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琉璃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漫游北京文化名街琉璃厂
热度 1 Fangjinqin 2013-2-16 10:10
漫游北京文化名街琉璃厂
漫步北京文化名街琉璃厂 昨天,我们到闻名世界的 北京文化名街琉璃厂漫游,她位于北京和平门外,西至 宣武区 的南北 柳巷 ,东至宣武区的 延寿寺 街,全长约 800 米。我来北京半个世纪了,还是第一次去观看呢。原来想去看琉璃厂文化庙会,可惜一问琉璃厂文化庙会已经取消2年了,确实街上行人很少,不过方便我们参观。 琉璃厂起源起于 清代 ,与当时各地来京参加 考 举有关,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同时经营古玩字画的店铺很多。 有许多著名老店,如 槐荫山房 、古艺斋、瑞成斋、 萃文阁 、一得阁、 李福寿 笔庄等,还有 中国 最大的古旧书店 中国书店 ,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 —— 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 、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 荣宝斋 。这些书店里的书、画、字、墨都非常贵。我们只买两把故典大扇子,和给外孙女的两本字贴和宣纸。想买蓝宝石,可是没有。 据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荣宝斋的前身是 “ 松竹斋 ” ,光绪年间取 “ 以文会友,荣名为宝 ” 之意,更名为 “ 荣宝斋 ” 。著名书法家 陆润庠 题写了 “ 荣宝斋 ” 三个字。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 书画家 如于右任、 张大千 、吴昌硕、 齐白石 等也是这里的常客。不知您仔细看过《 开国大典 》这部电影和那幅《开国大典》的照片,里面那位蓄着长胡子的著名老者 沈钧儒 先生使用的 镇尺 ,就购于荣宝斋。 民初时,荣宝斋、 大千画廊 等琉璃厂老店纷纷争悬名家书画于窗前。引来人们驻足观赏,成为琉璃厂的一道风景。当时,也是数荣宝斋名画最多而最为热闹。荣宝斋最著名的又要数木版 水印 和复制品。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融刻版、印刷、折裁等技术为一体,使水印品的艺术更臻完善,曾得到鲁迅先生的赞许。 解放后,荣宝斋的一些传统工艺更是大放异彩。荣宝斋的复制印刷品技术,已达到 “ 登峰造极,酷似原作 ” ,足以以假乱真的地步。荣宝斋复制的名作如《文苑图》、《 清明上河图 》等,曾先后在许多国家展出,引起无数名家惊叹,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著名国画大师 齐白石 老先生在世时,几乎辩认不出哪幅是他的原作,哪幅是复制品。 改革开放以来,琉璃厂经历多次翻建和修缮,使这条著名的文化老街又焕发出新的青春。如今的琉璃厂文化街,成为广集天下图书、字画、古玩、文房四宝的所在,成为国内外游客光顾老北京文化的必游之地。 同时,由于这块 风水宝地 是仕人、举子、文人墨客、 文化商人 、梨园 艺人 聚居的地方,使得这里有着层次最为丰富的人文资源 : 典故、故事、人际等人文景观。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里 “ 民族灵魂 ” 的一部分。这是今天重新规划、设计和构想琉璃厂 文化产业 园区的基础,也是与其它短史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较少,而想象空间相对较大的重要区别。因此,琉璃厂是一个典藏传统文化的大 “ 文化圈 ” 。 这里的问题是,东西很贵,中午 很难找到饭馆和小吃点。 附录:介绍琉璃厂 荣宝斋 荣宝斋 琉璃厂大街 (5张) 有一张榆木擦漆的八仙桌,桌两旁是太师椅,壁间悬挂着对联,对联内容都离不开书——“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还有不少联上字不好认,大都忘记了。 琉璃厂除去书店,就是古玩铺,那时“古玩”叫“骨董”,就是古董,后来才叫古玩。 “古玩”在文人口中称“文玩”,意思是文人雅玩之物,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说也是可以的,因为要玩这些古玩艺儿,不是一般人都玩得通的,必须具备些历史文化知识才行,其意义比“古玩”还广泛,因它包含新的,而不仅仅是古的。古玩铺都是为富人有权势者预备的,一般穷读书人是不敢问津的。在《藤阴杂记》中有 程晋芳 移民,以诗寄 袁枚 ,诗中有“势家歇马评珍玩,冷客摊前向故书”句,就说明古玩铺历来都是权势豪绅者光顾的地方,一般人只能在旧书摊里选些物美价廉的旧书而已。 琉璃厂西大街 (20张) 民国以来的琉璃厂,书店、古玩等业早已衰落,特别是北京沦陷时期,所有书店都是奄奄一息,许多店铺纷纷倒闭,正如当年《故都竹枝词》中所云:“阅肆张罗雀掠门,海王村果静如林。空闲海估尊哥定,待价千年画宋元”,一片萧条景象。 词中的海王村,即今东琉璃厂 西口 路北的中国书店和古玩商店处,当年叫“海王村公园”。园门前左边,有一家照相馆,挂有名画家肖像,悬于门前。其中齐 白石 先生的像,身穿翻面狐裘,头戴黑紫羔的 土耳其 式冬帽,手持一把扇子。相片上有白石自撰数语:“摇扇可以消夏,着裘可以御凉,二者日日须防,任人窃笑癫狂。”以显示画家孤僻、耿直的情性。此照也是琉璃厂一景,总有些人观之。 琉璃厂东街 (20张) 文化对联 当年琉璃厂文化街对联不少,影响周围环境。在琉璃厂东口,有一住家门前有联曰:“琉璃掩映春堆厂,杨梅横斜香满街”,该住户系在 杨梅竹斜街 西口处,故有此联,颇有趣味。 过去广义地说琉璃厂时,不仅是东西琉璃厂,还是包括厂甸、新华街、火神庙、土地庙等处。如《新年竹枝词》咏“厂甸”中云:“元旦年年厂甸开,游人杂沓去还来。火神庙里多珠宝,买得残书几部回。”其实“火神庙”在东琉璃厂内路北,严格说不属“厂甸”,但从广义讲,也不算为过。我幼年时看到的琉璃厂,已是一条古老而又陈旧的街道了,以上所述是我当年对琉璃厂见闻最深的印象。 清初,琉璃厂是“京都雅游之所”,那时汉族官员多住在宣武门外,而且很多会馆都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常聚集于此。清初一年一度的东安门灯市也迁到这儿举行。《都门杂咏》中有竹枝词唱咏:“新开厂甸值新春,玩好图书百货陈。 裘马 翩翩贵公子,往来都是读书人”。 乾隆时修《 四库全书 》,编修者常到琉璃厂阅读书籍,各地书贾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出售大量的藏书。便利的条件,使这里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这个时期除书肆外,古玩书画及文化有关的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清末,在琉璃厂址修建了师范学堂、五城学堂。1927年,又开辟了和平门,修建了 南新华街 ,拆除了厂桥,从此把琉璃厂分成了如今的东、西琉璃厂。近百年来,种种原因,很多文物都由这里流出。一直到1950年,人民政府颁布了保护文物法令后,才杜绝了文物流失。1980年,东西琉璃厂大规模翻修,还增加了一些新建筑。在东西琉璃厂两街之间的马路上,凌空架起一座 汉白玉 仿古石桥,又为古老的文化街平添一景。 步入“大千画廊”书画古玩店,不禁使人想起清末民初各大商店在琉璃厂争悬名家书画于窗前。 那时人们称之为“赛窗帘”,又称窗展。当时以“荣宝斋”最为热闹,观赏者立于门前,人们称其为“立游”。张大千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在“赛窗帘”内展出,有一首《竹枝词》专记此事:“新春渲染赛春帘,北溥南张等素缣。荣宝斋前权驻足,立游真较卧游甜”。 中国书店 文化街的中国书店,专门收集中国历代古籍、碑帖、拓片、各类旧书、报纸杂志,发售新印古籍和研究有关的各种图书及画册,兼营文房四宝,还开办了京味书楼和北京民俗馆等各类书展 中国书店 走进中国书店正门,就会看到南北木柱上写有如下对联:“陈述社会人文风云于眼,展示民族收藏鉴赏于身”、“中外典籍册页书画凭人涉猎,新旧相容买卖并举赏家把玩”、“经史子集文字图影引名士细品,邃古博广雅趣厚存供贤者探微”、“开列中华典籍文化于斋,汇聚人类悠久历史于堂”。这四副对联,将中国书店所经营的业务以及为读者热心服务的态度,全都表达出来了。 荣宝斋 百年沧桑 荣名为宝 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创立,历经松竹斋、荣宝斋和荣宝斋新记,三百余年沧桑巨变。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荣宝斋”的金字招牌始终闪烁着润泽的荣光,成为民族企业的重要品牌。1950年10月公私合营,“荣宝斋新记”开业。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荣宝斋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阵地;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人民与艺术的桥梁。 今天的荣宝斋 20世纪70年代荣宝斋门市 今天的荣宝斋 20世纪70年代荣宝斋门市 历史回眸 三百年铸就大品牌 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始建于1672年,1894年更名荣宝斋,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50年公私合营,“荣宝斋新记”成立。1952年荣宝斋转为国营,并以郭沫若书题墨迹“荣宝斋”为标准的商号字样。“新记”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荣宝斋在市场经济的磨砺中逐渐转型成为集书画经营、文房用品、木版水印、装帧装裱、收藏、出版、展览、拍卖、典当、教育、培训、印刷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 荣宝斋虽历经百年的荣辱兴衰,人事更迭,至今这三字金匾仍闪烁着润泽的荣光,成为民族企业的品牌、市场中的驰名商标。究其原因,“荣宝斋”三个字就是聚集人气、激励精神的力量源泉。多年来,荣宝斋团结了由一批有志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专家、技术人才所组成的一支团队,他们为了荣宝斋兢兢业业;文化鸿儒、丹青巨擘往来于荣宝斋并留下许多佳话,使这座艺术殿堂熠熠生辉;新老顾客认同荣宝斋,缘于老店一贯的诚信经营。因此,“荣宝斋”这个牌子经历时间的洗礼愈发光泽、厚重。对荣宝斋的员工而言,对品牌的苦心经营和珍视,是他们对企业由衷的奉献。 文房四宝 东西琉璃厂都售有文房四宝。笔店以人名出名的如“李福寿”、“吴文魁”、“ 李玉田 ”等,其中“ 戴月轩 ”更为著名,据说是湖笔的正宗。“李福寿”等也都有独到之处,李福寿研制出适合于各派画家所需要的 画笔 而驰名,而吴文魁以写字笔著称于世…… “清秘阁”是琉璃厂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南纸店,文房四宝应有尽有。 “一得阁”墨汁厂始建于清朝 同治 年间,已有一百余年历史。相传该厂创始人,名叫谢松岱,是个书生。因进京赶考屡试不中,后想起考场上研墨时费力的情景,就想到能否使用现成的墨汁免去研墨之苦。因此他研制出一种墨汁,在琉璃厂开了一间专营墨汁的店铺,很受顾客欢迎,生意兴隆,于是他写了一副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 文房四宝字画店 “一得阁”店名便取了上下联的头一个字“一”和“得”。因店铺是二层小楼,颇有“阁”的意思,就起了“一得阁”的店名,店主还自己亲笔题 牌匾 悬于门前。因“一得阁”墨汁具有书写流利,墨迹光华发亮,易干易裱,耐水耐晒不退色,不洇纸等特点,堪为文房四宝中的佳品,受到书画家欢迎。 “集古名斋仿古庐,古香古色认模糊;闲中一逛琉璃厂,攘攘熙熙好古徒。”——“汲古阁”是一家历史悠久专门复制、修复文物古玩的老店,为国内外和各省市博物馆修复历史出土的各种文物和唐三彩、 古铜器 、古画等,已达到逼真的效果,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众多的文具和古玩店门前,大都根据自家经营的内容,写有对联,这也是琉璃厂文化街的一大景观——珠宝店“宝翠堂”的门联是:“珠玉腾辉琉璃彩,天生皓月海外星”,“孔方斋”古玩铺的对联则是“曜三辰之珠璧,宣六代之云英……” 除了门联,不少店铺室内也有对联,其内容多是劝善、清高、修身、处世等,如“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圣贤省教修身可以齐天”…… 在琉璃厂文化街上,一些其他行业的店前,也有结合自家所从事的工作写有门联,这是长期受传统文化街的影响所致,如“博福茶屋”的对联是“煮茗别开留客处,论文多近咒禅窗。” 舒乙 题写的“京味大茶馆”,结合所卖的饮料写出对联:“ 酸梅汤 敢说是天下第一,玫瑰露称得上盖世无双。”家具店门前也有联曰:“花梨紫檀明代典范,桌椅板凳鲁班遗风”等等,这都是古老的琉璃厂文化街特有的景观。 昔日名扬京都的琉璃厂“火神庙”,现已成为“ 宣武区文化馆 ”和“北京宣武区作家协会”驻地,这里开展多种文化活动,经常有著名作家和教授在这里讲课。原“火神庙”大殿内座无虚席,协会的作家们还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座文化馆,为现在的琉璃厂文化街增添了霞光异彩。 从前光顾这条文化街的,大都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古玩收集家、中外考古学家、博物学家和一般知识分子、穷学生等,他们来这里有的是收集古董、字画、购书,或转售收藏,或观光鉴赏,吸取知识营养,也有的是考古临摹。今天在这里出入店堂的,除了中外大批文人学者外,还有各行各业游客,到这里参观、购物、欣赏、学习,显得非常活跃,给古老的文化街带来了蓬勃朝气。 古旧书业是琉璃厂的主要产业,甚而琉璃厂就是因书而起,没有古旧书这一行,也就没有琉璃厂。不过琉璃厂的古旧书业还有个发展变化过程。在200年前清乾隆及其以后,是江西书商在琉璃厂占绝对优势,甚至他们把持了在东琉璃厂火神庙旁边的书商供奉的 文昌帝君庙 ,不许人少势弱的北方书商入内参加例行书业的祭祀活动。到晚清,琉璃厂旧书业的形势发生了逆转,江西书商逐渐衰落,河北书商迅速崛起,而居于旧书业的主流地位,原因是河北书商的经营不偏重于科举的闱墨,而更重于学术研究需要的书籍。20世纪30年代旧书业的最兴盛时,琉璃厂的旧书铺竟超过了200家。在此不可能一一记述,只能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店铺、人物和事件简述之,小中见大,略窥一斑。 ,
个人分类: 风景名胜|5764 次阅读|2 个评论
逛北京之一——琉璃厂及其他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1-11-9 09:22
周三到虎坊桥一家名曰“津三绝炸糕店”排队买炸糕。之后沿东琉璃厂东行, 游历一番中国文化历史的遗存纪念。两侧的古建富丽堂皇自不待言,就是橱窗 的展品也足以勾魂摄魄,美不胜收。 游走到琉璃厂的尽头是一条叫做“延寿寺街”的南北向的胡同,街宽不过三米, 但却原汁原味的保留了老北京的风貌,在北京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我,却是生平 第一次深入到 这么细长的胡同。沿街两侧货铺林立,或果蔬鱼肉,或柴米油盐, 或日用百货, 或弹棉制衣……仿佛是自给自足的小社会,足不出街就能解决全部 的生活所需, 方便之极。 迤逦北行,到街的尽头右拐就到了大耳胡同,街道更窄小,院落一般 比街面 低了许多,杂乱无章。 然后又平移的到达了排子胡同,本街道宽了一些,民居也高阔一点,还有几处深 宅大院。 红漆院门光亮醒目,雕刻精妙的门墩儿或立或卧,动情的撞击我的 眼帘, 令我过目不忘。 南北向的煤市街就在眼前了,走到此刻方觉得天也宽了,地也广了,走出了局促 的老北京胡同, 望着目昏下的前门楼,思绪沉浸在古老京城的胡同文化之中。
个人分类: 逛北京|259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