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讹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事情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热度 6 fdc1947 2015-9-14 07:32
事情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最近几年,媒体上关于老人跌在地下、捡钱、公交车让座、大妈们跳广场舞等问题发生纠纷的所谓社会新闻常常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且常常引发剧烈的争议。争议的双方往往是极端对立的。例如,对于老人跌在地下的问题,往往是一方面认为是讹人,另一方面则认为是逃避责任。 最近的淮南一女生因与摔倒老人之间的争执,媒体的用语大多是 “淮南大三女生扶老人反遭讹”。开封老人溺水事件媒体的大多数报道则是:“ 老人 骑车跌倒溺水无人帮扶最终死去”。这些报道基本上都主导着舆论。对前一则新闻, 舆论基本上是一边倒地谴责“老人讹人”,甚至一遍遍地重复“坏人变老和老人变坏”。对后一则新闻,舆论则认为因为讹人太多而导致了人心冷漠、见死不救。 其实,事实是否真的就是像上面媒体所说的那样,大多数做评论的人也并不是很清楚,他们只是就他们所认定的“事实”发言。比如,前几年影响最大的那个“彭宇案”,直到如今,大多数人评价时都还是认定彭宇遭屈,而对于最后公安局找出来当时的问询记录和彭宇最后自己的认定(彭宇自己也承认与原告发生了碰撞)都并不清楚。所谓先入为主,对于很多人是“主”一辈子的。 更重要的是,即使事实弄清楚了,所有这些事件也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非此即彼、两极对立的。 这一点, 我看如今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例如,对于淮南女生扶起老人的事件,报道中有的律师强调一定要弄清,究竟女生与老人有没有碰撞,没有碰就是讹人,要追查老人方面的法律责任,而且认为是犯了敲诈罪,碰了就要认定女生方面逃避责任。这是一种很有代表性,也很能够得到许多人支持的言论。我认为这种言论貌似公允,实际上并不正确。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像街上碰撞这样的事情其实也并不只是讹人和逃避责任那么简单。 例如,假定车并没有碰上行人,但是,离行人很近,如果车速较快,行人受到突然的惊吓,也会跌倒。又如,车接近行人,行人慌忙躲避,在躲避时也可能不慎跌倒。这些情况在年轻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而在本来健康状况就不好的老人身上就更容易出现。即使只是老人自身的问题,不慎跌倒了,由于年老而失去判断力和记忆力,误认为被人撞到,也是有这种可能的。又假定车碰上了行人,也会有各种特殊的情况,不一定完全都是车主的责任。总之,这些复杂的情况都不是用讹人或故意逃避责任这样的两种简单的判断所能够包括的。在最终双方认定或公安机关认定之前,人们能够说的,只是一个具有多种可能性的有争议的事件。 同样,行人跌倒是否有人扶起,应当怎样扶起或怎样处理,也是很复杂的。如开封老人跌倒事件中,有人过来看了一下又走开了,并不能够确定他是否见死不救,更不能判断他为害怕被讹而拒绝出手施救。也许他胆小害怕以为老人已经死亡(事实上胆小害怕不敢碰死人甚至不敢看死人的人不在少数),也许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去招呼别人,也许他有其他更实际的顾虑(例如怕水中有电线——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可能会引起救人者触电),等等,情况非常复杂,并不是凭着一两分钟的视频所能够做判断的。 四五岁的小孩子听故事、看电影,经常喜欢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在他们的心目中,世界上的东西就是两类,好的和坏的。如今我们的舆论似乎也只有四五岁小孩子的认识水平。很复杂的事情,到了我们的媒体上往往只剩下了两个对立的极端。上面所说的媒体报道的那些“律师”的认识,似乎也只有这样的水平,而这样说却很能够挑起人们的情绪。 受这种媒体的影响,形成社会舆论也往往只是两个极端。弄得很多人一天到晚总是“气愤填膺”,天长日久,往往引起社会的分裂。 例如,对于公交车上发生的让座事件,也往往造成社会舆论的分裂。其实在公交车上因为让座而发生争议的事件,实在是非常小的小概率的事件。我们每天运行的公交车不知多少次,绝大多数都是相安无事,而相互谦让的事情则几乎发生在每一趟公交车上。然而,就是这极其偶然的一两起老人和青年人争执(而且其原因也不见得纯粹是为了座位)就会引起网络上大的骚动。其实这种事件往往各有其特殊的或偶发的原因,但是最终往往挑起了许多“坏人变老、老人变坏”或者“人心不古”的言论,引发年轻人与老人们的对立。 又如,大妈们跳广场舞声音太大或与停放汽车着争场地或者锻炼身体者族占道暴走,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都是也会引起对立双方的对骂。 又如,对于城管与商贩的矛盾,起因和处理的过程往往都是纷繁复杂的,不是简单的谁是谁非。商贩们总是想扩大地盘,污染环境而不负责,本地居民要求有安静卫生的生活环境,其他居民要求方便而廉价的购物,夹在各方中间的城管很难完全满足各方的需要。但是,网络媒体则一味的谴责城管,以致把它妖魔化,把“城管”一词弄成了不讲道理、野蛮从事的代名词。 又如,“吃狗的人”与“爱狗的人”更是打得一塌糊涂。 所有这些,都不是只有好和坏、好人与坏人简单的两端。我们的媒体在报道这些事件时照理也应当尽可能避免用极端字眼来报道,但是,现在的事情正好是相反的,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往往是“挑事”的。小事非得弄大不可,不那么极端的非得弄得极端不可。报道的用词往往是“无所不用其极”,“语不惊人死不休”。报道的标题往往比内容“尖端”,放在目录中的标题往往比文章的标题更吓人,更极端。这实在不是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在这样的媒体造成的舆论环境中,我们的社会、社会的各方面、各阶层很难不相互对立。而相互对立的人们往往在自媒体上发出更情绪化的极端言论。这样的恶性循环真是令人担心的事情。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484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两学生扶老太被拽住吓得直哭 八旬老太称未碰瓷
daladala 2011-10-29 07:49
转载以记录 当事人否认。 围观者指认。 真实情形如何, 一个小时前的事实就弄不清了。。。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两学生扶老太被拽住吓得直哭 八旬老太称未碰瓷 正文 我来说两句 ( 3 人参与) 2011年10月29日04:01 来源: 现代快报 复制链接 打印 现场目击者称两个学生是做好事 电视截屏   近日,在泰州姜堰市,一个86岁的许老太摔倒在地,两名路过的中学生好心将老人扶起,却反被说成是肇事者。幸亏周围有不少目击者,这两名中学生才得以脱身。更让人气愤的是,现场有市民认出来:这个许老太是专门“碰瓷”的。   事情发生后,网络上谴责许老太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就在此时,网上又出现一篇回帖,发帖人自称是许老太的儿子黄先生,他说事情根本不是新闻里报道的那样,自己的母亲那天确实是被人撞了,也是两个中学生扶起来的,但老人家根本没想到要讹人家钱,现在这事已经对他家造成很坏的影响。真相到底如何?快报记者昨赴姜堰深入调查。   见习记者 吴文锋    探访   当地媒体报道   老太讹人   许老太“碰瓷”的新闻,是当地一家媒体的民生新闻节目首先报道的。记者在姜堰见到了这档节目的制片人刘主任。刘主任告诉记者,10月22日上午8点40分左右,他们接到群众打来的热线电话,说在电信局门口有一男一女两名中学生,扶起了倒在路边的老太,不料却被老太赖上了,要讹人家。   “这本来不是什么大新闻。”刘主任坦言,但因为前段时间才发生过“小悦悦事件”,他们发现这个题材有时效性,于是派记者在9点左右抵达事发现场。   记者到达现场时,两名中学生已经离开了,只剩下许老太捂着头坐在地上。记者随即对围观的群众进行了采访。   从现场目击者的口中,他们得到了四条重要信息:首先,老人是另外两名骑电动车的人撞倒的,并不是做好事扶老人的两名中学生撞的;其次,老人自己也没看到是谁撞的她,却在被扶起来后,抓住其中一名女学生的手不让走,把两名学生都吓得哭了起来;第三,现场有一名围观的市民指出,她曾见过这个许老太,就在前一天还在另外一个地方以同样的方法,讹了一个女的1000元钱;第四,许老太似乎很不愿意面对镜头,她只是强调“我不是讹钱的”,并在记者采访后自己爬了起来,离开了现场。   根据以上的种种说法,刘主任他们制作出一条新闻并在第二天的晚间播出。   在网上,记者找到一段东方卫视《看东方》的视频,他们也对许老太“碰瓷”这件事情进行了转载报道,刘主任证实这则新闻就是他们拍摄的。在这段不到三分钟的视频里,刘主任所说的四点内容都有市民进行了讲述。    调查   老人抓没抓女学生的手?    许老太:抓住女学生的手是下意识的,并不是想讹钱   记者首先联系上了许老太的儿子黄先生。刚一见面,黄先生就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每个月有1500多元的退休金,有社保,自己开了个小厂,一个月收入有7000元钱,自己的妻子一个月也有近3000元的收入,母亲不缺钱,不可能为了钱去“碰瓷”。   在黄先生二哥家里,记者见到了86岁的许老太,许老太满头白发,走路一瘸一拐,左眼周围有明显的淤青。听说记者采访,许老太有些害怕,黄先生告诉记者,看到自己上了电视,母亲被吓得不轻,她一直说自己没有讹钱,然后不停地问:“我不会被抓起来吧?”为了能让老人情绪安定下来,许老太的二儿媳妇,给她倒了杯白开水,可即使这样,在采访的过程中,许老太拿着杯子的手一直抖个不停。   许老太告诉记者,22日早上7点多钟,她去理发店剪头发,在回来的路上被电动车撞倒了,“跌在地上,头都昏了,吓了一跳,”许老太说,没过多久,就有两个人来把自己扶着坐了起来,可自己头还是疼,要吐,就伸手抓住其中一个女学生的手。许老太坦言,她没看到是谁撞了自己,抓住女学生的手也是下意识的。但她表示,自己肯定不是想讹女学生的钱。    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   目击者:两个学生吓得直哭,围观者掰开老太的手让他们走了   为了了解当时的情况,记者找到事发现场马路对面一位金师傅,金师傅说,他目睹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当时许老太是由东往西走的,被同方向行驶的两辆电动车带倒,躺在地上没人扶。后来一男一女两名中学生经过,他们本来是去书店买书的,看到这一幕停了下来。 这时候,旁边有两名妇女对他们说:“你们做好事扶一下,我们给你作证。” 可没想到,等两名学生把许老太扶起,她却一把抓住女学生的手,不让人家走。尽管当时群众都证明不是他们撞的,可许老太就是不放手,前后持续了十几分钟。   金师傅说,当时两个学生都吓得哭起来,“女学生还掏出手机给家里打电话,结果因为哭得厉害,说不清楚,还是电信局的一个工作人员帮她讲清楚的。”后来女学生的家长过来,说要送许老太去医院,可许老太就是不说话。这时,围观的人都开始说许老太的不是,还有人说要打110, 有两个老人把许老太抓女孩的手掰开 ,说“这事警察来了也说不清,让两个学生先走”。金师傅说,没过多久,电视台来了,许老太也自己爬起来走了。    老人到底是不是碰瓷?   许老太儿子:“碰瓷”会弄得老人一身伤吗?这是拿命去讹钱,你信吗?   至于有市民说,自己经常这样讹钱,许老太手抖得更厉害了,连茶杯都拿不住,她连声表示:“自己不是讹钱的人”。并当着记者的面,捋起裤管,给记者看她腿上的淤青,许老太说,自己的腰部还有块淤青,连晚上睡觉翻身都一直疼。一旁的儿子黄先生很心疼,他说,要是“碰瓷”会让一个86岁的老人弄得这一身的伤?“这是拿命去讹钱,你信吗?”黄先生说,发生这件事后,老人的情绪受到极大的影响,“以前每顿饭可以吃满满两大碗饭,现在只能吃半碗饭”。    老太有没有提出要赔钱?   目击者:现场没听到老人“要钱”,但有人说老人此前讹过钱   为了还原事情的真相,记者来到位于上新河的那家理发店,店主刘师傅证实,那天早上许老太是来自己这理发的,还是早上第一笔生意,而且很熟悉许老太,“经常来这边理发,人不错。”   顺着理发店往东走300米左右,就是事发地点。刘女士在旁边开了个报亭,对22日上午发生的事情,她记得很清楚。刘女士说,等她过去的时候,许老太已经坐在地上,还拉着女学生的手不给走。她听到旁边有两个妇女说,“不是两个学生撞的”。不过,刘女士证实,当时老人左眼被撞出个大包,衣服领子旁有一些头发碎屑,一看就是刚理过发的。   余师傅在旁边卖古董,他证实了刘女士的话。余师傅说,事发后,现场来了个中年妇女,说见过许老太,前一天在人民医院附近用同样的方法,讹过一个女的1000块钱。   不过,不管是刘女士、余师傅,还是金师傅,他们都承认,在现场没听到过许老太提过“要钱”的说法,许老太自始至终只是拉着女学生的手不让走,并没有说话。此后,记者试图寻找到说许老太经常“碰瓷”的那位市民,可因为当时电视台采访,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截至记者发稿时也没有找到。   声音   家属:   面对指责很无奈   黄先生告诉记者,至于母亲许老太当时是不是误认了肇事者,他不想追究,毕竟老人年纪大了,当时发生那样的事情,她也蒙了。但有人说她母亲经常“碰瓷”讹人家的钱,他根本不同意。   黄先生说,事情发生后,母亲怕家里人担心,都没跟家里人提过。回来时遇到邻居,只是说在家里不小心撞的。直到第二天中午,孙媳妇吃饭的时候才看见老人脸上的伤情,老人说不用他们管。他们知道老人被撞的事是在第二天晚上,也就是当地电视台播出的那条新闻后,“我妈妈摔倒了都不好意思告诉我们,还会去讹人家钱?”黄先生不能理解。“第一个知道的是我的大哥,”黄先生说,因为母亲跟自己住一起,大哥第一反应是打电话质问自己,对母亲怎么了,怎么能让母亲上街讹钱?黄先生这才从母亲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可此后,不管是现实,还是网络上,舆论都一边倒地指责母亲的不是,让黄先生感到很无奈。    律师:   助人为乐要保护   对于这件事情,江苏天煦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田宏认为:首先,老人到底是谁撞的,老人有没有讹钱,甚至老人是不是经常“碰瓷”?从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都不能充分说明问题,只有找到真正的肇事者和第一目击证人,才好做相应的判断;其次,对于人们最关心“如何能放心做好事?”的问题,田律师呼吁要加大对助人为乐行为的保护力度。他表示,现在有关部门正在修法,对于遇到“碰瓷”的情况,推行“你赖我,你举证”的做法,说得通俗点,就是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支招   警方教你   应对“碰瓷”   1.不要怕麻烦,要及时报警。“碰瓷”者见你报警,往往会心虚胆怯,终止违法行为。   2.如果是驾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不要有违法行为,以防授人以柄。如发生事故,又能确认事故与己无关时,要注意保留好现场证据,特别是留住目击证人。   3.夜间发生事故,不要急于下车,要在弄清楚周边情况、确认自身安全后再下车处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警求助。   4.谢绝“好心人”调停。“碰瓷”现场,那些非常热心的“好心人”,往往是“碰瓷党”的同伙,演的是“双簧戏”,千万不要上他们的当。   5.要沉着、冷静,避免“私了”。如对方提出赔偿医药费用,要坚决表明先去医院检查,否则赔偿免谈。如遇到碰瓷者“受伤”躺在地上,并当场提出赔偿要求,不要去碰他,以免其耍赖。综合 (责任编辑:UN601)
个人分类: 科研之外|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