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利比亚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利比亚

相关日志

[转载]奥斯卡提名影片导演利比亚遇难
techne 2011-4-21 16:44
[转载]奥斯卡提名影片导演利比亚遇难
奥斯卡提名影片导演利比亚遇难 (美国)华尔街日报 (2011-04-21)   周三,两名摄影记者在反抗武装与政府军的战斗中身亡,其中包括2010年奥斯卡提名电影《雷斯特雷波》(Restrepo)的导演之一赫瑟斯顿(Tim Hetherington)。   赫瑟斯顿也是《名利场》(Vanity Fair)杂志的特约摄影师。周三在利比亚西部城市米苏拉塔(Misrata),随行反抗武装巡逻队的一群摄影记者遭到一轮轰炸袭击,赫瑟斯顿不幸遇难。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说,另一名摄影师洪德罗斯(Chris Hondros)头部严重受伤身亡。至少还有一名摄影师马丁(Guy Martin)也已受伤并正在接受手术。   洪德罗斯在遭袭时正为Getty Images工作。在他受伤的消息传出之前,Getty发布了他在周二拍摄的米苏拉塔主要街道巷战情况的照片。   反抗武装正重新占领该地区。上个月,效忠卡扎菲(Moammar Gadhafi)的部队突袭米苏拉塔并包围了这座反抗武装占领的城市。   Al Hikma医院证实赫瑟林顿已经死亡,医疗官员说共有九人在周三米苏拉塔的战斗中丧生。七名反抗武装战斗人员身亡,还有一名乌克兰医师在准备工作时遭炮弹袭击身亡。他的护士妻子因受伤失去了双腿。   官方说周三有120多人前往该医院治疗,导致资源严重紧张。Al Hikma医院已经成为米苏拉塔的创伤医院,因为该市主要医院之前遭到炮袭。   为制作影片《雷斯特雷波》,赫瑟斯顿和另一名导演荣格尔(Sebastian Junger)跟随美国驻阿富汗Korengal Valley的一个野战排巡逻拍摄了数百个小时。   他还曾在达尔富尔(Darfur)和利比里亚(Liberia)拍摄影片和发布新闻报道。   洪德罗斯是一名资深战地摄影记者,他曾报道过20世纪90年代末的科索沃冲突,并入围了2004年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现场新闻摄影奖(Spot News Photography)。   马丁是一名自由职业摄影师,今年早些时候他是《华尔街日报》对埃及起义摄影报道的负责人。   CHARLES LEVINSON / STEPHEN MIL   来源:华尔街日报网
个人分类: 欣闻恋播|1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一封给赛义夫的信看人类良知
fqng1008 2011-4-21 08:37
看到下面的这封信,我对那些千方百计要维护卡扎菲政权的人感到愤慨,难道这样的一个独裁者还值得我们同情? 人人生而平等,无论是高贵的血统还是贫贱的生命,这是一个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标志。 我不知道那些仇恨民主的人们,那些视个人基本权力为粪土的狂热分子,你们的脑袋是长在屁股上、别人的蛊惑中,还是长在自己的良知里? 附:一个普通人给赛义夫的信 我比你年轻三年。由于你父亲的逼迫我和家人被迫离开利比亚。我在利比亚生活的最早回忆之一是在一个下午电视里看到由于反对你父亲被当众吊死的人。我记得这些事,我不是心理医生,但我几乎可以肯定,把杀人当做平常事的人不会是一个心里健康的人。 我想跟你说: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有尊严的。当你在财富每天增长,我却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我和我的家人远离那些我们曾经爱过的人。当你的司机和保镖开车送你去学校,我和哥哥学会每天早上小心翼翼步行到学校,以确保您的父亲没有派人跟着我们。 我很幸运我父母还活着,我记得儿时的朋友,他的父亲被你的家人称为暴徒杀害。我记得他的父亲是个温柔,热情和有趣的人。我记得他因为诚实,热情和善良让人们喜欢。但是他被你家人残酷杀害,只因为他不同意你父亲的做法。 你说过要把利比亚带往文明社会,但是在这样一国家,在根本不尊重人生命的你父亲领导下如何能实现。您的主张更像是为你的家人开脱,让人民流血来换取对你们的服从,在您家人财源滚滚的时候,几乎一半的利比亚人每天生活标准低于2美元。 你让我们大方一些,然而,你的家人对待这个国家的人民何曾慷慨过。过去几周我们已经看到了无数利比亚家庭失去亲人,不管他们是身无分文的年轻人或是全副武装对抗你们的人,还是那位冒着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被军队轮奸的女子。 你究竟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将自己牺牲,他们是为了什么?或是你认为你家人的生命超过他们?你的生命不比别人高贵,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普通人,或者你可以选择保护你的特权,因为你早把特权当成习惯。 我曾经担心过自己,但我现在不害怕了。如果您选择继续拒绝我们作为人类应有的权利,我个人将继续斗争,用一切手段,只要需要我去做,直到我们获得自由。我有我的目标,我的目标是实现我的祖国和人民获得自由。你的目标是维护你的个人财富和权力,就让我们为了各自的目标战斗或死亡吧。 Saif al-Islam, I am three years younger than you. My family was forced to leave Libya due to your father’s habit of hanging those who contradicted him or torturing them to death under conditions that most sane people would prefer never to imagine. One of my earliest memories of life in Libya is of watching cartoons on television one afternoon. These were interrupted without warning by images of a man being hanged in what I seem to remember was a sports arena of some kind. Your father’s supporters were competing to swing from his struggling legs. For a long time I chose to interpret the behaviour of these sociopaths as some form of desperate mercy – I convinced myself they were trying to limit the victim’s suffering. It was many years before I understood that they were in fact trying to catch your father’s attention. They wanted to prove they were ruthless and unforgiving enough to be considered true disciples of your father’s narcissistic cult. True to form, your father rewarded people like Huda Ben Amr and Moussa Koussa with power, wealth and impunity. As I remember these things, I wonder how you must have learned to interpret the brutality you witnessed around you as you grew up. There’s no way I can blame you for the crimes your father committed before your birth and during your childhood. I’m no psychiatrist, but I’m almost certain that being raised by a man for whom murder was part of daily business does not qualify as a healthy upbringing. I can therefore give you credit for being the only one in your family to have ever expressed an awareness that there exists in the world such a thing as human dignity – even if your realisation seems to have been based on a desire to ensure that the country you inherited would look shiny, new and modern. While you grew up in wealth and security, I watched my parents struggle to raise my siblings and me in a strange country, far away from those they had loved and depended upon their entire lives. While your chauffeur and bodyguards drove you to school, my brother and I learned to vary our morning walk to the school gate so as to ensure none of your father’s men were following us. Though I am lucky enough to still have my parents, I remember the grief of a childhood friend whose father was murdered by thugs seeking your family’s patronage. I remember his father as being gentle, hospitable and funny. I remember that he won people’s confidence by being honest, warm and kind. I wonder if you’re really aware what any of those words mean. I know he loved his family dearly and had been forced into exile for the crime of speaking his mind. He could not possibly have been a threat to you or your family and yet he was murdered in your name. I recall all these things when I hear people arguing that you should have a role in leading Libya to democracy. It makes me wonder what you and your champions think democracy actually is. Your former associate, Benjamin Barber, says we must “open the door” to the “democrat” and “patriot” in you. I myself have never required anyone to open such avenues for me. I’ve somehow learned through experience that respect for other human beings is the only way I can earn the right to live among them. You and your advocates may not be aware that those who must be coaxed and lured into respecting the human rights of others are often not allowed to live freely within a civilised society, let alone lead it. Your advocates appear keen to find ways of absolving you and blaming your victims for the bloodshed you promised us as an alternative to obedience. I struggle to imagine how they stretch the word “democrat” to encompass a person who kills those who won’t bow to him. Or how the word “patriot” can be applied to a man who fritters away wealth that does not belong to him while almost half of Libya lives on less than $2 per day. Let us be generous, however, and take seriously the assertion that you are torn between your family and your country. Let us also leave aside what any court of law on the planet would make of a man whose defence for complicity in mass murder is “my dad told me to”. The past few weeks have seen countless Libyans, with far more to lose than you, make the choice between family and country. Whether they were penniless young men fighting against your brothers’ heavily armed brigades, or Iman al-Obeidi risking her life to expose the abuse she suffered at the hands of your father’s forces, or even Moussa Koussa – the man who terrorised my childhood – leaving his family behind in order to defect from your father. What exactly is it that would make your sacrifice greater or more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than theirs? No further doors need to be opened for you. You are not that special. You can choose to walk through the same door as the rest of us, or you can choose to protect the privilege and power to which you’ve become accustomed. That is the only choice there is. I grew up in fear of your father and your family, but I’m not afraid any more. If you choose to continue to reject our rights as humans, I for one will continue to fight you with every means at my disposal for as long as it takes, until we are free. But I have an advantage. My aim is the freedom of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which will be achieved whether or not I live to see it. Your aim is your personal wealth and power, which lives and dies with you. http://feb17.info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来处理
热度 1 tangwei 2011-4-18 14:33
那个阿罗,突然觉悟,对自己要求严格起来,主动申请去利比亚国,据说,那边很乱,需要教化。这是后话。 这时,大殿上,突然出现两个观音。一起对着如来参拜。 其中一个说:报告佛祖。我与她工作交接以后,她居然还来干预。 另一个说:弟子多事了。 如来点头:我都知道了。还好,也不算多事。 那个又说:她以后要还这样,那换的什么岗? 另一个无语。 如来:以往换岗,从未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次是我忽略了。一方面,她是没有经验。一方面,那猴子,也不是一般的猴子。。。。。 另一个还是低头不语。 如来对那个观音说:以后,猴子的事情,我直接处理好了。你们都不用管了。赶紧回去工作吧。 低头无语的观音抬了头,只是看不出表情。。。。。。
个人分类: 有些故事|173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法美制裁利比亚叫好
热度 13 剑走偏锋 2011-4-10 12:49
长期受我政府媒体宣传影响,老觉得美国是帝国主义,一直想围堵中国,是我们的敌人。所以敌人反对的事情,我们都要拥护,卡扎菲是敌人反对的,那肯定是中国的朋友。所以美法轰炸利比亚,那我们就要支持利比亚,有些中国人还恨不得组织志愿军到利比亚反抗“美国侵略”。 平静下来想想,法国美国为什么要制裁利比亚?或许真的会有一点国家利益(如石油因素)在里面,就像中国也担心不少合同损失一样。但再想一想,执政了20多年的卡扎菲政权,其家族垄断了政府权力,圈围了宠大的财产。人民没有选举政府的权利不说,还没办法发出不同的声音,更别提监督政府。甚至就像中国的文革,卡扎菲在视察社区时,可以随意说:“这房子这么能造这么漂亮,一定是奸商。我以利比亚人民的名义,没收这幢房子,把他分给贫困的利比亚人民”。个人合法财产无法得到保护,卡扎菲成了国家法律。 在专制权力下,腐败横行(毕竟利比亚还是商品经济国家而不是计划经济国家,在计划经济国家腐败难以通过金钱来表现,而是通过权利配给级别差异来表现),人民愤怒却不能言。为政者恣意强奸民意、奴役人民,被垄断的媒介还在歌颂伟大的领袖如何深受人民爱戴,有人想造反?国家机器会把你压得粉碎! 那其他国家怎么办?不能干涉内政?眼睁睁看着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奴役人民,却还要说“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他的人民能选择吗?这还不是等于说尊重利比亚政府的选择?),这还有良心道德吗? 看着邻居蛮恨的父亲,随意打骂他的老婆与子女,在其子女发出求救时,你难道不能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你有正直之心出面制止这个蛮恨的父亲施暴, 这是干涉内政吗? 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很多的专制与丑恶,如果没有正义的干预,专制统治者更会得意忘形,专制国家的人民更会水深火热。 世界需要警察,所以我为法美制裁卡扎菲政权叫好!
个人分类: 观察与思考|3538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俄武器就像个稻草人!——围观利比亚,瞧瞧俄罗斯表情
忆江南 2011-4-8 08:44
■“我们的防空系统可以吓唬住贪婪的麻雀,却对凶猛的鹰隼无济于事。”一名卡扎菲政权低级军官垂头丧气地坐在废墟上。 ■“为什么利军装备的俄制武器如此不堪一击。”除了普京总理的不满之外,自由民主党议员谢尔盖 • 伊万诺夫要求俄军方解释 : “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将对俄国防能力构成严重威胁!” ■“这是个坏消息,不过也有好消息。” 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负责人鲁斯兰 • 普霍夫指出,当前的利比亚局势可能引爆武器市场。 “防空系统就像个稻草人” 北约先进战机对利比亚目标进行狂轰滥炸,摧毁了卡扎菲的宫邸,震动的却是克里姆林宫。 “这跟打脸是一样的。”《航空世界》主编袁新立说道,与其说这是法美等国对卡扎菲政权军事力量的轰炸,不如说是对俄制武器系统的一次“彻底”捣毁。 除少量的武器装备来自中国、捷克之外,利比亚的空中和地面主战武器几乎全部来自俄罗斯。截至 2010 年底,利比亚防空系统共有 900 多套俄制导弹系统,包括 ZSU-23-4 “石勒喀”、“ S-200 ”防空导弹系统。在过去的十年间,“ S-200 ”防空导弹曾多次向来犯的美军战机开火,但却无一中的。 “我们的防空系统就像一个稻草人,可以吓唬住贪婪的麻雀,对凶猛的鹰隼却无济于事。” 3 月 21 日傍晚,利比亚北方重镇班加西,一名卡扎菲政权低级军官垂头丧气地坐在轰炸后的废墟上。俄制防空武器已经难以抵御西方隐形战机的轰炸,耳边已经传来轰炸声,而“ S-200 ”防控系统的雷达依旧显示一切正常。无奈之下,政府军人员不得不在班加西周边设置人工观察哨,依靠眼睛和耳朵捕捉来自天空的任何异象。 俄总理普京要求“必须加强自己的防卫能力”,俄军界也高呼,“我们不能允许(空袭)这样的事情在俄罗斯及其伙伴身上发生。”同样的一幕,也曾发生在八年前的伊拉克战场。 2003 年 3 月 20 日,美英联军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一辆辆被摧毁的俄制防空武器和 T-72 坦克的残骸令莫斯科颜面尽失,也震惊了俄最高层。 莫斯科有理由感到震惊。在俄罗斯,尽管“ S-200 ”导弹系统只剩下不足 200 辆发射车,也只部署在加里宁格勒一个狭小的地区内,但是,“ S-200 ”系统的改进型“ S-300 ”依旧是俄罗斯防空系统的中坚力量。相比“ S-200 ”导弹系统而言,除优化了数据链,缩短了预警时间之外,“ S-300 ”防空导弹并无质的飞跃。更讽刺的是,在 2008 年 8 月的南奥塞梯战争中,一架俄罗斯图- 22 轰炸机就曾被格鲁吉亚配备的“ S-300 ”防空导弹击落,俄罗斯与西方战机也存在着深深的代沟。 “俄罗斯矛与盾尽失” 现代战争绝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么简单,从伊拉克、南奥塞梯到利比亚,俄罗斯可谓矛与盾尽失。 “为什么利军装备的俄制武器如此不堪一击?”除了普京总理的不满之外,国家杜马也为俄制武器在利比亚的糟糕表现闹开了锅。自由民主党议员谢尔盖•伊万诺夫要求俄军方解释,“利比亚是俄制武器的主要购买国,为什么北约在最初几分钟内就能将其防空系统摧毁?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将对俄国防能力构成严重威胁!” 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负责人鲁斯兰•普霍夫的解释则略有安抚色彩。他说,利比亚装备的武器都是苏联时期生产的,技术性能已经落伍,自然抵御不了北约先进飞机和巡航导弹的攻击。对此,有批评者指出, 2007 年以色列战机轰炸叙利亚核设施时,也曾骗过当时最先进的俄式防空系统。 从 1991 年海湾战争至今,几乎每次战争都会引发外界对俄式武器及俄军战斗力的质疑。 1991 年海湾战争中,在西方军队 42 天的狂轰乱炸下,使用全套苏制武器的伊拉克军队迅速崩溃。 1994 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试图“牛刀杀鸡”,结果却发现被缺乏重武器的车臣人打得人仰马翻,最终只能含恨撤兵。 1999 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南联盟军队装备的俄式防空系统发挥的作用也极其有限,北约不仅无视俄罗斯的警告,还开创了仅靠空军就能达到迫使南联盟屈服的目的。 这一切仍无法掩饰俄常规军力在衰落。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依靠丰厚的“石油美元”收入,俄国内生产总值在 10 年间从 2000 亿美元增至 1.2 万亿美元,俄罗斯年度军费又站到 500 亿美元的高位,但俄军工战线却已物是人非,苏联时期庞大的科研投入不复存在,科研机构投入不足,仅靠吃老本“小打小闹式”改进的武器维持出口,不仅研制新装备能力极度下降,在一些方面连苏联时期都不如。 目前,俄国防部不得已将大量订单交付外国供应商,包括与法国 DCNS 公司签署购买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合同,还计划从意大利购买装甲车,而造船和装甲武器曾被视为俄军工企业的强势。除此之外,俄军改革面临保守势力的阻挠颇不顺利,造成机构臃肿,层级过多,军官严重超编,严重制约了战斗力的提高,这些问题显然不是短期依靠增大投入能够解决。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俄罗斯把强军的赌注压在战略武器上——让战略部队“先富起来”。据俄官方透露,截止 2010 年 1 月,俄战略火箭兵拥有 489 套导弹系统,携带 1788 枚弹头,其中 47 枚“白杨 -M ”单弹头洲际导弹能穿透任何已知的导弹防御系统。 红红火火背后的 俄罗斯表情 ” “这是个坏消息,不过也有好消息。”普霍夫指出,当前的利比亚局势可能引爆武器市场。 俄罗斯充分利用此次攻击利比亚事件,大肆宣传利比亚被空袭就是没有购买俄罗斯新式武器。西方打击利比亚,也做梦没想到竟在帮俄罗斯搞军事促销,收益的可能还会是军火性价较高的中国。 俄罗斯军火商甚至将触角甚至伸进了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已购买了大量的坦克、直升机、防弹车、潜艇以及导弹系统,正以拉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来武装自己。十几架苏 -30MK2 战机、以及近 100 架俄罗斯直升机,还包括 S-300 防空导弹系统,据美国《迈阿密先驱报》 3 月 20 日报道,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抛出总值超过 150 亿美元的军购案,这些装备大部分将用于作战行动。   查韦斯还购买了 10 万把 AK-103/AK-104 步枪,以及 5000 把高精度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除此之外,还有 1000 支肩扛式 RPG-7V2 反坦克火箭筒加上 1000 支 Igla-S((SA-24) 便携式防空导弹,后者与美国的“毒刺”肩扛式导弹类似。这些军购在美国国务院内产生了不安。 尽管这些武器跟不上“美式”战争的步伐。查韦斯无疑在提醒第三世界中小国家,要从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吸取教训:国家要安全就要储备武装,发展现代军事。只有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才能对侵略者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自然会迫使敌人在进攻前重新思考。 “这些乐观的数据并不能证明俄罗斯军火形势大好,红红火火背后其实是很凄惨的。购买俄罗斯武器的国家不是不想从美国买军火,而是美国不愿卖给它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方专家表示,俄罗斯军火商也坚守“十个亲朋难抵一个老友”的信条,八成多军火都是老朋友购买的。俄武器的最大特点是价格低廉,坚固耐用,摔摔打打几十年照样管用,如果购买了先进的美制武器,还要高价聘请美国顾问。 俄罗斯出售的装备已经跟不上军事新时代脚步,只能被第三世界国家买来打内战,根本对付不了武装到牙齿的西方大国。就像俄罗斯计划 6500 亿美元,花在几十年都派不上战场的重型核导弹研发时,美国早已把目光投在 X-51 那样高精尖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上。
个人分类: 军事观察|1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比亚难民船倾覆 20人死 数百人失踪
热度 1 xupeiyang 2011-4-7 14:43
利比亚难民船在意南部倾覆 20人死数百人失踪 中新网4月7日电 综合外电报道,一艘从利比亚开出的难民船当地时间6日凌晨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南部海域倾覆,造成130到250人失踪。目前已有20人确认遇难,51人获救。 http://news.qq.com/a/20110407/000620.htm?qq=0ADUIN=491044866ADSESSION=1302145302ADTAG=CLIENT.QQ.3187_.0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466 次阅读|1 个评论
“油”眼看利比亚
热度 1 毛宁波 2011-4-4 12:55
“油”眼看利比亚
最近利比亚危机是除了日本大地震之外的国际焦点新闻。我是从事油气勘探教学(地震勘探)的一位高校教师,想透过“油”眼看看利比亚! 利比亚是欧佩克组织( http://www.opec.org/opec_web/en/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之一,国家经济主要依赖于油气出口。利比亚是非洲国家探明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大多数分析家认为利比亚还有非常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下面博主利用美国能源署(EIA)提供的数据和图表分析一下利比亚的油气资源及其进出口状态。利比亚2009年国内能源消费届结构中,石油约占2/3,天然气占1/3,没有其他能源消费。在非洲国家探明石油储量中(2011年数据),利比亚排名第一。从2000-2010年 利比亚国内石油消费量很小,而石油净出口量逐年增加。 2010年进口利比亚石油的主要国家有8个,意大利占28%、法国占15%、中国占11、德国占10%、西班牙10%。 在非洲国家探明天然气储量中(2011年统计)利比亚排名第四。利比亚的天然气出口从2003年开始快速增加。(以下图表引自美国能源署EIA: http://www.eia.doe.gov/countries/country-energy-data.cfm?fips=LY ) 图1 利比亚地图 图2 利比亚2009年国内能源消费中石油约占2/3 图3 非洲国家探明石油储量中(2011年统计),利比亚排名第一 图4 2000-2010年 利比亚国内消费很小,石油净出口逐年增加 图5 2010年进口利比亚石油的主要国家,意大利、法国和中国名列前茅 图6 非洲国家探明天然气储量中(2011年统计),利比亚排名第四 图7 利比亚的天然气出口从2003年开始快速增加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4495 次阅读|1 个评论
2D vs 3D的战争: 利比亚对美国
math611 2011-4-3 20:37
前几天热闹得很,美英法在北非对利比亚开打。 我在想,这是一场站在3D的美英法对在2D的利比亚。 若干天后,但愿利比亚不是另一个伊拉克。悲惨的老百姓,还有中国的企业的损失。
1935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利比亚看美国军事战略的悄悄转变
dongzg101 2011-4-3 10:54
从伊拉克到阿富汗,美国打仗的模式都是自己上,然后带一群小弟在后面摇旗呐喊。 今天的利比亚,我们发现美国的国家战略开始发生了巨大转变,美国在一边力挺,提供所有的东西摆出一副自己上的架势,怂恿法国先动手,自己跟上添油加醋。好像又要上去当老大。 等小弟上去群殴之后,它开始侧退了,估计,将来美国的战略是,小弟上,它在后面两边通吃。哪边得好处支持哪边。恢复到二战以前的国家战略。
2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法英等国,为何迫不及待的围攻利比亚
热度 6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4-2 21:59
美法英等国,为何迫不及待的围攻利比亚 趁它们支持的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叛乱,发生内战,就以“人道主义”、“保护平民”的名义,搞出个,在利比亚设置的 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 虽然, 利比亚政府已宣布停战, 美法英等国,却仍然迫不及待的 地用大量炸弹、导弹攻击利比亚,造成军事设施损毁,和大量平民死伤。 它们的这场所谓“人道主义”轰炸,既有共同目的,又各自怀有鬼胎。有媒体评论说:“有谎言,有虚伪,有秘而不宣的议程。与保护平民无关,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结局必然是政权更迭。而美国、法国、北约、英国、沙特、卡塔尔和“基地”组织等将从中获益。” 我们就分别看来如下: 打着冠冕堂皇的“捍卫人权”的旗号,行侵犯主权、践踏人权之实 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上周末煞有介事地说: 整个中东地区只有 3 个压迫民众的政权: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五角大楼正在攻击最薄弱的一环,那就是利比亚。 其他两国始终在新保守派的恶魔清单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沙特阿拉伯、也门和巴林等国家都是民主样板。 西方大国打着冠冕堂皇的“捍卫人权”的旗号,行侵犯利比亚主权、践踏利比亚人权之实。 近来,西方多国部队在战场上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取得节节进展,而北约各成员国在战场外就军事打击利比亚的指挥权问题进展得颇为不顺。在经过一番博弈之后,最终北约同意接管联合国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部分指挥权,但对利比亚地面目标的军事打击仍由美国领导的联军实施。 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的接管使外界恍然醒悟: 在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尽管美国不是言打最凶的国家、不是开第一枪的国家、也不是派部队最多的国家,但绝对是打击利比亚的幕后主使国家和军事行动后收获胜利果实的国家。 美国防部长盖茨一再表示要将军事行动指挥权移交出来,强调其“将在联盟中发挥军事作用,但不会扮演主导角色。” 作为西方联盟的“老大哥”,美国此次为何况一反常态,变得“谦虚”、“节制”? 美国之所以如此罕见地甘当“配角”、退居“幕后”、把欧洲盟国推上前台, 表面上是汲取了八年前以单边主义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惨痛”教训,美国“学乖”了,转而运用“巧实力”、尝试“新式”干涉、更多利用盟国力量。 实际上,奥巴马政府因财政赤字与债务庞大而捉襟见肘,加之“两场战争”使得美军疲于奔命,作为“头等大事”的阿富汗战争正处于节骨眼上, 盖茨也就只得坦然承认“奥巴马总统比任何人都懂得美军已分身乏术”。 使北约成为美国霸权行动的遮羞布 将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向北约移交,而北约由美国领导,向北约移交就是向美国移交。北约对军事行动指挥权的接管对美国来说可以将战果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只不过从左手换到了右手而已,这种做法同冷战后的几场战争如出一辙,即战争中由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开打,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后以北约的名义接管军事行动指挥权,进而巩固美国的战果。这种模式已使北约成为美国霸权行动的遮羞布。 重新获得中东地区石油供应主动权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基本上失去了控制世界石油市场供应的主动权。中东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2/3 ,出口量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 44.5% 。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控制着世界石油出口的 80% ,其 2/3 的成员是中东地区国家。“ 9 · 11 ”事件后, 美国担心仅仅依赖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远远不够,而重新获得中东地区石油供应主动权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此后,美国以反恐为由,在 2001 年和 2003 年相继对阿富汗、伊拉克发动战争,并于 2008 年设立了美军非洲司令部。 这一方面是将非洲大陆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支撑点,另一方面则是觊觎非洲丰富的石油资源,并牵制与北非相邻的海湾石油资源国。 如果此举奏效, 不仅能扩大美国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掌控,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制衡另一大经济体——欧盟。 因为中东地区出口的石油中,有 2/3 出口到欧洲。加强中东的石油控制权可以控制欧洲的经济“供血”系统。 有了欧债危机和石油控制双管齐下,欧元区对美国的威胁程度将大大削弱。这是美国在“ 9 · 11 ”事件后重视对非洲方面的军事战略控制的目的之一。 早在伊拉克战争之前,利比亚就是美国指控的“邪恶轴心”成员之一(另外还有伊拉克、伊朗等)。这一次利比亚国内发生动乱,美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即便是在利比亚政府承诺立即停火的形势下,由法英美等国组成的联军依然对其实施空袭。但是,在十年内刚刚发动两场战争的情况下, 美国再次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已显得力不从心,此时恰好有一个爱出风头的法国出面挑起这次战争,再加上来自国内方面的压力,美国计划逐步将军事指挥权移交北约方面,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许多美国中东问题专家认为,美国在利比亚的利益并非至关重要, 2010 年从利比亚进口的石油只占美国进口总量的 0.63% ,利比亚的石油产量也只占世界石油产量的 2% ,利比亚人道主义状况也未达到军事干预的“标准”。 但利比亚局势动荡对世界石油市场有间接影响,其混乱形势对其近邻刚经历剧变的突尼斯和埃及也有“溢出效应”, 而美国当前的中东政策重点正是确保埃及和突尼斯“和平过渡”。 奥巴马政府同时背负着“将穆巴拉克赶下台,却纵容卡扎菲”的舆论压力, 因此出于战略利益考量决定军事介入,但严格限制行动目标和参与程度,以避免为有限的利益无限卷入。 俄报:美打击利比亚不为石油 为北约? 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利比亚行动的控制权将在 3 月 30 日全部移交给北约。这一决定是 27 日在北约理事会大使级会议上作出的。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促使白宫如此急切地将利比亚行动的指挥权交给北约呢? ( 在科索沃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军事专家曾对北约的效率提出质疑。 ) 专家们倾向于用能源意图来解释美国对卡扎菲采取行动的倡议。 事实上,利比亚拥有约 1.3 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和 360 多亿桶石油的探明储量。 ( 相比之下,科威特天然气和石油的已探明储量分别是 1.55 万亿立方米和近 1020 亿桶。 ) 不过, 不能把利比亚战争的原因归结为能源阴谋。即便北约战胜,也并不意味着西方公司可以自动获得利比亚的油气资源。 如果利比亚局势按照伊拉克的剧本发展下去,战后重建基础设施的花费以及它在持久战的条件下是否可行都是未知数。 其实,这其中暗藏玄机。在过去两年里,欧盟国家从北约获得自主权的趋势不断增强。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巴黎和罗马就曾讨论在地中海建立欧洲共同体的“特殊责任区”。 1995 年的巴塞罗那会议开启了欧盟与地中海以东和以南国家的合作进程。 1997 年,法国和意大利建议北约设立由欧盟机构指挥的“地中海司令部”。当时,英国和葡萄牙否决了这项提案。但 2008 年,地中海联盟在法国的发起下成立。 43 个国家加入了这个新组织,其中包括瑞典、荷兰等远离地中海地区的欧盟国家。 欧盟借此发出了自己建立安全区 ( 独立于美国 ) 的申请。 欧盟的地中海倡议引起了华盛顿的警惕。 白宫官方既不反对“巴塞罗那进程”,也不反对建立地中海联盟。 但美国专家却在欧盟的这些举动中看到了令人担忧的趋势:北约的跨大西洋基础正在受到侵蚀。而利比亚战争则为美国提供了阻止这一不利进程的机会。 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上台 法国将成最大受益者 2011 年 3 月 21 日 法国 3 天在利比亚出动军机 55 架次。法国总参谋部 21 日说,法国 3 天以来在利比亚军事行动中共出动军用飞机 55 架次,飞行时间总计约 400 小时。 法国是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国家,也是最早称将会在几个小时之内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的国家,这次在利比亚事件上为什么法国会一反常态呢? 从地缘政治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更加重要。这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 在几大军事强国中,法国是距离利比亚最近的国家。 很多法国政治家都把利比亚看作对法国而言比较特殊的国家。法国曾经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一直到 1951 年利比亚宣告独立才结束统治。然而,更重要的原因也许与经济利益有关。 对于法国甚至对于整个欧洲来说,利比亚的石油行业是重要的投资市场。 截止到 2010 年 10 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由 2008 年的 18 家增长到 32 家,主要的投资方向是能源领域。而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说, 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数十亿的投资。这一点连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很清楚。卡扎菲在本月 8 日接受媒体访问时指责西方国家,尤其是法国对利比亚虎视眈眈,“目前的形势很清楚,利比亚的敌人是想控制利比亚的石油,利比亚的自由、土地以及人民,而这将促使利比亚人拿起武器进行反抗。” 本月 10 日,法国率先承认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合法性,此举将法国政府和利比亚的关系推向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对于法国而言,如果利比亚政府稳住了地位,那么法国将付出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 反之,如果帮助反政府武装上台,那么法国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取消法战斗机和核电大单 卡扎菲惹恼萨科齐 法国人在巴黎的春季时装秀当中,首屈一指的就是萨科齐总统的表演——禁飞区模式,外加“幻影”和“阵风”战斗机。这场表演的策划人是卡扎菲的前礼宾司长努里·迈斯马里。此人于 2010 年 10 月叛逃到法国。一个付费网站或多或少地解释了法国国外安全总局发挥的作用。 从根本上看, 班加西起义从 2010 年 11 月就开始酝酿。首脑人物是迈斯马里、利比亚空军上校阿卜杜拉·格哈尼和法国情报部门。 迈斯马里被称作“利比亚的维基揭秘网”,因为他差不多泄露了卡扎菲所有的军事机密。这正中萨科齐下怀—— 由于卡扎菲取消了购买“阵风”战斗机和由法国修建核电站的丰厚合同,萨科齐正感到恼火不已。 正因为如此, 萨科齐才如此热衷于扮演新的阿拉伯解放者。 他是第一个承认“叛军” ( 此举令欧盟的许多成员国颇为反感 ) 和第一个轰炸卡扎菲部队的欧洲大国领导人。 充当对利开战急先锋 萨科齐“一石三鸟” 与美国的顾虑重重形成对比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高调对利比亚开战,希望“一石三鸟”。 第一, 希望以此显示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赢得国内民众支持,为明年竞选连任“挣分”; 第二,由于利比亚曾公开反对萨科齐关于建立地中海联盟的倡议,因此法国希望借此次军事打击为联盟的建立扫除障碍,同时也可以从欧盟内部牵制不愿参与此次对利军事行动的德国, 扩大法国在欧盟中的影响力; 第三,捍卫和巩固法国在利比亚的经济和能源利益。 仅法国道达尔公司在利比亚石油领域就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打击利比亚 法国缘何如此主动? 在打击利比亚问题上,法国主动出击的态度与此前形成鲜明反差。法国国内对此一片赞誉之声。《费加罗报》发表社论说 :“通过利比亚问题,萨科齐正在重新证明处于关键时刻的国际舞台上自身的能力。” 分析人士认为,法国此次在利比亚问题上之所以表现积极,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挽回外交被动局面。此前, 面对突尼斯的动荡局势,法国政府因为外交行动迟缓而遭到法国各界猛烈抨击。 《欧洲时报》说,法国前任外长阿利奥-马里就是由于在突尼斯问题上引发争议最终被迫辞职。因此,这一次“萨科齐将赌注压在了(新任外长)阿兰·朱佩这位资深政治家身上,期望他能够恢复法国外交的声誉”。 法国作家、历史学家马克思·加洛认为,人们对法国外交有很多批评,而萨科齐在利比亚问题上所做的一切证明 ,“法国有着强有力的声音,并且它可以为人所听到”。 空袭利比亚 法德“暗战”的一张牌 事实上法国与利比亚在另外一个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即 法国主张的环地中海联盟的倡议,遭到利比亚的抵制。 而环 地中海联盟对于法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法国将之视为对抗德国崛起的一步重要棋子。 据法国《新观察家》杂志透露,萨科齐在会见利比亚反对派时,全部答应对方的条件不算,而且当对方提出,是否要等翌日欧盟峰会后宣布,萨科齐却表示可以由利比亚反对派立即宣布。此举显然是针对德国的。 事实上,东欧巨变、德国统一、特别是巴尔干地区动荡之后,德国日益影响力增强。德国自身实力的扩张,再加上东欧大部分国家均明确倒向德国,使法国在欧盟内部的份量一天天地遭到削弱。 法国惟有将目光转向南方。地中海联盟就是萨科齐的一个杰作。 而这一杰作从一出台,就遭到利比亚和德国南北夹攻。因此萨科齐要抢在欧盟首脑峰会之前就承认利比亚反对派,迫使德国直接摊牌。据有关消息透露,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此大光其火。事实上德国也一直在被动地被法国拖着走,最终成为安理会投票时除“金砖四国”以外惟一一张份量颇重的“弃权票”。 利比亚成为法、德之间争夺欧盟主导权的一张“暗牌” 。 北约的总体规划是把地中海变成北约的内湖 地中海作为战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地中海地区的 20 个国家当中,只有 3 个国家不是北约正式成员国或者没有参加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那就是利比亚、黎巴嫩和叙利亚。别弄错了:下一个目标就是叙利亚。 北约正式接管军事行动指挥权 格林尼治时间 3 月 31 日 6 时(北京时间 14 时),北约从美国方面正式接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指挥权。 当天下午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约秘书长发言人伦杰斯库说,北约已实施代号为“联合保护者”的军事行动,取代由法美英等国发起的“奥德赛黎明”行动。北约将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第 1973 号决议,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设立禁飞区、保护平民和平民区。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海军上将保拉在发布会上说,利比亚地面形势十分复杂,北约不谋求为利比亚的未来做决定。 正在瑞典访问的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 3 月 31 日在斯德哥尔摩表示,北约不会向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装备。他说,北约在利比亚所采取的行动是为了“保护利比亚人民,而不是武装那里的人民”。 北约避谈军事打击利比亚的三大疑问 27 日晚,北约决定全面接管打击利比亚军事行动后,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发表简短声明说:“北约已经决定接管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发动的对利比亚的全部军事行动。北约的目标是保护平民以及可能会受到卡扎菲当局攻击的平民居住地区。北约将完全执行联合国决议,既不会多,也不会少。” 北约的决定表明,在军事打击利比亚的行动中,北约正式从后台冲上了前台,而美国将从前线退至“幕后”。 北约决定全面接管打击利比亚军事行动后的第二天 ( 即 28 日 ) ,北约发言人瓦娜·伦杰斯库和北约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官查尔斯·布沙尔中将联合在位于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为北约全面接管军事打击利比的决定做进一步辩解。不过,伦杰斯库和布沙尔竭力回避了媒体最关心的三大疑问。 对于北约正在接管的军事行动,结合利比亚战场的最新局势,各国媒体最关心的问题有三个。 一、北约的目标是保护平民免遭袭击,如果反政府武装袭击支持卡扎菲的平民,北约是否会出手干预 二、北约承诺在军事行动中将“保持中立”、“不偏袒冲突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而北约却空袭了并没有袭击平民的卡扎菲的地面部队,那么北约是不是在帮助反政府武装? 三、北约认为军事打击后最终还需要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利比亚问题,北约的最终目的是不是要将卡扎菲赶下台? 卡梅伦 : 希望向国民树立强硬形象 美联社 20 日分析称,在英国,憎恶卡扎菲的国民情绪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英国首相卡梅伦因为年纪轻并且外交经验尚浅,一直受到在国际舞台上撑不住场面的批评,因此卡梅伦希望借此向国民树立强硬的形象。 英法:展示" 欧洲力量" 图谋石油资源 利比亚的国内冲突,让英法看到了新的战略机遇。目前,美国虽然结束了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但仍在阿富汗同塔利班等反叛武装较劲,很难有余力在其兵力薄弱的非洲地区再开战场。在这种形势下,英国和法国很容易借助对利比亚动武实现本国的战略利益。 更何况,非洲历史上长期是这两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后院,后院着火时出手“相救”对它们而言“责无旁贷”。利比亚与法国隔海相望,而英国同样在地中海保留有军事基地,无需像美国海军那样劳师远征,因此更有动武的资本。 无论此次对利比亚动武的结局如何,英法都博得了摆脱美国影响,独立展示实力的难得机会,对外展示了“欧洲力量”。 中国社科院非洲问题专家贺文萍女士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欧洲国家介入利比亚事务, 一方面是看重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 因为利比亚日产的 160 万桶石油中,有 140 万桶输往欧洲; 另一方面,是看中其在阻止非洲非法移民进入欧洲方面的重要作用。 卡塔尔做好准备购买利比亚东部石油 卡塔尔:这个 2022 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国,当然知道如何抢生意。就在出动“幻影”飞机帮助轰炸利比亚的同时, 多哈已经准备好购买利比亚东部的石油。 在 缔结石油交易后的第二天,卡塔尔迅速成为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叛军”是该国唯一合法代表的阿拉伯国家。 卡塔尔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政权 多哈消息:据卡塔尔通讯社28日报道,卡塔尔决定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组织利比亚全国委员会。 报道援引卡塔尔外交部的声明说,卡塔尔认为,利比亚全国委员会已成为利比亚和利比亚人民唯一合法代表,利比亚人民已接受这一政权。 卡塔尔是继法国之后,第二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政权的国家。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秘书长阿提亚28日说,卡塔尔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政权符合海合会及其成员卡塔尔尊重利比亚人民之选择的立场。 25日,卡塔尔战机开始在利比亚空域执行巡逻任务,参与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这是阿拉伯国家首次参与多国部队打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卡塔尔战斗机开始在利比亚空域执行巡逻任务 多哈消息:据卡塔尔通讯社25日报道,卡塔尔战斗机当天开始在利比亚空域执行巡逻任务。这是阿拉伯国家首次参与由法国、英国和美国发起的打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报道援引卡塔尔空军的声明说,卡塔尔战斗机当天开始在利比亚空域巡逻,参与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但声明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另据法国军方消息,两架卡塔尔空军的“幻影”战斗机当天在两架法国战斗机的陪同下执行了首次巡逻任务。 卡塔尔首相哈马德此前表示,卡塔尔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主要是为了保护平民。 多么妙不可言的交易。 阿卜杜拉国王除掉宿敌卡扎菲。沙特王室不遗余力地获取西方的好处。 全球舆论的关注点偏离了入侵巴林的沙特阿拉伯人,而后者此举是为了镇压合法、和平、支持民主的抗议活动。 利比亚叛军:尽管利比亚青年运动抱有可敬的民主愿望,但 最有组织的反对派团体 , 却是受沙特王室、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法国情报机构资助多年的利比亚全国拯救阵线。 叛军的临时国家过渡委员会其实与利比亚全国拯救阵线是一回事,只不过多了一些叛变军人。这就是北约极力保护的“无辜平民”中的精英。 英法美同盟和北约再次与代表“基地”组织的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并肩作战。 利比亚叛军领导人阿卜杜勒 - 哈基姆·哈西迪曾在阿富汗与塔利班并肩作战,如今则向意大利媒体证实,他曾亲自从利比亚东部的德尔纳地区招募了“大约 25 名”圣战分子,在伊拉克与美国对抗;如今,“他们都在阿贾比耶前线”。 在此之前,乍得总统代比指出,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袭击了昔兰尼加的军火库,如今可能掌握着一批地对空导弹。 3 月初,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公开支持“叛军”。乌萨马·本·拉丹肯定在开怀大笑:他又迫使五角大楼为他服务了。 详细 西方担忧利比亚反对派与“基地”有染 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海军上将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说,美国情报机构在利比亚反政府组织中发现了恐怖主义活动的蛛丝马迹。英国政府高级官员称该说法“非常令人震惊”。 这一说法出现在美国、卡塔尔和英国政府表示考虑向反政府组织提供武器之际。 目前各国正围绕利比亚的政治未来展开讨论,不过反政府力量的构成引起了越来越大的疑虑。 斯塔夫里迪斯上将昨天在向美国参议院作证时说:“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些反政府军领导人的具体情况。”他说,虽然反政府力量的领导人看起来都是正在与卡扎菲政权作战的“负责任的男男女女”,但“我们在情报中看到了‘基地’和真主党的蛛丝马迹,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同的信息”。 斯塔夫里迪斯还说:“不过眼下,我还没有掌握足够多的具体证据,不能说‘基地’或其他恐怖组织在反政府力量中具有很大影响力。” 卡扎菲可能会抓住这一说法,他此前一直说此次利比亚发生的起义是恐怖分子煽动的。 这场“藏猫猫”战争是一场关键的水资源之战 存储地下水的大人工河水库 西方很少有人知道, 利比亚和埃及处在努比亚砂岩蓄水层的上方。也就是说,两国的下方是极为珍贵的淡水海洋。 因此,这场“藏猫猫”战争是一场关键的水资源之战。 如同从“野蛮人”手中“拯救”宝贵的自然资源一样,控制这个蓄水层至关重要。 卡扎菲没有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借一分钱,投入 250 亿美元修建了“伟大的人工河工程”,在沙漠地下铺设水管。该工程向的黎波里、班加西和整个利比亚沿海地区提供淡水。 相形之下,包括威立雅环境集团、苏伊士集团和索尔公司在内的 3 家法国企业控制着 40% 的全球水市场。所有人肯定都在关注这些管道是否会遭到轰炸。一种极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如果遭到轰炸,那么利润丰厚的“重建”合同就会让法国获益。这将是实现所有这些水资源 ( 目前是免费的 ) 私有化的最后一步。 利比亚修人工河改变缺水难题 利比亚位于北非地中海南缘,撒哈拉沙漠北部,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国家。尽管该国拥有 1900 多公里的海岸线,但沙漠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95% 以上。境内既无常年河流,也无湖泊,降雨稀少,仅 5% 的土地年均降水量超过 100 毫米,其余地方几乎常年不下雨。居民饮用和生产用水严重短缺。 但根据调查,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其储存量相当于尼罗河 200 年的总流量。 1984 年 8 月,利比亚开始在沙漠腹地兴建一条地下人工河,向北方引水。整个工程总投资 300 亿美元,工期 30 年,被誉为“大人工河工程”和“世界第八奇迹”。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大半,不仅完全满足了利比亚的城市市政用水,而且使数十万公顷农田得以灌溉,一批大型农场相继建立。利比亚人民从此不用再为无水可用而发愁。
个人分类: 其它|4402 次阅读|26 个评论
革命者的伟大往往仅是笼子里角斗士的胜利而已
热度 5 moxj 2011-3-31 23:19
很多人都在讨论利比亚的战争,当然扯远的话可能还会谈到像中国这样庞大国家过去的战争。很多人盼望代表所谓民主的反对派取的胜利,很多人辩解认为标志本土和自主的卡扎菲取胜才是正义的选择。这些我都没关注过,我不懂历史,也不知道国共战争是怎么回事一样。 不过,在大陆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多了,从影视剧里目睹先烈们悲壮的情景多了,提到这些战争的时候我往往会想到笼子里那个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悲壮的站立着的角斗士。这个联想或者比喻并不恰当,也不完善,但能表达一种事实 :这个事实就是在一个小小的决斗场上有这样的游戏存在,在一片富饶强盛的国土上也会有这种游戏存在。无论双方经历了怎样戏剧性的争夺和厮杀,在耗尽自己健康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以后以怎样一种民主文明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你仅仅是看台上哪个肥头大耳家伙的一个表演者而已。所以他私下里会给某个演员一点鼓励,给另一个演员送去一些补品,好在这块场地上收点他们导演这出戏的门票。 不要因为自己做了一次主角就随便给自己加个什么导师、领袖、父亲之流的名词了,如果你真要做这些买票观众的父亲,带着你的孩子离开这个角斗场,填饱他们的肚子,带领他们看看世界是什么样子吧。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248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政治危机和人口年龄结构竟然有关?
热度 2 wya 2011-3-31 12:40
http://focus.news.163.com/11/0330/14/70DCL85K00011SM9.html 利比亚全国人口约为650万人,15至35岁青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9%。事实上,不止利比亚,这次从突尼斯引发的“阿拉伯之春”,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爆发骚乱的国家里,人口结构畸形。据多个人口统计信息来源反映,这些中东和北非地区15-29岁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最大比例。 更严重的是,这么多的雄性荷尔蒙无法消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目前已知的年轻人失业率最高的地区是中东和北非,两地的失业率均约在2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利比亚失业率为30%。由于利比亚GDP严重依赖石油,使得该国无法消化新劳动力来刺激经济增长,利比亚的人口结构红利,反而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卡扎菲给过我一次面试机会,一个月50利比亚第纳尔(约合人民币269元),让我去干清洁工,我猜连埃及人都会嫌弃的。”用G2手机的青年抱怨道。 这些阿拉伯世界的年轻人,正面临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封闭与开放、民主与独裁、理想与现实、宗教与世俗的巨大冲击,而一旦有外力促使,这些夹缝中的青年们,就会瞬间迸发出不可遏制的愤怒力量。 值得研究的有趣人口问题!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6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枯萎的茉莉花——民主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美好
热度 1 Shifq 2011-3-30 22:37
朋友一篇博文,看了深有同感!转来分享!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9b8af0100ryu3.html 我一直说“三民主义”,虽然从实践上失败的一塌糊涂,但从理论上达到了一个很难超越的高峰。 对外求独立,对内求民主。这是中国人民150年来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各式各样的斗争所追求的。 我觉得这两天很多民主人士困惑了,像利比亚的反对派一样困惑了,萨达姆下台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的美国人,给伊拉克带来了伊拉克人民梦寐以求的民主自由了么?贫苦的人民获得的是什么?从猪狗一样的生活,换为了猪狗不如,朝不保夕的生活。 民主不是没有国界的。美国我没有去过,但是我知道,美国的民主并不施加于美国以外的地方。美国没有把伟大的自由民主输入给中东,南美,亚洲,非洲,但是把苦难输入到五湖四海。 民主的前提是独立。民权的前提是主权。 中国人从来都没有争取到过人的权利,至多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 以鲁迅这个游标卡尺来度量,我们生活在后一个时代。我不想在可预见的将来,一跃进入到可预见的前一个时代,因为民主政治的渐进性,我想我们绝对不可能一跃进入鲁迅所说的第三样的时代。 在双布倒萨之后,多国部队打击利比亚,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一方面对于统治阶级,为了江山永固,适时合理有效的推进民主进程是相当必要的,暴力这个东西看似很可怕,其实很没用。治国就像治家,娶了媳妇,粗暴在一开始看似很管用,但是很快就不管用了,打出来的老婆嘴服,疼出来的老婆心服。一个男人要是对外高大威猛,对内百般呵护,再不省心的老婆也会适时的发出幸福的娇嗔。国家亦如此,虽然没有一跃进入鲁迅说的第三样的世界,但是红果果的现实是,一个有情,一个有意,生儿育女,也是其乐融融。 对于群众来讲,我想意义更是很明显,鲁迅这个人,不可不信,亦不可太信,不是鲁迅不伟大,是鲁迅太伟大,鲁迅是万斤的大斧,而我们能用的了得只是八两的菜刀。中国的知识分子很有意思,(强烈要求减少文科录取比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清朝的时候搞宪政,在民国的时候搞联合政府,在天朝又要搞民主,让我们“多谈些主义,少谈些问题”(鲁迅),(我再次强调我对鲁迅的崇敬绝非这一句话可以抹杀的,有前面200多篇博客为证)。然而主义搞了一个又一个,红果果的现实改变了么?穷人依旧是穷人,富人基本不大换。李泽厚的观点我不是都同意,但是告别革命的观点我很赞同,一夜之间,你就从奴隶变成主人了?这不是乌托邦是什么?民主是进化来的,不是突变来的,乱世的确出很多英雄,大家切莫幻想自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把你扔到三国里,顶多是流离失所的商人,朝不保夕的贫民,战战兢兢的文员,你就想当貂蝉,你也得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会个八九不离十吧,你以为胸大就能和历史上床啊?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觉得杨振宁说的一句话很对,不顾一切谋求个人发展。(道听途说,没有查证)小平同志不是也讲了么,发展才是硬道理。 解决中国的问题靠发展,但是中国的问题不是靠我解决的。解决自己的问题靠什么?当然还是靠发展。 不管白专红专,关键你得是块砖。 所以我决定,好好学习为祖国,天天向上疼老婆。 这才是亘古不变的王道。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0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