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利比亚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利比亚

相关日志

利比亚的最佳解决方案
热度 10 lin602 2011-3-25 21:34
如何最优化解决利比亚的问题,根据最小损失原理,现方案如下: 美、法、英等多国,加上利比亚反对派,同意将卡扎菲安排到第三国生活,不要再对他有什么动作。就养着他与他的家庭就是了。不管目前状态如何,也不要管他有多少血案,贪污多少,到此为止。 卡扎菲同意放弃权力,带他和家属,离开利比亚,到第三国生活,而且正常生活。 现政权的人与部队,交政权后,成为‘庶人’,做个正常的自然人,普通公民。 反对派掌权后,不计前嫌。 这样老百姓与各方都死伤最少。其实卡扎菲贪污的钱与其他问题,与继续死多少人相比,还是小数。 卡扎菲坚持的时间越长,普通老百姓死得越多,卡扎菲也别做特别出格的屠杀与疯狂,这种方案的可行性越大。因为西方国家已经打了,肯定不会一点收获没有就收场的。 冤冤相报,老百姓最倒霉。 我相信,这次打击,如果好好解决,对利比亚可能是好事,政治上会往前进一步。如果解决不好,死人很多。更重要的是,这是世界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 我这是‘理想状态’下的结果。学工科与理科的人就知道什么叫理想状态了。 当然也并不是绝无可能,拿破仑就是类似这状态。 再往前看,英国王室交权给内阁,做个象征无首直到如今几百年,就是英国大革命斗争最后互相妥协的结果。而法国则是将路易皇帝推向断头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南北朝鲜打得互不让步,最后也是妥协了事。真正美国倾国家之力,中国的志愿军与北朝鲜是打不过的,因为希特勒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被美国及其他盟国打败了,完全的军事实力,中国与北朝鲜是打不过美国的,只不过大家不想损失太大而已。 以暴制暴,暴力只会加强。互相妥协减少流血,慢慢在政治上会更加‘地震’小点。
2205 次阅读|19 个评论
这些国家是否泄露利比亚的国家机密
热度 3 大毛忽洞 2011-3-25 19:52
这些国家是否泄露利比亚的国家机密 地球上某些国家领导人有多少金银财宝, 这好像是属于国家机密。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公布 卡扎菲家族 的金银财宝 这是否泄露了利比亚的国家机密? 这是否干涉了利比亚的内政问题? 这是否会动摇 卡扎菲 部队的士气? 各国公布卡扎菲以及利比亚资产汇总 瑞士:目前已知卡扎菲家族在瑞士的资产为现金 6 亿 1 千 3 百万瑞士法郎,约合 6 亿 5 千万美元,信托资金 2 亿零 5 百万瑞郎,约合 2 亿 1 千 7 百万美元。约合 57 亿人民币。 德国:卡扎菲之子 200 万欧元 ( 约 1900 万人民币 ) 存款 英国:卡扎菲家族 10 亿英镑 ( 约 105 亿人民币 ) 财产,包括商用物业和住宅 南非:资产总额或超过数十亿美元 西班牙:一个拥有 2000 个单元的旅游地产项目 ( 未估值 ) http://gz.house.163.com/11/0325/09/6VVT424C00873C6D.html 伦敦时间 3 月 24 日凌晨 ( 北京时间 3 月 24 日上午 ) 消息,中东和北非局势升级之后,各国开始彻查并冻结卡扎菲资产。现有瑞士、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已公布的涉及卡扎菲家族资产已累计超过 150 亿人民币,且可能仅为冰山一角。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上月底就利比亚问题一致通过的决议,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及其主要家庭成员等人予以制裁。安理会全票通过的 1970 号决议称 “ 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其家庭主要成员等人出国旅行,并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 ” 。 目前的难题是:所公布数字都未得到利比亚官方确认,且如何分清卡扎菲家族和利比亚国有资产,仍悬而未决。 卡扎菲家族坐拥英国 10 亿英镑资产 英国是欧盟第一个彻查卡扎菲资产并公布明确数字的国家,在联合国的制裁决议出炉之后,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封锁了卡扎菲家族,以及大约有 20 个人的亲信圈子在英国所拥有的资产。 英国向来是中东富豪的投资重镇。此次奥斯本冻结了卡扎菲以及家庭其他五个成员所持有的价值 10 亿英镑的商业地产和股权,其中卡扎菲次子在伦敦高尚社区 Hampstead 拥有一套价值 1000 万英镑的豪宅。当年这一豪宅是通过一家英国维京群岛注册的公司购买,拥有 8 个卧室的豪宅有游泳池和室内影院,以及私人保安团队。 但是,有报告指出,卡扎菲已经秘密通过梅菲尔的其中一位财产顾问,稀释了三倍于上述数字的资产。 目前的问题是,要分清哪些资产属于卡扎菲或者其家族,哪些资产属于利比亚国民所有十分困难。英国财政部表示已查明卡扎菲家族在英国的 10 亿英镑资产。但并未将利比亚投资管理局 (LibyanInvestmentAuthority,LIA) 所拥有资产核算在内。 这个基金组织创建于 2006 年,在全球预计有 800 亿美元 ( 约 600 亿英镑 ) 的投资,而其中大概有 100 亿英镑投在英国,包括皮尔森集团的股份,金融城英国央行对面的商用楼,伦敦核心区牛津街上的物业,以及时尚零售品牌 Monsoon 和其他零售店铺。与此同时,该基金还是位于伦敦钻石地段 Whitehall 一间五星级酒店的大股东,该酒店拥有 294 间客房,并预计于下个月开业。 之后,皮尔森集团 ( 金融时报母公司 ) 对外宣称,利比亚投资管理局拥有其 3.27% 股权,是公司的第五大股东。皮尔森之后声明称,他们已经告知利比亚投资管理局,针对这些股份,他们暂时不会转移或是支付分红。 全球各国掀起查账潮 瑞士外交部长月初也宣布冻结卡扎菲以及与之相关人士的资产,而这一冻结令有效期可能长达三年。 当年卡扎菲的儿子汉尼巴尔和妻子在瑞士日内瓦度假期间,被日内瓦警察以涉嫌虐待仆人的罪名拘留,之后数十亿的瑞士法郎从利比亚在瑞士银行的账户中取出。瑞士国家银行说,之后大概只有 6.3 亿瑞士法郎 ( 按照今日汇率,约折合 45 亿人民币 ) 还在账户中,而最高时存款达到 57 亿瑞士法郎 ( 约合 415 亿人民币 ) 。 但是这些存款中,属于卡扎菲的比例仍是个未知数。但是所公布的名单中,除了卡扎菲之外还有 28 个名字,包括卡扎菲的妻子,儿子和女儿们。此外还有其他的亲属以及各国有公司的负责人。 对此,利比亚外交大臣回应说 “ 他们在瑞士银行没有任何存款 ” ,并表示可能诉诸法律。 在南非,总统雅各布 - 祖马 (JacobZuma) 已经命令财政部冻结有关卡扎菲以及随从的资产,这一过程的核心要义就是确保没有资金可以流出南非。根据当地《商业日报》 (BusinessDay) 的介绍,利比亚在南非的投资大都通过总资产量达 50 亿美金的利比亚阿拉伯非洲投资公司 (LibyaArabAfricaInvestmentCo,Laaico) 投入。在南非,与卡扎菲相关的资产包括 Ensemble 酒店控股公司,该公司在约翰内斯堡拥有豪华的 Michelangelo 酒店。同时,利比亚所运作的主权基金在非洲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产。 月初,西班牙冻结了位于南部著名的阳光海岸马贝拉 (Marbella) 旁的一个拥有 2000 个单元的旅游地产项目,并称可能和利比亚领导人有关。 奥地利和德国也根据欧盟的制裁决议做了相关举措。其中奥地利中央银行称大约有 12 亿欧元的利比亚资产存在奥地利各机构账户中,只是奥地利依然不清楚这其中有多少比例是与制裁名单正相关的。而德国方面则是称他们已冻结了一个银行账户,该账户是以卡扎菲一个儿子的名义开的,大约有 200 万欧元。 ( 郝倩 发自英国伦敦 )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671 次阅读|5 个评论
萨科齐和卡扎菲,外加利比亚语录
大毛忽洞 2011-3-25 16:45
萨科齐和卡扎菲,外加利比亚语录
萨科齐和卡扎菲,外加 利比亚语录 国家(领导人)和国家(领导人)的关系, 就是小孩和小孩的关系。 高兴的时候就互访, 不高兴的时候就骂娘, 骂娘不过瘾就开战。 萨科齐出门后是个坏孩子, 回家后父母还能管得了, 因此,萨科齐的下场不会很悲惨。 卡扎菲在家里就不是个好孩子, 因为父母管不了, 其下场可能很悲惨。 2007 年 12 月 10 日 ,法国总统萨科齐(左)在位于巴黎的法国总统府迎接来访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当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总统府会见到访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双方就双边关系以及两国在经贸、反恐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讨论。 新华社记者宋立东摄 2007 年 12 月 10 日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前左)在位于巴黎的法国总统府检阅仪仗队。当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总统府会见到访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双方就双边关系以及两国在经贸、反恐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讨论。新华社记者宋立东摄 以上段落来自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2/13/content_7236734.htm 利比亚语录: 1.“ 示威、起义纯粹为了自由,跟工作没关系 ” 2.“ 我的朋友,你错了。这正是卡扎菲闹的,利比亚人干什么都得宣誓效忠这个 ‘ 疯子 ’” 3. 有良心的利比亚人基本都会自主创业,做点小买卖,当然还不能做大生意,因为你一旦有钱,卡扎菲家族就会上门,他们会用 “ 为了利比亚的利益 ” ,强行把公司国有化 4.“ 没错,是卡扎菲让我们失业的,不是外国人 ” (本版文字:据新华社电、央视、央广新闻、《东方早报》) http://news.163.com/11/0325/08/6VVRO7FM0001121M.html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6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么美丽的利比亚
xupeiyang 2011-3-25 11:02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来自利比亚人的拥抱
zhilinyang 2011-3-24 15:22
Hugs From Libyans by Nicholas D. Kristof This may be a first for the Arab world: An American airman who bailed out over Libya was rescued from his hiding place in a sheep pen by villagers who hugged him, served him juice and thanked him effusively for bombing their country. Even though some villagers were hit by American shrapnel, one gamely told an Associated Press reporter that he bore no grudges. Then, on Wednesday in Benghazi, the major city in eastern Libya whose streets would almost certainly be running with blood now if it weren’t for the American-led military intervention, residents held a “thank you rally.” They wanted to express gratitude to coalition forces for helping save their lives. Doubts are reverberating across America about the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Libya. Those questions are legitimate, and the uncertainties are huge. But let’s not forget that a humanitarian catastrophe has been averted for now and that this intervention looks much less like the 2003 invasion of Iraq than the successful 1991 gulf war to rescue Kuwait from Iraqi military occupation. This is also one of the few times in history when outside forces have intervened militarily to save the lives of citizens from their government. More commonly, we wring our hands for years as victims are massacred, and then, when it is too late, earnestly declare: “Never again.” In 2005, the United Nations approved a new doctrine called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nicknamed R2P, declaring that world powers have the right and obligation to intervene when a dictator devours his people. The Libyan intervention is putting teeth into that fledgling concept, and here’s one definition of progress: The world took three-and-a-half years to respond forcefully to the slaughter in Bosnia, and about three-and-a-half weeks to respond in Libya. Granted, intervention will be inconsistent. We’re more likely to intervene where there are also oil or security interests at stake. But just as it’s worthwhile to feed some starving children even if we can’t reach them all, it’s worth preventing some massacres or genocides even if we can’t intervene every time. I opposed the 2003 Iraq invasion because my reporting convinced me that most Iraqis hated Saddam Hussein but didn’t want American forces intruding on their soil. This time my reporting persuades me that most Libyans welcome outside intervention. “Opinion was unanimous,” Michel Gabaudan, the president of Refugees International , told me on Wednesday after a visit to Libya. Mr. Gabaudan said that every Libyan he spoke to agreed that the military strikes had averted “a major humanitarian disaster.” “Men, women and children, they are ecstatic about the role of the coalition but worried that it may not continue,” he said. Some Congressional critics complain that President Obama should have consulted Congress more thoroughly. Fair enough. But remember that the intervention was almost too late because forces loyal to Col. Muammar el-Qaddafi were already in Benghazi. Indeed, there was a firefight on Sunday right outside the hotel in Benghazi where foreign journalists are staying. A couple of days of dutiful consultation would have resulted in a bloodbath and, perhaps, the collapse of the rebel government. Just before the airstrikes, Libyans were crossing the border into Egypt at seven times the normal rate. Once the strikes began, the exodus ended and the flow reversed. For all the concern about civilian casualties, Libyans are voting with their feet — going toward the airstrikes because they feel safer thanks to them. Critics of the intervention make valid arguments. It’s true that there are enormous uncertainties: Can the rebels now topple Colonel Qaddafi? What’s the exit strategy? How much will this cost? But weighed against those uncertainties are a few certainties: If not for this intervention, Libyan civilians would be dying on a huge scale; Colonel Qaddafi’s family would be locked in place for years; and the message would have gone out to all dictators that ruthlessness works. The momentum has reversed. More airstrikes on Colonel Qaddafi’s artillery and armor will help. So would jamming his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s. Arab countries are already delivering weapons and ammunition to the rebels, boosting their capabilities and morale. In short, there are risks ahead but also opportunities. A senior White House official says that the humanitarian argument was decisive for President Obama: “The president was chilled by what would happen to the people of Benghazi and Tobruk. There were critical national security and national interest reasons to do this, but what compelled the president to act so quickly was the immediate prospect of mass atrocities against the people of Benghazi and the east. He was well aware of the risks of military action, but he also feared the costs of inaction.” I’ve seen war up close, and I detest it. But there are things I’ve seen that are even worse — such as the systematic slaughter of civilians as the world   turns a blind eye. Thank God that isn’t happening this time. I invite you to visit my blog, On the Ground . Please also join me on Facebook , watch my YouTube videos and follow me on Twitter .
个人分类: 沉思录|1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黎明静悄悄-卡扎菲T90坦克群被消灭
热度 2 冯用军 2011-3-24 14:55
T-90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之一,可是,在强大的空袭面前,连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连诱饵弹都没来得及释放,就被法国几架阵风战斗机给原封不动地消灭了。 因此,我国在大规模发展陆军力量的同时,更应该大力发展二炮部队、海军战力、潜艇战力和空天武器,特别是潜艇战力,不要太过于盲目相信陆军。 环球网记者22日在前往艾季达比亚采访路上,亲眼看到了利比亚政府军最精锐的坦克团遭法军空袭后的场景。现场情况表明,利军根本毫无防备,西方军队则是有备而来。 比如,被摧毁的利军装备排列整齐,炮塔上的诱饵弹等防空装置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打开。70余辆T-90坦克战车没有一辆是在进行还击时被摧毁的。此外,几乎所有生还官兵都试图乘坐家庭轿车逃回西部,但最多逃离3公里就被机载机枪消灭,没有一个能逃生,说明他们早就被法军情报系统锁定。 此前利比亚政府军势如破竹,以至于所有坦克精锐全部出动,被调往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这不能不让人猜测,西方军事决策者迟迟未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是采取“引蛇出洞”的战略,只不过被当成诱饵的是利比亚民众而已。
个人分类: 世界竞争力研究院|2704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华社没有介绍的“联合国1973号决议”的部分
热度 2 jiangxun 2011-3-24 07:37
作者:蒋迅 在新浪看到的,请到 新浪博客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646630100t3s9.html ) 去看详细内容,共六条。这说明,如果你想知道一件事情的全部,你就不能完全依赖于官媒。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973(2011)号决议,   网址: 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prinorgs/sc/sres/2011/s1973.htm   联合国新闻稿《安理会通过决议对利比亚实施禁飞》,   网址: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5252   新华社新闻稿《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   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18/c_121202951.htm
个人分类: 天下|3661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同情卡扎菲之随笔
热度 13 王铮 2011-3-23 08:12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同情卡扎菲之随笔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同情卡扎菲之随笔 卡扎菲被围剿的,许多中国人报以同情,科学网的文章就可以看到这点。按说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卡扎菲没有好感,过去,我至少听过三个知识分子骂卡扎菲。 中国人的同情原因在哪里?因为中国人在担心自己。卡扎菲长期以来不时地挑战西方利益,你说他不民主吗?为什么美国人支持同样不民主的沙特阿拉伯,对了,还有巴林,所以是因为他挑战。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利益必然与美国利益有所冲突,“挑战”西方利益不可避免,所以大多数中国人担心西方有一天对中国动武,有那么一天动武。这种担心来自对中国的爱,更来自对自身安宁的关注,我这里的安宁指有尊严的安全。也许西方国家占领了一个国家,也会营造一种安全,例如当年日本鬼子在东北一些城市搞的,但是这种安全后面意味着民众尊严的丧失,就像在华外国人被赋予特权,也像科学网对某几个博主赋予特权,让本国老百姓感到不安宁,感到能够在自己这个国家不能体面的安全地生活着。人民体面的安全地生活着,这是国家赖以维稳的基础,也是爱国的基础。同样科学网的特权优惠导致了多数博主对个别博主的抵制。按照改进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安全感是基础的,紧接着的是尊严,安全了,没有体面的生活,安全感是残缺的。不安全就会让人感到“造反有理”,无尊严会使社会中层造反。从来的造反是中层人士领导的。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造美国人、法国人的反了,因为他们把不安宁阴影投到了中国。 如此看来,我们的政府需要为老百姓营造一个能够体面生活着的安全环境,如果没有这种有尊严的安全感,维稳就没有基础。不要以为我们的老百姓爱国,爱国需要一个对国家的认可。因此,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防止社会分裂,进一步分化出贵族。新闻媒体拼命报道贵族生活,如什么大 S 和汪小菲的华丽婚礼,就是在宣扬贵族,刺激社会分裂。这种报道与报道研究生的就业难相比,好像更利于维稳,但是从根本上分裂了社会。前些日子我大力反对政协委员王平(可惜文章基本上被删除掉了),就是批评政协委员敢于公开倡导社会分裂,批评他们的观念。有人说你是农民子弟,为自己说话,我还真不是农民子弟,十八代祖宗都不是,我家祖上是当医生的(方舟子的伪科学),可是我害怕社会分裂。 最近中国发生的抢盐风波,就是民众缺乏安全感,有对中国产品质量的担心,有对日本崇拜的破产,也有对科学的无知。有老红卫兵说是两千年来统治者都不关心老百姓的结果,这就是他们的文革思维了,反问他一句,他崇拜的毛泽东还是关心人民生活吧 ? 毛泽东是两千年来的统治者之一。三千年前的商纣王就关心人民生活了?一派胡言。后来国家大量供应盐,不抢盐了,抢盐变成了自嘲。这种自嘲有助于行成安全感。可惜政府突然搞退盐,有报导说一个小商店一共进了三十包盐,找他退盐的有三百多。这样政府就把不安全感转给小商贩和商场了。矫枉过正,同样是管理学失误。 随着意识流写这些,不知道网络爬虫会爬出什么结果。有一段时间我曾经研究网络爬虫算法问题,我即将出版的《计算地理学》有这些记录。说明我还是个学理科的。哪跟哪呢?我想说什么,想说政府不要让那些在网络上乱爬的忽悠了,利比亚事件的的民众反应,对它知识发现,发现的是,人们需要有尊严的安全感。日本地震,有人指责中国少数民众不同情他们,为什么?因为日本没有给大多数中国人安全感,过去的残忍,他们赖账,今天与我们在钓鱼岛冲突,反对共同开发,还煽动台湾闹独立。你说中国人能完完全全同情他们吗?我是同情的,是人道主义心理,人道主义超越政治。如果人道主义不超越政治,我国国家救援他们干什么。下一步的钓鱼岛问题会突出起来。对了,前几天听说住在钓鱼岛的通吃公韦小宝,给中央的他大舅子康熙皇帝同志打了个报告,日本海啸,小心通吃岛,国家赶快花差花差投资银子修海堤。海啸是大大小小韦爵爷发财的机会。过去投资的银子到哪里去了,据说苏荃正在美国买房子,建宁正在巴黎出现名媛大会。阿珂呢?据说在牛津大学陪一等云旗校尉韦虎头上学。反正康熙皇帝。鸟生鱼汤,GDP世界第一。 韦爵爷正在与苏菲亚公主偷情。无论黄河的农民还是顿河的农民都在静静地等待着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6030 次阅读|22 个评论
“世界睡眠日”遭遇疯狂世界:寝食难安
JYH64J98Y99H 2011-3-22 11:34
昨天,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的主题是“关注中老年睡眠”。报道将40-60岁的人称为中老年。随着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这样的称呼可能不太准确。什么60小弟弟,70不希奇,80刚开始(冰心一封信,标题就是生命从80岁开始),90不算老。(前一段,流行一本书,提出一个观点,轻轻松松120。)事实上,不少人一鼓作气,在中国教育环境中,读到博士毕业理论年龄应该是28岁了。 (小学6岁入学,12年标准中小学教育,4年本科教育,3年硕士教育,3年博士教育。至于早年跳级、提前攻博、博硕连读、海外学历、在职学习等不在讨论之列。)才工作十来年,就把人家看作中老年,显然不太合乎情理,值得商榷。 我看还是换一个说法为好。35岁之前,工作前期;35-50岁,工作中期;50岁以后,工作晚期。这只与工作有关而与寿命无关。当一般人以60岁的年龄从工作中淡出之后,少数有抱负的政治强人才开始上路呢。他们是用战无不胜思想武装着的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年轻着呢。他们使命崇高,任重道远。 凡是睡眠问题严重的,无论金钱多寡,无论职务高低,无论学识大小,他们的真正幸福感是短缺的。因为他们的第一需要就没有真正满足。所以,关注睡眠,就是关注身体与健康、关注生命与生活质量。 但是,恰恰在世界睡眠日,世界很难入眠。因为,我们遭遇了一个疯狂的世界。一个是世界局势始终动荡不安,突尼斯青年愤怒自焚的熊熊烈火燃烧了北非与中东地区。世界动荡局势此起彼伏,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埃及出事了,利比亚内乱了。就在人们还没有弄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之前,美国、法国、英国等多国部队已经对利比亚狂轰滥炸了!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耐心,已经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世界疯狂了! 世界睡眠日,世界已经鸡犬不宁,今夜无眠。世界睡眠日,希望世界从此安然入睡。愿强权酣睡,愿武器酣睡,愿人类巨人安睡。也许只有善良普通百姓居住的村庄才是最宁静、最美好的。 我注意到,美国有一批反战人士在很有创意地拿着逝去的士兵的靴子和遗像在进行反战示威。有人这样说,战争不是电影大片,生命逝去不复返,反对战争,呼吁和平。说得多好啊。人类的纠纷、争端应该也必须纳入世界政治与法律文明的框架内,以和平的方式予以解决。联合国可以派多国警察维和,但没有理由纵容强国对弱国、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狂轰滥炸。如果再有一个政治狂人不屑于法国的狂妄,进而对法国进行一番狂轰滥炸,爆发新一轮世界大战也决非没有可能。人类也许从现实中看到了机会、利益、尊严,却没有注意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经验、财富。地球村里,总有几个大户人家,大打出手,村民顾虑重重,面面相觑,战战兢兢。有话好好说,别打了,千万别再打了!我们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已经千疮百孔,已经举步唯艰,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卫生危机、人口危机,地球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人类的未来已经到了最值得揪心的时刻,让我们为世界和平祈祷! 我们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如果承认主权高于人权,就别干涉别国内政,有人企图颠覆国家政权,难道不应该受到国家机器的制裁?如果承认人权高于主权,当人的生命被以非法律的形式剥夺之时,打着人权旗号的人们首先就在反对人权。战争,始终摆脱不了其野蛮的原始血性。无论其包裹着多么动听的理论。要和平,不要战争。反战、非攻,当成为当代世界的诉求与呼声。伊战8年了,有诸多教训值得总结。日本地震了,有多少感悟启发世界。电影作了夸张也许不无哲理的寓言,2012已经脚步匆匆向我们走来,何去何从,人类必须斩钉截铁地作出回答。地球的危险依然没有解除,外星呼啸而来,即将撞击地球,人类面临躲避灾难、重新搬迁的生存风险。人类不应该作茧自缚,需要反躬自省。避免恐龙时代的悲剧,追寻人类的共同价值,当为当代哲学的全新命题。日本311,美国911,但愿悲剧历史不能再有惊人的相似!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1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佬又要发大财啦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21 21:02
美国空军20日再次向利比亚防空系统发射了4枚“战斧”巡航导弹,使发射“战斧”导弹的总数达到124枚。每枚“战斧”导弹价值约60万美元,使对利比亚的初期军事行动花费达到接近7100万美元。 西方国家日耗一亿多美元空袭利比亚 仅仅在19日一天,西方国家为开展空袭活动就花掉了1亿多美元,完全摧毁利比亚设在地中海沿岸的防空力量要支出4亿到8亿美元。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22/083022158636.shtml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27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又开战了
热度 2 chenxlong 2011-3-21 17:37
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还有一帮子喽啰直接上阵, 群殴卡扎菲。 打群架?谈不上! 一壁厢是光脚的泼皮,一身滚刀肉谁也不在乎的混球架势; 一壁厢是老牌的流氓,西装革履吆五喝六俨然世界警察舍我其谁。 两边中俄德印巴西嘀嘀咕咕:“其罪当诛,不可动粗”; 还有委内瑞拉、尼加拉瓜:“老卡,好样的,我在美洲支持你!” 伊拉克伤口纵横,苟延残喘; 伊朗国沉默难言,暗自惊心; 沙特暗自得意:“幸亏找到好干爹!” 只有非盟最SB:“我们只说禁飞区,可没说B2轰炸机!” 压力空前,穷凶极恶,老卡摆出“人肉阵”,想死扛到底:“义和团”何在? 反战声高,夜长梦多,欧美祭出“斩首旗”,欲速战速决:“瓦德西”上身! 兄弟阋墙,牛不喝水强按头, 怀璧其罪,虎狼之师争啃噬。 世间焉有真理在, 就看谁的嘴大拳头硬! 可怜滚滚黄沙弥漫处, 埋多少冤鬼和枭雄!
个人分类: 时评|2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元1900的八国联军与公元2011的十一国联军
热度 3 lius0033 2011-3-21 15:36
"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表决结果显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 今天中午跟同学聊天的时候, 有个同学说当他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当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回来以后觉得有那么一点意思,于是讲这两次时间做一个对比。 1)部队组成 八国联军 是指1900年( 庚子 年)以军事行动侵入 中国 的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俄国 、 美国 、 日本 、 意大利 、奥匈帝国的八国联合军队。 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百度百科) 十一国联军  美国 三艘潜艇、两艘导弹驱逐舰、两艘两栖作战舰、一艘指挥舰、“全球鹰”无人侦察机       法国 “阵风”和“幻影-2000”战机、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英国 一艘潜艇、多架“旋风”战斗机、空对空加油机和侦察机。另有两艘皇家海军舰艇待命       加拿大 参与19日军事行动       挪威 6架F-16战斗机和100多名空军人员       西班牙 4架F-18型战斗机和一架空中加油机       意大利 派出8架战机参与军事行动,并为联军提供了7个空军基地       比利时 从21日开始参与军事行动,将派遣200名军人、F-16战机和扫雷艇       此外,卡塔尔、荷兰和丹麦等国家19日确认或有意参与行动。 (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31439.shtml ) 2)事件起因 八国联军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1900年4月),英、美、德、法四国公使先后照会清廷,限令清廷在两个月内剿灭义和团,否则将直接出兵干涉。五月初一日(5月28日),驻北京的各国公使举行会议,决定以“保护使馆”为名,联合出兵北京。事件最终演变为列强对华大规模入侵。 十一国联军  利比亚局势紧张(内战),连日来冲突不断。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对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3月19日,美英法等多国联军发射导弹并空袭,掀开“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 3)异同比较 背景: 1900年以前中国被清廷统治几百年,国力薄弱,民不聊生,义和团以“扶清灭洋”的口号开始对外国侵略者进行反抗。 2011年以前利比亚被军事强人卡扎菲统治数十年,政府腐败,人民生活贫困,卡扎菲的反对者从示威到武装“起义”。 出兵目的 : 表面上看来1900年是以“保护使馆”为名,联合出兵北京 2011年是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这次的理由更为冠冕堂皇) 实质上都是西方列强争夺当地利益。 合理性: 1900年还没有联合国,2011年是联合国决议设立禁飞区,但是貌似也没有授权攻击利比亚境内设施。 结果: 1900年事件最终演变为列强对华大规模入侵。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 白银 4亿5千万两(四亿五千万即当时中国总人口,以示每人一两,达 羞辱 中国人之意),分三十九年付清,加上利息共计9亿8千万两,为当时的中国的年总收入的12倍,被称为 庚子赔款 。 联军占领北京后,对 北京 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掠夺,因而造成大量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包括 故宫 , 颐和园 ,西山以及 圆明园 )的失窃、破坏。 2011年结果未知~~ 欢迎大家补充,批评
1920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天利比亚明天伊朗后天中国
热度 5 lin602 2011-3-21 11:44
法、美、英等联军对利比亚开火了,目标是让卡扎菲下台,因为他不听话。 卡扎菲如何?独裁?专制?民族英雄?等.....。让他下台对不对,各有评说。 今天找个借口,‘八国联军’用‘先进武器’打卡扎菲,让他下台,成功了,既成事实。明天找个借口打不听话的‘伊朗’和‘朝鲜’,如果也成功了,那么后面就看谁不听话了,中国有一天也会成为不听话的‘被专政’的对象。 看到目前的状态,让我想起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想起了上海的租界,想起了上海‘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牌子,想起了‘东亚病夫’。 夫妻二个吵架,老公将老婆打伤了,突然外人进来,将这个男的给杀了,说是维护正义,你说这算什么?当然如果夫妻二个之间犯法了,应该由法院来判呀。 目前对利比亚的打击,依据是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安理会目前公正吗?有没有一个公平、正义、不害怕少数大国的一个法律与政治体系?记得美国打伊拉克的时候,安理会没有形成打击的决议,但美国打了,法国没有同意,法国被动了,现在法国聪明,做个急先锋,弥补上了上次的‘过错’,又紧紧跟着美国向前进了。安理会这次通过对利比亚动武的决议时,中、俄、印度、德国、巴西五个国家投弃权票,说明了什么?说穿了那是‘我不同意这决议,但我害怕,斗不过你们,我就弃权吧,得罪不起你们’。 美国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国际宪兵’了。他们将是世界未来的‘战国时期的秦国’?美国统治全世界? 世界要想太平,只有让整个世界有一个象目前一个先进国家那样的国内政治与权力体系,有个权力制约权力的‘分权制约’体系。不是想打谁就打谁的一个完整体系。 我不认为利比亚的卡扎菲多好,但不管他多不好,但总要有个章法呀。权大就是章法?力大就是章法?看不顺眼就是章法? 都是人,我不相信现在的‘八国联军’领导人的私心就比清朝时期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领导人要小。 这次打利比亚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开出一个先例,会成为今后的一个对其他国家动武的一个可参考‘案例’。
3364 次阅读|5 个评论
卡扎菲 何许人也?
热度 2 xupeiyang 2011-3-21 07:05
利比亚出事后,网上一直争论不休,基本分两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大致看了一下,支持卡扎菲的,还是那些老面孔,所谓的左派,爱国者。支持的原因挺多,什么利比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卡扎菲是条硬汉,利比亚的事是美国人在背后捣鬼云云。不过深究其里,根本原因就是卡扎菲表面上看反美。在这些人眼里,只要反美,就是好家伙。至于卡扎菲行事是否符合天道人心,符合人伦物理,符合世界潮流,是暴君、独裁、刽子手,都是无需考虑的。 有人说,卡扎菲对中国友好,所以支持一下也不为过。 看看事实吧。 http://bbs.news.163.com/bbs/guoji/202202272.html 卡扎菲会象萨达姆那样被绞死吗?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424495 卡扎菲曾在台湾开设的反共班中受训 与台关系良好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y/detail_2011_03/01/4904687_0.shtml 卡扎菲一贯反中,为啥“爱国者”还支持他? http://bbs.news.163.com/bbs/guoji/202202272.html 秋后算账:曝光中国支持对利比亚制裁的内幕 http://www.51junshi.com/Article/C6/20110303091602.html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73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