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利比亚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利比亚

相关日志

关于美国的特种部队
热度 1 wangdw 2017-4-20 14:57
关于美国的特种部队 今天,看了重播的CCTV4的海峡两岸评论美国计划派特种部队到朝鲜半岛来一事,本人有完全不同看法。 片面吹嘘美国特种部队不对。美国打伊拉克,利比亚,哪个是斩首成功的?打伊拉克,最后好像几个月后在萨达姆老家的地下工事里抓到的。打利比亚,也是后来在卡扎菲逃亡时抓到的。 唯一可吹嘘的是杀本拉登,可那也是先得到提供的情报,本拉登也是“退休”状态,不活动了,“死老虎”一只,派一般士兵去也会成功的。奥巴马吹成打功劳一件。 所以别神话什么特种部队。到朝鲜去更不行,纸老虎一个。
个人分类: 时评|40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動作] [危机13小时 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
lcj2212916 2016-7-1 16:23
导演: 迈克尔·贝 编剧: 查克·霍根 / 米切尔·朱可夫 主演: 詹姆斯·戴尔 / 约翰·卡拉辛斯基 / 马克斯·马蒂尼 / 多米尼克·福穆萨 / 巴勃罗·施瑞博尔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惊悚 / 战争 官方网站: www.thirteenhours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01-15(美国) 片长: 144分钟 又名: 13小时:班加西无名英雄(港) / 13小时:班加西的秘密士兵(台) / 13小时 / 13 Hours IMDb链接: tt4172430 迈克尔·贝导的这部新片根据米切尔·朱可夫(Mitchell Zuckoff)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影片《危机13小时》就是由这一真实事件取材。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时尚军事”,回复“危机13小时”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094972.html
1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引人关注的科技事件
kejidaobao 2015-2-12 08:40
2014年悄然逝去,2015年翩然而至。岁末年初的回顾,一些令人难忘的科技事件往往会不由地浮上脑海。立足“科技事件”栏目的视角和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盘点其中尤为引人关注或者颇具争议的科技事件,以致逝去的一年。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暴发 2014年初,埃博拉出血热在西非国家相继暴发,部分国家疫情严重。埃博拉出血热是埃博拉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高达90%。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疫情周报”显示,截至2014年11月18日,西非3国——利比亚、塞拉利昂、几内亚共报告埃博拉出血热病例15319例,死亡5444人。其中利比里亚报告病例7082例,死亡2963人;塞拉利昂报告病例6190例,死亡1267人;几内亚报告病例2047例,死亡1214人。其时,塞拉利昂疫情仍处持续高发期。2014年疫情是埃博拉出血热发现以来规模最大的暴发流行,此次疫情虽然与西非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体系薄弱有很大关系,但仍然引发全球关注,并为各国敲响警钟。 STAP研究成果涉嫌造假事件 2014年年初,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实验室研究人员 小保方晴子 和同事在 Nature 上发表论文指出,将从新生小鼠身上分离的细胞暴露在弱酸性环境中,能够使细胞恢复到未分化状态,并使其具备分化成任何细胞类型的潜能。这一引发轰动的研究成果,随着众多实验组表示难以重现,招致铺天盖地的质疑。随后,小保方晴子撤回论文并按要求重复实验,期间其导师 笹井芳树 自缢身亡。2014年12月19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召开记者会,公布小保方晴子在全程监控状态下重复自己先前实验的结果,数据显示原论文中“成功制备”的STAP嵌合体胚胎一个都没有制备出来。根据先前规定期限,实验就此终止。小保方晴子发布公开信称“对这样的结果感到非常困惑”,并主动提出辞职。这一事件年初发端,逐步演变成为本年度最大也最令人痛心的学术丑闻。 原初引力波发现之争 2014年3月18日,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 John Kovac 等人(BI-CEP2团队)举行发布会,宣布首次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找到由引力波留下的B模式极化信号。被誉为“时空涟漪,大爆炸回响”的原初引力波被认为是人类迄今为止可以捕捉到的来自最早宇宙——约138亿年前的信号。该发现被誉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成果。然而,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宇宙学家 David Spergel 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大错误”,在进行研究后,他认为这可能只是科研人员计算错误导致的结果,并于当年5月发表与人合写论文指明错误。然而在发表这一看法后,Spergel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并引发论战。虽然BICEP2团队在2014年6月发布进一步研究数据时更加谨慎,但Spergel并不满意。事实证明,更多的科学证据逐渐站在Spergel一边,BICEP2射电望远镜捕捉到的信号可能只是宇宙尘埃。不过争论的最终解决,还有待更多的卫星数据分析进行验证。 “密西西比婴儿”艾滋病复发 2014年7月10日,美国卫生官员和专家宣布,曾被认为“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女童“密西西比婴儿”在停药2年多后体内再次检测出HIV。因母亲是艾滋病患者,“密西西比婴儿”出生30小时后即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此后连续27个月HIV检测结果呈阴性,医生宣布该女童已被“功能性治愈”。鼓舞人心的抗艾奇迹仅维持短暂1年,艾滋病毒便卷土重来。艾滋病是全球公认的医学难题,研究者们已经在治疗艾滋病之路上波折重重,这个消息无疑使他们再次跌入深渊。不过,“密西西比婴儿”案例也带来了新的启迪,对婴儿更有效的用药时机、HIV在“密西西比婴儿”体内藏匿处、检测手段及水平对于诊断结果的意义等问题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中国PX项目风波 2014年3月30日,广东省茂名市区群众在市委门前聚集,表达对该市拟建芳烃(PX)项目的不满和抗议。这是继厦门、大连以及宁波等地发生民众抗议建设PX化工项目事件之后的又一次同类事件。PX项目在中国的建设缘何频频受阻?《科技导报》发现,公众对PX毒性的恐慌首当其冲。此外,公众还担忧PX作为化工原料的安全性,如燃爆泄露风险等。专家指出,可认为PX对人的影响与汽油相当,PX项目和同类石油化工生产的安全风险一样可控。正如评论所指,对PX项目的“抵制”,更是公众多年来对工业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健康危害的不满,值得政府、企业及社会各层面深刻反思。 子宫移植争议 10月3日,1名存在天生性子宫缺陷的瑞典女性在接受了子宫移植手术后1年,顺利剖腹产下1名健康男婴,这是全球首次成功移植子宫孕育新生命。这一医学突破大受生育专家推崇,但也有人认为,该方法涉及从活着的捐献者体内取出子宫,同时被捐赠者需接受强效的免疫抑制剂药物,这对捐赠和被捐赠双方而言,都风险巨大,并且有违伦理。英国某研究小组反对的理由是,子宫移植并非拯救生命的移植,它与心脏、肺、肝脏、肾脏等的移植存在本质不同。但曼彻斯特大学生物伦理学专家 John Harris 却表示,只要捐助者充分了解他们捐献子宫的用途,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并且一开始捐献肾脏进行科学试验也不是用来拯救生命,但其目前被广泛推广为先进的医学治疗手法。对于上述争议,英国一慈善机构的子宫移植项目负责人表示,对待子宫移植技术仍然要持一定的谨慎态度。其实在这项技术的背后,如何让受体者成功受孕才是目前科学技术的重大难题。 …… 无论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学术造假行为,还是围绕重要研究成果的争议,最终都将成为时间的注脚或被时间一一验证。逝者已已,惟愿由它们带来的思索给我们以有益启迪。 文/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1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伊拉克、利比亚、乌克兰、俄罗斯近况告诉人们什么
热度 2 lin602 2014-8-10 08:18
伊拉克、利比亚及乌克兰近期国内如此之乱,战火不断,死人无数,人心惶惶。 再看看埃及、泰国、叙利亚等,也是不稳。 巴基斯坦政局也是很‘波动’的。 许多人认为将西方国家的政体进行移植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象西 方一样实际运行,从此可以进行民主体制。 经常水土不服! 俄罗斯现在的体制与刚开始叶利钦设计的体制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发现,俄罗斯加强了总统的权力,其实是个半民主的权力框架。不是这样的体制,俄罗斯很难稳定住。 我觉得政治学家要好好研究这些国家的近期情况。
3855 次阅读|4 个评论
国际观察:“阿拉伯之春”演变成“伊斯兰之冬”
热度 2 laserdai 2012-9-14 21:14
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遇袭死亡事件标志 “ 阿拉伯之春”演变成“伊斯兰之冬 ”。 此事件的起因是一部美国影片,涉嫌亵渎了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这部影片是“煽风点火”,而美国驻利亚大使史蒂芬斯是死于“双方的交火”,但愿不是友军炮火 (friendly fire)。 在还不知道是否能够推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时候,毫无疑问的事实是,史蒂芬斯和一些西方外交官帮助提高了 受到怀疑而内部又有分歧的利比亚反对派的士气 。这就是当初的伏笔。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标题说, 史蒂芬斯在一个“他协助挽救的国家”被“被暴徒追赶到死” 。 这就对应了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或者更类似一点,本拉登就是美国当年花了很大的成本培养出来的。 美国官员担心利比亚班加西大使馆遇袭事件可能是预谋的行动,因为示威中出现了迫击炮和火箭炮。迹象显示有组织在伺机而动利用示威发动攻击、甚至发动群众,然后以群众来掩护攻击行动。 阿拉伯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不可调和 在班加西和开罗的美国使领馆遇袭,都显示了利比亚和埃及两国前政权压制的激进穆斯林势力,如今再次出头。 攻击美国使领馆事件发生在9月11日,这个“文明冲突”的日子绝非巧合。 引发示威的是“恶毒”的反穆斯林的美国影片,显示出的是抗议美国的偏见而不是政治,但班加西的示威则有可能是基地组织在幕后策动。 这次暴力事件也显示美国在穆斯林世界不受欢迎的“令人不舒服的事实”。除了伊拉克、阿富汗,巴以之间长期的冲突亦就是一个“没有愈合的伤口”。 政治加上宗教是个“有毒的组合” 。一名巴勒斯坦权利人士的话说 “美国在报复911事件的行动当中,杀害了成千上万无武装的穆斯林”,而“媒体的去人道化,帮助了美国的行动”。 “伊斯兰之冬 ” 继续发展 周五,在埃及执政党穆斯林兄弟会的呼吁下,民众结束周五祈祷后,在清真寺外示威抗议。 伊斯兰组织呼吁在开罗举行 “百万人民和平大示威”。 反美骚乱在中东和北非其它国家扩散。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示威者在多处冲击美国大使馆。 在伊拉克、突尼斯、摩洛哥、加沙、苏丹、毛里塔尼亚和伊朗都发生了抗议行动。 在也门,愤怒的示威者冲进美国大使馆,放火焚烧汽车、焚烧美国国旗。也门安全部队使用催泪弹、高压水龙、实弹火力将示威者驱赶出大使馆。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473 次阅读|6 个评论
别跟着俄罗斯行吗?!
热度 3 wuyan5962 2012-7-19 10:42
过去,哪个国家对中国的领土侵占最多?俄罗斯,看看我们损失的领土就知道了;哪个国家最无耻?俄罗斯,看看从建国苏联的一系列行为就知道了。现在,我们所谓的盟友是谁?居然还是俄罗斯。与狼共舞,多么危险。 中国目前是一个比较仇恨和愤怒的民族,对日本,美国,菲律宾,越南以及难以确定谁谁谁的“西方反对势力”都是一副要干架的气势。如果要愤怒和仇恨,请找俄罗斯! 这是一个变色龙国家,毫无信用的国家,对领土尤其是他国领土贪得无厌的国家。黑龙江大片领土的丧失,导致我们东北没有出海口;外蒙独立;新疆领土;出兵东北烧杀抢虐不差日本,走时还带走大量重工业,炸毁工厂;把中国拖入朝鲜战争等等,简直是不胜枚举。 近一点的,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叙利亚我们和俄罗斯好像是一条船上的,但是屡次被俄罗斯捅刀子。我们怎么那么傻?被出卖这么多次还没看清其面目? 我不知国内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俄罗斯以及普京有那么大的好感。不要天真的以为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去抗衡美国,做我们的朋友,对我们有利。不要忘了,苏联曾经想对中国做核绝育手术呢!这个国家拼命地阻止我们强大,我们却希望他强大?? 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的威胁最大。 一个羸弱的俄罗斯符合中国的利益!
个人分类: 随感|465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奥巴马扬言轰炸三峡 中国将军一句话世界惊呆
xupeiyang 2012-6-18 19:40
美国有计划对7个国家进行核打击,名单中除了列有伊朗、朝鲜、利比亚等小布什所称的"邪恶轴心"之外,还将中国、俄罗斯也明列其中。 http://www.milfuns.com/2012/0618/51861.html
个人分类: 情报机密|2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西方舆论战惯用四招数
bfzhao2001 2012-6-12 22:07
西方舆论战惯用四招数 http://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29350 宋荣华   “我们无法赢得与西方的信息战。”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巴沙尔最近在接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采访时坦言。在巴沙尔之前,已经有好几个强人政权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舆论战中败下阵来。事实上,自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动荡伊始,西方媒体就一直在其中推波助澜,兴风作浪。其惯用的主要有四招: 招数一:以偏概全,渲染放大。在利比亚和叙利亚两场冲突中,西方舆论往往铺天盖地地描述两国“人道危机和灾难”,选用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电视画面、图片和标题,长时间在头条位置进行蛊惑人心的滚动式报道,渲染夸大乱局。电视台将画面锁定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反复播放发生在那里的暴力事件,刻意制造恐慌和愤怒情绪,将公众注意力引向预定方向。 招数二:移花接木,无中生有。西方媒体以客观、公正自居,却在新闻报道中加入大量“深加工”甚至生编硬造的内容。被广泛引用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只是设在伦敦、仅有两名工作人员的“作坊”,每天信息来源基于电话采访及从叙传回的Youtube图像。利比亚战争期间,西方媒体不断渲染卡扎菲屠城班加西的“惊人”消息,后来被证明是子虚乌有,但“错误报道和大量谣言已经让人们行动起来”。 招数三:避重就轻,选择性失明。在“民主”和“人权”方面,西方表现出赤祼祼的“双重标准”。在对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报道中,BBC、CNN等媒体将民众抗议活动一律描绘成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正义行动,突出表现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当地民众对“革命”的拥护,渲染突尼斯和埃及统治者家族贪腐专制,将卡扎菲描绘成罪大恶极的刽子手,但对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保护”造成2万多平民死亡、90万人流离失所的后果却保持沉默。目前利比亚一盘散沙,仍然暴力横行,却因失去了“新闻价值”而无人问津。 招数四:借助新媒体,全方位渗透。突尼斯街头小贩的自焚引发西亚北非地区一场熊熊的政治大火,没有“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络的推波助澜,很难想象会导致后来的结果。在叙利亚危机中,西方为叙反对派提供了6500多部海事卫星电话等先进通讯工具,比人道主义救援到达得还要及时。 当前,西方主流通讯社占据了每日国际信息80%的流通量,控制了世界90%以上的新闻信息资源。这种“软霸权”已成为其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国家则陷入被“蒙眼”、“堵耳”和“封嘴”的困境,当地人民长期接收混淆视听的新闻,极易成为被误导、被利用的对象。有中东学者这样慨叹:“谁打赢舆论战,谁才有可能获得生存。”这是当今国际政治最阴暗的现实之一。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67期,摘自2012年6月1日《环球时报》)
1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萨德家族政治本身就是最严重的犯罪
热度 1 yue 2012-6-3 21:22
叙利亚胡拉镇惨案或许永远不能查明真相,但是,阿萨德家族政治本身就是最严重的犯罪,这样的政治阻挡了权力的和平交接,必然造成最严重的腐败,最深刻的仇恨,甚至必然导致内战.阿萨德是否继续把持政权,不能以人民是否赞成,因为利比亚的卡扎菲也曾经说人民拥护自己,伊拉克的萨达姆也曾经认为自己最伟大.因此,只要时候到了,领导人必须下台,否则这本身是最大的犯罪,是一切犯罪的根源.一个人永远自认为正义,就是最大的不正义.一个人永远自认为正确,就是最大的谬误.更何况,叙利亚阿萨德家族自诩是革命,名号是总统,而总统这个概念本身必须是民主和法治为内涵的.当然,中国的蒋介石也曾经是终身总统.从这一点看,世界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危险的,特别是它的结局.国家与国家之间固然不可相互粗暴干涉,但是应该提倡相互批评,相互监督的.如果一个国家是破产国家,世界则不仅应该给与批评,而且应该给与干涉,只是干涉目标是赋予国民的意志自由,而不是意志剥夺.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23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强烈建议封杀美国关于中国的“人权报告”!
热度 8 wangxh 2012-5-26 16:18
美国鬼子又在叫嚣什么“狗P人权”了,当牠们数万吨的TNT倾泻到伊拉克、科索沃、利比亚的时候,牠们把那里的难民作为- 人 - 看待了吗? 强烈建议中国所有的媒体与网站封杀美国关于中国的“人权报告”的内容! 是中国人的,腰杆都给俺挺直了,堂堂正正做人,行吗?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4091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美军先进激光器6年内上舰, 可拦截导弹
laserdai 2012-5-4 20:02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面对对手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美国正在寻求以高科技来进行防御。美海军专家表示,海军在6年内可在战舰上使用固体激光器,功率足以应对伊朗等国的反舰巡航导弹、无人机和快攻机群。同样在6年内,空军和陆军还可应用地基兆瓦级化学激光器,保护在波斯湾和西太平洋的重要基地。 文章指出,二十年来,从第一次海湾战争到最近的轰炸利比亚行动,美军在部署和补给部队方面几乎不曾面临困难。美国的竞争对手和潜在敌人——从中国到真主党——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情况,正在努力寻求远程精确制导武器,通过在机场、港口和补给站周围建立大量“猎杀区”,威胁美军。这种威胁远比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遭遇的路边炸弹难以应付。虽然五角大楼清楚这一威胁,但应对这种威胁的方法很老套而且代价很高。在面临预算削减的时候,五角大楼却仍在继续强调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拦截器拦截敌方廉价的导弹和火箭,这使得美军在成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而对手则乐见态势继续。   文章称,美军有办法可以更有效地保卫自己免受袭击,增加敌人的打击成本。其中一种解决方法是袭击对手地面上的火箭和导弹发射器,在武器发挥效力之前摧毁它们。然而,这样的“压制”攻击需要找到并摧毁高度机动的导弹发射器、大炮和迫击炮部队,这是个很大的挑战。另一种更好的补充办法是利用高科技,大幅降低打击成本——即新一代高功率激光器。之前的高功率激光武器原型或效力不足,或过于笨重,或两个缺点都有。最近一架改装为军用的波音747所搭载的一种化学激光武器被取消,这是激光武器未能实现目标的最新例子。或许和在19世纪末的几十年中未发挥作用,而在一战时迅速成为强大武器的潜艇和鱼雷一样,激光武器最终也会进入全盛时期。   文章指出,最近固体激光器技术取得巨大进步(意味着激光器可通过固体或纤维而非液体或气体,产生致命光束),以非常低的单位发射成本产生了很高的功率水平,与单价可能超过1000万美元的传统导弹拦截器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海军专家称,六年内使用已经研发出来和在试射中验证的技术,他们可在战舰上使用固体激光器,功率足以应对伊朗等国的反舰巡航导弹、无人机和快攻机群。这些激光器能够减少战舰携带的笨重且昂贵防御弹药,为其他武器腾出空间。和固体激光器一样,新型化学激光器能够产生比其前几代更大的功率输出,能够应对大量空中与导弹威胁,包括远程弹道导弹。同样在六年内,使用为机载激光器研发的技术,空军和陆军可应用地基兆瓦级化学激光器,帮助保护在波斯湾和西太平洋的重要基地。   文章称,当然,激光武器也有局限性。恶劣天气会减少其有效性(许多其他武器也是如此),而且猎杀弹道导弹弹头等困难目标将需要多兆瓦激光器功率。不过,结合压制攻击和传统防御,高功率激光器能够大幅提高军队防御,减少成本,同时也使得敌方的计划变得更加复杂。其他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和中国——看到了这些武器全新的潜力,并且正在积极投资于这些武器。而五角大楼计划削减该领域的研究资金,虽然目前这一领域的投资每年稍多于5亿,但在其他传统空中和导弹防御方面的投资远超过100亿美元。由于需要增加竞争对手的成本,同时减少美国自身成本,这种不平衡会令美军更加担忧。国防部称正在努力保持技术优势,其新战略指导称,“维持可能提供重要长期收益的的关键创新流是当务之急。”不幸的是,国防部长里昂·帕内塔或国会的推动力不足,高功率激光器似乎不大可能在不久后的某个时间从实验室阶段进入生产。如果这样,美军会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一样,只能再次对威胁做出回应,而无法在威胁出现之前行动。 http://www.laserfair.com/jg/news/20120504/18868.html 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2-05/2686760.html
个人分类: 科普|1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平凡的事
libenyi 2012-3-7 03:27
我11名船员被杀,政府没有表态;利比亚丢掉400亿,政府不敢讲话;韩国海警先打人,政府没有力争;… …。联想到:美国护照中写着:“不管你身处何方,美国政府都是你强大的后盾”。在中国护照中写着:“请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并尊重那里的风俗习惯。” 微评:美国说:出去了有人欺负你,招呼一声,咱修理他!中国说:出去了老实点,听人家话,少给老子惹麻烦! 三聚氰胺害了那么多儿童,最后抓了几个养奶牛的;央视大火烧掉10几亿,抓了几个运烟火的;上海静安大火烧死53人,是4个电焊工的责任!… …;跟西游记一样,有背景的妖怪都被带走了,没背景的妖怪都被乱棍打死 。豹子办了个澡堂子,包给狐狸,狐狸包给松鼠,松鼠雇几只蚂蚁搓澡接客。有一天,狮子去洗澡,掉脸盆里淹死了.虎大王震惊,派警察调查情况,骂了狐狸,打了松鼠,最后,抓了8只蚂蚁。因为他们,竟然没搓澡证! 美国总统说过,我们不知道哪辆校车里的孩子将来会是美国的总统。所以校车安全性是中国的40倍。中国领导人知道,不论哪辆校车里的孩子都不会是中国将来的主席。因为领导的孩子不会坐校车 几万元的校车,装60多个学生。几十万元 的公车,装一个领导干部。他们对医疗不重视,因为他们有高干病房; 他们对教育不重视,因为他们的孩子留洋; 他们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因为他们有特供食品;他们对堵车不重视,因为他们出行警车开道; 他们对国家未来不重视,因为他们妻儿已经移民美国! 他们对维稳很重视,因为他们怕失去这些!这就是我们的领导!能买光全世界的飞机,却买不起一辆校车;能把卫星送入太空,却不能造一座小桥;能给别国花数亿,却不肯多几所小学;能给外国人免费教育,本国小孩却无钱读书; 一年能吃掉几十艘航母,却逼着孩子捐出午饭钱. 能给马其顿捐赠豪华校车,却不能给国内学校补充完备校车。
个人分类: 我的祈祷|1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笑话
liushaobin 2012-2-28 09:53
一、某省长因贪腐入狱,儿子大学毕业,找不着工作,探监时诉苦。爸爸写了一字条儿,让儿子找他以前的下属帮忙。儿子问:人走茶凉,现在写条子,有用吗?爸爸说:我在台上的时候,想让谁当官,就让谁当,现在,我在监狱里,想让谁进来,谁就得进来,放心吧,儿子,我的条子还是照样有效!” 二。房价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工作,油价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节约,肉价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减肥,蔬菜上涨是为了让我们低碳生活,墓地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活着,工资不涨是为了我们努力奋斗。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高尚的生活,国家真是用心良苦,感谢政府,感谢国家,感谢党! 三、如果我是全国人大代表, 我一定上一个提案: 纳税的时候采用支付宝, 等政府做出政绩或者兑现承诺了, 我们就确认支付, 不然全额退款。那时, 政府官员就会追着我们的屁股喊:亲,给个好评亲!亲,选我咯, 包为人民服务亲!亲,政绩在这里,请查收,亲? 四、专家说:美国打伊拉克、利比亚为了石油;照这个理论:越战美国是为了香蕉;韩战美国是为了泡菜;封锁古巴是为了雪茄;出兵阿富汗为山羊;打蒙古是为小肥羊;打俄罗斯为了伏特加;打德国是为了啤酒;打日本是为了饭团;要是有一天打中国,那一定是为了入党。 五、我是临时工,他是领导。我月薪2千,他月入20万,我们人均收入10.1万;我的宿舍10平,他的别墅290平,我们人均住房150平我一餐8元,他一餐8万,我们人均每餐消费4万;我有80元的单车,他有80万的奥迪,我们人均40万的座驾;我是光棍,他有1个老婆9个二奶,我们人均5个女人谁还敢说国人不幸福? 六、当下官场腐败久治无效,鄙人有一计“一律用太监”并附三条过硬理由: 1.可以杜绝性丑闻,彻底扭转官员形象。 2.可以根除“官二代”,避免欺压百姓情况。 3.可以减少想当官人的数量,从根本上改变官场拥挤的现状。 七、几十个高官们坐飞机去旅游,其中一个省长说:我丢个100元纸币下去,谁捡到了谁准高兴。 一个市长说:不如丢十张十元下去,10个人都会高兴。另一个区长说:干脆丢100个一元硬币下去,一百个人捡到一百个人高兴。飞行员沉不住气了:不如我把你们全丢下去,让全国人民都高兴高兴? 八、上帝安排猪耕地,猪嫌累;上帝安排猪浇花,猪嫌不自由;上帝安排猪看门,猪嫌得不到休息;上帝怒,问猪:“那你到底想干什么?”猪曰:“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上帝更大怒曰:“凭你也想当国 家 干 部!!!” 九、王老师外出度假,临走前担心家中被盗,便在客厅桌上放了一百块钱并给小偷留纸条:您别费神了,我们家我都找不到钱,这一百块钱给您零花。隔壁家是铁道部的,有钱而且还不敢报案。等度假回来,王老板发现桌子上钱变成了二十万!在他留给小偷的纸条的反面写着:给您的信息费,请笑纳! 十。去面馆要了一碗牛肉面,可是面上来后没看到一块牛肉。就气得把老板叫来,牛肉面怎么没有牛肉?老板淡淡地说:“别拿名字当真,难道你还指望从老婆饼里吃出老婆吗?你什么时候看见人民大会堂里面坐过人民?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十一、1.2009年中国清廉指数全球第79位。2.卫生医疗公平全球倒数第四。3.大学学费世界最高。4.城乡收入差距世界第一。5.税负全球第 二。6.矿难死人数占全球80%。7.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8.全球有收费公路14万公里10万在中国,占70%。9.有8亿人口游离于社保之外。 十二。一美国人到中国旅游,用20万美元换134万人民币,100万买一单身公寓,34万吃喝玩乐一年。第二年要回去了,房子涨了卖了200万,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5,200万人民币换回40万美元。美国人在中国白玩一年还倒挣20万美元,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统计局也很高兴,因为GDP增长了! 十三、广东一伙劫匪在抢劫银行时说:"通通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大家都一声不吭躺倒。劫匪迅速把钱装袋,其中一个新来的硕士劫匪说,老大,我们赶快数一下抢了多少,老劫匪说,你傻啊?这么多,你要数到什么时候啊?今天晚上看新闻不就知道了吗。晚上新闻播出某银行遭遇劫匪抢劫被劫走1个亿。劫匪老大说:超尼玛!劳资拼死拼活才赚两千万!银行行长动动手指头就赚了八千万! 十四、猪有5元钱,打算建一个窝。王八是搞工程的,用100元向狼买地,花3元把猪窝盖好,向猪要价500元。鼠借500给猪,连本带利600元,分10年还清,猪要十年给鼠打工。狼、鼠、王八都挣了钱,只有猪亏,连小猪崽子也不敢生了。猪越来越少,狼觉得这样下去大家没肉吃,于是调控。 十五、和同事等公交,旁边站一喝豆浆漂亮MM。同事开玩笑说:哥,你的车呢?我说:送去修了;MM往我身边靠了点,同事顺势继续说:咋回事?我接着编:和个大奔追尾了。同事继续装:哎呀,那得多少钱!要不我给你去找找朋友;我说:不用,一个脚蹬子能值几个钱!然后MM的豆浆喷了一地... 十六、天堂门坏了,上帝要招标重修。 印度人说:3千元就弄好,理由是材料费1千,人工费1千,我自己赚1千。 来个德国人说:要6千元,材料费2千,人工2千,自己赚2千。 最后中国人淡定地说:这个要9千元,3千给你,3千我的,剩下3千 给那个印度人干。 上帝拍案称奇,好就给你做! 十七、两会修改新《婚姻法》,打字员一疏忽,把一夫一妻打成了一天一妻。人大会审议时普遍反映:就这一条改得好,与时俱进!甲代表:好是好,就怕货源保不了;乙代表:好是好,就怕时间有点少;女代表:好是好,就怕男同胞身体受不了;法律界代表:好是好,就是孩子父亲不好找! 十八、小王在10楼人事部门工作,一个月前,被调到9楼行政部门去了.今天,小王同学打电话到人事部门找他:“小王在么?”接电话同事说:“小王已不在人事了。”小王同学:“啊啊!?,什么时候的事啊,我怎么不知道啊,还没来得及送他呢?”“ 没关系,你可以去下面找他啊”
0 个评论
残酷还是搞笑?利比亚动荡,约旦发横财
laserdai 2012-2-7 19:18
俗话说得好:东方不亮西方亮,盖头盖不住脚,按下葫芦浮起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人做坏事,坏人做好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破齿寒,等等等等,谈的都是世事五常,好坏难以清楚分辨,现在又看到一个活鲜鲜的例子,保存如下: 利比亚动荡 约旦发“横财”, 马修·泰勒尔,2012年2月3日 严冬时分,约旦首都安曼所有三星以上酒店却纷纷爆满。原来,利比亚的动荡,给约旦人带来了一笔意想不到的“横财”。 对于在约旦首都安曼经营酒店的人来说,一月份,生意通常非常惨淡 。因为这是西方游客人数最少的一个月,他们更喜欢气温温和的春秋两季。而那些逃避海湾地区的炎热、到地中海附近来避暑的阿拉伯国家的长期游客,可能要在六个月之后才会陆续抵达。 但是现在,尽管约旦还处于天气最寒冷的冬季,酒店业的人脸上却都挂满了灿烂的笑容:利比亚给约旦人带来一笔意想不到的“横财”。 安曼是一座高原城市。从机场驱车前往市区,车外,不能说是在下雨,更应该说是空气中的水分在凝固。雾蒙蒙、铅灰色的空气,几乎潮到了饱和的地步。在海拔这么高、地形陡峭的城中山区,天气阴冷刺骨,这就是寒冷和潮湿戴在一起的气候。 但是,下榻的酒店大厅内却是热气腾腾。一群群穿着运动裤、不修边幅的人,歪七扭八、半躺半坐在超摩登的大厅沙发上,大声地争吵着。他们说的是阿拉伯语,但口音一时很难辨别。 去年利比亚武装起义期间,约旦曾是利比亚反叛力量在阿拉伯世界的重要盟友。约旦向反叛力量提供后勤和军事援助。现在,回报的时刻来到了。 由于缺乏医疗设施和医疗专长,战后利比亚正在将大批利比亚人空运到国外接受治疗。这其中包括普遍被认为中东地区条件最好的约旦的医院。医疗费用、住宿、一日三餐都是由利比亚新政府“全国过渡委员会”支付。过渡委的“干部”每周一次到安曼来巡视,到酒店、医院用现金结帐。同时,向每一个利比亚人每星期发放300美元的零花钱! 约旦“酒店协会”主席米切尔·纳兹尔(Michel Nazzal)和约旦旅游部长阿耶夫·阿尔法耶兹(Nayef Al Fayez)开会,他们告诉我,安曼所有的三星以上酒店全部爆满,每星期,26架客满的利比亚飞机抵达安曼。现在,安曼接待的利比亚人总数大约为14,000人。但是,旅游部长这可不是在诉苦。他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告诉我说,“我们需要他们。这对酒店业的生意很有促进。我们只不过不希望发生任何意外。” 横财来临 这一点勿庸否认。据估计,利比亚每星期正在向约旦的零售业注入15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医院收取的医疗费用,这笔钱,数目肯定也很庞大。约旦是一个缺乏资源的中等国家,去年旅游业收入下降了40%。现在,利比亚人带来的可是一笔不小的进帐。 安曼的另一边,一家拥有300张床位的“约旦医院”。办公室经理阿曼尼·卡塔布说,自从11月以来,他们接纳了465名住院治疗的利比亚人,前来就诊的其他病人人数就更多了。她带领在医院参观,走廊宽敞、灯光明亮、一尘不染,而且非常安静。碰到的医生点头微笑和我们打招呼。一层128床,62岁的萨利赫·苏雷曼,疲惫的手,无力地缕着白胡子。苏雷曼患有慢性高血压,三个星期以前从利比亚东部城市图卜鲁格到安曼来接受治疗。他说,“我们一直依赖外国医生。但是战争期间,这些医生都走了,回国了”。 心灵上的伤痛? 苏雷曼一边说话,一边用插着输液针管的右手打手势。“现在管理政府的这些人都很年轻,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 另外一条走廊内,阿里·阿尔布塞伊夫拄着拐杖。武装起义初期,在扎维雅(Zawiya),阿里腿部受伤骨折。后来,他还参加过在津坦(Zintan)的战役。再往后,整个夏天,阿里都参与向卡扎菲力量控制的首都的黎波里运送武器的行动。后来,到了10月份,在班尼瓦利德(Bani Walid),阿里的车队被炮弹直接击中。他被高高地抛到空中,重重地落在岩石上,鼻子、牙齿都摔坏了,听力受损,双腿肌肉拉伤。他眼窝凹陷,笑着说,“那种感觉好极了。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能有今天。” 我问他,卡扎菲掌权的时候日子怎么样。阿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板,说,“我不想往回看。我们有很强的国家凝聚力。”说话期间,他把手指紧紧地交叉在一起,好像在做示范。然后,阿里愤怒地耸耸了肩,说,“我还想一直打下去。但是,我就是不知道和谁打。”利比亚把治疗国人伤病的任务承包给了外国,但是,心灵上的抚慰与康复,看来还是必须从国内做起。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阿拉伯之春"的启示
whyhoo 2011-12-20 09:36
从去年年底开始,突尼斯暴乱、埃及政局地震、利比亚战火纷飞……一场被西方主导下的国际舆论称为“阿拉伯之春”的大规模社会动荡正在席卷整个中东。 当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曾发起过一场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经济改革运动,虽然这场改革最终在严酷的国际环境下归于失败,但由于改革深入民心、贴近群众实际需求,因而赢得了无数人内心真诚的支持,时隔多年之后,后人对其评价益加正面和赞赏。反观“阿拉伯之春”,却显得有些牵强附会,这个词汇实际上就是由西方生造出来的概念,它带来的不是繁荣稳定,而是动荡与战乱!当西方世界为这场“民主革命”欢呼鼓掌时,阿拉伯国家的社会经济却遭受了重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阿拉伯世界爆发大动荡有其必然性,这是一个内因与外因交织的结果。我们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会发现这场政治风潮与冷战时期西方国家竭力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如出一辙!西方国家正是靠着这一战略,不断向东方阵营渗透,成功瓦解了盛极一时的苏联帝国,摧毁了苏东欧社会主义集团,兵不血刃就打赢了又一场世界大战。冷战胜利后,尝到甜头的西方国家一方面更加积极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向硕果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另一方面则娴熟地利用互联网等新载体,将和平演变战略运用到颠覆非亲西方政权、构建“民主世界”这类政策中,呈现出和平演变战略全球化特征。这些年发生在乌克兰和中亚诸国的一系列颜色革命就是明证。阿拉伯世界的动荡实际上就是和平演变战略的延续和扩展。 阿拉伯国家纷纷进入“革命”状态,除了西方新和平演变战略奏效外,其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切实解决也是主因。中东诸国的政治体制从20世纪五十年代确立至今,虽然存在亲苏联、亲美国等政策性摇摆,但基本上未做任何改革,政治体制日渐僵化,原先的革命阶层上台至今已经蜕变为特权阶层,把持着大把石油美元任意挥霍,而普通民众却经常面临生活困境。当政者长期漠视民众的呼声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矛盾不断积累,在各种问题共同催化下,终于酿成了今日的祸端!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美国面对这个红色堡垒必欲除之而后快,因此颠覆中国 共 产 党政权是其覆盖全世界的新和平演变战略中最重要一环。通过一系列试验,美国的新和平演变战略在东欧、中亚和中东取得了巨大成功,下一步的重点任务必然是“祸水东引”,希望能在中国也引燃“革命之火”。虽然中国社会目前保持着稳定,经济也维持着较快增长的局面,但一旦国家发展遭受挫折,西方必将趁火打劫,趁虚而入,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早做准备,届时中国危矣!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历史性的悲剧,我们应当从前苏联、颜色革命诸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教训中吸取经验,并深入研究美国的新和平演变战略特点,在斗争中更好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首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红线。还在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步阶段,毛 泽 东就提出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必须坚持的六条政治标准,即: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1979年,邓 小 平又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 泽 东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旗帜鲜明地指出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一原则也成为贯穿“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轴。通过系统性的整合,有利于将发展社会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有机结合,防止和平演变向深层次渗透。 其次必须切实解决集中性的社会矛盾。古时先贤即知“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前民众贫富差距日趋扩大,中国社会有陷入两极分化的危险,甚至出现了“贫富世代固定化”的苗头;与之相伴而生的是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富人纷纷转移资产移民国外以求自保,而穷人则困顿不堪,对政府和社会的怨气日盛,仇官、仇富心态盛行。加之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落后的管理思维方式与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服务要求之间矛盾重重,一些实质形成的党内和干部特权、贵族阶层更是贪腐堕落,横行无忌,极大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为此,政府一方面必须强化民生保障机制,坚定不移地推进基本保障全民覆盖,建立起合理的社会财富再分配体系,并全力营造一个人人可以参与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大反腐败力度,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坚决打击腐败分子,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风情气正的吏治氛围。 其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演变的主角放在社会主义第三代、第四代身上,尤其是执政党干部和青年一代。因此加强对全社会尤其是干部和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成败。要在社会上持久深入地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武装全党和全体干部,不断创新干部培养机制,注重从工作经验丰富、政治素质过硬、德能才绩兼备的优秀青年中选拨干部,让他们能真正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实践斗争中不断成长和壮大,形成一道抵御西方和平演变侵袭的“万里长城”。 最后必须充分利用全球化实施反击。出乎美国等西方国家意料的是,中东的剧变虽然符合预期,但也使西方利益严重受损,例如埃及新政府明显不如穆巴拉克政权亲美,在许多问题上不愿再对美言听计从,明显削弱了美国对中东的控制能力。这表明在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各国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密,和平演变战略也有可能成为“双刃剑”,西方国家在颠覆他国政权的同时,自身也可能受到损害,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并可加以利用。中国应凭借自身经济实力,推动文化、政治、军事等“走出去”,不断扩大国际社会话语权,在全世界努力塑造出与西方同等耀眼的光环,提高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如此必能极大削弱和平演变的作用。
个人分类: 政治|2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缅甸当心步伊拉克、利比亚的后尘
刘正管 2011-12-4 00:03
希拉里访问缅甸,经历几十年交恶之后,缅甸与美国关系回暖,形势微妙,时机敏感。 与狼共舞未尝不可,但必须防止遭狼咬。美国文化与亚洲国家不同,向来只讲利益,不讲友谊。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可以和敌人拥抱,也不惜向朋友捅刀子。目前美国的最大利益就是控制中东,重返亚洲,最根本的目的乃是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长期军事困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中国周围布局,在中东周围布局,拉拢缅甸就是其中一步棋。 缅甸应该记取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教训,它们都曾在美国经济制裁、军事高压下服软、认输,自废武功,结果美国仍没有放过他们,一旦有机会,还是找种种借口要了它们的命。警惕呀,缅甸!
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进步还是退步?利比亚或允许一夫多妻
laserdai 2011-11-2 06:14
2011年10月31日 《国际先驱论坛报》头版报道说,利比亚过渡当局领导人说要实行无限制的一夫多妻制,令利比亚的妇女和海外盟友感到担心。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领导人贾利勒似乎要改变卡扎菲42年统治时期的做法,那个时期一夫多妻现象在利比亚很少见。 卡扎菲时期的法律禁止一夫多妻,现在贾利勒表示要废除这些违反伊斯兰法的法律。贾利勒说,在获得自由的利比亚,任何同伊斯兰法冲突的法律都将被废除。 许多利比亚妇女认为,全国过渡委员会领导人的有关讲话显示出利比亚新政权将对女性实行歧视和压迫政策。 贾利勒关于一夫多妻的讲话在利比亚的女大学生中引起不满。有大学生说,贾利勒不该说那样的话,她们不愿意同有妻子的人结婚。 还有一位20岁的女学生说,贾利勒不过是按照可兰经的内容讲话。但是当问到她是否允许她丈夫再娶其他妻子时,她说当然不可以,他敢那么做就杀了他。 《每日电讯报》还报道,贾利勒还宣布未来的银行条例也要符合伊斯兰法律,要禁止放贷获取利息。他说利息在人们当中产生仇恨。 有专家分析说,利比亚新领导层似乎在讨好势力强大的伊斯兰主义者,对未来的政治走向并不明确。 利比亚新政权表现出的姿态令国际盟友担心。他们希望利比亚的经济能够进一步地融入西方体系。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3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卡扎菲败在到处乱撒钱而不顾人民死活
热度 13 chrujun 2011-10-30 12:19
基于国家垄断,利比亚积累了惊人的石油财富。然而,卡扎菲却把钱到处撒向其它国家,或是买一些本国士兵没能力用的高级军火。 卡扎菲为了当非洲领袖,在非洲各国到处乱撒钱。因此,往往被其他国家捧为座上宾,极大地满足了卡扎菲的虚荣心。 是不是利比亚人民富得流油了? 是不是利比亚的钱多得花不完了? 非也! 利比亚的30%以上的民众没有工作,没有住房,相当于一部分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并且,卡扎菲还经常动用专政手段镇压百姓。经常抓捕抗议者和不同政见者。 由此可以看出, 卡扎菲不把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放在心上,却把本应用于改善本国人民生活的财富花在取悦外国领袖上。 人民的反抗虽然一次次被镇压下去,但人民的怒火越来越强。貌似非常强大的卡扎菲最后被人民反抗的怒火消灭,也算罪有应得。 如果卡扎菲把国家垄断积累的财富花在本国人民身上,而不是到处向其它国家撒钱,充大款,他不会被利比亚人民抛弃。 卡扎菲在到处撒钱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本国人民是不是有工作了? 是不是有房住? 是不是有书读? 是不是有饭吃? 是不是真的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4080 次阅读|14 个评论
无奈的“卡扎菲”,一个时代的技术难题。
lixur123 2011-10-27 21:40
在10月20日,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当家人被执政当局武装给咔咔咔了,这个毁誉掺半的人物出奇的给力,套用句罗永浩的观点就是,有些人的想法真很奇怪啊,卡扎菲屠杀平民,很多人义愤填膺地谴责,多国部队出手干预时,这些人又义愤填膺地谴责,卡扎菲都被你们搞糊涂啦!你们到底希望怎么样?难道希望卡扎菲突然抽疯立地成佛吗?不过说实话,你们比那些卡扎菲屠杀平民时不表态现在却蹦出来指责多国部队干涉内政的臭流氓要好一些了,互联网的信息流通推动了观念的进步?当然,也可能是社会化网络造成了鱼找鱼,虾找虾的局面,所以容易产生错觉,物理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我也同意有时候我盼着中国民主化,也是为了跟一些傻逼反动派的朋友们早点儿翻脸,好期待哦
2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比亚的一夫多妻制?
热度 5 smallland 2011-10-26 21:14
利比亚过渡政府暗示将来可能实行一夫多妻制,可能令许多人感到意外。一个亲西方的政府,怎么能以宗教的名义支持多妻制呢?多妻制必然剥夺一大批弱势雄性的交配权和生殖权,没有交配权和生殖权的保障,跟西方的平等、自由观念有多少差距? 如果将来真的实行一夫多妻制,只能说明新政府受到国内超级优势雄性的强大压力的妥协结果。如果不妥协,新政府就可能极不稳定。 总体来说,多妻制对雌性是有利的,也是雌性愿意看到的制度,有利于雌性共享强势雄性的基因或资源。那些被包养的情妇,大多不是被迫的。许多动物,不用雄性强制,若干雌性也会集合起来接受同一个雄性。只要雄性足够优势,足够强大,或占据足够多的资源,就足够吸引众多雌性。 同时,多妻制对于强势的雄性自然是有利的,就不用偷偷摸摸地包二奶了,但对于大多数雄性,特别是劣势的雄性,这是很不利的,因为他们的交配权和生殖权被合法地剥夺了--至于被谁剥夺了,就像输掉家产的股民,不知道该怨谁。这部分劣势的雄性,在宗教狂热的蛊惑下,很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前面写过一篇,恐怖主义或多或少与配偶制度有关系。动物中的一夫多妻制不会导致“社会问题”,只有人类才有可能大量集中不要命的雄性向着同一个目标攻击,散兵游勇各自为政不是大问题。 与一夫多妻对应的,是一妻多夫制,这样的制度我国少数地方依然存在(电视上看过藏区就有)。如果将来的利比亚能同时兼容这两种制度,社会或许会更和谐一点^_^
4138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利比亚:“沙里亚法”与“一夫四妻”
dongzg101 2011-10-26 01:15
利比亚:“沙里亚法”与“一夫四妻” 2011-10-25 07:40:17 |分类: 杂七杂八的过期媒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利比亚:“沙里亚法”与“一夫四妻” 10月23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在班加西举行盛大仪式,宣布“全国解放”,并承诺将在“1周至1个月时间”筹组过渡政府,并“真正努力尽快准备选举”,选出取代全国过渡委员会的正式国会。 这些原本是包括联合国在内,许多关注者所期待的,毕竟一个早已被联合国和众多国际组织、国家所承认的“新政府”至今还没有正式政府,终究不成体统,且过渡政府不成立,根据此前公布规则在过渡政府执政8个月后举行的选举,也就只能被无限期推迟。如今,至少可以看到一个粗糙的转型时间表了。 但另一些声音则未必是许多人所乐于听见的: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在仪式上公开宣布,未来利比亚将实行伊斯兰教法治国(即所谓“沙里亚法”),卡扎菲时代废除的一夫多妻制将被恢复,而有消息称,鉴于《可兰经》反对房贷取息,利比亚未来可能引进“伊斯兰银行”,取代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 这一切都不免让人担心,利比亚的未来是否如许多人所憧憬的,从此走向民主、自由和文明。 必须看到,卡扎菲时代的一些“进步措施”,有上世纪60-70年代阿拉伯复兴社会运动兴起,世俗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也有他本人出身底层和贝都因部族,又经过西式军校教育,受教法传统束缚较小的因素(如废除一夫多妻,就和贝都因人的传统有很大关系),而整个利比亚社会,却仍然有非常浓厚的宗教传统气息,这种气息在卡扎菲时代不过被强力压制,一旦强权解体便喷薄而出,相对于自由派和其它主张,这种传统显得更有组织性和生命力,在新社会中占据上风并不足奇。 贾利勒本人一直就是个宗教保守派,在卡扎菲政权任职时就曾主张教法治国,在过渡委中,他的这一派得到更多地方和部族实力派的认同,而执委会主席贾布里勒的自由派主张则曲高和寡。卡扎菲死后几天,贾布里勒已多次扬言“将辞职”,事实上此前他也因组阁问题多次心灰意冷,贾布里勒的黯然神伤和贾利勒的高调,或许预示着宗教影响在未来利比亚政治生活中的抬头。 民主和自由其实并不完全一一对应,比如伊朗的世俗民主较为健全,却是个恪守宗教传统的伊斯兰国家。未来利比亚会否也走上这条道路? 很难说。从目前情况看,卡扎菲的死消除了新政府的大患,却也让原本建立在“打倒卡扎菲”基础上的过渡委各派共识无所依托,新的共识——或者说团结、妥协,将在什么基础上达成,甚至能否达成,仍待谨慎观察。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将“沙里亚法”和“一夫四妻”等,当做一个信号,而非一定将成为的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之春”迄今成事的三国,宗教传统势力均起到重大作用(突尼斯的伊斯兰复兴党、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和利比亚的“教法治国”),而从这些宗教势力在过渡期的表现看,有趋于保守的痕迹:突尼斯的复兴党为争取选举上台,承诺不实行沙里亚法,不恢复一夫多妻;兄弟会曾承诺宗教平等,但近来埃及教派冲突有加剧现象;到了利比亚,则出现了“解放日”公然宣布沙里亚法和多妻制的事。 “阿拉伯之春”意味着中东世界的剧变,但这种剧变究竟向什么方向,却值得人们认真研究和思索。
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利比亚:“沙里亚法”与“一夫四妻”
dongzg101 2011-10-25 22:47
利比亚:“沙里亚法”与“一夫四妻” 10月23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在班加西举行盛大仪式,宣布“全国解放”,并承诺将在“1周至1个月时间”筹组过渡政府,并“真正努力尽快准备选举”,选出取代全国过渡委员会的正式国会。 这些原本是包括联合国在内,许多关注者所期待的,毕竟一个早已被联合国和众多国际组织、国家所承认的“新政府”至今还没有正式政府,终究不成体统,且过渡政府不成立,根据此前公布规则在过渡政府执政8个月后举行的选举,也就只能被无限期推迟。如今,至少可以看到一个粗糙的转型时间表了。 但另一些声音则未必是许多人所乐于听见的: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在仪式上公开宣布,未来利比亚将实行伊斯兰教法治国(即所谓“沙里亚法”),卡扎菲时代废除的一夫多妻制将被恢复,而有消息称,鉴于《可兰经》反对房贷取息,利比亚未来可能引进“伊斯兰银行”,取代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 这一切都不免让人担心,利比亚的未来是否如许多人所憧憬的,从此走向民主、自由和文明。 必须看到,卡扎菲时代的一些“进步措施”,有上世纪60-70年代阿拉伯复兴社会运动兴起,世俗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也有他本人出身底层和贝都因部族,又经过西式军校教育,受教法传统束缚较小的因素(如废除一夫多妻,就和贝都因人的传统有很大关系),而整个利比亚社会,却仍然有非常浓厚的宗教传统气息,这种气息在卡扎菲时代不过被强力压制,一旦强权解体便喷薄而出,相对于自由派和其它主张,这种传统显得更有组织性和生命力,在新社会中占据上风并不足奇。 贾利勒本人一直就是个宗教保守派,在卡扎菲政权任职时就曾主张教法治国,在过渡委中,他的这一派得到更多地方和部族实力派的认同,而执委会主席贾布里勒的自由派主张则曲高和寡。卡扎菲死后几天,贾布里勒已多次扬言“将辞职”,事实上此前他也因组阁问题多次心灰意冷,贾布里勒的黯然神伤和贾利勒的高调,或许预示着宗教影响在未来利比亚政治生活中的抬头。 民主和自由其实并不完全一一对应,比如伊朗的世俗民主较为健全,却是个恪守宗教传统的伊斯兰国家。未来利比亚会否也走上这条道路? 很难说。从目前情况看,卡扎菲的死消除了新政府的大患,却也让原本建立在“打倒卡扎菲”基础上的过渡委各派共识无所依托,新的共识——或者说团结、妥协,将在什么基础上达成,甚至能否达成,仍待谨慎观察。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将“沙里亚法”和“一夫四妻”等,当做一个信号,而非一定将成为的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之春”迄今成事的三国,宗教传统势力均起到重大作用(突尼斯的伊斯兰复兴党、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和利比亚的“教法治国”),而从这些宗教势力在过渡期的表现看,有趋于保守的痕迹:突尼斯的复兴党为争取选举上台,承诺不实行沙里亚法,不恢复一夫多妻;兄弟会曾承诺宗教平等,但近来埃及教派冲突有加剧现象;到了利比亚,则出现了“解放日”公然宣布沙里亚法和多妻制的事。 “阿拉伯之春”意味着中东世界的剧变,但这种剧变究竟向什么方向,却值得人们认真研究和思索。
1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群暴民杀掉了一个暴君而已(仅好友可见)
outcrop 2011-10-23 15:07
关于政治,总是很难接近真相,因为政治中充满了没有底线的欺骗与谎言;同时有暴力机器维护着。 很多人觉得利比亚反对派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民主和正义的胜利,我不这么认为。 卡扎菲的倒台,不过是在西方强力支持下,一群暴民,杀掉了暴君而已;不过是基督又一次打败了伊斯兰。 基督文化下的民主,能否在伊斯兰世界生根发芽并健康成长起来,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因为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的体制问题。 反智主义,还是精英主义更适合我们?我也不敢断言。也许两者本身也有可共存的可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洲印象(一):利比亚
watersci 2011-10-23 13:07
非洲印象(一):利比亚
2011 年 10 月 20 日,听到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在其老家苏尔特被击毙的消息,不由得想起了一年多以前在利比亚的一段经历。 1 )不紧不慢 到达利比亚之前,跟哈默德已经通过邮件交流了很长时间。哈默德是利比亚人,早年在苏格兰拿到博士学位,并在欧洲旅居多年,近年来在利比亚从事咨询工作,跟中国交往频繁。此前,我在北京见过哈默德,基本确定了我们即将要在利比亚开展的工作:污水脱盐和含油废水处理。 到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时候,是当地时间星期一的下午。我们在机场等着哈默德来接机,因为之前已经将我们达到的时间告知了他,他也确认知道,并表示帮我们订好了宾馆。结果等了很久,他也没有出现,打他手机一直关机,我们就自己在附近找了一个宾馆住下。 第二天,哈默德回复说,昨天是假日,所以没有开手机,也把我们来利比亚的事情给忘记了。我们面面相觑,担心今后的工作怎么开展。 后来的经历果然证明了穆斯林的工作风格,真的是不紧不慢,悠闲自在。从的黎波里开车到苏尔特,原定 4 个小时的车程,足足开了将近 9 个小时。一路上停车好几次,每次要么是吃喝,要么是休闲。我们这些习惯了风尘仆仆赶路的中国人,虽然心里着急,暗自责怪他们效率太低,但也只能客随主便,顺便欣赏一下沿岸地中海的景色,可惜地中海的水没有加州的海水蓝。 深夜到了苏尔特,我们约好第二天早上 8 点半出发去塔哈迪大学做报告。结果第二天一早,发现停电了,宾馆没有早餐供应,而附近也没有其他就餐的地方(不像在国内,遍地是餐厅),所以我们就饿着肚子等哈默德。结果等到将近 11 点,他才过来,我们问他为什么又迟到,他说:我早上醒来一看,又停电了,心想反正过来跟你们过去也没法用电脑做报告,所以倒头又睡了。 后来,我慢慢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珍惜眼前的每一个风景,用心细细去感受,这未尝没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 )穆斯林的诚信 纯种的穆斯林,信仰很虔诚,旅店、机场、沿街到处是做祷告的地方。到点就祷告,不管是在赶路还是在上班,或是在飞机上。很多商店外面的外国游客排着长队,可是店主却做祷告去了,也不怕人偷了他的东西。我在机场买东西也遇到同样的情况,火急火燎想带点纪念品回去,可是店主据说做祷告去了,怎么都不来,后来我只好空手赶飞机去了。 穆斯林一般是不会撒谎的。在店里买首饰,你问他是石头还是塑料,他会如实相告,绝不会把塑料说成石头。虽然他们也有经济头脑,也会跟你讨价还价,但是一般不会欺诈顾客。随行的利比亚朋友说:在这里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被骗,他说是石头做的首饰,那肯定就是石头做的。 最让我吃惊的是:水样可以带上飞机!我们取的水样是污水,居然不需要托运,直接解释一下就可以随身带上飞机。不过这样的安检着实让我们有些担心。哈默德说,利比亚很少发生人为的空难,安检基本就是走形式。 3 )友好 我们所遇到的利比亚人,大多比较热情,会主动跟你打招呼,主动跟你照相,这跟以前在其他某些非洲国家不同。有些国家,我们在出租车里拍照的时候,不时有路人冲我们挥舞拳头,出租车司机会提醒我们关紧车窗。而在利比亚,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不愉快。 跟我们合作的一个塔哈迪大学的老师,是位女士,在 30 多度的高温下帮我们采样(本来取样并不是她的工作职责),满面汗水,坚持到下午 4 点还没有吃午饭。而我们吃午饭的时候,她居然帮我们采了剩下的样,还驱车回到实验室帮我们测了几个常规指标拿回来。这种真诚和敬业精神,实在让我们感动不已。 其他: 饮食: 利比亚的饮食结构以面包和肉类、鱼为主,蔬菜很少,水果更少。幸好在美国的时候习惯了吃垃圾食品,所以并没有太大的不适。唯一能吃到的蔬菜是西红柿和黄瓜,就当水果吃。 语言: 在利比亚,语言的确是个问题。当地以阿拉伯语为主,很多人都不会英语,即使在大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也很难交流。出租车司机把我们一个同事拉到了军用机场(因为手势交流产生了误解,司机以为他是要去军用机场)。 出租车: 在利比亚,我们所遇到的出租车都不计程,而是直接跟司机讲价。这时候不会讲英语也没关系,你给他写在纸上一个数字,拿着笔,就可以跟司机砍价了。 飞机: 我们从苏尔特回的黎波里的时候,乘坐的是飞机。一个 12 座的小飞机,机身高度比我身高也高不了多少,前面就可以看到飞行员的背影。这种单发动机的小飞机,听说在国内是早就淘汰的,万一发动机坏了 …… 而且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哈默德居然掏出手机来打电话,我问他:你就不怕出事吗?他说:“你看,这不,飞机在摇晃了。”当时的确飞机遇到气流在晃动,我既为他的幽默而感到可笑,又觉得胆战心惊。 上网: 上网速度比较慢,有些大酒店的房间甚至根本没有网络。即使有网络,一般也是要单独付费的。据说,在非洲只有在肯尼亚刚刚开通了海底光纤,所以肯尼亚的网络比较快一些,其他非洲国家的网速都比较慢。 总统的画像: 苏尔特是时任总统卡扎菲的老家,路上大约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副巨大的牌子,上面是一个戴帽子的老人头,我以为是哪个电影明星,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卡扎菲。在学校里做报告的时候也发现,会议室、教学楼里,到处都是卡扎菲的大头照。 激情: 我所遇到的利比亚同行,对学术比较有激情。我做了一个 PRESENTATION 之后,他们提问的时间居然比我讲的时间还多!而且他们的提问和讨论比较激烈,我根本招架不住,幸好他们一群听众自己用阿语激烈辩论,我可以有时间思考。 浪费: 据说电力不要钱,所以白天都有很多地方开着灯。我想去关楼道里的灯都找不到开关!看来是长明灯。大概是因为利比亚物质生活比较富裕,饭店里自助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人吃几口就不吃了,实在是很可惜。 大工地: 到处都在搞建设,整个像一个大工地,跟中国前些年一样。(现在,看到电视画面上报道的苏尔特已经是千疮百孔。) 利比亚的中国人: 在利比亚的中国人很多,大多数是来做建筑施工和其他工程项目的。 风沙: 利比亚的沙的确很多,没办法,撒哈拉沙漠就在旁边。可惜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没有机会去撒哈拉。 幽默: 很多穆斯林人比较幽默,并不古板。 Tripoli Sirte Wall Desert Water Fish 参考资料: http://www.cespn.net/bbs/viewthread.php?tid=8813
4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卡扎菲应当死,死的手法问题
热度 4 wj3235 2011-10-23 12:36
卡扎菲已经被人们归为到了独裁者的一类人当中了,他已经成了希特勒,斯大林等等这些人人的小弟弟了。作为独裁者不一定罪能致死。如果干过一 些对外侵犯其他国家,对内欺压老百姓的独裁者,那就必定会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卡扎菲因为欺压、镇压老百信而触犯了反人类罪。这是他的死穴。 有些人还再替这样一个残忍的独裁者说话。我真是不能理解。 我觉得在卡扎菲的问题上。顶多是一个卡扎菲死法的问题。是由国际社会出面把他给推翻,还是由利比亚本地的老百姓或者说现在的反对派起来把他推翻。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讨论的。 因为由国际社会出面,必然最终的处理是按照西方国家的意愿来进行的。如果由他本地老百姓来出面,真不知道要打多少内战,利比亚才能重新获得和平时期。 卡扎菲虽然干出了许多丧尽良心的事情。毕竟还是要按照国际惯例或者法律来走。不能说想要杀死哪个独裁者就杀死哪个独裁者。独裁者也应该有基本的保障。 卡扎菲这次死的有点无辜,也没有机会让卡扎菲上一下军事法庭。这个过程应该还是有的,虽然这个过程会被人说成是按照西方社会来处理的,但是这只是不完善的地方。 以暴制暴的行为还是少一点为好。
1985 次阅读|5 个评论
从卡扎菲之死想到的
热度 17 nipy 2011-10-22 18:51
从卡扎菲之死想到的
从卡扎菲之死想到的 21 日上午从 CCTV 电视中看到了卡扎菲被打死的的消息,还发了一张血淋淋的照片,我们外交部发言人立刻作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表态:“利比亚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在半年前利比亚战争开始时,写过一篇博文:“ 利比亚战争让我想起 60 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 ” ,表明我对利比亚战争的基本看法,面对卡扎菲之死与利比亚被翻开的这新的一页,思前想后,继续写下下面几点看法,欢迎讨论。 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以私有制、资本剥削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追求永不满足的利润、为了国内军火商的直接利益、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困扰,必定要向对外扩展、掠夺和侵略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发展。 19 世纪英法等老殖民主义者对亚、非、美、澳州的全球性殖民掠夺; 20 世纪初,八国联军与帝俄对中国的侵略;二战中德、日法西斯对全世界的侵略与掠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朝鲜、越南的侵略战争;以及以后美国对中东伊拉克、阿富汗发动的战争,那一个不是为了侵略者自己的利益?这次美、英、法等发动的利比亚战争,更是赤裸裸地为了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利比亚本来就是英、法的殖民地!所有派飞机、派军队参加利比亚战争的国家,他们在战争中消耗的人力、财力,那一个不想在战后得到加倍的补偿?今天消息,卡扎菲刚死,新政府还没有成立,这些西方国家己经开始在讨论如何掠夺和瓜分原卡扎菲政权在国外的大量资金和财产! 谁是真正的反人类战争罪犯 美国与北约发动的利比亚战争,虽然没有直接派地面部队参战,但他们在半年多时间内出动了八千多架次各种飞机、利用高科技的空中军事力量,战略上全面攻击卡扎菲政府的指挥中心、军事基地、交通通信枢纽,直至追击卡扎菲等政府领导人;战役上直接配合反政府武装从空中打击政府军的部队和武器装备:战术上直到进攻得里的黎等城市巷战中,反对派还得依靠北约武装直升机配合才能拿下据点;卡扎菲最后被打死,也是他的车队被北约直升机和美国无人飞机追击导致。由此可见,现在的反对派能够打跨卡扎菲政权成为现在的执政当局,完全是依靠美国、北约外部军事干预的结果,如果没有这种外部军事干预,利比亚的反对派武装可能早己被卡扎菲政府军消灭。所以,在这场利比亚战争中被杀害的数万名利比亚民众,无沦是直接被北约飞机炸死的还是在地面双方交火中被打死的,都是美国与北约打着保护利比亚平民的旗号所发动的侵略利比亚战争造成的直接结果。而且这场战争还造成利比亚大量财产破坏,整个毁了一个独立国家的正常生活。这不是充分说明 萨科奇、 希拉里、奥巴马等才是真真实实的战争罪犯,反人类罪犯吗?把这些罪名扣在己被杀害的卡扎菲头上,还搞了个国际法庭全球通缉,真是颠倒是非!贼喊捉贼,强盗逻辑。由此也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标榜的民主、自由、文明、尊重人权、保卫和平等等提何等虚伪! 我们为什么没有投反对票? 利比亚战争是以联合国通过“禁飞”决议而启动的,我国作为常任理事国如果投反对票,这个决议就无法通过,虽然这一票反对票,不一定能最终完全制止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上任意侵略、干涉他国的霸权行径,但至少可以表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被侵略的第三世界发展中闺家道义上的支持,也是对联合国宪章尊严的负责任的维护,利比亚的局势可能也远不会是现在这种情况,卡扎菲令天可能也不会死!为什么我们不投这反对票呢?难道也是为我们在利比亚的那点石油利益而观望?还是怕得罪我们的美国朋友?这不能不令人想起毛泽东时代抗美援朝的壮举和支持亚非拉人民反帝斗争的严正立场和声势,正是我们这种支持亚非拉人民反帝的正义立场,导致亚非拉国家“抬”着我们恢复了联合国席位,并获得了珍贵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我们真不应该忘记他们呀! 卡扎菲政权垮台有没有内因? 昨天 CCTV1 报导卡扎菲之死新闻时,简介了卡扎菲的经历,说他在 1969 年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利比亚共和国以后,采取了许多革命措施,把利比亚建成了非洲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后来由于执行了一些私有化的改革,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失业率增加、社会矛盾加剧而引发内乱,说反对派成员中不少属于贫困阶层 …… ,(大意)主流媒体这样来报导卡扎菲政权垮台的内因,感觉有些吃惊,至少我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分析。如果这种报导确实有根据,倒是很值得我们现在执政当局的反省,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私有化发展导致贫富差距严重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显,再不急刹车,可能真会被帝国主义国家利用来制造下一个利比亚?我们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民族复兴大业又从何谈起呢?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3048 次阅读|16 个评论
当今拍案82:从外交高官答利问题,管窥中国外交水平!
热度 24 QFL 2011-10-22 18:32
当今拍案82:从外交高官答利问题,管窥中国外交水平!
据爆料 (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10-22/3407122.shtml ) : 2011 年 10 月 18 日,外交部非洲司卢司长在接受法《青年非洲》记者 Jean-Louis Gouraud 专访而回答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卢大司长有这样的一句话:“ 卡扎菲不是中国的朋友 ,相反他是很多西方领导人的座上宾,关系好着呢 ”;另外,在采访中,卢大司长也承认了中国在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的问题上选择了 “ 适时 ” ,即 “ 中国根据自己对形势的判断采取立场……我们根据利比亚形势的发展,适时作出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决定 。 ”…… 博主批 : 法记者提了很多问题,其提问的水平还是满高的,但卢大司长的有些回答则很不恰当,显得特没水平。 例如 ,卢大司长说: “ 中国根据自己对形势的判断采取立场……我们根据利比亚形势的发展,适时作出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决定 ” 。 既然是承认 “ 中国根据自己对形势的判断采取立场 ” ,这岂不等于如下解读: 中国的外交政策,就是顺风倒的墙头草,既没有基本原则立场,也没有大是大非的正义观念 。 当形势有利 ( 于中国 ) 时,即使是反动的家伙,也可做中国的朋友;当形势不利 ( 于中国 ) 时,即使是正义或正确一方的,中国也不承认它。 于是,根据现在形势,由于老卡已经完蛋了,所以就说 “ 卡扎菲不是中国的朋友 ”, 并一口承认了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 的主导地位。 一方面,毫无疑问, 国家利益至关重要,尤其是面对最直接利益时,如领土\海\空遭侵、渔民集体遭捕、华裔大量遭屠等问题,在必要时刻,要敢于“用兵一时”, 而不是色厉内荏地说那些“自古以来就是…”、“…是不容置疑的”或“严重抗议…”等,否则连小菲夷都瞧不起。 另一方面, 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大是大非面前,应该勇敢地 “ 铁肩担道义” :有关诸如 国际正义立场、当今普世价值、人类共同利益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还是要必须且敢于去坚持和维护的 , 绝对不能因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改变 。所以, 在很多情况下,在联合国会议上表决时,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或赞同或反对,态度必须明确而绝不可含糊 ;否则,若一味地去投弃权票,看似两边都不得罪的小聪明式圆滑做法,其实却是两边都不讨好、又让众围观国瞧不起的愚蠢行为。 由此可见,中国的外交政策,距国际大国的水平还真差得远着呢, 这或许也就是在当今世界的大部分主流国家中,几乎都不屑于做我们友邦的缘故吧 ! 传说中的含义极其诡异的油画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3409 次阅读|36 个评论
西方媒体欢庆“卡扎菲时代结束”有感
热度 1 afengxu 2011-10-22 11:57
利比亚的 卡扎菲已经死于战乱。西方媒体众口宣称:卡扎菲时代结束了。卡扎菲时代对于利比亚来说,是个什么时代呢?随手翻开美国人编撰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看到利比亚条目的第一句是: “ 利比亚-北非独立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 正式国名: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5 : 254 )又翻到卡扎菲的条目: “ 利比亚总理 1969 年 9 月发动政变,推翻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开始掌权,升任上校,他通过谈判,于 1970 年撤销美国和英国的军事基地。 1973 年将利比亚的外国石油产业收归国有。他维护伊斯兰教的纯洁性,同时又接近苏联,依赖苏联的军火供应,支持埃塞俄比亚马克思主义政权, …… 。他在所著《绿皮书》中概述他在西方议会民主和共产主义年度之间寻求 “ 第三条道路 ” ,因此,他确立了一种通过人民大会、工会和专业组织来体现 “ 直接群众权力 ” 的模式。《绿皮书》第二卷涉及生产组织和收益分配问题,曾引起更为广泛的变革 ” 。
1760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果卡扎菲的儿子们做个最普通的人
热度 3 lin602 2011-10-21 16:27
卡扎菲昨天死了,他的儿子、女儿及孙子们死的死,逃亡的逃亡,整个家族基本完完了。 如果这样假设: 卡扎菲的孩子们,不利用他父亲的权力,做大官,掌握重要权力部门,没有过上非常非常好的生活,没有官二代权二代的特权,没有....... 他们只做个最普通的老百姓,靠自己的双手吃饭,靠自己的劳动所得,过普通人的生活,那么在今天这个背景下,他们还会死吗?他们还会被通辑吗? 看看中国与世界历史,凡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情况,在权力金字塔倒塌时,他们的后代都没有好结果。灭族是这种情况的极端。 对还是不对? 当权者的孩子们,还是过个普通人的生活吧。
3449 次阅读|6 个评论
卡扎菲避免死的最佳时机
热度 4 lin602 2011-10-21 15:55
卡扎菲死了,现在是事实,也将写入历史。我前几个月写了几篇有关卡扎菲的博文,觉得如果卡扎菲在最关键的时候,尤其是2011年3月28日前后,后退一步,是完全可以保全他这个家庭的生命的: 1 卡扎菲,你死定了!( 2011-3-21 22:37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do=blogid=424952 2 利比亚的最佳解决方案( 2011-3-25 21:34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do=blogid=426325 3 现在是卡扎菲向世界宣布放弃权力的最好时机( 2011-3-28 10:53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do=blogid=427090 这篇博文如下:今天看早新闻,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已经控制了许多油田及许多区域,如果照此打下去,卡扎菲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如果卡扎菲在反政府武装的人手里,凶多吉少。 如果现在卡扎菲向世界宣布,放弃权力,到第三国流亡,过着平民生活,可能会有点结果的。因为现在继续打,政府武装加平民还要大量死亡。即使西方国家要让卡死,但迫于世界压力,可能会有点让步的。 但这个时间不长,就这几天了,说不定就一、二天,三、四天了。如果反政府武装再强大,占的地方再多点,他就走不掉了,西方有意‘讨论、讨论’,拖点时间,他就完蛋了。 利比亚事件,打开了世界‘潘多拉的盒子’。谁不顺眼,小心点。 4 ‘哭’‘笑’卡扎菲 ( 2011-9-6 23:16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do=blogid=483629from=space
214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卡扎菲死了,下一个是谁?
热度 5 astrolxy 2011-10-21 13:15
卡扎菲被自己的人民抛弃了,曾经带领这个600多万人口的非洲国家走向强盛的铁腕人物带着满身的鲜血和世人的各种评论走了。历史是冷酷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关注了这么久,起初国内网站的报道还是带着一些同情色彩的,但是随着战事的逐渐推进,卡扎菲以卵击石的努力变成了狂妄。战死,变成了一件体面的事。 回顾一下事态的整个进程,发现从导火索到战争再到胜败,不到一年时间。昨晚在手机上看到卡扎菲浑身鲜血被人从水泥管中拖出来的照片,震撼之余竟然感到一点悲悯。现在战争太快了,卡扎菲在给西方各国首脑赠送各种政治献金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今天。 卡扎菲的时代终结了,留下一个动荡的利比亚,新一轮的洗牌正在开始,胜利者们正欢呼着庆祝,利益集团们正在忙着分赃。卡扎菲死了,下一个是谁? ·2月18日: 利比亚反政府示威者集会要求总统下台 ·2月22日: 军队动用歼击机驱散示威者 冲突致近百人死 ·3月17日: 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3月19日: 十余国家军事干预利比亚 美军称获初步成功 ·3月29日: 政府军夺回东部两重镇 ·30日: 夺回石油重镇 ·4月30日: 北约在利首都炸死卡扎菲的小儿子和3名孙辈 ·5月19日: 北约空袭利比亚海军 击沉卡扎菲部队8艘军舰 ·6月15日: 利反对派三路合围首都 卡扎菲愿无条件下谈判 ·6月27日: 国际刑事法院签发对卡扎菲父子的通缉令 ·7月15日: 美国北约等39国及组织承认利反对派政权 ·8月23日: 利反对派占领阿齐齐亚兵营 控制利首都 ·9月25日: 利比亚执政当局部队攻入卡扎菲老家苏尔特 ·10月20日: 卡扎菲被炸死 利当局武装占领苏尔特
个人分类: 杂家杂谈|274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利比亚历史的新一页
热度 3 baiyuxiao 2011-10-21 10:33
利比亚历史的新一页 2011-10-21 卡扎菲被利比亚现执政当局武装虏获并击毙,外交部就此表态: “利比亚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新的历史一页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局面?这种局面我们在伊拉克看到了,我们在阿富汗看到了,我们在索马里也看到了。利比亚会不会是另一个伊拉克?我们等着瞧。 http://www.sina.com.cn 2011 年10 月21 日 09:57 外交部网站   问:据报道,卡扎菲已被利比亚 “ 国家过渡委员会 ” 武装抓捕并证实死亡,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当前,利比亚的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希望利尽快开启包容性政治过渡进程,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尽快实现社会稳定,并开展经济重建,使人民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373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利比亚10月13日开始向意大利恢复出口天然气
热度 1 毛宁波 2011-10-21 10:09
利比亚10月13日开始向意大利恢复出口天然气
On October 13, 2011, Libya resumed natural gas exports to Italy via the 340-mile, Greenstream Pipeline (Greenstream), which is jointly owned by the Eni S.p.A. and the National Oil Company of Libya. Natural gas delivery imports to Sicily, Italy, at the Gela receipt point, are now about 150 million cubic feet per day (MMcf/d). 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3570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3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利比亚人上街庆祝卡扎菲身亡
热度 1 Helmholtz 2011-10-21 07:43
利比亚人上街庆祝卡扎菲身亡 (这又是一个因果报应的实例:以所谓革命的手段上台,以暴政维系政权,不把他人生命当回事的人,最后只能用自己的血祭奠自己的致命错误。 ------科学禅 博主评论) 英国《金融时报》 鲁拉•卡拉夫 伦敦, 詹姆斯•布利茨 突尼斯报道 英文 对照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利比亚人纷纷涌上的黎波里街头,欢呼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之死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8个多月的流血冲突之后,利比亚成为今年第三个推翻独裁者的阿拉伯国家。 经过利比亚新政权武装部队2个月的搜捕之后,残酷统治利比亚达42年的卡扎菲周四在其最后据点——他的家乡苏尔特附近被打死。 “我们等这一刻很久了。穆阿迈尔•卡扎菲已被打死,”临时政府总理马哈茂德•贾布里勒(Mahmoud Jibril)在的黎波里宣布。“是时候开启一个新的利比亚了,一个统一的利比亚。” 西方领导人也参与庆贺一代暴君的死亡,卡扎菲曾被指责在最近几十年从事恐怖袭击,包括1988年发生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的泛美航空公司(Pan Am)飞机爆炸事件,并被斥为“中东的疯狗”。后来,在他放弃核武器计划之后,他被国际社会重新接纳。 随着卡扎菲遍布血污的尸体画面传遍全世界,对于他是如何被杀的以及北约(Nato)飞机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出现了相互冲突而又令人毛骨悚然的报道。 一些利比亚官员称,69岁的卡扎菲由于在新政权武装士兵和其效忠者在苏尔特的交火中受伤而死亡,另一些人则暗示,他是混在一个车队里试图逃出城时被击毙的。 覆盖全阿拉伯的电视网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播出了一个看似卡扎菲的人在被拘捕者殴打时试图招架的画面。一名利比亚军事官员暗示,卡扎菲受伤后被活捉,但后来被拘捕者击毙。 西方政府官员称,一支忠诚卡扎菲的车队周四早上离开苏尔特(其中很可能有卡扎菲),这支车队同时遭到北约军机和地面新政权武装部队的攻击。法国国防部长热拉尔•隆盖(Gérard Longuet)称,法国军机阻止了卡扎菲一行的车队逃离苏尔特。 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要求利比亚革命军公布卡扎菲死亡的全部真相,称前政权所有成员都应得到人道对待。 译者/方舟 狂人卡扎菲 英国《金融时报》 赫巴•萨勒 开罗报道 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周四被打死。这名举止乖张的利比亚独裁者对他本人和利比亚在历史上的地位有着膨胀的看法。 他统治这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长达42年。在此期间,利比亚人被他的政策推向贫穷和受压迫的境地,还被迫向一个幻觉顶礼膜拜,这个幻觉便是:卡扎菲是一位富有政治远见的领导人。 在他当政的大部分时间里,利比亚在国际上是一个“贱民”国家,因卡扎菲支持恐怖主义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唾弃。但这名自我标榜的“革命领袖”从未放弃装模作样,坚称利比亚人民爱戴他,而他使利比亚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私下里,利比亚人也许嘲笑卡扎菲1975年在他的《绿宝书》中阐述、并强行贯彻为国家制度的政治构想(混合伊斯兰教和社会主义的大杂烩,既简单化又无条理)。但在公开场合,他们不得不表现得恭恭敬敬。哪怕是最轻微的反对,也会招致“革命委员会”和保护政府的其它安全部门的残暴回应。 卡扎菲对利比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他本人的成就大加吹嘘;而且看上去,他往往对自己渲染的这类神话信以为真。当班加西(Benghazi)爆发反对他的统治的叛乱时,他在电视上发表典型的胡言乱语、置现实于不顾,称他使利比亚高居“世界的巅峰”。他蔑称叛乱者为“老鼠”和“蟑螂”,说他们吸了毒,被基地组织(al-Qaeda)控制。即便在他踏上逃亡生涯、他的统治显然已经告终的最后几天里,他还广播了一段讲话,呼吁人们举行抗议,反对利比亚的新统治者。 卡扎菲1942年出生于地中海海滨城市苏尔特(Sirte)附近沙漠中的一个贝都因人的帐篷。他的家族隶属于人数不多的卡扎法(Gadadfa)部落。1961年,他进入利比亚军事学院。还是年轻军校学生的他,就已开始制订推翻王室的计划。 1969年,27岁的军官卡扎菲在一场不流血政变中上台,推翻国王伊德里斯•赛努西(Idris al-Senussi)。卡扎菲当时承诺,将让国家走上“自由、团结和社会正义”的道路。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从一名深受阿拉伯民族主义激励的年轻革命者,演变为一名怪僻和无情的独裁者。 在叛乱开始之际,卡扎菲毫不犹豫地下令军队向手无寸铁的平民开火。在首都的黎波里赖在权力宝座上的那些日子里,卡扎菲以恐怖为手段,对市内的反对派人士展开打击。 西方一直不太确定该如何把握卡扎菲这个人。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曾形容他是“中东的疯狗”。1986年,里根曾派战机轰炸利比亚境内目标,以报复利比亚涉嫌参与炸弹袭击西柏林美军人员经常光顾的一家迪斯科舞厅。 但在2003年后,随着卡扎菲宣布放弃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西方国家政府受到利比亚石油资源的吸引。时任英国首相的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是首批访问利比亚的国际领导人之一,他在2004年伸出了他所称的“友谊之手”。 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同意针对意大利对利比亚的殖民统治支付赔款,美国也重新设立了大使馆,并宣布准备向利比亚销售武器。卡扎菲于2009年首次在联合国大会(UN General Assembly)上发表讲话,那是一篇典型的长篇大论,对联合国宪章大肆攻击。 举止乖张、衣着品味一天比一天古怪的卡扎菲,看上去常常像一个小丑、仿佛很容易受蒙骗。其实,他是狡猾和危险的。他能够长期当政,证明他有生存技巧,有能力收买、威胁和操纵利比亚的众多部落,确保自己坐稳江山。 近年来,他甚至似乎在从几个儿子的相互角力中得利。自我标榜为改革者的赛义夫•伊斯兰(Seif al-Islam)与安全部门首脑穆塔西姆(Mutassim)被视为死对头,竞相争取被父亲选定为接班人。 卡扎菲还有另外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控制着利比亚经济的一系列重要部门,哈米斯(Khamis)和萨迪(Saadi)还是独立于利比亚陆军编制、效忠卡扎菲家族的特种部队的指挥官。 译者/和风 在利比亚石油财富和一套压迫机器的支撑下,卡扎菲不受约束地行使权力,在恐怖主义和国外冒险上浪费大把的资金,包括与乍得打了多年的战争。他对非洲独裁者、叛乱组织和外国恐怖主义组织(包括爱尔兰共和军(Irish Republican Army))慷慨解囊。 上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利比亚都受到联合国的制裁,原因是该国涉嫌参与1988年在一架泛美航空公司(Pan Am)班机上安放炸弹,该机在苏格兰洛克比(Lockerbie)上空发生爆炸,空难导致270人丧生。2001年,利比亚情报官员阿卜杜勒•巴萨特•迈格拉希(Abdel Basset al-Megrahi)在一家苏格兰法庭被判安放炸弹罪成立。两年后,利比亚对此次袭击事件承担责任。洛克比案判决后,作为利比亚返回国际社会的条件之一,该国向空难受害人家属支付了巨额赔偿金。 卡扎菲曾在1977年宣告利比亚是一个Jamahirya,即“民众的国家”。直到最后时刻,他一直坚称权力在人民手中,而他自己没有任何官方职务,只是“革命领袖”。不过,在他统治的整个时期,只有他的声音才是外界听得到的。他的巨幅画像在全国各地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芸芸众生,没有任何一名别的官员或政界人士被允许出头。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24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绝于民:独裁者的必然选择
热度 2 fqng1008 2011-10-21 00:44
正准备关电视的时候,《东方卫视》突然报道了卡扎菲的死讯,我又接着关注起来,毕竟这是个最大新闻。 利比亚爆发革命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希望卡扎菲能够放弃抵抗,全身而退。而且,当时的反对派确实给了他机会,为什么就不能有个妥协的办法?但是,卡扎菲就是卡扎菲,他一定要顽抗到底的,他一生都是如此,否则就不是卡扎菲,他只能这样选择。 一切都了结了,这个政治强人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从40多年前的一颗政治新星到40年后的完败。现在到了群氓的时代,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去而不复返......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780 次阅读|3 个评论
最新消息:卡扎菲死了 儿子被活捉 2011年10月20日21:09
热度 3 xupeiyang 2011-10-20 21:14
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士兵朝天鸣枪庆祝卡扎菲被捕 http://video.sina.com.cn/v/b/63447868-1829859545.html 民众士兵撕毁卡扎菲时代绿色国旗庆祝其被捕 http://video.sina.com.cn/v/b/63447958-1829859545.html 卡扎菲和几个保镖被迫躲在下水道内,却被当局抓获并带走。 利比亚过渡委首席谈判官员阿卜杜拉-肯希尔对英国广播公司表示, 卡扎菲是被过渡委士兵打死的 ,北约军队没有参与这一过程。他说:“是利比亚人民和利比亚武装力量获得了荣誉。” 路透社援引半岛电视台记者消息称, 卡扎菲的尸体已经抵达米苏拉塔 ,将被允许拍摄。 法新社报道,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发言人称,卡扎菲在过渡委部队对其家乡苏尔特的最后攻击行动中被过渡委部队打死。他说:“我们向全世界宣布, 卡扎菲已经被打死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卡扎菲死了。” 卡扎菲是被人用9毫米子弹打中的。另一名士兵称 卡扎菲腹部中弹 。过渡委士兵表示,卡扎菲政权防长阿布-巴克尔-尤尼斯是当时卡扎菲身边唯一追随者。  新华网快讯:半岛电视台20日报道,利比亚执政当局当天宣布,已在苏尔特 活捉卡扎菲之子穆塔西姆 。 利比亚过渡委士兵从卡扎菲身上缴获金手枪。 视频:回顾卡扎菲在利比亚42年执政路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10-20/205761534095.html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3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最新消息:卡扎菲被俘 生死状况仍不明朗 2011-10-20 20:45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0-20 20:56
请看视频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libiya/content-2/detail_2011_10/20/10016553_0.shtml?_from_ralated 利比亚“Al-Libiya”电视台否认卡扎菲被捕之说 卡扎菲据称“伤势严重但仍有呼吸” 利比亚电视台称卡扎菲已经死亡 · 利比亚执政当局证实卡扎菲已死亡 · 邱永峥总结卡扎菲被俘经过 称其是在医院被捕 · 北约称正在核实卡扎菲被抓获的报道 · 快讯:利比亚官方电视台播出卡扎菲被俘画面   环球网 记者 报道,据英国路透社和法新社10月20日报道,卡扎菲20日已经被俘,并身负重伤。有媒体称卡扎菲因伤严重而死亡,但这一消息未被 利比亚 新当局证实。   利比亚新当局武装一名指挥官Abdel-Basit Haroun20日对美联社称,卡扎菲在北约的空袭中死去。然而利比亚过渡政权的发言人阿尔-加拉尔(Jalal al-Gallal)和军方发言人Abdul-Rahman Busin表示,有关卡扎菲死亡的报道还没有被证实。北约一名官员也表示,该组织还不能单独确认卡扎菲死亡的消息。   法新社援引利“过渡委”官员Mohamed Leith的话报道称,卡扎菲在苏尔特被俘,伤势严重但仍然有呼吸。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02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关注卡扎菲被捕】利比亚官方电视台出现卡扎菲死亡画面。
flly 2011-10-20 20:44
来自凤凰卫视 到底躲不过啊
1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卡扎菲抓到了,被俘时躲在洞中,高喊“别开枪” 2011-10-20 19
热度 8 xupeiyang 2011-10-20 20:00
卡扎菲与萨达姆一样的下场 也怕死 小霸与大霸的较量 卡扎菲被捕时躲在一处洞中,高喊“别开枪,别开枪!” 请看视频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libiya/content-2/detail_2011_10/20/10014166_0.shtml?_from_ralated 新华网快讯: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一名军方指挥官20日告诉新华社记者,卡扎菲已被俘获。 路透社报道,利比亚过渡委官员阿卜杜勒-马吉德(ABDEL MAJID)称卡扎菲已经被捕,双腿受伤。 2011-10-20 19:39:06 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出生在苏尔特一个游牧部落家庭,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1965年毕业后他在利比亚陆军服役。1966年赴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70-1972年,卡扎菲任总理兼国防部长。1977年起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自2008年12月起称“革命领导人”)。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879 次阅读|7 个评论
‘发达’与‘不发布’国家皆游行的‘源泉’
热度 2 lin602 2011-10-16 09:12
近期挺热闹的,游行示威不但在埃及、利比亚、叙利亚、泰国等非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有不少游行示威。特别是美国近期的占领行动(“占领行动”扩至全球各大城市 71个国家响应,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11016/640722.html )。英国前段时间抓了不少人,法国前段时间好象也挺厉害的。 在当今社会,不象以前那物质非常少不够吃饿死人的年代(除部分非洲国家外)。特别是美国,大片未开发的土地,整个国家所拥有的财富,让全国的人吃饱穿暖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次游行示威开始时,他们的示威口号是‘占领华尔街’,反对‘百分之一的金融界人士非常非常富有’。 不管那个国家,如果财富非常集聚,贫富差别非常大,少数人财富非常非常多,不少人失业或者生活困难时,这个国家就要出现‘游行示威’了。不管这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不管这个国家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不管是选举国家还是王室国家。 国家的职能,就是要平衡这种关系。抑制这种财富的大量积聚,抑制有权有钱人的‘合法’‘掠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许多‘掠夺’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穷人的诉求是‘非法的’,常常要坐大牢的。 当然上面只是讲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的游行示威另当别论。 占领行动”扩至全球各大城市 71个国家响应 2011-10-16 06:53 人民网 我要参与( 315 ) 警察封锁伦敦证交所所在广场的入口,与抗议人群对峙。摄影:张春燕 英国民众在伦敦证交所外集会,打出标语,欲“占领伦敦证交所”。 警察排成人墙,封锁了每个入口。 席卷全美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不断升级,并迅速蔓延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当地时间10月15日中午,众多英国民众发起“占领伦敦证交所”活动,打出标语,喊着口号,聚集到伦敦证交所外抗议。 当天伦敦天气晴朗,对抗议活动非常有利。从上午11点多开始,就陆续有抗议民众来到距离伦敦证交所很近的圣保罗大教堂集会。伦敦证交所是与华尔街并肩的顶级金融中心,截至10月15日,已有万余名英国人通过社交网站FaceBook报名参加此次抗议活动。 鉴于英国今年屡次发生骚乱事件,提前得知消息的伦敦警方早有部署,不少警察很早就开始在伦敦证交所外巡逻。 有意思的是,伦敦证交所所在的帕特诺斯特广场属于私人领地,数十名警察排成人墙封锁了广场的每个入口,抗议者不能进入。 中午12点多,随着集会的人越来越多,众多抗议者涌到帕特诺斯特广场的入口处,高喊口号,还一度试图冲破警察的封锁。未果后,抗议者开始围着证交所外围的建筑进行和平游行,“占领伦敦证交所”变成“包围伦敦证交所”。 近来,“占领华尔街”运动在美国纽约的金融区启动,示威者安营扎寨,每天都举行示威游行,在华尔街金融机构外举标语、喊口号,抗议不平等待遇并提倡对富人加税。 据英美媒体报道,71个国家的示威者准备10月15日在700多座城市发起示威,“占领运动”迎来第一次全球演出。除了伦敦的大规模抗议,巴黎、马德里、首尔、雅加达等地也将举行示威,抗议全球经济危机,追究政治家和银行家的责任。 占领华尔街运动蔓延至欧洲 罗马等地爆发游行 数据显示,整个德国在这个周六,有超过50个城市出现规模大小不等的游行。除德国外,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的主要城市也举行了类似的抗议活动。意大利首都罗马在15号爆发了名为“愤怒者”的民众示威游行。 德国5000民众举行“占领欧洲央行”抗议活动 当地时间15日中午12点,约5000名德国各界民众聚集在德国法兰克福市的歌德广场举行主题为“占领欧洲央行”的抗议活动。 伦敦民众举行“占领证交所”抗议示威行动 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15日延伸至英国首都伦敦。大约6千名民众参加了当天的“占领伦敦证交所”抗议行动。 东京街头聚集大量示威者 呼吁缩小贫富差距 据日本媒体报道,15日是要求缩小贫富差距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世界一起行动日。东京六本木的公园及新宿站、日比谷公园等地当天聚集了大量示威者。 【 焦点关注 】 华尔街有占领无革命 (责任编辑:郝保明)
180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将于下周成立 临时政府
dongzg101 2011-9-25 16:12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将于下周成立临时政府 2011-09-25 02:18:52 来源: 新华网   有 2102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0 ) 核心提示:9月24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宣布,将于下周宣布成立临时政府。同时,他承认“过渡委”对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提出的关于组建政府的意见还“存在分歧”。但他没有指明贾布里勒所提意见的具体内容。 新华网利比亚班加西9月24日电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24日在班加西宣布,将于下周宣布成立临时政府。 贾利勒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新的临时政府将是“过渡委”及其执行委员会的一个“混合体”。 不过,他承认“过渡委”对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提出的关于组建政府的意见还“存在分歧”。但他没有指明贾布里勒所提意见的具体内容。 贾利勒说,目前组建政府的另外一个困难是所有地区和部落都希望在新政府中占有一席,一些城市认为他们拥有优先权。但他明确指出,新的临时政府将由“有能力的人来组成,哪怕他们出自同一个城市”。 本月11日,贾布里勒曾宣布将于1周或10日内宣布成立过渡政府。 (本文来源:新华网作者: 何奕萍 ) 责任编辑:NN046
1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非盟宣布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合法代表
dongzg101 2011-9-21 06:15
非盟宣布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合法代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1日00:30 新华网   新华网约翰内斯堡9月20日电(记者 邵海军)南非总统府20日转发非洲联盟办公室当天发表的声明说,非盟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人民的合法代表,在成立包容性过渡政府后将获得利比亚在非盟的席位。   9月5日,“全国过渡委员会”在给非盟委员会主席的信中保证,维护非洲利益,团结利比亚各方建立联合政府、重建国家,保护利比亚境内外国公民、包括非洲公民。   非盟认为,这些保证与非盟提出的解决利比亚问题的路线图精神一致。非盟决定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并同意在后者组建包容性过渡政府后,获取利比亚在非盟的席位。   声明最后说,非盟将在路线图基础上同国际社会一道支持利比亚重建,努力使利比亚成为民主、和平与繁荣的国家。 已有 3 人参与 我要评论
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企业重返利比亚 发现财产已获 专门部队保护
dongzg101 2011-9-21 05:05
中国企业重返利比亚 发现财产已获专门部队保护 2011年09月20日 10:4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胡健 1435 人参与 28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资料图:战前利比亚政府官员视察中国公司承建的利比亚福利安居房工程 在利比亚有未完工项目的中国企业终于吃下了一颗 “定心丸”。 9月12日,中方宣布承认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利比亚则承诺履行与中国的合约。 “利比亚局势逐渐明朗,我们希望能尽快回到利比亚完成遗留在那里的项目。”9月13日,某央企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尽管企业回归心切,但记者发现,绝大多数企业的回归之路仍在铺垫阶段,尚无实质性的进展。 中方资产保存情况尚可 中利双方达成的共识,为中国企业重返利比亚带来一缕的曙光。专家分析,这表示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投资项目将基本不受影响,在政局稳定后逐步恢复施工。 据了解,目前我国中兴和华为两家企业已经重新返回了利比亚,投入到该国的重建中,但其他几十家公司仍未真正返回利比亚。 由于中国企业在利项目多为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项目保存状况较为乐观。 据中国驻班加西临时工作组代表王奇敏参赞介绍,评估处在战乱中的中方资产情况是中国派遣到班加西的临时工作组的任务之一,中方企业资产在利比亚东部地区的保存情况还算良好。 比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在班加西的2万套住房工地,虽然此前当地曾发生过激烈交火,但对于建筑项目的影响不大,只是偶尔有些弹坑遗留在建筑的外墙上。 对于存放在厂房内的机械设备等,由于有利比亚反对派“国家过渡委员会”派遣专门的安全部队前往保护,所有财产都处于较为完整的状态 。 1 2 3 ... 9 10
1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获 联合国 合法席位
dongzg101 2011-9-17 21:15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获联合国合法席位 2011年09月17日 01:5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41745 人参与 141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中新网联合国9月16日电 (记者 李洋)第66届联合国大会16日以114票赞成、17票反对、15票弃权的结果,同意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作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 联合国接受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使得其领导人贾利勒下周有机会出访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并将可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国际政要举行会谈。 消息人士称,此前被卡扎菲罢免的前利比亚驻联合国代表沙格拉姆(Abdulrahman Shalgham)有可能继续担任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驻联合国代表。 利比亚当局武装日前控制的黎波里后,卡扎菲的行踪依然不明。国际刑事法院依然维持对卡扎菲等人的逮捕令。 继法国总统萨科奇和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利比亚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也于16日抵达的黎波里,对利比亚进行访问。几位国际政要都和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领导人讨论了战后重建等问题。 另悉,在目前仍由卡扎菲余部控制的城市拜尼沃利德,当局武装部队仍与卡扎菲残余部队紧张对峙。由于拜尼沃利德城内的抵抗激烈,当局武装16日暂停了进攻。 相关专题: 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 相关新闻: · 联大投票决定将利比亚在联合国席位交给全国过渡委 ·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获得联合国合法席位 · 利过渡委武装攻入苏尔特 与卡扎菲部队展开激战 · 卡扎菲家乡苏尔特激战正酣 利执政当局武装攻占机场 · 利过渡委部队攻入疑似卡扎菲藏身地拜尼沃利德 · 外交部:中方愿为利比亚重建发挥积极作用 PN006
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 渠成则水到
dongzg101 2011-9-15 01:03
中国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渠成则水到 2011-09-14 01:33:29 |分类: 杂七杂八的过期媒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9 月 12 日 ,中国向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通报,宣布承认该委员会为利比亚执政当局和利比亚人民的代表。 中国尽管在谴责、制裁卡扎菲的联合国决议中投了赞成票,在导致对卡扎菲政权实施军事干预、并最终造成利比亚政权更迭的联合国 1973 号决议中也未行使否决权,但始终反对北约对利空袭,因此并非某些利比亚新政权成员所言的“最早的朋友”;尽管在战事胶着期,中国就已公开与全国过渡委员会建立联系,并进行了高级人员互访和交流,还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但非但在班加西武装攻入的黎波里前,即便卡扎菲弃城逃遁,利比亚“改朝换代”已成定局后,中方也迟迟未正式承认新政权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9 月 12 日 的通报,令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中最后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合法性、代表性的一个。 中国何以迟迟作此表态? 传统上,中国只与现政权保持官方关系,遵循不干涉他国内政和承认既成事实的原则,在的黎波里陷落前不承认新政权并不足奇。至于的黎波里易手后的“一慢二看三通过”,则原因较为复杂。 首先,全国过渡委员会方面在接管政权过程中显得步骤拖沓、凌乱,事权不一,政出多门,恢复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和管治经济的能力都有待证实,尽管卡扎菲已被逐出首都大半个月,新政府也号称控制了 90-95% 国土,但过渡政府迟迟未成立,委员会内部和各部族间的矛盾开始凸显,新政府把过多精力放在“资金解冻”和“寻找卡扎菲”上,而在建立一个新国家、新秩序方面则蓝图混沌,进展缓慢,这显然难以令人对之产生足够信心。 其次,中国在战前并非卡扎菲的“朋友”,在利比亚的利益,主要在于经济层面。由于卡扎菲的故意刁难、排挤,中国在利战前石油投资并不多,但拥有大量基建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中国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多,是中国最为关注的实际利益。早在和全国过渡委员会开始接触之初,中方就曾多次要求对方确保这些项目的安全,确保尊重和承认中利战前签署的各项条约、协议继续有效,并曾得到包括卡迈勒等在内、全国过渡委员会要人的承认。 然而随着“后卡扎菲时代”的到来和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得势,局势起了微妙的变化,部分新政府要员相继发出了“战后重建要论功行赏”、“新合同新项目排斥中国人”等声音,指责中国阻挠资金解冻,及声称中国向利比亚出售军火的措辞也不时传出,尽管于此同时,也还有相反的声音从另一些新政府要员口中传出,但这种杂音和混乱,已足以令中方担心,自己在利的基本利益能否得到维护,自己的声音是否能得到利比亚新政府的尊重和正视。 事实上,利比亚新政府也的确有求于中国。 尽管卡扎菲被冻结的资金很少在中国掌握中,但各方纷纷强调“尊重联合国在战后重建中主导地位”,且当初资金的冻结正是通过安理会才获得合法性,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冻离了安理会固然不是动弹不得,却也会效率大减;更重要的是,新政府要真正自立,必须获得联合国正式席位,这需要“五常”的一致认同。所有这些,离开中国是办不到的。 中国战前经营的诸多大型基建项目,在建设新利比亚过程中同样、甚至更加需要,且这些项目是中国所擅长,而欧美及海湾国家所不擅长或不情愿的,更何况作为业主,利比亚前政权已支付了数额不菲的工程预付款,倘若一拍两散,是不折不扣的“双输”;利比亚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输出和工业品输入,在这些方面,维持“老主顾”意、英、法固然重要,但在欧洲经济衰退已成定局,最大主顾意大利焦头烂额之际,和中国这个既有能力供应门类齐全的廉价工业品,也有“胃口”吃进大量石油的新兴国家保持密切经济合作,也是“新利比亚”的利益所在。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此前一段时间,全国过渡委员会在“中国话题”上的口无遮拦、七嘴八舌,也反映出他们对中国迟迟“按兵不动”的焦急和忐忑,而中国出人意料的反应,则让他们明白该说什么、做什么。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承认新政权事实上也毫无悬念:卡扎菲已是“过去时”,主要大国也纷纷松口,大势所趋,根据中国外交的传统,承认既成事实是题中之意,不仅如此,的黎波里易手后次日,北京使馆区利比亚使馆的卡扎菲绿旗,就已被新政权的伊德里斯三色旗所取代,这一切都表明,中方已做好承认新政权的准备,但这股“水”何时到,则要看新政府何时修好“渠”——解除中方的前述担忧和顾虑了。 9 月 12 日 前的数日,一度不断传出针对中国负面消息的过渡委员会方面忽然沉默,随即中方的承认通报悄然出台,而新政权方面则不仅发出“深感高兴”、“期待已久”的“套话”,且具体强调“高度重视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将切实遵守双方此前签署的各项条约和协议,坚定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欢迎中方参加利比亚重建,共同推动利中关系稳定、持续发展”。不难看出,这短短的几句话,所针对的正是前述中方担忧、疑虑之所在。“渠成则水到”,不管这些“官样文章”背后,有多少和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迟到的承认至此已一无窒碍了。
1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挑动群众斗群众’
热度 3 lin602 2011-9-12 11:24
昨天是美国‘911’十周年纪念,美国政要参加了纪念仪式,为死去的亡灵致哀。 自从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老大’‘世界宪兵’的角色越来越明显。如果美国是世界老大,那么世界上其他一般国家就相当于普通群众一样。不过,这个老大经常‘挑动群众斗群众’,以招人恨。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及中东国家关系,其实就是美国及西方国家做的手脚。南北朝鲜关系其实前几年没有这么严重,美国又帮助韩国军演,又是开出航空母舰,你说南北朝鲜关系能够缓和吗?中国南海海域,台湾的军售,又在制造大陆与台湾及周边国家关系的不协调。将反导装置布置到波兰及东欧国家,就在俄罗斯的门前门后,你说俄罗斯心里舒服吗?在美国费城的自由钟展览厅中,有二个大照片,一个是曼得拉的,另一个是达赖的。达赖就是自由与民主的化身?.........现又在利比亚参预分赃了。 拉登没有搞瑞士,许多其他国家也没有搞,就是搞美国最多,你说其中没有一点原因吗?其实其他国家离拉登更近呀。 为什么不能换一个思维来处理这些国际关系呢? 911事件就是‘世界老大’的代价。
213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利比亚的带路党就这水平?
热度 4 伍加 2011-9-11 20:52
【作品欣赏(6)】 利比亚的带路党就这水平? 伍加,2011年9月11日,周日 Youtube 录像: http://www.youtube.com/embed/CWB2G9reo2I?hl=enfs=1 iframe width="425" height="349" src=" http://www.youtube.com/embed/CWB2G9reo2I?hl=enfs=1 "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以法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到利比亚搞野蛮拆迁,偏偏遇上个卡扎菲这个钉子户。英法等国都有精锐部队出场,指挥反政府武装,提供先进武器,卡扎菲的政府军只有到处挨揍的份,没有还手的能力。这就是小流氓碰到了大恶霸,强龙就是要吃掉地头蛇。结果卡扎菲的一帮喽罗兵,干不过北约的空中优势;不仅班加西的兵营被拆迁,皇宫宝座也被拆迁。看来用炮弹说话还是算数的,用空中力量协助强制拆迁还是行之有效的。 可是,即使空中力量再强大,最后的胜利还得靠地面上的“带路党”。不过利比亚的这帮带路党也太不争气了,前一段他们自己承认北约的空袭致使至少 2 万利比亚平民死亡,这应该是带路党没有带好路的结果,居然还敢公开说出来。尤其让人笑掉大牙的是有位自称是 Doctor 的带路党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竟然说出:如果西方人“想要分享我们的石油,那就来吧,我们分享。我们被卡扎菲统治了 42 年,反正 42 年里我们也没有享用石油的好处”,“我欢迎英国公司来,我欢迎美国公司来;我们不要俄国人,我们不要中国人来!我们就想要西方人来”。有下面的录音为证: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CH0A9fKOwzQ iframe width="420" height="345" src="http://www.youtube.com/embed/CH0A9fKOwzQ"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下面是国内可以打开的录音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wNzg2MTA0.html%20%3C/p%3E%3Cp%3E    embed src="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AwNzg2MTA0/v.swf"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这样的卖国贼在哪个民族中都会有,他们的行径令人不齿,就连西方一些心存正义的人都看不过去。比如上面采访录音中的这位西方人显然表现出了对利比亚带路党的厌恶,在采访中质问那位利比亚带路党是不是冒牌的 Doctor,不知这里的 Doctor 是指医生还是博士。 尽管这帮带路党确实很脑残,可利比亚的卡扎菲也不是一只好鸟,他歧视中国,支持台独,甘当西方的走狗,到头来遭到主子的痛殴,由哈巴狗变成了落水狗,这是咎由自取,搬起石头砸了他自己的头。 在这次从“禁空”变成“空袭”的游戏中法国带了头,带路党们哪敢怠慢,连忙允诺保证法国企业将获得利比亚 35% 的原油开采权。其它北约国家也都会分一杯美羹,那利比亚的石油可是世界上最优质的低硫石油,不用任何佐料,就已经味道鲜美了,让人闻着就嘴馋。这世界上的实力就是公理,战场胜负可以决定正义在哪一方,联合国早就变成挂羊头卖狗肉的地方;一帮军火贩子拿利比亚做了实弹实验场之后,接着就是坐地分赃。 目前比较尴尬的是中国政府,刚开战时立即撤侨做得蛮漂亮,之后从谴责北约轰炸、呼吁停止军事行动慢慢转变为默许,直到今天还不好意思直接说支持反对派,只是通过人道主义物资捐助与之保持接触。 卡扎菲这个狂人根本就没有把北京放在眼里。中利在 1978 年才建交,这是在卡扎菲通过政变夺取政权的九年之后,而且他始终和台独关系密切。据说卡扎菲曾在 1970 年 8 月派他的副手贾卢德跑到北京要原子弹,被毛泽东拒绝后,利比亚和北京的关系一直是淡如凉水。911 之后,卡扎菲自废武功,向美国自首时还把从巴基斯坦取得的中文原子弹资料缴给美国。最可气的是这位利比亚怪人极端歧视中国,歧视中国人。战前在利比亚的几万中国人绝大部分是干几经承包之后的力气活,利比亚的优质油田从来就没有中国的份。中国公司去利比亚竞标时都是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据说中石油曾经挖空心思地收购一家加拿大的石油公司以便能拿到一个几亿美元的小项目,最后还被利比亚当局否决。中国人历来讲究“和气生财”,这种生意经好像在利比亚行不通。早年对卡扎菲和颜悦色从没有拿到过利好大项目;现在中国对北约入侵利比亚投了弃权票反倒招致利比亚反对派的怨恨,多次叫嚣要对投弃权票的俄罗斯、中国进行报 复。俄罗斯现在已经明确承认反对派,联合国五常中只有中国还在观望。 伍加,2011年9月11日,周日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个人分类: 影视欣赏|342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2011-博弈利比亚
热度 1 dongzg101 2011-9-11 04:24
利比亚战争是世界各国的一场博弈。每个国家都有不同观点的人,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未来利比亚是成为世界各国和平的纽带还是恐怖主义的温床,取决于世界各国的选择!新的利比亚,新的非洲!
1164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由很重要
huangyanxin356 2011-9-10 20:05
自由很重要
据英国媒体8日报道,德国电视台日前播放了38只奥地利实验猩猩首次获得自由的画面。据悉,这群猩猩大多来自非洲丛林,一出生便被运到欧洲的实验室,在不见天日的铜墙铁壁中当艾滋病的实验体,日复一日地接种不同的研发疫苗,30年后才获得自由。被释放后,猩猩们相互拥抱,满脸微笑。 --------- 现在谈论“生命”和“爱情”的挺多,“自由”这事儿似乎谈的不多了,说明人们已经拥有了比较充分的自由,这是好事儿啊。再看看利比亚人民,还在为获得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呢。在特定的场合,“自由”的价值远高于“生命”和“爱情”。重温一下裴多菲的诗吧,尽管它不流行了。当然,我们也都希望它不流行。 《自由与爱情》 --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比亚变天对中国的启示
热度 8 mcshcheng 2011-9-2 04:32
利比亚变天了,虽然卡扎菲还没被捉住,但是相信已经回天乏术了。因为人在英国,也是为了练习听力,我基本上每天看BBC新闻,这里的新闻没有领导人日常活动的报导,什么是热点就报导什么。利比亚的事情一直是热点。刚开始的时候,卡扎菲节节胜利,反对派节节败退,我觉得卡扎菲挺住了,跟埃及的事情可能会不一样。但是北约一介入,也就是美英法空中力量一介入,事情就变了,直到今天,开始好似一群乌合之众的反对派终于要革卡扎菲的命了。 这件事情我觉得对中国,特别是我们的执政党,有两点启示。 第一是要建设强大的空军和二炮。卡扎菲让人大跌眼镜的就是竟然干净利索的失去了制空权,对空中打击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任打。美英法这次的高明之处也在于不派出地面部队。派出地面部队对西方来讲有可能就重蹈伊拉克的覆辙,陷入烂泥潭拔不出来,而且西方最怕的就是死人,如果士兵不断阵亡,抵不住国内压力。而且派出地面部队还给受援国人民造成入侵的感觉,就是你们这些大国是不是想占领我们啊,让人反感。这回聪明,不派地面部队,只是空中打击,无非烧钱,烧钱事不大。所以我们的执政党一定要把空军和二炮建设的更加强大,不能失去制空权,敌机来了,要把它打下来,让它不敢来。 第二点启示就是要还富于民。利比亚不是穷国家,好像是世界第六富裕的。我看过一篇文章,很有意思,讲卡扎菲不理解这些反对他的人,他觉得他让利比亚人都过上了好日子,你们怎么还反对我?可利比亚人觉得,这个国家的财富是我们的,TMD的现在你和你儿子把大头拿走了,还不准我们有意见。这篇文章讲的有道理啊,国家的财富是人民创造的,国家的一切属于人民,这个跟我国执政党的理念是一致的。可是现在我国的国情也是财富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上,而且集中的过程多半是不正当的,而且他们在想尽办法把财富往国外转移。国家发展的这么好,外汇储备这么多,但老百姓受益有木有?有,但是不够。你不能说老百姓,你们都有饭吃了,有不少人还有肉吃,你们不能吃完肉就骂娘啊。有肉吃的老百姓,他可能会觉得,这肉是我一天来回路上5个小时上班挣的工资买回来的,还可能会有廋肉精,我吃得容易吗?他还会觉得TMD的那些人怎么吃山珍海味都不用自己花钱?空气怎么这么差?看病怎么这么贵?上学怎么这么难?那些暴露出来的黑幕怎么这么黑?这个时候,薄书记在重庆重温共同富裕分蛋糕的讲话那真是纵观世界潮流,审时度势,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一定要还富于民,让人民的受益程度跟国家的发展程度相匹配。回到科技教育界,一方面寡头们科研经费怎么花也花不完,犯愁,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工资那么低,天天骂娘,科技教育界也要还富于民。 第二点启示我觉得比第一点还重要,还富于民才能不失去民心。还没听说贪官和奸商培训自己的子弟去当飞行员或炮兵。不然到时候美英法来了,飞行员不起飞,打炮的不装炮弹,怎么办?
3303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于利比亚和卡扎菲的政治历史课
热度 2 等离子体科学 2011-9-1 17:56
这些天看到、听到很多有关的说法和评论。甚至一些在美国的华人朋友路过北京的时候也说得稀里糊涂。觉得有必要客串一下政治历史课教员的角色,介绍一些本应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性的东西: 1. 卡扎菲是(was)利比亚部落联盟长 利比亚的政体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夏商时期,还在部落联盟阶段,不能算一个国家(state)。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纽约时报》上的这篇文章: 《Tribes With Flags》,by Thoms L.Friedm an 这一点对于理清目前该国内部事务脉络和分析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2. 卡扎菲是台湾(而且是绿营)的朋友 可以看这篇:《 卡扎菲当年无意与台“断交”?曾与陈水扁会面》 这也可以看出处于部落联盟时代的人没有现代国家主权的清晰概念。当年曼德拉也是这样——不仅迟迟不与台湾断交,而且专门在两岸关系最敏感的时期(93年)去访问过一次。 3. 卡扎菲与中国是有底火的——在乌干达打过一仗 在这里:《 卡扎菲仇华原因曝光:中国学生军全歼利比亚精锐》 相比前两篇,这一篇有点“网络体”。比如“中国学生军”完全是标题党——只能说是中国军事顾问指挥的坦军。但是主要内容都可考。
个人分类: 古往今来|2859 次阅读|5 个评论
卡扎菲跑了,处决他是非法的
热度 3 xupeiyang 2011-8-27 20:26
一个由6辆装备了铁甲的奔驰车组成的车队26日从利比亚进入阿尔及利亚境内,卡扎菲及其儿子可能在车内。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表示,不经过审判就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进行处决是非法的,呼吁活捉卡扎菲,将其交给国际法庭进行审判。 27日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军校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33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应该从卡扎菲的覆灭吸取什么
热度 5 shikuanwbnu 2011-8-24 19:00
利比亚国内现在充斥着腐败,经济改革成为了权贵的盛宴,社会公义和公正早已被遗弃. 新兴的劳动力没有更多的选择,普通利比亚人并没有从经济改革中得到好处,失业率高企. 虽然个人从事商业活动的限制少了,但绝大多数受益者依然是有权有势的精英。普通人仍然需要通过和权势阶级挂钩来获得利益。虽然家制定了许多惠民政策,比如无息贷款、廉价房屋等等,但这些项目往往成了腐败者的掠夺品。公众的愤怒情绪已经持续很久。与卡扎菲政治口号更加背离的是,卡扎菲的8子1女涉足石油、燃气、酒店、媒体、流通、通信、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等赚取大量金钱。 以上内容来自 http://news.sohu.com/s2011/shijieguan-133/ 总体来讲全体中国人民从改革开放中获益很多, 我本人也目睹和亲历了这个过程. 但是现在利比亚的上面这些现象在现在的中国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的.希望这些现象不要继续恶化下去,以至于出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适当的贫富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一定要建立在合法公正公平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必要的时候提拔提拔弱势的.
2487 次阅读|5 个评论
近代西方思想充其量相当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热度 4 wangxh 2011-8-24 08:42
近来天天看着卡扎菲被收拾、利比亚老百姓被蹂躏,想到了近两三百年世界的争斗。 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领先,制造出了更厉害的杀人武器,欧洲列强们终于“搁置争议”,共同“侵略”其它民族。 与我国有关的: 一战、 二战、 朝战、 越战等,我们都是被“拖入”其中的。 苏联入侵阿富汗、苏联支持越南挑衅中国、两伊战争、美国入侵阿富汗打击基地组织、两次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正在上演的肢解卡扎菲政权的利比亚战争,不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生物界命题吗?【有人从近代中国的苦难中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如获至宝!其不知我们的祖先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学会玩这种路子啦!】 从19世纪的大英帝国所向披靡、天下无敌,到二战后的美苏争雄,再到现如今的美国强权与霸权,不就是一个霸主更迭的轮回吗?充其量相当于春秋五霸。 俺倒想提醒另一条古训:家不和外人欺,家和万事兴!中华民族每次遇到外族侵略,都是国内出现问题。 要家和,不是民众顺乎统治集团的意志,而是恰恰相反!
个人分类: 社会|3306 次阅读|7 个评论
五天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耗五个多月
热度 1 caojx 2011-8-23 16:21
6月22日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外国势力支持的利比亚“解放”战争终于行将结束。其实,征服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根本不需要进行旷日持久的狂轰滥炸,只需要把输变电站炸了,不出五天准得屈服。发动战争的人都是绝顶聪明的家伙,为什么不用如此简单可行的屈人之术,非要进行伤财害命的狂轰滥炸?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3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利比亚新政府对中国的石油出口能否达到11%?
毛宁波 2011-8-23 15:36
利比亚新政府对中国的石油出口能否达到11%?
利比亚政局巨变,卡扎菲政府肯定是成为历史了。中国外交部也发表声明:我们珍重利比亚人民自己的选择!据凤凰卫视报道,最近在利比亚的黎波里的中国人还有22人,包括凤凰卫视3名战地记者,CCTV 2名占地记者,还有一些开中餐馆的中国人。 2010年利比亚生产的石油11%出口到中国,72%出口到欧洲,3%出口到美国,14%出口到其他地区。难怪有媒体指出利比亚是欧洲最近的“油库”。法国为首的欧盟要轰炸利比亚,支持反对派的目的不言而喻了。 利比亚新政府会有多少石油出口到中国,我们将拭目以待! 2010年利比亚石油出口分布国及其比例 2011年非洲探明石油储量利比亚排名第一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4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似的结局终将走向何处?
fengzhigu123 2011-8-23 11:49
当丰田皮卡载着锈迹斑斑的美国、俄罗斯或者以色列产机枪向班加西投射子弹的时候,弹壳激烈向外迸发,像是有一钟迷醉的感觉,收缩成块的肌肉和黑褐色的机枪融为一体,冷峻而暴戾,或者会有一种美感像是数百年前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先辈们挥汗播种这一季的收成。 民众龟缩在弹丸之地的家中,听着外面街道手榴弹、导弹、机枪撞击地面和房屋发出的声响,身体莫名的战栗。父母紧紧的抱住女儿、抱住儿子,在那么一瞬回想起他们第一次以何等欣喜和欢悦的表情抱着他们,看着他们,然后让他们的泪水从黑色的脸颊滑下,落在孩子受惊吓扭曲的面庞上。 今晚的死亡如果不属于他们自己,那么次日他一定会在街道看见尸体,他是来自反对派、来自政府军,或者他只是一个来自异乡的雇佣军士,或者听见邻居把死亡抑或受伤的亲人从燃烧的废墟中拖救出来,或者他只会看见一群倒塌的瓦砾,而他前日里坐在一起喝茶的邻居全家早已魂归安拉。 抑或者今晚他们的心中会升起一轮希望,反对派攻进了班加西。父亲或许会抚摸女儿的头发,告诉她说:“孩子,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战争将会结束了,利比亚依旧将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无论它经历过多少悲辛与困厄”。 或许明天当反对派的大部队进城的时候,街头会涌上大批欢迎的民众,那时候皮卡车上会朝天响起子弹划破云霄的巨大声响。就像几十年前在阿富汗人民在喀布尔街头迎接圣战组织一样,那是他们反抗苏联入侵的英雄,母亲高举着自己孩子的遗像,欢呼的叫着一个个伟大圣战领袖的名字,他们或者是来自普什图族,或者是来自塔吉克族,有的来自哈扎拉族,也有的来自乌兹别克族。那一刻所有人都是他们的英雄,都是阿富汗英勇的子女。 或者很多年后在喀布尔存活下来的人们不愿再回想起那一天他们的欢乐,因为自此之后各派为了争夺权力的战争彻底打响,比外族侵略更可怕的将是兄弟墙内的内斗,于是普什图少年失去了母亲,塔吉克族母亲失去了女儿,悲剧正因为欢乐曾经的渲染而更加显得凄凉。 现在当我读完三本以阿富汗为背景的小说的时候,我突然更加理解到了一种因为民族和宗教带来的冲突的可悲,存在让我们毫无选择的权力,但因为利益放大的仇恨却可以让一个国家处于长久的祸乱。等到流离失所成为常态,等到解饿孤苦成为正文,人类应该怎样看待必将经历大痛苦的战争? 于是一个美国人在《三杯茶》中说,教育才是解决种族矛盾的关键,在宗教学校肆虐的地方开满教人真善美的学校,才是解决全球恐怖主义的良方。 而我们终于知道伊斯兰教的本质并非人们所理解的罪恶,真善美才是纪伯伦心中美丽的花蕾。 在那遥远北非的利比亚朋友,我希望你们的胜利可以是最终的胜利,而我们必须坚信在一切命运和悲剧的远处,人类终将走向理解的港湾。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朋友,且喝完三杯茶,然后我们紧紧相拥。 后记:这三本书是《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三杯茶》。
个人分类: 书海沉浮|2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比亚驻华使馆国旗已降
热度 2 fqng1008 2011-8-22 16:17
今天,我一直在搜索关于利比亚的消息,也一直在等待《科学网》上的最新评论,可能大家都很谨慎,因为还没有到最后时刻。刚刚看到 《 法制晚报》 记者李莎的报道“ 卡扎菲时代结束,利使馆降国旗 —— 一等参赞称人民获得自由,使馆工作照常进行”,这是来自我们自己的消息,于是觉得该发出一点声音,以策应其他网站的相关行动 。 我认为,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们《科学网》的博友对这个问题无动于衷。 附李莎:卡扎菲时代结束利使馆降国旗 一等参赞称人民获得自由使馆工作照常进行    本报讯(记者李莎)上午 11 点左右,记者电话采访了利比亚驻华使馆,一位中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未接到闭馆和工作调整的通知,使馆人员应该会照常上班 。   上午 11 点半左右,记者来到位于三里屯东六街的利比亚驻华使馆门口,看到大门紧闭,半小时之内未见有人员进出。    10 分钟后,在利比亚使馆工作了半年的工作人员穆萨迪·侯赛因神色凝重,急匆匆地走进使馆大门。他二话不说,不管警卫阻拦,直接走向旗杆下,迅速地把上面的国旗降下来。   记者从门外对穆萨迪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当问其为何有此举动时,他举起双手高呼:“因为利比亚人民都在广场上欢呼,卡扎菲时代已经结束,所以要换国旗!”   穆萨迪把国旗降了下来,他激动地喊:“游戏结束了!游戏结束了!!!”   随后,使馆一等参赞 Bashir 对本报记者说,使馆为利比亚人民而设,利比亚人民获得了自由,我们很高兴。此外,他还表示,使馆工作将会照常进行。   在利比亚驻华大使馆内,利比亚国旗已经被降下。 摄 / 记者柴程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787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家博弈,唯有实力和利益
热度 1 caojx 2011-8-20 21:26
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在西方列强导弹、坦克、机枪和金钱的支持下,历经五个多月的苦战,终于逼近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的下台指日可待。卡扎菲的下台可能不是利比亚人民苦难的结束,而只是开始。 中东几个强人,萨达姆、穆巴拉克已经被搞掉,卡扎菲即将被搞掉,下一个目标就是 阿萨德,最后,将是伊朗 。消灭独裁者只是借口,摧毁伊斯兰教,占有中东的油气资源才是真正目的。 利比亚人民的“民主”是提着枪“示威”,在飞机的掩护下开着坦克争取来的。利比亚“民主”战争的胜利其实是外国列强侵略战争的胜利,和民主、正义没有多少关系。其实都是受统治,谁统治还不是都一样,都得纳税进贡。 利比亚人民悲哀,卡扎菲更悲哀。战争一开始,数位高官就弃他而去,倒是一些“臣民”在为他冒死苦战。所以,统治者要善待的是他的“臣民”。 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立的是禁飞区,将联合国设立的禁飞区变成列强飞机自由出入肆意狂轰滥炸的战场,除了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没有其他友邦为卡扎菲报点不平。不知是卡扎菲“人缘”太差,还是友邦被“利益”所收买。以利益结成的盟友,也会因利益而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 利比亚的今天,是我们的昨天,也许会成为我们的明天。 国家博弈,唯有实力和利益,没有友谊,更无公道和正义!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7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在涉及到自己的核心利益问题,绝对不能妥协
热度 4 immuneweb 2011-7-3 22:06
读了张敬伟的博客《 利比亚让中国外交”开窍“了 》一文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2163019.html ,其中所言:“ 最现实的中国外交就是,最小限度地和美国外交发生龃龉,最大限度地和美国维持和谐外交关系。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外交上配合美国,尤其是对一些美国认定的“无赖”国家上施以援手,美国是否也会在中国地缘周边少一些戒心?中国是不是也会少了军事现代化的障碍,乃至更容易化解在南海、东海和邻国的矛盾和争端 ?” 呵呵,张先生有点太天真,对于美国这样的流氓国家,其为人处世原则是一切为了美国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行事准则下,中国如何保证和美国没有利益冲突?如何能一直配合美国?我们知道即使像日本和欧洲一样追随美国,还是不时遭到美国的暗算,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卡恩被阴谋一下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其实美国把卡恩拉下马,就是想搞垮欧元,原来只有美元是各国的储备货币,使美国利用美元手段操纵世界经济,兴风作浪。后来欧盟几个国家搞了个欧元与美元平起平坐,尽管是盟友,但美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出手绝对不手软,一直在打压欧元。包括这次利比亚战争,美国支持英法去轰炸利比亚,使刚刚复苏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像欧盟这样的战略伙伴,美国都不放过,其他国家又能算什么?日本在7、80年代由于美国强压日元升值,使原来1美元兑换300多日元,升值到现在1美元兑换80日元,美国通过逼迫日元升值,使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气。如果我们对美国这样的国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是要吃亏的。对敌人绝对不能妥协! 更何况中国的崛起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不管你如何韬光养晦,美国人都会挤压中国发展的空间,因为他不能接受有任何国家能和他平起平坐,所以张先生犯了政治幼稚病,卡扎菲就是和张先生一样犯病,放弃发展核武器以向美国及西方示好,结果换来的是狂轰滥炸,所以中国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美国的干扰,但我们不能示弱,我相信毛主席的一句话“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其实美国对于弱小的国家任意欺凌,但对中国这样的大国,他是不会轻易出手的,我们要成为世界的一极,就在很多国际事务上有我们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做法,决不可以跟着任何国家跑。
个人分类: 社会|4562 次阅读|6 个评论
旧事重提
huailu49 2011-6-8 07:47
2011年6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证实利比亚外长欧拜迪作为利政府特使正在访华。 看来卡扎菲还没忘了寻求中国的支持。 这条消息不由得让人回忆起五年前,即2006年5月10日,当时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曾对利比亚进行了8个小时的秘密“访问”。利比亚不仅允许陈水扁入境,而且给予高规格接待(机场铺了红地毯),被外界称为“利比亚二号人物”的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伊斯兰亲到机场迎接。尽管利比亚官方媒体对此只字不提,甚至事后由官方出面否认,但台湾媒体在此事件上很是大肆炒作了一阵子。 据信卡扎菲原本一直希望同时承认“两个中国”。1971年6月宣布承认中国大陆时曾告诉台当局“大使馆”不必撤离,因此一直拖到1978年8月,利比亚才和中国大陆建交,与台当局“断交”。 ...... 对于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来说,这毕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个人分类: 国际纵横|2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类学的源起
welcomezp 2011-6-1 20:37
作者:李成武  转贴自: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网    人类学的兴起,缘于人们对异文化、异民族独特的好奇心。当某一社会的人们发现无论在体质形态、语言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与自己迥然不同的另一人类群体时,就势必产生探索这一群体奥秘的兴趣和冲动。这种对异文化、异民族的关注和了解,就是最初意义上的人类学实践。 人类对异民族、异文化的认知,很早以来就开始了。古埃及人在他们坟墓的壁画上,就分别画有与他们自己不同亚述人、黑人和利比亚人的形象。中国先秦时期的古文献中,也记载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不同民族的存在。《山海经》中更是描绘了大量异域他国中体质特征迥异的民族,如“贯匈国”、“交胫国”、“长臂国”、“一臂民”等等。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中,也描述了地中海沿岸的很多国家和民族群体,并且试图解释不同社会产生的原因。 人类意识到不同人类群体之间的异同虽然很早,人们对异文化、异民族的思考和探索虽然由来已久,但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类学的起源,却是伴随者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而产生的。文化人类学逐渐从人类学中独立出来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更是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 然而,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探索在此之前早就开始了。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认知视野逐渐扩大,殖民地官员、传教士、旅行家们关于遥远异邦不同人类群体奇风异俗的报道,刺激着人们关于人类本性、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起源、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 在启蒙运动中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卢梭、洛克、孔多塞、休谟、圣西门、亚当·斯密等,已经开始了关于人类及其文化的诸多讨论,这些讨论为人类学在19世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例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法的精神》一书中,就对不同社会的法律系统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差异与该社会其它文化特征的差异是密切相关的,应该联系起来综合考察,这些文化特征包括人口、气质、宗教信仰、经济组织、风俗习惯几地理环境等。这其实已具备了文化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的雏形。在该书中,孟德斯鸠还对当时十分流行的“种族中心论”提出质疑,认为不能以一个社会的标准去衡量和看待另一个社会。有人认为这是人类学理论中“文化相对主义”的最初萌芽。该书采用了大量的游记和报告材料,孟德斯鸠因此而被有些人认为是人类学的第一个理论家。 1840年,达尔文出版了他那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虽然遭到了教会和其他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进化论思想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风靡欧洲和世界各地,成为19世纪后半叶主导各个学科的时代思潮。在进化论思想的强烈影响下,学者们开始以进化的观点来审视非西方的各民族的民族志资料。他们将当时西方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进化的顶点,并以之作为衡量的尺度,将其它非西方的文化进行比较和排列,确立各文化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位置。人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理论流派——古典进化论学派,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中产生的。古典进化论学派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形成。 人类学自19世纪中叶诞生以后,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意义的理论派别。总体而言,这些理论派别是依时代顺序而先后兴起的,后起的理论往往对先前的理论提出反驳或修正。各个理论的关注点和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都是围绕着人类学的最基本命题——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本质特征而进行的,反映了这一学科百余年来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有益探索和思考。 人类学百余年来形成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流派主要有:①古典进化学派,强调文化纵向发展的共同规律,流行于19世纪末的英国和美国。②传播学派,强调文化传播的横向研究,20世纪初流行于西欧大陆各国。③文化历史学派,主张研究各民族文化的具体历史,注重文化的特殊性,20世纪上半叶50年间一直统治着美国人类学界。④功能学派,强调对文化系统进行整体和要素的功能分析,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英国。⑤文化心理学派,侧重于从人类心理角度研究文化与人格问题,20世纪40、50年代盛行于美国。⑥新进化学派,强调文化纵向发展的特殊规律,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⑦结构主义学派,主张对文化进行结构分析,20世纪兴起于法国,后风靡欧、美、亚大陆。 下面具体介绍这些学术流派的观点和研究特色。 古典进化论学派 如同其名称所揭示的那样,古典进化论学派最基本的理论取向,即是以进化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差异。该学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人类学研究中最早形成的学派,也是当时风靡西欧的进化主义思潮在人类学这一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古典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文化是不断地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各地民族的社会发展大致经历或将经历相同的发展顺序。这种社会发展的一致性是由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进化的动力,来源于人类心理的不断完善。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着各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他们发展进化的速度不同,从而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古典进化论一般将当时的欧洲社会视为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顶点,并以之为尺度,将其它社会和文化放在不同的进化位置上顺序排列。 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泰勒(1832—1917)、拉伯克(1834—1913)、马雷特(1866—1945)、麦克伦南(1827—1881)、弗雷泽(1854—1941)、哈顿(1855—1940),美国的摩尔根(1818—1881)、瑞典的巴霍芬(1815—1887)等。在这些学者中,又以泰勒和摩尔根更具典型意义,下面即以此二者为例,来具体介绍古典进化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特色。 泰勒183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年轻时因健康原因而四处旅游,寄情山水。1861年,在游历了墨西哥边僻的山村后,泰勒出版了《阿那瓦克:古老和现代的墨西哥与墨西哥人》,以此书为标志,泰勒开始了他的人类学之旅。1865年,泰勒的又一本书《关于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发展的研究》问世,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学论著。1871年,集泰勒学术思想之大成的不朽名著《原始文化》出版。在该书中,泰勒系统完整地表述了他的人类学思想。该书也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后来有人认为它代表了泰勒学术生涯的顶点。泰勒也因其对人类学的巨大贡献而被尊称为“人类学之父”。 泰勒对人类学的影响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泰勒积极倡导文化进化的思想,反对当时十分流行的退化论观点,退化论者认为:上帝造人后所有的民族都是平等的,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但后来一些民族却在上帝的眼中堕落了,他们不断退化,最终变成了现在的原始民族。泰勒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争,他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为理论武器,明确指出:所有的民族及其社会文化都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并不存在什么退化的现象。人类社会和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化,是因为人类的理性最终会战胜错误。也就是,人类发展进化的动力,有赖于人类的理性思考。从当时的社会情形来看,泰勒的文化进化论思想无疑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和人道主义色彩。 其次,泰勒第一个在近代科学意义上为“文化”下了一个定义。现代文化人类学以文化作为自己的核心概念,人类学家也往往将这一概念作为构建自己理论大厦的基石。而学科发展史上第一个科学完整的“文化”定义,就是有泰勒首次提出的。泰勒在1865年出版的《关于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发展的研究》一书中,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初步的界说,在《原始文化》中,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提出了完整的定义:“文化或文明是这样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 20世纪50年代以前,泰勒的这一文化定义一直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至今仍保持着很大的影响力。如果说,人类学今天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精确和深刻的水平,那么,这一水平的取得,即是基于泰勒所奠定的良好基础之上的。 复次,泰勒在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上提出了比较研究和文化残余物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泰勒致力于研究的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进化轨迹,因此,将不同类型的社会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确立进化的序列就是可行的。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泰勒说:“从广义上看,人类的品质和习惯同时显示了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和一贯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人性和人类生活环境普遍的相似性这两个方面,通过比较,去追溯这种相似性和一贯性。”“尽管各种族在文明程度上大不相同,在体格肤色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仍然能够将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一个和谐的整体,从而进行不同程度的比较。”《原始文化》一书,本身就是比较研究的产物。泰勒所倡导的比较研究法,至今仍对文化人类学产生着重大影响,只不过泰勒所进行的比较,是为了区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而现今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则是为了洞悉文化的奥秘。 文化残余分析法也是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创用的。所谓的文化残余物,是指某些文化现象例如某些工具、设备、艺术形式、风俗、观念等,虽然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意义,但由于惯性的力量,仍然以一种残余物的形式留存于现在的社会中。因此,通过考察这些文化残余物,就可以重新构建旧有的文化结构,进而重建人类文化的发展进化史。 此外,泰勒对人类学的贡献中最为人称道的,则是他对宗教发展史的研究。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泰勒提出了著名的“万物有灵论”。他认为,原始人从影子、回声、睡眠、梦境等现象中,感受到了灵魂的存在,并推而广之,认为一切具有生长和活动现象的东西,如动物、植物、河流、日、月等,都具有灵魂。泰勒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万物有灵论。认为万物有灵论是现代意义上宗教的起源。从原始的万物有灵进化到精灵信仰,再由精灵信仰发展到多神崇拜,最后发展到一神教,这就是人类宗教发展演化的大致轨迹。后来的人类学家和宗教学家指出,原始社会不可能存在万物有灵的现象,因为原始人的心智尚未成熟到能综合各种现象进行抽象推理的地步。尽管如此,泰勒仍开创了这一领域研究的先河,为后来者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与泰勒比肩而立的另一位古典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人类学家摩尔根。摩尔根以研究美洲印第安人土著文化,并提出了人类社会的早期发展进化序列而闻名于世。他的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庭的血亲与姻亲制度》(1869)、《古代社会》(1877)、《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1881)等。 摩尔根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研究始于19世纪40年代,他对易洛魁印第安人的研究尤为用力,曾无数次深入到印第安居留地,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此过程中,摩尔根与易洛魁印第安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的困难。1846年,摩尔根被易洛魁塞纳卡部落鹰氏族吸收为成员。 摩尔根是第一位根据亲属称谓制度的变化来研究人类家庭进化的学者。在《人类家庭的血亲与姻亲制度》一书中,他将塞纳卡印第安人、奥吉布瓦印第安人,以及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亲属称谓制度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关于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进化序列,即人类社会的婚姻家庭是经由杂交、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最终发展到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人类学后来的发展表明,虽然摩尔根关于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进化史不尽准确,但他的《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却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因为他开创了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奠定了现代亲属研究的基础。 以对人类婚姻家庭制度的研究为基础,摩尔根进一步将他的研究视野扩展到了整个人类的原始社会方面。1887年,摩尔根出版了那本使他名声大噪的宏篇巨著《古代社会》。在该书中,摩尔根完整地阐述了他关于人类社会早期发展历史的见解。全书共分四编,第一编题为“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作者概述了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认为人类遵循大体一致的途径前进,从阶梯的底层开始,不断进步,最终跨入文明的门槛。他以生产技术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代。其中的蒙昧和野蛮时代又各划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并提出了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在第二编“政治观念的发展”中,摩尔根讨论了人类社会的两种组织形式,即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社会氏族组织制度,以及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文明时代的政治社会,并认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途径。作者以大量的材料详细论述了原始时代氏族制度的普遍存在及其基本特征。指出氏族是由母系制发展到父系制的,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私有财产的出现。同时还以雅典人和罗马人为例,探讨了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 第三编题为“家族观念的发展”,摩尔根从亲属制度入手,探讨了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历史。第一次排列出了人类历史上顺序相承的婚姻家庭发展序列:杂交、血缘(婚)家庭、普那路亚(婚)家庭、对偶(婚)家庭、一夫一妻(婚)家庭。分析了每一种婚姻家庭形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的情况,并且将婚姻家庭的发展阶段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认为原始杂交、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同蒙昧时代相适应,对偶家庭与野蛮时代相适应,与这些婚姻形态对应的社会经济是原始共产制,而一夫一妻制家庭则同私有财产和文明时代相适应。 在第四编“财产观念的发展”中,摩尔根阐明了历史上存在的两种财产所有制,即氏族集体所有制和家庭私有制,以及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指出前者是氏族社会的基础,而后者是政治社会的基础。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出版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正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评述的那样:“这是对文明的起源和进化所作的最早的重大科学论述。他对文化进化性质的重视,对社会变化的革命性思考,以及对一种比较公平的社会制度的预言,引起了K·马克思和F·恩格斯的注意。”马克思曾仔细阅读《古代社会》,并作了大量的摘录和批注。恩格斯则根据该书的研究所得,于1884年发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朽名篇《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古典进化论学派作为人类学发展史上最早形成的学派,在19世纪后半叶的很长时期一直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流。进入20世纪以后,古典进化论学派开始走上了急剧衰微的道路。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人类文化的相同和变异其实有着更为深刻复杂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进化观点就能解释清楚的。各民族文化的同一性,更多的是文化传播的结果而非人类心性的同一性使然。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文化传播学派,就是反对进化论,强调文化的传播和借用对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作用而崛起的。 文化传播学派 顾名思义,文化传播学派就是以传播的观点来解释人类文化的相似性的人类学理论派别。他们认为,人类的创造力是相当有限的,他们更多的是从其他民族那里学习和借用现成的文化特质,不同的民族同时创造出相同或近似的文化,则更为罕见。文化传播学派又分为德奥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德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民族学家格雷布纳和奥地利天主教神父施密特,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史密斯、佩里、里弗斯等,美国学派则以威斯勒和克罗伯为主要代表。该学派的代表作品有:格雷布纳的《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民族学方法论》(1911)、《美拉尼西亚的弓文化》(1909);施密特的《南美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民族学文化历史法手册》(1937);史密斯的《古埃及人和文明的起源》(1911)、《文明的起源》(1928);佩里的《太阳之子》(1923);里弗斯的《美拉尼西亚社会史》(1914)、《心理学和民族学》(1926);威斯勒的《北美洲平原的印第安人》(1912)、《北美洲印第安人》(1917)、《人与文化》(1923);克罗伯的《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手册》(1925)、《北美的文化区和自然区》(1939)等。 同属于传播学派的德奥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虽然都强调文化传播的作用,但各自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又有所不同。格雷布纳极力反对进化论的观点,他认为,各个民族间存在的文化相似现象,绝大多数是因为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接触和交往互动中互相借用和学习导致的,要不就是从一个共同的来源传来的。因此,通过考察各民族之间交往接触的事实,并对各民族间相似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寻觅出文化传播的痕迹,进而重建史前人类文明的历史。 对相似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时,格雷布纳提出了两条比较标准,即所谓“质的标准”和“量的标准”前者指的是用来比较的文化现象在本质特征上的相似性,例如物质的形状和作用、社会制度或观念形态的构造和功能等等。而后者指的是具有质的相似性的文化现象在数量上的多寡。他认为如果被比较的事物之间质的相似性大且数量众多,那么,即可判定是传播或借用的结果。地理位置的互相交接和阻隔都不能成为传播的障碍,他还提出了相似的自然环境必然造成相似的文化现象的假说。 格雷布纳使用“文化圈”和“文化层”来作为分析文化传播的单位。所谓的“文化圈”,是指包含了相似的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而“文化层”则是指多个“文化圈”互相叠压的部分。格雷布纳的《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就是以“文化圈”和“文化层”为分析单位,试图从文化特性的地理分布情况来解释大洋洲的历史。 施密特进一步地完善了格雷布纳的“文化圈”和“文化层”学说。他认为,文化圈是由各种器物、经济、社会、道德及宗教信仰等人类文化的一切范畴相互关联地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文化圈可以整个地向外传播。当一个文化圈传播到另一个文化圈上时,其交叉叠压的部分就形成了新的文化层。他根据当时所能搜集到的资料,以自己的理论构拟了许多文化圈。认为人类所有的文化都来源于这些文化圈的互相传播和组合。质言之,这些文化圈也就是人类文明起源的中心。他还认为,人类最初的情况,类似于当时的小黑人(俾格米人),他们信一神教,行一夫一妻制,拥有私人财产。他认为这些文化因素是永世长存的。 以史密斯为代表的英国传播学派,因其强调人类文化皆源自于埃及,从而被称之为“泛埃及主义”或“极端传播主义”。史密斯认为,人类文化是在距今6000年左右才产生的。在此之前,人类处于一种纯粹的自然状态,这些“自然人”没有房屋、衣物、牲畜、农业,也没有社会组织、世袭领袖、婚丧礼仪和宗教信仰。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居住在埃及尼罗河流域的居民才开始了文明的进程。他们发明了制陶、编织、建房等技艺,拥有初级的农业,后来又产生了丧葬礼仪和神的观念。最后,这一带终于发展成为世界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人类的文明都是从这里传播出去的,先是从埃及传播到巴比伦、亚述、以及希腊等地,后又向东传至波斯、印度和中国,向西传播到非洲,再传播到澳洲、太平洋诸岛及南美等地。 史密斯就这样构拟出了世界文明的传播发展史。他认为,古埃及文明的许多成分如金字塔、木乃伊、太阳神崇拜、以及复杂的农业灌溉等,之所以能在遥远的安第斯山和中美洲一带找到实迹,都是由于从埃及传播出去的结果。他否认了人类对文化或文明的独创性,认为相距甚远的地区独立地创造出相似的文化是相当罕见的。 史密斯的理论学说经由其弟子佩里等的手而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佩里的《太阳之子》就是典型的泛埃及主义的产物。在该书中佩里把埃及比作太阳,认为全世界的文明都是由埃及传播而来的。 英国传播学派不顾文化独立发明的事实,而是用近乎幻想的推理来重构全世界的文化联系。所以很快该学说就被人们抛弃,他们的极端主义也使得传播学派的合理成分几乎消失殆尽。 在上述两派风行于欧洲之时,美国人类学家威斯勒和克罗伯亦运用传播理论,开始了对北美等地文化的研究。与上述两者相比,美国传播学派则要稳健得多,结论也较为谦逊。他们将一个文化区域的代表性特征归结为来自于一个地理文化中心。认为文化特质首先产生于该地,然后向外传播。因此,通过分析文化特质由中心向边缘移动的过程,就可以复原该区域文化生成的历史。威斯勒提出的著名的年代—区域假说,就是基于这一原理上的。 年代—区域假说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分布的地理区域即文化区,文化区可以分为文化中心和边缘区两部分。中心区是文化特质产生的区域,文化特质产生后,即由中心区向边缘传播。这种传播需要时间,当文化特质离开中心区越远,就说明其离开文化中心越早。反之,若文化特质靠近文化中心区,而边缘地区尚未发现,就表明其离开中心区时间较短。因此,依据文化特质由文化中心传播至边缘区的过程,就可以再现文化发展的历史。 威斯勒的年代—区域假说曾盛极一时,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他自己也依此而将北美的文化划分为9个文化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威斯勒的基础上,克罗伯进一步将北美的文化区与不同的环境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等联系起来考虑,从而开创了研究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互相适应关系的新路子。 较之德奥学派和英国学派对人类文化大而化之的泛泛论述,美国传播学派的研究显然更具实证性的色彩,因而也更易为人们所接纳。 综上所述,文化传播学派是在批判古典进化论的不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合理地指出了古典进化论忽视文化传播和文化接触的不足。但在强调文化传播作用的同时,却又忽略了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创性的一面,从而走进了以传播来释读人类文化一切的死胡同。他们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于一个或几个中心的论说,更因其荒谬性而早已为当代科学所否定。传播学派的积极性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文化传播之于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扩大了人类认识自身的视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某些特定的文化特质,确实只起源于少数社会之中,然后再通过模仿和迁徙而得以扩散,因此,在有足够多的资料的前提下,我们确实能够通过考察文化特质的传播和流动,来再现人类交往接触的事实。 20世纪初,进化论对文化人类学的统治宣告结束。这一方面是由于上述文化传播学派的反对,另一方面也以美国历史学派的雄起不无关系。因为美国历史学派对进化论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它揭露了古典进化学派的许多致命的弱点和不足,使得进化论在人类学学科内部急剧衰落下来。 美国文化历史学派 美国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他是公认的反对进化论的领导人。他极力反对进化论对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空泛概说,积极倡导踏实稳健的实证研究,尤其强调要对资料进行细致入微的搜集整理。他认为,当资料搜集到足够多时,决定文化变异的普遍规律就会从这些信息中自动产生出来。 博厄斯本人受过物理学和数学的严格训练,治学十分严谨。在他看来,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定的价值,在解释文化现象和社会形式时,要极其慎重,对任何一种文化特质的考察,都必须摆在出现这种特质的社会环境中去研究。只有了解了具体的文化演变过程后,才能掌握人类一般文化的成长法则。再具体、全面、历史地研究了一个个文化,并收集了足够多的资料后,理论问题也就自然会得到解决。 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博厄斯外,还有克罗伯、威斯勒、罗维、戈登卫塞、雷丁等。他们都是博厄斯的门生,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又都为美国人,所以常常被称之为“博厄斯学派”或“美国文化历史学派”。该派的主要代表著作有:博厄斯的《原始人的心智》(1911)、《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人种、语言、文化》(1940)、克罗伯的《人类学》(1923)、《文化成长的形貌》(1944)、《文化的性质》(1952)、罗维的《初民社会》(1920)、《文化和民族学》(1917)、威斯勒的《社会人类学概论》(1929)、《人与文化》(1923)等。 美国文化历史学派人员众多,研究的领域相当广泛。每个成员都秉承了博厄斯的某些思想而对某一领域进行专门研究,有的还形成了颇具影响的理论派别。例如克罗伯的文化整体论,文化超有机体论,威斯勒的文化区理论,赫斯科维兹的文化相对论,以及雷丁注重文化个性,对个人生活史的研究等。虽然他们探讨的对象和问题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长于批评,讲求实证,只对具体的历史地理范围内的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具体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不作原则性的理论概括。正是在此意义上,该学派才又被称之为历史特殊论。 根据该学派的干将之一戈登卫塞的概括,美国文化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大致如下:①集中探索有限度的“地理、历史”地域,研究其在历史上经过的深度及其地理上和个别部落接触的广度;②应用客观地描述及事后统计的方法追溯文化特质及文化丛的传播,并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特质的连合、相侵和同化;③应用“模式”概念描述区域文化;④扩大求异的方法,寻出部落内的区别及个体;⑤采用语言学方法探索特征的意义;⑥分解文化丛的历史心理的成分;⑦排斥粗陋的古典派的进化论与环境论;⑧应用“传播”、“独立发展”、“平行”、“辐合”等概念作为分析的单位和工具。下面以博厄斯为例,来具体考察美国历史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特色。 博厄斯认为,每个文化都是自成一体的,有其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以应该从整体与结构的高度去研究人类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文化现象是复杂的,是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必须将其置于该社会的大环境中全面考察,才能发现其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他关于美洲西北海岸瓜求图印第安人的夸富宴的分析,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文化观。 瓜求图人一般在生日、结婚、丧礼、继嗣、成年礼等仪式时举行。其内容是在宴会上向所有客人送礼或毁掉一些的贵重物品,以此来显示财富和身份,然后宣布一些重要事件,被请来的客人则为主人的宣告作证从而使之合法化。博厄斯全面研究了瓜求图人的文化背景后发现,在瓜求图人的社会里,人们生活的主要动机,就是无止境地追求社会声望并紧紧抓住已获得的声望。即使丧失一点点的声望,也会使人产生极大的自卑感。在此情形下,举行夸富宴以获取威望和特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博厄斯的这一研究案例充分表明,一种文化要是离开了其赖以存在的整体社会背景,就会显得荒诞不经和难以解析。 博厄斯还大力提倡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价值,否认有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价值标准。他严厉地批评了当时欧洲中心主义者大肆鼓吹的“北欧人优越论”。幽默地指出:如果考虑到古希腊、罗马文化、尤其是古埃及与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出现过的无数杰出人才,那么当时的北欧人相形之下便属于典型的劣等民族了。(《种族、语言、文化》,纽约,麦克米兰,1940,PP255—257) 博厄斯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对古典进化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古典进化论者以西方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手段作为标准,来进行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的排序,这种排序完全是人为的,充满了主观偏见,因而是无效的。如果将技术标准改为以亲属关系的复杂程度为标准,那么,许多所谓的原始民族将处于很高的位置,而具有高度技术文明的西方社会,则会处于较低的位置。因此,所谓文化水平的高低,先进和落后,完全是受研究者的偏见影响所致的,而非真正如此。 不管他对古典进化论的这种批评允当与否,博厄斯的文化相对主义对于批驳当时普遍流行的欧洲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和侵略扩张,却有着极大的进步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文化相对主义广为流传,它提供了各民族和平共处、多元共存的理论支持。 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博厄斯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他提倡人类学应分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大学科,后者包含考古学、民族学和语言学等。这一学科分类体系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人类学学科内容。不仅如此,他在人类学四大分支领域均有高深的造诣,奠定了描述语言学的基础。此外,他培养了数量众多的人类学家。正是他的弟子和再穿弟子们,携带着他赋予的人类学理论,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领域,开创了人类学研究的黄金时代,也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人类学研究的中心,这一中心位置迄今仍未动摇。 美国文化历史学派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减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历史学派发生分化,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理论思潮,如心理学派、文化相对主义等,其中没有任何一个思潮能代表或承袭整个历史学派的观点。 功能主义学派 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兴起了被称之为功能主义的人类学派别。功能主义学派以强调研究文化现象的功能,或强调用功能的眼光来解释文化现象而得名。学术界一般认为,该学派形成于1922年,因为该学派的主要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分别在该年出版了《西太平洋上的探险队》和《安达曼岛民》两本著作。与美国文化历史学派的情形颇类,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英国学者,比较著名的有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弗思、埃文思—普里查德、福蒂斯等。他们的主要作品有: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探险队》(1922)、《野蛮社会的性与抑制》(1927)、《科学的文化理论》(1944)、《文化变迁的动力》(1946);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安达曼岛民》(1922)、《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1952)、《社会人类学方法》(1958);弗思的《新西兰毛利人的原始经济》(1929)、《人文类型》(1938)、《人与文化》(1957)、《经济人类学论丛》(1967);埃文思—普里查德的《努尔人》(1940)、《阿赞德人的巫技、神谕和巫术》(1937)、《非洲的政治制度》(1940,与福蒂斯合编)、《社会人类学》(1951);福蒂斯的《塔伦西人形成部落的动力》(1945)、《塔伦西人的亲属关系网》(1949)、《宗教、道德和个人》(1987)等。 功能主义在英国的兴起,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首先,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一次次地冲击英国的殖民体系,使得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变得越来越艰难。在此情形下,英国政府迫切希望伴随着海外拓殖而产生的人类学,能提出管理殖民地的有效办法,以维护其殖民统治。这是功能主义兴起的重要社会背景。其次,在社会思潮方面,随着进化论思想的退潮,在学术界和思想界内部,比较研究和功能研究开始盛行。这些都为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提出功能主义学说提供了社会和思想基础。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社会原因和时代背景,功能主义理论一经提出,即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其追随者颇众。功能主义一下子成为人们研究和看待社会若干问题的主要视角和方法。 功能主义的提出,同时也与马林诺夫斯基特殊的学术经历有很大关系。1914年9月,马林诺夫斯基抵达新几内亚,先后在麦鲁岛、多布岛及特罗布里恩岛等地进行田野调查。调查期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难以返回欧洲,只好延长在西太平洋诸岛的时间。在那以后长达三年的时间里,马林诺夫斯基不仅学会了当地居民的语言,而且得以浸润于当地文化之中,从内部完整细致地观察和记录当地文化的细节,例如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他们的友谊和抱负、喜悦、恐惧和忧伤,甚至于他们在不同情况下发出的不同声调。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马林诺夫斯基撰写了一系列论著,完整地提出了他的功能主义文化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在一个社会里,人们世代相传的工艺制作、器皿、技术、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以及各种价值判断等等,就是文化。而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不管这种文化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他认为文化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所谓功能,就是满足需求,他将人类社会的需求分为生物的需求(如对食物、安全、娱乐、成长、性等的需求)、制度的需求(如对教育、法律的需要)和整合的需求(如人们需要一种“世界观”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往),其中生物的需求是最基本的,初级的需求,它包括摄取营养、生衍繁殖、身体舒适、生命安全、适当休息、行动自由和健康长寿等。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们发明了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物质范畴的文化。在满足了这一层次的生物性需求后,又派生出了文化性的需求,与此对应便产生了经济组织、社会制度、教育、政治制度、宗教、艺术等精神层面的文化。 马林诺夫斯基还认为,在一个社会里,满足特定需求,有着特定功能的文化元素之间互相联结,从而形成了一张互相支撑的结构网。这张由各种文化元素交织而成的网络,在不同的社会里是各不相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的基本需求相同,而满足这种需求的文化却各不相同的原因。 与马林诺夫斯基将文化的功能置于社会成员的生物需求的基础上不同,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社会文化的功能主要并不是用来满足社会成员的某种需要的,而是为了维持已有的社会结构。所谓的社会结构,是指整个社会关系网络的总合。社会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发现潜藏于社会表象之下的社会结构,建立结构的模型,再用这种模型去帮助理解社会关系,掌握社会运作的规律。正因为此,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理论又被称之为“结构—功能主义”,从而与马林诺夫斯基的结构主义相区别。 虽然在理论观点上有着上述差别,但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一致认为,对任何一个社会或文化的研究,都必须从整体、全面的角度来予以把握,而不是孤立地考察单个的文化现象。例如在《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一书中,马林诺夫斯基主要的考察对象是西太平洋诸岛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即有名的“库拉交易圈”。为了揭开这种交易方式之谜,他广泛联系土著文化的其他层面,例如巫术、造船术、园艺、以及酋长资格等,对库拉交易体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从而成为人类学发展史上的经典研究案例,库拉交易圈也因此而名扬天下。在另一本书《野蛮人的性生活》中,马林诺夫斯基将特罗布里恩岛人的性行为置于结婚、离婚、母系亲属制、酋长资格、爱情巫术等相关的文化场景中予以考察,而不是孤立地研究他们独特的性行为方式。这就使当地居民貌似离奇古怪的性行为,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和展示,也增添了人类关于自身行为的多样性的了解。 自从功能学派以后,以整体联系的方法来把握社会和文化,就成了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此外,马林诺夫斯基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创了人类学社区研究的先河,他所创立的参与观察法,至今仍是人类学进行田野工作的基本手段,被后来者忠实地袭用着。 功能学派以功能的眼光来看视一切,对进化论、历史学派和文化传播学派一律持反对和批判的态度。它对英国殖民地的研究,有利于政府增加对当地文化得了解,从而采取有利的殖民政策。所以,该学派很受英国官方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国家,他们不欢迎曾为殖民政策服务过的人类学家再去作实地调查,功能学派因此而失去了田野研究的基础,逐渐衰落下来。 文化心理学派 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化历史学派的一些学者例如露斯·本尼迪克特等,开始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文化心理学派。该学派的形成以本尼迪克特于1934年发表的《文化模式》一书为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若干年,文化心理学派在美国人类学界一直有着重大影响。其代表人物有本尼迪克特、玛格莉特·米德、卡丁纳、林顿等。 文化心理学派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民族性或国民性问题,认知问题等等。在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方面,他们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典范人格,这种典范人格是由该文化所塑模的。举例来说,人们常说的中国人含蓄,美国人开朗,法国人浪漫等等,反映的即是不同文化的典型人格。这种人格特征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由该社会的文化培育、熏陶而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儿童期的训练对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们接受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儿童诞生时,心灵如白纸一张,是后天的文化训练,在这张白纸上画上了文化的印记,最终形成了该文化认可的人格特征。 不同的文化特征培育了不同的人格类型,这就说明每一种文化都有着与其它文化不同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即是本尼迪克特所谓的“文化模式”。她将心理学对个体分析的概念应用于对群体的分析上,认为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那样来解释。即每个文化就像每个人一样具有独特的气质。 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本尼迪克特分别考察了普埃布洛印第安人、多布人和瓜求图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情况,认为这三种文化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文化性格,或者说三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其中普埃布洛人文化是“日神型”文化,其特点是严谨、规律、自制和乐群。而瓜求图人文化则是与此相反的“酒神型”文化,主要特征是粗暴、狂野、放纵以及极端自高自大。多布人则是所谓“狂想型”文化的代表,其主要特征是猜疑、仇视以及相互欺诈。 文化心理学派关于国民性的研究,还引起了美国官方的关注。二战期间,本尼迪克特等人类学家曾受聘于美国战争情报资料室,开展对罗马尼亚、泰国、日本、荷兰以及德国等国家的民族性的研究。《菊花与剑》就是本尼迪克特在二战期间完成的对日本人国民性格所作的专项研究。在该书中,她通过对日本人的义务与人情、恩与责任、义务与义理等方面的比较,较全面地考察了他们的忠、孝、仁、义、德的人生观和价值体系,从而得出了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欧美的“罪恶感”文化的“耻辱感”文化的结论。她准确地指出:“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崇武又爱美,即蛮横又文雅,即刻板又有适应性,即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剑》,孙志民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因此,她试图以“菊花”与“剑”的内涵来说明日本人这种矛盾的、双面性的民族性格。 文化心理学派关于国民性的研究,虽然不乏像《菊花与剑》之类的成功之作,但亦有不少粗陋的结论。例如有的研究指出,日本成年人之所以具有易受强制力支配的性格,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就接受了严格的上厕所训练。以此颇类,又有人认为,俄国人中普遍存在的情绪容易在狂躁与忧郁之间摇摆不定,是因为苏联保育室将新生婴儿一生下来就包缠于襁褓之中,这种将婴儿身体捆绑起来,使其手脚无法动弹的做法,极易引起婴儿的愤怒和受挫感,这在成年以后就表现为狂郁症。此类研究的简单和粗陋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在文化与人格研究领域,文化心理学派的优秀作品首推米德的文化与人格研究“三步曲”:《萨摩亚人的青春期》、《新几内亚的儿童成长》、《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其中《萨摩亚人的青春期》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米德也因在该书中提出了青春期的躁动不安是文化的影响而非生理的必然的观点而名扬天下。 文化心理学派在20世纪40年代极为盛行,50年代因其种族主义的倾向而受到批评,逐渐衰落下来,60年代以后,在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心理人类学派。该派在弗洛依德关于人类发展和心理动态学学说的影响下,侧重于探索人类的心理因素和心理过程是怎样影响其文化实践活动的。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认知问题,是其研究的重点,这一研究取向至今仍盛行不衰,从者甚众。 新进化论学派 对人类文化的进化论研究并没有随着19世纪的结束而告终,20世纪30年代,莱斯利·怀特对博厄斯所强调的历史特殊论公开发难,重新提出进化论的研究方法。由于其理论观点与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有所不同,故被称之为“新进化论学派”。该派代表人物除怀特外,还有斯图尔德、萨林斯、塞维斯等。代表著作有:怀特的《文化的进化》(1959)、斯图尔德的《文化变迁论》(1955)、萨林斯和塞维斯共同编撰的《进化与文化》等。 怀特除了坚持文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进化观点外,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人类文化的进化与其获取能量的多寡,或利用能量之技术效率有关。低发展的社会往往获取的能量总量也少,反之,较高发展阶段的社会,则能获取较多的能量。因此,可以依此来对人类社会进行分类。他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①人类仅靠自己体内能量的阶段——原始共产社会。②人类通过种植和饲养方法获取食物的阶段——东西方古代的文明。③通过动力革命,对新能源加以利用的阶段——现代工业化国家。④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和平利用核能的阶段。怀特认为,文化的进化就是人类利用能量总量的提高或利用能量之技术效率的提高。 斯图尔德认为怀特的理论太过于广泛和一般化,难以解释具体的、特定的文化的发展进程。他将怀特的理论称之为“普遍进化论”,将摩尔根等19世纪的进化理论称之为“单线进化论”,而将自己提出的理论名为“多线进化论”,以示与前二者的区别。斯图尔德在进行了大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学说。他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是在各自不同的发展路线上平行发展的,在他们之间并没有共同规律可言。因此,应该对具体的文化作具体的分析,尤其要通过考察不同的文化与各自的环境因素之间的互相适应关系,来论证该文化的发展变迁问题。由于他特别强调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斯图尔德的学说又被称之为文化生态学,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公认的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 新进化学派的另两位代表人物萨林斯和塞维斯是怀特和斯图尔德的学生,他们企图调和怀特的普遍进化论和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之间的矛盾。在他们看来,这两种进化学说,反映的其实是人类文化进化的两种形式,即普遍进化和特殊进化。认为世界上各种文化在适应各自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时,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即形成特殊的进化过程。而这些特定、具体的进化过程又都反映了能量总量获得的提高,或能量获取技术的提高,从而体现了普遍进化的态势。 在新进化论者不懈的努力和宣传下,进化论一改因历史学派、功能学派、传播学派的攻击而沦为异端的命运,进化的思想也成为人类学的一种常识,持进化观点的学者也日益增多。目前,从社会文化的不同方面,例如历史背景、技术手段、气候、地形、资源、人口等来具体考察某一社会和文化的演化变迁,已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 结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又一人类学理论流派,该学派60年代曾盛行一时,70年代中期开始衰弱。结构主义学派主要是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其创始人为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英国人类学家利奇也是结构主义的著名的代表性人物。该学派的主要著作有: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关系的初级结构》(1949)、《忧伤的热带》(1955)、《结构人类学》(二卷,1958、1973)、《野性的思维》(1962)、《神话学》(四卷,1964、1966、1968、1971);利奇的《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1954)、《列维—斯特劳斯》等。 学术界一般认为,结构主义的出现,是与西方人类学在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大的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宣布独立。他们不再欢迎曾为西方殖民统治献计献策的人类学家对他们进行实地调查。在此情形下,人类学一下子失去了传统的调查研究领地,不得已由以往的实地调查研究转向了理论分析。结构主义正是迎合这种转变的需要而产生的,反映了振兴学科的努力。 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来源于结构语言学。这其实也以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经历有关。1941年,身为犹太人的列维—斯特劳斯,为了避免德国法西斯的迫害而流亡美国,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布拉格结构语言学派的大师雅各布逊,深受其结构语言学的启发,遂将音位学的结构分析方法运用于人类学 对人类文化的分析上来,从而创立了人类学领域的结构主义学派。 按照结构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集体生活的符号系统,是由音素、音节、词素、词组和句子组成的整体。语言的每个要素并不重要,只有当它与其他要素联系起来时才有意义。这些要素间的各种联系,就是语言的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将这种思想引进了文化研究领域,他把各种文化视为互相联结的系统,认为应该按照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如同结构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透过杂乱无章的语言表象找出语言结构一样,结构人类学研究的目的,也在于从混乱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中找出其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并不是指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而是社会的无意识结构,即隐藏在实际社会关系背后的“深层结构”。它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只有通过文化研究者所建立的概念化模式才能认识。 列维—斯特劳斯将这种概念化的“模式”分为有意识模式和无意识模式两大类。所谓的有意识模式,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意识到的人类社会或文化的表层结构,例如部落民一般都知道自己能够跟哪些人通婚,不能够跟哪些人通婚。或者说跟哪些人通婚是该社会认可的,而跟另一些人的通婚则为社会习俗所不许或禁止。这种关于通婚范围的社会规定,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就是有意识模式。这种有意识模式并不是真正的社会文化结构,它无助于解释社会或文化体系。要获得对社会或文化体系的真正了解,还得寻找无意识模式,它较深地隐藏在社会文化的表象背后,是还没有被该社会的成员所意识到的深层结构。这种深层结构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在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真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学家只有从人类思维的深层结构入手,把握这种无意识模式进行探索,才能弄清社会文化的基本法则。这种透过社会文化的表层结构来寻找无意识的深层结构的过程,就是结构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 列维—斯特劳斯运用他所创立的结构分析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亲属关系、神话逻辑、以及原始民族的分类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与过去研究完全不同的观点和结论。例如在亲属关系的研究方面,他深受法国社会学家莫斯《关于原始交换的形式——赠与的研究》(1925)一书所阐明的互惠交换理论的启示,认为婚姻的基本结构表现为女性在人类集团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包括女性在两个集团之间直接被交换(限定交换)和女性按特定的方向在集团之间流动(一般交换)。人类所有的婚姻体系都是这两种基本结构经复杂的组合而形成的。亲属关系的结构就是通过这种交换女性的体系而奠定其基础的。 在研究神话逻辑时,列维—斯特劳斯就像语言学音韵理论把音韵分解为音素而进行研究那样,把神话也分解成构成神话的最小单位——神话素,并进而分析出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他得出结论,认为人类的神话在表面上虽然纷繁复杂,五彩缤纷,但其本质上却是由有限的材料构成的,这些基本材料分解成各种符号并多次重复,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神话现象。 列维—斯特劳斯这种结构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人类学和社会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如此,结构主义的影响还波及到了其它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例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甚至连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时装设计、广告、通讯报道等也受其影响,结构主义成了二十世纪六、七十风靡西方世界的哲学思潮。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结构主义的热潮渐趋减弱。 以上我们简要地介绍了人类学发展史上产生的主要理论流派。20世纪60、70年代以后,西方人类学这种学派林立的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就美国人类学界来说,实际上处于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式各样的理论层出不穷,很难分出完整的理论流派。有人曾不无夸张地说,有多少人类学家,就有多少理论和流派!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实际上跟人类学百余年来留下的学术遗产不无关系。原来先后相继的理论学说虽然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已彻底地消失,恰恰相反,它们的合理成分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后来者进行研究时可资利用的理论器具。这些合理成分无限制的分化组合,自然会形成无数新的研究取向。 近年来,人类学越来越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跨学科研究方法为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所运用,从而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类学研究新领域,例如哲学人类学、政治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文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发展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等,这些,反映了人类学新的历史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1、陈国强主编:《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2、童恩正:《文化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3、和少英:《社会—文化人类学初探》,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 4、编写组:《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5、陈国强:《中国人类学》,中国人类学会编印,1996年。
个人分类: 人类学|17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作孽 不可恕
热度 2 yangyongtian 2011-5-24 11:22
近来世界不太平, 天灾人祸时发生: 美军非洲滥轰炸, 利比亚内炮声隆; 进入他国走平地, 巴基斯坦斩拉登; 号称反恐乃国策, 无奈恐怖独自行; 邻家施暴逞凶顽, 后院频飚龙卷风。 日本年初忙军演, 航母核导近海停; 错把芳邻当仇寇, 三军听命陆海空; 无奈天命不可违, 作恶多端遭报应。 地震海啸核污染, 三箭穿心欲追命。 多少生灵被涂炭, 多少沃土草不萌; 多少家庭被肢解, 多少鱼虾亡残生。 好人平安惟天理, 不可称霸乱胡行。 四海升平乃民愿, 劝尔勒马向正经。 从此向善尊天地, 恭敬生命爱生灵。 全心全意图发展, 寰球和谐享太平。
个人分类: 感怀|2960 次阅读|2 个评论
卡扎菲的儿子和孙子,一个春天的童话
热度 9 dulizhi95 2011-5-2 15:04
卡扎菲的儿子和孙子,一个春天的童话 北约空袭,炸死了卡扎菲最宠爱的,为他掌握最嫡系安全部队的那个儿子,外加几位孙子也被炸死。 最近国人在网上对此事议论得颇火,无非两大观点: 1 ,压榨和搜括人民的独裁者,其专门为他掌控用来镇压人民反抗的安全部队的儿子,被西方人炸死,实属大快人心; 2 ,他的儿子无罪,几个被炸死的孙子更是无辜少年,西方是侵略者,是强盗,应受谴责。甚至岂止是谴责,我们伟大的中国及其这帮义愤填膺的伟大的人民,应该组成志愿军,去帮助卡扎菲打败侵略者。 其实两大观点在各自的角度都有道理,争论无聊。不过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似乎更“高明”一些,某家喜欢站在弱者一边,这里为第一种观点说两句话。讲两个童话故事吧。 故事之一: 一群狮子和一群狼发生了战争,结果,狮子们不仅杀死了所有的成年狼,还将它们那少未更事的狼崽子也都给灭掉了。一群羊在旁边愤愤不平:狮子们太没有人性了,竟然连狼崽子也杀,要知道,只是狼经常猎杀我们羊,狼崽子可从未杀过我们,尽管他们的老子杀了我们的族人后,他们也跟着吃肉喝血。 故事之二: 当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万恶而兽性般凶残的小日本关东军,当然,关东军的家属也遭到了屠戮。我们设想:那些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家属们,那些因黄河大决口而无家可归的人们,那些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饱受日寇烧杀掠抢的人们,一致强烈谴责苏军的暴行,对日本关东军及其家属表示极大的同情,甚至还要组织志愿军去帮助关东军抵抗苏军“侵略者”!若如此,各位,某家要问的是:这些人到底是脑瘫,还是低劣之极的伪君子? 圣诞节抒怀 兄事耶基督, 弟畜弗尼采; 大儿华盛顿, 小儿斯大林。 兄事艾牛顿, 弟畜因斯坦; 大儿诺依曼, 小儿加库克。
34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北约和利比亚:两个流氓在打架
热度 5 Bobby 2011-5-2 07:27
利比亚据说是独裁统治。 北约据说是民主国家联盟。 北约裹挟民主和人权及淫威之下的联合国决议攻击利比亚,还把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最小的儿子与 3 个孙子炸死。 对北约攻击利比亚的态度很矛盾:你不好替独裁者张目,又不好为打着民主和人权旗号的强盗叫好。 就是两个流氓在打架,去他×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70 次阅读|9 个评论
手电筒的功能:利比亚的黑暗
热度 4 杨学祥 2011-5-2 06:23
手电筒的功能:利比亚的黑暗 杨学祥 手电筒,俗称电棒,和警察使用的电棍不是一个物件。白天太阳光太强,电棒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有在漫漫黑夜,电棒才有照亮指路的功能。 凡事有利必有弊,太阳的光明与公正只限于白天。电棒的黑夜指路也有缺欠: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有人总结出一套电棒的生存哲学: 公正公平是电棒, 照到哪里哪里亮。 不照自己照别人, 漫漫黑夜盼太阳。 欧美指责利比亚屠杀市民,可是,欧美对利比亚的空袭,是伸张正义还是抢夺石油?
个人分类: 杂谈|2936 次阅读|8 个评论
气候变冷导致的战争:欧洲从减排到抢油
杨学祥 2011-5-1 07:14
气候变冷导致的战争:欧洲从减排到抢油 杨学祥 全球持续变暖的预期导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减排计划出炉,气候变冷的事实又迫使欧洲重走美国石油战争的老路,这验证了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预言:现代的战争是为了石油,未来的战争是为了淡水。 我在 2010 年指出,大国博弈的基本目标就是经济利益,文化、外交、政治、战争都是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欧洲发达国家开发较早,资源和能源不足是其软肋。与其高价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受中东和俄国的制约和限制,不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兼得改善环境的目的。没有尾巴的狐狸提倡大家都割去尾巴,可惜石油和天然气并没有因为欧洲的说教而丧失其经济价值。如果欧洲找不到让大家都割去“石化燃料”尾巴的强有力的理由,缺少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大国支持的减排计划就必然失败。气候恐怖的宣传就会变成没有结果和没有救星的恐怖末日。美国花费倾国之力打造的石油基地,怎能因为欧洲一句话就一文不值?未来 90 亿人口能靠可再生能源生存吗?美国独霸石油资源的计划是实实在在的,欧洲可再生资源的计划是虚无缥缈的。有人以为,通过温室效应,人类就可以控制气候,就可以改变自然规律,这只是天方夜谭而已。对大多数人而言,乘亚诺方舟要比改变气候实际的多。我们为什么要和老天爷较劲?人类有战胜自然的历史吗【 1 】? 利比亚战争预示“减排计划”的终结和石油战争的持续。 全球气候突然变冷改变全球持续变暖预期   2010 年 1 月,北半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创纪录的低温和雨雪天气中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场暴风雪给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带来 83 厘米 降雪,打破了 1969 年创下的 76 厘米 的降雪纪录。北达科他州 4 日气温达到全美最低的 -46 ℃ 。在欧洲,英国正在经历自 1981 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寒潮。地处南欧的西班牙也发出了低温警报。亚洲各国和地区也感同身受。韩国大部分地区 4 日遭遇大雪,是自 1937 年有记录以来积雪最厚的一次大规模降雪。中国首都也连续降雪,气温达到 40 年来最低。位于南亚的印度和孟加拉国也受到寒潮袭击。   英国《每日邮报》 10 日刊文《我们是否进入 30 年的地球变冷期?》,报道称,包括德国著名气候学家莫吉卜·拉蒂夫在内的多位权威气候科学家指出,连日来的异常气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的 20 年至 30 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据报道,拉蒂夫等人的预测基于对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化自然周期的分析研究。   围绕气候变化的另一个很大争议是,究竟气候变化是人类引起还是自然变率。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天文观测总台宇宙研究室主任阿卜杜萨马托夫就认为,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太阳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微不足道。他认为,目前的“温室效应”理论看似合理,但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   阿卜杜萨马托夫被归为“变冷派”,因为他认为,由于太阳对地球辐射将会于 2041 年或 2042 年达到最低值,从 2012 年至 2015 年起,全球气温将开始缓慢下降,降温期将会持续 50 年左右,在此之后气温又将开始新一轮的缓慢上升。但这位称自己为“少数派”的科学家强调,届时全球范围内年平均温度将会比现在降低大约 1 ℃ 到 1.5 ℃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王绍武教授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地球气候是不是现在就会进入寒冷时期还很难预测。不过他表示,在 20 世纪后期,有好多人根据太阳活动周期预测 21 世纪 20 ~ 30 年代世界将进入相对冷的时期,这种预测是有可能的。 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组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在资料、机理解释、预测等方面仍然具有实质性的不确定,并不断有新的问题和挑战出现。例如,最近 10 年来实际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并没有按照 IPCC 预期的上升 0.2 ℃ ,而是出现了一个年代际平台。报告呼吁,这一温度平台的出现,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应在哥本哈根高峰会议上得到探讨,而不是回避新问题,完全以全球变暖作为大会的出发点和前提【 2 】。 2010 年 11 月至 2011 年 3 月,低温暴雪再次袭击北半球,一些坚信全球暖化的人士将本次大范围严寒简单归因于全球变暖的做法不太严谨,科学研究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否则就可能会对政府的决策产生误导,美国专家的气候警报应运而生。 2012 年可怕的严寒将袭击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美国两位未来学家在一份报告中向美国国防部发出警告,称气候变化可能在近年引起全球范围的政治动荡,而日本为了要生存下去,很可能对邻国发动侵略战争。这份报告名为“ 2012-2020 年气候综述”,是美国未来学家自彼得 ? 施瓦茨和道格拉斯 ? 兰德尔应五角大楼之邀所写。   两位学者在报告中强调,大灾难很可能在下个冬季到来。 2012 年,可怕的严寒将袭击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迫使当地居民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欧洲国家移民;而日本为了生存下去,可能决定侵略邻国,以便占领大陆领土。此外,来自加勒比岛国的难民潮将涌向美国、墨西哥和其他美洲国家。 2015 年,欧洲可能因水资源、食品以及能源问题爆发冲突,而东京与莫斯科将就西伯利亚和萨哈林能源利用达成战略协议,美国则再次面临来自欧洲的移民潮,不过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富人。   报告还预测称, 2020 年,石油价格将急剧上扬,海湾及里海地区将发生严重武装冲突; 2022 年,法国与德国之间将因莱茵河产生冲突;而在 2025 年,中美两国海军可能在海湾地区发生冲突。 报道指出,彼得 ? 施瓦茨和道格拉斯 ? 兰德尔认为,上述灾难主要应归咎于包括墨西哥湾流在内的大洋流的激烈变化,这将使北冰洋内因冰盖融化产生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此外,北欧的天气也将急剧变冷【 3 】。 《三大“战争” 难道我们都是买单者?》一文揭开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几十年前就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可惜,这句无意中泄漏天机的话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应有的警觉,但是,这并不妨碍某些国家一直奉此为教案。可以说,在金融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粮食危机已经明确无误地展现在所有世人面前。这也是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三大危机同时出现在一个时点上。这个危机,其实不是台风洪水、火山地震等自然的危机,而是不折不扣的人为的危机,是由某些力量人为造成的危机,其破坏力不亚于三场战争,甚至要远远超过三场战争,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三场战争,只是被人讳言而已。在金融危机中,我们成为了买单者,在石油危机中,我们也成为了买单者,在接下来的粮食危机中呢【 4 】? 我在 2008 年指出,结构性的动荡已经使世界粮食陷入深度危机,随之而来的气候灾害将使欧洲的“减排计划”黯然失色,换句话说,“减排计划”造成的高成本将推动世界粮食危机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断粮的穷国饥民,“减排计划”无异于画饼充饥,更有甚者是雪上加霜【 5 】。减排计划是穷国无法承担之重。 生物燃料导致世界粮食危机 早在 2006 年 11 月,设在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就大声疾呼:爆炸性的美国乙醇生产用粮需求,将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和政治稳定。遗憾的是,布朗的这一担忧今天已得到验证。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宣称,全球粮价大幅上涨,已经在 36 个国家内诱发粮食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是警告:“粮价继续上涨会引发战争。”   以大米价格为例,泰国、越南、印度、埃及等大米输出国近几个月先后宣布限制大米出口以保证本国供应,导致 3 月份国际大米价格继续大幅上升,离岸价由月初每吨 467 美元上涨至月底的 608 美元,尤其是 3 月 27 日 泰国大米出口报价比上月暴涨 30% ,创下 20 年来的新高。与上年同期相比, 3 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和大米价格分别上升了 137.5% 、 36.4% 、 79.2% 、 66.6% 。   粮食危机已在世界广泛地区诱发动乱:海地总理亚里克西成为此轮危机中首位下台的国家领导人;在泰国的几个稻谷生产区,盗窃粮食行为甚至发展到大片大片成熟的稻谷深更半夜被人偷偷收割走;联合国过去 3 个月内救济达尔富尔难民的 56 辆卡车粮食被人劫持,至今不但 36 辆卡车和粮食仍无踪影,且 24 名司机仍下落不明;在多个国家,政府把粮库列为军事重点保卫场所,增加重兵把守;非洲、拉美十多个国家已发生大规模粮食骚乱,部分国家危机仍在进一步恶化。   不可否认,现代国际社会并非第一次经历粮食危机。如 1972 年前苏联天灾造成的粮食巨幅减产,就曾诱发世界小麦、大米和玉米价格成倍增长。然而,此轮粮食危机却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的危机要么因为天灾,要么来自战乱。今天的危机则是粮食国际供求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使然。   布朗把此轮粮食危机比喻成 8 亿辆汽车与 8 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发达国家要让 8 亿辆汽车烧乙醇应对油价上涨,却因此使世界上 8 亿穷人陷入吃不起粮或无粮吃的危机。包括布朗在内的多数专家认为,推动此轮粮价暴涨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大规模发展生物燃料。有预计显示,今年美国用于乙醇提炼所需的粮食将达 1.14 亿吨,占美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 28% 。布朗所长的研究表明,仅此一项,就使国际粮食需求的增长幅度,由 2005 年的 2000 万吨,提高到现在的 5000 万吨。   在粮食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的增幅却因各种原因大幅滞后。天灾自不必说,气候变暖也是粮食减产中日益严重的因素。另外,人为因素也在上升,如农业国快速城镇化,乃至高尔夫球场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导致大量可耕地丧失。这些都是造成粮食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从发展趋势看,鉴于此轮粮价危机与以往的实质区别是结构性的,所以目前的粮价上涨趋势就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扭转。为避免粮价、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为社会动乱或国家危机,国际社会就必须及早协调行动,控制粮食危机的事态发展。否则,粮食危机最为严重的穷国,就可能步步滑向“战乱国”或“失败国”,从而对世界和平形成更大威胁,使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动荡【 6 】。 日本 9 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引发能源危机 2011 年 3 月 17 日 安理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3 月 18 日 利接受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 3 月 19 日 法国战机向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的大幕已拉开。 与此对应的是, 3 · 11 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传出反应堆停止运转的消息,由于反应堆冷却系统停止运作,燃料有露出水面发生“堆芯融化”的危险,当局不得不向反应堆注入海水,并排出蒸汽。该核电站 1 号机组在当地时间 12 日下午 3 点 36 分发生疑似冷却用氢气爆炸,造成反应堆附近机房墙体严重受损, 4 人受伤。 中新网 3 月 16 日 电据共同社报道,欧盟 15 日同意将核查 14 个成员国所有的 143 座核反应堆。报道称,欧盟 27 国的能源部长在当天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做出此决定。由于被认为具有世界最高安全标准的日本核电站在地震中海啸中遭遇冲击并引发严重的核危机,在巨大的压力下,欧盟决定重新审查核能发电的安全与否。欧盟能源专员冈瑟·厄廷格 (Guenther Oettinger) 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称,将要展开的核安全检查将解决所有对核电站安全产生威胁的问题。 日本大地震后爆发的核泄漏、核污染危机引爆了德国的核恐慌。德国社会各界和在野党连日来纷纷质疑本国的核电安全。迫于强大的舆论、政治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 14 日宣布,德国政府将暂缓延长现有核电站的使用期限。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 15 日下午在北京就此表示,德国联邦政府会更加坚持“退出核能”的决定。当天,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欧洲和国际能源、政策、能源外交、油气和能效分管司司长乌尔苏拉·博拉克女士也在北京特别强调:“德国正在并计划大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并不包括核能。”   日本福岛核电站多个机组发生事故、爆炸后,德国南部城市斯图加特 12 日即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约 6 万名示威者组成长达 45 公里 的队伍,强烈要求政府立即关闭全德国境内容所有核电站。   总理默克尔 14 日在柏林宣布,暂停去年通过的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 3 个月。在此期间,德国将对境内所有 17 座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毫无保留的彻查。   这是德国政府首次在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问题上出现重大政策转向。   德国境内的 17 座核电站多数建成于上世纪 70 年代,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使用面临到期。德国政府 2002 年通过“核电逐步退出”法令,确定德国境内的所有核电站都只能再运行 20 年,之后德国会退出使用核能。    2010 年 9 月,德国政府公布了一份新的能源方案,其中专门涉及核能的一页写到:“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将平均延长 12 年。 1980 年及以前投产的核电站延长 8 年。 1980 年以后投产的延长 14 年。通过延长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领域的资金投入就可增加。”   德国这 17 座核电站目前供应着全德 23% 的用电量。德国政府目前已展开的专家小组的检查结果,将直接决定这些核电站是否关闭。   目前,位于黑森州比布利茨以及巴符州尼加维斯特哈伊姆的两座最老的核电站已停止使用。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德国的核电站运行到期后都不再延长运行,那么德国可能在 2022 年就会全面退出核能的使用。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 15 日在北京表示,“日本福岛最近发生的情况告诉我们,核能隐藏的危险非常大……联邦政府会更加坚持退出核能的决定”。   博拉克司长认为,在德国,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后,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就一直备受争议。争议不仅仅集中在核泄漏、核辐射、核废料的处理等方面,而是更聚焦于核能的“剩余风险”上,即不管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使用核能都存在着人类不可操控的风险。 博拉克司长表示,根据德国新的能源方案,可再生能源将于 2050 年在德国的能源结构中占到 80% 【 7 】。 日本核泄漏事件导致人们对石油资源的再度关注。 利比亚战争的真正原因解析      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 40 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 2% 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 600 万人口。   利比亚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有人认为,利比亚战争有两点原因:    1 、利比亚目前在世界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2 、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他的军事力量相当落后,多国部队用先进的武器去攻打他时没有还手的能力。   利比亚实际上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替罪羊,从 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各国一直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法国罢工事件不断,居高不下的福利水平使各国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这时候需要有一个借口,来转移国内的政治经济矛盾。而利比亚反对派的出现刚好给需要借口的欧洲各国可乘之机,于是打着保护平民的幌子,开始对利比亚进行空袭。 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为了自己的利益免受侵害,同时也为了不让在对西方政治态度上善于多变的卡扎菲继续执政,于是他们抓住了这次的机会对利比亚进行打击,把卡扎菲赶下台。再说本来这次的政变就是美国的网特挑动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借别人的手干掉卡扎菲,同时为自己出兵找理由。法国出兵的目的就复杂一些,北非的大部分国家曾经都是其殖民地,利比亚也不例外。作为利比亚曾经的宗主国,法国觉得自己有义务要管。其实这个理由很站不住脚,人家都独立了几十年了,你跟它其实半点屁关系没有。唯一有关系的就是石油,这充分体现了它的虚伪。英国的目的就比较明确了,它可不希望利比亚的石油最后掌握在法美手里,它当然要插上一脚。资本主义的国家就是这样,为了本国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还虚伪的说为了人权,为了自由【 8 】。 有评论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旦赶走强硬的卡扎菲,亲西方的临时政府在利比亚上台——石油利益、政治利益、军事利益等将部分落入联军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囊中。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 2010 年成品油产量目标为 1.21 亿桶,以 2010 年的平均油价 75.29 美元 / 桶计算, 2010 年利比亚出产石油价值可达 91.1 亿美元。资料显示,利比亚的石油储量为 430 亿桶,居世界第九位,非洲第一位。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是利比亚石油最大的四个出口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均参与了对卡扎菲的军事打击。对比潜在的巨大石油收益,联军战斗机每小时 1 万至 2 万美元的飞行成本和弹药价格可谓九牛一毛。 五角大楼官员说,华盛顿正计划将利比亚禁飞区交由其国际盟友管理,美国仅在最初的导弹齐发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因为美国摧毁雷达及电子干扰设备的能力无人能敌。秦鸿国指出,美国与利比亚距离遥远,其在利比亚的石油利益不及欧洲国家,因此无心恋战。美国的离开将使英法不好收场【 9 】。 利比亚战争显示了欧盟能源政策的改变。中国从利比亚的撤退,是非洲能源可靠性的一次检验。逼退中国,掌控非洲石油,欧盟策略一箭双雕。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气候恐怖主义正在袭击中国:请君入瓮。发表于 2010-8-2 11:33:2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9345 2. 皇甫平丽。气候变冷变暖再起争端 诸多问题仍存争议。 2010 年 01 月 25 日 10:05 瞭望。 http://news.sina.com.cn/w/sd/2010-01-25/100519540598.shtml 3. 王玮。美专家发警告 称日本为生存将侵略邻国。 2011-04-12 15:36:42 燕赵都市网。来源:环球时报。 http://world.yzdsb.com.cn/system/2011/04/12/011044487.shtml 4. 三大“战争” 难道我们都是买单者? 2008 年 08 月 01 日 09: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来源:证券日报 ) 。 http://business.sohu.com/20080801/n258523940.shtml 5. 杨学祥 .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 . 刊发时间: 2008-04-22 11:40:09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4/22/content_764829.htm 6. 粮价危机: 8 亿辆汽车与 8 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 2008-4-19 10:55:59 人民网·天津视窗。 http://www.022net.com/2008/4-19/436876292511469.html 7. 刘坤喆。日本核危机引爆核恐慌 德国将“完全退出核能” . 新闻 东快网 2011 年 3 月 16 日 http://www.dnkb.com.cn/archive/info/20110316/175514450.shtml 8. 李华桥。利比亚战争的真正原因解析。 2011-04-02 15:28 。 http://www.chinavalue.net/Story/65098.aspx 9. 于盟。利比亚战争的账本 各国政治态度现分歧。 2011 年 03 月 22 日 http://www.21cbh.com/android/news.php?id=22801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刚交了$11000美金的税,一个飞弹价钱的1/50
热度 2 benyang22 2011-4-22 07:48
今年四月十八日是美国个人收入税的截止日。我交了$11000美金的联邦税。还有加州州税$4500。每年都是找会计师算的,他说交多少我就交多少。这些税都不直接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因为单位发工资时,政府就把钱扣去了。因为扣得太多,政府还会把钱打回我的帐号。所以感觉上,是政府给我发钱,而不是我给政府交税。 我给美国联邦政府的$11000美金,只能买五十分之一的一枚战斧巡弋飞弹(Tomahawk cruise missile)。一个这样的飞弹要价57万美金。光是今年的三月十九日的这一天,美军的战舰就向利比亚发射了110枚战斧巡弋飞弹,用去了5500个像我这样的纳税人的税款。我想美国在利比亚的情报基本等于零,所以估计大部分的飞弹都没有击中什么要害目标,最多是炸掉一些丢弃的厂房,或是炸在沙漠上,炸死几只无辜的沙漠老鼠。
个人分类: 生活故事|381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奥斯卡提名影片导演利比亚遇难
techne 2011-4-21 16:44
[转载]奥斯卡提名影片导演利比亚遇难
奥斯卡提名影片导演利比亚遇难 (美国)华尔街日报 (2011-04-21)   周三,两名摄影记者在反抗武装与政府军的战斗中身亡,其中包括2010年奥斯卡提名电影《雷斯特雷波》(Restrepo)的导演之一赫瑟斯顿(Tim Hetherington)。   赫瑟斯顿也是《名利场》(Vanity Fair)杂志的特约摄影师。周三在利比亚西部城市米苏拉塔(Misrata),随行反抗武装巡逻队的一群摄影记者遭到一轮轰炸袭击,赫瑟斯顿不幸遇难。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说,另一名摄影师洪德罗斯(Chris Hondros)头部严重受伤身亡。至少还有一名摄影师马丁(Guy Martin)也已受伤并正在接受手术。   洪德罗斯在遭袭时正为Getty Images工作。在他受伤的消息传出之前,Getty发布了他在周二拍摄的米苏拉塔主要街道巷战情况的照片。   反抗武装正重新占领该地区。上个月,效忠卡扎菲(Moammar Gadhafi)的部队突袭米苏拉塔并包围了这座反抗武装占领的城市。   Al Hikma医院证实赫瑟林顿已经死亡,医疗官员说共有九人在周三米苏拉塔的战斗中丧生。七名反抗武装战斗人员身亡,还有一名乌克兰医师在准备工作时遭炮弹袭击身亡。他的护士妻子因受伤失去了双腿。   官方说周三有120多人前往该医院治疗,导致资源严重紧张。Al Hikma医院已经成为米苏拉塔的创伤医院,因为该市主要医院之前遭到炮袭。   为制作影片《雷斯特雷波》,赫瑟斯顿和另一名导演荣格尔(Sebastian Junger)跟随美国驻阿富汗Korengal Valley的一个野战排巡逻拍摄了数百个小时。   他还曾在达尔富尔(Darfur)和利比里亚(Liberia)拍摄影片和发布新闻报道。   洪德罗斯是一名资深战地摄影记者,他曾报道过20世纪90年代末的科索沃冲突,并入围了2004年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现场新闻摄影奖(Spot News Photography)。   马丁是一名自由职业摄影师,今年早些时候他是《华尔街日报》对埃及起义摄影报道的负责人。   CHARLES LEVINSON / STEPHEN MIL   来源:华尔街日报网
个人分类: 欣闻恋播|1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一封给赛义夫的信看人类良知
fqng1008 2011-4-21 08:37
看到下面的这封信,我对那些千方百计要维护卡扎菲政权的人感到愤慨,难道这样的一个独裁者还值得我们同情? 人人生而平等,无论是高贵的血统还是贫贱的生命,这是一个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标志。 我不知道那些仇恨民主的人们,那些视个人基本权力为粪土的狂热分子,你们的脑袋是长在屁股上、别人的蛊惑中,还是长在自己的良知里? 附:一个普通人给赛义夫的信 我比你年轻三年。由于你父亲的逼迫我和家人被迫离开利比亚。我在利比亚生活的最早回忆之一是在一个下午电视里看到由于反对你父亲被当众吊死的人。我记得这些事,我不是心理医生,但我几乎可以肯定,把杀人当做平常事的人不会是一个心里健康的人。 我想跟你说: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有尊严的。当你在财富每天增长,我却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我和我的家人远离那些我们曾经爱过的人。当你的司机和保镖开车送你去学校,我和哥哥学会每天早上小心翼翼步行到学校,以确保您的父亲没有派人跟着我们。 我很幸运我父母还活着,我记得儿时的朋友,他的父亲被你的家人称为暴徒杀害。我记得他的父亲是个温柔,热情和有趣的人。我记得他因为诚实,热情和善良让人们喜欢。但是他被你家人残酷杀害,只因为他不同意你父亲的做法。 你说过要把利比亚带往文明社会,但是在这样一国家,在根本不尊重人生命的你父亲领导下如何能实现。您的主张更像是为你的家人开脱,让人民流血来换取对你们的服从,在您家人财源滚滚的时候,几乎一半的利比亚人每天生活标准低于2美元。 你让我们大方一些,然而,你的家人对待这个国家的人民何曾慷慨过。过去几周我们已经看到了无数利比亚家庭失去亲人,不管他们是身无分文的年轻人或是全副武装对抗你们的人,还是那位冒着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被军队轮奸的女子。 你究竟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将自己牺牲,他们是为了什么?或是你认为你家人的生命超过他们?你的生命不比别人高贵,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普通人,或者你可以选择保护你的特权,因为你早把特权当成习惯。 我曾经担心过自己,但我现在不害怕了。如果您选择继续拒绝我们作为人类应有的权利,我个人将继续斗争,用一切手段,只要需要我去做,直到我们获得自由。我有我的目标,我的目标是实现我的祖国和人民获得自由。你的目标是维护你的个人财富和权力,就让我们为了各自的目标战斗或死亡吧。 Saif al-Islam, I am three years younger than you. My family was forced to leave Libya due to your father’s habit of hanging those who contradicted him or torturing them to death under conditions that most sane people would prefer never to imagine. One of my earliest memories of life in Libya is of watching cartoons on television one afternoon. These were interrupted without warning by images of a man being hanged in what I seem to remember was a sports arena of some kind. Your father’s supporters were competing to swing from his struggling legs. For a long time I chose to interpret the behaviour of these sociopaths as some form of desperate mercy – I convinced myself they were trying to limit the victim’s suffering. It was many years before I understood that they were in fact trying to catch your father’s attention. They wanted to prove they were ruthless and unforgiving enough to be considered true disciples of your father’s narcissistic cult. True to form, your father rewarded people like Huda Ben Amr and Moussa Koussa with power, wealth and impunity. As I remember these things, I wonder how you must have learned to interpret the brutality you witnessed around you as you grew up. There’s no way I can blame you for the crimes your father committed before your birth and during your childhood. I’m no psychiatrist, but I’m almost certain that being raised by a man for whom murder was part of daily business does not qualify as a healthy upbringing. I can therefore give you credit for being the only one in your family to have ever expressed an awareness that there exists in the world such a thing as human dignity – even if your realisation seems to have been based on a desire to ensure that the country you inherited would look shiny, new and modern. While you grew up in wealth and security, I watched my parents struggle to raise my siblings and me in a strange country, far away from those they had loved and depended upon their entire lives. While your chauffeur and bodyguards drove you to school, my brother and I learned to vary our morning walk to the school gate so as to ensure none of your father’s men were following us. Though I am lucky enough to still have my parents, I remember the grief of a childhood friend whose father was murdered by thugs seeking your family’s patronage. I remember his father as being gentle, hospitable and funny. I remember that he won people’s confidence by being honest, warm and kind. I wonder if you’re really aware what any of those words mean. I know he loved his family dearly and had been forced into exile for the crime of speaking his mind. He could not possibly have been a threat to you or your family and yet he was murdered in your name. I recall all these things when I hear people arguing that you should have a role in leading Libya to democracy. It makes me wonder what you and your champions think democracy actually is. Your former associate, Benjamin Barber, says we must “open the door” to the “democrat” and “patriot” in you. I myself have never required anyone to open such avenues for me. I’ve somehow learned through experience that respect for other human beings is the only way I can earn the right to live among them. You and your advocates may not be aware that those who must be coaxed and lured into respecting the human rights of others are often not allowed to live freely within a civilised society, let alone lead it. Your advocates appear keen to find ways of absolving you and blaming your victims for the bloodshed you promised us as an alternative to obedience. I struggle to imagine how they stretch the word “democrat” to encompass a person who kills those who won’t bow to him. Or how the word “patriot” can be applied to a man who fritters away wealth that does not belong to him while almost half of Libya lives on less than $2 per day. Let us be generous, however, and take seriously the assertion that you are torn between your family and your country. Let us also leave aside what any court of law on the planet would make of a man whose defence for complicity in mass murder is “my dad told me to”. The past few weeks have seen countless Libyans, with far more to lose than you, make the choice between family and country. Whether they were penniless young men fighting against your brothers’ heavily armed brigades, or Iman al-Obeidi risking her life to expose the abuse she suffered at the hands of your father’s forces, or even Moussa Koussa – the man who terrorised my childhood – leaving his family behind in order to defect from your father. What exactly is it that would make your sacrifice greater or more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than theirs? No further doors need to be opened for you. You are not that special. You can choose to walk through the same door as the rest of us, or you can choose to protect the privilege and power to which you’ve become accustomed. That is the only choice there is. I grew up in fear of your father and your family, but I’m not afraid any more. If you choose to continue to reject our rights as humans, I for one will continue to fight you with every means at my disposal for as long as it takes, until we are free. But I have an advantage. My aim is the freedom of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which will be achieved whether or not I live to see it. Your aim is your personal wealth and power, which lives and dies with you. http://feb17.info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来处理
热度 1 tangwei 2011-4-18 14:33
那个阿罗,突然觉悟,对自己要求严格起来,主动申请去利比亚国,据说,那边很乱,需要教化。这是后话。 这时,大殿上,突然出现两个观音。一起对着如来参拜。 其中一个说:报告佛祖。我与她工作交接以后,她居然还来干预。 另一个说:弟子多事了。 如来点头:我都知道了。还好,也不算多事。 那个又说:她以后要还这样,那换的什么岗? 另一个无语。 如来:以往换岗,从未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次是我忽略了。一方面,她是没有经验。一方面,那猴子,也不是一般的猴子。。。。。 另一个还是低头不语。 如来对那个观音说:以后,猴子的事情,我直接处理好了。你们都不用管了。赶紧回去工作吧。 低头无语的观音抬了头,只是看不出表情。。。。。。
个人分类: 有些故事|172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法美制裁利比亚叫好
热度 13 剑走偏锋 2011-4-10 12:49
长期受我政府媒体宣传影响,老觉得美国是帝国主义,一直想围堵中国,是我们的敌人。所以敌人反对的事情,我们都要拥护,卡扎菲是敌人反对的,那肯定是中国的朋友。所以美法轰炸利比亚,那我们就要支持利比亚,有些中国人还恨不得组织志愿军到利比亚反抗“美国侵略”。 平静下来想想,法国美国为什么要制裁利比亚?或许真的会有一点国家利益(如石油因素)在里面,就像中国也担心不少合同损失一样。但再想一想,执政了20多年的卡扎菲政权,其家族垄断了政府权力,圈围了宠大的财产。人民没有选举政府的权利不说,还没办法发出不同的声音,更别提监督政府。甚至就像中国的文革,卡扎菲在视察社区时,可以随意说:“这房子这么能造这么漂亮,一定是奸商。我以利比亚人民的名义,没收这幢房子,把他分给贫困的利比亚人民”。个人合法财产无法得到保护,卡扎菲成了国家法律。 在专制权力下,腐败横行(毕竟利比亚还是商品经济国家而不是计划经济国家,在计划经济国家腐败难以通过金钱来表现,而是通过权利配给级别差异来表现),人民愤怒却不能言。为政者恣意强奸民意、奴役人民,被垄断的媒介还在歌颂伟大的领袖如何深受人民爱戴,有人想造反?国家机器会把你压得粉碎! 那其他国家怎么办?不能干涉内政?眼睁睁看着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奴役人民,却还要说“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他的人民能选择吗?这还不是等于说尊重利比亚政府的选择?),这还有良心道德吗? 看着邻居蛮恨的父亲,随意打骂他的老婆与子女,在其子女发出求救时,你难道不能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你有正直之心出面制止这个蛮恨的父亲施暴, 这是干涉内政吗? 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很多的专制与丑恶,如果没有正义的干预,专制统治者更会得意忘形,专制国家的人民更会水深火热。 世界需要警察,所以我为法美制裁卡扎菲政权叫好!
个人分类: 观察与思考|3526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俄武器就像个稻草人!——围观利比亚,瞧瞧俄罗斯表情
忆江南 2011-4-8 08:44
■“我们的防空系统可以吓唬住贪婪的麻雀,却对凶猛的鹰隼无济于事。”一名卡扎菲政权低级军官垂头丧气地坐在废墟上。 ■“为什么利军装备的俄制武器如此不堪一击。”除了普京总理的不满之外,自由民主党议员谢尔盖 • 伊万诺夫要求俄军方解释 : “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将对俄国防能力构成严重威胁!” ■“这是个坏消息,不过也有好消息。” 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负责人鲁斯兰 • 普霍夫指出,当前的利比亚局势可能引爆武器市场。 “防空系统就像个稻草人” 北约先进战机对利比亚目标进行狂轰滥炸,摧毁了卡扎菲的宫邸,震动的却是克里姆林宫。 “这跟打脸是一样的。”《航空世界》主编袁新立说道,与其说这是法美等国对卡扎菲政权军事力量的轰炸,不如说是对俄制武器系统的一次“彻底”捣毁。 除少量的武器装备来自中国、捷克之外,利比亚的空中和地面主战武器几乎全部来自俄罗斯。截至 2010 年底,利比亚防空系统共有 900 多套俄制导弹系统,包括 ZSU-23-4 “石勒喀”、“ S-200 ”防空导弹系统。在过去的十年间,“ S-200 ”防空导弹曾多次向来犯的美军战机开火,但却无一中的。 “我们的防空系统就像一个稻草人,可以吓唬住贪婪的麻雀,对凶猛的鹰隼却无济于事。” 3 月 21 日傍晚,利比亚北方重镇班加西,一名卡扎菲政权低级军官垂头丧气地坐在轰炸后的废墟上。俄制防空武器已经难以抵御西方隐形战机的轰炸,耳边已经传来轰炸声,而“ S-200 ”防控系统的雷达依旧显示一切正常。无奈之下,政府军人员不得不在班加西周边设置人工观察哨,依靠眼睛和耳朵捕捉来自天空的任何异象。 俄总理普京要求“必须加强自己的防卫能力”,俄军界也高呼,“我们不能允许(空袭)这样的事情在俄罗斯及其伙伴身上发生。”同样的一幕,也曾发生在八年前的伊拉克战场。 2003 年 3 月 20 日,美英联军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一辆辆被摧毁的俄制防空武器和 T-72 坦克的残骸令莫斯科颜面尽失,也震惊了俄最高层。 莫斯科有理由感到震惊。在俄罗斯,尽管“ S-200 ”导弹系统只剩下不足 200 辆发射车,也只部署在加里宁格勒一个狭小的地区内,但是,“ S-200 ”系统的改进型“ S-300 ”依旧是俄罗斯防空系统的中坚力量。相比“ S-200 ”导弹系统而言,除优化了数据链,缩短了预警时间之外,“ S-300 ”防空导弹并无质的飞跃。更讽刺的是,在 2008 年 8 月的南奥塞梯战争中,一架俄罗斯图- 22 轰炸机就曾被格鲁吉亚配备的“ S-300 ”防空导弹击落,俄罗斯与西方战机也存在着深深的代沟。 “俄罗斯矛与盾尽失” 现代战争绝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么简单,从伊拉克、南奥塞梯到利比亚,俄罗斯可谓矛与盾尽失。 “为什么利军装备的俄制武器如此不堪一击?”除了普京总理的不满之外,国家杜马也为俄制武器在利比亚的糟糕表现闹开了锅。自由民主党议员谢尔盖•伊万诺夫要求俄军方解释,“利比亚是俄制武器的主要购买国,为什么北约在最初几分钟内就能将其防空系统摧毁?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将对俄国防能力构成严重威胁!” 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负责人鲁斯兰•普霍夫的解释则略有安抚色彩。他说,利比亚装备的武器都是苏联时期生产的,技术性能已经落伍,自然抵御不了北约先进飞机和巡航导弹的攻击。对此,有批评者指出, 2007 年以色列战机轰炸叙利亚核设施时,也曾骗过当时最先进的俄式防空系统。 从 1991 年海湾战争至今,几乎每次战争都会引发外界对俄式武器及俄军战斗力的质疑。 1991 年海湾战争中,在西方军队 42 天的狂轰乱炸下,使用全套苏制武器的伊拉克军队迅速崩溃。 1994 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试图“牛刀杀鸡”,结果却发现被缺乏重武器的车臣人打得人仰马翻,最终只能含恨撤兵。 1999 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南联盟军队装备的俄式防空系统发挥的作用也极其有限,北约不仅无视俄罗斯的警告,还开创了仅靠空军就能达到迫使南联盟屈服的目的。 这一切仍无法掩饰俄常规军力在衰落。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依靠丰厚的“石油美元”收入,俄国内生产总值在 10 年间从 2000 亿美元增至 1.2 万亿美元,俄罗斯年度军费又站到 500 亿美元的高位,但俄军工战线却已物是人非,苏联时期庞大的科研投入不复存在,科研机构投入不足,仅靠吃老本“小打小闹式”改进的武器维持出口,不仅研制新装备能力极度下降,在一些方面连苏联时期都不如。 目前,俄国防部不得已将大量订单交付外国供应商,包括与法国 DCNS 公司签署购买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合同,还计划从意大利购买装甲车,而造船和装甲武器曾被视为俄军工企业的强势。除此之外,俄军改革面临保守势力的阻挠颇不顺利,造成机构臃肿,层级过多,军官严重超编,严重制约了战斗力的提高,这些问题显然不是短期依靠增大投入能够解决。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俄罗斯把强军的赌注压在战略武器上——让战略部队“先富起来”。据俄官方透露,截止 2010 年 1 月,俄战略火箭兵拥有 489 套导弹系统,携带 1788 枚弹头,其中 47 枚“白杨 -M ”单弹头洲际导弹能穿透任何已知的导弹防御系统。 红红火火背后的 俄罗斯表情 ” “这是个坏消息,不过也有好消息。”普霍夫指出,当前的利比亚局势可能引爆武器市场。 俄罗斯充分利用此次攻击利比亚事件,大肆宣传利比亚被空袭就是没有购买俄罗斯新式武器。西方打击利比亚,也做梦没想到竟在帮俄罗斯搞军事促销,收益的可能还会是军火性价较高的中国。 俄罗斯军火商甚至将触角甚至伸进了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已购买了大量的坦克、直升机、防弹车、潜艇以及导弹系统,正以拉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来武装自己。十几架苏 -30MK2 战机、以及近 100 架俄罗斯直升机,还包括 S-300 防空导弹系统,据美国《迈阿密先驱报》 3 月 20 日报道,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抛出总值超过 150 亿美元的军购案,这些装备大部分将用于作战行动。   查韦斯还购买了 10 万把 AK-103/AK-104 步枪,以及 5000 把高精度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除此之外,还有 1000 支肩扛式 RPG-7V2 反坦克火箭筒加上 1000 支 Igla-S((SA-24) 便携式防空导弹,后者与美国的“毒刺”肩扛式导弹类似。这些军购在美国国务院内产生了不安。 尽管这些武器跟不上“美式”战争的步伐。查韦斯无疑在提醒第三世界中小国家,要从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吸取教训:国家要安全就要储备武装,发展现代军事。只有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才能对侵略者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自然会迫使敌人在进攻前重新思考。 “这些乐观的数据并不能证明俄罗斯军火形势大好,红红火火背后其实是很凄惨的。购买俄罗斯武器的国家不是不想从美国买军火,而是美国不愿卖给它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方专家表示,俄罗斯军火商也坚守“十个亲朋难抵一个老友”的信条,八成多军火都是老朋友购买的。俄武器的最大特点是价格低廉,坚固耐用,摔摔打打几十年照样管用,如果购买了先进的美制武器,还要高价聘请美国顾问。 俄罗斯出售的装备已经跟不上军事新时代脚步,只能被第三世界国家买来打内战,根本对付不了武装到牙齿的西方大国。就像俄罗斯计划 6500 亿美元,花在几十年都派不上战场的重型核导弹研发时,美国早已把目光投在 X-51 那样高精尖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上。
个人分类: 军事观察|1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比亚难民船倾覆 20人死 数百人失踪
热度 1 xupeiyang 2011-4-7 14:43
利比亚难民船在意南部倾覆 20人死数百人失踪 中新网4月7日电 综合外电报道,一艘从利比亚开出的难民船当地时间6日凌晨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南部海域倾覆,造成130到250人失踪。目前已有20人确认遇难,51人获救。 http://news.qq.com/a/20110407/000620.htm?qq=0ADUIN=491044866ADSESSION=1302145302ADTAG=CLIENT.QQ.3187_.0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466 次阅读|1 个评论
“油”眼看利比亚
热度 1 毛宁波 2011-4-4 12:55
“油”眼看利比亚
最近利比亚危机是除了日本大地震之外的国际焦点新闻。我是从事油气勘探教学(地震勘探)的一位高校教师,想透过“油”眼看看利比亚! 利比亚是欧佩克组织( http://www.opec.org/opec_web/en/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之一,国家经济主要依赖于油气出口。利比亚是非洲国家探明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大多数分析家认为利比亚还有非常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下面博主利用美国能源署(EIA)提供的数据和图表分析一下利比亚的油气资源及其进出口状态。利比亚2009年国内能源消费届结构中,石油约占2/3,天然气占1/3,没有其他能源消费。在非洲国家探明石油储量中(2011年数据),利比亚排名第一。从2000-2010年 利比亚国内石油消费量很小,而石油净出口量逐年增加。 2010年进口利比亚石油的主要国家有8个,意大利占28%、法国占15%、中国占11、德国占10%、西班牙10%。 在非洲国家探明天然气储量中(2011年统计)利比亚排名第四。利比亚的天然气出口从2003年开始快速增加。(以下图表引自美国能源署EIA: http://www.eia.doe.gov/countries/country-energy-data.cfm?fips=LY ) 图1 利比亚地图 图2 利比亚2009年国内能源消费中石油约占2/3 图3 非洲国家探明石油储量中(2011年统计),利比亚排名第一 图4 2000-2010年 利比亚国内消费很小,石油净出口逐年增加 图5 2010年进口利比亚石油的主要国家,意大利、法国和中国名列前茅 图6 非洲国家探明天然气储量中(2011年统计),利比亚排名第四 图7 利比亚的天然气出口从2003年开始快速增加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4483 次阅读|1 个评论
2D vs 3D的战争: 利比亚对美国
math611 2011-4-3 20:37
前几天热闹得很,美英法在北非对利比亚开打。 我在想,这是一场站在3D的美英法对在2D的利比亚。 若干天后,但愿利比亚不是另一个伊拉克。悲惨的老百姓,还有中国的企业的损失。
191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利比亚看美国军事战略的悄悄转变
dongzg101 2011-4-3 10:54
从伊拉克到阿富汗,美国打仗的模式都是自己上,然后带一群小弟在后面摇旗呐喊。 今天的利比亚,我们发现美国的国家战略开始发生了巨大转变,美国在一边力挺,提供所有的东西摆出一副自己上的架势,怂恿法国先动手,自己跟上添油加醋。好像又要上去当老大。 等小弟上去群殴之后,它开始侧退了,估计,将来美国的战略是,小弟上,它在后面两边通吃。哪边得好处支持哪边。恢复到二战以前的国家战略。
2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法英等国,为何迫不及待的围攻利比亚
热度 6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4-2 21:59
美法英等国,为何迫不及待的围攻利比亚 趁它们支持的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叛乱,发生内战,就以“人道主义”、“保护平民”的名义,搞出个,在利比亚设置的 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 虽然, 利比亚政府已宣布停战, 美法英等国,却仍然迫不及待的 地用大量炸弹、导弹攻击利比亚,造成军事设施损毁,和大量平民死伤。 它们的这场所谓“人道主义”轰炸,既有共同目的,又各自怀有鬼胎。有媒体评论说:“有谎言,有虚伪,有秘而不宣的议程。与保护平民无关,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结局必然是政权更迭。而美国、法国、北约、英国、沙特、卡塔尔和“基地”组织等将从中获益。” 我们就分别看来如下: 打着冠冕堂皇的“捍卫人权”的旗号,行侵犯主权、践踏人权之实 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上周末煞有介事地说: 整个中东地区只有 3 个压迫民众的政权: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五角大楼正在攻击最薄弱的一环,那就是利比亚。 其他两国始终在新保守派的恶魔清单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沙特阿拉伯、也门和巴林等国家都是民主样板。 西方大国打着冠冕堂皇的“捍卫人权”的旗号,行侵犯利比亚主权、践踏利比亚人权之实。 近来,西方多国部队在战场上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取得节节进展,而北约各成员国在战场外就军事打击利比亚的指挥权问题进展得颇为不顺。在经过一番博弈之后,最终北约同意接管联合国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部分指挥权,但对利比亚地面目标的军事打击仍由美国领导的联军实施。 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的接管使外界恍然醒悟: 在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尽管美国不是言打最凶的国家、不是开第一枪的国家、也不是派部队最多的国家,但绝对是打击利比亚的幕后主使国家和军事行动后收获胜利果实的国家。 美国防部长盖茨一再表示要将军事行动指挥权移交出来,强调其“将在联盟中发挥军事作用,但不会扮演主导角色。” 作为西方联盟的“老大哥”,美国此次为何况一反常态,变得“谦虚”、“节制”? 美国之所以如此罕见地甘当“配角”、退居“幕后”、把欧洲盟国推上前台, 表面上是汲取了八年前以单边主义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惨痛”教训,美国“学乖”了,转而运用“巧实力”、尝试“新式”干涉、更多利用盟国力量。 实际上,奥巴马政府因财政赤字与债务庞大而捉襟见肘,加之“两场战争”使得美军疲于奔命,作为“头等大事”的阿富汗战争正处于节骨眼上, 盖茨也就只得坦然承认“奥巴马总统比任何人都懂得美军已分身乏术”。 使北约成为美国霸权行动的遮羞布 将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向北约移交,而北约由美国领导,向北约移交就是向美国移交。北约对军事行动指挥权的接管对美国来说可以将战果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只不过从左手换到了右手而已,这种做法同冷战后的几场战争如出一辙,即战争中由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开打,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后以北约的名义接管军事行动指挥权,进而巩固美国的战果。这种模式已使北约成为美国霸权行动的遮羞布。 重新获得中东地区石油供应主动权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基本上失去了控制世界石油市场供应的主动权。中东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2/3 ,出口量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 44.5% 。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控制着世界石油出口的 80% ,其 2/3 的成员是中东地区国家。“ 9 · 11 ”事件后, 美国担心仅仅依赖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远远不够,而重新获得中东地区石油供应主动权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此后,美国以反恐为由,在 2001 年和 2003 年相继对阿富汗、伊拉克发动战争,并于 2008 年设立了美军非洲司令部。 这一方面是将非洲大陆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支撑点,另一方面则是觊觎非洲丰富的石油资源,并牵制与北非相邻的海湾石油资源国。 如果此举奏效, 不仅能扩大美国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掌控,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制衡另一大经济体——欧盟。 因为中东地区出口的石油中,有 2/3 出口到欧洲。加强中东的石油控制权可以控制欧洲的经济“供血”系统。 有了欧债危机和石油控制双管齐下,欧元区对美国的威胁程度将大大削弱。这是美国在“ 9 · 11 ”事件后重视对非洲方面的军事战略控制的目的之一。 早在伊拉克战争之前,利比亚就是美国指控的“邪恶轴心”成员之一(另外还有伊拉克、伊朗等)。这一次利比亚国内发生动乱,美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即便是在利比亚政府承诺立即停火的形势下,由法英美等国组成的联军依然对其实施空袭。但是,在十年内刚刚发动两场战争的情况下, 美国再次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已显得力不从心,此时恰好有一个爱出风头的法国出面挑起这次战争,再加上来自国内方面的压力,美国计划逐步将军事指挥权移交北约方面,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许多美国中东问题专家认为,美国在利比亚的利益并非至关重要, 2010 年从利比亚进口的石油只占美国进口总量的 0.63% ,利比亚的石油产量也只占世界石油产量的 2% ,利比亚人道主义状况也未达到军事干预的“标准”。 但利比亚局势动荡对世界石油市场有间接影响,其混乱形势对其近邻刚经历剧变的突尼斯和埃及也有“溢出效应”, 而美国当前的中东政策重点正是确保埃及和突尼斯“和平过渡”。 奥巴马政府同时背负着“将穆巴拉克赶下台,却纵容卡扎菲”的舆论压力, 因此出于战略利益考量决定军事介入,但严格限制行动目标和参与程度,以避免为有限的利益无限卷入。 俄报:美打击利比亚不为石油 为北约? 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利比亚行动的控制权将在 3 月 30 日全部移交给北约。这一决定是 27 日在北约理事会大使级会议上作出的。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促使白宫如此急切地将利比亚行动的指挥权交给北约呢? ( 在科索沃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军事专家曾对北约的效率提出质疑。 ) 专家们倾向于用能源意图来解释美国对卡扎菲采取行动的倡议。 事实上,利比亚拥有约 1.3 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和 360 多亿桶石油的探明储量。 ( 相比之下,科威特天然气和石油的已探明储量分别是 1.55 万亿立方米和近 1020 亿桶。 ) 不过, 不能把利比亚战争的原因归结为能源阴谋。即便北约战胜,也并不意味着西方公司可以自动获得利比亚的油气资源。 如果利比亚局势按照伊拉克的剧本发展下去,战后重建基础设施的花费以及它在持久战的条件下是否可行都是未知数。 其实,这其中暗藏玄机。在过去两年里,欧盟国家从北约获得自主权的趋势不断增强。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巴黎和罗马就曾讨论在地中海建立欧洲共同体的“特殊责任区”。 1995 年的巴塞罗那会议开启了欧盟与地中海以东和以南国家的合作进程。 1997 年,法国和意大利建议北约设立由欧盟机构指挥的“地中海司令部”。当时,英国和葡萄牙否决了这项提案。但 2008 年,地中海联盟在法国的发起下成立。 43 个国家加入了这个新组织,其中包括瑞典、荷兰等远离地中海地区的欧盟国家。 欧盟借此发出了自己建立安全区 ( 独立于美国 ) 的申请。 欧盟的地中海倡议引起了华盛顿的警惕。 白宫官方既不反对“巴塞罗那进程”,也不反对建立地中海联盟。 但美国专家却在欧盟的这些举动中看到了令人担忧的趋势:北约的跨大西洋基础正在受到侵蚀。而利比亚战争则为美国提供了阻止这一不利进程的机会。 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上台 法国将成最大受益者 2011 年 3 月 21 日 法国 3 天在利比亚出动军机 55 架次。法国总参谋部 21 日说,法国 3 天以来在利比亚军事行动中共出动军用飞机 55 架次,飞行时间总计约 400 小时。 法国是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国家,也是最早称将会在几个小时之内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的国家,这次在利比亚事件上为什么法国会一反常态呢? 从地缘政治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更加重要。这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 在几大军事强国中,法国是距离利比亚最近的国家。 很多法国政治家都把利比亚看作对法国而言比较特殊的国家。法国曾经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一直到 1951 年利比亚宣告独立才结束统治。然而,更重要的原因也许与经济利益有关。 对于法国甚至对于整个欧洲来说,利比亚的石油行业是重要的投资市场。 截止到 2010 年 10 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由 2008 年的 18 家增长到 32 家,主要的投资方向是能源领域。而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说, 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数十亿的投资。这一点连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很清楚。卡扎菲在本月 8 日接受媒体访问时指责西方国家,尤其是法国对利比亚虎视眈眈,“目前的形势很清楚,利比亚的敌人是想控制利比亚的石油,利比亚的自由、土地以及人民,而这将促使利比亚人拿起武器进行反抗。” 本月 10 日,法国率先承认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合法性,此举将法国政府和利比亚的关系推向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对于法国而言,如果利比亚政府稳住了地位,那么法国将付出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 反之,如果帮助反政府武装上台,那么法国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取消法战斗机和核电大单 卡扎菲惹恼萨科齐 法国人在巴黎的春季时装秀当中,首屈一指的就是萨科齐总统的表演——禁飞区模式,外加“幻影”和“阵风”战斗机。这场表演的策划人是卡扎菲的前礼宾司长努里·迈斯马里。此人于 2010 年 10 月叛逃到法国。一个付费网站或多或少地解释了法国国外安全总局发挥的作用。 从根本上看, 班加西起义从 2010 年 11 月就开始酝酿。首脑人物是迈斯马里、利比亚空军上校阿卜杜拉·格哈尼和法国情报部门。 迈斯马里被称作“利比亚的维基揭秘网”,因为他差不多泄露了卡扎菲所有的军事机密。这正中萨科齐下怀—— 由于卡扎菲取消了购买“阵风”战斗机和由法国修建核电站的丰厚合同,萨科齐正感到恼火不已。 正因为如此, 萨科齐才如此热衷于扮演新的阿拉伯解放者。 他是第一个承认“叛军” ( 此举令欧盟的许多成员国颇为反感 ) 和第一个轰炸卡扎菲部队的欧洲大国领导人。 充当对利开战急先锋 萨科齐“一石三鸟” 与美国的顾虑重重形成对比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高调对利比亚开战,希望“一石三鸟”。 第一, 希望以此显示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赢得国内民众支持,为明年竞选连任“挣分”; 第二,由于利比亚曾公开反对萨科齐关于建立地中海联盟的倡议,因此法国希望借此次军事打击为联盟的建立扫除障碍,同时也可以从欧盟内部牵制不愿参与此次对利军事行动的德国, 扩大法国在欧盟中的影响力; 第三,捍卫和巩固法国在利比亚的经济和能源利益。 仅法国道达尔公司在利比亚石油领域就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打击利比亚 法国缘何如此主动? 在打击利比亚问题上,法国主动出击的态度与此前形成鲜明反差。法国国内对此一片赞誉之声。《费加罗报》发表社论说 :“通过利比亚问题,萨科齐正在重新证明处于关键时刻的国际舞台上自身的能力。” 分析人士认为,法国此次在利比亚问题上之所以表现积极,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挽回外交被动局面。此前, 面对突尼斯的动荡局势,法国政府因为外交行动迟缓而遭到法国各界猛烈抨击。 《欧洲时报》说,法国前任外长阿利奥-马里就是由于在突尼斯问题上引发争议最终被迫辞职。因此,这一次“萨科齐将赌注压在了(新任外长)阿兰·朱佩这位资深政治家身上,期望他能够恢复法国外交的声誉”。 法国作家、历史学家马克思·加洛认为,人们对法国外交有很多批评,而萨科齐在利比亚问题上所做的一切证明 ,“法国有着强有力的声音,并且它可以为人所听到”。 空袭利比亚 法德“暗战”的一张牌 事实上法国与利比亚在另外一个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即 法国主张的环地中海联盟的倡议,遭到利比亚的抵制。 而环 地中海联盟对于法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法国将之视为对抗德国崛起的一步重要棋子。 据法国《新观察家》杂志透露,萨科齐在会见利比亚反对派时,全部答应对方的条件不算,而且当对方提出,是否要等翌日欧盟峰会后宣布,萨科齐却表示可以由利比亚反对派立即宣布。此举显然是针对德国的。 事实上,东欧巨变、德国统一、特别是巴尔干地区动荡之后,德国日益影响力增强。德国自身实力的扩张,再加上东欧大部分国家均明确倒向德国,使法国在欧盟内部的份量一天天地遭到削弱。 法国惟有将目光转向南方。地中海联盟就是萨科齐的一个杰作。 而这一杰作从一出台,就遭到利比亚和德国南北夹攻。因此萨科齐要抢在欧盟首脑峰会之前就承认利比亚反对派,迫使德国直接摊牌。据有关消息透露,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此大光其火。事实上德国也一直在被动地被法国拖着走,最终成为安理会投票时除“金砖四国”以外惟一一张份量颇重的“弃权票”。 利比亚成为法、德之间争夺欧盟主导权的一张“暗牌” 。 北约的总体规划是把地中海变成北约的内湖 地中海作为战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地中海地区的 20 个国家当中,只有 3 个国家不是北约正式成员国或者没有参加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那就是利比亚、黎巴嫩和叙利亚。别弄错了:下一个目标就是叙利亚。 北约正式接管军事行动指挥权 格林尼治时间 3 月 31 日 6 时(北京时间 14 时),北约从美国方面正式接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指挥权。 当天下午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约秘书长发言人伦杰斯库说,北约已实施代号为“联合保护者”的军事行动,取代由法美英等国发起的“奥德赛黎明”行动。北约将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第 1973 号决议,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设立禁飞区、保护平民和平民区。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海军上将保拉在发布会上说,利比亚地面形势十分复杂,北约不谋求为利比亚的未来做决定。 正在瑞典访问的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 3 月 31 日在斯德哥尔摩表示,北约不会向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装备。他说,北约在利比亚所采取的行动是为了“保护利比亚人民,而不是武装那里的人民”。 北约避谈军事打击利比亚的三大疑问 27 日晚,北约决定全面接管打击利比亚军事行动后,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发表简短声明说:“北约已经决定接管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发动的对利比亚的全部军事行动。北约的目标是保护平民以及可能会受到卡扎菲当局攻击的平民居住地区。北约将完全执行联合国决议,既不会多,也不会少。” 北约的决定表明,在军事打击利比亚的行动中,北约正式从后台冲上了前台,而美国将从前线退至“幕后”。 北约决定全面接管打击利比亚军事行动后的第二天 ( 即 28 日 ) ,北约发言人瓦娜·伦杰斯库和北约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官查尔斯·布沙尔中将联合在位于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为北约全面接管军事打击利比的决定做进一步辩解。不过,伦杰斯库和布沙尔竭力回避了媒体最关心的三大疑问。 对于北约正在接管的军事行动,结合利比亚战场的最新局势,各国媒体最关心的问题有三个。 一、北约的目标是保护平民免遭袭击,如果反政府武装袭击支持卡扎菲的平民,北约是否会出手干预 二、北约承诺在军事行动中将“保持中立”、“不偏袒冲突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而北约却空袭了并没有袭击平民的卡扎菲的地面部队,那么北约是不是在帮助反政府武装? 三、北约认为军事打击后最终还需要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利比亚问题,北约的最终目的是不是要将卡扎菲赶下台? 卡梅伦 : 希望向国民树立强硬形象 美联社 20 日分析称,在英国,憎恶卡扎菲的国民情绪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英国首相卡梅伦因为年纪轻并且外交经验尚浅,一直受到在国际舞台上撑不住场面的批评,因此卡梅伦希望借此向国民树立强硬的形象。 英法:展示" 欧洲力量" 图谋石油资源 利比亚的国内冲突,让英法看到了新的战略机遇。目前,美国虽然结束了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但仍在阿富汗同塔利班等反叛武装较劲,很难有余力在其兵力薄弱的非洲地区再开战场。在这种形势下,英国和法国很容易借助对利比亚动武实现本国的战略利益。 更何况,非洲历史上长期是这两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后院,后院着火时出手“相救”对它们而言“责无旁贷”。利比亚与法国隔海相望,而英国同样在地中海保留有军事基地,无需像美国海军那样劳师远征,因此更有动武的资本。 无论此次对利比亚动武的结局如何,英法都博得了摆脱美国影响,独立展示实力的难得机会,对外展示了“欧洲力量”。 中国社科院非洲问题专家贺文萍女士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欧洲国家介入利比亚事务, 一方面是看重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 因为利比亚日产的 160 万桶石油中,有 140 万桶输往欧洲; 另一方面,是看中其在阻止非洲非法移民进入欧洲方面的重要作用。 卡塔尔做好准备购买利比亚东部石油 卡塔尔:这个 2022 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国,当然知道如何抢生意。就在出动“幻影”飞机帮助轰炸利比亚的同时, 多哈已经准备好购买利比亚东部的石油。 在 缔结石油交易后的第二天,卡塔尔迅速成为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叛军”是该国唯一合法代表的阿拉伯国家。 卡塔尔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政权 多哈消息:据卡塔尔通讯社28日报道,卡塔尔决定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组织利比亚全国委员会。 报道援引卡塔尔外交部的声明说,卡塔尔认为,利比亚全国委员会已成为利比亚和利比亚人民唯一合法代表,利比亚人民已接受这一政权。 卡塔尔是继法国之后,第二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政权的国家。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秘书长阿提亚28日说,卡塔尔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政权符合海合会及其成员卡塔尔尊重利比亚人民之选择的立场。 25日,卡塔尔战机开始在利比亚空域执行巡逻任务,参与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这是阿拉伯国家首次参与多国部队打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卡塔尔战斗机开始在利比亚空域执行巡逻任务 多哈消息:据卡塔尔通讯社25日报道,卡塔尔战斗机当天开始在利比亚空域执行巡逻任务。这是阿拉伯国家首次参与由法国、英国和美国发起的打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报道援引卡塔尔空军的声明说,卡塔尔战斗机当天开始在利比亚空域巡逻,参与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但声明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另据法国军方消息,两架卡塔尔空军的“幻影”战斗机当天在两架法国战斗机的陪同下执行了首次巡逻任务。 卡塔尔首相哈马德此前表示,卡塔尔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主要是为了保护平民。 多么妙不可言的交易。 阿卜杜拉国王除掉宿敌卡扎菲。沙特王室不遗余力地获取西方的好处。 全球舆论的关注点偏离了入侵巴林的沙特阿拉伯人,而后者此举是为了镇压合法、和平、支持民主的抗议活动。 利比亚叛军:尽管利比亚青年运动抱有可敬的民主愿望,但 最有组织的反对派团体 , 却是受沙特王室、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法国情报机构资助多年的利比亚全国拯救阵线。 叛军的临时国家过渡委员会其实与利比亚全国拯救阵线是一回事,只不过多了一些叛变军人。这就是北约极力保护的“无辜平民”中的精英。 英法美同盟和北约再次与代表“基地”组织的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并肩作战。 利比亚叛军领导人阿卜杜勒 - 哈基姆·哈西迪曾在阿富汗与塔利班并肩作战,如今则向意大利媒体证实,他曾亲自从利比亚东部的德尔纳地区招募了“大约 25 名”圣战分子,在伊拉克与美国对抗;如今,“他们都在阿贾比耶前线”。 在此之前,乍得总统代比指出,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袭击了昔兰尼加的军火库,如今可能掌握着一批地对空导弹。 3 月初,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公开支持“叛军”。乌萨马·本·拉丹肯定在开怀大笑:他又迫使五角大楼为他服务了。 详细 西方担忧利比亚反对派与“基地”有染 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海军上将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说,美国情报机构在利比亚反政府组织中发现了恐怖主义活动的蛛丝马迹。英国政府高级官员称该说法“非常令人震惊”。 这一说法出现在美国、卡塔尔和英国政府表示考虑向反政府组织提供武器之际。 目前各国正围绕利比亚的政治未来展开讨论,不过反政府力量的构成引起了越来越大的疑虑。 斯塔夫里迪斯上将昨天在向美国参议院作证时说:“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些反政府军领导人的具体情况。”他说,虽然反政府力量的领导人看起来都是正在与卡扎菲政权作战的“负责任的男男女女”,但“我们在情报中看到了‘基地’和真主党的蛛丝马迹,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同的信息”。 斯塔夫里迪斯还说:“不过眼下,我还没有掌握足够多的具体证据,不能说‘基地’或其他恐怖组织在反政府力量中具有很大影响力。” 卡扎菲可能会抓住这一说法,他此前一直说此次利比亚发生的起义是恐怖分子煽动的。 这场“藏猫猫”战争是一场关键的水资源之战 存储地下水的大人工河水库 西方很少有人知道, 利比亚和埃及处在努比亚砂岩蓄水层的上方。也就是说,两国的下方是极为珍贵的淡水海洋。 因此,这场“藏猫猫”战争是一场关键的水资源之战。 如同从“野蛮人”手中“拯救”宝贵的自然资源一样,控制这个蓄水层至关重要。 卡扎菲没有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借一分钱,投入 250 亿美元修建了“伟大的人工河工程”,在沙漠地下铺设水管。该工程向的黎波里、班加西和整个利比亚沿海地区提供淡水。 相形之下,包括威立雅环境集团、苏伊士集团和索尔公司在内的 3 家法国企业控制着 40% 的全球水市场。所有人肯定都在关注这些管道是否会遭到轰炸。一种极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如果遭到轰炸,那么利润丰厚的“重建”合同就会让法国获益。这将是实现所有这些水资源 ( 目前是免费的 ) 私有化的最后一步。 利比亚修人工河改变缺水难题 利比亚位于北非地中海南缘,撒哈拉沙漠北部,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国家。尽管该国拥有 1900 多公里的海岸线,但沙漠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95% 以上。境内既无常年河流,也无湖泊,降雨稀少,仅 5% 的土地年均降水量超过 100 毫米,其余地方几乎常年不下雨。居民饮用和生产用水严重短缺。 但根据调查,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其储存量相当于尼罗河 200 年的总流量。 1984 年 8 月,利比亚开始在沙漠腹地兴建一条地下人工河,向北方引水。整个工程总投资 300 亿美元,工期 30 年,被誉为“大人工河工程”和“世界第八奇迹”。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大半,不仅完全满足了利比亚的城市市政用水,而且使数十万公顷农田得以灌溉,一批大型农场相继建立。利比亚人民从此不用再为无水可用而发愁。
个人分类: 其它|4402 次阅读|26 个评论
革命者的伟大往往仅是笼子里角斗士的胜利而已
热度 5 moxj 2011-3-31 23:19
很多人都在讨论利比亚的战争,当然扯远的话可能还会谈到像中国这样庞大国家过去的战争。很多人盼望代表所谓民主的反对派取的胜利,很多人辩解认为标志本土和自主的卡扎菲取胜才是正义的选择。这些我都没关注过,我不懂历史,也不知道国共战争是怎么回事一样。 不过,在大陆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多了,从影视剧里目睹先烈们悲壮的情景多了,提到这些战争的时候我往往会想到笼子里那个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悲壮的站立着的角斗士。这个联想或者比喻并不恰当,也不完善,但能表达一种事实 :这个事实就是在一个小小的决斗场上有这样的游戏存在,在一片富饶强盛的国土上也会有这种游戏存在。无论双方经历了怎样戏剧性的争夺和厮杀,在耗尽自己健康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以后以怎样一种民主文明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你仅仅是看台上哪个肥头大耳家伙的一个表演者而已。所以他私下里会给某个演员一点鼓励,给另一个演员送去一些补品,好在这块场地上收点他们导演这出戏的门票。 不要因为自己做了一次主角就随便给自己加个什么导师、领袖、父亲之流的名词了,如果你真要做这些买票观众的父亲,带着你的孩子离开这个角斗场,填饱他们的肚子,带领他们看看世界是什么样子吧。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248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政治危机和人口年龄结构竟然有关?
热度 2 wya 2011-3-31 12:40
http://focus.news.163.com/11/0330/14/70DCL85K00011SM9.html 利比亚全国人口约为650万人,15至35岁青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9%。事实上,不止利比亚,这次从突尼斯引发的“阿拉伯之春”,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爆发骚乱的国家里,人口结构畸形。据多个人口统计信息来源反映,这些中东和北非地区15-29岁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最大比例。 更严重的是,这么多的雄性荷尔蒙无法消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目前已知的年轻人失业率最高的地区是中东和北非,两地的失业率均约在2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利比亚失业率为30%。由于利比亚GDP严重依赖石油,使得该国无法消化新劳动力来刺激经济增长,利比亚的人口结构红利,反而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卡扎菲给过我一次面试机会,一个月50利比亚第纳尔(约合人民币269元),让我去干清洁工,我猜连埃及人都会嫌弃的。”用G2手机的青年抱怨道。 这些阿拉伯世界的年轻人,正面临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封闭与开放、民主与独裁、理想与现实、宗教与世俗的巨大冲击,而一旦有外力促使,这些夹缝中的青年们,就会瞬间迸发出不可遏制的愤怒力量。 值得研究的有趣人口问题!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6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枯萎的茉莉花——民主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美好
热度 1 Shifq 2011-3-30 22:37
朋友一篇博文,看了深有同感!转来分享!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9b8af0100ryu3.html 我一直说“三民主义”,虽然从实践上失败的一塌糊涂,但从理论上达到了一个很难超越的高峰。 对外求独立,对内求民主。这是中国人民150年来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各式各样的斗争所追求的。 我觉得这两天很多民主人士困惑了,像利比亚的反对派一样困惑了,萨达姆下台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的美国人,给伊拉克带来了伊拉克人民梦寐以求的民主自由了么?贫苦的人民获得的是什么?从猪狗一样的生活,换为了猪狗不如,朝不保夕的生活。 民主不是没有国界的。美国我没有去过,但是我知道,美国的民主并不施加于美国以外的地方。美国没有把伟大的自由民主输入给中东,南美,亚洲,非洲,但是把苦难输入到五湖四海。 民主的前提是独立。民权的前提是主权。 中国人从来都没有争取到过人的权利,至多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 以鲁迅这个游标卡尺来度量,我们生活在后一个时代。我不想在可预见的将来,一跃进入到可预见的前一个时代,因为民主政治的渐进性,我想我们绝对不可能一跃进入鲁迅所说的第三样的时代。 在双布倒萨之后,多国部队打击利比亚,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一方面对于统治阶级,为了江山永固,适时合理有效的推进民主进程是相当必要的,暴力这个东西看似很可怕,其实很没用。治国就像治家,娶了媳妇,粗暴在一开始看似很管用,但是很快就不管用了,打出来的老婆嘴服,疼出来的老婆心服。一个男人要是对外高大威猛,对内百般呵护,再不省心的老婆也会适时的发出幸福的娇嗔。国家亦如此,虽然没有一跃进入鲁迅说的第三样的世界,但是红果果的现实是,一个有情,一个有意,生儿育女,也是其乐融融。 对于群众来讲,我想意义更是很明显,鲁迅这个人,不可不信,亦不可太信,不是鲁迅不伟大,是鲁迅太伟大,鲁迅是万斤的大斧,而我们能用的了得只是八两的菜刀。中国的知识分子很有意思,(强烈要求减少文科录取比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清朝的时候搞宪政,在民国的时候搞联合政府,在天朝又要搞民主,让我们“多谈些主义,少谈些问题”(鲁迅),(我再次强调我对鲁迅的崇敬绝非这一句话可以抹杀的,有前面200多篇博客为证)。然而主义搞了一个又一个,红果果的现实改变了么?穷人依旧是穷人,富人基本不大换。李泽厚的观点我不是都同意,但是告别革命的观点我很赞同,一夜之间,你就从奴隶变成主人了?这不是乌托邦是什么?民主是进化来的,不是突变来的,乱世的确出很多英雄,大家切莫幻想自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把你扔到三国里,顶多是流离失所的商人,朝不保夕的贫民,战战兢兢的文员,你就想当貂蝉,你也得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会个八九不离十吧,你以为胸大就能和历史上床啊?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觉得杨振宁说的一句话很对,不顾一切谋求个人发展。(道听途说,没有查证)小平同志不是也讲了么,发展才是硬道理。 解决中国的问题靠发展,但是中国的问题不是靠我解决的。解决自己的问题靠什么?当然还是靠发展。 不管白专红专,关键你得是块砖。 所以我决定,好好学习为祖国,天天向上疼老婆。 这才是亘古不变的王道。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0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某些主流媒体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心
热度 3 lovelysp 2011-3-29 19:32
老实说,日本地震是件大事,但是他们的老百姓能不能喝上水关中国人民个鸟事,每天某新闻频道第一件事就是报道这些垃圾。直到把老百姓吓得去抢盐了也不知道 停。利比亚人民卖石油的那点钱已经足够支撑他们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政府军和反对派之间的战争也是富人吃饱了的游戏,不是我等房奴堵在大街上 准备去上班应该关心的,但是这些洋垃圾你想躲都躲不开,天天都是头版轰炸。 坦白讲,我更愿意听到我们这个城市建设又有什么新规划,用纳税人的钱能不能建个新公园,让孩子们骑车也有个玩耍的地方。房价为什么天天谈论的是涨价和降 价,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出来说我们应该合理定价呢。只有合理定价了,开发商也愿意挣个安心钱,老百姓住上自己的血汗钱换来的一个安身之所再关心日本人民的 生活不迟。药家鑫的事基本就不让讨论,专等法官判个遗臭万年的结局。我们的新闻媒体难道不应该关心这些与我们生活更近一点的事吗,记者们难道就不想弄清楚 瘦肉精究竟是怎么来的,吃着含有瘦肉精的火腿肠,同情着曾经侵略我们的人的那点灾情,难道真的很快乐么? 飞速发展的中国,伴随着很多的变化,好的变化,坏的变化。希望我们的主流媒体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和良心,多关心和讨论我们身边的事,自己的事,推动这个社会良性发展,而不是掩耳盗铃,左右言它。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12 次阅读|2 个评论
卡扎菲已失守家乡
xupeiyang 2011-3-29 10:35
借助多国部队战机轰炸,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快速向西部推进,重新占领东部石油重镇布雷加港、拉斯拉努夫和本贾瓦德,这就意味着利比亚反对派掌握了该国东部地区几乎所有的石油资源。 http://news.qq.com/a/20110329/000324.htm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1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比亚
metanb 2011-3-28 21:19
阴极而阳。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1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放下屠刀——致美英法列强
热度 6 yangyongtian 2011-3-28 17:30
西方仨老大, 横蛮美英法。 百年侵略贼, 又把新罪加。 挟持联合国, 空袭利比亚。 主机不得飞, 敌机飞且炸。 明明是侵权, 愣说反讹诈。 人家兄弟斗, 横来拉偏架。 扶持走狗族, 皆为抢石化。 导弹伤平民, 行为越权辖。 奉劝侵略者, 屠刀快放下。 当年九一一, 咎由自称大。 果然不听劝, 提访头搬家。 世界要和谐, 彼此要自洽。 善有善报时, 恶行定招打。 切莫充宪兵, 别再妄称大!
个人分类: 感怀|2487 次阅读|12 个评论
现在是卡扎菲向世界宣布放弃权力的最好时机
热度 8 lin602 2011-3-28 10:53
今天看早新闻,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已经控制了许多油田及许多区域,如果照此打下去,卡扎菲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如果卡扎菲在反政府武装的人手里,凶多吉少。 如果现在卡扎菲向世界宣布,放弃权力,到第三国流亡,过着平民生活,可能会有点结果的。因为现在继续打,政府武装加平民还要大量死亡。即使西方国家要让卡死,但迫于世界压力,可能会有点让步的。 但这个时间不长,就这几天了,说不定就一、二天,三、四天了。如果反政府武装再强大,占的地方再多点,他就走不掉了,西方有意‘讨论、讨论’,拖点时间,他就完蛋了。 利比亚事件,打开了世界‘潘多拉的盒子’。谁不顺眼,小心点。
1864 次阅读|8 个评论
如果真有外星人来攻击地球,我们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热度 9 wangxh 2011-3-27 23:14
今晚看了一个电影《洛杉矶之战》,补上三八的欠债。 电影当然很无聊,鄙人看到三分之二处,还小憩一会儿,虽然模拟战争场面和音效不亚于海湾战争、也不亚于最近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 不过鄙人突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真有外星人来攻击地球,我们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中国的俗语说得好:家不和外人欺!中国每一次遭受外族入侵时,都是“家不和之多事之秋”。既然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把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尤其是当灾难来临之际。 因此, 如果真有外星人来攻击地球,世界各国人民首要的任务应该是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星人的进攻 ,假如外星人妄图入侵地球时。当然,像外族入侵时一样,也许到时候会出现许多- 地奸 (相当于“汉奸”)!
个人分类: 社会|337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北约-毁灭利比亚美丽新娘的撒旦
热度 2 冯用军 2011-3-27 21:41
北约-毁灭利比亚美丽新娘的撒旦
曾经的利比亚,横跨东西交流的中间地带,犹如一位美丽的新娘。如今,残暴、野蛮的北约的入侵,利比亚正逐渐丧失她对自己女人、孩子、老人的保护,犹如圣经中罪恶的魔怪撒旦,让美丽的利比亚大地满目苍夷、生灵涂炭,打着保护平民的口号却去屠杀更多平民,这就是北约,目前,他看上了谁,谁可能就会倒霉。
个人分类: WCD世界发展研究中心|2774 次阅读|6 个评论
警惕西方新老殖民主义在利比亚推行新干涉主义
热度 8 黄安年 2011-3-27 20:54
警惕西方新老殖民主义在利比亚推行新干涉主义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3 月 27 日发布 自 3 月 19 日以来,我们看到法、英、美等新老殖民主义国家在利比亚推行彻头彻尾的新干涉主义霸权主义对外政策。他们不仅打着维护人权,“人权高于主权论”、“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的旗号 , 维护他们在利比亚和中东北非的油权。而且打着贯彻安理会决议的旗号,公然出兵利比亚,企图用武力来推翻一个合法的主权国家,并且公开号召运用武力将一个国家的合法领导人赶下台,他们运用最新式的武器来残害利比亚的老百姓却恬不知耻地将赤裸裸的侵略行径说成是维护利比亚的“人权”,他们需要的是适合新老殖民主义国家控制利比亚石油利益的人权,而凡是不符合他们需求的则统统成了反人权。从 3 月 19 日以来的几天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权”?看到当年殖民主义和今天的新殖民主义在“人权”和“主权”问题上有什么共同之点和不同之处。 对于西方国家这样的新干涉主义,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讲:“不”! 附报道 : ************** 新干涉主义 百科名片 新干涉主义,指的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以科索沃危机为契机,新干涉主义正在西方乃至全球日渐抬头。它作为一种处理国际问题的模式,日益显示出对国际关系的危害。而且在美国及其盟国的推动下,新干涉主义在理论上日渐完备,在行动上日渐机制化、制度化、模是化。 目录 大理论支点 大理论支点   新干涉主义的两大理论支点或曰两大借口更具有迷惑性。其一是“人权高于主权论”。新干涉主义在人权和主权关系上大做文章,提出什么“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主权过时论”、“人权无国界”,大力鼓吹所谓“人权外交”和“道德贸易”。其二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公开宣扬什么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西方共同的价值观,维护西方价值观与“被压迫民族”权利符合西方战略利益。英国首相布莱尔声称“我们不是为土地而战,而是为价值观而战”,各国可以高举人道旗帜介入主权国家事务。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声称要为在世界范围内停止民族清洗而进行干预。但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每一次扩张和侵略都笼罩着美好的光环,都是要把“欧洲之光”带到“黑暗”的非洲和亚洲。西方鼓吹新干涉主义,挑战和否定的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生存权和发展权;西方以“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为由,是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符合西方利益的西方模式。    新干涉主义模式不仅撇开联合国,而且在联合国内也有人为其鼓吹抬轿。科索沃危机的处理是新干涉主义的最新试验。意大利总理达莱马说,如果联合国无法行动,就需要建立能够维护和平、能够制止屠杀的“由民主国家组织的国际组织”取代联合国。一些联合国的重要官员在科索沃危机前后不但没有批评西方撇开联合国的行径,而且还为西方辩护、鼓气,跟着西方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甚至还说什么“联合国作为一个机构一直把人权置于每项工作的中心地位”。但二战前,国联的失败给全世界带来的教训告诫世人:如今如果没有联合国,这个世界将会有更多的动荡与混乱、霸权与强权,世界将没有秩序可言,也将没有和平与安全可言。    " 新干涉主义 " 是冷战后时期发展出来、并仍在演变着的一种帝国主义扩张模式,它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 " 社会帝国主义 " 有相似的内容:它致力于输出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价值观念,向全世界推行全球化、市场开放、西方模式多党选举的 " 套餐 " ,主张西方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实行 " 开明 " 殖民主义。它的产生取决于三个主要条件,那就是:全世界范围内反帝反殖运动的低落和瓦解、以及西方统治层全球化战略和意识形态的形成,以及是西方国家的国内政治条件,这最后一点也是本文所最关注的,特别是 " 新干涉主义 " 的形成与西方国家内部左派政治力量的蜕变的关系。   让我们先来考察几个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事件: 向海地出兵   一、一九九四年十月,美国总统克林顿下达了向海地出兵的决定,其目的是更换海地的政府。这个决定,是在美国国会里由黑人众参议员组成的 " 黑人团体 " ( Black Caucus )的督促下做出的。 " 黑人团体 " 是美国国会内部的左派力量,经常推动有利于美国黑人利益的立法和其他有进步倾向的立法。克林顿侵略海地、强行更换海地政府的政策,也受到了美国的一些 " 进步团体 " 的支持。他们认为,美国过去一向通过军事干涉支持世界上的独裁专制政府,现在冷战结束了,轮到美国以实际行动赎回它的罪过的时候了,那就是以其强大无敌的军事实力来为世界做些好事,比如在世界各地执行一些 " 开明 " 的军事干涉,更换第三世界的独裁政府,把 " 人权、民主 " 带给第三世界人民。出兵海地就被一些 " 进步人士 " 认为是这种 " 开明 " 军事干涉的首次实践,而由曾在越战中逃避兵役、参加过反战活动的克林顿来执行这次 " 开明 " 侵略,其象征意义更加明确了。形成强烈对照的是,美国政治的传统右翼人士(坚决反共、支持冷战时期的美国全球干涉),对这次 " 与美国切身利益毫无关系 " 的军事干涉,表示强烈反对。 引渡皮诺切特   二、一九九八年十月十六日,英国政府逮捕了在英国治病的智利前总统皮诺切特,英国议会上院兼最高法院又于十一月二十五日裁定西方国家有权引渡和审判皮诺切特。智利政府对这种违反外交豁免权和侵犯智利司法主权的作法表示抗议。然而,西方媒体和大多数西方 " 左派 " 人士欢呼英国政府的举动,认为这是西方为过去扶植皮诺切特军人独裁政府的罪过所作的补救。更有一些人指出,从美国侵略巴拿马捉拿诺尔列加到英国逮捕皮诺切特,为今后西方国家名正言顺地逮捕、审判 " 第三世界的独裁者 " 建立了先例和程序。 停止轰炸南联盟   三、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三日,德国绿党代表大会在严重分裂的情况下投票否决了要求北约无条件立即停止轰炸南联盟的决议。假如这个决议通过,将导致施罗德联合政府的瓦解。属于绿党的外交部长费舍一直是轰炸南联盟的积极支持者。费舍认为由于科索沃的特殊情况,北约即使没有联合国的批准,也必须执行轰炸行动。费舍在六十年代是激进左派学生运动的参加者;现在,他认为北约应担当起维护其他国家人权的义务,他毫不掩盖对南联盟总统和中国领导人的厌恶之情。 角色确定   新干涉主义找到了得以推行的工具。二战后各种模式的干涉主义在具体实施时依靠的往往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力量。而以科索沃危机的处理为标志,新干涉主义试图将北约和西方七国为核心作为其推行霸权的强有力工具,并试图将其模式化、制度化。美国力图将北约作为推行其全球霸权、充当世界警察的军事工具。经过 4 月的华盛顿会议,北约的这种角色基本已经确定。 http://baike.baidu.com/view/362365.htm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313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北约对利比亚:壮汉打小孩?
热度 11 陈安博士 2011-3-27 18:51
  关于北约诸国对利比亚,有的同学做如下比喻:   几个肌肉男闲极无聊,出门殴打一个手无寸铁的小孩!      当年(1992年?)联军打伊拉克的时候也有人这么比喻,他们也不看看当时为什么打伊拉克,不就是因为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嘛。   让俺说,这次打得好!谁让你欺负胳膊不够粗的小弟弟来着,据说在伊拉克打科威特的时候,新加坡人组织的游行最为厉害!对于伊拉克的无耻做法反对的喊声也很高!从中可以看到身为小国的悲哀。   这次的北约打利比亚,其实多简单一点事呀,因为 这个小孩是个很坏的小孩,经常欺负比自己更小的孩子,此时当然需要肌肉男来主持正义!   至于你说当年萨科齐还在巴黎欢迎了卡扎菲呢,那应该怪当时的萨科齐不够正义,空担了肌肉男的虚名。现在,即便他为了明年的选举,也正常,为了选举做点好事,我看应该把总统任期再缩短点,好让大家为了当老大再多做点好事。   或者,你作为一个不合格的家长,经常在家里不是打老婆就是打孩子,而且每每都是往死里打,此时,公安局法院啥的就当然有权利来干涉。否则,你随意打死人,无所谓,说这是你家的内政,外人只能表示人道主义同情,通过外交渠道去说一声,老兄,你别这样啦,别这样啦,如此等等。对此等流氓家长,这等呼吁有个屁用!还是关到监狱里或者干脆把他痛打一顿比较有效,并杀鸡给猴看,让其他拳头痒痒的家长也注意点。   此外,还有那种说“大国打伊拉克、利比亚都是为了石油”或者“为了XX”的利益说,即便后面或者很远的未来会有利益,不过这种说法也有荒唐之处,按照这个理论推而广之,可以有如下的推论:   打越南是为了香蕉,支持越南是为了甘蔗;   打朝鲜是为了泡菜,支援朝鲜是为了裙带菜;   封锁古巴是为了雪茄,顺带抢个军帽戴戴;   打阿富汗的塔利班是为了抢山羊,顺便抢个白色的头巾在脑袋上面围围;   打俄罗斯一定是为了喝喝伏特加并娶个俄国美女;   打进德国是为了抢啤酒和欣赏巴赫;   给日本扔俩原子弹当然是为了吃到正宗的醋鱼饭团和寿司,或者干脆就是为了享受享受地震带来的摇篮感觉;   要是高鼻子的鬼子们有一天打中国,那多半是因为一直不让他们入党,他们觉得委屈!   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当然也是编造出来的,反应的是民心而已:   一个老妇人在的黎波里(利比亚首都)的银行取钱,队列分男女两行,她排在男人的那一行,男人们说她应该排到另一行去。   她问:“为什么?”   男人说:“女性都应该排在那边。”   她大声回答说:“利比亚所有的男人现在都在班加西(反政府武装所在地)呢,这里没有男人!”   现场立刻鸦雀无声。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3044 次阅读|16 个评论
成长的烦恼-你所不知道的卡扎菲
冯用军 2011-3-27 15:11
利比亚的内战,西方联军的空袭,还有那些关于卡扎菲的“边角新闻”,遥远的地中海国度出现的战火强烈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卡扎菲的“生死”似乎也在进一步诱惑着我们的猎奇心理。 “石油阴谋论”和“政治阴谋论”不断刺激着我们的敏感神经,所有的中国人更多的关注的是,利比亚发生的一切是否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具体说来,如果仅仅是一夜醒来之后,我们再去同样一个加油站的时候,计价牌上的数字会不会又向上爬升了好几格。 然而今天,我不想带领大家继续玩这种“数字游戏”,就像股市的阴晴不定一样,利比亚的政治游戏中最有趣味的地方在于卡扎菲本人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与西方世界的“爱恨情仇”。一个执掌着利比亚的国家权力长达数十年的铁杆人物,一个曾经无数次成为西方的眼中钉,转而又无数次成为欧洲和白宫座上宾的传奇人物,这本身就是“利比亚故事”最大的看点 相信大多数人都对这个喝着骆驼奶,住着帐篷的“平民总统”十分的好奇。这个来自利比亚民间底层,没有任何贵族血统,甚至连学历都“非常特殊”的穷家小子一跃成为“2011年度全球战略风云人物”(这是我自己给卡扎菲封的称号,相信他本人得知这个异域殊荣之后,应该不会对此有太大的意见),这到底是利比亚的特殊性,还是卡扎菲本人的特殊性?卡扎菲的成长经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在北非的去殖民化浪潮的推动下,昏庸的国王和那些同样遭人唾弃的军政分子,以及愤怒的民众的共同作用下,一个尉级军官通过自己雄辩的口才,迅速的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 “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更多的打下了“卡扎菲的烙印”,这个国家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却也拥有最为“专制的统治方式”,卡扎菲的一句话可以迅速的改变利比亚在全球的形象——利比亚要么是遭人唾弃的恐怖主义滋生地,要么一夜之间变成全球反恐最为得力的战斗堡垒。卡扎菲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着利比亚的地缘归属,利比亚曾经一度在阿拉伯世界里拥有极高的威望,因为相比那些“自私自利”的“伪君子国家”,利比亚对于巴勒斯坦兄弟无私而坚决的帮助,一度让利比亚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然而,同样是因为巴勒斯坦问题,当阿拉法特和拉宾握手的那一刻,卡扎菲可以迅速变脸,撇下整个阿拉伯世界,将利比亚融入到非洲的政治版图中来,事实上卡扎菲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卡扎菲性格上的奇特可以说举世无双,如果硬要在全球范围内找一个跟卡扎菲性格相近的政治人物,那么就只能是委瑞内拉总统查韦斯了。这两个人的性格还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是凭借着“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指导夺得国家政权,同样是能说善辩,同样是喜欢在全球“拉帮结派”,同样是依靠着石油财富牢牢的掌握着国家的政治权力。卡扎菲的能源牌主要是针对的是中西欧国家,而查韦斯的石油武器则主要用在美国身上,同样是分分合合的战略游戏,这两人身上的共同点可以让我们清晰的了解这些政治人物在未来到底在哪里? 查韦斯既没有被国内的反对派拉下台,也没有被美国“斩草除根”,我们同样以此类推的判断卡扎菲的命运恐怕不会是“第二个米洛舍维奇”。奥巴马既然当着全球的面拍胸脯保证,美国并不想要卡扎菲的性命,那么卡扎菲自然也不会成为“第二个萨达姆”,利比亚国内的反对派对外宣称只想将卡扎菲送上审判台,而不想让其“死于非命”这样简单。如此看来,西方的空袭顶多是做做样子,吓一吓这个总是“自以为是”的“疯子”。而事实上,卡扎菲在政治上绝对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吃硬不吃软”已经屡次在卡扎菲身上得到了印证。当年洛克比空难之后,面对西方世界的舆论轰炸,卡扎菲俨然成为了一个“在舌尖上跳舞的斗士”,任何的指责对于卡扎菲来说都是不屑一顾的。而当美国真的让萨达姆成为阶下囚的时候,卡扎菲立刻慌了手脚,他迅速的和核武器“划清界限”,还主动对英国进行空难赔偿,这无疑说明,相比于卡扎菲的商业头脑,卡扎菲的政治勇气显然不如“萨达姆兄弟”。 需要说明的是,从卡扎菲的性格分析看来,我更倾向定义其为“政治商人”,既然是商人,那么自然是和气生财,因此再要有人说,有人会对卡扎菲痛下“杀手”,我都会对此嗤之以鼻。有谁会在生意场上绑架杀人呢,除非这人是强盗,目前看来,英法还不具备“强盗的潜质”,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在拿到钱之后再“毁尸灭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http://www.gf.com.cn/cms/newsContent.jsp?docId=790442 核心提示: 卡扎菲的童年是在故乡的戈壁沙漠和帐篷中度过的。艰苦的自然环境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卡扎菲靠父亲的放牧所得为生,生活非常简朴,有人说卡扎菲是靠喝骆驼奶、吃阿拉伯大饼长大的。他从小就在父母身边转,并逐渐帮双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本文摘自《中东风云人物》 作者:时延春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卡扎菲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也是非洲、中东地区极有影响力的一位领袖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利比亚人对他顶礼膜拜,尊崇至极,称他为导师、统帅、领袖、革命志士、伟大骑士、“九·一”革命领导人、利比亚救世主、“世界第三理论”奠基人、“绿色革命”旗手、民众国创始人、沙漠雄狮、阿拉伯雄鹰、非洲勇士、伊斯兰圣徒、穆斯林革命家等等,不一而足。有的西方国家骂他是“恐怖公司”老板、“魔鬼”,美国骂他是“无赖国家”头目。当年利比亚与埃及互相攻击时,卡扎菲骂萨达特是“叛徒”,萨达特则骂卡扎菲是“疯子”。还有人称他为“不定向导弹”。尽管世人对他毁誉不一,褒贬迥异,但在国际政坛上,他被公认为是一位谜一般引人注目的领袖人物。 1982年10月卡扎菲访华,与邓小平举行会见,我作为主要译员参加了他访华的接待工作,与他接触的机会较多。1992—1995年,我在中国驻利比亚使馆担任政务参赞,曾数次见到他,并通过新闻媒体关注他的活动,进一步增进了我对他的了解。在中国人中,我是与他直接交往较多的人物之一。 卡扎菲的成长 卡扎菲全名叫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生于利比亚海滨城市锡尔特以南30公里一个贝都因牧民家庭,卡达法部落人。卡达法部落是个小部落,部落人家散居在戈壁沙漠中。这是一片灰色的原野,既有岩石也有灌木丛。该部落居民多为贝都因人,以放牧骆驼和牛羊为主,居住在一个个帐篷中。 卡达法部落的称谓系由柏柏尔文字转化而来,这有其历史背景。柏柏尔人为利比亚土著民族。但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进入利比亚战胜柏柏尔人后,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后来,阿拉伯人与柏柏尔人逐渐相互同化、相互融合在一起。卡达法的名称就是阿拉伯文和柏柏尔文融合的产物,卡达法部落中的部落民也是阿拉伯人与柏柏尔人混杂繁衍的产物。据史料记载,征服利比亚的阿拉伯人多来自也门,他们中的一部分官兵在利比亚定居下来,其中有的人就辗转到锡尔特以南地区,逐渐形成卡达法部落。我在利比亚工作期间,就曾听过卡扎菲在一次报告中提到此事。他说,假如利比亚一切水源枯竭,我将回到也门去。我也曾问过卡达法部落的人和利比亚学者,他们均称卡达法部落的根在也门。 卡扎菲的父亲叫穆罕默德,其母叫阿依莎,两人都是贫穷的贝都因人,也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卡扎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而且是惟一的男孩。尽管家中贫寒,但卡扎菲从小就受到家人的宠爱。卡扎菲有三个姐姐,其中一个姐姐死于癌症,另一个姐姐与当地人结婚,第三个姐姐嫁给了麦萨奥德·哈费兹,此人后来曾担任过费赞省的总督。 卡扎菲的童年是在故乡的戈壁沙漠和帐篷中度过的。艰苦的自然环境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卡扎菲靠父亲的放牧所得为生,生活非常简朴,有人说卡扎菲是靠喝骆驼奶、吃阿拉伯大饼长大的。他从小就在父母身边转,并逐渐帮双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艰苦环境中的部落生活显得十分枯燥无味,根本谈不上文化娱乐活动。童年时代的卡扎菲最大的爱好就是听大人讲故事。卡扎菲的双亲和邻居经常给卡扎菲及其小伙伴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其中包括贝都因人的传统,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发展,利比亚的历史,外国对利比亚的入侵,阿拉伯和利比亚出现的英雄人物,部落中的轶事趣谈,孩子们爱听的神话故事等。 利比亚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的动人故事深深打动了卡扎菲的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崩溃,意大利于1912年10月占领利比亚,取代土耳其控制利比亚,并将利比亚变为意大利的殖民地,激起利比亚人民的反抗。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头目墨索里尼上台后,提出了赤裸裸的帝国主义侵略纲领,向利比亚发动大规模攻势,以图全面控制利比亚。利比亚人民为反对意大利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斗争,其中以奥马尔·穆赫塔尔领导的抗意游击队最为驰名。奥马尔·穆赫塔尔原为一名中学教员,在利比亚人民反意斗争的浪潮推动下,他弃教从戎参加了武装斗争。他在战斗中成长,成为由数千人组成的游击队武装的领导人。他领导的这支游击队主要成员是游牧民,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屡屡重创意大利殖民军。意大利殖民军采取铁血政策,残酷镇压利比亚游击队,致使利比亚游击队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困难,利比亚民族主义领导人陆续遭杀害或被俘。奥马尔·穆赫塔尔在困境中坚持斗争。1931年9月11日他在绿山地区的一次战斗中落马倒地,陷入敌军重围,负伤被俘。他在敌牢中大义凛然,英勇不屈,最后在两万多名利比亚群众面前被意大利法西斯处以绞刑。奥马尔·穆赫塔尔被利比亚人民视为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卡扎菲从小就对他崇拜不已,矢志长大后做一个奥马尔·穆赫塔尔式的人物。 卡扎菲长到入学年龄时,尽管家境贫寒,但他父亲还是决定送他上学读书。卡扎菲进入锡尔特一所小学学习,当时他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而且又是贝都因人,城里的孩子都称他为乡巴佬。他从上学一开始就感到了压力,但他将这种压力变为动力。他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睡在清真寺的地板上。利比亚是伊斯兰国家,星期五作为周休日。每星期四放学后,卡扎菲步行约30公里回家,星期五下午又返回锡尔特。他在往返途中要穿过沙漠地区。这种长途跋涉使他吃了不少苦头,但也磨炼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的体魄。 卡扎菲14岁时,他们一家人迁到西南部的费赞省塞卜哈居住。他父亲为当地部落酋长看护财产,他们一家住在塞卜哈城外两英里远的一处小房子里。卡扎菲进入塞卜哈中学读书。 中学阶段是卡扎菲成长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广泛阅读报刊,收听埃及电台“开罗之音”广播,努力增加对外界的了解,深入思考和探索一些重大问题。在这期间,对卡扎菲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及其名著《革命哲学》,尤其是纳赛尔关于“自由军官组织”的论述深深镌刻在卡扎菲的脑海中,使卡扎菲在发动革命问题上学到了第一课。 卡扎菲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成为一位雄辩滔滔的鼓动者和学生领袖。他曾秘密组织学生团体,企图暗杀利比亚国王,并曾组织过支持埃及和纳赛尔总统反对以色列的示威游行。1961年10月,卡扎菲因组织反对解散埃及与叙利亚联盟的示威游行而被开除学籍。1961—1963年,卡扎菲转入利比亚沿海城市米苏腊塔高中部学习。他在这一阶段积极开展地下活动,精心筹建地下组织。他对参加该组织的成员提出的要求是:努力学习,按时祈祷,不许饮酒,不准打牌,不玩女人。中学时代的卡扎菲已成为小有名气的人物。 在纳赛尔《革命哲学》的影响下,卡扎菲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决定走从军之路。1963年,他进入利比亚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1964年,他在军队中建立自由军官组织这一秘密团体,着手策划推翻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统治。1965年,卡扎菲从班加西军事学院毕业,获少尉军衔。1966年,他到英国比肯斯菲尔德装甲兵无线电通讯学校受训,学习装甲车的维修、信号和射击技术。半年的培训学习结束后,卡扎菲回利比亚担任通讯兵团上尉军官。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利比亚政府决定派卡扎菲带领一支先遣队前去支援埃及。但这场战争仅打了6天,卡扎菲一行刚到达利比亚、埃及边境,战争就停止了,卡扎菲决定返回。这场战争在阿拉伯国家中引起了巨大震动,利比亚人民对伊德里斯王朝的腐朽统治更加不满,人心思变。卡扎菲强烈意识到,在利比亚发动革命的客观条件日趋成熟,他决心加快采取行动的步伐。 1968年,利比亚国内形势急剧恶化。80岁高龄的伊德里斯国王多病缠身,无力理政,曾提出退位想法,但宫廷幕僚们以一时找不到合适继任人选为由,将其挽留在国王宝座上。宫廷大臣、军政高级官员借此机会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巧取豪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黎民百姓生灵涂炭,怨声载道。当时的利比亚政局就像一堆干柴一样,一点即燃。 利比亚各派政治力量都清楚地看到,伊德里斯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王朝政权随时都有被推翻的可能。据有关方面透露,当时至少有四个政治集团曾有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图谋。第一个集团是包括前首相巴库什在内的知识分子和军官集团,这个集团谋划过接管政权的计划,但因内部分歧而迟迟没有采取行动。第二个集团是以军队参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勒希为首的王室力量,他们企图获得国王首肯体面接管政权,如此招不成再采取行动。由于国王迟迟未公开表态,他们贻误了行动时机。第三个集团是以军队一名上校为首的军官集团,据说该集团得到伊拉克支持,但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采取行动。第四个集团便是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这个组织的领导人和骨干成员名不见经传,但为发动政变做好了充分准备。 卡扎菲所依靠的是两个支部的骨干力量。他在塞卜哈学习时,与阿卜杜·萨拉姆·贾卢德一道创立了第一支部,此后又建立了一系列的支部,统称“第一支部”系统。在此基础上,卡扎菲号召支部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创立自己的学习支部,称之为“第二支部”。按照卡扎菲亲自制定的条例,各个支部的成员彼此要互不相识;参加第二支部的成员需要卡扎菲亲自逐一审批。卡扎菲转到米苏腊塔学习后,又在这个城市建立了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他还创立了自由军官组织的外围组织,即民间组织,在工人、农民、教师、商人和文职人员中吸收民间组织的成员。卡扎菲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时,非常重视在军队中发展成员。他对发展对象逐个进行考察,搜集他们的材料,逐个审批。 卡扎菲为发动政变而进行的准备工作既精心又辛苦。他在谈到这段经历时说,为准备暴动,他们召开的会议越来越多,遇到的困难也就越来越多。他们必须在节假日开会,通常在深夜开会。他们必须把会议地点选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有时不得不奔赴数百公里远的地方开会,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往往都很恶劣。有的会议时间较长,他们就在野外露宿。为了解决活动经费问题,他们决定自由军官组织的成员都必须交出自己的全部工资。卡扎菲对发动政变的每个细节都做了精心安排。他把自由军官组织的骨干力量分配到全国各地,每个兵营里都配备两名军官,负责搜集与发动政变有关的各种情报,其中包括武器储备,军官名单及其上级领导等等。 1969年初,自由军官组织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他们的组织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王室政权情报部门随时都可能侦破自由军官组织的计划,逮捕组织的领导成员。他们决定尽快采取行动,发动名为“耶路撒冷行动”的军事政变。会后,卡扎菲即向自由军官组织成员发出第一次警报,要求他们核查对士兵、交通工具、武器和弹药的控制情况。当收到一切准备就绪的信号后,他把发动政变的日期确定为1969年3月21日。 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举事前夕,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获悉,埃及著名女歌唱家定于3月21日晚在班加西举办个人演唱音乐会。卡扎菲认为,这场音乐会将给他们的暴动带来诸多不便,第一,举办音乐会的音乐家是埃及女歌手乌姆·库尔舒姆。她是阿拉伯歌坛上最有影响的一位女歌手,在全体阿拉伯人看来,她是位音乐天才,是位传奇人物,颇受欢迎和尊重。在这一天晚上举事是一件极不得体的事,也是对乌姆·库尔舒姆极不尊重的事。第二,乌姆·库尔舒姆举办的这场音乐会是为巴勒斯坦法塔赫游击队举行的义演。支持巴勒斯坦事业是所有阿拉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卡扎菲及其同事们对巴勒斯坦事业一直采取坚决支持立场,不愿做任何不利于巴勒斯坦事业的事。第三,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事先拟定了一份拘捕的王室政权高级人物名单,这份名单中的绝大多数人士将出席这场音乐会。按照惯例,这场音乐会可能要延续到次日凌晨,被拘捕人物的行踪不便掌握,这对拘捕他们造成许多困难。如在这种场合拘捕他们,也将造成不良影响。 卡扎菲再三斟酌,权衡利弊,决定推迟举事日期。卡扎菲把发动政变的日期改为3月24日,但他了解到,伊德里斯国王在这一天驾临班加西,王室和军队加强了警卫工作,从而增加了发动政变的困难。卡扎菲决定第二次推迟发动政变的时间,把政变时间定于6月5日。 政变前夕,自由军官组织的一些成员突然被通知调防,卡扎菲怀疑他们的政变计划可能泄密。此外,这一年的6月5日正值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3周年,卡扎菲担心官方可能举办纪念活动,给他们的活动带来不测因素。为防止意外,卡扎菲第三次推迟政变时间。 1969年7月,伊德里斯国王去土耳其和希腊度假消夏。8月,国王把利比亚上议院和下议院的领袖召到希腊首都雅典,交给他们一封信件,宣布退位。这一消息传到利比亚后,利比亚形势更加混乱,各种政治力量蠢蠢欲动。卡扎菲了解到,军队参谋长沙勒希兄弟领导的宫廷集团准备在9月4日之前采取行动。与此同时,卡扎菲被通知于9月11日去英国接受第二次为期6个月的培训。 卡扎菲感到,发动政变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于是,他与贾卢德在的黎波里东南不远的塔尔胡纳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决定将政变时间确定为1969年9月1日凌晨2时30分。他们还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决定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夺取政权。政变前,卡扎菲对王室的军力部署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王室在班加西的兵力最强,因为国王卫队就驻扎在这里。这支卫队通常被称为昔兰尼加卫队,对国王忠贞不贰,且装备精良,能否顺利解决这支卫队便成为整个政变计划成败的关键。为此,卡扎菲决定留在班加西,委派他的助手穆萨·艾哈迈德突袭昔兰尼加卫队,委派他的另一名助手穆斯塔法·卡鲁比占领贝卡军营和广播电台。他派贾卢德去的黎波里,主持在首都的行动。此外,他还派自由军官组织的其他成员分赴其他地区同时分头行动。 总的说来,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卡扎菲采取的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整个政变过程中,仅在突袭昔兰尼加卫队时发生了小的冲突。穆萨·艾哈迈德率领的一队人马轻而易举地解除了卫队岗哨的武装,占领了军营。双方在一阵对射中,1人被打死,15人受伤,卫队司令在家中被擒,成为俘虏。其他地区的政变行动基本上没有遇到抵抗。名单上的宫廷要员和军政高官基本上被拘捕。王储听到枪声立即从宫中逃出,藏到游泳池里,他于次日被捕后,立即表示效忠新政权。 1969年9月1日清晨6时,的黎波里广播电台开始播放军乐曲,表明政变已经取得完全成功。6时30分,卡扎菲在班加西广播电台发布政变成功后的第一号公报。自由军官组织事前未曾想到准备公报,卡扎菲得到政变成功的消息后,立即取来一张纸,仓促写了公报提纲,其他内容是他在电台广播时即席加上的。 卡扎菲在公报中说:“伟大的利比亚人民,为了履行你们的自由意志,实现你们崇高的愿望,诚挚地响应你们不断提出的变革要求和为之而奋斗的渴望,倾听你们对发动革命和起义的激励,你们的武装部队已采取行动,推翻了反动、落后和腐朽的制度。这个腐朽的制度令人作呕和恐惧。你们英雄的军队一举摧毁了这些偶像,从而结束了漫漫长夜,即从土耳其的统治到意大利的暴虐,然后是反动政权的时代,这是贪污腐败、裙带关系、背信卖国的时代。”卡扎菲宣布,一个新的利比亚诞生了,这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由共和国,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出于安全和稳定政局的考虑,在政变成功后一周左右,卡扎菲没有宣布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宣布自由军官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名字。一周以后,利比亚公布了由12人组成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革命指挥委员会的人员名单。此后,卡扎菲及其政变的神秘面纱才逐渐被揭开。这场政变被称为“九·一”革命。
个人分类: 《最文学》杂志|2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前车之鉴-卡扎菲利比亚给中国的三个教训
热度 1 冯用军 2011-3-27 15:07
转自: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31881.shtml 第一个教训是,这个世界实际仍是一个无政府状态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在深入研究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变革的规律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但是,国家的产生也代表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告别了混乱状态中的动物社会,毕竟国家在代表阶级统治的同时也提供了秩序这一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产品。相对于国内社会,国际社会却没有任何共同政治权威、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维护共同体的暴力机器。国际社会仍旧是原始的混乱的,与动物世界本质上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强大永远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联合国与曾经的国际联盟,充其量只是世界大国力量平衡的工具,而在世界大国力量天平失衡之后,即便这样的工具也仅仅剩下形式上的意义。以联合国的名义或许可以获得更多的道义力量,但是,抛弃联合国的单边主义却也一样是道义的,毕竟,力量没有道义或邪恶之分,而强权似乎就是公理和正义。3月17日的联合1973号决议中, “采取除派遣地面部队以外的任何必要措施”,恰恰提供了无政府状态下的世界大国执行公理的合法借口。在这样一个道义的借口下,美国政府3月19日公开向利比亚军队提出“四点要求”,即必须立即停火,必须停止包围驻守班加西(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的反对派,必须恢复供应水电和天然气,以及必须允许利比亚人民接受人道主义救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要为政治服务。利比亚最大的政治是石油为核心的资源政治,而卡扎菲将石油合同分散承包给美英中印埃等国则是最不讲政治的表现。无政府状态世界下的卡扎菲的利比亚,永远只有被执行政治的权利,没有自主选择政治的权利。 第二个教训是,军事力量代表的国家硬实力才是保证国家利益的真正高效手段。卡扎菲名副其实的当了一回中国的老师,让中国又一次领略到了国际政治的残酷性和非道德性。即便美英法等国对卡扎菲公开表达不满甚至准备推翻卡扎菲,卡扎菲却绝对不敢公然撕毁利比亚与西方石油公司的合同。中国则不同。3月10日,利比亚突然不加以任何解释取消了向中国供应的200万桶石油,而中国购买公司的油船已经到位利比亚。卡扎菲迁怒于中国,理由或许为安理会1970号决议中国投了赞成票,更深层次的理由则为卡扎菲可以放心的蔑视中国。卡扎菲卖石油给中国是中国有求于利比亚是中国需要感激利比亚,而卡扎菲卖石油给西方则是不得不卖则是利比亚求安于西方。国际政治的潜规则同样还是西方的利益加实力的政治规则,只不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最适用于无政府状态中的国际政治。在国际政治中,保护利益的手段必须是军事力量为主体的硬实力,绝非经济依赖或道德说教或历史情感或法律法规,不然,贸易合同和资本投资往往遭遇政治风险迅速失效。 第三个教训是,任何时候都不应放松国家的军事能力建设。卡扎菲在1969年军事政变上台以来,其领导的利比亚积极向前苏联靠拢,因此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大幅下落。美国总统里根曾形容卡扎菲是一条用“恐怖统治”威胁全球安全的“疯狗”,利比亚更是被美国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进行制裁。2003年,在英国的牵线搭桥下,西方与利比亚关系逐步恢复,之所以未全面恢复的原因则是,卡扎菲坚持发展包括核能力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时候,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发挥了重要作用。布莱尔为卡扎菲争取到了西方与利比亚全方位合作的各种保证,代价则是利比亚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据相关资料,布莱尔曾以“朋友托尼”的落款,给卡扎菲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亲切的称呼卡扎菲为“亲爱的穆阿迈尔”,积极劝说卡扎菲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情的结果是,卡扎菲相信了西方政治家的安全承诺,放弃了有关军事能力建设并接受国际社会的武器核查,而8年后的今天,卡扎菲则被西方政治家逼到了穷途末路,连维护国家统一的权利都已经被彻底剥夺。。这个时候的利比亚的国防力量,除了老旧的苏系飞机坦克防空炮,似乎没有让西方国家担忧的任何值得说道的武器。卡扎菲自废武功,悲乎。卡扎菲熟谙操控内政之术,却把握不住国际政治的核心游戏规则。在利益面前,国家间条约都会成为一张废纸,何况口头的甜蜜承诺。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西方以利益为中心的实用主义的政治规则。这个规则无须人道主义或理想主义或别的主义加以任何的修饰,是赤裸裸的,直白,易于各方理解,富于高效率。西方政治家也从没有将这样的实用逻辑与仁义道德扯上关系,政治终究与积善行德、以仁服人不是一码事,政治不能用高尚和道德进行定义。政治的目标永远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列宁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曾以实用主义的简单逻辑告诫苏共党员:“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社会主义的苏联要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处发展,必须学会资本主义国家“利”字当头的思维方式,只是所站立场有别罢了。就国家间政治而言,利益加保证利益的实力才是国际斗争的本质。奢言“义”耻言“利”,只是人类社会摈弃人性自私后的一个遥远的梦想,而卡扎菲的利比亚,似乎正在成为西方利益加实力逻辑指引下的新的牺牲品。        无政府状态下的这个世界,终究还是一个群“狼”政治的世界,不谙狼语的结局是可悲的。
个人分类: 世界竞争力研究院|18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多国轰炸利比亚,网友强烈谴责:霸权主义制造更大人道灾难
热度 14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3-26 21:14
多国轰炸利比亚,网友强烈谴责 : 霸权主义制造更大人道灾难 3 月 19 日,美英法为首的西方联军以联合国保护利民比亚平民的禁飞决议为借口,开始所谓“奥德赛黎明”行动,竟然持续对利比亚首都 进行了多轮空袭,造成大量平民死伤。 中国网友始终十分关注利比亚局势变化,为饱受战乱之苦的利比亚人民担忧,彻底稿揭穿所谓“奥德赛黎明”行动盗用联合国决议的虚伪面目,在网上不断地予以安排强烈谴责。 尽从 一些网友们的发帖,就指明: 美国及其追随国,违反国际准则对利比亚军事介入,是西方国家为了一己私利而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干涉他国内政,是赤裸裸的侵略行径!电视镜头上,那些无辜伤亡、流离失所的利比亚人民让人深感痛惜。 为其私利动机的外来军事干预解决不了利比亚的内部问题,外来的武力干预只会导致更多的恐怖主义。 利比亚的命运应该由利比亚人民自己决定,而不是由别国的战斧式导弹决定。 大家呼吁不要再打下去了。 利比亚的战火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又一个鲜活例子,再次暴露出西方民主、人道的虚伪面孔,尽显国际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对我国建设也有深刻的现实启示: 稳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民生福祉的源泉,动乱只会引狼入室,国将不国,百姓遭殃。 网友“ 031fgf ”说:“已有超过 33 万人逃离利比亚,这说明了什么呢?只能说明了西方国家以保护平民为借口的战争是错误的!让 33 万人流离失所!” 网友“不注册才只能跟贴”留言:“西方某些国家首先让你自相残杀,然后再帮着你杀,最后再把不听话的你杀了。这就是西方民主,西方人道和自由。” 西方一些国家严重违反联合国决议,轰炸平民百姓和民用设施,网友们认为这造成了比卡扎菲和反对派内战更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充分暴露出帝国主义侵略者假仁假义的嘴脸。 网友“仁文主意”讽刺地说:“别国的飞机在利比亚天空盘旋,成吨的炸弹在利比亚大地开花,还美其名曰为了‘保护利比亚民众’,不知道利比亚人民该感谢他们,还是诅咒他们?!” 网友“老苏”说:“群狼入侵,大量人员伤亡,设施尽毁,这就是西方的人权、自由、博爱!” 网友“飞利卜死”认为:“西方国家肯定会搅局的,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想利比亚出现和平的曙光,他们要的是石油、石油、还是石油!利比亚的人民、利比亚的民主对他们来讲一文不值!” 许多网友对霸道的轰炸尤其表示气愤。 网友“ zhukaiju5256108 ”指出:西方国家“先给你设禁飞区,然后,再给你一个肆无忌惮的狂轰滥炸。怎么发明了这么一个损人利己的馊主意?” 网友“ wangyoubeijing ”留言:“禁飞区是神马?不让你飞,只许我飞,狂轰滥炸——这就是维护人权 ! ” 网友“ 60.211.57 ” 说:“他们总是能找到借口的,没有借口可以制造借口、找借口嘛。打伊拉克的借口不是很好吗?过后证明该借口属于子虚乌有。人家不照样欺负伊拉克吗?” 网友“青岛老头”指出:“禁飞区变成近飞区,这不是强盗是什么?正如毛主席所说,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的逻辑。” 网友们强烈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利比亚内政,支持非盟的和谈斡旋。 网友“稀土”说:“人家家里吵架,你这掺和进去乱砸人家的家产是何理!”网友“山中剑客”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可以劝其停火、和解,怎么可以参与其国内战争呢?动用武力推翻别国政权的行为无论如何是没有道理的!是地地道道的侵略!” 一位兰州网友用手机留言:“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说不开的,就算一方实在不讲理,给他两拳也无可厚非,但叫外人来撑腰打自己兄弟的,自古以来没有一个是好结果。都让一步,天下本来就是大家的,为什么非要你死我活才罢休?” 一位来自广东的网友说:“支持非盟,支持和谈!内战双方已经深受列强凌辱之害了,咱兄弟俩无论如何,都应冰释前嫌,兼容政见,携手共建国家。不要给侵略者继续动武、进而瓜分国家、掠夺资源的理由! ”网友“ zcs158 ” 呼吁:“希望不要再打下去了!毕竟人民是无辜的,不应该让他们饱受战乱之苦!” 网友“ mnldfa ” 针对“美军坚称空袭等行动未造成利比亚平民伤亡”的报道,质疑:“班加西医院内那些轻、重伤的农民、孩子,是被谁打伤的?怎么就那几个国家的记者看不到?” 网友“飘零他乡”幽默地说:“美国人说,老子的导弹是长了眼睛的,只炸军人不炸老百姓的,这是在考大家的智商的哦。谁杀了人会承认自己杀人了?” 网友“独孤求败” 的留言意味深长:“因为美国满世界轰炸,炸药用量大,所以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奥巴马?” 网友“ nikedas ”则补充说:“估计下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萨科齐。” 有网友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不向外侵略就无法发展,所以有了不断的战争,只要落后就要挨打,就看打谁了。这次是利比亚,下次是谁? 网友“观棋不语”想起了《动物世界》:“饥饿的狼群各有分工,对猎物们围追堵截,最后逮住了那只体力不支的猎物,然后再按等级进食……” 网友“孙亚非”说:“西方轰炸利比亚给我们的启示多多,集中一点就是——丢掉幻想,独立自主,奋发自强 ! ” 网友“过去的时光”深切同情战火中的利比亚人民,他说:“打着所谓的单方面的人道主义的幌子,行干涉他国内政之实,这些可恶的侵略者!他们不是为了什么人权,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是每一个头脑清醒的明白人都看得见的道理!奉劝那些可耻的侵略者,收起你们的把戏,不要以为世界人民都是傻子!可耻的侵略者,你们的行为注定要失败!”
个人分类: 其它|7424 次阅读|64 个评论
利比亚的最佳解决方案
热度 10 lin602 2011-3-25 21:34
如何最优化解决利比亚的问题,根据最小损失原理,现方案如下: 美、法、英等多国,加上利比亚反对派,同意将卡扎菲安排到第三国生活,不要再对他有什么动作。就养着他与他的家庭就是了。不管目前状态如何,也不要管他有多少血案,贪污多少,到此为止。 卡扎菲同意放弃权力,带他和家属,离开利比亚,到第三国生活,而且正常生活。 现政权的人与部队,交政权后,成为‘庶人’,做个正常的自然人,普通公民。 反对派掌权后,不计前嫌。 这样老百姓与各方都死伤最少。其实卡扎菲贪污的钱与其他问题,与继续死多少人相比,还是小数。 卡扎菲坚持的时间越长,普通老百姓死得越多,卡扎菲也别做特别出格的屠杀与疯狂,这种方案的可行性越大。因为西方国家已经打了,肯定不会一点收获没有就收场的。 冤冤相报,老百姓最倒霉。 我相信,这次打击,如果好好解决,对利比亚可能是好事,政治上会往前进一步。如果解决不好,死人很多。更重要的是,这是世界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 我这是‘理想状态’下的结果。学工科与理科的人就知道什么叫理想状态了。 当然也并不是绝无可能,拿破仑就是类似这状态。 再往前看,英国王室交权给内阁,做个象征无首直到如今几百年,就是英国大革命斗争最后互相妥协的结果。而法国则是将路易皇帝推向断头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南北朝鲜打得互不让步,最后也是妥协了事。真正美国倾国家之力,中国的志愿军与北朝鲜是打不过的,因为希特勒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被美国及其他盟国打败了,完全的军事实力,中国与北朝鲜是打不过美国的,只不过大家不想损失太大而已。 以暴制暴,暴力只会加强。互相妥协减少流血,慢慢在政治上会更加‘地震’小点。
2205 次阅读|19 个评论
这些国家是否泄露利比亚的国家机密
热度 3 大毛忽洞 2011-3-25 19:52
这些国家是否泄露利比亚的国家机密 地球上某些国家领导人有多少金银财宝, 这好像是属于国家机密。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公布 卡扎菲家族 的金银财宝 这是否泄露了利比亚的国家机密? 这是否干涉了利比亚的内政问题? 这是否会动摇 卡扎菲 部队的士气? 各国公布卡扎菲以及利比亚资产汇总 瑞士:目前已知卡扎菲家族在瑞士的资产为现金 6 亿 1 千 3 百万瑞士法郎,约合 6 亿 5 千万美元,信托资金 2 亿零 5 百万瑞郎,约合 2 亿 1 千 7 百万美元。约合 57 亿人民币。 德国:卡扎菲之子 200 万欧元 ( 约 1900 万人民币 ) 存款 英国:卡扎菲家族 10 亿英镑 ( 约 105 亿人民币 ) 财产,包括商用物业和住宅 南非:资产总额或超过数十亿美元 西班牙:一个拥有 2000 个单元的旅游地产项目 ( 未估值 ) http://gz.house.163.com/11/0325/09/6VVT424C00873C6D.html 伦敦时间 3 月 24 日凌晨 ( 北京时间 3 月 24 日上午 ) 消息,中东和北非局势升级之后,各国开始彻查并冻结卡扎菲资产。现有瑞士、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已公布的涉及卡扎菲家族资产已累计超过 150 亿人民币,且可能仅为冰山一角。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上月底就利比亚问题一致通过的决议,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及其主要家庭成员等人予以制裁。安理会全票通过的 1970 号决议称 “ 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其家庭主要成员等人出国旅行,并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 ” 。 目前的难题是:所公布数字都未得到利比亚官方确认,且如何分清卡扎菲家族和利比亚国有资产,仍悬而未决。 卡扎菲家族坐拥英国 10 亿英镑资产 英国是欧盟第一个彻查卡扎菲资产并公布明确数字的国家,在联合国的制裁决议出炉之后,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封锁了卡扎菲家族,以及大约有 20 个人的亲信圈子在英国所拥有的资产。 英国向来是中东富豪的投资重镇。此次奥斯本冻结了卡扎菲以及家庭其他五个成员所持有的价值 10 亿英镑的商业地产和股权,其中卡扎菲次子在伦敦高尚社区 Hampstead 拥有一套价值 1000 万英镑的豪宅。当年这一豪宅是通过一家英国维京群岛注册的公司购买,拥有 8 个卧室的豪宅有游泳池和室内影院,以及私人保安团队。 但是,有报告指出,卡扎菲已经秘密通过梅菲尔的其中一位财产顾问,稀释了三倍于上述数字的资产。 目前的问题是,要分清哪些资产属于卡扎菲或者其家族,哪些资产属于利比亚国民所有十分困难。英国财政部表示已查明卡扎菲家族在英国的 10 亿英镑资产。但并未将利比亚投资管理局 (LibyanInvestmentAuthority,LIA) 所拥有资产核算在内。 这个基金组织创建于 2006 年,在全球预计有 800 亿美元 ( 约 600 亿英镑 ) 的投资,而其中大概有 100 亿英镑投在英国,包括皮尔森集团的股份,金融城英国央行对面的商用楼,伦敦核心区牛津街上的物业,以及时尚零售品牌 Monsoon 和其他零售店铺。与此同时,该基金还是位于伦敦钻石地段 Whitehall 一间五星级酒店的大股东,该酒店拥有 294 间客房,并预计于下个月开业。 之后,皮尔森集团 ( 金融时报母公司 ) 对外宣称,利比亚投资管理局拥有其 3.27% 股权,是公司的第五大股东。皮尔森之后声明称,他们已经告知利比亚投资管理局,针对这些股份,他们暂时不会转移或是支付分红。 全球各国掀起查账潮 瑞士外交部长月初也宣布冻结卡扎菲以及与之相关人士的资产,而这一冻结令有效期可能长达三年。 当年卡扎菲的儿子汉尼巴尔和妻子在瑞士日内瓦度假期间,被日内瓦警察以涉嫌虐待仆人的罪名拘留,之后数十亿的瑞士法郎从利比亚在瑞士银行的账户中取出。瑞士国家银行说,之后大概只有 6.3 亿瑞士法郎 ( 按照今日汇率,约折合 45 亿人民币 ) 还在账户中,而最高时存款达到 57 亿瑞士法郎 ( 约合 415 亿人民币 ) 。 但是这些存款中,属于卡扎菲的比例仍是个未知数。但是所公布的名单中,除了卡扎菲之外还有 28 个名字,包括卡扎菲的妻子,儿子和女儿们。此外还有其他的亲属以及各国有公司的负责人。 对此,利比亚外交大臣回应说 “ 他们在瑞士银行没有任何存款 ” ,并表示可能诉诸法律。 在南非,总统雅各布 - 祖马 (JacobZuma) 已经命令财政部冻结有关卡扎菲以及随从的资产,这一过程的核心要义就是确保没有资金可以流出南非。根据当地《商业日报》 (BusinessDay) 的介绍,利比亚在南非的投资大都通过总资产量达 50 亿美金的利比亚阿拉伯非洲投资公司 (LibyaArabAfricaInvestmentCo,Laaico) 投入。在南非,与卡扎菲相关的资产包括 Ensemble 酒店控股公司,该公司在约翰内斯堡拥有豪华的 Michelangelo 酒店。同时,利比亚所运作的主权基金在非洲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产。 月初,西班牙冻结了位于南部著名的阳光海岸马贝拉 (Marbella) 旁的一个拥有 2000 个单元的旅游地产项目,并称可能和利比亚领导人有关。 奥地利和德国也根据欧盟的制裁决议做了相关举措。其中奥地利中央银行称大约有 12 亿欧元的利比亚资产存在奥地利各机构账户中,只是奥地利依然不清楚这其中有多少比例是与制裁名单正相关的。而德国方面则是称他们已冻结了一个银行账户,该账户是以卡扎菲一个儿子的名义开的,大约有 200 万欧元。 ( 郝倩 发自英国伦敦 )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661 次阅读|5 个评论
萨科齐和卡扎菲,外加利比亚语录
大毛忽洞 2011-3-25 16:45
萨科齐和卡扎菲,外加利比亚语录
萨科齐和卡扎菲,外加 利比亚语录 国家(领导人)和国家(领导人)的关系, 就是小孩和小孩的关系。 高兴的时候就互访, 不高兴的时候就骂娘, 骂娘不过瘾就开战。 萨科齐出门后是个坏孩子, 回家后父母还能管得了, 因此,萨科齐的下场不会很悲惨。 卡扎菲在家里就不是个好孩子, 因为父母管不了, 其下场可能很悲惨。 2007 年 12 月 10 日 ,法国总统萨科齐(左)在位于巴黎的法国总统府迎接来访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当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总统府会见到访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双方就双边关系以及两国在经贸、反恐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讨论。 新华社记者宋立东摄 2007 年 12 月 10 日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前左)在位于巴黎的法国总统府检阅仪仗队。当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总统府会见到访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双方就双边关系以及两国在经贸、反恐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讨论。新华社记者宋立东摄 以上段落来自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2/13/content_7236734.htm 利比亚语录: 1.“ 示威、起义纯粹为了自由,跟工作没关系 ” 2.“ 我的朋友,你错了。这正是卡扎菲闹的,利比亚人干什么都得宣誓效忠这个 ‘ 疯子 ’” 3. 有良心的利比亚人基本都会自主创业,做点小买卖,当然还不能做大生意,因为你一旦有钱,卡扎菲家族就会上门,他们会用 “ 为了利比亚的利益 ” ,强行把公司国有化 4.“ 没错,是卡扎菲让我们失业的,不是外国人 ” (本版文字:据新华社电、央视、央广新闻、《东方早报》) http://news.163.com/11/0325/08/6VVRO7FM0001121M.html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6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么美丽的利比亚
xupeiyang 2011-3-25 11:02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来自利比亚人的拥抱
zhilinyang 2011-3-24 15:22
Hugs From Libyans by Nicholas D. Kristof This may be a first for the Arab world: An American airman who bailed out over Libya was rescued from his hiding place in a sheep pen by villagers who hugged him, served him juice and thanked him effusively for bombing their country. Even though some villagers were hit by American shrapnel, one gamely told an Associated Press reporter that he bore no grudges. Then, on Wednesday in Benghazi, the major city in eastern Libya whose streets would almost certainly be running with blood now if it weren’t for the American-led military intervention, residents held a “thank you rally.” They wanted to express gratitude to coalition forces for helping save their lives. Doubts are reverberating across America about the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Libya. Those questions are legitimate, and the uncertainties are huge. But let’s not forget that a humanitarian catastrophe has been averted for now and that this intervention looks much less like the 2003 invasion of Iraq than the successful 1991 gulf war to rescue Kuwait from Iraqi military occupation. This is also one of the few times in history when outside forces have intervened militarily to save the lives of citizens from their government. More commonly, we wring our hands for years as victims are massacred, and then, when it is too late, earnestly declare: “Never again.” In 2005, the United Nations approved a new doctrine called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nicknamed R2P, declaring that world powers have the right and obligation to intervene when a dictator devours his people. The Libyan intervention is putting teeth into that fledgling concept, and here’s one definition of progress: The world took three-and-a-half years to respond forcefully to the slaughter in Bosnia, and about three-and-a-half weeks to respond in Libya. Granted, intervention will be inconsistent. We’re more likely to intervene where there are also oil or security interests at stake. But just as it’s worthwhile to feed some starving children even if we can’t reach them all, it’s worth preventing some massacres or genocides even if we can’t intervene every time. I opposed the 2003 Iraq invasion because my reporting convinced me that most Iraqis hated Saddam Hussein but didn’t want American forces intruding on their soil. This time my reporting persuades me that most Libyans welcome outside intervention. “Opinion was unanimous,” Michel Gabaudan, the president of Refugees International , told me on Wednesday after a visit to Libya. Mr. Gabaudan said that every Libyan he spoke to agreed that the military strikes had averted “a major humanitarian disaster.” “Men, women and children, they are ecstatic about the role of the coalition but worried that it may not continue,” he said. Some Congressional critics complain that President Obama should have consulted Congress more thoroughly. Fair enough. But remember that the intervention was almost too late because forces loyal to Col. Muammar el-Qaddafi were already in Benghazi. Indeed, there was a firefight on Sunday right outside the hotel in Benghazi where foreign journalists are staying. A couple of days of dutiful consultation would have resulted in a bloodbath and, perhaps, the collapse of the rebel government. Just before the airstrikes, Libyans were crossing the border into Egypt at seven times the normal rate. Once the strikes began, the exodus ended and the flow reversed. For all the concern about civilian casualties, Libyans are voting with their feet — going toward the airstrikes because they feel safer thanks to them. Critics of the intervention make valid arguments. It’s true that there are enormous uncertainties: Can the rebels now topple Colonel Qaddafi? What’s the exit strategy? How much will this cost? But weighed against those uncertainties are a few certainties: If not for this intervention, Libyan civilians would be dying on a huge scale; Colonel Qaddafi’s family would be locked in place for years; and the message would have gone out to all dictators that ruthlessness works. The momentum has reversed. More airstrikes on Colonel Qaddafi’s artillery and armor will help. So would jamming his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s. Arab countries are already delivering weapons and ammunition to the rebels, boosting their capabilities and morale. In short, there are risks ahead but also opportunities. A senior White House official says that the humanitarian argument was decisive for President Obama: “The president was chilled by what would happen to the people of Benghazi and Tobruk. There were critical national security and national interest reasons to do this, but what compelled the president to act so quickly was the immediate prospect of mass atrocities against the people of Benghazi and the east. He was well aware of the risks of military action, but he also feared the costs of inaction.” I’ve seen war up close, and I detest it. But there are things I’ve seen that are even worse — such as the systematic slaughter of civilians as the world   turns a blind eye. Thank God that isn’t happening this time. I invite you to visit my blog, On the Ground . Please also join me on Facebook , watch my YouTube videos and follow me on Twitter .
个人分类: 沉思录|1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黎明静悄悄-卡扎菲T90坦克群被消灭
热度 2 冯用军 2011-3-24 14:55
T-90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之一,可是,在强大的空袭面前,连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连诱饵弹都没来得及释放,就被法国几架阵风战斗机给原封不动地消灭了。 因此,我国在大规模发展陆军力量的同时,更应该大力发展二炮部队、海军战力、潜艇战力和空天武器,特别是潜艇战力,不要太过于盲目相信陆军。 环球网记者22日在前往艾季达比亚采访路上,亲眼看到了利比亚政府军最精锐的坦克团遭法军空袭后的场景。现场情况表明,利军根本毫无防备,西方军队则是有备而来。 比如,被摧毁的利军装备排列整齐,炮塔上的诱饵弹等防空装置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打开。70余辆T-90坦克战车没有一辆是在进行还击时被摧毁的。此外,几乎所有生还官兵都试图乘坐家庭轿车逃回西部,但最多逃离3公里就被机载机枪消灭,没有一个能逃生,说明他们早就被法军情报系统锁定。 此前利比亚政府军势如破竹,以至于所有坦克精锐全部出动,被调往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这不能不让人猜测,西方军事决策者迟迟未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是采取“引蛇出洞”的战略,只不过被当成诱饵的是利比亚民众而已。
个人分类: 世界竞争力研究院|2704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华社没有介绍的“联合国1973号决议”的部分
热度 2 jiangxun 2011-3-24 07:37
作者:蒋迅 在新浪看到的,请到 新浪博客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646630100t3s9.html ) 去看详细内容,共六条。这说明,如果你想知道一件事情的全部,你就不能完全依赖于官媒。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973(2011)号决议,   网址: 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prinorgs/sc/sres/2011/s1973.htm   联合国新闻稿《安理会通过决议对利比亚实施禁飞》,   网址: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5252   新华社新闻稿《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   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18/c_121202951.htm
个人分类: 天下|3651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同情卡扎菲之随笔
热度 13 王铮 2011-3-23 08:12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同情卡扎菲之随笔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同情卡扎菲之随笔 卡扎菲被围剿的,许多中国人报以同情,科学网的文章就可以看到这点。按说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卡扎菲没有好感,过去,我至少听过三个知识分子骂卡扎菲。 中国人的同情原因在哪里?因为中国人在担心自己。卡扎菲长期以来不时地挑战西方利益,你说他不民主吗?为什么美国人支持同样不民主的沙特阿拉伯,对了,还有巴林,所以是因为他挑战。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利益必然与美国利益有所冲突,“挑战”西方利益不可避免,所以大多数中国人担心西方有一天对中国动武,有那么一天动武。这种担心来自对中国的爱,更来自对自身安宁的关注,我这里的安宁指有尊严的安全。也许西方国家占领了一个国家,也会营造一种安全,例如当年日本鬼子在东北一些城市搞的,但是这种安全后面意味着民众尊严的丧失,就像在华外国人被赋予特权,也像科学网对某几个博主赋予特权,让本国老百姓感到不安宁,感到能够在自己这个国家不能体面的安全地生活着。人民体面的安全地生活着,这是国家赖以维稳的基础,也是爱国的基础。同样科学网的特权优惠导致了多数博主对个别博主的抵制。按照改进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安全感是基础的,紧接着的是尊严,安全了,没有体面的生活,安全感是残缺的。不安全就会让人感到“造反有理”,无尊严会使社会中层造反。从来的造反是中层人士领导的。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造美国人、法国人的反了,因为他们把不安宁阴影投到了中国。 如此看来,我们的政府需要为老百姓营造一个能够体面生活着的安全环境,如果没有这种有尊严的安全感,维稳就没有基础。不要以为我们的老百姓爱国,爱国需要一个对国家的认可。因此,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防止社会分裂,进一步分化出贵族。新闻媒体拼命报道贵族生活,如什么大 S 和汪小菲的华丽婚礼,就是在宣扬贵族,刺激社会分裂。这种报道与报道研究生的就业难相比,好像更利于维稳,但是从根本上分裂了社会。前些日子我大力反对政协委员王平(可惜文章基本上被删除掉了),就是批评政协委员敢于公开倡导社会分裂,批评他们的观念。有人说你是农民子弟,为自己说话,我还真不是农民子弟,十八代祖宗都不是,我家祖上是当医生的(方舟子的伪科学),可是我害怕社会分裂。 最近中国发生的抢盐风波,就是民众缺乏安全感,有对中国产品质量的担心,有对日本崇拜的破产,也有对科学的无知。有老红卫兵说是两千年来统治者都不关心老百姓的结果,这就是他们的文革思维了,反问他一句,他崇拜的毛泽东还是关心人民生活吧 ? 毛泽东是两千年来的统治者之一。三千年前的商纣王就关心人民生活了?一派胡言。后来国家大量供应盐,不抢盐了,抢盐变成了自嘲。这种自嘲有助于行成安全感。可惜政府突然搞退盐,有报导说一个小商店一共进了三十包盐,找他退盐的有三百多。这样政府就把不安全感转给小商贩和商场了。矫枉过正,同样是管理学失误。 随着意识流写这些,不知道网络爬虫会爬出什么结果。有一段时间我曾经研究网络爬虫算法问题,我即将出版的《计算地理学》有这些记录。说明我还是个学理科的。哪跟哪呢?我想说什么,想说政府不要让那些在网络上乱爬的忽悠了,利比亚事件的的民众反应,对它知识发现,发现的是,人们需要有尊严的安全感。日本地震,有人指责中国少数民众不同情他们,为什么?因为日本没有给大多数中国人安全感,过去的残忍,他们赖账,今天与我们在钓鱼岛冲突,反对共同开发,还煽动台湾闹独立。你说中国人能完完全全同情他们吗?我是同情的,是人道主义心理,人道主义超越政治。如果人道主义不超越政治,我国国家救援他们干什么。下一步的钓鱼岛问题会突出起来。对了,前几天听说住在钓鱼岛的通吃公韦小宝,给中央的他大舅子康熙皇帝同志打了个报告,日本海啸,小心通吃岛,国家赶快花差花差投资银子修海堤。海啸是大大小小韦爵爷发财的机会。过去投资的银子到哪里去了,据说苏荃正在美国买房子,建宁正在巴黎出现名媛大会。阿珂呢?据说在牛津大学陪一等云旗校尉韦虎头上学。反正康熙皇帝。鸟生鱼汤,GDP世界第一。 韦爵爷正在与苏菲亚公主偷情。无论黄河的农民还是顿河的农民都在静静地等待着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6030 次阅读|22 个评论
“世界睡眠日”遭遇疯狂世界:寝食难安
JYH64J98Y99H 2011-3-22 11:34
昨天,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的主题是“关注中老年睡眠”。报道将40-60岁的人称为中老年。随着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这样的称呼可能不太准确。什么60小弟弟,70不希奇,80刚开始(冰心一封信,标题就是生命从80岁开始),90不算老。(前一段,流行一本书,提出一个观点,轻轻松松120。)事实上,不少人一鼓作气,在中国教育环境中,读到博士毕业理论年龄应该是28岁了。 (小学6岁入学,12年标准中小学教育,4年本科教育,3年硕士教育,3年博士教育。至于早年跳级、提前攻博、博硕连读、海外学历、在职学习等不在讨论之列。)才工作十来年,就把人家看作中老年,显然不太合乎情理,值得商榷。 我看还是换一个说法为好。35岁之前,工作前期;35-50岁,工作中期;50岁以后,工作晚期。这只与工作有关而与寿命无关。当一般人以60岁的年龄从工作中淡出之后,少数有抱负的政治强人才开始上路呢。他们是用战无不胜思想武装着的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年轻着呢。他们使命崇高,任重道远。 凡是睡眠问题严重的,无论金钱多寡,无论职务高低,无论学识大小,他们的真正幸福感是短缺的。因为他们的第一需要就没有真正满足。所以,关注睡眠,就是关注身体与健康、关注生命与生活质量。 但是,恰恰在世界睡眠日,世界很难入眠。因为,我们遭遇了一个疯狂的世界。一个是世界局势始终动荡不安,突尼斯青年愤怒自焚的熊熊烈火燃烧了北非与中东地区。世界动荡局势此起彼伏,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埃及出事了,利比亚内乱了。就在人们还没有弄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之前,美国、法国、英国等多国部队已经对利比亚狂轰滥炸了!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耐心,已经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世界疯狂了! 世界睡眠日,世界已经鸡犬不宁,今夜无眠。世界睡眠日,希望世界从此安然入睡。愿强权酣睡,愿武器酣睡,愿人类巨人安睡。也许只有善良普通百姓居住的村庄才是最宁静、最美好的。 我注意到,美国有一批反战人士在很有创意地拿着逝去的士兵的靴子和遗像在进行反战示威。有人这样说,战争不是电影大片,生命逝去不复返,反对战争,呼吁和平。说得多好啊。人类的纠纷、争端应该也必须纳入世界政治与法律文明的框架内,以和平的方式予以解决。联合国可以派多国警察维和,但没有理由纵容强国对弱国、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狂轰滥炸。如果再有一个政治狂人不屑于法国的狂妄,进而对法国进行一番狂轰滥炸,爆发新一轮世界大战也决非没有可能。人类也许从现实中看到了机会、利益、尊严,却没有注意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经验、财富。地球村里,总有几个大户人家,大打出手,村民顾虑重重,面面相觑,战战兢兢。有话好好说,别打了,千万别再打了!我们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已经千疮百孔,已经举步唯艰,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卫生危机、人口危机,地球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人类的未来已经到了最值得揪心的时刻,让我们为世界和平祈祷! 我们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如果承认主权高于人权,就别干涉别国内政,有人企图颠覆国家政权,难道不应该受到国家机器的制裁?如果承认人权高于主权,当人的生命被以非法律的形式剥夺之时,打着人权旗号的人们首先就在反对人权。战争,始终摆脱不了其野蛮的原始血性。无论其包裹着多么动听的理论。要和平,不要战争。反战、非攻,当成为当代世界的诉求与呼声。伊战8年了,有诸多教训值得总结。日本地震了,有多少感悟启发世界。电影作了夸张也许不无哲理的寓言,2012已经脚步匆匆向我们走来,何去何从,人类必须斩钉截铁地作出回答。地球的危险依然没有解除,外星呼啸而来,即将撞击地球,人类面临躲避灾难、重新搬迁的生存风险。人类不应该作茧自缚,需要反躬自省。避免恐龙时代的悲剧,追寻人类的共同价值,当为当代哲学的全新命题。日本311,美国911,但愿悲剧历史不能再有惊人的相似!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1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佬又要发大财啦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21 21:02
美国空军20日再次向利比亚防空系统发射了4枚“战斧”巡航导弹,使发射“战斧”导弹的总数达到124枚。每枚“战斧”导弹价值约60万美元,使对利比亚的初期军事行动花费达到接近7100万美元。 西方国家日耗一亿多美元空袭利比亚 仅仅在19日一天,西方国家为开展空袭活动就花掉了1亿多美元,完全摧毁利比亚设在地中海沿岸的防空力量要支出4亿到8亿美元。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22/083022158636.shtml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27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又开战了
热度 2 chenxlong 2011-3-21 17:37
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还有一帮子喽啰直接上阵, 群殴卡扎菲。 打群架?谈不上! 一壁厢是光脚的泼皮,一身滚刀肉谁也不在乎的混球架势; 一壁厢是老牌的流氓,西装革履吆五喝六俨然世界警察舍我其谁。 两边中俄德印巴西嘀嘀咕咕:“其罪当诛,不可动粗”; 还有委内瑞拉、尼加拉瓜:“老卡,好样的,我在美洲支持你!” 伊拉克伤口纵横,苟延残喘; 伊朗国沉默难言,暗自惊心; 沙特暗自得意:“幸亏找到好干爹!” 只有非盟最SB:“我们只说禁飞区,可没说B2轰炸机!” 压力空前,穷凶极恶,老卡摆出“人肉阵”,想死扛到底:“义和团”何在? 反战声高,夜长梦多,欧美祭出“斩首旗”,欲速战速决:“瓦德西”上身! 兄弟阋墙,牛不喝水强按头, 怀璧其罪,虎狼之师争啃噬。 世间焉有真理在, 就看谁的嘴大拳头硬! 可怜滚滚黄沙弥漫处, 埋多少冤鬼和枭雄!
个人分类: 时评|2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元1900的八国联军与公元2011的十一国联军
热度 3 lius0033 2011-3-21 15:36
"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表决结果显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 今天中午跟同学聊天的时候, 有个同学说当他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当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回来以后觉得有那么一点意思,于是讲这两次时间做一个对比。 1)部队组成 八国联军 是指1900年( 庚子 年)以军事行动侵入 中国 的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俄国 、 美国 、 日本 、 意大利 、奥匈帝国的八国联合军队。 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百度百科) 十一国联军  美国 三艘潜艇、两艘导弹驱逐舰、两艘两栖作战舰、一艘指挥舰、“全球鹰”无人侦察机       法国 “阵风”和“幻影-2000”战机、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英国 一艘潜艇、多架“旋风”战斗机、空对空加油机和侦察机。另有两艘皇家海军舰艇待命       加拿大 参与19日军事行动       挪威 6架F-16战斗机和100多名空军人员       西班牙 4架F-18型战斗机和一架空中加油机       意大利 派出8架战机参与军事行动,并为联军提供了7个空军基地       比利时 从21日开始参与军事行动,将派遣200名军人、F-16战机和扫雷艇       此外,卡塔尔、荷兰和丹麦等国家19日确认或有意参与行动。 (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31439.shtml ) 2)事件起因 八国联军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1900年4月),英、美、德、法四国公使先后照会清廷,限令清廷在两个月内剿灭义和团,否则将直接出兵干涉。五月初一日(5月28日),驻北京的各国公使举行会议,决定以“保护使馆”为名,联合出兵北京。事件最终演变为列强对华大规模入侵。 十一国联军  利比亚局势紧张(内战),连日来冲突不断。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对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3月19日,美英法等多国联军发射导弹并空袭,掀开“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 3)异同比较 背景: 1900年以前中国被清廷统治几百年,国力薄弱,民不聊生,义和团以“扶清灭洋”的口号开始对外国侵略者进行反抗。 2011年以前利比亚被军事强人卡扎菲统治数十年,政府腐败,人民生活贫困,卡扎菲的反对者从示威到武装“起义”。 出兵目的 : 表面上看来1900年是以“保护使馆”为名,联合出兵北京 2011年是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这次的理由更为冠冕堂皇) 实质上都是西方列强争夺当地利益。 合理性: 1900年还没有联合国,2011年是联合国决议设立禁飞区,但是貌似也没有授权攻击利比亚境内设施。 结果: 1900年事件最终演变为列强对华大规模入侵。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 白银 4亿5千万两(四亿五千万即当时中国总人口,以示每人一两,达 羞辱 中国人之意),分三十九年付清,加上利息共计9亿8千万两,为当时的中国的年总收入的12倍,被称为 庚子赔款 。 联军占领北京后,对 北京 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掠夺,因而造成大量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包括 故宫 , 颐和园 ,西山以及 圆明园 )的失窃、破坏。 2011年结果未知~~ 欢迎大家补充,批评
1920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天利比亚明天伊朗后天中国
热度 5 lin602 2011-3-21 11:44
法、美、英等联军对利比亚开火了,目标是让卡扎菲下台,因为他不听话。 卡扎菲如何?独裁?专制?民族英雄?等.....。让他下台对不对,各有评说。 今天找个借口,‘八国联军’用‘先进武器’打卡扎菲,让他下台,成功了,既成事实。明天找个借口打不听话的‘伊朗’和‘朝鲜’,如果也成功了,那么后面就看谁不听话了,中国有一天也会成为不听话的‘被专政’的对象。 看到目前的状态,让我想起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想起了上海的租界,想起了上海‘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牌子,想起了‘东亚病夫’。 夫妻二个吵架,老公将老婆打伤了,突然外人进来,将这个男的给杀了,说是维护正义,你说这算什么?当然如果夫妻二个之间犯法了,应该由法院来判呀。 目前对利比亚的打击,依据是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安理会目前公正吗?有没有一个公平、正义、不害怕少数大国的一个法律与政治体系?记得美国打伊拉克的时候,安理会没有形成打击的决议,但美国打了,法国没有同意,法国被动了,现在法国聪明,做个急先锋,弥补上了上次的‘过错’,又紧紧跟着美国向前进了。安理会这次通过对利比亚动武的决议时,中、俄、印度、德国、巴西五个国家投弃权票,说明了什么?说穿了那是‘我不同意这决议,但我害怕,斗不过你们,我就弃权吧,得罪不起你们’。 美国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国际宪兵’了。他们将是世界未来的‘战国时期的秦国’?美国统治全世界? 世界要想太平,只有让整个世界有一个象目前一个先进国家那样的国内政治与权力体系,有个权力制约权力的‘分权制约’体系。不是想打谁就打谁的一个完整体系。 我不认为利比亚的卡扎菲多好,但不管他多不好,但总要有个章法呀。权大就是章法?力大就是章法?看不顺眼就是章法? 都是人,我不相信现在的‘八国联军’领导人的私心就比清朝时期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领导人要小。 这次打利比亚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开出一个先例,会成为今后的一个对其他国家动武的一个可参考‘案例’。
3353 次阅读|5 个评论
卡扎菲 何许人也?
热度 2 xupeiyang 2011-3-21 07:05
利比亚出事后,网上一直争论不休,基本分两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大致看了一下,支持卡扎菲的,还是那些老面孔,所谓的左派,爱国者。支持的原因挺多,什么利比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卡扎菲是条硬汉,利比亚的事是美国人在背后捣鬼云云。不过深究其里,根本原因就是卡扎菲表面上看反美。在这些人眼里,只要反美,就是好家伙。至于卡扎菲行事是否符合天道人心,符合人伦物理,符合世界潮流,是暴君、独裁、刽子手,都是无需考虑的。 有人说,卡扎菲对中国友好,所以支持一下也不为过。 看看事实吧。 http://bbs.news.163.com/bbs/guoji/202202272.html 卡扎菲会象萨达姆那样被绞死吗?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424495 卡扎菲曾在台湾开设的反共班中受训 与台关系良好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y/detail_2011_03/01/4904687_0.shtml 卡扎菲一贯反中,为啥“爱国者”还支持他? http://bbs.news.163.com/bbs/guoji/202202272.html 秋后算账:曝光中国支持对利比亚制裁的内幕 http://www.51junshi.com/Article/C6/20110303091602.html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7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禁飞?禁菲!禁甚鸟飞?
热度 15 boxcar 2011-3-21 02:31
日本的地震和核电站事故告一段落,世界的目光瞬间被从东洋日本转移到近东的北非,不是因为地震这种震撼人心魄的自然灾害,而是更能刺激眼球的战争。就在 24 小时之前,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打着执行联合国的 1973 号决议、设立“禁飞区”的旗号,悍然发动了对利比亚的侵略战争。 这个“禁飞区”的提法,其实很吊诡。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 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禁飞区有多种形式:一种是主权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在特殊时段对其领空范围内的特定空域采取的限制飞行的管制措施,这种禁飞区的建立是国家主权所赋予的权力。” 这是正常的情况,主权国家的领空嘛,当然不能象“公共厕所”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下弹”随便“下弹”。然而,现在还有另一种“禁飞区 ”——“ 是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个或某些国家或组织在冲突地域划定的特殊限制空域,限制冲突相关方的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只有在国际组织授权的前提下,建立这种禁飞区才具有合法性。 ” 这种“禁飞区”,是列强的“公共厕所”,他们可以随便往来,想射导弹就射导弹,想丢炸弹就丢炸弹,被设立了所谓“禁飞区”的国家从此将被肆意羞辱,“禁飞区”地面上的平民百姓也随时有可能被屠戮,不知有多少“人间灾难”,将假借着“人道主义”的旗号被制造。此时,被“禁飞”的是原本对这片空域拥有主权的国家的飞行器。这个,大家都懂的。 现在,继波黑和伊拉克之后,利比亚也被设立了“禁飞区”。不过,这里到底要禁的是什么飞呢?当然是卡扎菲!神马鸟可以在这片禁飞区的上空随便飞呢?当然是终于当了一回“带头大哥”的傻壳鸡及其伙计们(也许他们当中有幕后的“提线者”)的飞机。为啥禁止卡扎菲及他那只并不算如何强大的空军的飞机在他们自己的天空飞呢?据说,是为了“保护平民”。不过,在这样一场仓促发动的战争中,平民会真的是安全的么?或许班加西的平民这会儿安全了些,但的黎波里和其他利比亚政府军控制区域的平民恐怕就危险了,因为已经有二百多人伤亡了,而且,这个数字短时间内是“上不封顶”的,只会在一轮轮的空袭之中不断增加。 是什么促成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萨科奇总统大人的政治前途、高卢公鸡的面子(一战胜利后的 90 多年里在战场上一直很窝囊呀!在国际政治和外交上也长期当给美国老大拎包跟班的小弟),或许是两个并不难理解的动机。事实上,利比亚相当丰富的石油资源,让它无可避免地要遭到西方列强觊觎,而日本宫城大地震之后的核电站事故,又必然导致强烈依赖核能的欧洲国家的巨大恐慌,看来铀要不灵了,又将回归对油这种传统能源的需求,而这必然会促使一些国家像打了鸡血一般利用所有可能的机会发动争夺石油出产国的侵略战争。如此说来,谁将在这场战争中获利?将有不言自明的答案。 ***************************** 参考: 【1】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94299.htm
个人分类: 军事|5521 次阅读|46 个评论
法、美、英等武力干涉利比亚内政,多国反对
热度 8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3-20 22:53
法、美、英等武力干涉利比亚内政,多国反对 3月19日,利比亚局势出现重大变化,西方国家开始对利政府军出手。 当晚,法国率先派战机对利比亚进行空中打击,随后美国和英国相继加入军事打击行列。据报道,西班牙、丹麦等其他西方国家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也将接踵而至。 据利比亚电视台20日报道,截至目前已有约48人在空袭中死亡,另有150人受伤。 分析人士认为,参战各国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名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但其实也有自己的目的。同时,军事打击必将对利比亚和参战国家带来种种影响,特别是长期来看,军事打击的影响殊难预料。 本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同、5票弃权通过了第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这一决议的出台使利比亚问题国际化。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18日说,北约对利比亚行动所需的三项先决条件均已具备,即有“明显的行动需要”(利比亚政府军正逼近班加西),“明确的法律依据”(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和“有力的地区支持”(阿拉伯国家联盟公开表示支持)。 19日下午,法国在巴黎召开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决议的国际会议。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会后发表声明说,如果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不能履行决议立即停火,有关各方将通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强行落实决议。 会议结束数小时后,法国总参谋部发言人 宣布,巴黎时间当天17时45分左右,法国战机对卡扎菲军队的一部车辆开火。 随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宣布,他已授权美军对利比亚采取“有限军事行动”,而且“行动已经开始”。他说,美国正在与“一个广泛的联盟”联合行动,执行联合国安理会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决议。 英国首相卡梅伦19日晚在伦敦证实,英国军队已参与了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且反复强调此次军事行动有联合国做后盾,是“合法、必要、正确的”。 分析人士认为,在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方面,西方国家无疑利用了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而这一决议之所以得以通过,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竭力推动和阿拉伯国家出现分裂,阿拉伯国家联盟表示支持禁飞区的设立。 中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非洲联盟(非盟)、印度,等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此次军事行动反应不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中方注意到利比亚局势的最新发展,对向利进行军事打击表示遗憾。中方一贯不赞成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主张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尊重利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我们希望利局势尽快恢复稳定,避免武装冲突升级造成更多平民伤亡。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19日表示,俄对部分国家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为由,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表示遗憾。 卢卡舍维奇说,俄罗斯强烈呼吁利比亚所有各方以及参与军事行动的国家立即停火并停止暴力行为,采取一切措施避免殃及平民。俄罗斯还要求各方采取措施确保各国驻利比亚外交使团及其工作人员安全。 卢卡舍维奇指出,为了利比亚的未来,必须立即停止流血冲突,利比亚人之间应该立即展开对话。他认为,应该借非洲联盟代表团即将访问利比亚之机推动上述目标的实现。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各党团相继发表声明,反对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来自统一俄罗斯党的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说,如果西方国家确实想保护平民,就应该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否则就是对利比亚内部事务的干预。杜马副主席、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呼吁伊斯兰世界联合抵制北约的军事行动。正义俄罗斯党呼吁国家杜马发表针对西方国家的强硬声明。 印度外交部 20 日发表声明,对美、英、法等多国对利比亚发动空袭一事表示遗憾,并呼吁各方公开放弃使用武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分歧。 声明称:“印度高度关切利比亚正在发生的持续暴力、冲突以及不断恶化的人道主义危机,并对空袭的发生表示遗憾。针对利比亚当前局势应当采取较为缓和的措施,而不应让已经陷于困境的利比亚人民雪上加霜。” 声明希望空袭不会对无辜民众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要求保障在利外国侨民和各国使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声明还呼吁有关各方应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在这其中,联合国和区域组织应发挥重要作用。 非洲联盟(非盟)利比亚问题专门委员会19日在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举行会议,反对对利比亚的任何形式的外国军事干涉。该委员会成员、毛里塔尼亚总统阿齐兹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利比亚局势要求采取紧急行动,为利比亚目前面临的“非常严重的危机”找到一个“非洲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必须考虑到尊重利比亚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以及拒绝任何形式的外来军事干涉。 葡萄牙和捷克分别表示,不会参与在利比亚的任何军事行动。考虑到目前利比亚局势,将准备向利比亚提供可能的人道主义援助。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9日在利比亚遭到西方国家空袭数小时后发表电视讲话说:“现在应该打开武器库,用各种武器武装所有民众,以捍卫利比亚的独立、领土完整和荣誉。”。 他说,入侵只能让利比亚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更加坚定和团结。
个人分类: 其它|4361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利比亚战争让我想起60年前的朝鲜战争
热度 8 nipy 2011-3-20 16:19
利比亚战争让我想起60年前的朝鲜战争
利比亚战争让我想起 60 年前的朝鲜战争 利比亚二战以前是意大利殖民地,二战后为英、法分别占领,实为英、法殖民地。 1951 年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了利比亚联合王国。 1969 年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建立了利比亚共和国。今年年初,利比亚国内发生了由英、法支持的反政府动乱并演变为内战,正当卡扎菲政府军己逐步控制局势即将击败反政府军时, 3 月 17 日 联合国安理会紧急通过决议,要求冲突双方立即停火并建立禁飞区,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虽然没有投赞成票,但也没有投反对票,致使决议得以通过。 决议发布后,利比亚政府本来已经表态同意立即停火,双方谈判。但美、英、法等仍然立刻派出大量军用飞机到利比亚全境上空 24 小时实行禁飞,并直接向卡扎菲政府军进行空中军事打击,美国也从航母上发射了大量导弹打击政府军,形成了事实上的“联合国军”对利比亚的直接军事干与。今天,俄罗斯立刻发表声明对美、英、法对利比亚的军事干与表示遗憾,非盟则明确表示反对外国对利比亚的军事干与,委内瑞拉等国表示谴责,中国外交部随后也表示遗憾。 这不能不让我联想起 60 年前的朝鲜战争,当时也是朝鲜发生内战,当北朝鲜把美国支持的南朝鲜部队快赶下海的时候,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组织“联合国军”直接进入朝鲜而引发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下,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胜利,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捍卫了世界和平! 当然,今非昔比了。利比亚战端一开,会如何发展?如何结局呢?是另一个伊拉克还是另一个阿富汗?我们试目以待! 就事论事而言,我们也不得不提出以下问题: * 对于一个具有独立主权国家,无论它的政权是什么性质,内部如何动乱,如何内战?以联合国名义派外国军队进行扶一派、打一派的军事于与,这符合联合国宪法宗旨吗? * 用外国的飞机对一个主权国家的领空进行禁飞,禁止这个主权国家自己的飞机在自己领空上飞行,联合国为什么能这样霸道呢? * 即使是禁飞,是为了停止冲突,为什么飞机一进去就直接对主权国家的军队进行军事打击还杀伤了许多平民,这不是明日张胆地借联合国之名,行赤裸裸侵略之实吗? * 英、法、美这些国家为什么如此积极地入侵利比亚?真是为保护利比亚平民吗?不是为他们在利比亚的石油利益和想找回他们原殖民主义者的地位? * 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对民族主义国家的侵略行径,为什么就不能使用自己神圣的否决权来制止美英法帝国主义对利比亚的侵略呢(至少可以不让他们盗用联合国的名义)?在侵略和杀掠己经发生的时候,我们外交部竟还只能轻飘飘、软绵绵说一声“遗憾”,连“反对”和“谴责”都不敢说,这是为什么啊?想想 60 年前抗美援朝战争时,我们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相关链接 * 利比亚的命运在昭示着什么? * 评多国部队空袭利比亚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3602 次阅读|7 个评论
希拉里对利比亚的四点要求
xupeiyang 2011-3-20 16:06
1 必须立即停火 2 必须停止包围驻守班加西(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的反对派 3 必须恢复供应水电和天然气 4 必须允许利比亚人民接受人道主义救援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libiya/content-2/detail_2011_03/20/5257343_0.shtml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1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视频:中方发言人对多国空袭利比亚表示遗憾
热度 2 xupeiyang 2011-3-20 15:22
视频:中方发言人对多国空袭利比亚表示遗憾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03-20/120861287983.html  法国军方发言人19日说,法国战机于当地时间19日下午5点45分(北京时间20日0点45分)向利比亚地面军事目标开火。随后英美也加入到了战局。中方发言人对多国空袭利比亚表示遗憾。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2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怎么啦?——评军事打击利比亚
热度 14 wangdw 2011-3-20 10:00
世界怎么啦?——评军事打击利比亚 王亶文 新闻告诉我,法国开始了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美英也发射了巡航导弹,他们是在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俄国反对。 局势原来是民主派起来反对卡扎非。相持些天后,卡扎非缓过来了,开始军事打击反对派。眼看反对派吃不消了,法、美、英就开始军事打击。 利比亚的卡扎非几十年来专制腐败,人民反对,道义上是对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利比亚的内政,外国怎么说干涉就干涉了?一个国家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制度,别国无权干涉。世界上国家制度类型多着呢,例如,日本还有天皇,英国还有王室,非洲国家还有遒长国,等等。美国等国家不应该成国际宪兵。现在是一极了,美国想怎么就怎么了。俄国反对他们根本没放在眼里。 想起几年前美国侵略伊拉克,说谎蒙骗了全世界,说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人武器。结果,怎么样不用说了,只是伊拉克人民遭罪了。而美国只是为了石油,为了美国的利益。 联合国本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现在用来干涉别国内政。想起 50 年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历史事情,联合国是在为美国的利益服务的啊!
个人分类: 时评|3751 次阅读|40 个评论
从利比亚决议看发达国家科技目的
热度 2 syeechina 2011-3-20 08:42
落后就要挨打。 不管你高举民主口号,还是人权标榜,你不比我实力,我可以任何借口打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科技从来就是为国家实力服务的,钱学森就是好例子。
2740 次阅读|2 个评论
法国战机向利比亚4次军事打击行动
xupeiyang 2011-3-20 08:35
19日晚上法国的战机一共在利比亚进行了4次军事打击行动,数辆卡扎菲军队的装甲车被摧毁。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20/080622147390.shtml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2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英向利比亚发射上百枚巡航导弹
xupeiyang 2011-3-20 08:26
美英两军一共发射了110枚至112枚“战斧”巡航导弹,打击目标主要是利比亚整体防空系统的“关键节点”,总数超过20处。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3/20/c_121207360.htm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2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多国正式开始军事干预利比亚
swz383110242 2011-3-20 08:01
中新社北京3月20日电 法国战机19日向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据称,这些战斗机在利比亚境内“没有遇到任何阻碍”。这标志着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的揭幕。 法国军方发言人19日说,法国战机于当地时间19日下午5点45分(北京时间20日0点45分)向利比亚地面军事目标开火。此次打击的具体目标是一辆利比亚军车。利比亚国家电视台稍后也报道了相关消息。   半岛电视台等媒体的消息说,多架法国军机参与了有关行动,阻止忠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部队向反对派控制的东部城巿班加西推进。另外,法国航空母舰“戴高乐”号会在20日离开法国,前往利比亚。   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法国的飞机“此刻正在保护班加西的平民免受卡扎菲部队的攻击”。萨科齐还说,法国已经向利比亚派去飞机,并准备对卡扎菲的装甲车辆实行打击。   多架法国飚风式战斗机19日进入利比亚领空进行侦察任务。法国军方消息人士当天向法新社表示,有关侦察任务将持续一整天。该官员表示,这些战斗机在利比亚境内“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有关侦察可以视为执行禁飞区行动的“第一步”。另外,英国等国家也已经派遣战机。   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决议的国际会议1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与会各方敦促卡扎菲贯彻安理会决议,警告若卡扎菲不立刻停火,有关各方将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   半岛电视台等媒体称,忠于卡扎菲的军队19日已经攻入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但有关消息目前无法得到进一步证实。完    美英向利比亚防空系统发射112枚巡航导弹   中新网华盛顿3月19日电 (记者 吴庆才)美国国防部联合参谋部主任威廉·格特尼19日在五角大楼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在第一波袭击中,美国和英国的军舰和潜艇向利比亚海岸的20多个防空目标发射了11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格特尼表示,这次袭击有两个目标,阻止利比亚军队进一步袭击反政府武装和其他平民,削弱利比亚军队的挑战禁飞区的能力。
个人分类: 国内外大事|1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方国家出兵干预利比亚,局势将更难逆料
热度 7 黄安年 2011-3-18 22:16
西方国家出兵干预利比亚,局势将更难逆料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3 月 18 日发布 美英法国家领导人本来指望反对派很快取代卡扎菲,没有想到卡扎菲能够顶住利比亚叛乱,反对派节节败退。 法国等西方国家准备利用安理会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立即对利比亚动武,从而使利比亚局势将更加复杂化。卡扎菲是“不定向导弹”,并非穆巴拉克,会束手就范,以为西方国家一出兵利比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可是太天真了。 附: ****************** 外媒:利比亚局势发展出乎西方意料 2011 年 03 月 18 日 08:29:54  来源: 新华国际 3 月 14 日,难民们在的黎波里机场外焦急地等待撤离。新华社发 (Hamza Turkia 摄 )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 3 月 16 日文章 题:为何卡扎菲能够顶住利比亚叛乱 国际社会即将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卡扎菲设法镇压了叛乱并仍然大权在握的话,该怎么办? 两周前,许多身穿防弹衣的记者纷纷来到的黎波里,准备日睹叛军的胜利。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均宣称,现在到了卡扎菲下台的时候了。他们显然对执政 42 年的卡扎菲即将倒台很有信心。这些声明增加了人们对于西方国家支持叛军领导人和武装分子的期待,但这种支持始终没有威为现实。西方国家领导人依然止步于在如何应对的问题上进行毫无结果的讨论,而与此同时,卡扎菲的部队已经把叛军打得向班加西节节败退了。如今,叛军面临着迫在眉睫的灭顶之灾。 卡扎菲顶住持续一个月之久的起义的可能性似乎正稳步增加。由于胜利近在眼前,信心十足的卡扎菲怒斥西方领导人的“帝国主义”行径。 如果他击败了叛军,他有可能对东部城镇发动血腥报复,对叛军领导人进行大规模逮捕和杀害。除此以外,曰前还不清楚西方国家将如何处理与利比亚的关系。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石油企业在该国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 低估卡扎菲凝聚力 尽管战争尚未结束,但利比亚人已经在讨论卡扎菲的对手为何会高估叛军实力的问题了。叛军领导人与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严重误判了卡扎菲的生存能力。突尼斯和埃及的和平起义成功地驱逐了两国的独裁者,而在夹在两国之间的利比亚,统治国家的时间比本·阿里和穆巴拉克要长得多的卡扎菲似乎很显然是下一个目标。 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与其他关键人物均承认,利比亚政权被此次叛乱打了个措手不及。然而,一旦制定好了军事战略,他们就轻易地击败了叛军。的黎波里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项目负责人穆斯塔法·费图里曾经在欧洲生活过数十年。他说: “西方国家的想法非常愚蠢。它们的赌注下错了,犯了个又大义愚蠢的错误。” 费图里说,西方领导人犯的一个重大错误是低估了利比亚各部族的忠诚。这些部族帮助卡扎菲维持了 40 多年的执政地位,一些部族盟约要追溯到数十年前,即二战前反抗意大利殖民军的起义时期。即使是那些因要求未得到满足而对卡扎菲十分不满的部族领导人,在班加西的反政府示威演变威武装叛乱时,也坚决站在卡扎菲一边。费图里说,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会为卡扎菲去死,因为后者是他们部族的一分子”。 通过吸引那些愿意为维护利比亚的统一而战的志愿者,卡扎菲巩固了自己的部队。 可能不再“袖手旁观”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3 月 17 日文章 题:不应坐视利比亚局势恶化 利比亚的战争势头似乎变得不利于反对派、而有利于卡扎菲了。存在一个令人沮丧的可能性:卡扎菲可能决定性地击败反对派。 迄今为止,西方对利比亚反对派的支持很大程度停留在口头上,它们希望坐享其成。西方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尽其所能遏制卡扎菲。应该支持法英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的努力。 支持利比亚反对派的西方国家,应该同意其领导人提出的援助请求,向他们提供军火。此类援助将作为对卡扎菲的制衡,减缓其攻势,为采取其他举措——包括制裁和设置禁飞区——争取时间。 西方不可能出兵替反对派打击卡扎菲,但这不应意味着,西方无需采取措施帮助他们结束卡扎菲的暴政。 英国《金融时报》 3 月 16 日报道 一些欧洲高级官员表示,英法已经失去了发动军事行动、阻止卡扎菲镇压利比亚反对派的全部希望。他们还承认,卡扎菲可能在几周之内就会把起义镇压下去。 英国官员已经转而开始将注意力投向卡扎菲取胜后,如何在未来几个月乃至几年内遏制卡扎菲。 法国外长阿兰·朱佩称,北约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时机已经过去”。朱佩对法国电台透露: “如果我们上周就采取军事打击,不利于反对派的战局逆转也许就不会发生。” 安理会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中国支持安理会尽快稳定利比亚局势的行动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18/c_121201637_3.htm ************************8 安理会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2011 年 03 月 18 日 08:08:3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联合国3月17日电(记者危玮 顾震球)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安理会当天上午再次就利比亚局势举行闭门磋商,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时30分左右就法国、黎巴嫩、英国和美国共同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表决结果显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 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并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 此外,决议还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比第1970号决议更为强硬的武器禁运和财产冻结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冻结利比亚中央银行和利比亚全国石油公司等利比亚实体的财产。 决议要求利比亚冲突双方立即实现停火,全面停止对利比亚平民的一切袭击,呼吁利比亚各方加强努力,推动对话,促成必要的政治改革,以寻求一个和平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18/c_121201515.htm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2631 次阅读|7 个评论
日本地震救灾凸显中国模式优越性
热度 5 冯用军 2011-3-16 13:39
汶川地震和日本东北地震都发生在社会危机加剧之际,社会主义中国是藏区暴乱、资本主义日本是不满政府,中国是贫富差距、阶层差距、东西差距、民族差距、地域差距、城乡差距等引发潜伏危机,日本是国内反对派不满执政党,菅直人内阁社会威信降低,日本对外是与俄罗斯、中国、韩国、朝鲜等矛盾重重,甚至与美国也出现间隙,然后爆发地震,结果是我们党和政府因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正确处理暂时转移了非常危险的矛盾而重新受到人民的拥护,包括盈江地震、利比亚大撤退等,而日本菅直人政府决断失误、执行不力、处理不当而开始受到反对党部分指责,说这次地震尤其是福岛核电站是天灾人祸的结果,民众也开始对现政府不满,连东京现在也受到核漂浮物污染和核辐射,估计过不了多久菅直人就会下台。 这次日本大地震,凸显了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无比优越性: 1、科学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地震当天就决断展开大规模救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地震2小时候赶赴地震灾区都江堰指挥地震救灾,效率之高,菅直人内阁无法比拟; 2、高效执行,国家主席、党中央总书记、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果断下令军队加入地震救灾,甚至从山东、河南等地调集军队加入救灾,要求不怕牺牲挺近汶川、打通汶川生命线,而日本自卫队怕死、行动缓慢,至今日才派出自卫队生化部队和特种部队,已经晚了; 3、正确处理,汶川有大量核设施和核装置,地震后也有部分出现疑似问题,但都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处理,没有发生任何大规模的核泄漏,而日本福岛核电站受到地震损毁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处理,结果导致1-2-3-4号核电站相继发生氢爆、冒烟,部分起火等,辐射物质泄漏越来越严重,连东京都受到核辐射; 4、部队给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发扬党的军队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敢于牺牲,以军委命令和人民生命财产为第一考量,冒死挺进汶川、打通生命线、跳伞进入映秀、直升机运输物资而牺牲等,日本自卫队并非像想象的那样不怕死、能战斗、敢战斗,至今没有一个自卫队员进入福岛核电站对外报告核电站氢爆实情等; 5、信息公开,虽然汶川也有大量我国的高精尖武器设施和设备,但地震后我们的政府和媒体尽可能按时、及时发布有关地震的任何信息和新闻,而日本福岛发生核电站氢爆后,虽然有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核试验的可能性, 东京电力公司等隐瞒核电站重大问题(隐瞒核电站核心机构出现裂缝、伪造数据、隐瞒事故、超期服役、有的核电机组长达一二十不作检查、核电站建后不经检查就开始使用,等等 ),但至今未对外公布相信的福岛核电站氢爆等核燃料早泄的有关信息,导致东京出现人心不稳,大量日本人往南部撤退、外国人撤离(中法等国撤离侨民); 6、人民团结,汶川地震后,我们国内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仅派出了官方的救援队和设备,更难能可贵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的地震救援自愿者带着钱和设备很快自费集聚四川,开展灾后救援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而日本由于长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盛行,根本就没有民间的救灾自愿者团队,大家逃难都来不及,到处抢购食品,去的志愿者反而是外国的救灾队为主; 7、系统有效,汶川地震后,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听从党中央国务院的命令,纷纷向汶川伸出援助之手,吃的、穿的、喝的、睡的、住的、行的、用的、医药的能捐的都捐,政府官员、公务员、教师和社会民众、大中小学生等都纷纷捐款捐物,救助同胞,而日本灾区民众不但抢购吃穿住用行医药,而且政府根本就无法保障足够灾民甚至东京等正常居民的吃穿住用行,而我国汶川地震后却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8、日本人开始谴责东京电力公司,开始谴责政府,汶川地震后,我国党政各个部门都行动起来了,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地震局、气象局、公安部、军委等都在行动,可是,我们却看不到日本菅直人内阁中其他部门的行动,看不到日本其他府道县市政府的行动。 等等,从这一系列的比较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的党的机制、政治的机制、经济的机制,是资本主义的日本无法比拟的,不要因那些美化日本的言论而左右我们的思维,虽然大亚湾核电站建立的时候,香港百万民众游行示威反对,但党中央国务发展核电的信心坚定不移,但目前: 我认为应全面公开检查全国的已运行的核电站、在建的核电站和规划建设的核电站,但是,这些核电站中的豆腐渣工程、造假的安全运行报告,却没有人去查处,我们普通公众也无法得知。长期严谨、认真负责的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都敢隐瞒福岛核电站的众多致命问题,何况是腐败遍地的大亚湾核电站工程、秦山核电站工程,太多的大型建筑工程豆腐渣,包括三峡工程等,从万年一遇,到千年一遇、到百年一遇,到十年一遇,逐级下降,差点连2010年的大洪水都差点没控制在,重庆被淹,特别是铁道部刘志军的腐败集团,让我们对高铁、铁路的安全也产生担忧。 现在没发生海啸型综合化地震,所以冯毅等砖家敢说现在没问题,秦山核电站没问题,20年都没问题、大亚湾核电站没问题,18年没问题,但谁敢保证第21年、19年没问题,冯毅(国务院核安全协调组成员)敢把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检查报告公开吗?敢让中立的专家、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检查呢? 万一到时真的碰上,现在运行的13个核电机组发生问题,冯毅敢负责吗?恐怕到时没有一个人敢负这个责、能负这个责。 预防为主,我再次在此呼吁全面检查我国现在运行的13座核反应发电站,以及缓建十二五的29座核电站,包括台湾的2座,停建或缓建,秦山公司、大亚湾公司、华能公司、国电公司等不能为了赚昧心钱,而置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的财产安全不顾啊! 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地球负责。 现在,立即把冯毅和鲁健这种人,先把他们弄到福岛去,看他们回来后敢不敢信口开河、瞎说乱说! 中国政治体制是世界一流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视问题、破解难题、包容发展、共享成果,贯彻胡锦涛思想科学发展观,践行吴邦国委员长的“7不”,全心全意为人民、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心一意跟着党,中国模式将永放光芒!
个人分类: Science Journal|275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中国撤出利比亚
热度 1 cgh 2011-3-8 12:24
中国政府十分自豪地宣扬成功撤出利比亚中国公民,无不像救灾一样仰视。在联合早报看到有其他观点,分享一下。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4/forum_lx110305a.shtml --------------------- 中国势力撤出利比亚是战略溃败! 截至3月4日,中国动用了民航、空军和海军,通过海陆空三种渠道全部撤出了在利比亚的35860名中国公民,国内媒体一片赞扬声,赞颂党和国家的英明、果断及强大,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把国外的表扬也归纳了六条:(一)高度重视中国侨民的生命安全;(二)决策迅速,组织严密;(三)动员了各方力量,包括军队;(四)撤离协调、内外结合、因势利导;(五)撤离次序是妇女儿童、一般群众、党员干部;(六)部队保障有力。中国外交部也以功臣自居,为自己在撤离利比亚所做的外交努力和付出沾沾自喜。撤出的中国公民更是为自己能在惊魂未定之时踏上祖国的土地而倍感庆幸,感激之情、之语发自肺腑。   非洲一直是中国战略重地,这得益于毛泽东的世界战略的高明。当年,他的高瞻远瞩,团结亚非拉,抗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今天的中国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政治和外交遗产。   北非地处三大洲和两大洋的咽喉位置,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何况此地盛产石油。控制中东,再拿下利比亚,进而控制北非,这是美国的既定战略。由于利比亚的卡扎菲,美国人一直不能如愿。在美国除掉伊拉克的萨达姆后,卡扎菲害怕了,不再坚持反美立场,开始自废武功。而就在这时,美国成立了非洲司令部(2007年),开始做进入非洲的准备,但是,苦于没有机会,现在,美国的机会来了,看看吧,美国迅速冻结利比亚300亿美元的财产,然后加急派航母往地中海集结,要对利比亚下黑手之心已昭然若揭!卡扎菲势成骑虎,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看起来在劫难逃了。并且,美国正在鼓动欧盟成员国,一起来瓜分利比亚的利益,相信欧盟成员国也是很乐意这么做的。   相比之下,中国又做了什么?中国在利比亚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投资。卡扎菲反美亲华的立场人所共知。可惜,由于近三十年来,我们奉行了错误的、短视的、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没有真正帮助卡扎菲。既没有帮助其发展民主政治,也无视其经济发展的失误,更不提醒其个人和家族的错误,只知道派遣廉价的劳工来挣利比亚的钱。一句话:给钱算完,任其发展,自生自灭。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局面:利比亚动乱发生前,我们没有任何预警,外交工作和情报工作完全失败、无效。动乱发生后,我们既没有对卡扎菲控制国家及军队的能力和预后发展的准确的评估,也没有维护中国在利比亚战略利益的信心。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弃利益,把人员全部撤离。   走了容易,再回来就难了!   有人评论说:“就目前而言,利比亚的局势并非发展到最坏,牺牲部分侨民,换来战略利益一直是二战以来侵略武装干涉的合法理由,我们津津乐道于从利比亚撤出了多少侨民,可是,我们在利比亚,在整个北非的利益,多年的经营就此放弃了吗?重回利比亚,我们还能得到什么?未来,我们还有什么干涉利比亚的理由?当美国以侨民等借口重兵围攻利比亚的时候,抢占我们将要丰收的果实时,我们还有什么借口去维护本应是我们的利益呢?没有,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走得干干净净,利比亚人民会说:在我们最紧急的时刻,中国人民抛弃了我们。今天中国人撤出了利比亚,将来重回利比亚的道路将是异常限难的,并且,非洲对中国人态度也有了微妙的改变,中国在非洲的利益遭到了重创,中国是此次非洲局势冲突中的最大受害者,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这场博弈,中国在非洲的努力至少白费了十年!”   总之,中国势力撤出利比亚是战略溃败而绝不是伟大胜利!我们的国际战略、外交策略和外交工作真到了该深刻反省的时候了!!   山东 谭云鹏 -----------------
个人分类: 杂谈|152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都是文抄公, 为何我不同? ---汪晶晶: 德国国防部长的困境
zhilinyang 2011-3-4 10:12
040-037-gutten.pdf 2011 年的新春伊始,谁也没想到突尼斯爆发的茉莉花革命会一下通过埃及,阿尔及利亚,巴林,特别是利比亚,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燃起熊熊烈焰。这一下,被阿拉伯世界包围的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前景就悠忽一下变得有几分岌岌可危了。 不过,您可千万别以为德国的国防部长是在为以色列的阶级兄弟们担忧,他才不会呢? 二十年多前我刚刚开始学着做生意的时候,德国的生意伙伴们就曾饶有兴致地教过我,怎样通过 Vorname ,也就是德国人的名,来辨别对方是不是犹太人。德国人告诫我,一旦发现对方是犹太人,最好立即放弃这单生意。因为即使做成,你也不可能有任何油水可赚。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刚一开始,谁也没搞明白怎么回事,我认识的几个德国朋友就私下偷偷地说,这肯定又是美国的那些不做工不种地,整天琢磨着种钱长钱的犹太人在兴风作浪。就我比较保守的估计,德国人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八十,都不喜欢犹太人。只不过希特勒杀了好几百万犹太人,这笔血债犹太人须臾不敢忘记。他们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让每一个普通的德国人都带上希特勒犯下的原罪。德国的老百姓当然也就不敢公开地,赤裸裸地反犹了。 但总而言之,让德国人心疼以色列,那却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对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开,德国的国防部长 zu Guttenberg 并无能力去挽狂澜于既倒。他至多只能坚守岗位,密切注意事态发展而已。而最近国防部长不幸误入的困境却和这些国家大事无关,那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一点私事。 只不过,正像中国古代圣贤教导我们的,皇帝无私事,德国老百姓视野中的公众人物,特别是高官厚爵者,也无私事。 事情是不来梅大学的一名法律学教授无意间惹起来的。 不来梅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因为大批教授们的“极左”,不说是声名狼藉吧,至少通常很难引起公众们的敬意。但凡事都有例外。不来梅大学欧洲政法研究中心的主任,一位名叫 Fischer-Lescano 的教授,却是一位在学术圈子中有口皆碑的严谨学者。 德国的男孩子通常六岁上学,上十三年,再当一年兵,在二十岁时上大学(这一历史从 2010 年起改写,中小学学制改为十二年,义务兵役制取消。男孩子和女孩子一样,上大学的年龄提前到十八岁)。但这位 Fischer-Lescano (从姓氏上看似乎有意大利或西班牙血统)却比同龄人晚两年,他是二十二岁才上的大学。但此人在法学专业里却是个小天才。他二十七岁做完文官第一次国考,二十九岁做完文官第二次国考,三十一岁做完博士,三十五岁做完教授资格考试,接着就拿到了教授的位置(德国的教授没有副的,一当上就是终身正的)。所有这一切,在德国的土地上,在法学这个专业内,绝对称得上是神速,且不说博士论文他得的还是 summa cum laude ,翻成中文就是最高分,“优秀”。 且说 2011 年 2 月 12 日的晚上,孩子睡了,夫人忙着她自己的事。 Fischer-Lescano 给自己倒了一杯红酒,惬意地坐在电脑旁。他今晚的任务是奉一家期刊的稿约,为国防部长 zu Guttenberg 那篇沉甸甸的,有 475 页,且同样也是得的最高分 summa cum laude (优秀)的博士论文,写一篇书评。 要是在中国,一位大学教授受委托给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写书评,那还不激动得泪光闪闪。但 Fischer-Lescano 却一丁点也不激动,他像对待任何一篇需要他评价的论文一样,先例行公事般地把国防部长 zu Guttenberg 的博士论文,《美国和欧盟宪法和立宪机构的变迁沿革》,输入使用 Google 的一个特殊软件。然后静静地等待结果。 互联网,特别是 Google 的出现,是人类科学技术史上的一场空前伟大的革命。互联网对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蒸汽机。法律系的学生们常常在一起窃窃私语,说是自从有了 Google ,写论文,不管是写学士论文,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变得象小孩过家家一样简单。想写什么专题就能写什么专题;想什么时候完成就能什么时候完成;总之,只需导师一声令下。但才三十八岁的 Fischer-Lescano 也不怕,他可不是那些不会上网只会背法律条文的前辈老朽。他公开对学生们叫板说,自从有了 Google ,发现学生写论文时竟胆敢抄袭,变得象小孩过家家一样简单。你们只管抄吧,我想什么时候发现就能什么时候发现;想发现多少就能发现多少,不管你们是李代桃僵,移花接木,暗渡陈仓,还是狸猫换太子。 不过话虽这样说, Fischer-Lescano 私下里对自己的学生还是满意的,学生们都还算老实。至少在文官国考论文和博士论文中,在他执教的这些年,还真没发现一例抄袭剽窃,学法犯法的案例。 但这个晚上, Fischer-Lescano 观察着电脑上的显示,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堂堂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居然一下被 Google 的这个特殊软件染红了一大片。那就是说,国防部长竟在公然抄袭! 且说德国基本法(其功能完全等同宪法。因为德国,具体说是西德,在建国的 1949 年通过这个基本法后一直没有再立正式的宪法去取代)的前言中,有一句我们中国人通常根本不会去多看一眼的话。那句话说的是,在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上帝和人类面前肩负的责任的情况下,德国人民在此通过以下基本法(原文很流畅,如果大家读着中文觉得别扭,那很显然是我翻译的问题)。 后来的欧盟和当年慌慌张张建立的西德完完全全不一样,它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吞吞地成立的。所以有着足够的时间浪费纳税人的钱去讨论每一点每一滴枝节。比如,欧盟的宪法讨论时就有法律专家提出,应该删除德国基本法前言中这一句充满着宗教意味,而对俗世的政治运作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句子。专家们认为,所谓在上帝面前肩负的责任是一个谁也看不见摸不着,完全无法具体量化的东西。(比如,希特勒做了那么多坏事,但他一直认为他自己比谁都清醒地意识到他在上帝面前的责任。) 但德国的一位知名报刊法律问题撰稿人, Klara Oberm ü ller 女士,却不同意欧盟法律专家的意见。这位 Klara Oberm ü ller 女士给著名的《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和瑞士的《新苏黎世报》写过许多雅俗共赏且有见地的好文章。在《新苏黎世报》的一篇文章中 Klara Oberm ü ller 女士写道,欧盟宪法中去掉德国基本法前言中这个无比重要的句子不仅是不妥的,而且是危险的。 Klara Oberm ü ller 说,欧洲人民和德国人民一样,其社会制度及其结构,人民的生活方式,每一个个体的思维,举止,乃至一切判断,都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的价值观念之上的。这个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的基督教文化的价值观,向上继承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思想和人文底蕴,向下则充实和支撑着今天整个欧洲人民心灵深处无处不在的伦理和道德。去掉了这个基础,就会给无法无天的,激进的,俗世的政治政权,留下一个巨大的,惊人的,可以为所欲为的空间。而被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其它民族争相效仿的欧洲文明,也就会就此而变成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甚至会陷入自行坍塌的境地。总之,对于德国基本法前言中的那个充满着宗教意味的句子对俗世的人们是否具有约束力, Klara Oberm ü ller 女士坚信,欧洲的老百姓和德国的老百姓一样,心中自有一杆秤。套用一句文化大革命中的流行汉语,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也。 很显然, Klara Oberm ü ller 这一番极有见地的分析引起了 zu Guttenberg 强烈的共鸣。这位国防部长一口气抄了七段,不要说词句章节,就是标点符号也没改动一个,全部完整地复制到自己的博士论文中。论文中既没有提到 Klara Oberm ü ller 的名字,也没有提到《新苏黎世报》的哪一天哪一版哪一页。 除了从这一位报刊作者的文章中完整地抄袭了七段之外,国防部长还引用了另外共计十六处他人的思想和词句,没有注明出处。 Fischer-Lescano 被国防部长 zu Guttenberg 大胆的,惊人的,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剽窃震惊了。他从那篇博士论文中先退出来,到 Google 中搜索了一下国防部长的名字。国防部长的全名是 Karl Theodor Maria Nikolaus Johann Jacob Philipp Franz Joseph Sylvester Freiherr von und zu Guttenberg 对欧洲中世纪史十分熟悉的 Fischer-Lescano 知道,这位国防部长来自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其家族史能追溯到公元五至九世纪威震整个欧洲的法兰克王国时代(这个法兰克王国的开创者在欧洲史中的地位直逼中国史中的秦始皇,在德国被称为卡尔大帝,在法国则被称为查理大帝)。国防部长同时还是当代德国政治舞台上炙手可热的太子党,他的祖父 1967 至 1969 年曾在 Kurt Georg Kiesinger 任德国总理时任总理办公室主任( 其地位还高于内阁部长)。国防部长 2000 年与他现在的夫人结婚。夫人的家世更让人肃然起敬,她是德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不可或缺的名人,和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那位铁血宰相卑斯麦的五世嫡孙。更为醒目的是,这位国防部长生于 1971 年 12 月,刚刚才满三十九岁,是德国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势不可挡,正向内阁总理的职位步步逼近的新星。而他担任的国防部长职务,在我们整个星球正急剧动荡的时刻,不仅关系到德国自身,也直接关系到欧洲和整个西方阵营国家的安危。 在这样一个时候,把这样一件高官的丑闻披露出去,那会在整个德国社会引起怎样巨大的震撼和后果呀! 怎么办呢? 已经是深夜了。 Fischer-Lescano 犹豫了片刻,还是拨打了一位法学界他十分尊敬的一位同事的电话。这位同事在德国的宪法法庭任职。这两位法学专业的同行在电话里讨论了两个多小时。到凌晨三点,两人终于一致同意,这件丑闻必须披露。 两天之后的 2011 年 2 月 15 日,国防部长陷入他事先完全没有预料,至今尚未完全挣脱出来的困境。 虽然国防部长立即向议会和公众宣布不再使用博士头衔, Bayreuth 大学,国防部长的母校,还是毫不客气地通知媒体,公众和国防部长本人,他的博士头衔因为博士论文存在着可疑的舞弊而被收回。接下来,联邦总理迈克尔为她宠爱有加的国防部长辩护。她说,我请求大家注意,我选的是一位国防部长,是政治家,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学者。虽然德国总理迈克尔本人曾是一位极优秀的学生和学者(在她呆过的所有学校,她极其优秀的成绩都有口皆碑。走上政治舞台之前,她是大学物理学专业的教授),但公众和反对党却对总理对国防部长的庇护毫不买账。他们驳斥说,政治家最重要的品德是诚实。基督教文化背景下最最无耻,最最无法饶恕的恶行就是说谎。 每个晚上,几乎所有的广播电台都邀请各自知名的相声演员表演以国防部长博士论文抄袭为题的相声。很快有人发现,国防部长的家族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在为国防部长窃取博士头衔。这个家族利用自己亦官亦商的背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从 2002 年至国防部长 2006 年获取博士头衔的 2006 年,四年间一共给 Bayreuth 大学捐款 70 余万欧元。而且指名是捐给该校的法学专业。 Bayreuth 大学法学系的学生们愤怒了,他们在法学系大楼前的草坪上立起了一尊塑像,国防部长用他剽窃的博士论文满面含羞地盖住自己的脸。和国防部长同时被学生们钉上耻辱柱的还有他的导师,那位竟给这份剽窃的博士论文最高分数的 Peter H berle 教授,这位平素令人尊敬的法学家据说已经立即“病倒”。 国防部长的家乡,南德最保守的天主教区的教会人士更是痛心疾首。多年来,国防部长和他的显赫而成功的家庭,是整个教区莫大的荣耀。而国防部长所在的党,当今德国的执政党,名字就叫基督教社会联盟,就是说,党章中就明确包含着不说谎这类最最基本的基督教教义。教会的人士说,对人这种生物而言,最最重要的是禁欲,贪欲则是万恶之源。假如国防部长从一开始就老老实实地从政,为选民多办一些实事,不要去贪虚荣,混博士。他的仕途本是一帆风顺的。而即使他一定想要一个博士头衔,也已经通过捐款拿到,那就应该让那本剽窃而来的博士论文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安安静静躺着。那样的话,书和人也同样会平安无事。但国防部长的家族却贪得无厌,得寸进尺,野心勃勃地设想把这本抄袭来的论文包装成畅销书。这才因为出版社委托法学期刊,法学期刊委托法学家来写书评,终于惹出了这场眼见得要断送国防部长全部前程的风波。 这番话堪称发人深省,意味深长,一语中的。 今天, 2011 年 2 月 28 日,两万名各行各业的德国博士集体签署了一封致迈克尔总理的公开信。信中说,年轻的科学家们,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科学家们,要想把自己的思想成果出版,困难重重。而政治家们却能轻而易举地把严肃的科学学衔当作自己桂冠上的装饰物。这是政治对科学的凌辱,是政治家对全社会知识分子的公开蔑视,且不说使用的还是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老百姓们最最不齿的抄袭手段。国防部长何去何从,希望迈克尔总理给全社会公众一个交待。 眼下,国防部长咬紧牙关,还没有辞职。但他能坚持至何时,谁也不知道。全德国的老百姓们都在拭目以待。而不管 zu Guttenberg 是否辞职,这个高官剽窃的故事都将注定连同所有的细节一起,走进德国的当代史,为他自己和他夫人已足够显赫的家族史锦上添花,再造辉煌。 2011 年2 月28 日 写于德国不来梅 补记: 2011 年 3 月 1 日,德国国防部长 zu Guttenberg 引咎辞职,一颗耀眼的新星陨落了。
个人分类: 沉思录|2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普世价值和人权远远高于专制国家的主权
xscjack 2011-3-4 09:31
众所周知,人的需要不仅仅是解决吃饭问题。 人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还有社会分配的公正、平等、安全、尊重、真实意愿表达......等等众多需求! 而人们的这些需求,在极权和专制国家,往往会被剥夺! 利比亚卡扎菲专制政府践踏联合国宪章规定的普世价值和人权,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批判!
个人分类: 按类别|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在利比亚公民35860人今天已全部撤出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3-3 20:25
中国在利比亚公民 35860 人今天已全部撤出 国务院撤离我在利人员应急指挥部成员、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对媒体表示: 这次撤离行动是建国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情况复杂,规模空前,挑战史无前例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一直牵挂着在利比亚同胞的安危,在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迅速成立应急指挥部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在不到十天时间里取得了撤离工作阶段性胜利。 事实证明,这次成功撤离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前后方、各部门、各地方和有关企业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军民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也是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得人心、朋友多的结果。 有关国家为中方的撤离行动提供了各种便利与协助,中方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在撤离行动中,中方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 12 个国家撤出了约 2100 名外籍公民。 截至目前,我撤离利比亚人员中,有 20745 人已经回国。中国政府将继续安排包机,尽早接回暂时安置在第三国的同胞。
个人分类: 其它|1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拉伯世界
yanhuasanman 2011-2-28 18:23
谁招惹了你? 古罗马亚历山大 历史延续伤痕累累 穆斯林谁的宠家 真主利比亚的悲霞 古埃及文明的黑匣 到底谁动了你? 现代文明的施压 可惜了你的文化 阿拉伯世界呀 思想终究会受谁瞎 天地之大 吾爱自己最大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1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拉伯人最有血性 让日本人无地自容
热度 3 chrujun 2011-2-28 10:32
这段期间,中国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正加大措施从利比亚撤出侨民。 从目前事态看,利比亚发生大动乱已经不可避免,肯定会有更多人员伤亡。 中国政府的决策非常正确,如果不想尽办法撤回侨民,后果将不堪设想。 几乎一夜之间,卡扎菲就众叛亲离,全国80%的地盘被反政府武装占领。 但卡扎菲没有别的选择,因为他的仇人太多了,他只能死拼到底。 一方志在必得,另一方垂死挣扎,一场大的内战将不可避免。 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极有戏剧性。连小布什都认为阿拉伯世界是革命的禁区,宗教是这些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恐怕谁也没有想到,阿拉伯世界将发生惊天动地的大革命。 阿拉伯革命告诉我们,阿拉伯人一直惊人的战斗力。这是世界上任何势力都不敢小看的力量。 美国人可以搞定日本人,但就是搞不定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们建立横跨三大洲的帝国不是天赐良机,而是实力迸发。只有他们实现了对美国的大规模袭击。他们也有能力让如日中天的美国人陷入泥潭。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和神风敢死队让许多中国人敬佩不已。但与阿拉伯人相比,日本人简直轻若鸿毛。日本人对美国人俯首称臣,但阿拉伯人没有。他们一直以各种途径和美国人进行斗争,并多次打得美国人满地找牙。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392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三万多中国人在利比亚干什么?
热度 4 王铮 2011-2-27 11:11
[转载]三万多中国人在利比亚干什么?
按 :这是《凤凰网》博客深度男人的文章,文章做得我们深度思考。我不赞成作者关于中国不要输出劳动力的观点,但是文章提到了美国的资本输出、技术输入和与当地人民做文化交流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中国企业约束工人,防止他们思想出轨,是不是一个原因。总之,中国的对外合作,不能仅仅成为中国资本家获得最大利益的工具。 2011 年 2 月 16 日 以来,利比亚发生了以推翻独裁者卡扎菲的反独裁、反专制的运动,卡扎菲家族政权摇摇欲坠。中国驻利比亚的中资公司出现了打砸抢烧事件,项目营地遭到暴徒袭击,一些人员受伤。为了保障国民的安全,中国政府进行了空前规模海陆空撤离在利比亚人员。另据媒体报道在利比亚爆发反独裁、反专制革命之前,有超过三万多中国公民在利比亚。 笔者对于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保护中国公民在利比亚的安全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最大诚意的赞赏,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有的义务和担当。就这次撤离事件,笔者不想予以更多的评论和探讨,笔者倒是想问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公民在利比亚,从各类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这三万多中国公民绝不是在利比亚旅游,而是在那里工作,绝大部分人员就是国内常说的“民工”。 笔者和家里的多位亲朋好友都有在海外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对于中国有三万多公民在利比亚谋生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和惊讶。笔者在东盟某国工作期间,在一个超大型矿山开发上,该国同时引进了美国一家大型公司和中国的一家国有企业,美国公司在矿山开发上,美国本土来了几个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外,中低层管理职位和普通员工都是依赖本地人员,而中国公司恰恰相反,中国公司几乎一个不用当地员工,连做饭菜的师傅也是从中国带过去,中国公司除了给当地带去一定的税收外,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似乎与当地人毫无任何关系,并且还造成大规模的环境破坏。中美企业在该国的不同运作方式,孰好孰坏,当地老百姓自然明白在心,该国的一些大学教授甚至联名上告该国总理对引进中国企业的决策失误承担责任,该地区甚至爆发反对和驱逐中资公司的行为。 利比亚爆发反独裁、反专制革命以来,媒体报道有三万多中国公民在利比亚,并且中资公司招到该国居民的冲击,我们在谴责非法暴力行为的同时,更要反思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模式和方式方法。我们换位想一想,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假如所有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不用中国公民做工,全部从该国带工人来中国,我想再温顺的中国人也会不欢迎这样的公司来华兴办企业,必将其驱逐出中国的土地。 笔者曾在 2008 年撰写的《站在海外看祖国》的系列文章中,关于中国对外援助和在海外第三世界国家投资时,多次呼吁中国当局,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发展,在遵守该国法律同时,更要与当地社会和人民友好的融入,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和发展,而不是在海外把中国企业建立成一个独立王国,把中国政商勾结的恶习带到国外去,一旦该国政治风云发生变化,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中国自己。这次利比亚反对独裁者卡扎菲的革命,当地人为什么袭击中资公司和中国人,而很少看到其它国家的公司和人员在利比亚遭到袭击的报道,以我们单一宣传的媒体报道模式都没有报道其它国家企业和人员遭袭击的报道,我们要反思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需要大量的劳工,很多地方均以出现“劳工荒”,本国公民还是在本国就业比较好,大规模的去他国抢夺别人的饭碗,并以企业投资整体到他国务工的行为,远比殖民者的行为更令人不耻。中国向海外投资,希望输出的是中国资本、技术和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而不是大规模的普通工人。 网友发布的利比亚中国工人紧急转移图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253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三万多中国人在利比亚干什么?
wupengbo 2011-2-26 21:42
2011 年 2 月 16 日 以来,利比亚发生了以推翻独裁者卡扎菲的反独裁、反专制的运动,卡扎菲家族政权摇摇欲坠。中国驻利比亚的中资公司出现了打砸抢烧事件,项目营地遭到暴徒袭击,一些人员受伤。为了保障国民的安全,中国政府进行了空前规模海陆空撤离在利比亚人员。另据媒体报道在利比亚爆发反独裁、反专制革命之前,有超过三万多中国公民在利比亚。 笔者对于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保护中国公民在利比亚的安全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最大诚意的赞赏,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有的义务和担当。就这次撤离事件,笔者不想予以更多的评论和探讨,笔者倒是想问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公民在利比亚,从各类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这三万多中国公民绝不是在利比亚旅游,而是在那里工作,绝大部分人员就是国内常说的“民工”。 笔者和家里的多位亲朋好友都有在海外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对于中国有三万多公民在利比亚谋生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和惊讶。笔者在东盟某国工作期间,在一个超大型矿山开发上,该国同时引进了美国一家大型公司和中国的一家国有企业,美国公司在矿山开发上,美国本土来了几个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外,中低层管理职位和普通员工都是依赖本地人员,而中国公司恰恰相反,中国公司几乎一个不用当地员工,连做饭菜的师傅也是从中国带过去,中国公司除了给当地带去一定的税收外,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似乎与当地人毫无任何关系,并且还造成大规模的环境破坏。中美企业在该国的不同运作方式,孰好孰坏,当地老百姓自然明白在心,该国的一些大学教授甚至联名上告该国总理对引进中国企业的决策失误承担责任,该地区甚至爆发反对和驱逐中资公司的行为。 利比亚爆发反独裁、反专制革命以来,媒体报道有三万多中国公民在利比亚,并且中资公司招到该国居民的冲击,我们在谴责非法暴力行为的同时,更要反思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模式和方式方法。我们换位想一想,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假如所有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不用中国公民做工,全部从该国带工人来中国,我想再温顺的中国人也会不欢迎这样的公司来华兴办企业,必将其驱逐出中国的土地。 笔者曾在 2008 年撰写的《站在海外看祖国》的系列文章中,关于中国对外援助和在海外第三世界国家投资时,多次呼吁中国当局,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发展,在遵守该国法律同时,更要与当地社会和人民友好的融入,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和发展,而不是在海外把中国企业建立成一个独立王国,把中国政商勾结的恶习带到国外去,一旦该国政治风云发生变化,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中国自己。这次利比亚反对独裁者卡扎菲的革命,当地人为什么袭击中资公司和中国人,而很少看到其它国家的公司和人员在利比亚遭到袭击的报道,以我们单一宣传的媒体报道模式都没有报道其它国家企业和人员遭袭击的报道,我们要反思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需要大量的劳工,很多地方均以出现“劳工荒”,本国公民还是在本国就业比较好,大规模的去他国抢夺别人的饭碗,并以企业投资整体到他国务工的行为,远比殖民者的行为更令人不耻。中国向海外投资,希望输出的是中国资本、技术和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而不是大规模的普通工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三万多中国人在利比亚干什么?
热度 4 周可真 2011-2-25 18:56
文章来源: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0138744.html 2011 年 2 月 16 日 以来,利比亚发生了以推翻独裁者卡扎菲的反独裁、反专制的运动,卡扎菲家族政权摇摇欲坠。中国驻利比亚的中资公司出现了打砸抢烧事件,项目营地遭到暴徒袭击,一些人员受伤。为了保障国民的安全,中国政府进行了空前规模海陆空撤离在利比亚人员。另据媒体报道在利比亚爆发反独裁、反专制革命之前,有超过三万多中国公民在利比亚。 笔者对于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保护中国公民在利比亚的安全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最大诚意的赞赏,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有的义务和担当。就这次撤离事件,笔者不想予以更多的评论和探讨,笔者倒是想问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公民在利比亚,从各类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这三万多中国公民绝不是在利比亚旅游,而是在那里工作,绝大部分人员就是国内常说的“民工”。 笔者和家里的多位亲朋好友都有在海外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对于中国有三万多公民在利比亚谋生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和惊讶。笔者在东盟某国工作期间,在一个超大型矿山开发上,该国同时引进了美国一家大型公司和中国的一家国有企业,美国公司在矿山开发上,美国本土来了几个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外,中低层管理职位和普通员工都是依赖本地人员,而中国公司恰恰相反,中国公司几乎一个不用当地员工,连做饭菜的师傅也是从中国带过去,中国公司除了给当地带去一定的税收外,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似乎与当地人毫无任何关系,并且还造成大规模的环境破坏。中美企业在该国的不同运作方式,孰好孰坏,当地老百姓自然明白在心,该国的一些大学教授甚至联名上告该国总理对引进中国企业的决策失误承担责任,该地区甚至爆发反对和驱逐中资公司的行为。 利比亚爆发反独裁、反专制革命以来,媒体报道有三万多中国公民在利比亚,并且中资公司招到该国居民的冲击,我们在谴责非法暴力行为的同时,更要反思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模式和方式方法。我们换位想一想,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假如所有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不用中国公民做工,全部从该国带工人来中国,我想再温顺的中国人也会不欢迎这样的公司来华兴办企业,必将其驱逐出中国的土地。 笔者曾在 2008 年撰写的《站在海外看祖国》的系列文章中,关于中国对外援助和在海外第三世界国家投资时,多次呼吁中国当局,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发展,在遵守该国法律同时,更要与当地社会和人民友好的融入,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和发展,而不是在海外把中国企业建立成一个独立王国,把中国政商勾结的恶习带到国外去,一旦该国政治风云发生变化,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中国自己。这次利比亚反对独裁者卡扎菲的革命,当地人为什么袭击中资公司和中国人,而很少看到其它国家的公司和人员在利比亚遭到袭击的报道,以我们单一宣传的媒体报道模式都没有报道其它国家企业和人员遭袭击的报道,我们要反思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需要大量的劳工,很多地方均以出现“劳工荒”,本国公民还是在本国就业比较好,大规模的去他国抢夺别人的饭碗,并以企业投资整体到他国务工的行为,远比殖民者的行为更令人不耻。中国向海外投资,希望输出的是中国资本、技术和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而不是大规模的普通工人。
个人分类: 转贴转载|23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开罗的小偷
liluyuan 2011-2-3 22:58
开罗的小偷
开罗传来的消息说,一帮小偷趁宵禁的机会潜入埃及博物馆寻宝,把很多展览室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把博物馆里的纪念品小卖部洗劫一空,却没有拿走那些真正价值连城的宝物。博物馆长庆幸之余,对开罗市民的文化水平哭笑不得。 这事让我想起几年前在上海博物馆参观一个古埃及瑰宝展,听到很多观众大呼上当,说闹了半天就看看这些陶俑,玻璃俑,刻了字的砖头瓦片什么的,我听了心里暗暗好笑,估计上海博物馆长听了也只能苦笑。 埃及是个很特别的国家。地跨亚非,文化传统主要是地中海文明,包容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埃及的伊斯兰传统属于逊尼派,其中苏菲派的影响又特别大。伊斯兰苏菲派继承了古希腊文明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精神,不太容易被蒙蔽。十九世纪的学者 Rifa'a el-Tahtawi 利发.塔赫塔维发起的埃及文化复兴运动虽然没有能够成功地带来伊斯兰现代化,但仍然让埃及社会经历了文化启蒙,使得对个人的尊重、社会制度的政教分离等现代思想成为主流。 Mahmoud Mokhtar: Egypt's Renaissance 1919–1928, Cairo University 我的朋友杜欣欣足迹遍及五洲四海,最近写了篇关于埃及的游记,附在下面跟朋友分享。 茉莉花之焰 by xinxin 2010 年12月17日,突尼斯26岁的青年Mohamed Bouazizi为抗议警察没收他的街头小摊和侮辱而自焚身亡,从而点燃了茉莉花革命之火。那些耳后戴着茉莉花的青年走上街头,抗议独裁腐败,最终导致在 位23年的总统本阿里出逃。突尼斯人均收入为4000美元,排名为非洲经济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但它又是典型的中东国家,一半人口是25岁以下的青年。在老 人掌握的独裁政权下,他们看不到未来和希望,而且还时不时受到权力机构的侮辱。放眼看去,周遭都是同一模式:利比亚总统68岁,已经在位42年,也门总统 64岁,在位33年,埃及总统82岁在位30年,阿尔及利亚总统73岁,算是比较新的,也在位20年。北非和西南亚地缘文化宗教接近,随着茉莉花飘香,茉 莉之焰也开始蔓延-----也门,约旦,黎巴嫩,埃及也有民众上街抗议极权腐败,其中之最为埃及,撤侨戒严,坦克上街,俨然89535的北京街头,唯一不 同是军队还未使用杀伤武器。 很多大城市都有小贩,比如印度。但在印度,我没见过警察驱赶。去年他们办英联邦体育会时,新德里曾为市容想驱 赶过,但未成功。在中国,搬迁自焚都也只能围观甚至只能在网络上围观,驱赶小贩已属常态。2006年我在开罗时,看到过警察取缔小贩。那些警察的态度很恶 劣,小贩们都忍气吞声。于是埃及比印度城市干净,中国又比埃及干净,干净的一个代价是军警多。 2010年的世界自由地图以颜色区分,显示人民享受的自由程度。埃及,突尼斯,中国等是一种颜色。 开 罗城内外常见警察或武装警察,大金字塔还有荷枪实弹的军警。前往虎加达,或者去法庸绿洲,游客大巴都有军车随行。红海边几公里之距即可见荷枪实弹的军人, 重要的城市进口还设碉堡了望塔,上面站着武装警察。之所以如此据说是因为1997年路克索附近哈姬苏神殿的屠杀游客案。那次事件重创了埃及旅游业,而旅游 业是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他三个是棉花,苏伊士运河和石油。 这次埃及最先起事的城市除了大城市开罗,亚历山大还有苏伊士。我在埃及时, 趁团队的其他游客去开罗市区购物,特别自己出资前往苏伊士,并登上西奈半岛。那条运河长190公里,宽200多米,据说海船一入运河必须换上埃及船长,每 条货船收费是15万美元,每年承载全世界8%的海船,为埃及带来20多亿美元的年收入。苏市安静又干净,渡河免费,等待的时间比过河时间长多了。渡过运河 就踏上了亚洲的土地,几无人烟的西奈半岛保留了一些埃以作战的军营,其中的一个标语上写着“和平要靠力量来实现。”埃及人对1973年 10月底战役(又称第4次中东战争)特别自豪,视当时的总统萨达特为民族英雄,却绝口不提1967年夏天的战争。在那次只有六天的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彻底 击败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联军,并从埃及夺取了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从叙拉亚夺得了戈兰高地,并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按照埃以和约,埃及后来收 回西奈半岛,却不愿收回加沙地区,觉得那里太麻烦。 带我们去苏市的导游是80后的小男孩,中文名字叫李小龙。他平时在中国人办的地毯厂当 翻译,因原团队的导游苏海走不开,就请他来客串。这孩子中文讲的好,据他说开罗大约有80人可以担任中文翻译。埃及军队每年会在大学生毕业生里招兵,但所 招专业不同。李小龙毕业时,正好没招他那个专业,他就到中国去做珍珠生意赚了一笔钱,回到埃及后自己买了房子。他说就是因为没当兵,比同届毕业生起步早。 在吉萨大金字塔的军人曾对我作手势要小费,从一个侧面看出低阶军人的收入不高,当兵的好处不大。但因埃及就业机会不多,参军是就业的一个途径,警察和军队 中有很多是父子兵,兄弟兵。埃及政府机构是早晨8点半上班,下午两点下班,大量军警和低效的政府系统,也可看出当局维持政权的成本。 我们 另一个导游苏海出道比较早,80年代就在北京语言学院念中文,后来在开罗大学做教师,然后下海当导游。如此他得以在开罗买房子,并打算在亚历山大市买公 寓。苏海比较喜欢谈政治,在尼罗河上坐船两天,他常来和我们聊天,评论时政。他说穆巴拉克选举时,有人投票却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有些选票上是死人的名字, 投票时票箱又满了,穆还逮捕过与他就竞选的在野党人,埃及产业的7-8个大老板也都是穆巴拉克的朋友。苏海很崇拜毛泽东。当听到毛泽东的暴政时,他非常吃 惊,沉默了很久,由此我也猜出埃及的新闻过滤。苏海说他喜欢中国人和中国政府,不喜欢美国政府却喜欢美国人,既不喜欢以色列政府又不喜欢以色列人,并认为 现在的以色列人不是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只要一提以色列,连不爱谈政治的李小龙都大声反对。 苏海对穆巴拉克的不满还出于他的反犹反美情 绪。据2007年统计,93%的埃及人不喜欢美国,穆巴拉克有点儿像埃及18王朝的法老 Akhenaten,那个法老改信的Aten而不崇拜埃及人传统神。苏海认为911是犹太人干的,而1997年卢克索枪杀案是中情局干的,而且故事编的还 不错:埃以当年在美国大卫营缔和令埃及人反感穆巴拉克,穆巴拉克为了顺应民意就不要美国钱(美国一年资助埃及十几亿,一半用来资助军费),于是中情局就搞 了卢克索枪杀。他们还认为埃及的科普特基督教徒经常向英美打小报告,破坏安定团结。每当礼拜时,苏海都避开众人,在船上找个角落铺上毯子做礼拜。开罗的香 水店到了晚祈时,也只留一人照顾顾客,其他人在店外铺摊子跪地便拜。埃及是世俗政府,但自1952年起,军队就是埃及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几代总统都有军人 背景。穆斯林兄弟会1920年代在埃及成立,后来逐渐扩大到国外,哈马斯也是这个组织的一支,埃及30年最大的反对党就是穆斯林兄弟会,当局时不时地禁止 它的活动。有人担心如果自由选举,穆斯林兄弟组织将会取得政权,而英国金融时报社评则认为阿拉伯统治者利用西方担心原教旨主义掌权而胁迫他们做浮士德式的 交易,希望西方在“埃及人(和阿拉伯人)想要尽一切努力爬出威权的深坑。西方至少能做的是不要再踩他们的手指了。”对于革命是否会被劫持的问题,没法预 言,但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压制越久动荡越烈,二是茉莉花革命并非宗教革命。那些世俗青年憎恨不给他们自由的政府,也憎恨支持不给他们自由的政府的西方 人。 伊斯兰国家包括北非,西南亚的阿拉伯世界,伊朗和土耳其因语种不同单列,另外还有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等,而非穆斯林国 家的印度,其穆斯林人口为世界第一。表面上,印度和埃及很类似。它们都是文明古国,人口众多,国土不大,土地却肥沃,都流淌着一两条母亲河。城市里骆驼, 驴车和现代交通并行,城中都有贫民窟,但印度的城市贫民更穷,水源污染严重,而埃及的尼罗河及周边的水渠都非常干净。这两个国家也都曾长期被外族统治,埃 及被希腊人占领了 300年,罗马人呆了600年,波斯人又呆了130年,后来就是伊斯兰,占了600年。独立之后,它们也都搞过社会主义,买过苏联的武器,后来又和美国交 好。开罗的食品和印度北方类似,主食为烤饼和豆类。印度的穆斯林区食肉,但没有牛肉。埃及肉食中有牛羊肉,但也少见牛肉,原因是牛肉很贵,当时一头牛要 1300美元。埃及的鸡比较便宜,社区小店就可见烤鸡店,开罗和其他地方大量养鸽子,有些专卖烤鸽子的饭店。这两个国家丧葬习惯差异大,埃及一般都是土 葬,从亚历山大去法庸路上的沙漠里经常看到很大的土葬坟场。埃及人的生死观念没印度人那么具有哲思,但图画好看。它们都是自由生育,埃及入关的表格列有4 个孩子,因此人口构成中的年轻人所占比例大,年轻人有血性!这两个国家最大的不同是,印度还能换换国家领导,埃及却30年不换。 大家都 知道印度出过甘地,埃及也出过一个名叫丽法(Riffaael Tahtawi)的先贤。他曾被誉为东方的托克维尔,其创始的“阿拉伯文艺复兴”在50年代几乎把阿拉伯世界导向现代化和民主化。但后来复兴运动遽然中 断,几乎各地军人专政,采取了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此再未恢复元气,专制贫穷比比皆是。按照法国作家孟索尔的说法,西方国家曾五次背叛丽法,阿 拉伯世界后退与欧美丧失道德有关。这五次背叛包括50年代欧洲人拒绝放弃阿尔及利亚殖民和苏伊士运河,对以色列的全力支持,以及为了反恐支持中东的极权政 府。这一次衰老的法老将向何处去? 霍金在《大设计》中提到“可择历史”,那些被选择出来的历史即成为真实,茉莉之焰将在阿拉伯世界燃烧出什么样的历史真实? 李注:欣欣这篇文章里的Riffaael Tahtawi应为Rifa'a el-Tahtawi。“阿拉伯文艺复兴”应为“伊斯兰文艺复兴”或“伊斯兰现代化”,“阿拉伯世界”应为“穆斯林世界”或“伊斯兰世界”,因为埃及人并不是阿拉伯人。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