业”,科研院所、种子企业乃至个体商家,都可以每克种子付款500元至5000元进入太空,挂一个“航天育种基地”招牌标价30万元。全国已有224个航天育种研究团队,超过60处航天育种基地。市面上挂个“航天育种”牌子,借噱头、炒概念、贴标签,深层潜伏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从源头取缔“航天育种”虚名,炒作“太空种子”就自生自灭了。    十、中央电视台,谁是“杂交玉米之父”   中央电视台报道:李登海是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被称为“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培育的超级玉米超试1号,亩产1402公斤?这个新品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43.5%?累计为国家创造效益1000多亿元。(《晚间新闻》,9月1日)   点评:农业科技界都知道,“杂交玉米之父”荣誉称号代表的是上世纪一个科学家集体。进入新世纪,玉米科技界弥漫虚夸浮躁之气,媒体给名人“戴帽”成风。例如“杂交玉米之父”、“高油玉米之父”、“高蛋白玉米之父”、“紧凑型玉米之父”等等,业内人士对此“噱头”嗤之以鼻。玉米育种的每项成就都是后人沿着前人足迹逐步攀登。为什么一定要称为“父”?确切地说应该称为“儿”;谦虚的科学家都自称是“学生”!媒体科学缺知,满纸谎言,全是问号,把李登海捧上 虚无缥缈 的神坛。希望中央电视台记者和李登海先生正本清源,主动地向社会澄清“杂交玉米之父”、“超级玉米”不实之词以及虚夸浮躁的言行和作风。    十一、农业部批准发放首批32家亿元资证    农业部公告第1832号。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批准发放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等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中国种子协会,9月25日)   点评:种子企业迅速行动起来:一类是国企老板忙兼并。二类是上市公司购买品种或招募科研人员,培育自主产权品种和增强研发能力。三类是规模相对较小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增值晋级亿元或3000万元企业。四类是中小公司搞联合。组织5~6家公司,换个“面孔”,迈入“门槛”,最后再一声吆喝:咱也是3000万了!种业兼并重组不能是简单地相加,而应是优势互补,产生1+12的协作效应和规模效益。通过《办法》推动种业兼并整合缺乏输送正能量,缺乏强势资本运作,科研院所的育种资源未能进入,仅仅起到了规范梳理作用,未能从实质上改变种子企业的弱势,更多的只是一种表象。    十二、实行品种“谁审定、谁经销、谁负责”制   10月18日,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农业部负责人表示今后要加强品种审定制度建设,修订《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提高申请门槛,制定品种审定绿色通道管理办法等。(中国种子协会网)   点评:现行的品种审定程序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制度性腐败。品种审定靠“送”已经是业界公开的秘密。审定委员会成为品种造假的“始作俑者”,潜规则盛行的后果是频发的种子坑农事故,当受害农民群起上访找政府索赔时,经营厂家几乎无例外地甩出一句话:品种是“国家审定”的,要索赔找农业部去!有哪一位农民敢到京城说事啊?叹口气忍了吧!政府的重要社会责任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以社会效益为使命”;品种审定委员“受聘”代表农业部,应该严格把住“品种审定”关,让农民用上放心种。建议品种审定应在阳光下进行,实行“谁审定、谁经销、谁负责”!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2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欧洲权威机构作出最终评估,否定法专家转基因玉米致癌论
bioxncai 2012-12-1 16:44
新华网布鲁塞尔11月30日电(记者 王寰鹰)欧洲食品安全局日前就法国卡昂大学研究人员关于美国孟山都公司NK603转基因玉米毒性的研究作出最终评估,彻底否定了这种转基因玉米有毒甚至致癌的研究结论。 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卡昂大学研究人员得出的研究结论不仅缺乏数据支持,而且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方法都存在严重漏洞,这些问题说明,可接受的科研标准在实验中没有得到遵守,因此,没有理由重新审查先前就NK603玉米安全性所做的评估。 欧洲食品安全局强调,上述结论是依据该局专家以及包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在内的6个欧盟成员国就卡昂大学的这份科研报告各自所做的独立评估得出的,欧洲层面在这个问题上有广泛共识。 英国期刊《食品和化学毒物学》今年9月19日刊登了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其长达两年的研究显示,喂食美国孟山都公司NK603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鼠寿命比正常实验鼠短,且前者出现肿瘤的几率更高。该报告对已经在欧盟获准上市的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在获悉上述发现后,法国国家卫生安全署、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均对塞拉利尼等人的研究展开调查。欧洲食品安全局10月4日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认为这项研究的目标不明确,实验设计、指导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诸多重要细节被省略,仅凭报告中给出的信息并不能得出相关结论,也不足以证明NK603转基因玉米存在安全问题。该局要求研究负责人提供更多相关信息,以增强报告的可信度。但这一要求被塞拉利尼拒绝。 目前共有两种转基因作物获准在欧盟种植,分别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MON810转基因玉米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的Amflora转基因土豆。此外,包括NK603转基因玉米在内的44种转基因作物获准进口到欧盟销售,品种涵盖棉花、大豆、油菜、土豆和甜菜等。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12/01/c_113872097.htm
1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米什么时候进中国的?——凤凰台也扯淡
热度 4 chenhuansheng 2012-11-21 19:20
刚才6点过的时候,在食堂吃饭。电视上凤凰卫视某台正在播一个纪录片。讲述羌族风情。 其中一段说到,每到秋天妇女们都很忙碌,因为玉米成熟了。妇女们把玉米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有的直接进仓,有的会挂在屋檐下或者墙壁上。分开储存以便一年不同时节的食用。并强调“这是羌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 数千年?玉米到中国才多久啊?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玉米是产于美洲的,哥伦布把她从美洲带入欧洲,然后经过各种途径才带到中国来的吧。哥伦布市什么时候人呢?好像比下西洋的郑和还要晚一点,这从欧洲传到中国是不是还要滞后百八十年的。那么,数到今天玉米如中国,时间该不会超过1000年吧?怎么羌族人种植玉米、存储玉米到成了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了呢? 编剧是不是也太不严谨了?你说大禹是羌族人、炎帝是羌族人,我都可以接受啊,反正那好似后民族还没有分离嘛。但是玉米这个事,可不要乱讲啊! ~~~~~~~~~ 在何老师的提醒下查看了《中国玉米的早期栽培与引种》一文,甚为惊讶。转引至此,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下载来看看。 中国玉米的早期栽培与引种.pdf
3715 次阅读|7 个评论
新酶有助于提高玉米产生更多的燃料乙醇
zhpd55 2012-10-31 15:17
新酶有助于提高玉米产生更多的燃料乙醇
诺 维信( Novozymes )是丹麦一家世界工 业 用酶生产的领头企业, 2012 年 10 月 30 日 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工业用酶 —— Novozymes Avantec ,这种酶可以使玉米生产更多的生物燃料,对于解决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以牺牲人用口粮为代价换取生物燃料具有重要意义。据说这种工业用酶可以使玉米生产乙醇的产率提高 2.5% 。这就意味着生产同样的乙醇,使用 Novozymes Avantec 之后,会减少玉米的消耗量。利用玉米生产生物燃料的厂家也不少,以美国一家企业为例,年消耗大约 90 万吨饲料级玉米生产 1 亿加仑 燃料乙醇,同时副产 30 万吨动物饲料( DDGS )以及 8500 吨玉米油。如果使用 Avantec ,在保持乙醇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年会 节省 2.25 万吨玉米。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物质和生物能源教授 Claus Felby 说 , 从技术上来讲 , 这种酶并不会对于燃料用生物乙醇生产带来一次革命 , 但是 , 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使资源利用更有效。第一代生物乙醇经常受到人们的抨击,但是有一个却被忽略了,那就是在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同时,也在生产动物饲料。第一代生物燃料是由糖和可以耕种的植物油生产的 , 而第二代生物燃料是基于包括作物残留物、废弃物、藻类和木质材料等。 丹麦首都 哥本哈根 的一位 可持续农业与绿色和平组织活动家 Dan Belusa 建议诺维信 公司将注意力集中到 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替代方面 , 即将 酶催化用于转换市政废物,使其变成有用的资源。 Dan Belusa 说: “ 粮食危机日趋紧张和将市政废物作为资源加以利用之间存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2012 年 10 月的早些时候,一名联合国官员呼吁欧盟和美国完全放弃生物燃料,作为土地由农民用于生产他们需要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国际性议题和批评家关注的一个顶级话题 , 某些地区生物燃料已经开始直接影响到食品生产 , 导致全球食品价格的上涨。 诺维信执行副总裁 Peder Holk Nielsen 说: “ 大多数美国乙醇厂对可用淀粉的转化率在 90%~95%之间 , 所以对于企业主提高产量,实现利润最大化,尚有很大的开发潜能。事实上 , 如果美国所有的乙醇生产厂家开始使用 Avantec , 他们会节省 300 万吨玉米。 Avantec 是诺维信公司专门为生物燃料工业生产研制的一种最新的工业用酶产品。在过去的 5 年间 , 诺维信不断改善酶技术,已经帮助生物燃料生产行业提高淀粉转换效率 5% 。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生产国 , 玉米乙醇的生产量预期在 2012 年会达到 133 亿加仑。 更多信息请浏览: http://phys.org/news/2012-10-enzyme-fuel-corn-danish-company.html#nwlt http://www.novozymes.com/en/news/news-archive/Pages/Corn-ethanol-with-less-corn.aspx
个人分类: 新科技|3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技术也无法拯救东北大豆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2-10-29 15:45
只要玉米有更高的比较效益,东北农民就会继续减少大豆播种面积,除了那些生育期短,不适合种玉米的黑龙江北部和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地区。抗除草剂转基因是适用于大规模集约化种植的技术,从而拉低了美洲大陆的生产成本,以及大豆的国际贸易价格。东北玉米是大豆单产的3~4倍,而大豆价格只是玉米价格的2倍左右,当然这主要是玉米的国内价格一般要高于国际价格,而大豆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了。即使采用了转基因技术,中国大豆的成本也不可能和规模经营(转基因也是为规模经营服务的)北美农场相提并论。只要大豆的比较效益低于水稻与玉米,即使转基因技术,也无法拯救东北大豆。 参考文献:陈沐.大豆往事——别说“中国大豆输了美国是因为转基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9193do=blogid=627238 当然,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大豆或许是高价值的。其一大豆是固氮、养地作物,其二大豆秸秆的营养价值比玉米秸秆要好,适合养牛养羊。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196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推荐:育种者玉米田的博客
yuchyu 2012-10-29 12:05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14208254_1_1.html SPAN class=title comp_title="玉米育种 (34)/em"玉米育种 (34) 现代美国马齿型玉米商业育种的种质… ( 2 / 869 ) 2011-10-26 19:58 迪卡516思考之三 ( 7 / 1238 ) 2011-09-23 15:09 迪卡516思考之二 ( 0 / 844 ) 2011-09-19 21:01 迪卡516之思考 ( 0 / 1096 ) 2011-09-17 16:19 有用与无用 ( 5 / 686 ) 2011-06-18 17:35 玉米育种研发实力,怎么评价? ( 12 / 555 ) 2011-04-05 08:56 谈玉米育种小区测试中收获测产的机… ( 4 / 414 ) 2011-03-12 10:06 浅谈玉米育种南繁管理模式 ( 0 / 328 ) 2011-03-12 10:06 杂谈玉米田间测试 ( 4 / 759 ) 2010-10-29 21:10 玉米田随想-用心看材料 ( 6 / 595 ) 2010-10-24 19:31 对下一代杂交种类型特点的思考 ( 8 / 613 ) 2010-10-03 17:59 博文转载—先锋公司的育种研发管理… ( 10 / 815 ) 2010-06-08 07:41 玉米品种的寿命 ( 14 / 1000 ) 2010-02-06 20:00 谈商业育种项目管理 ( 4 / 443 ) 2009-10-10 00:03 回交导入群体改良法—一种臆想的育… ( 7 / 537 ) 2009-10-08 09:11 谈育种材料的命名 ( 2 / 416 ) 2009-10-04 13:45 没有完美的系但有完美的杂交种 ( 26 / 600 ) 2009-08-23 09:24 博文引用—商业育种需要建立技术核… ( 4 / 422 ) 2009-08-02 18:22 谈玉米播种的机械化问题 ( 9 / 587 ) 2009-06-25 21:20 杂谈玉米杂交种的密度 ( 5 / 728 ) 2009-04-28 20:50 由现代战争所想到的 ( 7 / 288 ) 2009-02-19 07:18 关于利用78599类种质(PB)改良Rei… ( 13 / 748 ) 2009-01-27 14:24 单倍体育种的几个问题 ( 29 / 1854 ) 2008-08-15 09:12 我对郑单958和先玉335的思考 ( 43 / 3406 ) 2008-05-24 11:46 一篇旧文章—QPM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1 / 436 ) 2008-05-04 12:58 介绍一个世界性南繁基地——智利 ( 8 / 391 ) 2008-04-24 18:52 作物育种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 6 / 487 ) 2008-03-28 04:50 玉米育种—国内的差距 ( 21 / 812 ) 2008-03-25 03:53 谈现代商业玉米育种策略 ( 15 / 929 ) 2008-03-09 09:00 也谈玉米育种选系中的眼睛亮 ( 14 / 599 ) 2008-02-19 09:44 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二) ( 6 / 849 ) 2007-11-13 09:46 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一) ( 0 / 776 ) 2007-11-13 09:00 美国商业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 ( 1 / 634 ) 2007-09-04 11:11 玉米育种发展动态 ( 0 / 600 ) 2007-09-04 11:09
2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背后的商业利益推手
wya 2012-10-29 09:48
“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研究者有话说 http://discovery.163.com/12/1028/10/8ET7TT0S000125LI.html?from=index “75%的质疑来自转基因作物公司” 南方周末 :你的试验结论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争议,你怎么评价? 塞拉利尼 :如果争论针对研究本身,是可以接受的。 但据我们统计,针对我们这项试验的约75%的质疑,都来自转基因作物公司与工厂。 我认为,这些质疑背后,是难以掩盖的经济利益作祟。在9月19日之后的几天内,他们密集而盲目地批评、质疑我们的研究,不断地对媒体喊话,说我们的研究工作不好,这是一种诬陷和打击。 南方周末 :质疑的声音集中在哪些方面? 塞拉利尼 :很多质疑是关于大鼠品类、试验周期以及大鼠的数量。我们试验中使用的大鼠,正是转基因生物技术开发和生产公司——美国孟山都用于评估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性试验的大鼠。这种大鼠是国家毒理学项目在致癌研究中推荐的大鼠品系,过去也常被用在长期的毒理学与致癌科学试验中,只是以前没有遭到质疑。 孟山都开展的试验,每组大鼠数量也是10只,试验周期停留在90天以内。和众多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试验一样, 我们的试验同样证明了在90天以内,没有发现转基因玉米的副作用。只是在试验的第四个月,我们发现了第一颗肿瘤,到试验后期,我都被那么多肿瘤吓到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4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方周末:研究者受访谈“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
蒋高明 2012-10-28 12:01
研究者受访谈“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0/270927.shtm 这一个月,塞拉利尼(Gilles-Eric Seralini)疲于奔命地辩护那个引起全球轩然大波的试验——“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 塞拉利尼是法国卡昂大学的教授,曾是法国农业部与环境部转基因委员会的11名成员之一,也曾在欧盟任职。 风波起源于一个月前的一篇论文。2012年9月19日,塞拉利尼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杂志发表研究文章称,用抗除草剂的NK603转基因玉米喂养的大鼠,致癌率大幅度上升。文中还附有长有乒乓球般大小肿瘤的大鼠图片。 试验结果一经公布,全球反转基因人士纷纷认为这是最有力的证据。而更多的学者、媒体甚至权威机构提出了质疑,有学者甚至指斥这项试验并非“一份单纯的科学报告,而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新闻事件”。在中国,这项试验结果同样引起了一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公众恐慌和科学争论。 塞拉利尼说,《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总编已要求他写一篇回应文章,文章将于2012年11月在该杂志刊发。 10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国家卫生安全署先后否定了关于转基因玉米致癌的研究结论,同时建议对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影响进行研究。 第二天,塞拉利尼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回应了外界对于其试验数据科学性、经费独立性的质疑,为争论提供了另一种声音。 “75%的质疑来自转基因作物公司” 南方周末:你的试验结论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争议,你怎么评价? 塞拉利尼:如果争论针对研究本身,是可以接受的。但据我们统计,针对我们这项试验的约75%的质疑,都来自转基因作物公司与工厂。我认为,这些质疑背后,是难以掩盖的经济利益作祟。在9月19日之后的几天内,他们密集而盲目地批评、质疑我们的研究,不断地对媒体喊话,说我们的研究工作不好,这是一种诬陷和打击。 南方周末:质疑的声音集中在哪些方面? 塞拉利尼:很多质疑是关于大鼠品类、试验周期以及大鼠的数量。我们试验中使用的大鼠,正是转基因生物技术开发和生产公司——美国孟山都用于评估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性试验的大鼠。这种大鼠是国家毒理学项目在致癌研究中推荐的大鼠品系,过去也常被用在长期的毒理学与致癌科学试验中,只是以前没有遭到质疑。 孟山都开展的试验,每组大鼠数量也是10只,试验周期停留在90天以内。和众多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试验一样,我们的试验同样证明了在90天以内,没有发现转基因玉米的副作用。只是在试验的第四个月,我们发现了第一颗肿瘤,到试验后期,我都被那么多肿瘤吓到了。 南方周末:有人担心致癌结果是大鼠食用转基因玉米过量所致,大鼠的食量是如何控制的? 塞拉利尼:这种试验有一个原则是,在正常的肥胖标准内,我们不应该限制老鼠的食量。在我的试验中,所有组的老鼠都没有食用玉米过量。而且,试验组和控制组的老鼠的玉米食用量是一样的。 南方周末:欧洲食品安全局、法国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国家卫生安全署都对你的试验结果提出疑虑。 塞拉利尼:这些机构主要评估产品,不是评估科研文章。首先,欧洲食品安全局和很多其他机构都有利益冲突。几天前,欧盟卫生专员约翰·达利(John Dalli)就因利益上的冲突而离开。在转基因组委会,类似的情况不少。其次,法国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与国家卫生署以前都曾批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我曾与法国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沟通,但是讨论的结果不理想,他们不允许我来演讲解释我的试验结果。 好在他们都建议对转基因作物的影响进行长期研究,但我们建议暂时禁止转基因玉米NK603。重复试验,对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测定至少需要四年时间。 南方周末:近年来,你的好几篇文章的研究结果都被一些权威机构否定,对此,你怎么看? 塞拉利尼:否定我的都是同样一批机构委员会,比如欧洲食品安全局。据我了解,转基因公司与一些机构之前有秘密协定,它们努力把转基因试验控制在三个月内,避免做更长期的评估和检测。现在法国的一些机构开始转变态度,认为应该做长期的评估,它们甚至邀请我参与到转基因食品影响的长期评估试验中。我认为这是一种胜利。 “这是一项独立的研究” 南方周末:外界称你为“转基因的坚决反对者”,这样的角色会影响你的科学研究吗? 塞拉利尼:我不在意这样的称呼。但我的研究确实受到很多阻碍和压力。孟山都和有些监管机构写联名信给《食品与化学毒物学》的主编,要求删除我的文章,不予刊登发表。我的同事被建议不要与我共事。也有一些压力使政府和一些机构不给我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 南方周末:有科学家和媒体就质疑这项试验的中立性,说绿色和平有为这项试验提供资金支持。 塞拉利尼:我们的研究不可能获得绿色和平支持的,因为绿色和平反对动物试验。这项试验耗资320万欧元,有4个资金来源。名为“对消费者和企业负责”的组织(CERES)提供了200万欧元,查尔斯·利奥波德·梅耶基金会提供了100万欧元,剩下的由基因工程独立研究与信息委员会和法国研究部提供。 实际上,这是一项独立的研究,独立于任何生物技术公司。 南方周末:另一种说法是,两家绿色食品零售业巨头家乐福和欧尚也是此项研究的赞助商。一般而言,绿色食品和转基因食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塞拉利尼:家乐福没有提供任何资金支持。欧尚是“对消费者和企业负责”的组织(CERES)的一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40万欧元的赞助。欧尚等食品零售公司也卖转基因食品,它们只是要求转基因食品评估和检测的透明度。自1998年开始,这些企业就表示要对自己所卖的产品负责,以保障消费者健康。 南方周末:这些争论是否会促使你去审视自己的试验? 塞拉利尼:不论外界怎么批评我的研究,我都会继续。 我觉得没有必要去重新审视我的试验。我们的研究是目前针对转基因生物食品和杀虫剂的试验周期最长的、细节最翔实的试验。相反,我认为转基因生物食品生产公司应延长它们的试验周期。90天以内的试验是不够的,长远看来,可能遮盖了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副作用。我们甚至应该要求转基因生物食品生产公司,例如孟山都向外界公布它们开展的转基因安全试验及数据,我们需要这种公开透明。 “中国,比美国、加拿大等国强多了” 南方周末:除了反对你的声音,我们很想知道,哪些声音在支持你? 塞拉利尼:截至目前,除了支持我的团队和研究机构,目前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60名科学家签名支持我的研究。在法国,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已变成一场政治辩论。法国左翼政党基本认可我的试验和研究,但没能获得右翼政党高层的支持。因为右翼政党获得了很多来自转基因生物产业的支持。 南方周末:你个人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态度是什么? 塞拉利尼:我个人不反对转基因技术,我支持通过科技来认识基因。但我反对转基因生物产品没有通过长期的的安全性检测和评估试验就进入市场。 转基因生物食品中含有很多新的化学物,比如除草剂残留,目前这些进入到食物和饲料中的化学物没有被科学地检测。这表现在,以前的试验周期太短,不超过90天;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试验都没有,鉴于所谓的“实质等同性”原则(转基因生物与自然存在的传统生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如果它们在实质上相同,就同等对待,视为安全)。这个原则实际上是研究作物的化学成分,但它不可能研究所有的成分。如果转基因作物中的有毒化合物没能被很好地测量与认识,“实质同等性”原则并不能构成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转基因生物作物的安全。 南方周末:你对中国在转基因问题上的态度,有所了解吗? 塞拉利尼:中国已经决定给转基因食品贴标识,阈值为5%(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含量高于5%时,则必须标识)。欧盟法规规定其标识阈值为0.9%。尽管中国规定要标识食品转基因成分上限较低,但比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家强多了,这些国家都采取自愿标签指引,这也是导致转基因作物在这些国家被广泛长期种植、出售的原因。 此外,中国和其他162个国家签订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我希望中国能有更多转基因生物作物的毒理学研究,因为在这方面有一个研究空洞。在发展转基因生物食品技术的同时,需要研究转基因生物食品对人和环境的长期影响。 (原题:“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研究者有话说)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1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玉米致癌”被批存不足
kejidaobao 2012-10-26 15:56
本刊记者/李 娜 转基因作物因被认为存在安全风险,因此广受争议,但一直以来并没有确切研究证据支持这一观点。9月,法国凯恩大学公布了一项长达2年的研究成果称,食用一种转基因玉米会使实验鼠患上肿瘤和多种器官损伤。该研究结果发表后立刻引起激烈争议,争议集中在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由于多方质疑,欧洲食品安全局经过调查后,近日公布结论称该实验结果证据不足,要求研究者提供更多信息。 观察大鼠2年得致癌结论 法国凯恩大学研究人员设计的实验过程看上去并无漏洞。他们将200只雄性和雌性SD实验鼠各分成10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作为对照组,喂食含有33%转基因谷物的普通饲料和白水;另有3组被喂食含有较大剂量草甘膦除草剂的饲料和水,以反映除草剂对食物链的影响;剩余6组则被喂食含有不同比例(11%、22%、33%)NK603的饲料——NK603是 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一种转基因玉 米。 经过2年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NK603对实验鼠的健康造成危害,导致其患乳腺癌等肿瘤几率和死亡率上升。据报道,在实验进行至第14月时,对照组的实验鼠没有1例发现肿瘤,而在被喂食含有NK603的组别中,有10%—30%的实验鼠患上了肿瘤。实验进行到第24个月,在所有喂食含有NK603的组别中,50%到80%的实验鼠长了肿瘤,而且平均每只鼠长的肿瘤多达3个,而在对照组中,只有30%患病。因此,实验组得出如下结论:喂食NK603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鼠易生肿瘤;雄鼠易出现肝脏受损、肾和皮肤部位长出肿瘤以及消化系统病变等问题,雌性的幼鼠夭折和患病比例较高。此外,实验组还特别强调,这是科学界首次对实验鼠展开长达两年的调查研究,以往此类实验只持续90天左右。 质疑:实验样本及每组数量 是否恰当? “它毫无价值,”毒理学家热拉尔·帕斯卡尔在对凯恩大学同行的研究报告进行深入阅读后对媒体如此评价道。其他同行也不乏质疑者。质疑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方案:一是用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是否合适,二是每组大鼠的数量是否科学。 SD大鼠虽然是很多毒理学实验通用的样本,但是用于转基因作物致病实验是否恰当引起诸多质疑。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庆平认为,SD大鼠自发性肿瘤发生率太高。从该论文提供的数据来看,吃普通玉米的雄鼠出现肿瘤的比例为13/30,而吃普通玉米的雌鼠出现肿瘤的比例为19/30。相比之下,吃11%、22%、33%转基因玉米饲料的雄鼠出现肿瘤的比例分别是14/30、19/30、16/30,而吃11%、22%、33%转基因玉米饲料的雌鼠出现肿瘤的比例分别是26/30、19/30、25/30个。从统计学上看,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另外SD大鼠寿命比较短,通常寿命仅为1.5—2年。用大鼠培育而成的SD白化大鼠可抵御慢性呼吸道疾病,在SPF环境中极限寿命可达3年。该项研究持续时间为两年,相当于人类从中青年到老年,难以排除老龄鼠自然衰老致瘤的可能性。 每组实验大鼠的数量也遭到诟病。热拉尔·帕斯卡尔认为,要在两年时间内进行严肃的肿瘤学研究,需要至少每组50只老鼠的小组若干。但凯恩大学的研究中每组只有10只老鼠。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自然死亡,故实验组得出结论所依据的样本太少。另外,爱丁堡大学的安东尼·特里瓦弗斯则认为,实验鼠和对照鼠的总数量应该相同。 此外,法国生物分子工程委员会前主席马克·费卢教授则指出,实验还缺乏一些必要信息,比如除了喂食转基因玉米,实验大鼠们是否还吃过其他东西;玉米中含有极易致癌的霉菌毒素,有没有测试该毒素的浓度等等。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彭于发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评论称,最近两年,意、法有一些科学家受到某些国际组织资助进行研究,试图证明转基因作物的危害性,但很多研究并不规范,所用实验动物也不标准。 当然,这项研究首次将转基因作物毒性评价的时间从3个月延长到24个月,被科学家认为是可取之处。曾庆平认为这一做法充分考虑了肿瘤发生和发展所需要的长期孕育的时间因素。此前,转基因食品毒性评价沿用国际通行的3个月标准并未发现任何问题,如果此次凯恩大学的研究结果得到重复验证,那今后转基因食品的毒性评价试验可能要延长。 由于此事引发广泛争议,欧洲食品安全局对法方的这项研究工作展开调查。10月份公布调查结果称,这项研究通过分组,在不同条件下仅对每组10只雄性和10只雌性老鼠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每组老鼠的数量不足以统计和计算实验对象的患癌几率。鉴于这项研究的实验设计、分析和报告均不够充分,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其不足以证明NK603转基因玉米存在安全问题,并要求研究负责人提供更多相关信息以增强其可信度。 关注该事件后续发展的中国科学家也对媒体表示,转基因作物致病实验应该更加谨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研究员建议,转基因的安全实验应该由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出面组织并监督,并且建立完整的实验链,经过小白鼠-大鼠-兔子-猴子-人这个实验顺序来进行实验,其中人体实验要保证受试者的知情权。曾庆平主张应该做转基因食品(尤其含有毒蛋白)致癌试验,他也建议在完成小鼠或大鼠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改用寿命更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如恒河猴、黑猩猩等)来做,这样可以避免自然衰老的影响。“虽然这样做投入的成本会大幅度增加,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是值得的。”(本文为媒体综合报道)■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1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戴景瑞惊暴转基因玉米种植6千万亩
蒋高明 2012-10-24 16:09
戴景瑞惊暴转基因玉米种植6千万亩! (2012-10-19 09:19:47) 转载 ▼ 标签: 杂谈 分类: 玉米种子 本文转载佟屏亚先生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99e8230101ahsz.html 中国农业大学戴景瑞院士是国家转基因玉米专项负责人,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他不失时机地告诉国家领导人,他培育的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已达 6000 多万亩。 戴景瑞一鸣震惊农业科技界。 1 . 9 月 15 日 全国科普日,习近平副主席首先参观的展台是抗虫玉米。戴景瑞手持准备好的玉米果穗:“这种抗虫玉米,可以有效防御对玉米危害最严重的玉米螟虫。在同等病虫密度环境下,抗虫玉米的叶片完整度高,长势明显更好。”戴景瑞举着秃顶缺粒的穗子:“普通玉米被咬得一塌糊涂,而抗虫品种虫子就不咬。” 习副主席十分感兴趣:“这是我们研制的技术吗?”戴景瑞说:“是的。——这项抗虫技术在全国推广面积已达 6000 多万亩。” “能增产多少?”习副主席很关心 “如果抗虫特性能在全国推广,我国玉米能够增产 10% 左右。”戴景瑞说:“这样我国的玉米不仅不用进口,每年还能出口 1000 万吨!”( 9 月 25 日《中国农大校报》第三版,习近平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纪实) 2 .接着,戴景瑞接受记者采访:“我是做转基因研究的。我认为,凡是政府允许进口、进入生产领域的都是安全的,都是经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作物的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变为了小分子,就失去了其原有的化学功能,转基因食品在常态下,也仅仅是对某一特定的虫子或除草剂产生作用,就像抗体与抗原的关系一样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对人体不会有任何作用。”(北京晚报 2012 年 10 月 10 日 49 版) 戴景瑞一是承认自己私下培育和种植转基因玉米,二是惊暴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超过 6000 万亩,三是抓住时机说假话蒙骗国家领导人 。 3 . 请注意:戴景瑞是犯有前科的。农业部多次重申“从未批准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但是,戴景瑞从国外引进抗虫基因,新世纪初期就开始培育转基因玉米了,其中 中 农大 236 (国审玉 2006038 )、 中农 大 4 号(国审玉 2009008 )等,并没有经过“安全评价”,故意隐瞒或里外勾接,通过了国家审定程序 私下进行 扩散,期望造成转基因玉米已经被种植的“既定事实”。 当被 农业部 查出后,还试图“偷梁换柱” 悄悄 私了,但未得逞。最后 被 农业部《公告》 指责“ 违规商业化”, “敕令”退出市场。 报道说:“农业部已经与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谈话核实,被列入违规企业,严重的将被吊销执照,情节轻微的,两三年内不允许参加品种区域试验;对于违规的育种家,一旦被公开,也就意味着名誉扫地。”重重地打了 戴景瑞 一记耳光 。 4 .农业部《公告》并未公开指出“中农大号”玉米是 转基因种子,也未指明 戴景瑞 身兼属下北京 中农大康 科技公司董事长, 这 已经给留足了面子 。 有个梯子你就顺溜下去吧,不,给了鼻子还上脸。公告以后, 北京 大康公司春节前后火爆招商,宣称中农大号玉米是从美国引进的最新种质培育的,很抗虫、产量高,大返利、大减价、大促销。农民排队抢购。估计在四川、湖南、贵州、辽宁等省至少有几百万亩农田被“污染”了! 5 . 农业部官员多次重申:“农业部没有准许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但是,戴景瑞告诉国家领导人,这种转基因技术“已经种植 6000 万亩了”。玉米业界人士心知肚明,戴先生自己的转基因玉米充其量种几百万亩,他说的这 6000 万转基因玉米指的是先玉 335 ,试图敲门问路,借机为推广自己的转基因玉米鸣锣开道。众所周知,直到今天,农业部科教司官员坚决否认先玉 335 是转基因玉米,一直拒绝回答公众质疑。但转基因权威戴景瑞说它是转基因玉米,铁板钉钉了,肯定无疑了!那可是重重地回敬了官员一记耳光 ! 6 ,戴景瑞谎称 :“玉米成为中国批准转基因市场化呼声最高的作物”。“出于粮食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这是放行转基因玉米安全认证的主要背景。”“如果不推广转基因玉米,到 2020 年玉米供需缺口在 2000 万吨以上。”奇怪,是哪一些人的呼声最高?是哪个部门批准转基因玉米商业化了? 戴景瑞 不失时机地说假话说谎话欺骗国家领导人: “ 如果 转基因玉米 能在全国推广,我国玉米能够增产 10% 左右。我国的玉米不仅不用进口,每年还能出口 1000 万吨!”欲达目的,信口开河。 需要说明,玉米高产通常要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播种、施肥、灌水、治虫、机械,不可或缺,更何况玉米病虫种类很多,例如今年东北地区就有 5000 多万玉米遭受粘虫危害,你搞出一个抗螟虫的转基因玉米就万能了?就能增产 10% ?并能从玉米进口转为出口?有点太离谱了吧。真有本领你 能培育出一个“增产基因”才叫水平呢! 7 .有一则评论说:专家都是在某一科研领域的权威人士,说出的话一般都很有份量。但品味专家意见还要看看屁股坐在什么座位上。屁股决定脑袋,利益指导言论。 曾几何时,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鼓噪刚刚隐去,转基因玉米商业化开始喧嚣。转基因利益集团试图打开中国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突破口。 戴景瑞是转基因玉米项目主持人,又身兼属下种子公司的董事长,撑控巨额经费,关注金钱流量,很多意见带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功利性。 8 .转基因玉米的潜在 安全隐患 正逐渐地显现,它的商业化、安全性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和强烈质疑。奉劝戴先生,科学研究,贵在求真。 转基因玉米到底安全不安全,应该 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实验, 完成对人、对动物以及环境的影响安全评估, 得出可靠的结论。戴 景瑞 身为国家转基因玉米专项负责人,不能临场表演,信口雌黄,故意编假话说谎话欺骗国家领导人,缺失科研人员的最基本道德底线。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法国权威机构否定转基因玉米致癌论
bioxncai 2012-10-24 12:39
法国权威机构否定转基因玉米致癌论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黄涵 发布时间:2012-10-23   新华网巴黎10月22日电(记者黄涵)法国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国家卫生安全署22日先后否定了关于美国孟山都公司NK603转基因玉米致癌的研究结论,同时建议对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影响进行研究。   这两家机构当天均表示,此前法国卡昂大学研究者质疑转基因玉米安全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其报告中陈述的实验结果和分析不足以支持喂食NK603转基因玉米会毒害实验对象的结论,无法推翻“这种玉米无害”的早先评估结果。与此同时,这两家机构建议对转基因作物进行长期研究,以加深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认识。   法国农业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与能源部当天发表的联合公报说,根据上述两家机构的调查结果,卡昂大学研究者的“有毒”论述不足以推翻此前的“无害”评估结果,但政府会考虑对转基因作物和杀虫剂长期影响加强研究的建议,并提议对欧洲转基因作物和杀虫剂的评估、进口批准和控制政策进行审查。公报还重申了法国政府继续禁止在法国种植转基因玉米的立场。   英国期刊《食品和化学毒物学》今年9月19日刊登了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其长达两年的研究显示,喂食美国孟山都公司NK603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鼠寿命比正常实验鼠短,且前者出现肿瘤的几率更高。该报告对已在欧盟获准上市的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提出疑问。   在获悉上述发现后,法国国家卫生安全署、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均对法方的研究展开调查。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本月4日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这项研究的目标不明确,实验设计、指导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诸多重要细节被省略,仅凭报告中给出的信息并不能得出相关结论,该报告也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   目前共有两种转基因作物获准在欧盟种植,分别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MON810转基因玉米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的Amflora转基因土豆。此外,包括NK603转基因玉米在内的44种转基因作物获准进口到欧盟销售,品种涵盖棉花、大豆、油菜、土豆和甜菜等。 转自: http://bri.caas.net.cn/news/in_01.aspx?id=884
104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戴景瑞惊暴转基因玉米种植6千万亩!
热度 2 tongpingya 2012-10-19 09:41
中国农业大学戴景瑞院士是国家转基因玉米专项负责人,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他不失时机地告诉国家领导人,他培育的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已达 6000 多万亩。 戴景瑞一鸣震惊农业科技界。 1 . 9 月 15 日 全国科普日,习近平副主席首先参观的展台是抗虫玉米。戴景瑞手持准备好的玉米果穗:“这种抗虫玉米,可以有效防御对玉米危害最严重的玉米螟虫。在同等病虫密度环境下,抗虫玉米的叶片完整度高,长势明显更好。”戴景瑞举着秃顶缺粒的穗子:“普通玉米被咬得一塌糊涂,而抗虫品种虫子就不咬。” 习副主席十分感兴趣:“这是我们研制的技术吗?”戴景瑞说:“是的。——这项抗虫技术在全国推广面积已达 6000 多万亩。” “能增产多少?”习副主席很关心。 “如果抗虫特性能在全国推广,我国玉米能够增产 10% 左右。”戴景瑞说:“这样我国的玉米不仅不用进口,每年还能出口 1000 万吨!”( 9 月 25 日《中国农大校报》第三版,习近平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纪实) 2 .接着,戴景瑞接受记者采访:“我是做转基因研究的。我认为,凡是政府允许进口、进入生产领域的都是安全的,都是经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作物的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变为了小分子,就失去了其原有的化学功能,转基因食品在常态下,也仅仅是对某一特定的虫子或除草剂产生作用,就像抗体与抗原的关系一样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对人体不会有任何作用。”(北京晚报 2012 年 10 月 10 日 49 版) 戴景瑞一是承认自己私下培育和种植转基因玉米,二是惊暴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超过 6000 万亩,三是抓住时机说假话蒙骗国家领导人 。 3 .请注意:戴景瑞是犯有前科的。农业部多次重申“从未批准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但是,戴景瑞从国外引进抗虫基因,新世纪初期就开始培育转基因玉米了,其中 中 农大 236 (国审玉 2006038 )、 中农 大 4 号(国审玉 2009008 )等,并没有经过“安全评价”,故意隐瞒或里外勾接,通过了国家审定程序 私下进行 扩散,期望造成转基因玉米已经被种植的“既定事实”。 当被 农业部 查出后,还试图“偷梁换柱” 悄悄 私了,但未得逞。最后 被 农业部《公告》 指责“ 违规商业化”, “敕令”退出市场。 报道说:“农业部已经与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谈话核实,被列入违规企业,严重的将被吊销执照,情节轻微的,两三年内不允许参加品种区域试验;对于违规的育种家,一旦被公开,也就意味着名誉扫地。”重重地打了 戴景瑞 一记耳光。 4 .农业部《公告》并未公开指出“中农大号”玉米是 转基因种子,也未指明 戴景瑞 身兼属下北京 中农大康 科技公司董事长, 这 已经给留足了面子 。 有个梯子你就顺溜下去吧,不,给了鼻子还上脸。公告以后, 北京 大康公司春节前后火爆招商,宣称中农大号玉米是从美国引进的最新种质培育的,很抗虫、产量高,大返利、大减价、大促销。农民排队抢购。估计在四川、湖南、贵州、辽宁等省至少有几百万亩农田被“污染”了! 5 .农业部官员多次重申:“农业部没有准许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但是,戴景瑞告诉国家领导人,这种转基因技术“已经种植 6000 万亩了”。玉米业界人士心知肚明,戴先生自己的转基因玉米充其量种几百万亩,他说的这 6000 万转基因玉米指的是先玉 335 ,试图敲门问路,借机为推广自己的转基因玉米鸣锣开道。众所周知,直到今天,农业部科教司官员坚决否认先玉 335 是转基因玉米,一直拒绝回答公众质疑。但转基因权威戴景瑞说它是转基因玉米,铁板钉钉了,肯定无疑了!那可是重重地回敬了官员一记耳光! 6 ,戴景瑞谎称 :“玉米成为中国批准转基因市场化呼声最高的作物”。“出于粮食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这是放行转基因玉米安全认证的主要背景。”“如果不推广转基因玉米,到 2020 年玉米供需缺口在 2000 万吨以上。”奇怪,是哪一些人的呼声最高?是哪个部门批准转基因玉米商业化了? 戴景瑞 不失时机地说假话说谎话欺骗国家领导人: “ 如果 转基因玉米 能在全国推广,我国玉米能够增产 10% 左右。我国的玉米不仅不用进口,每年还能出口 1000 万吨!”欲达目的,信口开河。 需要说明,玉米高产通常要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播种、施肥、灌水、治虫、机械,不可或缺,更何况玉米病虫种类很多,例如今年东北地区就有 5000 多万玉米遭受粘虫危害,你搞出一个抗螟虫的转基因玉米就万能了?就能增产 10% ?并能从玉米进口转为出口?有点太离谱了吧。真有本领你 能培育出一个“增产基因”才叫水平呢! 7 .有一则评论说:专家都是在某一科研领域的权威人士,说出的话一般都很有份量。但品味专家意见还要看看屁股坐在什么座位上。屁股决定脑袋,利益指导言论。 曾几何时,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鼓噪刚刚隐去,转基因玉米商业化开始喧嚣。转基因利益集团试图打开中国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突破口。 戴景瑞是转基因玉米项目主持人,又身兼属下种子公司的董事长,撑控巨额经费,关注金钱流量,很多意见带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功利性。 8 .转基因玉米的潜在 安全隐患 正逐渐地显现,它的商业化、安全性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和强烈质疑。奉劝戴先生,科学研究,贵在求真。 转基因玉米到底安全不安全,应该 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实验, 完成对人、对动物以及环境的影响安全评估, 得出可靠的结论。戴 景瑞 身为国家转基因玉米专项负责人,不能临场表演,信口雌黄,故意编假话说谎话欺骗国家领导人,缺失科研人员的最基本道德底线。
个人分类: 农业评论|259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华中农大发现决定玉米株高基因ZmGA3ox2
oryzameng 2012-10-11 14:39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祖新教授和郑用琏教授领衔的的研究团队九月底在植物学顶尖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ZmGA3ox2, a candidate gene for a major QTL, qPH3.1, for plant height in maize》,发现了决定玉米株高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qPH3.1的候选基因ZmGA3ox2。该校博士研究生腾峰为该文章第一作者,张祖新教授为通讯作者。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每单位面积上的玉米产量获得了显著提升,这得益于种植密度的增加。然而,高密度种植会带来倒伏风险,导致玉米产量损失。为避免倒伏,一个有效的育种策略是培育株高适度降低的玉米品种。在玉米产量相关的性状中,株高(Plant height,PHT)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性状,在作物驯化和现代育种中被频繁选择。因此,鉴定和克隆玉米PHT相关基因,对于解析玉米PHT的遗传基础和指导玉米的遗传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项研究中,张教授的团队利用使连锁作图和染色体片段替换作图法对玉米PHT相关的QTL,qPH3.1,进行了精细作图。QTL作图将qPH3.1定位在4.0 cM 间距内,该距离已可以解释32.3% 的表型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又将该距离缩短至12.6 kb 。同时研究人员克隆到了qPH3.1的候选基因ZmGA3ox2。ZmGA3ox2是水稻OsGA3ox2的同源基因(OsGA3ox2可以控制水稻营养生长期节间细胞的伸长),编码GA3 β–hydroxylase。利用关联作图,研究人员鉴定出ZmGA3ox2上二个与PHT密切相关的多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ZmGA3ox2编码区序列的缺失与矮小突变体d1-6016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项研究对qPH3.1进行了精细定位,丰富了玉米株高的遗传基础信息,为今后玉米育种株型的改良提供了指导。 原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pj.12038/abstract 原文下载: ZmGA3ox2, a candidate gene for a major QTL, qPH3.1, for plant height in maize.pdf
1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非呼吁立即禁用NK603转基因玉米
热度 1 蒋高明 2012-10-8 22:42
尽管中国的挺转专家不断呼吁转基因食品无害,还声称南非大量种植转基因玉米,遗憾的是,他们的话音未落,就挨了南非人响亮的一巴掌。继俄罗斯、法国、印度、英国等国对转基因玉米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乃至禁止后,南非人也开始亮剑了 南非呼吁立即禁用NK603转基因玉米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4115.htm 时间:2012-10-08 13:36:00 来源: Agropages (世界农化网)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自法国一研究结果爆出转基因食品具有长期的健康隐患后,南非消费者主食之一的 玉米 食品也面临严重威胁。 法国研究机构公布的研究成果称,食用美国转基因玉米NK603会使实验鼠患上肿瘤、多种器官受损,因此俄罗斯相关部门已经决定暂停进口和使用转基因玉米品种NK603。研究者强调,这是首次在长达两年以上只吃转基因谷物的实验鼠身上得出的研究成果,而通常在白鼠身上进行的实验往往只持续90天 。欧盟委员会和法国已经下令对该研究进行详细调查。 近日, 非洲生物安全中心(ACB)连同南非几家公益机构,共同呼吁立即停止进口和种植这种问题玉米品种-孟山都的耐草甘膦NK603转基因玉米。南非政府是 国际社会中唯一允许食用转基因玉米的 ,将南非消费者置于这种转基因作物的致癌危险中。 ACB负责人称,“ 法国研究中所用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在南非玉米种植中的数量占到40%。法国的研究揭示了这种玉米对我国消费者所存在的健康隐患,政府必须立即禁止这种玉米品种,并对这些研究结论进以及对南非市场其他的转基因品种进行调查。” 孟山都作为该技术的开发者,已经公开发表对该研究结论的声明,对其中的实验设计和方法予以怀疑,称其发现与大量的经验和科学研究不符。但是,有 许多第三方的学者对该研究表示赞赏,称其为最彻底和最详实的转基因作物饲养实验。 ACB已经向农业部递交公开信, 要求立即禁止进口出口和种植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这一公开信得到南非许多机构组织和个人的支持,同时ACB还呼吁卫生部将转基因作物归为有毒物质一类,要求对与转基因有关的化学物质如草甘膦的登记和使用进行审查。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83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欧洲食品安全局关于转基因玉米和除草剂毒性研究的初步审查报告
热度 1 bioxncai 2012-10-8 18:27
  翻译:独立调查员 英文来源:欧洲食品安全局网站 http://www.efsa.europa.eu/en/press/news/121004.htm 本局的结论是,最近一篇论文引发的对 NK603 转基因玉米和含草甘膦除草剂的潜在毒性的担忧,其科学性品质不足以认定为有效的风险评估。    本局的初步审查发现,论文中的研究试验设计、报告和分析,是粗略的,并不充分。为了完整理解这项研究,本局已邀请作者 Séralini et al 分享关键的额外信息。    这些缺陷意味着,本局目前尚不能认定作者的结论是科学的。鉴于其论文所述研究设计和方法的种种问题,无法根据试验中大鼠患肿瘤的现象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基于作者已发表的信息,本局未发现重审此前对 NK603 玉米安全评估结论的必要性,持续进行中的草甘膦评估也不会考虑这些“发现”。    本局评估认为,该论文违背国际公认的研究和报告准则。    本局局长 Per Bergman 说:“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惊讶,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声明聚焦于该项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结果,但这恰恰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遵循适当的框架,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设计和方法,这是数据准确和结论有效的坚实基础。如果不具备这些元素,很难说是可靠的、有效的研究。”    监管产品的科学评估主管补充说,关注转基因作物可能的长期影响一直是、并将继续是本局重点任务,以保护动物、人类和环境。    本局今天发表的初步审查是两阶段过程的第一步,第二阶段分析报告将于2012年10月底发布,届时将深入分析研究作者提供的所有附加信息,以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他们的工作,报告也将包含各会员国对论文的评估以及来自德国的草甘膦评估分析。 初步审查的主要发现    本任务小组成员来自本局的转基因作物、农药和科学评估单位。( 以下是择要翻译,并不完整)    1、为期2年的研究中所用的大鼠预期寿命也是约2年,且是易发肿瘤的品系;    2、只有1个对照组;    3、论文未遵守国际公认的OECD标准方法建立和实施试验;    4、对于长期试验,OECD指南要求最低50只大鼠/组,但 Séralini et al 仅用了10只/组;    5、作者研究目标不明确(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设计、样本量、统计方法等,这些都是决定结论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6、没有说明大鼠食物储存细节(可能被真菌等毒素侵入,从而产生有害影响);    7、没有详细说明摄入饲料或饮水的体积率;    8、未采用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所用方法有效性受到质疑,肿瘤发病率数据也有问题,还缺少死亡汇总等重要数据;    9、未提供肿瘤以外的器官损伤等重要数据。 媒体查询,请联络:    欧洲食品安全局媒体关系办公室    电话:+39 0521 036 149    电子邮件: Press@efsa.europa.eu 中文来源: http://bri.caas.net.cn/news/in_01.aspx?id=879
16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关于抗除草剂玉米引发大鼠肿瘤研究的解读
热度 1 bioxncai 2012-10-7 09:26
2012年9月19日,《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期刊发表的一项毒理学研究表明,转基因玉米和农达除草剂会引起实验室大鼠的乳腺肿瘤,并可能导致其过早死亡。 背景: 9月19日, 《食品和化学毒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农达除草剂和抗农达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研究”。该研究报告是由法国卡昂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写的,这一研究小组由Gilles- Eric Seralini领衔。这份报告宣称是第一份经同行评议关于转基因粮食的长期毒性研究,该研究历时两年。 该研究使用了200只大鼠,分析了三种饲喂模式: • 在大鼠全部饮食中添加不同比例的NK603抗除草剂生物技术玉米 •在大鼠全部饮食中添加在田间喷洒过不同浓度的农达除草剂的NK603抗除草剂生物技术玉米 •在大鼠饮用水中添加三种不同的浓度的农达除草剂。 Seralini得出结论,生物技术玉米和杀虫剂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乳腺肿瘤、肝肾损伤,因此会导致过早死亡。 “可持续食品信托基金会”一直在推进这一研究。它呼吁对监管机制和食品安全评价进行审核。此外,Seralini将会出版一本名为“Tous Cobayes(实验品)”的书。在9月26日还会推出一部电影,讨论这份研究发现。 这一研究是由基因工程研究和独立信息协会(CRIIGEN)资助的。 这是一个由Seralini建立的非盈利组织。 Seralini 已发表了多篇论文宣称转基因食品的动物喂养研究表明其对健康有负面作用。他之前的许多论文都是对别人发布的数据进行分析,而非新的或者原创性的数据。他之前的观点已经被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和法国管理当局所驳斥。 2009年12月,Seralini 发表了题为“三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对哺乳类动物健康的影响对比”的文章。该文章发表在《国际生物科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上。这篇文章对比分析了三组关于血液和器官组织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三种转基因玉米(耐除草剂NK603、抗虫MON 810 和 MON 863)的90天大鼠喂养试验。这一研究是对之前喂养研究试验数据的重新分析,而这些研究都得出结论,转基因食品不存在健康问题。 但是,Seralini 称已经发现食用这三种转基因玉米品种产生的一些新的副作用,包括肝肾中毒。 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中,Seralini 也声称MON 863会导致肝肾中毒。但是,这份研究的同行评议者不支持这篇论文的结论,并认定这篇论文在统计数据重新分析方面存在不足。 该研究实验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该报告未能满足科学研究的最低标准,其提供的数据不支持其试验结论。其结论与安全测试的目的无关。 毒理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们发现该文的实验设计存在本质上的缺陷,例如有关该试验设计等关键信息缺失, 其发表的数据也不能支持作者的实验结论。 该研究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 1. 不符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研究方法标准 2. 未标明所喂食的玉米来源及质量 3. 缺少实验饲喂方案及摄入量等关键细节 4. 缺少支持其有关肝肾组织病理学,肝功能检查以及细胞色素活动方面断言的数据 5. 缺少关于致死率和肿瘤发生率终点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6. 这份实验报告中用到的大鼠是一种以肿瘤发病率高著称的鼠种。报告中所提及的死亡率和肿瘤发病率对于该鼠种来说是在其正常范围之内的。 7. 缺少完整的实验数据,所列数据不能够支持其实验结论 8. 整篇文章缺少剂量-反应相关关系 科学界普遍驳斥此项研究结果 Maurice Moloney教授,英国洛桑研究所( Rothamsted Research)主任 虽然这篇论文发表在了影响因子在3左右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上,但在通篇论文中存在本该在同行评议的过程中修正或解决的反常问题。对于一个潜在上有如此重要发现的论文,文中应该更多的运用常规统计分析的方法才能更令人信服。如果论文中对每个测量参数的比较考虑到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变异,并使用多程检验的方法,则能为其最终的结论和概括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图1没有提供关于对照组的任何数据,他们的变异也未提及。表格2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个体数量不一致。在所有情况下,对照组使用的试验个体数量都比试验组的数量少。表格2的数据不能显示置信区间或提供有力证据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论文中缺少剂量反应效果,作者对此解释为一种指示性的“阈值”效应。这是对其研究结果的一种推算,不能由中间剂量外推来决定。文中的那些照片非常生动,但没有包含对照组。营养充足的对照组的大鼠也频繁发生了乳腺肿瘤,难道我们能由此得出结论对照组的大鼠都没有发生乳腺肿瘤吗?从数值上我们无法得知,因为图2中缺少了相关数据。我们正在对与结论相关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但现在我们应该指出的是,推荐人应该坚持在 这样的研究中出示对照组数据和其变异情况。 David Spiegelhalter教授,剑桥大学公众风险认识Winton教授 “在我看来,这篇论文中的方法、数据和结论都与我所知的严密研究的标准相距甚远。实话说,我非常惊讶这样的论文竟然能够发表。” “论文中所有的比较都来自于 ‘未经处理’的对照组,而这一对照组中每种性别的大鼠只有10只,而且其中的大部分也产生了肿瘤。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比试验组的大多数大鼠表现更好(虽然喂养最高剂量转基因成分和除草剂的雄性组也表现不俗),但论文中缺少适合的统计分析,数字如此之低而不足以作为实质性的证据。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结论,除非经过适当的试验方法重复得到这些结果。” Wendy Harwood博士,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er)资深科学家 “现在还没有看到完整的数据,但这项研究结果与以前的很多研究结论是相冲突的。以往多个研究表明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一种中性的技术,并不会天生带来健康或环境风险。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在饲料中这种水平的玉米量对大鼠来说是否是正常的。饲喂其它食物的另一个对照组应当增加到试验中。” “每组只有10只大鼠,数量很少。比如说,对照组中10只大鼠死了3只,试验组中的10只雄性大鼠死了5个,难道我们会认为这个这两组结果有统计显著性吗?” “喂食非转基因玉米的对照组的数据并没包括在主要图表中,这让人很难解读这些结论。” Anthony Trewavas, 爱丁堡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 “对照组数量太少导致无法进行推理。目前我只看到10只大鼠,并且其中一些也产生了肿瘤。除非提供90-180只大鼠用于对照(将他们分为每10只一组),否则这些结果都是毫无价值的。” “在这些啮齿类大鼠品系发现肿瘤发生情况是正常的,使用这些本来就易生肿瘤的大鼠进行试验,很容易得出这种偏见性的结论。坦白说在我看来试验结果更像是这种非常易生肿瘤的大鼠身上出现的随机变化。” Ottoline Leyser教授,剑桥大学Sainsbury实验室副主任 “像大多数有关转基因的争论一样,这件事跟转基因没什么关系。论文的作者没有证明这些影响是由转基因造成的。他们描述了农达除草剂的影响,以及他们认为是由抗农达玉米引入的酶活性所带来的影响。而对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作物中所带来的变化, 要小于通过常规育种所引起的变化,却是很好的证明,.” Tom Sanders教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营养科学研究部主任 “(论文中)缺少食物摄入数据或生长数据。如果不严格控制食物摄入,这一类的大鼠非常容易发生乳腺肿瘤”。 “(论文中)也没有饮食构成的信息。如果没有妥善存储,玉米中很可能含有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常见的由玉米上的丝状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 “统计方法也不是使用的常规方法,缺少定义清晰的数据分析计划,在多重比较中没有对概率进行调整。” Mark Tester 教授,阿德雷德大学植物功能基因组澳大利亚中心研究教授 “(看到这个论文)跳到我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是,既然转基因已经在全球食品链中存在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各国没有出现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呢?如果影响如文中所称的如此巨大,而且与人类健康相关,为什么北美人民没有如苍蝇般死光光呢?!转基因食品已经在那里的食品链中使用超过10年了——人们的寿命还一直在增长” “如果影响正如所称的如此之大,为什么那么多有声望的科学家做了并发表了100多项研究,都完全没有发现这一点呢?” “最后,当然了,这是个对于一个基因一个转化体的研究。由此推断到所有的转基因作物是非常荒唐的。即使最后证明了这个转化体,或甚至这个基因有问题,也没有理由由此推断使用转基因技术的其他所有基因都是有风险的。转基因技术是自然过程的一种适应,这一过程每天都在地球上发生——这只是一项技术。如何运用这项技术才是更重要的。对技术风险一概而论的做法都是荒谬的。” 该研究受到多家国际媒体的质疑 •该研究的一些研究人员与一些反转基因运动组织联系密切。路透社9月19日的报道中说“(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过去作为转基因行业批评者的纪录,可能会使其他专家提高警惕,以免做出草率结论”,并写道“一个不寻常的举动是,该研究小组在其文章发表之前不允许记者寻找外界的评论…”。该研究的资助方应被仔细纳入考量,包括考虑当事方的商业动机以及与研究关联的政治人物的动机。 •媒体报道引述了剑桥大学专家的评论:“论文作者不能确定这些影响是由转基因引起的”,而且“有很好的证据表明,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作物中所带来的变化, 要小于通过常规育种所引起的变化.” 爱丁堡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 “(这是) 试验人员和资助方的预置偏见”。 •论文的主要作者曾经在过去几年发表过动物喂养研究的研究数据,但都受到公众和科学界的公开驳斥。在2007年的一篇新闻报道中,欧洲食品安全权威机构(EFSA)陈述道:“经过EFSA工作小组对数据的详细审核和分析,EFSA转基因小组得出结论:论文中对数据的重新分析并不能得出任何新的安全问题。”EFSA强调“论文作者的数据分析没有考虑一些重要的统计性问题。以作者所使用的统计方法为基础的假设推导出了错误的结果。EFSA认为这篇论文未能提供可靠的科学证据来质疑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 论文中的试验用转基因产品已在多个国家获得了安全审批 •转基因作物在上市前,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检测。在欧洲,获得批准的转基因产品经过了欧洲食品安全权威机构(EFSA)的严格的安全评价。这些产品也在欧洲以外的国家(包括中国)的审批机构通过了安全审批。论文中提到的转基因玉米产品已在多个国家获得了安全审批,已认为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种植、生产、加工或进口。 •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数十亿的家禽家畜,包括鸡、猪和牛,在食用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自1996年,人类消耗了数千亿餐的包含转基因成分的食物,而未发现一例实质性的与人类或动物健康相关的事故。 •许多科学家和国际卫生机构(其中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都一致认为转基因作物、食品和饲料和传统育种的作物、食品和饲料一样安全。 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批准转基因食品的国家里,一般人群中并未发现由于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 2、超过3200名知名科学家在支持农业生物技术和其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安全性声明上签名。 3、2011年,欧盟公布了过去10年在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方面的500项研究项目的纲要。 此外,欧盟在过去25年中,还出资支持500个独立研究团体的130个研究项目,这些项目得出的结论是:“至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产品会对环境或食品和饲料安全带来比常规植物和生物更高的风险。” •植物科学行业非常重视转基因食品健康,并且致力于对这些食品制定最高的检测和安全标准。 •无数同行评议的关于生物技术作物的科学研究—包括超过100例的喂养研究——已经证明其安全性,这些研究已经被反映在世界各国监管部门的食品评估。已经有大量经验表明人畜食用生物技术玉米多年而没有出现一例被证明的健康问题。 •此外, Seralini的这份报告并非如他所宣传的是第一份同行评议的长期喂养研究。之前已有很多长期的喂养研究已经得出结论生物技术作物没有安全风险。 1、2008年,Y. Sakomoto 等人的一项两年喂养研究发现生物技术大豆没有健康问题。 2、2012年,Snell 等人评阅了十二份关于转基因玉米、土豆、大豆、水稻和黑小麦的长期喂养研究,发现这些生物技术作物和传统同类作物营养成分相同,可以安全用作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 关于除草剂的安全性 •作物保护产品因为其对人类、动物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而被严格检测。 此外,除了有产品开发者进行严格检测,作物保护产品还要接受国内和国际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 健康和环境机构都会对作物保护产进行监管,定期评估和检测其潜在健康影响。 •草甘磷是农达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管理当局一致认为即使大量使用草甘磷也不会致癌。 •作物保护行业对健康问题很重视,对于“如何负责任地使用产品”的培训是重中之重。国际作物协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鼓励在全世界范围内采纳害虫综合管理(IPM)原则,安全且负责任地使用作物保护产品。 参考资料RESOURCES "Expert Reaction to GM Maize Causing Tumours in Rats," Science Media Centre, September 19th, 2012 http://www.sciencemediacentre.org/pages/press releases/12-09-19 gm maize rats tumours.htm "Study Finds Tumours in Rats Fed on Monsanto's GM Corn," Reuters, September 19th, 2012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09/19/gmcrops-safety-idUSL5E8KJC 1220120919?type=marketsNewsfeedType=RSSfeedName=marketsNews For scientific studies on biotech food safety, visit the CropLife International Biotech Benefits Database at http://croplife.intraspin.com/BioTech/ Long Term multi-generational Studies (three months - two years): Steinke, K., Guertler, P., Paul, V., Wiedemann, S., Ettle, T., Albrecht, C., Meyer, H.H.D., Spiekers, H., Schwarz, F.J., 2010. Effects of long-term feed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event M0N810) on the performance of lactating dairy cows. J. Anim. Physiol. Anim. Nutr. 94, 185-193. Daleprane, J.B., Feijo, T.S., Boaventura, G.T., 2009a. Organic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diets: consequences in growth and in hematological indicators of aged rats. Plant. Foods Hum. Nutr. 64, 1-5. Daleprane, J.B., Pacheco, J.T., Boaventura, G.T., 2009b. Evaluation of protein quality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and organic soybean in two consecutives generations of Wistar rats. Braz. Arch. Biol. Technol. 52, 841-847. Sakamoto, Y., Tada, Y., Fukumori, N., Tayama, K., Ando, H., Takahashi, H., Kubo, Y., Nagasawa, A., Yano, N., Yuzawa, K., Ogata, A., Kamimura, H., 2007. A 52-week feeding stud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s in F344 rats. J. Food Hyg. Soc. Japan 48, 41-50 . Sakamoto, Y., Tada, Y., Fukumori, N., Tayama, K., Ando, H., Takahashi, H., Kubo, Y., Nagasawa, A., Yano, N., Yuzawa, K., Ogata, A., 2008. A 104-week feeding stud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s in F344 rats. J. Food Hyg. Soc. Japan 49, 272-282. . Malatesta, M., Caporaloni, C., Gavaudan, S., Rocchi, M.B.L., Serafini, S., Tiberi, C., Gazzanelli, G., 2002a. Ultrastructural morphometrical and immunocytochemical analyses of hepatocyte nuclei from mice fed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Cell Struct. Funct. 27, 173-180 (erratum 399). Malatesta, M., Caporaloni, C., Rossi, L., Battistelli, S., Rocchi, M.B.L., Tonucci, F., Gazzanelli, G., 2002b.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 of pancreatic acinar cells from mice fed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J. Anat. 201, 409-415. Malatesta, M., Biggiogera, M., Manuali, E., Rocchi, M.B.L., Baldelli, B., Gazzanelli, G., 2003. Fine structural analyses of pancreatic acinar cell nuclei from mice fed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Eur. J. Histochem. 47, 385-388. Malatesta, M., Boraldi, F., Annovi, G., Baldelli, B., Battistelli, S., Biggiogera, M., Quaglino, D., 2008. A long-term study on female mice fed on a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effects on liver ageing. Histochem. Cell. Biol. 130, 967-977. Vecchio, L., Cisterna, B., Malatesta, M., Martin, T.E., Biggiogera, M., 2004.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 of testes from mice fed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Eur. J. Histochem. 48, 448-454. Sissener, N.H., Sanden, M., Bakke, A.M., Krogdahl, A., Hemre, G.-I., 2009. A long term trial with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 fed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 focusing general health and performanc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parr-smolt transformation. Aquaculture 294, 108-117. Domon, E., Takagi, H., Hirose, S., Sugita, K., Kasahara, S., Ebinuma, H., Takaiwa, F., 2009. 26-Week oral safety study in macaques for transgenic rice containing major human T-cell epitope peptides from Japanese cedar pollen allergens. J. Agric. Food Chem. 57, 5633-5638. Brake, J., Faust, M.A., Stein, J., 2003. Evaluation of transgenic event Bt11 hybrid corn in broiler chickens. Poultry Sci. 82, 551-559. Brake, D.G., Thaler, R., Evenson, D.P., 2004. Evaluation of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orn on mouse testicular development by dual parameter flow cytometry. J. Agric. Food Chem. 52, 2097-2102. Flachowsky, G., Aulrich, K., Bohme, H., Halle, I., 2007. Studies on feeds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GMP) - Contributions to nutritional and safety assessment. Anim. Feed Sci. Technol. 133, 2-30. Kilif, A., Akay, M.T., 2008. A three-generation study with genetically modified Bt corn in rats: biochem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od Chem. Toxicol. 46, 1164-1170. Trabalza-Marinucci, M., Brandi, G., Rondini, C., Avellini, L., Giammarini, C., Costarelli, S., Acuti, G., Orlandi, C., Filippini, G., Chiaradia, E., Malatesta, M., Crotti, S., Antonini, C., Amagliani, G., Manuali, E., Mastrogiacomo, A.R., Moscati, L., Haouet, M.N., Gaiti, A., Magnani, M., 2008. A thre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a diet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Bt176 maize on the health status and performance of sheep. Livestock Sci. 113, 178-190. Haryu, Y., Taguchi, Y., Itakura, E., Mikami, O., Miura, K., Saeki, T., Nakajima, Y., 2009. Longterm biosafety assessment of a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plant: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insect-resistant Bt11 corn does no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 generations or life span of mice. Open Plant Sci. J. 3, 49-53. Rhee, G.S., Cho, D.H., Won, Y.H., Seok, J.H., Kim, S.S., Kwack, S.J., Lee, R.D., Chae, S.Y., Kim, J.W., Lee, B.M., Park, K.L., Choi, K.S., 2005. Multigeneration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study of bar gene inserted into genetically modified potato on rats.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A 68, 2263-2276. Brake, D.G., Evenson, D.P., 2004. A generational study of glyphosate-tolerant soybeans on mouse fetal, postnatal, pubertal and adult testicular development. Food Chem. Toxicol. 42, Daleprane, J.B., Feijo, T.S., Boaventura, G.T., 2009a. Organic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diets: consequences in growth and in hematological indicators of aged rats. Plant. Foods Hum. Nutr. 64, 1-5. Tudisco, R., Mastellone, V., Cutrignelli, M.I., Lombardi, P., Bovera, F., Mirabella, N., Piccolo, G., Calabro, S., Avallone, L., Infascelli, F., 2010. Fate of transgenic DNA and evaluation of metabolic effects in goats fed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and in their offsprings. Animal 1, 10. Baranowski, A., Rosochacki, S., Parada, R., Jaszczak, K., Zimny, J., Poloszynowicz, J., 2006. The effect of diet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triticale on growth and transgenic DNA fate in selected tissues of mice. Anim. Sci. Pap. Rep. 24, 129- 142. Krzyzowska, M., Wincenciak, M., Winnicka, A., Baranowski, A., Jaszczak, K., Zimny, J., Niemialtowski, M., 2010. The effect of multigenerational diet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triticale on immune system in mice. Pol. J. Vet. Sci. 13, 423-430. 来源: http://bri.caas.net.cn/news/in_01.aspx?id=874
2027 次阅读|8 个评论
秋收:农家情
热度 18 wangdh 2012-10-6 18:01
秋收:农家情
秋收 (王德华) 秋,是一个火急火燎的季节。火红的季节,金灿灿的季节。小时候记忆中的三秋会战,秋收、秋耕、秋种,实在是忙碌啊。 天还蒙蒙亮,勤劳的人们已经在田野里劳作了。劳动一段时间后,满身的露水、迎着朝阳回家吃早餐。一天的劳动后,伴着星星回家吃晚餐。农民披星戴月的日子,很是辛劳。农业学大寨的时候,三秋会战的日子都是披星戴月的。那个时候是大集体劳动,也就是那个时候,知道了什么是秋寒,深秋的晚上野外是很凉的,常常是穿着大人的衣服,睡意朦胧地期待着收工回家的时刻。也有快乐的时刻,如突然有萤火虫飞过来,跟着追逐一番,也就不感觉凉了。 记忆中秋收的内容很多,如收玉米,收黄豆,收地瓜,收地瓜干,收谷子,收高粱,还有收棉花等等。收获完后,就要耕种了。当时耕地有现代化的拖拉机,也有人工扶犁黄牛拉的。秋后种植的主要就是小麦了,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适宜”。这个时间,农民是不得歇的。农村都是体力活,这也是农村里每家都希望生个男孩的原因之一。不解放农民的劳动,跟老百姓说“生男生女一个样”等于白说。 现今都是各家干各家的了。披星戴月的日子还是依然。农忙,赶时节。错过了,一年就白忙活了。该流的汗都流过了,到了收获的季节,谁还敢怠慢。要是遇上老天刁难几天,农忙真是愁死了,不上火才怪呢。仔细看秋和愁这两个字,还真有些含义啊。 秋收时节,玉米棒子还是主要的。所以如果转基因玉米真的存在问题的话,对农民不说清楚、说明白,引起一些混乱是在意料之中的,也是必然的。玉米棒子,老家叫棒槌。小时候学的课文经常记不住,老师就给我们讲“黑瞎子掰棒槌”的故事,所谓边学边忘,学了新的忘了旧的。说一个人是棒槌呢? 闷热的天,钻进不透风的玉米地里,不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浸透了,就这样把玉米棒子一个一个掰下来,然后再运回家。每家的门前都堆满了刚运回家的玉米棒子,然后就是一个一个把玉米棒子剥皮,晒干,保存,备食用。吃(饭),是人类维持生命的主要方式了吧。都说民以食为天,哪个不是以保存生命为天? 所以,农民最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内涵。现实中,也见不到农民浪费粮食的情况。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6655 次阅读|44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17)院士培育的安全转基因玉米
sz1961sy 2012-10-4 02:32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17)院士培育的安全转基因玉米
这个系列本来只想讲一讲同转基因主粮安全性有关问题,不想遇到了 蔡小宁 老师的专业考问,看来要俺也传播一些符合挺转基因人士观点的科普文章,例如: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说:范云六院士的 #转基因# 植酸酶玉米通过安委会安全评价的根据是:大鼠90天喂养试验以及植酸酶的遗传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动物未见不良影响。全文如下: 博亚和讯首页 : 玉米 玉米 小常识 正文 发布时间:2009-12-03 摘自:人民网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通过基因枪共转化方法导入我国科学家自行克隆的植酸酶基因,并经多代筛选获得能够稳定遗传表达。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前景如何?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教授解答了以下问题。 (一)转基因植酸酶玉有什么作用? 植酸酶可以降解玉米、大豆中大量含有的植酸磷,释放可被动物利用的无机磷,减少饲料中磷酸氢钙的添加量,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提高肉、蛋产量和质量。其次,可减少动物粪、尿中磷的排泄,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第三,利用农业种植方式替代原有工业发酵生产方式生产植酸酶,可减少厂房、设备、能源消耗等投入,具有节能、环保、低成本的优势。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规定,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分级分阶段安全评价制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工作。安全评价按照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领取安全证书五个阶段进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经安委会安全评价和农业部批准,2004~2005年在山东省进行了中间试验,2006年进行了环境释放,2007~2008年进行生产性试验。2008年11月申请在山东省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 经安委会综合评价,并经农业部批准,于2009年8月17日发放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在山东省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安全吗? 植酸酶在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等许多粮油作物和植物中广泛存在,因此,人类或动物对植酸酶有长期安全食用或饲用的历史。尽管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主要用于动物饲料,但安委会按照食品的标准进行了安全评价。食用安全性分析表明,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同样安全。 在营养学评价方面,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相比,在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淀粉、水分、灰分等,包括氨基酸和脂肪酸构成分析)、微量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等方面,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 在毒理学评价方面,植酸酶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蛋白无毒。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大鼠90天喂养试验,以及植酸酶的遗传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动物未见不良影响。 在致敏性评价方面,植酸酶基因的来源黑曲霉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微生物和转基因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植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也已有多年安全应用的记录。植酸酶与已知致敏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植酸酶与已知致敏原蛋白无序列相似性。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该蛋白不具消化稳定性。与过敏人群血清无交叉反应。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食用安全性评价,是按照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要求,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转基因植物风险评估指南》等国际通用的准则开展的。 植酸酶广泛存在于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等许多粮油作物中,人类或动物对植酸酶有长期安全食用或饲用的历史。微生物和转基因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植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也已有多年安全应用的记录。这些都是我国对转基因植酸酶玉米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按照我国法规,并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际通用的准则,对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从营养、毒性和过敏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进行了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急性毒性、大鼠90天喂养、植酸酶蛋白质毒性和致敏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稳定性、与过敏人群的血清交叉反应试验、关键营养成分等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对哺乳动物无不良影响。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认为,现有的食用安全试验已充分证实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同样安全。因此,按照法规和安全性评价的角度讲,不需要做更多的食用安全试验。 实质等同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原则之一。实质等同性的概念是安全性评价中运用的重要比较方法。但是,实质等同性原则就其本身来说并不是安全性评价,它是构建新食品与传统对照物这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起点和框架。该原则是用来鉴别新食品和其传统对照物的异同点,帮助发现潜在的安全和营养问题。 如果分析认为是实质等同,则可认为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但是,实质不等同不等于不安全。目前许多新的品质改良转基因产品,就是要改变或增加认为有益的成分,如高赖氨酸玉米,可以提高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非转基因玉米相比,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可高表达植酸酶,以提高机体对玉米中磷的生物利用率。针对这一差异,按照我国法规,并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际通用的准则,对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从营养、毒性和过敏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进行了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急性毒性、大鼠90天喂养、植酸酶蛋白质毒性和致敏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稳定性、与过敏人群的血清交叉反应试验、关键营养成分等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对哺乳动物无不良影响。此外,人类或动物对植酸酶有长期安全食用或饲用的历史。微生物和转基因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植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也已有多年安全应用的记录。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认为,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同样安全。 (三)吃了转基因生物,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吗? 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元。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产品中含有大量基因,如水稻大约含3万个基因。因此,我们每天都在食用含有大量基因的食品。 人经过长期的进化,已经形成了可以消化动植物和微生物产品的消化系统,其作用就是消化这些食物,提供我们必需的营养成分。当这些富含基因的食品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后,这些基因可以被我们的消化液和肠道微生物分解成需要的营养成分,参与新陈代谢,而这些基因并没有被完整地吸收到我们基因组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吃了动植物或微生物产品,没有变成动植物或微生物的原因。 转基因生物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转入受体生物中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转入的目的基因在我们消化系统中的命运与其他基因一样。因此,我们食在用了转基因生物后,不会变成转基因生物。 实验室和田间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带有植酸酶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在国内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安全的。 室内外多点、多代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该转基因玉米籽粒中植酸酶基因能够稳定遗传表达。根、茎、叶中检测不到植酸酶蛋白,说明植酸酶基因主要在种子中特异性表达。在生存竞争能力方面,该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相比,在有性生殖特性和生殖率、花粉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有性可交配种类和异交结实率、花粉离体生存与传播能力、落粒性和落粒率、休眠性和越冬能力、生态适应性和生物量等方面,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在杂草性和入侵性方面也未发现变化。 在基因漂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根据国内外文献和对该转基因玉米的观察,转基因玉米能够向其他栽培玉米发生基因漂移,其基因漂移的可能性与基本规律与非转基因对照品种是一致的,没有发现植酸酶基因漂移对农田生态和自然环境有不良影响。 在对植物病虫害和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室内和田间试验分析结果,该转基因玉米对玉米螟和棉铃虫等农田害虫的生长发育以及玉米病害的发生危害、对玉米田蜘蛛/草蛉/寄生蜂等天敌和有益昆虫没有发现不利的影响;对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也没有发现不良的影响。 此外,用该植酸酶基因构建的转基因酵母菌生产的植酸酶产品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我国已有10多年安全应用的历史。 (四)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出口贸易会遇到知识产权问题吗?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所用的植酸酶基因来自黑曲霉,由我国科学家自行克隆,并获得中国发明专利。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研发,涉及的其它技术均有授权,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产品的法规、政策存在差异。我国批准转基因玉米生产应用后,将存在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共存的状况。为保障农产品出口贸易秩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国家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产品进行检测,保障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二是国内生产单位和出口企业要加强管理,按照进口国要求生产和出口产品。三是国内研发单位依法向相关国家申请进口许可。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对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目录内的标识制度。目前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列入了标识目录,这些产品需要标识。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该转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 第一例转基因玉米于1996年商业化种植,截止到2008年,全球有17个国家(地区)种植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为373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30%。23个国家(地区)批准进口转基因玉米。已商业化应用的转基因玉米转化体有52个,涉及抗除草剂、抗虫性状、品质改良(增加赖氨酸含量)等性状。 (五)、什么是植酸和植酸酶? 植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有机磷酸化合物,在谷类和植物种子中含量较高。在植物中一般都以复盐(与若干金属离子结合)或单盐(与一个金属离子结合)形式存在,称为植酸盐或肌醇六磷酸盐。这些与钙、镁、锌、铜、铁等二价的或三价的离子螯合后的复合物,即使在pH3~4的条件下也极难溶解,从而降低其在肠道中的吸收,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植酸酶是一种磷酸酯酶,可将植酸分解为肌醇和可被动物利用的磷,并且打破其对钙、铁、锌、镁或与氨基酸的束缚,转变为可被利用的状态。也就是说植酸酶可以减轻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从而提高动物对磷和钙、镁、锰、铁或与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减少高磷粪便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 这种特异性分解植酸的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和植物体内,如黑小麦、小麦、玉米、大麦、稻、菜豆、绿豆、豌豆、番茄、麸皮以及白芥菜、马铃薯、萝卜、莴苣、菠菜、百合花粉等。( http://www.boyar.cn/article/2009/12/03/260135.shtml ) 此文有很多说词值得跟踪与质询农业部,包括要求提供“慢性毒性试验”报告和论文。 沈阳 2012年10月4日 2时32分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玉米致癌?--谎言总比事实传播的快
热度 1 yinlifeng 2012-10-3 10:46
[转载]转基因玉米致癌?--谎言总比事实传播的快
最近有法国科学家在《食品化学毒物学》上发表研究文章称,抗除草剂的玉米喂食大鼠导致致癌率大幅上升。这一惊人新闻被很多媒体和反转基因的组织和人士转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不实之处,已经有很多人予以了批驳和澄清。 比如说,对照也致癌,用的试验鼠是易感鼠,这些老鼠最终90%都会自然感染癌症而死亡,本试验无法区分是衰老导致还是转基因玉米导致,喂食的玉米没有做毒性成分检测,等等。具体就这个试验来看,假定所有的过程都正确无误,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样本太小。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调查了10个女孩的身高,平均为1.7米,另外也调查了10个男孩的身高,平均为1.6米,如果你根据这个结果说女孩比男孩身高要高,大家一定会觉得很荒谬。要得出男孩和女孩到底哪个身高更高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小孩的身高都调查一遍,然后再比较,实际操作过程中,显然做不到,所以常用抽样的结果来估计实际的结果,这就要用到统计分析。 例如这篇文章的对照组也有大鼠致癌,我们可以问:为什么同样的老鼠,吃同样的东西,最后有的感染有的不感染呢?这就是随机效应,它无法避免,只能估计,要准确估计,必须要用大样本。而本试验每组别所用的实验鼠的数量不过10只,从统计上讲太小(样本数的下限是30,否则统计学意义有限,比如人类对疾病等的研究,调查的样本可能高达几万)。当然试验鼠因为遗传背景和培养条件相对一致,所用样本可以相对较小,但基于每组10只大鼠做出与普遍结果不符(有几百篇文献证明转基因食品无害)的结论仍然过于草率,尤其是在没有其他证据支持的情况下。而且对照和处理都有同样的结果出现,甚至有些对照出现致癌鼠的数量还更多,不同处理之间结果也不一致(比如吃更多转基因玉米的大鼠致癌率更低)。 难怪方舟子据这个不严谨和自相矛盾的结果“戏称”转基因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更有抗癌功效。在该文发表的前一天,来自中国的一个研究团队也在同一个杂志发表了类似试验,结果却完全相反,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玉米和普通玉米都不会导致试验鼠致癌。与前一篇文章不同的是,该文的发表没有引起任何注意。迄今,估计有超过300个以上的独立试验,证明了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这些文章加起来的影响估计还不及这样一篇“不正常”文章所引起的关注。从科学角度上讲,对于这样一个不寻常的结果,我们应该需要更多的证据和更加严格的论证。 为什么这样一篇试验设计,材料,统计分析方法,结论都可能存在问题的文章能顺利发表,而且被广为传播呢? 这要从科学文章发表的程序来分析,全世界目前发表科学研究结果的杂志估计有几万种,每年发表文章估计有几百万篇,绝大部分文章的发表都是基于两个左右的同行评审意见,如果两个评审的意见都同意发表,一般文章最后都能得以发表。所以评审人的水平和立场就特别重要,而越是主流的杂志,就越能找到高水平的审稿人,其发表的质量就越能保证。而相反,质量越一般的杂志,其发表的文章的难度就越小。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根据一篇文章的结果而得出什么结论,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应该如何判断呢?其实绝大部分文章都是写给同行看的,有争议非常正常,老百姓需要相信的是主流的科学观点。 什么是主流的呢?一般来说,写在教科书上的,被国际知名机构或者组织认定的,被绝大部分研究所支持的,或者发表在著名杂志的就更可靠。比如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已经是写在教科书上的,是被世界各大主流科研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粮农组织,美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等,被数以百计的研究结果所证明了的。 这样一篇不靠谱的文章为什么能如此流传呢?这和普通受众的科学素养和心理有关。前段时间看报道说,某地有个大学生为庆祝减肥成功,然后狂吃馒头,最后撑死了,我相信没有人也不会有记者报道:“吃馒头能致死”。也不会有人因此就拒绝吃馒头,因为大家都有这个基本常识,馒头不会吃死人。但是,对于没有这个基本常识的事情,就不一定了,比如网上过一段时间就会流传,某地忽见大量癞蛤蟆上街,是地震前奏,会有很多人相信,但绝大部分人不会因此上街打地铺,因为成本太高(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但如果某地刚发过地震,然后附近再传这样的消息,估计上街打地铺的人就会有很多。而对于转基因,大部分普通百姓不具备基本常识,但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反正反对也不需要什么“成本”。很多无良商家抓住这个心理,以“非转基因”为推销手段之一引导大家做倾向性选择(实际大家还是付出了成本,因为可能更贵,或者更不安全)。实际上:拍着胸脯说自己卖的大豆油是非转基因的商家没有几个经得起验证,因为目前中国的大豆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进口的大豆绝大部分是转基因的。那些反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最好的办法是不吃。因为如果不进口,我们就面临无油可吃的尴尬局面。这个背后隐含的问题,我有时间再专门论述。 顶级期刊一样犯错 有些研究本身就是受有倾向性的基金支持,这样的研究结果我们更应该小心。比如烟草公司资助的烟草毒性研究,医药公司资助的药物疗效研究等,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杂志要求作者在发表的文章中要有“利益冲突的声明”。尽管《食品化学毒物学》杂志也要求作者做出类似声明,但其实这篇错误百出的“转基因玉米让实验鼠致癌”的文章受到了法国民间反转组织“基因工程研究与独立信息委员会”的基金支持,因此让人很难相信其出发立场是没有偏见的。 是不是发表在著名的杂志的文章就没有问题?或者说著名科学期刊就特别中立?也不一定,著名杂志也可能带有立场,或者或多或少受环境影响,这样的事情其实在顶级杂志也出现过,世界顶级杂志《自然》就直接拒绝了那篇著名的“金大米”文章,那篇文章不管从创新性还是从结果来说都是极其价值的,但《自然》作为一个生在反转大本营的英国的杂志,编辑们更期待说转基因坏话的文章而不是证明其价值的文章。难怪“金大米”的主要作者Ingo Potrykus教授生气的回忆道:“给我们的印象是,《自然》对于质疑而非支持基因工程技术价值的事情更感兴趣”。 但另外一本同样享有盛誉而地处美国的科学杂志《科学》却欣然接受了这篇文章的发表,尽管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欧洲许多地方正处于“反转”的高潮。而事实证明“金大米”已经成为基因工程的典范,《时代》等大众传媒和报刊纷纷把它作为封面,截止今天它的引用已经被超过1400次,不逊色于任何一篇经典生物学文章。 与此同时《自然》却把版面给了“转基因花粉危害帝王蝶幼虫”这样一篇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的文章,发表该文的是来自康奈尔大学的助理教授John Losey,他当时正在为晋升终身教职而努力,文章一发表,各大传媒欣喜若狂,纷纷报道,因为帝王蝶是美国人最喜欢的一种昆虫,竟然BT花粉能让其死亡?但John Losey的大多数同事却提出了质疑,甚至有人质问,发表文章到底是给传媒看还是给同行看。后来许多试验证明这个结论有误,因为帝王蝶只能吃转基因花粉,而对照组却能吃到其它食物,换谁也受不了,相反,适量的玉米花粉能为帝王蝶提供足够的蛋白质,而让其生长的更好。而今天John Losey估计自己也不好意思再提这篇文章了。 有趣的是,当他第一次把这篇文章投给《科学》杂志的时候被无情的拒绝,而《自然》却接受发表。这两个事例充分说明,杂志的立场不可避免的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或者说也喜欢投“普通百姓”所好。顶级杂志也不例外。
98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玉米致癌?专家称“言之过早”
热度 1 bioxncai 2012-9-29 21:47
近来,法国一研究报告称某转基因玉米导致实验鼠长肿瘤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对此,不少业内专家以及一些欧盟国家的农业部长均认为,转基因玉米致癌论“言之过早”。 这项研究发表在 19 日的《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上,实验结果显示,喂食 NK603 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鼠和接触除草剂的实验鼠都长出了肿瘤。这一结论在欧洲及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然而更多的科学家质疑研究结果。一些欧洲国家的官员也认为结论“言之过早”。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食品科学名誉教授布鲁斯· 萨西则认为,这并不是一份单纯的科学报告,而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新闻事件。剑桥大学研究公众风险认知的教授大卫· 施皮格尔霍尔特说,每组,实验动物数量太少,无法得出确切结论。还有人指出,实验所用的老鼠类型本身易患癌。法国农业部长特凡纳·勒福尔 24 日表示,得出有关结论确实“为时尚早”。 本次研究负责人塞拉利尼多年来一直公开反对转基因食品。而法国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研究上不占任何优势,因此一直反对新的转基因产品进入欧盟市场。近十年来,有关转基因玉米可能损害健康的研究多数出自法国科学家。 据新华社 来源:《扬子晚报》, 2012.9.27
1331 次阅读|2 个评论
正确面对法国研究的国外批评
热度 10 fs007 2012-9-29 20:42
寻正 当我写了《冷眼旁观》一文之后,认为自己这次讨论转基因可以结束了,没有更多需要说的了。一位读者要我留意 科学网2012年9月22日的新闻 ,新闻报道Seralini等人的研究在国外备受质疑。 由于中国人在科学上极度不自信,崇洋媚外的态度很明显,再加上刻意偏向性的报道,这种新闻的意义就变得十分复杂。我就进一步针对这些国外批评进行点评,让人们知道我之前谈及的转基因的疯狂并不局限于国内。 在Seralini等人的研究发表之前,Seralini等人已经把相关研究结果传给媒体了,但要求记者签置保密协议。对此,其批评者认为这是Seralini等人屏蔽批评者与同行评议,《科学》杂志也曾对此进行报道。如果你发表过学术文章,就明白这些批评者某种程度的阴险与无耻,因为大多数杂志对文章发表有新颖性的要求,在文章发表前,不得在媒体公开细节——由于学术会议的需要,在学术会议上提前公开结果是允许的。Seralini等人的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Seralini等人在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就要进行同行评议,指责Seralini等人回避同行批评是站不住脚的。在文章发表之后,这些批评者就马上获得了文章的全部。这此批评集中在Seralini等人的研究在媒体爆光之后,媒体没有同时报道批评者的声音——这一批评更是无理,因为媒体是否同时采访批评者,决定权并不在Seralini等人。 最有趣的是,这些批评者指责媒体报道不公正之时,他们在他们掌握的媒体中针对Seralini等人的研究进行攻击时,也从来没有加入被攻击者的回应。 我们来分析一些经典的批评: 一、Seralini等人没有揭示利益倾向。 这些批评者又持有典型的两重标准,他们所谓的揭示利益倾向无非是要求Seralini等人自证自己持反转基因观点,从而使得该研究带有反转倾向。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学术杂志针对利益倾向有着严格的定义,这一定义从未要求学者揭示自己的观点倾向——如果是这样的话,没有利益倾向了。 如果我们把这一要求应用于支持转基因者的论文、研究、以及评议时,他们真的就会惨不忍睹。以《新华国际》的报道中的热拉尔·帕斯卡尔(Gerard Pascal)为例,他是哪方圣贤呢?他是一个毒理学家,曾为国立农业研究院的转基因专家,参与了审批相关转基因产品,而现在他担任了食品公司的顾问——这是方舟子可能一直回避承认的所谓“生物信息公司的咨询科学家”一类的角色。 帕斯卡尔在恶评Seralini等人时会揭示自己的利益倾向吗?不会,尽管从现实利益上说,唯有他们才有因为自己观点而获利的可能。反转并不能为观点持有者带来现实利益,这是批评者们无聊指责的软肋(阿溪里脚跟)。 二、样本不够 我嘲笑了中国拥转派对样本吹毛求疵的批评。帕斯卡尔等人也重复着这一论调。帕斯卡尔等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们引以为据的绝大多数证明转基因安全的研究样本不比这多,而法定管理机构的推荐样本量也是每组10鼠。这些科学家动辄指责Seralini等人的研究统计分析不到家,而他们的统计知识却不到家:小样本结论不安全远比小样本结论转基因安全更为可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些科学家昏了头。 三、大白鼠不适当 帕斯卡尔说Seralini等人的研究用鼠“容易自然罹患乳腺癌”,这人大概正是方舟子所言的“老糊涂”了——他忘了他审批通过的那些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大多用的正是这种鼠! 中国的曾庆平老师也跟着糊涂,那些肿瘤是老化造成的,当然是老化造成的——问题是为什么实验组老化更快?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这是有对照的研究,没有人对对照组也有的基础水平的肿瘤感兴趣,大家感兴趣是实验组跟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你再愚蠢,也不会认为那是“老化”这个共同机制造成的。 事实上,实验用的大白鼠在寿命期间极大地仿真了人类病理发展状态,对照组跟人类女性在寿命期内发生乳腺癌水平相当。有医学研究常识即知,这种鼠并非易于患癌的鼠。 四、该实验没有提供食谱信息 这种说法跟老鼠易于罹患乳腺癌是一样的,即使没有提供相关信息,也可能是限于发表文章篇幅要求所致,这种阴险的暗示作者隐藏了关键信息是无理批评。即使老鼠食谱中有致癌因素——我们现实生活中恐怕也从未少了致癌因素,在有对照组的前提下,我们感兴趣的不是基础肿瘤发生率,而增加的肿瘤风险。有了对照组,这种指责就是无事生非。 五、研究者拒绝提供原始数据 这是《新华国际》未揭示而在国外有着较高分贝的声音之一。对此,读者应当有一些背景知识,在2004年孟山都(Monsanto)向欧盟申请MON863的批文,绿色和平组织即要求孟山都公示其相关安全性研究的原始数据,孟山都拒绝了!绿色和平组织随后在德国发起诉讼,法庭下令孟山都公示原始数据,孟山都才提供了相关数据的。Seralini等人随后针对孟山都的原始数据进行了研究,先后发表过两篇论文,认为转基因食品导致了动物的病理生理学上的改变——这是Seralini等人设计此次实验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孟山都自己实验的分析,他们认为长期实验可能更能证明转基因食品的毒性作用。 本研究的资助者之一,CRIIGEN的创立者,欧洲议员Corrine Lepage这样评述,Seralini教授致力公开原始资料,以激发真正的科学探讨,但等着孟山都迈出第一步。孟山都在德国被法庭强迫公开了一项实验的原始资料,但其大部分的研究原始资料还不是公众可以接触得到的。 谁在拒绝提供原始资料? 不仅仅是原始资料的问题,孟山都由于拥有转基因种子的“版权”专利,得不到它的同意,要进行独立的毒性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Seralini等人此次研究的成果之一就是绕过了孟山都的专利障碍而获得了独立研究的机会【注1】。 六、该实验违背了动物伦理 【注2】 这大概是最为无理的指责了,如果进行长期喂养实验,就会涉及产生肿瘤如果处理的问题,在人或者鼠的寿命期内,发生肿瘤是必然的,因此,该实验针对肿瘤过大,很明显威胁到生命时,采取安乐死。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查的实验计划(Protocol)要求在肿瘤超过体重25%,体重丧失超过25%,大出血以及其它相似情形时针对实验动物安乐死。如果这样对动物太残酷,那么这些批评者有什么样的建议呢?没有,反正就不高兴你把实验组长了过大肿瘤的照片出示出来。 七、实验组发生肿瘤符合“历史常态”(Historical Norms) 【注2】 实际上,这个论点某种程度反应了短期饲喂实验以及许多专家判断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思维定势,即使实验组有所不同,他们看了具体数据之后,说,这些数值仍然在正常范围内,而所谓的正常范围,通常指95%的可信区间,往往是很大的。由于短期实验通常采用每组10只鼠,统计分析样本量过小,很难发现“统计学异常”,即使有所发现,也“符合历史常态”,这种赤裸裸的倾向性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讲出来,真是转了理性基因的疯狂。 如果“历史常态”是判断标准,那还要对照组干什么?“历史常态”就是“强词夺理”。 八、实验组有统计巧合 【注2】 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学教授凯文·福尔塔的观点折射的是同样的观点,其原话是“观察到的(实验组效应)可能是样本量过小而在鼠群中正常发生的乳腺肿瘤发生的各种变化”,其实这就是说,如果随便抽10只鼠,总会抽到平均发生乳腺肿瘤过高的样本。 这一批评广泛地见于某他批评者,比如伦敦大学的山德斯(Tom Sanders)说该研究是a statistical fishing trip(一次统计钓鱼之旅)。Fishing(统计钓鱼)指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多次比较,由于数据的离散趋势,如果进行多次比较,研究总会发现少数的统计学异常。在统计学中,针对同时进行多次的比较,要求进行I类错误(即Alpha)较正。 当实验中只有一个对照组,而实验组达到9个时,这种批评有定的道理,因为我们抽一个对照组,再抽多个实验验组,基于随机效应或者说组平均值的自然离散趋势,的确会有比对照组高的组。然而,这样的批评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就争议中关注的乳腺肿瘤而言,所有的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后果要差,那是一个随机现象、统计巧合吗?读者请自己判断。 在这里这些批评者再次忽略了探索性研究的要义,Seralini等人并不需要证明乳腺肿瘤跟转基因玉米之间的必然关系,而只需要证明这二者之间的可能关系,就足以说明转基因玉米的不安全。而孟山都及其支持者们需要证明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才需要证明乳腺肿瘤跟转基因玉米之间不存在关系。而后者,才需要这些苛责的批评者口中所需要样本量。 九、缺乏量效关系 在Seralini等人的研究,一个比较显著的现象就是缺乏量效关系,并不存在明显的吃了转基因玉米越多,后果越严重的关系。量效关系的缺乏给研究因素与后果之间的明确关系蒙上一层不确定性。如果存在量效关系,那么我们可以用更肯定的语气,比如用May(较有可能),取代Might(有可能)来说明转基因玉米跟肿瘤之间的关系。 缺乏量效关系的批评估计是批评者能发出来的唯一有效的反击。我们应当正视这个问题,对该研究的结论持有所保留的态度。然而,诚如我此前的分析,量效关系的缺乏作者给出了完全可以接受的解释(Perfectly acceptable),超过最大效应就没有边际效应了,在生物学中很普遍。可接受的解释并非完美的解释,进一步的研究应当试图澄清这一现象。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Seralini等人象不少拥转批评者明示或者暗示的那样,试图伪造数据反转,他们极有可能编造好明显的量效关系以获得有力的质疑转基因玉米安全性的证据,而不是这样留下一个明显的破绽。对于一个探索性的研究责备求全充分体现了拥转派科学家的利益倾向性。 十、转基因吃得多的后果比吃得少的好 我一度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发明,实际上外国拥转专家也是如此,这些批评者一方面指责样本太小,没有差异,另一方面却不妨碍他们指责该研究中转基因吃得多的后果比吃得少的好。到底他们是学中国人的舌,还是中国拥转派过足了方舟子式的写作瘾,一船搬到另一船? 总结 中国拥转派的疯狂只是世界性的疯狂的中国版,这些所谓的外国专家的质疑也多是无事生非之举,屁股决定脑袋。 有了利益倾向的学者也会厚颜无耻,符合自己观点的,小样本也可以,原始数据保密也必要,一旦跟自己观点相左,就变成了不可接受的“伪科学”了。 Seralini等人的研究并非确定性的研究,我们不能因之结论转基因玉米肯定会导致大鼠发生肿瘤,或者缩短其寿命,这样的结论需要更多的样本更大的确定性研究来证实。 Seralini等人的研究足以证实转基因玉米可能导致大鼠生长适应性降低,包括导致肿瘤发生率增加。当然,这些结果也可能是某些未明因素造成的,转基因玉米本身可能是安全的。基于这一研究,我们可以结论转基因玉米目前看来是不安全的,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是“危房”。 Seralini的研究在没有重复研究证伪之前,表明现有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验证模式是不安全的,90天的饲养实验远远不能称之为长期实验,达不到验证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要求。 注: 【1】见Lepage反驳有关指责: http://www.campaignforrealfarming.org/2012/09/corrine-lepage-mep-and-founder-of-criigen-speaks-out-against-seralinis-critics/ 【2】见 http://academicsreview.org/2012/09/scientists-smell-a-rat-in-fraudulent-study/ 【3】见 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22287-study-linking-gm-crops-and-cancer-questioned.html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4749 次阅读|13 个评论
法国人转基因玉米毒性实验阅读指南
热度 23 fs007 2012-9-27 19:30
法国人转基因玉米毒性实验阅读指南
寻正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全面关注中国人以及“世界顶尖科学家”针对法国人Seralini等人转基因玉米毒性实验的批评,更没有看到曾庆平老师打击法国人长期实验,力捧中国人短期实验的壮举,由于友人关注此事,我专门写了一篇分析,最终还被科学网精选,因此我稍微关注了一下,不由得 被滚烫的战火吓了一跳 。 谁说法国人实验无懈可击了?谁又那么大胆指责曾老师读不懂法国人科学报告了?我不得而知,但滚烫的战火还是让我感受到几分热意,毕竟我公开维护过法国人的研究而贬斥过中国朱雅西等人的研究。 首先,我批评中国人一轰而上带着利益倾向恶评法国人Seralini等人的报告,并不等于我认为法国人的研究无懈可击地完美。Seralini等的报告有两大缺点,一是可读性不强,二是统计分析做得不到位,后者曾庆平老师正确地指出来了。这二者某种程度上是相关的,如何做统计分析,往往决定了作者如何表述其发现。 原文的图表由于信息量大,而作者没有刻意考虑受众的需要,使之不易理解,容易被误解。转基因玉米有防癌效果原来并非方舟子这种科学的二百五才会得出的结论,包括正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曾庆平老师也会有,还理直气壮地宣称读懂了原图,还要继续接受媒体的采访,把这种谬论传播开去。那就产生一种需要,需要全面地评估法国人的发现,用更易懂的方式把Seralini等人的报告展示出来。我在此进行此类尝试。 我们逐个图表评述,让读者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表1. 本研究设计与现有的研究设计以及非强制的法定管理机构推荐设计的比较 这个表格表示作者在实验设计中参考了现有最佳设计以及法定管理部门推荐的设计,与之对比,有两个显著亮点:一是长期喂养达到两年,二是针对实验动物的监测更为详尽。中国学者或者中国学者代表“世界顶尖学者”针对此研究的对照组的吹毛求疵式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朱雅西等人针对每一剂量转基因玉米都设立了对照组,而其结果就起码证明了这些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从另一角度支持了只设一个对照组是有道理的,节约了成本。 接下来我们看图1. 动物的死亡率: 这里左边的是雄性动物,右边的是雌性动物,最上边的是转基因玉米,中间的是转基因玉米施加了农达(Roundup)培育的玉米,最下边的是在饲料中加入三种浓度的农达。大图表示的是死亡率,图中粗实线是33%或者最高的农达浓度,而虚线是对照组,其它两组是不同粗细的实线,在图中不易于区分。在大图的最右边有一个对照组寿命区间,垂直的实竖线为平均寿命,而虚竖线则是标准误。 怎么读这些图呢?以雌鼠转基因玉米组(右上)图为例,在接近300天时,22%的组迎来了第一只鼠的死亡,在大约500天时又有一只鼠死亡,其曲线在这里再拐一次;33%的组在接近400天死亡一只鼠,很快又死了两只鼠,所以看到两个急拐;对照组在接近550天有了第一只鼠的死亡,而11%的组则在接近650天才有第一只鼠的死亡。在雌鼠可以明显看到实验组的鼠比对照组死亡更早更快,而雄鼠效果在农达组不明显,在转基因玉米加农达组明显,而单纯转基因组不那么明显。 在每一幅大图中,有一幅小图,显示的是大鼠死亡原因,白色表示未死亡,黑色表示因为肿瘤而死亡,而灰色表示自然死亡(即非肿瘤性死亡)。对比大图小图可知,死亡的截止时间为对照组寿命期。又以右上图的雌鼠转基因玉米组为例,在对照组有2只鼠因肿瘤死亡,在11%组有2只,而自然死亡1只,在22%组有6只,而自然死亡1只,在33%组有4只因肿瘤死亡。 很明显,无论是雄鼠,还是雌鼠,实验组因为肿瘤而死亡的鼠显著多于对照组。Seralini等人的一个失误是没有做统计分析,为什么呢?因为样本太小,每组只有10只鼠,死亡率差别最大也不过40%,在组样本只有10的情况下不会有统计学显著性。我们以雌鼠的最大差别为例,对照组2/10,实验组22%组6/10(也可用6/9,自然死亡让因变量具有不确定性),那么费氏(Fisher’s)确切概率计算p值为0.170;又同样地对待雄鼠,对照组0/10,实验组22%转基因加农达组3/10,那么费氏确切概率计算p值为0.211。 很明显,Seralini等人没有做统计对比是藏拙,因为样本太小而做这种统计对比没有意义。在批评者欢呼之前,我还要指出,根据Seralini等人的图估计的数据,换一种分析方法,比如生存率分析,则雌性22%转基因玉米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显著性,p=0.040。 现在我们来看图2.动物肿瘤数量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曾庆平老师可能仍然糊涂着的概念,Non-regressive Tumor,曾老师译为“非退化性肿瘤”,这是什么玩意儿啊?这就是肿瘤。在肿瘤学中,由于部分肿瘤(癌)会自消(Regression自愈),这主要发生在比较小的肿瘤,比如乳腺癌中,如果凭现代高科技比如乳腺照相发现的早期癌肿,可能超过1/5会自消,没有任何治疗,或者治疗手段不足以杀死癌细胞时,人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把癌细胞给消灭了,癌瘤自然地消失了。癌肿的体积大了,自消的可能性呈几何组数递减。本研究中用了摸得到(Palpable)一词,摸得到的肿瘤,就几乎完全不可能自消(概率一般低于10万分之一),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言的肿瘤,在普通人的概念中,肿瘤是不会自消的,因此,我们用不着这么麻烦,处处要用“非自消性肿瘤”这个专业词汇。 该图的小图表示发现肿瘤数量,其中黑色表示大的肿瘤,即摸得到的肿瘤,更精确地说,在雄性肿瘤直径在20毫米以上,在雌性则为17.5毫米以上——这不是说研究者在搞性别歧视,而是在两种性别中发现的最小的大肿瘤。摸不着的是如何发现的呢?记住,所有的大鼠在实验结束时是要杀死,用显微镜检查组织器官的,在尸检时就会发现在体外摸不着的内脏的小肿瘤,所以文章中特地称之为小的内脏肿瘤。 那么大图表示的是什么呢?大图表示是摸得到的大肿瘤的发生时间,跟此前图1类似,其横轴是时间,竖轴是大肿瘤的个数。总的趋势很明显,在实验组出现大肿瘤的次数以及出现时间要早于对照组。以右上图为例,在240天左右,转基因玉米22%组即出现了大肿瘤,而对照组要等到430天左右才出现第一例大肿瘤。由于同一只鼠可以出现多个肿瘤,所以肿瘤数可以超过动物样本数。 图2的小图具有欺骗性,叠加图让读者易于误会这三种肿瘤状态(大肿瘤、小肿瘤、肿瘤转移)是可以叠加的。这三种状态相当于西瓜、李子、与西瓜籽儿。现在发表文章有篇幅压力,作者为了尽可能性呈递信息,把不应当叠加的叠加在一起了,但显然作者并不认为这些状态具有可加和性,故而其大图集中对比大肿瘤的发生数与发生时间。分辨苹果与梨子的不可加和性是统计学基本功,方舟子不懂不奇怪,曾庆平老师战斗在科研第一线,居然也跳入此陷阱,是怪基本功太差,还是洋鬼子太恶劣,居然无意挖了这么一个坑? 由于Seralini等人选择的数据汇报方式,使得直接对比三种肿瘤状态十分困难,我们不能象前面那样从图中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要意识到,这里有两个分析单元(Unit of Analysis),一是动物,二是肿瘤数,要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必须确切地知道每一只鼠对应的肿瘤数。肿瘤发生率的统计模型更为复杂,也不可能从图中提取数据分析。但我们凭观察可以估计,从大肿瘤数而言,可能凭每组10只的样本量达不统计比较的显著性,而如果同时考虑发生时间,则会有统计显著性。 在表2提供了更多更详尽的关于病变的统计 这一表格依次统计了雄鼠的肝、肝消化道管道、以及慢性进行性肾病,而在雌鼠则统计了乳腺肿瘤、乳腺病变、以及垂体病变。这个表格在括号内的数据是累及鼠只数,所以有了两级分析单元的数据,起码可以在鼠只数这个分析单元上进行统计分析。 以肿瘤为例,雌鼠乳腺发生肿瘤在对照组为5只,而实验组为6-10只。其中达到10只均发生肿瘤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显著性,p=0.033,其它组没有显著性。由于在不同浓度之间未观察到量效的反应,可以假定实验组效果相似,因此,可以合并所有实验组以克服样本小的缺陷,那么,对照组为5/10,实验组为72/90发生乳腺肿瘤,确切概率p值为0.047,而皮尔森卡方p值为0.032。也就是说,从肿瘤发生率上说,即使不考虑发生的时间关系,实验组有增加的患肿瘤风险也具有统计上的确定性。 在原文的图4与表3中还有更多的数据显示实验组的异常,并且作者进行了复杂的统计分析。 针对图3、图4、与表3,批评者的争议甚少涉及,本身也属于支持性的资料,在此不做进一步的分析。 探索性的研究 在讨论到Seralini等人的研究时,我们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样本量太小,导致看到的明显的毒性作用都无法得到统计学支持,比如肝病变,在对照组为2/10,如果要达到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得有8/10这么大效应!如果我们要强求统计分析的显著性,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叫停所有的毒性分析研究了,因为这么强的毒性,往往不用正规的动物实验就能观察到。 为什么科学家又要进行这种小样本的动物实验呢?为什么法定管理机构也推荐10只动物作为标准样本大小呢?原来研究还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探索性的研究(Exploratory Study),二是确定性的研究(Definitive Study)。 当我们处于对研究话题完全无知的状态时,我们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比如毒性实验中,我们不知道具体毒性是什么,更谈不上估计毒性大小了,这时进行探索性的实验就致关重要。探索性的实验是在寻找线索,而非确定因果关系,所以通样采用小样本,为的是控制成本。在Seralini等人的研究中,他们是在寻找转基因玉米的潜在毒性,而不是确定转基因玉米是否的确引起了肿瘤,统计分析的缺乏,实际上无伤大雅——即使是可以下确定性统计学结论,这种单一的孤立的实验仍然不足为凭,确认相应的因果关系。 在社会科学领域内,探索性的研究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叫定性研究(Qualitative Study),不但没有统计学,可能连数据统计也没有,但你不能凭此否认探索性研究的科学价值。相反,某些探索性研究,尤其是这种毒性实验,在样本量明显不足的时候,依赖统计学结论就是忽悠与欺骗,研究者的结论应当更多地依靠对实验参数的病理生理学解释,而非简单地因为缺乏统计显著性而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同。 有了探索性研究,我们知道转基因玉米可以引起乳腺癌,然后我们专门设计验证这种因果关系的实验就叫确定性实验。由于有了探索性研究给出的参数,比如自然发生乳腺癌为50%左右,而转基因玉米可以增加净风险30%,那么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确定性地判断转基因玉米与乳腺癌的关系,凭探索性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估计需要的样本量达到每组45只鼠。 研究问题 法国研究的批评者应当牢记,Seralini等人的研究并不回答所有的问题,他们在试图判断转基因玉米是否安全,这一判断只涉及转基因玉米是否有潜在的致病性,而非确定的致病性。他们的研究表明转基因玉米可能导致肿瘤,就观察到的数据而言,是不安全的,这并没有跨出数据所提示的结论,因为涉及食品安全,我们是宁可错估而不错失的。 批评法国研究者,请不要跨越探索性研究的前提要求探索性研究解决确定性研究的问题。 结论 Seralini等人的研究报告的确存在统计分析不足的情况,但无伤大雅。从研究呈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判断,如果作者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不少安全性指标上的差异也会具有统计学确定性的。Seralini等人的研究有力地质疑了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 批评者针对探索性的实验要求确定性的结论是带着严重偏见的,这种偏见导致了即使是值得尊敬的学者也失了方寸。方舟子说Seralini等人的数据表明转基因玉米对肿瘤发生有保护作用是因为无知,这种无知对科学研究影响不大,因为他毕竟只能遥远地制造无意义的噪声。而活跃在一线的研究人员也鹦鹉学舌,那就值得警惕了。更可笑的是,曾庆平老师指责Seralini等人未进行统计结论,并且代为进行了统计估计,认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并无不同,一转身,就重复起方舟子的无知论调,指责该实验结果有吃转基因玉米多的比吃得少的更少肿瘤。Seralini等人的数据“不洽”在可理解范围内,但曾庆平老师的逻辑不洽则不在。 急欲批评法国研究者,你们真把这一篇论文读懂了吗?
个人分类: 实事评论|7423 次阅读|37 个评论
转基因大辩论(3): 法国人的转基因玉米试验错在哪?
热度 13 jiangjiping 2012-9-27 07:28
转基因大辩论( 3 ): 法国人的转基因玉米试验错在哪? 蒋继平 据说最近法国的一个科研小组发现用孟山都的转基因玉米喂养的小白鼠比用非转基因的常规玉米喂养的同类小白鼠患肿瘤的几率要明显高出许多。 这一研究结果遭到许多科技人员的质疑。 其质疑的主要依据是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别的同类研究的结果截然不同。 不过, 这次法国科研小组用的实验方法确实与以往的不一样, 以往的实验期限一般是 90 天, 而这次法国团队的实验期限是 2 年。 根据科学的原理, 我本人觉得这次法国的实验设计更符合科学实验设计要求。 这是因为要使健康的小白鼠患上肿瘤, 至少也要喂养六个月的致癌物。 以往的实验只用 3 个月, 无论如何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而这次法国的试验用了两年时间, 就有足够的时间来使小白鼠显示病症。 因而,我认为那些质疑法国科技人员试验设计合法性的人是猪八戒倒打一耙。 还有的人说实验设计的另一个缺陷是对照组的小白鼠数量与实验组的数量不对称, 因而,试验结果无效。 我真不知道这是什么科学逻辑。 从科学理论上来说, 对照组用的是正常玉米, 人们都知道正常玉米很少会引起动物的癌症,所以,用正常玉米喂养小白鼠的对照组只要有一定的数量就行了。 这个对照组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这个实验没有受到外界其他重大因素的干扰。我在几十年的科学实验中, 所用的正负对照的个体从来与试验样本不是对称的。 在同一组测试中, 正负对照的个体数通常要比试验样本少得多。 这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对照的个性特征, 没有必要用很多这样的个体来证明试验的可靠性。用过量的对照只会起到增加工作量的作用,因而,是浪费时间和资源的一个不明智之举。 现在让我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与各位商榷。 我在大约两个星期前用镰刀菌( Fusarium ) 接种蕃茄幼苗, 一共四个实验品种和两个对照品种。 结果见图一和表一。 图一: 西红柿幼苗接种镰刀菌后的抗性反应。 表一。 四个西红柿品种对镰刀菌的抗性反应。 品种 感病株数 抗病株数 总株数 抗病百分比 评价 A 1 20 21 95 分离 B 0 21 21 100 抗病 C 0 21 21 100 抗病 D 21 0 21 0 感病 抗病对照 0 7 7 100 抗病 感病对照 7 0 7 0 感病 备注 数据可信 图一是表一的实物显示。 从上面的例子中, 不论是图,还是表中的数字, 读者都能清楚地看到两个对照组的个体数与试验品种有很大的差异, 对照组的个体数要比试验样本的个体数少得多, 是不是? 但是,从图中的实物和表中的数字反映的情况来看, 难道还不足以证明这个实验是成功的吗? 简言之, 我对一些质疑很是奇怪。 这明明是正常的实验设计,反而被说成是不正常的。我觉得那些“内行”的质疑是有目的的,而那些外行的质疑是被那些所谓的内行忽悠了! 难道不是吗? 当然,我在此必须明确声明, 虽然我对这次法国科研团队对转基因玉米引起小白鼠肿瘤的试验设计没有多少质疑, 但是, 对于他们的实验结果是不是真实的,却保持观望态度。 附记:我对孟山都和转基因都持支持态度。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曾经是孟山都的一名雇员, 现在我的一部分劳保退休福利仍然在孟山都公司。 因而,孟山都公司每年都要向我提供一份公司的年度福利报告。从这点上来说,孟山都的利益也关系到我的利益。 但是, 科学是科学,利益是利益, 在这两点上, 我坚守科研人员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决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科学原则。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6356 次阅读|16 个评论
谁看不懂转基因玉米试验的肿瘤数据?
热度 12 qpzeng 2012-9-27 07:11
谁看不懂转基因玉米试验的肿瘤数据?
有人宣称法国人的转基因玉米毒性试验完美无缺,不可置疑,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如果它那么无懈可击,为什么会遭到世界各国顶尖科学家异口同声的公开质疑?更令我忍俊不禁的是,有人连法国人转基因玉米试验的肿瘤数据都看不懂,却来颐指气使,指点迷津,要么不学无术,要么别有用心! 本来过几天要接受《中国科学报》书面采访具体谈谈这个转基因玉米问题,但看来即使耽搁一天也会让“邪教”在不明真相的人群中谬种流传,我还是要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不厌其烦地把那篇论文中有关肿瘤数据的图二再拿出来重新解释一番,有图有真相!奉劝看不懂肿瘤数据的人再仔细读一读原文,不要再误导国人和世人了!有种你不要偷偷修改你列举的数据,让数据说话! 让我们看看第一排的图中图转基因玉米(GMO)的“所有肿瘤”(All tumors)数据。左边是雄鼠肿瘤数据,右边是雌鼠肿瘤数据,柱状图中的黑色代表“非退化性最大肿瘤”(non regressive largest tumors)(雄鼠中20毫米直径;雌鼠中17.5毫米直径),白色代表“体内小肿瘤”(small internal tumors),灰色代表“转移肿瘤”(metastases),纵坐标所示数字30是肿瘤的总数,每小格代表两只大鼠。 先看雄鼠数据,吃普通玉米的对照大鼠(0)肿瘤数为13个,其中大肿瘤1个,小肿瘤12个;吃11%、22%、33%转基因玉米的大鼠肿瘤数分别为14(大4,小10)、13(大2,小11)、16(大3,小13)个。 再看雌鼠数据,吃普通玉米的对照大鼠(0)肿瘤数为19个,其中大肿瘤8个,小肿瘤11个;吃11%、22%、33%转基因玉米的大鼠肿瘤数分别为26(大10,小14,转移2)、19(大9,小10)、25(大9,小16)个。 请问大家看出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了吗?从图上基本上看不出有何明显差异,何况他们根本没有做统计学分析,这就是试验的不严谨之处。 请大家特别注意三点:1)吃普通玉米的大鼠也能长肿瘤吗?2)吃转基因玉米多的大鼠竟然比吃转基因玉米少的大鼠肿瘤数目更少?3)吃转基因玉米的大鼠甚至还比吃普通玉米的大鼠肿瘤更少? 这不是实验动物选择及实验设计不当是什么?当然,如果转基因玉米跟普通玉米一样不会致癌,那么也能得出上述结果,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衰老致瘤。 后面的两组GMO+R(农达除草剂)和R的数据我就不一一点评了,根据以上逻辑照样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关注者仍有不明之处,就等着看我在下周的“焦点访谈”吧! PS: 请大家再留意一下图二中对照的数据,我发现GMOGMO+RR三组实验中对照的肿瘤数目完全相同,在雄鼠中都是13个(大肿瘤1个),在雌鼠中都是19个(大肿瘤8个)。因此,我怀疑实际上只有两组对照数据,但却同时作为6组实验的对照(3组雄鼠、3组雌鼠)。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6178 次阅读|39 个评论
法国人转了中国人的基因
热度 21 fs007 2012-9-26 18:42
寻正 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生物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现代医学与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技术总是意味着广泛的未知领域,因此,争议不断是普遍而常见的现象,也是科学发展的推动力,争议为科学家提供研究的动机与灵感。遗憾的是,在中国科学争议往往不在科学家手中,而是在望文生义以及一无所知的普通人手中,更惨的是,中国的科学家一旦卷入其中,他们也往往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专业修养,跟普通人一样地执着于偏见与无知,并乐于其中。 针对转基因的安全性,法国学者Seralini等人做了一个长期喂养实验【注1】,观察时间长达两年,这是史无前例的努力,本应获得广泛关注与赞扬,但是,由于实验结论不利于转基因作物,它成了中国无条件拥护转基因者诋毁的对象——这极具讽刺意味,法国人不利于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无形中转了某些中国人的“基因”:理性“基因”被偏执与自以为是的愚昧取代了。 Seralini等人的研究发表后网易的编辑就找到我,希望我针对转基因撰稿,并转述了中国拥转人士们针对该研究的质疑,我由于俗务缠身,暂时不能答应供稿,但也花了时间查看原文,指出转基因爱好者的质疑是缺乏常识的,Seralini等人的研究并非十全十美,但中国拥转人士的质疑也未免太不靠谱了——跟实验缺陷全不靠边。 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允许质疑,但质疑也要质疑得有水平,有道理,质疑的目的应当是发展科学,而不是一味地否定结论——当质疑没有水平与道理时,人们就要考证这些人质疑的动机:你没有水平与能力质疑一项科学研究,却要强而为之,其间杂夹着某种阴险的动机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友人转来一份发表在《新语丝》的一份质疑,该文极具代表性:代表了拥转人士普遍针对Seralini等人的批评,也代表了极端拥转人士的最高“学术”水平——从学术界内饶毅教授造谣最早的抵制转基因研究源于反转人士,到学术界外海归博士方舟子造谣美国人直接食用转基因甜玉米,我们对拥转人士的“学术”就不要期望太多,而对他们的拥转热情可能始终估计不足。 一、实验有精心设计的对照组 拥转人士曾诋毁该研究没有对照组,这种说法纯属造谣,因为实验中有对照组,而且设计者精心设置了对照组(食用含33%对照玉米),让对照组与各实验组之间的差异仅仅为转基因、Roundup农药(即草甘磷)、或者二者的混合。实验中共有10个组,对照组,饲料中含11%,22%,33%转基因玉米三个组,饲料中含11%,22%,33%的加农药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三个组,以及饲料中人为添加农药分微量、中量、及多量三个组。所有组又有雌雄鼠的实验,每组10只鼠,所以共有200只鼠。 这个实验设计考虑了两个因素,即转基因玉米与转基因特定的农药,这里的转基因是对付草甘磷的,这种玉米让农民可以大量使用草甘磷,也必然导致农民大量使用草甘磷,实验研究的是转基因玉米本身以及现实中草甘磷对动物的毒性。实验设计中考虑了每种因素的量效反应。这个实验从设计上说,是比较经典的。 二、实验用鼠并无不当 由于设置了对照组,即使是研究者使用了易患肿瘤的鼠,其结论也是适当的。 该研究中使用的是Virgin albino Sprague-Dawley rats,即未育的斯-窦氏大白鼠,从五周龄开始实验。在医学实验研究中最常见的是Wistar(威斯达)大白鼠,不过,相对于威氏大白鼠而言,斯-窦氏鼠性格更加温顺,这是为什么Seralini等人选择该鼠的根本原因——他们在做长期研究,当然要选乖的养了,减少操作成本。斯-窦氏鼠也是最常见的医学研究用鼠之一,尤其是长期实验研究的首选。威氏鼠是1906年发展起来的,斯-窦氏鼠是1925年发展起来的,都算历史悠久了。 拥转人士批评该实验用的是癌症易感鼠是缺乏科学常识的,或者是故意忽略科学常识的欺骗,因为医学上的确有肿瘤易感鼠用于肿瘤相关研究,称为路易斯鼠(Lewis Rat),该鼠是路斯易博士在1950年代发展出来的,历史久远,做医学实验研究者不知道是很奇怪的。 批评者宣称研究用鼠最终90%都会自然“感染”癌症,这一句话彰显了评论者对科学的极度无知。即使这些鼠都发癌症,也不会是“感染”而来的。由于这些鼠不是路氏鼠,绝对不会90%死于癌症,也与该实验研究数据不合,以雌鼠为例,93%的肿瘤是乳腺肿瘤,而对照组只有5只(即50%)罹患肿瘤,在农药组中达到90%以上,而因肿瘤死亡者,对照组只有2只(20%)。在雄鼠的对照组,无一只死于肿瘤。面对这样的实验数据,批评者是读不懂科学论文,还是别有用心?请读者自己判断。 拥转批评者的无知还表现在选择易患肿瘤的鼠实际上却是非常有利于安全性的结论。比如用他们口中的90%会患肿瘤的鼠实验,能产生的最大效应就其只能是10%的差异,使得实验组达到100%患肿瘤。如果用这样的参数设计实验,要达到80%的统计检出效能(Power),实验样本起码要每组93只!而如果用的是10%几率发生肿瘤的鼠,最大差异则可以达到90%,那么,达到同样的统计效能,样本只需要每组6只!选择易患肿瘤鼠来做实验的,只可能是存心证明转基因作物安全的拥转人士。 三、样本小才有利于安全结论 拥转人士批评Seralini等人的实验样本太小,并称之为“致命的弱点”。这好比批评一个欲证明自己力气大的人举起了千斤之鼎,批评者得意洋洋地说,他应该搬一搬那个两百斤的石墩。这属于基本统计学常识,统计学差异越小,在同样的变异度下,需要的样本越大。在实验设计中要进行样本量设计,是要计算每组需要多少只鼠的。由于Seralini等人首次做如此长期的实验,他们只能估计组间差异,如果高估了组间差异,就会导致样本量过小。样本量小的最大麻烦就是假阴性——即两组间本身有差异,但差异小于估计值,样本量设置过小,统计学分析就会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没有组间差异,从而得出错误的两组没有差异,从而转基因玉米是安全的这个结论。 事实上,如果Seralini等人的研究结果说明转基因玉米与农药是安全的,样本小才是本研究的“致命弱点”,因为样本量太小,检出差异的能力就很小,反对转基因的人就可以依此质疑(正当地质疑)该研究的结论是否在大样本的情况下依然有效。一个人搬得起1000斤,当然能搬得起200斤,在小样本下即检出巨大差异,那么大样本只会使结果更加显著。但如果你搬得动200斤,质疑你能否搬动1000斤,那绝对是合理的。 批评者对人群调查研究的上万样本量对比,足以体现其用心险恶,缺乏科学常识不应到如此地步,实验研究控制因素多,可比性强,与完全没有控制机制的人群调查在样本量要求上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Seralini等人在文中也有解释,每组10只鼠,在相应研究中已是较(原文为“最”)大样本。 四、转基因玉米的抗癌功效? 方舟子宣称转基因玉米有抗癌功效,以此讽刺Seralini等人的研究“自相矛盾”,因为无论是转基因玉米,还是相应的农药,在致肿瘤性上没有量效反应——即越多地吃转基因玉米,越多地产生肿瘤。方舟子这里放弃了跟对照组的比较,而是单纯地考查量效反应,即使方舟子的说法有理,也只能说,一旦你开始吃转基因,就要多吃,多吃可能得肿瘤少些! 针对量效反应的缺乏,Seralini等人的解释是阈值反应,实验中使用的最小剂量就达到致病效果,再增加并不增加致病性,而实验各组的差异正是拥转人士口中的“随机效应”。这个实验意味着在将来的安全性实验中,转基因食品的量应进一步调低,比如1%-5%-10%,或者增加各组之间的差幅,比如1%-10%-30%。 稍有实际研究经验,Seralini等人的结果不出乎意料,他们也提供了完全可接受的解释,缺乏“随机效应”正是许多编造的研究结果的特征,方舟子针对该研究的曲解,彰显的正是其人基本科学知识的缺乏——谁在学术界行此批评,都会成为学术生涯的终止符:不缺常识就缺德,这样的人是需要从学术界淘汰掉的。 五、“不引起注意的”中国人转基因玉米实验 Seralini等人的研究被杂志接受发表的同时,《食品与化学物质毒理学》杂志还接受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与农业部的学者的论文,该文题目是“A 90-day feeding study of glyphosate-tolerant maize with the G2-aroA gene in Sprague-Dawley rats”(意:用转G2-aroA基因的抗草甘磷玉米在斯-窦鼠进行的90天饲喂实验)【注2】,该研究发现转基因玉米是安全的。 来自中国农大的朱雅西(音)等人的实验使用了同一种大鼠,大鼠鼠龄未知,只知道是断奶后的大鼠,这导致了大鼠的个体差异可能比Seralini等人的实验用鼠要大。同样地,朱等人的实验各组也只有10只。与朱雅西等人的实验相比,Seralini等人的控制更为严格,不说别的,朱雅西等人的研究中,大鼠住处的是学生宿舍,五鼠一间,而Seralini等人提供的是星级旅馆,标准间一房两鼠。 与Seralini等人研究相比,朱雅西等人的研究要粗糙得多,严谨程度远比不上后者,受关注的区别大致体现了实验研究质量上的区别。朱雅西等人设计了2(性别)×7组,其中转基因玉米含量为12.5%,25%,50%,每一浓度都有一对照组,在此之外,还有一用普通饲料喂养的对照组。在Seralini的实验中,对照组为含有33%(转基因玉米的)对照玉米,只有一个对照组。从理论上说,对照组应当没有效果,因此,一个对照组有利于节约成本。朱雅西等人设置这么多的对照组还不如把这些对照用于实验更有价值。对照组多了的一个显著好处是如果有什么异常,这个异常也容易被多设置的对照组解释掉——朱雅西等人正是这么干的。 对于转基因抗草甘磷玉米而言,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就是这样的玉米必然大量使用草甘磷,这是研究此类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必然伴随因素。朱等人对此视若不见,连讨论中都未提及,而Seralini等人的研究表明增加的草甘磷有害健康,即使朱雅西等人的研究成立,该研究也对抗草甘磷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毫无价值——唯一的价值大概是宣传价值? 朱雅西等人的不严谨几乎直接写在脸上,比如病理结果,作者宣称,没有发现大体或者微观上跟研究相关的病变。在这里,朱雅西等人相当于拍了胸脯做了保证,即使有病变,也是“不相关”的,而有没有病变,有多少,读者是不知道的,必须依赖作者的判断。更严谨的报道,是要具体报道结果的,让读者检验判断的合理性或者自己判断。 他们明确提出已有研究证实玉米含量超过33%就有健康风险了,但并不妨碍他们设计了含玉米达50%的研究与对照组——中国的伦理委员会是不考虑动物福利的?这种非理性的实验设计其实让作者作茧自缚,连公认的玉米含量超过33%就有健康风险你们都没有重复出来,如何让人相信你们的其它数据?这里朱雅西等人为Seralini等人研究设计中只使用含33%对照玉米作为对照提供了完美注解。 朱雅西等人做了一个经典的90天饲喂实验,这不妨碍他们将之称为“亚长期”(Subchronic)实验,结论的时候,就变长期(Long term)了。要说严谨二字,估计这是最不严谨的科学论文之一了。 然而,即使朱雅西等人的数据是真实的,其结论也丝毫无损于Seralini等人的研究!因为在Seralini等人的研究中,在100多天前,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都没有一只鼠死亡的。根据Seralini等的研究,就死亡率而言,差别出现在400-500天,没有一年三个月以上的观察,不可枉称“长期”研究,这是该研究对鼠饲喂实验的提示。 因此,我们可以下结论说,中国朱雅西等人的研究不引起关注是名至实归的,设计上的缺陷、不完全的报道、不严谨的讨论与结论,以及致命性的短期观察长期效果,使得该研究价值有限。该研究从特定角度支持了Seralini等人的观察的真实性。 结论 如果你不想自己的理性基因被转,最好针对强烈主张提倡转基因的转基因主义者与激烈地反对转基因人士都保持高度警惕,要以第一手资料为准进行自己的判断,兼听则明,不少中国人试图以舆论控制别人的思想的欲望是没有底线的,这些人的无知程度也永远无法被高估。 无论Seralini等人的研究多么严谨真实,它是孤立单一的实验,其结论需要更多重复实验证实,这才是正确的科学态度。根据这一研究,不要说现有300篇文章证实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即使有三千篇、三万篇,只要这些研究观察时间达不到400天以上,它们在证明转基因食品慢性安全性上就毫无价值。 不懂科学,最好不要暴露自己的动机,免得成了笑料之余,连人品的名誉也丧失了。 注: 【1】Séralini, G.-E., et al.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Food Chem. Toxicol. (2012), http://dx.doi.org/10.1016/j.fct.2012.08.005 【2】Zhu, Y., et al. A 90-day feeding study of glyphosate-tolerant maize with the G2-aroA gene in Sprague-Dawley rats. Food Chem. Toxicol. (2012), http://dx.doi.org/10.1016/j.fct.2012.09.008 附:拥转人士的可笑质疑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3/zhuanjiyin48.txt) 最近有法国科学家在《食品化学毒物学》上发表研究文章称,抗除草剂的玉米喂食大鼠导致致癌率大幅上升。这一惊人新闻被很多媒体和反转基因的组织和人士转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不实之处,已经有很多人予以了批驳和澄清。 比如说,对照也致癌,用的试验鼠是易感鼠,这些老鼠最终90%都会自然感染癌症而死亡,本试验无法区分是衰老导致还是转基因玉米导致,喂食的玉米没有做毒性成分检测,等等。具体就这个试验来看,假定所有的过程都正确无误,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样本太小。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调查了10个女孩的身高,平均为1.7米,另外也调查了10个男孩的身高,平均为1.6米,如果你根据这个结果说女孩比男孩身高要高,大家一定会觉得很荒谬。要得出男孩和女孩到底哪个身高更高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小孩的身高都调查一遍,然后再比较,实际操作过程中,显然做不到,所以常用抽样的结果来估计实际的结果,这就要用到统计分析。例如这篇文章的对照组也有大鼠致癌,我们可以问:为什么同样的老鼠,吃同样的东西,最后有的感染有的不感染呢?这就是随机效应,它无法避免,只能估计,要准确估计,必须要用大样本。而本试验每组别所用的实验鼠的数量不过10只,从统计上讲太小(样本数的下限是30,否则统计学意义有限,比如人类对疾病等的研究,调查的样本可能高达几万)。当然试验鼠因为遗传背景和培养条件相对一致,所用样本可以相对较小,但基于每组10只大鼠做出与普遍结果不符(有几百篇文献证明转基因食品无害)的结论仍然过于草率,尤其是在没有其他证据支持的情况下。而且对照和处理都有同样的结果出现,甚至有些对照出现致癌鼠的数量还更多,不同处理之间结果也不一致(比如吃更多转基因玉米的大鼠致癌率更低)。难怪方舟子据这个不严谨和自相矛盾的结果“戏称”转基因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更有抗癌功效。在该文发表的前一天,来自中国的一个研究团队也在同一个杂志发表了类似试验,结果却完全想反,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玉米和普通玉米都不会导致试验鼠致癌。与前一篇文章不同的是,该文的发表没有引起任何注意。迄今,估计有超过300个以上的独立试验,证明了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这些文章加起来的影响估计还不及这样一篇“不正常”文章所引起的关注。从科学角度上讲,对于这样一个不寻常的结果,我们应该需要更多的证据和更加严格的论证。
个人分类: 实事评论|7103 次阅读|27 个评论
外媒评“转基因玉米毒性事件”(中英对照)
热度 1 qpzeng 2012-9-23 17:22
《每日科学》(ScienceDaily)于9月20日发表有关“转基因玉米毒性事件”的评论,现以中英对照形式详细介绍如下( http://www.newsdaily.com/stories/bre88j0ms-us-gmcrops-safety/ ): 孟山都基因修饰玉米相关研究遭遇质疑 Study on Monsanto GM corn concerns draws skepticism By Ben Hirschler and Kate Kelland Posted 2012/09/20 at 8:57 am EDT 在一项受到其他专家激烈批评的研究中,法国科学家于星期三表示,饲喂孟山都的基因修饰玉米或暴露于该公司畅销除草剂的大鼠罹患肿瘤且多个器官受损。 LONDON, Sep. 20, 2012 (Reuters) — In a study that prompted sharp criticism from other experts, French scientists said on Wednesday that rats fed on Monsanto's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or exposed to its top-selling weedkiller suffered tumors and multiple organ damage. Researcher Gilles-Eric Seralin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en speaks at a news conference at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in Brussels September 20, 2012. Seralini said that rats fed a lifetime diet of Monsanto's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or exposed to its top-selling weedkiller Roundup suffered tumours and multiple organ damage, according to a French study published on Wednesday. REUTERS/Yves Herman 法国政府已经责成该国卫生部门进一步调查这些发现,尽管有些科学家质疑该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孟山都表示对其已证明安全的产品有信心。 The French government asked the country's health watchdog to investigate the findings further, although a number of scientists questioned the study's basic methods and Monsanto said it felt confident its products had been proven safe. 卡昂大学的Gilles-Eric Seralini及其同事表示,饲喂含有NK603——一个耐孟山都除草剂毒性的品种——的饲料或供应添加美国许可水平农达的饮水的大鼠比饲喂标准饲料的大鼠早夭。 Gilles-Eric Seralin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en and colleagues said rats fed on a diet containing NK603 - a seed variety made tolerant to dousings of Monsanto's Roundup weedkiller - or given water with Roundup at levels permit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died earlier than those on a standard diet. 未参与该研究的专家表示怀疑,其中一位专家指责法国科学家正在玩“统计学的垂钓航行”游戏,另一些专家批评其研究方法远低于标准水平。 Experts not involved in the study were skeptical, with one accusing the French scientists of going on a statistical fishing trip and others describing its methods as well below standard. 根据《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杂志发表的一篇同行评议的研究论文及在伦敦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宣读的研究报告,饲喂基因修饰(GM)饲料的动物罹患乳腺肿瘤,并伴有严重的肝肾损害。 The animals on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diet suffered mammary tumors, as well as severe liver and kidney damage, according to the peer-reviewed study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and presented at a news conference in London. 研究人员表示,50%雄鼠和70%雌鼠均提早死亡,而对照组仅30%雄鼠和20%雌鼠死亡。 The researchers said 50 percent of male and 70 percent of female rats died prematurely, compared with only 30 percent and 20 perc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孟山都发言人Thomas Helscher表示,公司将详细检讨该研究。不过,他补充道:“迄今为止无数同行评议的有关生物工程作物的研究,包括超过100次以上的饲喂研究,都已经反复证明了它们的安全性,这反映在世界各国监管部门各自的安全评价结论上”。 Monsanto spokesman Thomas Helscher said the company would review the study thoroughly. However, he added: Numerous peer-reviewed scientific studies performed on biotech crops to date, including more than a hundred feeding studies, have continuously confirmed their safety, as reflected in the respective safety assessments by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round the world. 专家质疑 EXPERTS SCEPTICAL 基因修饰生物(GMOs)在欧洲还远未普及,但当1996年孟山都引种一种经基因改变的耐农达大豆后,转基因作物就成为美国占优势的主流作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are deeply unpopular in Europe but dominate major crops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Monsanto introduced a soybean genetically altered to tolerate Roundup in 1996. 受记者邀请评述该学术论文的专家们劝告人们不要轻信其所得出的结论。 Experts asked by reporters to review the scientific paper advised caution in drawing conclusions from it. 伦敦国王学院营养学研究部负责人Tom Sanders注意到,Seralini的团队没有提供有关给大鼠吃多少饲料或它们的生长速率如何的任何数据。 Tom Sanders, head of the nutritional sciences research division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noted that Seralini's team had not provided any data on how much the rats were given to eat, or what their growth rates were. 他说:“这个大鼠品系极易产生乳腺肿瘤,尤其当饲料供给不受限制时更是如此”,“其统计学方法不合常规。。。而且作者似乎在玩一个统计学垂钓航行游戏”。 This strain of rat is very prone to mammary tumors particularly when food intake is not restricted, he said.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nconventional ... and it would appear the authors have gone on a statistical fishing trip. 澳大利亚阿得莱德大学植物功能基因组中心的Mark Tester说,该研究的发现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以前的研究没有激发起类似的关注? Mark Tester, a research professor at the Australian Centre for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said the study's findings raised the question of why no previous studies have flagged up similar concerns. 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评论道:“如果效果真如所声称的那么大,如果该工作真与人类相关,那么为什么北美洲人并未像苍蝇那样纷纷落下?那儿的转基因食品进入食物链已经有十年了,而长寿者继续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增长”。 If the effects are as big as purported, and if the work really is relevant to humans, why aren't the North Americans dropping like flies? GM has been in the food chain for over a decade over there - and longevity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exorably, he said in an emailed comment. 剑桥大学的David Spiegelhalter表示,该论文采用的方法、统计分析和结果描述都在标准水平以下。他还补充说,该研究的未处理对照只有雌雄各10只大鼠,但它们也都长出肿瘤。 David Spiegelhalter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said the methods, statistics and reporting of results were all below standard. He added that the study's untreated control arm comprised only 10 rats of each sex, most of which also got tumors. 长期效果? LONG-TERM EFFECTS? 基因修饰作物的支持者说以前的研究已经充分肯定了其安全性,而反对者却说有关其长期效果的信息仍然很少,因为这些作物推出才15年。 While supporters of GM crops say previous studies have overwhelmingly pointed to their safety, critics argue there is still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ong-term effects since the crops have only been around for just over 15 years. 在法国,对遗传修饰生物的反对声浪导致该国禁止种植这类作物,但政府表示已指示其卫生与安全部门核查此项研究,并通报给欧盟食品安全部(EFSA)。 In France, where opposition to GMOs has led to a ban on growing such crops, the government said it had asked its health and safety agency to assess the study and had also sent it to the European Union's food safety agency (EFSA). 法国卫生、环境和农场管理部发言人在一次联合发布会上说:“根据其结论。。。政府将要求欧洲各国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人类及动物健康,同时紧急停止NK603进口到欧盟各国”。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 the government will ask the European authorities to take all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tect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measures that could go as far as an emergency suspension of imports of NK603 maize in the European Union, the French health, environment and farm ministries said in a joint statement. 这项最新研究的核心科学家Seralini以前就曾根据2009年的一项短期研究结果提出过有关安全性的关注。他的这项新研究通过对动物寿命的两年跟踪又更进了一步。 Seralini, the scientist at the centre of the latest research, previously raised safety concerns based on a shorter rat study in 2009. His new study takes things a step further by tracking the animals throughout their two-year lifespan. 伦敦国王学院的分子生物学家Michael Antoniou协助起草了该论文,他用三言两语告诉伦敦当地的记者,它的发现强调“必须用两年的毕生研究来测试所有的遗传修饰作物”。 Michael Antoniou, a molecular biologist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who helped draft the paper, told reporters at a London briefing that its findings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test all GM crops in two-year lifelong studies. 他说:“我觉得这个数据很有说服力,足以将该遗传修饰玉米品系暂时从市场上撤下来,直到开展跟踪研究并用大量动物重复实验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完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I feel this data is strong enough to withdraw the marketing approval for this variety of GM maize temporarily, until this study is followed up and repeated with larger number of animals to get the full statistical power that we want, he said. Seralini相信他的最新毕生大鼠测试对危害给出了一个更真实和更权威的评述,而批准基因修饰作物所依据的90天饲喂实验却不行,因为3个月只相当于大鼠的青年时期。 Seralini believes his latest lifetime rat tests give a more realistic and authoritative view of risks than the 90-day feeding trials that form the basis of GM crop approvals, since three months is only the equivalent of early adulthood in rats. 欧洲议会农业委员会副主席、著名的反转基因人士、法国人Jose Bove呼吁欧盟立即终止转基因作物种植并吊销进口许可。他在一次发言中表示:“这项研究最终表明我们是对的,当务之急是尽快重新审查所有基因修饰生物的评价过程”。 France's Jose Bove, vice-chairma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 commission for agriculture and known as an opponent of GM, called for an immediate suspension of all EU cultivation and import authorizations of GM crops. This study finally shows we are right and that it is urgent to quickly review all GMO evaluation processes, he said in a statement. 这项研究在美国也似乎引起了摩擦,加州的反转基因食品人士正在抗争,试图将所有基因修饰生物排除在食品供应链之外。 The study is also likely to create fri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opponents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in California are fighting to have all GMOs removed from the food supply. (Aditional reporting by Sybille de La Hamaide in Paris and Carey Gillam in Kansas City, editing by Anna Willard and Janet McBride) 附: Author defends Monsanto GM study as EU orders review Posted 2012/09/20 at 11:56 am EDT BRUSSELS, Sep. 20, 2012 (Reuters) — The French author of a study linking a typ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to higher health risks in rats dismissed criticism of his research methods on Thursday, describing the work as the most detailed study to date on the subject. Gilles-Eric Seralin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en and colleagues said on Wednesday that rats fed on Monsanto's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or exposed to its top-selling weed killer suffered tumors and multiple organ damage and premature death. But experts not involved with the study were skeptical, describing the French team's statistical methods as unconventional and accusing them of going on a statistical fishing trip. Speaking at a news conference in Brussels on Thursday, Seralini defended the peer-reviewed study,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This study has been evaluated by the world's best food toxicology magazine, which took much more time than people who reacted within 24 hours without reading the study, he told Reuters Television. I'm waiting for criticism from scientists who have already published material in journals... on the effects of GMOs and pesticides on health, in order to debate fairly with peers who are real scientists, and not lobbyists. Earlie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said it had asked the EU's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to verify the results of the French study and report their findings. EFSA's mandate is to verify what this group of scientists has presented, to look at their research conditions, look at how the animals were treated, Commission health spokesman Frederic Vincent told a regular news briefing. We hope tha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we will have an EFSA opinion on this pie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2003, EFSA published a safety assessment of the GM corn variety known as NK603, which is tolerant to Monsanto's Roundup weed killer. The assessment concluded that NK603 was as safe as non-GM corn, after which the European Union granted approval for its use in food and feed. Seralini said EFSA's assessments were less rigorous than his team's study. GMOs have been evaluated in a extremely poor and lax way with much less analysis than we have done. It's the world's most detailed and longest study. Therefore, some people are responsible and guilty of authorizing this GMO after only three months, he said. (Reporting by Clement Rossignol; Writing by Charlie Dunmore; Editing by Hugh Lawson)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34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玉米致癌
热度 2 周可真 2012-9-23 08:43
研究称一转基因玉米致癌 老鼠吃2年后普遍患肿瘤 2012-09-22 13:33:52 来源: 法制晚报 (北京)  产品来自美国孟山都公司半数以上实验鼠食用两年后提前死亡欧洲或禁售 据法国《新观察家》20日报道,一批法国科学家经过对小白鼠长达两年的实验,发现这批被转基因玉米喂养的老鼠普遍患上肿瘤,并有多器官衰竭的症状。 这一成果发在《食品化学毒物学》杂志上。研究强调,这是首次在长达两年以上只吃转基因谷物的实验鼠身上得出的成果,通常在白鼠身上进行的实验往往只持续90天。 法国卡昂大学教授塞拉利尼领导的这个团队表示,这批200个实验鼠的食物主要是孟山都公司新推出的“NK603”转基因玉米。 研究者称,做实验的这批小白鼠普遍患上乳腺癌,并出现肝脏衰竭现象。50%的雄鼠和70%的雌鼠提前死亡。媒体公布的照片显示出它们身上长着巨大肿瘤(右图)。 在北美、巴西等地,转基因农作物已被广泛种植,但在欧洲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孟山都公司的产品。欧洲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推广都持谨慎态度,这很有可能导致欧盟暂停进口转基因玉米。 长期以来,欧洲一些环保团体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但没有长期的大规模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在欧洲,只有孟山都公司研发的MON810型转基因玉米在欧洲获得了种植许可。然而在法国、希腊、匈牙利、卢森堡和罗马尼亚,已经禁止种植MON810型转基因玉米。 对此,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食品学教授布鲁斯·沙西在《纽约时报》发表批评文章称,“这不是一份单纯的科研报告,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媒体宣传。” 美国媒体披露了塞拉利尼教授公开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称他的研究资助者是强烈反对生物技术的“基因工程独立研究与信息委员会”,以及欧尚和家乐福两家“绿色”食品销售额领先的零售业巨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黄昆仑今天上午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基因产品的安全与否不能一概而论,评价转基因产品的原则是:个案分析。因为不同的转基因食品有不同的特殊技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另外,黄昆仑表示,转基因技术也无法用利大还是弊大来衡量,因为这项技术是一个中性技术,但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逐渐发展以及评估技术的成熟,转基因技术未来将会在农业和医学上大放异彩,安全性也会越来越高。 背景链接 孟山都转基因产品中国进口多 研究结果公布后,孟山都公司法国总部称:“我们还需要请专家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现在做出评论为时过早。此前所做的超过300次实验都证明是安全的。” 孟山都创建于1901年。与创立之初的孟山都相比,今天的孟山都公司更专注于农业领域。 这家农业公司是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更占据了全球90%的转基因种子市场。 中国每年有80%的大豆依赖进口,但所有进口的大豆中,90%以上都是采用孟山都的技术种植出的转基因大豆。
个人分类: 转贴转载|1705 次阅读|2 个评论
参考消息:法国科学实验转基因玉米致实验鼠患癌
蒋高明 2012-9-22 22:42
参考消息:法国科学实验转基因玉米致实验鼠患癌
中央4台国际频道新闻,法国转基因玉米试验 白老鼠患上巨大肿瘤 据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则非常有争议的爆炸性消息横空出世。此前一直备受关注的高科技生物领域:转基因食物到底有没有致癌性;以及国际转基因行业的巨头公司-孟山都(Monsanto)公司在全球致力于转基因食物的研究与推广,是否损害了全球人民的健康。   研究报告来自法国,该实验小组一直关注与全球转基因食品行业的各种问题,其中人吃了转基因的食物是否会有健康隐患,他们走在世界前列。   该份实验报告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和结果:将一群老鼠关于实验室中,给予老鼠创造任何可能适宜的环境,就只改变一项条件,长期喂养转基因玉米,而且这个转基因玉米正是市场上最畅销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老鼠很多都患了乳腺癌,而且内部遭受了很严重的肝和肾脏等器官的严重损害。   转基因种子市场上,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是一个耀眼的垄断巨头,在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种重要作物的转基因种子市场上,占据70%至100%的份额。全世界超过90%的转基因种子,都使用它的专利。2009年逆势增长,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顶住衰退:全球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中排第41名。 但上述消息的链接都打不开了,有关方面又在搞危机公关了。 但参考消息的报道有图为证。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法国科研小组正面回答转基因玉米安全性实验(附法文原文)
热度 1 蒋高明 2012-9-22 11:16
蒋高明 针对法国科学家最近发现转基因玉米造成老鼠癌变和提前死亡的实验,有网友dangping 在我的博客文章留言如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614649 先让科学界对该实验结果产生共识后再来向大众宣传吧。 目前看到的几条科学家意见好像对该结果有怀疑:“我认为,方法、统计及结果报告都低于我对于严谨试验的期待标准——老实说我很吃惊它竟然被接受发表。”——David Spiegelhalter教授,公共风险理解学,剑桥大学 “与大多数转基因争议一样,这项研究与转基因其实没什么关系。论文作者没有表明这些影响是转基因所致。”——Ottoline Leyser教授,塞恩斯伯里实验室副主任,剑桥大学 “没有提供食物摄入量数据或生长数据。如果摄入量没有限制,这种大鼠很容易出现乳腺肿瘤。”——Tom Sanders教授,营养学研究部主管,伦敦国王学院 网友的留言是质疑法国科学家实验的严谨性,对于这点我没有发言权。如今,在顾秀林老师的博客里看到下面的消息,法国科学家正面来自剑桥大学等科学家的质疑,供回答了9方面的问题,现转发过来供科学网网友参考。 九问九答:法国转基因玉米实验面对质疑 (2012-09-22 00:31:38) 转载 ▼ 标签: 杂谈 分类: 转基因辩论 【感谢一位远在法国的留学生提供了原文和译文,我只做了文字润色。法文原文保留,待高明指正。】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8d2520102e6mh.html La publication de l'étude de Gilles-Eric Séralini confirmant la toxicité sur les rats du mas NK 603 a suscité de nombreuses critiques. Le Dr Jol Spiroux, co-auteur de l'étude, répond. 自 Gilles-Eric Séralini 小组发布鼠类实验, NK603 号玉米被确认毒性,引发了众多质疑。本 研究组的 Jol Spiroux 博士回复质疑。 Rats nourris aux OGM et atteints de tumeurs (Gilles-Eric Séralini, Criigen) 用转基因喂养的鼠类患上肿瘤 Après la publication de l’étude de Gilles-Eric Séralini, première étude sur la vie entière de rats nourris au mas NK 603 et qui fait apparatre la toxicité de cet OGM sur ces rats, de nombreuses critiques et questions se sont fait jour sur les conditions de réalisation de l’étude et sa crédibilité. Le Dr Jol Spiroux, co-auteur et directeur adjoint de l’étude, président du Criigen (Comité de recherche et d’information indépendant sur le génie génétique), répond. Gilles-Eric Séralini 小组的研究,是首次鼠类终生喂养 NK603 转基因玉米的研究,结果表明此种转基因作物有毒性。报告发布以后,众多针对实验可信性及条件实时性的质疑及问题纷至沓来。该小组的 Jol Spiroux 博士(兼任 Criigen 独立基因工程信息研究委员会的主席)给予一一回复。 Première critique : 200 rats est un trop faible échantillon pour une étude solide… - L'échantillon des 200 rats, 20 rats par lot, correspond au nombre de rats utilisé par Monsanto dans son étude sur trois mois. En revanche, nous avons étudié beaucoup plus de paramètres toxicologiques. Pour travailler avec plus de rats, il fallait encore plus d’argent. L’étude a déjà coté 3,2 millions d’euros. 第一项质疑:用 200 只实验鼠作这样的大型的研究,样本太小了。 回答 : 200 只实验鼠, 20 只一批,与孟山都公司 3 个月为期的研究在数量上保持了一致。不过我们的毒性参数多得多。做更大样本的试验需要更多资金。此次实验已花费 320 万欧元。 Le type de rats employé, les "Sprague-Dawley", est connu pour développer facilement des tumeurs… -Oui mais ce sont les lignées de rats utilisés dans le monde entier pour les recherches toxicologiques. Ces rats ont l’avantage d’être stables au niveau biologique et physique. Ils ont tous à peu près le même profil, le même poids… Ce sont les rats utilisés depuis le début dans les recherches sur les organismes transgéniques, par les firmes qui en produisent. Y compris par Monsanto. Et les faits sont là : ceux qui ont été nourris au mas OGM, avec ou sans Roundup, développent plus de pathologies. Et beaucoup plus vite. 问题 2 :实验所用的 SD 鼠“ Sprague - Dawley ”以易患肿瘤闻名。 回答:是的,但这是全球毒性研究都用的常用品种。它们具有生物学稳定性和性状上的优势,有基本相同的体型,毛发 ... 从转基因研究一开始此鼠类就被转基因的生产者用于研究了,包括孟山都公司。结果表明:用转基因玉米喂养的老鼠,不论有没有农达( Roundup ,孟山都旗下的除草剂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undup_(herbicide) ),都表达了更多的病理变化。而且速度更快。 En regardant de près, des rats mles nourris au mas OGM ne développent globalement pas plus de tumeurs que les témoins… - Ce qu'il faut regarder, c'est précisément la rapidité des déclenchements. Dans les trois groupes de rats traités, les tumeurs ou les affections des reins et du foie interviennent dès le 4e mois et explosent au 11e et 12e mois. Ce qui correspond à l'ge de 35 à 40 ans pour un homme. Pour le groupe témoin, les tumeurs surviennent surtout en fin de vie, vers le 23e mois et 24e mois, ce qui semble normal chez les rats. 问题 3 :如果仔细看,被饲喂转基因玉米的雄鼠大体上没有发展出实验证据显示的那么多肿瘤 … 回答:最应该关注的是肿瘤爆发的速度。在三组实验鼠中,肿瘤或者肝肾反应从第 4 个月开始有迹象,第 11 或者第 12 个月爆发。换算成人类是在 35 到 40 岁。在对照组中肿瘤突发于生命终结期,大约第 23 或 24 个月,这在鼠类中属于正常。 Des scientifiques pointent le manque d’information sur la composition précise de la diète à laquelle les rats ont été soumis… - Ce sont des croquettes standards, les mêmes une fois encore que celles utilisées par les producteurs d’OGM dans leurs études. La seule différence est que nous avons précisément dosé leur concentration en mas OGM : 11% pour le premier groupe, 22% pour le deuxième et 33% pour le troisième. 问题 4 :科学家们提出没有看到对实验鼠食物的组成部分的详细信息 …. 回答:所用的是常见的那种粒状饲料(如粒状猫食狗食),跟之前转基因生产商做实验用的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准确定量了转基因玉米的含量:第一组 11% ,第二章 22% ,第三组 33% 。 La quantité d’OGM absorbée par les rats est plus importante que ce qu’absorbent les hommes… -Détrompez-vous. Les dosages de mas NK 603 sont comparables à ce que mangent en une vie les populations du continent américain, où les OGM sont en vente libre, non étiquetés, non tracés. Ce qui empêche d’ailleurs de les identifier comme agents pathogènes et ouvre la porte au déni. C’est pourquoi on entend dire par exemple que les Américains mangent des OGM depuis 15 ans et ne sont pas malades. 问题 5 :鼠类吸收的转基因量比人类多 … 回答:再想一想吧。 NK603 号玉米的用量相当于美洲大陆的人一生食用量,那里转基因产品自由出售,不贴标签,毫无痕迹。这样就阻止了并且可以拒绝对病原体鉴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听到,比方说,美国人从 15 岁就吃转基因而且不生病。 La revue choisie pour publier l’étude,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n’est pas la plus prestigieuse aux Etats-Unis. -Elle est loin d’être secondaire : c’est une revue scientifique connue internationalement. Ses publications sont soumises à un comité de lecture, dans lequel s’expriment des visions contradictoires. Et c’est celle dans laquelle Monsanto et les autres fabricants publient leurs contre-expertises. 问题 6 :你们选择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杂志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上发表,在美国不是最权威的杂志。 回答:那家杂志绝不是第二:这是一本享誉全球的科学杂志。发表的文章都要受到同行评审。就是在这本杂志上,孟山都公司为它的产品发表了安全审核( contre-expertise )。 On entend aussi que Gilles-Eric Séralini est un anti-OGM patenté, qu'il a obtenu les résultats qu’il cherchait. -Absolument faux. Gilles-Eric Séralini, le Criigen (Comité de recherche et d'information indépendantes sur le génie génétique)et les chercheurs de son laboratoire à l’Université de Caen travaillent également sur les organismes génétiquement modifiés, parce que cela leur donne accès à la connaissance du vivant. Ils n’ont rien contre les OGM pour la fabrication de médicaments. L’insuline par exemple, est fabriquée à partir d’OGM. Cela ne m’empêche pas de la prescrire à mes patients diabétiques. On reconnat ces médicaments par la présence, sur la notice, de l’expression "proténe recombinée". Donc oui aux OGM en laboratoire pharmaceutique. En revanche, Gilles-Eric Séralini et nous autres sommes contre les OGM agricoles, mal étiquetés et dont la toxicité au long court est mal étudiée. 问题 7 :据说 Gilles-Eric Séralini 是一位反转基因人士,他得到了他所希望的结果。 回答:完全错误。 Gilles-Eric Séralini , Criigen (独立基因工程信息研究委员会),及其他卡昂大学实验室中的研究人员,都是从事转基因产品研究的,因此他们具有生命科学的常识。他们对转基因药物生产没有异议。比如胰岛素就是由转基因技术生产的。这并不妨碍我给我的糖尿病患者开药。我们在这些药物的注意事项中采用了“重组蛋白”等术语。所以对于转基因药物我们是肯定的。但是 Gilles-Eric Séralini 和我们当中的其他人反对转基因农业,反对不贴标签,以至于无法研究那些产品的毒性。 Vous n’êtes pas cancérologues, que savez-vous des tumeurs… - Non, nous ne sommes pas cancérologues et n’avons jamais dit le contraire. C’est une étude de toxicité, non une étude de cancérogénèse, qui suit d’autres protocoles. D’ailleurs, nous n’avons dit nulle part que les tumeurs étaient cancéreuses. Ce sont des fibro-adénomes et des chirato-acantomes, qui peuvent se transformer en cancers quand les rats vieillissent. 问题 8 :您不是癌病专家,怎么懂肿瘤呢 … 回答:我们不是癌病专家并且从没说我们是。这是一项毒性研究,不是癌病研究,研究是遵照规定流程做的。而且我们从未说过肿瘤是癌性的。这些纤维瘤和 chirato - acantomes 在鼠类老年时可能转化为癌症。 Il faut une contre-expertise. - Nous sommes d’accords. Nous voulons aussi une contre-expertise, mais faite par des chercheurs indépendants. Pas par ceux qui produisent les études pour les fabricants d’OGM. Ce qui n’est pas la position de l’EFSA pour l’instant (Agence européenne de sécurité sanitaire). 、 问题 9 :需要鉴定和复核。 回答:同意。我们也希望做再次鉴定,但是必须由独立研究者来做,不能由 曾为转基因生产者做实验的人来做。在目前来说,就是不能由欧洲食品安全局来做。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336 次阅读|1 个评论
法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玉米毒性的原文
热度 5 bpzhai 2012-9-21 15:52
近日,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报道了法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孟山都的转基因玉米对实验鼠有严重毒性。 原文: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Food Chem Toxicol_2012_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pdf 蒋高明博友有相关博文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61497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614649.html 附几篇外电评论: GMO foods produce tumors and organ damage in animals per new long-term study GMO FOODS September 19, 2012 By: Carla Ives http://www.examiner.com/article/gmo-foods-produce-tumors-and-organ-damage-animals-per-new-long-term-study The California organization "Right to Know" is reporting today, September 19, 2012, that the first ever peer-reviewed, long-term animal study of GMO foods has been released. GMO stands for genetically-modified organism. That study links genetically-engineered corn to mammary tumors, kidney and liver damage. The study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If you have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erminology to read it, you can find the complete study HERE. It is long and very detailed. There have been other studies done in the past on GMO foods which were usually 90-day studies. These studies linked GMO foods to allergies, liver and kidney problems. The release of this long-term animal study gives even further evidence of abnormalities resulting from GMO corn. Advocates of GMO foods claim that these genetic crop modifications have allowed farmers to be more productive than ever, which equates to more people being fed. The GMO crops need less tilling, which reduces soil erosion, and use less pesticides. Crops are even being developed that will survive droughts, heat waves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thus ensuring the food supply. GMOs and GMO foods have been around for almost 20 years. Why, then, is this only the first long-term study? An article in Scientific American suggests that claims on both sides may be somewhat inaccurate due to a lack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Scientific American claims that agritech companies (those that produce GMO foods) have given themselves veto power over independent research; in other words, they control access to existing research. To be accepted among scientific professionals, studies must be "peer-reviewed," meaning that other experts in that particular field of study get to review the work and put their stamp of approval on it. According to Scientific American, not all of the GMO food studies make it to a peer review panel. The ones that do make it are usually the ones favorable to the GMOs. That fact makes this independent, peer-reviewed study very significant. California has a question on their ballot in the upcoming election, Proposition 37, which asks if consumers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have these products labeled so they can make conscientious buying decisions. Currently, GMOs are not required to state that they are, in fact, GMOs on food packaging. So what do you think? Should there be labeling on GMO foods to clearly indicate that the food you are purchasing comes from scientifically-altered crops? Is Scientific American maybe off in their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it truly is reliable? Are you comfortable with the whole GMO process? Please leave a comment below. Monsanto's Roundup And Roundup-Resistant Corn Found To Be Toxic In Rats Michael Kelley | Sep. 19, 2012, 6:52 PM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monsantos-roundup-and-resistant-corn-found-to-be-toxic-2012-9 The first animal feeding trial studying the lifetime effects of exposure to Monsanto Roundup weedkiller and Monsanto's NK603 Roundup-resist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found that exposure levels currently considered safe can cause tumors, multiple organ damage and premature death in rats. The study, published Sept 19 in the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ity, raises serious concerns not just about the pesticide Roundup, but about the Roundup-ready corn, which comprises 70 percent of the corn grown in the U.S. “The rat has long been used as a surrogate for human toxicity. All new pharmaceutical, agricultural and household substances are, prior to their approval, tested on rats. This is as good an indicator as we can expect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GM maize and the herbicide Roundup, impacts seriously on human health,” Dr. Antoniou, molecular biologist at King’s College in London, said in a press release. Monsanto maintains that its Roundup-resistant corn "is as safe as conventional (non-GM-derived) food" and that its 90-day trial prove that, but other studies have challenged the 90-day feeding trials. Three months is the equivalent of late adolescence in rats, which can live for about two years. The new research fed 10 groups of 10 rats a diet containing either NK603 Roundup-resistant GM corn or water containing Roundup at levels permitted in drinking water over a two-year period.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treated rats died significantly earlier than rats fed on a standard diet. Specifically, up to 50 percent of males and 70 percent of females died prematurely, compared with only 30 percent and 20 perc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ed rats developed 2 to 3 times more large cancer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is type of rat is cancer-prone, so all of the animals developed tumors.) Furthermore, 50 to 80 percent of females had developed cancers by the beginning of the 24th month, with up to three tumors per animal, while only 30 percent of the controls were affected. Large detectable cancers appeared much earlier in the treated group. "This is the most thorough research ever published into the health effects of GM food crops and the herbicide Roundup on rats," Antoniou said. "It shows an extraordinary number of tumors developing earlier and more aggressively — particularly in female animals. I am shocked by the extreme negative health impacts." Roundup is the world’s best-selling weedkiller. Monsanto introduced this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in 1998. Read more: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monsantos-roundup-and-resistant-corn-found-to-be-toxic-2012-9#ixzz274mOexi1 Not Everyone Believes The New Study Linking RoundUp To Tumors In Rats Joshua Berlinger | Sep. 20, 2012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french-study-pesticides-lead-to-tumors-2012-9?dm_i=1ANQ,YYU8,6LPVRT,2XKD5,1 A controversial French study that was released on Wednesday alleges that rats fed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or exposed to certain pesticides by Monsanto — one of the biggest agricultural companies in the U.S. — developed tumors and organ damage. The French government has asked its health watchdog to continue to investigate these claims, Reuters reports. Rats were fed corn from a either a seed variety that was made tolerant to 'Roundup' — Monsanto's best-selling weed killer — or regular corn. Another group was given water with RoundUp "at levels permit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died earlier than those on a standard diet," or just normal water. University of Caen Professor Gilles-Eric Seralini, lead author of the report, added: "The animals on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diet suffered mammary tumors, as well as severe liver and kidney damage, according to the peer-reviewed study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and presented at a news conference in London." "50 percent of male and 70 percent of female rats died prematurely, compared with only 30 percent and 20 perc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Monsanto spokesman Thomas Helscher said the company "would review the study thoroughly," Reuters added. Skepticism and Controversy While the report has shocked many, many observers have drawn attention to shortcomings i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The report did not include "any data on how much the rats were given to eat, or what their growth rates were," Tom Sanders, head of the nutritional sciences research division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told Reuters. He compared the researchers statistical methods as the equivalent of, "going on a statistical fishing trip." Cultural attitudes may be relevant here as well. In Europe,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 animals and plants that have had their genes tinkereed with to make them grow faster, or to make resistant to pesticides — are incredibly unpopular, but they are widely u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ough often unmarked. David Spiegelhalter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noted that the study's control group was made up of 10 rats of each gender, most of which also got tumors.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reports: "Some scientists said the rats used in the study are prone to tumors, while others said Americans should be 'dropping like flies' if the results are accurate." And while the end of the report note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re are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Seralini has historically been a vocal opponent of Monsanto, according to Think Progress. Independent of the health issues brought up in the study is the problem of escalation; as pesticide use becomes more comm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ime more weeds and pests develop a resistance to the poisons — rendering older pesticides useless and fueling an "arms race" between pests and pesticides and weeds and poisons. Electoral Implications Despite being conduct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the study has electoral implic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 particularly in California. Proposition 37, which will appear on California's ballot in the November election, would require companies to label "food sold to consumers made from plants or animals with genetic material changed in specified ways." Right to Know, one of the main groups lobbying in favor of Prop 37, call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orrying:" "While numerous 90-day studies have already linked GMO foods to allergies and other health problems, today’s publication marks the first-ever long term animal study on the health effects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Monsanto has already poured about $7 million into a campaign to defeat Prop 37. Read more: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french-study-pesticides-lead-to-tumors-2012-9#ixzz274pkIBYL GMO Foods: 'You need to do some research on this!' GMO FOODS August 7, 2012By: James Cooper http://www.examiner.com/article/gmo-foods-you-need-to-do-some-research-on-this The phrase “you need to do some research” comes up a lot in discussions with people who are sure that GMO foods are dangerous despite our assertions that there is no scientific evidence to support their concerns. Such discussions came up recently at the Westport Farmer’s Market. These arguments invariably come out of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how science is done. To a scientist, “doing research” means carrying out the work yourself or checking scientific journals for articles on the subject you are interested in. To the layman, “doing research” means searching web for articles in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web sites. This will surely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 Let’s take a minute and think about how science is carried out. Suppose you think you have made a new chemical compound with interesting properties. Now, you can’t see molecules, so you have to prove that that smidgen in your flask is really the compound you think it is. Usually,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spectroscopy will establish the structure. Then, you talk it over with colleagues and make sure that they agree with what you think you’ve found. If they do, you might prepare a talk for a conference, and if people generally agree with you there, you may write a paper on your work and submit it to a scientific journal. But you aren’t done yet. You submit the paper to the journal editor, and the editor sends the paper out to two or three anonymous referees to review what you’ve written. Often, they suggest modifications or more work to prove what you think you’ve done. This is called peer review. When you rewrite the paper to satisfy their concerns, they will probably agree with you and tell the journal editor that they approve the paper. Then, and only then, is it published. In other words, every piece of scientific work published in a scientific journal is subjected to review by other experts before it is even published. And then, people may try to duplicate the work as part of their own research. If it can’t be repeated, this i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its accuracy. Further papers by other researchers add to the strength of the original work. This is why “you need to do some research” may reflect a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how science really works. In the case of papers on biology, medicine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 maintains a database of all papers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called PubMed. You can look up papers by topic or author and read their abstracts. It also shows you related papers in that field. PubMed is really the only place you need to look for scientific papers in these fields. If the work was peer-reviewed, it will be there. If it isn’t there, it is really preliminary, or just wrong. Lots of oddball scientific announcements make it into the popular press, but if they haven’t been published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they don’t matter. In the case of GMO Foods, there are hundreds of peer-reviewed papers on their safety and just about none on any dangers. Here is a good collection of such papers as a review article: A Decade of Funded GMO Research, and here is one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GMO foods on health. So, when you hear about a surprising new claim, check to see if that work has been published in a legitimate peer-reviewed scientific journal. If not, put it aside and check every month or so. If it doesn’t ever appear, the claim was never proven. This certainly applies to wild claims about GMO foods causing asthma, ADHD, obesity, infertility, or changes in major organs. There is no peer-reviewed science behind these claims, let alone a plausible biological mechanism to explain such events.
个人分类: 轻描淡写|4330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zz 食用转基因玉米 老鼠长肿瘤、器官受损
susheng 2012-9-21 06:46
这三只老鼠长期食用孟山都转基因玉米,结果它们的身上都长了巨大的肿瘤。(法新社) (伦敦综合电)法国一项研究发现,长期食用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出品的转基因玉米的老鼠,以及长期和该公司最畅销的除草剂Roundup接触的老鼠,它们的身体出现肿瘤,或出现多器官受损情况。   此项研究结果又再掀起对转基因农产品是否安全的争议。法国政府昨天要求该国保健监督机构对此展开调查,并可能要求欧盟有关机构介入。   法国卡昂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老鼠食用能抗Roundup除草剂的“NK603”转基因玉米,或是喝了含有该除草剂的水,其寿命比正常老鼠更短。   这些老鼠的身体除了出现肿瘤,也患上严重的肝和肾衰竭。   卡昂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大约50%的雄性老鼠和70%的雌老鼠提早死亡,饮食正常的老鼠提早死亡的比例则分别有30%和20%。   卡昂大学这项研究成果昨天刊在《食物与化学毒理学》学刊上。该大学研究员要求,在这项研究成果刊出前,记者别寻求他人的看法。这是相当不寻常的举动。   据了解,这组研究人员此前也曾进行过类似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报告于2009年12月刊登,但当时他们的研究时间较短。   这回,研究人员从老鼠出生开始的两年里,对它们的健康情况做了全面的追踪。   孟山都公司早前针对2009年的那次研究指出,法国研究人员得出的是“未经证实的结论”。   卡昂大学研究人员认为,和2009年那次的90天测试相比,此次最新研究得到的看法“比较切实和具有权威性”。   孟山都作为一家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是领先全球的转基因种子生产商。
个人分类: 生活其它|1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玉米在欧盟法庭赢了,意大利可以种了
热度 48 DNAgene 2012-9-13 15:58
看到The Scientist上一则消息,“ A Win for GM Crops ”。介绍给大家。故事的梗概如下: 一个公司“Pioneer Hi-Bred”,要在意大利种植孟山都公司的抗虫转基因玉米品系“MON810”。该品系之前通过了欧盟的审批,但最近遭到了意大利农业部的反对。这个公司和意大利农业部对簿欧盟公堂(EU Court of Justice),Pioneer Hi-Bred公司赢了,那个转基因玉米品系可以在意大利种植了。之前,法国也闹过这么一出戏,也是欧盟法庭否决了当地政府的决定。 声明一下我的观点:1)支持转基因,但工作上,除了上课讲到转基因外,与转基因技术和产品没有关系;2)我烦透了关于转基因和中西医的争论,近期本人不参与有关讨论; 对我转载的这一新闻有意见的网友,可以自己写博文对之批判,或者直接向欧盟这个法庭(EU Court of Justice)抗议,表达中国人民对欧盟法庭无视欧洲人民健康的愤慨 。3)最后提醒大家一句,欧美政府对当地人民的健康还是相当关心滴,如果欧美政府敢让欧美百姓吃,这东西不会让人绝育。 不用人肉,很容易搜到了那个法庭的电话( http://europa.eu/about-eu/institutions-bodies/court-justice/index_en.htm )。反转基因的网友,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理由很充分,给他们打电话解救一下受苦受难的欧盟人民吧。但千万别让人家甩给几个字“补习生物知识去”。另外,有网友张维认为此法庭是个山寨法庭,是不是山寨法庭请大家根据欧盟的网页自己判断吧。 欧盟首席科学顾问Anne Glover对转基因的看法请参考 邸利会老师的相关博文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女人被孟山都公司收买了。与对一切都怀疑的人,我觉得没法进行讨论。 下面是该新闻全文 A Win for GM Crops The EU Court of Justice struck down Italy’s attempt to block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By Beth Marie Mole | September 10, 2012 Stat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 can’t create their own approval process for grow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the EU Court of Justice ruled last week (September 6). The judgment concludes a dispute between the Italia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the Italian arm of biotechnology company Pioneer Hi-Bred, which produces and distributes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seeds. The Ministry refused to allow Pioneer Hi-Bred to cultivate GM maize—despite prior approval by the EU—claiming a lack of “co-existence” measures between modified,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crops. In its ruling last week, the court wrote that a member state cannot prohibit “in a general manner the cultivation on their territory of such GMOs pending the adoption of coexistence measures,” citing legislation that made the use and marketing of GMO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EU, which approved the use of GM maize in 1997. Specifically, Pioneer Hi-Bred was seeking to cultivate a variety derived from Monsanto’s controversial insect-resistant maize, MON810, which the EU approved for use in 1998, despite fears that it could caus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France, the EU’s largest maize producer, banned MON810 in 2008, only to have the ban overturned by the EU in 2011. Italy is the EU’s second largest producer of maize. A spokesperson for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Bioindustries (EuropaBio) wrote in a statement, that the ruling “by the highest court in the European Union again confirms that national bans on GM crops are not legally defendable.”
个人分类: 国家和社会|9920 次阅读|122 个评论
[转载]虫灾已致东北63万亩玉米绝收 经济损失近20亿
热度 1 maokebiao 2012-8-17 09:37
http://finance.qq.com/a/20120817/000968.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虫害在各地蔓延导致农药价格大涨,进一步增加了种植成本,有的农民开始犹豫要不要继续打药。 受虫害影响,我国北方局部地区玉米已经出现绝收。 昨日 (8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 微博 )》记者从民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获悉,截至当天上午9时,东北三省农作物受灾面积73.25万公顷 (合1098.75万亩),其中绝收面积4.23万公顷 (合63.45万亩)。随着灾情蔓延,这一数据还可能会上升,而机构也开始下调玉米产量。 东北三省受灾面积逾千万亩 目前,受虫灾的地区遍及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天津等地。据农业部消息,截至8月14日,黏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发生面积之大、危害程度之重为近十年来之最。 民政部网站同时也公布了各地虫害损失的最新数据。据辽宁省民政厅报告,截至8月16日9时,虫灾已造成沈阳、阜新、锦州3市7个县(市)78.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11.4千公顷,其中绝收24.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吉林省民政厅报告,虫灾造成长春、白城、松原、四平4市22个县(区、市)152.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48.9千公顷,其中绝收14.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3亿元。黑龙江省农作物受灾面积为72.2千公顷,其中绝收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 尽管官方尚未就虫灾对玉米总体产量的影响作出评估,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受损量还处于可控范围。 眼下,虫害重灾区的政府部门正进行一场防虫攻坚战。8月15日,吉林省召开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农委主任称,将拿出9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及时开展防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吉林各级财政已投入二代黏虫、玉米大斑病防控资金达2000多万元。为了控制虫害,吉林全省有6800多名农业农村干部和农技推广人员奋战在防治工作第一线,全省每天出动防虫人员20多万人,动用各种植保机械近15万台(套)。 不过,四平市梨树县农民刘立文告诉记者,政府组织高架车或飞机统一喷散施药,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一些虫碰到农药掉到地上后又会爬起来,这给防虫增加了一定难度,当地不少农民还是自己打药补救。 病虫害对秋粮生产构成威胁 由于虫害在各地的迅速蔓延,导致农药价格大涨,进一步增加了种植成本,有的农民开始犹豫要不要继续打药。 在辽宁铁岭市昌图县等地,当地多数地区已经完成头次打药,部分受灾相对严重的地块正进行第二、三次药物喷洒,有些地方甚至要进行第四次喷药。 眼下黏虫陆续进入暴食期,而暴食期的黏虫对玉米危害更大,植保专家建议,当前正值防治最适合的时期,要因地制宜,分轻重、有重点地开展防治,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时开展药剂防治。 除了北方大面积爆发黏虫危害,南方中晚稻和东北一季稻区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发生程度也重于常年,已累计发生3亿亩次。据农业部消息,当前部分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呈加重态势,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正是主要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防控的重要时期。 此前, 美国 农业部在其公布的8月最新全球玉米供需平衡表中,大幅上调中国玉米产量,由7月份预估的1.95亿吨上调至2亿吨,中国玉米总需求量维持在2.01亿吨的规模。与此同时,上述供需平衡表还大幅下调了美国玉米产量,由3.29亿吨下调至2.74亿吨。 不过,这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可能将导致对上述产量预期进行下调,玉米价格上涨的预期也随之产生。在国际粮价飙升的背景下,保证我国玉米产量对维护粮食安全和稳定意义重大。但国家粮食局原局长聂振邦昨日表示,国际粮价传导后的价格上涨对中国 CPI 不会有太大影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87 次阅读|1 个评论
长错地方的玉米
hongleiwang 2012-8-15 10:27
工作中,痛苦的不是你不够聪明,不是你不够勤奋努力,不是你不够人情练达,而是你站错了地方。就想庄稼,一棵玉米,错误的长在甘蔗地里,哪怕你长得再像甘蔗,你也一样的会长出一个玉米棒子来,你永远不会成为甘蔗,永远榨不出那么多的糖分来。同样的,如果一棵甘蔗长在玉米地里,你再拼命也结不出玉米来。长错地方的玉米,不能榨出糖分,茎不能食用,结的玉米再大也是枉然。长在玉米地的甘蔗,没有玉米,长得再挺拔,再甜,也是废柴一个。人也一样,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聪明,不是我们不够努力,只是我们没有站对地方。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在人这短短的几十年中,有多少人能够站对地方?又有多少人枉然一生?
个人分类: 点滴|4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米须子入画来——应刘旭霞
热度 2 yangyongtian 2012-8-9 23:31
玉米须子入画来——应刘旭霞
只见彩发不见头, 恰似喜儿展风流。 重获自由心澎湃, 旭日临窗霞满楼。 摄影 刘旭霞
个人分类: 旭日夕阳|3423 次阅读|2 个评论
玉米时髦发型
热度 14 liuxuxia126 2012-8-9 18:47
玉米时髦发型
有时候我望着这一地的玉米,想,也许,理发店里的发型师,应该来这里看看,这种天然的发型,适合不同阶段的女人。 1 2 3 4 3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个人分类: 植物故事|4008 次阅读|32 个评论
环保猪与环保玉米
热度 2 fs007 2012-8-8 06:55
环保猪与环保玉米
寻正 2012年4月,加拿大贵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宣布,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该大学发明的环保猪(Enviropig)项目将被终止,现有的16头已繁殖到第八代的环保猪将被安乐死。就在两年前,加拿大环保部批准了环保猪可以走出实验室,在限定的环境中生产,贵夫大学还兴高采烈地庆祝了一番,认为环保猪项目取得了极大进展。然而环保部的绿灯没有能挽救环保猪。 环保猪之所以得名,来源于它们被转入的一个植酸酶基因,使得它们有能力消化植酸(Phytic Acid),获取其中的磷。 磷是生命必要元素,是构成生命遗传物质(DNA与RNA)、能量生产与使用物质(ATP)、以及细胞膜的磷脂(Phospholipids)的关键,在这些物质中,它都以磷酸的形式存在。稍有农业经验的人都知道,庄稼要长得好,就得要施磷肥,缺了磷,生命难以维持。 植物的种子在发芽生根之前是得不到外源性营养供应的,全靠自力更生,为了保证不缺磷(酸),植物都得为种子储备大量的磷。植酸就是植物种子储存磷酸的生物分子,不管你是否有相关知识,你一看到植酸的结构就会理解它的这一功能。植酸就象一个钥环上挂了六个钥匙,钥环是肌醇,而钥匙就是磷酸。 人类的植物性的主食差不多都是种子,因此,这“钥匙串”是经常入口的。植物种子在发芽时产生植酸酶(Phytase),植酸酶就一个一个地打断磷酸跟钥环之间的联系,把磷酸解放出来使用。而人是没有植酸酶的,因此,植酸就穿肠而过,吸收不到。既然磷酸在生命活动中如此重要,人吸收不到它,岂不造成严重的营养障碍?植酸的确会造成人的营养障碍,不过,却不是磷的缺乏。 植酸是一种强有力的螯合剂,它可以用来解毒,比如清除体内的铀。此外,它能跟钙、镁、铁、锌等结合,产生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如果食物中植酸过多,而相应地这些微量元素不够,人就会产生相应的营养不良。对于发展中国家肉类食品过少的人群来说,是一个潜在威胁。 为什么人没有植酸酶,却不存在磷酸缺乏之虞呢?那是因为磷酸在生命活动中太过于重要,使得它几乎无所不在,在植物种子中它以浓缩的形式存在,但在其它组织中则是以功能性的形式存在,人就可以很好地消化。作为一般规则,只要人不缺乏蛋白,就不会缺磷,肉类食品中含有极丰富的磷供应。如果你仍然担心缺磷,那就吃豆芽而不吃豆,豆子发芽就会产生植酸酶把磷释放出来,可以供人摄取利用,从豆变成芽营养损失很少,就是稍微麻烦一些。 猪同人一样,是杂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由于要吃肉,消化起来相对容易,它们的胃多是单胃,食肉性动物更不用说了。在自然条件下,单胃动物由于可以从肉类或非种子性食品中获得大量的磷,根本就不担心缺磷;而多胃动物呢?它们多以吃植物为主,要很好地消化植物食品,它们的胃就很复杂,最重要的是,食品消化会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在其胃肠道有大量的细菌帮忙将纤维素分解,有些细菌则分泌植酸酶,从而让它们获得种子中储存的磷酸,一样地不会缺磷。 在传统农业中,人们养猪并非仅仅是因为猪肉好吃,而是因为猪的杂食性,什么都吃,在没有电冰箱的年代,那是针对人类吃剩的东西的最好的利用。传统农业中人们没有奢侈到成天给猪喂种子食品的程度。同样地,人们养鸡,鸡也得成天自己觅食,把院子里,房屋周围的虫子清理得一干二净,尽到环保工人的责任后,才得主人打赏几把种子,过一过谷来张口的小康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猪与鸡都不担心缺磷,只担心主人家吃不饱时,自己少了那口种子粮食。 猪与鸡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它们就突然发现一个真理,原本是很好吃的东西,现在是烦腻透顶,成天被强迫偏食吃玉米,它们简单地缺磷了。为了让它们继续吃单一廉价的食品,养殖业开始给它们额外补磷,由于磷是磷酸的形式存在生物体中,额外加磷其实也极为简单,磷酸盐就解决问题了。再后来,人们发现其实种子中以植酸形式存在的磷多着呢,于是打起了植酸的主意,不加磷,而是加植酸酶,直接利用种子食品中的磷。在省钱之外的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可以拍拍胸,宣称自己是环保企业。 在猪、鸡、或者人被转基因之前,植酸穿肠过,还附带地把微量元素给偷走了。我们把植酸没办法,并不标志着它们就会沉入土壤变石头,环境中的细菌正等着这道大餐呢,植酸中间的钥环是肌醇,可是含有不少热量的,有利用价值。植酸被细菌分解,磷酸就被释放出来了,磷酸最终入水,造成水的富磷化,磷与氮是生命物质中相对有限的成分,在水体中,磷比氮更不易得,富磷化也就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引起藻类与浮游生物大量生长,引起生态失衡,因此,现代养殖业与人类粪便排放是环境污染源。 针对家畜家禽偏食造成的营养障碍与环境污染最早的解决办法出现在约20年前。最早的办法,可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抑制植酸合成。科学家采用诱导变异的方式使得植物种子无法合成植酸,而同时磷酸又不停地转运到种子中,其所得的种子磷总含量不减,而生物消化可利用的磷酸大增,猪食用这种低植酸玉米(Low-phytate Corn)后,玉米的磷生物利用度从9%骤升到62%。 低植酸植物种子的开发属于传统杂交技术,而贵夫大学的发明则属于转基因技术了。贵夫大学研究者首先在小鼠实验,把来源于大肠杆菌的植酸酶基因(appA Phytase Gene)跟唾液蛋白促基因(Promoter)结合,通过微注射技术导入受精卵,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鼠,可以在唾液中表达植酸酶。随后在1999年他们发明了相应的转基因猪,由于潜在的环境效应,他们兴奋地将之命名为环保猪,以期望获得环保界的认可。 环保猪据称可以减少猪粪磷排出达到75%,到2010年已经繁殖数代,证明其性状可以稳定遗传,而加拿大环境部的认可也让研究者大为振奋。他们于2007年就向FDA提交申请了,但石沉大海,连浪花都没有看见。加拿大环保部的认可的确让环保猪掀起了浪花,但FDA仍然保持了一贯的沉默,对这浪花视如不见。环保猪的研究经费来源于加拿大猪肉协会,也曾间断地获得过加拿大政府机构的资助,但猪肉协会投入数百万只起浪花,最终不得不灰心撤资。 中国有作者试图以向FDA提出申请来表明环保猪的成功,不是故意的误导,就是极度的无知 。 环保猪之所以落得安乐死的下场,就是投资者看不到商业化生产供人食用的前景。在环保猪2010年的浪花后,舆论盛传 FDA可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在美国产生巨浪,群情激愤,抵制声音大量涌现,尽管FDA官员放话转基因三文鱼是安全的,其审批委员会最终以证据不足再次撂置其申请。转基因三文鱼开发者水赏公司(AquaBounty)老总称如果FDA批准转基因三文鱼,就相当于敞开了审批转基因食品动物的大门。FDA最终冻结转基因三文鱼,就相当于再次闭紧了这道门,转基因三文鱼到目前为止,为获得上市已经申请了16年,仍然看不到希望。 环保猪被安乐死不仅折射了转基因食品动物在美国加拿大获得审批通过的渺茫可能性,也展示了环保界对转基因的戒心——给儿子取名李爱国,并不标志着大家就会把他当着爱国标兵。低植酸玉米尚未商业化,环保猪已经夭折,它们的开发时间都起码超过10多年,但转基因环保玉米则在中国闪亮登场,而中国从研发成功到审批用了不到三年时间。 中国农科院的学者在2006年研发成功植酸酶转基因玉米。他们把黑曲霉菌的植酸酶基因(phyA2)同样地通过微注射方式导入玉米,玉米种子自带植酸酶,就相当于减少了添加植酸酶这一过程。在2007年他们发表论文时,其转基因玉米历经四代,表明其植酸酶性状可以稳定遗传。2009年,这种转基因玉米就通过了中国农业部的安全认证,获得了商业开发通行证。 在典型的转基因提倡者的描述中,转基因作物或者动物的安全性被极度淡化,转基因技术被描述为外科一般地精确,比如植酸酶玉米,听起来就象简单的数学运算一样,在黑曲霉菌有这么一个基因,这个基因切下来,装入玉米的基因库,于是就有了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实际上远比这要复杂,在寻找基因突变型低植酸玉米时,科学家要试验成千上百次,在无数个变异株中寻找到相应的基因型。同样地,转基因操作中,超过99%的可能性是失败。 尽管我们懂得了基因是如何编码蛋白质的,动植物的基因库与细胞核对人来说仍然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就象我们远看森林一样,能分辨一些大树,但森林里面具体发生了什么绝大多数时候是不知道的。当进行转基因操作时,一段基因被射入森林中,然后具体发生什么是不知道的,大多数的受精卵或者胚胎会因为这种破坏性的投射而死亡,连发育成个体的机会都没有。那些侥幸存活的,要么有某种机制把这种外源性的入侵者给消灭了,要么基于基因调控把转入的基因抑制了。 在侥幸之中的侥幸是某些个体成功发育,并且转入的基因也得到表达,这时,转基因研究进入进一步的筛选阶段。个体的成功并不标志这个性状就会遗传,转基因的表达会影响到生物整体适应性,比如农科院的研究中,转基因1代玉米株B21-4-2植酸酶活性远超其它待选株,但其生命力不强,传种接代能力差,研究者就只有忍痛割爱。事实上,转基因是始终有代价的,诱导一种生物产生其环境中并不天然需要的蛋白不仅仅消耗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还会给其蛋白生产程序带入混乱,给基因库的调控增加额外的变数。这种生物的适应性的下降对植物食品来说,往往伴有产量的减低,转基因植物一般会在原来植株的基础上减产10%左右。 由于目前的转基因技术的高度不精确,发生细胞损害是常态,转基因成功是偶然,而产生相应性状更是偶然中的偶然,所以才会有WHO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必须个体审议的方针,因为不存在共同的安全机制——一个转基因产品是高度偶然性的结果。就拿植酸酶来说,给玉米转入黑曲霉菌的基因并不就产生黑曲霉菌所产生的那种植酸酶,环保猪唾液中的植酸酶跟提供基因的大肠杆菌所产的酶在结构与功能上都有差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不是天生的,必须要通过详细验证。 即使是食品安全,转基因产品还需要克服减产倾向。对于环保玉米来说,即使获得了政府的绿灯,它还必须维持相应的产量才可能获得商业成功,假如饲料成本中加磷只有玉米成本的3%,结果环保玉米减产5%,那么环保玉米就不可能得到推广,因为种植环保玉米会净亏2%。环保猪之所以激不起投资者兴趣,估计减产或者饲喂成本增本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中国的环保玉米的命运仍然悬而未决。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342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Nature Genetics》:基因组学研究全面揭示玉米遗传多样性及进
biomarkersnp 2012-8-7 18:14
2012 年 6 月 4 日,由冷泉港实验室、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墨西哥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等全球 17 所科研机构合作完成的两项玉米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 - 遗传学》( Nature Genetics )上同期发表。这是科研人员在玉米基因组学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对全面深入认识玉米这一重要谷类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加快玉米的遗传改良及育种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 玉米是集粮、经、饲为一体的三元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对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保存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玉米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由冷泉港实验室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主导完成的玉米遗传变异研究( Generation of maize HapMap2 identifies extant variation from a genome in flux )中,科研人员对 105 个野生和栽培玉米品种进行了测序和分析,成功构建了第二代玉米单体型图谱(简称, Maize HapMap 2 ),并对玉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研究中,他们建立了精密的群体遗传学评分模型( population-genetics scoring model ),共鉴定了 5500 多万个遗传分子标记,同时发现染色体结构变异( SV )在玉米野生种和栽培种的基因组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推测这些结构变异与很多重要的农艺性状具有密切的关联。此外,在研究影响玉米基因组大小的主要因素时,研究人员发现染色体结(一种密集的 DNA 结构, chromosomal knobs )的存在或缺失造成了“种内”玉米基因组大小出现很大的差异;而在“种间”进行比较时,他们发现玉米基因组大小的变化则主要与大量的转座子有关。 考古学及遗传学证实玉米大约驯化自 10 , 000 多年前,在驯化过程中,玉米经历了一次特殊的表型转变,这使其更加容易满足人类的需求。在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主导完成的第二篇文章( Comparative population genomics of maize domestication and improvement )中,研究人员对 75 个玉米株系(包括野生玉米、美洲各地的传统品种和现代改良玉米品系)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对玉米驯化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分析。研究发现玉米在经过人工驯化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遗传多样性,并推测这很有可能是由于野生近缘物种的基因渗入所导致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数百个具有强烈选择信号的基因,并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玉米的驯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数据还表明在玉米的驯化过程中,千百年前古代农民应用的人工驯化方法似乎比现代育种学家所使用的方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美国农业研究局( ARS )和农业部科研机构的管理者 Edward B. Knipling 说道:“玉米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和人口的增长及耕地面积的减少,玉米也成为一种理想的燃料原材料。这两项研究成果是玉米基因组学研究中‘前进的一大步’,将为科学家和育种专家改善玉米营养价值和培育优良品种提供宝贵的资源。”
2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米结穗
热度 2 huailu49 2012-8-6 05:56
玉米结穗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5349 次阅读|5 个评论
常吃粗玉米易患食道癌?
热度 1 seawan 2012-8-5 08:45
常吃粗玉米易患食道癌? 南医大最新研究: http://henan.qq.com/a/20120726/000159.htm 不知道有没有真正的关联关系。 从新闻上看,似乎是某种“关联规则”的结论。 问题是,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是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所具有的? 两个地区的400多人的调查似乎也数量有限。 这样的结论(本身就和原论文有所不同)在网络和报纸中被广泛传播,影响很大。 附: 南医大营养与卫生学系的莫宝庆副教授等专家进行了《不同食道癌发病地区居民食物营养素摄取状况的比较》: 【作者】 莫宝庆 ; 胡春艳 ; 萧黎 ; 周明 ; 田岛和雄 ; 比较食道癌低发区南京市与食道癌高发区淮安市居民食物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别。 随机选择南京市、淮安市405名居民,采用询问与记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其连续3d食物摄入情况,并进行营养素摄取量的分析,比较两地食物与营养素摄取的差异。 淮安地区居民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钠、镁、谷物、油、盐、猪油、腌菜、酒精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南京居民,而蛋白质、维生素E、硒、胆固醇、根茎类、禽肉、畜肉、奶、水产、坚果类、糖、糕点的摄入量显著较低。钠的摄取量超过AI的比例明显较高,而维生素E、硒摄取量达到AI/RNI的比例明显较低。 食道癌高发区居民谷物、腌菜、猪油、盐、酒、能量、脂肪、膳食纤维、钠摄取量较高,而根茎类、禽肉、鱼、坚果、蛋白质、硒、维生素E摄取较少。 比较食道癌低发区南京市与食道癌高发区淮安市居民食物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别。 随机选择南京市、淮安市405名居民,采用询问与记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其连续3d食物摄入情况,并进行营养素摄取量的分析,比较两地食物与营养素摄取的差异。 淮安地区居民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钠、镁、谷物、油、盐、猪油、腌菜、酒精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南京居民,而蛋白质、维生素E、硒、胆固醇、根茎类、禽肉、畜肉、奶、水产、坚果类、糖、糕点的摄入量显著较低。钠的摄取量超过AI的比例明显较高,而维生素E、硒摄取量达到AI/RNI的比例明显较低。 食道癌高发区居民谷物、腌菜、猪油、盐、酒、能量、脂肪、膳食纤维、钠摄取量较高,而根茎类、禽肉、鱼、坚果、蛋白质、硒、维生素E摄取较少。
个人分类: 保健|340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基因玉米 有望在中国大放光芒
热度 3 ScienceNews 2012-7-18 11:15
转基因玉米 有望在中国大放光芒
刘铮 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玉米从西方传入中国。到了明朝末年( 17 世纪初),玉米已经在中国的十余省种植。 玉米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干旱环境,它的引入对解决中国北方人民的吃饭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也是最早采用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种植面积最多的作物之一。和市场上全部是转耐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不同,转基因玉米包括耐除草剂性状、抗虫性状和多种性状叠加的产品,比如孟山都公司出品的 SmartStax 转基因玉米就是抗地上害虫、地下害虫和耐除草剂八种性状叠加的产品。耐旱性状的玉米也在积极的研发中,有望在未来一两年内投放市场。 转基因技术给玉米生产带来巨大潜能,这使它成为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也将是未来几年转基因技术的最大亮点。 重要的粮食 玉米是人类种植的最重要的粮食之一。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仇焕广说,在现代,由于玉米产量高,淀粉含量多,成为最重要的畜牧业需求饲料。 仇焕广表示,玉米就其生物学属性来说,特别适合进行转基因操作。 1996 年,转基因耐除草剂和抗虫玉米开始在美国商业化种植,是最早开始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之一。根据 “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 ” ( ISAAA ) 2011 年年报显示,玉米是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 根据 ISAAA 提供的资料, 2011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排名中转基因玉米位列第二,种植面积达到 5100 万公顷,占玉米总种植面积的 32% 。可见转基因玉米在转基因作物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 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的增长非常迅速。在 2011 年,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 9% ,增加量有 500 万公顷。这在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里是面积增长最大的。现有 16 个国家种植转基因玉米,有 5 个国家种植面积超过 100 万公顷。 成效斐然 转基因玉米为种植国家和农民均带来显著收益。 1996 年到 2010 年的 15 年间,全球农民种植转基因玉米带来的收益是 217 亿美元,而 2010 年一年带来的收益就达到 50 亿美元。 美国玉米单产为每亩 1250 斤。转基因玉米在美国作物产量中的比重已经达到 88% 。随着全球对于食物、乙醇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美国玉米出口外销量大,转基因玉米在美国的关注度将会持续攀升。 转基因玉米帮助了墨西哥减少玉米进口。墨西哥每年进口 1000 万吨的玉米,花费约 25 亿美元。 2009 年,墨西哥首次开展转基因玉米实验,并在 2010~2011 年持续开展试验,其北部各州本土生产的高产转基因杂交玉米有望部分抵消进口。 在阿根廷,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得每公顷的种植成本减少 20 美元。从 1998 年到 2009 年,阿根廷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从 11.37 万公顷增加到 317.63 万公顷,农民的净收益从 530 万美元增加至 14.22 亿美元。 和只有转耐除草剂的大豆不同,现在已经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具有耐除草剂、抗虫或者多种复合性状的产品,让农民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使转基因玉米的发展更加迅速。 截至 2010 年,在转基因作物中,玉米是获得商业种植批准最多的转基因作物,有 60 个品种。 根据美国农业部 2009 年的《美国玉米数据》( 2009USCornStats ), 2008 年,在美国生产的 121 亿蒲式耳(谷物、水果等容量单位,美国标准 =35.238 升)玉米中,转基因玉米占种植总量的 80% ,而且转基因成分不要求追踪,不要求标注,所以除了少量 “ 有机 ” 食品外,所有玉米中都混有数量不等的转基因成分。 未来将要投产的转基因玉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抗旱性状的转基因品种。孟山都公司的抗旱玉米 “MON87460” 已经在美国和智利试验种植。在 2013 年之前,美国就将在从北达科他到得克萨斯州的干旱地区种植抗旱的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将占该地区的 8%~10% 。到 2015 年,美国干旱地区的玉米收成将会从现在的每公顷 5.5 吨(相当于每市亩 366 公斤)增长到每公顷 7.5 吨(相当于每市亩 500 公斤)。 势在必行 正因为转基因玉米的种种优良属性,使它成为转基因作物中的明星,在不少主要的转基因农业国闪现光芒。 根据 ISAAA 提供的数据, 2003 年,菲律宾在亚洲首先引入了转基因抗虫玉米,成为亚洲第一个种植转基因主粮的国家,到 2011 年黄玉米的转基因种植面积已经占总种植面积的 64% ; 2008 年,埃及引入转基因黄玉米,成为第一个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阿拉伯国家; 2011 年, 6 个欧洲国家种植了 11.4 万公顷 Bt 玉米,这是欧洲种植的唯一供饲用和食用的转基因作物;巴西的转基因玉米增长也非常迅速, 2010~2011 年度的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比 2009~2010 年上升了 50% 。 对于中国来说,玉米同样非常重要。据 ISAAA 的《 2011 年全球生物技术 /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中国种植了 3000 万公顷的玉米,有 1 亿个玉米种植户,可能涉及 4 亿人口。 但是,这些玉米却满足不了中国的需要。仇焕广表示,近几年,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也大量增加,这造成了饲料的大量缺口。 2010 年,中国进口玉米 150 万吨; 2011 年,进口玉米 175 万吨;今年预期将进口玉米 300 万吨,其中绝大多数是转基因的。如果照此趋势发展,到 2020 年缺口会达到 1800 到 2000 万吨,如果全部进口,可以预期将几乎全部为转基因玉米。 现在中国玉米单产为每亩 830 斤,靠传统育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已经非常困难,要填实缺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范云六领导的课题组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通过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成功培育出能够产生出高活性植酸酶并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能够大大提高磷的利用率。 2009 年,国家已经批准了转植酸酶玉米的安全证书,但尚未进入商业化种植。 仇焕广表示,如果转基因作物种植在中国能够放开,玉米可能会首当其冲。 作为转基因近期最大的明星,转基因玉米很可能将在中国大放光芒。 ■
1852 次阅读|3 个评论
看图诊病:玉米
热度 1 ahyxwangdong 2012-6-7 16:15
看图诊病:玉米
问题:请问您看出玉米植株的病症了吗?
个人分类: 认识大自然|3328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国科学家玉米育种过程中基因组遗传变化规律发表在Nature Genet
热度 1 wudezhi2011 2012-6-5 08:31
【农大校园网】6月4日,中国农业大学赖锦盛教授课题组研究论文“Genome-wide genetic changes during modern breeding of maize”在 Nature Genetics (《自然﹒遗传》,影响因子为36.377)正式发表。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过去几十年的玉米育种为玉米产量带来了巨大的增长,但是品种改良过程中带来的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变化之前一直还没有系统的研究。 赖锦盛教授课题组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域以及不同育种年代的278份玉米自交系基因组进行了系统地比较分析,阐述了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的发生的基因组遗传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玉米育种过程中涉及了上千个受选择的靶位点,其中包括编码蛋白的基因以及非编码调控区。同时发现在玉米育种过程中遗传多样性有所丢失,但群体中低频等位基因的不断累积,比例在不断增加。通过分析四个具有系谱关系的中国自交系发现,育种过程中玉米基因组的同源区间能够产生广泛的遗传变异,而且这种变异非常迅速。研究还对这些变异类型(包括单碱基突变,插入缺失及基因拷贝数变异)的速率进行了准确的估算。
4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玉米须,很Q的发型
热度 9 turongl 2012-5-26 09:30
玉米须,很Q的发型 这是两种互不搭界的词,但看了照片后,好像玉米须真的也时尚起来了。 1.少不更事 2.有点杂乱 3.凝望 4.披肩 5.长发飘飘 6.不是头发分叉 7. 横空出世(雄花)
个人分类: 瓜菜粮食|572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大波棒子来袭:餐桌上的玉米家族
热度 1 qmjx 2012-4-20 17:33
( (本篇与另一篇《 从贵族到平民:你不知道的温室故事 》 都已经发表在果壳网的自然控主题站,经过该站编辑帮助修改,特此感谢。) ) 在各地方言里,玉米被亲切地唤作苞谷、包米,更有棒子、玉蜀黍之类的爱称。与名号同样丰富的是,餐桌上的玉米形形色色:甜玉米、糯玉米、彩色玉米、爆米花玉米……花样繁多的玉米品种,你尝试过多少? 作为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现在,玉米扮演的早已不仅是口粮的角色,它变身出诸多不同寻常的品种,以多种身份频频亮相于各领域。你能想象到吗?不仅仅是日常食用的玉米或者爆米花,我们喝的牛奶、吃的猪肉、嚼的口香糖,甚至我们穿的衣服、吃的药都可能含有玉米的成分。 \ 根据籽粒形态、胚乳硬度等特征,在农学上,人们将玉米分为食用品质较好的硬粒型玉米、籽粒两边有凹陷的马齿型饲料玉米、用来生产淀粉产品的粉质型玉米等9种类型。 左下角是有稃型玉米。图/wiki commons 如果说,普通玉米的使命是让我们能够“吃饱”的话,那么很多特别培育的玉米,目的就在于调节餐桌上的食物种类,让我们“吃好”。与普通玉米相比,特用玉米在某些品质上进行了改良,强化了普通玉米缺乏的一些营养成分,形成了高油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彩色玉米等形形色色的品种。如果你是一枚吃货兼自然控,可一定不要错过这一大块等待你去开发的阵地哟。 高油玉米,更多营养 玉米产量分布图,在原产地美洲以外,中国是玉米种植最为普及的地区。 图/wiki commons 19世纪末期,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霍普金斯教授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提高玉米籽粒油份含量问题。经过一百多年几百代的不断选择,玉米籽粒中的油份含量已经从最初的4.56%提高到了如今的20%以上,并且培育出了一大批可以商业化应用的高油玉米品种。 玉米籽粒油份的提高,对玉米营养品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天然植物油中富含人体不能合成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同时高油玉米还含有更多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体营养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玉米籽粒的油份主要集中在胚,所以高油玉米的胚往往较大,这意味着同样集中在胚中的蛋白质含量也有很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高油玉米具有青贮作物的特殊性状,可以在籽粒成熟时依然保持茎秆的绿色,使得农民可以在收获玉米籽粒后将玉米茎秆直接用于饲喂牲畜,可以说一举两得。 甜玉米,更多水溶糖 据文献记载,甜玉米的起源可能是来自于一个被称为Chuspillo的秘鲁玉米突变种。尽管甜玉米的历史很长,但是因为它比较难保存,这种口感很好的玉米在历史上并不特别流行。1779年诞生了第一份记载甜玉米的文献,到1924年美国才育成世界上第一种杂交甜玉米,使甜玉米的产量得以提高、种植更加简便、口味更好、储存更久,市场也变得更加开阔。 喜欢甜甜的玉米烙?其实,玉米本身的甜度,是由其含有的水溶性糖含量决定。 图/tigtag.com 甜玉米之所以尝起来比普通玉米更甜,是因为它含有更多的水溶性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普通玉米在成熟期会将大量有机物运往籽粒中去并将其转化为淀粉形式存储在胚乳中,淀粉本身则是没有甜味的,因此普通玉米尝起来并不甜。而甜玉米则具有一些隐性突变的基因,这些基因限制了玉米胚乳中的这种转化过程,使得玉米籽粒中得以积累大量的水溶性糖。普通玉米的糖分含量只有4%,普通甜玉米的含量则可以达到6%,超甜玉米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倍。普通甜玉米的糖分含量相对不高,甜度也就不如超甜玉米高,但是由于超甜玉米的籽粒中内含物过少,其食用品质反而不如普通甜玉米。普通甜玉米在成熟后由于水溶性糖含量会迅速下降,所以对采收期要求特别严格。现在,又有一种综合了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优点的加强甜玉米,即保持了甜玉米的口味,又降低了对采收期的限制,让甜玉米能够更广泛地应用。 糯玉米,更软更粘 糯玉米的起源是很特殊的。按照原苏联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瓦维洛夫的“中心起源”学说,一般一种作物的原产地是该种作物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种质资源的充裕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从那里获得材料育成新品种。玉米的原产地是中美洲,糯玉米的起源地则是——中国!20世纪初,一个叫法纳姆的美国牧师从中国将糯玉米带到了美国,美国人柯林斯最先对这种新奇的玉米品种做了研究和描述,自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衣阿华大学开展了糯玉米杂交的研究工作,并在1942年最先育成了杂交糯玉米。 作为鲜食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都适合作烧烤用。 图/tigtag.com 糯玉米的糯,是就玉米籽粒中所含的淀粉类型而言的。相信经历过高中化学“磨难”的同学都还记得一个化学实验,碘液可以使淀粉显出蓝色,其实这里说的淀粉指的是分子结构没有分支的直链淀粉,如果用碘液来对糯玉米做实验,则会显示出紫红色——这是因为糯玉米的隐性基因突变,导致它所含的淀粉几乎全部为有分支结构的支链淀粉。这种淀粉使得糯玉米吃起来黏黏的软软的,比起一般的硬粒型玉米,糯玉米口感更软和,适合牙口不太好的人食用。 爆米花专用,爆裂玉米! 爆米花大家都见过也吃过,实际上,在来自公元前5000年的墨西哥人遗址中已经发现过了爆裂玉米的残存物,它还被认为是现代玉米栽培种的祖先。(作者提示:据最新报道,最新考古研究表明,古代秘鲁人食用玉米食物的历史可追溯至6700年前,比之前科学家预想的还要早2000年。最新考古研究还发现了古代爆米花食物的证据。 http://www.inewscrunch.com/archives/164137.html ) 如今,我们可以用专用的爆米花机器来制作爆米花,也可以用微波炉来制作爆米花。 图/nipic.com 不管是用微波炉还是专用的爆米花机器,爆米花的形成都是玉米粒在高温作用下,籽粒内外形成压力差导致爆裂膨化的结果。理论上,所有的玉米都可以爆裂,但是专用的爆裂玉米具有更好的爆裂特性,这是因为它的果皮中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胚乳中淀粉的排列更加紧密有序,在高温作用下籽粒内部的蒸汽压力也更大,因此其膨化率更高,相比普通玉米,用爆裂玉米制作的爆米花口感也更好。 缤纷色彩,彩色玉米! 近年来在餐桌上悄然兴起的彩色玉米,玉米棒子爱好者的你可曾吃过? 图/wiki commons 我们一般见到的玉米都是黄色的籽粒,这是由于玉米籽粒的胚乳中含有一类叫做类胡萝卜素的色素,包括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等。除此以外,其实还有很多颜色各异的彩色玉米,这些黑玉米、红玉米、紫玉米之所以能够异彩纷呈,是因为它们的籽粒中含有不同类型不同组成的花色苷类色素。看看图片,当我们大啃一根这样五颜六色的玉米棒时,想必心情也会格外愉悦吧! 参考资料: 宋同明,苏胜宝,陈绍江,赵永亮,高油玉米前途光明 ,玉米科学,1997.9 http://aces.nmsu.edu/pubs/_h/H-223.pdf . 郝小琴,甜、糯玉米育种研究概况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9 王振萍等,玉米及其近缘物种的起源 ,农业与技术,2011.6 黄儒强,芮汉明,曾庆孝, 爆裂玉米与普通玉米微波真空膨化特性比较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1 崔丽娜,董树亭,高荣岐,刘吉强, 玉米籽粒色素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科学,2010,2:55~58 http://www.foodbk.com/wiki/%E8%8A%B1%E8%89%B2%E7%B4%A0%E7%B1%BB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 guokr.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 联系果壳网 。
41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密西西比河还是会再次变成黄色的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2-4-19 15:26
大平原上的农场主曾经把玉米和黄豆倾倒入密西西比河中, 历史总会重复两次。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4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粮食进口量达到创纪录高位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2-4-12 15:57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粮食进口量达到164万吨,是一年前的6倍,较上月增加50%。 交易员表示,大规模的玉米购买可能是3月谷物进口大幅上涨的部分原因。中国约占全球玉米消费的20%,仅占全球玉米贸易的4%,但玉米购买量的突然增加令全球市场严重吃紧。中国今年1月和2月的玉米进口总量为126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00倍。中国国内玉米价格位居全球最高之列,1月至2月期间, 商业公司利用中美玉米价格套利,进口玉米获利 。然而,这个套利窗口现在已关闭。 粮食和大豆进口与短缺无关,只与套利有关。只要存在剩余资本与剩余产品,只要存在套利空间,北美的大豆和谷物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只要中国愿意,北美可以一年生产10亿吨粮食,而不管市场是否真的需要,最后只能变成中国土壤中的有机质。 以前是进口美国二铵,现在是进口美国豆饼。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464 次阅读|7 个评论
就转基因问题与袁隆平院士商榷
热度 26 jiangjiping 2012-4-5 07:23
就转基因问题与袁隆平院士商榷 蒋继平 2012 年 4 月 4 日 前不久您在全国两会期间就转基因问题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您希望通过转基因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 在转基因问题上,您老表示是有选择性地支持搞转基因的。您在这次采访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是, 打算利用现有的转基因技术把玉米的一些基因转到水稻上来。 您的目标是将玉米的碳四高光合作用基因转移到水稻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产量。 从理论上和表面上看起来,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创意和前途的设想, 从技术上来说,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不是一个难题。 我当时一听到您老的这个主意, 也是很赞同的, 认为是个切实可行的好主意。 后来, 我继续思考这个问题, 越想越觉得有点儿不对劲。 我本人虽然不是一个转基因方面的专家和内行, 但是, 对植物的了解和对转基因的原理还是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的。 您老是水稻育种专家, 对于水稻的性状一定比我知道得多。 水稻和玉米最大的不同点是:水稻是碳三光合作用的作物,而玉米是碳四光合途径。 这两种不同的光合作用途径造成了不同的产量差别。 因为碳四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高于碳三作物, 所以,碳四作物的产量就明显高于碳三作物。 但是,碳四作物的果实的营养成分就比不上碳三作物。 大家一定有同感, 米饭比玉米窝窝头好吃。 从进化论上来看, 碳四和碳三作物的分化和固定也许已经走过了几百万年的历程。 在这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自然就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 她耐心地给每个生物赋予别出心裁的设计, 让其各有特色。 玉米之所以为玉米, 它必定有其特殊的设计, 这个特殊的设计就是它的基因。这个特殊的基因是属于玉米的。 要是我们把这个特殊的基因任意地转移到水稻上来, 那么, 水稻就不是原来的水稻了, 是不是? 我现在要问袁院士, 假如您把碳四高光合作用的基因从玉米上转到水稻上来, 而且真的成功了,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但是, 您能保证通过这个基因转移的水稻品种还能够 100% 地保持原来的营养质量吗?从理论到实际的操作上, 这种结果的概率有多高? 对我的问题要是没有 100% 的把握, 那么, 贸然地开展这个研究有多少实际意义? 研究的成果又有多少实际价值? 假如光考虑产量的话,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多种玉米? 还有, 假如我们可以人为地将一种生物的基因随意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上, 而不影响被转基因生物原来的性状, 那么, 我们何不把牛的吃草的基因转移到人的身上? 要是我们把牛的吃草的基因成功地转移到人的身上, 我们就用不着花这么多心思来搞粮食生产了,也可省去烧饭洗碗等等相关的日常繁重任务, 是不是? 我的设想是不是更加先进和有创意? 我说这些, 是很负责任的想法,不是开玩笑的。我希望您老能够看到我的博文, 思考我的问题。 您老是我非常敬重的科学家之一, 我期盼您老能够在中国科技界的转基因问题上带个头,采取严肃认真,科学谨慎的态度,不要盲目地跟随潮流, 也不要不切实际,异想天开地搞些花架子。 科研资源是很有限的, 要把这些有限的,非常宝贵的资源用于一些切实可行的研究领域。 我不反对转基因, 但是对于异种间的基因转移, 持保留态度。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明显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 其结果必然受到大自然的反击和报复。 顺便说一下, 大约 12 年前, 我给 Novartis 公司的决策机构提出了我对生物工程的前景和其局限性的质疑, 其结果是, 公司决策机构很快地终止了一个总投资 8 亿美元的在建生物工程项目, 同时,也减少了其他一些生物工程项目的经费投入。 我是一个实话实说的人,没有恶意, 如有冒犯, 敬请袁院士原谅。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3971 次阅读|47 个评论
[转载]玉米纤维
nanyq 2012-3-23 00:00
玉米纤维Corn Fiber( 聚乳酸 纤维, PLA 纤维)   是以玉米、小麦等淀粉为原料,经发酵转化成乳酸再经聚合,纺丝而制成的 合成纤维 。   此纤维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玉米纤维轻柔滑顺,强度大,吸湿透气,加工的产品有丝绸般的光泽及舒适的肌肤触感和手感,悬垂性佳,良好的耐热性及抗紫外线功能,服用性能好。   PLA纤维是以淀粉制得之乳酸为原料,属于完成自然循环型,具有生物降解性的纤维。该纤维完全不使用石油等化工原料,其废弃物在土壤和海水中的微生物作用下,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地球环境。由于该纤维的初始原料为淀粉,其再生之循环周期短,大约为一至二年,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由植物光合作用减少在大气中的含量。燃烧PLA纤维,几乎没有一氧化氮,其燃烧热是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三分之一左右。   玉米纤维的用途   聚乳酸纤维是以人体内含有的乳酸作原料合成的乳酸聚合物,对人体而言是绝对安全的。经测试,以玉米纤维制成的圆形针织布不会刺激皮肤,且对人体健康有益,并有舒适感。   聚乳酸纤维性能优越,有极好的悬垂性、滑爽性、吸湿透气性、天然抑菌和令皮肤放心的弱酸性、良好的耐热性及抗紫外线功能并富有光泽和弹性。PLA纤维面料的悬垂性、贴近肌肤的滑爽感及织物的柔软、亲水性、色泽光泽得到了极佳的体现,使玉米纤维在贴身内衣、运动服装等方面的开发优势显著,2004年国内三家知名品牌上海朵彩、青岛暖倍儿、上海可力飞等都已经推出使用玉米纤维的保暖内衣。   将玉米纤维与棉、羊毛等天然纤维混纺制成新的纺织产品,它具有良好的形态保持性、较好的光泽度、丝绸般极佳的手感、良好的吸湿性和快干效应,集挺括、弹性好、光泽美的效果于一身。   除用作服饰以外,还可广泛应用土木、建筑物、农林业、水产业、造纸业、卫生医疗和家庭用品上,PLA纤维也可用来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   PLA纤维采用天然可再生的植物资源为原料,减少了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符合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兼有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优点,同时又具完全自然循环型和能生物分解的特点,与常规的纤维材料相比,玉米纤维还有许多独特的性能,所以得到国际纺织界的广泛重视。   随着人类对地球保护意识、能源枯竭意识、安全意识和服装卫生意识的增强,以及PLA树酯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玉米纤维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已被众多专家推荐为"21世纪的环境循环材料",是一种极具发展潜质的生态性纤维。 玉米纤维   高科技、环保型、功能性纺织服装是新世纪纺织品消费的热点。玉米纤维研究所经过长期的研究,开发了以玉米为原料,经发酵转化为乳酸,通过聚合、熔融纺丝制成玉米纤维。   一、玉米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力,织物光泽柔和亮丽,抗绉防缩性能好,有芯吸排汗和抗紫外线功能。用其制成的面料柔软,可与丝绸媲美,有丝绸般的光泽和舒适的手感,皮肤接触感觉良好,具有抗菌性和防霉性。用其制成的服装具有很好的水扩散性,经过染色处理后,表面会析出很多侧细孔,和羊毛的鳞片状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能很快吸汗并迅速干燥,快速将汗排出。用其制成的织物具有很好的悬透性、滑爽性,具有很好的光泽及免烫效果。用其制成的织物外观透明度好,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对许多溶剂包括干洗剂,有很好的稳定性,能防污,耐日照,耐气候,是新一代的绿色纤维。   二、玉米纤维可以代替各种纺织原料,最适合用来制造服装,可制作成纱、织物、编织物、非织造布,可以加工成短纤维、复丝和单丝,可以与棉、羊毛或粘胶等可分解性纤维混纺。该纤维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内衣、外衣、运动服、衬衫、T恤、茄克衫、长裤及礼服。该纤维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绿色环保纺织服装新材料,体现了人性、自然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三、玉米纤维采用分散染料常压染色,染色性好,所需原料全部来自玉米,是一种新型的完全生物降解的合成纤维。其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因而它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纤维,是一种极具发展潜质的生态性纺织原料,预测该纤维及其纺织品必将成为21世纪纺织的主导产品。 表1 PLA纤维的主要性能特征 性 能 玉米纤维 聚酯纤维 尼龙纤维 强力(cN/tex) 38 60 45 比重(g/cm 3 ) 1.27 1.38 1.14 熔点(℃) 160~175 255 215 限氧指数(%) 26+ 20~22 20~24 吸湿率(%) 0.4~0.6 0.2~0.4 4.1 折射率 1.4 1.57~1.68 1.57 燃烧热(KJ/g) 19 25~30 30.9 伸长率(%) 25~35 30~40 30~40 恢复(伸度5%) 93 65 89 模量(Kg/mm 2 ) 400~600 1200 300 染料种类 分散染料 分散染料 分散染料 燃烧性 少烟 (离火2分钟自熄) 多烟 (离火6分钟自熄) 中烟 玉米纤维具有独特的优点 ● 舒适的手感,对皮肤的亲和力,无任何刺激性,是其他任何纤维无法代替的; ● 面料柔软、光泽亮丽,使其织物可与丝绸媲美; ● 抗皱防缩性、悬垂性、滑爽性及免烫效果是其独一无二的特性; ● 芯吸排汗和抗紫外线功能、耐日照,使人与自然始终保持完美的统一; ● 优越的抗菌性、防霉性和护肤的养护性,使您的皮肤四季如春; ● 完全生物降解,其制品废弃后在土壤中或海水中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您的环境永远保持自然、绿色。 玉米纤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玉米纤维在医学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它可制成医用手术缝合线、医用无纺布、绷带、纱布、脱脂棉、其复合材料可作为骨结合部固定材料等。 ● 玉米纤维由于优越的特性在生活中逐步得到人们的青睐,如婴儿尿布、妇女卫生巾、妇女胸罩、食品包装袋、野外旅行用品等。 ● 玉米纤维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可制成纱、织物、纺织物、非织造布,可加工成短纤维、复合和单丝,可以与棉、羊毛或粘胶等可分解性纤维混纺,该纤维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环保型、绿色纤维。
4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下第一大玉米(图)
热度 2 wangxh 2012-2-10 11:16
天下第一大玉米(图)
俺非常纳闷,这个照片怎么照的呢?那时候没有PS呀! 图片截取于搜狐网络视频
个人分类: 社会|300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官方:转基因玉米和水稻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jiangyongshuai 2012-2-2 20:49
官方:转基因玉米和水稻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中国新闻网 转载自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日电 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就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会上表示,关于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它可以商业化生产,所以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陈锡文表示,在土地问题上,中央政府非常重视保持原有法律政策的稳定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对于稳定农村的土地政策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二件事是由农业部牵头,开始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三件事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来研究,提出对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到征收农民土地条款的修改。 “关于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据我所知,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它可以商业化生产,所以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关于农业用工荒的问题,至少在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出现。因为一方面虽然进城的农民工数量在不断增加,现在外出农民工大概在1亿6千多万人,所以农村劳动力有所减少。但是另外一方面,农业机械的综合作业水平在不断提高,去年耕种收三个环节的农业机械综合水平达到53.5%,也是历史最高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劳动力。第三,你刚才讲到的土地问题,确实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要使用土地,所以确实有些矛盾。”陈锡文说。(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 (责任编辑:张雅博)
个人分类: 随笔|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吃玉米的女孩
chenlibo 2012-2-2 10:09
绿袄紫裙,轻扭腰臀,皓腕凝雪,纤纤玉手,轻解罗裳,独行校园。 微启朱唇,冰清玉齿,吐气纳兰,余音绕梁,玉米清香,随风飘荡。 步随汝行,心随汝归,秀发如云,芳尘似酒,恐煞美境,远观不亵。
个人分类: 低吟浅唱|3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院士增选:施饶VS李登海
热度 6 jiangming800403 2011-12-22 20:05
小可乃一晚辈低人,本不应窃议庙堂之事。但既然是党报就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落选院士公开讨论“农民科学家离院士有多远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95119do=blogid=520888 ,索性就此事和前段时间让科学网点击量倍增的施饶之事放在一起,斗胆议论几句: 施公、饶公以及李公登海都是今日中国生命科学界的杰出之士,当然正所谓“文无第一”,其成就也都是各领千秋,难分伯仲。院士投票自然有其各自理由。虽然进入两院名人堂是对个人学术成就的肯定,但是院士并非是最高的裁判者,一个人的学术地位与成就并不是需要院士的首肯,或者洋人(比如说诺贝尔委会会)的认定,而是在于对社会实践、对学科发展的贡献。李登海——堂堂“登海种业”的老总,即使永远选不上院士,也丝毫不会影响登海种业成为和美国先锋公司比肩的世界玉米种业双雄。农学家的成果是写在大地上的。一个人被孤立的时间越久,或许说明他越超前于时代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8421 次阅读|8 个评论
拉尼娜导致玉米丰收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2-8 06:58
潮汐组合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从2004年开始,2010年被用于粮食产量预报,希望能引起关注。 拉尼娜导致玉米丰收(转载) (2011-12-08 06:10:03) 标签: 拉尼娜 丰玉米收 分类: 科技评论 2010年国内玉米单产的分析——2010年6月 (2011-12-05 16:47:13) 转载 ▼ 标签: 杂谈 ——拉尼娜气候背景下,玉米历史单产一般较高 (下文节选自本人于 2010 年 6 月完成的玉米半年报《晚播难阻长势良好——回调降延续数月》) 根据科学家杨学祥的研究, 2010 年 7 月末至 11 月初拉尼娜将快速发展。根据澳大利亚气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厄尔尼诺已经于今年 5 月消失了, 6 月份显示拉尼娜可能性在增加中。 图表十: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走势图 以上数据来源于 Bloomberg 拉尼娜事件往往伴随严重低温冻害、强沙尘暴、强台风、异常旱涝等自然灾害,也正是因为低温冷害和雨水过多的影响,使今年玉米和大豆都造成严重晚播。 另外杨学祥指出, 2010 年气候状况和 1998 年相比很有相似之处: 其一、 2010 年的潮汐类型为 1-12 月全年弱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的潮汐类型为 1-11 月弱潮汐南北震荡。 其二、 2010 年 4-6 月为弱潮汐时期; 1998 年 6-8 月为弱潮汐时期。 其三、 1998 年和 2010 年都是厄尔尼诺的第二年,拉尼娜的开始年。 这样,如果我们比照 1998 年,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内玉米还是国际玉米,单产都是相对很高的, 98 年国内玉米单产为 5.268 吨 / 公顷,较 97 年提高 20% ,同样美国玉米 98 年单产亦较 97 年提高 6% 。同样在拉尼娜发生的 2008 年,虽然拉尼娜现象不是很明显,但可以发现,国内和美国玉米的单产亦较 2007 年提高。 图表十一:中国和美国玉米单产 以上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 综上, 2010 年我国玉米应该是个丰收年,单产将持平或超过 2008 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4b64580100yqkx.html 水土育波动 作者:依依妈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2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最重要的水文循环是农田水文循环,最大的植被系统是......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1-11-11 15:32
中国农大任理教授说:“中国最重要的水文循环是农田水文循环,最大的植被系统是玉米、水稻、小麦。”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738 次阅读|3 个评论
玉米地里的野蘑菇——玉米黑粉菌 Ustilago maydis
Macrofungi 2011-10-20 13:10
玉米地里的野蘑菇——玉米黑粉菌 Ustilago maydis
玉米地里的蘑菇——玉米黑粉菌 Ustilago maydis (DC.) Corda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使用) 玉米黑粉菌(CornSmut)又名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 Ustilago maydis (DC.) Corda)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分布很广,北方比南方发生较普遍而严重。 玉米黑粉菌 Ustilago maydis (DC.) Corda 玉米黑粉菌 Ustilago maydis (DC.) Corda 玉米黑粉菌 Ustilago maydis (DC.) Corda 玉米黑粉菌 Ustilago maydis (DC.) Corda 玉米黑粉菌 Ustilago maydis (DC.) Corda 此菌分布极广泛,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幼嫩时可以食用,也有生食,有甜味,炒食另有风味。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在培养液中含有 谷氨酸 、 赖氨酸 、 丙氨酸 、 精氨酸 、 蛋氨酸 、 苏氨酸 、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此菌可加工药用,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收集(孢子粉)炼蜜丸,备用。其性寒、味甘,利肝脏益肝胃和解毒作用。又治神精衰弱,小儿疳积。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作香料工业中合成麝香类的原料。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生产一种异生长素, 吲哚乙酸 ,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37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米苞叶光合作用
热度 4 gaojianguo 2011-10-16 12:11
玉米苞叶光合作用
玉米苞叶是玉米棒子的外皮,在它是绿色的时候由于含有叶绿素,所以像花、树皮和果实一样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网上搜了下关于玉米苞叶的中文文章,大部分只是做了个简单的比较研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功能分析,成果发表在 Plant Physiology 上。他们对苞叶和普通叶片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光合指标的测定以及碳同位素 13 C 分析,发现苞叶的光合能力较差,呈现出与叶片不太一样的光合途径,苞叶有点像 C 3 植物的光合特点,不完全是 C 4 途径。在同一植株发现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光合功能类型,这在研究 C 3 植物向 C 4 植物演化中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这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在 PNAS 的 异亮氨酸 309 是 C 3 向 C 4 转化的 “ 催化开关 ” 一文,黄菊属的植物呈现出不同的光合类型对研究 C 4 植物进化也有重大意义,看来菊科的进化速度要比玉米 ( 禾本科 ) 的快?或者是相反的说法,玉米由于 “ 通吃 ”C 3 、 C 4 ,比菊科的植物更高级?这两种不同的猜测需要试验验证,我感兴趣的是大自然有没有同一植株包含两种不同的光合类型?或许是存在的,如果真有,这种植物必然是研究 C 4 和 C 3 植物演化的绝好材料。 有意思的是,河北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的甄艳军等人在 2003 年发现并报道玉米苞叶煎剂对哺乳动物血管的影响,玉米苞叶的汤水能够改善家兔的心血管功能、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嘿嘿,以后煮玉米棒子最好不要剥皮了,喝点汤水或许比吃玉米还好,这就叫 “ 吃肉不如喝汤 ” 。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orn husk photosynthesis 的全文链接: http://www.plantphysiol.org/content/early/2011/04/21/pp.111.176495 玉米苞叶的药用价值研究: 相关阅读: 种子光合作用 果实光合作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881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营养不良致中国去年损失1.6万亿 专家吁投资
xuxiaxx 2011-10-12 07:48
“ 早餐:不吃;午餐:米饭或玉米糊,盐水黄豆;晚餐:米饭或玉米糊,盐水黄豆。 ” 这不是一份减肥食谱,而是西部某贫困地区孩子们日常的饮食。 长期无肉无蛋无菜的饮食可能造成的营养不良,将产生这样的后果:人均身高降低 3~4 厘米 ,智商降低10~15 分,最终劳动力损失 2%~9%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马冠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 目前,我国 0~14 岁儿童有 2.9 亿,贫困儿童 1500 万,贫困地区儿童生长速度较慢,与世卫组织标准相比:低体重率达 12%~36% ,生长迟缓率是城市儿童的 6 倍,维生素 A 缺乏率是城市儿童的 4 倍。 ” 9 月 15 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 “ 贫困地区孩子营养加餐项目扶贫月捐行动 ” 启动,只要每月捐 100 元,就能让贫困地区孩子得到每天一个鸡蛋、一袋奶的课间餐。 因营养不良 2010 年我国损失 1.6 万亿元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扶贫月捐启动仪式上表示,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2010 年,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5919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 19109 元,两者之比是 1 : 3.228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消除贫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贫困农村的孩子更是国家的未来。 ” 陈锡文说。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 “ 我国儿童营养状况远低于世界标准。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著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由于营养不良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4% 之多。 马冠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 营养不良按照生长迟缓、缺碘及贫血三方面对生产力所造成的损失进行估计,其中贫血又分为儿童贫血及成年人贫血两方面。美国学者根据我国 2001 年的工资水平、碘缺乏率、贫血率、生长迟缓率,以及因患病所损失的劳动能力、工作年限,利用分析软件 PROFILES 计算出了 2001 年因营养不良所造成的生产力损失 ( 以人民币计算 ) 。 ” “ 四部分生产力损失分别是生长迟缓 166 亿、缺碘 198 亿、成人贫血 658 亿、儿童贫血 2599 亿,四项合计 3621 亿元。 ” 马冠生说, “200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 90380 亿元计算,该损失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4.01% 。该计算方法为国际通用的计算方法,所以没必要每年计算一次。 ” 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401202 亿元,照此计算,当年因营养不良造成的经济损失为 16088 亿元。 投资儿童营养 公益组织在改善贫困地区营养方面一直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 月月捐款,天天加餐 ” 行动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推出的一项通过每月定额捐款持续为贫困地区儿童每天营养加餐的公益行动。 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文奎介绍说,针对贫困儿童营养不足,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一盒学生奶,面包 1 个或一个鸡蛋等食品作为课间加餐,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提升营养摄入。 “ 该项目以整校覆盖为原则,项目执行时间为一年。除国家法定假日及寒暑假外,学校上课期间 ( 周一至周五 ) 每天向学生提供营养加餐。营养加餐的供应天数 220 天为平均值,实际供餐天数根据各受助学校的实际上课时间确定。 ” “ 儿童营养补助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措施。 ” 马冠生表示, “ 按每人每天 3 元补贴计, 1 年 200 个在校日,每年需要 600 元, 9 年义务教育下来共需要 5400 元。由此,可以预计孩子成年后收入可提高 10% ,则每年都可增加至少 1000 元的收入。 再考虑到 GDP 的增加、贫困救助资金的减少、未来医疗费用的节省,这种收益就更加可观。这也将是最具价值的人力资本投资,投资儿童营养就是投资未来。 ” 对于如何选定加餐学校,刘文奎表示,中国扶贫基金会将通过项目点考察,进行层层筛选, “ 当地教育局按照项目学校资助标准筛选提供受益学校名单、基本情况、图片等材料。中国扶贫基金会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实地考察后,确定最终受助学校名单。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1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研究认为转基因玉米也能惠及不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农民
liuxuxia126 2011-10-11 09:12
一位著名的转基因作物科学家说,发展中国家接纳转基因玉米的小农可能从混合种植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种子中受益。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Bruce Tabashnik在上周(10月8日)的《科学》杂志上写到,这样的种植可能通过转基因玉米减少害虫带来的损失,并且通过种植普通玉米的“避难所”从而减缓害虫发展出对转基因玉米的耐药性。 他在同一期《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说,同时种植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可以显著减少二者的虫害。 转基因玉米被改造成表达一种苏云金杆菌(Bt)的毒素,从而抵御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雌性玉米螟无法分辨这两种类型的玉米,因此会在这两种玉米上产卵。但是在转基因玉米上孵化的幼虫会死亡,这就减少了该区域害虫的总数量。 尽管此前已经报告过这种现象,该研究是首次根据长期和大规模数据证明了它对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也有很大的经济利益。自从1996年美国开始推广转基因玉米以来,它已经为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者节省了金钱,在接受调查的美国5个州为非转基因作物种植者节省了43亿美元。 “在推广Bt玉米之前,在明尼苏达州每100个植株有59只玉米螟幼虫。然而,当Bt玉米接近 40%的时候,它下降到了100个植株有16个玉米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昆虫学系负责人、该研究的第一作者William Hutchison说。 他还指出,这种技术也可以让发展中国家受益。他说,这可能带来“ 让小农的产量加倍或增加到3倍”的作用。 瑞士的农业研究所Agroscope 的资深科学家Jrg Romeis把这项发现称为“非常积极、有价值的结果”,但是他警告说这需要仔细地管理,他提到了中国Bt棉花的困境。“主要的害虫被控制了,因此农民停止了喷洒杀虫剂,”他告诉本网站说。“新的植物害虫然后填补了遗留下来的生态位 。” Romeis还说,但是如果正确实施,“在美国和中国见到的Bt的积极作用也可能在如今采用转基因作物很多的布基纳法索等地区起作用,” 但是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粮食保障和土地使用专家Hossein Azadi告诉本网站说,推广转基因作物的收益应该“逐个案例、逐个国家”地评估。 原文见 http://www.scidev.net/zh/agriculture-and-environment/agri-biotech/news/zh-136854.html 参考文献 Science 330, 222 (2010) Science 330, 189 (2010)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15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争议点之二:山西“老鼠变小”原因
热度 3 蒋高明 2011-9-27 22:51
《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争议点之二:山西“老鼠变小”原因
蒋高明 《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最后一问,即第100问,提出了中国转基因“事件”,事件是用了引号的,即有关部门不肯承认这是与转基因或疑似转基因作物有关的。这里提出了 两个事件,即先玉335玉米引起的动物异常,以及广西大学生精子异常。 100. 中国转基因“事件”有哪些? 答:(1)关于“先玉335”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事件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因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经专业实验室检测和与相关省农业行政部门现场核 查,山西和吉林等地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先玉335”也不是转基因品种。山西省、吉林省有关部门对报道中所称“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的现象进行了核查。据实地考察和农民 反映,当地老鼠数量确有减少,这与吉林省榆树市和山西省晋中市分别连续多年统防统治、剧毒鼠药禁用使老鼠天敌数量增加、农户粮仓水泥地增多使老鼠不易打洞、奥运会期间 太原市作为备用机场曾做过集中灭鼠等措施直接相关;关于山西省“老鼠变小”问题,据调查该地区常见有体型较大的褐家鼠和体型较小的家鼠,是两个不同的鼠种。关于“母猪 流产”现象,与当地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属虚假报道。《国际先驱导报》的这篇报道被《新京报》评为“2010年十大科学谣言”。 (2)关于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事件 2010年2月2日,乌有之乡网站刊登文章称,“多年食用转基因玉米导致广西大学生男性精子活力下降,影响生育能力。”据核实,广西从来没有种植和销售转基因玉米。该文章有 意篡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某博士关于《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的结论,与并不存在的食用转基因玉米挂钩,得出上述耸人听闻的“结论”。 对于后者,因为原因十分复杂,与转基因联系在一起,似乎缺乏直接的证据,这需要长期的数据来证实。对 于广西大学生精子异常,我们暂不评论。 不过,对于山西等地“老鼠变小”原因,《100问》引用山西农业厅的话,“剧毒鼠药禁用使老鼠天敌数量增加、农户粮仓水泥地增多使老鼠不易打洞”来解释中国多地发生的生物 异常现象,似乎有些过于牵强附会。 这里举一个反例。在山东弘毅实验农场,我们彻底告别化肥、农药、农膜、添加剂、除草剂,更不用转基因技术,天敌明显增加了,老鼠不是减少,而是更喜欢这没有毒药的 环境,变得异常活跃了。老鼠除了把实木门咬坏了,还将学生的实验样品一概啃食。学生们放置了粘鼠板,老鼠连粘鼠板也当成了磨牙的材料,毫不客气地咬掉了一大块。粘鼠板 上被粘住的倒霉的老鼠,其尸体也被同类相食了,留下可怜的一点头颅。 要是天敌多老鼠小,两地天敌都多了,山东山西结果为什么会相反呢?要是水泥地老鼠打不了洞,我们的仓库恰恰也是水泥墙,老鼠为什么能打洞呢?这肯定有另外的原因存在。 由此看出,老鼠这个与人类长期相处的物种,要不是要极其致命的环境因子存在(包括有害食物),是不会自愿离开历史舞台的。山西、吉林等地老鼠消失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这说明被老鼠偷吃的玉米,含有要其命的成分。这个成分是什么,亟待科学家作出解释。 我们不能对这种人命关天的食品安全事件视而不见,或寻找各种原因搪塞过去。 因此,山西等地“老鼠变小”以媒体记者的一篇文章就定为“2010年十大科学谣言”似乎还高兴得太早了。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的生物异常,尤其来自先玉335玉米这一神秘作物 ,其真相大白的那一天,随不同地区由转基因或疑似转基因作物种植引起的生物异常现象而逐步增多,恐怕就不会太远了。 那么,历史就会记住这一公案。 但无论如何,山西老鼠对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生物异常,农业官员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扪心自问,要检查所引进的玉米种是否真的有问题。 延伸阅读: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5309667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04/224984.html 图1 山东老鼠依然在水泥墙上打洞 图2 被啃坏的实木门 图3 老鼠啃木门是为了磨牙 图4 同类相食:粘鼠板上的老鼠尸体。这些老鼠的个头是正常的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57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丰收了,农民没地方晒粮食啊!
热度 22 wangxh 2011-9-26 15:13
丰收了,农民没地方晒粮食啊!
农家小院里的枣树与梨树 现在的枣不是很多,春枣已经熟了,秋枣还没有下来 这是一颗酸枣,要小些 上面是大丝瓜,下面是芋头。这么大的丝瓜已经不能炒着吃了,只能留种子,剩下的部分不知道叫什么,农民们常用来作洗碗布 看我拿出手机拍照,84年出生的司机问:“在城里没见过晒粮食吧?”俺说:“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当然见过,但没见过在大马路上晒粮食的。俺小时候生产队里有很大的场院,就像城里的大广场一样。现在分田到户了,每人平均不到1亩地,哪有闲地儿作场院,场院自然消失了。”司机补充道:有时候城管的不让在马路上晒,就往马路上洒水;有时候警察直接“参与管理”! 许多人喜欢吃枣子,就是这样晾晒出来的——吃时一定要好好洗呀,尤其是女同胞们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5766 次阅读|34 个评论
[转载]美国转基因玉米遭中国退货
tarimriver 2010-12-1 16:57
http://www.zaobao.com/cz/cz101201_005.shtml 中国海关对从美国进口的一批5万4000吨的转基因玉米作出退货决定,原因是这批产品被检出中国不允许的转基因成分。   该批货物的进口方中粮集团证实,该船玉米确为中粮执行国营进口配额中的一船。目前正与外方商讨有关退运事宜,相关损失将由供货商承担。   据中国报章《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前日,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向该报记者透露,已对从美国进口的一批5万4000吨的转基因玉米作出退货决定,原因是这批产品被检出中国不允许的转基因成分MON89034。   据悉,目前全球转基因玉米品种超过20种,但中国只允许进口11种。   报道称,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10月底作出退回决定。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1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干得漂亮!!中国拒绝一艘美国玉米船货入境!!
dthome9180 2010-11-11 08:40
中国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周二确认,在一艘 美国 玉米船货中检出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成分,已拒绝其入境。   在该船货中检出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成分,将按有关条例做退货处理,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位官员告诉路透,证实了稍早路透的报导。   该官员拒绝指明船货的买家,但称未经批准的转基因系是MOM89034。   一份科学家们在欧洲议会提出的报告称,农产品公司 Monsanto 为转基因抗草作物生产的抗农达除草剂与人类细胞早死、出生缺陷、癌症和流产有关。   一种在澳大利亚广泛销售的婴儿配方奶经测试,含有未标明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成分,而该国广泛种植抗农达油菜和棉花,这份报告的提出对其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转基因大豆:可持续?环保?》这份报告融合了阿根廷科学家 Andrs Carrasco 和其他合作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证据。他们发现抗农达除草剂中的活性成分、甘草磷和其它化学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对 健康 有重大不良影响。该份报告还提供了全球有关转基因大豆产品影响的研究论文或文件。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毒物的化学研究》上。    转基因的抗农达大豆在北美和阿根廷的种植面积占大豆总量的90%,而在巴西、巴拉圭、乌干达和玻利维亚,该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量也与日俱增。来自 Monsanto 公司的数据显示,自从1996年美国种植转基因抗农达大豆以来,抗农达除草剂的销量剧增。现在,针对该大豆生产的有毒除草剂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已开始日益显 现。   在提出该份报告的布鲁塞尔欧洲议会上,Carrasco 教授指出,阿根廷最近几十年来,儿童癌症发生率增长了300%,而婴儿出生缺陷率更增长了400%,而转基因抗农达大豆也同时期进行大范围种植,以提供饲 料给欧洲和澳大利亚农民养殖的转基因动物。他说:我认为甘草磷的毒性被大大低估了,在特定条件下,它可能是剧毒物。   该报告提供了一些研究证明:转基因抗农达大豆喂养的雌鼠的子宫和卵巢有明显病变;兔子肾脏和心脏的酶功能紊乱;仓鼠的生长速度减缓;小狗的死亡率增大;子代的不育不孕机率增加。    澳大利亚非转基因食品促进组织基因伦理的执行理事 Bob Phelps 认为,澳大利亚对婴儿配方奶粉中的转基因成分的处理是非常不恰当的。他说:S-26奶粉都被检出含有转基因成分,但是,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 (FSANZ)还是不愿进行食品召回,而 Coles 和 Woolworths 超市也拒绝下架 S-26 配方奶。   他进一步指出:法律规定转基因成分必须标注。如果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不解决这次事件,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就应该介入。   他最后提出:Gillard 领导的 政府 必 须支持独立派议员 Nick Xenophon 和绿党议员 Rachel Siewert 上交的食品标签法修正案。这样,父母才能通过食品标签为自己的孩子选择非转基因食品。我们呼吁政府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在内等新型食品的监管,修正1。5版标 准中的法律漏洞,强制转基因和其它新型食品进行标注。
个人分类: 时评转载|2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搞生态农业会饿死人吗?
热度 2 蒋高明 2010-10-18 00:08
蒋高明 几年前,我们建议国家发展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但听到这样的反对意见:搞生态农业中国会饿死人的。这样的论调一直被农业专家所认可,甚至一些院士也深信不疑。就是在这样的声音淹没之下,生态学家不敢再提生态农业,生物技术专家才发出了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转基因是唯一可取途径的狂言。 2007年起至今,我们连续开展了4年的实验,今年终于有了理想的结果。我们的实验数据说明,生态农业不仅不会饿死人,而且让人吃得更好。除了增加了可食动物蛋白外,即使单纯的粮食产量,生态农业也表现不凡。 下面的图片是我们在弘毅生态农场内,拍摄的利用0%的化肥种植的有机玉米在收获前的情景。这些有机玉米产量,据保守的估计(多数当地农民估计在千斤以上,准确的估产正在进行中),大约在900-1000斤/亩之间,接近或者超过当地农民施加100%化肥的玉米产量。得到这个产量,我们对土地进行了三年的调整,前两年有机玉米小麦的产量的确低于常规产量,严重时仅为常规产量的50-60%。对于严重退化的耕地,进行生态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大约在3年左右。如分阶段进行,则对产量影响不大。 而在我们的10亩实验大田里,生态农业表现更不凡。我们仅仅利用常规化肥的50%,其余以有机肥补充(以N含量折算),得到了最大的玉米产量536.1kg/亩。下面的数据仅为初步结果,详细的结果我们将以学术论文正式发表: 100%化肥+0%有机肥:478.7 kg/亩 50%化肥+50%有机肥:536.1kg/亩 25%化肥+75%有机肥: 475.9 kg/亩 0%化肥+ 100%有机肥: 455.8 kg/亩 这个实验澄清了一些强加在生态农业上的一些不实说法,即搞生态农业会饿死人。事实有力地说明,生态农业不仅不会饿死人,而且可能是中国未来农业的方向。 如果这个实验在更大范围上得到验证,那么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中国至少50%的化肥厂可以关闭,其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 图1 长势喜人的有机玉米 图2 有机玉米露出了笑脸 图3 有机玉米方阵 图4 有机玉米高产的原因之一是在收获时,顶部的光合有效叶依然是绿色的。施加纯化肥的玉米在收获时,通体叶子枯黄。 图5 有机玉米田里的杂草是被鹅除掉的。我们没有给鹅发工资,而鹅还给人类带来了肉及其洁白的羽毛。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1694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德国将立即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图)
dthome9180 2010-10-4 20:26
此文转载自:http://bbs.huanqiu.com/thread-330524-1-1.html 德国将立即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图)   2009年4月16日环球连连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环球网论坛( http://bbs.huanqiu.com )   德文原题:Agrarministerin verbietet Genmais      田野里插着的一个牌子写着:小心转基因玉米。   国际在线专稿:据德国《世界报》4月15日报道,德国联邦农业部部长埃格纳在柏林表示,德国将立即禁止种植 美国 孟山都公司研发的MON810型转基因玉米,这项禁令也包括种子的销售。   此决定遭到孟山都公司的尖锐批评。孟山都公司认为该禁止法令是不可理解的,并坚持MON 810型转基因玉米对人体、动物和环境都无害。   埃格纳在德国电视一台中为自己的决定做出辩护,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德国方面有正当的理由说明,美国孟山都的810转基因玉米不仅对玉米螟蛾、蝴蝶有影响,也存在对其他动物和环境的威胁。她同时强调,这不是在从根本上反对绿色基因工程,也不带任何 政治 意味或歧视,这项禁令不能理解为针对所有绿色基因技术,同时专业研究还将继续进行。   但德国联邦科研部长安内特莎凡担心,这项禁令会对研究结果起暗示导向作用。2008年12月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指出,禁止种植孟山都转基因玉米的法令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美国孟山都公司的MON810转基因玉米种子自1998年获得欧盟范围内的进口和种植许可后,德国从2005年 开始种植,是德国唯一被允许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2009年德国原本预计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为3600公顷。目前,德国大多数申报的转基因玉米种植主要 在东部的萨克森州。   对此决定,德国内部不同政党的态度不一致。基民盟秘书长认为,该项禁令证据不充分并且言之过早; 自由 民主 党农业政治家卡桑(Christel Happach-Kasan)也提出批判;绿党副主席警告,该决定可能影响整个生态农业。但绿色和平组织和环保组织则对这项禁令表示欢迎。德国环境和自然保护协会称,转基因玉米对动物和环境造成了严重伤害,必须强制禁止。   据悉,其他欧盟 国家 如法国、奥地利、匈牙利、希腊和卢森堡早已禁止了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原田)
个人分类: 时评转载|21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南非转基因玉米丰收 邻国饿死也不进口(中央电视台)
DLUTBMGEPM 2010-9-26 17:56
中央台视频链接 http://jingji.cntv.cn/20100923/100698.shtml 网易报道:南非转基因玉米产量达1300万吨 缺粮邻国拒进口 原文地址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921/09/6H3KGGR7000125LI.html   国际在线9月21日报道 今年在南非,作为非洲主要粮食作物的玉米获得了大丰收,可是农场主们却犯起了愁,这一方面是因为玉米的价格降幅较大,另一方面多余的玉米却少有人问津。今年,南非的玉米产量达到了1300万吨,除去本国的需求,尚有结余400万吨,玉米大丰收不仅压低了价格,而且可能还会导致1万名南非农场主破产。与此相对应的是,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预测,南非的邻国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马拉维今年仍然有总计250万人急需粮食援助。可是由于对转基因玉米安全性的顾虑,这些国家都拒绝从南非进口玉米。   上世纪90年代,南非开始大面积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目前南非全国玉米的57%属于转基因。由于南非农场主的习惯是把普通玉米和转基因玉米混在一起在磨坊里磨成玉米面儿,所以粮食进口商们就把南非的玉米统统视为转基因玉米。然而目前,大部分非洲国家都禁止进口转基因食品。他们一是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同时是为了防止转基因玉米传入后被当成种子,破坏本国传统的玉米物种,并造成对其他植物基因的破坏,从而影响本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另外,如果转基因玉米被用作饲料,将会威胁南部非洲国家对欧洲的牛肉出口市场,因为欧洲人长期以来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怀有强烈的质疑。   其实在大部分非洲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有顾虑的不仅仅是政府,在民间,许多老百姓也是心有芥蒂。今年4月在肯尼亚,当地的环境保护人士就发起行动,禁止从南非进口的转基因食品在当地卸货。在津巴布韦,虽然每年都有上百万人需要粮食援助,但从政府到民间,从来不在进口或者接受转基因食品问题上妥协。   在这种情况下,南非的农场主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能为他们的玉米寻找到新的买家。 附加:另据参考消息,《南非想售转基因玉米给中国喂鸡》 法新社约翰内斯堡9月19日电。南非的临近小国因为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潜在危害都拒绝购买南非的转基因玉米,不过,中国准备在10月份派一个代表团到南非去洽谈购买事宜。另外,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中国种植的美国转基因玉米导致大量老鼠灭绝的事情,如果拿转基因玉米来喂鸡的话,那么无论是鸡还是吃鸡的人,今后会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很难预料的。(竖琴螺:点评2010年9月23日参考消息)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山西省农业厅和杜邦公司同日发表声明的简评(修订)
wangyong77 2010-9-23 10:55
关于山西省农业厅和杜邦公司同日发表声明的简评(修订) 字号: 大 中 小 简评:看了山西农业厅的声明,更感震惊,因为声明确认了山西当地普遍而非少数地区出现了 老鼠变少变小现象,表明 《国际先驱导报》的报道是基本符合事实的,用所谓农民的普遍观点来解释显得非常可笑。 挂羊头、卖狗肉 ,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美国企业难道不会弄虚作假? 所以,现在关键一是做全国性调查,二是多组真正的专家做对比试验,向俄罗斯学习。 老鼠爱玉米, 无论这种玉米是否承认含有转基因成分,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具有的灭绝老鼠的功能! 此外,简单搜索可以发现 多胎 羊,这难道就是11位专家的专业素质?不过专家好像都是匿名的。 《国际先驱导报》征集动物异常线索 (2010-09-21 17:00:04) 我是《国际先驱导报》的记者金微。《国际先驱导报》的调查报道《谁动了它们的基因?老鼠不见了---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现象调查》发表后,引起国内广泛关注。 我们陆续接读者的电话,称当地的情况与报道非常类似。同时,不少网友称自己的家乡也出现过类似异常的现象,从反馈的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河北、山西、甘肃、吉林等地。我们希望对以上网友报告的地区进行进一步核实。 依据我在山西吉林等地的调查情况,我列出如下问题,供大家参考。如果你在当地发现以下类似异常现象,欢迎提供线索以及你的联系方式,并发往此邮箱jinway2010@126.com。谢谢。 1,你的家乡在哪?是否种植先玉335或者其他外来品种玉米,如果是,玉米品种名叫什么?玉米的品种是否抗虫?性状在这几年是否稳定? 2,是否注意到种植玉米后生态发生变化,如老鼠显著减少?蛐蛐消失等? 3,你家或村子上是否有人养猪?与几年前相比,最近几年母猪的流产、死胎、假育、不育的情况是否增多?猪免疫力是否下降?其表现的特点是疾病显著增多,如口蹄疫还有各种未知病等。 4,狗是否吃玉米,吃玉米后是否出现不育、肝腹积水等现象?(一般用绳系养的狗容易观察这类现象。) 5,你们村是否有羊?羊是否吃玉米或玉米渣?比几年前相比,吃玉米渣后是否出现流产或少胎的现象? 6,养牛场是否用玉米粉喂牛?这几年是否发现牛出现子宫脱垂、流产增多的现象?牛的疾病情况是否有所增多,如牛的口蹄疫等疾病。 6,能否保证你提供的信息准确?是否愿意留下你的电话,以方便我们进一步联系?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jinway1985 山西省农业厅对《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现象调查》一文所反映情况的调查说明 近日,网络上出现有关《国际先驱导报》对我省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出现由于种植、饲喂先玉335玉米而导致动物出现异常现象的报道(以下简称《报道》),引起较大反响。省农业厅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以及省市农业、畜牧部门的11名专家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调查组根据《报道》中提到的有关线索,在事发地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取证工作,走访了《报道》中提到的刘旻(真名杨成功)、张健红等当事人及部分相关群众、基层畜牧防疫员和乡村干部等。现将调查情况说明如下: 一、先玉335玉米品种是通过国家品种鉴定的杂交品种,不是转基因品种。 二、《报道》中所反映的有关猪、羊、老鼠等动物异常现象与事实不符。 《报道》中所称当地另外的怪事:母猪产仔少了,不育假育、流产的情况比较多,这与本地实际严重不符。调查组对乡、村防疫员和养猪户进行了询问,杨村、演武村乃至张庆乡近年来都未发现有普遍的母猪产仔少、死亡率高的现象。少数养殖户出现这种现象,其成因复杂,涉及管理、疾病、气候、营养等多方面因素。 (评:承认少数出现, 并未举出具体比例 ,成因涉及管理,与报道不符,老养殖户) 《报道》中所称晋中的羊主要饲料是醋糟、醋糟中主要成分是玉米、以前母羊一胎能生两到三只,这与本地实际严重不符。羊本身是单胎动物,一般每胎一只,少数每胎两到三只,羊的主要饲料是秸秆和饲草,也有少数养殖户在羊饲料中添加醋糟,但醋糟主要成分是稻谷壳或高粱壳,有少量玉米也在酿造过程中基本消耗完。 (评:简单搜索可以发现多胎羊,这难道就是11位专家的专业素质?) 1、 多胎同羊的上述优点使其10多年来备受养殖者青睐,同时由于其价格比热销于全国各地的小尾寒羊低1/3~1/2,因此甚至是小尾寒羊主产区的山东、河南部分群众也纷至沓来抢购多胎同羊,有的将其羔羊冒充小尾寒羊又在当地高价变卖牟取巨额利润 2、小尾寒羊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 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 ,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 3、饲养波尔山羊母羊要想多胎高产,仔壮成活率高,必须加强饲喂 4、 表1.海门山羊纯繁、波海母羊受胎率和产羔率 头胎母羊一般每胎产羔1-2只,二胎以上每胎产羔多数2-3只,少数为4-5只,极少数每胎产6只,平均每胎产羔率为228.57%。 组合 配种母羊数 受胎母羊数 产羔数 受胎率 产羔率 总数 流产 死胎 总数 活羔 死亡 % % 海海 56 56 0 0 152 152 0 100 271.42 波海 280 216 2 1 527 527 0 77.14 247.42 《报道》中所提的老鼠变少变小的现象,乡、村干部和农民普遍认为是由于猫的饲养量增加产生生物抑制作用,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村民住房由砖瓦结构改善为水泥结构,老鼠不易打洞做窝而造成的。 (评 :注意,这里未使用上文曾使用过少数地区的字样,表明承认山西当地普遍出现老鼠变少变小现象,也是报道重点强调的《老鼠不见了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现象调查》一致,农民的普遍观点难道就是正确的解释吗?) 总之,我们通过调查,认为《报道》所述的因果关系缺失科学依据。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一日 杜邦公司郑重声明: 先玉335 不是转基因玉米 近日,一些报纸和网站转载了《国际先驱导报》的一篇署名报道,该报道称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并将种植先玉335与动物异常相联系。对此,我们郑重声明如下: 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先玉335的父本是PH4CV、母本是 PH6WC。其父本PH4CV获得了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 6,897,363 B1)。该专利文件的内容完全没有涉及PH4CV与转基因有任何相关性,而是说明PH4CV属于自交系。自交系本身不属于转基因材料。 该专利在权利要求(Claims)中提及转基因,其目的是为了明确该专利的相关应用和保护范围可以应用于转基因的研究,而该专利本身先玉335的父本PH4CV并不属于转基因材料。 在中国,有关转基因玉米的进口、试验与销毁是需要经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们的严格评审和农业部的审批来进行的。杜邦先锋公司一贯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与《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政策,未经农业部批准,决不会把任何转基因材料释放到田间。 我们认为,前述报道的作者有必要真正了解PH4CV专利中所描述的专利、权利要求和保护,以及自交系育种及产品研发等基本科学概念。其在文章中对先玉335的描述是错误的。我们重申: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 前述不实报道经媒体转载并引发网络社区讨论,对杜邦先锋公司及其合资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扰乱了农民朋友们对先玉335的正确认识和正常的生产活动。这是令人痛心的!我们将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有关情况,也将采取相关法律行动来保护本企业和我们客户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呼吁任何相关讨论应基于事实,维护科学的严肃性。 特此声明。 (评:仅否认 先玉335 不是转基因,其他情况未作说明,况且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多了)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9月21日 如有垂询,请致电: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徐俊 电话:021-38622704电子邮箱: jun.xu-1@chn.dupont.com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先锋种业公司事务经理:张孟玉 电话:010-85571942电子邮箱: mengyu.zhang@pioneer.com 俄证实:转基因使动物三代绝种 赵华按语: 无良打假斗士方舟子竭力推销转基因,实属犯罪!不管他身后是否有利益巨头的身影,作为一个科学界人士,完全丧尽天良!俄罗斯科学家最新研究结果:转基因食品有害 4月15日至6月5日,在俄罗斯一年一度的的环境危害防御活动中宣布了一项独立研究的结果。科学家已经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是有害的。研究人员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动物将失去繁殖能力。实验选择农业中广泛应用的含有不同比例转基因成分的普通大豆,喂养具有快速繁殖率的坎贝尔仓鼠2年。另外一组比对仓鼠,喂以在塞尔维亚难以发现的纯大豆,因为世界上95%的大豆是转基因大豆。 实验由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联合进行。Alexei Surov博士说:我们将仓鼠分成若干组,在笼中成对以普通食物喂养。 我们在第一组不添加任何(豆类)食物,另一组(加)喂非转基因成分的大豆, 第三组的含有一些转基因成分,第四组喂大量的转基因食品。监控它们的行为、体重变化以及产仔时间。起初,一切顺利。但是当从幼仔中选择了新的并继续按照前述方式进行喂养时,我们注意到了相当严重的影响。这些子代仓鼠成长缓慢,性成熟缓慢。当他们生出下一代仓鼠时我们称其为第三代。用转基因食品喂养的仓鼠没有生出下一代,这证明它们失去了生育能力。 科学家们还发现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危害。 第三代仓鼠的口中长出了毛发,(这种)情况为什么发生还不清楚。 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明白为什么动物食用转基因食品时,会产生破坏性的效果。他们说,只有通过停止吃这些食品才可以消除这些影响。因此,科学家建议禁止转基因食品,直到它们 被证明具有生物安全性。 俄罗斯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与法国和奥地利的一致。其中,在法国,当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玉米对哺乳动物有害后,立即禁止其生产和销售。进行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指出,目前要对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长远危害下一个结论,还为时过早。他们坚持认为有必要进行全面的研究。他们建议在莫斯科附近的安全基因科技创新中心Skolkovo,实施该项目。
个人分类: 关注社会|290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人民要用自已的消费权去抵制转基因,支持非转基因 。  
wangyong77 2010-9-23 10:48
人民要用自已的消费权去抵制转基因,支持非转基因 。   ( 1 ),超市购买食品时一定要上心,先查是否有转基因标注。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应有标注。但这些标注怕见人,小到只有 1.8 毫米高,而且躲在最不显眼处,仔细查总是可以查到的。   ( 2 ),坚决不买《金龙鱼》,不买色拉油、玉米油;买豆油专选《九三》系列,因为《九三》是坚持用中国大豆榨的。《福临门》系列食用油大字标明非转基因,也是首选;若超市无《九三》、《福临门》,就选择花生油、菜籽油、茶油等。    ( 3 ),超市西红柿、木瓜大部份是转基因,坚决不买。从安全和质量上说,个体农贩水果类食品要比超市好得多。特别不要迷信外资超市,那里的东西好看而不好吃,坏的、假的太多。   ( 4 ),玉米使用转基因最早、最广、最多,购买任何玉米食品均要慎之又慎,哪怕超市卖的玉米窝窝头。   ( 5 ),小麦是美国、西欧主粮,全世界小麦不搞转基因商品化,面粉无转基因,就怕中国特色的漂白济、滑石粉混在里面,进口面粉安全系数大。   ( 6 ),水稻转基因中国偷偷搞了好几年,少数流入市场,特别要警惕又长又瘦又亮的大米。东北大米目前无转基因,暂可放心,泰国禁止转基因,其米无问题。   ( 7 ),小米、燕麦、荞麦、高梁均属小宗粮食作物,还来不及去转基因。花生是我国独特产品,暂无转基因,红薯也未转基因。   行使消费权、抵制转基因,上述几点供网友虎年购物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366670100hozr.html
个人分类: 关注社会|16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爱尔兰经验:简评杜邦先锋公司的声明。--网上搜索的
wangyong77 2010-9-23 10:08
爱尔兰经验:简评杜邦先锋公司的声明。 直言了,2010-09-21。 就新华报刊发表的先玉335父本PH4CV为转基因玉米类别问题,网友转来了该品种所有人杜邦先锋公司就该报道发表的声明(2010年09月21日 17:13 新浪财经),该声明说: 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其父本PH4CV获得了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6,897,363 B1)。该专利文件内容完全没有涉及PH4CV与转基因有任何相关性,而是说明PH4CV属于自交系。自交系本身不属于转基因材料。该专利在权利要求(Claims)中提及转基因,其目的是为了明确该专利的相关应用和保护范围可以应用于转基因的研究,而该专利本身先玉335的父本PH4CV并不属于转基因材料。 前述不实报道经媒体转载并引发网络社区讨论,对杜邦先锋公司及其合资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扰乱了农民朋友们对先玉335的正确认识和正常的生产活动。这是令人痛心的!我们将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有关情况,也将采取相关法律行动来保护本企业和我们客户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呼吁任何相关讨论应基于事实,维护科学的严肃性。 直言了简评:当事人公司的声明与同行公司和中国官方的说法顶牛冲突。 该公司声明说,自交系本身不属于转基因材料。可是,孟山都公司转基因玉米MON810等产品或包括该成分的产品也在所谓自交系栏目之下;含有CRYxx.xxx等BT类型转基因成分的产品也在自交系栏目之下。作为消费者,我们是相信当事人公司、还是相信孟山都公司? 在发布该声明之前的许多年里,当事人公司或当事人公司代理在欧洲等市场推销转基因玉米的技术说明和推销说明中,所谓自交系既可为转基因品种的来源、又可为目标,譬如成品或使用的TC1507/Cry1F的品种。就是说,在做该声明之前,当事人公司一直没有把自交系定义为属于转基因或不属于转基因,而是包含各种各样的玉米品种的。面对该公司一贯做法和当前声明的自相矛盾,作为消费者,我们是相信当事人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布的当前声明说法呢,还是相信该同一公司过去多年在国际市场的一贯说法呢? 今年三月,中国农业部官员说到转基因发展成就的时候,说: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自交系,外源基因是由我国科学家自行克隆植酸酶基因。(农业部就农业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等问题答问,2010年03月15日,来源:农业部网站)。 承接国家项目的地方农业部门说:本项目为2009年由农业部下达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育成抗旱、耐盐碱的转基因玉米自交系10个,并保持原自交系优良农艺性状和较高的配合力。通过导入外源DNA改良玉米自交系技术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耐盐、抗旱转基因玉米新品种选育与群体创制,2010-06-15 12:16,丹东市发改委)。 可见,中国已有不少官方主持开发的转基因或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自交系。如此,作为消费者,我们是相信当事人公司声明,还是相信中国农业部的国家项目和农业部官员的说法呢? 美国和中国的农业系统官方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在自交系玉米的名目下,既有非转基因、也有转基因的玉米产品的技术分析,甚至还有BT-自交系玉米(BT转基因类型的自交系玉米)。就是说,所谓自交系玉米之称呼,并不说明它是不是转基因、也不说明该栏目下的具体产品是不是转基因,而只是个区别于其它农作物种类的笼统说法。如此,作为消费者读者,我们是相信当事人的声明说法,还是相信中美官方学术刊物的说法呢? 面对中国14亿消费者的权益,当事人先锋良种该公司有责任做出解释,说明自交系本身不属于转基因材料定义从何而来、其科学根据和法律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跟美国同行公司和中美官方及学术刊物的说法不一致呢?为什么跟当事人公司自己过去的一贯说法也不一致了呢? 直言了简评:当事人公司的声明与其自己的专利类别声明彼此矛盾。 当然,更有司法意义或法律责任的是这一点:先玉335父本PH4CV的专利文件明文标明其类别包括800/302;美国政府专利法规明文说明该码属于转基因作物。作为消费者,我们是相信该公司的声明文字、还是相信它的有法律责任的专利文件类别文字? 若当事人公司声明属实,那么,其声明就说明它在美国做的申请注册的专利的类别内容涉嫌名不副实了。该公司是美国公司,该知道美国法规和惯例做法: 申请专利是有明确的法律责任的行为,名不副实的专利申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涉嫌作假或至少是严重犯规;而就此当如何对待处理,美国法规有明确规定:或是主动撤改专利,或是被罚而撤改专利。 一旦发现名不副实,就该立即自愿主动地采取市场产品全部召回的措施,以免落入明知故犯的触犯法规的境地。正因为美国社会对名不副实产品一贯采取零容忍的果断政策措施,美国公司才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保持着良好的信用声誉。 因此,摆在当事人公司面前的问题是:如果其声明属实,那么,就名不副实而言,是自己主动采取全部召回产品的措施、还是等消费者提出诉讼才被迫采取措施? 既然当事人公司亮出了诉诸司法措施的可能,也说了要尊重科学,那么,就应该依法办事,自己首先把自己的声明说法的科学依据和司法依据都亮出来,譬如,就上述几个问题做出有科学学术依据支持的、有司法意义和承担全部法律责任的解释说明。作为在中国市场的法人,当事人公司对自己的声明不承担法律责任,那就是个除了为可能的不端行为做做诡辩之外、就再无其它意义的声明。 直言了简评:爱尔兰经验:当事人公司的市场做法并非首次。 发生在中国的先锋国际良种公司先玉335父本PH4CV的事件,不是第一案例;譬如,在爱尔兰发生过类似甚至雷同的案例。 据爱尔兰无转基因组织于今年七月发布的新闻布告(ILLEGAL GM MAIZE GROWN IN IRELAND。MEDIA RELEASE/ GM-FREE IRELAND, 23 JULY 2010)说,在例行抽检中,爱尔兰主管部门发现先锋国际良种公司提供的玉米种子含有孟山都转基因成分。欧盟规定严禁种植转基因玉米作物,爱尔兰有同样法规规定。依法办事,爱尔兰当局销毁了使用先锋良种公司种子的农田的玉米,以免造成基因污染。在西班牙,类似情况发生且造成无法收拾的基因污染局面。 该新闻布告说,摆在爱尔兰当局面前的问题是:先锋良种公司提供的分析证书说明是那些种子是非转基因的,结果却是份虚假证书。为什么一张虚假证书就能使先锋良种公司的转基因玉米种子得以进入严禁转基因玉米作物的爱尔兰农田?无疑,不但农田,整个食品行业要检查和召回该种子作物的食品原料。谁来支付相关损失和成本? 对比看,先锋良种公司在中国的先玉335父本PH4CV的事件,跟其发生在爱尔兰的事件类似甚至雷同。不同的是,爱尔兰主管部门立即采取了相关农田种植全部销毁的措施,而中国主管部门至今还没任何动静。 直言了简评:该公司声明措辞跟无业人员方舟子诽谤新华报刊的措辞一样。 该公司声明措辞与方舟子造谣诽谤新华报刊的措辞,几乎一模一样,当然,当事人公司的声明没有方某的那些谩骂词语。 海内外多人早就有个问题:方舟子是长达十来年没工作的无业人员,其稿费收入不能养活他自己,可方某为什么总是有许多钱花?当事人公司的声明与方舟子的措辞一样,那也许提供了答案,说明了方舟子用虚假信息竭力鼓吹转基因的经济利益所在,也说明了方舟子的不明来源财产的可能来源了吧。简而言之,方舟子的所谓打假,不过是为他争夺私利而故意伤人的手段。 直言了简评:孟山都公司比杜邦先锋公司更聪明。 这里也向转来声明的网友说个故事。本人说了,新华报刊那专题报道提到的提供PH4CV专利线索的海外读者,就是本人。当时,本人就考虑到,一旦专题报道发表和指出先玉335父本PH4CV的800/302类别属于转基因的情况,当事人公司将如何应对而能顺利过关。考虑了多种可能,当时本人估计的最大可能,是当事人公司采取孟山都公司的做法,即:用克隆为借口理由而顺利过关(说蒙混过关也无妨)。 具体些说吧:到目前为止,美国农业部等部门规范规定,克隆作物不属于转基因作物;而父母代为转基因的子代是否为转基因,该部门规范没说,因而留下巨大的游戏空间。尽管欧盟和日本等方面就此模糊立法的做法对美国方面多次提出批评,但美国方面还是依然故我。 孟山都公司的迪卡008玉米就是克隆;尽管其爷爷奶奶之代含有转基因成分,但根据美国法规规定、该公司可以理直气壮地声明迪卡008玉米不是转基因。因此,当时本人估计,若当事人杜邦先锋公司象孟山都公司做法一样、说先玉335是克隆产品,那么,至少在美国方面就与PH4CV转基因类别没有法律冲突,可以使他们的先玉335-至少在美国方面可以顺利过关。由于中国方面还没有克隆产品和转基因产品之间的关系的明确法规规定,所以,在克隆名义下,在中国方面讨论先玉335是不是转基因或含有转基因成分,在法律上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当然也就可以顺利过关了。更是当然,该公司也不必地跟中国官媒新华报刊搞公开对抗了。 早些时候,本人的文章其实已经亮出了那个可能,见: 先玉335是不是转基因?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55298186_d.html : 根据上述资料,如果网友能确认说明先玉-335不是转基因(或不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种子品种,即能说明它的父本PH4CV不属于转基因技术农作物产品,或能说明父子两代是否为转基因(或含有转基因成分)有不同的规范判断(譬如子代含有父代转基因成分、但因为是子代就不算是转基因产品),那么,来信所说的许多担忧就是杞人忧天了吧。 那说的就是用克隆为借口理由、回避PH4CV转基因问题而使先玉335能顺利过关的可能。(曾有海外网友来信,直截了当地指明我那些文字故意不使用克隆二字却又把可能性点明,是耍了个花招。我承认那是个花招,目的是看看当事人公司将会怎么解释,同时,也是公开告诉当事人公司,本人知道那借口理由,您可以用它、但不能过分,否则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然而,当事人公司没有采取孟山都更聪明的做法、没说先玉335是不是克隆、却做些自我矛盾的不是转基因的声明文章。如此做法,当事人公司就自我杜绝了使用克隆为借口理由而顺利过关的途径。 当然,该当事人公司也可改口、返回头来使用克隆借口理由。但是,那么做,就有两层意义:一是等于推翻现有声明。二是更清楚地表明:该公司现有声明措辞与方舟子措辞一样,其中经济利益关系也就不言而喻了;而一家著名跨国公司把自己跟中国的一个作假作伪案情严重、因造谣诽谤而受到法庭判决和强制执行的无业人员方舟子的言论混为一体,嘿嘿,那市场声誉的消极影响、恐怕比先玉335问题带来的声誉问题更糟糕,至少,怎么向在美国的公司总部和许多美国股东们做个交代呢? 直言了简评:作为一个读者消费者而提出的建议。 本人是美国公民,就从美国社会的角度给美国的当事人公司提些建议: 原则性建议: 高盛公司的教训,墨迹未干。不要为钱而不顾一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中国还不是个足够充分的法治社会,许多方面的法律建设还不那么健全。作为著名的一家美国公司,当事人公司应该做的事情,是向IBM、SUN、GE、CHASE-MORGEN和波音等美国公司学习,对中国当局和中国市场要坦白诚实、要讲真话而不要讲假话;要善待某些不懂业务的中国官员或中国东道,不要试图通过他们的不懂而占些小便宜;要尽力而为地协助中国当局主管部门做好相关的法治社会建设和有效市场管理(那样对公司自己的在华业务发展也是有利的),而不能为了一点点短期利润而用钻中国的法律空子等不择手段的方式经营在华业务,更不必用发表自己不能或不愿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手段去威胁新华报刊的新闻自由权。 行动建议: 当事人公司的声明,显然,是涉嫌照搬无业人员方舟子造谣诽谤新华报刊的措辞(没了方某搞个人攻击和谩骂的词语而已),因而,那声明不但自相矛盾,且涉嫌自我推翻专利类别申请(在美国,那是足够严重的犯规行为),是个相当外行和水平低劣的声明。本人在美国过日子,长期使用的一些消费品就是杜邦公司的;感觉该公司很有些欧洲传统文化的高贵风格,讲道理和守信用,讲究与各方媒体保持良好关系。就是说,本人感觉,那个杜邦先锋公司的声明显然不是杜邦公司总部的措辞风格和做事风格。鉴于以上考虑,该公司最佳选择是撤消声明。 本人上学要打工赚学费、放假时曾为美国公司在华业务干过活,且第一第二笔交易还就是农业技术及产品。本人经历感觉,中国和美国的客户消费者有个天真的共同点:您公司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然而,一旦他们发现上当受骗或被忽悠了,那么,他们就跟您说再见,您就可能永远失去那些客户消费者了。 当事人公司的先玉335玉米,显然有成分不明和副作用问题,而中国方面还没有足够健全的法规做有效市场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护公司市场信用,该公司的最佳选择,就是遵循美国市场的惯例做法:立即自愿主动地采取全部召回措施(并酌情考虑为蒙受损失的中国农民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 在美国市场,特别是食品市场,许多召回的情况是:仅发现潜在威胁而还没有发生案例就做召回处理;有的甚至仅是因为产品的标记标签说明或技术说明的一个单词或一个名称的错误或遗漏、就做召回处理。 对比看,先玉335的问题不是潜在而是已经有足够数量案情了,其说明显然有成分不清问题,难道不该做召回吗?在美国市场能做到自我零容忍,在中国就做不到了吗? 本人多次说过一个看法:关键所在不是产品等等是否发生问题,而在于看到问题后如何对待和处理。当事人公司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美国市场对问题产品一贯采取果断的零容忍的良好做法介绍到中国市场。那样做,中国广大农民客户不但不会对当事人公司说再见,相反,由于守信诚实和有错必改而赢得市场人心、就可吸引更多更多的中国农民客户。 老老实实地告诉中国市场,在美国,不管哪个公司的,转基因玉米的绝大部分用于工业材料和饲料、而不是人类消费食用。美国人是人、中国人也是人,他们是国际市场的平等机会的消费者,他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保障是同等重要的。就是说,当事人公司应该同等对待美国消费者和中国消费者,不要把美国市场的工业材料和饲料当作食品介绍给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您尊重爱护中国民众,他们就会给您成倍的尊重爱护的回报;相反,您不尊重中国民众,他们就可能对您失去成倍的信任和尊重爱护。而那个彼此尊重爱护的关系能否建立和能否长期发展下去的首要因素,既不是钱也不是权,而是讲真话和做真事。
个人分类: 忠告|2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山西转基因玉米问题之亲身经历
wangyong77 2010-9-23 09:39
【原创】 山西转基因玉米问题之亲身经历 报道大家应该看过不少了,没看过的可以看下面链接 http://society.news.mop.com/jk/n2069147.shtml 我是晋中的,我只描述一下我的经历。今年暑假回家,有天发现卫生纸被老鼠咬掉了,第二天听到在一个废旧的抽屉里有动静,我打开抽屉,徒手捉到一只小老鼠 抽屉里本来是空着的,捉到老鼠时里面堆满了各种碎屑、杂物,明显是老鼠在垫窝,注意是垫窝,不是挖洞居住,老鼠不生育是不会垫窝的。说明我捉到的这只老鼠已经性成熟了,或是已经怀孕了,但是只有一寸大(不带尾巴),与报道中所述一致。刚打电话和老爸讨论了一下,他说近几年确是很少见到大老鼠。至于猪狗羊我就不清楚了。另外,我爸说我们那里种先玉335的人很多,抗旱,早熟,而且说比其他的品种甜,猪喜欢吃,所以收购价格会高出其他品种。不管上述现象是否与转基因有关,我只能说,上述描述完全属实。 所幸我家没有种 希望国家所有有关部门联合起来认真调查此事,不要再是有关部门的事了,因为,说不定你正在吃这个品种的玉米,或是用它喂出来的牲畜。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是关乎民族存亡的事情,希望大家把这个贴顶起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盼望及早解决。
个人分类: 忠告|32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山西称“转基因玉米致动物异常”报道失实
wangyong77 2010-9-22 23:53
山西称转基因玉米致动物异常报道失实 2010-09-22 07:00:5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跟贴 310 条 手机看股票 山西省农业厅官方网站截图 山西省农业厅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近日,网络上出现有关《国际先驱导报》对该省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出现由于种植、饲喂先玉335玉米而导致动物出现异常现象的报道(以下简称《报道》),引起较大反响。通过调查,该部门认为《报道》所述的因果关系缺失科学依据。 消息说,该《报道》发布后,山西省农业厅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以及省市农业、畜牧部门的11名专家成立了联合调查组。 消息称,调查组根据《报道》中提到的有关线索,在事发地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取证工作,走访了《报道》中提到的刘旻(真名杨成功)、张健红等当事人及部分相关群众、基层畜牧防疫员和乡村干部等。 调查情况说明如下: 一、先玉335玉米品种是通过国家品种鉴定的杂交品种,不是转基因品种。 二、《报道》中所反映的有关猪、羊、老鼠等动物异常现象与事实不符。 《报道》中所称当地另外的怪事:母猪产仔少了,不育假育、流产的情况比较多,这与本地实际严重不符。调查组对乡、村防疫员和养猪户进行了询问,杨村、演武村乃至张庆乡近年来都未发现有普遍的母猪产仔少、死亡率高的现象。少数养殖户出现这种现象,其成因复杂,涉及管理、疾病、气候、营养等多方面因素。 《报道》中所称晋中的羊主要饲料是醋糟、醋糟中主要成分是玉米、以前母羊一胎能生两到三只,这与本地实际严重不符。羊本身是单胎动物,一般每胎一只,少数每胎两到三只,羊的主要饲料是秸秆和饲草,也有少数养殖户在羊饲料中添加醋糟,但醋糟主要成分是稻谷壳或高粱壳,有少量玉米也在酿造过程中基本消耗完。 《报道》中所提的老鼠变少变小的现象,乡、村干部和农民普遍认为是由于猫的饲养量增加产生生物抑制作用,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村民住房由砖瓦结构改善为水泥结构,老鼠不易打洞做窝而造成的。
个人分类: 忠告|19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老鼠 小老鼠
Macrofungi 2010-9-22 13:52
大老鼠消失、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此外,羊也出现异常情况。全国闻名的生猪集散地,很多村子的养猪业已经变得萧条。而这些出现异常的动物,几乎都吃过同一种玉米先玉335。详细报道见: http://news.qq.com/a/20100921/001313.htm 又是一年秋收的时节,在年少的那一代,这个时节在帮助家人完成秋收的农活之后,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带上挖头,铁锹,在农田里穿梭,寻找老鼠洞。有的同伴很厉害,能从老鼠洞的外观上推测到这个老鼠的家底是否丰富。幸运的话在三四个小时内,可以掏到一大篮子老鼠的食物也是农民的粮食。主要是花生、玉米,玉米经常带回家喂牲口;花生是大伙最喜欢的,干净、饱满。 那时候的老鼠很大,有人也称它们为田鼠。不算尾巴的话也有20厘米左右。挖老鼠洞除了寻找被老鼠偷窃的粮食外,还要把这个大老鼠逮住。有经验的伙伴在开始挖洞之前,会在周围搜索,将两三米之内的洞穴一一封死,只沿着一个主洞开始行动。逮住的大老鼠当然会留着回家喂猫咪的。 也许是随着年岁的增长,童年的乐趣渐渐消散,挖老鼠洞的兴事也渐渐离开我们这一代的视线。也就在突然的那么一段时间发现,大老鼠不见了。丰收年岁的田野里也不见高高隆起的老鼠打洞所留下的小土丘,农民也不再抱怨鼠害了。甚至农家院子里也没有大老鼠的出入了。还能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小时候住在先前的老房子里面,每每夜晚总是伴随着梁上君子的窃窃细语而恐恐不安睡去,一直担心它们从梁上掉下,掉到我的床上。最近几年,我家除了种植玉米之外很少在种植其他作物了,玉米简单省事,价钱相对来说还算可以。秋收之后,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子来不及处理,就用麻袋装着在院子里放着,放假回家,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就问老爹,这样不怕老鼠糟蹋。老鼠少了,糟蹋的很少了,管它呢! 农村的大老鼠也不见了。是因为家家户户都盖上平房,大老鼠行动不便,渐渐消退的吗? 农田里的那种大老鼠,大耗子呢? 大老鼠消失是一件好事情吗?小老鼠开始称道了吗? 妄为一介书生,我无从判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际先驱导报》征集动物异常线索
wangyong77 2010-9-21 19:39
《国际先驱导报》征集动物异常线索 (2010-09-21 17:00:04) 转载 var $tag='杂谈'; var $tag_code='8cfa8c045b93bb43d4e0ba8ce87b6e3c'; var $r_quote_bligid='4925873e0100lqag'; var $worldcup='0'; var $worldcupball='0'; 标签: 杂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征集动物异常线索 我是《国际先驱导报》的记者金微。《国际先驱导报》的调查报道《谁动了它们的基因?老鼠不见了---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现象调查》发表后,引起国内广泛关注。不少网友称自己的家乡也出现过类似异常的现象,从反馈的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河北、山西、甘肃、吉林等地。我们希望对以上网友报告的地区进行进一步核实。依据我在山西吉林等地的调查情况,我列出如下问题,供大家参考。如果你在当地发现以下类似异常现象,欢迎提供线索以及你的联系方式,并发往此邮箱jinway2010@126.com。谢谢。 1,你的家乡在哪?是否种植先玉335或者其他外来品种玉米,如果是,玉米品种名叫什么?玉米的品种是否抗虫?性状在这几年是否稳定? 2,是否注意到种植玉米后生态发生变化,如老鼠显著减少?蛐蛐消失等? 3,你家或村子上是否有人养猪?与几年前相比,最近几年母猪的流产、死胎、假育、不育的情况是否增多?猪免疫力是否下降?其表现的特点是疾病显著增多,如口蹄疫还有各种未知病等。 4,狗是否吃玉米,吃玉米后是否出现不育、肝腹积水等现象?(一般用绳系养的狗容易观察这类现象。) 5,你们村是否有羊?羊是否吃玉米或玉米渣?比几年前相比,吃玉米渣后是否出现流产或少胎的现象? 6,养牛场是否用玉米粉喂牛?这几年是否发现牛出现子宫脱垂、流产增多的现象?牛的疾病情况是否有所增多,如牛的口蹄疫等疾病。 6,能否保证你提供的信息准确?是否愿意留下你的电话,以方便我们进一步联系?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jinway1985 向金微这样认真、负责任的记者致敬!!! 希望大家都转发!
个人分类: 关注社会|2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玉米恶果显现 山西部分地区大老鼠已绝迹
热度 1 sheep021 2010-9-21 16:31
老鼠绝迹,母猪流产,人却没事儿,原因何在? 有专家告诉记者,先玉335在2004年正式推广,2006年开始普及。5~6年的时间,老鼠可以传递20代以上,猪可以传3代,而这个时长仅为人的生命周期的十分之一,因此,老鼠表现突出,人却不会出现严重的反应。 相关链接: 张宏良: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传言早已种植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玉米恶果显现 山西部分地区大老鼠已绝迹   这是一组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明确新闻由头的报道,因为诸如大老鼠消失、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等等动物异常现象,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当地的农民会忧虑,还可能放弃养殖业,甚至将其当成笑谈。他们逐渐习惯了这种异常,我们却无法视若无睹。   在中国乃至世界,反对转基因和支持转基因的两方都打得不可开交,科学、利益、健康、破坏转基因的争议围绕着这些关键词愈演愈烈。我们无意卷入其中,但当种种动物异常现象摆在眼前,转基因却突然又成了绕不开的话题。也许,争议、发现异常并非坏事,它可以警醒人类,那些未知的不确定的风险,其实近在身边。    老鼠不见了   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现象调查   美国的专利记录显示,中国大量种植的玉米种子先玉335的父本PH4CV的类别编号指示为转基因农作物,如果是这样的话,山西、吉林等地的各种动物异常反应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于胜楠发自太原、晋中、榆树、北京 一直深受鼠患之苦的山西农民刘旻(化名),现在却为当地老鼠绝迹而感到不安。   刘旻是山西晋中张庆乡农民,家里种了十来亩玉米。过去,家里的老鼠经常是窜上窜下的,需要买剧毒的鼠药,从3年前开始,我突然发现即使不放老鼠药,也少有老鼠吃家里东西了。刘旻说。   为此,刘旻开始观察村里的老鼠情况。他跑去问粮食加工户,这位农户磨各种杂粮,他说也不见大老鼠(体长和尾巴均超过10厘米的老鼠)。他还跑去问贩卖玉米的,他家堆积如山的玉米也不见大老鼠光顾了,偶尔只看到小老鼠,对粮食损耗也不大。    消失的大老鼠   在这个有300多户的村庄做过一番调查后,刘旻了解到的情况大同小异:大老鼠基本绝迹,只有一些小老鼠。刘旻还发现,即使是小老鼠,也是呆头呆脑,看上去还不会分辨方向,我曾看到狗轻易逮住过这些小老鼠。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刘旻先后跑了附近50里范围的村庄,向当地村民了解老鼠的情况,很多村民反映老鼠确实少了,不过他们认为这是天灾或者猫的原因,并没有什么奇怪。   在刘旻所在的村庄,有20多位收粮大户,其中有些收粮大户是刘旻的朋友和同学,刘旻叮嘱他们在收粮时可以问问当地老鼠的情况。这些收粮大户反馈给刘旻的信息是:他们走过方圆100里的村庄收粮,很多村民反映的情况和张庆乡类似。   今年5月,本报记者在晋中8个村庄走访,进一步印证了刘旻所说的动物异常情况。怀仁村、王郝村、杨村等村民都证实老鼠变少了。   大老鼠现在很少见,只有些小老鼠。杨村种粮大户张健红说:以前一只老鼠一脚踩下去还留大半个尾巴在外面,现在再也见不到这种老鼠了。   怀仁村被誉为中国第一醋村,记者采访了几位村民,他们说,现在制醋囤积的玉米,很少出现被老鼠吃的现象。不仅老鼠少了,现在连卖老鼠药的都没有了。   在寿阳和晋中地区的玉米收购商老张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他也发现晋中平川地区的老鼠越来越少的现象,尤其是不见大老鼠。   如果说猫多,以前也有猫,说猫把老鼠都抓了,为什么单单只抓大老鼠?这让刘旻百思不得其解。   王郝村村民张俊生也有相似的疑问:如果说因为猫多了,以前我们村也有很多猫的。   远在吉林省榆树市秀水镇苏家村的于彦辉和刘旻有着同样的困惑。他发现最近三年以来,庄稼地里的老鼠突然没了,以前那些老鼠专门啃玉米棒,要放很多老鼠药,现在根本都不用放老鼠药了。   在他的记忆里,从前田埂上一排一排的老鼠洞,曾经很让他头疼,如今,鼠洞消失了。秋收时节,村民打完的玉米堆放在地里,也没有老鼠跑来吃。   这与以前真的不一样了。于彦辉说。   村里人在闲聊时,也经常提到地里无影无踪的老鼠,但最多只是笑谈。况且地里没有老鼠,村民们认为是好事,至少不用再放老鼠药了。不过,村民家里还是有些老鼠,但据于彦辉介绍,现在家里的老鼠也变得怪怪的,以前老鼠都是将玉米拖进洞里吃,现在它们好像变笨了,就坐在粮堆上吃,我亲眼见过几次。   对于老鼠为何减少,村民陈陶陪认为是因为放了老鼠药。他记得三四年前,榆树市里曾统一在地里放药,另外的原因则是老鼠的天敌多了,比如黄鼠狼、老鹰多了。   不过,他还是有些困惑,以前也有老鼠的天敌,为何那时老鼠那么多。至少还另有其因吧,老鼠不可能死得一干二净,我认为可能是生态环境改变的原因。   但是,几名村民均表示最近几年村庄周围没有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除了周边建了两个砖厂外,没有建其他企业,更没有什么废水污染物排出。 猪的肚子里都是水   从5月到8月,记者几次在晋中和榆树附近的农村走访,调查老鼠变少的情况,却发现了当地另外的怪事:母猪产子少了,不育、假育、流产的情况比较多。   张健红养了快十年猪,他说,以前他家养的20多头母猪,一窝猪最多能生16只,从来没有低过10只的。也就是在4年前,他发现母猪生的小猪越来越少。   有时只有六七只,总之这两年生的小猪没有上过10头的。他还反映说,自己家里同时养了几十头肥猪,生长的速度明显比前几年放慢。这几年养猪一直亏本的他不得不先后卖掉了十几只母猪。我把剩下几只猪卖完就不再养了。张健红说。   苏家村的养猪户陈红军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由于最近三年,死胎、流产的现象较多,让他至少损失了1/3的小猪。   起初,他以为是配种的时间没有把握好,但增加配种的次数后依然无济于事。我有十多年的养殖经验,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啊。兽医也无法解答他的疑惑,更无法治好他家猪的病。当地防疫站过来也只是瞅瞅,说不出个原因。   陈红军问过村里不少的个体养殖户,他们都遇到了类似情况。   现在不是说猪的出生率不高,而是极低。晋中演武村的养猪户王伟吉对于自己这两年过山车似的养猪经历显得一筹莫展,他说,这两年关于猪的怪事经常发生,连兽医也不知怎么回事。去年,我们家先后有4只这样的母猪,生产前三天气喘吁吁,嘴里发出哼哼的响声,最后小猪没有生下来母猪就先死了。   还有些生下来的小猪,看起来很健康,但生下来没过多久也死了。去年,这些死去的小猪总共有几十头,重创了王伟吉的猪场。今年,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好转:3月份,一只母猪生下来的全是死胎;4月2日,两只母猪生了两窝小猪,总共22只,现在只剩8只,其他全部死了。   王伟吉说:现在养猪赔钱赔得太厉害了,我养猪十几年了,这些情况是最近这几年才出现的。以前也会有死产的情况,但确实不会有这么高的比例。   演武村另一位养猪户称,他曾把一头母猪卖到屠宰场,屠宰场的人告诉他,这头猪的卵巢里都是水。   张超村村民左金玉也遇到这种情况,他说,有一家人的猪死了后,他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于是解剖,惊讶地看到猪的肚子里都是水。而左金玉在去年因为死猪问题也损失惨重,有的小猪在母猪肚里就死了。还有60多头小猪长到了50多斤,莫名其妙地死了,赔了我6万多块钱。左金玉养了13年的猪,猪出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年。    养猪村的没落   地处吉林省榆树市西北部的弓棚镇,是全国闻名的生猪集散地。不过,当记者7月底到该镇调查时,发现这里很多村子的养猪业已经变得萧条。   在前往新农村21村前,就有弓棚镇的人说,那里家家户户都养猪,是名副其实的养猪专业村。当记者到达该村时,发现农户家家都有猪圈,但猪圈已经空空。在村民的指引下去找剩余的两家养殖户,但结果他们的猪最近都卖了。   如果他家没有那全村都没了。村口几名打牌的村民说,大多数猪都是这两年卖的,市场不好,疾病又多,小农养猪的风险太大。但记者问及是哪些病时,有农户说,有些病说不清楚,连兽医都治不好。   距离21村两里地的13村,现在也仅剩下1家养殖场了。13村村民康健民亲眼见证了这些年两个村子养殖业的兴衰。很多养殖户都是倾家荡产啊,个体养猪户这几年十有八九都亏了。曾经保持几百头养殖规模的康健民在去年底放弃了养猪,他说:一方面的冲击来自于市场,另一方面是各种病在这几年突然大量出现。   康健民介绍,这两年不仅有口蹄疫、心肌炎等疾病,还有很多未知的病。这些病兽医根本无法疹断,他们只会让你试药,这种不行换下一种,等我换几次猪都死了,气死人。对于有七八年养殖经验的康健民来说,他无法对这些从未遇到过的病求医问药,有的猪患病只能等死。   而母猪流产、死胎的现象,康健民也遭遇过。有一年我养10头母猪,2只母猪生下来的全部是死胎。康健民解释不清是什么原因。   距离弓棚镇十几里的9村,有100来户人家,路边到处堆积着各类粪便,臭气熏天。   目前这个村仍是养殖专业村,只不过养殖户的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据村民们介绍,以前这里80%的养殖户都是养猪,但现在这个比例只有10%,养猪的都改去养鸡了,也有的人出去打工了。   弓棚镇养猪就是从我们这个村子走出去的,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提到往日养猪业的辉煌,村民候德军不免有些伤感。   作为老养殖户,候德军的直觉是这几年猪的死亡率奇高,无论是几百斤的大猪,还是几斤的小猪,不知得什么病就死了。    玉米霉变导致的?   除了老鼠和猪以外,记者还在晋中发现了羊和狗出现异常的情况。   杨村的一位养羊专业户介绍,以前母羊一胎能生两到三只,但是,现在只有一只,最多时两只。   晋中南香村的李富云反映,自己家里的两只山羊今年也都流产了,这让他伤心不已。   永康村的一位收购羊毛和羊羔的农民介绍,最近两年,他经常会收到流产和刚生下来就死了的小羊羔。   一名狗贩子也与记者聊起,现在狗经常出现肝腹水或者肾腹水的情况,剖开肚子总会有很多水。他说,他现在一般不收购那些肚子大的狗,因为这些狗会亏本。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动物出现了让人不解的异常?   对于猪的异常,榆树兴源种猪繁育场场主赵万胜认为是因为吃了霉变的玉米。霉变玉米会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可能会导致猪发情晚、猪流产、死胎等现象。   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食品与营养委员会高级项目主任安雅克婷博士则给《国际先驱导报》分析,导致猪的生产出现问题,是因为它们食用了感染玉米赤霉烯酮(一种霉菌毒素)的玉米。她称,很多环境都会为玉米中的这种霉菌滋长提供最佳时机,比如在收割或运输过程中保温不当、种植期间、久旱不雨或阴雨连绵期间。除此之外,当玉米被害虫咬过或者上述原因,都会感染一种叫镰刀霉的霉菌。这些霉菌会导致猪生殖系统的紊乱,如早产、流产、死胎和发情周期异常。   不过,生猪养殖户们并不认同这些分析。他们告诉记者,自己用来喂猪的玉米并没有发霉,而且不可能四五年都发霉。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的阳谷县兽医贺裕在当地行医几十年,如今他已70多岁,他说,从去年开始,他注意到该县猪流产、死胎的现象比以往增多,最近他连续接待了几位求助的农民。贺裕说:猪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玉米发霉、细菌感染,或农药中毒引起,治疗这些病时需要对症下药。但是,农民反映他们的玉米并没有发霉、而且也没有发生中毒等情况。这让贺裕感到困惑,对于未知原因引起的流产和死胎现象,他无法治疗。   贺裕向记者透露,向他求助的农民都反映了类似的情况:家里种了先玉335玉米。   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出现异常的动物,也几乎都吃过同一种玉米先玉335。    与先玉335有关和无关的   在记者调查的所有养猪户中,他们均表示,自从家里种了先玉335玉米,这些玉米就成了猪饲料。而猪出现异常,也都是在以这些玉米为饲料之后。   晋中的羊虽然不是直接吃的先玉335,但是主要饲料是当地用玉米做完醋后的玉米渣,就是当地俗称的醋糟。   而在记者走访的晋中和榆树的农村,先玉335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刘旻告诉记者,正是在种植了这种玉米后,他发现老鼠逐渐减少了。   记者在弓棚镇新农村9村采访时,发现了一家母猪没有出现异常的养殖户。她从去年开始养母猪,目前保持十几头的规模,她称家里的母猪一般都有12头的产子率。记者特地问到了猪的饲料问题,这位养殖户介绍,她喂的是自家种的玉米,主要是国产的信誉1,她没有种过先玉335。   而在晋中地区收购玉米的老张介绍,今年5月份,他到乌金山镇神堂沟村收玉米时,打开囤积玉米的囤子,意外地发现了10只大老鼠。他已经好几年没有看到大老鼠出囤的景象了。而那户人家种植的是普通玉米。该村距离晋中20多公里,处于丘陵山区,先玉335在该村的种植面积只有5%左右。   不过,记者采访的农民很少怀疑是他们给动物吃的饲料出了问题。甚至有人认为,吃玉米能吃出问题是天方夜谭,老鼠出问题,人也应该出问题。而 有专家告诉记者,先玉335在2004年正式推广,2006年开始普及。5~6年的时间,老鼠可以传递20代以上,猪可以传3代,而这个时长仅为人的生命周期的十分之一,因此,老鼠表现突出,人却不会出现严重的反应。   刘旻去年10月开始上网,当他从互联网上获知世界上还存在转基因玉米这回事,他就开始怀疑起先玉335的身份来。他记得当时推销玉米种时,推销员说过这种玉米是美国品种,抗病、抗倒、抗旱、增产效果好。    父本是转基因   农民的观察也往往高于科学家的发现,许多线索农民更能够提供,而学者经常在实验室里。实验室里的一些数据相对于现实问题是显得苍白的。对于刘旻的怀疑,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认为,暂时虽不能完全肯定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但是从种种迹象看,这个玉米可能是有些手脚的。   刘旻的怀疑源于转基因食品在其他国家已经引起的动物反应。在世界多个国家的转基因动物实验中,都发现了与晋中和榆树地区类似的动物异常现象。其中,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卫生部等部门发表的文献说明了世界各地由于使用转基因饲料出现异常的案例,包括内脏发生异常的老鼠,假孕或不育的猪和非正常死亡的母牛。行业组织报告还说,英国市场出现转基因大豆食品后,居民的过敏症上升了50%,巴西出现同样状况。报告称,这些异常是审核转基因食品产品的时候所没发现的。   那么,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吗?根据中国农业部门的公告,先玉335是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其母本为PH6WC,父本为PH4CV,均为先锋公司自育。   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称,先玉335不含有转基因成分,该品种在审定过程中经过严格的审查,为非转基因玉米新品种。   查证的过程异常艰难。无论是在先锋公司的中文英文网站上,还是美国农业部和FDA网站上,都查不到关于先玉335父本母本的数据信息。记者就此向多位专家求教,大都称不了解或者难以证实。   后来在一位海外读者的协助下,本报记者终于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官方网站上查到了关于PH4CV的信息。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84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谁动了它们的基因? 老鼠不见了——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现象调查
DLUTBMGEPM 2010-9-18 16:38
据 2010- 年 9 月 17 日出版的《文摘周报》转引自《国际先驱导报》的报道:当种种动物异常现象摆在眼前,转基因突然成了绕不开的话题。也许,争议、发现异常并非坏事,它可以提醒人类,那些未知的不确定的风险,其实近在身边。    消失的大老鼠    一直深受鼠患之苦的山西农民刘 旻 , 现在却为当地老鼠绝迹而感到不安。刘旻是山西晋中张庆乡农民,家里种了十来亩玉米。过去,家里的老鼠经常是蹿上蹿下的,需要买剧毒的鼠药,从三年前开始,我突然发现即使不放老鼠药,也少有老鼠吃家里东西了。刘旻说为此,刘旻开始观察村里的老鼠情况。他跑去问贩卖玉米的,他家里堆积如山的玉米也不见大老鼠光顾,偶而只看到小老鼠。即使是小老鼠,也是呆头呆脑,看上去还不会分辨方向。    今年 5 月,记者在晋中 8 个村庄走访,进一步印证了刘旻所说的动物异常情况,并发现了当地另外的怪事:母猪产子少了,不育、假育、流产的情况比较多。村民张健红养了快 10 年猪,他说,以前他家养的 20 多头母猪,一窝猪最多能生 16 只,从来没有低过 10 只的。也就是在四年前,他发现母猪生的小猪越来越少。还有些生下来的小猪,看起来很健康,但生下来没过多久也死了。    地处吉林省榆树市西北部的弓棚镇,是全国闻名的生猪集散地。不够,当记者 7 月底到该镇调查时,发现这里很多村子的养猪业已经变得萧条。除了老鼠和和猪以外,记者还在晋中发现了羊和狗出现异常的情况。杨村的一位养羊专业户介绍,以前母羊一胎能生两到三只,但是,现在只有一只,最多时两只。一名狗贩子也与记者聊起,现在狗经常出现肝腹水或者肾腹水的情况,剖开肚子总会有很多水。他说,他现在一般不收购那些肚子大的狗,因为这些狗会亏本。    玉米惹的祸?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出现异常的动物,几乎都吃过同一种玉米先玉 335 。在记者调查的所有养猪户中,他们均表示,自从家里种了先玉 335 玉米,这些玉米就成了猪饲料。而猪出现异常,也都是在以这些玉米为饲料之后。晋中的羊虽然不是直接吃的先玉 335 ,但是主要饲料是当地用玉米做完醋后的玉米渣,就是当地俗称的醋糟。刘旻告诉记者,正是在种植了这种玉米后,他发现老鼠逐渐减少了。    记者在弓棚镇新农村 9 村采访时,发现了一家母猪没有出现异常的养殖户。她从去年开始养母猪,目前保持十几头的规模,她称家里的母猪一般都有 12 头的产子率。这位养殖户介绍,她喂的是自家种的玉米,主要是国产的信誉 1 ,她没有种过先玉 335 。    有专家告诉记者,先玉 335 在 2004 年正式推产, 2006 年开始普及。 5 6 年的时间,老鼠可以传递 20 代以上,猪可以传三代,而这个时长仅为人的生命周期的十分之一,因此,老鼠表现突出,人却不会出现严重的反应。    转基因疑云    农民的观察也往往高于科学家的发现,许多线索农民更能够提供,而学者经常在实验室里。实验室里的一些数据相对于现实问题是显得苍白。对于刘旻的怀疑,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认为,暂时虽不能完全肯定先玉 335 是转基因玉米,但是从种种迹象看,这个玉米可能是有些手脚的。    根据中国农业部门的公告,先玉 335 是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其母本为 PH6WC ,父本为 PH4CV ,均为先锋公司自育。先锋公司在接受采访时称,先玉 335 不含有转基因成分,为非转基因玉米新品种。查证的过程异常艰难。记者就此向多位专家求教,大都称不了解或者难以证实。    后来在一位海外读者的协助下,记者终于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官方网站上查到了关于 PH4CV 的信息。    PH4CV 的类别编号包括 800/302 ;在美国专利法的规定中, 302 即指基因修饰。长长的专利资料文件显示, PH4CV 的开发包括了使用 BT 和 HT 转基因技术这是用于商业化大宗农作物仅有的两类转基因技术。    对转基因问题非常关心的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教授顾秀林认为,转过一次基因以后的作物不论经过多少代自交,然后再做多少次杂交,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杂交品种,而是转基因品种。    如果是这样的话,山西、吉林等地的各种动物异常反应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因为世界各地独立试验均揭示转基因食品喂养动物会出现肾脏和肝脏损害、生殖系统出问题、免疫不正常,而这种大面积、多地区类似的异常反应也绝非仅仅是环境因素改变而形成,这意味着转基因玉米正在我国进行着实实在在的非模拟检验。一位业内人士说。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9/181301.html 先玉335:美国种子扩张速度惊人 编辑手记:接近真相让人如此不安 立此存照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个测序的作物
tangel 2010-8-28 12:48
水稻: 水稻基因组序列信息 小麦: 小麦基因序列数据 玉米: 玉米基因组序列数据 大豆: 大豆基因组序列信息 油菜: 油菜基因组序列信息 高粱: 高粱基因组序列信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米喜欢喝糖水?
gaojianguo 2010-7-25 22:56
近日,美日两国科学家发现给低光下的玉米注射糖水可以减少穗粒损失( Sucrose feeding reverses shade-induced kernel losses in maize )。 小时候,我们全村基本上挨家挨户都种玉米和红薯(现在种的人已经不多了),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来源,还可以填饱肚子,改善饮食结构(当时没想这么多)。在收获玉米的前一段时间,每家大院里都飘着煮玉米的香味,而我比较喜欢吃的是奶奶家掰的玉米棒子,总觉得比我们自己家的口感好些,其他邻居的口感也不怎么样。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品种差异,最后才知道全村的都是从同一个农村合作社买的同一品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地也一样)? 有肥料的原因吗?或许真是!!我奶奶家养牛,直接施用牛粪,而其他邻居和我们家则使用化肥等高科技产品。爷爷奶奶都是很勤劳、很传统的农民,什么都认为原生态的好(虽然他们不知道原生态是什么东东),又由于比较节俭,所以基本上没用过化肥或农药。 如果玉米可以选择,它更喜欢吃牛粪吗? Sucrose feeding reverses shade-induced kernel loss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10年来首次大量进口玉米 六成为转基因产品
maokebiao 2010-7-23 07:49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7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17时33分报道,作为一个粮食大国,玉米在我国一直都是自给自足,但今年这一状况似乎在悄悄地逆转。中国十年来首次从美国大量进口玉米,从美国采购的玉米数量比过去15年还要多,这使得很多人惊呼进口玉米将迎来中国时刻。玉米进口量所发生的巨变让很多人想到了大豆的命运,那么在这种趋势的背后有怎样的推手?这种情况会不会对我国的玉米生产加工产生冲击?玉米会不会重蹈大豆的覆辙?中央台记者季苏平带来报道。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生产一直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我国在玉米进口量上的悄然巨变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5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2.35万吨,相比之下2009年同期累计玉米进口仅2150吨。长期以来中国玉米都处于自产自销的平衡状态,进口政策为何今年会突然调转?这一变化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大家都在想这背后有怎样故事。在汇易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部总经理黄力群看来,玉米进口量的上涨就有两点原因:   黄力群:第一点,去年我们东北的玉米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产,幅度要超过20%,第二个原因是去年年底以来我国玉米深加工的需求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因为其效益改善使得对玉米的需求也明显地增长,造成国内供求比较紧张,带动了玉米的进口。   对我国生产玉米的农民来说,今年可以说是一个丰收年,玉米价格创出新高让大家欣喜不已。但是现在美国玉米大规模进军国内市场的状况,让一些身处玉米主产区的农民深感担忧。吉林省九台市卡伦镇农民徐军九说,今年玉米收购价之高前所未见,如果在这个时候面对国外市场冲击,无疑将打击种粮农民积极性:   徐军九:外国的玉米要是到市场来的话,可能全国的价格要降低,降低的话就不好了,直接影响老百姓的情绪。现在老百姓手里玉米已经卖完了,今年价格比较好,干苞米都8毛多钱一斤卖的,假如今年秋收以后受进口玉米影响的话,影响稍稍差一点还行,影响多了可能老百姓种地心情要差一些,思想肯定有波动。现在种子、化肥、人工什么费用都贵,冲击大了,种粮积极性指定要差。    农民的这种担忧其实不无道理,早在我国大豆进口暴涨的时候,农民就吃过这样的亏。玉米现在的情况和当年的大豆有一些类似,因此,一些业界专家也有同样的考虑:玉米市场会不会重蹈国产大豆的覆辙?但是在吉林省一家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主管原材料的负责人看来,玉米进口量的上涨并不会产生农民预想的后果:   负责人:国内的玉米价格受国家保护价,价格一直很高,而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的玉米价格很低,基本上合人民币就是一千出头,这样的话就是形成了玉米价格倒挂,进口的要比国内生产的便宜很多。但是之前发改委出了一个文,具体的内容其中就有一条,给一部分中国的饲料加工企业一定的玉米进口配额,大概是100万吨左右,这里面就包括中粮和四川新希望这些比较大的饲料企业,但并不是全面放开玉米的进口市场。   从美国进口的玉米还有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60%的进口玉米都是转基因的,而我国的玉米都是非转基因的。因此,这位负责人也认为,进口玉米大举打入中国对于我国玉米原料生产结构产生的影响还要再观察:   负责人:有一点就是老百姓关心的,一个是转基因的问题,因为中国的玉米都是非转基因的,而美国进口的玉米60%都是转基因的。在美国60%的转基因玉米大部分是用来加工做乙醇的,美国的乙醇汽油添加量是在50%,而中国现在目前乙醇汽油的添加量是不超过20%,所以说转基因玉米进来以后,对中国以后玉米原料生产结构有没有影响,现在看还是未知数。    随着玉米进口量的大幅提高,有人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放开玉米进口能够平抑国内现在玉米收购的高价。但是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坚决地否认了这一观点,他认为要保护农民的利益,中国就决不能放开对玉米的进口:   教授:因为保护农民的利益的根本就是保护农副产品价格合理的上涨,只有它的价格上涨了农民才能从销售农副产品上收获足够的收益,大豆进口的教训给我们很深刻,我们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这些国家为什么农民的利益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它主要也是限制部分农产品的进口,所以国内玉米进口的口子决不能放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利用国际粮食稳定国内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经济体的必然选择。但是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也是在博弈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在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看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还有很多事要做:   梅新育:一个就是耕地面积的稳定。第二个,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保证投入和巩固加强,再一个就是在运输和销售等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进行改进。 media_span_url('http://china.cnr.cn/gdgg/201007/t20100722_506777177.html') (责任编辑:张勇)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1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登海:凭什么不能当院士?
热度 1 STS 2010-6-8 22:23
粮食关系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而在我国育种界,有三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和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前两位不但是院士,而且曾先后荣获全国最高科技奖,而李登海却默默无闻,很少有人知道。 李登海,初中毕业,一位从田野里走出来的玉米育种专家,民营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院长,;他已选育出了 20 多个抗病倒、耐密高产的玉米良种,培育出了 20 多个高配合力的玉米自交系,创出了亩产 1096 . 29 公斤 的夏玉米世界高产纪录,创造了高产栽培的新模式,形成了紧凑型玉米的新理论。 在实践方面,他所选的 掖单系列 玉米杂交种已在全国 28 个省市区推广,根据国家农业部公布的数字,当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 43 . 5 %,累计推广面积 6 . 9 亿亩,增产粮食 300 多亿公斤。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而李登海被称为 中国杂交玉米之父 ,他们合称为 南袁北李 。似乎很多的事情都把两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比如在中国只有三支股票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 1994 年上市的兰生股份, 2000 年,以袁隆平命名的隆平高科。再就是 2005 年以李登海命名的登海种业。在亚太地区育种行业当中,农民出身的李登海和院士出身的袁隆平是齐名的。 据悉,此前李登海也曾正式向中国工程院递交了申报工程院院士的有关材料,但因为不懂外语而与院士无缘。而按照中国工程院吸纳院士的规定,必要的外语基础是当选的必要条件。但李登海对于给不给院士称号并不是十分在意,他仍在自己的领域埋头前行,继续攀登。 李登海,应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个人分类: 评论|11590 次阅读|1 个评论
玉米花
sugorge 2010-5-9 16:25
昨天我跟老家是丹麦的欧盟组长见面。对他吹牛,说虽然我对丹麦知道得不太多,但起码,我知道安徒生,那个我最喜欢的喜欢给小姑娘写童话的大作家。安徒生童话我可是熟悉得如滚瓜一样。 但今天发现非也,翻开 Mermaid 的第一页,读到该篇的第一段的第一行的第一句,我就被一个单词咦住了。 Far out in the ocean , where the water is as blue as the prettiest cornflower ,。。。 海水蓝得像世间最美的玉米花? 又遇玉米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5551 ) 我曾于 1990s 年代早期就到院内的栾城站做田间试验,经历过多少个夏玉米生长期,压根儿也没记得见到过或听说过蓝色的玉米花。其实我一直关注的是土壤 - 植被 - 大气之间的水分和能量传输,说真的,玉米花长得咋样,压根没有印象。 矢车菊,这个跟玉米没有一点亲戚关系的世上最漂亮的蓝,为什么把本属于玉米花的名字占为己有,叫 cornflower ? 人家 sunflower 再怎么也是每天都向着太阳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27 ,所以至少有一丝理由借用世界最大的光辉而命名。 我真想知道矢车菊和玉米的关系。 读书笔记 : (1) 矢车菊湛蓝娇小的可爱身影常常摇曳在玉米田里。 (2) 矢车菊的蓝非常特别。德国和马其顿人民奉它为国花。 (3) 玉米花很特别,雌雄同株。雄花花序穗状顶生,贡献花粉。雌花花穗腋生,为 肉穗花序 。成熟后成谷穗。 (4) 玉米为什么长胡子 http://www.cctv.com/program/kjy/20070916/101429_1.shtml (5) 读书不但要读译著,还要读原著。我敢想象,丹麦语下的海的女儿该是多么多么更美。可惜我不懂丹语。但英译本已经展示了更多的美景。所以万一万一,读多种语言著也是上策。 漂亮的矢车菊(图片来自 http://baike.baidu.com/image/b25d99010c7ad5c5267fb522 ) 玉米雄花(图片来自 http://baike.baidu.com/image/948bcfc8c85dff047e3e6f4b ) 肉穗花序(图片来自 http://baike.baidu.com/image/e8112b2ae1c2342b5343c196 )
个人分类: 文海拾贝|518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美国人不吃转基因玉米”的谣言可休矣
zbt92 2010-4-12 18:18
方舟子   美国种的玉米大部分(80%以上)都是转基因的,这个事实连反转基因人士都无法否认。于是他们改散布谣言称:美国种的转基因玉米都是当饲料和工业用的,人是不吃的。比如参加深圳卫视转基因辩论节目的三个反方代表郑风田、罗媛楠和熊蕾都那么说。虽然经过我多次驳斥,这种谣言仍然阴魂不散。直到现在,被科学网博客编辑置顶隆重推荐的熊蕾《恐惧的不是转基因》一文,仍然如此说:   有网友从美国农业部的网站下载材料表明,美国的转基因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酒精,而供人食用的玉米,全是天然玉米。我本人2月初去夏威夷旅游时,碰到一位来自堪萨斯州的农场主,我跟他谈起转基因作物的问题,他也说,他种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都是饲料和工业用,没有让人直接食用的。   我不知道熊蕾引以为证的那个网友是何许人(别又是那位职业骗子直言了吧?),美国农业部的材料又在哪里。美国农业部网站上根本就没有供人食用的玉米,全是天然玉米这种说法。至于用一位美国农场主的话为据,就跟美国记者拿一位中国农民的话来证明全中国的农业状况一样的荒唐。   我以前说过,美国转基因玉米品种大部分都是以可供人食用的标准被批准上市的,只有一种被限定为只当饲料用。后来这种玉米(商品名Starlink玉米)被发现流入了快餐市场中,被撤下了,所以现在美国的转基因玉米都是可供人食用的。当然,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一样,大部分是用来当饲料和工业用的,少部分供人食用。美国并不要求食品标记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供人食用的玉米中究竟有多少是转基因的,难以有准确的数据。只要美国的玉米还没有100%都种转基因玉米,反转基因人士就觉得可以狡辩说供人吃的都是非转基因玉米。   但是我们可以用两个理由证明美国人吃了转基因玉米。   第一个理由是间接的。美国种的玉米很难控制是当饲料还是当食品,批准只供做饲料的Starlink玉米尚且流入了食品市场中,何况那些批准可供人食用的转基因玉米。   第二个理由是直接的。玉米有一个品种叫甜玉米,这个品种的玉米几乎100%是供人不做加工就直接吃的(煮着吃的玉米棒、玉米粒基本上都是这个品种)。那么甜玉米有没有转基因的呢?另一个职业骗子亦明曾经造谣说,美国人吃的甜玉米都是天然的。其实,转基因甜玉米在美国市场上多得是。第一种Bt转基因甜玉米由诺华种子公司研发,于1998年2月27日获得商业化种植批准,商品名Attribute,由Rogers公司销售 http://www.seedquest.com/News/releases/usa/Novartis/N1828.htm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Attribute甜玉米品种销售(例如BC 0805,WH0809,GH0851,GSS0966,BSS0977,BSS0982,WSS0987),品种目录里还强调它们吃起来有多好吃( http://www.rogersadvantage.com/products/corn.asp )。先正达种子公司研发的Bt转基因甜玉米Bt-11,也在1998年在美国获得商业化种植批准,在美国、加拿大、南非、阿根廷和日本都有种植,并出口到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韩国(http://www2.syngenta.com/en/downloads/Bt_sweet_corn_update_3-04_final.pdf)。   由于FDA不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做特殊标志,这些转基因甜玉米都被美国人不知不觉吃下去了。美国人即使在知情的情况下,也不怕吃转基因甜玉米。有试验表明,把转基因甜玉米做了说明和非转基因甜玉米放在一起销售,转基因甜玉米的销售份额仍然能占44%( http://ucanr.org/repository/CAO/landingpage.cfm?article=ca.v058n02p103fulltext=yes )。   你要反对转基因作物是你的权利,但是至少不要靠谣言来反。 (XYS20100412)
个人分类: 三峡|351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玉米惹争议 专家称99%专利被国外控制
animalethic 2010-3-17 12:55
转基因玉米惹争议 专家称99%专利被国外控制 转基因玉米惹争议 专家称99%专利被国外控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2日22:01 经济观察报   降蕴彰   2009年10月,中国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批准主粮转基因种植的国家。证书批准后,围绕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争议,迅即在业内发酵。   而随着两个月后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 加速实施转基因主粮产业化,这一争论一夜间成为全体国民关注的焦点。   此次全国两会前后,更有百人上书反对,政协委员亦联名上交提案,担忧转基因主粮商业推广的安全性。农业部则多次通过媒体澄清转基因主粮的相关问题。   就在包括袁隆平在内的十多位两院院士高调支持转基因水稻,令该领域的争论渐趋平息之际,转基因玉米似乎尚未引起关注。不过,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转基因玉米领域存在的争议和风险更大,甚至对于最关键事实的认定,亦存在截然相反的描述。   交锋一   全国两会前夕,一位与转基因玉米研究推广关系密切的官员表示,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的批准有些过早。国内企业3-5年内很难推出可商用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届时,一旦鉴于相关政策国门打开,外资种子企业的转基因品种进入中国占领市场,中国的玉米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   对于国内转基因玉米研发现状,这位官员推荐记者采访玉米行业一位权威科学家。    这位科学家向本报透露,农业部批准了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这个品种,可能存在一些重大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研发过程中,关键实验环节未在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内进行。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实验最终获得的品种存在很大的安全不确定性。   这位科学家介绍说,为了保证转基因品种万无一失,在玉米品种开花散粉前,几乎所有的实验关键环节都必须在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内进行。负 压温室、负压实验室里面的大气压力比外面低,这样从实验过程一开始,空气都是往里流的,所有的空气都要经过过滤,过滤后的所有东西都会沉淀在管道里的 一个箱子里。实验室里那些花粉、孢子等转基因微生物绝对不会跑到实验室外的大气当中去。   由于工作关系,这位科学家曾赴美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墨西哥等国多次实地考察。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非常严格,一般人不允许进。进第一道 门后,衣服要挂在门外的玻璃墙上。再经过几道门才最终进去。参观人员则都是隔着玻璃墙观察。在美国,先锋、孟山都这些世界种业巨头如果转基因研发违反这 些规则,一旦被发现,对企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此次获批的转基因玉米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所带领的团队完成。上述科学家表示, 自己对范云六研究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 过程比较了解。农科院根本没有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这样的设备,中科院遗传所有这个设施,但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研究没有使用这个设备。   随后,本报向多位农业科学家求证,除一位科学家肯定农科院肯定没有配备这种设施外,其他人士均表示,不了解范云六是否在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做过实验。   针对上述疑问,本报随即联系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一直参与该玉米品种研发的副研究员陈茹梅回应说,只有研究像非典病毒一类危害性特别强的病菌时,相关重要实验才会在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中进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研究还没有到那么高的级别。   我本人在美国先锋种业公司工作过,他们的实验室就不是负压的。陈茹梅说。   交锋二   采访中, 一位种业公司的育种博士,提出了针对转基因玉米的第二个质疑,即该品种不抗虫,不抗病,也不能提高玉米产量。其功能主要是植酸酶玉米能令生猪消化更多的磷,从而减少来自动物粪便的污染。 这一看法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可。   不过,这位育种博士进一步质疑说: 在玉米加工成饲料的过程中,遭遇高温处理,消化磷的作用将会降低。   对此,陈茹梅坦陈,植酸酶玉米,既不抗虫,也不抗病,也不能提高产量,与其他玉米品种相比较,突出的功用是能帮助猪鸡鸭等单胃动物消化饲料中丰富的磷。但她强调: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中所含的酶是一种耐热的酶。   奥瑞金的声音   前述对转基因玉米提出质疑的科学家还向本报透露:大约两年前,农科院把玉米转基因植株卖给了奥瑞金公司,价格是一年几十万。   转基因植株还不能称为 品种。在转基因植株基础上,还要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技术及常规技术等技术手段,才能转化为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品种,而转化所需要的时间最快也得23年。因此,前述科学家认为,未来三五年内推出商业成品有很大难度。    奥瑞金公司是中国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种子企业,也是植酸酶玉米的独家供应商。 中国转基因主粮获批的消息传至美国后,该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其间的1月27日,更是涨了一倍,并在之后的几天内继续上涨,6个交易日涨幅达到300%!   记者多方努力,终于联系到该公司董事长韩庚辰。针对业内的质疑他回应说,农科院有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前期的研究实验,也是在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内进行。   别人怎么知道生物技术研究所没有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呢?我们公司也有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设备!韩庚辰说。    这一说法不仅不同于上述科学家的介绍,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陈茹梅的说法也明显不同 。   对于外界一致认为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不能提高产量的说法,韩庚辰解释说:我们已经将植酸酶转到我们新的玉米品种中去了,下一步推出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不仅含有植酸酶,还能提高产量。   而此前,韩庚辰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该品种的产量较普通玉米提高了10%-15%,并希望转基因玉米能在2011年或2012年投入商用。   韩庚辰还透露说,奥瑞金与农科院的合作始于两年前。两年间,从植株到品种的转化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计划,今年在山东省内将开始大约1万亩的种子批量生产。奥瑞金目前已经在同农业部讨论商业化种植的推进时间。   谁是推手   事实上,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的批准,中央一号文件的高调支持,在相当多业内人士看来,都显得太过突然。   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转基因植物就列入我国863计划,但与棉花在我国早就开始商业化种植不同,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转基因玉米和水稻的商业化种植一直非常谨慎。   接受本报采访的种业科学家和企业家一致的看法是, 我国政府对转基因作物研究真正发力是在2008年,当年7月9日,国家投入资金200多亿元, 启动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但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又有哪些人或事助推了我国转基因主粮产业化的超常提速,都显得模糊不清,知情者甚少。    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转基因主粮安全证书获批。   安全证书是转基因作物品种上市前最难跨过的一个关口。而一旦跨过了,也就意味着我国转基因水稻、玉米投入商业化种植并不遥远。   对此, 国内著名育种专家李登海表示了他的担忧。在前不久科技部一次种业座谈会上,李登海通过 登海种业 (35.71,-0.27,-0.75%) 公司总经理李晓霞转述了自己的观点我国率先放开转基因种子商品化,将引起很多不可预计的后果。我国大型作物转基因研究基础很薄弱,拥有的合法基因很少,99%以上专利被国外控制。   由于李登海是中国育种界公认的顶级专家,又与美国先锋公司建立了合资公司,他的表态引发了不小震动。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张世煌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玉米使我国拥有了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但企业大规模商业推广还为时尚早,很多条件还不具备。   如此情形下,用前述科学家的话来说,安全证书的获批,范云六等一些转基因科学家和奥瑞金公司,是本次中国转基因政策提速的推手。    本报获悉,在2009年农业部颁发安全证书前,决策部门曾几次召集包括范云六在内的多名科学家、企业家座谈,听取推进转基因水稻、玉米产业化的建议。这几次座谈对推进转基因决策至关重要。   有接近农业部的人士介绍说,作为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独家供应商,韩庚辰参加了座谈会。会上,韩庚辰介绍了植酸酶玉米的好处,并表示最晚能在2012年内将该品种投入商用。   座谈会后不久,中国首次为转基因主粮颁发了安全证书。   对这一情况,韩庚辰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底他曾向统战部递交了一份内容为发展我国生物技术,建立国家转基因工程规划的建议。但他没有参加过安全证书批准前的座谈会。   尽管转基因玉米领域基本情形仍模糊一片,但毕竟安全证书已经获得批准。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基本情况没有明晰之前,在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方面,政策层面一定要慎之又慎,绝不能轻言放开。   对此,农业部一位官员告诉本报,我国政府一直对本国种子行业实施保护政策。他举例说,目前政策上不允许外商设立经营销售型种子企业和独资企业。 经营粮棉油种子的合资企业,外商股份不得大于50%。政府的目的就是从国外引进先进育种经验的同时,保护本国种子资源。这位官员说。   转基因玉米领域的一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农业部一些官员的重视。农业部两会期间也出面澄清说,发放安全证书,不等同于商业化生产。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转基因玉米商业化,将稳健推进。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3677
个人分类: 动物福利|2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玉米影响小白鼠生育能力
贾克功 2010-2-20 18:34
转基因玉米、水稻在中国商业化推广问题涉及13亿人的健康、生态和国家战略安全问题,不可不察。这里是一年前新华网上发布的一则消息: 最新研究证实转基因玉米影响生育能力 2008 年 11 月 13 日 10:38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窗体顶端 E-mail 推荐 : 窗体底端 转基因玉米 ( 资料图片 )   奥地利研究人员日前发现,长期 食 用 MON810 型转基因玉米可能影响老鼠的生育能力。研究显示,长期食用这种玉米的实验鼠生育能力有所下降,而且后代重量轻、体质弱。   奥地利卫生及 食品安全 局 11 月 11 日 公布了有关研究结果。这项研究是受奥地利卫生部委托,并由维也纳兽医大学负责实施的。研究旨在探索长期食用转基因玉米饲料是否会对老鼠身体造成影响。   研究人员将实验鼠分为两组,一组用添加了 MON810 型转基因玉米的饲料喂养,另一组则用添加了奥地利本地普通玉米的饲料喂养。 20 周后研究人员发现,两组实验鼠产下的后代出现了差异,用转基因玉米喂养的实验鼠产仔数量减少,幼鼠的体重也偏轻、体质较弱。又经过几代的繁殖养育,一直用转基因玉米喂养的雌鼠的生殖器官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研究结果目前仅适用于实验鼠,不能简单断言它同样适用于其他 动物 和人类。转基因玉米是否会对其他动物和人类的生育能力造成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据奥地利媒体报道, MON810 型转基因玉米由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发。今年年初,法国曾宣布暂停种植 MON810 型转基因玉米。促使法国政府做出这项决定的最直接原因是,法国转基因产品临时最高委员会主席、参议员勒格朗提交的一份意见书。这份意见书严重怀疑 MON810 型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并声称存在一些新的科学事实,证明转基因玉米对动 植物 存在不利影响。不过,许多科学家对这种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仍有争论。 (责任编辑:李保金(实习))
个人分类: 博文转载|2687 次阅读|2 个评论
远航而来的玉米
antiscience 2010-2-11 22:02
《大众科技报》,2010.02.02/09/16, C04 远航而来的玉米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100871) 2010年新年第一天,我在寒风中花一元五角买了一穗煮黏玉米,大口啃起来,感觉很香。从小,我就习惯这口儿。每次吃玉米都带着一丝崇敬,感谢这凝聚着泥土、雨露和阳光的田间礼物。说来也怪,这种感觉是吃大米、高粱、小米等作物不曾拥有的,大概与我小时候更多地接触玉米有关吧。 玉米这种从黑龙江到云南,从高山到平原,到处都能生长的粮食作物,不知养活了多少人。没有玉米,就像没有马铃薯一样,不知这世界上要饿死多少。反过来,也可以说,没有这两样作物,世界上的人口也不会有如今这么多。人们过多地关注政治、战争对世界的影响,通常看不到植物所起的根本性作用。相对于小麦、大麦,玉米易加工,更易保存。目前世界上仍然有18个国家直接以玉米为主食。 早先,农民种玉米看重单个棒子的大小,流行长株距,即苗与苗之间距离较大,而后来强调合理密植。以前一株只结一个棒子,而现在可以结两个,甚至三个。从种到收获、加工,关于玉米的一切我似乎都参与过。回想起来挺轻松,还透着诗意,但农村人知道那是体力活儿。不是农民,不可能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在早春,用背拉耕犁,在三伏,光着脊梁钻进玉米地除草,那滋味是什么?我不知道别人怎样想,幼小的我知道应当忍耐,服从命运,但从来不缺少希望。从播种那一时刻,我就完全看到了收获的景象。当掰下第一茬青棒子,在篝火旁大口啃着烤苞米时,当用镲板对着锅,将半熟的玉米棒直接镲成玉米碴子,煮成第一顿碴子粥时,感觉年复一年的一切劳苦都是值得的。农村生活就是这样简朴地轮回着,人们不求发迹,但求太平。 种玉米最怕黑粉病。这种病害又称为黑穗病、瘤黑粉病,东北人称长乌霉。一块地长了乌霉,如不及时清除,孢子在土壤里能越冬,第二年还会长,更且更多。乌霉多了,好端端的玉米林,就是不结种子! 生产队种玉米,不只为了人食,也用来喂牲口。作饲料用的玉米,种得十分密实,也不指望它长多大的棒儿。实际上通常不结棒儿或只结手指粗小棒儿。等茎长高了,齐根割下用铡刀切成饲料备用。孩子最喜欢到这种饲料玉米田中撅甜杆儿,这种美味类似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甘蔗,食客相中的都是其中的甜味。结棒子的玉米杆通常并不甜,不过,也偶尔有甜的。孩子虽淘气,但一般都约束自己,不祸害当口粮的玉米田,从不到那里乱撅甜杆儿。 《中国植物志》称玉米为玉蜀黍,其学名为 Zea mays ,此学名是博物学大师林奈起的。此外,这种植物的地方名还有包谷、珍珠米、苞芦、苞米、棒子、番麦。在中国,北有青纱 帐,如吉林,南有甘蔗林,如广西。 青纱 帐长的自然是玉米了。 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 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布满浓阴, 那随风摆动的长叶啊,也一样地鸣奏嘹亮的琴音;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脉脉情深, 那载着阳光的露珠啊,也一样地照亮大地的清晨。 (郭小川诗) 玉米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小苗刚长出来时呈卷筒状,而不是像豆子那样有两片子叶。长大后玉米叶子为长条状,布满了平行叶脉。叶面贪婪地吸收着阳光,为了是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种子。玉米雌雄同株,雄花在植株的最上面,雌花则在棒子上,居于植株中下部,这种结构十分有利于人工杂交育种。 玉米是高产作物,在三大作物水稻、玉米、小麦中,它的平均产量是最高的。我上小学时(1973-1977年),全国农业学大寨。寒冬时节,农村要搞大会战:修梯田。田里红旗飘扬,广播喇叭不时铿锵喊着亩产上纲要(亩产400斤)、跨黄河(600斤)、过长江(800斤)。有没有可能呢?长白山地区属山区,土质肥力不等,平均亩产不会太高。只有科学统计才能上纲要。所谓科学统计,就是把一些低产地列为计划外,少报总亩数,多报总产量。不过,现在玉米产量提高很快。2006年,吉林省某试验田30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122公斤。 农民对玉米是那样熟悉,早就把它当成了最本土化的植物,当成了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几乎从来不会去想它竟然是远航而来的物种。亚洲本来不产玉米。玉米大约在16世纪传入中国。《本草纲目》称:种出西土,种者甚罕。 学者已经确认,玉米这种功勋植物起源于墨西哥,就如我们所知道的香荚兰、烟草、花生、辣椒、马铃薯、红薯也原产于那个地区一样。我们同样知道,那里的土著从来没有像今日的高科技公司一样想为这些物种申请专利。 确定栽培植物的起源,要从四个方面寻找支持证据:(1)植物学,(2)考古学和古生物学,(3)历史学,(4)语言文献学(philogy)。这四条判定原则是瑞士植物学家德堪多在巨著《栽培植物的起源》(1886年)中提出来的。与伯努利(Bernoulli)家族、赫胥黎(Huxley)家族类似,植物学界有三个了不起的德堪多,涉及到一家三代人,到底是哪一位?由于一般材料或科学史书,有时未细分这三人,这里特意列出三位的全名:Augustin Pyramus de Candolle(1778 - 1841),Alphonse Louis Pierre Pyrame de Candolle (1806 1893),Anne Casimir Pyrame de Candolle (1836 1918)。讲栽培植物起源的,指的是中间那位。 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玉米的起源,证据都指向了美洲的墨西哥。其中历史语言学的证据很有趣。在美洲,当地人用一个独特的名字称呼玉米,甚至对其每个部分,都有对应的独特名称。而世界上别的地方称玉米的词语并不专用,比如在英语中,玉米这个词corn,也用来称呼所有谷类,还经常用来称呼小麦。在欧洲的一些地方,玉米被称作埃及高粱、印度小麦、土耳其稻谷、西班牙小麦等等。带有限定词的描述,透露出玉米是异域的东西。 用玉米造酒,早就不是新闻了,墨西哥人一直用它造玉米威士忌。随着石油危机的到来,政治家和科学家早就在打玉米的主意,用它生产可燃液体乙醇,供汽车等动力装置使用。最近 美国计划把所生产的 30% 的玉米用于转化为乙醇燃料,这样做似乎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但也将导致全球范围玉米和饲料价格的上涨。生物质能源最近被吹得很响,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问题确实不能忽视。首先,用玉米生产燃料目前看很不划算,约 3 吨多 玉米能生产一吨乙醇,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做这种转化是赔本生意。更大的问题是,更多的玉米需求势必加重土地的负担和化肥的用量,从而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更多的问题。如果人类不改变工业化以来的生活方式,欲望的口子越开越大,玉米再有本事,最终也是帮不了忙的。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玉米与人类已经无法分开,在野生状态下它已经无法存续。就目前的情况可以预言,当人类灭亡后,玉米也将灭亡。 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公司在重新打玉米的主意:通过转基因技术,一方面提高玉米的产量、品质,另一方面通过专利保护攫取大自然的资源、攫取人类共享的种子资源。第一阶段,大公司们像微软公司一样展示了自己的大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人们的盗版(未付专利费而种植植物的种子),但是过了若干年,人们发现,大家不得不依赖于这些大公司,因为其他可能性已经被消灭了,农民突然发现除了种他们的种子,别无其他种子。《失窃的收成》讲的就是这类故事。关于玉米在全世界的传播,墨西哥人类学家瓦尔曼(Arturo Warman,1937-2003)也有一本不错的书《玉米与资本主义》。 图 001 :成熟的玉米棒子,籽粒为颖果,金黄色。摄于北京密云水库。 图 002 :玉米雌蕊细长的花柱像少女的头发,根部包裹在鞘状的苞片中。 图 003 :云南玉米种子种到北京后的效果,徒长茎叶。摄于北京昌平虎峪。 图 004 :玉米茎的支持根。摄于北京昌平虎峪。 图 005 :雄性圆锥花序,雄性小穗孪生。摄于北京十渡。 图 006 :北京上地种植的玉米青苗。 图 007 :云南丽江泸沽湖纳西族多吉家里的玉米。 图 008 :北京冬日里玉米桔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66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评“最新科研证实转基因玉米影响生育能力”
zbt92 2010-2-10 13:07
方舟子   绿色和平这个臭名昭著的反科学组织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散布一下妖魔 化转基因的谣言吓唬公众,虽经多次揭露,其信用居然在中国媒体上还没有破产, 别人不烦我也烦了。既然此事在网上已被炒了起来,我就再评几句:   一、发布科学研究成果的正常渠道是经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越是重大的成 果应该在越是权威的期刊上发表。那些不先发论文而靠媒体来发布的所谓科研成 果,往往是在学术上站不住脚的,没有专业识别能力的普通公众对此应该警惕。   二、因为没有看到这个研究的论文,只能从新闻报道了解其内容。对比英文 报道,可知绿色和平歪曲、夸大了这个研究结果。据英文报道,该研究发现 的是喂了20周的转基因杂交玉米的小鼠产下的第三窝和第四窝的后代数量较少、 体重较轻,绿色和平竟给歪曲成从第三代开始,后代的体重、体长和数量 都明显减少,让人误以为转基因作物具有隐藏的遗传毒性,传到第三代才暴露 出来。这可能不是由于英文阅读能力的问题,而是有意造谣制造恐慌。   三、对比英文报道,可知绿色和平故意隐瞒了反面的证据:在另一组研 究中,小鼠之间的差异被发现较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也就是说,这 个研究结果并没能重复出来。   四、退一步说,即使这个研究成果可以重复,也无法确知是否是转基因成分 的毒性所致。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小鼠的生育能力降低,例如营养不良。   五、再退一步说,即使这个研究成果可以证明小鼠生育能力的降低是转基因 成分引起的,也不过说明这种转基因杂交品种的安全性有问题,并不能用以说明 其他转基因作物就有问题,更不能就此否定了转基因技术。某种转基因作物可能 会有安全性问题,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所以在每一种转基因作物推广、上市之 前,都必须做严格的安全性检测。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应该具体品种具体研 究,而不是泛泛地下反对结论。 附:   最新科研证实转基因玉米影响生育能力   网易探索11月12日报道 奥地利政府于当地时间11月11日发布最新科学研究, 首次证实转基因玉米会导致小白鼠繁殖能力下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警示: 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需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同时呼吁立即停止 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商业化审批和种植。   此项研究由奥地利健康部和农业与环境部共同发起并资助,维也纳大学兽医 学教授Juergen Zentek主持完成。研究结果显示,在长达20周以上的持续喂养评 估实验中,被喂养饲料中含33%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从第三代开始,后代的体重、 体长和数量都明显减少。这一研究结果明确证实了转基因作物对健康的威胁。 我国对于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安全性研究和商业化审核需要更为谨慎,避免伤害到 我国十三亿人的健康与未来。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锋说。   该研究所用材料为孟山都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剂)和 MON810(Bt抗虫)的杂交品种,在阿根廷、日本、菲律宾和南非等国家已通过生物 安全审批。   早在2004年和2005年,中国已经批准进口这两种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 今年7月9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转基因 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其中包括在2020年前共200亿元的转基因研究专 项资金。同时,据悉目前在中国已经有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在等待农业部商 业化种植资格审批。   方立锋说: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关系着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 此次奥地利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证实转基因作物对健康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我 国在对待转基因作物尤其是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审批时,必须慎之又 慎。   值得注意的是,孟山都公司在2003年对该杂交品种曾进行了42天的雏鸡喂养 实验,虽然实验发现了在鸡的翅膀重量等方面有显著不同,但当时却被孟山都公 司判定为生物学上不显著。   方立锋说: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研究时,这些生物公司有着自己的意见。 我们鼓励中国政府充分考虑到转基因技术的长期安全性以及该技术涉及的知识产 权隐患,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长期安全性的更彻底研究中,而不是仓促推动转基 因技术的商业化。   (本文由绿色和平网易博客提供)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lowers fertility in mice, study finds   Vienna - Feeding mice with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ize developed by the US-based Monsanto corporation led to lower fertility and body weight, according to a study conduc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in Vienna presented Tuesday. In the study, mice fed with the NK603 x MON810 sweetcorn variety over a period of 20 weeks showed a smaller litter size and lighter offspring than mice fed with non-engineered maiz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litters, according to an abstract of the study led by Professor Juergen Zentek and commissioned by Austria's Environment Ministry.   Although in an alternative set-up of the stud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of mice were found to be less pronounced and statistically not significant, the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 Global 2000 said this meant that further long-term tests were needed.   Austria has long resisted calls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o allow the us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but it finally had to lift its ban on MON810 maize as animal feed last year.   However, Austrian feed companies have so far agreed to a self- imposed ban on MON810.   The tested corn breed is a cross of MON810 and another variety and is designed to be resistant against herbicides and insects.   An expert panel of 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found in 2005 that the hybrid was safe for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Following the release of the study at a conference in Vienna, Global 2000 and Greenpeace criticized EFSA's approval of the variety and called for a ba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ize.   It is now vital to keep animal feed in Austria free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ize, and an immediate ban on the use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ize MON810 in Austria is the order of the day, Global 2000 spokesman Jens Karp said. (XYS20081112)
个人分类: 三峡|1866 次阅读|5 个评论
旱与涝:影响江苏玉米稳产的重要障碍
tjm9518 2010-1-11 09:50
兼析今年江苏夏玉米出现较大面积空秆、一秆多穗现象的原因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盐城、南通、徐州等地有多位农民或农资销售商来电话反映,当地较大面积夏玉米出现较为严重的空秆和一秆多穗现象。其中,大丰市反映这种情况的最多,主要集中在农单 5 号等玉米品种上;如东、如皋、射阳、东台、亭湖、滨海、建湖、新沂、铜山、丰县也有较多农民反映类似情况,品种涉及白玉 109 、郑单 958 、苏玉 17 号、鲁单 981 等多个品种。 据初步分析,上述地区今年较大面积夏玉米出现空秆、一秆多穗现象,主要与玉米生长期特别是雌穗发育期遇连续阴雨等特殊的天气条件有关。部分田块种植密度过高,也是引发玉米空秆的重要原因。 玉米的旱涝灾害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和对旱涝灾害的耐受力不同。 玉米苗期(播种至拔节)怕涝不怕旱。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受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从出苗至 7 叶期易受涝害。土壤湿度过大甚至积水,会使根部受害甚至死亡,当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 90% 时就会形成苗期涝害。玉米 3 叶期田间持水量 90% 以上持续 3 天,植株会变红、变细,生长瘦弱甚至停止生长。连续降雨大于 5 天,会造成苗弱、苗黄或死亡。玉米在 8 叶期以前生长点还未露出地面,田间积水会使玉米受到严重伤害,造成大幅度减少,甚至可造成绝收。 玉米穗期(拔节至抽雄)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穗、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玉米对水分敏感,特别是抽雄前 10 天至抽雄后 20 天(穗分化及开花期),是水分临界期,干旱持续半个月会造成玉米的卡脖旱,使幼穗发育不好,果穗小,籽粒少。此期若连续 2 旬旬雨量不能满足玉米的需求,会造成雄穗与雌穗抽出时间间隔太长,授粉不良,果穗籽粒少,雄穗和雌穗抽不出来,雌穗部分不育甚至空秆。江苏夏玉米一般在 6 月中下旬播种, 7 月中下旬至 8 月上中旬玉米处于玉米抽雄前后。此时,正是伏旱和伏秋连旱易发期,夏玉米很容易受旱。拔节至抽雄期玉米耐涝性较强,即使地面淹水深度达 10 厘米持续 3 天,只要叶片露出水面都不会死亡,但产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在玉米抽雄期前后,如果出现长于 10 天的连阴雨天气,玉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瘦弱,常出现空秆。在玉米花期遇连续阴雨, 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雨量之和大于 200 毫米,或 8 月上旬的雨量大于 100 毫米,会影响玉米的正常开花授粉,造成大量秃顶和空粒。 此外,玉米还会受到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玉米开花期平均气温高于 32 ℃,不利于授粉;最高气温达到 38-39 ℃时,会造成高温热害,高温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恢复越困难。 江苏玉米易受旱涝危害 江苏的淮北玉米种植区地处黄淮夏玉米种植区的东南部,南通、东台等沿江、沿海地区,属长江流域夏玉米种植区。江苏夏玉米和部分地区的春玉米生长期遇旱、遇涝的几率大,旱涝灾害是影响玉米稳产的重要障碍。 近年来江苏玉米受旱涝灾害特别是涝灾影响较大,空秆、一秆多穗、结实不良等情况历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加上近年来各地灰飞虱大发生、玉米粗缩病发生重,玉米难以高产、稳产。 2005 年,江苏沿淮等一些地区,夏玉米就曾受到严重涝渍害,出现空秆率高等现象。 如泗洪等地,今年从 7月10日开始连续下了近一个月的雨,光照少,气温比常年低,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对玉米生长极为不利,玉米根系生长不良,生长量比常年小,并出现大面积死苗现象。当年泗洪县有十几万亩玉米因受涝而发生死苗现象,另有大面积不同品种的玉米出现严重的空秆率高和结实率低等问题。玉米空秆、结实率下降,主要是因为玉米生长量小或者水发徒长,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少,不能满足穗子生长发育需要。特别是大穗型品种,空秆率高、结实率低。穗型比较小的品种,像郑单958等品种,空秆率比较低。这主要是大穗型品种穗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营养,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很难满足,而小穗型品种穗生长发育对营养的要求相对低些,在连续阴雨的天气条件下长穗结籽受到的影响较小。 今年, 5月上中旬全省大范围出现异常高温和干旱天气,对春玉米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地区玉米一秆多穗现象发生较普遍。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江苏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连续阴雨天气,对玉米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较大面积的玉米出现空秆现象。 据气象部门信息,今年 7 月前中期,淮河以南地区处于梅汛期,期间的强降水过程导致局部田间短时积水较多,农田受淹。由于排涝及时,对农作物影响较小。 7 月 15 ~ 20 日淮河以南地区出梅后江苏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有利于田间排水降渍,有利于春玉米的籽粒充实、夏玉米拔节。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而当时江苏夏玉米处于拔节至抽雄期前后,土壤水分过多对夏玉米的穗分化影响很大,导致空秆率增加。低温阴雨对当时处于乳熟期的春玉米的灌浆也有较大影响。 种植密度过大易空秆 据有关专家分析,近年来江苏一些地区和田块的玉米,特别是一些大穗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过大,也是玉米空秆率高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郑单 958 等一些耐密植型玉米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种植密度显著提高。每亩 4000-5000 株甚至 6000 株的高密度种植,逐渐成为一些农民种植玉米的习惯。在这样高的种植密度下,一些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会很不适应,在其生长前期会由于密度过大而营养不良、生长瘦弱,或者相互遮阴而徒长,均容易出现空秆现象。(水清) 案例和提示 案例 大丰市万言镇一农资经销商 8 月 28 日来电话:今年麦收后种植农单 5 号玉米的田块近期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一秆多穗现象,通常是每株长了 3 ~ 4 个小棒子,有的棒子上没有结籽,严重的比例占到 70% 。出现一秆多穗的植株长势都没有异常,株高大多在 2.2 米左右。有人认为是品种的问题,但当地农户在种植春玉米时选用农单 5 号,后期抽穗结实都很好。 大丰市小海镇一农资经销商 9 月 8 日来电话:本地有 100 多亩农单 5 号夏玉米发生一秆多穗,每株有 3 ~ 4 个小穗子。田块间受害程度差异较大,密度高的田块较重些。该品种用作春播的时候抽穗结实很正常,亩产一般 500 公斤,而夏播的这些田块目前看来亩产量只能拿到 100 多公斤。据了解,当地春玉米种植密度一般每亩 3500-4000 株,而夏玉米为 6000 株,今年小暑至立秋期间曾连续下了 20 多天的雨。 大丰市新丰镇一农资经销商 9 月 2 日来电:近期很多农户反映夏玉米出现一秆多穗现象,涉及到多个玉米品种,其中以白玉 109 严重些,有人认为是种子问题,但该品种春播时田间表现很好。咨询盐城市农科所等单位,据说是雨水多、光照少等环境因素造成的。阜宁县板湖镇孔伟家也反映了白玉 109 一秆多穗的类似问题。 提示 春播玉米幼苗生长阶段温度较低、土壤偏干,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有利于蹲苗,一般不会徒长,生长较稳健,茎秆较粗壮,不容易发生空秆、一秆多穗现象。而夏播玉米,苗期高温多湿,茎叶生长较快,若种植密度过大,植株生长快,节间相对加长,不仅容易因植株太高造成倒伏,还易引起空秆增多。 据气象部门信息,今年大丰市、滨海等地 7-8月夏玉米穗分化发育期遇连续的阴雨寡照天气。其中滨海县7月份的日照时数仅122小时,为全省各县(市、区)最低。 案例 大丰市大桥镇一农资经销商 8 月 31 日来电话:去年本地种植农单 5 号玉米表现很好,因此今年这个品种种植面积较大,但近期发现有 70% 选用该品种的玉米田都出现一秆多穗现象,每株有 3 ~ 7 个小穗,而且结实率很低,田块间受害程度有一定差异。据了解,玉米大多在 6 月中下旬播种,种植密度为每亩 5000 ~ 6000 株,前期植株长势及株高均正常,目前附近其他品种如金海 5 号等也有类似情况。 如皋市东陈镇一农资销售商 9 月 7 日来电话:前几个月一农户从我这购买 2.4 公斤农单 5 号玉米种子,于 6 月 23 日播种了 1.1 亩地,近期该农户来反映田间很多植株长了多个小穗,不知道是不是种子问题。经查问,该田块施肥量较高,田间种植密度也很大,长势偏旺,田间植株雄穗抽出后遇连阴雨天气。 射阳县一农资经销商 9 月 2 日来电话:近期有 10 多个农户反映夏玉米很多都长了好几个小穗,一般每株有 3 ~ 4 个,多的有 6 ~ 7 个,小穗的结实率很低。病田涉及到多个玉米品种,其中以农单 5 号较严重些。检查后发现田块间受害程度有一定区别,如密度较高的田块一秆多穗的比例占到 60% 以上,而种得较稀的田块比例大多在 30% 左右,田中间一秆多穗的情况较严重,田四周一般都还可以。农单 5 号今年在本地曾作春玉米种植,当时田间表现很好。 东台市头灶镇、如东县袁庄镇、大丰市小海镇、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大丰市白驹镇、滨海县五汛镇、大丰市万盈镇等地有多位农民农资销售商来电话反映了当地一些农户种植的农单 5 号等玉米品种出现一秆多穗现象。 提示 农单 5号为大穗型玉米品种,本身在生长期遇连续阴雨等条件下就容易发生徒长和空秆、一秆多穗现象。在种植密度过高的情况下,植株更容易出现徒长现象,出现更严重的空秆或一秆多穗现象。生产上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控制肥水,有利于防止徒长,减轻空秆和一秆多穗现象发生。夏玉米选用大穗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一般在3000-3500株比较适宜。地力低的可以适当密植,地力高的宜适当稀植。 案例 新沂市石集镇一农资销售商 8 月 22 日来电:有 1.9 亩郑单 958 玉米,从 6 月 17 日播种至今长势都还可以,最近发现田间有 80% 的植株空秆,另有少部分每株结了 3 ~ 4 个棒子。查看周边玉米田都没有发现类似情况。据了解,当地玉米种植密度通常以每亩 5500 株左右,该田块的密度略高些,接近每亩 6000 株。 新沂市新安镇一农资销售商 9 月 1 日来电:今年麦收后种的郑单 958 出现一秆多穗现象,每株有三四个小穗子,田间比例大概 20% ,田块间区别不大。到田间排查后可以排除粗缩病。本地周边两个乡镇都有类似情况发生,除郑单 958 外,别的品种也有。 提示 : 郑单 958为耐密植型玉米品种,但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生长瘦弱或徒长,也会发生空秆现象。特别是在生长前中期(拔节至抽雄期)遇阴雨天气的情况下,植株容易徒长,出现空秆现象。 该品种用于夏玉米种植,密度以每亩 3500-4000株为宜。高产栽培时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增加产量,但遇气候不良的年份稳产性会大大下降。高产田块以每亩4000株较为适宜,最高不要超过4500株。 丰县师寨镇一农民 8 月 5 日来电:今年 6 月 5 日种了 2 亩地玉米,之前长势一直很好,最近发现田里有 60% 的玉米植株上长了 2 ~ 3 个小棒子,周边别人家的玉米田里也有这种情况,共涉及到多个玉米品种,如蠡玉 35 、蠡玉 16 、安玉 12 等,田块间有一定区别,大致是以晚播的田这种情况较少。 铜山县刘泉镇一农资销售商 9 月 15 日来电:当地有 100 多亩地玉米出现空秆现象,严重的地块比例占 40% 左右。病田涉及到苏玉 20 、 6850 等多个玉米品种,大多在 6 月 18 日前后播种,田间种植密度在每亩 4500 ~ 5000 株,植株株高等都正常,长势略偏旺。 建湖县曹埝镇一农资经销商 9 月 16 日来电:今年卖了 200 多公斤苏玉 17 玉米种子,近期农户普遍反映田间出现空秆、结实率低、一秆多穗等情况,严重的田块比例占到 50% 。附近种植其他品种的田块也有类似情况,但都没有苏玉 17 严重。据了解,这些田块都是在麦收后播种,目前株高正常。我将这种情况反映给盐城市粮油站,得知可能是由气候造成的,但为什么唯独这个品种会这么严重。 提示:苏玉 17号属半紧凑型中早熟玉米品种,适宜江苏省春播玉米地区种植及夏播玉米地区作搭配品种种植,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该品种较耐密植,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4500-5000株。种植密度过高可能出现徒长和空秆、一秆多穗等现象。另外,不同玉米品种其生育期可能不一致,在相同的不利天气条件下,如果某品种的敏感生育期正好与不利天气条件相遇,而其他品种的敏感生育期正好避过不利天气条件,这样,这个就会显得受害重些。 资料链接 玉米的一秆多穗和空秆现象 玉米出现一秆多穗现象,有的是正常的,有的是不正常的。 甜玉米品种一秆多穗现象很普遍,这是生产上所需要的,结穗多,幼穗产量才高。 普通的饲料玉米品种,以收子粒为目标,一般要求一株只结一个雌穗,这样有利于提高玉米子粒的产量。目前几乎所有的饲料玉米品种,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株只结一个雌穗。在光照和肥水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田间部分植株会一秆结 2 个甚至更多个雌穗,而且每个雌穗生长发育和结实都比较好,这也是正常现象。在逆境条件下,田间某些植株会在一秆上结多个雌穗,但每个雌穗生长发育和结实都不良,会影响产量。这种不正常的一秆多穗现象,在生产上每年都有发生,只是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上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和造成的产量损失有所不同。 从玉米的发育规律看,在条件具备时,除茎秆上部 5 节外,其下部每个节的叶腋处的潜伏腋芽都有形成果穗的可能。春玉米一般只有上部第六、第七、第八节的腋芽能发育成果穗。玉米在正常情况下一株只结一个穗子,主要是先发育的幼穗有穗位优势,能抑制其他腋芽的幼穗分化和发育。像春玉米,第六至第八节的腋芽穗发育过程中,其中条件最好的一个穗子会优先发育,并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激素,促进植株体内的养分向其体内传输、抑制其他幼穗分化和发育。这就像树苗一样,有顶端生长优势,顶芽生长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生长素,抑制其下部芽的萌发和生长,使其成为潜伏芽。 如果先发育的玉米幼穗在逆境条件下发育受阻,不能形成足量激素抑制其他腋芽穗分化和发育,其穗位优势就会丧失,玉米秆上就可能结出多个幼穗。一株结多个穗子,养分分散供应,穗子就会变小,结实率也会下降。就像小树苗的顶端被掐掉后,下部的潜伏芽会大量萌发形成小枝条一样。 可能导致玉米穗位优势丧失的因素有很多。花期遇到连续阴雨,雌穗吐丝不畅,或者雄穗不能正常开花散粉,影响授粉、受精;在玉米抽穗前后半个月的需水关键期,土壤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雌穗、雄穗抽生的时间间隔延长,导致花期不遇,影响第一雌穗受精结实;病虫危害,也会导致第一雌穗发育不良甚至停止。先发育的玉米穗不能正常成穗,植株体内多余的营养会供给其相邻的上下两个果穗发育,如果这两个果穗仍然不能正常受精结实,营养又会供给其他穗子发育,出现更多的穗子。 在玉米拔节后的雌穗发育阶段,如果肥水充足,植株体内过多的营养物质无法消耗,也有形成一秆多穗的可能,此时把多余的果穗掰掉,只保留 1 ~ 2 个果穗,可使玉米雌穗的穗形和结实率基本正常。 玉米受粗缩病等病害危害,也会出现一秆多穗现象。玉米粗缩病病毒在玉米体内能产生激动素等激素,会打破玉米体内的激素平衡。玉米穗分化发育期受粗缩病危害,第一雌穗的穗位优势丧失,会形成很多小穗子。病株一般节间缩短、矮化,但部分轻病株仅比正常株略矮,其叶背通常可以检查到病害特征性症状蜡白条。 造成玉米空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雄穗对雌穗的抑制。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的,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早 7 ~ 10 天;雌穗由腋芽发育而成,发育较晚,生长势弱。如果外界条件不适,玉米体内营养不足,雄穗会利用顶端生长优势吸收养分,雌穗则因营养不足而发育不良,表现为玉米空秆。二是营养失调。雌穗分化阶段玉米生长不良,光合能力弱,或者肥水过足,特别是氮肥过多,植株营养生长过旺(大量消耗光合产物),都会造成植株体内光合产物(糖分)积累少,雌穗分化和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出现空秆现象。 7 ~ 8 月玉米拔节至抽雄期气候异常,玉米受涝,根系发育不良;或者水发旺长,空秆率通常较高。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7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温干旱会引起玉米“多穗”
tjm9518 2010-1-11 09:46
最近一段时间,沿淮、淮北等地有多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反映部分田块的玉米多穗现象发生比较重,每株玉米上长了 3 ~ 5 个小穗子,通常不能很好地结实,对产量影响大。很多农民认为玉米品种不好,要求种子销售商承担责任。 案例:泗阳县爱园镇一农资销售商 7 月 22 日来电话说,当地一农户种的 3 亩地郑单 958 ,目前田间绝大部分玉米植株上结了 2 ~ 3 个穗子,多的结了 5 个穗子。所结的穗子短而细,长度不足正常穗的一半,部分穗子上能结实,而且籽粒大小与正常籽粒差不多,绝大部分穗子不结实,或者结实很少。抽查其中一株结了 3 个穗的玉米,其中中间一个穗,长 12 厘米,虽然较短,但整个穗子上都结有正常的玉米粒;上面一个穗,长 5 厘米,没有结实;下面一个穗,长 7 厘米,上面只有少量的玉米粒。这些玉米在 4 月 5 日前播种,株高与正常植株差不多。 此前,在 7 月 8 日,东台市头灶镇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一农户种植的 1 亩多地春玉米,出现严重的多穗现象,一株上结 5 ~ 6 个穗子,基本不结实。玉米品种为糯玉米品种苏玉糯 1 号,在 6 月下旬就已发现多穗现象。 6 月 29 日,新沂市马陵山镇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有一农户的 2 亩地郑单 958 普遍出现多穗现象,每株上结了 4-5 个甚至 7-8 个穗子。当地其他田块、其他品种上也有类似情况。 6 月 17 日,连云港市海州区一农资销售商来电话反映,当地有较大面积的春玉米出现严重的多穗现象,单株结穗 3 ~ 4 个,穗形小,郑单 958 、农大 108 、苏玉 20 、登海 11 号、浚单 20 等品种上均有这种现象发生。这些玉米 4 月上中旬播种, 5 月上中旬当地曾出现 33 ℃异常高温。 分析:生产上玉米多穗现象每年都有发生,只是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上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和造成的产量损失有所不同。 2005 年江苏沿淮及淮北地区就曾出现过较大面积的玉米多穗现象。 可能造成玉米多穗现象的因素很多。从今年各地春玉米发生多穗现象的情况看,很可能主要与春玉米穗分化发育期间遇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关。今年 5 月中旬前后,江苏各地曾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当时在田的小麦出现了较大面积的高温遇熟和死穗现象。这种天气也会对当时在田的春玉米的穗分化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主穗生长受阻后,其上面和下面节位上会长出幼穗,出现多穗现象。 今年某些田块郑单 958 、农大 108 、苏玉 20 、登海 11 号、浚单 20 等常用玉米品种出现多穗现象,主要与天气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有关,一般不会是玉米种子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对于同一地区某些品种、某些田块玉米多穗现象严重,而其他品种、其他田块的玉米结穗正常的情况,应该可以解释为某些玉米品种容易出现多穗现象,或者是某些田块的玉米播种期与其他田块不一致,穗发育进程不一致,田间玉米穗发育关键期正好遇到了不利天气,因而出现多穗现象。某些田块肥水管理不当,穗分化发育期土壤过旱,也会引起玉米多穗现象发生较重。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江苏各地夏秋玉米即将进入穗分化发育关键期,生产上要注意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异常高温、干旱和雨涝等不利条件引起玉米穗分化发育受阻,出现空秆、多穗、结实不良等现象。特别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到玉米抽穗后半个月左右,要保持土壤墒情适宜,避免土壤过干或受涝渍危害。(水清) 本文写于 2009 年 7 月 29 日 资料链接: 玉米一株多穗现象首先是由遗传特性决定。笋用玉米品种一株多穗现象很普遍,这也是生产上所要求的,结穗多,幼穗产量才高。甜糯玉米品种也比较容易出现多穗现象。普通的饲料玉米品种,以收子粒为目标,一般要求一株只结一个雌穗,这样有利于提高玉米子粒的产量。目前几乎所有的饲料玉米品种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一株只结一个雌穗,部分品种双穗率较高(一株结 2 个正常雌穗,穗形不明显变小,结实率正常)。不同品种在逆境条件下均可能出现一株多穗现象,有的品种相对来说更容易发生一株多穗现象。 从玉米的发育规律看,在条件具备时,除茎秆上部 5 节外,下部每个节叶腋处的潜伏腋芽都有形成果穗的可能。春玉米一般只有上部第六、第七、第八节的腋芽能发育成果穗。玉米在正常情况下一株只结一个穗子,主要是先发育的幼穗有穗位优势,能抑制其他腋芽的幼穗分化和发育。像春玉米,第六至第八节的腋芽穗发育过程中,其中条件最好的一个穗子会优先发育,并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激素,促进植株体内的养分向其体内传输,抑制其他幼穗分化和发育。 如果先发育的玉米幼穗在逆境条件下发育受阻,不能形成足量激素抑制其他腋芽穗分化和发育,其穗位优势就会丧失,玉米秆上就可能结出多个幼穗。一株结多个穗子,养分分散供应,穗子就会变小,结实率也会下降。 可能导致玉米穗位优势丧失的因素有很多。花期遇到连续阴雨,雌穗吐丝不畅,或者雄穗不能正常开花散粉,影响授粉、受精;在玉米抽穗前后半个月的需水关键期,土壤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雌穗、雄穗抽生的时间间隔延长,导致花期不遇,影响第一雌穗受精结实;病虫危害,也会导致第一雌穗发育不良甚至停止。先发育的玉米穗不能正常成穗,植株体内多余的营养会供给其相邻的上下两个果穗发育,如果这两个果穗仍然不能正常受精结实,营养又会供给其他穗子发育,出现更多的穗子。 在玉米拔节后的雌穗发育阶段,如果肥水充足,植株体内过多的营养物质无法消耗,也有形成多穗的可能,此时把多余的果穗掰掉,只保留 1 ~ 2 个果穗,可使玉米雌穗的穗形和结实率基本正常。 玉米受粗缩病等病害危害,也会出现多穗现象。玉米粗缩病病毒在玉米体内能产生激动素等激素,会打破玉米体内的激素平衡。玉米穗分化发育期受粗缩病危害,第一雌穗的穗位优势丧失,会形成很多小穗子。因玉米粗缩病危害而出现多穗现象的玉米,一般叶色较深,植株比正常株矮。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8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小麦-玉米可持续生产中的几个问题说开去
FSD 2009-11-21 23:13
  小麦-玉米一年二熟是河北平原最主要的粮食生产方式。随着国家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耕地面积的持续下降、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农民增收需求越来越强、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的更多关注,这一种植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在提高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有益于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实现高产、省工、高效。   从提高产量的角度看,只要把保证种子质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小麦适期晚播、玉米及早播种并灌溉出苗水、掌握合理的播种量河群体大小、掌握合理的灌溉时期保证各个生育时期的需要、(从养分比例、施用时间、上下茬分配方面)平衡施肥、适时防除病虫草等措施落实到位,冬小麦亩产500,夏玉米亩产600公斤可以普遍实现,冬小麦亩产600公斤、夏玉米亩产700公斤也是不难达到的。   从节水的农艺设计角度看,在畦灌方式下,在其它措施合理设计和落实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壤表面蒸发是提高水分利用(生产)效率的根本途径。由于夏玉米生育期与雨、热同步,且行间一般都有小麦秸秆覆盖,因此仅需要少量灌溉,节水的主要潜力在冬小麦生育期。减少土壤表面蒸发的可能措施包括地面覆盖、小麦足墒播种、足量减次灌溉,充分发挥土壤剖面的储水能力。从这一理论设想(也可以说是原则)来看,足墒播种、适当晚播、免浇冻水、拨节期和扬花期两个水分临界期各浇一水的灌溉模式是最理想的。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农民田间的小麦亩产量绝大部分为400公斤左右,在生产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能仿效理想的灌溉模式。为什么农民不能落实高产、节水的技术措施呢?在与农民、有关部门和专家的交谈中发现的部分问题以及农民对原因的解释列举如下:   1.不浇小麦底墒水(抢墒播种,浇或不浇蒙头水。不包括个别年份降水充足的情况)怕浇地后下雨;排队或抓阄排号浇地,轮灌周期长,不赶趟;土壤粘重,浇底墒水后影响征地质量。   2.普遍浇冻水怕死苗;底墒不足(蒙头水造成地表板结甚至龟裂),不浇不行。   3.不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质量、出苗不好、苗弱,产量不行。   4.小麦播种量偏大秸秆还田旋耕,出苗率下降,需要增加播量;跟别人学。   5.整地、播种质量不好秸秆还田引起整地、出苗不好;(专家看法:机械性能限制、作业时行进速度过快、宜耕期掌握不好)。   6.玉米播种后不及时浇水抓阄排号浇地,轮不到。   7.施肥不平衡用复合肥,省心,以为养分含量合理;玉米长大后(多次)施肥太麻烦。   8.植保不及时看到病虫草害比较严重时或者看别人开始采取防治措施时自己才做;(一些研究、推广人员观点:农民科技素质低,不懂相应的科技知识);(笔者观点:不能要求种几亩地的农民懂得和技术员甚至和专家一样多;研发人员的主要培训对象应该是当地技术人员而不是农民)。   上述问题的存在以及农民的看法,说明了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几个方面的转变: 变专家的技术为农民的技术,变只有个别农民可以接受和实现的技术为能够为大多数农民所接受和实现的技术。 变一刀切的技术为分类指导的技术; 变要求100%到位的技术为可以部分到位的技术:技术要有针对性,还要扩大可能性空间,因为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得很到位需要程序化、制度化,而避免过于技巧化、标准化,要程序或规程而不要标准。亩节水50方的技术,农民只能实现30%或30%的农民能实现的话,平均效果是节水15方;而节水20方的技术,如果农民能实现80%或80%的农民能实现的话,平均效果就是16方! 变追求超高产为追求满意产量的技术:把人力、财力、物力用在10%的耕地上获得600公斤的亩产量而其它90%的耕地亩产只有400公斤,平均亩产仅为420公斤。而如果努力使90%的耕地亩产达到500公斤,即使还有10%的耕地上亩产只有400公斤,平均亩产可达490公斤。后者比前者对农民而言要容易得多,更容易接受。   这就需要运用系统的农作制度研发方法,针对农民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地提供适用的技术方法,让农民乐意用、用得来、用得起,大家用、一直用。
个人分类: Articles on FSD|30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奇怪的玉米--雄性不育?
唐清 2009-10-17 23:24
前几天下地采玉米花粉,发现了一株很奇怪的玉米。一般的玉米是雄花生于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而这株玉米的特殊之处在于雌花花穗是顶生的,没有雄花。呵呵,就像所谓的雄性不育!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玉的米
sugorge 2009-6-2 00:44
当玉米懒洋洋地顶着长长的头时,额头稀稀拉拉地搭拉一缕刘海,软软的卷发俏皮地翘着,可知道这些年全国产量统计中,弱弱的她已经超过了小麦了呢? 忆往昔,北上求学的孩子千求求万求求,为的是食堂师傅能给做一点米饭。忆往昔,我北方的同学因为南方食堂一日三餐的米饭烧心而常常叫苦不迭。现在南方人的餐桌上渐渐有了小馒,北方人的餐桌上大米早已不足为奇。可是变,变,变,变来变去,每天吃饭时,不论南方、北方,谁人看见我们的玉米 ? 如玉的米哪里去了 ? 他们说,少量做了人们的点心,大部分喂了动物去。 如花似玉令叹息。 而且有研究说,考虑二氧化碳对植物的肥效作用,玉米将经不住全球变暖,长不了这么多了;而小麦反而会偷偷往增产上蹭呢? 那么不如隐去吧。 但是,但是小麦之后,那丰厚的雨水,那肥沃的土地,在声声把玉米呼唤 啊 。 如玉的米。
个人分类: 科苑撷英|4266 次阅读|4 个评论
药剂拌种防治玉米粗缩病难奏效
tjm9518 2009-3-19 19:17
邳州市炮车镇一农民说,他听说某公司生产的一种拌种剂,用于拌玉米种,能防治玉米粗缩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苗期重病株似君子兰,不能抽穗结实;后期显症株株高降低,常出现多穗现象,产量低。麦收前后是麦田灰飞虱向外迁移传毒的高峰期。 玉米播种前用吡虫啉、丁硫克百威等内吸传导性药剂拌种,在防治地下害虫的同时兼有防治灰飞虱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玉米田二代灰飞虱的发生量。但是玉米种植密度低,在灰飞虱大量发生时,即使用药拌种,甚至在苗期用吡蚜酮、吡虫啉等防治灰飞虱的药剂喷雾治虫,仍然会有较高比例的玉米植株会染病。玉米粗缩病病株一般不能形成产量,而田间玉米群体不能通过田间健康玉米植株产生分蘖而增加,因而对玉米产量影响大。这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和危害有很大差别。水稻苗期田间发生条纹叶枯病,只要病株率不是过高,病株死亡后田间群体会因健康株分蘖增加而得到恢复,对产量影响较小,因而药剂拌种和苗期用药防治灰飞虱是有效的措施。 近年来江苏省灰飞虱连年重发生。徐州地区前些年灰飞虱发生相对较轻,但去年灰飞虱发生量很大,当地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玉米粗缩病以及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加重。在灰飞虱大发生的年份,生产上应主要通过调整玉米播种期的方法来防止玉米粗缩病发生。 玉米出苗至 6 叶期(可见叶 9 叶)为感病叶龄期,在此阶段获毒会发病,而且获毒叶龄越小,发病越严重,损失越大, 4 叶期以前获毒的发病株基本无产量;而 6 叶以上(可见叶 10 叶以上)获毒的玉米不发病,为安全叶龄期。在江苏省玉米生产上一般应将春玉米提前到 4 月中旬播种,夏玉米推迟到麦收后 10 ~ 15 天( 6 月 15 日左右)播种,使玉米的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 5 月底至 6 月中旬)错开,从而有效避免玉米植株发生粗缩病。 特别是徐州、盐城等地的一些蒜茬、大麦茬玉米,播种较早,麦收前后正处于感病叶龄期,历年发病程度较重。生产上对这些早茬口田块,后茬播种玉米的时间不能过早,应在当地小麦基本收净后播种。在灰飞虱发生特别重的年份,最好在当地小麦全部收获后 1 周左右播种玉米。 同时,应注意在前作腾茬后、玉米播种前用百草枯、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灭茬、除草,恶化灰飞虱生存环境,并在喷药除草时加用吡虫啉等药剂杀灭田间灰飞虱。 玉米种用多效唑浸种后直播,可以推迟出苗期 2 ~ 3 天,而生育进程不变,并且有利于夏玉米矮健、高产。生产上可以使用这项技术,以便适当提早播种,争取较高产量。(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4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淮北地区不要轻易改玉米为旱稻
tjm9518 2009-3-19 19:09
提醒:玉米粗缩病重、产量不稳等问题可以解决;旱稻产量偏低,对栽培条件有较高要求 邳州市一农资销售商反映,近年来当地种植的麦茬、蒜茬玉米粗缩病重,而且受不良天气影响抽穗结实差,产量低而不稳。当地一些农民听说改玉米为旱稻,稻谷亩产量可达 450 ~ 500 公斤,因而纷纷想改种旱稻。他问,绿旱 1 号、郑旱 6 号这两个品种是否适合在当地种植。在谈到通过推迟玉米播种期避粗缩病的时候,这位农资销售商说,上述准备改种旱稻的田块,沟渠等排灌设施差,推迟玉米播种期至 6 月底 7 月初以后,出苗期正逢当地雨水较多的季节,而当地农民一般不愿意在田间开墒沟,很容易出现芽涝,玉米出苗和生长不良。最近一段时间,沿淮及淮北地区另有多位农民和农资销售商反映类似情况、咨询类似问题。 改种旱稻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邳州是绿旱 1 号、郑旱 6 号等旱稻品种的适种区域,当地可以接麦茬、蒜茬直播种植这些旱稻品种。需要提醒的是,将一直种植玉米的田块大面积改种旱稻,并不一定很合适。 一是旱稻产量水平不高。 目前全国已有数十个旱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其中,适合江苏黄淮海麦茬稻区种植的品种有 绿旱 1 号、郑旱 6 号以及 旱稻 277、 旱稻 502 、皖旱优 1 号 、 郑旱 2 号、辽优 14 、辽优 16 、丹旱糯 3 号等多个品种。这些品种 与以前一些品种相比产量潜力有了较大提高。但 从审定公告看,各旱稻品种的亩产量大致在 300 公斤左右,而且这些品种大致代表了国内旱稻单产的最高水平。在栽培条件较好的田块,旱稻亩产达到 400 ~ 500 公斤是有可能的,但在大面积生产上,旱稻亩产期望值大致只能定在 300 ~ 350 公斤,其产量潜力远不及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水稻品种。 二是旱稻对水源条件要求比玉米高。 旱稻对水源条件的要求虽然比水稻低,但相对于玉米等旱作物来说,其抗旱性较差,对水源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在旱稻出苗期间,必须有足够的水分才能正常出苗;在对水分敏感的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需要保证田间土壤有较高的湿度。 三是 旱稻栽培对化除技术要求高。旱稻一般采用直播方式种植,田间杂草容易发生和危害。在习惯种植玉米的地方,自然形成了一整套玉米田化除技术,市场上也有与之相配套的除草剂销售。突然大面积改种旱稻后,必须采用适应于旱稻直播种植的化除技术,所使用的除草剂与玉米田除草剂也有很大差别。与玉米田杂草化除相比,旱稻直播田杂草化除总体来说对技术要求更高,所需要的化除成本通常也高些。 据了解,在徐州一些地方,多年前就有农户种植旱稻,之后由于产量不稳定、米质较差等方面原因,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近几年在一些低洼地上,又有农户开始种植旱稻,但总体来说种植面积不大,丰县、沛县等地旱稻种植面积相对大一些。 由于直播稻田杂草化除技术趋于成熟,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除草剂产品,旱稻直播田杂草化除效果能得到保证,加上旱稻品种产量潜力提高,总体来说目前生产上旱稻的单产水平和稳产性都有所提高。在一些地势较低洼的田块,如果种植玉米、大豆等旱作物容易受到涝害,而且很难解决,可以在掌握相应技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改种旱稻。 促进玉米稳产的措施 相对来说,旱田种植玉米是比较稳妥的办法。近年来淮北地区玉米粗缩病重、产量不高、不稳,是有其内在原因的,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较好地解决。 前些年我省沿淮及淮北地区玉米出现空秆率高、抽穗结实不良等问题,主要是在玉米生长期遭遇了特殊的连续阴雨或高温、干旱等不利天气条件,特别是地势低洼、湿渍害较重的田块,或者容易受旱的田块,玉米产量普遍不高、不稳。通过选用穗型较小、适宜密植、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的玉米品种,如选用本省选育的苏玉系列品种等,加强栽培管理,还是能使玉米高产、稳产的。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传毒媒介灰飞虱我省连年大发生,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特别是徐州等地一些地方,由于以前灰飞虱发生量小、玉米粗缩病很少发生,农民普遍缺乏玉米粗缩病防治经验,近几年当地玉米特别是蒜茬玉米粗缩病发生较为严重。通过适当调整播种期,将春玉米播种期安排在 4 月 20 日之前,夏播玉米播种期安排在麦收后 1 周左右,使玉米敏感生育期( 1 ~ 9 叶期)避开麦收前后灰飞虱传毒高峰期,能有效减轻粗缩病发生和危害。通过合理安排播种期避病的方法,多年来在盐城等沿海玉米产区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至于玉米出苗期容易发生芽涝,主要原因还在于灌排设施不配套。在灌排设施不配套的情况下,种植旱稻同样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在旱稻播后苗前施用丁恶草乳油等土壤封闭处理剂后,如果遇到雨涝,很容易引起除草剂药害,导致水稻不能出苗,或在出苗后生长不良;在旱稻对水分十分敏感的孕穗期至扬花灌浆初期,遇旱必须灌水,否则产量会大减。一般来说,种植旱稻对灌排设施和田间沟系配套的要求比种植玉米更高。容易受涝的田块,无论种植玉米,还是种植旱稻,都需要配套灌排设施,才能保证高产稳产。(水清) 资料链接: 绿旱 1 号 绿旱 1 号由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选育,属籼型常规旱稻, 2005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5053 ),适宜在浙江、江苏、湖北、安徽、江西、福建的部分稻瘟病轻、旱情轻的丘陵地区作一季旱稻种植。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107.2 天,比对照中旱 3 号早熟 2.5 天。株型紧凑,株高 91.1 厘米,每亩有效穗 20.1 万,穗长 20.3 厘米,每穗总粒 105.0 粒,结实率 75.3% ,千粒重 25.0 克。抗性:稻瘟病平均 3.9 级,最高 5 级;穗期抗旱指数 0.86 ,抗旱性评价 7 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52.4% ,长宽比 2.9 ,垩白粒率 37% ,垩白度 6.2% ,胶稠度 54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25.5% 。产量表现: 2003 年参加长江中下游组旱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291.19 公斤,比对照中旱 3 号增产 15.67% (极显著); 2004 年续试,平均亩产 340.47 公斤,比对照中旱 3 号增产 30.26% (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315.83 公斤,比对照中旱 3 号增产 22.96% 。 2004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302.25 公斤,比对照中旱 3 号增产 45.29% 。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抗旱性较弱,米质一般。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一般应在 5 月下旬至 6 月初及时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 4.5 ~ 5.0 公斤,条播,行距 26.7 厘米。播种后 1 ~ 2 天如无阴雨天气,应及时浇灌水一次,确保出苗整齐一致。肥水管理上,每亩施 45% 三元复合肥 40 公斤作基肥, 3 叶 1 心期每亩追施尿素 7 ~ 8 公斤。抽穗扬花期根据田间墒情及时灌水,以确保正常抽穗扬花。 郑旱 6 号 品种名称:郑旱 6 号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属粳型常规旱稻品种, 2005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5055 )。该品种在黄淮地区作麦茬旱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为 115 天,比对照旱稻 277 晚熟 1 天。株高 87.1 厘米,穗长 17.2 厘米,每穗粒数 82.2 粒,结实率 83.1% ,千粒重 24.8 克。抗性:抗旱性 5 级,叶瘟 5 级,穗颈瘟 5 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65.9 %,垩白粒率 19 %,垩白度 1.7 %,胶稠度 84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15.4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 2 级。产量表现: 2003 年参加黄淮海麦茬稻区中晚熟组旱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261.0 公斤,比对照旱稻 277 增产 5.2 %(不显著); 2004 年续试,平均亩产 321.9 公斤,比对照旱稻 277 增产 12.7% (极显著)。 2004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316.3 公斤,比对照旱稻 277 增产 8.7% 。 该品种抗旱性中等,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米质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河南、安徽、江苏、陕西汉中地区接麦茬或油菜茬旱作种植。播种时要进行种子包衣。适期早播,一般要求在 6 月上旬麦收后抢时足墒播种或播后浇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每亩播种量 7 ~ 8 公斤,行距 20 ~ 30 厘米,播深 2 厘米。出苗前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肥水管理上,施足基肥(氮、磷、钾肥及硅、锌微肥); 5 叶期结合灌水第一次施追肥,每亩施尿素 10 公斤;两周后每亩追施尿素 10 公斤;抽穗前酌情每亩追施 3 ~ 5 公斤尿素。黄淮地区一般年份需灌 4 ~ 6 次水,在播种后、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灌浆期各灌一次水。分蘖期和抽穗期注意防治螟虫和稻飞虱,在破口、齐穗期喷施三环唑,防治稻瘟病。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7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日食疗】--玉米萝卜排骨汤
fayuyu 2008-11-13 22:36
天一降温,血液变得粘稠,大脑运转速度也慢了。四肢不想动弹,但是吃东西的欲望却变得强烈了,特别是汤,那冒着热气香气让人口水四溢的浓汤啊。想了几天后,我终于忍不住,拉着小Y跑到学校旁市场买菜。宿舍有小电饭煲一个,我还有妈妈给的小电炖锅一个,想煮点汤炖点补品解馋完全足够了。 不同地域的人对汤的解读可能大大不一样。我去过的很多地方,汤只是桌上解渴的有味道的水,常常是煮沸的水中放几块番茄打几个蛋花,还有些地方,汤其实就是米汤,可以当茶喝的。而在广州,汤被当成了一种食疗,有时是药,有时是补品,很隆重其事,往往会加很多中药熬制大半天。而在我的家乡,似乎是两种功效兼有之,即是饭桌上一道菜(比有味道的水更浓一点),又是一种药膳(但又比广州式的汤少一点药味)。 今天要做的玉米萝卜排骨汤似乎是一道入门菜,做法简单材料也简单,但是煮出来不但香甜可口又很漂亮。立冬宜进补,虽然立冬已经过去几天了,但是花点小时间煮一道好吃又进补的汤品,生活也会美好一点~ 材料(2人份):排骨一条,玉米两个,胡萝卜一根,马蹄若干 做法: 1。将排骨焯水,玉米和萝卜切成段,马蹄洗干净待用。 2。煮沸半锅水,将食材一块放入,煮至香气四溢(1,2个小时足矣),加盐加葱花即可。 TIPS:(我这种做法,是宿舍简易版,真正要把汤煮好喝了,还是有些小细节要注意的) 1。电饭煲实在不适合煲汤,还是用高压锅比较好,先大火再小火。 2。食材还是要看季节,现在的马蹄好象并不是太好吃,只是我为了让色彩好看点也想加点甜味。大家可以根据喜好放点瓜类或山药或葛或蜜枣。 3。我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说。 煮到1个多小时,玉米的香甜和排骨的肉香已经开始飘散了,揭开锅(坏习惯)一看,黄的是黄的红的是红的白的是白的刹是好看。煮到最后,排骨已然酥烂,玉米也很清甜,一大锅吃得荡然无存。玉米萝卜的功效自不用说,在这样的天气喝一碗这样清甜又有营养的汤,实在很享受~ 图片:无。。(尸骨无存)
147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